主持人技巧十篇

时间:2023-03-15 21:29:41

主持人技巧

主持人技巧篇1

一、访谈节目的特点

访谈类节目是指主持人对访谈嘉宾就特定话题进行采访、交流和讨论的节目。不论是电视访谈节目还是广播访谈节目,其本质都是以现代电子技术为传播手段,围绕新闻事件或新闻人物进行访问、谈话式深度报道的节目形态。访谈节目按照话题特征分类,可以分为:信息类新闻访谈、民生类新闻访谈、娱乐类新闻访谈、对象类新闻访谈;按照叙事方式分类,可以分为:聊天式新闻访谈、访问式新闻访谈、论辩式新闻访谈、综合式新闻访谈;按照结构方式分类,可以分为:群言式新闻访谈、对话式新闻访谈。

访谈节目的核心要素有两个:主持人、嘉宾。主持人的所有工作都以嘉宾为中心而展开。《半边天——张越访谈》、《面对面》、《鲁豫有约》、《可凡倾听》,都是著名的访谈节目。这些栏目都无一例外地体现出访谈节目的一个共同特点:确定话题进行选材,在节目中通过意见交流和观点表达,然后形成碰撞、共振和思辨,最终凸显主题性、引导性和思辨性。

二、主持人不正确的采访方式

在节目实践中,有些主持人或因自身素养不足,或因急功近利,甚或因为叵测之目的而采取一些错误的采访方式,不仅导致访谈嘉宾受到伤害、招致受众不满,也重创节目的品牌形象和媒体的公信力。这些不正确的采访方式主要表现为:

1.主观臆断,立场先行。

广播访谈中的主观诱导,是指在访谈过程中,主持人根据自己的主观判断,通过提示性的语言,诱导采访对象按照主持人的意图回答提问。例如,我们有时会听到主持人说:“你是不是当时认为……”“你可能想到……对吗?”显然,这些带有主持人主观色彩的提问方式,会对采访对象产生诱导,很容易使采访对象掌握主持人或记者的意图,那么,真相就会流失在这样的主观臆断中。诚然,主持人在访谈过程中把握主动是正确的,但是,这里提到的“主动”并不是“主观”。主动是一种积极的采访方式,主观则是主持人的思维方式。在访谈中应该不主观评价任何人,不做简单的逻辑判断,学会感受,努力呈现事物本真的状态。

2.催人泪下,刻意煽情。

在做访谈节目时,为了最后的效果,会在访谈的过程中提出一些“催人泪下”的问题,甚至还会以音乐铺垫,似乎被采访者不哭则不能达到本期节目的预期,不能达到所谓的高潮。

曾见过这样一则报道:奥运会开幕的第一天,有可能成为卫冕冠军的十米气步枪运动员杜丽意外失手,没有得到任何奖牌。记者面对失利后内心极度痛苦的杜丽,不断反复地刺激......最终“催泪”成功。我们不能说这些记者不敬业或者是心存恶意,但是,客观、理性地讲,给运动员以心理上的安慰,让他们尽快摆脱痛苦的记忆,应该是记者的良知所在。不要为了捕捉感人的瞬间,而故意催人泪下!

情感本身并没有错,但感动这种东西不是面对面的核心价值,主持人因其职业的特殊性,必须站在新闻的立场、向听众客观地讲述。所以,主持人应当控制自己的情绪,而不能放任。自我感动或者感动先行会是“准确”最大的敌人,往往真相就流逝在涕泪交加之中的。如果节目的出发点是为弱者张目,在节目的开始就声泪俱下,那么事件的因果和逻辑可能来不及夯实,就直接进入了情绪。好的节目、好的报道、好的媒体应该是有耐心的,是冷静和客观的,是平和地传播事件真相和社会问题,这是一种火候的拿捏,需要对自己的终极目标非常冷静,对支撑这种目标的理念非常清醒。

3.咄咄逼人,缺乏尊重。

有些主持人在访谈时摆出一副咄咄逼人的架势,让人觉得不像是访谈,更像是在审问,不是像平常人一样的低平姿态或商量口吻,而是以一种居高临下的方式去采访嘉宾。在此,斗胆评价一期央视主持人王志的访谈。他在《面对面》里采访日本的乒乓宝宝福原爱。一边是真纯无邪的福原爱,另一边是老谋深算的王志——“你来中国学乒乓球,将来本事大了,要是打败了我们,你会是什么感觉?”于是我们见到了福原爱的表情极度困惑和尴尬,憋了半天,她回答:“我是从零开始学的,连一和二都没到,怎么可能打败我的老师?”王志又问:“要是2008年在北京奥运会,你真的打败了中国队员,我们岂不很没面子嘛?”不知所措的福原爱憋得满脸通红:“这怎么可能?”结果,福原爱当场哭了!

像王志这种咄咄逼人的采访方式,现在还具有相当的普遍性,只不过程度轻重而已。在笔者看来,访谈不是非要谁压过谁才能证明谁厉害,须知,舌尖盛宴的基础是互相尊重与人文关怀。

三、广播访谈的技巧

1.明确访谈目的,设计角色定位。

在做任何一期访谈节目之前,我们都应该冷静地思考:出发点是什么?有什么目的?希望达到什么效果?然后再按照这个目标进行采访过程整体框架的组织,做到对访谈目的和整体框架都心中有数,这是进行访谈前首先要做到的。只有清楚了访谈目的,心中有了整体框架,访谈才可能顺利进行,有的放矢。每个人的理解能力和人生体会都是有限的。你的理解有多深,你的访谈就会有多深。以武汉台制作的访谈节目《让伸手相助不再难——访搀扶门事件主人公张聪》为例。2011年10月13日,广东佛山发生震惊全国的“2岁悦悦被撞见死不救”事件;仅隔三天,10月16日,武汉发生了“张聪搀扶门事件”,引发了社会各界关于“救与不救”的社会道德的热议。笔者敏感地意识到,这是对当前公众痛感的社会道德建设问题的一个好选题。制作这期节目的目的很简单,就是希望能引发人们对价值观的重新思考。可是,当被采访者张聪真的坐到了对面的时候,笔者才意识到采访的困难,因为他太小了,太单纯了,或者说,他太不会配合也不懂配合了。但主持人的职责是必须提出问题,而且要帮助他梳理并还原事实。于是,笔者确定了这期节目主持人的语言基调是人性关爱。去“采访”这样一个孩子,无论如何都有可能是“居高临下”,或者说得更严重点,采访的本身就是“傲慢”的立场,唯一解决的办法就是置身于他的感受之中。采访即将开始时,面对局促而紧张的张聪,笔者第一句是“在今天节目的开始,我特别想拥抱你,因为我也是一个12岁男孩的母亲”。其实当时这句话是从笔者嘴里脱口而出的,当时的内在语就是:“孩子,你受委屈了。”正是这句话,瞬间拉近了采访者和被采访者之间的距离,使访谈得以顺利进行。

2. 善于尊重倾听,彰显人文关怀。

倾听,是一种技巧,也是访谈中常用的方法。善于倾听是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一种手段,是索取更多谈话内容的一种方式,是集中智慧的一条途径。善于倾听,才能捕捉住对方谈话中的真实意图和目的。这一点,对主持人来说尤为重要。倾听可谓访谈节目主持人的硬功夫。

同时,广播访谈也要恪守人文关怀精神,以人为本,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做到这一点,尽量追求“此时无声胜有声”的访谈原则。央视主持人柴静在采访药家鑫父母和张妙父母时,张妙母亲在节目中不能控制自己,跑到里屋哭泣,这时柴静把手放在了她的胳膊上。因为那时张妙母亲已经精神恍惚很难表达了,所有的语言在那一刻都是苍白的,柴静用了自己的肢体语言去抚慰她。那个动作就是想告诉她:我知道你的痛苦,但是我无能为力,也无法帮助,唯有体会他们的感受,并陪在他们身边。此可谓“此时无声胜有声”。

3.学会提出问题,引导揭示要义。

不管访谈前如何准备,最终还是要落实在节目中。访谈成功与否,关键还在主持人的问题和对语言的组织。中央电视台节目主持人白岩松曾说:“访谈中,我们的提问你无法删掉。”此话足见提问是节目中结构的链条,其间暗藏新闻人思考的张力。中央电视台新闻节目主持人敬一丹在采访中给自己一个约束:不许问“请问您有什么感想?”“您给我们谈几句好吗?”她认为,在访谈中实现真正的对话是一个好的主持人应当达到的境界。而取得对话的资格则来自于对访谈对象的了解,来自于主持人本人的见解,来自于刻意营造的访谈气氛,来自于主持人对访谈对象的把握。笔者曾以李琼为题做了两组节目,谈话类节目获得“金话筒”奖,专题类节目获得中国广播影视大奖一等奖。 在以主持人身份出现的访谈节目中,随着“第一次登台—最难忘的一天—最难忘的一次演出—一生中影响最大的人—获得掌声最多的一次演出—从艺以来最兴奋的一次创作”,这些问题的逐一提出,一个鲜活丰满的歌手形象跃然纸上,使听众朋友从一个个细小的问题中,了解到李琼的成长、经历、家庭等方方面面的情况。同时,在节目过程中,我提出了7个问题,播出了四段采访录音,穿插了代表性的作品6首。需要说明的是:笔者提出的所有问题,预先都知道答案,也就是说,一切尽在掌握之中,显示出主持人驾驭节目的功力和处理节目的独到之处。这7个问题层层递进,前后连接起来,清晰地展现出李琼的成长道路。

总之,是否具备访谈技巧或访谈技巧是否高超,不仅能体现一位广播节目主持人的从业能力,亦可考察出一位优秀主持人所应具备的职业素养。央视文化节目主持人王宁说:“作为主持人,嘴里说着什么不重要,要看他平时都在想什么。为什么想,这才是一个人的厚度。”当然,这个厚度里,要有着善意,宽容和美好。

参考文献:

主持人技巧篇2

关键词 舆论监督;节目主持人;必备技巧

中图分类号G2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4)111-0031-02

舆论监督类节目不同于娱乐类、教育类、服务类的节目,是新闻媒体的功能性的体现,也是反映百姓诉求、维护百姓权益的重要渠道。如何确保民众更好的从节目中获益,了解政府动向,提升舆论监督能力,这就需要舆论监督节目主持人掌握必备的主持技巧。

1 丰富的语言表现力

主持人对大众进行传播活动首先是通过自我语言表现力实现的,在这个过程中也更容易给大众留下深刻的个人印象。主持人不断提高自身语言功力,增强个人语言魅力也就成为经久不衰的话题。通过舆论监督节目的观察分析,舆论监督节目主持人在语言表现上更多的还是侧重于思想性的引导,具体又展现在播报方式和语言特色上,同时达到展示主持人公信力的目的。

1.1独特的播报方式

之所以说舆论监督节目不同于其他普通节目,是因为在整个节目播报过程中,主持人都是在分享自己对现象、事实的看法,形成一些结论,通过这种节目形式,和观众拉近距离。舆论监督节目大致分为对多个社会现象的播报和对某一特定专题社会现象的播报。掌握巧妙的工作技巧是舆论监督节目主持人的“大招”,因此要学会在拿到稿件的同时,充分准备做好主持词的串联工作,就本期所报道的社会现象或事实进行精干的简评。简单的评价起着承上启下的重要,所以既不能随性,也不能枯燥木讷,恰如其分是最好。在播报舆论监督节目的特定专题现象时,主持人针对对象进行短评,这个短评也是我们所说的“主持人小言论”,它在节目中占有独立的时段。因为这个短评所占据的位置很重要,所以也要求主持人仔细把握与受众的关系,注意语言表达的个性化。从自己的身份出发,成为百姓和政府的桥梁,用贴近百姓的语言,贴近百姓的内心想法。

1.2个性的语言特色

个性的语言,既是自我的语言习惯,又是从观众角度出发,满足观众对舆论的解读,形成公信力的塑造。

1.2.1主持语言的个性化。

在2011年第9期的舆论监督节目《企业导报》中,主持人采用了“唠家常”似的播报方式,主持人与观众像朋友、家人一样进行互动。这种贴近社会化的口语和沟通方式自然也就使得节目更加气氛活跃、贴近生活。运用这类口语,主持人还要有对稿件信息加工能力的掌握,才能在主持中言简意赅,得体而不失礼。“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语言的个性化就要求我们主持人拥有自己独立的思维和看法,要形成自己的风格。《“细”看朝阳》的主持人刘薇,京味儿化的口语是她的最大特点,在观众看来直击要害、自在胆大最能评价她。说观众想说的话,不仅是语言上,更是从心声上,这样很快就引起了观众的共鸣。作为央视著名舆论节目主持人,阿丘习惯性地操着一口不是很标准的普通话,但是听他“说”的人却从不吃力,反而感到的是明朗、简捷,自然语言生活化也就成了他的最大特色。在诙谐与调侃中,让观众感受到亲切。阿丘每一期《社会记录》节目都会讲述一个关于舆论监督的故事或现象,他不囿于稿件的要求,谈心交朋友似的和观众谈自己的看法与态度。注重自己的理解,述说着故事中所暗含的观点,引领观众更深层次的思考。舆论监督主持人要主持好节目,就要掌握特定技巧,培养形成自己的个性,这些就可以从增强基础,提高素质,增加生活阅历和文化内涵开始,以最自然、最真实的状态呈现在观众面前。

1.2.2注重公信力的塑造

舆论监督类节目主持人恰当的语言表达是塑造公信力的关键。舆论监督类节目主持人直接服务观众,聆听观众诉求。所以要学会倾听和引导,不能语言生硬,心高气傲,把自己摆在高高在上的位置。在节目过程中,往往会出现各种问题。观众在进行交流时,会一时控制不住情感,可能会使节目无法进行,那么在这种情况下,打断观众的讲话或者行为反倒会起反作用,我们的主持人就要用站在观众立场上,引导观众进入节目主题。观众之所以情绪失控,多数是在某段感情经历上的挫败,因此主持人要学会从观众角度上出发,贴近他们的内心声音,切记对观众的厌恶只会使其再次受伤 ,让观众和主持人产生了距离,让节目和观众脱离。

2注重舆论节目平衡艺术

我们努力把握着每一种平衡,也在把握着舆论监督节目的平衡,因为这类节目的内容更容易产生矛盾。节目主持人如果只反映社会现象活新闻时间的某一个方面,体现某一种观点,就失去了舆论监督节目的平衡,从而导致矛盾双方和观众对主持人产生不信任,舆论监督节目也就失去了民众可信性。节目的失衡,也就难以正确消除矛盾,达不到以理服人的目的,那么通过舆论监督节目引导正确舆论导向又谈何说起呢?因此,我们在主持舆论监督节目时,要把握平衡性,在平衡中说理,在平衡中服人。

2.1恰当掌握节目中的各种矛盾分歧。

舆论监督节目最大的事实就是它存在着各种交织的矛盾,这也是节目能够引起广泛社会效应的重点。舆论监督节目主持人就要在矛盾中找到切入点,把握切断观众话语,转移话题方向的技巧。近两年公路货运中“大吨小标”的问题日益突出,个别车辆生产厂家为了迎合消费需求在标注车辆吨位过程中要比实际吨位要低,给交通稽查征费工作带来了困难。虽然国家发改委、交通部等职能部门先后针对这一问题采取诸如对车辆吨位重新进行核对、计重收费等措施加以整治。但也导致车辆的行驶证必须作出相应更改,交警部门在核发行驶证上就必须要很好的配合这项工作。这就出现了听众在《百姓热线》节目中反映自己在交养路费时不是按行驶证上的标准收费,而是补交?这就是职能部门和百姓之间的一种平衡,这种平衡需要主持人来维系。主持人只有对之前的政策有深入的了解,才能及时告知解答听众疑问:得出发改委出台文件与交警核发行驶证工作衔接的时间问题这样一个结果。

2.2掌握思想性和艺术性的平衡。

舆论监督节目不仅是政治气息浓厚的节目,它还是一档关于说话艺术的节目,通过主持人强有力的语言表现力,艺术性的让观众感受到节目所要传递的正确信息。一名优秀的舆论监督节目主持人,要学会合理合时地表达自己的观点,通过导向性的表现方式让观众领会你的观点和看法,思想上和观众保持一致。在节目中做好思想性和艺术性的结合,既能引导观众,又能使节目主题突出。在嘉宾与观众形成对峙、矛盾时,先把握好火候,再用平衡的方法达到化解矛盾、发人深省、吸引观众的目的。

参考文献

主持人技巧篇3

房地产访谈节目沟通技巧的

基本要求

一、话题内涵与外延的划分。谈话节目成功与否与节目前的案头准备成正比,准备越充分,谈话越主动,节目成功的把握也就越大。一档出色的房地产谈话节目往往从话题的确定到题材的深度、广度、可操作性的挖掘都经过了精心的策划和准备。在节目进行前,主持人以房地产专业的要求对话题内涵与外延进行划分,对其深度和广度进行范围界定,这样既可以推动谈话现场的交流顺利进行,避免冷场的发生,又可以将谈话控制在一定范围,保证节目能够达到预期的效果。

二、房地产专业语言表达能力和现场采访沟通。房地产专业语言表达技巧是房地产谈话节目对主持人沟通能力的基本要求。房地产专业性极强,拥有一系列约定俗成的专业用语,为谈话节目打下鲜明的专业烙印,这决定了主持人语言表达的专业性。在具体操作中,专业的语言表达因时而异,因节目定位而异。随着房地产谈话节目向精英类和大众类两大方向发展,主持人的专业语言表达也随之出现两种走势。精英类房地产节目针对精英阶层,他们一般拥有较高的文化水平和房地产专业素养,这要求主持人的语言表达需相当专业,甚至还需主持人拥有对房地产业的独到见解。而大众类房地产谈话节目中,面向广大观众,其房地产专业语言的表达就需要贴近大众,化生僻为简易。

三、沟通技巧在房地产谈话节目中的应用。沟通技巧在不同的场合有不同的要求,主持人在应用时应该有所侧重。首先是在演播室环境中。演播室谈话节目主持人的整个采访过程是直接传达给受众的,即使是经过后期剪辑的录播,它的基本格调也无法调整。因此,在演播室内进行的房地产谈话节目中,主持人的沟通技巧尤为重要。比如要找到一个好的切入口,以最快的速度拉近与交谈者之间的距离,迅速进入话题;要善于倾听;要有超前思维,在“听”的过程中迅速对信息作出判断,对访谈对象的话语走向作出预测,并在瞬间确定自己的语言对策;要随机应变,机智幽默、沉稳敏捷地应付随时可能出现的“不测风云”。

其次是在现场采访环境中。与演播室内的谈话相比,现场采访更为自由灵活。在一些直播的房地产谈话节目中,或进行演播室之外的现场采访时,主持人需要掌握一些现场采访的沟通技巧,若在前期沟通不够,或某句话表达不当,可能招致对方误会甚至抵触。这就要求主持人要跟沟通对象进行“预热”,要对采访对象循循诱导。面对不同处境和心理的被采访对象,方法自然是不同的。当面对一些隐瞒事实真相,但同时又受到良心谴责的采访对象时,主持人要不断突破其心理防线,促使其说出事实真相。

第三是在论坛类节目环境中。论坛类节目主持人必须谙熟论坛流程以及地产金融等政策,而且还要具备临场发挥的能力。临场发挥对于主持人来说,是一项很高的主持技巧,它要求主持人的主持风格和节目的最终效果必须契合。如果主持人对政策不了解,对采访主题不了解,对采访对象的风格把握不准,机械地按事先设定好的计划来交流,不做临时处理,这样就达不到预定的效果。主持人若想在节目中尽善尽美,既需要注重主持风格的完善,更需要注重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与修养。比如,在关于“长株潭两型试验区”的论坛中,主持人对话“长株潭融城”的概念提出者、原湖南省社科院副院长、教授张萍,面对着镜头,张老过于专业的陈述显然不适合大众传播。为了让张老的陈述更符合电视节目的特性,主持人向张老提出一个看似与话题毫不相干的问题:“从您提出融城概念到今天二十五年了,如果是个孩子,都有二十五岁了吧?”张萍深情地回答:“如果把融城梦想当做我的孩子,这个孩子已经有25岁了,已经长大了。而我个人最大的愿望,就是进一步提出长株潭半小时生活圈的概念,把半小时生活圈真正打造成长株潭三市中间的一个新的中心区。二十五年,他正是最朝气蓬勃的时候!”通过主持人富有感染力的提问,张萍的回答同样煽情和极富现场感染力。另外,论坛类节目主持中经常会出现受到干扰的现象,容易使主持人失去对节目节奏的基本把握。为了避免出现这种情况,主持人应做到事先对整个节目的段落有一个明确的把握。如果主持人忽然意识到已经失去对整个节目的节奏感的把握时,要及时停止,调整自己的表达方式,以语言、表情或其他姿势来强化自己的节奏感,做到自然得体。

主持人在房地产谈话节目中的

专业要素

房地产谈话节目担负着传达行业资讯,从政府、开发商、普通公众的视角宣传、解读大政方针,引领受众正确解读行业现状和社会舆论的重要使命。房地产行业的专业性,赋予房地产谈话节目很强的专业性。房地产谈话节目的专业性主要表现在:一是话题的专业性。房地产谈话节目话题的选择,必须与房地产及其相关行业有关,并且具备一定的时效性、社会性和经济性。二是房地产专业语言表达能力。主持人要在工作与生活中不断积累和熟知房地产相关知识,熟练掌握房地产相关术语的表达,以便根据按照不同的受众定位情况,为受众有效地提供相关资讯。三是对于嘉宾的邀请、现场的氛围营造、节目中话题的把控等,房地产谈话节目主持人要时刻注意体现和维系节目的专业性。

房地产行业及其衍生行业的从业人员以及具有多次置业经历的人群,掌握着一定的地产专业知识,具备一定的独立见解,势必将成为专业地产谈话节目的目标收视群体。他们对于栏目的专业化程度、话题内涵具有更高的要求。以“泛地产、泛财经”的理念去主持一档房地产谈话节目,将极大地增强节目的吸引力。充分运用“泛地产、泛财经”思维,抓住深谙社会性和经济性的泛地产话题,将为受众提供更多有见地、有深度的观点与资讯。房地产电视栏目完全可能将其报道的目光投向住宅、商铺之外更广阔的领域,就房地产及相关经济行业的上下产业链进行信息资源的探索,甄选更为“泛地产、泛财经”的话题,给受众以更具引导性的资讯。

“泛地产、泛财经”还可打破地域界限进行拓展。房地产谈话节目在更广的地域范围内,对节目进行操作,尤其对于一些城市电视台的节目,可以采用多种形式参与外埠房地产事件。当本地房地产话题相对欠缺的时候,“泛地产、泛财经”概念的引入,将对解决信息源问题有所帮助。

综上所述,在房地产谈话节目中,主持人的话题选择是否恰当,主持人用语是否专业,现场的谈话氛围营造是否成功,嘉宾选择是否得当,如何在访谈中把控话题的外延和内涵,如何体现访谈对象经济性和社会性的双重属性,练就“泛财经、泛地产”的主持思维等,这些专业主持人的沟通技巧对于一档房地产谈话节目的成功有着重要作用。随着电视房地产频道及房地产谈话节目逐步走向专业化、精准化,一批批拥有极强沟通能力的专业房地产谈话节目主持人也将不断涌现。他们将站在一个更高的层次上,引领行业舆论导向,为房地产行业的思想交流和概念、信息传播发挥愈来愈重要的作用。

(作者单位:长沙电视台)

主持人技巧篇4

关键词:主持人采访现场把控报道质量

采访是新闻活动中非常重要的环节,采访的成功与否与新闻节目主持人出镜现场采访、报道的表达水平高低有着直接关系,而节目主持人出镜状态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在节目中的“提问”和“倾听”状态,“提问”和“倾听”不但反映出节目主持人现场把控的能力,还直接关系到新闻报道的质量。

做好“提问”的把控

提问是电视新闻现场采访的重要环节,观众有时偏爱某档新闻节目,很大程度上是欣赏节目主持人的镜前形象,尤其是提问艺术。

一、做好提问前的准备、提问时应尽量简洁、具体化。

2013年4月22日中央电视台“看见”栏目播出一期节目《北大屠夫》,讲的是陆步轩北大毕业后成了一名当街卖肉的屠夫的故事。当叙述一次工商所长收了他的摊,结果知道他是北大毕业的背景后,同情他,主动把罚没的东西还给了他。柴静当时间“他这个同情,让你心里是什么滋味?”要提出这个问题,首先主持人要做好采访前的准备,了解主人公在当屠夫过程中的各种经历,从中挑选出符合采访主题的问题。访前准备是采访中重要一环,被称为“静态采访”。为赢得采访机会,记者需要精心准备,有时候还要根据现场情况,灵活机动地运用心理战术,把采访对象的积极性调动起来。在非突发事件采访前,要把采访目的、要求告诉采访对象,请他们做好准备。必要时,把采访提纲交给采访对象。在采访过程中采用的思维方式,常常是张弛交替、纵擒结合的。

随后,陆步轩的回答是“我还是非常感激他,我觉得这是最起码尊重一个知识分子。”这个回答带出了主人公当时的心理感受,内心深处依然渴望被认同为一名知识分子。如果记者不针对这个事情只笼统、抽象地提问题,像“请您谈谈体会”“请您说说感受”之类笼统、空泛的问题,会使采访对象茫然无措,不知从何谈起。

二、提问要把握主线,适时引导。

主持人在采访中要注意引导采访对象说出事实真相,而不是把采访对象的思维禁锢在指定的范围内。一般的采访目的性很强,由于时间和环境的限制,采访者和采访对象之间不可能像拍摄纪录片和写人物通讯那样可以长时间地在一起,所以要抓住关键问题,一旦采访对象的谈话偏离了主题,要及时将它拉回到主线上来,切勿跑题。

2013年5月20日的“杨澜访谈录”中做了一期《从汶川到雅安在伤痛中前行》的报道,杨澜在采访志愿者廖智时提问:“从一个受灾的人,到一个主动帮助别人的志愿者,你的心态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廖智回答了很多关于志愿者的状态,杨谰见有点偏题,马上插上一句“一个经过这么大灾难的人,能够深深感受到生命的脆弱。”这句铺垫的话,在体现与廖智互动聊天的同时也起到了引导话题的作用。

巧妙使用“倾听”

倾听,是一种技巧,也是记者采访中常用的方法。蓄于倾听是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一种手段,是索取更多谈话内容的一种方式。主持人在倾听中要把握自己的目的,在与对方对话的同时,考虑谈话的主题、能够达到谈话目的的方式方法,以及如何通过自己的话语使主题清晰。

一、主持人应经常给对方自己在“倾听”的信号,适时插话。

比如“是吗”“嗯”等等这些信号,这些语言反应看似无足轻重,实际上却大有用处,它表明了主持人正在认真倾听被访者说话,传达了对被访者尊重和理解的信号,从而鼓励被访者的言谈兴致,使被访者容易敞开心扉。

“杨澜访谈录”的节目《从汶川到雅安在伤痛中前行》中,志愿者廖智述说自己在地震中被压在废墟下,知道孩子已死时,有一个多小时对外不再做出任何回应。“你想放弃自己吗?”杨澜插话问道。廖智随即回答自己为什么想放弃生命,又如何重拾希望渴望生存的心理过程。这样适时的插话提问是建立在主持人与嘉宾良好交流状态的前提下的,从而也调动嘉宾的表述热情,使节目主题得以深化。

二、主持人思维要走在嘉宾和参与者前面,一边倾听一边思考。

在倾听的同时需要思考话语的衔接、贯穿以及如何去结束、切断嘉宾和打进热线听众的话;对倾听到的内容要充分理解分析、去粗取精,留下有价值的信息;在与对方对话的同时,始终考虑谈话的主题,以及如何通过自己的话语使主题清晰;要掌握快速思考的能力,对一些新信息,积极引导发掘,将节目推向高潮。

主持人技巧篇5

关键词:文艺节目;语言表达;播读技巧

中图分类号:J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3)32-0270-01

作为一名优秀的节目主持人,播读技巧是最基本的播音主持素质。然而,在实际工作中,有的文艺节目主持人往往缺乏专业素养,随意的跟嘉宾聊天,更体现不出播音主持的艺术性。笔者主要针对文艺节目主持人在主持节目中需要注意的几个方面谈一下自己的看法。

一、认真编排,仔细备稿

文艺节目不像新闻类节目,主持人和采编人员具有非常大掌控力和操作空间。这种节目在每次彩排和表演过程中都会遇见不同的效果。只要场地不一样、观众不一样都会产生不同的效果,甚至还会出现意想不到的意外情况。因此,所有节目必须经过精心编排和布置。目前,虽然很多采编和主持都是一个系统,但很多时候还需要电视编辑的大力协助,毕竟一个文艺节目不是一个人就能完成和做好的。

在准备中,节目组必须充分考虑各个年龄段和不同文化背景的观众的需求,组织各种类型的采编人员,认真编排。在实际编排中,还应当运用多种角度和方法,不断推陈出新,使得节目更具有观赏性和时代性。另外还应当积极运用高科技手段,最大限度地调动观众的感官,增加观众的体验性和融入性。例如《我爱五指山我爱万泉河》、《红色娘子军》等老革命歌曲,可以推陈出新出新,利用现代化的灯光舞美,实现音乐美文、配乐朗诵等新的艺术形式。当然,编排之后,主持人还应当认真备稿,将节目中可能出现的情况有一个系统的备案,以防意外情况的发生。主持人的播读在节目中恰似画龙点睛,往往又承前启后,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二、重视语言感染力

语言感染力是每个主持人都非常重视的基本素质之一。这里重新提出来一方面是在强调感染力在主持文艺类节目中的重要作用,另一方面也要表达笔者对主持人感染力的理解。作为文艺类节目主持人,其风格和个人魅力,往往成为该节目成败的重点。中央电视台《星光大道》节目主持人毕福剑以其诙谐、幽默的台风和语言感染力为该节目博得了大批忠实的观众,该节目也成为央视的王牌节目之一,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重视语言感染力,是文艺类节目主持人的必修课程。良好的主持风格应当有一口标准的普通话,声音或清脆悦耳,或悠扬浑厚,同时要有机敏的反应力和良好的口语表达能力。同时,在工作中,主持人还需要积极培养良好的文化素质,废寝忘食的工作精神和良好的亲和力、感染力。这些要素加起来就可以使文艺节目更加绚丽多彩,同时又具有较高文艺性和感染力。

三、不断学习,提高综合素质

文艺类节目是一个涉及面非常广泛的节目。以湖南卫视王牌节目《天天向上》为例,该节目的几个主持人,都有自己鲜明的特色。以汪涵和欧弟为例,汪涵具有很高的艺术素养,是一个学富五车的学者型主持人,欧弟则具有非常高的艺术造诣,尤其在歌唱和舞蹈方面具有非常高的艺术境界。该节目主持人的组合和综合素质为节目赢得了很多人气和拥趸,取得了良好的观众口碑。

从他们身上,笔者认为可以学到很多东西,得到很多启发。艺术类节目主持人不仅要精通各种艺术表现手法和技巧,还要认识和了解文艺表现手法的规律,并遵循这些艺术规律。对于相声、小品、乐曲、乐器等都应当有一定认识和了解。只有对这些艺术表现方法有一定了解,才能够在播读过程中游刃有余,处理好每个播读环节,从而掌控好整个节目的连贯性。

事实证明,凡是成功的文艺节目主持人,都具有很高的艺术欣赏性、知识性和艺术造诣,比如,公益谈话节目《长寿长乐》,主持人把老年人的老有所乐、老有所学、老有所为、老有所想记录下来,编排出串联词,充分展现了当代老年人的活力和风采,深受中老年听众的欢迎和喜爱。

四、结语

通过以上问题分析可以总结道,上节目时主持人应该保持饱满的情绪,激情四射,充满活力,利用良好的播读技巧和过硬的播读水平,把听众的情绪充分调动起来,让他们把自己轻松愉悦的融入到节目中来,这样才能够使主持风格与文艺节目的内容有机协调统一起来,增强文艺节目的感染力。而不是想到哪里说道哪里,毫无艺术感而言,更不用谈主持人的专业素养,这给现代主持人的素质大大打了折扣,只有在播读过程中以平凡、真切的语言和朴实无华的台风打动和感染观众,才能为整个节目创造良好的观众口碑,进而真正的体现出一名电视人的专业素养。

主持人技巧篇6

【关键词】访谈 情感 语言 主题 技巧

访谈节目具有社会教化之功能,它与创意、策划、制作有很大关系,但主持人的文化素养及驾驭节目的能力直接关系到节目的成败。因此要求主持人既要做一名真诚的倾听者更要做一名清醒的引导者,在谈话中掌握话题的艺术技巧,通过对自己情绪与情感的感染力,给嘉宾和听众带来深层次的心灵震撼。

一、“情”是访谈节目的亮点

白居易在《与元九书》中说:“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莫始乎言,莫切乎声, 莫深乎义。”意思是:能够感化人心的事物,没有比情先的,没有比言早的,没有比声近的,没有比义深的。因此,以情为主,以言传情,以声传意,以义表达深刻的主题思想,是每个访谈节目主持人都应做到的。无论是对话、专访、座谈,抓住对象的性格特质,瞄准内容深入开掘事件与人物背后的情感因素,做到以情动人,是访谈节目的根本。

主持人是节目的核心和灵魂,要营造和谐、愉快的交流氛围,走进嘉宾和听众的心灵深处。例如:著名主持人华少做客921都市广播,让受众真正认识了褪掉光环的华少。短短的一天,华少既要推动《暗恋桃花源》星秀大赛,还要开《绝不付账》新闻会。活动之前,他接受了《一吐为快》节目专访。他真诚、坦率,除讲述对话剧《绝不付账》的热爱,还讲述了和妻子恋爱的过程,对儿子的愧疚,以及“中国好舌头”称号引起的心态变化,还深刻阐述了在当下媒体环境中,对主持行业的理解、承受的压力以及相应的调整等,既具娱乐性,又发人深省。由于华少情感真挚,不带偶像包袱,再加上主持人与华少亲切、平等、贴心的交流,让听众了解到了做父亲的华少,做丈夫的华少,为生活忙碌的华少……真正达到了“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莫始乎言,莫切乎声, 莫深乎义”的情感体现。

二、穿针引线,融会贯通,积极引导嘉宾和听众

访谈节目语言的掌控技巧,要求主持人能紧紧围绕谈话主题,穿针引线,融会贯通,积极主动正确地引导嘉宾和听众。例如:笔者访问著名诗人胡世宗、著名音乐人胡海泉父子的一档访谈节目。该节目荣获了辽宁省政府奖一等奖。节目中将胡氏父子同时请进直播间,这在辽沈广播中还是第一次。此次专访,既有现场提问,也有前期采访。现场提问部分主要针对海泉的诗歌,让人看到歌手海泉富有才情的一面;而前期采访,则主要针对海泉的成长故事,将父子二人的话语有机穿插,听起来妙趣横生,连胡氏父子都感叹于他们的理念一致。访谈中还加入了海泉诗歌创作赏析,让大家深切感受到,沈阳走出去的歌手海泉纵横歌坛凭靠的正是自己的实力和才华。访谈中着重引导父子畅谈创作体会。主持人通过对情绪与情感的加工,正确地引导嘉宾和听众。

为达到最佳效果,做到内容丰实,音响丰富,时长分配合理,主持人既要调节好嘉宾情绪,掌控好现场互动效果,还要考虑受众的心理期待。其中主要是运用情感因素,发挥个人魅力,拉近了彼此的距离,充分激发和调动了参与者的谈话热情,使主持人、嘉宾、听众的关系变成了好友的聊天,使现场热烈的谈话氛围也变得更加轻松融洽。

三、话题的控场:节奏明朗,层次清晰

访谈节目要达到最佳传播效果,真正走进百姓心灵,其话题的节奏非常重要。节奏变化为事物发展之本原,艺术美之灵魂,它要求“用反复、对应等形式把各种变化因素加以组织,构成前后连贯的有序整体(即节奏)。节奏不仅限于声音层面,心理和情感的运动也会形成节奏。”节奏好的访谈节目像优美的乐曲引人入胜,反之会冗长而乏味。主持人运用好的控场节奏,会有更好的收听效果,节目更出彩。例如:访谈节目《一吐为快》顾名思义,即指尽情说出要说的话而感到畅快,其中“921《环路男女》沈阳十年主题夜话周”是主持人晴川和陈林为异乡人推出的系列情感特辑。闯荡沈阳的异乡人自发报名来到直播间,讲述在沈阳的历史,那些真实的故事,感人至深,节目中围绕核心问题:搬过几次家、分别了多少次、生病的时候有多想家、几次想放弃等展开,这一连串的问号代表了不同的情感表达层次,时间顺序,承接顺序,使控场节奏十分明朗,也使话题的思路更加清晰。

四、主题突出,营造文明健康的交流氛围

主题是访谈节目的中心思想和灵魂,是内容取舍、结构层次安排、语言运用的依据,是节目中所要阐明和解决的主要问题。如:由赖声川监制、丁乃筝编剧并导演的原创话剧《弹琴说爱》登陆沈阳,笔者便作了一档《弹弹琴,说说爱――访问著名导演丁乃筝》的节目,其主题是“看不见的人,看得到的感动”。《弹琴说爱》是921 戏剧节的重要剧目,是盲人钢琴家用音乐语汇、肢体语言呈现的另类励志表演,更是一部动人的钢琴相声剧。节目中,丁乃筝侃侃而谈,该戏酝酿了十年,是好朋友一起“玩”出来的。最初只想公演五场,可如今已演出近三百场。她还谈了姐夫赖声川导演给予她和这部戏的帮助,以及女性导演的艰难与坚持。整期节目,自然流畅,信息量大,见证了一个爱戏剧的女导演如何用热情与智慧,在戏剧的瀚海中畅游。

综上所述,访谈节目中主持人要想适度调动情感并掌控好节目的语言技巧,必须深入到广大民众中去,熟悉并表现他们的生活和思想感情,吸收并运用他们的语言。多看、多听、多想、多记、勤学苦练。语言的掌控技巧,应该是穿针引线,融会贯通,积极主动正确引导嘉宾和听众;话题的控场节奏应该是:节奏明朗,层次清晰,宽窄适度;主题突出营造文明健康的交流氛围。谈话主题应该是:情深理直思想性强,鲜明生动形象性强,准确精炼概括性强,声音和谐音乐性强,抑扬顿挫节奏性强,独居风格个性魅力强。广播人应以其丰厚的文化底蕴,借鉴各种先进的传播理念,不断创新,在发展今天,创造未来中,营造广播事业的光辉前景。

(作者单位:沈阳广播电视台)

[注释]

中国科学院文学研究所.中国文学史编写组.中国文学史(二)第 449页 [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79.百度百科.节奏基础含义.

主持人技巧篇7

一、做好访谈前准备

主持人和嘉宾对话的短短一期节目时间,实际上是二者之间的一次“交道”。要想打好这个“交道”,就必须了解被采访对象的背景。首先认真搜集嘉宾资料,搜集其他媒体对人物的介绍,亲自到其所在单位采访了解人物事迹与个性。对有价值的音响可以制成短片在直播时插播,让内容更充实,节目更丰满。例如,笔者在做《从打工妹到全国三八红旗手――访施美珠》前,亲自到施美珠制衣厂和工人交谈,参观获奖照片,从工人那里了解到施美珠经理的感人事迹,工人陈振华感动得泣不成声的一段音响在直播时插入,使人物专访更加立体。此外还可以到嘉宾住处采访,在熟悉的环境中嘉宾更容易放松心态,聊出有感触的经历。通过认真了解,主持人便可把握人物特点。其次,主持人要对谈话节目的进入、展开(包括应接、插入、提问)、结尾三大环节要提前进行精心设计,尽量做到有备无患。

二、完善访谈内容

1.开题有方

为了早早让谈话嘉宾和现场观众进入状态,让场外的受众产生兴趣,也为了让大家明确这一期主要谈的是什么话题,主持人可以巧妙引入,也可以开门见山,三言两语介绍一下自己、嘉宾和节目名称,然后便直奔话题。2006年的一次直播节目,嘉宾是一位积极参与献血抢救大出血产妇的爱心司机。节目开头,主持人调出当时抢救产妇的录音,营造出很强的现场感,从而把嘉宾和听众带入情境中,突出了嘉宾个性。

2.提问是嘉宾发挥的重要前提

中央电视台著名主持人张越说:“要想让嘉宾谈出最美的东西,必须用恰当的提问去刺激。”事实上,提问不仅起到刺激作用,同时也起到引导作用。在直播访谈过程中,主持人扮演的角色并不是一无所知的人,也不完全是主持人个人,而是听众的代言人。要想从嘉宾那里获得更详尽,更全面的信息,主持人的提问必须建立在对嘉宾,对话题深入了解的基础上,提问层层深入、环环相扣,激发嘉宾把谈话引入高层次的境界,为听众展示出完美的人生画卷。谈话节目主持人在谈话过程中的有效提问,关系到整个谈话的起承转合,在总体结构上起着无可替代的整合作用。

3.终场亦精彩

我认为谈话节目主持人的结尾总的来说要做到有所“归”,给人以完整感。前面,嘉宾和现场观众众说纷纭,各抒己见,最后节目主持人要千方百计将它聚合收拢起来,而且要收得自然巧妙,有水到渠成之感;要收得从容不迫,不要虎头蛇尾;要收的住,收的分明完整。笔者在采访单车飞人张树桥时曾在结尾处说:“听了张树桥20天独自骑自行车到的经历,我们都很感动,也许我们不会去,也不会独自骑自行车去旅行,但是,我们每个人在人生的旅途中都有自己的目的地,我们同样需要张树桥这样的执着,像他一样享受过程,拥抱目的地。”人物访谈节目绝不是就事论事,一定要在情感上对大家有所触动,主持人不妨在节目结尾处抒发一下情感,让听众有所回味。

三、精心准备插播片

主持人技巧篇8

一、电影表演和电视主持在美学上的关系

电视主持是通过电视的媒介对虚构现实的一种有组织表演和再现。演员主持人进行创作时,要充分调动身体上的情感,通过语言和动作完成自身形象的一个塑造。表演和主持艺术,决定创作者和其创造角色之间的矛盾,他们即是表演中的角色,又是创作者。不仅要按照角色的逻辑行动,还要在表演中保持自我。

马克思经典主义作家让我们知道,人类把握世界的方式有艺术的、科学的、生活实践的和宗教的四大类。从这一角度出发,电视的美学可分为电视记录美学、电视技术美学和电视艺术美学这三个方面。它们在电视这个媒介中,不仅相互区别还有着相互的联系。美是一种关系,如果电影技术美学研究对象是影视美和审美与电影技术的关系,那么对电视主持美学上的主要研究就不会是科学自然的世界,却是人们生活实践中构成的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简单来说,就是对人们日常生活的表现和捕捉,并不是艺术上的加工。

电视播音主持是最能够体现出电视特征的表现形式。它是对艺术、记录与信息传播在功能上的融合。如果说电视艺术主要表现在消遣娱乐和承担艺术的功能上,就会使电视主持变成电视化的产品和样式。所以,对电影表演和电视播音主持美学上的研究是电视美学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拥有典型的意义。

二、电影表演的真实性在电视播音主持上的使用

在媒介发展的历史上,电影、戏剧、舞蹈、绘画、文字等用其鲜活形象,使人类产生“真实”的幻觉。但自从电视的出现,使电视成为记录接近现实生活的一种重要媒介。然而电视不同于其它媒介,它不需要像戏剧与电影一样的放映演出,而是与人们的日常生活结合,成为了人们现实生活的延伸,是我们在生活中不可割舍的构成要素。

然而问题不像想象中那么的简单,我们一旦将其真实的原生态和电视观众接受到的真实放在一起,就会发现,期间通过摄像机、特技机等工具的特效处理形成了多重假设技巧的运用。最后在电视上播放出来已经经过了多重假设的过程。使电视主持的真实与生活的原生态有了本质上的差别。

如果说电影、戏剧、舞蹈、绘画、文字等媒介是通过物质和意识来创造比生活更加真实的“艺术真实”,那么电视播音的记录就远远不会那么单纯。因为它既有取自生活的原生态,又经过了一系列的加工、改造。这样就会让观众领悟到一种艺术假定的结果。于生活的原生态合二为一,令观众难以区分。

人们说真实是电影表演的生命,但是问题出现在,人们用抽象的真实作为标准,来衡量电影电视表演的真实,会发现其在不同的情况会拥有不一样的内涵。所以有必要对真实这个概念进行一个具体界定。

三、演员和电视播音主持技巧上的结合

    说到电视播音主持的技巧应该会是一个新概念,所以结合实践中的现实,人们会有很多种的理解。但是既然有了对概念上的基本界定,好的主持人标准应该是集记者、播音员、演员甚至是导演的技能于一身的全才,当然这也是很难实现的。实际一般只是做到把握表演基础技巧后,对深层的技巧也是各有认识,像做过演员的会更重视戏剧表演技巧、做过电视播音员的会更注重播音语言技巧一样。但电视播音主持的基本技巧和电影演员的基本技巧是互相关联的。一名好的主持人要像演员一样,有集中的注意力和信念的真实感,加上对行动技巧的掌握,能在镜头前更积极的行动,熟练运用表演的基本元素。就像行动、判断、交流这三要素是对一个主持人最基本的要求,一旦没有这些基本的本能保持,那么何来更深入的技巧呢?虽然电视播音主持人的技巧是综合的,但是它依然是表演艺术的范围。主持人想要高水平的表演艺术技巧和高层次的自身气质,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成就的,需要的是主持人长期的自身磨练和修养,因为它直接关系到主持人技巧和功力上的运用,可以说它也是优秀主持人运用主持人技巧的一个前提条件。就像凤凰卫视播出的《非男非女》一样,女主持人的温婉清丽和善解人意,对观众洒下的温柔,使饱经爱情坎坷的人们对未来有了憧憬和慰藉。但是在人们的想象里,这样的栏目似乎要有一位感情阅历丰富的年长妇女来主持会更加合适一些。但是作为一名未婚的妇女,使这个栏目拥有了另一番风味。她没有婚恋经历,更没经过离异,但是她充分运用专题的假设,用自身的行动来表达对节目的诠释,使节目更具观赏性,而主持人的亲切温婉也得到了许多观众认可。

主持人技巧篇9

关键词非线性剪辑技巧;影视艺术;应用

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精神需求的追求欲望变得越来越明显。在这种情况下,电视台需要利用非线性编辑技巧,提升栏目片子的感染力和艺术表现力,进而吸引更多的观众观看栏目片子。

1非线性剪辑技术

1.1非线性剪辑系统的作用原理

非线性剪辑系统的作用原理为:以视频卡为媒介,将与视频有关的输入信号源中的模拟信号转化成数字信号,并按照一定的规律将所得数字信号压缩成数据文件的形式储存起来[1]。当上述工作完成之后,剪辑人员可以根据视频内容的后期处理要求,应用切换、叠画、加字幕等非线性剪辑技巧,提升影视艺术的渲染力。

1.2非线性剪辑技巧的应用优势

相对于其他技术而言,非线性剪辑技巧的应用优势主要包含以下几种。1.2.1视频处理便捷性优势在视频处理过程中,非线性剪辑技巧的剪辑作用是基于时间线产生的。剪辑人员在利用这种技巧处理栏目片子的过程中,剪辑人员可以根据具体的要求,以时间线为参照,快速完成画面的复制、剪切等处理[2]。这种便捷化的处理模式减低了栏目片子的后期剪辑难度。1.2.2处理效率优势相对于线性剪辑技巧而言,非线性剪辑技巧的应用可以显著提高视频的处理效率。从本质角度来讲,非线性剪辑技巧的应用显著缩短的节目的制作周期,间接降低前期制作所需的成本。

2影视艺术的特性

影视艺术的特性主要包含以下几种。

2.1综合特性和逼真特性

影视视频是由多种不同的艺术类别组合而成的,因此,在利用非线性剪辑技巧进行处理的过程中,应该注重对影视艺术综合特性的保持。逼真特性是影视艺术的本质属性。在后期处理工作中,需要利用非线性编辑技巧将不符合这一特性的镜头、画面剪切掉,进而为观众提供更加生动、真实的观赏体验。

2.2视听特性

影视艺术是通过视觉通道和听觉通道,在观众的脑海中形成印象的。其中,观众从这两种通道中获取的视觉信息和听觉信息比例分别为83%和17%。

3非线性剪辑技巧在影视艺术中的应用

这里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对非线性剪辑技巧在影视艺术中的应用进行分析。

3.1蒙太奇手法方面

在影视艺术中,蒙太奇手法可以在合理选择素材的基础上,利用切分整合的方式将不同的段落或镜头整合在一起,突出节目的主体,使得观众能够遵循节目的引导,进行思考和分析。蒙太奇手法与非线性剪辑技巧的整合可以将处理对象片子变得更加流畅。以切换这种非线性剪辑技巧为例,剪辑人员可以按照一定的逻辑规律或时间顺序,将利用切换技巧处理过的镜头合理组合在一起,使得它们能够为观众呈现出连贯的视频内容。

3.2应用类型方面

3.2.1画面轨道在处理栏目片子的过程中,画面轨道的应用可以使得视频呈现出更加多样化的视觉效果。例如,当需要增强视频画面的层次性时,可以利用非线性剪辑技巧将底图与核心画面整合成同一个画面。3.2.2音频轨道非线性剪辑系统中的音频轨道双相对较多。为了增强节目的艺术表现力,剪辑人员可以根据具体的要求将相应声音利用适宜的音频轨道进行处理。例如,当视频在同一时间中出现两种不同的声音时,可以利用非线性剪辑技巧将一种声音逐渐下拉到无声状态。这种处理方式可以将声音的变化变得更加流畅。3.2.3字幕轨道非线性剪辑系统中设有独立的字幕轨道。在处理栏目片子的过程中,剪辑人员可以利用该频道对视频的字幕进行上滚、增加、全屏等处理,以此优化视频的视觉效果,达到吸引更多观众的目的。3.2.4特效非线性剪辑技巧中的特效类型主要包含字母特效、音频特效以及视频特效等。在实际运用过程中,需要根据节目的具体风格、观众兴趣偏好及节目内容等,合理应用特效进行合理处理。以节目的历史描述内容为例,为了增强节目效果,可以利用非线性剪辑技巧对音频进行特效处理,使得原本的声音变得更加浑厚,为观众营造出一种悠久的历史氛围。

3.3基本技巧类型

非线性剪辑技巧中的基本技巧主要包含以下几种。3.3.1切换技巧切换技巧与叠画技巧之间的区别主要在于:利用这种非线性剪辑技巧所处理镜头之间的独立性较强;而后一种技巧镜头之间的转换较为流畅。在剪辑栏目片子的过程中,切换技巧的应用可以将不同镜头的具体内容良好地保留下来。3.3.2叠画技巧从本质角度来讲,可以将这种非线性剪辑技巧看成是前后两个镜头之间的融合。在栏目片子剪辑处理过程中,叠画技巧的应用可以增强两个镜头之间过渡的柔和水平,降低观众对镜头变换的感知。与其他非线性剪辑技巧相比,这种技巧的融合性特点较为明显,其通常被应用在栏目片子的插叙、回忆以及想象等场景中。

3.4注意事项方面

为了保证栏目片子的处理质量,在运用非线性剪辑技巧的过程中,需要对以下几种问题加以重视。3.4.1栏目片子节奏控制问题从观众的角度来讲,当影视艺术的节奏失调时,观众无法从中获得良好的观看体验。因此,在利用非线性剪辑技巧的过程中,需要在保持栏目片子内容变动的协调性,进而增强栏目片子对观众产生的吸引力。3.4.2静态画面与动态画面衔接问题相对于其他部分而言,栏目片子中静态画面与动态画面衔接的处理难度较高。为了防止该部分的不合理处理影响节目效果,需要利用动静结合非线性编辑技巧,以栏目片子画面的主体为核心,保持静态画面与动态画面中主体运动轨迹的一致性。3.4.3节目时间长度、色调的协调问题当时长不一致时,栏目片子的节奏会出现混乱问题,影响观众的观赏体验;当栏目片子两个镜头之间的色调反差较大时,会使得观众产生不连贯的视觉效果。对此,在应用非线性剪辑技巧处理栏目片子的过程中,应该保证不同镜头之间色调及时长的一致性。3.4.4突然性编辑技巧应用问题在非线性编辑技巧中,突然性编辑技巧形成的视觉效果为节目镜头的突然变化。除了有特殊要求的处理部分之外,应该利用逐渐过渡的非线性剪辑技巧处理各个栏目的片子。

4结论

非线性剪辑技巧主要包含切换、叠画、加字幕等内容。在影视艺术中,剪辑人员在利用非线性剪辑技巧改善画面质量、剪辑多余镜头时,应该注重保持不同镜头中色调、时长的一致性。此外,当某部分同时涉及静态画面和动态画面时,应该根据画面中主体的运动轨迹对二者进行融合处理,进而为观众提供更加流畅、自然的观赏体验,同时提升观众对栏目的满意度。

参考文献

[1]周蓉,苏振宏,徐军,等.浅析非线性编辑的优势以及在电视节目制作中的应用[J].北方文学(下旬),2016(9):170-172.

主持人技巧篇10

关键词:声乐演唱;声乐技巧;呼吸;发声;共鸣

1 声乐演唱及技巧的内在关系

声乐是嗓音、曲调、语言的完美融合,它既是一门艺术,又是一门科学。声乐的探索是一个实践的过程,通过日常演唱者的刻苦发声训练逐渐建立其模式化的声乐演唱体系。作为音乐教育的重要研究领域,声乐演唱在音乐教育中也有了新的教学模式的改进和提高,主要表现在对发声的科学化指导,对相关技能的全方位掌握,无论是对声音还是站姿、咬文嚼字都有着系统化的训练模式,从而在声乐演唱训练的基础上使得学生产生音乐的共鸣,达到富有感染力的演唱效果。

声乐演唱讲求技巧,如何运用正确的姿势,如何保证气息的支持,如何让声音自然圆润,如何更富有渲染力的表达歌曲等等,都要依靠声乐演唱技巧得以实现。声乐演唱技巧包括发声技巧、肢体语言表达技巧、共鸣腔使用技巧、咬字技巧等等。发声技巧的关键在于气息的运用,唱歌时,气息畅通无阻,才能将声音似喇叭般高低自由收放,得到圆润、松垮、通畅、宽衡的声音效果。肢体语言表达技巧是指通过肢体动作,配合歌词表达音乐的情感和演唱者的心声,除此之外,适当的肢体动作也可以确保演唱者畅通的呼吸,使整个演唱过程锦上添花。共鸣腔使用技巧是声乐演唱的基本技巧,包括咽喉、口腔、鼻腔、胸腔,通过四腔的协调一致影响声音的共鸣,从而引导或牵制声音的变化。咬字技巧主要运用在对歌词的阐释,通过掌握每一个字发音的规律及腔调,分析并运用到演唱中去,通过对咬字适当的夸张或缩略来配合不同的曲风,从而加强音乐的感染力。

声乐演唱的过程也是声乐技巧运用的过程,声乐技巧作为声乐演唱的辅助工具,对于音乐的演唱及内在情感的表达都有着重要的作用。声乐强调的是演唱,演唱即是声和情感的外在表达。为了更好的阐释声和情感在音乐中的融合,需要声乐技巧予以辅助,通过坚持不断地发声练习和肢体表达练习来达到最终的演唱效果。除了互通的内在联系外,声乐演唱及其技巧还有共通之处,即声音的共鸣。歌唱的动力在于气息,气息又贯穿声乐演唱技巧始终,无论是发声练习还是咬字技巧及肢体表达技巧练习,其都为“气息”所服务。在气息提供演唱动力的基础上,气息又帮助演唱者更好地阐释歌曲,表达歌曲。在音乐教学中,老师会充分利用声乐技巧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再由学生的悟性感知声乐,表达声乐。在领悟中,需要学生以积极地心态感知声乐演唱及技巧二者的联系,在技巧的辅助下将音乐完美的表达。

2 呼吸训练

呼吸为声乐演唱提供“支持”,这种支持是一种自然的唱歌状态,即讲求气息的平稳通畅,从而推动声的发生,当然这种自然流畅的气息需要不断的气息训练加以强化,使得声音避免僵死和堵死的情况发生,声音在气息的推动下自然的形成“通”、“松”、“空”的特点。在我们的音乐教育中,呼吸训练作为基础训练,同样有着不容忽视的教学作用。古语说的好“善歌者必先调其气”,呼吸训练帮助声音正确的震动,随着不同振动频率、振幅使得声音有高有低,音色各异,在气息的支持下,完成整首歌的演唱。当然气息不仅仅对声音有着支持作用,还有着渲染作用。气息的渲染作用主要表现在“饱满性”上,即随着喉咙的打开,气息的通畅流淌,使得整个上半肢腔体得以扩大,在充足的空间内,产生“共鸣”。因此呼吸训练不仅决定着音色、音调,也决定着共鸣体的渲染作用。打好“气息”的坚实基础是声乐练习的第一步。

3 发声练习

发声训练是声乐演唱训练的基本形式,即提炼出歌曲的基本曲调及动机、乐句,配合母音、音节,根据对不同音域的选择,在一定的音域内做半音上行或下行移动的练唱。正确的发声往往配合横膈膜控制呼吸法,在喉头的位置确定下,使得声与气息密切配合,无论是低音还是高音,无论是美声还是通俗,在喉部器官稳定的基础上配合声、气的调节都能达到理想的演唱效果。发声训练的另一大目的是为了调节共鸣腔体的使用,通过头和胸的控制扩张共鸣腔,在共鸣腔扩张的同时美化发声。训练中,老师往往会帮助学生做声区划分,注重学生呼吸、共鸣腔体的紧密配合,从而达到发声练习的最高效果。在发声练习中,通常选择a、e、i、o、u五个原音作为基础母音,从最易发声、最自然动听的母音练习开始,逐渐引导学生正确的发音,提高声乐学习质量的同时提高学习效率。

4 共鸣腔体的运用

在呼吸训练中我们提到过,共鸣使得声音更有渲染力,更具饱满性,没有共鸣,声音失去艺术特点,由此可见共鸣的在声乐演唱中的重要作用。人体的共鸣腔包括胸腔、口腔、头腔,在歌唱中,由于曲调的不一,演唱形式的各异,咬文吐字的具体化,使得共鸣腔在演唱中的使用比例不同。通常来说,低音更多的使用胸腔,因此在低音域练习中,会注意胸腔发声练习,胸腔共鸣的关键在于保持声音的松弛,切莫用胸腔共鸣压迫喉咙。中音则适用于口腔共鸣,口腔共鸣是声音的直接共鸣区域,声音由喉咙发出后、口腔保持自然打开状、下颚自然放下,在需要时可以稍稍后拉,上颚保持上提感,在烟、喉自然松开的情况下,配合牙齿、唇部、舌获得更好地口腔共鸣效果。头腔共鸣主要应用在高音发声,头腔共鸣的最大特点在于声音的明亮、辉煌,富有穿透力。头腔共鸣不仅决定着音色,更决定着音质,练习时,老师通常会教导学生以闭口打哈欠状,双唇微闭,留宽气息通道,从而使得声音上提,以眉心震动为目标,集中声音的明亮,配合呼吸点、共鸣点、发声点,取得丰富,富有光彩的发音效果。

5 歌唱语言及其表达

声乐不仅是对旋律的表达,也是对语言的表达过程。歌唱艺术以唱腔为基础,搭配语言,自古以来受到人们的追捧和热爱。如何才能充分表达歌唱语言,首先从咬字说起,歌唱时的咬字不同于说白话时的咬字,讲求呼吸的支持,根据音域和音质的要求达到不同的共鸣。吐字同样以气息为动力,以口腔为发声源,在吐字中我们既要考虑口腔的打开状态,找到共鸣点,又要确保呼吸的支持,咬准字的发音,在二者的相辅相成中保持正确的吐字效果。最后要提的是收尾,恰当的收尾做到承上启下的歌唱作用,不仅为下一句发音打好铺垫,更保障了整首歌的自然流畅的表露。

6 结语

通过对声乐演唱及技巧的探索中我们发现,声乐技巧为声乐演唱提供了保障,使得声乐演唱更完美、细腻。此外声乐的各个技巧间又相辅相成,穿插其中,无论是共鸣还是发声还是气息支持,都成为声乐演唱艺术的一部分。

参考文献:

[1] 杨思思.浅谈声乐演唱中呼吸的运用[J].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