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爷爷告奶奶十篇

时间:2023-04-08 05:21:00

求爷爷告奶奶

求爷爷告奶奶篇1

我去奶奶家玩,看见爷爷在东屋里嘟着嘴,奶奶在西屋手托着脸在那里生闷气,谁也不理谁。看来爷爷和奶奶闹“矛盾”了!

不行!我不能让奶奶和爷爷闹别扭,我得想个办法。我费了很大劲想了三个方案:A、我可以让爷爷和奶奶互相道歉;B、送个礼物?不行,对老人不适用。“B方案”被否定了;C、可以给爷爷奶奶一个人倒一杯水,说是对方给的。好,先实行“A方案”让爷爷奶奶互相道歉!

“A方案”开始行动:我来到爷爷面前,头一歪,嘴笑成月牙,眼眯成一条缝,趴在爷爷腿上,对爷爷说:“您看,你和奶奶相依在一起30多年了,就为了点小事就伤了和气多不好啊,是不是?爷爷?您去给奶奶道下歉好不好?”

这时爷爷眼一瞪,手叉腰,一脸的不服气。对我说:“为什么要我给她先道歉,她为什么不给我道歉呢?”我无言以对。

我又去求奶奶,我还没做完第一个动作,就被奶奶浇了一头冰水。奶奶说:“是不是想求情?没门!出去出去。”唉!这个方案失败了,看来只能使用“C方案”了!

我倒了一杯茶端过去,对奶奶说:“爷爷让我给您送来一杯茶,让您消消气,都是爷爷不对。”我还用手摸着奶奶的肚子,说:“奶奶消消气,妾身先告退。”然后俏皮地跑开了。

我又倒了一杯茶给爷爷,对爷爷说:“奶奶让您消消气,是奶奶不对。”爷爷咧开嘴,眼眯成一条缝,笑了起来,乐呵呵地对我说:“还是那个死婆子先认错,哈哈哈……”

这时爷爷拉起我的手,说:“找你奶奶去!”爷爷来到奶奶屋里对奶奶说:“老婆子,走!咱们散步去,好不好?”爷爷拉起奶奶走出了门。

求爷爷告奶奶篇2

苏教授选择小冰,还有一段故事。

那是去年秋天,苏教授做完一场学术报告,已是夜里十来点钟。当他经过建筑工地旁的胡同时,遇到了歹徒,一个路过的农民工冲上去救了他。农民工在搏斗中受了轻伤,苏教授便经常去看他,一来二去他便和这个来自外省偏远山区名叫董贵勋的农民工成了好朋友。董贵勋得知苏教授要请保姆,便把自己的远亲小冰介绍给他,于是,小冰便来到了北京。

小冰手脚勤快,聪明能干,把苏春来两人当亲爷爷奶奶看待,深得两个老人的喜欢。可时间一长,何丽春便发现一个问题,每天小冰睡得很晚,有时她屋里的台灯会一直亮到天亮,她决定弄清是怎么回事儿。于是,半夜里她悄悄爬起来,趁着小冰去卫生间,走进了她的卧室。

桌上竟然全是高中课本,一本练习本已写得密密麻麻。

“奶奶?!”这时,小冰出现在了门口,“我……”

何丽春把小冰拉到身边:“小冰呀,怎么看上高中课本了?”

小冰低下头,慢慢说出了原因。原来,父母双亡的她一直生活在亲戚家里,上学后成绩一直名列前茅,几家亲戚在别人的劝说下把她供到了高中。可谁知就在高考前三天,她得了一场大病,虽然坚持着进了考场,可不正常的发挥只能是名落孙山。她没法儿提出补习的要求,可又心有不甘,所以出来当保姆挣钱将来参加补习。苏教授家的氛围更激发了她压在心底的愿望,于是她就偷偷拿出一直带在身边的高中课本在晚上偷偷复习,谁知让奶奶发现了。

“对不起奶奶,我没有经过你们的允许就浪费家里的电,又影响了你们休息,我再也不了。”小冰低声说着。

“不!”何丽春笑了,“孩子,学习没什么不对,追求上进想考大学更是好事,你不对的地方就是不该骗爷爷奶奶在晚上看书,你应该实话实说,你完全可以白天学习。”

“对!”苏春来走了进来,“我们都喜欢好学上进的孩子,你准备再考大学我们支持你,你就白天学习吧。”

“爷爷,奶奶,我……”

“我什么!”奶奶心疼地搂住小冰,“爷爷奶奶早把你看成了亲孙女,以前奶奶不知道,奶奶向你道歉,以后奶奶多做些家务,为你创造更好的学习环境。老苏哇,明天就你去跑跑,给孩子找个学校,让她正经上学。”

“谢谢爷爷奶奶……”小冰的眼里噙满了泪水。

打那后,苏春来两人全力为小冰创造条件,让她安心学习。

这天傍晚,一个电话打到苏教授家,董贵勋出事儿了。昨天晚上工地丢了不少钢筋什么的建筑材料,正好董贵勋出去为几个返乡的朋友饯行,回来的晚一些,工头儿就咬定是他们偷的。他不承认,工头儿竟然让他们罚跪,还要动私刑,董贵勋的一个朋友只好打电话到苏家求助。

“怎么这么不讲道理!我倒要看看在这个法制社会他们敢干什么!”苏春来气冲冲往外就走。

“爷爷,我跟你去!”小冰也跟了出来。

两个人快速下楼,拦了一辆出租车,直奔建筑工地。

工地上,董贵勋等人正跪在烈日下,工头儿提着半米长的塑料管:“快招,要不老子打到你们招。”

董贵勋:“我们没偷,空口白牙你凭啥冤枉好人!”

“好人?你们也算是好人?!”工头冷笑一声,“你们这些外来的民工素质太差,心里就有钱,为了钱啥都能干!就是你们偷的,北京的秩序就是你们搞乱的,就该不让你们这些低素质的人到北京来!”

“你凭啥埋汰民工?要是没我们,北京哪来的这些高楼大厦?你们北京人咋能享受这自由自在的日子?你们北京人是人,我们外地人、民工也是人!”

“叫板啊!我叫你嘴硬!”工头说着抡起了塑料水管。

“不许打人!”小冰冲上去一把擎住了他的手腕。

“哟,哪儿冒的?不会是这个臭民工包的情人儿吧?臭民工也包得起二奶吗?!哈……”

“啪!”狠狠一记耳光抽在了工头儿的脸上。

“你个小丫头,敢打老子!”工头儿狂叫一声举起了水管。

“阎爷!”董贵勋一把扯住工头的手臂,“阎爷,这孩子不懂事儿,您别跟她一样的,我给您道歉!”

“不用求他!”小冰急忙去扶董贵勋,“爹,你快起来!”

“他是你爹?这么说你也是个外来妹,外地人在北京装什么爷呀!”工头儿说着又冲了上来。

“住手!”苏春来几步闯了上来,一举自己的教师证:“他是我侄,她是我孙女,我叫苏春来,是大学教授。我以一个正宗的老北京人的身份问你,你凭什么打人?你凭什么瞧不起外来人?我告诉你,北京不是你北京人自己的北京,他是全国人民的北京,都是你们这些自以为比别人高多少的低素质的人给北京抹了黑!”

这时,几辆警车开了过来。原来,苏春来到工地就报了警。警察仔细了解情况后,对工头儿进行了批评教育,并对盗贼案展开调查,不到半天,就查出真凶——工地的更夫,一个地地道道的北京人。

众人回到苏家,苏春来皱起眉:“你们是父女?为什么要骗我?”

“爷爷,这不怨爸爸,他是为了我。”小冰说出了实情。

原来,小冰名叫董小冰,是董贵勋的女儿,从小便失去了母亲,由奶奶一手带大。奶奶是下乡的北京知识青年,后来和爷爷结了婚,最后其他人都返回北京,而在北京又没有什么亲人的奶奶便留在了农村。奶奶临死前告诉小冰必须要报考北大,她离开北京后再没回去过,她的孙女必须要回到北京,必须要成为北京人。董贵勋在北京打工,也偶尔会受到个别北京人的歧视,所以他发誓一定要让女儿成为北京人。在奶奶和父亲的要求下,小冰的高考目标只有一个——北京大学。今年,她参加了高考,谁知却与北大失之交臂。后来父亲得知在北京考北大容易,正好又碰上苏家要雇保姆,便推荐了女儿,想借此在北京考大学,谁知却露了馅。

苏春来听着气得浑身发抖:“北大是全国最高学府,想考北大是好事儿,可要凭真本事考,我真没想到你们会用这种低劣的手段,难怪有的北京人瞧不起你们!”

“爷爷,我是想凭真本事考北大,可事实上北大并不是靠真本事录取考生!”小冰郑重地说。

“什么?你凭什么这么说?凭什么污蔑北大?”

“我没有胡说,更没有污蔑北大,其实北大在我的心中一直极为神圣,可事实就是事实。今年高考,北京市的考生进入北大的分数线是多少?400多分就可以进入吧?可我们外省呢?今年高考我考了600多分,可由于招生名额限制,在我们省我却没有进入北大。爷爷,你说600多分和400多分,哪个是真本事?原来我还不知道,是我爹打听到的。为了保证我今年能进入北大,为了能完成我奶奶——当年一个支农为农村奉献了一辈子的老北京知识分子的愿望,我们才想了这么个自己也觉得脸红的招儿,可我们还是想凭真本事考呀,我保证今年高考还在600分以上,否则我不会走进北大的!因为在我心里,它是圣地!”

苏春来愣住了,他呆了老半天:“老伴儿,明天你去查查今年的高考录取情况,看看是不是真像她说的那样。”

第二天,何丽春查出了结果,小冰说的一点不假。晚上,小冰来到他们跟前:“爷爷奶奶,这两天我想明白了,做人要诚实,要靠真本事,尤其是学生,在我们省我没有考上就是没有考上,不应该想其他原因,更不该使用不正当的手段。明天我就回家了,今年我还在家里参加高考。爷爷奶奶,你们再找一个保姆吧,谢谢你们这些天来对我的照顾和帮助。”

“不!”苏春来摆摆手,“爷爷想好了,高考就是要看真本事,要不考它干什么!爷爷帮你在北京报考,但我声明一点,你今年的高考成绩必须要高于600分,否则即使考上了我也不许你进入北大。”

“这也是奶奶的意思,你可要靠真本事考哇!”

“唉!我向爷爷奶奶保证,今年高考我一定要超过去年的分数,否则我绝不进入北大!”小冰露出了灿烂的笑容。

打那后,小冰便在北京安心上起了学,成绩一日千里。最后又以北京考生的身份参加了高考,取得了644分的好成绩,比上次高考整整高出30分,她也如愿拿到了北大的录取通知书。

告别爷爷奶奶,小冰怀揣北大的录取通知书回到了阔别一年的家乡,她要把这喜讯亲口告诉深埋在地下的奶奶。一夜间,小冰考上了北大的消息便传遍了整个小村,多年没有什么新鲜事的小山窝窝顿时沸腾了。小冰在乡亲们的帮助下做好了上学的准备,可还没等她起身,苏春来教授却来到了她家。

小冰明显从爷爷冰一样的脸上感觉到了什么,她一把拉住爷爷的手:“爷爷,这么远你怎么来了?出什么事儿了?”

苏春来低下了头:“孩子,前几天有人举报了你,说你是高考移民,上头也查实了,他们做出了决定,说你故意移民,严重扰乱高考秩序,取消你北大录取资格,并且三年内禁止你参加高考。”

“什么?”小冰傻了,老半天她才跳起来,一把抓住爷爷,“这不是真的,爷爷你告诉我,这不是真的!”

苏春来摇摇头:“这是真的,孩子,爷爷对不起你……”

“为什么?这究竟是为什么?”小冰傻愣愣地盯着苏春来,“北京的考生四百分就能上北大,外省的考生六百分也只能是望校兴叹,这就是公平竞争吗?为什么要有这种不公平?就因为他们是北京人而我们是外地人吗?高考不以成绩录学生,却以地域录学生,这是什么规矩?有这样的规矩却又不让别人换地方,这又是什么道理?难道北大不是全国的北大而是北京人的北大吗?”

苏春来浑身一抖,泪水顺着腮边淌下:“孩子,你别着急,爷爷一直在努力,虽然他们没有接受我的意见,可爷爷不放弃。你一定要坚持住,爷爷这就回去,我要和你奶奶继续找有关部门,继续反映这个问题。孩子你说的对,我要让所有人都知道:北大不是北京人的北大,而是全国的北大,爷爷奶奶一定要为你讨个说法。”

小冰送走了爷爷,眼里没有一滴泪,呆呆地来到奶奶的坟前。看着几天前自己为奶奶报喜压在坟头上的红纸,她心里一动,那仿佛不是红纸,而是一摊血。

“奶奶!”小冰在坟前跪了下来,“北大不要我了,所有的学校都不要我了,因为我故意移民,三年后才让我继续参加高考,这是对我的惩罚。可是三年后,我还能参加高考吗?在这偏远落后的农村,咱家又穷,三年后我不知道是谁家的媳妇哪个孩子的娘啦!”

求爷爷告奶奶篇3

陈静林所在的检验科都是女同志,而且大部分都已成家有了孩子。工作之余,谈得最多的就是家庭琐事。尤其在谈到各自家的保姆的时候,多是不顺心。

有一天晚上,住在隔壁的同事陶姐突然愁容满面地把她叫了出去。原来,她家请的小保姆应聘到一家商场做了营业员,并说走就走了。来不及再请保姆,她想请陈静林的父母帮她照顾一下小孩。陈静林一听,为难了!她想,自己又不是养不活父母,怎么能让这么大岁数的父母还去别人家做保姆呢?再说,说出去自己多没面子啊!

陈静林只好回去和父母商量,没想到,父母竟然都挺乐意。陈静林见父母很乐意去带朵朵,就答应了陶大姐的请求,但她要求陶大姐不能把她父母当成保姆。陶姐忙说:“我们家朵朵没有爷爷奶奶带,就权当我给她‘租’了个爷爷奶奶吧!”

第二天一大早,老两口就去了隔壁陶家,2岁的朵朵甜甜地叫着爷爷奶奶,把两位老人乐得心花怒放。

下午,陶姐和陈静林下班回来,看见朵朵和爷爷奶奶正玩得高兴呢!朵朵一见妈妈就奶声奶气地用英语说:“How are you, mummy?”(妈妈,你好吗?)原来爷爷教朵朵英语了。朵朵还告诉妈妈,今天吃了奶奶做的“蚂蚁上树”,真好吃。看见女儿被照顾得这么好,陶姐连声道谢。

照顾朵朵时间久了,两家的感情也越来越亲密。陶姐一家不愿意再找保姆了,他们便恳请陈父陈母能正式接下照顾朵朵的工作,并由他们付给工资。陈静林看见朵朵给父母增添了不少乐趣,而且父母也乐意照顾朵朵,便答应了陶姐的请求。

于是,陈静林的父母正式以一个月500元钱的价格,被“租”到陶家做起了爷爷奶奶。

朵朵在一个月内学到的东西比过去多了几倍;陶姐工作更加安心了,连他们检验科的主任也很奇怪地对陶姐说:“怎么这么长时间没见你请假了?”陶姐不好意思地说:“主任,以前孩子小,经常请假。现在,我给孩子‘租’了对爷爷奶奶,再也不会分心了。”

什么?“租”了对爷爷奶奶?这事儿新鲜!有的还向陶姐打听在什么地方可以为孩子“租”到爷爷奶奶……把陶姐围得不亦乐乎。

同事们自从知道陶姐家“租”了爷爷奶奶后,陈静林的耳朵就没有一天清净过,她们天天缠着陈静林帮她们“租”爷爷奶奶。

陈静没有办法开始为同事们物色爷爷奶奶。

此事过后,陈静林想了很多:为什么大家对老人的需求这么大呢?在老人和家政之间是不是有个契合点呢?

为了稳妥起见陈静林特意请假,做了调查。发现很多人都赞同这种行业。调查的结果令陈静林信心大增,于是,她决定辞职开一家“出租爷爷奶奶公司”。

经过将近两个月的筹备,2002年6月,陈静林的“二伴一”家政服务公司开业了。公司雇员全部是50岁以上的爷爷奶奶,生活在本区,上过学;雇主则必须同时雇请老人夫妇二人。为了公司的正常运作,她还招聘了两名中专生做帮手。

求爷爷告奶奶篇4

【关 键 词】朝鲜族;隔代家庭教育;留守儿童;感知

中图分类号:G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843(2013)05-0022-03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庭教育是一种重要的教育形式。家庭和家庭教育不仅对人个体的发展有着特殊的作用,而且在社会发展中也有相当重要的作用。[1]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凭借特殊的人缘与地缘优势,每年都有大量劳动力到国外(韩国、日本、美国等)或外地打工,致使本地区涌现出大批留守儿童,留守儿童大多数由爷爷、奶奶等隔代长辈们抚养。据保守统计,朝鲜族留守儿童已超过了朝鲜族学生总数的55%,有的县市达60%以上。儿童对隔代家庭教育的感知状况究竟如何,本文拟采用叙事研究的方式对此问题进行探讨。

一、隔代家庭教育背景

本文采用有目的抽样的方法,选择三名朝鲜族留守儿童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叙事、比较。同时,本着自愿、保密的原则,在文中隐去研究对象的真名,使用了代号。

1. A家庭教育环境。研究对象A为延吉市中央小学四年级学生,女,现年十岁,性格开朗,父母均在韩国打工,至今已去近一年的时间。A与奶奶居住在一起,奶奶的工作是在老年活动室做饭,每天早上5点起床,做好早饭和午饭,中午时A自己回家吃饭。

2. B家庭教育环境。研究对象B为延吉市中央小学四年级学生,女,现年十岁,性格偏内向,其母亲于2009年在B六岁时赴韩国打工,一年后其父亲也去了韩国。B与爷爷、奶奶一同居住,爷爷、奶奶均已退休,爷爷曾是舞蹈教师,奶奶曾从事会计工作,奶奶几年前出了一场交通事故,现基本卧病在床,并伴随轻度老年痴呆。

3. C家庭教育环境。研究对象C为延吉市中央小学四年级学生,女,现年十岁,性格外向,其母亲于2007年在C四岁时赴韩国打工,父亲于2010年在C七岁时也去了韩国。C与爷爷、奶奶一同居住,爷爷、奶奶均已退休,爷爷曾是数理化教师,奶奶曾是幼儿园教师。

二、朝鲜族留守儿童对隔代家长教育的感知状况

1. 朝鲜族留守儿童对隔代家长学业辅导的感知状况。B与C的隔代长辈中都有曾从事教师工作的,他们对孩子的要求非常严格。B在家中要与爷爷一同早上5点起床,只要回到家,爷爷就会反反复复地要求B好好学习,有时也会教她舞蹈,爷爷希望B成为一名舞蹈工作者,但B的梦想是服装设计师,在这方面她感觉有些强制性的压迫感。B每天不能看电视,更不能玩电脑,因为爷爷对学习成绩要求高,爸爸妈妈在身边时,自己只要完成任务就可以看电视、玩电脑,所以B认为爷爷对学习的要求过于严格。C的爷爷对C的学业要求及期望也很高,在家中有时甚至提前向C讲授五年级的数学,爷爷平时允许C在家中看电视、玩电脑,偶尔周末在完成学习任务后可以看一会儿电视。C认为爷爷对自己的学业要求过于严格,期望过高,自己有时无法达到。A的奶奶对A在学业方面的要求则不是如此严格,仅仅要求A吃完晚饭后再看电视、玩电脑,A的奶奶由于自身文化水平不高,对于孩子的学业并不了解,仅仅询问A是否完成今天的任务,A的父母在时,要求A完成作业后看电视、玩电脑。A的学业压力不是很大,她认为奶奶即使不检查自己的作业情况,她也能很好地完成。

2. 朝鲜族留守儿童对隔代家长情感慰藉的感知状况。3名研究对象均认为自己处于较幸福的生活状态,A认为自己非常幸福,理由是自己每天过得很开心;B、C则认为自己一般幸福,但进一步问其原因,B、C则说不出。B的奶奶身体并不是很好,B认为奶奶很不喜欢自己,只认为爷爷是爱自己的,奶奶也从来不会为自己做任何事情。本次访谈发现,有些孩子会用长辈给自己的零用钱多少来衡量对自己爱的程度。B很希望与父母在一起居住,因为爷爷很少给B零用钱,爸爸回来时则给B每天10元的零用钱,她认为爸爸更爱自己,而她认为奶奶不爱自己的原因很大一部分也是因为奶奶从来都没有给过她钱。B与爷爷从来不争吵,因为爷爷在她心目中很威严,每次都是她为避免与爷爷争吵将自己的想法忍到肚子里,爷爷说什么,她也只是听着,所以她一般不会将学校发生的事情一一告诉爷爷,有时会打电话与父母交谈。A与奶奶则经常进行交流,她很愿意与奶奶交谈,她们偶尔会在日常生活的锁事上发生冲突,但生气几分钟后奶奶就会逗A笑,两个人就马上和好了。C则是在日常生活中偶尔与爷爷、奶奶争吵,但马上就会自然地和好,她也愿意与隔代长辈沟通自己身边所发生的事情。

与隔代长辈居住的儿童普遍缺乏一种安全感,采访中A与C都希望能够成为一名医生,未来如果奶奶生病了,自己能够医治奶奶的病。C的奶奶身体不是很好,C最大的愿望就是奶奶能够长寿,永远陪在自己的身边,她很担心失去奶奶。

3. 朝鲜族留守儿童对隔代家长日常生活教育的感知状况。A与C在家中基本不做家务,偶尔会帮忙扫地、洗洗自己的袜子。B在家中偶尔会洗一些自己的衣物,有时帮助爷爷收拾碗筷。可以看出,隔代长辈一般对留守儿童的家务要求不高,只要自己能为孙辈服务到的,都会尽自己所能。三位儿童的隔代长辈均对儿童进行大量的礼仪和日常生活习惯方面的教育,儿童们认为隔代长辈过于啰嗦,强调的事情总是反复强调,有时会令自己很生气,但又不太敢于表达。C的爷爷、奶奶有时总是在她做其他事情的时候要求她做这个做那个,这是他们在生活上偶尔争吵的原因之一,也是她很不喜欢的一点。

三、分析与讨论

1. 隔代长辈给予儿童自由的空间不够。根据之前的研究,朝鲜族留守儿童隔代长辈无法很好地完成学业辅导的任务,多数是由于自身文化水平、身体条件有限,通过本次访谈发现,隔代长辈若曾从事教育工作,或者文化程度较高,对学生的学业有所了解,会对儿童的学习要求格外严格,有的甚至高过父母对子女的要求。儿童在感知隔代长辈的学业辅导时过于严格,会造成儿童的强烈的压抑、负担感。《皮革马利翁》一书指出:“对被管理者的期望要适当,不能超出他们的承受能力,当其竭尽全力也不能完成时,他们就会泄气。”[2]

在学业方面,有些隔代长辈对儿童要求过于严格,在家庭环境中,让儿童的学习完全取代其他课余生活,没有与伙伴们的玩耍会令童年黯然失色,会令儿童的童年蒙上阴影。友谊是和亲近的同伴、同学等建立起来的特殊亲密关系,它提供了儿童相互学习社会技能、交往、合作和自我控制的机会,提供了儿童体验情绪和进行认识活动的源泉,为以后的人际关系提供了基础。[3]

本次访谈发现,隔代长辈对电视以及电脑这些传媒工具有着很大的偏见,过于严格地管束看电视、玩电脑的行为。综上,在日常生活中,隔代家庭教育过于限制儿童的生活,给儿童的自由空间不够。

2. 过于威严的形象会影响与孩子的沟通。家长对孩子的学习、生活、行为、语言等方面提出一定的要求是应该的,这是对孩子的一种约束,但是不能一味地板起面孔来教育孩子,而要根据不同场合对孩子适时地给予关心。[4]

父母的离开,给子女带来内心的不安和恐惧,他们常把自己包裹起来,不愿意接触社会,从而对良好习惯的学习表现较冷漠。[5]

隔代长辈本身具有威严感,如果再给孩子留下过于威严的形象,会使孩子产生惧怕、不愿意沟通的心理,有些想法、负面情绪不敢于表达,最终,性格会偏于内向。同时,儿童回到家中会对家庭应带来的幸福感感受较小,对隔代长辈也失去了分享自己一天生活的兴趣。长此以往,儿童失去了家庭教育中重要的沟通,长辈失去了分享儿童喜怒哀乐、了解儿童心理的机会。

可以看出,若隔代长辈过于强势会影响留守儿童的情感慰藉感知能力,会让他感受爱的能力变弱,同时不愿与外界进行过多的沟通。

3. 反反复复地强调会引来孙辈的反感。日常生活的教育是隔代家庭教育的重要内容,占据很大的比例,但隔代长辈的一片良苦用心在儿童感知时会出现感觉长辈啰嗦、令自己很反感等问题。

老年人反复地强调一件事情是很正常的,但仅仅处于小学阶段的儿童难以理解这种现象的原因。塞尔曼认为儿童的角色采择技能的发展表现出阶段性。自我反省角色采择(约8~10岁)。儿童逐渐认识到即使得到相同的信息,自己和他人的观点也可能会有冲突。他们已能考虑他人的观点,并预期他人的行为反应,但儿童还不能同时考虑自己和他人的观点。相互性角色采择(10~12岁)。儿童能考虑自己和他人的观点,并认识到他人也可能这样做,能够以一个客观的旁观者的身份来解释和反应。[6]

本次采访的3名儿童,均认为爷爷、奶奶与爸爸、妈妈教育的差别在于爷爷、奶奶很啰嗦,让自己做的事情反复强调,引来自己的反感。

儿童希望爷爷、奶奶能够适度强调,也不希望在自己在家中做着其他事情的时候爷爷、奶奶进行干预,告诉他们:“你快学习”。这些都让儿童产生反感。

四、建议

1. 适度给予儿童自由的空间。隔代长辈可以选择在儿童学习任务都完成后,或者周末的闲暇时间,同意儿童与伙伴们玩耍的要求,如若不出去玩,也在家中适度地让其选择自己想要的放松方式,不要一味地在家中告诉儿童学习、复习功课。

让孩子适度地观看电视、玩电脑,有助于孩子接触新鲜事物,认知世界,开发智力,同时,针对于朝鲜族儿童来说,日常生活中处于朝鲜语的语言环境中,汉语表达能力并不是很强,电视、电脑这些媒介可以很好地帮助朝鲜族儿童提高汉语能力。

2. 严格要求与关心爱护相结合。隔代长辈应与孩子建立起比较民主的关系,营造一个民主的隔代家庭教育氛围,既尊重孩子的自主和爱好,又坚持自己的合理要求,并说明原因,孩子如果违反了,要进行及时、适当的惩罚和批评,同时引导他什么是正确的;也要鼓励孩子积极表达自己内心的想法,对孩子的优秀表现予以适当鼓励。这样会增强孩子的自信,同时也给予了家庭教育应给予孩子的安全感、归属感。

隔代长辈对儿童适度严厉的同时,也要将自己内心的爱转达给儿童,如果一味地要求严格,则会令儿童感知爱的能力变弱,渐渐阻碍了祖孙之间的情感沟通。隔代长辈若能够一周与孩子心平气和地谈谈心,让他毫无畏惧地将自己内心的想法自由地表达出来,相信会对祖孙之间的情感有所增进。

3. 寓教于乐代替唠叨。建议隔代长辈们先与孙辈进行交流,是否认为在自己进行教育时也出现过于唠叨的情况,哪些地方是孙辈不太容易接受的,同时隔代长辈要耐心地告诉孙辈,人上了年纪,都会有些啰嗦,告诉他们这是人类发展的自然规律,试着让他去理解,同时也向孩子说明对于孩子不太容易接受的家庭教育方式、内容等自己也会努力去调整,但是毕竟年龄大了,有些做得不全面的地方,希望孩子能够多多理解自己。这样孙辈即使有时心里埋怨、反感,但也是会抱着一种理解的心态。

同时,教育的方法可以结合讲故事、或者一些有趣的事情,让孩子在快乐中自然地接受教育,不要一味地说教、讲道理,采取儿童感兴趣的方式,更易于他们从心理去接受。

注释:

[1]赵忠心.家庭教育学——教育子女的科学与艺术[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19.

[2]兰文杰,宛容.浅谈现代家庭教育的心理误区[J].贵州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78,2:23.

[3]林崇德.发展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5:323.

[4]庞海波.家庭教育心理学[M].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2011:92.

求爷爷告奶奶篇5

我的爷爷奶奶一生生养了五个孩子,严格说是七个。据说,闹灾荒时候,逃了一个,死了一个。

逃的那一个排行老二,不知生死,多半是死了的,听说那个年代很少能在荒山野岭间存活下来。走的时候不过十岁,说是外面有吃不尽的粮食,所以连夜偷偷翻了山越过河,走了。其实,说“偷偷”是不准确的,听奶奶说,那天晚上他是光明正大推了门出去的,大家也都觉得正常,不知道他竟是一去不回的。也找了好几天,活的找不着,死的也没个影儿,后来也就放弃了。那个时候,人的性命比草贱。

死的那一个排行老三,是确确实实的死了。听我父亲说,当时几个兄弟都躺在草席上熬晚饭(说是当时只能够一天一餐,没吃的那一顿大家都是靠强迫睡觉来忘记饥饿,所以叫熬饭),老三当时就躺在他的左边,一动不动。到了半夜,他翻身碰到了老三,冷冰冰的,硬挺挺的。我父亲说他当时还不知道死人是怎么样的,什么样的症状才算死了人,他不知道,所以当时他只是用手碰了碰老三,然后自己又睡过去了。第二天早上,奶奶叫兄弟几个起床去找些野菜树皮对付中餐,父亲把老三推了又推,没醒,叫来了奶奶。才知道已经死了。

按当地的说法,没养成人的孩子,算不上是自家人,说是脚跟没站稳,他们只是过路借宿的,进不了祠堂,入不了族谱,不是个光彩的事儿。所以老二、老三就不能算是我们家的人,很快也就被人们给忘记了。

父亲排行老四,但经年累月的,他慢慢成了老二。兄弟叫他“老二”、“二哥”,堂姐妹们叫他“二叔”、“二伯”,到后来爷爷奶奶在别人面前提到父亲时也总是说“我们家老二”,这大概是父亲少年老成所致,也可能是父亲温厚、沉稳的个性征服了大家。但是,老五、老六没有变成老三、老四。就是因为这样的断层,让我追问到了老二、老三的往事。老五就是浪子。

在我二十岁以前,据说我见过浪子两次面。

第一次,我已经记事了,但是没记得任何关于浪子的记忆。很模糊,隐约有一些热闹。当时生活条件已经好了一些,很少再有饿死人的事情在家族里发生。据说当时爷爷和他的四个儿子在返乡的火车上遭到了黑社会团伙打劫,他们跳下火车,在铁轨边和百来个老道的混混轰轰烈烈干了一架,然后毫发无伤的回来了。我从小听爷爷、听父亲将家族历史上的武将,那些功夫,一套一套的,跟《天龙八部》似的,神乎其神,也看过爷爷手抄本上有一个光头汉子一个脚尖挑起一个石头桌子的图画,据说那个光头汉子是爷爷的父亲。听说我出生的时候眉眼与爷爷的父亲很神似,尽管我母亲嫁过来的时候我爷爷的父亲已经死了很多很多年。这些传说小的时候我还相信一些,但读书后唯物论告诉我人是有局限性的,这让我对他们的武将、功夫产生了怀疑。每一次兄弟姐妹们被爷爷捉去练功的时候,我都很心不在焉。那一套棍法,我记不得,那一套拳法,我根本就没记。到现在,除了那个扎马步的基本功我还很扎实外,其他都是还给了地下的爷爷。说来惭愧,现在看来,他们确实有那么一点真功夫,要不就五个乡下汉怎么抵得上百来个训练有素、“百经沙场”的混混呢?

回来说浪子。当时浪子也在其中,是流浪了十年后第一次与他的父亲、他的兄弟再见。听父亲说,当时浪子很风光,在澳门傍上了一个女富商,与女富商结了婚住在一栋小洋楼里。浪子扬眉吐气了,通过他的老朋友找到了他的兄弟,又通过兄弟通知到了他父亲,说是邀请他们到他的小洋楼里小住。爷爷、大伯、父亲和小叔当即就决定去看看这个混账小子到底为什么这样嚣张。他们带着嘲讽的心情出发,但是却不知道这一去会受到伤害。父亲说,到了小洋楼底下时,他忽然就明白了什么叫成功,什么叫富有,但随即他又十分的沮丧,他忽然认识到自己是多么没用!其实兄弟几个想的都是一样的。然而,爷爷想的或者就不一样了。爷爷的心先是狠狠的震颤了一下,接着他深深地意识到:无论如何这个儿子他是再也留不住了。

但是,爷爷还是以一个老父亲的身份将儿子们都带回了家,包括浪子。浪子当时正风光,他也想着带上自己的成就到那个曾经让他屈辱的山沟里炫耀一番,顺便看看他那可怜的老母亲被他凶残的父亲折磨成什么样子。他们回来了,在途中遇上打劫,父亲和儿子们并肩作战,打趴了黑社会。这一壮举也不知道怎么先传到了乡人们的耳朵里的,总之在他们踏进村口的时候,乡人们就已经列好了队欢迎他们归来。那时的热闹,我不记得了,我只是隐约记得当时的我得了一种叫做歪嘴巴病,下巴歪,脖子根肿了一大块的那种毛病。看到爷爷回来了,就缠住爷爷的大腿告诉他我病了,爷爷很累的样子,没理我。爷爷身边的一个小伙子从包里拿出了一瓶可乐递给我,笑。父亲说,那个小伙子就是浪子。那瓶可乐,治好了我的歪嘴巴病,但浪子像我的记忆一样在那之后又失踪了。

第二次见到浪子,又是十几年过去了。我当时在县里读初中,爷爷病危,住在县医院里,需要赶紧做手术。情况在恶化,儿子们纷纷催促着他们的父亲赶紧答应动手术。这时,爷爷给他的儿子们提了一个要求,就是再见浪子一面。爷爷当时的心思,其实儿子们都懂。父亲说,当时爷爷怕活不出手术室,想要再见老五一面是想要对当年自己将老五气走的事说声抱歉,也希望老五能够回家团聚。兄弟几个都答应了他们的父亲,个个东奔西走找一个失踪了十几年的兄弟,最后在老五当初找他们的那个老朋友那里得到了消息,说是去说说看。

浪子果然回来了。爷爷安全做了手术,至于道歉,我们都不知道爷爷有没有开口。爷爷出院那天,我跟学校请了假,随家人接爷爷回家,浪子也跟着回了家。团圆饭,大家都很高兴爷爷平安健康,浪子在桌上始终沉默。听奶奶说,浪子当时与女富商已经有了一个五岁的女儿,但浪子却和一个贵州到澳门打工的女孩相爱了,并且女孩怀了浪子的孩子,浪子正想着办法和女富商离婚。爷爷坚决不同意浪子的做法,说是不能害了一个又一个,叫他带着女儿和老婆回家里来过安生日子。浪子没有回应,答应,不答应,他都没有说。第二天,他又失踪了。从此爷爷再没提起过他的老五,而我,对于浪子始终还是陌生感。

听父亲说,浪子第一次痛恨爷爷是因为饭。当时,灾荒虽然已经过去,但生活依旧很不容易。说那是一个中午,奶奶正手抓一把米往大锅的水里搅,兄弟几个都瞪大了眼睛围在锅沿上,浪子可怜巴巴地望着奶奶手里的米说:

“妈妈,再多放一把米吧!”。

奶奶瞪了他一眼,没理他。于是,浪子就哭了,抽抽嗒嗒跟个姑娘家似的。爷爷从外面回来刚好看到了这一幕,也不知怎么的,一脚踢翻了锅吼道:

“吃!你们用吃什么!光哭就饱了!”

爷爷的爆脾气,我是知道的。记得在我还是兄弟姐妹们中最小的一个的时候,有一晚,孩子们像往常那样聚在爷爷家中吃晚饭。当时大伯已经搬出去住了,我父母外出打工,将两个女儿留给爷爷奶奶带,小叔也在广东打工,小姑已经嫁人。我和姐姐跟爷爷奶奶住在那个石头混泥土的老房子里。吃完晚饭,爷爷奶奶在灶旁讲话,我们在一旁嬉闹,也不知怎么的,爷爷猛地站起来踢翻了椅子,转身进屋,一会从里面扔了一捆钱出来说:

“拿去!老子有的是钱,就是不养那混小子!你有本事拿去自己养!”

那捆钱随着爷爷暴雷似的叫骂声在泥地上滚了两滚,就安安静静躺在了那泥烟里。孩子们闹哄哄的吵闹也跟着了静下去,也不知道哪一个开始哭出声的,接着就一大片的哭了起来。这一哭可不得了,爷爷拄着那龙头铁拐重重的立在了屋门口吼道:

“滚!都给老子滚出去!”

堂哥堂姐们拉着手就跑出了家门,姐姐向来与他们亲切,唯独我受着爷爷奶奶的宠爱不与他们经常玩耍,所以当时姐姐跟他们一溜烟就跑没影了,剩下我站在两米高的台阶上当时的房子都是石头泥土木头垒砌成的,下面那一层养牲口,上面一层才是人住的,石头叠加的楼梯两边是空荡的,夜里没光找不到楼梯就只能往空荡的那两边跳了),找不到下去的楼梯,我狠狠心差一点就要往下跳,被追出来的奶奶抱了回去。那一夜,许是哭累了,我睡得很沉,不知道那一捆钱后来是怎么解决的,不知道它是否很可怜的在泥地里躺了一夜。但我记得,第二天爷爷照样抱着我去村二舅那里打了一天的麻将。后来爷爷去世,我跟跟奶奶聊天再谈起这事,奶奶说当时爷爷发脾气就是为了浪子。

浪子被气走是在另一次爷爷大发脾气的时候,事实上,那一次,爷爷把兄弟几个都气走了,只是浪子走的比较彻底。

父亲说,当时他们都是十五六岁的年纪了,在读初中,周末了回家,五个孩子叽叽喳喳,一个说没有作业本了要拿钱买作业本,一个说笔坏了要钱买笔,一个说光着脚被同学取笑了,还说学费再不交老师说是不给再读了......爷爷听着听着就生气了,一巴掌打在了浪子的脸上说:

“滚!有本事自己挣钱读书去!老子没钱!”

当时,兄弟几个都愣了,大家都忙着说自己的,没有在意被人都说了什么,浪子到底说了什么让他们的父亲一下子暴怒,他们根本就不知道!父亲说,那一天晚上,他们兄弟几个被罚跪在列祖列祖的神台下,一夜没敢合眼。终于,没有一个能够再回到学校去。那时深圳已经被划成了经济特区,村里到广东深圳去打工的年轻人有很多,浪子在那一天以后就很少在家,后来也不知道是几天以后,浪子跟着一个建筑队走了。建筑队是乡里人,起初通过别人还可以知道浪子的消息,但也就个把月,浪子就再没有消息了。听建筑队的人回来说,浪子才干了一个月就跳到别的建筑队去了,后来又连续换了许多建筑队,终于再没有消息了。剩下父亲几个兄弟,一度跟着形势也到广东那一边打工,但是始终没有碰到过浪子。父亲说,世界那么大,一个故意躲着你的人是没有办法将他找出来的,只有他自己想要找你了,你们才有机会再见。

我不知道那个年代的故事,我也不大明白浪子的恨到底在哪里。但是,我知道的是晚年的我的爷爷奶奶,以及自我出生而成长到现在的家庭。浪子,是渐渐变成了我的恨。

浪子,第二次失踪后,爷爷再不提起浪子,也不允许任何人去提起。剩下留在身边的四个孩子,姑娘嫁了人家,还有三个儿子可以依靠,他并不担忧。

慢慢的三个儿子各自成了家,先后搬出了老房子各自居住,其实也就是大伯和我父亲搬出了老房子,但是由于小叔也不愿意住在老房子了又还没能力建新房子,所以小叔一年到头在外面打工,偶尔回家也是住在我父亲家里,所以老房子就剩下爷爷奶奶居住。后来我父母亲眼看着我们姐妹两个就到了上学的年纪,盘算着一起到外面挣钱,不忍心看两个女儿跟自己的父母继续住在那个随时可能倒塌的老房子里,就劝着他们往建好的房子里搬。我的童年就是现在说得很火的“留守儿童”的生活,但是我这样健康的成长成才,就可以说明我并没有社会上说的留守儿童的一些畸形的心理问题。那样美好的童年、青少年,至今让我感恩两个对我严厉的老人,感恩两个为我外出打拼的父母。

我十八岁那年,爷爷病逝。我当时高中正准备着高考,我记得那是星期一,因为前一天我在返校前喂他喝下了一碗淡粥,然后像往常一样给他捶背、捏肩、敲腿,松松筋骨,他还给了我十块钱零花。听奶奶说,爷爷是当天夜里去的。晚饭的时候,奶奶背上背着小叔三个月大的二女儿到爷爷的房里问他要吃点什么,爷爷只问了奶奶时间,然后说不吃了。长长的叹了一句:“这夜得多长啊!”这是爷爷的最后一句话,或者还有,但是没有人听得到了。

到了夜半,奶奶总不放心,想着老头子今天是没吃什么东西的,夜里肯定要饿的,就又起了床到爷爷的房里问。没想到,怎么叫也并没回应,就开了灯,看到大冬天的,爷爷一半的身子往床外探。奶奶心里咯噔一下,也没敢去碰一碰爷爷。当时,我父母在外打工,小叔和婶婶带着大女儿也在广东那边打工我与姐姐都在外读书,我家里就只剩下奶奶和三个月大的小堂妹,旁边是大伯家,当时大伯大伯母都在家。于是,奶奶就摸着黑到了大伯家门口,敲响了他的家门说:

“老大,你起来,过老二家里看看,你爸怕是不好了。”

奶奶软软的撑着嗓子,等着他的儿子来开门,但是当时的大伯母很厉害。她拉住了大伯要开门的手说是先让奶奶回去确认清楚,让大伯打电话通知兄弟姐妹们。奶奶没有办法,折回了家里。那一夜,奶奶背着三个月大的孙女,守着爷爷硬冷的尸体哭了一夜。我不知道,那样一个寒夜,爷爷是怎样一个人告别这个世界的,我也不知道,那样一个寒夜,奶奶是怎么等待着她的孩子们回来处理她老伴的尸体的。我知道的是,那一夜,没有人来敲响我家的门,大伯母没有来,大伯也没有来。

听父亲说,他接到大伯的电话后就把我母亲拉了起来,收拾了一下就出门打的到了小叔那里,然后和小叔一家连夜包下了一辆面包车,第二天中午赶到了家里。听奶奶说,天亮了大伯和大伯母才敲了门过来,一起来的还有我奶奶的弟弟,我的舅公。舅公气急败坏骂着大伯是不孝儿,硬生生让自己的生父冷冷的躺了一夜,让自己的母亲顾着小孩又守着丈夫的尸体。然后舅公掐掉手里的烟,把爷爷抱到了床上躺正了并替爷爷盖好了被子,叫大伯去通知乡里乡亲,叫大伯母烧水准备给爷爷净身......

父亲他们到家的时候听说大伯扔着奶奶一夜没管同大伯母大吵了一架。他们沉浸在丧父的哀痛中,没有一个通知我和姐姐。我只是刚好那晚做了个噩梦,然后像往常一样要打电话告诉爷爷寻找安慰,但是接电话的是小叔娶来的广东老婆,我的婶婶,她用蹩脚的普通话告诉我爷爷死了。回家奔丧,听他们说找不到浪子,奶奶不让他们给爷爷盖棺,说是亲生骨肉的怎么也要见一面。无奈,兄弟几个有四处奔走,几天下来仍是没有音讯。最后,尸体的气味不能让奔丧的人忍受了,不得已才盖了棺。连续的雨天,浪子一直没有出现。

那以后,三年过去。奶奶也走了。奶奶走那时,我大学刚好放寒假,是个特殊的日子,大年三十的傍晚。过年了,她的孩子们都回来了围在她的床边,她在我的怀里看着她这一辈子伺候过的儿孙们,含笑走了。

听父亲说,那一年的奶奶有些奇怪,她拉着我的母亲到每一个山头去指认属于我们家的自留地,哪一片林子是她种下的,用什么来标识边界。她还把我的父亲叫到田里、地里,细细的告诉他哪一块是我们家的,如果将来与小叔分家应该怎样分割这些田地。我的父母没有感觉到他们的母亲正在给他们留下最后的财产,他们以为奶奶只是老了,做事难免糊涂一些、唠叨一些。后来,又一次在饭桌上,奶奶忽然抹着眼泪说想想再见一见浪子,她说:

“她恨他老子,他可以连他老子死了也不来看看,但是他老子死了这么些年,他不认他老娘就没有道理了。”她说“老二,你帮我想想办法,找找他,告诉他他老子死了好些年了,他可以回家了,你说我给他留了一块地建房子。然他回来住。”

父亲始终是个孝顺儿子,他拗不过奶奶,当晚就找了大伯和小叔来想办法,找了浪子的那一个老朋友,老朋友当场也打了电话给浪子,但是浪子没有接,他说浪子也许换了号码,这电话是几年前的了。终于石沉大海,没找着浪子。

奶奶病危的那些日子,我守着她,整日整夜的守着。奶奶每一天都要念一念浪子,她在说她的老五,她在做着最后的幻想。我对浪子的感情就是那个时候变化的,慢慢积攒起了恨。奶奶去了,浪子没有出现。

去年七月,家里要补办奶奶的葬礼。因为奶奶是大年三十时走的,碰上了大年,不能大动作惊动乡里人,所以死的那一夜只草草入了棺,清晨就入了土,没有风风光光告别亲友。当时我临近期末,但还是请了假要回家。在火车上,母亲给我打了电话,小心翼翼的告诉我,浪子回来了。我燃烧了一夜的怒火,积攒在路上的怨气,想着要怎样声讨那个不孝子。我以为,我可以将他赶出这个家门。

当我下了车,回到了家中,看到他一脸嬉笑说可以对他开批斗会时,我却只能咬紧下唇,闭着眼绕过他,已经跑回自己的房间锁上门,哭。我就这么哭,当愤恨填满心脏,我竟一句狠话也丢不出来!母亲和父亲轮番进来告诉我做人的道理,严肃的警告我不许发脾气不许胡闹。晚上的葬礼后,大家开始用饭,十几桌的亲戚轮番过我们这一桌来跟浪子笑话。我咽下一口汤,忍无可忍,拍着桌子大骂:

“有什么意思!一个恬不知耻的人,厚颜无耻到不认双亲,在生你养你的父母死光之后回来找兄弟姐妹!你是石缝里蹦出来的野猴子,怎么不到石头堆里找家人!要不要脸......”

我不知道我说了多少话,我不记得后面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我只记得我狠狠的骂了浪子一顿。后来听我母亲说,当时我的声音一下子像爷爷,一下子像奶奶,声泪俱下质问着浪子,他们都没有反应过来,他们来不及阻止我,或者他们根本不想阻止。听说浪子被我骂哭了,一个大男人号啕大哭起来,后来浪子边哭便给我跪下了,听说我骂着骂着声音哑了气竭了就倒下了。

求爷爷告奶奶篇6

——题记

他是一个农民,平凡的出生,平凡的生活。除了那片庄稼,他几乎一无所有。那是他全部的财富,那片耕地养活了他的家。

那年,爸爸把我交给乡下的爷爷抚养。 我好奇的打量着周围的新环境,简陋的瓦房,头顶的铁皮穿了几个洞,斑驳的阳光射进屋里。当时我心想,下雨了可怎么办啊!爸爸很快走了,只留下一句:“好好听话。”我点点头,:“饿了吧,先进屋吃饭。”爷爷出声叫到,我紧紧跟着他走进里屋。屋里有一张大大的四方桌,围着四条长椅,旁边有灶台里面堆积着一叠叠的柴。饭桌上,看着我难以下肚的样子,爷爷安慰我说奶奶去集市帮我买好吃的了。我似懂非懂的点点头,你问我明天要去地里玩吗,我说要。你高兴的点点头说好。

不久,奶奶回来了。爷爷没有骗我,奶奶果然给我带会来了又大又甜的馒头。我一边吃着一边目不转睛的盯着奶奶,深深的皱纹隐藏不了她慈祥的笑,奶奶慈爱的摸摸我的头。

第二天早上,鸟儿还没鸣叫。爷爷奶奶就已经背上竹担、镰刀下地去了,我像尾巴一样跟在他们身后。到了田里,奶奶把稻梗割好放进竹担,爷爷挑回家,我在田里玩泥巴。呆从还没天亮忙到太阳高升,爷爷奶奶终于肯歇下,带我回家吃饭了吗?我高兴的想着。回到家,奶奶去给我们下面条,爷爷去打和。我又在旁边呆呆的看,小小的脑袋想不明白:爷爷为什么那么喜欢那块地呢?这个问题我想来想去还是找不到答案,直到奶奶叫我进去屋里吃饭。:“爷爷、爷爷。奶奶叫我们进去吃饭啦!”爷爷的声音从小山似的稻谷里传出来:“你们先吃,我把这些打完。”可是,我吃完了,爷爷却丝毫没有吃早餐的意思。我不知所错的站在那里,奶奶蹲下身和蔼的说:“奶奶和爷爷等会去干活,你在家玩。”:“嗯。”……

一年一年的春夏秋冬,我在爷爷和他的庄稼间长大了。我上了学不再像孩提时那般只会发愣,在爷爷和他的庄稼间我渐渐懂得了一种很微妙的关系……我长大了,可是病魔开始光顾爷爷,咳嗽、发烧,强壮的爷爷被病魔折磨的脆弱不堪,爸爸不再向以前那样匆忙,他经常回来看望爷爷,可是我却敏感的觉的爷爷越来越虚弱了,爸爸妈妈、叔叔婶婶、伯父伯母,往日的大忙人们头一次聚在一起。他们对爷爷病情焦虑的表情让我无法感受到团圆的喜悦。爸爸对爷爷隐瞒了病情,告诉他只是普通的喉咙发炎,爷爷沉默不语。沉默之后的爷爷对着满屋子的人说,他要去田里看看。透过湿润的双眸我看到昔日健步如飞的爷爷被爸爸搀扶着去田里。绿油油的稻谷给贫瘠的农村添了几分生机,:“又快要秋收了”爷爷似乎在自言自语,一阵狂风吹来,把田里的和稻吹的东摇西坠,像在下一刻就要拔地而起。爷爷颤巍巍的转过身说:“把我的锄头拿来,田里都长杂草了。”爸爸不同意说是他会去除草,:“这会儿不除,我怕是得等下辈子了。”凉风刮在爷爷饱经沧桑的脸上,原来爷爷早已知道他患的不是普通的喉炎而是不治之症——晚期胃癌。爸爸同意了可是爷爷终还是没能如愿,被病魔缠身的躯体已没有拿起锄头的能力。伯父把爷爷送进了大医院,大家开始轮流守着爷爷。

不管我多真诚的向上天祈祷留住我的爷爷,他终还是没能倔过病魔。再原本属于他的秋收里,离开了他守了一辈子的庄稼,离开了我们。在爷爷的灵堂上撒满了金黄的稻谷,遍地的粮食是农民一生的追求,亮眼的金色让我止不住的辛酸,哭泣中我依稀想起爷爷说过的一句话。

求爷爷告奶奶篇7

我爷爷是我们一家子的老大,我们所有人都得听他的。他平时一脸的严肃劲,但一说起话来,就好似流水般连绵不绝。他总是把我们司空见惯的小毛病一丝不苟地给揪出来,然后对准这个小毛病开始滔滔不绝。面对他的训斥我们根本就没有还口的余地,通常他教导所用的时间,足以能放完一场精彩的球赛。不光是这样,而且他话里的语句都是重复着的,连语调都一模一样,听得我们耳朵都快出老茧了,恐怕连牛儿也会不耐烦起来。可他不觉得“够瘾”,仍有声有色地“发表”着他的长篇大论。“你呀你,怎么就不能……”听,不知他又在给谁挑毛病呢。

别看他平日里尽往鸡蛋里挑骨头,一副唠叨劲,可在关键时刻,却是只言片语,绝对是个热心肠。记得有一次,我在楼上看小说,忽然听到楼下“咚咚咚”的剧烈敲门声,紧接着听到了一阵急促的脚步声,我急忙跑下楼,躲在楼道后窥视,只见平日里傲气十足,专找我们家碴儿,搞得邻里关系紧张的张奶奶,突然找上门来。她断断续续地说着:“邵……邵师傅,能……能借点钱给我吗?我弟弟他……,出了车祸,正急着用钱。”说完,她满脸羞愧,平日里那副小瞧人的神情烟消云散了,留下的只是那种可怜巴巴的目光和焦急万分的神情。我想:绝对不能借,谁叫她平日里老跟咱们过不去。我憋见爷爷锁紧了的眉头。我想:这回爷爷一定会……,还没等我想完,爷爷却说出一句差点让我栽跟头的话:“说吧,要多少?”“5000吧。”张奶奶像看到了救星似的答道。我急得连忙跳出来,对着爷爷嚷道:“别借给她,平日里她老看不起咱们,关键时刻却来找我们。这五千元钱可是你做了半年木匠的工钱呀,千万不能借给她!……”可爷爷竟然对我说的话置之不理,好像忽然间耳朵聋了似的,任我怎么喊破喉咙,他也不听。他直奔房间,拿出一叠他“求爷爷告奶奶”,要了不知多少回,终于在昨夜得手的钞票,说道:“这里是5000元,你拿着用吧。”张奶奶十分感激地道了声谢后,便迅速离开了。我气得飞也似的冲进房间,嘴里重复着:“看奶奶回来跟你吵架,你怎么办?”远远的我望见奶奶的身影时,我就想好了当回“尖嘴姑娘”。奶奶得知后,甩下一担韭芽,一边胖着喉咙撕心裂肺地骂着,一边直往张奶奶家想把钱要回来。爷爷死命地抱住奶奶,任奶奶怎么打他都不还手。我吓得躲进房间,把房门闩得紧紧的,生怕奶奶怪我没用,爷爷揍我一顿。过了不知多久,楼下没有动静了。我赶紧下楼,可出乎意料,奶奶竟心平气和地对我说:“救人要紧,‘救人一命,胜造七级佛陀’……”我似懂非懂地听着,心想:爷爷是怎么把奶奶“哄快活的”,视钱如命的奶奶今天怎么会360度大转弯。

事后,张奶奶把钱还给了爷爷,还特意带来了一箱苹果,算是答谢了。没想到爷爷坚决不收,张奶奶却没推辞,嘴讨好几句转身就走了。“哼!真是猫哭老鼠假慈悲”我恨恨地想。我跑到爷爷跟前,一声不吭地愤愤地盯着他。爷爷伸手抚摸着我的头,他那深邃的目光与我对峙:“婧婧呀,你还小,但你要知道,当别人遇到困难时,要帮助别人,这是做人的最基本道理!……”爷爷一番语重心长的话使我恍然大悟。忽然间,我不但不觉得爷爷罗嗦,反而觉得爷爷是世界上最伟大、最值得我崇敬的人。从那以后,爷爷的话一直激励着我,使我明白了怎样处事、怎样做人。

自我懂事至今,像这样的事,在爷爷身上不知发生过多少回。随着我年龄的增长,我爷爷那可敬的形象一天天高大。

求爷爷告奶奶篇8

一直以来,我都以为跟爷爷奶奶之间的争执时应该的,理所当然的,用现在最流行的的说法来说,这叫“代沟”,我一直以为我与爷爷奶奶之间隔着一条河,一道沟,所以我总爱在她们面前发脾气,十分任性,可是,差不多过了十个年头,才发现自己真的错了,真真正正的错了。

从小,我就生活在爷爷奶奶身边,11个月大,妈妈就扔下年幼的我,外出了,可是随着年龄的增长,我心中也会想爸爸想妈妈,每逢周末看着别人的爸爸妈妈牵着孩子的手在街上闲逛,我心中不免有些失落,而爷爷奶奶却告诉我,咱们不比这个,你没有爸爸妈妈在身边陪伴你,可是爷爷奶奶会一直陪着你的,年幼的我似乎也有一丝感动涌上心头。

渐渐地,我长大了,而只有九岁的我就应该承受着突如其来的家庭变故吗?我还小啊,就应该去接受父母离异的事实,这突如起来的家庭变故使我不知所措,在争夺抚养权的那一刻,我简直像傻了一样,只知道哭,却帮不上一点忙,父母离异意味着这个原本幸福的家散了,在决定我和谁过这一点上,我亦拿不定主意。

突然,一个熟悉的声音传了过来,原来是爷爷奶奶来了,她们看见站在那儿不知所措的我,年上的愁容也显现出来了,爷爷立刻就说:“这孩子我和她奶奶来带,这么多年,你们管过这孩子吗?”不知怎的,我有一种很温馨的感觉,感觉还有热会陪着我,会一直爱我。

回想起我在爷爷奶奶面前任性的样子,我不禁自责起来,为什么自己这么不懂事?为什么自己这么不会体谅人?想到这里,不禁深深自责起来。

以前,常听奶奶说:“奶奶不呢过永远照顾你,你自己照顾好自己就是送个我最好的礼物。”我恍然大悟,爷爷奶奶是真的爱我,图的不是我以后怎样孝顺他们,怎样享福,而是希望我过上好日子!爷爷奶奶想的念的都是我,这么多年,不管我要什么,只要是他们能满足我的,他们都会尽量满足我的需求,而我呢?却一直以来不懂他们那伟大的爱!

求爷爷告奶奶篇9

几乎村里上了年纪的人都知道——刘三爷家的三老婆子没文化,不讲理,不好惹。而小一辈儿的就算不完全知晓三老婆子年轻时的“威力”,也多少会有耳闻。因此小时候,小伙伴几乎不去我家里玩,因为我家里有“老虎”;有小男孩儿欺负我了,别人会幸灾乐祸地对他说:“你倒霉了,她一准儿要回去告诉她奶奶了。”甚至我爷爷,平日里抽根烟也要偷偷地,被我瞧见了,会乞求我说:“千万别告诉你奶奶。”我说:“行,但你得给我买零嘴儿。”然后爷爷就很为难,因为他没有钱,家里的钱全是我奶奶管着的。

所有人都惧怕我奶奶——除了我跟我爸。别人都说,老刘家的儿子跟孙女是三老婆子的命根,儿子、孙女不在身边的时候,三老婆子的脸拉得比海碗都长,吓人。

这种心情我自然是不理解的,因为我奶奶看着我的时候,总是笑吟吟的,黄白的头发在细风里飘扬,显尽慈祥。诚然,我也曾看见她和别人吵得不可开交,就在街上。吵架的时候奶奶端着俩膀子,壮硕威武,一副“气出丹田”的样子;脖子前伸,仿佛这样就能把对方骂得更体无完肤;两片厚嘴唇飞快地变换着形状,各种问候人家祖宗十八代的语言就在嘴唇的开合间溜出。奶奶的嗓门极大,每一句话的第一个字都被她加了重音,听上去极富节奏感,很多人就是迫于她的这种气势而败下阵来。见对方不再言语,我奶奶,作为一个“胜利者”,便从容不迫地拾起刚刚吵架时被她撂在地上的东西,转身离去。离去的时候她仍旧是骂骂咧咧地,只是声音极小,仅限于她自己和她身边的我听到。她的脚步因肥胖而蹒跚,但这并不影响她身上的那股子“恶狠狠”的劲儿,不影响她刚刚"胜利"的事实。

那战败的一方,总是在我奶奶离开之后,冲着我奶奶壮硕的背影忿恨地骂一句:“呸,三老婆子,没文化,不讲理!”

可没文化又不是她的错!这是那个时代、那种贫穷、那份“重男轻女”的不公留给她的终生的悲痛和遗憾。

在我小时候,奶奶常常向我说起她的童年。她说她没念过一天书,自懂事起就开始带弟妹,还要背着篓子去路上拾马粪。那时候马粪对穷苦人家来说是很重要的,人人都去拾,她一个小孩子哪里抢得过!可是拾不到回家就得挨骂,于是她干脆不用那劳什子工具,直接用手抓起马粪往背篓里塞!头发散了,无暇拂到脑后,就披头散发着、疯狂地拾取!小时候我亦不懂这份心酸,只觉得很好玩,现在想来,只觉得心里堵得很。一个小孩子,背着一篓马粪,没有形象地在马路上横冲直撞。她如今喜好“争”的性格,应该是从那时就奠定了。

说起这些时,奶奶很不平,不断地咒骂着她的母亲;却也只是不平,因为那毕竟是过去了,现在的生活不需要她再如此拼命,她亦无需再计较什么。然而,没有读书、不识字、一生都被人嘲笑“没文化”的遗憾和耻辱却叫她难以释怀。她讲着讲着,便流泪了。

我家祖上是地主,家境优渥,即使是到了我爷爷的父亲那一辈儿,家境不如从前了,却也是“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因而我爷爷兄弟几个都不同程度上受了教育,其中我爷爷尤其会写一手不错的毛笔字,因此每逢过年或是遇上红白喜事,村里人都会找我爷爷写几张字,我爷爷就成了我们村儿里有名的“文化人”,我只奇怪这样的一个“文化人”怎么就没人尊他一声“先生”。后来,共产党来了,收走了土地。而地主家的儿子,必须和贫下中农的女儿结婚,才能挽回“不良形象”。于是,我奶奶嫁给了我爷爷。

我爷爷脾气软,性子慢,典型的地主家的优柔少爷。这样的少爷,本应和一个知书达礼、温文尔雅的女子在一起,然而,土地没了,少爷不再是少爷,优柔的人将在贫穷的年代受尽饥寒。这时,幸亏有我奶奶,她不识字,也没学过算账,但她把家里的分分毫毫都计较得清清楚楚;她不讲理,但她懂得为家里争取。

表面上,我奶奶总是很强悍,别人不理解她,可我知道,那份强悍是她保护自己不受欺负的铠甲。

像我爷爷和我奶奶在学识上的这种差别,按说教育我的重任应当落在我爷爷身上,可是妈常跟我说:“你好好学学你奶奶,别跟你爷似的什么都瞪不起眼来,连饭都抢不上了。”

寒冬,我跟奶奶睡在一铺炕上。黑暗中奶奶倏忽伸出一只手来,冷不丁儿揪住了我的小辫子,我下意识地一缩脑袋。“唉,要好好读书啊。”奶奶悲戚的声音从我脑袋上方悠悠飘来。我被棉被捂住脸口鼻,只得闷闷地“嗯”了一声。“可别学些乱七八糟的啊,”奶奶又说,“我们得考学,才能有出息。”

我不知道之前奶奶想起了什么而使她忽然要对我说这些话,或者又念起了她这没文化而受欺侮的一生?

小时候奶奶领我去姨奶家玩儿,姨奶问我要是被人欺负了怎么办。我说,那我就挠他!姨奶又问怎么挠,我便伸出手在空气中瞎抓了几下,姨奶就呵斥我:“你那叫挠吗?”然后,我奶奶和我姨奶,就会手把手地教我各种自我保护的技能。如今我觉得她们的学前教育真是好笑。不是都有警察么?不是有老师么?那么多管事儿的人,报告给谁不行,何必自己动手。可是我奶奶说了:“你都帮不了自己,还想着别人来帮你?”

你不得不承认,我奶奶说的这话,是很有学问的。

又是我奶奶,一个没念过书的从旧社会走来的老女人。她对我的影响真就那么大?

旁人叫我好好读书,都会说“你不好好念书将来就过不上好日子”。这话看似有说服力,然而将来,将来离我很远,我不知道何处是将来,也不知道何种日子才叫“好日子”。还是我奶奶,她说:“没文化就被人欺负,被人瞧不起,就是‘草包’!”这话我听着实在,也很受用。

学校:山东福山第一中学

求爷爷告奶奶篇10

我有一个幸福的家,家里共有五口人:见我非常亲的爷爷、疼爱我的奶奶、慈祥漂亮的妈妈、关心我的爸爸,还有调皮捣蛋的我。

爸爸每天接送我上下学,同时还辅导我写作业,他对我要求很严格,虽然他很少训我,可是我还是有点怕他。妈妈工作很忙,但她还是尽量抽出时间照顾我,妈妈性格很急,常常对我唠叨、训斥,但我还是比较喜欢和妈妈在一起。

爷爷奶奶非常疼爱我,是我的保护伞。每当我受了委屈,我总是告诉爷爷,爷爷就会买许多好吃的和好玩的来安慰我。奶奶却不同,她不像爷爷一样溺爱我。

我觉得自己非常幸福,我爱我幸福的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