邻居节十篇

时间:2023-04-10 21:23:07

邻居节篇1

**社区自开展第一届“邻居节”活动以来,得到了广大居民的积极参与,从楼道到小区,从小区到社区,**社区的邻居节已被广大居民所认同。俗话说,远亲不如近邻。然而曾几何时,城市里邻里之间的交往少了,住了几年还不知对门姓甚名谁的现象较为常见。彼此陌生久了,常生隔阂、乃至误会,也容易引发一些矛盾。而邻居节的举办,又为大家找回了老院门曾经有过的欢声笑语,找回了过去里弄人家的互帮互助。粗茶淡饭,柴米油盐,你借我一把葱,我扶你进家门,寻常百姓人家的日子因为有了邻居而更加亲切。

**社区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着力创新,调动起群众参与的积极性,为社区建设尽心尽力。三届的邻居节活动,不仅给社区带来了和谐、文明,也给居民带来欢声笑语。2005年9月份,**社区第一届邻居节在钱王新村小区开幕,有五个楼道参加,共有60余人,主要内容是包水饺,大家一起包,一起烧,一起吃,非常热闹。第二届邻居节于2006年5月在万乐园小区举行,从简单的包水饺到健康美食品尝,老年电大的学员们把平时的“留一手”家常菜都亮出来了,有5幢10个单元100余人参加了活动。2007年6月份的邻居节,更是热闹,虽然同样在万乐园小区举行,但不同的是参加的人数,层面大不相同,不仅有小区的居民,还有各共建单位,外来创业者等200余人参加。主要内容是“水果拼盘大赛”,共建单位选派代表参加,每户居民也拿出了高超的技术。在活动中,更奇的是没有一个拼盘是一样的,每只拼盘的喻意也不同,让大家称赞不已;还有两户居民的组合——“三个和尚有水吃”,拼出了家庭的和睦,社区的和谐。最后,72字《邻居公约》也发放居民手中,居民们请邻居吃水果,瓜果桃李摆了一桌,大家边吃边聊,有说有笑,欢声笑语,共建单位和居民亲如一家。

**社区三届邻居节开展以来,总费用2700元,以小的投入换职大的收获,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居民们的笑声多了,相互走动多了,邻里关心多了。通过邻居节,居民们主动为邻居帮忙买菜、帮带小孩的现象多了,整个社区充满了和谐、文明的气氛,同时**社区也被杭州市评为“文明社区”和“和谐社区”。

邻居节篇2

“邻里如亲”活动让邻居变亲密

2012年5月20日上午,渝中区大溪沟街道建设路小区格外热闹。作为首届邻居节主会场,不到9点,社区居民们就从四面八方陆续赶来。上午9时30分,伴随着一曲欢快的快板《幸福社区万年长》,邻居节正式启动。建设小区8个院内,家庭趣味运动会、书画现场创作展、象棋比赛、厨艺才艺比拼展示等活动,陆续拉开序幕。与此同时,渝中区12个街道另外75个社区活动场地,也分别上演着百家宴,好婆婆、好媳妇评选和知识猜谜等活动,吸引社区居民们前来参加。

在活动现场,记者随机采访了5位居民,他们都称赞“邻里如亲”活动让大家认识了邻居,交到新朋友。渝中区红球坝社区65岁居民龚祥书回忆,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他们全家住在筒子楼里,邻里关系十分亲密。“一家人煮饭,整层楼都闻得到香味,端个碗就能串门吃百家菜;有时下楼不关门,知道邻居会帮忙照看,根本不用担心家里丢东西。后来,全家搬进了20多层的高楼,虽天天和隔壁邻居打照面,却叫不出对方的名字。”龚祥书说,今年1月起,渝中区启动了“幸福社区,邻里如亲”主题活动,在社区组织下,他和邻居们一起参加了很多活动,包饺子、煮汤圆等,大家说笑间逐渐熟悉了。

在邻居节启动仪式上,渝中区120位“邻里之星”也被评出,他们都是被各个社区推选出来的乐于助人、性格开朗的好邻居代表。

征集微电影拍邻里感人故事

与邻居节一同启动的,还有渝中区委宣传部、区文明办、区民政局主办的“幸福社区,邻里如亲”微电影大赛。

大赛共分4个阶段。其中,第一阶段为微故事征集,通过面向社会征集“邻里情”故事,从中评选出最感人者,成为微电影拍摄的脚本素材和拍摄第一手资料;第二阶段为微电影作品征集,由网友根据评选出的“最感人故事”,拍摄制作成微电影,上传至官方网站展示;第三阶段为网络评选,网友可进行网络投票;第四阶段则为专家评审,将评选出多部获奖微电影。

众邻凑份子摆席为老寿星庆生

5月20日中午,渝中区临华路社区的院里,席开29桌,为104岁的黄久蓉老人庆生。“以前听说社区有位高寿老人,几年前就满了百岁,一直不认识。今天见了面,当面为老人庆生,沾沾她的福气。”83岁的魏国珍说。

魏国珍和200多名邻居一起到社区报名,每人出资30元钱,摆席为邻居老寿星庆生。

一场邻居节活动,让数百名同在一个社区、相见却不相识的居民成为朋友。他们中许多脸熟的“老熟人”,第一次说上了话。

“开开你的门,我来帮助你”

5月20日上午,渝中区新华路4号时代天骄广场上人头攒动,200个社区居民在60个志愿者的带领下,敲开了社区陌生邻居家的房门,串起了门。这60个志愿者里有社区干部、社区党员和热心居民,他们6人一组,带领自发参与活动的邻居聊天解闷或是帮忙打扫卫生。

周学军家住朝天路7号已30年,在“敲门”启动仪式上,65岁的她一个劲地感叹自己是和谐邻里关系的受惠者:30年前8月的一天,她和丈夫出门办事去了,留在家里的大儿子被开水烫伤了腿,邻居听见孩子的哭声,立即将孩子送到医院治疗。当他们夫妻回到家时,大儿子腿上的伤口已经包扎清理好,躺在床上睡了。

如今,周学军时常离开这里到儿子家帮着带孙子,儿子家住在高楼,邻居间闭门不见,邻里关系特别疏淡。她每次回来,院里的老邻居看见她总要亲切地问长问短,这让她心里甜滋滋的。

多年里,朝天路7号的老邻居间保持着一种老传统:谁家里有人摔伤、生病或是过世,大家都要组织看望,或是凑份子钱。

见到“最熟悉的陌生人”

“哎呀,陈婆婆,原来你住在这里啊!”陈尚纯是莲花池社区的老居民,在这里住了十几年,她每天早上出去买菜,都会看到年迈的陈婆婆在社区花园里散步。虽然经常见面,但她从来不知道陈婆婆具体的家庭住址。“以前只晓得她是我们这里的,今天跟社区的工作人员一道来,才晓得原来陈婆婆是住在10号楼的。”陈尚纯说。

见家里来了客人,80多岁的陈婆婆很开心,拉着工作人员的手,招呼大家进屋坐。由于陈婆婆年纪较大,社区工作人员经常前去探望,陈婆婆以为今天来的也是几个常客,可没想到转过头竟然看到了陈尚纯的身影。“哎呀,怎么是你,你怎么会来呀?”见到陈尚纯,陈婆婆显得很意外。陈尚纯也有点惊讶,没想到今天结识的第一个“陌生人”竟是平日里经常碰面的陈婆婆。

“陈婆婆,我们留个电话,以后你有啥子事招呼一声就可以了。”借此机会,陈尚纯记下了陈婆婆的电话。

陈尚纯说,在小区里住了这么久,很多面孔都再熟悉不过了,但很多时候人们之间只是点头之交。有了这次的开始,陈尚纯说今后自己还会多参加社区的活动。

居民间的求助与相助

“张老师,你帮我接送娃儿上学放学要得不?”在渝中区陕西路六巷院里,过路的李世菊看见楼下正在张贴楼栋长信息,大起胆子向新任楼栋长张开乾提出了“要求”。

李世菊是外来务工人员,和丈夫在朝天门市场内做生意,租用了陕西路六巷一套底层楼房做仓库并居家,孩子就在附近小学读2年级。每天清晨四五点,他们夫妻就得起床发货,下午还要为订货、收账奔波,时常忙到很晚。孩子才8岁,上学放学都要经过一条马路,让孩子自己走,夫妻俩放不下心。

邻居节篇3

关键词 AODV协议 邻居节点 监测方法

中图分类号:TP393.17 文献标识码:A

0引言

为了提高网络性能,路由过程中应尽量选择“好”的、可靠的节点。本文中,我们依据节点的传输距离、包的大小、信号速度及节点流量来区分“好”、“坏”节点,同时,我们可以在一个时隙内测试每个节点运行速度。

1 AODV路由协议

AODV路由协议是主动式、多跳、动态的路由协议。路由发现过程中,节点按需建立并保持路由。当链路出现故障时,失效节点向上游节点发送错误信息直到传送到源节点。源节点按需地重新进行路由发现。

2相关工作

在开始路由发现过程时,我们需要测试网络范围,HELLO信息会周期地发送到邻居节点。当网络发生变化时,在一定的时间内HELLO消息无法到达,表示该路由失效。文献[1]提出了使用信噪比(SNR)方法来监测邻居节点。文献[2]提出了基于稳定性和跳数来进行路由计算,并讨论了链路生存期。文献[3]计算了对于每一次网络传输,信号强度与分组投递率的概率。通过这些,可以分析网络性能,从而获得最大吞吐量。

3改进的AODV协议

改进的AODV协议通过监测MANET网络中“好”的邻居节点来区分好坏邻居节点。在路由过程中,检测网络中最初的节点总数,同时计算传输距离。广播到邻居节点的HELLO信息在获得回复信息后会计算时间,并计算网络传输距离(NTr)与总的传输距离(TTr)的比值。通过计算,可以测得HELLO信息的信号强度、两个有效HELLO信息的时间间隔以及链路连通性。

测得信号强度后,计算门限值,评估出最大门限值后,设定定时器并判断相关位置。进一步还可以计算节点流量。如果节点流量大,则存储这个地址,否则在路由表中将这个地址删除。图1为改进的AODV协议详细的流程图。

改进的AODV协议采用一些参数来监测网络中“好”的邻居节点。这种方法增大了路由表的大小,但是这些参数独立地监测每个阶段的攻击。文献[4]提出了AODV协议分布式入侵监测系统。这种方法存在局限性,不能监测人的行为。当移动性较高时,准确性会自动降低。本文的方法分析了各种条件及它们的复杂程度,适合有效通信过程。

4结论

改进的AODV协议中通过监测“好”的邻居节点获得所有相关信息。分析表明,不管是动态还是静态传输,网络吞吐量大幅提高。下一步需要通过降低通信时延进一步改进AODV协议性能。

参考文献

[1] Li,Qing,Cong Liu and Hang Hong Jiang,2008.The Routing Protocol of AODV Based on Link Failure Prediction, ICSP2008 Proceedings, 978-1-4244-2179-4/08/$25.00 ?2008 IEEE.

[2] Sridhar,K.N.and Mun Choon Chan,2005.Stability and Hop-Count based Approach for Route Computation in MANET,0-7803-9428- 3/05/$20.00? IEEE.

邻居节篇4

邻居发现协议(Neighbor Discovery Protocol,NDP)[1]是IPv6的一个关键协议,它组合了IPv4中的地址解析协议(Address Resolution Protocol,ARP)及Internet控制报文协议(Internet Control Message Protocol,ICMP)中的路由器发现和重定向等协议及功能,并对它们作了改进,解决了同一链路上不同节点之间的信息交互问题。由于其并没有针对链路内的安全威胁给出任何的安全机制,攻击者利用NDP存在的安全漏洞,可以对IPv6子网实施拒绝服务(Denial of Service,DoS)攻击和重定向攻击[2-3]。

IETF标准规定由IPSec AH来保证NDP中数据包的可靠性和完整性,但是并未给出使用方案。安全邻居发现协议[4]通过引入加密生成地址(Cryptographically Generated Address,CGA)[5]和签名机制来保证NDP的安全,但其产生的计算开销过大,并没有得到广泛使用。

邻居缓存(Neighbor Cache,NC)是一组有关单个邻居的信息,它包括的信息有邻居IP地址与邻居链路层地址映射、邻居可达性状态等。邻居缓存的更新是通过ND报文的交互实现的,而NDP在设计时并未对报文进行有效保护,因此邻居缓存易遭受欺骗攻击和DoS攻击等。文献[6]提出了启发式类型、显式类型和启发式与显式相结合类型三种邻居缓存保护方法,但其并没有给出具体的实施方案,且其工作流程过于复杂,协议修改较大;文献[7]则提出了一种反向检测方法,虽然其一定程度上降低了邻居缓存受攻击的可能,由于反向探测报文没有任何保护机制,攻击者仍然可以发送大量的虚假应答报文,进而轻易绕过反向检测机制;文献[8]描述了NDP存在的一些操作问题,并给出了部分管理员的操作规范以缓解存在的问题,但是并未从协议实现上对邻居缓存进行保护。本文提出一种改进的反向检测方法(Reversed Detection Plus,RD+),当节点收到NDP报文时,向源节点发送RD+探测报文,同时引入时间戳、报文序号和队列管理等保护机制,确保邻居缓存的正确更新。最后,将其与其他邻居缓存保护方法进行分析比较,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有效抵抗邻居缓存欺骗攻击和DoS攻击,并且资源消耗少、协议兼容性强。

1 IPv6邻居缓存安全威胁分析

邻居发现协议的模型最初是在基于完全可信网络的前提下提出的,节点用一系列Cache缓存了通过ND协议获取的邻节点的相关信息和网络的相关参数,其中邻居缓存存储了邻居IPMAC映射及可达性状态等关键信息。

1.1 邻居缓存欺骗攻击

邻居缓存欺骗攻击指的是攻击者向目标节点发送包含虚假信息或错误信息的报文,使目标节点邻居缓存存储虚假或错误信息,进而破坏目标节点的通信。

由于邻居缓存默认总是用新的信息来覆盖旧的,与IPv4网络中的ARP缓存攻击类似,攻击者通过发送包含虚假信息的报文,可以对目标节点实施缓存欺骗攻击等。RFC 2461规定,节点在收到发向自己的NS/NA包时,若缓存中没有对应源IP的记录或该记录中的MAC地址与NS/NA报文中的源MAC地址字段相异时,节点将根据NS/NA报文更新缓存中该IP和MAC的映射记录,并将其状态设置为stale。这样,攻击节点向目标节点发送使用伪造的链路层地址的NS/NA报文,以致改变目标节点数据报的发送路径,但是,这种攻击时间受限,攻击者必须一直对虚假的链路层地址作出响应以维持攻击效果。

类似地,攻击者也可以向目标节点发送包含虚假信息的RS/RA/Redirect报文,实现对目标节点邻居缓存的欺骗攻击。

1.2 邻居缓存DoS攻击

IPv6中节点在进行地址解析时,需要在NC中创建一个待解析邻居节点的缓存表项,并将其状态设置为incomplete。由于IPv6默认子网前缀长度为64位,即同一链路上可以有多达264个节点,而节点邻居缓存容量远小于264,那么,攻击者可以在短时间内发送大量包含虚假信息的NS或NA报文,使得目标节点的资源耗尽,邻居缓存充满虚假信息,从而对目标节点或目标网络实施DoS攻击。

2 改进反向探测的IPv6邻居缓存保护方法

邻居缓存作为存储IPMAC映射关系的关键载体,只有保证节点接收到ND报文时能够正确更新邻居缓存,才能确保数据传输的安全可靠。对此,本文提出了一种改进的反向探测邻居缓存保护方法。

2.2 基本结构

节点队列和RD+报文是该方法的核心内容,其中:节点队列结构存储了IPMAC映射及其他缓存更新条件;RD+报文在现有协议的基础上,添加了一个RD+ Option报文选项,可以很好地兼容现有协议。

2.2.1 节点队列结构

为了确保节点能够正确更新邻居缓存,每个节点建立一个ND报文信息存储队列(如图3所示)。

3 抗DoS攻击的队列管理算法

从2.1节可知,目标节点的队列是否安全直接影响RD+方法能否保护邻居缓存的安全更新,例如,攻击者不断发送大量虚假NS/NA报文,使目标节点一直处于满队列状态且队列中充满虚假信息,那么目标节点同样无法更新其邻居缓存,攻击者仍然可以达到对目标节点进行DoS攻击的目的,因此,队列管理是保证RD+方法稳定正确工作的关键之一。

3.1 队列管理技术分析

目前队列管理主要包括被动队列管理(Passive Queue Management, PQM)和主动队列管理(Active Queue Management, AQM)[9-11]。PQM在缓冲区溢出时才丢包,而AQM根据缓冲区队列长度等信息以一定的概率丢包。

目前应用最广泛的PQM是弃尾(Drop Tail)队列管理,即随着队列缓冲区的溢出而丢包,其丢包是被动的,如果队列缓冲区不满,不会主动丢弃数据包。弃尾队列管理往往会保持较高的队列占用,队列满时,后来的数据包被全部丢弃。除了弃尾机制,另外两种PQM机制是随机丢弃(Random Drop)和弃头(Drop Front)机制。当队列满时,前者从队列中随机找出一个包丢弃以让新来的包进入队列;后者从队列头部丢包,以便让新包进入队列。但这两种机制都存在满队列和链路利用率低等问题[12-13]。

5 结语

本文主要针对IPv6邻居发现协议中邻居缓存容易遭受欺骗攻击和DoS攻击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改进反向探测的邻居缓存保护方法。同时,本文也完成了该方法的报文结构、数据结构及基于时间戳的队列管理算法设计,并对该方法的性能、功能及其优势进行了测试和对比分析。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不仅能够有效保护邻居缓存,而且其资源消耗比HE方法和SEND协议都少。本文 方法尚存在一些不足之处:本文设计的REDT算法虽然能够有效提高邻居缓存更新准确率,但是尚不能保证准确率达到100%。在今后的工作中将致力于进一步研究队列管理算法,根据不同网络环境选择算法的合适参数,使得缓存更新准确率进一步提高。

参考文献:

.Geneva: IETF, 2007.

[2]HUANG M. The IPv6 technology research of the nextgeneration Internet [D]. Nanjing: Nanjing University of Posts and Telecommunications, 2013. (黄明超.下一代互联网IPv6技术的研究[D].南京:南京邮电大学,2013.)

[3]ZHAO Y. Research of security in IPv6 transition phase [D]. Beijing: Beijing Jiaotong University, 2013. (赵延. IPv6过渡阶段中的安全研究[D].北京:北京交通大学, 2013.)

[4]ARKKO J, ERICSSON ED, KEMPF J, et al. RFC 3971, Secure Neighbor Discovery (SEND) [S].Geneva: IETF, 2005.

[5]AURA T. RFC 3972, Cryptographically Generated Address (CGA) [S]. Geneva: IETF, 2005.

[6]KITAMURA H, ATA S, MURATA M. IPv6 neighbor cache update [EB/OL]. (2009-10-19) [2013-05-12]. http://tools.ietf.org/id/draftkitamuraipv6neighborcacheupdate00.txt.

[7]JIANG S, CHEN X, SONG X. Neighbor cache protection in neighbor discovery protocol [EB/OL]. (2010-03-02) [2013-04-15]. http://tools.ietf.org/html/draftjiangv6opsncprotection01.

. Geneva: IETF, 2012.

.长春:吉林大学,2012.)

邻居节篇5

为办好社区“邻居节”,密切社区居民的邻里关系,营造相识、相知、互助、团结、文明、和谐的邻里氛围,努力构建和谐新社区,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培育市民文明行为习惯为宗旨,倡导和谐理念、培育和谐精神,传播和谐文化,建设人际和谐、管理有序、文明祥和的和谐新社区,为建设富裕、开放、文明、和谐的海林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二、活动主题及原则

(一)主题:真情连你我 和谐进万家

(二)原则:

1、以人为本,突出参与性。举办“邻居节”要以社区为龙头,以居民小组、楼院为单元,以居民为主体,广泛宣传发动,增强认同感,激发参与活动的热情和积极性。

2、把握主题,突出创新性。围绕“邻居节”活动主题,根据邻里之间的意愿和实际情况,自主创新活动形式和内容,实行居民自我教育、自我娱乐、自我管理。

3、贴近生活,突出时代性。从实际出发,通过开展贴近生活、贴近时代、贴近群众的活动,提高居民文明素质,增进邻里之情,营造诚实友爱、与时俱进的社会风气。

4、资源共享,突出和谐性。发动和吸引驻社区的机关、企事业单位和其它社会团体以“邻居”的身份融入到活动中,发挥自身优势,对活动给予支持,使社区内的单位和居民共驻共建、互相支持、和谐相处。

三、活动目的

(一)通过全市各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驻社区单位及广大居民的共同参与,调动全市上下建设社区的积极性,为建设和谐社区创造良好氛围,为构建和谐海林奠定基础。

(二)通过开展面向全体社区居民,特别是弱势群体的服务活动,进一步密切党和政府与人民群众的联系,实现为民、利民、惠民目标。

(三)通过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让先进文化走进社区、贴近百姓、融入生活,进一步丰富全市广大居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展现广大社区居民群众的才华和智慧,提高广大居民的文明素质,形成和谐的大邻里关系,提高我市精神文明建设水平。

(四)通过社区邻居节期间的各项宣传及各种活动,使全市居民充分了解我市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取得的成绩,充分感受海林的发展变化,充分传递上下一心的创业热情,使广大居民群众以更饱满的精神风貌积极参与我市

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各项事业。

四、活动内容及时间安排

邻居节时间 月 - 月 日,共分三个阶段

(一)宣传发动阶段( 月 日— 月 日)

1、建立“邻居节”活动组织领导机构和工作网络,市委、市政府成立第二届“邻居节”组委会,城区街道办事处成立领导小组和办公室,各社区要相应成立组织机构,制定活动方案;2、做好“邻居节”活动的准备工作,召开专门会议,研究“邻居节”具体实施方案,各社区要利用召开党员会、居民座谈会、民主听政会的形式,面向社区居民征集活动“金点子”;3、做好“邻居节”的宣传发动和组织策划工作,使“邻居节”成为广大居民生活中一个不可或缺的节日,做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人人参与。

(二)活动实施阶段( 月 日— 月 日)

开展四大主题活动:

1、“邻居节”启动仪式

主题:“邻里和谐、团结友爱”

时间: 年 月 日

地点:**广场(8时-9时)

(1)市领导宣布第二届社区“邻居节”开幕,

(2)邻里牵手,共创“三城”签字仪式;

(3)党员志愿者誓师仪式(3000多名党员参加 ,佩戴标志);

(4)市领导讲话;

(5)开展“爱心传递”系列活动;

①先锋行动:市委组织部、城区街道党工委组织城区在职党员干部及社区党员开展党员岗活动。

②天使行动:市卫生局组织医务工作者走进社区讲授医疗保健、和开展义诊活动。市计生局组织工作人员进入社区讲授生殖保健和计划生育知识

③绿色行动:市环保局组织开展“绿色消费”、“绿色生活”为主题的绿色环保行动

④法律行动:市司法局组织涉法单位开展“法律大集”、“法律广场”宣传活动

⑤春风行动:市就业局举办“劳动就业大集”

⑥科技行动:市科协组织开展“科技广场”、“科普知识讲座”、“全民健身科学知识讲座”、“科普展览”等活动

⑦自强行动:市残联组织残疾人志愿者开展公益活动

⑧感恩行动:市民政局组织低保对象参与社区公益活动

⑨爱心行动:市民政局、市城区街道办事处组织开展“广场爱心募捐活动”

⑩公益行动:市教委、民政局在节日期间图书馆、革命烈士陵园免费向居民开放。

(6)散发致城区居民一封信,即招商亲商爱商,创新创业创优倡议书,旨在宣传招商引资和发展民营企业政策,鼓励居民招商创业,力求形成全民招商、全民创业的良好氛围。

2、“广场邻里情”

主题:展示自我、情牵社区

时间:9月18日—23日

地点:**广场

(1)“邻里一家亲”家庭才艺大赛

(2)邻里趣味运动会(以社区为单位)

3、邻里才技擂台赛

主题: 邻里友爱、欢乐一家

时间: 月 日— 月 日

地点:各社区、各小区

(1)邻里百家宴

(2)远亲不如近邻演讲比赛

4、情系邻里、共建家园

主题:扶贫济困、邻里互助

时间:月 日— 日

邻居节篇6

摘要分析IEEE802.11DCF在实现广播数据传输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种新的无线自组网MAC层协议。采用循环访问的方式,分别向邻居节点发送数据。在网络负载较轻的情况下,该协议具有较好性能,能够实现可靠的广播。关键字无线自组网;MAC;广播

引言无线自组网是一种无线移动通信网络,由一组带有无线收发设备的移动自主节点组成的自治系统,移动节点之间作为对等实体通过无线链路连接,而不借助于任何已经建立的网络基础设施或集中管理。由于信道的动态变化以及分布式控制等特点,设计适用于移动自组网的分布式MAC层协议,已成为移动自组网的研究热点之一。移动自组网的MAC层协议主要描述和实施无线移动节点对无线信道的多址接入。目前,所有无线自组网广播/多播路由协议都是利用无线信道的广播特性来实现的。例如,ODMRP[1]就是利用MAC层的广播特性来实现路由的发现和数据包的传输。因此,MAC层对于广播/多播路由的实现来说是十分重要的。IEEE802.11标准委员会制定了无线网络MAC层协议标准。但是,它只能为单播数据传输提供可靠性。它使用的是CSMA/CA载波监测机制,通过交换RTS/CTS/ACK控制帧来预约信道和保证数据帧的正确接收,实现可靠的数据传输。然而,对于广播数据来说,数据要被发送到所有的邻居节点,如果邻居节点都试图交换CTS/ACK控制帧,必然会导致CTS/ACK帧在发送节点处的冲突。在本文中,我们提出了一种新的无线自组网MAC层协议,以一种循环访问的方式向各个邻居节点发送数据,能够实现可靠的广播。1预备知识该协议借鉴了IEEE802.11DCF的部分相关技术。所以,先对其进行简要的介绍是必要的。IEEE802.11DCF[2][3]是IEEE802.11标准委员会制定的无线局域网信道接入协议,用于adhoc结构的网络。IEEE802.11源于CSMA/CA,对CSMA/CA进行了扩展,加入了ACK控制帧来实现链路层的确认。它使用CSMA/CA的载波监听机制来监听信道,使用RTS/CTS来实现信道的预约。在实现CSMA/CA过程中,采用了两种独特的技术。虚拟载波监听技术:RTS/CTS/DATA/ACK。网络中,节点A有数据要发送给节点B时,先发送一个RTS控制信号给节点B;节点B收到RTS后,回送一个CTS信号。RTS/CTS中有一个Duration/ID字段,用于指示无线资源被占用的时间。这样,在A和B的通信范围内,所有收到RTS或CTS信号的节点都将停止发送和接收数据,并且将它们的网络配置矢量(NAV)计数器设置为Duration/ID字段所对应的时间值;只有当NAV=0时,这些节点才可以再次侦听无线链路。同样,在节点发送DATA/ACK中也设定了信道被占用的时间。随机接入技术:一旦发生冲突,该节点要根据二进制指数退避算法计算随机退避时间。2新的MAC层协议2.1节点信息列表在我们提出的MAC层协议中,每个节点都需要保存三个列表:邻居列表(NEIGHBORLIST),发送数据缓存列表(SENDBUFFER),接收数据序列号缓存列表(RECEIVERBUFFER)。节点通过(RTS/CTS/DATA/ACK/HELLO)来确定和更新它们的邻居节点信息。节点收到其中任何一个帧时,将更新它的NEIGHBORLIST。当然,如果在一定的时间间隔之内没有收到来自NEIGHBORLIST中某一节点的以上任何一种帧,将把该节点从NEIGHBORLIST中删除。在SENDBUFFER中存储着已发送但未被其所有邻居节点成功接收的帧的副本,这些帧还会被重新发送。当该节点的所有邻居节点都已成功接收一个数据帧时,该数据帧的副本将从SENDBUFFER中删除。SENDBUFFER中所能存储的数据帧数目不应小于所有节点中邻居节点数的最大值。除SENDBUFFER以外,每个节点还保存一个数据缓存队列用于缓存未发送的数据帧。最后,每个节点还保存着一个RECEVIERBUFFER列表,其中存储着已被成功接收数据帧的序列号。在发送节点发送的RTS中包括要发送数据帧的序列号,接收节点接收到RTS后,将RECEIVERBUFFER中的序列号和RTS中的进行比较,判断是否存在未成功接收的帧的序列号。如果有,则在CTS中指出这些数据帧的序列号。2.2协议当节点有数据要发送时,首先通过CSMA/CA的载波监听机制来监听信道,像IEEE802.11DCF一样。如果信道是空闲的,发送节点向它的一个邻居节点发送RTS帧,在其中列出在SENDBUFFER中已发送的数据帧和当前要发送的数据帧的序列号。在收到RTS帧之后,这个邻居节点检查它的RECEIVERBUFFER列表,确定要接收的数据帧的序列号。当列表中缺少以前已发送的数据帧的序列号,则在CTS帧中指出未成功接收数据帧中序列号最小的一个。如果只缺少目前正准备发送的数据帧的序列号,则在CTS响应帧中指出该数据帧的序列号。所有接收到RTS的其它邻居节点,将退避足够长的时间以便CTS/DATA/ACK的发送。发送节点收到CTS之后,发送在CTS中指出的序列号所对应的数据帧。所有收到CTS帧的节点(除发送节点)将退避足够长的时间使得DATA/ACK发送。接收到DATA后,目的节点更新自己的RECEIVERBUFFER列表,将所接收数据帧的序列号添加到RECEVIERBUFFER列表中,并发送ACK确认帧。其它接收到DATA帧的节点同样更新它们的RECEIVERBUFFER列表。发送节点接收ACK之后,判断刚才发送的数据帧是不是节点当前正准备发送的数据帧。如果不是,则继续向该邻居节点发送RTS帧,直到当前要发送的数据帧被接收为止。在这个过程中,监听信道的过程被省略,因为信道一直被此次通信所占用。一旦目前要发送的数据帧被发送且得到确认,原节点将该数据帧的副本保存在SENDBUFFER中,然后选择在NEIGHBORLIST的下一个邻居节点重复执行以上步骤。当发送节点一直有数据要发送时,这种循环发送的过程可以正常进行。但是,当发送节点的发送队列中没有数据要发送时,循环的过程将暂停,从而发送节点不知道下一个邻居节点是否已经成功接收了全部已发送数据帧。直到有新的数据要发送时,发送节点才能确定这一点。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协议设计了一个发送计时器,当发送节点在计时器设定的时间间隔内没有发送RTS帧,则发送节点将选择NEIGHBORLIST中的下一个邻居节点发送RTS帧,这样循环过程可以继续进行。当所有的邻居节点都被访问,而发送队列仍为空时,循环过程终止,发送计时器关闭。直到有新的数据帧要发送时,发送计时器重新启动,循环发送重新开始。当信道争用过于激烈时,协议将退化成802.11这种不可靠的广播模式。因过高的信道争用率将导致控制帧和数据帧的重传。当重传次数超过协议的设定的重传次数最大值时,节点将删除NEIGHBORLIST中的所有邻居节点,转去执行IEEE802.11协议,直到有新的邻居节点被发现。3性能分析该协议充分利用了无线信道的广播特性。当发送节点与邻居节点通信时,其他邻居节点通过侦听信道,也可以接收目前尚未成功接收的数据帧,从而极大的减少了循环发送过程中数据帧的发送量,节省了宝贵的无线信道资源。使用RTS/CTS进行信道预约,减少了信道争用冲突,提高信道的利用率,并较好的解决了隐发送终端的问题。4结束语该协议弥补了IEEE802.11DCF只能对单播数据提供可靠传输的不足,充分利用了MAC层的广播特性,为广播数据提供可靠性。该协议在广播信道的争用率较低的情况下,运行效果较好。下一步的工作重点就是在现有的高效多播路由协议中加入流量控制和拥塞控制机制,以保证这种新的MAC层协议能够高效的运行。参考文献:[1]Sung-JuLee,MarioGerla,Ching-ChuanChiang[C].On-demandmulticastroutingprotocol,ProceedingsofIEEEWCNC’99,1999;1298-1302.[2]EditorsofIEEE802.11,wirelessLANmediumaccesscontrol(MAC)andphysicallayer(PHT)specification[S],DraftStandardIEEE802.11,1997.[3]ShugongXu,TarekSaadowi.DoesIEEE802.11MACPotocolWorkWellinMultihopWirelessAdHocNetworks[J].IEEECommunicationsMagazineJune2001,39(6):130-137.[4]RayS,CarrathersJ.B,StarobinskiD.RTS/CTSinducedcongestioninadhocwirelessLANS[J],WirelessCommunicationsandNetworking,2003.[5]赵志峰,郑少仁.AdHoc网络信道接入技术研究[J].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2(3):47-51.

邻居节篇7

构建适应现代社会的新型邻里关系,既是提高公众幸福感的前提,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这不仅需要政府和社区创新管理方法,更需要居民的自觉努力。

主持人/西南

传统:互信互助互扰

“千金买宅,万金买邻”、“邻里好,赛金宝”、“远亲不如近邻”、“孟母三迁,择邻而居”……这些在我国脍炙人口的俗语、故事都在描绘着邻居的重要。

79岁的成都老人张彩香对我国传统邻里关系的形成和发展有着深入的了解,“其核心是互信互助互扰。”张彩香这样概括道。

以地缘为基础形成的社会关系 邻里关系自古有之,而且是中国历史上一种十分重要的社会关系。特别是在普通百姓之间,比如互相借用生产生活用具,闲时互相串门,逢年过节相互走访,遇到困难相互支援等。

在古人心目中,邻里关系的地位与价值是仅次于血缘宗族关系的较为重要的地缘关系。

而对政治家来说,邻里关系的好坏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融洽的邻里关系不仅有利于社会的稳定,而且可以促进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周礼》称:“五家为邻,五邻为里。”即每5家组成一个“邻”,每5个邻(即25家)组成一个里。按周朝的制度,1邻=5家,1里=5邻,1党=500家,1乡=12500家。“邻”是最小的行政组织。

因为同在一邻的人都住得很近,所以“邻”后来引申为“邻近”的意思。《小尔雅》解释说:“邻,近也。”因此,居住在一起的人所形成的特殊社会关系被称为“邻”,这是以地缘为基础而形成的社会关系。

从“连坐制”到“和谐诚信” 邻里关系在秦朝被以一种十分残酷的方式加以巩固,这种方式叫做“连坐制”,即一家犯罪,邻居连坐,这使秦朝的邻居之间形成战战兢兢、互相监视的关系。百姓为了自己不因为邻居犯罪而被杀头,不得不与邻居加强交往,串门交际的频率要比以前多好几倍。早上起床,到邻居家看看,中午吃饭到邻居家看看,晚上回来还要去邻居家看看。一开始是想早点发现邻居的不轨行为,以便举报,免去自己的责任。但久而久之,邻居们形成了一条心,大家互相熟络,感情较深,一呼则五邻相应。

刘邦进入咸阳后,对秦朝的邻里政策进行了调整,其目的是建立人人诚信的邻里关系。在汉朝,为创造和谐的邻里关系,统治者想尽了各种办法,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举荐制,就是说你要想当官必须和邻居搞好关系。汉代统治者还强调,官员要在融洽邻里关系中起模范带头作用,即当了官之后还要继续保持良好的邻里关系。中华民族和谐的邻里关系在汉朝基本形成,成为我国邻里关系的基础。

东汉末年,北方流民涌入江南地区,北方地区业已成熟的邻里关系亦在江南产生影响。这时,邻里关系中的价值取向所体现的积极方面是非常明显的――鼓励进取、促人向善的社会价值观普遍左右着人们的思想。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邻里关系继承了汉魏以来品评人物的传统,乡邻之间广为看重社会舆论,邻里的评价对官职升迁的影响已经深入人心。

邻里和睦是道德高尚的表现 经过所谓的“唐宋变革”以后,宋代最基层的社会关系――邻里关系又出现了巨大的变化。宋朝士大夫在总结前代治家经验的基础上,逐渐形成了一套系统的以“齐家”为理念的“居家礼仪”;同时,随着新的宗族体系的确立,还出现了各种形式的“乡约”。这些“居家礼仪”是宋代读书人倡导的理想社会关系,逐渐得到统治者的认同并被付诸实践。

到这个时候,古人已经把邻里关系的处理当做一种道德规范,邻里关系处得如何,是评价一个人道德是否高尚的极为重要的标准,也是这个人获得社会地位和社会承认的一条重要途径。

邻里还是一起旅游的好伴侣。因为古代人通讯工具不发达,联络朋友去玩不如找邻居一起去玩来得方便。晋朝陶渊明是个爱游玩的人,他经常“与二三邻曲,同游斜川。”杜甫在《江畔独步寻花》中提到自己在邻居家赏花的情景:“黄师塔前江水东,春光懒困倚微风。桃花一簇开无主,可爱深红爱浅红。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现状:比邻而居,内心遥远

采访中,深谙中国传统邻里关系的张彩香连声感叹:“《孟子・滕文公》中所描绘的‘出入相友,守望相助,疾病相扶持’的邻里相亲的美好图景在城市中已经不多见了。邻里关系几乎是城市社会关系中缺失的一环。”

张彩香原来住在单位宿舍,左邻右舍相处了20多年,关系亲如一家人,遇到个头疼脑热的,邻居们知道了都会上门看望,哪天不愿做饭了,就到邻居家蹭一顿。11年前,张彩香搬到了商住小区,出来进去看到的都是陌生面孔,她也曾试着和邻居们套套近乎,可每次刚要开口,人家却把眼睛瞟向一边,装作没看见,弄得她好不尴尬。有一次,张彩香炒菜时发现家里没酱油了,厚着脸皮敲开对面邻居家的门,人家听说要酱油,连说“没有,没有”,然后赶紧关上了门,那样子真有点像防贼。“现在的邻里关系是越来越冷淡了!”张彩香深有感触地对记者说。

其实这样的感受并非张彩香一人所有。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近日针对邻里关系的一项调查显示,参与调查的4509人中,40.6%的人不熟悉自己的邻居,其中12.7%的人“根本不认识”自己的邻居。调查中,34.8%的人表示跟邻居“没有相处活动”,80.9%的人感觉与10年前相比,当下的邻里关系越来越冷漠了。此外,由于装修、噪音、出租房屋、养狗等原因,邻里关系还出现了恶化的状况。

记者调查发现,居民不同的住房形态决定着不同的邻里关系,目前主要有三种情况:

一是单位社区的邻里关系。1958年后政府为高效推近工业化进程而实行职宿一体的形式,很多老厂、大厂都是工厂、家属院、学校、医院自成一体的小社会,单位社区的邻里关系是同事关系和邻里关系的叠加,家长们是同事,孩子们是同学、是伙伴,彼此见面打招呼,平时有空常串门,逢年过节礼尚往来的气氛依然强烈。但由于旧房改造拆迁,这样的社区越来越少了。

二是自然街区的邻里关系。人们因为住在同一条街上而成为街坊邻居,有的好几辈人都住在一起,彼此相熟,因为祖祖辈辈都住在一起,和邻居的关系冷也罢热也罢,人们自有归属感,不会觉得太寂寞。这种街道平房也呈现逐渐减少的趋势。

第三种是商品房形态下的邻里关系。一群来自五湖四海的人因为买房成为邻居。共同出入小区大门,本应是同进一个门理应一家亲,但由于没有合适的契机和左邻右舍认识结缘,很多人因此习惯了“关起门来成一统”的“孤岛”生活。

探究:温情为啥少了

精神信任缺失 邻居之间之所以近在咫尺而内心遥远,与缺乏精神信任的社会集体心理不无关系。由于道德滑坡和诚信缺失,人与人之间普遍缺乏信任感,尤其是陌生人之间更是如此。人们从单位社区或自然街区搬进商住小区,从熟人社会进入陌生人社会,环境变了,但在熟人社会中建立起来的熟人信任品质却未改变。熟人社会的人际关系是基于情感而建立的,其弊端是明显的,一是难以在熟人之外建立更广泛的信任圈,二是对生人和熟人的割分使得人们很难形成具有普遍性的社会责任观念,这就使得熟人社会的信任模式不能满足现代社会交往普遍化的内在需要。成都的蔡女士搬入商住小区已经3年有余,可她从没跟邻居交往过,“不知根不知底的,还是少接触好,再说小区里有不少租房户,三教九流什么人都有,可得小心点。”蔡女士道出了这样的心声。

住房体制变革,社区管理缺位 清华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院院长李强表示,邻里关系发生变化与我国的城市化进程以及住房体制改革密切相关。“最近的二三十年是中国城市化的高峰期,城市的范围大大扩张,许多郊区、农村变为了城市,人口流动性也大为增强。城市社区的扩张形成了陌生人社会,这与传统的单位宿舍、四合院、乡村不同,邻里关系也随之发生了改变,人和人之间的关系变得松散而疏远。”

李强介绍说,上世纪90年代中期,我国的住房体制发生了重大变化,城市居民住房由公有制向私有化、市场化转变,单位制开始解体,很多城市社区重新构建。住房体制改革之前,房屋由国家或单位拥有,管理、维修等工作都由单位或居委会负责,个人之间没有经济利益纠纷;现在人们居住的大多是商品房,没有了单位或居委会管理,而社区管理要么缺位,要么缺乏适应时展的有效管理举措,失去了外力“凝聚”的邻里关系如同散沙一般。

中国社科院社会学所研究员王颖认为,现代城市住房“一门关尽”的布局设计在空间上阻隔了人们的密切交往。

互助需求减弱 “当年我们左邻右舍经常串门,谁家有个柴米油盐什么的需求,敲个门就可以解决。”成都的赵女士很怀念过去的日子。如今的物资供应与二三十年前不可同日而语,买什么东西都非常方便,有时一个电话还会送货上门,但由此也说明现在邻里关系不再像以前那样以互相帮助为乐了。采访中,几乎所有的受访者都表示在家中遇到困难时,更愿意打电话向亲戚朋友或以其他途径寻求帮助,除非万不得已是不会向邻居求助的。

工作压力加重,生活节奏加快 随着现代社会竞争的日趋激烈,生活节奏不断加快,人们的日子都被紧张的工作或学习所占据。这样的生活,挤掉了人们之间许多交流沟通的时间,人们的交流欲望也减少了,邻里之间的情感淡化成了必然。对此,成都的洪先生深有体会:“上了一天班很累了,一到家就想休息,连出门都不愿意,哪里还有精力去和邻居联络感情,即便有一点时间也被同学和朋友占去了。”

休闲方式增多 以前在假期里及茶余饭后找邻居拉拉家常、聊聊工作和心情是居民重要的休闲放松方式,现在,电话、电视已基本普及,电脑也进入了许多百姓家,人们即便是不出门也能与外界进行沟通。在大街上,日益增多的歌舞厅、KTV、咖啡厅、茶座等为人们提供了多样的现代休闲方式,邻居在相互调节心情这方面的作用大为减弱。

弊端:生活品质下降

不利于社会综合治理 从社会管理的角度来看,如果邻里之间普遍关系松散、互不相识,那么这个社会就很难治理。在一个邻里关系不良的环境里,邻里之间常会为一丁点小事产生矛盾,轻者唇枪舌剑互不相让,重者大打出手,酿成流血事件,进而引发治安甚至是刑事案件。

另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要减少青少年的违法犯罪现象。青少年自控能力弱、可塑性强,其在成长过程中容易受到客观环境和风气的影响。生活在一个经常打打闹闹、邻里不和环境里的青少年,会潜移默化地受到负面影响,极易走上违法犯罪道路。

邻里之间漠不关心,还难以在预防打击违法犯罪中形成合力,极易为违法犯罪分子提供可乘之机,从而导致这一社区违法犯罪率的上升。一个极端的事例是发生于去年10月的河南“案”,犯罪嫌疑人李浩将6名女子囚禁在一个熙来攘往、人口密集的小区长达近两年时间,期间他也曾露出破绽,有邻居在李浩转移窖土时发现了异常,可他们却不管不问,最终酿成了惨剧。

遇事无人帮 刘心住在成都南郊一家小区3年了,她和老公平日早出晚归,出入小区多是行色匆匆。虽然和邻居很陌生,但由于要做的事很多,也没觉得太难受。不过,半个月前的一件小事对刘心触动很大。那天早上,她出门时因粗心把老公反锁在家里。急着上班的老公忙打电话让她回来开门,刘心建议老公将钥匙从窗户扔给从楼下经过的邻居,让别人帮忙开门。老公站在窗口左等右等,虽然楼下不时有人经过,但因为谁都不认识,始终无法开口叫住任何人,最后,还是刘心打的回家“解救”了老公。此事让两人很感慨:如果和邻居们有一定的交往,这么一点小事又何必如此兴师动众?

幸福感降低 泸州的刘老太退休后还真没感觉到孤独寂寞,上午买菜有邻居作伴,下午或与三五个熟人一起爬山,或与邻居一起打牌。最温馨的时候要算过年,邻居们把自己制做的年糕、黄粑、点心等相互赠送,谁家做了好吃的,定会邀请刘老太去品尝。一个春节过下来,刘老太总感到收获了不少温暖和友情。可自从6年前搬到成都,刘老太便走进了陌生人社会,邻居间从不来往,就连楼上楼下住了哪家邻居都不清楚。刘老太只能每天窝在家里看电视打发时间,偶尔出去散散步也是形只影单,了无趣味。刘老太时时被孤独寂寞包围着,感觉始终无法融入这个新社区。

中国社科院近日的《中国家庭幸福感热点问题调研报告》显示,“家人身心健康”、“与父母关系和谐”、“与邻里关系融洽”的家庭要比其他家庭更幸福一些。而与邻居“从不来往”的人幸福感要差很多。

未来:互信互助不互扰

四川省社科院社会学所副所长胡光伟说,建立和谐邻里关系,一是通过法律或制度来规范约束邻里行为,比如打麻将、遛狗等不能影响其他人,不能侵占别人的权益。二是从公民道德角度进行规范,要求自己的行为不能让别人的生活成本增加,简而言之,就是少给邻居添麻烦。三是大家尽可能互助互爱,邻居需要帮助时,要及时伸出援手,不能因为隐私权等置之不理,更不能以担心侵犯隐私权而作为托辞。

还有专家认为,经济体制的转轨促进了市场经济下陌生人社会的形成。“熟人社会”的分量渐次减少,“生人社会”的成分快速增长,因此公众要养成适应在陌生人社会生活的习惯。惟有抛弃那种熟人之间的地缘、血缘信任,建立更广泛的契约信任、理性信任,才能消解越来越冷漠的邻里关系。

“时代在变化,我们永远回不到传统的邻里关系了。但从现实来看,邻里关系这一社会关系是不能缺失的。”复旦大学社会学系讲师黄荣贵说,“我们应该看到城市化、现代化为构建新型邻里关系提供的内在动力与客观需求。比如买房子时楼道、小区绿地等是公共生活的空间,是公共财产,每一个业主都是公共财产的所有者;再如公共服务设施一体化,左邻右舍用的是同一根电缆电线、同一个暖气管道,邻里间成了新的经济共同体成员,这就意味着要构建新型的邻里关系。此外,现代社会人口老龄化、家庭功能弱化,客观上需要邻里互助,邻里具有区位相近的自然优势。所以我们应该构建‘互信互助不互扰’的新型邻里关系,可以用这么几句话来概括:‘尽管我们不熟悉但我愿意帮助你’,‘尽管我们不熟悉但我没有忘记你’,‘如果你愿意,我想认识你’。”

黄荣贵说,近期中央提出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目的是实现社会和谐,而和谐的邻里关系是和谐社会的基础,我们可以此为切入点,用创新的社区管理方法来改善邻里关系,比如鼓励社区居民自治,提高居民参与度,以居民自治组织和社区的社会组织作为载体来构建新型邻里关系。“很多社会问题最早都发生在社区,如果居民都有自觉性、参与度,这些问题在社区里就能够被发现和解决。”

成都九里堤社区负责人说,新兴的社区公共场域使居民参与社区治理和相互交流成为现实。“社区公共场域,就是社区各权力主体之间可以公开、平等、自由对话的场所。这个场所过去是大树下、庭院里的空坝等物理场所,但在信息时代下,却由虚实双重空间构成。社区网上论坛、QQ群是居民自由对话的空间,是社区组织发现居民诉求和问题的空间;而线下的面对面互动和组织协调,则能使虚拟空间的公众声音产生实质结果。

实践中,越来越多的城市和社区采用创新的社会管理方法来改善邻里关系、消除人与人之间的隔阂。

厦门市委、市政府通过搭建交流平台,引导和帮助社区居民构建和谐邻里关系。2007年开始,厦门市委文明办、市妇联、市社区办每年都要联合举办“邻里节”活动,邻里之间“敲一扇门,栽一片绿,聊一会儿天,解一份忧”,既增进了感情、倡导了文明,也使整个社区、城市处于祥和、融洽之中。“邻里节”以社区为单元,每年都有新的主题与活动内容,这些活动为社区居民搭起了很好的认识、交流平台,改变了城市生活中邻里之间不相识、冷漠、旁观的状况,创造了一个个友爱、互助、温馨、和谐的家园,正像《邻里歌》中所唱的:“头顶同一片天,脚踏同一方地。你住在我楼上,我住在你隔壁。门对着门天天见,楼挨着楼是邻里。远亲不如近邻啊,快乐长伴我和你。”

2011年11月5日,杭州西溪蝶园、魅力之城、钱江湾花园3个小区居民自治的举措新鲜出炉――5500户业主共同讨论总结的《邻里公约》正式。此前3个小区的业主代表通过电话、信函、网络、短信、上门走访等形式,对小区的所有住户进行了意见征集,最终拟定了《邻里公约》,19条约定包括了乐于参加公共活动、邻居见面主动问好、关怀和帮助独居老人等。随着《邻里公约》的,一个专为独居长者而设的“平安扣”同时和大家见面了,这是一个安装在门外侧的金属小搭扣,如同一个小暗号,由社区志愿者每天在门外将平安扣扣好,老人如果出门,平安扣会自动垂下,志愿者通过查看平安扣是否垂下就可确认老人是否出去过,以此判断老人是否能正常活动,排除老人生病卧床无人知晓的危险。而当志愿者发现异常情况时,可以联系独居老人提供的紧急联系人,以一种不打扰老人的方式关心他们。

北京建外街道南郎社区则通过加强社区的组织机构建设和加强对居民的组织协调来建立新型邻里关系。南郎社区有居民4611户、12000余人,其中来自全国各地的流动人口占60%以上,是个典型的陌生人小社会。为了创建和谐社区,南郎社区建立了由居民党员、流动党员和物业在职党员组成的联合党支部,成为凝聚小区各种力量的组织保证。他们因此创造了“1+3”模式,就是在社区党支部的统一领导下,社区党组织、居民委员会、业主委员会和物业企业这4个社区管理主体共同承担责任,通过组织社区活动、组织邻里互帮互助、培育社区文化、调解邻里纠纷等方法,将社区居民拧成一股绳。

当然,无论外界怎样给力,要想真正构建和谐的邻里关系,还需邻里关系的主角――社区居民作出努力。

邻居节篇8

今年春节前,我刚刚搬入天通苑小区,由于原来住平房,和邻居的关系非常融洽,刚刚住进楼里总会有些不适应,与新邻居的关系比较陌生。但在春节时,我主动上门拜访了几户邻居,关系一下子近了不少。其实,楼房中的邻里关系并不像很多人想像得那样冷淡。年三十晚上,我给左邻右舍送去了自己煮好的饺子。其实,大家低头不见抬头见,邻居们也都见过我,只是大家没有交流过。刚开门时,邻居们还有些惊讶。我说:“我是新来的邻居,过年给你们拜年了,尝尝我家的饺子吧。”一句话,对方就乐了,马上请我进屋,说长道短,热情得我都想不到。迁入新居需要注意的很多,但维持良好的邻里关系是最重要的。只要稍微花点心思,哪怕是小小的礼物,把自己的心意带到,就能很快融入新的环境。..送些薄礼给邻居责任编辑:飞雪 阅读:人次

邻居节篇9

关键词:多层网络;多层中心度;航空网络

一、引言

近年来,对于复杂网络的研究已经深入到各个领域,复杂网络理论在交通、电力、计算机、生物等领域应用广泛。国内对于复杂网络的研究多集中在单层的网络中,随着对于复杂网络理论研究的深入,国外学者开始关注多层复杂网络的研究。

多层网络是由多个网络或者交互的多个不同实体之间的复杂系统构成[1]。多层网络的每一层是不同行为、不同属性的抽象,它是复杂网络的延伸,它可以用来解决单层网络中不同网络或不同实体之间复杂的连接关系,使网络中的关系更加清晰可见。

单层网络用度、平均路径长度和介数等指标来描述单层网络的统计特性,多层网络也需要相应的指标来描述和衡量。Bródka P最先提出了多层网络中心度这个指标,并将它应用于多层社会网络的研究[2]。文中通过分析Web社交网络中的真实数据,将网络分为10层,并找出了社交网络的中心。本文拟将多层网络中心度应用于多层航空网络的研究,分析多层航空网络的邻居节点,并找出多层航空网络的中心。

二、多层航空网络的构建

1.航空网络的特征描述

航空网络是指在一定区域内由若干条航线按照某种方式连接组成的复杂系统,包括机场、航线和飞机等要素[3]。多层航空网络将机场看作节点,将机场之间的航线看作边,将不同的航空公司看作层,由于只考虑机场之间的连接关系,所以把多层航空网络抽象为多层非加权网络。

2.多层航空网络的构建

定义:定义多层航空网络为一个元组。V是一个非空节点集,每个节点代表一个机场;E是边集,它也是一个元组,对于两个元组,如果,那么它们位于不同的层,即;L是层集,每一层代表一个航空公司。

每个元组是在l层由节点x到节点y连接的一条边,即机场x和y之间的一条航线,任意两个节点之间只有一条边。由于机场间的航线是互通的,所以多层航空网络是一个无向网络,因此。

对于某一层l的节点集V和边集E,构成了一个简单的单层网络。

一个多层航空网络可以有一个多层图来表示。图1是代表一个三层的航空网络。图中有5个节点,在层和中,它们相互连接。对于层来说,存在5个连接关系:

图1多层航空网络示例

3.主要统计量

(1)邻居节点。多层网络是由多个单层网络组成,因此可以定义为两个不同邻居节点集。

a.单层邻居节点。只考虑多层航空网络中的一层,可以看作为单层网络,对应的即单层邻居节点。

Nx,1=y:x,y,l∈E

x是位于l层的一个节点,x∈V,l∈L。

b.多层邻居节点。多层邻居节点是在a1≤a≤L层与给定节点x相连接的节点集。

MNx,a=y:1:x,y,1∈E≥a

在图1中,节点x的多层邻居节点为:

MNx,1=y,z

MNx,2=y,u

MNx,3=z

(2)多层中心度。中心度代表着节点在网络中的重要性。多层中心度可以定义为节点x与对应的多层邻居节点之间的权重总和与层的数量和多层网络所有节点数的比值。

MCDx,a=y∈MNx,awx,y,lm-1L

wx,y,l是边x,y,l的权重,对于本文来讲,权重为1。

三、实证分析

1.多层航空网络特征描述。

本文选取的数据为欧洲四家航空公司的航线数据[4,5]。将位于不同城市的机场作为一个节点,机场之间的航线作为边,构造了一个多层无向非加权的航空网络。

多层航空网络中共有335个机场节点,974条边,如表1所示。其中,如果不考虑层的不同,共有207个节点。其中,有128个节点是重复的,重复的节点意味着不同的航空公司在同一城市均有机场。Lufthansa和Ryanair公司的机场数超过100,也拥有更多的航线。

表1每一层的节点数和边数

2.多层邻居节点

图2是层1的多层邻居节点分布图。从图中可以看到,大部分的节点含有较少的多层邻居节点,多层邻居节点的数量超过12的节点数量平均为1~2个,说明Lufthansa公司所在机场的航线只有少数是比较密集的。如图3所示,超过70%的节点的邻居节点数少于10,超过30个邻居节点的节点不到10%。多层邻居节点的分布体现了多层航空网络的无标度性。

图2多层邻居节点图()

图3多层邻居节点分布统计()

图4为各层的邻居节点分布图,层1和层2分布相似,它们均含有较多的节点和边。每个层的邻居节点分布都符合无标度网络的性质。

图4多层邻居节点图()

图5为多层邻居节点条形图,邻居节点的数量以10个单位为分割。从图中可以看出,随着范围的递进,每层中的节点数量逐步在减少,在邻居节点数达到(21,30)的范围之后对应的节点数明显减少。统计结果显示,每一层的节点数在不同范围内呈现出相同的下降趋势,侧面反映出每个航空公司对于机场和航线的拓扑结构相似。

图5多层邻居节点条形图

3.多层中心度

多层中心度MCDx,a取决于多层邻居节点MNx,a,当MNx,a>0,MCDx,a>0。图6是第一层中各节点的多层中心度分布,从图中可以看出,节点多集中在多层中心度为0.02以下的区域,高于0.04的节点较少。节点中心度表明节点在多层网络中的重要程度。从图中可以看出,在第一层中只有少数的节点在多层航空网络中作用很大。

图6多层中心度分布图()

图7是各层节点的多层分布图,每一层的分布与第一层的分布类似。图中多个图形重叠的节点代表不同航空公司在该城市均有机场。从图中可以找出多层中心度较高的几个关键节点。表2是每一层节点的多层中心度的变化范围。

图7多层中心度分布图(a=1,2,3,4)

表2多层中心度范围

层号1234

最小值1.21E-31.21E-31.21E-31.21E-3

最大值9.59E-21.06E-11.06E-16.55E-2

表3给出了节点中心度大于0.5的几个节点的多层中心度。通过表3可以直观的看出多层中心度最大的为节点12,总共有8个节点的多层中心度大于0.5。结合多层航空网络,这8个节点对应的机场就相当于航空网络中几个重要的机场,节点12对应的机场即要找的多层航空网络的中心。

表3部分节点的多层中心度

节点多层中心度

1660.052

110.053

400.064

710.065

1080.067

20.096

380.096

120.106

四、结论与展望

通过分析多层航空网络的各节点的多层中心度,找出了多层航空网络的中心节点。未来的主要工作是结合实际情况研究该中心节点的实际意义,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在航空公司布局机场时,可优先考虑多层中心节点的布局,同时考虑多层中心度较大的其他节点,以便更好地发展业务;或者在已经布局了多层中心节点时,可提供更优质的服务来增强竞争力。

(2)对于航空网络脆弱性研究方面,优先考虑对多层中心节点提供保护措施。

(3)可以将多层中心度拓展应用于其他多层网络的计算。

(4)可以将现有算法进行优化,提高计算效率。(作者单位:济南大学管理学院)

参考文献:

[1]Kivel M, Arenas A, Barthelemy M, et al. Multilayer networks[J]. Journal of Complex Networks, 2014, 2(3): 203-271.

[2]Bródka P, Skibicki K, Kazienko P, et al. A degree centrality in multi-layered social network[C]//Computational Aspects of Social Networks (CASoN), 2011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IEEE, 2011: 237-242.

[3]俞桂杰, 彭语冰, 褚衍昌. 复杂网络理论及其在航空网络中的应用 [J]. 复杂系统与复杂性科学, 2006, 3(1): 79-84.

邻居节篇10

关键词:环境正义;邻避;公众参与;信息公开;环境权益救济

当前,随着邻避设施建设的增多以及公民环保意识和权利意识的提升,国内邻避冲突事件呈现日益增多的趋势,且经常出现“宣布―抗议―停建”的情况。这与当前的邻避治理模式密切相关。在当前的邻避设施建设中,政府是唯一的决策主体,按照“决定―宣布―辩护”的程序进行决策,在建设和管理中缺乏制度的规范。这种邻避治理模式侵害了公民的环境知情权和参与权,其结果往往是得不到居民的认同,导致邻避设施建设无法进行。因而,要避免邻避事件的发生,就必须按照环境正义的要求,转变当前的邻避治理模式,让公民参与到决策和管理之中,通过合法程序进行交流和沟通,真正达成有效共识,按照制度规范运行。

一、邻避治理主体由一元向多元转变

在当前的邻避治理中,政府是唯一的治理主体。在原先的计划经济体制下,我国政府承担的职能过多,行政权力过度膨胀,社会事务几乎是无所不管。改革开放后,政府精简了一些机构和职能,这种情况有所改观,但仍然存在政府职能越位的情况,体现在邻避问题的治理之中,就表现为政府相关机构作为邻避治理的唯一主体。在邻避设施建设决策中,政府相关机构认为公众对邻避项目的知识有限,并且不会因为邻避设施的公益性作出个体利益的让步,如果公开信息和进行民主决策必然会导致反对,于是直接由政府参考技术专家意见进行决策,不吸纳公众进入决策过程。这种决策方式存在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侵犯了公民的环境参与权;二是政府职能的越位。由于这两个问题的存在,这种决策方式非但不能解决问题,反而导致政府公信力丧失,激化了矛盾。公民感觉到其环境权益受到侵犯而产生不满,引发更强的邻避心理和更激烈的抵制行为。当邻避冲突发生后,政府机构成为被质疑的对象,又没有回旋的余地,往往导致邻避设施建设的停建。鉴于此,邻避治理要尊重公民的环境参与权,将其吸纳进邻避设施建设决策和管理中,实现治理主体由一元向多元的转变。

公民环境权赋予了公民具有参与自身生活环境使用的决策与管理的权利。1972 年联合国第一次人类环境会议通过的《人类环境宣言》中指出:“人类有权生活在具有尊严和福利的环境中,享有自由、平等和充足的生活条件的基本权利。”随后,各国学者也对环境权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环境权的内涵逐步明晰。总体看来,公民环境权既包括对环境的使用权、享受权等实体性权能,也包括环境知情权、处理权、参与权等程序性权能。而公民的环境使用权与私人财产所有权又有所不同,具有非排他性,即指公民在使用和享受其环境的时候不能排除其他人的使用,这为邻避设施建设提供了可能。但是,公民的环境使用权也决定了邻避设施建设必须征得公民同意,否则就可能造成对公民环境权益的侵害。同时,公民的环境知情权、处理权和参与权决定了邻避设施建设必须有公民的参与,公民有权在知悉邻避设施建设相关信息的条件下参与建设项目的决策和管理。

政府在邻避治理中应该承担什么角色呢?关于政府在环境管理中有什么样的权利和义务,美国学者萨克斯提出的“信托理论”给出了较为合理的解释。萨克斯认为,由于环境要素属于“共用财产”,任何人不能任意对其占有和支配,而是要将其共同委托给国家管理。1这赋予了国家对于环境使用的管理权。由此可见,政府对于居民环境行使的是管理权,而不是完全的占有权和使用权,政府不能单方面直接决定关系到居民环境的邻避设施选址与建设,而应该充当管理者、保护者和协调者的角色。首先,政府是环境使用的管理者。政府应从宏观上为环境使用提供制度规范和游戏规则,在具体建设项目中履行监管与审批职能。其次,政府是公民环境权益的保护者。公民将环境要素委托给国家进行管理,国家就应履行好其管理责任,切实保护好公民的环境权益不受损害,让民众能够充分表达意见、利益得到应有尊重。最后,政府是环境利益的协调者。出于邻避设施的公益性,政府需要协调好公共利益和个体利益的关系,在保证居民环境利益不受损害的前提下,为邻避设施建设提供技术、资金和组织支持,推进邻避设施建设。

从以上分析可见,邻避设施建设关系到政府、居民、企业等多个主体,因而不能由政府包揽决策和执行等全部责任,邻避治理主体应当实现由一元向多元的转变。在多元决策模式中,政府不再是唯一的决策者,而是由不同的利益相关者比如邻避设施建设方、所在地居民、社会环保组织、民间团体等共同参与决策。政府作为多元治理主体中的一元,在具体事务中主要扮演中介者的角色,主持相关利益者之间的协商,融合不同意见之间的冲突,在多元主体经过充分沟通达成共识后共同作出决策。其中,政府执行审批权,承担维护公民环境权益的责任;居民参与协商决策,充分实现其环境权利;企业按照分配正义原则分担环境风险。通过多元主体的相互协作,各利益相关者之间的意见得以沟通和融合,可以大大降低邻避冲突发生的可能性。

二、邻避设施决策程序的合法化

当前的邻避设施建设决策多数以“决定―宣布―辩护”的程序进行。先是政府通过咨询技术专家意见,形成决策方案后向社会宣布,在公民提出异议后再进行辩护。这种决策程序既忽视了公民的环境知情权和参与权,也不利于邻避设施建设的实施和进行。政府和邻避设施建设方根据专家意见提出的建设方案宣布之后,由于公民事先对方案毫不知情,对建设方案产生反感和抵触情绪。由于决策方案没有充分吸收公民意见,考虑公民利益也不够,可能造成对公民环境权益的侵犯。公民因而就会产生邻避心理和行为,抵制邻避设施的建设。当邻避行为出现后,政府赶紧召集技术专家和决策人员对方案进行辩护,并对决策方案进行调整。但是,此时邻避设施建设方案的变化往往得不到公民的认可,其结果或者是由政府强力推进,或者是宣布停建。这种邻避设施建设决策的顺序既不能充分吸收公民意见,又容易引发邻避心理,亟须转变。政府和设施建设方应当充分尊重公民的知情权和参与权,从邻避设施的规划和设计开始就吸收各利益相关者参与到决策中来。在规划伊始,政府、公民、企业就进行充分交流协商,以环境承认正义和环境分配正义原则为依据,充分吸收公民意见,回应其合理诉求,在达成建设共识后再进入决定与宣布环节,即“参与―协商―共识”程序。

在邻避设施兴建前就要启动公众参与,由政府相关机构或项目建设方提出建设方案,政府管理部门、居民代表、社会团体、媒体、技术机构联合对方案的可行性进行调查,然后各方进行评估、论证和辩论。而所谓公众参与,也不可能是所有民众全部参与所有环节,有些环节比如座谈会和论证会等,就只能选取部分代表参加。在公众参与的代表选取中,要全面考虑不同居民的不同利益,合理分配名额,通过选举产生居民代表,避免“共有财产”受托者牺牲居民利益的情况。参与代表要广泛征求居民意见,真正代表居民利益。为保障公众参与邻避设施建设决策的科学性,可以聘请第三方专业技术机构介入。政府保持中立,不越权干预第三方评估,保障专家的独立性;也要对邻避设施建设方进行监督,防止其与评估方出现合谋;还要避免公众参与的形式化,提高公众参与的有效性。关于“有效性参与”,应该满足以下几方面的要求:首先,公民是主动有意识地参与决策活动,而不是被动消极地走过场;其次,公民表达的意见可以为决策者吸收采纳,而不是被排除在决策参考之外;第三,公民的环境权益问题纳入议题,在讨论过程中予以解决;最后,政府机构应该确认利益相关者,对环境权益可能受损却无力参与决策的居民提供帮助,使其顺利表达合理意见。1因而,要保证公民参与的有效性,应该采取措施提高公众参与意识,改变政府决策理念,树立尊重居民权益的取向,并且为公众参与提供必要帮助。

公民参与并不意味着最后共识的达成,还需要艰难的协商过程。对于邻避设施项目建设来讲,协商过程中面临四大难题,需要创新方法予以解决。首先,要克服社会信任难题。居民对于邻避设施安全保障技术以及项目建设方的信任度低,严重影响共识的形成,应采取如下措施增加居民对政府和项目建设方的信任度:明确责任,签订防止公害发生的协议,建立意外补救制度;引入监督,采取“过程管理”,建立监测公示制度;加大追责,畅通行政诉讼和司法介入渠道,严惩不法行为;当事单位与监管机构率先垂范,建设单位与行政监管机构入住设施周围。其次,要克服信息不对称难题。信息对等是共识达成的必要条件,而在实践中公民获得足够的信息存在困难,应采取以下方式予以克服:由独立的第三方组织具体实施环评程序,环评结果通过公众容易接触的媒介使居民知晓;规范信息公开内容格式,强制公开用于商谈的各种信息;采取专家咨询、公众调查、座谈会、论证会形式,公布充足的环境影响信息。最后,要克服风险认知差异难题。技术专家和公众对风险的认知存在差异,如何融合这种差异是形成共识的重要前提。要通俗化专家环评报告,让居民能够明确了解邻避设施环境风险程度;还要充分考虑公众多方面的合理诉求,尊重当地居民风俗文化等主观因素。这有利于专家和公众之间对风险认知差异的融合。

另外,达成共识的一个重要因素是对居民合理诉求的回应。邻避设施的兴建不仅涉及土地的使用,还会产生一定的负外部性效应,对居民的环境权益产生负面影响。所谓负外部性,指的是邻避设施建设的好处为更大范围的人享用,而邻避设施的风险与污染却由邻避设施所在地居民承担。对于这种负外部性效应的解决,需要从技术和补偿两个方面入手。首先,要通过技术改进降低邻避设施的负面影响以及风险发生的概率,减少设施对环境的破坏,保证环境风险对居民的影响降到最低,且对环境风险的发生有预防措施。其次,对于居民受到的损失要给予相应的经济补偿。“经济补偿尽管未必能保证居民支持邻避设施的建设,但对居民的态度转变有重要影响。”1经济补偿可以通过两种方式实现:一是现金补偿。对邻避设施占用的土地给予一定赔付;提供一定数量的基金作为发生风险事故时的保障金;通过保险形式为居民区的不动产比如房产贬值提供补偿。二是辅助措施。在居民区建设医院、学校等机构为居民的就医、子女入学提供方便;在邻避设施运行阶段为当地居民提供工作机会,增加居民收入;兴建相关配套设施,促进当地居民生活水平提高。技术改进可以降低邻避设施的风险,经济补偿可以弥补邻避设施负外部性对居民的影响,通过这两种方式回应居民的合理诉求,有利于居民对邻避设施建设态度的改变和共识的达成。

三、邻避设施建设行为的规范化

目前,我国关于邻避冲突解决的法规建立尚不够完善,不能满足邻避治理需要,存在法律供应不足的问题。关于邻避设施建设规划、设计、选址、决策、实施等环节中的公民参与、信息公开以及争端解决的办法,在一般性的法律规范中很难找到具体依据,而且没有专门性的法律规范。因而,要尽快完善邻避设施建设相关的法律制度体系,促进邻避设施建设的规范化。完善环境公众参与、环境信息公开、环境权益救济等与邻避治理相关制度,将邻避设施的规划、设计、选址、决策、实施等方面纳入制度化轨道,使邻避设施建设的各个环节有法制的保障,规范政府、企业和居民行为。

首先,完善环境公众参与制度,保障邻避建设中公民有效参与,规约政府行政权力的越位。当前,关于公民环境参与权的界定以及具体参与办法已在有关法律法规中有所体现。《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规定公民在具有保护环境义务的同时有权对污染和破坏环境的行为进行监督: “一切单位和个人都有保护环境的义务,并有权对污染和破坏环境的单位和个人进行检举和控告。”2005年国务院颁布的《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提出了公民参与项目论证、讨论的权利:“对涉及公众环境权益的发展规划和建设项目,通过听证会、论证会或社会公示等形式,听取公众意见,强化社会监督。”然而,现有法律法规对于公民参与的主体、环节以及反馈等所作的规定仍然需要进一步完善。首先,需要进一步明确和扩大公众参与主体。1998年实施的《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界定了公众参与的主体为:“建设项目所在地的有关单位和居民。”这为公众参与提供了依据,但“有关单位和居民”的内涵需要进一步明确。其中民间环保组织在这种表述中的地位比较尴尬,“单位”的内涵似乎不包括民间环保组织。而民间环保组织在环境保护和化解环境冲突中可以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因而,明确将其列为公众参与的主体,把包括民间环保组织在内的相关社会团体、公益组织或居民临时组织吸纳进公众参与中来。其次,将公民参与贯彻到邻避设施项目建设的各个环节中。当前的各种法规条例对邻避设施建设规划、设计、决策等环节的公民参与作了一些相关规定,但有些环节的公众参与不被重视或者被忽略了,没能做到全程参与。比如,多数法规条例忽视了验收阶段的公民参与,缺失了对邻避设施建设完成质量的监督,可能留下风险隐患和争议。比如环保部公布的《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管理办法》就没有明确提出公众参与项目验收。今后需要明确公众在邻避项目建设的全程参与。最后,对公众参与过程中提出的意见进行公开或直接反馈。虽然政府相关机构或邻避设施建设方对于邻避设施建设有一定自由裁量权,公众意见也不一定全部被采纳。但对于公众意见的反馈是必要的,因为反馈既是公众参与效果的体现,也是交流沟通的重要方式。当前的《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暂行办法》规定了环评报告书中要附具对公众意见处理的说明。但这远远不够,因为多数公众看不到环评报告书,也难以知道对其意见的处理情况。因而,需要公开环评报告书和直接反馈公众意见,以达到充分沟通交流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