疏影暗香十篇

时间:2023-03-20 01:24:04

疏影暗香篇1

暗香浮,怨月殇,落花嫣影疏,流水逐。倚筱窗叩锦弦,音舞寐绝歌,歌尽朱砂泪。曰:残夜未央,红烛摇曳,独坐抚琴,忧思远;忘难忘断,悔恨当年,空余怅惘,月在天;再回昭首,遥望广寒,萦牵梦魂,怜今夕;天微青露,三更鸣瑟,无端愁然,至天明。

素年寒,待锦时,雨颜愁妆啼之。歌曰:“秋风萧萧愁杀人,出亦愁。入亦愁。座中何人,谁不怀忧?令我白头。胡地多飙风,树木何修修。离家日趋远,衣带日趋缓。心思不能言,肠中车轮转。”袅袅舞幽泣孤,缕缕倾诉不绝。

轻挽罗袖,霓裙戈地,愀然诵曰:“世情薄,人情恶,雨送黄昏花易落; 晓风乾,泪痕残,欲笺心事,独语斜栏, 难、难、难。 人成各,今非昨,病魂常似秋千索; 角声寒,夜阑珊, 怕人询问,咽泪装欢, 瞒、 瞒、瞒。 ”夜泣钗头凤,悲望。黎晓月。

秋到黄昏深,花落人残闲,长亭梦了,楼已影空,未泯红颜恨。灯火夜泣阑珊,烟雨红尘过,飞灰灭烬,微泪已是斑驳。辗转繁繁清尘。梦终了。恍然置身天涯。陌然寒灵衣,乍作尘下阶,千年泪未央,暗香忧幽凄,勿、勿、勿。

疏影暗香篇2

关于中国花魁的争论――究竟是牡丹还是梅花,编辑部的双方各执一词。双方各自引经据典,旁征博引,至今依然是一段未了的公案。

在蒲松龄老先生的鬼狐小说《聊斋志异》中,这牡丹和梅花是闺蜜,两人的关系情比金坚,甚至牡丹能容忍梅花是自己老公的红颜知己,相比起办公室那几位为了花魁之争而唧唧歪歪的编辑来,这是何等心胸和气量!

原文中有这么一段:

每使邀绛雪来,辄不至,生以为恨。女曰:“绛姐性殊落落,不似妾情痴也。当从容劝驾,不必过急。”

书生请绛雪(梅花妖)前来,然而该女不肯,牡丹花劝慰书生――梅花落落寡欢,性格孤僻,要想和她做好朋友,不要操之过急。

而后,无论书生如何热情,梅花依然只与他君子之交,止于友谊。

有这样的闺蜜,女性放心。有这样的红颜,男性欣慰。

在这个世界上,总有那么一个人,比友情多一点,比情人少一点。她没法为你洗手作羹汤,但能为你红袖添香伴读书,她是你的灵魂挚友,透过那点灵犀,共同与上帝对话。

然而,梅花性格虽然淡漠,却宜家宜室。这里有两个人不得不提,一个是林和靖,另一个是龚自珍。但凡有初中以上学历的人都熟悉这二人,这两人写的梅花诗文,我们都在早自习背得死去活来,刻骨铭心!

正如说到就想到陶渊明,北宋的林和靖先生也能作梅花的代言人。

林逋,字君复,后人称为和靖先生,北宋初年著名隐逸诗人。世居福建长乐,少孤力学,通经史百家。性孤高自好,喜恬淡,自甘贫困,勿趋荣利。以湖山为伴,相传20余年足不及城市,以布衣终身。每逢客至,叫门童子纵鹤放飞,林逋见鹤必棹舟归来。

林逋终生不仕不娶,无子,惟喜植梅养鹤,自谓“以梅为妻,以鹤为子”,人称“梅妻鹤子”,留下一首七绝《山园小梅》,唱响千古:

众芳摇落独喧妍,占尽风情向小园。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

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须檀板共金樽。

本编辑是个有考据癖的人,为什么是“梅妻鹤子”,而不是“鹤妻梅女”呢?

这说明林和靖有重男轻女的倾向。梅花一看就是女性代表,你看《红灯记》里的革命美少女李铁梅,《康熙大帝》中强大彪悍的女性宝日龙梅。林和靖虽然因为怕麻烦而不娶妻,但却还是想要个儿子,这是一种怎样的心态啊?  鹤活泼好动,上下翻飞,中国女子自古都是宜静不宜动。老了之后就是“鹤发鸡皮”,何其不雅,而梅树越老越姿态娉婷,越有知性美,胜在气质。

龚自珍在《病梅馆记》中把养梅人狠狠嘲讽了一番,但他文中所诟病的法则,确实是千百年来养梅之道。对于梅花的鉴赏,国人的品味被他定为病态审美――“梅以曲为美,直则无姿;以欹为美,正则无景:以疏为美,密则无态”。

然后,老人家大发雷霆,对赏花者进行不理智的人身攻击――江浙之梅皆病,文人画士之祸之烈至此哉!

于是,龚先生仗着自己荷包鼓鼓,“购三百盆,皆病者,无一完者”。然后他老人家依照自己的理念来对这些病梅改造――“纵之顺之,毁其盆,悉埋于地,解其棕缚:以五年为期,必复之全之”。

如果梅树放任自由,长成一株铁芭蕉,那还看个鬼!

龚老有这个自由,别说“纵之顺之”了,要给他家的梅花扎小辫,也没人管。但是他写了“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后,社会上掌声一片,这种不科学的文,他放在自己博客里就好,何必利用他的社会影响力来广而告之啊?不懂梅的教科书委员会还把此文选入了中学课本,给那些少年造成了误导。

龚老,您应该去喜欢青松,别去学人家赏梅一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但是,如果看到当下那些青松盆景,老人家估计又要开骂了――那些袖珍静态,无一不病!不过,我不是盆景版的编辑,我懒得在这个问题上和您计较。

中国民间故事中,侠盗一枝梅,就像美国的罗宾汉,打家劫舍,劫富济贫。为什么这位侠盗不叫一只荷,一棵树,一根狗尾巴草?他虽然身惹尘埃,但是自认品格高傲如梅――这就表明了,爱梅花人的社会阶层并非骚人墨客,盗趾颜渊之辈也爱梅。

这个故事在很久很久以前出口到了高丽,这个神奇的民族又开始了,把侠客的国籍给改了――不只咱中国人爱梅花,大韩民国也待见梅花。

闲话一句,韩国那个俊美的演员,倒是将这个角色演绎的不错,快意恩仇,倾倒花痴一片。

那是一个复仇者的故事。我们活在这个世界上,会看到很多的不公。我们的名誉被损害,我们的才能被埋没,我们的清高被惩罚,我们的善意被误会,我们的自由被剥夺。可是,没关系,冰天雪地的王国并非寸草不生,还有梅花凌寒独自开。

那冷冷的月光下,暗香浮动,所有的仇恨和公道,都在这一刻沉冤昭雪、迟到的清算不会缺席。

我们知道,不是所有的疼痛都能呼喊,不是所有的疑惑都会有答案,人生中有如此多的冤假错案。

纵明日天寒地冻,路死马亡,可是梅花,依然会在那冷冷的月光下绽放。不管人生如何残酷,如何艰难,也要在这个世界上昂首阔步,忍辱负重,踽踽独行。

无独有偶,在四大名著曹雪芹同学的《红楼梦》中,有盗梅一说。

《红楼梦》中,大观园的一干美女怂恿宝玉去盗取妙玉铁槛寺的红梅,未遂被抓。结果“采花贼”宝玉非但没有被暴打一顿,妙玉反而赠送了大家一人一枝梅,所谓“窃梅不为偷也”。

这一段,被无数人用来证明尼姑思凡,妙玉暗恋宝玉。可是还有另外一个原因:爱梅之人,可惺惺相惜。

南宋的陆游在《卜算子・咏梅》中说: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妙玉,这个寂寞清高的方外少女,就像那风雪中的一直红梅,在大观园那个如同伊甸园的小世界里,从不参与其他姑娘们的游玩嬉闹,不盲从百花齐放春满园。但是对于自己的开放,不拒绝,不迎合。

无论他人怎么跟红顶白,蜚短流长,妙玉依然故我。最后高鹗狗尾续貂,给了她一个“零落成泥碾作尘”的结局,但我们应该看到前人的预言――就算化作泥,依然香如故。

说起电视剧《一剪梅》,也许年轻的一辈不知道剧情,但大家都能扯着嗓子唱两句,一是因为费玉清太帅,二是因为那冰雪中的一树梅花,刚烈孤高根植在记忆深处,永远不褪色。

李洁照的那首词牌名为《一剪梅》的词,悱恻缠绵,温情旖旎,传唱至今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市面上有一种我们从小吃到大的零食,叫做情人梅,吃在嘴里甜丝丝的,凉津津的。

小学时代的课堂上,曾经和同桌支起课本,躲着老师分情人梅吃。下课后,有同学嘲笑说:吃了情人梅,就要做情人啦!

梅子,媒也。可是到现在才知道,它其实不是梅子,而是用杏子做成。

很多年前的话,也只是一句笑谈。但是我记得,梅子是有情的。

我曾经见过一个在路边带着女儿做梅花的女人,她以铁为枝干,纱为花朵,线为蕊心,做出来的花,亭亭做岸,风骨峥嵘。

我在拿起来的时候扎了手指,问:“为什么不用软一点的材质来做骨干?”

那个女人的回复是,这是几百年的手艺了,一直是用铁为梅花的枝干。

买了20枝回家,灯下细看,姿态婆娑,近视眼会误以为是真花。果然啊,只有铁,才配得起梅花的这身风骨。

铁梅,铁梅,男儿到死心如铁。据说黑水祠内,有一株梅树,眼见了开元盛世,目睹了安史之乱,风雨如晦,至今千年,支撑至今,依然冷冷注视人间。

隐忍,绵长,铁骨铮铮的生命,有一种让人望尘莫及的气质,这就是一部分人拥梅为花魁的原因。

另一个著名的诗人毛润之,他的《卜算子・咏梅》,给了世人一个莫大的安慰: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古今中外,我们向伟人表达敬意的方式大同小异,英镑上的达尔文爵士,伊丽莎白女王,美元上的华盛顿,伟大领袖,乾隆通宝……什么,你说还有袁大头,那个……是袁世凯他自己非要刻上去的。  可是我们也看到,梅花它绽放在我们5毛的硬币上。那冷冷的金属硬币上,梅枝娟秀傲岸。

疏影暗香篇3

关键词:宋诗;诗歌新原质;梅;窗;书

“诗歌新原质”是林庚先生在《唐诗综论》一书中提出的概念。每个时代的人们,基于特定的社会环境和文化心理,都会发现一些新的事物或新的观照角度,并从中产生新的感情,而这些带着新角度新感情的事物集中出现在诗中,便成为这一时代诗歌的新原质{1}。尽管林先生没有给出“诗歌新原质”的详细定义,但提示了一种看问题的方式。在古典诗词研究中,意象研究是颇为常见的一种思路,通过对意象的考察进而把握诗词的艺术特色。不过,并非每一种新事物都能进入诗歌成为具有诗意的意象,也并非每一种意象都能代表这一时代诗歌的独特风貌。而“新原质”的角度,其所关注的不仅是诗中的意象内容,而且试图把握意象的内涵及其背后的时代精神。因此,“诗歌新原质”可以说是凝聚了时代精神并在诗化后具有独特审美价值的诗歌意象;其所蕴含的内涵深厚而复杂,在诗中呈现出来的形象却简练而明朗,并且能给读者带来具有时代特色的丰富美感。

林先生在文章中着重介绍的是唐诗的新原质,并且认为唐人发现得太多,宋人吃了唐人的亏,施展不开{2}。事实上与唐诗并峙的宋诗,自有一系列新原质。梅、窗和书,就是宋诗新原质中富于典型性的三种,不但拥有丰富多彩的审美形象,而且集中体现着宋代文化的精神。

一、“梅”:外在世界的人文化

梅花在宋代受到了人们空前的喜爱。尽管梅早在《诗经》时代就已出现在诗中,不过多指梅实;南北朝诗歌和唐诗中虽有不少咏梅花的作品,也开始关注梅花凌寒开放的特点,但梅花的形象仍然不突出。到了宋代,人们对于梅花的审美认识前进了一大步,其清雅疏淡的风神之美得到了充分的发现和欣赏,而宋代也成为梅题材文学的创作繁盛期、甚至鼎盛期。据程杰《中国梅花审美文化研究》中的统计,《全宋诗》收诗25万首,咏梅之作(含梅画及梅花林景题咏)有4700多首;而在唐前诗歌总集《诗经》、《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全唐诗》以及《全唐诗补编》一共近7万首诗中,咏梅诗也不过百余首{1}。宋代咏梅诗不仅在数量上有明显的增长,而且留下众多名篇;不但使独具一格的梅花之美得到凸显,而且将梅花凌寒开放的品格升华为士大夫精神的标识,使“梅”成为了具有时代精神的诗歌新原质。

林逋《山园小梅》大概是咏梅最有名的诗作之一:

众芳摇落独暄妍,占尽风情向小园。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须檀板共金樽。{2}

尤其是“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两句,深刻影响了后来诗人欣赏梅花的眼光。两句诗营造了一个月下水边的环境,朦胧月色映照着梅花。“影”抽取掉了梅花原有的色泽,以形体的线条出现在明暗不甚分明的氛围里,其姿态又是“疏”的、“横斜”的,流露出极萧疏清淡的意味。在这明暗不甚分明的夜色里,梅花的香味自然也是“暗”的,视觉的“暗”移用到嗅觉,恰好吻合了梅花香味幽淡的特点。而溶溶月色里景物朦胧,光影的细微变换带来流动的视觉效果,香味的若有似无,仿佛随光影而“浮动”。这两句诗写月色中的梅花,既抓住了梅花形体与香味两方面特点,又在月色的环境中最大限度地凸显了这两个特点。林逋这两句诗很可能是从五代江为“竹影横斜水清浅,桂香浮动月黄昏”两句点化而来。不过林逋的改动使得两句集中于咏梅,又替换了“疏”、“暗”两个最关键的字眼,从而达到了前人咏梅未曾有过的境界。宋人称“自有渊明方有菊,若无和靖即无梅”③。“和靖”即林逋,宋人喜好梅花,林逋有着开风气的意义。“疏影”、“暗香”的意境与神韵,引导了众多宋代诗人的审美取向,后来的咏梅诗词,总是反复提到“疏影横斜”与“暗香浮动”。姜夔的两首自度曲《疏影》、《暗香》,就将这两个最动人的意象加以分别渲染,足见宋代文人在欣赏梅花时最看重的两端。

随着诗人对梅的吟咏和欣赏,“梅”所凝聚的审美意味和精神品格也越来越丰富。林逋诗中的梅花象征的是隐士的志趣,而贬谪岭南的苏轼吟咏的红梅,则寄托了士大夫的孤傲高洁。《十一月二十六日松风亭下梅花盛开》:

春风岭上淮南村,昔年梅花曾断魂。岂知流落复相见,蛮风蜑雨愁黄昏。长条半落荔支浦,卧树独秀桄榔园。岂惟幽光留夜色,直恐冷艳排冬温。松风亭下荆棘里,两株玉蕊明朝暾。海南仙云娇堕砌,月下缟衣来扣门。酒醒梦觉起绕树,妙意有在终无言。先生独饮勿叹息,幸有落月窥清樽。{4}

诗中没有对梅的形貌作细致的描写,而将梅的形态美和品格美先抽象提炼出来,绾结在一起,再形象化为“月下缟衣”的仙子。被贬的诗人,与在穷乡僻壤遇见的梅花,有着同样流落天涯的命运。冷艳的梅花仿佛出尘的仙子,慰藉了诗人的迁客之愁。梅花幽寂清冷,有一种不食人间烟火的孤高,恰是苏轼内在人格的写照。这一冰清玉洁、空灵幽独的梅花形象,既流露了士大夫身处逆境的寂寞忧伤,又象征着士大夫对自身品格的坚持。在林逋“暗香疏影”的基础上,再融入诗人内心的主观投射。“梅”的风神与士大夫精神自此水融,难解难分。

疏影暗香篇4

1、暗香,林逋《山园小梅》,“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2、百花魁,宋王十朋《雪中寄梅花与清之大老》,“分赠鹿岩龙穴友,异时俱是百花魁”;

3、冰魂,梅花的别称,谓其冰清玉洁;

4、第一香,陆游《初春书怀》,“清泉冷浸疏梅蕊,共领人间第一香”;

5、国香,苏轼《再和杨公济梅花十绝》,“凭仗幽人收艾蒳,国香和雨入青苔” ;

6、寒英,柳宗元《早梅》,“寒英坐销落,何用慰远客”;

7、冷香,明高启《梅花》,“翠羽惊飞别树头,冷香狼藉倩谁收”;

疏影暗香篇5

关键词 :易安词;梅;表现手法

文学的美在于含蓄蕴藉,渺远迷离,不同的意象承载了文人的不同寄托。在我国古代文学中.梅花是文人士子追求人格理想的最高境界和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象征。梅花光明磊落、傲骨铮铮,集天下贤人美好品格于一身,是文人理想中完美的人类精神境界的具体物化形态。易安多愁善感,心事情怀无处诉说,赋于词中又要避人闲话有所顾忌,于是她选择了“花语”,借花来抒发她女性细腻的情怀,将她深爱的花看成了她唯一可以真心倾吐的伙伴和至交。《全宋词》载录李清照词共47首,其咏物之作尤以吟梅科植物如梅花、腊梅的次数为最多,差不多占到了五分之一。作为这样一个重要的与己有着密切关系的意象,李清照在对其进行描述的时候,所采用的表达方式也是非常独特的。别具一格的表现方式,促成了咏梅词的“借翎毛花卉隐括身世、倾吐心事”(陈祖美《李清照评传》第121)和“用浅俗之语,发清新之思”(《词话丛编》第721)的特点。易安词在摹写梅花是采用了那些特殊的表现手法呢?

一、拟人化、肖像化的手法

易安写梅多是按照亦花亦人的自画像的路子写的。“将花拟人化、肖像化”是易安梅花词最为主要的表现手法,传神的描绘出梅花的形态美和其鲜明的特点。如写梅,就写有梅色、梅香、梅心、梅泪、梅腮、梅脸等等。写梅色:“红酥肯放琼苞碎” (《玉楼春. 红酥肯放琼苞碎》);写梅香:“不知酝藉几多香”(《玉楼春. 红酥肯放琼苞碎》);写梅心:“笛声三弄。梅心惊破,多少春情意”(《孤雁儿•藤床纸帐朝眠起》);写梅腮:“柳眼梅腮,已觉春心动”(《蝶恋花•暖雨晴风初破冻》);写梅脸,则是“香脸半开娇旖旎”(《渔家傲•雪里已知春信至》)。梅花在词人笔下被展现得淋漓尽致、栩栩如生。举一例一看便知:《渔家傲》词曰:

雪里已知春信至,寒梅点缀琼枝腻。香脸半开娇旖旎。当庭际,玉人浴出新妆洗。 造化可能偏有意。故教明月玲珑地。共赏金尊沉绿蚁。莫辞醉,此花不与群花比。

此词用拟人化、肖像化的手法,将梅花写得形神俱似,亦花亦人。赏其外形,梅花有一副令人陶醉的“香脸”;状其风韵,她有令人倾倒的“娇旖旎”的情态;赞其品格,梅花犹如“玉人浴出新妆洗”一般的高雅芳洁,一尘不染。这种拟人化、肖像化的手法用来描写梅在易安词中是经常用到的,正是这种手法的运用,使其词具有“词中有画”的意境美,而且具有栩栩如生的形象美。

二、多感官调动的手法

易安在对梅的描写中不仅仅使用了拟人化的肖像描写方式,同时从多个感觉器官对梅进行描写。这种多感官调动描写梅的手法的运用能让读者从多个感官去感受梅的花、梅的香、梅的形,更为重要的是能塑造出梅的风神格调,也能反映出词人淡雅、冷寂的审美倾向。

首先是从嗅觉上,以“香而幽”为特征。宋人描写梅之香味多取迹于疏影暗香,意在隐约朦胧、似有若无。宋人林逋挖掘了梅花花品的两个最具鲜明个性的方面―“疏影”、“暗香”。在此基础上,李清照又把梅花的“暗香”个性加以强调发挥―“不知酝藉几多香,但见包藏无限意”(《玉楼春》),突出了梅花的含蓄蕴藉。能欣赏并挖掘出梅花的暗香幽送,含蓄蕴藉之美,也体现了词人之闲静淡雅的气质神韵。

其次是从视觉上,以“淡而素”为特征。“雪里已知春信至,寒梅点缀琼枝腻”、“红酥肯放琼苞碎,探着南枝开遍未”在这里作者写到了梅花的色彩,就诗句本身来看,不能说是色彩艳丽,也不能说是色彩全无,琼枝上的一点红不是更让人感觉淡雅吗?这反映出了易安的审美观,她认为内在美和品质美才是真正的美,才是动人心魄的美,才是可以流芳千古的美。词人笔下花卉淡丽素雅的外表特征,折射着词人对含蕴无限的内在美的追求。

最后是在感觉上,以“瘦而癯”为特征。如词人在《临江仙》中状写梅花“玉瘦檀轻”,即谓梅花姿态清瘦,颜色浅红。类似这样的描写在李清照咏花词中比比皆是。《临江仙》中写道:玉瘦香浓,檀深雪散,今年恨探梅又晚。此一富于创意的“瘦”字,生动地表现了女主人公的几分孤芳自赏和顾影自怜,不经意间便造就了李清照的一个恰如其分的标准像,以至于有人直接就将李清照喻为“一枝‘瘦红’”。花“瘦”在神,其神是词人孤高落寞。“瘦”,甚至可以说是易安咏梅词甚至全部词作的主要美学特征。

三、明暗相结合的手法

在众多的写梅诗中易安采用了名写和暗写的方式。明写的一种方式是在词中有“梅”字眼的出现,例如 “雪里已知春信至,寒梅点缀琼枝腻”、“海燕未来人斗草,江梅已过柳生绵”、“髻子伤春懒更梳,晚风庭院落梅初,淡云来往月疏疏”等等,这种方式在梅词中是最为常见的。明写的另一种方式是用词牌加以梅字命名的题目来写梅。例如:《玉楼春.红梅》、《河传.梅影》、《满庭芳.残梅》直接对梅进行咏颂。名写是直接对梅进行描写,以梅写己,重在写梅的形态和色彩兼及梅的风格神韵,以此来刻画梅的风姿卓越和风神格调,体现出易安对梅的情有独钟和观察的细致入微,从而委婉含蓄的表现出了易安那如梅花般的人格魅力。此手法的运用孕育了梅的千姿百态,塑造了风姿卓越的美好形象。

暗写也是易安刻画梅这一意象常用的方法。试举《忆少年》一首分析之。

疏疏整整,谢谢淡淡,盈盈默默。徒怜暗香句,笑梨花颜色。 羁马萧萧行又急。空回首,水寒沙白。天涯倦牢落,忍一声羌笛。

此词乃是咏梅之作,但是全词无一梅字,仅巧用“暗香”一典而把梅点出。词开篇巧用十二叠字,可与《声声慢》开篇“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十四叠字媲美。此十二叠字不仅写出梅外在的形态,亦写出梅的情致,再以“梨花颜色”反衬,则赞赏之意明矣。如《临江仙》整篇词为咏梅之作但无一梅字,作者只用“南枝”一词点出梅花。这种手法多是用来歌颂梅那高洁的品质。这类词既是在写梅又是在写人,几乎分不清是梅还是人,人与梅融为一体。

《减字花木兰》中有“卖花担上,买的一枝春欲放”句,这里的“一枝春”就是作者化用了南朝陆凯《赠范晔》中的“折梅逢驿使,寄与陇头人。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句。陆凯的“一枝春”就是指梅花,而且有“灞桥柳”之意,暗含珍惜之情。《减字花木兰》是易安新婚之后写的。词构思是借花写人,以花衬人,表现新婚艳比梅花,伉俪情深的幸福氛围。而联系陆凯《赠范晔》的“一枝春”里所含的珍惜之意,则对易安这首词会进一步理解,易安不仅要表达伉俪情深的幸福,而且易安希望这种感情能常留生活中,更希望赵明诚能珍惜这琴瑟和鸣的情感。《忆少年》中“徒怜暗香句,笑梨花颜色”“暗香”语出自林逋《山园小梅》“暗香浮动月黄昏”,说的是梅花影疏暗香之意。这里用来指代梅花,如若不知此处暗香的出处和原本的意义,很难联想到《忆少年》是在咏梅。

化用诗词语句入词的方式不仅符合易安在《词论》中主张用故实的做法,而且她能化有形与无形如出己之口,这丰富了梅意象的寓意,更增加了词的内涵和韵味,达到言简意赅的效果。

以上只是列举了易安词中的主要的表现手法,易安词含蓄隽永,表达方式多种多样,限于作者水平难以穷尽,如比兴等。《一剪梅》开篇“花自飘零水自流”,即是一种起兴,营造一种意境,像无可奈何飘零的落花和兀自向东涌动的流水一样,无法左右和改变自己的命运,而引来了“相思”、“闲愁”。易安之所以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受到后世的极大推崇,与其多方面的艺术才能、极富特点的个性和独创的艺术风格是分不开的。她那独特的表现手法更增加了其作品的艺术魅力,使其词永远散发着无穷的魅力,正如清人王僧宝在《论词绝句》中所言:

易安才调美无伦,百代才人拜后尘。

比似禅宗参实意,文殊女子定中身。

参考文献:

[1] 陈祖美.李清照作品赏析集[C].成都:巴蜀出版社.1992.

疏影暗香篇6

冰姿最是群芳冷,不屑光阴宠辱同。

入世悄来修傲骨,回眸独秀种清风。

何须装点缤纷缀,顿觉寻思素雅融。

落墨平常诗未就,暗香浮动有疏红。

七绝《梅魂》

幽窗淡月暗香前,已绝纷飞柳色烟。

却有梅花孤傲舞,自甘清冷度流年。

七律《莲意之骨》

暮秋凋玉碧湮盆,一叶枯黄却有魂。

疏翠清心书雅韵,浮华冷眼度芳尊。

风情虽是残红谢,姿容当于傲骨存。

怀里悠悠修境界,凡尘未染俗泥根。

五律《莲之纯》

一水芙蓉貌,幽幽醉世人。

披云皆雅静,泛碧最清纯。

辗转三分影,牵思几度春。

临风池上舞,未染是真身。

七律《幽幽莲心》

流波妙玉疏香骨,雾里芬芳落墨牵。

载月春心书梦笔,临风浊世绝尘烟。

清姿本是禅门客,艳色皆非画意弦。

一生看尽浮云雨,但许幽幽佛国缘。

七律《花中九五尊*牡丹》

红颜国色引心魂,自是花中九五尊。

开合姿容生艳骨,迎来富贵入重门。

盈盈灿灿丝丝醉,冉冉纷纷缕缕吞。

一睹罗裙何处觅?都城古往洛阳存。

七律《水仙花》

心香翠叶波中玉,许有空灵秀色姿。

一水初春花自放,半帘清梦蝶犹痴。

倾城不是凡尘物,缱绻才融淡墨诗。

顾盼盈盈冰素骨,年年岁岁卧瑶池。

七律《牡丹》

自古花开富贵门,珍奇一品丽容尊。

华廷常入君王眼,艳骨时撩蝶影魂。

更教台前倾国色,才书院落载黄昏。

疏影暗香篇7

【关键词】宋诗宋词;梅;文人;关系

梅是中国古典文学中常见的审美意象,自六朝以来就有不少咏梅之作,到了宋朝,咏梅文学更是极其繁荣,主要以诗和词这两种文学体裁为主。《全宋诗》收诗约25万4千多首,梅花题材之作(含题梅花绘画作品的诗歌)近5千首,约占1.86%,《全宋词》收词2万多首,其中咏物词近3000首,在咏物词中咏花词2208首,其中咏梅词达1041首,咏梅词占咏物词总量的34.73%,占咏花词总量的47.15%。①另外,有学者作过统计,现存宋代咏梅诗词是宋以前咏梅总数的50倍,在同期诗词存量中所占比重也是宋以前的额12倍。②梅花题材在宋朝诗词创作中的地位可见一斑。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在《梅花字字香前集》中提及咏梅文学的发展情况:“《离骚》遍香草,独不及梅。六代及唐,渐有赋咏,而偶然寄意,视之亦与诸花等。自北宋林逋诸人递相吟诵、‘暗香疏影’、‘半树横枝’之句,作者始别立品题。南宋以来,遂以咏梅为诗家一大公案……”宋代以前,对于梅花的审美大多停留在花色、花香、习性等梅的自身特征,咏梅也多以客观描绘为主,只是“偶然寄意”,而自北宋初期林逋的咏梅诗作后,文人们提升了对于梅的审美认识,将自己的主体意识渗透到对于梅的审美中,赋予梅花以品格意趣,道德情操和气节志向,使它具有更丰富的象征意义。

在两宋诸多的爱梅文人中,林逋,陆游和姜夔名声不菲,他们创作咏梅诗,赋予梅花鲜明而独特的形象,这些形象往往跟文人自己的品性和追求都有密切的联系,梅花这一客体上,实则承载了他们自己的人格或是对于生活、理想的感知和憧憬。这些诗人词人借助梅花的客观之象,融入主观之情,使得他们笔下的梅花含有丰富的文化意蕴,从他们的咏梅诗词中,我们可以捕捉到梅与古代文人之间的微妙关系。

一、林逋:梅与隐士

林逋是北宋初期著名的隐士,他性格恬淡、不趋名利,一生过的都是隐逸生活,没有妻子儿女,只和梅花、仙鹤作伴,后人称其“梅妻鹤子”。林逋喜爱梅花,共创作八首咏梅诗,被称为“孤山八梅”,另有一首咏梅词《霜天晓角》。赏梅,咏梅是他孤寂的隐逸生活里的雅趣,在他的咏梅诗词中,处处体现着他作为处士的审美取向和心性意趣,所以他笔下梅花的神韵,往往有着鲜明的隐士的人格烙印。

林逋咏梅作品中最负盛名的应是《山园小梅》:“众芳摇落独喧妍,占尽风情向小园。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须檀板共金樽。”其中又以“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一联最脍炙人口,被认为是咏梅文学中的绝唱,司马光《翁公续诗话》载林逋处士“有诗名,人称其梅花诗云:‘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曲尽梅之体态。”③文人写梅花向来都突出它的幽香和冷艳特质,而林逋是第一个着力描写梅枝的,开创了对于梅的审美认识的新视点,而这对梅的品格的阐释也至关重要,程杰先生对此有过分析:“与一般春花时艳优于花色花容不同,梅之‘疏影横斜’是一种特殊的视觉形象,它以线条造型为主,又以舒爽(状态)、直劲(力度)为特征,具有独特的审美效果,是一种极有意味的形式。正由于‘疏影横斜’的凸显,梅花开始展示出萧疏简淡的幽姿形象,洋溢着疏淡幽雅、清瘦峭劲的意味风神,成了士人娴静雅逸意趣的具体体现。”④此外,林逋还用水和月的柔和、空灵的意象来陪衬梅的“疏影横斜”和“暗香”,又有夜的幽静闲适氛围的烘托,使得整个情境都充满淡雅、静谧和高洁的意味。诗人则言:“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须檀板共金樽”,只与梅低吟浅唱,相知相伴,隐居湖山之中,不许世俗之物亵渎。当林逋在赏梅时,眼前的梅已不仅仅是纯粹的审美关照对象,更是其人格理想和精神意趣的寄托,他写梅幽逸之品,是寄托了自己超越俗流的精神追求和闲逸孤傲的人生态度,他歌咏梅花时,总将隐士对于高雅幽独、闲静淡泊的品格的追求通过梅这一意象表现出来,这些品格不是梅形象本身的客观特征,而是林逋这个江南隐士渗透进去的人格情趣。

钱钟书先生在《谈艺录》里谈到“物我”的关系:“物我之相未泯,而物我之情已契。相未泯,故物仍在我心外,可对而观赏;情已契,故物如同我衷怀,可与之融会。”⑤我认为林逋与梅之间的关系也正是这种“相未泯,情已契”的关系,是“梅我相融”的关系。诗中梅的形象是诗人作为隐者的眼中梅,心中梅,它深深融入了诗人自我人格追求的期许和信念。

二、陆游:梅与爱国志士

陆游是南宋著名的爱国诗人,他对梅花极其钟爱,创作了大量的咏梅诗词,他笔下的梅被赋予了爱国志士忠贞不渝的品格情操,傲雪斗霜的梅俨然成了他的化身。

在他的咏梅词中,《卜算子》最为突出:“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在这首词中,几乎没有对梅的香味体态作任何的描写,而是着重强调梅所处的凄凉、昏暗、风雨交加的环境,梅花的处境实为作者自己的政治遭遇,“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则暗指朝廷中主和派对自己的排挤和打压,最后一句写梅花化尘犹香则是象征自己坚贞不屈的孤高与劲节。整首词看似咏梅,实为借梅写己,所塑造的梅花形象是他自己身世的缩影和高洁品格的化身。在陆游大量的咏梅诗中,也多是借梅言志。如《落梅》:“雪虐风号愈凛然,花中气节最高坚。过时自会飘零去,耻向东君更乞怜。”写出梅花虽然饱受风雪折磨,但仍然誓不低头,在逆境中保持高坚气节,这与陆游的遭遇十分契合,他一生志在恢复中原却壮志难酬,处境险恶却仍然坚持独立的品格。

陆游咏梅,很少细致描写梅的幽香和“疏影横斜”的体态等特征,往往突出强调梅所处的严寒环境以及梅耐寒,傲雪盛开的特质,陆游因自己的身世遭遇在梅的意象上找到了共鸣,所以他咏梅总是极力歌颂梅的不畏严寒,孤傲自洁,坚贞不屈的精神,他写梅总是遗貌取神,实际上,诗词中的梅的客体早已被“我”的主体所取代。程杰先生分析南宋时期文人对梅的品格美的深化时说:“北宋时期对梅花的审美认识虽然受到了主观意趣和人格意志的作用与渗透,但总体上仍然紧扣梅花的自然形象,所谓品格美也侧重在自然形象独具的风姿神韵。而进入南宋,梅花描写越来越受制于主体情趣的作用,服从于意趣表达的需要,梅花形象越来越被视为精神境界的象征,道德品节意义得到了充分的揭示和阐发,梅花的许多方面都被明确地理解为气节德性的体现,整个形象几乎构成一个德行纯全、至高无上的人格境界。”④所以,对比林逋梅“我”两相融的关系,陆游虽看似在写梅,实则在写自我,是借梅写“我”的关系。

疏影暗香篇8

形容植物很美丽的成语

万紫千红、鸟语花香、姹紫嫣红、花红柳绿、百花争艳、花团锦簇、花枝招展、啊娜多姿、

亭亭玉立、含苞欲放、百花竞放、青松翠柏、果香汁甜、瓜菜成畦、秆壮叶旺、花红柳绿、

野花飘香、春花怒放、香气袭人、浓郁芬芳、疏影暗香、草木苍翠、荒草丛生、碧绿青翠、

柳絮飘飞、郁郁葱葱、层林尽染、藕断丝连、强干弱枝、高耸入天、林木蓊郁、不蔓不枝、

枝繁叶茂、一草一木、依草附木、野草闲花、绿叶成荫、添枝接叶、竹苞松茂、折柳攀花、

春兰秋菊、绿树成荫、桃红柳绿、野花飘香、春花怒放、香气袭人、浓郁芬芳、疏影暗香、

草木苍翠、荒草丛生、碧绿青翠、柳絮飘飞、郁郁葱葱、层林尽染、高耸入天、林木蓊郁、

枯木逢春、不蔓不枝、枝繁叶茂、玉叶金枝、绿叶成荫、添枝接叶、柳暗花明、竹苞松茂

形容植物的成语

1、漂蓬断梗:飘飞的蓬草和随波逐流的植物断茎。比喻生活不安定,到处漂泊。

2、婀娜多姿:形容姿态柔和而美好。

3、碧绿青翠:十分绿,形容翠绿的,用于写树木。青翠:鲜绿、翠绿的颜色。

4、柳暗花明:垂柳浓密,鲜花夺目。形容柳树成荫,繁花似锦的春天景象。也比喻在困难中遇到转机。

5、胸有成竹:原指画竹子要在心里有一幅竹子的形象。后比喻在做事之前已经拿定主意。

6、一暴十寒:虽然是最容易生长的植物,晒一天,冻十天,也不可能生长。比喻学习或工作一时勤奋,一时又懒散,没有恒心。

7、奇花异草:原意是指希奇少见的花草。

8、棘刺母猴:棘:多刺的植物。在棘刺尖端雕刻的猕猴。形容欺骗的勾当或艰难的事业。

9、然荻读书:然:“燃”的本字,燃烧;荻:芦苇一类的植物。燃荻为灯,发奋读书。形容勤学苦读。

10、苍松翠柏:苍:青色。翠:青绿色。指四季常青的松柏。比喻具有高贵品质、坚定节操的人。

11、薏苡明珠:薏苡:多年生草本植物,果实可供食用酿酒,并入药。薏米被进谗的人说成了明珠。比喻被人诬蔑,蒙受冤屈。

12、牵萝莫补:萝:女萝,植物名。指无法弥补。

13、楚楚可怜:楚楚:植物丛生的样子,也形容痛苦的神情。本指幼松纤弱可爱,后形容女子娇弱的样子。

疏影暗香篇9

这棵梅树不大,不过四五尺高,平时没有人注意到她的存在。只有到了万花纷谢的寒冬腊月,她才一夜之间送给人们以惊喜。她的花朵,打破了冬天单调的灰色和寂寞,明媚了天空,温暖了人们的心房,院子里的一切仿佛都变得生机勃勃了。人们知道,梅花开了,跟着开的是迎春花、报春花、杏花、映山红、山丹丹、桃花、牡丹……满园芳菲、万紫千红的春天就要到来了。此时,在寒风中,但见她横斜的疏枝上,花儿有的还蓓蕾蕴藉,有的欲绽还闭,有的已花瓣轻舒,清新而略带点儿羞涩。淡黄的色、玉脂的质、娇嫩的蕊,幽幽的香,清俏的姿,惹人爱怜。没有蜜蜂为她唱歌、没有蝴蝶为她翩翩,因为她最讨厌浪蜂狂蝶,只喜欢雪花来为她装扮。我把她细细端详,爱她的坚贞和高洁;她对我浅笑,多情的文人太夸张,我只不过是有感于冬天的色调太昏暗才来明媚——隆冬怎能没有鲜花绽放!是的,造化自有造化的安排,她循着自然而来,顺着自然而去,自自然然——禁不住笑自己见识的庸俗和浅陋。

“梅以曲为美,直则无姿;以欹为美,正则无景;以疏为美,密则无态。”——文人画士病态的审美不知戕害了天下多少梅花。这棵小梅是幸运的,她自由自在的生长。大美不妆,我爱她的天质自然。

魂兮归来。苏东坡的梅花:“玉骨那愁瘴雾,冰肌自有仙风。海仙时遣探芳丛,倒挂绿毛幺凤。 素面常嫌粉涴,洗妆不褪唇红。高情已逐晓云空,不与梨花同梦。”王安石的梅花:“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恼人林和靖,“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竟然妄占“梅妻鹤子”!这让天下一众爱梅之士,情何以堪!“闻道梅花圻晓风,雪堆遍满四山中。何方可化身千亿,一树梅花一放翁。”不知梅花是放翁,还是放翁是梅花。冰封大地,她们竞芳南京梅花山,香绕杭城西子湖,仙姿姑苏虎丘头,俏丽梅岭关……江边溪畔,竹篱茅舍,自摇曳,吐清芬。小梅,天下梅花香雪海,只有你是我心中的一枝春!

迎春花还在沉睡,报春花还在做梦,梅花仙子最先自天宫降临人间。冰是你的裙裾,雪是你的花冠,你是我梦中的新娘。你对着我妩媚,我对着你吟诗。相看两不厌,只有你和我。静美的是你,迷醉的是我。恍惚,我也成了一树梅,和你枝桠交错,华英相映,馨香共融。

疏影暗香篇10

1、闻道梅花圻晓风,雪堆遍满四山中。何方可化身千亿,一树梅花一放翁。

2、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消,疑白梅作雪,写得很有新意,趣味盎然。诗一卷。

3、梅花 宋·陈亮 疏技横玉瘦,小萼点珠光。一朵忽先发,百花皆后春。 欲传春信息,不怕雪埋藏。玉笛休三弄,东君正主张。

4、雪似梅花,梅花似雪,似和不似都奇绝。宋·吕本中《踏莎行》

5、风光人不觉,已著后园梅。唐·史青《应诏赋得除夜》

6、雪后疏梅,时见两三花。宋·辛弃疾《江神子》

9、东风已有过来信,先返梅魂。宋·王灼《丑奴儿》

11、不知墙外夜来梅,忍寒添得疏花否。宋·侯真《踏莎行》

12、腊后花期知渐近,寒梅已作东风信。宋·晏殊《蝶恋花》

13、唐·王维 杂诗 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来日倚窗前,寒梅著花未?

16、不与群芳争绝艳,化工自许寒梅。宋·叶梦得《临江仙》

17、着意寻春不肯香,香在无寻处。宋·辛弃疾《仆算子》

18、山园小梅 林和靖唐 众芳摇落独喧妍,占尽风情向小园。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 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须擅板共金樽。

19、幽谷那堪更北枝,年年自分着花迟。高标逸韵君知否,正是层冰积雪时。

20、雪里觅梅花 唐·萧纲 绝讶梅花晚,争来雪里窥。下枝低可见,高处远难知。 俱羞惜腕露,相让道腰羸。定须还剪采,学作两三技。

22、小梅枝上东君信,雪后花期近。宋·晏几道《虞美人》

25、梅花绝句(之三) 雪虐风号愈凛然,花中气节最高坚。过时自会飘零去,耻向东君更乞怜。

26、梅花 唐·庾信 当年腊月半,已觉梅花阑。不信今春晚,俱来雪里看。 树动悬冰落,枝高出手寒。早知觅不见,真悔著衣单。

27、寒梅最堪恨,长作去年花。唐·李商隐《忆梅》

28、天涯也有江南信,梅破知春近。宋·黄庭坚《虞美人》

33、早梅 唐·齐己 万木冻欲折,孤根暖独回。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 风递幽香出,禽窥素艳来。明年如应律,先发映春台。()

34、梅花 唐·崔道融 数萼初含雪,孤标画本难。香中别有韵,清极不知寒。 横笛和愁听,斜技依病看。逆风如解意,容易莫摧残。

36、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唐·齐己《早梅》

37、到处皆诗境,随时有物华。应酬都不暇,一岭是梅花。宋·张道洽《岭梅》

38、小春何处有梅花,想见水边篱落,数枝斜。宋·吴则礼《虞美人》

41、庭梅咏寄人 唐·刘禹锡 早花常犯寒,繁实常苦酸。何事上春日,坐令芳意阑? 夭桃定相笑,游妓肯回看!君问调金鼎,方知正味难。

42、梅 王安石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足雪,为有暗香来。

43、与薛肇明弈棋赌梅花诗输一首 王安石 华发寻春喜见梅,一株临路雪倍堆。 凤城南陌他年忆,香杳难随驿使来。

44、江上梅 唐·王适 忽见寒梅树,花开汉水滨。不知春*早,疑是弄珠人。

45、梅花 唐·蒋维翰 白玉堂前一树梅,今朝忽见数花开。几家门户重重闭,春*如何入得来?

46、柳垂江上影,梅谢雪中枝。宋·晏几道《临江仙》

47、一树寒梅白玉条,迥临村路傍溪桥。唐·张谓《早梅》

48、剩水残山无态度,被疏梅料理成风月。宋·辛弃疾《贺新郎》

49、江梅 唐·杜甫 梅蕊腊前破,梅花年后多。绝知春意好,最奈客愁何? 雪树元同色,江风亦自波。故园不可见,巫岫郁嵯峨。

50、梅衰未减态,春嫩不禁寒。唐·杜牧《初春有感寄歙州邢员外》

51、溪源新腊后,见数朵江梅,剪裁初就。宋·周邦彦《玉烛新》

52、寒柳翠添微雨重,腊梅香绽细枝多。唐·薛逢《奉和仆射相公送东川李支使归使府夏侯相公》

53、杂咏 唐·王维 已见寒梅发,复闻啼鸟声。心心视春草,畏向玉阶生。

54、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宋·王安石《梅花》

55、忆梅 李商隐 定定住天涯,依依向物华。寒梅最堪恨,长作去年花。

56、故作小红桃杏色,尚余孤瘦雪霜姿。宋·苏轼《红梅》

57、月笼明,窗外梅花瘦影横。宋·李重元《忆王孙·冬词》

59、早梅 南朝·谢燮 迎春故早发,独自不疑寒。畏落众花后,无人别意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