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语结构十篇

时间:2023-03-30 03:50:04

短语结构

短语结构篇1

摘要:简明短语结构下线性化的要求取消了名词短语结构中的中间投射,并加入了轻名词n这一功能语类。通过对英语动名词与名词短语在句子中的分布可以看出,线性化理论驱使了动名词中简单名词至动词之前的移位以及做主宾语的名词短语至限定词短语的进一步投射。这样限定词短语假设得到修正,是否产生限定词短语投射这一操作不是必须的,它取决于名词短语在句中是否为承担题元角色的论元。

管辖与约束理论对普遍语法的研究采取了模块式的处理,X-界标理论[12]作为管约论的一个重要模块,对短语结构的表征起到重要作用。这个理论认为一个短语成分XP应存在三层不同的投射:最小投射(X)、中间投射(X'''')以及最大投射(XP)。Chomsky(1995)[3]提出,在句法推导过程中的所有信息必须来自词库,而不能加入由外界强制界定的新信息。这样X-界标这一表征理论与包含条件产生冲突,而这一冲突直接导致了简明短语结构的诞生。本文运用简明短语结构的理论对名词短语的内部结构进行分析,也讨论了英语动名词结构以及主宾语位置上的名词短语结构等问题。

1简明短语结构理论

简明短语结构认为句子推导不会承载任何冗余信息,合理的句法操作手段只有两个:外部合并与内部合并(Chomsky,2007)[4],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合并与移位。Nunes(2004)[5]对移位加以解构,认为移位的内容就是复制+合并+删除,因而语法操作的原始手段只剩下合并。合并将两个且只有两个成分α与β从算式库中提出,合并成新的成分γ。γ的内容与产生投射的那个成分的内容相同,也就是说如果α发生了投射,那么γ就是α投射的标签,β亦然。

按照这样的理论,任何句子的推导都是以自下而上的方式进行。中间投射做为X-界标理论所额外附加的信息在推导过程中不再发生作用。先前的中间投射不复存在,而转变成为最小投射或者最大投射。

同时为了限制滥用合并的可能,可以进行合并的内容限定在了推导过程中最高位置的成分,发生在已推导的短语内部的操作是被禁止的,这也就是所说的合并的循环性(戴曼纯,2007)[6]。根据这一原则,合并两个短语标记K和L只会存在如下一种可能性:

(1)a.K={a,{a,b}};b.L={c,{c,d}}

c.合并(K,L)={a,{{a,{a,b}},{c,{c,d}}}}(如果K/a发生投射)

这样合并的能力受到限制,只能在它所允准的范围内以自下而上循环式的方式进行,有效地避免了合并的过度生成,使得句法操作更加经济和严格。

2名词短语的内部结构

认为名词短语中包含修饰性限定词的说法由来已久。Chomsky(1965)[7]指出抽象名词都是由一个隐含的限定词修饰,Abney(1987)[8]指出所有的名词短语都是由一个限定词产生投射的限定词短语。也就是说抽象名词sincerity存在如下的结构(表示隐现成分):

(2)[DP[D][Nsincerity]]

FreidinandVergnaud(2001)[9]提出一个普通的代词,如they等,都是由限定词短语与一个隐含的补足语构成。代词中的补足语成分不出现是因为在音系式中它接受零拼读(nullSpellout)。如句子Linguiststhinktheyareundervalued中从句主语they为一个普通的人称代词,根据他们的理论,此代词应有如下的结构:

(3)[DP[Dthey][Nlinguists]]

此限定词短语的补足语成分接受零拼读是因为避免与主句中主语产生重复。按照这两个理论,所有的名词短语皆为限定词短语,且短语中的限定词成分与补足语成分都可以隐现,但不可同时隐现。

Adger(2003)[10]指出:限定词有两大类型,一类为显性成分,一类为隐性成分。显性的限定词包括冠词类短语、指示语短语和量化词短语;隐性成分的限定词短语有四类:复数名词、带有属格表领属成分的短语、物质名词与专有名词。

名词短语中应有n成分。仿照Larson(1988[11];1990[12])提出的动词短语嵌套理论,他提出名词短语中也存在轻名词n。在动词短语中,轻动词的作用是选择动词短语VP。同理,轻名词的作用则是选择一个名词短语并引入施事(Agent)这一题元角色。一个完整的限定词短语应该有如下的结构:

(4)[DP[SPEC][D’[D][nP[SPECAgent][n’[n][NP[SPECTheme][N’Goal]]]]]]

按照这个模式,Richard’sgiftofthecaketothechildren应有如下结构:

(5)[DP[SPECRichard’s][D’[D][nP[SPECRichards][n’[ngift+n][NP[SPECofthecake][N’[Ngift][PPtothechildren]]]]]]]

轻名词n的提出将不同结构中的题元角色安置在相同的位置加以处理,从而满足了Baker(1988)[13]提出的题元授予一致性假设。将具有相同角色的论元放置于语言结构中相同位置的做法减轻了句法操作的负担,符合经济性原则的要求。但是Adger提出的限定词短语仍然存在中间投射,这就意味着包含条件遭到违反,从而不适应简明短语结构理论的要求。

简明结构短语认为句法操作中的信息来源于词库,在推导过程中不允许加入新信息。这样中间投射的概念就被取消,只能存在最大投射或者最小投射的可能。按照这一理论,名词短语John’sgiftofthedresstothegirl的结构应为:

(6)[DP[SPECJohn’s][DP[D][nP[SPECJohn][nP[ngift+n][NP[SPECofthedress][NP[Ngift][PPtothegirl]]]]]]]

当名词gift与介词短语tothegirl合并时产生了一个新的名词短语,同时此名词短语可以再次与其它成分合并形成新的名词短语,且它的标识不变。这种不改变标识的合并操作有两种,一种是与新成分的合并,如上例中ofthedress与名词短语gift的合并而产生新的名词短语giftofthedress;另一种是将合并的成分与从先前推导过程中移位的某个成分再次合并,如与DP结构产生再次合并的John’s成分就是从先前已推导的结构中移位而来的。

Chomsky(2001)[14]指出任何句法操作都需要一个激发机制,同时位置较高的中心语做为探源(Probe)必须寻找与已有操作形成的目标以形成核查关系,而驱动这种核查关系的就是探源的不可诠释性特征。由此论述可以得出在限定词短语中,中心语限定词做为探源需要一个驱动机制,否则特征核查就无法进行。

Adger(2003)[10]认为限定词选择nP是因为限定词具有[gen*]的强特征,从而驱使nP中承担施事题元角色的成分移位至SPEC-DP的位置,并完成对此特征的核查。至于一个句子中的名词短语为什么是限定词短语,他认为是因为句子中的动词具有[uDP]这个不可诠释性特征,从而形成句子动词短语中的名词结构必须为限定词短语,而不能是普通名词短语。

这一说法与特征核查的要求是相符的。但是限定词具有的[gen*]的强特征与句子中动词的[uDP]特征都是规定性的,缺乏理据性支撑。同时认为动词存在[uDP]特征的说法使得在名词短语推导时就要照顾到下一步的过程,这种前瞻性特征[15]也是不合理的。因此,这种做法很难对限定词短语的内部结构做出合理解释。

3名词短语的线性化

语法中的计算系统负责句法的操作,而将推导出的成分转换为可发音的成分则是在音系式(PF)中进行。Kayne(1994)[16]的线性化理论关注的就是将多维的句法结构转化为一维的线性结构这一音系处理问题。他认为线性结构的确立是基于不对称成分统领基础上的,这也就是线性对应准则:如果一个词汇项α非对称地成分统领β,那么α的线性位置先于β。

同时Kayne对成分统领的概念加以严格的限定:X成分统领Y,只有在:X与Y同为语类;X与Y互不包含;以及每个统制X的语类也统制Y的条件下才可成立。这样的定义使得中间投射不能参与到成分统领关系,也就不会出现中心语成分统领其指定语的线性排列[17]。如在下述结构中:

(7)

成分m与K互为成分统领关系。但是m成分统领n,且n不成分统领m。也就是说此时m非对称性成分统领n。依据线性对应准则,m的线性位置在n之前。同时假如K为中间投射且n为中心语成分,由于K不为语类,此时K就不能成分统领其指定语成分,从而就不会出现中心语先于指定语的情况。

Hornstein,Nunes&Grohmann(2005)[18]对线性对应理论做出修正。他们针对的是如下的句子:

(8)[TP[DPthemanfromToledo][T''''will[VP[V''''visitMary]]]]

在此句中,will非对称性成分统领Toledo,这样的话,will应先于Toledo,这与现实的句子显然不符。为了照顾到这些句子的线性化,他们将线性对应准则修改如下:当α非对称性成分统领β;或者任何统制α的XP成分也非对称性成分统制β,α的线性位置先于β。

按照这条规则,由于统制Toledo的限定词短语themanfromToledo非对称性成分统领will,因而Toledo的线性位置就在will之前,这样就解决了复杂主语与谓语的线性化问题,扩大了此理论的解释范围。

以上的线性化理论都是在X-界标的理论框架下提出的,Kayne提出此理论的目标之一就是从反对称现象中推导出X-界标理论,从而不再将X-界标理论做为普遍语法中的原始操作。在这样的框架下不可能出现如下的结构:

(9)[XP[X][Y]](X与Y同为中心语成分)

按照X-界标的理论,任何一个最大投射都会存在一个中间投射,从而两个中心语无法互相成分统领。但是在简明短语结构的理论下,中间投射的概念不复存在,上述结构完全可能产生。但是根据线性对应理论,此时X与Y互相成分统领,线性化无法进行。

为了形成线性关系,X与Y之间的并列的关系必须加以消除。一种可能性句法操作是移位,将其中的一个中心语移位到另一个中心语的指定语成分:

(10)[XPY[XP[X][Y]]]

此时每个统制Y的语类也统制X,不存在一个能统制Y但不统制X的语类,因而Y成分统领X。同时由于Y做为一个字段而非语类不由XP统制,因而X不会成分统领Y。这样就满足了Y与X之间的非对称性成分统领关系,从而实现Y先于X的线性关系。

能够线性化的一个前提是由于Y发生移位,与X平行的Y不存在音系表征,不会参与线性化的过程。

如果在X与Y之间插入一个没有语音表征的成分,线性化也能进行。

(11)[XP[X][XP[][Y]]]

此时虽然与Y互为成分统领,但是由于没有语音表征,因而不会参与句子的线性化,与Y之间不会出现线性排列的问题。同时零语音成分的存在使得X非对称性成分统领Y,从而线性化得以进行。

英语中的动名词结构可以为第一类的移位现象做出佐证。语料如下:

(12)a.*Johnreallyenjoysdecoratingteacup.

b.Johnreallyenjoysteacup-decorating.

c.Johnreallyenjoysdecoratingteacups.

d.*Johnreallyenjoysteacups-decorating.

当动词短语中的名词是一个无复数的简单名词时,出现V-ing+N的结构是不合语法的,此时必须出现简单名词的移位,以形成N+V-ing结构。同时如果动词短语中的名词已有复数,此时再出现名词的前置移位就不能接受。传统语法只是指定了这些规则,而无法做出理据性的解释。本文的论述则可以对此加以解释。

Ghomeshi(2003)[19]指出名词短语中数的概念由功能语类短语NumP表达。Num承载的数包括复数特征[Plural]和物质名词[Mass]特征。因此decoratingteacup的结构如下:

(13)[VP[Vdecorating][Nteacup]]

由于名词teacup没有复数概念,因而不会出现NumP投射。这样decorating与teacup之间相互成分统领,线性化无法进行,因而句子不合语法。此时采取的方法就是让名词teacup发生前置移位,形成如下结构:

(14)[VP[Nteacup][VP[Vdecorating][Nteacup]]]

此时teacup成分统领decorating,但decorating非成分统领teacup,根据线性化的理论,teacup应先于decorating,从而出现teacup-decorating的正确结构。如果此时名词中包含了复数概念,那么此时的结构应为:

(15)[VP[Vdecorating][DP[D][NumP[NumPlural][Nteacup]]]]

带有复数的teacup此时存在NumP投射,也就存在DP结构(拼读时Plural这一特征转变为teacup的复数后缀)。做为动词的decorating此时非对称性成分统领teacups,因而出现decoratingteacups的结构。由于动词短语内部的动词与名词成分已经线性化,再出现名词移位就不存在激发机制,因而前置名词的动名词结构不合语法。需要指出的是此结构中虽然Num与teacup成互相对称性成分统领关系,但是Num只是[Plural]特征而非词汇项,因而不参与线性化,也就不存在线性表征的要求。

插入零语音表征成分方法在英语中也有所表达,如:

(16)a.*Iwriteletter./b.Iwriteletters./c.Iwritetheletter.

句a不合语法的一个原因为动词与名词之间的相互成分统领关系:

(17)[VP[Vwrite][Nletter]]

要解决这个问题就要创造动词与名词之间的非对称性关系。句b采用的是插入无语音表征成分的方法:

(18)[VP[Vwrite][DP[D][NumP[NumPlural][Nletter]]]]

Num的存在消除了动词write与名词letter之间的相互成分统领关系,使得线性化得以进行。句c采用的是则是插入n的方法:

(19)[VP[Vwrite][DP[Dthe][nP[n][Nletter]]]]

完整的DP结构应该包括轻名词短语nP。将普通名词letter转化为限定词短语时,n的存在同样取消了限定词与名词之间的对称性关系,使得线性化得以进行。同时由于n没有发音要求,无需线性化,因此它与名词letter之间的相互成分统领关系不会对线性化产生影响。同样在英语中做主语的名词也不能是一个简单名词,采用的方法与做宾语的名词短语一样,可以加复数,也可以将之转换为限定词短语:

(20)*Bookismyfriend./Booksaremyfriends./Thebookismyfriend.

由此可见一个名词短语如果在句子中承担论元功能时,它不能只是一个简单的名词短语,而必须转化为限定词短语,否则生成的句子就无法线性化,从而造成推导失败。Longobardi(1994)[20]做出了类似的申明,与之不同的是本文采用的句法音系接口的研究方式,通过线性化的理论对主宾语位置上名词短语的限定做出的研究,这就为Longobardi的结论提供了佐证。

当物质名词与专有名词为论元时,无需额外操作也合语法:

(21)a.Johnismyfriend./MyfriendisJohn.

b.Ihatebeer./Beerismyfavoritebeverage.

这说明了物质名词与专有名词中虽然不出现显性限定词成分,但是它们同样属于限定词短语,这就为将这两类名词归类为隐性限定词短语提供了证据。

在简明短语理论的框架下,线性化理论的要求可以对名词短语在句子中的分布提出具体要求。如果名词短语占据的是论元位置,那么它必须为限定词短语,但是这不排除在不违反线性化理论的前提下,句子中的名词短语成分不为限定词短语的现象。事实上,英语中就存在不为限定词短语的名词短语入句的现象(Radford,2009)[21]132,如:

(22)a.Doallsyntacticianssufferfromasteriskitis,doctor?

b.Poorfool!Hethoughthe’dpassedthesyntaxexam.

短语结构篇2

be about to do sth 的意思是“即将做某事”,由于本身已含有“即将”这样的时间概念,所以它习惯上不再与 soon, at once, immediately, tomorrow 这样的具体时间状语连用。如:

我们即将动身。

误:We are about to start at once.

正:We are about to start.

正:We’ll start at once.

2. ago 习惯上不与现在完成时连用

在通常情况下 ago 只与过去时连用,而不与现在完成时连用。因为 ago 指的是多久以前的过去时间,而现在完成时表示的动作虽然发生在过去,但它强调的是与现在的联系或对现在的影响,因此两者不能用在一起。如:

我两个月前见过他。

误:I have seen him two months ago.

正:I saw him two months ago.

但是,有时为了行文的需要或使句子生动,ago可用于类似以下这样的句子:

I had thought that he had died at least 20 years ago. 我原以为他至少在20年前就已经去世了。

3. 终止性动词不与一段时间状语连用

由于终止性动词发生或存在的时间很短,有时甚至只是一个概念,因此它不能与表示一段时间的状语连用。如:

他参军10年了。

误:He joined [went into] the army for ten years.

正:He joined [went into] the army ten years ago.

正:He has been in the army for ten years.

正:He has been a soldier for ten years.

常见的终止性动词有 come, go, join, leave, buy, see, finish, hear, appear, die 等。

常见的一段时间有 five minutes, half an hour, three days, one week, two years 等。

注:偶尔见到终止性动词与表示一段时间的短语连用,那么它表示的一定是指终止性动词所表示的动作结束后所持续的一段时间,如:He has come here for a week. 他已来了,准备呆一个星期。若要表示“他已来了一个星期”,则说:He has been here for a week. / It is a week since he came.

4. why not 习惯上不与过去时间状语连用

why not...后接动词,其意为“你为什么不……呢”,它主要用于提出建议,因此通常只能用于现在或将来,而不能用于过去。如:

你昨天为什么不打扫房间?

误:Why not clean the room yesterday?

正:Why didn’t you clean the room yesterday?

5. when 习惯上不与现在完成时连用

when 表示“何时”“什么时候”时,可用于过去时态或将来时态,但通常不用于现在完成时。如:

你什么时候和他首次见面的?

误:When have you first met him?

正:When did you first meet him?

但是,since when 可以与现在完成时连用。如:

Since when have you lived here? 你从什么时候起住在这里的?

Since when have you become active? 你什么时候开始变得积极了?

6. some day 习惯上不与过去时间状语连用

one day 和 some day 均可表示“一天”“某一天”,但前者可用于过去或将来,而后者则通常只用于将来,而不用于过去。如:

上周的一天他与他妻子吵架了。

误:Some day last week he had a quarrel with his wife.

正:One day last week he had a quarrel with his wife.

7. be probable 习惯上不与不定式结构连用

与 be possible 不一样,be probable 通常不用于 It’s probable (for sb) to do sth 句型。

他很可能会赢。

误:It’s probable for him to win.

正:It’s probable that he will win.

记住:要表示类似意思 probable 通常使用的句型是:It’s probable that-clause.

8. 时间或条件状语从句不能用将来时态

由 when, as soon as, before, after, as, until 等引导的时间状语从句以及由 if, unless, as long as, in case 等引导的条件状语从句不能直接用将来时态,遇此情况英语习惯上用一般现在时代替一般将来时。如:

趁早动手,免得忘了。

误:Do it before you will forget.

正:Do it before you forget.

我到达那儿后就给你写信。

误:I’ll write to you after I will get there.

正:I’ll write to you after I get there.

如果他来,请告诉我一声。

误:In case he will come, let me know.

正:In case he comes, let me know.

9. as 引导的时间状语从句谓语动词习惯上不能是状态动词

as 引导时间状语从句表示“当……的时候”“在……期间”时,该从句的谓语通常是那些表示动作意义的动词,而不能是 be(是、在), have(有),like(喜欢),belong(属于)等表示状态或静态意义的动词。如:

我打算去邮局。――当你在邮局的时候,请帮我买几张邮票好吗?

误:I’m going to the post office.―As you are there, can you get me some stamps?

正:I’m going to the post office.―While you are there, can you get me some stamps?

10. heavy 习惯上不与具体的重量连用

old, long, wide 等形容词可用于 ten years old, three meters long, 100 meters wide 等结构, 但 heavy 不与表示重量的短语连用。如:

每个箱子重约10公斤。

短语结构篇3

唐金平

[内容]

笔者所谓的“横向勾联法”是将初中汉语知识中的词类、合成词的结构、短语结构和句子(单句)结构的一般情形····作横向勾联,比较异同,让学生触类旁通。实践证明,运用此法教汉语知识,适合于初中生的年龄、心理特征及其认识能力,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并列式合成词的勾联①朋友(名词,两同义语素并列)亲朋好友(名词短语,两“定+名”结构并列)他有一个好朋友。(句子,名词“朋友”作宾语)

②观察(动词,两同义语素并列)察颜观色(动词短语,两“动+名”结构并列)他在观察动静。(句子,动词“观察”作谓语)

③是非(名词,两反义语素构成)招是搬非(动词短语,两“动+名”结构并列)我们要分清是非。(句子,名词“是非”作宾语)

④买卖(名词,两反义语素构成)买与卖(动词短语,两动词并列)正午后一点的时候,他又拉上个买卖。(句子,名词“买卖”作宾语)

例③中名词“是非”与动词短语“招是搬非”的勾联,以及例④中名词“买卖”与动词短语“买与卖”的勾联,求结构之同,存类别之异。

二、偏正式合成词的勾联⑤红旗(名词,前偏后正)红色的旗帜(名词短语,“定+名”结构)红旗高高地飘扬。(句子,名词“红旗”作主语)

⑥雪白(形容词,前偏后正)像雪一样白(形容词短语,“状+形”结构)四周是雪白的墙壁。(句子,形容词“雪白”作定语)

偏正式合成词中,特殊的如“火车”、“白菜”之类,虽不能勾联出“火之车”、“白色之菜”式的短语,但依照⑤⑥的思路,是不难理解其为偏正式结构的。

三、支配式合成词的勾联⑦管家(名词,支配式)管理家务(动词短语,“动+名”结构)这应该是管家的职责。(句子,句词“管家”作定语)

⑧签名(动词,支配式)签署姓名(动词短语,“动+名”结构)他没有签名。(句子,动词“签名”作谓语)

例⑦“管家”和“管理家务”的勾联,正好求结构之同,存类别之异;而⑦⑧的类比,又说明,结构相同的词并不一定词性相同,前面①与②⑤⑥也可说明这一点。

四、陈述式合成词的勾联⑨地震(名词,陈述式)大地震动(主谓短语)地震发生了。(句子,名词“地震”作主语)

⑩月亮(名词,陈述式)月儿明亮(主谓短语)天边升起了月亮。(句子,名词“月亮”作宾语)

⑨⑩将陈述和被陈述的关系渗透到词、短语、句子之中,举了这个“一”,反“三”也就不难了。

五、补充式合成词的勾联提高(动词,补充式)提得高(动词短语,“动+补”结构)这样就提高了工作效率。(句子,动词“提高”作谓语)说明(动词,补充式)说得明白(动词短语,“动+补”结构)这是要说明的问题。(句子,动词“说明”作定语)

以上仅就合成词的几种基本形式,以构词方式和词性为端点,勾联起短语和句子。这样,其好处是显而易见的:

第一,将语素与合成词之关系、词与短语之关系、词与短语和句子之关系作横向联系,便于学生形成系统轮廓。

短语结构篇4

英语平行结构是一种很有表现力的修辞方法,在英语中使用非常广泛。英语平行结构是把两个或两个以上结构相同、意义相关、语气一致的单词、短语、句子或段落并列使用,语势强烈,语义层层递进,有很强的感染力。在将英语平行结构译为汉语时,如何既忠实原文,又译出韵味,既保持英语的修辞特征,又使译文朗朗上口,这是一个非常值得探讨的问题。

欧·亨利是美国乃至世界文坛最杰出的短篇小说家之一。他的小说大多刻画失意落魄的小人物的命运与复杂的情感,以别出心裁的叙事手法和出人意料的结尾而著称。在《最后一片叶子——欧·亨利短篇小说选》中,著名译者黄源深将欧·亨利的30部作品译为中文,其中包括《警察和颂歌》(The Cop and the Anthem)、《精确的婚姻科学》(The Exact Science of Matrimony)、《贤人的礼物》(The Gift of the Magi)、《摇摆不定》(The Pendulum)、《命运之路》(Road of Destiny)等经典作品。黄源深的译作语言生动准确、妙趣横生,充分还原了原作的魅力。本文即以欧·亨利的原作以及《最后一片叶子——欧·亨利短篇小说选》的译文为例,一起来了解一下平行结构的构成及其翻译方法。

平行结构的构成

平行结构可以由段落、句子来构成,也可以由各种短语甚至是名词、动词、形容词等单词构成。其构成原则通常如下:在句子中起同样作用的一对或一系列的语法成分应使用相似的语法形式来表达,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短语对短语,句子对句子等。常见的平行结构有单词平行结构、短语平行结构和句子平行结构。

1.单词平行结构

单词平行结构是指由一组词性相同、意义相关、语气一致的单词并置而成的结构,具有整齐划一、言简意赅的等特点。请看下面的例句。

例:And the anthem that the organist played cemented Soapy to the iron fence, for he had known it well in the days when his life contained such things as mothers and roses and ambitions and friends and immaculate thoughts and collars. (The Cop and the Anthem)

评析:这句话中出现了诸多名词并列的名词平行结构,形式整齐、用词简练。

2.短语平行结构

短语平行结构是指结构相同或相似的名词短语、动词短语、介词短语、分词短语等短语并列而构成的平行结构,可使语义层层推进,非常具有感染力。请看下面的例句。

例:The conjunction of Soapy’s receptive state of mind and the influences about the old church wrought a sudden and wonderful change in his soul. He viewed with swift horror the pit into which he had tumbled, the degraded days, unworthy desires, dead hopes, wrecked faculties and base motives that made up his existence. (The Cop and the Anthem)

评析:这句话中构成短语平行结构的是几个名词短语。平行结构的使用使语意层层递进,气势逐渐加强,读来朗朗上口。

3.句子平行结构

句子平行结构由平行句式或几个结构相同或相似的简单句或复合句并列而成,这类句式通常语气一致、环环相扣、节奏明快。请看下面的例句。

例:He would pull himself out of the mire; he would make a man of himself again; he would conquer the evil that had taken possession of him. (The Cop and the Anthem)

评析: 这句话中的三个分句都很简短,但其相似的语气和语法结构赋予了这句话深长的意蕴,读来颇具感染力。

平行结构的翻译

通过领悟上文的例句可以发现,由单词、短语或句子构成的英语平行结构蕴含着一种语言的艺术美,一种类似汉语排比句或对偶句的节奏美和音韵美。在将英语平行结构译为汉语时,如何能在尊重原文的基础上克服翻译体的别扭和乏味,充分体现原文所展现的语言的艺术美,是一项很有意思也颇有难度的工作。通常情况下,译者可采用直译、重复、转译、合译、增译和减译等方法来将英语平行结构译为汉语。下面我们重点来探讨直译、重复和转译三种方法。

1.直译

在将英语平行结构译为汉语时,如果完全按照英语平行结构中每个成分的词性或结构进行一一对译,译文不仅能忠实传达原文的意思,还原原文的气势,而且也符合汉语表达习惯,则此时译者可尝试对英语平行结构进行直译。我们来看几个例句。

例1:There was clearly nothing left to do but flop down on the shabby little couch and howl. So Della did it. Which instigates the moral reflection that life is made up of sobs, sniffles, and smiles, with sniffles predominating. (The Gift of the Magi)

译文:显然,没有别的办法了,只好倒在破旧的小沙发上,大哭一场。德拉就这么做了。由此还生出了一番道德感悟,即生活是由哭泣、抽噎和微笑构成的,抽噎占了大部分。

短语结构篇5

1.1 自《马氏文通》问世以来,有关汉语语法的论著对短语的分类基本上是按外部功能和内部结构这

两个标准来进行的,其中以内部结构为标准的分类占有更重要的地位。其实,汉语短语分类中的“功能说”和

“结构说”都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叶斯丕森和布龙菲尔德理论的影响。在结构分类方面,布氏的句法结构观念似

乎特别适合于汉语,因为汉语词的构成方式、短语的构成方式和句子的构成方式是那样相似,以至布氏的句法

结构类型的分析可以直接应用于汉语每一层面上的语法单位的结构分析。短语在汉语语法单位中处于一种枢纽

地位,因此,短语的结构类型可以上通句子下至词。这是汉语语法单位进行结构分析的一条捷径,发展到顶峰

就是“词组本位说”。如范晓先生在《说句子成分》、《关于结构和短语》①等文中多次提出:汉语的句子结

构和短语结构的构造原则基本上是一致的,除独词句外,句子只不过是独立的短语而已。根据这种观点,应当

是有多少种结构的短语,相应地便会有多少种结构的句子。

1.2 “词组本位说”把句法结构类型和短语类型完全对应起来,即以分析短语的结构类型为基础,扩

展到句子结构。作为一种分析方法,它有可取之处;从实际的作业上看,它也具有相当的成效。它操作起来十

分简便,似乎可以一以贯之地分析汉语的一切“结构”,然而从另一个角度看,恰恰是这种简便掩盖了汉语短

语类型分析的句法分析中的一些实质性问题,如(一)是不是每个短语都可以在结构类型中找出它的归属?有

的虚词和实词组合,其内部结构关系如何看待?(二)结构类型相同的短语,为什么其语法功能和转换关系不

同?比如“人才交流”和“学者讨论”在结构分类中都是主谓关系,但前者能作“进行”类动词的宾语,后者

不能;前者能在受定语限定之后作主语或宾语,后者不能。(三)许多结构类型不同的短语却有同样的语法功

能,这是为什么?

短语同词一样是静态的、备用的语法单位,对它内部进行分析以及据此而进行的分类,其标准与动态的、

使用的语法单位—一句子的分析不应该是一样的,事实上,构成短语的成分和构成句子的成分也并不具有完全

的同一性。吕叔湘先生认为“从语素到句子”有一个“中间站”,即短语。②这里我们借用下“中间站”这个

说法。我们认为,如果说汉语语法单位由静态转化为动态有一个中间站的话,那末这个中间站不是短语,而是

句子成分。语和短语都需要这个中间站的过渡,才能由静态的备用单位转化为动态的使用单位。③“词组本位

说”所做的单纯的结构分析究其根源是混淆了两种不同性质的单位,因而没能解决上述问题,也就不能使短语

研究向更深的方向发展。

正因如此,目前有些学者对“词组本位说”提出质疑,试图把短语的结构和句子的结构区别开来,进而建

立词法、短语法(有的学者叫“下句法结构”)、句法三足鼎立的语法分析体系,④这一步迈得很勇敢,也颇

有见地。如果把短语法单列出来,那末短语分类就和句法结构分类有了质的区别。但他们的分类如仍按短语内

部的结构关系来确定,上面提出的问题就仍无法解决。

二 短语分类的原则

2.1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我们试图从一个新的角度来给短语分类。有一个原则问题必须加以强调,那

就是同划分任何语法单位类别一样,给短语分类也应该遵守一个不可忽视的原则:划分出来的类别能够有效地

服务于分析。反过来说,就是:不管用什么标准来划分,只要划分出来的类别可以用来有效地说明语法规律,

这个分类就应该是有效的语法分类。

基于上述原则,就我们已经掌握的语言材料进行试验的结果来看,依据短语内部的语义关系进行的分类能

够较好地服务于语法分析的目的,能够较好地解决至今尚未很好解决的一些句法分析问题,如句法分析中的主

宾类问题。用这个新的分类能够较好地说明短语作为与词一样的静态单位,其内部语义关系的不同对它的句法

功能以及对包括它在内的更大一级的句法结构有什么影响,而这些问题是依据结构关系分类所无法说明的。事

实上,类似这种分类的观点已经有人在实际的语法分析中运用过,只不过是非自觉的罢了。比如许多学者分过

“受事主语句”的特点,从这些分析中可以看出:在他们的意识中肯定是把“施事—一动作”格式和“受事—

一动作”格式加以对比,而这两种格式正是从分析语义关系的角度确定的。我们不过是试图把这种零散的、不

自觉地运用语义关系进行语法分析的做法当作一种理论依据加以系统化而已。

2.2 我们给短语分类的标准是词与词之间的语义关系。当然,语义是一个相当宽泛的概念,因此这里

就需要给语义标准界定一个范围。如前所述,从分类的目的和结果来看,以语义关系为标准的分类也应该是语

法分类,因为它最终是为解释语法现象或语法规律服务的。这种词与词之间的语义关系不是指个别的词与词之

间的具体关系,而是指某类性质的词与另一类性质的词之间的概括关系。

任何一种语法分析方法都至少要完成两个任务:一是切分层次;二是揭示被切分出来的直接成分(immedi

ate constituent)之间的关系。切分层次是对结构的处理(实际上也与语义有关),而说明直接成分之间的

关系却与语义直接相联系,要想完全脱离开语义关系是不可能的。由于这种事实,再加上没有分清作为静态的

备用单位的短语和作为动态的使用单位的句子是两种不同性质的语法单位,目前许多语法论著中对短语结构关

系类型的说明实际上是把短语内部的语义关系(如并列关系、补充关系)和句子成分之间的结构关系(如主谓

关系)以及句法成分的语法地位(如偏正关系)纠结在一起了。

2.3有的语法学者早在十年前就提出了短语和句子是两种不同性质的语法单位,短语同词一样是静态语

法单位,“其内部的词与词之间就只有单纯的语义关系,而不存在其他关系”。并据此提出了十类语义关系,

见下:

ⅰ并列:机关学校 阅读 欣赏

ⅱ限定:秀丽景色 大胆设想

ⅲ补充:解释清楚 热得淌汗

ⅳ施动:风吹 人住

动施:吹风 住人

ⅴ动受:展览书画 维修房屋

受动:书画展览 房屋维修

ⅵ评议:应该参加 能够胜任

ⅶ同ⅶ判断:是高山 叫海洋

ⅷ同一:首都北京 班长小李

ⅸ描写:衣着朴素 成就辉煌 ⅹ双受:问他问题 给我知识[⑤]

就我们目前收集到的资料看,这种分类大概是第一次以语义关系为标准的短分类,比较全面地体现了短语

与句子的本质不同。我们将在这种分类的基础上探求一下语义关系的不同是如何影响短语本身的句法功能,如

何影响包括短语在内的更大一级句法结构的。

需要说明的是“歧义结构”,因为从语义关系的角度无法确定“咬死了猎人的狗”是限定关系还是动受关

系。“歧义结构”是短语脱离语境而产生的现象,在具体语境中,短语的内部关系只有一种,因此“歧义结构

”对我们以语义关系为标准的分类没有影响。

三、验证语义标准短语分类实用性的方法

3.1如前所述,我们所做的语义标准分类是为了揭示短语内部语义关系的不同对句法结构和句法分析产

生的影响。就我们观察的结果来看,它至少在以下三个方面产生的影响是不可忽视的:一是充当句子成分时的

搭配能力;二是句子结构的变换关系;三是如果短语由语言单位转为言语单位,即成为句子时,这些句子所具

有的特点。语义标准短语分类的实用性即在于此。这里需要说明一点,在下面具体验证的时候,并不一定在三

个方面同时进行验证,因为在大多数情况下它们并不能在三个方面同时产生影响。这里只就其中的一个或两个

方面进行验证。

验证的方法是比较,比如用语义标准划分出来的两种不同类别,用结构标准来划分却是相同的,属于这种

情况的如施动短语不同于受动短语,但两者的结构关系;却是相同的类别,用结构标准来划分却是不同的,与

此相反,用语义标准划分出来的两种相同属于这种情况的如施动短语广义上相同于施动短语(主席团坐着/坐

着主席团),但就结构关系看却是主谓短语和动宾短语。

3.2由于篇幅所限,本文只选择比较重要而且具有典型意义的施动动语和受动短语来比较。倘若把这两

种短语区分开来能够更好地分析和说明一些语法现象和规律,那就证明语义标准分类是有实用价值的,因为,

如果用结构关系标准来分,它们就没有什么区别,都是主谓短语。我们希望这种比较能起到“管中窥豹,可见

一斑”的作用。

比较两种事物必须以一个在外的条件为参照点,被比较的事物在这个参照点上呈现出相同或相异之处,这

样的比较才有意义。对施动短语和受动短语进行比较,也需要参照点。我们找到两个参照点:一是两类短语由

静态的语言单位转为动态的言语单位时的自足条件,二是两类短语充当句子成分时的搭配能力。下面我们分节

讨论。

四 两类短语由语言单位转为言语单位时的自足条件

施动短语和受动短语在结构类型中都是主谓短语,按照一般语法著作的说法,一个主谓短语具备了一定的

语调或加上一定的虚词就可以由语言单位转为言语单位—一句子。但是,是不是必定转成一个自足的句子呢?

回答是否定的。一个有趣的事实是:许多语法著述都讲到受事主语句的特点(或限制),而不提或很少提到施

事主语句,因此给人的印象是施动短语似乎更容易直接转为自足的句子。其实不然,施动短语和受动短语转为

言语单位进有各自的自足条件,而各自的自足条件又呈现出明显的对立,这种对立又主要表现在谓语动词方面

4.1丁声树先生在谈到受事主语句的特点时说:“……从谓语方面看,谓语往往不是一个单独的动词,

动词的前后多半有别的成分”。[⑥]这个概括当然是正确的,这里需要说明的是:受动短语转成的言语单位

就是受事主语句,因此,我们谈受事主语句谓语方面的限制,实际上就是分析受动短语转为受事主语句(言语

单位)时表现在谓语动词方面的自足条件。

施事主语句对谓语是否由一个单独的动词充当的这一要求不是强制性的,如一些不及物动词作谓语,前后

可以没有别的成分,如:

(1)明天下午的会李校长发言。(2)我休息,他劳动。以上两例的谓语都是由一个单独的动词充当的

,而且这几个动词本身又不能带宾语,这和动词本身是不及物动词有关。

但是,汉语中的动词绝大多数是及物动词,多数施事主语句的谓语动词也是由及物动词充当的。另一方面

,受事主语句的谓语动词则必须由及物动词充当。恰恰是在这一点上,施动短语和受动短语转为句子的自足条

件完全不同。

由施动(及物)短语转化而来的施事主语句,及物动词必须带着它的受事,否则尽管从结构上看主语和谓

语俱备,但它是不自足的,比较下面两个例子:

(3)医生们治好了他的病。

(4)*医生们治好了。

例(4)是不成立的。而由受动短语转化而来的受事主语句,因主语是它后面的及物动词的受事,因此,

动词一般不带受事宾语仍是自足的,如:

(5)他的病治好了。

(6)这首诗背下来了。

4.2 事实上,人们在理解句子时,必然会受到两种短语的不同自足条件的影响。我们可以通过比较下

面两个例句来证明这一点:

(7)敌人打退了。

(8)我们打退了。

例(8)无论怎样理解都是不自足的,“我们”不会是“打退”的受事,而例(7)尽管“敌人”也可以

是“打退”的施事,但这个句子只有理解成受事主语句时才是自足的,而且按照常理,人们一定会把这个句子

的主语理解成受事。

受动短语转化而来的受事主语句,其主语担负着语法和语义两个层面的任务:从语法上看,一个句子必须

有一个话题,即主语。假如这个话题在表层结构中没有出现,它一定被语境承担了。话题可以是施事,可以不

是施事,受事主语句的受事就是话题。从语义上看,一个及物动词必须带着它的受事,不管这个受事在什么位

置,也就是说,受事可以出现在动词的后面,也可以出现在动词的前面。及物动词的受事若不出现,它在语义

上就没有着落,以施事、受事与同它们相联系的及物动词的关系而论,受事似乎更重要一些,这一点还可以通

过“把”字句和“被”字句的比较中看出来。

“把”字引进受事,“把”字后面的受事不能省略,如:

(9)我把信写完了(不说“我把写完了”)而“被”字引进施事,在许多情况下施事可以省略,如:

(10)小王被人打了(可以说“小王被打了”)我们认为受事主语句可能就是为了满足语法和语义两个

方面的要求而存在的,也正是因为满足了这两个方面的要求,例(5)(7)才是自足的,而例(4)(8)

不成立。又如:

(11)罪犯枪毙了。(12)行刑人枪毙了。例(11)是自足的,因为它是由受动短语转成的句子;

例.(12)不自足,因为按通常的理解,它是由施动短语转化而来的,如果它原本是个受动短语,那末当它

转化为句子时,动词的前边必须加上表示被动意义的虚词,如“被、给”等才合乎自足的条件。当然它也可以

是施动短语,那就必须在及物动词的后面加上受事“犯人、罪犯”等才能自足。

总之,按结构关系标准分类,施动短语和受动短语属同一类型,那末这种分类对揭示两类短语因语义关系

不同而导致的不同的语法特点就没有任何成效,相反,按语义关系标准把它们加以区分,就能很好地说明它们

各自不同的语法特点所产生的根源。

五 施动短语和受动短语作句子成分时的搭配能力

按结构类型来说,主谓短语(包括施动短语和受动短语)可以充当六大句子成分(这里仍沿用传统的称谓

)中的任何一种,但是,充当某一相同的成分时,由于二者的语义关系不同对句子的另一成分有不同的要求,

或者对短语本身有一定的要求。下面分别讨论。

5.1 作谓语

受动短语作谓语要受到比较严格的限制:一方面句子的主语必须是受动短语中动词所表示的动作的发出者

(施事),另一方面短语内部的受事的范围也比较窄,或者由泛指代词“什么、谁”等充当,或者由遍指性名

词或名词性词语充当,并且动词前有副词“也、都”等与之呼应。如果不是这样,往往是同式句子并列出现,

如:

(1)他什么都不说。(2)他样样事都会做。(3)大水……,头也不抬,话也不说。在意念上,以上

各句的主语都是受动短语中动作的施事。从变换式上来看,遍指性句式的施事主语可以和短语里的受事互换而

不改变句意。如:

(4)什么他都不说。(5)样样事他都会做。它们可以自由变换的原因大概是这类句子的格式比较固定

,以“s-o(遍指性受事)一也(都)-v”这样的格式作标志,不会把动作的施事和受事弄混。

当然,除了上述两个条件外,还有一种情况,即受动短语里的受事是一般名词或名词性词语,如:

(6)我这辆车买贵了。(7)王师傅那套西装做大了。(8)小刘帽子戴歪了。⑦(6)-(8)的主

语都是施事,受动短语里的受事都是由一般名词或名词性词语充当的,而非周遍性词语充当的。这三句有两个

共同的特点:一是主语和受动短语里的受事之间具有领属和被领属关系;二是充当谓语的受动短语中的动词后

面都有形容词补充成分。我们知道,描写短语作谓语时,主语和描写短语里的被描写成分之间一般情况下是领

属和被领属关系,如“他性格坚强”、“李明眼圈红了”。我们是否可以这样推测:这类受动短语作谓语对短

语内部动词的要求是,必须有形容词补充成分,这个形容词补充成分的语义指向是短语里的受事,如例(8)

的深层语义关系是“小李戴帽子,帽子歪了”,可以简说成“小李帽子歪了。”后者的结构关系和语义关系与

“李明眼圈红了”完全相同。因此我们可以说,动词后面带形容词补充成分是这类受动短语作谓语的一个必要

条件,如果没有形容词补充成分,这个句子就不成立,如“*小刘帽子戴了”,如果把形容词补充成分换成时

态或趋向补充成分,句子就觉得不够自然,如“*小刘帽子戴过了”,“*小刘帽子戴出去了”。

如果把主语和受动短语里的受事调换过来就成了施动短语作谓语。施动短语作谓语时对上述要求不是强制

性的,而是可有可无的,如:

(9)这辆车我买贵了。—一这辆车我买了。

(10)那套西装王师傅做大了。—一那套西装王师傅做了。

施动短语作谓语,一般不受这么严格的限制,其主语一般是非生命体,在语义上是作谓语的施动短语中动

词的受事(这是最常见的形式),但也可以是生命体。如:

(11)桌子我搬走。 (12)这个人我认识。

例(12)的主语和施动短语中的施事都是生命体,可见施动短语作谓语对句子的主语和短语本身结构的

要求都不严格,只要是生命体作施动短语的施事就可以了。又如:

(13)谁的孩子妈都爱。

当然,这方面没有限制,那方面就要有所“补偿”。从变换式上来看,许多施动短语作谓语,其主语又是

非生命体时,二者往往不能自由互换,下面例子中右侧的句子都不成立:

(14)汉语我辅导,(英语你辅导。)—一*我汉语辅导,(你英语辅导。)

(15)桌子小王搬走了—一*小王桌子搬走了。

有的施动短语作谓语,虽然主语是非生命体,但二者仍然互换,如例(9)(10)句可变换成例(6)

(7)那样,这可能和二者之间具有领属关系密切相关,例(14)(15)句的主语和施动短语中的施事之

间没有领属关系,因而二者不能互换。

还有一种受动短语作谓语的情况,如:

(16)姐姐手扎了。 (17)我眼睛迷了。

这种受动短语作谓语和上文讲过的情况不同,其主语在意念上并不是受动短语中的动作的施事,而是受事

,真正的施事是另外一种事物,如“针、木刺”或“沙子、风”等等,在表层结构中它们都没有出现。主语和

受动短语中的受事,在意念上不是施受关系,而是领属关系。正因为二者都是受事,它们之间尽管具有领属关

系,仍不能像例(6)和(9),例(7)和(10)那样互换,而且这种“o[,1](受事)—一o[,2

](受事)—一v”句式的谓语只能是受动短语,下面的句子是不成立的:

(18)*姐姐木刺扎了(手)。 (19)*我沙子迷了(眼睛)。

5.2 作宾语

施动短语和受动短语都可以作宾语,表示事件或抽象的事物。但它们作宾语时,整个句子的谓语动词要受

到一定的限制(这一点和它们作主语时对谓语的要求是一样的),即很少以动作性很强的动词作句子的谓语,

往往由表示心理活动、感觉现象或表示判断的动词来充当。因此,从总体上说施动短语和受动短语作宾语时没

有什么太大的区别。但是有些意义类型比较特殊的动词作谓语,对两类短语有不同的选择;反过来说,正因两

类短语的内部语义关系不同,才使其一可与此类动词搭配,另一个不可以与之搭配。如“进行”这个动词在意

义上表示持续性活动,在语法上它是一个形式动词,本身不表示动作,真正表示动作的是它后面的动词,“进

行”则在动作动词前承担表达时态的任务,并把后面的动词由谓语改变为宾语。“进行”的宾语一般是动词,

而且用作宾语的动词本身下能再带宾语。有时,“进行”的宾语可以由受动短语充当,但不能由施动短语充当

。如果我们按结构类型来分析,只能说有时“进行”的宾语可由主谓短语充当,这种说法掩盖了两类短语的不

同以及由此而产生的不同的语法现象。下面的两个句子都是不成立的:

(1)*进行干部学习(材料)。 (2)*进行我们交流(思想)。而我们可以这样说:

(3)进行社会主义建设。 (4)进行思想改造。

许多语法学者在研究句型时,运用设计框架的办法来验证句型的不同,这里“进行--非名词性宾语”也

构成一个框架,它是区别施动短语和受动短语各自不同的语法功能的一个标志。

5.3 作被限定成分

施动短语和受动短语如果前面没有限定成分都可以作主语和宾语,并对谓语动词有大体一致的要求。如果

前面有限定成分,受动短语仍然可以作主语和宾语,施动短语一般不能。下面两句的被限定成分都是由受动短

语充当的:

(1)1984年,我国以城市为重点的经济体制改革逐步展开。

(2)我们必须做好机构变动中的人员调整。为什么不能换成施动短语呢?原来,施动短语既不是名词性

的,也不是动词性的。而作被限定成分的受动短语,其动词意义比较抽象,有兼类词(兼动词名词)的倾向,

如(1)(2)句中的“改革”“调整”,又如“这个村的田间管理”,“家庭领域里的精神文明建设”等。

因此,受动短语可以以其整体功能的名词性充当普通名词经常充当的成分,即被限定成分。受动短语的这种名

词性使它在被限定成分的位置上的词序比较固定,因而又表现出一定的凝固性。上面两句的受动短语一般不能

变换成相应的动受短语:

(3)*……以城市为重点的改革经济体制逐步展开。

(4)*……机构变动中的调整人员。受动短语的凝固性还表现在它可以做许多学科的术语,如“苗木定

植”,“地质勘探”等等,许多刊物的名称也是这类学动短语,如“语文建设”、“汉语学习”、“哲学”研

究等等⑧,这些学科术语和刊物名称一般不用施动短语或相应的动受短语来称谓。

通过对施动短语和受动短语的比较,我们不难看出两类短语的不同语义关系对其语法功能的影响。我们上

面分析的语法现象,恐怕是结构分类所不能解释的,反过来却证明了语义标准分类的实用价值。可供比较的短

语还很多,如动施短语和动受短语,评议短语和动作性限定短语等等,限于篇幅,只好暂付阙如了。

附注:

①范晓《说句子成分》,载《阜阳师院学报》(社科)1983.1。《关于结构和短语》,载《中国语

文》1980.3。

②吕叔湘《汉语语法分析问题》,商务印书馆。

③参见申小龙《中国语法学方法论研究》,载《语文导报》1986.5。

④参见陆仁昌《关系·平面·成分--汉语词组法试论》,载《阜阳师范学院学报》 (社科)1984

.1-2。

⑤吕冀平《句法分析和句法教学》,载《中国语文》1982.1。

⑥丁声树等《现代汉语语法讲话》,商务印书馆。

⑦此三例转引自徐枢《从语文、语法和语用角度谈“名(受)+名(施)+动”句式》,载《语法研究和

探索》

短语结构篇6

关键词:金融英语 翻译 语序转换

金融英语的翻译具有一定的难度和复杂性。对金融英语的翻译,一方面要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另一方面,由于英语和汉语语言结构的巨大差异,要注意在翻译过程中的语序转换。在对金融英语进行翻译时,翻译人员要分析文章的具体内容,灵活转换英语和汉语的语序,使翻译效果更显通畅。对金融英语翻译时进行语序转换,能调整好语言结构,提升翻译的准确性,能最大限度体现原文表达的思想观念。因此,在金融英语的翻译中,加强对语序的转换。

一、名词与动词搭配的语序提前

(一)主谓结构短语中的语序提前

在金融英语中,包含主谓结构短语的句子十分常见。在对包含主谓结构短语的金融英语进行翻译时,要分析英语和汉语的语言结构差异,语法规则的不同,采用语序提前的翻译方法。具体的做法是把逻辑谓语移到逻辑主语的前面。

例如对下面这句话的翻译:There are many varieties of the forms reporting all sorts of income, including movement of interest and dividends, rents and even state tax refunds.这句话可以翻译成:有各种各样的形式报告各种收入,包括利息和股息的调拨,租金,甚至国家退税。在这句话的翻译中,“movement of interest and dividends”是含有逻辑上主谓结构的短语,“interest and dividends”在这个短语中充当的是逻辑主语,“movement”在这个短语中充当的是逻辑谓语。在对这句话进行翻译时,把逻辑主语“interest and dividends”提到逻辑谓语“movement”的前面,翻译为“利息与股息的调拨”。这样就增强了翻译效果,提高了翻译的水平和质量。

(二)动宾结构短语与宾语的语序提前

在金融英语中,除了主谓结构的短语最常见外,动宾结构的短语也比较多。在对包含动宾结构短语的金融英语进行翻译时,可以按照英语的语言顺序进行翻译。但还有一种较为重要的译法是把动宾结构的宾语或者逻辑动宾结构的宾语提前。运用这种翻译方法时,要分析英语与汉语在短语结构和习惯搭配上的差异,进行语序的提前。

例如在对下面这句话的翻译:In the United States an independent Federal agency , the Overseas Private Investment Corporation,Also extends loans and loan guaran -ties to help finance their projects.这句话中“finance their projects”可以根据上下文的意思,直接翻译为“项目融资”,这就是讲宾语提到了谓语前面的翻译方法,这样将之翻译为“项目融资”一方面没有改变原文的意思,另一方面又符合汉语的表达习惯,易于读者理解。

二、并列短语的连用与语序转换

(一)并列介词短语的语序转换

金融英语中有一种较为常见的短语类型,就是介词短语的连用。对于包含介词短语连用的金融英语进行翻译时,可以运用语序转换的方法来实现文意表达的通畅和准确。这样能在最大程度上符合金融英语的翻译需要。

金融英语中,时常会出现一种句子,句子中包含着表示“来源”和表示“方式”的状语连用情况。对于这种句子的翻译,可以用于语序转换的方法,将表示“方式”的介词短语转化到表示“来源”的介词短语的前面。因为在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和汉语的语言结构中,如果表示“来源”和表示“方式”的状语出现连用的状况时,应该先翻译表示“方式”的状语。因此,在对这句话翻译的过程中,对两个并列的介词短语进行语序转换,符合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和汉语表达的习惯。例如某金融英语的句子中,包含这样一个并列介词短语“ borrow foreign currency from the IMF in exchange for its own currency”。这个短语中“from the IMF”是表示“来源”的介词短语,而“in exchange for its own currency”是表示“方式”的介词短语。因此,可以对之进行语序转换而翻译成“用本币从该组织购借外币”。

(二)并列定语的语序转换

在金融英语中,还有一种常用的语段结构,就是并列定语连用。并列定语的应用可以增强对同一名词的修饰性,创造更加灵活多变的语言形式。在对包含并列定语短语结构的金融英语进行翻译时,可以变换前后语序,实现对金融英语的灵活准确翻译[3]。

(三)并列名词的语序转换

在金融英语中,名词连用类的短语也比较常见。名词连用,就是用多个不变形态的名词去修饰中心词。名词连用实际上体现了英语中的静态修辞的实质和名词优势。在对包含并列名词结构短语的金融英语进行翻译时,要分析这种类型短语的语言特征和语法规则,进行语序转换的翻译。

三、结语

在分析英语与汉语的语言结构以及语序的基础上,处理好英语与汉语的语序差异,准确调整英语与汉语之间的语序,才能在翻译时得心应手,准确翻译原文,达到翻译的目标。对于翻译难度较大的金融英语,更加要注意语序转化的问题。对金融英语的翻译,首先要运用“语义翻译”的方法,做到对金融英语翻译的准确和得体。另外,就是要分析英语句法中的逻辑主谓结构和逻辑动宾结构,在翻译中进行灵活的语序转换,实现对金融英语的高水平翻译。

参考文献:

[1]蒋林平.金融英语翻译中的语序转换[J].中国科技翻译,2012,(03).

[2]解学林.英语词汇翻译的必备技巧――语序变换[J].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01).

短语结构篇7

摘 要:本文对现代汉语中双音节动宾式离合词的重叠式“VVN结构”的语义特征进行了探讨,探究其所具有的特征,并与其他动词重叠式进行对比,得到了“VVN结构”有别于其他动词重叠式的特点。

关键词:VVN;语义平面;离合词;动词重叠

中图分类号:H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26X(2013)07-0000-01

在之前学者的研究中,一般从动作时量、动作分量两方面考查动词重叠式的语法意义。邢福义(2000)《说“V一V”》中认为“在动作时量上VV表示V动作的短暂性摆动,在动作分量上VV表示V动作的轻化,短摆是时间义,轻化是程度义”[1]。他的观点很具有代表性,“动量小,时量短”能对很多动词重叠式的语义进行解释。本文将在此基础上探寻现代汉语中双音节动宾式离合词的重叠式“VVN结构”的语义特征。

一、“VVN结构”的语义分析

动词重叠表示什么意义,不同的学者对此有不同的认识。各家的主要观点有:1.短时貌(王力)、2.稍微……一下(丁声树)、3.多次和一次(王还)、4.不定量(李人鉴)、5.少量(范方莲)、6.尝试态(赵元任、胡裕树)、7.轻微体(张静)、8.加强、减弱和加繁(何融)、9.时量短和动量小(熙、刘月华)等。

我们认为,“VVN结构”的基本语法意义是表示“动作的量”,包括时量和动量,也就是说,它是兼表时量和动量的。就时量说,它表示时量短,就动量说,它表示动量小。

(一)时量短

时量短,即“短时”,指动作持续一个较短的时间。如“乘乘凉”不是一次性的动作,而是指乘一会儿凉;“睡睡觉”是睡一会儿觉。所谓时量短,是一个相对而且模糊的时间概念,不能具体测定。我们说乘乘凉,可能是几分钟,也可能是一下午。“VVN结构”所表达的时量短,是受两个因素决定的:一是动词原式本身所代表的动作行为在一般情况下所用时间x。对于一个动词原式,如果它所代表的动作行为在一般情况下所用时间是a,而实际时间为b,且a>b,则用“VVN结构”来表达,如“睡睡觉”。二是说话人的衡量标准y。如果说话人以c时间为衡量标准,且c>d,则d就是时量短;如果说话人以d时间为衡量标准,且d>e,则e就是时量短,如“乘乘凉”。这两个因素有时单独起作用,有时则共同起作用。两个因素共同作用的时候,通常是当“时间x≈时间y”时,即说话人的衡量标准与原式动词本身所代表的动作行为一般情况下所用时间大致相同。

(二)动量小

动量小指动作反复进行的次数,可以是一次,也可以多于一次,但是在说话人看来动作反复进行的次数是相对少的。

“VVN结构”所表示的动量小也是一个模糊的量的概念,但是这和时量短的相对与模糊是不同的。“VVN结构“所表达的动量通常有客观的范围,如“挥挥手”可以表示挥一次手,也可以表示挥几次手。只是这个次数不会无限制地大,并且肯定有个合理范围,这个范围要比“挥挥手”的动量范围“一到几次”大。这种客观范围不受人的主观左右。在这里,“VVN结构”就是把原式的动量往小里说。

动量小具有间断性的语义特征。“VVN结构”表示的动量指的是动作反复进行的次数,而不是动作于某一时间开始连续进行。动作进行不连续,所以具有间断性。动作反复的次数就由间断决定,表达的重点是动作的短暂反复,而不是时间[2]。 “VVN结构”所表示的动量都是和动作不持续有关,动作是一次或短暂反复,但都不是连续进行的,具有间断性。

(三)语气加重

通常认为“VVN结构”表示时量短、动量小,但在一些情况下表示语气加重,也就是时量长、动量大。

(1)越来越多的客户开始问我如何理解中国‘两会’中的各种信息,我觉得我该好好补补课了。(新华社2004年新闻稿)

例(1)中“好好补补课”隐含了长时间和多量的补课,接近于“认真补补课”。这能够向我们证明“VVN结构”能够表示语气加重吗?

我们认为不能。表达时量长或动量大的句子中,“VVN结构”前都有附加成分,如“狠狠”、“好好”、“多”、“常常”等。不带附加成分时,“VVN结构”不表示语气加重。我们认为,“VVN结构”结构本身不表示时量长、动量大,在上面的例句中的时量长、动量大是由修饰语表示出来的。这些附加成分加重了句子的语气。不过为什么表示时量短、动量小的“VVN结构”却能被表示时量长、动量大的形容词或副词所修饰,我们还没有找到特别合理的解释。

二、“VVN结构”具有[+委婉/轻松]的语义特征

我们必须承认“VVN结构”在大部分情况下同样表示“动量小、时量短”。但是像“露露脸”、“看看病”、“念念书”、“鼓鼓劲”等词我们不能说它们比“露脸”、“看病”、“念书”、“鼓劲”等的动量小一些,或者时量短一些。我们认为,在这种情况下,说话人对动作行为有着委婉、缓和、轻松、随意的态度,此时“VVN结构”具有[+委婉/轻松]的语义特征。让我们来举例说明:

(2)她来香港是为了送两个儿子出国念书做准备。(陈实《戴望舒最后的爱》)

(3)运涛说:“老人们说定了,想巴结兄弟念念书,可不知道怎么样?”(梁斌《红旗谱》)

我们不能说例(2)中的“念书”比例(3)中“念念书”的时间长,只能感到前例中的表达较正式,而后例则轻松、随意,这正是“VVN结构”具有[+委婉/轻松]的语义特征的表现。知道了“VVN结构”的这个语义特征,我们也能明白,“看看病”并不是指看病的次数少或者看病的时间短,也不是不深入、简单地看病,而是在口语表达中故意让看病这件事轻松化、容易化。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委婉/轻松]具有较好的解释力。

我们也可以认为,[+委婉/轻松]是“VVN结构”的情态陪义。情态陪义表示情感态度,是主体对基义(所指)的感情、态度和评价。这种情态陪义具有语境标记,只有在口语环境中才能显现出来。

三、能形成“VVN结构”的动词一般不含消极含义

“VVN结构” 在动作分量上表示的是动词原式动作的轻化,语义变轻语气变缓。人们在表达消极含义(这里的消极含义比较广泛,不是指动词的含义,而是看所表达内容是否消极)的时候,通常不会轻缓地表达,所以像“毁容、急眼、降级、缴械”这样通常用于表消极含义句中的动词不能重叠构成“VVN结构”。

有的时候动词是贬性的,但是所在的句子表达的不是消极含义,而是用来调侃、玩笑或表示无所谓时,也是可以构成“VVN结构”的,只是这样的情况极少。

四、能形成“VVN结构”的动词词义不含庄重色彩

有的双音节动宾式离合词多出现在书面语中,适用于正式、严肃或庄重的语境,如“盟誓、转制、烧窑、着墨、保驾、播音、称霸”等。在这样的场合下,这些词本身不宜重叠。又因为“VVN结构”具有[+委婉/轻松]的语义特征,使得表达庄重色彩的动词无法形成“VVN结构”。

五、总结

本文基于语料从语义特征着手对双音节动宾式离合词的重叠式“VVN结构”进行了描写分析。从语义平面看,“VVN结构”表示时量短、动量小;具有[+委婉/轻松]的语义特征;词义中一般不含消极含义和庄重色彩。

总的来说,双音节动宾式离合词的重叠式“VVN结构”,作为动词重叠式的一部分,既适用于一些动词重叠的普遍性规律,又具有自己的独特性。动词重叠式很复杂,类型很多,我们相信,如果在语料的基础上将不同种类的动词重叠式进行句法、语义、语用的对比,将能取得更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短语结构篇8

关键词暂时句法歧义,工作记忆,眼动。

分类号B842.1

1引言

句法歧义是指句子中的某一个成分,可能具有多种解释,必须根据语境对之加以确定。读者在遇到一个歧义短语时是否会产生多重表征,是这一研究领域的一个重要问题[1~5]。单表征模型(single representation model)认为,遇到歧义词时,读者一次只建立一种句法表征,若后继信息与该表征不符时,就会放弃原来的表征而建立另一种可能的表征[6]。多表征模型(multiple representation model)认为,读者在遇到一个歧义词时,同时生成多种可能的表征,再根据解歧信息和相对使用频率来选择一种可能的表征,抛弃其他表征[7]。而能力限制模型(capacity constrained parsing model)则强调工作记忆能力在歧义句句法加工中的作用,认为在遇到歧义词时,读者最初形成了多种表征,而工作记忆能力限制了对表征的保持,高工作记忆容量者可同时保持多个表征较长一段时间,而低工作记忆容量者则因为资源有限[8]。

本实验采用“VP+N1+的+N2”类型的歧义短语为实验材料。这种短语既可按照偏正结构分析,也可以按照述宾结构分析:如“扣留田亮的房子”既可理解为:“(扣留田亮的)房子”(“扣留田亮的”作为修饰语,“房子”作为中心词);也可以理解为:“扣留(田亮的)房子”(“田亮的房子”作为“扣留”的宾语)。这时,前者是偏正关系,后者是述宾关系。有人将这种歧义词组称为偏正/述宾歧义短语[1]。

在本实验中选取偏向述宾结构的偏正/述宾短语,将它分别按照偏正结构和述宾结构续接。对于这类短语,按照述宾结构解歧比按照偏正结构解歧更为合理,那么这时被试是只建构述宾结构一种表征,还是同时建构两种表征呢?工作记忆在其中起怎样的作用?如果对歧义短语只保持一种表征,那么当短语按照述宾结构续接时,在解歧词上的加工应该比按照偏正结构续接时容易;相反,如果同时保持两种表征,那么分别按照两种结构续接时,在解歧词上的加工难度应该是相同的。本实验采用眼动记录法,通过对句法歧义加工过程进行实时(on-line)测量,来探讨这个问题。

2方法

2.1被试

使用Daneman和Carpenter的阅读广度测量方法[4],用自编的“句子―尾词”测量程序,从大学本科生中选取高、低工作记忆容量者各14人,视力或矫正视力正常。

2.2材料

2.2.1选择歧义短语

从现代汉语动词辞典中选择动词,根据“VP+N1+的+N2”结构短语存在歧义需要满足的条件,组成偏正/述宾结构的歧义短语100条。请16名研究生对每条短语的两种结构的相对合理性进行评定,评定采用7点量表,要求被试在7点量表上判断该短语倾向于哪个意思,其中7=非常符合述宾结构,1=非常符合偏正结构。经过评定,我们选出倾向于述宾结构的20条短评作为正式实验的短语材料。这些短语在7点量表上的得分的平均数为5.51,其中最小值为5.00,最大值为6.25,标准差为0.38。

2.2.2编写暂时句法歧义句

对20个短语配对分成两组,分别按照偏正和述宾结构续接成句子,每组10条,每个句子的字数都在23~26字之间。续接的原则是保证在歧义短语之后的第一个区段不能解歧(称无解歧区),在歧义短语之后的第二个区段能够明显地解歧(称解歧区1),紧随其后的区段为解歧区2。如表1。

为了使被试能够认真地阅读每个句子,在每句之后呈现两个测试句,如“他们为了催贷款扣留了田亮的房子”和“他们把田亮扣留在一座房子里”,让被试判断哪一句的意思与上一句的意思一致。

2.3实验设计

本实验采用2(工作记忆:高、低)×2(续接方式:偏正、述宾)的混合设计,其中工作记忆为被试间因素,续接方式为被试内因素。

2.4实验仪器

本实验采用EyelinkⅡ仪器呈现材料并记录被试的眼动情况。EyelinkⅡ的采样频率为每秒250次。

2.5实验程序

(1)被试进入实验室后,坐在仪器前面75厘米的地方,戴好头盔。

(2)对仪器进行眼校准。

(3)说明实验指导语如下:“等一会儿屏幕上会出现一个注视点,当你注视这一点时请按键;之后屏幕上会出现一个句子,请你认真阅读,看完之后,请按键;之后屏幕上会呈现两个句子,请你判断这两个句子中哪一句和刚才的那句比较一致,如果是上边的请按左键,如果是下面的请按右键。然后,眼睛回到注视点,继续下一个句子。”

(4)在正式实验前,有4个练习,确保被试理解整个实验过程。整个实验过程大约需要15分钟。

2.6分析指标

首次注视持续时间(first fixation duration):指落在该区域的第一个注视点的持续时间。

第一遍注视时间(first pass time):指从注视点第一次落在某区域开始,到注视点离开该区域为止,之间的所有的注视点的持续时间的总和。

总注视时间(total time):指落在某个区域的所有注视点的持续时间的总和。

注视次数(fixation count):指落在某个区域的注视点的个数。

加工次数(run-count):从注视点落到某个区域到离开该个区域称为一次加工,在一个区域内的加工次数的总和为加工次数。

3结果与分析

在处理实验数据时,排除不太准确的眼动记录数据,包括高工作记忆容量者4人,低工作记忆容量者1人。为了保持高、低工作记忆组人数相等,实际保留的数据为高、低工作记忆组各10人。以歧义词组中的名词1、解歧词和解歧词之后的词为兴趣区,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

3.1名词1

因为名词1在短语中充当什么成分决定了歧义短语的结构,如果N1做VP的宾语,并和VP一起来修饰N2,那么整个短语为偏正关系;如果N1与“的”组合来修饰N2,并和N2一起做VP的宾语,那么整个短语为述宾关系。由于名词1在句子中的重要作用,所以对该区域的各种眼动指标进行分析,结果见表2。

通过重复测量的方差分析发现:

就首次注视时间和凝视时间这两个指标而言,续接方式和工作记忆的效应都不显著。

就注视次数而言,续接方向主效应显著,F(1,200)=8.328,p<0.01,当歧义短语以述宾结构续接时与以偏正结构续接时相比,前者在名词1上的注视次数少于后者;工作记忆主效应边缘显著,F(1,200)=6.20,p<0.10,高工作记忆广度者对名词1的注视次数少于低工作记忆广度者对名词1的注视次数;两者的交互作用不显著。

就加工次数而言,续接方向的主效应显著,F(1,200)=9.39,p<0.01,当歧义短语以述宾结构续接时与以偏正结构续接时相比,前者在名词1上的加工次数少于后者;工作记忆主效应边缘显著,F(1,200)=3.08,p<0.10,高工作记忆广度者对名词1的加工次数少于低工作记忆广度者对名词1的加工次数;两者的交互作用不显著。

3.2解歧区1

表3为解歧区1上的各种眼动指标。

重复测量的方差分析发现:

就首次注视时间和凝视时间这两个指标而言,续接方式和工作记忆的效应都不显著。

就注视次数而言,续接方向主效应显著,F(1,200)=13.703,p

就总注视时间而言,续接方向主效应显著,F(1,200)=5.68,p

就加工次数而言,续接方向的主效应显著,F(1,200)=9.71,p

3.3解歧区2

在解歧区2上,在首次注视和第一遍注视时间上,续接方向和工作记忆的效应都不显著,这表明被试在解歧词上两种因素的效应不显著不是由延迟效应引起的。

4讨论

首次注视时间和第一遍加工时间反映的是形成一个初始的表征的过程。在解歧词区域,续接方式在这两个指标上的效应都不显著,表明歧义短语分别按两种结构续接时,在解歧词上加工的困难程度没有差异,说明被试在看到解歧词时,同时保持着对两种解释的表征,即被试对歧义短语可能不是只建立了一种表征,而是同时建立了两种表征。总注视时间、注视次数和加工次数这三个指标反映的是对整个句子进行整合、理解的过程。在名词1和解歧区上,续接方式的主效应是显著的,当述宾型短语按照述宾结构续接时,对句子的理解比较容易。这表明,在对句子进行理解的阶段,歧义短语的结构的相对合理性起重要的作用,当相对合理性较高时,对句子的理解较容易。这一结果与前人的研究是一致的[5,9]。

工作记忆在句子理解当中起重要的作用,它与句法分析之间具有一定的关系,可以为句法分析提供存储所需要的结构。在本研究中发现,在名词1和解歧区上,工作记忆在注视次数和加工次数这两个指标上的主效应显著,高工作记忆容量者的注视次数和加工次数少于低工作记忆容量者,表明高工作记忆容量者对歧义句的加工较容易。但是工作记忆与续接方式之间没有交互作用,这与一些以英文为材料的研究的结果是不同的[4,8,10]。这有两个可能的原因,一个可能的原因是汉语歧义短语的两种语义的区别不像英语歧义短语那么大,如在英语“The horse raced past the barn”和“The horse raced past the barn fell”两句中,“raced”起的作用是完全不同的,在第一句中做为谓语,使划线部分成为一个独立的句子,而在第二句中做为分词,来修饰前面的名词,使划线部分做为一个名词短语,在句子中做主语。这样要保持两种完全不同的表征,必然会带来较大的工作记忆负荷。而中文的歧义短语的两种表征在充当的句子成份上不会有这么大的区别,如我们的实验材料中,无论歧义短语是按偏正结构续接还是按述宾结构续接,都可以充当句子的主语,这时要同时保存这两种表征所带的工作记忆负荷也会小一些。所以工作记忆在这类短语的两种意思的提取和保持中作用不显著。另一个可能的原因是,工作记忆的能力限制理论强调高、低工作记忆容量者在歧义句加工中的差异在于,对两种表征的保持时间不同,高工作记忆容量者对两种表征的保持时间都较长,而低工作记忆容量者在一段时间后会抛弃较难的表征,而只保留较合适的表征。在我们的实验中,歧义词组和解歧词之间只隔了一个词,那么很可能在这么短的一段时间内,低工作记忆容量者的工作记忆容量也还能够保持着较难的表征,所以没有表现出与高工作记忆容量者的差异。

5结论

在本实验条件下,可得出如下结论:

(1)在无前语境的暂时句法歧义句中,不同的续接方式在句子的最初加工过程中的作用不显著,而在最终的理解过程中作用显著。

(2)高工作记忆容量有利于句子的理解,但对歧义短语的使用频率不同的两种意思的提取和保持的作用不显著。

参考文献

1 张亚旭, 张厚粲, 舒华. 汉语偏正/述宾歧义短语加工初探. 心理学报, 2000, 32(1): 13~19

2 李伯约, 黄希庭. 工作记忆中句法歧义加工的双重表征研究. 心理科学, 1999, 22(2): 109~112

3 Trueswell J C, Sekerina I, Hill N M, et al. The kindergarten-path effect: studying on-line sentence processing in young children. Cognition, 1999, 73: 89~134

4 Macdonald M C. Individual difference and probabilistic constraints in syntactic ambiguity resolution. Journal of memory and language, 1995, 34: 521~542

5 Trueswell J C. The role of lexical frequency in syntactic ambiguity resolution. Journal of memory and language, 1996, 35: 566~585

6 Frazier L, Rayner K. Making and correcting errors during sentences comprehension: Eye movements in the analysis of structurally ambiguous sentences. Cognitive psychology, 1982, 14: 178~210

7 Garrod S, Pickering M. Language processing. Psychology press, 1999, 208~215

8 Macdonald M C, Just J A, Carpenter P A. Working memory constraints on the processing of syntactic ambiguity. Cognitive psychology, 1992, 24: 56~98

短语结构篇9

摘要:短语动词习得研究发现,高水平的学习者没有回避现象,而中等水平的学习者有回避现象。本文欲从熟悉度和语义透明度研究中学生短语动词的习得情况,发现其内部规律,使用意象图式理论和隐喻理论解释现象,并为短语动词的教学提出建议,使其更好地指导教学。

关键词:中学生;英语短语动词;习得;意象图式;隐喻

短语动词(Phrasal verbs)是英语成语的一个重要类别。动词加上副词或介词或两者,表达一个不可分割的完整动词概念,和自由的动词词组不同,动词短语是一个整体,具有实义动词的功能。新组成的概念与其各组成部分的原有概念有较大区别,具有不可分割性。构成PV的动词绝大多数来自本族语的基本词汇,而且用于PV的常用介词、副词共有48个。由此可见,PV的组合强、数量多、使用广。它是英语学习者需着重掌握的部分。然而学习PV对应于学习者来说,尤其是学习英语不久的中学生,是比较困难的。这些困难主要由PV本身意义的多样灵活性和语法结构的相对复杂性构成。中学阶段,教师大多采用传统教学方法,侧重于学生的机械记忆,而不是教授学生怎样去理解短语动词的构成和短语动词意义内部的规律。此方法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学习者学习PV的效率。通过调研得知,前人对于PV的习得研究范围局限于大学生,还未涉及到中学生的习得研究。另外,中学生的PV习得研究大多是谈经验,没有上升到理论高度。本文提出在中学生对英语短语动词的习得中,熟悉度和透明度对PV的接受造成影响并对学习有显著作用,且从认知语言学角度出发,运用意象图式理论解释其现象,并指导中学生PV教学。

一、短语动词习得

用第二语言说话或写作时,使用者经常避免艰涩的词汇或结构,而选用比较简单的同义词或结构来表达相同的意思。回避现象是Schachte(1974)首次提出的,fiehaehter(1974)进一步指出当时盛行的对学习者的错误分析(error analysis)是远远不够的,因为错误分析无法解释回避现象,回避现象应该引起重视。从此,对回避现象的研究引起众多研究者的关注。

前人总结几点回避使用短语动词的原因。首先,主要原因之一有母语和二语之间的差异。早期的对比分析假设研究表明导致学生犯错误的原因是母语和二语的差异性,然而随着研究的深入,研究人员发现对比分析假设研究所预言的目标语学习难点可能是以回避的方式反映在学习过程中,而不是之前预测的以错误的形式出现。虽然对比分析法可能不能预言学习者语言生成过程中会出现的某些错误,但在学习者对某些结构的回避上的论断是正确的。其次,研究者进一步发现其实母语和二语之间的相似性也会引起回避现象。这种观点补充了前面的研究,因为此前者的分析局限于语言之间的差异会引起回避现象,而后者认为母语和二语之间差异很小时,同样会促使学习者回避使用某些结构和词汇,这是一个重要的发现。对比分析研究认为语言之间的差异会干扰第二语言的学习,当差异消失时会促进第二语言的学习,然后事实上在二语习得中的问题同样可以因母语和二语之间缺少对比差异而产生。所以,当母语和二语之间差异逐渐减少时,不仅会使得母语干预的可能性增加,而且学生会因担心干预而回避使用某些相似或对应的结构和词语的可能性。最后,短语动词本身的语义特点对产生回避现象有一定的影响。短语动词的类型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学习者对短语动词的回避,总之,学习者倾向于使用语义透明的短语动词,回避使用语义隐晦、其整体意义并不是组成成分的意思之和的短语动词。

二、短语动词的分类

1、结构:构成短语动词以动态动词(dynamic verbs)为主,而由表示人体活动的动词构成的短语动词尤为丰富。据《柯林斯短语动词词典》(Collins COBUILD Dictionaryof Phrasal Verbs)统计,最常见的是下面38个动词。构成短语动词的小品词(介词或副词)大多是表示方向的移动,在短语动词中使用的小品词共48个。使用频率最高的5个小品词依次为up、out、off、in、On,其中尤其以up和out使用得最多,在该词典收录的三千多条短语动词、5500个释义中占28%。根据动词与介词、副词搭配的不同情况,《牛津当代英语成语词典》(Oxford Dictionary ofCurrent Idiomatic English)把短语动词的句法结构分成以下六种基本类型:不及物动词+副词;不及物动词+介词;不及物动词+副词+介词;及物动词+副词;及物动词+介词;及物动词+副词+介词。

2、语义:按语义主要分为合成型,引申型,强化型。某些短语动词无法从字面或引申上辨别出其语义,动词和小品词在长期的使用中构成一个新的习语(idiom)。如:come by得到。这类短语动词为数不多且使用远不如前三类文广泛。本文将中学生英语短语动词习得的PV分为表面义PV,引申义PV和比喻义Pv,并考察中学生学习英语短语动词时,透明度和熟悉度对这三类PV造成的影响。

三、意象图式

1、意象图式:意象图式是认知语义学中的主要概念之一。Johnson在1987年提出,“意象图式是感知互动及感觉运动活动中不断再现的动态结构,这样的结构给我们的经验以连贯和结构”(Johnson,1987)。意象图式是人们通过对具有相似关系的多个个例反复感知体验、不断进行概括二逐步形成的一种抽象的框架结构,是介于感觉与理性之间的一个重要环节,是集聚在一起的知识单元,是构成心智的基本元件,是认知能力的一种表现形式,也是形成句法构造、获得意义的主要方式,是一个抽象的语义原则。人们为了认识事件、理解世界、获得意义、建构知识,就需要多次运用这样的意象图式来对外部世界中事体间的同一关系进行反复比较、仔细分析、不断抽象,从而逐步完善了一个意象图式,使其具有相对的稳定性,这样它才能作为了解世界的一种认知模式储存于记忆之中。

2、意象图式的融合:将多个意象图式进行融合是人类的一种基本认知操作,把抽象的意象图式与具体的感知融合起来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一种基本的概念操作过程。融合也是形成和理解寓意的一个基本过程。每当我们感知某事体,它总会是更大整体的一部分,此时就很容易会把感知到的经验与对整体的回忆相融合。每当我们对新信息进行范畴化时,就能将新信息与已建立起来的范畴相融合。

四、认知隐喻理论

Lakoff和Johnson被视为近年来从认知角度研究隐喻的代表人物。隐喻中的本体与喻体涉及表达两种不同事体的思想,它们的并置产生了矛盾,在互动的碰撞中获得统一,主体再结合其他因素便可获得隐喻意义。隐喻可以使人们在不同事体之间建立联系,加深对事体的理解。隐喻的运用就是以认知主体和语境为基础,以此喻彼,引彼喻此。隐喻由认知而起,又是认知的结果,同时又推动了认知的发展,这就揭示出隐喻在人类认知和推理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它对于人类认识世界、形成概念、发展知识、进行思维、作出推理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短语结构篇10

目前的典型材料标题以动宾结构居多,比如“做辛勤园丁,育祖国花朵”“发展特色园区经济 提升现代农业水平”“建立健全畜牧兽医终端体系 增强动物疫病综合防控能力”。从语言学角度来说原因有三:一是动宾结构简洁、表达意思丰富;二是节奏明快,便于称诵;三是动宾短语有一定的信息凸显作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概括文章的内容。另外是受公文内容的制约,写作人员在拟制标题的时候要概括典型材料的主要内容,包括措施和方法,而措施和方法基本都是动宾结构,免不了受其影响。但是动宾短语做标题不免有大喊口号之嫌。

一、粘着短语标题的优势

与自由短语相对的就是粘着短语。尹世超认为粘着结构性质的标题特点是“它们都是半截子话,语法不自足,语义不完整,但可以单独做标题,并有特殊的表达效果。”做为语言的一种特殊现象,粘着短语做标题有着自身的优势:

语义的省略性。标题是语言简洁性的集中体现,标题宜短忌长。典型材料作为事务性公文,标题有更多的灵活性,基本不用“发文机关+事由+文种”的单一形式。标题可以省略一些不重要的信息,比如“为了英烈安息”,短短几个字,可以概括某革命烈士陵园管理主任的先进事迹,不用对其主要内容概括,读者也不会失去阅读兴趣。

话题的标记性。“题好文半”“居文之首,勾文之要”,是人们对标题重要性的认识。标题是文章关键的第一道关口,从形式上来说,标记性是吸引读者更加重要的手段。粘着短语标题是有标记的标题,介词、方位词、连词都具有标记性。比如“以班子建设为突破口”,介词“以”加深了读者的印象,“班子建设”是标记的内容,可以帮助人们识别标题,增加阅读的目的性。

焦点信息的凸显性。焦点信息是文章或话语表达的重点、中心。人们看文章主要是涉猎新信息,标题的焦点凸显作用就很重要。由于之前说到粘着短语标题具有话题标记性,所标记的都是话题的焦点信息。比如“走上自主创新之路以后”,话题的焦点是“以后”前面的信息。标题用简练的语言概括了最有效的内容。

二、粘着短语标题的分类

粘着短语标题指的是由粘着短语充当的标题结构。它主要包括四种结构:“NP的VP”标题、介词短语标题、方位短语标题、连词短语标题,典型材料常用的形式为后三种。粘着短语标题突出的语言特点就是实词和虚词的结合,结构不自足,除了引用之外一般不能单独出现在正文中。

1.介词短语做标题。标题中常用的介词有“从…到…、以、给、让、为了、在”等,介词短语后面的成分可以是体词性成分,也可以是谓词性成分,比较灵活。例如:(1)从打下手到一流专家;(2)在浦东沃土播撒智慧;(3)以沟通促和谐 以创新求发展;(4)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发挥统一战线优势;(5)以科学发展引领开创医院新局面;(6)为了党的卫生事业;(7)让创建“党员先锋模范岗”成为企业党建发展的“助推器”。

现代社会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已经进入了“读题时代”,焦点信息是人们涉猎的重点。标题应该是人们未知的、不熟悉的信息。尹世超认为标题可以分为有标记标题和无标记标题。介词的语用功能之一就是“凸显焦点”,而介词短语标题是有标记标题,这类标题对焦点信息起到了强化作用。例“(1)从打下手到一流专家”,文章表现的是某乙烯电站区高级主管精湛技艺成长过程,其中,“打下手”和“一流专家”是文章要表达的重点,是作者希望读者注意到的细节,通过介词的标记作用得以实现。在接下来的例子中,“浦东沃土”“沟通”“创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统一战线”“卫生事业”等都是文章要凸显的信息。

2.方位短语做标题。方位短语由名词性短语或者动词性短语加上方位词构成,方位短语不能独立成句,因此也是粘着结构。方位短语数量有限,主要就是 “上、下、前、后、左、右”等单纯方位词或者与“之、以”等相结合合成方位词。典型材料重在对过去一段时间工作的叙述,方位词语比较单一,所以标题中用“…以后”或者“…之后”的较多,而且常见。例如:(8)当上村官以后;(9)XX县实行政务公开之后;(10)XX餐饮服务公司改制之后。

在方位短语之前的成分以主谓短语为主,方位短语的语法意义无外乎表示处所、时间和范围等方面,在典型材料的写作中表示时间和范围的比较常见。

我们可以看到,方位短语标题具有称名性,对典型材料的内容也有较强的概括性以及标记性。读者会关注方位名词之前的短语情况,对文章的内容有很好的引导作用。方位短语也起到了一定的信息凸显作用,比如例子中的“当上村官”“实行政务公开”“改制”,标题内容简练。

3.连词结构做标题。连词具有连接功能,可以连接各类实词、短语、句子和句群,根据《标题用语词典》的统计,常用在标题中的连词数量不多,主要有“因为、假使、不仅、只要、既然、不仅仅”等。典型材料的特点之一就是真实性,标题中不能出现含有假设性和让步性意义的连词,所以,“假使、假如、假若、要是、如果、即使”这些连词都不会出现在典型材料的标题中。例如:(11)不仅仅是一句口号;(12)因为企业精神。

“不仅”或者“不仅仅”后面的成分以动词性成分居多,而且很多通过“是”字结构组成标题。“因为”后面的成分实词、短语皆可。上述例子中的连词表示的语法意义是递进和因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