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祖国同行十篇

时间:2023-03-15 21:34:30

与祖国同行篇1

我的祖国美丽富饶,她环绕着碧野青山,簇拥着江川大地,透过我的瞳仁,看到了大海青波上升起的太阳;看到了西藏高原上闪烁的群星;看到了花开三月、草长莺飞的春色南疆;看到了敦煌“飞天”的轻歌曼舞,看到了桂林山水的清奇秀丽与黄山云海的神秘莫测……

此刻,我们敞开心灵的窗户,目睹繁荣富强的祖国,那冉冉上升的国旗,是最令人留连忘返、牵人魂魄的奇观。在这样庄严而令人骄傲的氛围里,我们去展望美好的未来,谁的激情不会喷涌,谁的血液不会沸腾?

祖国啊,阳光给你色彩,雨露给你芬芳,长城给你脊梁,黄河给你力量,人民给你信任,战士给你安宁,历史的天空正期待我们加上一颗金子般的心!

透过历史的风尘,我仿佛看到了入侵者焚烧圆明园的火光;也看到了中国共产党是怎样救民于水火之中,拯世于危难之时的情景;更看到了人民象“喜马拉雅山”一样伸直了腰杆,昂起了头颅,做了国家的主人、东方的巨人!

与祖国同行篇2

祖国,一个有太多含义的词语;然而在我的成长道路上,我对祖国的理解却越来越深。因为,我在与祖国同行!

三岁时,祖国对我来说太陌生。偶然在电视中听到余光中的:

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

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

我疑惑不解地问妈妈:“大陆是谁?写这些话的人和大陆为什么不在一起?”妈妈说:“大陆就是我们的祖国,就是那只在地图上的大公鸡。”但因为各种原因,祖国与作者只能隔着远远的海峡对望。

三岁半时,妈妈说一个叫“澳门”的地方回到了“大公鸡”身边,我真为祖国感到高兴,它与儿女们终于可以团聚了。

哦!我们的祖国是一只神气的大公鸡。

七岁时,祖国对我来说 是神奇的。看着电视里飞在太空中的神舟五号,那面鲜艳的五星红旗,心中感到十分惊奇。

哦,我们的祖国是神奇的,它可以将人送到太空里。

十二岁时,祖国对我来说是值得骄傲的。

在这一年,地震犹如魔鬼般摧毁了人们的家园,摧毁了美好的一切,刹那间让数万人失去了生命,让数十万人一贫如洗,让数百万人无家可归。但是,看那些从废墟中坚强爬出的人们,那些从四面八方远道而来,不惜牺牲生命救人的战士、医生;那些各地自发赶来献爱心的志愿者,那些与人民共度难关的国家领导们。这是我们的祖国团结一起的力量,是祖国人民顽强拼搏的精神。这一切使任何灾难都无法使祖国低头。

哦,我的祖国是团结奋进,坚强不屈的。

在这一年,我看到了最完美、最无与伦比的奥运会。我自豪、因为这是我的祖国举办的;我自豪,因为我的祖国有最厉害的运动健儿,让“中国”两个字第一次出现在金牌榜的第一行;我自豪,因为我的祖国能在灾难过后为世界呈现出更完美的奥运会。

还是在这一年,中国在航天中又有了新的突破,当神舟七号的熊熊火焰在万众瞩目中冲向天空时,中国这条千年巨龙再一次发出喊声,再一次腾飞于蓝天之中!

与祖国同行篇3

然而,一些外国的侵略者却对这片肥沃的土地虎视眈眈,居心叵测。他们瞪着红红的眼睛,等待时机的来临。这一天,机会终于来了。他们扛上抢,带着军队浩浩荡荡的闯入了我们的国土。为了保卫我们的祖国母亲,子弟们起身迎战了。但是,由于清王朝制度的封建落后,我们的枪械,武器落后了侵略者一大截。虽然有了人们的奋不顾身,但是,仍然有大部分的河山被掠夺。后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一批批勇士们浴血奋战,历尽了千辛万苦终于迎来了八年抗战的胜利,将侵略者赶出了我们的国门后,共产党又把蒋家王朝赶到了台湾。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终于成立了。人们学习着,进步着。再后来,那些侵略者的贪念便慢慢成了妄想。他们怎么也没想到,中国的孩子变得那么强大!

时间一转眼到了2008年,这一年,中国注定不平凡。一月的时候,母亲也穿着雪做的外套。她本来正和蔼的看着人们为了新年的到来而忙碌的准备着。可这时,老天向人们开了一个可怕玩笑,他打翻了装满雪的罐子。于是,雪灾便不约而至的降临了。这时,许许多多的人还没来的及回到家乡。由于太大的风雪,飞机无法起飞,铁路因为雪的关系被冻住,一些高速公路也因为道路太滑,不能使用。家中的亲人全都急的向热锅上的蚂蚁。甚至有些人已经几年没有回家过年了,正当赚了一点小钱整装待发时,回家的路,却已经封死。这时虽是新年,但也有很多人放弃和家人吃团圆饭的机会,来到冰灾的前线铲雪。不能到现场的人们也纷纷捐款,用来帮助那些不能回家的人们。人们用自己的心中的温暖融化了无情的冰雪!中国,一个团结的国家!

可谁知,一波未平,一波又起。雪灾过后,正当人们庆幸家人平安无事时,却迎来了一个不速之客——地震!那是五月一个平静的下午,学生们还在学校里上学,家长也在家中,公司,为不同的事而忙碌着。学生们突然发现,窗户的玻璃颤抖的厉害;在家里的人发现,放在桌上的东西都轻微的动了起来;在公司的人也发现,自己的办公桌好像被谁撞到似的,开始抖个不停。不知是谁喊了一声:“地震啦!”人们恍然大悟一般,跌跌撞撞的跑向外面。大地还在摇晃,空气被恐慌和灰尘染得污浊,手机的信号瞬间消失了。记得当时我们正在上数学课,班主任老师打开门冲进来叫道:“地震啦,快跑!”于是我们拼尽全力跑过拥挤的楼道,来到了操场上。惊魂未定的我们凝望着教学楼,它还在不停的颤抖着。有手机的同学纷纷想打电话给家长,可这却是一种徒劳。一个胆小的同学甚至蹲在地上大哭了起来,边哭还边喊,“妈妈,救我!”当时重庆虽有明显震感,却并无人员伤亡。可是,离我们不远的四川却没有这么幸运。8.0的大地震夺走了几万人的生命,夺走了人们的亲人、朋友,夺走了人们的家。总理在第一时间赶赴震中前线,指挥安排救援人员。为许许多多正在忍受煎熬的生命送去了生的希望。后来,人们互相有了联系,得知家人都平安无事,大家都露出了欣慰的笑容。同时,赈灾义演,慈善拍卖,捐款等活动也都为了重建家园而陆续开始了。即使是不认识的人落难了,我们也不能袖手旁观,因为中国是一个大家园,任何人都是彼此的亲人。在这个危急时刻,这些活动也那些遇难者带去了坚持下去的力量!中国,一个充满爱的家庭!

与祖国同行篇4

近年来,青少年的体质不断下降。随便你进入一所学校,你都会很轻易地看到一个个“胖墩”可爱的身影;而一副副眼镜也不容辩解地搭上了许多同学的鼻梁……针对这些问题,国家今年启动了“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要求85%以上的学生做到每天锻炼一小时以上,小学生每天坚持跑步1000米以上。

方案出台后,家长们开始议论了:1000米,一趟跑下来,孩子会吃不消的;那么长啊,跑完之后肯定会流汗,冬天快要到了,时冷时热,孩子着凉了怎么办?我们却不像家长们那样担心,体育课本身就是要运动的,跑步可以锻炼身体,增强体质,更何况,大多数同学本来就很喜欢上体育课。不管怎么说,每天锻炼总是没有坏处。

从10月27日开始,学校组织五、六年级同学每天坚持长跑。起初,每天绕操场跑3圈,后来增加到了5圈。为了让长跑的气氛更加活跃,每个班级都精心准备了一个长跑口号。跑步时,领跑员喊口令,同学们叫口号,配合得自然协调。

与祖国同行篇5

为庆祝祖国64岁生日, 我校举办“我与祖国”主题征文活动。现向全校同学征集作文,要求如下:

一、以“我与祖国”为主题,写出我与祖国之间的关联,关联方式不限,欢迎别出心裁的角度。

二、题目不限于“我与祖国”,可以自拟。

三、体裁、字数均不限。

学校将在每个年级的参赛作文中评选出1个特等奖、10个一等奖、20个二等奖、30个三等奖,评奖结束后,将举行颁奖典礼。

欢迎同学们踊跃参与!

这则启事点燃了五年四班所有同学的创作热情。也难怪,在童小辫的带领下,五年四班早已在写作方面有了长足的进步。遇到这样一个可以一展身手的机会,大家怎么能不蠢蠢欲动呢?

“可是,‘我与祖国’这个主题也宽泛得有点没边没沿了吧!”许闹闹嚷嚷着。

“没关系,有我呢!”一个清脆的声音准确地接上了许闹闹的话茬,大家寻声望去,果真是大家心里盼望的救星——童小辫。

这个时候,大家也才反应过来——这节是写作课呀!

童小辫笑嘻嘻地扫视着全班同学,问道:“都想参加?”

“嗯——”大家齐声发出一个肯定的音符。

“心里没谱?”

“嗯——”

“我来说说?”

“嗯——”

童小辫故意生气地拍了下讲桌,正色说道:“别‘嗯’了!谁先来说说你的想法?”

大家面面相觑,一分钟后,还是胆儿最肥的许闹闹站了起来。

“我看到这个主题的第一个想法就是我和祖国的关系就像妈妈和子女的关系,但转念一想,太普通,肯定不行。所以……等于现在还没有想法。”

郑大通也站了起来,说:“我的想法是从我出生起,我就成了祖国人民的一员,祖国的繁荣昌盛与我有关,我的快乐进步也与祖国有关。可是,我也觉得这样的写法很普通。”

“那谁还有其他的比较新颖的想法呢?”童小辫用眼神问艾文文。艾文文只好站了起来,用不太肯定的口气说:“我不知道合适不合适,我想以‘我和祖国的小故事’为选题,写我的出生,写记事起的第一个国庆节,写奥运会、世博会的召开等。”

“不错嘛!这样就赋予了‘我与祖国’新的定义,不仅仅是祖国母亲与子女的关系,也不仅是荣辱与共的关系,而是像很好的朋友,一起经历了很多故事。”童小辫对艾文文的思路大加赞赏。

这句赞赏,引发了许闹闹的嫉妒,同时也激发了许闹闹的思路。

“我也有了新的想法!”许闹闹“腾”地站来起来,“‘我与祖国同进步’,怎么样?以两条线索写起,我的进步,祖国的进步,然后再将两条线索穿插到一起,变成我与祖国同进步。我觉得很好!”许闹闹才思泉涌,还不等童小辫认可,自己就先肯定了自己。

童小辫听后非常欢喜,给予许闹闹那一抹赞赏的笑快要将他飘起来了。

“许闹闹反应很快啊!我们在看到这个主题的时候,要尽量让自己的思维打开、放远。我与祖国之间,可以写些什么呢?写那种华而不实的大话吗?不,我们就要从自己的感觉写起,然后给‘我’与‘祖国’之间一个巧妙的连接,就可以了。因此,这个宽泛的主题其实给了我们无限的创作空间。像艾文文的‘我与祖国的小故事’,许闹闹的‘我与祖国同进步’,都是将‘祖国’作为很亲近的一个朋友,一位家人,一个伙伴……这样写起来就会轻松许多,文字也一定会流畅生动,充满活力。如果让我写,我就写‘我与祖国一起互联网’,写我这么多年从互联网上获取的进步,也写祖国因互联网而获得的改变,我们因为互联网而有了关联。这个想法是不是也很巧妙?同学们,根据我的点拨,你们都仔细想一想,争取个个选题都来自自己的思考,个个都很新颖别致,这样我们班就是全校写作最棒的班级了!”

童小辫这么长的一串发言仿佛暗夜中的一束灯光一般,照亮了同学们迷茫的心,大家纷纷苦思冥想起来。有的对着教室屋顶上的灯发呆,有的低着头皱着眉,有的用笔在纸上写着什么……

十分钟过后,童小辫要求想好选题的同学都站起来说说。

“我想的是‘我与祖国通电话’,假设我上了太空,在太空和最爱的祖国通电话,我说我的想念,她说她的祝福!”

“‘我与祖国散散步’,写一个童话故事,我和祖国在地球上散步,看到的种种美丽景象。”

“‘我与祖国唱卡拉OK’,把我最喜欢的歌和祖国最喜欢的歌写出来,用歌声来祝福祖国。”

“‘我与祖国的梦想’,写我的梦,写祖国的梦,正好是‘中国梦,我的梦’。”

“‘我与祖国的秘密会谈’,写我对祖国说出心里话,祖国妈妈对我的劝解;我对祖国提出希望和建议,祖国妈妈都欣然接受。”

“‘我与祖国的幸福记录本’,我写出我的幸福,还要写出祖国的幸福,我幸福,祖国就幸福,祖国幸福,我就一定幸福!”

“既然说题目可以自拟,那我就不局限于‘我与祖国’了,我起的标题是‘嗨,朋友!’,是将祖国作为我最亲近的朋友,写我想对她说的所有话。”

“我也不愿意局限于‘我与祖国’,我准备的标题是‘走,一起去追太阳’,写出我要和祖国一起实现梦想。”

……

与祖国同行篇6

当祖国母亲这一幅幅壮美的画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时候,我们怎能不热血沸腾,心潮澎湃!我们怎能不感到骄傲与自豪!

是的,每一位有良知的中国人都应热爱自己的祖国。因为,她是我们祖祖辈辈生活的地方。没有祖国,就没有我们的安栖之所;没有祖国,就没有我们幸福的今天;没有祖国,就没有我们家庭的安宁;没有祖国,就没有我们拥有的一切的一切……

正因为祖国与个人是这样息息相关,所以,霍去病可以为将报国,有家不还;谭嗣同可以去留肝胆,笑傲刀丛;孙中山可以百折不回,上下求索……循着历史的源头走到今天,热爱祖国,报效祖国,这是中华民族世世代代的共同感情,这种感情一代连着一代,延绵不断……

然而,仅有一颗爱国的心灵是远远不够的,我们更应该知道怎样去爱国。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我们肩负着现代化建设的艰巨重任,承载着民族兴旺的光荣使命。弘扬民族精神,实践荣辱观,树立科学发展观,我们责无旁贷!

与祖国同行篇7

关键词:妈祖 宗教 社会功能

中图分类号:B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925X(2012)O9-0043-01

一、妈祖的起源

关于妈祖的起源,传统说法是:五代闽王都巡检林愿生一女,名叫林默。此女自幼好道,又得观音菩萨超渡,成为海上女神,保佑航海的人们。林氏在民间有各种不同的称呼,如“林氏女”、“神女”、“娘妈”等。“妈祖”一名开始使用于明代,自清代以来,台湾地区的“妈祖”名称逐渐为大陆普遍采用。

二、妈祖信仰的形成与发展

妈祖信仰的形成与以下三个因素息息相关:

林默自身的智慧、品行、修养以及生活中的所作所为都是其死后被神化的重要世俗基础。林默小时候非常聪明,七岁半就能听懂私塾讲授的知识,常哭闹着要去学堂。最终,她的聪慧得到了父母及老师的认可,同意她入私塾读书。林默学习进步神速,《四书》、《五经》等典籍很快铭记在心,此外她还对医药知识感兴趣,为天象常识所迷。

林默的行为得到了官方的认可。出于统治的需要,历代朝廷多次对林默封赐,妈祖逐渐由一地方性神祗演变成全国性的海神,其封号也逐步上升。由此可见,与一般的民间信仰相比,妈祖信仰有官方背景的支持。

林默的一生与海相连。渔民的生活方式具有明显的风险性和不确定性,海洋灾难时时等待他们,因而现实生活中他们需要一种值得信赖的、超自然的、具有神力的“力量”来帮助他们减少风险和不确定因素,林默所具有的世俗化特点正好符合了渔民们的这种心理需求。

在妈祖死后,妈祖信仰开始由民间信仰转入官方认可的公开传播和公开信仰活动。北宋宣和五年(公元1123年),妈祖信仰第一次由民间传到官方,并得到朝廷的正式确认和嘉奖。之后妈祖又受到各朝代的多次褒封:南宋王朝14次,元代5次,明代2次,御祭14次。每次褒封都是妈祖信仰发展的推动力,在这种推动力的作用下,加上各朝代军事将领、船员、商人、华侨等媒介的传播,妈祖文化逐渐发展到全国,并风靡于海外,港澳台、日本、东南亚、欧洲等都建有许多妈祖庙。据统计,全世界约有1600多座妈祖庙,1亿3千多万信徒。

三、妈祖信仰的社会功能

1、妈祖信仰对社会个体的功能

第一,约束信众的行为规范。人类创造了文化,同时文化又塑造着人类。妈祖信仰提倡“真、善、美”的文化精神,作为一种民间信仰,妈祖精神已成为一种文化积淀植入信徒的深层心理中。信徒对妈祖产生了敬仰和畏惧的双重情感,敬仰妈祖为良为善的高尚,又惧怕自己的不良行为遭到妈祖的惩罚。在这种心理的驱使下,妈祖信徒约束自己的行为,使得与社会规范相一致。所以说,鬼神的存在一定程度上对人的行为具有约束作用。

第二,信仰给人精神寄托,起到安定社会的作用。妈祖信徒大多以妈祖为精神寄托,希望通过进奉香火诉说心理的希望,求得妈祖的庇佑,从而在心理上获得一种依赖、补偿或平衡,增强克服困难的信心与勇气,追求更积极、更健康美好的东西。妈祖信徒常常通过妈祖节庆、祭祀仪式等活动表述自己的心理倾向,一方面娱神,另一方面更是娱人,既调适人的生活现状,又使社会生活和谐有序。

第三,教化功能。妈祖文化是植根于中国传统文化土壤中的一朵奇葩。妈祖是人也是神,是人们按人类普遍认可的善恶标准来造的神,并赋以神化后的妈祖以英雄人物的形象。中华文化中诸多优良传统和积极思想,如:“博施于民而济众”、“仁者爱人”、“救人于危难”、“天下为公”等都可以在妈祖的生平事迹传说中影射出来。妈祖神话传说以及妈祖文化精神、神格魅力主要靠口头和行为传承延续至今,千年的传承道路本身就是一种潜移默化的教育。如今,许多航行于大海之中的渔民,每遇其他船只失事,总要鼎力相助;每见海上漂尸总要捞起并载到沿岸掩埋,虽不知其名也要为之祭奠以告慰亡魂,这都是儒家文化“仁”字的具体体现。妈祖信仰折射出的“仁爱”既是人际关系的准则要求,也是道德行为的规范要求。

2、妈祖信仰对社会群体的功能

第一,文化认同功能。妈祖信徒不只存在于中国大陆,东南亚各国也有很多信徒,共同的信仰加强了全球华人的亲缘关系,其更充当了中华子女的文化认同纽带。千百年来,因为妈祖精神顺应人性,体现人类追求的“真善美”,所以才能延续下来,并且内容在不断宏富,至当今空前的规模。妈祖文化不仅仅是中华民族文化的一部分,也是“全人类和平发展文化”的一部分。正如日本鹿儿岛大学民俗教授下野敏见在参观妈祖庙所言:妈祖不仅是中国的,也是东南亚的,而且是世界性的信仰传播,妈祖对世界文化有贡献。正因如此,妈祖文化容易引起世界人民的共鸣,增强世界各国人民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同时也有力地促成了不同祖籍人群、不同信仰人群的再度整合,妈祖成了社会整合和凝聚的一种精神力量。

第二,旅游功能。首先,妈祖文化蕴涵了丰富的物质文化。妈祖庙内众多的物质文化遗产是古代社会经济、文化、民俗、海外交往及贸易等情况的物质载体,拥有研究历代经济史、海交史、民族学、民俗学的可靠原始资料,它是妈祖文化考察、修学旅游的理想目的地。其次,妈祖盛大的祭奠民俗极具吸引力,全世界二亿多妈祖信徒为朝圣旅游提供了充足的客源。

第三,海峡两岸和平的助推器。对海峡两岸而言,妈祖的“和平使者”作用尤为明显。近期台湾当局漠视台湾民间信仰源自祖国大陆的事实,甚至公然将台湾北港朝天宫称为“海内外各地妈祖的总庙”,试图以“文化”来瓦解台湾民众归心祖国的向心力。然而,每年都有八百余批次的台湾进香团赴湄州岛妈祖庙进香朝圣。妈祖文化是海峡两岸交流的重要桥梁和精神纽带,对地区的稳定和祖国的和平统一起到重要作用,有助于海峡两岸的和平进程。

参考文献:

[1]林新娟.妈祖文化的社会功能及现代化意义[J].厦门理工学院学报,2007年9月

[2]谢重光.试论妈祖信仰的社会功能[J].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2002年第1期

与祖国同行篇8

全球妈祖信众超过2亿人,台湾同胞中80%祖籍福建、70%信奉妈祖,澳门信奉妈祖的比例也很高。每年妈祖的诞辰日和羽化升天日,湄洲岛都会吸引数十万包括台港澳等地的信众来谒祖朝拜,莆田也因此成为台胞来福建洽谈、旅游观光的一个重要窗口。

作为一种新兴文化产业,妈祖文化产业与莆田经济发展形成了良性互动:

一、妈祖文化的认同感推动海上直航,搭建两岸交流合作的平台。莆田市位于福建经济最活跃的东南沿海中部,地处“南北三角 (‘珠三角’和‘长三角’)”和“东西两岸(台湾和内陆地区)”的连接点上,北依省会福州,南接泉州并与厦门相近,东临台湾海峡,与台相距仅72海里,是福建省距台湾最近的地方之一,拥有湄洲湾、兴化湾和平海湾三大港湾,大陆海岸线总长271.6公里,随着“海西”战略的运作,莆田的区位、港口、妈祖文化、交通枢纽、天下莆商等潜在优势转化为发展的优势将十分明显。

妈祖信仰是海峡西岸最具影响力的民间信仰,并深深地扎根于台湾民众的精神生活中,对妈祖文化的认同感推动了台海之间最早的海上直航之旅。早在1987年,台湾同胞就冲破重重阻力绕道到湄洲岛参加妈祖千年祭,拉开了两岸妈祖文化交流的序幕;1989年,台湾宜兰县南天宫组织20艘渔船直航湄洲岛,这是两岸隔绝40年后第一次有组织、大规模的民间直航,开辟了直航湄洲;1991年,台湾嘉义圣恩宫327名信众乘坐客船绕道日本直抵湄洲,开创了两岸通客轮的纪录;2000年7月,台湾大甲镇澜宫组织有台湾“立委”参加的2000多人赴湄洲岛举行“千禧祈福”大典,台湾19家媒体91位记者随团报道;2002年,金门县天后宫及乌丘岛信众搭乘恭迎湄洲妈祖圣驾的“太武”轮首航湄洲谒祖省亲,2005年4月,金门县各界代表380多人乘坐“东方之星”客轮直航湄洲岛朝拜妈祖,迎请祖庙董事会赠送的妈祖石雕像,并就进一步加强两地的妈祖文化交流、经贸合作签署了合作意向书,共同致力于推进两地间的季节性直航;2005年3月,彰化市南瑶宫主委、彰化市长温国铭率先领1079人进香团来湄洲岛朝圣,在台湾岛内掀起了到湄洲岛朝拜妈祖的新热潮;同年5月,湄洲岛举办妈祖诞辰1045周年纪念系列活动,吸引了1000多名台胞信众、150多名记者随团参与和采访报道;9月7日,台湾新党主席郁慕明亲临湄洲岛朝圣开创台湾党派首脑进岛朝圣的新局面;9月9日,台湾苏澳南天宫又组织大型渔民进香团共22只330名信众由马祖岛直航湄洲岛朝圣,实现马祖与湄洲岛的首次通航;此外,先后还有台“中华郑和学会”及农渔民交流访问团、“立法院”经济及能源委员会考察团、台“中华青年交流协会”、企业家等各界人士来岛参观,考察、朝圣,据统计,2005年湄洲岛全年共接待台胞团队达1000团次(不含散客及非接待游客);2006年由台湾大甲镇澜宫牵头的台湾妈祖联谊会50个宫庙4300人及在大陆的部分台胞信众共7000人组成的台胞谒祖进香团赴湄洲进香,海内几十家著名新闻媒体向全球转播,在海峡两岸引起重大反响。

与此同时,莆田市也组织多个团队赴台开展妈祖文化联谊交流活动,如1997年1月24日至5月6日湄洲妈祖金身应邀赴台巡游,在台102天,从南到北,又从北到南,往返数次,行程万余里,共巡游19个县市,驻跸35个宫庙,接受上千万台湾信众和各界人士的狂热迎拜,台湾岛上出现了“火树银花不夜天”、“十里长街迎妈祖”的空前盛况。台湾媒体称妈祖金身巡台是“千年走一回”的“世纪之旅”,并评为当年十大新闻之首。近年来,央视综艺频道如“心连心”艺术团、激情广场大家唱、迎中秋音乐晚会等栏目多次进驻湄洲岛,闽合举办的《妈祖之光》大型综艺晚会多次到台湾岛演出,海峡两岸的文化交流形成了良好的互动,增强了妈祖文化的凝聚力和影响力。

即便是在对台湾进行严格管控的2007年,具有超越族群意识、区域界限、社会阶级的妈祖文化战胜了台湾当局的自我孤立状态,实现了湄洲岛与对岸的马祖岛之间首次客轮直航。当年4月,金门旅游经贸交流团一行500人分二批乘坐“东方之星”客轮直航湄洲谒祖进香,期间,湄洲岛旅游联谊会与金门县旅游发展协会签订《湄洲岛-金门县旅游经贸合作意向书》,标志着湄洲岛与金门县之间的关系进入一个新阶段。5月15-16日,由台湾连江县县长、马祖经贸文化交流联谊会理事长陈雪生为团长的妈祖经贸文化联谊会暨马祖天后宫湄洲平安进香团一行500人乘坐5000吨级“台马”号客轮首航湄洲谒祖进香。这也是湄洲岛对台客运码头建成后接待的规模最大、人员层面最广、运载船舶最大的一次两岸妈祖文化交流活动,开辟了湄洲岛与马祖岛之间朝圣旅游海上新通道。

今年10月底,台中县与莆田市签订了建立城市交流关系备忘录,决定共同推动湄洲岛与台朝拜直航以及台与秀屿港货运直航,为湄台直航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而在第十届妈祖文化节接近尾声时,正赶上海协会会长陈云林访台,许多台湾信众对于“三通”实现都充满期待。

如今,否极泰来,两岸“大三通” 梦想终于实现。在这样的利好政策下,莆田将继续发挥湄台两地文化同源、港口对接的优势,争取获准建设“对台经贸合作示范区”,开辟承接台湾产业、资金、技术以及物流辐射与扩散的平台,探索建设台货展销中心,发展台湾小商品市场。尽快推动对台旅游合作,进一步提升湄洲岛部级度假区旅游竞争力。

二、“妈祖文化信仰热”带动了莆田旅游业及会展业的发展。莆田下辖的湄洲岛从1988年起对台湾开放,前往岛上旅游和朝拜的台胞络绎不绝。据湄洲岛管委会资料显示,早几年来岛的台胞大约每年几千人次,到了2000年前后,就达到了每年10万人次以上。2004年接待游客63万人次,比增14.5%,实现全社会旅游收入1.46亿元,比增112.3%;2005年接待游客 81万人次,比增28.6%,实现全社会旅游收入1.68亿元,比增15.1%;2006年全年接待游客100万人次,比增23.5%,其胞12.1万人次,实现全社会旅游收入1.93亿元,比增15%;2007年接待游客110.8万人次,比增10.8%,其胞12.6万人次,实现全社会旅游收入3.68亿元,比增28.7%;2008年1-10月已接待游客104.86万人次,比增7.26%,仅1-6月份就接待台胞6.3万人次,预计湄洲岛今年接待量将达到130万人次。今年11月刚刚闭幕的“第十届妈祖文化节”期间,全球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30多家妈祖文化机构(妈祖宫庙)约1万名嘉宾、群众参加,其湾妈祖宫庙115家,是有史以来台湾宫庙主要负责人来莆田最多、最集中的一次。

可见,妈祖文化对莆田旅游业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妈祖文化的精神感召下,莆田已成为台胞来福建洽谈、旅游观光的一个重要窗口。而湄洲岛也正朝着打造5A级部级旅游度假区方向努力。

重要的一点是,来莆田的游客相对集中,而且以消费能力相对比较高的台湾游客为主。这种情况下,旅游团的团购规模比较大,对当地经济的拉动也就比较明显。每年妈祖文化旅游节期间,大批香客以组团方式出现,使得湄洲岛乃至整个莆田的酒店经常出现床位一席难求的情况。为了满足这些游客在当地的吃、住、行、购物等多方面的需求,莆田市政府投入巨资改善当地基础设施,此举也带动了民间资本兴建酒店、饭店,修建道路等,这些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莆田旅游业的发展。

妈祖文化拉动的不仅仅是旅游业的发展,同时受益的还有莆田的会展经济。在“文化搭台,经贸唱戏”的思想指导下,与“第十届湄洲妈祖文化旅游节”几乎同时召开的还有“第三届中国(莆田)海峡工艺品博览会”。在这次展会期间,莆田市共策划推介招商项目80个,签约项目14个,投资总额156.23亿元。其中湄洲湾电厂二期项目总投资120亿元,将兴建两台100万超超临界发电机组,这是福建省首次建造百万超超临界发电机组,配套建设年吞吐量2500万吨的煤炭储运中心,将为福建及其他内陆省份煤炭供应提供有力保障;丁基橡胶项目总投资20亿元,年产丁基橡胶6万吨,是LNG冷能产业链延伸的重大项目。这些重大项目的签约建设,为莆田市加快港口经济发展增强了后劲。

三、妈祖文化产业化促进了莆田产业的生态化。与周边的福州、厦门相比,莆田的经济发展相对滞后。不过,这也使得莆田经济的发展具有后发优势,致力于将生态建设作为加快发展的支撑点和增长点,生态立市立区已成为当地政府的执政理念。也就是说,莆田的经济发展目标摆脱了低级无序的发展状况,按照“先规划、后开发”的原则,莆田市政府正委托中科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国家海洋三所等编制湄洲岛总体生态规划、周边海域和无居民海岛生态保护与开发利用、国际海岛生态植物示范园、环岛景观休闲带、全岛污水垃圾处理等规划。通过规划编制,为合理利用生态空间、加快生态建设、引领好快发展提供科学指导;通过规划编制,逐渐构建生态建设示范区、生态文明教育与科研中心、两岸生态建设交流与合作基地“三大体系”。 同时高压监管,维护生态原貌。在此基础上,莆田实施了一系列的高效建设,提升生态品位。在国家及省市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湄洲岛申报成立了中国第一个生态文明道德教育示范基地,并在“第九届中国・湄洲妈祖文化旅游节”上举行授牌揭碑仪式;截至2007年底,莆田市共有防护林面积8620亩、园林绿化面积115平方公里,绿化覆盖率达49.3%。

有了生态文化作为理论基础,妈祖文化产业化在莆田的发展已经从服务业开始向制造业、基础设施建设转移。一批旅游设施项目相继开工或竣工,其中对湄洲岛的宫下(文甲)陆岛交通码头、北环路接通工程,中部污水处理工程先后进行了升级改造,这些措施改善了湄洲岛对外交通条件和岛内路网状况;而湄洲岛国际大酒店的加快推进、海景大酒店、恒温海水游泳馆项目的启动,则为提高接待能力、接待水平增添了强大的后劲。在加上前期对妈祖文化广场以及妈祖祖庙群进行的修葺与恢复建设,西岸妈祖城的兴建,都带动了整个湄洲岛的经济文化建设。现在,湄洲岛已有成规模的基础设施和妈祖显性形象,妈祖文化逐渐成为莆田整个城市的名片。

四、发展创意文化产业,延伸产业链,提升莆田城市文化底蕴,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就影响力而言,妈祖祭典已与陕西省黄陵县的黄帝陵祭典、山东省曲阜市的祭孔大典并称为“中华三祭典”。湄洲妈祖祖庙、妈祖祭典已分别列入全国第六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首批部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目前,福建省已经着手将妈祖文化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这项申报已获得文化部批准并已于今年9月底报送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遗产处,评审结果将在明年9月公布。无论妈祖文化申遗成功与否,可以肯定的是,此举都将进一步强化湄洲作为世界妈祖朝圣中心的地位,提升莆田城市文化底蕴,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首先是实现妈祖文化产业化带动下的旅游业产业链的自我整合,包括酒店、道路、风景点的基础设施建设。以“妈祖文化信仰热”为契机,中央高度重视莆田基础设施和经济的发展。向莆铁路、沈海铁路(莆田段)的快速建设,湄洲湾码头和临港工业的,实质上为莆田旅游业的交通的完善和客源的扩大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按照“近广交、远开拓”的原则与其他地市著名景点联谊,来扩大莆田景区的影响,拓宽客源渠道,推动莆田旅游业的尽快发展。

其次是实现各个产业链之间的“连横”,加强区域同业间的相互合作与交流,实现区域间优势互补,向其他产业的延伸与贯通。比如会展经济的发展,海洋渔业、海洋养殖和名优水果种植等。依据独特的地理环境,莆田开始大力推进“两岸情”博物馆建设,与澳门的联合妈祖文化博物馆的建设也在洽谈之中。

筹划建设世界妈祖缩微景观公园,把世界各地不同风格和建筑艺术的妈祖庙集中展现于妈祖公园,丰富妈祖文化内涵,提高观赏价值;继续推动妈祖木雕、妈祖书籍、妈祖邮票、妈祖画册、妈祖宴菜、妈祖戏剧、妈祖音乐、妈祖碑林、妈祖楹联、妈祖像形珍珠养殖等一系列妈祖文化项目的发展,不断丰富妈祖文化的蕴涵。

建设“妈祖城”,提升莆田城市品位。“妈祖城”介于湄洲岛与秀屿港之间,与部级旅游度假区湄洲岛隔海相望,规划面积为15 平方公里,其中围海造地4.87公里。整个城区分为7个功能区,包括综合服务区、滨海度假区、文化古迹风貌区、渔港游艇码头区、生态休闲区、紫霄洞风景区和居民迁建区。作为湄洲岛部级旅游度假区的延伸,“妈祖城”将严格控制开发强度,建成一个集旅游购物、观光休闲等多种功能于一体,具有南方特色的现代化滨海旅游城市。

建设湄洲镇东蔡天妃故里等相关项目。把湄洲岛建成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妈祖祖庙建筑群,使湄洲岛成为环境优美、设施完善、涉外服务发达,具有朝圣、旅游、观光、度假、购物、对台对外交流等独具特色的多功能、综合性的国家旅游度假区。

与祖国同行篇9

    关键词:妈祖信仰;祖国文化;政治改善

    一、妈祖信仰的发展源头及其现状

    据载:妈祖,姓林名默娘,她出生于莆田市海滨,熟悉水性。相传她常为海上航行者保驾护航,因而,在她死后,民间尊为“海神”亦或者“神姑”。被神化后的妈祖,起初只是在民间口径相传。至元代第三条海运航线的成功开辟,朝廷对妈祖的加封或遣使祭祀,仅《元史》上的记载就达十二次之多。进入明朝后,由于航海事业上取得的巨大成功,特别是在郑和七次下西洋后,妈祖信仰达到前所未有的高潮。明永乐帝不但封妈祖为“天妃”,还亲自为其题诗“湄洲神人濯厥灵,朝游玄圃暮蓬瀛,扶危济弱俾屯亨,呼之即应祈即聆……”该诗存于《御制弘仁普及天妃宫之碑》中,是迄今为止,由皇帝御制歌颂妈祖的唯一诗作。清朝时,妈祖信仰进入了鼎盛时期,闽都各地兴建天后宫,康熙五十九年,妈祖被尊为“春秋谕祭”之神列入国家祀典。而后至今,借由海上贸易的发展和兴盛,妈祖文化已经普传海内外。“全世界已有妈祖庙5000多座,遍布20多个国家和地区,信徒超过两亿。”可见妈祖信仰传播之泛。

    在历经近千年的积淀后,妈祖信仰作为宗教信仰中的一种形式,其所具有的内涵也随着时代的变迁而有所改变。也可以这么说,不同时代赋予妈祖信仰以不同的文化蕴涵。在现代社会中,妈祖信仰中原具有的教义,如拯救海难、普降甘霖等,已大大地削弱了。但具有新的时代特色,如慈善救济、宗族续源等。

    二、妈祖信仰特点

    妈祖信仰是福建沿海的民间信仰,极具地域特色。除此之外,在其传播的过程中也极具特色,具体体现在兼容性这一点上。

    1.地域性。妈祖信仰的地域性主要是指起源的地域性。妈祖信仰起源于福建莆田沿海地区,以海为生的莆田人,为祈求航海出行的顺利,以妈祖为信仰寄托。这种信仰不同于其他的民间信仰,它与莆田的地理条件、民众生活习性息息相关。它是对海上精神敬畏下衍生出的一种民间信仰。

    2.兼容性。妈祖信仰与中国传统的儒家、道家文化有本质的区别,但妈祖文化并不排斥上述二者。从妈祖信仰形成至今,它在自身的发展与传承中既不排斥儒、道文化,同时又能兼收儒、道文化,体现为妈祖文化的兼容性。

    三、妈祖信仰与祖国统一

    历史遗留问题,使大陆与台湾分离近七十年。早日实现两岸的和平统一,实行一国两制,既是政治上的必然,又是两岸大多数民众的共同愿景。但部分的台独分子,不断鼓吹台湾是独立国家,企图将台湾从中国分离出去,实现台独,这种忽视历史和亲族血缘关系的做法,是不得民心的。台湾是除福建莆田之外最大妈祖信徒聚集地。据载,台湾妈祖庙800多座,信众1600多万人,占台湾总人口的2/3。妈祖的形象,也成了人们抵制“台独”的一种武器。台湾《联合报》曾报道国民党原秘书长宋楚瑜对选民说过:“台湾如果独立,关公、妈祖都会变成外国人。”妈祖文化对于维系海峡两岸民众深层情感、推进祖国的和平统一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换句话说,妈祖文化深刻影响着两岸关系的发展。

    1.妈祖信仰是台湾民众中华情节的关键载体。妈祖对于大多数海外华人华侨代表着“根”,代表着故乡,对于台湾民众更是这样。台湾民众“根”源于大陆,这种寻根文化,维系着两岸民众同是中华民族血脉的情缘。和平、自由、平等、共存是妈祖女神身上所体现出的中华文化精神。从深层的文化意蕴上讲,两岸只有一个妈祖,妈祖文化作为中华儿女的共同努力,作为两岸重要的精神纽带,妈祖精神不容分割。同样的,中华民族血缘不可分割,海峡两岸不可分割。

    2.妈祖信仰兼容两岸文化发展,推动两岸政治改善,促进两岸和平统一的早日实现。一方面,两岸文化的发展受各个方面的影响,如受到西方文化影响程度不同,文化的发展形式、进程都不同步。受益于妈祖信仰兼容性,使得两岸的文化在经过近千年的发展,发展脉络基本保持一致;另一方面,“官不同民通,民通以妈祖为先”。妈祖信仰不但是维系两岸血缘关系的重要载体,而且也是打破两岸长达几十年政治尴尬的利剑。在上世纪九十年代之前,两岸的交流几乎为零,有交流也是“地下”的妈祖朝拜活动。从1997年开始,妈祖金身第一次巡台,实现了两岸文化、政治正式交流。经过将近30年的发展,现今的妈祖巡台是海峡两岸民众进行沟通交流最为重要的形式。妈祖巡台也从“地下活动”实现到“公开合法活动”。近年来,每年都有多达上千余批次的台湾进香团奔赴福建莆田湄洲岛进香朝圣。由此可见,妈祖文化在冲破两岸的政治坚冰的同时,也搭建了海峡两岸交流桥梁。“人同根、神同源”,两岸妈祖文化交流的不断热络,将进一步增进两岸民众的情感,促进台湾早日回归祖国,实现两岸的和平统一。

与祖国同行篇10

人人都说热爱祖国,但如何热爱?

仔细想来,年代不同、地点不同、身份不同,对祖国的理解和热爱的方式各有差异。不过我认为,无论何时,祖国都不是远离我们的空洞概念。我时时体会到:祖国与我们的日常生活紧密相连,与我们的梦想、呼吸、血脉、生命难以分割,甚至就如无所不在的土地和空气,永远与我们相亲相近,无法分离。

实际上,从我们出生的那一天起,我们就已经是祖国的一部分了。无论走到哪里,我们的身上都流淌着祖国的鲜血,我们的头顶都笼罩着祖国的光辉。我们无时无刻不在聆听着祖国的声音、吸收着祖国的营养、传递着祖国的精神、完成着祖国交付的神圣使命。

上个世纪六十年代初,我出生在内蒙古一个偏远的小山村。当时,同中国许许多多的小山村一样,那里物资匮乏、教育落后,父亲告诉我:“孩子,你要念书啊。只要你念,我们就供……”后来我想,父亲当时的目光和声音可能就是我心中的祖国。

经过12年的拼搏,一张红艳艳的大学录取通知书给我打开了一扇全新的窗子----教我如何独立思考、独立学习、独立生活与工作;教我埋头苦读,任饥渴的灵魂在知识的海洋里畅游;教我奋笔疾书,酣畅淋漓地抒发胸中奔腾的情感,表达头脑中明亮的思想;教我转变思维方式,一点点地成熟。

大学毕业之前的夜晚,我久久地站在月光照耀下的学校门口,思绪起伏、心潮澎湃:大学,这座神秘的知识殿堂,是我人生的又一起点,无论从思想还是从感情上,你——都是我可亲可敬的祖国啊……

祖国,这个最为神圣的名字,她不仅永远存在于我的心中,而且是可视可嗅、可触可靠的。祖国与我们日夜相伴相随,引导我们的行为、净化我们的心灵、锻造我们的骨骼、历练我们的意志、磨砺我们的精神。她使我们奋发有为且心存感激,辛勤奔波并兴趣盎然,苦苦思索而不知疲惫……所以,热爱祖国不仅是一种感情、一种观点、一种思想,还应当是一种希望、一种力量、一种精神,更应是一种行动、一种付出和一种收获!

对于农民来说,祖国就是绿油油的庄稼和散发着香味的籽粒,就是软绵绵的春雨和秋天高悬的红日,就是牛羊归圈时的叫声和家家户户袅袅上升的炊烟,就是深秋高高的粮垛和轰轰作响的拉粮的汽车,就是孩子们放学路上的叽喳叫嚷和老人们舒展的皱纹……对他们来说,祖国离自己很亲近,亲近得如摆满了农家菜、全家人紧紧围坐的热气腾腾的饭桌,亲近得如午睡时老人细密的鼾声和孩子们调皮时灿烂的笑脸。农民说,是的,祖国离我们很近,近得就像农家过的每一个日子。

对于工人来说,祖国就是他们日日夜夜进出的厂房,就是机器的油光闪亮和低声轰鸣,就是手中沉甸甸的电钻,就是一日好于一日的生产报表,就是上班时悠远洪亮的晨钟和急匆匆的脚步,就是工友脸上晶莹剔透的汗珠,就是凝聚着工友汗珠的产品成箱成件地飞向远方……祖国在工人们的心中就是明亮的太阳,温暖的阳光永远照在工人们的心上。

对于外地游子来说,祖国就是家乡的土地、土地上的房屋、房屋前的河流和房屋后的青草,就是家乡那一张张熟悉的笑脸和爽朗的笑声,甚至是家乡温暖的阳光、田间的小路和山坡上白花花的羊群。对他们来说,祖国非常具体,具体为一个故事,具体为兄弟姐妹、父老乡亲,也可能具体为一个朴实而美丽的姑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