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风的诗句十篇

时间:2023-03-18 14:32:35

写风的诗句

写风的诗句篇1

描述自然风光的句精选(一):

1、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

2、亭皋木叶下,陇首秋云飞。

3、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4、纳清风台榭开怀,傍流水亭轩赏心。

5、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6、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7、草低金城雾,木下玉门风。

8、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9、寒城一以眺,平楚正苍然。

10、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11、迢迢新秋夕,亭亭月将圆。

12、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13、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14、槐柳成阴雨洗尘,樱桃乳酪并尝新。

15、榈庭多落叶,慨然知已秋。

16、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17、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18、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19、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20、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21、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22、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23、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

24、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25、秋风起兮白云飞,草木黄落兮雁南归。

26、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27、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

28、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29、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30、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

31、芙蓉露下落,杨柳月中疏。

32、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描述自然风光的诗句精选(二):

关于雪的诗句

1.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王维《观猎》)

2.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卢纶《塞下曲》)

3.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王安石《梅花》)

4.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柳宗元《江雪》)

5.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刘长卿《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6.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王昌龄《从军行七首其四》)

7.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李白《行路难》)

8.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高适《别董大》)

9.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杜甫《绝句》

10.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关于云的诗句

1.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李白《关山月》)

2.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李白《独坐敬亭山》)

3.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贾岛《寻隐者不遇》)

4.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杜甫《春夜喜雨》)

5.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李白《渡荆门送别》)

6.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高适《别董大》)

6.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李白《早发白帝城》)

8.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杜牧《山行》)

9.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王之涣《凉州词》

10.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关于风的诗句

1.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孟浩然《春晓》)

2.风劲角弓鸣,将军猎渭城。(王维《观猎》)

3.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卢纶《塞下曲》)

4.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自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5.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刘长卿《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6.随风潜入夜,滑物细无声。《杜甫《春夜喜雨》)

7.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8.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9.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李商隐《无题》)

10.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敕勒歌》

关于江的诗句

1.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李清照《夏日绝句》

2.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柳宗元《江雪》)

3.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杜甫《春夜喜雨》)

4.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

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白居易《忆江南》

5.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苏轼《题惠崇〈春江晚景〉》)

6.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日还。(李白《早发白帝城》)

7.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8.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张继《枫桥夜泊》)

9.寒雨连江夜人吴,平明送客楚山孤。(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10.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杜甫《江南逢李龟年》)

关于柳的诗句

1.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韩愈《寒食》

2.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游山西村》)

3.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志南《绝句》)

4.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5.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杜甫《绝句》

6.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王之涣《凉州词》)

7.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刘禹锡《竹枝词》)

8.红酥手,黄滕酒,满城春色宫墙柳。(陆游《钗头凤》)

9.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二首》)

10.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李白《春夜洛城闻降》

关于花的诗句

1.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孟浩然《过故人庄》

2.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李白《月下独酌》)

3.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孟浩然《春晓》)

4.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杜甫《春望》)

5.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杜甫(春夜喜雨》)

6.竹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7.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杜甫《江畔独步寻花》)

8,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晏殊《浣溪沙》)

9.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张志和《渔歌子》)

10.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杜牧《清明》

关于雨的诗句

1.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孟浩然《春晓》)

2.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王维《山居秋螟》)

3.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杜甫《春夜喜雨》)

4.山路元无雨,空翠湿人衣。(王维《山中》)

5.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张志和《渔歌子》)

6.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人梦来。(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7.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杜牧《清明》

8.寒雨连江夜人吴,平明送客楚山孤。(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9.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10.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

描述自然风光的诗句精选(三):

关于草的诗句

1.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敕勒歌》)

2.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3.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杜甫《春望》)

4.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孟郊《游子吟》)

5.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卢纶《塞下曲》)

6.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陶渊明(归园田居》)

7.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陶渊明《归园田居》

8.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韦应物《滁州西涧》)

9.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10.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关于河的诗句

1.关关雎鸠,在河之洲。(《诗经关雎》)

2.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杜甫《春望》)

3.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王维《使至塞上》)

4.白日依山尽,黄河人海流。王之涣《登鹳雀楼》

5.旦辞黄河去,暮宿黑山头。(《木兰辞》)

6.无限山河泪,谁言天地宽。(夏完淳《别云间》)

7.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李白《望庐山瀑布》)

8.蒌篙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苏轼《题惠崇〈春扛晚景〉》)

9.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王之涣《凉州词》)

10.三万里河东人海,五千仞岳上摩天。(陆游《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关于树的诗句

1.树木丛生,百草丰茂。(曹操《观沧海》)

2.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孟浩然《过故人庄》)

3.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贾岛《题李凝幽居》)

4.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贺知章《咏柳》

5.忽如一夜春风来,干树万树梨花开。(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6.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崔灏《黄鹤楼》)

7.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8.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杨万里《小池》

9.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10.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晏殊《蝶恋花》)

描述自然风光的诗句精选(四):

《燕歌行》作者为魏晋南北朝文学家曹丕。其古诗全文如下:

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群燕辞归雁南翔。

念君客游思断肠,慊慊思归恋故乡,君何淹留寄他方。

贱妾茕茕守空房,忧来思君不敢忘,不觉泪下沾衣裳。

援琴鸣弦发清商,短歌微吟不能长,明月皎皎照我床。

星汉西流夜未央,牵牛织女遥相望,尔独何辜限河梁。

【翻译】

秋风萧瑟,天气清冷,草木凋落,白露凝霜。燕群辞归,大雁南飞。思念出外远游的良人啊,我肝肠寸断。思虑冲冲,怀念故乡。君为何故,淹留他方。贱妾孤零零的空守闺房,忧愁的时候思念君子啊,我不能忘怀。不知不觉中珠泪下落,打湿了我的衣裳。拿过古琴,拨弄琴弦却发出丝丝哀怨。短歌轻吟,似续还断。那皎洁的月光啊照着我的空床,星河沉沉向西流,忧心不寐夜漫长。牵牛织女啊远远的互相观望,你们究竟有什么罪过,被天河阻挡。

《别董大》作者是唐代文学家高适。其全文古诗如下: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翻译】

满天黄云,太阳被笼罩得昏昏沉沉,北风吹来,大雁在纷飞的雪花中向南飞去。不必担忧您前去的路途没有知己,(凭着你的琴声、你的音乐修养)普天之下谁会不敬重你呢。

《渔歌子西塞山前白鹭飞》作者为唐朝文学家张志和。其古诗全文如下: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翻译】

西塞山前白鹭在自由的翱翔,江上黄绿色的鱼儿欢快地游着,漂浮在水中的桃花是那样的鲜艳。江岸一位老翁戴着青色的箬笠,披着绿色的蓑衣,沐浴着斜风细雨坐在船上,他被美丽的江南春景迷住了,久久不愿回家。

《游园不值》作者是宋代文学家叶绍翁。其古诗全文如下:

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翻译】

也许是园主担心我的木屐踩坏他那爱惜的青苔,轻轻地敲柴门,久久没有人来开。可是这满园的春色毕竟是关不住的,你看,那儿有一枝粉红色的杏花伸出墙头来。

描述自然风光的诗句精选(五):

《别董大》作者是唐代文学家高适。其全文古诗如下: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翻译】

满天黄云,太阳被笼罩得昏昏沉沉,北风吹来,大雁在纷飞的雪花中向南飞去。不必担忧您前去的路途没有知己,(凭着你的琴声、你的音乐修养)普天之下谁会不敬重你呢。

《望庐山瀑布》作者是唐代文学家李白。其全文古诗如下: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翻译】

香炉峰在阳光的照射下生起紫色烟霞,远远望见瀑布似白色绢绸悬挂在山前。高崖上飞腾直落的瀑布好像有三千尺,让人恍惚以为银河从天上泻落到人间。

《江畔独步寻花》作者是唐代文学家杜甫。其全文古诗如下:

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

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翻译】

黄四娘家周围的小路上开满了缤纷的鲜花,千朵万朵鲜花把枝条都压得低垂了。蝴蝶在花丛中恋恋不舍地盘旋飞舞,自由自在的小黄莺叫声和谐动听,美妙无比。

《古朗月行》作者是唐代文学家李白。其全文古诗如下: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

仙人垂两足,桂树和团团。

白兔捣药成,问言与谁餐

蟾蜍蚀圆影,大明夜已残。

羿昔落九乌,天人清且安。

阴精此沦惑,去去不足观。

忧来其如何凄怆摧心肝。

【翻译】

小时候我不认识月亮,将它呼作白玉盘。又怀疑是瑶台仙人的明境,飞到了天上。在晚上观看月亮,能够先看到有仙人的两足开始慢慢地出现,之后一棵团团的大桂树也出现了。传说月中有白兔捣仙药,请问它是捣给谁吃的又传说月中有一个大蟾蜍,是它蚀得月亮渐渐地残缺了。以前有位后羿,是他将九个太阳射落了,只留下了一个,才使得天人都得以清平安宁。阴精的沉沦蛊惑,遂使月亮失去了光彩,便再也不值得观看了。对此我觉得忧心十分,凄怆之情,真是摧人心肝啊。

《江南春》作者是唐代文学家杜牧。其全文古诗如下: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翻译】

江南大地鸟啼声声绿草红花相映,水边村寨山麓城郭处处酒旗飘动。南朝遗留下的四百八十多座古寺,无数的楼台全笼罩在风烟云雨中。

描述自然风光的诗句精选(六):

《咏柳》作者是唐代文学家贺知章。其全文古诗如下: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翻译】

高高的柳树长满了翠绿的新叶,轻柔的柳枝垂下来,就像万条轻轻飘动的绿色丝带。这细细的嫩叶是谁的巧手裁剪出来的呢原先是那二月里温暖的春风,它就像一把灵巧的剪刀!

《鹿柴》作者为唐朝文学家王维。其古诗全文如下: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翻译】

空寂的山中不见一个人,只听到一阵人语声。太阳的一抹余晖返人深林,又照到林中的青苔上。

《题西林壁》作者是宋代文学家苏轼。其古诗全文如下: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一样。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翻译】

从正面、侧面看庐山山岭连绵起伏、山峰耸立,从远处、近处、高处、低处看庐山,庐山呈现各种不一样的样貌。我之所以认不清庐山真正的面目,是因为我自身处在庐山之中。

《早发白帝城》是唐代文学家李白所著。其全文古诗如下: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翻译】

清晨我告别高入云霄的白帝城;江陵远在千里船行只一日时间。两岸猿声还在耳边不停地啼叫;不知不觉轻舟已穿过万重青山。

《送元二使安西》作者为唐朝文学家王维。其古诗全文如下: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翻译】

清晨的微雨湿润了渭城地面的灰尘,盖有青瓦的旅舍映衬柳树的枝叶显得格外新鲜。我真诚地劝你再干一杯,西出阳关后就再也没有原先知心的朋友。

《绝句·迟日江山丽》作者是唐代文学家杜甫。其全文古诗如下: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翻译】

江山沐浴着春光,多么秀丽,春风送来花草的芳香。燕子衔着湿泥忙筑巢,暖和的沙子上睡着成双成对的鸳鸯。

描述自然风光的诗句精选(七):

诗中雪

1.草枯鹰眼急,雪尽马蹄轻。(王维:《观猎》)

2.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卢纶:《塞下曲》)

3.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王安石:《梅花》)

4.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柳宗元:《江雪》)

5.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刘长卿:《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6.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王昌龄:《从军行七首其四》)

7.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李白:《行路难))

8.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高适:《别董大))

9.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杜甫:《绝句》)

10.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诗中草

1.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敕勒歌》)

2.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3.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杜甫:《春望》)

4.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孟郊:《游子吟))

5.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卢纶:《塞下曲》)

6.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陶渊明:《归园田居))

7.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陶渊明:(归园田居))

8.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韦应物:(滁州西涧》)

9.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10.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二首))

诗中柳

1.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韩雄《寒食》)

2.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游山西村》)

3.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志南:《绝句))

4.渭城朝雨悒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5.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杜甫:(绝句))

6.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王之涣:《凉州词))

7.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刘禹锡:(竹枝词》)

8.红酥手,黄滕酒,满城春色宫墙柳。(陆游:《钗头凤》)

9.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二首》)

10.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李白:《春夜洛城闻笛》)

诗中树

1.树木丛生,百草丰茂。(曹操:《观沧海》)

2.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孟浩然:《过故人庄》)

3.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贾岛:《题李凝幽居》)

4.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贺知章:(咏柳》)

5.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6.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崔颢:《黄鹤楼》)

7.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8.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杨万里:《小池》)

9.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10.‘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晏殊:《蝶恋花》)

诗中鸟

1.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王维:《鸟鸣涧》)

2.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柳宗元:《江雪》)

3.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杜甫:(春望》)

4.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盂浩然:《春晓》)

5.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杜甫:(望岳》)

6.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陶渊明:(饮酒》

7.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8.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李白:《独坐敬亭山》)

9.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贾岛:《题李凝幽居》)

10.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王籍:《入若耶溪》)

描述自然风光的诗句精选(八):

诗中风

1.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孟浩然:《春晓》)

2.风劲角弓鸣,将军猎渭城。(王维:《观猎》)

3.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卢纶:《塞下曲》)

4.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5.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刘长卿:《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6.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杜甫:《春夜喜雨》)

7.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8.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9.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李商隐:《无题》)

10.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敕勒歌》)

诗中花

1.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孟浩然:《过故人庄》)

2.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李白:《月下独酌》)

3.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孟浩然:《春晓》)

4.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杜甫:《春望》)

5.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杜甫:《春夜喜雨》)

6.竹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7.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杜甫:《江畔独步寻花》)

8.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晏殊:《浣溪沙》)

9.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张志和:《渔歌子》)

10.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杜牧:《清明》)

诗中雨

1.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孟浩然:《春晓))

2.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王维:《山居秋瞑))

3.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杜甫:《春夜喜雨))

4.山路元无雨,空翠湿人衣,(王维:《山中》)

5.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张志和:(渔歌子))

6.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7.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杜牧:(清明》)

8.寒雨连江夜人吴,平明送客楚山孤。(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9.渭城朝雨泡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10.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

描述自然风光的诗句精选(九):

诗中日

1.日出东南隅,照我秦氏楼。(《汉乐府陌上桑》)

2.白日依山尽,黄河人海流。(王之涣:《登鹳雀楼))

3.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杜甫:《绝句》)

4.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刘长卿:《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5.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王维:《使至塞上》)

6.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7.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白居易:《忆江南》)

8.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王安石:《元日》)

9.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10.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李白:《望天门山》)

诗中月

1.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静夜思》)

2.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孟浩然:《宿建德江》)

3.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王维:《山居秋瞑》)

4.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卢纶:《塞下曲》)

5.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李白:《月下独酌》)

6.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李白:《古朗月行》)

7.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王维:《竹里馆》)

8.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王维:《鸟鸣涧》)

9.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10.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王昌龄:《出塞》)

描述自然风光的诗句精选(十):

诗中山

1.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柳宗元:《江雪》)

2.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王之涣:《登鹳雀楼》)

3.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杜甫:《望岳》)

4.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杜甫:《春望》)

5.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王维:《鹿柴》)

6.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李白:《关山月})

7.相看两不厌,仅有敬亭山。(李白:《独坐敬亭山》)

8.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陶渊明:《归园田居》)

9.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10.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苏轼:《题西林壁》)

诗中水

1.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诗经蒹葭》)

2.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曹操:《观沧海》)

3.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骆宾王:《咏鹅》)

4.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李白:《望天门山》))

5.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游山西村》)

6.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李白:《赠汪伦》)

7.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刘禹锡:《竹枝词》)

8.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白居易:《忆江南》)

9.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杨万里:《小池》)

10.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苏轼:《题惠崇{春江晚景)》)

· ·

· ·

· ·

· ·

· ·

· ·

· ·

· ·

写风的诗句篇2

漫成一首 杜甫

江月去人只数尺,风灯照夜欲三更。

沙头宿鹭联拳静,船尾跳鱼拨刺鸣。

8.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首句从水中月影写起,描写了江上月夜宁静的美景,与“江清月近人”这句诗异曲同工。

b.第三句写白鹭屈曲着身子,恬静地夜宿在月照下的沙滩上,竟境安谧、和平。

c.二、四两句分写了江风吹打桅灯、大鱼跃出水面的“动”,与一、三两句的“静”对比鲜明。

d.全诗通过写夜泊时的所见所闻,透露出诗人对平静、安宁生活的向往。

9.这首诗的四句分别写了月、灯、鹭、鱼四景,四景又组成了一个统一的意境。下列四首诗中与这种写法 相同的一首是( )

a.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b.门径俯清溪,茅檐古木齐。红尘飘不到,时有水禽啼。

c.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d.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这是今年高考诗歌鉴赏题中的唐诗部分,所选诗歌短小浅显,明白如话,没有多大难度,大多考生都能读 个大概,然而对诗中关键词语及意境的理解,则因考生知识面不同而呈现不同的层面了:一般考生能读通诗句 ,稍有能力者能读懂作者心声,能力较高者除此之外还能读出诗中远近推移、动静结合的表现手法等。对不同 层次的考生而言,同样的试题在他们眼中便成了“拦路虎”或“一碟小菜”等不同的物什。就该题而言,一般 考生如何能得满分呢?我们不妨运用解题技巧,根据命题的一般规律反其道而行之地解答这两道试题。

大家知道,人们在认识某个事物时,往往要遵循由表及里,由先及后,由上及下,由简及繁、由此及彼的 规律,命题者在命题时往往也要遵循这个原则,因此,当我们局限在原题上不能得出题意时,可根据这一命题 原则沿波溯源地寻求答案(要有两个以上围绕同一母题的子题为条件)。如上述第8题中,对该诗分析不当的项 为c。这题较有迷惑度。它难就难在对“风灯”一词的理解上。诗中的“风灯”即桅灯是行业术语,因过去桅灯 外面要加上纸罩避风,故名。细想之下,由上文“江月去人只数尺”可知,其时江上并没有风,否则江水也不 会那样宁静,江月也不会那样清晰近人了。然而大多数考生不懂“风灯”这个行业术语,对命题者有意望文生 义的曲解“江风吹打桅灯”也就无从察觉、无可奈何了。而除此外,这四项乍看上去均切合题意,都没有破绽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不必急于作答,可静下心来先看下一题。在命完第8题的基础上,命题却又顺势出了考查 写法的第9题,细读第9题可知,上诗“四句分别写了月、灯、鹭、鱼四景,四景又组成了一个统一的意境”, 于是题目的破绽便出现了。这里说第二句写了“灯”景,而上题中分析这句则说写了“江风吹打桅灯”,不是 成了“风”景么?由于下文是题于表述,显然无误,因此上题选项c作为答案把握就大了,理由有三:①即刚才 分析的“风灯”的真实内涵;②全诗四句写景,一、三、四句开头第一个词“江月”、“沙头”、“船尾”都 是偏正式合成词,作为精通格律的杜甫,不可能把“风灯”当成述宾短语看待,因此只能是偏正关系,这样就 与题意吻合了;③全诗前三句写静景,第四句以动衬静,写出江上月夜宁静的美景,与a、b、d项分析一致。这 种得出答案的方法即“由下及上”法。

第9题是根据诗中的写法,在其他四首诗中找与此相同的一项。命题思路是由此及彼,扩大了诗歌鉴赏的信 息量。我们答题时不妨由彼及此地溯源而答。先具体分析“彼”即四个选项中的诗歌创作手法,然后对照题意 ,选出符合要求即“此”的答案。题目中a项一、二句以骈偶句式写登楼所见,三四句以流水句式写登楼所感。 b项一、二句用非骈偶句式写所见,三四句以流水句式写所闻。c项一、二句以骈偶句式写“江山”、“花草” 之景,三、四句又以骈偶句式写“燕子”、“鸳鸯”之物。d项一、二句用非骈偶句式写所见,三、四两句以流 水句式写渔翁独钓的画面。从这四项分析可知,c项写法一句一景且全用骈偶句式,与其他三项有所不同。这是 “彼”。再看“此”,即《漫成一首》的写法则是四句分别写了四种景物,而且一、二句三、四句分别构成对 偶,各句之间似无关联,不像“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之类有目的等关系,这种写作方法在绝句中是有名 的“一句一绝”的格调,它起源于晋代的《四时咏》:“春水满四泽,夏云多奇峰,秋月扬明辉,冬岭秀孤松 。”一般情况下较难把握,但写得好,不仅能使写景生动,律对精切,还能形成一个统一完美的意境,使句与 句前后照应、融为一幅完整的画面。因其难于把握,故写此调的人不多,唐代唯杜甫喜用此律。如大家熟悉的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即依此调而成,对照题意,该题答 案也是c项。这也是杜甫写的一首绝句。首句写春日阳光普照,四野青绿,溪水映日的秀丽景色;次句以和煦的 春风,初放的百花,如茵的芳草,浓郁的芳香来展现明媚的春光;第三句写春暖花开,泥融土湿,秋去春归的 燕子正繁忙地飞来飞去,衔泥筑巢,紧扣首句作动态描绘;第四句写日丽沙暖,鸳鸯也要享受春天的温暖,在 溪边的沙洲上静睡不动,也紧扣首句作静态描绘。整个四句以江山、花草、燕子、鸳鸯四景构成了一幅色彩鲜 明、生意勃发,具有美感的初春景物图,其写法与《漫成一首》一样,体现了杜诗摹物清丽雅致,浑然无痕的 艺术风格。

今年高考诗歌鉴赏题考一首唐诗,一首新诗,共3个题目计9分,其分值比往年增加,约占整个卷面总分的 三分之一,可以说与词语运用、语言连贯形成了三足鼎立的局面,这一导向启发我们在今后的教学中要注意“ 二多”:

一、多读一些名家的诗篇。今年高考唐诗鉴赏题明为一诗,实际上却考了五首诗歌,阅读量相当大,这些 诗有的是课本上学过的,有的是课本外未学过的,因此,我们在平时教学中不能局限于课本,而要指导学生以 书本为范例,多涉猎一些与课本有关的名家的作品,如这次高考考了杜甫、艾青的诗,中学课本中也收录了他 们的作品,如果我们在课外适当地收集些他们风格不同的作品引导学生阅读,学生就能在总体上把握某作家的 创作风格,以便形成知人论世,知人论诗的评价鉴赏能力。这方面吉林省特级教师赵谦翔进行的“语文教育与 人的教育”教改课题为我们作了有益的探索。他在讲到某作家作品时,把该作家写的诗文代表作及别人评价, 介绍该作家作品的文章集中汇编成专题进行阅读教学。实践证明,这是提高学生阅读、鉴赏能力的行之有效的 方法。广大语文教育工作者再也不能满足于以前就书讲书、死搬教参、死做题目的教学方法了。

写风的诗句篇3

一、共同之处

1.体裁相同

两篇文章体裁一样,即“歌”,能唱的诗,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

2.格式不固定

两诗都不拘泥于固定的格式,诗句多少依所要表达的内容而定。

3.写景与叙事融为一体

杜诗将“秋风”“秋雨”和个人的遭遇经历融为一体,岑诗将“冬雪”和为朋友的饯行融为一体,都达到了景为情生,情因景涌的艺术境界。

4.借景抒情

两诗都运用了借景抒情的表现手法,杜诗借大风破屋、草堂漏雨的描写,表现了诗人推己及人、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岑诗借边塞壮丽的雪景,表现了诗人和边防将士的爱国热情,以及他们对战友的真挚感情。

5.都写到了风

两诗都用了一系列动词来表现风力之大,而且都用了“卷”这个字。

6.都有千古名句

杜诗中千古名句是“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岑诗中千古名句是“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二、不同之处

1.句式不一样

杜诗以七字句为主,间以九字句和二字句,句式错杂;而岑诗从开篇第一句“北风卷地白草折”到结尾第十八句“雪上空留马行处”都为七字句,句式整齐划一。

2.叙事详略不一样

杜诗叙事较详细,故事性强。全诗可分三节。第一节写风破茅屋。“八月秋高风怒号”写出了秋风肆虐,声响宏大;“卷我屋上三重茅”突出风势之大,茅屋被秋风所破之情景;“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写茅草被狂风刮起纷纷坠落的去向。这时,茅草散落似乎还有希望收回,可“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茅草的下落竟是如此!“归来倚仗自叹息”写出了诗人投诉无门的困窘之状。整个第一节的气氛是昏暗的,情绪是低沉的。第二节写秋风破屋的结果。先从风云变幻说起:“俄顷风定云墨色”是雨要来的征兆,“秋天漠漠向昏黑”渲染出了云将酿雨的情境,“雨脚如麻未断绝”突出了雨的绵密,可诗人赖以生存的茅屋却“床头屋漏无干处”,至此秋风破屋的惨剧达到了高潮,此情此景诗人怎能入眠?“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更是诗人自“安史之乱”以来各种辛酸经历的慨叹。

岑诗叙事简洁,点到即止。全诗的叙事线索不像杜诗那么明晰,是若隐若现的。诗的前半部分咏雪,后半部分写送别。咏雪部分的雪景可以说是一幅想象奇特的写意画。“白草折”与“梨花开”让我们读者从视觉上领略到了边塞奇寒的气候特征。而送别之事也仅仅在“中军置酒饮归客”“轮台东门送君去”和“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这些诗句中有所体现。具体的饯行、送别场面读者只能靠想象了。

3.抒情方式不一样

杜诗抒情强烈而深沉,推己及人并直抒胸臆:“安得广厦千万间……风雨不动安如山”是诗人用理想战胜现实后的呐喊,意志战胜叹息后的狂唤,表达了诗人深沉的忧国忧民之情。

岑诗抒情含蓄典雅,“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诗人没有一语道破,而是留给读者想象的空间,让其产生无限的遐想:或许有对友人的不舍,有对家乡亲人的思念,有对归期无望的惆怅……体现了含蓄典雅的特点。

写风的诗句篇4

一、炼字

【题型分析】

古人炼字主要炼动词、形容词、副词、叠词、拟声词、数词、色彩词等。动词:使意象化静为动,形象生动,赋予画面动态感,使意境特点更加鲜明。形容词:绘景摹状,化抽象为具体,化无形为有形,使人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如触其物,如历其境。叠词:能起到转折情感的作用。副词:增强语言的韵律感,或起强调作用。拟声词:使诗文更生动形象,使人有身临其境之感。数词:强调多或强调少,起到夸张的作用。色彩词:表现心情,增强描写的色彩感和画面感,渲染气氛。

【试题呈现】

1.诗中的“诗眼”“关键字”是哪一个?为什么?

2.某一字(词)历来为人(或评论家)所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谈谈你的理解。

3.这首诗中某个词很有表现力,请加以分析。或者,你认为某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字(词)是哪个?为什么?

4.此诗中某个字有的版本作某字,你觉得哪个更好?为什么?

古人作诗讲究炼字,这种题型要求品味这些经锤炼的字的妙处。答题时不能把该字孤立起来谈,得放在句中,并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来分析,需要考虑以下五个因素:①有无运用修辞手法;②有无转化(动静、虚实)现象;③该字所反映的事物的情状;④该字所表达的作者的情感;⑤该字在结构上的作用。

以上几个方面将单个字词的妙处、作用、表现力都包括了,其中两点在解答中是不可或缺的,那就是第③点和第④点,其他三点有则分析,没有就不必分析,不必面面俱到。

【答题范式】

该词运用……修辞手法,化……为……,写出了……情形,表达了作者……思想情感(或揭示了……道理),同时在结构上还照应了前(后)文……(或为……作铺垫)。

【试题链接】

例1.(2015年山东省德州市)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题目。

春寒①

梅尧臣

春昼自阴阴,云容薄更深。蝶寒方敛翅,花冷不开心。

亚树青帘②动,依山片雨临。未尝辜景物,多病不能寻。

【注】①这首诗写于庆历六年初春,当时作者支持的范仲淹革新政治活动处于低潮。②“亚”通“压”,“青帘”指酒旗。

⑴欣赏颔联中“不开心”的妙处。

⑵颈联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参考答案】⑴示例:“不开心”三字一语双关,一是写出了花蕾因天冷无力舒展的形态,照应了题目“春寒”;二是移情入景(情景交融),抒发了作者凄苦、悲凉的心情。⑵示例:压挂在树枝的酒旗随风翻转,依傍山丘的阴云送来了阵雨,风雨交加,春寒料峭。

二、炼句

【题型分析】

鉴赏关键诗句是理解诗歌内容的重要途径,抓住某一句就成了把握全诗的关键,进一步把握它的哲理含义、修辞意义和情感意义对我们全面理解诗歌有导向作用。因此,炼句题成为历年中考的热门。从近年来试题考查情况来看,对关键诗句的考查主要是主旨句、景物描写句。主旨句涉及抒情、议论,主要在诗歌的下半部分;景物描写句主要涉及描写景物和修辞,主要位于诗歌中间。

【试题呈现】

1.某句是全诗的关键,为什么?

2.前人认为某句在本诗中最具表现力,你有什么看法?

3.你认为这首诗的后两句广为传诵的原因是什么?

4.诗歌中某联备受后人赞赏,请作简要赏析。

一般来说,对主旨句的赏析,需要考虑以下因素:①该句表达的句意;②该句有无运用修辞或艺术手法;③该句营造了什么意境或说明了什么道理;④该句所表达的作者情感。

对写景句的赏析,需要考虑以下因素:①该句所描述的景象;②该句有无运用炼字或者修辞等手法,具体展示这种手法在句子中的运用;③该句营造了怎样的意境;④该句所表达的作者的感情。

【答题范式】

主旨句:本句写了……,运用了……修辞(艺术手法),营造了……的意境,说明了……道理,表现了作者……的情感。(如果没有修辞、营造意境或说明道理,则不用写)

景物描写句:该句描绘了一幅……的画面(结合句子,展开联想,摹写画面),运用了……修辞(或艺术手法),营造了……意境,表达了作者……的情感。(结合具体情况,要点有则写,没有则不写,不必面面俱到)

【试题链接】

例2.(2015年浙江省宁波市)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题目。

樵夫词

【清】朱景素

白云堆里捡青槐,

惯入深林鸟不猜。

无意带将花数朵,

竟挑蝴蝶下山来。

⑴前两句体现环境清静的景物有 、 。

⑵请赏析“竟挑蝴蝶下山来”一句的精妙之处。

【参考答案】⑴白云堆 深林 ⑵示例:樵夫无意挑,蝴蝶自相随,“竟”字表现出惊喜之情,隐现诗人的雅趣。示例:明明是挑柴,却说是挑蝶,辛劳全无,有的是生活的悠闲,诗人借樵夫表达对悠闲生活的向往。

三、语言风格

【题型分析】

语言风格是指诗人在长期的创作实践中逐渐形成的独特的语言艺术个性,是诗人的个人气质、诗歌美学观念在作品中的凝结,是具有恒定性的区别于其他诗人的艺术特色。此类题目能用来答题的专用词语一般有:清新自然、明丽清新、淡雅幽远、清冷幽静、闲适恬淡、朴实无华、明白晓畅、含蓄委婉、笔调婉约、简练生动、雄浑豪放、雄浑壮丽、苍凉悲壮、壮阔苍茫……

考生还需要熟记一些著名诗人、词人的语言风格特点:如,陶渊明的朴素自然、高适的悲壮苍凉、李白的雄奇飘逸、杜甫的沉郁顿挫、白居易的清浅通俗、王维的诗画一体、李贺的幽峭冷艳、王昌龄的雄健高昂、杜牧的清健俊爽、李商隐的朦胧隐晦、李煜的伤感细腻、苏轼的旷达豪迈、范仲淹的苍凉悲壮、陆游的悲壮爱国、辛弃疾的气势雄壮、李清照的婉约凄切等。

【试题呈现】

语言风格鉴赏主要出这样的题目,比如,请分析这首诗(词)的语言特色。或者,这首诗(词)在语言上很有特点,请你做具体分析。或者,谈谈此诗(词)的语言艺术。需要考虑以下因素:

1.这首诗最突出的语言特点找出来,用一两个词概括;

2.结合有关诗句具体分析语言特色;

3.营造了……意境;

4.塑造了……形象;

5.表现出来的作者的情感。

考生容易出现的错误是从语言的使用上去揣摩作者的炼字,阐述字词运用的巧妙,问题在于没有搞清楚炼字属于局部,语言风格属于整体,语言风格不等于语言的使用,切记!

【答题范式】

本诗的语言……(语言风格专门术语),给我们描写了一幅……的画面,叙述了……事情(结合字句分析形式和内容上的艺术效果),营造了……意境,塑造了一个……的形象,表达了作者……的情感。

【试题链接】

例3.(2015年湖南省郴州市)古诗词赏析

破阵子・为陈同甫

赋壮词以寄之

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⑴这首词上、下片各描写了什么内容?抒发了词人怎样的情感?

写风的诗句篇5

在我们看来,在中学开设一门古体诗词写作课,关键在于解放教师和学生的思想。

从创作的视角重新审视诗

教师要带着学生跳出文学鉴赏的视角,转而从创作的视角重新审视诗。如果教师还是教学生去品读杜甫的忧国忧民、李白的豪放俊逸,研究这一句好在哪、有什么表达效果和艺术色彩,就与语文课没有什么区别。因此,我们要将视角切换到创作。

比如,王勃的“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这句诗,为什么令人心生感慨?它在倒数第二句提出一个问题,最后一句没有回答,却写了一个景。其实,许多诗歌是采用这种模式的,自然会令人产生感慨动情的效果,这种手法就叫作以景结情。但我们不是要去鉴赏手法,而是要学会运用。

从技术层面审视诗

对诗词的解读,必须深入技术层面,不能讳言技术。比如,虚词的运用法、叠词的运用法、句子的节奏变化、长短句的配合法,甚至平仄韵脚与抒情脉络之间的关系,都应该带着学生一起研究、总结。我们总觉得谈技术是在肢解诗,其实不然。任何高深的艺术境界,归根结底都是由某些技术呈现出来的,离开技术谈境界是妄言。

诗词教学的课程化,某种程度上是诗词创作的技术化。哪些词语应该是古风的?哪些句式应该是古风的?哪些主题应该是古风的?怎样写才更像古风?这是我们在课堂上一直研究的问题。比如,一个学生写的诗句“草枯木叶危,鸟啼燕南飞”,其他同学表示不像古风。经讨论,改作“木叶何危危,劳劳燕南飞”,就有些古风气象了。再如,另一个学生写道:“年年春相似,相思满枝桠。”经探讨,大家觉得改作“相思何所似?郁郁满枝头”会更好,同时将原句分为四句,也会好很多。

@是为什么?古风中很少有堆叠意象的句子。“草枯木叶危,鸟啼燕南飞”,草和木叶、鸟和燕,两组意象分别在一句中堆叠,会显得精巧有余、质朴不足,改后则显得骨气硬朗。而且,“危危”“劳劳”这类叠词的使用,也会增加质朴的气质。《诗经》中的“伐木丁丁,鸟鸣嘤嘤”“鹑之奔奔,鹊之”等句子,都在提示我们,古风的“骨感”与其意象的稀疏和叠词的运用,有很大的关系。

古风写作的小技巧比比皆是,没有一部现成的教材能穷举归纳,似乎也难以寻觅比较有系统的讲解。于是,我们就近取诸身,远取诸古人,在讨论古代经典作品、同学和教师的作品中,研究字法、句法、章法。如此一来,古风写作课就成了一个师生共同参与的讨论课。

临帖百遍诗自高

时代标榜求新求变,一谈写作就要突破樊篱,自抒胸臆。我认为,这是误人子弟的说法。我们可曾见书法教师教孩子不要临帖,随心所欲么?写诗如练字,临“帖”百遍诗自高。有的学生写了这样一句诗:“遥望远方人寰处,不见见晨雾。”题目是《咏雾霾》,我表扬他写得好,有古风气象。他不好意思地说,这是仿写的《长恨歌》的句子,不是自己的思考。我当时觉得这个问题很严重,古人讲究“用古人语”“无一字无来处”。化用《长恨歌》,又写出了新意,为什么学生却觉得很惭愧?这个模仿,不仅不是问题,恰恰是全篇最精巧的地方。为此,我专门和学生讲解了模仿的意义,讲黄庭坚的“夺胎换骨”,鼓励他们大胆地去模仿,教他们如何去翻新。

古诗之平易近人,在于格律宽松;古诗之难以入门,在于无法可循。相比于律诗、词那一套严谨的格律,古风只有几个最基本的要求。可是押韵的规则、换韵的规律等基本要求已经做到了,写出来的诗左读右读仍不像古风,这是为什么?因为古风的根本,恰恰在于一种“古”之

气象。

古风、律诗和词,形式不同,美学特征也不同。律诗如君子,文质彬彬;小词如佳人,温婉秀美;古风如壮士,慷慨不羁。要想把诗写出“壮士气象”,最根本的办法是要走进古人的精神世界。

古风,是古体诗词中的游侠,不拘一格,潇洒自如。它是最古老的,也是最能表达诗人心中那些天马行空的思考。思考是诗的灵魂,更是古风的灵魂。所以,古风创作,不避其粗,不避其俗,不避其特,唯在一“真”字。对于学生写的《咏期中考试》《夜证哥德巴赫猜想有感》这样的作品,我非常赞赏。《古诗十九首》能够打动我们,不正是在于其情思之真么?我希望通过这一门课,不仅能够让学生写出像样的诗词来,更能够为他们提供一个抒情达意的载体,培养健康爽朗的

性情。

附学生作品:

夜证哥德巴赫猜想有感

张云柯

大树飘零秋雨天,孤灯挑尽未成眠。

雨打屋檐辗转思,魂魄未归赴堂前。

案前字墨皆未干,穿堂风冷刺心尖。

提笔却无灵感生,胸中包含萧瑟情。

忽闻哥德巴赫一猜想,便于无心想处梦魂惊。

偶数无穷如浮云,均可划为两素分?

千古英杰皆失色,仍信铁杵磨成针。

惊雷震颤下笔处,峰回路转得大悟。

数海遨游破竹势,秋雨骤歇泣情愫。

游刃有余立得证,忽复惊醒叹此梦。

叹吾不若英杰处,尚需努力可成栋。

回首望向窗外天,秋雨化雪雪更寒。

若问世上何人可破此万古难,唯有质朴诗人吴雨川!

呜呼,唯有质朴诗人吴雨川!

写风的诗句篇6

一、雅事

白居易的《惜牡丹花》:“惆怅阶前红牡丹,晚来唯有两枝残。明朝风起应吹尽,夜惜衰红把火看。”因为怜惜国色天香的牡丹,诗人从两枝残花中预感到花儿终将红衰香褪。于是想象明天一旦风起,残花萎红定让人情不能堪。怎么办?何不趁着花儿还没有被风吹尽,夜里起来把火看花。秉烛夜看花,看到的是花儿生命的延长,看到的是诗人悲悯的情怀,可谓大雅。

李商隐的《花下醉》“寻芳不觉醉流霞,倚树沉眠日已斜。客散酒醒深夜后,更持红烛赏残花”,与白诗有着同工之妙。诗先写由“寻”芳而遇,由痴迷而“醉”的过程。诗人为花之美艳而醉,为酒之醇香而醉,乃至沉湎其中不能自已。再写由倚树而不觉沉眠,由沉眠而不觉日已西斜,全然与花融为一体。最后酒阑客散,夜深人静,可诗人的雅兴非但不减,反而“更持红烛赏残花”,也难怪清人马位称之“有雅人深致”。

二、俗事

雍裕之的《农家望晴》:“尝闻秦地西风雨,为问西风早晚回?白发老农如鹤立,麦场高处望云开。”诗的大意是,曾听说过秦地西风一起,紧接着就是雨,能否询问一下那西风何时回;白发苍苍的老农伫立在打麦场的高处,凝神西望企盼着云开天晴。诗截取了收割时节西风已至大雨将来时的农家生活片断,集中刻画了老农望云的情节,通过这一“望”,老农内心的焦灼,老农枯立的执著,老农饱经磨难的顽强,一一地透出了纸背。

再读岑参的《戏问花门酒家翁》:“老人七十仍沽酒,千壶百瓮花门口。道傍榆荚仍似钱,摘来沽酒君肯否。”这也是一首充满世俗生活味道的小诗。开头两句写七十老翁当垆沽酒,花门楼前美酒溢香,全然一幅边关的风俗图画。三、四两句诗人突发奇想,从路旁榆荚形似钱币的外形特征上抓住了动人的诗意:“老人家,摘下一串榆钱来买您的酒,您肯不肯呀?”诙谐、幽默的戏问化成了诗,平常的生活也显出了奇境。

三、情事

唐人绝句写男女之情的,当首推崔护的《题都城南庄》:“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诗的首句写既往,时间和地点,交代得清清楚楚;二句写人,与春风中的桃花交相辉映,可见“人面”不似桃花却胜似桃花,风韵何等的袭人。置身于如许的两美相辉的人面桃花图中,诗人的心事不言而喻。诗的下联写而今,故地重游,虽然地点相同,时节也一样,可那一见钟情的“人面”却没有了踪影,只留下艳丽的桃花在春风中含笑开放。就诗而言,勾勒的是两个相互独立又相互依存的场景:一是寻春遇艳,一是重寻未果。两个场景之间是有意为之的“空白”,而这“空白”之间,填满的是清澈醇美的爱意。

孟郊的《古离别》所写的情事也别具一格:“欲别牵郎衣,郎今到何处?不恨归来迟,莫向临邛去。”诗选取的是夫妻离别的一个场景。首句“欲别”点明背景,“牵郎衣”是特定背景下妻子的特定动作,它既表现出妻子的不忍别离,又自然引出后面的诗句。诗的后三句全是妻子离别时的话,最关键的是结语:“莫向临邛去”。妻子何以有如此的担忧?“临邛”何以成为妻子的心结?原来临邛,是汉代司马相如在客游中,与卓文君相识相恋之处。一切昭然若揭。妻子临别时的言与行,凝聚着的都是她内心深处的真情。

四、趣事

施吾肩的《词》:“才六岁,未知巧与拙。向夜在堂前,学人拜新月。”一联写充满童趣的六岁的女孩,还一点也不知道人情世事的巧拙。二联写小女孩不知巧拙之事:到了晚上她也来到了堂屋前,学着大人的样子郑重其事地叩拜新月。诗的字里行间满是小女孩的天真烂漫,小女孩拜月,形式是成年的,内容却是幼稚的,因幼稚而弄“巧”成“拙”,让人啼笑皆非,而这幼稚的、荒诞的一反常态之举,产生的却是童趣盎然的喜剧效果。诗只用短短20个字,人物、时间、背景、事件却清清楚楚,且章法紧凑而又错落有致,是一幅笔致幽默、妙趣横生的风俗小品画。

再看卢仝的《醉诗》:“昨夜村饮归,醉倒三四五。摩挲青莓苔,莫嗔惊着汝。”这是一首趣味横生的小诗。诗写一个醉汉喝醉了酒,从村外而归,可这“归”实在不同寻常,歪歪斜斜、跌跌碰碰,倒了爬起、爬起又倒。更让人喷饭、忍俊不禁的是诗中这一情节:醉汉倒地,傻傻地“摩挲”着地上的青苔,还不停地与青苔招呼:青苔呀,你千万不要怪我,让你受惊了。醉汉有悖常理的心理和特定背景中的举止,不仅强化了他的醉态,更彰显出他的傻气,真是妙不可言。

五、逸事

陆龟蒙的《和袭美春夕酒醒》:“几年无事傍江湖,醉倒黄公旧酒垆。觉后不知明月上,满身花影倩人扶。”上联写自己隐居乡野,泛舟太湖已有多年,故而常常醉倒在黄公酒垆。“黄公酒垆”,典出“竹林七贤”的旧事,那里曾是他们经常畅饮之地。下联写诗人醉酒之事:酒醒以后,不知明月已经高挂在天;满身花影,酒未全醒还要请别人扶起。诗以自然闲散的笔调,写酒醉月下花丛,“花”、“月”、“影”、“醉人”彼此交融,情趣动人。虽然诗别有他意,但醉酒之乐的闲情逸致,依旧溢满纸上。

又如李白的《山中与友人对酌》:“两人对酌山花开,一杯一杯复一杯。我醉欲眠卿且去,明朝有意抱琴来。”诗写与幽人在山中开怀对饮之事。背景是烂漫的山花,幽人是诗人意气相投的高人。于是,酒逢知己千杯少的快意,便全都渗进一杯又一杯的酒中。“我醉欲眠卿且去”,我醉了要睡了,你就走吧。话说得直率,没有一丝的虚情伪意;最后还不忘招呼幽人:“明朝有意抱琴来。”活画出饮者率性而为、随心所欲的情态,表现出来的是一种超凡脱俗、自然闲适的心性。

六、战事

马戴的《出塞》:“金带连环束战袍,马头冲雪过临洮。卷旗夜劫单于帐,乱斫胡兵缺宝刀。”诗的首句以“金带连环”紧束“战袍”,写人物激战前的精神风貌;次句借“马头冲雪”的动态,写天气的恶劣以及人物征战途中勇往直前的无畏气概;三句“卷旗夜劫”,交待此战的任务是夜间劫营;四句“乱斫胡兵”写短兵相接的战斗场景,“缺宝刀”的“缺”是说宝刀砍到缺了刃口,战斗的激烈,将士们殊死搏杀的威烈,由此可见,战斗的结果也可想而知。全诗只有短短的28个字,却叙事完整,场景逼真,细节生动,形象鲜明,激越的诗情飞扬,可见诗人选材之功力,艺术之匠心。

写风的诗句篇7

高考语文《考试说明》中明确要求考生应具有“初步鉴赏文学作品的内容、语言、表达技巧”的能力。古代诗歌是一种最精练的艺术形式,其艺术形象的概括性、抒情性都很强,最能突出的表现社会生活的典型意义。因此,高考试题把对古代诗歌的鉴赏作为文学鉴赏的重要内容。古代诗歌鉴赏题多从以下几个方面设置题点:

从重点字词处设置 对诗歌中重点字词的理解,是诗歌鉴赏的第一步,只有正确理解字词,才能准确鉴赏诗歌。因此,重点字词成为题点设置的一个内容。 阅读唐代严维的诗《丹阳送韦参军》,选出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丹阳国里送行舟,一别心知两地秋。 日晚江南望江北,寒鸦飞尽水悠悠。

A作者在诗中用一“秋”字,主要是为了交代送别友人的季节。

B“江南”、“江北”在诗中有照应的作用,突出了江水的阻隔;“望”字传达出思念之神态。

C第四句写望中所见,给人以寂寞、空虚、孤独的感觉,“水悠悠”暗含着无限的思想。

D作者将对友人的真挚感情渗透在景物描写之中,言有尽而意无穷。

[解题导引]这首诗,写作者送别韦参军的情景,表现了诗人与参军之间的真挚情谊。对诗中“秋”的理解,关系到整首诗的把握和鉴赏。表面上“秋”是写时令,实际上是表达了当时作者的情绪,作者巧妙地运用拆字法,以“心”上有“秋”说明“愁”,从而表达出作者的千种离情,万般愁绪。因此,如果认为“秋”字主要是为了交代送别友人的季节,那就错了。答案应为A。

从关键语句处设置 读懂诗句是阅读鉴赏诗歌的基础,试题多在关键语句处设置题点。 阅读辛弃疾词《破阵子·为陈同父赋壮语以寄》,选出对这首词的文句解说不恰当的一项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A、“醉里”二句写了一个梦境,描写了词人在刀光剑影中抗战杀敌的形象。

B、“八百里”二句,生动的描写了将士们在军旗下分烤熟的牛肉的宴饮场面,“五十弦”指合奏的各种乐器,“塞外声”指雄壮悲凉的军歌。

C、“了却”二句描写战斗获胜,大功告成时将军意气昂扬的神情,道出了词人收复失地,统一祖国大业,赢得青史留名的理想。

D、末句“可怜白发生”,抒发了词人在南宋统治集团的压抑下,收复祖国河山的壮志无从实现的悲愤。

[解题导引]首句“醉里挑灯看剑”由三层意思:“看剑”表示雄心,“挑灯”点出时间,整句是写念念不忘报国。“梦回吹角连营”,是写拂晓醒来时听见各个军营接连响起雄壮的号角声,也不是写梦境。而且,这两句也并没有写到词人在刀光剑影中抗战杀敌的情形。答案是A。

从意象上设置 意象是寄托诗人情感,构成诗歌意境的客观物象。如果要理解诗中蕴涵的情感,参透诗的意境,那就必须先把握意象。 对下面这首《菊花》诗分析不确切的一项是

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A、第一句写从秋菊围着房舍,仿佛是陶渊明的家。

B、第二句表现了诗人赏菊入迷、留恋忘返的情景。

C、三、四句由描写转入议论,突出渲染了菊花的高洁气质。

D、全诗用语平易,没有刻意求工,却含义隽永,极富艺术感染力。

[解题导引]在人们的思维定势中,一谈到菊花,就想到它的高洁气质。但本诗作者之所以喜爱菊花,是因为菊花在百花之中最后凋谢,“此花开尽更无花”,与菊花高洁的气质无关。因此,如果对菊花这一意象的理解出现偏差,就会导致误选。答案是C。

从感情的角度设置 感情之于诗,如血液之于人体,如水分之于花草,它是诗歌的生命。鉴赏诗歌就应当从诗歌的意象出发,仔细体味诗中所表现出来的诗人的情感。 对[甲][乙]两首词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甲]箫声咽,秦娥梦断秦楼月,秦楼月,年年柳色,灞陵伤别。 乐游原上清秋节,咸阳古道音尘绝。音尘绝,西风残照,汉家陵阙。

[乙]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霜晨月,马蹄声碎,喇叭声咽。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从头越,苍山如海,残阳如血。

A、从词中所写的人物来看,甲词所写的一是一位思妇——秦娥;乙词中没有人物姓名,没有人物活动,是一首写景词。

B、从时令上看,两词均描绘了秋季景物。

C、两词均以借景抒情之笔收束,均是借对夕阳下景物的描绘来抒发一种悲壮豪迈之情。

D、两词结尾均具博大苍凉之气,但前者略显伤感,后者则透露出昂扬豪迈的英雄气概。

[解题导引][甲]词作者传为李白,从诗中意象看,体现了博大的盛唐气象,同时也给人一种苍凉之感,但仔细体味那幽怨的箫声、秦楼的冷月及西风残照的汉家陵阙,又无不给人一种惆怅空寂的伤怀之痛。[乙]词作者是伟人毛泽东,从凛冽的西风、雁叫的长空、如铁的雄关、如海的苍山、如血的残阳中,分明感到词中所抒发的是红军战士那种昂扬、悲壮、豪迈之情。答案为D。另外,[甲]词是一首叙事词,写的是冬景;[乙]词没有抒发豪迈之情。据此排除前三项。

从意境上设置 意境是诗人通过种种意象的创造和联缀所构成的一种充满诗意的艺术境界,它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古人创作诗歌,十分重视诗歌的意境,把意境的优劣作为评判诗的重要标准。鉴赏诗歌就应当能够通过诗歌的语言,把握意象,进入到意境中,去领略诗歌的意境美。 杜甫的诗《漫成一首》分别写了月、灯、鹭、鱼四景,四景又组成了一个统一的意境。下列四首诗中与此相同的一首是

江月去人只数尺,风灯照夜欲三更。 沙头宿鹭联拳静,船尾跳鱼拨剌鸣。

A、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B、门径俯清溪,茅檐古木齐。红尘飘不到,时有水禽啼。

C、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D、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解题导引]备选的四个答案中,只有C项诗的意境由四景组成,即“江山”、“花草”、“燕子”、“鸳鸯”。所以,答案选C。

从风格上设置 风格是诗人在创作中所表现出来的不同的艺术特色和创作个性。不同的诗人有不同风格,同一位诗人在不同作品或不同的创作时期所表现出来的风格也不尽相同。因此,鉴赏诗歌不能不了解诗人的创作风格。 对辛弃疾词《破阵子·为陈同父赋壮语以寄》(见例2)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这首词结构布局奇变,打破了上片写景下片抒情的传统写法,把上下两片内容紧密联系在一起,过片(下片的开头)内容不变。前九句为一意,末了“可怜白发生”一句另起一意;前九句是想象中的军容和雄心,末句却是现实情况。

B、“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连用两个比喻,生动的描写了抗金的惊险激烈的战斗场面,十分振奋人心。

C、这首词词题是“壮语”,前九句雄姿英发,堪称壮语,而末句却是感情大转折,使全首词变得低沉凄凉,一变而为婉约派的风格。

D、尾句是写现实生活,与前文的想象之辞形成强烈对比,揭示了现实与理想的大矛盾。

[解题导引]这首词和辛弃疾的其他词一样,格调是豪迈高昂的。末句是对前九句的大转折,使全词顿生悲壮之气,并且一转折即结束,文笔很是矫健有力,其声调、色彩与婉约派的作品完全不同。这种艺术手法正表现了辛词的豪放风格和他的独创精神。本题答案是C。

从表达技巧上设置 古代诗歌十分讲究表达技巧,鉴赏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是诗歌鉴赏的重要内容。 对李清照《如梦令》一词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A、“不消”表面是指酒意未消,实际指的是消不尽的伤感和烦闷情绪。

B、“绿肥红瘦”中,“绿”“红”分别代替叶和花,“肥”和“瘦”分别形容叶的茂盛和花的凋零。

C、作者采用直抒胸臆的手法,表达对春光留恋和惜别的一种伤感情绪。

D、 这首词从一般叙述,转入到一问一答,然后是设问和慨叹,层层拓展、深入。

[解题导引]这首词揭示了作者对大自然变化的敏感和生活中美好事物的关怀,内容曲折而含蓄,笔调跌宕而有致,在与侍女的一问一答之间委婉含蓄的流露出惜春的情愫,并非采用直抒胸臆的手法,因此答案为C。

从用典处设置 在我国的古代诗词典中,经常出现一些典故,运用典故能够起到含蓄、洗练、委婉和联想翩翩等作用。对于鉴赏者来说,如果不了解典故的含义,就不能很好的读懂这些诗歌,更谈不上鉴赏。 对《出塞》一诗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是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A、首句运用互文见义的写法写诗人由眼前的“明月”和“关”联想到秦汉两代曾经有效的抵御匈奴的入侵。

B、二句写外族入侵,战士们因抵御外侮而长期不能归还。

C、三、四句借用飞将军李陵的典故,对当时领兵远征的主将进行了赞扬。

D、这首诗的情绪悲壮而不凄凉,明畅而不浅露,慷慨而又含蓄,体现了王昌龄七言绝句所特有的风格。

[解题导引]《史记·李将军传》中说:“(李)广居右北平,匈奴闻之,号曰汉之飞将军。”清人沈德潜认为这首诗“盖言师劳力竭,而功不成,由将非其人这故;得飞将军备边,边烽自熄”。因此,三、四句是借用飞将军李广的典故,对当时领兵远征的主将进行了批评答案是C。

从节奏方面设置 诗歌是一种富有音乐性的语言艺术,我国的古代诗歌非常重视节奏和韵律。把握诗歌的节奏,进行诵读,对于我们鉴赏诗歌有着很大的帮助。 对王维《山居秋暝》的诗句,诵读节奏划分不恰当一项是

空山/新雨/后 明月/松间/照 竹喧/归浣/女 随意/春芳/歇

写风的诗句篇8

瘦竹藤斜挂。幽花草乱生。

林高风有态,苔滑水无声。

(二)

树合秋声满,村荒暮景闲。

虹收仍白雨,云动忽青山。

(三)

川迥枫林散,山深竹港幽。

疏烟沉去鸟,落日照归牛。

元好问(1190----1257),字裕之,号遗山,太原秀容(今山西忻县)人,金元时期著名的诗人、词人和史学家。以元灭金(1234年)为界,元好问生活主要分两个阶段。前期,诗人长期过着逃避战乱的流亡生活,宣宗贞元年(1213),蒙军一支由太行山南下,入山西,次年屠戮忻县城,死者十余万人,其兄好古也遇害,贞佑四年,蒙军又围太原,诗人携家流亡河南福昌三乡镇,不久,又流亡他乡,金宣宗兴定二年(1218),诗人移居登封,并在昆阳后湾,置田买宅,期盼过上安定的生活。金灭之后,诗人决心隐遁不仕,在故乡秀容读书山下著书赋诗,度过晚年的遗民生活。

《山居杂诗》共六首,是诗人家居登封时写的。元好问的这些诗继承了谢灵运、王维山水田园诗的风格,艺术成就颇高。

第一首诗描绘了一幅春日山村幽居图。诗的第一句,写山竹遍野,刚健瘦削,遮天蔽日,野藤缠绕着修竹奋力往上爬,细细的藤蔓斜挂下来,摇曳多姿。第二句,写山中杂草丛生,百花竞发,红绿相间,斑斓多彩,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一个“乱”字,形象地写出了这里花多草密。环境清幽。第三句,写林中的动态美,远近高低,古木参天,山风排过,树梢摇曳,似海浪起伏,蔚为大观。第四句。一个“滑”字,照应上文“幽”字。凸显了这里润湿幽深的环境,“水无声”写溪水静流,以静衬静,突出了山居环境的幽静。全诗一句两景,有动有静,动静结合,融情于景,委婉含蓄。

第二首诗描绘了一幅秋日暮雨图。前两句,先从听觉写树林中的秋声,一个“满”字,尽写声之杂乱繁复,鸟声、虫声、风声、水声、落叶声充溢林间,接下来一个“荒”字写出了山村杂草丛生的景象,一个“闲”字,流露出了诗人的心情。后两句,写彩虹消散又下起了秋雨,青山中云雾飘浮,这两句对仗工整,写景动静结合,美不可言。

第三首诗描绘了一幅落日归牛图。远山枫林散尽,深山中溪岸佳竹葳蕤,这两句写出了山居环境的清幽。后两句,写山中疏烟缕缕,归鸟急急,落日沉沉,归牛悠悠,此情此景好不悠闲!

写风的诗句篇9

因此,学会鉴赏诗歌,就要学会鉴赏诗歌的语言。诗歌语言的锤炼是高考诗歌语言鉴赏中的一部分,从近几年的考查形式看,基本有四种:一、赏析生动传神的词语;二、分析作品中的关键词语;三、鉴赏诗眼;四、比较词语或句子的优劣。

如何解答这类鉴赏题呢?下面,我结合具体诗歌来谈一谈。

一、赏析生动传神的词语

常见提问方式有两种:1.某句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何字?为什么?2.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好在哪里?

这类题要求品味字的妙处。答题时不能把该字孤立起来谈,得放在句中并结合全诗意境情感来分析。

例析:

阅读下面一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玉楼春

宋祁

东城渐觉风光好,皱波纹迎客棹。

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

浮生长恨欢娱少,肯爱千金轻一笑。

为君持酒劝斜阳,且向花间留晚照。

【提问】 “红杏枝头春意闹”是千古名句,有人说著一“闹”字而境界全出,请说说你的理解。

参考答案:闹,本指热闹,此处指春意盎然。红杏的枝头,开满了绚烂的花朵。作者用拟人手法描写花满枝头充满生机的景象,以动写静,把无声的姿态描摹得好像有声音,在视觉里获得听觉的感受。

仔细体会这个答案,我们可以提炼出这样的答题步骤:

步骤一、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闹,本指热闹,此处指春意盎然”。

步骤二、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句中描述景象。“红杏的枝头,开满了绚烂的花朵”。

步骤三、结合艺术手法阐述该字的表达效果。“作者用拟人手法描写花满枝头充满生机的景象,以动写静,把无声的姿态描摹得好像有声音,在视觉里获得听觉的感受”。

二、分析作品中的关键词

这类题的提问方式是:某词是全诗的关键,为什么?

古诗讲究构思,往往一个字或词就构成全诗的线索,定下全诗的感情基调,统领全诗的主旨,分析关键词必须围绕全诗进行赏析。

例析:

竹窗闻风寄苗发司空曙

李益

微风惊暮坐,临牖思悠哉。开门复动竹,疑是故人来。时滴枝上露,稍沾阶下苔。何当一入幌,为拂绿琴埃。

注:苗发、司空曙是李益诗友。

【提问】诗以“微风”开头,并贯穿全篇。请对此作具体说明。

参考答案:颔联:清风吹开门,吹动竹子,引起怀念故友之情。颈联:微风吹落枝上露水,滴在阶下青苔上,写出了清幽静谧的境界。尾联:希望微风吹进帘幔,拂去琴上尘埃,语义双关,表露不胜渴望之情。全诗以“微风”为线索,表现了诗人孤寂落寞的心情,抒发了思念故人的渴望。

从这答案中我们可以提炼出赏析“关键词”的基本步骤:

步骤一、全诗哪些地方紧扣该词用了什么手法描写了什么内容。

步骤二、该词对领起内容、突出主旨所起的作用。

步骤三、该词在诗中结构上所起的作用(如线索、呼应、铺垫、统摄、定基调等)。

三、鉴赏诗眼

所谓诗眼,就是指诗中最能表现情感意味、精神内涵的字或词。这类题的提问方式一般有两种:1.你认为这首诗某一联两句中“诗眼”分别是哪一个字?为什么?2.本首诗歌的诗眼是某一字,请结合全诗加以分析。

例析:

孤雁

杜甫

孤雁不饮啄,飞鸣声念群。谁怜一片影,相失万重云。望尽似犹见,哀多如更闻。野鸦无意绪,鸣噪自纷纷。

【提问】古人有“一诗之眼”的说法。这首杜诗,其“诗眼”是什么?以颔联为例,联系全诗,说说是如何体现诗眼的?

参考答案:诗眼是“孤”,即孤独之意。“谁怜一片影,相失万重云”,意思是“一片孤单的雁影,遗失在万里云天中,真令人心生怜意”。 “一片”、“万重”对比,构成极大反差,极言其“孤”;“谁怜”二字直抒胸臆,凝聚了诗人对孤雁的怜悯之情。颔联形象地写出路远雁孤、同伴难寻的凄苦之情,也写出作者身处乱世,无人理解的孤独。

从这答案中我们可以提炼出这样的答题步骤:

步骤一、点出诗眼,并释义。

步骤二、紧扣诗眼,解释句意。

步骤三、结合表现手法指出如何突出诗眼。

步骤四、总结该联如何点明主旨,突出诗眼。

四、比较词语或句子的优劣

这类题的提问方式也有两种:1.诗中的某一词或某一句,有的版本说法不同,你认为哪一句更妙, 为什么? 2.诗中的某一词有人认为换成某词更好,你的看法呢?

例析:

与夏十二登岳阳楼

李白

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

【注】乾元二年,李白流放途中遇赦,回舟江陵,南游岳阳而作此诗。

【提问】诗中的“雁引愁心去”一句,有的版本写作“雁别秋江去”。你认为哪一句更妙, 为什么?

参考答案:“雁引愁心去”好。它运用了拟人手法,写出了李白流放遇赦的高兴心情。这一句写大雁有意为诗人带走愁心,与下句写君山有情为诗人衔来好月相呼应,对仗也更工整。“引愁心”比“别秋江”更富有感彩,且更新颖。(回答“雁别秋江去”,言之成理亦可) 。

我们对此答案细细分析,可以发现这样的答题步骤:

步骤一、要明确回答自己认可的对象,绝不含糊。

步骤二、解释手法、内容(如在写景句,就勾勒其描绘的画面,如在抒情句,就写出其能更好抒发的情感)。

步骤三、考虑结构、表情达意、音韵等方面的作用。也可以适当分析另一词语或句子的不足。

迁移训练:

1.清平乐•村居辛弃疾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

“溪头卧剥莲蓬”中“卧”一向有一字千金之誉(一字用得恰到好处,给全句或全词增辉)。你同意此说吗?为什么?

参考答案:“卧”字确实使用最妙。(第一步)

“卧”,即“躺”,它使小儿躺在溪边剥莲蓬吃的天真、活泼、顽皮的劲儿,跃然纸上。(第二步)从而使人物形象鲜明,描绘出纯朴自然的田园生活图景。(第三步)

如不同意此种说法,但能够自圆其说,可根据具体情况考虑给分。

2.过香积寺(王维 )

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薄暮空潭曲, 安禅制毒龙。(注:安禅,佛家语,指闭目静坐,不生杂念;毒龙,指世俗观念。)

【提问】你认为这首诗第三联两句中的“诗眼”分别是哪一个字?为什么?请结合全诗简要赏析。

写风的诗句篇10

人不俗,指人生观、价值观、艺术观的不俗。他自号“湖西迂人”。在这“充满喧嚣而又特e务实的时代”(其附文中语),他却自甘“迂腐”,痴迷诗书。在上述“三观”方面不脱凡俗者,安能臻此高境?从社会角度来说,人品重于诗品;从艺术角度来说,人品决定诗品。脱俗者,其诗方能达到高境。胡成彪以其实践证明了上述规律。

诗不嫩,指其诗艺水平,包括内容和形式两个方面。他生于1957年,已过半百之龄,当过兵,读过大学,做过行政官员,家学渊源并不深厚,却因品高趣雅、深投多思,在实践时间较短的情况下,就能较快地步入佳境,而且书法诗艺并进。这等成就,非一般“半路出家”者堪与比并。究其原因,除了人们常说的天才加勤奋以外,似乎他具备更多的东西。例如,他的创作实践,绝不能从他真正写出诗的那天算起。他因工作繁忙,往往无暇落笔,但关于诗的触发、酝酿、思索甚至构建种种思维,却一直伴随他多年,是他生活的主流,占据了他岁月流华中重要的份额。这些原因,读者自可从那篇附文中看到。

为了更具体地阐述胡成彪诗作所达到的艺术高度,我想以其一首七绝来作例证。我认为这首七绝可以说是他的代表作,题名《微山湖夏日》:

湖面宽宽天色好,蝉声切切柳堤长。

小船无舵随风走,带起红莲一径香。

一、符合内结构规律:绝句虽短,但内结构的规律和任何长篇诗赋一样。分析绝句,如窥豹之一斑。一般说的“起承转合”并不完全确切,此诗写夏日游微山湖,前两句并无多少起承关系,都是描写大景。第三句才是诗的高潮,是“异军突起”之处,要另起新意、奇意,才能带出第四句,一锤定音,宕出余味。所以说:三四句是绝句灵飞之处,其艺术作用占全诗十之七八。此诗后两句如不另起新意,继续和一、二句一齐罗列湖景,便毫无波澜曲折之致,诗的内结构脉络也就失之平平了。

二、善用反差法:此诗前两句与后两句,因存在极大反差,读着更觉有艺术魅力。表现为:大景与小景,即大视野与小视野的反差;描写全景的熟套感与描写具体景象的突兀感、新鲜感的反差;全景描写的静势感与船随风走、带出莲香的动势感的反差。

三、景象结构的内敛与外延:第一、二句写大景,但也有差e,首句是湖面天光之“面”,第二句是蝉声柳堤之“线”。面线互辅,构成立体化大空间的全景。所谓意象结构的内敛与外延,主要是指三四两句。内敛指诗的各个意象都有内在联系,外延指意象的内在联系常常表现出互动、派生等形态。如此诗由船的意象,才有了“红莲一径”的视觉感;由风的意象,才有了“走”“带”的动势感、“香”的嗅觉感。这种各个意象之间的联系,就是诗的逻辑结构形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