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园小学十篇

时间:2023-04-03 23:19:33

景园小学

景园小学篇1

关键词:校园环境 参与式设计

“环境景观”是环境系统与景观学科的结合,其中的环境是指包括自然环境、人工环境和社会环境在内的全部环境概念,景观可以理解为景与观的统一体。环境景观从广义上讲包括自然环境景观、人工环境景观和人文环境景观,狭义上讲是指建筑物外部的空间。

每一所小学都有其不同的发展历史,因此,小学环境景观设计应该区别于其他建筑设计,担负起积淀学校历史、传统、文化和社会的价值取向等重任。良好的校园景观给校师生一种为某种精神而奋斗的感染力,因而小学校园环境景观整体设计应努力体现校园文化精神,将设计理念融入景观之中,通过对它的物化,以具象的形态表达思想,传递丰富的文化内涵。

1校园景观规划设计研究背景

知识经济的初露端倪,错综复杂的中国社会现代化进程,从不同的方向上,又一次聚焦于教育环境。21世纪的研究结果表明:校园环境越完善、理想,学生的正面环境知觉越好。负面的环境知觉越少,对学生行为的影响则是积极行为(如学生兴趣、参与行为)越多,消极行为(如学习压力、人际争执)越少。我们从中国古代的“孟母三迁”等股市可知环境对人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人在良好的环境中,在使人精神振奋的条件下,无疑会更多的诱发思想灵感和智慧的火花,这对教育、科研的作用虽是无形的,但肯定是有效的。

小学是我国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提高素质教育的最重要的阶段,学校环境景观对于学童的熏陶润泽无可替代。因此,在学校的环境设计中,营造良好的环境景观是很重要的需求,具有精神上和物质上的双重意义。在此背景下,希望探索一套适合中国国情的小学环境景观参与式设计机制、模型与方法体系。

2 研究的方法及内容

本研究遵循认识事物的一般思路展开研究,即“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从研究背景入手,通过归纳演绎与分析综合,建立有效可行的研究框架体系,研究主要采用“系统与全息研究结合”的方法:由宏观到微观、逐层逐次地剖析对象,贯穿研究从始至终,有助于整体全面地认识小学校环境景观参与式设计。

3夹江第二小学校园景观现状分析

夹江第二小学位于乐山市,夹江县。夹江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夏为梁州之域,汉为巴蜀之地,隋开皇(公元593年)建县,两岸青山相对出,一江碧水自中流。上苍造化,鬼斧神工,夹江因此而得名。

夹江二小位于县城文庙街15号,始建于1937年,原名夹江文庙街小学,后又名向阳小学。学校现有本部和城东分校两个校区,两校区占地总面积约14亩。教职工91人,教学班34个,学生2000余人。

学校占地面积小,教学设施落后,不能更快更好的推动学校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现在夹江政府以及学校领导高度重视该校的发展情况。希望通过该校的发展带动周围城区的文化氛围,亦是拉动附近经济的发展。该校的成功改建必将成为周围城区的焦点。

4 夹江第二小学校园改建设计原则

景观规划与设计是一个涵盖内容广泛,尺度大,知识面广,设计的因素多的学科。所以在一般的设计当中,设计师的想法作为项目的主导,有时候,投资者的决策同样也能起到指引方向的作用。使用者在其中同样也可以发表自己的意见,为设计出谋画策。而这一次的夹江第二小学规划设计就是让熟悉校园的孩子们参与到设计中,不仅让设计者了解到孩子们的需求,同时通过互动交流与调查问卷的方式来促进孩子们的认同感和归属感。这种让参与者与设计者互动的方法称为参与式设计。其中参与式设计指的是让人们在设计过程中由设计、研究、参与者三者协同参与研发,使用者与设计者一起分享心得的设计方法。

小学校园环境景观一直是校园规划设计中设计者殚精竭虑的设计对象,但是现在,设计对象发生了变化。而伴随着这种变化的是校园空间的社会化转型。功能的变迁必然引起校园空间的研究视角的变化。项目研究以转型期校园空间的维度拓展为依据建立了小学环境景观的多个视角的认知:第一个角度是传统的视角,即将校园空间作为一个“面”,研究内部组成与特性;第二是宏观视角,即将校园空间视为一个“点”,研究其与城市中其他的相关要素的相互作用;第三是研究校园空间在信息技术影响下空间维度的拓展——虚拟小学环境景观,进而研究它与实体校园空间的互动机制。

5夹江第二小学校园改建设计方法

小学环境景观设计应该区别于其他建筑设计,担负起积淀学校历史、传统、文化和社会的价值取向等重任。因此根据夹江第二小学校园现状,在学校领导的帮助下,由每个年级选出小学生代表填写调查问卷并绘制校园意向图。

第二个阶段就是参与式设计中最重要的环节——和相关设计人员一起绘制夹江第二小学景观规划设计概念总图。

第三阶段就是对调查问卷进行数据分析和整理。

第四阶段是对校园进行现场实地测量,拍照以及记录工作。

第五阶段是对前一阶段的现场调研进行详细的资料整理并撰写调研报告

下一阶段就是查阅相关资料结合夹江第二小学校做出规划设计方案。

最后就是通过三维建模以及图片处理的方法制作成虚拟空间。

6 结束语

通过对小学校园环境景观设计的研究,发现小学校园的建设需要有地域文化作为景观文化的支撑,才能创有特色,发展地域文化,两者之间互为依托;校园景观要表现文化性,形成校园文化如同城市文化一样,要具有一定的象征性,它是既具有排他性,又具有景观的共性特征。总之,校园环境景观设计是一项跨学科的综合系统工程,不能舍本求末,片面的看待,要有一个整体正确的设计思路,把环境景观设计落到实处,建设一个更加完善的以人文本的“学子园”。

参考文献

书籍:

1. 刘滨谊. 现代景观规划设计[M]. 南京:东南大学出版,2010

2. 吴家驿. 景观形态学[M]. 北京: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0

3. C·亚历山大. 俄勒冈试验[M]. 北京: 知识产权出版社, 2002

景园小学篇2

关键词:大学校园小说 伤痕文学背景 创新探索

伤痕文学开始反思“”造成的伤痛,在当代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在于作者敢于在那个时代讲述经历“”的中国社会的故事,也就是福柯所说的,重要的是讲述故事的年代。随着伤痕文学创作的逐步深入,人们已不满足于对“”罪行的一般性揭露和控诉,而是要求作者有更开阔的视野、更深沉的思索和进一步的艺术开拓。在此背景下,80年代后文坛上出现了一大批审美趣味、艺术风格迥异的文化小说,为当时的文坛吹来了一股清新的微风。大学校园小说带着伤痕情绪的渗入,以探寻者的姿态在政治主旋律中唱响追求改革、自由的新生活的心声和对艺术的探求而与“十七年”文本形成鲜明的历史对照。

一.“”话语后,退出革命引导的角色

与《大学春秋》、《大学时代》等革命叙事不同,《夏》、《女大学生宿舍》等短篇小说不再将目光聚焦革命,而是对的反思,对改革的向往。党、团等权力中心仍然可以在文本中找到,他们依然有着较强势的话语地位。比如《夏》中的吕宏,“入党多年”,考上大学后成为党小组长,但思想保守、僵化。因为她上大学前在某农场搞宣传工作,政治文化对她影响深远。文本中那些具有强烈色彩的政治话语,便可说明此点。如,“社会上的阶级斗争那么尖锐复杂,我们的校园里怎么就会那么平安无事?‘’的流毒那么深,我们能离开阶级斗争去培养人才吗?”“在社会主义社会里,连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的矛盾也不存在了!这是何等值得注意的倾向!”政治课上,关于“当前主要矛盾”的讨论,吕宏滔滔宏论,连老师和大多数同学都被她的“政治和业务的矛盾”给征服了。特别具有悲剧色彩的一笔在于政治老师,他“眯着眼向大家扫视一遍,用一种满意的口气说:‘很好,今天大家谈得很好。通过讨论,统一了思想……’”这不经意的一笔,作者轻轻带出,却重重地压在读者的心上,留给读者沉沉的思考。按理说,大学政治老师对“政治”的理解应高瞻远瞩,可是没有。这具有讽刺意味也具有警示意味的一笔,充分说明在那特定背景下,政治文化的影响力。“评三好”上,吕宏又提出了自己的“政治”标准,把那些善于交际、唱唱情歌、喜欢发表诗文提出自己解放思想观点的同学一律排斥在外。他们有权批评梁一波“照片事件”,女大学生岑朗送给“我”――梁一波,一张十四五岁少女的泳装照片,却被我在球场上不小心从挂着的衣袋里滑落出来。吕宏拿了去,她表现得“笑声有点古怪”、“笑容不见了”、“表情很严肃”、“带着明显的焦急口气”,“神气似乎有点紧张”、“审问我”。从这些细节描写中见出吕宏的世故、狭隘,容不得新鲜的事物、新异的举止。她认为一个女孩子在大海边穿泳衣是惊世骇俗,甚至是大逆不道的。干涉其和岑朗的交往,还指责岑朗思想不健康,有严重政治错误倾向。而恰恰相反,岑朗是一个诚实开朗、大胆开放、不受传统束缚,善于接纳新鲜事物的好学生。泳装照片事件闹得沸沸扬扬,同学们交头接耳地议论着。岑朗“她好像轻轻跺了跺脚”,说:“我不在乎!”“既然那么感兴趣,让她们去看好了……”实际上“表现的是她坦荡开放的精神境界,引起的轩然大波显示出的是新旧观念的冲突及人物不可阻挡地伸张个性情感的强烈要求。[1]”可事实上,以岑朗为代表的新时期的大学女生,不过是穿了游泳衣,要求自由和解放罢了,却被吕宏看作是极其危险的“第一个吃螃蟹”而存在严重的政治问题。这里可以看到《班主任》里谢惠敏等受极左路线思想毒害的学生们的影子。党小组长吕宏和岑朗的冲突,并非革命与不革命的冲突,而是保守与革新之间的较量。党、团的负责人不再是“十七年”革命叙事中不灭的指路明灯,现在他们也困惑了。自然的,革命的引导者也就逐渐消失了,而革新的引导者,如岑朗等女大学生,正面临着对“”的深刻反思。然而现实的种种阻力使她们终究没有从时代的队伍中出列。不过作为一种新生的力量正在萌动。至于《女大学生宿舍》,则连党、团都潜隐到叙事的背后,有去政治化倾向。在90年代及其以后的大学校园小说中,就基本上再也看不到党、团的形象了,即便是有,也不再成为话语中心。校园小说的政治规训正逐渐转向,由裸的表层转向交错的里层。

但不可否认的是,《夏》、《女大学生宿舍》等小说依旧是80年代初政治话语建构的组成部分。两篇小说无一例外地都将故事的背景设定在夏天,这是别具象征意味的。正如《夏》中最后岑朗的话:“夏天是生长的季节,一切都欣欣向荣……还是让它自由生长,让它生长吧!”以“夏”来隐喻“”后的新生,并热烈地期盼改革的新生活生长壮大,充满了政治色彩。

二.低调平和里,养成健康向上的人格

大学校园小说中的“大学人”,由于他们身份的特别、成长环境的特殊、文化教养的特殊,因而在他们的人格世界里具有较高的人格精神:热爱科学、向往文明、追求理想、崇尚自由、感受新潮。这些人格精神不断凝聚升华会转化为较强的人格力量,如道德力量、意志力量、智慧力量等等,从而对他人产生感染,对周围产生鼓舞,对社会产生影响。作者敏感地抓住这一重要的文化现象,敏锐地对这一文化现象作出反应、挖掘、表现,意在营造文化氛围、改革教育机制、改善教学环境、建构精神家园,以推动整个社会的发展。“只要人类社会存在,崇高的道德向往与人格精神,就将永远是历史不断走向文明与进步的重要保障,也必将是文学不朽的生命内核。”[2]喻杉的《女大学生宿舍》中的“五朵金花”的主体人格的精神是健康向上、热情互助、积极乐观、务实上进、低调平和、诚实善良、乐于思考,一句话“大学人”以文化思考为支点,强调独立人格的尊重、自主意识的认可、自我存在的价值的认定。如温和的骆雪,虽然是部长的晚女,做人却很低调,从不张扬,要不是照片的“暴露”,同室的女生们并不知道她的父亲是部长。“她虽然生长在部长的膝下,却没有一丝干部子女或多或少的都有些的娇气和任性,和令人讨厌的优越感。”她心甘情愿地做个能为大家喜爱的“下里巴人”。她暗地里资助同学,热情帮助同学,比如,“为匡筐助学金的事已经跑遍学校了”。这些足以说明骆雪的低调平和、热情善良。“五朵金花”中最有个性的人物是匡筐。她的父亲因为母亲的“揭发”被下放到林场改造思想了,直至病死在大山里。她过早地失去父母,养成了她的独立自主、务实进取的精神。她为了自己的生活,从小就挣钱养活自己。在大学还在晚间偷偷地去砖厂拉砖,一晚“包了一万五千块砖,得拖六十多趟呢,至少得干到天亮”。她用汗水和辛劳换得“外快”,以贴补因降等助学金带来的经济的拮据。在修理宿舍过程中,她是积极地支持者和参与者,她拉着“我”朝外走,“我们去备料吧。我刚才顺路借来了小车,又侦察到一个废弃的石灰池里还有不少石灰……”她的“巧手”,把天花板“补得天衣无缝,粉得雪白”。不仅如此,匡筐还是一位善于思考的人,正如她自己所说:“我这个人呀,对我们现实中许多问题是有我的看法的。”在对待自己的主攻业务方面,她很想成为一个女作家,用从父亲手里接过的笔,完成父亲的未竟之绪,去书写自我,抒写人生。这些都充分地说明了匡筐做人有自己的思考准则,正直无私,热情真诚,自主独立,务实上进,对理想的执着追求、平等的信念向往、深沉的自我寻觅、生活的诗意认识、生命的清醒感悟、人格的现代提升,无不体现出其道德、意志和智慧的力量。而这些正是人格精神的体现。

三.政治反思中,追求青春理想的愿望

与《大学时代》、《大学春秋》不同,与《班主任》、《伤痕》也不同,《夏》、《女大学生宿舍》采取的不是全知全能的上帝模式,而是降低叙事权威,采用“同故事叙事”的方法,站在特定的大学生个体视角,较为理智和冷静地观察大学校园,反思社会历史,展望新生活。作者不太愿意挖空心思编织一波三折的情节,更多的开始关注人物性格的描摹。像《夏》里岑朗旗帜鲜明地追求个性解放和自由,梁一波的怯懦,吕宏的保守等,更多的是人物性格感染读者,而非故事情节曲折入胜。

如果说《夏》更多的是对“”的反思、改革风潮的萌动,那么《女大学生宿舍》就是旗帜鲜明的青春理想抒写。通过“我”的眼睛看到了性格各异的五个女孩:宋歌、辛甘、夏雨(“我”)、骆雪、匡筐。故事里没有大是大非的政治对错,没有盛气凌人的政治说教,有的只是五个大学女孩之间的琐事儿:床铺之争、宿舍维修事件、助学金风波、理想畅谈、晚会和解等。虽有冲突,但作者笔下的每一个女孩,无论出身,老干部子弟也好,单亲家庭也罢,最终都显出善良和温馨。匡筐对妈妈因为政治而抛弃爸爸的血泪控诉,“我没有妈妈,没有!你若是问做过我父亲妻子的那个女人,我倒可以告诉你,我现在弄明白了,她将自己变成一根藤萝,攀附在一株虽然苍老,但还不算太矮的树上,高升了”,也在女孩子们温馨的善良里洗尽了戾气。虽然有对现实生活的不满,但更多的是年轻大学生对生活的热爱和理解,对美好人生的憧憬和热望。正如结尾写道,“女大学生的生活,是丰富有趣的,然而,也远不是百事如意的。”

注 释

[1]郭亚明.心灵的守望与诗性的飞翔――新时期女性小说论稿[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48

景园小学篇3

课改,小曲好唱口难开。“课改”实验,层层推开。隆重见于礼堂、广场者多,扎实操作于课堂者

少。是领导不重视?那数以万金的电教设备何以堂而皇之“摆设”?是教师不热心?那礼堂、广场怎能座无

虚席?—— 其所以然者何?“知音少,弦断有谁听?” 叹只叹,“月落乌啼总是千年的风霜,教育依旧不见当

年的教师。今天的教育怎样解开昨天的桎梏,这一张旧船票已经不能登上现代教育的客船。”

教师,光环下步开怪圈。汉文化的故纸堆里,唯圆圈颇为夺目。从阿Q至死不放弃画个圆圈的宿愿,到民族舞蹈语汇“拧倾曲圆”的特征,再到“某名师名家名某某”光环照耀的满足,从物质到精神,从行动到心理,无不渗透圆圈文化。上世纪七十年代后期,中国教育界拨乱反正,修复尊师重教的民风,至九十年代成效喜人。手捧教书俸禄者更是高唱“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的颂歌;过“独木桥”的千军万马给师长们献上了一顶顶“教杠”“打锭子高手”的桂冠 —— 年深日久,尊师重教的光环罩住了中小学这块圣地,一部分教师则不自觉地从“天地君亲师”的牌位上找到了“私塾”里遗老遗少的感觉,步入了拣起传统抗拒现代的怪圈:手里捧着满载民主的社会、人文科学的教本,但对学生动辄得咎;口里不绝于逻辑推理,眼里却无视学生活动的逻辑 —— 因为课堂上我说了算,师道尊严;世纪之交接轨国际,要求洗脑充电,“高手”却强辩“我先前阔过”,是“独木桥”上的过来人,掩饰素质上的“癞疮疤”—— 讳疾忌医;素质教育的惊雷要炸开课堂堡垒,要求课堂耕耘者“精耕细作”,讲究职业技能,“教杠”则自诩为“咬得到耗子的好猫”而嗤之以鼻——抱残守缺,维护既得利益;课标取代了大纲,课改汹涌而来,涤荡传统中的污泥浊水,“高手”“教杠”“好猫”埋怨课标脱离实际,笑“城里人叫条凳是长凳”,仇视课改能者——抵触课改,平衡自身的失落,维护师道尊严。从阿Q画圈到现代某些人追圈,时间的流驶似乎给我们更多的是悲哀!

农耕,胚胎了狭隘保守。我国的国情是农业穷国办大教育,中小学教师槛低、量大、质劣;教师劳动与农民劳动的粗放型特点一样,高耗低效、广种薄收,这是一系列连锁反应,不可避免。近20多年收获的精英,多被留学、外企、大公司、机关吸去,“独木桥”上的“尾巴”,甚至“独木桥”下的人为谋生、跳“农门”进入了中小学教师队伍。甚或昨日摆摊租店者、村上协助治安者、躬耕垄亩者,今日可能被一声召唤坐上教师席,明日还可能转正,后天还可能当上校长主任什么的,全在乎撞上机遇,攀上官员,这样才对付了“普六”“普九”。90年代后期始,更有初中毕业证都拿不到的学生才被吸去读三年制中师或五年制小教专科,结果是师资学历上去了,起点下来了。再说,这些新生代、后新生代,上了教学岗,心系福利保险箱,恨不得立即卸下沉重的经济包袱。可是曾经供养他上学的家庭,将经济重担传到他们身上:父母兄弟、还贷偿赊;然后妻子儿子,接踵而至,双肩负重,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尤感反差而失落。而业余时间,志趣又在输赢大小不论的麻将、扑克上…… 被小农经济浸透了的地域生活和代际参照很低的血缘关系,注定了他们不能产生重塑自我、超越自我的要求,更不能在应有的历史高度上理解课改的紧迫性?虽然,亲近孔方兄没错,崇尚科学也必须,二者仅是层次不同的人格追求和价值取向,可惜,在科技支撑经济的社会,它们已经不相容。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中小学教师的如此构成和生存状态,决定了他们难以认同先进文化。

校长,在官场与学校之间濡染。中国长期的计划经济,形成了根深蒂固的“关系学”“厚黑学”等官场文化。局长上任的优势是关系到位而不是资质、专业业绩怎样,于是外行领导内行就在所难免了,“说你行,你就行,不行也行”也“不幸言中”了。而学校的育人宗旨,决定了学校必须依靠教育科学的内涵才能发展,这是铁的规律,它与我们面临的官场文化却格格不入。校长在这样两种文化的冲突中能濡染成什么类型的人,直接关系到学校的育人宗旨的实现。现在的校长,极端上的一种是拜倒在权钱(人们戏称LM)脚下的活动型,用跑关系来当上校长,用讲勾兑来维持学校现状。至于教师如何教,学生如何学,学校如何发展,如何与现代教育接轨,都不在议事日程,因为它不关系到自己的“位子”,这样的学校姓“钱”也姓“权”;极端上的另一种是固守节操的专家型,受命于危难之间,坚持用科学的理念塑造师生两支队伍,按管理科学行政治教,这样的学校姓“教”。事 实上,较多的在这二者之间,力求玩转“中庸之道”,形成第三类型。社会学意义的价值类型在眼下的学校内呈现出三种:权力中心、物质利益中心和真理中心。与历史上一样,社会处于变革的启蒙时期,权力都会真理,灯笼都被罩上黑纸,这就是社会悲剧发生的历史基础,古今中外,概莫能外。专家型校长的办学理念当然不合官场文化之“流”,也不入教师物质利益中心之“俗”,于是生存的空间越来越窄;加之,我国的校长工作并无法治环境支持,“校长负责制”早已被愈演愈烈的官场文化逼入高原。所以,这些校长就在两种文化的拉锯中,要么沦为活动型而自在,要么固守专家型而苦恼。近来,教育界的一些佼佼者投奔私立学校,教师流动潮又起,盖出于此。

“新衣”,在骗子手中佯动。局长校长跑位子,老师职工想票子。课改就在教务办,俨然“皇帝的新衣”。局里发文,主任发表,老师填表,职员统计,校长盖章 —— “新衣”做好了。只是,这新衣不是给皇帝穿,而是给了家长穿、学生穿,说到底,是给他们背后的民族穿!在“多劳多得、优劳优酬” 口号掩护下,教师占自习、占周末、制题海、争分数的“应试”热情不减。当考试分数高了,升学个数多了,上级则认定其教学质量高了;当教师的光环也随之多了,碗里粥也随之多了以后,则上课节数、考试分数、升学个数与光环、金额的联系也固定了。再是校长的工作就降格为掌好手里的“帽子”(优秀称号、教师职称)和锅里的“勺子”(分钱方案),整个学校似乎就形而上地“摆平”了。殊不知落后的教学观、学生观、质量观、管理观愈演愈烈,无休止的高耗低效,逼迫教师教学手段变形:作弊、孱水潜滋暗长;逼迫学校课堂异化出现:学生厌学弃学群体膨胀;逼迫学校教育功能蜕化:校长、教师眼里只有分数和钞票这对应试教育分娩的孪生兄弟,学生不过是老师制造分数的工具、校长创收的资本。最后,未成年人犯罪率甚至在校大学生犯罪率增高,校园里师和生的品德行为都以背常理、背常情、悖身份的极端悲剧展示其结果,给社会、给家庭、给教育带来了空前的灾难,已为世人所叹。

景园小学篇4

Abstract: In the planning and construction, Qingdao campus of China University of Petroleum (East China) Qingdao campus attaches great importance to the campus landscape culture construction and makes full use of the geographical location advantage. It's south side is sea and east side is mountain. In recent years, it planed and constructed Xiaohuangshan Landscape Park, which covers about 253 acres. The project includes the related hardening, roads, lighting, pipelines, fences, guard rooms of the landscape engineering. The construction of Xiaohuangshan Landscape Park expanses the campus space, provides a peaceful and quiet sports place for all the teachers and students and plays a important role in cultivating sentiment, purifying souls and shaping personality of teachers and students.

关键词:高校校园;文化景观;教育功能

Key words: campus of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cultural landscape;educational function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6)33-0196-02

0 引言

大学校园景观的主要服务对象为在校学生和教师,又以学生为主,理想的大学校园景观应该是一本令人回味无穷的读物,人们在校园景观之中,体会到的不仅仅是视觉上美的享受,更应是更高层次的、精神上的熏陶,是一种具有深刻文化内涵的景观。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青岛校区现有校园环境难以满足师生日益增长的户外活动需求,为此学校租赁了小黄山进行公园绿地建设,租赁期限50年。小黄山公园的建设,将有效缓解校园活动空间紧张的局面,进一步优化校园功能布局,提升校园环境品质。

1 校园景观建设与校园文化建设

细数中国最美大学校园,核心景观其实不外乎三点,山、水和历史人文景观,武汉大学的珞珈山与东湖山水相宜,北京大学的北大燕园和未名湖相得益彰。高校是培养人才的地方,但是人才的培养不仅仅限于课堂知识的传授,优美和谐的校园文化建设对学生的影响也是潜移默化的,富有文化内涵的校园景观是校园文化的一种良好载体,对于学习氛围的营造,学生情操的陶冶等具有重要的作用。高校在校园设计和建设中,历来十分重视浓郁文化氛围的校园景观建设,充分发挥文化景观的育人功能。

大学校园景观的主要服务对象为在校学生和教师,又以学生为主,这就使得校园景观之中处处都要留下了大学生活动的痕迹,这些正是校园景观中师生的人文因素。学生不仅在课堂里成长,更重要的是在校园里成长,校园文化对学生的影响作用具有不可替代性。优秀的校园景观作为校园文化的一种载体,对良好学习氛围的营造,对学生品格、情操、行为的陶冶,对学校的认同、向心力和凝聚力的培养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校园景观是历史的积累。每一个历史时期都会给大学校园留下一些印记,正是这些印记,增添了校园景观的文化内涵,使得景观在褪下虚华物质形态的外壳之后,展露更为深刻的文化内涵。

2 青岛校区的小黄山景观公园的规划

提起青岛的大学,很多人首先想到的便是依山傍海的优美环境,地处青岛西海岸毗邻金沙滩的的中国石油大学(华东)青岛校区已有师生三万多人,校园面积只有1200多亩,空间相对比较拥挤。为了拓宽校园空间,方便学生休闲、读书、交流,经过多方的协调,学校最终与焦家庄等5个居委会签订了校园东面小黄山土地租赁合同。小黄山位于校园东侧,东至太行山路,南至珠江路,西至学校,北至长途汽车站,租赁地面积约253亩,租赁的期限是50年,规划为绿地,租赁用途是用来建公园。山上的公园建成后,将为师生提供更广阔的休闲、学习、交流的去处,缓解校园活动空间紧张的局面,改善校园环境,有了这个山头公园,石油大学青岛校区也算依山傍海了。

小黄山景观公园既是校园空间的拓展,又是校园文化的延伸,以绿化美化为主,彰显石油大学文化主题,建成后将有效缓解校园空间紧张的局面,进一步优化校园布局,提升校园环境品质。同时租赁小黄山是地校合作的成果,不仅是校园内多了个景点,建成公园后为整个黄岛区市民提供一个娱乐、休闲的场所,体现地校共享、和谐的特点。

3 青岛校区的小黄山景观公园的方案设计

小黄山绿化景观公园包括绿化景观工程及配套的硬化、道路、亮化、管网、围墙、门卫房等,工程将统筹规划小黄山现有地形和植被,设置三级道路系统和十余处特色景点,注重人性化设计,具有简约自然的风格,将自然景观与周边城市风貌和谐相融,充分体现石油文化和石大文化,同时兼顾大学生体育训练和第二课堂功能。营造集休学研读、文教科普、运动拓展、生态保护、休闲游憩等功能于一体的具有中国石油大学特色的专类公园,小黄山公园功能分区如图1所示。

绿化设计主要依托山体进行了乔木大组团式,地被大摸纹式、草坪完全敞开式设计手法,整体上看符合山体绿化的特征。但是同时又作为可供师生用来散步游玩,学习的公共绿地,这就需要绿化方案在设计细节上体现一定的精致景观:如可在一级路边乔木组团下栽植的地被中适当点缀一些球形灌木,这样既可以增加观赏内容,又在视觉上有高低搭配的过渡,增加了苗木的层次感。这样一来走在路上的人就不会被有植物布置上的单调感和栽植上的简单排列感。在一些关键的角点上散置些景观石能够极大丰富景观多样性,增加游人的探索欲望,增强了景观的亲和力。

在面积较大的草坪上面,为了打乱单调空旷,可选择合适的地方适当布置一些景观石,并在景观石周围栽植灌木和花草地被作为景观中的小亮点。

在硬质铺装上,道路在环山横向上设计较为合理,因为竖向贯穿道路较为少,为避免建成后游人不按照设计路线行走,踩踏植被造成景观破坏。但是在纵向尽量结合山坡情况,适当增加步行道路,使得游人有更多的线路选择。

4 青岛校区的小黄山景观公园的建设

4.1 小黄山景观公园的乔木、灌木种植

种树植林是主要的,应该是常绿与落叶的结合,针叶与阔叶,乔、灌、草的结合。小黄山绿化工程是按照乔木大组团式、地被大横纹式、草坪完全敞开式设计手法,水生植物在此项工程中占据很高的比例,也是公园的主体生物,水生植物不但构成湿地公园的主要景观,而且起到净化水质,提高改善环境重要因素,开阔的水面,星罗棋布的小岛,环绕着色彩斑斓的花与穗和形态各异的径与叶的水生植物,构成一幅美丽的湿地自然景观。水生植物主要分为三大类,挺水植物、浮水植物和沉水植物。本工程主要为挺水植物,主要品种有荷花、香蒲、水葱、芦苇、黄菖蒲、千屈菜、芦竹等。

沿河道两边亦可适当增加景石点缀数量,这样在种植水生植物围绕景石、河水做出较为丰富的水、石、植物相互衬托、相得益彰的景观效果。

4.2 小黄山景观公园的景观建设

现代园林中的小溪是自然界溪流的艺术再现,是连续的带状动态水体。小溪多为曲折狭长的带状水面,有强烈的宽窄对比;溪中常分布汀步、小桥、滩地、点石等:并有随流水走向的若隐若现的小路。清溪浅而宽,轻松愉快,柔和如意。如将清溪加深变窄,则为“漳”,涧水量充沛,水流急湍,扣人心弦。

园林中的溪洞的布置讲究师法自然,宽窄曲直对比强烈,空间分隔开合的序。平面上要求蜿蜒曲折,立面上要求有缓有陡,整个带状游览空间层次分明,组合有致,富于节奏感。通过溪道中散点山石创造水的各种流态,配植沉水植物,间养红鲤赏其水色,布置跌水可听其水声。

在硬质道路设计上,环山一圈设计为主要道路,南北向最高点设计一条横山道路,在沿山坡方向上,设计了很多自然、便捷、曲而有致的林间小路,含蓄幽静、曲径通幽的林间小道,适当增加步行道路,使游人有更多线路游玩。道路两侧的建筑、植物、小品、道路的形态、铺装等也同样的增强道路的可识别性,且协调统一,形成连续的景观,以增强感受的连续性。

4.3 小黄山景观公园的体育活动区的绿化设计

在小黄山的一角开辟攀岩拓展训练活动区,在体育活动区的四周栽种高大乔木,并在下层配种耐荫、喜荫的花灌木,以形成较强的绿化层次性和绿化密度,从在形成绿荫的同时抵御冬季寒风的侵扰和夏日阳光的直射,进而减少噪音扩散,从而减少体育活动过程中受到外界的干扰和影响。

5 结束语

小黄山公园的设计和建设以现有的滨海山、林为基础,以学校师生为服务主体,以能源植物为特色,以石油、海洋文化为主题,集学研休闲、科普教育、生态保护、观光游览等功能于一体,成为青岛西海岸经济新区园林建设的示范性专类开发公园。小黄山公园的建设,拓展校园学研功能,展示工科艺术特色,辐射周边居住社区,增强地校共荣氛围。成为莘莘学子的读书园,社区市民的休闲园。

参考文献:

[1]张敏.高校校园景观的育人功能探析[J].美与时代,2009(7):49-51.

[2]付春梅.大学校园景观的教育功效探析[J].中国高教研究,2011(3):62-65.

景园小学篇5

【关键词】大学;校园环境;景观规划设计;价值;策略

中图分类号:X2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7)11-0201-01

从普及高等教育和高校扩招开始,我国大学校园改造升级建设进入了高潮期。老校区改建、新校区建设遍地开花。校园环境景观规划设计是校园整体规划设计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为了营造优质的校园文化,建设优美的校园环境。但在实际建设中,出现了许多不伦不类的景观设计,例如湖北某民办高校中的假长城景观令人啼笑皆非,许多校园景观求大求新,忽视了校园景观规划设计的原则和价值,“千校一面”的情况突出。鉴于此,对校园环境景观规划设计进行分析研究很有必要,使校园环境景观不仅承载生态、美观的功能性作用,更能体现校园文化,使大学师生在适宜的校园环境中生活、学习。

一、校园环境景观规划设计的价值与原则

校园环境景观规划设计是校园整体规划设计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自成体系的系统化工程。在师生对校园环境设计要求越来越高的当下,校园环境景观设计的价值也更加显现。一方面,学校教育的范畴不仅仅是若干平米的教室,而是整个校园,环境景观规划设计具有审美意蕴、功能性和文化传承性,能够营造更好的教育环境、交流环境、生活环境和人文环境;另一方面,其价值体现在学校软实力上,例如北京大学的未名湖、武汉大学的樱花,成为推广大学品牌的助推器。同时校园环境景观也能激发师生对学校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人文力量更强。所以说,校园环境景观规划设计不是简单的景观元素堆砌,更要结合校园的地域性、文化积淀,设计出适合自身的环境景观。

校园环境景观规划设计需要有个性、凸显自身优势,但其设计共性和原则基本一致,就其规划设计原则来说,有以下几点:

第一,整体性规划设计。校园环境景观设计需要考虑与校园整体风格一致,在保证功能性的前提下,色彩、设计语言、形态要与校园建筑、校园文化协调统一。景观个性不能掩盖整体性风格,要实现校园环境的完整。

第二,文化性规划设计。校园文化有两方面,一方面是校园历史文化的积淀传承性,另一方面是营造积极、开放的校园文化。所以校园环境景观设计要体现校园文化的厚重感,同时要考虑满足师生学习交流、生活活动的需求和人与环境之间的互动。

第三,生态性。校园环境景观规划设计要与地域性、经济性和绿色可持续相联系。凭借校园地理特性,“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尊重地域气候特点和植被规律,因地制宜地进行规划设计,避免大拆大建。使建设成本、后期维护成本减低,同时要融入绿色可持续理念,使之能良性循环。

二、校@环境景观规划设计策略

校园环境景观规划设计的元素众多,例如交通道路、雕塑小品、植被、建筑等,本文从大学校园几处代表性环境景观规划设计场所入手进行策略分析。

第一,校园入口。校园入口是校园环境和形象的第一个展示空间,所以对校园入口的环境景观设计要凸显校园的特点。在设计上多以道路为轴心,进行对称性展示。宽敞的入口道路两旁或为草坪,或为常绿植物,同时借助景观植物和雕塑、小品等进行搭配设计,在道路的延伸线上以水体、山体等为依托。例如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校园入口的景观设计,在进入校园后道路设计成环岛,环岛中央是大片的草坪和绿植,一方面起到分流车辆的功能作用,另一方面在视觉表达上大气稳重。在道路两侧也是草坪,其中有学校第一任校长的铜雕像,凸显校园的文化性和气质。

第二,校园中心区。中心区是高校教学楼、行政楼的集中区域,在这一区域内的环境景观设计一方面要体现功能性,例如多条步道的设计、座椅的设计和小品、绿植的设计。设计时将多栋建筑中的空间划分层次不同的功能区域,利用水体、坡地等进行划分。

第三,开放空间区域。这一区域是高校内学生组织活动、休闲、交流的场所。所以这一区域的景观设计种类多、功能多、承载的文化性重。以武汉大学为例,武汉大学依山傍水,依靠珞珈山和东湖,在开放空间区域的景观设计上充分利用山地、坡地和水资源,以草坪、树木和喷泉、湖泊为景观重点,在湖光山色中营造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景观环境。

三、结语

总而言之,校园环境景观规划设计不是孤立的设计,更不是脱离校园实际的设计。以校园环境整体性为基础,突出校园地域性和文化优势,体现景观规划设计的价值和功能,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为校园师生营造出精神愉悦、功能满足的校园环境,体现高校自身的文化特点,展现独有的风格。

参考文献:

[1]张洪征,李东东,孙妍.现代高校对校园景观的要求[J].河北农机,2017(03).

景园小学篇6

关键词:农林高校;校园景观;规划设计

中图分类号:P901 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大学校园景观的规划设计与建设作为建设校园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师生的观念和行为都起着无形的影响,是校园的灵魂魅力所在。结合农林学科特点,通过校园景观突出校园特色,通过生态原理的合理运用,彰显生态景观的独特作用,使其功能得到灵活地发挥,是当代农林大学的必然要求。

目前针对高校校园景观规划设计的实践活动越来越多,相关理论文献较少,关于农林类高校景观营造的文献更为匾乏,所以以农林高校校园景观规划研究论文,以期为我国当代农林大学校园景观规划设计提供指导。

1农林大学校园景观现状及特点

1.1农林大学校园景观现状

通过对中国农业大学、北京农学院、青岛农业大学等农林高校实地调研,对福建农林大学等农林高校校园景观资料的查阅,对农林高校校园景观现状总结如下:(1)农林高校景观较早年有很大改善,校园环境大多优美、有序,植物景观资源丰富;(2)老校区人文景观优越、地域文化特色显著,但自然景观一般不成体系,缺少规划,存在空间分布不合理、土地利用率低、生态效益差、道路系统不连贯、景观资源分配不均匀等问题;(3)新校区景观功能性、安全性、生态性等较完善,但文化性略显不足,景观识别性较差;(4)普遍存在院系之间没有景观识别性的现象。

1.2农林大学校园景观特点

农林大学校园景观在具备教学科研、服务师生、提升环境品质等高校景观共性的同时,有其个性化特点:(1)农林高校师生的景观认知度高于它类高校,师生和景观的互动性强;(2)由于农林高校的学科特性,需要有一定范围科研基地,种类及数量繁多的植物,在选址时尽可能选择植被丰富、有山有水的地段;(3)农林高校内部往往设置植物园等实训基地,将实习基地景观化,寓教于景;(4)农林高校的标志物、环境小品等校园标识系统多以展示农林业为主题,教育学生爱农、亲农,如,山东农业大学农学院前面神农塑像,体现了个性鲜明的农学特色;(5)除在农林高校设置专门实训场所,农林高校校园本身就是一个实训基地,植物挂有标牌,随时随地利于学生掌握知识,寓教于休闲[1]。

2农林高校校园景观构成与功能划分

2.1景观构成

这里所提到的景观指高校的绿地景观环境,不包括高校建筑,可分为人文景观要素与自然景观要素两大方面。

2.1.1人文景观要素

农林高校校园人文景观要素主要包括:古典园林、历史古迹、宗教文化、文学艺术、校园风情、学科特色等方面。

2.1.2自然景观要素

农林高校校园自然景观要素主要包括:校门、广场与道路、地形、水景、植物、景观小品等。

校门是高校入口空间的重要标示,应体现农林高校的主旨,其风格的选择和周围其余景观元素的搭配,都或多或少体现了这所高校的性格。

高校广场分为外向和内向两种形式,校园广场在外部空间中发挥着“起居厅”的作用,特别是校园中心广场,无论形式还是雕塑等景观小品的搭配,都应具有农林高校的标识性,对它的景观营造可以从广场的位置、尺度、绿化设施及边缘辅助空间等方面进行考虑[2]。高校道路系统一般分为人行、车行、人车混行等形式,校园里的人流聚散有一定的时间性,但仍可以依据双向步行交通的通行密度来确定其宽度,地面铺装材质和样式应体现农林高校特色。

植物有空间构成、丰富空间层次、强化边缘、充当背景等作用。高校校园,尤其农林高校校园绿化应充分考虑适地适树,保证植物健壮生长。树种选择应乡土化,避免种植分泌有害物质和飞花飞絮的植物。一味追求高档植物材料,忽视环境因子作用,只能导致景观延续性差、绿化失败[1]。农林高校与其他类型高校相比,植物景观功能与教学科研功能兼备,其植物种类更丰富,配置水平较高。

水是农林业的命脉,水景观的设置在农林高校校园景观营造过程中尤为重要,如,青岛农业大学混合式的水景布置,串联了校园核心区域,使整个校园充满了灵气。水的趣味性与可塑性可以打破空间单调感,农林高校水景观与产学研的结合,方便教学科研。

景观小品包括雕塑、路灯、座椅、指示标志以及垃圾桶等,是大学校园标识体系的一部分,对大学精神的营造发挥重要作用,对空间的功能表达、完善至关重要[3]。农林类高校景观小品可以融入当地农耕文化,运用当地废旧农业用具等造景,充分运用足下文化。

2.2功能划分

农林高校校园景观一般分为:校前区、教学区、生活区、体育活动区、休闲景区、植物园和苗圃区等区域。校前空间是以大学校园主入口为界的内外周边区域,由校前区和入口区两部分构成,分别属于大学和城市[4]。教学区的环境景观形态应该具备有利于安静学习、科研的特点,体现灵活性、实用性和可发展性并充分体现各二级院系的景观识别性。生活区包括学生生活区和教师生活区两部分。体育活动场所是校园的重要组成部分,该区域景观形态应以绿化为主,起到阻隔噪音和沙尘的作用,使其余区域免受干扰。农林高校校园设有供学生实习和教学科研用的苗圃、植物园,以及花房温室等。这些场所是学生、老师、游人获得知识,欣赏自然景色的地方。休闲景区旨在提高校园环境质量,为师生创造更加优良的教学和休闲空间。

3农林高校校园景观规划形式及原则

农林高校校园景观规划包括规则式、自然式、混合式三种形式;要遵循功能性、安全性、生态性、艺术性、文化性、可持续性、可识别性等原则。

结语

针对农林类高校特点,建设一个蓬勃向上、充满生机活力的校园环境,不仅为广大师生创造一个活泼、舒适、静逸、幽雅的工作、学习、生活场所,同时,对充分体现农林作为人类“绿色工程”建设的支柱作用,促进校园精神文明建设,突出行业特色,都有重要意义[5]。

参考文献:

[1]刘雪.基于乡土化的高校景观特色营造研究[D].山东:山东农业大学,2011.

[2]韩春妮,王万忠,段渊古.高校景观设计中文化内涵的表达――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南校区中心广场为例[J].西北林学院学报,2009,24(6):169-172.

[3]余菲菲.当代大学校园景观设计研究[D].成都:西南交通大学,2009.

[4]白菡,大学校园景观探求[D].北京:北京林业大学,2004.

[5]杨祖山.西北林学院校园绿地规划探讨[J].西北林学院学报,1997,22(2):89.

景园小学篇7

【关键词】景观设计 校园景观 南加州大学

大学是传播知识的殿堂,是社会文化的重要承载者和引导者。校园环境是大学的物质基础,并对学校文化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迅速发展,校园建设也如火如荼,但现代大学校园景观规划建设中仍有很多不足。美国大学校园景观是美国高等教育理念、社会文化发展和美国现代景观发展的综合结果,其大量优美的校园景观环境闻名世界。哈佛大学、普林斯顿大学、康奈尔大学、耶鲁大学、斯坦福大学,这些学校除了以学术著称外,美丽典雅的校园景观也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美国校园景观建设因学校发展历史、教育理念、所在地理位置不同而各具特色,但大多数校园景观建设有其共性,有值得借鉴和学习的地方。

美国南加州大学(University of Southern California) 又名南加大,位于加州洛杉矶市中心,由监理会于1880年创立,是加州及美国西岸最古老的私立大学,也是世界领先的私立综合学术研究型名校之一。229英亩花园式的校园是南加州大学所在地。由于位于洛杉矶市中心地区,受土地规模的限制,校园规划严整、空间紧凑,具有精致且丰富多样的户外空间环境。归纳起来,其主要特色有以下几方面。

一、理性的校园整体规划

校园规划将多种空间组织方式有机结合起来,使得校园景观结构清晰,层次分明,体现出校园环境多样化和丰富化。

1.规整的校园规划

美国多数校园环境在丰富多样中体现了严谨理性的规划思想,无论是受法国学院派艺术还是英国学院派制校园的影响,二战后美国所形成的学院派校园和学院制校园两种基本的模式,都强调理性的规划思想。南加大校园整体规划按照美国城市街道布局方式进行,校园通过网格状道路系统进行组织,道路规整划一,使得校园结构清晰,秩序井然。街道根据交通的需要进行了人车分流设计,沿校园外圈的主要街道可满足机动车通行的需要,与之相配套,校园内主要停车场都设置在,从而保证中心区的安静与安全。校园内部中心的街道则主要服务人行,使得在校园中步行的人从容而轻松。

校园的主要景观根据规划方式构成街道式的组织方式,各个空间层次景观依照街道布景的方式层层展开,形成序列式、串联式景观空间关系,体现了严谨的结构性。

2.校园中心采用轴线式组织方式

用轴线组织校园中心区域景观是美国校园景观规划中重要的手法。轴线式组织方式,即以轴线的手法将校园重要的景点、建筑、空间组织起来,突出重点空间,在增加感染力的同时,凸显校园的文化和气质。这种组织方式最著名的案例就是斯坦福大学,其校园内辉煌壮阔的大草坪和传统建筑形成的围合空间共同构成了校园的主轴线,以恢弘的气势而闻名。

与斯坦福得天独厚的条件不同,南加州大学由于历史及校园面积有限等因素,并没有形成一条对称、规整和宏伟的中轴线,而是通过独特的手法形成了校园的主轴:校园中部的一条步行道路,将丰富的校园空间串联起来,最重要的建筑物呈现在轴线的两侧,最著名的雕像位于轴线的中心,从而具有组织校园的轴线作用。步行道十分开阔,整个设计完整而丰富,使得人们在学校中活动和游历时,可以清晰地感觉这条校园的主要轴线。这种设计手法打破了常规的轴线设计方法,对于形成活泼的校园景观环境具有一定启示意义。

3.局部采用大空间统率型组织方式

美国校园经常在中心或局部中心设置大片的草坪,以礼堂或图书馆作为中心,具有很强的纪念性气氛,这种空间被认为恰当地体现了大学的精神,作为一种成功的范式得到了广泛应用。南加州大学在校园主要图书馆前有一个巨大的方形草地,中间斜向的十字交叉的道路,体现了美国校园惯用的大草地的景观处理手法,它的周边围合了图书馆、邮局、公共艺术活动中心这样的重要公共建筑。这处开放空间使得局部空间豁然开朗,成为局部统率型空间组织方式。作为校园内最大的开放空间,这里成为校园户外活动的重要区域,从而满足了丰富的校园活动。例如校园最大的活动日特洛伊足球日,这里被装点得热闹非凡,成为球迷狂欢和野餐的场所。

二、突出校园文化特色的整体性设计

美国的校园景观,无论是历史悠久的传统校园,还是现代新校园,对校园整体环境的营造都十分重视。校园从建筑、景观到细节都充分体现了浓郁的校园风。校园的设计,从宏观到微观,从大尺度的意向整合到小尺度的细部呼应,每个级别都体现着协调一致的精细设计。

1.协调统一的建筑与景观

建筑对于景观的意义是不言而喻的,建筑创造环境,环境创造建筑,建筑与环境彼此包容、互相制约。建筑与环境的互动同样应成为校园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将建筑纳入景观结构中,与景观互为背景,最终彼此交融共生,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

南加州大学校园建筑本身就是景观的重要部分,其保持了高度的协调性,使得整体校园风貌非常统一,形成鲜明的特色。作为一个具有较长历史的校园,校内不同时期建筑的风格有了很大的变化,但无论是早期罗马风格校园建筑还是稍后期建造的西班牙风格建筑,抑或是简洁的现代建筑,建筑的外饰面都采用以红砖为主、白色涂料为辅的建筑材料,利用材料和色彩这两种最具视觉冲击力的元素进行了统一,使得校园建筑具有浓郁的校园风特色。

南加州大学的校园景观还充分体现了建筑与景观的一体性。建筑与景观细部有机地组织在一起,建筑充当景观的背景,景观成为建筑的衬托,两者相互依存,互为主角与配角。建筑的体块常蔓延到周边环境中,材料与细部的做法延伸成为景观的一部分,加强了建筑与景观的协调性。例如景观的硬质铺装材料延续了建筑的材料。花坛、树池等建筑小品的材料和细节的手法与建筑浑然一体(图1)。

2.融于景观的绿化设计

校园内的绿化设计遵循校园整体景观的需要。植物的配置对校园整体环境起着烘托、塑造、美化的作用,并改善了校园整体的生态环境。洛杉矶的气候特点使得植物类型非常多样化,因此在校园植物的选择上提供了便利性。校园植物配置在美化校园的同时,重点是服务于校内空间,无论是开阔的大草坪、浓郁的林荫道、幽静的小树林,还是孤植树下的休憩空间、整齐的树阵,以及建筑主要入口处的植物,根据不同空间所表现的气氛,选择不同的植物和配置方式突出空间的性格和气质。植物配置丰富多样,与校园整体环境、空间气氛、雕塑喷泉等融为一体,使得校园如同一座美丽的花园。

三、校园开放空间设计是校园景观设计的重点

美国高校所具有的高度自由化的思想及开放型的教育体系,深深地影响了其校园景观文化。课外的交流成为课堂的重要延伸,各种丰富的校园社团活动和多样化的校园文化活动,促进高校校园景观规划根据交往活动的不同营造出立体的、多层次的参与性系统空间,来丰富校园共享空间框架。校园开放空间形态多样化且层次分明,各类广场、绿地、步行道、联系走廊、庭院等,形成各类空间的开敞与封闭、人工与自然、静态与动态的对比,使空间充满活跃的生气和愉快的变化。

1.公共开放空间是校园景观重要的组成部分

校园内不同的空间满足不同的服务需求,公共开放空间可成为校园重要的职能空间,为师生营造怡人的室外场所。在南加大,各类开放空间形式多样,丰富多彩,除了道路、大草坪外,各类建筑围合的开放性和半开放性广场也对校园景观发挥重要作用。例如南加大校园游客中心,坐落于大学校园的中心地带,介于学生中心和特洛伊书店之间,它为学生、教职员工,以及其他校园参观者提供了重要的聚集场所。广场如同一个缩小的威尼斯广场给人以完整而丰富的视觉感受,其设计使自然的气息融入广场,成为学校最受欢迎的地方,这里可以交谈、休息、午餐、接待和网上娱乐,建筑与景观完美结合的精致设计充分发挥了游客中心广场的职能。

2.院系开放空间丰富多彩,成为校园重要组成部分

在南加州大学里,院系多由一组建筑组成,建筑“化整为零”,空间“化大为小”,虚实结合,实体建筑及其虚的外部空间共同形成了整体空间。其中“虚”的空间往往成为整体当中的灵魂和主体,形成大大小小不同的院落,为师生及校外人员提供各种社会交往、信息交流和知识融会的交往空间,来满足师生的礼仪、集会、运动、休闲等功能要求。

庭院空间经过精心的设计,一方面满足功能的需求,另一方面满足人们审美的需求。南加大校园内遍布设计精巧、舒适的户外庭院:电影学院的中心院落是以电影人雕像为中心的安静院落;建筑学院两个开敞和封闭的院落相联系,提供了大量户外交流的场所;工程学院前的小型休息广场精致、小巧,通过花坛和几步台阶步入的庭院从主路的交通和喧嚣中隔绝开来,设计精巧而别致(图2)。

对南加大校园景观的深入解析,可以看出美国校园重视校园整体规划,并注重校园内各个要素的综合效果;注重校园丰富空间层次的设计及其多样化的户外空间创造,从而营造出浓郁的校园文化,丰富的校园生活,为学生营造了潜移默化的教育场所。

参考文献:

[1]林墨飞,李禹.互动型高校景观营造探究[J].美苑,2010(4):50—51.

[2]艾志刚.论大学校园开放空间的多样化[J].建筑学报,2005(6):44—45.

[3]田燕,姚时章.论大学校园交往空间的层次性[J].重庆建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6):43—46.

景园小学篇8

关键词:景观;生态;园林;绿化

城市化进程的快速发展给人类生存环境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和生存环境危机。也迫使人们保护自然生态环境或者通过各种手段来模拟自然环境。园林绿化作为其重要手段,可以因势利导地利用对城市生态环境有重大影响的有利因素来改善人类生存环境。生态园林更是以保持生态平衡、改善城市生态环境为主导思想,因地制宜的按照各物种自身的生物学特性,充分利用空间资源,让各种生物有机地组合成一个稳定的生存环境。

1、园林景观生态学

景观生态学(Landscape Ecology)是研究在一个相当大的区域内,由许多不同生态系统所组成的整体(即景观)的空间结构、相互作用、协调功能及动态变化的一门生态学新分支。景观生态学给生态学带来新的思想和新的研究方法。它已成为当今北美生态学的前沿学科之一。园林景观生态学是以景观生态学为依托,突出表现在对园林规划设计的指导性方面。主要有两个层次:景观对园林设计的限定性。自然景观作为地表某一空间的综合特征,具有很大的自由度和选择域,有其自身和谐、稳定的结构和功能,它对人类的影响是积极的。人为设计必须适应自然景观原有的“设计”,使人为引入的景观元素所带来的副作用最小,以保证整体景观和功能的完整性;园林景观对自然景观的再创作。人类对景观的影响是把人对景观的认识和冲击理解为一种循环和控制的过程,通过反馈和调节,形成对园林景观的设计和改造[1]。

2、景观生态与园林绿化的关系

2.1城郊绿地

城郊景观具备物种多样性的特点而区别于城市景观,城郊景观内的斑块以引进斑块和残存斑块为主。残存斑块虽然往往很不健全,但原来的许多自然景观的物种总体上还存在,并且这些斑块的面积往往相对较大,致使残存斑块往往对整个景观的影响较大。因此如果城郊绿地面积足够大,能对城市景观内的生态因素产生影响,如改变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含量、调节气体温度和湿度等,同时城郊绿地往往也是城市景观中物种的重要来源。因此,在城市园林绿化中,应当充分重视城郊环境的绿化工作,首先要尽可能的扩大城郊绿地面积,并且尽可能的将城郊绿地之间以及与城市绿地之间最好能连接在一起,以促进绿地内物种的互相流动,同时也可为人类提供良好的近距离旅游点,调节人类生活节奏。

2.2公园绿地

公园由于具备为城市人类提供游览休憩场所和能够很大程度的调节城市生态系统,因此在城市景观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城市公园中绿地往往作为引进斑块或由人工种植而成,在一些古老城市内也有部分公园绿地是作为残存斑块保存下来的。公园绿地内由于具备多种多样的动植物而可形成一个小型的相对稳定的微森林生态系统。但城市公园经历长时间后,由于公园面积远远小于原有的森林面积,因此随着时间的推移,原来残存斑块中保存下来的一些原来的物种可能会逐渐消失,导致原来生态系统消失,原有生态系统的消失致使生态系统的重建工作显得更为困难。因此,在城市公园景观规划中应当首选当地原有植物群落中的植物种群作为公园绿化的主要树种,这样不但能够保留乡土树种还能更好地满足生态要求。

2.3行道树

道路两旁的绿化由于具备宽度小、周围环境恶劣的特点而使物种难以在其中生存繁衍,甚至难以存活,因此其对景观中的物质和能量流动的影响较小。但在一个城市景观规划良好的城市中,由于行道树具备能够净化环境和作为城市景观内物种迁移的重要通道的作用也显得非常重要。因为行道树不仅能够连接城市中各分散绿地,同时对于一些鸟类和小型啮齿动物的休息、活动非常重要同时对靠行道树传播种子的植物也十分重要,因此,城市景观规划时要加大行道树的宽度以便形成立体绿化,从而为小型动物和鸟类提供活动、交流、休息场所,也能完成各绿地间物种的互相流动,同时行道树由于具备良好的防沙、挡沙能力而能够为人类提供良好的城市环境。

3、园林绿化对城市景观的作用[2]

3.1绿地系统的作用

城市绿地系统(Urban green space system)是指城市建成区或规划区范围内,以各种类型的绿地为组分而构成的系统。从内涵上归纳,城市绿地系统具有园艺,生态和空间三种内涵。从这种意义上来解释城市绿地系统,可以将它定义为在城市空间环境内,以自然植被和人工植被为主要存在形态的能发挥生态平衡功能,且其对城市生态,景观和居民休闲生活有积极作用,绿化环境较好的区域,还包括连接各公园,生产防护绿地,居住绿地,风景区及市郊森林的绿色通道(green way)和能使市民接触自然的水域。它具有系统性,整体性,连续性,动态稳定性,多功能性和地域性的特征。

城市绿地系统的职能有: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满足居民休闲娱乐要求,组织城市景观,美化环境和防灾避灾等。

3.2风景区的作用

城市附近郊区的自然风景区、森林公园、防护林带等属于城市园林绿地中的另一类景观。由于这些景观的形成是自然因素和人为干扰因素的结合体,这些景观内往往既有引进拼抉又有残留拼块;同时具有镶嵌度高、异质性大、景观元素类型多的特点;这类景观能够自然的把自然景观引入到城市之中,不仅能够改善生态环境,同时由于具备开敞度大、贴近自然的特色与魅力而吸引人类,并能为人类提供游憩的功能。

4、景观生态学在城市园林建设中的应用[3]

国内外出现的生态园林都呈均衡和各有重点的分布格局作为城市点缀,从而来改善人类居住、生存环境,满足城市居民生活游憩和观赏需求,同时对城市生物多样性的保护也起到一定的作用。城市市区内分散的小面积的绿化植被往往被看做是被大面积的城市基质包围着的残余斑块或人类加工形成的干扰斑块等。在这些绿色斑块建设时,斑块内的动植物物种合理配置是该群落能否长期存在的关键,也是景观能否成为长期景观和持续发挥生态效益的前提。通过配置不同的植物群落,限制和协调好植物物种的比例,在不发生相互干扰的前提下尽量使同一绿色斑块内部异质性增加,形成缤纷多彩的群落景观,不仅仅能够满足不同层次人群的欣赏,也能够减少因城市的拥挤和建筑物的高大及单调而给人类带来的压抑感,并也可以改善城市的生态环境。

5、结语

国内有着悠久历史的园林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标志与结晶。在工业高速发展的新时期赋予了园林新的历史使命。要求园林不仅要保持地域内物种,并要改善人类生存环境,在创建和谐社会的新时期,广泛地借鉴、利用人类已有的文明成果,并使之与新兴学科接轨,将景观生态学引进城市园林绿化,结合景观生态学的原理和方法进行城市园林绿化的规划与设计势在必行。

参考文献:

[1]邹统钎.旅游景区开发与管理[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

[2]汤惠君.浅论生态住宅小区水环境的生态设计[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8-8.

景园小学篇9

到校园里走一走,看一看,选一处景物,仔细观察一下,再把观察到的按一定的顺序写下来。注意把内容写具体,语句写通顺。

[习作指导]

老师:同学们,学校是我们学习生活的主要场所,在校园里我们度过了许多欢乐时光,我们都爱自己的校园。这次习作就让我们来写一写校园的一处景物,把与我们朝夕相处的校园介绍给别人,让更多人知道我们的学校,好吗?

小丫:好啊!我们的校园可美啦,这里的一草一木,一花一树,我都很熟悉,我早就想把它们写下来了。

毛豆:我们的校园真可爱,这里的景物可多了,教学楼、图书馆、操场、花圃……这么多的景物,还真不知道写哪一处好呢。

老师:是啊,在我们美丽的校园里,值得写的景物实在很多,粗壮的大树、宽阔的操场、迷人的假山……写什么好呢?课前,老师已经布置同学们要到校园的各个角落去走一走、看一看,选一处景物仔细观察,然后想一想,在过去的日子里,它给我们留下了哪些美好的回忆。谁愿意来说说你的观察收获?

小丫:我觉得校园里的花圃最可爱。在那里,我认识了松树、梧桐、万年青……欣赏到四季轮流开放的花儿,看到飞来飞去的小鸟、蝴蝶、蜜蜂……

毛豆:我觉得校园的大门最值得写,它如同一位慈祥的老人,每天都敞开胸怀,迎接着我们的到来。四年来,我长高了,学到许多东西,它却仍然如此,和我刚进校一样……

小丫:校园里的大操场给我留下的印象也很深:课间,我们常在那里追逐嬉戏,那里曾留下过我们的欢声笑语……体育课,我们在那里学习、锻炼,收获着成长的快乐……开运动会时,我们在那里奋勇拼搏,以优异的成绩向父母、向老师汇报……

老师:说得好!我们的校园处处都有美丽的景色,这里的一切都让我们流连忘返。确定了要写的景物,同学们再认认真真地想一想,我们该怎样把这处景物介绍给大家。 ‘毛豆:要写好校园的一处景物,在动笔前要对这处景物进行一番回味,在回味中思考这处景物最值得写的内容。如《七月的天山》这篇课文,作者重点从天山的水、树、花三个方面描写天山,向人们展示天山的美景。校园里的一处景物,可以写的内容可能有许多,习作时应有所选择,不必面面俱到。

小丫:要写好校园的一处景物,必须抓住景物的特点写具体。就像《桂林山水》一课,作者在写漓江的水时,抓住漓江的水静、清、绿的特点来写;在描写桂林的山时,则抓住桂林的山奇、秀、险的特点写具体。

老师:对,写校园的一处景物,一要注意写出景物自身的特点,如花儿的艳丽多姿、清香四溢,小树一年四季的变化;二要注意写好这处景物与我在校园里的生活有什么联系,如花儿开放,为我们驱除了学习的疲劳。写校园里的一处景物,除了要注意把景物写具体外,习作提示还告诉我们要注意什么呢?

毛豆:要按一定顺序写,只有按照一定的顺序写,这样别人读了才能清楚明白。

老师:现在请同学们回忆一下本单元学习的课文,想一想课文是怎样按照一定的顺序写景物的。

小丫:《桂林山水》这一课,是分类项写的,先写水,再写山,然后写自己在山水之间的感觉,写水、写山时,也是分类项写的。

景园小学篇10

[关键词]风景园林教学;价值导入;实践教学;小花园

[Abstract] Landscape architecture has the features of comprehension and strong cross-cutting. Continuously explore and improve the education approach is the pursuit of each landscape educator.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Nanjing Forestry University small garden competition in recent years, this paper discussing import values in the teaching of landscape, interpreting excellent competition cases to explore effective ways of practicing, hoping to contribute to the improvement of the education approach and provide a reference for other colleges.

[Key words] Landscape architecture education;Value import;Professional practice;Small Garden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4年高等教育研究课题(编号2014C18)、2016年度江苏省普通高校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创新计划项目苏北地区乡村景观特征与微气候适应性的关联研究阶段性研究成果。

一、风景园林教学价值导入与专业实践

风景园林是一个非常综合的学科,一套完整的风景园林教育体系应该包含价值观的建立、方法的训练和实践技能的培养[1]。

园林设计是风景园林专业教育的核心内容,也是目前专业教育的主要内容。园林设计教学不仅是教授设计技能,更重要的是价值导入,风景园林的核心价值观在于吸收历史经验、尊重自然、承担社会责任、表达文化、实现生态平衡等几个方面,学生只有建立正确的风景园林价值观,形成正确的设计思维模式,才能从被动的模仿设计转向自觉的探索与实践。园林工程是风景园林教学另一方面的重要内容,设计是否可以落实是检验设计价值大小的一个标准。专业实践技能的培养是中国风景园林教学体系中较为薄弱的环节,学生通过动手实践才能将书本和课堂所学的知识发挥和巩固,然而大多数学生缺乏实践的机会。

在设计与工程两方面的学习中,学生存在一些普遍困境和误区,突出表现为以下几方面:一是认为方案构思就是图纸上的平面构成或者形态表达,欠缺对场地现状的考量。二是认为自然生态理念就是“一些生态词语和一张种植平面图”。生态观念是园林设计所必须考虑的基本内容。风景园林专业的学生要学会在设计时将生态观念实践到园林基础之中,而不是把种植物当做体现生态设计的唯一方式。三是大多数学生的方案设计缺少“工程技术概念”[2],方案设计与工程建设脱节。拥有尺寸、尺度、构造、材料的实体感受与方案设计之间的转换意识和专业辨识能力是一个合格的风景园林师所应具备的能力。

上述问题体现了当下风景园林教育中的两个缺失,一是未能给学生建立完善的园林价值观使设计拥有正确的价值导向;二是缺乏给学生实践锻炼的机会,学生在校阶段无法对施工形成完整正确的认知。南京林业大学“小花园”竞赛通过近十年的不断发展,在这两个方面做出努力以实现思维与实践的结合,一定程度上弥补了课堂教学的不足。

二、“小花园”竞赛简介

南京林业大学风景园林学院“小花园”设计与营建竞赛自2007年开办以来作为一个鼓励学生动手实践的项目而广受欢迎,成为学院传统的教学实践竞赛项目。活动多年的举办留下了丰富的资料与经验,为探讨园林实践与建造教学提供了可靠案例。笔者集中收集了近几年的小花园竞赛资料,为寻找近年来“小花园”竞赛发展的历史脉络,找寻其继承发展的关系,笔者整理了近四年的竞赛概况,列出表1:

从表1中可以归纳分析出以下几条信息:

1.历年竞赛主题所提出的“自然”、“花”等关键字表达生态的价值观,“诗意”、“东方”等体现学习历史、表达文化的价值观。通过主题表达的形式输出价值导向,学生们在解读主题、表达主题时自然就将价值观带入作品之中,例如图1、图2均为“花?径”主题下的作品,前者从自然角度考虑,将花与径巧妙结合,生动有趣;后者则从人生哲理角度理解,把径与花想象为人生道路与境遇;

2.今年的小花园竞赛从往年历来的秋季开赛改为春季开赛,结合主题分析,春季植物花材等更为丰富,有利于营建出更为丰富多彩的小花园,增加设计的多种可能性,同时也是对园林四季造景的积极探索;

3.历年竞赛场地大小均为南林大景园内面积仅4.5m2的矩形场地,设计及营建总人数4人以内,突出了小花园竞赛的“小”字,较小的场地考验学生对尺度的把握和对设计细节的考量。从施工考虑,小场地适合没有经验的学生进行施工,不过更具挑战性,十分考验学生实践创新能力;

4.今年小花园营建施工的时长比往年缩短了一半多,施工难度大大增加,表现出竞赛经过多年发展对丰富的实践经验的自信和不断挑战与创新的精神。另一方面,工期的缩短使得学生必须制定出最佳的施工方案,优化施工模式,鼓励学生在施工工艺中尝试创新;

5.历年的竞赛营建经费都不高,旨在鼓励学生积极寻找可循环再利用的废弃材料,实践生态设计、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培养学生环保意识。

教学实践平台随着行业的发展与时代要求的变化而不断改革、创新、优化,这种与时俱进的改变大大提高了本竞赛活动的实践价值,也能始终吸引学生主动参与实践,共同创造最佳的实践效果。

三、“小花园”竞赛过程

(一)方案设计――价值导入

竞赛前期通过方案遴选来确定投入建造的设计方案,在方案层面综合考量学生的基础设计能力,包括对主题理念的理解、场地尺度的把控、设计元素的使用、植物配置设计等。

1.主题的解读是整个作品设计思想表达的核心。主办方希望通过主题传递出的信息、价值观,参赛者接收到的越多则越能进行完整的表达。以2016年竞赛主题“花?径”为例,一等奖获奖作品《寻芳九曲》(图3)对主题的解读是:回归“径”的本意――狭长的道路,陡曲的山路,野径生花,寻芳九曲,唤起人们的自然生态意识,鼓励人们回归自然,感受自然之美之趣。此方案将主题解读到位,将两种元素合理地结合,又体现自然生态寓意。

2.设计尺度的把握是较大的考验。尺度背后隐藏的是设计美学、人体科学、心理感受、社会习俗、现实逻辑等等许多方面。合宜的尺度把握是对正确价值观的反映,尺度感的训练是一个长期坚持的过程。小花园场地很小(仅2.5m*1.8m),对尺度的要求更集中于设计美学、现实逻辑等方面,即使如此,对没有实际经验的学生来说也是不小的考验,他们要使用精简的元素来表达完整的设计方案。2014年一等奖获奖作品《风雨声声》(图4)用几块青砖垒出别致错落的院墙和一口古井,墙与井的尺度大小、空间位置布置的十分和谐,虽在方寸之间,却在各元素的相互呼应之下使园林“以小见大”了。

3.设计元素的应用是设计者的巧思。地形、水系、道路、建筑、植物是园林设计的基本要素,在小场地中合理组织这些元素或做出必要的取舍是相比面对大场地时更突出的问题。2014年二等奖获奖作品《境心》(图5)在设计元素的应用上显得较为纯熟,作品借鉴枯山水的形式,在两处堆高的地形之间铺以白砂,白砂兼具了道路和水体两个元素。

4.植物的合理配置是小花园的点睛之笔。以《风雨声声》为例,青砖堆筑的古井之中,栽植一株铜钱草,砖缝布置一些苔藓,经过这样看似简单的植物配置之后,井的生命力与意境立刻突显(图6)。

5.生态设计是作品的生命力之源。生态、低碳、可持续等理念应始终贯穿设计至施工的方方面面,一座生态的园林是“活”的园林,能焕发生命活力。生态优先理念注重城市的生态环境建设和整体可持续发展[3],将这一理念落实到设计之中是每个园林设计师的义务和责任。实现生态园林的粗放式管理,对降低养护管理消耗也有重要意义。

(二)施工营建――专业实践

工程与技术涉及地形、水体、道路、种植、材料、结构、构造、工艺等诸多方面,是风景园林实践的基础,也是风景园林师必须掌握的最基本的知识和技能。这些知识光从书本和课堂教学中获取是远远不够的,需要不断的现场观察和营造的实践来积累。

1.实际营造园林带来的多重感官体验也是对图纸设计的重要反馈。《风雨声声》方案中流水的视觉流动性、水声与竹篱上的铃铛的听觉体验绝非通过纸上方案可以获得。2015年一等奖获奖作品《禅茶一味》方案留白营造的禅思冥想的空间、主体竹构内LED光源营造明月照竹林的意境也需要建造之后才得以体会。实践使得设计师有了重新审视设计的机会,在这些经验的不断积累中,园林的设计将愈发贴近生活,打动人心。

2.正如建筑模型的制作之于建筑设计的重要性,园林模型的建造有助于更好地理解设计所要表达的效果。《寻芳九曲》方案受垂直村落启发,考虑在土地面积稀缺的情况下,将道路立体化,并通过高差变化营造山路九曲的效果。三维空间中丰富的高度及位置变化通过营建轻松地表达出来,再选用不同高度不同生态位的植物配合立体道路,达到步移景异的效果,景致丰富有趣。

3.施工的过程往往能使同学们对设计产生新的认知。施工中最先开展的是地形骨架的梳理,而其设计中对应的竖向设计在方案设计过程中却容易被同学们忽视而不被优先考虑。这种认知必须在施工之后才能得到,设计与施工的的交错互动是图纸与土地的交流,对于学生今后的设计有积极的作用。

4.施工营建的过程也是考验学生动手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的过程。 2016年小花园的建造时间一反常规,由原本的半个月施工时间缩短为七天,虽说有往年经验的支撑,但对于同学们尤其是初次参加活动的同学们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参加营建的十四个小组最终都顺利完工,活动中新老参赛者表现出的传承互助精神也是小花园作为一个传统竞赛项目的宝贵财富。

值得高兴的是,小花园竞赛一直以来在价值导入和专业实践两方面的教学取得了良好的成果。笔者通过对2015年竞赛一等奖作品的分析来作为实际案例解读,如表2:

结语

小花园竞赛坚持年年开展的目的便是为了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园林人才。2016年3月南京林业大学第十届小花园设计与营建竞赛顺利闭幕,经历了十年的不断开展,小花园竞赛已成为园林院一项引以为傲的传统活动,被打造成为一个教学品牌项目,不仅吸引广大师生的关注,更引来外界专家媒体等的关注报道。这个实践的平台正在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我们希望其能为风景园林教育体系的不断完善贡献一份力量,为其他园林院校的实践教学提供一个参考,也期待活动自身能多加吸取各方经验,不断创新,不断提高。

参考文献:

[1]刘通,林箐.风景园林教学中价值观的建立和实践技能的培养:以“心灵的花园”项目为例[J].中国园林,2013(7):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