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素材十篇

时间:2023-03-16 19:45:47

好素材

好素材篇1

第一次听她唱《又见炊烟》时就喜欢上了她。第一次知道一个人的气质原来可以这么不食人间烟火,声音原来可以这样美如天籁。再后来就是春晚上的那一曲《相约98》,清新脱俗,从容淡定;然后就是那首传遍大街小巷的《红豆》,字字句句浸透人心:而她演唱的《传奇》,则甘冽清澈,绵延不绝,给人一份灵魂的超脱。

王菲不仅用自己的好声音打动了无数的听众,更让人不能理解的是,为何这个女子的每一次亮相都如此令人惊艳。那健康的曼妙身材更是让很多MM们羡慕不已,天后王菲到底有什么诀窍保持这么好的身材呢?

原来一向笃信佛教的“流行天后”王菲已茹素多年,她保持苗条身材的秘诀居然是素食饮食。

说起她的素食情结,一个重要原因是源于她的女儿李嫣。年轻时烟酒不离的王菲,数年前为了治好女儿李嫣唇颚裂,毅然戒烟酒并开始吃素。另一个原因则是,出于对动物的保护。那是在一次电视上看到的一幕,一头老黄牛被绑在木桩上眼中含泪,哀鸣不止。她的心刹那间就像中了箭一样惊惧、不安和不忍。所以,从那以后,每每看到肉食,她的脑海中就会出现老黄牛垂泪哀鸣的情景。因此,她在饮食方面更坚定了素食的取向。

一向素食的天后最喜欢将蔬菜熬成美味浓汤,既能保证日常蔬菜摄入,汤类也更容易让人有饱腹感。将青椒、芹菜、西红柿、卷心菜等放入清水中熬煮,出锅时调味即可。

“菜豆腐”也是她的最爱,就是将白菜、萝卜等新鲜蔬菜细细剁碎,然后与黄豆面一起煮熟。煮的过程中,不放任何调料,包括植物油。吃时,就着一碗黄豆酱或一碟小咸菜,就可以吃得酣畅淋漓。

作为素食主义的践行者,王菲近些年来对有机素食更加感兴趣,之前也有传出天后专程跑到有机蔬菜基地买菜的消息。有机蔬菜在培育过程中不使用化肥、农药等有害物质,更营养健康,难怪天后都为之折腰亲自上阵买菜。

长期吃素让天后王菲获得了很多的好处,她不仅一直身材苗条,还获得了一个健康的体质,连带皮肤也越来越光滑润泽。

当记者问起她吃素的最大感受时,她的回答则是另一种版本,那就是吃素让她变得更加心怀慈悲,有无比坚强的意志力,有超凡的智慧。

好素材篇2

PSD图片素材资源的提取

网上大多数平面设计素材都是PSD格式的文件,PSD文件是PhotoShop(以下简称“PS”)的专用格式,使用PS可以很方便地对其进行编辑。不过,由于PS具有体积大、上手困难等缺点,因此我们使用PS的“兄弟”――Fireworks Cs6(以下简称“Fireworks”),来提取PSD文件中自己用到的那部分素材资源。具体说来,其操作步骤如下。

首先隐藏不需要的素材资源。先运行Fireworks,单击菜单“文件打开”命令,打开包含自己所需图片素材的PSD文件(图1),通过观察图1右边的“图层”面板,大家发现这个PSD文件包含许多图层;然后轻点某个自己不需要的图层左边的小眼睛,以使得该图层的图片素材在左边的图片预览窗口中隐藏;将所有自己不需要的图层素材隐藏后,就可以看到自己所要提取的图片素材了(图2)。

接下来导出所需要的素材资源。在图2中,点击左侧“选择”工具箱中的“‘部分选定’工具”按钮;然后选中预览窗口中的红色公鸡并右击之,在弹出的右键菜单中选择“编辑复制”;接着单击菜单“文件新建”命令,按照提示创建一个画布为透明的Fireworks文件;再在该Fireworks文件预览窗口的任意位置右击,选择“粘贴”,将刚刚复制的红色公鸡素材粘贴进来,并调整公鸡在画布中的位置,使得其能够完整地显示出来(图3);最后单击菜单“文件С鱿虻肌泵令,按照提示将复制的图片素材导出为背景透明的PNG格式的图片就可以了。

AI图片素材资源的提取

除了PSD文件以外,还有不少AI格式的平面设计素材,对于这类矢量素材来说,使用Illustrator Cs5(以下简称“Illustrator”),就可以提取AI文件里边所包含的某些内容。下面就以提取图4中的卡通鲸鱼为例,介绍一下具体的操作步骤。

首先复制图片素材。先单击左侧工具面板中的“选择工具”按钮(图4),然后在右边的预览窗口中,用鼠标“划”出一个矩形,使得“划”出的范围正好包含整个卡通鲸鱼;接着选中这条卡通鲸鱼,并复制之;再单击菜单“文件新建”命令,创建一个新的Illustrator文档,并将刚刚复制的卡通鲸鱼素材粘贴过来(图5);最后单击左侧工具面板中的“比例缩放工具”按钮,根据自己的需求,将复制过来的卡通鲸鱼调整好大小即可。

现在我们来导出图片素材。在Illustrator的主界面中,单击菜单“文件存储为Web和设备所用格式”命令,打开一个与之同名的对话框,接着在该对话框中,保存格式选择“PNG-24”,并勾选“透明度”复选框;然后单击“存储”按钮,按照提示将卡通鲸鱼保存为背景透明的PNG格式的图片就可以了。

CDR图片素材资源的提取

矢量图片素材,除了AI格式的文件以外,还有不少是CDR格式的。当然,对于CDR格式的矢量素材,使用CorelDRAW X4(以下简称“CorelDRAW”),按照以下步骤,我们就可以获得里边的某些素材。

好素材篇3

关键词:乡土地理资源;教学设计;教学情境;兴趣;地理思维

关注国情、热爱祖国、热爱家乡是地理学科的传统。挖掘当地地理资源,运用发生在学生身边的地理素材进行地理教学设计,若将其引人课堂教学之中,不但丰富了教学内容,更能调动学生学习地理的积极性、主动性,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思维,从而有效地提高地理教学效果。

一、活用当地重大地理事件,精心创设地理教学情境

2011年春末夏初,正值高三复习迎考重要时刻,我市经历了一场百年一遇的特大洪水,灾情重大。在每一个学生都心系灾情的情境之下,我因势利导,把这一重大地理事件及时引入课堂,精心设计教案,有效完成了对“我国主要自然灾害”中的气象灾害知识块的复习。教学设计思路如下:

1 设计教学情境。播放我市特大洪灾的新闻视频画面,介绍近年来兰江(我市主要河流)洪涝灾害情况。

2 小组合作学习。讨论并解决下列问题:

①此次洪水为何会如此之大?洪灾给我市社会经济、生态环境分别带来怎样的影响?

②在此次灾害中人们有哪些行为值得反思?怎样才能减轻灾害发生的频率和强度?(学生代表汇报。老师点评总结)

③除了钱塘江流域,我国还有哪些流域多洪涝?有哪些共同影响因素?(学生为主)

④东部季风区除了洪涝还经常发生干旱灾害,列表比较两大灾害所发生的主要分布地区、成因、对环境的影响及防治措施等方面的异同。(学生合作)

3 拓展:影响旱涝灾害的主要自然因素是什么?从全球角度分析,旱涝灾害的发生与当地自然环境(地形、气候、水文水系等因素)有着怎样的内在联系?(探究气象灾害发生的机制,引导学生把解决上述问题的思维方法引申到解决其他地区类似的问题上)教学结果表明,把学生关注的事件与教学需要联系起来,既满足了学生的心理需求,又能够有效地完成教学目标。关注乡土,关心身边发生的地理事件,学会从地理角度思考面临的各种社会问题,学以致用。

二、借用当地特色旅游景观,激发学生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

教师对地理素材的创造性使用都是对学生潜移默化的创新启示。高三复习难、难复习,学生渴望全新的教学模式。为了营造学习氛围,在复习“旅游资源的综合评价”时,我利用学生感兴趣的乡土特色旅游景观为素材,精心设计成能促进学生思维的问题情境,把学生的亲身体念融入到教学中,从而有效地提高了复习效果。

1 我市旅游资源丰富,其中最著名的是“六洞山风景名胜区”和“诸葛八卦村风景区”两大景区,而且各有特色。你觉得哪个景区对你更具有吸引力?并谈谈你的理由。(学生情绪激动,各抒己见,自由辩论。然后要求学生梳理“旅游资源开发评价”的内容和评价的一般方法)

2 请游览过上述景区的同学谈谈是如何欣赏其中的“地下长河”(自然景观)和“诸葛八卦村”(人文景观)两个景点的?(学生交流,并归纳“旅游景观欣赏的方法”)

3 作业:列举出两大景区在开发过程中存在的一个问题,分析该问题对当地生态环境造成的影响,并提出自己的建议。(不急于作答,注重学生分析并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中有时并不需要追求一个统一的结论,仅仅是为了激起学生探求的欲望;有时尽管没有讨论问题的最终结果,但是讨论过程中学生得到的启发。本身就是一种成果。

三、引用当地优势产业发展现状,积极发展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

在复习“工业生产活动与地域联系”内容时,我也充分引用了当地的地理素材。我市是浙江省中西部地区的重要工业城市,工业基础雄厚,历史悠久,工业产业比重高。这为学生学习提供了丰富的内容。

第一步,教师用多媒体展示“兰溪市工业分布图”,介绍我市工业分布与发展现状。

第二步,教师引导学生完成下列问题。

1 介绍各自家乡所在乡镇的特色工业。以我市最具特色的纺织工业(轻)和建材工业(重)为例,要求学生归纳影响工业的区位因素。(构建区位因素分析模式)

2 评价学生自己所在的乡镇“工业园区”建设的优势区位和劣势区位,并归纳我市工业地域分布有何特点。并以“市经济开发区”为例,分析工业地域形成的条件与发展特点。

3 结合地图分析影响“兰溪市农药厂”搬迁的主要因素,要求学生总结出工业企业合理布局应遵循的原则。

4 对各乡镇工业发展或工业园区建设中的一个问题(如占地多、高能耗、环境污染等)进行调查,并阐述工业生产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好素材篇4

关键词:美术创作;素材;运用与表现方法;创新

生活是美术创作素材的来源,也是美术创作的源泉。而素材以各种形式和表现来反映生活的各个方面,它是生活的具体反映和写照。因此,作为美术创作者首先要热爱生活。笔者认为:只有把握好对生活的认识,热爱生活中的点点滴滴,理解生活中素材的内涵和所反映社会层面的各个方面,掌握好收集素材的方法,才能更好地为美术创作主题服务,并起到积极主导的作用。

一、学会运用素材的方法,目的是为创作主题服务

在美术创作过程中,离不开素材的合理运用。无论是历史画还是风俗画的创作或者是其他主题性的美术创作,都离不开对生活素材的认识、把握和运用。首先要学会运用素材。学会运用素材就是要做到认识素材和选好素材。如果认识素材不够充分或者没有选好素材甚至选错素材的话,对美术的主题性创作将会大打折扣甚至会出现差错,为此在创作方面付出过沉重代价的个案也是屡见不鲜的,这也可以说是一起非常严重的创作事故。所以,笔者认为学会运用好素材的最好方法就是:第一,梳理和筛选素材。第二,不盲目地“拿来”素材。第三,不生搬硬套素材。第四,认识和理解好素材。第五,不肆意捏造素材。在平时创作中,通过学会运用上述方法,不断总结创作经验和反思创作的教训,坚持用辩证唯物主义的方法论来指导创作,只有这样,才能使我们在创作过程中少走弯路、多获良益;少误迷途、多获正道;少遇失误、多成正果,才能更好地为美术创作服务。

二、充分表现好创作素材,就是为了更充分地发挥好创作的主题,达到题材合一的优势

笔者认为,在美术创作过程中不仅能够找到适合于创作的素材,更重要的是应该充分地表现好创作素材。因为美术创作不是对生活作简单的复制和摹写,也不是对形象作简单的再现,而是要求我们把适合的素材进行能动地再创造、再利用、再认识和再变通的过程。一幅真正意义上的优秀美术创作作品,它不仅是反映作者那深刻的反复思考和深思熟虑的技艺相结合的结晶体,而且它也是表现出真、善、美的统一和艺术与技术美相结合的和谐体。因此,它告诫我们在创作过程中不能随随便便不加思考地把素材拿来运用,也不能不顾时代背景要求随意把素材生搬硬套,更不能违反历史真实去把素材随意地去捏造,再就是不能把生活中某种素材随意地张冠李戴和不假思索地颠倒运用。我们要认真地进行美术创作,不仅要把严谨的创作态度和科学的技术手段相结合,充分运用和表现好素材,而且还要把各种创作的素材发挥得淋漓尽致,使创作的素材与创作的主题相结合,做到相得益彰。笔者纵观过中国现代历史画创作者们的创作画,例如有:沈尧伊《地球的红飘带》、周长春《美洲华侨讨袁敢死队》、林永康《革命将领黄兴》、吴云华《华侨归国救护队》、顾生岳《推心置腹》、潘嘉俊《1924・黄埔军校》、张绍城《淞沪抗战―十九路军》、方瑞《留童》等历史画作。这些历史画创作无不反映了作者对历史画创作的严谨态度和对人物等生活素材的创作性刻画的准确和忠实性,达到了既尊重历史事实又不违背时代主题要求所取得的大美统一而成为创作画中的典范,同时它也成为我们今后美术创作中的经典榜样。所以在美术创作过程中要充分达到素材与主题相结合与相统一的境地,就要正确运用和表现好素材,这是我们在美术创作过程中创作的根本任务,也是我们践行美术创作中的一项永恒使命。

三、解放思想,善于变通,勇于创新,不走创作中的“规则”老路

在美术创作过程中,我们正确运用和表现素材的同时还应该善于把塑造人物形象和场景的素材进行加工和变通,根据主题内容和剧情需要,必须做到对人物形象素材进行个性心理分析,塑造出有血有肉有性格特征的形象,这就需要对其进行处理。特别是历史画的创作更需要把形象和场景进行变通和“改造”而力求创新,而不是将历史人物和场景的照片简单地进行合二为一的再现。因此,不懈创新这一思路给美术创作者们提出了更新更高的时代要求,因为创作本身既是一种手段,也是体现解放思想和需要求新变异与拓宽创作思维的一项复杂工程。时下社会功利薰欲膨胀,人们浮躁膨显,画体更有“跟风”之举,毫无风格立异之言。正如20世纪现代中国绘画的代表画家之一吴冠中先生在他的《语录》中所言:“与有感而发的艺术创作之朴素心灵不可同日而语”。再有,笔者在文中谈及的创作“规则”老路,就是泛指那些毫无创新立异和毫无风格之别等一类的“创作”作品。笔者以前在市场上曾一度发现有大量摹仿丁绍光风格式的“作品”,它与其说是美术创作的“跟风”表现,倒不如说是美术创作上最可悲的一面。我们说吴冠中先生之所以伟大,不在于他是我们的前辈和师长,而在于他持之以恒地致力于油画民族化和中国画现代化的探索和追求,而形成了自己独特鲜明的艺术特色和风格。

总之,我们搞美术创作,无论是运用和表现素材,还是要通过素材来揭示和深化主题,我们都要像吴冠中先生那样永恒真诚地对待创作,正如他所说的:“只看效果,不看手段,效果好了,手段都是对的”那样,坚定走自己创新的道路,坚决不走创作中的“规则”老路,坚决不去“跟风”创作,坚持创新。笔者坚信:美术创作终将会有光辉灿烂的明天,而那些长期坚持正确运用和善于表现经过处理后并具有个性化独特素材的创作者们将成为今后美术创作中一股无可估量的中坚力量。

参考文献:

[1]新美术.中国美术学院学报,1996.

[2]梁照堂.艺心探微:广州美术文集.西泠印社出版社,2010.

好素材篇5

一、描写母亲的好词

贤惠 文静 善良 慈祥 温柔 平和 贤淑 宽容 大度 谦和 实在 俭朴 敦厚 忠厚 仁厚 慈悲 仁爱 高尚 热情 贤明 和气忘我 贤德 亲切 十全十美 与人为善 寸草春晖 无微不至年高德昭 德高望重 温柔敦厚 豁达大度 知情达理 仪态大方 不遗余力 鞠躬尽瘁 慈眉善目 交口赞誉

有口皆碑 众望所归 表里如一 节衣缩食 栉风沐雨 起早贪黑 饱经沧桑 寸草春晖 无私奉献 母爱无言 细致入微 关怀备至 劳心劳力 暖人心扉

默默无闻 无怨无悔 如沐春风 含辛茹苦 任劳任怨 勤勤恳恳 秀外慧中 恩深情重 曾母投杼 恩逾慈母 父母恩勤 孟母三迁 衣食父母 再生父母 天伦之乐 情深似海 恩重如山恩同父母 寸草春晖 忘我贡献 母爱无言

二、赞美母亲的比喻句

1. 母亲像温暖的阳光,让我满怀期望。

2. 母亲像明亮的太阳,让我看到了光明。

3. 母亲像鼓起航帆,让我顺利的到达彼岸。

4. 母亲像点燃的蜡烛,让我看到光明。

5. 母亲像参天的大树,让我感觉凉爽。

6. 母亲是遮风挡雨的纸伞,呵护着我幼小的生命。

7. 母亲是御寒的冬衣,时刻给我温暖。

8. 母亲是心酸时的一句问候,让我得到一丝丝的慰藉。

9. 母亲是我的闹钟,天天准时把我唤醒。

10. 母亲是天边的启明星,总是早早地起来忙碌。

11. 母亲是使人复苏的动力,是力量的源泉,是前进的风帆。

12 .母亲是疲惫中的一杯龙井,当你软弱无力时,只消几口就是你神清气爽。

13. 母亲是默默的老黄牛,忍辱负重,从不叫苦。

14.母亲是困难中的一根拐杖,当你脚步蹒跚时,帮助你找好重心,支撑起一片希望的原野。

15.母亲是快乐时的缕缕阳光,让我增添一份微笑。

16.母亲是金色的灯塔,时刻指明我前进的方向。

17.母亲是黄集中的一朵鲜花,当你落寞惆怅时,看一眼满目青翠,闻一下香沁心脾,心里得到恬适不会孤单。

18.母亲是烦恼中的一曲古筝,当你义气消沉时,优雅的旋律一飘荡,眼前立即一片青翠。

19.母亲是挫折中的阵阵清风,当你惊惶伤心时,为你拭去焦躁的汗水,梳理好零乱的思绪。

20.母亲是避风的港湾,让归航的我不再漂泊。

21.母亲是悲伤时的一份快乐,让我露出笑脸。

22.母亲啊,你是泥土,我是你输出乳汁让我汲取的一朵花儿

23.母爱像一叶小船,载着我驶向人生的彼岸。

24.母爱像泉水一样滋润我们幼小的心田。

25.母爱像春风一样抚摸着我们的脸庞

26.母爱就像一座大山,蕴藏着万物,哺育我们成长。

27.母爱就像一阵和煦的风,吹去朔雪纷飞,带来春光无限。

28.母爱就像一艘大船,载着我们驶向大海,去追寻生命的奥秘。

29.母爱就像一首田园诗,幽远纯净,和雅清淡。

30.母爱就像一首深情的歌,婉转悠扬,轻吟浅唱。

31.母爱就像一颗永远亮在心底的美丽星星。

32.母爱就像一幅山水画,洗去铅华雕饰,留下清新自然。

33.母爱就像一把扇子,在烈日炎炎下为儿女扇起一阵凉爽的清风。

34.母爱就像一把大伞,在急风骤雨中为儿女撑起一个温馨的港湾。

35.母爱就像温暖的阳光,像那重重夜幕里一盏温柔的灯光,远远的为我亮着,轻唤我迟疑的脚步。

36.母爱就象一首田园诗,幽远纯净,和雅清淡。

37.母爱就象一首深情的歌,婉转悠扬,轻吟浅唱。

38.母爱就是一阵和煦的风,吹去朔雪纷飞,带来春光无限。

39.母爱就是一生相伴的盈盈笑语,母爱就是漂泊天涯的缕缕思念,母爱就是儿女病榻前的关切焦灼,母爱就是儿女成长的殷殷期盼。

40.母爱就是一幅山水画,洗去铅华雕饰,留下清新自然。

三、母爱优美段落

1.爱之花开放的地方,生命便能欣欣向荣。有人说:"母爱是闪耀着生命之光的一株灵芝草,让痛苦顿失消融";有人说:"母爱是一阵清风,吹走了我心中的阴影";有人说:"母爱是一本闪烁着智慧之光的一本书物,教导我们如何做人"。在母爱的沐浴中行走,我从不感到无助,因为有一种力量始终支持着我,那就是那永不褪色的母爱。现在的日子里,我享受着母亲的爱,在以后的日子里,我要学会爱母亲。

2.母爱是人间最圣洁、最崇高、最无私的爱,她沉浸于万物之中,充盈于天地之间。文字赋予她太多的诠释,也赋予她太多的内涵。没有历史诗歌的撼人心魄,没有惊卷大海的风波逆转,母爱就像一场春雨,润物无声,绵长深远。母爱是润泽儿女心灵的一眼清泉,是一生相伴的盈盈笑语,伴随着儿女的一饮一啜,丝丝缕缕,绵绵不绝,于是,在儿女的笑声泪眼中就融入了母爱的缠绵。母爱是灿烂的阳光,炽热而光明。她能融化冰川、净化心灵、蓬勃生机。她以博大的襟怀哺育生命、呵护万物。

3.时光如水,年华易逝,似水流年淡去我们多少回忆,却始终不改我们对母亲的绵绵思念。莺归燕去,春去秋来,容颜渐老,白发似雪。儿女在一天天长大,母亲却在一天天衰老。母爱是慷慨的,她送走了春露,送走了秋霜;留给了晨曦,留给了暮霭;而惟独忘了她自己。母爱无言,任我用千言万语,也难以表达对这份沉甸甸的爱的感激。母亲为我们默默付出,耗费了青春,耗尽了生命,却没有丝毫的怨言,也没有得到丝毫的回报,岁月的沧桑却在她面孔和头发上留下了灰白的印记,使我更加感叹于无情岁月的流逝、爱的伟大!

4.妈妈,多么亲切的称呼,被奉上这个称呼的人是多么的伟大!然而,又有谁曾经真心诚意地喊一声“妈妈”呢?谁试过每天见到母亲都对她说一句“我爱你,妈妈!”呢?哪怕是多么肉麻,只要是她疼爱的儿女对她说的,她都高兴。

5.母爱是如此深厚、纯净,如越久越纯的美酒,让我们陶醉其中,却浑然不知这是千年的佳酿。如果父母的恩情今生今世是无以为报的话,如果冥冥中注定父母必须要为儿女倾尽一生的爱,那么在来世的轮回中,请一定成为我的儿女,请让我来做那个还债的母亲吧,请让我用来世的情,来回报你们今生的爱。

6.母爱是深沉的,母爱是细腻的,母爱是无私、伟大的。我用心去体会,去感觉才能有资格接受这份爱,这份无价的爱。而今年的母亲节,我又想起一位哲人说的花:母亲,是一本读不完的书。是啊,母亲给予的爱,我一辈子也忘不了……

7.母亲,我该用什么样的语言才能表达你对我的爱,该用什么样的情感,才能表达我对你的感激之情,我该怎样才能来回报你?苍龙日暮还行雨,老树春深更护花。母爱如海,母爱如山!母爱是无私的,是伟大的!因为它是人类最纯真,最挚朴的情感,是一份只求付出,不求回报的爱。让我们一起来好好珍惜这份最平常而又最神圣的母爱,让我们一起来感谢我们伟大的母亲吧!

8.我有一个好妈妈。她整天忙里忙外,每件家务都要她来做。清早,妈妈早早的起床,给我准备早餐;还要去开店,中午妈妈从店里赶来,给我做午饭、洗碗;晚上,妈妈还要给我洗澡、做晚饭……一年365天,你为我,为这个家,付出了多少汗水和心血啊!天冷了,妈妈亲手给我做棉衣,真是“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

9.想起了母亲,志向消沉就会化为意气风发;想起了母亲,虚度年华就会化为豪情万丈;想起了母亲,羁旅漂泊的游子就会萌发起回家的心愿;想起了母亲,彷徨无依的心灵就找到了栖息的家园。

好素材篇6

我认为高考直接涉及到、直接要大家讨论社会热点的可能性不大,但会考查考生的认识水平、思维能力、阅读视野、情感态度、价值取向等,所以最重要的还是提高自身的认识水平、分析水平及社会关切度。这样,无论遇到什么样的高考作文都不会“囊中羞涩”了。

为了达到这个目的,在高考前的这段时间里,我觉得可以对过去的阅读、观察及头脑中的有关积累做如下梳理——

一是认真研究、熟悉至少一个人物。这个人物,既可以是历史人物,也可以是文学作品中的文学形象,也就是说既可以是真实的,也可以是虚构的。当然,如果是现实中的人物那就更好,特别是新近为大家所熟知的公众人物,那更新鲜、醒目。比如,金晶。我们要研究她的性格、成长、重要事迹,记住她说过的经典的话、经典的行为,要从中有所启示。

其次要有两本书垫底。实在读得少,课本熟悉了也行。比如我们如果把苏轼选入高、初中的诗文汇集在一块儿,就可以大致把握住了他的一生。再思索他的一生、他的诗文对我们当代人有什么启示。比如《前赤壁赋》,它实际上展示了苏轼拯救自我的一次努力。文章通过主客问答,最后说服自己虽遭贬斥但拥有了“山间之清风、江上之明月”,重新发现了自我的价值,于是“相与枕藉,不知东方之既白”。这对我们现代人应该也是具有相当大的启示意义的。如果实在都不熟悉,我劝你踏踏实实看几个电视专栏节目,也算是“亡羊补牢”之举。比如东方台的“可凡倾听”,一期一个人物,我们如果认认真真地看几期,记下了嘉宾的重要言论、重要事件特别是独特的细节,再加上我们自己的理解、思考,完全可以成为我们考场上的新鲜素材。

同时,还要回顾、积贮至少三个生活细节,家庭一个、校园一个、社会一个。光记住这些感人的瞬间还不够,还需要反复玩味其中感人的“点”在哪里,揣摩触动你的原因,挖出其中包裹的核心价值(历史的、社会的、哲学的甚至是伦理的),反思自身与当下社会的麻木、无奈、缺失、困境及潜藏的危机,从而引出更深刻的东西来。比如,这几天我们守望着四川大地震的点点滴滴,被一个个细节感动着,但流泪之余、感慨之余,我们是不是思考得更深了一些?好在我们读到了这样的文章——

《朱少华:一次灾难就是一次人性的涅??》

15日,汶川强震已进入第四天,德阳市东汽中学谭千秋老师的遗体被找到时,是“双臂张开趴在课桌上”的。通常灾难来临人会躲在课桌下,双手护头,而谭老师在那一瞬作出如此反应让人惊叹和感动。正是这个特殊的“姿势”令四名学生在他的身体和课桌的共同护卫下“死里逃生”。而在灾区,还涌现出了数不清的可歌可泣的故事。重庆市两个共有55名游客的旅游团队行进在距汶川50多公里处,地震到来,庞大的队伍在两名不足1米6的小女子的指挥下迅速集中到了公路边的平坝上。在倾盆大雨和大地的颤抖中,这支特殊的队伍互相扶持、互相鼓励。男人们找来一片塑料胶袋,拆开摊平顶在头上,大家围成一圈,女人和小孩在里面。走走停停5个多小时后,这支队伍终于见到了救援者。“一起活下去是唯一的信念,我们从彼此的依赖、信任、扶持中获取动力。”

许多在平常生活中难以见到的情景,也是我们苦苦追求的人性光辉,都在这场突如其来的大地震中发挥得淋漓尽致。没有事先宣传提倡,也不可能进行发动,但老师舍命保护学生,幼儿园的阿姨牺牲自己护着孩子,年长的护着年幼的,男人保护女人,这在地震灾害到来之后几乎成为天经地义的规则,那么自然。而全国各地救助者的表现同样让人感动:全国各地踊跃捐款,献血者几乎把每一处血站“挤爆”;成都数百位“的哥”自发前往都江堰抢救伤员;南京一名约60岁的乞丐穿着打补丁的衣服,脚上一双破烂的凉鞋,手中还拿着一个讨饭碗,却把乞讨来的一角两角零钱换成百元钞票塞进了募捐箱……这样感天动地的场景,在这场大灾难的背景下,发生在人们普遍感到社会“变冷了”的现实中。

近几年来,社会很多人都感到我们的道德在“滑坡”,人性变得自私。现在看来,这种感觉其实是被一些表象所蒙蔽了。我们的道德、我们的人性不仅没有缺失,还异常的丰富,异常的火热,它的蛰伏其实是在等待“时机”。而当社会最需要的时候,这种无限美好的品德和人性就会自然暴发出来,成为拯救生命、推动社会发展的巨大动力。现在这场灾难恰恰检验和诠释了这个规律。我们为在灾难中失去的同胞痛哭,同时也为四川和全国各地的父老兄弟在灾害中涌现

出这么高尚的品格而欣慰,更为我们的道德和人性在这场灾害中得到充分的展示和考验而自豪和骄傲。

一次灾难就是一次人性的“涅??”,也是一次巨大的转变和进步。现在抗震救灾还在继续,我们还在和死神争分夺秒抢时间。在往后的日子里,必将还会发现并涌现出更多的人性光辉,这就是我们的精神、信心和勇气,有了这种精神、信心和勇气,我们必将战胜灾害,夺取抗震救灾的最后胜利。我们更希望在夺取抗震救灾最后胜利的时候,人们能擦干眼泪,把在这场灾难中暴发出来的人性光辉继续发扬,在今后的生活和工作中发挥出巨大的作用。因为,这不仅是国家的需要,社会的需要,更是我们每一个个体最迫切的需要。

最后推荐四个重要话题:

——青少年健康成长的问题。包括:感恩、心理及身体健康、自我认识及其代际特征、教育及其影响、成长环境、理想信念等。比如“艳照门”事件的影响、早些年的“超女”。

——尊重自然、敬畏自然。与自然的关系到底该如何梳理?动物、植物伦理,科学的双刃剑,等等。2008春的雪灾,“手足口病”的流行,缅甸的风暴潮,四川“5·12”地震,甚至包括喧嚣一时的“华南虎”事件。

——传统文化的继承。首先要梳理的哪些是传统,传统中哪些需传承,哪些需要抛弃?以及作为载体的传统节日、书法、母语等的困境与发展。还有“国学热”、文化普及娱乐化(如“大禹三过家门而不入是因为婚外情”)等。甚至传统建筑如古老村落、历史街区的保护等话题都最好有自己的一些思考。

好素材篇7

对各个部分关系的协调处理能力,以及对基本技法的运用和对构图审美的理解能力等。这些都是绘画的基本方面,平时训练中的问题也反映在这上面,如果解决得好,学生的素质和能力就会得到充分的挖掘和提高。

如何培养一种整体感受物象(形与色)的能力,是提高学生诸方面素质和能力的关键内容,这方面的能力增强了,其他方面的问题就容易解决;这方面的能力差,就会导致其他方面出问题。如画不准或画不像,主次不分,画面各部分缺乏联系,调子太乱,体感不强等。一般认为,观察某一局部的能力每个人都有,但观察整体以及整体中各部分之间关系的能力却是很少有人具备的。因此,我认为应该培养学生整体联系的观察习惯。常听学生说不会画,其实是由于他不会“看”所致。

其次是理解问题。教过素描的老师大概都有这样的体会,那些理解能力好的学生,其画面表现总好一些,给人一种秩序感,作画过程也有条理性。与这方面素质有关的如解剖、透视、对体面的分析、明暗规律、线条组织、虚实处理、色彩处理、作画程序等都能得到充分体现。这些方面理解得越是深入,应用起来越自如,画面效果就会越好。如果不是从这些根本方面进行训练,画面的脏、灰、乱的问题就无法得到解决。

绘画应是感性与理性协调配合的过程,单纯地强调感觉,画面有表现性和个性,但表现不好又出现简单含糊等问题;单纯地强调理性,画面多深入细致的刻画,处理不好容易出现生硬、呆板等毛病。因此要二者兼顾,应该是既有强烈印象又有深刻概括的表现,以感性为引导,理性为后盾。

整个教学的核心问题是方法论问题,方法既是思维的结果,

又是思维的钥匙。因此对学生来说,道理讲得再多不如教给他最实用的方法。比如画素描的方法须从它的基本语言入手,即用线、画、调子这三方面因素去表现体积、形象、质地等,从这三方面去挖掘一个人的潜质在哪里。比如有的学生用线表现比较顺手,那么就以线为主,让调子服从线;有的学生善于表现调子,那么就让线服从调子。这样在找到个人表现手法的基础上兼顾其他方面就容易些。如果哪种因素都不突出,眉毛胡子一把抓,到头来画面表现效果就不好。线也好,面也好,调子也好,都是在写生观察中提炼出来的,离开形象,任何线、面或调子都是没有意义的,因此表现手段必须围绕形象这个核心,富有个性,表现力强,具有强烈形象感的考卷才能拿到高分。

画面的构图也比较关键,构图是画面最大的整体,是画面最大的美感。构图的一个大原则是均衡、变化统一、富有张力。简练强烈,饱满的画面构图是首先强调的。比如画一个男青年的头像,可能强烈的轮廓、清晰的五官是表现的重要因素;而画一个优雅的女性的头像时则最好表现出头部、颈部和胸部的关系。只有通过各部分协调组合才能体现出整体的韵味来,而不是刻意强调某个局部。明暗的分布也应作为构图的重要因素,如头发是黑的但不能一味地涂黑,应根据脸、颈、胸的颜色深浅形成呼应变化,使画面形象形成统一的韵味神态,增强画面的整体效果。

最后想说说训练中评改作业的问题。一般是总体说说,写点评语或动手改改,这样给学生的只是总体印象,比较模糊。应该分类别项地打分,把作业各个考查因素标准化明细化,如形象、表现、构图、形体结构、明暗虚实、质感量感等分别打分,这样使学生了解自己的长处和短处,从而扬长避短、取长补短,达到知己知彼、学有所得。教师也根据评分分别规定目标,解决个别问题,学生就会明白。多评析范画作品,好在哪里,尤其指出不足在哪里,提高学生的赏析水平,这对提高学生绘画水平的影响是根本性的,

长效性的。

好素材篇8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念奴娇赤壁怀古》 苏轼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杜甫《旅夜抒怀》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杜甫《登高》

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李白《送孟浩然至广陵》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李白《望天门山》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江流 (李白《渡荆门送别》

2.黄河

1.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李白《将进酒》

2.黄河落天走东海,万里写入胸怀间。 李白《赠裴十四》

3.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王之涣《凉州词》

4.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王之涣《登鹳雀楼》

5.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王维《使至塞上》

3.桂林

桂林山水甲天下

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桂林山水》

汉碑看山东,唐碑看西安,宋碑看桂林(俗语)

4.杭州

描写杭州的诗词多是围绕西湖的:

如 “水光潋艳晴方好,山色空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描写西湖的平湖秋月:万顷湖平长似镜,四时月好最宜秋

【木兰花慢】(别西湖两诗僧)

嫩寒催客棹,载酒去、载诗归。正红叶漫山,清泉漱石,多少心期。三生溪

桥话别,怅薜萝、犹惹翠云衣。不似今番醉梦,帝城几度斜晖。 鸿飞。烟水

弥弥。回首处,只君知。念吴江鹭忆,孤山鹤怨,依旧东西。高峰梦醒云起,是

瘦吟、窗底忆君时。何日还寻后约,为余先寄梅枝。

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这是写白堤的江南忆&bull

;忆江南

忆江南(白居易)

江 南 好,

风 景 旧 曾 谙。

日 出 江 花 红 胜 火,

春 来 江 水 绿 如 蓝。

能 不 忆 江 南?

江南忆,

最忆是杭州:

山寺月中寻桂子,

郡亭枕上看潮头。

何日更重游?

江南忆,

其次忆吴宫:

吴酒一杯春竹叶,

吴娃双舞醉芙蓉。

早晚复相逢。

【西湖十咏】(探春 苏堤春晓)

上苑乌啼,中洲鹭起,疏钟才度云窈。篆冷香篝,灯微尘幌,残梦犹吟芳草。

搔首卷帘看,认何处、六桥烟柳。翠桡才舣西泠,趁取过湖人少。 掠水风花

缭绕。还暗忆年时,旗亭歌酒。隐约春声,钿车宝勒,次第凤城开了。惟有踏青

心,纵早起、不嫌寒峭。画阑闲立东风,旧红谁扫。

〖送客之杭〗选自:《全唐诗》 作者:牟融

西风吹冷透貂裘,行色匆匆不暂留。帆带夕阳投越浦,

好素材篇9

一、素材积累

姜:你写出今年全省顶尖作文的最大秘诀是什么?

施:素材积累很重要。我有一本神奇的册子,里面是我几年下来的积累,关于适合在考场作文上使用的素材,有来自平时看的书,也有来自身边同学的好文章。从高一起,每次看书我都会在本子上随便抄些自己“看中”的东西。慢慢地,这也成了我的习惯。

毋庸讳言,中学生迫于繁重的课业负担,“行万里路”已不现实,这势必导致他们对生活、人生、社会“直接经验”的不足。如何突破这一写作“瓶颈”?“读万卷书”不失为一良策。因为“读万卷书”读到的是“间接经验”,它是对“直接经验”的有益补充,尤其是在备战高考这一人生的特殊阶段,它更是一种重要补充。

施滢同学的回答给我们如下两点启迪:①备好一个素材本。在素材本上“记”的过程、“剪贴”的过程,就是对作文素材积累的过程。既然能在你的素材本上留下痕迹,就说明这些素材对你来说“心有戚戚”。只有将这样的素材用到记叙文中,才可能有感染力;用到议论文中,才可能有说服力。好记性不如烂笔头,用好这个素材本,可以为你“把握生命里每一次(阅读)感动”助一臂之力。②多渠道收集素材。“三点一线”虽窄,但素材收集渠道甚多:有自己看的书、同学写的文章,有老师讲的经典、同学谈的趣事,有电视播的新闻、网络传的时文……用好这个素材本,就能把他们的“眼”变成你的“眼”,把他们的“耳”变成你的“耳”,把他们的“身”变成你的“身”。试想,一个把“看书当放松”的学子,又怎会有“无米之炊”的烦忧呢?

二、素材整理

姜:日积月累,素材本会越积越“厚”,你是如何把它变“薄”的呢?

施:我对收集来的素材进行分类,讲生命意义的归一类,谈宽容的在一起,说文化的列一边。到了高三寒假,我就自制了一本素材本,这本素材本虽然只有二十几页,但里面却记满了适用于考场作文的各类名人名言和名人事迹。

平时的素材积累,“兴之所至皆是宝”。但“纸”上的素材无论多么丰富,如果不能内化成“脑”中的素材,那也只能是“白云千载空悠悠”。这就需要从“薄厚”走向“厚薄”,前者是量的积累,后者是质的遴选,这也暗合了潘长江小品中的那句话“凡是浓缩的都是精品”。

施滢同学的回答给我们如下两点启迪:①将素材条理化。各人可根据自己的习惯和可能,每隔一星期、一个月、一学期或一年将自己的素材本梳理一次,通过分门别类地整合,使之条理化。其实,整理素材本的过程,也是一个整理自己思想的过程。要知道,有序记忆要比无序记忆效果好得多。为了使整理工作事半功倍,推荐大家使用活页本,它可以根据你的需要,进行随意排列、组合,甚至剪贴、重组。②将素材精致化。从高一到高三,增长的不仅是年龄,还有我们的认知水平。高一还让你怦然心动的故事,高二就有可能不再让你心起涟漪了;高二还让你拍案叫绝的妙论,高三就有可能不再让你会心颔首了。将素材精致化的过程,其实就是一个以自己最新、最高的认知水平对素材本“去粗取精”的过程。素材只有经过了大脑的系统整理、悉心遴选,才能牢牢地铭记在心。

三、素材运用

姜:本子上的素材,你是如何用进自己作文中的呢?

施:每次考试前,我都会看一遍,考试中,素材本上的东西也都能用上。这次高考,文章所用不少来自这本册子,甚至包括标题。

“运用之妙,存乎一心。”只会积累,不会运用,那只能算作一顶书橱。古希腊“悲剧之父”埃斯库罗斯在《残篇集》中说:“一个人如果知道的东西不多但都有用,那他就是聪明人。”同样,能在自己的作文中把平时积累的素材用上了,用足了,用得恰到好处,那他就是一个聪明人。

施滢同学的回答给我们如下两点启迪:①“记”是为了“运用”。从备办素材本的第一天起,就要在脑海中牢牢树立起一个理念:把读得会心的素材“记”下来不是目的,我的最终目的是要在作文时“运用”它。②“看”是为了“生成”。每次考试前把素材本看一遍,目的是让“本子上的素材”与作文题目在自己的脑海中产生碰撞,从而生成出作文的构思。

素材本运用的真正功力不是直接去引用,而是间接去运用,最好能机智地化用。一个震撼人心的故事,与卷子上作文题目的主旨非常契合,你能不能就把它照搬到你的作文中来呢?如果这么做,就成了抄袭。那怎么办呢?如果写记叙文,你就要悉心揣摩作家莫言总结的写作经验——要善于把别人的生活变成自己的生活。如果写议论文,你就要从故事中条分缕析出“理”来论证你所提出的观点。所谓“化用”,“化”的是思想,是构思。其实,故事只是一副“躯壳”,而思想才是内容之“魂”,构思才是形式之“魂”。只有做到得“意”(魂)忘“形”(躯壳),才能臻至“化用”这一素材运用的至高境界。

“厚积薄发”中的“厚”,不仅是对素材“量”的积淀,更是对素材运用“功力”的历练。广大考生在素材积累的过程中,只有练好从“书中之材本中之材脑中之材文中之材”的三级跳,才能达到素材运用“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之化境。

生如逆旅,一苇以航

施 滢

在《爱丽丝梦游仙境》中,那只西装革履的小兔子一边飞奔一边看表,大喊着:“我没有时间了,来不及了。”此举让我想起那些匆忙的人们。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我们的生活变成了运动场上的赛跑,路程是规定好的,用的时间越长就会越落伍。然而生如逆旅,重要的并不是时间的长短,而是生命的精彩与否。

法国作家左拉曾说过:“人生只有两分半钟时间,一分钟微笑,一分钟叹息,半分钟爱。”生命是何其短暂!《圣经》中则说:“他试炼我之后,我必如精金。”只可惜那闪闪发光的金子蛊惑了人心,使我们聚焦于“时间”之上。凡事锱铢必较于时间,以时间为度量衡,起点与终点被划定,了无生趣。

诚然,人生的赛跑,是在有限的时间内看你跑了多少路程,然而,何妨转换视角重新审视生活之道?现今许多所谓的教授的论文或科研成果被指抄袭,都是因为时间阻挡了源头活水——创新能力,成千上万的科学工作者只因利益的驱使,不停地赶时间,抢速度,却始终比不上爱因斯坦的一个响指。反思之后,我们真该学习《月亮和六便士》中的主人公查尔斯,在众人低头争抢地上的“六便士”之时,只有他抬头欣赏月亮,欣赏生命质量所在。

如何应对“人生苦短,及时行乐”的言论?自然是放下匆忙的脚步,关注内心,关注生命的真谛。每一个伟大人物都能够创造超越时间空间的不朽之作。只有不朽的灵魂方能从时间的方寸之境中突围,增加生命的韧度。

好素材篇10

关键词: 任务型教学模式 英语教学 素材

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的讲授得到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他人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获得的。课堂教学中,可以采用任务型教学模式来尝试解决学生在英语学习中遇到的具体问题,培养学生的英语自主学习能力。在任务型的教学情境中,教师是教学情境的领导者,其要由知识的传递者、灌输者转变为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帮助者、促进者,彻底摒弃以教师为中心、强调知识传授、把学生当做知识灌输对象的传统教学模式。随着新课程改革的进行,英语教学的内容更具有时效性,更新颖。由于因特网的普及与应用,无论多么新颖的题材,都可以找到海量的素材,因此,这就要求教师在备课过程中,不仅要能找到相关内容的材料,让教学过程与时代相连变得生动有趣,同时要能对所找的素材有所取舍,并在一节课中充分有效地使用。

一、备课过程中对与教学内容相关的素材的筛选

教师在备课过程中,自己首先要对教学内容有全面的了解。设计的任务要与时俱进,不仅要贴合教学内容,而且要与时代接轨。在此基础上,通过各种手段,如教参、网络等,寻找与之有关的素材。无论这些材料是否要在教学中使用,教师都要对其有所了解。这是对素材进行筛选的重要前提与要求。

新课程理念指出:课堂教学是师生共同建构的过程,强调在合作互助中学习,特别关注学生的主体要求,尊重学生的原有知识和经验,顺应学生的自我发展,鼓励学生的个性,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自我探究的学习能力。因此,在对材料进行选择时,要充分考虑到教材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知识水平,选择那些能巧妙地把有关素材与教学的内容相结合、学生的原有知识相结合的材料。既要使学生觉得他们对相关内容不陌生,又要高于学生的知识水平,使他们产生探究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简而言之,教师所选的素材要源于教材,高于教材,但不能脱离教材。同一主题满足上述要求的材料会有很多,这就要求教师学会取舍。课堂的时间十分宝贵,同样的材料哪怕再好,也只能取其一,绝不能简单地把收集到的资料在课堂教学中堆积、呈现给学生。这样的课堂教学看似很热闹,学生会看到很多新奇的事物,表面上看学生的兴趣很浓厚,但实际上,这样教学容易脱离教材,学生缺乏独立思考的过程,无法得出自己的结论,也就无法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二、教学过程中对素材的充分使用

教师在呈现素材的过程中,要引导学生思考,运用所学的知识,而不是把知识简单地摆在学生面前就可以了。Learn by doing得到的知识远比learn by memory来得深刻。

笔者曾经听过一节以任务型教学模式展开的课堂教学。教师准备得非常仔细,通过各种途径找了许多不同的、生动的图画。记得她最后两个任务是这么设计的,看录像,然后要求学生说出录像中提到的各种物品。学生说了一些,再看一遍后,教师把录像中所提到的物品以图片的形式展现,同时教学生朗读、学习涉及物品的单词。教师在之后的任务中,又呈现给学生另一些物品,要求学生完成一个task。要求是,如果你在一个荒岛上,你会选择携带哪些物品,只能选三样,给出理由。

课堂的时间是很宝贵的,教师的时间也是很宝贵的。既然教师花了时间找了资料,那么在课堂上就应该能充分地挖掘素材,充分地利用这些来之不易的素材。要始终牢记,是课需要素材,而不是素材需要课。教师需要素材帮助实现某一个教学目标,而不是简单地对素材进行罗列与堆砌。

最后这两个任务,可以看出教师在设计这节课时花了很多的时间。在任务设计上有前后的联系,但没有充分地使用所找的材料。学生对在上一个任务中接触到的一些单词,经过朗读后,有了初步的认识和了解,那么在接下来的任务中,就可以就地取材地对这些单词进行运用。而后的任务完全不需要再去找一些别的单词,所需要的单词完全可以从之前一环节选取或部分选取。而教师在教学中没有注意到教学环节的连贯性,使得学生疲于奔命,在这种情况下,教师重新打鼓另开张的行为,使得学生放弃了之前所学,投入到下一环节中。那么,之前的那个环节就白费了,课堂上宝贵的时间白费了,学生的精力白费了,教师的讲授白费了,而教师之前找素材的时间也白费了。

三、素材选择的思考

在英语课堂上,教师从海量的资料中选择适用的素材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素材要为教学目标服务,素材要为所设计任务服务。教学是教师引导学生学习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提高教学的有效性,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始终应该是教学的第一目标。教师在备课的过程中,应该是先熟悉教材,根据教材内容来设定该节课的相关的任务,设计好教学的各个环节。然后在教学过程中,查看需要什么素材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学习。而不是本末倒置,先看自己的资料库中有什么相关的材料,然后围绕自己的素材准备这节课。教师会使用各种素材服务教学,让自己的教学过程更流畅,各个环节的衔接更自然,课堂更生动有趣。素材的添加不能喧宾夺主,而要恰到好处。

2.要充分利用好素材。设计一节有效的英语课和设计一节活泼有趣的英语课并不冲突。好的素材得来不易,在教学的过程中更应该充分发挥其作用,而不只是亮个相,走过场。因此,在找到教学所需要的素材后,要充分挖掘这些素材。例如一张好的图片,可以让学生先看一看,再说一说,最后在教师的指导下写一写,这样充分使用素材,既巩固了学生学习的知识,又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3.做好素材的筛选。在确定好教学环节后,教师心里对所需要的素材有个初步印象。接下来在海量的信息中要筛选出所需要的材料,在这个过程中要有所取舍。例如有些视频资料内容很切题,画面很生动,但是是中文的,那么在可以替代的情况下就应该果断舍弃。一节课40分钟,每分钟都很珍贵,要尽可能让学生多接触英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