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气防火年度检测报告十篇

时间:2024-03-11 17:41:02

电气防火年度检测报告

电气防火年度检测报告篇1

关键词:机房 消防 维护保养

中图分类号:TP30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针对机房的消防设施的维护保养,先要简述机房消防设施的重要性。随着计算机技术及微电子技术的发展,通信设备的集成化程度越来越高,功能更全,体积更小,设备更加贵重。由于设备昂贵,一旦发生火灾,其损失比10-20年前同样程度的火灾造成的损失要严重得多。不仅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更重要的是社会效益难以挽回。

考虑到机房的重要性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工程建设消防技术标准要求,机房基本都安装有消防报警联动系统和灭火系统等消防设施,以保护机房的消防安全,预防和及时发现并有效扑救初起火灾的必备措施。

虽然能过检测验收后,已具有了一定的可靠性,但在使用运行过程中,由于种种管理或环境条件的影响,不可避免地都会出现一些运行不正常的现象,如不及时进行维护保养,将影响其功能的发挥,起不到应有的保护作用。因此必须对机房的消防设施进行维护保养,发现故障时,及时进行处理,使其能够时刻保持良好的运行状态。

一、消防设施的项目

1)火灾自动报警及消防联动控制系统;

2)吸气式火灾探测报警系统;

3)自动气体灭火系统;

4)水喷淋系统;

5)室内外消防栓系统;

6)消防供水系统;

7)火灾应急照明和疏散指示标志;

8)防烟排烟与系统;

9)防火门及活动式防火分隔设施;

10)火灾应急广播系统;

11)防火器材;

12)疏散楼梯、疏散走道、疏散门。

二、消防设施的维护保养方案

1、火灾自动报警及消防联动控制系统

1)日常查看火灾报警探测器、手动报警按钮、火灾警报装置的外观和运行状态;查看火灾报警控制器、区域显示器、CRT图形显示器的运行状态。

2)消防控制室的值班人员应日常查看报警控制器的显示数据,及时发现并处置故障和火灾报警;检查火灾报警控制器火警和故障报警功能及其自检、消音、复位等功能。

3)每年对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进行一次系统模拟联动试验,检测联动控制和显示功能,并填写《消防设施年终检测报告》记录试验情况。

2、吸气式火灾探测报警系统

1)日常查看探测器和显示器运行状态;用监控管理软件检查远程联网各分支系统的运行状态。

2)每年至少对每个探测器的采样管和采样孔进行一次清洗作业,并填写《吸气式火灾探测报警系统测试记录》记录检测情况。

3、自动气体灭火系统

1)日常检查自动气体灭火系统灭火剂储存容器、选择阀、高压软管、集流管、阀驱动装置、管网与喷嘴等系统部件外观有无机械损伤、锈蚀和镀层脱落,如存在缺陷,应及时更换。检查电磁阀与控制阀的连接导线是否完好,端子是否松动或脱落。

2)每年对气体灭火系统进行两次全面检测和联动试验。在各防护区进行探测器模拟烟温报警联动,检查气体灭火系统自动和手动控制启、停的可靠性,报警及延时的准确性和各报警控制装置、电磁阀动作的灵活性以及消防控制室的反馈信号显示功能等,并填写《消防设施年终检测报告》记录检测情况。

4、自动喷水灭火系统

1)日常检查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状态和使用环境,重点检查系统组件包括各类阀门、报警阀组、喷头、管道、供水设施等设备外观有无损坏、锈蚀、渗漏,系统工作环境或保护对象是否正常等;检查喷淋泵控制柜的控制方式是否为自动运行方式;检查末端试水装置的压力值是否满足设计要求。

2)每年至少对自动喷水灭火系统进行一次试验,检测从供水管道至系统组件的全部功能,并填写《消防设施年终检测报告》记录检测情况。

5、室内外消火栓系统

1) 日常查看室内消火栓、消火栓按钮、室外消火栓、消防水泵接合器及标志,对被圈占、埋压、损坏、挪用的设备,一经发现及时恢复。

2)每年检查各消火栓的出水情况,确保正常水压状态,并填写《消防设施年终检测报告》记录检测情况。

6、消防供水系统

1)日常查看消防水池、消防水箱、水泵接合器外观有无损坏、锈蚀、渗漏,启闭位置是否正常。消防水泵、稳压泵、增压泵、气压水罐、管网控制阀门等工作状态是否正常。

2)每月检查消防水池、消防水箱的水位,发现水位不足时及时补充;检查各类常开、常闭阀门的启闭状态是否正常,每台消防水泵应每隔1~2周进行一次运转试验,检查消防水泵的运行情况,并填写《消防设施定期维护表》记录检查情况,同时每年填写《消防设施年终检测报告》记录检测情况。

7、火灾应急照明和疏散指示标志系统

1) 日常查看火灾应急照明和疏散指示标志外观,每周完成对全部设备的查看,并填写《消防设施日常检查表》记录查看情况。

2) 每年通过报警联动对应急照明灯和疏散指示标志等进行功能和安全性检查,并填写《消防设施年终检测报告》记录检测情况。

8、防烟排烟系统

1)日常查看机械防、排烟系统组件有无损坏、锈蚀的现象,正压送风口、机械排烟风口及其现场手动开启装置是否被遮挡,每两个月完成对全部设备的查看,并填写《消防设施日常检查表》记录查看情况。。

2)每年进行模拟报警试验,启动正压送风机、排烟风机,开启正压送风口和排烟风口,关闭空调和防火阀,并填写《消防设施年终检测报告》记录检测情况。

9、防火门及活动式防火分隔设施

1)日常查看防火门、电动防火门、防火卷帘门是否处于正常的开启或闭合状态,外观是否完好,及时清除上述设备附近影响其正常关闭和开启的障碍物。

2)每年通过报警联动,检查电动防火门的开启或关闭功能、防火卷帘门的升降功能以及动作信号的反馈显示,并填写《消防设施年终检测报告》记录检测情况。

10、火灾应急广播系统

1)日常查看消防电梯的紧急按钮外观;查看消防电话主机、座机和电话插孔以及对讲机外观有无拆卸、改动、破损和脱落;查看应急广播功放、音源及扬声器外观是否完好,接线有无松动、破损和脱落。

2)每年通过报警联动,检查电梯迫降功能和消防广播自动切换功能;对消防通讯设备进行一次全面的通话检测,并填写《消防设施年终检测报告》记录检测情况。

11、消防器材

1)日常查看灭火器的数量和位置有无改变,其外观有无损坏、锈蚀,标牌是否清晰。

2)每年应委托专业维修单位对所有灭火器进行一次功能性检测,查看是否存在灭火剂失效、超出规定使用年限的情况,并张贴检测标志,填写《消防设施年终检测报告》记录检测情况。

12、疏散通道

日常查看疏散通道(含疏散楼梯间、前室、疏散走道、安全出口)是否畅通无阻挡物。发现问题及时清理,并填写《消防设施日常检查表》(表一)记录查看情况。

三、维修保养表格的填写

1、表格名称如下:

1)《消防设施日常检查表》

2)《消防设施定期维护表》

3)《消防设施年终检测报告》

上述中3个表格均可在《建筑消防设施的维护管理》(GB25201-2010)中查到。

2、维修保养表格的填写要求:

1)按照维护计划和相关的各项维护操作规章制度实施维护保养;

2)详细填写有关的维护表格,做好维护纪录;

3)维护保养完毕后,会同机房主管人员进行维护验收,

4)并由参加验收的人员在表格上签字,并通知消防监控中心恢复系统的运行;

结束语:从事机房的消防设施维修保养的人员,应当通过消防行来特有工种职业技术鉴定,持有技师以上等级职业资格证书,维修人员在进入机房工作时,需严格遵守机房的管理制度,未经批准和许可的情况下,绝对不准私自操作机房设备,从管理和技术上确保对机房消防设施维修保养的能力,以保障机房的安全。

电气防火年度检测报告篇2

【关键词】火灾;探测器;可燃气体;有毒气体;FGS

随着石油化工行业的快速发展,其生产活动中的装置越来越大,生产操作也越来越复杂,对生产的安全性要求更高,火灾、可燃及有毒气体检测系统(FGS)作为一种安全动态管理工具,对于预防和减轻火灾和可燃气体泄漏风险、减少危险事故发生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结合某一体化石化联合装置FGS的设计,介绍设计全厂FGS系统的思路。

1 FGS火灾及可燃气体检测系统设计功能要求

FGS检测系统具有如下功能:实现在线动态的连续检测,检测可燃气体、火焰等,早日发现安全隐患。检测系统数据传消防中心连接到自动和手动灭火系统,能及时扑灭火源。设置声光报警信号,能通过声音和颜色报警使工作人员了解发生的危险等级。能传送相关仪表设备报警信号和I/O状态信号到装置中控室的DCS操作站上显示和报警,并提供事件顺序记录报告。

FGS检测系统的设计要求是:(1)FGS独立于DCS,SIS和其他子系统单独设置。本项目FGS系统要求要达到IECSIL3/TUVAK6认证,重要设备(如控制器输入输出卡件)应能在线更换。(2)FGS系统要求具有自诊断功能,不仅可以对系统本身的故障进行诊断和报警,还应具有信号电路检测功能,可以对现场设备的开路/短路进行实时报警控制。(3)FGS系统要求具有24小时不间断冗余电源供给能力,可以保证系统在事故情况下的可靠供电。

2 项目FGS系统设计原则及全厂FGS系统设计构架介绍

本项目为全厂新建项目,以生产装置为单位,独立设置FGS系统,共11套。

各系统设两条通讯网络及接口,一条通过以太网连接到中心控制室的工程师站(进行组态及维护)、全厂消防控制中心的主监视系统(FGS)并连接自动灭火系统。另一条连接到各自相关装置的DCS系统控制站。

在中心控制室内设置专用的DCS操作站用于FGS系统的显示、报警。

FGS系统分为工艺生产装置FGS系统和建筑物所使用的可寻址的FGS系统。工艺生产装置FGS系统由自控专业设计实施,建筑物所使用的可寻址的FGS系统,由电信专业设计实施。

工艺生产装置FGS系统是现场的火灾检测仪表和可燃、有毒气体检测仪表等连接到设在现场机柜间内的FGS机柜内,经过逻辑运算,通过以太网一条连接到中心控制室的工程师站(进行组态及维护)、全厂消防控制中心的主监视系统(FGS)并连接自动灭火系统,便于其在第一时间内采取恰当消防措施。另一条连接到各自相关装置的DCS系统控制站。

建筑物所用的FGS系统是火灾检测仪表(如感烟探测器、感温探测器、火焰探测器和手动报警按钮等通过模块箱(或直接)与火灾报警控制盘连接,这些信号经火灾报警控制盘处理后,一方面直接进行火灾声光报警和相应建筑物消防联动,一方面输出到全厂消防控制中心的主监视系统FGS系统,实现全厂火灾和气体检测的集成。

3 FGS系统中仪表设计

3.1 火灾检测仪表设计

火灾检测仪表应满足《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GB50116- 2013)的规定,规范要求:在火灾初期,产生大量的烟和少量的热,基本没有火焰辐射的场所使用感烟探测器。对产生大量烟和热以及火焰辐射的场所,将感温探测器、感烟探测器和火焰探测器组合起来使用。对于火灾一旦产生,发展速度快,且产生大量的火焰辐射、少量烟和热的场所选用火焰探测器。对于有特殊要求的场所,采用红外光束感烟探测器。另外,因工作环境温度的上升可能引发火灾的场合,采用感温探测器。总而言之,火灾检测仪表的选型应结合现场生产环境以及火灾危险区域的实际情况来确定。

3.2 可燃气体检测仪表设计

可燃气体检测仪表的选型应满足《石油化工可燃气体和有毒气体检测报警设计规范》(GB50493-2009)中的有关规定。在生产或是有可燃、有毒气体的装置中分别设置可燃气体检测器和有毒气体检测器;气体密度大于0.97kg/m³(标准状态下)的即认为比空气重;气体密度小于0.97kg/m³(标准状态下)的即认为比空气轻。检测比空气轻的气体,其安装高度宜高出释放源0.5~2米,检测比空气重的气体,其安装高度应距地坪(或楼地板)0.3~0.6米。

当可燃气体和有毒气体发生泄漏时,其浓度达到25%LEL时,采用一级报警,浓度达到50%LEL,采用二级报警。同一级别报警中,有毒气体的报警优先。

当需要联锁保护时,应采用一级报警和二级报警结合方式。

3.3 仪表布置型式

火灾探测器和可燃气体探测器的设置数量和布置型式应根据有关规定来确定。

点型火灾探测器布置时,应在保护区域内的每个房间中至少设置一个火灾探测器,一只探测区域内所需设置的探测器数量,不应小于下式的计算值:N=S/(KA)。式中:N表示探测器数量;S表示探测区域面积,m2;A表示探测器的保护面积,m2;K表示修正系数。

线型火灾探测器布置时,当探测区域为储存易燃易爆物料的封闭或半封闭仓库时,应采用红外光束感烟探测器,探测器的光束轴线离顶棚的垂直距离应在0.3~1.0m之间,距离地面则不宜超过20m,两个相邻的探测器水平间距应≤14m,探测器的发射器与接收器之间的距离应在100m以内。

气体检测器位于释放源的全年最小频率风向的上风侧时,可燃气检测点与释放源的距离不宜大于15米,有毒气体检测点与释放源距离不宜大于2米。

气体检测器位于释放源的全年最小频率风向的下风侧时,可燃气检测点与释放源的距离不宜大于5米,有毒气体检测点与释放源距离不宜大于1米。

4 报警系统设计

每个建筑物、泵房、压缩机厂房、装置,分区域设置若干个就地危险报警灯和喇叭与FGS系统相连,当系统判断有危险时,报警灯和喇叭会发出报警,以告知该区域相关人员存在火灾、可燃气体或有毒气体泄漏,有助于快速处理紧急突发事故和减少事故危害。

设置火灾声光报警系统和可燃、有毒气体检测报警,使相关工作人员第一时间了解到火灾信息,并立即启动相应的火灾应急处理预案,最大限度降低火灾损失。

在装置的每一个区域和建筑的通道处设置手动报警按钮,巡视人员在现场巡视时发现火灾风险能及时报警。

5 结束语

FGS检测系统将火灾检测与气体检测结合起来,实现火灾危险和可燃气体报警系统的集成化。通过检测系统的集成化设计,将FGS与DCS、SIS、消防中心连接起来,实现网络连接,构建出一个防火、灭火的消防安全系统,火灾发生初期,各个系统在第一时间做出响应,立即启动应急处理预案,将火灾事故损失降到最低,保障职工的生命安全。统筹全局、完善配置、协调各方关系的总体集成化设计对于优化FGS检测系统具有重要意义,为企业的安全管理提供新的思路。

参考文献:

电气防火年度检测报告篇3

[摘要] 本文结合某医院病房楼改造工程实例,介绍了漏电火灾报警系统这一新型电气防火系统,分析并提出了设计、验收、调试中应注意的问题。

[关键词] 漏电 火灾 报警

[Abstract] In this paper, a hospital ward floor renovation project examples,describes the leakage of this new type of electrical fire alarm system, fire protection systems, analyzed and presented the design, inspection, testing should be attention.

1.安装漏电火灾报警系统的必要性

目前建筑内火灾事故的发生有一部分是由于电气火灾引起的。由于供电线路及设备安装使用不当、线路老化或机械损伤等原因,造成其绝缘性能下降,导致供电线路及设备与大地之间有不正常的电流流过,产生漏电。

电气线路及装置因绝缘破损发生接地故障时,在漏电点处可能引起电火花并产生电弧。这种电弧由于有很高的阻抗,它限制了故障电流,不足以使过电流保护电器动作或不能及时动作来切断电源,而几百毫安的漏电电流产生的电弧局部温度高达20000C以上,可引燃周围的可燃物造成火灾。

为遏制电气火灾事故的发生,国家近几年颁布实施的相关规范,如:《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GJ16-2008和《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45-95(2005年版)、《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中均提出在建筑内火灾危险性大、人员密集等场所宜设置漏电火灾报警系统。

2.漏电火灾报警系统的有关国家标准

2.1 现行国家标准《电气火灾监控系统》14287-2005

2.1.1 此标准为制造标准,共分为3部分,电气火灾监控设备、剩余电流式电气火灾监控探测器、测温式电气火灾监控探测器。

电气火灾监控系统被定义为:当被保护线路中的被探测参数超过报警设定值时,能发出报警信号、控制信号并能指示报警部位的系统,它由电气火灾监控设备、电气火灾监控探测器组成。

电气火灾监控设备被定义为:能接收来自电气火灾监控探测器的报警信号,能发出声、光报警信号和控制信号,指示报警部位,记录并保存报警信息的装置。

电气火灾监控探测器被定义为:探测被保护线路中的剩余电流、温度等电气火灾危险参数变化的探测器。探测器分为两种型式:剩余电流式电气火灾监控探测器和测温式电气火灾监控探测器。

2.1.2电气火灾监控系统设备应具备的主要功能

1.监控设备应能接收来自探测器的监控报警信号,并在30s内发出声、光报警信号,指示报警部位,记录报警时间,并予以保持,直至手动复位。

2.报警声信号应手动消除,当再次有报警信号输入时,应能再次启动。

3.监控设备自身发生故障时,应能在100s内发出与监控报警信号有区别的声光故障信号;故障期间,非故障回路的正常工作不应受到影响。

2.1.3剩余电流式电气火灾监控探测器应具备的主要功能

1.当被保护线路剩余电流达到报警设定值时,探测器应在60s内发出报警信号。

2.探测器报警值不应小于20mA,不应大于1000mA,且探测器报警值应在报警设定值得80%~100%之间。

3.探测器在报警时应发出声、光报警信号,并予以保持,直至手动复位。

2.1.4测温式电气火灾监控探测器应具备的主要功能

1.当被监视部位温度达到报警设定值时,探测器应在40s内发出报警信号。

2.探测器的报警值应设定在55℃~140℃的范围内。

3.探测器在报警时应发出声、光报警信号,并予以保持,直至手动复位。

2.2现行国家标准《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45(2005版)

此标准中要求“高层建筑内火灾危险性大、人员密集等场所宜设置漏电火灾报警系统。”

2.3 现行国家规范《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

此标准中要求“商店、剧院、电影院、体育馆等人员密集场所宜设置漏电火灾报警系统。”

3.关于系统名称的解释

有2可知,现行国家标准对为防范电气火灾而采用的报警系统的名称并未统一,《电气火灾监控系统》14287-2005将此系统称之为“电气火灾监控系统”, 《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45(2005版)、《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称之为“漏电火灾报警系统”。由于名称不一致,在实际应用中有可能造成误解,因此,有待于国家规范的制定部门对其进行统一。本为采用设计图纸说明“漏电火灾报警系统”这一名称。

4.漏电火灾报警系统的设计

以国内某医院病房楼改造工程为例,介绍该系统的基本情况:本工程为旧病房楼改造工程,总建筑面积为23000m2。改造完成后与4万多m2新病房楼结构上连通。此工程用电负荷为一级,防火等级为一级。

本工程低压照明配电干线采用封闭母线供电,漏电火灾报警探测设备安装在封闭母线插接箱内,共12层每层分两路配电,用以实现对线路电气火灾的探测、报警。本系统设计将报警信号就近接入消防报警模块,相当于并入了火灾自动报警系统。

5.漏电火灾报警系统验收中应注意的问题

5.1事前控制

在安装前要有预见性的要求漏电火灾报警器设备厂家、配电柜厂家、配电系统施工单位三方充分沟通,协调有关安装方式、尺寸和电气技术参数。防止安装时不必要的返工,造成质量问题。

在设备进场时要对照图纸检查漏电火灾报警系统等参数是否满足被保护线路、电气设备及设计的要求,主要对厂家提供的检验报告进行检查。

5.2事中控制

漏电火灾报警装置有分体机和一体机两种结构,本工程采用一体机。特别要注意保护装置漏电流报警器电源侧和负荷侧的接线方式,不能反接;同时注意强弱电分开走线,防止接错线或搭线,造成强电串入漏电火灾报警系统总线中,烧毁整个漏电火灾报警系统。

安装完成之后,要进行配电系统剩余电流的检测,及时排除剩余电流异常情况,并作详细记录。

检查报警电流和报警时间是否满足设计要求。对每一台设备安装通电后进行了现场的测试。

5.3事后控制

安装完成之后,应建立保存漏电火灾报警系统的安装和试验记录;根据电子式剩余电流动作保护装置使用寿命的要求,一般工作年限为6年,超过规定年限应进行全面检测。

6.固有泄漏电流的估算及漏电火灾报警电流值的确定

6.1漏电火灾报警系统探测器的报警设定值应考虑配电系统及用电设备的正常泄漏电流。用户侧的正常泄漏电流与室内布线和电器设备的对地阻抗有关。

6.2配电系统及用电设备的正常泄漏电流以实测为准,并参考厂家提供的数据。表1和表2为有关资料上提供的数据。

按照GB14287.2-2005的要求:“探测器报警值不应小于20mA,不应大于1000mA,且探测器报警值应在报警设定值的80%~100%之间。”考虑到医院的特殊性,对泄漏电流报警值本工程的电路系统进行了计算。

本工程每层为一个防火分区,每层主要照明为荧光灯,灯的数量为150盏左右,每层用电脑约20台,每层用在照明回路的电线(4、6 mm2)约为5000~6000m,同时考虑其他用电设备的泄漏,最终计算系统泄漏电流在300 mA左右。

电气防火年度检测报告篇4

Abstract: This paper comprehensively analyzes the fire characteristics of communications room and the limitations of the current widespread fire smoke detectors, introduce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air sampling type of early smoke detection alarm system and its adaptability in the communications industry, and recommends to speed up the upgrade of fire alarm system in communications room and popularize the air sampling type of early smoke detection alarm system.

关键词: 通信机房;火灾报警;火灾探测;推广普及

Key words: communications room;fire alarm;fire detection;popularizing

中图分类号:TP39;TN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2)35-0180-02

0 引言

在现代信息社会,通信作为信息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建设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信息化建设涵盖各种应用领域,通信为社会信息化提供了强大的网络基础设施。覆盖面广、通信质量高、服务到位的电信基础网络,保证了信息的传输、交换和共享,成为社会信息化实现的基本物质保障。

通信机房是电信基础网络运行的心脏,不仅通信设备价格昂贵,而且担负着信息的传递与存储。在社会信息化高速发展的今天,社会对现代通信的依存度不断提高,一旦通信机房发生火灾,将造成通信设备瘫痪,通信联络中断,不仅经济损失大、政治影响大,而且恢复通信的难度更大,其后果将不堪设想。近年来,通信企业火灾事故时有发生,其中不乏重特大火灾事故,在社会上造成恶劣影响。火灾是通信行业安全的最大威胁,预防通信机房火灾是通信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重中之重,及时发现和处置火情,避免酿成火灾,对通信机房防火至关重要。

1 通信机房火灾特点

通信机房作为通信企业的核心部位,确保其消防安全意义重大。对通信机房消防建设的要求,在国家建筑消防技术规范和邮电建筑防火设计标准中都有明确要求,但从实际工作中来看,通信机房防火还有很多不同于一般建筑防火的独有特点。能够引发通信机房火灾的因素很多,如通信设备故障、强电侵入、明火管理不严、易燃易爆物品管理不善、机房装修不符合防火要求等,但通过对近些年已发生的通信火灾事故调查分析,由于通信机房自身电气特点而引发的电气火灾是造成通信机房火灾发生的主要原因。

1.1 机房内因电气设备选型不当、安装使用不符合规定,导致超负荷或短路引发火灾;

1.2 通信设备长期连续工作,因元器件质量、故障、老化或接触电阻过大引发火灾;

1.3 强弱电共存,若敷设不当或外部线路交越,强电侵入设备引发火灾;

1.4 遭受雷电袭击引发的火灾。虽然通信机房的防雷电都做了良好的屏蔽,但雷电放电时所产生的电效应,能产生高达数万伏,甚至数十万伏的冲击电压,足以烧毁电力线路和设备,引发绝缘击穿,发生短路引发火灾。雷电放电时所产生的热效应,静电感应以及电磁感应都可能引发火灾;

1.5 附属电气设备如空调、照明、电热设备长时间使用或其他人为因素引发的火灾。

由于通信机房在电信网络中承担着重要作用,通信机房火灾又具有其特殊性,因此对于通信机房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选用应当有区别于传统火灾报警系统,应能够充分满足通信设备电气火灾的预警、报警需要。

2 目前通信机房使用的火灾探测设备的局限性

作为通信机房必要的消防安全设施,感烟探测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已广泛安装在通信机房中。当前,通信机房火灾报警普遍使用的是被动式点型感烟探测器。经过对大量机房的走访和进行实地检测,被动式点型感烟探测器在通信机房中应用存在以下主要问题:

2.1 灵敏度底,可调节范围小。传统点型感烟探测器报警灵敏度多为3-5%减光率,这样的灵敏度对于通常情况是可以满足的,但是对于通信机房等大空间的应用环境,其灵敏度明显偏低,无法在火灾初期做出有效探测。而且点型感烟探测器灵敏度调节范围偏小,无法适应不同的应用环境。

2.2 被动采集烟雾样品,极易受环境因素影响。点型感烟探测器多安装于被保护区域的天花板上,被动等待烟雾慢慢扩散至其附近才能报警。由于机房空间高度较大,烟雾到达需要一定时间。同时由于通信机房普遍采用机内通风或空调送风制冷,会对燃烧产生的烟雾起到稀释作用,使烟热浮力变小,难以达到天花板,导致推迟探测器的响应报警时间或难以达到报警阀值而无法报警。

2.3 报警时间晚。由于普通感烟探测器工作在火灾的烟雾燃烧阶段,无法在火灾初期发现火情,不能给机房值班工作人员提供足够的预警处理时间,错过将火扑灭在萌芽阶段的最佳时机。当感烟探测器发出报警时,通信设备、电线电缆早已因过热而烧毁,此时火势往往已经不能被迅速控制,损失已经难以避免。

2.4 安装方式单一,无法满足机房特点。点型感烟探测器一般只能安装在天花板和地板下面。在通信机房中,为能更好的保护通信设备,及时发现火情,通信企业希望探测器能够具有更加灵活的安装方式,如直接安装正在通信柜内、机架上方等,以便提供更加直接、快速的保护。

2.5 维护不便。通信机房由于机房机架、设备体积较大,设备24小时不间断运行,对传统被动式点型感烟探测器的安装、日常维护和定期检测带来不便,另外,机房内各种电子设备容易使探测器受电磁干扰引起误报或引发自动灭火系统误喷。

以上问题说明,通信机房的火灾报警如能在火灾初期,在形成烟雾燃烧阶段前进行早期报警,就可及时排查设备故障点或起火点,避免形成火灾造成财产损失和通信中断。而普通点型感烟探测器必须被动等待烟雾聚集到足够浓度才能报警,满足不了通信机房早期报警的需要。

3 空气采样早期火灾报警系统介绍

火灾发展过程大致可以分为初始阶段、可见烟雾燃烧阶段、火焰燃烧阶段和衰减熄灭阶段。在初始阶段,火灾发展很慢,存在着肉眼看不见的微弱烟雾,可长达数小时,不易被人们发现。在此阶段,普通的感烟、感温探测器不能产生告警信号,当普通感烟探测器报警时,已经进入烟雾燃烧阶段,火灾已经不可避免。近几年来,国内外一些通信机房开始采用空气采样式早期烟雾探测报警系统,可以实现在火灾初始阶段(不可见烟阶段)提供有效报警,将火灾遏制在初始阶段。

空气采样式早期烟雾探测报警系统改变了普通感烟探测器等待烟雾扩散的被动探测方式,可实现主动检测。空气采样早期烟雾探测系统是利用伸向被保护区内的管网,由侦测腔内的抽气泵经由空气采样管路不断地主动抽取防护区域内的空气样品进行检测,空气样品经过滤器后进入激光室,采用光散射测量技术对空气中的烟雾量进行分析,通过计算机运算计算出烟雾的浓度大小及比例,如果发现烟雾颗粒,即发出告警。

空气采样式早期烟雾探测报警系统具有以下特点:

①灵敏度高。在火灾发展的初始阶段,通信机房中往往是因为一些设备或线缆过电压、过电流而挥发出微量的烟雾粒子,远低于普通探测器的报警阈值。空气采样早期烟雾探测系统对各种材料产生的烟雾都非常敏感,对任何大小的烟雾粒子均有很好地响应,光散射测量方法精确,灵敏度高,而且其灵敏度连续可调,探测范围广,对火灾极早期产生的微量烟雾也能及时探测并报警,使火情报警时间大为提前。②安装方便灵活。空气采样早期烟雾探测系统的取样管路设置具有极大的弹性,系统可用在许多传统火灾报警系统无法发挥功效的场所。采样管网采用pvc阻燃管,采样孔打在pvc管路上,每个采样孔的保护面积相当于一只感烟探测器。管路安装形式多样,采样网管中的支管和毛细管可以水平或垂直方向布置在任何地方,如封闭机柜内、活动地板下或吊顶内;在空气流速较大的通信机房环境中,采样管还可以直接敷设在交换机上方或空调、通风设备的回风口处,可及时探测到整个机房环境内的烟雾变化。采样管网安装极其简便,避免了繁琐的连线、安装调试工作。③抗干扰,低成本。空气采样早期烟雾探测系统pvc采样管内无任何电子器件,因此不会受到机房内电磁环境的干扰,甚至可用于防爆环境。系统还采用灰尘处理和识别分离功能,可以较长时间不用清洗和校正,不仅降低了误报率,而且延长了系统的使用寿命,降低了运行维护成本费用。④适应性强。空气采样早期烟雾探测系统具有自动环境学习功能,可以对周围环境进行学习,然后根据所积累的数据设定灵敏度,以达到任何环境都能精确探测的效果。该功能可以鉴别出灰尘、潮气和烟雾的存在,系统的自动比较功能可以设置警报的延时输出,经过一段时间的比较,系统可以确定烟雾的稳定变化再发出警报,从而避免由于环境的异常变化造成的误报,提高了报警的可靠性。⑤具有扩展功能。空气采样早期烟雾探测系统能与普通火灾报警控制器相连,实现双路报警。也可通过协议接口与通信机房环境动力监控系统联网,实现远程集中监控。

4 通信机房应加快推广普及空气采样式早期烟雾探测报警系统

根据通信机房火灾特点,如果不能在火灾初始阶段发现并及时中断火灾进程,当进入烟雾燃烧(阴燃)时,通信设备便以损毁,通信已经中断。因此,传统的探测方式发现火情晚,灵敏度低,在通信机房防范火灾中难以充分发挥功效。

空气采样式早期烟雾探测报警系统的主动检测功能,通过其遍布保护区域的空气取样管网,能够及时捕捉到烟雾粒子,能够在非常早的阶段发现火灾前兆。根据有关测试资料,空气采样式早期烟雾探测报警系统与普通感烟探测器相比,在同等火灾条件下,可比普通感烟探测器提前4-11小时发出火灾报警,能够更及早的发现火情,为及时采取措施赢得时间。

空气采样式早期烟雾探测报警系统还能够在有较强空气流动的环境中正常工作,能够满足通信机房制冷送风降温的工作环境,安装位置灵活,维护简便易行,不会因电磁干扰、灰尘、潮湿等因素产生误报,并通过其自动环境学习功能,使误报的可能性降低至几乎为零。空气采样式早期烟雾探测报警系统所具有的高可靠性、高稳定性、高灵敏度以及维护成本低、易于维护的特点,使其在通信机房火灾探测报警中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是当前火灾探测器中最适用于通信机房的一种。

随着通信业务的快速发展,近几年来,通信机房的规模不断扩大、数量不断增加,无人值守机房越来越多,做好通信机房安全防火工作压力巨大。同时通信企业经过多年发展,在网逾龄设备不断增加,设备超期服役现象普遍存在,对通信机房安全防火构成较大隐患,安全防火形势严峻。因此,加快通信机房早期消防报警设施改造,提高机房火灾预防能力是当前一段时期消防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各级通信企业应当高度重视通信机房消防安全设施升级改造,统筹规划,按照轻重缓急,分级分批组织实施,尽快解决重要通信枢纽、中心机房的火灾早期报警问题,切实提高通信机房火灾的防控能力,确保全网畅通、确保通信安全。

参考文献:

[1]沈德军.空气采样早期烟雾探测报警系统在发射机房中的应用.科技资讯,2008-02-13.

电气防火年度检测报告篇5

电气火灾一般是指各种发、送、变、配、用电设备及线路在带电运行状态下,由于非正常的原因,在电能转化为热能的过程中引燃可燃物而导致的火灾。还包括静电和雷电引起的火灾。除违章操作等偶然性原因外,相当一部分电气火灾是由于电气系统存在隐患并长期未被发现,特别是各种不同原因造成的局部过热或火花放电,在某种环境条件下导致周围可燃物被点燃,蔓延成灾。因此,需要定期对电气系统进行防火安全检查,及时发现和消防不安全隐患。

传统的电气防火安全检查方法,主要依靠人的直接感官(手、眼、耳、鼻)来判断电气系统的外在表征和环境特征,辅以常用的电工仪表,测量系统的电压、电流、接地电阻等值。但是,电气系统的局部过热的火花放电往往由于处于十分隐蔽的部位,往往不容易被传统的检查所发现。

借助于红外探测设备(如红外点温仪、红外热电视、红外热像仪)、超声探测设备(如超声探测仪)等现代技术检则手,能够在电气系统正常运行的状态下,实施非接触式检测,快捷地发现过热和火花放电部位。十多年来。北京地区许多专家和技术人员经过不懈的努力,将这些现代检测技术与传统的电气防火安全检查方法相结合,形成了一整套更为系统化、规范化的现场检测方法,并通过对检测纪录的数据处理和图像分析,正确判断电气系统不同部位所存在火灾隐患的性质、原因及危险程度。在实践中,总结出了对一些特殊场所(大型文艺演出场所、公共娱乐场所、展览展出场所、建材家居商贸市场、施工现场、桑拿浴室等)一些典型隐患和重要数值(过热型隐患、放电型隐患、谐波、中性线过载电流、绝缘电阻、接地电阻等)的标准化检测方法,大大提高了检查的质量与效果。

北京市电气防火安全检测工作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

一是初期阶段(1991-1997年)。市电气工程协会和北京消防协会组织一批专家率先为建立预防性安全检测手段开展调查研究。经市技术监督局批准,1992编制了《北京市小型服务行业电气安全技术要求》,作为对这些单位进行电气安全检查和电工安全培训的基本依据。1996年编制了《北京市电气防火安全检查技术导则》,首次把红外测温、热成像和超声波探测等现代检测技术设备,移植来对过热型、电火花型电气火险隐患的检测。

1997年5月,《北京市电气消防安全检查中心》宣布成立,为社团法人,由市科委归口管理,接受市消防局的业务监督与指导。电检服务开始走向社会。

二是成型阶段(1998-2001年)。1998年,根据国家关于社团组织整顿的有关精神,《北京市电气消防安全检查中心》实现改制,演变成四家从事“电检”服务的企业,检测业务的市场化有了新的发展。与此同时,北京消防协会受市消防局的委托,积极开展对企业的技术指导和行业管理工作。2000年6月,市质量技术监督局批准《北京市电气防火检测技术规范》。2000年11月,市物价局批准了《电气防火检测中介服务收费标准》。至此,电检已成为城市中一种有章可循的社会性安全技术服务行业。

三是发展阶段(2002年-现在)。随着市消防局取消电检企业资格审批制度,本市又出现了一批新的电检企业。据统计,截止2004年初,北京市电检企业已达36家,从业人员654名,其中高级工程师66名,工程师119名,助理工程师35名,组成了首都地区预防电气火灾的一支生力军。电气防火安全检测也已进一步被社会所接受,一些单位开始主动与电检企业签订定期服务协议。有些外资企业原本就按习惯每年从国外请来专门机构做例行性安全检查,现在已改请北京的电检企业来做了。据2003年6月的统计,六年来,全市电检企业共检测了25594个用电单位,及时发现消防不安全问题543000多件,其中较大的问题28654件,为用户提供检测报告28675份。我市在电气设备大量增多、用电量年增长15%的情况下,电气火灾数量保持了平稳态势。这与加强对电气火灾的专项防治力度不无关系。特别是在各次重大政治活动和群众性活动的保卫工作中,电检工作发挥了重要的技术保驾作用。

如上所说,十多年来,电检工作在两个方面取得了实质性进展。一是形成了一套规范化的检测(查)技术方法与标准;二是初步形成了适应现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运行机制和专业队伍。

基于历史和法规条件的原因,我国消防安全服务性企业的发育相对滞后,而中介性电气防火检测专业服务正是该领域的一个典型代表。它是消防安全工作顺应社会发展对消防安全的需求而出现的一项新事物,是消防安全工作科学化和社会化的一种体现。它如何得以正确实施,并取得预期的社会效果,需要一个艰苦曲折的摸索的过程。

从国家目前的法规依据和北京市的实际情况来看,电检服务的社会化行模式是沿着以下思路形成的:

(1)根据公安部《消防监督检查规定》第十条第(六)款,“公安消防机构在进行消防监督检查时,可以根据需要,要求被检查单位提供”“与消防安全有关的电气设备检测(包括静电、防雷)等记录资料”。

(2)上述要求的“记录资料”应是指各单位依据现行的国家与地方有关技术标准进行的安全自查“记录资料”。在北京,应依据《北京市电气防火安全检测技术规范》进行安全自查。

(3)鉴于仪器设备和人员经验等方面的不足,许多用电单位并不具自行对电气设备进行规范化统查的条件。他们可以委托电检企业进行有偿检测服务,并对发现的隐患进行整改。

(4)电气防火检测服务企业属社会技术服务性质。它受用电单位委托,微利服务,协议收费,并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受工商、物价、税务、消防、技术监督等部门的依法监督。

转贴于

电检工作既然是一项有利于减少火灾发生,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好事,消防监督部门应当积极支持,正是从上术宾认识出发,北京市消防局明确委托消防协会发挥社团组织的作用,负责对电检企业开展行业指导工作。几年来,协会工作的主要着眼点是吸引电检企业自愿加入协会,共同制定各种有关的行业规范,促使本行业会员单位自觉遵守行规,不断端正行风。具体可归纳为“五个统一”:

(1)统一编制检测技术标准。

(2)统一制定企的人员与设备配备标准。

(3)统一进行业务人员培训考核,持证上岗。

(4)统一各企业的业务管理制度和服务行为准则。

(5)统一检测文书规格(合同、检测报告及用电单位回执等)。

市消防局还要求所属各消防监督构负起支持和监督电检服务正常开展的法定职权,向社会各单位宣传定期规范化安全检测的必要性,同时依法对各电检企业的检测质量和真实性进行监督。与此同时,还明文规定:消防监督构人员必须廉洁自律,不得接受任何好处费;不得以任何借口带领电检企业到单位强制检测;不得干预单位对电检企业的选择;不得参与电检企业的经营活动。

针对政府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后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组织电检企业共同制定了《电检企业服务质量自律管理暂行规定》,对电检企业质量保障体系的各项要素(人员、设备、流程、文本、制度等)提出详要求,并依此在全行业持续开展了质量自律考评创优活动,使电检行业从总体上保持了健康成长的良好势头。

应当看到,电检作业一种社会中介性技术服务,目前仍然处于发育不成熟的时期。从北京目前的状况来看,仍存在企业总量过多、规模不大、综合技术能力不强等问题,行业管理也还需进一步总结经验,加以改进。

从根本上说,电检的社会化运行仍有待于国家制订针对性的法规、政策,使其更加有法可依。电检企业作为一种负有特殊责任的中介性技术服务机构,还应当纳入国家的资质管理范围,确保其公正与权威性。

预防电气火灾是一项技术性和实践性很强的工作,还需要不断探索、改进。在今年以及今后若干年,应该继续抓好以下几件事:

一是继续提高电检工作的科技水平

——及时修改和补充《北京市电气防火安全检测技术规范》。

——对电气火灾的具体原因和电气系统常见性隐患的判定标准进行深入的分类研究。

——对各种常用电气产品的防火安全性能进行跟踪分析。

——对一些关键性或前瞻性的技术问题(如谐波效应、线路绝缘性的带电检测方法、对易燃易爆危险部位的电气防火安全检测、各种电致发热体的温控标准及安全间距等)开展专题研究。

二是继续促进电检行业的健康成长

——完善行业自律和制约机制。

——强化消防部门监管和社会公众监督作用。

——鼓励有实力的电检企业向多功能消防安全服务企业发展。

三展探索与电检工作配套、减少电气火灾的更多有效举措

——各种常见性电气火灾隐患的预防与整改措施。

——电气工程验收、定期安全检测与隐患整改一条龙服务。

电气防火年度检测报告篇6

关键词 电气防火;防火发展;防火检查;火灾

中图分类号X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3)97-0052-02

0引言

随着近年来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而电气工业也随之高速发展起来,电能已经在社会生活与社会生活中得到广泛应用。但因为对电气安全不够重视,使电能在使用、分配、输送及生产的过程中,由于产品质量、工程使用、维护、安装或者设计等出现问题,从而不断增加电气火灾的发生率,甚至特重大电气火灾事故也会屡屡发生。由此可知,国家经济发达的程度与电气火灾发生率并非成正比。目前,我国政府机关部门尤其是消防部门已经高度关注此类火灾事故的发生情况,其主要任务便是降低电气火灾发生率,对电气防火管理进行加强监督。

1电气防火发展

因为电气方面的原因(如电弧、电火花、漏电、短路或者过载)而引发的火灾,即为电气火灾。而电气防火就是针对电气火灾的采用各种安全管理措施与技术措施进行避免产生电气火源,其与电气的维护、运行、安装与设计等工程问题密切相关。电气防火是研究在火灾的预防和人们生命财产安全的保护,以及在火灾发生时将损失降到最低。

电是一种潜在的危险因素,已经融入到生活和生产的各个方面之中,给人们的生、财产安全造成了一定的损失和威胁,尤其是重特大火灾,会造成巨大的损失。所以在消防工作中,对电气火灾的发生进行控制,是一项经常性的工作重点,可以有效的降低火灾所造成的损失。电气防火可以提高生产率,确保正常的生活、生产秩序,对现代化社会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2电气防火检查

电的广泛应用与发展直接影响着电气火灾的发生率,无论是弱电领域还是强电领域中都存在电气火灾事故。近年来,电气防火随着工业生产的发展而倍受人们关注,其是伴随着消防科学而共同发展起来的。目前电气防火安全工程较为常用的检测方法为五步诊断法,即望、闻、问、切、技。

2.1望

对配电箱(柜、室)内进行重点检查,如其完好情况或者内部布线排列情况,在进出线管口位置是否进行扩套,箱体接地情况,汇流排有无编号与设置情况;安装电气设施的间距与高度是否与安全要求相符,套管绝缘是否出现破损放电现象,设备连接部位是否出现镕接、烧伤或者锈蚀现象。导线是否,入户线是否有防水弯头,保护装置是否采用铜丝;电线色标与规格是否与要求相符,低压配电线路有无进行漏电、过负载以及断路三重保护,线路是否穿管到位,电气线路是否根据场所要求进行敷设;变配电装置是否按照规范安装,是否出现渗漏油现象,室内孔洞是否进行封堵,插座PE保护线是否正确安装,插座色标是否正确分色,照明灯具与开关插座的规格型号是否与使用场所的相关规定相符。

2.2闻

由于电气设备内部线路在进行高温超负荷运转时会出现烧焦难闻的味道,所以可以通过嗅觉来确定照明灯具、配电箱、电气线路接头、电容器以及变压器的运行情况。

2.3问

与施工或者建设单位索取相关的调整实验记录、安装技术记录、竣工图纸、合格证书、电气产品说明书、检测报告以及安装资料等。严格检查对比原设计是否符合安装情况。并对使用单位询问在使用中所发现的隐患与问题,据此进行问题根源的查找。

2.4切

通过触摸检查接地装置是否出现松动现象,是否规范连接;电表等设施是否固定牢靠,配电箱内部的插座与开关等是否牢固连接。再使用电工仪表对电气系统的接地电阻、负荷电流、电压等数值进行测量,并与正常数值作比较,查找问题根源。

2.5技

使用先进的检查仪器用超声检测和红外线检测的方法对正常运行下的电气系统进行非接触性的快速检查,及时发现系统的火花放电和过热的位置。

2.5.1 超声检测方法

因为局部电场强度的升高、接头接触不良、绝缘发现漏电、导线虚接合高阻接地等的火花放电,会发出超声波。火花放电在电气火灾中既有隐蔽性的特点,如果不能及时进行解决,会是局部过热,将周围的可燃物引燃,发生火灾。使用超声探测仪可以对火花放电所发出的超声波进行扫描,转换成人可听见的声音,可以对火花放电的隐患及时进行诊断。

2.5.2 红外测温仪检测法

使用红外测温仪可以直接对电气装置的过热点温度进行测量,红外热像仪电视可以对大面积的普查电气装置的表面,红外热像仪可以对中药的设备进行精密的测量。

1)红外测温仪

可以将接受到红外辐射能量转换为温度信号,在进行检测时,将红外激光定位测温仪对准电气装置的热表面或者是电接触位置,红外测温仪可以将探测到的红外辐射能量所产生的电信号进行放大、处理、转换,在显示器上将温度值显示出来。

2)红外热电视

热像图的分布是不可见的,红外热电视可以将红外辐射通过热释电摄像管转换成人眼可见的热图像,通过视频显示出来,热图像中的颜色代表电气装置表面的温度差异。

3) 红外热像仪

红外热像仪可以对电气装置进行自动扫描检查,具有精度高、测温准确的特点。红外热像仪使用红外成像的技术将电气装置表面的热像图显示在显示器中,通过和打印机、计算机结合,将热图像进行实时的打印、分析和储存,可以在检测现场直接取得检测的结果,通常使用在高要求的精度检测场合。

3结论

电气火灾多为由于电气使用、违章安装与故障等因素而引起火灾事故,而故障包含过热烤燃、火花放电、漏电、接触不良、短路以及过电流等。本文对电子防火的发展以及电气防火安全检测方法进行阐述,以期促进我国电气防火技术的发展。

参考文献

[1]Tie-Nan Guo,Zhi-Min Fu.The fire situation and progress in fire safety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 China[J].Fire Safety Journal,2006,42(3):171-182.

电气防火年度检测报告篇7

关键词 电气火灾;电气防火;红外检测

中图分类号TM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1)44-0052-02

1 电气火灾的危害

中国是个发展中国家,是一个经济,文化发展迅猛的国家。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国民经济建设的发展,电能越来越走近人们的生活,电力工业使各种各样的电器产品也越来越多成为人们生活的一部分。然而,由于电气操作和使用不当等诸多方面的原因,我国电气火灾隐患及其发生率不断增加,也给国民经济和人民生活造成巨大的损失。

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电气火灾发生率也比较高,日本电气火灾发生起数只占该国火灾总量的2%~3%;美国电气火灾的发生率也不突出。因此,我们必须坚持以“预防为主”,在全国范围广泛开展电气防火检测工作,消除电气火灾隐患,遏制电气火灾的上升势头。

传统的电气防火安全检查是依靠电工仪表和人的五官功能(目测、口测、听诊、触摸、闻味)并借助人的经验,直接查找电气装置火灾隐患的一种简单易行的方法,但是传统方法不能发现电气装置中局部过热或火花放电这些隐蔽性很强的隐患。通过何种途径能够准确地查找利用传统手段不易发现的局部过热和火花放电,并建立一种系统的、规范化诊断电气系统火险隐患的体系,已成为预防电气火灾发生的一个重要课题。

2 电气防火检测的服务范围

近年来,随着经济建设的突飞猛进,各个行业也都在飞速发展。其中第三产业的发展较为突出。然而,发展的同时也存在各种问题,从近年的火灾统计来看,商业、交通运输业、社会服务业的电气火灾起数和损失在各行业中较为突出,特别是商贸、集市、餐饮、娱乐、宾馆等行业的重、特大电气火灾的发生呈上升趋势。

因此,作为电气防火检测的重中之重,我们要做好以下场所的安全检测:

1)公众聚集场所,如宾馆、饭店、商场、集贸市场、客运车站候车室、客运码头候船厅、民用机场航站楼、体育场馆、会堂以及公共娱乐场所等;

2)人员密集场所,如公众聚集场所,医院的门诊楼、病房楼,学校的教学楼、图书馆、食堂和集体宿舍,养老院,福利院,托儿所,幼儿园,公共图书馆的阅览室,公共展览馆、博物馆的展示厅,劳动密集型企业的生产加工车间和员工集体宿舍,旅游、宗教活动场所等。

通过对建筑电气进行的安全检测,及时发现火灾隐患,出具检测技术数据和文件化的报告,提出合理的整改意见,为消防监督部门提供验收依据。同时应该对建筑的电气设施安全情况进行定期检测,为消防监督部门反馈这些设施使用中的技术状况,根据消防监督部门要求,对个别场所的电气消防安全进行特别检测。及时发现,及时整改,避免不必要的重大损失。

3 电气防火检测的主要内容

目前,电气防火检测主要运用红外、超声等高新技术,通过使用点温仪、红外热像仪、超声波探测器等新型仪器设备,在负荷运行状态下能快速、安全地检测出设备及负荷的超温热点和火花部位,可以直观地看到火险隐患的图象显示,这对于判断配电系统运行的防火安全性起到重要的作用。

电气防火检测总体可以分为两方面,其中一方面主要检查电气安装的规范性,看是否按照国家标准规范实施安装,不同场所应根据具体的规范作业。要做到有所依,有所属,正规标准的做好每一处的电气作业;另一方面对带负载的线路及设施应用检测仪器、仪表如红外线及超声波仪表进行热像、热点及电接触状况等检测。电气防火检测应考虑到杜绝火灾的各种保护措施,从建筑结构、电器运行、绝缘保护及发热限制等方面所采取的措施,都是检测的对象和内容。

4 电气防火检测的重要作用

在诸多的火灾中,电线短路、超负荷、电器设备故障等电气原因引发火灾4万起,占总数的30.1%;其次,用火不慎引发火灾3万多起,占23%;吸烟引发火灾9 762起,占7.3%;玩火火灾占7.1%、生产作业不慎火灾占5.5%、自燃火灾占2.2%、雷击、静电等其它原因火灾占15.7%、原因不明的火灾占9.1%。

其中,电气火灾事故所占比例之高,是各类火灾之首位。

电气火灾隐患中,导线虚接,绝缘漏电,接头接触不牢或局部电场强度升高形成的火花放电具有极强的隐蔽性,如果不能及时排除,则会形成局部过热,从而引燃周围的可燃物,引发大火,造成经济损失。

由此电气防火检测就尤为重要,电气火险隐患的检测,由于电气系统及所处环境的复杂性,要判断其当前处于何种火灾隐患状态,需要一整套综合性的防火安全检查方法和程序。对一定部位从不同角度交叉检查诊断,才能对隐患种类存在部位、性质、原因、危险程度作出正确的识别和判断,而红外、超声传感器和计算机等现代高新技术的发展,为在线检测、诊断电器装置过热和火花放电外在表征信号,提高了机遇和可能。通过一系列措施的检测,及时发现火灾隐患,排除故障,确保用电安全。

5 中国电气防火检测的未来

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电气防火检测在西方经济发达国家已日趋成熟,其技术法规也已相当完善,而我国尚处于起步阶段。1998年沈阳明玉电气防火检测工程有限公司首个取得辽宁省消防局颁发的“辽公消防证字第001号许可证”,截止到2004年,明玉公司共检测单位800余家,查出火灾隐患近3万处,提出整改措施3.5万处。实践证明电气消防检测将消防检查工作提升到了一个新的科学高度,做到了查明电气火灾隐患的科学化、图谱化、数据化,大大弥补了原始手段的看、问、量等不足。

2009年5月,国家公安部颁布了修订后的《建设工程消防监督管理规定》,第一次以法规形式将电气防火检测业务纳入规定之中,并作为今后消防验收强制性措施之一。

因此,电气防火检测成为预防火灾的重大课题,做好电气火灾的预防和控制工作,降低电气火灾的发生率,是消防工作的一项经常性的重点内容。

总之,希望国家电气监督、法规建设等社会各界力量团结起来,通过建立健全电气安全政策、法规,发展电气火灾预防和控制技术,广泛提高公民的安全意识,避免一些电气火灾事故的发生,构建起一个经济快速发展的和谐中国。

参考文献

电气防火年度检测报告篇8

预防和扑救森林草原火灾,是一项很重要的工作,大火毁灭森林和草原,还污染大气。带来了山西省森林和草原防灭火工作导则,欢迎大家学习!

 

 

山西省森林和草原防灭火工作导则

为有效预防和扑救森林草原火灾,规范防扑程序,明晰工作内容,强化责任落实,构建新型林草防扑火机制,山西省林业和草原局根据国务院《森林防火条例》和《草原防火条例》,结合我省实际,制定印发了《山西省森林和草原防灭火工作导则》,要求各地各林区专题学习,并贯彻执行。

《山西省森林和草原防灭火工作导则》共分目的、适用范围、基本原则、组织体系、火灾风险防控、预警及响应、信息报送、火灾早期处置及扑救、善后工作、制度机制、保障建设十一个部分。

1、目的

为有效预防和扑救森林草原火灾,规范防扑程序,明晰工作内容,强化责任落实,构建新型林草防扑火机制,保护森林草原资源,保障生态安全和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推进林草事业高质量发展,根据国务院《森林防火条例》和《草原防火条例》,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导则。

    2、适用范围

本导则适用于山西省各市、县林草部门及省直属各国有林管理局(以下简称“省直林局”)森林草原火灾的预防、早期处置及扑救等工作。

3、基本原则

(1)坚持政府主管、应急统筹、林草防控的原则;

(2)坚持预防为主、分级负责、联防联护的原则;

(3)坚持属地管理、分级响应、积极消灭的原则;

(4)坚持以人为本、科学防扑、安全第一的原则。

4、组织体系

4.1 防火专设机构

根据机构改革有关精神,山西省林业和草原局(以下简称“省林草局”)设置防火处,省直林局应设置防火科,负责本地森林草原火灾的预防及早期处置等业务工作;市、县林草部门应加强防火机构建设。

4.2 防灭火指挥中心

省林草局设立森林草原防灭火指挥中心(以下简称“省林草局防灭火指挥中心”),总指挥由局长兼任,副总指挥由主管防火工作的副局长、森林公安局局长兼任;主要负责森林草原火情、火灾的预防,火灾早期处置及扑救的组织、指挥、协调等工作。

省林草局防灭火指挥中心下设办公室(以下简称“省林草局防灭火指挥中心办公室”),主任由防火处处长兼任,常务副主任由森林和草原防火预警监测中心主任兼任,防火处负责防灭火指挥中心日常工作,预警监测中心具体承办值班、预警监测、火情火灾信息接收报送、林草系统火灾扑救中的相关事宜。市、县林草部门及省直林局均应设立森林草原防灭火指挥中心,具体参照省林草局设立。

4.3 防灭火专家库

各级林草部门防灭火指挥中心均应设立防灭火专家库,将当地在森林草原火灾预防、处置、扑救中有丰富实战经验和理论知识的专家、学者、专业技术人员,纳入专家库;在组织扑救较大森林草原火灾时,应吸纳专家库人员参与扑火方案制定、火场作战指挥等工作,充分发挥专家在科学决策、实战指挥等方面的专业技术支撑作用。

4.4 消防队伍

各级林草部门应按照“县县建队”的原则,建设森林草原消防专业队、半专业队。

森林草原防火重点县、省直林局和11个设区的市,均应组建100人以上的森林草原消防专业队伍(设区的市可以与本辖区内的县或省直林局合建);其余有森林草原防火任务的县,应组建50-80人的森林草原消防专业队伍。

有森林草原防火任务的乡(镇)和国有林场、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湿地公园等,应根据当地森林草原防火的实际需要,建立20人以上的半专业森林草原消防队伍。

4.5 巡护队伍

各林场、林区、有林单位应根据林地面积、森林草原火险等级等,聘用一定的专职管护员、兼职管护员等人员,对所辖区域内森林、草原资源进行防火巡护。

    5、火灾风险防控

5.1 防火宣传教育

5.1.1宣教时机

重点时段宣教

每年12月1日至次年5月31日期间,应开展经常性的森林草原防火宣教活动。

重要节点宣教

(1)每年春耕、秋收等农忙时节,应围绕烧荒燎堰、焚烧秸秆等农事活动,开展防火宣教活动;

(2)针对春节、清明、“十月初一”、红白事等民间习俗中上坟烧纸、烧香、燃放烟花爆竹、祭祀用火、点放孔明灯等行为,开展防火宣教活动。

其它时段宣教

(1)每年五一、国庆等重要节假日期间,应围绕森林草原旅游、野炊等,开展防火宣教活动;

(2)针对在林区内林业生产性和非生产性施工作业期间的野外用火行为,开展防火宣教活动;

(3)其它高森林草原火险时段及有必要开展防火宣教的时机。

5.1.2 宣教方式

固定媒介宣教

(1)有效利用高速公路、国省道、乡村公路、铁路等周边建筑物粘贴或刷写宣传标语进行宣教;

(2)有效利用村庄、学校、林区周边的工矿企业等建筑物粘贴或刷写宣传标语进行宣教;

(3)有效利用林区边缘的碑、牌、墙、封山育林围栏等固定设施粘贴或刷写宣传标语进行宣教;

(4)利用乡村广播、黑板报、公示栏等进行宣教。

移动媒介宣教

(1)通过印发纸质宣传资料进行宣教(如:报刊、杂志、宣传页、宣传画、春联等);

(2)通过印制防火宣传物品进行宣教(如:宣传版面、条幅、彩旗、红袖章、围裙、坎肩、太阳帽、书包、手提带等);

(3)通过防火宣传车辆流动宣教。

电视网络宣教

(1)通过网络、电视、手机等媒介进行宣教;

(2)通过手机短信、微信、抖音、微视频、动漫等新型媒介进行宣教。

其它形式宣教

(1)利用防火宣传月、座谈会、防火讲座、培训会等形式进行宣教;

(2)利用以防火为主题的快板书、音乐舞蹈剧、有奖知识问答等文艺题材,创作群众喜闻乐见、乐于接受的文艺作品、文化活动等进行宣教;

(3)通过公开曝光火灾案例和肇事人员的处理情况,开展警示宣传教育。

5.1.3 宣教群体

主要群体

森林草原防火宣传应全覆盖,主要对中小学生、林农群众、林区施工作业人员、林区工矿企业职工、旅游人员等进行宣教。

特殊群体

(1)突出对痴、呆、傻、聋、哑、精神病人等6种人及其监护人进行宣教;(2)重点对坟(墓)主、返乡祭祀人员、放牧人员、矿主、七十岁以上老人等特殊群体进行宣教。

5.1.4宣教地点

主要侧重于林区和林农交错区的农村、中小学校、工矿企业、旅游景区、火车站、汽车站、集贸市场、林业生产性施工和非生产性施工作业点等人流量集中的地方。

5.2 防火巡查巡护

5.2.1 巡护队伍

巡护队伍主要有4类:专职管护员队伍、兼职管护员队伍、森林草原消防队伍、森林公安队伍。

专职管护员队伍

专职管护员由各森林草原经营单位实行购买式服务和聘任制管理,专门开展野外巡查巡护工作。

兼职管护员队伍

兼职管护员包括各级林草部门和各乡(镇)、村委会聘用的护林员、生态护林员、防火信息员。护林员和生态护林员主要负责对集体林地的巡查巡护;防火信息员主要是协助专职管护员负责国有森林草原资源的巡查巡护。

森林草原消防队伍

森林草原消防队伍按照“有火打火、无火巡护”的原则,在各自辖区内开展定期或不定期的防火巡查工作。

森林公安队伍

森林公安队伍按照“有案破案、无案巡逻”的原则,在各自辖区内配合有林单位开展定期或不定期的防火巡查工作。

5.2.2 巡护方式

防火巡护应建立责任制,明确责任区和责任人,严格落实网格化巡查、定点责任看护两项制度,采取地面巡护、无人机空中巡护和GPS巡护等多种巡护方式,确保山有人管、林有人护、火有人防、责有人担。

5.2.3 巡护责任区

每个管护员都应明确巡护的区域、面积、责任,原则上人均巡护面积为0.5万亩至1万亩。

5.2.4 巡护内容

巡护人员按照工作职责主要任务有:

野外用火管控

对野外焚烧秸秆、烧荒燎堰、上坟烧纸、工程用火、点火取暖、野炊、吸烟等违规用火行为应及时进行制止,必要时向当地政府或派出所报告。

隐患排查

①发现隐患。各防火责任人应对责任区火灾风险点、危险源等隐患进行经常性的排查,重点对企业厂矿周边,林区内“林顶线”、“林包线”、“打火星”、老化线路,以及对林路、林农、林牧、林缘地带可疑、可燃物等火灾隐患易发生点应逐一造册登记,建立隐患台账。

②报告反馈。巡护人员对排查发现的火灾隐患,应做到当日发现、及时报告主管单位;主管单位对发现的隐患点应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化解风险、消除隐患。

热点核查

对卫星林火监测系统等监测发现或上级通知核查的林草热点信息,应立即进行核查,并在规定时间内反馈核查结果。

发现火情

各类巡查巡护人员巡查时发现的火情,应在第一时间报告所在单位。

5.2.5 巡护重点

重要时段

在森林草原防火特险期、农耕期、春季旅游期、节假日、清明节等时段,应加强巡查巡护的频次和密度。

重点人群

(1)突出对痴、呆、傻、聋、哑、精神病人等6种人进行重点防范。

(2)对野外施工作业人员、放牧人员、农耕人员、坟(墓)主、返乡祭祀人员、七十岁以上老人、森林草原旅游人员等重点人群进行重点防范。

5.3 火源管控

5.3.1 封山禁火

森林草原防火特险期,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根据森林草原防火形势需要,及时封山禁火令,划定禁火区域,严禁一切野外用火。

5.3.2 农事用火管控

各级政府及其农业、环保、林草等部门对可能引发森林草原火灾的焚烧秸秆、烧荒燎堰等民事用火,应采取措施严格管控。

5.3.3其它用火管控

对于在林区内进行林业生产性或非生产性等施工作业用火,应采取严格的管控措施。

5.3.4 野外用火管控

对于一切野外违规用火行为,应加大管控、查处、处罚力度。

5.3.5 设置防火检查站

进入森林草原防火期,在通往林区的村口、路口、沟口和景区入口,应设立固定或临时防火检查站卡,加强防火检查,收缴携带的火种,杜绝火种入山进林。

5.4 联防联护

相邻的省、市、县、乡、村,国有林局、林场与毗邻县、乡政府以及村委会之间,均应建立区域联防机制,在信息共享、宣传互动、联防联查、应急处置等方面开展多层次的合作,实行有火共扑、无火共巡的联防联护机制。

5.5 火情监测及报告

运用卫星林火监测系统监测

各级林草部门应充分利用卫星林火监测系统对所辖区域热点、火情进行监测。

①指定专人每天负责查看、接收卫星林火监测系统的热点、火情信息;

②对接收到的本辖区内热点、火情信息,应立即安排人员到现场进行核查;

③核查结果应在规定的2小时内,通过手机APP终端或值班电脑相关页面迅速反馈;

④反馈内容主要包括:火情发生地点的地类、核查人员姓名(或手机号)、火情描述、火情照片等;

⑤上报核查结果内容必须真实可靠。

其他方式

各有林单位应通过远程视频监控、防火瞭望塔观察、无人机巡护、地面巡查巡护等多种方法手段,对所属林区进行全方位、全天候立体监测,及时发现火情,确保火情早发现、早报告。

5.6 防火督导检查

森林草原防火期和其它高森林草原火险时段,各级林草部门应组织防火督导组,对基层防火工作进行督导、检查。对自然保护区、湿地公园、森林公园、地质公园、风景名胜区、军事重地等重要区域应重点督导,确保各项防控措施落实到位。

6、预警及响应

6.1 火险预测预报

依据省气象局中长期天气预报,省林草局防灭火指挥中心综合分析研判森林草原火险形势,会同省应急厅、气象局及时向全省森林草原火险形势宏观预测预报;配合省气象局制作全省24小时高森林草原火险天气预报,提请森防指办公室,利用电视、电台、网络等各种媒体向全省。

6.2 火险预警

6.2.1 预警分级

根据各地森林草原火险天气条件(大风、干旱、高温等)、林内可燃物易燃程度以及林火蔓延成灾的危险程度,将森林草原火险预警从高到低划分为五级、四级、三级、二级、一级五个级别,依次用红色、橙色、黄色、蓝色、无色表示,五级为最高级。

6.2.2 预警

各级林草主管部门应加强与应急、气象部门会商,共同制作森林草原火险预警信息,并提请防灭火指挥部办公室,通过预警信息平台和电视、互联网、手机短信等渠道,及时向预警地区和公众红色、橙色、黄色预警信号。蓝色、无色为较低火险等级,不进行预警信号。

6.3 预警和响应

6.3.1 红色预警及响应行动

森林草原火险红色预警等级为五级,形势极度危险,林内可燃物极易燃烧,森林草原火险极易发生,火势蔓延速度极快。必须作出以下响应:

(1)预警地区应加强值班调度,密切注意火情动态;

(2)提请市、县政府及时禁火令或禁火通告,严禁一切野外用火;

(3)组织各类巡护队伍进一步加大巡查巡护密度,延长巡护瞭望时间,密切监视特殊人群动向;

(4)严格火源管控,在进入林区的主要沟口路口设卡布点,严禁携带火种进山;

(5)对可能引起森林草原火灾的居民生活用火严格管理,对重要地区或重点林区严防死守;

(6)森林消防专业队全员值班备勤,半专业扑火队应集结待命,进入临战状态,队员着装,物资机具装车,确保在接到扑火命令后10分钟内出发;

(7)对红色预警地区的森林草原防火工作和值班备战情况进行督导检查;

(8)做好赴火场工作组的有关准备。

6.3.2 橙色预警及响应行动

森林草原火险橙色预警等级为四级,形势高度危险,林内可燃物容易燃烧,森林草原火灾容易发生,火势蔓延速度快。必须作出以下响应:

(1)预警地区应加强森林草原防火宣传教育,要对重点和特殊人群重点宣传;

(2)严格控制野外用火审批,禁止在森林草原防火区野外用火;

(3)在重点火险区设卡布点,禁止携带火种进山;

(4)组织巡护队伍开展不间断的巡查巡护和瞭望监测;

(5)森林消防专业队全员值班备勤,靠前布防;半专业扑火队做好扑救森林草原火灾的各项准备;

(6)对橙色预警地区的森林草原防火工作进行督导检查。

6.3.3 黄色预警及响应行动

森林草原火险黄色预警等级为三级,形势中度危险,林内可燃物较易燃烧,森林草原火灾较易发生。必须作出以下响应:

(1)预警地区应加强森林草原防火宣传教育;

(2)加强森林草原防火巡护、瞭望监测,加大火源管理力度;

(3)认真检查扑火机具装备、物资等落实情况;

(4)森林消防专业队、半专业队做好森林草原火灾扑救有关准备工作。

6.4 预警解除

森林草原火灾风险预警具备解除条件后,根据防灭火指挥部办公室解除警报通知(或公告),终止预警响应,恢复正常工作。

7、信息报送

7.1 热点信息核查及报送

各级林草部门防灭火指挥中心和森林草原经营单位,对发现、监测、接收到的林草热点信息,应立即组织人员进行核查,并在1.5小时内将核查结果逐级上报到省林草局防灭火指挥中心。

7.2 火情信息接收

(1)省林草局防灭火指挥中心接到省森防指(或有关部门)森林草原火情信息后,应立即逐级通知所涉市、县或省直林局防灭火指挥中心办公室;

(2)各森林草原经营单位一旦发现(或监测到)森林草原火情,应第一时间向当地林草部门(或省直林局)防灭火指挥中心办公室报告;

(3)各级林草部门防灭火指挥中心办公室应接收任何公民或组织报告的森林草原火情信息。

7.3 火情信息报告

各级林草部门防灭火指挥中心办公室接到火情报告后,应按照“有火必报”的原则上报,并立即组织开展扑救。具体报告事项有:

(1)当确认发生森林草原火灾后,应立即向当地林草部门防灭火指挥中心领导报告,同时向当地森防指办公室报告;林草部门防灭火指挥中心综合研判火情发展态势,及时报告当地党委、政府领导。

(2)各地发生森林草原火灾,当地林草部门必须第一时间纵向逐级上报至省林草局防灭火指挥中心办公室。

(3)初发森林草原火情信息报告的主要内容有:起火时间、火灾地点、起火原因、起火地点天气情况、植被情况、过火面积、扑救情况、可能蔓延的方向、是否需要支援等。

(4)火情(灾)信息应当逐级上报,特殊情况下也可以越级上报,但越级上报后应及时按正常程序上报。

(5)省林草局防灭火指挥中心值班员每天应汇总全省辖区内的森林草原火情火灾信息,及时报告防灭火指挥中心及办公室领导。

(6)省直林局辖区内发生森林草原火灾后,应立即同时向省林草局防灭火指挥中心办公室和火情(灾)发生地县级人民政府森防指办公室报告。

(7)跨行政区域发生森林草原火情(灾)的,火情(灾)信息应向其共同的上级报告,特殊情况可分别报告。森林草原火情(灾)可能会蔓延到行政区域以外的,应及时通报相邻单位。

7.4 火灾扑救期间信息报告

(1)火灾扑救期间信息报告,应当按照“逐步求精”的原则,先电话报告大概信息,随后核实并书面报告全面、准确的信息;

(2)信息应动态化报告。火灾扑救期间,每隔2小时向上级林草部门防灭火指挥中心办公室报告一次火情动态和扑救工作进展情况;遇有重大情况要随时报告。

(3)森林草原火灾扑救期间信息报告的主要内容有:火场指挥员、扑火力量组成及数量、火场主要气象因子、火线长度、火点数量、初判火场面积、火场发展态势、下一步打算等。

7.5 重要时段日报告制度

在森林草原防火紧要期、重点时期或者国家森林草原防灭火指挥部、省森林草原防灭火指挥部指定的时段,实行森林草原防灭火调度日报告制度。

各级防灭火指挥中心办公室于每天16时前向上级防灭火指挥中心书面报告当天火情发生情况。

8、火灾早期处置及扑救

8.1 应急响应

森林草原火情发生后,各级林草部门负责森林草原火灾的早期处置。当地林草部门防灭火指挥中心应按照“打早、打小、打了”和“分级响应、积极消灭”的原则,展开火情处置工作;同时,林草部门防灭火指挥中心办公室立即投入统筹、组织、协调等各项事宜中。具体如下:

(1)火情(灾)发生地林草部门防灭火指挥中心领导立即带领当地防扑火专家及相关人员赶赴火灾现场,组织指挥火灾早期处置及扑救工作;

(2)迅速调集所属专业队、半专业队赶赴火灾现场;

(3)立即成立扑救火灾指挥组、侦察组、专家组、扑救组、后勤保障组等相应组织机构,并分头展开工作;

(4)根据火场侦察情况,结合地形地貌、森林草原植被、气象条件、队伍到位、群众向导以及火场态势等因素,科学制定扑火方案;

(5)扑救组根据方案,积极开展火灾扑救;

(6)根据扑火需要,迅速调集相应扑火装备、物资;

(7)上级林草部门防灭火指挥中心应及时掌握一线火情,并根据火情态势发展积极做好相关的指导、帮助工作。

同时,按照事权等级划分,立即逐级归口上报,坚持边报边扑、报扑同步;基层政府、各级组织应立即行动起来,积极组织扑救。

8.2 参与指挥部工作

当扑火前线指挥部成立后,在前线指挥部的统一领导下,林草系统主要负责前指赋予的一线火场的扑救任务,并提供专家咨询等工作。具体如下:

(1)参加指挥部工作,参与指挥部决策;

(2)积极发挥专家组作用,为指挥部提供扑救火方案及相关建议;

(3)火灾扑救现场的负责人应及时向指挥部反馈火场信息,以便科学指挥决策;

(4)根据扑火需要,及时提出需求,提请指挥部予以解决;

(5)根据火场情况及发展态势,提出是否需要调用上一级人力、物资、装备支援等。

8.3 科学组织扑火

根据火场情况,结合地形地貌、森林草原植被、气象条件以及火场态势等因素,按照“以人为本、科学扑救、安全第一”的原则,采取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科学组织扑火。

8.3.1 科学组织指挥

火灾现场指挥员应由熟悉业务、有扑火经验的领导担任。

现场指挥员要认真分析地理环境和火场态势,在扑火队伍行进、驻地选择和扑火作业时,时刻注意观察天气和火势的变化,提前选好避险线路和地点,确保扑火人员安全。

8.3.2 扑火时机选择

要根据天气、地形、火势等各方面因素,科学确定扑火时机。一般应在林区温度较低、湿度较大、风力较小、风向较稳定的时段(如:凌晨天刚亮前至上午9时,一般为最佳时段),组织各类扑火力量,实施重兵扑救、科学扑救,实现打早、打小、打了的目标。

8.3.3 科学配置扑火力量

在火灾扑救中,各级森林消防专业队要发挥扑火专长,发挥主力军、突击队作用,主要承担打火头、攻险段、保重点的重任。

要按照专业力量打明火、半专业队伍和群众消防队伍清余火、当地干部群众守火场的配置原则,科学配置各类扑火力量,配置比例应为1:2:3(或1:3;5),提高扑火效率,确保人员安全。

8.3.4 扑火方式

森林草原火灾应采取直接灭火、飞机灭火、隔离灭火相结合等方式进行扑救。

(1)火焰高度低于1.5米的地表火,可采用风力灭火机、风水灭火机、2号、3号灭火工具等进行直接扑救;

(2)火焰高度大于1.5米的地表火,应采用灭火弹、高压细水雾灭火机、消防水泵、开设防火隔离带、飞机撒水等方式进行扑救;

(3)对树冠火和大风天气下的森林草原火灾,主要采取飞机灭火、隔离灭火的方式进行扑救。

8.3.5 扑火人员安全防护

参加扑火人员要科学选择行进路线,禁止从植被茂密、峡谷地带接近火场,禁止迎火头蔓延方向接近火场。

在火灾扑救中,不得动员残疾人、孕妇和未成年人以及其他不适宜参加森林草原火灾扑救的人员参加扑救。

8.4 提高响应级别

当火场、火势已超出本地火灾扑救力量能力范围时,当地林草部门应积极主动向前线指挥部及上一级林草部门防灭火指挥中心提出申请,在指挥部启动上一级应急响应的基础上,上一级防灭火指挥中心应立即启动应急响应,积极开展相关工作:

(1)派出工作组及专家;

(2)抽调外援消防专业队伍;

(3)筹措、提供扑救火灾物资、装备;

(4)提供必要的帮助和支持。

当军事设施、危险化学品生产储存设备、输油气管道、重要电力设施等重要目标物和重大危险源受到森林草原火灾威胁时,应立即提请上一级森林草原防灭火指挥部启动应急响应措施。

8.5 分级响应及处置措施

根据森林草原火灾发生的情形,按照分级属地原则,当地林草部门防灭火指挥中心依据森林草原火灾应急预案启动的应急响应等级,积极做好相关工作。一般情况,随着火情态势的不断发展,响应级别随之提高,各级林草部门防灭火指挥中心也随之做好响应相关工作。

8.6 火场清理和看守

森林草原火灾扑灭后,林草部门应按照前线挥部统一部署,组织所属扑火力量做好余火清理工作。经检查验收,达到无火、无烟、无味后,扑火人员方可撤离火场。火场看守工作由当地政府统筹安排。

8.7 响应结束

在森林草原火灾全部扑灭、火场清理验收合格、次生灾害后果基本消除后,由启动应急响应的原机构决定终止应急响应。

9、善后工作

9.1 火灾调查

火灾扑灭后,林草部门应在当地森林草原防灭火指挥部的领导下,做好火灾调查相关工作。

9.2 工作总结

扑火工作结束后,林草部门要及时总结、分析火灾预防工作漏洞、火灾发生原因和火灾扑救应吸取的经验教训,提出改进措施,按时报送工作总结。

9.3 植被恢复

火灾过后,林草部门应适时做好火烧迹地林木采伐、植被恢复等相关工作,有效避免次生灾害,尽快恢复森林草原植被。

10、制度机制

10.1 值班制度

各级林草部门防灭火指挥中心办公室应严格落实值班值守制度,领导干部要坚持带班,值班人员24小时在岗,值班电话24小时畅通。

10.2 报告制度

当发生森林草原火灾后,当地林草主管部门应立即逐级报告上级林草主管部门,同时报送同级应急主管部门,实行“双报告”制度,做到有火必报。

10.3 协同联动机制

各级林草和应急管理部门应建立森林草原火灾信息报送处置协同联动机制,凡先接到火灾信息报告的一方,应当立即组织进行处理,同时及时通报对方,并随即上报。

10.4 会商研判制度

根据全省森林草原防火规律和火险等级,省林草局应及时会同省应急厅、省气象局开展会商,对森林草原火灾风险点、危险源进行辨识、评估,适时火险预警信息,安排部署森林草原防火各项工作;根据火灾发展趋势等情况,积极与相关部门开展会商,研判火灾发展趋势,安排部署各项扑救工作。

10.5 网格化巡查、定点责任看护制度

森林草原防火巡查巡护应建立责任制,把林区划分为网格单元,每个网格单元都有明确的防火责任人,每个巡护人员都有明确的巡护区域、面积、责任,确保山有人管、林有人护、火有人防、责有人担。

10.6 靠前驻防制度

在森林草原防火特险期,消防专业队、半专业队应到森林草原防火重点区域驻防,确保一旦发生火情,第一时间处置,做到打早、打小、打了。

10.7 联防联护制度

相邻的省、市、县、乡、村,国有林局、林场与毗邻县、乡政府以及村委会之间,均应建立区域联防机制,在信息共享、宣传互动、联防联查、应急处置等方面开展多层次的合作,实行有火共扑、无火共巡。

10.8 群防群治制度

森林草原防火工作,不仅要组织专职管护员、兼职管护员、森林消防队员、森林公安人员开展巡查巡护,而且应广泛发动林区干部群众参与防火,形成专群结合的防火局面。

10.9 督导检查制度

在森林草原防火的关键期、紧要期,各级防灭火指挥中心应组织专门人员,定期、不定期对所辖区域防火工作进行督导检查,防范化解风险,积极消除火灾隐患。

11、保障建设

11.1 基础性工作

各林场、森林公园、自然保护区等有林单位应提前做好扑救森林草原火灾的各项基础性工作,确保在处置突发森林草原火情、火灾时能够有备无患、高效应对。具体如下:

(1)工作内容

①地形地貌概况,主要包括山势走向,山梁、山谷、河流、悬崖峭壁等分布,岩石裸露地、林中空地、地类、林分结构、林种及分布区域等;

②辖区内现有道路分布状况,明确道路类型(如,等级公路、简易公路、土路、步行道等);

③一旦发生火灾,比较适宜开设防火隔离带的地点、地域分布(如,辖区内可依托道路、河流、林中空地等适宜开设防火隔离带的位置、走向等情况);

④辖区内拟建设防火通道、生物防火隔离带的规划、打算;

⑤辖区内村庄、厂矿企业、学校及河流、湖泊、水库等取水点的分布情况;

⑥辖区内加油(气)站、天然气管道、化工厂等重要设施及易燃易爆危化品生产、储存、经营单位分布情况;

⑦林区内高压输电线路、通信线路等分布情况;

⑧林区火险等级区域分布情况;

⑨辖区内专业队、半专业队驻防及分布情况。

(2)各有林单位应结合各自辖区内的地形地貌、植被类型、自然条件、社会环境等情况,将上述内容勘查、划定、系统梳理,编印成册,并标注在地形图、森林资源分布图、卫星(遥感)影像图等图上,形成系统、完整的森林草原防灭火基础工作图表资料。

(3)各级林草部门、各有林单位应结合本辖区内森林草原防灭火工作实际,制定防灭火工作建设规划,编制森林草原火灾处置应急预案,为森林草原防灭火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11.2 技术保障

各级林草部门防灭火指挥中心均应建立森林草原防灭火专家库,将当地在森林草原火情处置、火灾扑救中有丰富实战经验和理论造诣的人员,纳入专家库;充分利用信息化技术,加强远程视频监控系统、森林草原防火监测系统、指挥信息系统等手段建设,为扑救火灾及信息化防火系统建设提供技术支撑。

11.3物资保障

省林草局应加强省级和省直林局森林草原防火物资储备库建设,储备足够的扑火机具、防护装备和通信器材等物资,用于支援各地和省直林区扑火需要。各级林草部门防火机构应根据本地森林草原防火工作需要,建立本级防火物资储备库,储备所需的扑火机具和装备。

11.4 基础设施保障

各级林草部门防火机构应根据本地森林草原防火工作实际,加强远程视频监控系统、高山瞭望塔(监测预警点)、森林草原消防供水系统、森林草原防火检查站卡、宣传警示固定碑牌等的建设力度,构筑形成一整套森林草原防火基础设施体系;加强消防专业队、半专业队营房设施、训练场地、办公生活及必要的附属设施建设,满足消防队伍正常的工作、生活需要。

11.5 经费保障

电气防火年度检测报告篇9

[关键词]建筑 消防 布置 设备 措施

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飞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城市用地日益紧张,促使建筑物朝着高层化、密集化方向发展,建筑物的装饰材料和装修方式也日趋多样化同时,建筑物内部的用电负荷及煤气耗用量也快速增加,这对建筑物的消防安全及火灾自动报警系统没计与施工,无疑提出了更高、更严格的要求。从很多发生严重火灾事故的大楼实例中不难发现,由于电线老化、短路引发的火灾和因消防设施失灵,不能及时扑灭萌芽状态火茵而酿成惨剧的火灾事故占全部火灾事故总数的绝大部分。由此可见,建筑消防设计与施工的质量优劣对确保建筑物的安全使用和使用寿命至关重要。建筑消防设计与施工是一项与现行消防法规紧密联系,技术要求很高的电气设计、施工工作。在建筑物消防及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与施工中,除了应严格执行因家现行有关标准及规范外,还应结合建筑物的特点、功能及国内外消防技术和消防设施的发展动向,进行认真、细致的设计,科学、精心的施工。

1. 消防设备布置

(1)火灾探测器的设置:敞开或封闭楼梯间应单独划分为探测区域,并每隔2、3层设置一个火灾探测器;电缆骚井也应单独划分为探测区域并装设火灾探测器,要求每隔2、3层或每层安装一个。电梯机房更应安装火灾探测器,理由是电梯竖井存在固有的开孔,在火灾发生时,电梯竖井往往会成为火势蔓延的通道,容易威胁电梯机房的设施。因此,电梯机房和竖井顶部均应设置火灾探测器。

(2)手动火灾报警按钮的设置:由干各楼梯间的前室是发生火灾时人员疏散和消防扑救的必经之地,因此,必须设置手动火灾报警按钮。在公共活动场所(如大厅、餐厅等)及主要通道等处,也都是主要疏散通道,故应在这些场所的主要出入口设置手动火灾报警按钮。

(3)火灾应急广播扬声器的设置:走道,大厅,餐厅等公共场所应按《报警规范》中的相关规定设置火灾应急广播扬声器,用于紧急播放疏散指令。

(4)火灾报警装置的设置:对于设置火灾应急广播的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还应装设火灾报警装置,可采用手动或自动的控制方式统一对火灾相关区域发出警报,并在规定时间内迅速联动火灾应急广播,及时向人们播放疏散指令。火灾报警装置的位置应与手动火灾报警按钮的位置相同,即安装在距地面1.8米的墙面上。

2. 建筑消防的要点

2.1要制定切实可行的治理措施,突出重点,狠抓落实,讲求实放,尤其要注意从“源头”抓起,杜绝先天火灾隐患的产生。要督促建设单位严格履行安全生产职责,加强对分包单位的管理。从工程设计,工程施工、工程监理等各个环节严格把关.确保安全,消除各类事故隐患。一是利用多种传媒手段宣传消防法律、法规,提高社会对消防工作的关注程度.营造社会“大消防”氛围;二是政府相关部门应加强联系和协作,使建筑工程在审批阶段就开始接受消防部门的监督,凡是未经消防部门同意建筑工程,其他部门不予办理相关手续。从源头上杜绝建设单位不报审、不验收现象的发生。三是对社会单位的法人代表或负责人举办消防知识培训班,重点是《消防法》.《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消防安全管理规定》的学习,强化消防安全责任主体意识,明确应履行的职责,让他们从内心上真正重视起消防工作。

2.2相火部门应加强本地建筑消防工程施工现场的检查工作。对有火建筑安全生产责任制不落实、建筑安全管理体制不健全、建筑安全监督机构和监督人员职责不明确、建筑施工安装不严格按照同家有关规定进行等问题要发现一起,查处一起,彻底扭转建筑消防工程施工管理不严的现象。要加大执法力度,对建筑工程施工现场实行严管重罚,定期检查,对不按图施工、擅自改变建筑结构。消防设施的贵令限期改正,逾期小改正的依法停止施工并处以高额罚款。维护消防法律的严肃性。对已经消防防督部验收通过的建筑工程,要做好日常的消防监督检查,发现消防设施、器材损坏的要督促单位抓紧整改,确实使建筑消防设施在关键的时候能发挥作用。

2.3大力加强消防设施检验巾介机构的发展和各项消防产品的检验,对于建筑物中的消防设施在工程竣工后的验收中,验收人员只能通过眼睛来看。充其量也只是现场做出水测试,看一下水压和水量是否合格,无法来做深层次检测检验。这就需要加强消防设施检验中介机构的建设发展,竣工验收时可以利用该中介机构强有力的技术手段和检验设备对建筑物进行全方位的科学检测。并出具相应的检验报告,促使建筑物内各项消防系统真正发挥起作用,提高建筑物抗御火灾能力。另外,对于建筑物中所使用的消防产品,包括消防设备和管材,必须提供国家防火建筑材料质量监督检测中心和建筑材料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检验合格的检测报告,而且该报告在时间上应与最新通报的时间相符。

3.结束语

随着建筑工程审批、施工、验收的长效制约机制和消防技术法规的不断完善,广大干部群众消防法律意识的日益增强,消防给水新型管道材料、生产工艺和消防没施设备的不断改进.我们应不断总结设汁和施工安装过程中的经验教训,完善和提高安装工艺水平,增强建筑物抗御火灾的能力,力求为社会提供功能齐全、可靠、美观使用的建筑卡精品。

参考文献

1.《建筑消防技术》,科学出版社,2006年;

2.《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

3.《建筑防火设计手册》,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8;

电气防火年度检测报告篇10

第二条在*市行政区域内从事防御和减轻雷电灾害(以下简称防雷减灾)活动的单位和个人,必须遵守本办法。

第三条防雷减灾工作坚持“*第一,*为主,*结合”的原则。

第四条市气象主管机构负责加强雷电灾害预警系统建设,组织管理和监督指导全市防雷减灾工作。各县气象主管机构对本辖区内各类防雷装置建设进行监督指导,负责防雷装置的设计审核、分段验收、竣工验收、年度检测,雷电灾害调查和雷击事故鉴定工作。未设气象主管机构的区由市气象主管机构组织实施。

市、县两级气象主管机构负责雷电预警预报服务,并及时启动雷电灾害应急预案。

市、县(市、区)建设、安监、公安、消防等有关部门应按照各自职责,积极配合气象主管机构做好防御雷电灾害监督管理工作。

第五条市、县(市、区)政府要加大雷电监测、预警预报体系和雷电科研经费投入。气象主管机构应当会同有关部门组织雷电监测、预警系统研究开发和推广应用,开展防雷减灾科普宣传,增强全社会防雷减灾意识。第六条下列场所或设施应当安装雷电防护装置:

(一)《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规定的一、二、三类防雷建(构)筑物;

(二)石油、化工、易燃易爆物品的生产、经销和贮存场所;

(三)电力、通信、广播电视设施;

(四)程控系统、卫星接收系统、计算机信息系统;

(五)露天大型娱乐、游乐设施;

(六)其他易遭雷击的建(构)筑物、设施等。

第七条防雷装置设计审核由市、县(市、区)气象主管机构负责。新建、改建、扩建的建(构)筑物,建设单位在办理施工审批手续前,须将防雷装置设计方案(包括设计说明和施工图纸)及时报当地政务大厅气象审批窗口进行专项审核。市辖六区及高新区、经济区、民营区防雷装置设计审核统一到市政务大厅气象审批窗口办理。未经审核或审核不合格的设计方案,建设单位不得交付施工。

第八条建设单位应按经审核合格的防雷装置设计进行施工,不得擅自取消或变更;确需更改原设计时,应按原设计审批程序报批。

第九条建设单位在办理工程竣工验收登记备案手续前,须报请当地气象主管机构进行防雷装置专项验收,验收时须提交防雷装置分段检测报告书;经验收合格的,由气象主管机构发给防雷装置验收合格证。

第十条投入使用后的防雷装置实行定期安全检测制度。凡属生产、储存、销售易燃易爆物品的工厂、仓库、商店,如火药库、各类油库、油气站、化工厂、塑料厂、打火机厂等,每半年检测一次;其他防雷装置每年检测一次;经检测不合格的,应及时整改。

第十一条市、县(市、区)气象主管机构对防雷装置检测工作实施监督管理,防雷安全检测须由具备相应资质的单位承担。

第十二条防雷装置的产权单位应做好防雷装置维护工作,并指定专人负责,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第十三条市、县(市、区)气象主管机构应建立完善检测管理制度,认真执行国家有关标准和规范,确保检测数据的真实性、科学性和公正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