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树的保护措施和方法十篇

时间:2024-02-28 17:39:53

古树的保护措施和方法

古树的保护措施和方法篇1

 

摘要:阐述城市化发展中古树名木保护的重要性和迫切性,对古树名木在日常生长过程中容易出现的问题进行剖析,并就如何进一步完善和保护古树名木提出相关的技术措施和管理建议。

关键词:木;亡;保护措施

古树名木是风景园林景观中创造环境气氛最重要的因素之一。在园林景观中,古木繁花不仅能形成古朴、幽深的境界和气氛,而且是当今人类保存下来具有生命力的活文物,是见证人 类历史发展过程的重要研究依据之一。但是,当前一些城市和地区对古树名木的破坏极为严重,尤其是经济文化较为落后的山区乡镇,又是古树存在较多的地方,也是古树名木保护意识及管理相当薄弱的地方,这些现象和实际情况应引起社会各界关注和重视。因此,怎样维护和保护好古树名木是当前摆在广大园林工作者面前的一项重要课题。近年来,随着杭州市经济的迅速增长,城市化进程日益加快,许多古树名木的生存环境受到严重的影响,特别是近些年的城区扩大,原来在城市边缘、农村的古树名木也逐渐成为了“城里人”,由此可见加强对现有城市古树名木的调查研究和开展保护工作,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1  古树名木保护的意义

古树名木的范畴,包括在人类历史发展过程中保存下来的年代久远或具有重要科研、历史、文化价值的树木。其中,古树是指树龄在l00年以上的树木;名木是指在历史上或社会上有重大影响的中外历代名人、领袖人物所植或者具有极其重要的历史、文化价值、纪念意义的树木。由于古树名木是人类的活文物。特别是目前己进入衰老阶段的古树,由于其生长年龄起码在百年以上,其历史、文化价值就显得更加重要。为了更好地保护好中华民族遗留下来的宝贵财富和历史的见证物,国家有关部门及各级政府,都相继制定和颁布有关保护古树名木的相关条例和措施。如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第三章,“保护和改善环境”第十七条中对 “人文遗迹、古树名木”等,应当采取措施加以保护,严禁破坏【1】。建设部颁布古树名木保护条例【2】等 。只有采取对古树名木进行强有力的保护措施,才能保证最大限 度地减少对古树名木的破坏和死亡,最大限度延长其生长寿命,为人类社会和科学文化研究工作做出重要贡献。

3  保护古树名木的有效方法和技术措施

3.1  改善古树名木的立地条件

根据古树名木树干的大小,在树池范围内清除有关混凝土块、石屎或铺装,做好地表排水措施,确保树干根部无积水,为促使树木能在较好的环境条件下生长,可砌筑一定范围的树池,保持水土不流失并适当放些鹅卵石、大石米等,既美化了树池外观效果,又起到根系通风、通气等作用。对树穴填土部分可适当进行换土,换上酸碱度适中的土壤和土质疏松的好土并与有机肥料混合使用。清除周边环境对古树名木生长有影响的建筑物或其它物体,以利树木更好、更充分地生长。

3.2 有效防治病虫害,重点防治白蚁害虫

白蚁是危害和破坏树木最大的病虫害之一,可采用有机坤剂、有机氟剂和灭蚁灵等蚁药,在树干部位挖坑适当植入甘蔗皮、桉树皮或木薯茎等药引,再植入蚁药,或直接在白蚁出入的孔洞内下药,经过上述药物的诱杀 ,基本可把白蚁杀死,此工作每年应进行一次以上,并要经常检查和跟踪。

3.3  填补树洞,防止树干继续腐烂,增强古树的支撑力

古树名木,特别是古树长时间遭遇自然灾害,树干、树枝在不同程度上已遭受一定的伤害,如果没有及时封闭伤口,造成细菌、真菌、病毒及害虫侵蚀,使树干木质部遭受腐烂和损坏,形成孔洞等,再加上在自然界风吹日晒、雨淋,从而加速了木质部的腐烂程度,形成恶性循环。因此,要及时进行树洞的填补工作,目前可采用新型涂封材料,如弹性环氧树脂、水泥和水,按一定比例混合成涂料,对伤口、断口、洞口及时进行封口和填补。

3.4 及时对树木进行修剪,均衡树形和树冠

由于古树名木经历了自然界环境因素的影响,树形、树冠的重心产生严重偏移,因此,必须及时对偏移方向用钢筋混凝土桩或钢铁管支撑,同时对树冠枝叶应及时进行修剪,使树体保持重心平衡,防止倒伏。

3.5 引气根入土壤,促进气根生长

古树名木特别是榕树类植物,气根特别丰富,可把其部分气根用人工的方法引其入土。如用竹筒包封一些主根系,填入有机土壤后插入地上,经过约半年至一年时间,气根就会依附着地逐步生成柱根。经过几年后,柱根就会越生越粗,形成很强的依附力,既使古树名木提高抗风能力又能增加其景观美化效果,真是“两全其美,一举二得”。

此外,预防雷击。对高大树体应安装避雷装置以防雷击。

4  建议

4.1 强化宣传

通过报纸、电台、电视台等众多媒体,以普及绿化、美化知识和历史文化传统教育及观赏旅游等多种形式进行大力宣传。让广大群众充分认识和了解古树名木的珍贵价值,明白保护好 古树名木是保护环境、保护历史文化遗产、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一个重要内容,是建设 “生态城市、绿色家园”的一项重要措施,从而增强全社会对保护古树名木重要意义的认识,自觉投身到保护工作中来。

4.2 分级登记管理

按照国家对古树名木的分级标准,古树分为国家一、二、三级。国家一级古树树龄500年以上,国家二级古树300~499年,国家三级古树100~299年。部级名木不受年龄限制,无分级【2】。主管部门负责对本区域范围内的古树名木进行调查登记,组织有关专家对古树名木进行鉴定分级,在认真总结以往保护复壮古树名木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落实各项保护管理措施。结合普查对每一棵古树名木就位置、树高、树龄、冠幅、立地条件、生长势、特征情况等进行登记注册,拍照保存,建立档案,设立标志,并制定和完善各项管理制度,确定管护人责任制。

4.3 严格执法与检查

在城市建设项目中如涉及到古树名木,应当最大限度地采取避让或保护措施,未经行政主管部门批准不得进行施工建设。对各种损坏古树名木的不良事故和违法行为,依据法律做到及时发现、及时制止、严厉查处。对古树名木实行定期检查制度,在检查中发现树木生长有问题或环境状况影响树木生长的要及时采取有效的保护措施。一级保护的古树名木至少每三个月检查一次;二级保护的古树至少每六个月检查一次;三级古树至少每一年检查一次。

5  结语

城市古树名木的维护和保护是标志着人类社会精神文明的建设和社会进步发展的结果,是人 类社会文明建设的可喜成就,应引起各级政府和园林主管部门的高度重视。特别是广大园林工作者对维护和保护好古树名木任重而道远。希望全社会共同努力珍惜和爱护这份人类祖先遗留下来的宝贵财富。

参考文献 :

古树的保护措施和方法篇2

摘要:分析了古树名木的定义,在现有凤翔县古树名木资源及其保护资料和工作的基础上,针对性地提出了对古树名木的保护措施,为凤翔县古树名木的保护提供参考。

关键词:凤翔县;古树名木;问题;保护对策

中图分类号:S727.9文献标识码:A

1 引言

根据《陕西省古树名木管理条例》的界定,古树是指树龄在100年以上的树木,名木是指珍贵稀有的树木或者具有历史、文化、科学研究价值和纪念意义的树木。古树实行分级保护,树龄在1000年以上的古树,实行特级保护;树龄在500年以上不足1 000年的古树,实行一级保护;树龄在300年以上不足五百年的古树,实行二级保护;树龄在100年以上不足300年的古树,实行三级保护。名木实行一级保护。古树名木是一个地区、一个城市悠久历史与文化的象征,是绿色文化传承和活的化石,是自然界和前人留给我们的无价之宝,具有重要的科研、历史、文化价值。

2 古树名木资源

2.1 古树名木资源

2008年8月初,凤翔县林政管理所抽调6名业务骨干,经过外业拍照,走访群众,资料整理汇编,历时2个月对全县17个乡镇的古树名木进行全面调查,首次为全县古树名木建立了电子档案,并编撰《凤翔县古树名木录》使全县古树名木的档案管理及保护达到标准化、规范化。

经过调查,目前全县共有古树名木29棵,其中一级古树10棵,二级古树4棵,三级古树10棵,受保护的名木5棵。29棵古树名木按树种分国槐9棵、杨树7棵、柳树5棵、皂角3棵、柏树1棵、白皮松1棵、白腊1棵、七叶树1棵、辽东栎1棵,见表1。

2.2 古树名木现状

2.2.1 长势不容乐观

29棵古树名木中,长势旺盛的仅有15棵,占51.7%,长势一般和较差的有11棵,占38.0%,还有3棵处于濒死状态,形势不容乐观。总体来看,必须尽快采取必要的复壮及养护措施加以拯救。

2.2.2 农村监护工作缺位

凤翔县古树名木挂牌率已经达到100%,但修建护栏、警示牌的比率还较低。分布于乡村的绝大多数古树名木,一般为自然生长、无任何保护措施。树下乱堆杂物,树上乱刻乱画、栓绳挂物现象较为常见,使许多古树名木生长在恶劣环境中。古树名木保护水平表现出城镇好于农村,风景区单位好于其他管护单位的特点。

3 存在的问题

3.1 社会重视程度不够

(1)由于宣传不到位,一些群众在树下乱堆杂物,在树上乱刻乱画、栓绳挂物现象较为常见,使许多古树名木生长在恶劣环境中。

(2)一些政府部门和个人不能正确处理经济建设和保护古树名木的关系,在修路、建民宅等工程中,遇到古树名木,不采取避让和保护,使许多古树和珍贵树木被毁。

(3)随着城市绿化步伐加快,一些农民将古树廉价出售,以换取暂时的微薄收入。由于运输、栽植和管理不善,以及生长环境的不适,造成不少移植进城的古树死亡。

3.2 管护责任不明确,管护人员不落实

(1)全县古树名木管护是以林业牵头,涉及城建、文化旅游、国土、宗教等诸多政府部门,往往是有利可图是各部门都来出头,一旦出现问题时就会互相扯皮,责任追究很难落到实处。

(2)大部分古树名木隶属集体,许多古树都处于管理人员未落实、未签定保护责任书、自生自灭的状态。

3.3 管护人员、资金不足

凤翔县林政管理所作为全县古树名木的管护单位,负责全县除国有林地以外40 896.8hm2林地防火、资源管理,全县占用征收林地的管理,全县野生动物保护以及训养繁殖手续办理,全县木材加工企业的管理等工作。但全所仅有10人,随着近几年,县域经济的发展,林政所的业务量激增,使本身人员不宽裕的单位更加抽不出人力来专门管护全县的古树名木。

当前,古树名木的保护资金尚未纳入凤翔县财政预算。除东湖公园和凤翔县国有汤房庙林场管护古树名木的费用相对有保障外,其他地方均无正常资金渠道和来源。凤翔县林正所作为一个股组级单位,连基本的办公金费都未列入财政预算,更没有能力拿出专项资金用于古树名木管护。

3.4 管护措施不科学

每一棵古树都应该有专门的技术人员,定期监测养护。然而许多在保护古树上盲目采取措施,不去按照古树特有的生长习性、病状对其进行养护和治疗。如日常养护不给树根部松土、不定期施肥、不浇水等,病虫害防治上不能正确区分病症,用错药、滥用药等,都给古树造成不同程度的伤害。

3.5 自然灾害危害

暴风、雷击、水土流失、河岸塌方等自然灾害导致古树名木周围的植物群落发生了很大变化[1],影响、危害古树名木的生长。针对枯死、风折、空洞等自然衰老现象缺少相应的保护措施。

4 对策与建议

4.1 加强宣传,提高保护意识

群众的古树名木保护意识比较薄弱,必须加强宣传,努力提高全县群众对古树名木保护价值的思想认识,加强法制观念,是“保护古树名木人人有责”逐渐形成社会风尚。加大广播、电视宣传古树名木的力度,对古树名木、相关法规进行广泛宣传;通过相关部门共管、多种手段,使古树名木宣传通俗化、经常化;在东湖公园等古树名木集中且人流量大的地方加大宣传力度、采取多种宣传措施,确保有明显的宣传效果。

4.2 严格执法,做到依法治树

在《森林法》、《环境保护法》、国务院颁布的《城市绿化条例》和建设部的《城市古树名木保护管理办法》对古树名木保护进行相关规定的基础上,《陕西省古树名木保护条例》已于2010年10月1日开始实施,执法单位不仅要做条例的宣传、普及工作,还要做到熟悉掌握条例,严格执法,对任何破坏古树名木的行为坚决制止并从严从重进行惩处,做到发生一起,立案处理一起,绝不姑息迁就。切实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

4.3 明确责任,落实管护责任

落实全县古树名木实行属地管理的规定,由所在地按其权属安排专人看护,完善管理机构,层层签订管护责任书,制定具体的保护方案,确保管护责任落到实处。对于在保护古树名木工作中好的单位和个人要进行表彰,对于不负责任造成古树名木损坏的相关责任单位和个人要进行处罚,确实报保护好全县的古树名木。

林业、城建、环保、土地、教育、宗教等部门,应该统一行动,定期检查树木,对遭受破坏的古树名木立即采取措施补救;坚决拆除影响古树名木生长的非法建筑、搭建物及支架;在公路建设、旧城、旧村改造和村庄整理中规划部门要对古树名木采取相应的避让、保护措施留足生长空间。

4.4 增加人员,确保资金充足

作为全县古树名木主要管理单位,凤翔县林政管理所应该向县政府、县林业主管部门提出增加人员编制的要求,争取成立专门的管理机构,确保全县的古树名木管护工作能够落到实处,并且走在全市、乃至全省的前列。

古树名木保护是公益性事业,必须依靠全社会力量[2]。应广开渠道,多方融资。争取将其列入财政预算,由财政足额负担;各级各级政府在旅游业收入中提取一定比例的资金用于保护[2];加大全社会力量投入,鼓励社会热心人领养古树名木,鼓励企业、个人捐资赞助,全面推动古树名木保护工作。

4.5 注重学习,提高保护水平

凤翔县的林业系统中的技术人员应注重学习、利用新技术、科学管护古树名木。通过保护生态环境、保持土壤通透性、加强水肥管理等方式提高古树名木自身状况;组织技术人员开展古树名木如何抗衰老、防治病虫害、复壮等工作;总结、应用以往的成功经验,因地制宜,分株指导,拿出具体的施肥修剪、防治害虫、设置护栏、避雷针、支架等保护方案[3]。

4.6 建立预警机制

依据古树名木树干腐蚀或腐烂,树干中空或洞穴及树干木质部大部分裸露对古树生长的影响程度,将监测预警标准等级划分为4级,即级预警(绿色),级预警(黄色),级预警(橙色),级预警(红色)。监测预警保护等级由至级逐级提高,预警颜色依次由绿色黄色橙色红色逐级提高[4]。管护部门依据不同的预警等级采取不同的管护措施,具体分级标准和各级管护措施见参考文献[4]。

4.7 培育后备资源

县级林业主管部门应该督促,各乡镇在保护好现有古树名木资源的同时,要大力培育后备资源。林业部门利用每次森林资源一类、二类清查的机会,清楚的掌握全县的林木分布状况,为培育后备资源奠定基础。将树龄较大、珍贵(稀有)树种、有科学和纪念价值的大树(群)作为后备资源,有针对性地进行调查、登记,有意识地进行培育。发动群众积极开展义务植树活动,并在植树时有意识地选择乡土树种或者在当地生长旺盛、寿命长、价值高的优良树木。

参考文献:

[1] 谷瑞芳.太原市古树名木现状及保护对策[J].科技创新导报,2009(11):226.

[2] 苟 瑞.陕西省古树名木保护浅议[J].陕西林业,2007(6):30.

古树的保护措施和方法篇3

关键词:古树名木;保护管理;存在问题;对策;景德镇

中图分类号:TU986.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9944(2011)04005303

1 古树名木资源基本慨况

景德镇是江西的重点林区,全市现有林地面积达35.6万hm2,占国土面积的67.7%,森林面积30.2万hm2,森林覆盖率65.7%,拥有木本植物96科257属646种(包括2亚种,49变种,4变型及栽培变种),森林植被资源丰富多样。

(1)景德镇共有古树名木39 074株,涉及25科36属42种。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有香樟(Cinnamomum camphora)505株、南方红豆杉(Taxus mairei)104株、银杏(Ginkgo biloba)113株、榧树(Torreya grandis)38株、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5 200余株,累计达6 300余株。其中,超过200年以上树龄的有900余株。可见,景德镇古树名木的物种和数量十分丰富而众多。

(2)有起源于中生代白垩纪的孑遗树种银杏(Ginkgo biloba),是世界著名的“活化石”,现保存有古树数10处;新生代第3纪的孑遗树种鹅掌楸(Liriodendron chinense),发现古树数株;白垩纪发展起来的罗汉松(Podocarpus macrophyllus),现也存有古树6处。特别是还有一些起源古老树种的天然林分布,尤显珍贵,如起源于中生代的南方红豆杉(Taxus mairei)有数处处于半原始状的天然古树林分布,还有闽楠(phoebe bournei)、红楠(Machilus thunbergii)、三尖杉(Cephalotaxus fortunei)、香果树(Emmenopteryi henyi)、栓皮栎(Quercus variabilis)等均起源于老树种的天然林分布。可见,景德镇在地质史上是一块古老的地区,一些起源古老的植物种属得到了很好的保存下来。

(3)从普查结果看,古树群的古树占景德镇市古树名木总量的比例特别大,全市的古树名木总量为39 074株,其中古树群中古树名木就有38 135株,达全市的古树名木总量的97.6%;古树名木资源分布地域集中,全市39 074株树中就有38 930株分布在该市的全省重点林区浮梁县境内,占全市的古树名木总量的99.6%。

2 古树名木保护管理现状

古树名木是一个地区悠久历史与文化的象征,是自然界和前人留给我们的无价珍宝,景德镇长期以来重视古树名木的保护和管理,人民也素有爱树护绿的美德。早在20世纪70年代,景德镇市就组织开展了古树名木的保护工作,不过,当时仅为乡村历来就有的村规民约,积极引导村民开展各种形式的古树名木的保护活动。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确立和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提出,生态需求正成为人们的首要需求并开始深入人心,作为良好生态象征的古树名木,也备受各界关注。为此,该市的古树名木的保护工作提上了议事日程,古树名木的管理得到了规范和加强。

(1)实行古树名木保护政府行政领导负责制,各级政府相应成立了古树名木保护领导小组,负责辖区内的古树名木的保护管理工作。

(2)落实了各级绿化委员会统一组织协调,林业、城市绿化行政主管部门依照规定的职责分工负责行政区内乡村和城市规划区古树名木的保护管理工作。

(3)确立了古树名木保护实行统一管理,属地养护的原则,禁止一切损害古树名木的行为。

(4)制定和出台了《景德镇市古树名木保护办法》、《景德镇市古树名木保护公约》等法规性文件。

(5)与相关单位签定了《古树名木管理责任书》。

3 景德镇古树名木管护存在的问题

景德镇通过贯彻实施《景德镇市古树名木保护办法》等法规性文件,对古树名木采取了调查、签约、挂牌,建档、建立台帐等一系列措施,使各单位能重视保护古树名木,形成保护古树名木的良好氛围,通过加强绿化法规的监督也减少了一些违规事件的发生。但是在古树名木保护管理工作中仍然还存在不少问题,主要表现在“两大损害严重、三大保障难”等方面。

3.1 两大损害严重

3.1.1 社会重视程度不够,人为损害严重

(1)由于古树年代久远,历经沧桑,增添了神秘色彩,有的当地村民们把古树当神供奉,在古树旁滥建佛笼、小庙,烧香、烧纸、点蜡烛等,或在树干四周堆叠柴火、稻草等,常常因人为因素引起火灾,烧死烧毁古树。

(2)将古树作为冬暖夏凉的风水宝地,搭房建屋,将古木当线杆,钉铁钉,拉电线、电话线、电视线,严重危害了树干生长。

(3)在新农村建设和景区开发中,由于缺少古树保护知识,或者因为环境整洁需要,将古树基部四周用水泥地封闭起来,影响树木根部呼吸,影响古树生长。

(4)随着城市的扩张,尤其是近几年城镇流行移栽大树,一方面有人受利益的驱使,见到有经济价值的古树,必盗之而后快,使古树被盗挖事件屡屡发生,另一方面由于技术上的不到位,古树因失去了其原有的生存空间,移栽大树普遍死亡。

(5)有的地方政府和部门不能正确处理经济建设与保护古树名木的关系,在修路、架桥等城乡建设工程中,遇到古树名木,不采取避让保护措施,使得许多千年以上的古树和珍贵树木被砍。

3.1.2 管护措施不到位,自然损害严重

景德镇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雷雨天气主要集中在夏秋季。时有雷电击倒古树或雷击引起树干起火烧毁古木现象,特别是孤立木、树干空洞木更易遭灾。由于每年均有台风或强热带风暴登陆,对古树名木造成威胁,尤其是树冠高大或主干半枯朽的大树更危险,遭受的损害也更大。另外是病虫危害。近几年由于气候异常,树木虫害严重,既有蛀干害虫,又有食叶害虫,有的地方的古圆柏已被白蚁蛀食得奄奄一息,有的地方的大香樟树叶被毛虫吃得只剩光枝,而且松材线虫病对古松的危害日甚一日,有的地方的古松,即使将农药用输液瓶输入树体,也没能延缓其生命。

3.2 三大保障难度大

3.2.1 法制体系不全,制度保障难度大

景德镇尽管先后制定出台了《景德镇市古树名木保护办法》、《景德镇市古树名木保护公约》等法规性文件,但是由于各种原因,都不甚完善。归结起来,主要有以下几项。

(1)具体的保护对象不明确。按1996年国务院的保护决定,100年以上的树木都属古树。而现实生活中的树龄鉴定是困难的,有些树种属国家明确了的等级保护树木品种,但树龄或直径都达不到要求,是否属于保护的范畴,就有很多的争执。

(2)对保护法规的执行主体和执行客体都有些模糊不清。名义上由市绿化委员会统一组织领导,其办公室设在市林业局行政主管部门,城建部门负责城市规划区的古树名木的保护管理工作,林业部门负责乡村的古树名木的保护管理工作,表面分工明确,但实际上仍属多方管理,多头执法,导致谁都管谁都不管,没有确立真正的唯一执法主体。

(3)保护资金和技术上的法律支持不明确。不管是《城市绿化条例》,还是《古树名木保护办法》,基本上都没有资金和技术上的要求和规定。给予古树名木保护在制度上的保障难度较大。

3.2.2 资金投入不足,财力保障难度大

当前,古树名木的保护资金尚未纳入该市各级政府的年度财政预算。据了解,除园林部门、部分景区和学校管护的古树名木资金相对有保障之外,多数地方无正常资金渠道和来源。特别是县(区)级以下单位,基本没有专项保护经费。尤其是农村农民管护的古树名木更是无资金可言。由于保护资金严重不足,古树名木的日常养护管理、复壮、施肥、除虫、围栏、安装避雷针以及普查挂牌等措施不能及时实施,致使一些古树名木病虫害严重;有的古树树根外露,树体倾斜;有的遭雷击、火灾已成残肢断臂。特别是那些树龄高的古树,生理机能下降,吸收水分、养分的能力和再生能力减弱,濒临死亡边缘。

3.2.3 专业人才稀缺,技术保障难度大

古树名木保护工作不同于其他园林植物的管理,由于古树名木普遍存在树龄大、树杆高、病虫害多、生长老化等现象,对古树名木的养护管理需采取许多特殊措施来进行。而一般古树名木保护责任单位在养护管理上也普遍存在缺专人、缺技术、缺手段、缺经费等,以至在平时的管护中缺少对树木的整形修剪,缺少扶撑加固,缺少浇水施肥,缺少病虫防治,缺少老树更新复壮措施等,专业人才稀缺,技术保障难度大。

4 古树名木保护管理对策

4.1 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全民保护意识

古树名木保护是一项社会性很强的工作,只有把增强全民的保护意识建立在广泛的群众基础之上,才能使古树名木得到真正有效的保护。因此,政府部门应将古树名木保护工作作为当前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列入社会文化发展规划,加强宣传教育。

(1)要出版古树名木科普宣传书籍、画册、邮票,举办知识讲座、知识竞赛。

(2)加大广播、电视宣传古树名木的力度,开辟专题栏目,拍摄《古树名木》专题电视片,系统宣传有关保护古树名木的内容,建立标本馆、实物展览馆。

(3)加强保护古树名木公益广告宣传,在广播、电视播放公益广告,在旅游景区设立保护古树名木警示牌。

(4)建立古树名木网站,开辟古树名木保护专栏等等,让保护古树名木家喻户晓,深入人心。

(5)要开展经常性的古树名木保护管理执法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对保护管理工作较差的单位和个人,给予公开ス,对破坏较为严重的单位和个人给予严厉的处罚。

4.2 加强法制建设,落实保护管理责任

(1)明确各级政府保护管理古树名木的主管部门,特别是要确立具有真正意义上的唯一的古树名木保护执法主体,成立专门的古树名木保护执法队伍,避免多头执法、相互推诿、谁都管谁都不管的现象发生。

(2)建立健全管护组织,各级古树名木主管部门应设专门的管理机构,成立专门的养护管理队伍,确定各管护责任单位和责任人,并层层签订责任书,使古树名木保护管理工作真正做到上有人抓,下有人管。

(3)对负有管护责任的政府、主管部门、管护单位要明确各自管护资金的投入比例和最低限额,对于社会各界人士及企事业单位认养的古树名木,要确定认养的范围和认养的标准。

(4)林业、城建、园林等部门应尽快根据有关法律法规,结合工作实际制订切实可行的管理办法。例如,《贯彻落实景德镇市古树名木保护办法实施细则》、《古树名木鉴定办法》、《古树名木违章处理办法》等,将景德镇的古树名木保护工作真正纳入法制化管理轨道。

4.3 规范技术措施,提高保护管理水平

(1)加强专业队伍建设。大力开展古树名木保护专业技术人才的培养,组建由专管人员、专家和群众志愿者三位一体的古树名木保护管理队伍;建立和完善古树名木保护专家库,为古树名木的保护管理提供咨询,规划建设论证,规范技术操作,定期组织专家下基层服务,加强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研究;征集和鼓励古树名木所在地的村民组建古树名木保护志愿者队伍,定期巡检督查,建立和完善群众参与和举报制度。

(2)规范技术操作规程。对于生长衰弱的古树名木要加强土、水、肥的管理,促进古树名木旺盛生长;对于树干遭受损伤的古树名木,要及时修补树洞;对于环境改变即将遭受危害的古树名木,要采取合理的复状技术,积极开展抢救工作;对于洪水、火灾、台风、雷电等突发性灾害以及人为恶意破坏,应做好抢救预案。

(3)实施高科技管理。利用卫星定位仪和地理信息系统等先进技术,对每株古树名木进行定位、拍照、调查记录其生长状况,并对每株古树名木进行编号建档,输入电脑,定期实施监测,实施科学规范化管理。在此基础上,加快古树名木数字化、网络化和动态化管理,及时记录古树名木生态环境和长势的变化,尤其是对地下水、小气候环境、道路和房屋建设、病虫害和自然灾害、人类活动的影响等方面进行定期的动态监测。必要的时候,要建立自然保护小区,划定自然保护小区的核心区、缓冲区和实验区,加大治理力度,恢复其生态功能。

4.4 拓宽资金渠道,设立保护管理基金

古树名木保护工作需要较大资金投入,要根据古树名木分布和权属的实际情况,落实各区、各部门、各单位的保护责任,并实行市、区两级财政补助的办法,将古树名木保护落到实处。各级政府要将辖区内的古树名木保护经费纳入本级财政预算,每年安排一定的经费,以确保各项保护措施和管理工作得到落实,确因经费超出预算的,市级财政可以适当给予补贴。可采取认养古树名木的形式,建立景德镇市古树名木保护基金。市、(县)区政府每年安排一定的经费和发动社会各界捐资,建立古树名木保护管理专项基金,健全和完善古树名木的保护和长效应急抢救机制,以保证有关部门根据古树名木生存需要,开展正常的除虫、消毒防腐、施肥、复壮等养护工作以及修建护栏和安装避雷针等保护设施,确保古树名木正常的维护和保护经费开支。一旦在古树受到危险性虫害侵蚀,遭受台风、雷电等自然灾害时,有关部门能及时采取有效措施,组织抢险救灾。

4.5 合理开发利用,大力培育后续资源

作为一种特定年代的历史产物,又被称为“绿色古董”的古树名木,在大开发、大建设的时代,开发利用的价值是不可估量的。因此,正确处理协调好经济发展与古树名木保护两者的紧密关系,正确协调处理好区域性开发与生态保护的关系,全面保护监管好本区域内现有的古树名木和概念中的后续资源就显得尤其重要和紧迫。景德镇古树名木资源丰富,但后续资源十分匮乏,我们要在保护好现有古树名木的同时,大力培育后续资源。

(1)划定一部分50年以上、珍贵树种、稀有植物、树形奇特、有科学价值和纪念价值的大树或树群作为后备资源,有意识地进行培育。

(2)在古树名木资源贫乏的地方,选择在当地生长旺盛、寿命长、价值高的优良树木,发动群众栽植长生树。

(3)对一部分濒危古树、名木采用组织培养技术,对原古树名木进行复制,培育出新一代古树名木。

(4)大力开展造纪念林、植纪念树的活动,并选择一部分具有历史意义的纪念林、纪念树进行重点培育,扩大古树名木资源总量。

参考文献:

[1] 景德镇市林业局.景德镇古树名木[R].景德镇:景德镇市林业局,2001.

[2] 景德镇市人民政府.创建全国绿化模范城市资料汇编[R].景德镇:景德镇市人民政府,2007.

古树的保护措施和方法篇4

一、目的意义

通过新一轮全面、规范的古树名木调查、登记、鉴定、拍照、建档,准确掌握全县古树名木资源现状,为制订古树名木保护管理政策、实施科学保护提供依据;针对古树名木保护管理薄弱环节,挂牌公示、签订养护责任书、完善保护设施、制定保护制度,进一步落实保护管理措施,创造健康、安全的古树名木生存环境;利用电视、广播、报纸等新闻媒体,大力开展古树名木保护宣传教育活动,增强全社会绿化和生态环境保护意识。全面调查、切实保护、广泛宣传“三管齐下”,把我县古树名木保护管理工作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为创建园林城市、建设生态示范县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

二、任务内容

(一)全面、准确完成古树名木调查、登记、鉴定、拍照、建档任务。

要严格按照《全国古树名木普查建档技术规定》开展各项调查工作。以乡镇为单位统一编号,调查记载古树名木树种、位置、树龄、树高、胸围、冠幅、生长势、树形、立地条件、权属、养护责任人、历史传说、保护现状和建议,同时拍照,建立起文字、表格、照片齐全、一树一套的古树名木档案。

1、科学界定古树名木范围。按照国国绿委和国家林业局文件规定,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应列为古树名木:具有历史价值和纪念意义;树龄在百年以上;树种珍贵,国内外稀有;树形奇特,国内外罕见;国家规定的重点保护树种。成片生长的古树群应按古树群调查方法调查。树龄超过百年的经济林树种如核桃、柿子等一般不列入古树名木范围;关山深山区零星分布的云杉、冷杉、松类、柏类一般也不列入古树名木范围。

2、全面把握工作要求。对树种、位置、长势、形状、立地条件、权属、养护责任人等调查因子能够定性的,必须完全正确,不能出错;树龄、树高、胸围、冠幅等定量因子要尽量降低误差率,提高正确率;有关的历史传说、名人轶事以及保护中的问题和建议要尽可能具体、准确、有内容,有针对性。要注意抓好两项关键调查。一是树龄认定分极。

全国规定分等级进行,即树龄500年以上的定为一级、300-499年的定为二级、100-299年的定为三级。我县古树名木少有文献、史料记载的真实年龄,因此传说、估测年龄一定要综合个方面因素,尽可能准确、不能误差太大。二是结合现地每木调查,收集传说记载资料,增强保护宣传效果。

3、建立健全古树名木档案。此次调查要求每株保证照好两张电子照片,一张全景,一张以主干为中心的近景,在晴天当天最佳时间拍照,构图美观,画面清晰,色彩正常,能够完整反映树木的自然生长状态。同时,备好文档资料,内容要全面,包括调查表、照片、文字等资料,并要专人管理,永久保存。

(二)落实古树名木保护管理各项措施。

1、逐树挂牌公示。各乡镇要按照市绿委办宝市绿发[]4号《关于落实古树名木保护管理措施的紧急通知》规定,逐树挂牌,保护古树名木。挂牌名称统一为“古树名木保护标牌”,由县政府统一编号,书写内容由上到下依次为树名、学名、科名、树龄、编号、设立单位及时间。设立单位统一为“人民政府”标牌材质为防绣金属材料,规格30厘米×25厘米长方形,颜色为蓝底红色,字迹要清楚、耐久,标牌用防绣小金属钉钉挂于树干高度适中且醒目位置处。

2、逐树签定责任书。由各乡镇政府与养护责任人签定古树名木养护责任书,并不定期对养护责任落实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定期考核、奖惩。

3、实施科学复壮和救护。在日常监测和专业技术人员会诊的基础上,对调查发现的人为破坏严重、枝叶稀少、长势衰弱,甚至濒临死亡的古树名木,由绿化委员会组织有资质专业单位采取修建围栏、堵洞、支撑、通气透水、病腐防治等措施科学复壮救护,延长其生命周期。

4、创新日常保护管理机制。以属地管理和乡镇政府统一管理为主,设立专项经费,统一工作机制,将专业保护与群众保护、定期养护与日常养护结合起来,建立古树名木定期调查、科学研究、考核奖惩制度,从严查处违法采伐、毁坏、移植古树名木行为,使全县古树名木保护管理工作尽快走上法制化、规范化、科学化轨道。

(三)大力开展古树名木保护宣传活动。

在进行古树名木调查和落实保护措施的同时,县有关部门和乡镇要充分利用电视台、报纸等新闻媒体,按树种分类筛选珍稀、历史文化价值高、树龄在500年以上的古树名木,录制专题片、编发专题节目,广泛开展宣传教育活动。宣传内容包括:各乡镇及有关属地国有林场贯彻执行古树名木保护管理法律法规和《市古树名木保护管理暂行办法》情况,全县开展古树名木保护管理工作取得的主要成绩;保护、管理、养护古树名木成绩突出的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的典型事例;全县古树名木资源特别是知名度和保护价值高,在全县具有代表性的古树名木分布、形态、历史文化背景等;与古树名木保护有关的历史名人轶事、群众护树趣事以及古树名木养护科学知识等。各乡镇要全面调查掌握辖区内古树名木资源状况,以及收集和向县上提供适合宣传的有关内容,特别是搜集整理有关的历史文化资料配合县上做好宣传工作,增强宣传效果。

三、方法步骤

(一)成立组织,落实责任。

古树名木调查、保护、宣传工作,量大面广,需要专门的人力、物力、财力来保证。为了加强组织领导,按时完成任务,县政府决定成立由县林业局牵头的全县古树名木保护工作领导小组,由局长任组长,副局长任副组长,办公室设在林业局业务股,同志兼办公室主任。各乡镇及各国有林场、千山防护林建设管理站、县林业工作站也要成立由主要领导牵头的专门组织,明确领导责任,集中开展调查、保护、宣传等具体工作。各乡镇要聘请负责本辖区林业技术指导的国有林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进行古树名木调查、拍照、收集资料等工作;各国有林业单位负责对本辖区国有林区及划分的乡镇的古树名木进行调查记载、搜集历史资料、拍照等工作,(各国有林业单位分片包干乡镇名单附后)。各乡镇及各国有林业单位将领导小组及联系人员名单于7月5日前上报县林业局备案。

(二)制定方案,全面实施。

各国有林业单位要参照以往调查和掌握的辖区古树名木资源数量、分布情况以及调查和救护的工作量、资金需要量,认真研究,积极争取乡镇政府支持,多方筹集经费,保证工作正常进行。各国有林业单位要制订切实可行的工作方案,统一培训和合理搭配林业专业调查技术人员、熟练掌握摄影技术人员以及具有一定文字能力的人员,配合调查仪器设备和交通工具,排除干扰,集中时间,同步开展调查、保护、宣传三方面工作,保质保量完成任务。工作方案要于7月10前报县林业局备案。

(三)严格验收,保证质量

为了保证调查质量,县林业局将按调查总量的10%,对各国有林业单位调查结果进行抽查。凡领导重视,按时限保质保量完成任务,调查质量等级评为良好以上,保护、宣传工作得力、效果好的,县上将予以表彰奖励;对组织不力,调查质量不合格、拖延时限的,予以通报批评。

古树的保护措施和方法篇5

古树名木,是指有100年以上树龄、稀有、珍贵的树木,是有历史价值或者重要纪念意义的木。古树名木资源是国家的宝贵财富,其既有生物学价值,又具有活的文物的历史文化价值。对古树名木的保护,关系到我国生物资源和历史文化遗产保护[1-4]。现对遂昌县古树名木的调查结果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保护措施及应用前景,旨在加深对古树名木的认识。

1自然概况

遂昌县位于浙江省西南部,钱塘江、瓯江上游,东倚武义、松阳,南邻龙泉,西接江山和福建浦城,北与衢江、龙游、婺城相连。北纬28°13′~28°49′,东经118°41′~119°30′,总面积3 946 km2。地处亚热带中部,属亚热带季风气候,温暖湿润,四季分明,受季风影响显著,年平均气温为16.8 ℃,年平均无霜期250 d左右,相对湿度为80%左右,土壤以黄壤、红壤为主,复杂的地形和温暖湿润的气候,为木本植物的繁衍和森林植被的生长提供了良好条件。但是,由于受人类频繁活动的影响,天然植被仅分布于交通不便的山坡谷地和地形陡峭的地段,如九龙山部级自然保护区,以及白马山和湖山2个省级森林公园,地带性森林植被为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2调查方法

按照《全国古树名木普查建档技术规定》和《浙江省古树名木普查建档技术操作细则》要求,采用实地逐株、逐片每木检尺、调查的方法,对区内树龄在100年以上的古树、名木和古树群进行每木调查。

3遂昌县古树名木资源现状

据调查,遂昌县古树名木资源极为丰富,已鉴定古树名木有253种,隶属54科87属,共有6 281株,其中散生的有2 428株,占总数的38.66%;群生的有177片3 853株,占总数的61.34%。分布数量较多、范围较广的有:壳斗科栲属的甜槠912株、苦槠532株;松科松属的马尾松805株;红豆杉科红豆杉属的南方红豆杉770株;金缕梅科枫香属的枫香561株;松科松属的黄山松507株;杉科柳杉属的柳杉490株;樟科樟属的樟树464株。树龄在500年以上的一级古树名木达44株,树龄在300~500年的二级古树1 130株,树龄在100~300年的5 107株。古树名木绝大部分分布在村旁,占总数的57.46%;仅次的是水旁,占总数的18.09%;其次是路旁,占总数的13.85%。

4古树名木开发和利用价值

4.1古树名木具有很高的科研价值

古树名木经过长期各种气候变化和生境变迁,之所以能生存下来,除植物自身的生理机制,适应生境能力外,人为因素也是重要因素之一,因而它们具有很高的科研价值。因此,在当前全球环境逐渐恶劣的情况下,开展古树名木与生境的关系、古树名木自身生理机制、古树名木保护技术措施等相关课题研究,将具有现实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4.2古树名木具有重要的科普价值

利用古树名木的标牌、宣传栏等手段,介绍古树名木的植物学名、习性、产地、用途,以及环境关系、古树长寿的原因、名木的文化价值等内容,可让青少年学习到许多植物、环境相关学科的知识,同时也从中了解许多与古树名木相关的风土人情、历史变迁等,拓宽青少年的知识面。

4.3古树名木为园林绿化设计提供依据

古树名木多为乡土树种,或者是对当地气候和土壤条件有很强适应性的外来树种,是长期适应自然条件的结果,代表了一个地区森林植物的组成和外貌特征。从某种意义上说,古树名木是风景园林绿化的先锋树种和指示性植物。

5古树名木保护对策

5.1加强宣传,依法保护

古树名木是自然的见证,是活的化石,是前人留下的宝贵遗产,具有很高的科研价值、观赏价值和人文价值。古树名木的保护涉及面广,通过运用各类媒体的广泛的宣传,实现古树名木的数字化管理,并把古树名木的各种信息纳入互联网,让更多的人随时了解古树名木的情况,使全社会都来关心和保护古树名木,并把保护古树名木成为自觉的行动,使其得到及时有效的保护。

5.2加强组织管理,实行动态监测

通过调查,初步建立遂昌县古树名木数据库,为实行动态监测管理奠定基础。建议设立古树名木保护管理的专项资金,建立由主管部门、乡镇政府和产权单位组成的统一管理组织,落实管护责任制,根据不同的生长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管护措施。

古树的保护措施和方法篇6

1古树名木保护现状及存在问题

1.1保护现状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雅安市古树名木逐渐受到社会的关注,相关部门加大了古树名木宣传、进行了古树名木资源普查、对城区和近郊的古树名木挂牌保护、开展了病虫害防治等,群众的保护意识有所增强。在雨城区金凤寺、荥经县云峰寺、名山县蒙顶山风景区、雨城区碧峰峡风景区等古树名木集中的地方组织开展了古树名木宣传活动;荥经县对云峰寺的古树名木进行了抢救性保护;宝兴、雨城等县(区)开展了古树名木病虫害防治工作。挂牌后的古树名木保护情况较好,特别是生长在城区、风景区和寺院的普遍长势较好;未挂牌保护或挂牌遗失(全市遗失挂牌的古树名木达215株)的古树名木因保护责任不落实,保护情况较差,有的甚至死亡。而生长在山林和个人宅院的古树名木因管护责任不落实,多处于自生自灭。近几年,雅安市城镇化建设加快推进,旅游业持续升温,各地受利益驱使擅自砍伐、移植古树名木、在古树上乱刻乱画的现象时有发生。2008年以来,地震、洪水等自然灾害严重威胁着古树名木的生存。据统计,全市古树名木存量较2012年的1654株减少了287株,其中因擅自砍伐、破坏等原因导致死亡的古树名木达29株;因瀑布沟电站建设移植死亡37株;因疏于管理、老化干枯、病虫害等原因死亡74株;因地震、洪水等自然灾害死亡22株;其它原因减少125株,保护形势不容乐观。

1.2问题分析

1.2.1保护意识不够近年来,各相关部门虽然开展了各种形式的古树名木保护宣传,但宣传手段老套,针对性不强,社会各界的自觉保护意识还没有建立起来。游客和市民在大树上乱刻乱划、拴绳挂物、剥皮取材、乱搭建筑物或堆放物品等现象普遍存在;一些规划部门和建设单位对保护工作认识不够,未把古树名木保护纳入城乡建设规划;有的建设单位在施工中不注意保护古树,造成古树衰败或死亡;农村群众缺乏保护意识,经常在古树边焚纸烧香敬“神”,烟熏火烤严重影响古树生长;在利益趋动下,盗卖和破坏古树名木的现象时有发生。

1.2.2城镇化进程的威胁城市建设中一味追求绿化效果和城市苍桑感移植大量珍稀古树进城,在移植过程中大量死亡;城镇不断向外扩张,挤压和掠夺古树名木的生存空间,在高楼耸立的钢筋水泥森林中,失去了原有的生长空间,树势凋弊,威胁古树名木。

1.2.3法律法规不完善各县(区)在古树名木的保护管理中遵偱的法条散见《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城市绿化条例》、《四川省绿化条例》等,不成体系。全国绿化委员会了《关于加强保护古树名木的决定》和国家住建部制订的《城市古树名木管理条例》,约束力弱,可操作性不强;上述法律法规政策虽有禁止性条款,但处罚力度弱,不足以构成对乱砍滥伐损毁古树名的威慑力,其结果导致古树名木的法律法规难以落实,毁损古树名木案件时有发生;盗伐滥伐古树名木者有恃无恐。由于涉及古树名木的法律法规没有做到责权利相协调,对集体和个人挂牌保护的古树名木有责无利,保护矛盾突出,不愿意挂牌保护,法律法规形同虚设。

1.2.4管护责任不落实各县(区)明确了古树名木主管部门,采取了保护措施,但主管部门大多未与古树名木所属单位和个人签订管护责任书,导致古树名木的保护基本靠权属单位和个人自愿,遇到问题推诿扯皮,古树名木没有得到应有的保护;有的老式小区因管护责任不落实,居民向古树倾倒污水、在古树根基乱堆乱放或随意对古树修枝打叶,影响古树名木生长;古树名木挂牌丢失没有管护、遭受病虫危害无人防治,古树名木处于自生自灭的状态;古树名木的管理责任不落实,使古树名木档案资料遗失或残缺不全,如全市1998年古树名木普查建立的档案资料至今已遗失殆尽,采集的标本资料虫蛀损毁。

1.2.5管护经费严重不足据了解,各县(区)由于财政困难,多数地方未安排古树名木保护专项经费,管护经费严重不足。古树名木的日常养护管理、复壮、普查挂牌等措施因缺少经费不能及时实施;遭病虫害、雷击、火灾等危害的古树无经费抢救,有的倾斜倒伏;高龄古树无钱“护理”。

1.2.6防治难度加大古树名木树龄长,树体老化,树势衰弱、抗病虫能力较差,受到多种病虫危害,其中天牛、白蚁危害最普遍。按照常规办法对天牛实施钻孔施药、在古树根部周围淘窝找蚁穴,直接损伤古树;对其它虫害防治因古树树体高大,施药困难,防治效果差;因虫害得不到有效防治,古树出现空洞或整株中空现象,严重的树体空洞高达10m,最后倾倒甚至死亡。荥经县云峰寺大型桢楠古树因白蚁危害没能有效防治,根系腐烂、树干中空,被风吹倒,在过去10年间死亡12株。

1.2.7技术手段滞后各级相关部门未开展过古树名木保护方面的专门培训,缺乏专业技术人才和管护技术,古树名木相关的的科学研究、技术推广等工作严重滞后,未建立古树名木资源动态监测体系。

2管理对策措施

古树名木是不可多得的自然资源,具有重要的科研、历史、文化价值,为城镇乡村增添了历史厚重感,因此,要下大力气、花大价钱进行保护。一棵古树,就是一个传承故事,一株名木就是一个生态文化。弘扬生态文化、建设生态文明,就必须要加强古树名木保护管理,做好生态文明先行示范,提高全民古树名木保护意识,让枯树发芽,让老树开花。

2.1加大宣传教育,提高全民保护意识古树名木保护是对文化的传承,历史的记忆,是一项公益事业,要靠全社会参与。各级相关部门应将古树名木保护工作融入当前雅安灾后重建、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生态文化旅游融合发展试验区建设,提前介入,在城市、农村广泛深入开展古树名木保护宣传教育活动,通过义务植树、科技下乡、古树名木保护宣传警示牌、广播、手机、微信、网站、等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大力宣传弘扬中华民族爱树、植树、护树的优良传统,增强全社会保护古树名木的自觉性,提高全民对古树名木保护的认识,做到家喻户晓。

2.2健全法律法规,有法必依建议尽快出台《古树名木保护条例》,完善相关保护法律法规。同时,省、市级相关部门根据本地实际尽快出台《古树名木管理实施办法》,使古树名木保护有法可依。在相关法律框架中加大执法力度,严禁砍伐或者迁移古树名木,坚决制止并严厉打击一切破坏古树名木的行为。城镇化建设和工业化建设不可逆转,在城市规划工程建设实施中遇到古树名木时,建设单位必须提出避让和保护措施,尽可能避让。严格执行“在树冠垂直投影以外五米范围内,不准挖土、堆物、建房”等相关规定,必要时让工程为古树“让路”。确实无法避让确需砍伐或移栽的,要依法申请办理采伐或移栽审批手续。

2.3理清权属,落实责任各级部门要在当地党委、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坚持实行部门、单位保护管理与属地保护管理相结合,定期养护与日常养护相结合的原则;古树名木行政主管部门应加强对古树名木的管理,按照属地理清权属,与管护责任单位或个人签订管护责任书,确保责任落到实处;要将古树名木保护管理纳入当前雅安灾后重建、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生态文化融合试验区建设、新农村建设内容,科学规划和实施,确保古树名木生长空间。

2.4加大资金投入,建立激励机制建议各级政府、相关部门加大对古树名木保护资金投入,将保护所需经费纳入年度财政预算,专项用于古树名木的日常养护、复壮、抢救、普查挂牌、科研、技术培训、表彰奖励等;同时,多渠道筹集保护资金,鼓励单位和个人认养古树名木和资助古树名木的养护、参与古树名木的保护和管理;建议对权属是集体或个人的古树名木建立挂牌保护补偿机制,纳入天然林保护范围,给予所有者补偿。

2.5加强技术培训,提升管护水平加强古树名木知识、管护技术、相关法规政策培训,提升主管部门、责任单位、古树名木所有者业务水平和人员素质,定期不定期开展古树名木检查,做好古树名木的定期养护和日常养护工作。对遭受严重病虫危害、长势衰弱或濒临死亡的古树名木分别制定治理、复壮、抢救等具体措施加以保护;同时加强古树名木抢救性保护工作,对濒危古树名木因地制宜地采取围栏保护、填堵树洞、支架支撑、设置避雷针、病虫害防治、浇水施肥等措施,确保古树健康生长;组织开展古树名木病虫防治、复壮等技术研究,为古树保护管理提供技术支撑。

古树的保护措施和方法篇7

我市现存的古树有以下特点:一是“古”。我市最古老的树为滕州西岗镇清泉寺内的一株国槐,树龄2800年,其次为台儿庄区张山子镇张塘村的银杏,树龄2500年(是省内第二古老的银杏树)。而福建泉州“古树王”才不过1300年。峄城区青檀寺内的青檀古树群,平均树龄300年,是国内最古老的青檀树群。二是古树群数量大。峄城冠世榴园内的古石榴群数量在3.5万株以上。另有山亭区水泉梨树、徐庄板栗、店子大枣、北庄柿子4大果树类古树群,虽没普查登记但树龄在百年以上的数量达2万余株。三是可利用价值高。古树除了科学、文化和经济价值外,还具有较高的旅游价值。广西西双版纳有一株200年生的榕树由32条气生根形成的“独木成林”景观,当地人就此建立了专门的公园来吸引游客。我市景区内的古石榴、银杏、国槐、青檀等,也在一定程度上吸引着游客,为旅游业增光添彩。为了管护好古树,保护好这些城市历史的“活化石”,我市采取了一系列保护措施:

1、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全民保护意识。

保护一株古树名木,就是保存一部自然与社会发展史书,就是保存一件珍贵古老的历史文物,就是保护一座优良种源基因库,也是保护一种人文和自然景观,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保护祖先留给我们和子孙后代的宝贵财富。把古树名木宣传纳入公益宣传范围,广播、电视播放公益广告,旅游景区设立保护古树名木警示牌。电视台连续5期播放了古树资源保护专题片,宣传保护意义、知识,以及对重点案件的查办情况,同时在每天枣庄新闻后都以字幕形式倡导社会爱护古树资源。出动宣传车、张帖宣传标语。市林业局、市建委、市公安局、旅游局等组成专门的宣传队伍,张贴了«关于切实加强古树资源保护管理的通告»和古树保护标语,普及保护知识。政府在«政务督查»开辟了«古树保护管理工作动态»专栏,督导各部门的工作。使广大群众树立起古树就是“活化石、活文物”的观念,提高保护古树的自觉性,全社会爱护、保护古树资源的良好风尚逐步形成。

2、健全保护制度,强化组织措施。

市委、市政府十分重视和支持古树资源管理工作,把古树保护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做到责任到位、政策到位、投入到位、工作到位。成立了由主要领导牵头,纪检、政法、检察、公安、林业、建委、工商、旅游等相关单位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古树资源管理领导小组,领导、指挥、监督古树资源管理。并多次召开古树保护专题工作会议,安排部署古树保护工作。

同时,市委、市政府及相关部门先后出台了一系列的文件,加强和规范古树保护工作。2006年4月,市人大常委会出台了《关于加强林业工作的决议》,要求加强古树名木保护。2006年7月,市政府出台了贯彻人大决议实施办法, 对古树名木的普查、日常管护、保护经费来源、损坏古树处理等做了明确规定。2008年10月枣庄市人民政府出台了《枣庄市古树名木保护管理办法》,进一步从制度上更完善了对古树名木的保护。2006年3月,峄城区政府出台了《峄城区石榴等古树资源保护管理方案》;2007年1月,峄城区林业局、峄城区区公安分局、峄城区榴园镇人民政府联合下发了《关于严禁囤积石榴古树(大树)资源的通知》。

针对近年来出现的有组织的团伙盗挖买卖古树、非法囤积古树情况,市政府成立了由政法委牵头,市建委、市林业局、市公安局组成的工作组,开展从快、从重、从严的联合打击治理活动。加快案件查办力度,及时公开曝光。检察、审判机关提前介入,联合办案,快查、快捕、快审、快判。对涉及国家工作人员、基层组织负责人及党员干部的,纪检监察机关视情节给予党纪、政纪处分。2008年以来,共查处案件28起,查获装卸车等大型作案工具34台,收缴盗挖、倒卖石榴大树224棵,行政处罚26人,有效遏制了破坏古树案件的发生。

3、管护措施得力,保护效果好。

市政府定期普查古树名木,建立完善的档案,为125株古树和6处古树群拍照、挂牌保护,并文字记录在案,同时印发全市古树名木名录,引起了全社会的共识和重视。对濒危古树进行了调查,制定了抢救性保护方案,共登记65株古树。

古树名木保护实行统一领导,分级管理,明确古树名木保护,由各级政府负责,在各级绿化委员会办公室统一领导下,按照分工负责的原则,分别由城建和林业部门负责。为加强对古树名木的保护和管理。古树名木保护主管部门,按照土地权属,与管护责任单位或责任人签订管护责任书,落实保护的责任、义务和管理措施。变更古树名木管护责任单位或责任人的,报主管部门确认,并办理管护责任转移手续。组织、纪检、人事部门把古树资源管理列入责任制考核的重要内容,对重视不足、措施不力,致使古树资源遭到破坏的单位和“五职”责任人通报批评。

古树的保护措施和方法篇8

这次调查的古树名木是指树龄在100年以上树木。调查的范围涉及全区4个镇街道办事处。对调查的古树名木按统一要求,对树高、胸径、冠径、生长势、地形、地势、自然植被和保护情况进行了详查记录,并选择能反映古树名木生长状况的各个角度,对树木进行了全部或局部拍摄,通过查阅村志、区志等历史资料对树龄进行了查证和估测,确保调查资料详实、准确。

一、古树名木的基本情况

(一)树种与分布

经过这次调查,全区登记古树名木共计19株,一级保护树种5株、二级保护树种7株、三级保护树种7株。(500年以上的为一级,300年-500年的为二级,100年-300年的为三级)。按镇分布分:江庄镇3株,其中:国槐 3 株;汴塘镇3株,其中槐树1株,柘树1株,柿树1株;青山泉镇4株,其中侧柏1株,黄连木1株,槐树2株;大泉办事处9株,其中:槐树2株,柿树1株,黄连木1株,皂角2株,石榴1株,银杏1株,朴树1株。

(二)生长势及现状

全区古树名木均有人管理管护,自然生长,生长势旺盛的15株,生长势一般的3株,较差1株,濒死的1株。

我区古树名木的品种是以槐树为主,共计8株,多数300年以上的古树主干中空,有的只有一半树干,仍就生长旺盛,由于管护措施较好,虽然树龄600年以上,生长都较旺盛,说明槐树是长寿树种,而且非常适应当地的生长条件,有顽强的再生能力,是我区地道的土树种,保留下来的槐树多数是一个村庄或一个家族搬迁至此地时栽种,这也见证了这一代人类的变迁和树种的古老。

二、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一是人们对古树名木的保护意识较差,很多古树名木上架有通信电视电线电缆,树冠上方有高压线。施工单位或住户为了各自的施工方便,随意损坏枝梢。有的古树周围堆放大量砖瓦石块、枝柴杂物,有时会引起火灾烧坏树皮,严重影响或威胁古树生长。

二是多数古树名木缺少专人管护,资金投入严重不足,没有设立护栏,很多遭遇人为损坏现象。

三是古树名木78%以上在村庄街道旁,多数街道硬化水泥路面,使根系所处土壤无法渗透雨水,使古树的根系所处土壤缺水严重,使古树生长所需水肥供应不足,造成树枝干枯,树冠逐渐缩小。

三、古树名木的管护措施

加强对古树名木的保护管理。根据现状对全区古树名木统一编号、登记造册、建立古树名木档案。古树名木档案分照片和文字两部分,照片为反映古树名木生长状况的彩照,文字部分主要为古树名木单株调查表和照片的简要说明。有保护价值的逐树挂牌,责任到单位和个人,按保护级别进行管护。具体管护措施:

1、设立保护栏和墙,防止人为损坏。

2、改良土壤施肥浇水。由于多数古树地处土壤板结的路旁,根部裸露,常年无人管理,因此必须采取对土壤松土施肥浇水,培土等措施,街道硬化时留有渗透雨水树盘并经常施肥浇水。提高土壤肥力,促使古树复壮。

3、应设排水沟,防大雨积水,造成涝害。

4、及时病虫害防治,发现病虫及时喷农药防治。

5、安置避雷设备,防止因古树高大而遭雷击损害,应安装避雷设备防雷击。

6、清除古树周围堆放的杂物,树上电线电缆异物等。

古树的保护措施和方法篇9

关键词:将军洞古树;历史考证;保护研究

中图分类号:S78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944(2017)13-0043-05

1 树龄考证

1.1 始建历史考证

将军洞素有斜阳胜景的美誉,古木参天,怪石嶙峋,飞泉喷珠溅玉,环境清洁优美流水环绕,琴韵铮鸣,苍洱景观倍增特色。如此树为建庙时所植,从建庙时间即可推断大致树龄。将军洞(唐李公之庙)始建年代有三个版本。

1.1.1 明洪武末年说

2001年,龙尾街老年协会马直卿、马秀卿等撰写的《重建唐李公庙正殿碑记》载:“唐天宝(公元742~756)年间,玄宗两次讨伐南诏,均以全军覆没而告终。先后战死者达二十万人。唐将李宓沉江溺死,三子随军亦战死沙场。南诏阁罗凤不念旧恶,“死则怨之终”,收尸埋骨,祭而葬之,以存恩德。明洪武末年(公元1361~1398)年,原散落于巍山县营头村的唐将士后裔及本乡人士,为李宓尽忠于国、子尽孝于父,忠效一门,堪称楷模,呈请大理府核准,建唐李公庙于斜阳峰麓,建亭殿、塑金身、立牌坊、置祭田、延庙祝管理。庙侧出清泉,引流灌溉,有利农耕,府尹王治孝请旌封李宓为利济将军,乡民感其恩德奉为本主。历经明正德三年(1505)、万历二十四(1596)年、清光绪二十六(1900)年、光绪末年历代重修扩建,庙貌常新……”。

1.1.2 明前说

徐嘉瑞著《大理古代文化史稿》第三章第三节神话中有:“李宓将军庙左,有泉涌出,灌溉田畴,特封利济将军(见光绪二十年庙碑)。又正德三年(1505年),赵仪撰龙王庙碑曰:粤稽龙王姓李,起至大唐,将军领命南巡,至此即终……,与古者勾龙后稷之类,此为本主庙起于明以前之明证”。就像诸葛亮、忽必烈、郑回、傅友德也被奉为本主一样,大理各族人民遵循儒教“法施于民则祀之,以死勤事则祀之”见《礼记・祭法》的思想,只要与大理历史有关的英烈,都可奉为本主。这是白族对本主祀神的选择标准。将李宓奉为本主神,既符合历史上南诏“和唐立国”的思想,也符合白族人民崇拜忠孝、义勇的民族性格。李宓、李宓子及部将被后人称为“七将军”:即利济将军、英武将军、白马将军、忠孝将军、威镇五爷、感应六爷和先锋七爷,均被奉为下关、大理、魏山等地部分自然村本主。

1.1.3 唐朝后期说

民国《大理县志稿》杂志部有“将军洞,斜阳峰麓。唐天宝甲午十三载命将军李宓率十道兵南征至洱河尾,为阁罗凤所败,全军覆没,筑万人V于河尾南岸,土人为李宓建祠,俗呼为将军硐,中有楼曰混混楼”。又据地方志载:“洞者,水从庙旁山洞出,清冷可爱而色极秀焉。将军者,唐时李宓也。唐初,南诏王阁罗凤事唐甚谨,唐相杨国忠欺主,贡责无厌,使鲜于仲通提兵六万讨凤,唐兵败告急,杨国忠则更以捷闻,再使李宓提兵20万名讨凤,诏王绝其粮道,四面围攻,唐军先后26万名将士覆没”。相传李宓来时扎营海尾(西洱河)半山腰,在营地插了一根扁担,至李宓父子战死后,其插扁担满生枝叶,后人敬其神立庙于此,故称此树为“扁担树”。

从上述记载和传说分析,将军洞大青树至少已有619年以上树龄(图1)。

1.2 侧枝年轮鉴定法

侧枝年轮鉴定法是根据古树Ⅰ、Ⅱ级及以上级别侧枝的年轮数,结合各侧枝年龄与树干高度、侧枝长度建立相关数学回归模型,计算古树实际年龄的方法。

将军洞大青树地理坐标为N25°35′33.93″,E100°11′57.13″,海拔2160m(Google Earth)。实测树高约42 m,树高1.3 m处实测围长约13.43 m,从树干基部呈莲座状侧分出围长从336~587 cm 不等的七大主枝,树冠覆盖面积约为804 m2。和多数相近海拔的大青树一样,生长过程中遭受过极端天气影响,主干早已枯死、腐朽和灭失。大树基部中心空洞现象明显,七大主枝基部内侧表皮、木质部也不同程度存在腐朽、溃烂现象,多数主枝已经深达髓心。从小气候环境和大青树古树生长规律来看,如不实施人为干预,这种基部腐朽、溃烂进程将不可逆转。

2015年2月,在对将军洞大青树作常规隐患排查修剪过程中,从西北方向直径为1.4 m的二级主枝上(枝上分枝点高度约6 m,枝条留1.5 m高截技),截下一段最大直径约58 cm的中空三级主枝,实测可视年轮(实测直径约21.5 cm)为440轮,中空(髓心)部分直径约9.6 cm,按实测部分直径与年轮关系估算,年轮数约196轮;加上三级主枝最少三年生,此树计算树龄为639年。与明洪武末年(1398)年庙成时所植说法基本相符(图2、3)。

2 辖区大青树生长特性

2.1 生物学特性和生长规律

大青树(云南)缅树(植物名实图考),红优昙(云南通志),圆叶榕(中国高等植物图鉴补编)图版22:1-3。桑科 Moraceae、榕属 Ficus Linn、榕组Sect.Urostigma Miq植物。大乔木,主干通直,高达25 m,胸径40~50 cm;树皮深灰色,具纵槽;幼枝绿色微红,粗壮,直径约1cm,光滑。叶大,薄革质,长椭圆形至广卵状椭圆形,长10~30 cm或更长,宽8~12 cm,先端钝或具短尖,基部宽楔形至圆形,表面深绿色,背面白绿色,全缘,基生叶脉三出,侧脉6~9对,在近边缘处弯拱向上而相网结,干后网脉两面均明显;叶柄圆柱形,粗壮,长3~5 cm;托叶膜质,深红色,披针形,长10~13 cm,脱落。榕果成对腋生,无总梗,倒卵椭圆形至圆柱形,长20~27 mm,宽约10~15 mm,顶部脐状凸起,基生苞片合生成杯状;雄花散生榕果内壁,花被片4,披针形,雄蕊1枚,花药椭圆形,与花丝等长;雌花,花被片4~5,花柱侧生,柱头膨大,单1;瘿花与雌花相似,但花柱短而粗。花期4~10月。 产于广西、云南(北达昆明、大理一线,海拔500~2200 m)、贵州(兴义)。

大青树在本地俗称算(酸)片树,算(酸)把树、万年青,按苞片(托叶)颜色又俗称红算(酸)把、白算(酸)把。百年以上古树多分布于苍山洱海间寺庙古迹地和古村落。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15末,大理市境内目前共有100年以上树龄的大青树有323株,其中树龄400~499年的有9株,树龄500年以上有12株。

本地大青树多为籽播育苗,鲜有扦插、压条等无性繁殖措施。实生苗幼苗生长速度较快,但木质化程度低。条件好的苗圃三年生苗高可达1.5~2 m,地径可达3~5 cm,3~10年树龄为速生期,一般每年可增租1.5~2.5 cm,最高可达3 cm/年。10年生以下大青树极易受冻,这也是高龄大青树无明显主杆的原因之一。

据多年物候观测,将军洞大青树当年2月中旬开始萌芽,4月中下旬展叶,5~8月开花,9~10月为果熟期;12月至次年2月为落叶期(非极端气候天气年份树冠下层落叶不完全)(图4、5)。

2.2 大青树生长过程影响因素分析

影响大青树生长的自然气候环境和人为因素较多,归纳总结主要有以两个方面。

(1)消极因素:极端气候环境因素(低温、冰雪霜冻灾害天气、风灾)、病虫为害(食叶、卷叶、潜叶害虫、蛀干害虫,根腐、干腐病、黑斑病、烟煤病等);人为生产生活影响(人为机械损伤、生长空间压缩)等。

大理地区大青树老化枯腐症状及处理见图6~13。

多年观察研究表明,将军洞大青树生长于斜阳峰灶头菁口海拔2160 m半山腰,通气、透水及光照条件较好,且叶片多薄革质,鲜有病虫害发生。影响其生长发育产生不利因素主要是:极端的低温冰雪霜冻天气过程、大风强对流天气以及人为机械修剪损伤导致的枝腐、干腐等。

(2)积极因素:大青树与周围小环境的共生、附生关系(图14~23)相关图片资料表明,大青树、黄葛树与其他树种、石灰岩、溶岩等存在奇妙的附生、共生关系,关联因素有待进一步研究,但这些因素可能对大青树古树保护措施具有积极的指导作用。

3 将军洞大青树保护措施初步研究

3.1 组织措施

通过听证和相关工作程序,《大理市古树名木保护管理办法》已于2015年8月由大理市人民政府颁布实施。为将军洞风景区古树保护组织机构、人员和经费保障提供了法理依据。主要措施是把景区古树保护工作纳入景区日常管理养护重点工作,依托现有管理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成立科研课题组,常年开展将军洞大青树定点物候、气候叠加观测记录,采用无人机观测、图像采集设备、CIS等技术措施建立将军洞大青树三维稻菽P停恢贫ㄑ护月历和极端天气应急工作预案,适时开展防风、防寒、除雪等应急工作,建立健全古树保护重大措施专家审查机制;健全年度大青树保护档案;确保每一项保护措施的科学合理性和可追溯性、可操作性。

3.2 工程保护措施

(1)树干基部空洞修补:彻底清除腐烂木质部,对创面刷上防腐剂和伤口涂补剂后,采用石膏(Ca2SO4・2H2O)+动物毛发+生长素(IAA,IBA等)对空洞部位进行填补压实,隔绝水分和空气,减缓树干腐烂空洞进程,并对古树起到实体支撑作用。

不同截枝方法对大青树主杆的影响,见图24、25。

(2)树干基部景观石支撑围护:改造现有八角型树池,对树干基部用火山熔岩或碳酸岩砌石围护,一则对树干基部起支撑围护作用,二则利用榕属植物和碳酸岩特殊的附生关系,刺激其增生组织乃至新根的形成。

(3)修剪降高,确保树体平衡:一是通过常规修剪清除下垂枝条和枯枝,维护树冠平衡,清除安全隐患;二是编制树体回缩修剪方案,刺激新枝发生, 降低营养吸收和输送高度,防止古树风倒,维护古树营养吸收和营养消耗的相对平衡。树体回缩修剪方案须经专家论证通过、报市(县)级古树名木管理机构批准后方可实施。

(4)树冠投影范围透水铺装改造:树冠投影范围内留除必要的消防硬化通道外,全部采用透水铺装;按6 m×6 m间距设置通气口,口径不低于30 cm,深度不低于1.5 m,并用砾石、陶粒等通气、透水材料填充。

参考文献:

[1]张培爵,周宗麟.大理县志稿[M].大理:大理市图书馆翻印,1991.

[2] 徐嘉瑞,李家瑞.大理古代文化史稿[M].中国图书刊行社,1985.

古树的保护措施和方法篇10

关键词 南方红豆杉;古树资源;浙江庆元

中图分类号 S791.4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3)09-0196-01

南方红豆杉(Taxus chinensis var.mairei)属红豆杉科红豆杉属,是白垩纪孑遗树种,1999年8月国务院公布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第一批),南方红豆杉被定为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1]。为了有效地对野生的南方红豆杉资源进行保护,2010年笔者结合丽水市林木种质资源进行调查,对庆元县南方红豆杉古树进行专项调查,统计并分析了庆元县南方红豆杉古树资源,并提出了保护管理措施与建议。

1 自然概况

庆元县位于浙江省丽水市西南部,2005年被评为“中国生态环境第一县”,森林覆盖率82.4%,土地面积1 898 km2。全境山岭连绵,群峰起伏,地势自东北向西南倾斜。主峰百山祖,海拔1 856.7 m,为浙江省第二高峰。气候属亚热带季风区,温暖湿润,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17.4 ℃,降水量1 760 mm,无霜期245 d。总的特点是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此气候最宜于南方红豆杉的生长。

2 调查方法

在2002年丽水市古树普查的基础上,于2010年笔者结合林木种质资源调查,对庆元县南方红豆杉古树进行全面调查,以乡镇、行政村为单位,采用逐村、逐单位、逐株调查和统计汇总,对树龄100年以上的南方红豆杉古树各项因子进行实地访问与直接计数法相结合调查方法,对古树的树态、生长状况和所在立地条件及土壤等进行实地观察和调查详细记录,并对每株古树进行了多个角度的拍照、建档保存[2-3]。

3 结果与分析

3.1 古树资源和结构

通过对庆元县南方红豆杉的实地调查和统计,该县南方红豆杉古树总株数为225株,面积为16.9 hm2,蓄积量为175.3 m3,主要分布在安南、百山祖、竹口、万里林场、黄田、贤良、张村、江根、荷地、左溪、隆宫、官塘、松源、岭头、举水等乡镇。其中有196株国家三级保护古树,在总南方红豆杉古树株数中所占的比例为87.11%,27株树龄300~499年的国家二级保护古树,在总南方红豆杉古树株数中所占比例为12.00%,2株树龄超过500年的国家一级保护古树,在总南方红豆杉古树株数中所占的比例为0.89%。

3.2 空间分布规律

从温湿度分布分析,随着山体海拔升高,温湿度会明显变化,海拔升高100 m温度降低0.65 ℃,相对湿度会增大,南方红豆杉适宜温暖湿润的气候,因此主要集中在海拔高度在300~900 m的区段,南方红豆杉古树资源为204株,占90.67%。该区段中,尤其是400~800 m分布最为集中,所占的比例在75.13%左右。海拔小于200 m和海拔高于900 m的区段南方红豆杉古树资源分布较少。

3.3 生长情况

从树龄与生长量关系分析,南方红豆杉古树的树龄以150~299年为主,计201株,这时南方红豆杉年生长量为最大,300年以上的古树随着树龄的增加,数量迅速减少,其年生长量逐年减少。

从高生长分析,南方红豆杉古树最高为36 m,平均树高为17.8 m,其中30 m以上的有3株,占1.33%,20~29 m高的古树为105株,占46.67%,10~19 m高的古树为115株,占51.11%,10 m以下的2株,占0.89%。

从粗生长分析,南方红豆杉平均胸径为85.2 cm,最径为278 cm,其中胸径200 cm以上仅1株,占0.44%,100~199 cm的33株,占14.67%,100 cm以下191株,占84.89%,此结构特点与树高的结构特点相吻合。

南方红豆杉古树的平均冠幅结构与树高、胸围的结构趋势一致,树冠最大的为27 m,冠幅20 m以上的2株,占0.89%,以10~19 m为主,共92株,占40.89%,10 m以下的131株,占58.22%。

3.4 生境分析

从气候条件分析,南方红豆杉喜欢温暖湿润的气候条件,在日照持续总时间较短、云持续的天数较多、昼夜温差变化较大的环境下长势良好,如全年无霜期达260~300 d、年降雨量1 500~2 000 mm、年平均气温16 ℃、最高气温为38 ℃、最低温度-4~6 ℃、相对湿度控制在70%~80%的地区对南方红豆杉的生长有利。

从地形条件分析,庆元县的南方红豆杉资源主要为天然分布,分布范围多在海拔高度为400~800 m的区域内,一般为边远山区的中低山地貌类型地带的沟谷溪旁、北向阴坡及山坡中下部水湿条件好的地方。经过对庆元县南方红豆杉资源的调查发现,该古树有126株分布在东南坡、西南坡,在总古树资源中所占比例为56.00%;62株分布在东坡、东北坡,在总古树资源中所占比例为27.56%;其余的37株(22.28%)分布在北坡、南坡、西坡、西北坡。

从庆元县的土壤类型分析,南方红豆杉自然分布的区域土质为红壤,立地质量的等级为Ⅰ级或Ⅱ级、土壤肥沃、水分含量充足、排水状况良好、土层条件较为深厚、pH值呈酸性(5.5~6.5)、具有较高的腐殖质含量。经过人为活动的相关分析,现在南方红豆杉分布位置与人为活动有关,经调查统计庆元县南方红豆杉古树主要分布在村旁,计153株,占68.00%;其他依次为山坡32株占14.22%;路边18株占8.00%;田旁14株占6.22%;寺院5株占2.22%;宅院和其他3株占1.33%。

从植被群落分析,南方红豆杉的组成层次结构简单,较多地混生在毛竹林、阔叶林中,或为零星分布[4-5]。

4 存在的问题与保护建议

4.1 存在的问题

在调查过程中,发现南方红豆杉古树存在一些问题,大多数南方红豆杉古树分布于丘岭、山坡、墓地等地,由于这些地方的土壤贫瘠、营养面积少、土壤板结、透气性降低,使古树的根系生长受到了抑制;有一些地方在南方红豆杉古树的树下堆放建筑材料或在古树上乱画、乱刻,缠绕绳索,攀折树枝,借用树干作支撑物,使古树受到严重损害[5-7]。

4.2 保护建议

建议通过此次的资源调查后,建立南方红豆杉种群资源的档案,加强对古树保护的宣传教育,可采取挂牌保护等措施对其进行保护;及早拆除树体10 m范围内的建筑物,对于基部已经被损伤或根部的古树,应采取围栏或筑土的方式进行保护;采取覆根培土、砌坝保土等方式对土壤的质地条件进行改善,增加土壤中的营养,促使树势的增加,提高其对逆境的抵抗能力,若地表有积水时,要及时进行开沟排水;为了使古树遭受到雷击的几率降低,可在古树上安装避雷装置;对于一些南方红豆杉古树群分布较为集中的山地,为了保护该种质资源,应建立相关的自然保护小区,为了与该种质资源发展的要求相互适应,可采取人工繁殖的方法。

5 参考文献

[1] 于永福.中国野生植物保护工作的里程碑——《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第一批)》出版[J].植物杂志,1999(5):3-11.

[2] 林玉美,曾岳明,陈少华,等.莲都区古树名木现状与保护措施[J].浙江林业科技,2003,23(5):69-72.

[3] 郑春锡.将乐县有株千年红豆杉[J].国土绿化,2012(12):35.

[4] 张火旺.莲都区南方红豆杉古树资源现状及保护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2010(5):199.

[5] 张兆勤,雷小平,何金根.龙泉市南方红豆杉古树资源及开发利用研究[J].现代农业科技,2010(2):2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