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文化站工作总结十篇

时间:2024-02-22 17:45:25

镇文化站工作总结

镇文化站工作总结篇1

本文作者:杨华 查字典原创投稿

胡庄镇文化站20xx年上半年工作总结

胡庄镇文化站在镇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在区文体局的业务指导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贴近实际,贴近群众,为促进我区文化体育事业的持续稳定发展,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文化体育需求做出新的贡献。

一、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抓好政治理论学习

我们文化站坚持积极参加区、政府组织的有关学习,学习党的十七大会议精神、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有关讲话精神、并坚持记学习笔记,撰写心得体会。在文化创新、文化行业管理等方面取得新进展。同时加强了作风纪律建设和职业道德修养,注重提高自身素质,以饱满的工作热情投入工作。圆满完成了政府及上级主管部门安排的各项任务。

二、努力完成区、街政府下达的文化体育工作任务

1、认真贯彻落实区交农村“5+1”实事工程任务,加强文体阵地建设。我镇对20xx年14个村文化室、14个农家书屋实现“三统一”,即统一购买书架、统一制定规章制度、统一配发书籍;软硬件建设全部到位。

2、我镇在全区率先通过市场化运作成立了农民文化艺术团,1. 高质量开展各类文体活动,文体活动常办常新,在正月初一至十五,在全镇开展16个行政村和社会福利院、及企业进行文艺演出,春节群众文化活动的正常开展,,得到全镇干群的一致好评。 3、为了庆祝“三八”国际劳动妇女100周年,文化站和妇联共同举办了“好婆婆 好媳妇”的演讲评比比赛活动,共16个村和4个学校300多名女性同胞参加此项活动。参赛选手们个个精神抖擞,尽显巾帼英姿,充分展示了女性同胞们的风采以及同心协力、奋力拼搏的精神。

3、为进一步推动我镇健身活动的深入开展,不断提高广大群众的健康水平,在南北集镇、宗林村分别组建了3支健身队伍,聘请专业老师到镇培训,安排专人负责播放舞曲、广场秩序和卫生工作。同时发展会员200多人,指导宗林村福云农民健身广场的健身活动,创造了浓厚的全民健身氛围。同时,1.克服种种困难,积极筹集资金、组织人员参加“春兰杯”篮球比赛,2.积极组织3个健身节目准备参加区全民健身活动成果展示。

三、强化文化市场管理,净化文化市场。按照《文化市场管理条例》要求,采取有力措施加强对文化市场的管理,主动与工商公部门配合联合执法整治,净化了我镇的文化市场。

四、强化特色意识,整合资源,创新开展工作。为了给这些留守儿童营造一个健康成长的良好环境,我们胡庄镇文化站创新举措,引进社会能人,通过“政府指导、社会参与、市场化运作”的运行机制,成立镇儿童快乐家园,位于镇宣传文化中心内,拥有建筑面积280平方米,留守儿童有150人左右,做好志愿者队伍的招募、培训和管理工作,与妇联积极从实际出发,在全镇范围内启动了“关爱留守儿童温暖工程”,为“留守儿童”营造健康、快乐、平等、和谐的成长环境,充分发挥了镇宣传文化中心在“关爱工程”中第一阵地的作用。拥有一支优秀的师支队伍,他们当中有我们的大学生村官、社会“五老”人员、机关事业单位的爱心妈妈志愿者;并积极拓展外延,联合“五老”队伍,引导大学生村官、爱心妈妈、暑期返乡大学生等新型志愿服务力量,为服务阵地提供全方位、多层次的支持。建立健全长效管理、分工明确、相互配合的协作机制,确实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反响,留守儿童和困难群众家庭的儿童在这儿得到了社会的关心、家庭的温暖,他们的身心健康发展,学习成绩逐渐提高,这儿成了他们的快乐家园。区关工委以我镇为全区试点,并在此召开现场会,得到区及镇街领导的充分肯定和认可。

五、存在的问题

1、农村文化活动开展不平衡,由于受资金约束的制约,各村不能够积极开展文化体育活动。

2、在业务工作上,新点子不多,创新力度不大,今后应努力工作。

20xx年下半年工作计划

一、举办成立胡庄镇文体协会暨全民健身月启动仪式活动,

二、联合相关部门举办“第二届乡村歌手”大赛,

镇文化站工作总结篇2

2019年1-6月以来,XX镇文化站紧紧围绕《广东省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实施标准(2015-2020年)》、《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厅关于印发广东省乡镇综合文化站专项治理行动实施方案的通知》(粤文旅公【2018】2号)等文件要求和精神,通过不断细化完善镇综合文化站职能属性、功能室场设置、设备设施配备、服务项目、人才队伍等方面内容,全面提升文化站建设管理水平和服务效能,不断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现就有关工作汇报如下:

一、聚焦基础建设,完善配套设备设施。XX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文化站建设完善,多次召开班子会,专题研究部署文化站治理行动方案和措施,并逐步提高本级财政经费投入,不断改造完善镇级文化站综合大楼。在2018年投入15万对文化大楼全面装修改造整体框架的基础上,2019年,XX镇党委政府继续完善站内服务和办公设备,配置打印设备、资料柜等办公用品,为专职文化人员提供基本办公条件。配备饮水机、书架,升级公共阅览室电脑系统,为群众提供良好的文化服务室场。同时,健全镇级文化站管理服务制度,设立进馆签到表和群众意见反馈记录本,对进馆群众数量、意见反馈进行日统计,引导社会力量参与文化站治理建设。

二、聚焦队伍建设,配强文化专兼职人员。为做好文化站运营和开放使用,镇党委政府进一步配强文化专兼职人员队伍。安排一名班子成员分专门指导文化站开展日常各项工作,安排镇年轻干部兼任文化站长,与文化专员负责文化站开放使用和具体工作落实。镇党委政府还以政府购买社会服务形式,再增一名文化专员,形成镇委书记、镇长牵头抓总、分管班子领导指导协调,文化站长和文化专员抓具体落实的工作架构,协力推进镇级文化站专项治理。

同时,建立村级文体协管员队伍,加强业务培训,充分发挥文体协管员作用,指导组织村级规范开展公共文化服务。今年以来,我镇各村(居)委均已设置至少1名文体协管员,通过文体协管员组织开展村级文化服务近50场(含乡村春晚、春节运动会、广场舞比赛等),举办业务培训班2期,参训人次达40人。

此外,镇党委政府还借助县团委“展翅计划”充实镇级文化服务队伍,在文化站划出2个实习岗位,为新兴籍在校大学生暑期实习提供平台,有效缓解暑假期间文化站人手不足的问题,保证文化服务时长和质量。

三、聚焦功能服务,文化服务全覆盖。我镇文化站对标对表上级文化服务项目要求和标准,创新文化服务活动载体,丰富其内涵,组织开展多形式的文化服务活动。一是强化前期宣传推广。经2018年重新装修后,XX镇文化站于今年3月底重新开放使用。为提升文化站知名度和影响力,吸引更多群众前来参观使用,XX镇文化站借助镇微信公众号、县电视台、云浮日报等各方媒体资源力量,进行大力宣传推广。同时,XX镇文化站工作人员还深入各村(居)委、XX镇中小学,以派发宣传单张、现场活动推介等形式,详细介绍文化站功能室场,积极引导群众参与健康的文娱活动。二是开放使用定人定岗定时。按照《广东省公共文化服务评价指标表》的要求,XX镇党委政府安排2名文化专员,负责文化站日常开放使用,统计文化站使用人流量、借阅册数、接待来访群众和及时向上反馈群众意见建议。三是常态化开展文化服务。我站立足文化站的职责和工作要求,充分利用节日节点,联合县图书馆、镇妇联、镇中心校等单位,大力开展多样化的文体活动。如在镇级乡村振兴PK赛备赛期间,联合镇振兴办,邀请县职教中心、实验小学等师生,为乡村描绘墙画,大力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美化村庄环境;在世界读书日当天,组织学生开展“共读半小时”活动,提醒学生要勤阅读多阅读;母亲节前夕,在文化站开展亲子朗诵活动,让孩子学会感恩亲恩……截止2019年3月开馆使用以来,XX镇文化站组织开展文化活动5场,服务群众累计达2000人次。四是做好基层指导服务。镇级文化站定期下乡开展工作指导,围绕《广东省行政村(社区)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标准(2016-2020年)》相关文件要求,指导跟进各村(居)委对照建设标准,开展规范化和标准化建设。同时,协助完成村级文化活动如运动会、广场舞比赛等。五是积极送文化下乡。XX镇文化站在巩固现有村(社区)文化服务中心服务项目的同时,组建我镇文化志愿者服务队伍,将镇中小学师生、广场舞队成员、曲艺社成员等,纳入镇级文化志愿服务队。同时充分利用各村(居)委健身广场,迎合农民群众文化生活需求,不定期指导组织开展乡村文化活动。2019年以来,由XX镇文化站指导组织开展的村级文化活动累计达14余场,包括高村春晚、各村(居)春节运动会、广场舞比赛、迎金花回娘家及各类民俗节庆(坝村北帝诞、云礼观音诞)等,文化服务覆盖全镇16个村(社区)。

镇文化站工作总结篇3

一、加强业务技能学习,适应新形势下的文化发展

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人民群众物质精神的提高,对文化的需求也越来越高。一直以来,乡党委、政府对提高业务人员的专业素质极为重视,组织参加了为期七天的“全国文化站长培训班”的学习和为期十天的“镇康县公务礼仪培训班”的学习,抓住一切机会,引导进行艺术实践。通过学习,对礼仪、镇康的经济发展现状、人文地理、旅游景点、阿数瑟、镇康迎宾曲等有了一定的了解,个人素质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使我乡文艺队伍向专业化正归化发展迈进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以节日为契机,开展丰富多彩的体育文化活动

一年来,文化站以乡党委政府工作为中心,结合本乡实际,积极组织开展了丰富多彩的节日文体活动和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进一步促进全乡文化事业的发展。一年来,共组织了以下文化体育活动:

1、人代会期间组织了以舞蹈、对歌、广场舞相结合的大型文艺晚会。

2、春节期间,动员街道周边的群众进行打陀螺、丢绣球等民间传统竞技活动;组织周边群众打篮球联谊赛及重温“月亮升起来”集体广场舞,丰富了群众的节日生活。

3、组织“三八”妇女节文艺联欢晚会。演出队伍由机关、个私、农村、部队组成,阵容庞大,节目丰富多彩。

4、协助__中学组织“五四”青年节文艺晚会。通过给同学们提供一个能够充分展现自我的舞台,让他们得到锻炼的同时,也激发了他们对生活以及对学习的热情,丰富校园文化生活。

5、协助中心完小组织一年一度的“六一”儿童节文艺晚会。

6、各级组织参加县上举办的“阿数瑟”歌王赛。

7、参加了县上举办的庆国庆文艺演出。

8、组织__乡20__年职工篮球赛,共有14支队伍参赛,其中,男队9支,女队5支,共打比赛30多场。

9、认真做好日常工作。

三、加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

在乡党委及上级文化主管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文化站以一个崭新的面孔展现在全乡人民的面前:

1、 灯光球场已建成使用。

2、 健身器材已安装使用。

3、 南洋公路至文化站办公楼水泥路已经建成。

4、 文化大院规划绿化全部完成。

5、 灯光球场边的一排旧房改造成全部竣工。

6、 办公楼内部的水、电路已得到改善。

四、认真完成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

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认真完成政府的中心工作。参加了村级换届、农田水利改革、人口普查等工作,协助做好政府大型会议的会场布置、会场服务工作。

五、加强对文化市场的管理

按照“开放搞活,扶植疏导,面向群众,供求两益”的精神,结合我乡的客观实际和当前文化市场出现的一些新情况、新问题,有针对性地按照《文化市场管理条例》加强对文化市场的管理,明确经营指导思想,守法经营,坚持繁荣与整治相结合,一手抓繁荣,一手抓整治,使文化市场管理走上轨道规范化、制度化、法制化,健康有序地发展。

六、存在问题和困难

一年来,我站在乡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同时也看到了好多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文化站的基础设施还未能有效地解决,图书室虽已建成,但缺少相应的设备,一是图书老化;二是没有与办公楼相协调的书架,所以未能开放使用。

2、没有专项的文化活动经费,资源共享室至今还没接通网络,文化信息相对落后。

3、舞蹈室还没有安装相应的设备。

4、办公楼的16扇窗子还没有安装窗帘。

七、20__年工作计划

20__年文化站将针对上一年存在的问题,积极想方设法加以解决,继续遵循“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贯彻“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和“与时俱进”的创新思想,团结务实,锐意进取,努力实现开拓创新、积极健康、丰富多彩,服务人民为主要要求的文化生活质量的显著提高,让先进文化占领农村阵地,让大众文化回归大众,让人民文艺扎根人民,使农村文化保持旺盛的生机和活力,真正发挥为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服务的作用。

镇文化站工作总结篇4

今天在这里召开全市乡镇文化建设工作会议,主要任务是总结交流我市乡镇文化建设工作,加快乡镇文化站建设步伐,推进农村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这是我市近年来第一次专题召开乡镇文化建设工作会议,充分体现了市委、市政府对基层文化工作的高度重视。下面,我先代表市政府对乡镇文化建设作工作部署,市委常委、宣传部周部长最后还要作重要讲话,希望各地各有关部门认真抓好落实。

近年来,各地各有关部门紧紧围绕推进农村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以发展先进文化为方向,以丰富农民精神生活为目标,以乡镇文化设施建设为重点,以“三送”、“三百”工程为载体,积极开展群众文化活动,切实加强乡镇文化市场规范管理,不断深化乡镇文化改革,大胆创新乡镇文化建设的新路子,全市乡镇文化建设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一是乡镇文化设施不断完善。自2005年以来,各地已先后建成达标乡镇文化站42个,全市138个乡镇(不含街道)已有76个达标文化站,预计年底全市达标乡镇文化站126个,乡镇文化站达标率达91%,圆满完成省下达的目标任务,长期制约乡镇文化发展的文化站无房、不达标问题基本解决。二是乡镇文化建设特色明显。近年来,各地通过积极挖掘、大力培植,初步形成了一批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品牌,全市已有5个全国特色文化艺术之乡、7个省级特色文化艺术之乡,滨海县“书画艺术节”、响水县“灌河情四市五县文化联谊活动”、射阳县“丹顶鹤艺术节”、亭湖区“和谐社区天天乐”、建湖县“广场数字电影节”、“烟花杂技节”等活动影响不断扩大。三是群众文艺精品创作成效显著。一批以反映“三农”问题为主题的优秀作品先后获国家“五个一”工程奖、文华奖、群星奖、蒲公英奖和省“五星工程奖”。四是农村文化活动不断丰富。通过组织开展先进文化下基层“三百工程”和“三送”工程(送科普、送电影、送戏),全市农村每年放映电影达26000多场、文艺演出500余场次,参与活动的群众达160万人次以上。同时,广大农民积极发挥在农村文化建设中的主体作用,大力发展文化产业,积极参与公益文化设施建设,有效丰富了基层文化活动。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全市文化工作者特别是基层文化工作者艰苦奋斗、辛勤努力的结果,也是社会各界积极关心、大力支持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市政府向全市为乡镇文化建设工作作出努力的社会各界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关于下一阶段乡镇文化建设工作,我先讲三点意见:

一、正视存在问题,切实增强推进乡镇文化又好又快发展的紧迫感

党的十七大将文化建设提升到国家软实力的高度,明确提出“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要求以“两为”(为人民群众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为方向、以“双百”(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为方针,以“三贴近”(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为要求,始终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做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相统一。国务院办公厅先后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基层文化建设的指导意见》、《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文化建设的意见》,对乡镇文化建设提出了明确的意见和要求。市委、市政府也高度重视乡镇文化建设工作,将乡镇文化站达标建设作为新农村五件实事和为民办实事的重要内容,并作为社会事业年度目标考核的重要指标。市人大还于上半年对公共文化设施特别是乡镇文化站建设作了专项督查,并在市六届人大常委会第二次会议上听取了专题汇报。各地党委、政府也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明显的成效,积累了许多好的经验,但由于诸多因素,我市乡镇文化建设工作与国家、省有关要求还存在较大差距,不能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主要表现在:一是农村文化设施建设任务繁重。近年来,在推

进农村改革过程中,不少乡镇文化机构被调整合并,文化设施被挪用、变卖。20*年省统计数据显示,我市138个乡镇中有59个乡镇无文化站房或不达标,其中6个无站房。而实际情况更为严重,仅今年全市计划完成建设的51个达标文化站中,就有27个未列入上述统计。此外,全市2200多个行政村,只有809个村有达标文化活动室,基层文化设施达标建设不仅任务繁重,而且难度大,进展不快。以今年51个达标文化站建设为例,截止7月25日,只有一个基本完成建设,还有20个尚未开工建设。同时,由于省里以20*年统计数据为基数,只有列入省统计的文化站可获得省补助,建设资金筹措难度较大。二是服务内涵严重欠缺。由于各级财政对农村文化事业投入严重不足,文化扶持政策难落实,农村文化普遍存在设施落后、设备老化、功能不全的现象,难以正常开展文化活动。三是农村基层文化队伍严重退化。全市各地农村文化专业队伍普遍存在年龄大、专业差、人员少的问题。据统计,全市有30%的乡镇文化专干年龄在50岁以上,有的已达退休年龄仍在顶岗;受乡镇事业单位改革影响,近年来大多数乡镇文化站新聘人员均非专业人员;全市138个乡镇文化站大多只有1-2个编制,少数乡镇还存在占编缺岗或在岗无编的现象。这些问题的长期存在,严重影响了我市农村文化的健康发展,不仅让一些低级、庸俗、落后的文化在农村有了市场,带来了许多不稳定因素,而且已直接影响到新农村建设和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局。为此,各级党委、政府必须高度重视,从推进农村经济科学发展的高度,切实增强工作责任感,将乡镇文化建设工作纳入新农村建设、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和乡村建设规划,统筹考虑,科学安排,加大投入,扎实推进,努力促进乡镇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为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凝聚力量,提供精神动力。

二、以乡镇文化站建设为突破,全力推进乡镇文化又好又快发展

乡镇文化站既是农村文化的综合设施,也是最基层的文化主管部门。因此,在推进乡镇文化又好又快发展过程中,必须把乡镇文化站建设作为“牛鼻子”工程,着力解决乡镇文化站建设中的三大主要问题:一是乡镇文化站基础设施建设;二是乡镇文化站服务功能建设;三是乡镇文化站作为基层文化部门的组织能力建设。在具体工作中,着力抓好以下三个方面工作:

1、全力推进乡镇文化站达标建设。乡镇文化站建设是农村文化建设的最基础性工作。根据省政府要求,今年底各地乡镇文化站达标率达90%。我市自2006年以来,已连续三年将农村文化建设纳入新农村五件实事,今年共有51个列入实施计划,其中24个列入省计划、12个列入市计划、15个列入县计划。今年列入年初计划的51个乡镇文化站建成后,我市尚有12个乡镇文化站不达标。根据省政府要求,结合地方实际,市政府明确要求各地必须确保今年全面完成年初建设计划,争取明年彻底消灭无房和不达标文化站。为此,各地各有关部门必须紧咬目标不动摇,努力克服困难,有效聚合建设要素,全力推进乡镇文化站建设,确保如期完成市政府确定的目标任务。一要强化各级政府的主体责任。乡镇文化站建设无论是从其公益性质看,还是从其作为政府实事项目实施的组织形式看,地方政府都是第一责任主体。各县(市、区)和有关乡镇政府要将乡镇文化站建设纳入当地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总体规划、地方财政预算和领导干部考核指标,切实承担起推进乡镇文化站建设过程中的领导、组织和保障作用,确保全面完成年度建设任务。有条件的乡镇要积极推进村级图书室和“农家书屋”工程建设,不断将文化工作的重心下移,从而发挥文化对人的教育、引导作用。二要明确建设时间节点。各地要对乡镇文化站达标建设组织一次全面调研,对照市政府要求,对未达标文化站建设逐一研究解决,排出时间表。特别是对已列入今年建设计划尚未开工建设的20个文化站,要深入分析,找准问题症结,明确时序进度,采取有效措施,努力争取早日开工建设。年底省政府将对全省乡镇文化站达标建设进行总结考核,根据时间安排,各地必须将列入省计划的24个文化站和列入市计划的12个文化站于8月前全部开工建设,新建文化站于11月底前完成主体工程,改扩建和置换的于11月底前建成开放,确保顺利通过省、市验收。三要提高乡镇文化站建设的组织化程度。各级政府要加强对文化站建设的领导,及时解决建设过程中的资金问题,强化督查措施,加快推进速度。文化部门作为政府的职能部门,要认真履行职责,及时掌握文化站建设情况,主动做好沟通协调工作,确保文化站建设顺利推进到位。2、大力提升乡镇文化站的服务内涵。乡镇文化站达标建设是推进乡镇文化建设的前提,但如果只是面积达标,那只能是摆设,只是一幢建筑,这与文化站名不副实。为此,要把乡镇文化站的内涵建设摆上重要的位置,着重围绕三个方面做好工作:一是围绕新农村建设。文化作为科学知识,是第一生产力,作为精神力量,是一种软实力。提升文化站的服务内涵必须结合地方产业发展,重点加强文化站的科普服务功能,在不断增加图书存量、扩大藏书门类的同时,要大力推进文化信息共享工程建设,加大电子阅览室建设力度,提高文化站的信息化水平,从而使乡镇文化站真正成为农民群众了解市场信息的重要窗口和接受新知识、学习新技术的主阵地。二要围绕丰富群众文化活动。乡镇文化站是否能成为农村群众文化活动的重要阵地,关键在于其服务内容、服务质量和管理模式。在服务内容上要紧紧抓住当前城镇化快速推进的有利时机,有效整合教育、体育、文化等方面的资源,尽可能增加文化站的服务项目,提升服务功能,增强对群众的吸引力。在服务质量上要坚持优质规范,努力为群众提供优质高效服务。在管理模式上要注重引入市场机制,最大限度地吸引社会资本参与服务项目建设,努力满足农村不同层次的文化需求。三要围绕打造区域文化品牌特色。在加强文化站内涵建设的过程中,要结合区域文化特点,加强区域历史文化、民间文化的挖掘,积极开发具有传统和地域特色的民间工艺项目、传统艺术和民俗表演项目,不断扩大区域文化的影响力,逐步形成具有地方特色的区域文化品牌,不断充实区域文化体系。

3、充分发挥乡镇文化站的组织功能。乡镇文化站作为最基层的文化主管机构,其组织功能的发挥对基层文化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一要强化组织指导作用。在充分发挥文化站文化活动主阵地作用的同时,要不断将工作向下延伸,沉到基层,下到乡村,加强对乡村群众文化活动的组织和指导,加快推进村图书室和“农家书屋”等文化设施建设,积极探索乡镇文化活动的新内容和新形式,充分利用农闲、节日和集市,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群众文化活动,努力形成乡村整体互动的工作局面。二要强化沟通协调能力。一方面要加强与地方政府和相关部门的沟通协调,积极寻求帮助解决乡镇文化设施、场地、设备、网络、编制、经费等方面的问题。另一方面要加强与社会各方面特别是工商企业的沟通,争取社会各界的支持,积极探索文经结合、文企联姻等形式,努力探索一条符合地方实际的乡镇文化发展新路子。三要强化对文化产业发展的引导作用。文化站在自身公共服务能力较弱的情况下,要注重引导农民参与农村文化建设,高度重视农民自愿、自治的各类文化艺术协会、学会等群众文化团体的作用,积极引导有条件的农户在自愿的前提下组建文化经营实体,积极寻求社会资本参与文化建设,努力形成以政府为主导、群众为主体、社会共同参与的文化产业发展新格局,共同促进乡镇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三、加强领导,努力为乡镇文化又好又快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1、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要把乡镇文化建设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和经济社会发展规划,进一步完善政策,明确措施,确保乡镇文化建设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各级各有关部门要明确职责,密切协作,各负其责,齐抓共管,形成合力,共同做好乡镇文化建设工作。要把乡镇文化工作列入创建文化先进县(市、区)、乡镇和创建文明城市、乡镇等相关评价体系,进一步健全乡镇文化建设的目标责任机制、督查考核机制,形成以县为单位的乡镇文化建设评估体系。要健全基层文化单位评价机制,将服务农村、服务农民情况作为宣传文化单位工作的重要考核内容,从而发挥宣传文化部门在推进乡镇文化建设中的独特作用。要强化乡镇党委和政府的责任,严格执行国务院颁布的《公共文化体育设施条例》规定,切实加强站舍管理,严禁拍卖、租赁和挪作他用。文化部门要切实加强对乡镇文化站的业务指导,努力通过开展系列多彩的文化活动,凝聚一批农村文化骨干,培养一批农村文化科技人才,使之成为农村文化活动的中心,从而更好地服务基层,丰富农村文化生活。

2、加大经费投入,拓宽融资渠道。各级政府要按照国家有关要求,切实承担起政府的主导作用,按照公共财政的要求,统筹规划,加大对乡镇文化建设的投入,抓紧建立农村文化事业建设专项资金,用于乡镇重点文化项目建设,对一些重要文化建设项目和文化产品,可以实行财政补贴,以政府采购的方式,直接送到农村,为乡镇文化站正常办公、文化活动开展及项目建设提供经费保障。县、乡两级政府要协调有关部门在土地征用、拆迁安置、公用设施配套等费用方面给予减免或优惠。同时,要拓宽融资渠道,按照投资主体多元化、融资渠道多源化、投资方式多样化原则,降低文化产业进入市场的门槛,吸引社会各方面资金进入文化领域,兴办乡镇文化事业,经营乡镇文化产业,逐步形成公益性文化事业建设以政府投入为主、经营性文化产业发展以市场为主的投入机制。

镇文化站工作总结篇5

【关键词】:林业站;乡镇林业工作;作用

1、林业站在乡镇林业工作中的基本职能分析

我国林业建设组织结构的关键组成就是乡镇林业工作中的林业站,林业站是发展我国林业管理建设工作的最基础事业单位。林业站工作的基本内容是监督与管理林业基础建设工作的进行状况。乡镇林业站的基本特点为:乡镇林业站工作有着较为明确的指导性以及目的性;乡镇林业站工作的开展要依照我国法律规范要求进行,因此其工作也具备特殊法律效力;乡镇林业站是我国基层行政结构的关键组成。由乡镇林业站的特点可知其工作的职能主要表现在执行、监督、管理以及宣传上。

(1)乡镇林业站的宣传职能:我国林业工作的首要战线就是乡镇林业工作站,乡镇林业工作站起到联系基层群众的作用,因此林业站的关键职能之一就是将林业工作宣传给基层群众。林业站要发挥自身的宣传职能,及时将先进林业生产技术、林业先关法规政策等宣传到位,从而促进乡镇林业工作的实施与开展。

(2)乡镇林业站的管理职能:乡镇林业工作的开展需要由林业站统一并全过程的进行管理。林业站要科学制定管理区域内有关林业工作的管理制度、办法与模式,从而对乡镇林业从业人员的工作行为进行有效规范,提高乡镇林业工作的效率与质量,推动乡镇林业工作的实施与发展。

(3)乡镇林业站的监督职能:林业站还需要保证乡镇林业建设工作的顺利实施与开展,因此要对林业站内资金拨付、法律规定的执行、人员工作行为等活动进行实时的监督,以便最大限度的降低乡镇林业站工作问题的出现,促进乡镇林业建设工作的健康发展。

(4)乡镇林业站的执行职能:乡镇林业站的主要职能就是执行职能,根据林业行业内的制度规章以及相关法律法规等贯彻执行林业站的权利。另外,林业站还需要对资金管理、资金分配、人员选拔、人员培训等工作进行贯彻执行。

2、林业站在乡镇林业工作中的关键作用分析

(1)保证乡镇林业建设工作的顺利实施与开展:乡镇林业站工作的首要作用就是促进林业建设工作的顺利实施与开展,其中包括有提高林业灾害防治工作的效果以及确保退耕还林工作的顺利进行。

①林业站在乡镇退耕还林工作中起到关键的作用。林业站在乡镇林业工作中具有关键作用与优势,发挥其自身宣传职能优势,可以将退耕还林工作的重要性与好处向基层群众有效宣传,提高群众对乡镇退耕还林工作重要性的认知,使其可以主动并积极的配合退耕还林工作的进行。另外乡镇林业站更加了解基层事务,所以可以很方便的开展种植树种选择工作以及基层退耕面积统计工作,并为乡镇退耕还林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几点有效的参考与规划建议。同时退耕还林的首要工作战线就是乡镇林业站,林业站不仅可以有效规划并指导退耕还林工作的实施,还能够将退耕还林工作中存在的缺陷及时查找出来,从而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处理与整改,充分管理与监督乡镇基层退耕还林工作的开展。

②林业站在乡镇林业灾害防治工作中起到关键的作用。乡镇林业灾害防治工作离不开林业站的支持。林业建设与发展的最大灾害就是虫灾以及火灾,严重情况下会影响到林业建设的经济发展。但是设置乡镇林业站,可以派遣专业的护林员对林场进行定期的巡逻与检查,将潜在的火灾隐患及时消除。另外,林业站工作人员的定期巡逻还可以及时发现林业的病虫害问题,并结合相关病虫害防治部门采取合适的处理措施,避免大规模虫灾的发生。并且若是林场发生虫灾以及火灾,乡镇林业站还可以通过与基层政府的及时协调从而组织最近的力量来进行救治与处理,以最大化的降低灾害损失。

(2)林业站在乡镇林业产业发展中起到关键指导作用。目前林业建设被较多区域看作是最重要的产业经济来发展,因此林业站就可以发挥其关键的指导作用,从而促进乡镇林业产业的发展。

①乡镇林业站可以将先进林业种植技术传播给基层群众。乡镇林业站利用定期培训与宣传的方法,从而将种植技术及时宣传到位,以便提高基层群众林业生产的技术水平,进一步扩大乡镇林业建设与产业规模,促进基层乡镇农林产业的长久健康发展。

②林业站在乡镇林业工作中掌握有一定的资源,因此林业站可以在对林业市场与农林经济发展情况进行全面详细的调研之后,结合自身管理与技术方面的优势来辅助当地林业产业基地的规范化建设,从而推动乡镇林业的规模化与产业化发展。

3、我国乡镇林业站目前存在的不足与措施分析

(1)乡镇林业站的管理与组织不到位。林业相关主管部门对乡镇林业站的管理与监督力度不够,导致乡镇林业站内存在混乱的组织与管理结构。目前有较多林业部门并没有重视乡镇林业站的建设,因此乡镇林业站工作的开展缺乏有效的管理与监督,使其没有落实到位,难以发挥乡镇林业工作中林业站的重要作用。此外由于林业站人员与经费的缺乏问题,严重阻碍了乡镇林业工作的顺利进行。因此林业部门主管要充分认识到林业站工作的重要性,强化对林业站工作的管理与监督力度,并制定科学合理的管理制度与方法,利用调配人员、拨付资金等措施来支持乡镇林业站的建设,促进乡镇林业的建设发展。

(2)林业站人员素质较低。很多乡镇林业站内工作人员并不具备足够的能力与素质,观念的落后,知识、法律以及政策掌握的不足等都对林业站的正常工作带来了不利的影响。因此乡镇林业站要加强对人员的培训与教育工作,提高林业站人员的工作素质与水平。

4、结束语

总而言之,乡镇林业建设工作中林业站起到了关键的作用,政府与相关主管部门要重视林业站建设工作的开展,从提高林业站从业人员能力与素质、强化林业站管理与监督力度等方面来发挥林业站的重要作用,促进乡镇林业建设工作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马柏S. 乡镇基层林业工作站在林业发展中的作用分析[J]. 农技服务. 2016,01(8):15-16

镇文化站工作总结篇6

一、乡镇事业站所的基本情况

洛江区6个乡镇(街道)所属的非卫生、教育的事业站所共74个单位,配备编制186名,实有人数197人。这些站所按工作性质大致可分为三类:一是农业农村综合服务体系的农技、农机、畜牧兽医、林业水产、水利水电、农经站等;二是社会事业服务的文化、广电、劳动服务、计生服务和流动人口管理等;三是经济综合的财政所、乡企管理站、土地所等。九九年区委、区政府对乡镇事业站所做了一些精简和调整,部分乡镇将涉农事业站所合并成立了农业综合服务站,将广电站、文化站合并为文化广播站。改革前每个乡镇平均有事业站所16个,削减后平均为12个,人员编制的配备也接近以乡镇机关编制配备数的1:1配备,其中乡镇涉农事业站所占总数的35%,人员占总数的30%,乡镇事业站所拥有各类专业技术人员36人,初级职称8人,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约占总人数11%。目前各乡镇事业站所的运作情况较好,但也存在着发展不平衡、服务职能发挥不到位、经费短缺紧张等问题,已不能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需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管理体制不顺,难以自主开展工作。目前大多数站所以乡镇管理为主,但乡镇对站所管理过于“严紧”,突出表现在乡镇经常根据工作需要对站所人员进行调配,哪个部门工作紧张、岗位需要人,就把人员调到那个部门,乡镇站所人员与机关人员一块使用,岗位概念模糊,站所人员实质上已成为乡镇政府的工作人员。另外,一些站所上级业务主管部门除了下达指标以外,在业务方面缺乏指导,有的长时间不过问站所业务。在日常工作中,事业站所工作人员把大部分时间和精力都花在乡镇政府安排的具体事务上,很少从事份内的工作,在其位不谋其职,造成了“种了别人的田,荒了自家的园”的现象。

(二)事业经费严重不足,缺乏自我发展能力。现行的事业站所经费仅能维持乡镇事业站所人员的低标准工资,有的甚至还不够,办公经费更是捉襟见肘,根本拿不出盈余的资金发展服务事业。大多数乡镇事业站所很少有经营性收入,难以形成“以经营促服务,以服务促发展”的运行机制。

(三)人员超编、混岗现象比较普遍,严重影响站所人员积极性。河市镇、罗溪镇、虹山乡三个乡镇事业站所超编了21人。事业站所有较大一部分人员“不务正业”,长期混岗在党委、政府部门中,导致了原可评聘职称的因其不在自己的岗位而不能参评,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事业站所人员业务水平的提高,致使乡镇事业站所人员的切身利益直接受到损害,削弱了站所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四)技术服务能力差,没有发挥应有作用。据调查,现有乡镇事业站所中有8个站所空编。有些乡镇事业站所业务工作已经瘫痪,丧失了基本服务能力,已多年不开展业务工作。有的农业服务站所长期不出技术成果,日常业务工作没有深入农村,深入群众,有的站所工作人员的技术服务水平十分有限,甚至还没有农民熟悉内行,群众对此反映强烈。

二、乡镇事业站所存在问题产生的原因

(一)乡镇事业站所机构设置不科学。现行的乡镇事业站所在很大程度上是为了适应计划经济体制而设置的,上下对口、部门分割、自我封闭、各自为政,这些单位的性质、财务管理和内部环境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新的形势下,已明显不能适应市场经济体制发展的需要。另外,事业站所规模小、人员少、范围小,难以形成较强的综合服务合力,更谈不上规模效益。每个乡镇仅农口就有农机、农技、农经、林业、水利、畜牧兽医6个站,各个站服务职能单一,缺乏有机配合与协作,人为分割了为农业生产服务的全过程,不能形成人才、资金、项目、设施、技术的优势互补。

(二)“条块”管理缺乏有机结合。乡镇事业站所实行“条块结合,以块为主”的管理体制,即由主管部门和乡镇双重管理,以乡镇为主。从表面上看似乎“条块”权责明确,但在实际工作中,“条块”相互脱节、相互分家,突出表现在各自从自身利益出发,对有经济效益的争着管,没有效益的谁都不想管,致使有的站所不知所措、左右为难;有的站所无人理会,荒废度日,严重制约自身服务功能的发挥。

(三)政事不分,职责不清。按照政事职责分开的要求,乡镇事业站所承担的行政管理职能应相应划归乡镇相关的行政部门,事业站所只承担技术性、服务性工作。目前,乡镇绝大部分事业站所仍从事本行业的行政管理工作,而把自己的主要任务----技术服务放在了次要位置甚至放弃。长期以来,乡镇事业站所靠吃财政饭,靠政府“喂奶”生存,长期这样下去,将导致国有资产和一些生产要素发挥不了效益和作用,事业站所功能不断弱化、萎缩,最终名存实亡。

(四)人事制度改革相对滞后。近几年,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逐步完善,迫切需要建立与之相适应的人事管理制度。但由于乡镇事业站所人事制度改革相对滞后,目前仍是“大锅饭”,旱涝保收,乡镇党委、政府安排什么就干什么,干多干少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站所人员缺乏忧患意识。同时,乡镇事业站所人员“进口”较多,而出口又不畅通,致使人员越积越多,服务能力却不断下降。

(五)人员素质偏低,改革创新意识差。社会进步离不开科学技术,只有不断更新知识,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要求。目前,乡镇事业站所人员文化层次普遍较低,掌握新知识、新技术能力低。一是思想观念因循守旧,瞻前顾后,担心改革会革掉自己的饭碗,损害自身的利益。二是缺乏责任感和危机感,不思进取,满足于现状,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三是由于历史原因,人员结构不合理,人员非岗位所需,在其位不谋其职。四是专业技术人才匮乏,在为农民服务技术上沿袭“老套路”,技术成果转化不明显,想扭转这种局面又心有余而力不足。

三、乡镇事业站所改革的思路

乡镇事业站所的改革是大势所趋、不可阻挡,但由于事业站所涉及面广、政策性强,关系到广大乡镇基层站所人员的切身利益,因此,实施乡镇事业站所机构改革应积极稳妥推进,要与行政机构改革和农村税费改革相结合,进行科学布局调整。

(一)分类综合设置机构,力求精简。要把乡镇事业站所改革与党政机构改革统筹考虑,按照“精简、统一、效能”的原则,对机构布局进行合理调整,将设置过多过散的“站、所”归并成综合性的“农业服务中心”、“文化服务中心”、“企业服务中心”、“综合行政执法机构”等,同时引入股份制,根据实际情况推行站所联合,扩大服务规模和领域,以达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最大限度地挖掘乡镇事业站所的服务潜能。

(二)理顺管理体制,合理界定职能。一要科学合理界定乡镇党委、政府的工作职限。政府不再干预事业站所日常经营活动情况,不再临时抽调事业站所干部到其他部门使用,取而代之的只是政策引导、宏观管理以及行业管理。要赋予具有法人资格的事业站所自主经营、自我管理、自我约束、自我发展、自我完善的自,使他们有充足的时间、精力搞好为农民群众服务的工作。二要重新界定乡镇事业站所的职责任务。把行政职能移交乡镇机关,站所只承担技术服务职能。对于农经站,其乡统筹、村提留款的管理及农业承包合同的鉴证等行政职能,移交乡镇政府有关办公室,或上级行政主管部门,其会计培训等技术服务职能可与其他涉农站所合并,进一步加强乡镇事业站所技术服务职能,使其不再参与乡镇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三要对乡镇事业站所真正简政放权,无论是“条条”管理,还是“块块”管理,主要是管好一个法人代表人,管好经营服务方向和社会经营效益。

(三)积极探索社会化运作路子,增强自我发展能力。要从政府财政入手,重点压缩财政供养人员,逐步对事业站所人员进行“断奶”,将事业站所从政府财政大包大揽的襁褓中剥离开来,积极倡导社会力量兴办乡镇科教文卫等公益事业和养老福利事业,推进事业站所社会化进程,鼓励有条件的站所要走企业化、社会化运作的路子,以达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最大限度地挖掘乡镇事业站所的服务潜能,更好地为农民群众服务。

镇文化站工作总结篇7

活动实施方案

为深入贯彻落实对民族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切实做好新形势下的民族团结进步工作,巩固和发展平等、

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进一步凝心聚力,促进全镇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维护全镇社会稳定、民族团结的良好局面。根据《xx委办公室

xx人民政府关于印发

一、指导思想

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围绕建设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巩固和发展我镇民族团结大好局面,为决胜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营造良好社会氛围。

二、目标任务

(一)工作目标。

通过各村(社区)、镇直各单位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凝心聚力推动“六大示范”(在坚持和加强党对民族团结进步的全面领导上作示范、在构筑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上作示范、在深化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上作示范、在增进民生福祉和共享发展成果上作示范、在全面提升民族事务治理现代化水平上作示范、在建立创建工作长效机制上作示范)的实施来开展创建活动。

(二)工作任务。

各村(社区)、镇直各单位要全力推进“六大示范”创建工作,确保各项工作任务全面得到有效落实。

三、创建范围

各村(社区)、镇直有关单位、各宗教活动场所。

四、创建步骤

(一)宣传发动阶段(2020

7

月至

10

月):各村(社区)、镇直各单位通过宣传发动、学习教育、强化举措,找问题、找差距,定方案、定措施、定责任,建章立制、完善机

制、改进作风,为创建活动奠定良好的思想基础、工作基础。召开全镇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工作部署会,各村(社区)要召开推进会,进一步强化责任,全面推进创建工作。

(二)全面实施阶段(2020

10

月至

2021

12

月):在宣传发动、学习教育的基础上,组织各村(社区)开展“六大示范”创建任务,以解决突出问题为抓手,

深入开展思想教育,着力解决民族团结、宗教和谐、夯实基础、化解矛盾、改善民生、社会管理等方面存在的突出矛盾和问题,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努力形成人人争当民族团结模范、时时处处维护民族团结的良好氛围。

(三)巩固提高阶段(2022

1

月至

2022

12

月):在

2020

年、2021

年工作的基础上,再用一年时间,在更高起点、更高水平上深化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努力推动全镇经济快速持续健康发展,城镇和乡村差距显著缩小,城乡居民生活质量显著提高,生态环境显著改善,各族群众的科学文化素养、思想道德素质和法治意识明显提高,抵御分裂渗透、维护祖国统一的思想基础、政治基础和物质基础更加坚实牢固,长治久安的局面全面形成,充分发掘各条战线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先进个人的典型事例,

努力达到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标准。

五、创建任务

(一)在坚持和加强党对民族团结进步的全面领导上作示范

1.坚持党委政府对民族工作的领导,宣传、统战、民族工作部门共同负责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做到机构健全、责任明晰、配合协调、措施得当、方式多样。(牵头单位:镇党政办;责任单位:各村〈社区〉)。

2.坚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在大局上谋划和推进民族工作,全面正确地贯彻执行党的民族政策,大力营造中华民族一家亲社会氛围。(牵头单位:镇党政办;责任单位:各村〈社区〉)。

3.加强对新时期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的研究,将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纳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或制定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发展规划或实施方案。(牵头单位:镇党政办、镇党建办、镇经济发展办;责任单位:镇直各单位、各村〈社区〉)。

4.党员领导干部示范带头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得到充分发挥。(牵头单位:镇党建办;责任单位:

镇直各单位,各村〈社区〉)。

5.建立健全党政主导、各单位协同、社会参与的创建工作格局。

配齐、配强统战、民族工作队伍,支持民族工作部门更好履职尽责。培养和选拔少数民族干部和各类人才,建立领导干部联系少数民族知识分子和代表人士制度。(牵头单位:镇党政办;责任单位:镇党建办,各村〈社区〉)。

6.坚定理想信念和政治立场。党委政府及各单位、各村(社区)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牵头单位:镇记者站;责任单位:镇直各单位,各村〈社区〉)。

7.强化理论武装。把学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关于民族工作的重要论述作为党委、政府的重要政治任务,作为党委(党组)理论学习重点内容;党员干部民族理论政策法规和民族知识知晓率≥90

。(牵头单位:镇记者站;责任单位:镇直各单位,各各村〈社区〉)。

8.党员领导干部带头贯彻执行党的民族政策,党政领导班子熟悉了解民族工作。党委政府将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纳入各村(社区)领导班子政绩考核内容。(牵头单位:镇党建办;责任单位:镇直各单位,各村〈社区〉)。

9.建立健全民族工作监督检查工作机制,强化日常工作监督检查。将民族团结进步工作列入地方党组织政治巡察重要内容之一。定期开展党的民族政策执行情况监督检查,畅通群众参与、

监督、反馈渠道,建立激发民族团结正能量激励机制。(牵头单位:镇党政办、镇党建办;责任单位:各村〈社区〉)。

10.加大经费投入,将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经费纳入政府年度财政预算。(牵头单位:镇财政分局;责任单位:各村〈社区〉)。

(二)在构筑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上作示范

11.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挖掘各民族文化的精神和价值,实现个人、社会、民族、国家价值观的内在统一。(牵头单位:镇记者站;责任单位:镇科技宣教文化信息中心、镇教管中心、各村〈社区〉)。

12.积极开展革命历史教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和中国梦宣传教育,引导群众不断增强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树立正确的国家观、民族观、宗教观、历史观、文化观。(牵头单位:镇记者站;责任单位:镇科技宣教文化信息中心、镇教管中心、各村〈社区〉)。

13、加强宣传教育,不断提高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认同度,

加强中华民族共同体教育。(牵头单位:镇记者站;责任单位:镇科技宣教文化信息中心、镇教管中心、各村〈社区〉)。

14.构建课堂教学、社会实践和民族团结进步教育为一体的教育平台,民族团结进步教育走进中小学课堂,把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纳入国民教育、干部教育、社会教育全过程。(牵头单位:

镇科技宣教文化信息中心;责任单位:镇教管中心、各村〈社区〉)。

15.积极组织群众开展类型多样的主题教育和社会实践活动,推动各民族文化交融发展与创新。(牵头单位:镇科技宣教文化信息中心;责任单位:镇党政办、镇妇联,各村〈社区〉)。

16.坚持正确舆论导向,健全网络舆情管控引导机制。注重正面宣传引导,积极应对网络舆情,营造良好宣传氛围。(牵头单位:镇记者站;责任单位:镇派出所,各村〈社区〉)。

17.紧紧围绕“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总目标,

深入广泛地开展群众性文体活动,鼓励开展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活动,积极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教育活动月活动,并与地方传统民族节庆、纪念活动相结合,增强各族群众对中华文化的认同。(牵头单位:镇党政办;责任单位:镇科技宣教文化信息中心、镇文联,各村〈社区〉)。

18.积极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日常生产生活。制定政策措施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到学校教育、行业规范教育、乡规民约及家风建设之中。(牵头单位:镇记者站;责任单位:镇科技宣教文化信息中心、镇国土所、镇规划站、镇市场监管站、镇财政局、县妇联,各村〈社区〉)。

(三)在深化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上作示范

19.完善政策导向和制度保障,有明确的工作思路和规划,

制定相关政策措施,建立工作体制机制。(牵头单位:镇党政办;责任单位:镇财政分局、镇国土所、镇规划站、镇扶贫办、镇科技宣教文化信息中心、镇卫生健康院、镇市场监管站、各村〈社区〉)。

20.因地制宜规划建设多民族共居社区,积极引导各族群众和睦相处,守望相助,推动实现各族群众和谐共居。(牵头单位:镇国土所;责任单位:镇财政分局、镇规划站、镇扶贫工作站、责任单位:各村〈社区〉)。

21.积极引导各族群众在相互尊重的基础上互相学习,共同发展。推进国民教育民汉合校、混班教学、混合住宿,引导各族

学生互助共学。(牵头单位:镇科技宣教文化信息中心、;责任单位:各村〈社区〉)。

22.积极开展各民族共同参与的文体娱乐活动,促进各民族相互欣赏、增进交流,推动实现各族群众共生共乐。(牵头单位:

镇综治办;责任单位:镇科技宣教文化信息中心,责任单位:各村〈社区〉)。

23.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互观互检、基层干部群众、青少年、各民族代表参观考察及各民族联谊交往等活动,增进交流互动,感受发展进步成果,增强民族自豪感。(牵头单位:镇党政办;责任单位:县镇科技宣教文化信息中心,镇科技宣教文化信息中心、各村〈社区〉)。

24.倡导移风易俗,树立文明新风。追求现代文明生活,制定完善居民公约、村规民约、行业规章、职业规则,倡导文明行为,引导各族群众尊重民族风俗习惯,积极培育邻里团结、家庭和美、互帮互助、共同发展的良好社会氛围。(牵头单位:镇记者站;责任单位:镇财政分局、镇市场监管站、镇交管所、镇工会、镇团委、镇妇联,各村〈社区〉)。

(四)在增进民生福祉,共享发展成果上作示范

25.加强生态环保理念的宣传教育,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可持续发展理念。高度注重民族地区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生态文明建设与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建设同部署同落实,生态文明建设纳入地方党委政府年度目标责任考核体系。(牵头单位:镇党政办;责任单位:镇林业站、镇环保站、各村〈社区〉)。

26.加强民族地区基础设施建设。民族地区农业生产灌溉率、机耕推广使用率、道路通行率和硬化率逐年提升。辖区内基本实现生产生活用电、广播电视及通讯网络全覆盖。义务教育普及率、医疗卫生保障率、社保覆盖率达到国家要求。各族群众拥有安全住房,饮水安全有保障。(牵头单位:镇党政办;责任单位:镇农业服务中心、镇交管站、镇科技宣教文化信息中心、镇卫生院、镇合医站、镇国土所、镇环保站、镇规划站、镇水利站、各村〈社区〉)。

27.全面改善城乡人居环境,重点加强民族地区人居环境整治力度。制定有城乡建设发展规划,城乡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投入逐年增长,城镇市容市貌、乡村村容村貌逐年改善提升,各族群众对城乡生态宜居满意度逐年提高。创建工作满意度达

90以上。(牵头单位:镇规划站、镇农业服务中心;

责任单位:镇科技宣教文化信息中心、镇卫生院、镇国土所、镇环保站、镇规划站、各村〈社区〉)。

28.各族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显著增强,群众满意度达

90以上。(牵头单位:镇综治办;责任单位:镇直各单位,

各村〈社区〉)。

(五)在全面提升民族事务治理现代化水平上作示范

29.注重法治宣传教育。把党的民族理论、政策、法律法规纳入地方普法规划并认真抓好普及教育。(牵头单位:镇司法所;

责任单位:镇直各单位,各村〈社区〉)。

30.依法治理民族事务。全面落实宪法、民族区域自治法和民族工作政策法规。积极以立法形式推进地方民族团结进步工作,善于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协调民族关系,治理民族事务。(牵头单位:综治办;责任单位:镇人大办,各村〈社区〉)。

31.坚持各民族一律平等。依法保障各族公民的合法权益,

近三年内没有发生过较大涉民族因素案(事)件。(牵头单位:镇综治办;责任单位:镇司法所、镇派出所,各村〈社区〉)。

32.定期开展对民族政策和法律法规执行情况的督查指导,

督促问题整改,消除民族工作不敢管、不愿管、不会管现象,形成基层民族事务治理常态化工作机制。(牵头单位:镇综治办;

责任单位:各村〈社区〉)。

33.制定完善涉民族因素重大问题、重大舆情等突发事件应急处置预案,定期开展涉民族因素纠纷排查,综合运用法律、教育、协调、调解等多种方式,积极预防和妥善处置涉民族因素各种矛盾纠纷。(牵头单位:镇党政办;责任单位:镇记者站、镇派出所、镇司法所、镇综治办、站安监站公安局、县司法局、县信访局、县应急局,各村〈社区〉)。

(六)在建立创建工作长效机制上作示范

坚持以基层为重点,创建工作覆盖率不低于

90。村(社区)、学校等重点单位场所创建覆盖率≥90

。(牵头单位:镇综治办;责任单位:镇记者站、各村〈社区〉)。

推进“七进”活动常态化。常态化推进民族团结进步创

建进机关、进企业、进社区、进乡镇、进学校、进连队、进宗教活动场所工作,各项工作目标任务明确,主体责任清晰、宣传氛围浓厚、措施具体实用,有创建典型。各类示范单位创建程序规范,基础数据、材料客观真实。(牵头单位:镇党政办;责任单位:镇直各单位,各村〈社区〉)。

建立动员组织各族群众支持参与创建工作的长效机制。尊重和体现群众的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群众普遍了解开展创建工作的作用和意义,知道创建工作的基本内容和要求,群众知晓率高。广大群众关注创建工作成果,创建绩效评价群众满意度达

90

以上。(牵头单位:站党建办;责任单位:镇记者站、各村〈社区〉)。

六、工作要求

(一)提高思想认识,加强组织领导。

各有关单位、各村(社区)要充分认识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以下简称“创建活动”)的重要意义,

把创建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作为一件事关全局的大事来抓,

确保创建活动顺利进行。成立由镇党委、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

镇直相关单位、各村(社区)主要负责同志为成员的创建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在镇综治办,由杨自国同志任办公室主任。曾朝顶、浦颖、张涵为成员,负责创建的日常工作。

(二)建立健全机制,整合创建力量。

为确保创建活动这一

系统工程顺利开展。建立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领导小组办公室组织协调、有关单位各负其责、全社会共同参与的领导、协调、配合机制。二是把创建活动工作纳入对各村(社区)、镇直各单位的年度目标考核体系,建立健全目标考核和责任追究机制,适时督促检查,严格奖惩,促进创建工作顺利推进。三是建立健全创建活动工作经费保障机制,制定经费保障方案,抓好经费落实,确保活动顺利开展。四是建立健全深入开展先进单位、村(社区)

和先进个人评选、命名活动的表彰奖励机制,表彰先进,鞭策后进。五是各村(社区)的创建活动资料,按照测评内容的顺序整

理归档后报镇综治办。

各村(社区)、镇直各单位要结合实际,建立健全相关工作机制,切实保障创建活动有序、稳步推进。

(三)创新活动形式,丰富创建内涵。

各村(社区)、镇直各单位要联动联创,根据具体职责和目标任务,紧密配合,不断探索,与时俱进,

创造性地开展符合各自实际、体现各自特点的创建活动。要结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以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为切入点,进一步丰富内容、创新形式、拓展领域、扩大范围。县直各单位、各村(社区)要有各具特色的新举措、新办法、新亮点,力求创建活动取得新突破。

(四)强化宣传报道,营造创建氛围。

镇记者站要采取形式多样的方式,广泛开展对民族团结教育和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的宣传,积极营造浓厚的创建工作氛围。展好宣传教育工作,营造创建活动的浓厚氛围。确保在扎实工作的基础上通过开展的宣传报道活动,充分展示高质量的发展成果、民生改善促进和谐稳定成果,提高群众对创建工作的知晓率,显著增强全县各族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在第三方评估中,实现群众对城乡生态宜居、安全幸福感、创建绩效评价的满意度均达

90以上的目标。

镇文化站工作总结篇8

根据路创[20__]1号文件精神,努力创建“洁、畅、绿、美、优、安”的文明公路,结合镇创建文明公路工作实际,现将镇文明公路创建工作总结如下:

一、加强领导,成立组织:切实加强对全镇创建文明公路工作的领导。镇成立以镇党委书记为组长,分管公路和城镇建设的副镇长为副组长,行政执法分局、规划分局、公安、财政、水利、林业、土地等单位为成员的领导小组,切实抓好镇文明公路创建工作。

二、创建工作任务、完成时间:根据政[20__]54号文件精神,镇20__年创建文明公路工作已完成的任务是:使s311公路街道段,美化、亮化、建设绿化带、排水设施建设、整治骑路集市、占道经营、乱堆乱放等。镇区外道路,加强建筑红线控制,整治违法建设,确保道路中线两侧50米内,无违章建筑。具体任务落实如下:

1、s311公路街道段亮化工作:s311公路街道段东起八一粮站,西至凯源工业园,约4公里亮化工程于20__年2月底全部完工,加油站经化肥厂至淮溪大道约3公里亮化工作于11月底完工,现正常投入使用,真正地使镇区公路亮起来。

2、公路排水设施建设:s311公路东起政府新区,南至康乐小区南端,建设时间20__年10月底完工,确保镇区公路无积水。

3、公路绿化带建设:s311公路东起政府新区西至淮南铁路,新建绿化池,灌木与树木绿化相间, 20__年10月底完工,加油站经化肥厂至淮溪大道约3公里新建绿化池,灌木与树木绿化相间于11月底完工,确保公路美化、绿化,使公路绿起来。

4、整治骑路集市,占道经营:整治重点区域是:八一中小学到老八一乡政府段,八一卫生院至七里村农科片“村村通”交叉口段,青洛村境内往能仁交叉口、往孙集交叉口段。这些地方存在占道经营,车辆乱停乱放。由镇行政执法分局具体集中整治和不间断的加强管理,真正地把道路让出来。

5、垃圾乱堆乱放和废旧物品回收市场清理:为了使公路清洁,成立了公路清扫队伍,每日一清扫,垃圾全部到垃圾中转站集中处理,真正地把垃圾装起来,每天处理一次。

6、整治违法建设:按照《县公路路政管理办法》要求,加强公路建筑红线控制整治违法建设,保证道路中线两侧50米范围内,无违章建筑,具体由镇行政执法分局每日巡察,发现一处,处理一处,确保公路安全运营。

7、公路拓宽工程:s311公路镇区段,东起双七路,西至化肥厂段,人多车多,道路显得很窄。10月底前已全面完成拓宽任务,增加慢车道和人行道,确保行车安全和道路畅通。

总之,镇各职能部门的密切配合和协作,齐抓共管,认真抓好本部门职责范围的创建工作,建设“洁、畅、绿、美、优、安”的文明公路。真正做到垃圾装起来,公路亮起来,公路绿起来,车辆管起来,把公路让出来,实现公路文明,符合群众利益、全镇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的和谐统一。

镇文化站工作总结篇9

按照会议安排,由我代表××镇作表态发言。

乡镇综合文化站是政府设立的最基层的公益性文化事业机构,是农民群众文化活动的阵地和场所。乡镇综合文化站的建设,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中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今天,县政府在这里召开全县综合文化站建设工作会议。会议进一步明晰了我县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目标,为促进文化事业的健康发展指明了方向,下一步,我镇将紧密结合实际,扎扎实实落实好此次会议要求,逐步开展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以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推动经济社会各项事业更好更快发展。

一、以宏扬先进文化为核心,加强对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的领导。近年来,我镇紧紧围绕建设海岛文化名镇的目标,把发展群众文化事业、打造海岛文化精品摆在突出位置,统筹兼顾,科学规划,取得了明显成效。全镇文化阵地建设不断加强,文化基础设施日益完善,群众文化参与热情高涨,文化骨干队伍建设成果显著,文化活动开展精彩丰呈,文化在引导群众、促进社会和谐中的作用更加明显。下一步我镇将加强对综合文化站建设的领导,将综合文化站建设纳入社会发展总体规划,提上重要工作议事日程,成立综合文化站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建立工作机制,制定切实可行的具体实施方案,像抓经济建设那样,抓好综合文化站建设。

二、以服务群众为根本,扎实推进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一是进一步完善综合文化站建设。切实履行综合文化站宣传教育、文化娱乐、科普教育、信息服务等职能,同时建立健全党委和政府统一领导,工会、共青团、妇联、残联等人民团体积极参与的工作机制,形成推动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的合力。二是切实抓好文化骨干队伍建设。大力培养、引进文化专业人才,进一步健全社区、村文化骨干队伍,逐步形成镇、社区、村二级文化骨干网络;加强对群众性文化队伍的辅导和管理,通过举办各类培训班,全面提高社区、村业余文化团体的业务素质。高度重视文化作品的创作,对文化创作型人才予以一定支持和奖励,为他们创作出优秀的文化作品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三是积极开展“千镇万村种文化”活动。以综合文化站为依托,不断丰富内容和形式,继续开展“送电影、送戏”下乡活动,组织举办群众喜闻乐见的文体活动,打造××文化活动品牌。大力发展广场文化、社区文化,认真挖掘与梳理具有明显地方特色的民间文化,培育一批特色文化示范社区(村)。同时积极开展城乡文化结对活动,有选择地组织城镇社区与渔农村社区进行文化结对,推进城乡文化互动、互送和交流,促进城市文明向渔农村的辐射及渔农村文化在城市的展示。

三、以改革创新为动力,着力拓展乡镇综合文化站功能延伸。探索多渠道的公共文化服务机制,打破部门和所有制界限,建立以公有制为主导、多种所有制形式共同发展的乡镇公共文化服务网络。按照“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市场运作、增强活力”的思路,吸引社会各方面力量,参与和支持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和运行,拓展文化站的服务功能和发展空间。同时,深化综合文化站内部劳动、人事、分配等方面的改革。进一步健全综合文化站内的设施、人员、经费的管理制度,进一步建立竞争、激励、约束、实效的岗位目标责任制,进一步加强对综合文化站的业务指导,形成长效服务机制。

镇文化站工作总结篇10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和党的十会议精神,以保障我镇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体育权益为目标,坚持政府为主导、公共财政为支撑,全面提升我镇公共文化体育服务能力、服务效益和服务水平。

二、组织领导

按照市委市政府创建要求,建立由镇政府统一领导、相关站所分工负责的管理体制和工作体制,建立由镇长任组长,镇分管党群副书记、宣传委员任为副组长(宣传委员任常务副组长),镇财管所、综合文化站、广电站、社会保障所、教委办、公会、团委、妇联、各村(居)总支书记组成的文体工程建设工作小组;工作小组设在综合文化站,负责日常工作,办公室主任由宣传委员担任,副组长由综合文化站长担任。全面落实我镇2014年在文体工程建设中的职责,把文体工程工作列入和各部门、站所、村居的考核内容。

三、工作目标

到2014年年底,基本建成镇村覆盖、服务便捷、供给高效、组织保障有力的公共文体服务体系,根据市委、市政府创建的相关要求以及《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标准》,2014年我镇建成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具体工作目标是:

(一)公共文化设施方面:

1、2014年人均公益性文化设施面积达0.14平方米,“十五”期末达0.18平方米,公共文化设施达到镇、村(居)、企业全覆盖,人均体育场地达到2.5平方米,建立10公里文体圈。

2、2014年,按照市委办公室文件要求重新修建镇综合文化站,与镇党校、成人教育中心、社会民间资本结合规划建设,建筑面积不少于5000平方米,具备多功能活动厅、图书馆分馆、特色文化展示厅、电子阅览室、老年活动室、少儿活动室、文化资源共享各类培训活动室、室、健身房、台球室、乒乓球室、国民体质测试室、室内游泳馆、室内篮球馆等。

3、镇区文体公园建设,改造现有镇文化广场建成占地40亩以上,具备可容纳2000人的健身娱乐活动的露天文体广场和篮球场、羽毛球场、室外宣传画廊的功能设施。

4、村(社区)文化活动阵地建设,2014年全镇21个村(居)全面建成不低于50平方米的农家书屋、电子阅览室、老年活动室、健身房、乒乓球室、室。其中邓高、高庄、星港、新联、顾沈、朗张、(社区)、丁冒、场东、塘湾、场西、高庄、天阳、新港、髙李要建成200平方米以上的文化室,占全镇总村数的百分之七十以上,文化广场面积3亩以上,具备文化长廊、篮球场、羽毛球场、儿童乐园、十套以上的健身路径、健身步道、健身舞场等功能设施。

(二)公共文化服务供给方面

1、镇公共文化电子阅览室开放每周不低于42小时;

2、镇文化站免费开放每周不低于60小时;

3、结合省市向基层送书,镇政府每年对各村追加500册图书、送戏每村四场,其中由镇组织一台戏巡回演出,每村两场。确保每个行政村平均每人一册书、每月看一场电影、每年看四场以上的文艺演出;

4、2014年年底有线电视入户率达98%;

5、镇级每年至少举办4场较大规模的文体活动,一季度文体艺术节、体育运动会;二季度村居象棋、乒乓球、拔河循环赛;三季度举办校园艺术节、机关企业联谊会;四季度举办城乡文化互动送戏进村巡回演出,每片一场次。

6、2014年底每个行政村至少举办6次以上的较大规模的群众文体活动,百分之三十的村举办“乐一天”文体艺术节,全镇126次较大规模的文体活动,培育文化中心户、文化特色户、非遗传人5-10家;

7、积极开展“文化特色展示活动”、“广场舞大赛”、“我夸如皋好、唱说新典型”等市级层面的各项活动。

(三)公共文化人员配备方面:

按照国家、省、市编制要求,2012年我镇综合文化站已经配备3名文化专职人员,其中站长一名,文化专干一名,体育专干一名。2014年按照市委市政府精神,一是对文化站人员重新整合,配优配强文化站班子,二是配备好村级享受文化岗位补贴的文化辅导员(文化体育指导员)。

(四)文化产业

2014年文化产业确保完成市下达的各项指标任务,新增文化产业和体育企业4个,亿元文化企业或者体育企业一个。

四、工作措施

(一)2014年镇综合文化站一季度搬进新文体中心使用。确保2014年省公共文化示范镇通过验收。

(二)提升村级文体活动室,2014年各村确保文化阵地50平方米,农家书屋藏书量2500册,针对部分农家书屋存书不足的文体,镇政府采取镇村和共建单位两级共同出资,购买书籍进行补充。各村存数量确保每人一册,即每个农家书屋藏书量为2500-3000册,达到南通市农家书屋示范镇的标准;2014年全镇各村都建有10台以上标准配置的公共电子阅览室,基本形成服务便覆盖全镇的数字化服务体系。

(三)继续抓好“四送”工作,配合市文广新局,自我加压组织开展好送图书、送戏、送电影、送展览到农村活动,满足人民群众读书、看报、看电视、看戏等文化需求。

(四)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群众文化活动,继续做好一年一度的文体艺术节、农民运动会传统文体活动的开展,增加庙会文化艺术节、企业运动会等,确保每年大型活动4场以上;百分之三十的村要开展形式多样、群众喜闻乐见的文体“乐一天”农民艺术节活动,如趣味运动会、片与片开展篮球、拔河、乒乓球比赛、文艺演出等。市镇两级采取以奖代补的形色予以考核。

(五)加大文化经费保障力度,按照省、市要求“财政对文化体育支出不低于同级财政经常性收入增长幅度、占财政总支出比重达到2%以上的要求,长期和短期相结合不断增加对文化的投入,建立公共财政投入稳定增长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