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当行管理办法十篇

时间:2023-03-14 04:01:26

典当行管理办法

典当行管理办法篇1

关键词:典当;典当法;典当管理规范

典当这个古老的行业自1987年在中国大陆复出以后,全国典当业一直处于多头管理、高速发展、混乱经营局面。其主管部门历经中国人民银行,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和商务部,管理规范也由《典当行管理暂行办法》到《典当行管理办法》和《典当管理办法》,但是部门立法的缺陷一直困扰着典当业的健康发展。主要表现就是在典当业的管理上全社会一直存在重大争议、管理办法与实践脱节、部分重要管理规范与习惯法冲突以及不断涌现的典当新业务造成典当业者无法可依等。据马丁在《中国典当网》上撰写的“典当行业调查分析报告,2005年全国典当行的数量突破了2000家,营业额也大幅度增加。以上海为例,2005年对70家典当统计共完成营业额67.7亿元,38.37万笔,平均每笔1.6783万元。随着我国经济高速增长和经济规模的不断壮大,典当业对社会经济生活的影响也会随之增加,在这个背景下通过提高典当立法层次,制定一部统一的典当商法,克服当前部门立法的局限性显得十分必要和迫切。

一、制定典当法的必要性

(一)关于典当立法管理的争议

我国典当业据说肇始于南朝,在经历了一千六百多年的兴衰沉浮后又重新发展起来,但是从标志着新中国典当业复出的四川成都华茂典当行成立之日起,①典当业是否应当统一立法就一直伴随着争议。新中国成立后,典当业一度被禁止,通过专门的立法规范典当业已无必要,对于民间尚存的部分典当行为,沿用政策、司法解释等进行调整。如1987年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贯彻执行民事政策法律的意见》第58条和1988年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若干问题的意见(试行)第120条均对典权制度作了肯定。典当业重新兴起以后,如何通过立法规范典当业,在政府管理层和法学界一直存在不同意见。

在政府方面,起初典当行被作为金融机构由中国人民银行实行从严管理的政策;2000年6月典当业监管由国家经贸委接管并宣布“取消典当行金融机构的资格”,而作为特殊的工商企业,放宽典当行的市场准入条件,允许典当行从事动产和财产权利业务;2003年7月国家经贸委撤销,商务部组建后负责典当业的监管。行业主管部门的频繁更换,典当企业从“金融机构”到“特殊工商企业”再到“比较特殊工商企业”的角色定位变化,不仅仅是机构改革的需要,实际上更主要反映了政府管理层对典当业的性质认定至今尚未达成稳定共识。

在法学界方面,关于典当业的立法形式,一直有两种主张:一是在《物权法》的“质权篇”中增设“营业质”一节;二是专门制定一部典当商法。2002年12月17日由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办公室拟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草案)中,未有营业质权的规定,2005年2月商务部和公安部又联合颁布了《典当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为克服典当管理规范效力不够的缺陷,在梁彗星教授和王利明教授牵头起草的《物权法》(草案)中专门设定了营业质权,如果这一规定得以采用,典当业的专门立法在短期内已无出台可能。而“营业质权”相关规定能否覆盖实践中的“典当”行为在法学界也存在不同看法,在《物权法(草案)》四次审议过程中,有关“典权”的规定两次写进去,又两次被拿掉,这说明立法机关和法学界关于典当的立法争议的确很大。

正是政府和法学界对典当业认识的诸多不确定性,导致典当业至今尚未纳入法律的高度进行调整,当典当业务与上游的银行担保业务、下游的寄卖业务因混同产生争议时,因现有的《办法》效力不足,许多正常的典当行为也陷入法律管辖的飞地,而一些新业务如关于股票质:的处分等更是无法可依。

(二)《办法》的层次和效力低下

我国的典当行业尽管恢复和发展速度很快,但由于管理规范的层次低、效力不高,不能满足实践需求。《办法》就其法律等级和效力而言,属于行政规章,层次和效力低于法律、法规。这在立法管理上至少产生了两个不利于典当业发展的后果:第一,它不能阻止国务院其他部门及地方立法机关制订相关规章,造成部门多头管理上的混乱;第二,当国务院其他部门及地方立法机关制订的相关规章与《办法》不一致时,是根据规范制定机关的层次还是根据规范颁布的时间先后确定其效力,我国法律无明确规定,因此造成企业依法经营时无所适从。现实情形正是如此,由于尚无国家统一权威立法,尽管《办法》全面规定了典当行的性质、主管部门、设立及变更和终止程序、经营范围、经营方式以及罚则等,但在具体执行时,特别是进入法庭诉讼时,其依据就各取所需。因为各有关管理部门的行业规定及省市地方立法规定的原则不同,从而导致典当行业经营和发展中纠纷增多,一些典当行为的有效性只能通过最高人民法院或者主管机关的“复函”予以肯定,如1993年“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戴文林、戴文治诉高学孔房屋典当纠纷如何处理的复函”中关于“绝卖”的回复和1996年“中国人民银行关于对典当行从事房屋抵:贷款业务有关问题的复函”中关于“不禁止房屋抵:贷款业务”的回复等等。这种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管理方式降低了企业管理效率,严重影响企业的永续经营。

(三)《办法》部分重要规范或过于抽象,缺乏可操作性

《办法》部分重要规范过于抽象,缺乏可操作性。如《办法》虽然允许典当企业成立分支机构,但分支机构的法律地位如何,《办法》中并没有明确规定;《办法》第53条笼统的规定,对属于赃物或者有赃物嫌疑的当物,公安机关应当依法予以扣:,并依照此时国家有关规定处理,但何谓“国家有关规定”,也没有明确,实践中无法操作;对于当物毁损,典当行进行赔偿方面也没有详细的规定,实务中只能依据《民法通则》的相关规定处理,使《办法》作为特别法的作用大为降低;按照《办法》规定,房地产、汽车等绝当后,当户应当前来办理登记过户手续,但在典当实务中当户往往拒不履行义务,因《办法》与公安部门的车辆登记管理规定缺乏上位法上的衔接,此时若典当公司单方面办理过户手续,通常被有关部门依法拒绝等等。《办法》中这类因过于抽象而不便于操作的规范还有许多,与其通过权力有限的部门制定效力部高的实施细则,还不如制定一部权威的商法典一并解决这些问题。此外,通过制定典当法,还可以为典当业者提供一个更有保障的权利救济渠道,如在正常的典当活动遇到有关部门的依法拒绝、阻碍和消极不作为时,典当企业可以通过司法渠道保护自己的利益。

(四)与典当业相关的主要法律规范之间存在冲突

调整我国现今典当业的法律规范主要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以下简称《担保法》)中有关质:的规定;商务部和公安部联合颁布的《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以下简称《公司法》)中关于公司设立和营运的规定;国务院其他部门颁布的涉及典当业的规章、地方机关有关典当业的规定等等。由于“政出多门”,这些规范或衔接不好或相互冲突,影响典当业的健康经营。其中最为理论和实务界所病诟的是《办法》与《担保法》之间的冲突,根据我国《担保法》的规定,质:权是一种营业质权,流质约定无效;而根据《办法》,典当不仅是一种营业质,出质人还可以不动产抵:而获得融资,质权人因此获得抵:权,这表明典当企业因典当行为所获得的权利与营业质权有所不同,因此,《办法》中承认流质约定有效。在此情形下典当公司到底应该适用《担保法》还是适用《办法》呢?从法律效力层次看,前者的效力无疑高于后者,但从一般法与特别法的关系看,后者又应优先于前者,典当业者因此陷入无所适从境地。

二、制定典当法的紧迫性

从近年来典当业的业务创新看,部分业务已经游离于《办法》和其它法律规范的调节范围之外,因此制定典当法,提高典当管理立法层次具有紧迫性。

(一)典当业开展连锁经营没有明确的法律依据

2007年上海百联集团组建了中国第一家现代典当连锁公司——华联典当连锁公司,它标志着典当业这一中国最古老的行业又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中国典当业尝试连锁经营至少受到以下两个因素的影响:一是商业企业连锁经营因其在降低成本、抵抗风险和提高竞争力方面的明显作用已经风靡全世界;二是作为连锁经营发源地的美国给我们做出了榜样。如成立于1987年的美国国际典当有限公司,在1990年成为纽约证券交易所的上市公司,该公司在全国共有连锁典当行765家,在英国、瑞典也有分支机构。通过连锁经营和管理,企业的整体实力迅速得到提高。①虽然我国典当业具有悠久的历史,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从法律上规范典当企业连锁经营却几乎是空白。

根据《办法》第3、第12条之规定,典当行是依法设立的专门从事典当活动的企业法人,其组织形式与组织机构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以下简称《公司法》);典当行可以跨省(自治区、直辖市)设立分支机构。这两条通常被理解为典当业合法开展连锁经营的通行证,其实这是对上述条款的误解。首先根据《公司法》,分支机构不具有法人资格,其行为受到法人规制的诸多限制,因此在市场上不能独立承担民事责任。其次,根据连锁机构法律地位的不同,连锁企业一般分三种:其一,连锁机构没有法人资格,类似于分支机构,此类连锁企业的经营活动受其法律地位、经营能力等诸多限制,在企业发展的规模、速度和降低成本方面没有明显的优势;其二,连锁机构具有法人资格,但属于一方全额投资或控股,其行为仍受到法人部分限制,并常常使连锁企业对市场变化反映迟钝,降低了连锁企业的效率;其三,连锁机构不仅具有完全独立法人资格,而且相互之间在品牌、业务、管理和人才等方面实现资源共享。其中第一种因规模和实力小,经营成本高,属于较低层次的连锁经营;第三种因能迅速提高市场占有率,成本低、风险小属于较高层次的连锁经营。第三,显然,按照《办法》,我国典当业只能开展低层次的连锁经营,但在典当实务中业者基本上都是采用第三种连锁经营方式,只不过为躲避有关部门的审查,大股东们多采用隐名的方式注册经营。此外,考察现有的法律法规,即使允许设立分支机构,并不意味着可以开展连锁经营,无论是《办法》还是其他法律、法规均没有对典当连锁经营的主体资格、经营方式和责任承担作出任何明确规定,在实践中,凡是一个投资人同时申请设立两家以上典当行的,有关主管机关不予支持。②典当连锁经营中的这种实践与管理规范脱节的现象在整个典当业中普遍存在,即要么无法可依,要么有法不依。

(二)典当公司开展股票典当业务蕴含巨大的法律风险

股票典当业务是一种主要为证券市场中的个人投资者提供融资服务的业务。具体来说,典当公司首先与券商谈好合作事项,通过券商对客户进行监管,客户在与典当行签订合同后,将股票过户到与典当行合作的证券公司营业部的账户上,同时典当行也将资金注入此账户。在合同到期前,客户可以自由操作股票交易,但一分钱也不能提走。客户在典当期满赎当后,账户解除冻结。虽然《办法》规定典当行可以经营作为财产权利的股票的质:典当业务,但是作为部门规章,它也无法对涉及其它部门管辖的事情作出规定。而且无论是《公司法》、《证券法》还是《办法》本身均未对股票典当后如何操作及其双方的权利义务如何保障作出任何规定。因此,当出质人未能按期赎质,典当行和证券公司强行平仓的行为不仅和《担保法》关于处理质:物的法律相冲突,而且违背《证券法》交易自由的原则精神,这种严重违法的行为一旦引起司法诉讼,不仅当事人权益得不到法律的保护,而且还面临着因违法受到法律惩处的可能。显然,依靠《办法》无法保护股票典当当事人权益,欲规避此一风险,制定典当法,并与《公司法》、《证券法》的相关规定一道共同规制股票典当行为不失为较好的选择。

(三)土地使用权不宜典当

根据《办法》第二十五条,经批准,典当行可以经营财产权利质:典当业务和房地产(外省、自治区、直辖市的房地产或者未取得商品房预售许可证的在建工程除外)抵:典当业务。土地使用权属于财产权利,当然也在典当业经营范围之内,但是无论从典当业的性质定位还是从相关法律的立法宗旨来看,典当也不应经营土地使用权,或者至少在经营土地使用权时受到某种严格的限制。首先,典当业是适应企业和个人的短期融资需要而存在的,它发挥着金融机构没有或还不完善的功能,而土地使用权作为依附于大宗不动产上的财产权利,长期作为企业和个人向银行融资的主要担保手段,已经形成了一套完整而成熟的操作规则,维系着当事人之间的利益平衡。典当业经营土地使用权,在业务上就会与银行业发生混同,如果进而因为竞争发生纠纷,鉴于目前尚无典当法,当事人将会陷入无法可依的局面,无疑将损害当事人利益。其次,典当公司在实际操作土地使用权业务时,也存在极不规范的行为,如一些典当公司利用城市郊区或城中村部分集体单位急需资金,诱使当事人以集体土地使用权进行典当,在当事人不能如期还款时就以极其便宜的价格通过典当直接获得集体使用权,既违犯土地法,拍卖法,也违犯公平交易原则。因此,在没有严格限制的条件下,目前不宜将土地使用权作为典当经营的范围。

三、典当立法应坚持三个平衡的原则

典当业面对上述诸多缺陷,应当说促成一部由最高立法机关制定并颁布实施的典当法已十分必要。因为现今典当业的经营范围不断扩大,由动产延伸到财产权利、不动产,典当方式由质:向抵:拓展,传统法理学上的营业质已经不能概括典当的真正内涵。事实上,国外的典当业都由典当专门法规调整,如英国《1960年典当商法》、新加坡《典当商法》、香港《当:商条例》等。由此,制定一部专门典当法既符合当前的立法趋势即立法由综合性向专门性过渡,又能促进典当业的规范发展,典当业的法制化必将获得更快的发展。鉴于目前的典当实践与典当管理规范脱节的现实,建议在制定统一的典当法时应把握好三个平衡的原则:

(一)典当理论与典当实践的平衡

典当的定义与立法选择。根据习惯法,“典”和“当”在民间有着明确的不同含义,“典”多指不动产抵:,“当”则指动产质:。根据《办法》第3条,典当是指“当户将其动产、财产权利作为当物质:或者将其房地产作为当物抵:给典当行,交付一定比例费用,取得当金,并在约定期限内支付当金利息、偿还当金、赎回当物的行为”。依据该条文,典当行实际上存在名不符实的现象:一方面,典当行实际并不从事“典”这项业务,即没有向出当人支付典价而占有其不动产作为收益使用的行为;另一方面,典当业务已经超出了原来意义上的“当”,即不但占有出当人的动产或权利凭证以担保债权实现,同时也从事不动产的抵:贷款。典和当、动产和不动产在物权法上适用不同的占有和处分规则,显然,《办法》的起草人选择了摈弃历史而按照自己的理解对典当作出定义,但是实践依然按照自己的路径前行。如典当行在从事不动产抵:时明显违反《担保法》关于抵:必须转移占有的规定,但从现实出发,有关部门在监管工作中对此并没有禁止。因此,从实践的角度与其让当事人违法,还不如在立法选择时尊重历史、尊重习惯,只要这种历史和习惯不违背社会公益和善良风俗习惯。

(二)保持传统习惯与管理创新平衡

新《办法》与旧的典当管理规范相比,在时代性和全面性上的确有不少进步,但在对典当实践的重视和典当习惯的尊重方面仍然显得不足够。最典型的是怎么处理绝当物。所谓“绝当”,是指自典当期满之日起一段时期内,当户既不赎当,又不续当的当物。如何处理绝当,关键在于对典当合同性质的认定。《办法》第3条将典当合同性质认定为质:合同,《担保法》第66条禁止质:合同中订立流质契约,为了与《担保法》的规定相衔接,《办法》规定死当物品,3万元以上可以委托拍卖行公开拍卖;拍卖的收入在扣除质:贷款本息和典当及拍卖的费用后,剩余部分应当退给当户。但从现实情况来看,典当行在经营典当业务时并没有遵守这个规定,它们通常约定典当人逾期不赎时典当物所有权直接转移给典当行。尽管依照《担保法》这类合同当然应属无效,但现实中存在大量的此类条款,没有足够的证据显示流质契约导致了典当业纠纷的增加,监管部门也没有为此采取更严格的监管措施。

典当企业之所以敢于依照习惯,并在实践中违反《办法》,也许最充分的理由是企业和个人并没有因此受到严重损失,即使遭受损失也是在可以接受的范围内,甚至增加了收益;监管部门之所以没有为此采取更严格的监管措施,至少说明典当企业的行为并没有严重破坏社会经济秩序和管理秩序。事实上,典当企业允许流质契约的习惯做法符合《担保法》的发展新趋势,这就为典当立法提供了可借鉴之处:在对具有历史传统的商业进行立法管理时,如果该行业的习惯法符合一般公平原则,不损害社会公共利益,也为业内人士广泛接受,就应当尊重历史,重视实践,不要盲目创新。

(三)从严管理与交易自由平衡

鉴于典当业的特殊性,需要从严管理,但从商业便利的角度又需要保证交易自由,把握二者之间的平衡的确不易。总的来看,《办法》从严管理的体现过多,交易自由的体现太少,如第26条对典当行的经营范围限制规定过多。典当行不得经营下列业务:非绝当物品的销售以及旧物的收购、寄售;动产抵:业务;集资、吸收存款或者变相吸收存款;发放信用贷款;未经商务部批准的其他业务,这些规定不利于典当业的进一步发展。在一些典当业经营状况良好的国家,典当行的经营范围非常广、综合性强,“典当行不仅经营典当业务,还做一些商品零售业务,包括旧货出售和卖新产品,一家典当行可拥有多个许可证,因为多种经营可以降低经营风险,增加其赢利点,有利于典当行经营稳定,也更加便民”。《办法》关于绝当物的处理规定亦是如此,既不同于传统的典当,也与实践中的做法相悖,结果使典当业丧失了营业质的性质而类似于一般的质:贷款,典当行也因获利机会更小而降低了积极性。

鉴于上述原因,建议立法时除对可能影响社会稳定的因素从严控制以外,对是否设立分支机构、经营范围等尊重当事人的自主选择,维护交易自由。

参考文献:

[1]宓公干.典当论[M].上海书店,1992.352.

[2]钱鑫.典当业有了连锁[N].解放日报,2007-2-29.

[3]刘心稳.中国民法学研究述评[M].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6.405-406.

典当行管理办法篇2

「关键词典当,融资,监管,立法

引言

在我国,典当作为一种辅助性的融资手段已成为银行业务有效和必要的补充,也为中小提供了一种融资新渠道。另一方面它作为业中的边缘行业,又很容易被忽略。在其发展初期出现失控,过滥现象,高息揽储、高利贷等违法行为时有发生;在这种情况下,国家加强了监管,但由于法律监管过严和立法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又严重限制了它的进一步发展。

一、典当法律关系的实质分析

传统所称的典当,实际上是指“当”,是一种设定质权的行为,称为营业质,不同于一般的质权和典权。2001年新的《典当行管理办法》出台后,典当行管理办法第三条规定:本办法所称典当,是指当户将其动产、财产权利作为当物质押或者将其房地产作为当物抵押给典当行,交付一定比例费用,取得当金,并在约定期限内支付当金利息、偿还当金、赎回当物的行为。由此可见我国现在的典当行是以实物占有转移的形式为企业和个人提供质押或抵押贷款的特殊金融企业。其典当业务,简单来讲,是一种以质押为条件的货币借贷,因为增加了房地产典当业务,又多一层抵押贷款关系。可见,现今的典当已经沦为一种质押贷款,丧失了传统的营业质的特征。

二、典当的融资功能

近几年,由于银行资本存在的风险机率的日益加大和金融危机的触角不断延伸,使世界各国的典当融资业务进一步兴旺起来。典当为一种非主流融资渠道,与银行相比,主要有以下特点:

1.其融资对象主要是中小企业和个人。主要是为了满足他们的急需,是他们颇有保证的资金来源。中、小企业改革、改制资本有限,实力不足,从商业银行申请借贷极为不易。但为生存计,这些中、小企业又必须使资本加快周转,从而增强改革、改制的信心。因而,一旦资金出现缺口,他们就可以求助于典当。在欧美国家和我国地区,往往会有这种情形,中、小企业于春季典当冬季之剩余货物,将当款用于置办夏季货物;再于秋季典当夏季之剩余货物,将当款用于置办冬季货物。一年四季,押新赎旧,循环往复,维待生计。若中、小企业急需调整产品结构或生产能力,也可求助于典当行,办理大宗物资和生产设备的质押业务。(石光华:《从多棱角看典当业务》,载《上海商业》2002年第1期。)

2.较之银行更方便快捷,而且能省去人情之苦。对放款对象毫不挑剔,不凭亲疏远近、也不论与当户的行政干系来决定当本、利息,而是根据当物的成色高低、价值大小来展开业务。这就使所有当户深感便利。,我国商业银行大多采用信用放贷、多不贷于个人。即便是消费信贷,质物要求也非常人所能达到,不贷小额。至于中、小银行,其慑于风险,放款对象大都固定,认人认门。而典当行对此一般都能做到随来随当,这相对于商业银行信用贷款的严格的审贷流程要宽松得多。(石光华:《从多棱角看典当业务》,载《上海商业》2002年第1期。)就拿房屋典当业务来讲,和银行相比,房屋典当中间环节少,放款速度快,很适宜用于居民应急典当。按照规定,业主只需将产权证和身份证等相关证件提供给典当行,并和典当行一起在当地的房产管理部门办理房产评估和抵押登记,签订典当协议后,就可以拿到当金了,典当款项的用途不受限制。而银行的抵押贷款只能用于一定范围内,银行对此要予以监督,用途不当或挪作它用,银行有权收回进行信贷制裁。同时,到银行办理房屋抵押贷款的程序较复杂,比如申请、审批、对贷款人作细致的信用评估等(王亚妮:《典当新话-老行变成投资新宠》,载新华网2003-10-29.)

3.典当行的另一大特点就是安全性高,从商业来考察,这一特点应该是其最大经营特点。典当业不仅能成功规避金融风险,而且也是安全性较高的、特殊的融资机构。因其采取抵押放款,信用风险可以得到一定的预防和抑制;同时,又因其资本来源并非储户,所以也不怕挤兑风潮,融资安全得到了比较充分的保障。(石光华:《从多棱角看典当业务》,载《上海商业》2002年第1期。)

三、我国典当融资所面临的法律问题

(一) 典当行的立法体系和监管体制不够完善。

典当行发展初期没有进行行业立法,各部门职责不明确,监管不力。1996年,人民银行《典当行管理暂行办法》,形成以人民银行为主,公安、工商为辅的监管体制。但由于出台仓促,《暂行办法》与典当行业的发展还有不少不相适应的问题。2001年,典当行监管职责移交国家经贸委,后者制定并颁布了《典当行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与前者相比“办法”有了新的突破:减少了审批环节;降低了注册资本,取消了股本限制;扩大了经营范围,明确规定可以经营财产权利和房地产典当业务;可以从银行贷款,允许负债经营;可以设立分支机构等。(侯云春:《贯彻 促进典当业健康发展-在全国典当工作会议上的讲话》,载《经贸导刊》2001年第18期。)

但仍存在很多问题,一是由于没有制定完整严格的担保法规,加之民间传统上也是质典不分,从而导致概念模糊不清。“办法”把典当定性为临时性质的质押贷款,将质押贷款与典当等同,这不能不说是一大缺陷。因为作为一种金融制度,它与质押贷款本来就有同等功能。而将其定位为质押贷款,既是制度的功能重叠和浪费,又扭曲了典当的固有价值,将用益物权与价值物权混同。(王勇:《典当行的法律特征和法律环境》,载《天府新论》1999年第2期。)

二是由于缺乏一些相关的实施细则和配套规定,致使有些“办法”规定的业务成为空中楼阁,没有得到很好的具体实施。比如根据国家对于办理房地产抵押的程序规定,房屋抵押权转让必须向当地房屋管理部门办理房屋他项权证登记手续,而国家建设部没有明确规定可向典当行提供此项服务(罗欣贤、何五星:《关于加快广州典当业发展的探讨》,载《探求》2004年第3期。)。而且“房产典当”死当后,房管部门只办理房产的买卖、继承和赠予的过户手续,典当关系不能据以移转房产所有权。“车辆”的典当也是如此。车管所只办理车辆买卖、赠与与调拨关系的过户手续,使典当关系因无法律规定而无法真正成立(陈开欣著:《典当知识入门》,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

三是除了由经贸委履行主要监管职责外,还要由公安机关按特殊行业进行管理。多重管理必然造成多重审批,不可避免地将会出现管理矛盾。

四是未建立统一的典当行财会制度和考核评价指标体系,监管部门难于掌握典当行的真实情况。这会监管工作的性和有效性。另外,典当行业管理的政府主管部门(执法主体)的执法和行政处罚行为缺乏与《典当行管理办法》配套的相关政策性规定,难以会同公安、工商等部门实现共同执法(邱宗跃:《广西典当业存在的问题与对策》,载《广西经贸》2003年第6期。)

五是典当业协会未起到其应有的作用。在美国全国有典当行业联合会,各州、地区有典当行业协会对典当活动自我约束。目前我国现有的全国性的典当协会仅为旧货协会下面的二级协会,其权威性和会员参与程度均有限,没有真正起到联合、规范、协调全国典当行业的作用。地方性典当协会虽然成立了一些,但由于缺乏统一的管理和指导对典当行自律作用也十分有限。同时由于典当行业协会力量不足,本应由典当协会承担的职能却由政府部门承担了。(谢丽:《外国典当考察报告》,载《中国经贸导刊》2003年第3期。)

六是中央与地方立法相矛盾。 比如尽管2001年下半年国家经贸委出台了《典当行管理办法》,允许房地产典当,可日益增长的房地产抵押业务在许多省市中却没有有效开展。如《广东省典当管理条例》并不允许房地产典当,加之广东省人大常委会于2003年2月才正式废止了《广东省典当管理条例》,使房地产典当这一业务一直没有得以开展。

(二) 市场准入过严。

“办法”对典当行规定了严格的设立条件和审批程序,监管部门还有意限制典当行的数量和规模。第四十五条规定: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依据“统筹规划,合理布局,适度竞争,规范经营”的原则,对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的典当行数量及布局进行调控。而且在其设立条件中规定的符合国家对典当行合理布局,统筹规划的要求,这一条件无法量化,有强烈的主观色彩,仅凭管理机构的主观意志,它觉得符合就符合,并没有一个具体的标准,也为腐败埋下了隐患。

典当行管理办法篇3

    2006年1月,财政部、商务部公开征求对《典当业务:会计科目和会计报表(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商务部《意见稿》)的意见,标志着监管部门正着力加强对典当行业的规范和监管,努力推动其健康有序发展。本文拟在分析典当业会计制度存在问题的基础上,借鉴其他行业会计制度的经验,就我国典当业会计制度的框架作些探讨,以期对即将制定的典当业务会计制度有所帮助。

    一、我国典当业会计制度存在的主要问题

    据史料记载,我国的典当业产生于南北朝,兴于唐宋,盛于明清,衰于清末。新中国成立后,典当业被逐步取缔。直到1987年,成都市开办新中国第一家典当行—四川成都市华茂典当行。1993年,典当行作为金融机构由中国人民银行监管。2000年,典当行被作为一种特殊的工商企业划归国家经贸委监管。2003年被划归国家商务部监管。近二十年来,典当业会计制度因监管部门的频繁变化而不统一,有的执行1997年人行提出的《典当行会计基本制度(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人行典当会计制度》);有的执行《企业会计制度》或《小企业会计制度》 ;还有的执行《金融企业会计制度》。综合分析,目前典当会计制度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一)《人行典当会计制度》存在的主要问题

    2000年之前,典当行作为金融机构由中国人民银行监管。1997年人行拟定的《典当行会计基本制度》,把典当行作为特殊的非银行金融机构监管,是根据当时的《金融企业会计制度》和《典当行管理暂行办法》设计制定。由于监管职能的变化和新的《典当管理办法》赋予典当行新的功能,《人行典当会计制度》已经很难适应现代典当业务的需要。主要表现在:

    1.部分核算科目与当前《典当管理办法》规定相矛盾

    新的《典当管理办法》明确规定,典当行不得与其他典当行拆借或者变相拆措资金。而《人行典当会计制度》和当时的《典当行管理暂行办法》规定,同城典当行之间可以相互拆借资金,并设置了有关资金拆借的核算科目。新的《典当管理办法》还规定典当行不得对外投资,而《人行典当会计制度》设置了与投资有关的科目。这些科目的设置显然有悖新的《典当管理办法》。

    2.部分典当业务会计处理方法不当

    《人行典当会计制度》对绝当物品的处理是不管绝当物品的所有权是否转移,而仍视同贷款。绝当产生时,在会计核算上从原贷款科目直接转入绝当贷款科目,过于简单笼统,不能反映绝当贷款的实际情况。而新的《典当管理办法》对绝当的处理是以绝当物品估价金额的大小为标准,绝当物估价金额不足3万元的,典当行可以自行变卖或者折价处理,损溢自负。绝当物估价金额在3万元以上的,可以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的有关规定处理,也可以双方事先约定绝当后由典当行委托拍卖行公开拍卖。拍卖收入在扣除拍卖费用及当金本息后,剩余部分应当退还当户,不足部分向当户追索。这些新的规定要求必须设置相应的会计科目进行反映。

    3.有些会计报表的设置不尽合理

    《人行典当会计制度》的会计报表主要依据原《金融企业会计制度》设计,主要设置资产负债表、损益表、利润分配表三种。资产负债表和利润分配表除报表项目外,与现行企业会计制度还算统一,而损益表把费用明细表的内容也融入其中,与现行制度不统一。

    (二)其他会计制度存在的主要问题

    现行典当行除了执行《人行典当会计制度》外,有的执行《金融企业会计制度》,有的执行《企业会计制度》(包括《小企业会计制度》)。无论是《金融企业会计制度》,还是《企业会计制度》,对典当企业来说并不完全适用,主要表现在:

    1.现行企业会计制度无法体现典当业务的特殊性。这是由典当作为一种既有金融性质又有商业性质的、独特的社会经济现象的本质决定的。典当金融性业务的会计核算在《金融企业会计制度》可以找到规范,比如抵(质)押贷款的发放与收回,贷款利息收入的确认与计量等,但商业性业务的会计核算却无法从中找到规范,况且典当公司不属于金融机构也不能执行《金融企业会计制度》。而《企业会计制度》规范了一般商业性质的业务核算,却没有规范金融性质的业务。故现行单一的企业会计制度,不管是《金融企业会计制度》,还是《企业会计制度》都无法满足典当企业的特殊业务的核算要求。

    2.会计制度不统一,会计信息缺乏可比性。典当业的特殊性,决定了现行会计制度不能完全适应典当业务核算的需要,加上典当监管部门在典当业务会计核算上没有统一的要求,各家典当行只能自设会计制度。有的以《金融企业会计制度》为主,有的以《企业会计制度》为主,自行设置核算科目,自行设计会计报表,会计信息缺乏可比性,不利于行业监管。

    二、统一我国典当会计制度的构想

    我国典当业的重塑和发展当然包括完善会计核算体系在内,这是典当业健康发展和对其有效监管的基础。作为对经济进行反映和监督的一种管理活动,会计核算制度必然要与业务种类及其发展变化相适应。

    (一)设计典当企业会计制度的总体原则

    我国除了部分企业仍实行分行业的会计制度(要求逐步过渡实行《企业会计制度》)外,现行会计制度已基本统一,包括《企业会计制度》、《金融企业会计制度》和《小企业会计制度》三种。虽然典当企业经营的是贷款业务,过去也曾被认定为金融机构,但没有被纳入金融企业的范畴,所以不能执行《金融企业会计制度》,而应当执行《企业会计制度》(包括《小企业会计制度》)。在执行《企业会计制度》的同时,对《企业会计制度》没有规范的典当业的特殊业务,必须制定相应的《典当公司会计核算办法》加以规范。即典当企业会计制度的结构为:以《企业会计制度》为主,《典当公司会计核算办法》为补充。这样既不违背统一会计制度的要求,又解决了典当业务的特殊需要。当然,随着我国新会计准则体系的不断完善和发展,典当业务的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还可通过制定特殊行业的特定准则来规范,这也是我国会计核算制度改革的方向。

    (二)《典当公司会计核算办法》的框架结构

    作为一种行业的会计制度规范,应当使用比较统一的格式。财政部已颁布多项行业会计制度,如《投资公司会计核算办法》、《信托业务会计核算办法》等。商务部《意见稿》使用的名称是《典当业务:会计科目和会计报表》,其中分两个部分叙述,即:会计科目及使用说明和会计报表格式,但体例上显得不够规范和完整。笔者认为,典当公司会计核算制度也应当使用规范化的名称和格式,参照财政部已经颁布的几个行业会计核算办法的总体框架,《典当公司会计核算办法》至少应当包含以下三个部分:

    1.总体说明

    主要说明制定本办法的目的和依据;明确典当公司在执行《企业会计制度》的同时执行本办法。商务部《意见稿》中缺少这部分内容,建议增加这部分内容,使制度更加完整。

    2.增设典当业特有的会计科目

    会计科目的设置以尽量使用现有统一会计制度的科目为原则。根据典当业的特点,可在《企业会计制度》的基础上增设“抵押贷款”、“质押贷款”、“绝当贷款”、“贷款呆账准备”、“绝当物品”、“绝当物品减值准备”、“综合费收入”、“利息收入”、“绝当物品销售收入”、“绝当物品销售成本”科目。将“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科目改为“营业税金及附加”科目。

    在商务部《意见稿》增设的11个科目中,除了核算典当特殊业务的抵押贷款、质押贷款、绝当物品、绝当物品减值准备、综合费收入、绝当物品销售收入、绝当物品销售成本等7个科目外(抵押贷款和质押贷款2个科目与《金融企业会计制度》科目一致,其实只有5个科目),其他4个科目建议采用《企业会计制度》上的名称。如:预收、应收综合费可用“预收账款”和“应收账款”核算,不必另设“预收综合费”和“应收综合费”科目;应付绝当溢价可用“应付账款”核算,不必另设科目核算;其他收入可采用“其他营业收入”核算等。

    3.报表格式及编制说明

    (1)典当公司对外提供的会计报表按《企业会计制度》规定,至少应包含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和现金流量表。

    (2)典当公司在《企业会计制度》规定的报表项目基础上增加典当公司增设的项目。在资产负债表中的“其他应收款”下增加“抵押贷款”、“质押贷款”、“绝当贷款”、“绝当物品”、“贷款呆账准备”、“绝当贷款减值准备”项目。

    (3)典当业利润表参照金融企业按营业收入减营业支出和营业税金及附加等于营业利润;营业利润加营业外收入和投资收益减营业外支出等于利润总额;利润总额减所得税等于净利润的分步式利润计算设置。同时在“营业收入”中设置“利息收入”、“综合费收入”、“绝当物品销售收入”、“其他收入”等明细项目。在“营业支出”中设置“绝当物品销售成本”、“营业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项目。

    (4)典当业现金流量表在《企业会计制度》规范的基础上,在“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中,将“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分设为“收回贷款所收到的现金”、“收取贷款利息所收到的现金”、“收取综合费用所收到的现金”、“销售绝当物品所收到的现金”四项。

    (5)商务部《意见稿》对部分会计报表的格式和项目设置不妥。建议采用现行《企业会计制度》和《金融企业会计制度》统一的报表格式和项目,以便于理解使用。

    【参考文献】

    1.新企业会计准则重点难点解析编写组,《新企业会计准则重点难点解析》,企业管理出版社,2006年3月。

    2.徐玉德,《信托业务会计核算办法操作指南》,经济科学出版社,2005年5月。

    3.徐玉德,《投资公司会计核算实务操作》,经济科学出版社,2005年7月。

    4.北京华融典当研究所,《典当基础知识》

    5.商务部,《典当业务:会计科目和会计报表(征求意见稿)》,2006年1月。

    6.商务部,公安部《典当管理办法》,2005年2月。

    7.中国人民银行,《典当行会计基本制度(征求意见稿)》,1997年11月。

    8.财政部,《企业会计制度》,2000年12月。

    9.财政部,《金融企业会计制度》,2001年11月。

典当行管理办法篇4

2006年1月,财政部、商务部公开征求对《典当业务:会计科目和会计报表(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商务部《意见稿》)的意见,标志着监管部门正着力加强对典当行业的规范和监管,努力推动其健康有序发展。本文拟在分析典当业会计制度存在问题的基础上,借鉴其他行业会计制度的经验,就我国典当业会计制度的框架作些探讨,以期对即将制定的典当业务会计制度有所帮助。

一、我国典当业会计制度存在的主要问题

据史料记载,我国的典当业产生于南北朝,兴于唐宋,盛于明清,衰于清末。新中国成立后,典当业被逐步取缔。直到1987年,成都市开办新中国第一家典当行—四川成都市华茂典当行。1993年,典当行作为金融机构由中国人民银行监管。2000年,典当行被作为一种特殊的工商企业划归国家经贸委监管。2003年被划归国家商务部监管。近二十年来,典当业会计制度因监管部门的频繁变化而不统一,有的执行1997年人行提出的《典当行会计基本制度(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人行典当会计制度》);有的执行《企业会计制度》或《小企业会计制度》;还有的执行《金融企业会计制度》。综合分析,目前典当会计制度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一)《人行典当会计制度》存在的主要问题

2000年之前,典当行作为金融机构由中国人民银行监管。1997年人行拟定的《典当行会计基本制度》,把典当行作为特殊的非银行金融机构监管,是根据当时的《金融企业会计制度》和《典当行管理暂行办法》设计制定。由于监管职能的变化和新的《典当管理办法》赋予典当行新的功能,《人行典当会计制度》已经很难适应现代典当业务的需要。主要表现在:

1.部分核算科目与当前《典当管理办法》规定相矛盾

新的《典当管理办法》明确规定,典当行不得与其他典当行拆借或者变相拆措资金。而《人行典当会计制度》和当时的《典当行管理暂行办法》规定,同城典当行之间可以相互拆借资金,并设置了有关资金拆借的核算科目。新的《典当管理办法》还规定典当行不得对外投资,而《人行典当会计制度》设置了与投资有关的科目。这些科目的设置显然有悖新的《典当管理办法》。

2.部分典当业务会计处理方法不当

《人行典当会计制度》对绝当物品的处理是不管绝当物品的所有权是否转移,而仍视同贷款。绝当产生时,在会计核算上从原贷款科目直接转入绝当贷款科目,过于简单笼统,不能反映绝当贷款的实际情况。而新的《典当管理办法》对绝当的处理是以绝当物品估价金额的大小为标准,绝当物估价金额不足3万元的,典当行可以自行变卖或者折价处理,损溢自负。绝当物估价金额在3万元以上的,可以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的有关规定处理,也可以双方事先约定绝当后由典当行委托拍卖行公开拍卖。拍卖收入在扣除拍卖费用及当金本息后,剩余部分应当退还当户,不足部分向当户追索。这些新的规定要求必须设置相应的会计科目进行反映。

3.有些会计报表的设置不尽合理

《人行典当会计制度》的会计报表主要依据原《金融企业会计制度》设计,主要设置资产负债表、损益表、利润分配表三种。资产负债表和利润分配表除报表项目外,与现行企业会计制度还算统一,而损益表把费用明细表的内容也融入其中,与现行制度不统一。

(二)其他会计制度存在的主要问题

现行典当行除了执行《人行典当会计制度》外,有的执行《金融企业会计制度》,有的执行《企业会计制度》(包括《小企业会计制度》)。无论是《金融企业会计制度》,还是《企业会计制度》,对典当企业来说并不完全适用,主要表现在:

1.现行企业会计制度无法体现典当业务的特殊性。这是由典当作为一种既有金融性质又有商业性质的、独特的社会经济现象的本质决定的。典当金融性业务的会计核算在《金融企业会计制度》可以找到规范,比如抵(质)押贷款的发放与收回,贷款利息收入的确认与计量等,但商业性业务的会计核算却无法从中找到规范,况且典当公司不属于金融机构也不能执行《金融企业会计制度》。而《企业会计制度》规范了一般商业性质的业务核算,却没有规范金融性质的业务。故现行单一的企业会计制度,不管是《金融企业会计制度》,还是《企业会计制度》都无法满足典当企业的特殊业务的核算要求。

2.会计制度不统一,会计信息缺乏可比性。典当业的特殊性,决定了现行会计制度不能完全适应典当业务核算的需要,加上典当监管部门在典当业务会计核算上没有统一的要求,各家典当行只能自设会计制度。有的以《金融企业会计制度》为主,有的以《企业会计制度》为主,自行设置核算科目,自行设计会计报表,会计信息缺乏可比性,不利于行业监管。

二、统一我国典当会计制度的构想

我国典当业的重塑和发展当然包括完善会计核算体系在内,这是典当业健康发展和对其有效监管的基础。作为对经济进行反映和监督的一种管理活动,会计核算制度必然要与业务种类及其发展变化相适应。

(一)设计典当企业会计制度的总体原则

我国除了部分企业仍实行分行业的会计制度(要求逐步过渡实行《企业会计制度》)外,现行会计制度已基本统一,包括《企业会计制度》、《金融企业会计制度》和《小企业会计制度》三种。虽然典当企业经营的是贷款业务,过去也曾被认定为金融机构,但没有被纳入金融企业的范畴,所以不能执行《金融企业会计制度》,而应当执行《企业会计制度》(包括《小企业会计制度》)。在执行《企业会计制度》的同时,对《企业会计制度》没有规范的典当业的特殊业务,必须制定相应的《典当公司会计核算办法》加以规范。即典当企业会计制度的结构为:以《企业会计制度》为主,《典当公司会计核算办法》为补充。这样既不违背统一会计制度的要求,又解决了典当业务的特殊需要。当然,随着我国新会计准则体系的不断完善和发展,典当业务的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还可通过制定特殊行业的特定准则来规范,这也是我国会计核算制度改革的方向。

(二)《典当公司会计核算办法》的框架结构

作为一种行业的会计制度规范,应当使用比较统一的格式。财政部已颁布多项行业会计制度,如《投资公司会计核算办法》、《信托业务会计核算办法》等。商务部《意见稿》使用的名称是《典当业务:会计科目和会计报表》,其中分两个部分叙述,即:会计科目及使用说明和会计报表格式,但体例上显得不够规范和完整。笔者认为,典当公司会计核算制度也应当使用规范化的名称和格式,参照财政部已经颁布的几个行业会计核算办法的总体框架,《典当公司会计核算办法》至少应当包含以下三个部分:

1.总体说明

主要说明制定本办法的目的和依据;明确典当公司在执行《企业会计制度》的同时执行本办法。商务部《意见稿》中缺少这部分内容,建议增加这部分内容,使制度更加完整。

2.增设典当业特有的会计科目

会计科目的设置以尽量使用现有统一会计制度的科目为原则。根据典当业的特点,可在《企业会计制度》的基础上增设“抵押贷款”、“质押贷款”、“绝当贷款”、“贷款呆账准备”、“绝当物品”、“绝当物品减值准备”、“综合费收入”、“利息收入”、“绝当物品销售收入”、“绝当物品销售成本”科目。将“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科目改为“营业税金及附加”科目。

在商务部《意见稿》增设的11个科目中,除了核算典当特殊业务的抵押贷款、质押贷款、绝当物品、绝当物品减值准备、综合费收入、绝当物品销售收入、绝当物品销售成本等7个科目外(抵押贷款和质押贷款2个科目与《金融企业会计制度》科目一致,其实只有5个科目),其他4个科目建议采用《企业会计制度》上的名称。如:预收、应收综合费可用“预收账款”和“应收账款”核算,不必另设“预收综合费”和“应收综合费”科目;应付绝当溢价可用“应付账款”核算,不必另设科目核算;其他收入可采用“其他营业收入”核算等。

3.报表格式及编制说明

(1)典当公司对外提供的会计报表按《企业会计制度》规定,至少应包含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和现金流量表。

(2)典当公司在《企业会计制度》规定的报表项目基础上增加典当公司增设的项目。在资产负债表中的“其他应收款”下增加“抵押贷款”、“质押贷款”、“绝当贷款”、“绝当物品”、“贷款呆账准备”、“绝当贷款减值准备”项目。

(3)典当业利润表参照金融企业按营业收入减营业支出和营业税金及附加等于营业利润;营业利润加营业外收入和投资收益减营业外支出等于利润总额;利润总额减所得税等于净利润的分步式利润计算设置。同时在“营业收入”中设置“利息收入”、“综合费收入”、“绝当物品销售收入”、“其他收入”等明细项目。在“营业支出”中设置“绝当物品销售成本”、“营业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项目。

(4)典当业现金流量表在《企业会计制度》规范的基础上,在“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中,将“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分设为“收回贷款所收到的现金”、“收取贷款利息所收到的现金”、“收取综合费用所收到的现金”、“销售绝当物品所收到的现金”四项。

(5)商务部《意见稿》对部分会计报表的格式和项目设置不妥。建议采用现行《企业会计制度》和《金融企业会计制度》统一的报表格式和项目,以便于理解使用。

【参考文献】

1.新企业会计准则重点难点解析编写组,《新企业会计准则重点难点解析》,企业管理出版社,2006年3月。

2.徐玉德,《信托业务会计核算办法操作指南》,经济科学出版社,2005年5月。

3.徐玉德,《投资公司会计核算实务操作》,经济科学出版社,2005年7月。

4.北京华融典当研究所,《典当基础知识》

5.商务部,《典当业务:会计科目和会计报表(征求意见稿)》,2006年1月。

6.商务部,公安部《典当管理办法》,2005年2月。

7.中国人民银行,《典当行会计基本制度(征求意见稿)》,1997年11月。

8.财政部,《企业会计制度》,2000年12月。

9.财政部,《金融企业会计制度》,2001年11月。

典当行管理办法篇5

新《办法》主要在以下五个方面对原《办法》进行了修改和调整:

第一,适当提高了市场准入条件。根据不同业务特点及相应的规模要求.对典当行注册资本最低限额做了进一步细化和上调。

第二,加强了典当行业特别足资产比例的管理,对金融风险和市场风险加强了防范。如规定典当行不得收未取得商品房预售许可证的在建工程及外省(自治区、直辖市)的房地产;财产权利质押典当余额不得超过典当行注册资本的50%;房地产抵押典当余额不得超过典当行注册资本等。

第三,降低了综合费串上限。动产质押、财产权利质押、房地产抵押典当月综合费率上限均有所下降。

第四,简化了事前审批程序,着重简化了商务主管部门的审批程序,明确了各级商务部门的职责分工;公安机关特种行业审批权限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下放到地市级公安局。这有利于缩短审批周期,提高办事效率。

典当行管理办法篇6

[关键词] 典当业 SWOT分析 融资 中小企业

一、中国典当业的历史沿革

典当作为一种行业在中国产生于南北朝时期,发端于宗教事业,最初是以慈善济世的面貌出现的。到了元末明初,寺院典当退出历史的舞台,代之而起的是民办典当行,商人资本民间经营。明清时期是典当业发展的鼎盛时期,不管是当业总数、规模、分布还是资本总额,以往历代均不能比。清末民初,政权更迭动荡,经济凋敝,典当业由于未能及时调整而急剧衰落。

新中国成立以后,典当业一度在中国大陆销声匿迹,然而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春风,特别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这一古老的行业悄然兴起。1987年12月成都市开办了新中国第一家典当行――成都市华茂典当服务商行,从此典当业进入了发展的新纪元。2001年8月国家经贸委颁布《典当行管理办法》,放宽典当行的市场准入条件,允许典当行从事动产和财产权利质押及房地产抵押业务,允许典当行设立分支机构,我国典当业获得了新的发展空间。2005年4月1日《典当管理办法》在全国实施,进一步规范了典当业的经营活动。如今,典当作为一种融资方式,已经越来越多的为人们所接受,典当业的生存发展正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

二、中国典当业的发展现状分析

截止到2006年底全国共有典当行2494家,累计注册资本246亿元。中国典当业一派迅猛蓬勃发展的景象呈现在世人眼前的同时,问题伴随繁荣暴露出来并日趋明显。本文借以SWOT分析方法,力求阐明我国典当业的发展现状及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优势分析

尽管近年来金融体制改革逐步深入,银行等金融机构的服务对象和经营范围更加广泛,但在许多方面仍有“空白”和“死角”,造成一些中小企业和社会公众在日常融资方面还远不尽如人意。而典当作为一种特殊的融资渠道,凭借其自身的优势与特点,填补了这些空白,成为现代资本市场不可或缺的因子。与其他融资机构相比,典当业的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贷款的时间短速度快。一般来说,银行贷款要经过考察、论证、审核、再逐级上报等一系列程序,至少也要半个月的时间才能办理成功,对中小企业来说,周期过长,尤其是急需资金时。而典当贷款的时间短速度快,客户只要持典当物、个人身份证明及原始发票或者当地派出所、居委会的证明,证明典当物确系自己的合法财产,然后经过鉴定、评估、商定价格等程序,当户最短可在3~5分钟内取得当金。

(2)贷款对企业信用要求低。银行贷款是需要担保人提供担保的,银行还要对企业的信用进行考核,对贷款的用途也有限制。而典当行对商业企业的信用要求几乎为零,只注重典当物品是否货真价实,来源是否合法、权属是否明确。周而复始,可大大提高资金使用率。归结起来,比较适合资金需求不很大,但要得又很急的中小企业融资。

3.典当金额和当期无限制。典当贷款额比较灵活,根据所抵押的物品的价值多少不一,无具体上下限控制。典当贷款不受贷款额度限制;而银行贷款只受理高额贷款。此外,典当对当期的规定也不像银行贷款那样严格,最短的当期可以是半天,上午当下午赎,进出自由。当然,它不可能像银行那样为当户提供上百万甚至更多的资金,比较适合居民个人和中小企业的需求。

2.劣势分析

典当业虽然具有一些其他金融机构没有或不完善的功能,但仍存在很多不足之处,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1)地区分布不均衡。我国典当行业存在严重的地区分布不均衡的现象。如下表所示,大部分的典当行都分布在东部地区,东部15省约占全国典当总数60%,中西部地区数量相对较少,特别是,目前还没有一个典当行。典当地区分布不均带来部分地区典当市场出现过渡竞争,而有些地区典当市场却竞争不足,极大的影响了整个行业的发展。另外,全国70%的典当行均分布在省级大中城市,全国2000多个县级城镇大多处于空白,更不用说乡镇和农村。

资料来源:中国典当网

(2)企业发展水平低。从经营模式看,许多典当行仍采用传统的“夫妻店”、“家族店”的管理模式,管理理念落后,所有权与经营权不分,不利于企业规模的扩大,难以适应激烈的行业竞争。从经营范围看,新《典当行管理办法》虽然把典当行的业务范围扩大到房地产抵押业务,但是零售业务和寄售业务仍不允许我国典当行从事。而对于发达国家典当行来说,商品零售业务是其主要的盈利点,我国典当行由于经营范围的限制,丧失了通过该项业务盈利的机会。从组织系统来看,目前国内的典当行仍普遍采用传统的单一店铺模式,即某一典当行只有一处营业机构,这主要是由于大多数典当行的业务量小、经济效益一般等因素限制所致。

(3)缺乏典当专业人才。典当行长期沿袭师傅带徒弟的方式,使得从业人员普遍缺乏系统的专业培训,业务水平参差不齐。而房产、债权、股权等业务的拓展,需要懂得企业管理学、心理学、人际交往艺术、鉴定评估技术等等复合型的人才,远非普通评估人员所能胜任。从业人员经营技能低,致使经营开拓性不强,不敢涉足新领域,不适应市场的变化,现有业务空间狭小,经营上难有突破。因此,典当行业要规范、健康、持续发展急需解决人才缺乏问题。

3.机会分析

(1)中小企业对资金的普遍需求。中小企业在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会遇到产品滞销、库存积压,生产经营处于被动局面,对资金特别是流动资金的需求增加。但由于他们经济实力相对较弱,以及商誉、市场等原因使得他们往往难以得到银行信贷的支持。因此,要从根本上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只有寄希望于民间融资。如果典当业能抓住市场机遇,将服务对象定位于中小企业,这将为典当业发展带来巨大的发展空间。

(2)百姓的现代生活需求。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城市居民家庭的资产结构已经发生巨大变化,早由传统的自行车、手表、电视机旧“三大件”发展到现在的汽车、房屋、有价证券等“新三大件”,这些都为典当提供可靠的质押和抵押品。平民百姓在日常生活中难免有急用钱的时候,婚丧嫁娶、求医问药、购房置物、外出旅游等意外事件而陷入困境。而向他人举债有碍面子或不可能,到银行贷款不符合条件或来不及。于是典当就可以成为广大社会公众的一条新的融资渠道。

4.威胁分析

(1)思想上对典当行业的制约。典当发展的观念制约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是认为“典当=贫穷”。由于封建当铺长期以来的事实上剥削性质以及文化传播中对这种性质的侧重,使得人们形成了“穷死不典当”的观念,更多将典当与社会地位相联系而忽视了其所体现的经济、金融关系。虽然近年来该情况有所改观,但人们的观念仍未发生根本性转变。二是认为“典当=高利贷”。 改革开放后,重新出现的典当业管理的混乱和大量的违规甚至涉黑现象,使得典当的费率远高于银行贷款利率,这在很大程度上强化了原有公众“典当=高利贷”的信念。新的《典当行管理办法》大幅降低了典当费率,长期来看这或许将有助于传统观念的改变。

(2)法律制度不健全。我国典当业没有专门的立法,目前所依据的是合同法等法律中的一些条款外加行业管理办法。典当法的缺失使得现行的法律体系中没有专门针对典当业的法律法规,只是在涉及典当的条款中作一些相应的规定,这很难从根本上规范典当业的经营行为。另外,行业管理办法的法律效力很低。无论是人民银行监管时期的《典当行管理暂行办法》,还是原国家经贸委颁布的《典当行管理办法》,还是现在商务部的《典当管理办法》,都只是一个部门规章,法律地位很低,而且与国家部分现行法律、法规相抵触。

三、促进我国典当业发展的对策

典当业这一非主流金融机构的健康发展直接关系着国计民生,但是它在发展过程中暴露出了许多问题,针对以上SWOT分析,在这里提出一些解决上述几个主要问题的对策:

1.促进典当业均衡合理发展

横向说,不仅要协调大区域间的行业分布,还要使行业同各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使其适当、有序的发展。纵向看,要改变相当多县市典当业空白的现状,使典当在从高到低的行政单位之间普遍发展起来,使典当业的发展有纵深有延展。所以,均衡典当业的发展是以点带面,以点带线,线面结合,横纵都要有发展的工作,只有这样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合理布局、稳步发展。

另外考虑到合理布局避免在同一区域内有过多典当企业,倡导错位经营和良性竞争,避免恶性竞争。建议每个企业之间必须保持1公里以上的距离,选址前可先询问协会本地区典当企业的分布情况避免碰撞情况发生,或在专家评审认定时就可提早避免。

2.加快典当企业发展

(1)拓展企业经营规模,促进典当集团化发展。典当行可实行“批零兼营型”或“分支行制”,即在母公司下设分支机构,母公司专营“批发”业务,其分支机构专营“零售”业务,通过连锁经营降低服务成本。

(2)扩大业务范围,增加典当的业务功能。国外典当行被誉为“信用便民店”,都搞综合性的经营业务,出发点是为居民提供小额、快捷的融资服务。而我国典当行的经营范围相对较小。随着典当行的发展以及监管体系的不断完善,可以借鉴国外典当经营经验,探索进一步扩大典当的经营范围,在现有经营业务的基础上,逐步开放商品零售和寄卖业务,以充分发挥典当行业的专业优势,增强其盈利能力。同时注重面向中小企业的机器设备典当以及房产抵押业务,并不断进行业务创新以适应中小企业投融资需求。

3.加强典当从业人员的专业培训

典当行的发展、业务的兴衰、效益的好坏,除外部环境的影响外,内因是主导,人才是关键。因此,重视和加强典当从业人员的培训,培养和造就一批既具有现代金融理论知识又具有典当专业技能的管理人才,建设一支高素质的从业人员队伍,不仅是典当业自身发展的需要,也是典当业依法经营、规范管理、防范经营风险的需要。具体来说,一方面可以借鉴国外经验实行典当职业培训资格制度,规范、系统的培训典当从业人员;另一方面可以在条件成熟时在高等教育中设立典当专业,深入研究典当理论,为行业培养更加专业的后备人才。

4.重新认识典当业的地位和作用

令大众重新认识典当业最为简单直接的方法就是加强宣传工作,树立典当行的新形象。由于在很大程度上是媒体(特别是文学、影视作品)造就了当前的观念,因此典当业仍需要借助媒体(主要是各种形式的广告、宣传)使大众认识到典当是现代社会中一种正常、公平的经济关系,不等同于贫穷,更不等同于高利贷和剥削。同时典当业应该准确认识到自身定位,适当降低典当的融资成本,扩大个人和中小企业客户的需求,使典当成为一种重要融资途径而不是典当人被迫无奈的选择。典当行现已成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组成部分,成为个特殊的融资机构,必须对其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生活中的作用广加宣传,使更多的人了解典当的真正内涵,摒除传统的错误观念的束缚,使之能更好地为国民经济服务。

5.健全相关的法律法规

在立法体系上,建议在时机成熟时制定一部专门的典当法。2002年12月17日由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办公室出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草案)中,未有营业质权的规定,而商务部和公安部又在2005年的2月份联合颁布了《典当管理办法》,这似乎意味着我国暂时还没有制定专门典当法的意向。一些发达国家以及我国的台湾、香港等地区不仅保留了典当制度,而且制定了比较完善的典当业法规,诸如我国台湾的押当业管理规则,这些都可以作为我们今后立法的参照。另外,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原有的业务管理法规已不适应新形势发展的需要,须进一步完善和修改,加强法制监管力度,促进典当业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孔明明:典当行:掀起你的盖头来.新财经,2006(10)

[2]郭莉萍:走近现代典当业.集团经济研究,2006年(8)

[3]郑日:中国现代典当业现状与发展对策浅析.社会科学论坛,2005(2)

典当行管理办法篇7

60岁的海南老汉高博如今仍旧住在海口市龙华区居仁坊121号。

他从出生就住在这里。这个地方,曾住过他家4代人,他的奶奶、爸爸以及叔伯、他还有他的儿女。然而6个月前,海口市中级法院却判决高博返还并搬出非法占用蒙兰、蒙旧的房子,即龙华区居仁坊121号房屋。

这是一栋两层面积为161.48平方米的房子,重建于1974年。高博说,高家人居住在此的历史从1937年开始,当时清朝老房业主的后人将此房出典给高家居住,典期到后,也没有人赎回房子,一直到今天都是由高家人居住使用。

如今,此房已是破败不堪,常常有一块块的石灰、瓦片掉下,偶尔也能看见白蚁在墙上穿行。曾经住了一大家子的屋子,如今只剩下高博一个人。高博告诉《方圆》记者,他多年前离异,前妻带着女儿走了,儿子跟着自己,现在外工作,很少回家。

这所破落的房子,是他爷俩仅有的栖息地。突如其来的一场官司打破了这里的宁静生活,2011年,清朝老房业主后人蒙兰、蒙旧两姐妹想将房屋所有权拿回,并向法院提讼。并且这场官司一打就是两年。

意外“访客”

2010年11月的一天,高博家来了两名意外“访客”――蒙兰、蒙旧姐妹,她们自称是龙华区居仁坊121号房屋的所有者。蒙氏姐妹是来要回“房产”的。这让高博感到很意外。

高博说,在此之前,他从未见过这两姐妹俩,但关于房屋由来,他从父辈那了解过。

居仁坊121号,涵盖了原居仁坊22号、旧10号、15号三处。这所房屋在清朝期间系业主许世泽所有,许世泽本人已于清朝期间死亡。1937年10月20日起,许世泽的夫人许谭氏跟其外孙、外孙媳妇将其家名下的居仁坊121号房屋出典给高博的奶奶高翁氏。此后,双方曾先后两次延长加典期至1950年12月29日止期满。

高博告诉《方圆》记者,他从父辈那里得知,房屋典当期满后,再没有人向他们一家人提出回赎,房屋一直由他们一家人居住、维修及管理。

据了解,1962年10月6日和12月,原广东省海口市人民委员会曾给许世泽(蒙兰、蒙旧的外曾曾祖父)的海口市居仁坊原10号房屋颁发《房地产所有证》和《房屋契纸》,房屋所有权人为许世泽。

1971年6月30日,原海口市革委会城市建设房地产整顿办公室发给陈蓝氏(蒙氏姐妹的外婆)一份《私人典当房屋处理通知书》,同意陈蓝氏在1971年12月31日前赎回出典给高文运的房屋,“逾期不赎回,房屋由国家接管”。这则通知的内容还包括,房屋赎回后,如果承典人未解决住房问题,不得迫迁。

关于此阶段的房屋处理情况,蒙氏姐妹家和高家的说法有很大分歧。

蒙氏姐妹表示,在此法定回赎期间,她们以348元人民币赎回了出典房屋的二分之一房产,并由海口市房管部门记载在原始契约之上。高博说,蒙氏姐妹的说法没有任何证据可以相互印证,且没有出典人与承典人双方的任何人予以签章确认,之后政府房管部门的相关接管、撤管通知的内容中也没有蒙兰一方已赎回了二分之一房屋的事实。“典期记录的数字是国家接管时相关工作人员作不同时期的粮食与典价比,并不证明出典人已支付了部分回赎款项。”

一审法院在审理这起典当房案时查明,1972年4月11日,居仁坊121号房屋整体由海口市政府房管部门进行接管,仍由高家人居住。1980年,海口市房管部门在《典当接管房屋调查表》载明居仁坊121号“典当金额为人民币789元,每月租金18.69元,抵租年限1971年1月至1975年8月”。

对此,蒙氏姐妹的说法是,她们在法定回赎期间未赎回的二分之一房产由政府接管,出租给高博一家居住,并以租金抵典金,即所谓“按出典人与承典人的商定办理租金抵典金的回赎手续”。

高博反驳说,在1972年国家接管房屋后,本应由房管局收取租金,但高家曾付过典当金,房管局同意高家用典金抵租4年8个月,抵租完毕后,再每月直接上交房租给房管局。

“根本没有蒙氏姐妹所说的那种以租金抵典金的事实。” 高博认为,蒙氏姐妹家并没有在法定回赎期间内回赎房屋,属于“逾期不赎回”,而且房屋已经交由政府接管,与蒙氏姐妹没有关系了。“证明1971年出典人及其后人已放弃了该房屋的回赎权。”

“绝卖”纷争

“其实双方争论是否有过‘租金抵典金’的回赎事实没有必要。”高博表示,按照相关法律规定,出典人逾期十年未赎,房子已经视为绝卖。

高博所指的相关法律规定是1962年9月28日《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处理房屋典当期满后逾期十年未赎,出典人及其继承人下落不明的案件的批复》的规定:“房屋典当期满后超逾期十年未赎,出典人及其继承人下落不明的案件,在没有新的规定前,仍按前中央人民政府最高人民法院、财政部、司法部一九五二年七月三十一日(52)财农字第103号关于同意西南财政部规定的房地产典期满后超逾十年未经回赎得申请产权登记的意见的联合通令处理。”最高人民法院(84)法办字第112号《关于贯彻执行民事政策法律若干问题的意见》第58条第2款规定:“典期届满逾期十年或典期未载明期限经过三十年未赎的,原则上应视为绝卖。”

一审法院认定,争议房屋出典满超逾十年未回赎已视为绝卖,高博一家作为典权人即已取得121号房屋的所有权。

蒙氏姐妹则辩称,1957年我国开展“反右斗争”,停办了房屋典当回赎业务,1964年我国开展“四清运动”,停办房屋典当回赎业务,1966年5月我国开始“”运动,依旧停办房屋典当回赎业务,直至1972年国家接管了房屋。

蒙氏姐妹在法庭上表示,这之后,她们从未停止为回赎房屋作各种努力。

1994年1月14日,蒙兰、蒙旧的母亲陈媛(许世泽的曾外孙女)经公证取得了继承许世泽所有的海口市龙华区居仁坊22号的所有权,并经公证赠与给了蒙兰、蒙旧。

同年10月20日,海口市房产管理局作出《海口市房产管理局关于居仁坊22号典当接管房屋的处理通知》,决定对该房屋撤销接管,从11月1日起停止收租,恢复出典人与承典人的典当关系。

对此,蒙氏姐妹在法庭上陈述说,在这次处理中,房管局撤销管理后,“将该房产交回业主许世泽和承典人高文运等人协商解决典当问题以及住户办理续租手续”,并提出“原改造房屋结构及增值款,由许世泽向房产管理局缴交24698元,并由典当双方协商办理回赎手续,房屋退还后,由业主与住户办理续租手续。”

1994年10月31日,蒙氏姐妹以许世泽名义缴款。但高博注意到,蒙氏姐妹向海口市房产管理局交款“收据”上记载的收费项目是“修理费”而不是“改造房屋结构及增值款”。“他们误交上述款项并不能否认已逾期不回赎出典房屋的事实”。

“蒙氏姐妹根本没有必要缴纳款项,交款的过错在她们,因为她们无视恢复了的出典人与承典人的典当关系。”高博向《方圆》记者解释说,房管撤销,已经恢复典当关系,这个典当关系是“出典人逾期十年没有回赎,被视为绝卖”,蒙氏姐妹已经跟房屋没有了关系。

1974年后新的典当关系出现?

二审法院认为,特殊历史时期停办房屋典当回赎业务为“阻却回赎法律行为履行的情形”,在阻却回赎法律行为履行的情形消失后,蒙兰一家已经给付典物的一半回赎金,至1975年8月止,蒙兰一家已以应收的租金抵完了尚欠的典金,居仁坊121号房产已全部赎回,双方的典当关系因回赎的完成而终止,已不存在绝卖的情形。

“即使典物没有回赎,双方的典当关系因典物的灭失而终止。”蒙氏姐妹提出,原出典房屋在1974年重建,典当关系中的典物已灭失,蒙氏支付了整个二层楼房的重建改造和增值款,理应享有该房产产权。

二审法院认定,该房屋重建,其实原典当关系的标的物已经因不可抗力灭失,原典当关系已经终止。至于从1974年到1975年8月期间的典当关系实际上已经是新成立的典当关系,只不过与原典当关系有着履行内容上的延续性。

二审法院认为,至于蒙兰等与这个新的标的物之间的关系是另一个问题。1994年在蒙兰等的主张权利下,市政管理局经调查研究作出处理通知:决定撤销接管。蒙氏姐妹缴款的事实,证明蒙兰等已经通过支付市政管局的价款的行为获得了该二层楼房的所有权。

法院的这项认定实际说明了从1994年国家撤销接管后,蒙氏姐妹与高博之间没有了典当关系。而这之前,高博一直辩称,即使从1994年国家撤销接管恢复典当关系至今,回赎期也早超过十年,出典人对典物的回赎权消灭。

“蒙氏请求返还的标的物已经不是原典物,而是一个新的被高博非法占有的标的物。”判决书中的这句话深深刺痛了高博。

他给记者讲述了房屋重建的背景。1973年10月的一个晚上,一场空前的台风灾难降临琼海,很多人死在了这场台风中,也夺走了高家四条性命,其中就有高博的父亲。当时政府按照每个死者150元的标准发放给高家安置费。台风过后,房屋倒塌,次年,房管部门重新改造建成诉争二层楼房,之后继续给高博一家居住。

“当时政府也说了,因为我们那个出典房质量不好,才导致那么多亲人遇难。”高博认为,政府重建的房屋继续让高家居住,也有补偿的意思,“重建的房屋可以说是我们家四条人命换来的”。

针对这起典当案,海南广哲律师事务所陈达虎律师认为,由于客观原因使出典人不能行使请求权而受影响的时间,应予扣除,不计入回赎时效期间,故而本案不存在视为绝卖的情形。因此,原出典房屋在灭失之前仍然属于出典人所有,因台风这一不可抗力造成典物灭失后,双方的典当关系自然终止。后来,出典人基于新的事由取得新的房屋,但双方并未就新房屋成立新的典当关系,况且出典人还实际履行了返还典价的义务(含以租金冲抵的方式),所以原承典人不能取得新房屋的所有权。

2012年12月20日,海口中院判决高博立即停止侵害,返还并搬出非法占用蒙氏姐妹所有的位于海口市龙华区居仁坊121号的房屋。

典当行管理办法篇8

关键词:广东省;典当行业;发展阻碍

中图分类号:F830.3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31(2010)02-0072-03

一、引言

典当,在中国古代称为“当铺”,也称“以物换钱”,即典当双方从事的以借贷为形式的、以质押为条件的融资活动。国家经贸委《典当行管理办法》第三条规定:“本办法所称典当,是指当户将其动产、财产权利作为当物质押或者将其房地产作为当物抵押给典当行,交付一定比例费用,取得当金、赎回当物的行为。”

我国典当行业始于南朝。著名历史学家范文澜先生曾指出后世典当业,从南朝佛寺开始。随着南朝佛寺典当经营活动的兴起和普及,一个专门从事以物质押借贷的行业――典当行业逐渐形成。不过,南北朝时期的典当行业还处于萌芽阶段,尚属于寺院经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直到唐代,中国典当行业才真正跳出仅为佛寺独家经营的狭小圈子,成为整个社会古代金融业。20世纪80年代后期,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已消亡三十多年的典当业在中国大陆复出,1988年广东省的典当企业得到政府等有关部门的批准开始营业。至2009年,广东省典当行业经历了一个由乱到治、从无序到规范发展的过程,为广东省经济做出了突出贡献,但目前出现了很多影响其未来发展的障碍因素,本文对此进行了分析并提出建议。

二、典当业的社会功能与现代典当业的特征

典当的社会功能是典当作为一种既有金融性质又有商业性质、独特的社会经济现象的本质所在,亦是其得以生存和发展的客观基础,主要功能包括资金融通功能、当物保管功能、商品销售功能。其中资金融通功能是典当的货币交易功能,当物保管功能是典当的商业服务功能,商品销售功能是典当的商品交易功能。除此之外,还有其他一些功能,诸如对当物的鉴定、评估、作价等。

现今中国典当行业在融资实践中已形成了一些自身特点,如当期较短,一般以日、月为单位,不超过三个月,有十日期、一个月期、三个月期。1996年4月3日中国人民银行颁布的《典当行管理暂行办法》第30条规定了典当期限最长为3个月。其收费标准由国家统一规定,收费较低,每月共计典当金的5%,这其中包括了利息、手续费、保管费、保险费等。对当物的选择有一定要求,一般必需为典当人所有,并要求该物适于保存并可转让的生产、生活资料,且价值不低于2000元人民币。

典当行业自身的特征使其可以为银行融资拾遗补缺。尽管我国银行金融体制不断改革完善,但仍有许多业务空白和不足,特别是广大中小企业、个体工商户和百姓家庭的小额、短期应急性融资在银行往往难以解决。而相对灵活、快捷的典当企业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银行融资的不足,发挥了有益的补充作用,解决了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在一定程度上维护了社会的稳定。[1]

三、广东省典当行业发展的现状

改革开放后,广东省典当行业恢复早、发展快,对广东省经济发展动向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和理论指导意义。自金融危机以来,全球经济形势不断恶化,各商业银行相继收缩信贷额度,中小型企业融资困难度增加。此时,方式灵活、信用要求低、配套服务周全的典当行业对中小型企业融资发挥了巨大作用。[2]

根据广东省典当行业协会提供的数据,至2007年底,广东省共有典当企业163户,分支机构12个,从业人员1359人(不含深圳市),分布在19个地级市所辖70个县(市)区、镇。全省典当企业资产总额15.5亿元,负债总额1.6亿元,净资产总额13.7亿元,实收资本13.3亿元,典当余额7.3亿元,典当总额40.5亿元,业务笔数73.3万笔,上缴税金1874万元,税后利润3700万元。而2009年第一季度,全省典当企业的年审户数、从业人数、实收资本、典当总额、息费收入、上缴税金和税后收入与同期对比分别增长9%、12%、23%、21.5%、37%、27%、和41%。 在金融危机的影响下,广东省典当企业充分发挥了灵活、方便、快捷的优势,积极为中小型企业发展生产、搞活流通、科研创业、稳定社会和城乡百姓生活消费及时提供典当应急融资服务,既有效地解决了客户资金难求的急需,同时获得了合理的有偿收益。

1.广东省典当行业步入快速上升时期。2008年上半年,广东省141家典当企业的报表显示,141家企业的业务总额比2007年同期增长55%,业绩比2007年同期增长50%,其中动产部分增加38%,不动产增加55%,净利润上升95%。广东省典当行业协会会长吴菊生在广东省典当行业协会第七次会长办公会议上说:“从现状来看,我省的典当行业正处在快速上升的时期。 主要表现为三点:其一是企业数量不断增加,2006年广东省增加20家典当行,2007年增加18家;其二是业务总额的增加,2006年业务总额为30多亿元,而2007年已经上升到40亿元;其三是服务对象不断增加,针对中小企业的业务笔数与去年同期相比增加108%,业务总额增加195%。”

2009年第一季度,广东省157户填报企业的资产状况中,企业负债总额同比减少36%;所有者权益同比增加23%,对企业法人的业务笔数和房地产的业务笔数分别比同期增长13%和23%;动产、房地产、财产权利三项分类典当总额分别比同期增长27%、16%、31%;房地产和财产权利的典当息费收入分别比同期增长46%和181%。图1反映了广东省典当行业2008年与2009年第一季度经营业绩情况,由图1可知,广东省典当行业的业务呈现大幅增长。[3]

2.广东省典当行业各市经营业绩差距较大。根据广东省典当行业协会提供的数据,2009年第一季度,广州、河源、惠州、东莞四市的典当总额合计占全省典当总额的72%,广州、河源两市的息费收入合计占全省息费收入总额的65%,广州、河源、东莞三市的利润合计占全省税后利润总额的41%。

3.典当业务主要集中在珠三角。根据广东省典当行业协会提供的数据,2009年第一季度,珠三角8个市及108户填报企业,其业务笔数、典当总额、息费收入、上缴税金、税后利润分别为全省的82%、80%、74%、85%和85%。除典当总额息费率略低于全省水平外,资本金周转次数、资本金贡献率、税后利润率均高于全省水平。这说明珠江三角洲地区经济为典当行业带来了发展机遇,为广东省典当行业的运营提供了一个优越的平台。

四、广东省典当行业发展的阻碍因素

1.典当企业缺乏资金来源。根据《典当管理办法》规定,典当行不得从商业银行以外的单位和个人借款,不得与其他典当行拆借或者变相拆借资金,不得超过规定限额从商业银行贷款,不得对外投资。以上规定说明了典当行的资金来源单一,只能依靠商业银行贷款和企业权益人自身资本金,而且商业银行的贷款额度有限。

2.典当企业规模普遍小。虽然广东省典当行业恢复比较早,发展快,且数量多,但规模大、资本金多的典当企业很少,目前500万元以上注册资本金典当企业不及全省总数的50%。资本金的偏少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广东省典当行业务量的扩大,使广东省典当行业的发展落后于浙江、上海等省市。

根据《典当管理办法》规定,典当行对同一法人或者自然人的典当余额不得超过注册资本的25%;典当行财产权利质押典当余额不得超过注册资本的50%;房地产抵押典当余额不得超过注册资本,注册资本不足1000万元的,房地产抵押典当单笔当金数额不得超过100万元,注册资本在1000万元以上的,房地产抵押典当单笔当金数额不得超过注册资本的10%,且从事房地产抵押典当业务的,注册资本最低限额为500万元;从事财产权利质押典当业务的,注册资本最低限额为1000万元。这都说明典当行做大做强必须依靠典当行自身的资本金。

3.人们对典当行业的认知落后。人们对典当行业的认知仍停留在旧社会的典当形象,认为典当行是依靠压低抵押物价格以赚取差价维持经营。加之一些媒体的不实报道,典当行很难成为企业和个人首选的融资渠道。据中山市拍卖典当行业协会会长李辉表示,广东省政府及民众对于典当行业的认同程度远远低于华东地区。华东地区金融观念超前于广东省,政府官员如果有融资会议,通常会叫银行、保险、典当行等一起参加,但广东省各地政府并不会这样做。此外,目前部分民众甚至将典当行看作是放高利贷的机构。

4.典当行业缺少政策支持。广东省典当行业受到很多政策的限制,甚至不受广东省政府的重视,所以不能很好地拓展业务。目前为止,只有中山市出台了相关支持政策――《中小企业信用担保和典当融资项目资助实施细则》,首次将典当融资纳入政府补贴范围。根据规定,中山市政府将从工业发展专项资金中安排1000万元,对积极向本地中小企业提供融资服务的担保机构、合作金融机构、典当机构三类非传统金融机构提供鼓励性补助。每间典当行机构每年最多能拿30万元补助,补助比例不超过实际发生典当融资总额的2%。《实施细则》不仅促进整个中山市融资市场的健康发展,而且也为中山典当行业的发展提供了最为有利的政策支持。而占全省典当总额72%的广州、河源、惠州和东莞等市则缺乏相关政策支持,致使广东省典当行业发展缓慢。

5.典当行业面临的法律问题。目前,调整我国典当行业的法律、法规主要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中有关质押的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部1995年颁布实施的《典当业治安管理办法》;国务院其他部门颁布法规中涉及典当行业的规定以及各地方有关典当行业的规定,例如《广东省典当条例(修正)》。[4]《担保法》有关质押的规定主要调整的是出质人(典当业中的出当人)与质权人(典当业中的当主)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但涉及到典当行自身设立条件、设立程序、业务范围等方面的内容,我国现有规定并不统一。如《广东省典当条例》规定,房地产不允许典当,但是部分典当行却自作主张,地方性法规与部门规章的冲突令广东典当行业十分无奈。另外,法律、法规的规定与现实操作存在冲突也是重要问题,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对死当的处理。

6.鉴定、评估人才匮乏。目前,由商务部门和典当协会组织对从业人员培训,使从业人员取得相应的培训合格证,并具备从业资格,但这与现代典当行业的发展要求还相差甚远。由于严重缺乏对金银珠宝、汽车、电器、名表等当物进行有效鉴定和评估的专业人才,从而影响了典当行的经营范围。经调查,现有90%的典当行不受理珠宝质押典当业务;70%的典当行不受理金、银等首饰质押典当业务。究其原因在于没有专业的鉴定、评估师,真伪难辨,风险很大。

7.非法经营典当业务。由于历史原因和市场管理乏力,未经批准的挂有“典”、“当”、“押”招牌的所谓典当行在各地城区均不同程度的存在。据了解,除了115家由人民银行正式移交给经贸委管理的典当行外,目前广东省尚有大约50家的无牌照“黑户”典当行。此外,典当行变成“地下钱庄”,非法放贷的现象也时有存在。 据悉,在江门、揭阳等地发放的短期贷款利息曾高达20%~30%,由于需催债还款,还经常发生打人等恶劣行为,非法集资、拆借资金、故意收当赃物等现象在一些典当行也时有发生。

8.来自金融同业的压力。最近,国家出台关于试办贷款公司的政策,加上部分商业银行将其为中小企提供的“小额无抵押贷款”的最高额度由原来的50万元改为100万元,这使中小企业融资服务市场竞争更加激励,给典当行业带来不小的压力。

五、广东省典当行业发展的建议

1.完善相关的典当法律,扩大资本金来源。现存的《典当管理办法》的规定限制了典当行业资本金的来源,阻碍了典当行业的发展。建议按照现代企业的发展思路来组建典当行,扩大资本金来源,吸引一批有实力的外部战略投资者成为大股东,按照现代公司治理结构来优化企业管理,提高经营绩效。

2.加强市场整顿,改善典当环境。目前,影响典当行业健康发展的主要有寄卖业(物资调剂)和地下钱庄。建议改善典当的法律环境,将地方立法与国家立法相结合;各地商务部门要会同公安、工商等部门依法整顿典当市场,严厉打击寄卖行(物资调剂行)、地下钱庄及暗地非法经营典当业务。通过打击非法经营,保护合法经营,促进典当行业健康有序发展,维护社会稳定。

3.加强宣传力度,塑造良好形象。通过报刊、杂志、电视等媒体,把典当业的特点、本质、地位、功能、作用等向全社会展示,从而为典当行业树立起一个公正、合理、良好的社会整体形象。通过免费开放典当博物馆以教育民众,适时举行学术文流大会,加强与海外典当行的交流,学习他们的发展经验,并邀请一些中小企业参加,使其充分了解典当行的资金融通功能和经营管理办法。

4.出台相关政策扶持典当行业。广东省政府必须重视典当行业及其对经济发展所起的作用,出台一些补贴政策,例如企业向典当企业融资的补贴政策或典当企业达到一定规模后的补贴政策,增加典当企业发展壮大的积极性。[5]

5.注重培训专业人才,提高专业鉴定水平。广东省典当专业人才严重匮乏,注重培训专业人才已成为重中之重。一方面企业在加强内部管理的同时,要通过多种途径培养鉴定评估专业人才,特别是对金银珠宝、汽车的鉴定评估,培养出一批具有执业资格的鉴定师和评估师,使典当行由单纯的典当服务,向典当、咨询、评估一体化方向发展,一方面国家在高等职业教育中设立典当专业,为典当行业的持续发展积蓄人才。

6.充分发挥广东省典当行业协会作用,稳定典当行业发展步伐。行业协会可以帮助开拓典当市场、市场信息,为典当企业提供业务渠道;接受与本行业利益有关的政策论证咨询,提出相关建议,维护会员和行业的合法权益;协调会员之间、会员与非会员之间涉及经营活动的争议;最重要的是行业协会建立了规范行业和会员行为的机制,并依照政府及有关部门委托开展行业标准制定、统计、行业准入资质审核和行业损害预警等工作,有利于加强会员和行业自律,促进会员诚信经营,维护会员和行业公平竞争。■

参考文献:

[1]曾康霖,程婧.我国典当业的性质及可持续性研究[J].金融研究,2005(12).

[2]谢思佳,李翔宇.为中小企输血粤典当行逆势扩张[N].南方日报,2008-11-18.

[3]广东省典当行业协会.全省典当企业2009年第一季度经营情况填报汇总简析[EB/OL].省略/new, 2009-08-17.

典当行管理办法篇9

关键词:呼和浩特 典当行 发展

一、典当的含义及发展历程

(一)典当的含义

根据国际惯例和我国近些年来的实践,普遍认为:典当是指当户以特定物品或者财产权利质(抵)押的形式,向典当机构借贷的特殊融资方式。它专指当户将一定的标移交典当机构占有换取当金的行为;当户有权在一定的当期内向典当机构偿还当金本息及其他合理费用赎回原当物;但过期不赎成为死当,典当机构有权将该当物变价出售或拍卖而从获得的收入中优先受偿,获得该当物的所有权或以该当物变价而优先受偿。

(二)我国典当行业的发展历程

我国典当行最早产生于南北朝时期,结合史料来看,中国典当业的历史发展,大致可划分为三个主要阶段,即唐宋两朝至明代中期,明代中叶至清代前期,清末民初至新中国建立。新中国建立不久,随着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运动逐步进行,典当行的日子开始越来越不好过。1956年初,中国的私人典当业完全实行了全行业公私合营。在一些城市中,它成为中国人民银行有关分支行领导下的专门办理小额质押贷款的独立经营机构――小额质押贷款处。

20世纪80年代末期,曾被定为剥削制度残渣的典当在消亡30余年之后,又重新出现在我国。1987年12月,四川省成都市开办了新中国第一家典当行――成都市华茂典当服务商行,率先恢复了古老的典当业。

二、新时期典当行业的基本特征

(一)融资性

这是典当首要的特点,即典当的功能性特点。它表现为典当是一种融资手段。当户可以采用典当方式,以借贷为基础,以质(抵)押为条件,将当物移转典当机构占有,从而换取当金,达到融通资金的目的。

(二)商业性

这是典当十分显著的特点,即典当的经营性特点。它表现为典当的经营主体――典当机构,作为反复运用典当方式的独立企业,盈利必然且应当成为它所追求的目标。与此同时,典当过程中典当机构在对收当物鉴定、评估、作价、保管、保险和对死当物变价、处分等诸多环节上,亦包含着明显的商业行为和商业利益。

(三)小额性

这是典当区别于其他金融借贷行为的特点,即典当放款方面的业务性特点。它表现为典当机构向当户发放当金的数额往往较小,通常大大小于银行等金融机构的贷款数额。只要典当值达到一百元的物品典当机构就会向当户发放当金。

(四)短期性

这是典当区别于其他金融借贷行为的特点,即典当时间方面的业务性特点。它表现为典当机构向当户发放当金的期限往往较短,通常大大短于银行等金融机构的贷款期限。典当最短5天不足五天的按5天收取相关费用,最长不超过6个月。而银行贷款分为短、中、长三种,短期也得6个月。

(五)高利性

这是典当区别于其他金融借贷行为的特点,即典当收益方面的业务性特点。它表现为典当机构向当户发放当金的费率往往较高,通常大大高于银行等金融机构的贷款利率。

(六)便捷性

这是典当十分突出的特点,即典当一个重要的行业特点。它表现为典当与其他融资方式相比,在融资过程中具有许多服务上的优势。它的手续简便,办理时间短,最短两三天便可以得到当金。

三、呼市地区典当行业的基本情况

(一)目前呼市地区开展的典当业务

原则上凡典当人有权处置、能保存并可转让的房地产等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都可以作为当物,在实际典当业务中以下几类物品为主:1.不动产:包括房屋、土地等;2.机器设备、产品、原材料等;3.汽车、家用电器等。

(二)呼市地区典当行业的经营状况

呼市自1993年在旧城开办第一家典当行――诚信典当行以来,发展比较缓慢。诚信典当行由于缺乏管理经验、经营不善,已经破产被其他企业收购。其他成立较早的典当行的日子也不好过,接手过几笔大的生意但都亏损了,至今还未扭亏为盈。人们由于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始终认为“典当”是实在迫于无奈才走的一条路,认为“典当”是一种耻辱。这在人们的思维里还占据着很重要的位置。所以典当行的经营状况不尽如人意,而且大部分典当行不积极开发市场、研究企业发展规划。笔者对其中几家调查时,他们的管理者竟不了解其他同行业者的一些基本情况。

四、呼市地区典当行业经营中存在的问题

(一)经营范围窄

国家经贸委刚刚出台了《典当行管理办法》,在继续严格市场监管的前提下,典当行的市场准入门槛和经营领域等方面将得到一定程度的松绑。从具体内容看,业务范围较之过去有所扩大,典当行不仅可以做动产、财产权利质押,还可以做房地产抵押,融资渠道将有所放宽,允许负债经营。而目前呼市众典当行的经营范围主要是房产和地产,即不动产典当,这部分占全部业务的八成到九成。呼市典当行普遍忽视民品典当这部分小的市场,这会极大限制这一行业的发展。几乎所有的典当行都不屑开发民品典当市场,因为需要投入大量的广告宣传更新人们的观念,才能打开这块冰封的市场。而且民品典当种类繁多、鉴定估价要求从业人员的素质较高,所以成本随之增高。

(二)市场开发程度较低

目前呼市典当行业业务主要以个人周转资金时典当物品为主,而中小企业在融资时还是习惯银行贷款,认为银行贷款利率比典当行低。目前来说银行贷款年利率一般为5%,而典当行费用分为两部分,利息和综合费用。目前典当行月利息率为0.5%、质押典当时,月综合费率不得超过当金的4.5%;房地产抵押典当时,月综合费率不得超过当金的3%。人们从单纯的数字上看,肯定认为典当行是一个高利贷的机构。在实际中,中小企业用于招待银行工作人员的支出也基本上等于典当行高于银行的那部分利息和综合费用。这是一种人们传统观念的问题,要想让典当成为中小企业融资的主要途径还需要一个转换的过程。

(三)相应的从业规范及制度不健全

目前呼市地区关于典当行业没有成文的制度及相关的规范,中国人民银行只制订了月综合费用的最高限额4.5%、月利率为0.5%,而没有规定低限。在实际操作中,个别典当行为了与同行竞争而不同程度的降低综合费用。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典当行业的良性发展,从而导致了典当行之间的恶性竞争。

(四)缺乏专业人员

典当行业是边缘业种,从业人员本来就不多,懂行的人更是少之又少。再者,典当人才的培养周期较长,对从业人员素质要求较高,从业人员要广泛涉猎各个方面的知识,判断抵押物的价值,

还要了解金融法规、民法、商法、合同法、企业会计、税收等多方面知识。

(五)没有营销观念,知名度较低

笔者为了了解呼市居民对典当行的认识和看法,于2004年4月10日、12日,在新城区和回民区人口集中的地方随机进行了询问。在被抽查人群中,约40%的人认为典当行已经消亡,更不敢想像在呼市已经有了典当行的存在。至此,我们可以清楚看到已经存在了10多年的典当行至今还不为市民所熟悉,更谈不上对典当行业务的了解和在应急时去典当解决困难了。目前大多数典当行都是“低调”运营,营销观念还未形成。

五、促进呼市地区典当行业发展的思考

(一)加紧典当行业立法,健全从业规范及制度

从1989年到现在,我国典当行业的监管部门连续换了三个。起初是由中国人民银行主管典当行业,1993到2000年它的主管部门是国家经贸委综合司和中小企业司。由于2003年国家经贸委改为现今的商务部,所以呼市典当业也由商务厅接管。行业规范一直沿用国家经贸委综合司制定的市场准人和退出以及法规和中小企业司制定的日常监管和典当事宜,但管理办法仍然是部门规章的形式,这对从业人员的保护力度远远不够。

为了使典当业做得更好,从法律角度讲,为典当行业立法显得非常紧迫。香港和美国都有典当商立法、典当专业立法。200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第22号令――《典当行管理办法》是目前典当行业的最高法规,主要是简化了行政审批程序、扩大了经营范围、允许典当行负债经营、降低注册资本的最低标准。

这是一个行政法规,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立法的问题,这就是说典当行业的立法可能还需要一个过程,但立法是一个必然的趋势。有了法律的保障和行业的从业规范,相信典当行会走上健康、良性的发展道路。

(二)加强典当行业内控机制建设,建立科学的制约机制

客观上讲,典当业复出时间短,小而杂,不像各商业银行那样经营时间长,有一套完整的内控制度。各典当行普遍存在着内控制度不完善,业务操作不规范,执行制度不严格,职责权限不清楚等问题。内控制度建设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它主要有三个方面构成:一是责任控制,例如,对于每人接手的每笔业务负责到底,奖惩分明;二是程序控制,可以申请IS09000认证,使整个行业程序合理化、规范化;三是内部牵制,典当行业从业人员特别少,最多一个公司只有十几名,在发展初期可能内部牵制并不重要,但随着它的发展越来越快,其重要性也越来越突出。

(三)全面开发市场,进一步扩大经营范围

笔者认为在呼市地区还有一定的市场未开发,例如有价证券、股票的典当、评估及咨询服务。这项服务在许多城市已开展起来,而且这项服务随着呼市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会有很大的市场。

典当行要像服务行业一样,以“诚信”为本,树立良好的形象,改变市民对典当的不客观评价。呼市典当行在争取市民典当之外,还应积极争取中小企业典当。在与客户往来中,要让客户感觉到典当是一个“应急”的便民机构,不是一个“蒙、骗”的“趁人之危”的机构。例如,在进行房地产抵押业务时,典当行的评估值可以向客户说明依据和运用的资产评估方法。

(四)招聘、培养专业人员,为典当行业的发展奠定基础

据不完全统计,全国典当从业人员总数已达到五万多人。由于典当是一个新兴行业,专业的典当人才严重匮乏,目前的从业人员多从其他行业转型而来,缺乏必要的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

对决策者来说,要想规避风险,首先决策者要有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专业知识、社会知识、良好的品德,较好的心理素质和敬业献身精神,这是一个企业的灵魂。典当行的性质就决定了没有现成的专业人员,只能在经营中逐步培养,合格的典当经营人才是典当业防范风险和快速发展的根本。

(五)运用市场营销理论,加大对外宣传力度,扩大影响力

典当行管理办法篇10

[关键词]典当行融资功能需求

一、前言

典当行业在社会经济生活中发挥着融资调剂需缺的补位性作用,对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尤其是其融资功能,对促进融资方式多样化、促进中小企业发展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本文通过调查常州典当市场,对典当行融资功能发挥、功能拓展内生性局限及其外部环境制约进行剖析,进而提出下阶段拓展典当行融资功能相关对策建议。

二、常州市典当行业发展现状以及特点

这篇论文

1.常州市典当行业发展的总体情况

常州市是全国典当行业发展较晚的城市,第1家常州典当有限责任公司于1992年成立,注册资金300万元;第2家常州东方典当有限公司于2002年成立,注册资金1000万元,直到2004年常州市典当行发展速度迅速加快。截至2007年末,常州市共有11家典当行,注册资本18800万元,从业人员80人。(相关数字具体见下表)。且常州市典当总额呈现上升趋势,从2001年的1000万元一路急速上升为2007年的10.9亿元,2006年仅新开业的常州市宝祥典当1家融资金额就达1亿,足见典当行在融资方面发挥着较大作用。

2.常州市典当行融资功能发挥

据统计,2007年常州市所有典当行融资总额为10.9亿元,常州市银行业金融机构新增贷款总量为253.7亿元,两者比例为1∶23(2006年两者比例为1∶47)。虽然典当行业融资额度相对于银行业较小,但其在发挥应急融资功能方面,却有着银行无法比拟的优势。在对2家典当行——常州东方典当和汇丰典当的调查中,典当行工作人员对其发挥的应急融资功能充满了自豪,典当的融资服务功能在现实中发挥了很大的作用。如常州市新北区一家新开立的化工企业,其注册资金1000万元,已造好厂房,并已拥有土地证、房产证,但该企业再没有多余资金购买机器设备和原材料。在银行贷款审批过程中,该企业因没有开始生产而未贷到款,只好转向典当行。常州东方典当有限责任公司对该化工企业的资信、财务等情况进行了摸底调查,并通过熟人进一步了解该企业负责人的品行,最终确定为该企业融资100万元,该企业用这100万元启动了日常生产。在开始正常生产经营后,银行也随之介入评估资产并对该企业发放贷款。仅3个月,该企业就还清了典当额及综合息费,可见是典当行的100万元融资额帮助企业启动生产渡过了难关。

三、常州市典当行存在的问题

1.经济、社会条件下催生下的典当行在其进一步拓展融资功能时遭遇内生性和外部环境的双重制约

上述表明,典当行在发挥比较优势,拾遗补缺,为中小企业提供了银行无法比拟的个性化融资服务。有鉴于此,近年来,我国政府十分重视典当行业的发展,根据环境变化不断出台相应法规,商务部、公安部于2005年2月9日联合颁布了《典当管理办法》,以促进典当业的繁荣发展,更好发挥典当行提供便利融资功能。但无论如何,我们不能回避新时代的典当行在发展中仍遭遇着其内生性和外部环境等双重制约。目前常州市7家典当行中有3家处于不盈利状态,受新办法影响,常州市典当行的盈利情况与往年相比有了明显的下降,特别是新开的典当行由于月综合管理费下降,再加上内部风险防范能力不强,经营相当困难,典当行业发展的制约因素不容忽视。

2.内生性制约

(1)自身经营资金不足,业务量的有限导致盈利空间缩小

目前我市民间的典当行不少是自然人合伙经营,共同筹资开办,运营资本有限。在典当行业内,注册资金达到5000万元就算颇有实力的企业,按照典当行放贷额度不能超过注册资金30%的规定,最高融资额度也不过1500万元。但随着市场对资金的需求加大,这些小额贷款已不能满足中小企业的融资需求。在调查中了解到,许多中小企业主、工商户有融资需求,前来典当行咨询典当业务,但只有10%左右的业务能做成功,90%业务不能做成功的原因主要是融资额度问题。由于典当行本身属于小企业,不得不考虑资金的流动性、风险性,能放出的典当金额一般能少则少。因其融资额度有限,许多想进行典当融资的企业,因为所融资额不能满足实际需求,往往放弃典当,转而再寻找其他途径。

(2)合理定价难度较大,抗风险能力有限

典当业务的风险和收益与“典当物价值”和“合约价格”两个因素直接相关。典当合约的定价应当使得典当收益覆盖成本的条件得以满足,即:“合约价格×合约利率>风险补偿+流动性补偿+运营成本+交易费用”或“典当物价值-合约价格>风险补偿+流动性补偿+运营成本+交易费用”。(第一个式子指的是合约正常履行的情况,第二个式子指的是典当合约出现违约的情况。)由于运营成本、交易费用等基本固定,进行合理的合约定价主要是合理估价,即要准确估计当物当前的实际价值,并能够准确估计当期内典当物的价值波动。没有一个比较合理的合约定价,必然会带来利润的损失。如果合约价值过高,可能使得合约执行自动转向第二个式子,即由于典当物价值-合约价格>风险补偿+流动性补偿+运营成本+交易费用”,出当人出于理性选择违约,从而给典当行带来损失;相反如果定价过低,虽然合约执行将遵循第一个式子,出现理性违约的概率减少,但这时由于合约定价低,相应会导致“合约价格×合约利率”减小。同时经营活动还经常遭受各种挫折,如通货膨胀,在接受当物时,物品可能是赝品或是赃物,当物变为死当时,典当行就面临当物品的销路问题。货物的结构类型、质量、市场上的流通风险等也都影响典当行的收益,特别在无形资产的估价及操作上存在着极大的不确定性。

(3)典当行专业人才缺乏,从业人员素质较低

在常州市,一些典当行苦于没有典当鉴定师,丧失了许多典当业务。如常州汇丰典当行员工共7人,没有一位是鉴定师,其民用品典当业务量较少,越来越趋向萎缩。而常州东方典当行,其通过与上海东方典当有限公司合作,培养了2位鉴定师,相较之下,其民用品业务量明显较大。但通过调查了解,许多典当行都认为目前没有专门正规的典当从业资格培训,典当从业人员普遍素质较低,跟不上典当业发展。

3.外部环境制约以及内部管理机制的薄弱

(1)立法层次较低、内容较粗,不利于规范发展典当行业

典当行业作为特许经营企业,由于其设立、经营、监管的特殊性,法律规制必然严格、细致、具体,目前2005年出台的《典当管理办法》是由商务部、公安部联合颁布的,属于部门规章,虽然对典当行有了统一的规范,但由于部门规章效力低于法律和行政法规,不利于规范典当行为和减少纠纷。

(2)相关监管缺位,不法经营和不法竞争的存在影响典当行发展

一是寄卖行等的不法经营行为。由于寄卖行等行业的准入门槛较低,审批的程序比较灵活,相关部门对其监管不到位,使寄卖行、闲置物品收购行能利用虚假广告等不法经营手段抢走了典当行一大部分的民用典当业务,有些寄卖行甚至超越自己的经营范围从事房产抵押业务。二是典当行业间存在不法竞争。为了追逐利润,有些典当行在费率的收取上只执行一个费率,没有按规定将人民银行规定的利率与典当行的综合服务费分开计算。还有一些规模较小的典当行不执行商务部、公安部在2005年颁布的《典当管理办法》中关于综合费率的规定——根据典当物不同月综合费率上限从24%~4.2%不等。为了招揽生意,将综合费率下降到上限以下,严重干扰了典当业的正常发展。

(3)典当行业协会不健全,不利于提高典当行业的整体实力

目前的典当协会组织机构不健全,全国没有统一的管理,各地的情况不一,差别也较大。地方性典当行业协会是本地典当行业的自律性组织,很多现有的典当协会在信息的互通、人才的培养等方面发挥的作用不够。目前在常州市没有典当行业协会,7家典当行只有个行业公约,主要是约定统一综合费率以及联合发展典当业务,但7家典当行没有能坚持做到定期沟通联系,对其他典当行相互了解不够,且在宣传报道、员工培训等方面是各自为政,没有真正走联合发展的道路。

四、拓展路径—内外兼修以实现典当行可持续发展

1.国家营造良好的法制及外部环境

建议提高现行立法的层次,典当行业虽然不是金融业,但其具有金融业性质,目前典当行业是由部门规章来规范,立法层次为部门规章,与其他金融机构的法规层次不协调(银行业、保险业、证券业的立法层次都属于法律)。同时典当行的发展离不开政府对其进行有效的监管。政府主管部门的监管应主要集中在典当机构的市场准入、退出环节以及市场行为的规范上,主要属于定性监管,工商、会计审核等非主管部门对于典当行不正当的经营也应进行坚决地制止和处罚。在规范典当行业内竞争的同时,应加强对寄卖行,闲置物品收购行的管理,取缔它们中不法经营的部分,为典当行的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2.扩大宣传,引导需求

今天典当的性质和旧社会相比已经发生了质的变化,典当行现已成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一部分,成为一个特殊的融资机构,成为金融机构的必要补充,必须对其作用广加宣传,树立典当业良好形象,让更多的人了解典当的真正内涵,摒除传统的错误观念的束缚。

在加大宣传的基础上,典当行要不断挖掘融资的潜在有效需求。由于典当行对中小企业的门槛较低,符合企业的需求。但是典当行的综合费率很高,比较利息和利润,许多企业只能“望而却步”;同时,典当行能提供的融资额度较小,相对于有些企业对资金实际需求,还是“杯水车薪”。因此典当行还是要进行合理定价,采取创新、优质服务吸引中小企业融资。

3.业务创新、合作及信息共享

一是典当行与担保公司合作;二是典当行与银行加强合作。一方面,可与银行实现客户资源共享,对于资金需求量大的客户向银行推荐,同时银行也以自己长期拥有的客户群体中适合典当融资的企业向典当公司推荐。另一方面,典当行自身可以从银行获取金融服务,通过获取贷款和综合授信额度来增强自身实力,以此保证典当行有足够的资金实力和客户资源开展典当业务。三是典当行与不同的媒介合作,跨平台和地区提供服务,使人们有机会通过网络这个平台竞拍到绝当名品。四是典当行结合本地客户的不同需要开展个性化服务。

五、总结

典当,一条不可忽视的融资途径,为中小企业提供了短、平、快的融资服务,使融资市场更为丰富。因此,应采取措施,解决其遭遇的内外梗阻,对其科学定位,依法监督,不断加强对其拓展业务领域的各项支持,更好地发挥典当的融资作用。

参考文献

[1]国家经贸委颁布.典当行管理办法,2001

[2]李沙:典当基础知识[M].学苑出版社,2001

[3]李春宇:对我国典当行业现状及未来发展的思考[J].黑龙江金融,2005,9:65

[4]康霖程婧王艳娇:我国典当业的性质及可持续性研究[J].金融研究,2005,12:6~15

[5]王红兵:当前典当行的融资业务[J].浙江经济,2003,3: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