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苗基地建设方案十篇

时间:2024-01-12 17:47:31

育苗基地建设方案

育苗基地建设方案篇1

【关键词】林场;种苗培育;要点

0.引言

随着我国林业建设的快速发展和林业产权制度改革不断深入,我国十分重视林木良种培育,并建有专门的林木种子研究室,从事良种选育、遗传改良等研究工作。本文着重探讨一下林场种苗培育的要点。

1.我国林业种苗培育的现状

1.1种苗生产结构不均衡

我国的育苗生产中,大规格、大径阶苗量少,小规格、小径阶苗量多;3年生以上苗木少,1-3年生苗多;通道绿化、村镇绿化、环城绿化苗少,荒山造林、城市绿化苗多;经济林苗少、其它苗多;定植苗少、留床苗多;容器苗少、裸根苗多。

1.2种苗培育规模需要提高

随着国家林业六大工程启动实施,林业工程管理的进一步规范,实行林业工程招投标制度,为适应当前的林业发展的新形势,提高绿化工程质量和绿化水平,降低工程成本,增强企业的信誉度,各个绿化工程公司都相继建起了自已的育苗基地,但是个体育苗规模相对较小,且分散,面积大多在20亩以下。

1.3育苗科技含量低

育苗生产技术总体上看,仍然徘徊在低水平上,科技含量不高,播种与扦插育苗所占比例较大,而嫁接、根蘖、组培等育苗则主要靠外地熟练技术人员,或引进外地小苗进行培育,育苗技术的普及工作任重道远。

1.4市场竞争力不强

种苗在市场上缺乏竞争力,这是由于我国人均占有土地和水资源有限,以及气候等因素,致使土地租金高、育苗周期长、劳动力价格高、单位面积内成品苗率低,造成育苗成本居高,在苗木市场竞争力弱。

2.促进林业种苗培育工作的对策

2.1注重科学育种育苗

种子是一切植物的母亲,种苗是林业生产、建设中最重要、最基础的要素,如果没有优良的种苗,万顷碧绿、秀美山川只能是一种梦想。近几年,随着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完善,广大林农对优良种苗的需求越来越大。为了满足广大林农对优良种苗的需求,完成造林、绿化任务,林业部门侧重从源头抓基础工作,注重科学育种育苗,充分发挥优良种苗在林业生产、建设中的基础地位和战略作用,把科学育种育苗作为森林资源培育工作的重中之重,增加科技含量,努力提高种苗生产基地建设水平和标准,为造林、绿化提供坚实的物质保障。只有增加科技投入,才能提高种子产量和质量。林业部门应组织专业技术人员,对种子生产基地进行普查,实施科学管理。运用疏伐、卫生伐、病虫鼠害防治等技术措施,提高母树结实,为育苗、造林和深加工业提供一定数量的优质种子。只有科学管理,培育出优质的苗木,才能为造林绿化服好务。因为种苗是林业的基础,“林业发展、种苗在先”。为了使林业大发展、快发展,林业站立足种苗抓造林,使造林、绿化质量有了很大提高。通过科学育苗,苗木产量和质量有了突破性进展,每年可向广大林农提供优质苗木万株,提高了质量,降低了成本。只有加强培训,才能提高森林培育的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林业部门每年多次对广大林农和专业技术人员进行种苗业务培训,让他们了解和掌握种苗生产环节上的诸多技术问题,为他们提供政策咨询、信息服务、技术服务和法律服务,确保种苗产量和质量,为我国完成造林绿化任务提供保障。

2.2编制经营方案

各地林业部门在林业厅的正确指导下,在政府领导下,对实现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与森林经营方案的编制。在林权制度改革后,集体林权属已基本明晰到户,森林资源各项事宜都要重新确认,因此再一次开展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和森林经营方案编制,既是适应新形势对森林资源经营管理工作提出要求,也是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一项重要配套改革措施。为保证森林经营方案顺利实施,特成立林业建设领导小组,主管农业领导任组长,林业部门全体职工为成员。林业建设领导小组主要制定森林经营规划和林业产业规划,组织实施相关部门协调工作,认真做好试点期间先进经验的总结,为资源增长、环境改善、农民增收、集体经济快速发展做好各项工作。

我省林区现有林分中主要树种为柞树、落叶松、红松、油松、桦树、胡桃秋等。人工林以落叶松为主,天然林以柞树为主,二者是我省森林组成的首要树种,也是林下经济发展的主要对象。在林业建设领导小组认真工作下,林业部门对林业资源情况进行调查,并编制了森林经营方案。把批准后经营方案及森林经营各项技术规程向全体村民公开,达到户户知晓,人人了解。

我省大兴安岭地区是一个以天然林为主的,通过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大部分天然林已分到林农手中,根据广大林农的意愿,结合当地森林资源现状,加大天然林中幼龄林抚育力度,根据上级核定的每年天然林采伐限额,经政府研究确定天然林抚育规划,因地制宜,发展林下经济,对适宜地块的天然林(商品林、公益林)进行适当抚育间伐,一方面为林下栽培的植物创造适宜的生长条件,同时也要为食用菌业发展提供材料。

2.3组织实施计划

按照经营方案进行设计,一个小班由多户经营的推选一户代表申请,由林业设计队整班设计进行施工作业,结束后由林业部门对作业质量进行验收。在方案实施过程中加强森林资源的保护,建立防火联防机制,与责任方签订防火防病虫害等责任状,将管护与经营紧密地联系起来,确保森林资源的安全,充分调动农民的积极性,营造并举,提高林地生产力,增加农民收入。

由林业部门制定相应的检查办法,每年按照各采伐设计和产业规划进行检查验收并总结经验,发现问题及时反馈给相关部门。切实建立“尊重民愿,参与管理,共同决策,兴林富农”,提升了林业经营管理的水平。同时以森林资源可持续经营论为基础,坚持生态效益优先的原则,实行分区政策、分类经营,通过对商品林的科学经营加强对自留山经营管理,提高林木质量,确保林农的经济利益。通过调整树种、树龄结构,提高红松、经济林比重,对符合抚育间伐条件的中幼龄林进行全面抚育,使森林密度更加合理,林内卫生状况得到全面改善。

3.结束语

综上所述,我们应通过科学育种育苗,加强森林资源的培育,提高公益林管护水平,使森林资源得到充分利用,增加了林农的经济效益,更好发挥森林的三大效益。

【参考文献】

育苗基地建设方案篇2

关键词:林木种苗;现状;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S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9944(2013)02002404

1引言

林木种苗是林业重要的物质生产资料,承载着林木的遗传基因,种苗质量的好坏、优劣直接关系到生态建设和林业产业发展的大局,也关系到农民的根本利益。为进一步做好寻甸县林木种苗工作,推动全县林业可持续发展,对全县林木种苗生产情况进行了调研,找出了存在问题,提出了今后的发展方向。

2寻甸县苗木产业现状

2.1寻甸县苗木生产现状

寻甸县共有92个苗圃从事苗木生产,共投资6583万元,培育苗木370.5hm2, 3009.6万株,其中:嫁接苗195.5万株、实生苗2814.1万株。在2012年培育的苗木中容器苗有1432.4万株,良种苗有157.5万株。生产的苗木品种主要有:核桃苗木10.7hm2、242.3万株,其中:实生苗46.8万株,嫁接苗195.5万株(容器苗1.5万株);华山松2.9hm2、519万株,其中容器苗90万株;旱冬5.8hm2、573万株,其中容器苗445万株;藏柏4.8hm2、330万株,其中容器苗255万株;滇朴31hm2、102.4万株,其中容器苗44.8万株;四照花33.7hm2、98.76万株,其中容器苗63.1万株;石楠57.9hm2、59.5万株,其中容器苗28万株;香樟10.3hm2 31.7万株,容器苗16.6万株;红花木莲20.9hm2、9.02万株,容器苗1.5;滇润楠25.3hm2、6.6万株,容器苗2.2万株;枫香14.7hm2、28.9万株,容器苗15万株;樱花28.2hm2、155.2万株,其中容器苗111万株;其它树种123.9hm2、846.19万株,其中:容器苗351.7万株。

2.2林木种子基地建设现状

寻甸县林木种子基地的建设多年来相对滞后,2000年以后得到了加强和发展,实施了《寻甸县退耕还林种子生产基地建设项目》及《寻甸县核桃采穗圃建设项目》,完成了华山松采种基地建设279.3hm2、云南松采种基地204.7hm2、旱冬瓜采种基地14.3hm2、板栗采穗圃7.7hm2及6.7hm2核桃采穗圃的建设任务,完成了本地核桃良种定点采穗基地的调查、选择及良种申报工作;完成了核桃定点采穗、育苗基地的确定。到目前为止共建有3个采种基地498.3hm2,年生产能力1000kg,其中良种基地14.3hm2;采穗圃2个14.4hm2,年生产能力20万条,其中良种采穗圃6.7hm2;核桃定点采穗基地3个2.3hm2,年生产穗条5.5万条;核桃良种苗木定点生产基地3个4hm2,年生产能力200万株,选育出一个本地核桃良种-寻倘1号。

3寻甸县林木种苗生产的特点

3.1寻甸县苗木生产主要以个体苗圃生产为主

寻甸县林木种苗生产虽起步早,但发展较慢,2000年以前主要以国有苗圃及部分乡镇林业站按造林用苗计划组织苗木生产为主,以后进入发展阶段,尤其是2008年以来,全市大力开展城乡园林绿化及生态建设,对苗木的需求增多,刺激了苗木市场的发展,人们从事种苗生产、经营的积极性得到了较大的提高,从事苗木生产的人员逐步增加,形成了以个体生产经营为主体,其它形式共存的共同发展趋势。

3.2寻甸县林木种子基地建设主要以国有基地建设

为主寻甸县种子生产基地建设主要以国家投资为主体,以退耕还林项目为依托完成建设,项目完成后,由项目所在地林业部门负责经营管理,而个体投资建设的种子生产基地只有3个核桃定点采穗基地,面积2.3hm2。

4寻甸县林木种苗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4.1基础设施差,管理粗放

4.1.1苗圃基础设施差

寻甸县的苗圃大部分为近几年成立和创办的苗圃,各项基础设施不健全,部分苗圃无灌溉条件,也缺少必要的喷灌设施设备,全县使用自动喷灌装置苗圃几乎没有,其它先进的技术含量较高的设备设施更是没有,由于水肥不足,致使育苗数量、质量达不到要求。

4.1.2投入不足,管理粗放

在寻甸县整个林木种苗生产中,都存在投资低,管理差的问题,尤其是林木种子生产基地,项目实施完成后就没有资金投入,生产管理跟不上,致使种子生产基地水肥不足,有的基地林木挂果较少或不挂果,种子生产设计能力未能实现,效益无法显现。国有苗圃属事业单位企业管理,经济负担较重,职工忙于生计的考虑,仍停留在老的经营管理模式及传统的育苗方法上,各自独立经营规模不大,苗圃经营集约化程度较低,也缺乏组织开展科研的人力、财力和物力。面对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难以发挥龙头和骨干带动作用。

4.1.3采种条件落后,基地种子利用率低

近几年造林任务较少,计划下达较晚,且个体育苗自由选购种子,造成采种与用种计划脱节,致使采种基地采的种子销不出去或未组织种子采收,形成一方面采了种销售不出去,另一方面用种时找不到良种或基地种,造林良种使用率低。国家投资完成的采种基地未能充分发挥作用。

4.2育苗基地分散,培育品种较多

规模出效益,寻甸县育苗370.5hm2,分布于全县12个乡镇,集中连片的面积较少。 6.7hm2以上的面积有19个苗圃,33.3~66.7hm2的有1个苗圃,66.7hm2以上的一个苗圃,其他苗圃面积较小且分散。苗木品种上,全县共培育苗木130多个树种,但各树种规模较小,同一树种同一规格的有一定规模苗木难以找到。不论是育苗面积还是培育品种都缺乏规模,苗木不能形成大宗产品,缺乏市场竞争能力。

4.3适宜各个季节造林的苗木及城乡绿化大规格苗

不足寻甸县生产的苗木主要是造林苗木及城乡园林绿化用中、小苗木,地径在5cm以上的大苗较少。据2012年造林绿化苗木供需情况统计分析,全县当年培育的夏季可出圃苗木1852万株,夏季造林绿化需苗量583.86万株,剩余苗木1298.14万株,剩余的品种主要为华山松、旱冬瓜、藏柏、石楠、滇朴等常规树种。园林绿化需要的大苗依然紧缺。从苗木类型来看,近年来容器苗的比重有所增加,但主要是中小苗木,适宜不同时间、季节造林的大容器大苗较少。

2013年2月绿色科技第2期

胡尤琼,等:寻甸县林木种苗产业发展现状与对策资源与产业

4.4苗木培育技术落后,经营水平低

从整体情况看,寻甸县苗圃苗木培育技术落后,大部分苗圃依然使用传统的育苗方式方法,新的育苗技术及方法几乎没有推广应用,致使育苗技术要求较高的苗木就无法生产,技术要求不高的常规苗木培育较多,如全县造林绿化常规树种华山松、旱冬瓜、藏柏共育苗1832.5万株,占全县育苗量的56.3%,而这几个树种的造林绿化需苗量只有474.42万株,形成全县造林绿化小苗滞销严重,育苗户损失较大。多数从业人员,尤其是零星种植户经验积累不足,对市场和产业发展缺乏前瞻性分析,在品种选择、种植管理主观臆断,盲目跟风,常规品种和滞销品种较多,市场热销品种、特色品种少。

4.5少数苗圃的苗木质量档案建立不全

在调查中,有的苗圃没有建立档案,有的苗圃档案不健全,尤其是种子档案,省站购买种子的,不注意保存底单及没要相关种子检验检疫手续,本地采收的种子,由于没有申请种子检验检疫,种苗站缺乏人员及设备,未能上门服务,造成手续不全。

4.6种苗管理机构不健全,管理、服务指导跟不上,种

苗质量监管力量薄弱寻甸县原种苗站由于机构改革,与财政脱钩后,原种苗站编制的职工,从事苗木生产,而种苗站仅保留一块牌子,职能挂靠营林科,由于营林科人少事多,基本上无法顾及种苗质量监管工作,种苗站的工作只是由兼职站长一人负责,而种苗工作事情较多,一个人无法应对,影响了种苗工作的进程。

4.7信息化建设滞后

目前,寻甸县的苗木销售主要为本县自用,靠林业部门及部分绿化造林人员到苗圃采购,少部分销往县外。苗木销售市场尚未建立,苗木电子业务网络、生产经营管理、信息交流与等先进的信息系统建设更是一片空白。

5影响寻甸县种苗产业发展的因素

5.1影响寻甸县种苗产业发展的不利因素

5.1.1水利因素

寻甸地处滇东高原中部,具有比较典型的高原湖盆地貌特征,地势自西北向东南呈阶梯状倾斜。境内大部分地域海拔在1800~2600m之间,相对高差1849.8m。由于受地域差异的限制,水资源年内变化幅度大,年降雨量1045mm,降水充沛,但分布不均,干湿分明,冬春少雨,降雨量仅占16%,夏秋多雨,降雨量占84%。加之蓄水设施不完备,形成雨季用水有余、漫流成灾,旱季缺水的局面,影响了全县林木种苗的生产发展。

5.1.2气候因素

寻甸县属北亚热带高原季风气候类型,是低纬度高原季风气候,冬春两季受平直西北环流控制,大陆季风气候显著,干湿季明显,冬春干旱少雨且风大,大风又使春旱加剧;而夏季阴雨寡照,不利苗木的生长发育。由于受地形、太阳辐射和季风环流等因素的影响,小区域气候比较复杂,立体气候极为明显,制约了苗木产业的发展,特别是严重的倒春寒,给该县苗木产业的发展造成了较大的损失,如2008年3月14日一次倒春寒,使全县当年嫁接的200多万株核桃苗木及50%的旱冬瓜苗木毁于一旦。

5.1.3发达地区及重点苗木产业区带来的成本竞争

劣势发达地区及重点苗木产业区,由于培育技术成熟,气候条件好,苗木生长快,规范发展,规模化种植、工厂化生产,苗木成本低,极大地冲击了该县的苗木市场。

5.1.4信息闭塞,观念滞后影响了苗木产业的发展

寻甸县由于苗木产业起步较晚,没有成熟的营销手段,市场信息不灵敏,苗木电子业务网络未形成,信息交流与仍处于传统模式,严重影响了苗木产业的发展。

5.2推动寻甸县种苗产业发展的有利因素

5.2.1土地资源丰富

寻甸县是一个山地面积占87%的山区县,水肥条件中等,山地面积多,适宜发展林木种苗基地的土地资源丰富。

5.2.2区位优势明显,交通便利

寻甸县位于云南省东北部,隶属昆明市,东与曲靖麒麟区、马龙县接壤,南与嵩明县相连,西与富民县、禄劝县毗邻,北同曲靖会泽县、昆明东川区相依,距昆明曲靖较近,区位优势明显。全县公路铁路贯通,有320、213国道和昆曲高速、嵩待高速、贵昆铁路东川支线经过县境内,交通便利,有利于苗木的运输。

5.2.3种质资源丰富

寻甸县独特的自然条件孕育了丰富的植物资源,据初拟《寻甸县植物名录》全县载有种子植物153科416属800余种。根据园林用途,结合其观赏性、美学性、适应性及生物学习性,初步评价筛选,全县具有园林开发应用潜力的优良乡土树种大约有46科100余种。

5.2.4政策优势

一是国家的宏观决策是林木种苗产业发展的原动力,国家生态建设、政府扩大内需,加大投入基础建设项目都有利于苗木生产发展\[1\];二是省委省政府及市委市政府相继提出建设“森林云南”、“森林昆明”的决定,重大生态工程项目的实施为林木种苗产业发展提供了巨大的市场空间;三是市委政府高度重视,提出“用2~3年时间把昆明的苗木产业建设成为云南第一、西部一流、全国先进的苗木基地,由当前部分苗木输入变大量苗木输出”的目标,出台了《昆明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苗木产业发展的意见》,并编制完成了《昆明市苗木产业基地建设规划(2011-2015)》,规划到2015年全市苗木基地建设规模达30万亩,该规划将寻甸县列为全市苗木产业发展的重点产业区,为寻甸林木种苗产业持续快速发展提供了保障。

6寻甸县林木种苗产业发展的对策

针对寻甸林木种苗生产的现状及条件,寻甸林木种苗产业发展应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科技兴种、依法治种,搞好良种繁育以推广,逐步实现生产区域化、苗木供应基地化、质量标准化、品种多样化,建立种植、营销一体化的市场格局。

6.1建立健全种苗管理机构,充分发挥其公共服务及

市场监管的职能建立健全种苗管理机构,抓好种苗队伍建设,理顺种苗管理体制,强化种苗管理及服务职能,充分发挥种苗管理机构在种质资源保护、种苗基地管理、种苗执法、种苗质量监管、良种推广、信息引导和服务等方面的职能作用,以促进林木种苗产业健康、持续稳步发展,同时,增强服务意识,提高办事效率,简化办证手续,为苗木生产经营企业搞好服务。

6.2科学规划,合理布局林木种苗产业发展区域

以牛栏江、前进河流域,交通主干道沿线、主城出入口、城镇面山等作为发展林木种苗产业的重点区域,其他地方为苗木产业发展的一般区域。重点区域,以设施栽培、新品种繁育为主,培育多品种、高档次的生态旅游观光苗木、城市景观苗木、城市园林绿化苗木,开展乡土树种选育试验,培育生态与经济效益兼具的乡土树种大苗,适度发展盆栽草花,以满足个性消费需求。一般区域:以常规造林苗木、经果林和乡土树种育苗为主。

围绕全县天保、退耕还林、省市重点林业工程建设、城乡园林绿化总任务及苗木基地建设任务,科学规划,制定超前发展林木种苗生产方案,通过宏观调控措施和信息引导,在保持种苗供需总量基本平衡的基础上\[1\],重点生产良种壮苗。避免苗木市场的大起大落,影响林木种苗产业的发展。

6.3调整育苗结构,大力发展适销对路、抗性强的苗木

苗木培育遵循适地适树原则\[2\],根据寻甸县不同自然地理、气候条件,适当减少过剩的造林树种的育苗面积,增大抗旱、抗寒、速生、经济价值较高树种的育苗面积,强化以质量求市场、以质量求信誉、以信誉求生存的市场竞争意识,不断调整苗木生产结构,培育出市场急需的高质量苗木,提高市场竞争力。

6.4积极开展林木良种的选育与引进工作

随着多年的造林及几大林业重点工程的实施,立地条件较好的荒山荒地都已绿化,剩下的多是立地条件较差的地块,为确保造林成功,应选择一些适应性广、抗逆性强的树种造林。因此,要完善种苗引种、驯化程序,积极开展林木种子引进、选育试验示范研究,选育或引进耐干旱、耐寒冷、耐瘠薄、抗病虫害林木品种,培育苗木,上山造林后成活成林、开花、结果,繁衍后代,逐步取代退化树种。

6.5科学决策发展的树种和品种

根据寻甸造林项目规划,在满足该县林业生产的品种需求外,立足全市、全省需求,以培育乡土树种、常绿树种为主,外来适生珍贵树种、落叶树种为辅,积极发展名特优新品种,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新,人新我优。不断适应林业发展面临的供求关系和消费多层次变化\[3\],尤其是林改后,老百姓有了管理经营林地的权利,对品种的选择更加灵活,因此林木种苗供应与需求趋向多元化,苗木品种选择也应多元化。

6.6坚持科技兴种,注重先进育苗技术成果及栽培模

式的引进与推广坚持以科技为先导,积极引进、推广先进育苗技术成果及栽培模式,采用先进的育苗技术, 实行科学育苗。重点抓好轻基质容器育苗、大棚育苗、全光照喷雾扦插育苗等技术的推广应用,实行育苗全过程质量监管,严格管理,以提高育苗质量。

由于容器苗具有苗木整齐、繁殖速度快、育苗周期短、栽植不受季节限制、造林成活率高、缓苗期短、初期生长量大等优点。尤其是轻基质在容器育苗中的应用,解决了运输困难的问题,较适合立地条件差的地块造林,容器苗将是今后造林绿化使用的首选苗木,具有较好的发展前景。应加大容器育苗技术的推广应用,尤其是轻基质容器育苗技术。

6.7大力发展设施育苗

设施育苗又称保护地育苗。由于寻甸县气候复杂,倒春寒严重,应发展设施育苗,在人工控制条件下,创造适宜苗木生长发育的条件,尤其对一些珍稀名贵品种及经济林苗木,可短期设施栽培与常规培育相结合,实行集约化经营管理,实现高产、优质、高效的目的。

6.8积极发展观赏绿化苗木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需求不断变化,应积极发展观赏性较强的有香味、彩叶、观花、观果树种以及具有抗旱、抗寒、耐污染、耐水湿、抗盐碱、抗风能力强的功能性树种的开发培育,以满足不同市场需求。

6.9加强种苗信息化建设

加强种苗生产管理信息系统建设,依靠互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及时组织、、种苗生产及市场需求信息,引导林木种苗生产向规模化、专业化、标准化方向发展,实现科学有效的种苗生产管理体系\[3\]。

6.10加强苗圃从业人员科技培训,提高育苗技术水平

积极聘请相关学者、专家为苗圃从业人员开展苗木栽培技术、生产经营管理、苗木市场营销等技术培训,提高苗圃从业人员的技术水平,以推动全县苗木产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刘红,胡春姿,陈英歌,等.我国林木种苗发展形势、问题与对策\[J\].林业经济,2002(6):23~25.

育苗基地建设方案篇3

关键词 规划造林 现状 控制 质量

规划造林首先要做到科学规划,植树造林与其他任何建设项目一样,需要着眼长远,科学论证,尤其是在城镇化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新形势下,小区、道路、河流变化快,各级领导机关要根据形势发展变化和人民群众的新期待,深入调查研究,走群众路线,在听取方方面面意见的基础上再确定整体绿化方案,做到布局、选种科学合理,贴近当地实际,符合群众意愿,不能搞“拍脑袋工程”,亦不能换一批人换一批树,或随意变换树木花草,造成人力、财力和林业资源的浪费。规划造林要严格管理,近年来,损绿毁绿现象在一些地方常有所闻。原本郁郁葱葱的绿化带,转眼会变得面目全非;原本生机勃勃的大树木,一下子会被人砍倒在地。损绿毁绿屡禁不止,既反映出一些人爱绿护绿意识淡薄,也反映了一些地方对树木管理不严的问题。遏制违法违规毁绿行为,必须克服重栽轻管的倾向,加大对损绿毁绿行为的处罚力度。

一、确保规划造林质量的重要性

造林规划设计不仅要遵循因地制宜、适地适树的原则,还要根据当地的社会经济条件、林业生产计划和经营目的,选择最优的造林规划设计方案,做到在满足一定经济、计划、物质等方面的条件下,合理利用林地,最大限度地挖掘林地自然生产力,充分发挥人工林的生产效益。为了提高营造林工程质量和效益,遵循设计先行的原则,造林工程在实施中还应做到提前整地,选用良种壮苗,科学混交,有序施工;造林作业设计要体现林农意愿,优先安排经济树种,与林农利益相结合;造林项目需严格按照国家规定的基本建设程序管理,由具备资质的单位按批准的建设项目组织设计,按设计组织施工;实行造林项目设计质量负责制,加大培训力度,真正把设计指导施工落到实处;推行设计、施工、监理招投标制,也是保证营造林质量的重要手段。

二、目前我国规划造林现状

由于规划造林是一项系统的工程,因受种种原因的影响,在很多方面都还存在着问题。规划设计方面存在的问题,规划设计是开发主体在设计、决策、实施和选用技术措施等方面没做到通盘思考,并顾及久远,从而出现了片面性、复杂化的短期行为。造林方案方面的问题,在实践中,由于受单纯的义务观念影响,以为完成甚至超额完成义务就是好干部。造林只求数量,在不具有完成义务的条件下,为了政绩,硬压义务,随意改动造林方案和无视质量的做法时有发作。造林方案失去了作用,这是影响造林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种苗消费方面的问题,在种苗消费中,由于主要造林树种的劣种壮苗技术和资源储藏较少,难以完全满足造林的要求。在壮苗培育方面,主要采用山地暂时苗同育苗造林,育苗技术相对落后。此外,由于有关部门缺乏对种苗的管理,不注重劣种壮苗,有种就用,有苗就栽,甚至长途调苗,招致造林成活率不高,林木生长不良,林分分化大,病虫害严重。造林密度方面的问题,林业生产从运营目的、技术和经济效益的角度思考,主要对造林初植密度停止合理控制,不倡议密植和间伐。初植密度过大,不只添加了造林的苗木、整地和栽植等费用,而且招致林分郁闭提早,并添加了间伐作业。栽培方面存在的问题,在整地中存在不实施预整地,而是采取边整地边造林的做法,这就失掉了整地的真正目的。没有依照立地条件和造林树种的生物学特点合理确定整地规格,整地的投入过大,增大了没必要的投资。栽植中没有依据当年的气候状况选择栽植时节,错过了栽植良机。环境维护方面的问题,在传统的造林中,人们习惯地以为造林就是维护环境。但是,在造林的进程中,假设措施不当同样会招致水土流失和环境污染。例如,全砍炼山、在大于25度的山地停止全垦整地和施用高残留的农药等。因此,对整个造林进程进行管理也是提高造林质量的措施之一。验收方面存在的问题,我国大多数造林工程的验收是在造林完毕后停止,属于预先反省,验收的结果难以与资金拨付挂钩。而国外林业的反省是在各个造林的工序中停止,制定有具体的奖惩措施,反省结果与奖惩挂钩。

三、控制规划造林质量的措施

为使规划造林质量得到提高,应从立地、树种遗传基因、造林方案、造林密度、栽培、环境、人员素质等多方面进行控制。立地控制,推行运用社区林业评价,遵照“自下而上”的规划,使设计可以充分地表现造林地域的特点和农户的志愿,以保证项目实施的成功。树种遗传基因控制,凡造林用种必须具有供种单位出具的证实,包括种子产地、林木种子检验证、植物检疫证和种子调运单。造林用种必须是经过遗传改良或优秀种源区的优秀林分、优秀母树林上采集的种子。种子收获质量必须到达Ⅱ级以上。对造林用苗木,首先苗木要强健,即苗木的高度、根径粗度和根系结构比例合理,且健康无病虫害。其次苗木要平均,虽是级苗木,但苗木的高度和直径应基本一致。此外,还要把好关。苗圃地要选在阴凉、背风和水土条件好的地方,还要留意病虫害。依据不同树种的特性进行浸种和催芽。整地深度在20cm以上,耙碎压实表土。严格依照种子发芽率计算收获量,保证苗木的合理营养空间。松树育苗每袋控制在2粒以内,做到区分种子大小收获。例如,若苗圃土壤中含有自然菌根菌,在运用杀虫剂时需要有所选择。苗木出圃时要有专人负责,出圃苗木一定要是级苗木。裸根苗运输前要蘸根,捆包。运输工具要适宜苗木放置,防止机械损伤苗木。运输时间最好选择早、晚或阴雨天,以防苗木脱水。抓好中心苗圃的树立,以点带面。育苗人员要经培训合格才可承担育苗任务。县级林业部门必须与中心苗圃签署育苗委托合同,合同内容包括培育苗木的树种、种源及其数量;苗木的供应对象;苗木的质量规范;苗圃管理的技术操作要求和苗木的价钱等。实行“定点供种、定点育苗和定向供苗”。造林方案控制,方案控制包括对造林抚育、科研推行、环境维护、物资推销以及资金的运用停止片面的方案管理,并严格控制超方案造林,突出制定方案的必要性。造林密度控制,从运营目的、树木生物学特性和经济效益等方面合理确定造林的初植密度。栽培控制,实施预整地,整地规格必需严厉依照作业设计的要求进行,适时选择栽植时节,依据当年的气候特点和小地形状况,尽量提早造林,早出效益;造林中严格执行各项造林技术规程,改良栽植工具,保证栽植质量;造林单位和团体每年都要依据树木生物学特性,适时停止松土、锄草、施肥、防治病虫害和间伐等抚育任务,力争幼林早日成林、成材。环境控制,造林中,注重环境维护是造林进入迷信化、文明化和与国际接轨的重要标志。因此,环境维护要贯穿造林的全过程。努力做到在清林、整地、化肥和农药的施用等方面制定契合国际环保规范的“环境维护规程”,增强环保样地的监测,准确把握立地条件变化和水土流失变化状况。人员素质控制,高度注重行业质量标准、管理工艺和业务知识的培训,尤其是对以上六个方面的管理和对技术人员以及广大造林群众的培训,未经培训的人员不得上岗造林。建立不同运营方式的种苗公司、营建林公司和造林质量监理公司,逐步实现营林专业化,运用市场竞争机制保证造林工程质量和效益。

育苗基地建设方案篇4

关键词:良种林木;速生白蜡;实施方案

中图分类号:S792.41 文献标识码:A

1 实施单位发展现状

1.1 区位优势

荣成市苗圃所处的大疃镇,位于全国2个百强县――荣成与文登的交界处,威石一级、二级公路纵贯大疃南北,309国道、隆高公路横穿大疃东西,为荣成市国有公路通车里程最长的镇,交通十分便利。作为内陆镇,大疃镇果园面积966.67hm2,水果年产量达5000万kg,是远近闻名的梨果之乡。

1.2 基本情况

荣成市苗圃成立于1941年5月,土地总面积6.4hm2,现有职工19人。近年来,荣成市苗圃积极发展林业良种苗木繁育,除了依托国有的5.4hm2苗圃地,又在经济开发区租赁集体土地8hm2开展苗木培育。目前共培育有白蜡、黑松、玉兰、北海道黄杨等苗木13.33hm2,总株数达到260万株,其中良种苗木10hm2,株数为234万株。主要品种有白蜡新品种速生白蜡2号和日本黑松等。苗圃的《林木种子生产许可证》与《林木种子经营许可证》齐全。

1.3 林木良种补贴试点的目的意义及依据

通过山东省林业厅财政安排专项资金开展林木良种生产、良种苗木培育补贴试点,旨在加强荣成市林木良种基地种质资源保护,防止种质资源流失,提升良种产量和质量,降低使用成本,提高速生白蜡使用率,促进现代林业建设。

2 实施单位林木良种培育目标

2.1 指导思想

林木良种是林业生产力发展的基础性、战略性资源,是林业建设的源头,林木种苗质量不仅关系到荣成市苗圃的苗木质量,更影响到荣成市的林业生态、经济、社会等综合效益。给予速生白蜡2号生产持续的投入,是适应现代林业建设新形势、促进林业增产增效的一项重要举措。

2.2 基本原则

2.2.1 强林惠农原则

加快培育使用林木提高森林资源质量,促进林农增收。

2.2.2 突出重点原则

加快主要造林树种良种苗木培育。

2.2.3 政策公开原则

对试点单位、任务、补贴资金公开公示,接受群众和社会监督。

3 项目建设方案

3.1 良种选择和技术方案

荣成市国有苗圃选择树种为白蜡,共计57万株。

3.2 树种育苗技术措施--白蜡育苗技术措施

3.2.1 育苗地选择

选择土壤疏松肥沃、排灌方便的沙壤土,播种前细致整地,做到平、松、匀、细。沙土地、粘土地多施有机肥料,大量混沙或客土,改善土壤的理化性状。每667m2施入2~3kg5%的辛硫磷颗粒剂,将药加入细土掺匀,撒入圃地后翻耕,消灭地下害虫。每667m2施入15~20kg的硫酸亚铁,混入20倍细土,均匀撒入苗床,防治立枯病。

3.2.2 播种处理

春播宜早,一般在2月下旬至3月上旬播种。开沟条播,每667m2用种量3~4kg,深度为4cm,深度均匀,随开沟,随播种,随覆土,覆土厚度2~3cm。为使土种密接,覆土后镇压。

3.2.3 间苗和补苗

白蜡种子育苗的圃地,一般间苗2次,第1次在苗木长出二对真叶时进行,第2次在叶子互相重叠时进行。除去有病虫害的、机械损伤的河过密的苗木。

3.2.4 苗木的贴芽

从生长迅速、无病虫害的幼龄母树上选1a生萌芽枝条,枝条粗度为1cm以上,长15~20cm的进行贴芽。

3.2.5 培育新品种

对一年生苗木贴芽部位的地膜用刀片割开,贴芽部位以上用果树剪剪掉。这时培育的即为速生白蜡2号新品种,抗旱、抗寒性强。

4 投资概算

4.1 投资来源

项目总投资50万元,其中申请国家补贴资金40万元,国有苗圃自身筹资10万元,用于基础设施建设。

4.2 资金用途

补贴资金重点用于培养皿等先进技术培育的良种苗木。

5 项目效益

5.1 经济效益

林业良种选育周期长,难以激发苗圃或企业的积极性,必须运用市场以外的政策激励机制,以保证林木良种事业持续健康地发展。因此,运用补贴杠杆助推林木良种选育与推广,给予良种生产持续的投入,是促进林业增产增效的一项重要举措,通过本项目的实施,可推动荣成育苗产业的发展,在促进劳动力就业、苗木直接销售收入等方面创造经济收入180万元以上。

5.2 生态效益

林木良种工程本身及后续应用的造林绿化工程将在调节气候、稳定大气成分、涵养水源、保持水土以及繁衍物种和维护生物多样性等多个方面发挥巨大的生态效益。

5.3 社会效益

我国林地面积相对较少,因此要提高森林资源数量和质量,必须依靠大力推广普及林木良种。此项工程将获得极大的社会效益。

6 保障措施

6.1 组织保障

项目建设实行负责人制。建立由苗圃主任任组长的建设领导小组,苗圃内设管理办公室,负责组织协调各项工作。及时做好物质筹备和资金筹备工作。

6.2 技术保障

苗圃依托荣成市林业局,有着强大的技术支撑,目前林业系统科技人员67人,在科技人员中高级工程师5人,中级工程师、农艺师21人,助理工程师、农艺师18人,技术员23人。

6.3 资金保障

除项目申请国家补贴资金40万元以外,项目单位自身筹集资金10万元用于基础设施建设。所有项目资金严格执行《会计法》及项目资金管理办法的相关规定,并遵循专款专用的原则,保证项目的顺利实施。

6.4 管理保障

项目建设前搞好技术培训,建立技术责任制,鼓励工程技术人员积极参与项目建设,推行持证上岗,同时组织相关技术人员,按有关规定、规程,制定详细的项目实施技术细则。

育苗基地建设方案篇5

一、总体指导思想

围绕市场需求,针对我县烟叶生产和烟叶质量存在的不足和潜力,强化烟叶生产责任制,以旱作栽培技术统揽全局,大胆探索和运用国内外先进生产技术和科研成果,逐步改进和完善现有烟叶生产技术和生态环境,形成具有特色的优质烟生产管理模式和标准化技术体系,稳定和提高烟叶质量的均一性。

二、加强组织领导,完善烟叶生产管理。

为推进烟叶生产质量管理控制体系的顺利建立,确保各项技术措施全面到位,成立由政府烟办室、烟草公司生产部门、烟站等单位组成的领导小组,下设一个懂生产、会管理的技术执行小组,具体负责方案的推行和实施工作。领导小组主要负责优质烟叶开发的组织领导工作,负责人员调配,审查生产技术方案,确定相关经济政策和各项经费开支,检查、督促技术执行组的工作,及时解决方案执行过程中遇到的各种困难和问题。技术执行组负责制订优质烟叶开发的全部技术方案和贯彻落实各项生产科技措施,管理和指导烟叶生产技术人员开展工作。公司生产科、烟站管理包村技术员,技术员管理分管的种烟农户,形成了一个分级管理,各负其责,各司其职的技术管理执行系统,保证各项工作落实到位。

三、分环节制订烟叶生产技术方案,强化关键技术措施落实。

针对烟叶生产种植水平不均、区域分布不平衡的现状,根据我县的自然环境和种植习惯,制定了《县烟叶生产技术方案》和《县烟叶生产示范区建设实施方案》。在对全县烟叶生产确定整体技术路线、制定统一技术标准和经济质量指标的基础上,结合不同的种植环境和种植基础,又分环节制定了切实可行的管理技术措施,狠抓落实,并及时总结技术措施执行情况,收集反馈信息,不断完善生产关键技术。

1、严格选择适宜优质烟生长的生态环境

优质烟叶的生态环境必须优良,要经过严格选择,保证种植烟叶的土壤、水源、环境不能有任何污染,对土壤中的ph值和12种矿物质元素含量要进行分析,根据检测结果,确定施肥方案。坚持轮作,提高土壤的有机质含量,减小土壤板结,防止土壤流失与污染,采取土壤改良的方法,从源头上保证烟叶生长发育的良好环境,提高烟叶质量。

2、搞好品种筛选,种植优良品种

选择良种是提高烟叶品质的基础,全县以云烟85、云烟87为主要品种,少量搭配nc89品种,并积极进行示范筛选,逐步确定适合本地的优良品种。

3、合理轮作倒茬,精细整地保墒

坚持走旱作农业技术路线,严格轮作制度,选择适宜前茬,重视有机肥的使用,改善土壤结构,重秋耕,精整地,培肥地力,确保优质丰产。

4、以推广漂浮育苗为重点,多种方式相结合培育壮苗

以漂浮育苗为龙头,在全县大力推广托盘育苗、营养袋育苗等科学育苗方式,加速推广集约化、工厂化和商品化育苗。认真搞好苗床管理,落实好剪叶锻苗、控水锻苗、揭膜锻苗,并在移栽前叶面喷施病毒必克、一遍净、甲基托布津、中西杀灭菊酯等药剂预防病虫害的发生,以培育出根系发达的无病壮苗。

5、坚持平衡施肥,确保烟株营养平衡

烟株营养平衡是烟叶香气形成的基础。依据土壤化验结果,在施肥种类上,坚持“控氮增钾,提高硝态氮比例,全面增施有机肥”的原则,平均亩施农家肥1500公斤,饼肥20公斤,硫酸钾10公斤,硝酸钾3公斤,n、p、k配比达到1:1:2—3,其中硝态氮比例达到45%,从而降低烟碱含量,改善烟叶品质,提高上部叶可用性。在施肥方法上要采用地下地上相结合的方式,将全部农家肥、饼肥、60%的复合肥混合后作底肥条施,钾肥、40%复合肥作穴肥,硝酸钾在移栽后20天左右作追肥施入,同时喷施3次以上磷酸二氢钾和微肥等叶面肥,补充中微量元素,促进烟株营养协调,旺盛生长。

6、提高移栽质量,扩大地膜覆盖

依据云烟系列品种特点,要求所有烟田全部在最佳移栽期内适时移栽,在移栽时拉线定位,做到横、竖、斜成行,行距控制在1.0—1.1米,株距0.5—0.55米,充分保证烟株地上地下营养平衡,为烟株生长整齐一致,分层落黄成熟奠定基础。要扩大地膜覆盖面积,移栽后及时盖膜,并严格按照有关技术要求操作,充分发挥其增温保墒作用。

7、加强田间管理,提高规范化生产水平

(1)中耕。烟田普遍中耕2次以上,通过中耕调节地温,消灭杂草,提高肥效,促进烟株根系的发育。

(2)补水追肥。根据云烟系列品种前期生长缓慢的特点,在移栽后20天,对烟田普遍浇施硝酸钾肥料,促进烟株早发快长。

(3)适时打顶,及时抹杈一般烟田,中心花开放时打顶;高肥力烟田,扪心打顶多留叶;肥力较差的烟田,打扣心顶,确保烟株园顶。对于早花烟株,如果地力好,长势好,可以留一烟杈,杈烟不宜贪多,一般留3—4片。打顶后腋芽萌发很快,采取化学或人工的方法,彻底抹掉烟杈,避免无谓的养分消耗。

8、健全病虫害测报网络,全面落实综合防治措施

公司确定专人负责病虫测报工作,按照三级站标准落实经费、配备设备,努力做到“三落实,一”,并确定三个烟站为测报点,确立专职测报员,力求测报准确及时,为科学防治提供可靠依据和指导。贯彻“以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采用农业的、生物的综合防治技术,提高烟株营养抗性。还要根据预测预报的情况,采用化学防治的办法,综合防治烟草病虫害。

9、成熟采收,科学烘烤

烟叶成熟度是提高烟叶质量的关键技术。为了提高下部叶的质量和上部叶的可用性,在成熟采收上坚持下部叶适时旱收,中部叶适熟稳收,上部叶充分成熟后再收,顶部叶4—6片一次采收。在烘烤上积极推广“三段式”烘烤工艺,一方面提出以控制湿球温度为主要依据的科学烘烤方法,提高烟叶烘烤水平,增加烤烟烤后的香气物质,改善烟叶内在质量,另一方面,积极推广下排湿烤房,以解决当前烘烤中出现的青筋、挂灰现象。

四、加强技术队伍建设,完善技术推广网络

目前分散种植的烟叶生产组织管理形式,是造成生产技术棚架、技术方案到位率低、生产管理水平进步慢的主要制约因素。公司按照烟叶生产责任制的要求,管理使用好烟站技术人员,所有从事烟叶生产技术指导人员,都要经过脱产培训、环节示范培训和严格考试等形式,使其达到会讲课、会操作、会进行技术指导的标准。并通过 机关科室包烟站、烟站职工竟标包村、招聘农民技术员等多种途径加强对烟农的技术指导,把技术培训作为服务烟农的重中之重,贯穿于烟叶生产的全过程,制定切合实际的培训方案和具体措施,加大对烟站技术人员和烟农的培训力度,采取召开培训会、利用媒体、印发资料等形式,扩大培训范围,营造学习氛围,建立完备的技术推广体系,切实提高从事烟叶生产人员的基本素质,带动烟农生产水平的整体提高。

五、提高烟叶生产安全性,对烟用物资实行全过程监控

在烟叶生产过程中,将对各种烟用物资进行严格管理,实行全程监控:

1.保证所用种子质量和纯度,并无转基因成分;

2.烟叶漂浮育苗使用的水源、基质及育苗专用肥符合质量要求;

3.在烟叶成苗期,对烟苗的农药残留、有无转基因成分和种子纯度进行检测;

4.严格按照分公司要求统一购肥,并对烟草专用基肥、追肥品种和质量进行监控;

5.使用国家烟草专卖局推荐认可的农药,避免超过使用次数和允许使用的剂量,杜绝过期农药的使用,烟叶收获前14天严禁施用农药;

6.对病害烟株残体进行严格管理,实行集中消毒掩埋;

7.加强烤房建设材料和使用燃料的检测和管理;

8.对收购烟叶的每个部位都留取样品,全面进行检测分析。

六、强化户籍化管理,对烟站职工实行台帐式管理

烟农是烟草商品的生产者,烟农素质高低和技术熟练程度直接关系到生产技术方案执行的到位率和烟叶的生产、收购质量。通过强化户籍化管理,详细记载每户烟农的基本情况和各环节的主要生产措施,准确掌握不同区域的气候、土壤特点,综合研究烟叶种植布局、品种选择、气候变化、平衡施肥、技术方案等与烟叶质量和种烟效益间的相互关系,从而因地制宜的制订符合当地实际生产情况的技术措施。另外,对烟站职工实行台帐式管理,建立完整详细的生产日志,要求烟叶技术员根据烟农的素质高低实行个性化服务,缺什么技术教什么技术,哪个环节差就重点帮助哪个环节,做到有的放矢,热情周到。

七、建立健全激励机制,全面推行“六包一联”责任制

为全面提高广大干部职工工作积极性,进一步强化烟叶工作责任制管理,增进服务意识、竞争意识和忧患意识,公司出台了《烟叶生产绩效挂钩考核办法》、《末位淘汰实施方案》等文件,对部分烟站站长进行公开竞争招聘,烟站职工竟标包村,对烟叶生产分环节进行考核,落实生产收购计划的动态管理,并按照“六包一联”责任制和万斤烟叶工资含量包干管理办法,将收购任务层层分解,落实到村,落实到人,极大激发了职工的工作热情。

八、搞好示范园区建设,带动整体生产水平提高以提高生产水平为中心,把综合配套运用各项高新技术作为优质烟示范园区建设的工作重点,突出抓好优良品种、平衡施肥、地膜覆盖、膜下移栽、烤房建设、集约化育苗(托盘或漂浮)等关键技术措施的落实。加强组织领导,强化目标责任,提高措施到位率,真正把示范区建设成为高新技术的展示田、科学种植的样板田,充分发挥示范区在技术组装配套和标准化管理等方面的典型引导作用,以点带面,示范推动提高整体生产水平。

育苗基地建设方案篇6

一、我省林木种苗建设基本情况

建国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后,我省不断加大种苗工作力度,取得了显着成效。

(一)建立了一批林果良种繁育基地

七十年代以来,我省采取自筹和部省联营等多种形式,先后建设了油松、落叶松、毛白杨、刺槐、板栗和金丝小枣等良种基地10处,共13889.5亩。其中优树采穗圃365.5亩、母树林7403.9亩、种子园2866.5亩,年产种子园种子600公斤以上。其中:油松良种基地三处,面积5297亩。其中,优树收集圃(兼采穗圃)55亩,收集优树资源662个。种子园2019.18亩,母树林2404.3亩,对比试验林819.49亩。通过子代测定评选出21个优良无性系,年产油松种子园种子100公斤以上;落叶松良种基地一处,面积6598.5亩。其中,优树资源收集圃100.5亩,收集800个无性系(家系)。种子园847.5亩,母树林4999.9亩,&127;试验林651亩。通过子代测定评选出40个优良家系和37个优良无性系,年产落叶松种子园种子500公斤以上;毛白杨良繁基地两处,面积844亩。其中,收集圃50亩,收集毛白杨优良无性系265个。采穗圃50亩,繁殖圃694亩,测定林250亩。已选育出毛白杨优良无性系14个,杂交培育出三倍体毛白杨7个系号。年产良种苗木100万株,种条、接穗等300万根以上;白榆良繁基地一处,面积200亩。其中,收集圃30亩,收集优良无性系131个。测定林150亩。已选育出白榆优良无性系9个,并育出抗虫榆1个;刺槐良繁基地一处,总面积300亩。其中,收集圃50亩,收集271个无性系。采穗圃50亩,&127;种子园100亩,测定林100亩。选育出25个优良无性系;板栗良繁基地一处,总面积750亩。其中,收集圃50亩,收集板栗品种(优系)136个。良种示范园150亩,繁殖圃100亩,试验林450亩。已选育出6个优良品种。可年产良种接穗15万根,良种苗木10万株;金丝小枣良繁基地一处,总面积600亩。其中,收集圃30亩,收集枣树品种203个。采穗圃261.2亩,示范园50亩,良繁圃90亩,决选圃100亩。已初选出30个优良品种,可年产良种接穗300-400万条,良种苗木10万株。这些基地的建立,为选育、引进、繁育和推广林果良种发挥了重要作用。

(二) 育苗和国有苗圃生产不断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我省林木种苗工作取得了长足发展,迄今为止,全省已有国有苗圃366个(包括林场下属苗圃120个,非林业系统的某84个),集体苗圃4238个,个体苗圃24362个。全省每年育苗面积保持在25-27万亩,其中新育苗16-18万亩。全省年生产苗量8亿株,其中良种苗木1.3亿株,基本上能够满足全省造林绿化的需要;在国有苗圃中,县级以上林业主管部门所属国有苗圃162个(包括省厅直属苗圃1个,市属苗圃5个,县(市、区)属苗圃156个),总面积6.6万亩,其中可育苗面积3.3万亩,年产各种苗木2.6亿株。随着林木种苗事业的发展,在国有苗圃建设中涌现出一批先进典型,如威县苗圃坚持以育苗为主,积极开展良种繁育,依靠科技进步,创造了一流业绩,为当地经济和林业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赞皇县苗圃通过苦干实干闯出了一条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为支撑,以赞皇大枣和优系核桃繁育为突破口,以服务太行山绿化为重点的科技兴圃新路子。同时,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种植业结构的调整,个体育苗户迅速增加,育苗面积不断扩大。

(三) 种苗行业管理趋于完善

一是建立了行政执法队伍。全省共有67人通过培训考核,获得了各级人民政府颁发的行政执法证,其中:省站7人,市级站21人,县级站39人。二是种苗法规建设有了新进展。《河北省林木种苗管理办法》目前正在修改完善中。三是建立了种苗质检机构。为加强种苗质量的监督与管理,经省编委批准,1998年11月成立了《河北省林木种苗质量监督检验站》,于同年12月,通过了省技术监督局的计量认证和审查认可,并已行使监督检验职能。四是成立了良种审定委员会。1991年12月成立了河北省林木良种审定委员会,制定了《河北省林木良种审定办法》,建立起林木良种审定制度。几年来,我省共审定林果良种20个树种32个品种,其中有9个树种15个品种通过了国家良种审定委员会的审定,为实现我省林木良种化奠定了基础。这些机构的成立及各种制度的建立,标志着我省林木种苗管理工作逐步走上法制化、规范化的轨道,一个依法治种的局面正在形成。

(四)种苗工程建设取得实效

为实现林木良种上的突破,从1998年开始我厅实施了林木良种工程。按照《河北省林业厅林木种苗工程实施方案》,引入竞争机制,对工程项目进行了招投标,从55个投标单位中择优确定了3个省级林果良种繁育推广示范苗圃、5个市级示范苗圃建设项目和9个林果良种引种试验项目。省厅分别与中标单位签订了《引种项目合同》和《示范苗圃建设协议书》,省种苗管理站按合同实行项目管理。从今年9月份省厅联查评比小组对8个中标单位进行的联查评比结果看,各苗圃都完成了合同规定的建设任务。其中基础设施建设超额完成任务、经营管理水平普遍提高、形象建设明显改观,特别是苗木生产的良种繁殖率达到80%以上,高的达到100%。在种苗工程建设中引入竞争激励机制是林业建设史上的一次大胆改革,使有限的资金发挥了最大的效能,极大地调动了基层单位和管理部门的市场意识、竞争意识和质量意识,促进了种苗事业的发展。

二、种苗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省林木种苗工作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仍然不适应林业发展的需要,存在的主要问题有:

1、林木良种基地数量少,结构需要调整。全省只建林木良种基地10处,不及先进省份的三分之一。除油松、落叶松、毛白杨、刺槐、白榆、金丝小枣和板栗少数几个树种外,其它大多数树种都未建良繁基地。尤其是经济林树种的良繁基地更需要增加。由于我省新品种育、繁、推脱节,良种苗木繁育、生产、供应滞后,影响了林业建设质量和效益的提高;另外,原有基地的树种单一,不能有效的满足市场需求,难以抵御市场经济的风险,急需调整结构。

2、林木良种投入不足,难以进一步提高。“八五”以来,国家每年给我省的林木良种建设投资只有20万元,加上省财政的配套资金,也只能维持原有的生产水平,不可能发展和提高。如油松种子园还处于初级良种水平,急需建设1.5代种子园。同时,由于林木育种周期长,见效慢,经济效益低,致使大多数林木育种专家纷纷转攻其他课题,造成了人才流失。

3、针叶树良种的推广难度大。育苗对比试验和试验林测定结果表明,用普通种子育苗造林60年成材,用种子园良种造林39年即可成材,而且干形好。然而,由于良种的生产成本高,林木生长周期长,加之群众缺乏长远观念,所以推广难度大,有时出现良种少而有余的现象。

4、国有苗圃基础设施薄弱,经济效益低。据我们调查:在全省国有苗圃中,经营状况比较好的、有盈利的苗圃占35.5%;能够维持正常生产、收支大体持平的占39%;贫困亏损的占25.5%。原因是国有苗圃经营机制不灵活,历史包袱重(离退休人员多),育苗成本高,苗圃土壤条件差,基础设施薄弱,缺少启动资金等。

5、依法治种的力度不够。除了国家制定的《森林法》、国务院颁布的《种子管理条例》外,我省尚没有关于种苗方面的法规;林业主管部门与工商、税务等部门还没有形成合力,种苗流通渠道不畅,市场建设不规范;种苗质量监督检验体系没有建立起来,由于缺乏有效的种苗管理机制和约束手段,社会上无证生产和经营的现象仍相当严重。

以上这些问题已影响了我省林业持续、快速、健康地发展,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并在今后的工作中认真研究解决。

三、关于我省种苗发展的几点建议

根据我省林木种苗工作现状和全省造林绿化事业发展的需要,针对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今后我省种苗建设的总体思路应该是:加强、完善良种繁育基地建设,以原有良种的利用、提高为依托,求稳步发展;加大引种工作力度,引进、选育、推广并重求创新。坚持科技兴种,依法治种,盯住市场,以优取胜,把种苗崐生产发展成为我省林业的一项新兴产业。为此,提出以下建议:

1、加强和完善良种繁育基地建设。林木良种壮苗是科技密集型产品,科技含量高,贡献大。良种繁育基地是良种工程的基础和出发点。良种繁育基地建设要在保护、利用好现有良种资源的前提下,建设新的良种繁育基地,重点抓好优良资源的收集、繁殖和推广,提高种苗对林业的贡献率。对现有林果良种繁育基地要实行分类指导,在完善功能和提高效益上下功夫。要加大改革力度,调整结构,扩大规模,继续贯彻“多树种、多品种、多世代、多功能、高效益”的十五字方针,努力建成布局合理、功能齐全、高效、特色林果良种基地。按照“盯住市场,以优取胜”的原则,进一步加大优良品种的选育、引进、繁殖和推广力度。实现林木良种引进和选育的突破、应用高新技术高效快繁林木良种苗木的突破和良种推广的突破。

(1)在良种选育上,要紧紧围绕林业两大体系建设和“两高一优”林业对种苗的需求,以良种基地为依托,与科研、教学等单位联合攻关,调整、完善种子园经营方案和高世代育种计划。建立落叶松人工杂交种子园或由两个无性系组成的自然杂交种子园及油松1.5代种子园。进一步定向改良,使良种遗传品质边利用边提高。

(2)进一步完善优良资源的扩大繁殖技术体系。对能大规模无性繁殖的树种,要嫁接、扦插、组培等多种手段一齐上,并创造条件,使之向工厂化育苗方向发展;对于既能有性繁殖,又能无性繁殖的树种要开发有性、无性繁殖相结合的配套繁殖技术;对于只能有性繁殖的树种,要重点抓好种子园无性系的选择经营、人工辅助授粉、使用满果粉等低成本、高效益的种子生产技术,从而加快良种繁育步伐。

(3)要加大良种推广力度,加快科技成果的转化。大力推广经部、省审定或认定的优良品种。坚持从宣传、示范入手,运用法律的、行政的、经济的手段,建立激励机制,实行优质优价,调动广大群众使用良种的积极性。要加强组织协调,结合种苗调剂、调拨,优先安排使用良种,搞好种苗生产与造林计划的衔接,尤其是要与工程造林相结合。

(4)针对我省林果良种繁育基地数量少、档次低的情况,积极筹建一批林果良繁生产基地。尤其是要增建经济林和果树良种繁育基地。以“提质增效”为中心,搞好经济林和果树发展的宏观调控与指导。太行山区以柿子、枣、核桃为主,平原地区及浅山区以发展苹果、梨、桃、杏、葡萄、枣、李子等为主,促进名、特、稀、优果品良种向规模化、高档化方向发展。慭

2、明确引种主攻方向,大力开展引种工作

引种是丰富林果发展所需树种(品种)的快捷途径。应加大从外省、外国引进林果良种的力度。我省引种工作的主攻方向应该是:确定树种,引进资源,营建试验林,尽快完善扩大繁殖技术体系。引种工作要严格按照科学的引种程序进行。要根据引种地区与引种来源区生态条件、现代植物区系及引种历史渊源的相关性,确定引种树种。1999年我省重点引进班克松、落矶山黄松和美国野红樱三个用材林树种;在坝上地区及适合油松、樟子松等生长的地区,重点引进班克松,在冀西山区、冀北山区适合栎类生长的地区重点引进美国野红樱。同时,引进一批经济林和果树的良种资源。引进资源起点要高,速度要快,材料要多样,崐要建立布局合理的引种网点,协调好网点间的分工合作,尽快建立起成熟的繁殖技术体系,制定合理的定向改良计划,以提供充足的试验用苗、迅速占领市场,在引种试验成功的基础上推广种植。

3抓好国有苗圃建设,加快育苗速度

目前,我省造林绿化出现了蓬勃发展的良好势头,全省六大生态工程建设及果品基地建设,需苗量大,苗木要崐质量高,迫切需要采用新技术,建立稳定的育苗基地体系。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抓好国有苗圃建设,发挥其骨干、示范和辐射作用。

(1)建设2-3个大型现代化示范苗圃,做到规划高起点,建设高标准,生产高科技,示范高效益。实现科研、生产、销售一体化。试验、示范、推广一条龙,使之成为国有苗圃示范的龙头。

(2)加强对国有苗圃的管理。重点在苗圃领导班子建设、技术人员素质、技术水平和苗圃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下功夫,在苗木生产的树种、品种、数量和质量上下功夫,强化以质量求信誉、以质量求市场、以质量求生存的市场竞争意识,不断调整苗木生产结构,培育出名、特、稀、优、新的市场急需的高质量苗木,提高市场竞争力,提高经济效益。

(3)在苗木生产中,要与造林单位密切配合,制定种苗生产计划,搞好种苗生产与造林计划的衔接,尤其是与工程造林相结合。积极推广使用良种,坚持以科技为先导,实行科学育苗,采用先进的育苗技术,重点抓好容器育苗、大棚育苗、全光喷雾扦插等技术, 广泛推广应用abt生根粉,实行育苗全过程质量管理,层层把关,严格管理,提高育苗质量。

(4)做好国有贫困苗圃的解困工作。目前,我省还有相当一部分苗圃处于贫困状态,解困任务还很重。因此要尽快制定贫困苗圃脱贫方案,加强管理,积极引导苗圃通过“四换”,增强改革开放意识,提高适应和驾驭种苗市场的能力,使其克服“等、靠、要”的思想,开脱进取求发展。同时,要积极争取脱贫解困启动资金,尽快实现全省贫困苗圃的脱贫致富。

4、加强依法治种,强化种苗质量管理

(1)加强种苗法规建设,搞好调研,尽快出台《河北省林木种苗管理办法》,争取在地方立法上有新突破。实行种苗生产、经营许可证制度,规范种苗生产经营活动。加大种苗执法力度,依法整顿种苗市场,严厉惩治经营伪劣种苗,坑害国家和林农的违法行为,使我省种苗工作逐步走上规范化、法制化的轨道。

(2)强化种苗质量监督,建立种苗质量抽查制度。目前我省林木种苗还存在着一定的质量问题,尤其是飞播造林种子质量较差,严重影响了飞播造林成效。因此,要进一步强化质量监督,充分发挥省种苗质量监督检验站的监督职能,加大种苗质量抽查力度,对全省飞播造林的种子和工程造林亩木进行全面的质量抽检,使抽检率达到100%并将抽检结果通报全省,禁止不合格种苗用于造林,提高造林绿化质量。

(3)各市和重点林业县要建立健全种苗管理机构和监督检验机构,配备必要的检验仪器设备,安排专业检测人员,形成以省林木种苗质量监督检验站为龙头,以市种苗站为骨干,各县林木种苗检验员为依托的种苗质量检测体系,对生产、流通和使用中的林木种苗进行有效的质量控制。

(4)加强林木良种审定工作,科研成果经过鉴定后,必须报省林木良种审定委员会,经审定(认定)为良种后,方可推广,未经审定或虽经审定但没有通过的品种,不准推广使用。

5、加大种苗建设投资力度,提高投资使用效果

种苗工作是林业建设的基础,是影响林业建设速度、质量和效益的根本因素。因此,各级领导应高度重视和支持林木种苗工作,在政策上给予扶持,资金投入上给予倾斜。要建立全省林木种苗发展基金制度,投资的重点是林木、果树、花卉良种繁育基地建设,现代化示范苗圃建设,良种的引进和种苗质量监督检验体系的建设。在资金的使用上,要打破平均主义大锅饭,在种苗工作中采取竞争招标、优胜劣汰、“以奖”、“以购”的方式。一是建立种苗工程奖励制度。对种苗投资实行“以奖”,重点补助。奖励在科研、引种、繁育、推广工作中的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激发他们的工作热情。二是建立“以购”的扶持方式,加快良种推广应用的速度。三是建立飞播造林用种储备金制度。达到平抑物价,均衡供种的目的。使有限的种苗投资产生最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保质保量的完成我省种苗工作各项任务。慭

育苗基地建设方案篇7

关键词:苗木质量;检测;抽样方法

中图分类号:S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9944(2017)03012804

1引言

苗木是指在苗圃中经人工培育,用于造林、城乡绿化等生态建设和环境美化的乔、灌、藤植物的幼株,根据苗木的用途可分为造林苗木和绿化苗木两大类。苗木是有年龄段的植物产品。苗圃是一个加工厂,通过人的劳动,最终获得不同年龄段的苗木产品,是产品就有质量要求。

苗木产品不同于食品加工、机械制造的产品,它是有生命的个体产品。苗木受遗传因子和自然因素的影响,个体间有一定的差异,这是客观存在,且不与人的意志为转移。作为生产者,只有充分挖掘苗木的生长潜力,如给苗木适宜的光照、温度、水分、养料等生长条件,使苗木得以迅速生长,减少由于生长期太长而增加的成本。

苗木产品同样存在一定的质量问题,除遗传因子及自然因素的影响外,还受生产者的生产技术和管理水平的影响。苗木产品作为一种生产资料,其质量水平将影响着生态环境建设和环境美化,为此需要对苗木质量进行检测。但一批苗木中,每个苗木个体生长水平是不一致的,它不可能象工业产品那样,质量水平几乎是一致的,由于苗木间个体质量水平的不一致,要获得一批苗木的质量状况,最精准的办法就是全部进行检测,可是,一批苗木少则成千上万株,多则几十万上百万株。因此,我们不可能把所有的时间和人力耗在苗木检测上,只能从一批苗木中抽取少量样苗进行检测,以少量样苗的检测结果推断苗批质量,这就需要进行抽样。

苗木抽样一般是在苗圃地内进行,苗木数量越多,占地面积越大,给抽样带来的不便也随之增加,若再加上地形、地貌的影响,对苗木抽样检测的结果影响也随之增大。如何克服这些影响,是本文将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

2抽蛹煅楦攀

2.1概念

抽样检验又称抽样检查,是从一批产品中随机抽取少量产品(样本) 进行检验,据以判断该批产品是否合格的统计方法和理论。

它与全面检验不同之处,在于后者需对整批产品逐个进行检验,把其中的不合格品挑出来,而抽样检验则根据样本中的产品的检验结果来推断整批产品的质量。如果推断结果认为该批产品符合预先规定的合格标准,就予以接收;否则就拒收。所以,经过抽样检验认为合格的一批产品中,还可能含有一些不合格品。

2.2抽样检验的发展

检测抽样理论始于20世纪20年代,由美国贝尔实验室技术员道吉和罗米格于1929年发表《一种抽样方法》提出,1941年被实际应用,并针对计数产品修改为《一次抽样和二次抽样检查表》,1949年,首次将计数调整型的《一次抽样和二次抽样检查表》作为抽样标准。1960~1962年,英、美、加3个国家的抽样专家共同组成ABC工作组,在全面修订原有标准的基础上研制出了一个适合这3个国家军品和民品抽样检验标准。1973年美国的MIL-STD-105D抽样检验标准被国际电工委员会(IEC)采用,命名为IEC410,1974年被国际标准委员会(ISO)采用,命名为ISO2859。

到目前为止,我国已了23项抽样检验国家标准,主要有GB/T2828(计数型)和GB/T6378(计量型)等。

2.3抽样检验的分类

2.3.1按抽样检验的目的分类

预防性抽样检验(过程抽样检验、统计过程控制SPC);验收性抽样检验(抽样检验过程);监督抽样检验(第三方,政府主管部门、行业主管部门如质量技术监督局的抽样检查――爆光)。

2.3.2按抽样检验的方法分类

(1)简单随机抽样检验。简单随机抽样是指一批产品共有N件,如其中任意n件产品都有同样的可能性被抽到,如抽奖时摇奖的方法就是一种简单的随机抽样。简单随机抽样时必须注意不能有意识抽好的或差的,也不能为了方便只抽表面摆放的或容易抽到的。

(2)系统抽样检验。系统抽样是指每隔一定时间或一定编号进行,而每一次又是从一定时间间隔内生产出的产品或一段编号产品中任意抽取一个或几个样本的方法。这种方法主要用于无法知道总体的确切数量的场合,如每个班的确切产量,多见于流水生产线的产品抽样。

(3)分层抽样检验。分层抽样是指针对不同类产品有不同的加工设备、不同的操作者、不同的操作方法时对其质量进行评估时的一种抽样方法。在质量管理过程中,逐批验收抽样检验方案是最常见的抽样方案。无论是在企业内或在企业外,供求双方在进行交易时,对交付的产品验收时,多数情况下验收全数检验是不现实或者没有必要的,往往经常要进行抽样检验,以保证和确认产品的质量。验收抽样检验的具体做法通常是:从交验的每批产品中随机抽取预定样本容量的产品项目,对照标准逐个检验样本的性能。如果样本中所含不合格品数不大于抽样方案中规定的数目,则判定该批产品合格,即为合格批,予以接收;反之,则判定为不合格,拒绝接收。

2.3.3按单位产品的质量特征分类

(1)计数抽样检验。有些产品的质量特性,如焊点的不良数、测试坏品数以及合格与否,只能通过离散的尺度来衡量,把抽取样本后通过离散尺度衡量的方法称为计数抽样检验。计数抽样检验中对单位产品的质量采取计数的方法来衡量,对整批产品的质量,一般采用平均质量来衡量。

(2)计量抽样检验。有些产品的质量特性,如灯管寿命、棉纱拉力、炮弹的射程等,是连续变化的。用抽取样本的连续尺度定量地衡量一批产品质量的方法称为计量抽样检验方法。

2.3.4按工序流程分类

来料质量控制IQC、制程控制IPQC(可再分:首检、巡检、转序检验)、最终品质管制或成品品质管制FQC、出货品质稽核或出货品质检验或出货品质管制OQC、驻厂品质管制。

2.3.5按检验人责任分类

专检、自检、互检。

2.3.6按检验场所分类

工序专检和线上检验、外发检验、库存检验、客处检验。

2.3.7按抽取样本的次数分类

(1)一次抽样检验。一次抽检方案是最简单的计数抽样检验方案,通常用(N,n,C)表示。即从批量为N的交验产品中随机抽取n件进行检验,并且预先规定一个合格判定数C。如果发现n中有d件不合格品,当d≤C时,则判定该批产品合格,予以接收;当d>C时,则判定该批产品不合格,予以拒收。例如,当N=100,n=10,C=1,则这个一次抽检方案表示为(100,10,1)。其含义是指从批量为100件的交验产品中,随机抽取10件,检验后,如果在这 10件产品中不合格品数为0或1,则判定该批产品合格,予以接收;如果发现这10件产品中有2件以上不合格品,则判定该批产品不合格,予以拒收。

(2)二次抽样检验。与一次抽检方案比,二次抽检方案包括5个参数,即(N,n1,n2;C1,C2)。其中:n1为抽取第一个样本的大小;n2为抽取第二个样本的大小;C1为抽取第一个样本时的不合格判定数;C2为抽取第二个样本时的不合格判定数。

二次抽检方案的操作程序是:在交验批量为N的一批产品中,随机抽取n,件品进行检验。若发现n,件被抽取的产品中有不合格品d,则:若d1≤C1,判定批产品合格,予以接收;若d1>C2,判定批产品不合格,予以拒收;若C1C2,则判定批产品不合格,予以拒收。

(3)多次抽样检验。多次抽检方案是允S通过3次以上的抽样最终对一批产品合格与否作出判断。按照二次抽检方案的做法依次处理。

2.3.8按是否调整抽样检验方案分类

调整型抽样方案。特点:①有转移规则(正常、加严、放宽);②一组抽样方案(一次、二次、多次);③充分利用产品的质量历史信息来调整,可降低检验成本。

非调整型抽样方案。特点:只有一个方案,无转移规则。

3目前我国采用的苗木质量检验抽样方

法分析3.1我国现行的抽样方法

3.2现行的抽样检验方法的缺陷

3.2.1已起苗抽样方法存在的缺陷

该检验方法对判断苗批质量的能力不能肯定。如50000株苗木的检测株数为250株,即用这250株苗木的质量来推断50000株苗批质量,从抽样的百分比来看达0.5%,已经不算小了,但抽样检验的错判风险,检验结果的质量水平未表达,使苗木合格判断的可信度产生怀疑。

抽样数量的限制,使工作量无形加大,如50000株苗的合格率为100%或者不合格率为100%时,均要抽样检测250株,加大了检验的工作量[1]。

3.2.2未起苗抽样方法存在的缺陷

以90%的可靠性,95%的精度进行苗木抽样调查,仅对苗木的平均地径、平均苗高进行估计,不适用于判断苗木是否合格的检测,为保障抽样检验的精度,对于参差不齐的苗木个体间,只有不断地提高抽样数量,无形中也使工作量加大。

4苗木质量抽样检验方法

4.1苗木质量抽样检验的目的

由于苗木质量检验目的不同,应当采用不同的抽样检验方法。苗木产品是有生命的、不断生长的特殊产品,为保障苗木产品不同时期的生长情况,提出生产培育管理措施,或者为满足购买者的质量要求,可进行苗木调查,苗木调查可由苗木生产企业自行开展,若调查后整体生产质量情况不好,可加强培育管理,促进苗木生长;若调查后经分级后能满足购买者的质量要求,可适当进行苗木分级,将一些质量达不到要求的苗木剔除,提高批苗木质量。

苗木起苗后或出圃前,为保障购买者对苗木质量的要求,有必要进行苗木质量检验,此时生产企业和购买者应承担一定的风险,由第三方种苗质量检验机构进行,决定苗批合格或不合格。

4.2抽样检验标准确定

苗木调查抽样方法在《主要造林树种苗木质量分级》、《育苗技术规程》两个国家标准中说得很清楚了,这里不再赘述,这里主要介绍苗木质量检验的抽样方法。

在我国研究制定的诸多抽样检验标准中,采用哪个抽样检验标准来进行苗木质量检验呢?苗木是有生命的产品,因种源和遗传特性,质量是无法重复的,在抽样检验中应属单批产品质量保证的抽样检验。符合单批产品质量保证的抽样检验,可以使用标准《不合格品率的计数标准型一次抽样检查程序及抽样表》(GB/T13262-2008)。

该标准规定了以批不合格品百分数为质量指标的计数标准型一次抽样检验的程序与实施方法,适用于单批质量保证的抽样检验;该标准适用于检验批的批量大于250时且批量与样本量之比大于10时的情形;本标准规定的生产方风险为α=0.05 ,使用方风险为β=0.10。

该标准提供的抽样方案可用于(但不限于)下述各种产品(产出物) 。如:最终产品、零部件和原材料、操作、在制品、库存品、维修操作、数据或记录、管理程序[2]。

使用该标准必须事先确定或者由生产方和使用方双方商定的生产方风险质量P0和使用方风险质量P1。生产方风险质量P0是指当批质量为P0时,该批仍有5%的可能被拒收;使用方风险质量P1是指批质量为P1时,该批仍有10%的可能被拒收。

4.3苗木抽样表范围的确定

《不合格品率的计数标准型一次抽样检查程序及抽样表》标准给出了生产方风险质量P0为0.095%~10.5%,使用方风险质量P1为0.75%~34%的抽样表,范围比较广。针对苗木生产不同于工业产品生产的特点,李基平先生提出了苗木抽样表的范围应在生产方风险质量P0为1.30%~10.5%和使用方风险质量P1为10.5%~30%之间,也就是说,允许生产方的苗木合格率最低为89.5%,允许使用方的苗木合格率最低为70%,并形成了表2[1]。

5应用实例

5.1抽样方案确定

根据标准使用规定,由生产方和使用方协商确定双方的风险质量,经双方协商一致,生产方风险质量为6.0%,使用方风险质量为15%,根据双方的协商结果,种苗质量检验机构根据苗木抽样表制定抽样方案为:苗木抽样数100株,如果不合格苗少于或等于10株,判定该批苗木合格,如果不合格苗超过10株,判定该批苗木不合格。

5.2已出圃苗木的抽样检验

5.2.1不成捆苗木的抽样检验

用随机抽样的方法直接抽取100株样苗,按照标准或合同规定的质量指标对样苗进行检测,当检测到不足100株时,即出现不合格苗木超过10株时,可不再进行检测,判定该批苗木不合格,若不合格苗少于10株,可继续检测,一直到100株检测完,仍未超过10株时,判定该批苗木合格。

5.2.2成捆苗木的抽样检验

按照随机抽样的原则先抽取样捆,再从样捆中抽取样苗,按照4.2.1的方法进行检测判断。

5.3未出圃苗木的抽样检验

未出圃苗木抽佑Φ弊裱以下程序:

苗木踏查确定苗批样地设置选择抽样方法完成抽样。

5.3.1苗木踏查

苗木踏查,一方面要确定苗批,一方面要掌握育苗范围和育苗的床(垄)数量,对床(垄)进行编号,为抽样作好准备。

5.3.2苗批的确定

同一树种在同一苗圃,用同一批繁殖材料,采用基本相同的育苗技术培育的同龄苗木,为一个苗批[3]。

苗批的特征为:①树种或者品种必须相同;②在一个苗圃内,一个单位在不同区域的苗圃内育苗,即使其他条件相同,也不能作为一批苗木。③一批种子或者穗条作为繁殖材料;④育苗方式、育苗管理等主要技术措施基本相同;⑤苗木的生长年龄基本相近。综合以上特征,可以确定一批苗木。

5.3.3样地设置

样地设置应具有代表性,并能均匀而随机地分布在苗木检测区内,样地数量由床或垄的数量和面积决定,样地形状可为样行、样段、样方和样圆,样地规格以20~50株苗木所占面积为准,样地数量不应少于表3的规定。

按照表3样地数量规定的样地数,按照机械抽样、随机抽样和分层抽样的方法,抽取样地,确定样地所在床(垄)的具置。

机械抽样法。即每隔一定的数量,抽取一个样,每个样的距离相等,抽样的起点用随机法确定。

分层抽样法。按照分层因子,几层(如好、中、差),分别抽样、调查和计算。

机械抽样法和随机抽样法因过程简便、简单适用被广泛用于苗木抽样方法中。

5.3.4苗木抽样

在抽取的样地中,采用机械抽样法抽取样苗,检测数量每个样地不少于5株。如所抽样地中共有44株苗木,死苗5株,若采用隔三抽一的方法(不包括死苗),共抽得样苗10株,检测10株作为本样地的质量情况,以此类推,在所抽样地中抽取样苗100株左右。

6结语

以最低的工作成本和工作量来获取最大利益,是质检工作的法则,苗木质量检验也是如此,如何应用科学的、工作成本和工作量较低的方法来获得苗木的合格批,是种苗工作者追求的一个目标,利用《不合格品率的计数标准型一次抽样检查程序及抽样表》标准,在苗木质量检验中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不仅满足了对减少工作量、节约工作成本的需要,而且还在种苗质量监督方面提供了保障。

参考文献:

[1]李基平.林木种苗检验技术应用[M].昆明,云南科技出版社,2008:105~106.

育苗基地建设方案篇8

一、加强领导,成立机构,制定方案。

根据卫生部、财政部、国家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关于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的意见》及《灵宝市市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实施方案》,结合实际我镇成立了阳平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领导小组,制定了《阳平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实施方案》,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定标定责到人,明确责任,各项目实施责任人制定了各自的工作方案及项目运行计划并能规范化运行。

二、健全制度,严格培训,规范行为。

院统一制定并印制了《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工作手册》200本,发放到每位职工和乡医手中。各项目实施办公室制定了相关制度并上了墙,组织有关人员认真学习。为了规范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管理,6月25日我院特邀市局专业人员组织全院职工及各卫生所乡医,就《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的内容进行了专题培训,通过培训,使所有村医都基本掌握了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的各项内容,为在我镇顺利实施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更好地为广大居民的健康提供服务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三、九项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布置和进度情况。

1、建立居民健康档案

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中,居民健康建档是基础,我们组织各项目实施人以妇女、儿童、老年人、慢性病人、精神病人等人群为重点,在自愿的基础上,通过组织下乡入村体检等形式,为辖区常住人口建立统一、规范的居民健康档案,做到了健康档案内容详实、填写较规范。截止目前已经为10664人建立了居民健康建档。我们将在11月下旬到12月份对全镇一、二中学生全镇幼儿园托幼人员安排进行体检。

2、健康教育

针对健康素养基本知识和技能、慢性病防治及辖区重点健康问题等内容,各项目责任人都能通过进村、上街宣传,为辖区居民提供健康教育宣传信息和健康教育咨询服务,设置健康教育宣传栏并定期更新内容,开展健康知识讲座等健康教育活动。截止目前,在主要街道设置健康教育专栏4块,版面更新4次,开展下乡健康教育视频播放宣传次,开展公众健康咨询活动6次,举办健康知识讲座12次,发放各类宣传印刷品15万余份。通过各项目责任人的共同努力和不断的进行健康指导和干预,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一些群众的不良卫生习惯,真正做到疾病从预防开始。

3、预防接种

为适龄儿童免费接种乙肝疫苗、卡介苗、脊灰疫苗、百白破疫苗、麻疹疫苗、甲肝疫苗、流脑疫苗、乙脑疫苗、麻腮风疫苗等国家免疫规划疫苗,发现、报告预防接种中的疑似异常反应,并协助调查处理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预防接种工作的重点任务。为了做好此项工作,我们再一次确定了疫苗接种点,各接种点都具备了《疫苗储存和运输管理规范》规定的冷藏设施、设备并按照要求进行疫苗的领发和冷链管理,保证疫苗质量。6月份对预防接种的人员(具备执业医师、执业助理医师、执业护士或者乡村医生资格),进行了预防接种专业培训。

(1)、冷链运转工作顺利完成了10次冷链运转工作,应接种儿童14450人,实种儿童13370人,接种率93%。其中:基础免疫接种儿童10232人,实种儿童9574人接种率94%。卡介苗应种475人,实种471人,接种率99%;新生儿HBV应种乙肝疫苗应种1813人、实种1755人,接种率97%,及时接种率100%;脊灰糖丸应种2199人、实种2107人,接种率96%;三联疫苗应种2195人、实种2089人,接种率95%;麻疹疫苗应种880人,实种841人,接种率96%,A群流脑疫苗应种1739人,实种1428人,接种率82%;乙脑疫苗应种931人,实种883人,接种率95%。加强免疫应种4218人,实种3796人,接种率90%,其中脊灰糖丸应种547人,实种503人,接种率92%;三联疫苗应种804人,实种736人,接种率91%;二联疫苗实种199人,实种159人,接种率80%;麻腮风疫苗应种724人,实种683人,接种率94%;A+C群流脑应种832人,实种711人,接种率85%;乙脑疫苗应种837人,实种752人,接种率90%。甲肝疫苗应种278人,实种252人,接种率91%。

(2)、卡、证、册资料管理2010年,我镇继续强化村级卡、证、册管理工作,充分利用每月冷链运转后,对村级计划免疫工作进行考核,全年共对辖区32个村级接种点联合监督检84次。有力的保证了卡、证、册填写的及时性、完整性、准确性。至今,共建卡475人、建证475人、建册475人,录入微机475人。

(3)、麻疹查漏补种及强化免疫工作

为了控制麻疹疫情在我镇的流行,我镇在2010年5月26日至6月2日组织防保站人员和镇区5个接种点的人员对镇区和周边3个行政村的所有儿童进行拉网式排查,共排查阳平镇区和周边3个行政村,7个年龄组(时间从2003年1月1日出生至2010年出生的所有儿童),共排查儿童743人(不含托幼机构目标儿童)(其中2009年10月16日以前出生为664人,2009年10月17日至2010以后出生的为79人),在册儿童本地漏种儿童22人,流动儿童215人;摸底新发现本地儿童22人,流动儿童105人;其中需接种1剂次215人,需接种2剂次61人,合计337针次。

为切实履行我国政府向世界作出的到2012年中国消除麻疹的庄严承诺,根据《2006-2012年全国消除麻疹行动计划》和《2010年全国麻疹疫苗强化免疫活动方案》的要求,阳平镇在镇政府、卫生院的统一领导下,于2010年9月11—20日对8月龄至14周岁儿童开展了麻疹疫苗的强化免疫接种工作。全镇8月龄至14岁儿童(即1995年10月1日至2009年12月31日出生儿童)应种为7477人(其中本地儿童6695人,外地儿童782人),除有禁忌症的儿童未及时开展接种外,全镇实际接种7119人(其中本地儿童接种6351人,外地儿童768人),接种率为97.6%,实现了上级要求的95%的目标。

(4)甲型H1N1流感疫苗及其它疫苗接种

为应对常见传染病流行,维持医疗卫生服务系统,公共服务系统的正常运转,我镇为在校学生进行甲型H1N1流感疫苗接种,共接种3571人,并为32个村级养殖户接种甲型流感疫苗3704人。共计接种7275人。开展了水痘疫苗接种工作。共接种儿童636人;完成了阳平辖区6-15岁儿童乙肝疫苗查漏补种工作。乙肝疫苗应接种6636针次,实际接种5604针次,接种率84%;开展了流感疫苗接种工作。共接种3岁儿童792人份,3岁以上儿童及成人3180人份,

4、传染病防治

及时发现、登记并报告辖区内发现的传染病病例和疑似病例;开展结核病、艾滋病等传染病防治知识宣传和咨询服务;配合市防疫站结防科对结核病人进行治疗管理,截止11月份,乙类传染病例报告例,丙类传染病例报告例,及时报告传染病人例,转诊结核病人例,管理病人例。为传染病的防控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5、儿童保健

为了很好的为0—36个月婴幼儿建立儿童保健手册,开展新生儿访视及儿童保健系统管理。我院妇幼医生于10月份到三门峡参加了为期3天的国家公共卫生服务规范培训。通过培训,使每个参加培训的人员明确了目的,掌握了《规范》标准。截止目前,0-36个月儿童建册344册,2010年出生344人,访视344人。

6、孕产妇保健

按照灵宝《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实施方案》规定,每年至少为孕产妇免费开展5次孕期保健服务和2次产后访视。对孕妇进行一般的体格检查及孕期营养、心理健康等健康指导,了解产后恢复情况并对产后常见问题进行指导。截止11月,各项目责任人已对所有孕产妇进行健康管理,孕产妇建档479人,早孕建册411人,早孕建卡率85.5%,产前健康管理率100%,产后访视率100%。

7、老年人健康管理

对辖区65岁及以上老年人进行登记管理,进行健康危险因素调查和一般体格检查,提供疾病预防、自我保健及伤害预防、自救等健康指导是老年人健康管理的主要内容。在居民健康建档的一开始,我们就将老年人作为了重点人群来健康管理。截止目前,65岁以上老年人登记在册3912人,建立档案2531人,对建立档案老年人全部进行健康服务管理,管理服务率达65%。通过健康知识宣传65岁以上老年人都能自愿接受体格检查。

8、慢性病管理

慢性病管理,主要是对高血压、2型糖尿病等慢性病高危人群进行健康指导。对35岁以上人群实行门诊首诊测血压。对确诊高血压和糖尿病的患者进行登记管理,定期进行随访,并对他们进行体格检查及用药、饮食、运动、心理等健康指导。截止11月份,各项目责任人已登记管理高血压患者1566人,登记管理糖尿病患者197人。

9、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管理

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管理,我们的主要任务是对辖区内重性精神疾病患者进行登记管理;在专业机构指导下对在家居住的重性精神疾病患者进行治疗随访和康复指导。截止目前,共为辖区69人精神病患者建立档案。

四、加强督导、相互交流,共同提高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工作开展以来,院领导对此项工作十分重视,多次对项目工作进行了督导。

7月1日,启动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下乡调查体检活动。院领导亲自带领体检工作队20余人进驻桑园开展调查体检工作。

8月4日,召开下乡调查体检工作协调会,对体检项目组合进行了重新调整:八项重组为四组,即血型血糖组、一般状况组、脏器功能组、症状生活查体询评组。同时,对人员安排、物品器械管理做了严格要求。

9月份,院班子成员就九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工作的开展情况进行了全面检查,及时发现了项目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给予及时的纠正,促进了项目工作的健康运行。

11月份,院成立了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督导小组,对我镇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工作进行了全面督查,督导人员对开展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以来所做的工作给予了肯定,同时,也发现了存在的一些问题。院要求要把好事办好实事办实,把档案要建成活档,更好的服务于广大人民群众。

---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镇公共卫生工作从总体上已经步入了正常运转的轨道,但从目前情况来看,仍存在一些问题和薄弱环节,主要表现在:

1.组织功能发挥不到位。三级公共卫生管理和服务网络虽然已经基本建成,但仍然没有充分发挥相应的功能作用,各项工作镇村联系不够,衔接不密切、配合不默契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工作质量。

2.措施不够扎实。各责任人虽然积极地开展了公共卫生工作,但也发现个别同志认识不够,工作流于形式,没有结合自身实际制定出有效的实施方案,对村卫生所的指导力度不够,部分责任人的管理指导人员业务水平不高,很难起到有效的指导和督导作用。

3.健康档案资料填写不规范.个别健康档案资料填写不够规范,健康档案内容空项,错误较多,存在较多逻辑错误。

4.工作力度有待加强。从检查中发现个别医生的业务知识不够全面,工作消极被动,责任心不强,缺乏主动上门意识。主要表现在:一是慢性病的筛查开展不到位,已经发现的慢性病人虽已建立了健康档案,但符合要求的合格档案的比率不高,内容不完整,记录不真实等情况依然较为普遍,对慢性病的随访和管理流于形式。二是老年人健康管理虽然和居民健康建档同步进行了,但是,登记不详细,管理不到位;三是健康教育讲座的次数不够,版面没有及时更换,健康教育内容和形式单一,资料整理不全。

5、公共卫生服务人员服务意识不够,服务技能单一,工作方法不灵活。

6、缺乏相关知识培训,乡村医生、护士原来大都从事医疗临床、护理,对慢性病等一些行为干预、健康行为指导等方面知识欠缺,急需加强培训指导。

---下一步工作安排:

1、健全工作机制,强化工作职责。要切实加强对公共卫生工作的领导,健全工作机制,强化工作职责,及时分析汇总上报项目实施情况,发现问题及时采取有效措施整改,确保项目工作全面有序健康发展。

2、加强业务指导,完善考核制度。根据工作要求各责任人要做好对辖区村卫生所医生的业务指导工作,提高档案资料的质量.镇防报站要对卫生所的全年工作进行绩效考核;,考核结果要与经费补助挂钩。

育苗基地建设方案篇9

一、优化布局,加强林木种苗基地建设

我们把培育本土种源、就地采种育苗、就近供苗造林作为建设林木种苗基地的总体思路,抓住工程造林和产业基地建设用苗量大的良好机遇,招引资金充足、技术力量强、信誉度高的业主,在朝天等核桃产业大区(县)建立优质核桃育苗基地,在苍溪等林板加工强县建立杨树、桤木等树种的育苗基地,在全市开展核桃高接换优建立采穗圃,选择优良的天然林或品种纯正的人工林建立藏柏、马尾松等母树林和种子园,并积极发展绿化花卉苗木基地,实现种苗与原料林建设的捆绑发展和林木种苗基地的优化布局。全市现已建立8个骨干苗圃基地、680处私营苗圃,育苗面积近1.2万亩;优质核桃采穗圃4处共800亩,种子园2处共1190亩;马尾松、藏柏、日本落叶松等母树林4处共4055亩——基本满足了我市育苗和绿化造林需求。

二、创新机制,增添林木种苗发展活力

在种苗机制创新中,我们以责任保质量、质量求生存、特色谋发展的思路,不断创新林木种苗管理、供应、投入等机制体制,促进林木种苗事业又好又快发展。一是创新种苗管理机制。成立市、县(区)两级种苗质量工作指导小组,实行“谁引种、谁供苗、谁签字、谁负责”的品种质量终身负责制,选派思想素质高、业务能力强的人员监督引种和育苗全过程,确保引进品种的纯正和种苗的质量。市、县(区)两级林木种苗管理机构把工作重心转向政策法规落实、市场准入管理、质量监督等行业管理工作,有效制止劣质苗木上山造林。二是创新种苗供应机制。坚持前移种苗招标关口,变种苗招标采购为比选业主本土育苗,市林业局、县(区)林业局和中标业主三方约定供苗价格、品种、数量等合同内容,各中标业主根据三方合同定向供应苗木,在防止价格暴涨、保障充足的苗木以满足建设产业基地的需要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三是创新种苗投入机制。针对经济林苗木价格高、品种鉴定难等特点,我们把核桃产业作为突破口,整合涉农项目资金,探索出了以项目资金扶持和农民自建投入相结合的方式建设优质核桃基地的种苗投入新机制,减轻了农民购买种苗的经济压力,加快了良种苗木建设产业基地的步伐。

三、依法管理,规范林木种苗市场秩序

一是加强种苗法规宣传。通过媒体宣传、举办从业人员法规培训、发放宣传资料等方式,不断强化《种子法》等种苗法律法规和行业标准的宣传工作,增强公众种苗法律意识,提高种苗管理机构依法决策、依法行政的能力和水平。二是坚持种苗凭证经营。落实种苗生产、经营许可制度,全面清理经营单位和个人的生产经营资质,严肃惩处租借、过期不更换、制造假冒林木种苗生产、经营许可证以及无证经营的单位和个人,有效规范了种苗生产经营市场秩序。三是强化种苗质量监管。严格依照种苗质量检验标准,进行林木种苗质量检验、分级等工作,杜绝不合格种苗用于各类造林项目,尤其对特色经济林、工业原料林等造林项目,必须使用种源清楚、品质纯正的种苗造林,严格控制外调种源参与本地造林项目,基本改变了盲目调种、有种就育、有苗就栽的状况。四是加大种苗执法力度。把种苗执法工作纳入林业综合执法,同工商、质检、公安等部门开展联合执法,坚决打击种苗违法行为,生产经营假冒伪劣种苗、乱引种滥培育、虚假宣传等违法案件逐年下降,切实保护了种苗生产、经营和使用者的合法权益,进一步规范了种苗市场秩序。

四、突出科技,全面提升林木种苗质量

育苗基地建设方案篇10

【论文关键词】:林木种苗;现状;特点;存在问题;对策;青海互助

林业是生态建设的命脉,林木种苗是林业建设的基础和前提,是林业发展的关键[1]。为进一步做好互助县林木种苗工作,推动林业可持续发展,对全县林木种苗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理清了今后发展方向。

1种苗基地建设现状

1.1育苗基地

全县现有苗圃214处,总面积334.2 hm2,其

4发展对策

种苗工作的总体思路是:以现代林业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实施分类管理、分区突破战略,坚持科技兴种、依法治种,搞好良种繁育,逐步实现生产区域化、苗木供应基地化、质量标准化、品种多样化,形成种植、营销一体化的市场网络。

4.1积极调整育苗结构,培育适生树种

应遵循适地适树原则[2],按科学规律办事,根据川、浅、脑不同自然地理、气候条件,适当减少沙棘等当地树种的育苗面积,增大抗旱、速生、经济价值较高树种的育苗面积,如青海云杉、祁连圆柏和油松等。现调整的基本格局是:川水地区主要培育青杨、新疆杨、山杏、油松和花灌木等速生、抗旱、经济价值较高树种;浅山地区主要培育青杨、榆树、沙棘等造林树种;脑山地区和林区周边主要以发展常绿针叶树小苗和种源苗木及野生适用品种苗木为主。同时,完善种苗引种、驯化程序,结合县情实际,引进耐干旱、耐寒冷、耐瘠薄、无病虫种苗,经过苗圃苗期培育,上山造林后逐步成活成材、开花、结果,繁衍后代,最终取代退化树种。

4.2加强国有苗圃科技培训,提高育苗技术水平

目前,互助县林业重点工程及城镇绿化建设相继启动实施,种苗供不应求,迫切需要采用新技术,建立稳定的育苗基地体系。因此,必须抓好国有苗圃建设,发挥其骨干、示范和辐射作用。一是重点在苗圃领导班子建设、技术人员素质、技术水平和苗圃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下功夫。二是在苗木生产的树种、品种、数量和质量上下功夫,强化以质量求信誉、以质量求市场、以质量求生存的市场竞争意识,不断调整苗木生产结构,培育出名、特、稀、优、新的市场急需的高质量苗木,提高市场竞争力。三是在苗木生产中,要与造林单位密切配合,制订种苗生产计划,搞好种苗生产与造林计划的衔接,尤其是与工程造林相结合。四是坚持以科技为先导,实行科学育苗,采用先进的育苗技术,重点抓好容器育苗、大棚育苗、全光喷雾扦插等技术,广泛推广应用ggr生根粉,实行育苗全过程质量管理,层层把关,严格管理,以提高育苗质量。五是积极做好国有贫困苗圃的解困工作,要尽快制订贫困苗圃脱贫方案,加强管理,积极引导,增强改革开放意识,提高适应和驾驭种苗市场的能力[3]。

4.3加强采种基地建设,提高种子利用率

良种繁育基地是林业工程的基础和出发点,要在保护和利用现有资源的前提下,建设新的良种繁育基地,主要抓好优良资源的收集、繁殖和推广,提高采种技术,建立健全种子采收、分级、贮藏等管理制度,逐步建立一整套林木结实预测预报体系,引进林木种子采集和调制的机械化研究成果,加大采种基础设施、种子贮藏冷库的建设力度。

4.4引导多方参与,实现多种方式的苗木产业化生产

要放手发展非公有制经济,鼓励各种社会主体跨所有制、跨行业、跨地区投资种苗是主要的发展模式。积极鼓励有能力的农户、城镇居民、科技人员、私营企业主、企事业单位和机关团体的干部职工,单独或合伙参与林木种苗的开发和建设。同时,要进一步明确非公有制经济参与林木种苗建设的法律地位,统一税费、资金利用和投资等政策,为各种林业经营主体创造公平竞争的环境。从目前互助县种苗结构状况看,国有、乡村和个体经营成分各占1/3,但从市场经营和投资渠道看,个体育苗更具活力,只要技术服务到位、引导有方,个体育苗可作为农村种苗产业的主体和骨干力量[4]。

4.5拓宽思路,多角度发展苗圃

小城镇是青海省城市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城镇园林绿化和新农村绿化是城镇建设总体规划的一部分。因此,抓住时机培育连翘、榆叶梅、丁香、旱柳等主要绿化树种,使苗圃从多角度发展,调整苗圃的经济运行机制。绿化树种以多样、层次分明,空气净化,环境优美方面,还要从常绿阔叶树种、秋花树种、彩叶树种等,实现县城周边绿化、美化、净化、香花、彩化等多方面的角度考虑。

4.6加大建设投资力度,实行林木良种补贴制度

种苗工作是林业建设的基础,是影响林业建设速度、质量和效益的根本因素。因此,各级领导应高度重视和支持林木种苗工作,在政策上给予扶持,资金投入上给予倾斜。尽快实行林木良种补贴制度,鉴于林木良种和农业良种相比,有其自身特点:一是林木良种基础投入大,生产成本高;二是林木良种推广面积不固定,单位面积内重复使用林木良种周期长,不像农业年年重植,年年收获,林业造林一定管“终生”;三是林业良种生产、使用、推广,需要经历“种子、苗子、林子”的“三子过程”,与农业相比,多了一个育苗环节,林木良种推广更多表现为良种苗木的销售与使用(相对苗木造林而言,种子直播造林比例小)。

建议实行林木良种补贴:一是对林木良种生产、选育基地进行补贴;二是对良种造林推广实行补贴。前者对良种生产者进行补贴,有利于林木良种基地的稳步发展和良种的稳定生产,后者对良种推广者进行补贴(即造林直补)可以促进良种使用率的提高,间接拉动良种销售与良种育苗。

4.7加强依法治种,强化种苗质量管理

要加强《种子法》的贯彻执行,尽快出台《互助县林木种苗管理办法》,保护和利用种子、苗木,维护种苗生产者、经营者、使用者的合法权益。实行种苗生产、经营许可证制度,规范种苗生产经营活动。加大种苗执法力度,依法整顿种苗市场,严厉惩治经营伪劣种苗的行为,使互助县种苗工作逐步走上规范化、法制化的轨道。同时,强化种苗质量监督,建立种苗质量抽查制度。目前,互助县林木种苗还存在着一定的质量问题,尤其是直播造林种子质量较差,严重影响了造林成效。因此,要进一步强化质量监督,充分发挥县林木种苗管理站和森林病虫害防治检疫站检验检疫职能,加大种苗质量抽查力度,对生产、流通和使用中的林木种苗进行有效的质量控制

5参考文献

[1] 邹向英,刘大伟.谈加快林木种苗的发展[j].经济技术协作信息,2010(7):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