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学校就业指导的建议十篇

时间:2024-01-11 17:46:50

给学校就业指导的建议

给学校就业指导的建议篇1

当学生进入导向阶段时,主要由学校、班级委员会与家长负责对其进行方向指导。具体做法是,首先,在第二和第三学期家长根据孩子意愿向学校提出申请,内容是让孩子进入以下三类学校的一年级:普通或技术高一、职业高一、两年制的专业技能合格证书第一年。其次,学校根据家长申请,综合学生在校表现、兴趣等给出意见;最后,校方与家长协商,双方意见一致,班级委员会就安排学生进入所选学校,而在中心阶段进行过职业培训的学生,则安排到职业高一或两年制的专业技能合格证方向学校;当家长对校方意见有疑义时,可向申诉委员会(信息与职业指导中心主任、其它学校的校长与教师、家长等)上诉。

二、法国初中方向指导班的机构设置

1、国家机构

方向指导的国家机构是“国家教育与职业信息局”。其负责具体指导事务,将“信息与方向指导中心”收集的信息做整理,出版成就业指导手册,并以电视为媒介播放就业节目。具体做法是“:了解教育手段和职业活动,建立公众信息资料库;进行相关方法和方式上的研究,扩充资料库;进行调查,提高大众对职业活动的理解;协助制定针对教学和职业信息指导人员的培训政策并参与对其的培训”。

2、地方机构

法国的方向指导的地方机构是“信息与方向指导中心”,其主要职责是:

(1)将“国家教育与职业信息局”出版的就业指导手册发给学生,免费为其提供就业信息;

(2)对本学区的中学教师进行职业培训,具体做法是:首先,由“全国劳动与职业方向研究所”以内外两种形式组织招考,招聘指导人员(顾问兼心理辅导师、主任等),其中“外部考试面向35岁以下非国家公职人员,至少受过两年高等教育;内部考试面向40岁以下的公务员,至少受过完整高等教育。”其次,分配相应指导人员给各指导中心;最后,指定每位顾问与本学区的一所或多所中学建立联系。

3、学校机构

学校机构为“民主班级委员会”,有学者指出,其是由校长或校长助理主持、由本班级授课教师﹑两名学生代表和两名家长代表、教育和导向顾问或需要了解学生情况的校医组成。每学年至少开三次民主会议,具体程序是:会议前,学生先就职业选择提出意见,然后教师算出其学习的平均成绩,再综合两方面给出意见;会议时,先由此阶段的负责教师公布学生成绩,给出意见;然后家长与教师协商,这种协商一直可持续至第二学期末。

三、法国初中方向指导班对我国教育改革的启示

法国“方向指导班”的建立为我国初中学生选择就业方向和升学类型提供了借鉴,至少表现为以下两大方面:

1、建立专门方向指导机构,培养专业方向指导顾问

当前,我国每所中学都设有教务处、政教处、后勤处等不同部门,其设置不可谓不细,但却缺少专门的方向指导机构。因此,建立专门的方向指导机构势在必行。具体可从以下两方面进行:

(1)设置初中方向指导机构。法国初中方向指导机构组织严密,建立了从国家到地方再到学校的三级指导体系。这无疑给我国教育管理者提供了重要参考:今后改革可以较大力度鼓励地方建立专门初中方向指导机构。在国家,学校和社会三者间架起就业信息桥梁。

(2)在高校设置方向指导专业。专门方向指导机构的运行,需有专业方向指导顾问做前提,才能保证指导意见的专业性。这就需在高校设置相应专业,培养专职人才;如有意从事方向指导职业之人员(不包括高校专业学生),需到高校相应院系进行专门培训,培训结束后,通过考试得到相应的资格证书,才具有成为指导人员之资格。

2、加强学校、教师、家长三方的联系

法国初中方向指导班,每一阶段的指导意见都要求教师在与家长相沟通,在充分了解学生之兴趣后,才综合评价给出指导意见。反观我国初中教育教师,学校和家长三者间鲜少民主交流。因此,加强学校、教师和家长三方联系尤为重要,其具体做法是:

(1)建立“教学整顿”家长参与制度。在每所中学建立“教学整顿”家长参与制,为每个年级掉队或基础薄弱的学生顺利进入下一年级的学习提供帮助。法国升留家长参与制,固能提升每阶段学生的学习质量,但我国人口幅度大,现阶段基础教育的目标首要保证入学率,升留级制度显然与之不符。但在中学建立“教学整顿”家长参与制不仅可行而且对解决每个年级“学困生”问题是有助的。

给学校就业指导的建议篇2

在不断进步的社会中,越来越多人会去使用倡议书,倡议书是由某一组织或社团拟定、就某事向社会提出建议或提议社会成员共同去做某事的书面文章。为了让您在写的过程中更加简单方便,一起来参考是怎么写的吧!下面给大家分享关于写给校领导的倡议书,欢迎阅读!

写给校领导的倡议书1尊敬的校长∶

在您的领导和老师们的辛勤努力下,我们的知识越来越多了。同学们在你们的教导下,都取的了良好的成绩。然而,我们发现学校中有不少同学不但不保护环境,还乱扔垃圾、纸屑;随地吐痰;随意践踏花圃的现象时有发生。为了净化、美化环境,恢复一个良好的校园环境,我建议∶

1、对同学们进行环境保护教育,让同学们意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2、各班派代表,协同值日老师,利用课余时间,在校园内巡视,及时制止、教育破坏环境的行为。

3、增设环保标志牌和理、垃圾箱,方便广大师生。

4、利用一个休息日,全校同学以班级为单位组织起来,到公园或其他公共场所捡塑料。

保护环境,人人有责。我希望我的建议,你能认真考虑。恢复校园昔日的面貌,为我们创设一个优雅、舒适的学习环境。

写给校领导的倡议书2尊敬的校长:

您好!

我是学校里的一名普通学生,我在学校里生活五年多了,我们的学校是一个美丽的大花园,是老师、同学们共同的家。在这里,我每天都可以闻到新鲜的空气,我为我可以在这样的环境里学习而感到高兴。但是,我却发现有些同学在破坏我们的'“家”。你瞧,走廊上的塑料袋纸片在那“翩翩起舞”。但是,路过的同学却没有一个会捡起来的。为了学校有更好的环境,所以,我想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用红领巾广播和宣传栏来告诉同学们关于环保的小知识。

2、组建一支环保小队,让同学们自愿参加,环保小队的同学每天定时去各层走廊检查,如果看见有垃圾,就马上捡起并扔进垃圾桶。

如果看见是哪位同学扔的,要给予适当的批评。并给发现的同学给予奖励。

3、号召同学们做一期关于环保的手抄报,增强同学们的环保意识。

4、设立一个“环保流动红旗”的评比栏。

让环保小队的同学每天下午两点半到各班检查卫生情况,督促同学们注意卫生。

以上是我提出的建议,希望您能采纳,把我们的学校打造成一个更美丽的大花园。

写给校领导的倡议书3敬爱的校长:

我在小学里已经度过了六年了,快要小学毕业了。我对母校真是依依不舍啊!为了我对母校的热爱,为了让学生和家长更加信赖学校,我向您提一点儿建议。

现在的学生大都缺乏课外知识,我希望学校能增加一节自习课,让同学们可以再这节课里看一些课外书,增长课外知识。高尔基说过:“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书,是一切智慧的源泉,有了这节课,同学们就有充足的时间看课外书了,就可以得到更多的精神食粮。

以前,我们学校安排的课程中没有自习课。如今,我们学校应该开展一节自习课,我还想到了一些具体办法。

首先,在教室里设置一个图书角,让每个同学各自捐几本课外书,越捐越多,图书角就形成了。同学们可以互看别人的课外书。

其次,教室内还要安排一位老师,负责保持室内秩序,让同学们有一个舒适的阅读环境,认真阅读。

第三,在自习课结束前十分钟,可以让同学们讲一讲读书的心得和体会。

以上便是我的建议,望校长能够采纳。

写给校领导的倡议书4尊敬的各位校领导:

您们好!

我是九年级_班的___,时间过的真快呀!我马上就要离开母校了,真舍不得,在我走之前,出于对母校的热爱之情,也希望母校能越来越好,特此给母校提以下几点建议。

一、分班

建议从今年九月份初中不要分实验班和平行班,因为学校的学生多部分都是外来务工人员的子女,他们的自身素质本身就有待提高,如果把这些学生分到一个班里,那么这个班的,班风就会受到很大的影响,没有好的班风哪有好的学习氛围,没有好的学习氛围就不可能有好的升学率,如果分平行班,什么样的学生都有,可以让好学生用他们的行为,来影响其它学生,我个人认为这才是一个好班。

二、值周

建议学校应该建立健全,值周教师考勤制度,本制度与教师工资挂钩,建议让学生会干部、少先队干部与值周教师互相监督,每周上报一次,德育处将值周情况和监督结果在每周一升旗仪式上公布。

三、学生会工作

建议学校德育处、校团委指导学生会工作,学生会建立健全考勤制度,做到一人一班,不得随意换班,卫生检查要彻底,学生会主席要领导好,学生会工作并经常向德育处、校团委汇报工作,配合学校各部门迎接各项检查。

建议学校应该配合、支持学生会工作,建议学校德育副校长听取学生会的工作并做出指示,为更好的了解学校的情况,建议学生会主席参加学校部分会议。

四、班级建设、团队建设

建议学校德育处、校团委、大队部对各班(支部、中队)的工作进行监督、考评,到学期末评选出优、良、中、差四个等级,对工作优秀的班级、支部、中队进行表彰并加以宣传,对不合格的进行点名道姓,通报批评,责令其限期整改。尊敬的校领导,以上是我个人的一点点建议,供校领导参考,这也是我为母校做的唯一能做的事。

校领导们,我非常感谢您们和老师们,对我的照顾和支持,在此我谢谢学校给了我一次读书的机会,领导们,母校不但教会我知识而且教会我做人的道理,我在母校这九年里使我终身受益,母校对我有恩,我一辈子也忘不了母校,领导们,我在这做出承诺,不管我以后在哪,只要学校有用得着我的地方,我一定回来!

最后祝母校的明天更加灿烂辉煌!

写给校领导的倡议书5尊敬的各位校领导:

您们好:

我即将毕业,离开自己的母校,步入中学的殿堂。四年前,刚从本部来到天华时,我对毕业之事满不在乎,觉得还很遥远。事过境迁,我马上就要离开我的母校了,难免有些不舍。

在离开前,我仍想为母校的发展尽我最后的一份力。每年夏天,我们最关注的就是学习和饮水问题。天气炎热,而没有水喝,实在难受。其实,饮水问题的原因在于人为。炎热时,很多同学直接打开龙头喝水,不用水瓶接。造成了浪费的水明显比真正被引用的水多几倍的情况。生命的源泉流失,不免让我有些伤感。浪费水的同学全部都报着图方便和认为水不用他们出钱,浪费就浪费的心理。如果要纠正这种情况,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对于水的匮乏,相信各位校领导比我清楚多了。为此,我想了个解决的方法,但治标不治本,关键在于对学生的教育。

给学校就业指导的建议篇3

【关键词】高效;输出式实习;就业指导

进入新世纪以来,我们国家经济技术水平不断攀升,国民越来越重视教育问题,国家对于教育的投入和改革也越来越频繁。伴随着高校招生人数的增加,就业制度也随之进行了改革,毕业生因此承受的压力更大。各大高校在教学、管理、就业各个方面的工作很不完善,各个环节的负责人员缺少必要的交流,这样就阻碍了高校就业工作的顺利开展。本文从多年对本科生教育培养的经历出发,发现学生专业和人文素质的培养、科研能力和合作精神的提高对今后走向工作岗位的帮助非常大。高校可以组织学生去固定的实习单位去体验和感受、组织各种招聘会、帮助和鼓励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就业或者创业,形成一系列择业、就业的完善的输出式就业指导模式。

一、输出式实习就业指导模式的构建条件

1、建立相关信息库

①学生就业信息库。详细的记载学生的基本信息、理想的就业方向和地点、对于薪水的要求、就业情况,并及时更新。②实习——就业单位信息库。记录固定的实习基地的基本信息、可容纳的实习生的人数、对实习生的要求和评价体制;记录就业企业的基本信息、基本工资、福利保险情况、招聘计划和要求、该单位的本校学生的反馈消息、该单位对于本校就业学生的评价等。

2、创建相关工作链

①建立循环工作链(教学—管理—实习和就业指导)。从大学生入学时开始,分派专门的辅导员,和相关的任课老师建立长期的联系合作机制,实时关注学生各个方面的综合表现,督促学生在大学期间注重培养自己的综合素质,为以后择业就业建立良好的基础。开始实习后,辅导员要收集学生的就业意向并建立学生就业信息库,尽可能为学生提供使其满意的就业实习基地,可以帮助学生能够在实习后顺利就业。另外,拥有良好的实习基地,可以降低学生在不同省份奔波投简历、面试的辛苦,能够集中精力投入到实习中去,将自己在学校中学到的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生产中去,并可以磨练自己的意志、提高自己的沟通能力,不断提高自己的就业竞争实力。②创建“就业指导中心公布就业信息—辅导员传达—学生应聘”的工作链。学校就业指导中心将最新的就业信息给各个学院主管就业工作的辅导员,辅导员在毕业生QQ群中或是学院就业网页上通知学生,组织有意愿的同学参加招聘会,并以相关就业的法律法规以当地的就业政策为指导,保证学生顺利签署就业协议。③建立“实习基地/就业单位—学校就业指导中心实地考察—单位评估—就业指导中心分析存储信息—建立新实习基地”工作链。每年学校的就业指导中心可以安排专业任课教师、辅导员、就业指导中心老师考察学生的各个就业单位。对该单位的本校毕业生进行一系列的考察,包括学生毕业后科研能力、专业能力、适应能力等,并和其他学校的毕业生做比较,听取就业单位对学生的评估和对学校教育管理的意见和建议,探讨和研究教学实践基地建立的可行性,为毕业生就业创造更多机会和途径。

二、输出式实习就业模式的综合评价

我们从学生、实习单位和就业单位这三个方面对输出式实习就业模式进行综合评价,建立的输出式就业模式在长期的实践过程中不断的改革和完善,取得的骄人的进步和成就,学生的就业率、就业质量和满意度也在逐年上升。

1、在给学生分配实习单位的时候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就业意愿,尽一切可能调高学校的就业率,大学期间,学院应该积极组织学生进行合理科学的职业规划,帮助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人生规划,并为之努力,树立正确的择业态度和意识。鼓励学生在实习前尽可能的确定自己未来想要在哪里就业,那么学校就可以根据就业区域为学生安排分配实习单位,让学生提前感受和了解该地的就业形势和工作环境,学生就可以经过实习的学习和磨练,各项能力都能满足单位的录用标准,被单位优先录用。另外,学生在结束一年的实习期,也适应了该地区的生活和工作环境,在该地区的其他单位应聘,也会比外来的求职者更有优势,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学校的就业率和就业质量。

2、尽可能的建立实习基地,实现从学生到用人单位到学校的共赢。除了提高学校的教学基地的质量之外,大学生的实习基地也应该广开门路,尽最大努力联系沟通本行业实力强大的或者有招聘计划的单位加入到本专业的实习基地的范畴内。这些单位来到学校,可以优先选择优秀的实习生,做定向培养,这样的话,学生更加符合用人单位的考核标准和要求,单位也不用进行岗前培训,节省了人力和物力,待实习结束后即可签订就业协议,开始正式的工作。从学生的角度而言,从实习期开始就可以以一名真正的员工的身份参与到单位的生产中,将大学学到的理论知识运用到生产实践中去,提前投入到工作中去,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省去到处奔波于各种招聘会的时间和经历。就学校而言,在组织实习的期间就可以提高学校的就业率,并从这些单位得到宝贵的意见和建议的反馈,帮助学校进行教学和管理的改革。

参考文献:

[1]郝晶,丁淑平,赵佳等.大学生输出式实习就业指导模式的构建,2010

[2]唐玲,蒋舜浩.对高校就业指导模式变革的理性思考[J].中国高等教育,2012

[3]孙彬,刘浩.高校就业指导工作的现状与就业指导模式的创新[J].职业教育研究,2011

[4]郝晶,赵佳,温颖娜等“两库三链一中心”本科护生输出式实习指导模式研究[J].科技信息,2012

[5]罗群,曹丽,左小云.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的发展性大学生就业指导模式构建[J].淮南师范学院学报,2009

[6]梅月云.国外高校大学生就业指导模式分析及启示[J].宜春学院学报,2012

[7]李开传.大学生全程化就业指导模式构建探究[J].高校辅导员,2012

[8]杨琳.基于职业生涯规划的独立学院就业指导模式研究[J],2010

给学校就业指导的建议篇4

[关键词]邕江大学;就业;分析;建议

[作者简介]黄力克,南宁学院招生就业办主任,广西南宁530200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2728(2013)01—0129—03

邕江大学作为西南地区一所民办高校,20多年来一直坚持工学为主,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办学方向,2011年学校新校区建成并投入使用,教学条件和师资队伍更加优化,办学规模已经突破1万人。随着招生规模扩大,邕江大学毕业生就业工作既有成绩也有问题。在就业工作指导和推动就业的过程中,邕江大学的一些工作方法与特点有一定的代表性,以其为个别案例,就其目前就业工作情况进行分析研究,将有助于同类高校科学制定就业工作相关制度及指导今后就业工作,从而在当前毕业生就业压力日益增大的形势下,探索并获得就业工作的新思路和新办法,开创就业工作新局面。

一、邕江大学2012届毕业生就业基本情况

邕江大学2012届毕业生人数2001人,截至2012年7月,就业人数1790人,初次就业率为89.46%。从就业区域上来看,广西是邕江大学毕业生就业的首选地,在广西就业的毕业生总数为1509人,占就业总人数的84.30%;珠三角地区180人,占10.06%;其他地区101人,占5.64%。从行业分布看,到非公企业工作的毕业生为1604.人,占就业总人数的89.61%;到国有企业工作26人,占1.45%;事业单位25人,占1.40%;党政机关工作27人,占1.51%;自主创业32人,占1.79%;专升本76人,占4.25%。从就业层面看,到基层就业1628人,占就业总数的90.95%。

对比广西教育厅的数据,邕江大学就业率高于广西高校毕业生总体就业率87.91%(截止2012年7月31日)1.55个百分点,毕业生广西区内就业高于广西水平(69.8%)14.5个百分点、非公企业就业(65.7%)高23.91个百分点、基层就业也较高。基本趋势和特点与广西同类高校类似性较高。

二、邕江大学就业工作采取的主要措施

(一)建立就业工作组织机构。学校成立就业工作领导小组及学院就业工作组,建立就业工作网络,全力促进就业。就业工作领导小组以校长为组长,分管校领导为副组长,成员为有关部门和学院负责人,招生就业办代表学校行使毕业生就业管理服务工作职责。各学院成立院级就业工作组,院长任组长,学工副院长任副组长,组员为毕业班辅导员(班主任)、学院办公室主任等。学院就业工作在招生就业办统一安排下主要由学工副院长和毕业班辅导员(班主任)具体落实。各学院结合实际进行就业指导,充分利用教职工和校友资源积极联系用人单位,通过学校就业网、飞信、毕业生QQ群、电话等及时传递就业岗位信息,推荐毕业生就业。

(二)加强对毕业生进行就业指导。提高毕业生就业能力。各学院学工副院长、毕业班辅导员(班主任)通过授课、开班会、讲座等方式对毕业生进行就业指导,通过谈心等方式了解学生的就业观和心理变化,为学生答疑解惑,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例如管理学院将应聘面试技巧融入就业指导课中,信息工程学院将创业教育纳入对2012届毕业生的就业指导中,交通学院请校友讲述现实就业情况促进毕业生更好地就业,工学院召开“双困”毕业生就业座谈会,帮助“双困”毕业生解决心理上和求职过程中的实际问题。

(三)创建教学实习和就业基地。为学生提供“预就业”和就业机会。学校多方联系用人单位,建立多个教学实习和就业基地,安排学生到用人单位进行专业实践,以实习带动就业,部分学生在实习期间与用人单位达成了就业协议。

(四)组织校园“双选会”,邀请用人单位进校招聘毕业生。组织近200家用人单位参加的大型校园“双选会”、多场10余家用人单位参加的小型“双选会”及专场招聘会,就业岗位与毕业生比例约3:1,为毕业生提供更多就业机会。

(五)开展就业统计和就业跟踪核查工作。各学院基本上能按招生就业办的要求进行就业统计和核查,大多数毕业班辅导员(班主任)对所带毕业生的就业情况至少跟踪核查一次,通过电话回访就业单位及毕业生,了解毕业生真实就业情况并进行复查登记。

三、邕江大学就业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校院两级就业工作队伍未能形成合力。影响工作进展和效果。学校设立校院两级就业工作机构,招生就业办为校级就业工作机构,2012年专职就业工作人员与毕业生比例为1:400,在教育部规定1:500的要求范围内。以院长为组长、学工副院长为副组长的学院就业工作组为院级就业工作机构,但学院没有固定专职就业工作人员,具体就业工作由毕业班辅导员承担,学院毕业生就业指导、就业信息服务、就业统计、就业跟踪调查等主要依靠毕业班辅导具体落实。辅导员以学生管理事务为其首要工作任务,已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往往需要加班才能开展毕业生就业工作,由于时间不够则对就业统计和跟踪核查等方面工作进行突击处理。学院学工副院长也因学生管理等工作繁忙而未能把就业工作放到首要位置来加以检查落实,因此各学院不同程度出现了不能按招生就业办要求开展就业工作的情况。根据学生管理工作要求,辅导员带班一般从大一连续带到大三,每年的毕业班要更换辅导员,致使就业工作新手上路经验不足,虽招生就业办已多次进行就业工作培训和指导,但有的辅导员仍对工作要求和工作程序不够清楚,出现工作偏差。招生就业办工作人员对学院就业工作多次督办但效果欠佳,只能亲自联系毕业生落实相关问题,因毕业生人数多很难逐一问题进行处理。

(二)就业工作设施尚未优化,不利于就业工作水平的提高。目前辅导员办公室的1台座机电话不足以满足学生管理和就业工作使用,就业统计和跟踪核查工作往往需要辅导员(班主任)用私人手机联系学生;辅导员办公室没有传真机,辅导员接收毕业生发来的就业证明传真等材料有困难,影响就业统计核查工作进展;校内未建有就业信息专栏或户外电子显示屏,不能多方位进行就业岗位信息的,不利于营造学校良好就业氛围;学校就业网未能及时更新完善影响就业宣传,就业管理系统性能不够稳定导致就业进展数据显示错误。

(三)就业指导实效需进一步提高。就业指导停留在理论上则缺乏指导的实效。目前邕江大学就业指导课的授课教师以辅导员(班主任)为主,刚参加工作不久的年轻辅导员(班主任)作为就业指导课教师,在就业指导理论和实践方面仍有待提高。

(四)就业统计和核查工作难度较大。从招生就业办对学院就业统计核查工作进行检查的情况来看,个别辅导员缺少就业统计核查工作的耐心和责任心,因而经常出现“返工”;学生怕麻烦或者不满意就业现状不愿意提供就业证明材料;部分用人单位因学生尚未毕业而延长实习期不愿与学生签订就业三方协议,或学生毕业后在单位仍处于试用期尚未能与单位签订正式劳动合同,因而单位不配合提供就业证明材料;就业跟踪管理困难。

(五)部分毕业生“等靠要”思想倾向严重,职业定向不准确,从众心理及依赖与自卑心理较严重,不愿意迎接就业带来的挑战。主要表现为不关心自身就业问题,只等待学校和家庭推荐就业,只求高收入岗位,在同学的影响下想扎堆就业,自认为能力水平低而就业信心不足不愿意参加招聘面试,频繁跳槽等等。

四、进一步改善邕江大学就业状况的建议

(一)改变就业指导单一依赖辅导员和学工干部套路,打造就业指导教师团队。学校毕业生逐年增多,就业指导、就业推荐、就业统计、就业跟踪核查等工作量较大且烦琐,二级学院就业工作时常处于被动局面,影响了邕江大学就业工作进展。建议邕江大学参考就业工作做得较好的高校的作法,积极打造就业指导团队建设,培养和引进中高级职业指导师,特别注意引进和培养有其他职业背景的教师,改变就业指导单一、过多依赖辅导员和学工干部的路径。条件许可时还可给予各学院配备就业干事。学院就业干事在学院的直接领导下,接受招生就业办的业务指导和安排,负责本院的就业信息、组织学生面试、就业统计及报送、就业跟踪核查、就业资料的整理等具体工作。同时,学校多安排学院分管领导、就业干事、毕业班辅导员(班主任)进行各个层次的职业指导师培训,提高业务能力。

(二)建立健全就业工作相关制度。根据制度狠抓落实。结合实际,进一步明确招生就业办和学院的就业工作职责,制定就业工作例会制度、毕业生就业数据统计及上报制度、毕业生跟踪调查制度、毕业生就业工作总结表彰制度等,招生就业办统筹邕江大学的就业工作,要进一步加强学院就业工作的监督和管理,学院要加强重视就业工作,真正贯彻落实上级提出的就业工作“一把手”工程。

(三)按照教育管理部门的要求,确保高校毕业生就业机构、人员、经费、场地“四到位”。邕江大学基本实现“四到位”,但从氍江大学就业工作现状来看,要深入做好就业指导与宣传、市场开拓、扶持就业困难群体、开展就业特色活动、就业跟踪统计、工作交流和调研、培训学习等,各方面还需要进一步优化。要实现办公现代化,完善学校就业网及毕业生就业管理系统。建议给予各学院辅导员办公室增配有传真功能的电话座机,在学生宿舍区或大学生活动中心的醒目位置设立就业信息专栏、户外电子显示屏,让学生有更多途径了解就业岗位信息,营造良好的就业氛围。就业网、就业管理系统是学校开展就业工作的重要网络工具,建议及时更新完善就业网和就业管理系统,由专人负责对就业网和就业管理系统进行维护和管理。

(五)就业指导单一模式向多种模式、内容单一向丰富化转变。培养相对稳定的就业指导教师队伍,安排具有较丰富工作经验的教师上就业指导课,用好就业指导课的实践环节,提高就业指导实效。除了上述传统就业指导模式继续进行之外,还要尝试新模式:如邀请用人单位到校举行就业专题讲座;在专业教育和课外活动中渗透就业指导内容;通过集体班会和个体谈话相结合,老师指导和家庭教育相结合等方式,对学生进行心理矫正和有效指导,促进毕业生就业。

(六)加强联系用人单位,进一步拓展“预就业”和就业市场。建议学校进一步扩大建立实习和实训基地,分阶段派送学生前去实习,条件成熟还可以通过实习“预就业”;多组织走访用人单位,了解毕业生在职表现情况,听取用人单位对邕江大学人才培养的建议,深入开展校企合作;主动联系企业,补充用人单位信息库,为毕业生提供更多更好的就业机会。

给学校就业指导的建议篇5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指导 问题 对策

[作者简介]孙井恒(1973- ),男,安徽凤阳人,华北科技学院管理学院,讲师、经济师,硕士,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河北 三河 065201)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4)27-0115-02

2013年,我国高等学校毕业生人数达到699万,为历史峰值。庞大的毕业生数量给社会带来巨大的就业压力,从毕业生本人到毕业生的家庭、所在学校,均面临严峻的考验。毕业生的就业情况关乎其个人发展,关乎家庭希冀,也关乎学校命运。所以,加强对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研究非常有必要。

一、我国高校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现状

(一)就业指导工作是高校最重要的工作

为使学生能有多种就业渠道,各高校始终把毕业生就业工作当作“一号工程”来抓,学校的各个院系通常都是由“一把手”主管就业工作。就业质量决定学校的专业设置、社会声誉,关系着毕业生的发展前途,也影响着指导老师的职业前途。

1.就业质量事关高校的专业设置。各高校的专业设置情况,需由教育主管部门批准。教育部门批准的依据除学校自身的师资力量外,还要依据社会需求程度,而这个社会需求程度就主要来源于该专业毕业生的就业情况。如果某一个专业的就业情况非常不理想,那么教育部门就会适当缩减该专业来年的招生规模;如果连续几年该专业就业情况均不理想,那么这个专业就有可能被撤销。专业撤销带来的将是招生规模减少,院系调整,老师分流,任何一个高校都最不愿意看到这种情况。

2.就业质量影响高校的社会声誉。毕业生的就业情况直接关系学校的社会声誉。这跟当前的教育体制是分不开的,就业质量的高低决定着学校在社会大众心目中的地位,影响着学校来年的招生情况。某种程度上说,毕业生被当作了学校的教育产品,产品在市场上的认可度,就是学校教育质量的认可度。若是毕业生就业质量总体偏高,那么学校的教育质量也就高。受这种逻辑影响,学校在实际教学中就有逆向选择行为,即为使学生有更好的就业,而不顾教育的现实需要,比如某学校逼迫学生进工厂实习、不实习不发毕业证书等。

3.就业质量关系毕业生的发展前途。对于毕业生而言,离开学校的第一份工作对其未来的发展影响极大。如果第一份工作在工作环境、工作内容、工作待遇等方面都不错的话,那就可以帮助毕业生形成更好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对毕业生未来的职业发展,不论是升职还是跳槽,都会有积极影响;还会有利于毕业生建立自信心,不会有毕业即失业的尴尬。所以,毕业生本人迫切需要有针对性的就业指导,以帮助其就业。

4.就业质量关乎指导老师的职业前途。就当前高校就业指导工作来说,指导老师的压力非常大。他们是学校和学生之间的桥梁,他们对就业信息的传播、就业理念的引导、对待就业工作的态度等都会影响学生的就业质量。因此,学校也非常重视对指导老师的考核,这就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指导老师的职业前途。在就业工作中比较出色的老师,很可能会得到攻读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等再教育的机会,也可能会被提拔至院(系)团委、党委、办公室等部门任职。

(二)就业指导工作是高校最繁琐的工作

1.就业指导工作面向全体毕业生,服务对象数量大。目前,国内一般高校每年的毕业生人数在4000人左右。以10个院(系)为例,平均每个院(系)的毕业人数为200人,每个院(系)为这200名毕业生服务的指导老师人数为1~2人。这1~2名教师要为200人提供就业招聘信息、就业意向选择、就业信息处理、就业派遣等服务,而且这些指导老师同时还是学生的辅导员,还需要完成其他许多琐碎的工作,所以,仅仅凭借这1~2名教师的力量很难保证就业指导工作质量。

2.就业指导工作需要掌握多方面的知识,以适应多渠道就业需要。对于即将迈出校门的毕业生而言,他们对于社会的认知程度还非常有限,这就需要指导老师提供多方面的指导。这种指导不能局限于面试时的礼仪,还应该包括未来工作中应注意的细节、就业单位的发展前途,甚至还有如何避免落入传销组织,等等。现在,很多高校鼓励学生考研,以延缓就业压力,所以指导老师还要对学生做考研方面的指导。

3.就业指导工作面临多方考核。正如前文所说,教育主管部门会考核学校的就业情况,以决定未来的招生规模和专业设置。学校就将考核指标层层分解,要求各个院(系)达到一定的就业率。院(系)再将指标分派到各专业、各老师。层层考核,均与绩效、升职挂钩,这样就形成了高校全员推荐就业的局面。

(三)就业指导工作是高校最系统的工作

经过近几年的就业指导工作,各高校已经形成了较为成熟的就业指导体系。在学生毕业前的学年,学校会逐步开设公关礼仪、职业规划等课程,要求学生每年进行社会实践,鼓励学生利用寒暑假参加企业的实习实训;在学生的毕业学年,学校会组织一至两场大型招聘会、若干场小型招聘会,搜集各类招聘信息供学生参考,有的高校还利用校友等资源,邀请用人单位到学校专场招聘,中西部高校还组织学生前往沿海发达省份参加推介会等。学校每年完成招生工作后,立即进入就业指导周期,各项工作重心会逐步向帮助毕业生就业转移。这些都表明我国高校的就业指导工作已经形成了较为成熟的体系。

二、高校在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一)大学生就业压力大导致就业指导工作压力大

近几年,不论是国家公务员考试报名人数,还是研究生入学考试报名人数都呈激增趋势,这就是大学生就业压力大的表现。当然,对大学生就业压力大的问题,我们要认识到其客观原因:第一,高校大规模扩招。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大众化,在庞大的人口基数面前,大学生人数居高不下,高校招生规模不断扩大,毕业生数量的增长数量远远高于就业岗位的增长数量。第二,毕业生就业期望值高。大学生是天之骄子、学而优则仕等传统观念根深蒂固。毕业生本人承载着家庭的期盼,承载着个人的梦想,“大学生”这个名头使其一时难以放下身段,也不肯放下身段,对就业质量始终抱有较高的期望。第三,专业设置与社会需求脱节。就业专业不对口已经不是新鲜事,大学的专业设置与社会需求脱节的客观现实也使学生难以获得社会认同,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就业率。

(二)就业指导工作存在重结果轻效果的现象

在强大的压力面前,就业指导工作也存在消极的一面,为了完成不太切合实际的就业率,许多高校弄虚作假,不论毕业生是否真实就业,学校都要求其在就业协议上盖章,但不管盖章单位是否真实有效。学校能这样弄虚作假是因为就业率统计的是就业协议的签约情况,并不看学生是否到盖章单位上班,所以就出现了一个班几十人都签约了同一家单位,或者就业单位根本不存在的现象。从教育主管部门到学校、从老师到学生都对这种造假行为熟视无睹,就业指导工作彻底沦为了就业造假工作,我们必须采取措施制止这种不良现象继续蔓延。

(三)就业指导存在转移就业压力的现象

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看,社会的就业情况和经济增长情况是密切相关的。当前,国际经济形势都不太乐观,尤其是我国受美国次贷危机、欧洲债务危机影响,形成了外需不振、内部结构调整尚未完成的局面,房价高居不下,内需拉动不足,社会保障制度仍在建设,这些客观因素导致就业压力越来越大。各高校,甚至是国家,都出台了许多新的就业政策,以延缓就业压力,如扩大研究生招生规模,实行毕业生见习制度、科研助理制度,招聘大学生村官,鼓励大学生支援西部建设等。总体而言,多数政策对国家的长远发展是有帮助的,但部分政策仍然只是延缓就业压力的权宜之计。以研究生的就业情况来看,就业质量不如往年,就业压力呈上升趋势。

三、解决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存在问题的对策

(一)对于高校而言

1.合理规划专业设置,增强专业与社会需求的契合度。专业设置更加符合社会需求,能够有效提升毕业生的就业成功率。除专业本身的设置外,更合理地安排专业课程也有利于学生成功就业,比如对于应用类专业,需多增加学生的实验动手能力的课程,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2.提供更多的实习实训机会,增强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学校利用校友资源、科研合作等机会,为学生谋求更多的实习实训机会。拥有一定实习实训经历的学生,更容易受用人单位青睐,也能够实实在在提高实践能力。

3.增加创业、求职指导,增强学生的创业、就业能力。国内已经有许多高校开设了创业孵化中心、科技产业园等创业服务平台,为学生进行创业培训,提供创业实践舞台,很大程度上提升了学生的创业热情以及创业的成功率。此外,学校还可以专门设置创业、就业指导课程,提高学生对未来职业发展的认知程度。

(二)对于学生而言

1.调整个人预期,降低择业标准。在当前的就业形势下,有的学生一份工作难求,也有的学生拥有多份OFFER,最后不得不艰难取舍。因此,建议毕业生合理调整自己的预期,不要好高骛远、眼高手低,争取先就业后择业。

2.提高自身素质,锻炼社会能力。成功迈入大学只能代表一个阶段的成功,证明你有成功的潜质,能够接受更高等的教育,并不意味着未来就不再需要努力。相反,大学生应该在注重理论学习的同时,加强实践能力的锻炼,比如语言表达能力、与人交际相处的能力,应在不影响学业的情况下,尽可能多地参加社会活动,参加实习实训。

3.强化创业意识,增加创业可能。创业可能更适合有一定经验和经济基础的人,但大学生作为极富创新意识的群体,具备创业的可能。所以,建议有创业想法的大学生多培养自己的创业意识,多利用机会锻炼自己的创业能力。这样才可以在大多数人为谋求工作奔波的时候,站在时代潮流的前头。

4.形成职业规划,合理安排时间。职业规划并不是在毕业的时候才有的,在四年的学习期间,都应该多了解自己的专业,安排好学习时间,多考取社会需要的、专业相关的职业资格证书,如会计师、建造师、人力资源师等,有利于做好未来的职业规划,在日后求职中有的放矢,游刃有余。

(三)对于指导老师而言

1.加强与学生的沟通交流,做学生的知心人,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教育。指导老师是学校里最亲近学生的人,也是最受学生尊敬的人之一,指导老师的教诲能够更好地帮助学生成才。

2.加强就业指导方面的学习,给学生提供更多就业建议,拓宽学生就业思路。指导老师只有更多地了解就业方面的知识,更全面地掌握用人单位的信息,才能给学生提供更有效的建议,长期身处象牙塔的指导老师应该为学生做出相应的转变。

3.加强与用人单位的联系,为学生提供更多就业信息,为学生提供更多就业选择。指导老师还要多和用人单位联系,一来可以及时获取就业信息;二来可以了解用人单位的需求,以便更好地指导学生就业。

[参考文献]

[1]宾斌,谢安衡.高校毕业生就业“人力资本失灵”现象及对策[J].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1).

给学校就业指导的建议篇6

论文摘要:本文分析了高校就业指导工作的现状,总体而言各院校的就业指导工作已初见成效,但与此同时就业指导工作也存在许多不足,需要不断的改进和完善。笔者就此提出了解决就业指导工作的具体建议和意见。

一、高校就业指导工作的现状

(一)各院校就业指导中心都已设立,就业指导体系初步形成

每所大学均设立就业指导中心,并且由过去的只侧重应届毕业生,而转为面向所有年级、所有学生服务。就业指导中心人员的组成有专职人员和兼职人员,一般是由各院系的辅导员作为就业指导的兼职人员。就业指导中心除了提供给学生就业服务之外,主要还负责定期的对学生进行指导;定期安排指导日和指导会议,约请专家来学校讲话座谈、并展示与就业有关的信息资料和图片,这些信息资料包括国家颁布的就业方面的文件和政策、社会对大学生需求预测、当年的就业形式介绍以及计算机管理提供的数据资料。

(二)就业指导课程基本纳入教学计划

各高校基本都遵循教育部出台的在高校中开设就业指导课的相关规定,已经将就业指导课纳人教学计划,使之成为专业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建立以全过程就业指导理念为基础的贯穿于本科四年的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体系。并且部分学校在组建就业指导中心的同时,还聘请专职教授建立就业指导教研室,选聘校内专兼职教师、校外知名企业负责人、专家学者共同组建就业指导教师队伍,开展课程研究、学生思想动态分析、职业态势调研等工作。

(三)学生积极参加与就业工作相关的活动

据了解,部分高校成立了与就业指导工作相关的社团组织。这些社团由学生自发组织成立,是一个由学生独立运作的、非营利性的组织,但同时又有学校和就业管理部门以及专家教授的业务指导、政策支持和具体参与;学生就业社团的主要作用是依托学校资源,联系社会各界人士,校企联动,对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发展提供建议与指导,形成以学生为核心的发散性服务网络。

此外,各高校还开展丰富多彩的全校性“职业生涯设计大赛”等相关主题活动,组织系列的专题互动式论坛和访谈式讲座以对新生进行规划意识的启蒙,对高年级学生进行职业规划的实操锻炼;以促进大学生自主创业活动。

二、高校就业指导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就业指导工作机构已经设立,但整体就业体系尚未完善

目前尽管各院校都相继设立了就业指导机构,但就业指导机构都不是学校独立的部门机构,往往是与招生部门或者学工部合署一个部门。因此,在就业工作中,具体工作的二级学院没有专职从事就业指导的人员,相应的办公条件不足,没有开展工作所必须的相关经费没有形成一套完整的就业指导工作体系。

(二)各高校就业指导师资力童相对薄弱,人员专业化、职业化程度有待提高

从事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的专职人员,多数都属于行政编制,这些教师往往是从学校行政岗位转岗而来,甚至是一批在计划经济下长期从事就业工作的老师,他们最大的弱点是虽然拥有一定实际经验但缺乏就业理论基础支持,或者虽具备一定就业理论经验,但没有就业实战经验,从而导致了高校就业指导与社会需要相脱节,很难成为高校就业指导领域中专家和专业人才,一方面这些人往往要忙于应付大量的事务性工作,很难有固定的时间和精力经常性开展有针对性的就业指导工作,因此很难为毕业生提供全面完善的服务。而兼职的辅导员老师往往工作任务重,且流动比较快,同时又缺乏长期系统的业务培训,所以难以积累工作经验和提高专业能力。因此,随着就业市场的变化日益复杂,加强就业指导的工作者队伍建设,使就业指导实现专业化,将成为高校就业指导工作发展的必然趋势。

(三)就业指导课程虽已开设,但未起到实效

虽然各院校都开设了就业指导课程,但总体而言存在两方面问题:一是教学的内容和形式比较单一,缺乏实用性;二是从课程设置本身来看,就业指导课往往属于公选课,课时数少,并往往在大四以后才开设。具体而言:

1教材内容比较陈旧,几乎全是理论,缺少切合实际的应用知识,与学生的需求还有一定差距,不少高校对就业政策和就业信息的宣传指导是就业指导最主要的内容,更有甚者只是通过发放/就业须知、就业指导手册等方式,就一切万事大吉了。据一份抽样调查显示,只有不到20%的学生认为学校开设的就业指导课“有用”,学生们对学校开设的就业指导课最大的不满是:与用人单位和社会缺乏交流与沟通,不少学生还认为,学校的就业指导课“不实用”、“信息量小”、“内容太陈旧”等。

2.同时,几乎所有高校就业指导的开展是从在大学四年级才开始,通过就业指导课程、就业动员会、各类就业指导讲座等方式开展,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这样的就业指导对多数毕业生而言为时过晚,除了少数一人校对自己有明确职业规划的学生外,多数毕业生在他们走上工作岗位时仍然未能从思想上、心理上做好充分的准备,而能够在大学一年级就对学生提供职业生涯规划、职业素质测评和帮助实施服务的学校寥寥无几。

三、解决院校就业指导工作的具体建议和意见

(一)应建立自上而下的完整的就业指导工作系统

建立完整的系统的就业指导工作机构是有效实施就业指导工作的硬件要求。但唯一的就业指导部门设置并不能满足就业指导工作的需要,因此建议学校自上而下的设置三个层次的完整的就业指导工作系统。第一层次,校就业指导中心。负责总体协调与用人单位、政府部门之间的关系,建立用人单位网络,代表学校参加就业工作会议、参与就业政策的部署,总体设计学生的就业发展趋势,开设就业指导课程,向各院系部署就业工作计划,对学校的就业指导工作进行总体规划等。第二层次,院系就业指导机构。负责把专业设置和市场需求相联系,建立稳定的用人单位网,开设就业心理咨询、就业技巧等指导,召集各班负责人讨论就业动态、负责校就业指导中心与学生之间的沟通等。第三层次,专业辅导人员。这主要是指专业的就业辅导员。专业辅导人员由具备一定心理学、咨询学、高等教育管理学等相关知识的教授担任,他们能够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个别咨询和辅导。每个专业配备一个专业辅导人员,从专业的角度分析学生的就业现状,提出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为学生顺利走向市场提供帮助。在就业机构和人员不断地完善和充实的基础上,就业指导工作的辐射面会更加地广泛,工作的内容会更加地细致人微。因此,目前来说,形成完整而又稳定的就业机构可以保证就业指导工作的有序开展。

(二)改变传统就业指导课程模式,实行全程就业指导模式

教育部教学文件指出“加强毕业生指导,将就业指导课作为学生思想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并纳人日常教学。”因此大学生就业指导课应该纳入学校正常的教学计划内。但与传统的就业指导课程相比,新型的就业指导课程应该是:全程化、阶段化、试训化的模式。具体而言:①全程化:是指大学生就业观念的形成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大学生的就业抉择也是其大学几年准备和努力的结果,全程就业体系明确了大学生就业指导贯穿于大学生学习的始终。②阶段化:大学生自身身心的发展具有阶段性,所以在面对就业时,也有明显的阶段性特点,因此在大学的每个阶段应实施以不同内容和方法的就业指导。③实训化:大学生就业本身就是一门实践的学问,无论教给学生多少求职面试的技巧,最后都要在毕业生与用人单位的双向选择过程中实践,所以,就业指导课程要以实际操作与训练为主。

(三)应以信息网络为平台,将就业指导工作逐步延伸

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计算机应用的普及,我们可以充分利用网络这一资源,将就业指导工作的渠道进行延伸。一方面应该加强就业网的开发、建设和维护工作,与社会上各就业人才市场、专门型人才网站及相关高校就业网联合,充分利用其网络平台实现信息共享、网上招聘、远程面试等,指导毕业生学会和充分利用相关网站获取就业信息并得到全方位的就业指导。

另一方面可以利用网络增加就业指导教师与学生的交流。网络可以超越空间和时间,在任何学生需要的时候接受就业指导。因此,在就业指导教师相对于毕业生比例相对较小的情况下,学校可以通过网络开辟网络就业指导课程、网上咨询、网上推荐以及提供就业过程中需要的大量信息。以往的就业指导工作似乎更侧重于一种学生的单向接受,而网络的介人就可以加强学生与教师的交流,不仅是一种点到点的交流,而且可以是一种点和面的交流。网络的开放性特点使学生的提问和老师的解答都可以实现资源共享,有助于学生全面认识就业问题,开阔视野,拓宽思路。

(四)就业指导工作应贯穿大学教育的全过程

就业指导工作堕待从毕业班向低年级学生辐射,贯穿大学教育的全过程,像国外的某些高校那样,学生一人学就开始对其进行各项服务,如职业倾向测试,成长职业规划,让心理专家对其进行辅导,在毕业后仍然对其进行职业跟踪等,他们表示,在大学毕业生越来越多的今天,就应该透过采取这些措施,切实提高就业指导中心的作用,才能让学生认同他们的工作,并对学生的就业提供切实有用的服务,从而解决有的毕业几个月后仍然找不到工作的问题。

给学校就业指导的建议篇7

根据学期教学计划的安排,本学期(2014年2月至6月)理论教学已经结束,主要进行顶岗综合实习,现对近期相关工作通知如下:

1、没有顶岗或已经顶岗又准备二次择业返校的同学,从3月17日开始,参加系里组织的课程设计,每周一门,具体由系里安排的指导老师负责,每周课程设计结束,需提供15张左右信纸工作量的课程设计,于次周周一上午交到指导老师处(上学期按专业分的指导老师),没有完成任务的视为课程设计不合格。

2、经院、系就业办安排到单位顶岗实习的同学,若顶岗后私自返校,请主动和辅导员联系,一方面让系部知道你的行踪,另一方面为你提供新的就业岗位。

3、根据省教育厅相关规定,学生在校3年学习期间,每门理论课和每个实习项目都必须通过,否则拿不到毕业证书。往届已有少数同学发生拿不到毕业证书的情况,希望我系毕业班的同学们关注自己的理论与实践课程成绩。

4、未经系里同意,自己找到单位顶岗实习的同学,请尽快将就业回函提交到辅导员处;另外,到学校拿就业协议书(又称四联单);所交就业回函上的公章必须是公司的或公司人力资源部的,若是其它部门的章,请和辅导员确认是不是可以用,实习单位的地址、联系人及电话必须填写并真实有效,院、系就业办将对回函的真实性进行核实。

5、请同学们尽快上交回函和协议,关于回函和协议,建议同学们尽量签协议,因为协议是关系到落户口问题,有的同学想把户口打回原籍到农村,同学们要清楚:即使打回原籍,也不是农村户口,以后假如分田地也没有你的,你属于农转非了,且是单独立户(自己就是户主),不和父母在一个户口本上;并且去年合肥出台新政策,户口不在合肥的不能在合肥买房子或买房子必须付一半或六成的钱,等等;最后看来,把户口挂在合肥市人才或省人才等人才市场是最合适的,以后想往哪个地方转,也很方便,并且还可以评定职称,比如人员注意事项第三款:(3)、普通高校专科毕业生工作满三年,本科毕业生工作满一年,符合初定职称的人员需将大中专毕业生首次确定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审批表填好后,交本中心办理。假如打回原籍就很麻烦,并且自己的纸质档案就没有地方放,只能带在自己身上,一不小心就丢失了。具体挂靠人才市场的程序是:到学校找辅导员领取四联单-------学生本人在协议书上填好个人信息-------公司填写公司信息并盖章(必须是公司的章或人力资源部的章,若是部门的章要和辅导员确认是不是可用)-------四联单的四联全部拿到学校交给辅导员-------系和院就业办盖章-------根据个人要求到安徽省大中专就业指导中心或人才市场盖章------系就业办把学校留存的和上交教育厅的共两联撕下来-------同学们回学校毕业答辩或拿毕业证时,把该拿回公司的和自己留存的带走。建议同学们按照以上程序做,以前都好多同学为了档案和户口没有办好,在7、8月大热天跑来跑去,很麻烦。

6、 学生在顶岗实习期间接受学校和企业的双重指导,校企双方要加强对学生工作过程控制和考核。实行以企业为主、学校为辅的校企双方考核制度,双方共同填写“顶岗实习成绩汇总表”。考核分两部分:一是企业指导教师对学生的考核,占总成绩的65%;二是学校指导教师对学生的工作报告进行评价,占总成绩的35%。

7、顶岗实习学生的毕业综合实践报告及答辩的要求

学生应结合在校所学知识和顶岗岗位的技能要求,撰写毕业综合实践报告或综合实习报告。具体规定如下:

(1)根据顶岗实习的岗位技能知识,可采取不同的文本。如专题论文、调查报告、工程分析等。无论采取哪种文体都要与自己所从事的顶岗实习岗位相结合;

(2)内容为如何运用所学专业理论知识析解决实际问题、某一领域发展方向、实训中存在的问题分析、本人在顶岗实习中的主要的工作成果、思路和想法等。

必须用正楷书写,字迹清楚,论文字数一般在6000字左右,提供配套的图纸或软盘。

(3)离校进行毕业综合实践的学生要及时返校进行毕业综合实践答辩(初步定在5月底 6月初,具体时间待定)。报告要在答辩之前交给系部审查后才可答辩。答辩等同于毕业设计答辩。

(4)离校进行综合毕业实践学生成绩评定标准:综合实践报告书面成绩占60%,答辩成绩占40%,综合实践报告书面成绩不及格,不得进行答辩,不参加毕业实践答辩或答辩不及格的学生,只发给结业证书。

祝愿每位毕业生工作愉快、事业有成。

给学校就业指导的建议篇8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胜任力;就业服务;对策

近年我国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形势可以用“两旺两难”来形容,“两旺”是毕业生的供应旺盛和毕业生的需求旺盛,“两难”,一是指用人单位找毕业生难,找到理想的人选更难,二是毕业生找工作难,找到适合的工作更难。这条“就业鸿沟”告诉我们就业胜任力供需之间契合,以及高校就业管理工作与服务满意度出了问题。调查显示,我国大学生对高校就业服务非常满意的比率仅为7.2%,比较满意的比率为33.5%。研究表明大学生评价就业服务绩效的根本标准在于能否提升就业胜任力[1]。这意味着学校的就业服务需要围绕学生的就业胜任力培养、制定就业规划和求职潜能发挥等方面。本文从高校大学生提高自身就业胜任力的方法和途径为切入点,对提升高校就业服务满意度提出了对策和建议。

本文对提升大学生就业胜任力的途径进行了总结和归纳,主要有以下八项途径:政府加大就业培训和指导、加强就业信息平台的建议、政府给与创业扶持政策、在校期间得到更多的实习机会、进行生涯规划指导、加强素质教育、建立校企合作机制、加强对学校培养就业胜任力质量的监督。

一、对象与方法

向2011届和2012届本科生共发出问卷1350份,回收1300份,问卷回收率96.3%,对回收的问卷再进行剔除筛选后得到的有效问卷为1176份,问卷有效率为87.1%。调查对象分布在吉林、黑龙江、辽宁、山东、山西、河北、河南、湖北、湖南、江西、江苏、浙江、安徽、广东、福建、四川、广西、云南、贵州、陕西、新疆、内蒙古、北京、上海、天津等省市。其中大三占48.1%,大四占51.9%;男生占59%,女生占41%;211院校占42.3%,非211院校占57.7%。运用Excel进行数据统计和分析。

二、大学生就业胜任力提升途径及对就业服务影响现状调查

(一)大学生就业胜任力提升途径调查现状

调查显示,在校期间希望得到更多的实习机会的有77.2%,认为是建立校企合作机制的有52.8%;大学生认为对顺利就业比较好的建议有:认为是加强就业信息平台的建议的有45.4%,认为是加强素质教育的有44.7%,认为是政府加大就业培训和指导的有43.2%;大学生认为对顺利就业建议的有:选择政府给与创业扶持政策的有40.2%,选择加强对学校培养就业胜任力质量的监督的有35.5%。由此可知,大学生感觉在校期间通过实习来提高自身素质是对顺利就业最有用的。这与企业招聘的原则有关,企业总想减少培训成本,招聘到大学生就可以直接上岗有关,促使大学生也向实习这方面倾斜。

大三和大四学生相比,在建立校企合作机制和加强就业信息平台的建议比大四学生更重视,这是因为若学校重视这方面的建议,大三学生到了大四会有更多的实习机会和就业机会。男生和女生相比女生在在校期间得到更多的实习机会、建立校企合作机制和加强对学校培养就业胜任力质量的监督等3个方面比男生更加重视,这可能因为女生认为实习机会比较少,男生比自己占优势,应扩大学校的实习机会数量来增加自己的实习机会。211院校和非211院校相比,非211院校的学生在校期间得到更多的实习机会、建立校企合作机制、加强就业信息平台的建设等方面比211院校的学生更加重视,这可能因为非211院校在各方面就业服务方面确实不如211院校。

(二)高校就业服务对大学生就业胜任力的影响现状

我们调查了“大学生在大学期间对提高自身能力最重要的经历或活动”,并按其活动出现频率的高低排序,其中频数最多的分别为:实习、学生干部 、实践、兼职。而与高校就业服务项目相关的经历或活动相对较少,如职业规划设计大赛,模拟招聘,招聘会频率均在20之下。这说明高校就业服务对大学生就业胜任力的影响较小,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方面还略显不足,职业生涯指导缺乏成效。

三、对策和建议

根据调查可知,改善就业服务满意度、提高大学生就业胜任力的第一关键因素是校企结合、得到更多的实际锻炼等;信息平台建设、加强素质教育等是第二重要的措施因素;就业规划或生涯规划的指导与管理是第三位的措施因素。

(一)创新机制,深化校企合作。高校、企业、政府和市场是构成校企合作模式的四个重要因素。合理的校企合作模式,应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在政府的引导和法律保护下进行的。高校在合作模式中应进行机制创新,深化校企合作,从而更好地为毕业生的就业服务。首先以市场为导向,加强与企业的沟通。例如,高校可以就企业岗位就业胜任力标准与对企业沟通,聘请企业中的专家参与,在确定培养规格、能力结构、课程门类、教学内容和学习成果评估等各方面达成共识,使其体现行业、企业与相应的职业标准的要求。

其次,机制创新,做好产教结合、实现校企互利共赢。高校拥有丰富的知识行资源,企业拥有丰富的物质资源。资源互补、互利共赢是校企合作关系长期维持的基础。

最后须有效运用政府的引导作用。由于企业的特性,要求所有企业在校企合作过程中注重经济和社会效益、长远发展和眼前利益相协调是很难做到的,必须要有政府的政策引导和强有力的支持。学校应加强与政府相关部门的沟通,最大限度地发挥政府的引导和激励作用。如政府可以对提高学生就业率有突出贡献的企业实行一定的免税政策,鼓励企业加强与高校的合作。

(二)开展学生就业规划的指导。就业规划指导是指如何引导学生做好第一份工作的定位;学习应对第一份工作的面试技巧、如何在初次工作中获得职业人素养和岗位工作技能、在工作中如何认识自我、成长其心智等。基于此,首先需要科学地安排就业规划指导的内容,四年不断线。在内容上由浅入深。在形式上由简单到丰富,不仅是专题授课还有丰富多彩的企业专家讲座、职业生涯规划、就业规划大赛、模拟面试、实习、经验分享会等形式。这些均要围绕就业胜任力成长计划来展开。

另外,学校应制订一系列的政策,积极引导、有计划地围绕岗位就业胜任要求来举办各项如就业规划赛、志愿者服务活动、团队协作、演讲、商务沟通、执行力、工作改善、职场学习等,克服盲目性和随意性,有效地提高大学生就业素质和能力。

(三)建立系统、有效的就业服务体系。大学生职业观的成熟与发展是一个连续、渐进的过程,需要长时间的培养与积累。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将就业指导全程化、系统化,保证学生在每个阶段都能够接受到适合的、有针对性的就业知识,并且能够主动地将这些知识融会贯通,应用到就业实践当中。构建系统、有效的毕业生就业服务体系应遵循全程化、全员化、专业化、信息化和社会化五原则[2]。

全程化原则要求高校的就业服务工作应从学生入学前填报志愿时的相关咨询等工作开始,到在校期间对就业知识技能等方面的指导,再到毕业后的职场问题咨询等结束。每个环节都要有专门的人员负责,每一项工作都要制订一定的实施标准;全员化原则要求就业指导服务工作不应该仅仅是就业服务部门的职责,而是全体任课老师、全体行政人员及全体学生都应该成为就业服务工作中的一员,尽职尽责保证其取得良好的成效;专业化是指高校的就业服务部门的人员配置应专业化,根据实际的需要安排素质高的专业人员。例如,关于指导学生面试技巧的讲座辅导,主讲人最好邀请校外企业中的专业人员;所谓信息化原则是要求学校建立高效、快捷的就业服务信息化平台,以保证就业服务工作的及时性、全面性;最后,社会化原则要求高校的就业服务工作应面向社会,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只有社会更多的参与,才能保证毕业生能更好的融入社会,服务社会。

参考文献:

[1]高永惠,梁芳美等.大学生就业力结构要素的实证研究[J].教育与职业,2009,7

[2]赵北平.现代大学制度下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体系构建[J].中国中心,2009,4.

作者简介:

给学校就业指导的建议篇9

在这次会议上x中心小学校长燕x的发言给我震动最大。他的发言共计四个方面:

一、学生管理方面:狠抓学生管理,把学生的安全和健康放在首位。

二、教学管理方面:始终以教学为中心,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三、校园文化建设:办特色校园文化,创优良育人环境。

四、增强凝聚力,培育团队精神。

回校后,我们立即召开领导班会议、全体教师会议,进行自我剖析,寻找差距,寻找不足,并对此进行针对性改进。为保证寄宿制学校的学生的吃好、住好、学习好,我们执行了食堂就餐意见反馈制度,加强宿舍管理,狠抓教师教学工作。

食堂就餐意见反馈制度包括饭菜名称、饭菜价格及家长意见,打印成表格,安排每个班级5名学生饭后填写,一大周一汇总,大周周末下午2:00召开食堂工作专项会议,对学生反馈意见进行整理、记录、整改,拿出具体措施。这一措施有利于学生吃的安全,同时有利于对食堂饭菜价格的监管。

在宿舍管理方面,我们学习xx中心小学的做法,学生每晚换拖鞋、洗脚(用香皂洗,每人有两块香皂),早起床后每天开门、开窗通风一定时间,要养成习惯。

为加强教师教学工作的管理,我们除抓教师的日常管理外,还抓了教师的教学档案管理。每位教师将自己每学期的进行的教学工作(包括教案、教学日志、学生试卷、学生成绩表学生作业、练习册等)都装箱存档。每学期期中、期末进行两次评比,把教师阶段性的工作全部摆到桌面上,亮活路、找榜样、找方向,彰前策后,以利共进。

给学校就业指导的建议篇10

关键词:新形势;高校辅导员;专业化建设前言

对于学校的可持续发展而言,辅导员队伍的建设是必要的发展策略之一。只有将辅导员的专业素养提高,才能在指导学生的过程中更加从容。学生得到良好的教育,其综合素质得到提升,在就业与创业的道路上才会越走越远。文章从民办高校的辅导员的观念等方面分析辅导员建设所面临的困难,帮助学校更好的建设专业化辅导员队伍。

一、新形势下的高校建设

随着时代的发展,教育环境不断革新,国家在对青少年的教育方面更加重视。在新形势下的高校紧随教育课改的步伐,为了学校的持续发展,为了提升教职员工及学生的整体水平,积极建设专业化的辅导员队伍。期望通过辅导员队伍的专业化转变吸纳更多生源,提升学校的知名度。

二、高校辅导员队伍中存在的若干问题

辅导员工作立场不明确

在辅导员的众多工作中,指导学生被放在最末端位置。除了在学生日常学习生活中传达奖罚信息和就业信息以外,其工作重心皆在其干部的身份上。作为学校的干部?--,其待遇及地位都比一般教师要好,在职位的晋升渠道方面也比教师更加顺利。作为高层的后备资源,辅导员将辅导学生的重任当成陪衬,在其观念不明确的状态下,其专业素养自然会有所下降。

辅导员队伍年轻化

目前状态下的民办高校辅导员大多数是聘用的应届大学毕业生。其年龄的原因致使其在工作态度方面有所偏颇。在其意识当中,辅导员只是未来走向专业工作的跳板,没有将辅导员真正的责任看在眼中。又因为其过于年轻,专业经验必然不足,所以在辅导学生的过程中缺乏正确的沟通方式。

三、对于专业化建设提出建议

纠正辅导员工作立场

对于一些辅导员不能担负真正的指导责任,将工作变成联络员的现象,高校要给出合理的解决对策。高校通过以开会及座谈会的方式,对辅导员进行思想纠正。正确划分辅导员的职责区域,对辅导员进行双重考核。帮助辅导员明确自身责任,让其清楚自身定位,以此来规范辅导员队伍中的特殊化、职权化。

除此之外,高校应建立健全的监督管理部门,一些辅导员因其年龄小而分不清工作的重要性,将辅导员工作作为未来工作的跳板的行为,需要专业的部门对其监督和管理。通过健全的组织机构,让其认识到辅导员工作的真正价值,培养其成为真正的高层干部储备人员。

聘用目标明确

在辅导员的选拔方面,高校应认真对待聘用程序。在对新进人员的考察过程中,重点考察其专业素质、职业技能、政治思想,并在其年龄、个人能力、管理经验等方面提高选拔条件,制定合理、公正的选拔体制,杜绝工作目标不明确、工作态度不认真、职工队伍老龄化等问题的出现,为学生选拔出优秀的辅导员,以其最专业的态度指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的为人处世以及如何在就业过程中突出自己。

培养专业化人才

在辅导员队伍的专业化建设当中,除了要在最开始做好选拔工作,更要在已有的教师队伍中做好培训工作。为了帮助辅导员快速成长,应该定期为其作出培养计划,制定学习目标和方向,在教育学、心理学方面给予专业性的指导,提高其专业素养,培养其成为高校中专业化的人才。

四、建立三位一体的“包保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