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干出血的护理体会十篇

时间:2024-01-04 17:53:29

脑干出血的护理体会

脑干出血的护理体会篇1

摘要目的:总结脑干出血患者的护理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2011年12月我院神经内科48例脑干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患者治愈6例,好转18例,恶化4例,死亡20例。结论:脑干出血患者虽然死亡率较高,但经精心治疗护理,部分患者是可以治愈;对于中型和重型的脑干出血患者,即便是在出血量比较多的情况下,只要治疗措施和护理配合得当,死亡是可以避免的,甚至可以康复。

关键词 脑干出血;治疗;护理体会

doi:10.3969/j.issn.1672-9676.2014.06.012

脑干出血是神经内科急重症,病情严重,死亡率高。长期的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以及颅内动脉瘤、脑动静脉畸形等是引起脑干出血的主要原因[1]。现将2009年1月~2011年12月我科收治的48例脑干出血患者的护理总结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本组患者48例,男32例,女16例。年龄42~82岁,平均61.5岁。其中桥脑出血10例,延脑出血23例,中脑出血15例。结果:48例患者中,6例治愈,18例出现好转,4例恶化,20例死亡。

2观察护理

2.1生命体征观察对脑干出血患者监测生命体征非常重要,病情变化的指标能较早反映出来。脑干出血患者发病后短期内植物神经症状明显,多出现39 ℃以上的高热、呼吸异常、血压明显升高。由于脑干出血患者后组Ⅸ,Ⅹ,Ⅺ颅神经常受压、损伤,较易出现极度的呼吸困难。本组48例患者发病后48 h内血压均显著升高,有时高达240/130 mmHg,此时我院护理人员均采取降压处理,避免诱发再次出血和心力衰竭的危险, 避免病情更加恶化[2]。

2.2意识和瞳孔变化的观察失语、汗流浃背,随后胸闷、呼吸不畅,最终进入昏迷状态,这是脑干出血患者发病初期的临床症状。通过对本组12例双眼球偏视病例的分析可以看出,双眼球固定正视中央,瞳孔张合度极度减小也是脑干出血的早期症状。同时对本组另外10例出血病例进行分析可以看出,由于出血,会使环池及蛛网膜下腔遭到破坏,从而使幕上出现梗阻性脑积水、脑疝并伴随两侧瞳孔散射放大。对于出现这种情况,护理人员要立即报告医师。

2.3吸氧流量的监护本组患者均昏迷、呼吸不顺畅,而脑缺氧可导致继发脑水肿,给予严密监测血氧饱和度,<85%时,氧流量应增加。停吸氧5 min,血氧饱和度同样保持在90%时,可降低为低流量吸氧。若血氧饱和度升至96%左右时,可进行间断吸氧,最终变为不吸氧。

2.4气管切开护理脑干出血患者常因为后组颅神经损伤或受压,易形成痰多、通气受阻及吞咽困难。本组中23例因呼吸困难切开气管,给予头罩吸氧。吸痰负压一般不超过26.7 kPa(200 mmHg),防止因吸力过大而损伤气管黏膜。定时为患者翻身拍背,对有痰鸣音者及时吸出痰液。及时气管湿化,给予超声雾化吸入或蒸气吸入或气管内滴入雾化剂,并适当在雾入液中加入抗生素,防止痰液黏稠。

2.5并发上消化道出血的护理脑干出血患者并发上消化道应激性溃疡出血,这种并发症有较高的死亡率,一般情况出现在病发后5~15 d[3]。上消化道出血量少者表现为柏油样黑便,上消化道出血量多的表现为血压明显下降、面色苍白、心率加快,柏油样黑便中出现红色血凝块。要特别注意观察大便颜色的改变及血压的变化,不定期复查便潜血及血色素化验,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师。

2.6鼻饲护理本组有46例患者全部采用鼻饲进食,一般在病发后5~6 d开始,使用在市场上购买的普通食物多功能搅拌机,把米汤、肉汤、菜汤、牛奶、鸡蛋、果汁等食物单独搅拌成浆状,定时定量鼻饲。初期少量,每天1000 ml左右,随着治疗时间的增加,鼻饲量逐渐增加,且逐渐减少静脉滴注液体,静脉滴注液体和鼻饲量之和保持在3000 ml左右[4]。

2.7康复护理本组48例脑干出血患者,虽然在初期病发时给予了脱水、抗感染、止血、激素等支持疗法及护理后病情基本稳定,但大多数患者在精神心理方面,语言、吞咽、肢体活动等功能方面尚未恢复完全,在生活不能够自理的情况下,康复护理就显得尤为重要。针对上述这种情况,我们对本组大部分患者进行了有目标、有计划的康复护理。

2.7.1指导肢体按摩向患者及其家属介绍易于掌握和便于操作的按摩,尤其是对一侧瘫或肌无力的肢体按摩,作用是使皮肤与皮下组织血运丰富,改善营养。按摩的时间为每个部位5 min,每日1~2次。

2.7.2指导活动康复为了避免患者出现肌肉韧带萎缩、肌肉痉挛、肌肉坏死,应该在促进患者肢体血液循环的同时,加强患者各关节韧带以及肌肉的活动。活动的顺序为先大关节,后小关节,运动幅度由大变小,分别以卧位、俯位或坐位进行伸、屈、展、翻、弯等动作,以促进神经恢复。

2.7.3对出院患者和家属的医嘱要具体细化本组48例患者出院时我们对患者和家属都给予医嘱:对患者注意定时测量血压,随时监测血压的变化,要努力控制和调节血压,饮食上给予低糖、低脂肪、高蛋白质,并处理好降脂及降糖[5]。对于易激动急躁的患者,应给予精神上的安慰,细心照料患者的生活,使患者达到心情舒畅、生活安逸的目的,必要时给予适量镇静剂。对有饮酒和吸烟嗜好的患者,要劝其适量饮酒和戒烟,预防剧烈的血管舒缩导致紊乱,以防止复发脑血管意外。对于身体肥胖的患者,注意要让其养成循序渐进锻炼身体的习惯。定时复查,随时咨询。

3体会

脑干出血的患者病残率和致死率非常高,如果护理进行不当很容易引起并发症的发生,严重者还有可能导致死亡。护理人员应加强服务意识、安全意识,认真细致观察病情,为医师做出正确的诊断、治疗提供可靠的依据,并以此来降低病死率和致残率,将并发症发生率控制在最低,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参考文献

[1]袁玉英,高天霞.脑干出血的临床护理[J].中国医药导报,2010,7(19):146-147.

[2]周国花,何菁菁,张庆荣,等.急性自发性脑干出血并发中枢性呼吸衰竭的急救护理[J].护理研究,2008,22(10A):2592-2593.

[3]王军,王晓峰,毛小林,等.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干出血37例临床分析[J].立体定向和功能性神经外科杂志,2010,23(3):171-172.

[4]薛振生.64排CT导引立体定向治疗脑干出血[J].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2011,16(4):171-172.

[5]姚爱华.45例脑干出血病人的临床观察与护理[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1,8(7):43-44.

脑干出血的护理体会篇2

[关键词] 脑出血;高血压;综合性护理;促醒;并发症;生存质量

[中图分类号] R473.74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4)28-0085-03

高血压脑出血病情进展快,易形成脑疝,致残率和病死率较高,严重时危及患者的生命[1,2]。以往对高血压脑出血的治疗及护理早期仅重视患者生命的抢救,却忽视了患者病情稳定后意识恢复及后遗症的预防,使患者生活能力下降,预后较差[3,4]。近年来国内对如何提高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促醒效果、减少并发症和提高生存质量进行深入的研究[5,6]。本研究探讨了护理干预对提高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促醒效果、并发症和生存质量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我院70例高血压脑出血住院患者纳入本研究,均为2010年8月~2013年12月我院神经科治疗患者。纳入标准:均符合1996年制定的脑出血的相关诊断标准[7]。排除标准:(1)发生应激性溃疡、脑疝等;(2)具有手术探查指征;(3)既往有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出血性或缺血性脑卒中病史、文盲、失语及认知功能障碍。采用随机数字表将入组的7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分为护理干预组(n=35)和常规护理组(n=35)。两组患者在性别构成、年龄分布、发病时间、文化程度以及病情程度等一般资料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本研究方案经我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入组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3]

两组均予以常规内科治疗(降低颅内压、控制血压血糖、药物止血、营养对症支持等)。常规护理组和护理干预组分别予以常规护理与综合性护理,干预时间均为4周。综合性护理内容包括:(1)心理干预:耐心听取患者倾诉,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掌握患者的心理状态,采用针对性心理干预,给患者以心理的支持,稳定患者的心理状态,改善其情绪障碍,降低其抑郁、焦虑等负性情绪,树立同疾病作斗争的意志,积极主动配合治疗,加快患者身心的康复;(2)认知干预:向患者详细介绍高血压脑出血的相关知识,帮助患者提高对高血压脑出血的认识,并对患者提出的问题进行耐心解答,纠正患者以往的不正确的认识;(3)康复干预:待患者生命体征平稳、神经系统症状不再进展时可进行康复锻炼治疗,从开始的单纯被动运动、被动-主动运动、逐渐向完全的主动运动过渡,使得患者逐渐恢复生活自理和参与基本社会活动的能力。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促醒效果、并发症和生存质量的变化。

1.3 观察指标

1.3.1 促醒效果评估标准[8] 根据干预前后格拉斯哥评分(GCS)变化作为评价促醒效果指标。

1.3.2 并发症 包括脑疝、应激性溃疡、肺部感染、压疮、便秘、尿路感染、下肢深静脉栓塞等。

1.3.3 生存质量评估标准[9] 采用生存质量综合评定量表评估其生存质量,包括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和物质生活等,评分越高,表示其生存质量越高。

1.4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18.0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配对或成组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检验水准α=0.05。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GCS评分比较

两组患者干预前GC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4周后,两组患者GCS评分均较前明显上升(t=2.37、2.99,P

2.2 两组患者干预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干预4周后,护理干预组并发症总发生率明显低于常规护理组(χ2=4.79,P

2.3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生存质量评分比较

两组患者干预前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和物质生活等四项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4周后,两组患者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和物质生活等四项评分均较干预前明显上升(t=2.21、2.46、2.34、2.39、1.51、3.12、2.92、2.89,P

3 讨论

随着老龄化社会的逐渐到来,高血压的发病率逐年上升,脑出血发生率也随之增高。高血压脑出血属于神经科急重症,以剧烈头痛、呕吐及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为主要表现,起病急,病情进展快,并发症和致残率较高,严重时可危及患者生命[10,11]。近年来由于医疗器械及诊疗技术不断进步,高血压脑出血的发生率及死亡率有一定程度的下降,但其致残率仍处于较高的水平[12,13]。因此,通过治疗及护理措施提高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促醒效果、预防并发症和提高其生存质量是临床迫切需要[14,15]。

近年来国内外护理人员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促醒效果提高、升高GCS评分、并发症预防和生存质量提高等方面进行深入研究探讨[16,17]。苏慧芬等[18]研究发现早期护理干预可促进脑出血昏迷患者加速苏醒,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有利于患者的早日康复。申万妹等[19]研究发现社区护理干预用于老年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在患者的躯体、心理、社会和物质状态等生存质量指标方面起到积极的作用。本研究结果发现干预启动4周后,护理干预组患者GCS评分上升值明显大于常规护理组,并发症总发生率明显低于常规护理组,提示综合性护理能提高高血压脑出血患者GCS评分,促进患者的早期苏醒,降低并发症发生。同时研究还发现干预4周后,护理干预组患者躯体、心理、社会和物质生活等生存质量评分上升幅度较常规护理组更明显,提示综合性护理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生存质量的提高效果更佳。综合性护理在对患者进行心理干预、改善及稳定其心理状态基础上结合认知及康复干预,提高了患者主动治疗及锻炼能动性,逐渐意识到以往对疾病的错误的认识及理解并及时加以修正,促进患者的早期苏醒,预防并降低其并发症发生[20-23]。

总之,护理干预能提高高血压脑出血患者GCS评分,促进患者的早期苏醒,避免或减少治疗期间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 Broderick JP,Diringer MN,Hill MD,et al. Determinants of intracerebral hemorrhage growth: An exploratory analysis[J].Stroke,2007,38(3):1072-1075.

[2] Lekic T,Hartman R,Rojas H,et al. Protective effect of melatonin upon neuropathology,striatal function,and memory ability after intracerebral hemorrhage in rats[J]. Journal of Neurotrauma,2010,27(3):627-637.

[3] 朱群仙. 脑出血患者急性期的护理[J].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1,27(9):12-13.

[4] Qureshi AI,Harris-Lane P,Kirmani JF,et al. Treatment of acute hypertension in patients with intracerebral hemorrhage using 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 guidelines[J]. Crit Care Med,2006,34(7):1975-1980.

[5] 刘艳玲. 急诊高血压性脑出血的临床特点及护理干预[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3,16(17):102-103.

[6] 黄月勤,李翠娥,张玉华. 临床护理路径在脑出血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 中国医药指南,2013,11(34):547-548.

[7] 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疾病学术会议. 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及临床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J]. 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9(6): 379-381.

[8] Shang E,Geiger N,Sturm JW,et al. Pump-assisted enteral nutrition can prevent aspiration in bedridden percutaneous endoscopic gastrostomy patients[J]. PEN J Parenter Enteral Nutr,2004,28(3):180-183.

[9] 叶小签,俞文华,陈蕾,等. 不同手术时机对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预后及生存质量的影响[J]. 中国现代医生,2013, 51(28):158-160.

[10] 周海娟. 脑出血患者护理中临床护理路径的效果分析[J].中国保健营养,2013,20(10):175.

[11] Ohwaki K,Yano E,Nagashima H,et al. Blood pressure management in acute intracerebral hemorrhage: relationship between elevated blood pressure and hematoma enlargement[J]. Stroke,2004,35(6):1364-1367.

[12] 苏晓蓉. 护理干预对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及影响[J]. 中国现代医生,2010,48(19):77-78.

[13] 于淑芹,张晓艳,赵晓丽. 脑出血急性期的护理干预[J]. 中国实用医药,2010,5(10):178-179.

[14] Davis SM,Broderick J,Hennerici M,et al. Hematoma growth is a determinant of mortality and poor outcome after intracerebral hemorrage[J]. Neurology,2006,66(8):1175-1181.

[15] 李阳,马崴,倪成云,等. 高血压性脑出血急性期的护理[J]. 国际护理学杂志,2011,30(4):538-540.

[16] 李元群. 护理干预对脑出血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J].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09,7(6):9-10.

[17] 游桂英,任玉英,王雅莉. 护理干预对脑出血病人生活质量的影响[J]. 华西医学,2007,22(4):869-870.

[18] 苏慧芬. 早期护理干预对脑出血昏迷病人促醒效果及并发症的影响[J]. 全科护理,2011,9(8):2170-2171.

[19] 申万妹. 社区护理干预对老年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J]. 当代护士,2011,19(11):132-133.

[20] 樊慧. 护理干预对于脑出血预后并发症的疗效观察[J]. 中国医药指南,2013,11(1):33-34.

[21] Nilssono OG,Inggren A,Brandt L,et al. Prediction of death in patients with primary intracerebral hemorrhage: A prospective study of a defined population[J]. J Neurosurg,2002,97(3):531-536.

[22] 王会敏,王超. 护理干预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预后的影响[J]. 医学研究与教育,2013,30(2):67-70.

脑干出血的护理体会篇3

【关键词】:高血压脑出血;ICU;护理干预措施

随着社会不断发展,人们生活水平及饮食习惯发生改变,高血压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随之带来的并发症逐渐增多,其中高血压脑出血是最严重并发症之一。所谓高血压脑出血是指非外伤性脑实质内出血性疾病,其起病急,病情凶险,发病迅速,死亡率及致残率极高,是急性脑血管病中最严重的一种。其发病主要是由于高血压病引起的小动脉血管壁发生玻璃样或纤维样变性,以及局灶性出血性、缺血性坏死,降低了血管壁的强度,使得血管壁出现局灶性扩张,形成微小动脉瘤,高血压脑出血就是在此病理变化的基础上,由于情绪激动,过度劳累以及其他原因导致的血压骤然升高,导致已发生病变的血管破裂出血所致[1]。

该病在我国发病率中约占全部脑卒中的30%,严重危及患者身心健康及生命安全,加重了家庭及社会的负担。目前临床上一般可根据患者既往病史、临床标出做出诊断,该病好发于中老年人群,一般男性多于女性,发病时患者常有不同程度的头痛、呕吐、偏瘫及意识障碍,出现上述表现,可考虑出现脑出血,为进一步明确诊断通过CT扫描确定出血部位,血肿大小及脑水肿范围等,给临床治疗提高重要线索。目前,随着医疗技术水平的提高,科学合理的护理措施干预,明显降低了死亡率及致残率的发生,提高患者生命质量[2]。我院通过对ICU病房收治的31例急性、危重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进行针对性护理干预,取得满意疗效,现将详细结果回报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基本资料 选取我院ICU病房自2010年1月至2012年1月间收治的31例急性、危重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其中男性患者19例,女性患者12例,年龄55-80岁,平均年龄(67.5±7.64)岁。所有患者均通过CT或者MRI证实为高血压脑出血,31例患者既往均有高血压病史,高血压病史3-25年,平均病程为(14.0±6.78)年,入院时患者均由不同程度意识障碍及肢体障碍。通过CT或者MRI确定出血部位,基底节区13例,脑叶皮质下白质内8例,小脑5例,脑室4例,中脑1例。

1.2护理方法

1.2.1 病情观察 密切观察患者呼吸、脉搏、血压、心率生命体征及意识状态、瞳孔及肢体运动情况,每30-60分钟记录一次。瞳孔变化提示脑危象早期表现,如两侧瞳孔大小不等且对光反射迟钝,提示可能出现脑疝。意识状态改变可直接反应脑部变化,应注意24小时观察患者意识程度及对刺激反应,及时了解疾病转归。除此之外,还需密切监测血压,最好将血压控制在比基础血压略高或者控制在160/100mmHg为宜,血压稳定对于缓解病情至关重要。对于术后情绪不稳的患者应给予镇静剂,以防情绪激动加重脑出血[3] 除此之外,还要保持患者呼系统通畅,备好吸痰设备,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因存在意识障碍,呼吸道分泌物不易咳出,极易引发肺炎、肺不张,加重脑部缺氧。另外,还需保持大小便通畅,对于便秘者可给予开塞露或缓泻剂,或者用肥皂水进行灌肠;对于存在尿潴留患者采用导尿管导尿。

1.2.2 心理护理 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为慢性疾病,需要长时间卧床休息,长期受疾病折磨,极易产生抑郁、焦虑、烦躁不安、恐惧等负面情绪,此时,需要护理人员根据患者不同心理状态进行及时沟通,时刻关注患者内心变化,多给予患者一些关心、耐心,随时了解患者需求,在不违背原则情况下尽可能满足患者,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使患者以最佳心态配合治疗[4]。

1.2.3 护理 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需要绝对卧床休息,去枕平卧,床头抬高15-30度,以利于静脉回流,减轻脑水肿,改善脑循环代谢。保持病房环境干净清洁、舒适安静,每天应开窗通风2-3次,每次30-60分钟,探视只能一人。

1.2.4 并发症护理 (1)预防褥疮发生:每天应帮助患者翻身、拍背、按摩受压部位皮肤,每日更换床单、被单以及污染的衣服,保持床边卫生清洁干燥,避免褥疮发生。(2)预防泌尿系统感染:患者需长期卧床,应保持会清洁卫生,对于留置尿管患者,每天用呋喃西林液进行膀胱冲洗,及时倒掉尿液;每天多饮水,增加尿排出量,预防感染发生。(3)预防应激性溃疡:脑出血患者常易引发应激性溃疡,此期间应密切观察患者面色、大便颜色、生命体征等,对于鼻饲者要注意观察胃液颜色,及早发现异常,及时采取应对措施。

1.2.5 康复护理 经治疗待患者清醒后,意识清楚,生命体征平稳后,适当进行肢体功能锻炼,变换,活动量以适度为止,避免过度运动,联系四肢屈曲伸展运动,预防肌肉萎缩,利于功能恢复。对于语言障碍患者,锻炼患者从单一字词开始训练,逐渐增加难度,由简到难的方法进行锻炼,循序渐进。嘱患者保持良好心态,建立规律生活方式,保持摄食均衡,营养均等,以恢复肢体功能。

1.3统计学处理 采用PSS17.0软件处理相关数据,采用均数±标准差(x±s )表示,计数资料以率表示,使用χ2检验。P

2 结果

通过采取心理护理、护理、病情观察及并发症护理等整体护理措施,31例患者中痊愈15例,好转10例,无效6例,其中死亡4例,死亡率为12.90%。结果见表1。

表1 治疗后及护理后病情变化情况

例数 治愈 好转 无效 总有效率 死亡率

31 15(48.39) 10(32.26) 6(19.35) 80.65 4 (12.90)

3讨论

高血压脑出血是脑血管疾病中常见病、多发病之一,近些年逐渐趋于年轻化,且起病急骤,病情凶险,需要引起医护人员高度重视。临床上对于高血压脑出血除了采取积极救治措施外,临床实施整体性护理措施干预十分重要,通过针对性采用心理护理、护理、病情观察、并发症护理及康复护理,可有效减少患者并发症的发生,降低致残率及死亡率的发生,提高临床治愈率,缩短患者住院时间。通过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采取针对性护理干预为患者创造一个干净整洁舒适安静的住院环境,指导患者合理饮食,加强肢体功能锻炼,加强与患者沟通,让患者以最佳心态积极接受治疗,提高患者生存及生活质量,促进患者早日康复,减少家庭及社会的经济负担。

参考文献

[1]吴翠平,钟彩英,刘海燕等.循证护理在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功能锻炼中的应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1,8(9):12-13.

[2]牛梅风,李淑琴.脑出血术后早期康复训练[J].实用医技杂志,2010,17(1):87-88.

脑干出血的护理体会篇4

[关键词] 脑出血;综合性护理;负性情绪;治疗依从性;并发症

[中图分类号] R395.5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673-7210(2013)11(c)-0135-03

Influence of comprehensive nursing intervention on negative emotion, treatment compliance and complication of patients with cerebral hemorrhage

PAN Xianfei1 WANG Haiying2 TONG Qiaowei2 FANG Zhihong2

1.Department of Neurology, the People′s Hospital of Xinchang County, Zhejiang Province, Xinchang 312500, China; 2.Department of Medicine, Enze Medical Center (Group) of Taizhou, Zhejiang Province, Taizhou 318050,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discuss influence of comprehensive nursing intervention on negative emotion, treatment compliance and complication of patients with cerebral hemorrhage. Methods 68 cases of patients with cerebral hemorrhage from January 2009 to April 2013 were selected and divided into nursing intervention group and routine nursing group at random. The patients in two groups were given symptomatic treatment by routine drugs to treat cerebral hemorrhage. The patients in routine nursing group were given routine nursing intervention for 4 weeks, while the patients in nursing intervention group were additionally given comprehensive nursing intervention for 4 weeks. The changes of negative emotion of patients in two groups before and after medical treatment were observed, and the occurrence rates of treatment compliance and complication were compared. Results After 4 weeks intervention, HAMD and HAMA scores of patients in two groups [(24.76±3.81), (20.84±3.12), (18.91±3.17), (15.27±2.97) scores] were declined obviously than before [(30.17±4.12), (26.15±3.52), (29.87±4.26), (25.76±3.42) scores] (t = 2.21, 2.26, 2.89, 3.02, P < 0.05 or P < 0.01), and the declining rate in nursing intervention group was much higher than that in routine nursing group (t = 2.32, 2.37, P < 0.05). Meanwhile, the treatment compliance rate in nursing intervention group (88.24%) was much higher that in routine nursing group (61.76%) (χ2=6.35, P < 0.05), and the occurrence rate of complication (14.71%) was much lower than that in routine nursing group (41.18%) (χ2=5.92, P < 0.05). Conclusion Comprehensive nursing intervention can obviously improve negative emotion like depression, anxiety and so on of patients with symptomatic treatment, improve the mental state, enhance the treatment compliance of patients and reduce the occurrence rate of complication.

[Key words] Cerebral hemorrhage; Comprehensive nursing; Negative emotion; Treatment compliance; Complication

急性脑出血是中老年患者的常见病与多发病,起病急,病情重,患者的死亡率及致残率较高[1]。近年来随着人口的老龄化和竞争压力的增大,急性脑出血的发病率及致残疾率呈逐年上升,常伴有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和功能障碍,降低患者治疗依从性,增加了患者急性期并发症的发生率,导致患者预后不良[2-3]。近年来研究发现综合性护理干预对脑出血患者心理障碍、治疗依从性和并发症预防方面具有积极的预防作用[4-5]。本研究观察了综合性护理干预对急性脑出血患者负性情绪、治疗依从性和并发症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9年1月~2013年4月在浙江省新昌县人民医院(以下简称“我院”)神经内科就诊治疗的急性脑出血患者68例。纳入标准:均符合1995年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制订的急性脑出血的诊断标准[6],所有患者均具有典型的症状及体征,并经头颅CT或MRI检查确诊。排除标准:①重度脑出血发生昏迷患者或需手术治疗的患者;②既往有脑卒中病史、肢体和运动功能障碍、失语和精神病史的患者;③恶性肿瘤,严重的心、肝、肾疾病以及慢性消耗性疾病。采用随机数字表分为护理干预组和常规护理组,每组34例。两组患者的性别构成、年龄分布和发病时间等资料方面具有相似性,经统计学处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本研究方案经我院伦理委员会批准通过,纳入研究前所有患者均知情同意,纳入该项研究的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表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1.2 方法

两组患者入院后予以脑出血常规药物对症治疗。常规护理组在此基础上予以常规护理干预,包括病情观察、呼吸道和口腔护理、饮食和睡眠指导等。护理干预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予以综合性护理干预,干预时间为4周。综合性护理干预的具体内容包括:①心理干预:通过交谈、聆听、鼓励和安慰等多种沟通技巧取得患者信任,了解患者心理动态,采用心理疏导和心理安慰方法,改善患者的抑郁、焦虑等负性情绪,平和心态,使患者以积极的心态面对疾病,树立治疗的信心。②认知干预:通过通俗易懂,使患者和家属了解急性脑出血相关知识,重视脑出血诱发因素及并发症,从而提高治疗依从行为。③康复锻炼:采用分阶段分步骤的康复锻炼方法,循序渐进地进行康复训练。早期进行床上被动运动逐渐过渡到床上主动运动,在患者病情好转后可下床锻炼,先在帮助下进行短距离行走,逐渐独立行走,再借助康复器械进行科学、合理的肢体功能康复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负性情绪的变化,比较其治疗依从性和并发症的发生率。

1.3 观察指标

1.3.1 负性情绪评估[7] 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分别评定患者的抑郁、焦虑等负性不良情绪。HAMD和HAMA量表分别有17项和14项,每项分数0~3分;分数越高,表示其抑郁和焦虑越重。

1.3.2 治疗依从性评估标准[8] 根据患者的依从性程度分为完全依从、不完全依从和完全不依从。总依从率包括完全依从率和不完全依从率之和。

1.3.3 并发症 包括压疮、便秘、坠积性肺炎、应激性溃疡、尿路感染、深静脉栓塞等并发症的发生率。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17.0 for windows统计学软件。计量资料数据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组内治疗前后比较采用配对资料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负性情绪的变化

两组患者干预前HAMD和HAMA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干预4周后,两组患者HAMD和HAMA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t = 2.21、2.26、2.89、3.02,P < 0.05或P < 0.01),且护理干预组下降幅度较常规护理组更明显(t = 2.32、2.37,P < 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负性情绪的变化(分,x±s)

注:与同组治疗前比较,*P < 0.05,**P < 0.01;与常规护理组治疗后比较,P < 0.05;HAMD: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A:汉密尔顿焦虑量表

2.2 两组患者干预后治疗依从性的比较

干预4周后,护理干预组的治疗总依从率(88.24%)明显高于常规护理组(61.7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35,P < 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干预后治疗依从性的比较

注:与常规护理组比较,*P < 0.05

2.3 两组患者干预后并发症的发生率的比较

干预4周,护理干预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14.71%)明显低于常规护理组(41.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92,P < 0.05)。见表4。

3 讨论

急性脑出血是神经内科最常见的危重疾病,病情变化较急骤且颅内压升高常造成脑水肿极易形成脑疝,其致残率和后遗症的发生率较高,对患者生命和健康威胁较严重,需予以积极有效的治疗及干预[9]。近年来随着医疗设备的改良及医疗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急性脑出血的病死率呈明显下降趋势,但其致残率和复发率仍较高,特别是幸存者中大部分存在各种各样的并发症和后遗症,给患者及家庭造成巨大的心理和经济负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预后,也给社会造成沉重的压力[10-11]。通过护理干预恢复患者相关功能,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减少并发症及后遗症的发生率,改善临床症状和体征成为临床一直关注的热点[12-13]。

近年来国内外对综合护理干预改善急性脑出血患者的负性情绪,减少并发症方面进行深入的研究及探讨,认为综合护理干预对急性脑出血患者的负性情绪及并发症具有积极的干预作用[14-15]。张秀娟[16]研究发现,早期护理干预可提高脑出血偏瘫患者治疗依从性,使其积极进行早期功能锻炼能明显提高肢体运动功能,减少并发症和后遗症的发生率,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与预后。王玉敏[17]研究发现综合护理干预可明显降低脑出血患者压疮、便秘、肺部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率,缩短住院时间,提升患者满意度,改善患者的预后。本研究结果发现治疗4周后,护理干预组患者HAMD和HAMA评分下降幅度较常规护理组更明显,且护理干预组的治疗总依从率明显高于常规护理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常规护理组。提示综合性护理干预可明显改善急性脑出血的抑郁、焦虑等负性情绪,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率。综合护理干预组的核心是心理护理,通过心理护理和心理疏导,激发患者潜在心理资源,进一步通过认知康复,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再与康复锻炼相结合的干预措施提高神经和肢体运动,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率,从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预后。

总之,综合性护理干预可明显改善急性脑出血的抑郁、焦虑等负性情绪,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率,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 Stephan A,Nikolai C,Kamilla B,et al. Recombinant activated factor Ⅶ for acute imracerebral hemorrhage [J]. N Engl J Med,2007,352(8):777-785.

[2] Davis SM,Broderick J,Hennerici M,et al. Hematoma growth is a determinant of mortality and poor outcome after intracerebral hemorrage [J]. Neurology,2006,66(8):1175-1181.

[3] 李玉珍,何焕金,林东如.脑出血恢复期患者焦虑抑郁综合征的心理干预[J].吉林医学,2012,33(9):1968-1969.

[4] 陆兰菲.心理干预对脑出血患者焦虑情绪的影响[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2,12(6):1041.

[5] 施明,傅建明,李亮,等.心理支持疗法对脑出血后抑郁状态患者的疗效[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12,18(9):853-854.

[6] 全国第四届脑血管学术会议.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J].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9(6):379-381.

[7] 陈新华.脑出血病人的心理状况及心理干预[J].医学信息,2011,24(5):2569-2570.

[8] 林绯.护理干预对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治疗依从性的影响[J].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2013,30(6):563.

[9] Alqadri SL,Qureshi AI. Management of acute hypertensive response in patients with intracerebral hemorrhage[J]. Curr Atheroscler Rep,2012,14(4):322-327.

[10] 于革华,徐桂娟.运用护理程序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进行健康教育的研究[J].国际护理杂志,2007,26(12):1243-1245.

[11] 魏洪莲.护理干预对脑出血患者治疗效果的影响[J].中国医药指南,2012,10(15):666-667.

[12] 陈光学,吴丽君,林勇.家属协助心理干预和康复治疗对高血压脑出血肢体偏瘫的疗效观察[J].广东医学,2011,32(23):3113-3115.

[13] 司玲珍,刘捷.早期康复治疗对脑出血患者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原医刊,2005,32(20):36-37.

[14] 何燕.早期康复干预对脑出血患者肢体运动功能的影响[J].护理实践与研究,2008,5(2):45-46.

[15] Jiang B,Wang WZ,Chen H,et al. Incidence and trends of stroke and its subtypes in China: Results from three large eities [J]. Stroke,2006,37(1):63-68.

[16] 张秀娟.护理干预对脑出血患者早期康复锻炼依从性的影响[J].中国医药导报,2009,6(12):8-9,12.

脑干出血的护理体会篇5

[关键词] 脑出血;康复训练;护理干预;肢体运功功能

[中图分类号] R473.74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4)11-0073-03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the effect on motor function recovery in post-operative patients with cerebral hemorrhage by rehabilitation training and nursing intervention. Methods A total of 78 cases were divided into observation group(39 cases)and control group(39 cases) by randomly methods. The control group were intervened by routine treatment and nursing.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intervened by routine therapy and rehabilitation training nursing. The bodily movement and ADL were analyzed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in the two groups. Results After 4 weeks of treatment, the scores of anxiety were lower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the scores of ADL(Barthel index)and limb movement ability(Fugl-Meyer)were higher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After 12 weeks of treatment, the scores of ADL and limb movement ability were still significantly higher(P

[Key words] Cerebral hemorrhage; Rehabilitation training; Nursing intervention; Limb motor function

随着现代医疗技术的快速发展,外科手术技术也随之得到明显提高,对脑出血患者的治疗能够做到及时有效,大大降低了患者的死亡率[1,2],但部分患者一旦运动区受损,就会增加术后发生偏瘫的几率,给患者术后康复带来较大的困难和痛苦[3-5],因此,对脑出血术后偏瘫患者必须要及时实施有效的康复训练,对改善患者的自理能力及恢复肢体功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6-8]。此外,患者还会受到社会因素及环境因素等影响,因而在康复训练的同时应配合健康宣教与心理护理,这是整个治疗的一个重要环节[9]。本文对脑出血患者应用康复训练配合护理干预治疗进行了探讨,取得显著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于2009年6月~2011年6月所收治的78例脑出血术后患者,全部患者均经MRI和头部CT检查确诊证实。采用随机法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9例,观察组男24例,女15例,年龄33~78岁,平均(65.2±7.32)岁,其中基底节出血16例,脑干出血12例,脑叶出血6例,丘脑出血5例,平均出血量(54.2±7.66)mL;对照组男23例,女16例,年龄32~77岁,平均(62.4±6.30)岁,其中基底节出血15例,脑干出血10例,脑叶出血7例,丘脑出血7例;平均出血量(51.7±6.85)mL。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文化程度以及手术时机等基础资料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康复训练法 ①注意训练,患者肢体应保持在功能位,在恢复治疗中注意不要发生屈曲,患者要小心下肢不可外旋,且足下垂时要平稳不可发生内翻,根据具体情况使用矫形支具。此外,要常给予患者变换,具体可采取侧卧位、俯卧位及仰卧位。在侧卧时,要保持健肢位于下方,患肢在上,保护好肘部及足跟等骨骼较为突出部位。②运动训练,若患者处于意识不清晰或是0肌力状态下,为保持瘫痪肢体的关节能适当锻炼,可给予被动性关节运动。具体依据患者的肌力情况选择适合的运动方法,如患者处于1~2级肌力,则可行助力运动,并作肌肉静力收缩锻炼,随着锻炼的进展,可逐渐将助力减少。3级肌力患者,则可设定主动运动策略;肌力达到4级,则做抗阻锻炼。③运动锻炼顺序,在患者处于卧床期间,可顺序进行锻炼的移动,再到坐起,随后对头与躯干的锻炼,再练习坐位锻炼的平衡能力,在坐起锻炼时,要小心避免发生直立性低血压,在下床活动时,可顺序进行站立及扶拐锻炼。对于4级肌力的患者,则可在斜板床的辅助下,进行卧位到站位的转换锻炼,并积极对健侧进行主动性训练,有助于恢复肌力,为将来的日常生活功能恢复打下基础。

1.2.2 实施护理干预 脑出血术后患者发生瘫痪,造成日常生活能力丧失,甚至无法自理,这种严重落差给患者带来沉重打击,患者均会发生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出现诸多不良情绪,如焦虑、恐惧与紧张等。严重情况会造成自主神经紊乱,因此护理措施显得十分重要,护理要依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如文化程度、年龄及性别等,做好有针对性的护理,耐心开导患者,帮助其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使其能够主动配合治疗,并努力参与到康复锻炼当中来,在护理中要积极预防如褥疮、便秘、泌尿系统感染以及深静脉炎等并发症的发生,同时要注意帮助患者建立正确摆放肢体的习惯,并做好相应阶段的日常生活功能锻炼。此外要注意健康宣教,要向患者及其家属做好宣教工作,包括脑出血的具体出血部位,并详细讲解病因及其可能对患者自身带来的危害,让患者对疾病有充分了解,并产生战胜疾病的信心,此外在整个护理中要注意饮食调节等。

1.3 相关评价方法

肢体运动能力可采用Fugl-Meyer评分进行评定。评定时间为治疗前、治疗4周以及治疗12周后。患者日常生活功能(ADL)评定可采用Barthel指数,同样评定时间为治疗4周以及12周后。患者的心理焦虑评定应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将自评量表设定为20项,每一项4级评分。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6.0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以均数±标准差(x±s) 表示,P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Fugl-Meyer评分比较

采取康复护理治疗前,两组患者的Fugl-Meyer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4周与12周的治疗后,观察组的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3 两组患者间的SAS评分情况

两组患者于术后康复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护理干预后,两组患者的SAS评分均有所降低,但观察组降低最为明显[(37.66±5.45)分vs(46.37±6.3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592,P

3 讨论

对于中老年患者,脑出血是常见多发性疾病,该病的主要特点是病程较长,且术后易发生偏瘫,致残率极高[10-12],导致患者易产生焦虑、紧张等不良情绪,对其康复造成严重的不良影响,本文研究中,对脑出血患者在早期行康复训练配合护理干预具有十分显著的效果。据大量的相关性研究证实,脑出血患者在术后的前3个月时间,是最佳恢复期[13,14],因此在这个时期给予康复训练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有助于患者改善肢体运动能力,促进日常生活活动功能。据相关康复理论研究表明,对脑出血患者在术后的恢复中,其神经系统结构与功能具有可塑性,可以重新得以恢复[15,16]。因此给予康复训练,采取正确科学的运动模式,可帮助患者达到最大限度的恢复,增加康复几率[17,18]。通过早期康复训练,可积极促进患者运动能力的恢复,在肌力的锻炼中,注意对健肢的有效锻炼,通过其抗阻力性锻炼,进一步形成联合性反射,从而促使患肢相关无力肌肉群进行功能性收缩,此外,在训练中注意被动性运动与主动性运动的配合和转换,积极锻炼患者自身的各个脏器从而预防可能出现的并发症,达到早期康复的目的[19,20],本文研究结果表明,通过康复训练配合护理干预后,与常规护理相比,焦虑评分显著降低,且肢体运动能力与日常生活功能均显著升高,差异显著。此外,结果表明,在康复训练中一定要注意与日常活动相结合,如自理更衣、个人卫生等,将康复积极融入到生活实际当中,使得患者更易于锻炼,增强自信心。

总之,康复训练配合护理干预对于脑出血患者术后恢复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和价值,在锻炼恢复中鼓励患者,帮助其提高主观能动性,可使康复效果更佳,更利于患者减轻焦虑,提高其肢体运动与日常生活能力,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参考文献]

[1] 范红,刘旭,郑仲乾,等. 微创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综合护理干预效果分析[J]. 护士进修杂志,2012,27(18):1681-1682.

[2] 邓风清,欧阳素琴,苏意心,等. 临床护理路径在高血压脑出血微创手术患者中的应用研究[J].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2, 9(6): 1-3.

[3] 周璐,吕素景,孙倩,等. 微创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疗效及护理措施[J].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3. 16(14):94-95.

[4] 翁丽娟,张明亮,陈爱玲. 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护理[J].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1, 8(18): 62-63.

[5] 纪裕伟,杨晓飞,傅国利,等. 简易CT定位下微创置管引流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护理体会[J].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2,9(16):56-57.

[6] 唐雪芬. 高血压脑出血并院内肺部感染的相关因素及护理分析[J]. 中国医药导刊, 2012,14(7):1243-1244.

[7] 邵艳,曾艳,杨霞,等. 综合护理干预对高血压脑出血病人术后康复的影响[J]. 护理实践与研究,2011,8(1):66-67.

[8] 刘兰琴. 高血压脑出血内窥镜微创清除术的护理[J]. 护理实践与研究,2012,9(18): 55-56.

[9] 郑爽,孙玉. 心理干预对高血压脑出血术后患者预后的影响[J]. 安徽预防医学杂志, 2011,17(6):474-475.

[10] 费学芬,沈建红,钱旭萍. 时间护理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术后疗效的影响[J]. 护理与康复,2012,11(11):1050-1051.

[11] 汪文英,王银娥,徐云侠,等. 优质护理在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健康教育中的实施[J].中华全科医学,2012,10(6):982-983.

[12] 盘丽华. 超早期小骨窗开颅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护理[J]. 微创医学,2012,7(1):93-94.

[13] 崔淑霞. 重症高血压脑出血32例急性期急救与护理[J]. 齐鲁护理杂志,2013,19(2):81-83.

[14] 王洪亮,谢永胜,马传青,等. 围术期护理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预后的影响[J]. 齐鲁护理杂志,2012,18(29):80-81.

[15] 王玉玲. Orem自护理论在高血压脑出血术后护理中的应用[J].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3,16(8):83-84.

[16] 张桂珍,陈小平. 39例高血压脑出血病人微创手术后的护理[J]. 全科护理,2013,11(6):1567-1568.

[17] 陈光学,吴丽君,林勇. 家属协助心理干预和康复治疗对高血压脑出血肢体偏瘫的疗效观察[J]. 广东医学,2011,32(23):3113-3115.

[18] 敬云芳. 临床护理路径在高血压脑出血病人中的应用研究[J]. 中国卫生产业,2012,6(11):27-28.

[19] 梁凤兰. 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实施临床护理路径管理的效果观察[J]. 当代护士,2011, 4(20): 11-12.

脑干出血的护理体会篇6

【关键词】 护理干预;脑出血;遵医行为

脑出血是指非外伤性脑实质内的出血,绝大多数是高血压病伴发的脑小动脉病变在血压骤升时破裂所致,称为高血压性脑出血。其发病原因是长期高血压、动脉硬化。大多患者发病时血压明显升高,导致血管破裂,引起脑出血。它起病急骤、病情凶险、死亡率非常高,是急性脑血管病中最严重的一种,为目前中老年人致死的原因之一。为有效地改善脑出血患者术后的遵医行为,我院2009年10月至2011年4月期间收治的高血压性脑出血手术患者进行了护理干预,效果满意,现总结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选择我院2009年10月至2011年4月期间收治的高血压性脑出血手术患者60例,其中男45例,女15例,年龄41~75岁。全部患者均符合脑出血临床诊断标准,治疗前均经详细个人病史调查和常规体检以及实验室相关项目检查,严格排除肿瘤以及其他全身系统性疾病患者。本组60例患者经治疗及精心护理,全部康复出院。

2 方法

2.1 术前护理干预 医护人员在手术前应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对于神志较清的患者应稳定其情绪并做好相关解释工作以消除其恐惧心理而积极配合。而对于昏迷患者则应向其家属详细叙述病情的严重性和手术的必要性,最大限度的消除家属心理负担以取得其良好的合作。医护人员还应常规备皮并准备相关医疗器械和药品。

2.2 术中护理干预 医护人员在整个手术进行过程中应密切观察患者的神志、瞳孔、呼吸以及血压和脉搏等各项生命体征的变化情况,在需要时应及时给予患者吸氧和心电监护等相关措施,如发现异常情况应积极配合手术医生仔细处理。

2.3 术后护理干预

2.3.1 病情观察 医护人员在术后也应严密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变化及肢体活动情况,定时测量血压和脉搏及呼吸以防止血压过低而加重脑缺血和脑水肿;将穿刺针与电冰帽保持一定距离以避免碰撞使穿刺针移位;将引流袋固定于床旁较血肿位置低的地方,同时在患者翻身和进行具体护理操作时应严格避免牵拉引流管。在患者进行医学影像检查或搬动时应将引流回路临时夹住并使引流袋始终保持低于血肿的位置以有效防止引流液的逆流而引起颅内感染。

2.3.2 呼吸道护理 医护人员在手术结束后应指导患者取

作者单位:472200河南省卢氏县人民医院

平卧位,使头部抬高约20°并偏向一侧以防止误吸。同时给予患者持续中流量吸氧以改善其脑缺氧状态,清除呼吸道分泌物以保持呼吸道通畅。对于痰液粘稠患者则应每日给予两次超声雾化吸入治疗。

2.3.3 基础护理 医护人员应加强对患者的皮肤护理以有效预防压疮的发生和发展。同时做好口腔护理,尤其是对于禁食患者应给予静脉营养支持,昏迷或吞咽困难患者则给予鼻饲流质饮食的营养支持。

2.3.4 康复护理 医护人员应及早对患者进行康复指导以有效降低致残率并减轻家庭和社会的 压力和负担。对于生命体征平稳且神经系统症状不再恶化的患者在2 d后即可进行康复锻炼。

2.3.5 出院指导 医护人员应指导患者在出院后每周进行一次血压复查,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每天测量血压两次,并严格遵医嘱坚持及时正确用药。严格控制脂肪和钠盐的摄入量,忌食辛辣食物并戒烟酒。在日常生活中应避免精神和身体的过度紧张和劳累,坚持积极有效的功能锻炼并定期复查。

4 讨论

高血压性脑出血是高血压病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且多见于老年人。遵医行为是患者就医行为的重要组成部分,医生对患者疾病治疗的效果与患者的遵医行为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患者的遵医行为有助于医护人员在信息收集的全面性和正确性,只有患者主观上遵医并提供客观详实的信息,才可使医护人员所得到的结论达到预期的客观性及有效性,只有遵照医嘱才能达到理想的治疗目的。

参 考 文 献

[1] 暴海燕.高血压性脑出血微创清除术的护理.护理研究, 2007, 21(2):517-518.

[2] 王玉琼.高血压脑出血微创清除术的护理体会.安徽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 8(5):87-88.

[3] 温育红.护理干预对高血压患者遵医行为的影响.现代医药卫生, 2010, 26(11):1634-1636.

[4] 侯敏.高血压脑出血微创术33例围术期护理.齐鲁护理杂志, 2010, 16(8):29-30.

脑干出血的护理体会篇7

关键词:脑出血;重症监护病房;观察及护理

脑出血主要是由于高血压引起的脑底小动脉发生破裂 ,从而引起出血 , 发病后患者主要表现为昏迷状态。该疾病病情发展较快 , 若不及时救治 , 可能会引发更严重的疾病 , 危机患者生命安全[1].在临床上治疗脑出血多采用手术治疗 ,在治疗的整个过程中合理科学的护理干预是治疗的关键步骤[2, 3].本文主要研究脑出血术后患者应用综合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 ,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一般资料 选取 2014 年 8 月 ~2016 年 2 月在本院进行治疗的脑出血并在 ICU 进行观察患者 60 例 , 按护理方法不同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 , 各 30 例。实验组男 16 例 , 女14 例 , 年龄 40~70 岁 , 平均年龄 (55.0±8.6) 岁 , 病程 1~5 个月 ,平均病程 (3.0±1.2) 个月 ,  对照组男 17 例 ,  女 13 例 ,  年龄42~72 岁 , 平均年龄 (57.0±7.4) 岁 , 病程 2~6 个月 , 平均病程(4.0±1.5) 个月。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方法 两组均在 ICU 进行常规治疗。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 , 实验组患者采用综合护理干预 , 根据病情严重程度进行针对性个体护理其中包括 :心理护理、饮食护理、专科护理及健康教育。

1. 2. 1心理护理 脑出血患者术后在 ICU 进行观察说明其病情较严重 , 在患者意识清醒后 , 家属在进行探视时应多关心患者 , 护理人员应支持和鼓励患者 , 提高患者治疗的信心 ,转移患者的注意力 , 缓解患者焦虑绝望的情绪 , 也可以讲述一些治疗后症状好转的案例 , 稳定患者情绪 , 让患者积极配合治疗 , 从而达到治疗的效果。

1. 2. 2饮食护理 脑出血患者由于存在意识障碍 , 可以给予鼻饲流质饮食 , 要温热清淡 , 营养丰富 , 随着病情的逐渐好转 , 饮食逐渐向半流质或普食过度。增加维生素的摄入。

1. 2. 3专科护理 护理人员时刻严密的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及瞳孔的变化。昏迷患者应去枕平卧 , 且头偏向一侧 , 防止发生呕吐导致窒息 , 意识清醒患者将头部抬高 , 防止发生颅内压增高的现象。患者要保持大便通畅 , 避免患者发生咳嗽、便秘等 , 防止颅内再次出血。给予患者口腔清洁 , 防止细菌滋生感染 , 长期卧床的患者 , 护理人员应协助患者常翻身更换体位 , 防止发生压疮。护理人员在 30 min 的探视时间内 , 有效的指导患者家属进行肢体的按摩 , 舒活脉络 , 加速血液循环。

1. 2. 4健康教育 给予患者家属进行脑出血健康知识宣教 ,告诉患者发生该疾病的原因 , 注意事项。患者要严格控制血压 , 防止高血压的发 , 同时注意保暖 , 防止受凉引起血管收缩。家属应多关心和鼓励 , 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1. 3观察指标及疗效判定标准 观察两组护理效果、焦虑及抑郁评分、神经功能改善情况。护理效果评定标准:显效:神经功能恢复 , 且术后无并发症 ;有效 :神经功能恢复 , 且术后并发症发生较少 ;无效 :神经功能无改变 , 且术后并发症发生较多 ;总有效率 = 显效率 + 有效率。随机问卷调查神经功能评分 :70~100 分为痊愈 ;50~70 分为好转 ;30~50 分为恶化 ;总恢复率 = 痊愈率 + 好转率。根据文献判定焦虑及抑郁评分 , 分数越低越好[3].

1. 4统计学方法 采用 spss13.0 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 ± 标准差 (x-±s) 表示 , 采用t检验 ;计数资料以率 (%) 表示 , 采用 χ2检验。P<0.05 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两组患者护理效果比较 经不同护理干预后 , 其临床症状均有所缓解 , 实验组患者显效 18 例 (60.0%), 有效 11 例(36.7%), 无效 1 例 (3.3%) ;对照组患者显效 13 例 (43.3%), 有效 10 例 (33.3%), 无效 7 例 (23.3%) ;实验组护理总有效率为96.7% 高于对照组的 76.7%(χ2=5.192,P<0.05)。

2. 2两组患者神经功能恢复情况比较 经不同干预后 , 神经功能均有所好转 , 且实验组患者的神经功能总恢复率高于对照组 (P<0.05)。见表 1.

2. 3两组患者焦虑及抑郁评分比较 经不同护理干预后 ,患者情绪均有好转。实验组患者焦虑评分为 (42.35±3.12) 分 ,抑郁评分为 (43.25±4.34) 分 , 对照组患者焦虑、抑郁评分分别为 (51.24±3.54) 分、(54.36±2.15) 分 , 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3 讨论

近年来 , 脑出血的发病率逐渐上升 , 导致脑出血发生的原因主要是高血压。脑出血主要是由于脑底小动脉收缩 , 形成大小不等的血块 , 又引发了脑水肿等疾病[4].大多数患者发生脑出血是在户外活动时突然发作 , 来不仅救治 , 可能会引发更严重的脑血管疾病。脑出血发生的临床特点包括恶心呕吐、意识障碍 , 严重时可能会猝死。所以在临床上治疗脑出血是临床医生的一项重要的研究任务。在治疗脑出血的整个过程中 , 科学合理的护理干预是关键。在本文中 , 应用综合护理干预在脑出血患者术后的临床效果较好。该护理方式可以有效的缓解患者焦虑抑郁的情绪 , 减轻了患者痛苦 , 改善临床症状 , 增强信心 , 提高治疗效果 , 促进了神经功能的恢复 , 提高了患者的生存质量。经大量实践证明 , 该方法对于脑出血术后患者具有一定的可靠性和可行性[5].

综上所述 , 应用综合护理干预 , 有效的改善了患者的症状 , 促进了早日康复 , 提高了生活质量 , 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参 考 文 献

[1]  彭晓红 , 丁雪茹 , 席建宏 , 等 . 集束化气道护理在高血压性脑出血术后机械通气中的应用 .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 2016, 22(21):3055-3058.

[2]  朱成秀 . ICU 脑出血患者实施预防性护理干预对其肺部感染的影响 . 广州医科大学学报 , 2016, 44(2):113-115.

[3]  徐福琴 , 叶德琴 , 张秀芳 , 等 . ICU 高血压脑出血 96 例术后护理 . 齐鲁护理杂志 , 2012, 18(17):90-91.

脑干出血的护理体会篇8

关键词:护理干预短暂性脑缺血影响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是指颅内血管病变引起的短暂性、局灶性神经功能障碍,症状一般持续10~15min,多在1h恢复,最长不超过24h,但反复发作,不遗留神经功能缺损的症状和体征。因其发病特点有突发性、短暂性、可逆性的神经功能障碍,临床症状及体征恢复极快,恢复后不留后遗症,常不引起人们的重视。据统计,约有25%~40%的病人在5年内将发展成为脑梗死而威胁病人生命。本研究对45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危险因素进行针对性的护理预防,取得满意的效果。

一、临床资料与方法

1.1对象为我院神经内科收治的病人,共85例,男48例,女37例,年龄35~81岁,平均(55±5.8)岁。85例TIA患者均符合1995年第四届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制定的诊断标准。入院后经头部CT或MRI检查未发现梗死、出血或肿瘤灶。排除既往有脑出血、脑梗死、心力衰竭及血液系统疾病患者。TIA首次发作30例,发作两次及两次以上者为55例。

1.2方法将85例短暂性脑缺血分为对照组40例,治疗组45例。对照组采用药物治疗和常规护理,治疗组在药物治疗和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危险因素采取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措施。两组性别、年龄、病程、病情等方面具有可比性(P>0.05)。

1.3统计学处理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二、护理

2.1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危险因素分布可干预的包括(1)原发病:高血压病,心脏病,糖尿病,高血脂等;(2)不良的生活习惯:吸烟,酗酒,肥胖,高盐高脂饮食等。

2.2原发病的护理干预高血压是脑卒中首要、独立的危险因素,血压与卒中的发生均呈正相关,与TIA的发病有高度的相关性。因此,一旦病人开始接受抗高血压药物治疗,应对之进行系统随访和监测。护士应指导患者遵医嘱正确用药,使血压降至理想水平,遵医嘱服用维持量,以保持血压的相对稳定,直至血压下降达标。但对血压的调控,具体方法目前还有很多争议,积极治疗高血压,一般将血压控制在140/90mmHg以下,糖尿病患者要控制在130/85mmHg以下。护士应告知患者自测血压的意义,并教会患者选择适合家庭用的血压计和规范化的测量方法。对无症状的患者更应该强调用药的重要性,让其认识到不遵医行为将导致的严重危害。教育患者坚持遵医嘱服用降压药可改善血流动力学及脑动脉血管变化,避免血管的器质性病变进一步恶化。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血液成分的改变对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有重要作用。高血脂症可增加血液粘滞度,使血流速度减慢,容易引起血小板聚集,导致血栓形成。因此,要及时治疗高脂血症,使血脂降至正常。糖尿病病人要尽快控制血糖。根据个体存在的相关疾病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出院后定期随访,根据随访情况进行调整治疗方案。定期测量血压,复查血脂、血糖等。

2.3不良习惯的护理干预

2.3.1避免不合理饮食。提倡采用低盐、低脂、低热量及富含维生素饮食,每日食盐量不超过6g。多食蔬菜、水果和纤维素丰富食物,既含丰富的维生素、纤维素,又含钾、钙丰富而含钠低的食品。

2.3.2戒烟、禁止酗酒吸烟和酗酒可使血管痉挛,心跳加快,血压升高,血浆纤维蛋白含量增加,血液粘度增加,减少脑血流量及加速动脉硬化等。因此,向患者讲明吸烟的危害性,采用心理咨询、口服戒烟药等综合性干预措施,避免大量饮酒,控制体重。:

2.4健康教育向患者宣传防止脑血管病的知识,保持乐观精神,避免精神紧张和激动,保持心情愉快,睡眠要充足,适当体育锻炼,注意劳逸结合。

三、结果

治疗组治愈率和复发率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

四、小结

高血压、高血脂及吸烟因素是TIA发生的重要因素,与糖尿病、冠心病、情绪激动、劳累、饮酒、等因素也有相关性。这些危险因素是可以进行干预的。本研究显示,通过医护人员对患者及时给予正确治疗、精心护理及健康教育,可提高了TIA治疗效果,减少了患者的住院时间和费用,降低TIA复发率。

参考文献

[1]王维治主编.神经病学[M].第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127.

[2]周红,江华容,秦莹,等.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危险因素分析及护理对策[J].护士进修杂志,2009,24(1):64-65.

脑干出血的护理体会篇9

关键词 脑出血 护理 心理 临床症状

脑出血是指原发性脑实质出血,占全部脑卒中10%~30%。出血48小时后脑水肿进入高峰期,临床症状和体征进一步加重。我院对脑出血患者进行护理干预,提高了患者治疗信心,取得满意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2009年3月~2010年9月收治高血压脑出血患者69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4例,实验组35例。69例患者中男46例,女23例,年龄44~67岁。

入组标准:首次脑出血发病,符合1995年全国第4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指定的诊断标准;脑CT或MRI确诊有脑出血证据。排除既往有精神病史与家族史,智能低下、癫痫、脑外伤或其他脑病史者以及严重影响躯体疾病者。有一定的文化程度及表达能力,并可理解问题内容及能顺利进行交谈,意识清楚,可用言语或肢体语言表达其意愿。

研究方法:对照组,护士对其进行常规护理及卫生宣教。干预组在此基础上针对每个患者的特点对其心理、饮食、行为等方面制定护理措施进行干预。

评价方法:评价患者的心理状况、头痛、呕吐、肢体康复情况。结 果

通过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进行护理干预,患者的心理状态、病情转归、疾病的认识以及肢体功能锻炼方面均有明显改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护理干预

创建温馨的住院环境,环境性质决定着患者的心理状态,它关系着治疗效果及疾病的转轨。提供整洁、安静、舒适的病房,墙上悬挂脑血管疾病方面的健康教育知识。护理患者时消除无声操作,主动与患者交流使患者理解治疗护理的目的和意义,更好的配合治疗,提高护理工作效率。

取得患者的信任,更好的配合治疗和护理。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使患者对护士有信赖感,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多与患者沟通,创造表达情绪的环境,如听音乐、看电视、读报、与人聊天、给亲戚朋友打电话;发展积极地自我感觉,从情境中体验积极感觉给予音乐疗法和放松训练,让患者处在安静的环境中身心保持松弛状态,听自己喜欢的舒缓音乐。

责任护士应适时对患者做入院宣教,根据患者病情、文化程度、对健康知识的掌握程度、目前的健康行为状况等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贯穿患者住院的全过程,包括入院宣教、住院指导及出院指导。讲解高血压脑出血的病因与情绪的关系,告诉患者及家属紧张、焦虑等不稳定的情绪会进一步刺激中枢神经系统,导致患者临床症状增加,从而加重病情。告知患者病情稳定后以及治疗的进展病情逐渐会好转、消失。通过和患者家属沟通,了解患者的心理需求,让家属多关心患者,使其有倾诉的机会,获得有效地家庭、社会支持[1]。

行为干预,让患者注意休息,睡眠充足,必要时使用镇静药物。饮食宜清淡、低盐、低脂、低胆固醇,多食蔬菜或豆制品,每餐不宜过饱,切忌过多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及暴饮暴食。有面肌瘫痪、吞咽困难等颅神经障碍者,以软食为好,尽量减少粗糙纤维素难以咀嚼吞咽的食物。对于肥胖患者,要养成循序渐进和体育锻炼的好习惯,即锻炼时动作动作要由小到大,由易到难,避免急于求成。对于语言表达功能障碍者,开始我们用一些图片,以后用名词,动词,简单句到复合句,面对面的教,语言训练需要较长时间,要创造舒适环境,使发音说话能力更快的恢复。家人的关心、支持和督促不仅有利于患者改变不良的生活方式,也使整个家庭建立起一种和谐的家庭氛围,对他们的生活产生积极作用。

结 语

中老年人是脑出血发生的主要人群,以40~70岁为最主要的发病年龄,脑出血的原因主要与脑血管的病变、硬化有关。血管的病变与高血脂、糖尿病、高血压、血管的老化、吸烟等密切相关。患者往往由于情绪激动、费劲用力时突然发病,表现为失语、偏瘫,重者意识不清,半数以上患者伴有头痛、呕吐。脑出血一般起病较急,发病时间只有数分钟或数小时,但脑出血还是有其逐步发展演变的过程。在起病初期会或多或少表现出一些异常情况,即出现一些有预兆的前驱表现。在发生脑出血的患者中,50%有先兆症状。先兆症状出现后的第一年内发生脑出血的危险性很大,尤其在2个月内最为危险。一旦出现这些先兆表现,就预示着脑出血即将发生,或已是脑出血的前驱阶段。这时如能仔细观察,就能及时发现异常,并到医院争分夺秒地进行治疗,从而控制疾病发展,避免严重后果。脑出血患者在常规治疗、护理的基础上,给予护理干预,能有效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缓解患者对疾病的恐惧,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脑干出血的护理体会篇10

【摘要】目的分析急性脑血管病患者采取护理措施进行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抽取我院2011年3月――2012年8月收治的68例急性脑血管病患者,分析其护理干预措施。结果本组患者通过针对性的护理措施进行干预后,预后良好占63.2%。结论急性脑血管病采取临床护理措施进行干预,获得较为明显的护理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急性脑血管病;护理;临床

421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6-3338-01

急性脑血管病是指由于动脉系统病变造成脑血管破裂或者闭塞造成脑梗死、蛛网膜下出血、脑出血等症状,较常见于老年患者,该疾病具有高病死率、高致残率、较快恶化、凶险病情、急骤发病等基本特征。本文就我院2011年3月――2012年8月收治的68例急性脑血管病患者,对患者采取护理措施进行干预,获得较为明显的效果,现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随机抽取我院2011年3月――2012年8月收治的68例急性脑血管病患者作为主要研究对象,男35例,女33例,最小年龄53岁,最大年龄90岁,平均年龄(81.3±6.8)岁,本组患者与急性脑血管病的临床诊断标准互相符合,患者的GCS评分在(8.5±1.8)分之间。其中10例蛛网膜下腔出血,20例脑出血,38例脑梗塞。其中,合并便秘20例,泌尿系统感染10例,10例肺部感染,10例糖尿病,11例高血脂,10例高血压。

1.2护理方法

1.2.1心理护理干预医护人员对患者与其家属的主观想法进行全面了解,将主治医生、责任护理、作息制度、医院环境等详细的告知患者,确保患者心理上恐惧、紧张、陌生等情绪得到消除,给患者建立疾病战胜的自信心,使患者与治疗活动互相配合。医护人员还应该将疾病的治疗方式、治疗的意义、预后、性质等详细的告知患者,使患者的精神得到振奋。对于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应该详细的给予解答,全方位支持患者的心理。

1.2.2饮食护理干预由于急性脑血管病患者在发病时会有中枢性面舌瘫等症状,导致患者饮水呛咳,吞咽有一定的难度。因此,应该嘱咐患者尽可能的食用糊状食物或者流食,患者应该以健侧卧位的方式给予进食,应该有着合理的速度,防止出现呛咳的情况。患者应该尽可能的食用维生素丰富、适量糖类、低胆固醇、低盐、低脂等食物,选择有着较好的利用率、较高蛋白质的豆类食品,对转运胆固醇有着一定的帮助,同时,还应该严禁患者吸烟、喝酒。

1.2.3排便护理干预因为患者长时间处于卧床休息的状态,通常有着较小的进食量,特别是对于高纤维含量的食物有着较少的进食,有着较差的胃肠蠕动功能,一旦出现排便肌群无力、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皮质功能受损等症状时,则会出现便秘情况。医护人员应该告知患者出现便秘症状对身体的危害。让患者养成饮食尽可能以多纤维的蔬菜或者水果维持,如出现便秘的情况时,禁止用力的进行排除,防止由于腹压升高造成出血等情况。

1.2.4运动障碍护理干预如果急性脑血管病患者运动功能出现障碍,则应该在患者有着平稳的生命体征后采取康复治疗加快患者疾病康复的速度,医护人员通过伸直患者的手指、手腕等方式,使患者锻炼自身的工作,每次有着15-30min的锻炼。恢复患者的运动功能时应该以大关节、躯干、头颅等为主,相对于恢复上肢运动来说,恢复下肢运动所需的时间较少,医护人员应将卧位、坐位、帮助患者站立位的方式恢复患者的肢体功能。医护人员还能够引导患者采取高举摸头发、手握核桃法、手指爬墙法、上肢伸展发、屈曲运动、上肢伸直、手指伸展等方法进行上肢运动。通过上下楼梯法、伸膝法、直腿抬高法等进行下肢运动。

1.2.5失语的训练以及护理干预措施一旦急性脑血管病患者语言中枢出现大脑皮质受损的情况时,则会导致患者出现失语等症状,患者在清醒的意识下无法通过语言进行全面表达,导致患者心理上需要承受的压力较大。所以,医护人员应该及时的锻炼患者的语言,虽然患者在发病后,应该基本丧失或者完善丧失讲话的能力,通常与家属与护理人员采用面部表情、眼神、手势、动作等进行交流工作。医护人员在患者住院过程中将肢体语言详细的告知患者,确保患者能够通过简单的肢体语言表达自己心中的想法。让患者对事情否定时通过摇头表示,满意通过点头代表,肯定通过伸拇指表示,医护人员应该以简单到复杂的方式锻炼患者,通过采取患者周边发生的事物、出现的人群作为指导基础,详细的询问患者,对患者回答问题给予启发,倘若患者无法回答,则应该针对性的提醒或者给予合理的安排以及手势,达到语言训练的目的。

2结果

本组68例急性脑血管疾病患者通过针对性的护理措施进行干预后,获得较为良好的效果,其中28例患者有着良好的恢复,15例患者中残,20患者重残,5例死亡,通过护理后,预后良好占63.2%。

3结论

急性脑血管疾病主要是由于不同方面的脑血管病变造成脑功能缺损等症状,脑血管疾病具有复发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高、发病率高等基本特征,对患者的生命安全有着较大的威胁。目前,我国心脑血管临床上没有针对性的方法对急性脑血管疾病进行治疗,在治疗过程中给予临床护理措施干预,能够提高患者的治疗预后。本组患者通过针对性的护理措施进行干预后,患者以及其家属能够基本了解急性脑血管疾病的相关知识,分别从心理护理、饮食护理、运动障碍护理、失语训练等方面的措施进行干预,能够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的护理效果,使患者的生活质量得到明显提高,加快患者疾病康复的速度。

参考文献

[1]王月,李霞.重症脑血管病的护理[J].中国实用医药,2012,4(17):688-6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