害虫防治的主要方法十篇

时间:2023-11-22 18:01:33

害虫防治的主要方法

害虫防治的主要方法篇1

桑天牛、光肩星天牛和锈色粒肩天牛等是危害我县城乡绿化和造林树木的主要蛀干害虫。桑天牛、锈色粒肩天牛2年发生1代,光肩星天牛1年发生1代。越冬幼虫4月中、下旬开始活动,5月中、下旬化蛹,6月上、中旬开始羽化,6月中旬-7月中旬为羽化盛期,成虫产卵期为6月中旬-8月上旬。

防治方法:

1.毒杀幼虫法:对流树液、有湿印或有木屑排出的地方找出天牛幼虫蛀入孔,①用磷化锌毒签插入蛀孔中;②或用磷化铝药片塞入蛀孔中;③或用脱脂棉团蘸药(久效磷等杀虫药液)塞入蛀孔中;④或用注射器向蛀孔内注入久效磷等杀虫药液。(请注意:用上述方法处理后,都需用粘泥封塞蛀孔。)

2.注干防治法:胸径10cm以上的树木可在树干基部用注干机打孔,并注入内吸性农药(甲胺磷、氧化乐果等)4-8倍液3-10毫升,注药后用粘泥封住蛀孔,防止农药挥发降低防治效果。

3.结合树木整形修枝,及时修除病虫枝,并集中烧毁。

4.保护或人工招引啄木鸟,利用鸟类等生物因子来防治天牛等害虫。

5.捕杀成虫法:对漏治后羽化的天牛成虫(每年6-7月间),利用天牛成虫具有假死习性,震动树干,人工捕杀落地的天牛成虫。

二、枝梢害虫草履蚧的防治

草履蚧每年发生1代,2月下旬至3月上旬随着温度升高,出现上树高峰。草履蚧若虫爬到嫩枝、幼芽等处吸食树木汁液进行危害。

防治方法:

1.阻隔法和涂毒环防治法。阻隔法是目前防治草履蚧的最有效的方法,花钱不多,效果好,具体做法如下:在草履蚧若虫上树之前,在树干高度1.3米左右处将树干老皮刮平,用胶带(或新塑料薄膜)严密围树一周,同时在胶带上下涂毒环(毒环配方为敌杀死:机油=1:100)将若虫阻隔在胶带以下,并将其杀死,未杀死的若虫于每日下午进行清扫,集中烧毁。

2.补救措施。对已上树的草履蚧若虫,可用氯氰菊脂2000~2500倍液喷雾触杀;对喷雾难以达到树冠的大树,可在树干基部打3-4个孔,用1:4氧化乐果或久效磷等内吸性较强的药液灌孔,注药量为每胸径1厘米注入1毫升左右。

三、食叶害虫的防治

1.舟蛾类

泗洪县危害杨树的舟蛾类害虫主要有杨小舟蛾、杨扇舟蛾等,每年发生4~5代。

防治方法

1.1根据杨舟蛾类初孵幼虫有群集危害的特性,人工摘除群集在叶片上取食的初龄幼虫。

1.2喷洒80%敌敌畏乳剂或90%敌百虫晶体1000-1500倍液,毒杀幼虫。

1.3大树用久效磷、氧化乐果、吡虫啉等内吸型农药1:4-8倍液,树干打孔注药,注药量为每胸径l厘米注入l毫升左右。

1.4保护鸟类等天敌,发挥它们对害虫的抑制作用。

2.刺蛾类

泗洪县危害杨树的刺蛾类害虫主要有黄刺蛾、绿刺蛾等,每年发生2代。

防治方法:

2.12.5%溴氰菊酯乳油(敌杀死)或20%杀灭菊酯(速灭杀丁)1500~2000倍液喷雾。

2.2大树用久效磷、氧化乐果、吡虫啉等内吸型农药1:4-8倍液,树干打孔注药,注药量为每胸径l厘米注入l毫升左右。

3.杨白潜叶蛾

杨白潜叶蛾在泗洪县每年发生4代,以蛹在茧内越冬。幼虫孵出时,从卵壳底面咬破叶片,潜入叶内取食叶肉,被害处形成黑褐色虫斑,虫斑逐渐扩大,常由2-3个相连形成大斑,占叶面的1/3-1/2。严重时成片树木叶片枯焦,导致大量落叶,树木营养不良,生长受到很大影响。

防治方法:

3.180%敌敌畏乳油800-1000倍液进行叶面喷雾,喷杀幼虫和成虫。

3.2大树用久效磷、氧化乐果、吡虫啉等内吸型农药1:4-8倍液,树干打孔注药,注药量为每胸径1厘米注入1毫升左右。

四、杨树溃疡病的防治

杨树溃疡病是一种比较常见也是对杨树危害较重的病害,主要危害苗圃里的幼苗和新栽杨树。主要类型有:大斑型、水疱形。

防治方法:

1.对于水泡型溃疡病,可采取刮破病斑,用10%碱水涂抹,或平茬或用代森猛锌500倍液树体喷雾或涂干,也可用1°石硫合剂或波尔多液喷雾或涂干,7-10天喷1次,连喷3-4次。

害虫防治的主要方法篇2

关键词 板栗;虫害;发生特点;防治方法;伏牛山区

中图分类号 S436.64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2)20-0139-02

板栗常遭到多种虫害的危害,尤其是果实虫害,对产量和质量影响甚大,往往造成巨大经济损失,成为板栗生产的严重障碍。对伏牛山区板栗的害虫进行了广泛的调查研究,基本摸清了该区域主要虫害的发生、发展规律和防治方法。

1 栗实象鼻虫

作为危害板栗最严重的害虫,栗实象鼻虫在各板栗产区普遍发生,每年有20%~40%的果实被害,严重地区达90%以上,果实受害后,其发芽力和食用价值受到影响,并通常可引起果实的发霉腐烂。

1.1 发生特点

果实象鼻虫完成1个世代需要2年,常以老熟幼虫在土内越冬,次年7月下旬至9月下旬,成虫为害幼果及枝的幼嫩组织,1周后可通过栗苞伤口向果实钻孔产卵,卵孵化后直接在果实内取食,虫道充满灰白色或褐色粉末状虫粪。

1.2 防治方法

一是选择抗虫品种。不同品种的抗虫性有所差异,一般情况下,栗苞大、苞刺密、苞刺长、苞刺硬、苞皮厚的品种,不利于成虫刻槽产卵,表现抗虫;与此相反的品种则不抗虫。有些早熟品种因能避过一段产卵期,受害较轻。二是通过清园去杂改善栗园环境条件。具体可有两方面的措施:①拾捡落果,砍除灌木杂草。②深翻改土,垦覆栗园,深度应达15 cm左右,以冻死越冬幼虫。三是热水浸种。保持水温50~55 ℃,将种子放在其中浸泡10 min,其水量应为栗实的2~3倍,然后将水温调到60~65 ℃,再把栗实倒入热水中,捞出晾干即可。四是栗实熏蒸。采收后将栗实置于密封的条件下,用化学熏蒸剂溴甲烷或二硫化碳处理一定时间,能彻底杀死果实内的害虫,并对板栗的品质、风味、外观及发芽率无不良影响。五是药剂防治成虫。在成虫出现后,可用90%敌百虫1 000倍液喷施,每隔10 d喷施1次,共进行2~3次[1]。

2 剪枝象鼻虫

剪枝象鼻虫成虫专咬果枝,造成幼栗苞大量掉落。一般造成减产30%,危害严重的减产50%~90%。

2.1 发生特点

剪枝象鼻虫一般1年发生1代,以老熟幼虫在土中越冬,5月上旬开始化蛹,羽化的成虫5月下旬开始出土,6月中下旬为成虫产卵盛期。成虫产卵时,先选一嫩果枝,在离栗苞2~6 cm处,用口器把嫩果枝从上面剪断,下面仅留表皮,使嫩果枝悬挂空中,然后爬到栗苞上产卵。产卵后再爬回原剪口处将枝剪断,使果枝掉落地面。

2.2 防治方法

一是捡净虫苞。被成虫咬断的果枝,落地后显而易见,可在6—7月逐园捡拾虫苞3~4次,然后集中运出林地烧毁。二是翻耕栗园。秋冬季节耕翻栗园土壤,清除杂草,使幼虫遭受旱、冻而死亡。三是药杀成虫。6月中旬至7月上旬,选微风或无风的早晨和傍晚,用621烟雾剂在栗园放烟熏杀成虫,连续3次,保果率可达90%以上;或先后用75%辛硫磷1 000倍液,或2 000倍液喷洒果树树冠,效果也很好[2]。

3 桃蛀螟

桃蛀螟以幼虫为害果实,被害果实内部空虚,虫粪和绦状物互相粘连,失去食用价值,同时也是贮藏运输期间引起腐蛀的原因之一。

3.1 发生特点

桃蛀螟1年发生3~4代,以老熟幼虫在板栗堆放场地、栗树皮、球苞、果实以及玉米秆、向日葵花盘等处越冬。桃蛀螟危害板栗的主要时期是在9—10月。当栗果接近成熟,球苞即将开裂时,大部分幼虫蛀食球苞,少部分幼虫蛀食果实。

3.2 防治方法

一是栗苞采收后,抓紧脱粒,可减轻幼虫蛀果危害。二是栗苞堆积期间,喷洒敌百虫1 000倍液,使栗苞沾药均匀,杀虫效果可达90%以上。三是果实采收后立即用二硫化碳熏蒸,可杀灭桃蛀螟、栗实象鼻虫等多种害虫。值得注意的是二硫化碳气体极易着火爆炸,使用和贮存时应特别小心[3]。

4 铜绿金龟子

铜绿金龟子成虫食性杂,除为害板栗外,还为害苹果、梨、桃、杨、柳等多种果树和林木,发生严重时,群集危害,短时间内能将树叶吃光,尤以苗木、幼树被害最重。同时,也是苗圃的地下害虫。

4.1 发生特点

此虫1年发生1代,以幼虫在18:00—19:00飞出,20:00以后开始为害叶片,直至凌晨飞回到土中潜伏。成虫趋光性强,并有假死性。

4.2 防治方法

一是傍晚用黑光灯或灯诱杀成虫。二是幼树或苗圃可在黄昏和清晨捕捉成虫。三是在成虫危害期,喷洒90%敌百虫1 000倍液或40%乐果1 000倍液进行药杀。为害板栗的金龟子还有茶色金龟子、铜绿金龟子、小青花金龟子等,其防治方法基本相同[4]。

5 云斑天牛

云斑天牛分布很广,各板栗产区均有发生,除为害板栗外,还为害多种经济树木,成虫啃食新枝嫩皮,幼虫钻入木质部蛀食,造成树势衰弱,果实产量下降,严重时因树干被蛀空使而全树死亡,幼树常被风吹折断。

5.1 发生特点

云斑天牛一般2年发生1代,以成虫和幼虫在树干中越冬。成虫于5月下旬开始钻出洞外,取食树叶、嫩枝,1个多月时间后产卵。卵多产在离地面70~100 cm的树干上。产卵时成虫先在树皮上咬圆形或椭圆形产卵槽,然后在槽中产卵1~10粒。幼虫孵出后先为害树皮,后进入木质部,从蛀孔排出大量粪屑,被害症状极为明显。

5.2 防治方法

一是云斑天牛产卵部位较低,产卵痕迹明显,可用锤敲击,杀死卵和小幼虫。二是幼虫危害期,从虫孔注入50%敌敌畏100倍液,用泥土封闭虫孔,或用棉花蘸50%磷胺乳剂,或50%杀螟松乳剂40倍液堵塞虫孔,均可杀死幼虫。三是在5—6月成虫发生期,人工捕杀成虫。为害板栗的还有光肩星天牛、星天牛、薄翅锯天牛等,防治方法基本相同[5]。

6 栗瘿蜂

栗瘿蜂分布很广,在不少板栗产区猖獗成灾。主要为害板栗,也为害锥栗和茅栗。被害芽在春季长成圆形或不规则椭圆形的瘤状虫瘿,导致养分消耗,当年不能抽生结果枝,对第2年的产量也有所影响。

6.1 发生特点

栗瘿蜂1年发生1代,通常以初龄幼虫在芽组织内越冬。幼虫常在4月上旬栗芽萌发时开始活动取食,小虫瘿于新梢长至2 cm左右时出现,5月开始化蛹,6月上旬成虫开始羽化,6月中旬开始产卵。卵产于当年生枝条上部的新芽内。

6.2 防治方法

一是加强栗园管理,增强树势。一般长势较差的老栗园受害重,幼树和壮树发生轻。因此,加强栗园土、肥、水管理,增强树势,可以减轻危害。二是结合冬季修剪,剪除有瘤的枝条,并集中烧毁,可大大减少害虫虫源。三是在栗瘿蜂虫出瘤活动盛期(6月中旬至7月上旬),在树冠内喷洒80%敌敌畏乳剂2 000倍液,或40%乐果乳剂1 500~2 000倍液,以杀死成虫[6]。

7 栗皮夜蛾

栗皮夜蛾是为害板栗果实的主要害虫之一。除为害板栗外,还为害橡实和茅栗。

7.1 发生特点

栗皮夜蛾每年发生3代,以蛹在落地栗苞刺束间的茧内越冬,第2年5月上旬成虫开始羽化,5月中下旬产卵,5月下旬至6月上旬幼虫孵化,6月中下旬进入危害盛期,7月中旬和9月上旬分别出现第2、3代幼虫。幼虫孵化后,开始蛀入栗实内取食,将粪便排于蛀孔附近的丝网上,被害栗苞苞刺变黄干枯。幼虫有转果危害的习性,一般要为害2~5个栗苞。栗苞被害后,顶端呈放射状开裂,露出栗实,粪便粘连在刺苞上,极易识别。栗皮夜蛾的发生与气候、立地条件及天敌的多少等有关。特别干旱的气候对成虫羽化极为不利;山下部、山中部的板栗比山上部的板栗受害重;低山栗树比高山栗树受害重;树冠中下部比上部受害重。栗皮夜蛾的天敌有蜘蛛、蚂蚁等,天敌多时可降低虫口密度[7]。

7.2 防治方法

一是抓住第1、2代幼虫3龄前尚未进入栗苞危害期间,在6月上旬、6月中旬、7月下旬和8月上旬对栗园喷洒40%乐果乳剂1 500倍液或90%敌百虫1 000倍液,杀虫效果良好。二是根据栗皮夜蛾危害栗苞落地的特点,每年9月上旬,组织人力拾净落地栗苞,集中烧掉,减少越冬虫源[8]。

8 参考文献

[1] 李春野,孔凡涛.栗实象鼻虫危害特点及防治对策[J].果农之友,2012(2):43.

[2] 赵本忠,陈兆强.剪枝象鼻虫发生规律与防治试验[J].安徽林业科技,1997(2):31-32.

[3] 段玮,王芳,刘亚娟,等.果园桃蛀螟为害特点与防治技术[J].西北园艺:果树,2012(2):33-34.

[4] 胡启山.果园害虫—铜绿金龟子[J].湖南林业,2009(3):29.

[5] 胡长林.核桃云斑天牛防治技术[J].河北果树,2010(2):51-52.

[6] 陈书黎.栗瘿蜂发生规律及综合防治措施[J].现代农业科技,2011(18):219.

害虫防治的主要方法篇3

【关键词】病虫害;防止

前言

林业病虫害每年给我国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达数十亿元,对生态环境的破坏更是难以估量。由于社会经济和科技发展的局限性,过去人们在控制森林病虫灾害的过程中,总存在着被动抗灾的思想意识,往往在森林病虫害暴发成灾后,再筹集巨额资金救灾。近年来,全国各地森林病虫害时有发生,危害极为严重。危险性森林病虫害扩散蔓延迅速,对我国森林资源和自然景观构成巨大威胁;常发性森林病虫如松毛虫、森林鼠等害虫发生面积居高不下,总体上呈上升趋势。

1林业病虫害的含义

林业病虫害是指森林植物在其生长发育过程中或其产品和繁殖材料在储存和运输过程中,遭受其他生物的侵染或不适宜的环境条件影响,生理程序的正常功能受到干扰和破坏,从而导致植物生理上、组织上和形态上产生一系列不正常的状态,生长发育不良,甚至整株死亡,最终引起人类经济损失和其他损失的现象。

2林业病虫害防治的意义

2.1病虫害防治的重要性

林业既有生态效益、又有经济效益,但是在它们生长发育过程中,常因遭到各种自然灾害而造成损失,病虫害就是重要因素之一。因此,及时有效地防治经济林病虫害,保证树体健壮,是取得好的效益的关键。

2.2病虫害防治的必要性

实践中,群众防虫防病,多有盲目性。一是有虫有病不认识,病虫混淆;二是不对症用药,人家喷药咱喷药,不知防的何虫何病,防治目的不明确。因此,有必要加强经济林病虫害的综合防治。

3 林业病虫害防治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3.1林业病虫害发生面积不断增加,防治难度大

随着人工造林面积的增加,特别是单一树种纯林的增加,病虫危害加剧。由于近几年连续干旱、冬季偏暖等因素,害虫越冬死亡率低,发生面积有所上升。在当前资金、人力、技术等有限的情况下,防治难度更大。

3.2成灾病虫种类增多,危害损失严重

全县发生严重、能够成灾的病虫已由20世纪80年代初的25种增加到目前的32种左右。过去危害比较严重的杨扇舟蛾、天牛(类)等害虫至今未得到较好的控制,有的在局部地区年年发生,甚至造成严重损失。全县每年因林木病虫害造成木材减产700m3,直接经济损失达70多万元,给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也带来了不可估量的影响。

3.3顽固难治,暴发现象常有发生

过去危害就比较严重的杨尺蠖、杨扇舟蛾和青杨天牛等表现相当顽固,且大都具有暴发成灾的特点,局部地区有的几乎年年暴发。如监测跟不上,病虫害发生初期往往不能及时发现,到发现时已是危害严重的局面,造成防治相当被动。

4制约森林病虫害防治的主要因素

一是森林病虫害监测预报工作基础薄弱。有的地方还不能及时、准确地掌握虫情并预报和指导防治。二是科技力量不足,防治手段落后。新技术研究和现有科研成果推广力度不够,在防治时因大面积喷洒化学农药导致病虫抗药性增强、污染环境、杀伤天敌形成恶性循环,生物防治因技术和资金所限还没有推广开。三是林业内部部门之间缺乏协调,各个生产环节之间严重脱节。造林的只管造,育苗的只管育,引种的只管引,有些地方甚至搞造林规划设计也不认真考虑病虫害防治,预防机制差,使病虫害防治工作长期处于被动局面。四是检疫工作不到位。相当一些产地检疫跟不上,加上缺乏检疫检查站,调运检疫严重失控,控制危险性病虫害传播不力。五是防治经费短缺,整体抗灾减灾能力低下。具体表现是基础设施不足,缺乏必要的测报、防治、检疫仪器设备和交通通讯工具等,病虫害的防治率低,先进适用防治技术的研究与推广跟不上。

5 林业病虫害的防治办法

林业虫害的防治起初是通过在林区喷洒化学药剂来达到防治林业虫害的效果。在初始阶段,使用很少量的化学药剂状况下,可以起到很好的防治效果。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化学药剂的防治效果明显降低,药剂使用量加大,虫类产生了抗药性;后来人们尝试利用物理防治和生物防治的方式来防治森林的虫害。物理防治的方法有热处理、机械阻隔、射线等。生物防治方法是以虫治虫、以菌治虫、以鸟治虫、以激素治虫等。以虫治虫是利用天敌昆虫或有益螨类控制害虫;以菌治虫就是利用害虫的病原微生物防治害虫,能使昆虫致病的病原微生物有细菌、真菌、病毒、立克次氏体、原生动物及线虫等;以鸟治虫就是利用鸟类控制害虫。不同的病虫害其发生发展规律不同,因而其防治方法和时间各异。就对一种病虫害来说。受环境、气候等条件的影响防治时间上也有差异。这里不单独讲某种病虫害的防治办法,而是以时间为顺序,就经济林病虫害防治的基本方法作以介绍。

5.1冬防

时间在上年11月底到本年2月底,病虫害休眠、越冬时期。冬季的病虫害不再危害树体,但越冬基数对来年的发生程度影响很大,且冬季是病虫害休眠和越冬时期,病虫害多钻入树皮、树洞、土壤或果园树下的枯草中,不活动,也较集中,容易消灭;树体休眠,抗性强,可用高浓度的药液。因此,通过修枝、刮皮、深翻、清园等措施,可降低来年的病虫基数,起到预防病虫害发生的作用。剪枝,剪除树体上的病虫枝,集中烧毁,降低越冬虫数;刮皮,主要是刮除老树皮、粗树皮,破坏病虫害越冬场所;深翻,在封冬之前或早春,对全园进行深翻、深犁,可翻出在树冠下越冬病虫害,使其冻死或被鸟、禽啄食。清园,枯枝落叶、杂草、烂果等是一些病虫害越冬场所。

5.2春防

3月上旬到4月上旬,病虫害苏醒、活动期。树干涂毒环、涂白,杀死上树害虫。土壤药剂处理,杀死出土虫害。

5.3夏秋防治

4月中旬到10月底,是病虫害发生、危害、猖獗期。

6病虫害防治应注意的问题

(1)病虫害防治应坚持“预防为主,科学防控”的方针,坚持全年管理,把人工防治与药剂防治、生物防治、林业防治等方法相结合,以减轻,避免病虫的危害,确保经济林树势健壮。

(2)病虫害化防治应及时,准确、有效、有法、有针对性地进行防治,应做到对症下药,农药的种类很多,各种农药都有一定的作用范围和防治对象,只有准确地掌握防治对象,才能做到对症下药。有时,在同一时期会有几种害虫同时发生,这就要以发生数量最多、危害最严重的一种害虫作为主要防治对象,选用能兼治其它害虫的药剂。如在防治蚜虫时,常伴有桔潜跳甲、蚧壳虫等,防治时,要选用既能防治蚜虫,又能兼治伴生害虫的农药品种;适时用药,一般防治病害时,应在病害发生初期未流行之前进行,防治虫害时,应掌握在幼虫幼龄期进行;适量用药,药量并非是越多越好,一般在保证防治效果的前提下,把病虫的危害控制在不致于造成经济损失的程度,或使病虫害造成的损失低于经济上允许的范围之内,尽可能减少农药的用量;适法用药,合理采用喷粉、喷雾、涂抹、根施等,对的病虫,在树上的危害期采用喷粉或喷雾;对土壤越冬的虫害,在出土期则选用根基部撒施;对于隐蔽性害虫,采用涂抹法;适位用药,病虫害在不同的时期,可能防治的部位不同。

害虫防治的主要方法篇4

关键词:森林虫害;防治;措施

中图分类号: S763 文献标识码: A DOI编号: 10.14025/ki.jlny.2015.12.049

做好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是保护森林资源、保护生态环境、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手段。本文主要针对几种森林常见虫害的防治措施进行分析。

1 森林虫害防治原则

在实践中,对林业虫害的防治方法有物理防治、化学防治、生物防治以及综合防治等手段。近年来,由于人们对生态环境保护的意识不断提高,林业病虫害防治技术的不断发展,无公害防治方法日益受到关注并得到广泛应用,因此,无公害防治措施也逐渐成为重点防治手段。

在森林虫害的防治工作中,应坚持以预防为主、科学防治、健康发展的原则;应坚持集中防治与分散防治相结合的原则;应坚持突出重点、全面推进的原则。此外,在治理主体上,应坚持“谁管理、谁负责”和“谁经营、谁防治”的原则。

在防治方法上,物理防治和化学防治是长期以来最常用、见效最快、防效最好的方法,但由于化学防治存在污染森林生态环境、杀灭有益生物的风险,其使用范围和强度正不断被规范和限制,而无公害防治方法正不断兴起。无公害防治方法主要是利用害虫天敌(生物防治)和生物农药等进行虫害防治。生物防治是保护、利用害虫天敌,扩大天敌种群从而长期持续地控制害虫发生,已在生态保护和害虫防治方面取得了良好成效。而生物农药(包括真菌、细菌、病毒以及抗生菌等)对人畜及虫害天敌危害小,对环境的污染也小,防效具有持久性,也是一种对环境友善的防治方法。目前,生物农药除Bt乳剂、灭幼脲外,还有花保烟渗碱等。如利用白僵蓖防治马尾松毛虫、微孢子虫防治舞毒蛾等的幼虫、泰山1号防治天牛等,均显示出良好的防效。而最常用的则是Bt乳剂,Bt乳剂是一种广谱性细菌杀虫剂,能防治上百种害虫,对鳞翅目害虫特别有效。更重要的是,其对人畜和植物相对安全,也不伤害害虫天敌,经过多年的应用和推广,已呈现出生物农药逐步取代化学杀虫剂的趋势。

2 几种常见森林虫害的防治措施

2.1 松毛虫防治措施

松毛虫是森林常见虫害之一,对松林造成的危害较大。应对松毛虫实行全面监控,密切注意其发生动态,对于重点发生地区除营造混交林进行生物防治、自然防治外,还应采用毒绳围环、灯光诱杀等方法,全面控制其危害。

松毛虫防治的主要方法:一是营林技术。即通过营造混交林、封山育林、抚育改造等方法,创造不利于松毛虫生长发育的生态环境,从而降低松毛虫的发生几率和危害程度。北方地区可选用刺槐、山杏等合理密植,逐步改变林分结构,丰富森林生物群落,逐步改造为混交林;二是生物防治。可使用白僵菌1.5~5万亿孢子/亩防治松毛虫,北方如遇24℃以上高温应增加用量。也可用苏云金杆菌40~80万国际单位(IU)/亩防治,可喷粉或飞机低量喷雾。此外,还可采用释放赤眼蜂3~10万头/亩进行防治,在虫口密度低而林龄大的林分还可招引益鸟利用天敌进行防治;三是物理防治。可人工摘除卵块,或设置黑光灯进行成虫诱集杀灭;四是化学防治。一般来讲尽量不使用化学农药进行防治,但在松毛虫大发生初期可使用化学防治从而迅速压低虫口。北方地区可于春季和秋季松毛虫上、下树前,采用涂干、毒纸毒绳等进行毒杀。

2.2 杨树食叶害虫防治措施

主要是杨小舟蛾、杨扇舟蛾,每年发生5~6代,两虫同时发生,同时危害,世代重叠,从5月上旬开始至10月上旬结束。两虫采食叶片,仅剩粗的叶脉和叶柄。受害轻时,叶片呈网状,有缺刻,杨树生长受阻。受害重时,叶片吃光,导致杨树生长量下降。其防治方法:一是物理防治。可用黑光灯于成虫羽化盛期进行诱杀,降低下一代虫口密度;二是生物防治。用白僵菌高孢粉、森得保可湿性粉剂15~20克/亩喷雾或喷粉;三是化学防治。用3%高渗苯氧威1000倍液、吡虫啉100倍液、敌杀死1000倍液进行防治。在郁闭度较高的林分,可采用1.2%苦・烟乳油35~40克/亩,药剂、柴油配比为1∶9,早上或傍晚防治。在防治杨树食叶害虫时,要掌握在幼虫3龄前进行,时间在5月底6月初效果最好。

2.3 天牛防治措施

常见危害严重的天牛有光肩星天牛、桑天牛、云斑天牛、桃红颈天牛、青杨天牛和双条杉天牛等。生命周期较长,1~3年才能完成1代,主动迁移扩散能力强,以林木伤害较大,能使木材等级下降,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天牛的防治技术主要有:一是营林措施。通过营造混交林、调整树种比例,更新林网,改善林木生长条件来增强森林的自控能力,降低危害;二是生物防治。在虫口密度小的林分可招引啄木鸟,利用天敌进行防治。还可利用花绒坚甲、寄生蜂和白僵菌等生物防治手段进行防治;三是化学防治。在危害严重、范围广的情况下,可采用绿色威雷150~250倍液进行喷洒防治天牛成虫。还可在成虫羽化盛期来临前7天左右,采用树干打孔注射药剂进行防治。一般可于树干离地面30厘米处打向下斜孔,深达木质部,均匀分布于主干各个方向,每孔用40%氧化乐果原液或20%康福多0.3~0.9毫升。此外,还可用毒签法、人工捕捉、检疫措施等进行防治。

害虫防治的主要方法篇5

【关键词】林业;病虫害;防治

0.引言

林业病虫害种类繁多,某些种类在一定条件下危害严重。病害和害虫在一定条件下互相联系,如干部害虫松褐天牛是传播松材线虫病害的媒介昆虫。病虫害是整个森林生态系统的组成部分,防治的目的就是使其在系统中处于相对平衡,以保护和发展林业资源,充分发挥其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本文着重探讨一下林业病虫害的防治措施。

1.林业病虫害的诊断方法

1.1症状观察

林木得病后的不正常表现称为症状。由真菌引起的病害在寄主患病部位表面有明显的粉状物、霉状物或子实体,由细菌、病毒、线虫和真菌等微生物引起的病害在寄主上亦有斑点、丛枝、流胶、腐烂、枯萎等症状。由土壤缺乏某种元素、气候环境条件不适合等非生物因素引起的生物性病害不出现上述症状,受害林分中的林木往往表现均匀一致的叶片边色矮小等症状。由昆虫为害的树木,其叶片上有明显的缺损,枝干有坑道、蛀孔或蛀屑,即使蚜虫、介壳虫、螨类等刺吸性口器造成的褪色、卷叶,也可籍助于手持扩大镜在树上找到虫体。

1.2林间分布判断

林间病株的分布暗示着相应的各种病因可为诊断提供分析的线索。由生物引起的传染性病害发病初期为点片状,零星分布,健康树和病树混杂存在。由环境条件不适引起的生理性病害在某种树上表现的症状相同,病株在林间成片发生,树木受害均匀一致。如林缘发病严重,表明邻近有病害的侵染源或虫源,因此要调查邻近的作物、树木上的病虫害。此外,必须了解林木的种源、栽培管理过程中的技术环节气候是否反常等情况,以有助于病虫害的诊断。当然,确切的诊断还必须采集标本进行室内分析,通过显微镜镜或解剖镜仔细观察,进行病原或病害名称鉴定,病原物还有进行分离培养和人工接种试验等,才能得出确切的结论。

2.林业病虫害的防治手段

2.1化学防治

利用化学药剂防治病虫害的方法。这种方法又称为植物化学保护。优点:(1)收效快,防治效果显著。它即可以在病虫发生之前作为预防措施,以避免,减少病虫的危害,有客在病虫害发生之后作为补救措施,迅速消灭病虫的危害。(2)使用方便,受地区及季节性限制小。(3)可以大面积使用便于机械化。(4)杀虫范围广,几乎所有病虫均可利用化学来防治。(5)可以大规模工业化生产,远距离运输且可长期保存。化学防治又有一定缺陷:1)多种农药毒性大,有的有积累。2)容易杀伤天敌和其它有益生物。3)反复使用一种农药防治某种病虫易产生抗性。化学防治法有优点,也有缺点,要防止片面扩大其优点,又要防止片面强调缺点。总之,把化学防治与其它防治方法相互协调配合使用。同时应注意科学用药,安全用药。

2.2生物防治

生物防治是利用有益生物或其他生物来抑制或消灭有害生物的一种防治方法。包括:(1)利用微生物防治。常见的有应用真菌、细菌、病毒和能分泌抗生物质的抗生菌,如应用白僵菌防治马尾松毛虫(真菌),苏云金杆菌各种变种制剂防治多种林业害虫(细菌),病毒粗提液防治蜀柏毒蛾、松毛虫等(病毒),5406防治苗木立枯病(放线菌)微孢子虫防治舞毒蛾等的幼虫(原生动物),泰山1号防治天牛(线虫)。(2)利用寄生性天敌防治。主要有寄生蜂和寄生蝇,最常见有赤眼蜂、寄生蝇防治松毛虫等多种害虫,肿腿蜂防治天牛,花角蚜小蜂防治松突圆蚧。(3)利用捕食性天敌防治。这类天敌很多,主要为食虫、食鼠的脊椎动物和捕食性节肢动物两大类。鸟类有山雀、灰喜雀、啄木鸟等捕食害虫的不同虫态。鼠类天敌如黄鼬、猫头鹰、蛇等,节肢动物中捕食性天敌有瓢虫、螳螂、蚂蚁等昆虫外,还有蜘蛛和螨类。

2.3应用Bt防治

Bt是一种广谱性细菌杀虫剂,能防治上百种害虫,对鳞翅目害虫特别有效。并且对人畜安全,对植物无药害,不伤害天敌。目前国外生产应用Bt逐年稳步增加,北美防治舞毒蛾的面积达130多万公顷,占实际防治面积的48%,东欧国家也都注重发展Bt杀虫剂防治森林害虫。我国实现了产品标准化,在总体上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其中微胶囊Bt原粉和微胶囊悬浮剂两个剂型对马尾松毛虫等10多种农林害虫都有明显杀虫效果,用药量1500-2250g/hm2情况下,毒效提高20-30%,林业部确定为重点推广成果。由于世界知识经济和环境时代的到来,生物杀虫剂取代化学杀虫剂为主的防治技术已成必然。

3.加强林业病虫害防治工作的策略

3.1构建病虫害预测体系

病虫害预测是运用科学的方法侦察害虫发生发展的动态,并把侦察的材料结合当时当地气候条件、林木生长发育状况,正确推断害虫发生发展的趋势。预测预报是贯彻预防为主的重要措施测报的组织应当是以省、县、市林业局或乡镇为测报单位,场圃、重点村设测报点,形成群众性的测报网开展测报活动,群测群防。

3.2强化营林管理工作

营林防治就是要从生产全局、生态总体入手,首先在树种选择、适地适树、造林方式、抚育管理等方面通过选育抗虫品种,营造混交林,科学地抚育管理,从根本上提高林木自身的保护性能,为预防病虫发生打下基础。但营林防治与其他防治不能分割,既不能单纯依靠营林防治,又不能脱离营林防治,单一地依靠其他防治。大面积纯林是病虫发生蔓延的温床。封山育林,保护灌木蜜源植物,把单纯林逐步改建为混交林,单层林变复层林,疏林变密林,逐年形成树种多样、林种多样、林分类型多样的森林体系。以护为主,护、繁结合,建立保护区,完善生物群落,提高林木的保护性能是预防工作的基础。达到有虫不成灾。

3.3积极开展综合治理

化防与生防相结合,避免或减少二者之间的矛盾,使其互相协调,互为补充是当前综合治理系统中重要一环。综合治理并不排斥化学防治,它是重要的一项急救措施但不是惟一的防治措施。一般成林逐渐建立了稳定的种群结构,利用生物潜能辅以其他措施,在特殊情况下以化防为急救措施。一般幼林、纯林也应开展多途径的生物防治,如寄生性、捕食性昆虫、微生物、益鸟的招引利用等,在必要的化防中应做到合理用药,选择对天敌无害、对害虫有效的药剂、时间和施药方法。如菊酯类农药毒笔、毒绳触杀松毛虫以及氧化乐果等涂环内吸防治松毛虫、松干蚧等,这些方法既能杀虫又能保护天敌。

4.结语

总而言之,随着我国人工造林面积的逐年增加,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也日益繁重。因此,我们必须从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出发,严把检疫关,在加强监测的基础上,以营林措施为主,药剂防治为辅,治理好森林病虫害,促进我国林业的可持续发展。 [科]

【参考文献】

[1]黄延安.林业病虫害原因及防御措施探讨[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0.24.

害虫防治的主要方法篇6

关键词:病害;虫害;预防;综合治理

中图分类号:F326.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9944(2014)10003402

1森林病虫害防治管理的概念

森林病虫害是一种非常普遍的自然灾害,相比较虫害,病害的发展更具隐蔽性。病虫为害所致林业损失远超其他自然灾害。如果是林木病虫害导致林木大量死亡,甚至会导致生态系统和人类生活环境的破坏。

森林病虫害防治,是守护人类森林生态系统的稳定和生物的多样性,减少森林病虫害等有害生物对森林的危害,促进林木健康生长的森林生产经营活动。

2森林病虫害防治管理的基本原则

森林病虫害防治的基本原则是要依法进行森林病虫害的防治管理,也就是说森林病虫害防治管理要受法律指导和制约。

3森林病虫害防治管理的主要内容

3.1管理机构设置及管理制度的确定

主要包括森林病虫害防治的检疫管理机构设置,管理水平和管理的幅度确定,管理者的配备,各机构和人员,职责的区别,重大法规和基本的管理制度的建立,各项规章制度的确立等。

3.2森林病虫害预测预报管理

主要包括森林病虫害监视和预测预报网络管理和森林虫情、病情、鼠情的调查,预测、预报技术,方法的确定和管理等。

3.3预防管理

主要包括生产过程的组织,预防计划、生产作业计划的制订、执行及质量检查和效果的评价。防治工作和预防成本管理,劳动组织形式,日常的生产管理等。

3.4森林植物检疫的管理

主要包括主要对象的确定,检疫感染地域和保护区的划分和管理,森林植物检疫技术,方法和程序的管理,无检疫对象林木种苗繁殖基地的建设和管理等。

3.5资金管理

主要包括森林病虫害防治的检疫资金的预算编制、申报和批准,预防和资金的使用管理,森林植物检疫费使用管理等。

3.6计划管理

主要是各种计划的制订、执行、限制和检查分析等。

3.7预防和治疗及检疫设备和物资的管理

主要设备和物资的日常管理、维护,设备的利用、改造和更新,物资进购和维修管理等。

4森林病虫害防治在现代林业中的地位

和作用 其重要性表现在:

(1)病虫害防治本身是森林经营的组成部分;

(2)病虫害防治是林业生产中的重要环节。

森林病虫害防治为保护森林资源及森林的可持续经营提供条件。通过检疫、监视和防治等手段可以避免灾害的发生、扩散和减少灾害损失。

5林业生产中的病虫害的分类、症状及传

播特点5.1病害

(1)生理病。引起生理病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而最主要的是气候因素和土壤因素,其中气候因素又包括温度、湿度、营养失调及大气污染等。

症状:不传染,不腐烂。徒长、瘦、老化、个子不高、枯枝、流胶、小叶、黄叶、枯叶、畸形、小果实、颜色丑、萎缩、萎蔫等,严重时全叶黄化直至死亡。

(2)病毒病。病毒只能通过微小伤口侵入树木,因此只要树木不受机械伤害,便不会感染病毒病。

症状:病毒病绝大多数是系统染的,局部性病害很少。腐败、花叶、皱叶、卷曲、痘斑、斑点和条斑、黄褐斑、环斑、线纹斑、褪色、肿树枝、扁平的树枝、软枝、枯萎顶、软木等是其主要症状。

(3)细菌病。在自然条件下,细菌的传播主要依靠雨滴的溅洒作用,少数主要靠昆虫传播。故传播的距离一般不远。由于侵入和传播都有赖于雨露的存在,所以,细菌病害的发生与猖獗往往与湿度的高低及一年中雨露的分布密切相关。

症状:感染、腐烂,一般不太烂。小斑点疱疹,斑点,斑点的连接形成斑块,潮湿并流出腥味的粘液,严重时结痂,溃疡。

(4)烂根真菌病。风对烂根真菌病的传播几乎不起作用,在较小范围内,病原物的主动传播和水流的传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根部相互接触也是传播的一种重要方式,因此,根病的传播与枝叶病害比较是很缓慢的。

症状:根际发生絮状霉菌层,蜘蛛状菌丝,菜籽鼠粪状菌核,绳状菌索,各种各样的形状的磨菇等。根部腐烂呈褐色,黄叶枯萎。

(5)枝干真菌病。病害的发生和消长与寄主树皮含水量、发育状况密切相关,此外虫害、冻伤、各种机械伤口、修剪和嫁接伤口也是真菌性枝干病侵入寄主的主要途径。

症状:溃疡,枯萎,暗斑。

(6)锈菌。主要借风传播,此外低温天气有利于病菌的形成与传播,也有利于其萌发和侵染。

症状:白粉病表现为茎和叶为赤褐色;叶正面出现锈斑,叶背的黄色锈斑扩大并隆起,直至出现黑色溃疡,或棕色长毛。

5.2虫害

①蛾蝶蜂蝇类;②硬壳虫类;③蚜、虱、叶蝉、蓟马;④螨类;⑤潜叶虫类;⑥蛀木虫类;⑦线虫类;⑧地下虫类;⑨螺类;⑩鸟类。

6森林病虫害防治中出现的问题和防治

方法6.1出现的问题 近年来,由于大量地长期使用和滥用农药的面积大,环境污染严重,森林生物多样性和森林生态系统遭到破坏,造成恶性循环。

农药的使用,不仅杀死大量的天敌,也使害虫产生抗性,从而使害虫的密度也成倍增加,导致生态链和食物链的中断,从而影响人类自己。

6.2防治方法

应用生物、物理、化学、微生物等相结合的方法对森林病虫害进行综合防治,把病虫害对林木的危害程度降到最低。

生物防治方法:灭幼脲类生物药剂。

物理防治方法:黑光灯诱捕,开隔离沟带等。

化学防治方法:用低毒,低残留化学药剂在无风、晴天的条件下均匀喷洒。农药不能单一长期使用,应交叉使用。

微生物防治法:利用微生物进行有效的防控,减少和降低灾害。

2014年10月绿色科技第10期

王建玉,等:林业生产中病虫害的预防与治疗管理资源与产业

7病虫害综合管理

在保护环境的前提下,关注自然控制作用的对病虫害管理系统,它考虑到害虫种群与环境之间的动态关系,尽可能合适的技术措施和各种协调使用的行政手段,在经济上使害虫种群控制在允许的水平,并获得最佳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关键的一点是了解生态系统中害虫种群动态,依照遗传学和林业经济学知识,制订计划,各种手段有机配合,使害虫种群低于经济阈值。

在林业生产中,病虫害的预防和治疗应根据病虫害发生的特点、危害程度和危害方法,进行及时、有效地预防和治疗,以免给林木生产造成重大的损失。还我们一个绿色、健康的大家园。

参考文献:

[1]金晓伟,于莉彬.浅谈林业病虫害的防治 [J].中国科技纵横,2012(3).

[2]李彦波.试论林业病虫害的防治[J].科技研究, 2014(1).

[3]赵宪波.探讨林业病虫害的防治措施 [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1(22).

害虫防治的主要方法篇7

[关键词] 桃树 病虫害 综合防治 天敌

[中图分类号] S436.62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3)05-0117-01

桃树病虫害的综合防治, 是根据桃树病虫害的种类及其发生、危害特点, 把植物检疫、农业防治、生物防治、物理防治以及化学防治等多种方法结合应用, 以求相互协调, 取长补短, 达到既有效控制和防治病虫的危害, 又实现经济安全的目的, 从而实现桃树栽培的优质、高产、安全、高效。

一、桃树病虫害综合防治方法

1.植物检疫法

主要包括培育无病虫种苗, 将危险性病虫害消灭或封锁在局部发生地区, 以及实行种苗产地检验、消毒等项内容。这种方法能有效地防止桃树的危险性病虫害的蔓延传播, 从而实现引种成功。

2.农业防治法

从病虫、桃树植物与环境条件的复杂关系中, 找出影响病虫害发生、发展的有关因素, 针对病虫害生活史中的薄弱环节, 结合栽培技术措施, 达到抑制和消灭病虫发生、危害的目的。其主要措施包括选育抗性品种、土地深翻整平、轮作换茬、科学施肥、合理浇灌、田间清洁、合理密植及整形修剪等。

3.生物防治法

利用有益生物消灭有害生物的病虫害防治措施。害虫生物防治经常利用的有益生物有捕食性昆虫、寄生性昆虫、微生物、鸟等。病害的生物防治则主要利用抗生菌和抗生素。

4.物理防治法

根据寄主植物、害虫, 或病原体的形状、大小、习性以及生理特点等, 利用日光、变温、风力、比重等物理机械作用,来达到防治病虫害的目的。常用的方法包括选种、温度处理、诱捕、隔离保护以及人工防治等。

5.化学防治法

这种方法就是利用化学药剂来消灭和预防病虫害, 是目前桃树栽培中采用的主要方法。具有方法简便易行、应用范围广、防治效果好、能够在短时间内达到防治目的等优点。同样, 也存在污染环境、杀死有益生物、残留毒性等问题。

二、驻马店地区桃树病虫害综合防治措施

驻马店地区桃树栽培发展较快, 目前全区桃树面积已达10000多亩,在桃园管理中, 病虫害防治仍然是一项技术性强、操作难度较大的工作。特别是一些新建桃园, 病虫害防治比较薄弱,往往造成品质下降、产量降低、农药残留量超标、环境污染等问题。在当前提倡环境保护、食品安全、无公害生产和发展绿色食品的新形势下, 传统的以化学防治为主要手段的病虫害防治措施, 已无法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 急需进行改进, 变被动防治为主动防治, 变单一手段为综合措施。为此, 我们根据多年的实践经验和新的桃树病虫害防治理念, 提出桃树病虫害综合防治措施。

1.改善桃园土、肥、水管理水平, 改良土壤, 平衡施肥,合理灌溉, 以增强树势, 提高树体的抗危害能力。在施肥时期上, 重点是秋施基肥; 在肥料的选择上以有机肥为主; 在追肥选择上, 前期以氮肥为主, 中后期以磷、钾肥为主。

2.提高桃树整形修剪技术水平, 培养良好的树体结构, 改善树体光热条件。改短枝修剪为长枝修剪, 对桃树的一年生枝条, 只采用疏剪、长放的修剪方法, 基本上不进行短截修剪。枝组的更新采用缩剪的方法。根据栽植密度和树形、主枝数量应控制在1500 个/ hm2 左右, 原则上不留侧枝, 每个主枝上留6~8a 大中型结果枝组, 主枝角度控制在50~60°。在采用长枝修剪后, 必须强化疏花疏果和夏季修剪, 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

3.结合桃树冬季修剪彻底做好清洁果园工作。首先将病枝、虫枝、病僵果彻底剪除; 其次是将病虫主枝主干进行刮治; 还要对园内枯枝、落叶、杂草等彻底清扫干净, 集中烧毁或深埋。

4.桃树萌芽前喷洒5°Bé石硫合剂, 做好桃园的全面消毒工作。石硫合剂是比较理想的铲除剂, 对多种越冬的病虫源具有杀灭作用, 必须做到喷洒细致周到, 以达到减少桃园病虫害发展源, 预防病虫害发生的目的。

5.桃树展叶后, 桃蚜、桃粉蚜、桃瘤蚜陆续上树为害,但紧跟着瓢虫、食蚜蝇、草蛉、蜘蛛、蚜茧蜂、捕食蝽上树食蚜, 要很好的保护和利用这些天敌, 以达到控制蚜虫的为害。若发生严重不能控制, 可用40%乐果乳剂5~10 倍涂干。方法: 用刮刀把主干表皮刮掉10~13cm 宽, 涂药后用废纸包扎紧即可。这样既可控制蚜虫为害, 又可保护天敌。

6.桃树落花后, 依据主要防治对象、兼治对象、用药历史、药源等确定农药种类、浓度、喷药时间。如主治梨小食心虫、桃柱螟、细菌性穿孔病、卷叶蛾、山楂红蜘蛛、蚧壳虫等,可喷0.3~0.5°Bé石硫合剂混50%杀螟松1000 倍, 或0.3~0.5°Bé石硫合剂混50%敌抗灵1000 倍液, 都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7.麦收前后是桃红颈天牛羽化交尾期, 早晨人工捕杀成虫, 可收到明显效果。或在春季幼虫为害排出新粪时, 将0.075~0.15g 的磷化铝片剂塞入孔内, 然后用泥封严虫孔, 效果达98%以上。值得注意的是, 磷化铝为剧毒熏蒸剂, 分割时要在通风的地方快速进行, 并在密封容器中保存。

8.桃树、梨树混栽的果园, 梨小食心虫往往为害较重,造成桃树新梢折断, 可在6 月份人工摘除折梢, 压低虫口基数, 减少树上用药次数, 尽量避免农药对天敌的影响。在梨小食心虫产卵时期, 可人工释放赤眼蜂进行生物防治。末代幼虫脱果前, 在树干上离地面30cm 高处绑缚草把, 诱集越冬幼虫, 天气最冷时, 解下草把烧毁, 杀死越冬幼虫。

害虫防治的主要方法篇8

关键词:园林绿化;植物病害;虫害防治

DOI:10.14051/ki.xdyy.2016.02.030

1园林绿化植物病虫害发生的原因

1.1检疫不严格,出现外来生物

在园林绿化植物的配置中,追求生物多样性和设计个性化,会增加外来树种的直接调入,带来生物入侵的风险。据统计,已经有400多种外来生物侵入我国,发生的范围较广,危害程度也在不断加重。

1.2设计不合理,引发病虫害

在园林绿化植物设计中,因为对美观效果的追求,设计格局会影响植物的生长,以致引发病虫害。盲目设计和种植外来花木,都可能带来新的病虫。设计不合理,影响植物成长的环境,导致其适应能力降低,易受病虫害侵害。

1.3不合理用药,病虫害防治难度增加

在病虫害防治中,不合理地使用化学药物,不仅污染环境,也影响天敌生物。如果长期使用同一农药,会使病虫害产生较强的抗药性,增加综合防治的难度。

1.4城市环境变化,引发病虫害

城市环境复杂多变,工业和交通产生的废气和烟尘都可能导致植物叶片褪色、皱缩或大量脱落,植物的呼吸也会受到影响,增加植物染病的风险。

2园林绿化植物病虫害综合防治措施

2.1加强植物检疫工作

在自然条件下,病虫害的产生具有一定的地域性,能够通过人为因素进行传播,从一个地区传到另一个地区。在城市园林绿化不断发展中,工作人员为更好地丰富园林景观,经常引进一些外来物种,这些物种的增加方式,为病虫害的传播和蔓延提供较好的途径。所以要加强植物的检疫工作,尤其针对外来物种,要进行严格的调查与分析,避免打破原有的环境,引发病虫害。

2.2提高养护管理力度,增加园林绿化植物抵抗病虫害的能力

使用栽培和管理技术,能够改变病虫害适合生存的条件,降低其成活的机率,抑制病虫害发展。合理设置园林绿化植物格局,能够让植物与环境相互适应,使其健康生长,增加抵抗病虫害的能力。工作人员在树种搭配中,要将有共同病虫害的树种、花草分开。在管理中,进行合理的浇灌和施肥,改善植物的营养条件,让绿化植物能够健康生长。在施肥过程中,所施肥料要充分腐熟,通过其放出的热量,杀死植物中的病原菌,达到预防效果。

2.3物理及机械防治

工作人员可以使用简单的工具,如光、电、辐射物理技术等,进行病虫害防治,既降低对环境的影响,又不杀伤天敌。也可以使用毒饵或是饵木诱杀的方式,主要在害虫吃的食物中,加入毒剂杀死害虫。利用害虫在某一特定时段的特殊习性,也能杀死害虫。需设置类似的环境,引诱害虫步入陷阱,将其杀死。人工捕杀法是一种最为直接的方法,可以使用简单的器械或是工具杀死害虫。这种方式比较原始,简单方便,在点片出现害虫的区域比较适用。

2.4生物及化学防治法

利用有益的生物或是代谢产物进行病虫害防治。这种方法具有较高的安全性,能够保证人、畜、植物安全,不会造成环境污染。在生态的良性发展中,这种方法比较适用。通过化学药剂进行病虫害防治,主要是针对大面积发生的病虫害,能够快速杀死害虫,不会受到地域的限制。化学防治的手段主要是采用机械化操作,这个过程会造成一定程度的环境污染,使病虫产生抗药性,无法有效控制病虫害。为减少这种缺点,应合理使用农药,充分掌握药剂的剂型、毒性、防治对象和使用方法等,认真贯彻经济、安全的原则,选取有利的防治期。首先是在病害发生初期或是虫害的幼龄幼虫阶段施药。在病菌孢子入侵寄主阶段,是病菌生活史中的薄弱环节,要认真了解保护性药剂防治,杀死病虫害。其次可以在天敌昆虫的安全期施药。使用化学药剂进行病虫害防治,要注意保护天敌昆虫,维持生态平衡,如果没有选取合理的药剂,可能会杀伤天敌,导致病虫失去自然的制约。这样即使能够达到一时的防治效果,一旦停止用药,害虫就会迅速增加。最后要交互用药,混合用药。在实际应用中,如果单一使用一种农药进行病虫防治,在一段时间后,这种害虫就会产生抗药性,除非增加使用的浓度和计量,否则无法起到杀死害虫的效果。

3结语

在园林绿化植物病虫害防治中,要了解其产生的原因,然后选取最合适的防治方式。防治方法并不万能,应有机结合多种方法,相互融合,充分体现其优势,做到以预防为主,综合防治,关注园林绿色植物的生态协调能力,由此得到较好的防治效果。

参考文献

1廖秀飞.浅谈园林植物病虫害的发生与防治措施[J].中国农业信息,2014(5)

害虫防治的主要方法篇9

    关键词:化学防治, 生物防治, 物理防治 ,综合防治

    园林植物经常受到各种病虫害的侵袭,产生多种多样的症状大大降低了其观赏价值和生态作用。加之对传统农药的依赖性使用,不仅让一些病虫产生了抗药性,对人畜的安全造成危害,而且还杀死大量的害虫天敌,污染环境等众多的生态问题。所以加大生物综合防治的研究与投入,逐步取代传统的化学防治。

    1.城市园林植物病虫害发生现状及特性

    1.1园林植物病虫害结构复杂和种类繁多

    园林植物品种多,结构复杂,设计和配置千差万别,多种多样的植物种类、丰富的数量为病虫的发生提供了丰富的食物源和寄主,形成了园林植物特有的病虫害结构和种类[1]。

    1.2园林植物病虫害发生具有频繁性与长期性

    现在大多数城市都流行从外地引进边缘树种使园林植物的抗逆、抗病、抗虫能力减弱,加上其生长环境透气性差、长期缺水、缺肥、空气污染严重、光照条件不足导致了园林植物病虫害发生的频繁性与长期性。 

    1.3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具有复杂性和特殊性

    园林植物的品种日益丰富,以及园林植物本身所处环境的特殊性,决定了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止的复杂性和特殊性。在改革开放的过程中,国外园林风格不断传入我国,植物的配置和园林植物种植方式更加灵活,如疏林草地、规则绿化等打破了格局。园林植物种类、数量以及绿化面积大幅增加改变了城市中原有的主要病虫害的种类和危害。如今蛀干害虫、5小害虫(蚜、蚧、螨、粉虱、蓟码)和生态枝干病害已经成为城市园林主要病虫害。据全国33个城市近年调查显示,我国仅蚧虫就有1024种[2]。

    2.园林植物病虫害现行的主要防治方法

    2.1化学防治

    在搞好预测预报的前提下,正确的使用农药进行防治,一般可以取得良好的防治效果。目前国内常用的杀虫剂有爱福丁、吡虫啉、锐劲特、灭幼脲等;杀菌剂有百菌清、多菌灵、粉锈宁、甲基托布津等。在园林植保工作中主要用的施药方法有喷雾、熏蒸、毒笔涂环、蛀空注射等。但是大量的采用化学防治造成了严重的土壤、水域、空气污染。

    2.2物理防治

    物理防治目前在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上应用的不太广泛,没有形成一定的规模。主要的防治方法有如利用一些害虫的趋光性,在园林植物上悬挂黑光灯或高压灭虫灯来诱杀成虫。有条件的地方,环保部门还可以采用超声波、热处理、射线照射等方法处理种子和插条,消灭病原物或害虫。我国北方利用松毛虫下树越冬的习性,在春季松毛虫上树前扎上塑料带,可阻止越冬害虫上树,减轻其危害。

    2.3生物防治

    目前主要应用的生物防治方法有微生物制剂、释放天敌、喷洒性外激素等。微生物杀虫剂主要有白僵菌、苏云杆菌、昆虫病毒等。自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我国已经将春尺蠖多角体病毒分别用于防治春尺蠖、马尾松和舞毒蛾。利用枝顶孢霉防治杨干象,用泰山一号线虫防治杨树天牛也取得了明显的效果。目前我国应用较多的寄生性天敌昆虫有赤眼蜂、肿腿蜂、姬小蜂、蚜小蜂和天牛蛀姬蜂等;捕食性的天敌昆虫有蒙古光瓢虫、异色瓢虫等。经过多年生产时间证明,在一定范围内人工释放赤眼蜂是在低虫口密度条件下控制松毛虫的好方法。在杨树人工林中悬挂人工鸟巢的方式招引大山雀、啄木鸟、灰喜鹊等益鸟,可以明显降低食叶害虫和蛀干害虫的密度。

    3.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的发展方向

    3.1防治策略向以生态学为基础的可持续方向发展

    自然状态下植物一病虫一天敌间遵循生物共生、循环、竞争的法则,存在某种自然控制关系,使得病虫种群密度始终维持在一个正常的水平上波动。在制定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策略时,从生态学的观点出发,辩证的看待环境、植物、病害、虫害、天敌和各种防治措施之间的内在联系,坚持可持续发展,克服短期行为,从控制病虫害的基础抓起,把病虫害防治纳入园林建设总体工程范畴。在树种的选择上,以乡土树种为重点;在防治病虫害时,尽量避免单一病虫和单一植物多种病虫防治。只有这样,才能达到可持续控制园林植物病虫害的预期效果。

    3.2防治手段向预防为主、综合治理方向发展

    园林植物的病虫害的综合防治逐渐成为未来的发展方向。首先,科学的种植、养护和管理,营造不利于病虫害发生的生态环境。在城市绿化设计时,从城市园林生态系统总体出发,依据主要病虫的发生、危害和发展的生境要求,抓住影响病虫的主要生态因子,通过科学种植、养护和管理,营造出有利于园林植物和天敌,不利于病虫害发生繁衍的生态条件,提高园林植物的抗性,达到预防或减少病虫发生的目的。   

    其次,要加强生态手段防治园林植物病虫的研究与开发,大力开展生物防治。如保护和利用害虫天敌、人工繁殖、释放天敌,或引入外来天敌,或选用生物农药和化学信息素来防治园林害虫。利用化学信息物质控制天敌的行为来控制害虫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害虫控制方法,在园林植物害虫持续控制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3]。第三合理的使用化学农药,改进农药施用技术。根据测算,常规喷雾从施药器械里喷洒出去的农药只有25%~50%能沉积在植物叶片上,不足1%的农药能沉积在靶标害虫上,而真正起到杀虫作用的农药只占0.03%[4]。

    3.3效果评价向多指标综合评价方向发展

    从园林植物病虫害的生态调控、综合防治以及害虫生态治理的角度,仅以杀害有害生物个体为唯一目的的做法,即使获得100%的防治效果也不能说是最好的,也不能算是真正的防治效果,它必然会导致恶性循环和次要害虫上升为主要害虫。因此必须以生物间动态平衡规律去考虑防治措施对园林植物病虫害的防治效果,防治病虫的目的不是消灭害虫,而是要控制病虫,使其不对园林植物造成明显的危害。未来的发展趋势是将预防放在第一位,把防治作为预防的补充,坚持效果第一和追求较长时间持续防治的衡量标准,以持续发展为方向,从而使病虫害管理提高到一个新的境界[5]。

    3.4发展相生植保

    利用生态环境对病虫害固有的免疫力,发展相生植保。生态环境对病虫害是有免疫力的,充分利用生态系统中固有的动植物间食物链关系种植相生植物,提高这种免疫力。合理的植物组成是控制园林植物病虫害的有效措施[6]。

    4.结束语

    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是一项长期繁重的养护管理工作,是绿化成败的关键之一。我们相信,随着害虫可持续控制理论、生物防治方法、物理防治方法的不断完善,只要坚持以科学的理论为指导,灵活的运用各种新技术、新方法,从不同的层面和视角不断探索研究和实践,就一定会使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工作逐步完善,并越来越符合城市发展和人类生存的需要。

    参考文献:

    [1]郑进.园林植物病虫害发生特点与防治进展[J].湖北园林科技,2003(3):27-30.

    [2]徐公天.我国城市园林植物病虫害的现状及对策[J].中国森林病虫,2002,12(1):48-52.

    [3]尤民生,王海川,杨广.农业害虫的持续控制[J].福建农业大学学报,199,28(4):434-440.

    [4]邹志燕,李磊.城市园林植物病虫害发生特点与防治对策[J].广东园林,2007(2):65-67.

害虫防治的主要方法篇10

关键词:造林工程;病虫害;生化防治;呼伦贝尔

中图分类号:S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944(2016)05-0119-02

1 引言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对生态环境的认识越来越深刻。在工业时代,生态环境遭到了非常严重的破坏,这种情况下,植树造林成为了保护环境的重要手段。但造林工程若是单一树种,特别容易吸引某种特定害虫,且病虫害繁殖能力非常强,对造林工程的破坏非常大。因此,研究造林工程病虫害的发生特点以及处理办法,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2 造林工程病虫害防治的重要性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必然需要提高绿色植物的覆盖率。造林工程不仅能够保护生态环境提高森林覆盖率,还能够有效避免各种自然灾害,净化空气,有益于人们的身心健康。但造林工程易发生病虫害,严重影响到造林工程的发展,为了更好地避免病虫害对造林工程的影响,就必须采取有效的措施来防范造林工程中病虫害的发生。

3 造林工程病虫害特点

3.1 危害范围广

在我国造林工程的发展过程中,病虫害在樟子松等单一树种的种植中普遍存在,主要表现为危害范围广,难以进行控制。病虫害的繁殖能力较强,如果没有及时对病虫害等进行处理,害虫的繁殖就会越来越多,从而威胁到整个森林的存在。我国很多地区的造林工程都是由于病虫害而遭到破坏,森林面积大大减少,严重影响了森林的长期稳定生长。

3.2 病虫害种类多

造林工程病虫害的另一大特点就是病虫害种类多,目前已知的病虫害种类就达到了几十种,并不断有新的虫害出现。以我国“三北”地区主要造林树种之一的樟子松为例,樟子松森林中常见的病虫害有松针锈病、赤枯病、红斑病、松枯梢病、松梢螟、球果螟、松毛虫等,其分布范围、危害程度各不相同,给樟子松病虫害防治工作者带来了很大的困扰。

4 造林工程病虫害的处理办法

4.1 加强预警

病虫害预报监测工作是造林工程病虫害防治的基础。因此,工作人员要加强预警工作,将病虫害的预报监测放在工作的首位,在管辖的林区内开展病虫害情况调查,准确而全面地掌握林区病虫害情况,做到发现森林病虫害后第一时间内进行防治。由于造林工程病虫害发生速度极快,相关部门要以县级监测中心为基础,以省级重点监测中心为骨干,以部级监测中心为龙头,建立并完善检疫御灾体系、病虫害防治预警体系以及防治减灾体系,不但要能够掌握林区内病虫害发生情况,进行区域性的预警,还要结合林区气候条件以及实际的森林资源情况等对林区主要的病虫害进行长期的监测与预警,以便及时掌握病虫害发生的情况,为造林工程病虫害防治工作的开展提供依据。

4.2 多手段防治

4.2.1 生物防治

在造林工程病虫害防治工作中,生物防治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杀灭害虫。因此,保护害虫的天敌非常重要。与化学防治等防治方法相比,生物防治对林区环境和人畜等危害程度较小,具有长期性的优势。以樟子松松梢螟和球果螟防治工作为例,工作人员可以采取放蜂治螟,在每年松梢螟和球果螟产卵集中的时期,采用寄生蜂保护器,培养长距茧蜂,使其寄生到松梢螟和球果螟幼虫体内,进而消灭害虫。

4.2.2 物理防治

物理防治是一种综合性的病虫害防治措施,其使用简便,效果明显,对林区没有污染。具体来说,造林工程中的物理防治措施主要有人工捕杀、隔离法以及诱杀法等。人工捕杀指的是对病虫害中个体较大的、容易捕捉的害虫,工作人员可以动员林区周围居民进行人工捕杀,并配合其他防治措施进行防治,这种防治方法成本低、效果显著;隔离法则指的是对于一些传播速度快,扩散迅速的害虫,为了防治病虫害的范围进一步扩大,保护其他未发生病虫害的林区资源,工作人员可以在病虫害发生地与未发生病虫害的林区之间建立隔离带,从而阻止病虫害的进一步扩散;诱杀法指的是工作人员利用害虫的某种趋性进行诱捕,这种防治方式使用简便,经济高效,常见的诱杀法有灯诱捕杀法等,其利用害虫的趋光性进行捕杀。以樟子松松毛虫防治工作为例,在松毛虫上树之前的早春时期,工作人员在樟子松树干距离地面1 m处缠绕毒绳或者是塑料环,要注意在用毒绳隔杀松毛虫幼虫时,毒绳药物有效期要在松毛虫上下树开始后的一个月左右。采用塑料环时,环的宽度要略微宽于松毛虫体长,缠绕前要将樟子松塑料环下有沟缝的粗皮进行刮平,以阻止身体较小的幼虫钻过。

4.2.3 化学防治

在现阶段的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中,化学防治是使用最为普遍的一种方式。工作人员在使用化学药剂时,要结合林区病虫害发生的实际情况,针对性地在品种繁多的化学农药市场上选择合适高效的化学药剂。另外,工作人员还要在林区病虫害防治工作的关键时期进行用药,用最少的用药得到最佳的效果。对于造林工程中的一些常见病虫害,要使用对口药物,并严格按照相关标准对化学药物进行配兑,以杜绝滥用、乱用现象。以造林工程中常见的樟子松为例,采用化学防治方法防治樟子松松针锈病时,可以在樟子松上喷洒25%浓度的三唑酮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和0.3~0.5波美度石硫合剂或者是15%浓度的粉锈宁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其用药间隔为15 d,喷洒2~3次。另外,62.25%浓度的仙生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者70%浓度的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12.5%浓度的烯唑醇可湿性粉剂2500~3500倍液也可以达到较好的效果;采用化学防治方式防治樟子松赤枯病时,可根据本地区实际的气候情况,在樟子松上喷洒20%浓度的三唑酮乳油800~1000倍液以及70%浓度的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700~1000倍液,喷洒3~4次。另外,还可以喷洒40%浓度的多菌灵胶悬剂500倍液和75%浓度的可湿性粉剂700倍液,喷洒间隔为15 d。

5 抚育管理

抚育管理是造林工程中对病虫害常见的处理措施之一。以樟子松为例,当樟子松林区发生松针锈病、赤枯病以及红斑病等病虫害时,工作人员要加强林区的抚育管理,提高抗病能力,及时清理林区,保证林区通风性、透光性良好,尽量减少病虫害发生的概率,严禁调运带病的苗木以及上山造林,防治病虫害的进一步蔓延。

6 结语

总而言之,造林工程病虫害危害范围广,种类繁多。在实际的防治工作过程中,人们要根据病虫害的实际发生情况,加强预警,进行抚育管理,并合理选择防治方法,以促进造林工程中林区资源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吕永禄.工程造林区森林病虫害的防治策略分析[J].科技传播,2013(22).

[2]牛有林.林业病虫害的特点及预防措施[J].现代农业科技,2013(22).

[3]曲宏伟.浅论造林工程病虫害防冶研究[J].农民致富之友,201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