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低能耗建筑技术标准十篇

时间:2023-10-20 17:26:52

超低能耗建筑技术标准

超低能耗建筑技术标准篇1

关键词:近零能耗建筑;室内舒适性;建筑能耗;精细化

一、引言

伴随着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能源危机及环境问题随之而来。从全球建筑能耗占比和中国建筑能耗占比来看,建筑领域是能源消费和碳排放的“大户”,建筑从建造到使用终止的整个生命周期都会消耗大量的能源。从世界范围来看,欧洲作为世界上建筑节能领域发展最为先进的地区,早在2010年就提出了逐步通过近零能耗建筑的普及,向零能耗建筑和产能房的目标迈进;自2020年起欧盟的27个国家必须采用被动房建设标准,所有新建建筑达到“近零能耗建筑”要求。美国也明确了建筑节能战略目标:在2020年“零能耗住宅”可市场化;到2030年所有的新建商业建筑达到近零能耗状态等。随着我国协同推进新型城镇化与乡村振兴,响应“30·60”双碳目标等,近零能耗建筑满足高舒适度和低能耗的双重要素成为各级政府绿色建筑管理部门的主要扶持和发展方向,正面临规模化、区域化发展的新形势。随着国家标准《近零能耗建筑技术标准》(GB/T51350—2019)的颁布实施,我国超低/近零能耗建筑进入快速发展阶段。无论是从可持续发展角度还是民生建设需求角度,加快推广超低能耗建筑和近零能耗建筑意义重大,同时对助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二、近零能耗建筑及其在我国的发展

“近零能耗建筑”的理念来自于德国的“被动房”。迈向零能耗建筑的过程中,根据能耗指标可划分为:超低能耗建筑、近零能耗建筑、零能耗建筑。近零能耗建筑是指适应气候特征和场地条件,通过降低能耗的被动设计技术和主动技术措施,最大程度地运用当地可再生能源,在运行阶段以最少的能源消耗提供更舒适的室内环境的建筑。近零能耗建筑其室内环境参数和能耗指标须符合我国相关标准规范,零能耗建筑是近零能耗建筑发展的更高层次,可实现建筑使用过程的低碳化、零碳化。推动建筑迈向近零能耗,实现建筑达到零能耗是全球的发展趋势。我国在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领域的发展超过十年,当前,已迈入建设超低能耗建筑的新阶段,在有条件的地区率先推行近零能耗建筑,最终实现建筑零能耗。近零能耗建筑要求建筑物必须在能源消耗、热负荷和室内环境参数等方面符合特定的标准,其主要技术思想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充分考虑室外气候条件和自然环境条件,气候条件是影响建筑能耗的重要因素,每个地区都有自己的气候条件,被动式近零能耗建筑应与之相适应,因地制宜地选择高保温隔热与高密闭性的建筑围护结构、建筑无热桥处理等适应气候的技术;二是实现超低能耗/近零能耗的能耗标准,通过自然通风、自然采光和建筑遮阳等设计,降低建筑能耗需求,并充分考虑可再生清洁能源的使用,实现近零能耗的目标;三是符合高质量的室内环境参数及室内热舒适标准,提高建筑围护结构的气密性,增加居住舒适度,同时,选取超低能耗、新型环保建筑材料。

三、近零能耗建筑建造的关键技术

我国零能耗建筑起步较晚,超低能耗/近零能耗建筑全生命周期技术及相关体系还亟待发展,需要科学的规划设计、精细的施工和智慧化运行,这也是近零能耗建筑建造三个阶段的关键技术应用。

(一)设计阶段的应用

通过近零能耗建筑优化设计,利用最先进的建筑材料以及节能设备,在建筑的初期阶段将近零能耗建筑的能耗和成本降到最低。1.建筑围护结构高性能优化设计近零能耗建筑包括综合利用被动式节能技术的建筑。建筑能耗的75%是由围护结构传热造成的,护结构(外窗、外墙、屋顶、地面等)设计是近零能耗建筑节能的关键。第一,近零能耗建筑外墙设计。影响外墙保温隔热性能的主要因素是其结构设置和所使用的材料。从结构上来看,外墙保温方式有内保温、夹心保温和外保温,可通过增加保温层厚度和外墙高密闭性技术来提高保温隔热性能。从材料上来看,外墙常用的保温材料有加厚的石墨聚苯乙烯板(GEPS)、挤塑聚苯乙烯板(XPS)、250mm岩棉/双层等。第二,近零能耗建筑屋面设计。从结构上来看,屋面保温主要有架空式保温层面、通风屋顶、反射屋顶等措施。从材料上来看,屋顶保温层应保持连续性,优先选用高性能保温隔热材料。第三,被动式建筑外窗设计。外窗系统是建筑围护结构保温的薄弱环节,窗框部位易引起热桥效应,是影响围护结构保温、防水和气密性的关键部分。从结构上来看,主要参数考虑建筑的窗墙比、材质和气密等级。从材料上来看,常用的被动式窗系统通常窗框大多选择铝包木、PVC包PS型材等,玻璃则采用三玻两腔中空玻璃等高性能材料,例如,铝包木三玻两空窗、PVC包PS型材三玻两空窗等。第四,近零能耗建筑无热桥、高气密性设计。建筑气密性设计参数主要考虑建筑气密层的位置、气密层的连贯性及气密层材料。无热桥设计注重保证围护结构的保温连续性,重视缝隙的密封以及各构件保温连接易形成热桥部位细部节点的无热桥处理措施。由此,通过对围护结构的“被动”保温技术综合设计优化,来提高建筑的保温、气密性,从而保持房屋内部适宜的居住温度,大幅降低房屋总能耗。2.重视自然通风、采光设计近零能耗建筑设计需要根据自然条件和场地条件,更多利用自然通风、自然采光和建筑遮阳的平衡进行合理的节能。建筑首先需要满足保温隔热的基本要求,同时实现自然通风以及自然光采集。良好的自然通风设计可以减少15%的空调运行时间。在进行室内自然通风优化设计时,应考虑朝向、合理布置门窗位置、窗墙比、遮阳等,使建筑获得最大限度的自然采光和通风。通过自然通风实现建筑物夏季降温,改善室内空气质量。另外,设置高效新风热回收系统。该系统由新风系统和热回收系统组成,新风系统保证室内空气质量高,同时通过回收利用排风中的能量降低建筑能耗需求。自然采光具体设计靠窗地面积比、窗墙面积比来控制,同时注重实现采光和遮阳的平衡。3.推进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近零能耗建筑指对不可再生能源的消耗为零,用能主要是太阳能、地热能、风能等清洁能源。《近零能耗建筑技术标准》(GB/T51350-2019)中规定:对于近零能耗公共建筑和居住建筑的可再生能源利用率需大于10%。此外,可再生能源作为实现我国2035年能源转型的主力能源,建筑领域应用重点包括太阳能光热、太阳能光伏、浅层地热能以及生物质能利用等形式。设计人员需综合考虑当地的资源和建筑自身条件,因地制宜发展太阳能光热、太阳能光伏、地源热泵供暖供冷以及空气源热泵系统等应用,解决建筑空调采暖、热水供应及照明能源需求问题,推进建筑技术整体能耗的降低。随着近零能耗建筑规模化推广,亟需进一步提升建筑中可再生能源应用比例,从而降低建筑成本。

(二)施工阶段的应用

近零能耗建筑是追求细节的建筑,施工阶段每个细部节点都需要精细化的施工工艺和质量控制。1.加强对施工和管理人员的专业培训现阶段,我国近零能耗建筑处于发展和推广阶段,为实现高保温隔热及气密性,近零能耗建筑的围护结构相较于传统建筑结构更加复杂,施工技术、建材标准均高于普通建筑,这对建筑施工企业的员工素质和能力水平提出了更高要求。建筑企业需要选择经验丰富、技术能力强的施工人员,注重加强专业性技术培训,帮助相关人员快速掌握相关关键技术和具体施工工艺,提高现场工程师、施工人员的专业素养和能力水平,以实现近零能耗建筑专业化施工。2.重视高质量材料、设备的选取近零能耗建筑关键技术参数对建筑材料、设备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近零能耗建筑保温材料的厚度是普通建筑材料厚度的2~3倍,且对窗户、保温材料等也有更高的标准。采购人员必须合理控制材料设备采购程序,将带有绿色建材标识或者高性能节能标识的材料和设备作为首选,对进入到施工现场的建筑材料,根据规定的复验程序进行复验,以保证施工材料和设备均符合近零能耗建筑的特殊要求,保证施工技术与时俱进,从而提升近零耗建筑施工的整体质量。3.全面提高施工质量在建造过程中,近零能耗建筑保温结构的连续性、建筑整体气密性和无热桥处理等都需要精细化的施工和管理。一方面,加强施工全过程管理。现场工程师要提高施工质量管理和控制水平,需要明确高性能围护结构、被动式门窗技术的施工标准,制定科学合理的施工方案,保证每一项施工内容都有相对应的质量管理措施。实现全过程、精细化管理,对施工中容易产生热桥和影响气密性的施工部位格外重视,并认真细致地做好施工细节的控制和管理。另一方面,保障施工人员在作业时操作规范。从保温层、外窗安装、高效新风热回收系统、被动式胀栓加固等安装到整个建筑完成都需要精准施工。气密层和冷热桥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建筑的整体效能,因此应根据相关施工规范,保证建筑的气密性,实现保温层的连续,外墙板拼缝保温节点、外窗保温节点、穿墙管保温节点等部位的冷热桥断桥处理及精细化施工,从而切实有效地保证建筑工程施工质量。

(三)运行维护阶段

暖通空调等系统的运行和管理是建筑节能的重要环节,应构建能耗、能效一体化运行管理体系。建筑运行维护阶段,除了采用能耗较低的采暖、空调方式等,采用智能化的用能控制技术,实现采暖、空调、照明及电梯、可再生能源系统的优化运行是实现建筑节能的重要环节。建筑运行期间,以环境舒适度和系统能耗为目标,一是结合实际情况进行能耗使用情况分析,实现能源系统精细化运行管理。二是实时监控建筑物的内采暖、空调等运行过程,根据运行记录或异常情况分析,及时发现、处理系统运行中的问题,从而提升建筑用能系统的效率。

四、结语

超低能耗建筑技术标准篇2

关键词:绿色;超高层建筑;重点;难点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环境问题,面对日益紧张的能源形势,在各个行业中践行绿色环保成为重要的发展趋势。随着我国建筑行业的快速发展,绿色的生态建筑设计逐渐成为建筑行业的设计方向,绿色超高建筑设计在城市建筑设计中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位置。

一、超高层建筑设计简介

超高层建筑主要是指40层以上(建筑高度在100米以上)的建筑物[1]。近年来,我国的超高层建筑开始在各个城市兴起,超高层建筑可以集多种实用功能为一体,主要包括公寓、酒店、商场、办公区等,设计师在进行超高层建筑设计时,要首先考虑建筑物的功能需求和定位。

二、绿色超高层建筑设计的重点

1、节能

节能是绿色超高层建筑设计的重点,绿色超高层建筑设计的节能主要包括势能电梯的应用、降低照明能耗、降低空调系统能耗、优化围护结构等。

(1)势能电梯的应用

在超高层建筑中,电梯是必不可少的设备,由于超高建筑物楼层较多,电梯必须全天候不间断的运行,电梯的能耗非常大。势能电梯是一种可以将势能转化为电能的节能型电梯[2],结合超高层建筑设计的绿色环保理念,合理使用势能电梯,可有有效地降低能耗,节能效益十分明显。

(2)降低照明能耗

照明系统是超高层建筑中重要的一部分,在整个超高层建筑中照明系统的能耗能占到20%左右,所以降低照明系统的能耗是对于超高层建筑的节能非常重要。在绿色超高层建筑设计中可以使用多种照明节能技术,例如,在超高层建筑中安装时间控制和感应控制的照明设备,照明设备的感应控制可以有效地降低照明系统能耗,提高照明系统的有效利用率。其次,在超高层建筑中可以充分利用日光照明,根据每天自然光的变化来控制调节照明系统的开启。最后,还可以减少照明系统的功率密度,在超高层建筑中要将照明系统的功率密度控制在标准范围内,尽量降低功率密度,通常超高建筑中客房内照明系统的功率密度在每平方米13瓦左右,办公区照明系统给的功率密度在每平方米14瓦左右。

(3)降低空调系统能耗

在超高层建筑中,空调系统也是不可缺少的设备,数量众多,类型各异,在整个超高层建筑设计中空调系统的能耗能够达到36%左右,降低空调系统的能耗是绿色超高层建筑设计的重点,也是超高层建筑设计节能的重要方式。

(4)优化围护结构

在超高层建筑物设计中玻璃幕墙的面积一般都较大,窗墙比通常超过0.5,在优化围护结构过程中,降低玻璃幕墙的能耗非常重要。

表1 优化围护结构的技术措施

技术措施 内容 参数要求 难易程度

1 玻璃幕墙 VT约0.5,SC约0.35 较难

2 墙体 满足公建节能标准要求,夏热冬暖或夏热冬冷地区建议取K=0.7 容易

3 屋顶 采用高反射涂料或屋顶绿化 较容易

4 自然通风口 采用幕墙通风器、低层开窗或建筑100m以下设置开窗 难

5 门窗气密性 4级以上 容易

6 外遮阳 可在双层幕墙内设置可调外遮阳,或者东、西立面设水平挡板遮阳,也可以整个立面设机翼遮阳 难

2、节材

在超高层建筑中建筑材料的消耗非常大,绿色超高层建筑设计需要重点考虑节材。

(1)装修设计一体化

在超高层建筑设计时,建筑的装修图纸要结合建筑设计图纸一起完成,在施工时减少二次装修设计对建筑物材料损害,降低建筑材料的浪费,装修设计一体化可以很好地节约建筑材料。

(2)灵活隔断

超高层办公建筑的面积通常都在10万平方米以上,采用灵活隔断可以极大地降低重新隔断造成的建筑材料浪费,节材效益明显。

(3)使用3R材料

在超高层建筑设计过程中,要尽量使用可循环利用的建筑材料,例如,玻璃、铝合金、钢等,对于非承重的建筑物部分可以使用以废弃材料为基础材料的建筑材料,充分发挥可循环建筑材料的经济效益。

3、节水

节水是绿色超高层建筑设计的另一重点问题,超高层建筑的水资源消耗比较大,通过多种措施最大程度的节约水资源,推动超高层建筑的绿色环保理念。例如,在超高层建筑中使用先进的节水设备,节约用水量。另外,超高层建筑的立体面积很大,可以充分收集雨水,用于厕所用水和日常清洁。

三、绿色超高层建筑设计的难点

1、能耗模型

在绿色超高层建筑设计过程中,要权衡考虑节能优化问题,针对超高层建筑设计的能耗问题,要由专业的技术人员对能耗模型进行分析优化,提出科学合理的意见和建议。建立准确、科学、合理的能耗模型是整个绿色超高层建筑设计中的重点,通过也是一个难点。科学有效地分析能耗模型是超高层建筑节能优化的关键,分析优化能耗模型需要大量的建筑参数,反复调整,不停实验,多个能耗模型之间相互对比分析,从而得到最佳的能耗模型,并且要具有切实的节能效果,在整个超高层建筑设计过程中,能耗模型的对比分析是一项比较难的技术。

2、改善室内环境

由于考虑到超高层建筑的安全性,不能充分利用自然通风和自然采光,因此在绿色超高层建筑设计中改善建筑物室内环境是一个比较难的问题。超高层建筑室内环境的主要问题包括:不能开窗,无法充分利用自然采光和自然通风,采光和通风效果很差;很多酒店、办公建筑物都采用风机盘管[3],不能充分利用自然通风,容易受潮发霉;内外区的建筑问题,在超高层建筑的内区,发热量较大,由于围护结构密闭性较好,不能很好的将热量散发出去,基本不受室外环境的影响,而超高层建筑的外区受外界环境的影响很大,导致超高层建筑的整个室内环境冷热不均。

结束语

绿色超高层建筑设计是建筑行业的发展趋势,绿色超高层建筑可以有效降低建筑能耗,可以有效地节能、节材和节水,对于保护环境有着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韩继红,范宏武,孙桦.中国超高层建筑的绿色低碳之路――思考与实践[A].第六届国际绿色建筑与建筑节能大会论文集[C].2010.

超低能耗建筑技术标准篇3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强节能工作的决定》、省政府《关于加强节能降耗工作的通知》精神,推进我市循环经济发展,努力创建资源节约型社会,现就加强我市节能降耗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

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开发与节约并重、节约优先的原则,以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为核心、调整经济结构为根本、科技创新为关键、依法节能为保障,深化改革,创新机制,完善政策,加强管理,厉行节约,进一步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努力形成市场导向、政府推动、企业和公众主动参与的格局,推进节约型社会建设,促进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发展。

二、总体目标

到2010年,万元生产总值能耗强度比2005年下降20%,综合能耗由2005年的1.04吨标准煤下降到0.83吨标准煤,年均下降4.4%,其中2006年确保降低4%以上;能源利用综合效率达到40%;全市主要生产单位能耗总体达到或接近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国际先进水平;建立起比较完善的节能标准体系、政策支持体系、监督管理体系和技术服务体系。

三、节能降耗的重点

(一)工业重点行业的节能。纺织、印染、医药、化工、水泥与建材等行业,要综合分析用能设备、技术、工艺和用能结构等状况,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实施用能系统优化和改造,提高用能水平和系统运行效率,能源利用系统优化达到国内同行业先进水平。

(二)工业和生活锅炉及系统更新改造。针对在役锅炉单台容量小、设备陈旧老化、运行效率低的问题,采用循环流化床、燃气等高效、低污染工业锅炉替代低效落后锅炉,推广应用粉煤燃烧、辅机系统等节能先进技术。加强对中小锅炉科学管理,分期分批拆除现有集中供热有效范围内的工业小锅炉和生活锅炉,扩大集中供热范围。到“十一五”期末,完成60%的运行效率低于设计规定值85%以下的中小型锅炉改造,提高中小型锅炉运行效率8?10个百分点。

(三)电力生产与供热系统节能改造。重点实施降低供电煤耗和厂用电率的节能改造。鼓励热电企业加快发电机组和链条炉的改造,提高背压机组的应用比例,加强辅机系统改造,推广高压变频、气动给水泵等节电新技术,供电煤耗由“十五”期末445克/千瓦时降到410克/千瓦时,厂用电率由13%降到10%,推广热电企业集中供应压缩空气和分布式热、电、冷三联供等节电新技术。

(四)电力拖动系统改造。推广高效节能型电机,广泛采用高、低压变频调速节能技术、功率补偿、系统改造等措施,加快淘汰落后低效电机、风机、水泵等耗能设备。

(五)余热余压利用。在建材、化工两大重点用能行业推广余热、余压回收利用。工业窑炉推广余热再利用,鼓励水泥生产企业余热回收利用技术。鼓励化工行业推广余热回收发电技术、吸收式热泵余热回收技术、新型催化剂和高效节能设备等,加强各种余热回收利用。

(六)建筑节能。积极推行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和规范,在建设项目设计和建造、改造过程中,对建筑维护结构采取隔热保温措施,使用节能型用能系统和材料,实现建筑节能。到“十一五”期末,全面实施建筑节能65%的标准。努力完成既有高耗能建筑节能改造任务,重点是墙体节能系统、门窗、中央空调系统及配套供用能系统的综合节能改造,提高宾馆、饭店、大型商场、会场、办公楼等公用建筑整体用能效率。

(七)照明节能。加快推行全市绿色照明工程,鼓励、引导全社会广泛应用节能型照明灯具。在道路照明、宾馆、商厦、写字楼、体育场馆等公共设施和居民住宅中推广应用高效节电照明新光源和装置。到“十一五”末,机关、企业、事业单位与公益性单位基本普及应用节能灯具。

(八)交通运输和农业机械节能。科学制订交通运输发展规划。通过运力结构调整以及发展公共交通与现代物流集约配送,降低运输能耗;鼓励使用醇类燃料、燃料电池等节能环保型混合动力交通工具,倡导使用符合国家标准的小排量汽车,限制和淘汰能耗超标的交通工具和农业机械设备。

(九)转变增长方式,加快淘汰落后生产能力。积极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低能耗、高效益现代流通服务业,提高其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加快发展高新技术企业,广泛采用先进适用节能技术改造高耗能传统工业行业和企业,努力降低单位产值能耗,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推进工业循环经济建设,推行清洁生产,减量、循环、高效利用能源资源。严格执行国务院和省有关产业结构调整、限制和淘汰制造业生产能力目录。“十一五”期间,要淘汰所有水泥机立窑、18门以下砖瓦窑,淘汰所有不符合能耗标准的在役机电通用设备。严格控制高耗能产业、产品发展,禁止投资建设属于国家和省淘汰目录的项目。

(十)开发与利用可再生能源。鼓励发展城市垃圾发电或热力利用,推广应用醇类燃料、沼气和秸秆气化发电等生物质能技术。加快推广应用太阳能,在满足建筑和使用要求的情况下,城镇新建建筑要实现太阳能与建筑的一体化设计,鼓励和引导既有建筑实施太阳能利用改造。生产和经营领域要积极利用太阳能热水工程,取代生产和生活供热小锅炉,并逐步扩大使用范围。鼓励、支持农村广泛使用太阳能。

四、强化节能管理的措施

(一)加强对重点耗能单位的管理。年耗能5000吨标准煤以上的重点用能单位应加强能源利用管理,编制节能规划,完善用能管理制度、工作责任制度和能源利用状况分析制度,建立健全能源管理体系,加强能源计量基础管理。每年要安排一定数额的资金用于节能技术创新、技术改造以及宣传培训等。当地节能行政主管部门要与重点用能单位签订节能协议,下达节能目标(指标)。用能单位要依法向各级政府统计部门和节能行政主管部门如实上报年度能源利用状况。有关部门要加强对重点耗能企业节能情况的跟踪、指导和监督,定期公布重点企业的能源利用状况。

(二)建立健全节能考核和评价体系。各地要抓紧研究和制订与节能降耗有关的循环经济、建筑节能、交通运输节能等评价体系和考核指标,初步建立覆盖各领域的节能考核框架体系。有关企业要严格执行主要耗能行业产品生产(产值)能耗标准、能源节约标准、建筑节能材料标准、节能建筑评估条件和评定标准以及相关规范等。

(三)采取积极的节能降耗扶持政策。运用财税、金融和价格等经济手段,引导、鼓励生产者和消费者节约用能。市财政要加大对节能降耗工作的支持力度,主要支持节能重点项目、关键技术的推广和产业化、淘汰高耗能落后生产能力、建立能源公报制度以及节能宣传培训等。各县(市、区)也要根据财力情况安排相应的节能专项资金。对于高耗能行业项目(企业),严格执行差别电价政策。落实国家可再生能源发电和费用分摊有关办法,推动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利用和发展。金融部门要积极支持节能降耗项目的实施,加大对节能降耗项目的融资服务。鼓励担保机构对节能降耗项目进行投资担保。

(四)加快节能降耗的机制建设。建立健全能耗指标和能源利用状况公告制度,定期公布各县(市、区)万元GDP能耗、万元GDP能耗降低率、万元GDP电力消费量、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等四项指标。及时产业用能、节能技术及相关信息。加强电力需求侧管理,推广削峰填谷蓄冷(热)技术,提高终端用电效率,优化用电方式,合理和节约用电。推动节能产品认证,严格执行国家能效标识管理办法,对于不符合能效标识管理要求的要严肃查处,产品不准进入市场。推行合同能源管理,加强能源利用服务机构建设。各行业协会、相关中介组织以及节能服务机构要积极开展节能降耗咨询、服务工作,配合政府做好节能降耗工作。

(五)加强项目能耗管理。符合产业政策、年耗能超过3000吨标准煤或年用电量超过300万千瓦时的新建项目,其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报告或初步设计必须包括符合节能要求的内容(节能篇),其中属于核准和备案的项目,必须提交节能篇报告。要加大用能执法和管理力度,严格执行耗能产品生产、用能产品能耗强制性标准,依法、依规严肃查处各种违法用能行为。属于国家和省限制类和淘汰类的已建项目,要限期整改和淘汰,到期不改的,将根据有关法律法规责令其停产或关闭。企业主要产品生产能耗超标准限额的,必须限期整改,在规定期限内整改达不到要求的,依法责令其停产。销售国家和省明令淘汰的用能产品的,根据有关法律法规由有关部门没收销售用能产品的非法所得。使用国家明令淘汰的用能设备的,依法责令其停用。

(六)加强节能降耗技术开发、应用。组织对共性、关键节能技术攻关,大力推广先进适用的节能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和新材料,加快产业化进程。以企业为主体,充分发挥高校和科研院所的优势,加强产学研合作,开发应用先进节能技术,加快科技成果转化。积极引进和消化吸收国外先进节能技术与管理模式。抓好一批节能型和清洁型示范企业(项目),树立节能降耗典型,提高能源综合利用效率。

五、加强组织领导与协调

(一)切实加强节能降耗工作组织领导。各地、各有关部门要从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高度,充分认识节能降耗工作的重要性,增强工作的紧迫感和责任感。针对当前节能降耗工作的重点领域和存在的主要问题,加强领导,明确目标,制定措施,抓好落实。为加强节能降耗工作,市政府决定建立市节能降耗联席会议制度,节能降耗的具体日常工作由市经贸委牵头负责。各地也要建立相应的工作制度和组织领导机构,强化本地区节能降耗工作。

(二)进一步落实目标责任和考核。全市“十一五”节能降耗目标任务按年度分解到各县(市、区)和市级有关部门。各县(市、区)政府全面负责本地区的节能降耗工作,主要领导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负责,要按照市政府下达的目标责任任务,抓紧制定分解方案,明确任务,落实责任。节能降耗目标任务纳入各级政府和各有关部门的目标责任制,实行严格考核。

(三)加强能源统计与监测(监察)队伍建设。各级政府要高度重视本地区的能源利用统计与监测(监察)工作,逐步建立健全完整科学的能源利用统计与监测(监察)制度,加强能源统计与监测(监察)队伍建设,尤其要加强对重点用能企业的能源利用状况统计与监测(监察)分析,执行严格的能源利用数据评估和使用制度。能源消耗大的县(市)可根据实际需要设立专门的能源利用监测(监察)机构,配备必要的能源利用统计和监测(监察)人员,保障工作经费。

(四)广泛开展节能降耗宣传、教育和培训。有关部门和企事业单位要组织开展经常性的节能技术和工作交流,组织节能管理和技术人员的培训,组织好每年的节能宣传周活动。要将节能降耗纳入各级教育和技术培训体系。新闻媒体要大力宣传节能降耗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宣传节能降耗先进典型和经验,曝光严重浪费能源的行为和现象,让节能光荣、浪费可耻的意识深入人心。

超低能耗建筑技术标准篇4

关键词:超高层建筑;设计;节能设计;现状;结构节能;材料节能

前言

以前对于超高层建筑在设计时对其节能设计落实设计理念。自《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颁布实施以来,对于建设提出了节能设计的要求。在具体实施过程中,部分地区虽然也按照节能标准来进行设计,但由于受制于节能设计技术水平及现行节能设计标准缺乏约束力,这就导致在建筑设计中节能设计理念并没有得到较好的落实。特别是在超高层建筑节能设计工作中还存在许多问题,当前迫切需要解决超高层节能设计上存在的一些阻碍,有效的提高超高层建筑节能设计的水平,为建筑行业的健康有序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1 超高层建筑的特点及优势

1.1 超高层建筑的特点

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中定义,通常将超过100米的建筑称为超高层建筑,超高层建筑由于所占地面面积不大,但其容积率却达到较高的水平。尽管超高层建筑地价不高,但其房价却居高不下。这主要是由于超高层建筑面设计和施工工艺会与普遍建筑存在较大的差异,结构和相关设施更为复杂,而且要保证结构自身的抗震性能和荷载。也就是说在超高层建筑设计时,需要考虑的因素较多,其造价成本相对也较高。

1.2 超高层建筑的优势

(1)提升城市和国家形象。城市中超高层建筑的兴起,其作为现代建筑技术的结晶,标志着城市建筑的发展成就。而且超高层建筑造型较为突出,往往带给人们强烈的视觉效果,这也使超高层建筑会成为一个城市和一个国家的名片,成为当地的地标性建筑,因此超高层建筑的兴起,有效的提高了国家和城市的形象,代表着城市和国家的发展水平。

(2)超高层建筑具有较好的景观效果,而且处于较高的位置,不仅湿度较小,而且远离汽车尾气和尘埃,空气的质量较好,受干扰程度较小,居住环境较为理想。而且在超高层建筑中,往往工作与生活设施实现了集约化,在建筑内部就可以有效的解决一般性工作和生活问题,给人们带来了更多的便利,有利于生活效率的提高,对缓解城市交通压力也具有积极的作用。

(3)超高层建设有效实现了用地的节约。通过建造超高层建筑有效的提高了土地利用率,而且具有较大的容积率,实现了土地资源的充分利用,而且在土地紧缺的情况下还能够有充足的区域用于绿化,有效的改善了人们的生活环境,超高层建筑对于土地集约化利用水平的提升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4)超高层建筑的发展涉及到诸多的学科,如土木工程学、材料科学、机械工程、能源与动力、电子、通讯、自动化、计算机等诸多学科,这些学科的共同进步为超高层建筑提供了动力支撑,可以说超高层建筑的发展有效的促进了科学技术的进步。

2 我国超高层建筑的节能现状

2.1 耗能大

当前我国建筑耗能为总体能耗量的一半以上,而高层建筑和超高层建筑能耗又为普遍建筑能耗的几倍,这就造成当前大部分高层建筑和超高层建筑都处于低效率、高能源的状态,存在着耗能大的问题。

2.2 标准的局限性

当前对于超高层公共建筑的节能问题还没有统一的标准,很大一部分地区也没有出台针对超高层建筑的节能标准,这就导致在超高层建筑设计过程中没有可参照的数据,因此给节能设计带来较大的难度。现在建筑节能标准中的许多规定对超高层建筑并不适用。另外,当前能耗模拟软件设计还不完善,对利用建模来对能耗进行评价带来了一定的制约,这就导致当前超高层建筑节能工作在技术层面还无法达到节能的标准。

3 超高层建筑的节能设计分析

3.1 利用自然条件的节能设计

(1)自然通风。第一,建筑布局设计。当前超高层建筑多以单体建筑为主,这就需要在具体设计时要确保单体建筑的通风设计的合理性和科学性。在具体设计时,如果单朝向、具有较大进深,无法达到穿堂风的效果;如果风速过大还会对窗户的开启和冬季保温带来影响,因此在具体设计时需要进行有效调整,确保布局的合理性,从而实现对自然风的有效利用,使建筑内部实现自然通风。第二,形成竖井空间。在实际设计时,要避免出现中庭空间过高的情况,这种情况下容易有强烈的絮流产生,从而形成过大热压,会对居民的正常生活带来较大的影响。第三,玻璃幕墙围护。在高层建筑设计时,过高的热压和风压问题是客观存在的,因此在设计时,可以采用双层玻璃来缓解这一难题。利用双层玻璃在白天能够起到蓄热效果,同时开启内层后能够实现层间的自然通风,具有较好的节能效果。

(2)天然采光。在高层建筑节能设计中,需要充分的利用自然光照,在白天可以有效的满足人们日常生活工作需求,而减少室内热环境调节过程中能源消耗。在具体设计时,尽可能的将超高层建筑的阳台进行拓宽,或是加宽落地窗面积,使阳光能够充分的进入到室内。

3.2 建筑结构的节能设计

(1)朝向设计。通过合理设计超高层建筑的朝向,能够有效的利用太阳能,实现人工能耗的节约。特别是对于我国北方地区,合理规划超高层的朝向,能够有效的节约取暖能耗。在具体设计时,需要先μ阳的高度角进行确定,然后设计出合理的日照影像图,以此为依据来对冬季建筑日照有效时间进行确定。在满足采光需求的基础上,还要将建筑南向的开窗面积尽量拓宽,减少东北向开窗面积,这样可以使室内获得更多的日光照射,而且室内热量流失率也能够得到有效的控制。

(2)高度设计。建筑高度变化会直接导致相关的参数发生变化,使能耗发生一定的改变。特别当建筑高度超过百米时,所有气象参数都会发生改变。因此一旦建筑高度过高,必然会导致能源消耗量增加。因此在实际设计过程中,需要以具体、详细的参数作为依据来合理规划建筑的高度,确保找到一个最优值,从而实现超高层建筑的节能。

3.3 建筑材料的节能设计

(1)高性能钢的利用。高性能钢主要有高张力钢、低屈服点钢、TMCP钢与SN钢。超高层建筑对钢材的性能具有较高的要求。如钢材的强度、硬度以及窄屈服幅度的耐久性、钢材的可焊性及在精度深加工时的性能。高性能钢的出现有效保障了超高层建筑的安全稳固性,节约建造材料与能源。

(2)新RC结构。新RC结构指的是钢筋混凝土的改良。混凝土的强度能够达到78.4mpa,远远超出传统混凝土强度。这提高建筑耐久性和稳固性具有非常好的效果。

4 结束语

超高层建筑是未来建筑发展的主要趋势,在当前能源严重紧缺的新形势下,需要重视超高层建筑的节能设计,有效的提高超高层建筑的节能设计水平,为建筑业的健康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孙秀荣,金建勇.浅谈高层与超高层建筑的节能设计[J].中国城市经济,2010(12).

超低能耗建筑技术标准篇5

【关键词】建筑;电气;节能

在世界能源短缺的今天,能源危机已经引起了人们的高度重视。节约能源,保护环境,是我国长期的重大方针。建筑能耗在我国的能耗中占有着相当大的比重,而建筑电气能耗在建筑能耗中冶占有着相当大的比例,因此,建筑电气的节能显得尤为重要,应当贯彻实施经济合理、技术先进的节能原则。

一、建筑电气节能的基本原则

我国是一个能源消耗大国,能源相对短缺,然而能源浪费却相应严重,作为二次能源的电能供需矛盾近年来越来越突出,能源的短缺已严重制约着国民经济的发展。由于人口的增加,工业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能源的消耗也就急剧增加,能源危机迫在眉睫。节能环保一直是我国发展的一项战略方针,建筑电气节能也成为我国建设节约型社会和发展循环经济的重要内容。建筑电气的节能在实施的过程中应当遵循以下几点原则:

1、满足建筑物的功能。即满足照明的照度、色温、显色指数;满足舒适性空调的温度及新风量,也就是舒适卫生;满足上下、左右的运输通道畅通无阻;满足特殊工艺要求,如娱乐场所的一些电气设施的用电,展厅的工艺照明及电力用电等。

2、考虑实际经济效益。节能应按国情考虑实际经济效益,不能因为节能而过高地消耗投资,增加运行费用。而是应该让增加的部分投资,能在几年或较短的时间内用节能减少下来的运行费用进行回收。

3、节省无谓消耗的能量。节能的着眼点,应是节省无谓消耗的能量。首先找出哪些地方的能量消耗是与发挥建筑物功能无关的,再考虑采取什么措施节能。如变压器的功率损耗,传输电能线路上的有功损耗都是无用的能量损耗,又如量大面广的照明容量,宜采用先进技术使其能耗降低。因此,节能措施也应贯彻实用、经济合理、技术先进的原则。

二、电气节能设计技术的合理利用

1、照明部分的节能

因建筑照明量大而面广,故照明节能的潜力很大。在满足照度、色温、显色指数等相关技术参数要求的前提下,照明节能设计应从下列几方面着手:

(1)采用符合要求的照度标准。各类建筑按照《建筑照明设计标准》要求选择合理的照度标准。同时对要求照度较高的场所尽量采用混合照明方式,突出重点部分。

(2)使用高效光源。采用T5、T8直管荧光灯,小功率陶瓷金属卤化物灯等。

(3)选用合理的照明灯具。选用效率高,易清扫和换灯的照明灯具。

(4)充分利用太阳光。通过外窗利用天然光;适部位采用太阳能灯;利用太阳光采光技术。

(5)考虑照明环境。照明环境装修多考虑浅色、光泽的表面,可增加光反射,无论天然光还是人工照明光,均可提高照度。

2、合理设计供配电系统及线路

根据负荷容量,供电距离及分布,用电设备特点等因素合理设计供配电系统,做到系统尽量简单可靠,操作方便。变配电所应尽量靠近负荷中心,以缩短配电半径减少线路损耗。合理选择变压器的容量和台数,以适应由于季节性造成的负荷变化时能够灵活投切变压器,实现经济运行减少由于轻载运行造成的不必要电能损耗。

三、建筑电气节能技术的运用

1、选择更先进更节能的配电变压器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科技的不断进步,新材料新工艺的广泛应用,新的低损耗配电变压器先后开发成功,尽管配电变压器已是高效率的设备,但由于数量的巨大和空载耗电的固定性,变压器效率即使有微小的改进也能获得相当大的能源节约和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因此其本身存在巨大的节能潜力.现在在我国应用的较多的主要有油浸式变压器,干式变压器,箱式变压器等。

2、减少线路上的能量损耗

在一个工程中,线路左右上下纵横交错,小工程线路全长不下万米,大工程更是不计其数,所以线路上的总有功损耗是相当可观的,减少线路上的能耗必须引起重视。 由于线路上存在电阻,有电流流过时,就会产生有功功率损耗。其公式如下:P=3IΦ2R×103KW)

式中:IΦ――相电流(A)

R――线路电阻(Ω)。

线路上的电流是不能改变的,要减少线路损耗,只有减小线路电阻。线路电阻R=P×L/s,即线路电阻与电导P成正比,与线路截面S成反比,与线路长度L成正比,因此减少线路的损耗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①应选用电导率较小的材质做导线。②减小导线长度。③增大导线截面。

3、采用合适的无功补偿装置,提高功率因素

(1)目前,民用建筑设计中,绝大部分采用变压器低压侧集中补偿,这种做法仅减少了区域变电站至用户处的高压线路上的无功传输,提高了用户处的功率因数,可以不受或少受供电局局的罚款。而对用户,无功仍由变压器低压母线经传输线路输送到各用户点,低压线路上的无功传输并没有减少,那么无功补偿也就达不到节能的目的。 在民用建筑中应改变电容器集中安装的做法,对容量超过10KW的风机、水泵、传送带等电动机端设置就地补偿装置,空调主机及冷冻泵等常在其附近设专用变配电所,可以集中补偿,但若供电距离超过20m时也最好采用就地补偿。这样才能使线路上的无功传输减少,达到节能目的。

(2)提高设备的自然功率因数,以减少对超前无功的需求,可采用功率因数较高的同步电动机;荧光灯可采用高次谐波系数低于15%的电子镇流器;采用电感镇流器的气体放电灯,单灯安装电容器等,都可使自然功率因数提高到0.85~0.95,这就可减少系统高、低压线路传输的超前无功功率。由于感抗产生的是滞后的无功,可采用电容器补偿,因为电容器产生的是超前的无功,两者可以相互抵消,即Q=QLQC,因此无功补偿,可以提高功率因数,因而也减小了无功的需求减少自然无功、无功补偿及补偿装置的安装地点,就可以实现合理的选择无功补偿方式而达到节能的目的。

四、结语

随着能源危机的日益加剧,节能已经成为各个行业领域关注的重要话题,建筑电气中的节能空间还很大。在满足安全性、可靠性、经济性等各种技术指标满足功能要求的前提下,同时,电气设计人员还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将节能技术用到建筑电气照明设计中,精心思考,反复斟酌,从而真正达到提高照明效率,节约能源,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节约型的社会做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超低能耗建筑技术标准篇6

目前,我国对建筑施工节能方面非常重视,相关的施工节能技术也得到了充分的发展。然而我们还应看到,由于相较于国外而言,我国的建筑施工节能技术还属于刚起步极端,仍然需要很长的发展时间。建筑施工相关工作人员要有自觉提升其专业素质的意识,在实际施工过程中积累节能经验,从而为施工节能技术的发展做出贡献。

一、建筑节能的内涵分析

建筑节能这一概念在发达国家经历了三个阶段:“建筑节能”、“在建筑中保持能源”、“提高建筑中的能源利用效率”。在我国,现在仍通称为建筑节能,但其含义应该进到第三层意思,即在建筑中合理使用和有效利用能源,不断提高能源利用率,降低建筑能耗量。

二、节能理念在建筑施工中的重要意义

1、建筑节能可以改善空间环境。建筑节能可改善大气环境。我国建筑采暖能源以煤炭为主,约占 75%。目前,我国采暖燃煤排放二氧化碳每年约 1. 9 亿吨,排放二氧化硫近 300 万吨,烟尘约 300 万吨,采暖期城市大气污染指标普遍超过了标准,造成了严重的大气污染。显然,降低建筑能耗,提高建筑节能效果是改善大气环境的重要途径。

2、建筑节能是发展国民经济的需要。能源是发展国民经济和改善人民生活水平的重要物质基础,然而我国的能源形势严峻。据测,我国年需各种能源共 17亿吨标准煤,但生产的能源仅有 13. 7 亿吨标准煤,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建筑能耗的增长却远高于能源的增长速度。我国原有建筑及每年新建筑量巨大,建筑用能严重浪费,抓紧建筑节能工作是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大课题。

三、建筑节能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

1、节能降耗政策问题。当前我国的工民建筑节能尚属于起步阶段,还没有形成完善的法律法规。建筑节能缺乏必要的政策支持,以及财政保障工作不到位。很多地区对于建筑节能工作的重视程度不够,制约了建筑节能的发展。

2、节能降耗管理问题。工民建住节能施工是一个十分复杂的系统工程,在施工过程当中涉及到多个部门以及工种的联合作业。因此在建筑施工过程当中应该做好相应的管理工作,从而保证施工过程能够顺利有序的完成,避免冲突造成的工期延误。

四、建筑施工节能的主要框架

建筑施工节能的总体框架由施工管理、资源利用、操作工艺、临时设施、施工用电等五个方面组成,同时包含了施工策划、材料采购、现场施工、工程验收等各阶段的具体实施内容。(1)施工管理包括:组织管理、规划管理、实施管理、评价管理、人员安全与健康管理中各项节能措施的制定、实施。(2)资源利用包括:在施工用水资源、建筑与施工材料资源、施工机具设备资源、施工用地资源利用中的节能控制。(3)操作工艺包括:工艺设计、工艺流程、操作要点、质量控制、安全保障节能要求。(4)临时设施包括:临时设施的布置、设计、施工和使用的节能体现。(5)施工用电包括:临时用电线路的合理设计与布置、用电设备的合理选用、节能电线和节能灯具的选用、施工用电的计量管理。

五、建筑施工节能的具体对策分析

1、实施管理。第一,建筑施工节能应对整个施工过程实施动态管理,加强对施工策划、施工准备、材料采购、现场施工、工程验收等各阶段的管理和监督。第二,应结合工程项目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对建筑施工节能作相应的宣传,通过宣传营造建筑施工节能的氛围。第三,定期对职工进行建筑施工节能知识培训,增强职工建筑施工节能意识。

2、评价管理。第一,对照本导则的指标体系,结合工程特点,对建筑施工节能的效果及采用的新技术、新设备、新材料与新工艺,进行自评估。第二,成立专家评估小组,对建筑施工节能方案、实施过程至项目竣工,进行综合评估。

3、节能措施。第一,制订合理施工能耗指标,提高施工能源利用率。第二,优先使用国家、行业推荐的节能、高效、环保的施工设备和机具,如选用变频技术的节能施工设备等。第三,施工现场分别设定生产、生活、办公和施工设备的用电控制指标,定期进行计量、核算、对比分析,并有预防与纠正措施。第四,在施工组织设计中,合理安排施工顺序、工作面,以减少作业区域的机具数量,相邻作业区充分利用共有的机具资源。安排施工工艺时,应优先考虑耗用电能的或其他能耗较少的施工工艺。避免设备额定功率远大于使用功率或超负荷使用设备的现象。第五,根据当地气候和自然资源条件,充分利用太阳能、地热等可再生能源。

4、机械设备与机具。第一,建立施工机械设备管理制度,开展用电、用油计量,完善设备档案,及时做好维修保养工作,使机械设备保持低耗、高效的状态。第二,选择功率与负载相匹配的施工机械设备,避免大功率施工机械设备低负载长时间运行。机电安装可采用节电型机械设备,如逆变式电焊机和能耗低、效率高的手持电动工具等,以利节电。机械设备宜使用节能型油料添加剂,在可能的情况下,考虑回收利用,节约油量。第三,合理安排工序,提高各种机械的使用率和满载率,降低各种设备的单位耗能。

5、生产、生活及办公临时设施。第一,利用场地自然条件,合理设计生产、生活及办公临时设施的体形、朝向、间距和窗墙面积比,使其获得良好的日照、通风和采光。第二,临时设施宜采用节能材料,墙体、屋面使用隔热性能好的的材料,减少夏天空调、冬天取暖设备的使用时间及耗能量。第三,合理配置采暖、空调、风扇数量,规定使用时间,实行分段分时使用,节约用电。

6、施工用电及照明。第一,临时用电优先选用节能电线和节能灯具,临电线路合理设计、布置,临电设备宜采用自动控制装置。采用声控、光控等节能照明灯具。第二,照明设计以满足最低照度为原则,照度不应超过最低照度的 20%。

7、建筑材料方面节能。建筑材料的节约空间很大。比如说模板,裁剪后的小块模板完全可以用作脚手架的临边防护或洞口防护等,或与短方木配合加工成定型脚手板,用于外脚手架的水平防护,成本不大。废物利用,但周转次数和安全系数却成倍增长。对于方木,可采用方木接长的方法,把 50cm以上的方木接长继续使用,可大大提高其周转次数。现在的很多工程为高层住宅,短肢剪力墙的结构比较多,在平时经常看到拆完模板的楼层,混凝土的建筑废料很多 ,一般都当作垃圾运走了。其实,施工现场很多地方需要硬化,要求标准不高,工程竣工后就被拆除了,完全可以将这些建筑废料收集起来,加些水泥、砂子进行搅拌。就可以硬化地面了,既节约材料,又免支付外运的费用。

8、施工地生活区方面节能。生活区最大的问题是长流水、长明灯问题。除需加强管理以外,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定时供电供水。例如生活区照明最好使用荧光灯管,镇流器最好使用电子式,亮度高又省电。

六、结语

城市建筑在建造中的节能技术也是我国能源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建筑的全寿命周期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工程建设施工活动中如何在保证质量、安全等基本要求的前提下,通过科学管理和技术进步,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实现节能、节地、节水、节材和保护环境,是现今建筑业可持续发展进程中重要的社会责任。

参考文献:

[1]丘建安.浅谈房屋建筑施工的节能技术[J].技术与市场.2011

超低能耗建筑技术标准篇7

摘要:建筑节能是我国的基本国策,是实现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本要求。近十几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建筑业得到迅速的发展,建筑能耗急剧上升,建筑能耗已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负担。建筑节能已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热点。本文通过对国内建筑能耗、建筑节能情况的分析,提出我国建筑节能工作的发展对策。 关键词:建筑能耗 建筑节能 问题 对策 一。我国建筑能耗的基本情况 目前,我国建筑耗能已与工业耗能、交通耗能并列成为我国高能耗行业。我国的建筑能耗已达全社会能源消耗量的32%,尤其是建筑耗能伴随着建筑总量的不断攀升和居住舒适度的提升,呈急剧上升趋势。建筑能耗中主要是建筑的采暖和空调耗能。据统计,每年城镇建筑仅采暖一项需要耗能1.3×108吨标准煤,占全国能源消费总量的11.5%左右,占采暖区全社会能源消费的20%以上,在一些严寒地区,城镇建筑能耗高达当地社会能源消费的50%左右。我国建筑不仅耗能高,而且能源利用效率很低,单位建筑能耗比同等气候条件下国家的建筑能耗高出2倍~3倍。据有关统计数据显示,我国当前的房屋建设规模堪称世界第一,截至到2010年底,我国房屋总建筑面积将达到519亿平方米,其中城市171亿平方米。且每年新建建筑近20亿平方米,其中95%以上仍是高能耗建筑。庞大的建筑能耗,已经成为国民经济的巨大负担。由此可见建筑行业全面节能任务艰巨,潜力巨大,需全社会共同努力。 二.国内建筑节能现状 1.建筑结构节能差,能源利用率低。建筑节能包含两部分内容,一部分是加强围护结构的保温隔热能力,另一部分就是从供暖、供冷的热源、输送渠道及实现方式来节约能源。我国现阶段城市房屋建筑中普遍存在围护结构保温隔热性和气密性差,供热空调系统效率低下等问题,一般住宅里,30%的热量从窗户跑掉了,35%热量从墙体散发。另外我国供热系统的综合效率低仅为35%-55%,远低于先进国家80%左右的水平。 2.节能建筑发展缓慢,建筑节能重视不够。我国《节能中长期专项规划》中明确指出,“十一五”期间,中国新建建筑要严格实施节能50%的设计标准。其中,北京、天津等少数大城市率先实施节能65%的标准。虽然我国已经陆续颁布了全国各气候区建筑节能50%的设计标准,但全国城市每年新增建筑中达到节能建筑设计标准的不到5%。我国目前单位建筑面积采暖能耗相当于气候条件相近的发达国家的2-3倍 。3.节能工作重,节能潜力大。现在我国每年新建房屋20亿平方米中,95%以上是高能耗建筑;而既有建筑中,只有4%采取了能源效率措施,单位建筑面积采暖能耗为发达国家新建建筑的3倍以上。根据测算,如果不采取有力措施,到2020年中国建筑能耗将是现在3倍以上,潜伏巨大能源危机。4.新能源技术在建筑上的应用少。目前我国新能源在建筑上的应用主要是住宅太阳能热水器的应用。而且分散于各住户的应用。利用太阳能源来照明、取暖,制冷就更少。 5.公共建筑能耗高,节能潜力大。我国大型公共建筑不足城镇建筑总面积的4%,但能耗却占了20%以上,其用能设备包括空调、照明、办公设备、电梯等多个系统。我国大型公共建筑的单位面积耗电量为住宅的10~20倍,这类建筑能源浪费严重,有很大的节能潜力。如果采取有效的建筑节能技术措施,可以使其能耗降20%~50%。三、制约我国建筑节能发展的因素分析 1.政策落实不够,节能意识不强。目前,国家已制定了《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夏热冬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夏热冬暖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等行业标准,对建筑节能做出了明确的政策规定。多年来,我国开展了相当规模的建筑节能工作,,建筑节能仍然在试点,示范层面上。 2.节能建筑设计和施工技术尚未系统化、标准化、相关规范不健全。建筑节能的规范还没有列入强制执行的范畴。高能耗建筑仍在任其发展 。3.政府职能部门对建筑节能的建设、材料使用、工艺技术、能耗状况的监管不够。 4. 建筑节能材料,工艺技术发展缓慢。现有的节能技术没有得到充分推广和应用。 5.政府没有有效的鼓励政策。建筑节能开发建设成本高,初期投资比较大。政府国家及地方缺乏对建筑节能的实质性经济鼓励政策,建筑节能缺乏必要的资金支持。 6.建筑节能宣传普及不够,公民节能意识淡薄 。 四.我国建筑节能发展对策研究 1.各级政府要高度重视,增强忧患意识,正确认识建筑节能的重要性、必要性、紧迫性。加强建筑节能体制、机制、法制建设。从源头抓起,制定实施一系列的建筑节能强制性标准,由国家通过法律强制实施。新建建筑不符合建筑节能法的一律不准开工建设。 2.尽快出善建筑节能设计强制标准,使建筑本身具有节能性并达到一定的节能标准,使现有成熟的节能技术、节能方法,节能产品能充分地在建筑领域中得到应用和发展, 3.政府职能部门严把建筑节能关,新建建筑不符合建筑节能标准一律不准开工建设。对已建建筑中的高能耗建筑进行彻底改造,使其达到节能要求。 4.政府职能部门加强建筑使用过程中的节能监管力度。建筑节能包括建筑本身的节能技术、节能措施以及建筑使用中的节能,主要是建筑采暖、空调、照明等,对大型公共建筑(办公、商场、酒店等)的用能状况实施统计、检测、监控、评估。建立智能化用能监控体系,制定严格的用能标准,超出标准的单位要进行强制整改,并进行一定的经济处罚。 5.各级政府制定完善的建筑节能优惠政策,加大对建筑节能资金投入,加强建筑节能项目的推广,对耗能高的大型公共建筑积极推广合同能源管理,政府给以一定的资金扶持。6.大力推广新能源技术在建筑中的应用。新能源技术在建筑中的应用是建筑节能发展的趋势。新能源技术在建筑中的应用主要是太阳能、地热能。目前太阳能源在建筑中的利用率还很少,只是太阳能热水器来满足家庭热水的需要,而利用太阳能源来照明、取暖,制冷就更少。主要原因是前期资金投入大,增加建筑成本。政府部门要加强资金扶持,鼓励新能源技术在建筑中的应用。重点推广太阳能建筑一体化技术、太阳房技术、地热取暖制冷技术。7.积极宣传建筑节能的意义,提高全民的节能意识。家庭节能也是建筑节能的重要部分,积极推广 “绿色照明”工程。

五.结束语我国的建筑能耗高,节能任务重,节能潜力大,建筑节能直接关系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和环境保护。全社会应高度重视建筑节能的必要性、紧迫性。职能部门加强建筑节能政策的制订和落实,积极推广和应用建筑节能技术,加大建筑节能的宣传和教育,国民要提高节能意识,共同实现我国建筑节能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1. 刘邵军 浅谈建筑节能在我国的发展现状及前景分析《山西建筑》2010年16期2. 建筑节能的方向与技术措施 中国卫生工程网 2008 03 173. 郑洁 刘柯 我国建筑节能初探 《建材世界.2009年06期4. 李璐 王景平 辛卫宁 我国建筑节能的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中国学术研究》 2011年 04期

超低能耗建筑技术标准篇8

摘要:超高层建筑在节约土地、树立现代化城市形象、促进经济发展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但另一方面对人居环境构成一定威胁。本文结合高层建筑气候特点以及节能情况,分别从通风、采光以及绿化空间等方面全面阐述超高层建筑节能设计对策。

关键词:超高层建筑 ,节能, 设计方案

Abstract: the tall building in saving land, set up modern city image, promote economic development has important significance, but on the other hand to living environment constitute a certain threat. Combining with the high-rise building and energy saving climate characteristics, separately from the ventilation, lighting and green space aspects of super-tall building energy efficiency design paper countermeasures.

Keywords: super-tall buildings, energy saving, design scheme

1前言

所谓超高层建筑,具体是指楼层数量多于四十层,建筑整体高度高于一百米的建筑。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资源短缺问题越来越严重,从环保节能角度来分析,超高层建筑无疑存在着浪费,进而生态节能型建筑的概念也就随之出现,比较具有影响力的有:杨经文以“生物气候大楼”为指导理念设计了马来西亚吉隆坡梅纳拉大厦,对空中开放性空间予以了有效利用,实现了对建筑内外的有效连通,达到了拉近人与自然之间距离的目的。当前,对于超高层建筑设计而言,生态节能已经成为发展的必然趋势。

2气候及节能现状

相比较于一般的高层建筑来说,超高层建筑气候参数会随着楼层高度的上升而发生改变,当楼层高度在高于一百米以后,只有太阳辐射可以视为恒定,除此之外的一系列的气象参数均会出现明显改变。相关资料记载,地面风速主要来自于距离地面高度十米的位置,如果地面风速为每秒中两米,那么按照风速指数规律推算,在距地面一百米的高空风速会达到每秒三米;温度也会随着高度的增加而出现明显的下降趋势。

当前超高层建筑的节能实际情况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第一,能耗高,当前人类能耗总量中有超过一半的为建筑能耗,与一般的建筑相比,高层建筑,尤其是超高层建筑的能耗要高出六到八倍之多;具体到我国,建筑能耗在能源消耗总量中所占比例在四分之一以上,能耗高、效率低的问题在很多地方都普遍存在;第二,目前节能标准存在一定的局限。当前我国所实行的节能标准是于2005年所颁布实施的《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对于超高层建筑而言,在节能方面存在一定的优势,例如,超高层建筑的体型系数足以确保相关能源节约标准所规定的条件,在节能方面,建筑物节能标准的实施对超高层建筑所产生的束缚力也是有限的;除此之外,我国很多地区至今尚未制定出专门针对超高层建筑能源节约且符合当地实际情况的建筑节能设计规范,因此,也导致在实践中的具体推行存在较大的难度。受建筑节能设计规范约束的相关建筑节能技术对于超高层建筑来说,并不是普遍适用的,比较典型的有,对于超高层建筑而言,诸如遮阳以及通风等相关的建筑技能技术就难以完全适用;其次,由于受到当前能耗模拟工具的计算能力的制约,所采取的模拟评价建筑物全楼整体建模能耗的办法无法充分满足超高层建筑较大的计算规模的现实需求,因此,超高层建筑在节能技术等方面所面临的问题远远超出相关规范的规定。

3节能设计对策

超高层建筑的节能问题是一个涉及诸多方面内容的综合性课题,建筑整体布局、单体建筑设计以及具体的构造方案等均是节能设计中需要重点考虑的问题。笔者在此分别从通风、采光以及绿化等角度对超高层建筑的节能设计方案进行全面阐述。

3.1通风

我国夏季气温高,空气湿度大,常使人有闷热感,合理的通风设计可以降低室温,有效减少空调的使用率,进而达到能源节约的目的。相比较于低层建筑而言,超高层建筑基本没有遮挡,自然风速也会随着建筑层数的增加而增大,有效利用自然通风对于节能具有重要意义。

第一,建筑布局。自然通风效果如何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建筑群布局的影响,然而一般的超高层均是单体建筑,通风主要受建筑户型以及设计合理性的影响。如果户型是单朝向的,或者没有南北通透的厅,就很难有穿堂风,对此,可以通过调整户型加以改善。对于超高层建筑来说,风压极高,会加大开启门窗的难度,为实际使用带来不便,对此也要在建筑布局设计过程中予以全面考虑,设置合理的门窗开启方式,进而确保不利条件下的通风效果得到一定的改善;第二,玻璃幕墙围护,利用双层玻璃幕墙可以使过高的风压以及热压给超高层建筑通风造成的不便控制予以有效降低。内幕墙和外幕墙之间相隔五厘米,这一空隙具有一定的热量储备作用,为实现节能目标创造条件,此外,室内每层之间的自然通风可以借助可开启的内层玻璃窗实现,外层玻璃对风力具有一定的阻挡作用,这样使得超高层建筑窗户的开启成为可能,便于室外新鲜空气的进入,采取这种方案,可以极大的降低空调使用率,节能效果高达30%;最后,设置竖井空间。依据热压原理对建筑中庭进行设计可以实现自然通风目的,但是对于超高层建筑而言,中庭空间过高,这样很容易导致热压过高问题的出现,对于过大的热压要采取有效控制措施,有效避免了强烈紊流问题的出现,以及底层进气口形成啸叫等噪音。法兰克福商业银行属于超高层建筑,在其设计方案中,针对塔楼高达六十层的中庭空间的自然通风问题,建筑设计人员采取了单元划分的方案,也就是以十二层为一个独立单元,每个独立单元的自然通风均借助热压实现,实践表明自然通风效果极佳。

3.2采光

据相关调查结果显示,当前超高层建筑中,电力消耗总量中约有三分之一的电力都用在了照明上,需要注意的是,照度相当的自然光与人工照明方式相比较而言,前者所带来的热量要远远低于后者,利用自然光照明方式,用来对室内热环境进行调整的能源消耗量将会有很大程度的降低,所以,对于超高层建筑而言,实现节能目标的重要途径之一就是用天然采光方式取代人工照明方式。

3.3绿化

超高层建筑在容积既定的前提下,将所节约的土地有效转化为绿地,培植绿色植被,这对于维持生态平衡意义重大。第一,打造垂直绿化。相比较于超高层建筑的占地面积而言,外表面积可以达到地表面积的五倍甚至更多,所以,有效利用超高层建筑的外墙,开拓新的绿化空间,对于环境保护具有重要意义;第二,发展屋顶绿化,另外一种有效拓展绿化空间的有效方式就是有效利用超高层建筑的楼顶,在公共建筑裙楼发展屋顶绿化具有极大的潜力,要将屋顶绿化质量作为重点工作来抓,大力研发薄膜覆盖型种植新技术;第三,设计空中庭园,近些年来,国外不少超高层建筑都十分亲睐在超高层建筑中设计打造空中庭园,通过超高层空中庭园,来拉近人们与自然间的距离,有效缓解空调依赖症以及生态环境差等不足。超高层建筑底部绿化空间也是城市绿化极为关键的一部分,对其的进一步开发也逐渐引起国内外建筑节能设计人员的关注,本着进一步拉近生活与自然环境之间距离的指导理念,对超高层建筑底部广场以及中庭等公共空间予以有效利用,同时在建筑领域相关法律法规的引导及规范下,实现对超高层建筑区域范围内环境质量的有效控制。

4结语

超高层建筑节能是实现国家可持续发展以及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等发展目标的关键举措,超高层建筑具有极强的标志性,在节约土地、树立现代化城市形象、促进经济发展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当前对超高层建筑的节能设计方案进行全面分析及探讨,搞好超高层建筑的节能工作,有助于促进建筑节能事业的进一步发展,进而带动社会建筑节能技术的不断发展。

参考文献

[1] Panyu Zhu,Aymen Aklan,Erika Borges Leo,Marlon Leo,Volker Huckemann. 上海住宅室内实际热环境模拟研究(英文)[A]. 城市发展研究——第7届国际绿色建筑与建筑节能大会论文集[C], 2011 .

[2] 陈茜. 低碳城市发展下的高层建筑设计趋势初探——解读广州珠江大厦的节能创作[J]. 贵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1,(02)

[3] 黄金旭, 王莹. 建筑节能中的住宅通风方案设计策略[J]. 科技资讯, 2008,(23)

超低能耗建筑技术标准篇9

【关键词】生态节能;节能建筑;能源

【中图分类号】TU258【文献标识码】【文章编号】1674-3954(2011)03-0002-01

据统计,全球已探明的石油、煤炭等一次性能源储量仅供人类使用3O年,而中国石油数量仅供开采十余年。2004年全国范围的“电荒”、“煤荒”集中爆发,半年之内27个省国家电网拉闸限电8O多万次,建筑能耗已占全国总能耗的3O%左右。纵观国际建筑潮流,目前生态节能建筑发展有两大发展趋势:一是调动一切技术构造手段达到低能耗,减少污染,实现可持续性发展的目标;二是在深入研究室内环境和人体工程学的基础上,研究人体对环境生理、心理的反映,创造健康舒适而高效的室内环境。

一、中国生态住宅节能建筑在国际上的水平

我国目前正处建设高峰期,年新建房屋近2O亿平,超过所有发达国家建设量的总合。现有建筑约430亿平,其中95%以上的建筑是高耗能的建筑,节能技术相对落后,建筑能耗大体上是发达国家的三倍,许多欧洲国家住宅的实际年采暖能耗已普遍达到每平米6升油,大约相当于每乎米8.57公斤标准煤,而在中国,达到节能50%的建筑,它的采暖耗能每平米也要达到12.5公斤,约为欧洲国家的1.5倍。

另外,我国室内舒适度较差,而要达到发达国家的舒适度水平,能耗可能要增加几倍。随着经济发展和生活水平提高,对舒适度的追求是必然趋势,既有建筑能耗水平还将大幅升高,这为建筑行业节能工作提出了更加严峻的挑战。同时中国农村地区的建筑能源使用已悄然从生物质燃料(木柴等)转向矿物质燃料(煤炭)为主的形式,原始低效的燃烧方式,带来更多的污染排放。由此可见,生态节能住宅建设在中国已然成为当务之急。

二、国际生态住宅建筑发展

国际最新建筑节能技术规范的核心思想是:从控制单项建筑维护结构的最低保温隔热指标,转化为对建筑物真正的能量消耗量的控制,达到严格有效的能耗控制。然而,如何通过有限的资金来提高住宅舒适度,并且降低建筑能耗及运营费用。从热功环境、空气质量、声环境、光环境这四个方面考虑,在利用生态节能技术上,国际建筑界主要采取以下9个方法:

• 智能遮阳技术;

• 高效保温外墙体系;

• 避免冷桥结露的构造技术;

• 高效屋面技术与构造设计-金属屋面技术;

• 高效门窗系统的选用与构造技术;

•能量活性建筑基础;

• 混凝土楼板辐射制冷/采暖系统;

• PCM物态相位变化蓄热材料技术;

• 从建筑物能耗各个环节上严格控制、有效节能。

三、中国推行生态住宅建筑方面的存在的问题

目前中国在开发生态建筑的过程中,会因开发商、建筑设计、民众意识等方面存在的问题而影响到建筑节能的推进,究其原因,主要存在如下四个方面的问题:

(1)缺乏有效的政策激励制度;(2)能源价格目前偏低,节能对消费者缺少足够吸引力;(3)在施工监管和验收方面缺乏有力的惩罚机制;(4)公众节能意识还有待进一步加强。

四、生态节能住宅在中国发展的现状

1、公众对生态节能住宅的认可与接受

国际国内能源紧张,环境污染日益严重,迫使中国住宅产业必须走减低能耗、减少污染的道路。另外,随着中国住宅产业发展迅速,市场与消费者日益成熟,面对二次、三次置业客户,以及更加理性化的高端客户群体,消费者更加注重住宅产品本身的质量。这一点集中体现在对生态绿色人性化的住区环境和舒适节能高品质住宅产品的强烈需求。其次,生态住宅自身的价值获得人们的青睐。冬暖夏凉、环保健康是生态节能住宅给住房者带来的最大价值。随着生活水平提高,现代人身心的健康,并不仅仅表现为减少病痛,节约医疗费用等,而是整个生活质量的提高。这些所带来的无形价值与增加的一点投入完全不是在一个数量级别上的。

2、新技术、新材料的应用

使用新技术、新材料是肯定会增加一些建筑成本的,但一个项目的总成本,是宏观的参照整个项目回报,比如增加的这些成本是否适应市场需求,是否能提高项目品质,增加项目市场竞争力,扩大开发商品牌效应等方面。在此从技术层面谈成本问题,可以分为住宅建筑和公共建设两个大的方面来讨论。

(1)住宅建筑

建筑节能是以一定室内舒适标准为前提的,在中国建造不同程度的生态节能住宅成本也有所区别。根据国际实际操作经验将生态节能建筑成本划分为低、中、高三种梯度模式。

(2)公共建筑成本

因为公共建筑与其它建筑的节能体系完全不同,并且公共建筑能耗远大于普通住宅,因此公共建筑的节能研究尤为重要。不同公建间能耗极大,同一时代的公建能耗差别也很大。住宅产品生态节能方面的发展的与时俱进,住宅产品生态节能建筑创造健康舒适而高效的居住环境,它的发展是符合现代人对生存环境和生活品质的追求的。

五、生态节能住宅的发展趋势

建筑为人类提供满足一定舒适度要求的使用空间,需要消耗一定能源。一栋建筑要达到不同舒适度的标准等级就要消耗不同数量的能源。当大家都在抱怨城市环境的恶化,空气污染的严重,气候异常所不断引发生态危机的时候,却忽略了人类自身的工业发展及城市建设的高能耗排放,正是导致这些危机的根源。大自然已经在用自己独特的方式来报复人类。因而中国必须走生态节能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建筑领域首先要控制国家总体建设规模总量,特别应控制各级政府超标性建设豪华办公楼,同时要防止地方政府以节能改造为名义,将政府办公楼改造成豪华高耗能建筑。对于大量性建筑应该是在考虑地区文化传统生活习惯的基础上,发扬勤俭节约的美德,采用被动式节能手段和成熟适用技术组合,降低建筑能耗水平,达到适当的舒适水平。

德国实际工程数据显示,对位于莱比锡一栋10300平方米的住宅建筑进行节能改造,改造后整栋大楼年少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等有害气体和粉尘污染的排放高达310吨。即每户100平的公寓年即可减少3吨有害气体排放。如果北京这样的大城市不采取有效节能措施,年新建建筑面积几千万平,年增排上百万吨有害气体。

保护我们的生存生活环境,关系到我们每个人的切身利益。而选择生态节能住宅,就是为保护我们的生态环境做出了扎扎实实的贡献。

参考文献

[1]卢求,中国生态节能建筑发展现状[J] ,中国住宅设施,2008年O3期

超低能耗建筑技术标准篇10

房屋建筑;能源利用;节能设计;

前言

目前,建筑耗能已成为我国耗能大户,且呈逐年攀升之势。建设部统计数字显示, 全国现有房屋近400亿m2属于高耗能建筑,每年新建房屋面积16亿m2~20亿m2 ,其中95 %以上是高耗能建筑。2000年,我国建筑年消耗商品能源共计3.76 亿t 标准煤,占全社会终端能耗总量的27.6 % ,目前已上升到35 % ,超过工业和交通业成为首位,所以促进建筑技术的进步和建筑节能产业的发展已经势在必行。

因为建筑节能的迫切要求, 在进行房屋设计时一定要把建筑节能设计作为重要的一个环节。

1 贯彻节能建筑的设计原则

这里所指的“地”主要是指建筑物所在地的气候待征。各地区的节能建筑, 必须适应本地区的气候特征, 既不能照搬严寒地区的建筑型式, 也不能照搬夏热冬暖及海洋性气候地区的建筑型式, 更不能照搬四季如春的温和气候地区的建筑型式,一般说来设计时应遵循以下原则:

1.1 建筑物尽量采用南北朝向布置。否则, 须加强建筑围护结构的保温隔热性能而需增大建筑成本。

1.2 建筑群之间和建筑物室内, 夏季要有良好的自然通风,建筑群不应采用周边式布局型式。低层建筑应置于夏季主导风向的迎风面; 多层建筑置于中间; 高层建筑布置在最后面, 否则, 高层建筑的底层应局部架空并组织好建筑群间的自然通风。

1.3 按相关设计标准的规定, 尽量加大建筑物之间的间距, 尽量减少建筑群间的硬化地面, 推广植草砖地面, 提高绿地率, 加强由落叶乔木、常绿灌木及地面植被组成的空间立体绿化体系, 以便由树冠和地面植被阻档、吸收大部分的太阳直射辐射, 减小地面对建筑物的反射辐射, 降低区域的夏季环境温度,减轻区域的热岛现象。

1.4 应控制建筑物的体形系数不超过节能设计标准的规定。即尽量减少外墙的凸凹面和架a空楼板,不应设置外墙洞口处无窗户的凸(飘) 窗, 坡屋顶宜设置结构平顶棚或降低坡度,应采用封闭式楼梯间等。当体形系数超过标准的规定时,应加强围护结构的热工性能,计算建筑物的采暖空调能耗并不得超过标准的规定。

1.5 不应设置大窗户, 窗户大小以满足采光要求为限。门窗玻璃应采用普通透明玻璃或淡色低辐射镀膜玻璃的中空玻璃, 居住建筑和办公建筑不应采用可见光透光率低的深色镀膜玻璃或着色玻璃。门窗型材应采用塑料型材、断热彩钢及断热铝合金型材, 不得采用非断热铝合金及彩钢型材。还要求外门外窗具有良好的气密性、水密性、不小于30分贝的隔声性能和不小于2.5kPa 的抗风压性能。

1.6 屋顶和外墙既要保温又要隔热, 其保温隔热性能应符合建筑节能设计标准的规定,还要防止保温层渗水、内部结露和发霉。屋顶和外墙,不能采用单一的轻质材料和空心砌块材料(保温好,隔热很差) ,最适合采用厚实材料加轻质材料的复合构造做法。

1.7 屋顶和外墙的外表面, 宜采用浅色饰面层, 不宜采用黑色、深绿、深红等深色饰面层, 否则应加大屋顶和外墙保温隔热层的厚度, 计算其夏季的内表面计算温度不超过36.9℃,宜低于35℃。

1.8 加强分户墙和楼地面的保温性能, 使其符合建筑节能设计标准的规定。居室及办公室楼地面面层的吸热指数还应符合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的规定。

1.9 设有集中采暖、空调的节能建筑,应选用高效、低能耗的设备与系统,不得采用直接电热式采暖设备和装置,应设置分室温度控制装置, 住宅建筑必须设置分户热(冷) 量计量设施。除上述9点之外,节能建筑还应具备设计规范所要求的隔声性能等适用性能、安全性能、耐久性能和环境性能。

2 贯彻超前性护结构热工设计原则

现行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对建筑护结构热工性能的规定性指标,水平较低,仅仅是实现现阶段节能50%目标的需要, 距离舒适性建筑的要求甚远, 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很大。建筑围护结构指建筑物及房间各面的围挡物, 如墙体、门窗、屋顶、地面等。其中直接与外界空气环境接触的围护结构称为护结构,如外墙、外窗、屋顶等;反之即为内围护结构,如内墙、楼地面等。

降低采暖和空调能耗的前提是满足居民的居住舒适度的要求,主要措施就是尽量保持室内的温度、减少室内热量或冷量通过围护结构散失, 所以提高建筑围护结构保温隔热性能是建筑节能工作的重要措施。建筑围护结构保温隔热性能是由组成围护结构的各部分材料性能所决定的, 材料的保温隔热性能通常用传热系数K来衡量, 传热系数越大,则表明材料传热的能力越强,那么保温隔热的效果就越差。提高建筑围护结构保温隔热性能就是要尽量降低围护结构各个部分的传热系数。从技术层面来看,通过合理的设计, 采取以下措施, 可有效的提高建筑物的保温隔热性能,降低能耗。

2.1应尽量减小建筑物的体形系数。体形系数是建筑物的表面积和体积之比。它的大小实际上反映了建筑物表面积的大小。我们对两栋体形系数分别为0.349和0.293 的同类型建筑的能耗量进行计算分析可知: 体形系数大的建筑物能耗量高13.8 %~15.5 %。以上对比结果表面,体形系数越大, 表明同等体积的房间, 表面积越大, 那么建筑物能量损失的途径就越多; 同时体形系数越小, 意味着建筑物外墙、外窗的面积较小,造价相对较低。因此,建筑设计应尽量减小建筑物的体形系数。

2.2 外门窗负担了建筑物主要的采光、通风的功能,选择适当的窗墙面积比、采用传热系数小的窗户、解决好东西向外窗的外遮阳问题,是提高外窗保温隔热性能的重要途径。

由于窗户的传热系数(4.7 W/ (m2・K)~2. 5 W/ (m2・K) )成倍大于外墙的传热系数(1.5 W/ (m2・K)~1.0 W/(m2・K) ) ,从建筑节能这个层面考虑,合适的窗墙面积比应该以满足室内采光需要(即住宅设计规范所要求的窗地面积比值) 为限。在经济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应采用中空玻璃塑料窗或采用断热桥的铝合金中空窗。对体形系数超标较多的别墅建筑,采用低传热系数的窗户则是必须的。

另外,节能建筑不宜设置凸窗和转角窗。其一、增大了建筑物的表面积,即增大了建筑物的体形系数(因凸窗和转角窗凸出外墙面的空气空间已与室内空气连通, 通过空气对流传热使二者融为一体, 故凸出空间已成为室内的一部分) , 从而增大了建筑能耗; 其二、增大了窗墙面积比, 即增大了建筑能耗; 其三、夏季暑天因日照时间较长, 阳光可以从多方向进入室内,不但增大空调能耗,还会降低室内舒适度; 其四、窗顶板和窗台板直接与室外空气接触, 等同于外墙, 但要达到外墙的保温隔热性能很难实施; 其五、增大了工程造价。

2.3 尽量减小屋面和外墙的传热系数, 增强屋面和外墙的保温隔热性能。标准所规定的围护结构传热系数的限值,只是建筑节能现阶段的目标值。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将分阶段进行修改,围护结构传热系数的限值也会逐步要求降低。由于建筑的设计使用周期为50年,几十年后再来对既有建筑进行节能改造是很困难的,特别是高层建筑。因此,对标准较高的住宅,特别是高层住宅, 其围护结构的传热系数宜适当低于标准所规定的限值,即贯彻建筑节能的超前性原则。另外,利用攀藤植被或落叶乔木对外墙予以遮阳(仅适用于低层或多层建筑) , 用绿化屋面对屋面实施遮阳; 通过采用浅色饰面面层材料反射阳光,也可从一定程度上增强外墙和屋面夏季隔热的能力。

3 建筑节能应使用新型墙体材料的原则

新型墙材具有以下优良特性: 轻质、高强度、节土、节能、保温和装饰。就其发展情况而言,有的品种重在花色,花色品种层出不穷, 如装饰装修材料; 有的品种重在功能, 如保温隔热材料; 有的则通过深加工衍生出多个品种,如新型板材等。采用新型墙体材料不但使房屋功能大大改善,还可以使建筑物内外更具现代气息,满足人们的审美要求; 有的新型墙材可以显著减轻建筑物自重, 为推广轻型建筑结构创造了条件,推动了建筑施工技术现代化,大大加快了建房速度。发展新型墙体材料,实施建筑节能,是当前一个时期内建造居住建筑的基本要求,也是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适应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