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行街的规划设计十篇

时间:2023-09-22 17:22:35

步行街的规划设计

步行街的规划设计篇1

【关键词】步行街;规划;设计;购物

在现代社会中,购物已是人们日常生活中一个不可缺少的重要活动内容。特别是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我国商品市场发展充满活力,消费者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和意愿,在适应不同购物行为的商业场所中浏览、审视和选择商品,以达到购买商品的目的。为适应这种发展形势,达到振兴商业的目的,商业步行街的建设在我国取得了空前发展,特别在中国飞速的城市化进程中,商业步行街的建设也突飞猛进。商业步行街作为一种城市公共空间,承载着城市的历史文化以及容纳着大量的市民生活,并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环境艺术设计在商业步行街建设中越来越占据重要的位置。

一、规划设计优点:

(一)社会效益——它提供了步行、休息、社交聚会的场所,增进了人际交流和地域认同感,有利于培养市民一种维护、关心市容的自觉性;

(二)经济效益——极大地促进城市社区经济的更加繁荣;

(三)环境效益——减少空气和视觉的污染,交通噪声,并使建筑环境更富有人情味;

(四)交通方面——步行街区可减少人车混行和汽车对环境所产生的压力,减少交通事故,改善城市交通拥挤状态,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从城市设计角度看来,步行要素有助于基本的城市要素的相互作用,强有力地联系现存的空间环境和行为格局,并有效地与城市未来的物质形态变化相联系。

二、城市步行街(区)规划设计原则

(一)良好的交通体系

步行街的成功与否,交通问题是关键。设计中应考虑步行街所在的地段,全城的交通情况、停车的难易(我国特别要考虑自行车的停放问题)、路面的宽窄、投资渠道和居民意向等因素。有资料表明,我国城市自行车出行率达60%~70%,故在规划中须特别考虑停车场的设置,包括城市临街的一些建筑前空地和局部地下层群为停车场地,以解决自行车停车用地紧张的矛盾。另外还应考虑自行车与公交换乘的停车场,在这种规划下,远期可考虑设置小车与中巴车专用道,使公交与自行车联系更密切。在步行等旁增加城市支路,引导非浏览、非购物人流通过,作为它的辅助道路进货,也作为步行街的疏散道路和消防通道。即:人车分流、以汽车道(仅考虑公交线路、专用车辆、必须的货运等)为联系路,与城市道路网相联,以自行车步行道为内核,独立形成网络状,加上必备的环境设计,可形成环境质量高,集购物、娱乐、文化、饮食一体化的城市新型商业步行街区。

(二)完整的空间环境意象

美国著名城市设计理论家凯文*林奇在《城市意象》一书中提出了构成城市意象的五个要素:道路、边界、区域、结点和标志。实际上就是人们认识与把握城市环境秩序的空间图式。林奇把道路放在各要素之首进行描述。从城市设计角度看,街道的意象是建筑和街区空间环境的综合反映,有特色的街道空间环境自然可反映街道特色,高质量有特色的街道空间环境比建筑更宜体现街道特色,街道的意象特色依赖于空间环境特色。

①道路

作为城市商业环境中的道路,其作用体现为渠道(人、车的交通、疏散渠道)、纽带(联结商店、组成街道)、舞台(人们在道路空间中展示生活、进行各种活动)。规划中对道路与两边建筑物的高宽比以H/D=1为主,穿插一部分H/D=2的建筑。这样的空间尺度关系既不失亲切感,又不显得过于狭窄,从视觉分析上是欣赏建筑立面的最佳视角,容易形成东主独特的热闹气氛的空间。

②区域

作为城市中心区,由于城市商业活动本身的“集聚效应”,公建布局相对较为集中,由于人们生理与心理因素的影响,步行街长度取600—800米为宜。(即城市主干道的间距),加上购物的选择性与连续性,销售的集合性和互补性,最终形成集中成片的网络化区域系统。

③中心

中心即一定区域中有特点的空间形式,结合步行街的特点,规划以一至二个广场,可作为步行街的中心、高潮,为其带来特色与活动。

④标志

入口,对于步行商业街,入口的重要性在规划中应充分考虑。在连接城市主干道的地方设置牌坊等作为步行街的入口,大量的人流由此进出,不许机动车辆进入,入口处设灵活性路障或踏步,并设管理标志符号。由于它起着组织空间、引导空间的作用,街道形成了第二个没有屋顶的内部空间,既起框景作用,其本身也是街道空间中的重要景观,它是整个街道空间序列的开端。既可适合市民的心理需求,给人们以明显的标志,还可突出历史文化名城的风貌。

(三)丰富的空间形式

城市是人类文化的长期积淀,并以一定的物质空间形式表达其文化特征。现代城市追求适居性的空间环境、追求界定鲜明、比例适宜的积极空间。它能有效地渲染出不同的环境气氛和空间特色,它是一种内在的构成要素,其表现力和感染力是丰富、深刻的。如美国的明尼阿波利斯市的尼克雷特步行街以匠心独具的空间特色使美国第一个步行街建设获得了成功。设计者在步行街中,以集中人行活动区为指导思想,把街道做成弯弯曲曲的蛇形道,加上统一设计的街道家具,创造了强烈动感和节奏感的街道空间,成了美国步行街中竞相仿效的佳作。

步行街区建筑内外的界线可以是虚的,可穿透的和不定的,并有一种向内吸引的感觉,也体现了我国传统空间特征中“虚”的意境,并不像芦原义信作为“图”、“底”空间理论引证的意大利传统街道。

步行街区的布局形态可以是丰富多变的:

①线状沿街道布局—店铺沿街道两侧呈线状布置,鳞次栉比,店面凹凸,街道空间呈现一定的不规则状。如北京琉璃厂、天津古文化街,

②线面组合布置——大都有明显的步行商业街,与路段上某些商业地块联系起来,形成组合布局,如合肥城隍庙步行商业街;

③面状成片布局——商业街区在城市主干道一侧集中布置,形成网状形态,如上海城隍庙、南京夫子庙等。根据我国的功能和环境要求,步行街可分为多种形式:封闭式、半封闭式、转运式和步道拓宽式。

随着历史的发展,步行商业街的空间形式发生了很大变化,正向多功能、多元素的公共建筑综合化发展。但在顺应社会潮流而使步行街朝现代化发展的同时,也应保留自身应有的传统空间与风貌。可规划设计适合当地文化脉胳特色的骑楼、过街楼、庭院式商店布局,室内步行街等,以建构一种综合性很强的步行购物系统,使城市空间具有历史的延续性,以提高其价值观念和深层意义。

(四)独特的景观构成

步行街具有独特的构成因素,这些因素也是满足现代城市生活的需要,构成城市环境风貌和组成部分。步行街由两旁建筑立面和地面组合而成,故其要素有:地面铺砖、标志性景观(如雕塑、喷泉)、建筑立面、展示柜台、招牌广告、游乐设施(空间足够时设置);街道小品、街道照明、邮筒、休息坐椅、绿化植物配置和特殊的如街头献艺等活动空间,其设计繁杂程度决不亚于设施建筑,不过最关键的还是城市环境的整体连续性、人性化、类型的选择和细部。

三、结束语

总之,步行街作为市民接触使用最频繁的开放空间,城市中心区中的步行街在公共休闲空间中有其得天独厚的优势,居民不仅在此实现物质消费带来的物质满足,而且在公共空间和丰富的街道生活中实现了精神上的满足。所以商业步行街的设计必须与时具进,与城市的人文环境相结合,不断的满足市场的人性需求。

参考文献::

[1]顾馥保.商业建筑设计[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3.

[2]中国城市规划协会.商业区与步行街[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0.

步行街的规划设计篇2

关键词:地下商业街;规划设计;建筑设计

中图分类号:TU984.1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Abstract: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planning of the city underground commercial design and architectural design principles of, this paper expounds the city underground commercial street in the planning, architectural design to consider the various factors. The paper also analyzes the city underground business planning and architectural design of various types, put forward the city underground commercial street in the architectural design of the need to pay attention to some problems and view, for engineering designers.

Keywords: underground commercial street; Planning and design; Architectural design

引言

随着现代经济的高速发展,当今社会日益暴露出各种矛盾,其中最主要的矛盾是人口的不断膨胀和自然资源(包括土地等)的减少,这将严重威胁人类的生存。人们意识到必须寻找一条既可以节约土地,又可以获得更多的建筑空间的城市发展道路。由于城市地下空间资源广阔而丰富,通过城市地下空间的开发,既可以节约土地,又可以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可以说城市地下空间规划是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是我国城市发展的重要方向。

1.城市地下商业街的规划

城市地下商业街的定义:“修建在大城市繁华的商业街下或客流集散量较大的车站广场下,由许多商店、人行通道和广场等组成的综合性地下建筑”。[1]

1.1城市地下商业街的规划原则

(a) 城市地下商业街的规划应按国家和地方有关城市建设法规及城市的总体规划进行。城市地下商业街的规划应是城市规划的补充,应与城市总体规划相结合。

(b) 城市地下商业街的规划应考虑人、车流量和交通道路状况。

(c) 城市地下商业街的规划应考虑保护其范围的古物与历史遗迹。

1.2城市地下商业街的规划设计

城市地下商业街在规划设计时,需要按照街道的走向,每隔一段距离设置出入口,在道路交叉口附近也要设置出入口;同时还需要考虑地面建筑、绿化及交通设施的布置,与附近公共建筑地下部分的联系,地下街是否具有多种使用功能(如地下停车场)的多种因素的影响。

在城市地下商业街的规划平面类型中主要有以下三种形式:1)“道路交叉口型”地下商业街。 “道路交叉口型”地下商业街多数处于城市中心区较宽阔的主干道下,平面多为“一”字型或“十”字型。目前建设的地下商业步行街其特点是地面交叉口处的地下空间也设相应的交叉口,并沿街道走向布置,同地面有关建筑设施相连,出入口的设置与地面主要建筑物及交叉口相结合,以保证人流的上下。2)“中心广场型”地下商业街。 此类地下商业街通常是城市交通枢纽, “中心广场型”地下街的地面较开阔,常形成大空间,基便于交通,又能购物和娱乐,同时还可以有休息空间。3)“复合型”地下商业街。“复合型”地下商业街是“中心广场型”地下商业街与“道路交叉口型”地下商业街的复合。这种地下商业街常常是分期建造,工程规模较大,需要很长时间才能完成。几个地下商业街连接成一体的复合型地下商业街带有“地下城”的意义,这样的地下街能在交通上划分人流、车流,同地面建筑相连,与“中心广场”(含车站广场)相统一,与地面车站、地下铁路车站、高架桥立体交叉口相通。在使用功能上兼有文化娱乐、体育健身、宾馆等多种功能。

2.城市地下商业街的建筑设计

地下商业街规划研究涉及的专业面很广,如道路交通、城市规划、建筑设备等,而地下商业街的某一组成部分也有差异,一般地下商业街主要由步行道、出入口、商场及附属实施组成。地下商业街的经济效益与它的营业面积有关(商场),通常情况下,营业面积越大,经济效益越好,反之则低。所以我们必须正确处理地下商业街的建筑空间组合,使地下商业街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达到和谐统一,实现最优化。

2.1组合原则。1)建筑功能紧凑、分区明确。在进行空间组合时,要根据建筑性质、使用功能、规模、环境等不同特点、不同要求进行分析,使其满足功能合理的要求,此时可借助功能关系图进行设计 2)结构经济合理。地下商业街结构主要有矩形框架、直墙拱顶和拱平顶结合三种形式。我们根据土质及地下水情况、埋深、施工方案等来确定采用何种结构形式最经济合理。3)管线及层数空间组合。 要考虑管线的布置及占用空间的位置,确定建筑的竖向层数与层高。

2.2平面组合方式。地下商业街平面组合方式通常有以下几个方面。1)步道式组合 。步道式组合即通过步行道并在其两侧组织房间,常采用三连跨式,中间跨为步行道,两边跨为组合房间。此种组合主要有两个特点:一是可以保证步行人流的畅通,且与其他人流交叉少,方便使用;二是购物集中,不干扰通行人流。一般步道式组合适合在不太宽的街道下面。2)厅堂式组合。厅堂式组合没有特别明确的步行道,其特点是组合灵活,可以在内部划分出人流空间,注意的是人流交通组织,避免交叉干扰,在应急的状态下可以做到安全疏散。3)混合式组合。混合式组合是把厅堂式和步道式组合为一体,而且是地下商业街的普遍组合方式。其主要特点是:可以结合地面街道与广场布置;规模大,能有效解决繁华地段的人、车流拥挤问题,地下空间利用充分;功能多且复杂,大多同地铁站、地下停车设施相联系,竖向设计可以考虑不同的功能等。

2.3竖向组合设计。地下商业街的竖向设计比平面组合功能复杂,是因为地下商业街的最初的目的是为了解决人流、车流混杂,市政设施缺乏等问题。这样地下商业街的竖向设计要主要考虑以下几个因素:1)分流及营业功能(或其他经营)。2)出入口及过街立交。3)地下交通设施,如高速路或立交公路、铁路、停车场、地铁车站等。4)市政管线,如上下水、风井、电缆沟等。5)出入口楼梯、电梯、坡道等。

3. 关于城市地下商业街的思考

市地下商业街出入口是由地面进入地下的必经之路,是地面景观的一部分,所以我们必须结合地面建筑物、道路和景观进行设计。一般情况下,我们多采用棚架式的独立入口,或者地面较开阔,可采用无棚架式的出入口(平卧式出入口)。城市地下商业街一般均较长,所以我们在设计时应每隔一段距离设一个休息主题广场,方便人们休息和举办相关文化娱乐活动。

[参考文献]

[1]陶龙兴,巴肇伦编著.城市地下工程.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6.

[2]童林旭著.地下建筑学.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1994.

[3]耿永常,赵晓红编著.城市地下空间建筑.哈尔滨: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2001.

步行街的规划设计篇3

关键词:小城市 街景 设计 规划

街景的设计与规划就是通过对人们生活的地区的街道进行设计和规划,合理的种植树木、花草等有美观效果的植物,在达到美化环境的同时,还可以保护人们生活的环境,使人们的生活达到舒适、美化、健康的效果。

一、合理的规划小城市的街景

小城市的规模与那些大城市相比就小得多了,而且人口也比较少,小城市内的街道相对来说也是比较少的,就是相互交叉的几条街,所以对小城市的街道设计要慎重考虑,不要盲目的规划,以免小城市的城市特点和重要的人文气息遭到破坏。

(1)要根据小城市的特点进行设计与规划。由于小城市的规模较小,人口也是比较稀少,街道不是很多,所以根据这些特点把街道的设计主题突出出来,不要胡乱的规划,要根据每条街道的特点和街道的长度与宽度来进行设计,还要考虑到整体的效果,不要只顾局面不要整体,那样只会使得结果很糟糕。使得小城市的街景很散乱,达不到整体的视觉效果,本来小城市的规模就小,但是以这样不合理的设计与规划使得小城市显得更小与更乱。所以要合理的规划好每一条街道,使得街道的景观与人们的居住小区向统一和相互和谐,达到人与自然相和谐的美好画面。

(2)一定要突出小城市自己的特点。在小城市街景的设计与规划中,一定要注重小城市的特点体现,不要没有主题,没有思想,这样创造出来的小城市整体都会比较死板,没有朝气和生气感,使得小城市失去了原有的基本特点,变得毫无特色。要做到街道与住宅区域相协调,城市与自然相互映衬,打造出一个人与自然、城市与自然、人与城市相和谐的具有现代化的生态型城市。

(3)符合人们的心理。小城市的街景设计与规划一定要迎合人们的观点,符合人们的心理,使人们在主观上能够真正的接受小城市的街景设计与规划,使得人们在看到自己的生活区域内的街景可以变得心情愉悦,使心情变得更加的舒畅,心灵得到升华。小城市街景的设计与规划最终的解释权是归于人们,市民是城市的主人,所以在进行街景规划的时候,要按照市民的意见进行设计与规划,要迎合市民的口味,做到让市民满意。

(4)突出小城市的人文特征。小城市的的街景设计与规划一定要符合和突出当地的人文特征,一个地域的发展与传承都要有它们自己特有的传承精神,当地的人们都有他们自己的文化精神,所以,在进行小城市的设计与规划的时候,一定不要把小城市自己的人文气息所埋没,如,济宁市的梁山,梁山是水浒的发源地,是梁山一百单八将的栖身之地,所以在对梁山的街景进行设计和规划的时候,就着重的突出了这一人文特征,并对这一特征进行严重的着墨,使得城市的文化气氛更加浓厚,而且还吸引了大量的游客,使得城市的经济得到快速的提高与发展。

(5)保护好文物古迹。每个小城市都是经历了悠久的历史,都有一些文物古迹传承下来,所以,在对城市的街景进行设计和规划的时候,一定要保护好当地的文物古迹,并在城市街景设计和规划的过程中,着重的突出市内的文物古迹,使得城市传承下来的优良传统与古迹文化相结合,对城市的整体文化进行渲染,促使城市的内在特点更加突出。如淄博周村就有“旱码头”这一地方,整条街都是一条“古街”,都保留着古时候的建筑物,人们的穿着也是保留着传统的穿着习惯,整条街内不让行驶车辆,这就明显的突出了周村的整体特点。这一设计和规划不仅吸引了中外很多的游客,而且城市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城市的人文特征得到了更好的诠释和体现。

(6)保护好城市的生态环境。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科技的不断进步,许多的城市都把发展工业当做了主要的目标与方向,因为工业技术水平的高低直接反映了城市的经济水平与人们的物质生活基础,所以,许多城市为了加快发展经济,提高自己所在城市在社会中的地位就大力的发展工业科技,使城市污染严重,人们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的破坏,因为生态环境是人们健康生活与发展的基础条件,所以,生态环境的破坏也就是人们的生存空间遭到了破坏。工业在生产的过程中排放的废气与废水,已经严重的影响到了人们的日常生活,使人们的身体健康也出现了问题。所以小城市在进行街景设计与规划的时候,要以保护好生态环境为基础,大力的整治工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垃圾,要在街道的两边种植一些容易吸收空中的灰尘或有害气体的植物或花草,另外,把工厂搬到远离市民生活区域的地区。

街景的设计和规划可以说是关系到整个城市的“门面”问题,所以,城市的街景设计与规划的好坏也就关系到城市“门面”的好坏,当你走进这个城市的时候,放眼一看,眼睛看到的让人感觉很舒服不会显得那么突兀,那么这个城市的街景规划的非常的成功,反之,如果让人一看感觉不会很舒服的话,这个城市的街景的设计与规划是失败的。

二、小城市街景设计与规划的理念

随着经济水平发展与进步,科技技术的提高,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使人们日常生活已经进入了多样性的生活方式,人们的精神享受也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而变得必不可少,城市街景的设计与规划是市民精神文明的体现,是现在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街景的设计与规划是满足人们视觉享受与身心娱乐的一个环节,是城市经济水平进步与发展的体现,所以,做好街景设计与规划不仅是为了满足人们的视觉享受和身心享受,还是保护城市生态环境的一个方面,更是城市经济的一个重要的体现。

(1)小城市街景的设计与规划是21世纪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趋势。随着社会的进步,科技水平的不断发展与提高,经济水平的进步,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市民对生活的享受方式也是越来越多样化,市民对自身的身体健康与身心娱乐也越来越重视,人们已经不能满足以前的单调、统一的街道部署,所以,人们开始对自己周围的生活环境有了一个全新的概念,开始注重对街景的设计与规划。

(2)小城市的街景设计与规划是保护生态环境的体现。现在“绿色”两字已经成为时下人们热议的话题,现在人们在日常生活中都在提倡绿色产品,如绿色的蔬菜、绿色的水果、绿色的实验、绿色的能源等等,日益进步和发展的科学技术与经济水品已经与人们日常的生活环境产生了不可磨灭的矛盾,社会的不断进步,经济的不断发展,国家工业的迅速增长,已经对人们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产生了严重的影响与破坏。工业对城市的空气的污染,对城市的水资源的污染,对城市的土地资源的污染以及对市民健康的严重影响,这些的有害方面必须得到控制与解决,所以,除了人们用其他的方法来控制与解决生态环境的破坏以外,城市街景的设计与规划也成为的当下的保护生态环境的一个重要方面。成为了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街道旁种植的绿色植物不仅能满足人们的视觉享受,更重要是这些植物能吸收空气中的有害气体和灰尘从而起到绿化环境的功效,从另一方面则是保护了我们的生态环境。

结语:

城市的街景设计与规划说到底就是城市文化的体现,是城市市民自身素质的体现,也是人们对人与自然、城市与自然、人与城市的这种和谐关系的延伸。所以,做好小城市的街景设计与规划,不仅使得城市变得更加美观,人们生活的更加舒适,还能使人们生活的环境得到改善,是人们的生活变得更加的美好。

参考文献:

步行街的规划设计篇4

伴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的城市化进程不断加速,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的提升使得人们对于城市商业街的要求不断提高。作为人们城市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现代化城市商业街的建筑设计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商业街作为人们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现代城市中集商业、休闲、娱乐、购物等于一体的综合性聚集地,本文就对现代城市商业街建筑设计的构想进行简单的分析与探讨。

关键词:

城市;商业街;建筑设计;规划设计;构想

1前言

我国的经济发展带动了城市商业步行街的发展与繁荣,近年来繁荣的经济使得商业步行街的建筑已经成为现代人们探讨的话题。与一般的建筑不同,商业步行街的设计独具特色,商业步行街的建筑设计需要充分考虑人文环境、生态因素、传统文化体现等诸多方面,作为商业步行街的一条靓丽的风景线,商业步行街建筑可以很好地彰显出城市的生命力与活力,设计师在进行商业街建筑的设计时,应不断摸索与综合考虑,将商业街建筑设计做到至善至美。

2城市商业街规划设计理念

2.1注重“人本”思想

城市的商业街建设越来越注重人文关怀。在进行商业街的设计规划上,人本理念变得越来越重要,时刻遵循人们身心规律,注重人的本性、特性与共性,满足人们在身体与心理上的不同需求。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消费对象与消费的年龄阶层也在不断的扩大。在商业街的设计中,要充分考虑到不同性别、年龄、背景的市民消费群体,以消费的需求为导向,进行功能区的合理划分与设置,进而配置相关的先进基础设施与高质量的管理服务人才保障商业街的长效运作。

2.2体现城市文化内涵

商业步行街的建筑是商业步行街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一道美丽的风景,与商业步行街融为一体,合而为一。城市的历史、文化、环境是城市最宝贵的遗产。它代表着城市的历史文脉,象征着城市的文化品格,展现着城市的环境特色,承载了城市无限的精神魅力和价值。居住商业休闲区不仅是美化环境规划的一部分,而且还是繁荣城市商业活动和有机活力的重要手段。

2.3注重生态因素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生态环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所以,商业街在设计建设的过程中不仅要注重空间布局的丰富多样,还要构建出具有鲜明特色的环境景观,使人们在更舒适的商业街中进行消费与娱乐休闲。良好的生态环境与鲜明的景观布局,是商业街功能设计的又一出发点。在商业街中进行绿色景观的设计,不仅可以改善商业街的小环境,还能为市民在消费娱乐之余有一休憩的空间,为市民提供更加优质的享受。注重生态因素的商业街设计,会唤起人们对自然的强烈记忆,促使更加“和谐、绿色、自然”的商业街建设。

3商业步行街建筑的组成和设计

商业步行街建筑设计目的是为了吸引人群进行消费,建筑的内部空间设计是建筑设计的重点,也是设计的关键部分。内部空间设计是否合理、舒适,会对商业建筑的使用价值产生极大的影响。商业建筑设计要注重商铺、辅助用房、库房三方面的设计。 商铺的设计,不仅要考虑消费者的体验,也要考虑到租赁商铺的商家的需求。合理设计商铺的开间、进深、层高、面积及门面,能有效提高商铺的价值及未来吸引的人流。如商铺的出入门,起着吞吐客流的作用,位置非常关键,为保证顾客流入流出的顺畅,可以在不同位置开设大小不一的出入门,面积较大的商铺或人流密集处还应当在入口处预留足够的缓冲地带。辅助房一般用于顾客的临时停留、事物的咨询、工作人员的办公、或者陈列设备。因此,辅助用房的位置不能占用建筑主要经营用途的位置,而应该处于较偏或者角落位置。结构也应当尽量紧凑,但同时要考虑到辅助房的便捷性,两者要同时兼顾。库房的作用是用于货物的周转,因此,库房的设计可以放置于地下或者更加偏远一些的地方,因为一些商品如食品需要仓库的通风性,因此在设计过程中要针对不同的用途设计不同功能的仓库,便于商家根据需要进行选择。 商业步行街建筑的内部设计要根据自身的经营需要进行变动,甚至可以设置一些可活动的空间,根据需要随时进行变动。也要根据需要进行内部特殊设计,以显示建筑的特色。

4商业步行街建筑空间的艺术化处理

商业步行街建筑在满足其基本用途之后,还需要进行空间的艺术化处理,可以使商业步行街建筑的空间内容更加丰富、功能更加多样化,艺术化的空间处理也会给顾客带来视觉上的享受。 商业步行街建筑的空间包括其内部空间,也包括外部空间,两者对建筑物的作用都非常重要,不可忽视。商业步行街建筑的外部空间首先要考虑即是建筑的周围空间。美化建筑周围空间可以使用绿色植物,或者具有文化内涵的艺术品、抽象品进行装点,既能够彰显建筑物本身的深刻文化,也能够给人带来视觉上的冲击。其次,建筑物的外部空间还包括建筑的屋顶、天台、露台等室外空间。这部分空间可以进行美化或者功能性设计,使其具有实用性,比如可以成为人们聊天、休息的场所或者协调建筑与城市环境、步行街环境的过渡。合理巧妙的设计可使外部空间成为商业经营和顾客活动的延伸,大大增加商业氛围。建筑的内部空间则可以设计成生态空间,让人们在建筑物内部感受到自然的气息,比如假山、流水,利用声、光、色、空气等自然元素丰富人们的视觉、听觉和空间及环境气氛。生态空间也可以给建筑物带来生机和活力。 商业步行街建筑的空间艺术化可以让整个商业氛围画龙点睛,给人们“眼前一亮”的感觉,也让冷冰冰的建筑变得更具人文气息、更具亲民性。设计师多研究建筑的艺术化形式对于设计大有脾益。

5总结

作为一个城市的缩影,步行商业街同时也是一个城市的窗口。它是一个城市财富的聚集之所,通过给人们提供购物、交往的环境,吸引这四面八方的来客。在规划设计步行商业街时,规划设计布局合理必不能少,但同时我们也应应勇于创新,用新颖的造型,建造出设施齐全、环境优美、能寓购物于玩赏的新型步行商业街。

参考文献:

[1]费菲,陈永生.商业步行街景观建筑设计初探[J].安徽建筑工业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06):49-54.

[2]李德华主编.城市规划原理[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375-381.

步行街的规划设计篇5

关键词:城市步行街;规划;设计分析

引言

随着改革开放以及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的确立,我国城市商业得以迅速发展,商业设施也大幅增加。然而在方便群众生活,促进商业繁荣与城市建设的同时,也给市政、城市交通相关的设施带来巨大的压力,导致城市环境日益恶化。甚至商业企业经济效益也因此出现明显的下滑。于是商业步行街应运而生,解决人和城市交通之间日益激化的矛盾。然而在建设过程中因为没有合理全面的规划设计,导致很多问题的出现。接下来以兰州市建兰路商业步行街的规划设计为例进行讨论分析。

1兰州建兰路步行街的功能定位及环境分析

1.1 建兰路步行街的功能定位

建兰路地处兰州西站闹市区,七里河区最早的小商品市场就在这里形成,拥有近三十年的经营历史,是兰州城市西区商业发展的缩影。改造建兰路商业步行街,可以改善西区购物环境,提升城市西部,平衡兰州商贸布局等整体。

1.2 商业步行街规划的环境分析

建兰路位于城市西区中心,地处七里河、安宁、西固三区交汇处,是兰州西部商业贸、金融、物流网点集中,酒店、宾馆、医疗单位集中地区,日客流高峰达10万人次之多。近几年随着城市建设步伐的加快,一批高档大型住宅社区快速崛起,人流迅速聚集,形成了强大的区位优势。然而建兰路周边有大面积的旧市场,这样的情况导致消费者的需求难以得到满足,大片待开发空间也有利于步行街的扩建升级。由于建兰路较早就形成了商业区,具有较大的影响力。随着商业区的改造,购物环境将会得到改善,而西客站的建成运行,也进一步彰显了厚重的传统文化、丰富的商业内涵以及独特的市场氛围。

1.3 规划布局现状

围绕“丝绸之路”的历史文化主题以及功能定位,集合了现代与古典、中国与西方的表现手法。开发住宅底层商业空间,并将其与街道两侧各类新型商业建筑相结合,虽然有雕塑艺术景观烘托特色文化氛围,但是未能深层次体现商业文化,仍然缺乏能够真正反映高层次商业消费水平的建筑、环境空间,由于商业购物节点不够丰富,导致现有的购物路线较为单调,难以吸引游客深度消费。

2步行街规划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2.1 模式单一,过多模仿

目前我国的商业步行街大多还只是低水平的复制与模仿,忽视了“以人为本”的理念。建兰路在规划之初和建设之中欠缺对客户群的深层次考虑,没有根据消费者的行为对商业街进行规划设计,光靠简单模仿,导致模式单一,项目杂乱无序,难以获得成功。

2.2 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不统一

商业步行街作为城市的社会活动中心,是大众商贸消费的主要区域,集购物、餐饮、文化性消费等功能于一体。建兰路虽然购物功能相对充足,但严重欠缺休闲等文化,未能实现其作为社会活动中心的功能。尤其沿街布置的许多不伦不类的雕塑,既没有达到突出文化沉淀的作用,还破坏了商业氛围。

2.3未能形成良好的交通体系

步行街的成功离不开良好的交通。应在设计中重点考虑步行街所在地区的交通状况以及停车的难易。且在建街之初就应当关注到停车场的设置与修建问题,考虑解决自行车、自驾车等停车用地问题。

2.4 空间形式单调,无序列、少层次

购物街是人类文化的长期积淀,通过一定的物质形式来反映其文化特征,运用多种手段渲染不同的空间特色与环境气氛。而建兰路步行街由于原有的破旧楼群继续存在,以及本身条件的局限影响了整体的视角效果,无休止的扩展商业面积更加破坏了步行街的整体布局,导致整个街区无序与单调,没有特色,也失去了商业街特有的表现力与感染力,商业步行街实质上变成了杂乱的大自由市场。

3商业步行街规划设计中的要点

3.1 良好的交通体系

步行街由于人流量大,所以其交通网络一定要通畅。必须要首先考虑交通问题,设计需要处理步行街交通与公路交通的连接问题,在步行街口安排公交线路站点,对于过长的步行街区可以考虑内部公交线路。还需要考虑机动车停车的问题,应在街口设置大面积的停车场,如果条件不允许的话可以考虑立体停车场或着底下停车场。如何处理步行街周围交通网密度及人流量与道路负载量间的关系问题也应包含在设计之内。步行街由于具备了城市消费、购物、休闲、娱乐等功能,所以人流量很大,因此如何布局、定位,从而与周围的功能配套相适应就显得很重要。

3.2完整的空间环境意象

道路、边界、区域、结点和标志是构成城市意象的五个要素。通过这些要素,人们可以认识并把握城市的环境秩序。从城市设计角度看,街道的意象主要取决于建筑和街区的空间环境,街道空间环境有特色,自然可以反映出街道的特色,有特色且高质量的街道空间环境有时候比建筑更加能体现街道的特色,街道的特色依赖于空间环境的特色。街道是一个没有屋顶却又开放的空间,既能框景,本身也给街道空间提供了重要的景观,它是整个街道空间的开端。既给人们明显的标志,满足人们心理需求,也反映了历史文化名城的风貌。

3.3丰富的空间形式

现代城市追求空间环境适居、界定鲜明、比例适宜。在有效渲染空间特色与环境气氛的同时,它也是一种极具表现力和感染力的内在构成要素。步行街区的布局形态可以是丰富多变的,①线面组合布置———明显的步行商业街与路段上商业地块联系起来,形成合布局,如合肥城隍庙;②线状沿街道布局———店铺沿街道两侧呈线状布置,街道空间不规则,如北京琉璃厂;③面状成片布局———商业街区集中布置在城市主干道一侧,呈现网状形态,如南京夫子庙、上海城隍庙等。根据功能与环境的要求,步行街可分为封闭式、半封闭式、步道拓宽式和转运式。随着社会的发展,步行商业街正向多功能的公共建筑综合化方向发展。在顺应时代潮流的同时,也应保留传统空间与自身风貌。合理的规划设计应顺应当地文化脉胳特色,构建有着较强综合性的步行购物系统,保证历史延续性的同时,提高城市价值观念以及深层意义。

3.4独特的景观、文脉构成

建设城市步行街除了会影响城市环境及交通,直接影响到城市的面貌风,步行街空间的风格还带来景观视觉在内的其他影响,从而成为城市文化的一部分。从美学价值以及景观文脉上进行分析:一是要注意步行街沿线建筑的协调性,考虑建筑风格、色彩、高度等问题;二是要丰富沿路轮廓线设计,保证其内涵性、整体性、流畅性;三是突出包括步行街绿化在内的视觉效果,加强亲和力;四是要设置道路小品,通过细部刻画来反映文化主题。

3.5良好的环境生态

步行街正向休闲,娱乐,购物为一体化的综合性街区发展,因此必须保证环境的洁净与舒适。城市生态系统是由人工创造出的生态系统,因此一条好的绿色步行街的建设,离不开于净与和静。将绿色建筑、绿色交通系统、绿色消费等一系列的城市生活中所缺少的生态环境要素融与步行街一体,所以必须营造出优良的环境,它包括:应有数量的树林及树木;良好的空气质量;应有的绿地面积;浓厚的文化氛围;充足的公共性娱乐与休闲场所;快捷的污水与垃圾处理系统;洁净与充足的城市用水系统。

4结语

遵循“以人文为本”的设计理念,应着力创造一个人性化的交往活动空间。以满足人们在使用方便、心理平衡、社会交往和视觉舒适等诸多方面的需求,提供给人更多的可能性和选择性。并在设计中通过营造多层次的空间体系创造适宜各类社会活动的场所。遵循人本的设计理念应坚持可持续发展的原则、自然资源与生态环境、经济和社会发展三方面的统一,贯彻尊重、继承和保护历史的原则,遵循自然生态、经济和社会的统一。

参考文献

步行街的规划设计篇6

关键词:新城市主义;TND;可步行的社区;公共空间

1 新城市主义

城市主义是城市规划中 个新的城市设计运动。其核心人物是Peter Calthorpe。这场运动始于1990年初。它主要针对城市空心化所导致的一系列问题,诸如:由于住宅区脱离市区,原来完整的城市结构、城市文脉、人际关系、邻里和社区被打破,人们的都市概念和都市感受涣散,对汽车的过分依赖,又导致严重的能源浪费和环境的破坏。于是,追求现代生活的人们唤起了“新城市主义”的口号。“新城市主义”试图提供更加完善、完整的生活品质。提供真正的住宅区质量,重建社区环境与邻里关系。“新城市主义”正为我们提供了一种未来城市发展的思路和关于城市发展、规划与设计的理论原则,向我们展示了未来城市的一种发展模式。

2 项目概况

随着大连城市化进程的深入,城市居住区的开发选择了向“大大连”建设的核心区——大连开发区、金州区、旅顺口区等周边地段发展,形成了大连居住规划的新热点。大连开发区南部滨海新区(下称新区)位于大连经济技术开发区西部主入口处,西起振兴路,东至海上休闲广场,北部为现状居住区,南侧面向大海,与滨海路沿线的城市绿化带相接,东南侧有体育休闲广场、海洋之星等城市景观资源。整个用地为长方形,东西方向长约为2600m,南北长边约为970m,短边为440m,规划总用地面积为2.31km2,其中填海面积约2km2。规划总建筑面积为370万m2。

新区规划设计时强调以人为本的理念,注重街区邻里空间、社区公共空间、步行系统等的创建和周边资源的借用,以创造一个丰富多彩的生活社区。规划对“新城市主义”规划的实践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3 大区域的开发

新区规划注重整体性,放弃了传统的功能分区理论,统规划了道路路网、公交系统、配套商业服务设施、配套市政公用设施等,形成了清晰的住区边缘和中心结构体系,使得城市空间、道路空间和建筑印象都贯穿在整个城市区域。避免重复建设“小而全”的市政配套设施造成的资源浪费,使整个住区成为一个完整的有机体,不同功能的混合布局提供了大量的新的就业机会,完善的路网结构和公交体系降低了区域的交通压力。 转贴于

4 开放式的邻里住区

从人的本质需求出发,城市住区的发展必将是走向开放,逐渐走向邻里交往。因此,新区的规划屏弃了“大院式”居住区的规划布局形式,采用了“新城市主义”所倡导的“TND模式”(Traditional Neighborhood De-velopment),即传统邻里住区的模式,采用格网式的道路骨架,以“5分钟”步行距离——400m为半径确定每个地块的街区规模。将托幼、学校、配套商业服务设施及市政公用设施按照不同的服务半径分布于各个街区内部,结合路网等级和配套商业服务设施,形成有层次的开放住区。住区的边缘道路是开放的,是住区的起止和存在,其作用是与周围的环境联系起来,并贡献于环境。

5 可步行的街区

“步行街区”——“新城市主义”的主要理论构成之一。“步行街区”的布置强调以公共交通为规划原则,混合土地用途。新区规划以格网式道路为骨架,将土地利用和公共交通的使用密切联系,使社区的每个居民通过步行可以轻松到达公交系统的范围之内,让更多的人能够使用公共交通,规划将街道交通空间与生活空间作为一个整体,提高了道路的使用效率,使街道空间成为生机勃勃的人性化环境。为减少车流量和增加社区的可步行性,规划减小了社区内道路的宽度,主干道的宽度16m,各街区内道路宽度为7m,主干道用于满足各个街区之间快速的交通疏散,街区内道路着重强调生活性,例如步行、安全的邻里环境和便捷的可达性,为街区成员提供交流互动的场地,而不是主要作为交通通道。地面停车场地面积控制到最小,停车主要采用各街区内的地下集中停车库,车从各街区入口处直接进入地下车库,避免汽车来回穿梭对居民造成干扰。

6 创造开放的公共空间

“新城市主义”主张公共空间重新成为住区建筑与空问的焦点和邻里活动的中心,重归具有归宿感、领域感的社区。新区规划设计将每个街区内的公共空间呈带状设置,使其更具有开放性和渗透力。同时随着线的延伸而扩大其外在的接触面,加强了街区内公共空间、商业步行街空间和城市滨海景观休闲空间的互相渗透和交流沟通,使住区的居民可以便利地享受城市的公共景观资源,而城市中的居民可以享受住区内的公共绿地空间,优化资源配置,共享了资源,创造生活活力。

7 营建特色风情商街

新区规划采用欧美风格为设计基调,融合多元化的商业建筑构成元素,沿滨海路北侧设置了独立的、对整个城市开放的商业步行街区,别有情致的步行街区、适宜的空间尺度、恰当的绿化铺装,给人以愉悦的视觉享受,既创建了一种亲切而有活力的商业空间,也使其成为滨海路上亮丽的风景,更能够成为人的情感空间和全新的生活方式。

步行街的规划设计篇7

关键词:街区型住区,交通空间,策略

Abstract: the block type settlements construction is the foundation of the internal traffic space and urban residential space communication, form the levels traffic space environment; On the one hand may will block all kinds of public facilities within maximize space utilization, on the other hand security blocks residents safe and convenient living environment. This paper is mainly on residential block type traffic space design of the strategy.

Keywords: block residential type, traffic space, strategy

中图分类号:C913.3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街区型住区交通空间作为城市交通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应该独立于城市空间,成为交通孤岛。街区的生活和空间与城市空间环境的沟通主要表现在便捷的公共交通系统、适宜的路网密度、共享的公共设施和开放空间以及多层级的居民交往空间。

街区型住区交通空间设计是住区规划设计的基础,当前街区型住区交通空间设计中主要存在如下问题:1)交通空间开放度缺少均衡性,开放度过高导致街区居民居住环境私密性缺失;开放度过低使得街区公共设施利用率低。2)静态交通缺少整体性设计,存在商业停车位不足和住宅停车位没有最大利用。3)交通空间人本思想贯彻不够,主要表现在内部交通空间对步行系统的不重视,以汽车交通主导的交通规划思想根深蒂固。

1.步行系统安全性设计策略

步行系统安全性主要体现在道路交叉口,由于我国住区内的道路交通设计是以汽车为主导,各种技术参数都是以汽车通行的便捷性为首要目的,对于街区型住区倡导步行交通环境,显然是不合时宜的。因而在住区内部道路交叉口设计中应满足行人安全,增加步行交通的可达性。在道路交叉口设计时尽量减少行人过马路的距离以及减慢汽车通行速度为主要原则。

1)道路形态控制策略:曲线的道路形态可以迫使驾驶员降低行车速度;而笔直的道路则会使驾驶员提高行车速度。使步行交通与机动车道拥有平等的使用地位,保证住区内的步行安全,必须控制住区内的机动车车速在20公里/小时。

2)道路交叉口设计:以步行交通为主导的街区交通系统,街区内的机动车道一般以减缓车行速度而保证行人的安全,而道路交叉口的设计必须以行人通过为原则。主要有如下几种策略:①通过将交叉口道路变窄,以降低车行速度,同时减少行人通过马路的时间。②交叉口附近道路设置各种形式的路障,减缓汽车通过的速度。

3)人行主导的道路转弯半径控制:当前我国住区内的道路宽度和转弯半径都是汽车顺利通行的原则统一实行的规格,如一般小汽车转弯半径要求6米,大汽车要求9米等等。而对于不同区位的街区型住区内部交通环境具有很大的差异性,对于以步行为主导的街区型住区外部空间环境而言,过大的转弯半径不利于行人安全通行。

另一方面道路技术规范属于规划管理部门的要求,在规划设计中应该是规划管理部门协调,制定该区域的城市设计导则,制定适宜的转弯半径尺度。例如上海太平桥新天地针对不同层级交通交叉口制定不同的转弯半径,确保街区内行人步行的安全性和连续性。

2.人车共存的交通组织策略

人车共存交通系统适用于规模较大的街区型住区,人车共存交通理念极大的提高了居民出行进行各种活动的效率,提高生活性街道空间的活力。交通出行是街区居民所有活动中最广泛的一种,交通行为也可以导致各种公共活动的产生,人行和车行的混合增加居民之间见面的几率,增进居民的交往;另一方面人流、车流的混合使得沿街的各种商业经营得到改善。

1)交通安全的前提:如上文所提出的步行系统安全性策略,人车共存的交通系统首要条件就是保障人行安全,才会产生具有活力的生活性街道空间。

2)人车共存交通沿线功能组织:将街区主入口和以街道生活为载体的人车道路系统连接起来,通过道路和沿途的生活服务设施、商业、学校、公园活动场地串联起来,使得原本孤立的功能设施变成点、线、面结合的活动场地系统。

3. TND模式与人车分流交通设计策略

人车分流的交通组织一般适用于城市市中心,规模较小,高容积率和高密度的地块,区位配套设施、商业环境成熟的街区。这种组织方式保证街区内的步行系统和车行系统相对独立,道路交叉口较少,有效的保证了街区内的外部空间环境安全便捷。车行系统在街区组织,与停车场各种商业车流减少对住区环境的干扰,而街区内部的各种开放空间、公共设施能够很好的联系。

人车分流的交通组织方式是以步行系统和居民日常生活活动的空间系统为主导地位,成为街区空间结构的主体。常用的规划策略是将步行交通和车行交通在竖向进行分离,将车行交通的流线和停车完全布置在地下。车行交通与步行系统分离使得地面用地全部用作人行景观。这种立体分流模式使得车行交通减少对用地紧张的小规模街区型住区开放空间的占用,避免了步行系统和车行系统的矛盾;增加了街区居民户外活动的安全性和舒适性,促进街区活力。

4. 商业停车位与住宅停车位统筹规划策略

街区型住区外部空间停车空间主要有商业停车位和住宅停车位构成,而商业停车位一般属于临时性的,和住宅停车位具有时间上的互补。在深圳万科城停车位布置是靠近步行道,一方面减少对街道空间的干扰,影响居民对商业设施的使用以及紧急情况下消防车道的通行;另一方面便于顾客的停车。因而停车位空间布置的一般做法是:

1)在不占据街道空间的同时,拓展道路边缘停车,并用绿化带将停车空间与街道步行空间隔离,减少消极空间。

2)结合广场空间停车位,在广场规划设计中考虑商业临时停车空间,满足周末、上下班车流密集的需求。

开发商将住宅停车位整体上持有,而不是买给住宅居民个体。一般而言,住宅停车的时间为晚上下班;而商业临时性停车的高峰期给白天。因此,可以将住宅部分停车位作为商业服务临时性停车,使停车空间最大化的利用。

5. 结合TOD模式策略

公共交通服务的人群主要是本街区中低档住宅片区和附近居民区的居民,因此公共交通站点的选择必须符合这类人群的特点。对于本街区居民而言,公共交通的站点的服务半径可以辐射到所有街区范围内。公共交通的引入也为街区内中低收入的居民提供了更为公平的出行机会。而对于附近居民来说,公共交通的可达性,使得外来市民到达街区公共中心更为便捷。

1)整合街区居民出行目标布置公交站点

在街区公共性生活性街道上与街区公共中心结合,根据居民出行的目标进行有效整合,将居民上班、上学、购物、休闲娱乐等功能布置在其通往公交站点的步行系统线路上。居民在日常出行过程中可以完成多种活动,大大的提高了使用公共交通出行的效率,极大的强化公共交通的便捷性。通过一系列高效合理的功能布局,使得日常以汽车出行的居民在交通不畅的情况下也会选择公共交通。

2)将公共交通引入到街区内部的TOD模式

以公共交通车站服务半径,将街区公共中心、开放空间、步行系统和社区服务设施结合起来整体性规划。这种规划模式一方面提高物业的整体价值,另一方面也有利于公共交通的经营。各层级的社区服务中心处于公共交通的节点,对于街区居民而言提高了出行的效率;另一方面街区附近的居民通过便捷的公共交通达到街区公共中心(公共绿地、商业设施、会所等),提高了街区功能设施的商业价值,开放空间的利用率。

参考文献

[1] 杨靖马进与城市互动的住区规划设计[M]. 东南大学出版社,2008

[2] 王彦辉. 中国城市封闭住区的现状问题及其对策研究[J].现代城市研究,2010

步行街的规划设计篇8

关键词:城市空间 ;尺度; 活力; 街道 ; 开放空间

Abstrac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Chinese city changes a standard is ceaseless rise, in solving a city on the foundation of basic function; more and more people begin to pay attention to the quality of city and creating characteristic. The article through the scale, dynamic, open space, street multiple means to create a unique quality of city space.

Key words: city space; scale; vitality; streets; open space

中图分类号:TU45 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2095-2104(2012)01-0020-02

我国自1990年代以来的城市规划以现代功能主义理论为基础,注重解决城市的基本功能分区容量和交通等基本问题,并未注重城市空间品质的塑造。随着中国城市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在解决城市基本功能的基础上,人们更多的开始关注城市品质及特色的营造。本文通过作者多年城市规划的实际工作,不断总结一些新的规划手段运用到规划项目中, 下文将分别通过尺度、活力、街道、开放空间多个手段的运用营造出各具特色的高品质城市空间。

城市尺度

现在在许多城市建设中为了追求城市更快的扩张速度,更大的尺度,而采取比较粗狂的建设方式,大马路、大街坊、大广场,使整个城市的尺度变得越来越大,但却忽略了人的基本需求及尺度的营造,在大尺度的城市空间中人们更多的需要依靠汽车出行,很难依靠步行来满足出行需求,使得城市交通量不断的增加,从而带来了越来越多的城市交通问题。而小尺度的城市会带给人温馨、舒适的氛围,尺度过大的城市则会带给人冷漠、生疏的感觉。人的心理感受是城市空间尺度划定不可忽视的因素。

在我们的规划工作中,我们不断对城市尺度进行新的思考,使城市空间尺度更加回归人性,创造更多适合人步行的安全尺度空间。

案例实践:《 巢湖市滨湖北岸城市设计》

此项目位于巢湖市西部,基地北侧依托凤凰山,南侧紧邻巢湖,背山面水,环境条件优越,在设计中我们针对目前中心区普遍大街坊大马路的现象造成的城市尺度问题,在设计中在城市中心区倡导“小街坊、小街道与细密路网”的理念,我们在设计中尝试将中心区控制在100-200米的小街坊,此街坊尺度便于在城市土地开发中根据市场需求进行土地集约利用,同时小尺度的街坊空间不但尺度宜人便于步行,也能够满足通风日照、安全,使得城市尺度和街道活力回归,邻里感强化。

城市活力

简单的功能分区、大街坊及封闭的管理方式造成了城市生活变得单调而缺乏安全感,街道慢慢成为了汽车作为主要的空间载体。我们经常怀念以前丰富而充满活力的街道生活,希望街道与公共空间进行空间的限定,使之成为市民可以共同享受的场所。

影响城市活力的因素包括经济文化等很多方面,土地的混合使用与活动策划至关重要,城市的功能混合开发可吸引各种人群的使用,同时提供丰富多彩的公共活动可以增强城市活力。

案例实践:《 湘潭市雨湖新城城市设计》

雨湖区是湘潭老城区主要的组成部分,区内用地混合、人口密集、街道生活丰富,是湘潭最具活力的地区,雨湖新区作为雨湖区向外拓展主要的承接地,为了延续老城区充满活力的优势,规划摒弃原有简单的功能分区做法,讲究功能混合、兼容并蓄,创造多元化的空间层次,在空间布局上注重城市的整体连贯、互动性,同时强调单个地块的竖向功能混合,灵活应对市场的各种需求,做到地块弹性开发、多元混合的活力局面。沿街增加底层商业功能,借以营造生活街道的活力氛围,同时可以结合底层分布服务社区的零售商业,有效地服务周边的社区生活,形成便捷服务的社区走廊。

城市街道

城市品质的高低由城市功能、城市空间、城市景观、城市文化等因素决定。街道空间的建设直接影响功能、空间、景观、文化等城市基本因素,是提升城市品质的重要手段之一。城市街道空间是城市中分布最广、使用最为频繁的公共空间,它支撑着整个空间结构的构建,是城市空间的骨骼。城市街道空间能最直接反应城市品质,彰显城市特色,打造迷人的“城市名片”。

案例实践:《 “湘水西湖"国际社区城市设计》

在该项目的设计中我们从规划设计理念方法上进行转变和思考,基于追求人性城市、效率城市和城市活力,道路系统的规划应该坚持“行人第一、公交和自行车优先,车行顺畅”的原则而非现有的“车行优先、流量和速度优先”的规划指导原则。本项目规划中通过不断的尝试,实现了从“车本”理念向“人本”理念的转变。同时注重街道作为城市公共空间的营造。在国际社区规划空间形式上,使用连接性、高密度的方格路网,适宜尺度的城市街坊和街道,高步行性和活力宜居的城市街道空间。同时通过城市空间布局紧凑、土地使用功能混合多样多种设计手法,为居民营造出丰富的街道空间,展现社区特色与活力。

开放空间

要理解开放空间,我们关注的不应该是独立的开放空间,而是关于开放空间的综合因素,在城市中我们很容易将城市公园当作独立存在的元素,并运用”每千人拥有的平方数”的指标来评价它够还是不够,这样的方法固然让规划者有所了解,但它并没有传达任何关于城市公园价值和作用的有用信息.因此经常我们将其独立起来,而不是有机的与城市其它功能相互融合。

案例实践:《含山县滨湖新区城市设计》

含山县旅游资源丰富,同时具备优质的山水景观条件,滨湖新区位于含山县南侧,基地内近能亲水,远能观山,作为城市未来旅游产业发展的主要载体,规划充分利用现状原有良好的自然资源,挖掘自然水系、植被的潜力,通过自然植被的延伸,将绿地系统向周边地块延展,融合于地块开发的建设中,形成城市公园、广场、道路绿化、滨湖绿化、生态湿地等点、线、面有机结合的绿地系统网络.我们将开放空间的问题不仅仅局限于指标的控制,而是充分理解运用其对于整个城市发挥的重要作用.,将城市的绿色空间和细致场所空间连为一体,形成“泛公园”的城市格局.从而为为未来的旅游城市的定位,,提供高品质的空间载体。

结语

高品质的城市空间应该是持续生态、紧凑、公交导向、步行友好和活力多样的城市空间;应该是具有尺度适中、界面围合、给人以场所围合感、便于社会交往和邻里守望的城市街坊而非大型城市居住区;应该是一个紧凑细密的城市建成区肌理和大尺度开敞的自然公共空间的融合;应该是具有复合美学比例、尺度宜人、充满活力的城市街道和细密、高度连接的路网而非大马路和车行主导;应该由高效便捷的城市公共交通支撑的适度的功能混合和强度开发,并通过友好的城市街道步行和自行车相连接。本文关注的城市尺度、活力、开放空间、街道等问题主要是关于物质空间的建设,往往在城市的建设中问题将更加的复杂,城市设计师将需要充分协调好不同价值之间的矛盾,才能创造出更高品质的城市空间。

参考文献:

王兰. 小尺度空间城市与人的心理感受关系[J]. 艺术教育, 2011(01)

查君.以营造城市活力为导向的城市设计——南京市南部新城核心开发区重点地段城市设计. 城市建筑, 2011(10)

步行街的规划设计篇9

【关键词】瀛湖 规划设计 安康

一、规划项目概况

该用地东西长约288.5米,实际建房用地长为240米,南北宽为50米,现状用地内基本无建筑,入口处有两幢建筑需拆迁,最低高程为330.0米,为可耕种坡地,这条新开辟的街道位于流水客运与货运码头之间,街道正对瀛湖,湖光山色,尽收眼底, 交通 便捷,地理位置优越。

二、规划设计原则

1.用自然美的手法塑造景观,体现人工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仿古民居一条街街景规划方案以创造一个美好而令人愉快的公共环境为目标,充分尊重地方特色和风貌,把地方建筑及地域风格元素合理地在街景中表达出来,按照 现代 美学原则进行设计,使街景在保持地方特色的同时具有时代特征,调动一切极积因素,准确把握外部空间尺度与比例关系,使环境与公共活动达到高度一致。

河湖水系是构成城市景观的重要载体,没有水系的点缀和丰富的水面与景观相映衬,优美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就不会充分体现。具体来说:一是要充分利用水资源,蓝天、白云山水相映,天人合一。二是要充分利用天然地理条件,仿古民居街道连接客货码头,天然的地理优势形成便捷的交通,它的建成不仅成为立于流水镇上一道美丽的风景线,而且成为浮出于湖面上的绿色临江走廊。三是充分利用绿地资源,在宏观上把握绿地的整体效果。在中观上要突出重点,以仿明古居为基调,具有流水特色的建筑群落。微观上要注重乡土树种与外来树种,观赏树种与经济树种相结合,充分考虑生物学特征和生态学特征的 规律 ,山石,水体相结合,共同构筑街景的自然美、环境美,创造出人性化、生态化、 艺术 化的人居环境。通过小品的材质,造型,色彩,图案等变化体现一种自然、休闲的风格,营造生动清丽的水系景观风景线。

2.用以人为本的理念体现人与自然的结合。

规划方案以满足居民及游客的活动为重要原则,确保细节设计的合理性,充分尊重人的行为与基本要求,使街道的空间整体结构和建筑符合人的生理特点和行为要求,要充分考虑各种景点、景物的相互渗透,处处体现悠然的情调与勃勃生机,并使人中有景、景中有人,给人以源于自然、融于自然、又回归自然的感受。一是要满足人的合适感,绿荫下,说古道今,吹拉弹唱;堤上休闲、晨运、清水台边老人、小孩、男女青年、一群群,一对对悠然自得。二是要满足人们心理安全感,通过设围栏,防滑花岗岩和灯光处理满足居民心理安全感受的需要。

3.充分把握因地制宜的原则,进行合理布局。

方案根据流水镇的地方风格和基地的具体物质要素进行合理的规划设计。特别是原有的客运货运码头,最大可能保留并加以扩展,流水镇街景规划方案以“土方就地平衡”为原则进行竖向设计,组织景观。

由于规划基地为可耕种坡地,坡地高程在334.0米-340.0米之间,方案设计时,根据用地情况规划设计为台阶式上下两排建筑,靠近瀛湖街道线型上栽弯取直,街道规划宽度为11.5米,其中包含2.5米垂钩台,3米绿化带和6米人行道,靠近集镇街道宽度为11.5其中包含2米绿化带,人行道宽度分别为5.5米各4.5米,两条街均为步行街,上下两条街之间的台阶高3.6米,靠近集镇压的街道为双石街(即街道两则均为门面),靠近瀛湖的街道与单面街建筑的二层楼地面相连接,即增加了活动面积又统一了空间效果。在靠近湖面沿线设置了三个观景亭,即有利于游人观景又成为流水仿古街景的点缀。

三、规划设计构思

由于仿古民居一条街连接流水镇客运,货运码头, 交通 便捷,街道正对瀛湖,处于天然的山水之间,交通便捷,山清水秀,景色宜人,这条绿色临江走廊按“三线一体”的思路进行总体设计,即临湖街道为垂钓养性线,步行街为观景线,内廊为购物、餐饮线。休闲、观景一体化。再配以小品、花划、树木进行点缀。成为具有流水特色的建筑群体,与瀛湖二岛紧密相连,交相辉映的仿明清建筑。

1.山形水系的建设

依照规划区域的地形条件,通过适度的土方调整,形成了北侧为天然人工湖,南侧为特具民俗风情的建筑群落。 自然 形成了农家街半抱湖水的格局,以此来构成街景的景观框架,以此来作为街景功能分区,空间序列组织和景观环境设计的基础。

瀛湖是街景的主要景区,由于湖水位置较深,沿湖垂钓台以北至观景亭的水深尽量控制在5米以内,为保证安全,在垂钓台,观景廊两侧均设防护栏杆。三个观景亭是连接湖面与道路的重要建筑,它的存在,自然的将整个建筑群落融入山水、人工天然、一气呵成,台阶以下,道路均为步行街,并设绿化带,丰富了平面景观和空间组合。

2.功能分区的组织

规划区内功能组织充分尊重城镇居民日常生活的需要,充分利用基地的现状条件进行合理规划,对不同类型活动的需要进行合理安排。规划主要分为民俗生活区和观景游览区。

3.色彩与序列设计

规划景点是一个自然要素与人工要素有机融合的统一体,规划设计时强调各自的特征,并在和谐统一前提下追求对立与变化,产生强列的视觉冲击。自然要素的色彩主要表现为蓝色、绿色和部分石材颜色,而人工要素则以灰青、白、粟等,显然大片的自然颜色成为景点的背景色,而人工构筑体的色彩是自然色映衬下的合谐色彩。

景点的主轴线为入口码头一民俗风情大道一绿化垂钓台一观景亭,保证了景点的整体效果和良好的大局观,强调了景点与镇景观的有机交融与互补,为细部设计提供了一个尺度合理的框架。

4.绿化设计

道路中的绿化带均为草坪铺地,在此基础上设置半园型连续图案和线条优美的丝带状图案,配以青山绿化,更显天然、人工的合谐与统一,并插建桂花等树木,更显小镇幽香径远,为体现亲和性和环境节约性,路灯为目标灯,间距为40米。

参考 文献 :

[1]安康县县志.

[2]安康是总体规划.

[3]安康汉滨区流水镇 旅游 规划.

[4]小城镇建设.

步行街的规划设计篇10

关键词:城市; 步行商业街; 设计

Abstract: Combining with the actual work experience, the author analyzes and discusses the design idea, design principles and design points of modern urban commercial street in the paper by the example of Fushi park residential and commercial area of Huaian City.

Key words: urban; commercial street; design

中图分类号:TU98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104(2012)

1、工程概述

富士园商住区位于淮安市经济技术开发区东部,深圳东路以南,淮杨中心路以西,紧邻富士康工业园。项目总占地28.379ha,规划建筑面积52.147万m2,本次规划设计内容为首期开发项目,占据商住区的东南角,隔淮杨中心路与富士康工业园相望,规划占地面积59958.60平方米(约合90亩),规划总建筑面积17.0688万平米。首期项目又分为三期,一二期用地38702.00平方米(合58亩),容积率2.2;三期用地21256.60平方米(合32亩),容积率2.5.本项目用地均为商住用地,规划低、多层商业,高层酒店、办公、公寓等内容,建成后不但成为富士康工业园的生活配套中心,同时也是淮安经济开发区的商业中心。

2、城市步行商业街设计要点

2.1 便捷的交通体系保障

步行街作为一个人流量较为集中 的地方,首要条件就是交通通畅。因此在设计过程中,需注意处理以下几方面问题:其一,实现步行街交通与公路交通的相互补充,在步行街口位置,设置便捷的公交站点;如果步行街比较长,则可考虑实行内部公交路线,以满足不同人群需要;其二,考虑机动车的停车场问题,需要在步行街的街口位置设置停车场,如果街区用地相对紧张,就可考虑地下停车场或者立体停车场;其三,优化步行街周边的交通网密度,合理计算不同道路中人流量与负载量的关系;由于步行街是一个购物、消费、娱乐等集合场所,因此人流量相对较大,必须通过合理的定位和布局,才能更好地发挥功能配套作用。

2.2 营造良好的环境意象

以现代城市角度为出发点,环境意象综合体现了建筑环境与街区环境,只有具备特色化的环境意象,才能真正体现步行街的特色。具体分析如下:

(1)道路

处于商业环境中的道路,主要作用在于沟通人与车,同时也是重要的疏散通道、人们活动的平台和各种商业消费纽带;在规划过程中,保持道路和周边建筑物的高宽比在一定数值之内,既要保持空间尺度的亲切感,也不能让人们感到拥挤不堪,从视觉上创设建筑的最佳角度,烘托热闹的氛围。

(2)中心

中心是某个商业街区域中最具特征的空间,应结合城市步行商业街的实际情况,一般规划1-2个广场,供人们歇息、玩耍,举办特色活动,聚集人气。

(3)入口标志

对于步行商业街来说,入口标志的设计非常重要,一般在与主干道相连接的位置设置入口,人们由此进出,而此处需要设置灵活性的踏步或者路障,不允许机动车进入;入口标志可起到引导空间、组织空间的作用,将商业街构成了一个内部空间,是整个空间序列的初始。

2.3 多元化的空间布局

城市随着人们长期以来的文化积淀而形成,表达了特定的物质空间特征、文化特征。在现代化城市发展过程中,人们越来越追求空间环境的舒适感,要求更多比例合理、特色鲜明的独立空间,以渲染特殊的环境氛围,这种构成要素具有极强的表现力与感染力。对于城市步行商业街来说,其布局形态也是多种多样的:

(1)线状布局

在街道的两侧位置,店铺沿线状铺开,店面凹凸有致,空间感突出。例如,武汉的江汉路。

(2)线面结合

这种方式的步行商业街较为明显,一般与路段中的一些商业地块相联系,形成整体布局。例如,合肥的城隍庙步行街。

(3)面状成片

商业街区主要集中于城市主干道的一侧,以网状布局为主。例如,南京的夫子庙。

随着中国历史的不断发展,城市步行商业街在空间形式上也产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正逐渐从传统模式转向多元素、多功能的公共建筑综合化方向发展。在与社会发展潮流相符的前提下,步行商业街还应不忘保留自身的独特风貌与空间布局。可以根据所在位置的实际情况,适当设计具有文化特色的过街楼、室内步行街、庭院式店面等,让城市的历史在步行商业街的空间中延续,表达商业街的更深层次内涵与价值。

2.4 独特的人文景观

在现代城市步行街中,除了考虑城市环境、交通等影响因素以外,还用充分考虑到景观视觉的重要作用,将对整个城市的风貌、步行街风格产生影响,成为步行街的重要一部分。以人文景观角度来分析,其一,考虑步行街整体布局的协调性,与建筑的风格、色彩及高度等相匹配;其二,强化步行街沿路的轮廓,以提高整体性与流畅性;其三,渲染步行街的绿化效果,提升亲和力,适当设置道路小品,突出文化主题。

3、淮安富士园商住区实例分析

本项目是一个集商业、酒店、办公居住等设施为一体的综合性建筑群,基地内有大量的人流、车流需要,因此合理的安排各种流线,尽量做到各种流线各行其道互不干扰,是本项目交通流线组织的基本原则。在交通布局上首先保证基地对周边道路均有出入口,使得从每条道路上来往的商业人流和车流可以方便的进出基地,同时让基地消防车道形成环路,可以环通整个基地,消防车道满足净宽、净空要求。

景观设计的基本理念是利用基地本身的条件,经过适宜的拆分重组,创选美好的视觉景观,发挥软硬绿化元素组织的不同效果,达成天人合一的景致,远远超越仅强调绿化面积大小的层次。同时结合建筑设计运用了大量线性绿化带,“绿带”的设计手法使建筑群更具设计意义,也为基地的街景增添了凹凸感和层次感。屋顶花园和地面花园的呼应形成了建筑与地面层的衔接和互动。道路和相似街道的景观处理着重绿化和建筑因素,包括几何形状突出的铺装路面、景观和设备。基地内设有特别宽阔的广场,充足的空间可容纳多排树木,不仅表现出规模和气势,而且提供了荫凉的空间。整体景观设计注重景观的轴线感和秩序感,开合并用、抑扬顿挫,形成有序的空间组合,同时注意植物的色彩和季相,以及常绿和落叶的搭配,丰富了整体空间的景观内涵。为人们创造了一个绿色、清新、舒适的商业休闲空间。

发挥商铺效益最大化的原则:地段、地段、还是地段。而任何一个地块,邻街面也就是四个,占据邻街面的商铺数量有限。因此,如此大规模的商业群,如何提升商铺的整体价值,创造独特的空间就成为整个规划的核心问题。根据对周边条件的分析,对商业形态的分析,最后形成了“点、线”结合的规划格局,借鉴传统的商业街坊模式,用地内形成十字形的双轴,而两条轴的交点形成本地块的中心广场,从这个中心往四周放射出宽窄有致的内街,内街讲究商业空间的互动,相互借鉴商业氛围,同一条商业街也因为各自的商业竞争而显得热闹非凡;内街的尽端或转角设置休闲性的广场,游人往往在这转身间有了新的发现。通过空间的收放达到变幻的目的(如图1)。

图1:江苏淮安昊东美丽东方商业步行街

总之,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与完善,再加上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步行商业街已经逐渐走入人们的生活,它不仅是城市发展的窗口,更是一个城市发展的缩影体现。在进行步行商业街设计过程中,应做到合理规划、大胆创新、优化建筑构造与布局,才能创设广受欢迎、环境优美的现代城市步行商业街。

参考文献:

[1]赵发兰.商业步行街景观设计要突出不同的地域特色[J].价值工程,2011(13)

[2]于红霞,徐科峰.浅析交通系统设计对步行商业街商业价值的影响[J].商场现代化,2008(25)

[3]张建华,俞碧川.基于质感特征的步行商业街植物配置初探[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农业科学版),20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