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巢老人调查报告总结十篇

时间:2023-09-18 17:59:30

空巢老人调查报告总结

空巢老人调查报告总结篇1

为切实了解全县农村空巢老人基本情况和生活状况,20xx年7月20日至8月3日,根据 县委缩小三个差距促进共同富裕的决定调研精神,对全县的农村空巢老人情况进行了全面普查,成立了调查小组,组织本局干部深入到云龙镇护云村、福禄镇陆坪村分别对77位农村空巢老人进行了抽样问卷调查,摸清我县农村空巢老人的基本情况、了解了农村空巢老人的生活状况。

一、农村空巢老人基本情况及生活现状

通过普查,全县现有60岁以上老人13.93万人,占全县总人口的15.29 %,其中农村老年人11.98万人,占全县老年人口数的85%。农村老年人中空巢老人共有24110户、37837人,占全县农村老年人口数的31.6 %。随着我县人口老龄化程度的加剧,独生子女家庭的子女迈入社会、走出家庭,空巢老人家庭将逐渐增加。空巢老人比例呈逐年上升趋势。其结构如下:

1、年龄结构情况:60-79周岁的有36042人;80周岁以上的有1795人。

2、经济收入情况(人均年收入):

1500元/年以下的:16985人;

1500元-5000元/年的:18717人;

5000元/年以上的:2135人。

其中现已享受农村低保的人数达到3740人。

3、居住状况:老人个人独居的7030户;夫妻独居的10605户;与孙辈同住的6475户。

4、身体状况:身体健康的26059人;身患疾病的11778人(其中患重病的1469人)。

5、空巢老人中外出打工(半年以上的)子女人数:44865人。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生活质量不高

调查发现,我县农村大多数空巢老人生活质量不高,可支配现金少,其主要经济来源:一是养老保险金80或90元/人二是出售部分自己及配偶力所能及的种、养殖农产品;三是子女给予少量零花钱。省吃俭用,勉强能维持基本生活。

(二)疾病的困扰

据普查反映,患病老人有11778人,占被调查的空巢老人总数的31%。门诊医疗费用占据了他们每月支出的大部分,然而农村合作医疗和民政医疗求助只解决了患病老人住院的部分医疗费用,门诊费用自负成份较重。特别是1469位患重病的老人,连其基本生活都很难维持,根本无钱医治, 个别的生病几年来未就诊过。老人通常是小病忍,大病拖,致使常年遭受疾病折磨。

(三)文化程度不高,封建思想根深蒂固

据普查反映,高达80%的农村空巢老人不识字,17%的只有小学文化程度。秉持着家丑不可外扬的传统陋习思想,遇到子女不孝顺、侵占老人个人财产、甚至虐待老人等情况,多数老人宁愿逆来顺受、息事宁人,也不愿意求助于组织和法律途径来解决。使得有些老人吃不饱、穿不暖,生活特别艰难。

(四)子女外出导致空巢老人孤独感倍增

由于子女长期外出务工,不能回家探望老人,这很容易让老人感到孤独,仅靠电话并不能慰藉老人的心灵。农村空巢老人存在心理问题:一是希望孩子们进城打工多赚钱改善生活,二是希望子女也能够经常在身边,每逢过年过节,就盼望外出打工子女们能早点回家,享受天伦之乐。子女长期不在身边,牵挂、担心子女,难免产生心理失落,涌起孤苦伶仃、自悲、自闭、自怜等消极情感,同时由于自身性格缺陷,对生活兴趣索然无味,造成他们心情抑郁、惆怅孤寂。

(五)子女不孝顺,晚年生活特别困难

目前农村流传一子晚年享清福、二子晚年较幸福、三子晚年生活就过衍的说法。多子女老人的赡养问题,子女之间相互推诿,你推我、我推你,老人生活无人照料。子女不孝造成老年人生活特别困难,更有甚者国家给予老人的社保、低保等待遇老人就享受不全,还有极个别虐待老人的。

三、农村空巢老人已享受的政策

1、全部享受了城乡社会养老保险。

2、全部享受了农村合作医疗保险。

3、3740人享受了农村低保。

4、符合条件的,享受了城乡医疗求助和临时困难救助。

5、符合条件的,享受了节日慰问制度。

6、全部享受了政府的有关老年优待项目。

四、进一步做好农村空巢老人工作的思路和对策建议

空巢老人是老年人中的一个特殊群体,其数量和比例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快速增长。如何使越来越多的空巢老年人安享晚年,已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社会问题,关系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和谐社会宏伟目标的实现。做好空巢老人的各项服务工作,不仅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在老龄工作中的具体体现,也是新的历史时期做好老龄工作的要求。针对老年人普遍关心的养老、医疗、生活照料等问题,结合我县实际,提出如下建议:

(一)把老龄工作纳入社会经济发展整体规划。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人人共享社会发展成果为目标,把发展老龄事业作为促进全县经济和社会事业持续发展的一项重要任务,列入重要议事日程。不断强化措施,落实工作责任,动员社会各方力量关心支持老龄事业,为老年人事业的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发展环境。

(二)大力宣传贯彻执行《老年法》,加强孝道文化宣传,提高全社会敬老、养老的意识。提倡签订家庭赡养协议书。

在全县开展一次《老年法》的宣传活动,提高全社会敬老、养老意识。大力开展孝亲敬老活动,加强孝道文化宣传,大张旗鼓的宣传尊老敬老的先进事迹,表彰维护老年人合法权益的先进典型,依法打击侵犯老年人合法权益的不法行为,维护法律的尊严和社会的正义。《老法年》规定老年人有受家庭赡养与扶养的权利,家庭成员应当关心和照料老年人,督促子女和其他家庭成员履行赡养扶助义务,提倡签订家庭赡养协议书,推进家庭赡养工作的进一步落实。维护空巢老人的合法权益,对个别拒绝、逃避履行赡养义务的子女依法进行追究查处。

(三)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健全老年人养老保险、社会福利、社会救助机制。

适当提高五保户供养标准,按照经济发展和人均收入建立适时增长机制,保证分散供养孤寡老人基本生活水平不下降。对部分空巢老人实行特殊救助。在基本实现应保尽保的基础上,适当增加低保对象中的困难高龄空巢老人补助金,实行特殊救助办法;建立农村特困老年人专项救助基金,重点解决空巢老人生活、疾病等特殊困难。

(四)构建老年人医疗保障体系

一是建议有关部门制定出台解决空巢老人就医困难的具体措施,提高医药费新农合报销比例,特别是门诊医药费。鼓励有条件的医院及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建立家庭病床。二是在城乡医疗求助基金中切块建立老年医疗救助基金,通过基金会对无力支付医疗费和支付困难的空巢老人给予帮助。三是进一步完善救助机制,对无生活来源、长期患病、久治不愈、丧失生活自理能力的空巢老人,要及时把他们纳为医疗救助范围,给予救助。四是农村空巢老人由于家中无人照顾,常常会面临突发性疾病得不到及时抢救,生命受到威胁。建议在乡镇街道成立基层老龄组织,村委会建立农村空巢老人家庭档案,组织志愿者、身体健康的低龄老人,采取结对帮扶的办法,解决空巢老人的生活照料问题。

(五)做好空巢老人日常生活照料。政府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让分散的农村老人尽是集中居住,广泛开展关爱帮助空巢老人的宣传工作,突出对高龄、生活不能自理空巢老人给予特殊关爱,提高人们老龄意识、养老意识和责任意识。建立完善互助帮扶制度,采取邻里互助,一帮一,志愿者包户,成立专门为老服务队伍等多种形式,照顾好空巢老人生活。大力开展 送温暖,献爱心活动。根据空巢老人实际情况,不断开拓创新敬老互助内容,逐步探索形成关爱空巢老人帮扶长效机制。

空巢老人调查报告总结篇2

[关键词]空巢老人;健康;护理需求

[DOI]1013939/jcnkizgsc201625116

随着经济水平的快速提高,人均寿命延长,中国已经步入老龄化。截至2014年2月19日,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数量已超过2个亿,占总人口的149%。国家卫生计生委《中国家庭发展报告2015》调查结果表明,我国家庭发展在诸多方面都经历着深刻的变化,突出表现在:一是家庭规模小型化,家庭类型多样化。2人家庭、3人家庭成为家庭类型主体,核心家庭占六成以上。单人家庭、空巢家庭等家庭形态不断涌现。同时调查表明,老年人的日常生活照料主要依靠自己和家庭成员,养老服务的需求集中在健康医疗方面,对社会化服务的需求较大[1]。面对日益严重的空巢问题,关注空巢老人的健康护理需求,探寻影响其健康护理需求的因素,探索适合空巢老人的家庭――社区护理模式,具有重大意义。

空巢老人,就是指年龄大于60岁,且不与子女居住在一起的老人(包括无子女的老人和与子女分开居住的老人)[2]。由于人口老龄化及家庭结构的改变,空巢家庭已成为我国老年人家庭的主要形式[3]。据专家统计,到2030年我国空巢率将高达9000%[4]。空巢老人作为老年人中的一个特殊群体,更容易出现躯体和心理问题,对护理的需求度较非空巢老人更高。因此,解决空巢老人的健康护理需求对提高空巢老人的生活质量有着重要的意义。

1空巢老人存在的问题

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生理功能减退,生活自理能力的下降,再加上子女不在身边,极易会影响空巢老人的心理健康。空巢老人孤独,忧郁,易产生空巢综合征。由于身体机能的下降,空巢老人极易罹患各种慢性疾病,其中以高血压和冠心病为首,严重影响空巢老人的身体状况。空巢老人由于年龄和疾病的缘故,日常生活的自理能力下降,加上退休和身边老人逐渐去世的缘故,空巢老人的社会适应能力变差等。还有老人身边没有家人的照顾,如果发生紧急情况,空巢老人也无法及时应对,生命安全可能会受到危险。

2空巢老人健康护理需求

空巢老人的健康护理需求大致可以涵盖为三部分。第一部分,空巢老人的个体护理需求,包括身体和心理的需求。需要子女们的陪伴和呵护。第二部分,空巢老人对家庭护理的需求,包括上门诊疗、入户家访、入户体检、家庭病床的需求。需要政府颁布相应的健康护理政策。第三部分,是空巢老人对社区护理的需求,包括社区护士对预防保健知识的宣传和对空巢老人定期进行健康指导等。需要社区专门成立针对空巢老人的知识普及部门。

3对策

如今空巢老人的数量越来越多,已经发展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这就需要我们根据空巢老人出现的不同问题,找到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还需要国家重视空巢老人问题,积极应对并解决国家的老龄化问题。

对于空巢老人的空巢综合征,像孤独、怀旧、忧虑多疑、牵挂等需求心理,政府、社会、家庭和空巢老人自身都应积极面对,共同给予关注和改善,指导其调整心态、顺应规律、发挥余热、重归社会、排除寂寞,必要时给予药物和心理治疗。

注重空巢老人的心理疏导,社区护士要鼓励空巢老人增加与社会的接触机会:有效利用社会支持,增加他们对社会支持的感受。社区护士应指导空巢老人的子女平时除给予老人物质支持外,还要常回家看看,从精神上给予空巢老人更多的关心,减少老人孤独感。让空巢老人充分认识衰老是一个自然发展过程:从心理上正视这一生命现象,通过学习调整心态,提高自己的适应能力,通过自我调节延缓心理衰老。

培养良好的心态:良好的心态能使人心平气和,遇事不慌,空巢老人受到外界刺激易过喜或过悲,所以应尽量减少各种不良刺激,保持乐观平和的心态。提高空巢老人的自我保健和护理能力,使其保持乐观积极的人生态度,从而促进空巢老人的身体健康,提高生活质量。

对于抑郁症的空巢老人,可以运用整合心理疗法[5]和松弛治疗法护理老人,并邀请心理护理专家定期坐诊。国家应该解决空巢老人的政策。比如,在各地方部门成立空巢老人活动俱乐部,多举办一些有助于老人身心健康的活动。

4结论

目前针对空巢老人的健康护理措施众多,但我们要将各种护理措施相结合运用,系统构建我国社区空巢老人特有的护理模式,更好地服务社区空巢老人以及提高空巢老人的健康水平。这不仅需要政府、社会、家庭的努力,更需要空巢老人自身的努力。

政府需要加大老人医疗保险制度的推广力

度,同时健全老人各方面福利保障制度,全面完善养老机制。国家必须起带头作用,树立良好的榜样,社会才会更加注重空巢老人的健康需求,才会有利于我国解决老龄化问题。

社会则应提高养老意识,营造社会尊老、敬老、爱老和养老的良好社会风尚。实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大同社会。社区护士可以采取讲座、宣传页、录像或者入户一对一指导的方式讲解疾病防治知识,如提倡戒烟酒、低盐饮食、减轻体重和适当运动。鼓励空巢老人参加社会活动,指导空巢老人培养广泛的兴趣爱好,如种花养鸟、打牌、下棋、书法绘画、跳舞、打球等。

空巢老人的子女则应加强对父母的物质和精神慰藉,弘扬传统孝道,提高空巢老人的物质生活水平,有时间多给父母打打电话,常回家看看,陪父母聊聊天,了解父母内心真正的需求,排遣他们的孤独寂寞之感。子女是父母的心头肉,只有家庭团聚才能让老人感觉到家的温暖,经常看到自己最亲的人,是对老人最好的精神安慰。

空巢老人也应积极参加社会活动,广交朋友,向朋友诉说内心的烦闷,也可以上老年大学充实自己。有一技之长的老人应重返社会,发挥余热,老有所为。空巢老人应当有规律地生活,早睡早起、饮食定量、禁烟少酒等,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积极参加体育锻炼,改善血液循环,促进新陈代谢,延缓衰老。培养良好的心态,良好的心态能使人心平气和,遇事不慌,空巢老人受到外界刺激易过喜或过悲,所以应尽量减少各种不良刺激,保持乐观平和的心态。空巢老人应提高自我保健和护理能力,保持乐观积极的人生态度,树立积极的人生观、价值观,从而促进自己的身体健康,提高生活质量。

综上所述,只有通过各个方面的积极配合,才能更好地推进健康老龄化的实现,解决我国老龄化问题,让空巢老人有一个健康幸福的晚年。

参考文献:

[1]王洋《中国家庭发展报告2015》[N].中国人口报,2015-05-14

[2]国务院人口普查办公室,国家统计局人口和社会科技统计司中国2000年人口普查资料[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0

[3]骆宏,赫中华466名护士心理资本与职业倦怠及离职意愿的关系[J].中华护理杂志,2010,45(10):933-935

空巢老人调查报告总结篇3

上述课题负责人、四川省社科院副院长郭晓鸣称,人口老龄化问题并不只是东部发达地区或者城镇所独有的问题,它在西部农村地区表现更为突出和严峻。在快速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吸拔下,大规模流入城镇的农民工已不再仅仅是农村的“剩余”劳动力,而是包括大量农村青壮年劳动力。

率先“未富先老”

四川作为中国最主要的劳务输出地之一,大量农村青壮年劳动力“东南飞”导致的农业劳动力老龄化和农村空心化现象更为严重。此次由四川省社科院和四川省农业厅联合组织的课题组就选择四川省富顺县、安岳县和中江县三个具有代表性的传统农区完成520份农民问卷调查(有效问卷501份)。

调研报告称,国际上通常把60岁以上的人口占总人口比例达到10%,或65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达到7%作为国家或地区进入老龄化社会的依据。而对501户农户的问卷调查发现,农村60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达18%,65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达11.4%。

郭晓鸣说,如果去除长期在城镇务工且被纳入城镇人口的那一部分人口,农村人口老龄化率将更高。造成这一现象的根本原因在于,大量农村青壮年劳动力离开农村长期在城镇务工,导致农村空巢化现象的出现,38,3%的家庭只有一位或两位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留守在家。

而更详细的数据显示,在调查涉及的1744个劳动力中,有750名外出务工,占比43.6%;而在外出务工劳动力中,45岁以下的青壮年劳动力占90.53%。

不仅如此,特别是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中有88.4%的人仍在从事农业劳动,且占总农业劳动力的比重高达33.2%,在一定程度上已经凸显出农业劳动力高龄化特征。而在45岁以下青壮年劳动力中,只有17.3%从事农业生产,仅占总农业劳动力的23.3%。

“人口老龄化城乡倒置现象的出现,意味着在公共财政投入更少、居民富裕程度更低的传统农区更早丧失‘人口红利’,并且面临着更加沉重的养老负担,这对农业现代化进程和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推行必然产生显著的制约性影响。”郭晓鸣说。

引发多样化挑战

该课题的初衷在于准确把握当前西部农村“谁在种地”、“如何种地”的问题,及其对粮食安全和现代农业发展的综合影响。报告显示,劳动力老龄化直接导致农业生产向小农经济倒退,也成为农业技术进步的重要障碍。

调查发现,很大一部分老龄劳动力对种植业结构进行了倒退性调整,其主要做法是将水稻和油菜种植规模缩小至满足自食需求的水平,并逐步放弃种植玉米(2313-10.00-0.43%)、小麦(2459-19.00-0.77%)、红薯等耗费劳力且收益不高的非生活必需的传统作物,无力耕种的土地则大多撂荒或临时送给乡邻耕种。老龄劳动力生产粮食主要用于自食,用作出售的粮食较少,农业生产又回归到改革开放前低投入、低产出的小农经济模式。

而从家庭副业上看,大量农户因缺乏劳动力而主动缩减了生猪等养殖业的发展规模,有57.3%的家庭已经不再饲养生猪,户均存栏数为3.3头,且主要用于自食,用于出售的生猪数量逐年锐减。曾经作为农民家庭经营收入重要支柱之一的养猪产业的衰落,表明农民这一传统增收渠道几近瓦解。

不仅如此,农业劳动力老龄化首先导致生产方式向自给自足的传统农业倒退,进而产生农业技术需求明显萎缩这一更为严重的后果,这就使得政府主导的农业技术推广不可避免地呈现出“上面热、下面冷”、农民积极性低等突出问题,导致了老农民、老品种与老技术的循环。

报告还称,农业人口老龄化带来的直接影响是农村家庭的空巢化,501户农户的调查显示,农村家庭空巢率高达38.3%。显然,农村家庭空巢化将对农村老年人口产生经济和社会上的双重影响,而社会影响甚于经济影响。

空巢老人调查报告总结篇4

关键词:空巢老人生命质量SF-12量表

【中图分类号】R852.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602(2015)06-0543-03

中国社会科学院最新的《中国老龄事业发展报告(2014)》指出,2014年全国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达1.18亿。中国空巢老年人口占老年总人口的一半。未来,空巢老年人口比例预计将突破70%。空巢家庭已经成为城市老年家庭的主要形式[1]。

在家庭结构转变和人口老龄化的双重背景下,空巢老人面临的诸多问题日益凸现,他们已成为一个值得全社会给予更多关注的对象。本研究采用12条目采用条目简明量表(简称SF-12量表),比较城市空巢与非空巢老人生命质量的差异,为今后社区内开展空巢老人关爱服务等措施提供基础依据。

1对象与方法

1.1调查对象

采用整群抽样方法抽取上海市黄浦区某社区3个居委,对其中60岁及以上老人进行入户问卷调查。排除精神障碍、认知及沟通有障碍的老人,共计调查510名老人。

1.2调查工具

采用SF-12量表和自编问卷作为调查工具。自编问卷包涵调查对象的一般情况,目前居住情况,与子女联系的频率,自身慢性病患病情况等。采用SF-12量表对老年人的生命质量进行评价,共12个条目,8个维度:总体健康(General Health,GH)、生理功能(Physical Functioning,PF)、生理职能(Role Physical,RP)、躯体疼痛(Bodily Pain,BP)、活力(Vitality,VT)、社会功能(Social Functioning,SF)、情感职能(Role Emotional,RE)、精神健康(Mental Health,MH)。每项均按5级评分。采用标准评分法经计算可得生理总评分(Physical component summary,PCS)和心理总评分(Mental component summary,MCS)[2]

1.3主要关键词及定义

关于空巢老人的定义,目前国内外文献中还没有统一确切的描述。综合文献[3,4]及研究目的,本研究中的空巢老人是指无子女以及不与任何子女共同居住的60岁及以上老年人群体。空巢老人又进一步分成三类:相对空巢老人(与子女在同一城市,但不同住)、绝对空巢老人(子女均在另一个城市或国外)和无子女老人(没有生养子女或子女已故)。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EpiData3.0软件建立数库并录入数据,用SPSS20.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2结果

2.1一般情况

本次共调查510名老人,非空巢老人147例,占28.8%;相对空巢老人274例,占53.7%;绝对空巢老人38例,占7.5%;无子女老人51例,占10.0%。非空巢老人与三类空巢老人在性别、年龄、文化程度、人均月收入以及慢性病患病种类方面均无统计学差异。具体一般情况见表1。

2.2生命质量评分

SF-12量表采用百分制评分,获得粗分后,采用标准评分法进行转换,得分越高表示生存质量水平越高[5]。本次调查结果显示,对于生理总评分(PSC),三类空巢老人与非空巢老人之间并无统计学差异。然而在反映生理功能(PF)维度的评分中存在统计学差异,进一步比较发现,非空巢老人的PF评分要高于空巢老人,而三类空巢老人之间的PF评分并无统计学差异。详见表2。

与非空巢老人相比,各类空巢老人在心理总评分(MCH)以及反映心理的四个维度(VT、SF、RE、MH)评分有统计学差异。进一步采用S-N-K法两两比较发现,绝对空巢和无子女老人的MCH评分最低,其次为相对空巢老人,非空巢老人最高,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VT维度方面,绝对空巢老人评分最低,并且与其他类型的老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SF和RE两个维度方面,非空巢老人与空巢老人得分有统计学差异,而三类空巢老人之间并无统计学差异。MH维度方面,绝对空巢和无子女老人评分最低,其次为相对空巢老人,非空巢老人最高,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详见表2。

2.3空巢老人生命质量影响因素分析

进一步分析本次调查的363例空巢老人生命质量的影响因素。将性别、年龄、文化程度、人均月收入、是否有配偶、与子女见面(包括电话联系)的频率、睡眠质量、及患慢性病数目等作为自变量,分别以生理总评分(PSC)和心理总评分(MCH)为因变量,进行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其中,年龄、文化程度、人均月收入均以哑变量进入模型,结果见表3。

在控制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相对空巢老人、绝对空巢老人和无子女老人之间的PSC评分仍无统计学差异,而绝对空巢/无子女老人的MCH评分低于相对空巢老人。影响空巢老人PSC评分的因素有:性别、患慢性病数目、年龄、缺乏体育锻炼、睡眠质量差。影响空巢老人MCH评分的因素有:患慢性病数目、年龄、文化程度、缺乏体育锻炼、睡眠质量差。

女性PSC评分低于男性;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的空巢老人MCH评分高于小学及以下的空巢老人。随着患慢性病种类的增多,空巢老人PSC评分和MCH评分均逐渐降低;80岁及以上的空巢老人PSC评分和MCH评分低于60岁~空巢老人;睡眠质量差(每日实际睡眠时间(包括午睡)不足7-8小时)的空巢老人PSC评分和MCH评分低于睡眠质量没问题的空巢老人;缺乏体育锻炼(每周活动次数

3讨论

生命质量作为一种综合健康的评价指标,越来越受到关注。有研究表明,SF-12量表可用于评价中国文化背景的老年人的生存质量[5]。本次调查结果显示,与非空巢老人相比,空巢老人的生命质量较差,尤其在心理总评方面。而且绝对空巢老人和无子女老人在活力与精神健康方面的问题更加突出。这与国内相关研究的结论相似[6,7]。

本次调查显示女性空巢老人在躯体健康评价方面要低于男性,这提示我们今后在社区服务中更要重点关注女性空巢老人的健康需求,多提供针对女性的健康体检服务。文化程度越高的空巢老人,其生命质量相对越高。因为文化程度高的空巢老人具有更加正确的健康观念,更愿意通过多种渠道获取较多的保健知识。自己往往具有良好的生活习惯和教养,大多数情况下能很好的调节自己的心理状态以适应不断变化的社会环境。

本次调查显示坚持体育锻炼及良好的睡眠质量对空巢老人的生命质量有正向影响。体育锻炼可以降低慢性疾病的患病率,增强老年人的体质。另一方面,合理锻炼可使神经系统功能活动正常,使情绪处于自然平稳状态,有利于老年人的心理健康。睡眠是精神调节和能量储存的重要方式。睡眠状况是影响老年人生活质量的重要因素,它不仅影响老年人的日常生活,还会影响其情绪[8]。作为社区基层工作者,我们可以积极倡导空巢老人参与社区各项娱乐活动,指导他们掌握更多的体育锻炼方式方法。另一方面,可以在社区多开展关于老年人睡眠问题的知识讲座及咨询活动,帮助空巢老人提高睡眠质量。

慢性病一直是困扰老年人生活的问题。本次调查显示,有85.1%的空巢老人至少患有一种及以上明确诊断的慢性疾病。并且慢性病种数越多,空巢老人的生活质量越差。对于空巢老人来说,子女不在身边,其日常生活主要依靠自己或者配偶来照顾,一旦生病对其自身和家庭将会产生很大的影响。从这个意义上来讲,拥有健康的身体素质对他们来说具有头等重要的意义。对于空巢化严重的中心城区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应积极拓展社区卫生服务的功能。例如对于年龄较大、自理能力较差的“空巢老人”,应建立家庭病床,定期进行家庭访视。另一方面,提倡社会动员,积极探索适宜的养老模式。例如实行医养结合的养老服务模式[9],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社会组织运作、医疗机构支撑”的服务模式,帮助老人实现不离家、不离熟悉社区,打造没有围墙的“养老院”。而这种创新的养老模式更加适合社区的空巢老人。

参考文献

[1] 穆光宗.独生子女家庭非经济养老风险及其保障[J].浙江学刊,2007(3):10-16.

[2] Ware JE, Kosinski M, Keller SD.A 12 -item short -form health survey:construction of scales and preliminary tests of reliability and validity[J. Med Care,1996,34(3):220-233.

[3] 张丽,侯津杰,张瑞娟等.河北省邪台县农村空巢老人焦虑情绪调查及影响因素的研究[J].山西医药杂志,2011,40(8):745-746.

[4] 王玲风,施跃健.城市空巢老人的社会支持及其与心理健康状况的关系[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8,22(2):118-122.

[5] 肖惠敏,邝惠容.SF-12量表评价中国老年人生存质量的信度和效度分析[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4,2(34):1018-1020.

[6] 李德明,陈天勇,吴振云等.城市空巢与非空巢老人生活和心理状况的比较[J].中国老年学杂志,2006,26(3):294-296.

[7] 周荣山,潘忠德,谢斌等.上海市黄浦区空巢与非空巢老人心理健康及主观幸福感比较[J].上海精神医学,2009,21(6):336-339.

空巢老人调查报告总结篇5

一、xx县空巢老人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是重病缠身,治病较难。空巢老人在70岁以上的95%都患 有上述各种疾病,因居住偏僻,行走不便,无人联系,加之经济困难等诸多因素,使得治病艰难;再者村级卫生站名存实亡,缺乏有效监管,全县611个村, 仅有近十分之一的村卫生站符合标准,其余的设备简陋,或摆在家中当副业,还有的乡村医生常住场镇开诊所,有的长期在外挣钱,离岗离职不尽责,有的年老多病,根本无法行医;有的村上不管,放任自流,报酬照领等。医生因患得患失,不在岗位履职,使治病难的问题更加突出。

二是生活孤独,死活无人知晓。因外出打工人员多,有的村社院落只有两三户人家,三四个空巢老人居住,平时很少往来,生疮害病无人知晓。如金山乡三村九社74岁老人张泽举,因突发脑溢血病,一天晚上几次从床上晕倒在地,后被小孙子发现后求助邻居送往医院才得救。近年来,双凤、义兴等地先后发生过痴呆老人出走后下落不明者有之;槐树、多扶等地还发生过老人病死家中腐烂发臭后才被发现有之;古楼、晋新等地发生老人因病未及时施救而亡者有之。这些悲景惨事,真的让人触目惊心。

三是生活无助,寂寞无奈。因年老多病体弱,有钱也难买回生活品,致使生活枯燥无保障;未实施人饮工程的地方,因挑不起水,老人吃水都困难;因居住分散且偏僻,老人十天半月无人说话,只好与猫狗作伴;还因有的地方电视信号不好,广播不通,老人文化生活枯燥乏味、寂寞冷清、无助无奈。

四是子孙不孝,生活凄凉。空巢老人中有的因子女不尽赡养义务,外出打工长期不与老人联系;有的因打工效益不好,也不给钱给物,撒手不管;有的甚至消息全无,杳无音信。这类虽为数不多,但情况极差,生活艰辛凄凉,仅靠低保、农保过日子,若生了病,只好等死。

五是空巢老人苦中熬,个个期盼受关爱。一盼加大尊老爱老宣传教育,营造尊老爱老良好风气;二盼建立关爱窝巢老人服务组织,实现有病有难有人帮;三盼建立乡村卫生医疗组织机构和服务监管机制,用活政策实现就近就医;四盼建立村级老年协会和老年活动室,填补情感空白,改善孤独冷清;五盼农村社保扩面提标,减轻政府及家庭负担;六盼出台优惠政策,吸引业主建立养老服务场所;七盼改善村社人行通道,实现路畅车行人走快捷方便;八盼搞好广播电视村村响户户看,填补精神空虚,无言无语;九盼子女常回家看看,哪怕电话问候一声也可;十盼村社党员干部多关心,上门询问,讲些政策,送点爱心。

二、全县关爱空巢老人取得的明显成效

县委高度重视人大相关调研报告,政府狠抓落实,社会各界积极参与,xx县关爱空巢老人的工作进入了组织领导有力、各项机制建立、关爱职责明确、工作健康有序的良好轨道。

(一)健康档案建立齐备

全县5.1万空巢老人,每个人都建立了健康档案。主要以乡镇为主体,村(居)党组织具体实施,其内容包括姓名、健康状况、年龄、病史、监护人姓名、地址、联系方式等基本信息,并将空巢老人健康状况划分为健康、一般、较差、失能四个类别,及时更新登记,档安一式三份,由乡镇党委备案、村(居)党组织留存,乡村医生使用。

(二)乡村医生随叫随到

凤鸣镇双龙桥村空巢老人何致芬来到村委会旁的卫生室看病时说:我得了小感冒,来看病开药,只用了三分钟不到,不仅方便,而且药价便宜,平时有个急事,村医生也一喊就到。全县乡村医生有统一制发的巡诊签到簿,空巢老人现场签字确认乡村医生巡诊情况,乡村联动考核小组,结合巡诊签到情况,每季度对乡村医生集中考核,以各季度平均分作为年终考核得分。对考核分值低于80分的扣除奖励资金,对不驻村行医、不履行职责的,由村委会提出书面解除意见,报县卫生局依法注销行医资格;县卫生局和老龄办组建督查小组,对各乡镇村医巡诊情况进行明察暗访,督查督办。

(三)紧急情况一键呼救

鉴于空巢老人健康状况不一,县委政府为全县有智障、行动不便的空巢老人购了600多部爱心卡片机,由联络员负责教会使用,如若紧急情况,老人只需一键拨号,就可呼叫村干部、乡村医生、爱心联络员等上门服务。

(四)老年活动有声有色。xx多数乡镇均设立了空巢老人服务中心,以村(居)为单位设立了服务站,建立了老年协会和老年活动室等。太平、仁和等镇充分发挥镇村两级老年协会作用,积极丰富老年活动内容,帮且解决空巢老人的具体困难和问题。如仁和镇大湾头村老年协会活动丰富多彩,农历每月十九日定期相聚,打牌下棋、看书读报、喝茶聊天非常热闹,有平时自愿主动去的,也有三五成群相约而去的,空巢老人结对互助,空巢不空,老人不孤。有些老人去逝,协会还免费敲锣打鼓送上山,很受子女的欢迎和社会的赞誉,有的子女向协会捐款捐物,支持该村老年协会建设和活动开展。

(五)人大参与爱心彰显

三、关爱空巢老人的几点建议

空巢老人量大面广,关爱活动涉及单位和部门较多,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县人大常委会把关爱空巢老人活动作为一项解决服务群众切身利益的重要民生事项,反复研究讨论,主动征求社会各界意见,为有效推进空巢老人关爱活动,提出建议如下。

(一)高度重视,增强认识

我国已进入老龄化时代,解决老年人问题是重大社会道德课题,也是一项关系千家万户的民生工程,更是践行党的群众路线、执政为民的政治责任。解决好空巢老人养老问题是以人为本的具体实践,也是让外出创业乡友安心发展的有效举措,更是破解老年人问题、弘扬社会新风的重大课题,需要政府、社会、家庭三者紧密结合。党政应高度重视,各级应列入议事日程,层层狠抓落实。要坚持爱心覆盖、孝字为先、社会关注、邻里照看、政策配套、整合资源的思路,重点解决空巢老人困难有人帮、生产有人管、外出有人知、有话有处说等主要问题。要以老年人子女为主体、政府社会及各界辅助,形成齐抓共管,孝敬互助的新风尚、新格局,努力破解养老难题。

(二)强化宣传教育,开展孝儿孝媳评选

县人民政府及乡镇人民政府每年应开展一次评选孝儿孝媳活动,并利用重阳节一并表彰奖励,以此作为载体,弘扬全社会孝敬之风,使爱心覆盖全社会;以《xx时报》等宣传媒体,重点宣传赵凤林先进事迹及评选孝儿孝媳典型事迹,以乡友联谊会为平台,向旅外乡友发起关爱空巢老人倡议书,同时对不孝儿媳 的典型人事进行抨击,切实维护老人合法权益。

(三)建立村规民约,明确赡养主体责任

各乡镇、村、社应尽快制定村规民约,利用节假日作好宣传,从老年人权益保护法的角度和中华民族百善孝为先的传统教育中,唤起儿女们感恩父母,孝字当先的传统美德,切实承担起养老敬老第一责任人的义务和责任。

(四)建立关爱机构,制定工作职能职责

县上应成立关爱空巢老人领导小组,并下设办公室负责日常事务监督管理,综合协调,各乡镇应成立关爱空巢老人服务中心,负责对村的指导和监督;各村(居)要成立关爱空巢老人服务小组,各社应确定关爱联络员,形成以村(居)社干部、县乡人民代表、村老协、村卫生站四位一体村级服务小组,统揽并具体开展服务工作,服务小组成员每人要联系一个村民小组或一个院子,组上的联络员要做好结对帮扶、信息反馈、对外联络等工作,形成一竿插到底,层层狠抓,整体联动的工作机制。在工作职责上应明确。一是统筹关爱工作、建立老人档案、实施分类管理、任务对象到人;二是各联络员每周进行一次检查、每月进行一次总结;三是及时处理本村(居)空巢老人重要事项和突发事件;四是让村医生定时开展医疗服务管理;五是支持老协会引导、沟通、处理和教育老人和子女之间的不和谐问题;六是向社会募集爱心人士的捐款捐物,切实解决一些具体问题和改善老年活动室的环境条件。

(五)配套政策,整合资源

一要用活政策。民政及有关职能部门,要把低保、养老金及农合等相关政策向空巢老人倾斜,县农合办应切实降低农合救助门槛,国土局要做好红层找水工程,教体科局要切实解决老协健身器具缺乏等问题,形成部门齐肩配合的关爱格局;二要整合资源。要充分利用养老院资源,让全丧失能力的空巢老人在征得子女同意后,驻进养老院,按政策不能享受五保户经费的缺口部分,由子女补贴到位;三要紧密配合。村(居)老协与服务小组要配合作业,充分利用自己的阵地和服务项目,解决空巢老人孤独和生活枯躁问题;四要建立救助机制。以乡镇为单位建立空巢老人信息档案、老人网、爱心呼叫救助站、联系卡,方便老人生病求医和困难求助;五要加大招引力度。吸纳社会力量兴办养老事业,政府应从政策倾斜、土地供给、税费减免、审批立项、办证登记等方面给予优惠和便捷。

空巢老人调查报告总结篇6

“在城市,领取退休金的人群大概占86.8%,而农村领取退休金的人群仅占18.7%,大量靠的是家庭和土地养老。”在北京大学第八届中国老龄产业高端论坛上,国务院参事马力透露。

“中国农村的老龄化程度高于城镇,农村老人的贫困发生率(指贫困人口占全部总人口的比率)也是城镇的3倍以上。”中央国家机关青联常委、中央农村调研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丁智勇告诉记者,他近年调研发现,“随着青壮年人口大批‘外流’、被占用耕地越来越多,农村养老问题显得更加紧迫。”

55元养老金只够买几盒感冒药

全国老龄委办公室的数据显示:1999年中国60岁及以上的老人比例,超过了10%这条国际“红线”;去年,这一数字突破两亿大关,老龄化水平将达到14.8%。

这其中,农村老人占多少比例?根据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农村整体老龄化程度,比城市高出3%。另据《人民日报》报道,曾有课题组统计,截至2009年年底,农村老年人口的比重超过18.3%,规模是城市的1.69倍。

“低生育率和青壮年人口外流,是造成农村的老年人群体‘日渐庞大’的主要原因。”丁智勇说,“但是,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不完善,使农村老人的经济地位,远比城镇退休老人‘弱势’。”

2012年5月,有学者引用全国老龄委办公室数据表示,我国城镇老人的人均收入,是农村老人的4.7倍。从贫困率角度看,在全国约1010万城乡贫困老年人中,农村就占860万,农村老人的贫困发生率是城镇的3倍以上。

“当前,农村老人的养老方式主要有3个:社会保险养老、家庭养老和土地养老,有时也包括社会救助。”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研究员唐钧告诉中记者,但是,以每月55元为“起点”的新型农村养老保险,“显然无法满足一个老年人日常的生活需求”。

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又称“新农保”,是国家为未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广大农村老人提供其基本生活保障的主渠道。从2009年起,它在全国10%的县试点,基础养老金定为每人每月55元。换句话说,一个农村劳动者每年缴纳100元,60岁后,就能每月领取55元,多缴多得。

“由于秉持‘广覆盖,保基本’等原则,当时55元的标准肯定是低了,比‘低保’(即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还要低,后者是每月57元。”唐钧说,“如今4年过去了,这个标准基本没有变化,远追不上物价的涨速。”

一位老村民说,每月基本养老金“没病时还可以,有病就麻烦大了”。这个村民算了一笔账:一盒感冒药17.6元,每次要把感冒治好,起码要吃几盒,“一个月的养老金基本就没了”。

“项目少、覆盖面窄、保障水平低。”丁智勇这样总结新型农村养老保险的不完善之处。去年10月,据中国人民大学老年学研究所的调研报告,2010年,农村能够依靠养老金作为主要收入来源的老年人,仅为4.6%,而这一比例在城乡老人间的平均值为24%。

报告同时显示,从1990年至今的20多年里,城市老年人的在业率一直下降,现在保持在5%左右,但“有41.2%的农村老人,仍要靠劳动收入养活自己”。中国老年学会副会长、中国人民大学老年学研究所所长杜鹏说。

过半“空巢率”让家庭养老难以为继

中国有句俗话,“养儿防老”。新颁布的《老年人权益保障法》里也明确规定:“老年人养老以居家为基础。”中国人民大学老年学研究所的调研报告显示,目前,我国约有40.7%的城乡老年人靠家庭供养。在农村,这一比例更大,占到47.7%。

但是,北京大学人口所教授穆光宗告诉记者,“空巢”现象(即子女因为工作、学习、结婚等原因长期离家,中老年夫妇独守空巢。)持续冲击着家庭养老模式。近年来,由于农村的“空巢率”急剧上升,乡村家庭养老功能严重弱化,农村养老“危机四伏”。

“农村的问题相比城市更严重,因为很多农村老人一旦生活不能自理,就没有收入来源,得依靠子女抚养。”杜鹏表示。

根据全国老龄委办公室副主任吴玉韶透露,中国的空巢老人数量,2012年为0.99亿人,去年突破1亿大关。另据该办公室副主任阎青春于2012年9月披露,目前,中国城市老人的空巢率接近一半,达到49.7%,农村过去没有这种现象,但随着农民工大量外出务工,农村老人空巢率也达到38.3%,“并且上升速度比城市更快”。

在丁智勇的调研中,蔓延至农村的“空巢危机”,似乎已经显现。

调研显示,截至2010年底,哈尔滨市60岁以上户籍老年人口为142.6万人,其中农业老年人口69.8万人。农村老年人“空巢”、“隔代空巢”和“季节性空巢”的比例高于50%,丧偶率达26.9%,失能、半失能的占17.0%。

“农村青年追求自身价值,外出打工,导致大量农村‘空巢化’。”丁智勇在黑龙江尚志市河东朝鲜族乡南兴村发现,原来1580人的村子,现在只剩下100多位老人,成为名副其实的“老人村”。在黑龙江方正县某村,只剩下30多位老人在家留守,“儿女们三五年也回不来一次。”

“‘空巢’老人的生活由谁照顾?生病谁来护理?家务活谁来帮忙?”这是丁智勇所担忧的问题。

中国人民大学老年学研究所的调研报告显示,约四成城乡老人自认是家庭的负担。在丁智勇的调研中,反映“需要时没有人照料”的农村老人占到52%。“大多数老人独自呆在家里,有的看看电视、打打牌,有的与邻居聊聊天,有的耳聋眼花看不清电视,只能听听广播。”这是丁智勇为农村“空巢”老人日常生活画的一张像,“他们相互照顾、自娱自乐,有了大病才通知子女回家看看。”

此外,穆光宗告诉记者,现实中,农村养老的“大头”依靠的是土地和劳动力。但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推进,“土地养老”模式也不断受到冲击。

据统计,目前我国完全失去土地或部分失去土地的农民达5000万人,预计到2030年,这一数字将超过7800万。这对农村老人意味着什么?

“土地是农民最主要的经济来源,也是家庭养老的主要经济基础。”丁智勇表示,“但随着农村人口的增加和大量耕地被占用,‘没有经济权,没有发言权’,农村失地老人在许多应得利益面前被‘边缘化’了。在农村,有经济来源的老人,子女争着赡养,无经济来源的老人‘无人问津’的现象,屡见不鲜。”

对仍然保有土地的老人来说,指望一块土地养老,依然阻力重重。

丁智勇在对哈尔滨12个县乡的调研中发现,能自己种地的农村老人只占20%,剩余的或是把土地出租换得口粮,或是将土地交给子女或亲属耕种,后者约占44%。“老人把土地分给子女后,有的子女按照耕地面积给老人生活费,有的只管老人吃住,好一点的能给老人少量零花钱。所谓赡养费也大多是象征性的,金额很少。”他告诉记者,“还有一些老人,把土地、房子在儿子结婚时就给了儿子,自己只能搬到外面租房子住。”

“政府应该是第一责任主体”

面对渐渐“老”去的农村,我们该怎么办?

穆光宗认为,在“未富先老”的时代背景下,农民养老,不应再遵循“只交给土地和家庭”的传统模式,“农村养老应该是多资助、多层面、多元化的,国家和政府要承担起更多责任,政府应该是农民养老的第一责任主体”。

早在2011年4月,人民日报就曾刊文提出,我国财政支出中社会保障的支出比重,远低于人均GDP水平相近的其他国家,而社会保障支出中的绝大部分又用于城镇居民。“现阶段构建城乡统筹的社会保障体系,重点在农村”,并呼吁“提高财政用于社会保障支出的比例,并按城乡人口比例配置”。

唐钧告诉记者,未来,政府加大对农村养老问题的财政投入,已是学界共识。

“建议农村老人的养老金和城镇居民一样,由‘基本养老金’和‘补充养老金’两部分构成,并且要以保障其基本生活为标准,根据各地生活必需品消费的数字而定,不搞‘一刀切’。”唐钧说,“2009年时,确定55元的基础养老金,有财政负担能力的考虑,也考虑到农民毕竟还有土地作‘后盾’。而现在,制度建立了几年,一些情况也发生了变化,是可以考虑完善标准的问题了。”

丁智勇则认为,除了“养”,“医”也是当前农村老年人最迫切的需求,亦常令他们不堪重负。

“现在的‘新农合’(即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政策,虽然缓解了农村老人的看病难、看病贵状况,但报销比例低、纳入报销范围的项目少,县乡地方的医疗条件有限,‘当地看不好,外地报(销)不了’,仍然是农村老年人反映最多的问题。”丁智勇告诉记者,“试想,如果一个农村老人需要到市里、省里看病,病肯定不小,平均统计,至少需要1万~2万元。而且看病费、住院费需要自己垫付,老人垫付不起,报销比例又低,一部分农村老人也‘因病致贫’。”

记者了解到,近年我国已加大了对农村医疗的保障力度,比如“新农合”的补助标准提高到每人每年240元,并针对一些治疗花费特别高的“大病”,建立了补充医保报销制度。丁智勇则建议,未来,在医疗方面还可以给予农村老年人以更多优惠和照顾:“减免特困、高龄农村老人参加‘新农合’的参合费用,提高‘新农合’的报销比例、扩大报销范围。”

对失地农村老人,丁智勇进一步建议,可以考虑建立“被征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办法”:“比如,对被征地农民的养老保险,实行‘先保后征、刚性投保’办法,保障其基本生活,解除他们失地后养老的后顾之忧。”

对一些“空巢”现象突出的农村,老人养老该怎么办?穆光宗的想法是,加快农村敬老院的转型,使农村的“分散养老”变成“集中养老”,给农村“空巢老人”打开一条绿色通道。

这与丁智勇的建议不谋而合。

“可以利用农村老年活动室或闲置的校舍,建立‘农村居家养老服务站’。”丁智勇表示,“由村委会或农村老年协会具体运作。在生活、医疗、护理、文化生活等方面,重点考虑高龄、空巢和失能困难老人的需求,并积极促进邻里之间互帮互助。”

空巢老人调查报告总结篇7

关键词:“空巢老人”;大学生志愿服务;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C913.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6)04-0035-03

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老龄化问题加剧,家庭功能弱化,出现了越来越多的“空巢老人”。近年来,社会和学者对“空巢老人”的关注力度加大。其中有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就是,大学生参与关爱“空巢老人”志愿服务研究也随之出现了。跟据“全国老龄办发表的《中国老龄事业发展报告(2013)》显示,我国空巢老年人口规模继续上升,2012年为0.99亿人,2013年突破1亿人大关。专家预计,到2030年我国老龄人口将近3亿”,而空巢老人家庭比例或将达到90%[1],这意味着届时将有超过两亿的空巢老人。面对如此严峻的形势和志愿者活动事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参与到此活动中来。他们为解决空巢老人问题贡献了不可忽视的力量,但他们在为“空巢老人”服务的同时出现了很多问题。

一、大学生参与关爱“空巢老人”志愿服务存在的问题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参加“空巢老人”志愿服务的大学生越来越多,在这其中形成了具有很多代表性的服务团队,比如“夕阳再晨志愿者服务团队”“七色花大学生志愿服务队”等。他们在给越来越多的空巢老人提供服务,取得了不容忽视的成果,但随之也出现了诸多问题。

(一)“空巢老人”志愿服务活动缺乏健全的组织体系

目前,我国各高校一般采取不同层面的志愿者组织形式:一方面以学校为中心的指导,一般是由校团委直接管理,担负着全校志愿者活动的组织、策划、管理等工作;另一方面是各个院系团总支负责的各院系的志愿者组织,并负责开展本院系的志愿者志愿服务活动,有时也参与学校统一组织的各项活动;还有一方面是由各高校和社会力量共同组建的青年志愿者服务站,一起参加社区保障和志愿服务工作。起初,这样的组织方式在志愿者行动发展中曾发挥很大的作用,但随着志愿者行动的更深层次展开,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志愿者志愿服务活动的深入开展。“在一定意义上讲,我们可以把组织化动员看作是隐含的强制性命令,很多参与者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志愿者,或者说有些志愿者在组织压力下虽有参与行为,但心理并不认同。”[2]很多大学参加“空巢老人”志愿服务活动所持的观点是“要我参加”,并不是“我要参加”,对志愿服务活动缺乏主动性,造成很多志愿者行动止于形式,志愿者组织松散,从某种程度来说使志愿者行动的教育和引导功能弱化。在这样的组织管理制度下,参与关爱“空巢老人”的很大一部分志愿者难以全心全意地为“空巢老人”提供服务。

(二)“空巢老人”志愿服务内容与老人的实际需求脱节

关于空巢老人的志愿服务活动内容比较单一,形式也缺乏创新。在一项调查中调查者表示:“活动内容单一,流于形式”(占被调查者的55.5%),被认为是目前大学生志愿者行动存在的主要问题[3]。很多大学生只是依赖于学生团体或学校的安排,缺乏自主参与意识,对内容和质量不屑一顾,从而导致服务过于注重形式,缺乏对“空巢老人”服务技能的掌握,更别说用心地去了解“空巢老人”的实际需求。在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团中央青年志愿者行动指导中心课题组的调查中,有同学是这样描述的:“对于青协来说,找到一个能施爱心、提供帮助的地方也不容易,有的时候可能有为做活动刻意为之的感觉。其实对方东西已经饱和了,但我们还要给他们我们想给的东西,而他们需要的可能是另外的东西。”[4]在这样的志愿服务背景下,“空巢老人”的家庭医疗、家庭护理、家政服务和精神慰藉等方面的需求很难得到满足。

(三)“空巢老人”志愿服务缺乏长期性和可持续性

“在青年志愿者行动指导中心与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于 2000 年 8 月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一项中国青年志愿者行动发展状况专题调查显示:1999 年一年中在校大学生、国有企业职工、教科文卫系统职工和机关干部参加志愿服务 1 次的比例分别是 38.3%、31.9%、26.2%和30.2%,3 次的分别为 30.8%、33%、34.1%和33.7%。”[5]这些数据表明,大学生志愿者作为志愿者的一个特殊群体,他们参与志愿服务活动的热情很高,但却缺乏坚持。由于他们缺乏坚定的意志、独立的思考判断能力和相对稳定的兴趣,因此给志愿者志愿服务活动带来了不良的影响。一来志愿者团队缺乏稳定。大学生高年级志愿者随着参加活动年限的增多积极性降低,主要表现为隐性化或退出,以至于大学生志愿者大多数是低年级的学生,他们对接任的工作不熟悉,导致工作不能正常接轨;二来目前的志愿服务活动缺乏长远的规划,导致活动的进行容易出现漏洞和参与者意志不坚定等状况。再加上开展“空巢老人”志愿服务活动大都是学校社团组织或完成项目需要,他们的志愿服务一般只是暂时性和不固定性的。由于大学生的精力有限,他们的服务一般停留在节日时,比如说中秋节、重阳节、感恩节等,在这些重大节日容易出现服务扎堆现象。而平时或是这些节日过后则少有人问津,其服务也只是观花走马式的,而且多半是团体出动不是“一对一”固定性的帮扶,不能给需要帮助的“空巢老人”提供长期和可持续性的志愿服务更不能解决“空巢老人”受到长期服务的根本性问题。

(四)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经费短缺或去向不明

志愿者服务活动没有足够的经费支持或不明确使用,对活动质量造成影响。从复旦大学团委的一份调查报告情况看,有56.9%的被调查对象对志愿者活动经费的充裕程度“不知道”或“说不清”,对经费的使用情况持同样态度的人则占到60.9%。另外,有42.7%的人对活动经费的充裕程度感到“不满意”或“很不满意”,而对经费的使用情况持相同态度的人则占35.3%[6]。这说明,在目前高校的志愿者服务活动开展中,参与者对活动经费使用不满意的地方还很多,同时经费不足也制约了活动的开展。尽管大学生志愿服务多是无偿服务,但随着志愿者服务行业的发展,以至于服务成本和资金的投入也随之增加。再加上在经费的筹集上,高校社团组织普遍重行政划拨,不注重社会募集。目前,大学生志愿者行动大多依靠团组织开展活动,其经费来源多为共青团工作经费或通过团组织上报活动项目,很少通过社会来募集资金,难以有效地利用大学生志愿者的品牌效应和社会效应取得企业单位或社会公众的认同和支持,影响了大学生参与关爱“空巢“老人志愿服务活动的开展。如志愿者组织开展的“空巢老人”的大学生联合志愿服务活动、敬老节助老活动等都需要一定的经费维持。而“空巢老人”大学生联合组织的经费都是自己来承担,而志愿者组织本是公益性组织,并不是盈利组织,经费有限,会给活动的开展带来一定的限制性。

二、大学生参与“空巢老人”志愿服务出现问题的原因

(一)大学生自身的特征和能力局限性

大学生是作为志愿者中较为特殊存在的群体,相较于社会上的普通志愿者来说,他们拥有着对于某些方面的专业知识技能和较高的素质,这使得大学生志愿者在志愿工作中更具有特色和针对性。在志愿工作者中也逐渐趋向于主体的组成部分。但是,在平时的大学生志愿者的组织活动中,也反映出了很多大学生自愿者自身存在的一些问题。大学生作为学生他们还没有太多的社会经历和成长经历,在服务“空巢老人”中可能会面临一些复杂的社会问题,让他们难以处理。此外,当下的大学生多数是独生子女,平时并没有太多服务他人的经历,绝大多数还是抱着锻炼自我的目的去参加志愿服务活动的,这就使受助的“空巢老人”对大学生志愿者专业服务方面的期望与大学生业余锻炼的想法产生一定的冲突。其次,参加志愿者工作对于大学生来说是一个不错的锻炼机会,而且学生的参与积极性也很高。但是作为一个学生来说,完成自己必要的学业是首要的任务。虽然在平时的志愿活动中组织者也尽可能地协调二者的关系,但是这种矛盾都是客观存在的,尤其是相对于一些课程相对于多的年级来说,这种矛盾显得尤为突出,这使得很多同学在坚持参与“空巢老人”的志愿服务中又增加了一个不确定因素。

(二)社会支持和关注力度不够

社会支持和关注力度的不够使大学生参与“空巢老人”志愿服务的问题难以引发关注并得到好的解决。大学生志愿者组织的主要行动目标是社会公益服务,所以对于大学生志愿者能获得社会的承认和支持,就是对所有志愿者的最大鼓励。然而目前,社会公众对志愿服务这一行动还缺乏足够的了解和正确的认识。“由于社会对于志愿精神、志愿文化的宣传不够,广大民众对于志愿者事业缺乏了解,就形成许多偏见和误解,挫伤了志愿者的积极性。从调查数据看,33.5%的人对于参加志愿服务还是心存顾虑的。”[7]并且,要加强营造崇尚志愿精神的氛围,“我国整个社会的志愿服务体系还未成熟,民众对志愿服务的关注度不高,全民参与志愿服务的热情也不够,因此,全社会包括用人单位对大学生志愿服务经历的认可度还很不够。”[8]这些都极大地打击了志愿服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从而影响到志愿者行动的稳定进行和持续发展。另外,社会支持不足的另一方面体现在,社会上的基金会、大型企业以及有实力的个体对志愿活动的资助匮乏的漠视。普通民众的习惯性思维仍将社会事业的开销推给政府承担,社会捐款的数额十分有限。

(三)政府配套政策不足,管理松散

当前,我国政府对志愿者志愿服务的法律法规仍然是如数家珍,导致大学生志愿者在服务过程中权利界定不清,容易引发纠纷,从而打击志愿者们的积极性。另外,政府针对大学生参志愿服务方面的配套措施也有所欠缺。目前,政府并没有设置专门的机构对志愿服务进行系统管理,各高校也主要通过团委这一群众组织对大学生志愿服务进行管理。近年来,我国多个城市举办了世界性运动会、博览会等大型活动,因为招募的大学生志愿者都是由临时成立的志愿者管理机构进行管理,所以活动结束后机构也就解散了,缺乏长效、系统的管理和制度建设[9],连专门的管理机构都没有,更别提给志愿者提供专业的志愿服务培训,政府对志愿者整体团队的管理存在缺漏。除了志愿者组织自身和学校的管理,大学生志愿服务组织还需要政府给予关注和管理,配套政策不足、管理松散是制约大学生参与关爱“空巢老人”志愿者服务发展的重要因素。

三、关于提升大学生志愿服务“空巢老人”水平的对策

(一)逐步完善志愿者管理制度

首先,要建立和完善志愿者的招募登记制度。招收志愿者时,应优先考虑把外向开朗、热情活泼的应招者,特别乐于为“空巢老人”服务的大学生优先招募进来。招募后,为了方便管理要对相关人员进行注册登记。对招募进来的志愿者要进行“空巢老人”基本服务技能培训,由于刚结束高中生活的大学生缺乏社会经验,一些必要的常识也应该加强。其次,对于志愿者组织高校应持有正确的态度。不论是“自上而下发起,自上而下推广”的模式,还是“自下而上发起,自下而上推广”的模式[10],皆是志愿服务的一种方式、践行志愿精神的学生组织,学校不仅要对其进行认可,还要加强对志愿者组织的重视力度,通过设立专项志愿服务活动基金、力争多方面的支持、政府出资购买项目服务等方式,实现资金合理分配和资源利用最优化,实现政府、志愿者组织和公众需求的“共赢”局面。

(二)使“空巢老人”的实际需求与志愿服务内容接轨

志愿提供的服务要考录是否符合“空巢”的实际需求,要对“空巢老人”的需求进行现实估量和摸底。志愿者在活动中,要用客观的心态面对每一位老人,考虑老人是否能接受可提供的服务。志愿者提供的服务要与“空巢老人”的实际需求一致,因此可以根据每位老人的需求提供具有针对性、差异性的服务。这并不是一种泛滥化的服务,而是坚持以老人为本,尽志愿者最大的可能去满足老人的实际需求。除此之外,为了确保志愿服务的质量,志愿者在上岗前应接受特殊的岗位培训,培训内容除了专业技能之外,还应涵括保健知识、老年心理学等方面,有利于“空巢老人”的志愿服务达到更好的效果。

(三)建立并完善志愿者组织保障机制

为了保证大学生志愿者的行动,高校要建立并完善志愿者组织保障机制。其中包括:建立健全精神奖励制度,为大学生志愿者们提供充分的精神鼓励;建立志愿者权益保障机制,维护大学生志愿者的权益,让大学生志愿者没有后顾之优。在给予志愿者精神或物质上的奖励与回报的同时,可以借鉴国外的“时间存折”管理模式,对大学生志愿服务的时间进行登记,以便在活动遇到困难时,及时得到组织和其他志愿者的帮助。以此鼓励更多人参与“空巢老人”志愿服务事业,扩大“空巢老人”志愿服务队伍,推动“空巢老人”志愿服务的发展。

(四)建立多方位的“空巢”老人志愿服务活动经费保障体系

影响大学生服务“空巢”活动开展的直接原因包括:参与“空巢老人”志愿服务活动的资金存在较大缺口,活动资金来源的渠道单一。为此,有必要建立大学生志愿服务专项基金。大学生志愿服务组织应该多争取学校支持、政府补贴、社会赞助等,来充实自己的基金。大学生志愿服务组织需要优化活动方案,才更有利于筹措志愿服务经费。一来好的项目可以积极争取上级主管部门的资金支持;二来利用好项目最大限度地挖掘社会潜在资源,如通过企业赞助、社会募捐等方式动员有爱心、有能力的社会各个阶层和经济效益较好的实体出资,来保证志愿者服务活动的顺利进行,从而形成独立、持续、发展的良性循环的大学生参与关爱“空巢老人”志愿服务活动运行机制。

参考文献:

[1] 吴王韶.中国老龄事业发展报告(2013)――老龄蓝皮书[R].2013.

[2] 蔡宜旦,汪慧.试论青年志愿者参与动机的引寻和激励[J].广东青年干部学院学报,2001,(4).

[3] 李洁.调研显示:不少大学生认为志愿者服务流于形式[N].文汇报,2004-11-26.

[4] 张卫民,郝瑞庭,彭泗清.中国青年志愿者行动报告[J].中国青年研究,2001,(3).

[5] 韩晶.当代大学生参与志愿服务的障碍研究[J].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3,(2).

[6] 复旦大学团委.大学生志愿者行动服务体系的研究[J].青年研究,2001,(5).

[7] 谭建光.和谐社会需要志愿服务的创新――志愿者事业现状、问题与对策调查报告[J].中国党政干部论坛,2007,(9).

[8] 赵春静.哈尔滨市志愿者组织的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D].哈尔滨:黑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0.

空巢老人调查报告总结篇8

城市家庭兴起娃娃亲

“你家孩子有对象没?没对象咱两家定娃娃亲吧。”最近,伴随着《非诚勿扰》、《我们约会吧》的兴起,不少80后父母也热衷于给孩子定娃娃亲了。

不过,不同于过去的娃娃亲,现在80后父母给孩子定娃娃亲多是为给孩子找个玩伴儿。

有网站曾做了一个关于“娃娃亲”的社会调查,参加调查的1020位网友中,有33%的人认为,“娃娃亲”最大的好处在于“缓解独生子女的孤独感,锻炼孩子的交际能力”。有人认为,这种所谓的“娃娃亲”为“独二代”们提供了更多与同龄孩子接触的机会,锻炼了孩子的社交能力。另外,孩子们定亲之后,会更在意对方,从而有助于提升孩子们的责任感。

也有些人认为,给孩子找个伴儿是好事儿,但以夫妻互称,可能造成孩子对爱情这一情感的随意化态度。

大龄女患相亲综合征

相亲500场现在仍单身

1980年出生的林小姐算得上是“大龄剩女”了。10年前她从江西来福州打拼,现在自己在火车站附近开了一家化妆品公司,并在台江购置了房产。

虽然事业一帆风顺,但爱情方面一直不见起色,随着年龄增大,家人开始催她结婚,于是她开始相亲,六七年来,她相了近500次亲,在她的日程表上,几乎每天都排满了与不同对象的约会,这些对象她都不喜欢,却又舍不得放弃。当相亲对象想跟她确定关系时,她便躲躲闪闪,尽可能地拖延时间。与林小姐交往的对象中不乏真诚之人,但不少人等不及通过林小姐的“考察期”便另外找人结婚了。

围绕在身边的男性越来越少,林小姐不甘心,又继续相亲。“我只是想找个能给我爱的人,组成一个简单的温馨的家。”然而,什么样的人能给她爱,林小姐却无法解释。

阳光心理服务中心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林瑞龙认为,林小姐的择偶标准混乱、自我价值迷失导致频繁相亲失败,陷入相亲综合征的恶性循环,而婚姻应该建立在两性的情感之上,不是各种硬性的物质、性格标准。林瑞龙建议林小姐暂停交往,弄清自己的择偶标准。此外,家人也不应施加太大压力,否则贸然步入婚姻殿堂,婚姻也将堪忧。

孩子留海外

“中年空巢”家庭生活失重

伴随着中国第一代独生子女走出家庭,以往出现在老年人群的“空巢现象”正呈现“中年化”趋势,被称为“中年空巢”现象。有专家指出,随着现代社会城市化的不断推进,家庭结构不断向“三口之家”的模式发展,“中年空巢”家庭将成为社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上海将是最先的见证者。

上海政法学院女性研究中心主任陈晓敏曾撰文指出,传统意义上的“空巢家庭”多指“老年空巢”,进入“空巢”阶段的父母大多接近或进入老年阶段,“空巢期”相对较短。然而,随着独生子女求学和谋职,相当一部分中年夫妇提前进入“空巢期”,这一阶段相应延长。“中年空巢”期的平均年龄通常为45岁至47岁。如此一来,这类夫妻将提前近15年进入“空巢期”,在“空巢”中生活15年后才会进入老年阶段。如果按照预期寿命为80岁计算,他们将在“空巢”阶段生活35年左右。

北大学历不如一斤白菜

一元转让

2010年国庆刚过,一个帖子称,其1999年以某省高考状元身份入读北大,2003年本科毕业后就业一直“磕磕绊绊”,现在有感于“北大学历还赶不上一斤白菜”,要“一元转让其北大本科学历”。据发帖人介绍,在北大本科毕业后的几年间,他吃尽了就业的“苦头”,比如一个并不怎么样的公司给他这个北大高才生开的月薪只有区区1500元,还不如一个民工,并在他上班的第一周让他做的是打扫办公室和刷马桶的工作,还说是要调整他的心态。发帖人由此愤怒地感慨:“我再不怎样也是中国最好学府的毕业生啊,我就纳闷了:这年头北大毕业的怎么啦?”记者随即采访到了这名北大毕业生,他坦言:“1999年我以某省高考状元身份考入北大,2003年本科毕业后在北京就业一直磕磕绊绊,更有近一年我居然连工作都找不到。”他还告诉记者,近来他愈发感觉这个北大文凭对他而言已经无用,这才一狠心在某网发了只要1元钱就转让北大本科文凭的帖子,望需要者与其联系。

到底存多少钱才敢当妈妈?

39岁的王媛是媒体工作者,丈夫是国家机关公务员,两人都在贵阳工作,现在每月总收入4000元。提起抚养成本,王媛幽默了一番:10多年来我们家“两人挣钱三人花,孩子花钱是老大”,占家庭总收入的30%左右。

王媛夫妇在对待孩子的开支方面,始终主张“不浪费,不攀比”,但“粗算下来将近12万元”。

以下是围绕女儿彤彤产生的“不完全”开支记录:

孕前服用预防出生缺陷营养药400元、补钙药150元;孕中办监测卡100元;住院待产及剖宫产花5000元;从彤彤出生到3岁期间,仅每月3盒罐装“奶粉”和3包尿不湿两项总支出在2万元左右;彤彤的服装、玩具、游乐开支3年1万元左右。

彤彤2岁半上幼儿园后,4年开销总计3.2万元。

小学6年中,除每学期开学支出的书本费、校服、保险费、学习用品等一下用去1000多元外,在校早中餐费240元,舞蹈课150元,加上日常吃穿用每月开支1000元,小学6年开销约7.2万元。

王媛预计,正常情况下,以后供女儿读完初中、高中和大学,开销还需10万~20万元。

就在前段时间,中国社科院对北京、上海城市做出“抚养一个孩子需要49万元”的报告。该报告公布后在网络上引来热议,济南、广州、湖南等地网民纷纷跟帖,尽管各自所在的城市经济水平不同,但绝大多数家庭对抚养孩子开支“不轻”感同身受,收支“一进一出”中,抚养的压力大成为网友的“共鸣”。有网友指出在城市抚养一个孩子,真的“有点难”。

调查

国人幸福感下降,没有十年前快乐

什么是幸福?时下流行一种诙谐的回答这样说:“幸福就是猫吃鱼,狗吃肉,奥特曼打小怪兽。”的确,对于我们的上一辈来说,不愁吃穿、养活子女就是一种幸福。可现在,生活条件越来越好,但幸福却变得遥不可及了。

荷兰伊拉斯谟大学曾对中国国民的幸福感进行了3次调查,其中,1990年国民幸福指数6.64(1~10标度),1995年上升到7.08,但2001年却下降到6.60。到了2009年12月,美国密歇根大学社会研究所公布的幸福调查显示,中国人的幸福感仍在下降,现在的中国人没有10年前快乐了。事实上,中国快速增长的经济并没有保证国民幸福感的持续增长。2010年8月10日,在首届中国国际积极心理学大会上的一项调查研究结果显示,6.9万参与者中,90%的被调查者有孤独感,46.9%的受访者对生活满意度不太高,19.1%的人甚至表示对生活非常不满意。种种数据还表明,越是生活在大城市,越感到不幸福。

美国作家、清华大学心理学系客座教授贝内克指出,研究已经证实,身体健康和主观的幸福感紧密相连。如果感到幸福,能减少中风、心血管疾病和过敏性反应等疾病,让人的寿命增加7.5岁。因此,中国人一定要学会寻找幸福。专家认为,要想获得幸福,首先要做到的就是降低自己的欲望。不要盲目攀比、追逐虚荣,要以知足的心态面对生活。

研究发现:O型血女不易怀孕

A型血女受孕率高

据新华社报道,美国科学家联合展开的一项研究发现,O型血女性比其他血型女性相对不易受孕,专家建议想要孩子的O型血女性应及早考虑。

美国纽约爱因斯坦医学院学者爱德华・内扎特领导的研究团队在参与美国耶鲁大学试管婴儿项目的同时展开这一研究。结果发现,在560名平均年龄35岁以下的女性中,O型血女性比其他血型女性受孕几率低。而受孕几率最高的群体为A型血女性。

专家解读说,O型血女性可能分泌出更多的“卵泡刺激激素”,而这一激素会抑制卵巢排卵。研究发现,O型血女性比A型血女性分泌出的“卵泡刺激激素”多一倍以上。

英国《星期日电讯报》24日援引这项研究成果报道,女性在30岁至40岁时,卵巢排卵量会降低,此时,“卵泡刺激激素”分泌越多,卵巢越不易排卵。

各国男人眼中的美女

中国:眼大丰满皮肤白

中国男人总的来说喜欢皮肤白皙、五官精致玲珑、胸部丰满有弹性、双腿纤长有力的美女。为此,美女首先得有一双明亮娇媚的大眼睛。丰腴的胸部则上升为男人青睐美女的第二大标准。

英国:会化妆的气质女

英国男人看重贵妇人式的女人。这样的女人必须做事稳重,具有端庄、严肃的气质。必须每天坚持化妆,保持良好的一丝不苟的外表形象。

法国:风度和不能少

法国男人眼中的美女必须举止严谨,服装雅致得体,待人接物有风度,脖子挺直有力度,优雅服饰下昭然的和坐着时双叉的性感最能撩动男人的心。

美国:丰满性感有个性

美国人推崇个性美。一条破旧的牛仔裤,一双灰黑的运动鞋,加上一双幽蓝的眼睛、黝黑的皮肤、圆润的、滚圆的臀部,就能吸引任何一位美国男人。

空巢老人调查报告总结篇9

空巢离退休干部人际关系面临着很大改变,生活中出现很多空缺,而子女也因各种原因无法陪伴左右,因而产生孤独、忧虑、抑郁,行为方面以A型行为模式为突出表现,长此以往会对他们的身心产生不利影响。本研究对锦州市空巢离退休干部抑郁症状及其A型行为模式发生情况和相关因素进行调查。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纳入及排除标准:有子女但不在身边陪伴;文化程度均在初中以上;排除有严重精神疾病、严重脑、躯体疾病急性期患者。入选的空巢离退休干部184人,男124人,女60人,年龄60~80岁,平均(66±5)岁。

1.2 方法

采取分层随机抽样方法调查。自行设计的问卷:包括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婚姻状况、与子女关系、兴趣爱好、文体活动等。发出问卷200份,回收有效问卷184份,回收率92%。填写 “A型行为问卷”〔1〕:剔除填写资料不全者6份,掩饰分(L)≥7者22份,回收有效问卷172份,回收率86%。计算问卷中的时间紧迫感(TH)、敌意性(CH)和总分(TH+CH)总分≥28 分定义为 A型行为,

1.3 统计学处理

数据以x±s表示,组建比较采用t检验。所有数据均应用SPSS10.0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

2 结 果

2.1 空巢离退休干部抑郁症状的发生情况

本组有43人具有不同程度的抑郁症状,发生率23.4%。其中轻度抑郁32人(74.4%),中重度抑郁11人(25.6%)。

2.2 空巢离退休干部抑郁症状的影响因素

见表1。空巢离退休干部抑郁症状发生率女性明显高于男性(P

2.3 空巢离退休干部A型行为模式的出现情况

本组中A型行为者41人(23.8%),B型行为者131人(76.2%)。患心身疾病A型行为者34人( 82.9%),B型行为者76人(58%)。有心身疾病者110人(64%)(其中高血压53人次,冠心病35人次,慢性疼痛25人次,心律失常21人次,胃溃疡16人次,失眠症16人次,糖尿病10人次,慢性结肠炎9人次,脑卒中4人次,哮喘2人次,甲状腺功能亢进1人次);无心身疾病者62人(36%)。两组A型行为量表各因子分值比较表明,CH分值在有无心身疾病组间差异显著(P<0.05),而TH、TH+CH分值二者间无显著差异(P>0.05)。见表2。表2 两组A型行为量表各因子分值比较(略)

3 讨 论

抑郁危害老年人的身心健康〔2〕,是老年人自杀的重要促发因素〔3〕。本研究结果表明,对于离退休干部而言,多种因素更易导致其产生抑郁症状。从A型行为模式的出现情况调查不难看出几种常见的心身疾病如高血压、冠心病、心律失常、胃溃疡、糖尿病等都与 A型行为模式有关,其中与敌意性有显著性相关。因此,纠正其生活中的不良行为模式,加强对其心理护理,进行正确引导是非常必要的。

3.1 家庭因素与空巢老人的抑郁症关系密切

从调查问卷中可以得出配偶健在和与子女关系融洽、联系密切的空巢离退休干部,其抑郁症状的发生率明显低于离婚或丧偶以及与子女关系较差、很少联系的离退休干部。该结果表明老人离退休后生活范围缩小,主要为家庭和社区,他们希望从家庭中得到温情和慰藉,尤其是离退休的干部,更会因为社会地位的改变而产生很大的心理落差。但是由于多种原因青年人不能或不愿与父母生活在一起,形成空巢〔4〕,老人晚年盼望的理想落空,因此,孤独、伤感、空虚、寂寞等不良情绪接踵而来。特别是丧偶或离婚的老人,在这样的多重打击下,不良情绪更加严重,从而抑郁成疾。

3.2 社会因素与空巢老人的抑郁症状和A型行为模式紧密相关

调查中显示兴趣爱好广泛、积极参加文体活动的空巢离退休干部抑郁症状的发生率明显低于无兴趣爱好、不参加各类活动者。社会支持对这样的老年人心理健康影响也很大,尤其是对老人抑郁症状影响最为明显。离退休后,由社会回归家庭,职位不在、地位降低、收入减少、同事关系疏远、社会圈子缩小等负面影响,常使他们感到自卑、焦虑、易激惹等适应不良心理改变,加重抑郁。有些人则表现出A型行为模式的特点。

3.3 性别与抑郁症和A型行为模式有关

本研究中女性抑郁症状和A型行为模式发生率明显高于男性。可能与女性感情丰富、思维缜密有关,而且女性处于家庭生活的核心,易受家庭问题影响。为此,女性空巢离退休干部的心理保健更应引起社会的关注。

3.4 护理

①保持身心健康。消除忧虑,排除烦恼,保持乐观情绪,使自己经常处于一个良好的精神状态,提高生活质量。②转换行为模式。研究〔5〕显示高血压、冠心病和脑血管病的发病和维持与A 型行为有关,因此转换行为模式有利于促进老年人的身心健康。③使用减轻抑郁的治疗护理技术。包括认知疗法、放松训练、音乐治疗、暗示和催眠治疗。对于伴有重度情绪障碍的心身疾病者在心理调控的基础上可配合应用药物治疗。

随着社会的进步,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特别是医疗保健事业的发展,人均寿命延长,老年人的比例逐渐增高〔6〕。怎样才能使空巢老年人健康长寿,安度晚年,提高生活质量〔7〕,尤其使空巢的离退休干部顺利度过退休关,正确认识自己的价值,已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社会问题。关注空巢离退休干部的精神生活,加强对其心理方面的护理,预防空巢离退休干部的抑郁症状和A型行为的出现不容忽视。

参考文献

1 徐 斌.心身医学〔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1990:23942.

2 冯正仪,贾宋梅,胡 雁,等.社区老年抑郁病人心理干预效果及其可行性分析〔J〕.护理学杂志,2004;19(24):557.

3 吴 蓉,余跃生,陈海贞,等.都匀市社区老年人抑郁症状影响因素分析〔J〕.护理学杂志,2005;20(20):679.

4 Bowling A.Social networks,health and emotion wellbeing among the oldest old in London〔J〕.J Cerontol,1998;46(7):2032.

5 温子栋.对当代老年人面临的心身问题的思考与探索〔J〕.当代医学,2009;15(10):157.

空巢老人调查报告总结篇10

关于社会的调查报告3000字

活动主题:关于空巢老人的社会生活

活动:寒假期间

活动地点:黑龙江省绥化市

活动内容:帮助空巢老人的生活,调查空巢老人社会生活,来呼吁更多的人帮助弱者。

调查方法:探问,实地调查,道听途说等等。

实践人员:xx生活中有许许多多的人需要社会的帮助,例如,孤儿,贫困学生,贫困家庭等,但有一类人更需要社会的帮助,那就是空巢老人。

空巢老人曾辛辛苦苦拉扯大五六个孩子,用尽自己一生的力量无微不至的照顾自己的老伴,直到他的离去。但面对老伴的离去,孩子们为了自己的家庭忙碌工作以至于无暇顾忌自己的父母。但对于身居农村的空巢老人,他们有的儿女在身边或离自己很近,当然也有儿女不在身边的。老人却仍然得不到他们的呵护,甚至他(她)的儿女们希望他(她)早日去逝。可见,空巢老人们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并且有的人还认为,她(他)的丈夫(妻子)的灵魂会将他(她)杀死。当然这只是迷信。世界上根本就没鬼,却仍然存在于老一辈的记忆中,他(她)们总是承受着别人和自己意识的折磨。因此我们更应该关注一些空巢老人的生活,以减少他(她) 们一些心理和精神上的压力,让他(她)们心理和精神上都能得到一些慰藉。

作为当代青年,我们有着为人民服务的理想,因而我们应该多帮助这些老人。我们很多大学生一到大学就加入了青年志愿者协会,但每次活动明额有限,我们很难得到一次历练的机会,我们何不放开视野观望周围需要帮助的人,其实做好事处处可以做,何必只等着上面吩咐任务,只要我们本着为人民服务的理想,我们历练的机会很多,就像谈到空巢老人,他(她)们如果可以得到你的帮助,他 (她)会多么的感动。

1月20日我到外婆家了解了她的一些生活情况,当时正是中午,她说这里有鱼,你自己切好自己喜欢怎样吃就怎样煮,她就去洗米了,接着就在电饭煲上煮饭了,我在一边用煤气在锅里煮鱼时,却发现电饭煲上的閘我外婆忘按了,我就帮着按了一下,过了一会,电饭煲好像停了,却无意看到我外婆家里也安上了电表。我想我舅舅,舅妈怎么会这样对待我外婆这样一个空巢老人。以前,我们过来时,他们可是很好的,如今却……后来我外婆就在灶上煮饭,我就负责在煤气灶上炒菜。过了好长时间我们才吃上饭,边吃饭时外婆告诉我:“你隔几天来一次,帮我做顿饭我动不了,自己一个人也不想煮饭,一直都是一天吃一两顿,我立刻就答应了,想到自己这次有好长的假期。吃完饭后,我问她:“你的被单要洗吗?”她说:“不用你洗,我知道你妈妈身体不好,不可以像以前一样指望着她来洗了,你家里也有好多事需要你做,我就自己洗了,但叫你大舅叫了半天他都不动,我就自己去清了,清了半天都没清干净,后来累了就坐在门口,过了一会,看到有人往这边走,就喊他帮我清了。被单被套就不用你洗了,你只要隔几天来给我做顿饭吃,我就会很高兴的。”我坐了好长时间才回家了,在回家的路上我在想,我外公去逝后,我外婆一个人一直坚持到现在,什么事都是她一个人做,现在她都八十多岁了,以前还有我妈妈帮忙,现在我妈妈身体不好也无力帮她了,而我舅舅他们虽离她很近,但却都不管她。

通过以上的调查,我认为空巢老人真的需要儿女们的呵护与关心,我写这次报告也是希望的人可以关心自己的父母与身边的老人,当老人受到重视时她(他)们就不会承受心理和精神上的巨大压力。社会上许许多多的老人,他(她)们各自承受着不同的压力,痛苦以及面临各种各样的困境,无不值得我们伸出援手。而据我所知,只有福利院的空巢老人才真正得到我们年志愿者协会的帮助,可见我们青年志愿者协会的一大弊端。

因此,我希望我们作为新青年要好好把握自己的学习时间和命运,不仅是为了我们自己过上幸福的生活而努力,同时也是为我们的父母和儿女创造优越的生活条件。因此,我们一起努力吧!尽全力去奋斗,以避免今后怨天尤人。

如今随着我们国家的经济水平不断提高,我们各方面的生活条件也得到了改善,所以,我们更应该好好珍惜眼前的时间,让我们的生命发挥出应有的价值。

总之,空巢老人的生活条件不仅需要社会的帮助,同时也需要儿女,子孙们的帮助。那就让我们一起携手创造好的生活条件。让辛苦的老一辈人们能够更好地安享晚年。

在此次走访中,我认识了一位叫王成的老人,他现在已经65岁了,在新中国成立之后当过军人,年纪大了之后由于家里子女忙碌没时间照顾他。他告诉我说他小时候的生活相当贫困,家中子女又多,父母根本就顾不过来,很多事都是自己学会的,自己从小就懂得很多,后来父母不在了就自己慢慢一路走来,直到现在,如今生活好了,自己在这里没有人照顾,子女也不关心,他感到很失望。老人的一番话让我对现在的生活感到倍加珍惜。

在这个村中住着很多家中子女无暇照顾的老人,还有没有了亲人和一些退伍的军人。老人们在这里生活得很辛苦,每天的闲暇时间不多,自己睡睡觉,或是找几个人聊聊天,打打麻将,过得很不充实。我开始去的时候就看见有两位老人们还在田埂上干活,旁边还围了三四个小孩帮忙,整个场面让我心酸不已。

在我走的时候,老人们都过来送我,说下次一定要再来看他们,我点点头。然后跟老人们打招呼后便告别了那个生我养我的地方。

这次社会实践,让我对空巢老人这些相对于我们的弱势群体有了更多的了解,他们需要社会对他们的更多的照顾,他们曾经都为社会做出过贡献,都有年轻辉煌的时候,现在虽然年纪大了,却不应该受到社会的排挤,也应该有自己的地位,更应该受到人们的尊敬。这回走访老人,让我也看到了老人们的活力,虽然年岁已高,但却活力依旧。他们都乐观开朗,没有子女在身边的照顾,却能交到更多老年朋友,拥有更多的共同语言。他们并不因为自己年纪的原因而放弃自己的梦想,他们照样像年轻时候一样生活、学习,他们自己在心中也坚信自己有自己的一片天空。这次的社会实践活动让我收获很所多,我也会继续关注这些弱势群体的人们,也呼吁大家一起来关心他们,让他们生活地更开心。

目前新华村委会的空巢老人共有9人,他们由于年事已高,体弱多病,没有儿女照顾,普遍存在独孤、悲观的心理问题。从今年开始,东岳观镇在新华村委会试点举办“关爱农村空巢老人”活动,镇义工协会成立医疗组,每月定期探望农村空巢老人,充当“儿女”照顾他们,给他们送上社会的温暖。镇上也决定建立福利院,让空巢老人能安享晚年。

“阿佰,我来探望您啦!”2月5日下午,东岳观镇新华村委会的空巢老人何佰洋溢着幸福的微笑,他原本寂静的家顿时变得热闹起来,我是第一个前来探望他,在这个即将过年的时刻,我先给老人的住所清除灰尘,打扫卫生生,洗衣做饭,并为他购买年货。完后,我便和老人坐在了一起并同老人聊起了家常。话题从日常生活的照料到健康心态的调整再到新旧社会的变化,我与老人都聊的十分开心,其中,还聊到<红灯记>、<天仙配>、<童话>和<太阳红>等经典 戏剧,老人们乐在其中。

随后,我又先后探望了新华村委会的其他6位空巢老人。新华村委会的何佰现年78岁,他早年参军,在部队打过仗,立过功。目前他每月都领取政府的补贴,衣食无忧,但年事已高,独居生活,难免孤独。自从知道镇上决定建立福利院后,对未来的生活充满希望。

此次来到新华村看望老人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老人家的慈祥、质朴及平易近人更是令我难忘。我觉得自己和老人之间虽没有进一步更详细的了解,但彼此之间却多了一份牵挂。

经过一小时的车程,我回到了自己家,但老人粗糙的双手却不停的在我眼前浮现,老人们和蔼可亲的目光让我就就不能忘怀。

很多在学校读书的人都说宁愿出去工作,不愿在校读书;而已在社会的人都宁愿回校读书。我们上学,学习先进的科学知识,为的都是将来走进社会,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我们应该在今天努力掌握专业知识,明天才能更好地为社会服务。

关于社会的调查报告3000字

实践目的:会计核算及财务管理的相关内容作为对象,进行实地学习与实践。运用所学习的专业知识来了解会计的工作流程和工作内容,加深对会计工作的认识,将理论联系于实践,培养实际工作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为成功走向社会做准备。

实践时间:

实践地点:

实践内容:初步接触会计工作和工商注册工作。熟悉会计工作作流程。

制好凭证就进入记帐程序了。虽说记帐看上去有点象小学生都会做的事,可重复量如此大的工作如果没有一定的耐心和细心是很难胜任的。因为一出错并不是随便用笔涂了或是用橡皮檫涂了就算了,每一个步骤会计制度都是有严格的要求的。例如写错数字就要用红笔划横线,再盖上责任人的章,才能作废。而写错摘要栏,则可以用蓝笔划横线并在旁边写上正确的摘要,平常我们写字总觉得写正中点好看,可摘要却不行,一定要靠左写起不能空格,这样做是为了防止摘要栏被人任意篡改。对于数字的书写也有严格要求,字迹一定要清晰清秀,按格填写,不能东倒西歪的。并且记帐时要清楚每一明细分录及总帐名称,不能乱写,否则总长的借贷的就不能结平了。如此繁琐的程序让我不敢有丁点马虎,这并不是做作业时或考试时出错了就扣分而已,这是关乎一个企业的帐务,是一个企业以后制定发展计划的依据。

所有的帐记好了,接下来就结帐,每一帐页要结一次,每个月也要结一次,所谓月清月结就是这个意思,结帐最麻烦的就是结算期间费用和税费了,按计算机都按到手酸,而且一不留神就会出错,要复查两三次才行。一开始我掌握了计算公式就以为按计算机这样的小事就不在话下了,可就是因为粗心大意反而算错了不少数据,好在长辈教我先用铅笔写数据,否则真不知道要把帐本涂改成什么样子。

从制单到记帐的整个过程基本上了解了个大概后,就要认真结合书本的知识总结一下手工做帐到底是怎么一回事。长辈很要耐心的跟我讲解每一种银行帐单的样式和填写方式以及什么时候才使用这种帐单,有了个基本认识以后学习起来就会更得心应手了。

除了做好会计的本职工作,其余时间有空的话我也会和出纳学学知识。别人一提起出纳就想到是跑银行的。其实跑银行只是出纳的其中一项重要的工作。在和出纳聊天的时候得知原来跑银行也不是件容易的事,除了熟知每项业务要怎么和银行打交道以外还要有吃苦的精神。想想寒冷的冬天或者是酷暑,谁不想呆在办公室舒舒服服的,可出纳就要每隔一两天就往银行跑,那就不是件容易的事了。除了跑银行出纳还负责日常的现金库,日常现金的保管与开支,以及开支票和操作税控机。说起税控机还是近几年推广会计电算化的成果,什么都要电脑化了。税控机就是打印出发票联,金额和税额分开两栏,是要一起整理在原始凭证里的。其实它的操作也并不难,只要稍微懂office办公软件的操作就很容易掌握它了。可是其中的原理要完全掌握就不是那么简单了。于是我便在闲余时间与出纳聊聊税控机的使用,学会了基本的操作,以后走上工作岗位也不会无所适从,因为在学校学的课本上根本就没提过这种新的机器。

大学生的实践是挑战也是机遇,只有很好的把握,才能够体现它的意义。

下面我从个人实践意义及对会计工作的认识作以下总结:

一、作为一个会计人员,工作中一定要就具有良好的专业素质,职业操守以及敬业态度。会计部门作为现代企业管理的核心机构,对其从业人员,一定要有很高的素质要求。

从知识上讲,会计工作是一门专业性很强的工作,从业人员只有不断地学习才能跟上企业发展的步伐,要不断地充实自己,掌握最新的会计准则,税法细则,法律知识及攻关经济动态。这样才能精通自己的工作内容,对企业的发展方向作出正确的判断,给企业的生产与流通制定出良好的财务计划,为企业和社会创造更多的财富。

从道德素质讲,会计工作的特殊性使其可接触到大量的共有财产,所以作为会计人员一定要把握好自己办事的尺度,首先自己要做到安分守己,其次对于他人的威胁,诱惑,和指使要做到坚决不从。朱镕基同志曾经讲过"不做假账"。这四个字代表了他对整个会计界提出的要求和寄予的希望。如何挽救道德的缺失,将个人素质提高到一个新的层面上来,是我们每一个会计人员都要努力思考的问题。只有会计人员自身的道德素质提高,才能够走好职业生涯的每一步,只有会计人员全体道德素质提高,会计行业才能够得到更深的发展,市场经济的优势才能够发挥得更好。

二、作为一个会计人员要有严谨的工作态度。会计工作是一门很精准的工作,要求会计人员要准确的核算每一项指标,牢记每一条税法,正确使用每一个公式。会计不是一件具有创新意识的工作,它是靠一个又一个精准的数字来反映问题的。所以我们一定要加强自己对数字的敏感度,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弥补漏洞。

三、作为一名会计人员要具备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会计部门是企业管理的核心部门,对下要收集会计信息,对上要汇报会计信息,对内要相互配合整理会计信息,对外要与社会公众和zhèng fǔ 部门搞好关系。在于各个部门各种人员打交道时一定要注意沟通方法,协调好相互间的工作关系。工作重要具备正确的心态和良好的心理素质。记住一句话叫做事高三级,做人低三分。

四、作为一个即将工作或刚迈入社会的新人,也要注意以下几点:

1、有吃苦的决心,平和的心态和不耻下问的精神。作为一个新人,平和的心态很重要,做事不要太过急功近利,表现得好别人都看得到,当然表现得不好别人眼里也不会融进沙子。

2、工作中要多看,多观察,多听,少讲,不要说与工作无关的内容,多学习别人的艺术语言,和办事方法。

3、除努力工作具有责任心外,要善于经常做工作总结。每天坚持写工作日记,每周做一次工作总结。主要是记录,计划,和总结错误。工作中坚决不犯同样的错误,对于工作要未雨绸缪,努力做到更好。

4、善于把握机会。如果上级把一件超出自己能力范围或工作范围的事情交给自己做,一定不要抱怨并努力完成,因为这也许是上级对自己的能力考验或是一次展示自己工作能力的机会。

5、坚持学习。不要只学习和会计有关的知识,还要学习与经济相关的知识。因为现代企业的发展不仅在于内部的运作,还要靠外部的推动。要按经济规律和法律规定办事。有一位教育学家说过,当我们把学过的知识忘得一干二净时,最后剩下来的就是教育的本质了。这里我把"教育"改成"知识",我们在大学里学习的知识也许会被淘汰,但那些最基本的学习方法永远是我们掌握最新知识的法宝。

这一次的实践虽然时间短暂,虽然接触到的工作很浅,但是依然让我学到了许多知识和经验,这些都是书本上无法得来的。通过实践,我们能够更好的了解自己的不足,了解会计工作的本质,了解这个社会的方方面面,能够让我更早的为自己做好职业规划,设定人生目标,向成功迈进一大步。

关于社会的调查报告3000字

北京市朝阳区人民检察院武彬在我院近两年受理的案件中,出现了一个本不该出现的犯罪群体:大学生。这些生活在象牙塔中、备受社会关注的天之骄子们为何走上犯罪的道路,承办人在办理案件过程中应注意什么问题,怎样才能减少大学生犯罪现象?带着这些问号,笔者对我院受理的大学生犯罪案件进行了调查分析。

一、大学生犯罪特点

(一)犯罪类型:大学生犯罪涉及的罪名十分单一,从目前统计情况看,仅涉及盗窃和故意伤害这两种罪名,笔者在调查前主观认为应存在的高智商犯罪没有一例;涉案大学生男女比例为7:1,男大学生主要涉嫌故意伤害罪,女大学生无一例外全部是涉嫌盗窃罪;

(二)涉案金额(后果):涉嫌盗窃罪的大学生们下手的目标都是移动性强的个人物品,如移动电话、信用卡、随身听等,且涉案金额都比较小,多数都在千元左右,仅有一例涉案金额为七千元(审查结果为不起诉);而故意伤害罪的犯罪情节最高是“轻伤偏重”,绝大多数为轻伤;

(三)侵害客体:大学生犯罪侵害的客体多是同学,越熟悉的人越容易成为被侵害对象,如同宿舍同学。不认识的人被侵害权益的仅有两例(故意伤害罪一例、盗窃罪一例);

(四)强制措施:大学生犯罪以取保候审为主要强制措施,且被取保人一般能遵守法律,仅有一例因传唤不到而改变强制措施的;

(五)处理结果:处罚一般都较轻。不起诉案件占15%,其余均判处有期徒刑三年以下刑罚;在审理程序上一般适用简易程序。

(六)人员成分:在涉案大学生中,以民办高校的本专科、高等院校成人教育学院的本专科和公立高等院校的专科为主。在笔者收集的案例中尚未出现公立高等院校本科学生犯罪的情况。

(七)年龄结构:以本科一、二年级和专科一年级的学生为主。本科三、四年级学生犯罪的情况没有出现一例。

(八)户籍特征:以外地来京上学的大学生为主。仅有两例本地学生犯罪案例。

(九)犯罪主观故意:这些大学生主观恶性比较小,没有顽抗情绪,全部都能如实供述自己所犯罪行,且口供十分稳定,从侦查阶段到庭审阶段,均未出现翻供现象。

二、大学生犯罪原因分析

1、大学生法律意识普遍淡漠。

就我国目前的教育体系来看,重心仍然在于学历教育,而非素质教育。虽然几经呼吁这种“重学历、轻素质”的情况有所改观,但还远远没有达到理想状况。在中小学的课本当中没有关于普法教育的内容,就算是在大学,也仅仅是在大学一年级时开一门必修课“法律基础理论”。在这种教育制度下,从学生到家长都只注重分数,而忽略素质教育,守法的概念也就十分淡漠了。

2、社会大环境和学校小环境的影响。

大学生们虽然已经属于法律意义上的成年人,但由于绝大多数属于自幼上学、很少接触社会,其心理状态还没有达到成年人的成熟度,周围的环境对他们影响不容忽视。

从社会大环境来看,学生们从小接触最多的就是电视和书报杂志。一些港台不良影视作品和杂志从视觉和心灵上冲击着学生们的人生观、道德观,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们的一言一行。某些长期浸淫其中的学生在脱离中学的“高压管理”进入较为自由的大学后,思想放松,有可能会走上歧途。虽然绝大多数犯罪的大学生案发后都后悔不已,但已无济于事。

从学校小环境来看,在犯罪大学生所属的学校中,民办大学占了相当大的比重,位居第二的是成人教育学院。不可否认,某些民办大学为吸纳高考落榜学生和低分学生作出了积极的贡献,成人教育学院也为社会上希望继续进修的人员提供了机会,但二者注重经济效益、实行松散管理的办学模式也为当地的社会治安埋下了隐患,更不利于大学生的成长。

3、犯罪大学生心理原因分析

(1)侥幸心理、冲动心理作祟。大学生犯罪当中,蓄谋犯罪的几乎没有,多是冲动型犯罪,即临时起意。犯盗窃罪的大学生多存在贪慕虚荣,贪图享乐思想。在侥幸心理的驱使下,鬼使神差般地将他人物品“顺手牵羊”,仅有一例是出于好奇、刺激的心理去偷窃;犯故意伤害罪的大学生多是头脑发热、一时冲动,待到把人打伤后又追悔不已。

(2) 受心理失衡感、失落感的影响。在笔者收集的案例中,犯罪主体全部是大学一、二年级(包括大专)的学生,尤以外地学生居多。外地大学生初来北京求学,远离家乡和亲人,周围环境变动很大,心理处于学生向成人过渡的转型期;再加上自己囊中羞涩,心理易产生失衡或彷徨,孤独感也油然而生。自制能力差或是思想一贯懒散的学生这时如果没有人从旁开导,容易走上歧途。

4、诱使大学生犯罪的“导火索”分析

诱使大学生犯罪的直接原因,也就是诱使犯罪的导火索是被害人自身防范意识不强,给思想不良大学生以可乘之机。在盗窃案例中,被盗物品多是由被害人随手放置在暴露于公共视线之内的地方,引发了思想不良的大学生顺手牵羊;故意伤害案例中,被害人对有暴力倾向(或醉酒)的大学生缺乏防范意识,不懂得适时避让,以退为进,结果造成自身不必要的伤害。

三、承办人在办理大学生案件中应注意的问题:

1、承办人在办理大学生犯罪案件中,应以挽救为主,以攻心为上,针对个案制定案件审查方案,对不同性质的大学生犯罪要采取不同策略。对一贯表现良好仅是一时糊涂的大学生,要给予其适当安慰,鼓励其继续学业(或是继续学习);对于确属主观恶性较大、劣迹斑斑的个别“害群之马”,承办人员也应注意将其与一般刑事犯罪分子区分,仔细审查后作出适当的结论。

2、承办人员应及时与学校、家庭沟通,深挖犯罪大学生的思想根源,不能草草结案了之。大学时代是一个学生心理从幼稚走向成熟的转折期,很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如果我们在办案中忽略了对犯罪大学生身边环境的了解,就不可能做好大学生犯罪预防工作。承办人员应以检察建议的形式督促学校(以民办学校为主)健全规章制度,树立良好的校风,尤其做好新生入校后的入学引导工作,加强大学生日常法律基础教育,加大对大学生的管理力度,使学校在教育产业化的基础上,最大限度完成经济效益和社会效果相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