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旅局人才工作计划十篇

时间:2023-03-30 13:50:33

文旅局人才工作计划

文旅局人才工作计划篇1

2020年,县文化广电新闻出版旅游局认真贯彻执行省、市、县关于人才工作的部署,以把抓好人才工作作为文化旅游事业产业发展的重要保障来抓,以加强文化旅游行政人才、专业人才、产业发展人才为主体的文旅人才队伍建设为抓手,着力打造了有利于人才健康成长的良好氛围,实现了人才工作有明显效益人才队伍素质有所提高的工作目标。

一2020年人才工作

(一)加强党对人才工作的领导,着力实施人才保障战略。

我局高度重视人才工作,做到了党组书记亲自抓,党组成员、分管领导负责抓的良好格局,加强了党对人才工作的领导。

一是健全工作机制。成立的局人才工作领导小组,作为局党组领导下的人才工作的决策研究和组织协调机构,领导小组组长由局党组书记、局长担任,党组成员、分管领导为副组长负责组织协调落实相关人才工作,办公室主任承担人才工作具体事务。全年在局党组会、局长办公会议上研究部署人才工作达6次,研究部署人才工作。把人才工作纳入年度工作计划和事业发展规划,把做好人才工作为工作的重点,做到与组织工作、业务工作和重点工作同部署同落实同检查,通过多种形式切实加强人才工作。

二是切实落实好人才工作具体事项。全面系统掌握全系统人才现状,全系统现有副高以上职称4人,中级职称18人,初级职称35人,专业技术人才达到70%以上。全面了解全局人才优势和不足等方面情况,掌握各个单位急需要哪方面的人才和迫切需要解决的人才问题。按照《九江市名家工作室建设实施方案》的总体要求,向九江市文广新旅局申报名师工作室工作。在石钟山景区、鞋山景区等按照规定优化人才待遇实现了免收景区大门票。对本系统优秀专业人才依据有关规定,给予精神奖励。

(二)进一步健全人才培养机制,拓宽人才培养渠道。

在人才培养上做到二手抓。一手抓思想政治教育,把学习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精神作为重要内容;一手抓知识更新和业务培训,重点开展以胜任本职工作为目标,以创新能力为核心的能力培训,增强文化广电新闻出版旅游事业发展产业发展的能力。

一是加强了选送人才参加省市业务培训力度。着力建立多方面多渠道的继续教育投入机制,积极支持和鼓励专业技术人才进行知识和技能的更新和补充,拓展和提高创新能力和专业技术水平,完善知识结构。与江西旅游商贸学院、九江学院和九江职大保持人才培训合作机制,加大对文化旅游从业人员培训力度,采取多形式、多渠道相结合的方式,加强了对从业人员的分级分类培训。2020年有20多人参加了在九江学院主办的为期1个月的青阳腔非遗传承专题培训。另外据不完全统计,全年有30多人次参加了省、市业务部门主办的文化志愿者服务专题、文物保护专题、数字化建设专题、全域旅游专题等各类培训。

二是鼓励人才在岗位上培养。鼓励年轻人员在重大文化旅游活动中成长,充分培养人才充分锻炼人才。全年有60人次年轻人员在群众文化活动、艺术展示展演、创作竞赛、创意开发等领域担纲,在岗位上得到锻炼。按照人才工作的职责,由局人才工作领导小组牵头,由相关业务部门实施的非遗传承人、农家书屋管理员、文化场所从业人员等培训班,参加培训人员达200人次。

三是健全理论研究机制。鼓励专业技术人员开展专业理论研究,从学术研究上培养人才。在文化艺术、文物、新闻出版、旅游等各个领域开展学术活动,2020年有20人次参加市级以上各种学会活动,有3人次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专业论文3篇。

(三)优化人才选任机制,推进人事制度改革。

一是优化用人机制。我局以公开、平等、竞争、择优为导向,把干部选拔任用作为人才工作的重点工作来抓好。建立公开选拔、竞争上岗的用人机制,形成能者上、庸者下的人才竞争环境,大胆起用高素质专业人才。2020年初,对局属机构进行了重新设置,对大部分股室负责人和基层单位班子成员进行了调整,为此公开任用了一批人才担任机关股室负责人和基层单位班子成员。在选用任用过程中,坚持对单位和个人的进行考核考察、民主评议推荐、组织审核等措施。

二是进一步深化人事制度改革。把年度考核作为考查评价人才的重要手段和途径,通过年度考核,发现人才队伍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采取有效办法加以解决。2020年3月,局班子成员带队分为3个小组对机关5个股室,8个基层单位和基层单位班子成员进行了考核。深化职称制度改革,通过对专业技术人员的能力、水平做出科学评价,为使用人才提供依据,科学稳步实施了2020年度事业单位岗位设置和职称人员聘任,为人才充分发挥作用创造条件。

二、当前人才工作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1.专业人才缺乏,人才结构不合理。主要表现在专业人才数量不足、素质不高、结构不优等。如:文化馆缺乏群文辅导、创作等人才;图书馆缺乏图书采编、数字化建设专业人才;博物馆缺乏文物保护与博物馆专业人才。普遍缺乏产业发展人才。另一方面普遍存在年龄结构不合理,专业人才年龄偏大的现象,较高专业水平的专业人才较少。

2.人才引进机制和人才培养有待进一步优化。鉴于编制、体制等方面的规定,在事业单位中人才引进机制难以得到更好的实施。而另一方面基层单位专业人才的待遇较低,留住人才关心人才的机制有待于提高。人才培养的渠道需要得到更好的开拓,部分短小的培训效果不理想。

三、2021年人才工作的思路、工作重点

1.加大人才培养的工作力度,继续推动文化人才工作各项措施进一步贯彻落实。继续加大文艺编导、文艺创作、艺术指导、图书博物、文旅产业等人才短缺的培养力度,继续完善对外合作、岗位实践、在职进修、交流培养等多途径培训培养制度,促进专业技术人才扩充知识量,更新知识内容、提高专业技能、增强创新能力,为繁荣发展文化旅游事业、壮大文旅产业提供更加坚强有力的组织保障和人才支持。制定乡土文化人才培育规划,实施本土人才培训,确保全年开展各类文化乡土人才培训不少于3次,参加培训不少于120人次。

2.着力建设2-5家文化旅游类名家工作室。按照《九江市名家工作室建设实施方案》(九才字[2018]28号)的总体要求,在全县文化、艺术、旅游类中打造2-3家名师工作室,发挥名师效应,以高层次人才为引领,大力推进人才队伍建设,致力打造人才梯队,为湖口全面发展提供文化旅游领域人才保障。

3.实施“石钟山英才计划”,更好地服务县域经济高质量跨越式发展。积极实施“石钟山英才计划”,着力培养推荐在艺术创新、文化创意、学术研究、文艺创作旅游产业上取得较大科技成果的作出较大贡献的人才2-3人,并实施创新型领军人才聚集“石钟山英才计划”。

4.优化人才工作环境,提升高层次人才荣誉感。继续关心关注本系统专业人才的工作生活情况,认真落实相关的人才待遇,为高层次人才提高更好的工作环境。对优秀的专业人才依据有关规定,给予适当的奖励。认真执行《九江市高层次人才享受公办景区旅游免票实施办法》,在石钟山景区、台山景区等免收景区大门票。

文旅局人才工作计划篇2

一、主要职责

(一)贯彻执行国家、市有关旅游业的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规章;结合本区实际,研究起草有关旅游工作的地方性法规、规章和政策的贯彻意见,并组织实施。

(二)根据本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编制本区旅游发展规划,制定旅游专业规划和年度计划;协同制定旅游跨区域规划,并组织实施。

(三)研究跟踪境内外旅游产业发展趋势,研究制定旅游产业发展的导向性建议;研究制定推进旅游产业结构调整和扶持新兴旅游业态的政策措施,并组织实施。

(四)负责全区旅游住宿、旅行社、旅游景(区)点、旅游度假区、旅游资讯等各类旅游企业及旅游办事机构的行业管理工作;做好旅游线路和旅游集散站的旅游行业管理工作。

(五)研究制定旅游市场开发战略,培育完善旅游市场;制定旅游形象宣传计划,重点推介本区旅游活动和旅游线路;组织、指导重要旅游产品的开发工作;指导本区旅游企业及旅游办事机构的市场开发工作。

(六)推进旅游产业信息化建设、建立旅游信息管理系统,实行区域间旅游信息互通,并向公众相关旅游信息;会同有关部门为旅游电子商务提供相应的保障和公共服务。

(七)组织对本区旅游资源进行普查、评估、建立旅游资源档案,制定旅游资源保护方案,并组织实施。

(八)监督检查旅游市场秩序和服务质量,受理旅游者投诉,维护旅游者和旅游经营者合法权益;负责旅游服务配套设施的规划管理和开发指导工作;按照有关规定管理、使用旅游专项资金及旅行社质量保证金。

(九)指导旅游行业人才开发、交流和管理;负责制定旅游人才培训规划和专业技术岗位标准;组织指导旅游教育、培训工作;指导旅游从业人员的职业资格考试和等级考核工作。

(十)对旅游中介机构的工作进行监督管理。

(十一)负责有关行政复议受理和行政诉讼应诉工作。

(十二)承办区政府交办的其他事项。

二、内设机构

根据上述主要工作职责,市区旅游局设3个职能科室,即:办公室、旅游管理科、旅游发展科。

(一)办公室

协助局领导处理日常工作,协调机关事务工作以及会议组织,有关文件的起草;负责人事、文秘、机要、监察、保密、档案、信息、、提案处理以及政务信息等;负责制订全年工作计划和组织实施年度工作考核;负责机关办公经费的预算、申报、使用;负责后勤保障等内务工作,负责有关行政复议受理和行政诉讼应诉工作;配合市有关部门依法开展海洋管理工作;完成领导交办的其他工作。

人员编制2名,设主任1名。

(二)旅游管理科

负责全区旅游企业的行业管理工作;监督检查旅游市场秩序和服务质量,受理旅游者投诉,维护旅游者合法权益;负责旅游星级宾馆、饭店、国内旅行社、及旅游服务单位的评定、年检;组织指导旅游教育、培训工作;指导旅游从业人员的职业资格考试和等级考核工作;对旅游中介机构的工作进行监督管理;组织对本区旅游资源进行普查、建立旅游资源档案;做好统计工作,负责联系行业协会。

人员编制2名,设科长1名

(三)旅游发展科

根据本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编制本区旅游发展规划,制订旅游专业计划和年度计划;协调制订旅游跨区域规划,并组织实施;负责旅游节庆和旅游交易会,研究制定旅游市场开发战略,培育完善旅游市场,制定旅游形象宣传计划,重点推介本区旅游活动和旅游线路,组织、指导旅游产品的开发工作,指导本区旅游企业及旅游办事机构的市场开发工作;推进旅游产业信息化建设、建立旅游信息管理系统,实行区域间旅游信息互通,向公众旅游信息,会同有关部门为旅游电子商务提供相应的保障和公共服务;负责联系局属事业单位。

人员编制3名,设科长1名、副科长1名。

文旅局人才工作计划篇3

[关键词]旅游人力资源;政策;台湾

1概论

服务业的发展为社会发展的重要指标。社会经济发展程度越高,服务业的就业人口与产值的比重愈大。根据台湾“行政院主计处”的统计,目前服务业就业人数不仅占台湾就业人口的近7成,且对于10年来台湾经济成长率的贡献亦远高于农业和工业。现今受经济不景气影响,2004年整体经济呈衰退局面,唯有服务业仍维持正成长的水准。世界旅游组织(WorldTourismOrganization,WTO)指出,“旅游”已成为许多国家赚取外汇的主要来源,在全球各国的外汇收入中约有超过6%来自旅游收益。1975—2000年间,世界旅游产业一直呈现稳定成长趋势,平均年成长率为4.6%。世界旅游理事会(WorldTravel&TourismCouncil)在针对旅游产业对世界经济贡献度所做的统计及预估中,利用旅游卫星账户系统更近一步估算出,在2005年全球旅游经济产业将达62000亿美元,产业规模占全球GDP的10.6%,旅游产业提供超过2.21亿个工作职位,占全球就业人口的8.3%。预估2015年全球旅游产业的规模将超过10万亿美元,旅游就业人口达2.70亿人。由此可见,旅游产业在全球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将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除了上述可计算的旅游收益外,旅游产业中有许多活动(如导游、销售纪念品)以及收入(如小费),属于关联经济效益,很难反映在统计数字中。据世界银行统计,台湾1990—1999年间,关联经济(台湾称地下经济)附加价值占GDPl6.5%,平均每年达1兆(1万亿)台币(约310亿美元)以上,说明每年的地下经济收益相当可观。对于旅游产业而言,隐身于地下经济的人力及其所产生收益亦占有相当的比例‘…。这些数据说明旅游及其相关产业对于台湾经济的重要性,同时也说明了相关产业的效益可观。相应地,同样有许多旅游业人力隐藏于相关产业中,例如夜市、摊贩等。

旅游业的人力资源关系旅游产业的发展。本文将通过网络搜索和其他数据收集方法收集二手数据,对台湾地区旅游产业政策变化中的人力资源政策变化和旅游产业的人才培训等方面加以讨论。

2人力资本概念

人力资源管理早期多称为人事管理(personnelmanagement)或人力管理(manpowermanagement),为企业六大功能之一,其主要责任在于依据组织成长与发展的需要,适时提供有质量保证的人力,以支持组织中的各项作业,进而达成组织的使命与目标。企业人事管理的发展源自18世纪后期的工业革命期间,由于生产方式的改变,大量员工涌入工厂中,产生了管理上的问题,例如人员的招募、甄选、出勤管理、薪资核算和人事数据的维护等,早期的人事管理内容大多即以这些例行性行政事务为主。但由于工厂人数渐多,企业主不再能亲身掌握处理所有的人事工作,才有专业人事部门的成立。20世纪50年代至60年代间经济的高度成长使百业兴盛,也造或了就业市场劳动力供给的相对不足,人力规划(manpowerplanning)的观念开始进入企业界,希望透过对组织人力需求作先期的预测与规划,进而以各种手段确保所需人力的适当获得与维持。随着女权运动的兴起,manpower这个被视为带有性别歧视的字眼也被中性的humanresource取代,“人力资源”一同也彰显了人为组织中最有价值的资源。

乘着经济发展的浪潮,企业规模不断扩充,组织迅速膨胀的结果造成了管理人才的严重缺乏,企业开始重视人力资源的获得、培育与发展,并试图以更具竞争力的薪资、福利以及工作环境吸引企业所期望的人才进入企业,并以员工在组织中发展的展望与承诺,留住有发展潜力的员工,而人力资源规划与员工生涯发展管理即形成了人力资源管理的两大特色。经过20世纪70年代两次能源危机造成世界性的经济衰退,20世纪80年代企业的经营环境发生了空前的变化。其中,影响人力资源管理最深的有两个趋势,一是高科技产业的高度发展,一是后工业吐会服务业的兴起,在高科技产业和服务业中,企业约核心竞争力在于人才的素质,高水平人力的获得和维持成为企业获取竞争优势的重要武器,人力资原管理开始扮演策略性的角色。即使在一般企业中,人的重要性也再度受到重视,进入了所谓策略性人力资源管理(strategichumanresourcemanagement)均时代。

综合以上所述,兹将人力资源管理观念的演进整理如表1所示。

20世纪60年代以来,发展中国家和地区为促进经济发展与成长,普遍推动人力资源政策。由于人力资本理论的兴起,使世人了解“人力资本形成”比“物质资本形成”对于经济成长更为重要,而人力资源的品质又比人力资源的“数量”对于生产力提升更具影响。由于人力资源的品质取决于社会的教育及训练体系的运作,因此,许多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相当重视由政府所主导的“人力资源政策”的规划与执行。以台湾地区的人力资源政策发展而言,台湾地区的人力资源政策在初期是配合经济发展所需,侧重人力规划的工作,尤其是利用教育体系培养提供各期经建计划所需的人力资源。在20世纪60年代后确认,人力资源政策逐渐形成正式的组织和具体的方案,而被纳入各期经建计划中。台湾地区历年来人力资源政策中,以旅游业发展历程而言,为落实“行政院”推行的2008年游客倍增计划,目前台湾地区旅游从事人员培养重心偏向于以提升服务理念与品质及推动证照制度为主要目标。台湾当局相关机构以及大量提升的旅游相关科系或教育训练课程,为台湾地区的旅游产业专业人才养成制定更完善的规划。

3台湾旅游就业市场及人力需求

旅游是快速成长的国际性产业,对于解决就业有着重要的贡献。由于旅游产业包含多种活动,因而促成旅游相关工作的复杂性,因此,旅游产业的就业市场也就涵盖了各式各样的工作内容与类

别,且需要各种不同程度的技能。一般来说,旅游领域的五大产业包括旅行业(即旅行社业)、旅馆业、餐饮业、运输业及旅游游乐业。旅行业是为旅客设计安排旅程、食宿,提供领队人员、导游人员,代购代售交通客票,代办出国签证手续有关服务而收取报酬的营利事业。在台湾,旅馆业包括国际旅游旅馆、一般旅游旅馆、一般旅馆及家庭旅馆等四大类,是对旅客提供住宿及相关服务的营利事业。餐饮业是指饮食业中与旅游有关的部分,一般的饮食业范围包括餐馆业、快餐餐饮业、小吃店、饮料业、餐盒业及其他饮食业等。运输业指从事水、路、空客运运输及有关旅游服务的行业。旅游游乐业是指经主管机关核准经营旅游游乐设施的营利事业。旅游产业创造的就业人数如表2所示。

大致来说,旅游相关产业是一项劳力密集型的服务业,这些旅游产业的从业人员是整体游客体验的重要环节,旅游产品的口碑有很大的比例是建立在服务人员与顾客间互动过程中所带给顾客的感受。而高品质旅游产品与服务的提供,则有赖于高品质的旅游人力。目前台湾当局推动台湾旅游产业的首要任务即为实践2008年游客倍增计划。为促进达到此计划的目标,当局提供许多培训机会,来提升旅游从业人员的理念与服务品质,以因应台湾旅游产业未来的发展与挑战。此外,当局亦逐渐推动证照制度,借由证照考试的方式来培养更多具有专业知识的相关专业人才,以提供旅客更高品质的服务。

4旅游政策中人力资源的发展

旅游政策的拟订,是当局在现存的限制条件与预判未来可能变化的情况下,为适应旅游需求与发展所提出的“指导纲领”。由于台湾政治情势的转变、全球旅游事业发展趋势、岛内经济成长及休闲时间使用形态转化等影响,当局对休闲游憩的界定在每个阶段均不同。台湾对旅游游憩的定位,已从20世纪50年代的社会教化意义中加入赚取外汇、劳动力再生产、休闲产业及服务业升级的功能。

4.1以社会教化为目的(20世纪50年代)

20世纪50年代的旅游游憩政策,主要是以“寓教于乐”为主,即透过休闲活动达到教化的目的。这个时期的旅游,在“勤有功,嬉无益”的儒家教诲及物资欠缺的条件下,被视为有钱有闲者的专利。1953年,蒋中正先生在“民生主义音乐两篇补述”中,将国民旅游游憩列为台湾重要政策项目,指出如何利用自由闲暇时间,不仅是重要的社会问题,也是文化和政治问题,呼吁国民旅游游憩活动应含有国家的意识,赋予旅游游憩活动伦理规范社教,文化象征或发扬民族优良文化精神等3项功能。

在政策推行上,除先后成立“台湾省旅游事业委员会”、“旅游事业项目小组”等专责机构及实施“发展台湾旅游事业三年计划”外,并通过学校音乐教育、美术教育、体育教育及广电传播系统,推动能“培养民族正气、鼓舞战斗精神、发扬蹈厉气概、笃实光明风度”的休闲活动,强调主流的休闲文化,而将民间的流行文化斥为商业低俗,加以压抑。

4.2以赚取外汇为目的(20世纪60年代)

20世纪60年代的旅游游憩政策,除延续着上个阶段的教化功能外,因受到国际发展旅游事业的影响,加入争取外汇的目标。为了争取国际旅游客及侨胞,除了将政府旅游部门机构加以扩编外,于1961年起将“旅游事业四年计划”并入第三—五期的“经济建设四年计划”外,也着手进行风景名胜区的调查规划和森林游乐区的开发。

然而,虽然这个时期开发活动开始兴盛,但政府以时期保障安全为由,分别制定“期间台湾地区山地管制办法”、“时期台湾地区各机关及人民申请进出海岸及重要军事设施地区办法”、“台湾地区沿海海水浴场军事管制办法”,限制山地海岸使用活动,也限制了风景最为优美的山海地区的旅游游憩发展。

4.3以劳动力再生产为目的(20世纪70年代)

20世纪70年代台湾受到外交挫败的影响,旅游事业困顿不前。另一方面台湾工业化过程纳入新国际分工,岛内休闲政策以鼓励国民旅游作为劳动力再生产的手段。但这个时期的重要措施,大多停留在各项土地使用管制计划,真正大力发展旅游事业、进行各项投资,是1978年大陆开放旅游,导致来台旅客、外汇收入成长率停滞不前,台湾旅游事业跌至谷底。

4.4以休闲产业化为目的(20世纪80年代)

20世纪80年代初期,台湾旅游发展仍未能突破70年代的困局,至80年代中期,台湾旅游政策由推展时期迈向转型期,各项重大投资纷纷投入,如国家公园的建设。政府解除及放宽山地、海防及军事管制区,也使台湾地区的游憩空间大为增加。同时政府当局开始强调多元化的休闲活动,如文化旅游、休闲农业。这个时期的“文化资产保存法”、“旅游资源开发计划”、“南部区域计划”及第八期经建计划,都强调“保护自然景观”与“开发旅游资源”的依存关系。

4.5以服务业升级为目的(20世纪90年代)

20世纪90年代台湾旅游事业的发展,在行政事权不统一、社会环境急速恶化、签证手续繁琐、物价高涨、治安恶化及大陆旅游、出国旅游的强大竞争下,首度出现“零成长”乃至“负成长”的局面,衰退状况更甚于70年代。从而使旅游局“争取四百万游客不是梦”的口号,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

与此同时,台湾经济发展正由以劳力密集型工业为主,步入以服务业为主,因此,休闲产业成为服务业升级的主要策略之一,资本密集的游憩开发成下一阶段政府辅导的重点,同时,“多功能休憩中心”已然成为各国营事业“多元化经营”的重点方案。20世纪90年代的重要旅游政策有:①“经建会”将“规划建设休憩体系”纳入六年“国家建设计划”,并在“服务业发展推动方案”中,将休闲服务业与工商服务、信息服务、工程顾问、现代化商业、环境服务、医疗卫生同列为“重点发展服务业”,并指出文化资产与旅游事业结合,是未来旅游事业发展的目标。②“行政院”农委会为配合未来社会需求,提供高水平的森林游憩场所,规划建设全岛北、中、南、东四区域共21处森林游乐区。③“旅游局”策划大型游憩区以满足国人游憩需求,加强鼓励兴建旅馆,鼓励旅行业者着重来台旅客的招揽,筹建大型游乐区及运输系统容量的协调等,争取国际游客列为未来发展重点。

台湾旅游产业的人力资本培养是由20世纪90年代以后才逐渐成形的,即从以服务业升级为目的制定旅游政策时才开始加以考虑。虽于1980年所修正施行的发展旅游条例中已有对导游人员的规定,但对于整个旅游产业相关人员的管理制度则是一直到2001年法案修正后才较完整,不仅对导游人员有所规范,对领队人员、专业导览人员等皆有所管理。此外于2003年,当局更将导游、领队人员纳入国家考试,借以提升相关人员的素质,进而保障游客国内外旅游的权益。对于旅游相关人员的技能检定亦日趋成熟,如中西餐烹调、烘焙、调酒、餐旅服务等

专业技术的考照制度,借以培训更多专业人才。近年来,因服务业分工越来越细的影响,各大专院校及高中职校皆纷纷成立旅游相关科系,而旅游相关业者也愿意对其员工进行在职训练,已不再认为投资在员工训练上毫无商业利益。

目前,当局推动台湾旅游产业的首要任务即为2008年游客倍增计划,因此,各业者均以提升员工的服务水准为目标,亦即提供游客更高品质的旅游人力。抓住当局提供大量训练的机会,并配合实务演练、案例解说及经验交流等方式,来提升旅游从业人员的理念与服务品质,并辅导旅游从业人员能以

5结论与讨论

台湾的旅游产业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近年来,台湾整体经济呈衰退局面,唯有服务业仍维持正成长的水准。因此,旅游产业对经济的重要性得以凸显,人力资源培养的问题也迫在眉睫。本研究探讨了台湾旅游人力资源政策转变的过程,得出如下结论:

(1)台湾当局对旅游游憩的定位,已从20世纪新视野、新观念调整经营策略,以适应台湾旅游产业未来的发展与挑战。台湾地区的旅游从业人员可透过参与教育训练或是证照考试来提升其自身的素养,2004年台湾地区为适应2008年游客倍增计划所实施的各式训练整理如表3所示50年代的社会教化意义中逐渐加入赚取外汇、劳动力再生产、休闲产业及服务业升级的功能。

文旅局人才工作计划篇4

关键词:地方高校;旅游管理;实践教学模式

近五年来,湖南高校旅游管理专业的招生、就业的调研结果显示,湖南省共约50所高校开设有旅游管理专业,虽然毕业生一次性就业率在85%以上,但毕业三年内,对口就业流失率也在85%以上,这就是说,旅游的大学生毕业三年后留在旅游企业工作的不到10%。主要通病是缺乏职业意识、专业能力,眼高手低,不愿意从基层做起,而学生到旅游景区去实习,时间长达半年,但多数学生只能在景区售票,对这个行业缺乏全面的实践把握,这种情况也降低了毕业生就业的热情。据初步估计,目前中国实际需要旅游专业人才达800万人,每年缺口至少200万,今后每年还将以20万的速度递增[1],因此,培养新型的专业人才是高校面临的共同问题。

一、工学结合的实践教学模式的核心内容

工学结合实践教学模式构建的核心内容是以职业经理人为目标导向,以“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为载体,兼顾理论教育有先进性和产业实践的创新性,培养符合现代旅游产业发展需要的、具有一定的职业素养和人文精神、具有必备的管理意识、实践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毕业后能直接进入管理岗位的经营管理人才和复合型专业技术人才。它区别于高职的技能型定位,也不同于旅游硕士的研究型定位,也就是说在应用型高校旅游管理专业教育层次上,将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从“理论型”学者变成“实用型”专家,通过我们的工学结合实践教学模式的运行机制,把在校学生“催熟”成为一个“具有责任心、专业性,具有管理能力及职业精神”的“准职业经理人。”这些内容的最终落着点是培养旅游行业的职业经理人。其中:(1)旅游管理专业酒店管理专业方向:培养酒店中、基层管理者;(2)旅游管理专业旅行社管理专业方向:培养旅行社经理、优秀导游员;(3)旅游管理专业景区规划与管理专业方向:培养景区中、基层管理者和规划专业人才[2]。

工学结合实践教学模式实施过程中达到一个目标:即实现学校、学生、企业三赢的目标。通过校企合作,能进一步扩大并加强旅游院校与各地旅游企业的合作,真正做到“双需、双赢、互动”,共同发展。旅游企业为学校提供实训条件,为毕业学生提供就业机会。实训结束后,全面评估考核每个学生的实践技能及工作表现,并从用人单位的角度提出期望目标。学校结合实训指导教师的意见及学生的自我评估调整培养方案,做到因材施教。对在实训过程中出现的带有共性的问题,则通过调整教学内容、改革教学计划来解决。同时学校成立专业指导委员会,聘请旅游行政管理部门及旅游企业的管理专家对教学改革与建设提出意见并直接参与学校专业课程设置及专业教学改革。学校为旅游企业培训员工,提供管理咨询,帮助企业开展市场调研,共同开发新产品等。此外,旅游企业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有计划地向旅游院校提出研究课题,这些研究课题可以包括不同的层次:一是企业经营管理过程中迫切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二是企业根据对市场的分析提出的对旅游新产品的研究开发;三是为了保持旅游业可持续发展而需要的前沿性研究课题。

二、旅游管理专业工学结合实践教学模式的实施对策

1.构建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双需双赢”实践教学模式建设方案,建立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旅游产业背景下,业态表现是多元的。不同类型的旅游企业如酒店、旅行社、旅游景区、旅游车船公司、休闲娱乐公司等,有其不同的经营特点和管理规律,它们在经营和管理上有着很大的差别,因此,用“旅游管理”这一专业的知识结构培养和塑造的旅游专业学生,难以达到不同类型的旅游企业。专业管理人才能力的需要。为此,我们细分为酒店管理、旅行社管理和景区规划与管理三个专业方向,分别与不同类型的旅游企业建立工学结合教学实习基地,以培养适应旅游业不同类型企业的职业经理人。目前旅游管理专业在衡阳市有八个挂牌的实习基地,学生的大部分实习能在校外实习基地完成。同时在珠海、桂林、长沙和张家界各建立了一个实习基地。

2.工学结合、校企联姻,加速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一是聘请企业著名高管或旅游局领导为专业老师,讲授专业课。近年来我们已经聘请了谢儒生(耒阳市主管理旅游的市委正县级干部)、黎才发(常宁市主管理旅游的副市长)、尹同君(衡阳市物价局局长)、彭幼平(衡阳市旅游局局长)、危小明(衡阳市旅游局副局长)、邓衡午(雁城宾馆总经理)和李清河(蔡伦竹海风景区管理委会主任)作我们的专业课教师。二是试行大学生导师制,外聘企业精英当职业导师,如2009年我们就聘请了谭曦(园林工程师,衡阳市园林绿化工程有限公司董事长、雁峰区桂竹山庄总经理)、邓衡午(高级经济师,雁城宾馆总经理)、陈冬平(副研究员,鸟类专家,江口鸟洲自然保护区管理委员会主任)等旅游企业高级管理人员为学生毕业论文的副导师,指导学生的毕业设计。为此,我们进行了旅游管理毕业论文的改革。针对目前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存在重理论、重企业日常业务和管理实践操作,而忽视了旅游产品的营销管理和营销策划的现状,我院首先在2006级毕业生中启动了毕业设计这一教改创新模式。这一模式主要是参照理工科院校的毕业设计思路,针对旅游管理专业的特点提出的创新式实践教学活动。它主要是利用本专业的学科带头人、外聘导师与优秀学生组成策划团队,结合旅游专业特点,与某一旅游企业合作,通过市场调查,运用所学专业知识,针对旅游企业及市场现状,设计出一套切实可行的产品营销方案,为旅游企业开展旅游产品营销活动提供思路和决策依据。当今社会对人才的要求已不仅仅是要掌握大量的理论知识,还要有较强的动手和创造能力,尤其对企业而言,迫切需要那些能够直接参与或较快适应企业经营活动的高素质人才。旅游管理专业要想满足社会对这种应用型旅游职业经理人的需求,仅仅依靠课堂教学是难以完成的,所以毕业设计作为一种重要方式被引入旅游专业的毕业实习过程,其作用也日益引起人们的重视。而毕业设计恰恰是针对旅游管理专业的特点所提出的一项将社会实践与理论知识相结合的活动,既可以使学生加强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又可以增强他们的实际动手能力,使旅游学生更好地具备了旅游企业发展所需求的素质。

3.在校企合作办学的目的上实现学校、企业、学生三羸的目标。为了与签约企业建立紧密良好的实质性合作关系,开展深度合作项目,我们坚持“边合作、边总结、边完善”的原则,发挥教师积极性,要求教师与企业挂钩,实行“一教师一基地”实训基地建设模式,深入挖掘校企合作潜力,寻求校企合作结合点,设计学校、学生、企业三赢的合作模式,并且定期开展校外实习基地建设水平的评比工作,对合作层次较高、合作内容较深、合作成绩突出的基地,奖励基地建设教师。通过教师与基地挂钩、基地建设与教师奖励挂钩等制度,激发了教师参与工学结合的积极性,极大地提高了校外实训基地建设水平,拓宽了校企合作的深度和广度,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4.教学(或学习)+科研+实践的模式。对学生而言,实行“学习+科研+实践”模式,积极推进学生学研结合、学社结合。为经济建设服务,是产学研结合的目的。为此,应积极推进学生学研结合、学社结合,鼓励学生加强研究性学习,在社会实践中不断充实和提高技能。具体做法: 一是学研结合建设旅游素质拓展中心。二是鼓励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三是成立公关旅游协会、组织社团,开展各种旨在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活动。对教师而言,实行“教学+科研+实践”模式。具体做法: 一是鼓励教师参加社会实践,结合经济发展实际,充实教学内容。三是鼓励教师参加社会实践,提高科研质量,为教学服务。

5.建立旅游专业学生素质拓展中心。这对于提高学生的专业素养十分重要。为此,湖南工学院旅游专业专门成立了旅游专业素质拓展中心。该中心制定了学生素质拓展计划和管理措施,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建立相对稳定的院外学生实习、实训基地,将知识、能力、技能有机结合,注重对学生综合素质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这既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又适应了旅游行业对人才的需要。

6.改革教师培养和使用机制,打造“双师型”队伍。2006—2010年共引进博士教师4名;派出专任教师到相关企业挂职者9名。在继续注重理论知识的同时,更要注重职业性特色,增强适应性,提高质量效益。

7.围绕实践课程内容改革,加强教材建设。近年来,我院教师主编了六部旅游管理学教材,其中《旅游政策法规划》教材已入选十一五高校规划教材,《旅游文化学原理》科学出版社出版。目前我院陈国生教授承担教育部十二五规划教材《旅游文化学》和教育部首批旅游专业硕士生教材《旅游社会学》的主编任务。

8.紧扣职业经理人培养目标,以“合作共建”思路创新实践教学。实践教学基地的优势,是实践教学基地建设所要追求的目标。因为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的水平高,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形成专业优势和特色,为此,湖南工学院以“合作共建”基地的形式建设了衡阳地球村旅游规划与设计公司、好运来旅行社、神州之行旅行社等控股型基地;桂竹景区(省级现代生态农业示范点)、耒阳市蔡伦竹海风景区和耒阳大皮江生态旅游山庄等合作共建基地;神龙大酒店、雁城宾馆、珠海昌安酒店集团等实践教学基地。如桂竹景区是湖南工学院旅游研究所和桂竹旅游有限公司共建的基地,根据双方签署的合作协议,旅游研究所和桂竹旅游有限公司共同建设桂竹景区,景区将负责硬件设施开发、建设等方面,院校将参与规划、管理、营销、服务培训等软件建设。这种合作共建”基地的形式在湖南尚属首例。

参考文献:

文旅局人才工作计划篇5

结合当前工作需要,的会员“legking”为你整理了这篇旅游局2020年工作总结及2021年工作谋划范文,希望能给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参考借鉴作用。

【正文】

旅游局2020年工作总结及2021年工作谋划

一、2020年主要工作

(一)疫情防控及复工复产

1.疫情防控。新冠疫情发生初期,我局认真落实重大公共突发卫生事件一级响应机制,通过旅游微信公众号“毛集实验区旅游活动暂停公告”、“取消原定于春节期间开展的一系列文旅活动,所有景区停止接待游客、开展旅游活动。并采取多项措施,全力抓好景区、景点等人群密集场所和包联小区的防控。

2.旅游业复工复产。指导景区做好疫情防控应急预案、制定游客管控等措施并向社会公布;开展毛集实验区旅游景区疫情期间复工复产旅游安全联合检查,对发现问题及时下达整改通知书,限时整改,共发现安全问题19个,目前已完成整改 。

(二)创建工作推进

1.5A创建工作有顺推进。继续推进焦岗湖国家5A级景区创建标准各项工作,提升实验区旅游知名度;

2.省级旅游度假区创建工作。一是委托安徽师范大学全程咨询服务焦岗湖旅游度假区创建验收工作;二是投资100余万元对度假区范围内交通导引牌、景区内部提示牌进行统一更换;三是投资100余万元在高速出口处、凤台县南站站前路与兴湖路交叉口建设度假区景观小品两处,计划12月底完成。

3.“四级联建”创建工作。申报焦岗湖镇省级特色文化旅游名镇,待验收;洼梁村省级特色旅游名村,待验收;“鲜果港”获得了省级休闲文化旅游示范点。

(三)实施项目带动

一是谋划旅游项目。成功申报焦岗湖旅游度假区非标专项债项目6400万元。目前已到位专项资金3100万。并积极谋划中央预算内资金项目。二是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投资947万元旅游通道B段已经完工;投投资2000余万的旅游通道A段正在建设:新游船码头项目已完成设计,计划年底开工建设;投资2000余万游客中心主体工程建设即将完工;投资2100万生态停车场即将建成并投入使用:逐步推进焦岗湖镇鲜果港基础设施建设。三是完善旅游配套建设 加快推进文商开元(曼谷)酒店内装修装饰建设。更新旅游外部交通标识,景区内各景点标识标牌,增强游客对景区了解。加大焦岗湖“以鱼净水”、禁渔禁垦、植被恢复工程实施力度。开通区内1号旅游公交线路,将各景点串珠成线。投资200万元购置画舫、竹排等水上观光交通工具,提升运营能力。四是提升景区景点品质。实施焦岗湖荷花淀及大湖红莲观赏区提升工程;投资600万元进行焦岗湖芦苇荡二次提升工程;投资6000万元焦岗湖影视城大型游乐项目已建成并与十一正式运营;中沛御泉湾温泉小镇2号温泉年内主体工程完工,力争年底投入运营;花田花海项目花海区余十一对游客开放,丰富旅游产品,引流余10万人。

(四)旅游宣传营销与产品开发

宣传营销。协助省文旅厅、市文旅局顺利举办“皖人游皖北”活动;利用“水青春·欢乐季”平台,开展湖畔网红不夜城、中沛御泉湾首届美食文化节等活动。积极参与四川国际旅游交易博览中心“2020中国特色旅游商品展”、“2020中国特色旅游商品大赛展”,淮南市宣传部“第五届淮南文博会”、八公山区“淮南市非遗大集·旅游后备箱商品展销”、“安徽长三角地区文化旅游”展销与推介会,宣传毛集旅游。十一期配合区扶贫办举办扶贫产品进景区活动。淮南白蓝企业集团有限公司、淮南市焦岗湖忠辉食品有限公司顺利被市文化和旅游局、市农业农村局评为“乡村旅游后备箱工程”示范基地。

产品开发。重点推进安徽悦荷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悦荷春-四季焦岗湖”系列开发与利用。

(五) 市场监管服务不断强化

主动出击,严厉打击辖区内各类违法违规旅游业发展行为。不断强化和完善日常管控机制和问责机制,采取积极全方位监管和不间断巡查等有效措施,为我区旅游发展营造了良好的环境。同时,积极落实市、区关于旅游市场领域“扫黄打非”和 “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开展了“清源”、“秋风”等专项行动。我区旅游业未发现以上类型情形。

(六)推进旅游消费扶贫专柜与区建设。根据区扶贫办要求,我局在景区设立了3个“旅游消费扶贫专柜”,已投入使用;悦荷春在红莲古街设立“旅游消费扶贫馆”,已正常营业。

二、存在的问题

一是体制机制不完善,区域旅游资源不能有效整合。二是旅游产业要素发展不完善。三是商品开发较低。四是旅游人才缺乏,管理服务水平不高。

三、2021年工作谋划

(一)指导思想

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和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坚持新发展理念,落实五大发展行动计划的总要求,以创建焦岗湖部级旅游度假区、国家5A级景区为抓手,承接淮河生态经济带建设,把文旅产业培育成全区支柱产业深入挖掘旅游资源,努力把毛集建设成为长三角重要的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

(二)主要任务

1.以创建为抓手,推动旅游业快速发展

在省级旅游度假区创建通过验收基础上,继续争创建部级旅游度假区;继续完善焦岗湖国家5A级景区创建标准各项工作,提升实验区旅游知名度。筹备焦岗湖镇省级特色文化旅游名镇、洼梁村省级特色旅游名村验收工作;筹划星级“渔家乐”、“农家乐”申报工作。

2.推进项目谋划与实施,完善旅游产业服务功能

重点围绕乡村旅游、旅游综合体、特色街区、特色小镇等旅游新业态项目,引导社会资本更多投入文旅产业。谋划一批旅游重点项目,积极开展中央预算内投资及非标专项债项目的申请,加快花田花海项目投入运营、游客中心装修、彩虹桥进行规划设计和开工建设、生态停车场投入使用、旅游通道A段、C段、码头建设。重点推进智慧旅游体系建设和工业旅游景点建设,即白蓝集团、忠辉食品、荷叶茶厂旅游设施建设。

3.实施品牌建设,不断拓展对外宣传推广

举办2021年“水青春·欢乐季”系列宣传营销活动,组织宣传推介、文艺展演等,重点活动进一步梳理整合毛集实验区内旅游节庆活动,支持景区、景点打造有品质的特色活动。

推动“互联网+”宣传营销模式,推动“线上线下”互动营销、融合营销,更加注重营销内容制作,为游客提供更加便捷、科学、有效的服务。

4.完善服务体系建设,提高旅游管理服务水平

全面抓好景区环境提档升级工作从景区环境整治、旅游安全、服务质量、市场秩序、厕所革命、公共基础设施全面抓好5A级景区整改提升工作;加大行业管理力度,采取定期不定期方式开展联合检查专项整治工作;推进旅游安全风险管理工作。督促旅游景区(景点)及涉旅企业“安全风险评估方案”的编制,切实把安全风险管控挺在隐患前面,把隐患排查治理挺在事故前面,着力构建涉旅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

文旅局人才工作计划篇6

径河是武汉市东西湖区吴家山新城和大汉口生态新城的城中河,又是内环水景旅游带,是沟通金银湖和武汉水乡旅游城的水景通道。径河常年有活水流经,水量充沛,岸滩草木繁茂,空气清新,禽鸟栖息其间,是大汉口的后花园,可谓是武汉市汉口“肾肺”。可建设成水上观景、岸上休闲、“可游、可居”的生态长廊。笔者就武汉市径河水岸保护与旅游开发利用的构想谈点浅见。

一、径河水岸保护与开发的目标与原则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抓住武汉市“两型社会”建设的契机,立足于东西湖国家生态示范区建设,坚持政府主导与市场运作相结合,以“科学规划、重在保护;优化布局、开发创新”为发展理念,努力把径河水岸打造成集生态、康居、旅游、休闲为一体的武汉城市生态旅游区。

(一)发展目标

通过三至五年的打造,将径河建设成为大汉口生态新城的城中河和景观河。将径河水岸建成以河流湿地、生态保护、休闲旅游为主要特色,将东方马城、武汉水乡旅游城、金银湖、东流港、银柏渠等岸线景观以循环流动的水脉串联起来,集城市河道与乡村观光、休闲娱乐、科普教育、体育健身于一体的国家4A级城市生态旅游景区和高性价比的大众化的休闲旅游目的地,实现年接待旅游者100万人次以上的泛水生态旅游区。

(二)径河水岸保护与利用的原则

径河水岸利用是推动径河水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要充分利用水岸资源,以水兴城,深度保护,合理利用,必须坚持以下利用原则。

1、“保护先行”的原则

要明确保护是利用的前提,利用是保护的有效手段,树立“在保护的前提下合理利用,在利用的过程中强化保护,走可持续发展之路”的指导思想;要利用好“水”资源,做好“水”文章,突出“水”特色,对径河两岸进行科学规划,有计划、有步骤地推进径河两岸的保护、整治和有序利用。

2、突出旅游体验性原则

时下的旅游已进入休闲体验时代,旅游实质上就是游客所追求的一种独特的体验过程,利用径河要通过创造一个让游客体验快乐的生态乐园,实现径河旅游利用的目标。让游客在旅游体验中,综合运用视觉、听觉、触觉、嗅觉等感觉器官,尽情体会与自然、生态和谐相处的氛围;通过参与亲水、戏水等水上娱乐项目,寻求能给游客带来欢乐的旅游方式和手段,让游客在愉快的旅游体验中乐而忘返。

3、展现水文化内涵原则

利用径河水域,不仅仅在于恢复和美化其生态环境,更要注重挖掘其所承载的水文化内涵,并与当地本土文化积极融合,以展现“水文化”为魂,才能对反映自身资源特色的文化进行主题化深度利用,从而凸显自己的主题形象,满足旅游者“深度”旅游的需要。

二、径河水域旅游定位与主题形象设计

(一)总体定位:武汉城市生态旅游景区

集城市河道与乡村观光、休闲娱乐、科普教育、体育健身于一体的国家4A级城市生态旅游区和高性价比的大众化的休闲旅游目的地。

(二)市场定位:武汉滨湖水景生态旅游目的地

从地域上划分,近期目标市场,定位于东西湖、武汉中心城区及邻近的孝感、黄陂等市场;中、长期目标市场,定位于武汉城市圈旅游目的地及广东、湖南、安徽、江苏、上海等高铁沿线市场。从市场规模看,近期3-5年内年接待游客量达到100万人次。

(三)主题形象设计:

1、主题形象:梦里水乡,汉口“肾肺”

径河是吴家山新城和大汉口生态新城的城中河,又是内环水景旅游带,是沟通金银湖和武汉水乡旅游城的水景通道。径河常年有活水流经,水量充沛,岸滩草木繁茂,空气清新,禽鸟栖息其间,是大汉口的后花园,可谓是武汉市汉口“肾肺”。可建设成水上观景、岸上休闲、“可游、可居”的生态长廊。

2、宣传口号

①“梦里水乡,汉口肾肺”。

②“径河,我的水上乐园”。

③四季口号

春踏青――春游来径河,踏青你我乐(农场、滩头赏春回大地时的农耕放牧情景);夏亲水――消暑径河边,火炉无影踪(水乡戏水、吃新鲜水果、采莲蓬菱角、品农庄饭菜);秋采摘――周末捕鱼摘菜,赛马秋游自在(周末休闲,下水捕鱼、入园采摘,速度赛马节);冬赏景――冬至径河畔,做客赏景忙;

三、空间布局及旅游产品设计

(一)旅游空间总体布局

根据径河水域及其两岸旅游资源分布,以及产业格局状况,未来将形成“一心一轴,三带五区”的旅游空间格局,总体形成“龙头”加“精品”的径河生态旅游区。

一心:是指以径河水域水上乐园景点为中心;

一轴:是指亲水休闲主题旅游轴。上起武汉水乡旅游城,经径河-金银湖-东方马城。其中东方马城以体育休闲为主,金银湖以湿地度假、商务为特色,径河以亲水娱乐、文化休闲及康居等为重点,武汉水乡旅游城作为主题公园,提供以水景游乐服务为核心,空间上形成以径河为联系纽带的亲水休闲主题旅游轴。

三带:一是指“径河――总干沟――东流港、巨龙湖――银柏渠――金银湖――径河”的东西湖区内环水景观光带。二是径河水上观光娱乐带:以径河街大屋口为起点,顺河而下至严家渡,以水上乐园为核心,以沿岸游艇码头、栈道、生态护坡和水景植物园等为旅游节点;三是径河南岸水文化观光游憩带:沿径河南岸为主轴向东西方向延伸,以游客服务中心为核心,以“沧海桑田”主题文化馆、东盟-台湾美食城、农垦文化雕塑园、水上乐园等为支撑。这二、三带共交于全区的精品景点水上乐园,形成水中岸上的环线旅游圈。

五区:是近期将重点建设的五个精品旅游景点,分别是水上乐园、“沧海桑田”主题文化馆、“农垦文化”雕塑园、径河葡萄田园观光园、东盟-台湾美食城。

(二)旅游产品设计

径河旅游产品应定位于近水、亲水、戏水等涉水旅游,以及展现“荆楚人民治水、理水和用水”的水文化休闲旅游这两大系列的多个产品。

1、径河内环水景观光游

重点利用“径河――总干沟――东流港、巨龙湖――银柏渠――金银湖――径河”构成的旅游产品。做好与外环水系府河、汉江衔接的旅游项目,北上可抵景德寺,东至府河堤边,南下慈惠石榴红村与汉江互动,西可游新沟镇、辛安渡,把东西湖区泛水旅游连成一片。

2、径河水文化休闲特色游

以古云梦泽、东西湖围垦等文化为主题,依托金银湖湿地、径河等水体,把东流港、银柏渠、九支沟、径河大堤、西湖堤、径河钓鱼场等港渠、堤坝、闸泵诸种水工建筑组合成线路,展现“荆楚人民治水、理水和用水历史文化”和江汉水乡特色。

四、径河水岸旅游资源保护与利用保障措施

径河是东西湖区城市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区委、区政府作出了”保护和利用径河,重塑两岸滨水景观“的战略决策。我们要按照“打造武汉生态旅游区”的发展理念和建设目标,积极采取保护和利用并举的措施。

(一)政府主导,市区联动、宣传造势

1、市区联动。建立市、区联动的组织体制,把径河水岸建设成武汉生态旅游区,是一项统筹策划、综合整治和有序利用的系统工作,涉及众多专业和政府的多个部门,需要建立起一个市、区联动的领导班子和工作体制,实行统一组织和管理,形成一个齐抓共管,同心合作,各司其责,统分结合,优势互补的工作格局。

2、政府搭台。对于径河水岸的前期规划与基础性利用工作,市、区财政应设立径河水岸旅游保护及利用专项资金,实行专款专用,重点做好旅游规划、策划宣传、招商等旅游专项工作;同时,还要积极申请省市相关专项建设资金,加大对河道治理、水生态修复与保护,以及道路、电力、给排水、绿化等基础设施建设,营造良好的旅游发展与投资环境。

3、宣传造势。要组织专业队伍和力量挖掘武汉运河、径河传统故事及滨湖魅力,渔家风情等文化,并将其精华创作成文学艺术作品,通过演艺、影视、网络、小说、报纸等宣传媒体,扩大对径河文化的宣传和展示,打造武汉生态旅游区品牌形象,吸引更多人群的关注和参与。要大力开展招商引资活动,把径河作为一个旅游投资和利用的热点、靓点,推动武汉旅游产业的快速发展。

(二)统一规划,深度保护、科学治理

1、高标准做好径河水岸控制性发展及武汉生态旅游区的发展规划

面对现实、着眼长远、运用大手笔,聘请高水平的规划机构,高标准地做好径河水岸保护、有序利用的规划。通过规划,对其准确定位,合理布局,充分发掘径河的自然生态功能和城市景观功能和旅游休闲功能。要在规划的指导下,切实把径河打造成一条城中河、景观河、氧吧河、亲水河。

2、深层次保护治理。做好径河水体及河岸的保护和治理,迅速清退和转移养殖承包户,妥善给予安置和补偿;逐步清理和迁移沿岸违章建筑和有污染源的企业;积极开展河道清淤和护坡修缮,提高河道通水能力和防止水土流失;加强污染治理,对沿河企业和居民水区排污进行排查,登记和治理;启动引水济河工程,疏通径河上水和下游,将沦河水引进径河,确保径河水活透清;提升径河沿线桥梁、闸口的档次,处理好既不影响公路交通和防汛排涝功能,又要便于游船通行和视角美感。尽快实施和完成河道整治工程,早日改善径河水生态环境,实现径河及其沿岸“水清、河畅、岸绿、景美’’的水生态整治目标。

(三)招商引资,拓宽渠道,加大投入

1、拓宽招商引资渠道。招商引资部门应重点地推介径河水岸旅游利用项目,不断吸引和扩大社会投资力量。市、区两级政府要制定出关于武汉生态旅游区发展若干意见,提出优惠政策和创造优惠环境,积极引进社会投资力量和经营机制,打破地区和行业封锁,吸引外地骨干旅游企业进入本地市场;鼓励各行各业、全社会参与旅游利用,兴办旅游经济实体。加快径河水岸利用和利用的步伐。

2、政府加大投入。政府部门应把径河水岸的旅游基础设施建设纳入计划,向上争取资金,逐年增加投入;在年度财政预算中,设立径河水岸旅游保护及利用专项资金,用于径河水岸的旅游产业发展引导、前期规划与基础性利用、旅游公益设施的建设、重大旅游活动的组织和旅游项目及产品的推介宣传与市场营销等工作,实行专款专用

(四)引进人才,培养人才,打造高素质旅游队伍。

径河水岸保护与利用,以及将来建成的径河生态旅游区的经营管理,都离不开人才支撑,人的要素是诸多要素中最重要的要素。因此,必须培养和建设一支高素质旅游人才队伍。目前,要进行专门旅游人才储备;要对现有旅游行政管理人员、经营管理人员、旅游服务人员开展相应的培训,提高旅游从业人员的思想和职业道德素质,特别要加强径河水岸地陪导游的培养。长远来讲,要加强旅游人才培训基地和机构建设。

(五)做好“水”文章,彰显“水”特色,唱响“涉水旅游”品牌

径河保护与利用要围绕“水”的主题与周边区域进行统筹规划,把径河水岸打造成承东启西的黄金水道,实现“三线"目标(既是水路交通线,又是水利安全线,同时也是景观线)。将旅游观光、娱乐休闲、文体健身、文化交流、民俗体验、乡土特产商贸等项目相结合,创建特色各异、风格互补的旅游站点,发展亲水休闲旅游。如可将武汉水乡旅游城、泾河、金银湖、东方马城等纳入亲水休闲旅游整体利用,形成水陆、动静结合,“观”、“游”、“娱”相融合的泛金银湖休闲旅游板块。真正发挥径河承东启西的黄金水道功能,唱响“梦里水乡,汉口肾肺”旅游品牌。

文旅局人才工作计划篇7

为了做好2021年办公室工作,服务、保障文化和旅游局高效、廉洁、规范运行,创建学习型、务实型、创新型单位,特制定本计划。

一、指导思想

用党的精神作指导,进一步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以务实、规范、高效为宗旨,以创建学习单位、文明单位、和谐单位为目标,认真履行服务、参谋、协调、督办的工作职能,充分发挥办公室的枢纽和核心作用,着力提高工作人员整体素质,加强管理,注重效率,为促进我县文化和旅游全面、均衡、协调、可持续发展作出新的贡献。

二、2021年重点工作内容及工作措施

1、加强学习。强化工作学习化、学习工作化理念。认真制订学习计划,加强政治、业务学习,提高思想觉悟和自身业务素质。

2、严格公务制度,加强公务用车管理。切实加强廉政建设,规范招待费开支行为,严格控制公务接待开支,切实降低行政成本。严格执行公务用车计划,完善用车申报,审批制度,科学合理调配。

3、规范公文制发、网上公布管理制度。进一步提高制文、办文质量和速度,明确公文信息教育网站的程序、原则,以及责任追究制度,强化公文制发程序化管理,促进公文处理工作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加强对局发文件的审核,严格把关,确保发文质量。认真做好文件的接收、传送、催办及文件管理工作。对来文的阅批、领导批示的督办、局重要文件的核稿等日常工作,做到严谨有序,不出差错。

4、加强文化和旅游宣传工作。

(1)运营好“XX文旅”微信公众号、抖音公众号、快手直播公众号,为我县文旅事业发展做好宣传工作,为文旅系统艺术人才提供发表作品的园地。

(2)加大文化和旅游宣传力度。加强通讯员队伍建设,培养一批文旅通讯员,充分发挥通讯员队伍作用,着力宣传我县文旅发展成果、贯彻落国家文旅发展政策新机制、文旅系统先进个人事迹、管理经验等。大力度做好萧县文旅在全国、省级媒体的宣传工作,不断提高萧县文旅在县内外的影响力与美誉度。

5、严格信访接待制度。完善来电、来信、来访登记台帐,及时上报信息,强化服务意识,热情接待来访,妥善处理来信,树立文化和旅游局良好形象。

6、加强服务和综合协调。协调好局机关股室、局属单位之间关系,局机关股室、局属单位与基层文化站之间关系,保证信息畅通,促进工作效率和质量的提高。重大信息要及时上报。

7、加强政务公开工作。进一步深化政务公开工作,协调相关科室共同做好行政权力网上透明运行工作,提高工作透明度,充分利用各种信息平台扩大政务公开范围,做好规范性文件、行政许可和行政处罚情况上报和文件目录的报送工作。

文旅局人才工作计划篇8

关键字:旅游规划 景观规划设计 时空形态格局  这种观念的形成包含两层含义:一是指原旅游管理学科关注重点的转移和范围的扩展:从后期管理运营转移到先期开发建设,从单一传统专业扩展为综合交叉的现代专业;二是指随之而来的学科核心内容的转变:从以项目策划为核心的旅游规划转移到以包括项目策划等多种元素构成的以旅游规划三元素为核心的综合旅游规划。对于中国旅游界,这种新观念已经具备客观条件基础,这就是近年迅速扩展的旅游规划市场需求及其工程实践。与过去20 年的实践相比,旅游规划项目种类、规模和工作深度均已大大扩展。例如,在许多城市发展规划中,旅游发展规划已从总体规划中的专项规划中分离出来而作为一项相对独立的规划;又如:近年兴起的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城市景观风貌规划、滨水区规划设计、街道景观设计、城市广场规划设计、交通道路景观规划设计、旅游度假区规划设计等,这些项目都在不同规模层面上与旅游规划相互交织。此外,随着国外高水平旅游规划实践的介入和国内旅游规划院所日趋国际化的旅游规划的操作方式,学科领域新观念的形成与国际接轨的实践操作已开始深入人心而势在必行。

这一新观念形成的主观条件是国内一批专家学者数十年坚持不懈的追求、倡导、宣传、开拓。诚然,时至今日,在专业内容侧重的理解上,仍然主张各异,称呼有别。对此,笔者呼吁,关键需要就以下3方面学科领域基本原则达成共识:①学科领域核心:广义的旅游—景观—生态; ②学科领域根基: 旅游学、景观规划、景观生态学; ③与近邻专业的关系:该专业是与景观规划设计、环境艺术成三足鼎立,缺一不可,相互无法替代。学科领域新观念的确立,这是解决中国旅游规划定性问题的关键。

3 、旅游规划学科领域的支撑专业

当今中国旅游规划学科正在迅速扩展。传统旅游规划界由旅游经营为导向的规划局面正在被打破,代之而起的是旅游游憩学、景观园林(包括建筑、规划、园林) 、环境艺术三大类专业共创旅游规划设计天下的“三国格局”。就发展趋势而论,这三大专业正在构成现代旅游规划设计交叉学科的支撑专业。对于旅游规划设计学科,其核心就是这三元的综合。一元是艺术,即以景观环境形象为核心带动的景观艺术,在这方面,环境艺术专业最为擅长;一元是物质环境的规划设计,即以植物的综合运用、以环境绿化、水土整治为核心的园林绿化艺术与技术,这是建筑、规划、园林专业的强项;此外,园林绿化也好,环境艺术也好,所营造的景观园林环境终究是为人类所使用的。这就涉及到研究人的心理行为,什么样的环境为人们所喜爱,什么环境下会引发什么样的行为活动,进一步通过组织人的活动、安排娱乐休闲时间,以及由此引发的经营投资回报效益等问题,这样又引出一个大的分支,国际上叫游憩娱乐学。在中国名义上没有这个专业,但在实际上正在从旅游管理、风景园林学科中派生。这就是三元中的又一元。从与这三元相对应的教育来看,目前全国设有环境艺术专业的大专院校约100 所左右;设有园林专业的大专院校有50 所左右,设有旅游管理类专业的大专院校约80 多所。尽管迄今中国还没有“旅游规划”这一学科专业名称,这些院校专业背景也不尽相同、专业名称各异,或是一级学科、或是专业、或是某一专业中的方向,但都或多或少具备了培养从事旅游规划专业人才的能力。从与这三元素相对应的规划设计院所来看,国内已存在风景园林类、环境艺术类、旅游规划类三类规划设计院所,其工程实践的都与旅游规划有关。

从学科领域基本组成而论,现代旅游规划学科领域包含这三大方面。从专业操作过程看,环境艺术以“设计”为全过程,风景园林以先期“规划”、后期“设计”为全过程,游憩娱乐以项目选取、游人活动组织管理的先期“策划”和旅游景区运营的后期“管理”为全过程。“策划”—“规划设计”—“管理”这三个过程的结合构成了现代旅游规划的全过程。

从学科发展演化来看,环艺、游憩娱乐都是近现代、工业革命以后引入的,景观园林专业则较为传统。

学科的综合交叉、学科支撑专业的增加、实践过程的完善、实践领域的扩展,这是当代任何具有竞争生存力的现代学科的必备条件。对于现代中国旅游规划学科,面对未来学科之间的竞争,这种学科交叉与专业综合无疑是有利的。但是,目前国内3 个专业及其依托的主管部门之间缺乏交流、各自为主的局面已经造成了学科发展上的混乱。应当改目前这种群雄逐鹿的“三国格局”为现代旅游规划学科的“三位一体”。对此,对于这一学科专业的整合“定位”,基于数十年的积累和未来将要发挥的作用,中国旅游界和国家旅游局理应为主,担起重任。

4 、旅游规划专业教育的结构

要使中国旅游规划学科领域具有持续发展的生命力,其专业教育需要有三个层次: ①面向学科发展,为长远学科建设培养高层次博士、硕士人才; ②面向社会需要,为国家旅游管理和旅游规划设计建设部门培养大学本科、硕士人才; ③面向中国数量与质量日益高涨的旅游开发市场需求,为各类规划设计院所、园林工程公司培养专科、本科、硕士、博士多层次人才。在这三个层次中,第三个层次已运转若干年,为中国旅游规划业培养了一定数量的专业人才,第二层次也已开始运转,随着近5 年专业教育的发展,第一层次正在走上正轨。专业教育层次结构的完善,将为旅游规划学科领域未来的加速发展铺平道路。

三个层次教育中,大学本科专业教育当为基础。但是,目前这个基础还相当薄弱。原风景园林规划设计(工科) 本科专业的取消,原来独立的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硕士点降级为城市规划与设计专业硕士点中的一个方向,在轰轰烈烈、日渐上升的旅游规划事业表象的背后,教授讲师们已感受到了由于这两方面所造成的学科专业危机:旅游规划专业人才奇缺,高层次人才培养断源,外行大量涌入,学科专业水平难以提高。对此,需要一个专业教育上的“革新”、“强化”:一方面,争取恢复原风景园林工科本科和硕士点专业目录,另一方面,强化“旅游规划设计”本科、硕士、博士这一专业方向的独立专业教育,采取多层次、多途径、多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

其次是专业知识结构的调整。当前中国社会的旅游规划业需求孕育着新型的专业人才知识结构。除了城市规划中的风景园林规划(工科) 、环境艺术(文科) 、旅游管理中的规划(理科) 专业的兴起,一批近邻、边缘学科专业的实质性介入也大大扩展了旅游规划专业的知识范围:建筑学科、地理学科、计算机与信息学科等。旅游规划专业教育课程设置面临着扩展转变的需求。对于这种转变,笔者主张:一方面,要开设旅游管理的专业课程;同时,更要引入现代景观规划设计学、城市规划、建筑学、环境艺术的专业课程。这是以课程设置为实质的专业知识结构调整。对于一名立志成为现代旅游规划师的学生而言,如果要把三大专业及其近邻边缘学科知识都浓缩于一身,在四五年内,他应当如何掌握如此广泛的知识呢?

笔者认为,可以把知识获取的渠道方式分解为三种:一是通过看书、听讲座、思考学到的,比如管理学、游憩行为理论等;二是必须动手实践才能得到的,比如景观规划设计;三是并非靠学校书本,而是通过社会实践、靠阅历、经历去逐步积累起来的。这三方面的比重不同,培养出来的专业人才也就大不一样。与一般旅游管理专业的教学相比,旅游规划方向的学生培养所要求的这三个方面的比重需要一个大的调整,根据教学研究与实践,对于4 年制(或5 年制) 旅游规划专业方向的教学,笔者认为三方面的比重控制在2∶6∶1 为好。

总之,培养什么样的旅游规划人才? 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获取更多的专业知识? 多出人才,快出人才,出好人才,这些都直接关系着中国旅游规划学科专业的发展壮大,关系着学科专业的“定型”。

文旅局人才工作计划篇9

今年年初,全县首次召开旅游业发展大会,会议印发了《关于加快旅游业发展的实施意见》(__*号)和《__县旅游工作考核办法》(征求意见稿),重点安排部署了全年旅游工作任务,提出了完善旅游产业规划、建设旅游精品景区、拓宽旅游投资渠道、拓展旅游市场、实施乡村旅游富民工程、加快旅游配套设施建设、加大生态资源保护、加强行业安全监管、规范市场经营秩序和强化部门协作等十个工作重点。会议的召开和文件的出台对于贯彻落实县委、县政府关于发展旅游业的安排部署,构建“政府主导,部门联动,市场运作,群众参与”的大旅游发展格局提供了有效保障和支撑。

一是着重抓好景区规划的编制工作。先后完成《__古道景区重点片区修建性详细规划》、《__翔空航空小镇概念性规划》和《__湖旅游综合开发项目规划》,促进旅游向多业态发展,实现旅游产品的多样化。二是做好在编规划的论证。上半年,先后召开了__古道旅游区规划座谈会、翔龙航空小镇规划座谈会等活动,邀请__旅游规划设计研究院陈国忠院长来__实地考察、召开座谈会,有力地推动了全县旅游开发建设。

围绕“红、绿、蓝、古”多彩旅游资源,积极实施资源转化战略,加快旅游产业转型升级。重点加快六个精品项目建设:一是__山(__)景区提升。继续推进__山(__)旅游区创4A级景区工作,建立健全各项制度和台账材料,提升基础设施和服务水平;二是__古道景区建设。游客服务中心、游船码头、停车场、生态厕所等基础设施建设正在施工;伟业集团注资3000万元成立__兴宇旅游开发有限公司,5月1日,景区已试运营。目前,公司各职能部门正在进行人员配备。三是__关景区建设。财神庙、魁星阁、子孙殿完成主体施工,建设长青庐、紫藤谷、爱晚亭等景观景点十余处,完成百草园布置,种植药草2000余棵,李时珍塑像落成;景区战备司令部、__知青村、游客服务中心已建成使用,景区击、射箭等娱乐项目已布置完成,影视特技实景演出《枪声就是命令》剧组已到位。5月1日,景区成功试运营。四是__湖翔龙航空小镇项目推进。4月7日,____湖综合开发有限公司与__通用航空有限公司签订了项目建设合作协议,项目总投资20亿元。__湖渔业园已委托__省旅游规划设计院进行详细性规划设计,“翔龙航空小镇”已委托上海民航新时代机场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制作项目选址报告和项目建议书。目前,项目建议书资料收集完成,同时测绘公司完成1:500地形图测绘,正在进行规划编制。五是__旅游开发。以“__水乡 红色__”为主题定位,实施__旅游开发,打造红色教育游、绿色采摘游、古村落体验游。目前,__古村落保护工程中的“一街一巷七户”复建工程基本完成。六是__农场旅游开发。通往项目区的各条道路正在推进铺设中,农家乐已基本改造完成。

一是加大日常行业管理力度,重点规范旅游市场秩序,排查整治安全隐患,促进行业管理规范化,进一步提升旅游服务质量和行业管理水平。强化行业监管,与各景区、旅游企业签订《旅游安全目标管理责任书》,做好旅行社日常业务和安全监管工作,上半年共进行10次旅游行业安全检查。二是妥善处理游客投诉,注重排查化解矛盾纠纷。上半年共接到12345市民服务热线旅游咨询投诉23起,受理办结23件,结案率100%。三是联合执法,查处非法经营旅行社。与工商局联合执法,下发责令备案

通知书2份,口头通知停止营业1次;对未经法定程序予以备案的旅行社予以查处。一是对现有A级景区、星级饭店进行年度复核工作。推荐__山景区申报国家4A级景区,推荐__关景区、__古道景区申报国家3A级景区;推荐__农业园、__山农业观光园申报省级农业旅游示范点;推荐__山景区、__古道景区申报市级旅游度假区;推荐__镇申报省级旅游强乡镇;推荐__村炒鸡店申报省级三星级农家乐;推荐鲁美达柳编工艺品中心申报省级金牌旅游购物店。二是督促全县旅行社足额完成2015年度旅行社责任险的投保工作;完成县内2家旅行社门市部备案,协助2家单位新设立旅行社办理业务许可证。加强导游人员管理,积极组织有关人员参加初级、中级、高级导游员考试,做好全县导游人员资格证书的年审工作。三是加大从业人员培训力度。年初制定了全年培训计划,3月份举办了全县导游员(讲解员)培训,参训人数达40余人;按照省旅游局安排,协助第三批乡村旅游负责人6人办理相关手续,赴台学习乡村旅游经验;组织重点旅游扶贫村村官4人赴北戴河参加为期8天的乡村旅游培训。对各项乡村旅游专项资金自查,确保专项资金落到实处,用在实处。

举办第四届“幸福__”贺年会,协助景区开展新春文化庙会、道教祈福、“五一”水上亲子运动会等活动,为宣传全县特色旅游,聚集人气,促进经济发展等方面起到积极的作用。以“好客__ 乐而思沭”为旅游品牌宣传口号,在长深高速__出入口设置4块大型旅游广告牌,拟定了旅游形象宣传片拍摄方案,计划7月底完成拍摄。首届“旅游商品创新设计大赛”评选方案正在筹备开展,扩大影响力。鼓励旅游企业走出去,广泛参与国家、省、市举办的旅交会、旅游商品大赛和“__旅游O2O泰山会盟”活动,全面推介__重点景区。积极组织__县鑫苑柳编研究所参加由第十一届海峡两岸旅游文创产品大赛暨旅游商品交流展,组织旅游休闲购物街区、金(银、铜)牌购物店、旅游商品研发基地和民间手工艺大师进行年审。配备专业网络营销人员,开通了__县旅游局官方微信和微博,完成好客__服务网__信息的补充完善,完成__旅游网的改版,并对网站进行及时维护更新。

一是继续深化开展“庸懒散”专项治理活动,将落实“八项规定”和反对“”与当前旅游工作相结合,严格公车和公务接待管理制度,转变机关作风。二是按照县委、县政府要求召开了“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动员大会,深入开展践行“三严三实”,深化“结亲连心”活动,认真组织学习活动重要文件、讲话精神,领会目的意义,在学习调研的基础上,深入到联系村,走访农户,入户发放了垃圾桶、联系卡、政策明白纸和问卷调查表,了解农户实际情况,认真听取意见建议。三是加强反腐倡廉教育,落实及完善“”和党员纪实工作,加强对党员的教育、管理和监督,抓紧抓好党员干部政治理论学习。

全县旅游业尽管在上半年取得了一些进展,但与创建省级旅游强县目标相比,与周边县区的旅游大发展相比还存在着很大差距。

一是旅游管理体制不顺畅。目前,旅游主管部门与各个风景旅游区管委会存在部门工作不统一、不协调,形不成合力的问题,整合部门资源力度不够,对旅游行业缺乏有效的监督、管理和引导。

二是旅游投入不足。主要是财政投入不足,直接影响旅游整体形象的宣传和旅游基础设施的建设,从而全面影响和制约全县旅游产业的发展进程。

三是旅游产业整体水平不高,要素发展不协调。旅游企业“小、散、弱”现象仍比较突出,缺少龙头产品,旅游项目品味与档次还不高,特色不明显,缺乏市场竞争力,旅游业对相关行业的带动力不强。

四是旅游服务设施有待完善。缺少城区游客集散中心和游客咨询服务中心,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自主游和散客游的需求。旅游环境氛围还不够浓,交通主干道旅游标志标识不全面,旅游宣传牌不健全。

五是人才队伍建设亟待加强。缺乏高端创意人才和熟悉资本运作、熟悉项目管理的人才,高水平专业人才严重不足,旅游执法队伍缺乏等等。

下半年,我们将以贯彻十一届县委第四次全体(扩大)会议精神为契机,紧紧围绕创建省级旅游强县这一目标,实施“山河联动、红绿促动、城乡互动”战略,打响“好客__乐而思沭”旅游品牌。重点抓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大力度推进规划实施。按照《__县乡村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和各重点项目详规的要求,突出生态保护和旅游开发,抓好各项规划的组织实施。

(二)高质量打造精品旅游景区。按照“建设大景区、发展大旅游”的思路,加快重点景区建设。1、__关景区建设__知青村、兵营、齐鲁会盟地,完善战备司令部布展,打造集军事文化、历史文化、生态文化于一体的“亲情__”乡村和军事项目体验区。2、__湖旅游区,依托__湖万亩渔业园,开发建设翔龙航空小镇,突出航空文化,对接__国际商贸物流城,发展休闲垂钓、养生度假和航空旅游,打造国内最具吸引力的航空小镇。3、__项目,以视察过的__乡村为名片,以“__水乡 红色__”为主题定位,建设“钢八连”纪念馆、文化院落、古民居院落、__支前纪念馆等项目。4、__古道国家湿地公园,依托现有水域生态资源和丹霞地貌资源,打造__省内第一自然河道漂流和神秘“桃花源”地。

(三)高标准配套完善旅游基础设施。加快建设县城旅游集散中心,积极推动城区公交向旅游景区延伸,在县城主干道、高速公路出口、通往景区道路和旅游景区(点)统一设置中英文对照的旅游指示标识。督促景区加快提档升级,完善景区停车场、公厕、垃圾及污水处理、供电、通信、

消防、安全防护等基础配套设施建设,不断增强景区吸引力。(四)全方位推动旅游业融合发展。坚持融合发展,不断延伸旅游产业链条,提升旅游综合效益。一是与文化创意相结合。科学保护和开发古村落、古遗迹、古树木等资源,做好“存古、复古、创古”文章。二是与旅游商品开发相融合。深入开发花生、板栗、粉条等绿色食品和草柳编、绒绣等手工艺品,精心设计包装精美、实用大方的旅游商品,在旅游景区、商场、宾馆饭店设立集中展销区,提高__旅游商品的美誉度和经营收入。三是与乡村旅游发展相融合。我县处于__、连云港两大市场中间,市民短线休闲游潜力巨大,围绕“田园城市、诗意乡村”,积极发展以农家乐为主的乡村旅游。四是与餐饮、住宿相融合。围绕景区建设,配套能够满足游客消费需要的宾馆、饭店,特别是体现乡村特色的农家乐饭店。

文旅局人才工作计划篇10

**年,全市旅游工作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省旅游局的有力指导下,深入学习贯彻科学发展观,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落实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和市委六届六次全会精神,进一步解放思想,落实全省旅游工作会议部署,加快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加大旅游招商引资力度,强化旅游市场综合治理,加快川滇黔渝结合部旅游组织中心建设,奋力推进了全市旅游产业的快速健康发展。

下面,我就**年的主要工作和*09年的工作意见作以下几点汇报。

一、**年的主要工作

**年,全市旅游系统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四个四”发展战略和全省旅游工作部署,坚持科学发展,突出工作重点,强化宣传促销,规范旅游市场,优化旅游环境,实现了全市旅游经济的又好又快发展。全年接待旅游人数916.88万人次,同比增长4.19%;实现旅游总收入44.74亿元,同比增长17.03%。

(一)加强调查研究,确立工作思路

围绕市委六届六次全会提出的“加快建设川滇黔渝结合部旅游组织中心”战略部署,大兴调查研究和思想讨论之风,确立工作发展思路。一是组成联合调研课题组,完成了《*建设川滇黔渝结合部旅游组织中心的研究》、《旅游产业:*城乡统筹发展的抓手》、《对联合打造“中国名酒谷”的思考》和《着力突破*旅游招商困局》等一批调研报告。二是结合“思想大解放,推动大发展”专题讨论活动,分别组织了全市旅游行政管理部门、星级宾馆、旅行社、旅游景区及旅游行风监督员等开展多次专题讨论,对*旅游发展现状进行再认识和再思考,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创新思路,破解难题,形成了坚持“四破四立”,推进旅游组织中心建设的共识。在深入调研和充分论证的基础上,确立了**年全市旅游发展的“一四六”总体工作思路:即围绕“一个中心”——加快建设川滇黔渝结合部旅游组织中心;力争“四个突破”——在建设旅游通道上求突破,在强化宣传促销上求突破,在推进招商引资上求突破,在开发旅游商品上求突破;突出“六大抓手”——抓区域合作,抓线路开发,抓精品打造,抓信息化、标准化建设,抓市场主体,抓行业管理。

(二)突出工作重点,抓好基础工作

1、认真修编全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积极与修编单位省旅游规划设计研究院密切配合,扎实抓好《*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修编的相关基础性工作。经多方共同努力,现已顺利完成《规划》文本,并通过了省旅游规划评审专家组评审。

2、加快推进川滇黔渝结合部旅游组织中心建设。我们先后组织相关人员到周边市县和重点旅游景区开展专题调研,提出了《*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建设川滇黔渝结合部旅游组织中心的实施意见》,明确了建设“旅游组织中心”的发展思路、实施重点、配套工作、支持引导政策、保障措施等。同时,分别从7个方面、18个类别、56项内容对**—**年市级相关部门和区县政府在建设川滇黔渝结合部旅游组织中心中的工作任务进行了细化分解,明确了责任单位和完成时间,为加快建设旅游组织中心奠定了基础,提供了保障。

3、切实加快旅游通道建设。4月,市政府于*07年投入1000万元进行的佛宝景区旅游通道拓宽工程全面竣工,进一步改善了佛宝景区的外部交通条件。5月,成功开通了*至深圳旅游包机航线,吸引了珠三角地区的游客前来我市旅游,推动了我市旅游向高端发展。6月,全长5.5公里的*主城区江阳西路西沿线(城西景观大道)和全长5公里的江阳区张坝桂圆林景区沿江旅游观光线正式通车,进一步完善了城市现代旅游功能。

4、加快景区基础设施打造。今年市政府新增投入1000万元旅游专项资金,相关县政府匹配投入数百万元,分别对合江县福宝古镇和古蔺县太平镇“四渡赤水”纪念地进行打造,切实加快了两个景区的开发建设步伐。市、区(县)及相关景区还分别加大投入对有关景区内部旅游基础设施进行了维护和改造。

5、认真抓好重点旅游项目策划论证。**年,我们邀请有关专家对我市“一江揽五秀”(一江:即长江;五秀:即国宝窖池、张坝桂圆林、方山、老*(神臂城)、笔架山五个旅游景点)等项目进行了包装、策划和论证,完成了策划文稿,并指导相关区县开展了对重点旅游项目的策划论证工作。

(三)强化宣传促销,拓展客源市场

1、多项举措激活本地市场。组织了凤羽茶、佛心茶、钟翘脚牛肉等8家旅游商品企业参加了“**中国酒城·新春购物月”名优特新商品展活动。与市商务局等单位联合承办了中国酒城·***酒类博览会,并组织各区县旅游局、旅游企事业单位积极参加。指导相关区县举办了玉龙湖放生节、古蔺县双沙菜花旅游节、方山黑脸观音旅游文化节、尧坝古镇旅游文化节等旅游节庆活动,组织了庆祝“9·27”国际旅游日张坝桂圆林10里沿江旅游公路千人长跑比赛活动,较好地提升了旅游景区人气。全面抓好灾后旅游市场启动。“5.12”震灾发生后,及时按照全省统一部署,迅速出台了*旅游景区门票、星级宾馆房价方面的优惠政策,AAA级以上旅游景区、二星级以上宾馆饭店对游客均执行了五折或更多优惠价格。6月下旬分别举行了方山“祈福感恩之旅”暨*旅游市场恢复启动仪式和“四川人游四川—尧坝古镇·平安之旅”启动仪式等活动,努力提升*旅游安全形象,帮助游客恢复信心。

2、依托泸深航线开通全力拓展珠三角市场。为做好*至深圳旅游包机航线开通前的氛围营造,组织邀请了以广东卫视、深圳特区报、深圳商报、深圳晚报、深圳电视台、奥一网、南方都市报组成的媒体采风考察团,于4月中旬对我市的黄荆老林、太平镇、二郎镇、美酒河、尧坝古镇、国宝窖池、方山景区等进行了为期四天的考察采风活动。与深圳有关旅行社合作签订了“醉游*·生态酒城”*旅游深圳宣传推广合作协议,在以深圳为首的珠三角地区集中开展为期半年的*旅游宣传活动。今年已开展了第一期宣传工作,深圳特区报、深圳商报、晶报等媒体对我市的旅游资源和旅游产品进行了宣传报道,有力地提高了*旅游在深圳乃至珠三角地区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为抓好*至深圳旅游航线开通宣传工作,于5月4日召开了航线开通的新闻会,5月16日隆重举行了航线开通的首航仪式。于6月下旬组织*主要旅游景区、星级宾馆、旅行社赴深圳举行“醉游*·生态酒城”*旅游推介会,吸引了深圳地区的40多家旅行社负责人和深港10多家新闻媒体记者共计1*余人现场聚焦盛会,推介会取得了良好效果。此外,在成都、重庆分别举办了*景区推介会,当地旅行社、新闻媒体和有关部门共计*0多人出席了会议,进一步巩固了成都、重庆客源市场。

3、切实加强区域旅游合作。积极打造中国名酒金三角国际旅游专线。为加强中国名酒金三角国际旅游专线的相关筹建和营销工作,今年1月,组织相关区县旅游局负责人赴上海参加了由我局和沿海与中西部县市区人民政府驻上海联合工作处牵头,联合宜宾、遵义旅游局举办的“中国名酒金三角国际旅游专线”筹备工作会议。此次会议对中国名酒金三角国际旅游专线的有关项目和开发思路进行了研讨,宜宾旅游局、遵义旅游局、*旅游局、沿海与中西部县市区人民政府驻上海联合工作处四方签订了《关于联合打造“中国名酒金三角国际旅游专线”(1+3)议定书》。联合乐山、宜宾、自贡、资阳、内江五市,携手推出川南历史文化游、川南名酒文化游等多条精品旅游线,积极发挥川南旅游整体优势,抢占市场先机。积极与重庆、遵义、广安等地开展“三省五市”红色旅游合作,形成优势互补、资源共享格局,力促*红色旅游。

4、制作*旅游宣传品。先后组织印制了《*07年*旅游》、《吃在*》、《*精品旅游线路指南》等宣传资料和宣传品投放到机场、车站、星级宾馆和旅行社等,方便游客查阅。组织全市旅游系统积极参加第九届西部博览会、**年上海国际旅游交易会等会议,发放各种旅游宣传资料,积极宣传推介*旅游。

(四)加强招商引资,促进旅游开发。

1、加强旅游招商政策调研。会同市委政研室组成联合调研组,先后赴重庆万盛、江津、贵州赤水等地开展旅游招商调研,形成了《着力突破*旅游招商困局》的调研报告。报告得到了市委书记朱以庄、市委常委、副市长李小端的肯定。按照领导的批示,我们提出了《关于切实做好旅游招商引资工作的实施意见》,向各区县下达了**年旅游招商引资的具体目标任务和景区项目策划任务,并纳入旅游单项目标考核。

2、全方位推介旅游招商项目。坚持走出去和请进来战略,充分利用各种平台和媒介推介我市旅游招商项目。一方面,利用承接东部沿海产业转移的良好机遇,会同市级有关部门带领相关旅游招商项目单位负责人先后赴上海、广州、东莞、深圳、成都、重庆等地开展旅游招商,与投资商对接,积极推介项目。另一方面,邀请上海、深圳、厦门、香港等地的投资商前来对我市的投资环境、旅游招商项目进行实地考察。

3、旅游招商引资成效明显。**年,经多方努力,我市新签旅游项目6个,包括江阳区张坝桂圆林河滩地土地整理项目(2.1亿元),现已投入1000万元用于景区游人接待中心建设;叙永县震东苗族风情一条街项目(6000万元),现已投入1300万元用于场平和相关基础设施工作;龙马潭区洞窝景区旅游开发项目(7800万元),现已投入*00万元用于场平和相关基础设施工作;纳溪区天仙洞景区天全寺景点开发项目已投入2188万元;签约合江县佛宝景区(自怀片区)旅游开发项目(3亿元);合江县四星级宾馆建设项目(8000万元)。签约资金共达7.4988亿元,实际到位5588万元。

(五)加强人才培训,提升人员素质。

1、强化旅游管理人才培训。采取专题讲座、以会代训等方式,组织对全市旅游行政管理人员、旅游企业负责人进行各种培训。先后组织有关重点区县行管人员参加了全省农业、工业旅游质量标准培训,组织区县旅游局和部分重点景区负责人赴相关先进景区进行了古镇旅游、休闲度假旅游等专项旅游考察培训。对各区县旅游局相关人员、旅游企业负责人进行了旅游执法、质量监督、行业标准、安全生产及突发事件应对等知识培训;组织市旅游局职工参加国家和省市举办的各种短期培训*余人次。选送了2名星级宾馆管理人员参加全省旅游饭店经理培训班。6月上旬邀请中国康辉旅游集团副总裁、四川康辉国际旅行社总经理、四川省唯一的特级导游周小丁来泸为全市旅游行政主管部门干部、职工,各旅游企事业单位负责人及*职业技术学院旅游专业师生作了主题为“思想大解放,推动大发展——打造川滇黔渝结合部旅游组织中心”的专题讲座。今年以来全市各类旅游管理人才培训达400余人次。

2、加强旅游职业技术人才教育。切实加强了与*旅游学校、*职业技术学院等大中专院校的联系和合作,会同市教育局组织力量编写*旅游专业教学教材,促进旅游人才职业教育规模逐步壮大。*旅游学校有烹饪班,旅游管理班,招收学员300余人。*职业技术学院管理系旅游管理班,每年招收60名学员。江阳职高、财经学校、泸县五中均有旅游班,学员各50名左右。

3、强化导游员、讲解员培养培训。组织了*市第三届职工职业技能大赛导游员讲解员技能比赛,各区县参赛人员38人,进入总决赛12人。同时,市、区县旅游局先后组织全市导游员、讲解员开展现场讲解培训140人次,江阳区还对导游人员进行了考核。积极组织中级导游人员和初级导游人员资格考试,全市有2名符合条件的导游人员报名参加了全国中级导游考试,177人报名参加了全国导游人员资格考试。

4、强化旅游服务人员技能培训。3月下旬举办了全市乡村旅游培训班,对100多名农家乐业主、服务人员进行了卫生、服务、管理、菜品开发等方面的培训。积极组织、指导全市2星级以上宾馆饭店通过“岗位练兵、技能比武”等形式,开展对员工的服务礼仪、服务技能等适应性培训*00多人次。指导合江县九支镇政府组织开展了对全镇旅游宾馆、饭店管理及服务人员的礼仪知识、服务技能培训40人次。9月下旬和*月中旬分别会同市总工会、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等部门联合开展了全市宾馆服务人员客房铺床技能比赛和餐饮服务技能比赛。全市共*个宾馆的54名服务人员参加了比赛,实现了交流技艺、共同提高的目的。通过严格考核,对35名符合条件的宾馆服务人员将颁发中级技术等级证书。

5、抓好旅游人才管理和服务。搞好旅游人才信息库建设,基本完成了全市旅游人才库信息录入工作。加强人才证书管理。积极做好导游人员资格证书、讲解员讲解证书办理工作。积极开展景区创A、旅游饭店创星指导,为旅游企业人才培训提供指导咨询服务。

(六)坚持依法行政,优化旅游环境

1、强化旅游安全监管。一是牵头组织开展“春节”、“五一”、“十一”黄金周节前涉旅安全大检查和旅游道路安全隐患排查专项行动,出动检查人员500余人次,向相关旅游企事业单位发出口头或书面整改意见、建议*0余条。二是结合“全国安全生产月”和“安全生产百日督查专项工作行动”,对各区(县)旅游局开展活动情况进行了督查,并对有关企业提出了整改意见和建议28条,参检人员42人次,确保在“全国安全生产月”活动期间无重特大旅游安全事故发生。三是积极参与方山旅游景区中云峰寺黑脸观音火灾事故的应急处置和事故调查处理工作。四是及时开展雨雪冰冻天气和汶川大地震后全市涉旅企业的安全排查,及时摸清我市旅游企业受灾情况和旅行社退团情况。

2、加强旅游行政执法质监。及时转发省旅游局《四川省旅游行政处罚案卷评查标准》和《四川省旅游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认定处理试行办法》,进一步规范全市旅游行政处罚、投诉案件处理工作,认真落实旅游行政执法责任制,加强旅游行政执法监督,积极开展旅游市场综合治理和法制宣传,依法、及时、公正处理旅游投诉。全年受理旅游投诉1件,办结1件,妥善解决了5起旅游纠纷息访工作,并接受旅游咨询电话370多人次。多次组织开展了对全市旅游行政执法和质量监督员的业务知识培训。将*名质监员分为星级宾馆、A级景区、旅行社三个小组,进一步发挥市旅游质量监督员和企业质监员的作用,不断提升*旅游服务质量。

3、抓好旅行社和导游员管理服务工作。缩短办事时限,提高办事效率,依法开展了*07年度旅行社年检和导游年审工作。全市19家旅行社通过年检、1家旅行社不予通过年检;全市导游人员有95名通过年审、*名暂缓通过、17名不予通过。

4、深入开展行业精神文明建设。组建了全市旅游业行业工会,为行业内部交流搭建了平台。会同市精神文明办开展了相关创建工作培训,组织*家旅行社参与创建市级“文明旅行社”,江阳区旅游局和凤凰湖景区分别参加创建市级文明单位和文明风景旅游区活动。联合市级相关部门对全市宾馆饭店业市场秩序进行一次综合治理,重点规范了明码标价、安全管理和服务质量,对5家冒用星级饭店称谓的社会宾馆责令改正。

(七)积极推进旅游标准化和信息化建设。

1、积极开展旅游景区上档升级工作。开展了*老窖工业旅游景区创4A、尧坝古镇景区创3A及纳溪天仙硐、普照山景区创2A的督促、指导工作。目前,已邀请省A评委专家组对*老窖工业旅游景区和尧坝古镇景区创建工作进行了辅导,相关景区按照专家组意见认真进行了整改,正积极争取省A评委和国家A评委来泸对景区进行评定。

2、积极开展创建绿色旅游饭店和星级饭店的指导工作。对7家宾馆饭店进行了创建标准工作指导。全市新评定二星级饭店、三星级饭店和绿色旅游饭店各1家。组织开展了对全市3星级以下宾馆的年度复核工作。

3、积极制订全市星级农家乐标准。为推动全市农家乐及乡村旅游健康发展,会同*市质量技术监督管理局进行了深入调研,草拟了《*市星级农家乐旅游服务质量等级评定》地方标准初稿,现正多方征求意见。

4、组织开展了全市旅行社等级评定和四川省旅游骨干企业申报。认真落实省政府《关于做强做大旅游企业加快旅游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大力扶持旅游肯干企业。全市首批有6家旅游社被省评定为二级旅行社,酒城宾馆、南苑宾馆2家高星级宾馆入选全省首批旅游骨干企业。

5、认真做好旅游信息化相关工作。加强了对*旅游政务网、四川旅游信息网(*部分)服务器数据库的日常维护。认真做好省旅游局“12301旅游热线工程”*相关数据采集的收集上报工作。完成市政府电子政务外网的信息上报和登录工作。举办了一期全市旅游信息化培训班,50余人参加了培训。

二、*09年主要工作

(一)总体思路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落实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省委九届六次全会和市委六届九次全会精神,抓住国家宏观调控、扩大内需和省上实施旅游振兴工程,推出川南旅游线的机遇,按照加快建设川滇黔渝结合部旅游组织中心目标要求,进一步解放思想,创新思路,科学谋划,打破常规抓发展。充分发挥旅游拉动内需、促进发展的产业优势和先导作用,力求在旅游项目建设、招商引资、宣传促销、商品开发等方面实现新突破,不断拓展周边和国内两个市场,努力实现全市旅游产业的发展提升。

(二)总体目标

*09年全市旅游业发展的主要目标是:力争接待国内外游客达到955.30万人次,同比增长4.19%;旅游总收入达到50亿元,同比增长*.76%。

(三)主要措施

1、以项目建设为载体,推动我市重点旅游项目实施。项目建设是旅游发展的载体和总抓手,也是我市旅游业实现突破性发展的关键:一是根据《*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建立全市旅游建设项目库;同时,要进一步做好重点旅游项目的规划和可研工作。二是要紧紧抓住当前国家宏观调控和扩大内需的新机遇,重点抓好我市拥有国家森林公园、国家自然保护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中国历史文化名镇等品牌的景区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申报工作,积极争取国家、省对我市旅游项目资金的支持力度。三是要抓好在建旅游大项目的跟踪服务工作,及时掌控项目建设动态。对已经开工和达成合作协议的旅游大项目,要采取贴身跟进式服务,力促签约项目早投资、投资项目早开工、开工项目快建设、建设项目早运营。其中,要重点跟踪服务好龙马潭洞窝景区、叙永震东苗族风情一条街、合江自怀景区、福宝古镇等项目。

2、以策划营销产品为抓手,加大旅游招商引资力度。要继续利用东部沿海产业向西部梯度转移的契机,进一步完善招商机制,创新招商方式,拓宽招商领域,优化招商环境,加大招商力度:一是为继续做好招商引资工作,调动各区县的招商积极性,继续分解、细化招商引资任务和项目策划任务,进一步修订完善招商引资考核奖励办法,积极探索出台招商引资目标考核奖惩办法,逐步建立较为完善的旅游招商引资目标管理考核机制。二是进一步抓好项目的包装策划工作。要根据市委、市政府确定打造的精品旅游区,聘请有资质的旅游专业策划机构做好景区项目的策划工作,包装推出一批全市重点发展的旅游项目,实现与投资商及市场需求的全面对接,为实施项目招商提供保障。同时,要积极争取将我市的重点旅游项目纳入全省招商项目进行推介。三是继续坚持走出去和请进来战略,做好“西博会”、国内旅游交易会、国际旅游交易会和宁波旅游投资洽谈会等展会的旅游招商项目及参会参展工作,继续做好“一江揽五秀”、黄荆景区、福宝古镇、丹山、画稿溪等招商项目的宣传推介工作。同时,积极邀请有投资意向的投资商前来实地考察。

3、以宣传促销为先导,加强线路统筹,切实做大客源市场。全市旅游宣传促销工作要牢牢把握打造“中国酒城·生态*”这个主题,以线路统筹为抓手,紧紧抓住省旅游局打造川南旅游环线的契机,采取宣传策划、展会推介、旅游节庆活动三项措施,整体联动宣传,树立良好的旅游形象:一是抓住广州、深圳等珠三角中远程客源市场不松手。依托省旅游局整合营销优势,继续利用**年*至深圳旅游包机开通的契机,坚持走出去,请进来,积极主动做好营销工作,通过召开宣传推介会和邀请珠三角旅行商前来实地考察的形式,吸引更多的珠三角游客来我市。二是扭住周边客源市场不松手。要进一步加强与国内大旅行社的联合,组织周边省、市旅行商来我市进行踩线和旅游线路推介活动。三是办好系列旅游节庆活动。要与有关部门和区(县)政府一道办好名酒文化旅游节、方山黑脸观音文化旅游节和尧坝古镇文化旅游节等系列节庆活动。通过举办这些节庆活动,在为周边城市游客自驾车、自助游、生态游提供丰富的旅游产品中做大我市客源市场。四是继续深入推进旅游政策营销。在充分总结经验的基础上,修订完善*市旅游宣传促销奖励政策,进一步发挥好奖励政策的带动作用,切实调动各大旅行社组团来泸旅游的积极性。

4、以新农村建设为契机,加快推进乡村旅游产品开发。要以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省委九届六次全会和市委六届九次全会精神为指导,针对我市乡村旅游发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站在战略高度,紧紧抓住大开放、大旅游、大交通、大调整、大政策的战略机遇期,采取有力举措,继续加强乡村旅游产品开发,全力推进我市乡村旅游迈上新台阶:一是要继续加快乡村旅游品牌建设,以创建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和打造旅游特色乡(镇)、村为抓手,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并新推出游乡村美景、品乡村菜肴、观民俗表演、享农家乐趣等乡村旅游系列活动,真正使乡村旅游成为我市的特色旅游产品。二是要认真做好乡村资源的景区包装与提升工作。要围绕丰富多彩的乡村旅游资源,突出重点,择优选择一些条件好、有潜力的乡镇、村,高层面的统一规划、策划好,率先发展,快速突破,抓点带面,推动全局。三是做好乡村旅游产品开发的设计与辅导工作。乡村旅游资源,转化为具有规模化经营基础的旅游产品,需要进行乡村游憩方式的创新设计,特别是农业体验模式设计、乡村游乐设计、田园休闲设计、民俗娱乐休闲设计等,都需要旅游专业的技术技能。今年,我们将聘请专家帮助乡村旅游资源投资商,进行旅游项目包装设计,实现乡村旅游的特色化。同时,对广大农民,进行个体旅游经营的辅导与培训,提高农民参与旅游经营的技能,实现旅游产品的升级。

5、以旅游要素建设为重点,延长产业发展链条。要围绕旅游“吃、住、行、游、购、娱”六要素,突出重点,加大措施,延长游客在我市的滞留时间,培育利润增长点,提升旅游综合效益:一是要加快旅游住宿设施建设,支持达到标准和条件的现有饭店进入星级饭店行列;同时,制定《*市星级“农家乐”旅游服务质量等级评定》,指导“农家乐”等乡村旅游住宿设施改造升级。二是进一步做好旅游定点餐饮点的评定工作,向社会推出一批菜品质量好、管理服务优、社会美誉度高的餐馆。三是要鼓励通过兼并重组、联合联盟等方式,扩大旅游企业规模,提高规模经营能力,打破行业界限,组建以资产为纽带,以旅游主要要素企业为成员,跨地区、跨行业的大型旅游股份集团公司,增强旅游产业的抗冲击能力。积极发展国际旅行社。四要与有关部门和区(县)政府联合,积极做好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A级景区、国家森林公园和国家自然保护区等景区品牌申报工作。五是创新开发培育一批具有鲜明*特色的旅游商品,按照《四川特色旅游商品购物点标准》,积极发展一批特色旅游商品购物点;配合有关部门做好全市旅游商品规划,帮助旅游商品销售企业加强与旅游景区、旅行社的合作,推动旅游商品产业化、市场化。

6、以规范旅游市场为手段,优化旅游发展环境。继续加大旅游市场综合整治力度,建立健全行政部门监督、行业自律、游客评议“三位一体”的旅游管理机制,形成规范有序、公平竞争的旅游市场秩序;进一步完善旅游质量监督、旅游监察执法工作,建立相关部门横向联动和区(县)上下联动的旅游市场联合执法机制,严厉打击旅行社“零负团费”、虚假广告、违反旅游合同约定、超范围经营以及使用“黑导”、“黑车”、“黑社”等违法行为,坚决查处景区景点欺客、宰客、尾追兜售等不文明行为,全力维护*旅游的良好形象;认真做好游客咨询服务和投诉受理工作,形成健全的游客咨询、投诉网络,切实维护好旅游市场秩序和旅游者、旅游经营者的合法权益;在全市大力倡导诚信经营和诚信服务,加强对旅游企业和从业人员的信用监督,努力构建全市的旅游信用体系;充分发挥市旅游协会和旅行社、星级饭店、A级景区分会等行业分会的作用,提高旅游行业的自律能力;完善旅游黄金周制度,提升我市假日旅游组织协调水平,进一步建立和完善旅游安全预报、突发事件预警和应急救援机制,增强处置各类应急突发事件的能力,全力打造我市旅游安全目的地的良好形象。

7、以素质提升为目标,加强队伍建设,提高行政效能。一是加大旅游培训力度。认真贯彻落实《*市“*”人才发展规划》,依托我市现有旅游教育培训基地,扩大旅游教育交流。要加大我市现有职业学校对旅游业人才的培训力度,重点加大旅游行政管理人员、导游人员以及饭店管理人员培训密度,打造一批高水平的旅游行政管理人员、导游员和服务员。二是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树立行业新风。组织旅游企业开展礼仪示范、优质服务,在行业内组织开展创建“文明旅行社”、“文明景区”、“文明窗口”等活动,充分发挥各类优秀集体和先进个人的模范作用,促进旅游行风建设。三是加强机关建设,塑造高效务实廉洁机关形象。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为契机,积极推进旅游廉政文化建设,不断加强机关党的建设,强化机关学习,转变机关作风,创新工作方式、创建学习型机关,提高工作效能。推行机关目标管理考核制度,落实考核措施,构建目标明确、责任到位、考核严格、监督有力的大督查工作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