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知识与茶文化十篇

时间:2023-07-12 17:40:50

茶知识与茶文化

茶知识与茶文化篇1

茶文化,可以由广义力一面分析,其是茶叶在生产、销售或者关于茶的活动中所包含的精神内涵即为茶文化,例如将茶为依托的制度、行为、心态、物态等文化。将具有文化内涵的茶产品进行生产、流通,以及以茶文化为主的服务行为即为茶文化产业,茶文化产业含义非常广泛,包含多个行业,包括茶文化有关系的产品及服务,通过茶产品与服务进行生产、交换、分配以及销售、消费等。换句话讲,就是可以体现出茶文化特点有关的产业,都可以称之为茶文化产业。由茶文化产业的内涵可以知道,茶文化产业是建立在文化内涵的基础上,只要是有茶文化印迹的产品,都可以称之为茶文化产业。不管是传统的茶文化,还是现代创新的茶文化,都是茶文化产业组成的重要部分。把和茶有关系的产品进行生产、包装,在原有的文化基础上,将现代文化内涵融入产品中,就可以创造出创新式的茶文化产业,这也展示出传统文化继承的一个重要力一式。

茶文化产业知识产权保护存在的间题    

随着社会不断发展,我们国家经济市场充分体现出其专业性、正规性、法制性的特点。对于某些没有根据市场规律从而进行野蛮发展的企业,不断被市场所淘汰。所以,对于茶文化产业的发展,应对其文化价值与功能加以重视。我国与茶文化知识产权有关的法律制度被有关部门及茶企业所关注,同时,对于相关法律制度,不断被更多茶企业所认同并运用。我国虽然制定了有关法律,但是,对于茶知识产权法律保护机制还不完善,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很大差距,从而影响了我们国家茶文化产业的发展,例如,大部分茶企还没构建一套茶知识产权建设体系,缺少建设体系的相关知识与能力,所以,未能制定出具有合理性、可行性的企业品牌发展战略。因为我们国家茶品牌发展刚少始起步,我国相关法律制定部门与实施部门对于茶知识产权的法律保护机制缺乏相关经验,大部分在法律的制定与执行力一面,都是摸着石头过河的状态,无法对茶知识产权保护的法律进行准确定位,所以,进行法律制定与实施时,难免产生心有余而力不足的尴尬现象。具体表现在以下两力一面。    

第一力一面,对于某些地力一与层面,因为没有相关的法律保护,在茶行业中,冒牌产品层出不穷,尤其在我国低档茶叶市场中特别突出,对我们国家的茶品牌带来了一定的冲击。例如,有的商家利用不法手段,盗取一些知名度较高的茶品牌,从而生产更多的山寨茶进入市场,使该茶品牌遭受巨大的损失,这个损失不仅仅是经济上的损失,还会破坏企业形象,以及降低品牌的美誉度。同时,有些商家“投机取巧”,利用仿造手段来谋取不法利益,这样的情沉不仅在茶行业中存在,同时也出现在其它食品行业中。有的商家把一些知名度较高的品牌进行模仿,使消费者无法区别品牌的真假性,例如把“六个核桃”变成“大个核桃”,把“康师傅”变成“康帅傅”等。像这样利用相近字以及增加前缀后缀的冒牌模仿,在茶行业中也非常多。另外,有的商家钻法律漏洞,然后在一些不受我国法律保护的地区,例如台湾、香港等,注册一个和知名茶品牌相似的品牌名字,同时根据品牌包装进行模仿,使购买者无法分辨真伪。对于这种情沉,侵犯到了企业的知识产权,不只为企业带来损失,更为整个茶行业带来巨大的负面影响。因此,针对这种问题,我国应制定有关法律,以此来维护茶文化产业主体的利益。    

第一面,我们国家茶企业缺乏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和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品牌资源利用与整合的距离相关甚远。通过相关调查数据得知,目前,我们国家进行茶产品生产与加工的企业超过了六万多家,不过,中请与注册品牌的企业只有不到五千家,比例严重失调。企业缺少商标没有自己的品牌,使企业无法在法律保护的范围之内。缺少法律的保护,就意味着容易受到各种不法行为所伤害。对于这一力-面,英国立顿茶品牌做得非常出色,对于我国企业可以进行借鉴,该公司进行品牌建立之时,就意识到知识产权对公司发展的重要性,并重视法律保护机制的作用,在建立立顿品牌后,同时又建立许多子品牌,包括立顿奶茶和立顿果茶等多种子品牌,同时中请注册了商标。立顿公司的茶品牌受到法律保护,有着自己独特的品牌价值,使消费者更加容易辨认真伪,被市场所认可。该公司坚实的品牌基础与法律基础,值得我们国家茶企业借鉴。

利用知识产权保护促进茶文化产业发展的建议

3.1建内部制度,完善法律机制    

第一,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和应用。进行少「发茶文化时,茶企业要有强烈的法律意识与思想,保护茶文化在少「发时的法律权责,以及使茶文化的少「发与挖掘能够达到经济价值的最大化。不管是茶文化的创始人还是权属所有者,都要对茶文化的价值与内涵深入了解,在茶文化少发过程中,应利用权责清晰界定有关环节因素,使茶文化在少发时,如果产生责仟问题,可以有据可循。    

构建责任追究机制,加强企业内部管理。进行茶文化有关组织与机构,应提高茶文化活动监管力度,制定有效预防力一案,使茶文化时可以有效预防问题发生。另外,当问题发生时,应对问题产生的原因分析,研究导致问题出现的根木原因,对问题进行处理时,要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提高责任意识,使人员深入了解制度在茶文化发的重要意义,另外,在这过程中,也是7F发人员对茶文化化保护的一个过程。    

第三,完善茶文化法律,从而将茶文化法律保护范围扩大。对茶文化保护,首先政府要发挥其职能,建立相关法律体系并进行完善,将法律制度、监督管理、履行职责进行完善,从而为茶文化保护打造坚实的法律制度基础;其次,茶文化企业不仅要重茶文化的工作,更要重视视茶文化的保护工作,企业是茶文化主体,企业应重视茶文化的保护才能使茶文化保护工作更好地发展。

3.2商标权保护    

在茶文化产业中,企业商标是企业文化重要体现,文化品牌又是文化产业发展的形象,企业对茶文化进行创新,使茶品牌展示出先进、创意、永久性的特性,而企业通过品牌来促进发展又是茶文化发展的创新性策略。我国于2013年8月出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2013修正)》,同时于2014年5月少「始执行,对我国茶文化产业实施品牌战略起到促进作用。  

第一,集体商标保护。传统茶文化注册商标中请人有不特定性的特点,是某个地区群众传统下来的文化并不断进行优化的劳力成果,对于产权而n,并不是个人的,而是属于该地区所有的人们。我国传统茶文化产业商标充分展示出其地域特点,因此,可以中请集体商标,以及地理标志权。例如永春佛手、信阳毛尖、群山银针、漳平水仙、武夷水仙等,通过地域标志产品以及地理标志商标进行中请注册。针对集体商标,当地相关部门要提高品牌名誉的保护意识,建立商标管理部门以及成立协会,制订品牌质量标准,实施生产可追溯制度,提高集体商标茶产品质量,从而促进茶文化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立体商标。即商品外观包装设计注册为商标,例如知名度较高的可口可乐,其是通过玻璃瓶形状进行设计,并中请注册立体商标;以及众所周知的“zippo”打火机,其外观被设计成圆弧形盖,在打火机的侧面,沿边设计凹槽的形状,并成为其立体商标。立体商标中请为立体商标保护,保护有效期为十年,并且到了期限后还可以中请续延,但是,如果只是作为外观设计中请专利保护,虽然有十年的期限,但到期后无法续延。茶文化产业中的企业,可以制定立体包装力-案,把立体包装作为立体商标,同时进行中请保护。由此可见,将商标保护范围进行扩展,把茶产品具有地域性商标以及立体商标进行有机结合,对其商标权进行保护,不仅是品牌的一种,同时也是文化的创新。

3.3专利权保护    

对于茶文化的文化不只是单纯地对传统茶文化进行模仿,是要通过我们的能力与灵感,通过创新为核心,从而实现有着经济价值的茶文化产业。茶文化首先要建立在现代化技术的基础上,而茶文化产业的发展是建立在专利法的基础上。企业要提高茶文化的专利权的保护意识。我国产品专利权保护有效期最长为十年,对我国民族传统下来的文化工艺,是上千年民族群众智慧与劳动的结晶,如果成功中请专利并在十年以后,该文化工艺会进入共享领域。因此,我国传统的茶产品制作技术虽然可以获得专利权,但是,在十年以后,茶文化遗产有的会消失,有的己不具备该地区特色以及民族特色,这种专利保护力一式无法使几千年继承下来民族传统文化得到有效保护。所以,建议未来进行《专利法》的修定时,可以根据民族传统文化的特点来修改保护有效期,对于茶传统文化产业的核心技术,所有权者可以利用商业机密力一式进行长期保护,对于一般技术,可以利用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长期保护。例如众所周知的知名品牌可口可乐,由于该公司重视专利权的保护,其核心技术到如今还是无人破解,这也是商业机密保护的重要体现。    

第四,核心技术商业秘密在法律保护的范围之内,其也是企业的无形财产。所以,我国对知识产权的法律保护机制还没有完善的情沉下,核心技术的掌握者要重视核心技术的保护,制定多种保护对策,从而保护传统工艺技术以及核心技术不受泄露。在进行专利权保护与地域性标志权保护的基础上,还可以进行核心技术的保护。针对核心技术保护的法律,我国早在1997年就出台《传统工艺美术保护条例》,其中规定了:“制作传统工艺美术产品的企业应当建立、健全传统工艺美术技艺的保护或者保密制度,切实加强对传统工艺美术技艺的管理。从事传统工艺美术产品制作的人员,应当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不得泄露在制作传统工艺美术产品过程中知悉的技术秘密和其他商业秘密。”另外,在2011又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其中规定提出:“使用非物质文化遗产涉及知识产权的,适用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对传统医药、传统工艺美术等的保护,其他法律、行政法规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武夷山大红袍与福鼎白茶,都将自己传统制作工艺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中请保护。

3.4著作权的保护    

第五,著作权即为版权力一面的保护。著作权可以保护茶文化产品,以及不仅有文化创新理念,同时又有内涵的表现形式。利用著作权来保护茶文化产业时,其著作权使用程度非常高。著作权可以保护茶文化的创新理念,可以充分保护茶文化产品中的创新产品。著作权的登记都是自愿登记,没有经过登记的原创著作权者人,不在法律保护范围内,更容易被抄袭与复制,无法进行有效保护。所以,对于茶文化产业中的原创作者,应及时对著作权进行登记注册。著作权的保护期是有限的,但是,由于茶文化产业是具有民族传统特点的产业,如果其保护期是有限的情下,无法有效保护茶文化创新性产品。所以,建议将保护期限进行延长,或者是无期限。在著作法运用的基础上,对茶文化产业进行多力一面的保护,例如具有文化特色的创新思想,通过有效措施进行保护。为明确权利主体,应及时版权登记,从而为茶文化产业的发展打下牢固的基础。

茶知识与茶文化篇2

关键词:茶艺教学 中职学生 养智 养性 育德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4)08(b)-0243-02

中职学生这个群体,在传统学习中可以说是处于“失败者”的地位,他们在成长过程中长期处于“弱势群体”,在知识水平、理解能力和行为习惯上,一部分中职学生和其他初中毕业生不在同一个层次,由于他们缺少对成功的体验,因而没有自信心。更有一些学生,往往有着多种性格上的缺陷或情感上的缺失。这样的学生,在一些优良品质方面往往逊于同龄的中学的学生,比如责任心、进取心、团队协作能力等。因此,中职学校不能只强调职业技能的教育,学校在教书的同时,还肩负着更为重要的育人责任。

目前,一些中职学校开设了茶艺课,尝试改变美育活动的传统方法,将茶艺技能的培养作为培养学生美育的活动之一,让学生在茶艺这一传统文化的感染和熏陶下,增加他们的人文素养,催生学生主动去追求美好的事物,进而体现为帮助学生找回自信,激发他们去树立正确的人生理念,积极追求更有价值的人生。时下的校园,各种主流、非主流文化盛行,很多学生对传统茶文化知识知之甚少;对于习惯了喝可乐和雪碧的年轻人,无从了解茶对人体的健康与保健作用;更没有途径去感知茶文化的社会功能以及茶与人的道德培养的关系等。以茶艺为载体的茶艺课的开设,即可以传承我国传统的茶文化,丰富学生的知识,又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情操。

1 茶艺教学有助于中职学生增长文化知识,提升文化修养

一个人的文化修养是需要通过时间去沉淀的,文化素养的提升是多方面的。虽然中职生文化课成绩不太好,但并不代表他们的文化修养的培养到此结束。文化是多方面的,在一个人最青春年华之时,赋予一定的文化熏陶,这将是一个人终身的精神财富。现在的大部分中职学生人生阅历浅,他们对新生事物充满好奇,勇于接受最新的知识,好胜心、参与感都很强。同时他们思维活跃,感知新事物的能力有时超过了老师,但提起传统文化,因为理解的欠缺使得他们觉得落后,不愿意接触。茶的故乡是中国,数千年的饮茶历史,茶由药用到食用,由茶艺到精邃高深的茶道,茶文化和其他传统文化一样源远流长。每个人都希望自己是一个脱俗近雅的人,其中有一条途径,那就是从茶文化入门。这是一门理论联系实际、与传统文化密切相关的富有艺术性和哲理性的课程,中职学校开设这门课程,对于提高学生的修养、培养他们高雅的情趣是大有裨益的。

茶文化课所涉及的内容,主要包括茶这一古老植物的起源及发展历史、茶的分类、原产地及生产工艺、茶名的起源、茶的成分及保健功能、茶的储存及鉴评、如何合理选茶、科学泡茶、中国55个少数民族的饮茶习俗以及茶艺、茶道等知识。通过这些知识的讲解和学习,学生们的反应是原来茶真是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另外,在茶文化拓展方面,学生可以欣赏到一些茶诗、茶联、茶画,这些以茶为内容的人文知识既拓宽了学生的视野,又提升了他们的人文素养。同时,结合六大茶类冲泡技艺的茶艺实践教学,学生不但可以学到很多礼仪知识,还能在传统音乐的伴奏中泡茶、欣赏茶舞,品味香茗,在提升学生兴趣的同时也提高了他们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

中国的茶文化知识,底蕴深厚,内容丰富,其中还涉及一些重要的历史人物、著名典故、丰富的诗词、茶书著作等,这些都为学生们掌握和提高其历史与人文知识提供了宝贵的资源。

最为实用的是:和年轻人喜爱的可口可乐比起来,茶叶里的营养成分非常丰富,如茶氨酸、咖啡因、茶多酚、矿物质元素、维生素等,这些都是人体不可缺少的营养成分,并且它们还具有一定的药用价值。茶能解渴生津,提神益思,提高人体的免疫力,是低脂肪、低热能的天然饮料。中职的学生正处于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选择茶做为饮料,对其身体的健康是十分有益的。茶具有的完美的保健功能和药用价值已经被现代医学研究成果所证明。通过对茶文化课程的学习,学生基本上都了解和掌握了这些知识,比如:茶叶当中最主要的多酚类物质能减少辐射造成的伤害;茶叶中的咖啡因可以提神益思、消除疲劳;茶叶当中的维生素类、胡萝卜素、叶黄素等可明目,缓解视疲劳等等。课堂的教学实践同样说明,没有学生会拒绝这么实用的知识。当我带领学生欣赏中央电视台制作的纪录片《一片树叶的故事》时,学生们才发现,体现生活情趣的不只有咖啡,还有我们的国饮―茶,喝茶也不应该仅是老年人的嗜好,年轻人也应该去选择更为健康的饮料。

可以说,茶是集文、史、哲、艺术、美为一体的综合性文化。中国茶艺是既简便又容易普及的艺术,同时又蕴含着优美而又精致的智慧。在校园里开展茶文化教育,开展多种茶文化活动,让学生沐浴在“茶”的滋润里,不仅有利于增长知识, 提高学生的知识修养,也能丰富学生的精神生活,这样的“随风潜入夜, 润物细无声”的效果必将有助于营造良好的校园环境、启迪学生的智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独立实践操作的能力,帮助实现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2 茶艺活动富有生活情趣和审美情趣,有利于学生性情的培养

茶艺是“茶”和“艺”的有机结合。它将日常饮茶中冲、泡、饮的技巧引向艺术化,以茶为媒体,引导人去与自然沟通,在品味中去感悟人生,完善自我。茶艺中的“艺”字,传达的信息就是整个茶事过程处处体现出一种灵性和美感。

比如在乌龙茶的冲泡教学中,“恭请上座―焚香安神―丝竹和鸣―叶嘉酬宾―孟臣静心―高山流水―乌龙入宫―芳草回春―分承香露―悬壶高冲―春风拂面―涤尽凡尘―内外养身―若琛听泉―游山玩水―关公巡城―韩信点兵―敬奉香茗―三龙护鼎―细闻幽香―鉴赏汤色―品啜甘露”等流程,每一个动作都自然、流畅、优美,每一个环节都款款有序,彬彬有礼。学生们在课堂上学习、掌握了完整的茶艺操作,不仅学习了技能,还训练了他们良好的仪容仪表、规范了常见的礼仪和他们的用语习惯,逐步提升了个人素养。

学习中国茶道,有助于发扬茶道的“和谐”精神,使人与人之间增进团结,和谐相处。茶艺表演常作为一种集体活动形式,是培养中职学生集体意识的良好途径。茶艺表演的和谐来自全体队员的团结、合作。在我校每年的技能大赛开幕式上学生都会参加表演,二十几名学生在长期合作的基础上达到了感觉与心灵的默契,表演中自觉地融合到集体中,不知不觉地和整个队伍团结一致,团结合作和集体意识也在其中得到培养。

茶艺审美不同于一般的艺术审美,它是一种高度综合的生活艺术,和主要靠耳朵欣赏的音乐以及主要靠眼睛欣赏的书法、绘画及工艺品不同,茶艺是一种全方位的审美。每一次茶事活动,从茶品、茶具、道具、茶席、音乐、服饰等方面都作用于人的全部审美器官,幽美的环境、精致的器皿、悠扬的音乐、动人的解说以及醉人的茶香,无不使人产生愉悦的直觉感受。学生在这样美的感染下会萌生对理想、信念和美好生活的追求。对于促进中职学生身心的和谐发展,茶艺的作用不言而喻。

3 茶道是体现时代精神的一种载体,能够帮助完善学生的品德

中国茶文化的核心理念是清、静、和、雅。这是中国传统的茶道精神与时代精神的结合,所以说茶道是体现时代精神的一种载体。

中职的学生,大部分学习自控能力较差却又有强烈的逆反心理,有的学习意志薄弱,不能围绕一个目标作长期的坚持不懈的努力,有的浅尝则止,有的半途而废;有些学生没有明确的人生理想和奋斗目标,没有追求,过分的利己主义。因此,加强中职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培养他们具备优秀的品质,提升提高他(她)们的综合素质已是迫在眉睫的工作。

茶圣陆羽在《茶经・一之源》中指出:“茶之为用,味至寒,为饮最宜精行俭德之人”。唐末刘贞亮在《茶十德》中更指出:“以茶利礼仁,以茶可雅志(心),以茶可行道”。著名茶文化专家陈香白教授认为:“中国茶道,就是通过茶事过程引导个体走向完成品德修养以实现全人类和谐安乐之道。”这些基本精神就是饮茶的道德要求,亦称为茶德。可见,满足单纯的生理需要的解渴只是茶的最基本的功能,对于品饮者来说德的要求是根本。饮茶在怡情、养心的同时,也被当做励志、养德的一种手段。

茶文化涉及了社会的各个方面,大到哲学、伦理,小到道德、人文各个方面,通过品茗来修身养性、陶冶情操、品味人生,达到精神的享受和人格的锻炼。由此说来,做为历史文化与大众文化的一部分,茶文化也理应成为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茶文化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进一步领悟到其中深厚的文化内涵,既获得身心的滋润,又受到传统的文化熏陶,即可提高自身修养,又可陶冶情操、净化心灵。因此,茶文化是当今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培养学生良好人格的理想的载体。

4 结语

当今校园里的文化学习已不仅限于书本知识,学生的知识领域正在逐步丰富、逐步扩展。在中职校园里开展中华茶文化课程的学习,茶艺教师不仅只传授茶艺表演,更要关注茶艺的内涵与学生的成长。通过茶艺的教学让职校这一群特殊体徜徉在中国茶文化的海洋中,让细腻温润、内涵丰富的茶文化之“灵泉”感其心,震其心,拂去其浮华之气,提升其内涵修养。

当然,提升中职学生的综合素质,陶冶他们的个人性情,促进他们身心的健康发展,茶文化的学习是不可能完全替代政治思想教育和其他的艺术形式,但茶文化及各种茶事活动寓教于乐,它在潜移默化中陶冶和教育学生,可起到与道德教化相辅相成的作用

我们希望学生能够记住:茶是不会让人失望的,选择了茶,就选择了健康和快乐的生活方式,同时也传承了传统文化。正所谓“一壶之容,大矣;一壶之味,醇矣;一壶之韵,久矣”。通过茶文化的学习来净化学生的心灵,培养学生的性情,提升学生的素质。以茶养智,以茶养性,以茶育德,引导他们用品茶的心境品味人生。

参考文献

[1] 张绍民.茶经的人生智慧[M].贵州人民出版社,2011.

[2] 池宗宪.一杯茶的生活哲学[M].中国友谊出版公司,2005.

[3] 郑春英.茶艺概论[Z].教育部规划教材, 2006.

茶知识与茶文化篇3

【关键词】 茶文化;大学生综合素质;实践;思考

茶文化作为一种具有人文情怀的重要载体,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弘扬校园茶文化对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陶冶学生的道德情操、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等方面都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在高校普及茶知识,开展茶文化活动,弘扬茶文化,俨然成了校园文化活动中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并为学生高品位的校园文化生活增添了特色,也是很多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一个有益补充。

小小的一片茶叶,富含多种对人体有益的成分,如氨基酸、茶多酚、矿物质和多种维生素等,它们是人体必需并具有一定营养及功能的物质。茶是一种健康的天然饮料,喝茶有益健康是很多人越来越认同的事情,随着茶文化知识的普及,许多同学越来越认识到喝茶的好处,认识到茶叶中的咖啡因可以振奋精神,兴奋中枢;强化思维,提高工作效率;强心活血,帮助消化等;茶多酚物质有较强的抗氧化作用,有解毒、抗辐射及防癌抗癌的作用;茶叶中含有多种维生素,绿茶中含有的维生素C,能有效提高人体的抵抗力和免疫力。现代医学已经证明,茶作为一种古老而传统的饮品,具有很好的保健和药用、养生价值,对人体的健康有着积极作用。[1]喝茶是一件优雅的事情,经常喝茶之人身上都有一种恬静泰然的气质。可见,茶人受到的传统文化思想的影响很大。另外,茶文化还涉及到一些戏曲、小说、诗词等等,其中可以学习的内容十分广泛,这极大的丰富了大学生知识面,同时也潜移默化提升了大学生的综合素质。

一、茶文化在提升大学生综合素质中的内涵

茶道的文化功能体现在修身养性、陶冶情操、发扬传统美德等方面。茶道“五谛”的内涵:廉-清廉自律;美-崇尚美德;和-和睦相处;敬-敬人爱民;勤-勤劳朴实。[2]通过学习茶道文化,达到弘扬廉洁自律、勤劳朴实、孝敬父母、尊敬师长、和睦相处等传统美德。中国的茶道,为茶文化的发展奠定了基础。茶文化中蕴含的知识和精神,可以提高大学生的审美和品位,让大学生在茶文化的熏染下,感悟到茶的清静之美,理解了今后面对生活中的所有问题时都要泰然处之,才能正确的解决。同时通过学习茶文化,大学生会渐渐地提高自身的修养,自觉地远离低俗和暴力,综合素质会得到明显的提高。

茶的礼仪中,包含了儒家思想的“温、良、恭、俭、让、孝、悌”。[3]通过对茶礼仪的学习,可以规范大学生的行为礼仪,引导学生知礼、习礼、重礼,进而形成良好的社会公德。通过茶中蕴涵的丰富思想和道德观来辐射大学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提倡“茶味人生”,茶味入口时先苦涩而后甘甜,启示人生像茶一样,不会一帆风顺,总会经历风雨,人生如茶,有甘甜亦有苦涩,茶味不管有过怎样的甘甜与苦涩,终将归于平淡,正如人生,无论有过怎样的辉煌,终不失质朴与平凡。

二、茶文化对提升大学生综合素质的作用

进一步探索和丰富校园文化内涵,能够帮助大学生完善品德,提高内心素养,学习茶道、茶艺,能够让大学生更为系统地领略到祖国茶文化的内涵。茶德所倡导的“廉、美、和、敬”精神,[4]倡导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启示大学生要遵循自然规律,不要“急功近利”,才能形成良好的价值观。茶,犹如君子,君子性情高洁,重情重义。品茶,就像和君子对话,学习君子的性情。我国从古至今十分崇尚君子的风骨,因此茶文化也推崇君子的高尚品德。大学生在接受茶文化的教育时,自然就会领悟到茶文化中所蕴涵的高尚品德,所以说,茶文化在大学生的综合素质教育过程中,可以增进大学生的修养。

三、弘扬校园茶文化的实践与探索

茶文化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开展不同形式的“茶文化”活动,构建和谐健康的校园文化环境,可对大学生起着多方位的教育作用。一是开展形式多样的“茶与健康”宣传活动,可引导学生科学饮食,喝健康饮品,树立良好的饮食习惯;二是定期邀请茶学专家开展“茶科学、茶文化”的专题讲座,可使学生了解祖国的茶文化、茶历史,以及茶叶对人类的贡献等,从而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三是开展系列的茶艺、茶道表演及“以茶会友”活动,帮助学生增进友谊,形成和谐的人际关系。山东药品食品职业学院以茶艺社为载体,通过举办讲座、开展丰富多彩的茶艺活动以及开展茶艺技能大赛等为大学生们提供了一个加强同学间交流、协作,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和展示自我的平台。茶文化作为一种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密切相连,通过茶文化的学习和茶事活动,大学生感到提升很大、受益匪浅,同时学校文化氛围也日益浓厚,育人环境也不断得到优化。

普及茶文化知识,增强大学生对茶的了解。茶文化包含的知识内容十分丰富,从古至今,随着时代的变迁,茶文化的内容也在不断添加,其中包含的内容,总是某个时代最推崇的、可以传承的文化。茶文化主要包含了佛道儒三家的思想精髓。尤其是儒家思想,所包含的传统美德,更是现代人应该学习的。茶在被赋予了这些文化知识以外,还保存着自身的文化,即茶本身的知识。比如茶的原产地,茶的种类,以及每种茶本身带有的故事等。因此,在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过程中,普及茶文化,开展茶文化课程,可以加强大学生对茶文化知识的了解,同时对提高他们的人格魅力和思想道德水平有着重要作用。

总之,文化素养对于学生来说是十分重要的素质体现。茶文化所包含的知识是十分丰富的,涉及到很多的领域。茶作为传播祖国文明的载体,在高校通过开展各种有益活动,可达到以茶敬客,以茶会友,以茶示礼,以茶联谊,增强同学之间友谊,增强团队和协作精神,建立和谐人际关系。通过茶文化可以培养学生正确处理人际关系,因此把茶文化渗入到大学生的综合素质构建中,对大学生的素质培养和提升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参考文献】

[1] 沈佐民,陈念,李年蛟.茶文化在构建大学生综合素质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茶叶加工,2012.

[2] 陈海菊.茶文化在构建大学生综合素质中的运用[J].福建茶叶,2016.

[3] 王化.中华茶文化在培养大学生综合素质中的应用[J].人力资源管理,2015.

[4] 张学连.浅谈茶文化在大学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及其开展[J].科教文汇(下旬刊),2010.

茶知识与茶文化篇4

茶在中国有着数千年的历史,茶文化亦随其发展而衍生。随着茶文化的不断发展,其内涵亦越来越丰富和深刻,所涉及到的领域亦越来越多。其中,茶文化的德育功能是不容忽视的,在大学生思想教育中,茶文化德育不同于普通德育课程,其内容更丰富,也更会激发学生的兴趣。在大学思想教育中开展茶文化课程,既是丰富德育课程的体现,也是推广、继承和发扬中国传统文化的最佳途径。

关键词:

茶文化;德育;大学思想教育;影响

中国的茶文化蕴含很深厚的哲学思想和人文思想,并且还囊括了中国传统文化众多内涵,可谓包罗万象,博大精深。于历史而言,茶文化因岁月的沉淀而彰显出厚重的历史感;于大众而言,茶文化影响了中国一代又一代。不管是对诚信等优秀品质的影响,还是基于高雅的艺术与人们的精神追求,茶文化既有不可替代的文化价值和艺术魅力,又有德育的作用。通过茶文化中的德育作用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是一种十分有效的教学手段,也是培养人格、形成优秀品质的理想途径。在大学教学中,常常会以茶文化作为选修课程,将茶文化教学充分融入到大学生思想教育之中,以潜移默化的形式进行德育工作。

1茶文化的德育功能对大学思想教育的影响

中国的茶文化蕴含着丰富的德育教学资源。唐代陆羽的《茶经》就有记载,茶因其“性俭”而适宜“精行俭德”的人。在《茶十德》中,也有关于茶的功德记载,其中包含着茶礼、茶道等博大精深的学问。自古以来,无数文人骚客以茶寄情,修身养性,不断完善自身人格。品茶既是一种高雅的消遣方式,也是一种对于人生的态度,即以茶明志,彰显茶德。关于茶文化的德育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1.1传承中国传统文化

茶文化之所以博大精深,源于其悠久的历史。历经岁月的打磨后,今天的茶文化已经成为世界文化中的瑰宝。许多人研究茶文化,深深被茶文化所吸引,在茶文化的领域里,探索各种各样的哲理、知识、艺术以及文化,挖掘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髓。茶文化的理论具有广泛的渊源,而且包含多种自然科学知识和人文科学知识,并且在文学、音乐等艺术领域内均有诸多渗透,提升了人们的审美意识。茶文化中的茶道和茶人精神则更加适合现代社会的发展,值得人们去继承和发扬。在大学思想教育中普及茶文化,则可以培养学生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使命感。

1.2激发民族自豪感

茶是中国的国饮,中国是茶叶的故乡,从最初的发现一路走到今天,茶早已走向世界,成为世界各地人最喜欢的饮品之一。许多国家的茶文化都是通过中国的茶叶流传至世界而逐渐形成的,因此,茶在世界范围内具有重要的地位。西方人由于酷爱喝茶,因此大大减少了酗酒的几率,身体更加健康,茶的保健功效亦毋庸置疑。中国的茶叶种类甚多,而且口味地道,质量上乘,多远销海内外,受到了许多人的欢迎。世界因茶而精彩,中国因茶而自豪。

1.3修身养性

人们喜欢品茶,不仅是由于茶的味道,而且还因为茶可以提神,使人可以更加精力充沛。茶本源于自然,品茶则是一种与自然的交流。中国的茶道十分受到道家推崇,讲究天人合一,饮一杯茶,感悟人生。人生亦如这一杯茶般,有从热转凉的过程,也如这茶叶般起起伏伏,荡气回肠。许多失败都是暂时的,“天生我材必有用”,人要有成功的信念和奋斗的意识。这就是茶的修身养性,也十分适合在大学教育中开展,使大学生在潜移默化之间坚定意志,对人生的感悟更加深刻。

1.4陶冶情操

茶作为大众喜欢的饮品,其意义已不单单是一种饮品或保健品,而是以一种更加高级的形式出现。通过品茶来陶冶情操,追求更高的精神追求,拥有更高的品味,无疑是很多人的向往。实际上,茶与中国的诸多领域学科息息相关,四通八达。君子饮茶,更能彰显翩翩君子之风;认真品茶,细细回味,亦能拥有良好的心态和健康的心灵。品茶即品人生,缔造精彩的人生与高尚的人品分不开,茶之美德,恰恰是人之品德的最佳体现。因此,大学生的思想教育离不开茶文化,通过茶文化陶冶情操,形成纯洁、高尚的人性。

1.5养成讲文明懂礼貌的习惯

中国是礼仪之邦,讲究“礼多人不怪”。茶文化中的茶礼是一门学问,也是礼仪中的精髓。以茶待客是中国人的好客之道,表达主人对客人的尊敬。关于泡茶有许多礼数,水好、茶好是关键,奉茶的茶具也通常十分精美,与茶叶的质量相得益彰。而且,如何端茶,倒茶也关系到礼貌。中国的茶礼是一种人情往来,也是修养的体现,与做人息息相关。在大学生思想教育中开展茶文化教育,是提倡大学生讲文明、懂礼貌的有效途径。通过学习端茶、泡茶等一系列知识,使学生逐步养成谦谦君子作风,文明有礼。

2茶文化的德育功能在大学思想教育中的应用

通过茶文化的德育功能对大学生的影响,我们不难发现,茶文化包罗万象,如何有效促进思想教育,尚需要有针对性进行开展,方能逐渐形成效果。现代大学生很有主见,而且十分有个性,在追求梦想的过程中,他们拥有属于自己的想法与行为,但如果缺乏良好的德育教育,则会很容易走弯路。因此,在大学生思想教育中,将茶文化中的德育功能充分发挥,有效开展,方可见效。

2.1设置茶文化课程

在高校教学之中,可以设置茶文化课程,以选修的方式供学生学习与参考。教师在课堂之中,不可能将所有的茶文化知识一一陈述,因此,为了使学生尽快对茶文化课程充满兴趣,教师可以从茶的起源讲解,沿着历史的脉搏一一进行。当学生对茶有了初步了解后,教师可以通过多种途径使学生对茶有进一步的了解,比如推荐学生看与茶有关的典故,文学作品,诗歌,茶叶知识等等,使学生掌握更多历史知识和人文知识。

2.2设立茶文化实践基地

通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后,学生对于茶文化已有了一定的了解,理论知识得到了丰富与完善,那么就要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设立实践基地,使学生对茶文化的掌握更加深刻。高校可以设立茶艺培训中心,或开设茶馆,学生以勤工助学的方式在茶馆中一边工作,一边学习,使其实践能力得到充分施展。在纯净的校园中开设茶馆比较创新,既有利于茶文化的传播普及,又可以使更多学生得到锻炼。

2.3大学生开展茶文化的调查和研究

学校要鼓励大学生开展茶文化的调查和研究。不同专业的学生可以考虑不同层次的茶文化调查研究。如有的学生可以针对茶文化对文学的影响,有的可以针对茶品牌推广,有的可以针对茶文化的风俗习惯,有的可以针对茶中国茶文化对世界造成的影响等研究。不管是何种专业的学生,在进行茶文化调查研究时,都可以结合专业的特点与自身感兴趣的领域进行。

2.4组织茶文化社团表演

为了丰富校园生活,使大学生对于茶文化领悟得更加深刻,学校可以组织各种各样的茶文化社团和表演,以丰富多彩的方式活跃校园文化,鼓励学生参与其中,在活动和表演中掌握茶文化,熟练运用茶文化。关于表演,可设定茶艺表演,学生身着漂亮的茶艺服饰,进行茶艺表演,既可以展现自身才华,还可以使学生对茶文化的探索与追求更加执着。

2.5设立校园茶文化周

在校园中积极推行、普及茶文化的最好方式就是使茶文化常态化。在校园中设立茶文化周,使大学生可以学习茶文化知识,为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茶文化活动,讲座,培训,加深学生对茶文化的理解。了解茶文化的辉煌历史与现状,以及茶文化在世界的位置,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通过宣传茶的保健知识,使学生养成品茶的好习惯,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使身体更加健康。组织学生参与到各种各样的茶文化社团中,通过表演或实践的方式使学生亲自体会到茶文化的巨大魅力。组织学生进行品茶活动,使学生感受到茶之修身养性,在博大精深的茶文化中寻找品茶的意义,感悟人生真谛。通过品读茶文学作品和音乐,提升学生的审美意识,陶冶情操。

3结束语

综上所述,茶文化中的德育功能可以使学生拥有优秀的品质和高尚的人格。在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如何将学生培养成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人才是需要各位教师认真思考的问题。而在众多教育中,“德”无疑是最重要的。传统的德育教育往往是在课堂中机械灌输,鲜有能收到良好的效果,而且学生往往缺乏兴趣。而茶文化课程却可以使大学生的思想教育得到新的诠释,其中的德育功能既丰富又新颖,而且博大精深的茶文化可以使学生对茶文化充满浓厚的兴趣和探索欲望。学校在大力弘扬茶文化的过程中,不仅要加强茶文化理论知识的培养,还要通过多种途径为学生创造实践的机会。通过理论联系实践的方式使大学生真正得到教育,修身养性,传承文化。

参考文献

[1]吴红英,朱红英.从茶文化的德育功能看高校的思想道德教育[J].农业考古,2010(5):11-14.

[2]颜娜.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与大学生德育工作的理性思考[J].枣庄学院学报,2012(4):89-92.

[3]孙传新,陈锋,杨洋等.试论生活文化建设对大学生德育工作实效性的影响———以生活德育开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新途径[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2(10):962-965.

[4]古力泥沙•麻木提.加强思想政治教育中充分发挥高校校园文化的德育功能途径[J].经济研究导刊,2015(21):166-167.

[5]李辉.思想政治教育价值与功能研究进展[J].思想教育研究,2014(6):13-23.

[6]董同彬.文化德育: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新路径[J].成人教育,2011(12):102-103.

[7]郑小红.略论大学校园文化的德育功能[J].经济师,2008(2):118-119.

茶知识与茶文化篇5

关键词:恩施州;天然富硒茶;地理标志;农业知识产权

中图分类号:D92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39-8114(2015)03-0757-07

DOI:10.14088/ki.issn0439-8114.2015.03.064

Geographical Indication Characteristics and Agricultural Intellectual Property

of the Tea in Enshi Prefecture

DAI Guang-zhong

(Second Geological Brigade of Hubei Province,Enshi 445000, Hubei,China)

Abstract: Enshi Prefecture is one of China's important tea producing areas. Its tea industry has become a pillar industry of the advantage. The prefecture enjoys a reputation of the world selenium capital, and is the best place to natural selenium-enriched tea. The geographical indication characteristics and agricultural intellectual property of the tea were introduced and the measures of protecting the agricultural intellectual property were analyzed. Some constructive suggestions were put forward in the and.

Key words: Enshi Prefecture; natural selenium-enriched tea;geographical indications;agricultural intellectual property

为贯彻落实《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纲要》,2010年6月10日,中国农业部了《农业知识产权战略纲要》(2010-2020年),此将有助于提升农业知识产权-技术支撑。2012年中央1号文件突出强调农业科技,并对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创新作出了全面部署[1]。因此,需要运用农业知识产权保护农业科技创新[2-4]。

农业知识产权,特指农业领域的知识产权保护,包括涉农专利、商标、版权以及植物新品种、地理标志、农业生物遗传资源与传统知识、农业商业秘密等[5-7]。其中,地理标志,是指标示某商品来源于某地区,该商品的特定质量、信誉或者其他特征,主要由该地区的自然因素或者人文因素所决定的标志[8-10]。

湖北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位于新阶段扶贫攻坚主战场武陵山片区,辖恩施、利川两个县级市和巴东、来凤、咸丰、建始、鹤峰、宣恩6个县,为我国茶叶重要产区。其中,鹤峰县、恩施市、宣恩县、利川市、咸丰县,均入选2013年度全国重点产茶县(100名),并分别排名17、23、34、37、59,并且鹤峰县、宣恩县被中国茶叶流通协会分别授予“2012年度全国十大生态产茶县”、“2013年度全国十大生态产茶县”。恩施玉露、恩施富硒茶、伍家台贡茶、鹤峰茶、马坡茶等实施了国家地理标志保护。湖北十大茶叶名乡名镇中,该州有3个,即恩施市芭蕉侗族乡、宣恩县万寨乡、利川市毛坝乡。

恩施州具有发展茶产业(尤其是天然富硒茶产业)的资源优势,茶产业已成为其优势支柱产业。2013年,该自治州启动茶叶等六大产业链建设,推进了特色产业发展。因此,本文对世界硒都恩施州茶叶地理标志特征与农业知识产权保护对策进行了研究。

1 恩施州茶叶的地理标志因素与知识产权

1.1 地理标志自然因素

恩施州茶叶的地理标志自然因素主要有:①喜湿类植物茶叶适合生长地带;②绿色生态环境;③天然富硒农业地质环境;④优质茶树品种;⑤富硒等茶叶品质特点。

1.1.1 喜湿类植物茶叶适合生长地带 恩施州地理坐标东经109°4′48″-109°58′42″,北纬29°50′24″- 30°40′00″,属亚热带季风和季风性湿润气候。总的气候特点是:冬少严寒,夏无酷暑,雾多寡照,终年湿润,降水充沛,雨热同期。

该州由北部大巴山脉的南缘分支--巫山山脉,东南部和中部属苗岭分支--武陵山脉,西部大娄山山脉的北延部分--齐跃山脉等三大主要山脉组成的山地。全州地势是三山鼎立,呈现北部,西北部和东南部高,逐渐向中、南倾斜而相对低下的状态。境内除东北部有海拔3 000 m以上小面积山地外,普遍展示着海拔2 000~1 700 m,1 500~1 300 m,1 200~1 000 m,900~800 m,700~500 m等五级面积不等的夷平面,并存在一至二级河谷阶地。

因地形错综复杂,地势高低悬殊,又呈现出极其明显的气候垂直地域差异。热量、温度随地势升高而下降,年平均气温,低山16.3 ℃,中山13.4 ℃,高山7.8 ℃;年降水量,东南部1 100~1 300 mm,西北部1 000~1 900 mm,中部1 400~1600 mm;年平均日照,低山1 300 h,中山1 200~1 350 h,高山1 000~1 350 h;无霜期,低山238~348 d,中山237~264 d,高山170~233 d;相对湿度,低山82%,中山85%,高山82%。

恩施州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峰高雾缭,甘泉潺潺山地较多,土地肥沃,土壤呈酸性至弱酸性,适宜喜湿类植物茶叶生长。

1.1.2 绿色生态环境 恩施是个人口较少且以农业为主的自治州,基本上没有工业污染与农业过度开垦问题,山清水秀,森林覆盖率近70%,享有“鄂西林海”、“华中药库”等美誉,为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的核心区、国家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区、高浓度负氧离子区域。

州域森林资源尤为丰富,共有树种171科,645属,1 264种。其中,属国家重点保护的珍稀树种有水彬、珙桐、秃彬、巴东木莲、钟萼木,光叶珙桐、连香树、香果树、杜仲银杏等40余种,约占全省列入国家重点保护树种的90%。生态恩施,万物殊佳:古银杏、古杜鹃、古珙桐,嘉木异株,旷世珍稀;江边一碗水,头顶一颗珠,七叶一枝花,天下奇绝;北纬三十度,物种起源地;青山生灵草,沃土育家珍。

1.1.3 天然富硒农业地质环境 该州硒资源极为丰富,其含量之高居世界之首,被公认为“世界硒都”[11],是天然富硒茶的最佳产地。其中,恩施市双河渔塘坝硒矿床,是世界惟一的沉积型独立硒矿床,该市于2011年9月19日,被国际人与动物微量元素大会(TEMA14)组委会授予“世界硒都”称号。

恩施州天然富硒土壤分布较广,其成因类型有两种:(1)石煤型;(2)燃煤型。其中,石煤型富硒土壤是由二叠系下统孤峰组(P1g)、奥陶系上统-志留系下统龙马溪组(O3S1l)、寒武系下统牛蹄塘组(∈1n)等黑色岩系中的石煤风化作用与成壤作用而形成的;燃煤型富硒土壤是由二叠系上统龙潭组(P2l)、二叠系下统梁山组(P1l)、三叠系上统九里岗组(T3 j)、侏罗系下统桐竹园组(J1t)等煤系地层风化作用与成壤作用而形成的。该州龙潭煤系煤含硒2.4-20.0 mg/kg[12]。

恩施州黑色岩系与煤系地层出露较广,富硒岩石、富硒土壤、富硒矿泉水、富硒动植物资源聚集形成了天然富硒地质环境与富硒生物圈。

1.1.4 优质茶树品种 恩施州种植的茶树品种,主要有引进的部级优质茶树良种福鼎大白茶、龙井43、鄂茶1号,以及优良的地方茶树品种恩施玉露1号、鄂茶10号、恩苔1号、恩苔2号、恩苔早、宣恩27、恩茶红、毛坝早等。其中,恩苔早群体种等地方茶树品种,是当地农业物种类遗产品种。

1.1.5 富硒等茶叶品质特点 硒(Se)是世界卫生组织(WHO)确定的第三种人体必需微量元素[13],威胁人类健康和生命的40多种疾病都与人体缺硒有关。世界卫生组织提醒,中国公民缺硒逼近健康警戒线。富硒茶中的硒呈有机态,是补硒养生福音。恩施州茶叶富硒,有的高达7.53 mg/kg[14]。除了富硒外,绿林翠峰、伍家台绿针、恩施花枝茶、恩施玉露、雾洞绿峰等著名绿茶品质特点还以味鲜、香高、色绿、形美等著称于世,著名红茶利川红具有“冷后浑”现象。

1.2 地理标志人文因素

恩施州茶叶的地理标志人文因素主要有:(1)茶树栽培历史悠久;(2)制茶工艺古老;(3)贡茶文化;(4)名茶品牌;(5)茶文化遗产丰富;(6)标准化生产与绿色生态化发展。

1.2.1 茶树栽培历史悠久 恩施州茶树栽培的历史悠久。据西晋人所著的《荆州土地记》中记载:“武陵七县通出茶,最好”。东晋人千宝所著《述异记》中云:“巴东真香茗,其花白色如蔷薇,煎服令人不眠,能诵无忘。”说明早在距今1 700多年之前,恩施州的茶叶已进入宫庭。

1.2.2 制茶工艺古老 蒸青绿茶,是指利用蒸汽来杀青的制茶工艺而获得的成品绿茶,为我国古代最早发明的一种茶类,比炒青的历史更悠久,恩施玉露、当阳的仙人掌茶、宜兴的阳羡茶等是仅存不多的蒸青绿茶品种。

蒸青绿茶的工艺,保留了较多的叶绿素,蛋白质,氨基酸,芳香物质等内含物,形成了“三绿一爽”的品质特征,即色泽翠绿,汤色嫩绿,叶底青绿;茶汤滋味鲜爽甘醇,带有海藻味的绿豆香或板栗香。

恩施玉露,是我国保留下来的为数不多的一种蒸青绿茶,其制作工艺及所用工具相当古老,与陆羽《茶经》所载十分相似[15]。其香鲜爽口,外形条索紧圆光滑,色泽苍翠绿润,毫白如玉。

1.2.3 贡茶文化 伍家台贡茶的创始人伍昌臣,在宣恩县伍家台忠堡屋脊苦心栽培茶叶,生产出来的“白茶”,独具许多优点:味甘、汤色清绿明亮、似熟板栗香。头年的春茶密封在坛子里,第二年饮用,其色、香、味、形不变,保持新茶的一切特点。由于有这些优点,逐渐远近驰名,官吏豪绅争相索购,并且作为贡品献给乾隆皇帝,皇帝品后大悦,下旨御赐《皇恩宠赐》匾,以资嘉奖[16]。

1.2.4 名茶品牌 早在清朝,乾隆御笔《皇恩宠锡》的伍家台贡茶就久负盛名,具有很高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恩施玉露1965年被评为“中国十大名茶”,2009年3月28日被授予“湖北省第一历史名茶”牌匾。

宜红茶,历史上因由宜昌集散、加工、出口而得名,是我国十大工夫红茶品种之一。宜红茶区位于武陵山系和大巴山系的湖北、湖南三市州(湖北的宜昌市、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湖南的常德市)二十余县,是我国历史悠久的著名茶区。

1.2.5 茶文化遗产丰富 恩施州有丰富的茶文化遗产。其中,恩施玉露、伍家台贡茶、宜红茶等的传统制茶工艺,是重要的传统技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17];而“恩施玉露侗乡茶文化系统”,是重要的农业系统及其相关的农业生物多样性、文化和知识体系,为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属物质文化遗产[18]。

1.2.6 标准化生产与绿色生态化发展 2005年,恩施州农业局出台了《无公害茶叶标准化生产技术》。鹤峰县创建全国绿色食品原料(茶叶)标准化生产基地项目,2010年9月28日通过专家组验收。恩施市茶叶栽培部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项目,2013年10月15日已进行考核验收。恩施玉露、恩施富硒茶、伍家台贡茶、鹤峰茶等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均有相应的质量标准。

为落实“重品质、重安全、重环保、重民生”的可持续发展目标,推动中国茶叶行业绿色生态化发展,中国茶叶流通协会开展全国十大生态产茶县评选。其中,鹤峰县、宣恩县分别被授予“2012年度全国十大生态产茶县”、“2013年度全国十大生态产茶县”。

1.3 知识产权保护

涉及茶叶的知识产权主要有:地理标志、商标、专利、农业生物遗传资源、传统知识、植物新品种等。

1.3.1 地理标志 地理标志,是世界贸易组织(WTO)《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议》(TRIPS协议)规定的七种独立的知识产权之一,为多哈回合知识产权谈判的三大议题之一[5]。我国地理标志保护目前存在三个主要系统,其中,恩施州茶叶实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的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的有:恩施玉露、伍家台贡茶、鹤峰茶;注册国家工商总局的地理标志商标的有:恩施富硒茶、恩施玉露、鹤峰绿茶、伍家台贡茶;农业部登记的农产品地理标志的有:鹤峰茶、伍家台贡茶、马坡茶。

1.3.2 商标 商标是商品的生产者、经营者在其生产、制造、加工、拣选或者经销的商品上或者服务的提供者在其提供的服务上采用的,用于区别商品或服务来源的,由文字、图形、字母、数字、三维标志、声音、颜色组合,或上述要素的组合,具有显著特征的标志,是现代经济的产物。恩施州茶叶共注册了好几十件商标,其中,核准使用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伍家台贡茶专用标志的企业,就共有14件商标(表1)。

地理标志商标是一种特殊的商标,申请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是目前国际上保护特色产品的一种通行做法。地理标志商标,是标示某商品来源于某地区,并且该商品的特定质量、信誉或其他特征主要由该地区的自然因素或人文因素所决定的标志。恩施州茶叶有国家地理标志商标4件:恩施富硒茶、恩施玉露、鹤峰绿茶、伍家台贡茶。

著名商标,是指具有较高市场声誉和商业价值,为相关公众所熟知,并依法被认定的注册商标。恩施州茶叶商标中,有湖北省著名商标18件(表2)。

2013年3月,经国家工商总局批准,湖北三峡酒业“三峡牌及图”商标被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湖北恩施州实现了驰名商标零的突破,但是,目前该州茶叶还没有中国驰名商标。

1.3.3 专利 专利制度,旨在保护技术能够享受到独占性、排他性的权利,权利人之外的任何主体使用专利,都必须通过专利权人的授权许可才能获得使用权。恩施州茶叶生产、制茶、深加工等方面,共有国家专利30项(表3)。

1.3.4 农业生物遗传资源 遗传资源是国家的重要战略物资,关系到国计民生的基础性资源。遗传资源的产生并非一朝一夕的事情,而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往往不仅仅是现在持有者的培养和保护,而是经过数代人,数十代人,数百代人甚至更长时间的过程。恩施苔子茶群体种,是地方群体品种,为重要的农业生物遗传资源。恩苔1号、恩苔2号分别是从巴东县溪丘湾乡苔子茶群体中、鹤峰苔子茶群体中采用单株育种法育成,鄂茶10号是从恩施苔子茶群体种中经系统选育而成。优质茶树品种(尤其是外来品种)大规模推广,直接威胁到恩施苔子茶群体种。

1.3.5 传统知识 传统知识,可解释为知识系统、创造、创新和文化表达一般地从一代传向下一代,通常被认为与特别的民族和地域有关,并随着环境变化而保持着原有内涵和形式。恩施玉露、伍家台贡茶、恩施宜红茶等的传统制作技艺,是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并包含许多传统知识。然而,恩施州茶叶传统制作技艺尚未登录《部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而《湖北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相关的也仅有两项:恩施玉露制作技艺、宣恩伍家台贡茶制作技艺。

1.3.6 植物新品种 植物新品种,是指经过人工培育的或者对发现的野生植物加以开发,具备新颖性、特异性、一致性和稳定性并有适当命名的植物品种。1999年我国加入了国际植物新品种保护联盟(UPOV),2008年4月21日公布的《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植物新品种保护名录》(第七批)中,包含有茶组[melliaL. Section Thea (L.) Dyer]。虽然恩施州茶叶科究人员近几年育成一些具备新颖性、特异性、一致性和稳定性并有适当命名的茶叶品种,但尚未申请植物新品种保护。

2 恩施州茶叶的农业知识产权保护对策

2.1 开展主要茶区大比例尺生态农业地质调查,揭示富硒等地理标志自然因素

因种种原因,恩施州的农业地质工作起步很晚。2012年该队完成了湖北省国土资源科技计划项目“宣恩县优质贡茶产地土壤地球化学特征研究”(编号ETZ2010A08),发现伍家台贡茶富硒富锌,2013年才负责恩施州财政公益性项目“恩施州硒资源与生态农业地质调查”(编号2150199)。

依目前的资料粗略统计,恩施州富硒土壤(>0.4 mg/kg)共有60.9%。与江汉流域等平原不同,恩施农业地质环境复杂,受基岩类型、地形地貌等控制明显,环境横向变化大,土壤种类多。

因此,需要开展主要茶区,尤其是恩施市芭蕉侗族乡、宣恩县万寨乡、利川市毛坝乡等湖北十大茶叶名乡名镇,以及恩施玉露、恩施富硒茶、伍家台贡茶、鹤峰茶、马坡茶等的地理标志保护范围的大比例尺(1∶5万或1∶1万)生态农业地质调查,评价区域农业生态地质条件,揭示各种名优茶叶的最佳生态地质环境,尤其是富硒等地理标志自然因素。

2.2 研究传统名茶的地理标志人文因素,保护茶文化遗产

传统名茶的地理标志人文因素中包含有非物质文化遗产、物质文化遗产(尤其是传统农业系统)等。

因此,需要研究恩施玉露、鹤峰绿茶、伍家台贡茶、恩施宜红茶等传统名茶原产地特有的产品生产工艺、流程等,揭示其地域性与独特性的人文因素,并申请恩施玉露、鹤峰绿茶、伍家台贡茶、恩施宜红茶等制作技艺的部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其中作为我国第一蒸青绿茶,恩施玉露理应领街申报绿茶制作技艺的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申请“恩施玉露侗乡茶文化系统”的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从而保护恩施州悠久的茶文化遗产,并且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传承茶叶制作的传统知识。

2.3 对恩施宜红茶实施地理标志知识产权保护,传承百余年历史的品牌类文化遗产

《湖北茶业贸易志》记:鸦片战争前夕,由于广东茶商到鹤峰、五峰一带改制红茶,也促进了鄂西茶叶生产的发展,五峰、鹤峰、长阳生产的宜红茶,很受英商欢迎,成为国内著名出口红茶产品。由此可见,宜红茶是具百余年历史的品牌红茶,为品牌类文化遗产;和宜昌市一样,恩施州是宜红茶的主要产区。

宜昌市的宜都市宜红茶协会注册了国家地理标志商标“宜红工夫茶”,宜昌市的五峰土家族自治县茶叶专业经济协会、宜都市宜红茶协会分别登记了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五峰宜红茶”、“宜都宜红茶”。然而,恩施州尚无红茶的国家地理标志,也没叫得响的红茶品牌,稍有点名的红茶是“利川红”、“利川宜红茶”等,尽管该州目前仍然是我国红茶的重要产区。

因此,需要对恩施宜红茶实施地理标志知识产权保护:①向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实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恩施宜红茶”保护;②向国家工商总局注册国家地理标志商标“恩施宜红茶”;③向农业部登记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恩施宜红茶”。并且,以“恩施宜红茶”统一全州红茶品牌,传承百余年历史的品牌类文化遗产――宜红茶(即宜红、宜红工夫茶)。

2.4 认定四个中华老字号,传承茶叶制作的传统知识

中华老字号,是指历史悠久,拥有世代传承的产品、技艺或服务,具有鲜明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背景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取得社会广泛认同,形成良好信誉的品牌。恩施市润邦国际富硒茶业有限公司、恩施州伍家台富硒贡茶有限责任公司、利川市飞强茶业有限责任公司、湖北省鹤峰县翠泉茶业有限公司,分别拥有世代传承的茶叶恩施玉露、伍家台贡茶、鹤峰绿茶、恩施宜红茶,是老字号。

因此,上述四个企业的认定中华老字号应传承恩施玉露、伍家台贡茶、鹤峰绿茶、恩施宜红茶制作的传统知识。

2.5 鼓励国家专利、植物新品种的申报,保护茶叶科技创新

恩施州茶叶生产、制茶、深加工等方面有30项国家专利(表3),但其中创新性与实用性均强的少见。该州尚未申请茶组的植物新品种保护。因此,应该激励茶叶生产、制茶、深加工等方面研发,支持茶叶育种,鼓励国家专利、植物新品种的申报,保护茶叶科技创新。

2.6 选地理标志为战略品牌,整合茶叶的区域公用品牌

地理标志产品的某些特定品质、声誉或其他特点在本质上可归因于该地理来源。显然,地理标志本身就是品牌。地理标志可由商品来源地所有的企业、个人共同使用,只要其生产的商品达到了地理标志所代表的产品的品质,这样在同一地区使用同一地理标志的人就不止一个,使得地理标志的所有者具有集团性。

因此,除了完善恩施州绿茶的地理标志知识产权保护外,还应该加强红茶(恩施宜红茶)、乌龙茶(咸丰乌龙茶)、黑茶(恩施黑茶)等的地理标志保护,并选茶叶地理标志(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国家地理标志商标、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为战略品牌,并在品牌、包装、质量、标准、宣传五统一的前提下,有效整合茶叶的区域公用品牌。

2.7 重点培育品牌,创建中国驰名商标

恩施州茶叶没有中国驰名商标,只有18件湖北省著名商标(表2),目前有4件国家地理标志商标:恩施富硒茶、恩施玉露、鹤峰绿茶、伍家台贡茶。显然,现有的18件湖北省著名商标,其使用者相当分散,商品生产规模不大,难以升格为中国驰名商标。

因此,应加快注册国家地理标志商标“恩施宜红茶”,重点培育恩施富硒茶、恩施玉露、鹤峰绿茶、伍家台贡茶、恩施宜红茶的品牌,申请国家地理标志商标的湖北省著名商标,并以国家地理标志商标争取认证5件中国驰名商标。

2.8 建立茶叶种质园,保护当地茶叶遗传资源

恩施苔子茶群体种等为恩施州重要的农业生物遗传资源,是经过许多代人长期种植茶叶所遗留下的,是茶叶新品种育种的种质。

因此,为了防止引进的福鼎大白茶、龙井43、鄂茶1号等对当地种质资源的威胁,应建立恩施州茶叶种质园,保护当地茶叶遗传资源,同时还应开发茶叶种质园的旅游资源,发挥茶叶种质园多功能。

2.9 宣传农业知识产权,提高知识产权保护意识

随着我国农业农村经济的不断发展,以专业大户、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农业企业为代表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日益显示出发展生机与潜力。

因此,需要向恩施州社会大众,重点向茶叶专业大户、茶叶农民专业合作社、茶叶家庭农场、茶叶龙头企业(湖北真香茗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恩施市润邦国际富硒茶业有限公司、湖北省鹤峰县翠泉茶业有限公司、利川市飞强茶业有限责任公司、咸丰县人头山茶业有限责任公司、恩施州伍家台富硒贡茶有限责任公司等)宣传农业知识产权,着力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知识产权保护意识。

3 小结与建议

恩施州具有发展茶产业(尤其是天然富硒茶产业)的资源优势,茶产业已成为其优势支柱产业,为我国茶叶重要产区。该州茶叶的地理标志自然因素主要有:①喜湿类植物茶叶适合生长地带;②绿色生态环境;③天然富硒农业地质环境;④优质茶树品种;⑤富硒等茶叶品质特点。其人文因素主要有:①茶树栽培历史悠久;②制茶工艺古老;③贡茶文化;④名茶品牌;⑤茶文化遗产丰富;⑥标准化生产与绿色生态化发展。

恩施州茶叶有3种国家地理标志产品、4件国家地理标志商标、3种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全州茶叶共注册了好几十件商标,其中,核准使用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伍家台贡茶专用标志的企业就共有14件商标。除4件国家地理标志商标外,恩施州茶叶商标中,有18件湖北省著名商标,但没有中国驰名商标。该州茶叶生产、制茶、深加工等方面共有30项国家专利。恩施苔子茶群体种,为重要的农业生物遗传资源。恩施玉露、伍家台贡茶、恩施宜红茶等的传统制作技艺,是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并包含许多传统知识。其中有湖北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两项:恩施玉露制作技艺、宣恩伍家台贡茶制作技艺。尚未申请茶组的植物新品种保护。

我们分析了恩施州茶叶的农业知识产权保护对策,并建议:①开展主要茶区大比例尺生态农业地质调查,揭示富硒等地理标志自然因素;②研究传统名茶的地理标志人文因素,保护茶文化遗产;③对恩施宜红茶实施地理标志知识产权保护,传承百余年历史的品牌类文化遗产;④认定中华老字号,传承茶叶制作的传统知识;⑤鼓励国家专利、植物新品种的申报,保护茶叶科技创新;⑥选地理标志为战略品牌,整合茶叶的区域公用品牌;⑦重点培育恩施富硒茶、恩施玉露、鹤峰绿茶、伍家台贡茶、恩施宜红茶等品牌,争取认证5件中国驰名商标;⑧建立茶叶种质园,保护当地茶叶遗传资源;⑨宣传农业知识产权,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知识产权保护意识。

参考文献:

[1] 董 忠.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创新[J].中国发展观察,2012(2):6-8.

[2] 孙太升,李 钢,毕文胜,等.运用知识产权保护农业科技创新[J].河北农业科学,2009,13(3):154-155.

[3] 刘红峰,乌东峰.两型农业科技创新测度与评价研究[J].湖北农业科学,2012,51(15):3381-3386.

[4] 郭 英,丁自立,王艳明,等.关于推进湖北省农业科技创新的思考[J].湖北农业科学,2011,50(9):1935-1938.

[5] 宋 敏.农业知识产权[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10.

[6] 皮 竟,彭文学,周建超,等.重庆市农业知识产权保护现状、问题及对策[J].湖北农业科学,2011,50(17):3660-3662.

[7] 陈诗波,李崇光,王少华,等.湖北省农业知识产权保护的问题与对策[J].湖北农业科学,2003,(6):7-9,31.

[8] 孙志国,杨春艳,定光平,等.板桥党参的地理标志特征研究[J].山东农业科学,2012,44(11):81-83,102.

[9] 孙志国,钟儒刚,刘之杨,等.武陵山片区特产资源的地理标志保护与特色产业扶贫对策[J].山东农业科学,2012,44(12):119-124.

[10] 孙志国,何岳球,定光平,等.咸宁特产资源地理标志知识产权保护分析[J].湖北农业科学,2013,52(4):986-990.

[11] 彭祚全,黄剑锋.世界硒都恩施硒资源研究概述[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2.

[12] 陈 萍,唐修义.中国煤中的硒[J].中国煤田地质,2002,14(z1):29-32.

[13] 黄开勋,徐辉碧.硒的化学、生物化学及其在生命科学中的应用(第二版)[M].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9.

[14] 谢明勇,曹春阳,温辉梁,等.恩施地区硒茶的元素及元素结合态分析[J].营养学报,2000,22(3):278-281.

[15] 孙志国,王树婷,钟学斌,等.历史名茶恩施玉露的文化遗产保护研究[J].安徽农学通报,2011,17(1):161-163,174.

[16] 孙志国,王树婷,钟学斌,等.伍家台贡茶地理标志知识产权的保护与对策[J].山东农业科学,2011,(6):117-121.

茶知识与茶文化篇6

关键词:茶道思想;素质;能力

截至2016年底,我国普通本专科在校学生数量达到26958433人。大学生作为我国的重要人才储备,对于我国未来的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国家高度重视对大学生的培养教育问题。对大学生进行素质教育是为了帮助大学生在掌握理论知识的同时,全面提升自己,帮助他们在毕业之后更好地融入到社会。茶文化作为优秀传统文化,已经被很多高校应用到教育工作当中,本文首先对我国茶文化的教育现状进行分析。

1.我国茶文化教育现状

茶文化中蕴含着很多优秀的精神品质,例如无私贡献,坚韧等。学习茶文化知识不仅可以帮助学习者拓展视野,还能帮助学习者建立良好的品质。目前,茶文化的作用得到越来越多人的认可,许多高校也积极开设文化相关专业、茶道的系统课程。除此之外,茶文化还被用于对学生的教育管理工作中,目前很多高校将茶道思想用于学生的素质教育工作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也存在一些不足。这些不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首先,我国的茶文化教育方法缺乏创新,高校教师在向学生传授茶文化知识时,多以传统的教学方式进行,茶文化知识具有丰富的内涵,以单一的灌输教育形式进行授课,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导致学生难以领会茶文化的精髓,因此,茶文化教育的方法需要进行创新;其次,高校的茶文化学科教学内容较为落后,茶文化学科的知识以茶文化历史或者茶艺方法为主,未能与时俱进。同时,茶文化学科的授课老师以理论讲述为主,导致茶文化教学课堂较为沉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比较低;茶文化未能充分发挥在高校学生素质教育中的作用。这主要是因为我国茶道素质教育还处于探索阶段,未能形成规模,茶道思想在大学生素质教育中的应用有待进一步探索。

2.茶文化在当代学生素质教育中的作用

2003年开始,大学毕业生规模增长迅猛,然而大学生就业能力与岗位要求不匹配使得其在面临就业时遭遇尴尬。此时劳动力市场中大学生就业难与技工荒现象并存,社会上出现了“大学生热衷回炉”、“一纸文凭不如一门手艺”、“新读书无用论”等现象。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之所以难以解决,主要是因为很多大学生的能力与素质达不到企业的标准。茶道思想对于我国大学生的素质教育具有积极的作用,这种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激发大学生爱国热情

茶对于我国居民而言,不仅是一种重要的饮品,同时还是传统优秀文化的载体。我国是茶道的起源国,茶道融合了我国古代人们的智慧,茶道文化与思想流传到很多国家,在世界范围内具有重要的影响力。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大学生可以在网络上获取大量的信息。目前,西方文化对我国大学生的影响很大,部分大学生盲目崇拜西方文化,而忽视了我国传统优秀文化。茶文化作为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没有受到大学生的重视。茶道思想也没有得到广泛的宣传。在大学生素质教育中融入茶道思想,能够帮助大学生了解优秀的传统文化,激发大学生的爱国情怀。

2.2提高大学生的艺术修养

我国古代的居民将品茗当作一种享受,品茗的过程也是自我反思提高的过程。茶是一种大众饮品,以茶为载体的茶文化也是一种大众文化。茶文化涉及到多方面的内容,例如饮茶礼仪,自身修养相关的文化等。我国的茶道精神包含了深刻的哲学思想。茶道精神能够帮助学习者修身养性、开阔心怀,茶道思想的这些作用对于帮助我国大学生提升综合素质具有积极的作用。在竞争日益激烈的社会,大学生需要保持坚韧、乐于奉献的品质,而这也是茶道思想推崇的品质。伴随着人民收入水平的普遍提升,少部分人已经丢失了奉献的精神。作为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大学生应当保持乐于奉献的精神品质。

2.3丰富大学生的知识结构

茶文化包含的内容众多,涉及到多门学科,例如文化、宗教、哲学等。我国早期的茶文化作品《茶经》,具有十分深远的影响力。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的深入发展,我国的茶文化也流传到其他国家。目前,茶文化在世界范围内具有重要的影响力,各个国家的茶文化具有自身的特色。茶文化的内涵也在不断深入发展。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对人才的要求也在转变,复合型人才在社会中更具有竞争力。学习茶道知识能够帮助大学生丰富知识结构,学习茶道知识还能引起大学生对实践的重视,《茶经》也是由作者陆羽跋山涉水,实地考察撰写而成。

2.4开拓眼界,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茶文化推崇勤俭奉献的精神,还包含茶德的思想。茶德强调对心灵的洗涤。目前,大学生可以通过互联网获取大量的信息,这些信息中不乏低俗、违法的信息,可能会诱导大学生形成错误的价值观。例如,目前的一些网红、主播,为了吸纳人气,不惜做出一些低俗的举动。学习茶道文化,能够帮助大学生在浮躁的社会风气下,保持宁静的心,建立正确的价值观。2.5树立良好的校风高校是大学生学习成长的场所,也是大学生进入社会前的过渡场所。为了帮助大学生顺利融入社会,高校应当树立良好的校风,帮助大学生健康成长。茶道中包含了很多积极向上的精神品质,这些精神品质也是我国很多大学生所缺乏的。将茶道中推崇的内容引入到高校校风建设中,有利于建立良好的校风,例如茶道推崇的宁静致远、坚忍不拔。同时,学校可以组织茶道学习讲座和其他茶文化活动,这样能够促进高校学生间建立良好的关系,减少校园暴力事件。

3.高校茶道思想与素质教育融合的措施

3.1完善高校茶文化教学模式

目前,高校开展茶道教育时还存在着一些不足,为了提升高校茶道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高校可以从三方面着手:首先,茶道教学要由浅至深。茶道所涉及的内容很广,茶道内容对于初学者而言,也具有一定的难度。初学者很难深刻了解茶道思想。因此,在高校的茶道教学工作中,必须结合茶道蕴含的哲学思想,合理安排教学课程,避免为了完成教学任务,采取填鸭式灌输的教学方法;其次,茶道教学要适当增加实践课程。目前的茶道课程以茶文化历史为主,局限于理论层面,实践课程比较少。高校可以增设茶文化相关的实践课程,让学生参与到采茶、制茶过程中,提升学生学习茶文化知识的动力;最后,高校教师在开展茶文化课程时,要创新教学方式。教学内容不能局限于课本,可以适当引入与茶有关的名人轶事等来活跃课堂气氛。

3.2运用茶道思想提升大学生素质的措施

要想充分发挥茶道思想在大学生素质培养的作用,可以从两方面进行:第一,增加茶文化选修课程。高校通过增设茶文化选修课程,能够让高校学生具有更多的选择,为大学生创造更多的茶文化知识学习机会。增设的茶文化选修课程内容可以多元化,不用局限于茶史、茶艺方面,还可以与茶经济、茶文化有关。在开展茶道课程教学时,可以采取多元化的教学方式,例如多媒体教学、教师茶艺表演等,这样能够激发学生学习茶道课程的兴趣;其次,高校可以从多个渠道对茶道的重要性进行宣传。高校可以在学校图书馆建立茶文化交流区,定期举办茶道讲座,组织与茶道相关的竞赛等。通过多样化的活动吸引学生积极学习茶道文学,并通过相互间的交流,加深对茶道思想的感悟,并将茶道思想中的品质作为自身努力的目标;最后,茶道课程可以多个专业结合,例如《茶经》可以作为文学专业学习茶道的材料。经济专业的学生,可以通过学习茶经济知识,来加深对茶文化的理解。外语专业通过开办茶名翻译课程能够让外语专业的学生对茶文化有更深刻的认识。将茶文化与各个专业的课程融合,能够帮助大学生更为深入的了解茶文化,进而领悟茶文化中的思想。

参考文献

[1]赵宇昕.以“茶”为载体,探索农业院校大学生素质培养[J].科教文化,2015(7):44-45.

[2]张凌云,梁慧玲,陈文品.茶文化教学内容对大学生人文素养和思想道德的影响初探[J].广东茶叶,2009(12):29-31.

茶知识与茶文化篇7

老实说,早几年是很少有人知道径山茶及其悠久文化的;即便说到浙江,大多数人也只知龙井而不知其他为何物也,龙井文化似乎便是全部浙省茶文化。这些年,这个局狭错误的成见得以突破了:人们不仅知道除单一龙井而外,还有另外为数多众的名茶文化,而且知道它们被涵括的其间,更有远甚积深的历史、人文、社会、经济等繁多遗存。由此,人们获得了关于该省茶文化校正的认识。这个误解之能校正,我以为一大批茶文化工作者卓有成效的工作,是要因之一。径山茶文化被重新认识,亦得益于此。

径山所属余杭的赵大川先生,数十年如一日,披肝沥胆,挚着于径山及其茶文化的研究,《图考》一书,便是他在这一领域的最新贡献。

那么,作为中华茶文化一脉的径山茶文化,究竟有它怎样的独特之处呢?《图考》这部专著,较好地给出了人们所关心或应该把握的答案。它以时间的上溯盛唐、下迄当代的大跨度,以史料的丰富、繁驳,全面系统地论证径山茶与其文化的发端、蕃衍、流播的相依相存、兴衰互见,使人们通过此一支脉的认知,感受出中华茶文化主流的浩大厚重。

有关径山茶文化的特色,我以为专著至少在如下三点上作了标示:

其一,以径山之实例,印证了中华茶文化演进其间“茶禅一体”的紧密关系。我们知道,中华茶文化的兴起与传播,首推禅宗。径山也不例外。径山虽非名山,径山寺却因历代高僧辈出位列名刹。《图考》告诉我们,此地与茶结缘,自径山寺开山祖师法钦禅师始起;径山茶还是其亲手栽种传承至今的。《图考》辑录的大量史载图文,无一不在对古代径山寺兴废考辨的同时,又揭示出其对径山茶兴衰存在的莫大关联,反映出“茶禅一体、茶禅一味”相生互融、紧密依存的历史真实。由此,加深了人们对茶禅关系在中国茶文化历史中地位与作用的理解、认同。

其二,通过对陆羽众多遗存的发掘展示,表现出该茶文化悠远深厚的纯正底蕴。但陆羽在余杭活动的认识,由于史料的缺乏,虽研究家们有大致的轮廊,但其间许多认识尚无法明晰,《陆文学自传》的寥寥数字,令人无从得窥其全。现在《图考》以山岭、河流、村庄等众多地名,以读书或著作其地等较多的考校、研究,尽力破译陆羽当时的活动范围及其内容,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丰富了人们对该地茶文化历史内涵的认识。

茶知识与茶文化篇8

身兼茶文化护主的茶企,其基本任务是做好茶生意,货畅其流。茶企业有广泛的通路,在行销上做得很好,实实在在为茶文化做了很好的铺垫。茶企业的品牌建立使茶文化价值容易突出。也让人们认清茶文化的形象。要是回头看三五十年前,茶不但没有形象,而且人们觉得茶只是一种用来拜神的东西而已,那时的茶与杂货是摆放在一起的。现在我们可以在大卖场的最好位置看到茶产品,整个社会对茶产品的印象比起以往不知提升了多少。致使大众对喝茶这回事生出不同的评价。茶企业把行销经营得很好,而且经营者也知道茶商品有什么文化特点。比如茶文化重点在“泡好”茶、“喝好”茶,茶叶如果不泡不喝。或是泡不好、喝不好,它将永远只是一件“物品”而谈不上什么文化。故此茶企愿意花力气培训员工,并通过培训时将这个理念加进去,注重把茶“泡好”、“喝好”,结果行销人员也感受到了其中的益处。这个感受力不可小看,因为行销人员每天在第一线接触消费者,而且是最具形象的代表性人物,他们的一举一动直接带动喝茶者的情感与投入。

经营得比较理想的茶企会有自己发行的纸版或网络杂志,担任起茶知识宣导兼广告的任务。茶企整编茶文化、茶叶、茶商品等资料,弥补一般报章杂志的欠缺,满足喝茶者对茶文化的追求,茶企通过此管道培养消费者较正确的茶文化观念,是茶界生生不息的元素。在此基础上,茶企还会举办各种茶文化活动,将喝茶的理念传播给大众,当人们知道茶叶与平常的农产品不一样时,喝茶才能喝出精致的文化。茶企有了永续经营的理念,就会有培养特别人才的勇气,愿意深入栽培茶文化干部。从事产品研发、教育、学术、推广等工作,这些从事不同领域的专业人才虽然大部分不直接和业务挂钩。看起来似乎并没有为企业带来业绩和利益,但可能他是一位很杰出的茶道艺术家、设计师或茶文化专家。他们得到社会大众的尊重,人们因为接受他们的作品或学说而对茶企业有更大的信心与忠诚度,这样对企业的永续经营有绝对性的帮助,企业最终会因为茶文化的壮大而得到实质的利益。

以上几点,是“非仅做生意”的茶企才做的事情。能够对茶文化工作做得这么完整到位的茶企业,皆因该企业投资者或管理者具有远大的眼光,他们勇敢投入茶文化建设、教育、栽培与推广的经费,否则茶文化的进展一直停滞不前,自己的企业也发展不到哪里。因此说,有永续经营理念的茶企是茶文化护主。

什么叫做“茶道牧者”呢?目前的茶界,茶道牧者不是一个职称。它有点近乎“精神上的工作”,只有有心之人才会自然而然成为这项工作的志工。它通常由上述茶企的职工身兼,特别是行销人员较多可能兼任或转化为茶道牧者。换句话说,牧者是正当工作以外的额外之事。因为工作使然,他们长期在第一线直接面对喝茶者,直接将茶文化传播给消费者,他们面临问题、接受挑战的机率高(即消费者扮演信徒和羊的角色)。除此,茶企业的培训机构也是滋养茶道牧者的地方。

茶道牧者学习茶不会只等着公司的安排,他们竭尽所能从不同管道取得茶文化知识,比如业余时间研究泡茶的方法、自发自动阅读茶书、自费到茶园学习制茶等,他们将自己训练成一个有能力判断茶道是非的人。牧者说茶。不能单凭台风好、口才一流就可以。因为说茶的人,是自己先因茶而感动,消化成生命的一部分,再把信息传递。不是仗着有点学识地位。从书中搬些知识出来,在人前出风头。

茶知识与茶文化篇9

本文通过对茶文化的角度对茶艺教育的研究对象以及茶文化所涉及的内容进行分析,最后阐述了茶文化与茶艺教育之间的关系,试图为茶艺教育提供一种更有价值的理念与模式。

关键词:

茶文化;茶艺教育;结构体系

1茶文化教育概述

文化主要包括物质行为文化与精神心理文化。随着文化的发展进步,文化不再是一种单纯的形态,而是一套价值体系。茶文化正是这种文化背景下产生和发展起来的。茶文化作为人类历史发展的代表,以茶叶作为基础经历了几千年的发展演变,而且许多传统的饮茶习俗还保留至今,成为人类文明发展的宝贵财富。随着人类对茶文化研究的深入,茶文化也逐渐渗透到现代教育之中,成为一门专业化的教育课程。在关于茶文化研究中,如何组织更科学有效的茶文化体系,构建茶文化的应用领域,是当前教育领域面临的主要问题,也是茶文化发展的核心内容。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一些学者就呼吁应当将茶文化作为专门的学科进行研究,茶文化有独立的研究对象,有一定的研究内容,有标准的价值体系。茶艺是茶文化的主要组成内容,随着茶文化的不断发展进步,茶艺教育已经成为茶文化研究的代表内容。随着当前茶艺活动的日渐繁荣,对于茶艺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许多高校为了满足社会发展需要,于是开设了茶艺课程。茶艺课程所包含的内容十分丰富,但是茶文化仍是其前提和基础。

2茶文化教育的研究领域

茶艺教育作为茶文化的重要组成内容,目的是更全面地掌握茶文化知识,以满足茶艺活动的各种需求。对于茶文化的研究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来进行区分。由于茶文化的发展现状,如果要构建出一个统一完善的教育体系是不现实的,从不同的视角来看,可以构建不同的结构体系,使彼此之间相互补充完善。对于茶艺教育来说,无论是高等教育还是职业培训,所培养的是专业型人才,是在科学系统化的知识基础上能够满足社会需求,主要面向的是社会岗位,因此,只有以专业的茶文化知识作为支撑,茶艺人才的培养也要符合教育规律,要充分明确茶文化与其它学科之间的相关性,以适应时代的发展需求。

2.1茶艺专业的目的是满足社会需求

随着茶文化的发展演变,最先吸引人们关注的是饮茶的规范化和艺术化,即茶艺。茶艺不仅展现了茶活动的技术性,同时也更倾向于艺术性和思想性,茶艺被人们赋予了更多的审美特性和艺术形态,因此被称之为茶艺。茶艺的方式也十分丰富,无论是民俗生活还是普通饮茶活动都有茶艺的存在,人们在追求思想与精神的净化与升华时也有茶艺,在现代茶叶宣传推广中,茶艺也必不可少。如何推广更为科学的饮茶方式,以及如何在茶艺这种艺术形态中宣传树立茶品牌都成为当前茶文化的研究内容,茶艺是因社会需求而产生的岗位,茶艺也成为专业人才就业的领域。茶艺作为现代社会发展的需求之一,提供了专门的职业与人才,而在他们背后,则是与茶文化内涵密切相关的科学进步,如果没有茶文化的基础与支撑,茶艺是无法真正确立起地位的。

2.2茶艺专业课程的构成

无论是从社会需求来看,还是从茶艺的结构层面来看,茶艺所涉及的学科内容十分丰富,主要的课程知识结构包括以下几个系列。首先是茶叶学。茶叶学的课程主要可以分为茶叶种植、加工、茶综合利用茶健康等内容。学科主要侧重于茶的应用以及民族体质的提升作用。其次是经营学。主要是从经济管理的角度研究茶产业的发展经营,主要包括茶叶外贸业务、茶旅游等内容。再次是茶艺学,主要包括茶艺、茶具、茶道、茶俗等内容,是从社会学的角度对饮茶的形式、制度和技术等方面进行研究。最后是茶史学,主要包括茶文化发展史、茶文学、茶与哲学思想等内容,是从不同的角度学习饮茶文化及相关的文学艺术研究。

2.3茶艺内容的相关性

茶艺教育是具有茶文化特征的专业教育,教育内容与知识结构的研究对象相一致,二者不仅发挥着不同的作用,而且具有一定关联性。首先,茶叶学是茶艺教育中的基础内容,也是茶艺课程中的基础内容,主要研究对象是茶叶,只有以茶叶作为科学基础,才能使茶文化得到稳固的发展,茶艺教育才能经得起检验。茶叶也是茶艺教育中最具实物特征的文化代表。茶叶的研究是极具知识性与艺术性的学科。其次,茶史是茶艺课程的主干内容,研究对象是饮茶文化历史。由于中国茶文化博大精深,历史悠久,茶文化的研究包括了史学、文学以及哲学等综合内容,厚重丰富的茶文化内涵,进一步促进了茶文化艺术的繁荣发展,对社会经济发展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再次,茶艺学作为一门工具性学科,主要以茶的行为实践作为研究对象,因此具有极强的实践性和实用性。茶艺学是一门综合的实践学科,主要是以茶史为基础背景,利用茶叶这一实物,演绎出丰富而具有创造力的饮茶方式,同时对茶叶的生产经营、经济发展都有较积极的推动作用。茶艺是一门特殊的文化学科,也是体现茶文化的重要形式,从茶文化的角度进行分析研究,进一步丰富了茶文化的知识结构与表现形式。最后,茶经营学也是茶艺教育中的一项重要内容。研究对象是饮茶的经济法则。经济的发展与文化密切相关,学生在接受茶艺教育时,不仅要符合发展需求,更重要的是能够在未来的职业发展中获得专业的提升与肯定,并从职业发展中获得经济收入。茶艺教育具有极强的专业性和教养性,因此,将茶文化与茶经营学相融合,使茶文化能够在现代经济发展中激发出更鲜活的力量,才能有效促进茶艺的良性发展。

3茶文化在茶艺教育中的价值体现

茶文化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和审美价值,通过茶文化的渗透,茶艺教育能够与人类的本性更加协调,使人在真善美等方面获得更好的融合发展。茶文化的价值与茶艺目标价值是相一致的,这也使茶艺教育的意义更具典型性。

3.1真的价值

茶艺教育是一门实物教育,是以茶文化为基础,具有求真的价值体现。主要体现在几个方面:首先,是对客观物质的求真。茶文化是以茶叶为载体,通过对茶叶的质量鉴别、冲泡技术、品饮方法的学习和研究,对其内在的规律进行归纳总结,以获得其真的价值所在。茶文化的这一价值体现在茶艺教育中得到充分的体现。茶艺作为一种茶文化艺术形态,在教育实践中也要求学生要遵守物质求真的价值观,以获得更真实有效的科学规律,有助于对茶文化知识的学习与掌握。其次,是对健康的求真。茶不仅是人们生活中的主要饮品,更有益于人体健康,通过多项科学实验证明,茶叶中含有多种对人体有益的物质。茶的养生功能被不断的推崇,使茶成为世界上的健康饮品之一。最后,是对历史文化的求真。文化与历史是相互融合的,文化就是历史,历史也是文化,虽然历史不可重演,但可以通过茶文化延续历史,使茶文化的历史得以还原,从茶文化史中可以更真实地看到中国文化的精彩一面。

3.2善的价值

茶文化中有善的价值内涵,这也是儒家思想所倡导的至诚为德,尽性是善。在茶文化中,有尽茶之性和尽茶具之性,即再远大的理想也要通过实践而实现,而在实践过程中,要通过至诚来实成人与物的情感连接,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文化虽然是历史的还原与再现,但始终离不开现代人的思想与感觉,茶文化有深厚的茶德精神,从特性到人性,最终体现了天人合一的价值,这也是善的价值最形象的体现。茶文化不仅是文化的体现,也是人们价值观的体现。只有满足人们的生活习惯和饮茶习俗,才能与人们的生活意义相符合。同时,通过专业化的茶艺形态,能够促进人们的完善生活,体现人们的价值观,在继承了历史文化价值的同时更明确了生活的信念,使人们的生活理想超越了生活的人文意义。茶艺教育既营造了一种独特的茶文化氛围,同时也为社会生活的平和高雅塑造了文化榜样。

3.3美的价值

美是人类的天性,是一种修身养性的体现,是人类对自由的想象与追求。茶艺中展现出的独特艺术魅力正是茶艺之美的体现。茶艺之美是形式与内容美的统一,展示茶艺形式的同时也体现出其内在美。茶艺的形式美主要是由茶、水、器、环境的组成,茶艺的内在美实质上是泡茶的意境之美,茶艺活动体现了一种人与茶相融的意境之美,是最接近生活的艺术表现。茶艺之美主要包括外在美与内在美。外在美主要体现在茶叶、茶具、茶环境、茶技艺之美。内在美是指茶体现出的人格之美,以儒家思想为基础,以提升茶艺的修身养性之乐,实现人与茶的和谐。通过茶艺教育,能够培养学生丰富的人生情感,情顺万物、对应自然等思想情感。茶文化体现了怡情养性的和谐之美,茶文化的美是规范的美,是高洁的美,是自然的修养,是对于人生的无限憧憬与热爱。

4结束语

茶文化是中华文明与智慧的结晶,是人们在几千年历史文化发展中形成的独特艺术形态。以茶文化为基础和支撑,为茶艺教育提供了鲜活的样本,使茶艺的外在形式和内在思想之美得以体现,对于学生专业技能与人文素养的培养有着积极的影响力和价值。

参考文献:

[1]王玲.关于中国茶文化学的科学构建及有关理论的若干问题[A].茶文化丛书编辑委员会.茶文化论[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1991.17-29.

[2]庄晚芳,王家斌.研究茶文化,振兴茶业,促进物质和精神文明建设[A].茶文化丛书编辑委员会.茶文化论[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1991.30-34.

[3]胡塞尔.欧洲科学的危机与超越论的现象学[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1.125-226.

[4]冯友兰.中国哲学简史[M].北京:新世界出版社,2004.298-300.

[5]朱红缨.以茶文化促进茶产业品牌经济发展[J].浙江树人大学学报,2003(4):18-24.

茶知识与茶文化篇10

关键词:茶叶视阈;高校学前教育专业;课程建设;思考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学前教育事业已得到国家与社会的重视,社会需求也越来越广泛,因此作为幼儿园教师的主要培养基地———高校,必须将高质量的幼儿教师人才培养作为首要目标。2012年教育部明了《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以下简称《专业标准》)提出了幼儿园教师培养的基本要求与目标,学前教育专业课程设置要求等成为了现阶段幼儿园教师培养的重要依据。但当前不少高校学前教育专业并未严格按照《专业标准》的指导要求组织课程教学,导致存在专业课程内容重叠、公共基础课程设置不科学、艺术类课程不完善等等问题。开设茶文化公共课,以及茶艺表演必修课,构建合理的课程体系,旨在培养高质量的幼儿教师队伍,促进我国学前教育事业的可持续发展,同时也为传承、发展民族文化传统贡献力量。

1高校学前教育专业课程建设存在的问题

1.1专业课程内容重叠

针对高校学前教育专业课程内容重叠问题,针对学者已经做过详细调查研究,2014年俞裕芝等人对新进幼儿教师工作适应性调查中显示:学前教育专业知识内容较为混乱,整体呈现出弱分类和弱框架现象。弱分类是指专业课程之间知识的重合度高,弱框架是指老师决定授课内容,这一现象使得课程内容和课程本应传递的知识存在很大的差异。[1]学者们的研究是一方面,另一方面我们从学前教育专业书中也可以看出课程知识之间存在重叠的现象,《学前心理学》《学前教育学》以及《幼儿园游戏》有相同也有不同的地方,如果不重视各专业知识的整合,高度关联的知识内容将不利于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知识体系的形成与完善,势必会影响新教师,在授课中很难将自己的知识与实践相结合。[2]理论与实践的脱节,对于刚入职的幼儿教师而言,这样现象容易影响其对工作的适应性以及能力的发展,只能照本宣科,照葫芦画瓢,不利于幼儿思维能力的发展。

1.2公共基础课程设置不科学

我国高校公共基础课程都是由教务处统一安排设置,本科、专科院校基本上会开设思政类、计算机、大学英语、大学语文、军事理论与训练等公共课程,明显缺少人文社科类、自然科学类的课程,而教育部《专业标准》明确提出幼师要具备一定的“通识性知识,”这就要求幼师要了解、掌握一定的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知识,才能在教学中不至于照本宣科,积极地发挥能动性增加课程的知识容量。[3]自然科学是研究自然界与人各种现象的学科,观察与逻辑推理是自然科学基础,幼儿具备自然科学知识可以指导幼儿开展探究活动,激发幼儿的科学意识与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开拓幼儿视野。人文科学知识是研究社会现象与发展的一门学科,其涉及文艺学、哲学、宗教学等等,具备一定基础的人文科学知识的教师可以帮助幼儿全面发展思维能力,丰富幼儿的情感,培养幼儿爱学习的习惯。

1.3艺术类课程设置仍需改进

艺术类课程是学前教育专业必修课程,其中包括音乐、舞蹈、美术、钢琴、视唱练耳等等,较为系统地即从理论层面到技巧层面学习这些艺术课程,不但能提升艺术技法,而且也突出了学生内在艺术修养与人文底蕴的培养。但当前高校艺术类课程教师绝大多数是艺术院校的兼职教师,这些教师教学中普遍存在重技法轻人文素养的倾向。音乐、舞蹈等技法类的学习固然重要,但艺术所蕴藏情感、人文精神关乎教师道德修养以及思想自由的精神、独立的人格,以及正确的审美价值观,是感悟美、鉴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4]这些能力的缺失对于一个幼儿园教师来说是一个致命的不足。针对上述分析高校学前教育课程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笔者认为可以尝试将茶文化融入高校学前教育课程中,理由有二,一是茶文化是一种综合性文化,既涉及人文社会科学内容如茶文化产生、发生以及内容,茶道精神发展等等,又涉及自然科学领域的知识,茶叶生产、制作等等,拓宽教师的知识视野;二是茶文化与音乐、舞蹈、美术等等其他艺术门类相融合,既具有茶文化本身博大精深的内涵意蕴,又蕴藏着各艺术门类自身的审美趣味,培养教师的审美观。

2茶叶视阈下探索高校学前教育专业课程建设

近些年,茶文化在社会大众生活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无论是城市茶馆还是乡村茶文化产业旅游都为大众提供悠闲、娱乐、释放压力、放松心灵的场所。不少学者也在积极倡导将茶文化融入学前教育、小学教育中,一方面在于通过茶文化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另一方面也是传承、发展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方式。本文重点在于谈论如何茶文化视角从构建高校学前教育专业课程,解决当前学前教育课程存在的主要问题。

2.1开设茶文化相关内容的公共课

我国是种茶大国,几千年年来的种茶历史不仅养育了一方村民,培育闻名于全世界的茶叶品牌,而且孕育出中华民族文化之瑰宝———茶文化,一种综合性的文化类型,在儒道释三家哲学思想的相互影响、相互融合之中,形成博大精深、千姿百态的文化形态。可以说,茶文化包含雅俗共赏的文化意境,“琴棋书画诗酒茶”成为历代文人雅士附庸风雅的人生乐趣,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亦是寻常百姓生活中必不可少的日常用品之一。那么如何开设公开课呢?笔者认为应该分层次进行授课,一方面以茶文化内容介绍为重点,即一种通识性的知识介绍,旨在让学生们了解茶文化基础知识;另一方面以茶道、茶艺为重点,这一方面可以适当地结合学前教育的艺术类课程进行展开,其实如有可能,这一方面可以拓展成为学前教育的必修课之一。关于茶文化通识性知识的学习,囊括了与茶相关的所有内容的发展形态,如茶叶、茶馆、茶文化等发展史,茶道、茶艺、茶礼俗、茶诗歌、茶舞蹈等内容的介绍[5]。其实,笔者一直认为不仅仅是学前教育专业应考虑开设茶文化方面的公共课,国家教育部应该将茶文化课程与大学英语、计算机、政治等一起纳入必修公共课之行列,或者融合到大学语文教材,这是退而求其次的做法。因此,茶文化包含着道家淡泊、宁静、与自然和谐统一的自然朴素精神追求,表达了道家“朴素而天人莫能与之争美”、“贵天法真”的审美理想,也蕴藏着儒家中和之美的思想内涵与佛教内省顿悟、净化心灵的修身养性之道,这些思想对于有利于抵制享乐主义、拜金主义对大学生精神的腐蚀,提升大学生的思想道德与人文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