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金名言十篇

时间:2023-03-17 15:43:42

霍金名言

霍金名言篇1

最能描写霍金坚韧不拔的一句名言为:当你面临着夭折的可能性,你就会意识到,生命是宝贵的,你有大量的事情要做。

斯蒂芬威廉霍金:生于1942年1月8日,死于2018年3月14日。英国著名物理学家和宇宙学家。肌肉萎缩性侧索硬化症患者,全身瘫痪,不能发音。霍金的主要研究领域是宇宙论和黑洞,证明了广义相对论的奇性定理和黑洞面积定理,提出了黑洞蒸发现象和无边界的霍金宇宙模型,在统一20世纪物理学的两大基础理论,爱因斯坦创立的相对论和普朗克创立的量子力学方面走出了重要一步。

霍金是继牛顿和爱因斯坦之后最杰出的物理学家之一,被世人誉为宇宙之王。2017年4月,霍金接受采访表示,他比以前更加坚定地认为人类应该在2117年之前离开地球。

2018年3月14日,斯蒂芬霍金去世,享年76岁,他的骨灰被安放在伦敦的威斯敏斯特教堂内,与牛顿和达尔文为邻。

(来源:文章屋网 )

霍金名言篇2

一、 传记影片及《万物理论》

所谓传记影片,是结合知名人物生平所取得的成就与日常生活而拍摄的人物传记。影片的故事情节与内容皆来源于现实生活,同时,为了更赋予人物传奇色彩,通常还会在影片中添加一些虚构的内容。在20世纪80年代后,知名人物生平的传记影片受到了人们的广泛喜爱。而这些传记影片中的主人翁大多都具有不平凡的传奇人生与举世瞩目的成就,导演将这些伟人的成就通过影视作品的方式呈现出来,使得名人人物更具艺术特色。

影片《万物理论》改编自斯蒂芬q霍金第一个妻子简q王尔德的回忆录。该部影片主要讲述的是伟人霍金的情感故事。在人生的21岁时,他经历了巨大的转折点。踌躇满志的霍金遇上了今生挚爱简,也正是21岁时他被检验出患有肌萎缩侧索硬化症。在往后的20年里,深爱着他的简不离不弃地照顾着他。虽然他的身体已经禁锢在了轮椅上,但是他的思想却翱翔在广阔的宇宙世界里。该部影视作品没有赋予霍金过多革新意愿,但是确是当代西方美学上不可多得的经典之作。

二、 传记影片《万物理论》的情感营造

(一)以内窥的形式营造情感视野

对于大多数的观众来说,名人的实际生活更令他们好奇。影片《万物理论》不是对霍金所取得的科研成就进行简单介绍,而是通过现实生活细节与个人情感来表现这个人物的特征与成就。但是这并不代表着该部影片没有深入的研究价值。在影片中,当乔纳森来到霍金家做客时,简采用了土豆与豌豆的比喻向乔纳森介绍了霍金的科学研究,正是土豆与豌豆的比喻将全影片的情感贯穿起来。在影片的开端,即以霍金与简的相遇进行展开,从两者相遇就暗示了他们各自来自的世界不同。文科生的简比较少接触理科生。她对于没有,“有智慧无神论者”的理科生霍金充满了好奇,霍金也被专业是中世纪诗歌的简所吸引。他们两人由衷对对方身上的神秘感充满了好奇。[1]霍金理性,简感性,简非常喜欢跳舞,而霍金却不愿意跳舞但是会使她满足,他们两人性格截然不同。之后,经医学诊断霍金患有肌萎缩侧索硬化症,无法言喻的爱情使得他们最终结合在一起。影片前面讲述了各种受到异性吸引的情节故事是为后续两人的婚姻做铺垫。霍金与简结合后,他的人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学术上,他的研究成就逐渐被世人认可,在生活中,他的病情却逐渐恶劣,难以正常喝水、吃饭、说话。简不仅要照顾身患疾病的丈夫,还要照顾年幼的孩子,这让她将自己的生活都奉献给了丈夫和孩子,过早的失去属于自己的人生。霍金受到疾病的折磨难以表达对简的爱意,更无法拥抱爱人,这使得他感到无限的焦虑与烦恼,两人的痛苦与日俱增,而三个孩子的成长弥补了他们两人在生活上与精神上的空缺。

电影的前半部分大幅度地表现了霍金与简的爱情故事,但是在现实生活中霍金与简已经离婚,影片中亦是。该部影视作品中着重强调了爱的力量,但是无论是多伟大的爱,也难以承受命运的折磨。健康正常的人的婚姻都会存在着琐碎的小事,更何况是患有严重疾病的霍金。如果霍金没有受到疾病的折磨,那么即使不能成为举世瞩目的宇宙学家,他肯定也能肩负起丈夫保护妻儿的责任。一开始,霍金与简两人的感情就不被看好,霍金的父亲说,他们两人的感情始终是溃败的。而实际上,他们两人败给的是命运。当他的研究受到认可时,女王授勋于他,而他们在家中的院子里看着幸福嬉闹的孩子,平淡的生活与女王授勋的轰烈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而霍金说:“看我们做的这些。”主人公埃迪将霍金幸福的神情与心理表现得极其到位。霍金因此想与命运达成和解,同时也是向长久陪伴着他的简和解。

(二)以家庭叙事形式营造温馨情感

对于人们来说,只有家庭才是真正释放真性情与人性的地方。无论是谁,都有着属于自己别样的家庭。影片《万物理论》没有深入探讨霍金生平的研究成就和实验成就,而是通过他现实的生活行为与活动展现他的德性。对于所有的观影者来说,他们从家庭生活的这个大环境里寻找到了自身的影子,从而在影片中得到了感情上的共鸣。无论是哪一个个体,都充当着家庭中的个体角色。在自家的院子里,被疾病折磨的霍金不得不坐在轮椅上,但是此时的他看着院子里欢乐雀跃的孩子,让他感到了真正的幸福,他那幸福的微笑令所有观者为之动容。而无私照顾丈夫与关爱孩子的简令所有妻子与母亲深感共鸣,令孩子深刻地感受到了父爱如山、母爱似海。

影片中的家庭这个环境将人物的性格特征表现的极致到位。在影片里,展示的不是不入凡俗的伟大科学家,而是一位在妻子爱的力量鼓舞下与疾病顽强拼搏,攀登科学研究高峰的科学巨匠。[2]影片中将他自卑、胆怯、嫉妒的情感展现出来,让观者感受到他真实的生活与情感。该部影片通过霍金的真实生活与情感将人物真实再现,实现了低碳艺术的基本需求。通过霍金真实的家庭生活使得荧幕前的观影者产生极大的共鸣,感情上得到了进一步的升华。采用家庭空间再现人物的情感与生活,从而展现了一部经典的人物传记低碳影片。所谓的低碳艺术在于塑造人物的低碳情感与心灵,从而再现真实的艺术人生,引发了观众的情感共鸣,陶冶了观影者的情操,是一部具有深刻意义的影视作品。

三、 传记影片《万物理论》的叙事艺术

(一)叙事风格

《万物理论》采用了丰富的叙事语言展现了极富特色的影视作品。影片中的景深、景别,摄像机的摆动、画面的灯光色彩等都极富独特的艺术风格。影片的风格为影片的叙事语言服务,不同的影片有着各异的影视风格。《万物理论》放映后,著名影评家巴赞评价到,《万物理论》重视摄像机的方位、画面的灯光色彩、景色的布置、演员演技等,使得影片《万物理论》具备着独特的影响风格。

影片中,两人的单镜头影像频繁出现,使得两人形成显著的对比或平衡。著名导演林年同曾经说过,将互相矛盾的两者置于同一个构图上,能够有效的集中矛盾与激化矛盾。霍金经受疾病的折磨已经难以正常生活,其妻子把轮椅给霍金坐着时,两人同时出现的画面表现了某种矛盾。身受疾病不能吃饭、喝水的霍金与长桌对面端庄挺拔的简形成了鲜明的对比,采用这种对比方式能够让观者深刻的感受到病者饱受疾病的折磨与伤害,并从内心深处泛起霍金的敬佩与同情之情,通过对比的方式使得观影者更加感动,在家庭的环境渲染下也深感共鸣。

(二)叙事时空转换

个体电影有着独特的表现形式 ,分析电影的叙事结构一般采用传统的叙事学观念。当霍金通过人生经历诠释了宇宙时空里的问题,影片导演灵活地运用了时空将影片的精髓展现得淋漓尽致,对于影片的构建来说,时空是非常重要的。这种空间所代表的是剧情展开的空间,也就是说是影片中环境空间。

影片《万物空间》中,重点强调了霍金对时间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从而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起初,霍金认为时间应当是有着起源的,而最后他将自己的一个又一个论证,从而形成一个代表着科学研究的环形。当众人认可霍金的成就时,在接受英国女王授勋前,霍金与妻儿在家中转圈,这也表达了他一生的成就是通过科学环形造型的研究而获得的。[3]而这个片段是导演衡量真理的重要标志。霍金受到疾病的无尽折磨,身上的所有肌肉都不能受到掌控,主人公埃迪将霍金饱受疾病折磨演绎得极致真切,使得霍金的人物形象生动、饱满且深刻。主演埃迪通过细微的神情再现了真实的霍金。例如,在火车上当霍金在思考宇宙问题时,他往咖啡中倒入牛奶,使得牛奶在咖啡杯中尽情地旋转,此时霍金将牛奶与咖啡的混合物扩大视为广袤的宇宙。该部影片非常重视镜头的剪辑,并且极少使用离轴镜头,从而使得人物和事件显得更加流畅。霍金通过了长时间的研究与分析,最终收获了科学研究成果,从而受到了全世界的关注。

对制作经典的电影而言,空间无疑是影片构建中重要内容,该部影片中霍金对时间的深入研究与空间是分不开的,当霍金在传递有关宇宙中的知识时运用了空间进行了讲述。影片导演通过独特的摄影技术表现出人物的性格特征。霍金虽然身患疾病,但顽强的意志与不屈的奋斗精神最终促使他在科学宇宙研究中取得巨大的成就。该部影片讲述了简和霍金的爱情故事,简在霍金疾病缠身时积极鼓励他,在爱的力量下使得他勇敢的面对生命给他的挑战。

结语

影片《万物理论》是一部制作精良的名人传记经典作品,获得了奥斯卡影片提名,同时也是一部非常难得的低碳艺术作品。这部影片改变传统名人传记的叙事形式,重点讲述了科学家霍金的现实家庭生活,采用全新的方式将霍金不平凡的一生演绎得淋漓尽致。与其他流行性的影视作品相比较,该部影片专注名人的真实的生活,通过细腻的人物刻画与情感营造,使得该部影片成为奥斯卡艺术的经典之作。

参考文献:

[1]张宁.《万物理论》与《模仿游戏》之比较分析[J].电影评介,2015(15):132-134.

霍金名言篇3

霍去病的名言

顾方略何如耳,不至学古兵法。

匈奴不灭,无以家为也。

横刀立马扫匈奴,不到雁门势不休。

我欲乘风两万里,直上琼瑶与天仇。

霍去病说过的话

过去已如地上燃烧殆尽的篝火,只剩乌黑的灰烬,可若想立即把灰烬扫去,又会一不小心就烫到手,不过总会有冷却的一天。 ——桐华 《大漠谣》

2、 你问过我,那一地纠缠不休的藤蔓可象人生?我在想,人生也许真的象金银花藤,但不是纠缠不休。花开花落,金银相逢间,偶遇和别离,直面和转身,缘聚和缘散,一藤花演绎着人生的悲欢聚合。 ——桐华 《大漠谣》

3、 忘川犹在 时光之外的云山之彼 晓雾弄尘 曼珠沙华为我作舟楫 回溯回溯 我得以逆着时间的洪荒 奔赴 立马点兵,漫尽黄沙之巅 匹马踏敌营的英姿 隽永成猎猎疏狂 血染朔漠,漫看苍鹰北旋 潋滟 成熠熠倔强 终是拆骨成诗, 妖冶而绽 那凌乱的厮杀不为 屠戮 只为我巍巍大汉 威临 天下 《拆骨成诗——记霍去 病》

4、 出身仕汉羽林郎,初随骠骑战渔阳。 孰知不向边庭苦,纵死犹闻侠骨香。 ——王维 《少年行四首》

5、 新丰美酒斗十千,咸阳游侠多少年。 相逢意气为君饮,系马高楼垂柳边。 ——王维 《少年行四首》

6、 紫阁连终南,青冥天倪色。 凭崖望咸阳,宫阙罗北极。 万井惊画出,九衢如弦直。 渭水清银河,横天流不息。 朝野盛文物,衣冠何翕赩。 厩马散连山,军容威绝域。 伊皋运元化,卫霍输筋力。 歌钟乐未休,荣去老还逼。 圆光过满 缺,太阳移中昃。 不散 东海金,何争西辉 匿。 无作 牛山悲,恻怆泪沾臆。 ——李白 《杂曲歌辞·君子有所思行》

7、 居延城外猎天骄,白草连天野火烧。 暮云空碛时驱马,秋日平原好射雕。 护羌校尉朝乘障,破虏将军夜渡辽。 玉靶角弓珠勒马,汉家将赐霍嫖姚。 ——王维 《横吹曲辞·出塞》

8、 塞虏乘秋下,天兵出汉家。 将军分虎竹,战士卧龙沙。 边月随弓影,胡霜拂剑花。 玉关殊未入,少妇莫长嗟。 ——李白 《塞下曲六首》

9、 白马黄金塞,云砂绕梦思 。 那堪愁苦节,远忆边城儿。 萤飞秋窗满,月度霜闺迟。 摧残梧桐叶,萧飒沙棠枝。 无时独不见,流泪空自知。 ——李白 《塞下曲六首》

10、 骏马似风飙,鸣鞭出渭桥。 弯弓辞汉月,插羽破天骄。 阵解星芒尽,营空海雾消。 功成画麟阁,独有霍嫖姚 。 ——李白 《塞下曲六首》

11、 天兵下北荒,胡马欲南饮。 横戈从百战,直为衔恩甚。 握雪海上餐,拂沙陇头寝 。 何当破月氏,然后方高枕。 ——李白 《塞下曲六首》

12、 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 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 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 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 ——李白 《塞下曲六首》

霍去病的主要事迹

1)甥舅关系

霍去病与舅舅卫青的关系亲厚,两人虽然战功显赫,但从不结党,更不养士(门客),苏建曾经劝告卫青养士以得到好名声,卫青认为养士会让天子忌讳,而且作为臣子只需要奉法遵职就可以了,何必为求得好名声去养士呢?而霍去病也跟卫青抱有同一种看法 。从霍去病请立三子封王的上疏也可以看出与卫青维护太子刘据的一致立场。

2)冒死进谏

元狩六年(公元前117年),霍去病上疏请武帝封皇子刘闳、刘旦、刘胥三人为诸侯王,诸侯王必须“就国”(即去封地居住而不能留在长安)。大司马臣霍去病冒死再拜上疏汉武帝:“承蒙陛下错爱,使我霍去病能在军中供职。本应专心思考边防事务,即使战死荒野也无法报答陛下,居然敢考虑他事来打扰陛下。我这样做,实在是因为看到陛下为天下事忧劳,因哀怜百姓忘了自己,减少了食膳音乐,裁减了郎员。皇子们赖天保佑,长大成人,已能行趋拜之礼,但至今未封号位设师傅官,陛下谦恭礼让,不怜悯骨肉之情,群臣私下都希望早日予以封号,但不敢越职进奏。我不胜犬马之心,昌死建言,希望陛下命有司,趁盛夏吉日早定皇子之位。希望陛下鉴察。霍去病冒死再拜进奏皇帝陛下。”三月乙亥日,御史臣霍光兼尚书令上奏未央宫。汉武帝下诏道:“下交御史办理。”

3)忠孝两全

霍去病生为奴子,长于绮罗,却从来不曾沉溺于富贵豪华,他将国家安危和建功立业放在一切之前。汉武帝曾经为霍去病修建过一座豪华的府第,霍去病却断然拒绝,说:“匈奴未灭,何以家为?”

霍去病是霍仲孺的私生子。其父未曾尽过一天当父亲的责任,但霍去病长大后,知道了父亲的事,有次任骠骑将军出征时顺道到了平阳(今山西临汾),霍去病便命下属将霍仲孺请到休息的旅舍,跪拜道:“去病早先不知道自己是大人(大人:汉唐时指父亲)之子。”霍仲孺愧不敢应,匍匐叩头说:“老臣得托将军,此天力也。”随后,霍去病为霍仲孺置办田宅奴婢,并在领军归来后将同父异母的弟弟霍光带到长安栽培成材。

4)射杀李敢

漠北大战时,李敢曾随霍去病出战匈奴。元狩五年(公元前118年),李敢因私怨刺伤大将军卫青。西汉刺杀全军最高统帅是灭族死罪,虽被卫青压下,但没过多久(居无何),霍去病为亲复仇,在甘泉宫的射猎中射杀了李敢。

成就

骑兵的建设与使用。武帝时期,是中国军制史上由车骑并用向以骑兵为作战主体这一重大转折得以完成的重要阶段。大规模使用骑兵集团,快速机动,长途奔袭,是汉军前期战胜匈奴的主要原因之一。汉代骑兵的发展大致可以汉武帝为界划分阶段,此前是骑兵与车兵并重,此后则由骑兵完全取代车兵,进而成为汉代军队的主力兵种。

是突袭作战战术的运用。霍去病的作战方略可以说是对汉军战术观念的革新。他的作战可谓是迂回纵深,穿插包围,以最快的速度完成迂回穿插,对匈奴实行合围,从最薄弱的环节入手对其实行毁灭性打击。

在漠北之战中,霍部带着的倾一国之力准备的物资舍弃不用,反常地取食于敌(仅此一次),就是在漠北想办法补充军需物资。客观上最大程度的打击了匈奴的生产能力。同时也可以解决汉朝国力不足以支持对匈奴作战的问题。

霍去病任用匈奴裔武人。包括取食于敌,千里奇袭都可能与这些匈奴裔武人有关。

看了霍去病的名言事迹还会看:

1.霍去病的名言事迹

2.百家讲坛:关于霍去病的爱国故事

3.霍去病的简介及故事

霍金名言篇4

和世界上很多知名作家一样,莫言聪明地将自己讲述的故事放在了一个地点,那里就是他们口中的“故乡”。

大江健三郎想看的,正是这样一个地方。2月11日大年三十,他没有入住早已安排好的当地最高档的招待所,坚持到莫言的家里吃饺子过除夕,然后睡在了土炕上。

1994年,大江健三郎在诺贝尔文学奖获奖演说上提到了莫言的名字,当时,他并没有见过莫言,二人只是神交。

1999年,莫言在京都大学做了题为《我变成了小说的奴隶》的演讲,提到他在阅读日本作家川端康成的《雪国》时,豁然开朗,来不及读完就抓笔写下:“高密东北乡原产白色温顺的大狗,绵延数代之后,很难再见一匹纯种。”这是他在作品中第一次提到“高密东北乡”这个概念,这篇小说的名字就叫做《白狗秋千架》。仿佛冥冥中自有天意,若干年后,这部作品被改编成电影《暖》,在东京电影节拿下最佳影片大奖。

在最寒冷的时候选择了莫言

在北京西三环一间不大的办公室里,董凡在报纸上看到了大江健三郎同莫言一起过年的新闻,觉得自己苦苦的寻觅终于有了结果。

当时,他的金海方舟公司正在筹拍一部电影,他已经看了不少中国著名作家的小说,包括贾平凹、余华、迟子建和苏童。但始终没有找到最合适的蓝本。莫言这个名字成了他的最佳选择。

过去的2002年,中国电影界处在最黑暗的低谷,但又通过张艺谋的《英雄》第一次看到了中国式大片的曙光。那一年中国大陆全年票房收入仅有9.5亿元人民币,甚至仅仅为1989年票房收入的1/3。当时,即便最乐观的人也不敢预测中国电影票房会突破百亿,成为世界第二。但回顾当时的情景,董凡对《世界博览》记者表示,他觉得中国的电影是被低估的,因此,他当时坚信,优秀的中国电影依然有生存空间。

带给他信心的,是霍建起导演的小成本影片《那山,那人,那狗》在日本创造的票房神话。2001年4月开始,这部电影在日本知名的艺术院线——岩波影院公映。岩波影院坐落在日本著名的旧书店一条街神保町,是日本最著名的专门播放艺术电影的影院。该影院每年只播放四部电影,选片标准可谓精益求精。“这个电影院从不放好莱坞大片,但会上映包括伊朗、印度、一些欧洲小国拍摄的艺术电影,”董凡的合作者,旅日影视人李珍对本刊介绍说。最终,这部成本210万,在国内一个拷贝也没卖出去的电影在日本收获5亿日元票房,约合3000万元人民币,这个票房收入如果放在中国,可以排在当年国内票房榜前十位。

这坚定了董凡和李珍投资制作电影的决心。金海方舟公司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就一直从事版权贸易工作,简单点说,就是向国内引进日本的动画片、电影和电视剧,同时把中国的影视作品引入日本。“90年代是版权贸易的黄金期,那时没有指标,可以随便引进,”董凡回忆道,像《足球小子》、《樱桃小丸子》都是公司那时引进中国的,那也是日本动画在中国的黄金时代,几乎每家省级电视台都会在傍晚的黄金时段播放引进的日本动画片。但2001年,因为时任日本首相的小泉纯一郎参拜靖国神社的原因,中日关系遇到波折,日本影视作品也受到牵连,在国内开始受限,2003年,广电总局下达命令,“黄金时段一律禁播日本动画”,日本动漫与日本版权贸易的黄金时代同时走向了终结。

因此,董凡和李珍才将这部电影看得如此重要。这是公司投资拍摄的第一部电影,他们希望找到最合适的导演,做好的故事,最好的演员。找到了莫言,他们就找到了这个“最好的故事”。

从《白狗秋千架》到《暖》

导演实际上早已有了最佳人选,那就是因《那山,那人,那狗》在日本声名大噪的霍建起。

初见霍建起,记者觉得他的气质同之前采访过的所有导演都不一样。采访过程中,他一直平和、内敛,语速不快,即便谈到获得各种奖项的代表作时,他也没有表现出一点点的自傲,他在介绍作品时,最愿意讲的是电影表现出来的情感和人文要素。怪不得《看电影》杂志称他为导演圈中第一个“正常人”。

旅居日本的李珍非常喜欢《那山,那人,那狗》这部电影,就通过董凡联系霍建起,表达了合作的意愿。“我和霍建起第一次见面是在戛纳电影节,当时很高兴地谈起合作,”李珍回忆道,“因为他在日本的名气,投资方也很乐意,当时谈得很顺利。”

有了导演,下一步就是选择剧本。霍建起非常善于拍摄文学作品改编的电影,他几乎所有的电影都改编自知名作家的作品,例如根据方方小说改编的《蓝色爱情》,池莉小说改编的《生活秀》,彭见明小说改编的《那山,那人,那狗》等。“方方是很有才华的作家,池莉作品中的生活质感非常吸引人,彭见明小说中能读书湖南山区雾气腾腾的感觉,”霍建起对记者说:“莫言小说的那种氛围、那种感觉也是独一无二的。”

在莫言众多的长篇、短片小说中,几位主创最终一致选择了《白狗秋千架》。“当时一位朋友送了我三本莫言的小说集,其中就有这部作品,刚好电影的制作方也拿着这篇小说找到我,”霍建起回忆道,“选择它,是因为这部作品对我有感染力。”董凡曾留学日本,同莫言访问日本时的翻译——旅日作家毛丹青是好朋友,毛丹青也大力推荐这篇短篇小说,他一看就觉得特别适合拍成电影:“一是电影人物关系不需要太复杂,二是结尾太震撼了。”

“那是一个短篇小说,还不足以撑成一部电影,再创做的时候还需要加入一些东西,”霍建起一向认为,把文学作品改编成电影不能照搬,要对原作加以诠释,“原封不动照搬的作品不会成功”。但剧本改写好后,却意外地没有通过审批,这成为电影筹拍以来遇到的第一个波折。几经沟通后,董凡、霍建起以及编剧苏小卫决定去拜访莫言,寻求建议。

聪明的作家不会插手编剧

莫言的一系列作品都是围绕高密展开的,他的文学故乡是东北乡,他的根在那里,其他时候,他也会住在北京平安大街一个普通的大院里。在他家附近的饭馆,莫言同霍建起、苏小卫和董凡边吃饭边聊如何进一步改编。

董凡、霍建起和李珍不约而同地对记者表示,莫言是个聪明的作家,也是个开明大度的人。“我觉得因为他比较早就接触到电影改编,知道电影是怎么回事,”霍建起说。早在1988年,莫言就亲自参与了电影《红高粱》的剧本改编,此前,他已有三部小说先后被改编成电影。“小说是我儿子,电影是我孙子,”莫言说,“小说改编成电影就和原作没什么关系了。”他鼓励编剧苏小卫可以放心大胆地改编,“就是把高粱地改成甘蔗林都没问题。”

十年后的今天,苏小卫已经成为中国电影史上获得华表奖次数最多的编剧,《唐山大地震》便出自她的手笔。更多时候,她愿意隐藏在幕后,用“思芜”、“秋实”等笔名创作,一方面是因为她自诩为“业余编剧”,另有本职工作,另一方面,因为她还是霍建起的妻子,不想让别人觉得二人的合作是开“夫妻店”。

莫言不但鼓励他们大胆改编,还提出了许多具体的修改建议。比如小说的故事发生在山东,莫言、霍建起和制片人董凡都是北方人,但最终电影拍摄地却放在了南方的江西婺源,也就是古时候的徽州。莫言说《白狗秋千架》这部小说要表现的是“游子还乡”的情感冲突,主人公并非《红高粱》当中的农民,而是通过高考走出大山,在北京安家立业的教师,霍建起也觉得,中国的知识分子都有一种衣锦还乡的情结,老一辈文人,像沈从文和胡适等,都是从小地方求学到了大城市,然后用一辈子的时间来缅怀故土。于是他就想,是否可以将故事的背景放在胡适的故乡徽州。

然后就是女主人公“暖”的人物设置。原作中,暖从秋千架上跌下来,瞎了一只眼睛,莫言这样写:“右边没有眼,没有泪,深深凹进去的眼眶里,载着一排乱纷纷的黑睫毛。”诗人萧开愚对记者说,莫言是中国第一批把丑和肮脏直露露地写进作品的作家之一,在他们之前,中国的主流文学作品中只有美,因而莫言的作品被西方文学界称为“残酷叙事”。

但对导演来说,主角的形象很重要,最起码不能让人看了心生抵触。霍建起是个非常善于展现“美”的导演,他的电影中没有坏人,没有黑白分明的善与恶,很多演员在他的镜头中展现出自己最有魅力的一面,成为影帝影后。出于这些考虑,他和苏小卫将暖改成摔断了腿。“你不觉得这样改其实更残酷吗?”霍建起反问记者,“如果她真破了相,变得很丑,观众会觉得她的境遇没什么值得同情的。而看到她依然保留着美丽的样貌,再对比她的处境,这才会显出命运的残酷来,男主人公也会更觉遗憾。”

另外,原著中暖的三个孪生哑巴儿子,被改成只有一个女儿,而且乖巧,会讲话。另一个重要的改动,就是加大了小说中暖的丈夫——哑巴的戏份。原著中,他到最后才出现,而在电影中,他少年时代就与暖和男主人公井河相识。霍建起认为这样增加了电影的戏剧冲突:“爱人过去的好朋友突然出现在你的家里,你知道他们过去曾经相爱过,就会有这样那样的小心情。”电影中,暖和井河仗着哑巴听不见,当着他的面大谈过去,井河毫不顾忌地说“我还以为你能找个更好的”,而哑巴近在咫尺却不知二人在说什么,这样的喜剧冲突只能通过电影这种形式来表现。

改动最大的是电影的结尾。原著中,暖扑倒了一片高粱,想和井河生一个会说话的孩子;电影中,哑巴把女儿和暖推到井河身边,让昔日的情敌把自己最爱的两个人带到城市里去。

影片拍摄完成后,霍建起请莫言看影片时,偷偷观察着莫言的表现。当暖的女儿出现的时候,莫言开始坐卧不安,慢慢地,手就摸到了自己的脸上。影片结束,霍建起问他怎么了,莫言说:“我要赶在灯亮之前把眼泪擦干。”

霍建起这才放下了心,知道自己的改编是成功的。

意外的成功

影片最大的改动,是没有采用小说名《白狗秋千架》,而以女主人公的名字《暖》为名。尽管制片方是一家做日本影视作品引进的文化公司,导演倍受日本观众喜爱,原著故事也来自于莫言这位被日本主流文学界认可和推崇的作家,但影片的几位打造者都对记者表示,这不是一部专门拍给日本观众看的电影,也不是专门拍给中国观众看的。他们创作的初衷,是拍一部能表达他们自己的情感,又能被所有真正热爱电影这项艺术的观众所认可的好电影。

问到电影的票房,霍建起表示作为导演,自己不关心,“那是发行方的事”,他甚至不知道自己几部著名电影的票房数据。

作为发行方,董凡和李珍都认为这部电影是成功的,投资方收回了成本,还附加了额外的收获——东京电影节的金麒麟大奖。

影片是2003年春天在江西婺源一个名叫小桃源的村子里拍摄的。拍摄期并不长,只用了两三个月,然后霍建起就到东京和李珍汇合,进行影片的后期制作。

“在日本的洗印厂,零号拷贝出来后,我感觉特别好,”尽管这是李珍第一次以制作方的身份打造一部电影,但之前,她曾将多部中国电影引进到日本公映,包括中国第一部国产商业大片《英雄》,她觉得自己对电影有一定的鉴赏力,认定《暖》会是一部非同寻常的电影。

那几年,霍建起经常受邀到日本出席同电影有关的活动,“我前一本护照,上面记录的目的地几乎都是日本,”他说,也正是在这段日子里,他和许多日本的知名导演还有演员成为了好朋友。但他当时不会想到,自己的影片有朝一日会获得东京电影节最佳影片奖,更想不到自己会将一位日本演员送上东京电影节影帝的宝座。

电影节开幕后,日本几大报社的特约评审员每天在自己的媒体上给各参赛作品打分,《暖》一直是最高分,当那一届的东京电影节评委会主席巩俐宣布,最佳影片就是《暖》的时候,所有主创人员还是激动地拥抱在了一起。

扮演剧中“哑巴”一角的日本演员香川照之获得最佳男演员奖,可以说是额外的惊喜。揭晓获奖名单时,他还翘着二郎腿,一边嚼口香糖一边和经纪公司的人在聊天,听到获奖的消息,他一紧张,把口香糖吞了下去,站起来后泪流满面。因为之前毫无准备,他当天甚至没有系领带。

即将来临的改编潮

十余年前,大江健三郎就说,莫言应该得诺贝尔文学奖,并不遗余力地为他做宣传。董凡记得,被他称为“毛哥”的毛丹青几年前曾在酒酣后对他说,“中国如果有作家能得诺贝尔文学奖,那就是莫言。到时候,有很多你能拍的好故事。”据说,当时莫言正在创作《蛙》。

而今,莫言终于收获诺贝尔文学奖,影视圈也跃跃欲试。以莫言的性格,他大概不会拒绝改编的要求。算起来,自《暖》之后的十年里,莫言再无作品改编成影视作品,而中国的年票房总额,已经从当年的10亿元人民币成长到过百亿。中国电影已经到了连热门网络小说不会放过的地步,当然不会忽略这位身边的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

《红高粱》获得了柏林电影节金熊奖,成为中国电影里程碑式的作品,《暖》为中国电影最寒冷的年代带来一丝温暖,剩下的《幸福时光》与《白棉花》,既不叫好,也不叫座。2012年,根据著名作家实的作品《白鹿原》改编的同名电影,不但票房一般,评论界更是恶评如潮。回顾近年来赢得票房的国产电影,很难再找到根据文学作品改编而来的。如果莫言的《丰乳肥臀》、《檀香刑》和《蛙》改编成电影,会不会遭遇《白鹿原》一样的尴尬?

霍金名言篇5

借助罗奇与阿鲁姆台前幕后的搓合,帕奎奥出人意料地站在了霍亚的对面,7月6日,这位替代了梅威瑟尔角色的当今拳坛第一人,要超越超轻量级,跨级别进入次中量级,在147磅内与霍亚进行一场真正的“梦幻之战”。根据9月25日的门票销售情况显示,米高梅大饭店16000个座位的现场票,几个小时就告馨,门票的收入多达1700万美圆,仅仅次于去年霍亚与梅威瑟尔的1960万,成为拳击历史门票的第二高。门票收入,反映的是拳赛的动态指数和吸引力指数,由此可见,这场比赛还是具有相当的看点。

选择不是单方面行为

霍亚与梅威瑟尔的二番战在经济利益上能否超越一战谁也没有把握在比赛泡汤后做出正确的预测,但就一战的场面和赛后的各方反应看,即使不能超越一战创造的比赛收益,也不会差到那里去,所以,单纯以经济利益衡量,对参与操作的方方面面,应该都可以保证让各方满意,这就是“金童”名副其实的魅力所在,也是身处这一级别的拳手想方设法要与霍亚比赛的原因。梅威瑟尔在事前没有任何迹象的情况下放弃了这场本该对他个人来说有极高收益的比赛,留给了拳坛一个待解之迷。这绝不是说,梅威瑟尔已经挣了足够的美圆让他可以满足,仅就拳坛成功人士以美圆论,在霍亚面前他那点家底根本就不值一提。所以,要探究其中的内幕,也许不是今天及本文涉及的内容,但梅威瑟尔的退出,确实也打乱了霍亚的计划,让霍亚在选择对手这一重要环节上徘徊了一个月时间,致使比赛也顺延了两个半月的时间。在此期间,击败科托的马加里托、击倒昆塔纳重新爬上拳王地位的威廉姆斯以及闲赋的莱特都曾经作为霍亚的备选对手被媒体炒作,但对今天的霍亚来说,已经不仅仅考虑的是单纯的胜负失赢问题了,在与福布斯的过渡赛后,他必须打与自己票房号召力相符的比赛,具有极高的拳坛影响力和商业效益。比如哈顿、帕奎奥等人,特别是坐上了P4P排名头把交椅的帕奎奥,如果促成这样的比赛,无疑会和去年与梅威瑟尔的比赛有异曲同工之妙。因为这位小级别的亚洲人两年来太抢眼了,就比赛的风格和在场上大刀阔斧的套路,退役的梅威瑟尔也难与他相提并论,故此,很受拳迷朋友的喜爱,就是级别相去较远,太主动会留下以大欺小的口实,可是,随着梅威瑟尔的退役,帕奎奥由P4P第二升入第一后,情况正在发生着微妙的变化。

作为P4P排名上的风云人物,帕奎奥在次轻量级与另一位代表人物马奎兹的二番战结果充满了争议,虽然裁判把胜利送给了帕奎奥,可也由此引发了长久的“口水战”,特别是帕奎奥不给马奎兹三战机会,升入轻量级挑战迪亚兹的举动,也让不少人怀疑他没有再次面对马奎兹的信心和勇气。最直接的证据就是马奎兹方提出的比赛报酬,三战愿付450万给帕奎奥,而帕奎奥与迪亚兹的比赛报酬只得了300万。KO率很低的迪亚兹被赛前认为根本就不会对帕形成实质性的威胁,所以,导致的结果就是,6月29日,曼达莱海湾大饭店帕奎奥与迪亚兹比赛的WBC轻量级拳王争霸赛场上,有12000个座位的观众席上,只坐上了8262个人,上座率仅仅只有69%,是近年来到现场观看帕奎奥比赛人数最少的一场比赛。付费有线电视用户也比前一场与马奎兹比赛少了15万,不管你做何解释,数字是最有说服力的,运作不成功也罢,对手缺乏实力也罢,成功的拳手就要在赛场内外带来显而易见的不同凡响。

那么,面对尴尬的局面,升级后的帕奎奥是选择面对马奎兹还是其他拳手就成了摆在智囊们面前的一个严峻题目。马奎兹不仅在多次公开场合对比赛有异议,而且剑指帕奎奥,因为他明确表态,升级就是为了挑战帕奎奥,在自己的首场轻量级之战中即KO了古巴前奥运会冠军卡萨马约尔,事前帕奎奥对这场比赛的预测可不是这样的结果。在马奎兹KO了卡萨马约尔的赛后,为了回避各方对自己的质疑,帕奎奥对媒体的一番话很耐人寻味:任何时候我都可以接受三番战,只是马奎兹不能获得很高的酬金,我给他的可能不是很多,他接受的话就证明他是为荣誉而战,我会答应,否则,就是追求金钱。这个逻辑很可笑,在职业拳坛上讲什么荣誉?他自己不是也在和霍亚比赛酬金的分配上闹的不得放手,有什么道理用不公平对待别人?从这点就充分地反映出帕奎奥没有与马奎兹三战的诚意。

2006年6月10日,霍普金斯在与卡费尔的轻重量级拳王争霸赛中获胜后,表示他将离开拳坛,当HBO的评论员问老霍,如果给你2000万,你是否会复出时,老霍调侃的回答:给我2000万,我会从坟墓里跳出来冲上拳台。打拳挣钱反映的是拳手的正常心态,老霍的回答既黑色也幽默,没有不为钱而在拳台上挨揍的人,帕奎奥也不例外。

追逐哈顿,也得等到明年,故此,阿鲁姆为帕的备用人选就为曾经击败过帕奎奥弟弟的索托,名曰:弟仇兄报。可就索托这样的拳手,你就冠什么名,经济上都不会创造亮点,只会是一场收入与名分不相符的比赛。打这样的比赛,如果卡尔扎合一旦拿下琼斯,帕奎奥P4P的地位就难以保证,所以,在叫板霍亚这件事情的前期,阿鲁姆与罗奇的观点还是有点分歧的。

超级热心的罗奇

如果与马奎兹再战一场,凭心而论,帕奎奥、罗棋、阿鲁姆们都没有必胜的信心,虽然比赛也会带来不小的轰动和收益,但与霍亚的之战比较,就成了天上与地下,与索托比赛,收益能否达到与迪亚兹比赛的收益也难预料,可相对保险的多,这也是阿鲁姆当初为什么主张和索托打的原因。因为阿鲁姆手中捏着帕奎奥这张牌,在没有替代的情况下,他还不想过早的令其夭折,但罗奇在不停地为帕奎奥打气,在促成霍、帕之战中,罗奇是最卖力气的一员战将,他的作用甚至在某些方面超过了阿鲁姆。

由于罗奇曾经指导过霍亚,被认为相对了解霍亚的技战术风格,现在又是帕奎奥的教练,所以,他的话对帕奎奥本人来说就有着决定性的作用,当梅威瑟尔推出霍亚寻觅对手的时候,罗奇第一时间对媒体放出狠话,认为霍亚在他执教的时候就已经不行了,爆发力一般,速度下降,已经不是十年前的那个霍亚了。而帕奎奥速度快,移动灵活,他可以教帕奎奥用什么方法打败霍亚,并认为霍亚现在不是帕奎奥的对手。

其实,罗奇也不是什么时候都能兑现诺言。2006年11月10日,当44岁的老霍利在安东尼奥阿拉莫体育馆中与33岁的奥昆多华山论剑时,这位大名鼎鼎的教练就坐在奥昆多的拳角,并在赛前吹嘘老霍已经是奥昆多的下酒菜了,可在近年来只有8负2胜的老霍面前,一开场就被老将把罗奇的弟子打翻在拳台上,最后并以一致的比分点胜奥昆多,让罗奇很没面子。

阿鲁姆的助手孔兹也与罗奇的看法相佐。他认为,帕奎奥的速度是比霍亚快,但力量霍亚要比他大不少,而且拳击手的力量是不会衰退多少的,比赛中如果霍亚把帕奎奥堵在一角,那样的话对帕奎奥就很危险。

当比赛谈判在7:3分成卡住,帕奎奥本人不满意时,也是罗奇摔先打破僵局,认为霍亚已经开价不错了,去年梅威瑟尔也是这样的比例。并随后放话:如果帕奎奥这次不能战胜霍亚,我的钱你们就别给我发了。呵呵,看来罗奇为了促成这场比赛是在所不惜了。

对帕奎奥与罗奇而言,这场比赛的意义非同一般。常言说“富贵险中求。”如果以小打大的帕奎奥一旦获得成功,那么,他不仅可以从此名扬世界拳坛,而且身价也会大幅度提高,从而取代今天“金童”霍亚的位置,以后与谁交手,拿上千万自不在话下。即使失败,也比败在马奎兹拳下要划算得多,因为出场费报酬加上有线电视的分成,获利2000万美圆应该不是什么大问题,这可是要让帕奎奥打五场高水平比赛的收入,得用二至三年的时间,一旦失手,身价缩水,恐怕三年也挣不到这么多的美圆。

帕奎奥的成功,也就代表着罗奇的神奇无处不在,使罗奇成为世界拳坛数一数二的人物,身价也会随之看涨。即使帕奎奥失利,最后解雇了罗奇,他也会拿一大笔报酬离开,帕奎奥不会因为罗奇大话在前而不给罗奇一分钱。大话随时可以放,只要对比赛的宣传有利,因为大话是不受合同条款制约的,解聘教练和雇佣教练,可都是受合同制约的。

所以,当霍、帕之战一经确定后,这位促成这场各自为美圆而比赛的教练在承认帕奎奥的年轻、有速度和力量的同时,也不得不认为,霍亚的刺拳不是帕奎奥可以相比的,而且,临场的体重上,霍亚也会大于帕奎兹。虽然是在147磅的无头衔比赛,但一定要让霍亚的秤见重量控制在规则的范围内,罗奇宣布,就是多一磅也不会让帕奎奥上场,并在合同上把超出的体重罚款修订为空前的300万美圆。

酬金比级别更重要

和所有的拳击比赛没有什么区别,这场比赛最关键的环节也是双方报酬和分配问题,而不是比赛在哪个级别打的问题。因为对他们这样身体条件的拳手来说,不会是升到重量级谈比赛,有比赛的意向和要求,级别就不算什么大问题,重要的是拿多少钱更能彰显自身的价值。

谈判初始,金童推广公司依据去年和梅威瑟尔比赛7:3的分成比例对帕奎奥,而帕奎奥还想与霍亚5:5分成。在霍亚成名后,还没有人能与他拿对半分成的比例,就是作为升级挑战者,拿小头的也是拳王而不是霍亚。1996年,霍亚挑战惠特克时,拳王惠特克拿的报酬是600万美圆,挑战者霍亚的酬金是1000万;2001年,霍亚挑战WBC超次中量级拳王卡斯蒂勒乔时,拳王卡斯蒂勒乔的报酬是80万,挑战者霍亚则为500万。所以,帕奎奥也不能例外,虽然他今天贵为P4P之首,霍亚身无一物,可是在拳坛上的影响力和人气,帕奎奥仍然难与匹敌,当谈判进入实质阶段,帕方提出的酬金分配方案就变成了6:4而不是此前的对半分成,即使这样,霍亚也坚决不答应,差点让比赛化为泡影,因为霍亚认为帕奎奥不值那么多,他此前参加的比赛单场收入根本就没有超过500万,凭什么与他的比赛要4成的分成?而帕奎奥却认为自己比梅威瑟尔名气大,应该拿高过他的报酬,谈判卡壳,霍亚把注意力转向了一战击败佛雷斯特的新秀“拉丁蛇”莫拉身上;帕奎奥也认为分配不公平,霍亚的开价是在抽他的耳光,继续留在轻量级不冒险升级了。

对幕后操作比赛的谈判人来说,他们都留有一定的余地而非把话说死,当然,霍亚可以选择莫拉,帕奎奥也可以不升级,然而,赛事已经谈到这一步了,只因为一个10%的差距让对双方来说都有利的比赛告吹,都不是出自内心。虽然10%差距相当于帕奎奥与其他拳手打一场好赛的收入,但如果不是与霍亚比赛,仅仅凭自己的名头,是没有能力创造如此高效收益的,这点上,阿鲁姆和罗奇比帕奎奥更理智,所以,阿鲁姆在此关键时刻发表自己的观点,希望自己过去一手捧红的“金童”能给他一个老面子:即各退一步,65%:35%,我也可以让帕奎奥在比赛合同上签字。霍亚现在已经名利双收,应有尽有,我希望他在这件事情上稍作让步。

霍亚也在权衡这场比赛对自己的分量,选择别人打不是不可能,但同时也不会带给他更大的轰动效应,只有帕奎奥这样的对手,才可以和去年梅威瑟尔的比赛那样有可能创造拳坛新的记录。故此,霍亚还是做出了适当的让步,最终如阿鲁姆所愿,65%:35%的分配方案成交。

各方观点

比赛最终定格在147磅的次中量级进行。帕奎奥需从现在的轻量级越过超轻,增加12磅的体重升上来;霍亚则必须把自己的体重压缩回来。增重与减重对两名拳手而言都是要面临的极大考验,它最终有可能对比赛结果造成直接的影响。如果帕奎奥增重后缺少了进攻的速度和移动节奏,那么,仅凭他在次轻和轻量级的力量,打击现在的霍亚就有点隔靴搔痒的味道;而霍亚的体能以及减重后身体的强壮程度能否保证内外一致,也是决定拿下比赛的关键因素。虽然很多人认为霍亚是以大打小,但在对等的体重量级限制下,这样的看法有失偏颇,因为他们都是在满足规则要求的前提下比赛,符合一定的比赛条件。别忘了,霍亚也是个从130磅打上去的拳手,走过六个级别而非天生的次中量级年拳手,所以,他们今天都是在不属于自己原始级别中进行比赛。拳坛上没有绝对的公平可言,美圆操纵一切,当霍亚伸出钓钩,帕奎奥一口咬定时,所有的抱怨都是无理的。

和所有的比赛赛前情况一样,两位拳手也信誓旦旦地表示可以拿下对手,但对比赛从帕奎奥的妻子到WBC的主席苏莱曼及两位拳手前不久战胜的对手,对此都有不同的看法。

帕奎奥的妻子金克认为:霍亚的体格比她的丈夫大,她希望帕奎奥先在这个级别打一场过渡赛,然后决定和霍亚打不打。但帕奎奥和罗奇都很有信心,所以,作为妻子,她只能支持她的丈夫。

如果霍亚与帕奎奥在次中量级开战,也是一场没有任何头衔的比赛,可对今天的他们而言,有无头衔并没有多大的意义,而WBC的主席苏莱曼则极力主张霍亚的这场比赛选择马加里托,他认为马加里托是一位真正的战士。从另一侧面,这样引人注目的比赛竟然不是四大拳击组织的一场拳王争霸赛,也是对世界拳击组织的嘲讽。所以,苏莱曼的反应最为激烈和偏激,他说:把他们撮合到一起打比赛是可笑和荒唐的,这是对观众的愚弄。现在是某些人要抛开金钱的时候了。帕奎奥刚获得轻量级冠军,霍亚在轻量级打比赛是13年前的事情了,霍亚想打一场真正的大战除了马加里托别无选择。

作为WBC的主席,苏莱曼这样的话语是不负责任的。他让霍亚抛开金钱,如果他是霍亚,他自己能做多好?难道除了马加里托,霍亚就无路可走了吗?看看9月25日的门票销售情况,苏莱曼不知道作何感想?

霍亚的教练阵营也发生了变化。由于与梅威瑟尔比赛的变动,霍亚比赛的推迟,老梅与哈顿签定了执教合同,哈顿与马里格纳吉的比赛和霍亚与帕奎奥的比赛时间间隔太短,为了不影响自己的训练,霍亚9月24日正式聘请了马奎兹的教练伯斯坦担任自己的新教练。与罗奇对帕奎奥自信满满一样,离任的老梅和新的教练伯斯坦也对霍亚充满了信心,特别是老梅更是对自己的昔日弟子取胜毫不怀疑,他以一贯的大嘴放言:虽然无法指导霍亚有点遗憾,但这次霍亚击败帕奎奥确实不需要我出马,任何人指导他,他都能赢。只要霍亚的左勾拳击中帕奎奥,他就完了,帕奎奥绝不能击败霍亚。

伯斯坦指导马奎兹两战帕奎奥,尽显了这位墨西哥教练的智慧,霍亚也是奔着他的这点而去的。伯斯坦在见面会上透漏,他已经想好了打败帕奎奥的战术了,如果霍亚能很好地执行这套战术的话,赢帕奎奥是没问题的。

今年败在霍亚和帕奎奥手下的福布斯与迪亚兹也是各执一词。

被霍亚击败的两度世界拳王福布斯认为:霍亚仍然有很强大的战斗力,去年也只是以有争议的点数输给了梅威瑟尔,在此前是没有人做到的,今年五月他和我打了一场比赛,你们没有理由指责他的表现,后几个回合他打的相当轻松,虽然帕奎奥是个伟大的拳手,但他在135磅以上就没有打过一场比赛,所以我替他担心。从没有过和这个级别的大个子交手是危险的,我更倾向体格大、力量强的拳手获胜。言下之意,福布斯更倾向霍亚获胜。

而被帕奎奥击倒的迪亚兹则支持小帕逆流而上,挑战极限:曼尼有一颗雄狮般的心,我觉得他一点也没麻烦,我们每次走上拳台其实都是存在风险的,任何对手都有可能打伤你。虽然支持帕奎奥,但他没有对比赛的胜负作预测。

霍金名言篇6

而“金童”霍亚虽然在与梅威瑟尔的“生命之战”中不是最后的胜利者,但遍观当今次中量级世界拳坛,不论是那些渐积人气的新秀或是威望任在的老将,甚或志得意满、身跨拳王金腰带的现役拳王们,他们的商业价值和人气指数根本难与备受拳坛内外人士宠爱的霍亚匹敌,况且对霍、梅之战的结果,很多人至今还耿耿于怀。霍亚也没有在一场比赛失利面前轻言放弃,当其他级别的拳手比赛如火如荼热闹非凡时,次中量级地等待了太久的时间,其中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因为霍亚没有确定他复出的日期和对手。

当霍亚首选的对手哈顿毫无悬念地败在梅威瑟尔拳下时,克罗迪、马格里特和科托等都在霍亚面前充满了想象力,包括梅威瑟尔也不例外,他们都心知肚明,如果霍亚决定和谁打比赛,谁就会一夜之间名利双收。

迟迟的等待终于在1月24日有了回应,霍亚通过其推广公司对外宣布,他将于9月21日与梅威瑟尔进行复仇的二番战,为了彰显自己复仇的决心和信心,他将在此场赛前进行两场高频率的热身赛。时隔几日,霍亚又一决定引起了拳坛内外的轰动,他重新聘请了对手梅威瑟尔的父亲老梅担任自己的教练,以辅佐自己打败梅威瑟尔。

在一亿三千万美元的拳坛记录面前,这两位当今拳坛上最吸引拳迷眼球的拳手已经开始为半年后的比赛紧锣密鼓的“造势”,以期用更多的美元改写自己创造的记录。

梅威瑟尔拳台外频频亮相表演

与霍亚和哈顿的比赛结束后,自觉拳坛无敌手的梅威瑟尔一再宣称:“我将退休,六次夺得世界冠军,称雄于五个级别,我认为自己已经没有什么事情需要证明了,那么,我将尝试去实现其他更远大的目标。”他所指的更远大的目标是什么呢?是经营他自己新成立的推广公司吗?事实证明,这一切都是他施放的烟幕,与霍亚和哈顿的比赛把他的身价推向了一个更高层次的时候,那些向他叫板的对手已经远远不能满足他对美元贪婪的味口了,既便是一场普通的热身赛,他也得考虑比赛对自己在拳坛上分量的影响,仔细斟酌比赛给他个人收入的尺度。因为在很多场的比赛中,他的拳击风格决定了他的比赛相对来说缺乏一定程度的观赏性,如果没有合适的对手,对他的身量和价码将会是一场严峻的考验,所以,梅威瑟尔不停地扬言他要退出拳坛其实是一种无奈。同霍亚比赛结束后,梅威瑟尔拳头的命中率达到了空前的57%;霍亚的命中率只有24%,但认为在比赛中进攻更积极主动的霍亚在掌控着比赛节奏的声音不绝于耳,就连著名的HBO拳击评论员莱德曼也认为应该是霍亚以微弱的点数卫冕成功。面对争议的赛果,自负的梅威瑟尔宣称与霍亚重赛的大门永远开着,霍亚也扔下一句――我将一切从头再来。而对重赛这么快就来临,恐怕当事人也没有料到吧?因为霍亚曾经流露过不愿再与梅威瑟尔重赛的念头。

然而,退休的梅威瑟尔与无意再战的霍亚还是没有经受得住美元的考验,遍数次中量级隐伏的对手,也许只有彼此了解的他们更清楚,当他们重新踏进赛场时,除了能掀起拳坛上的波澜外,重赛对双方来说都是没有多少危险性而又能搅动滚滚美元的“吸金大战”,所以,在苦苦的等待了半年后,双方一拍即合。

比赛虽然要到9月才开打,拳手进入针对性训练也得等到开赛的前三个月,但为比赛造势行动悄悄拉开,他们嘴上自然没有说是为了尚待时日的比赛,但明眼人一看便知道是怎么回事情,特别是梅威瑟尔以他自己一贯看似偏离拳击圈子在事外寻找表演的方法,其目的实际上是为了抬高自己在拳坛上的影响力。

“与星共舞”遭淘汰后,梅威瑟尔又开始了穿越美国的自驾游,历经亚利桑那、德克萨斯、纽约等十多个城市和地区,所到之处,也免不了要与各地的拳迷互动,扩大自己在美国人心目中的知名度。回来后又忙着在家乡搞了一场“名人篮球”赛,接着参加了在新奥尔良举行的NBA明星周末活动,这些看起来与拳击比赛毫无瓜葛的事情,让美国人记住了有个拳王叫梅威瑟尔。同这些自说自话的活动相比,更吸引人的是与有望登上美国总统宝座的奥巴马会面,借助奥巴马竞选期间在拉斯维加斯暂短停留的机会,梅威瑟尔及众多的社会名流与这位美国政界的新贵进行了非正式会面。奥巴马自然是想赢得名人们对自己的支持,而名人们也想提前和政坛的这位新贵套套近乎,以后好为自己争取利益上的驱动,活跃的梅威瑟尔苦心于拳台外的活动,为的是能在与霍亚的抗衡中让利益的分配更靠近自己的砝码, 可谓用心良苦。

特别有意思的是,以前对世界职业摔跤(WWE)不屑一顾的梅威瑟尔也开始在这里为自己寻找出名的机会。在拉城马克中心由付费频度直播摔跤明星“大秀”的比赛时,梅威瑟尔也大大风光了一回,当“大秀”痛击对手雷・麦斯特里奥时,坐在看台上的梅威瑟尔一看好友支持不下去了,忽然冲上摔跤台假戏真作的推了“大秀”一把,顿时引起跤场一片混乱,梅威瑟尔并于混乱中用拳头击向“大秀”的脸面,使“大秀”嘴角流血,当“大秀”反应过来满世界寻找梅威瑟尔时,梅威瑟尔已经逃得不见了人影,全美国人都看见了梅威瑟尔打“大秀”的表演。此后不久,梅威瑟尔经记人莱昂纳多・艾勒博就宣布,梅威瑟尔将在3月30日参加与“大秀”的摔跤比赛,并宣称梅威瑟尔在这场比赛中可以拿到2000万美元的报酬。

“大秀”身高2.15米,体重226公斤;而梅威瑟尔只有1.73米和70公斤的体重,这样悬殊的对垒被认为纯粹是“玩晃子”。最著名的跤手一年的比赛收入才200万,那里能拿出2000万给梅威瑟尔?WWE还没有这样的财力,所以被很多人认为不切实际,是另一途径叫价的方式,也可能是WWE用梅威瑟尔在拳坛上的知名度为摔跤做活广告,就像当年泰森“客串”摔跤裁判一样,几十万是有保证的,再多就让人怀疑其中的别有用心。

艾勒博的话更是话中有话,他说:“之所以同意他们的比赛,就是向世人证明,梅威瑟尔不仅是一个拳手,他还是一个演员。我有责任不断扩大他的支持者队伍,我要把梅威瑟尔的品牌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

艾勒博坚持认为这一切和9月与霍亚的比赛推广没有任何关系。9月之前是否举行热身赛还没有消息,但2008年5月的美国拳击记者协会上,击败帕维利克的梅威瑟尔当选为2007年“年度拳手奖”会让他充满信心,他在拳台外的表演说白了是为了与霍亚比赛时让自己成为主角而不是配角。

“金童”霍亚开始“磨刀”

相对于梅威瑟尔的“不务正业”,霍亚以一贯的敬业精神要在自己的职业生涯最后阶段掀起一个辉煌的浪潮。虽然在过去的五场比赛中他输了两场,但由于他英俊的外型、独特的气质、精湛的拳技、干净的拳风、不畏强敌的激情进攻,让他在拳迷中拥有至高无上的人气,就是被很多人认为是当今拳坛形象大使的梅威瑟尔在霍亚眼前也不得不自愧弗如。想要在霍亚面前多拿一美元都是徒劳的。35岁的霍亚不久前对媒体坦言:“我的职业生涯进入了最后阶段,我不可能再打两三年了,今年就是我退役的最佳时期,我考虑了很久了,我不想成为过早退役后再复出的拳手,我不想那样,我真的希望自己能够在退役前全力以赴,实现自己完美的收官。”

与梅威瑟尔比赛确定以后,霍亚五月热身赛的对手同时也浮出水面,他就是前世界130磅拳王史蒂夫・福布斯。很多人认为霍亚应该选择更有竞争力的对手而不是福布斯,但作为热身赛业内人士还是很认同霍亚的选择,不仅福布斯的身体条件属于小号,重要的是他过去曾是梅威瑟尔训练营中的一员,而且在职业拳击中从来没有人击倒过,33战5负9场KO的成绩看起来轻描淡写,没有倒地的福布斯却永远是站着坚持到比赛的最后一个回合,是一个技术比较完美的拳手。

听听31岁的福布斯是怎么说的:“我与梅威瑟尔曾对练过数百个回合,我完全了解这名拳手,我认为,霍亚希望从我这里看到梅威瑟尔的影子。”

霍亚计划退役前打三场比赛,福布斯首当其冲。从外型上根本看不出他是个130磅的拳手,身体相当的强壮,这场比赛对霍亚来说也是相当的重要,如果失手于福布斯,那么他的告别演出赛计划也将自然收场,与梅威瑟尔九月的比赛也就成了空谈。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福布斯的教练也就是梅威瑟尔的教练罗格,当老梅重新执教霍亚后,这场比赛也就有了不同凡响的意义……

一年打三场对今天多种事务缠身的霍亚来说相当不容易,看来在自己职业生涯的最后阶段,这位拳坛的传奇人物是真的用心了,他要用一个近乎完美、不可能完成的目标,给自己的拳击生涯划上个句号。

在精心备战比赛的同时,霍亚的自传《美国之子》也将在5月20日面世。霍亚,这位墨西哥移民的儿子将在他的自传中细述他是怎么通过自己的努力成就今天这样的高度,是如何成为拳击历史上最受关注的拳手,他的美国之梦会激励更多拳手对明天充满自信。正如“金童推广公司”的CEO谢菲尔所说的那样:“作为一名拳手,他为这项运动做出了极大的贡献,现在作为一名推广人,他将在拳击之外做更多的事情。”言下之意,霍亚已经心生退意。

少有的高密度训练和比赛,适时的推出自己的自传,这一切都在增加着霍亚与梅威瑟尔比赛的分量,也让更多的人开始对这位即将淡出拳坛的一代明星拳王最后的表演恋恋不舍,也是霍亚“复仇之战”能重新点燃人们兴趣的一个大买点。

老梅兄弟“口水”造金

梅威瑟尔与霍亚第一次交手的时候,老梅对霍亚开出了打败儿子的单场辅助教练金为200万美元,理由是霍亚将从这场比赛中获得2000万美元的出场费报酬,作为教练的他从2000万中获取10%报酬也不应为过,更重要的是,在这场关乎双方拳手历史地位、名誉的比赛中,他将要帮助霍亚去打自己的儿子。实践也证明,他帮助霍亚打赢了所以比赛,使霍亚的精神和技术状态上升到了一个新的境界,另外,由于过去是由他训练自己的儿子,他认为自己熟悉儿子的弱点和软肋,知道打败他的 “死穴”,因此,他值200万。当时,老梅与儿子及兄弟罗格的口水曾引发了无数人对这场比赛的关注,然而,霍亚最后阶段还是心存疑虑,反而认为老梅帮助自己是假,暗中帮助儿子倒有可能是真的,要不他怎么会忽然间狮子大张口开这么高的价码?200万美元对霍亚这样的拳手来说无所谓,但在美国的教练圈子里还没有人敢张这样的大口,它甚至超过了很多走上拳台的普通重量级拳手所获得的出场费,这明显是不想帮自己,故此,霍亚一口回绝了老梅的要求,聘请了帕克奥的教练罗奇。但比赛的结果证明,只善于辅助力量型拳手的罗奇是霍亚选择教练的一次最大败笔,攻守平衡、技术全面的霍亚并不适合罗奇像塑造帕克奥那样再造一个单纯进攻型的霍亚,罗奇面对霍亚这种的拳手根本就没有拿出什么好办法,钱白花了不说,更重要的是让霍亚在这场事关重大的比赛中成了失败者,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如果不是霍亚自身在拳坛良好的拳迷基础和多年来塑造的超凡价值,恐怕连和梅威瑟尔重新比赛都没有机会。

所以,当霍亚拿出了今年三场比赛的计划后,他在第一时间就与老梅签订了这三场比赛的执教协议,虽然总价值与老梅上次提出的单场酬金有距离,可在当今名教头中也没有人敢开这样的口。与霍亚分手后,梅威瑟尔虽然表面上表示与老梅和好,实际上他根本就没有让老梅踏进自己的训练馆一步,罗格也对老梅的执教能力不屑一顾。对于兄弟两人是谁把梅威瑟尔打造成今天这样的超级巨星,双方各有说词,互不认可。尤其让老梅郁闷的是,霍亚与自己儿子比赛时,他坐的那个贵宾席坐位,也是霍亚特意送给他的而不是来自儿子,所以,比赛结束后第一时间里走上拳台安慰霍亚的人也就成了老梅而非罗奇,看来这对师徒弟子之间存在着良好的个人情谊,这也是做人做事方面霍亚让人钦佩的地方。脱离了霍亚教练圈的老梅也用执教道森的事实让人们感觉到了他的分量和能力,霍、梅二战一经确定,老梅走进霍亚的训练营中也就不难让人理解。

因为霍、梅二战是基于一战的票房神话上,老梅的加入,也让颇具商业头脑的霍亚为自己的比赛拉到了相当程度的赞助票,为比赛增加了不少的看点和悬念,毕竟,梅威瑟尔的技术中很大一部分来自老梅而非罗格说的属于他的功劳,在梅威瑟尔成长阶段,罗格并没有在他身边。

对于重新选择老梅执掌教鞭,霍亚是这么认为的,他说:“我认为老梅是我此战的合适人选,因为他知道如何击败梅威瑟尔那样的风格,这与罗奇无关,我认为罗奇是个朋友,并且我也认为他在上一战中工作出色,只是我没有听他的指导。我告诉他我们可以继续合作――不是他和我,而是和‘金童推广公司’。”

霍亚给足了罗奇面子,不管他心里是怎么想的,至少一句我认为罗奇是个朋友让离开的罗奇也会感到温暖。

老梅可就没有霍亚那样客气,他认为罗奇的执教理念根本就没有任何技术可言:“看看帕克奥,他正在被罗奇葬送。”对儿子和罗格,口无遮拦的老梅也是一顿恨批:“我儿子现在一无是处,作为一个父亲我才会这样说他,他现在有钱了,成为名人了,也迷失了方向,没有一点家庭观念。他怎么可以把为他做了一切的父亲置之不理呢?没有我那来的他?其实,他的成功和罗格没有多大关系,我儿子今年30岁,你问问罗格他在拉斯维加斯呆了多少年?”

而罗格和梅威瑟尔则向老梅公开挑战,认为这根本无法阻挡他们在二番战中再次击败霍亚。罗格甚至说:“他(老梅)在职业拳坛上就没有打出过什么像样的成绩,又如何能帮助霍亚获胜呢?”

这样的逻辑看似合理,其实并没有道理。一个会打拳的人不一定就会教拳,当今拳坛上著名的教练在职业拳击生涯中都不是显赫的人物,而那些显赫一时的世界拳王也没有几个人能成为杰出的教练,教练更注重的是因材施教的能力和对拳击技术的研究,拳手看到的只是他对面的对手,教练看到的更多……

对老梅来说,拿了这200万还真是不容易,他除了要用帮助霍亚二战打败儿子来证明自己的价值和职业精神外,更多的要面对来自公众和舆论的压力,如果打败儿子,梅威瑟尔在拳坛的地位、名誉、收入等将会受到很大的影响,他与兄弟,儿子原本就紧张的关系也会趋于破裂。如果不能帮助霍亚取胜,他以前所说的将会被拳坛人士认为都是大话。

这场看似霍、梅的复仇之战,更像是老梅兄弟恩怨的幕后较量。

鹿死谁手尚难意料

虽然一番战在技术统计上霍亚是完全的失败者,但就掌控和解读比赛的能力、为比赛带来更大观赏性则非霍亚没属。而且在梅威瑟尔命中霍亚的那些有效拳中,又有多少是打在霍亚曲臂防守的臂上?而霍亚对梅威瑟尔身体的击打又有多少被裁判忽视?恐怕很难让人说清楚,就连裁判对技术统计上如此悬殊的比赛,结果上的点数怎么会产生如此微妙、让人难以理解的接近比分呢?况且有一个裁判打出的还是115:113霍亚领先,就连美国拳击记者协会年会评梅威瑟尔为“年度拳手奖”时也认为他是以有争议的比分战胜霍亚。所以,种种迹象显示,梅威瑟尔并不像热爱他的那些人认为那样强大,霍亚也没有退步到不能和梅威瑟尔继续抗衡的地步,当比赛转入激烈的对攻时,梅威瑟尔也没有在霍亚面前沾到半点的便宜,他只能保持距离,采取打了就跑的“游击战”,用速度和灵活地移动来瓦解霍亚的斗志,让年长他5岁的霍亚难以适从。

梅威瑟尔初战霍亚时,面对媒体对霍亚拳头更重、力量比他更大的报道放言:“比赛中我会与霍亚面对面的对攻,霍亚不需要选择我,我会主动向他进攻,虽然他的拳很重,但在我面前他不过是个沙袋。”然而,比赛中那个不停地寻求出拳和进攻机会的人不是梅威瑟尔而是“金童”霍亚,十二个回合他在不停地给梅威瑟尔使加压力,当比赛最后10秒进入梅威瑟尔所说的进攻时,我们看到的结果是“漂亮男孩”的脸上挨了两记清晰的重拳,如果这样的对攻来得早点,比赛也会更精彩,结果也会更难预料。

梅威瑟尔继续着他的速度神话,而且比霍亚更年轻和有朝气,良好的身体素质和精神状态也是今天的霍亚所不具备的,他拥有再次打败霍亚的很多条件,但就一番战中霍亚所表现出的进攻能力,对比赛胜利的追求更体显了拳击的精神,他所缺乏的是在罗奇辅导下缺少了多样性的进攻手段,把霍亚变成了像帕克奥那样的强攻型拳手,没收了霍亚武器库中的其他利刃。如果梅威瑟尔醉心于在WWE的表演而没有拿出一场像样的过渡赛,直接9月面对霍亚,距离他与哈顿的比赛也将整整一年时间,他能不能把自己的状态在较长时间不打比赛的情况下保持在一个较高的层面上,没有人可以做出保证。

况且,有句古话叫“哀兵必胜”、“乐及生悲”,霍亚当初和莫斯利的二战也输了,但输给了裁判而不是输给了莫斯利,难道这样的历史还将重演?当一个人对自己的职业不再充满激情和信心,把金钱作为动力的时候,他迟早是要被金钱绊倒在拳台上的。

霍金名言篇7

世上最贵重的黄金、白金,也比不上霍金。霍金的走红缘于他那个充分发达的大脑加上一具衰败的躯体,这也正好符合人类对那种叫科学家的“异类同胞”的想象。

一些人说:这个大脑比这个星球上大部分同类更了解宇宙,却不能在这个星球表面上随意走动;另一些人则认为:这根本不可能是我们的同类,他应该是个外星人。

这个大脑做了什么?

同行们说,霍金提出了大爆炸可能开始于一个奇点,还发现了黑洞不黑,也有辐射。前者为他捧得了1988年的物理学沃尔夫奖;而对后者,《连线》杂志认为,那是足以得诺贝尔奖的研究。

普通公众也许只知道这个人写过《时间简史》――一本可能是世界上最难看懂的畅销书――全球销量几乎达到1000万册。以“物理”的名义,霍金卖出的书超过了麦当娜的写真集《性》。

普通的小时候

霍金的“传奇人生”可以追溯到他的出生日期:1942年1月8日,伽利略逝世300周年纪念日。霍金出生于一个典型的英国中产家庭,父母均为牛津大学毕业生,父亲是医生,母亲婚后做家庭主妇。

但这并不能说明什么。从衣钵上讲,霍金继承的不是把望远镜对准星空的伽利略――作为一个理论型的宇宙学家,他尤其不热衷天文观测。霍金更多地是继承了爱因斯坦广义相对论的研究。

除了那个极具偶然性的出生日期,小时候的霍金从未表现出什么惊人的天赋。不过,因为分班测试时发挥超常,霍金去了一个很好的班级,结果,他的成绩在班级从未排名上游,一般是在20名上下。

小时候的霍金还有个比较像小天才的癖好,喜欢玩具火车、轮船和飞机,尤其喜欢把它们拆开,探究它们是怎样运行的。他自己认为:“这都来自我对探究事物和控制它们的渴望。”很多年后,他感慨,“从我开始攻读博士之后,这种渴求才在宇宙学研究之中得到满足。”

12岁时,两位朋友用一袋糖果打赌,说霍金永远不可能成才。当然,他们错了。不过,打赌正好也是霍金的爱好,但他经常输掉。他曾与某位科学家打赌:如果对方赢了,霍金替他订阅一年的《阁楼》;如果霍金赢了,对方替他订一年的《侦探》。16年后,赌局揭晓,霍金输了,他却很开心,因为打败他的,是自己的新理论。

研究宇宙学

做医生的父亲希望霍金去学医,但他不喜欢生物学,因为那个学科不够抽象。17岁那年,虽然“考得很糟”,他还是拿到了奖学金,进了牛津大学的大学学院。

大学学院不设数学专业,霍金申请了物理学,然而,仍然没有什么火花在霍金与物理的碰撞中产生。在牛津的岁月里,他仍然没有显现任何“成才”的迹象,他的人生,仍然只是马马虎虎。

20世纪50年代末,极端厌学的情绪笼罩着牛津。在牛津的4年间,霍金总共用功1000小时,“平均每天1小时”。为了通过期终考,他选择了理论物理,他说,那是为了“避免记忆性的知识”,还在考试前夜因紧张而失眠。成绩不好,处于一等和二等的边缘,需要面试。面试时,一位考官问到未来计划,霍金回答:我要做研究。最后,他拿到了一等的毕业成绩。

霍金想研究的是宇宙学。在理论物理中,有两个领域是最抽象也最基本的,一个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基本粒子,另一个是庞大的宇宙,霍金觉得粒子物理不如宇宙学抽象,前者更像生物学,“科学家们能做的只不过是和植物学一样把各种粒子分门别类。”

所以,霍金去了剑桥,“当时的牛津没人研究宇宙学,而剑桥的霍伊尔却是英国当代最杰出的天文学家”――不仰望星空,只在纸上计算的宇宙学,在当时几乎还没有公开的合法地位。

我们的宇宙为什么是这样?有一种说法是:我们就在这里,所以,我们看到的宇宙是这样。但这个答案不能让霍金满意,他想要知道更多。

医生告诉他只有两年寿命

20世纪60年代早期,主流物理学家倾向于认为,宇宙是个“稳恒态”,它就在那里,过去、现在、将来都是如此。而霍金最初申请的导师霍伊尔,正是“稳恒态”理论的主要捍卫者。他本能地不肯承认宇宙有个开端,那是个太令人不安的假设。

但在当时,霍金到剑桥后,因为霍伊尔的学生够多了,霍金又不是特别突出,就被改派给了西阿玛。西阿玛让霍金去研究“马赫原理”,霍金却觉得,“这个原理没有很好的定义”,他更感兴趣的是宇宙学和广义相对论,就每周跑去听课。

滑冰时,母亲发现,儿子在摔倒后要爬起来非常艰难。霍金住进了父亲的医院,住了3周,做各种检查,目睹对面床上一个男孩死于肺炎。医生告诉他,有一天,他会死于呼吸肌丧失功能,而他的寿命,也许只有两年了。

拿着医生开的维生素片,霍金回到学校,他觉得自己很倒霉,“也许已经活不到博士毕业了。”他做噩梦,听瓦格纳,“因为他和我的末日黑暗兴味相投”。浑浑噩噩中,霍金邂逅了一个叫简・瓦格纳的圆脸姑娘,并和她订了婚。

很多年后,有人问简,为什么要跟一个只有两年寿命的人订婚?她笑了笑,说:“那个年代,人人都说(前)苏联的核武器两年内就会打过来。”

跟简顺利结婚

为了结婚,霍金需要工作;为了找到工作,他得拿到博士学位。于是,平生第一次,他开始用功。在医生宣判的死期临近时,霍金的广义相对论学习有了点眉目,而且他遇见了彭罗斯。

彭罗斯比霍金大11岁,他有相当好的数学功底,当其他人正在费尽心思猜测求解方程时,他引进了一种新方法,不需要具体的求解方程,就能看出解的一些性质。

根据爱因斯坦的理论,万有引力与时空观紧密相关,在爱因斯坦看来,万有引力最恰当的解释不是传统的力,而是时间和空间的弯曲。当时空弯曲了,所有的物体走最短程的路径,这些短程路径看上去就像是引力作用在物体上而引起的。黑洞就是时空弯曲最有名的例子。

从1965年直到1970年,霍金和彭罗斯组成一个黑洞和婴儿宇宙的研究小组,他们成功了。在那个年代,编写“现代宇宙学编年史”时,克拉夫写道:“我们观测到了大爆炸的遗迹――微波背景辐射(已获1978年度诺贝尔物理学奖);也给出了大爆炸这一现象的理论支持。”

很快,霍金顺利毕业,申请到了学院的一笔研究奖金,跟简顺利结婚。他再也没有联系那个判他死刑的医生,医生也没有联系他。而他的病,看上去也忘了他,恶化的速度一天天慢了下来。

到1979年,霍金生育了3个子女,还获得了卢卡斯教席――这是数学界最重要的一项教授名衔。霍金说:“因为我在系里办公室的门上贴不干胶字条,系主任很生气,便推选我作卢卡斯教授,好让我搬到另外一间办公室去。”事实上,认识他的人都知道,这段话只是一个牛津学生在假装不在乎荣誉,事实上,霍金对这个位置非常在意,他记得自牛顿以来300年间所有担任过卢卡斯教授的人的名字。

难以理解的书居然很畅销

到了1982年,霍金开始打算发挥自己的专长去赚点钱。他想写本关于宇宙的小书,读者是广大公众。他要给那些对物理学和数学一窍不通的人解释宇宙学,而且要让书畅销。

霍金先把想法告诉了剑桥出版社一个出版过他学术著作的编辑,并明确表示,这本书的版税可以再谈,但希望能有一笔预付款。编辑允诺了霍金1万英镑的预付款,在剑桥出版社,这已经是最高标准了,但对霍金而言,显然不够。

一位纽约的文化经纪人接了兜售霍金写作计划的活儿,他对各大出版社说:“宇宙学以及霍金与疾病奋斗的故事是这本书畅销的两大保障。”最终,美国的矮脚鸡出版社用25万美金的预付款和丰厚的稿酬买走了霍金的故事。

1984年,矮脚鸡出版社派了一个编辑与霍金合作这本书。这本书写得很不容易,其间,霍金因为肺炎不得不切开气管,失去了说话能力,只能靠扬眉来进行交流。幸亏,很快就有人送了他一个协助沟通的计算机程序,让他可以继续写作。

1988年,在霍金46岁的时候,他与彭罗斯一起获得了物理沃尔夫奖。这本《时间简史》也终于在美国出版了。

然后,霍金就出名了:《辛普森一家》把他画进了卡通片;亿万富翁出钱赞助他去体验无重力实验室……甚至《哈里・波特》中,竟然有魔法师在酒吧翻看《时间简史》。

据说,宇宙的难以理解之处就在于它居然是可以理解的;而霍金的书令人难以理解的地方则在于,难以理解的它居然卖出去了,还很畅销。

随着《时间简史》的热销,霍金的婚姻也走到了尽头。与他结婚25年的简认为,她正在失去自我,“每次到了正式场合,我就只是个站在他身后的人。”嫁给霍金后,为了摆脱这种感觉,简曾很努力地拿到过一个中世纪欧洲文学博士,甚至在剑桥大学拿到过一个教书的职位。然而,在春风得意的霍金看来,与宇宙相比,那些人类编出来的东西,实在不算什么。

1991年,霍金和简离婚。4个月后,霍金娶了自己的护士伊莱恩・梅森,后者的前夫正是替霍金在轮椅上装电脑和语言合成器的工程师。

2005年接受采访时,霍金说,“我知道我的人生很难被描述为普通,但我确实觉得,在我心里,我就是个普通人。”

霍金名言篇8

[关键词]《霍比特人》;好莱坞;魔幻电影;改编

《霍比特人3:五军之战》(The Hobbit:The Battle of the Five Armies)改编自托尔金的小说,由彼得-杰克逊执导,在影迷的热切期待下,从上映伊始就横扫了各个地区的票房,并在各大奖项评选当中获得多项提名。作为魔幻电影《霍比特人》系列的最终章,《霍比特人3:五军之战》延续了该系列的叙事手法与表现方式,将矮人与人类、精灵族联手对抗半兽人大军的孤山之战恢弘而壮烈地展现在观众面前,不仅将好莱坞魔幻电影的制作水平又推上了一个新的高度,同时在艺术表现力与票房成绩上同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

可以说,《指环王》系列魔幻电影获得的前所未有的成功将好莱坞魔幻电影的发展推向了一个全新的高度并创造了一个空前火爆的魔幻电影市场,此后的好莱坞魔幻电影被接连推向市场,并无一幸免地存在于《指环王》系列电影的阴影之下。所以,同样改编自托尔金同名小说的这两个系列的魔幻电影形成了一个既对立又统一的局面,所以在对于《霍比特人3:五军之战》的审视与分析的过程中需要具备一个辩证而统一的视角,这样对于该部电影的评价才算完整而公正。《霍比特人》系列电影的推出可以说是对《指环王》系列电影的继承,同时也是一种突破,通过对《霍比特人3:五军之战》的审视,管窥好莱坞魔幻电影在当前阶段的创作路径和发展方向。

一、多重叙事模式逐渐成为主流

从《指环王》系列魔幻电影开始,由于其原著小说的叙事结构的庞大与叙事内容的复杂,将小说文本转化为电影影像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将这种庞大性与复杂性也同样移植到了电影当中,这种庞大与复杂不仅体现在影片的时间长度上,更为突出地表现在电影对叙事结构与叙事模式对原著小说的继承与突破。电影《霍比特人3:五军之战》144分钟的时间长度相对于《霍比特人》三部曲当中的前两部的166分钟时间长度算是最短的一部,但是为了将原著小说当中的宏大内容展现于电影当中,影片采用了多重叙事模式平行推进的方式来架构整部电影,一方面,完整了电影的史诗性特征,另一方面,也实现了多种元素的融入以完整其商业电影的基本特征。

在电影《霍比特人3:五军之战》当中,其中一条叙事主线是从霍比特人比博尔-巴金斯的视角对于整个矮人孤山征战的全景展示,另外一条叙事主线是从矮人国王索林-橡木盾的视角出发将矮人族重夺孤山之战与半兽人首领阿索格之间的仇恨的双重展现,其他还有很多次要叙事线索,例如灰袍甘道夫对于黑暗力量来源的探寻与对抗,木精灵塔瑞尔与矮人奇力和精灵王子莱格拉斯的三角恋情,等等。多种叙事视角与多条线索的同时铺展不仅可以让整个电影故事情节更加丰富与饱满,同时也赋予了影片更加多元化的主题元素,友情、爱情、忠诚,等等,不同种族与不同背景的人在孤山大战之中都被给予了共同的战斗目标,使整部电影的主题更加和谐统一。

主线一:比博尔巴金斯眼中的孤山之战

比博尔巴金斯本来只是一个平凡无奇的霍比特人,经由灰袍甘道夫的引导才追随矮人一行征战孤山,并协助矮人在火龙寄居的孤山圣殿当中盗取矮人族至高无上象征尊严与权力的阿肯宝石,重新帮助矮人占领孤山圣殿。在第一部《霍比特人》当中,比博尔巴金斯只是被当作小偷的角色引入征战孤山的矮人部队当中,随着行程的不断推进,矮人一行人距离孤山越来越近,途中的波折与磨难也随之而来,霍比特人比博尔巴金斯凭借其过人的胆识与智慧帮助矮人化解了一个又一个难题,逐渐的,在第二部《霍比特人2:史矛革之战》当中比博尔巴金斯逐渐成了一名真正的战士,不再畏首畏尾,瞻前顾后。到了第三部电影当中,比博尔巴金斯已经成为孤山之战当中的关键人物。

影片《霍比特人3:五军之战》从比博尔巴金斯的视角出发所展示的孤山之战是一场关于忠诚、友情的战役。在精灵与人类眼中的矮人族野蛮、固执、贪婪、无礼,而经过与矮人一行人并肩行走过通向孤山的曲折征程,在比博尔巴金斯的眼中,矮人一族勇敢、仁慈以及近乎无可救药的忠诚。透过比博尔巴金斯的双眼,所见到的困难都是可以去面对、被解决的,而透过他的双眼,看似充满缺点、无药可救的人也是具有可被改变与可以被发掘的优点的。电影《霍比特人》的主角本就是比博尔巴金斯――一名霍比特人,然而却将一个霍比特人置于这样一个远离家乡的地方,置于一场本与他无关的异族之间的斗争当中,比博尔巴金斯既是战争的局内人,同时又是矮人一族的局外人,透过他的局外人的目光,更增加了孤山之战的写实感,这个角度的比博尔巴金斯更像是一名见证者,见证了一场史诗般的战役的胜利,见证了一名曾经一度迷失,最终重拾初心与誓言的矮人国王索林橡木盾的内心挣扎与转变,见证了索林与半兽人之间的生死搏斗以及最终的同归于尽,影片的最后索林橡木盾死在了比博尔巴金斯的怀中,更加凸显了比博尔巴金斯的见证者的身份,也增加了索林命运的悲剧色彩。

所以,对于比博尔巴金斯这条叙事主线来说,孤山之战的过程不仅仅是对霍比特人形象及性格的塑造,同时也通过这样的视角增加了孤山之战的史诗感与真实感,透过旁人的眼光,让索林橡木盾、灰袍甘道夫、奇力、精灵王瑟兰迪尔、人类弓箭手巴德等人物的性格与形象更加真实而丰满。

主线二:矮人国王索林橡木盾的孤山之战

矮人国王索林橡木盾眼中的孤山之战是一场象征荣誉与坚守的战役。在这条叙事脉络当中,索林橡木盾一直是别人口中的英雄,背负着族人的苦难与孤山失守的耻辱,背负着重振矮人一族、重新夺回孤山要塞的使命感而存在。在该系列前两部作品当中,索林更像是一个符号一般的存在,到了第三部当中,索林人性中的邪恶面一下子显露了出来,面对整个城堡中的无数黄金财宝,表现出了如同他父亲一样的对于黄金与财宝的痴迷――“龙症”,索林在遍地黄金当中迷失了自己,忘记了千里迢迢远征孤山的意义何在,开始充满猜疑、自私,心中只有将黄金财宝据为己有的念头,失信于人类,弃矮人一族的荣誉于不顾。所以,从索林橡木盾这个叙事角度来看,《霍比特人3:五军之战》更像是关于索林个人心理的转变与成长史,前往孤山,虽然是为了重振矮人一族,但实际上更像是索林关于自我的一场寻根之旅,在这段旅程中,索林实现了自我追寻。

影片当中的其他叙事分支分别起到了补充叙事与增加影片主题元素的功能。灰袍甘道夫被困于黑暗城堡当中,被精灵女王盖拉德里尔所救,而精灵女王最终耗尽元气将黑暗力量逼退,使这部《霍比特人》系列电影的最终章得以与其续集《指环王》的剧情相连,完整了剧情的同时也为下文埋下了伏笔。而木精灵塔瑞尔与矮人奇力的爱情则丰富了影片的主题元素,一场还没有真正开始的爱情以奇力的死画上了句号,凄婉而含蓄的爱情故事增加了影片的娱乐效果,让影片更加多元化。

二、从小说到电影的影像转化

小说《霍比特人》只有薄薄的一本,本是童话读物,而在对其进行电影改编的时候,却衍生出《霍比特人》三部曲,总计超过471分钟的动态影像可以说将小说文本放大到了极致,从文本到影像,导演彼得杰克逊构筑了一个气势恢弘的中土世界,有血有肉的矮人族、精灵族、霍比特人及人类,有笑有泪的史诗一般的剧情。所以,即便人们对于《指环王》系列电影的赞誉声要远远高于《霍比特人》系列电影,但是《霍比特人》系列电影对于小说的剧本改编几近完美是无可厚非的,电影将小说文本字里行间所描述的夏尔、黑森林、孤山等魔幻之地几乎全景化地展示在观众面前,大胆的想象力不仅让整个中土世界构筑得迷幻而真实,同时也使电影的视觉奇观得以顺利构筑,在视觉奇观化电影占据主流电影市场的当代,人们对于影像具有先入为主的思维方式,如果一部电影的剧情吸引人,但是影像表达欠缺的话,这部电影不一定会成功;而如果一部电影的剧情不吸引人,但是影像表达具备了视觉奇观化的话,这部电影在当代IMAX等巨幅银幕的支撑下,一定会取得电影票房市场的成功。

在这样的电影影像语言表达的语境之下,《霍比特人3:五军之战》构筑了一个暖色调的魔幻世界,正如原著小说作为童话文本一样,改编后的电影也同样着力营造了一种童话般的魔幻主义氛围,从比博尔巴金斯所在的夏尔地区开始,饱和的满眼绿色构筑了一幅生机盎然、与世无争、超然世外的霍比特人世界,在这样绿色作为主色调的环境当中,比博尔巴金斯过着怡然自得的生活,穿着衬衫和背带裤,木质的房屋内被粉刷成暖色调,至此比博尔巴金斯胆小怕事向往平静安逸生活的性格和人物形象被环境烘托并塑造起来,在这里将夏尔和比博尔巴金斯的家――袋底洞设置成满眼的绿色也从另一个角度象征了夏尔的遁世之境给比博尔巴金斯以保护,绿色也是他的保护色。在比博尔巴金斯随着13名矮人一行人开始前往孤山的时候,路上的景色开始逐渐发生了变化,绿色逐渐消失,取而代之的是无尽的灰暗色彩,此时也代表了真正的冒险旅程的开始,但是在有比博尔巴金斯出现的画面当中,或多或少都带有一抹暖色,整个画面也被笼罩上了一层柔焦滤镜,一切景物都好似不那么真实,将影片的魔幻氛围巧妙地营造出来。虽然比博尔巴金斯的冒险之旅的途中充满了邪恶力量,苍白半兽人、黑森林的巨型蜘蛛、山灵等,但是影片全片展示的暖色调氛围无时无刻不在提醒着观众,这是一部具有童话色彩和意义的魔幻电影,即便是在无限黑暗的刚达巴山谷,黑暗当中仍有一丝火光,天边仍有一抹亮色。然而,影片在对孤山城堡当中的黄金进行色彩表现时,并没有给予其应有的明亮的金色,而是在火光的映衬之下,处理成为接近黑色的颜色,遮蔽了其真实的颜色,只将反射的火光暖色进行表现,这样的视觉处理加深了城堡中黄金的被诅咒的黑暗色彩,也通过颜色的调整从侧面表现了黄金对于索林内心意志的腐蚀和蚕食,在这里的黄金已经成为使人堕落的毒药。

电影《霍比特人3:五军之战》在对小说文本的影像转化过程中,通过色彩的调配,继承了小说童话故事的本质特征,既构筑了完美的视觉奇观影像,同时也增加了电影语言的话语功能,让电影具备了远超过小说文本的语言表达能力。

三、好莱坞魔幻电影发展方向

然而,虽然《霍比特人3:五军之战》在艺术呈现和电影票房两方面都取得了成功,但是正如该系列的前两部作品《霍比特人1:意外的旅程》和《霍比特人2:史矛革之战》一样,始终无法脱离《指环王》系列的阴影,观众在审视《霍比特人》系列电影的时候总会将其与《指环王》系列做对比,即便在小说文本的创作上,《霍比特人》要远远早于《指环王》并且作为其前传故事。

如今的好莱坞魔幻电影已经完全陷入了占据主流的视觉奇观语境当中,对于影像和画面的奇观化的重要性要远高于对于故事内容的完美书写,在未来的很长一段时间内,对于画面震撼力的强调依旧要成为好莱坞魔幻电影的主要创作方向。但是透过《霍比特人3:五军之战》我们看到了视觉与叙事的追求可以同时实现,相辅相成,《霍比特人》系列电影对于原著小说的改编与影像转化已经接近完美,多重叙事已经逐渐成为这一时期电影的主流叙事模式,对于人物内心的越来越多的多层次挖掘已经成为主要的创作方向,不过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魔幻电影的创作标杆仍然是《指环王》系列,如何针对小说文本进行改编与语言转化,如何突破当下魔幻电影的创作困境作出突破与改变是今后值得继续研究的课题。

[参考文献]

[1] 李幼蒸.理论符号学导论[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3.

霍金名言篇9

在美国,该国国产笑星鲍勃·霍普(Bob Hope)表演生涯长达 70 多年,堪称美国的“笑坛长青树”,被誉为“喜剧之王”“美国幽默主席”。此人曾四次荣获美国国会的荣誉称号,其中包括据称是该国最高荣誉的“国会金奖”。从肯尼迪到克林顿的美国总统都对他赞誉有加,前者就称霍普为“美国的金牌全球亲善大使”。我们对他的了解不多,不过从这些资料来看,霍普受美国人喜爱的程度、持续时间之长,恐怕可比金庸之于全球中国人了。

那么,此“笑坛长青树”常青的秘诀在哪里呢?这是“阿奇营销”最感兴趣的问题。

一个名为鲍勃·米尔斯(Bob Mills)的另一个美国人给出了这个问题的答案。米尔斯原是一位律师,后来改行做喜剧作家,从 1977 年到 1992 年的 15 年间,为鲍勃·霍普写喜剧剧本,此间几乎天天和霍普共事。这 15 年下来,米尔斯觉得从霍普那里学到了人生营销的真蒂,甚至再次改行,专门以励志方面的著书立说、巡回演讲为业。够“神”的吧?

“这个世界因营销而存在。我们所有人的人生,都是在以这种那种方式、直接间接地在营销,概莫例外。我们人生的沉浮变化,和我们的营销能力有着直接的关系。无论你是升学、升迁,还是求偶、求财,种种功名利禄、红尘中事,都直接牵系于你的营销意识、营销才干。在人生的营销中,我们所有人的起点一致、终点一致。”

这是“阿奇营销”对营销的理解。虽然它以网上营销、商业营销为主线,但也会有机穿插网下的营销、非商业的营销,这其中就包括人生的营销。我一直在留意人生营销的问题,希望能给“阿奇营销”增加一些这方面的内容,以丰富其内涵和表现力,鲍勃·米尔斯带来的鲍勃·霍普的例子,是一个人生营销不可多得的研究个案。其实,霍普的例子也是以个人为品牌进行商业营销的成功典范,“鲍勃·霍普”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商业品牌(有兴趣的读者,可以去看看这个商号的网站:bobhope.com )。所以,霍普的案例具有个人品牌营销和人生营销的双重意义。

好了,闲话休题,现在我们来看看,在米尔斯 15 年的观察下,霍普的营销秘诀是什么?

米尔斯觉得,霍普深受几代美国人喜爱的成功事实绝不是偶然的。霍普从涉足娱乐业的开始,就明确意识到自己拥有一项待推销的产品,那就是他自己。那么,他是如何成功推销自己而且历久不衰的呢?米尔斯将他的成功之处归纳为这样几点:

1. 熟悉其观众(对你而言,就是熟悉你的潜在顾客)。霍普在对将要面对的观众没有彻底的研究和了解之前,是绝不登台的!每一次,在掌声中他潇洒地走上舞台、开始“做秀”,那就意味着,他已经对台下的观众了如指掌:他们的政治倾向、风俗、习惯、喜好、忌讳乃至当地丑闻等等。

霍普曾无数次赴海外美军基地进行慰问演出。每次行程前,包括米尔斯在内的助手,首先要做的准备工作,就是研究要去的基地或舰艇的背景资料。了解细到什么程度呢?基地附近士兵爱逛的酒吧名称、地理位置,指挥官的姓名和癖好,基地的流行词汇甚至那些“刺儿头”兵哥的姓名和绰号。所以,无论基地的士兵以前知不知道霍普其人、看没看过他的表演,总会在霍普讲第一个段子的时候就喜欢上他,因为他的“搞笑”就像出自基地同伴一样亲切、受用。

霍普的着眼点不仅仅在于一次的演出,而是这些年轻士兵回国后的漫长岁月!如果这第一次赢得了他们的喜爱,那么在以后至少 40 年的时间里,他们都会是其电视节目的忠实观众。

1978 年,霍普一行要赴澳大利亚佩斯市,应邀为当地一个新落成的、拥有 8300 座位的娱乐中心,进行一次为时两小时的开业助兴演出。为了这两个小时,霍普等人进行了两三个星期的准备,对澳大利亚人生活的方方面面进行了细致入微的研究,从当地的历史、气候、野生动物、工业、风味美食、休闲胜地、种族构成乃至于方言俚语,一一了解。等到霍普登台的时候,不知道的人以为他是在佩斯生活了一辈子的本地人。实际上,从他开口说第一句台词起,台下的观众就在他的全盘掌握之中。假如你对你的潜在顾客了解到这个程度,你还愁什么销不出去吗?

2. 顾客至上、注重售后服务。这都成了人人熟知的陈词滥调,然而能切实付诸实践的并不多。霍普受到美国各阶层三教九流的喜爱,从总统、业界大亨、将军到普通工人、士兵、家庭主妇,“人见人爱”。他的出现,能给每个人都带来笑声和快乐。他拥有的观众,都是一生都喜欢他的忠实观众。大家对霍普的了解,就像对自己的家人一样清楚。霍普认真对待每一次演出,尊重、善待每一个观众。在米尔斯的记忆里,无论在哪里,从悉尼到北京,从伦敦到斯德哥尔摩,霍普从未拒绝过任何一个观众的签名、合影请求。

3. 投资内容和宣传。霍普曾对采访者透露,他在职业生涯中,把大部分的金钱都投资在两个方面:新喜剧内容和公关宣传。如果网站一样,霍普也深知“内容”的价值,所以舍得花大投资,聘请全美最有才华的喜剧作家,来不断为他创作新的喜剧脚本。同时,他也舍得花大投资,聘请营销专家为他的每一次演出大作宣传,以场场爆满为每一次演出的票房目标。

霍普对媒介关系的重视也是美国其他娱乐明星所不及的。他几乎从不拒绝采访和记者招待会,想想看,如此注重媒介关系,媒介对他自然充满好感,从而使他的公众形象好上加好,而且一直持续了 75 年以上!

迄今为止,对美国人一提到鲍勃·霍普,就会得到一个热情、尊敬、快乐的回应。为什么?除了与生俱来的表演天赋和始终如一的积极、友善态度外,对自己产品价值的洞悉、持续不断的营销营销再营销,也是造就他这棵“笑坛长青树”70 多年生命奇迹的不可缺少的要素。

打个人品牌的例子还很多,像娱乐行业似乎最流行。不光是这个鲍勃·霍普,国内、国外娱乐圈的这“星”那“星”,都是靠个人品牌来获取商业利益的。每一个“星”的背后,都是一大批人的饭碗和利益。推而广之,各类名人都是一笔品牌资源,“名人官司”也多半和相关品牌的价值受威胁有关。

霍金名言篇10

米哈伊尔・普罗霍罗夫Mikhail Prokhorov

他身高2.06米,虽然没成为篮球选手,却成为赫赫有名的篮球俱乐部老板;他是俄罗斯最后的“寡头”,而这个亿万富豪却准备把主要精力从商界转移到政坛;他曾放言“征服纽约”,如今做到了,他的下一步是“征服俄罗斯”,参加将于3月份举行的总统选举。而这位仍然单身的俄罗斯第一钻石王老五表示,已准备为当总统而结婚,一时成为舆论热点。

毫无疑问,普罗霍罗夫的这番言论让不少俄罗斯美女们芳心大乱。在俄罗斯钻石王老五的排行榜上,普罗霍罗夫常常位居第―。他是美国《福布斯》杂志2011年俄罗斯富豪榜第三位,身家大约180亿美元(2009年一度是俄罗斯首富)。和俄罗斯许多大富豪一样,他掌管着国家重要的能源和投资产业,旗下的俄罗斯联合进出口银行是俄罗斯最大投资机构之一,主要投资于矿业、纳米技术和能源领域。而这―切都是他白手起家,靠着勤奋和天赋打拼出来的。

普罗霍罗夫生于一个再普通不过的家庭,父亲曾是业余体育选手,退役后在一家体育协会工作,母亲是化学教授。由于从小对金融投资业感兴趣,他从莫斯科金融学院国际经济关系专业毕业后就步入商界。很快,他就遇到了人生中最重要的伯乐――俄罗斯第一代财阀波塔宁。在苏联解体之际,普罗霍罗夫接手俄罗斯最大的镍金制造公司,同时担任俄罗斯最大的黄金生产商主席以及联合进出口银行老板,个人资产最多时达到195亿美元。

但是,你别以为,这样一位迟迟未婚的大富豪,要么长得很丑,要么性情怪癖难以相处。恰恰相反,普罗霍罗夫是俄罗斯赫赫有名的美男子之一,头发浓密,五官俊朗,带点书卷气,不太像俄罗斯人,倒是有点像西欧人。最迷人的还是他那双深邃的眼睛,眼神既冷峻又略带忧郁。此外,他的着装品位也堪称一流,无论是正统的西装还是休闲服或者是运动装,他都拿捏得恰如其分。没办法,谁让人家是天生的衣架子呢?46岁了,还一丝赘肉都没有!如果说,普罗霍罗夫从父亲那里继承了什么,那一定不是财富,而是运动基因。普罗霍罗夫每天必须有两个小时的运动时间,周末则增加到四个小时;如果工作太忙没有完成运动量,他便牺牲睡眠时间补上。他说:“我喜欢战斗。体育对别人而言或许只是一种爱好,但对我来说则是一种生存方式。”体育锻炼让普罗霍罗夫拥有性感的身材,他在国内也被称为“俄罗斯情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