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莲说原文及翻译十篇

时间:2023-04-02 07:52:21

爱莲说原文及翻译

爱莲说原文及翻译篇1

摘要:中国当代著名散文家朱自清在自己的作品《荷塘月色》里引用梁元帝所作的《采莲赋》片段来抒怀。由于该作品的广为流传,《采莲赋》片段也被译为不同语言,即使同一种语言也有不同的版本。本文从翻译学中归化和异化的不同视角分析《采莲赋》片段的两个英译版本,从而试图找出中国古代诗赋翻译的适宜道路。

翻译中采用归化还是异化的方式一直是翻译界争论的热点,究竟孰优孰劣至今没有答案。笔者认为,无论是站在实用还是美学的角度上,翻译中采用归化还是异化的方式应当取决于译者的翻译目的和目标读者的需求。

关键词:诗歌翻译;美学差异;归化和异化

1927年7月,朱自清怀着对国家存亡的担忧和对乏味生活的失望创作了经典名作《荷塘月色》。文中主要描绘了在月光的衬托下清华荷塘及周边美丽而宁静的景象,抒发了作者内心复杂的情感。文中,朱自清引用《采莲赋》片段来衬托出自己烦闷的心情。《采莲赋》由梁元帝所作,描写了青年男女泛舟湖上采莲嬉戏的场面,表达了诗人对美好爱情的向往和对自由的热爱。以下是《荷塘月色》中引用的《采莲赋》片段:

于是妖童媛女,荡舟心许;鹢首徐回,兼传羽杯;棹将移而藻挂,船欲动而萍开。尔其纤腰束素,迁延顾步;夏始春余,叶嫩花初,恐沾裳而浅笑,畏倾船而敛裾。

杨宪益夫妇和朱纯深先生分别对这段文字进行了翻译,两个英文版本的不同之处主要体现在框架结构、语言风格以及美学思想这三个面,从而导致两个译本给了读者不同的阅读感受。想要评论哪个版本更优要从很多方面考虑,比如译文的内容、格律和语言风格,同时还要考虑中西方的美学差异,最主要的是关注译者在翻译过程中采用归化还是异化的方式。

1、 归化与异化的概述

归化是一种目标文化倾向的翻译方法,是指在翻译过程中将相对于目标读者来说比较生僻、有异域风格的词语转换成目标受众熟悉的词汇,以便于读者能够轻易地理解原文本。异化是一种源文化倾向性的翻译方式,这种手段的核心就是在翻译过程中坚持保持源文本的异国风情,在翻译文本的过程中传播源语言国家的文化[1]。

著名语言学家奈达曾经说过,翻译并不只是语言学的范畴,更是两个国家间文化的交流[2]。想要选择合适的手段翻译典型的中文文章需要注意很多方面,比如源文本的形式、语言风格、文化内涵和翻译目的。

2、从归化与异化的角度分析《采莲赋》

笔者将选取四句翻译,从归化和异化的视角分析《采莲赋》的两个英译版本:

妖童媛女——charming youngsters(朱译)/ deft boys and pretty girls(杨译)

在《采莲赋》中,“妖童”指英俊的少年,“媛女”是美丽的少女,但在现代汉语中“妖”字通常用在“妖精”、“妖魔”等略带贬义的词汇中,此时若是使用直译手法,就会使目标读者产生疑惑,原文的意义也会被曲解。文中提到的两个英译版本皆使用的是归化手法,用“魅力”和“灵巧”等词来形容少男少女美丽而又生动的形象,使目标读者能够更好地理解译文。

荡舟心许——hearts buoyant with tacit love(朱译)/ understanding(杨译)

“心许”是一个典型的含义深刻的中文词汇,他所包含的含义远超过了这个词语本身。“心许”的意思是心中默许,也有内心赞美之意。原文中用这个词语来表达采莲的少男少女之间的爱慕之情,和含蓄而美好的爱情。朱自清在其文中应用《采莲赋》也是为了表达自己对美好爱情的向往,和对自由的追求。朱纯深先生的译本使用归化的手法,较为详细的对“心许”这个词语进行了解释;相反,杨宪益和戴乃迭使用异化的方法保持了原词的含蓄美,更能表现出原文中少男少女懵懂含蓄的爱情。

鹢首徐回——bird-shaped prows(朱译)/ prows(杨译)

鹢是一种水鸟,中国南方的渔民经常使用这种水鸟的样子来装饰自己的渔船。译者很难准确的向外国读者描述这种极富中国特色的渔船形式,尤其是在西方读者也许从来没有见过这种水鸟的情况下。因此,朱纯深先生使用归化的手法为目标读者描述了这种船首的样子,杨宪益夫妇使用异化的手段,在不影响源文本含义的情况下有意的弱化了这个因素,舍弃了这部分的翻译。

夏始春余——This is the time when spring is growing into summer(朱译)/Now spring and summer meet(杨译)

《采莲赋》全文短短几十字,一副春末夏初少男少女湖边荡舟采莲,嬉戏的工笔画面就跃然纸上。全文对气候环境的描写仅有两句:夏始春余,叶嫩花初。但诗中对人物的描写和环境相互映衬,使读者不禁会形成富有季节特点的感觉。本文涉及的两个英译版本对这四个字作了两种差异较大的处理:朱译本用一个时间状语从句将春天即将结束,夏天刚要来临的时间段详细的写了出来,平铺直叙,表述清楚。杨宪益夫妇使用了一组动词短语言简意赅的表达出了春夏季节交替的意境。译者巧妙地运用了“meet”这个动词,将春天与夏天这两个季节拟人化,就象是两个有缘人,即使擦身而过,也终会在那特定的一刻遇见。不仅格律与源文本简洁、工整的风格吻合,也更加的生动形象。

当翻译家周具良在谈到诗歌翻译的时候曾说过:如果源文本的诗歌有自己的格律,翻译后的目标文本就应该有一定的格律,但是目标文本的格律是否要与源文本相对应就要依个别情况而定[3]。事实上,在翻译诗歌的时候,几乎所有的译者都会将注意力放在如何将源文本的诗歌格律移植到目标语言中,而不是想方设法使得源文本与目标文本的格律一模一样,这就是所谓的以诗译诗。

朱纯深先生的译本改变了原诗的格律和风格,是典型的归化处理,使目标读者能够比较容易的接受译文。杨宪益和戴乃迭的译本是对原诗格律的移植,即以诗译诗,译本无论是在格律上还是在情感上都与原诗接近。这种译法对于目标受众来说也许比较难以理解。但是,从另一个角度来说,这种翻译方法保留了源文本的美感和意境,杨宪益夫妇的版本更能使目标读者在理解这首诗赋的同时感受到中文所营造的的语言之美。

作为翻译的两种手段,极端化其差异的做法不利于其在翻译过程中的灵活运用,归化不代表在翻译过程中可以肆意改变,异化也不是说要字对字的刻板处理,好的译者应该在两者之间寻求平衡,不至于褒贬不一。许多因素都会影响翻译,尤其是两个国家文化间的差异,译者在翻译过程中要明确在源文本中哪部分的文化因素需要被保留?如何保留?哪些因素需要改变以适应目标读者文化群的接受程度。因此,草率的评价哪种方式更优是不恰当的,根据翻译目的、目标读者文化背景做出适当的结合或选择会使翻译的效果更好。(作者单位:西安外国语大学)

WORKS CITED

[1]郭建中.翻译的文化因素:异化与归化[J].外国语,1998,(2).

爱莲说原文及翻译篇2

第二步根据翻译好的白话文中上下文的意思,去猜测原来框起来的词语的意思,再查字典,最后选定最合适的意义。

第三步仔细揣读翻译好的白话文,看语句是否符合现代汉语习惯,需要补充哪些省略了的词语、删掉哪些没有实际意义的助词,如果遇到词序上有问题的地方就调整一下词序。

在这三步过程中,要按以下六种方法翻译:

1.留。文言文中人名、地名、官名、爵名、书名、庙号、年号、度量单位、典章制度的名称等专有名词可照抄不译。如“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岳阳楼记》)一句中的“庆历四年”“巴陵郡”都应保留,即可翻译为“庆历四年的春天,滕子京被贬做巴陵郡的太守。”

2.换。①单音词换成双音词。如“闲静少言,不慕荣利”(《五柳先生传》)可翻译为“(他)悠闲恬静,少语寡言,不羡慕荣华利禄。”②古义换为今义。如“每岁京尹出浙江亭教阅水军”(《观潮》)中的“岁”应换成“年”。

3.补。补充文言文中省略成分,以及虽不是原文省略,但应正确译出原意或合乎现代汉语习惯的词语或句子。如“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两小儿辩日》)翻译时在“如盘盂”前补出形容词性谓语“小”即“太阳刚出来大得像车伞一样,等到中午时却小得像一个盘子了。”

4.删。根据现代汉语习惯无法译出的某些文言词,可以删去不译。如“夫战,勇气也。”(《曹刿论战》)中的“夫”是文言文句首发语词,无实在意义,应删去。再如“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爱莲说》)中的“之”字只起补足音节的作用,并无实义,可取消不译。

5.调。文言文中的某些句式,如谓语前置、宾语前置、定语后置、介宾结构后置等倒装句,在翻译时,应根据现代汉语的语法习惯调整语序。如“马之千里者”(《马说》)中的“之”为助词,是定语后置的标志,无实在意义,可调为“千里之马者”。

爱莲说原文及翻译篇3

关键词:商标 汉译 技巧

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商标和品牌几乎就是商家的代名词。如果商标翻译得好,就可以刺激消费者的感官从而留下印象,产生联想和触动,将商标与消费者对商品和服务的印象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本文探讨外文商标常用的一些汉译技巧,希望能对有关方面特别是外资企业有所帮助。

音译法

音译法就是模仿外文商标的发音而进行汉译的方法。这种方法应用非常普遍,其特点是翻译快捷、简便,并能保留原名的音韵之美,让人体验到正宗的异国情调,同时也满足部分消费者追崇“洋味”的心理。他们往往认为这种商标更能体现自己的身份和地位。通常是若原语商标构不成意义, 或属新奇型或专有独用型,多采用音译法。如大家熟知的一些品牌:motorola摩托罗拉,nokia诺基亚, sony索尼等代表的系列产品;ford福特,audi奥迪, buick 别克,lincoln林肯等轿车;adidas阿迪达斯,chanel夏奈尔, pierre cardin皮尔·卡丹等服装;rolex劳利士,omega欧米茄等手表; boss波士,elixir怡丽丝尔,bvlgari宝格丽, lanc?me兰蔻等化妆品; levi's李维·斯(牛仔服);alida阿俪达(高级女鞋);finbid 芬必得(药品);corona科罗娜,(啤酒);maclaren麦克拉伦(婴儿车);cartier卡地亚(珠宝手饰)等。

直译法

直译法就是根据外文商标的语言,直接把词意翻译成汉语的方法。译文的目的语与原文的始发语表达的形式和内容往往相同。这也是一种应用广泛的方法,其特点是“不失真”,能保留原名传递的意义、信息、情感等,直接传达原文的语义,让消费者更能体会到原商标的涵义,甚至引发联想而产生兴趣、好感,利于商品的销售。一般说来,如果商标原名本身具有某种特定的涵义或某种象征意义,就应尽可能地考虑直译。比如英国汽车lotus,直译为“莲花”,能给人以许多美好的联想:莲“出淤泥而不染,濯清莲而不妖”的高洁、质朴,莲“香远益清”的芳香,“亭亭的风姿”,“姣姣的风韵”,“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不施粉黛的天生丽质,无与伦比的脱俗气质等等;床上用品fair lady 译为“贵妇人”,给人一种高雅的感觉;轿车crown译为“皇冠”,暗示轿车的显贵,若音译为“克朗”,感觉就相差甚远。microsoft 译为微软,正好与计算机、软件等有联系;apple(计算机、皮具等) ,译为“苹果”,那甜美的形象能博得人们的好感;美国化妆品cover girl译为“封面女郎”,给爱美女士多少诱惑和联想?另外有的商标如音译太长,又没有相应的“洋”味,也可考虑直译。如volkswagen大众(汽车),就不必音译为类似“福士伟根”、“福尔克斯瓦格恩”那样的字眼。

意译法

意译法就是注重原文内容,而不保持原文形式的翻译方法,也称解释性释义法。译者可通过对原文及所代表商品的深层意蕴的理解,挖掘始发语的真正内涵。其特点是商标译名的目的语往往表达产品的效用、性能等更加准确、形象,有时还富于感染力,引发联想,有利于给消费者留下深刻印象。比如饮料sprite, 原是“可口可乐”广告上促销小孩的名字,后扩展为一个新品牌。音译就是“ 斯普赖特”、“斯必来特”之类,直译是“小妖精,调皮鬼”。饮料初次出现在香港市场上时,根据港澳取吉利心理的常规,按其谐音取名为“事必利”,实际销售情况并不好。后汉译为“雪碧”,给人以冰凉解渴的印象,充分表达出了该产品的特性,产品也随之为消费者接受。再如洗发液rejoice,直译是“高兴”, 意译为“飘柔”,意为头发飘逸柔顺,既能充分地显示商品的特性和品质,又能给消费者留下美好的心理回味;head & shoulders,直译是“头和肩”,曾音译为“海德仙度丝”,既烦琐又指代不明,后汉译为“海飞丝”,既形象优美,又体现了产品的特色;药片 asverin,译名为“安咳定”,清楚地表达出了该药片抑制、治疗咳嗽的功效,且易于记忆。

谐音法

谐音法就是以原文商标名的发音为基础,根据商品的特性、效能等表现的需要,灵活选择目的语中发音大致相同或相近的词语来音译原名的部分或全部发音。谐音法应用相当普遍,其特点是选词更灵活,能更好地体现出商品的特性、效能等。谐音法可以减少或补充语义信息在翻译过程中的损耗,诱导消费者产生联想,加深对该商品的印象,从而达到扩大销售的目的。例如法国名牌香水poison,直译为“毒药”。“令人觉得神秘而难忘”是使用该品牌香水的女士们的共同感受。但在中国,如将“poison”直译为“毒药”,恐怕就难为多数人接受,因此采用谐音法译为“百爱神”。当然,对此译名褒贬者均有。笔者认为不能简单武断地说“百爱神”听上去象是“男性”化妆品牌,就拿传说中的“神”来讲,也有女神吧。何况译者的意思可以理解为“神秘”的省略说法,这样还可与原设计者的初衷相吻合。再如饮料“pepsi-cola”,汉译为“百事可乐”,也算是运用这一方法的佳译,可理解为“百事顺意,可口可乐”!“longines”原为瑞士的一个地名,是瑞士制表业中历史最悠久的商标之一。从1867年起,每只表都雕刻有飞翼沙漏标志,汉语译名为“浪琴”,既朗朗上口,还充满诗情画意。谐音法的例子还很多,如rado译为“雷达”(钟表品牌);matrix美奇丝(美国美发品牌);safeguard舒肤佳(沐浴露);hercyna海皙蓝(化妆品); carlsberg嘉士伯(啤酒);brandy 白兰地(酒); marlboro 万宝路, esse爱喜(香烟);carrefour家乐福(超市);pentium 奔腾(计算机处理器);ɑ.testoni铁狮东尼(意大利服装品牌);montagut梦特娇(法国服装品牌);hermes 爱马仕(法国系列产品); citroen译为“雪铁龙”(轿车); e.blan伊伴(鞋类)等等。有趣的是,有时同一个商标可用不同词语来表达。如 chanel,指化妆品系列时常用“香奈儿”这个译名,指服装等系列产品时有些商家就采用“夏奈尔”的名称;dove指香皂的品牌时,译作“多芬”,含润肤芬芳之意,指巧克力商标时,译为“德芙”,汉语谐音为“得富”,“得福”, 显得喜庆、吉祥。

兼译法

兼译法或称分译法,就是把原商标名按词或音节分别进行不同汉译的方法。如前部分直译,后部分音译,或后部分直译, 前部分音译等等。其特点是可根据原商标代表的商品属性或设计者的意图,经过精心选词,以更灵活的方式进行分部翻译。这种方法可以充分考虑译文目的语国家的文化背景,充分表达商品的特性和效能,使广大消费者顾名思义,引发联想,对商品产生好感,从而更有利于诱导消费。例如:goldlion直译应是“金狮”,本来寓意很不错,但根据谐音在粤语中是“金输”,实在不吉利,自然不受欢迎。“goldlion”商标的创立者曾宪梓先生绞尽脑汁为“金狮”更名,将“金狮”的英文名分别进行汉译。前部分“gold”直译为“金”,而后部分“lion”用谐音译为“利来”。金与利一起来,使商品更添富丽堂皇的气派、并满足人们渴望吉利,追求豪华的心理,谁听了都高兴!“金利来”商标诞生后,迅速成为驰名而响亮的品牌。再看日产唇膏英文商标“kiss me”,直译就是“吻我”,“亲我”。 中国人一般重含蓄,太露女士恐怕难以接受,因此有人用谐音法把它译成“奇士美”。对此汉译名,译界评论多,总的讲不是很满意,因为原文生动幽默的语义几乎没表达出来,但也没有人拿出受大家公认的译名。为解决“奇士美”有失原作韵味的不足,笔者设想用兼译法进行翻译,将“kiss”直译为“吻”,“ me”用谐音译为“美”,即“吻美”。 这样,通过唇膏的“吻”而使“我”变“美”,就用含蓄的方法把原作的内涵表达出来了。如果再灵活一点,可译为 “美吻”或“美唇”,看上去易吸引眼球,读起来也顺口。还有“nippon paint”直译应为“日本漆”,但为了打进中国市场,前部分用谐音法,后部分用直译法,汉译为“立邦漆”,在中国销售良好; mickeymouse,音、意结合,译为“米老鼠”;饮料“7-up”直译与意译结合,“七”在欧美国家本身有积极的意义,以“喜”译“up”,译出“七喜”,喜庆、吉利,译出了商标神韵;美国最豪华的大房车“cadillac”,译作“佳特莉”,也很成功。

双关法

双关法在汉译中最常用的是音、意双关。其特点是充分利用汉语既表音又表意的特点,通过模仿原文发音,斟选合适的词语,有效地表达出适合消费者接受、理解的译名,并从中体现出该商品的性能、作用、优点等。如手表titus,译为“铁达时”,就把该品牌的作用和优点信息都传达出来了,其含义“此款表必定能达到准时”也不言自明,正如其广告语所说:“时间由我铁达时”!再如美国运动系列知名品牌nike,音标为[' naiki:],是希腊神话中胜利女神的芳名,按音译即“奈姬”之类,消费者不知其意。根据商品信息传达的需要,汉译为“耐克”,既表达出了运动服装应该具有经久耐磨的特点,又包含了牵制克敌的寓意,正好与原意胜利女神不谋而合。婴儿尿布“pampers”的译名也值得一提,汉译为“帮宝适”,即解决“宝贝”尿湿问题而助其舒适的含义。该译名充分表现了产品的性能,并且非常“文雅”。再看一个既表音又拟声的例子:美国照相类器材kodak,几乎是和coca cola齐名的商标。kodak作为一个商标词,本身没有什么意义。因为它是商标设计者组合“创造”出来的。kodak汉译为“柯达”, 琅琅上口,发音响亮,既表音又拟声,容易使消费者联想到按照相机快门那令人兴奋的“咔嗒”声。

省译法

省译法指对原文商标名的部分词、音节或字母进行省略性翻译,其特点是汉译取义灵活度大,可根据商品的表达需要和汉语的习惯,略去难译或不必译的部分,从而使译名达到简洁、流畅、富有美感的效果。在品牌世界里,有相当一部分企业采用公司名称与品牌名称一致的宣传策略。bmw就是 bayerische motoren werke的每一个词的首字母组织起来构成的一个缩略词,如果全译,译名很长,作为商标就更不合适。译者汉译时只利用了前两个词的音头,其余省略,大胆译为“宝马”,很快在中国成为驰名的汽车商标。省译法的例子不胜枚举,如轿车astra译为“雅特”;啤酒budweiser 译为“百威”;面膜artistry译为“雅姿” ;珠宝饰品系列van cleef & arpels译为“梵克雅宝”;天然原料护肤品otago,译为“欧果”;品牌香水lolita lempicka,译为“洛俪塔”等等。

增译法

增译法指按译入语的行文习惯在汉译商标时适当增词,其特点是能弥补照直翻译时译名的不足,使商品内涵意义得以引申,有效地增强译名涵义的完整性,增强译名的感染力和商品的信息表达效果。比如有种安眠药,叫做dakmane,如纯标准音译,消费者会不知所云,体现不出药品的特性和效用,用谐音法前部分译为“带”,后部分译为“眠”,即“带眠”,中间增加一个“尔”字,书面语就是“你”的意思。因此,该商标汉译为“带尔眠”,就有“带着你入梦乡”的含义,译名非常贴近消费者渴望平静入眠的心理感受,确实恰到好处!再如power香皂,用谐音译为“波尔”,词尾增加“肤”,即“波尔肤”,也很贴切;卫生纸luxury,直译为 “奢侈品”显然不合适,前部分用谐音法译为“立士”,然后增加一个“洁”字,即“立士洁”,译名非常到位;香烟rothmans,前后分别译为“乐”和“门”,中间增加一个“富”字,全名为“乐富门”,读起来顺口,并显得喜庆、吉祥; mont blanc原意为阿尔卑斯山脉最高峰, “勃朗峰”,作为珠宝系列商标,通过省译、增译和音译结合,汉译为“万宝龙”。

借用法

借用法指直接采用照搬原名的办法。这种方法的特点一是方便、简单,二是为一些商标名今后的汉译留下空间 。众所周知,随着我国对外开放力度的加大,外国品牌纷纷涌入中国已是不争的事实。可能有些商标“来不及”译,或许有些商标难译,甚至有些商家认为保持原名而不必译等,这也给了市场检验、熟悉和接触这种品牌的机会。如在我国风靡一时的宝洁公司旗下护肤品牌sk-ii,瑞士手表ck(calvin klein)等。借用法常用于经过缩略后的商标名的翻译,一般企业用公司名称或功能名称的缩写来构成品牌名称,基本方法是将每一个单词的字首字母组合起来,其好处是简单易记、特色明显。如:3m(mimmesota mining and manufacturing co.)明尼苏达采矿公司;ibm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国际商用机器公司;nec(nippon electric company)日本电器公司;dtc(diamond trading company)钻石贸易公司等等。有意思的是,有的商标已有了汉译名,但众多追求“洋味”的人士以及一些新闻媒体仍然偏爱使用外文名称。只要你翻阅报刊、杂志,这种情况比比皆是。比如以其创始人路易-威登的名字命名的法国louis vuitton系列产品,虽然汉译名为路易威登,许多人却不用,而用简称lv代之, reebok是世界知名的运动服饰品牌,汉译为“锐步”, 2005年“锐步”将其全球的品牌标示由原来的“reebok”改成了“rbk”,以展示rbk充满自信的独立风格。

臆想法

臆想法指凭主观的,往往缺乏客观依据的臆断来将外文商标译为合乎情理的汉语商标的方法。臆想法的特点是不受原商标的约束,译者可以灵活地选词取义。这种方法被一些严谨的学者戏称为“乱译法”,所以一般不提倡,即使运用也须非常谨慎。当然,世界各国商标设计者标新立异,独出心裁的不少。因此,如果译者有独到的见解或想法,“杜撰”的译名只要能被市场接受也未尝不可。前面提到有人将“毒药”香水“poison”采用谐音法译为“百爱神”,现在有人改译为“奇葩”,估计与 “poison”问世后独特性的轰动效应有关。2006年, dior(迪奥)为了一如既往保留“poison”的神秘与魔力,剥离了原来香水定义的甜美,欲体现女性个性中的自由、慷慨、激情、挑战、放纵和诱惑,又推出了四种极具特色的“poison”香水,分别是紫色“poison”奇葩,绿色“tender poison”温柔奇葩,红色“hypnotic poison”蛊媚奇葩,白色“pure poison”冰火奇葩。再看香烟“pall mall”,这是译界讨论、争论较多的例子,译为“顺”牌,被香港译学学者称为“乱译”。“但也有一定道理: pall谐‘坡’音,而mall谐‘摩’音,随坡摩擦而下,岂有不要‘顺’意的”?(吴伟雄,2000:178-179)陈全明认为,“将‘pall mall’译为‘顺’牌,正是由于译音采取谐音而‘臆想’推敲,尔后取其‘意’的结果。试想‘pall’谐‘波’音,而‘mall’谐‘殁’音,波消浪殁了,大海岂有不风平浪静之理!而航行在风平浪静大海上的航船不就一帆风‘顺’了吗”?(陈全明,1996)其实,“pall mall”还有个汉译名,叫“长红”,笔者推测该译名的产生有两种可能:一是希望此品牌的香烟销售能“长”久的“红” 火下去;二是与该品牌烟盒的设计底色全是红色有关。仅从以上几例评论的不同观点和译法可以看出,并非所有商标名的翻译都是有据可寻的。如果是“臆想”的商标名称,解释的权威恐怕只能是品牌设计者或译者,其他人不过是发挥想象,按自己的方式推测而已。

归化法

归化法就是用与始发语有相近语义的表达功能,但却带有明显汉文化色彩的词语来翻译原商标名,其特点是通过发挥汉语的优势,使中文译名更加地道,更加符合汉文化背景下民族的思维方式、心理意识、历史传统、习俗信仰、地域风貌等,从而给消费者留下一种亲切感,使他们易于理解,易于接受。例如,法国化妆品牌“estēe lauder”译为“雅诗兰黛”,“ decleor”译为“思妍丽”,“guerlain” 译为“娇兰”,名酒“hennessy”,译为“轩尼诗”,美国的化妆品牌“maybelline” 译为“美宝莲”,“revlon”,译为“露华浓”等等,都具有厚重的汉文化色彩,受到消费者青睐,可谓归化法的佳译。

商标的命名有多种因素,因此,翻译商标时一定要根据所涉及的商品,结合多方因素来考虑翻译方法。应该指出的是,以上有些方法虽有交叉之处,但翻译时的着手点、侧重点不同。另外,商标汉译时无必要、也不可能同时运用所有的方法,译者只需要酌情运用其中的某些方法即可。

参考文献:

1.方梦之.应用翻译教程[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5

2.廖国强.经贸英语[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3.吴伟雄.好易学英汉笔译[m].广州: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0

爱莲说原文及翻译篇4

典例链接

例1(2007年广西百色市中考题)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文后的问题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1.解释加点的词语。

(1)可爱者甚蕃 蕃:______(2)不蔓不枝 蔓:______

2.下列“之”字的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

A.水陆草木之花 B.花之隐逸者

C.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D.牡丹之爱

3.翻译下列句子。

(1)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本文主要写的是“莲之爱”,为什么还要写“菊之爱”、“牡丹之爱”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自古以来,花往往成为人们的精神象征,人们往往借花言志,国家或城市也将某种花定为国花或市花。请你为百色市推荐一种市花,并说明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例2(2007四川资阳市中考题) 阅读下面的甲、乙两文,回答文后的问题。

(甲文)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乙文)赵将廉颇之后嗣廉范①,任云中郡守。一日,会匈奴大入塞,故事②虏人③过五千,移文④旁郡。吏欲传檄⑤求救,范不听,自率士卒拒之。虏众盛而范兵不敌。会日暮,令军士各交缚⑥两炬三头热火⑦,营中星列⑧。虏遥望火多,谓汉兵救至,大惊。待旦⑨将退,范乃令军中褥食⑩,晨往赴之。俄而,斩首数百级,虏自相践踏,死者千余人。虏由此不敢复向云中。

注释①廉范:廉颇的后代。②故事:按旧例。③虏:敌人。④移文:发文书。⑤传檄:发出紧急公文。⑥交缚:交叉缚扎。⑦热火:点火。⑧星列:象星一样布满。⑨待旦:等到天亮。⑩褥食:在睡垫上把早饭吃了。

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

(1)望其旗靡() (2)会匈奴大入塞()

(3)俄而,斩首数百级()(4)范兵不敌()

(5)公将鼓之()(6)范乃令军中褥食()

2.用“/”划出下边一句话的朗读停顿。

虏 众 盛 而 范 兵 不 敌。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吏欲传檄求救,范不听,自率士卒拒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长勺之战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弱胜强的战役。作战中,曹刿两次抓住战机,出奇制胜,第一次是在____________之时,第二次是在____________之时(用原文填空)。乙文中,廉范在众寡不敌的情况下,也表现出高超的指挥才能。廉范在作战中采用的妙招是____________。(可用原文作答,也可以用自己的话概括)

5.曹刿、廉范这两位军事家指挥作战时,既能做到____________,又能做到胆大而心细,因此取得战争的胜利。____________

题型解析

1.字词解释。字词解释的考查有两种形式,即填空题和选择题,而以填空题为主,如百色卷的第1题和资阳卷的第1题。在做百色卷的第1题时,解释“蕃”时,要严格按照课文后的注释,准确无误;在解释“蔓”时,一定要注意在这个语言环境下的词性,在这里“蔓”作动词,应解释为“长枝蔓”,不能解释成名词“枝蔓”。此题答案为:(1)多。(2)长枝蔓。在解释资阳卷第1题中关于课外文段的字词时,一定要结合自己以前文言词语的积累。如“会”、“俄而”、“乃”可链接以前学过的知识,直接解释;“敌”可以按照注释疏通文意后再解释。此题答案为:(1)倒下。(2)正遇上。(3)一会儿。(4)抵挡。(5)助词,无实义。(6)就。

2.词义辨析。词义的辨析就是考查我们对重要的文言实词或虚词的一词多义的理解和掌握的准确度,也是中考常见的题型。而考查涉及到的字词均是平时我们常见的,老师多次强调的,一般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如百色卷第2题。在做这一题时,因为“之”的用法很多,我们要逐一理解它在每一项中的用法,然后进行比较和辨别。通过比较你会发现,ABD项中的“之”是结构助词,相当于现代汉语的“的”,而C项的“之”是用在主谓之间,无实义。此题答案为C项。

3.断句停顿。文言文重在朗读,“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而朗读就要掌握正确的朗读节奏,所以,此类试题也是基础试题,考查的概率比较高。此类题型的考查一般有两种形式,一种是选择题,让你选择朗读停顿的正确或错误项;一种是直接在原句进行划分,如资阳卷第2题。在做本题时,可以根据总结性词语来确定朗读节奏,因为这是一个有两个主谓短语构成的并列关系的句子,可以根据“而”的标志来划分。此题答案为:虏众盛/而范兵不敌。

4.句子翻译。翻译文言文句子是文言文考查的重点之一,几乎每篇均考,所占分值也比较大。如百色卷和资阳卷的第3题,它们均占4分,我们做起来一定要谨慎、认真。如做百色卷第3题的第(1)题时要注意重点词语“远”、“亵玩”,这两个词语要在译句中落实到位,落实准确。做第(2)题时,要注意“鲜”在这里不是新鲜的意思,而是要结合语境,解释成“少”。“闻”不是“新闻”,而是“听说”。此题答案为:(1)(只)可以从远处观赏,却不能贴近去玩弄啊!(2)对于的爱好,陶渊明以后很少听到了。做资阳卷第3题的第⑴时,要注意“一”、“再”和“三”的解释与现代汉语的不同,应翻译成“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并要注意“一鼓作气”与现代汉语的不同。做第⑵时,要会借助所给的注释,先疏通文意,再翻译。此题答案为:(1)第一次击鼓士气大振,第二次击鼓士气有所衰退,第三次击鼓士气消逝殆尽。(2)吏想发紧急公文向旁边的郡县求救,廉范不肯,亲自率领士兵抵抗。

5.概括分析。概括分析是在读懂文章内容的前提下,对文章信息的整合和筛选,考查学生的归纳概括和分析提取的能力,属于考查能力的范畴,也属于常考的题型。如资阳卷的第4题,要做好此题,首先要快速熟练地读懂原文,在此基础上,抓住关键句子,筛选题目要找的信息。用原文回答的,要逐句逐段地看,回答要快而且准。此题答案为:彼竭我盈,(故克之);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会日暮,令军士各交缚两炬三头热火,营中星列;待旦将退,范乃令军中褥食,晨往赴之。

6.写法探究。写作方法的考查,属于较难的题型,它是揣摩、品析作者行文过程及技巧的题目。如百色卷第4题,此题做起来应该不是很难,平时老师都反复强调过,而且问题的答案较明显,写和牡丹,就是以“菊之爱”、“牡丹之爱”衬托“莲之爱”,突出莲之高洁,赋予莲花美好的品质,同时表达作者洁身自好、不慕名利、正直伟岸的高尚情操。这要结合全文来整体感知,答案要完整,不能简单回答为:起衬托作用。

爱莲说原文及翻译篇5

一、保留

文言文中凡是古代的专用名词,如国号、帝号、官名、地名、人名、物名等等,都可以保留下来不加翻译。

如,《岳阳楼记》中“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文中的时间“庆历四年春”、人名“滕子京”、地名“巴陵郡”都可以保留下来。

《核舟记》中“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鸟兽以及木石”中的“宫室、器皿、人物、鸟兽”都可以不译。

二、替换

1.用现代汉语替换古代词语

如,诸葛亮《出师表》中的“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愚”要换成“我”,“悉”要换成“都”,“咨”要换成“商量”。

2.古今异义的词语替换

如,陶渊明《桃花源记》中的“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无论”在这里是两个词,翻译为“更不用说”,与现代汉语中的连词“无论”是不一样的。

三、增补

文言文语言很简洁,如果不补充出来就会影响句子的意思或不符合现代汉语语法。

古汉语单音节词语较多,翻译时需将它们增补为双音节词语。

如,《童趣》中“能张目对日”“能”增补为“能够”,“张”增补为“张开”“睁大”,“对”增补为“对着”。

另外,文言文省略句子成分的时候也较多,翻译时也应将它们补充出来。

如,《桃花源记》中“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要翻译为“(村中人)看见渔人,于是非常惊讶,(村中人)问(渔人)从哪里来,(渔人)详细地回答他们”。

《口技》中“撤屏视之,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需将量词增补出来,“一(个)人、一(张)桌子、一(把)椅子、一(把)扇子、一(块)抚尺罢了。”

四、删减

文言文中有很多虚词,它们一般起语法作用,没有实在意义,或表停顿、或舒缓音节、或起连接作用,翻译时可以将它们省略不译。

如,《爱莲说》中“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之”介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需翻译。

再如,《曹刿论战》中“夫战,勇气也。”“夫”和“也”分别是句首和句尾的语气词,无需翻译。

五、调整

古汉语和现代汉语句子词序多数相同,但古代汉语中有些特殊的句式,如倒装句(主谓倒装句、宾语前置句、定语后置句、状语后置句等)是现代汉语中没有的,翻译时应将句子做适当调整,使它们符合现代汉语的习惯。

如,《愚公移山》中“甚矣,汝之不惠。”“甚矣”是谓语,这里是主语和谓语倒装,翻译时应调整为“汝之不惠甚矣。”(你太不聪明了)

又如,《陋室铭》中“何陋之有”,“何陋”是宾语,翻译时应调整到谓语“有”的后面,“有何陋”(有什么简陋呢?)

再如,《马说》中“一食或尽粟一石”,“一石”是定语,修饰“粟”,翻译时可调整为“一食或尽一石粟”(一顿有时吃完一石粮食)。

六、意译

初中文言文翻译应遵循的原则是“直译为主,意译为辅”,但有些文言文如果直译,就会出现意思表达不准确、上下文不连贯的现象,这时就需要在不影响原文表达意思的基础上加以变通,用意译的方法。

如,《木兰诗》中“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译为:将士们征战多年,经历了很多战斗,有的战死了,有的归来了。

《陈涉世家》中“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译为:见识短浅的人怎么知道有远大抱负的人的志向呢?

爱莲说原文及翻译篇6

关键词: 《海上花列传》 平淡而近自然 语言描写 人物刻画 叙事技巧

中国狎优嫖伎现象的盛行及大批仕途坎坷、功名难就的失意文人的存在一定程度促生了狭邪小说的产生与繁荣。而清末民初商业化的浪潮及现代文明的冲击又给了狭邪小说新的滋长空间,《海上花列传》即诞生于此。它虽几度被埋没,但依旧掩埋不了众多知音的赏识与青睐,也掩盖不住它独特的文学魅力。

纵观中国文学史上的狭邪小说,“往往数回辄中止,殆得赂矣;而无所营求,仅欲摘发伎家罪恶之书亦兴起,惟大都巧为罗织,故作已甚之辞,冀震耸世间耳目,终未有如《海上花列传》之平淡而近自然者”。[1] 267从小说创作上看,所谓“平淡而近自然”,主要指其笔法的娴熟与凝练,收缩自如,有如行云流水。而这娴熟凝练的笔触给了读者很强烈的现实生活感。这种对原生态生活场景的描摹,带来极大的审美愉悦。笔者分别从《海上花列传》[2]的语言描写、人物刻画、叙事技巧等方面出发,试图细致呈现其“平淡而近自然”的风格。

一、苏白方言,如闻其声——语言描写的平淡与自然

胡适先生称《海上花列传》为“吴语文学的第一部杰作”,而用方言写作的小说在文学史上本身屈指可数,一来方言中的许多字音在书面语中并无对应,二来一旦使用方言写作,读者的空间范围便可想而知了。孙家振先生在《退醒庐笔记》中有一段记载他与韩邦庆的交谈:

余谓:“此书用吴语,恐阅者不甚了了,且吴语有音无字者多,不如改易通俗白话为佳。”韩言:“曹雪芹撰《石头记》用京语,我书何不可用吴语?”并指稿中朆、覅诸字曰:“仓颉造字,度亦以意为之,何妨自我作古。”余知其不可谏,遂不复语。[3] 815

由此可见作者韩邦庆作此书有意与曹雪芹《红楼梦》相媲美,他有着极强的创新意识,是对传统白话小说的一次突破。连提倡白话文运动的胡适也道:“方言的文学之所以可贵,正因为方言最能表现人的神理。通俗的白话固然远胜于古文,但终不如方言的能表现说话的人的神情口气。古文里的人物是死人;通俗官话里的人物是做作不自然的活人;方言土话里额人物是自然流露的活人。”《海上花列传》的人物对话完全运用吴语方言,此举无疑加强了小说的生活气息和真实感,使得小说情节更加逼真。

《海上花列传》几度被掩埋,其语言的障碍限制了它的广泛传播。而近现代以来,许多知音不惜笔墨,或研究,或翻译,张爱玲便如此。她将《海上花列传》翻译成英语版及国语版,耗费精力,可谓功不可没。而翻译成国语版《海上花列传》固然扩大了读者的范围,但却难免出现“失真”之弊。如第六回有一场景记叙王莲生与张蕙贞相好后众人的祝贺:

洪善卿举杯向蕙贞道:“先生,恭喜耐。”蕙贞羞的抿嘴笑道:“倽嘎!”善卿也逼紧喉咙学他说一声“倽嘎”。说的大家都笑了。

再看张爱玲翻译的段落:

洪善卿举杯向蕙贞道:“先生,恭喜你。”蕙贞羞的抿嘴笑道:“什么呀!”善卿也逼紧喉咙学她说一声“什么呀!”说的大家都笑了。[4] 81

由此可知,张爱玲的翻译主要是将原文中的吴语对话改成国语,而此段中原文的“倽嘎”形象地将当时场景生动地反映出来,符合小说背景的地域文化;另一方面,使用“倽嘎”一词,一反洪善卿常日的严肃形象,显得滑稽幽默,也使得人物更加多面化、丰富化,变得有血有肉。而改用国语“什么呀”反显别扭。

可见,吴语方言的运用使得人物更显逼真,既有强烈的场景感,又“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充满了细腻的江南气息。清末水乡风情扑面而来,给读者以审美愉悦。

二、白描之中,见其个性——人物刻画的平淡与自然

此书名为《海上花列传》,即是书写晚清上海众的“列传”。既是传记,主角自然是人。韩邦庆曾感叹:“合传之体有三难:一曰无雷同。一书百十人,其性情言语面目行为,此与彼稍有相仿,即是雷同。一曰无矛盾。一人而前后数见,前与后稍有不符,即是矛盾。一曰无挂漏。写一人而无结局,挂漏也;叙一事而无收场,亦挂漏也。知是三者而后可与言说部。”这三条之中,前两条说的都是人物性格的塑造。除上文提到的通过语言的自然来形象体现人物性格外,小说中的白描手法亦是十分精彩。

所谓白描,最初来自中国画技法,指单用墨色线条勾描形象而不施彩色的画法。在文学中,白描指主要用朴素简炼的文字描摹形象,不重词藻修饰与渲染烘托。例如第五十七回写王莲生复又听闻旧相好沈小红时产生无限感慨的一段:

阿珠只装得两口烟,莲生便不吸了,忽然盘膝坐起,意思要吸水烟。巧囝送上水烟筒。莲生接在手中,自吸一口,无端吊下两点眼泪。阿珠不好根问。双珠、双玉面面相觑,也自默然。房内静悄悄地,但闻四壁厢促织儿唧唧之声,聒耳得紧。

此段白描亦被刘半农先生称道:“精密纯到的观察,乃是作一切写实小说的命脉;要是没有了它,便无论你天才怎样的高,工夫怎样的深,总不免一动笔就闹笑话,因为既是写实小说,就绝不能‘瞎三话四’的。”“忽然盘膝坐起”、“接在手中,自吸一口,无端吊下两点眼泪”,简简单单的描写,一个多情、伤感的王莲生跃然纸上。作者只淡淡几笔,足以使他凸显出个性。而此段中末一句“房内静悄悄地,但闻四壁厢促织儿唧唧之声,聒耳得紧”又是极现代化的描摹,以促织儿的唧唧之声体现房内之静,又暗示出王莲生内心的凄怆与无奈,笔法精炼而又传神。

《海上花列传》中白描的运用除了上文运用于人物外,在其廖若星辰的几笔景物描写中,亦见其匠心。如第十一回写火灾场景:

小云见东首火场上原是烟腾腾地,只变作蛋白色,信步走去望望,无如地下被水龙浇得湿漉漉的,与那砖头瓦片,七高八低,只好在棋盘街口站住,觉有一股热气随风吹来,带着些灰尘气,着实难闻。小云忙回步而西,却见来安跟王莲生轿子已去有一箭多远,马路上寂然无声。这夜既望之月,原是皪圆的,逼得电气灯分外精神,如置身水晶宫中。

虽是火灾描写,却充满诗意。以仆人小云之眼,写出了“蛋白色”、“寂静无声”、“如置水晶宫”般的火灾场景,这又极符小云的心境——充满诗意的。作者笔力精湛,与传统章回小说中描景绘物的铺陈手法截然不同。自然,这与《海上花列传》创作的时机与性质有关。它刊载在韩邦庆1892年创办的中国最早的小说期刊《海上奇书》上,面向读者群广,因而简明的白描与诗意并存的描绘手法便得到作者的青睐,而这两者的融合也构成了《海上花列传》独特的“平淡而近自然”的艺术效果。

三、穿插藏闪,行云流水——叙事技巧的平淡与自然

《海上花列传》中“穿插藏闪”手法的运用,“为从来说部所未有”。作者自云:“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或竟接连其十馀波。忽东忽西,忽南忽北,随手叙来,并无一事完全(部),并无一丝挂漏。阅之觉其背面无文字处尚有许多文字;虽未明明叙出,而可以意会得之。此穿插之法也。劈空而来,使阅者茫然不解其如何缘故,急欲观后文,而后文又舍而叙他事矣;及他事叙毕,再叙明其缘故,而其缘故仍未尽明,直至全体尽露,乃知前文所叙并无半个闲字。此藏闪之法也。”

作者所谓“穿插”之法,即胡适先生所解释的“把许多故事打通,折叠在一块。让几个故事同时进行,同时发展”。例如小说第四回叙述王莲生与沈小红、张蕙贞的情爱纠葛:

莲生一听,沉下脸,别转头,冷笑道:“我不过三日天勿曾来,耐就说是跳槽;从前我搭耐说个闲话,阿是耐忘记脱哉?”小红道:“正要耐说啘。耐勿忘记末,耐说哩,三日天来哚陆里?做个倽人?耐说出来,我匆搭耐吵末哉。”莲生道:“耐教我说倽哩?我说来里城里,耐勿信。”小红道:“耐倒还要拨当水我上,我打听仔了再问耐。”莲生道:“故末蛮好。第歇耐来哚气头浪,搭耐也无处去说;隔两日;等耐快活仔点,我再搭耐说个明白末哉。”

以上一段话引出这三人之间微妙的情感关系,读者初读能隐约感受到沈小红吃醋、王莲生两处讨好的大致意思,吸引读者往下读的兴致。但作者却不接着叙述,转而叙述罗子富与黄翠凤、蒋月琴三人的纠葛,看似重复之前三人关系的模式,但又不尽相同。沈小红与黄翠凤虽同样表现出泼辣的一面,但显然黄翠凤更加精明,她会想方设法扣住罗子富“拜匣”从而支配罗子富的经济,而沈小红则往往通过外在的哭喊行为,将心中的不满付诸实践,而造成其悲剧命运。看似相同的三角恋爱关系,却是作者书写的两种不同的人生选择、情感策略。在这几回中,韩邦庆并没有单独叙述王莲生、罗子富两人遭遇之事,而是通过这种“穿插”手法,所谓“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既使得整个故事结构曲折有致,有极富吸引力。这种“穿插”之法正是小说报刊化连载以吸引读者的有效途径。

另外,与之相近的“藏闪”之法同样妙趣横生。所谓“藏闪”之法,“则是用于交待故事,但它不是一次交待完,而是留下悬念或伏笔,东闪,直到最后才将事因、始末交待清楚”。[5] 353悬念伏笔的使用在中国传统小说中亦频繁出现,《红楼梦》即有“草蛇灰线,伏脉千里”之说。但《海上花列传》中的“藏闪”之法与此又略有不同。《海上花列传》的“藏闪”之笔看似若无其事,却又通情达理。如第九回王莲生、罗子富一行人游园看戏:

忽然又来了一个俊俏怜俐后生,穿着挖云镶边马甲,洒绣滚脚套裤,直至前轩站住,一眼注定张蕙贞,看了又孜孜的笑。看得蕙贞不耐烦,别转头去。王莲生见那后生大约是大观园戏班里武小生小柳儿,便不理会。那小柳儿站一会,也就去了。

淡淡几笔,初读觉无他意,而随后沈小红的突然闯进,“拳翻张蕙贞”,及联系后文沈小红与小柳儿私通被王莲生发现、终被王莲生抛弃可知,此段为作者有意添加,含有小柳儿将王莲生与张蕙贞之事通报给沈小红、沈小红与小柳儿私通等“言外之意”。作者指出“藏闪”之法“及他事叙毕,再叙明其缘故,而其缘故仍未尽明,直至全体尽露,乃知前文所叙并无半个闲字”,由此便可得知。它使得整部小说连贯有致,妙趣横生。

四、结语

《海上花列传》最初刊载在韩邦庆自己主编的《海上奇书》上,在《太仙漫稿例言》中,韩邦庆指出,“兹编虽以传奇为主,但皆于寻常情理中求其奇异,或另立一意,或别执一理,并无神仙妖鬼之事。此其所以不落前人窠臼也”。可见,杂志名为“奇书”,但他有意与传统“传奇”小说相区别。从上文的三方面叙述也可知,“奇”虽与“平淡而近自然”相对立,而在这看似对立的两种特点中,“奇”并不是指戏剧性的冲突与离奇曲折的情节,他所追求的是与传统不同的平常生活琐事,在这看似不被人称道的寻常琐事中敏感到人性的琐碎。他带着一种对人世的悲悯,此法为张爱玲传承,她的《传奇》序言:“书名叫传奇,目的是在传奇里面寻找普通人,在普通人里寻找传奇。”[6] 1他们共同追求的是那种“平淡而近自然”的目标。

当然,作为“现代通俗小说开山之作”,[7]不可避免存在局限。《红楼梦》的神话叙事(木石前盟、太虚幻境等)依旧带有传奇小说特征,《海上花列传》作者韩邦庆有意摆脱这种模式,但在小说开头,花也怜侬“大清早起,从家里出门,走了错路,混入花海里面,翻了一个筋斗,幸亏这一跌倒跌醒了。回想适才多少情事,历历在目,自觉好笑”也带有同样的虚构色彩。而且花也怜侬在小说中的作用似乎只是引出赵朴斋,待到赵朴斋“眼睁睁地看着花也怜侬扬长自去”之后再无笔墨,这一形象似显多余。

参考文献:

[1]鲁迅.鲁迅全集:第九卷[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

[2]韩邦庆.海上花列传[M].汪原放,标点.海南:海南出版社,1997.

[3]朱一玄.明清小说资料选编:下册[M].济南:齐鲁书社,1990.

[4]韩邦庆.海上花开[M].张爱玲,注译.北京: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2009.

[5]郭延礼.中国近代文学发展史[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1991.

爱莲说原文及翻译篇7

茫父一生所学兼及经史、词曲、书画等,著作有《弗堂类稿》31卷、《姚茫父书画集》《弗堂诗》《小学问答》《说文三例表》《萧猗室曲话》《书运》《金石系》《黔语》《古盲词》等;曾与陈寅生、张樾丞并称为“近代刻铜三大家”;其所创之“颖拓”更是传拓本之神,写拓本之照,郭沫若曾形容茫父颖拓为“古今别开生面之奇画也”,“有如水中皓月,镜底名花,玄妙空灵,令人油然而生清新之感”。

对于金石古物,通常的拓法是:先将纸张洇湿,再用白芨水将欲拓之物沾湿,之后将湿纸贴在器物上,用布扑均匀捶打使纸张与器物完全契合,待纸张干透后,再用布扑轻沾调好的墨汁或不同染料,由浅入深地一层层捶打贴在器物上的纸上。因器物有凹凸,凹下去的部分未能沾墨而留白,使得所拓之物的文字或图案显现于所拓之纸。拓毕揭下者,即平常所说之拓片。而茫父所创之颖拓则是将拟拓之物放于一边,眼看原物用笔蘸墨在纸上以点、画、拓、抹等手法,将拟拓之物影画下来,其效果正在似与不似之间,而形态乍现,古韵尽出。颖拓还分平面拓与立体拓两种,印章、碑刻墓志、瓦当、石窟造像及青铜器等均可入拓;又有墨拓与彩拓之别,颜料多用花青、赭石及朱墨等,通过各种笔法,以及黑色浓淡、色彩渐变等尽现原物高古之态。相对于传统拓法,颖拓作品立体效果更强,更能表现出所拓之物的金属质感与古拙朴实,以及古物之残蚀、缺损、锈斑、明暗、锋角、远近等变化,使得颖拓器物近似原物又胜似原物。

除却颖拓之法,茫父之书法亦甚了得。刘海粟在为《姚茫父书画集》所作序言中评价其书法日:“作书如大匠造殿堂,以欧、颜为梁柱,六朝象赞为砖瓦,晋人行草为门窗帘幕,《石门颂》为匾额,高起高落,内敛郁郁之气,得金文倒薤法,笔先顿而后曳,方圆相济,笔情刀味如名流高座,意气慑人。”邓见宽则云茫父书法“实际上是用其家乡前辈书家莫友芝以隶入楷的方法,而又自出新意,走出了自己的路子。”莫友芝为晚清金石学家、版本目录学家,其书法在有清一代颇有地位。然莫氏藏书之名更甚于书名,其藏书处名为“影山草堂”,藏书多重乡邦文献,其所藏历代贵州人士著作堪称详备。性喜聚书的茫父宗其为师,当是再自然不过了。茫父之书法上溯金文石鼓,融合篆隶,以篆作隶,以隶作楷,方圆并济,圆浑中显清健,丰腴中透骨力。寒斋所藏书家墨迹中亦有茫父七言篆书字对一副:“细碎寒枝偏耐雪,差牙老树不知风。”上款题“搏沙和馨盒凡字韵诗,既属书寄项城,更索篆”,下款为“庚申四月莲花盒姚华并识”,钤有白文“姚华私印”,朱文“壹鄂”,另有鉴藏印2枚,分别为“耕读斋珍藏印”及“海涵传家之宝”。

关于茫父旧物,寒斋约藏有30余种,其中稿本《龙门造像千品目索》及《弗堂弟子记》吾尤喜之。《龙门造像千品目索》封面有姚华自题小记:“龙门造像千品目索,丁巳三月十有九日经始写记,弗堂夜窗署,茫父。”书名用篆书,落款为北魏隶书体,内页中前三页为目录,后为正文,卷首题:“龙门造像目录,未编本据近拓(小字双行),贵筑姚华记录”。翻至内文,但见涂抹勾添满纸,可见彼时茫父用心之深。雷梦水在其作《姚茫父的书》中曾提到《弗堂弟子记》一书,言此书系茫父弟子郑天挺等人据姚氏讲稿整理而成。史学家郑天挺当年在北大中文系就读,同时亦在弗堂听其讲学,听毕与同学们一起整理、油印出《弗堂弟子记》散发。而吾所得一函两册者,正是茫父民国17年(1928年)写于红方格纸之原稿。雷梦水还提到:“姚氏创作大量诗词曲及书画,1930年门人王伯群为先生整理《弗堂类稿》三十卷,由中华书局出版。尚有《五言飞鸟集》《莲花盒书画第一集》等。解放后陈叔通先生为其出版两册颖拓和书画集。未刊文稿尚多。”其言姚氏未刊文稿尚多,惜寒斋所藏其稿本仅四,近年拍场及书肆亦极少寓目,或许已归诸大家架上不肯轻易流出,亦未可知。

吾至今犹记得获此两稿当日,中国书店之分店文化遗产书店开业,一群领导簇拥着季羡林发表讲话,随即有领导滔滔不绝讲此店开张之伟大意义,好不容易等到开门售书,众人蜂拥而入,如抢货般张开双臂划分地盘,吾则被两记者缠住不断问关于“伟大意义”之见解,眼见众书友瓜分善本,人人喜笑颜开,唯吾疲于与记者周旋,暗自叫苦。待到二位记者放过吾时,已是中原尽失仅剩残羹,甚为泄气。好在彼时中国书店为使文化遗产书店甫开张即有轰动效应,上架均为挑自大库之上佳之本,即俗称“古小库”旧藏,几乎本本皆珍,众人在其中挑选,不过是环肥燕瘦,眼光喜爱各自不同耳。故虽是众书友挑剩之物,吾仍能从中选得几十部入囊,其中即有《弗堂弟子记》等稿本4部。越数年,吾收得此茫父篆书七言字对一副,算是再续一段与弗堂隔世之缘。

雷梦水所作姚茫父一文中提及的《五言飞鸟集》,堪称中外文化交流上的凝练之作,用徐志摩所言,乃“极妙的一段文学因缘”。印度诗人泰戈尔之《飞鸟集》知者甚多,茫父将其意译为五言古体诗,今时却鲜有人提及。其于《五言飞鸟集》自序中云:“甲子(1924年)冬十月二十九日,中女鉴以疾卒,家居寡欢,乃访姻好陈筱庄宝泉退思斋。客有日,筱庄检示译本泰戈尔《飞鸟集》,为送日之资。泰戈尔者,天竺诗人,春间来游。曾获把晤,因之言论凤采如接耳目,怦然于中,不能自已。既语筱庄曰:言短而意长,语切而思婉,盖诗之为术与心同,持其文异焉,可以国风为之。由是依意遣辞,日必数章,归而赓续,及岁尽篇终。乌乎,鉴于是死而吾之《飞鸟集》于是生,则情之为缘也。集皆五言,因题曰《五言飞鸟集》,以自别于泰戈尔云。除夕京师莲华盒书贵州姚华茫父。”

茫父不谙英文,意译《飞鸟集》之底本乃郑振铎以白话翻译之《飞鸟集》,而郑所译之底本为英译本,泰戈尔之原诗大部分为孟加拉文。几经转译,茫父之诗不脱泰戈尔本意,却又极富中国古诗之高韵,无怪徐志摩称之为“极妙的一段文学因缘”。译完《飞鸟集》后,茫父未待诗稿付梓即辞世,诗稿之后由徐志摩牵线在中华书局出版,还请来叶恭绰为之作序。在徐志摩的序言里,有着这么一段话:“我最后一次见姚先生是一九二六年的夏天,在他得了半身不遂症以后。我不能忘记那一面。他在他的书斋里危然的坐着,桌上放着各种的颜色,他才作了画。我说茫父先生,你身体复原了吗?病是好了,他说,只是只有半边身子是活的了。既然如此,我说,你还要劳着画画吗?他忽然瞪大了眼提高了声音,使着他的贵州腔喊说:“‘没法子呀,要吃饭没法子呀!”’

此附郑振铎译和姚茫父意译《飞鸟集》数首:

其一,郑振铎译:夏天的飞鸟,飞到我的窗前唱歌,又飞去了。秋天的黄叶,他们没有什么可唱,只叹息一声,飞落在哪里。

姚茫父译:飞鸟鸣窗前,飞来复飞去。红叶了无言,飞落知何处?

其二,郑振铎译:她的热切的脸,如夜雨似的,搅扰着我的梦魂。

姚茫父译:颊晕急相偎,意著心曲乱。正如夜雨声,使我梦魂断。

其三,郑振铎译:如果失落太阳时你流了泪,那么你也要失落群星了。

爱莲说原文及翻译篇8

[关键词]法律翻译;影视翻译;翻译原则

一、案情摘要

《审死官》(英文译名《Justice,on foot》,香港寰宇镭射录影有限公司出品)是周星驰、吴孟达主演的一部幽默诙谐的喜剧片,内容是清朝时广东著名状师宋世杰为人好胜,办案时不惜颠倒是非,替坏人洗脱罪名而遭报应,导致他的十几个儿子相继夭折,于是他决定封笔停止办案。一次宋妻为落难孕妇杨素贞写状纸上堂申冤,不料被打,宋世杰怒火中烧,重出江湖。他上驳巡案,下批知县,辩得众官哑口无言,终于伸张正义。《九品芝麻官》(英文译名《hail the judge》,香港寰宇镭射录影有限公司出品)是周星驰、吴孟达继《审死官》后主演的又一部幽默诙谐的喜剧片,内容是本性善良、聪明机智的九品候补县令包龙星,在审理水师提督之子常威民女小莲并凶杀其全家一案时,为小莲翻案不成,反遭财大气盛的常家与举人方唐镜的陷害。他历经艰险到京告状,被皇上封为八府巡案。在会同已与常家串通的刑部尚书重审小莲一案时,他巧施妙计,力战群奸,终使沉冤昭雪。《威尼斯商人》(MovisionEntertainment&Arclight Films出品,长春电影制片厂银声音像出版社译制)改编自莎士比亚同名小说,是莎士比亚四大喜剧之一,由阿尔・帕西诺,杰瑞米・艾恩斯,约瑟夫・法因斯主演,夏洛克与安东里奥因合同而发生纠纷,其中关于夏洛克与安东里奥和律师在法庭辩论的情节,是本作品的高潮部分。本影视作品中涉及到的英国古代司法语言的翻译,特别是法庭语言的英译汉更具学术研究价值,基于以上原因,本文选择这三部影视作品作为典型案例,进行法律语言翻译的相关研究。

二、英文字幕中的法律翻译分析及译文赏析

非文学翻译大致包括行政翻译、商业翻译、计算机翻译、经济翻译、金融翻译、法律翻译、医学翻译等等,其特点是方法得当,意思准确,语言朴实。非文学翻译,特别是对于用词单调、句式刻板的法律语言来说,应该以信息传递为目的,而语言的美学功能则退居次要地位。无论是法律英语英译汉,还是法律汉语汉译英,都应该遵循特殊应用文体的翻译原则。具体而言应该是准确性、精确性,专业化、规范化,一致性、同一性,清晰和简练,集体作业。同时,有的学者也提出了法律英语翻译的准确性、简明性、严谨性、庄严性。纽马克强调非文学翻译重在揭示真相,奈达强调功能的对等及译文与原文效力上的对等,兼顾形式上的对应。许多年来翻译界一直在为意译与直译孰优孰劣争论不休,但是在法律翻译领域,人们对这个问题却达成空前一致,那就是直译或功能对等应该占主导地位。

基于已有的研究成果,笔者认为,法律翻译应遵循以下三项原则:

1.准确性原则。

本文所选择的两部汉译英的影视作品《审死官》和《九品芝麻官》和英译汉的《威尼斯商人》,就其英汉双语字幕的翻译,从总体上看,在语言表达和文化信息的处理方面采用了归化翻译策略和缩减式翻译的策略,处理上较为恰当(关于人名、地名的音译不在此讨论之列)。其中,涉及法律语言翻译的内容又可分为以下三类:

Ⅰ.完全遵循了准确性原则,译得恰到好处:

(1)原文:你要是再拿不出证据来控告常威,你就得退堂,常威无罪释放。

译文:If you do not show any evidence to accuse ChangWei,you have to adjourn,then he will be a acquit.

分析:此句对法律术语的掌握得当,翻译亦到位。

(2)原文:戚秦氏已经招认全部罪证,按例应判处死刑,秋后处斩。收监,退堂。

译文:Mrs.Chi confessed.WeU,she will have her capi-tal punishment after Autumn.Lock her up.Adjourn.

分析:此句翻译也比较好。另外,收监还可以说throw her injail。capital punishment是死刑的意思,death penalty亦可指死刑。此句译得准确。

(3)原文:There is no force in the decrees of Venice.Istand for law.

译文:没有人能侵犯威尼斯的法律,我要求公正判决。

分析:decrees是指法令,多指的是行政机关制定的法,另外法律英语中表示法的还有bill(法案),code(法典),statute(制定法),act(立法机关制定的法)……从法律翻译角度分析,译得比较得体。

Ⅱ.没有完全遵循准确性原则,译文尚需斟酌:

(4)原文:我知道张标会去报官!

译文:I know Zharlg Biao has reported it to the magistrate,

分析:报官的意思是提起刑事诉讼,reported it to the mag-istrate把案情报告给县官及向法庭提讼,这样的表达方式是可以的,因为,在中国古代的司法长官也即是县官,在英美法系中用magistrate表示地区的治安法官,所以用magistrate来表达与之对应的概念县官是可以的。

Ⅲ.完全没有遵循法律翻译特别强调的准确性原则,导致功能、意义的不对等:

(5)原文:来世杰,你不愧为全省城的第一状师。

译文:You are unreservedly a No.1 counsel in town.

分析:counsel此处用作状师略显不妥。在古代的状师就是现代的律师,有些也称之为讼师,有好讼师和坏讼师之分,若是后者,则称为“讼棍”,英文对应的是shyster。而counsel主要用于公司的法律顾问,宋世杰的是刑事案件,所以一般用advocate。另外,在本作品中还有其他的翻译,如:“宋状师,帮帮忙,帮帮忙……”,宋状师翻译为secretary,就更为不妥了,secretary是秘书的意思,在古代状师不是县官的秘书,师爷才是县官的秘书,更何况师爷的正确翻译是lawyer。

(6)原文:一告诉大人,你是什么人?

――山西仵作,大人。

译文:――Announce your occupation to the lords.

――An undertaker of Shanxi.my lord.

分析:仵作是古代的法医官,而undertaker是殡仪馆工作人员,这与法医的意思相差甚远,所以应该用coroner来表示仵作。

(7)原文:我代表戚家,告戚秦氏勾引常威公子不遂,便诬告我们公子杀人。

译文:I represent Mr.Shang to sue Mrs.Chi who black-mailed Mr,Shang she failed,thus she framed him of murdering.

分析;“告”在法律英语中有不同的词来表示,如prosecute,charge,sue等。但是,此处用sue欠妥,sue是指民事诉讼,本剧为刑事案件,所以应用prosecute或charge。对于blackmail用在此处则完全错误,因其意思是勒索,而不是勾引seduce。framed有诬告的意思。但是,若是指的诽谤罪,则应该用libel,slander,defamation。libel是指书面的诽谤,slander是指口头的,统称为defamation。

经分析,以上句子翻译上所存在的功能、意义上的不对等,究其原因,笔者认为,在于译者对法律英语欠缺了解而造成的。

2.法言法语原则。

法律翻译还要遵循法律人通常说的“法言法语”原则。法律人主要包括法律实践者、法官、检察官、律师及其他的法律工作者,还包括法律研究者如法学家、法学教育者等。“法言法语”原则就是要求翻译者像法律人那样思考,像法律人那样说话,像法律人那样写作(thinking like lawyer,speaking like lawyer,writinglike lawyer)。“法言法语”是法律人的语言,为法律人所操守,为法律人所垄断,被认为是“精英语言”,它完全超越了“大众语言”的范畴,其运用过程中的思维、理解、阐释以及表达都为法律人所掌握。换言之,在法律翻译中应体现出法律的职业化和专业化。

在以下英汉互译的例句中,“法言法语”原则就得到了较好的实现:

(8)原文:For the intent and purpose of the law,has fullrelatiOil to the penalty which here due upon the bond.

译文:根据这张约定,法庭要做出处罚。

分析:For the intent and purpose of the law是法律英语中常用的句式,其一般意义是“为了……目的”的意思,但是在法律英语中是“根据,基于;就……而言”的意思(李克兴、张新红2006),所以,译文在此译得也非常恰当。

(9)原文:He should do this or else I do recant thepardon I late pronounced here.

译文:他必须履行这两个条件,否则我就撤消刚才所宣布的赦令。

分析:pardon意思为宽恕、原谅,还可以用在疑问句中,表示请人再重复所说,但是在法律英语中意思转化成赦令,其语义就与普通语义大不相同。这是因为不少法律词汇在法律语境中被赋予新的语义,这些词汇被称为同型异义词及legal homonyms。

在法律翻译的古语今译中,尤其要注意到译文的“法言法语”原则,因此,为使法律翻译遵循“法言法语”的原则,通晓古代法律术语的涵义,对于从事法律翻译的译者而言,则是必要的。经改译后,翻译更好地体现了法律翻译的职业化和专业化。

3.法律文化原则。

“法律文化”原则,也是法律翻译者为之努力奋斗的目标。法律文化最初从法律社会学衍生出来,它是指有关法律意识、法律规范、法律设施、法律技术等一系列法律理论、实践及其成果的总称。孟德斯鸠是法律文化理论的先驱,他把文化、宗教、风俗、习惯等问题联系起来,开创法律文化研究的先河。法律翻译不仅是语言编码解码的过程,而更是在法律机制下的交流行为。一个国家和地区的法律被该国家和地区的文化所影响。事实上,一些法律专家认为,法律翻译离不开文化研究,更离不开法律文化的研究。法律文化是历史的一部分,它沉淀于历史的进程中,根植于历史的土壤里,孕育并发育,它为该国家和地区的人民所认可,同时还具有历史的传承性,为世代相传,生生不息。

然而,以下的例子中,该原则却未得到很好的贯彻。

(10)原文:大人,请判吧!

译文:My honor,give the verdict now!

分析:有许多词表示“判决”的意思,但是在法律英语的表达中,对于民事案件和刑事案件用的“判决”一词是不同的,民事案件用的是judgment,而刑事案件是sentence,陪审团的判决是verdict。在当时中国古代是没有什么陪审团的,县官做的判决就是法官做的判决,所以,改译为sentence比较贴切。

本例中,一个“判”字就体现了不同法律文化背景,如果用英美法系的判决“verdict”翻译中华法系的“判决”就是没有理解源语和目的语不同的法律文化。中国古代的封建专制统治几千年,奉行的是“大一统”的中央集权的统治,其地方的行政长官亦是地方的司法长官,目的是便于中央对地方的统治。中国在清末修律前,是典型的“中华法系”,它包括中国以及被中国法律文化深深影响的日本、韩国、朝鲜等国家和地区。遗憾的是,我们没有传承和发扬这宝贵的法律文化,被外来的“大陆法系”所替代而随之消失了,它已经成为历史的代名词,淹没于历史的长河中。以英国、美国为代表的“英美法系”,其法律文化始源于英国的大。随着13世纪英国的法官、律师群体的产生,逐渐形成了特殊的法律执业阶层。伴随法律执业阶层的不断壮大,出现独立的司法意识,并逐渐形成一种传统并一直延续至今。其后,法律文化深受资产阶级革命的影响,伴随英国君主立宪的法律思想而逐渐深入民心,所宣扬的民主、自由、平等、博爱的精神也融入到法律文化中,公平正义的原则也就在法律文化中体现出来,引入了“陪审团”的概念。法庭审判的“判决”也就由陪审团和法官共同完成。所以陪审团的判决就有别于法官的判决。而在中国集行政权与司法权于一身的县官做出的判决也就无所谓体现出“民主、自由、平等、博爱”之精神了。

从以上的例子可以看出,法律文化对法律翻译的影响,两者之间有着紧密的内在联系,对于二者的结合所做的研究,还只是刚刚开始。(林巍,2006,58)当然,无论是怎样的翻译原则、标准和策略,要将法律翻译落到实处,关键在于译者能够驾驭英汉两种语言,精通两种法律体系,熟知两种法律文化。作为一门应用性学科,笔者认为,翻译若仅仅停留在理论上,缺乏翻译实践,便成为无水之源,无本之木。正如美国联邦最高法院大法官Holmes所说:“法律的生命并非逻辑,而在于经验。”(the life of the law has not beenlogic it has been experience)。

爱莲说原文及翻译篇9

翻译目的论作为功能翻译的主流理论具备极大的潜能及切实可行的翻译策略将译者从字面翻译的枷锁中解救出来。目的论学者认为在翻译中应遵循目的原则、连贯原则及忠实原则,将翻译视为一种交际性行为,这种行为所要达到的目的决定整个翻译过程,即“目的决定手段”[1]。“连贯原则”指的是译文需要保持其内部一致性,即具备可读性和可接受性并在的语文化及译文交际环境中有意义。翻译时译文的形式必须做适当的改变,使译文更具可读性,便于不同文化水平的读者理解和接受。“忠实原则”指的是译者在尊重原作者的同时忠实于翻译的目的和意图。换言之,译者不得脱离原文胡编乱造,抑或不得与原作者的意图背道而驰。这三条准则之间关系是以目的原则为主,其余二者为辅,三者相辅相成。本文以“目的论”原则为指导,拟对陈凯歌导演的电影《霸王别姬》之字幕英译进行具体的分析。

1993年,由陈凯歌导演执导的电影《霸王别姬》被视为中国电影史上的重要作品,著名的澳大利亚女作家贾佩琳担任这部电影的字幕翻译,将这部富含中国传统戏剧色彩的作品推向世界的大舞台,并获得观众的认可。“霸王别姬”的故事最初载于汉初陆贾所著《楚汉春秋》一书,随着我国戏曲的发展逐渐被搬演上戏曲的舞台。1922年,四大名旦之首梅兰芳与武生宗师杨小楼主演的单头本《霸王别姬》首演于织云公所,在当时戏曲演艺界引起了极大反响,随后很多地方戏曲如弋阳腔、川剧、粤剧等均开始排演此剧目。时至今日,西楚霸王项羽与爱妃虞姬之间荡气回肠的爱情还是我国最经典的灿烂传奇之一,为中国戏曲史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电影《霸王别姬》则以此为基础,结合时代的大背景描述了两位京剧伶人悲欢离合的一生。其浓郁的京剧文化为翻译工作增加了难度,作为澳大利亚籍作家是如何再度创作此作品的呢?贾佩琳基于对中国文化的热爱曾多次赴华学习汉语及戏剧文化,先后翻译了十余部影视作品为中国电影事业在国际舞台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但电影《霸王别姬》的英译作为贾佩琳早期的翻译作品,受一些客观条件的制约及自身学习和翻译经验累积的不足,致使这部作品并非十全十美。

华语电影《霸王别姬》作为首部荣获法国戛纳国际电影金棕榈奖的中国影片,足以证明影片受到的肯定,亦是对影片译者的认可。不可否认此影片的英译有诸多闪光之处值得借鉴与参考,主要包括以下三点:

第一,专业的术语翻译。在字幕翻译过程中最难处理的当数行业术语的英译,京剧正是影片浓墨重彩描绘之处。京剧形成于道光年间,最初由王洪贵、李六等楚调演员搭徽班进京演出,后与二簧、西皮合流,同时吸收昆、京、秦诸腔优点并且采用北京语言以适应北京风俗,由此初步成形,后逐渐发展为全国影响最大的剧种。整部影片人物对白京腔浓郁,多次呈现《霸王别姬》、《牡丹亭》、《贵妃醉酒》等戏曲选段,不可避免地需要对诸多专业术语进行翻译。例如:“他们怎么成的角儿呀?”翻译成“What does it take to become a star?”[2]“角儿”指的是针对戏曲界内比较有名气人物的尊称,属戏曲行话。角色分行是我国古代戏曲的一大特色,京剧分生、旦、净、末、丑五大行当,亦称角色。演员根据自身条件进入不同行当扮演角色表演故事,若演员技艺精湛,受到戏迷的欢迎与追捧便可称之为“角儿”。现如今借其形容各行业中的卓越人物,与娱乐界的“大牌”、“大腕”同义,因此此处译为“明星”是极为妥当的。

第二,完整的人物对白。译文在翻译过程中要求不必与原文严格对等,只需与原作者的意图保持一致,忠实于原作者的意图即可[3]。贾佩琳很好地克服了翻译的随意性,并试图确保影片文本的原义和人物对白的完整性,尽可能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里清晰地表达每一段对话,以便让观众更好地理解故事情节。例如:“二位老板少年裘马!甭管穿什么衣裳,什么款式,只要一上身管保都体面,都标致。”[2]翻译成:“Gentlemen, you have done grandly for yourself. You look so dignified, absolutely striking... in any style of clothing.”[2]这一幕是影片的两位主人公长大后在照相馆摄像,相馆老板夸赞二人的场景。贾佩琳将它直接译为:“Gentlemen, you look so dignified, absolutely striking...in any style of clothing.”已经能够将意思表述清晰,但她在中间增译了“You have done grandly for yourself.”更好地?释了“少年裘马”一词,赞美已成角儿的蝶衣和小楼风流倜傥、温文尔雅。由于两人的社会地位随着他们的成名发生了极大的改变,增译此句也为影片后半部分讲述成名后的生活经历而做了铺垫。联系影片前后这段对白翻译得很完整,同时与原文意图亦十分贴切。

第三,语言翻译得通俗易懂。电影是一种“一次过”的艺术,一闪而过的连续放映的特点使得电影在表现方法上必须注意通俗化,尤其是面向跨文化背景的观众更应当使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以便于观众能够从转瞬即逝的画面上清晰地观看到艺术形象和生活图景,理解这些艺术形象的性格特征和行为方式,理解他们的心声并与之产生共鸣。例如:将“有点昆腔的底儿没有啊?”[2]翻译为:“Can you sing any old-style operas?”[2]对白中的“昆腔”亦称昆曲,是最早的中国传统戏曲之一,有“百戏之祖”的誉称。早在元末明初发源于苏州昆山,曲词优美典雅,唱腔清丽悠远,讲究“喉音宛转”、“字正腔圆”,与海盐腔、余姚腔、弋阳腔并成南戏四大声腔。万历年间,昆曲传入各地跃居各腔之首,对京剧、川剧、湘剧、粤剧等地方剧种产生了直接影响。清代中叶以后,随着传奇和杂剧的衰微,地方戏逐渐占据剧坛的主导地位,压制了专擅剧坛的昆曲。许多戏曲大家及演出艺人都转而投身于各地方戏的表演。由此看来,译者将“昆曲”译为“old-style operas”是极为妥当的,昆曲对于京剧来说着实是旧戏,是老戏。相比音译为“Kun operas”更便于观众理解,更通俗易懂。

字幕的翻译讲求精益求精,肯定优点的同时不可规避短处。贾佩琳亦曾在访问中谈及其前后期作品仍相去甚远。在电影《霸王别姬》的字幕英译中不难发现存在着以下两方面的欠缺:

首先,文化意象的缺失。这是影片译制中普遍存在的问题,虽难以避免,但可尽量将文化折扣降至最低。当人们在相同的文化背景下成长时,会受到传统文化、社会背景和宗教信仰的影响,从而形成固定的认知模式和价值准则。文化缺省实际上就是作者和他的意象读者之间缺乏共同的文化背景知识[4]。将“宁在花下死,做鬼也风流。”译为“Such a death would be ecstasy. I’d be a very happy ghost.”[2]便是一个很好的例子,?@是妓院中寻花问柳的男人们对菊仙小姐的说辞,出自汤显祖所著《牡丹亭》,意为英雄难过美人关,士为求佳人可弃一切,哪怕是死了也值得。如此看来,此句将“做鬼也风流”译为“I’d be a very happy ghost”仅仅是字面上的翻译,并未将“为求佳人,死而无憾”的意味表达出来。笔者认为译作“I am willing to die for you”可能更妥帖。语言存在着表面和深层两种含义,“我将成为一只快乐的鬼”仅仅是话语的表面意义。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应当跳出主观世界,进入原作者的内心世界,通过原文的句子、修辞、前后联系体会原作者的创作风格和意图,挖掘出作者想表达的意思,然后用言简意赅的句子再现出来。除此之外,影片中在呈现程蝶衣为日军表演戏曲《牡丹亭》这一情节时,程蝶衣就经典唱段游园惊梦【皂罗袍】“原来姹紫嫣红开遍……”进行表演,演唱过程长达一分半钟,译者却仅用“Chinese opera”代替,着实过于草率。

其次,缺乏连贯性与灵活性。主要反映在两个方面:其一表现为缺乏连贯性意味着缺乏句子之间的连贯,如指代关系不明确:“不过是救人解难,玩玩呗,又不当真”[2]一句的翻译,译者将对白中的“救人解难”译为“damsel in distress”。原义是段小楼搭救被客人纠缠的菊仙,联系影片前后会发现这场戏中始终未提及菊仙姓名,仅用蝶衣口中的“潘金莲”暗指菊仙。如若是中国观众自然能明白其中的代指关系,但换作国外观众则未必能理解。由此笔者认为此处应明确指出解救之人为菊仙,与此同时也可明确上文的“潘金莲”所指代之人。其二表现为译文与原文之间缺乏连贯,如指代范围有误:译者将“戏子”一词译为“lowlife”,的确在古代“地位低下者,优伶属贱民之列”戏曲演员的社会地位极其低下,戏子这一称呼也带有轻蔑之意。但“lowlife”指卑劣的人、下层阶级的人,用来指代戏子范围过大,不够准确。旧时中国地位低下的鄙夷之人何其多?从“贾人不得衣丝乘车”、“市井子孙亦不得仕宦为吏”可知商人与市井小民都是地位卑贱之人,由此看来用“lowlife”指代戏子恐怕稍有不妥。如此翻译均易给观众带来理解上的障碍。

从“目的论”的角度看,电影字幕的翻译目的是让观众理解故事的情节内容、欣赏电影,从而获取感官及身心上的愉悦。译者们通常采用不同的翻译策略解决语言文化差异的难题以达到此目的,主要归纳为归化和异化两方面策略:

“归化策略”指采用译文读者所习惯的表达方式来传达原文内容。针对原文难以理解的内容,译者通常会采用归化的翻译方式,即最大限度地减少异质性为观众提供自然流畅的语言环境。虽然传统上不提倡使用翻译技巧,但在实际翻译中是必要的[5]。归化通常采用直译、意译或删减的方式来翻译。例如将“来给师哥勾勾脸”译为“Will you give me a hand with my make up?”[2]采用意译的翻译方法。京剧脸谱是一种特殊的化妆方法,传统的脸谱主要指净的脸部绘画,“勾脸”是其绘画手法之一,为了让观众清晰地了解对白含义,便直译为“make up”。类似于此的归化翻译有助于读者更好地理解译文,增强译文的可读性和欣赏性。

爱莲说原文及翻译篇10

一、到位不越位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要求老师在教学中起主导作用,而学生则处于教学中的主体地位。但在听课中我发现很多老师一直延续传统的“满堂灌”,生怕学生没听懂,不停地讲,不停地灌,内容总是面面俱到,连一个细节都不放过。比如,听一个老师讲《爱莲说》,一开始就翻译课文,从一字、一词,再到一句,然后到整段,最后用整堂课的时间也没翻译完这篇文章。学生根本就没有独立思考的时间,总是不停地写呀、抄呀,不停地记笔记。我问了几个学生:“这节课学懂了什么?”他们无奈地摇了摇头。试想,有这必要吗?书上不都有注释吗?学生难道不会认字?好多句子他们都能翻译的,如果确实有不懂的,学生还可以相互讨论,实在都讨论不出来,老师再点拨也来得及。比如,针对莲、菊、牡丹它们对比的作用?文中的写作手法?(托物言志)等等这样的问题老师可以再讲解。这样的老师,就是明显没能给自己定好位,没能把握好原则,有严重的越位之嫌。这样的做法,久而久之,学生就会觉得枯燥无味,心生厌倦之感。

二、参谋不代谋

按照新课程理念,老师只是在整个教学工作中起引导作用,尽可能让学生独立地完成学习任务。教师可以启发学生对问题进行思考,但不能用自己的思想代替学生的思想。否则,学生就自然而然会形成一种依赖心理,形成一种惰性,缺乏学习的主动性,面对问题,不爱积极思考,懒得认真思考,当然也就没有创造性。这样的后果可想而知,学生根本就应付不了灵活多样的中考、高考。我们常说,当老师一定要授之以渔而不授之以鱼,就是这个道理。学生出现不爱独立思考、依赖老师这种情况,多半都是老师造成的,因此,我们老师要定位好自己的角色,为学生做一个参谋。

三、指导不诱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