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同管理实施细则十篇

时间:2023-04-11 08:39:34

合同管理实施细则

合同管理实施细则篇1

经过10年实践,二级坝水利枢纽工程维修养护管理制度体系不断完善。目前,形成了五大类别、14项主要制度以及若干技术标准组成的管理制度体系框架。管理制度体系纵向贯穿上级单位、主管单位和水管单位,横向涵盖工程管理和维修养护工作的职责界定、计划编制、合同签订、维修养护实施、质量管理、项目监理、项目验收、责任追究、经费管理和技术标准等多个方面。管理制度体系框架构成一般可以分为以下五个大类:①基本制度:主要包括项目管理办法、经费使用管理有关规定、价款结算办法、验收管理规定、合同示范文本、管理责任和责任追究制度等;②实施细则:主要包括检查考核细则、内业资料管理标准和验收细则等;③管理细则:主要包括工程管理细则和维修养护管理细则;④技术图表;⑤其他技术规定。基本制度是对维修养护管理各阶段工作原则性的规定,是开展维修养护管理的基本依据和基础性文件。实施细则和运行管理细则是结合工程现状和管理实际,对基本制度的深化和细化,重在日常管理的可操作性。技术图表和其他技术规定是维修养护管理的技术性指标,为维修养护实施和验收提供科学、标准、规范的工作标准。

2主要内容

二级坝水利枢纽工程维修养护管理制度体系主要应用于维修养护内控管理,这里从维修养护项目管理角度对其主要内容加以介绍和阐述。(1)管理体制与职责:水利工程维修养护实行统一管理与分级负责相结合的管理体制。主要对上级单位、主管单位和水管单位的职责进行了界定。职责内容主要包括贯彻落实制定相关规章制度、维修养护设计方案、维修养护经费预算、监督检查、项目验收、培训、总结应用和安全生产监督等方面。(2)设计方案及预算项目实施方案:水利工程维修养护经费实行部门预算管理,纳入年度项目支出预算。主要对设计方案及预算项目实施方案编报时间、编制原则、主要内容、项目确定和定额标准等作出了规定。(3)项目实施:主要对合同签订、示范文本、任务下达、实施、检查考核、价款结算、预算调整和安全生产等进行了细化。(4)监督检查:水利工程维修养护实行经常性经查与专项监督检查相结合的制度。主要对检查主体、检查对象、检查内容、检查时间和意见反馈等作出了规定。(5)技术资料管理:主要对技术资料的收集、整理、移交等作出了规定,同时通过制定实施细则对技术资料管理标准作出了示范性规定。(6)验收:主要对验收类别、验收主体、验收对象、验收时间、验收程序以及格式文件等方面进行了规定,同时通过制定实施细则对验收标准作出了示范性规定。(7)责任制度:为建立水利工程维修养护经费使用管理分级负责制和岗位责任制,保证维修养护经费合法、有效使用,提高维修养护经费的使用效益,制定管理责任制度。主要制度包括:项目管理与预算管理责任、资金申请与支付责任、资金使用管理责任、会计核算责任、合同管理责任、决算和验收责任、监督审计与考核责任、维修养护企业责任以及责任追究制度等。(8)管理细则:根据《水闸设计规范》、《水闸技术管理规程》、《水闸工程管理设计规范》以及上级工程管理制度办法等制定《水闸工程管理实施细则》,从运行管理角度对水闸工程管理的任务和职责、水闸工程控制运用、水闸工程检查观测和水闸工程维修养护等作出了规定。根据上级维修养护管理办法,制定《维修养护项目管理实施细则》,从维修养护角度对管理职责、设计方案及预算项目实施方案、项目实施、经常性检查与月考核、技术资料管理、价款结算和验收等作出了规定。以上两个细则分别从工程运行管理和维修养护两个方面,对相关工作作出了规定,是水管单位日常管理的主要依据,也是考核工程运行管理和维修养护成果的重要标准。(9)技术图表:主要包括水闸平、立、剖面图、电气主结线图、启闭机控制图、主要技术指标表、主要设备规格和检修情况表等。(10)其他技术规定:水利工程维修养护属于水利工程建设领域,但其项目安排和施工技术有别于水利工程基本建设。目前,很多水利工程维修养护项目尚无专门的国家或行业统一的技术标准,因此有必要针对具体情况制定相应的技术规定。目前,已初步制定并试行的技术规定仅适用于单项水利工程维修养护,主要包括标志标牌、工程观测、工器具维修养护等。

3结语

合同管理实施细则篇2

关键词:精细化管理理念;建筑施工管理;经济效益最大化;落实管理责任;分阶段具体管理办法

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我国国民经济实现质的飞跃,经济发展进程不断加快,特别是自2014年以来,中国“新常态”理念的提出,对于我国现代企业的发展更具有重要意义。这其中,建筑行业的发展更是突飞猛进,在经济增长中做出了卓越的贡献,然而,现代建筑行业在高速的发展过程中也暴露出了一些问题,特别是建筑施工过程中的粗放式管理模式,正逐步被市场淘汰,长久以来,如何切实提高建筑施工管理的水平和质量,最大程度地降低工程成本,节约资源,最终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最大化,是众多建筑行业管理人关心和研究的重要课题。因此,精细化管理理念应运而生,它顺应了时代和社会的发展要求,符合建筑行业自身的发展规律,需要我们不断学习和落实。本文以建筑工程理论和管理学规律为指导,综合采用文献综述法、行动研究法、问卷调查法等研究方法,并结合作者本人多年工作经验就精细化管理理念的基本概念和及其运用于建筑施工管理过程中的重要意义做简单介绍,并基于此对如何在建筑施工过程中有效运用精细化管理理念,提出可行性建议。以期引起各方面重视。由于本人阅历有限,权作参考,仅做抛砖引玉的作用。

1建筑工程造价管理结算审核的简述

精细化管理是上个世纪50年代产生的一种管理理念,它是建立在常规管理基础上的科学化管理,要求落实管理责任,将管理责任明确化、具体化。所谓精细,就是将管理的规范性和创新性高度结合,使企业经营和生产的各个环节都纳入有序的轨道,充分发挥其作用。对于建筑行业来说,严格来分,一些大型的建筑企业,在技术、设备等方面基本上是没有太大区别的,因而,从某种意义上讲,大型建筑企业之间的竞争实质上更多的是一种细节上的较量,精细化管理就是其主体部分。通过贯彻精细化管理理念,使建筑工程各环节都得到高效的实施和延续,以一种系统化、标准化的方式实现对建筑工程实施过程中的成本管理、质量监督、进度调控、资源和人力配置的全方位统筹,将生产经营的各个环节纳入有序轨道,降低资源浪费和生产建筑成本。对于提升企业市场竞争力,促进企业长远发展功不可没。

2建筑施工中运用精细化管理的建议

2.1重视建筑工程造价管理结算审核工作

关于建筑工程造价管理结算审核工作,是实施精细化管理理念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建筑工程的顺利建设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一方面,它能够有效控制建筑工程投资规模,降低建筑工程运行成本,切实提高经济效益。另一方面,坚持建筑工程造价管理结算审核,对于增强建筑工程整体质量具有重要意义。所谓建筑工程造价管理结算审核,是指总包、监理、造价咨询单位及建设单位对各承包单位提交的工程结算资料所进行的审计活动。其过程必须遵循依法审计原则、全面审计原则、突出重点原则以及成本效益原则。有关建筑工程造价管理结算审核的主要内容分列如下:①审核竣工结算的编制依据,查看其编制依据是否严格遵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有关编制依据资料是否完整,手续是否完备。②是要审核施工工程量,这是工程造价管理的重点内容。最后为审核建筑工程用材料及预算价格与实际价格之间的差价大小,严格控制建筑工程实施成本,提高经济效益。③对于建筑工程的类别,各项费用和隐蔽验收记录也要做相关审核工作,以切实提高当前建筑工程管理结算审核的准确性和质量,维护施工单位和建设单位自身的经济利益。

2.2审查建筑施工合同,重视精细化管理

建筑工程的顺利进行是建立在建筑合同的合理签订和有效审查的基础上的,是以合同的具体条款为依据和指示,因此要严格贯彻精细化管理理念必须重视前期对建筑合同的签订和审核,建筑单位要充分认识到合同的重要性,在签订合同之前之中要尽早引入审计工作,要在充分了解国家相关法律如《建筑法》、《合同法》等法律的基础上,对合同具体内容条款如时间期限、保障范围、任务量、违约、索赔及其他争端等具体问题要认真研究,做到规定明确、无歧义、不含混,特别要注意一些额外的补充条款,对一些容易误解,容易引发争议的问题要严抓不放,不避麻烦,以免后期扯皮。力求从严格意义上加强建筑合同的完善程度和严密程度,全面提升建筑工程实施前期的精细化管理程度。

2.3加强建筑人员选择、管理与培训工作

建筑工程的质量好坏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建筑施工队伍的整体素质高低,因此,对于施工队伍的精细化管理则是保证工程质量的重要枢纽。为此,必须重视对施工队伍的选择和管理,保证施工单位纪律严明,技术过硬。此外,为了解决现阶段我国建筑工程管理人员的职业道德水平与专业知识技能参差不齐的问题,必须大力建设和逐步完善建筑工程人员培训机构,重视行业管理人才额培新工作,不断增强建筑工程管理人员的专业知识素养和业务水平,从根本上落实建筑施工过程中的精细化管理理念。

2.4密切注意建筑施工中的精细化管理

对于建筑施工过程中的精细化管理需着手于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对施工质量的重视,为此,必须构建完整的质量检查和监督机构,明缺和落实各部门各环节责任,同时加强现场巡视工作,及时发现、排查和解决施工中可能或已经出现的问题,全面保障和提高施工质量。此外,要注意施工进度的协调,有必要定期召开进度报告会,统筹掌握施工进度。还要保证施工现场资源储备和人力的配置问题,避免出现工程滞后、延期等问题。最后,对于施工过程中的安全问题也要引起关注,对此,要加强建筑施工前的人员安全教育,增强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和安全知识储备,同时要严格把控工程实施各阶段的安全监督和检查,最后,要建立一支高效的突发事件处理小组。

3结束语

本文以建筑工程理论和管理学规律为指导,综合采用文献综述法、行动研究法、问卷调查法等研究方法,并结合作者本人多年工作经验就精细化管理理念的基本概念和及其运用于建筑施工管理过程中的重要意义做简单介绍,并基于此对如何在建筑施工过程中有效运用精细化管理理念,提出可行性建议,以期引起各方面重视。

参考文献:

[1]王强.精细化管理在施工项目中的应用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1.

[2]谢锋.刍议强化建筑工程施工的精细化施工管理[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14,(4):49-50.

[3]易军.建筑工程项目施工的精细化管理[D].重庆大学,2008.

合同管理实施细则篇3

2012年以来,我部门按照**关于合同审查和管理工作的整体要求和工作部署,认真学习、贯彻、执行《**合同管理办法》、《**合同管理实施细则》,进一步规范和细化合同审查、管理、监督工作,维护了企业的正常经济秩序和企业利益,促进了企业成本效益年活动的全面、深入开展。

一、今年以来的主要工作

(一)加强学习宣传,提高合同管理人员的整体素质

为适应合同审查、管理、监督工作的高标准、严要求的工作性质,更好地为企业生产经营服务,6月份以来,我公司组织合同管理人员全面、系统地学习了《**合同管理办法》、《**合同管理实施细则》及相关法律法规,强化合同管理人员职业素质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严格规范合同审查工作人员行为,明确合同审查工作程序,依法履行合同审查工作职责,提升了合同管理战线的整体素质,为维护企业的正常经济秩序和企业利益奠定了基矗

(二)细化合同管理,保证了成本效益年活动的全面、 深入开展

按照《公司合同管理办法》、《公司合同管理实施细则》的要求,积极协助合同签订单位依法签订合同,参加重大合同的起草与签订,严格审查合同,所有合同条款、签订手续和形式均由本部门管理,各类合同签订时均经过审查,程序合法,杜绝了不完善和不合法的合同的出现,依法检查合同履行情况,协助合同承办人员处理合同中出现的问题和纠纷,会同合同承办人员办理有关合同文书,建立合同档案,有效制止了不符合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合同行为,并依法监督合同承办人员的工作职责履行情况,依法执行合同审查制度,切实维护了企业的合法权益。

总的来看,今年我公司合同管理工作以依法治企为方针,基本达到了集团公司法律事务处的要求。但客观地讲,也存在一些问题。一是合同管理人员的素质和工作水平相对来说还有待提高。二是组织机构还有待完善。三是合同管理还需进一步细化。这些问题需要在来年的工作中加以解决。

(三)组织起草了多份公司急需的规章制度

我处今年陆续起草了包括:《运输合同模板》、《锅炉安装工程分包管理细则》、《**锅炉辅机设备、大宗材料采购管理细则》、《锅炉、部件委托生产管理细则》等多项公司急需的规章制度,发挥了本部门的作用。

二、明年的工作设想

(一)加强学习,全面提高合同管理人员的素质

按照集团公司法律事务处的会议精神和工作部署的要求,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习。重点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合同管理办法、实施细则与相应的法律法规,提高合同管理人员的政治素养和业务素质,强化合同管理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和遵纪守法意识,最大限度地保护企业利益不受损失,维护企业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

(二)完善组织机构,依法履行职责

完善我公司合同管理二级负责制,明确合同审查员和合同承办人员的工作职责,对其职责范围内工作定期检查,发现不符合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合同行为,及时制止,并严厉追究其承办人员责任。对造成企业经济损失的违法合同,实行责任追究制度,对涉案人员移交司法机关进行法律制裁,督促合同管理人员依法履行职责。

合同管理实施细则篇4

关 键 词:施工项目精细化合同管理经营绩效

中图分类号: TQ63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Abstract:Contract management for construction project management is one important part of it, to construction project management performance plays a vital role, this paper focuses on contract contract management of key stage two, discussed in how the application of fine management concepts and principles to perform the construction project contract management, to improve the construction project management performance.

Key words: Construction project; Fine chemical; Contract management; Operating performance

施工项目合同管理是施工企业及其授权的项目经理部对以自身为当事人的合同依法进行订立、履行、变更、解除、转让、终止、审查、监督和控制等一系列行为的总称,它是施工项目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施工项目经营绩效起着重要的作用。

精细合同化管理是在上述合同管理行为中循精细化管理的基本理念,按其要求来设计相关业务流程和展开业务活动,以达到最大限度地减少管理所占用的资源、降低管理成本和提高管理效率的目的。

在一切合同管理行为中,合同的订立和履行最为关键,本文围绕这两个关键阶段,对精细化合同管理进行了详细论述。

1合同订立阶段

合同订立阶段是合同管理的基础,其主要业务是投标和合同谈判。投标的核心是确定合理的报价。

作为精细化合同管理的必然要求,在投标报价前,企业应多渠道调查项目所在地的市场供应和价格情况,并了解分析其它投标人的情况。仔细分析招标文件中有关投标价的内容,包括:

(1)投标控制价和评标方法;

(2)工期和质量要求;

(3)材料价格调整方法和原则;

(4)计价规则;

(5)计量支付条件和周期;

(6)预付款和保留金的支付与扣回的条件及比例

(7)变更与索赔处理办法和程序;

(8)计日工计价原则;

(9)缺陷责任期和保修期的长短

(10)合同风险控制条款等。

在此基础上,结合企业自身管理能力,分析预期的成本利润水平,进行合理地报价。

在合同谈判之前,应仔细分析业主方提出的谈判内容和条件,并须注意业主若提出了违背原招标文件实质性内容的条件,应提醒业主此种条款的效力不受国家法律的保护,有可能造成履约风险,并须与业主妥善协商加以解决。

合同订立之前,应及时提交履约保函,以防业主没收投标保证金而造成损失。

合同订立之后,要及早向业主索回投标保证金或投标保函,以避免长时间占压资金而增加财务成本。

作为精细化管理的原则之一,施工企业内部应设置独立的市场开发部门,配备一支由专业经营管理人员、工程技术人员和一般工作人员构成的精干工作团队。对标文件的分析、客户和竞争对手分析、市场供应和价格信息的调研、预期的成本利润分析、投标文件编制和递交、保函的获取等相关业务,要进行合理地组织,牵头人要具备全面的工作经验,工作人员要定期交流,强调团队协作、全员参与和充分沟通。对相关数据和信息的收集、理和分析应尽量采用标准化的流程、标准化的表格和标准化的分析方法,以保证业务办理过程的专业化、系统化、数据化和信息化。应充分意识到,不同的项目业主有不同的利益诉求,要透过招标文件和市场调研分析他们的意图,杜绝单凭经验做出决策而造成风险的情况。

2合同的履行阶段

合同履行阶段是合同管理的核心。从承包人的角度出发,合同管理的主要内容包括:

2.1建立企业对项目管理团队的考核管理制度

精细化合同管理要求企业对项目经理和班子成员建立目标管理体系、专业化的岗位职责体系、科学的考评体系和考评结果应用体系。考核管理制度必须成文,并且做到公开、透明,减少和杜绝暗箱操作。为达到客观、公正、全面的效果,目标管理体系应进行指标量化。岗位职责体系除必须细分各部门、各岗位的职责外,也要结合业务流程对岗位职责进行具体的、专业的描述,还要根据企业多元化的目标管理体系,结合细化的责权利提炼出合理的、量化的、科学的和系统的指标,把岗位职责体系、目标管理体系,考评体系和考评结果应用体系紧密结合起来,并将考核结果与员工的分配和提拔任用等激励措施紧密结合起来,使考评和管理制度逻辑严密,并具有可操作性。

2.2组建项目经理部

项目经理部是受施工企业委托进行项目管理的组织,其履行业务的水平能力直接决定了项目经营绩效。在项目经理部的组建中,关键和核心在于根据施工合同要求和已经建立的考核管理制度,选用合适的项目经理和配备团队,其中,应特别注意要在团队中配置至少一名专职合同管理专业人员,使其有职有权,并针对其岗位设置明确可行的绩效考核和激励措施。项目优质资源应在合同管理岗位上进行重点配置,以充分激发合同管理人员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提高项目的经营绩效水平。

2.3签订内部考核责任书等

精细化合同管理要求企业和项目经理部都必须关注内部承包考核责任书的内容,因为它是根据企业既定的考核管理制度,结合项目的特点,由双方就经营绩效考核签订的协议,其实质是一个合同。签订该合同首先要考虑为企业自身多元化、全方位的目标服务,这些目标包括质量、安全、进度、成本、利润、管理费、人力资源开发、企业形象和公共关系,长中短期的市场营销等,因此,内部考核责任书不能仅仅是一个简单的成本控制协议;其次,要综合考虑项目自身工期、安全和质量目标、中标价格水平、技术经济和政策风险水平、合同条款严苛程度等各方面具体的特点。双方都应积极主动地为达成合理的考核责任书而努力,以便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发挥其有利因素,全面提高施工项目的经营绩效。

2.4选择施工作业队伍和材料设备供应商

选择施工作业队伍和材料设备供应商的基本操作方法是择优。择优并非单纯选择低价,而是要在企业授权的范围内,项目经理部充分发挥主导作用,综合考虑作业队伍和供应商目前的生产能力和潜力、资质信用、队伍调遣和运输的距离、工期和进场时间的要求、价格的高低、合同条款及支付方式、与各方面关系协调和资源优化配置的难易程度等各种因素。尤其应注意的是,为实现合同管理的精细化,项目经理部必须按照既定的考核责任书确定的目标,与各作业队伍和供应商分别签订详细的、可操作的书面合同。若企业对合同的形式和内容有要求的,应遵照其规定,但应尽量通过洽商使其充分满足项目经理部的要求。

2.5制定工程计划和进行目标考评

项目经理部首先应明确业主对于工程实施过程中的安全、质量、进度、文明施工和环保等方面的基本要求,这些要求有的已在合同文件中进行了明确,有的需与业主进一步协商,乃至签订补充协议书而加以明确;其次,要解决考评的资金来源;然后,要在充分满足业主要求的基础上,着手制定考评计划。考评周期长短宜适中,一般而言,在工期较长的大型施工项目中,以一季度为一个考评周期较为适宜。考评计划的制定,应由工程、合同和财务部门共同参与,以保证其逻辑的严密性和可操作性,并须形成书面“考评协议”。考评计划的制定,还应与年度、季度、月度和关键节点施工进度计划相结合,防止两者脱节,形成施工进度计划与考评两张皮,导致考核对项目各方面目标的达成促进不大。

2.6办理结算业务

工程价款结算业务居于所有合同管理业务的最核心,它从根本上决定了施工项目经营绩效。同时,工程价款结算业务也最能体现施工项目合同管理的精细化水平。从精细化合同管理的角度,为办理好该业务,应遵循如下原则:

(1)建立定期的业务学习和信息交流机制,营造全员、全过程参与经营的良好氛围。经营不止是合同管理专业人员的业务,全体参建人员都在以不同的方式和侧重点参与项目经营管理。项目的工程、合同等部门管理人员应经常有组织地学习施工合同文件,理解合同条款、技术规范、图纸、工程量清单和计价规则;合同管理人员应定期不定期下现场,了解掌握现场动态。

(2)清晰明确地划分现场和合同管理人员在工程价款结算业务上各自的职责范围,合理地确定业务流程,尽可能地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以保证工程价款结算的准确性和及时性,从而保障项目正常施工所必需的资金及时足额地拨付。一般而言,现场管理人员的职责包括:

① 督促工程实体的施工和验收;

② 完成相关的内业资料;

③ 提供当月应计价的分部分项工程明细表;

④ 提供准确完整的现场计量单,并办齐签字手续。

合同管理人员的职责则包括:

① 将零散的内业资料收集、装订;

② 将当月的现场计量单和变更等汇总、编制上报中期计量与支付月报表;

③ 督促监理和业主在合同规定的时限内完成计量报表的审核;

④ 及时将核查中发现的问题反馈现场,督促其进行修订。

⑤ 将修订后的报表再次上报监理业主,督促其尽快办理审批手续和办理财务支付;

(3)工程价款结算应建立细化到每一个分项工程的台帐,做到不留死角,防止错漏。

(4)变更、索赔、动用计日工和材料价差调整,是工程价款重要组成部分,办理这些业务时,现场管理人员的职责主要是协调监理及业主方工程管理人员,对现场情况进行详细记录,对提供的线位、标高和数量等数据的真实性和准确性负责;合同管理人员则应根据现场提供的准确的记录,在全面理解合同文件的基础上,经与项目经理和其它班子成员沟通,做出最有利于已方的判断,以形成项目经理部的决策,并向监理和业主上报书面报告,确定:①本合同事件是否涉及费用变化;②本合同事件的工程量应如何计量;③本项合同事件所涉及的工程量的单价应如何确定;④本合同事件是否有持续的后果;⑤本合同事件对项目各项目标的达成和风险控制产生何种影响。文件上报后,还应积极协调监理和业主,尽快形成结论。

2.7进行项目的资金管理

施工项目资金管理对于提升合同管理的精细化水平非常有效,其要点在于保持项目收支平衡与合理推进施工的统一。项目经理部要有意识地以资金支付为手段,调动下属各参建单位的积极性,确保施工项目质量、安全、进度、文明施工和成本控制等各方面总体和阶段性目标的达成。施工作业队伍和材料设备供应商是资金支出的主要对象,也是资金管理的主要对象。精细化合同管理要求在资金管理时必须遵循如下原则:

(1)加强资金管理的预见性,根据进度计划和合同约定的支付条件,及时编制“资金使用计划”,对计划期内的收支平衡情况进行预测和把握,以便于资金调度,确保满足资金需求。

(2)现场管理部门应准确填报各作业队伍的“月度完成形象进度和产值统计报表”;材料管理部门应提供各材料设备供应商的“月度材料设备进场台账”。

(3)合同与其它相关部门定期对账,核实现场实际发生的工作量或材料设备进场数量,确定当期应支付给各单位的资金总额度;

(4)根据与供应商和施工队伍签订的协议,建立支付台账,载明各单位的合同预计支付总金额、当期支付额、到上期末累计支付额和到本期末累计支付额;

(5)严格控制预支款项,防止超支;

(6)合同与财务管理部门定期对账,查缺补遗;

(7)充分考虑项目实际需求、承受能力和财务成本,积极通过业主、总公司、项目经理部、施工作业队伍、材料设备供应商及有关金融机构等多种渠道筹集资金,保障资金的有效供。

2.8履行缺陷修补和保修义务

由于建筑市场竞争激烈,价格和利润水平普遍较低,而目前在建设行业普遍实行了缺陷责任修补和保修制度,这要求在承包人最终的决算价款中,留有一定额度的保留金或保修金。这一部分费用若最终不能顺利地支付给承包商,则很可能意味项目最终的经营结果为亏损。因此承包人应严格按照合同的约定,切实履行缺陷修补和保修义务,确保工程决算价款完整地收回。

2.9办理工程决算和审计。

施工项目决算和审计业务办理的控制情况,最终决定了项目的经营绩效水平。办理决算与审计业务时,首先是要保持相关业务工作的连贯性,因此必须保持相关业务工作人员的稳定性,尤其是项目经理、财务人员和合同管理专业人员要在收尾阶段保持稳定;其次是要及时地、完整地收集与决算和审计业务相关的资料,图纸工程量的核算、变更、索赔和计日工等事项的洽谈和处理、相关现场资料的收集整理等相关业务工作,均要在完工前尽早开始准备,否则,一旦项目部、监理和业主相关人员在完工前后发生流动,资料的收集、整理和签认就会有极大的困难,这会影响到工作效率和资料的完整性,对决算和审计业务的办理造成严重不利影响。

3结语

合同管理实施细则篇5

关键词:高职高专;工科学生;量化管理;原则;实践

班级作为高校学生的基本组成单位,各种教育教学及管理工作都是通过班级来实现的,加强高校班级管理是顺利完成各种教育教学的重要保障。在班级和学生管理中,量化管理作为一种重要的管理手段,越来越多地被应用,借助于对班级和学生学习、工作、纪律、精神风貌、生活卫生等诸多方面的评分来规范学生的行为,引导学生积极向上,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班级管理的效果。

一、高职高专工科院校班级量化管理目前存在的问题

在最近两年的高职高专工科院校量化管理实施过程中,我们也发现了一些问题。如果只依据不成系统的、简单的分数高低来评价学生、班级的优劣,量化管理不但起不到促进作用,反而会给学生的发展和班级的管理带来更大的负面效应。

(一)实施细则没有紧扣高职高专工科学生的特点

由于高职高专工科院校的学生及其培养目标有其一定的特点,仅仅依据相关粗线条的量化管理规定是不足以做好具体的学生管理工作的,目前实施的班级和学生管理的量化项目还存在一些随意性和不稳定性,必须针对高职高专工科院校学生管理工作的特点,进一步完善班级量化管理的细则,包括量化的项目和相关的评分、评价标准。

(二)对量化管理的看法本末倒置

对于量化管理,老师和学生都还不同程度的存在一些误区,应进一步理解评分量化不是评价的目的而是教育的手段,对班级和个人实行量化管理并不仅仅是为评奖评优评先进提供相关依据,更重要的是促进学生进行自我管理,激励学生更好地全面提高自身素质。

(三)班级量化管理方法单一

单纯的进行量化管理会降低教育的效果,一些学生在一定时期内表现出一定行为或者约束自己的行为不是出于自觉,而是为了赢得分数,久而久之助长了学生的功利思想,使学生形成了双重人格,或者对学校的管理产生抵触情绪和不满,对学生长远的发展产生不良影响。

二、高职高专工科院校班级量化管理应遵循的原则

量化管理作为一种学生、班级、年级乃至学校管理的重要手段,在具体的量化内容和量化方法上应该切合管理的实际目标,体现管理对象的特点,但是作为高职高专学生班级管理的手段,却有共同的原则需要我们遵循。

(一)稳定性原则

量化管理作为一种长效管理手段应该具有一定的稳定性。稳定不但是对量化管理内容的要求,也是对量化管理实施的要求。在实际的管理过程中,一些管理者还存在管理随意的问题。在量化管理细则中随意制定一些考核内容,考核内容制定的不科学,在管理实施之初又没有对学生进行详细说明,从而造成管理漏洞、重复劳动,也大大影响了量化结果的公正性和客观性。在量化管理实施过程中,一些管理者不能持之以恒,在实施过程中或一个量化周期结束时,随意更改量化项目、改变规则,造成“虎头蛇尾”、“言而无信”的不良影响,甚至失去学生的信任。

所以在对学生班级进行量化管理时,首先应仔细推敲量化管理的项目和内容,制定出更加科学合理的量化细则。比如我们设定班级量化的管理的项目包含:学习成绩、思想作风、教室寝室卫生、早操晚寝、素质拓展等一些项目,每个量化周期都要对这几项内容进行考核,使量化管理的项目和内容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和规律性,使学生有章可循。如果在实施中发现了一些需要改进的问题,也应尽量避免中途改弦更张,可以在征集意见、充分论证后,从下一个周期开始实施。

(二)系统性原则

进行量化管理不但要求量化管理的内容和实施具有一定的稳定性,也需要形成系统,对班级和学生量化管理不系统,就不能对学生学习生活的各个方面做出十分公平的评价,并且容易造成学生两级分化:好的愈好、差的愈差;以及大一、大二和大三年级在守纪和进取方面分化严重的现象。这就需要我们在短周期量化管理的基础上“拉长战线”,形成一个关联学生三年学习生活的系统。比如学生在大一、大二期间的优异成绩和不良表现将在学生大三就业推荐时给予适当体现,从而增强学生注重整体过程表现的目的性和主动性,也增加学校和老师在对学生就业做推荐时的公平性和可执行性,同时也有利于对管理难度较大的大三学生进行管理。

(三)动态性原则

目前的班级学生量化管理大多停留在机械的依照量化细则加分或减分的层面,这在一定程度上引发学生的功利思想、实用主义的负面效果和班级学生的两级分化,没有在更大的范围内,起到它的激励和导向作用。针对这种问题,已有教育者敲响了谨防班级量化“过度理由效应”的警钟。所以量化管理亟待我们进一步完善量化管理评价体系,形成动态评价体系,突出量化管理的导向性,避免学生为了分数而行动。例如,学生旷课一节扣3分,该学生拾金不昧又加了3分,从总成绩上看学生既没有违反课堂纪律,也没有获得嘉奖和鼓励,而实际上这两项内容是不能够相互抵消的。另外我们应在系统量化的基础上加大质量跟踪,对要求进步的学生给予更多的鼓励和引导。

(四)导向性原则

量化的重要目的在于规范学生的行为发展,这就要求在制定操作细则的过程中要结合学校的教育要求,班级管理的实际,体现出量化的导向性。所以我们在对高职高专工科院校进行学生班级量化管理时,应该充分结合高职高专工科院校学生的特点,符合高职高专的人才培养目标――培养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

由此,我们可以在对学生进行学习成绩考核时,注重对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要求,对违反实习、实训纪律的情况加大处罚力度,鼓励学生考取“双证书”或“多证书”,对学生的创新意愿要尤其保护,鼓励学生多出创新成果。

(五)可操作性原则

制定量化细则是为了实施管理,所以要特别注意量化细则的可操作性。社会的不断发展会使得学生的思想及行为也在不断地变化,再全面的量化细则也不可能涵盖所有学生的所有行为,所以制定量化细则应具有一定的弹性,具体、外显的行为可以细化出评分标准,而对一些不适宜机械赋分的行为则需要给学生留出一定的自我约束和调节空间。

三、高职高专工科院校学生班级量化管理的实施

(一)正确引导、定好细则

班级量化管理是运用数理统计的原理和方法,将其内容用数值来表示,并根据数量统计结果得出评价结论的一种管理方法。也就是说,将学生的行为规范细化成若干项目,对每一项目、每一层次都给予相应赋分,通过加减分来衡量一个周期内学生的行为,并给予终结性的评价。这样的方法对老师来说,可以方便直观的对学生进行考量,但却对部分学生造成误导,本来学生努力学习、拓展素质是出于兴趣和自身发展需要,但久而久之却变成“为得分而去做”,从而使学生的行为调控总是停留在他律层面,而无法转变为自觉行动。这就需要我们老师在实施量化管理前,对学生进行深入细致的思想教育,将教育的要求、手段内化为学生发展自我的需要,帮助学生端正态度,正确看待量化管理这个教育监督手段,而不是将其作为目的对待。也只有如此才能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达到预期效果。

制定量化细则是进行量化管理的前提,不存在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实施细则,所以在制定具体的指标体系时,不但应符合学校相关管理规定,还应充分研究管理对象的特点,结合具体培养目标制定。管理者(辅导员、班主任)也可以将实施细则在更广泛的范围内进行讨论后使用。这样有利于增强学生的主动性和责任感,同时也是一个很好的对实施细则的宣传、推广途径。当然,经过反复讨论后的实施细则,一般也会更加合理和贴切。

(二)严格执行、适度评价

管理制度一旦制定,如果不落到实处,就变成了一纸空文。所以管理者(辅导员、班主任)要经常督促、检查落实情况,尽量克服各种困难,使已经制定的制度一丝不苟的落实到位。一个周期的量化结束后,管理者要兑现当初的承诺,赏罚分明,这样才能做到公平公正、取信于生,也将有利于以后量化管理工作的开展。

对已制定的制度,执行态度要坚决,但在执行的过程中,却要注意“适度评价”。因为学生的行为表现本身就是一个模糊量,在行为的动机和意图上存在隐蔽性和不可预测性;人的行为表现不仅存在着质的差异,也表现为程度上的不同;社会变化和人的需要造成了行为的多样性。所以单纯的割裂行为及行为背景的机械赋分,不但难以真实反映行为的性质和水平,影响学生对评价的认可,还会影响学生的心理体验和行为发展。此外,量化时的赋分并不是越细越好,忽视了学生的独特性,过于严厉的量化,会让学生感到无所适从,甚至产生抵触情绪。过于具体的操作也会消耗管理者过多的精力。

在量化管理过程中,有几个问题需要特别提出。根据我们的工作经验,量化重在过程,且需要及时向学生反馈。有些老师将所有的量化工作积压在学期末进行,这不但增加了期末的工作压力,也容易造成材料遗失,导致工作出现漏洞。每周或每月将量化成绩向学生公示,可以趁热打铁的对学生进行激励和引导,有利于发挥它的导向和监督作用;及时梳理班级和学生在短周期内的成绩和错误,会使量化管理更加公正、透明;同时,学生参与量化管理的过程实际上也是锻炼工作能力、学习、反思、总结的过程。

(三)多措并举、不断完善

对学生和班级实行量化管理可以提高工作实效,但即便如此,量化管理也并非万能,对学生的教育管理是一个系统工程,量化管理应和多种教育方法结合起来,从整体上对学生进行量化管理代替不了人与人之间的温暖,集体对个人的带动作用。

做好一个周期的量化管理并不能一劳永逸,它需要我们在实践过程中,根据实际情况,结合学生和班级的发展动向,不断调整具体实施措施,使老办法焕发新活力,不断开创学生管理工作的新局面。

总之,我们进行班级量化管理目标在于:通过严格考核,赏罚分明,形成你追我赶、争当先进、奋发向上的风气,从而增强学生自我管理、自我约束的的意识和能力,端正学生对量化考核的态度,进一步做好学生工作,从而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全面素质,造就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为建设和谐校园贡献出教育者的力量。

参考文献:

1、庞云凤,秦克铸.班级量化管理中谨防“过度理由效应”[J].河南教育,2000(7).

合同管理实施细则篇6

Abstract: It analyzes the main aspects of fine management, and adopts the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 (AHP) and analyzes the influence of the engineering cost from the main aspects of fine management; finally it puts forward specific implementation measures of the construction project cost control in the main aspects of the project.

关键词:精细化管理;工程成本;层次分析法

Key words: fine management;engineering cost;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AHP)

0 引言

建筑业传统的粗放式管缺乏完善的制度约束和科学有效的流程化过程。工程低价中标已成为建筑市场的发展趋势,如何在低价合同施工中获取较好的经济效益,成为施工企业亟需解决的问题。建筑行业的利润率比其它行业的低的最根本的原因是传统式的粗狂性的管理已不适应低价中标的现行建筑市场,建筑施工企业必须由“粗狂型”的传统管理模式向“精细化”现代管理模式转化,精细化管理能够严格控制成本,提高利润率,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1 精细化管理过程分析

建筑工程精细化管理是将构成建筑施工成本的各个方面进行精确定位、细化分工、分解目标、量化考核指标等一系列的管理活动。精细化成本管理与传统成本管理相比具有更强调全过程管理、强调成本效益观念、强调全员参与管理的特点。

工程成本管理程序如图1所示。

精细化管理是房地产企业寻求更好发展的必然要求,必须在房地产项目管理的过程中贯彻精细化管理的思想,才能促进项目的成功执行和企业的快速发展。精细化管理是贯穿项目全过程长期、系统的工作。由图1可知项目精细化管理的主要方面有资金精细化管理、人力资源精细化管理、施工过程精细化管理。只有对各个阶段精细化管理才能更好地、有效地控制成本,并同时兼顾到速度与质量,做到好、快、省[1]。

2 运用AHP分析精细化管理中各阶段对成本的影响

2.1 层次分析法 层次分析法[2]是一种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系统化、层次化的科学的分析方法,用于处理那些难于完全用定量方法来分析的、结构较为复杂、决策准则较多而且不易量化的决策问题。首先根据问题的性质和要求提出一个总的目标,然后将问题按层次分解,对同一层次内的各个因素相互比较,确定各因素对于目标的权重,这些权重在人的思维过程中通常是定性的,而在层次分析法中则要给出得到权重的定量方法,对各个因素分配合理的权重。

2.2 运用AHP分析精细化管理各阶段影响成本的权重 层次分析法是根据各要素的相对重要程度进行判断,再根据计算成对比较矩阵的特征值获得权重值。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精细化管理各阶段对成本影响的权重具体分析过程包括建立层次结构模型、构建判断矩阵、计算判断矩阵的最大特征根及其对应的特征向量[3]。

2.2.1 建立层次结构模型 精细化管理包括的方面很多,导致影响成本的因素也很多。在建立层次结构模型时,只选用了较有代表性的方面。根据研究,将精细化管理各阶段对成本影响的权重初步分成如图2所示的层次结构模型。

2.2.2 构建判断矩阵并计算 依据建立的层次结构模型,对各影响因素进行两两比较,应用Saaty的1~9标度方法[2](如表1所示),使判断定量化,形成判断矩阵。

根据相关文献及专家意见,依据准则层指标对目标层的影响程度大小和各层因素指标相对应上一层准则层指标的影响程度大小,按照层次分析法中的标度方法,分别建立影响因素的判断矩阵。下面以基准(B)指标对目标层(A)的判断距阵为例进行计算。

采用正规化求和法计算各判断矩阵的特征根(λmax)和特征向量(w):

C=■ (i,j=1,2,…,n)

■=C■■ij (i,j=1,2,…,n)

■=■■ (i,j=1,2,…,n)

W■=■■■ (i,j=1,2,…,n)

λ■=■■■CW■ (i,j=1,2,…,n)

对判断矩阵进行一致性检验:

CI=(λmax-n)/(n-1);CR=CI/RI

式中:RI为平均随机一致性指标,如果CR

根据公式计算得判断矩阵的λmax=3.019,CI=0.010,RI=0.58,CR=0.017

各矩阵的一致性可接受时,即判断矩阵为一致性矩阵时,■即为影响因素对上层的权重,最终各影响因素的权重通过组合权向量得到(见表3)。从表3可知精细化管理各个主要部分对成本影响的权重。在进行成本控制时对成本影响较大的可以有所偏重。

3 工程成本精细化管理具体措施

3.1 资金精细化管理 资金是企业的血液,资金精细化管理可以强化生产经营全过程控制,变“事后管理”为“事前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率,降低企业财务风险,加强对成本的控制。

3.1.1 项目资金计划管理

①制定科学、合理的年度资金计划。考虑企业众多因素下明确企业经营、投资、融资所需的现金流量等,充分评估可得性、利率、偿还风险,制定合理的筹资方案。

②构建完善的资金计划管理体系,明确责任范围。合理划分企业资金使用目标的责任制度,明确成本控制责任人,是一种新的责任成本管理模式。有利于把每一个分解后的成本目标变得可控。

③加强企业资金计划管理的意识。明确资金计划管理决策、加强资金的合理使用意识、强化其时间价值观念、加强企业对资金的投资管理意识、充分考虑必要的风险价值、增强企业资金的结算管理制度、适度加快企业资金的周转速度等。

④合理制定并严格执行资金计划。企业年度资金计划的制定要依据市场状况和自身条件,不断优化资金的使用与运营效率;实现全面和集中管理的统筹,严格避免资金体外循环状况的出现;实施资金支付申请制度,并严格依照资金计划实行;此外还应强化企业内部财务会计控制,加强资金的合理支付[3]。

3.1.2 预算控制管理 预算控制是在工程建设成本控制中起到关键性作用的一项管理工作。

①提高工程预算编制的准确性。提高工程预算编制的准确性,核心是提高工程各组成要素价格的市场化程度,使工程预算价格更切合市场、切合实际。实事求是地进行市场分析,避免项目决策的盲目性,减少和降低投资风险,为选取最具经济效益的方案提供决策性的咨询。

②加强工程预算的动态管理。工程预算管理从广义上讲包括从投资立项开始的投资估算管理、初步设计阶段的设计概算管理、施工图设计阶段的施工图预算管理和竣工阶段的结算管理,具有一定的阶段性、周期性。因此,必须全过程实时跟踪工程预算中“量”和“价”方面的变动,分析其变动的原因并及时采取相关的应对措施,发挥工程预算管理的能动作用。

③加强工程预算的统筹管理。同一个工程项目而言,不同参与主体对工程预算的理解和运用是有一定区别的,甚至是矛盾的。工程预算管理片面地强调某一参与主体的利益都会不利于项目的进展。因此,建设单位应利用统筹的意识和观念,发挥其在工程项目管理中的核心统领作用,将限额设计和施工过程的投资控制及成本降低有机地结合起来,加强各方面的统筹管理。

3.1.3 材料控制管理 一个工程甚至高达70%的成本来源于材料,因此材料是影响成本的直接因素。成本控制应从原材料价格和使用量两个方面进行,材料精细管理的流程图如图3所示。

3.2 人力资源精细化管理 人力资源的精细化不等同于复杂化,而是人员分工明细化、责任明确化进而达到高效管理。一个项目能否达到预定成本目标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合理的组织机构、强有力的组织领导。

3.2.1 项目管理机构组建 项目组织机构是精细化管理的执行者。有严格的开始和结束时间一次性的任务要求项目精细管理要以结果为导向,实现项目的目标。而在公司结构体系中,项目组织结构是相对长期的、稳定的,并且以职能管理的垂直管理为主要表现形式。采用相对简洁的组织形式,构建一个高效、健全的组织结构,从施工到安全、人力资源到预算和采购全面协调工作有序进行,保障项目施工和提高工作效率。

在建立和应用组织级项目管理上,建筑施工企业应当着力做到:1)构建项目管理体系,规范项目运作机制;2)在项目管理体系保持相对稳定的基础上,建立动态提升机制。在企业快速发展过程中,相应的管理机制也面临着不断提升,项目管理体系必须要有动态提升的机制,以保证公司项目运作的需要。

3.2.2 劳务成本精细化管理 劳务成本精细化管理主要为两个方面:劳务项目单价的确定和分段结算。

劳务单价的确定,一方面依据各地方的定额,另一方面又要参考市场行情的平均劳务水平,既不能让劳务亏损(否则扯皮而加大成本)又不能让劳务利润过高,也就是让劳务略有盈利。

以前,施工企业都采用了一包到底的方式,整个工程全部采用一家劳务公司,虽然减少了管理工作量,但也增加了企业在劳务市场的议价能力。独大的劳务局面,会导致劳务成本的节节攀升。若采用了“落地”的细化管理方式,管理分工明细化、责任明确化,使各项成本在项目资金计划可控范围内。

3.3 施工过程精细化管理

3.3.1 施工质量精细化管理 质量是施工单位的生命线,而成本却是施工单位的生存线。质量―成本关系如图4所示。大多数施工企业被过分重视,而施工成本管理往往被忽视,这样就造成了质量提高而高质量的同时也带来了高投入,使企业经济效益下降;另一类是片面追求利润,不惜压低价格,微利甚至亏损来获得承包。所以正确认识工程项目质量―成本之间的辩证统一关系,进行施工质量成本精细化管理才能有利于企业长久发展。

施工质量成本的精细化管理,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的精细化管理:

第一是材料质量成本的控制。入库的材料按国家规定、建设单位和监理单位的要求应进行抽检的。对不合格的材料,一律不得入库,更不得使用于施工工程中。减少因材料不合格带来的返工浪费,加大质量成本。

第二是严把施工质量控制关。按照施工合同约定的质量标准,确定质量目标。按照质量目标,落实质量责任制,推行全面质量管理,将质量目标进行分解、落实到人,做到每个施工环节均可追溯。

第三是在施工过程中进行良好的沟通。

第四是注重维保,主动回访,加速尾款及质量保证金的回收。

3.3.2 施工进度精细化管理 工期-成本关系如图5所示。工期的拖延,不但会带来建设方的反索赔,导致工程成本的增加,而且会导致施工工程直接劳务成本、管理成本的增加,还会直接影响企业的执行合同的信誉。因此在现代管理理论中,施工进度管理是考验一个施工企业的试金石。

精细化管理在总成本最低的情况下寻求最佳工期,以及网络计划中与此相对应的各工序进度安排。企业在确定进度目标、项目部在编制施工进度计划时要有合理性、可操作性。若需要缩短工期,则考虑如何使增加的费用最小;若要求以最低费用完成整个项目计划,则必须考虑确定其最佳工期。

4 结束语

科学、合理的精细化管理是在保证工程质量和工程进度的前提下,减少成本投入,从而实现施工企业利润的最大化。本文通过层次分析法剖析了主要方面对成本的影响,提出了项目具体实施中主要方面控制施工项目成本的措施。

参考文献:

[1]Qun Gao.Research on Cost Control and Management of Real Estate Project [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Business and Management,2009(12):142-146.

[2]郭金玉,张忠彬,孙庆云.层次分析法的研究与应用[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08(05):148-153.

合同管理实施细则篇7

关键词:工程监理;监理细则;作用;编写

中图分类号:U415.1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前言

当前,我国经济建设突飞猛进,工程建设项目更是朝着规模化、现代化方向发展,人们对于工程质量和使用功能同时也提出更高的要求。监理单位作为确保项目质量安全,提高建设水平,充分控制投资效益的关键机构,在工程项目的开工前期,工程监理机构通过编制监理的实施细则,发挥工程实施过程中对项目进行监理控制,以及满足后期的存档工作。在《建设工程监理规范》(GB50319-2000)中也明确规定了:“对中型及以上或专业性较强的工程项目,项目监理机构应编制监理实施细则。监理实施细则应符合监理规划的要求,并结合工程项目的专业特点,做到详细具体,具有可操作性。”

1监理实施细则的概念与现状

监理实施细则的编制是以监理规划为基础,并根据监理规划的要求,通过组织各个专业的监理工程师对所分管的具体分项类容和任务,结合项目的具体情况制度的指导监理实施的文件,其内容主要包括工程概况或特点、监理依据、监理目标及分解、控制点和针对性措施及技术资料等。

但是在目前的监理行业中,也存在不少的监理工程师不会编制监理实施细则,或是有的监理人员在编写监理实施细则时,叙述的类容只是各类的施工质量验收规范、标准等,有的也只是搬抄其他工程的细则,对于本项目没有针对性,也起不到应有的操作和指导作用。因此作为工程监理,一定要在深知监理实施细则对工程项目起到的作用的同时,也要掌握编制细则的要点与方法,以发挥细则真正的指导作用。

2监理实施细则的作用

对于监理实施细则的编制前,需要监理人员对细则发挥的作用用充分的认识,才能保证监理实施细则可操作性和针对性。

2.1对监理机构的作用

(1)围绕实现项目总目标而开展的各项监理工作都是具体的监理业务,监理实施细则就是指导监理人员在执行监理任务时该完成什么样的具体工作,让监理人员了解工程的概况、熟悉设计意图和施工图纸、掌握工程特点,以及监理控制的重点。

(2)由于工程项目的实施中具有人员复杂、工序繁多、材料品种多、隐蔽工程多、专业配合多等一般性特点,这样要求监理工程师要涉及多方面的工作,因此编写详细具体的实施细则也有利于监理工程师顺利有序地开展监理工作。

(3)监理实施细则的编写和实施有助于监理机构履行合同,作为监理的委托方,业主不但需要而且应当了解和确认监理单位的工作,同时业主有权监督监理单位全面认真执行监理合同。编制的监理规划及监理实施细则,一方面是建设单位全面了解监理项目部工作的文件,另一方面,也是业主确认监理单位是否履行合同的重要说明文件。

2.2对施工单位的作用

(1)通过监理实施细则可以有效的反应出施工单位在施工中可以会遇到的质量问题,并通过病采取积极的预防手段,以避免和减少不必要的损失,这从监理角度也实现了事前控制的效果。

(2)在一些关键部和施工工序上细化质量控制点,并以文本方式通知施工单位,有助于施工单位在施工前及时上报,避免由于事前交底不清而引发的纠纷,也有助于监理单位实施现场监控,保证施工质量目标的顺利实现。

(3)在工程的施工过程中难免出现实际和计划发生偏离的现象,监理实施细则则主要包含了工程中的关键部位以及环节、工序目标值、偏差处理方法等方面的内容,这样不仅加大了对质量影响因素的控制和预防,也加大了对目标偏离的纠正,这样就对承建方的建设行为进行了约束,尤其是对保证工程质量方面起到促进作用。

(4)《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中第二十六条规定的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监理单位应当编写监理实施细则,实施细则应当明确安全监理的方法、措施和控制要点,以及对施工单位安全技术措施的检查方案。由于对施工单位编写的施工组织设计中的安全技术方面做了规定,同时监理实施细则中也针对性的列举了监理对本工程中涉及安全方面的内容进行了详细的编写,一方面加大了对施工安全的审查力度,也加大了施工安全实施中的检查力度,确保施工安全。

2.3对建设单位(业主)的作用

监理实施细则编写的好坏直接反映出监理机构以及监理人员的业务水平,一份切合工程项目实际的监理细则,可以让业主对监理控制的措施得到全面、具体的了解,提高建设单位对监理机构的认可度与支持力度。也为建设单位更好的选择工程监理机构提供了依据。

3监理实施细则编写的依据及要求

监理实施细则应以已批准的监理规划、施工合同、施工组织设计及专业工程相关的标准、设计文件和技术资料为依据,由专业的监理工程来进行编写。因为专业的工程师就有读懂设计文件的能力,具备丰富的专业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能够掌握和理解各项规范,具有审核施工单位技术方案和施工组织设计并确立监理控制要点的能力。另外专业监理工程所编制的实施细则还需要通过总监理工程的审阅和批准,这样也才更具有实际操作保障。

在监理实施细则编写时还要注意以下方面:①严格执行编写要求时注意围绕工程项目的质量、投资、进度和安全的控制,组织协调与沟通的方式方法,和合同、信息的管理等方面的内容;②认真审查施工组织设计并以此为基础确立控制点;③在对施工单位已选择的施工方案的可行性、经济性进行研究后编制细则,反复比较分析,从而使细则更有操作性、控制性;④监理实施细则实际上是针对工程项目中某一专业或某一方面监理工作的操作性文件,内容主要针对施工中对质量、进度、安全、投资目标有重大影响的分项工程,因此,编写中,要与施工企业项目经理部积极沟通,达成共识,保证监理工作配合得当,确保工程目标实现;⑤细则编制中以事前和主动控制为主,做好监理实施细则的交底工作,让项目监理部的所有监理人员对控制的措施手段等做到心中有数,熟练掌握。

4监理实施细则编写的内容及要点

《建设工程监理规范》(GB50319-2000)中明确监理实施细则应包含:专业工程的特点、监理工作的流程、监理工作的控制要求及目标值、监理工作的方法及措施,并符合监理规划的要求。

监理实施细则编写的内容注意以下要点:

(1)专业工程的概况和特点。主要是说明外部环境对本专业工程的影响,其中哪些因素是监理机构必须引起重视;涉及专业工程的特点,分析其特点对工程质量安全的影响,这样就能确定监理应控制难点和重点;对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的工程及缺乏施工经验的分项工程作为施工控制要的重点编写,确保工程的质量、进度、投资和安全目标的实现。

(2)监理工作的流程。通过监理工作流程可以反映出实施工程监理的程序已经各个专业、各项工作之间的协调关系。一个好的监理工程流程应该简单明了,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这样能使监理机构有序的组织好各个专业监理人员的工作,对内能规范监理行为,对外也能让承包商更好地配合监理工作。监理工作的流程可分为:监理工作流程;承包商资格审核流程;材料审核流程;质量验收流程等。

(3)监理工作的控制要点及目标值。在《建设工程监理规范》(GB50319-2000)中第5条“施工阶段的监理工作中”已作了明确的规定,为此笔者不做过多阐述。

(4)监理工作的方法及措施。监理实施的方法主要通过审核、查验、自查、验收等手段来实现,通过组织措施、技术措施、经济措施来支持监理工作方法的有效进行。因此在工程项目的施工过程中要在监理实施细则里重点编制好简单有效而不复杂繁琐的监理工作方法,并应针对不同的专业工程编制不同的监理检查表,然后将实施细则严格执行以更好地指导监理人员进行实际操作。

5结语

总之,工程监理工作是一些涉及范围广的系统工程,一份好的监理实施细则对监理机构实现监理目标控制发挥着重要作用,它更需要一个好的工程师、一个好的监理组织来参与编制,这对提高监理单位的业务水平和服务水平尤为关键。

参考文献:

[1]建设工程监理规范(GB50319-2000).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2000.

[3]刘开雄.如何写好监理规划和实施细则[J],建设监理,2004,03.

合同管理实施细则篇8

关键词:业财融合;精细化财务管理;措施分析

传统的财务管理模式已经不再适用于新时期企业发展需求,因此,探索新的财务管理模式现已成为企业适应市场市场化竞争机制实现稳健发展亟需解决的重点问题之一。业财融合在企业财务管理体系中的有效应用,有利于企业各项经济业务项目的有序开展,有利于财务管理职能作用的履行,助力企业实现财务精细化管理,进而不断提升企业整体竞争实力,为企业在日趋激烈化的市场竞争中占据一席之地提供重要保障。

业财融合对企业推进精细化财务管理的重要性

1.基于业财融合背景企业加快精细化财务管理应遵循的基本原则(1)因地制宜原则经济全球化进程的不断推进,为我国国有企业实现现代化快速发展提供了新的发展方向、挑战与机遇,企业原有财务管理模式也随之发生了巨大变化,除过原有参与企业经营决策职能外,还需要履行分析监管经营活动开展职能。企业管理人员为了实现业财融合模式在财务管理体系中的充分使用,就必须深入掌握和了解企业实际现状,坚持因地制宜原则,综合选取和应用多种适合企业发展需求的模式和方法,用以保障业财融合在企业内部的全面推进。此外,企业还应该积极探寻业财融合与企业发展有机融合的途径与措施,实现企业管理体系的优化和整合,助力企业实现财务精细化管理。(2)综合性和可操作性原则国有企业应遵循综合性和可操作性原则,以确保在周期时间等因素制约下业财融合的有效推进。企业在制定业财融合实施规划中应严格遵循综合性原则,确保业财融合贯穿企业生产经营全过程,同时企业应加强业、财人员沟通交流,利用信息技术搭建完善的信息沟通平台,为企业预期经营目标的顺利达成与实现提供保障。此外,可操作性原则是企业确保业财人员相关活动高效完成的前提条件,有利于企业就发展战略针对性的进行优化和调整。(3)全面性原则全面性原则是国有企业实现业财融合进而促使财务精细化管理进程加快的基本原则之一,主要原因是企业在推进业财融合实现财务转型发展的周期较长,且涉及范围较广。企业应针对实际发展现状制定科学合理的实施规划,确保业财融合预期作用的最大化发挥。

2.基于融合背景企业推进精细化财务管理的重要性(1)助力财务精细化管理目标达成业财融合模式在国有企业财务管理中的有效使用,有利于财务管理事前控制、事中控制以及事后控制活动的有效开展,是打破财务部门与企业各业务部门交流沟通屏障和壁垒的有效手段,进而使得财务人员对企业经济业务情况掌握程度加深,为企业资金管控水平的提升奠定基础。业、财系统的有效对接,能够真正为财务管理贯穿业务经营活动的全过程,为企业优化资源配置结构,确保企业资金高效使用,以及提升企业财务管理实施效率有着重要作用。(2)有利于企业风险管控水平提升伴随着企业生产经营规模的不断扩大,企业发展所面临的各类风险也呈现不断上涨趋势,企业应对风险的能力高低直接制约着企业可持续发展目标的达成。业财融合的高效推进有利于国有企业财务部门及时对接业务系统实时获取真实性、全面性的经济业务数据,以及企业业务活动开展流程,有利于全过程监管预算执行现状,并针对预算执行环节开展针对性的风险预测与评估,确保预算执行环节与预期保持一致,进而减少财务风险发生的概率。(3)实现价值链管理业财融合模式能够有效实现国有企业财务端与业务端的有效对接,确保企业各项信息数据在财务部门以及各业务部门,以及企业所有利益相关者之间实时传递与共享,为企业实现价值链增值以及价值链管理提供保障。(4)加快企业信息一体化发展业财融合是基于信息技术以及经济快速发展背景下的必然产物,因此,国有企业在推进业财融合进程中不可避免的会使用到各类信息技术。企业利用信息技术构建完善的信息技术平台,提升企业各项信息数据如现金流、数据流以及业务流之间的整合效率,实现业、财信息数据的协同,有利于提升企业信息使用效率,为企业管理人员精准决策提供数据保障,加快企业财务精细化管理。

实现业财融合推进精细化财务管理的措施分析

1.优化组织管理国有企业应遵循实现业财融合推进精细化财务管理的基本原则,优化和调整既有业务组织架构,进而确保业财融合应用效率的最大化,进而助力企业财务管理质量的提高。业财融合在企业使用效率的不断提升,管理人员应注重各职能部门职能的统筹规划,确保企业各项业财融合经济项目的高效有序开展。同时,财务部门应不断与企业业务部门展开合作,提升企业财务工作质量。基于业财融合模式优化企业组织管理主要是指,企业应在业务部门选择综合素养较强的业务人员定期参与财务内容的培训,提升业务人员的财务水平。在部分短期业财融合项目开展中,企业可以通过组建虚拟队伍,由业、财部门专业化的人员担任工作,确保企业业务项目开展中存在的各类风险与财务问题能够及时被发现并改进。此外,企业还应该结合实际发展现状,针对性的完善和调整既有组织管理模式,进一步推进企业财务精细化管理目标实现。

2.推行动态化财务管控模式全面推行与落实动态化财务管控模式,是国有企业实现业财融合进而推动财务精细化管理发展的重要手段。在动态化财务管控模式应用中,信息数据的沟通与传递是企业财务工作流程实现动态化管理控制的关键点。企业可以通过在财务管理实施中引入先进的信息技术用以推进企业信息化建设,为动态化财务管控模式在企业的高效应用与落实提供保障。

3.提升财务分析水平业财融合模式在企业的推进与落实,对财务人员综合能力与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尤其是财务人员专业化的分析能力。因此,提升财务人员的财务分析能力现已成为国有企业实现业财融合加快精细化财务管理的重要举措之一。在提升财务人员财务分析能力中企业应注意以下两方面内容:一是管理人员应提升业财联动工作开展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性认知,明确企业在业财融合推进中存在的各类问题,为企业及时展开修正整改措施提供依据;二是加强事前、事中、事后的全过程管控,优化企业各项资源配置,为企业实现降本增益目标奠定基石。4.提升全面预算管理水平业财融合在企业的高效落实有利于企业财务精细化管理,是其提升财务管理水平实现既定财务管理目标的重要推力。业财融合下的精细化全面预算管理主要包含编制预算规划、预算执行以及预算绩效考评三部分内容,预算管理在企业的全面落实应遵循全员性原则,因此企业各职能部门、全体员工都需要积极参与预算执行环节。基于业财融合的全面预算管理实施中,国有企业应加强财务人员与各业务人员之间的协作配合,强化信息交流与沟通,具体内容如下:在编制预算规划环节中,业财融合管理人员应明确和梳理企业各业务流程的内容,就各经济业务的异同性编制针对性的预算规划;在预算执行环节中,业财融合管理人员应全过程监管预算执行各环节,及时发现预算执行环节中的问题与偏差,并开展纠正改进;在预算绩效考评环节中,业财融合管理人员应及时将预算执行情况真实、完整的呈交至人资管理部门,提升人资评估结果的精确性和客观性。全面预算管理是财务管理体系中的重要环节之一,推进企业全面预算管理的精细化有利于企业财务精细化管理目标的达成。

合同管理实施细则篇9

【关键词】房建工程 施工管理 精细化 管理

1.精细化管理概述

精细化管理是一种管理理念和管理技术,是通过规则的系统化和细化,运用程序化、标准化和数据化的手段,使组织管理各单元精确、高效、协同和持续运行。就房建工程施工中的精细化管理,主要是针对一个总的房建施工过程来说的。在这个过程中,无论是工程施工的工期、施工成本、施工质量还是施工的安全度,都必须经过精细化的管理与控制。

2.增强工程精细化管理意识

建筑工程企业为扩大企业经济利益的空间,必须认真分析建筑工程企业成本管理现阶段存在的问题,及时给予改进和完善成本管理的方式。依据建筑工程施工项目成本构成的要素及过程进行深入地探究,为实现建筑工程精细化管理,增强精细化管理意识,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1) 细节方面。在建筑工程细节方面增加其意识就是要增强责任意识,在建筑施工中其管理者,必须定期检测及监督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对施工场地的具体情况进行全面分析,在工作中必须做到事无巨细,认真看待每一件施工问题,如施工现场施工流程的准确信息和采集整理施工的数据等。(2) 服务方面。在建筑工程施工中有众多单位及行业涉及到施工其中,各个单位之间有很大的协调难度。基于此,在施工过程中,建筑企业必须进行良好服务意识的建立,对施工单位及设计、监理等方面进行科学有效地协调,同时协调好建筑单位管理中的内部关系,使各个施工部门能够进行有效协调,避免推诿现象在建筑工程施工中产生。(3) 规则方面。在建筑工程施工中增强规则意识可以提高对工程质量管理能力,基于此,施工企业必须对施工组织结构体系进行最大程度地完善,提高建筑工程质量控制能力,对工程施工组织设计中的施工工艺编排进行有效落实并进行质量控制,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建筑工程的整体质量。

3 强化工程精细化管理的对策

3. 1 精细化管理在工程前期的管理对策

在编排施工计划过程中,项目经理部必须进行全面统筹及综合考虑,确保建筑施工计划的可行性和有效性,进而为建筑工程的正常作业提供便利。同时,只有在编排相关人员对建筑工程项目结构进行深入探究后,才能实现施工计划编排的精细化,主要内容有施工流程、施工中的各个细节,对影响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的内外因素进行充分考虑及预计风险等。在建筑工程设计施工图纸阶段设计人员必须与工程具体情况和建设单位要求相结合,对建筑工程的整体布局、建筑特色进行准确把握,在选择施工设计方案时,必须严格按照科学性、可行性的原则进行有效选择。在会审图纸阶段,设计人员必须遵循施工和监理部门的要求,对设计图纸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及时改正,进而对设计方案精细化要求进行充分满足。施工材料质量的好坏将对建筑工程的造价、整体质量造成极大的影响。基于此,在施工原料进入施工场地时,必须确保施工材料的精细化控制,也就是对施工原料进行定期的抽样检查,确保其质量符合施工需求。建筑工程施工前,需要依据建筑工程的具体施工情况,由工程监理部门检查施工企业的施工资质及条件,主要包括施工人员、机械设备、施工原料等,必须在施工前期就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只有这样才能确保建筑工程的整体质量。

制定科学合理的施工方案:科学合理的施工方案不仅能保障房建工程项目施工有序进行,还可以节约成本开支,为施工企业赢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信誉打下良好的基础。 在房建工程中标后,应充分重视房建工程项目的质量、技术、机械、施工以及人员组织等方面的问题,在施工现场有许多不确定的因素,需经过反复的讨论编制出科学合理的施工组织设计方案,方案确定后,施工人员应严格按照方案规定认真实施, 若在施工过程中发现不足之处, 应及时反映, 经由方案制定人员讨论作出相应的改正, 使得施工方案能够完全契合施工的实际情况, 真正做到“有用处,用到实处”。

3. 2 精细化管理在工程施工中的对策

精细化管理在建筑工程施工中必须做到两点: 质量无缺陷和现场施工无事故。

( 1) 工程质量无缺陷管理。在建筑工程施工中其质量问题是一个工程生命的存在,其质量管理的最终目的就是实现无缺陷的目标。所以,在建筑工程质量精细化管理中,质量监督工作必须由监理工作者进行,对工程施工的整个过程进行全方位、多角度地监督,对施工流程加大检查力度,特别是监测隐蔽工程时,必须对存在的问题做到及时发现、有效处理,防止质量问题及安全隐患在施工过程中出现。施工企业在建筑工程施工中必须定期巡回检查施工现场,这样可以及时对施工中存在的质量缺陷进行处理,以此做到建筑工程精细化管理的质量无缺陷。

( 2) 现场施工无事故管理。建筑工程现场施工无事故管理是指建筑工程施工中的安全管理工作,为避免施工现场出现事故,建筑企业必须加大安全管理力度,主要从以下三方面做起: 第一: 整理,在施工组织计划中,必须仔细划分施工的各个区域,对每种物料的堆放进行科学有效的规划,进而保证事故突然发生时有畅通的安全通道。第二: 整顿,在整理好施工现场后,必须将每种施工材料都进行准确地分类,并进行明显性标识。这样可以避免材料的混用及浪费,同时还可以降低材料寻找的时间及对施工效率的提高。第三: 清扫,在建筑工程施工中,为确保建筑工程的整体质量,必须加强现场施工的环境及机械设备的整洁性,如对施工现场进行定期的清扫,对施工机械设备进行定期维护及保养,进而对潜在的安全隐患进行有效降低。在建筑工程施工中,施工企业必须加强对施工人员安全培训的力度,增强施工人员安全施工的意识及规范施工人员的操作流程,避免安全事故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产生。

3. 3 精细化管理在工程竣工后的对策

建筑工程竣工完成后,施工企业必须调试、检测各种建筑设备,如暖通、消防、给排水、强弱电等,在这些建筑设备检测及调试过程中必须由建筑企业及监理等相关单位共同进行监督,在各个设备性能参数符合设计标准及施工要求的情况下,对第一次检测进行准确记录,再将这些检测记录交给建设单位使用,以此满足零故障交付管理的要求。在精细化管理下,施工企业在工程竣工完成后,还要做好工程资料收集、整理及管理的工作,只有这样才能为建筑工程的质量提供科学有效地保障。

4结束语

房建工程施工精细化管理是一项重要的工作,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下, 施工企业必须重视施工过程中出现的种种弊端,在契合实际的基础上实施科学有效的管理,才能有效地提高施工效益,为施工企业创造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信誉。

参考文献

合同管理实施细则篇10

关键词:成本管理延升资源消耗合理项目收益最大

在项目施工过程中如何有效地进行项目成本管理,已成为施工单位所重视的问题。加强成本管理,要把工程成本纳入项目的主要管理目标,把降低成本的重点放在工程施工的过程管理上,要在保证施工安全、产品质量和施工进度的情况下,进行成本控制,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地做好成本管理。唯有加快实施精细化管理,快速抢抓机遇,挖潜提效,练好内功,稳定经济基础。才能更好的做好成本管理。

精细化工程成本管理的原则是在成本支出过程中必须遵守的。主要包括:(1)全面(全员、全过程)控制原则;(2)开源与节流相结合的原则;(3)目标管理的原则;(4)责、权、利相结合的原则;(5)质量管理原则;(6)节省与合理化的原则。

在施工全过程中进行精细化管理,就必须严格对人工、材料及机械使用精细化的管理。

1、如何对人工费进行精细化管理?

为了有效的进行项目成本精细化管理,将成本控制目标进行分解、落实到人。项目中得任何一个环节,任何一个人的工作都会不同程度的直接或间接地影响成本,就须加强各部门之间的组织协调。人工费占施工总成本的10~20%,

(1)人工费控制管理,主要改善劳动组织,减少窝工浪费,实行合理的奖惩制度,调动劳工的积极性,加强技术培训工作,合理调配各工种的需要,精简非生产用工和辅助用工,严格控制非生产人员的比例。(2)在施工过程中,要优化施工组织设计,根据施组计划安排,确定各个工号及工序所需人工计划。(3)在工程施工中,根据定额消耗人工,合理安排人员,时间等问题,避免出现民工闲滞、窝工等现象,及时调整到最佳。降低人工成本。(4)在工序施工中,针对工序定工期、定质量、定员,制定最佳方案,明确责任,避免施工时出现时紧时松、窝工、停工等问题。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优先考虑工序承包。(5)项目部人员也应该合理配置、加强管理。在不影响施工进度满足施工质量的前提下,除特殊岗位必须有专人负责外,其他岗位如果条件允许尽量采用一人多岗。

2、如何对材料进行精细化管理?

在施工过程中,材料费占施工总成本的60~70%,在材料管理和使用上必须加强精细化管理,减少管理上存在的漏洞,降低材料支出,提高经济效益。

(1)材料计划,根据对工程设计图纸进行分析、额定,提报材料采购计划,采购计划必须准确无误。(2)材料采购,建立询价小组,对市场价格进行调查,要遵循“质好、价低、距短”的原则,保证做到“货比三家”。进场材料要做好抽检实验,确保各种材料符合施工要求,进场材料要准确计量,认真验收,最大限度的减少采购过程中得管理消耗,根据施工进度计划,科学组织,合理安排材料的使用计划,避免停工待料现象发生。(3)材料使用,严格按照工号核算和限额发料管理,在工号或工序施工前,由相关人员核定、分配主要材料数量。在每个工号或工序完工后的验收,检查是否有工料机超出额定现象的发生,认真进行分析节超原因,找出是否存在浪费的环节,为成本控制提供真实可靠的数据。(4)周转材料的管理,租赁还是购买,是从时间和资金方面进行分析。周转材料及小型机具要及时计划、回收、整理,使用完毕后及时退场核算,有利于周转材料和小型机具的使用和减少租赁费用,从而降低成本。(5)材料残值管理,对工号或工序施工完成后,根据领料单和施工消耗,分析材料收支情况,编制退料单,对原工号或工序进行消耗。但要防止把“假退料”当成调整施工项目责任成本核算、考核的折扣部分成本,达到收支相对平衡或盈余。

3、如何对机械使用进行精细化管理?

在施工过程中,施工机械费占施工总成本的10~20%,加强设备管理,降低机械使用费,提高机械化施工效率,达到降低工程成本。

(1)机械现场管理,机械设备使用过程是体现购置目的、完成施工任务、创造产值和效益的过程,同时也是反映机械设备寿命的过程。如果机械设备使用不当,不仅直接缩短机械寿命,增加机械运行成本、修理次数和修理费用,影响施工组织、安排和实施。(2)优化机械设备调配,根据工号或工序的需要,科学合理的选用机械,避免出现“大材小用”和“小材大用”的现象,将管、用、养修、算落到实处,充分发挥机械的效能。合理安排施工的工号或工序,做到机械设备不窝工、不闲置,提高机械的使用率,为整体工期提供保证。严格对机械设备的投入,实行成本核算,对完成实物工作量是否产生的经济效益。

经过过程成本控制后,要做好经济活动分析。

(1)比较。按照统计数据确定的方式将合同价(内部预算)、责任成本、实际成本额度及其工料机差额进行比较。(2)分析。在比较的基础上,对比较结果进行分析,确定偏差的严重性及产生的原因。分析是造价控制工作的核心,目的是找出产生偏差的原因,从而采取针对性的措施,避免发生类似偏差。(3)提炼。在比较分析的基础上,提炼各项经济指标,利用经济指标进行横向比较, 客观评价一定阶段的工程经济管理水平; 并逐步增加企业工程经济指标数据的积累。(4)预测。根据项目实施情况,预测完成整个项目所需成本。(5)纠偏。经济活动分析发现偏差,应根据工程具体情况,采取相应措施,减少成本、工期损失。(6)检查。对工程进展状况、纠偏措施的执行情况和效果进行检查,为进一步开展工作积累经验。

4、结语

项目成本控制在项目成本管理形成过程中,对项目所消耗的人力资源、物资资源和机械资源费用开支进行指导、监督、调节和控制,保证项目成本控制精细化关系的有效进行。施工项目成本控制管理是一门科学的学问,要从头抓起,严格控制;施工过程的成本潜力大,是创造企业利润与信誉的主要阶段;工程竣工后,工程成本费用管理与总结对控制工程项目的财务风险仍然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企业的管理者务必积极发挥职工群众的主人翁精神,以科学的态度严格把握每一个管理细节,扎扎实实从基础工作做起,严格考核与奖罚制度,依法办事,实现目标控制。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