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编辑个人简历十篇

时间:2023-04-03 01:17:28

总编辑个人简历

总编辑个人简历篇1

一份完美的简历对编辑员求职者获得面试机会相当重要。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编辑员的个人简历范文,相信对你会有帮助的。

编辑员的个人简历范文(一)姓名:xuexila

性 别: 女

年 龄: 25

身 高: 160 CM

婚姻状况: 未婚

学 历: 本科

毕业院校: xx大学

专业: 汉语言文学

电脑水平: 精通

英语水平: CET6

求职意向

求职类型: 全职

工作地点: 不限

工作岗位: 编辑、高级秘书

月薪要求: 2000-3000

教育培训

2003年9月-2007年7月 xx大学 汉语言文学 本科

技能专长

通过国家大学英语六级考试,有较强的阅读,写作能力;英语四级考试80分,口语成绩为C等,具有较好的听力和口语水平;

通过国家秘书职业技能中级考试,了解了商务沟通以及办公室管理的基本事项,掌握了常用事务文书的拟写;

普通话水平测试,水平为一级乙等;

通过全国计算机等级二级ACCESS考试,机试优秀;熟悉计算机网络、熟练掌握办公自动化。

工作经历

2007年6月-2008年9月 xx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网站编辑

主要负责网站版面的更新以及专题的策划。在工作的过程中锻炼了独立处事的能力以及沟通能力,体会到团体精神的重要性。

2008年9月-2009年6月 xx报社 编辑

掌握了写稿、编辑等技巧,曾独立撰写过多个专题,平均每期有3篇评论稿件,风格幽默、讽刺,发表文章总字数超过5万字,多篇稿件获得领导的好评。

自我评价

扎实的写作功底,能胜任各类文字工作;现于xx报社工作,发表文字超过5万字。曾选修公文写作课程,掌握各种事务文书的写作;责任心强,工作主动认真,有较好的领悟力;有较强的团队精神,有良好的人际关系。

编辑员的个人简历范文(二)姓

名: 蒋女士

别: 女

婚姻状况: 已婚

族: 汉族

籍: 湖南-永州

龄: 27

现所在地: 广东-东莞

高: 158cm

希望地区: 广东-东莞

希望岗位: 行政/人事类-人事专员

寻求职位: 人事专员

教育经历

2005-03 ~ 2008-01 东莞理工学院 中文秘书 大专

2000-09 ~ 2003-07 湘南旅游学校 会计 中专

培训经历

2003-07 ~ 2003-10 东莞南城广电电脑培训班 电脑全能班

**公司 (2010-03 ~ 2012-08)

公司性质: 外资企业

行业类别: 家具、家电、工艺品、玩具

担任职位: 人事专员

岗位类别: 人事专员

工作描述: 1.对招聘、培训、入离职手续办理、社保、劳动合同、考勤、薪酬制度,具有全方面的实践经验;

2.针对验厂审核工作,陪同客户或审核机构验厂,协助ISO专员制定全厂年度培训计划,监督培训实施情况,并对培训效果进行抽样调查;

3.建立员工沟通及申诉平台,协调员及时了解员工心声,及时处理员工的投诉,把矛盾消灭在萌芽阶段,创造和谐的劳动关系;

4.定期责任编辑企业内刊;

5.熟练办理居住证、延期、变更全过程;

6.协助经理制订完善、组织实施人力资源管理有关规章制度和工作流程;

7.协助经理实施员工参与企业组织各项娱乐活动,入职以来共参与组织了春节晚会、集体旅游、厂庆等活动;

8.完成经理临时交代的其它事项。

**公司 (2006-07 ~ 2009-11)

公司性质: 外资企业

行业类别: 电力、电气、水利

担任职位: 高级文员

岗位类别: 高级文员

工作描述: 1.熟练编制组织架构、各种表格、报告;

2.负责本部门日常考勤、办公物品申请、收集部门资料;

3.协助上级处理内勤事务。

技能专长

专业职称:

计算机水平: 中级

计算机详细技能: 熟练Word、Excel各种表格制作及函数运算

技能专长: 1.熟练应用Office办公软件;

2.具有较强的人力资源六大模块实践经验;

3.较强的组织能力和应变能力能协助上级处理内勤事宜;

4.能流利地运用中文、粤语2种语言。

语言能力

普通话: 流利

粤语: 流利

英语水平: 口语一般

英语: 一般

求职意向

发展方向: 清楚自己的性格,分析自己掌握的知识、技能及调配的资源,确认自己的发展目标---人力资源,坚持不懈的走下去。

其他要求:

自身情况

自我评价: 1.尊重上司,服从安排,与同事做到和睦相处,团结友好;

2.工作积极主动,有较强的组织协调能力、活动策划能力和沟通能力,能与不同背景的人保持良好的合作关系。

编辑员的个人简历范文(三)(女,23岁)

求 职 位:网络编辑/竞价专员

期望薪资:3000-5000元/月

目前职位:客户关系管理

学 历:大专

工作经验:1-3年

现居住地:北京海淀西二旗

联系电话:

电子邮箱:

自我评价

自信成就自我,努力成就未来

工作经验

中搜网络可以公司

2010-11 至 2011-3任职运营专员薪资2000-3000元/月

工作职责:11月进公司还不懂什么是运营专员,经过自己近一个月的摸索与学习,主要负责门户运营状况筛选;内容更新情况监督;汇总需参加培训的客户名单;参加培训客户的跟踪访问;新上线门户工作计划的撰写,除此之外还在尝试撰写策划书,第一次真正走上工作岗位,沟通交流很重要。

中企传播

2011-3 至 2011-7任职策划专员薪资2000-3000元/月

工作职责:在中企的这段时间,主要负责松下洗衣机月度传播计划撰写及传播;对倍科产品进行实时监控,并对倍科月度传播进行汇总,撰写月报。

百度时代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2011-8 至 现在任职客户关系管理薪资3000-5000元/月

工作职责:维护及服务使用百度“搜索推广”的重要客户,并根据客户需求反馈相关信息和数据,保证客户使用“搜索推广”服务的推广效果,推动客户持续消费,分析客户产品和产业状况,提供及定制相应增值方案,提升客户使用效果。

教育经历

2008-9 至 2011-7北京青年政治学院新闻采编与制作专业

贾如新语言能力

英语:一般

看过“编辑员的个人简历范文”的人还看了:1.编辑个人简历模板

2.网站编辑的求职信范文

总编辑个人简历篇2

>> 论逻辑学在大学生素质教育中的重要性 探寻教育学逻辑起点研究的“逻辑” 浅析中国名著中“狗”字成语的翻译 外国街巷的中国名 流动的“中国名片” 对思想政治教育学中主体定位的逻辑审视 探寻大学生创业的“经济学逻辑” 《中国逻辑学趣谈》 浅议中国古代逻辑学的缺陷 “中国名片”的“国际色” 行销日本的中国名牌 呼唤中国名酒的诚信 中国名牌的绿色门槛 “老外”眼中的中国名牌 化学元素的中国名 中国名校的老校长们 魅力无比的中国名小吃 中国名山文化的特点初探 网球的中国名利场 相互矛盾的中国名言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中国 > 教育 > 大学逻辑教育中的中国名辩学 大学逻辑教育中的中国名辩学 杂志之家、写作服务和杂志订阅支持对公帐户付款!安全又可靠! document.write("作者: 郭桥")

申明:本网站内容仅用于学术交流,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我们,本站将立即删除有关内容。 摘 要:名辩学是中国古代思想家对名、辞、说、辩的理论总结,大致对应于西方的逻辑、印度的因明。我国当代大学逻辑教育的主体内容是西方逻辑。在某种意义上,中国名辩学的有关内容成为讲述西方逻辑的辅助工具。中国名辩的教学应该成为新时期大学逻辑教育的一个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这一内容的讲授,有利于受教育者在思维方法层面了解和认识中华传统文化的特殊性,体悟中西文化在认知世界、阐述思想上的一致性和差异性。 关键词:逻辑教育;西方逻辑;名辩学;存在方式;教学重建 一、问题的提出

名辩学或称“名学”、“辩学”,在我国近代时期曾被学术界用来指称西方逻辑,例如严复的译著《穆勒名学》、《名学浅说》,王国维的译著《辩学》。但是,名辩学的原始含义是指中国古代学者基于对推理、论证的研究而形成的一门学问。从学科归类而言,名辩学不属于西学的范畴,是国学的一个构成部分,体现着中华先哲对思维方法的研究。可以说,名辩学反映着在推理、论证层面中国传统文化的特征,体现着中国传统思维方式的个性。在逻辑教育中重视对名辩学(本文对“中国名辩”和“中国逻辑”这两个术语不做严格区分)的讲授,这一主题伴随着教育部在2014年对《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以下简称《纲要》)的公布而进一步成为大学逻辑教育中面临的一个主题。《纲要》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语言习惯、文化传统、思想观念、情感认同的集中体现,凝聚着中华民族普遍认同和广泛接受的道德规范、思想品格和价值取向,具有极为丰富的思想内涵。”“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是构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推动文化传承创新的重要途径。”[1] 二、大学逻辑教育中名辩学的三种存在方式

20世纪50年代初至60年代中期,在我国学术界展开了一场关于形式逻辑与辩证逻辑一系列基本问题的大讨论。这场讨论持续了10余年,基本廓清了关于形式逻辑的一些错误看法,对当代中国逻辑教学的顺利开展奠定了基础。诚如《逻辑学大辞典》一书的编者所言:“这一切都为70年代末和80年代初中期逻辑学在中国的大普及和大发展准备了条件,奠定了必要的前提和基础。”[2]在国内高校开展逻辑教学的过程中,作为世界三大逻辑传统之一的中国名辩学也加入其列。这一时期名辩学在大学逻辑教学中所处的位置,大致分为以下三种情形:附带式、夹带式、省略式。

1. 附带式

所谓对中国名辩学的附带式介绍,是指没有把中国名辩学的有关内容作为教材正文的主要内容之一进行编写,而是作为正文的附带形式即附录格式进行介绍。金岳霖主编的《形式逻辑》和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逻辑教研室编写的《形式逻辑》是这种模式的典型。

1979年,人民出版社出版了金岳霖主编的《形式逻辑》;2005年,该书被收入人民出版社的《中国文库》再次印行;2006年,该书由人民出版社重版印刷。《形式逻辑》的初稿完成于1963年,1965年周礼全先生对初稿作了总的修改。作为高等学校文科教材,该书在出版后的一个相当长时期内对我国高校逻辑教学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作为该书作者之一,诸葛殷同先生在25年后谈到该书时这样说道:“从这本书的写作可以看出:中国的知识分子曾经抱着共产主义的伟大理想、为人民服务的无比热情,带着自身的种种弱点和局限,坚忍不拔地、乃至委曲求全地做着科学的逻辑知识的普及工作。”[3]《形式逻辑》一书总共7章,另加1个附录《逻辑史资料》。附录共计5节,在第1节“引言”中对中国名辩学有这样一个总的说明:“中国古代在与古希腊差不多同时产生了逻辑学。这方面的研究和当时关于名词(名)与其所代表的事物(实)的关系(即所谓‘名实关系’)问题的讨论有关。通称为名家的惠施、公孙龙等人和墨翟一派(或称后期墨家)以及先秦最大的唯物主义哲学家荀况等人都对于逻辑问题作过比较系统的研究。特别是后期墨家提出了更加完整的理论。魏晋玄学中有些问题的讨论,如言意之辨,也是与逻辑学的深入研究有关的。”[4]这是1949年以后国内出版的大学逻辑教材中比较早的论述西方逻辑和中国古代名辩的关系,这一观点基本上确定了其后国内同类逻辑教材对二者关系的主流论调。在该书附录的第5节,作者分“公孙龙的逻辑思想”、“后期墨家的逻辑思想”、“荀况的逻辑思想”以及“汉以后逻辑思想的发展”四个专题,对中国古代的名辩学进行了介绍。需要指出,这里对中国名辩的介绍采取了纵向介绍的模式,其介绍是“中国逻辑思想从汉代到清末两千年间的发展的一个极其简单的轮廓”。[5]

1984年,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逻辑教研室编写的《形式逻辑》(修订本)出版发行。和1980年出版的《形式逻辑》初版相比,新版教材增加了一个附录,题目是“逻辑简史”。关于新增的逻辑简史部分,在该书《修订说明》中有这样的解释:“为了扩大读者的逻辑知识,加深对于形式逻辑的理解”[6]。在附录《逻辑简史》的开头部分,有这样的说明:“逻辑学是一门具有悠久历史的科学。从公元前五世纪前后开始,在世界文明古国中国、印度和希腊,都逐渐地发生和发展了本质相同而形态各异的逻辑学说。”[7]这一说明,可以说是关于世界三大逻辑传统的比较早的表述。和金岳霖主编的《形式逻辑》附录中对中国名辩学的介绍相比,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逻辑教研室编写的《形式逻辑》附录对中国名辩学的介绍在内容方面更加丰富。后者共计5节:第1节“小引”,第2节“邓析、惠施、公孙龙的逻辑思想”,第3节“荀况的概念逻辑学”,第4节“墨家的逻辑学体系”,第5节“其他”。在第5节,有这样一段文字可以被视为作者对大学逻辑教学中引入中国古代名辩学的一个合理性解释:“由于先贤们的努力,使得中国古代逻辑学、印度逻辑学和西方逻辑学这三支逻辑学说,都在中国历史上发生了深刻的作用和影响,使之成为中国思想文化的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并为这三支逻辑学说的比较和综合研究,提供了历史的前提与资料的基础。”[8]

需要指出,在1995年出版的上述形式逻辑教材修订版中,有关中国名辩学的内容消失了[9]。到2002年,人民大学版形式逻辑教材再一次修订发行,新版教材的内容仍然没有包括有关中国名辩学的内容[10],但是在2003年出版的2002年版《逻辑学》的教学用书中,则包括了中国名辩学的有关内容,并且这一次中国名辩学的内容不是以附录的形式出现,而是放到了有关正文内容的讲授当中。

在《<逻辑学>教学用书》的第1章“绪论”所列的“相关资料”中,包括了对“中国古代逻辑”的介绍。其中,有这样一段话明确阐述中国名辩学和逻辑的关系:“中国在公元前5世纪至公元前3世纪的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诸子百家争鸣辩论的热烈场面。各家为了论证己说,诘难论敌,无不讲求争鸣的技巧,辩论的方术,于是产生了中国古代的传统逻辑形态,即所谓名辩之学。《荀子・正名篇》和《墨经》的逻辑思想,是值得重视的。”[11]在《<逻辑学>教学用书》的第6章“逻辑基本规律”所列的“相关资料”中,包括了三方面的内容:(1)《墨经》的思维规律论,(2)“自相矛盾”等成语的来历,(3)“模棱两可”的来历。在第9章“证明与反驳”所列的有关资料中,包括“《墨经》的论证学说”。在第10章“谬误”所列的有关资料中,包括“中国古代的几个谬误论证”、“荀子的谬误论”。

2. 夹带式

所谓对中国名辩学的夹带式介绍,是指没有把中国名辩学的有关内容作为独立的内容进行编写,而是在逻辑学教材的某一个章节中作为整体内容之一进行介绍。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普通逻辑》是这种模式的典型。

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吴家国等人编写的《普通逻辑》自从1979年发行第1版后,该书先后于1982年、1986年、1993年进行修订再版。该书是“”后具有广泛影响的高校普通逻辑(形式逻辑)教材,“普通逻辑”的概念由此深入人心。该书在对形式逻辑基础知识进行讲解的过程中,对中国名辩学的知识有极其有限的介绍。以1986年版和1993年版为例。在1986年版的《普通逻辑》中,在第1章“引论”的第5节“逻辑简史”中,有这样的观点:“早在两千多年以前,伴随着生产实践、自然科学和思想论战的发展,以思维和论辩的方法为研究对象的逻辑学就在中国、印度、希腊逐步产生了。”“古代中国是逻辑学的发源地之一。春秋战国时期,有不少学派、学者研究过属于逻辑学方面的问题,主要表现在惠施、公孙龙、墨翟和后期墨家、荀况、韩非等人的著作和言论中。其中,以《墨经》对逻辑学的贡献最为卓著。”[12]在1993年版的《普通逻辑》中,第1章“引论”的第1节“传统逻辑与现代逻辑”谈到传统逻辑的产生时有这样的观点:“逻辑学是一门古老的科学,从它产生到如今,已经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传统逻辑的发源地有三个,这就是古代的中国、印度和希腊。”“中国早在春秋战国时期,逻辑思想就有很大发展,随之产生逻辑学说,史称‘名辩之学’。主要内容表现在惠施、公孙龙、后期墨家、荀况、韩非等人的著述中。其中,以《墨经》和《正名篇》对逻辑学的贡献最为卓著。”[13]不难看出,两个不同时期出版的《普通逻辑》均肯定了古代中国是逻辑学的发源地之一,尤其是1993年版的《普通逻辑》明确提出古代中国是传统逻辑的三大发祥地之一,春秋战国时期的逻辑思想称之为“名辩之学”。可以说,随着《普通逻辑》教材在高等院校的广泛使用,中国古代逻辑是世界三大逻辑传统之一的观念逐渐深入到愈来愈多的大学生和其他读者之中。但是,和中国逻辑是世界三大逻辑传统之一的观念不大吻合的地方在于:在《普通逻辑》教材中,关于中国名辩学的介绍可以说是微乎其微,两个版本的《普通逻辑》均使用了一个段落,不到310个字。

3. 省略式

所谓对中国名辩学的省略式介绍,是指对中国名辩学的内容以极其简单的方式介绍,没有涉及具体内容。在何向东教授主编的《逻辑学教程》(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中,有“逻辑学的发展简史”一节,其中对中国名辩的介绍只有概括性的两句话:“中国逻辑、印度逻辑和古希腊逻辑并称为古代世界三大逻辑传统。中国古代逻辑与印度逻辑虽然都各自取得了相当大的成就,但毕竟还处在向研究抽象形式的方向发展之中,是还未达到发达程度的形式逻辑。”[14]这里,作者一方面肯定了中国逻辑的三大逻辑传统之一这一地位,认为“取得了相当大的成就”,但是另一方面,又从“研究抽象形式”的角度对中国逻辑的特点进行了判定,把中国逻辑归类到“未发达程度的形式逻辑”之中,进而也就在客观上给出了该书对中国逻辑采取省略式介绍的理由。需要指出,该书对中国逻辑特点的认识,立足点是“研究抽象形式”,这样的观察角度早在近代时期已经为当时的学人所采纳,只是后者得出的结论似乎更前进了一步。胡适在《中国哲学史大纲》一书中就曾提出了这样的看法:“墨家的名学在世界名学史上,应该占一个重要的位置。法式的(Formal)一方面,自然远不如印度的因明和欧洲的逻辑”。“墨家的名学虽然不重法式,却能把推论的一切根本观念,如‘故’的观念,‘法’的观念,‘类’的观念,‘辩’的方法,都说得很明白透彻。有学理的根本,却没有法式的累赘。”[15]

在黄华新、胡龙彪两位教授编著的《逻辑学教程》中,有“逻辑发展简史”一节,其中对中国名辩学有如下简短的介绍:“中国逻辑、印度逻辑和古希腊逻辑并称为古代世界三大逻辑传统。我国古代和近代学者曾用‘形名之学’、‘名学’、‘辩学’、‘名理’、‘理则学’、‘论理学’等表示逻辑。”“中国古代逻辑与印度逻辑虽然均有特色和成就,但与系统研究理性思维抽象形式的西方逻辑相比,有着很大的差异性。”[16]正是基于对中西逻辑之间“有着很大的差异性”的认识,作者在该书中仅就西方逻辑学的历史演进进行了简要介绍。在张学立教授主编的《大学逻辑》(贵州省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项目成果)中,有一个关于逻辑学发展阶段的简略介绍,关于中国名辩,其中有如下的说明:“逻辑学是一门古老的科学,从产生到今天,已经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古代的中国、印度、希腊是逻辑学的三大源头,它们向后人展示了人类探索思维形式结构的不同发展道路。”[17]这里首先肯定了中国名辩学的三大逻辑源头之一的地位,接着指出中国名辩学和其他两大逻辑源头的差异:在探索思维形式结构方面沿着不同的道路发展。在南开大学哲学系逻辑学教研室编著的《逻辑学基础教程》(普通高等教育“十五”部级规划教材、南开大学教材建设基础课重点资助项目)中,有“逻辑学的发展及其文化背景”一节。在该节中,有两段文字谈到中国逻辑,一段谈论中国逻辑本身,一段谈论和亚里士多德逻辑相比中国逻辑的特点。关于中国逻辑本身,作者指出:“我国古代文化到了春秋战国时期得到了突出的发展,这也是历史上著名的百家争鸣时期。当时的思想界十分活跃,学术论辩之风盛行。各派思想家在论辩中十分注重论辩方法的探讨,其中包含丰富的逻辑思想,形成了中国逻辑传统。中国古代逻辑的成就,主要集中于后期墨家及荀子。他们讨论了相当于概念、判断以及推理、论证的问题,提出了自己的学说。”[18]这里,明确提出了“中国逻辑传统”的概念;概括了中国逻辑研究的问题域:相当于西方传统逻辑中的概念、判断以及推理、论证的问题;肯定了中国古代学者在这些问题上的“自己的学说”,也就是肯定了中国逻辑的独立性。 三、重建大学逻辑教育中的中国名辩学

1. 理论准备

近代以来,随着西方逻辑在中国的传播,名辩学和西方逻辑的关系成为众多学者思考的话题。20世纪90年代之前,学术界关于二者关系的一个基本观点是:中国名辩学是西方逻辑的中国表现形式,中国古代的学者和亚里士多德等西方逻辑学者一样,对逻辑学的产生和发展都做出了各自的贡献。在一个世纪以来的西方逻辑传播以及中国名辩学研究的过程中,学术界关于名辩和逻辑之间的差异性认识逐步深入,而不是仅仅停留在逻辑内容的表述方式之差异方面。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以后,学术界关于中国名辩学自身体系的研究取得了可喜的成果。这些成果,为新时期大学逻辑教育中中国名辩学的系统讲授提供了理论支撑。

1992年,刘培育教授主编的《中国古代哲学精华》出版。该书的《内容简介》指出:“哲学是智慧学,在这个意义上也可以说:《中国古代哲学精华》是关于中国古代智慧的百科全书。”[19]该书包括6个专题:天道篇、知识篇、名辩篇、伦理篇、美学篇、宗教篇,以专题的方式阐述了“中国古代智慧”的六个方面。其中在“名辩篇”,作者分别讨论了名、辞、说、辩四个主题,提出了研究名辩史的任务和方法[20]。1996年,周云之教授的《名辩学论》出版。该书设两编阐述“正名学(名学)”和“论辩学(辩学)”。前者包括:正名哲学总论;制名之枢要――正名的基本原则;破三惑――违反正名原则之乱名及制止办法。 后者包括:论辩哲学总论,以辞抒意――命题学说,以说出故――推理学说;以辩争彼――论证学说;论辩中的逻辑规律和规则。[21]1997年,崔清田教授主编的《名学与辩学》出版。此书的特点是按照“名学篇”和“辩学篇”分别讲述。“名学篇”以人物或者著作为单元,讲述以下人物或者著作单元的名学思想:孔丘、荀况;韩非;《老子》、庄周;宋]、尹文、惠施、公孙龙;墨翟及其后学。“辩学篇”也是以人物或者著作为单元,讲述以下人物或者著作单元的辩学思想:孔丘、荀况;韩非;《老子》、庄周;邓析、惠施、公孙龙;墨翟及其后学。[22]1998年,董志铁教授的《名辩艺术与思维逻辑》出版;2007年,该书修订版发行。在该书中,作者阐述了名辩思想的发端、名辩思想的发展、辩学的建立、名学的建立等内容。和其他同类著作相比,《名辩艺术与思维逻辑》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把名辩学和西方逻辑学进行了全面而细致的比较。[23]2000年,林铭钧、曾祥云教授合著的《名辩学新探》出版。该书首先对名学和辩学进行概论式阐述,然后分别阐述“中国名学”和“中国辩学”。对“中国名学”的阐述包括:名学的发端、《尹文子》和《管子》的名学、公孙龙的名学、《墨经》的名学、《荀子的名学》。对“中国辩学”的阐述包括:辩学的发端、《墨经》的辩学、战国末期的辩学思想、汉魏时期的辩学思想。[24]

2. 基本内容

(1)研究对象、学科性质。名辩学是中国古代思想家建构的一门学问,发轫于先秦,秦汉以后得到继续发展。后期墨家的《小取》篇、荀子的《正名》篇,第一次对名辩学的内容进行了系统研究。立足于说理、论证的方法来阐述名、辞、说、辨,这是后期墨家和荀子的共同之处。这一点,决定了中国古代名辩学的研究对象是名、辞、说、辨,该门学问具有方法论的性质。

(2)理论结构。作为中国古代有关名、辞、说、辨的学术探讨和总结,名辩学的理论结构主要涵盖四部分内容。名:主要包括名的界说、种类、功用;有关名的谬误,正名的方法;名、辞、说、辩的关系。辞:主要包括辞的界说、种类;辞、象、意的关系;辞的使用和理解,有关辞的谬误;历史上的一些著名“诡辞”及其影响。说:主要包括说的作用、界说,说的原则、要求,说的具体类型,有关说的谬误。辩:主要包括辩的界说,辩的目的和作用,辩的类型,辩的原则,辩论术;辩的动态性考察;有关辩的谬误。

(3)中国名辩和西方逻辑的比较。这种比较,建立在中国古代名辩学的整体理论结构之上,着力于名辩学的整体以及其中所包含的逻辑思想和西方逻辑的比较。这种研究,既关注中国名辩和西方逻辑之间的共同性,又关注二者之间的差异性。相应地,这种比较既体现了中西文化在思维方式上的一致性,又展示了中华传统文化在思维方式上的个性和特殊性。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关于印发《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的通知[Z]. 教社科[2014]3号.

[2] 彭漪涟,马钦荣主编. 逻辑学大辞典[M]. 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4:56.

[3][4][5] 金岳霖主编. 形式逻辑[M]. 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356,310,357.

[6][7][8] 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逻辑教研室编. 形式逻辑[M].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4:修订说明,383,401.

[9] 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逻辑教研室编. 逻辑学[M].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6.

[10] 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逻辑教研室编. 逻辑学[M].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

[11] 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逻辑教研室编. 《逻辑学》教学用书[M].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

[12]《普通逻辑》编写组. 普通逻辑[M].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6:14.

[13]《普通逻辑》编写组. 普通逻辑[M].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3:2.

[14] 何向东主编. 普通逻辑[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16.

[15] 胡适. 中国哲学史大纲(卷上)[M]. 北京:东方出版社,1996:198.

总编辑个人简历篇3

一、编辑出版类CSSCI核心期刊微信消息推送情况调查

笔者选取了7种开通微信公众平台并推送微信消息的编辑出版类期刊——《编辑之友》《中国科技期刊研究》《中国编辑》《科技与出版》《中国出版》《编辑学刊》《出版科学》为研究对象,这7种期刊恰好属于CSSCI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4-2015)来源期刊。笔者全面调查了这7种期刊微信公众平台推送的微信消息,包括开始发送微信消息的时间、微信消息推送频次、微信消息的阅读量等。查询方式为,关注这7种期刊的微信公众号,进入公众号界面,查看历史消息,获取所需数据。为了减少误差,调查截止时间控制在2016年7月24日至30日。调查数据显示,《科技与出版》最早开始推送微信消息(2013年12月19日),微信消息的推送数量最多(595条);《中国编辑》微信消息的推送次数最多(176次);微信消息的篇均阅读量排名由高到低为《编辑之友》《中国编辑》《中国科技期刊研究》《编辑学刊》《中国出版》《科技与出版》《出版科学》。笔者调查发现,这类期刊微信消息内容主要包括母刊论文、最新目录、会议通知、出版职业资格考试相关内容,以及期刊和出版业相关新闻等。

二、编辑出版类核心期刊阅读量大的微信消息内容

1.与编辑出版相关的汉语基础知识汉语基础知识主要包括文字、词汇、语法、标点等,是编辑出版工作者必须掌握的知识。在这7种期刊中,《编辑之友》向读者推送的基础知识受到读者广泛关注。从2015年3月20日至2016年7月23日,《编辑之友》共推送与基础知识相关的消息45条,篇均阅读量达到749次,远高于该刊消息篇均阅读量450次。如2016年5月6日推送的《编辑之友:标点符号难点整理》,阅读量高达1984次,12人点赞;2016年6月17日推送的《编辑之友:测测您的改错水平,这些成语,您能改对多少?》,阅读量1132次,7人点赞。从以上数据来看,汉语基础知识是编辑出版类期刊读者比较关注的一项内容,所以,编辑出版类期刊应该结合本刊情况,尽可能满足读者的阅读需求,适时地推送相关消息。2.出版专业职业资格考试相关内容2001年8月,人事处和新闻出版总署印发了《出版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资格考试暂行规定》和《出版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资格考试实施办法》,明确规定出版专业技术人员必须具有国家统一认证的职业资格证书。因此,出版职业资格考试相关信息是编辑出版专业技术人员关注的热点信息。编辑出版类期刊的读者主要是从事编辑出版工作的工作人员及从事编辑出版研究的研究人员,所以在的微信消息中,与出版考试内容相关的消息阅读量也比较大。出版职业资格考试报名时间为每年的6—7月,考试时间为每年的10月。所以,在此时间段推送的考试相关消息容易受到读者关注。《科技与出版》在2014—2016年的6—7月向读者推送出版考试相关信息、订阅考试用书及考前辅导的信息,为备考的读者提供便捷的服务,受到读者的关注。如其在2015年5月29日备考季推送的《出版专业资格考试辅导教材即将出新版》,阅读量达到723次。《中国编辑》在考试前夕向读者系统推送的考试备考指南、考试真题及答案,也吸引了大量出版资格考试备考者关注。如2015年9月7日至15日备考的攻坚阶段,《中国编辑》连续推出9期《考试备考指南》和《全国出版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资格考试》(2005—2014)历年真题及答案,持续产生很大的阅读量。由此可见,推送考试相关消息要准确把握时间。3.编辑出版大家风采展示近年来,编辑出版界涌现了一批后起之秀,这些编辑出版家在其岗位上创造了非凡的业绩,是众多编辑的楷模。编辑出版大家的先进理念、工作态度、编辑出版经验以及对编辑出版界最新理论导向的阐释都是读者关注的内容。《中国编辑》母刊设有“编辑风采”栏目,主要采用访谈、记叙以及回忆录的形式与读者分享编辑出版大家的风采,包括编辑经验、先进的理念及个人的生活、兴趣爱好等,篇幅一般较短,形式比较自由,受到读者的广泛关注。《中国编辑》微信公众平台推送了十几位编辑出版大家的消息,如宋文、汪忠、周慧琳、韦志榕、汪家明、张纪臣、王刘纯、李毅峰、林阳、黄书元、郜宗、郝振省、沈鹏、胡小罕等。这些活跃在编辑出版界第一线的大家,有的是新闻出版广电局及编辑学会的领导、有的是出版社的社长,有的是编辑家及艺术家等,受到读者的广泛关注。此类消息篇均阅读量高达910次,远远超过学术期刊消息的平均阅读量。如2015年8月5日推送的《在编辑出版与学术研究中寻觅书法情怀——记大象出版社社长王刘纯》,阅读量高达2764次,40人点赞。因此,这类微信消息是编辑出版类期刊出版者重点推介的内容之一。4.母刊论文对于大部分期刊而言,母刊论文是微信公众平台的必推内容。在这7种核心期刊中,除了《中国科技期刊研究》,其余6种期刊推送了母刊论文。因此,笔者特意调查了这些学术期刊所推送的阅读量较大的母刊论文,根据阅读量、点赞数、信息来源、推送时间进行了综合排列,总结归纳出普遍规律——阅读量较大的文章最好经过专门的总结提炼,同时具有“实”“新”“全”的特点。“实”——实用性强,编辑出版工作者可以将其运用到实际的工作中去。如阅读量排在第1位的《书稿质量检查与编辑加工要求》,该消息从书稿质量检查的文字和体例要求入手,详细阐释了编辑加工的原则、具体要求和灵活变通等相关经验,对新入职的图书编辑业务能力的提升具有重要的作用。阅读量排在第2位的《编辑的责与守——以文学编辑为例》,该文作者是人民文学出版社从事文学编辑工作30多年的编辑大家,她现身说法,以自己编辑出版的作品《历史的天空》《尘埃落定》为例,讲述了一个优秀的编辑应具有的几种能力,即与作家沟通的能力、强大的忍耐力及选题组稿策划的能力,让普通图书出版编辑受益匪浅。阅读量排在第3位的《论编辑的“编界”与质检的“罚点”——兼“华东师大版质检补充办法”解读》、排在第5位的《出版精品是这样打造的——基于编辑工作视角的思考》,以及排在第9位的《论编辑的学养》,其文章内容与编辑出版工作实际紧密关联,能给编辑出版工作者的实际工作提供帮助和指导。“新”——新媒体、新理论、新规划。新媒体是编辑出版类期刊关注的热点。如阅读量排在第4位的《媒介融合时代的电视活力何在?》和排在第8位的《出版社微信公众平台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发表了与新媒体有关的内容。排在第6位的《关于“十三五”新闻出版科技体系建设思考》则阐述了编辑出版领域的新规划和导向,这些新媒体、新理论、新规划往往容易受到读者关注。“全”——编辑出版领域研究的全面总结。这一类信息相当于综述研究,读者可以从中获知编辑出版的研究现状及趋势。如《2014年传播学十大热题》就是对2014年传播学的全面总结。因此,笔者建议编辑出版类期刊在母刊论文的微信消息推送上多考虑具有以上特征的论文。5.其他除了以上内容,编辑出版界的新政策、重大新闻及培训通知等也是读者关注的内容。如2015年12月28日,《科技与出版》第一时间推送了《北京市数字编辑首评职称》的消息,由于这条消息关系编辑出版者的切身利益,受到大量读者的关注。因此,这条微信消息赢得了这7种核心期刊微信消息的最高阅读量——浏览2937次,16人点赞。另外,按照国家规定,已获得出版专业职业资格的人员还要接受继续教育和业务培训,以提高工作能力。根据《出版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暂行规定》的规定,出版专业技术人员每年参加继续教育的时间累计不少于72小时,其中面授形式继续教育不少于24小时。可见,继续教育培训的信息也是读者关注的内容。

总编辑个人简历篇4

【关键词】文史刊物 专题策划 生存之道

纵观期刊市场,文史类刊物应该算是最多的,它们一方面肩负着为大众普及、宣传历史知识的重要作用,另一方面背负经营压力,还需要考虑如何迎合读者的阅读趣味。如何办好这类刊物,在兼顾政治性、把握史料真实性的同时,实现发行量的突破,值得我们好好研究。

一、政治思想性的基本原则不能丢

坚持政治思想性基本原则总得来说是要求文史刊物把握以下两点内容:一是把国家政策作为策划选题和内容选择的“风向标”;二是文史刊物坚持话语形态的严肃、谨慎是刊物持久发展的保证。简单理解就是:文史刊物要以正史讲史,同时要以活泼、有趣的方式表达。

文史刊物尤其是涉及近现代史的刊物要避免出现歪曲和否定文史、国史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思想和言论,杜绝歪曲和否定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光辉业绩和崇高形象的思想和言论,防止歪曲和否定新中国所取得的重大成就的言论出现。

讲究政治思想性还需注意要客观、科学的把握历史宣传报道的角度和尺度。多角度、多方面的进行史料报道。以近代史为例,金冲及先生说过:“研究中国共产党在革命时期的历史,必须同时研究,而研究这个时期的历史,也必须研究共产党,注意它们之间的互动关系。如果始终把眼光对着其中的一个方面,就难以对那段历史有全面的真实的了解。这样历史才具有了全貌,宣传的可信度才能加大,历史才能变得丰满。”这段话对我们文史类刊物的编辑大有裨益。

讲究政治思想性,也要求文史刊物的内容要与时俱进。由于随着形势的变化、政治氛围的变化和一些资料档案的陆续曝光和揭秘,原来因为一些人为因素或某种历史原因而无法报道的事件和沉寂的人物会不断浮现出来。这就需要编辑要随着对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新的认识发展,适度的去还原历史原貌,更好地把握期刊宣传的尺度。

二、紧紧把握住内容为王

文史刊物要兼顾市场性,提高发行量,首先需要做到的就是保证内容的独家性和特色性,这是文史类刊物生存的基本法则。有好的内容才能吸引更多的读者订阅,才能吸引广告商投放广告。内容为王不是说说而已,需要刊物编辑下功夫研究内容并认真研究读者。每本刊物要保证其不可替代,必须要有一定量的内容资料的独家性。历史事件浩如烟海,历史人物层出不穷,编辑在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基础上进行筛选后,可以加工报道的素材仍很多。这就需要刊物编辑时刻保持对行业学术领域的动态关注。需要刊物编辑有独特的编辑视角。两者结合形成刊物的风格。这种风格成熟以后可以作为内容选择的依据。

文史刊物要兼顾市场性,提高发行量,还需加强专题策划的深度性。选题策划代表编辑思想,体现刊物特色,是期刊的灵魂。对选题的把握有一个最重要的原则,通俗讲就是“应景”。一个专题,如果与社会发展无关,或关联度不大,或者游离于读者关注的热点焦点问题之外,那就谈不上成功。文史类刊物的编辑必须知道如何把文史热点和当下热点结合,深度挖掘素材。以笔者所在的主要报道近代史的刊物《百年潮》为例,围绕它的专题性的选题策划就有以下几类:一是与党有关的历史决议的纪念;二是特殊的重大纪念活动及重大历史事件的纪念;三是重要历史人物的纪念活动。以此为依据策划选题的时候,我们的编辑往往都以现实的当下新闻热点为由头,找寻历史与现实的链接。当然随时发生的事件也可以作为选题策划的依据,但需要刊物编辑有敏锐的事件捕捉能力和事件联想能力。在时效性和深度上寻求平衡,以满足读者不同程度的阅读需求。而对选题的实施,需要刊物编辑整合好外力,选题的操作可以邀请亲历过重大历史事件的人、文史学界的专家、学者为主要作者队伍组织稿件。找相关博物馆和收藏机构组织图片素材。将选题策划得生动、鲜活、丰满。

文史类刊物在选题策划与一般刊物还有所不同的是,由于其内容的特殊性,最好避免话题的争议性。应注意把握“正面宣传”和“批评分析”的比例。对社会“主旋律”的坚持上,也应该出现 “时代性”和“个人模式”的内容。

三、分析阅读对象的特征,重视营销宣传

任何一种刊物,在其成为广告主的目标之前都是内容先行,用独特、新颖的内容,造就刊物鲜明的个性。办任何刊物都必须要明确刊物的定位,就是明确“刊物”是办给谁看的,这样才能有针对性的做好服务工作。明确刊物目标群体的性别、年龄段、地域、教育水平、社会背景。大部分文史类刊物中最活跃的阅读人群为商务人士、公务员,年龄偏向于中老年人。他们呈现出高文化、高消费等特征。消费观念和消费水平比较高,可支配收入较为可观。以刊物的广告经营为例,定位于这个目标群体的文史类刊物的广告可选择的余地就非常多。刊物的广告选择要注意几点:首先需要与刊物目标受众的融合。这种融合首先体现在对广告以及广告商品的选择上,同时,也体现在广告的表现方式上。第二是与刊物整体风格的和谐。笔者建议,有条件的刊物最好采取采编与广告相分离的做法。刊社可以找一些实力比较强的广告商。这样既可以为刊社节省成本,也减轻了编辑的工作量,术业有专攻,编辑可以更好的做好案头工作。 但是这种合作模式下,刊物的主管和主办部门一定要把握和广告公司的关系,刊社需要坚持的是内容控制一切,而不能由广告商牵着鼻子走。

四、与时俱进,在新媒体上做文章

在如今新媒体时代,与其他刊物一样,文史类刊物也面临着由传统出版方式向新媒体转化的变革,所以文史类刊物的编辑一方面要做好纸质出版物的数字化,如:实现同一内容多元化应用,挖掘内容的深度价值。另一方面可以对已有资源和内容进行碎片化处理,譬如可以与各大门户网站的历史板块合作(经过摘编)再次利用。也可以开发新产品种类,如文史手机报。刊物原本内容的碎片化和重新摘编,针对数字新媒体条件下读者的阅读需求和阅读特点的重新编辑和加工,就可以不局限于原来的读者群,无形中还拓宽了读者群。当然,这种编辑和加工首先也考虑载体的特点,譬如:哪些内容适合手机呈现。最后达到的目标就如许知远所说:“我们将尝试利用新的媒介形式承载历史写作,但我们拒绝用碎片化、简单化的方式理解历史。中国一个多世纪的历史表明,知识的简单化时常导致浅薄。”这可以作为文史类刊物在数字出版时代如何发展的一个注脚。

参考文献

①梅宏,《文史期刊如何在重大革命纪念活动中发挥积极作用》[J].《文史文苑》,2010(7)

②王先孟,《转企改制后中小期刊的生存之道》[J].《编辑之友》,2013(9)

总编辑个人简历篇5

无论是传统期刊时代还是新媒体时代,优质的内容都是提升阅读量的法宝。但是,新媒体时代,信息要得到更广泛的传播,除了优质的内容,还要依靠一些传播技巧。1.准确定位读者,满足读者阅读需求微信消息发送之前,学术期刊推送者应做好读者群体的定位,做到有的放矢,通过各种渠道调查读者关注的内容,尽量结合期刊自身的特色推送读者所需要的微信消息。学术期刊是小众化、专业化的期刊,读者一般是所在学科的工作者和研究者。如编辑出版类期刊,主要读者是编辑出版工作者及编辑出版研究人员等,这类读者一般关注两个问题:实务和科研。编辑出版类期刊应尽量结合这部分读者的需求及刊物自身特点选择和推送微信消息。如《编辑之友》的汉语基础知识、《中国编辑》《科技与出版》的出版专业职业资格考试消息都与读者紧密相关,因此,这类微信消息获得了较大的阅读量。2.加工图文消息,满足读者浅阅读要求在学术期刊微信消息推送方面,移动终端硬件条件的限制决定了学术期刊微信消息阅读以浅阅读为主。所以,篇幅较长的微信消息最好经过编辑加工,以满足读者的浅阅读需求。在微信消息阅读界面,信息标题及配图是决定读者是否阅读的第一步,尤其是标题,要生动有趣、简洁直观,能吸引读者的眼球。微信标题字数可控制在64字以内,但有研究认为,为方便转发和阅读,微信标题字数控制在14字以内更好[2]。比如《编辑之友》推送的母刊论文阅读量较大,在阅读量500次以上的母刊论文中,《编辑之友》的论文占比近三成,这与其对母刊论文进行二次加工之后再发送有关。如《编辑之友》推送的微信消息《如何看待排行榜》,该标题简洁直观,以疑问句形式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阅读量高达926次,而这个微信消息的原文标题为《摒弃排行榜:走向科学评价的第一步》。另外,笔者建议信息推送界面设计应简洁直观,最好以作者姓名+简短标题+配图的形式呈现,其他信息过多反而会干扰读者阅读。配图最好与标题互补,且能美化界面。文章内容最好有专门的编辑人员整理加工,将核心内容呈现给读者,而不是简单地掐头去尾。如果篇幅过长,可分多次推送给读者。总之,母刊论文的推送必须考虑读者浅阅读的需求。3.找准时机,向读者推送相关信息结合节日及热点事件推送微信消息,容易引起读者关注并引发共鸣。比如《编辑之友》向读者推送与各节日相关的出版物,母亲节推送的《编辑之友:追忆逝水流年(58)——邮票上的母亲节》,阅读量达到928次。有关出版考试的信息应尽量在每年的6月至10月推送。如《科技与出版》与《中国编辑》在这个时期发送的消息阅读量较大,与其形成对比的是,《科技与出版》在2014年4月了8条、在2015年4月了7条关于资格考试的消息,阅读量都不大。因此,微信消息的推送也要选好时机。

二、编辑出版类CSSCI核心期刊微信消息推送情况调查

笔者选取了7种开通微信公众平台并推送微信消息的编辑出版类期刊——《编辑之友》《中国科技期刊研究》《中国编辑》《科技与出版》《中国出版》《编辑学刊》《出版科学》为研究对象,这7种期刊恰好属于CSSCI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4-2015)来源期刊。笔者全面调查了这7种期刊微信公众平台推送的微信消息,包括开始发送微信消息的时间、微信消息推送频次、微信消息的阅读量等。查询方式为,关注这7种期刊的微信公众号,进入公众号界面,查看历史消息,获取所需数据。为了减少误差,调查截止时间控制在2016年7月24日至30日。调查数据显示,《科技与出版》最早开始推送微信消息(2013年12月19日),微信消息的推送数量最多(595条);《中国编辑》微信消息的推送次数最多(176次);微信消息的篇均阅读量排名由高到低为《编辑之友》《中国编辑》《中国科技期刊研究》《编辑学刊》《中国出版》《科技与出版》《出版科学》。笔者调查发现,这类期刊微信消息内容主要包括母刊论文、最新目录、会议通知、出版职业资格考试相关内容,以及期刊和出版业相关新闻等。

总编辑个人简历篇6

简历的作者叫萨利姆,是巴基斯坦27岁的小伙子。

4年前,萨利姆从巴基斯坦旁遮普大学美术专业毕业,那时的萨利姆对未来有着无数美好的幻想。然而现实总是残酷,他最大的梦想是到时尚杂志《你好!巴基斯坦》做美g编辑,但投出的简历如泥牛入海,没有任何回应。不得已,萨利姆只能四处撒网,奇怪的是,投出的简历全都没有回应。无奈之下,萨利姆只好到伊斯兰堡打零工。4年里,他做过老师,做过小杂志编辑,做过小公司文员,甚至还在超市做过服务员。有时候回想起自己曾经的豪情壮志,萨利姆心里就觉得难受,难道日子只能这样下去了吗?

晚上,躺在出租屋的床上,萨利姆失眠了。他不甘心,也不相信命运对自己这么无情。他想只要多投简历,机会一定会有的。他决定,重新开始做简历求职。

开始时,萨利姆在网上搜索出大量的简历模板,从中挑选一个最为满意的。他按着模板整理好个人资料,一一填好。简历做好后,萨利姆把它贴到了领英平台上。然而,简历很快就被汹涌的简历浪潮淹没了,虽然萨利姆一次又一次地去顶帖,甚至找朋友帮忙顶帖,简历还是没能逃掉沉底的悲剧命运。

萨利姆很沮丧,他一遍遍翻看自己的简历,开始思考到底哪里出了问题,为什么自己投的简历总是石沉大海。萨利姆到领英上看别人的简历,他发现绝大多数的简历都是一样的模板。萨利姆恍然大悟,原来自己陷入了模式化的懒人思维,没能用简历把自己的态度表现出来。他陷入了沉思,到底该怎么做简历才能在茫茫候选简历中脱颖而出?

思索无果,萨利姆百无聊赖地翻看身旁的杂志。手上的杂志让他突然脑洞大开,自己想要应聘杂志社的美术编辑,如果把简历做成一本杂志,用杂志简历来介绍自己,既能展示自己美术方面的才华,又能通过简历把自己做杂志的态度展示出来,岂不是更好?

说干就干,萨利姆先挑好照片,准备好各种资历证明,写好求职信、自我介绍等,然后开始设计版式。他设计的简历是全彩本。封面上鲜明地标注着“简历”两个大字,然后是他的大幅彩照,还有简单的学历、技能、工作经验的介绍。内页从目录开始,再分页介绍自己的受教育经历,以往的工作经验,志愿服务经历等。最后,萨利姆用红色大字写上了“雇我”两字,并用大大的惊叹号结束,下方加了他的联系电话、邮箱等信息。

总编辑个人简历篇7

中学生在某些场合中都要交自己的个人简历,那么你会制作中学生个人简历吗?下面由小编为你提供的中学生简介模板表格,希望能帮到你。

中学生简介模板表格(一) 中学生简介模板表格(二)中学生简介模板表格(三)

性别:女

毕业院校:某市理工大学

出生年月:197x年3月3日

专业:工业企业管理(本科)

通信地址:某某省某市某镇某街

邮政邮编:123456

联系电话:13888888888

电子邮件:

技能总结

英语水平:

能熟练的进行听、说、读、写.并通过国家英语四级考试.尤其擅长撰写和回复英文商业信函,熟练运用网络查阅相关英文资料并能及时予以翻译.

计算机水平:

国家计算机等级考试二级,熟悉网络和电子商务.精通办公自动化,熟练操作Windows98/2k.能独立操作并及时高效的完成日常办公文档的编辑工作.

实习经历总结

200x年7月某某化工网站电子商务实习.实习期间主要职责是1.协助网站编辑在互联网查阅国内以及国外的化工信息.2.搜集,整理相关的中英文资料.3.整理和翻译英文资料.

教育背景

199x年9月mm200x年7月 某某理工大学

199x年9月mm199x年7月 某某市第一中学

主修课程:

高等数学、运筹学、预测与决测、市场营销、西方经济学、国际贸易、推销与谈判、计算机销售管理、电子商务

获奖情况:

三次校二等奖学金

一次校单项奖学金

自我评价

总编辑个人简历篇8

2012年5月10日,本社副社长、总编辑、报告文学作家、科普作家刘书良及执行主编黄雷应邀参加《当代中国科普精品书系》新闻会。会上,中国科普作家协会宣布《当代中国科普精品书系》共14套133册图书近期陆续出版。其中,《老年人十万个为什么》系列丛书中“老有所为篇”“医疗篇”“护理篇”“法规篇”4个分册由本社总编辑刘书良负责组织编写,本刊科普作家陈家忠、刘晓祺、黄雷等以及数十位科普作家、法学专家、老科技工作者参与,历时近2年。全套丛书共11册,近期即将全部出版。

2互动·对《今日科苑》杂志下半月刊的印象

a) 毛金铸(中国老科协教育分会副会长兼秘书长、本刊编委):

我对于《今日科苑》杂志,每期都仔细看,特别是对下半月刊尤为关注。下半月刊的编辑人员文学素养相当高,有多位编辑人员是中国作家协会、中国科普作家协会、中国报告文学学会的会员,文人办刊最大的特点就是很注重期刊的文学性和科普性。他们能够注重科学与人文的结合,我认为这个编辑思路是正确的。一刊在手,国内外科学前沿尽收眼帘,让广大读者在很少的阅读时间,了解到国内外科技动态。

b) 尹怀勤(天津市老科协副会长、著名航天技术专家、科普作家、本刊编委):

这些年,承蒙杂志领导对我的厚爱,聘请我担任编委一职,编辑部也按期给我邮寄样刊。我认为近年来期刊办得很不错,可读性、科普性、文学性都结合得比较好。建议在进一步贴近生活,让人们在生活中体会到科学的独特魅力,感受到科技发展所带来的日新月异的变化。

c) 蓝晓春(江苏省宿迁市老科协文广分会理事、摄影家):

《今日科苑》杂志作为全国离退休专业技术人员自己的期刊,这些年来读者定位准确,深受大家的喜爱。这些年来我从“科学人生”、“科苑人物”等栏目里,看到不少离退休专业技术人员中的典型人物,如钱正英、程连昌、钱学森、陈妙兰、毛泉炳等。我认为期刊今后要在这些特殊的智力人群服务时,要特别重视这群人的心理健康以及多彩多姿的退休生活。

3 成果·作家刘书良、宫永德创作完成32集电视连续剧《江桥·1931》剧本

《江桥·1931》(暂定名),剧本改编自本刊总编辑、著名报告文学作家刘书良长篇纪实文学《黑土骁将: 抗战中的马占山将军》一书。该剧真实地再现了抗日英雄马占山将军及其中国军人与敌寇浴血奋战、英勇不屈的大无畏的民族精神,是一部具有缅怀先者、教育后人的优秀爱国主义题材的电视作品。

4动态·《金色感言——中国离退休科技工作者人生格言录》即将进入出版阶段

a)活动介绍:

由中国老科学技术工作者协会教育分会、清华大学老科学技术工作者协会、中国老年学学会老年人才开发委员会联合举办,面向全国各级各类老科协会员,及社会各界离退休科技工作者征稿。稿件入选即入编《金色感言——中国离退休科技工作者人生格言录》,全国公开出版发行。

b)活动主题:

工作、生活、婚姻、爱情、理想、信仰、科学、教育、社会等方面,关于做人、做事的感悟。不求辞藻华丽,只求言语朴实,句句真情。

c)活动特色:

《金色感言——中国离退休科技工作者人生格言录》是一本汇聚广大离退休科技工作者的人生感悟与心得的著作,由部级出版社公开出版发行。

对个人,这是一次老有所为、老有所乐,著书立说的机会;对协会,在丰富会员文化生活的同时,使得协会的工作内容更加丰富多彩。

d)投稿须知:

1.来稿包括:感言、个人简历、免冠照片(2寸)、手写签名。感言与简历均在100字以内;

2.来稿通过电子邮箱投寄,如不便可邮局邮寄,需字迹清楚、照片后写上姓名、联系方式等。

e)参与方式:

1.由各级老科协负责组织开展,发动会员积极参与活动,汇总统一发至本刊;

2.个人可直接联系本刊,也可与当地老科协联系,集中反馈至本刊;

望各级老科协积极组织会员参与。欢迎来电咨询索要详细活动资料。

5 公告·我们能做什么,我们有哪些优势?

今日科苑杂志下半月刊以期刊为核心,依托北京今科天成文化传媒有限公司,致力于推动文化事业向前发展,实现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a)为企事业单位及个人提供宣传报道服务。以期刊为依托,联合近百家中央及地方媒体、网络媒体的集中宣传报道。

b)为企事业单位及个人,策划、编辑、出版各类图书。包括传记、报告文学、个人学术专著,写个人,也可写一个群体。

总编辑个人简历篇9

第一条为规范广播电视编辑记者、播音员主持人执业资格管理,提高从业人员素质,加强广播电视队伍建设,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适用于广播电视编辑记者、播音员主持人资格考试、执业注册、证书发放与管理等活动。

第三条国家对广播电视编辑记者、播音员主持人实行资格认定制度。

在依法设立的广播电视节目制作、广播电视播出机构(以下简称制作、播出机构)连续从事广播电视采访编辑、播音主持工作满一年的人员,应当依照本规定通过考试和注册取得执业资格并持有执业证书。

第四条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以下简称广电总局)负责全国广播电视编辑记者、播音员主持人资格认定的管理和监督。

省级广播电视行政部门负责实施本行政区域内广播电视编辑记者、播音员主持人资格考试、执业注册、证书发放与监督管理。

第二章资格考试

第五条广播电视编辑记者资格考试与播音员主持人资格考试(以下简称资格考试)分别举行,实行全国统一大纲、统一命题、统一组织、统一标准的制度。

资格考试原则上每年上半年举行一次。报名、考试的时间由广电总局确定,在受理报名前三个月向社会公告。

第六条广电总局负责确定考试科目、组织编写考试大纲、建立考试试题库、组织命题等工作;负责组织资格考试、确定考试合格标准,监督、检查、指导省级广播电视行政部门实施本行政区域内的考务工作。

第七条资格考试试卷从资格考试试题库中随机抽取生成。

第八条符合下列条件的人员,可以报名参加资格考试:

(一)遵守宪法、法律、广播电视相关法规、规章;

(二)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拥护中国共产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和方针政策;

(三)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

(四)具有大学专科及以上学历(含应届毕业生)。

第九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能报名参加考试,已经办理报名手续的,报名无效:

(一)因故意犯罪受过刑事处罚的;

(二)受过党纪政纪开除处分的。

第十条报名参加考试的人员,到报名点办理报名手续。经审查合格后,领取准考证。凭准考证、身份证,在指定的时间、地点参加考试。

第十一条广电总局自考试结束之日起六十个工作日内公布考试成绩和合格标准。

参加考试的人员可以通过广电总局政府网站或指定的其他方式查询考试成绩。

第十二条考试合格的,由省级广播电视行政部门颁发《广播电视编辑记者资格考试合格证》或《广播电视播音员主持人资格考试合格证》。

第十三条考试中有违反考场纪律、扰乱考场秩序等行为的,视情节轻重,给予取消相关科目成绩、本次考试成绩、下一年度考试资格的处理。

第十四条任何行政机关或行业组织不得组织强制性的资格考试考前培训,不得指定教材或者其他助考材料。

第三章执业注册

第十五条从事广播电视采访编辑、播音主持工作,应当取得相关执业资格。

未取得相关执业资格的人员,应当在持有相关执业证书的人员指导下从事实习等辅工作。

第十六条具备下列条件的人员,可以申请相关执业资格注册:

(一)已取得《广播电视编辑记者资格考试合格证》或《广播电视播音员主持人资格考试合格证》;

(二)在制作、播出机构相应岗位实习满一年;

(三)身体状况能胜任所申请执业的工作岗位要求;

(四)无本规定第九条所列情形;

(五)以普通话为基本用语的播音员主持人,取得与岗位要求一致的普通话水平测试等级证书。

第十七条执业资格注册,按以下程序办理:

(一)由申请人所在的制作、播出机构统一向省级广播电视行政部门(以下称注册机关)提交以下材料:

1、申请人填写的《注册申请表》、相关资格考试合格证和学历证书复印件;

2、申请人所在的制作、播出机构同意聘用申请人从事广播电视编辑记者或播音主持工作的书面意见。

(二)符合条件的,由注册机关在法定期限内办理注册手续,发放《中华人民共和国广播电视编辑记者证》或《中华人民共和国播音员主持人证》。

第十八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广播电视编辑记者证》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播音员主持人证》由广电总局统一印制,由注册机关统一注册,有效期为二年。注册机关应将注册情况在一个月内报广电总局备案。

《中华人民共和国广播电视编辑记者证》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播音员主持人证》是广播电视编辑记者、播音员主持人的执业凭证,在全国范围内有效。

第十九条注册有效期届满需要延续的,申请人应当在有效期届满三十日前提出延续申请,填写《延续注册申请表》,由所在的制作、播出机构向注册机关办理延续注册手续。

第二十条注册有效期内,持证人变更工作单位并继续从事广播电视采访编辑、播音主持工作的,应当在变更工作单位后一个月内填写《变更注册申请表》,并提交执业证书,由变更后所在的制作、播出机构向所在地注册机关办理变更注册手续。

因工作变更或退休不再执业的,由原所在的制作、播出机构收回执业证书,并交原注册机关统一销毁。

第二十一条广电总局和注册机关应当向社会公布注册人员名单等信息。

第二十二条持证人应妥善保管执业证书,不得出借、出租、转让、涂改和损毁。

第二十三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注册机关不予办理注册手续;制作、播出机构应将责任人调离广播电视采访编辑或播音主持岗位:

(一)出现本规定第九条所列情形的;

(二)因本人过错造成重大宣传事故的;

(三)违反职业纪律、违背职业道德,造成恶劣影响的;

(四)品行不端、声誉较差的。

出现本条第(一)、(二)、(三)项情形的,申请人在三年内不得再次提出注册申请。

第二十四条以欺骗、贿赂等不正当手段取得的执业证书无效,注册机关应予以撤销。申请人在三年内不得再次提出注册申请。

第二十五条当事人对注册机关的有关决定持有异议的,可以自接到决定之日起六十日内向广电总局申请复议。

第四章权利与义务

第二十六条广播电视编辑记者、播音员主持人在执业活动中享有以下权利:

(一)以所在的制作、播出机构的名义从事广播电视节目采访编辑或播音主持工作,制作、播出机构应当提供完成工作所必需的物质条件;

(二)人身安全、人格尊严依法不受侵犯;

(三)参加继续教育和业务培训;

(四)指导实习人员从事采访编辑、播音主持工作;

(五)依法享有的其他权利。

第二十七条广播电视编辑记者、播音员主持人在执业活动中应当履行以下义务:

(一)遵守法律、法规、规章;

(二)尊重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

(三)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

(四)恪守职业道德,坚持客观、真实、公正的原则;

(五)严守工作纪律,服从所在机构的管理,认真履行岗位职责;

(六)努力钻研业务,更新知识,不断提高政策理论水平和专业素养;

总编辑个人简历篇10

中图分类号:G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4)08-0011-01

从编辑学概念来讲,经作者完成的是著作物,经编辑完成的才是出版物。科研工作者的发明、发现和研究、探索是创造性的劳动,是有价值的;编辑将这些成就尽快公布于众,使之成为社会的财富,以便转化为生产力,他们的再劳动也是创造性的,同样是有价值的。编辑工作从产生到当代,随着科学事物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和知识量激增,其工作特点发生了很大变化。编辑队伍不断壮大,形成一支必不可少的文化大军。

编辑活动是文化传播过程中不可缺少的环节。编辑代表社会、代表读者选择作者的作品,决定文稿的取舍,对文化和学术传播起着过滤和调控作用。因此,人们称编辑为图书的"头脑",先进科学技术传播关口的"守门人"。从这个意义上说,编辑工作是神圣而高尚的。

就编辑能力而言,也不是简单的文字上的修修补补,因为图书是最广泛地反映科技、经济、文化等各领域的基本状况和最新成果,很多学科的知识都是相互交叉和相互交融的。因此,作为一名编辑,必须与时俱进、不断学习,不断加强自己在经济、法律、科学、文学等各方面的知识修养,以提高鉴赏能力和编辑能力。在编辑工作中,如果让闪耀着智慧的真理被埋没,或者未能发现并及时改正原稿中的知识性错误和伪科学成分,都将贻害无穷。时代呼唤学者型的编辑,时代呼唤能给广大读者带去真理和知识的编辑。因此,编辑应当在工作之余,坐下来钻研一些学问,力争在某个领域有较扎实的知识基础和特长,并将其运用到编辑实践中。只有这样,编辑才能有一双慧眼,把最有价值的优秀图书奉献给读者,保证图书具有较高的学术质量。《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出版工作的决定》中指出:"编辑工作是整个出版工作的中心环节,是政治性、思想性、科学性、专业性很强的工作,又是很苦、细致的创作型劳动。编辑人员的政治思想水平、知识水平和业务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出版物的质量"。只有高质量的编辑队伍才能出版高水平,高质量的图书来,因此,强化编辑队伍建设是非常重要,这是保证编辑遵循编辑规律,提高出版物质量的关键。达到这一目的编辑首先要认清自己的角色地位。

一、 从我国的编辑历史上看编辑的角色定位

以出版物的形式保存和流传下来的科学文化遗产,几乎都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反过来,在我国扔至世界,各种科学文化知识,也几乎都是通过出版物的形式来积累和传播的。先泰的散文和诸子百家学说,汉代的《史记》、《文选》,以及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还有《资治通签》、《永乐大典》、《四库全书》、《本草纲目》等等,虽然这些只是我国历史上以出版物形式保存和流传下来的一小部分典籍,但我们从这些熟知的典籍中可以看出,他们都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在我们中华民族的发展中起着传承的作用。但这些科学文化遗产能够流传到今天,让我们说古论斤,其载体--出版物祈祷了不可估量的作用。这些出版物的编辑出版和传播靠的是历代编辑家和编辑们的辛苦劳动,他们的劳动成果是不能用金钱来衡量的。在历朝历代他们都对文化的精萃进行挑选和鉴别,并使之传播和发扬光大,他们的工作是创造性的,他们的成果也是创造性的,他们的社会角色决定了他们任何时候都是创造性人才。

历史上从事编辑家们大都是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教育家、科学家,如修订六艺的孔子、汉代编校诸子百家的刘向、三国主编《皇览》的刘劭、宋代编辑《集古录》、《新唐书》的欧阳修、主编《资治通鉴》的司马光、金代编辑《中州集》的元好问等等。这些编辑家都是众所周知的著名文学家、思想家、教育家、科学家,在今天他们也是为人称颂的一代大家和圣人。他们在编辑这些传世经典的时候,从不认为自己的工作是"为他人作嫁衣",他们都把编辑事业视为嘉惠学林,泽被后世的崇高事业。也正是有了他们,才使我们优秀的传统文化得以代代相传,发扬光大。今天的编辑同样是以这样的价值取向来体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他们的工作对当代,后代都是在传播科学、传播文化。

1.对社会精神产品的宏观控制和总体设计

编辑的创造型劳动在精神产品生产过程中,主要起着指导、收集、审查、加工、把关的作用。不论是什么图书,都有自己的总体规划,有自己的侧重面和读者群,编辑根据国家经济建设,科技发展方向,研究各学科内外的研究状况、发展趋势、生产实践中要解决的技术关键、读者需要和作译者情况,设计出符合图书出版方针,符合学科专业范围和读者群而确立总体目标和要求,其目的是为了使出版物从内容到形式完全和谐,又具有特色。不难看出,编辑事业属于上层建筑的意识形态领域,它的任务是为社会出版各种精神文化产品,以此来反映和指导现实生活,并服务于经济基础。因此说,编辑活动属于精神生产范畴,是一种文化工程,编辑的任务就是按照一定的计划和要求,把人类创造的文化成果,构造为科学文化的建筑物。在这项工程中,编辑是名副其实的设计师和建筑师。

2.为社会发现人才,培养人才

很多人都把编辑比作"伯乐"、"园丁",把编辑工作比作为人"作嫁",在这里我们不去讨论其正确程度如何,但都较恰当地点出了编辑有发现、培养人才的能力。科学上不少名篇、名著和科学名人的代表作,是在用过出版物形式公诸于世,都是通过编辑之手的。

编辑发现人才的职能主要表现在作品的选用过程中,对于很多名望的学者、科学家往往是起步于在某刊物上发表或出第一步作品,如果当时编辑把他的作品打入冷宫,这无疑是对人才的埋没。还有某些人的科研活动在本部门可能不被人们所承认,但当他的成果公布于社会后,很可能成为其他部门很有价值的东西。有的研究超前于社会,在小范围内看起来没什么,一旦公布于社会后,就会引起同人的重视。为推动科学发展起到重要作用,作者本人的才华也能够更好地发挥。这个劳动也应当有编辑的一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