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语文下期总结范文

时间:2023-03-25 16:44:4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二年级语文下期总结,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二年级语文下期总结

篇1

一、主要工作和成绩

我始终按照语文学科管理制度严格管理学生,注意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在教学中,始终以一个新教师的身份要求自己,虚心向有经验的教师学习,切实做好一切教学常规工作,并坚持做好培优扶差工作,每期常规检查都得到肯定。

1、做好备课工作。在教学中,我始终坚持预先备好课,课前再重新复习一遍教案的做法。在教学中我归纳了以下几点备课原则:扣大纲,抓重点;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能围绕本课时教学目的、要求,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把复杂的内容进行变换,取其精华,有取有舍;环节齐,有后记等等。

2、上好每一节课。课堂教学能做到:教学目的明确,能认真钻研教材,了解学生,研究教法,突破重难点,善于创设学习情境,激发学习热情,能有序地开展教学活动,体现分层教学,各类学生主动地发展。严把课堂教学质量关等。

3、作业布置做到合理,习题精练,有代表性和启发性,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重复死板的作业少做,能及时批改作业,字迹工整,并做好成绩登记。

4、抓好培优扶差工作。我认识到要想提高教学质量,培优扶差工作至关重要,只有把优生培养好了,优秀率才能升高,班级才有榜样;也只有把差生的转化工作做好,才能提高合格率,并为营造一个良好的班集体扫清障碍,利于班级良好学风的形成。因此,我坚持做到有计划、有效果、有记录、有辅导、有鼓励、努力提高合格率和优秀率。

5、加强学生成绩管理,使用好成绩册。对学生的作业情况、提问效果、课前准备等等表现都做出公正、准确的评价,发放积分卡每月兑换一次奖品以此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鼓励学生不断进步。

通过教学,我所带班级成绩稳中有升,学科学风良好,按质按量完成了学校下达的各项教学指标。

二、积极听课,认真备课,善于反思

听课,不仅开阔了思路,也为备课过程积累了丰富的素材。各种鲜活生动的事例,各种教学方法、模式的展示,微小细节之处的精彩处理,使我在丰富课堂教学的同时,也改变了学生对学习感到枯燥、单调、脱离实际的成见。

三、重视读和说的训练

语文是一门工具学科,它不同于数学,语文教学要求语言文字教学和情节、内容教学相结合,相辅相成。而低年级的语言文字教学显得尤为重要。听、说、读、写是语文教学的四个基本环节,我认为,在低年级“说”和“读”的重要性尤为突出。所以,在教学中我特别重视“说”和“读”的训练。

语文教科书上“口际交际”是一项很重要的教学内容。自古以来,能说会道,体现一个人的睿智,思维敏捷。现代语文教学,“多说多练”势在必行。整个学期,我注重教学生由词说到句,再由句说到段。给学生营造一种快乐的学习氛围,让每个同学都有“说”的欲望,勇敢地畅所欲言。在有话说的基础上,教给同学一些说的技巧,用不同的词语或语句表达一种意思,怎样有顺序地、不零乱的表达自己要说的话。同时,叫其他同学学会听,能够评议同学的发言。如:我教如何保护小动物时,首先就播放小鸟在林中自由的飞来飞去,让学生听鸟鸣声。接着播放大量野生动物被捕杀,引导同学们积极思考。尽量照顾发言面的广,让全班同学都能得到锻炼。集体讨论同学提出的保护动物的方案行不行,为什么?说出理由来。对同学们的发言合理的及时表扬,不好的给予指正,鼓励他的勇气,增强同学们的自信心。对于不同的同学有不同的要求。平时发言很少的同学,能讲几句,就给予表扬,相反,成绩较好,口头表达能力较强的同学要求能用新学的词语,有顺序,有感情地表达。通过一个学期的训练,我发现同学们的表达能力有较大的进步,逻辑思维能力也增强了。

在“说”的过程中,有一个与之相促进的过程不容光焕发忽视,那就是“读”。俗话说:读书百遍,其义自现。语文“读”的要求,首先要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通课文。读完后,能弄清读懂了什么?还有哪些不明白的?其次,用“读”来感悟文章,理解文章的意思。在理解文章的基础上,再来有感情地朗读。读的形式多样,可以采用个别读、齐读、小组读、分角色朗读等。再次,用“读”帮助记忆,培养语感,陶冶情操。再来理解重点字词的意思以及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语文教学中,除了“说”和“读”很重要外,还要培养学生的总结、归纳能力,即学完一个单元,学会自己归纳,学懂了一些什么,还存在哪些问题。孔子云:温故而知新。经常温习功课,以后的学习才会觉得较轻松。

四、存在不足与今后打算:

1、班级发展不平衡,我班的学法指导工作还有待进一步加强,教学成绩仍然欠突出,还需提高;

2、教学以传统方法为主缺少创新意识,学生的学习习惯的养成教育不够成功。培优扶差工作做得不够扎实,培优目标不明确,时常有变更;

篇2

一、思想方面:

坚持党的四项基本原则,全面贯彻教育教学方针。认真学习《教育法》、《教师法》、《中小学教师日常规范》及各种教育精神。积极参加学校的政治、业务理论学习。注重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坚持把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于教学活动之中。积极参加各种学习培训并做好学习笔记。时时做到教书育人、言传身教、为人师表,以自己的人格、行为去感染学生。

二、在教学工作方面

教学中,备课是一个必不可少、十分重要的环节,备课不充分或者备得不好,会严重影响课堂的气氛和学生的积极性,一堂准备充分的课,会令学生和老师都获益非浅。因此,平时,我紧抓备、教、改、辅、查等教学中的重要环节。备课时掌握每一节课的教学内容及重点、难点,同时还要能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所以,老师每天都要有充足的精神,让学生感受到一种自然气氛。这样,授课就事半功倍。

三、在课堂教学中

1、在课堂上,认真授课,运用实物教具、情景教学、手势语言等方法来启发、教育学生。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注重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教学,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在听力方面。为提高学生的听力水平,常让学生听英语歌曲及英语会话的录音磁带,还让学生表演对话,背书。

、在课堂或课后,及时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课前多朗读,课堂40分钟让学生集中注意力听讲,把老师讲的内容真正听懂,不是似懂非懂。课后认真完成配套练习,不懂的地方,多向老师或成绩好的学生请教。调动优生给差生补课,取得了不错的成效。

四、自身的学习

虽然自己在英语教学上下了不少功夫,但是仍然避免不了的两极分化的现象,尤其是六年级的后进生工作,在短时间内成效不大,因此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我会努力填补自己在教学工作中不足,不断的学习,不断地反思自己,以丰富自己的自身的水平,争取迈上一个新台阶。

六年级教学反思 坚守快乐

高一年级语文教学工作总结

2012年六年级科学教学工作总结计划总结

心理健康教育总结心得

物理八下期末复结

篇3

一、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要求语文教师的语言能充分调动学生探究的积极性,引导学生去进行积极思维,主动获取知识,并且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要做到提问有启发性,教师必须对学生的知识基础、心理特点有充分的了解,能够把握住知识的重难点,善于运用对比、设问等语言修辞方法,并根据教材的内容,采用不同的方法,向学生提出一些精心准备的问题,启发引导学生去分析问题,理清思路,搞清知识的来龙去脉,进而找出答案,最终解决问题。一定要让学生感到,知识是他自己习得的,结论也是他自己分析总结出来的。从而让学生享受到成功的愉悦,心理上获得满足,进而以更大的热情参与到课堂学习活动中去。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作为教学的引路人,在课堂教学中最首要的就是要引起学生的关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上课初始阶段,教师精神振奋、情绪饱满地用富有鼓动性的语言来引起学生的“有意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此时,要求教学语言应铿锵有力、掷地有声。经过激情满怀的语言鼓动后,学生的注意力最为集中,兴趣最浓,在他们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时,应该立即转入新课的导入。激发学生的兴趣,引起学生的注意,收拢学生的思维,可以为学生学习知识和求解问题做好知识上和心理上的准备。古人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说的也是这个道理。学生的兴趣一旦被激发,进而产生强烈的求知欲,表现出对所学知识乐学好学的心理倾向,从而推动其主动学习的积极性。教师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可以多运用启发式教学,这样不仅能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还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使学生主动参与语文的学习。

我在教学中也做过多种尝试。比如,在教学中运用多媒体、计算机网络等现代化教学手段,将抽象、枯燥的知识具体化、形象化,从而吸引学生的注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感知、理解和记忆知识打下坚实的基础。例如,在《雷雨》这一课的教学中,笔者就利用多媒体模拟出了“雷声”等音效,让学生真实地体验当下的情景;在教学《长亭送别》时,笔者就播放了李叔同的《送别》这首歌曲,让学生体会不一样的惜别之情;在教学《念奴娇·赤壁怀古》一文时,笔者就用视频播放了赤壁江畔的景象,让学生想象当年赤壁的情景。这些方式的运用,都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但计算机辅助教学在语文教学中只适合于创设文学情境的文学欣赏课与加大课堂容量的常识介绍课,如果不注意课型特点,滥用多媒体也会弄巧成拙,干扰教学效果。

二、整合教学资源,实现“用教材教”的教育理念。

灵活多变的教学模式需要教师根据教学实际对教材进行必要的选择、加工、整合以及创造,以此来弥补教材在编写上的缺憾。新一轮课程改革要求教师从“教教材”向“用教材教”的观念上进行转换。这种教学观念的转变是新课改理念的重要体现,同时也是高中语文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教师应高度重视与课文相关的知识与资料的收集和整理,并对教材内容作出一定的取舍与补充,要善于从宏观上把握教材,从而构建符合学情、班情的教学模式。

高二年级的学生,在感知方面有了一定的发展,阅读的广度增大、目的性与选择性都有所增强。这一阶段学生的理论思维占据了主导地位,能力的发展也处于跨越式发展阶段,因此,教师应十分重视这一阶段的教学,注意利用教材的比较阅读来启发学生的思维。例如,高二下期的《项链》与《陈焕生上城》一文就可以进行比较阅读,从而让学生了解中西文学作品中心理描写的区别。西方小说中人物心理活动的描写主要采用了心理剖析的方法,着重挖掘人物的内心潜在意识的变化。例如,在描写玛蒂尔德时,作者用“她一向就向往着得人欢心,被人艳羡,具有诱惑力而被人追求”来表现她渴望摆脱寒酸、平庸的生活而置身于上流社会,成为受人奉承、生活优裕的贵妇人的梦想。中国小说如高晓生的《陈奂生上城》中对陈奂生的心理描写,则是通过对其动作描写诸如:“悠悠上城来”“一晃荡晃荡”;肖像描写比如:“肚里吃得饱,身上穿得新”;景物烘托如:“轻风微微吹”“太阳暖烘烘”等手法来体现的。通过这样一系列的对比学习,让学生对人物描写的方法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三、通过鉴赏阅读,培养学生审美能力

高二阶段主要是以鉴赏审美性阅读为指导,来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发展审美情趣,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从而形成健全的人格。因此教师应鼓励学生通过阅读对文章的内容作出个性的反应,可以是喜欢的段落,也可以是些许幼稚的疑惑,还可以是富有创意的个人理解。教师应努力让学生直接感知原文并融入鉴赏对象,完成个性的审美体验。例如,《林黛玉进贾府》一课中,学生直接接触作品后,会感知众多的人物形象,通过对作品的体验,然后创造出自己心目中的林黛玉、贾宝玉、王熙凤等,正所谓“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