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生物学习知识点十篇

时间:2023-03-29 15:11:44

高二生物学习知识点

高二生物学习知识点篇1

【关键词】高三物理;二轮复习;策略

一、 高三物理二轮复习的重要性

一轮复习就是对物理知识的基础性学习,在此之上,二轮复习目的就是不断巩固和加强物理中所涉及的重难点,在二轮复习的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将知识中的专题进行合理地划分处理,划分过程中,要注意把握度,不宜太过简单或者太过于细致化。学生在二轮物理复习时,要将一些知识点合理地划分成简单的知识点,然后对每个知识点不断进行巩固记忆,在做物理试题时,学生发现出题人将一个知识点可能会涉及到多个知识方面,这就需要在平时的复习中,对相关知识点不断地整理和复习,整理相关知识点之间的关系,以便复习时,解决相关类型题,学生可以扩展物理知识面的范围,提高解决新问题的能力。综上所述,物理二轮复习对整个高考成绩而言是十分关键的一步,要走好这一步。

二、优化高三物理二轮复习策略的几点建议

(一)强化学生们的思维能力

在高三物理复习中,以力学为例,在初次接触力学课程中,我们只对一些概念有了大概了解,如压力、阻力、摩擦力、重力等,二轮复习就是对这些概念进行深化,运用牛顿定理将它们结合起来进行分析,找出它们之间的变量和关系,以便在做题过程中对其进行更好地理解,解出最终答案。二轮复习要对整个知识点进行深入探究,找出每个知识点中相关联的部分,将其整理出来,结合做题过程中常常出现的问题进行改正,二轮复习就是将单一的思维扩充到多方面思维模式中去,让学生在解决物理问题时,减小做题难度,在考前训练过程中,学会做一类题,而不在是简单的一道题,二轮复习的作用就在于强化学生的物理思维能力,提高他们综合练习能力。对物理知识进行整合分析,从不同层面对其加深理解,在解决物理知识点方面,运用不同的知识点进行解决问题。

(二)提升学生们的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通过二轮的复习,对一部分大的专题进行复习后,要不断夯实物理基础内容,在复习过程中要把握好复习方向,不做无用功,通过一些训练题,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解决“弹簧模型”的问题中,涉及到基本定理,如能量守恒定律、动能定理、平衡定理等,考生在遇到这类问题时,首先分析物体之间力的关系,进而分析动量关系,最后根据公式解决问题,解决弹簧模型问题不仅仅在于对公式的利用,量之间的关系确立,还在于使学生可以进行实际应用,学习物理知识主要是应用于实际操作中,即理论联系实际。因此,在学习过程中要进行物理过程分析和物理模型建立的训练,二轮复习的重要性就在于解决物理题型时将实际生活应用代入其中,让学生更好地从生活中找到问题,将其联系到物理题型中,解决遇到的难题,提高学生在实际应用中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解决新问题的兴趣。

(三)保证学生们能够抓住综合问题的结合点与切入点

高考物理题型重在考查学生的综合能力,因此,在二轮复习过程中学生要注重将知识点进行归类整合,对高考中涉及的每个知识点都能够全面的理解记忆,学生能够保证在高考遇到相关的题目能够马上想到对应的公式和解题思路,找到问题的结合点和切入点,在头脑中有相对应的公式,代入后进行计算分析,最终得到准确的结果。二轮复习过程旨在培养学生对于物理解题有整体的思路,这就要求学生二轮复习过程中遇到难题时,找到一个问题中的切入点是至关重要的,沉着冷静的思考,找到解题思路,最后要在做完题后不断的巩固练习,回过来看看思路,发现问题一定要足够的冷静沉着,思考分析做这道题的思路,当然,这个过程的培养是十分重要的,这就要求学生在进行二轮复习时,在实际考试中学生要注意对练习考试的规范性训练,解题过程中涉及的公式和方程式,都要进行规范性书写,注意以下几点:

1.题目要与方程式中的字母一致性书写;

2.在解问题时,原方程书写不能移向变形;

3.在解答过程中,不要连等式书写或综合式子,以免一个出错,步步都错。

三、结束语

对于上述中物理复习的策略分析,合理有效的二轮物理复习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还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实际中所遇到相关的物理问题,联系生活实际,培养学生对物理知识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对实际问题的切入点的深入研究,应用相关的公式和关系,准确有效的解决物理问题。同时,二轮复习可以弥补学生对一轮复习中的弱点以及不足之处,不断联系多个方面的知识点,加深对知识理解和记忆,不断对整个解题思路进行完善,建立相关的物理模型,做好扎实的真题练习,提高解决物理问题能力,提高学习效率,领悟物理学习中重点难点问题,为在高考中取得优异的成绩努力。

【参考文献】

[1]俞晓峰.谈提高高三物理复习课效率之策略[J].中学物理,2014(09)

[2]袁伟平.夯实基础,提升能力,高效复习――高三物理二轮复习策略的优化[J].新课程学习(上),2014(04)

高二生物学习知识点篇2

1.构建生物学科知识网络体系

(1)理解概念,夯实基础。

在经历了第一轮复习之后,学生积累的生物基础知识基本形成了一个有机统一的知识体系,但是学生对概念、知识点等之间的相互联系与区别并未充分掌握,对学生解答问题和实际应用存在一定的困惑,因此需要教师进一步引导,对生物学科基础概念进行梳理、归纳,促进学生对概念的理解、整合、迁移、深化和拓展。如复习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概念时,通过各自具体过程的演示,以及各阶段间区别与联系等方面的讲解,启发学生准确描述光合作用、有氧呼吸、无氧呼吸的异同点,进而加深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

(2)利用典型图例突破重点难点。

在学生对高中生物建立了基础、系统、条理知识框架之后,在二轮复习中需要针对典型、重点、难点、易错点等知识进行加深与巩固,可利用典型图例方式突破重点难点。高中生物教师在第二轮复习教学中要结合重点难点精心选取典型图例,并以学生为主体对图例进行图文信息转换和挖掘,构建知识网络。通常对图例的选取是以阶段性小专题形式进行的,这样有助于学生对不同知识模块的把握、理解和应用,还能够有效训练学生灵活的生物学科思维方式,进而提高生物答题语言的表达和运用能力。

(3)构建概念模型。

学生在经过一轮复习之后,对生物基础知识和概念已经能够熟练掌握,但对于模块内相近概念的内在联系、区别、具体运用、本质含义等方面仍然不够,这就需要生物教师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构建概念模型帮助学生加深理解和运用。如在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概念理解和运用中,可以通过构建细胞层次的模型与生物个体层次的模型分别进行PPT演示,然后以模型体验解题策略,通过层层设疑、步步深入的问题设计达到学生对两个概念的深刻理解,并能够做到灵活的知识迁移运用。

(4)精心编制习题。

从近几年高考生物试题分析来看,高考生物试题绝大多数是新题,不仅表现在形式与情景新颖,而且在考察方法等方面较为新颖,但是其涉及的内容则万变不离其宗。因此,在高三生物二轮复习中,生物教师需要结合考试大纲进行习题强化训练。习题的编制可结合近几年高考生物考题作为模板,以考查学生知识实际运用能力为主。此外,习题的编制还应以专题的形式,强调知识模块的层次性和内在关联,使学生能够在习题联系中构建适合知识体系。

2.科学进行专题复习提高学生知识迁移能力

(1)运用科合理且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法。

在明确了高三生物二轮复习的总体要求之后,要结合学生实际情况构建科学的方法体系,运用灵活的教学和复习方法提高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在二轮复习中,教师要在学生一轮单元复习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知识网络和强化解题思路方法,科学合理地设置小专题进行训练、矫正与补偿,并进一步设置大专题进行检测、强化和知识迁移。对于专题设置需要采用科学的方法,高三二轮生物复习教学中常见方法包括观察法、实验法、调查法、模拟法、逻辑思维法、形象思维法、直觉和灵感法、数学方法、模型方法、系统分析法等。

(2)以学生为主体上好复习课与讲评课。

在高中生物二轮复习中需要构建系统、专门的二轮复习资料体系,建立“练、析、考、评、补”复习教学流程,注重复习考评与将评课,争取做到先“考”后“评”,再“补”。在二轮复习练习中切忌不严谨选题,应适当补充贴近高考的精品题目,使日常复习练习形成类与模块。在分析《课程标准》与《考试大纲》时,应着重分析题组重点、难点与考点,做到以点带面,举一反三,重在提高学生解决技巧和思维能力。在日常考试测评上应以专题考试为主要形式,逐一发现专题中的问题并及时解决,提高学生纠错能力。在讲评上要针对考和练的题目进行归类,重点结合高考讲评命题思路、解题思路、答案与错误诊断。最后,结合练习、考试与讲评,对这个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及时解决,并对知识的缺漏点进行补充,进而提高复习的高效性和实效性。

高二生物学习知识点篇3

摘 要: 生物作为一门实验性学科,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基础学科,现如今却处于尴尬的地位。很多学生对于学习生物学科的兴趣不高,主动性差。针对以上的问题,本文提出几点在生物的教学中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观点。

关键词: 自主学习 联系生活实际 强化实验 构建知识网络

生物是一门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基础学科,一门实验性学科。现如今初高中生物教学却处于尴尬的地位:生物课程设置遭到排挤和冷落,很多学生都认为生物学科就是文科,就是靠死记硬背,对于学习生物学科的兴趣不高,主动性差,学生不愿意学。在这种境况下,我个人觉得生物老师要从培养学生对生物学习兴趣入手,激发、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就此我个人提出几点在生物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乐学、好学的观点:

一、 联系生活实际,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生物这一门学科,从字面上来看就是研究各种各样生物的一门学科,属于自然科学的范畴。跟我们的生产、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把书本上的知识跟生活实际联系起来,能够让学生认识到生物知识来源于生活之中,这样学生对于身边的事物都有着浓厚的探究兴趣。

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可以引导学生用生活中的实例来理解抽象的生物原理生物知识,同是又能够利用学习的生物知识来解决生物钟的实际问题。因此在教学中多运用一些生活实际的例子或者现象,学生的学习兴趣浓厚,从中可以培养他们对生物的热爱,让他们喜欢上生物。比如说在学习必修一第二章第二节《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蛋白质》这节内容时,利用三鹿奶粉事件导入新课让学生思考蛋白质对生物的作用?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在学习必修一第二章第四节《细胞中的糖类和脂质》讲解脂肪的功能时以胖子和瘦子谁更怕热?杀鸡杀鸭时能够看到鸡鸭的内脏器官外包裹一层脂肪,从生活实际来理解脂肪的功能。不但联系实际生活便于理解而且使得学生思维活跃,更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二、 注重学科间联系,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

高中理科采用分科教学,在教学中一贯以来都是将学科知识划分,虽然这样能促进人们对已有知识的学习。但是过分强调学科知识反而使得学生对知识的认识产生了片面性和局限性,缺乏对学科知识间的连接理解贯通,从而影响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及实际应用知识的能力。

比如说必修一第二章第一节《细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物质鉴定试验中,还原糖利用斐林试剂进行鉴定,要求A液氢氧化钠和B液硫酸铜先混合之后再用于还原糖鉴定加热后出现砖红色沉淀,这一点在化学上就是直接用新制氢氧化铜于还原糖反应加热呈现砖红色沉淀。充分体现学科知识局限于分割后的条块知识。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学科间的交叉渗透越来越强,在教学中中注重学科间的知识迁移,能够培养学生从多角度分析问题的习惯和能力。突破学科的封闭性进行开放式教学,解决问题时联系类比相关学科,使学生思维能力提升,这样学生才会更喜欢生物,更乐于学习生物。比如说刚提到的关于还原糖鉴定试验可以将其化学反应原理讲明,就是用新制氢氧化铜鉴定还原糖的醛基。便于学生还原糖鉴定及蛋白质鉴定的区别。在比如说必修一第五章第四节《能量之源――光与光合作用》探究光合作用有关色素的吸收光谱,温室栽培蔬菜用什么颜色的玻璃做顶棚产量更高。这些都涉及到物理中光的色散,物理的颜色等。都可用来启发学生回忆、分析问题,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的能力的同学,让学生感觉到自己所学的知识是有用的,提高学生学习热情的同是,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三、 将课本知识与现代科学技术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十一世纪是生物学世纪,生物技术高速发展的的时代,许多重大的科学发现和高新技术都是与生物知识息息相关,比如基因工程培养工程菌进行生物制药、克隆技术培养器官移植材料等等。这些都是学生感兴趣的领域,所以在课堂上适当的引入生物科学的前沿技术,有助于学生更加深刻地认识生物科学,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的激情与兴趣。

四、 引导学生构建知识网络,完善知识体系,使学生从中获得成就感

高中生物知识换换相扣,知识与知识之间存在密切的内在联系,比如说必修一第二章元素和化合物就是为候命理解生命的物质基础、结构基础等都打下了伏笔。生物学科前后都有着紧密的联系。所以引导学生构建知识网络,尤为的重要。例如李良老师在《高中生物基本概念教学》一文中运用概念图的方式引导学生构建知识建构的以染色体这一概念为核心,构建的“染色体相关的概念图:[1]

〖XC傅媛琳1.TIF〗〖TS(〗 〖HT7.H〗

运用概念图的形式引导学生构建知识网络,在帮助学生整理生物知识点的同时对不容易理清的各种概念和原理有进一步的了解和更深入的认识,让零散的知识体系化。同是也能够培养学生创造合作的意识和能力,同是能够让学生在总结的过程中获取一定的成就感。在简单有效的学习过程掌握知识,增强学生学习信心。

五、 多媒体教学的运用,把复杂问题简单化,抽象问题形象化

生物学科很多内容都比较抽象难懂,必修一中的细胞呼吸、光 合作用、细胞的有丝分裂、必修二中的减数分裂,这些内容都是大部分学生反映说比较难以理解过于抽象的内容,在讲授这一部分内容时单纯的讲解让学生理解起来掌握起来都很费解,学生解答问题也不是很理想。所以在学习这一部分抽象晦涩的知识时我都采用一些动画和视频的模拟细胞的呼吸、光合作用,在讲解细胞的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时结合动画演示和引导学生构建物理模型的方式,将这些知识点直观的展示给学生。让学生视觉、听觉并用的同时,增加学生的动脑、动手的机会,将抽象问题具体化,直观的展现知识,从而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贯通。

生物是一门生活科学,所以很多东西都与生活实际相关,相关的素材、图片等都很多。在讲授知识的同时采用多媒体展示一些图片、动画等等,课堂容量相对较大,而且寓教于乐,让学生掌握课本知识的同时还可以扩充学生的课外知识面,提高学生兴趣的同时,使学生获得更大收获。这样从根本上让学生对生物产生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学生自然而然的愿意学生物,也愿意花时间自主的学习生物。

当然,要让学生乐学,好学,除了以上的几点之外,作为教师本身,应该提高自身的表达能力,感染力和个人魅力,尽可能的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只有学生对生物感兴趣了,他们的才会自主的学习,乐于学习。 (作者单位:福建省长汀县第一中学)

高二生物学习知识点篇4

【关键词】:化学 高考 二轮复习

【中图分类号】 G424 【文献标识码】 A 【 文章编号】

1重拾遗忘知识点

高考二轮复习与一轮复习差距很大,一轮复习主要以梳理知识、沿袭教材顺序,逐章节复习,按部就班,注重化学基础知识的复习。通过一轮复习和练习,学生不仅重新回顾了一些快遗忘的知识,还对高一、高二吃了夹生饭的知识点进行重新构建,更多的是以更高的视角对高一、高二的部分知识进行重新认识。就是把化学中杂、乱、散、繁琐的知识系统化、网络化,总结规律、优化思维,把基础知识升华为能力,是熟悉高考的重要阶段。学生经过一轮复习之后尽管对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有了很大的提高,但在将所学的知识进行综合运用的时往往凸显出薄弱的迹象。而二轮复习恰是要求学生对知识的掌握跨度比较大,因此,大部分教师往往通过用专题教学的形式来帮助学生展开复习。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引导作用固然重要,但是要想切实做好二轮复习就需要学生在复习之前首先对一轮复习中所学的基础知识进行系统的了解,并提前做好充分准备,切实抓住复习的主动权。一轮复习由于知识的含储量比较大,很多概念、公式等知识也容易被遗忘,所以在二轮复习这个阶段,若学生遇到遇到这种问题时要及时回顾课本,避免知识的大量遗忘,争取通过二轮复习可以巩固和提高自身的学习效果。

2搭建知识结构桥梁

2.1知识深化

知识的深化就是站在更高的层次上对知识进行认识和理解。其途径分别为:(1)从现象到本质,如我们在复习复分解反应的形成条件时会讲:有沉淀、气体、难电离物质生成、强酸生成弱酸或溶解度大的物质生成溶解度小的物质等。其实本质都是:由离子浓度大的向离子浓度小的方向进行。(2)从特例到一般,由 MnO2和浓盐酸反应制取氯气这一反应推广到用负一价含氯的化合物和强氧化剂反应制取氯气,或通过用高价氯的化合物和强还原剂反应进行氯气的制取。(3)从理论到实践,如氯气在战场上的使用利用了它的什么性质?氯气泄露应该怎样处理?(4)从定性到定量,如实验室制取Al(OH)3的方法,酸碱中和反应的定量分析及它们的浓度计算等。

2.2知识集成化

所谓知识的集成化,顾名思义就是将化学教材中的零散知识集中化,将教材变薄,更方便学生对知识的学习和掌握。具体做法就是将具有某属性的分散物质集中归类,形成一类。如具有漂白性的物质:次氯酸及其盐、Na2O2、H2O2、SO2、O3、活性炭;呈淡黄色的物质:S、AgBr、Na2O2、TNT、FeS2;既能与酸反应又能与碱反应的物质:铝、氧化铝、氢氧化铝、弱酸酸式盐、弱酸铵盐、氨基酸、蛋白质等;能发生银镜反应的物质:醛类、甲酸、甲酸某酯、甲酸盐、葡萄糖、麦芽糖等含醛基的物质;必须使用催化剂的反应有哪些?不稳定酸有哪些?还原性酸有哪些?常见的气体及其颜色、溶解性等。

2.3知识系统化

根据知识的属性或关系,将零散的、不成形的知识转换成全面的、系统的、有内在联系的归结过程就是我们所说的知识系统化。而高三二轮复习的重要任务就是培养学生构建系统化的知识结构网络模型,如复习化学基本计算时,要以物质的量为中心,以每个物理量的化学含义为切入点,把物质的量、阿伏加德罗常数、微粒数、气体的体积、溶液中溶质的物质的量、溶液的体积、溶液的物质的量的浓度等贯穿整合起来,以及将质量守恒定律、阿伏加德罗定律整合运用到化学计算、过量计算和差值法计算中,让这些知识形成一个全面的整体架构。

3 将已学知识串成线

将已学的知识串成线就是抓住化学知识间的内在关联,将课本上的各个知识点串联起来,将零碎的知识组合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化学课本上所列的知识点就像散落一地的珍珠,散乱的分布在每个角落,我们不好整体去把握它。而如果我们能够找到一根可以将这些珍珠穿起来的线,他就成了一个完整的帘子,无论寻找其中的哪一颗,我们都能信手拈来。而在知识的海洋里,贯穿整个珠帘的主线就是我们要寻找的知识线,散落一地的珍珠就是我们常说的知识点。在第二轮复习中我们缺少的不是这一颗颗的珍珠,缺少的是将这些珍珠组合到一起的线以及穿珍珠的动手能力。所以在第二轮复习的过程中我们不仅要寻找这根主线,还要对这种能力进行有意识的培养。要想真正的将知识串成链,我们首先要找到知识前后彼此间的关联,像这样的关联我们找到的越多,就越有利于我们将知识串联,不仅如此,还有利于我们正确的把握知识点,将问题的思考面扩大化,有助于问题的解决。

4 培养科学的应试习惯

若要说解题方法是理性的表现,那么解题习惯就可以说成是感性的特征表现。在平时做题时,很多学生由于时间比较充足,都可以理性的答题。但是考试的时候情况就不一样了,其中尤其是高考的时候,由于时间的限制和心理压力的影响,很多在日常中教师强调的知识点和接替技巧都会被这些外在因素所影响,导致被遗忘。

考试成功主要靠二个因素:第一点就是我们日常所说的硬件,即平时掌握的知识程度和相关能力;第二点就是相对应的软件,即考前和考中的心理状态。虽然实力是基础,可发挥更是关键,因为它是考试成功与否最关键、最重要的因素。如果一个考生失利于高考考场,那么他可能是失在知识点的掌握程度上,也可能失在解题技巧和策略上面,还有可能就是失利于自身的心态之上,不管其中的任何一点都是学生取得成功必备的前提,缺一不可。

参考文献:

高二生物学习知识点篇5

一、指导学生改变复习思路统筹安排备考

高三物理第一轮复习主要是以概念等基础知识为主,主要目的是夯实基础,查缺补漏.第二轮复习的重心则要从概念等基础知识的复习转移到解题方法及应试能力的提升上.因此,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复习思路要做相应的调整,学生要把复习目标从知识的掌握转变成以模块学习,注意知识点之间的衔接,并适时调整自己的心态,时刻树立备考复习的决心和信心.另外,第二轮复习是对第一轮复习的检验和有益补充,在二轮复习过程中对一轮复习过的知识特别是主干知识要进行更深的理解和把握,对一轮复习中漏掉的知识和复习中新碰到的解题方法要进行整理和针对性训练,高效利用错题笔记,对于之前的错题要进行实时更新,该删的删去,需增添的及时增添并重点标记,以方便后续复习中强化的训练.

二、习题改编、多角度设问、应对,并加强学科内综合

高三复习备考后期时间紧任务重,物理学科课时有限,为了提高课堂复习效率,更有效的提升学生的解题水平,教师要勇于和善于钻研典型习题、历年考题等,并根据自己学生实际情况,进行有效改编,多角度设问,考查学生对多种知识的掌握情况,发挥每一道典型习题的最大功用.

以2009年全国理综物理试卷(一)第18题为例,原题:如图1所示.一电场的电场线分布关于y轴(沿竖直方向)对称,O、M、N是y轴上的三个点,且OM=MN,P点在y轴的右侧,MPON,则( ).

A. M点的电势比P点的电势高

B. 将负电荷由O点移动到P点,电场力做正功

C. M、N 两点间的电势差大于O、M两点间的电势差

D. 在O点静止释放一带正电粒子,该粒子将沿y轴做直线运动

图1 图2可以进行如下改编:

如图2中实线是某点电荷周围的一簇电场线,a b是电场中的两点,c是ab 连线的中点.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这是由负电荷形成的电场

B. 若只在电场力的作用下运动,同一个点电荷在a点速度比b点的速度变化更慢

C. 同一个负电荷在沿该直线运动,电场力对它做功大小Wa

D. 一负点电荷若只在电场力的作用下,从b点沿某一曲线运动到a点,电场力做负功,电势能与电荷的动能之和保持不变

三、回归课本,帮助学生构建知识体系

高中物理的复习备考一定要从书本开始最终又回归到课本上去,整个复习都要以教材为引领,在课本知识的框架下统筹安排和进行.高三第二轮复习阶段基本在每年的四五月份,此时学生的习题量已经基本接近饱和,备考复习应该回归教材,强化各知识之间的联系,反思物理知识与解题应用之间的关系,构建知识体系,寻找新的增分点.

四、重思维、练能力,兼顾物理学困生和尖子生培养

到了高三复习后期,教师更要加强对物理尖子生和后进生的培养,因为两者知识基础和解题能力相差较大,教师对两个群体要采取不同的培养方法,具体可以通过采用分层作业的形式来实现因材施教.

对于物理学困生,教师可以对习题和作业进行程序性拆分,降低解题难度,帮助学生了解习题分析解决的步骤,逐步提高他们的应试能力.如针对以下习题.

题目 如图3所示,将质量为m=3 kg的物体A(可视为质点)放在置于光滑水平面上的、足够长的、质量为M=5 kg的木板B的右端,A、B间的动摩擦因数μ=0.2,现给A、B以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初速度V0=2 m/s,使它们运动,求:

图3(1)A、B达到共同速度时,相对于地面,A在原出发点的左侧还是右侧?

(2)在此过程中,系统的内能增加了多少?

高二生物学习知识点篇6

关键词:生物学知识 复习 系统复习

中图分类号:G633.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5)12-0140-01

二轮复习是高中学习水平的分水岭,赢得这个阶段的胜利,对于提高高考成绩具有重要意义。由于生物学科在高考中所占的分值相对较少、教学课时少,且初中和高中的知识衔接不上等原因,高中学生普遍对生物课学习不重视,在高三备考时更是不知如何下手。另一方面,与其他民办高中一样,银川外国语实验学校高中学生基础较弱,缺乏学习的主动性,学习效果不佳。在这种情况下,提高备考效率,对高三生物复习尤为重要。备考虽没有“捷径”,但如果复习方法科学、策略优化、思路清晰,则效率会倍增,成绩也会提升。结合近年来高中生物教学实践,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抓好二轮生物复习。

一、立足课本整合知识

概念是学科的基石。根据2014年的高考试卷分析,很多答案就是课本上的基本概念。因此,掌握课本知识尤为重要。高中生物概念多而杂,只有把教材中的概念进行整合后集中复习,才能在较短时间内夯实基础,查漏补缺。

1.要认真理解每个概念的内涵。 辨析概念的联系和区别,对所有概念进行归类、总结,最后上升到重要概念可以多种形式呈现,并能够自如地对其进行各种形式间的转化。这样方能达到概念源自教材又超越教材的高度。对不同的概念可采用不同的整合方法,对于从属概念可层层延伸,逐步展开构建概念逻辑图,如与新陈代谢相关的概念图;易混概念通过对比从而明确两者的异同点,如有丝分裂与减数分裂;对一些内涵较为复杂的概念,可以通过建立简易信息流程图进行相关概念的整合,如有氧呼吸、细胞周期等。

2.汇总图表形成体系。 图表是教材内容的形象化和直观化,但教材中的图表比较分散,如果把它们集中起来进行复习,就能形成体系,更好地把图表题的解题技巧与教材内容进行有机整合,这不仅能培养同学们的识图、绘图、析表、制表能力,还能消除单独看书的疲惫。可采用以下几种方法对图表进行有效复习:一是看图说话:对照教材中的插图,说出各部分的结构,并进行联想,挖掘隐含条件,二是以图解文,对一些叙述较多,不易记住的文字内容,可用图表帮助记忆。三是图图组合,对一些图进行改造或重组,如将三大物质循环图组合,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过程图组合等。

3.构建网络提升能力。 通过一轮复习,学生已经具备了生物知识的各个“点”(知识点)。在第二轮复习时,要将这些分散的“点”连成“线”(知识线索)以及进一步形成“网”(知识网络),提升对知识的综合归纳能力。要学会以重点、热点知识为中心用联想的方法有意识地建立大小不一的专题,构建知识网。比如复习遗传变异的内容时,可以中心法则为主线,从DNA(基因)―RNA―蛋白质(性状),联系DNA的结构与复制、染色体与基因、减数分裂与遗传定律、遗传与变异、进化等有关知识,经过思考、分析、归纳,最后形成有关图解。

4.注重实验拓展迁移。突出对实验能力的考查,是高考生物试题的一大特点。复习时应对考纲中17个实验的实验目的、原理、方法和操作步骤及相关的操作技能逐一复习,重点掌握;对于教材中的经典实验要对其材料选取、条件控制、对照设置、结果分析等方面作深入剖析。同时对教材实验进行适当拓展与延伸,运用于社会、生产、生活实践中,“以不变应万变”。

二、着力突破两大热考题型,提高解题能力

1.实验题。近年来的高考试题中,实验题分值比例大,对学生的综合能力要求较高。在二轮复习中要强化对实验的探究训练,熟悉掌握有关知识。首先要吃透教材实验,理解记忆其实验原理、目的、材料、操作方法、步骤、注意事项、数据采集与处理分析的方法、得出结论的依据等。同时,掌握解答实验题的技巧,先区分是验证性实验还是探究性实验,然后弄清实验原理,找出各种变量(特别是实验自变量和应变量),构思实验变量的控制方法和实验结果的获取手段,选取实验材料,梳理实验步骤。在结果预测上,如果是验证性实验,假设既定,那么结果的预测应是与实验的假设相一致;如果是探究性实验,那么就要对实验结果进行讨论,而且对各种可能出现的实验现象都必须作出预测和分析。

2.信息题。信息题又叫新情景题,是高考生物的主要题型之一,常以生物的前沿科技、生命科学发展中的热点问题、社会生活中的现实问题、生物实验等为命题材料,用文字、数据、图表、图形、图线等形式向学生提供资料信息,学生通过分析和处理信息,把握事件呈现的特征,进而选择或提炼有关问题的答案。这类题,首先要认真审读材料,提取信息,从材料中的文字叙述或所提供的图、表资料中,找出关键信息,提取有价值的信息,剔除干扰信息;然后回归教材,定位知识;最后构建解题思路,发挥联想,对发现的关键信息和已有的旧知识进行搭桥,运用比较、归纳、推理的方法,选择正确答案或运用学科语言组织好答案。

三、研究易错题突破得分瓶颈

纠错是提升解题能力的又一捷径,关键是要做好整理易错题型和强化抗错性训练。整理易错题。首先,要认真收集错题,通过错题本法、双色笔标记法、裁剪法等建立错题集。错题集将实际教学、阅卷、备考中学生容易混淆的基本概念、原理,记不住、记不清、记不牢或没有理解、理解不透的知识点以习题的形式归类整理,同时进行了讲解,帮助学生彻底摆脱解答此部分试题的思维定势,走出解题误区。然后,要深入研究错题,经常翻阅和揣摸易错题,反复看,分析错点,找准出错的原因,有针对性地予以改正。同时要强化变式训练。易错题的变式是考生容易再错的陷阱,训练过程中,要善于对题目的条件和要求进行变换,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四、二轮复习阶段应重点处理好以下几个关系

高二生物学习知识点篇7

关键词:初中;物理总复习;策略

在新的教育背景下,实行新课程改革之后,教师们就要针对初中物理总复习提出的策略来进行适应现当代的教学模式,由于初中物理的学习与实际生活息息相关,要想更好地对物理知识的掌握就必须要对物理知识总复习,只有物理总复习才能让学生们了解到自己本身学到的有多少,让学生重新的认识自我,并且提出相应的策略提高学生们对物理知识的学习。

一、夯实初中物理基础的知识

(一)对初中物理总复习的整理规划。初中物理总复习的目的就是让学生们迎接中考,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中考的物理知识涉及范围比较广,老师们要针对学生们复习的情况夯实物理的基础知识,只有对基础知识进行一定的掌握之后,才能对物理总复习的策略迈出下一步,教师们要了解中考对物理知识点的考核,在新课程改革下更要注重这一点,要根据每章的物理知识,进行有规划的整理,可以让每章的物理知识串联起来,并根据物理知识的要点进行习题的演练,对物理知识进行横向和纵向的互相比较,并且能够让物理知识系统化;要注重物理知识的要点和规律,并根据这些规律运用到物理总复习当中,对物理的学习本身就是枯燥泛味的,不能一味的死记硬背,要灵活地去掌握知识的要点,从单一的知识要点逐渐的形成知识网。

(二)培养学生们学习的能力。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根据所学的知识的要点,主动的去学习,在进行主动学习的时候,要从中获取学习的方法,并且能在物理总复习中得到运用,根据近几年的物理复习中,要注重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让学生们主动地去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从中能够获得更多的物理学习方法;在总复习中,老师们要根据学生们在复习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并且以一种特殊的方法做出改变,在总复习中,老师们要故意地提出错误的问题,进而让学生们能够更深刻地记住错误,并且能在复习中加以改正,不仅提高了学生们物理的成绩,而且还对学生们的思维能力有了一定的提高。

二、对初中物理总复习提出相应的策略

(一)梳理知识,注重教学的方法。在对初中物理总复习中,老师要作为整个物理总复习最重要的部分,由于初中的学生们正处于青春期,有着叛逆的心理,所以老师们必须要对学生们有着监督的作用;第一,在初中物理总复习中,老师应该对总复习的进度有着一定的把握尺寸,不应太快,也不应太慢,要根据学生们实际对物理知识的掌握情况再进行总复习,要把每一步的复习计划落实到位,一步一步地进行有计划的复习;第二,在物理总复习中,要根据物理课本的知识进行基础性的复习,并且在基础性复习的基础上延伸重点,做到从易到难,培养学生们的思维能力,老师们在复习中更好地去指引学生,提高学生们对物理知识复习的综合能力;第三,仅仅一味地去学习是不够的,还要注重劳逸结合,老师们要与学生们建立深厚的友谊,在进行物理总复习的时候要与学生们共同进步,会在物理总复习中会对学生们产生正面的影响,建立师生之间深厚的友谊就会起到作用,老师们根据学生们在心理上遇到的困难进行疏通,更好地促进学生们对物理知识的总复习。

(二)调动学生们对物理总复习高涨的积极性。对于物理总复习来说,复习的任务重而且比较复杂,要想更好地提高对初中物理总复习的进度,仅仅依靠老师是远远不够的,必须要加强老师与学习双方共同的积极性,尤其是对学生们发挥出高涨的复习热情,这样才能使得初中物理总复习的进度有所提高,不仅要求学生们在课堂上对物理知识进行复习,还要鼓励他们利用课余时间对物理知识进行复习,要不断的去做题,从做题中寻找复习物理知识的方法,从做题中可以巩固他们对物理知识的掌握。对于学生们解决不了的问题,老师要及时进行讲解,帮助学生从解答中找到对物理知识学习的方法,并且能够举一反三;只有师生共同提高对物理总复习的积极性,物理总复习才能有条不紊顺利的进行。

(三)一视同仁、分层次的复习。在进行初中物理总复习中,老师们要贯彻因材施教,一视同仁的教学方法,在物理总复习中,把学生们分为三个层次,并且向学生公开层次的目的,并且根据学生们对物理复习的情况来制定不同的复习目标,并且按照制定的复习目标对物理知识的复习;在物理总复习中既要实施教学的方法也要照顾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复习中,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对物理知识的复习都有着提高,在分层次的教学复习中,让高层次的学生做一些综合性质强的题目,中间层次的学生做一些中等的题目,低层次的学生做一些基础性强的题目,通过分层次的复习中,能够调动学生们对物理复习的积极性,并且使每个不同层次的学生共同进步。

(四)培养学生们动手能力加强复习。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近几年的物理习题要加强对学生们综合能力的培养,要不断提高对初中物理总复习的策略,不断完善物理知识网,让学生们主动地去复习,并且针对复习中出现的问题有针对性的讲解,物理知识的复习和实际的生活是分不开的,要培养学生们的动手能力,通过学生们的动手能力,能让学生们对物理知识进行一定的掌握,并根据实际的动手能力联想到物理的理论知识,在这过程中就对物理知识进行了复习;在对物理进行复习的时候,要做到一心一意,在如今的社会中,科技信息的快速发展,应该加大对习题的训练,并且从中获得更多的信息,提高学生们综合素质的能力,要真正地把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素质教育运用到初中物理总复习中,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学生们的综合素质。

结语:

综上所述,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要做好对初中物理总复习的方法必须要符合当代社会的需求,根据实际情况来进行复习,在对初中物理总复习的时候,要求老师和同学们共同作用,尤其是接受教育的学生们,不能一味的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应该主动地去寻找对物理复习的方法,发挥出学生们对物理复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们的综合素质能力,制定合理的复习方法,并且能够把合理的方法运用到复习中,提高对初中物理总复习的质量。

参考文献:

[1]朱海舟.浅谈新课程背景下的初中物理总复习策略[J].新课程,2010(08)

[2]黄启辉.浅谈提高初中物理总复习效率的方法[J].课程教育研究,2012(15)

[3]张传城.浅谈初中物理总复习石实施有效教学的策略与方法[J].课堂内外,2012(01)

高二生物学习知识点篇8

【关键词】高中生物 考前复习 有效策略 考试成绩

在考试过程中取得优异的成绩,不仅能够极大的树立学生的学科学习信心,而且能够给学生带来极大的成就感与幸福感,使学生更好的体会到获取知识的快乐。考前有效的复习,对学生的考试而言无疑是锦上添花,高中生物作为一门理论性与实践性都较强的学科,掌握有效的考前复习方法显得十分重要。本文就有效的高中生物考前复习策略进行研究,希望对学生的生物学科复习活动有一定的帮助。

一、正确定位

复习环节与学生的考试紧密相连,因此,在复习环节就对自己进行正确的定位对于学生而言十分重要。高中学生的学习压力较大,同时成绩对学生的影响也较大,学生进行考前复习的目的就是为了取得更加优异的成绩,学生如果能够在复习阶段对个人进行正确的定位,能够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复习心理环境,反之学生将会处于焦躁不安的情况。

进入高中阶段,学生的生物学科学习难度也进一步加大,死记硬背已经难以学好生物学科,很多知识点的学习需要学生建立在理解的基础之上,尤其是一些实验题目,更是对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因此学生在日常的学习过程中,如何进行知识的积累就显得十分重要。经过大量的教学实践表明,学生在考试前进行生物学科复习能够使学生对知识点更加熟悉,但是想在考前几天内使生物成绩有一个较大的突破,可能性较小,因此,学生就要对自己的实际复习情况进行科学定位,这样才能有一个良好的复习心态,并且在现有的基础上为考试做更加充分的准备。

二、制定有效的复习计划

学生在对自己的生物学科水平做出科学定位之后,就要针对自己的实际情况制定有效的复习计划,保障复习活动顺利开展。高中学生的学习任务较重,在考试前要对多学科进行复习,因此,只有制定了切实可行的复习计划,学生的复习活动才能更加顺利的开展。学生在制定复习计划的过程中不可操之过急,有些学生想要在一两天内就完成复习任务,提前几天做好复习准备,虽然学生的出发点是好的,然而快进度的复习往往会使学生遗漏一些知识点,进而难以达到良好的复习效果。因此在制定复习计划的过程中,学生应该根据考期做出合理安排,有序的进行复习,这样学生在复习的过程中一方面能有个好的心态,另一方面也能够细致的进行复习。

三、掌握有效的复习策略

对于高中学生而言,在复习的过程中掌握有效的复习策略,对提高学生复习的有效性有很大的帮助,本人作为一名高中生物教师,在实际的教学中经常指导学生的复习活动,积累了一些有助于学生有效开展复习活动的策略,在此与大家分享:

(一)第一遍――地毯式复习

学生在高中阶段要学习的生物知识点较多,不管是学习的理论知识,还是与实验相关的知识,知识量都较大,这就对学生的复习环节提出了挑战,不管学生的生物学科水平如何,学生在进行第一遍复习的过程中,都可以采用地毯式的复习方法,将以往学习过的知识点认认真真的进行复习,以免出现遗漏;对于以往学习中没有掌握的知识点,学生要及时请教老师或其他学生,扫除知识盲区。学生只有扎实的进行第一遍复习,才能为后面更加有效的复习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第二遍――重难点知识复习

在经过第一轮的复习之后,学生已经对基础的知识有了很好的把握,此时学生进行的第二轮复习,就需要对重点与难点知识引起重视。分析近几年的大型生物考试试卷我们不难发现,越来越侧重于对重点知识的考查,学生如果在重点与难点知识环节掉链子,那么学生在考试的过程中势必会遇到更多的困难,也就自然会影响学生的考试成绩。当然,学生在复习重点与难点问题的过程中也会遇到更多的困难,因此,学生应该以正确的态度对待重点与难点知识,积极思考,并及时请教教师或其他学生。由于学生的复习计划存在较大的差异性,因此,学生可能会进行更多轮的复习,在实际的复习过程中学生应该结合自身的实际复习情况,制定个性化的复习计划。

四、提高复习的针对性

为了使学生更好的展开复习活动,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还要引导学生提高复习的针对性。学生在进行了全面的复习之后,就要有针对性的进行复习,这样才能使学生的生物学科水平得到更好的提升,同时也使学生的生物学科考试取得更好的成绩。因此学生在进行有针对性的复习的过程中要把握好以下两点,

第一,进行重点问题的复习。重点问题不仅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重点,也是考试的考点,出题教师在出题的过程中,往往会围绕重点问题设计题目,因此如果学生在掌握重点问题的过程中出现问题,就会直接影响到学生的考试成绩。学生在复习重点问题的过程中,一定要全面、准确的掌握知识点,并能够对知识点进行灵活的应用,这样学生在考试的过程中才能灵活自如的应对。

第二,进行难点问题的复习。难点问题可以是教材上的难点问题,也可以是学生在掌握知识过程中出现困难的问题,学生在掌握难点问题的过程中往往会遇到更多的困难,因此,也需要学生在复习的过程中,能够投入一定的时间与精力。学生在复习难点问题的过程中,应该有效的把握时间,不能钻牛角尖,将大量的时间耗费在难点问题的研究之上,如果经过一段时间的思考问题难以有效解决,应该与其他同学交流或者请教老师。

五、注意思考

高二生物学习知识点篇9

作为化学老师,我们知道:初中阶段的化学学习是以元素化合物知识为主线进行的,它是中学化学学习的主干内容,是学生学习化学基本概念、理论、实验的基础与素材。许多化学用语、实验探究、定量计算等都是围绕元素化合物知识展开的。所以,在整个化学复习过程中,要重点抓住元素化合物知识,但其内容繁杂、零碎、分散、难于记忆。对如何将零散的元素化合物知识整理为较有序的材料,笔者结合教学实践,就有关元素化合物知识的复习进行粗浅探讨。

一、把握课标和教学目标

《化学课程标准》是我们教学的依据,也是复习的根本。化学课程标准中都把元素化合物知识归人“身边的化学物质”,大体包括地球周围的空气、水与常见的溶液、碳和碳的氧化物、金属和金属矿物、生活中常见的化合物五部分内容,对每部分内容的每一个知识点都作了详细的达标要求。所以我们教师在复习每部分内容时都要认真研究、把握课标,准确理解每个知识点的目标要求,把握复习重点,提高复习效率。本文由论文联盟收集整理例如对“钢和生铁”这两种合金,只要达到“知道”的要求,在复习时不必挖掘太深。

二、构建知识体系,精编学案

元素化合物知识比较多,内容繁乱,而且很多知识点需要识记。所以对这块内容的复习不能仅停留在对教材内容的简单重复,而应高于教材,对所有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并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笔者在复习教学中将这部分内容分为我们周围的空气、自然界中的水、碳和碳的化合物、金属和金属材料、常见的酸和碱、盐和化肥、常见的有机物等七个专题。每个专题都精心编制一张学案,在课堂上供师生使用。学案上设置复习目标、基础知识回顾、完善知识体系、方法形成、课堂检测五部分内容,比如“复习目标”是将本专题中要达到的目标要求呈现给学生,让学生明确复习任务;“基础知识回顾”一般设置一至两个基础性的涉及本专题知识的习题,目的在于引导学生回顾和整理本专题知识;“方法形成”一般设置一至两个典型例题,经过教师点拨,让学生掌握典型题的解题思路和方法;“课堂检测”中设置一些基础题和能力题来检测复习效果。课堂教学中围绕学案展开复习,运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讲练结合,以提高复习效果。

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复习时我们一定要留一定的时间给学生去读教材,遇到问题时尽量让他们自己去书本中找答案,或开展小组交流讨论,这样印象就会深刻得多。实践中我们可以让学生先阅读教材相关内容并独立完成学案中的知识网络,并标记疑问;然后小组交流讨论解决疑问,最后我们及时点评,指出还需完善之处和注意的问题。这样处理的方式能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他们已学过相关内容,复习时借助教材、笔记等材料再现知识来完成知识网络的构建,印象深刻、掌握牢固,小组交流讨论有助于查漏补缺,体现合作精神,教师的最后点评有利于提炼精华完善体系、升华知识拓展延伸。例如,在复习“碳和碳的化合物”时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和小组合作构建了知识网络后,已基本掌握了碳单质、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等物质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等知识,教师在完善知识体系时再设置以下问题让学生思考和讨论:1.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相互转化。2.能用点燃的方法除去二氧化碳中含有的少量一氧化碳吗? 3.能用通过水的方法除去一氧化碳中含有的少量二氧化碳吗? 4.将集满二氧化碳的试管倒扣入澄清石灰水中会有什么

现象? 5.《石灰吟》这首诗歌中体现了哪些化学知识……

四、及时反馈,巩固知识

高二生物学习知识点篇10

一、注意初高中教学的衔接

初中物理教学是以观察、实验为基础,使学生了解力学、热学、声学、光学、电学和原子物理学的初步知识以及实际应用,因此,初中物理教材内容多是简单的物理现象和结论,对物理概念和规律的定义与解释简单粗略,研究的问题大多是单一对象、单一过程、静态的简单问题,易于学生接受;教材编写形式主要是观察与思考、实验与思考、读读想想、想想议议,小实验、小制作、阅读材料与知识小结,学生容易阅读。

高中物理教学则是采用观察实验、抽象思维和数学方法相结合,对物理现象进行模型抽象和数学化描述,要求通过抽象概括、想象假说、逻辑推理来揭示物理现象的本质和变化规律,研究解决的往往是涉及研究对象(可能是几个相关联的对象)多个状态、多个过程、动态的复杂问题,学生接受难度大。高中物理教材对物理概念和规律的表述严谨简捷,对物理问题的分析推理论述科学、严密,学生阅读难度较大,不宜读懂。在教学方法上,初中物理教学以直观教学为主,在学生的思维活动中呈现的是一个个具体的物理形象和现象,所以初中学生物理知识的获得是建立在形象思维的基础之上;而在高中,较多地是在抽象的基础上进行概括,在学生的思维活动中呈现的是经过抽象概括的物理模型,所以高中学生物理。根据教育心理学理论“当新知识与原有知识存在着较大梯度,或是形成拐点时;当学生对知识的接受,需要增加思维加工的梯度时,就会形成教学难点。所以要求教师对教材理解深刻,对学生的原有知识和思维水平了解清楚,在会形成教学难点之处,把信息传递过程延长,中间要增设驿站,使学生分步达到目标;并在中途经过思维加工,使部分新知识先与原有知识结合,变为再接受另一部分新知识的旧知识,从而使难点得以缓解。”所以,高一物理教师要研究初中物理教材,了解初中物理教学方法和教材结构,知道初中学生学过哪些知识,掌握到什么水平以及获取这些知识的途径,在此基础上根据高中物理教材和学生状况分析、研究高一教学难点,设置合理的教学层次、实施适当的教学方法,降低“台阶”,保护学生物理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树立起学好物理的信心。

二、教学中要坚持循序渐进,螺旋式上升的原则。

正如高中物理教学大纲所指出教学中“应注意循序渐进,知识要逐步扩展和加深,能力要逐步提高”。高一教学应以初中知识为教学的“生长点”逐步扩展和加深;教材的呈现要难易适当,要根据学生知识的逐渐积累和能力的不断提高,让教学内容在不同阶段重复出现,逐渐扩大范围加深深度。例如,“受力分析”是学生进入高一后,物理学习中遇到的第一个难点。在初中,为了适应初中学生思维特点(主要是形象思维),使学生易于接受,是从日常生活实例引出力的概念,从力的作用效果进行物体受力分析的,不涉及力的产生原因。根据学生的认知基础,高一在讲过三种基本力的性质后,讲授受力分析方法时,只讲隔离法和根据力的产生条件分析简单问题中单个物体所受力;在讲完牛顿第二定律后,作为牛顿第二定律的应用,再讲根据物体运动状态和牛顿第二定律分析单个物体所受力;在讲连接体问题时,介绍以整体为研究对象进行受力分析的思路。这样从较低的层次开始,经过3次重复、逐步提高,使学生较好地掌握了物体的受力分析思路与分析方法。

三、讲清讲透物理概念和规律,使学生掌握完整的基础知识,培养学生物理思维能力

培养能力是物理教学的落脚点。能力是在获得和运用知识的过程中逐步培养起来的。在衔接教学中,首先要加强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的教学。要重视概念和规律的建立过程,使学生知道它们的由来;对每一个概念要弄清它的内涵和外延,来龙去脉。讲授物理规律要使学生掌握物理规律的表达形式,明确公式中各物理量的意义和单位,规律的适用条件及注意事项。了解概念、规律之间的区别与联系,如:运动学中速度的变化量和变化率,力与速度、加速度的关系,动量和冲量,动量和动能,冲量和功,机械能守恒与动量守恒等,通过联系、对比,真正理解其中的道理。通过概念的形成、规律的得出、模型的建立,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以及科学的语言表达能力。

在教学中,要努力创造条件,建立鲜明的物理情景,引导学生经过自己充分的观察、比较、分析、归纳等思维过程,从直观的感知进入到抽象的深层理解,把它们准确、鲜明、深刻地纳入自己的认知结构中,尽量避免似懂非懂“烧夹生饭”。

四、要重视物理思想的建立与物理方法的训练

中学物理教学中常用的研究方法是:确定研究对象,对研究对象进行简化建立物理模型,在一定范围内研究物理模型,分析总结得出规律,讨论规律的适用范围及注意事项。例如:平行四边形法则、牛顿第一定律建立都是如此。建立物理模型是培养抽象思维能力、建立形象思维的重要途径。要通过对物理概念和规律建立过程的讲解,使学生领会这种研究物理问题的方法;通过规律的应用培养学生建立和应用物理模型的能力,实现知识的迁移。

物理思想的建立与物理方法训练的重要途径是讲解物理习题。讲解习题要注意解题思路和解题方法的指导,有计划地逐步提高学生分析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讲解习题时,要把重点放在物理过程的分析,并把物理过程图景化,让学生建立正确的物理模型,形成清晰的物理过程。物理习题做示意图是将抽象变形象、抽象变具体,建立物理模型的重要手段,从高一一开始就应训练学生作示意图的能力,如:运动学习题要求学生画运动过程示意图,动力学习题要求学生画物体受力与运动过程示意图,等等,并且要求学生审题时一边读题一边画图,养成习惯。

解题过程中,要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答物理问题的能力。学生解题时的难点是不能把物理过程转化为抽象的数学问题,再回到物理问题中来,使二者有机结合起来,教学中要帮助学生闯过这一难关。如在运动学中,应注意矢量正、负号的意义以及正

确应用;讲解相遇或追击问题时,注意引导学生将物理现象用数学式表达出来;讲运动学图象时,结合运动过程示意图讲解,搞清图象的意义,进而学会用图象分析过程、解决问题。

五、要加强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教育的一个重要目的,也是培养学生能力、实现教学目标的重要保证。

1、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首先是要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与能力。

独立思考是学好知识的前提。学习物理要重在理解,只是教师讲解,而学生没有经过独立思考,就不可能很好地消化所学知识,不可能真正想清其中的道理掌握它,独立思考是理解和掌握知识的必要条件。在高一阶段首先要求学生独立完成作业,独立钻研教材,课堂教学中要尽量多的给予学生自己思考、讨论、分析的时间与机会,使他们逐步学会思考。

2、培养学生自学能力,使其具有终身学习的能力。

阅读是提高自学能力的重要途径,在高一阶段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应从指导阅读教材入手,使他们学会抓住课文中心,能提出问题并设法解决。阅读物理教材不能一扫而过,而应潜心研读,边读边思考,挖掘提炼、对重要内容反复推敲,对重要概念和规律要在理解的基础上熟练记忆,养成遇到问题能够独立思考以及通过阅读教材、查阅有关书籍和资料的习惯。

为了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在定义概念和总结规律时,可以直接阅读教材中的有关叙述,并加以剖析,逐步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在讲评作业或试卷时,对由于概念混淆不清或不理解,以及对物理概念表达不清而造成的错误,要结合教材的讲述加以分析,使学生意识到这些知识在教材上阐述的是一清二楚,应该认真的阅读教材。可以选择合适的章节采用自学、讨论的方式进行教学,为了提高学生阅读兴趣与效果,教师可以根据教材重点设计思考题,使学生有目的地带着问题去读书,还应设计些对重点的、关键性的内容能激起思维矛盾的思考题,引起学生的思维兴趣和思维活动。

3、培养学生养成先预习再听课,先复习再作业,及时归纳作总结的良好学习习惯。

首先要上好高一开学第一节的绪论课,教师对学生提出要求;每节课布置课后作业时,讲明下一节授课内容,使学生心中有数以便进行预习;实验坚持写预习报告,无预习报告不能做实验。要求学生能够逐步做到不论多忙,也要在课前先预习教材。一章学完主动地整理所学知识,找出知识结构,形成知识网络。由于教材的编写考虑到学生的认知特点,把完整的知识体系分到各章节中,如果课后不及时总结,掌握的知识是零碎而不系统的,就不会形成“知识串”,容易遗忘。要指导学生课后及时归纳总结。总结有多种方法,如每单元总结、纵向总结、横向总结。不论哪种方式总结都要抓住知识主线,抓住重点、难点和关键,抓住典型问题的解答方法和思路,形成一定的知识框架。本届高一从第一章开始就要求学生独立进行单元总结,并逐份批改、提出建议,选出好的全班展览,同时教师提供一份总结以作示范。

4、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

(1)通过课堂提问和分析论述题,培养学生根据物理概念与规律分析解答物理问题、认识物理现象的习惯,要求学生“讲理”而不是凭直觉。

(2)通过课堂上教师对例题的分析和学生分析、讨论、解答物理题,使学生注重物理过程的分析,养成先分析再解题的习惯。

(3)严格做题规范,从中体会物理的思维方法,养成物理的思维习惯。

5、强调科学记忆,反对死记硬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