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分钟演讲材料十篇

时间:2023-03-14 11:38:56

三分钟演讲材料

三分钟演讲材料篇1

关键词:幼师生;口语表达;三分钟实训

口语表达是幼师生必备的基本素质之一,幼师生口才的训练无疑是其综合能力培养和专业素养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于漪老师说:“语言不是蜜,但是可以粘住学生。”足见教师语言在“亲其师,信其道”中的魅力。据此,笔者在多年的语文教学中探索实践了幼师生口语表达能力实训的全过程目标管理,取得了很好的训练效果,现做一介绍,以抛砖引玉,与同行共享。

一、上下求索:多种形式培养口语表达能力

幼师生口语表达能力的训练途径主要分为两类:一是开设专门的口语表达训练课;二是结合阅读、讲读教学进行。几年来,笔者在所教班级中,单独安排了口语表达训练课,尝试采用两步训练法:①作文欣赏课。让学生欣赏、评论同学的作文和观察日记。②讲演课。分专题讲演和即兴讲演两种。在学生讲演后,同学可对该讲演进行评论。训练课一般都两节连上,第一节是欣赏和演讲,第二节是评论。最活跃的要数评论,学生即兴阐明自己的观点,有时还要争论一番。

口语表达训练课,一学期只能安排2~3次,每个学生锻炼的机会并不多。为使学生有更多的锻炼机会,笔者探索实践了课前三分钟口语表达实训。这使学生在每堂语文课开始都能轮流得到三分钟的训练,再配合一学期几次的训练课,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有了明显的提高。

二、滴水穿石:课前三分钟口语表达训练

在三分钟的口头表达训练里,有叙事、说明、归纳、概括、分析和评论等能力训练。每个学生都有多次锻炼机会。况且,学生在欣赏他人表达的同时,也能从同伴那里取长补短。虽然每次练习时间短,可机会多,内容丰富,所以收效明显。教师要有耐心恒心,精心设计训练情境,智慧应对训练过程,确保训练质量,使三分钟的口语表达训练取得“滴水穿石”的效果。

1.训练要求。每课前由两个学生分别做两方面内容的表达练习,学生按座位依次轮流,到讲台前完成。每人做约一分钟的口头表达练习,而后教师做简短的点评。三分钟口语表达实训要求学生站在全体学生面前讲话。开始先练胆量,排除心理障碍。进一步进行表达能力的训练,要求学生讲清楚,讲明白,讲得有条理,做到口齿清楚,声音洪亮,语言连贯,叙述完整,进而指导学生逐步掌握讲话的姿势、手势、神情等艺术和口语表达的语气、语调和材料组织等技巧。

2.训练内容。三分钟口语表达实训的形式有训练说明、叙述能力的讲故事,有陶冶情感、美化心灵的古诗词背诵,有锻炼分析、归纳、概括能力的一句话议论,有培养评论能力的演讲,有锻炼逻辑思维和表达能力的辩论、即兴演说等。三分钟口语表达实训的材料,大多来自课外,如课外读物、书刊报纸、社会生活等。每个学生在选材过程中都能学到很多课本外的知识。在背诵古诗的练习中,同学们翻阅了古今中外很多名家的诗词,选背了很多脍炙人口的名作。在讲故事的练习中,同学们选取有意义的、寓意深刻的寓言、典故。在发表评论时,学生还把一些社会现象拿来作为叙述、议论的材料,阐发自己的见解。当然,也有一些练习材料来自课本。

3.训练效果。通过讲读阅读课上的随堂练习、专设的口头表达训练课、三分钟说话讲演实训等多途径的口头表达训练,促使学生思维敏捷,发展智力,丰富知识。因为口头表达训练,尤其是三分钟实训,要求学生必须做到想与说的统一,做到言之有物,言之有序,还要力求用词造句正确,要符合现代汉语的语言法则。所以,经过前三年的训练,学生在知识、能力方面都有显著提高。

三、春华秋实:口语表达能力实训的全过程目标管理系统

经多年的探索、实践,笔者遵循由浅入深,由简到繁,由易到难,由声到情,进而声情并茂的次序设计了幼师生口语表达三分钟实训的全过程目标管理系统(见下表),按学期确定目标,排定内容,明确时间。现已基本形成一个适合学校实际的三分钟实训体系。

三分钟实训的全过程目标管理系统

口语表达训练开创了一个提高幼师生基本素质的新模式,在发展学生人文素养的同时,也促进教师的专业化成长。

参考文献:

[1]阎立钦.语文教育学引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6.

三分钟演讲材料篇2

关键词:培养;学生;口语;表达;能力

我所工作的学校是一所农村中学,长期以来,受教育现实中诸多因素的制约、影响,语文教学中存在着只注重于读写,偏废听说能力培养和训练的现实,加之学生基本上来自农村,父母的文化水平大都较低,又因受经济条件限制,这些学生读课外书籍特别是文化名著都很少。而这些,恰恰是他们口头表达能力不足的一个重要原因。因而学生中普遍存在着口头表达能力差,课堂发言胆子小,公共场合讲话胆怯,词不达意,言不由衷的现象,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与课程标准所要求的相距甚远,因此要想改变这种现状,加强对我们农村中学生的口语能力的培养,提高农村学生的素质是刻不容缓的。在实践中,将理念转化成可借鉴的模式和经验,在新课程改革的道路上探索一条适应我校学生特点的,提高口语交际的能力方法。解决我们农村学生只重写、不会说以及既不会说又不会写的问题,为日后能成为一名适应信息社会的综合型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这就要求我们将口语交际贯穿于语文教学的全过程,依据学生的认知特点,面向全体学生进行训练。让口语交际的教学使每个学生都动起来,要鼓励学生开动脑筋,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培养创新精神。

一、具体教学中的培养实施和方法

1.鼓励学生从图书馆借自己感兴趣的书,培养带头人,让他们充分利用课余时间、休息日看书,并为自己周围的人讲所看的内容。两周后统计谁看了哪些文章,在下面评出讲得好的同学,利用班会课给大家讲所看的故事。同时提出要求:提炼文章精彩部分,重点人物,有趣的故事情节,句通义顺,并能有序地组织语言把自己看到的内容转述给别人,从而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2.开展课前三分钟演讲。这一活动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分三步进行。第一步收集成语练胆量,积累词汇量。演讲前要求每位学生每天收集五个成语及其成语解释,轮到哪位学生该三分钟演讲了,这位学生可以拿着自己收集的成语资料到讲台前面给同学们讲读。老师对学生的语调、语气、语速、停顿、态势语言进行指导和要求。安排组长督促检查,老师星期五把同学们收集的成语收上来检查,以此来督促学生积累词汇量,这样保证每天的三分钟演讲顺利进行。同时对演讲的学生一定要及时给予鼓励和指正或一两句的小结,让演讲的学生明白自己的优点和缺点,在下一次的演讲中去克服缺点,发挥优势,使自己的口语能力不断提高,这一活动坚持了一个学期。第二步是给学生题材,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题材内容,自己动手把所选的内容抄在日记本上,目的是把说和写结合起来。课前三分钟演讲时,可以拿着所选的内容给同学们演讲。用这种方法训练学生的口语能力,出现了两种情况:(1)一些学生语文素养好,口语表达能力强,对所有的题材没有问题;(2)另一些学生语文素养低,口语交际能力弱,对有些题材不愿去收集材料,怯讲。根据上述情况,老师指导口语表达好的学生选一些讲名人、谈理想、评时政的内容给大家讲。这些内容有深度,学生在收集资料时,语文能力就开始提升,眼界逐渐打开。他们在课前三分钟演讲的内容也给听的同学提供了丰富的信息。那些语文素养低,口语交际能力弱的学生,老师指导他们选小故事或笑话,利用课前三分钟讲给同学们听,这样既培养了他们的语文兴趣,又锻炼了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这部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也在进步,这一活动也进行了一个学期。第三步自己动手写稿并脱稿口头进行课前三分钟演讲,提高口语表达的能力。这一部分的内容要求高、难度大,是针对语文素养高,口头表达能力强的学生。因此针对学生情况,我对所教学生提出了两种要求:(1)自己动手写稿并脱稿口头进行课前三分钟演讲,这一部分的内容是针对语文素养高口头表达能力强的学生;(2)可以借助已有的材料但要脱稿进行口头三分钟演讲,这一部分的内容是针对语文素养低,口头表达能力弱的学生。如果演讲时哪个学生没有脱稿,第二天必须重新演讲,这样一来学生的积极性又调动起来,积极准备,谁也不愿意有第二次重复。如果有学生讲的不好,听的学生就会主动呼吁重讲。在这种互相监督的压力下,要登台演讲的学生就会提前做准备,自觉练习,学生能这样做是对口语训练的最好效果。

3.在教学过程中,书本上的课文也要求学生自己先预习,然后尝试着同桌间互相复述课文内容,要求:时间、地点、人物、主要事件、经过、结果都有,课代表要监督看谁做得好,及时给予表扬。

二、口语教学培养取得的效果及反思

1.效果。

(1)语文课外阅读的实践使学生对语文知识及能力积累,由浅层向深层次发展,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学习语文的能力。大量的知识积累又丰富了他们在语文实践活动中的内驱力,为他们在各类活动中能大胆流畅说话一显身手,从而获得成功的喜悦。

(2)通过课前三分钟的演讲训练,学生的口语能力日趋完善。语言流畅,表意清晰,敢说,想说,也会说。通过训练,培养的对象中有的成为学校的广播员,有的成为学校各种活动的主持人。脱稿口头三分钟演讲,不仅可以训练学生们的记忆力,说话的连贯性,而且可以锻炼学生的语言思维的逻辑性。

2.反思。

(1)提高学生“说”的能力的关键在于让学生敢说。给每一个学生都创造说的机会,创造宽松自由的环境和气氛,让学生心无旁忌,并且在点评学生的口头表达时,多表扬,少批评,逐步增强学生敢说的自信心。

三分钟演讲材料篇3

关键词:课前三分钟说话训练;训练方法;语文教学

说话,要能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具有一定的美感,能起到打动、感染、折服听者的效果。为了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说话能力,每节语文课课前安排学生轮流上台进行三分钟左右的说话训练,是很有必要的。那么,如何利用课前三分钟呢?下面从五个方面谈谈具体的训练方法。

1.调动兴趣,实现“敢说”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课前三分钟说话训练要立竿见影,学生的成就感才会增强。老师要善于抓住契机,让每位学生主动参与,并在“活”的基础上,力求内容与形式的趣味性,让学生达到“乐此不疲”“流连忘返”的境界。课前三分钟演讲形式多样,讲话的体裁不限,内容主题自定,充分给予了学生发挥的空间,能充分激发学生的兴趣,也符合他们渴求个性与自由的心理愿望。

有了一定的兴趣,不一定就敢在大众前说话,部分学生对上台讲话存在畏惧心理。刚开始,训练要求不宜过高,要“寓教于乐,启智于趣”。比如先背诵诗句篇章、名人名言,再鼓励学生讲述一些简单的笑话、小故事、寓言、童话等,帮助学生克服羞涩与胆怯心理,调动其说话的兴趣,燃起“想说”的焰火。因为这时候哪怕是一点小小的成功,都能激发学生奋进的波澜。所以,训练的目的在于锻炼胆量,丰富词汇量,养成良好的习惯,从而训练学生说话的准确度、简洁度和合理性。

2.演绎灵动,激励“愿说”

经过一段时间的锻炼,讲台不再陌生,害怕心理也已消除,这时应让每个学生“置身事内”,充分表现个性,并尽可能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变“要我讲”为“我要讲”,并结合学生的语文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积累,将说话重点转入语言的锤炼、思维的拓展方面,训练学生说话的巧妙度、有效度和生动性。

即兴演讲就是一种很好的训练方式,学生可以根据不同的场合、对象选择简明得体的语言表达方式,这样,他们说话的水平也能达到一个新的高度。

3.展示个性,培养“会说”

“会说”即说得优美。美,也就是语言表达得形象、生动,富有情趣。“对于我们的眼睛来说,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因为,美就在我们的身边,所以养成有礼貌的说话习惯很重要。据此,在平时的训练中,应创设一定的情境,让学生根据情境设计语言,做到有礼貌、得体等。说得美,还包括说话时体态的优美,如说话时能配合较自然贴切的手势,有的还能眉目传“情”。

4.增大源流,继续“善说”

在说话的教学中,即使有良好的说话技能以及训练有素的心理准备,如果没有充足的素材,那你的说话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教师必须为学生提供丰富的“说”的素材。语文课本是最好的说话训练材料,教师要把“说”的训练与语文课堂教学、与学生的生活实际密切联系起来,随时进行训练。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创造条件让学生多听,充分利用多媒体、录音等,向学生提供大量的听力材料,并开展丰富多彩的听的活动,扩大学生的语言信息量。这既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听力理解水平,拓宽他们的知识面,又能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5.方法灵活,游刃有余

(1)自由畅谈。口头描述与生活、学习有关的事件,从自己的生活见闻、感受入手,准确描述事物特征、所寓事理,得于心,应于口,用于手,同时训练他们思维的严密性。

(2)自主品评。评价的内容可以针对演讲者的说话技巧,也可以针对演讲内容发表自己的见解。这样,听者认真聆听,丰富了知识,拓宽了视野。及时点评,既可提高听者自己的评析欣赏能力,又可促使演讲者扬长避短,真正意义上提高其能力。

(3)自发辩论。教师在一定时期内,针对一些敏感的、热门的话题给出一些论题,让学生在三分钟内自发自由地辩论,既可训练学生的瞬间反应力、创造性思维力,又可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力。

口头语言表达能力,作为社会交际的一种手段,在现代社会生活中愈来愈显示出它的重要性。对初中学生进行语文课前三分钟说话训练,旨在改变以往语文教学重文字写作、轻语言表达的倾向,有利于扩大学生阅读面,达到以说促读、以读助说、以说带写的目的,从而促进初中学生语文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和提高。

课前三分钟演讲给予学生的不仅是一个说话的机会,更是一个建立自信心的平台。一节回味无穷的语文课,需要丰富多彩的三分钟演讲来奏响课堂教学主题曲的前奏。我们期待课前三分钟演讲可以带给学生更多的精彩,我们相信课堂可以更灵动地演绎,我们正在摸索中前进,以便更好、更有效地服务于课堂。

参考文献:

[1]叶 澜.让课堂焕发出生命活力――论中小学教学改革的深化[J].教育研究,1997(09).

三分钟演讲材料篇4

演讲是一种面对面的宣传、教育、鼓动和交流的好形式,直接产生社会效应,作用很大。“鼓天下之动者存乎辞”。演讲目的是说服听众,但在特定的时间和场合还要对听众产生感染力。而作为演讲底稿和依据的演讲稿,其作用一是理清思路,确定内容,还可以安定和调整情绪;二是细心推敲,表达完美。有了演讲稿就有充分的时间来修改;三是掌握时间,调整速度。一般广播是每分钟280个字。演讲速度要慢一些,大约200-250个字。演讲一般要求是10分钟,也有15分钟的,2000-3000字。注意:竞争上岗演讲稿还有10分钟左右的答辩。

一、竞争上岗演讲稿的特点

(一)议论性

在文体上,演讲稿属于议论文。因而,演讲稿具有议论的本质特性。首先,演讲稿的目的和内容是说理。发言者要讲出自己的道理,也就是自己对公务新颖、深刻的认识及最为稳妥有效的工作意向。这样,演讲稿对于未来的工作又具有指导性和计划性。其次,这种认识的论述过程从主体上也可以就是一个逻辑论证过程,要有中心论点即主题,还要有分论点即层义以及段义,更要有事实(自身情况、组织情况以及国内外环境情况)和理论两种主要材料。演讲稿要进行分析、归纳和演绎等科学论证。再次,在议论性的基础上,建立了演讲稿的说服性和鼓动性。演讲能够直接产生社会效应,是一种基本的人际传播,目的是说服听众,让听众一道办理在共同认识主导下的公务。要总结出一个集中议论的句子即主题句——口号、标语、广告语,深入人心,作为标题并贯穿全文,符合记忆规律(7个字左右),最好让听众口耳相传。

(二)策略性

这是关键和重点内容。提出自己的工作要点计划,要“许诺”。具体来讲,一是提出自己的规划方案,即目标措施。如6字方针:“(我提出的目标是)知名度(省内外和国际知名度)、翻两番(任期内业绩、单位总收入和职工收入)。”二是整体性。建立在对社会组织及其国内外环境深刻认识基础上的对于社会组织发展的整体性、长期性(起码一个任期)的意见和安排。三是针对性。针对社会组织及任职范围内的工作问题,进行分析,作出答案,提出安排。这个问题,是听众和考评员都非常关心的普遍问题,能够产生强烈共鸣。

(三)通俗性

演讲面对会议听众,要尽可能让个性不同、情况各异的与会者全部听懂,这就决定了演讲稿必须具有通俗性。对于与会者来说,演讲稿的内容应当是通俗易懂的,是听众熟悉的讲演者及社会组织的情况。即使是专业性、学术性很强的内容,也要尽可能明晰准确,以与会者理解为标准。演讲稿的形式更是通俗的。结构是格式化的,语言则是口语化的。演讲稿不同于一般的科学文章,更不同于一般的公文,最明显的一点是语言的口语化。一般的科学文章,主要诉诸人们的视觉,要让读者理解,语言就要概括精炼,甚至讲究专业性。而一般公文尤其是行政公文,语言是规范的,有的格式用语甚至是特定的,最重视的是准确、明晰和简练。相反,演讲稿的语言则由讲话的自身性质所决定,必须口语化。由于讲话是声入心通的、人和人之间的传播活动,需要更加适应人们的接受心理,拉近讲话者和听众的心理距离,这就特别讲究语言的大众化、口语化。

(四)艺术性

演讲稿的艺术性是讲话的魅力所在,直接影响着讲话这一艺术生命体。这样,写作演讲稿必定要联系整体的演讲活动特点来进行。演讲一词,可以分为两个字来看待,即“演”和“讲”。“演”,是表象的整体的艺术生命体,又称“讲演”或者“演”。“讲”,是主体的实质性道理。演讲既是一门学问,一项活动,更是一门艺术——整体生命的投入、表现甚至升华。但是,有的演讲重“讲”,有的重“演”。毛泽东才华横溢、气魄雄伟的讲话风格,可以说是东方思维为主导,比喻很多,深入浅出,应该说重“演”;周恩来严谨科学、坚定有力的讲话风格明显不同,可以说重“讲”。列宁的演讲正如斯大林所说,有一种强大的逻辑力量。而希特勒的演讲,却有一种蛊惑力,使人像“中了电一样浑身颤抖”(见《第三帝国的兴亡》)。一些宗教人物的布道往往达到天花乱坠或者单口相声一样的效果。当然,我们希望两者并重。写作演讲稿,最好从上述对演讲总的认识出发。演讲稿的艺术性,还表现在语言要有感情和个性。这就要注意分析并体现演讲者的个性特点,将感情发展过程形成一种有规律可循的内在结构。最终,演讲成为一种整体生命的投入和表现。

二、竞争上岗演讲稿的写作

(一)确定主题

演讲稿这种带有艺术性的论说文,正如所有科学文章一样,一定要明确树立一个鲜明的主题,即一个判断句,还要在演讲稿中反复突出。提取对现实公务的认识,一定要从客观上考虑社会组织成员普遍关心的问题,针对问题作出自己的解答。要适应受众的心理需要,使之产生亲切感、参与感和冲击力。演讲稿的主题一般是明晰的,但是,比起一般的事务性公文写作来说主题要集中、新颖、深刻得多。演讲稿的主题要概括全文内容,即对社会组织公务情况的深刻认识及办事意向。确定主题,这是讲话稿写作首要而且最为重要的工作。

要注意的是,最好提炼一个口号(广告语),贯穿全文,反复突出,进行宣传鼓动,成为听众的流行语言。

正如灵魂的高低决定着人的水平一样,主题句的高低也决定着全文的水平,也就是说主题句具有层次性。作者一定要充分发挥主观性,让主题句达到更高的层次。主题句可以有五个层次。一是客观特色层次。主题句最基本的层次应该是客观层次,即主题句准确反映了演讲稿中心内容的本质真实和客观特色。如:“建设经济效益高的……”二是时代特色层次。时代特色中最突出的是科学技术。这种主题句是具有科学技术新颖性和先进性的认识。如:“建设信息时代的……”三是文化色彩层次。这就要求作者的思想文化修养的提高。如:“建设小康(大同)的……”四是哲理意味层次。哲理简单地说就是具有普遍性和永久性的理趣。如:“建设世界性的、永久性的……”五是审美生命层次。黑格尔认为美学是哲学的高度发展,而哲学又是人类所有认识的精华。所谓美,其实就是促发人们积极意义的高级生命及其自由创造的本质。据此,笔者以为,主题句最高的层次应该是审美的生命认识。如:“建设全新的自由人联合体(马克思语)的……”

主题句的位置:标题大多是主题句。开头一般要在段尾写出主题句。中间主要采用分析法——分出二三层来,说明主题为什么(主张)和怎么样(措施),行文中兼用其他论证方法如列举事实的例证法。在中间部分的*后处突出主题句。结论重申主题句,可以在字句上变化,或更深入一步。

(二)选择材料

演讲稿一定要有材料。正如一般的议论文,材料主要有两种。一是事实材料,在讲话稿中叙述或者说明(如数据)出来。这种材料包括结构中两个重要部分:自身简况和优势,包括建立在对社会组织以及国内外环境的认识基础上的计划。二是理论材料,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及各种下行文中的方针、政策,还有群众语言。又分个人材料和单位材料。

(三)安排结构

1.遵循格式化外在结构:

(1)标题。演讲稿的标题可以说有两种:一是演讲主题型,二是直接以“竞争上岗演讲”作标题。

(2)称谓。称谓是演讲稿特有的,是对听众的称呼。称谓要根据听众对象而定。如“各位考评员、同志们”。称谓放在标题之下正文的开头,有时根据需要在正文中间适当穿插使用(一般采用提行的写法以拉近两者心理距离)。

(3)正文。演讲稿正文的写法依据讲话场合和对象而定。正文结构包括开场白、主体、结束语三部分。

①开场白。方式多种。有的开篇入题,又叫开门见山,如“我主张……”;有的介绍内容如“我要向各位谈谈……”;有的采用设问式;还有借题发挥,或者表示感情等。开场白要平直、概括、简短,要具有吸引力,使听众产生兴趣。

②主体。主体一般要分析证明主题,这就要条理分明,层次清楚。主体有两种层次安排方法,即纵向排列(层层递进,环环相扣)和横向排列(各层次独立性强,共同论证主题的正确)。每一层次都要有一个小的主题,写成层义句。层义句,一般写在层次前面,或者每一层次前后都要写出,也有的层义句写成了小标题。层次中间要恰当运用材料。可以是口号(主题句)的反复。

主题具体落实在三大部分:一是自我简况(要突出成绩,给人印象,作为依据)。二是优势(有利之处,与他人相比的长处)。三是工作设想,即计划。

③结束语。一是结束语,多种多样:有的概括要点,强调主题;有的抒发感情,激励人心;有的展望未来,鼓舞斗志;有的饱含哲理,发人深思。二是表示态度,竞争上不上的态度。三是表示感谢。

2.简介竞争上岗演讲稿的模式:

【标题】主题型:一句话。

直接型:“竞争上岗演讲”

【开场白】设问法(能与听众交流)

开宗明义(主题)

【主干】(1)简介自身:简历和优缺点(要突出成绩,给人印象,作为依据)

(2)优势:有利之处(与他人相比的长处)

(3)工作设想:提出策略即目标和措施,这是重点内容。

要领:抒情化议论主题;分成几个层次,每层次前有主句(还可以反复);材料作血肉;进入高潮时,使演讲现场成为整个社会的一个聚焦点;运用排比、反复和比喻;向听众呼吁,手势动感强,引人进入一种创造境界,仰视上空。

【结尾】(1)强调主题;或抒发感情;或展望未来。

(2)表示态度,竞争上不上的态度。

(3)表示感谢。

3.谈谈演讲稿的内在结构和写作要求:

演讲稿是有内在结构的,这就是情感的发展。演讲者要调动情感,争取引起听众的共鸣,融为一体,打成一片。演讲稿就要以情为文:情感是结构内在线索,要有一定的律动起伏,呈现一条向上的曲线(陡起后下落,再一节比一节高地升起,达到最高峰时戛然而止)。演讲稿写作时可以标注上在演讲时的注意事项,如点明在高潮到来时如何运用眼神、排比句式和手势动作等。

竞争上岗演讲稿的写作要求主要有两条。一是掌握社会组织情况。首先,要对社会组织清楚了解。要进一步把握社会组织的目的、宗旨。其次,要顾及听众对象。要结合听众迫切需要得到解答的问题,有的放矢,提出自己的演讲稿主题。还要考虑听众的思想文化层次,提炼演讲稿的主题内容和语言方式。二是变文字为有声语言。在写作演讲稿的时候,一定要随时考虑到演讲时的情况。这就要注意文字变成有声语言的特点。(1)讲究语言生活化、口语化、大众化。(2)多用短句子,注意长短交*合理,随物(公务和感情)赋形。(3)慎用文语(古语和欧化语),作点缀之用。(4)少用单音词。(5)避免同音不同义或易混淆的词语。(6)不随便用简略语。(7)还可以适当增加语气词如“吧”、“吗”之类。(8)为了方便聆听,有些标点符号还要用文字代替,如顿号改为“和”,破折号改为“是”,引号表示否定时加“所谓”,括号补充另用文字说明等。(作者:陈功伟,本文摘自写作学科核心期刊——《应用写作》2002年第3期,邮发代号:12-59)

三分钟演讲材料篇5

【关键词】课前民间故事演讲 语文教学 作用

语文教学的使命是培养学生应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和阅读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几年来,我在课前利用3-5分钟的时间开展了民间故事演讲,不仅使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得到培养和提高,而且极大地促进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我通过几年的实践,总结出课前3-5分钟民间故事演讲在语文教学中的几个作用:

首先,语文教学主要是培养学生听、说、读、写四个方面的能力,课前3~5分钟的民间故事演讲,使学生这四个方面的能力都能得到很好的锻炼和发展。

对于发言者来说,由于发言的过程是把内部语言经过扩展编码成表述的过程,它要求发言者组织语言,表情达意必须准确,因此,学生为了尽量圆满地完成每次的任务,达到认定的目标,他就会去广泛地收集材料,大量阅读课外读物,时时留心听、留心看、留心找,然后再对拥有的材料进行整理、分析、加工,抓住中心,再选用较为准确、生动的语言,力争条理清楚,上下贯通,内容和感情符合实际地表达自己的见解。这样长期坚持,学生的书面表达(写)和口语表达(说)两方面的能力都将得到大大地提高。同时,对于听的学生来说,也完全可以给自己提供一两条可供写作的素材,帮助自己加强作文材料的积累,建立属于自己的内容丰富的作文资料库,这无疑为学生作文水平的提高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其次,它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思维分析能力。

每个学生为了在自己发言时避免张口结舌,无话可说,就必须去大量阅读和搜集与自己所讲话题相关的民间故事,他们要从阅读到的文章当中把这些相关的资料提炼出来,并进行思考、分析、加工,把搜集来的民间故事消化为自己演讲的素材。阅读――思考――分析――加工,这本来就是大脑的思维过程,学生通过这样长期的阅读锻炼,无意识地培养了自己的综合思维分析能力。叶圣陶先生说过:“思想是有一条路子的,一句一句,一段一段,都是有路子的,这条路子,好作者是不乱走的。”学生在发言的时候,就得有这个思路,他得去注意第二句怎样跟第一句衔接,第三句怎样跟第二句衔接……久而久之,学生自然就会养成思考的习惯,逐渐学会思考的办法,其作为智力核心的思考力就得到了有益的发展。其思考问题的准确性、条理性、敏捷性电必然大大增强。

再次,学生通过自己演讲的内容,可以激励学生,催其奋进。

语文教学不仅是教给学生文化知识,更要通过教学让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思想修养和性格特征。同学们课前演讲的民间故事有的是歌颂自由幸福生活的、有的是赞美勤奋读书的学予的、有的是鞭挞邪恶讴歌英雄的、还有的是赞扬不怕困难勇往直前精神的,等等。学生讲述的这些民间故事,一方面能够激励自己,另一方面听的同学也能增强信心。在这样长期熏陶之下,学生就会对未来的生活充满美好憧憬和自信。在几年的实践中,我可以明显地感受到学生身上所发生的变化。我认为,语文教学不单纯是教给学生文化知识,更要教给学生如何面对失败和挫折,如何树立信心,培养其不怕困难,坚韧不拔的性格和良好的思想品德。课前3-5分钟的民间故事演讲,不但提高了学生语文方面的能力,还使学生的道德情操得到提高,何乐而不为呢?

三分钟演讲材料篇6

[关键词]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改革;学生演讲

1 问题的提出

雅斯贝尔斯(Karl Jaspers)说:“演讲是自古以来最常用的教学形式,在演讲中传授可以学习的知识,并且生动地告诉听者如何获得和解说这门知识”。受其启发,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中,笔者在尝试进行“演讲式教学”的同时,还组织“学生课前五分钟演讲”活动。

在课程改革的谱系上,“学生课前五分钟演讲”是笔者主持构建的“MRSD教学模式”的重要内容。其中,R(Revolution)指1949年以前中国近代史部分重点凸显的教学内容上的“革命”路径,M(Modernization)指1949年以后中国现代史部分显著突出的教学内容上的“现代化”路径,S(Specialization)指教学过程中的“专题化”运作,D(Diversification)指教学手段上的“多样化”形式。“学生课前五分钟演讲”,即是“多样化”教学手段的重要组成部分。

由于先行试点,哈尔滨工业大学先于全国一年开设“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到目前为止,该课已开设三轮次,“学生课前五分钟演讲”活动也由笔者在教学中连续组织三年。实践表明,虽然这种方法并非尽善尽美,尚有许多需要进一步探讨之处,但其已经收到的成效足以说明其具有的现实可操作性。因此,笔者试图对“学生课前五分钟演讲”活动进行介绍,以期就教于同仁。

2 学生课前五分钟演讲的原则和路径

依据哈尔滨工业大学的教学计划,“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的学时设置仅为每年30节。为了解决课程内容多、课时少的矛盾,“学生课前五分钟演讲”基本把握在每人五分钟、每学期学生演讲的人物限制在十位以内。

“学生课前五分钟演讲”体现自愿原则。由学生自愿报名参加。报名情况因班而异,有的大班学生踊跃,竞相报名;有的大班起初报名者寥寥,但当前面的几位学生演讲结束后,由于刺激效应和示范效应的作用,常常会有多位学生陆续补报,甚至出现几位学生争先演讲一个人物的局面。由于课时十分有限,所以只能按报名时间将演讲次序优先化。

“学生课前五分钟演讲”体现因材施教原则。由教师对报名学生进行个别辅导,包括演讲内容的选择和把握、演讲时间的安排与要求、演讲技巧的运用和提升等。其中,演讲内容主要限于中学中国近现代史涉及到的重要人物,诸如洪秀全、李鸿章、曾国藩、左宗棠、张之洞、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孙中山、黄兴、光绪等。

“学生课前五分钟演讲”体现师生互动原则。参加活动的学生,在教师讲授相关内容的课前进行演讲。之后,教师在教学中与学生演讲的内容有机对接。可见,学生的演讲,既是学生与历史进行跨越时空的对话过程,也是教师与学生进行知识和方法的对话过程,这不仅有助于发挥教师的主体作用,同时也有助于发挥学生的主导作用。

“学生课前五分钟演讲”体现统一性和灵活性相结合的原则。其中,“统一性”是指教师要在宏观上规范学生的认识,即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定位为楔入点,围绕“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的“纲”中之“要”做文章,以使学生在掌握基本国史和国情的基础之上,真正领会历史和人民选择马克思主义(现代化理论)、中国共产党(现代化引领者)和社会主义(现代化路径)必然性。“灵活性”是指教师对学生演讲的点评不固守单一标准。诚如“演讲教学没有一个标准形式”一样,“学生课前五分钟演讲”也不拘一格,包括图片的选取、课件的制作、演讲的方式、表达的技巧等,均给学生一定的施展空间。“只要做得好,每一次演讲都有其不可模仿的特别形式。每一次有价值的演讲,可以因主讲者不同的态度而迥然相异”。在三年的教学中,有多位学生参加“学生课前五分钟演讲”。学生演讲的题目、内容、角度和方法,不止一端,多样分呈。

“学生课前五分钟演讲”体现功能互补原则。在教学中,教学手段上的Diversification形式,是一个“方法集”或“方法链条”,包括专题化讲座、问题引领式教学、“回溯提升教学法”、教师讲授与影像资料相结合、构建“研究型一开放式一动态性”社会实践模式等。这些方法,功能互补并互相强化。虽然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的教学方法权重上,“学生课前五分钟演讲”仅占约1/28,但其却是这个“方法集”或“方法链条”中不可或缺的要素或环节。

3 学生课前五分钟演讲的功能分析

“学生课前五分钟演讲”是提升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方法。作为“马克思主义一级学科”框架中的非专业公共思想政治理论课,“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也生存在被国家“极度重视”而被学生“极度轻视”的夹缝中。在此窘境中,在教学方法上大胆革新,并致力于发挥各种方法的群集优势,是穷则变、变则通的必由之路。

三分钟演讲材料篇7

【关键词】 语文;课前五分钟;活动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了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为此,把语文课前的五分钟完全归还给学生。让学生主动积累、主动学习。通过在实践中的反复尝试,有几种方式针对不同程度的学生的操作性较强。

1 共赏经典美文、步入文学殿堂

当学生进入初一或者高一阶段时,教师应该努力营造一种文学氛围。让学生在低年级就能感受到文学的魅力,喜欢文学,进而对语文这门课程有更深的感受力,也让语文课更具有感染力。同学们自选其最喜爱的作品来品评,或指出文章的优缺点、或评评文章的写作特色,或品品文章的意境与韵味。有时也可以是其中的一两段话,只要是打动自己的文字,让自己有所触动的文字都可以。并要说出自己喜欢的理由。课前可以让学生把这项工作变成文字的形式记录在摘抄本上,表演时会更加顺畅。这种课前活动可以促进学生的课外阅读量,培养了学生的语感,陶冶了学生的文学修养,促进了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审美能力的提高,也奠基了学生的写作基础。

中国的古典诗词也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块瑰宝。因此提到要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就一定要让学生领会诗词的魅力。可以在课前五分钟的时间里,让一名学生在讲台上背诵一首诗或词,简单讲解之后,让听众就诗词本身的内容进行自由提问,背诵者进行解答。如果遇到困难教师可以予以帮助。这种方式可以培养学生对诗词学习的兴趣,也可以锻炼学生的胆量。增进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沟通。

2 大声说出来、勇敢亮自己

演讲是一个自主性的语言思维活动,可以锻炼学生语言和思维的清晰性和逻辑性,并且能在很大程度上锻炼学生的心理素质。对于高中学生而言,演讲能使其说话、写作文思路清晰,有条理。课前限时演讲是一种操作性较强的演讲方式。课前学生可以利用课外时间为自己的演讲做准备。利用课前的三分钟进行演讲,演讲范围可以大到国家大事,小到身边动态,各抒己见。在每次演讲后剩余的两分钟里,还要开展演讲评议活动。评议有教师评议、听众评议及自我评议等。由于时间有限,有时可任选期中之一。所有的评议活动要始终围绕一个目标:最大程度上调动学生的思维,提高语言组织能力、口语表达能力和心理水平。在开始阶段,教师应多表扬、多鼓励和多肯定,充分调动学生对演讲的热情,积极参加演讲活动。这种方法使用于基础较好的学生。

3 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古语道:“为学之道在于厚积而薄发”,由此课可见,积累是何等的重要。积累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

3.1 成语积累。这点在课前五分钟的活动中较容易操作,其形式也是多种多样。高考无论是基础知识部分还是作文部分都需要成语的积累。每个成语的背后都包含着一个个的小故事,而学生又喜欢听故事。语文教师就应该抓住这个契机,每天选一名学生利用课前五分钟站在讲台上讲一个成语故事。这种方法能锻炼学生的胆量,学生在课前会花时间去查阅大量资料,这从而又扩展了他们的阅读量,也能让学生积累一定量的作文素材。有时教师可以把学生讲的成语再扩展一点,如寻找含义相类似的成语,或者含义相反的成语,这样可以训练学生的发散的思维,也进一步扩大了成语积累的深度和广度。

成语积累除了讲成语故事以外,在基础较薄弱的班级老师可以在课前五分钟播放成语FLASH。先激发学生的兴趣,让他们对成语故事感兴趣,从而对成语感兴趣,最后到主动积极地学习成语。这其实就是一种培养学生由不愿学到愿学再到乐学的阶段。也能引导那些基础较薄弱的学生主动走进语文课堂,从而产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语言文字积累除了成语积累以外,上文提到过的美文欣赏也是一种语言文字积累。

3.2 写作素材的积累。俗话说:“无布不成衣,无米不成炊。”同样的道理,没有材料,演讲和写作文等便无从谈起。只有“积学以储宝”,演讲和写作文才有源源不断之流。特别是对于高考作文,学生没有一定素材的积累,文章很难出彩。但如果每周收集那么一、两篇素材,日积月累,相信对于学生的作文定能起到作用。课前五分钟派一名学生讲讲自己收集的素材,然后说出这个素材适用于哪些话题作文。如果台下有学生认为他说的不对或者不全可以有所补充。这种课前的小互动,能对对后面的课堂教学起到热身的作用。

4 课前听写

还有一种比较实用的方法,也可以让学生在课前迅速安静下来,并较快进入学习状态。这种方法就是课前听写。考试大纲中对于初、高中生积累是有一定要求的。例如初中生应该积累1800个生字难字,800个成语或四字短语,100个左右常用句式,50个以上的常用段式,几十种优美短文模式等等。如何检验学生的积累情况呢?相信很多老师都采取过听写这种传统的手段。虽然传统,但很实用,很有效。其实一个星期利用两天进行课前听写,既可以检查成效又可以培养学生的积累习惯。这种方法可以和成语积累交叉使用,让成语积累进一步落实到位。

课前五分钟的活动形式远不止这些,只要我们认真探索,不断创新,本着“以学生的发展”为原则,一定会发现创造出更多更好的形式。通过课前五分钟活动,要充分发挥学生个性特长,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能喜欢上文学的世界,让学生能自信地表现自己,让学生能积累更多的知识。也能让教师与学生更好地沟通、增进学生与学生之间的情感。

舞台虽小,作用无限;舞台虽小,内容丰富;舞台虽小,蕴含智慧。相信持之以恒,便能促进学生语文能力的全面提高。

参考文献

[1] 葛黎芬.《让作文教学回归生活》[J]. 《作文教学研究》(内蒙古),2008-1(6)

三分钟演讲材料篇8

1、各参赛选手必须遵守组委会的规定,按时参加开会、抽签、比赛。

2、参赛选手必须在赛前10分钟入场。

3、各参赛选手必须从始至终参加听取其他选手的演讲;遵守会场纪律,不起哄,不喝倒彩,做文明观众,对每一位选手的比赛都给予掌声鼓励。

二、评分标准

1、本次比赛中主题演讲采用10分制进行评判,要求正确的思想内容和完美的表达形式相统一。

(1)思想内容占6分:主题鲜明深刻2分、联系实际2分、材料典型有力2分。

(2)表达形式4分:有声语言2分、态势语言1分、全场效果0.5分、风度仪表0.5分。

2、预赛和复赛均由评委评分当场亮分,第5位选手演讲完毕后,评委进行分析,把握评分尺度,然后分别为前5位选手打分,从第6位选手开始当场亮分。

3、去掉一个最高分,去掉一个最低分,取其余的平均分为选手最后得分(保留到小数点后两位)。

4、参加初赛的选手取前20名进入决赛,演讲仍是选手初赛使用的稿子,评委当场打分,确定得奖的名次。

三、演讲要求

1、比赛采取命题演讲方式进行,演讲稿内容必须围绕“扬起诚信的风帆”的主题,结合实际,突出亮点,主题鲜明。

2、选手参赛必须使用普通话,采用站立式脱稿演讲。

3、比赛顺序由抽签决定,选手上场迟到1分钟视为弃权。

4、每位选手比赛时间限定在6—8分钟内,7分30秒以红灯提示,8分钟铃响为扣分时限,超1---10秒扣0.02分,超11---20秒扣0.05分,超20---30秒扣0.1分,最高扣0.2分;时间不足6分钟一律扣0.1分。

三分钟演讲材料篇9

【关键词】语文 教学 古典文学

课前五分钟演讲的内容五花八门,有散文朗诵,有对国际国内新闻发表意见,也有讲幽默故事等等。经过几年的观察摸索,并结合自己辅导学生的实践,我觉得在这短短五分钟内,真正能够让学生既锻炼口头表达能力,又促进语文教学的是赏析古诗词。现在我就谈谈我的一些体会。

首先,在课前五分钟让学生上讲台介绍一首古诗词,可以使学生温故而知新,丰富学生的文学知识。

《语文教学大纲》谈到基础知识要求时指出:要让学生了解一些必要的文学知识文体知识。高招试题中有对古诗词的鉴赏和对名言名句的默写,而名言名句除了一部分出自教材外,另一部分中的大部分就出自古代诗词。在小学初中阶段,虽然学生已接触过一百多首古诗词,但我发现大多数同学对这些诗词的理解还处于皮毛状态,只是会口头背诵,却不知其蕴藏的丰富内涵。这远远满足不了高中阶段的需要,还必须让学生在掌握古诗词知识并不多的基础上了解更多的内容,有步骤地指导演讲的学生向同学介绍屈原、李白、杜甫、白居易、苏轼、李清照等著名诗人的生平事迹及其重要成就;介绍初唐四杰、苏门四学士、山水田园诗派、边塞诗派及其影响;介绍古体诗、近体诗等有关文学常识,进而达到丰富学生文学知识和文体知识的目的。

其次,课前五分钟演讲古诗词有助于开发学生智力。

学生为了使自己在讲台上讲好,必然会积极思考,翻阅资料,请教老师。由往日的“老师教我学”的状态进入到主动钻研一首诗词的境界。这个过程实际上是一种知识逐渐渗入的过程。其获得的知识量远远超过单听老师讲的内容。例如刘禹锡的《乌衣巷》这样写到: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通过查阅资料,学生透过诗的字面,可以发现:诗人从“朱雀桥”想到“乌衣巷”,从“野草花”想到“残照的夕阳”,在这种景物的烘托下,作者把笔触转到上空正就巢的飞燕,由这些飞入百姓家的燕子联想到王谢权门昔日的辉煌,唤起读者的想象。在指导学生背讲时,完全可以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学习深入观察生活进而联想的方法。

第三,课前五分钟演讲名诗名词对于培养学生理解分析能力大有好处。

古典文化,尤其是诗歌的语言是凝练而深刻的,要真正弄懂古诗词的含义,决不能停留在诗句的表面上,而要挖掘隐含在字里行间的深层内涵。比如高中语文教材中《病梅馆记》这篇文章的注释中有龚自珍的《己亥杂诗》,其中“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就不能仅仅从字面上理解。而要联系诗人当时的处境和当时的社会背景,挖掘出“万马齐喑”的比喻义。在探究诗词的过程中,学生理解能力自然会得到提高。

第四,通过课前五分钟赏析古诗词,有助于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

大凡作家、诗人在青年时代都背诵了大量的古典诗词,所以写起文章来才会左右逢源,出口成章。像台湾作家琼瑶,她的作品尽管有人视为“穷极无聊”,“爱情模式”,但她的古典文化功底不容忽视。她作品下的主人公,现代的多能赋词作曲,信手拈来;古代的多是琴棋书画,样样精通,出口成章,下笔成诗。她赋予她故事中的人物一种超乎常人的语言能力:《一帘幽梦》中的紫菱会写“一帘幽梦”,费云帆便能把它谱成歌曲;《彩霞满天》里的殷采芹更是从小就会歌唱“彩霞满天”。她的语言让人细细品味起来,总有齿颊留芳的感觉,这种运用诗词营造美轮美奂意境的功夫,怕是每位读者都会大加赞赏的。

由此可见,要求学生在紧张的高中阶段,每节课前有5分钟咀嚼玩味古诗词的时间,可以帮助学生积累语言材料,提高学生写作水平。“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咏”是很有道理的。

值得欣慰的是,在有意识地引导之下,我竟发现不少同学在周记、作文里谈到、用到往日讲过的诗词。这一点很能说明学生在写作时已经有了一种意识:想用恰当的诗词名句让文章具有一定的文化底蕴。

第五,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准备课前五分钟古诗词演讲,还可陶冶学生情操。

古代优秀诗词,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中的精华。研读古典文化中的精品,不仅可以学到文化知识,而且可以从中汲取精神养料。学习杜甫的《望岳》,可以激发同学们热爱祖国大好河山,学习诗人不怕困难,勇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学习岳飞的《满江红》,可以激励学生勤奋学习;学习李清照的《夏日绝句》,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学习龚自珍的《己亥杂诗》,可以让我们体会作者在当时那个时代有才干却不能施展抱负的惨况,进而珍惜现在的生活,争取早日拥有一技之长。

最后,对于课前五分钟演讲过的古诗词,教师还可要求背诵其中的二到三首。

三分钟演讲材料篇10

演讲稿的写作十分重要:社会上常有各种各样的演讲赛,演讲稿写得好不好关系到参赛单位的荣誉;人们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的讲话稿其实就是一种演讲稿。

演讲稿是为演讲所准备的书面材料,是内容的视觉化,是口述论文。

演讲,是在听众面前就某一问题表示自己的意见或者阐说某一事理的活动。凡三人以上、有一定时间的个人讲话都可以称为演讲。

演讲二字,可以说分为二部分,即演和讲:

演--表像--整体--非理性--艺术生命体(人格力量等) 讲--实质--道理--理性--艺术政论文(精神感召力)

演讲既是一门学问,更是一门艺术,是一种整体生命的投入和表现。但是,有的演讲重“演”,有的重“讲”。毛泽东的讲话以及他一贯的讲话风格,和周恩来的讲话明显不同。列宁的演讲正如斯大林所说,有一种逻辑的强大力量。而希特勒的演讲,却有一种迷人的蛊惑力,使人象“中了电一样浑身颤抖”(见《第三帝国的兴亡》)。宗教人物的布道往往达到天花乱坠或者单口相声一样的动人心灵的程度。卡特和里根这两个竞选美国总统的人的演讲,正好是两种风格的典型。然而,我们要参加的演讲赛却要求两项并重,而且要求规范。

二、作用:

演讲是一种面对面的宣传、教育、鼓动和交流的好形式,作用很大。“鼓天下之动者存乎辞”。而演讲稿的作用是:

1、理清思路,确定内容。还可以安定和调整情绪。它是底稿和依据。

2、细心推敲,表达完美。要有充分的时间准备来修改。

3、掌握时间,调整速度。一般广播是每分钟280个字。 演讲要慢一些,大约250个字。那么,限制在4-至6分钟内的演讲就需要1300字左右。一般规定超时扣0.2分。

三、特点:

1、直接产生社会效应。目的是说服听众。在特定的时间和场合,面对听众发表讲话,往往产生极强的说服力和感染力。苏秦、张仪在鬼谷子那里的毕业演讲,必 须让 老师感动下泪。莎剧《凯撒》中,安东尼现场说法:他为国家如何如何,现在他倒在这里……现在他浑身是……他身上有几十处刀口……而布鲁斯只能讲理,不会演,讲理的时候还不得不承认被杀者的功绩甚至冤屈。于是,公众在情绪的推动下赶走了布鲁斯一群。声入心通。声音传播速度最快。传播史上有一件趣事。美国广播曾播出一个“外星人攻占地球”的广播剧,尽管事先预告,还是吓得几百万听众惊慌失措。

2、变文字为有声语言。主要运用生活化、口语化、大众化的语言。慎用文语(古语和欧化语),作点缀之用。少用单音词。避免同音不同义或易混淆的词语。不随便用简略语。还可以适当增加语气词。为了方便聆听,有些标点符号还要用文字代替,如顿号改为“和”,破折号改为“是”,引号表示否定时加“所谓”,括号补充另用文字说明等。

3、随机应变,临场发挥。这就要机智幽默,紧密联系听众和环境。周恩来:“走上坡路的人低着头,走下坡路的人仰着头。”里根:“我不会因为经验多而嘲笑对方年幼无知。”

四、分类:

政治演讲稿,包括竞选演说、就职演说、述职演说、政治动员、开(闭)幕词、祝酒辞等。

学术演讲稿,包括科研报告、学术讲座等。

社会生活问题演讲稿,包括演讲赛、巡回报告等。

教学演讲稿,教师用的有开场白、收束语、介绍作家作品以及进行思想教育的讲稿;学生用的有读书报告、问题辩论、专题演讲、论文答辩等。

法律演讲稿,律师常用。

五、写法:

1、主题的确定。要有一个鲜明的主题,即一个判断句,在演讲中反复突出。使听众产生亲切感、参与感和冲击力。提取主题,一定要从客观上考虑群众普遍关心的问题,针对问题作出自己的解答。适应受众的心理需要,使之产生亲切感、参与感和冲击力。如演讲稿《新世纪抗战的号角已吹响》,针对我们在经济战中处于劣势的情况,鼓舞人们像抗日战争中一样奋发起来。如《焦书记,现代化呼唤着你!》,针对干部中的普遍现象。如《谁是最可怜而又最可爱的人》,针对学生不顾父母辛劳的问题。又如《英魂兮归来》,针对腐-败以及精神滑坡现象。

2、材料的筛眩一定要有材料,主要运用新的生活中来的事实材料。

3、结构的谋划。同样是三段式,只是词语不同而已。

结构包括开场白、主干、结束语。

开场白,方式多种,如开篇入题,借题发挥,提问设问,引用比

兴等。(如《新世纪抗战的号角已吹响》开头运用“同学们大家起来”

的抗战歌曲)等。常常运用二种是设问法和情境法。总的原则是切题

和镇常

主干,条理层次十分清楚,并在每一个层次前或后面有语言标志。

注意在高-潮到来时运用排比和点明手势动作等。

结束语,一是概括要点,揭示主题;二是抒发感情,激励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