呕血护理措施十篇

时间:2023-04-01 20:08:49

呕血护理措施

呕血护理措施篇1

【关键词】 小儿;消化性溃疡;出血;急救;护理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3.11.353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1-6430-01

消化性溃疡出血是小儿最常见的症状,此病起病急,病情发展的迅速,若患儿发生大量出血,则发生死亡概率极大。因此,迅速有效的控制止血治疗及实施有效护理措施是治疗消化性溃疡出血的主要手段。正确止血急救方法及有效的护理措施是促进疾病好转,延长出血周期,减少出血次数及降低死亡率的重要措施之一。我院2012年1月――2013年4月共收治52例消化性溃疡合并出血的患儿,取得满意的效果,现总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自2012年1月――2013年4月收治的52例消化性溃疡合并出血的患儿作为研究对象,男性患儿34例,女性患儿18例;年龄3-11岁,平均年龄(9.8±1.1)岁。所有患儿均经胃镜检查确诊为消化性溃疡合并消化道出血,溃疡部位;十二指肠球部溃疡30例,胃溃疡14例,复合溃疡8例。52例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中,少量出血患者27例(51.92%);中等量出血患者20例(38.46%);大量出血患者5例(9.62%)。

1.2 治疗方法 对所有病例均进行内科治疗,患儿入院后立刻采用止血药、补充血容量及补液输血等基本治疗,补液量和速度根据失血量而定,应避免因输液、输血过多而引起并发症。

2 结 果

本组52例患儿经积极治疗和采取有效护理后,预后情况:治愈36例(69.23%),好转15例(28.85%),死亡1例(1.92)%。

3 护理措施

3.1 一般护理 根据患者出现症状判断呕血或便血先兆,如患儿出现头晕心悸及恶心等症状提示是呕血的先兆;如患儿出现腹胀、肠鸣音增强提示是便血先兆;根据患者呕血、黑便发生的时间、次数、量及性状,判断是否再次出血,如患儿反复呕血、黑便,颜色由暗黑变为暗红,甚至呕吐物转为鲜血,并且血压、脉搏不稳定提示患者再次出血。当患者出现面色苍白、四肢湿冷、尿少、血压下降、失血性休克等,因此在护理中要密切观察患儿临床出现的症状,根据症状判断患儿出血程度,及时配合医生进行抢救工作,减少并发症发生及降低死亡率。

3.2 治疗护理 出血期间应绝对卧床休息,呕血时患者的头要偏向一侧,避免呕血时引起窒息,为了避免呕吐血腥味引起呕吐现象,呕血后用清水漱口。遵医嘱使用止血药物、制酸药,大出血者可采用静脉输液或输血,护理人员在治疗过程中要根据病情掌握输液和输血的量及速度,要避免过多、过快输液、输血引起肺水肿或诱发再出血,从而加重病情,及时、准确记录出入量及定期复查患者每小时尿量、红细胞计数、细胞压积、血红蛋白与血尿素羹,发现病情有异常变化,随时报告医生,以便调整治疗方案。

3.3 饮食护理 指导患儿合理饮食,根据患儿出血程度选择合理饮食方法,对于有活动性出血患者不能进食,对少量出血无呕吐、无活动出血症状者,可选用温凉,清淡流食;对休克急性出血期伴有呕吐、食道静脉曲张破裂出血者应禁食;对出血停止后1-2d先进食温凉的流质食物,待病情稳定后,再逐步过渡到半流质饮食、软食,少量多餐的原则。注意增加营养物质;对于酸、辣、油炸及多纤维食物要忌食。禁食咖啡等刺激性饮品,鼓励患者多饮水,温度勿过热。

3.4 心理护理 由于患儿年龄小,在出现呕血和便血的现象,容易使患儿和家长出现了紧张及恐惧的心理,对治疗失去信心。护理人员要用热情和蔼的态度安慰患者,及时向患儿或家属讲解疾病的有关知识,护理配合要点,消除紧张情绪,让患儿树立起战胜疾病的信心,以最佳的状态配合治疗。

3.5 健康教育指导 使患儿及家长讲解影响小儿上消化性溃疡病情加重诱发因素及护理常识,尤其饮辛辣等刺激性食物可加重溃疡出血,还有空腔时可诱发胃痛加重,也容易造成出血,指导患儿避免食用过冷、过热、油炸,辛辣等刺激性食物,做到定时、定量进餐,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并注意观察自身的不良反应,指导患儿和家长掌握识别早期出血征象及应急措施。出院后定期复查,以了解溃疡愈合情况。降低出血发生的关键:早诊断早治疗及平时的预防。

4 讨 论

小儿上消化性溃疡合并消化道出血是消化性溃疡最为凶险的并发症。当溃疡破坏了胃壁或十二指肠壁的血管时可引起出血。出血量少时,表现为大便潜血阳性,当溃疡破坏大血管时,会造成大出血,表现为呕血或黑便。由于胃酸的作用,呕出的血量多,立即呕出可呈鲜红色,继而排出柏油样便,严重可导致出血性休克。此病发病急,病情变化快,易造成出血休克和循环衰竭而危及生命,抗休克与迅速补充血是首选的抢救措施。因此小儿上消化性溃疡合并消化道出血的早期明确诊断及时治疗,可快速行有效的止血措施止血治疗,并给予密切观察和细致护理,可使患者转危为安,同时对有出血症状消化性溃疡患儿采取合理饮食预防措施,可以防止病情复发。合理饮食原则是:由禁食、流质、半流质逐渐过渡到普食方法。而冷流质饮食有利于止血,促使局部血管收缩,对于轻度吐血患儿可采用多次少量冷流质饮食。如冷牛奶、凉藕粉、凉稀糊等。

对吐血不止或休克的患儿可禁食外;对于止血2天后,改用半流质饮食。合理饮食对降低复发率及发病率起着关键作用。本组实验表明:小儿上消化道出血及时诊断,有效止血是治疗的关键,但是细致的观察、精心护理及辅以相关知识的健康教育,可缩短病程,可明显提高治愈率,降低复发率及发病率。

参考文献

[1] 赵素红.上消化道出血患儿病因分析及健康指导[J].临床医学,2012年10月第32卷第10期:121-122.

呕血护理措施篇2

上消化道出血是指屈氏韧带以上的消化道,包括食管、胃、十二脂肠和胰、肝、胆管病变引起的出血。上消化道大量出血一般指数小时内失血过量超过1 000 ml或循环血容量的20%,临床表现为呕血和(或)黑粪,常伴有血容量减少,引起急性周围循环衰竭,导致失血性休克而危及病人生命,是常见的临床急症。通过严密观察病情,迅速准确地配合抢救治疗,采取积极措施,细致做好临床护理,是挽救病人生命的关键。现就我科住院治疗的32例上消化道大出血病人的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我科2005年2月~2006年1月共收治32例上消化道大出血病人。男28例,女4例。年龄16~82岁,平均53.4岁。其中胃溃疡出血15例,十二脂肠溃疡出血5例,肝硬化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10例,胰腺癌并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1例,应激性溃疡并出血1例。

1.2 方法:本文采用临床观察、护理的方法。

1.3 结果:24例治愈,7例好转,1例因年龄较大,病人家属自动放弃治疗。

2 护理

2.1 一般护理

2.1.1 将病人安置于环境安静、温暖的病室内,绝对卧床休息。病人大出血期间禁食,呕血时头偏向一侧,防止呕吐物进入呼吸道引起窒息或吸入性肺炎。保持呼吸道通畅,必要时,给予氧气吸入,注意保暖。

2.1.2 密切观察出血,估计出血量。消化道出血在500 ml以下,多数病人只有轻度头晕;出血量在500~1 000 ml时,可出现口渴,烦躁不安,心慌、头晕,收缩压下降到12 kPa,脉搏每分钟100次;出血量在1 000~1 500 ml以上时,可有周围循环衰竭表现,如面色苍白、出冷汗、脉细速,脉搏每分钟120次以上,收缩压下降至8~10.6 kPa以下,有尿少、尿闭等失血性休克表现。观察中出现下列迹象,提示有活动性出血或再次出血:反复呕血,甚至呕吐物由咖啡色转为鲜红色;黑便次数增多且粪质稀薄,色泽转为暗红色,伴肠鸣音亢进;周围循环衰竭的表现经补液、输血而未改善,或好转又恶化。此时,应积极备好急救用物,及时报告医生,作好抢救措施,并做好记录。在收治病例中,3例在护理观察的过程中,及时发现有活动性出血、反复呕血情况,及时报告医生,采取积极抢救治疗护理措施,将病人转危为安。

2.1.3 判断出血是否停止:一般而言,出血停止3天后,假如每日排便,大便颜色应转黄,一次出血后48小时以上未再出血,再出血的可能性较小。但临床上不能仅根据黑便排出情况来判断出血是否停止,而应综合多方面资料加以判断,如血压、脉搏、神志、肠鸣音以及输血、输液的反应和血红蛋白、红细胞计数等。准确判断出血是否停止,能够给治疗、护理提供采取相应有效的救治措施。

2.2 治疗护理:立即建立静脉通道。配合医生迅速、准确地实施输血、输液、各种止血治疗等抢救措施。(1)根据医嘱给予H2受体阻断药,如西米替丁或法莫替丁,此两种药物的不良反应为头痛、头晕、皮肤潮红等,一般不需要停药。西米替丁静脉滴注还可引起心动过速或其他心律失常,应注意观察。(2)去甲肾上腺素加入冰盐水中,按时分次口服,使食管和胃的血管收缩,产生局部止血作用。高血压、动脉硬化及器质性心脏病病人禁用。在上述治疗中,要密切观察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治疗中避免因输液、输血过多、过快而引起循环负担过重。

2.3 饮食护理:食管胃底静脉破裂出血者急性大出血伴恶心呕吐期间应禁食,待出血停止后,给予营养丰富易消化、无刺激性的冷流质、半流质饮食。避免粗糙、坚硬、刺激食物,应少量多餐。有2例病人因在禁食期间进食而导致反复出血。因此,一定要告知病人及家属出血期间禁食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2.4 心理护理:本病病人大多数病史长,且有反复出血情况,对疾病产生焦虑、恐惧心理,尤其是见到呕出或便出大量血液时更会惊恐万分。所以护士应尽快清除一切血迹和污物,守护在其身边,告诉病人及家属不良的心理反应可以促使病情加重,不利于止血。同时还应使病人及家属了解发病与心理因素的关系,指导病人避免精神紧张及情绪激动,避免诱因,防止再出血。使病人感受到医护人员对其关心和体贴,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3 体会

上消化道大出血来势凶猛,通过迅速、准确的采取急救措施,并做好心理疏导、饮食护理等护理措施,对此病的救治可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另外,在护理过程中,护士应保持冷静、稳重的心态,有敏锐的观察力、准确的判断力、丰富的专业知识与熟练护理技能及能正确应用护理程序对病人实施各项护理措施,这是挽救上消化道大出血病人生命的必备条件。

呕血护理措施篇3

【关键词】上消化道出血;急救;护理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2-0701-01

十二指肠上部胃肠道出血为上消化道出血,上消化道出血是临床常见病。是由溃疡病引起的出血。约占一半。临床表现为:呕血、便血、面色苍白、血压降、休克等。随之出血量增多,可导致体内灌注量减少,周围组织循环衰竭。由于上消化道出血是急症,因此,死亡率高,积极有效的抢救治疗,是保障患者生存的重要环节。通过进行及时治疗护理,补充血容量及动态观察,采取积极有效措施,延缓患者出血周期,减少出血频率,促进患者病情恢复。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自2011年3月――2012年9月收治的58例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男性患儿37例,女性患儿21例;年龄35-59岁,平均年龄(49.8±12.4)岁。引起58例上消化道出血原因有:消化性溃疡出血者13例,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者16例,急性糜烂性出血性胃炎出血者12例,胃癌出血者6例,肝硬化引发者9例,其余2例无确切的发病诱因。58例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中,少量出血患者31例(53.45%);中等量出血患者22例(37.93%);大量出血患者5例(8.62%)。

1.2 治疗方法 对所有病例均进行内科治疗,迅速建立一条或几条静脉输液通道,立刻采用止血药、迅速止血,给予吸氧、补充血容量、补液输血等基本治疗。对内科治疗无效的患者行内镜下止血药。

2 结 果

以上选取的58例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经正确诊断,快速救治,完善临床护理机制后,预后情况:治愈42例(77.58%),好转15例25.86%,死亡1例1.72%。3 护理措施

3.1 严密观察病情变化 加强对血压、脉搏、呼吸、体温的观察。认真观察呕血、便血患者有无出血先兆,当患者出现头晕心悸及恶心等症状是呕血的先兆;当患者出现腹胀、肠鸣音增强常为便血先兆。因此,仔细观察呕血、便血先兆,准确记录呕吐物及大便的性状、量和颜色。根据呕血、黑便发生的时间、次数、量及性状,判断是否再次出血症状加重,呕血次数增加呈鲜血状,暗黑血压、脉搏有浮动性改变,预示患者临床有再次出血的可能。继之患者出现面色苍白、四肢湿冷、尿少、血压下降、失血性休克等,应及时报告医生并积极配合抢救。

3.2 护理 出血期间应绝对卧床休息,为了保证大脑的供血量,应让患者取头低脚高位,与床面成30度角。呕血时,患者的头要偏向一侧,避免呕血时引起窒息,保持患者呼吸道通畅,必要时可给予吸氧。

3.3 止血护理 遵医嘱使用止血药物,必要是为补充血容量,可采用静脉输液或输血。但护理过程中必须密切观察周围静脉尤其是颈静脉的充盈情况、要控制要输液量、输液输血滴速,避免肺水肿的发生而诱发大出血,防止病情趋向严重发展。并定期复查患者每小时尿量、红细胞计数、细胞压积、血红蛋白与血尿素羹,老年患者还需进行心率与心电图监护,必要时还需测定中心静脉压。

3.4 饮食护理 合理调节饮食结构,对疾病治愈恢复有积极的临床意义,饮食要以定时进食,少量多餐,多加咀嚼,避免急食,食物温软,易于消化为原则。急性活动期患者不能进食;无活动性出血患者给与温凉、清谈无刺激性食物;出血性休克并伴有恶心及呕吐,食道静脉破裂出血者要做到禁食。出血后停止24小时,无恶心呕吐,临床表现血压稳定,心率平稳,血红蛋白指数正常,可给与温凉流食,要以米汤为主,牛奶适量,鼓励患者多饮水。出血后停止24小时,无恶心呕吐,生命体征正常,血压计心率平稳,血红蛋白检验指标正常,可鼓励患者多饮水,给与温凉的全流饮食,要以米汤为主,牛奶适量,保持机体正常的有机能量的摄入。除此外,昏迷患者给与无蛋白饮食,腹水患者限盐摄入量。

3.5 心理护理 上消化道出血病情特点是起病较急,且病情发展迅速,患者表现出异常紧张及恐惧的心理状态,尤其是对死亡的恐惧。医护人员采取以人为本进行心理疏导,缓解患者焦虑的情绪,语言亲切,话语得体,耐心地向患者解释病情的发展路径。告知患者消化道出血是暂时现象,经过医生的系统治疗,症状是可以得到纠正。当患者出现大呕血时,护士有有应变急诊的能力,沉着、冷静,敏捷、干练配合医生做好抢救工作。并为患者做好心灵减压的安抚,鼓励患者建立抗病的信念,促进疾病的康复。

3.6 口腔护理 患者的口腔要保持清洁,要求每次患者呕血后及时给予漱口,减少口腔中的血腥味,以免引起恶心、呕吐,同时防止口腔感染。

3.7 健康教育指导 采取多种健康教育形式,图文并茂的宣传氛围,健康讲座,详细讲解有关疾病的病因,诱发因素:如酗酒、吸烟,饮酒过度等刺激条件,示范讲解各种注意事项及护理知识,做到早期预防,及时救治等与上消化道出血的相关医学知识和护理技巧。掌握饮食调节,空腹时可诱发胃痛加重,也容易造成出血,避免辛辣刺激油腻煎炸,生硬及粗纤维食品的摄入,使患者学会识别早期出血征象及应急措施,识别出血并及时救治。出院后定期复查,定时吃药不可随意停药或减药,出现呕血或黑便时,提示有出血的可能,要卧床休息,保持安静,减少身体活动并暂时禁食。

4 小 结

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是临床常见的内科急症,起病急,发病快,来势凶猛,极易形成失血性休克及血液循环障碍而导致各脏器衰竭,造成生命的危害。因此,快速诊断、及时科学救治,早期处理对于抢救上消化出血患者抢救至关重要。临床纠正失血性休克的首要措施是止血,快速补充血容量,提升血压。重点强调完善细化护理的观点,要引起临床护理人员的高度重视,才能保障患者生命不受到威胁,提高治愈水平,降低死亡系数。促进患者康复。

参考文献

[1]张治沛,曹娟,周高东,等.上消化道出血86例的临床诊疗研究[J].基层医学论坛,2011,15(5):389.

[2]李世芳.肝硬化并发上消化道出血的护理进展[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8,22(IIB):73.

[3]冀会萍;赵远贵.上消化道出血性疾病的护理[J].中国民康医学,2009年22期.

呕血护理措施篇4

上消化道出血致失血性休克发生率逐年上升,且该症均具有突发性,如缺乏警惕与认识,延误治疗则危及患者生命。我院自2005年7月至2007年6月共收治上消化道出血致失血性休克患者54例,均获得抢救成功,现就此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2005年7月至2007年6月,共收治上消化道出血致失血性休克共54例,其中男性39例,女性15例,年龄最小23岁,最大71岁;出血性胃炎23例,消化道溃疡19例,胃癌7例,肝硬化合并食道静脉曲张破裂出血5例。经过对症综合治疗及护理,治愈49例,好转3例,自动出院2例。

2 护理措施及体会

2.1 补充血容量

失血量较多者应用粗针头快速静脉输液,具体补液量根据失血量而定,应及时输入足量全血,以恢复血容量与有效血循环。应注意避免因输液、输血过多而引起的肺水肿。

2.2 止血措施

应根据出血原因及病情发展,迅速采取各种止血措拖,如使用止血剂、冰盐水洗胃等。

2.3 吸氧

应及早给氧,浓度40%,流量2~4升/分为宜,注意保持导管通畅。

2.4 防止窒息

患者应取平卧下肢胎高位,头偏向一侧,保持呼吸道通畅,防止呕吐物吸入气管引起性肺炎甚至窒息死亡。呕吐后应及时更换被服,并进行口腔护理。

2.5 饮食

对呕血或休克期患者须禁食。待停止呕血24小进后给温凉的流质饮食,且要求少食多餐。

2.6 仔细观察病情

观察全身情况和神志变化,勤观察生活体征并记录;肢体是否温暖,皮肤与甲床色泽变化;周围静脉充盈情况;注意有无呕血与便血,记录每小时尿量及24小时出入量。

2.7 预防并发症和再出血

呕血护理措施篇5

【关键词】上消化道出血;出血抢救;护理;大专护理毕业论文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7-4405-01

上消化道出血是指屈氏韧带以上的消化道,包括食管、胃、十二指肠或胰胆等病变引起的出血,胃空肠吻合术后的空肠病变出血亦属这一范围。大量出血是指在数小时内失血量超出1000ml或循环血容量的20%,其临床主要表现为呕血和(或)黑粪,往往伴有血容量减少引起的急性周围循环衰竭,是常见的急症,病死率高达8%~13.7%,因此,对患者及时而有效地救治同护理人员的密切观察,熟练而准确的操作及精心的护理是分不开的,2011年11月-2013年11月,笔者参与抢救护理上消化道出血患者48例,现将体会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2011年11月-2013年11月笔者参与抢救护理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48例,其中男30例,女18例,年龄16岁~84岁。肝硬化20例,急性胃黏膜病变7例,消化性溃疡12例,消化系肿瘤9例,均有不同程度的呕血、便血和休克症状。经过治疗护理,治愈33例,好转11例,自动出院1例,转外科手术2例,病情恶化及死亡1例。

2抢救处理

2.1 补充血容量

快速建立1-2条静脉通道,选择大号针头,血管宜避开关节,不易滑动,以利快速补输血,遵嘱立即为患者作血型鉴定和交叉配血试验,做好输血准备,同时监测中心静脉血压和尿量,血细胞比容吸氧以改善组织缺血缺氧,适当用镇静剂,以免因患者紧张,引起更大量的出血。

2.2 积极止血

根据医嘱应用止血药或执行止血措施,(1)按医嘱给止血药,如6-氨基酰加入10%Glucose中经静脉滴入等。(2)食脉曲张破裂出血,用垂体后叶素时,稀释后互缓慢静脉注射或静脉输入,速度不宜过快,以防出现副作用(对高血压、冠心病及孕妇忌用)。(3)冷盐水洗胃法,如是胃十二指肠溃疡大出血,采取的止血措施里是胃内灌注冷生理盐水,收缩胃血管,减速少胃黏膜血液量。采用灌注和吸出同时进行的方法,不但能协助止血,还能观察出血是否停止;(4)胃内灌注经稀释的去甲肾上腺素,作用于胃壁小血血的受体,使其收缩达到止血的目的。(5)应用H2受体拮抗齐和生长抑素。

2.3 应用三腔囊压迫止血

对需要使用三腔二囊管的患者,使用前应针对患者的心理情况,耐心的解释置放气囊导管是抢救生命的紧急措施,以取得患者密切的配合,争取时间,配合医生尽快插管成功,以起到止血的作用。

3 临床观察

3.1 严密观察生命体征

对血压的观察:消化道大出血可导致休克,失血性休克的主要原因是血容量不足,表现为血压下降和脉压差缩小;对脉搏的观察:脉搏的改变是观察休克的主要标志,休克早期脉搏加速,休克晚期脉搏细而慢;对体温的观察:失血者体温多低于正常或不升。一般休克纠正后可有低热或中度热,一般≤38.5 ℃,持续数日或数周,原因系出血后分解产物吸收,血容量减少,体温调节中枢失调而引起发热,若体温≥38.5 ℃,应考虑出血后诱发感染,如体温持续不退或退热后又不升则应考虑再出血。

3.2 观察呕血、便血性质和量

消化道出血>60 ml可出现黑便,呈柏油样,有腥臭;出血量多,血液在肠道停留时间短,可出现暗红色或鲜红色大便,出血部位在幽门以上可出现呕血,幽门以下则表现为黑便,反复呕血或黑便次数多而稀薄,提示有继续出血。

2.3 观察神志、四肢情况

出血量在5%以下无明显症状,出血量在5%以上可出现眩晕、眼花、口渴,出血量在20%以上可出现烦躁不安、表情淡漠、四肢厥冷等休克症状。

4 护理

4.1 心理护理

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由于突然呕血及便血,易产生紧张恐惧的情绪,而加重出血,所以特别要加强心理护理,这就要求护理人员做深入细致的思想工作,关心体贴患者,科学地解释病情,并向患者详细说明各种治疗措施,注意事项以及如何配合治疗。从而减轻患者的心理压力,稳定情绪,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使患者积极配合治疗及护理。

4.2 三腔二囊管压迫止血的护理

对需使用三腔二囊管的患者,使用前应针对患者的心理情况,做耐心的解释工作,安定患者情绪,以取得配合。①插管前认真检查是否通畅,胃囊及食管囊有无漏气及气囊注气后膨胀是否均匀,并做好标记。②测试两个气囊的注气量,一般胃气囊充气150~200ml,压力在40~50mmHg,食管气囊充气100~150ml,压力在30~40mmHg。③注意插管后,注气时先胃囊,后食道囊,放气时先食道囊,后胃囊。④管子末端系上0.5kg的重物,利用滑轮作重力牵引,固定要牢固,防止滑入胃内达不到止血的效果,对燥动不安的患者,应严防自行拔管,如遇管子滑出,立即将气放出,以防气囊进入食道,喉部引起窒息。⑤置管后让患者取侧卧位,口腔内的分泌物应随时吐出,不宜咽下,以免误入气管引起吸入性肺炎,定时测量气囊压力,压力不足时应及时补充。⑥从胃管内抽吸胃内物,亦可注入药物,再用生理盐水少许冲洗胃管,以保持通畅。⑦出血停止24h后可经胃管注入少许流质饮食,充气6~12h放气30min,以改善局部受压粘膜的血液循环,避免发生压迫性溃疡。⑧一般置管72h,如出血不止可适当延长,如出血停止可放气,继续观察24h,确无出血可拔管,拔管前嘱患者少量饮水或口服石腊油20ml以食道壁,并将气囊内气体全部抽出,轻轻将管拔出。 4.3 饮食护理

对出血量少,又无呕吐,临床表现无明显活动出血者,可选用温凉、清淡、无刺激性流食,如胃十二指肠溃疡出血的患者。而对急性大出血,食管、胃底静脉破裂出血者应暂禁食。急性大出血停止后改为流食,半流质饮食逐渐改为软食。开始少量多餐,以后改为普食。食管、胃底静脉破裂出血患者,止血后1~2d即可进高热量,高维生素流食,限制钠和蛋白质摄入。以避免诱发和加重肝腹水与肝性脑病。避免进食硬食和带刺食物、粗纤维的蔬菜、刺激性食物和饮料等,应细嚼慢咽,避免损伤食道及胃粘膜而再次出血。

4.4 口腔护理和皮肤护理

随时保持患者的口腔清洁,消除口腔异味,避免口腔细菌繁殖,防止口腔内残留物或气味再次引起恶心、呕吐。应协助患者用生理盐水漱口,护理时应避免刺激舌、咽喉、上腭等而诱发恶心、呕吐,协助患者用温水轻擦部位,做好皮肤护理,迅速处理带血的呕吐物,便血或被污染的衣物,防止被患者看见,产生不安。

对上消化道出血有效的止血治疗和认真细致的观察和护理,可以提高抢救的成功率,降低死亡率,避免再次出血和减少并发症,从而达到康复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医学教育网.上消化道出血护理措施[J].2008-7-31

[2] 赵海霞.浅谈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观察及护理[J].中外健康文摘,2013, (23)

呕血护理措施篇6

【关键词】上消化道出血;出血抢救;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6455(2010)07-0180-02

上消化道出血是指十二指肠空肠悬韧带以上的胃肠道出血以及胰腺、胆道的急性出血,死亡率较高。上消化道出血通常表现为急性大出血,是临床急症。临床上最常见的出血病因是消化性溃疡、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急性糜烂性出血性胃炎和胃癌,这些病因约占上消化道出血的80-90%[1]。出血原因顺序为:胃十二指肠溃疡,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性胃炎,胃癌、胆道出血,食管裂孔症,贲门粘膜撕裂缩合征等。2004年1月-2009年10月共收治消化道出血患者102例,现将体会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男70例,女32例,年龄在22-71岁之间,平均40.3岁,消化性溃疡61例,急性胃粘膜损害20例,食道静脉曲张破裂18例,胃癌3例。常见的表现有呕血、黑便、失血性休克,不同程度的发热,血象升高,出血后疼痛,精神软弱、乏力等。

2 抢救处理

2.1 讯速补充血容量,快速建立2条静脉通道。及时补充血容量,尽快配血,必要时先输入平衡液,右旋糖酐或其他血浆代用品,但在24h内右旋糖用量不宜超过1000ml。及早输血,以尽快恢复和维持血容量及改善急性失血性周围循环衰竭。肝硬化患者应及早输新鲜血,因库血含氨量高,易诱发肝性脑病。床旁准备好急救药品及设备,在输液、输血过程中严格三查七对,酌情调整滴速,避免急性肺水肿发生。

2.2 保持呼吸道通畅,患者取平卧位头偏向一侧,以利呕吐物、分泌物排出,必要时帮助及时清除,防止窒息。出血量大者下肢抬高30度,保证心脑供血。确保有效吸氧和心电监护。

2.3 积极止血:遵医嘱应用止血药物。常选用血凝酶、奥美拉唑、立止血、止血芳酸等,根据药物的性质合理调整输液速度,同时严格观察输液部位有无液体外渗,以防组织坏死。

2.4 应用三腔二囊管压迫止血:如是肝硬化门脉高压致食管静脉破裂引起的出血,患者除应用止血药物治疗外,必要时应用三腔二囊管压迫止血,插管时应向患者解释放气囊导管是抢救生命的紧急措施,以取得患者密切配合,争取时间,配合医生尽快插管成功,以起到止血的作用。

3 加强观察

3.1 正确估计失血量:一般大便潜血阳性提示每日出血量在5-10ml;柏油样大便提示出血量在50-80ml;胃内积血量250-300ml可引起呕血;一般失血量在400ml以上时,才有循环系统流失代偿的现象。因此可根据症状、脉搏、血压、血红蛋白浓度等估计出血的程度。轻度出血:患者有头晕、乏力,估计出血量约占总血容量10%以下(小于400ml);中度出血:病人有面色苍白、烦躁、心悸、口渴、尿少等症状,脉搏100次/min左右,收缩压降至90-100mmHg,血红蛋白70-100g/l,估计出血量约占血容量20%(1000ml左右);重度出血:患者除面色、口唇苍白外,还有休克症状,脉膊细速,出冷汗,甚至无尿等,脉搏大于120次/min,收缩压低于80mmHg,血红蛋白低于70g/l,估计出血量占总血容量30%(大于1500ml)[2]

3.2 排出非上消化道出血的因素:①口咽、鼻腔部位的出血,如鼻出血,拔牙而咽下血液引起的呕血与黑便。②呼吸、循环系统疾病,如肺TB,支气管扩张,二尖瓣狭窄等导致的出血。③进食动物血引起黑便。④口服含铋剂或炭粉,中药等均可出现黑便,但一般为灰黑色,无光泽,且隐血试验阴性。

3.3 病情观察

3.3.1 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对血压的观察:消化道大出血可导致休克,失血性休克的主要原因是血容量不足,表现为血压下降和脉压缩小;对脉搏的观察:脉搏的改变是观察休克的主要标志,休克早期脉搏加速,休克晚期脉搏细而慢;对体温的观察:失血者体温多低于正常或不升。一般休克纠正后可有低热或中度热,一般≤38.5℃,持续数日或数周,原因系出血后分解产物吸收,血容量减少,体温调节中枢失调而引起发热,若体温≥385℃,应考虑出血后诱发感染,如体温持续不退或退热后又不升则应考虑再出血。

3.3.2 观察呕血,便血性质和量:消化道出血>60ml可出现黑便,呈柏油样有腥臭:出血量多,血液在肠道停留时间短,可出现暗红色或鲜红色大便,出血部位在幽门以上可出现呕血,幽门以下则表现为黑便,反复呕血或黑便次数多而稀薄,提示有继续出血。

3.3.3 观察尿量:尿量可反映全身循环状况及肾血流情况,所以应正确观察24h出入量。

3.3.4 观察神志、四肢情况:出血量在5%以下无明显症状,出血量在5%以上可出现眩晕、眼花、口渴、出血量在20%以上可出现烦躁不安,表情谈漠,四肢厥冷等休克症状。

3.3.5 观察有无再出血迹象,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病情经常反复,出血控制后仍应观察有否再出血,如患者反复呕血、黑便,颜色由黯黑变为暗红,甚至呕吐物转为鲜红色,血压、脉搏不稳定皆提示再出血。

4 护理

4.1 常规护理:患者入院后按照常规护理。重者绝对卧床休息,注意保暖,床上大小便,防止晕倒、摔伤及因活动而加大出血。出血量大时,取休克卧位或下肢抬高30度,呕血时头偏向一侧,防止窒息。同时准备好一切急救物品及药物,要做到“三及时”,即发现病情变化及时,报告医生及时,抢救处理及时,以便采取有效的治疗及处理措施同时加强基础护理减少并发症。

4.2 心理护理:患者出现呕血、黑便时,情绪非常紧张,护士尽可能陪伴患者出现呕血、黑便时,情绪非常紧张,护士尽可能陪伴患者身边并予以心理安慰,帮助解决各种思想顾虑,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保持情绪稳定,积极配合治疗护理。尤其在抢救过程中,护士应沉着冷静,做到忙而不乱,尽量减轻患者紧张情绪。

4.3 三腔二囊的护理:置管期间严密观察患者神志、脉搏、呼吸、血压变化,经常检查三腔管有无滑脱,定期抽吸内容物,注意观察引流液的颜色和量,判定出血是否停止。置管24h后放出气囊体15-30min,以免局部粘膜受压时间过长糜烂坏死。及时清除鼻腔、口腔分泌物并嘱咐患者切勿咽下,以免误吸引起吸入性肺炎。一般置管3-4d,若需从胃管内注入药物或流食时,在注药物前应向胃管内注入少量温开水,以保证药物全部进入胃内及防止管道堵塞。

4.4 饮食护理:患者有恶心、呕吐或活动性出血时应禁食;对少量出血无呕吐者可进温凉无刺激流食,出血停止后改为半流食,逐步转为易消化营养丰富的饮食,少量多餐,尽量不吃生硬粗纤维食物,易细嚼慢咽。对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者应限制钠和蛋白质的摄入。

4.5 口腔护理和皮肤护理:随时保持患者的口腔清洁,清除口腔异味、避免口腔细菌繁殖,防止口腔内残留物或气味再次引起恶心、呕吐。应协助患者用生理盐水漱口,护理时应避免刺激舌、咽喉、上腭而诱发恶心、呕吐、协助患者用温水轻擦部位,做好皮肤护理,讯速处理带血的呕吐物,便血或被污染的衣物,防止被患者看见,产生不安。

4.6 健康指导:①帮助患者及家属了解上消化道出血的相关医学知识,学会识别早期出血征象,及应急措施,出现呕血或黑便时应卧床休息,保持情绪稳定,减少身体活动,应暂禁食,并告知禁食的重要性。②讲解需要执行的治疗措施和辅助检查的配合,留置胃管,急诊胃镜检查或止血等相应措施执行的时机,操作过程及术后的注意事项等。如急诊胃镜止血后,至少24h禁食,且不宜进食刺激性食物,否则易导致再次出血。③保持情绪稳定、乐观、避免紧张、恐惧心理,合理安排生活,增强体质,应戒洒戒烟。④应在医生指导下用药,避免乱用药物,以免诱发出血,定期复查。

5 结果

通过上述抢救观察护理,提高了治愈率,本组78例治愈,22例好转,2例转外科手术。总有效率达97%。

6 讨论

上消化道出血是一种常见的内科急症,其病情发展急骤,变化快,极易造成循环衰竭而危及患者生命。

6.1 抢救和处理及时:上消化道出血因出血量大,不易止血,易造成失血性休克,因此采取及时有效的止血措施和抗休克治疗是十分关键的。

6.2 观察和正确的判断:首先要明确出血原因和部位,还要正确地估计出血量,根据出血量的多少及患者生命体征情况来确定输液和输血的速度,同时注意观察呕吐物和大便的次数,性质和量,以判断出血量是否停止或是有再次出血,通过认真细致的观察,可以及时发现病情的变化,作出相应的处理。

6.3 精心的护理:上消化道出血的护理十分重要的,特别要加强心理护理和饮食护理,应避免患者因恐惧,紧张或饮食不当引起再次出血而加重病情。所以对上消化道出血有效的止血治疗和认真细致的观察和护理,可以提高抢救的成功率,降低死亡率,避免再次出血和减少并发症,从而达到康复的目的。

参考文献

呕血护理措施篇7

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临床止血效果、转归不但取决于治疗方法的正确与否,而且与临床护理有着密切的关系。现将我院收治的87例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临床护理措施进行分析,并把取得的经验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2005年6月至2009年1月,我科收治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87例。其中男58例,女29例;年龄18~83岁,平均51岁。肝硬化56例,消化性溃疡14例,急性胃黏膜病变6例,消化系统肿瘤1l例。本组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呕血、便血和休克症状。经过治疗与护理,治愈63例,好转17例,自动出院2例,转外科手术2例,病情恶化及死亡3例。

2 护理体会

2.1 临床观察

(1)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对血压的观察:消化道大出血可导致休克,表现为血压下降和脉压差缩小;对脉搏的观察:脉搏的改变是观察休克的主要标志,休克早期脉搏加速,休克晚期脉搏细而慢;对体温的观察:失血者体温多低于正常或不升。上消化道大出血患者多在出血后24h出现低热,一般≤38.5℃,持续数日或数周;若体温≥38.5℃,应考虑与失血性周围循环衰竭引起体温调节中枢功能障碍合并感染有关;如体温持续不退或退热后又上升则应考虑再出血。

(2)观察呕血、便血性质和量。呕血与黑粪的颜色、性质,取决于出血量、速度、血液与胃酸的作用及在胃肠道停留时间。一般来说,大便潜血试验阳性提示每日出血量>5ml;出现黑粪表明出血量在50~70ml以上;胃内积血量达250~300ml时可引起呕血;一次出血量在400ml以下时,一般不引起全身症状,如超过1000ml,临床即出现急性周围循环衰竭的表现。

(3)观察尿量。尿量可反映全身循环状况及肾血流情况,所以应正确观察24h出入量。

(4)观察神志、四肢情况。出血量在5%以下无明显症状,出血量在5%以上可出现眩晕、眼花、口渴,出血量在20%以上可出现烦躁不安、表情淡漠、四肢厥冷等休克症状。

(5)观察有无再出血迹象。反复呕血,甚至呕吐物由咖啡色转为鲜红色;黑便次数增多且粪质稀薄,色泽转为暗红色,伴肠鸣音亢进;周围循环衰竭的表现经补液、输血而未改善,或好转后又恶化,血压波动,中心静脉压不稳定;红细胞计数、血细胞比容、血红蛋白测定不断下降,网织红细胞计数持续增高;在补液足够、尿量正常的情况下,血尿素氮持续或再次增高;门静脉高压的病人原有脾大,在出血后暂时缩小,后不见脾恢复肿大。以上表现提示可能再出血。

2.2 及时补充血容量

迅速建立两条静脉通道,及时补充血容量,抢救治疗开始滴速宜快,但也要避免因过多、过快输液、输血引起肺水肿或诱发再出血,从而加重病情。

2.3 三腔二囊管压迫止血的护理

插管前检查有无漏气,插管过程中必须经常观察患者面色、神志。插管后要保持胃气囊压力为50~70mmHg(1mmHg=0.1333kPa),食管气囊压力为35~45mmHg,密切观察引流液的颜色和量,置管24h后宜放出气囊气体,以免压迫过久导致黏膜坏死。鉴于近年药物治疗和内镜治疗的进步,目前已不推荐气囊压迫作为首选止血措施,其应用宜限于药物不能控制出血时作为暂时止血用,以赢得时间去准备其他更有效的治疗措施。

2.4 加强基础护理

体位护理:出血期间绝对卧床休息,采取平卧位并将下肢略抬高,头偏向一侧,防止因呕血引起窒息,保持呼吸道通畅,必要时给氧。饮食护理:严重呕血或明显出血时,必须禁食,24h后如不继续出血,可给少量营养丰富、易消化、无刺激性流质饮食,病情稳定后,指导患者要定时定量,少食多餐,避免进食粗糙、生冷、辛辣等刺激性食物,同时要禁烟、酒、浓茶和咖啡。口腔护理:由于出血患者抵抗力低,尤其呕血后口腔会有残留,给口腔细菌生长创造条件,细菌增多,分解糖类、发酵和产酸的作用增强,易引起口腔感染,因此,必须认真作好口腔护理,每日2次,防止口腔感染。皮肤护理:消化道出血的患者,血循环较差,尤其是便后,易污染床褥。因此,必须避免局部组织长期受压,应经常更换体位,按摩受压部位局部组织,保持皮肤清洁;每次排便后,用温水擦洗肛周,并涂抹少量滑石粉,或用棉垫、气圈等垫起;保持床褥平整干净,避免拖拉患者;使用便器时,动作要轻,注意有无破损,以免损伤皮肤。

呕血护理措施篇8

关键词:血吸虫;肝硬变;上消化道出血;护理

        血吸虫肝硬变时,门静脉血流受阻使门静脉肝窦状间隙压力增高,门静脉系统毛细血管内静脉压力和过滤压力相对应增高。出现一系列门静脉增高的症状和体征,临床表现脾大、脾功能亢进,发生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呕血、黑便及腹水等。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是上消化道出血死亡率最高的一种疾病。国内报道血吸虫肝硬变占59.3%[1],为提高治愈率,采取有效护理措施获得了较满意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本文收治血吸虫肝硬变上消道出血39例,男27例,占69.23%、女12例,占30.76%。最小年龄32岁、最大年龄70岁,平均年龄46.5岁。

        1.2临床表现:临床表现呕血者21例,占53.84%,便血者6例,占15.38%,呕血和便血者12例,占30.76%。失血性休克者15例,占38?46%。最小出血量<500ml者3例,占7.69%,最大出血量1500ml以上者2例,占5.12%,72h内出血量在800~1000ml者26例,占66?67%,1000~1500ml者8例,占20.51%。首次出血者35例,占89.74%。再次出血者4例,占10.25%。所有患者均有血吸虫反复感染病史。胃镜、B超或CT检查为血吸虫肝硬变门静脉高压征。大部份患者经及时抢救和有效护理临床症状控制。

        2结果

        基本治愈38例,占97.43%、1例因周围循环功能衰竭抢救无效死亡。

        3讨论

        3.1出血时的护理:对正在出血的患者应立即进抢救,做好配血准备,为早期输血争取时间。建立静脉通道,准确及时进行输液和给予相应的制酸药、胃粘膜保护剂、血浆代用品等。根据病情变化调整输液速度,必要时可加压或测定中心静脉压调整速度,以免因输液过快或过多发生肺水肿。大出血时嘱患者绝对卧床休息,取平卧位头偏向一侧,下肢抬高,增加回心血容量。保持呼吸道通畅以防呕血时发生窒息。安慰体贴患者,做好解释工作。 

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如面色和神志变化,视病情1次/30min~1h测T、P、R和BP,并做好祥细记录或进行心电监护。

  3.2呕血和黑便的护理:仔细观察呕血和黑便的颜色、次数、质和性状是评估出血程度的重要指标。本文10例反复发生呕血、呕吐物由咖啡色转为鲜红色,黑便次数频繁粪便稀薄。P52次/min、BP80/50mmHg患者烦燥不安、面色苍白,四肢发冷。当班护士立即通知医生经及时有效处理后出血停止。可见认真仔细观察呕血和黑便对大出血患者的治疗有着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三腔管填塞止血以48~72h为宜,如有继续出血,可适当延长填塞时间。再出血停止24h后,应在放气状态下再观察24h,如仍无出血方可拔管。

        3.3饮食护理:复习文献[2]门静脉高压综合征上消化道出血与饮食的关系更为密切,饮食不当是诱发再次出血的重要原因。护理人员应开展健康教育,宣教饮食与上消化道出血的有关知识,嘱患者进食时要细嚼慢咽为宜。禁食用粗糙坚硬和刺激性食物,以免损害曲张静脉而再次出血。可见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饮食护理至关重要,合理的饮食有助于止血,促进康复,反之饮食不当,加重出血[3]。本文1例出血停止24h家属为给患者补充营养,食用核桃后而再次呕血,经及时抢救治愈,教训深刻。出血期间应禁食,出血停止24h后可进少量流质饮食,如米汤、牛奶等食品。

 &n

[1] [2] 

bsp;      .心理干预:祥细了解患者的病情和心理状况,针对不同的病情和心理状况制定相对的护理方案,使患者认识消极情绪会对疾病的康复产生负面影响。理解和体贴患者,使病人重塑自制能力,稳定情绪,进而接受治疗。消除患者的紧张恐惧心理,紧张恐惧时人体内啡肽、儿茶酚胺及消化道分泌液增高,可致消化道功能紊乱。门静脉高压时食道下段、胃底静脉血管壁变薄、脆性增高,强烈的应激使消化道功能紊导致出血。对精神过于紧张的患者给予镇静剂,如地西泮等。忌用吗啡和苯巴比妥等药物。应及时清除患者呕吐物、分泌物,减少恶性刺激诱发出血。提高护理人员的自身素质,操作技术要熟练,语言要亲切,举止端庄稳重。及时与患者沟通,在精神上给予安慰和关心,让患者积极配合治疗,消除因病情重、预后差和给家庭经济上带来的影响所致的心理负担。

呕血护理措施篇9

【关键词】 急性上消化道出血;临床观察;护理

急性上消化道出血属于屈氏韧带上面的消化道出血,主要有胃、食管、十二指肠、胰腺、胆道等部位,此段部位的病变和空肠病变容易导致急性出血,是患者比较常见的临床急性病发症,属于上消化道疾病发生的重症并发症,特别是大出血,临床表现主要有呕血、便血以及周围循环衰竭等,如果没有进行合适的处理工作容易危及生命[1]。现选取我院160例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采取合理的观察和护理措施,取得较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60例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中有男性101例,女性59例,年龄分部在36-75岁,其中有80例食管胃底血管静脉曲张破裂导致出血的患者,20例急性胃黏膜发生病变的患者,46例消化道溃疡型出血,14例发生消化道肿瘤患者,都有不同程度呕血、黑便和休克等临床症状。呕血发病机理主要为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发生破裂导致出血、消化性溃疡引发出血、急性胃黏膜病变引发出血。黑便主要的原因为发生机械性损伤、发生血管病变及肿瘤等。

1.2 方法 进行细致的临床观察,主要观察项目有血压、脉搏、体温,呕血、黑便,血色素和白细胞,精神状态,末梢血管循环,病情变化,并快速按症止血。护理方法在进行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加强三腔二囊管的护理,进行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和饮食护理工作。

2 结果

通过及时的观察和正确的护理工作,80例患者治愈,60例好转,10例进行外科手术,7例没有治愈,3例发生死亡。

3 讨论

3.1 观察项目

3.1.1 生命体征观察 上消化道出血患者需要及时观察其生命体征的变化情况,如观察血压,主要是因为消化道大出血很容易因失血而发生休克,血容量降低,临床主要表现就是血压发生急剧性下降、脉压差降低;观察脉搏:主要是在此症状重脉搏改变较为明显,发生休克早期患者脉搏增快,晚期时脉搏减弱而且速度慢;观察体温:患者发生失血是体温通常会降低,如患者体温大于38.5℃时,要注意其是否在出血后发生感染。

3.1.2 观察呕血和黑便 呕血和黑便属于上消化道出血的主要临床表现症状,通常上消化道大出血都会伴有黑便,发生出血的位置不同,主要临床表现也会有不同。幽门以上部位发生出血通常会伴有呕血。

3.1.3 观察精神意识 上消化道出血量如控制于5%内,没有较为明显的临床表现,10%以下小于500mL患者通常会因为供血不足引发眩晕、眼花、口渴,如出血量大于0%,会发生早期休克,烦躁淡漠、四肢发冷等。

3.1.4 观察病情变化 患者出现上消化道出血时病症容易反复,在出血得到控制后要仔细观察是不是有其他出血,如用药72h后没有再发生出血,血压、脉搏出血保持稳定则表示止血成功,72h后还会发生出血现象,血压、脉搏无法平稳,则需要进行外科手术治疗。如在停药12h后发生呕血、黑便的患者则表示再次出血[2]。

3.2 护理措施

3.2.1 一般护理 病情比较严重患者需要进行卧床休息,平卧位,头侧偏,呼吸系统保持通畅,避免窒息,抬高下肢,保证脑部供血充足,必要时进行低流量吸氧,室内空气保持新鲜畅通,衣被保持清洁保暖。呕血症状患者,实施口腔护理,避免发生口腔感染,并进行常规性护理,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3.2.2 心理护理 针对患者不同心理状态,实施有效的心理护理,关心患者注意的问题,进行有效指导工作,使之保持情绪稳定,做好康复基础性工作。心理护理一般在是治疗过程中,护理人员通过一定的观察工作,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并通过针对性的措施,保持患者心理的稳定性和健康性,达到治疗的水准,有利于治疗的效果。进行心理护理首先要建立良好的护患沟通,互相信任,深入了解评估心理状态。采取护理措施使患者积极配合治疗,增加战胜疾病信心,实施心理疏导,增加患者认知能力,减少患者紧张情绪,给予及时的心理安慰,避免其过于紧张、恐惧,从而减少治疗难度。

3.2.3 饮食护理 诊断患者疾病进行合理化的饮食指导,使之能够促进止血,保持健康。如患者为消化性溃疡,可以保持饮食的清淡性,无刺激,流食。如急性大出血需暂时禁食,停止大出血后使用流食,少量多餐[3]。

总之,上消化道大出血如果不进行及时抢救很有可能会危及到患者的生命。所以要及时进行观察,有针对性的护理并进行相关治疗。通过病情的观察,有效的综合护理工作,提高患者的治愈效果,防止再次出血,避免并发症,增加患者治疗信心,对治愈疾病有较好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熊彩娟,张彩英.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病人的观察与护理[J].全科护理,2010,8(12):1047-1048.

呕血护理措施篇10

病因:上消化道出血的病因很多,常见为消化性溃疡,急性胃黏膜病变,食管胃底静脉曲张以及胃癌。

临床表现:①呕血和(或)黑粪;②出血量400ml以内可无症状,出血量中等可引起贫血或进行性贫血、头晕软弱无力,突然起立可产生晕厥、口渴、肢体冷感及血压偏低等。大量出血达全身血量30~50%(1500~2500ml)即可产生休克,表现为烦躁不安或神志不清、面色苍白、四肢湿冷、口唇发绀、呼吸困难、血压下降至测不到,脉压差缩小(小于25~30mmHg)及脉搏快而弱(脉率大于120次/分)等,若处理不当,可导致死亡;③氮质血症;④中度或大量出血病例,于24小时内发热,多在38.5℃以下,持续数日至1周不等;⑤体征:消瘦,左锁骨上凹淋巴结肿大、上腹包块者多见于胃癌;蜘蛛痣、脾大、腹水者多见于门脉高压胃底食管静脉曲张破裂;黄疸、胆囊肿大、剧烈上腹痛,呕血呈条状血块,提示肝外型胆道出血;皮肤黏膜出血提示有全身性疾病,如皮肤黏膜尤其颜面、上肢皮肤及口腔、鼻咽部黏膜有毛细血管扩张和毛细血管瘤,见于遗传性出血性毛细血管扩张症。

上消化道出血主要表现大量呕血和(或)黑粪,可导致休克,死亡率较高,是临床常见急症,医护必须配合采取急救措施:除迅速补充有效血容量以纠正出血性休克和采用有效止血措施外,还应避免再出血的诱发因素,预防肝性脑病等各种并发症,否则将直接影响病人的治疗效果和预后。通过对48例上消化道出血急性期患者的护理,我们体会到在以下几个方面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卧床休息

限制探视人员,避免患者情绪激动:去枕平卧,头偏向一侧,保持呼吸道通畅,给予漱口并清除周围血迹,避免血腥味刺激引起反射性呕吐。由于出血较多,患者对疾病的预后担心等,尤其在发病之初的24~48小时内,病人情绪多不稳定;过多亲朋探视更易加重患者的情绪变化。如果病人安静不下来,可能反射性地导致血管扩张而加重出血,对抢救治疗不利。我们的做法是将病人放置在安静且便于观察的监护病房,留1~2位陪伴,向病人及家属介绍有关疾病知识,经常巡视病房,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多关心体贴病人,这有助于减少病人不必要的焦虑,并针对患者紧张情绪进行心理疏导,此时患者紧张情绪引起交感神经兴奋,导致心跳加快,血管收缩加重,同时安慰家属,已取得支持、协助,安全度过急性期。

垂体后叶素的正确使用

垂体后叶素是临床上常用的止血剂,护士必须掌握其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以免引起严重的并发症。①根据出血的多少,给予垂体后叶素维持静滴0.2~0.4U/分,维持时间为48~72小时。②加强责任心,严格床头交班,以保证垂体后叶素维持静点足够的时间,尤其夜间更应该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当血压稳定在90/60mmHg以上,无出血征象时,应及时减慢垂体后叶素的滴速,不可使血压过高。③垂体后叶素大多可引起胃肠蠕动增强,病人大便次数增多,此时应向病人说明药物的不良反应,减慢进药速度。必要时给予心痛定、654-2等药物进行对症处理。④本品偶可引起心绞痛,表现为胸闷、心前区疼痛,一旦发生,立即停药并给予硝酸甘油或消心痛等药物治疗。⑤对冠心病、高血压、肺心病、妊高症、心衰、变态反应者禁用。

吸氧

动脉低氧血症是肝硬化患者严重的肺部并发症,发生率较高,占肝硬化者(除心肺疾病)的52.9%。有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等并发症,发病率高于无并发症者。而低氧血症可加重病情,使患者预后变差。上消化道大出血患者均应及早吸氧,流量2~4L/分,以增加组织内氧浓度,及时改善缺氧状态。出血停止后,监测PaO22变化情况,以决定停止吸氧时间。

补充血容量

失血较多者以粗针头快速输液,并根据脉搏、血压、尿量适当调解输液速度,避免因速度过快、液量过多而引起急性肺水肿。

止血措施

迅速采取各种有效止血措施,如用止血剂,冰盐水洗胃,对食管静脉曲张破裂者需用三腔二囊管压迫止血。

预防肝性脑病

肝硬化病人并发上消化道出血是诱发肝性脑病的主要原因之一。出血停止后,常规采取清肠治疗措施,尽快排除肠内积血,是预防肝性脑病的重要措施。①用生理盐水或弱酸溶液(如白醋)2~3L灌肠。②口服或鼻饲50%硫酸镁40~60ml或20%甘露醇或山梨醇80~100ml导泻。

观察

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出入量并及时记录病情变化,若大量出血者注意休克前症状如口渴、少尿等,及时报告医师进行抢救,即使无血压下降,也要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在勤巡视过程中,观察并判断出血是否停止。症状好转,血压、脉搏稳定,大便隐血试验阴性,表示无活动性出血;如反复呕血或黑便次数增加,呕出的血转为暗红色,伴肠鸣音亢进,经足量补充血容量,休克表现未见好转,血液细胞数、血红蛋白量继续下降,则提示出血仍未停止。

饮食

严重呕血或呕血伴剧烈呕吐者应暂停进食,消化性溃疡伴小量出血者可摄少量流质,减少胃的收缩运动,有利止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