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坛标语范文

时间:2023-04-03 02:48:0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花坛标语,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花坛标语

篇1

1、你欣赏花的美丽,花欣赏你的高贵。

2、你给花朵一个花期,花朵给你一份赞美。

3、花朵的自然之美,正是你心灵之美的j衬。

4、把花朵留在枝头,把美丽留在心头。

5、带来的是你的赞美,带走的是你的记忆。

6、美好环境,你我珍惜

7、茵茵草地,请您爱惜

8、爱护花草,请勿攀折

9、爱护花草,芳香常伴

10、花一草皆生命,一枝一叶总关情。

11、绿色是一种品牌,绿色是一种时尚,绿色是生命力的象征。

12、脚下多一份绿色,头顶添一片蔚蓝。

13、1.你欣赏花的美丽;花欣赏你的高贵。

14、2.你给花朵一个花期;花朵给你一份赞美。

15、3.花朵的自然之美,正是你心灵之美的映衬。

16、4.把花朵留在枝头;把美丽留在心头。

17、5.小花正在睡觉,不要吵醒她。

18、6.花草也有生命,你我共同呵护。

19、7.带来的是你的赞美;带走的是你的记忆。

20、自觉环保,自然校园。

21、让爱绿、护绿和睡觉、吃饭一样成为一种习惯。

22、绿色,明亮了你我的眼睛!

23、同在一片蓝天下,携手共建绿色,共享天印文明

24、爱护绿色,呵护生命。

25、小花多可爱,请你别伤害。

26、今天保护环境,明天收获美景。

27、绿色校园,我们携手共创

28、保一棵树,护一根草,让我们共享一片绿色的天地……

29、爱护绿化,亲近自然,延伸生命。

30、绿色家园,你我共享;绿色世界,你我共建。

31、追求绿色时尚,走向绿色文明。

32、让“绿色之花”开遍校园,让“文明之风”吹遍校园。

33、青山绿水人人爱,环保工作不松懈。

34、让我们一齐动手,把天空擦得更蓝。

35、让我们亲近绿色,一路同行。

36、护绿保洁你我他,美化天印利大家!

37、请你足下绕一绕,草儿向您笑一笑。

38、留下一抹绿色,给世界一片温情。

39、一片绿色心,清新好环境。

40、草木添新绿,生活才惬意。

41、留住一抹绿,盛开一片香。

42、美丽校园是我家,绿色环保靠大家

43、污染环境千夫指,保护环境万人颂

44、环保有趣,生活有劲。

45、建设绿色校园,拥抱绿色生活。

46、手边留情花似锦,脚下留情草如茵。

47、舞动青春舞动绿色绿色在行动

48、人类健康,绿色行动

49、绿色校园鸟语花香

50、热爱绿色的孩子永远不会变坏!

51、别踩我,我也是生命!

52、爱护绿色,珍爱生命。

53、树木拥有绿色,地球才有脉搏。

54、让绿色常伴左右,让激情放飞梦想

55、让生活有绿色相伴。

56、浓浓的绿,浓浓的情。

57、保护环境,爱护一草一木。

58、片片爱草心,点点护绿情。

59、天印是我家,绿色靠大家。

60、共存一片蓝天,共享一片流水,共有一座校园

篇2

关键词:节日花坛;立体花坛;植物种植

1 相关概念

1.1 立体花坛

国际上对立体花坛有明确的定义:即立体花坛是由一年生或多年生的小灌木或草本植物进行多组立体组合而形成的艺术造型,它代表一种形象、物体或信息。

立体花坛可分为造型花坛和标题花坛,近几年来与其他花坛类型的组合,常出现在各种节日庆典时的街道布置上。

1.2 节日花坛

节日花坛的定义是:在节假日期间布置于城市的街边广场或街旁绿地,烘托节日氛围的花坛,它是花坛设计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也是城市景观重要的组成部分。设计节日花坛的目的是渲染欢乐的节日气氛,通过展现植物花卉的颜色美、形态美,吸引游人驻足观看,与此同时还能改善城市风貌,提升城市形象,可谓一举两得。

2 国庆花坛案例研究

2.1 2016年国庆东单“协调发展”花坛

“协调发展”花坛位于东单路口东北角,是2016国庆长安街沿线立面最为丰富的节日花坛之一。

此花坛的主题是展现北京的飞速发展。既能够举办多项国际大型活动,也可以带动周边城市协同发展,是城市发展的体现。于是设计者将京津冀三地、北京世园会和冬奥会的元素融入一个花坛设计中,内容丰富且在竖向上相互协调,一条有冰雪运动跑道意向的花带将世园会元素与万里长城元素分割开来,增加了坡面的空间,同时也给观赏者提供多角度观赏的机会。

在植物配置方面,此花坛的颜色运用十分合理。整体采用对比配色,明度较高的白色花卉与明度较低的紫色花卉形成鲜明的对比,突出了跑道的形象;局部色彩主次分明,在片植的低矮中性色花卉中c缀几丛株高较高的暖色花卉,形成鲜明的对比。表现墙面的部分以绿色配酒红色,在各色花卉之间显得尤为突出。与此同时,植物的质感也各不相同,粉红色的成团花卉与片植的紫色单株花卉在质感上形成对比;花型较小且稀疏的白色花卉形成一种雪花遍地的感觉,展现了冰雪运动中“雪道”的意向。

3 节日花坛种植设计要点

3.1 设计构思

节日花坛的设计首先要确定一个主题。从对国庆花坛的案例的研究可以总结出节日花坛的主题有以下4点:①体现节日特色的主题,如国庆天安门广场上的“祝福祖国”花篮;②体现人民美好生活的主题,如国庆东单的“共享成果”花坛;③体现国家政策的主题,如国庆东单的“丝路金桥”花坛;④展现民族传统文化的主题,如“京腔京韵”花坛。

3.2 颜色设计

除了主题鲜明,节日花坛主要表现的还有花卉群体的色彩美。色彩是视觉最敏感的特征,设计要求鲜明、艳丽。一般花坛2~3种颜色,大型花坛4~5种颜色。由于节日花坛主要体现节日欢乐的气氛,花卉颜色的选择通常选用红、橙、黄等常使人感到温暖的颜色,即“暖色”;同时常用绿、紫等给人的感觉不冷不暖的“中性色”来烘托“暖色”;较少使用蓝色等“冷色”。

3.3 植物种植设计

节日花坛选用的植物以观花草本植物为主体,要求被选取的植物具有植株紧密、开花繁茂、花期较长、花期一致的特点。

根据实地调研,北京国庆花坛常用植物有:万寿菊、鸡冠花、一串红、月季、美人蕉等20多个品种。按花期分类,1~5月份常用瓜叶菊、一串红、金盏菊、石竹、三色堇、矮牵牛和地肤等;5~10月份常用百日草、鸡冠花、彩叶草、孔雀草、早菊和长春花等;10~12月份常用秋菊、石竹、三色堇等。

花卉的选择搭配,往往要注意花卉的质感表现与相互之间的空间关系。需要表现某些特定材质时,要运用色相可以表现该质感的花卉,如五色苋常用语表达墙面的纹案。因花卉的株高不尽相同,可以利用高差来塑造小空间,在片植的低矮花卉中可以点缀几丛高株的花卉。

篇3

走进花坛,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小神童”气象站,他每天的工作是为我们准确的“汇报”当天的天气情况。进入气象站,可以看到一块汇报黑板、一个百叶箱、一个风向标和一个雨量器。“小神童”气象站配有红领巾气象员,每天,他都把百叶箱、风向标、雨量器“汇报”的结果写在汇报黑板上,让大家清楚地了解到天气状况。

气象站周围是许多职务,有紫叶李、腊梅、法桐、无花果、卧槐、银杏、小柏树等。紫叶李高约3米,叶子有紫、红、黄、绿四种颜色,透过阳光,看起来真好看!腊梅的叶子稍大一些,呈椭圆形,两头尖中间圆,枝上有斑点形花纹。法桐高约10米,直径约一米左右。无花果叶子宽大,有些像手掌。这些树木周围是许多小柏树,高还不到半米,翠绿翠绿的,好看极了。

这就是我们学校美丽的校园花坛,它蕴含着丰富的知识,给我们的学习带来很大的帮助。一年级时,自然老师带我们来到这里,采集了很多树叶,拿回来作了标本;三、四年级时,科学老师带我们来到这里,观察并记录;五年级时,语文老师又带我们来到这里,做写作素材,让我们描写它。

校园花坛给我们带来了无穷的乐趣。我爱美丽的校园花坛。

篇4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数学语言训练;分析

G623.5

我国的教育事业在迅速的发展,小学数学教学也得到了很大程度上的改善。近年来,新课程标准也提出要关注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并且要重视学生数学语言表达能力的训练。大多数教师只是片面地以为语言应该是语文教学的重点内容,数学教学中不需要对学生进行语言训练。所以,发现在实际的数学学习中,会出现数学题目会做不会说的情况。所以这充分证明加强学生的数学语言训练。

一、小学数学数学语言教学的重要性

1.掌握数学知识的基础

在小学数学的概念学习、计算题、应用题等教学过程中相关的数学基础知识都涉及到了语言。只有学生能够用正确以及精炼的语言将数学的相关概念表述清楚,才能表明学生正确的思维过程。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说题”的重要性大于“做题”。特别是处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正处在语言发展的关键时期,数学语言能力的提高有利于学生今后的发展。

2.数学语言的掌握有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

数学学习能力的培养是数学教育的重要内容,而数学能力的高低主要通过学生的思维能力来体现。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对学生是否进行思考、解答问题的思路是否正确以及学生是否积极地去发现与解决问题进行检验,都需要外显的语言去证明[1]。数学语言承载着数学思维方式,还是数学思维的体现,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学生利用数学语言进行交流与表达。数学语言形式上虽然简单,但是数学语言有自身的特点,对数学语言灵活地应用能够激发学生研究数学问题的欲望,同时,数学语言的掌握有利于形成严谨的性格以及更好的语言表达的能力。

二、小学数学教学中数学语言训练的具体对策

1.数学语言与普通语言之间进行转换

人们日常生活中使用的语言被称为普通语言,学生更容易理解[2]。而数学语言可以通过普通语言来解释。将两种语言进行转换,能够让学生密切数学学习与生活的联系,使得学生对数学的理解能力加深。因此,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将数学语言与普通语言进行相互之间的转换,便于学生理解。

例如:在讲解“正比例的意义”这一内容时,该概念比较抽象,学生比较难以理解。因此,教师应该将其与实际生活相结合,引用实际的案例。让学生观察汽车按照一定的比例行使时路程与时间的关系,让学生思考怎样将路程与时间这两个量进行关联。时间变化时,汽车行使的路程也在变化,学生在理解了他们之间的变化规律,路程与时间的比值一定。教师通过引用实际生活中的例子让学生进行思考,更深入地理解正比例的关系,通过用普通的语言来解释数学语言的过程,让学生感觉到数学知识与生活密切相关。

2.将符号语言与文字语言进行转换

数学符号语言具有其抽象性以及丰富的内涵性,因此,学生对数学符号语言难以理解,这便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符号语言,实现数学符号语言与文字语言之间的转换,让学生更容易理解。例如:在讲解“数、式的大小比较”这一内容时,教师可以将题目进行转译。(1)数与数比较大小:()

3.将文字语言与图形语言进行转译

数量关系是数学教学的重要内容,图形语言是数学方法以及思想的承载方式。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将文字语言转化为图形语言有利于数学问题的解决[3]。例如:在讲解应用题“小明家门口有一个长方形的花坛,长8米,在修建花坛时,花坛的长增加了3米,这样的花坛的面积就增加了18平方米,那么原来花坛的面积时多少平方米”?这样的应用题比较抽象,学生很难求出花坛原来的面积,因此,教师可以将其画成图形,学生通过图示就能很清楚地看出花坛原来的面积。所以,将数学语言转化为图形是有效解决数学问题的途径。

三、结语

总而言之,教师在数学教学过程中要准确地使用数学语言,对数学语言进行灵活的应用并转化,实现数学语言与普通语言、图形语言之间的转译,将抽象的数学知识具体与直观化,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概念的理解,并进一步地解决与应用问题。在今后的教学中,教师要坚持专研数学语言,使得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概念。

参考文献:

[1]高丽.数学交流需要怎样的“语言”[J].小学数学教学,2015,15(8):79

篇5

交通,让出行更便捷

财富论坛前夕,5月28日,成都新二环高架桥通车了。从运行之初至现在,新二环快速、顺畅的路况让市民充分体验到了方便快捷。

上班族陈超住在高笋塘,在红牌楼附近上班。以前他上班在路上要花去一个半小时的时间。端午节后上班第一天,他专门乘坐新二环快速公交。“我出门时是8点,下车后我还走了几分钟,到公司8:40。”陈超说,乘坐新二环快速公交上班,他比以前节约了一半时间。

变化不止发生在新二环。

6月初,地铁二号线西沿线开通了,在市区和犀浦之间往返不再担心公交车收车早的问题,这乐坏了不少市民。

王岩在市区居住,他有朋友在犀浦,每次约到一起只能玩半天让他很不尽兴。“不管是他来市区还是我去犀浦,上午9点出发,见面就中午,下午还得想着公交车几点收车,没怎么玩呢就得回来,时间全花费在路上了。”

地铁通到犀浦后,他便迫不及待地乘坐了。从中医附院站上车,半小时就到了犀浦。“晚上10点再回市区都来得及。”

此外,“百里中轴”接通天府新区;熊猫大道升级为城北“第一”大道;公交站牌焕然一新,站牌上面还有电子显示屏,滚动显示公交车距离本站的站数;出租车也能刷卡付费了……

借助财富论坛的东风,市民们的出行变得更加便捷。

环境,让城市更宜居

绿荫、栈道、溪水、花木、青草……位于锦江区的白鹭湾生态湿地宛若一幅幅画展现在游人面前。极目远眺,美景尽收眼底;深吸空气,全是花草的芳香;小径漫步,闲适弥漫身心。虽然白鹭湾湿地大部分区域还在维护,暂时不允许游人进入,但喜爱“尝鲜”的成都市民已迫不及待来到已开放区域欣赏。6月15日周六,成都某高校的武老师一家三口便慕名来到此地。

他们先租了一辆三人自行车,悠闲地在湿地内骑游,还不时地拍照留影。半小时后,他们停下歇息。“晚上我要把照片传到网上,和朋友们分享这个好玩的地方。”武老师说。

据锦江区有关负责人介绍,“白鹭湾生态湿地是集科普、旅游、展示、生态保护为一体的城市湿地公园。湿地将形成生态链,全都引水入景,活水环绕,加上一些正在建设的湿地,今后,将成为成都的大绿肺,同时也为市民提供一个绿色生态的休闲之地。”

5月底,成都环城生态区“六湖八湿地”建设的一部分——锦城湖面向市民开放。目前,锦城湖所有湖区已全面蓄水,锦城湖1、2、3、4号湖区形成了四湖一体的成片美景。

不出城市即可享受到集水资源调蓄、生态保护、市民休闲于一体的景观,成都市民的人居环境更加宜人。

宽窄巷子也借财富论坛之机进行了全面升级改造。对公共区域标识标牌进行提升,对街区导视系统进行整改优化,更换巷内垃圾桶等基础设施,维修景区内路面的破损部分……找一家茶馆,慢慢地品茗,免费使用wifi;夜晚,邀三五好友,畅游宽窄巷子,还可欣赏红灯笼散发出的曼妙灯光。全面升级给居民和游客带来的是更舒适的享受,每一处细节都体现了服务的高水准。

香格里拉片区,是财富论坛的主会场所在地。会议筹备期间,成都对水井坊片区历史文化街区项目促建、锦官驿街建筑立面提升;水井街道路、立面等综合整治和景观打造;香格里拉酒店周边空地、停车场景观、围墙综合整治。当整治后的香格里拉片区展现于市民面前时,犹若城市中的花园一般。

财富论坛的效应在发酵,影响在持续。本次财富论坛硬件提升组副组长、成都市建委总工程师王锋军介绍,硬件升级并非单单为财富论坛服务,更重要的是改善成都市的人居环境,让市民感受到休闲、舒适的城市新环境,最终也是让市民受益。

服务,和国际接轨

公共设施无障碍、识别系统无障碍、语言沟通无障碍……成都市民所感受到的变化,和享受到的服务将是长久的,财富全球论坛带给成都的积极影响也是长久的。

6月10日上午9点,锦江区水井坊社区的志愿者刘萍拿着一张折叠小桌、一把遮阳伞、几本自制的指路手册,来到香格里拉酒店西面,开始了一天的“义务指路”工作。“成都国际化的步伐越来越快,越来越多的外国人到成都旅游、工作,我能为他们指路,别提多高兴了。”虽然财富论坛结束之后,她不再像论坛期间那样忙碌了,但服务意识却没有变。刘萍说,使用文明用语,用自己的行动传播文明精神,服务正改变着成都,改变着她自己。

刘萍所在的志愿者服务点,是财富论坛期间锦江区设立的。论坛期间,锦江区的大街小巷有400多个这样的服务点,服务点的志愿者有工人,有学生,也有退休人员。

财富论坛闭幕之后,这些服务点并没有“闭幕”。“今后,这400多个公共文明志愿服务点将继续保留,或者以一种流动的方式存在,继续发扬志愿者精神。”锦江区社工委书记刘彬介绍说。

锦江区文明办主任蔡成尧认为,志愿队伍是引导居民提高文明素养的重要力量。通过财富论坛期间的高质量服务,成都逐渐形成了高质量的服务风气,热情好客、文明友好的精神面貌将对成都和成都人产生深远的影响。

此外,政务服务中心、车管所、移动营业厅等都推出了双语服务。

张培是成都移动动感旗舰厅的厅经理,她说:“全新的动感旗舰厅完善了自助服务终端,给人时尚、活力之感,给客户更加真实、立体、全面的体验,成为重要的服务和形象展示窗口。”端午节期间,来自浙江的程玮来成都旅游,6月11日,她到红瓦寺附近的移动营业厅充话费,干净漂亮的营业厅、方便的自助服务、热情的服务人员给她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竟然还有英语服务,太不可思议了!”程玮说。

114、110、120、119等公用紧急电话将实现双语服务;景区问询处、星级酒店前台都配备了双语服务人员;政务服务中心,部分事项当天办结;医院提供个性化预约诊疗服务……

篇6

我们学校河北区实验小学坐落在河北区金田道。 走进我们的校园,首先映入你眼帘的是一幢五层的米黄色教学楼,里面有一流的多功能大教室,标准的科学实验室,还有时髦的电子图书馆。我们在多功能大教室里上美术课,在科学实验室里上科学课,在电子图书馆里查阅资料。 穿过米黄色的大楼,有一个美丽的大花坛。花坛两侧绿树成荫,有针叶松,紫叶李,紫薇,龙爪槐和西府海棠。

花坛里,鸡冠花,迎春花,杜鹃花招蜂引蝶,争奇斗艳。几只快乐的小鸟落在坛沿上,叽叽喳喳地唱个不停。这里春风和煦,鸟语花香,满园春*令人心旷神怡。 花坛前方三十米是宽阔的塑胶运动场,红绿相间的场地,洁白的环形跑道线,看上去就像铺了一层华丽的地毯。运动场西面是庄严的升旗台,银白色的旗杆上鲜艳的五星红旗迎风招展,金灿灿的阳光洒满整个校园。 升旗台后面是我们学校的体育大馆,有的同学在里面练打乒乓球,有的同学在练打排球,还有的同学在练体操,你看他们那刻苦认真的样子,说不定未来奥林匹克的冠军就出自我们学校的体育馆。

啊,我们的校园真美,我们是幸运的河北实验少年。今天我们为能在河北实验读书而感到骄傲,明天河北实验会因为我们而更加光辉灿烂。

Ah, our campus is so beautiful. We are lucky Hebei experimental teenagers. Today we are proud to be able to study in Hebei experiment. Tomorrow Hebei experiment will be more brilliant because of us.

篇7

高中语文新课标对文言文教学有两方面的要求:一是要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词句含义,读懂文章内容;了解并梳理常见的文言实词、文言虚词、文言句式的意义或用法,注重在阅读实践中举一反三;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二是体会作品中蕴涵的中华民族精神,为形成一定的传统文化底蕴奠定基础;学习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理解古代作品的内容价值,从中汲取民族智慧;用现代观念审视作品,评价其积极意义与历史局限。

高中文言文教学如何与现代信息技术整合?如何使有些死板枯燥的文言文教学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灵活生动起来?笔者在教学实践中总结了如下方法。以高中语文必修第一册(人民教育出版社)第二单元的《荆轲刺秦王》的教学过程来说明。

一、运用论坛功能

文言文教学中有很多内容需要学生自学,比如字词的归纳和整理,这样通过课程平台和网络、工具书,学生先行自学。在自学过程中解决不了的,发到论坛中,通过其他同学或者老师来讨论解答。实现了语文的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有效结合。

课堂中有学生需要动手写作的,传统课堂模式只能是让一部分同学站起来朗读,教师评价。而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的论坛功能,却能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展示自己的作品,激发了学生的积极性,有的课堂中每一个学生都能积极地参与进来。运用论坛功能,不仅能展示作品,还能运用投票功能,形成竞赛环境,给学生以激励,使课程评价变为生生互评、师生互评。

1.在课前预习部分运用:

《荆轲刺秦王》课前学案(发表在课程管理平台中,让学生课前完成):

①课前熟读课文。读不准的字查字典解决。可听课程管理平台中的课文朗读。

②读的过程中圈画出不理解的词语。小组讨论解决;小组中解决不了的问题,由每组组长提交到论坛中。(通过课程平台的论坛功能来实现)

这是课前的预习环节,采用了班级论坛形式。意在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先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以学定教。资料库里教师提前上传课前学案和原文、课文朗读、百家讲坛的视频、关于战国策的一些知识和背景介绍等资料。学生查阅讨论区里的相关资料,完成预习任务,这样不但培养了动手能力,并且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课堂教学更加有针对性和高效性。

2.在延伸拓展环节:

①为感动战国人物――荆轲写颁奖词,上传到班级论坛,同学们在网站上互评,你认为最棒的请送他鲜花。同时教师也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也写两个颁奖词,给学生以引领和示范作用。

通过论坛,实现了生生互评和师生互评。请鲜花最多的同学(使用论坛的投票功能)读一读他的颁奖词。采用了论坛的形式,不但锻炼了学生的写作能力,同时通过这种形式进一步加深学生对人物的理解和情感的升华。用互评的方式也调动了学生的积极主动性,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这一环节体现了大语文教育观,突出了新课标中语文工具性和人文性的教学要求。

②“我想对你说”: 如果你穿越到那个时代,你最想对谁说些什么话?(学生把写的上传到论坛中,生生互评,师生互评)

运用论坛,针对当下社会上的穿越热潮,引导学生正确对待历史,不能盲从跟风,并且使学生运用论坛自由写作,畅所欲言,同时教师也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给学生以引领和示范作用。论坛教学可以促进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和实效性,熟练地掌握信息技术,提升综合运用的能力。

3.在课后作业环节运用:

课后作业(三个作业可选择其一完成)

①自编自演此剧,把视频上传到论坛中。(自由结组)

②看电影《英雄》、《荆轲刺秦王》等影视资料,写影评。

③对于课文中你感兴趣的其他人或者事,选择一个人或者一件事,写出自己的见解,或者查找资料,写成小论文。发表在论坛这个问题下。(通过课程平台的讨论区来实现)

采用论坛交流的方式,学生能够自主的查阅资料,整合信息,表达自己对问题的独到见解,并且能用不同的方式,让别人准确领悟自己的见解。

二、运用多媒体课件

课件中展示的图片和视频,能够形成一定的情境,引导学生沉浸到课程学习中来。课件中通过技术手段展示的或者动态或者颜色特别的字眼,能够使学生印象深刻,这样就强化了文言文教学中需要强调的内容。

1.在导课环节运用:

课件易水图片背景,背景上面是骆宾王《易水送别》:“此地别燕丹,壮士发冲冠。昔时人已没,今日水犹寒。”

使用了幻灯片,意在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兴趣,引起学生对课文内容和人物形象进行探究的愿望。

2.在整体感知环节运用:

梳理课文的故事梗概。最后教师用幻灯片明确:行刺原因――行刺准备――秦廷行刺――行刺失败。

用幻灯片的形式突出一个“刺”字,使学生对课文内容有更鲜明清晰的把握。

3.在课堂总结环节运用:

幻灯片展示影视作品中的荆轲图片。

使学生从文本中感受到的人物形象和影视作品中有一个比对,更加深了对人物形象的认识。

三、运用电子白板的批注功能

电子白板有很多交互功能,在文言文教学中尤以批注功能最为实用。语文讲究研读文本,对于精短的文言文更是如此,注重研读文本,从文本中发现观点。而对于课堂教学来说,非常需要能在全体学生面前展示的文本,并且能够像在自己教材上写写划划。那么,电子白板的交互功能中的批注功能尤其实用。

在合作探究环节运用。

合作探究问题一:

作者用精彩的语言再现了当时紧张的情景,为我们塑造了一个什么样的荆轲?请结合本文谈谈。

合作探究问题二:

问题:荆轲刺秦王为什么没有成功(请找出文中语句依据)?(在课前把课文放到电子白板的资源库中。此环节调出课文。)

教学步骤:学生独立在教材中批注,整合答案;小组合作探究;派小组代表到电子白板上批注演示,每小组用不同颜色的笔标注。

篇8

作为华语乐坛天后,特别是见证香港乐坛黄金时期到低迷全过程的香港跨世纪歌后,林忆莲的名字一直是与“高品位”、“突破”、“前卫”等字眼挂钩的。在香港乐坛几次潮流性的变革中,她也起到了旗手的作用,而如今在华语唱片业跌到谷底、产业前景模糊的“乱世”,她再次发出惊艳之声,提醒一次未来的音乐风暴或将来临。

林忆莲的第一次“变革”来自上世纪八十年代的中期,1986年,尚在CBS新力的她和蔡枫华等歌手掀起一股“绝望”歌啦的潮流,以《灰色》、《放纵》等反映新一代香港青少年对前途迷茫的心态,与当时香港乐坛普遍“正气”的歌曲主流形成强烈反差;1988年,加盟华纳唱片的林忆莲缔造她歌唱生涯中最迷人的“都市触觉三部曲”系列,这个系列堪称林忆莲音乐成就的巅峰,一直延续到至情至性的《梦了疯了倦了》和极致概念的《野花》,搭档是才气四溢的伦永亮和许愿“铁三角”;进入21世纪,林忆莲的专辑已大幅度减产,唱片,对她来说,不再是标新立异的旗帜,只是与乐迷联络感情的一个礼物而已。

然而在进入新纪元的2012年,当诸多一线歌手都纷纷推出EP甚至单曲以控制成本迎合市场时,忆莲却出人意料地再次剑走偏锋,以一张与当年《逃离钢筋森林》一样具备野心和颠覆性的实验专辑《盖亚》回归乐坛。这次,幕后的操纵者是来自内地的常石磊,音乐风格极其大胆,主调是充满北欧灰冷气息的电子摇滚,而以清雅的键琴小品串联,那种感觉既陌生也熟悉,久违的“都市触觉”的声音依然保持灵性,而又插入跌宕起伏的呐喊和交响结构。一首仿如圣诗吟诵引子的《无言歌》揭开这次冒险的序幕,仿如BJORK和EMI“后王菲时代”的阴郁、潮涌的电子节奏翻腾,忆莲为何选此路径?绝不是效仿或致敬,相似的脉络中忆莲清丽的声线更凸显一种神性的光彩,而非迷离的末世情调;接下来的《爱笑了》编曲尤其出彩,兵临城下的重型节拍和以HAHA的和声和幻灭的吉他声,层次非常丰富;而轻爵士混合BREAKBEAT的《红眼眶》格调十足,也极能展现忆莲飘逸的声线;清雅的《也许》、慵懒的《灰》、哀怨的《柿子》、弛放的《假释》、呢喃的《STAY》则是标准林忆莲式的慢版佳作,而弦乐背景的《寂寞拥挤》也依稀有忆莲滚石时代情歌的线条,但感情的控制却更为克制;点题曲《盖亚》用摇滚电吉他和电影式的电子弦乐产生强烈的碰撞和悲剧感。

在一张十首国语歌压阵的专辑,3首粤语作品的出现令人恍惚又回到香港乐坛的黄金年代,《两心花》、《无泪眼》,就是忆莲令人最爱的风轻云淡中风情迤逦,舒缓、优雅、感怀、从容的演绎,令人仿佛在一场都市夜梦中睡在沙发上随浪涛轻轻舞摆、任秀发泻下,心情醉掉……而延续大碟清冷梦幻基调的《枯荣》虽难以成为大热K歌,却也足以在忆莲的粤语作品中生出又一奇葩!

在传媒甚至很多业内人士都鼓吹“唱片已死”,单曲循环成为主调的时下乐坛,如此具有极致实验精神和艺术品格而又不乏都市情怀的概念专辑,实在是与潮流“格格不入”,不过忆莲这25年的华语音乐之旅,不就是一次次桀骜不驯的突围与背叛吗?在日渐迷茫和被科技统治的“钢筋森林”,这次她的“逃离”,能否再次成功呢?

篇9

一、分析学困生的学习心理过程,实行心理支持

转化学困生首先要从学生角度分析学习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思维和心理障碍,我对此调查了一下,大致如下:

有些学生观察能力,认知能力,相对发展迟缓;有一些学生是因为怕吃苦或贪玩而造成学习很差;也有一些是因为得不到老师的肯定而感到失望,从而与教师产生对抗情绪,学不好等等。因此,教师应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先对“症”下“药”,等一等,扶一扶,唤起他们的自尊、自爱、奋发向上的精神,创建“你行我也行”的良好的学习氛围。教学过程中,教师再按照学生的心理去组织教学,在每个知识点的传授和转折环节上,最大限度地减少学生的心理负荷?

二、实行启发式教学,帮助学生逐步学会学习

1.“由扶到放”让学生体验成功,树立信心

虽说失败是成功之母,但对低年级儿童来说,屡次失败容易导致他们丧失对学习数学的信心。而让他们体验成功更能使学生产生自信心,产生追求新目标、新成功的动力,形成良性循环。要做到这一点,就要教会他们学习的方法使每个学生都有体验成功的机会。例如:

下面是公园里4个花坛的形状。

(1)说出每个花坛的形状。

(2)把每个花坛用栏杆围起来,先估计哪一个花坛周围的栏杆最长,再算出每个花坛周围的栏杆各长多少米。

低年级小朋友语言发展相对薄弱,表达不够完整,这一题学生要能够将形状和花坛流畅的表达不是那么容易。因此解决第(1)小题让小朋友读完要求后我提问:“第一个花坛是什么形状?”学生回答:“第一个花坛是三角形”。接下来三个花坛的形状放手让学生回答。学生就可以很自信地回答第二个花坛,第三个花坛,第四个花坛分别是什么形状。

在解答第(2)小题,小朋友在估计每一个花坛周围的栏杆有多长后,学生表达:“六边形花坛周围的栏杆最长”时,有部分学生表达很不流畅。我把“估计哪一个花坛周围的栏杆最长”写在黑板上,让学生把这句话中的哪一个换成六边形,其余的字不变。小朋友就会表达“六边形花坛周围的栏杆最长”。在学生解答每个花坛周围的栏杆各长多少米时,先解决三角形花坛周围的栏杆多长,并按照刚才用“三角形”替换“每个”来口头回答:“三角形花坛周围的栏杆长多少米”后,让学生独立解答其余三个花坛周围的栏杆并口头回答。

2.让学生读一读,说一说,理解教学内容

读题是审题的前提和基础,通过读题可以帮助学生理解题意,在教学中我注重让学生把题目读流利,然后说一说有哪些有用的条件和问题,连贯的说一说,这样可帮助学生建立解决一种问题的模型,理解其中的数量关系。在读题时让学生找出关键句子和词。如在解决:“4个小朋友做了11个黄风车,做的红风车的个数比黄风车的3倍少4个,做了多少个红风车?”我让学生在读流利后划出关键句子“做的红风车的个数比黄风车的3倍少4个”让学生理解“做的红风车就是比11的3倍少4个”这样学生列式解答就轻松了。当然审题能力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持之以恒地进行训练。

3.在学生动手操作的基础上,学会数学知识

数学是研究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比较抽象,概括。而低年级学生接受起来比较困难。要解决这一矛盾,可利用数学知识的原形,把抽象的知识化为看得见,讲得清的现象,让学生参与操作,动手动脑,弄清数学知识的道理和结构,化难学为易学。笔者在教学“认识时、分”时,充分让学生动手“拨一拨”:(1)分针从12走到7走了多长时间?(2)时针从12走到7走了多长时间?拨完之后要说一说为什么?在课后要让学生及时复习并说一说。这样学生就能熟练掌握时针走一大格是一小时,分针走一大格是5分钟。为后面学习几时几分夯实了基础。

4.让学生结合实际生活去掌握知识

有的人认为数学就是做做题目,题目做多了自然就会了,但是对低年级学生来说,首先要理解其次才是练习。其实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我国著名的数学家华罗庚曾经指出:“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速,化工之巧,地球之变,日用之繁,无处不用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教师教学应该以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经验为基础,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启发式和因材施教”。在教授“认识毫米和分米”时,知道1毫米和1分米有多长,单凭听讲接受是不够的,先让学生看直尺感知1个单位有多长,用手势比划1分米和1毫米,联系生活中的物体进行比较、分析感性认识丰富学生的经验。

三、家校紧密结合

篇10

关键词:古代文学;花间词;接受

晚唐五代是我国历史上动荡不安的时代,却是词体创作的兴盛时期。这一时期的文学观念和审美标准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出现了我国第一部文人词集《花间集》,它收录了晚唐五代时期十八位词人的500首作品,集中反映了我国早期词史上文人创作的主题取向、审美情趣、体貌风格及艺术成就,奠定了词作为一种新兴诗歌形态的体式规范,展现了词“别是一家”的独特美学价值,对后期文学观念和审美标准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花间集》编定后其中所收作品的题材、内容、数量虽已定型,但这只是其中的一个阶段,并不意味着整个文学活动的结束,另外还有读者阅读和接受阶段。不同的人或不同的时代对花间词的接受各不相同,对花间词持肯定态度的人认为“宇宙之精英,人情之机巧,包括殆尽”;持反对态度的说“《花间》、《草堂》、《尊前》诸选,背谬不可言矣”。花间词在词的发展史上有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不容忽略的历史影响地位。宋、金、元、明、清时期的词人、词作都透露着花间的气息,对花间词的接受也不相同。宋代的高峰与金元的低谷不同;同为接受高潮,宋代与明代也有差异。宋代是学《花间》自成风貌,同时又用于批判《花间》,而明代只是狂热的赞美;清代对花间词的接受趋于理性化。但花间词本身所蕴含的还是一种客观、静态的存在,因为不同的读者和所处不同的时代,以及解读作品是所处的立场不同,期待视野也不同,这也就使得对花间作品的接受千差万别,这也彰显了花间的独特魅力。

一、宋代是花间词接受的第一个高潮

第一,宋人对花间词内容的借鉴和模仿。《花间集》被宋代人视为词体之祖宗,李之仪《姑溪居士文集》卷十四《跋吴师道小词》曰:“唐人但以诗句而用和声,抑扬以就之,若今之歌《阳关》词是也。至唐末遂因其声之长短而以意填之,始一变以成音律,大抵以《花间集》中所载为宗……”林景熙《胡汲古乐府序》云:“唐人《花间集》,不过香奁组织之辞,词家争相慕之。”道出了“词家争相慕之”的实际情况。很多词人模仿和引用花间集中的句子,如《金粟词话》曰:“柳耆卿‘却傍金笼教鹦鹉,念粉郎言语,’《花间》之丽句也。”《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想佳人,妆楼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就是学习温庭筠《梦江南・梳洗罢》。周密:《四字令》“眉消睡黄”,自注“拟《花间》”;韩词《菩萨蛮》“小园红入春无际”自注云《花间》意。而辛弃疾冶游模仿花间词的作品,如:《唐河传》“春水”注云“校《花间集》;《河渎神》“芳草绿萋萋”注云“女诫词,校《花间》体”。这些词人将花间词作为典范而效仿和摹仿,可见花间词的魅力之大。

除了对花间词的描摹和效仿以外,直接引用和化用花间词里的句子这也是宋人学习花间词的一种形式。如: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其中“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就是引用花间词人毛文锡《应天长・平江伯暖鸳鸯语》中“渔灯明远清。兰棹今宵何处”;温庭筠《更漏子・星斗稀》有“帘外晓莺残月”,魏承班《渔歌子・柳如眉》也有“窗外晓莺残月”句,可以看出宋代词人对花间词的喜爱。

北宋的的《尊前集》可以说是花间集的补编,《金奁集》可以说是《花间集》的在选本。

《尊前集》是唐五代词选集,此书选录唐五代39家词261首,以供宴席歌唱,故集名“尊前”,所录词在时代和地域较《花间集》为广。《花间集》中作者如温庭筠、皇甫松、韦庄、欧阳炯等12人之词,此集亦有选录,但无一首与《花间集》重复,可知编者曾见到《花间集》,而《花间集》所未收的许多词作,依赖此集得以保存。《尊前集》第一部分所选是《花间集》中所无,时间上从盛、中、晚唐,下至南唐,弥补了《花间集》多为蜀国词人的限制。第三部分为十二家花间词人,编排也是按照《花间集》的编排顺序,但所收的词作与《花间集》不同,是《花间集》中所没有的,因此可以看出,《尊前集》的第一部分是《花间集》在时间上的补充,第三部分是在词作上的补充。《金奁集》为宋时坊间本,共收词一百四十七首。曹元忠《钞本

第二,花间词在宋代词坛的地位。从整体上说,《花间集》因其在词史上的重要地位而在宋代备受推崇,词人以其为楷模,论者以其为标尺,虽然在南宋时,因社会形势的重大变化,《花间集》受到了一些否定,但其在词坛上的地位并未因此受到影响。宋初,词人心追手摹,内容多为离思柔情,风格专注委婉,将五代词的风格继续发扬。自苏轼崛起于词坛,雄词高唱,别是一家,宋代词坛分为婉约和豪放两大派别,这两大词派的发展过程中,不仅婉约词人直接继承了花间词的艺术成就,就连苏轼、辛弃疾一类的豪放词人也从花间词中汲取营养,创作了大量的风流蕴藉的婉约词。花间词首开婉约词风,奠定了宋词的主体风格,以情入景,语已尽而意无穷,孕育了宋词婉深的特点。寇准、宋祁等作小词,皆具《花间》风致;张先、晏殊、欧阳修等也创作了许多流连风月、感伤时序的逸情闲愁,没能超出《花间》词的侧艳藩篱。如张先《相思令・满溪》、《三字令・春欲尽》等。南渡后,由于时代的巨变,词人们逐渐摆脱了《花间》词描写相思怨别和闺情淡愁的狭窄圈子,开始用词抒写深沉的亡国之痛和故国之思。宋末虽对花间词有所批评,但依旧不影响花间词在整个宋代的地位。

宋代《花间集》被作为词论的标准和尺度,说明花间词在宋代词坛具有很高的地位,备受文人推崇。以《花间集》为准绳所作的点评之语:

耆卿词铺叙展衍,备足无余,较之花间所集,韵终不胜。

――沈雄《古今词话》引李之仪语

叔原词在诸名胜中,独可追逼《花间》,高处或过之。

――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

(杨辅之)所制梅词《柳梢青》,不减《花间》、《香奁》及小晏、秦郎得意之作。

――刘克庄《跋杨辅之词画》

二、金、元时期对花间词的接受

金元时代,曲代词兴。词本不受重视,在词选的编辑和整理上,金元词人虽与宋代词人不同,但逊色于南宋词人,显得颇为萧条冷落。整个金元时期,只刊刻了《中州乐府》、《名儒草堂诗余》等寥寥几种词的总集或选集,从中很难看到花间作品的影子,也见不到任何关于金元本《花间集》的公私著录。可以说,这是《花间集》接受史上的一个低谷。《花间集》难以受到上层文人的欣赏,这是由金元词人的审美理想与词风好尚所决定的。北人豪爽慷慨的性情,使得金人崇尚清刚劲直的风貌,而对纤艳绮靡的词风深恶痛绝,这样花间词香婉柔丽的风格自然也在排斥之列。虽然花间词在金元时期备受排斥和争议,但还是流入到金元统治的中原地区,并与当地的文化相互渗透对北方文学有一定的影响,其中,元好问受花间词的影响较大。除了对元好问和张翥两位词人影响较深,其他的词人大都是对晚唐五代词集持贬斥态度,也可以说花间词在金元处于接受低谷时期。

金元词粗犷豪放,花间词的传入使金元词体有了和婉幽美的格调和韵致。元好问的作品明显的继承了花间词。主要表现:第一,元好问的作品在内容上继承了花间词,如《水调歌头》:“歌遇巫云,舞回邹莞,金钗扶醉。”《感皇恩》“金粉拂霓裳,凌波微步。”等,在他的词中频繁使用的“金钗”、“金粉”、“眉黛”在花间词中经常出现。第二,在语言风格和艺术表现手法也与花间词相似。如《江城子・效花间体咏海棠》:“蜀禽啼血染冰蕤。趁花期。占芳菲。翠袖盈盈,凝笑弄晴晖。比尽世间谁似得,飞燕瘦,玉环肥。一番风雨未应稀。怨春迟。怕春归。恨不高张,红锦百重围。多载酒来连夜看,嫌化作,彩云飞。”词咏海棠,婉丽隽永,都有《花间》风格。除了元好问之外,金元时期的其他词作也受花间词的影响,张翥的词《洞仙歌》(辛巳岁燕城初度),《鹊桥仙》(丙子岁予年五十),这些词寓人世炎凉于豪放之中,清人颇为推崇。二位词人都引《花间词》幽婉传统融入自身词作。元遗山《新轩乐府引》云:“予既以此论新轩,因说向屋梁子。屋梁子不悦曰:‘《麟角》,《蓝畹》,《尊前》,《花间》等集,传播里巷,子妇母女,交口教授。淫言媒语,深入骨髓,牢不可去,久而与之俱化……”可以看出花间词在金元事情的流传情况。

三、明代是花间词接受的第二个高潮

明人有许多词人以《花间集》为典范,他们模仿花间词并对花间集做出评点,如:汤显祖的评点本,杨慎的评点本,都说明明人对花间词的重视。

王世贞云:“《花间词》以小语致巧,世说靡也。《草堂》以丽字则妍,六朝也。即词号称诗余,然而诗人不为也。何者?其婉娈而尽情也。足以移情而夺嗜,其柔靡而近俗也。”在他看来,正宗词风的典范,还是《花间》、《草堂》词。在词的风格上,明人偏好香艳婉丽,继承了花间词“词为艳科”的传统观念,在题材上重男女情思,词风也多浮艳绮靡。

第一,明人对花间词内容和风格的效法。花间词在明代,尤其是正德之后,备受喜爱,广为流传。不仅刊刻极为盛行,而其成为词人创作的法宝。如杨慎的词幽秀柔婉,清俊雅丽。他还对《花间集》二卷进行校订,由于杨慎对《花间集》的校订,引起了文家和书商的关注,《花间集》因此而流行于明世。明人作词多以《花间集》为典范,如彭孙贻:“诗馀则侧艳芬芳……至短调则学《花间》,虽工力或有未逮,而新词丽句,终乎可传也。”又如杨慎:“成都杨慎做长短句,有沐兰浴芳、吐云含雪之妙,其流丽辉映,足雄一代,较于《花间》、《草堂》,可谓俱撮其长矣。”如果说这二人是一般意义上学习花间词,则明人还要可以模拟《花间集》的,如范文光曾作《续花间集》,张杞也曾和《花间集》达四百八十七首,可见明人对花间词的喜爱和重视。

词选《花草新编》与《花草粹编》是对《花间集》内容的再选。吴承恩《射阳先生存稿》卷二《花草新编序》:“选词众矣,唐则称《花间集》,宋则《草堂诗余》。……然近代流传,《草堂》大行,而《花间》不显”由于《草堂》盛行,而《花间》不显,所以吴承恩以《花》《草》二选为基础,加以增删,成了这一部新的词选。

第二,明代花间评点本促进了花间词的传播。明代《花间》词的评点有两种:一为汤显祖评点本,四卷。原题“唐赵崇祚集,明汤显祖评”;二是杨慎评点本,二卷。原题“新都杨慎品定,钱塘钟人杰笺校。”二位都是明代词坛上的重要人物,他们对《花间词》加以点评,说明当时《花间词》的流行及在人们心中地位,促进了《花间词》的传播、普及和流行,有助于大众对花间词的接受。

汤、杨二氏所作评点着重于对词作的艺术手法、思想内容作简明扼要的阐发。这种评语细致入微。若从文学批评的角度来看,较为零散而系统性不强,理论色彩不够浓厚,为其不足。不过汤、杨对《花间集》进行评点的主要目的不是为了架构理论框架,而是为了阐释作品的思想内容与艺术,以引导普通读者更好地欣赏花间词,同时对士人作词起一定的指导作用。他们对《花间集》加以评点表明了《花间集》在当时士人心目中占有重要地位。同时,二人对《花间集》的这种接受有一定的“名人效应”,从而有利于《花间集》的传播,有助于大众对《花间集》的接受。

四、花间词对清代词坛及近代的影响

清代词人们一改明人对《花间集》的盲目崇拜,转而以理性的态度解读花间词,尽管清代词坛始终不乏崇奉花间词者,但都不再将其奉为一尊,而是给与其合理的定位。更重要的是,这些词学大家有着严密而系统的词学理论。所以他们对《花间集》的认识都与其词学主张有紧密的联系。清代词学家常常以词选的形式开宗立派,彰显自己的词学理论。如浙西词派的《词综》、常州词派的《词选》、王士祯和邹祗漠的《倚声初集》、黄苏的《蓼园词选》、周济的《宋四家词选》和《词辨》等,而很少借用或翻刻前人成本。随着清词创作和理论的进一步成熟,至咸丰、同治之后,清词进入总结时期。人们对词的起源、词的体性以及词的发展进程等问题进行理性的推源与总结,于是作为词选之祖的《花间集》的重要性再一次显现出来,开始被不断地刊行。

在清代花间词对扬州词人的影响比较大,王士祯《花草蒙拾》及与人合作编选《倚声初集》都受花间集的影响。王士祯在词作内容上继承了花间词的内容题材,他从北国来到秀丽的南方,南方自古以来就是笙歌艳舞的繁华之地,受这种文酒弦歌之风的影响,于是他用具有南方绵软柔婉风味的词体歌咏恋情羁愁,吟唱风花雪月,吞吐个人情愫,在浅斟低唱自己的心灵。他的词集有《阮亭诗余》和《衍波词》,《衍波词》多是描写男女爱情的艳情词,是对晚唐五代《花间》《草堂》词之正宗的复归,是对“词为艳科”传统的肯定。另一方面,王士祯不仅效仿花间词,连选词和评词也以《花间》为准。他评王士禄《蕃女怨・次温飞卿韵》说“字字生动,《花间》之神”;陈维崧《阮郎归》(碧窗凉思染平芜)“其年,今之温八叉”;任绳隗《鹧鸪天》(纤手难扶半整鬟)“丽情绮骨,疑是金荃后身”;计南阳《蝶恋花》(画阁初回灯路早)“《草堂》而兼《花间》之妙”;贺裳《菩萨蛮》(片帆忽向沙头落)“此境亦非温尉不能”,可见王士祯对花间词轻柔妩媚的欣赏态度。

另一位清代著名词人纳兰性德说“仆少操觚,即爱《花间》致语,以其言情入微,且音调铿锵,自然协律”。一般认为,纳兰性德词具“跌宕流连”之致,有“清新俊秀,自然超逸”之风。对于其词风的形成原因,王国维是这样评述的:“纳兰容若以自然之眼观物,以自然之舌言情。此由初人中原,未染汉人风气,故能真切如此。”我们认为他的香艳婉丽便是由“花间”词风而来,他的清新俊逸则出于南唐后主、北宋小山。纳兰性德标榜言情,重视情致,其词的最大特色是自然、真纯而花间词亦是用清新自然的语言来表达深细幽微的情思意趣。《花间》词就是用清新自然的语言来传达一种深细幽微不易言传又耐人寻味的情思意趣,纳兰性德以其“言情入微”和“自然协律”作为模仿的对象,如:《临江仙・长记碧纱窗外语》中“画窗人似月,细雨落杨花”、虞美人》中“银笺别梦当时句,密绾同心苣”。即从牛峤《菩萨蛮・绿云鬓上飞金雀》的“窗寒天欲曙,犹结同心苣”而出。从以上词可以看出,纳兰性德善于以客观环境的熏染和人物外部细微情态的刻画去表现词中主人公深细的情愫和内心世界,有《花间》的意蕴。夏承焘先生说:“纳兰性德的《花间》风格词,正是他‘甚慕魏公子饮醇酒近妇人’的心情”。

(作者单位:东华理工大学艺术学院 文法学院)

参考文献:

[1][清]陈廷焯.白雨斋词话卷八,词话丛编[M].中华书局,1986年,第398页.

[2]彭孙.金粟词话,词话丛编[M].北京:商务印书馆, 1937年,第722页.

[3]萧鹏.群体的选择――唐宋人选词与词选通论第二章[M].台北:文津出版社, 1992年,90-94页.

[4]岳继东.花间词对“词为艳科”观念的影响及意义, [J].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1997年第24卷第六期.

[5]唐圭璋.全金元词[M].北京:中华书局, 1979年.

[6]王世贞著,陆洁栋,周明初批注.艺苑卮言,词话丛编[M].南京:凤凰出版社,2009年,第85页.

[7]施蛰存.词籍序跋粹编[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94年,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