捐书寄语十篇

时间:2023-03-27 11:13:30

捐书寄语

捐书寄语篇1

2、你们是中国的未来与希望!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3、做人要像棵大树一样坚韧挺拔;学习要像大海一样永无止境。

4、不要为任何困难所打倒。外面的世界很精彩,只有努力学习才能拥有美好的未来;要相信自己!不要轻易向命运低头,一切都掌握在自己手中,靠自己去创造。每天好好的,生活在迎接你!加油!

5、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我们共同进步,共同学习。多交天下学识友,尽读人间古今书。

6、我虽然不富裕,但课外书和文具还是有的,请你不要谢绝,因为我希望长期资助你。在我送给你的书中有一个信封,里面有信纸和邮票,还有一元钱,请快点给我回信,我非常想认识你。

7、午后的阳光洒在青春的脸上,捧一本好书,静静的坐在树荫下,没有尘世的喧嚣与繁华。惟有穿越时空行行字话,或磅礴如走石飞沙,或细腻如香茗浓茶,细细品过其中精华,悠悠记下名作大家。生活留下了太多纷扰复杂,而书籍给我们的是无尽的回味;金钱物欲是暂时的享受,只有书籍带来的愉悦不会使我们倦乏。日暮西山,惟有书香隽永,弥漫心间。

8、希望拿到这本书的人可以好好的读这本书,学习保尔那种坚强的意志。你所处的地区很偏僻,但是命运是不可确定的,你要用知识改变命运,走出去。

9、诚实做人,拥有美好的未来!

10、人生就像闯关游戏,用尽全力克服困难,战胜自我!你的前途将一片光明。You’re winner! 加油!

11、生命予以我们一双求知的眸子,愿书籍可以填满它们的空虚。当一切浮躁安静下来,你会发现只有书籍是不朽的;当一切过眼云烟渐渐消散,你会发现只有书籍还在你身边;当一切成为记忆,你会明白只有书籍能够陪伴你一生。我们渐渐老去,而书籍依旧年轻,只因它的灵魂永在,而我们若想年轻,只用从书籍中找寻。一定会找到属于你的心灵花园。爱上读书,就爱上了生活。

12、10让书滋润心田,灌溉干渴的心灵,成就希望,愿你们可以幸福快乐。

13、你们好!从报上看到你们渴望读书的眼神,了解到你们无书可读的艰难,我多么想立刻到山区去看看你们,亲手把图书送到你们的手中呀!我知道你们和我一样,喜欢读书,渴望用知识改变命运。但愿我捐的图书能给你们小小的帮助。我相信你们一定会用坚强的毅力去战胜困难,相信你们一定能行!

14、开心、快乐可以克服一切困难,读一本好书可以陶冶你心灵的净土。记住,不论遇到什么困难,都要保持一颗乐观的心!

16、大千世界,书籍打开了你我相识的天窗;茫茫人海,思想成为了心灵相通的桥梁。

17、知识是飞翔于天空的翅膀,拥有知识,便拥有了完美的人生。希望你们看了这本书后,拥有更加灵敏的思维,聪明的头脑。

18、我们素未谋面,因一本书在茫茫人海中结缘,希望这本书带去我对你的祝福,带给你知识与希望

19、愿你同我一起享受阅读的快乐,让我们一起从童话故事中汲取童话中的美和智慧。也愿你的生活因读完这本书后变得不同。

20、虽然我给你不了太多的物质财富,但我可以给你的是无尽的精神财富“书籍”

21、有人说:从一个人写的字可以看出其人的品行,所以希望你可以做好人,写好字!

22、也许我送的书填充一不了你们的求知欲,但请不要嫌弃我对你们的帮助,顺便再送上一句话:Good luck 祝你好运。

23、要好好学习!坚定自己的目标一直努力下去!

24、千里送鹅毛,礼轻情谊重,书虽小但超好看。

25、这本书将对你们有所帮助,为你们进入初中进行一个提前的预习。俗话说“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要多看书,从中汲取知识,增强自己的见识,更有助于帮助自己,提高自己。

捐书寄语篇2

罗剑英,一位普普通通的语文教师,因为命运的捉弄,年仅29岁的她却被无情的白血病病魔给缠上了。面对60万的天价医药费,她选择放弃了生的希望——虽然她是多么希望自己能活下来,希望与自己年仅3岁的儿子一起长大,但迫于经济的压力,她不得不放弃治疗。但是这个伟大的母亲,在生命的最后时刻,却留给儿子一笔“巨额”的精神财富——满腔的爱:她用母亲博大的爱写下了无数封感人的书信,好让儿子在每个生日、每年的“六一节”、“中秋节”等特殊的日子里都能收到一封特别的礼物,都能读到母亲“寄”来的信。罗剑英把这一封封爱的信笺寄到了报社,并刊登在了《宁波晚报》上。这位不幸母亲感人肺腑的书信和爱的行动感动了许多读者。大家你捐一点,我捐一点,在热心人的捐助下,这位母亲重新站了起来。

我想,这应该就是爱的力量吧!只要人人都献出一份爱,世界就会变成美好的人间。有了爱,干涸的心田会被滋润;有了爱,生命的火焰会燃烧得更旺;有了爱,绝望的家庭会充满阳光与温暖;有了爱,我们的社会会充满感动与精彩。

其实,每个人的心中都有爱,爱是人与人之间沟通的美丽语言,爱是吹散烦恼与忧愁的和煦春分,爱是催生更深沉爱的最好催化剂。只要我们能用心去感受,去聆听,就一定可以感受到爱的力量——一种被生命感动的力量。小到老师给我们的一句鼓励的话、父母对我们的一份关爱、甚至是萍水相逢人的一个小小的微笑;大到为救助病友义务献血、为希望工程捐资助学、为帮助困难人群奉献爱心……

只要我们的生活有了爱,再大的困难就都能解决。不是有首歌这么唱吗:“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

有了爱,我们的世界就一定会更加和谐!

捐书寄语篇3

【论文摘要】古代犹太教对公义十分重视和强调,这从《希伯来圣经》及其他犹太教文献对上帝公义的描述和犹太先知的大力呼吁警诫中都可以看出。公义在古代犹太教中如此重要,因此,犹太教徒自然也被要求遵守各种宗教诫命与道德规范,以达到寻求、实现社会公义之目的。

公义(justice)是古代犹太教十分强调和重视的一个概念,在希伯来语中其对应的词为tzedek,意指上帝和人类的公平、正义。公义在古代犹太人的世界观和宗教观中占据着中心地位,犹太教的其他许多概念都是围绕公义的概念发展起来的。在犹太教看来,公义既是上帝所具备的属性,也是人类应遵循的道德规范。

1犹太教上帝的公义

犹太教视公义为上帝的属性。在崇拜多神教的异教中,神诋通常拥有无限的权力,可以为所欲为而不受任何约束。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在信仰一神教的犹太教中,虽然宇宙中不存在着任何其他的神,上帝是独一无二、不可比拟的,他无所不在、无所不知、无所不能,却依然受着道德的约束。上帝并不是随心所欲地判定一个人的善恶,而是根据每个人的具体行为来表彰公义,惩罚罪行。《希伯来圣经》中有许多关于上帝喜爱公义,憎恨罪恶的叙述。“(上帝)以公义为衣服,以公平为外袍和冠冕”(《约伯记》29:14);“公义和公平是你(上帝)宝座的根基”(《诗篇》89:14)。在犹太拉比的眼中,“上帝绝不偏心,绝不遗忘,绝不势利,绝不受贿”(《阿伯特》4:29)。由此可见,作为立法者和执法者的上帝,在执行判定的过程中是以公正对待所有人的。犹太教认为上帝不仅自己是公义的,他也希望通过制定《托拉》的律法和自身的身体力行来推动社会公义的实现。“通常,人间的国王制定法令后,如果他本人愿意遵守,他就遵守,如果他不愿意,就使别人遵守。但是,神圣的上帝不一样。他制定了律令后,便率先遵守,如《圣经》所说,‘在白发的人面前,你要站起来;也要尊敬老人,又要敬畏你的神。我是雅赫维’(《利未记》19:32)——率先遵行了要在白发的人面前站起来这一律令的是我雅赫维。”(《大利未记》35:3)根据古代犹太教的一神思想,创造了世界的上帝是世界的统治者,上帝以身作则遵守律法,那遵守犹太教的各种伦理道德和法律诫命以追求公义自然也就成了上帝对人类——上帝按照自己形象创造出来的作品——的一项基本要求,是人类的生活义务和必须遵守的道德规范。因此在《申命记》第16章第20节中,上帝明令要求世人“你要追求至公至义”。

2犹太先知对公义的强调

古代犹太教对公义的重视和强调不仅体现在上帝直接要求世人行公义上,也体现在以上帝代言人身份出现的犹太先知的告诫上。许多古代犹太先知通过阐述神谕教育民众,大声疾呼社会的公义,并将国家、民族的危亡与社会的公义联系起来。《希伯来语圣经》中的先知书中充满了犹太先知对社会不公义现象的批评。在先知阿摩司生活的年代,北部的以色列国在耶罗波安二世统治下达到了势力的项峰。耶罗波安战胜了亚兰人,把以色列国的领土扩大到原来联合王国时代的北疆,从极北的哈马口到亚拉巴海(《列王记下》14:25、28)。南部的犹大国也在乌西雅治下打败了以东人和非利士人,制服了亚们人,同时大力发展农业和兴建庞大的军队(《历代志下》26:1-15)。表面上看来,以色列国力相对强盛,外部似乎无大忧大患,但许多以色列人过着骄奢淫逸的生活,道德沦丧,社会风气日下(《阿摩司书》6:4-6、15)。穷人的权利遭到践踏,富人却在司法上得到偏袒(《阿摩司书》5:7、11-12)。阿摩司斥责这种道德的丧失,并对此进行了严厉的批评和警告。他告诫以色列人这种行为大大激怒了神,遭致神容许亚述侵略以色列来作为惩罚(《阿摩司书》7:7-11、14-17)。面对社会的种种陋行,先知阿摩司发出宏愿:“唯愿公平如大水滚滚,使公义如江河滔滔。”(《阿摩司书》5:24)。在北方以色列国被亚述人消灭、南部犹大国国力日衰,民不聊生亡之际,另一位古犹太先知以赛亚也发出了类似的批评。他指出以色列百姓和官吏已离弃了上帝和公义的道路。贪婪和堕落成为社会的风气,富人生活奢侈放荡,而许多穷人则变得赤贫以至最终沦为奴隶。(《以赛亚书》1:21-23)官吏“设立不义之律例,……为要屈枉穷乏人,夺去困苦人的理,以寡妇当作虏物,以孤儿当作掠物。”(《以赛亚书》10:1-2)他指出欺压穷人的人只有一种下场,就是被神毁灭(《以赛亚书》3:14-25)。以赛亚呼吁以色列人“学习行善,寻求公义”(《以赛亚书》1:16-17),以期未来在耶路撒冷建立起一座“公义之城”。(《以赛亚书》1:26)还有很多先知如弥迦、耶利米也对社会的不公义作出了有力的批评(《弥迦书》6:9-16),面对以色列社会的不公义,先知弥迦借上帝之口呼吁以色列人“以色列啊,神向你所要的是什么呢?只要你行公义,好怜悯,存谦卑的心,与你的神同行。”(《弥迦书》6:8)。作为犹太思想的代表者,先知是犹太文化在发展过程中产生的一个特殊群体,是任何其他民族历史上都未产生过的。虽然犹太教的传统将先知视作替神向人说话的人、是神的代言人,“实质上他们是当时社会的批评家、政治改革的倡导者和民族的精神导师。”[6]先知所倡导的并非抽象、思辨的伦理道德,而是在现实社会中应当遵循的道德操行。在他们看来,社会正义在决定社会命运方面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针对古代先知在弘扬公义上所具有的意义,有外国学者评论道:“圣经中的先知传统是西方文明关于人类个体的道德责任和社会责任的最高尚的概念的最主要来源。即便先知只是向他们的以色列同胞布道,只是从他们与上帝立约的角度来理解公义,他们响亮的话语一直传递着他们的信仰:公义既是为了弱者也是为了强者;……一个人若不善待自己的同胞则无法侍奉上帝;要热爱上帝就要热爱公义……”3追求、实现公义的方式

犹太教的上帝和先知对公义是如此地大声呼吁和关注,那作为个体的人类在日常生活中应如何做呢?犹太教认为要实现人类社会公正、公义的目标就要“行他的道。”(《申命记》11:22)人类的生活方式应该按照上帝的方式来塑造,遵循犹太教的各种伦理道德和律法诫命。而犹太教的诫命中很重要的一点便是人与人之间是平等的。犹太教认为,人是上帝按照自己的形象创造出来的,所以人的生命都是上帝给予的,而且以色列既然是上帝的选民,就更应当听从上帝的教诲,要“爱人如己”(《利未记》19:18)。因此,上帝面前人人平等。任何人,不论其出身多么卑微,都享有和别人同等的权利。在这一问题上,古代以色列人对奴隶的看法可谓领其他古代民族风气之先。根据《希伯来圣经》的描述,以色列人不甘忍受埃及法老的奴役统治,于是在上帝的指引和摩西的带领下逃出埃及,获得了自由。这种反抗压迫争取自由的经历使得以色列人懂得了同情和爱,深知自由的宝贵。因此,与同时代的其他绝大多数民族不同,2000多年前的犹太人将奴隶视为拥有个人权利的人而不是只会说话的工具。买来的奴仆不但在劳动六年后便自动获得自由(《出埃及记》21:1-6),而且他们即使从主人那里逃脱到了别处,也仍被看成享有同等权利的人(《申命记》23:15-16)。在安息日,主人必须让奴仆停止劳作获得休息(《申命记》5:12-15)。主人也不能肆意体罚奴仆,如若奴仆因此而受到身体上的伤害,则主人须以给予其自由作为补偿(《出埃及记》21:26-27)。如若情况严重至当场将奴仆打死,则被视作极其严重的犯罪行为,打人者将遭受刑罚(《出埃及记》21:20)。此外,《圣经》中列出了许多律法教导以色列民应关爱穷人等其他弱势群体。“不可亏负寄居的,也不可欺压他,因为你们在埃及地也作过寄居的。”(《埃及记》22:21)“不可苦待寡妇和孤儿。”(《出埃及记》22:22)“我民中有贫穷人与你同住,你若借钱给他,不可如放债的向他取利。”(《出埃及》22:25)“不可在穷人争讼的事上屈枉正直。”(《出埃及记》23:6)“不可咒骂聋子,也不可将绊脚石放在瞎子面前。”(《利未记》19:14)“困苦贫乏的佣工,无论是你弟兄,或是在你城里寄居的,你不可欺负他。”(《申命记》24:14)《利未记》第19章第9-10节规定在收割庄稼时不可割尽田地的四角,也不可拾尽所遗落的,以便为那些不幸的人留下一部分;也不可摘尽果园和葡萄园中所有的果实,以便使穷人、孤儿寡母和寄居者有充饥之物。除了遵守各种律法和诫命外,对于具体应如何施行公义以实现社会的公正和公义,自古以来犹太人还有一项重要的手段——慈善捐赠。他们视通过慈善捐赠对社会弱势群体进行关心和保护为全社会特别是富人的义务,是社会公正所在。在英语中通常用philanthropy表示捐赠、救济他人的慈善行为。

philanthropy一词源自希腊语philanthropos(philos+anthropos),philos意指“爱”(love),anthropos意指“人类”(mankind),所以philanthropos的本意是“热爱人类”(lovemankind),这一本意也恰好反映了基督教的慈善观--行善是“出于自己对他人的爱”的思想。而在希伯来文中,“慈善”对应的词是tsedakah,它和tzedek是同一个词根tsadak,意为“公义的行为”(righteousaction)。由于犹太人的慈善观念是以tsadak为根源,而耶和华上帝是公义的,因此,在犹太教中,通过慈善行公义已不是某种选择,而是上帝的神圣旨令和每个人不可推卸的使命。行善不仅是对穷人的帮助,而且也是受赠者的权利以及捐赠者的义务。为了强调捐赠者和受赠者之间的平等,犹太拉比鼓励双方互不见面的捐赠行为,认为捐赠者和受赠者互不相知是最好的捐赠方式。犹太律法学家迈蒙尼德(MosesMaimonides)曾将犹太人的捐赠方式归纳成八种类型,并由低级到高级排列如下:一、迫不得已的捐赠;二、态度虽然诚恳,但捐赠量却远少于应给的数量;三、在穷人开口后才捐赠;四、不等穷人开口就捐赠;五、受赠者知道谁是捐赠者,但捐赠者不知道谁是受赠者;六、捐赠者知道谁是受赠者,但受赠者却不知道谁是捐赠者;七、捐赠者和受赠者互不相知;八、帮助穷人脱贫(教其谋生之道)、使受难者恢复经济自立的捐赠。迈蒙尼德的这一归纳和排列突显了犹太民族在慈善捐赠问题上的优良传统,可以说它对不留名的捐赠的推崇是对行慈善是富人的义务和穷人的权利这一犹太教观点的极好例证。4结语

犹太教与基督教是深深影响西方文明的两大宗教。它们皆信仰上帝,视《希伯来圣经》为圣

典。但不同的是,“基督教把信仰放在首位,主张‘因信称义’,可以说是尚信之教”,而“犹太教不尚信条和教义,其核心是‘行’,可谓尚行之教”,主张的是因行称义[10]。因此作为伦理一神教的犹太教,对人的德行极为重视。而要做到正确的“行”,成为合格虔诚的犹太教教徒,自然就要效仿上帝的公义品质,遵守犹太教的一系列道德规范和律法诫命。因此对公义的重视和强调自然而然也就成为了古代犹太教的一个鲜明特征。

5参考文献

1StevenS.Schwarzschild.EncyclopediaJudaica.NewYork:TheMacmillanCompany,1971.

2[美]亚伯拉罕·柯恩著.盖逊译.大众塔木德[M].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1998.

3JPSHebrew-EnglishTanakh.Philadelphia:TheJewishPublicationSociety,2000.

4EditedbyH.FreedmanandMauriceSimon[M].London:SoncinoPress,1939.

5EditedbyArthurA.CohenandPaulMendes-Flohr.ContemporaryJewishReligiousThought[M].NewYork:FreePress,1988.

6徐新.犹太文化史[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7AlbertVarspan&EugeneJ.Lipman.JusticeandJudaism:TheWorkofSocialAction.NewYork:UnionofAmericanHebrewCongregations,1961.

8黄陵渝.犹太教学[M].北京:当代世界出版社,2000.

9RabbiWayneDosick.LivingJudaism:TheCompleteGuidetoJewishBelief,TraditionandPractice.SanFrancisco:HarperCollinsPublisher,1998.

捐书寄语篇4

一著名的男高音歌手,一生以帮助贫困孩子为责,省吃俭用,无怨无悔,短短的十几年里居然捐了人民币三百万之多,而自己的家里除了奖状奖杯和简单的家具之外,居然什么贵重东西都没有,可以说是一贫如洗。当初,参加唱歌比赛时的五十元报名费和买一套演出服费用,还是位好心的姑娘倾力帮助支付的!最后不负所托得到了金奖,成为了一名真正的歌手。任何人都以为他的生活会从此有所改善,却万万没有想到,丛飞所接受的贫困孩子越来越多,他把自己所有的演出酬劳都捐给了山区,不仅如此,还向朋友借钱来帮助别人。

2003年春天,受非典影响,丛飞演出机会大大减少,孩子们丛飞的学费也就成了问题。丛飞只好从亲朋好友处借了10万元,女儿睿睿当时正在读幼儿园,为了省钱,他让女儿退了学,把学费寄给了山区的贫困学生,他说:“睿睿少读几个月丛飞幼儿园不要紧,但是山区孩子耽误不得。”战胜非典后,为了还债,丛飞玩命似的四处演出,常常是一天演上三场或四场,就为了贫困山区的孩子们,一些从为见过的孩子,连生命都不顾。

贫困女孩王维珊从小体弱多病,但成绩优异。丛飞每年给她寄去1500元的学费,还给她的家里寄去了600元的生活费。他每个月还要跑几次书店和邮局,给孩子们购买和邮寄课外辅导资料,英语磁带等学习用品。在湖南汉寿,丛飞掏10万元建起了“丛飞助学基金”,帮助了更多的孩子上学。

2005年1月,丛飞抱病参加了为东南亚海啸灾区的6场赈灾义演。那时,丛飞已经患上了胃癌,连食物都已经难以下咽了,还将用于治病的1。5万元捐了出去。1月21日,病重的丛飞让妻子买好往返机票,把4年前认下的“女儿”晏语轻轻从贵州接到深圳过春节。还带着轻轻去医院检查身体,发现他患有肝炎,又亲手照顾他服药,后又送药送钱让她回去后继续治疗。5月17日,丛飞的病情迅速加重,而他却把大家捎给他治病的钱留下3个疗程的医疗费用后,拿出2万元钱捎往贵州织金县贫困山区。并深情地说“如果命运给我5年的时间,我会兑现向孩子们许下的诺言,会用更多的爱回报社会。”身患重病的他总是不会忘记那写孩子,治病的钱也不忘记捐给山区的孩子,这样神圣和伟大的人就是我们心中的丛飞。

丛飞住院后,许多地方的人都来看望他,一些站在门口就已经忍不住流泪。丛飞的妻子刑丹,为了能让他见到自己的孩子毅然决定剖腹取子,孩子出世后很健康,在父亲临死之前奇迹般的叫了一声“爸爸”,使所有人诧异,也许这就是老天在他临走之前送他的礼物吧!

丛飞作为05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评选的其中之一,他将一生奉献给了爱心事业,一心一意地为爱心事业做贡献,他这个天底下最好最好的好人,还是没能得到老天的眷顾,在2006年4月20日与世长辞了。

临死之前还立下遗嘱,要将自己的眼角膜捐献给需要的人,2006年4月11日,丛飞捐献眼角膜,给4人带来光明。

义工代表巫景钦追忆丛飞感人事迹:春节前,丛飞对我说:“如果有幸我的病真的好了,我还要唱歌,我还要做义工,假如我不行了,看看我身体哪部分还可以用的,拿去救人,如果没有一个器官能用,就拿去做科学研究。”这是丛飞对义工团的人说的,几句话,感动了多少人啊。丛飞的感人事迹引起世界各地的人关注,并掉念。

捐书寄语篇5

4月份质监党支部结合党史学习教育活动,党支部8名党员在作业区职工书屋举办了一场别开生面的主题党日活动,党员们纷纷拿起党史学习辅导书籍认真的学习阅读,在浓浓书香环绕中进一步提升了党性修养、陶冶了自身情操。

从党员签到、重温入党誓言、手机进行网上祭扫,到开展“政治生日”纪念活动、传达学习文件,一切程序井井有条,与往常似有相同又有不同。“今天有一种惊喜的感觉,在职工书屋开展主题党日,让我们感觉很温馨,有一种被书香环绕的气息,让人很轻松、很惬意。”支部党员纷纷表示。

首先,结合党史学习教育,党员们借助网上祭扫平台开展线上祭奠,通过默哀致敬、学习烈士事迹、重温入党誓词的形式寄托情感;还有的党员通过在微信小程序和手机APP上以“献花”、“鞠躬”、撰写留言等方式表达思念。

“革命先烈在艰苦环境中的斗争精神,是留给后人的宝贵精神财富。”支部党员张雪花说道,缅怀革命先烈旨在让全体党员不要忘记他们的牺牲精神,从而激发全体党员的爱国情怀和昂扬向上的工作热情。

通过此次活动,支部全体党员接受了一场深刻的革命历史教育和思想洗礼。大家纷纷表示,中国共产党历史是一本最好的教科书,要扎实学好党史这门“必修课”,用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不断坚定理想信念、凝聚奋进力量。

随后,作业区党支部开展了爱心捐书活动。党员们积极将自己平时收藏的爱书捐赠职工图书屋。“我捐赠了2本书籍,一本是自己平时喜欢阅读的《论语》,还有一本是工作中会使用到的《廉政微阅读》,希望通过此次捐书活动,让文化知识和廉政知识能够分享给更多的人,让阅读的力量进一步传递。”支部党员梁恒俭说。

捐书寄语篇6

为配合湖北省第七届“天地杯”中小学生作文竞赛在我区顺利开展,同时通过第四届青少年儿童书信比赛,培养中小学生的作文兴趣和语言文字表达能力,让青少年儿童在比赛过程中感知中国传统文化和书信的魅力,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发现和培养写作新苗。

二、承办单位和组织机构

襄阳区教体局、襄阳区邮政局

具体实施单位:全区各中、小学校;各邮政支局、所。

三、参赛对象

(一)天地杯参赛对象

小学3-6年级学生(3、4年级为小学中年级组,5、6年级为小学高年级组)

中学7-9年级学生(分三个年级命题作文)

(二)第四届书信比赛

全区初、高中学校及小学

四、活动实施步骤

1、第一阶段:宣传发动阶段(4月9日—4月15日)

⑴由区教体局、邮政局联合下发《关于开展湖北省第七届“天地杯”中小学生作文竞赛暨襄阳区第四届青少年儿童书信比赛的通知》

⑵组织各学校及邮政支局召开竞赛动员会

2、第二阶段:组织实施阶段(4月15日—4月17日)

⑴由各学校组织动员学生自愿参加比赛

⑵各邮政支局所与当地学校保持密切联系,及时将学生参赛信封送到学校。

3、第三阶段:写作和邮寄作品阶段(4月18日至4月25日)

⑴学生自愿选择参赛题目进行写作,可同时参加“天地杯”比赛和第四届书信比赛,也可任选其一。

⑵学生将参赛作品分别装入统一的专用挂号邮资信封(每枚售价5元),邮寄到指定的组委会,参赛作品内容应和邮资信封印制的竞赛项目相符,避免错装错投。参赛截止时间为4月25日,以当地邮戳为准。

4、第四阶段:组织阅卷和评奖

1、“天地杯”作文比赛统一参加全省决赛,按一定比例评选一、二、三等奖。同时评出优秀辅导老师20名,组织奖1名,由竞赛组委会颁发奖状。获奖作品奖在刊登在“中、小学生天地”上。

2、第四届书信比赛总获奖面为参赛人数的2%,其中一等奖占5%,二等奖占15%,三等奖占30%,优秀奖占50%。设立优秀辅导老师奖100名;设立优秀组织奖10名。一、二、三等奖及优秀奖分别奖励学习用品文具,也可减免一年或半年的“中小天”订阅费,奖励额控制在总额的2%。优秀辅导老师和优秀组织学校奖励额控制总额的8%。

五、爱心捐助及经费

1、按总额的10%提取爱心助学经费,按人平300元进行捐助,捐助学生由学校推荐,区教体局把关。

2、按总额的5%提取办公经费。

捐书寄语篇7

说起和老伴的相识、相恋,李艺雯脸上竟露出了少女般甜美的笑容。

良师益友60载

1942年,李艺雯在洛阳师范读书时,教他们文学课的是一位高高瘦瘦、儒雅帅气的青年教师,叫王碧岑。王老师知识渊博,课讲得既深入浅出又妙趣横生,很快就吸引住了李艺雯和她的同学们。时间不长,情窦初开的16岁的李艺雯就喜欢上了王老师,

在对王老师的倾慕中,3年的美好时光悄然滑过。毕业后,李艺雯选择了在洛阳师范附小任教,这样她可以不期然地见到暗恋的王老师。一位要好的女同事洞察到了李艺雯的心事,很快玉成了这桩美事,李艺雯得以向比自己大14岁的老师敞开心扉。其实,王碧岑对出生于江南水乡、身材曼妙能歌善舞的李艺雯印象也很深。两人孤身在异乡,爱好志趣相同,相处一年后便走进了婚姻殿堂。从此,两人琴瑟甚笃地度过了半个世纪的人生岁月。

丈夫是个喜欢研究学问的人,几年后,业务上独树一帜的王碧岑被调入郑州大学中文系,由副教授升为教授,很快又成了中文系的掌门人。丈夫事业芝麻开花节节高,后面有着李艺雯无私的付出。跟随丈夫来郑州后,在一家小学做教师的她几乎把教课以外的精力全都投入到了家庭中。婚后10年间,他们的4个孩子相继来到人世,为了不使丈夫分心,李艺雯几乎独力支撑着这个家庭。现在他们的子女中有的成了大学教授,有的成了空军大校,还有的是出版社高级编辑。儿女们成才了,李艺雯和老伴也光荣退休了。

饱览河山乐悠悠

相濡以沫几十载,王碧岑深深觉得亏欠了老伴许多。这些年来,他作为中文系的掌门人,天南地北地进行学术交流,而老伴为了这个家,30多年没有离开过郑州,王碧岑觉得应该对老伴做些补偿。

于是,从退休后第一年起,王碧岑就让老伴选择一个她向往的地方,然后两人打起背包,火车、轮船地赶过去,找家旅馆住下后悠闲从容地在当地逛个够。王碧岑见多识广,知识渊博,对于李艺雯来说,是个称职又体贴的导游。徜徉于祖国大好山河的同时,李艺雯仿佛回到了读书时代,两人竟又找回了当年相爱时的甜蜜感觉。

每年一个月的自助旅游回家后她对老伴照顾得更加周到。王碧岑喜欢书法,每天都要挥毫泼墨两个小时,每当这时,李艺雯将笔墨纸砚摆好,给丈夫泡上他喜欢喝的龙井茶,“才子佳人”式的生活兴味盎然。

在家赋闲久了,老两口总想再做些事情充实一下内心,却苦于找不到合适的着力点。1994年,王碧岑随单位组织的老干部旅游团到河南新县参观,新县虽是革命老区,但百姓生活仍很贫困,许多孩子辍学在家。回来后,王碧岑把在新县的见闻对老伴说了,李艺雯沉默了一会儿,眼睛一亮,说:“咱俩虽说没有多大能力,但可以拿出些钱来资助老区孩子读书,一两千块钱对咱们虽不算什么,却可以改变一个孩子的命运啊!”

志同道合乐助学

王碧岑爽快地同意了老伴的建议。于是,老两口随后赶到团省委希望工程办公室,从贫困地区孩子捐助名单中挑选了3位,每年给每位孩子提供400元的读书费用。几年后,老两口又把捐款数额提高到1500元、2000元。

李艺雯珍藏着一个特殊的账本,账本里只有支出,没有收入。里面记录了他和老伴14年来的捐款情况。账单上的详细记录始于1995年2月。那年1月,李艺雯和王碧岑夫妇收到了三封来自革命老区新县代咀乡小学的信,写信的是受他们资助的三位小学生。其中有一段话让老两口至今记忆犹新:“收到您们的捐款,奶奶抱着我哭着说‘娃儿终于有学上了!’”看完后,老两口作出决定:以后每年都给孩子们捐款。

一个月后,河南团省委希望工程办公室收到了他们的第二笔捐款。以后每年3月份老两口都要给希望工程办公室送去助学款,从1000元、1500元,到现在的2000元,从不间断。每年春节后,他们还给家境贫困的孩子寄去衣服、文具和现金。

14年来,得到王碧岑和李艺雯捐款的孩子不下40名。除了2006年在希望工程办公室的安排下,李艺雯和老伴见过新县的申勤龙外,其他的孩子都未曾谋面。但让老两口高兴的是,给他们写信的孩子却像滚雪球一样越来越多。拆阅受捐助孩子的来信和回信,虽然占据了二老的大部分时间,但从孩子们一句句滚烫、真诚而又朴实的话语中,老两口感受到了捐款助学意义的重大。

在老两口的笔记本上有这样一条记录:“1998年10月,收吴秀花寄板栗、余丽茶叶。”提起这两份礼物,李艺雯脸上的皱纹都舒展开了,她笑着说:“这些东西是我资助的孩子寄来的,孩子说是自家种的,让爷爷奶奶尝尝。那板栗我刚吃了一颗,就觉得甜在心里。”而一向爱喝茶的老两口却不舍得把茶叶喝掉,在他们看来,这些都是孩子们一颗金子般的心啊!

日常生活中,只要遇到家里孩子上学困难的家庭,老两口都不忘伸出援手。前年,李艺雯用了位来自河南漯河的保姆,这位有两个孩子的40多岁的保姆因为贫困,已有一个孩子辍学。李艺雯得知后,在保姆春节前回家过年时,特意多给了她2000元钱,再三叮嘱要让孩子复学。后来,她的孩子果然复了学,还经常写信向爷爷奶奶汇报学习情况。

捐书寄语篇8

家贫辍学当上洗脚妹

刘丽出生于安徽颍上县古城乡一个普通的农家,还没上初中便辍学了,因为家中实在太穷。几年后她决定独自在外闯荡打拼,试图改变命运。

刘丽外出打工的首站是武汉一家小饭馆,可没干多久就失业了。1999年秋天她和几个老乡来到厦门,多次应聘无果,颓丧中看到当地一家足浴城在招工,刘丽带着抵制的心理去应聘了,因为她太年轻了,她觉得在这里做按摩师是对自己美好青春的践踏,何况当时在许多人的潜意识里,足浴还和“色情”联系在一起。第一天,刘丽才按了3个客人,手指、手腕都肿了。当她拖着灌满铅似的双腿回到宿舍,连衣服也没脱,就倒在床上睡着了。以后一连几天下来,刘丽双手磨起的水泡破了一次又一次,一碰就流血,可流血还得继续练。就这样破损处渐渐长成茧了,最后发展到最后10根手指头都是硬梆梆的。

第一个月领工资时老板给她1800元,长这么大还没见过这么多钱,刘丽兴奋极了,一夜辗转难眠。第二天,她一路小跑到邮局,给家里寄了1500元。

誓将阳光事业进行到底

一天傍晚,刘丽在吃饭时,无意间看到了一则当地新闻,内容是妇联向市民发出倡议书,号召大家结对子帮扶特困生。这条新闻一下触及到她当年家寒辍学隐藏心底的伤痛,“怎么连如此富裕的沿海发达地区也有很多孩子读不上书?”幼时的一幕幕辛酸不时浮现在刘丽的眼前,一种强烈的帮扶欲油然涌上心头,她把电话打给了自己在东刘小学读书时的语文老师高玉会和数学老师秦家瑞,询问学校里有没有贫困学生。随后,刘丽联系了老家近30名贫困学生,每学期都会把学费寄到县里。持续了一段时间后,为了捐助方便,从2005年起,刘丽通过厦门市妇联,在该市同安区一些学校进行一对一资助。资助一个小学生一学年需要300元,初中生要500元,高中生要1000多元。帮扶对象从最初的7个到10个后来扩展到20多个,到现在固定资助对象达37个。接下去她还计划资助更多的学生。

刘丽资助的大多是单亲或父母有重疾的穷苦孩子,除了每学期寄学费外,她自己还经常坐公交车、摩的到孩子家里看望他们。每次去探望,刘丽都会带上学习用品、大米和油,每家至少送上200元红包。去同安区一般要花去她一整天的时间,回来后就随便泡碗方便面,继续上12个小时的夜班。同事们笑问她为何比市长还忙?刘丽解嘲地说:“我就是天天在和时间赛跑,想尽力发挥自己的潜能,尽力实现自己的梦想!”

涓涓细流可以流淌成浩瀚大海,点滴爱心可以汇聚成博爱洪流。刘丽非常清楚,自己的个人能力有限,身边每一个有捐助潜能的人都成了她的“统战”对象。

在与客人交流时,刘丽看到举止文明、素质高雅、有正义感的人,就会试着求助,拉他们“入伙”,进行爱的接力。一对搞设计的夫妻听说了刘丽的事,每次来都点名让刘丽服务,渐渐地,刘丽自然质朴的话语打动了夫妻两人的心,他们被刘丽的执着深深感染了:一个艰辛在外的打工妹都能这样做,我们也应尽一份力。后来他们夫妻一下资助了30个学生。这位女设计师还和刘丽成了好姐妹。

捐书寄语篇9

新加坡于1965年脱离马来西亚而独立,面积近700平方公里,人口接近400万,主要有华人、马来人、印度人及欧亚籍人,其中华人占总人口的70%以上。新加坡有着特殊的历史背景和地理位置,所以成为中西文化的交流中心,英语和华语是其主要的交流语言。

新加坡位于亚洲大陆的最南端,是马六甲海峡上的一颗明珠。经过39年的建设,她已经成为一个生气蓬勃的现代化城市,气候四季如夏,气温介于摄氏24度和34度之间,每年的4-10月份为旱季,少雨燥热,11-3月份为雨季,天气凉爽。这里是全世界犯罪率最低的国家之一,基础设施良好,饮食电信交通费用相对其它西方发达国家比较低廉,其东西融合的文化氛围也能让您参与许多有趣的各类活动,新加坡的公共交通是世界上最为发达的地区之一,其整洁有序甚至超过了香港。无论地铁、公车、计程车,都非常方便。新加坡也是一个美食天堂,在这里你能品尝到中国大陆各地、港台、东南亚、日本、韩国、欧美各国的风味。

教育体系

新加坡的教育体系是在原英国教育体系的基础上逐步发展与完善的,因此它与英国等西方国家教育体制相通。另一方面,由于新加坡是一个以华人为大多数的国家,所以它的教育又深受儒家思想的影响。在同时吸收东西方文化精华的基础上,形成了独特的、非常成功、自成一体的教育制度。大体上来说,新加坡的教育体系由学前教育、小学、中学、初级学院、职业教育学院、理工专科学院、大学和私立教育机构组成,给海外的留学生提供了多样化的选择。

学前教育:一般从1岁半开始,至6岁结束。这当中又分为幼儿看护(从一岁半到三岁),学前班(从四岁到五岁)。中国的孩子可以到新加坡参加学前教育,事前要联系好学校,然后由学校出具证明,以申请学生准证。具体细节下文再说。

学前教育一般以英语和不同种族的母语教育为主,例如华人一般学中文,马来人一般学马来语,然后是一些简单的数学知识。相比较国内的幼儿园而言,在新加坡,孩子们负担轻得多,课程很少,但是相对而言中文和数学的基础比国内要差。

小学教育:新加坡的小学教育是强制性的,家长如果不送孩子入学,将会受到法律的惩罚。新加坡有一百多所小学,除了十几所试点性质的全日制小学外,其余全是半天。课程比国内轻,1到3年级主要是以语言和算术为主,包括母语、英语,也有音乐、体育、艺术和手工、公民道德课等。双语教学是新加坡的一大特色,政府近两年把中文教育摆上了前所未有的高度,这对希望来新加坡留学的孩子来说是件好事。数学普遍比国内浅,这里不强调心算、笔算,一般都用计算器。在小学四年级时,会有一次分流考试,成绩好的升入以高级英语和母语为主的班级,成绩较差的分进教授较为浅显的英语和母语的班级学习。不管是那种班级,孩子们在毕业时都要参加毕业考试,并以此为基础进入中学的不同班级:特别班、快捷班和普通班。大部分的学生(75%以上)会进入快捷班和特别班,余下的进入普通班。

中学教育:分为特别班、快捷班和普通班。特别班教授高级英语,高级母语,相对来讲较为难一些,学生人数只占到10%左右,快捷班以普通英语和普通母语授课,而普通班则以相对简单英语和母语授课,人数可占到65%左右。特别班和快捷班以通过剑桥普通水准考试(GCE O)为目的,四年后如果通过就可进入初级学院、理工学院等继续学习,普通班的学生要经过GCE N 水准考试, 比 GCE O要低一级,通过后再读一年,才能参加GCE O 水准考试。如果无法通过,只能进入职业教育,类似中国的中专和技校。

大学预科教育:这是进入大学的捷径。通过GCE O 水准考试的中学生,大概有一半进入初级学院学习,为期两年。在毕业时参加剑桥A水准考试,然后以此成绩为主要依据申请大学。因为A水准考试被大多数英联邦国家认可,所以新加坡的学生可以直接申请澳大利亚、英国、新西兰等国家的高校。

大学教育:新加坡有三所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南洋理工大学,新加坡管理大学;.五所理工学院:南洋理工学院,新加坡理工学院,淡玛锡理工学院,义安理工学院,共和理工学院。

三所大学的教育水平较高,在亚太区名列前茅,硬件设施更是世界领先;理工学院颁发类似中国大专的文凭,设施也十分先进。新加坡人的大学入学率达到了52.3%(2003年统计数据),如果不包括理工学院,则是22.6%,也就是说每年有一万二千名左右新加坡人进入这几所大学学习。对中国学生来说,3所大学的入学的申请条件都是要高考成绩(附带详细的在校成绩记录),25岁以下,并要有TOEFL550以上的成绩,对学生的要求比较高,详细的大学介绍及入学要求,可以参考如下网站:

新加坡国立大学 nus.edu.sg

新加坡管理大学 smu.edu.sg

南洋理工大学 ntu.edu.sg

相对而言,政府理工学院的入学标准比较低一些,但也需要高考成绩,需要有TOEFL550或者IELTS6.0分以上的成绩。

私立学校:新加坡也有许多私立学校及政府资助的商业学院,设有一些很受欢迎的课程,如语言、工商管理、市场营销、公共关系、酒店旅游业、美容及电脑等。这些课程很多与英美等国的学府联办,当你完成了该校在新加坡的课程和通过了这些国家对其专业的考试即可获得文凭。之后,可以到英美等国的母校继续求学。由于私立学校良莠不齐,口碑不一,在选择时要十分慎重。目前新加坡和海外滞留了一批国内媒体所谓的“留学垃圾”,这些多数是被留学中介骗到了一些毫无名气、毕业就业前景很差的学校的学生,往往拿到文凭就是失业的开始。在新加坡这类学校也不少,往往一个班里绝大部分都来自国内,根本谈不上提高语言能力,也无法很好熟悉当地的社会文化。

生活百科

新加坡是一个整洁有序的社会,生活水准已经达到了西方发达国家的水平。对中国孩子来说,留学所需的各种费用不菲,但是和英国、美国、加拿大、新西兰和澳大利亚相比,还是较为便宜。下面,我们就从衣食住行几个方面简单介绍一下。

衣:和大多数人想象的不一样,新加坡的服装花费相对低廉,因为处于热带,一年四季短裤T恤就可以了,在办公楼里可能由于有空调会很冷,需要多加件衬衣。在国内常见的品牌如Bossini, Hangteng, Giordano 这里都有出售,价格不比国内的贵多少。如果到家乐福这种大超市去买,可以找到25-50元人民币的衣服,质量也过得去。一些国际性的名牌如杰尼亚,路易威登甚至比国内便宜。穿衣完全是丰俭由人,像我这种上班族每年花在服装上不超过1000元人民币,在打折季节购买金利来等级别的衬衣,每件大概140元人民币,西裤也差不多,皮鞋运动鞋好一点的要200元人民币以上,一般的100-200元之间也就可以买到。

食:新加坡是东南亚的美食集散地,有来自世界各地的美食可供品尝。对于一般人来说,大多数到熟食中心去吃饭,一般一荤两素的套餐要12-15元人民币,一碗拉面要15-20元人民币,可乐等软饮料大约1元。早餐相对便宜,粥或米粉都在10元以下。每个月的伙食费大致在1000-1500元人民币之间。如果出去下馆子,那就贵得多,四个人去吃四个炒菜加上软饮料,至少要300元人民币。如果自己做饭就便宜得多,下表是常见食品的价格(单位是人民币):

牛奶:每公斤7-10元

猪肉:每公斤30元

牛羊肉:每公斤30-45元

食用油:每公斤10元

面粉:每公斤7-10元

大米:每公斤6-8元

蔬菜较贵,大白菜和土豆每公斤10元,西红柿每公斤12元-15元,青菜类大概每公斤15元,鸡蛋每十个6-8元。

我们全家四口人,每个月自己做饭的消费在2500元以下,已经是大鱼大肉大虾了,果汁牛奶都当水喝,如果出去吃至少要4000-6000元。

住:新加坡的房租很贵,一般的私人公寓(附带游泳池,网球场,健身房)两室一厅的至少要在5000元以上,平均7000元左右。如果只租一间房间,也要2500到3000元左右。如果是租政府组屋,则根据地段不同大概在3500元到4500元之间,一般都包括家具。但是要特别注意的事,租政府组屋有很多限制,例如屋主要锁一间房子(这是因为政府规定除了经许可的组屋外别的都不能整套出租),如果被建屋局发现有违规,房客一般不会受罚,但是可能要立刻被赶出去,而房东可能面对收回房子的惩罚。

行:新加坡的公共交通和的士都不太贵,一般每天乘地铁和公共汽车来回学校的花费在16元人民币以下,相对来讲还可以接受。这里的公共交通十分方便,几乎全部车辆都有空调,车上也不拥挤。打的的价格和上海广州差不多。

申请流程

如果打算申请就读新加坡学校,可按照以下几个步骤进行:

1. 父母或监护人将申请表格以及所有需要的文件原件上交给教育部外国学生署柜台,并换取排队编号。大约需要等待30分钟左右可取回文件,并得到一张书面的收据。(如果无法找到监护人,一些留学中介公司可以代劳这一步,不过收费一般不便宜。在以下的步骤中,您可以把监护人换作留学中介)。

2. 申请表格可向新加坡教育部外国学生署索取,索取表格的地址如下:

外国学生组学生分配科教育部

北波那维斯达道 教育部大厦 新加坡 138675 邮区

电话:(65) 872 2220

传真:(65) 776 8616

电邮:contact.MOE@moe.edu.sg

网址:moe.edu.sg?

3. 外国学生署将寄证明信给父母或监护人,凭证明信可到有关学校确定是否有空位。如果有空位,学校将安排举行水准测试的时间。

4. 在举行水准测试后,学校将在证明信上注明学生的入学水准测试成绩,并寄回外国学生署。

5. 如果该外国学生成功通过学校的测验,外国学生署将寄一封要求捐款给新加坡教育基金的捐款信给父母或监护人。捐款必须在信上规定的限期前捐出。

6. 学校当局收到教育基金后,便会签发一封录取信给外籍学生的价值或监护人,让他们凭这封录取信前往新加坡国民与登记局办理申请学生证的手续。有关申请学生证的手续的详情,请查阅新加坡国民与登记局的网站。app.ica.gov.sg/serv_visitor/student_pass/student_pass_app.asp, 在这个链接里面有详细的申请学生签证的流程。为了方便大家了解大概情况,简要翻译如下(建议仔细阅读此部分英文原文,翻译可能会有出入):

申请人必须被新加坡教育部认可的教育机构录取。

必须有本地监护人出面替申请人担保,监护人的条件为:为了方便联系,外国学生需要提供其监护人的个人资料。监护人应为新加坡公民或永久居民,年龄在21岁以上,一般上应与学生同住。学生必须报告校长任何有关监护人的变动。

学生签证的投递日期为开学前6个月到两个月之间,可以通过亲自投递和邮寄的方法,亲自投递到:

Information/Queue Ticket Counter

Visitor Services Centre

Immigration & Checkpoints Authority

4th Storey, ICA Building

10 Kallang Road

(Next to Lavender MRT station)

Singapore 208718

如果邮寄,请寄:

Visitor Services Centre

Immigration & Checkpoints Authority

4th Storey, ICA Building

10 Kallang Road, #08-00

Singapore 208718

Attn: Student's Pass II Unit

中国来的孩子如果是到新加坡的私立学校读语言、商业课程、艺术课程等,可以把申请材料交到新加坡驻北京大使馆:

秀水北街1号,建国门外,北京。邮编100600。

其他的仍然在新加坡申请。一般要交纳5000新元的保证金,申请大学的除外。

7. 学生携带学生准证到学校,校长许可后即可办理入学手续。

特别提醒

1. 申请时间

学校的新学年将在1月份开始,申请第二年入学的申请从6月起开始受理。如要在当年入学,申请的截止时间是该年的5月31日,处理申请的时间一般是4至6周。如到6月30日时仍未能获得确定空位,入学将被推后到第二年1月份。

2. 捐款给教育基金

一般上,外国学生在新加坡学习的申请如被批准,必须每两年向新加坡教育部的教育基金捐款。捐款额固定为每两年1000新元。第一次捐款在入学前缴纳,以后则在1月份。从2000学年起,任何国籍的学生,凡在新加坡中小学校、初级学院和专门学府就读,都必须捐款。目前新加坡公民和永久居民的子女不需捐款。持有P1、P2和Q1工作准证人士的子女如拥有家属准证,就学时也免捐款。不过在2001年1月后批准入学的此类学生也必须向教育基金捐款。

3. 监护人的条件

为了方便联系,外国学生需要提供其监护人的个人资料。监护人应为新加坡公民或永久居民,年龄在21岁以上,一般上应与学生同住。学生必须报告校长任何有关监护人的变动。

4. 学校或初级学院的选择

学生要读哪所学校或初院由家长或监护人决定。能否就读视该校是否有名额分配给外籍学生。

5. 学校举行的水准评估测试

外国学生将在英语、数学和母语三方面接受测试。该测试将由学生申请入学的学校主持。

6. 顶尖小学和中学、初院的入学标准

希望进入新加坡顶尖的30所小学、30所中学和5所初院的外国学生需要参加并通过教育部举行的统一资格考试。在通过该考试后,学生将得到教育部颁发的证明信,允许他们在这些顶尖的学校和初院,及其他学校寻找入学机会。无法通过该考试的学生将得到证明信,允许他们在除这些顶尖学校外的其他学校和初院寻找入学机会。

7. 入学的年级

外国学生入学的就读的年级将根据他在学校的水准评估测试和统一资格考试的成绩、已经修读过的年级(需文件证明)及年龄综合考虑。

8. 统一资格考试时间表

在统一资格考试申请表中,已经附带参加统一资格考试的时间表。学生只许参加一次统一资格考试。考试费为15新元,必须在上交申请表时交清,并不予退款。请在表中清楚标明希望在哪日参加考试,并与表格一同上交。

9. 住宿

请查问学校是否提供住宿。私人学生公寓可在新加坡电话簿黄页中查到。

10. 参加大学先修班

希望参加大学先修班的外国学生必须出示其SPM或GCE“O”水准考试成绩单或相当的文件。

11. 华语、马来语、泰米尔语等母语科的免修

在学生被准入学后,免修华语、马来语、泰米尔语等母语科的申请将以逐件审查的形式批准。申请免修必须通过学校校长将申请送交教育部语言及语言学署研究。

12. 学校月收费

政府和辅助学校,小学的月收费为80新元,中学130新元,大学前教育240新元。独立和自主学校的收费请直接向其查询,其收费将随时间调整。

13. 幼稚园、私人学校、大学/理工学院的入学

希望就读于幼稚园、私人学校、大学/理工学院的外国学生需要直接与这些教育机构联络。这些学生可免捐款给教育基金。

14. 其他

学生在没有有效学生准证的情况下在新加坡学校就读是违反新加坡移民条规的行为。

(小标)申请材料

公证书:

《出生公证》、《学历公证》(若学生是大专/本科在读或毕业生,则需要做《高中毕业公证》以及《大专/本科所有学年的成绩公证》)、《成绩公证》(若学生是大专/本科在读成毕业生,则需要做《高中三年成绩公证》以及《大专/本科所有学年的成绩公证》) ;

2寸相片6张;

中英文《个人简历》;

证明 :

《银行存款证明》(该存款必须为人民币20万元以上),至少定期3个月以上,也可以是等额的外币。父母及本人的中英文(如均在职,必须用单位信纸开出,证明上需注明此人的职务、月薪、负责的工作范围以及工作的年限。)

复印件(A4) :

全家身份证复印件 、护照复印件(若有护照) 。

(小标)就业展望

新加坡的人均年收入约为两万美元,但是从中国来的留学生一毕业很难达到这个水平。拥有本地大学学位的毕业生起薪约在2000-2800新币之间,硕士和博士要高一些,约为3000元左右,不排除一些特别好的跨国公司也能提供比这高得多的薪水,但是能拿到的人少之又少。对于理工学院和私立大学的文凭获得者,拿1200-2000元起薪的占了大多数。总体而言,中国留学生在新加坡的就业前景不是很乐观,薪水也不高,职业发展也受到不少限制,大多数人多年来都在技术领域拼搏。但是随着工作经验的增长,跳槽的机会也随之增多,一般有5-6年工作经验后找一个月薪3000新币的工作不是什么难事。

总而言之,到新加坡留学必须要慎重考虑,这里不是天堂,在国内遇到的这里也都可能遇到。而且新加坡是个低税收低福利的社会,没有工作几乎就什么也没有。

小贴士:

通过中介公司的一般办理程序:

和中介公司签订服务协议书;

提供个人背景资料、学历、经济等方面的情况(中英文公证);

留学顾问把申请表与移民厅表格填好;

学生需要付申请费与学校保证金给中介公司,数目根据公司和学校会有所不同;

2-3个月学校检审过后向学生寄出录取通知书,学生取得通知书后去申请护照;

学生需要付一年的学费、护照复印件汇给学校;

捐书寄语篇10

尽管一路高速,但从广州到汕头仍需驱车5个小时,我们此行的目的便是探访曾有耳闻却又不甚了解并且颇感神秘的“侨批”。很幸运,此时到汕头看“侨批”,已经不用到民间去艰难地寻找了,在“侨批文物馆”,10万封各个时代、各个国家的侨批,蔚为大观,让人颇为解渴地披阅之余,由衷地叹为观止。

侨批的产生和流传

文物馆隶属于潮汕历史文化研究中心,这是一个民间机构,一批离退休老领导和专家学者,几近无偿地孜孜耕耘于此,致力于家乡文化的传承和弘扬。在那间散发着浓郁樟木香气的办公室里,儒雅、博学的中心理事长、侨批文物馆馆长王炜中接待了我们。他从樟木柜里拿出了一本厚厚的影集,里面嵌满了用塑料薄膜包裹着的各式各样的侨批原件。

这就是传说中的侨批!无异于今天的信封,所不同的是,上面除了写有收信人的地址、姓名外,还注明了汇寄的款额和简短的寄语。曾经是新华社记者的王炜中先生,用记者惯有的简练而生动的语言,向我们介绍了侨批的缘起和流传的经过。

侨批,简言之就是“银信合封”,即汇款和家书的连襟,是海外侨胞通过民间渠道及后来的金融邮讯机构,寄回国内的连带附言和家书的汇款凭证。顾名思义,有侨才有批,所以要追溯侨批的起源,就要从潮汕华侨说起。

潮汕地区三面环山、一面临海,资源短缺和地狭人稠的结果,造成谋生极为不易。因此,从宋、元时代起,潮人便有漂洋过海谋生的习惯。明清两代,为了躲避战乱和灾害,海外移民更有发展趋势。《汕头海关志》载,1864――1911年间,“潮汕地区约有294万人离乡别井,远涉重洋谋生。”当时,漂洋过海前途未卜,所以大多数出海的都是家里的壮劳力,父母、妻儿则居留家乡,这就造成了千千万万个家庭隔洋分居的现状。

潮人一向持有“百善孝为先”的传统伦理,因此,初抵目的地,他们便强烈地渴望迅速寄款回家,恪尽赡养义务。信不在长短,钱不在多寡,即便一两元也不嫌少。而其时南洋各国的金融邮讯机构尚未建立或极不完善,海外潮人只能借助应运而生的水客,递送侨批,并从侨眷那里索得乡梓回音。

水客堪称侨批业的先行者。大约17世纪初,就有一批人专门往来于南洋和潮汕地区之间。他们到侨胞的住所收取侨批和小宗货物,将其送抵国内的侨眷,并带着回批(即回信)和新客(即初出洋者),返回南洋帮助他们寻亲求职。水客递送侨批的方式,一是直接将批信和批款送到侨眷手里,二是将批款采购成货物回家乡出售后,按原款额交付侨眷。他们的酬金一般依据批额的3%~10%,向托寄的侨胞收取。19世纪至20世纪初,水客业达到了鼎盛,仅汕头一地,水客就有800多人。

随着国内出洋人数的增多,水客已经适应不了需求,此外,他们的行踪不定、人品不一也让侨胞们心存疑虑。于是,一些托寄大宗批额的侨胞便自己雇专人递送。有时,他们也把同乡亲友的批款集中起来,统一由专人携带回乡。渐渐地,承办这种业务的户头,生意量越来越大,于是索性成立了私人金融机构――侨批局,专事投款托书的侨批业务。19世纪30年代,海内外潮人兴办的侨批局迅速发展,成为侨批业的主力。

在侨批文物馆展厅,我们看到写批、送批、拣批、接批等四组雕像,形象地再现了侨批传递的过程:海外侨胞先是请识文断字的老先生批信,然后通过侨批局寄回国内。家乡的侨批局接到侨批后,按照不同的收信地进行分拣。再由批脚(即侨批送递员)跋山涉水地递送。当侨眷们接到批信和批款时,自然喜不自禁。

本土潮人和海外潮人之间一直存有极其密切的互动关系,侨眷对海外亲人经济上的仰赖程度究竟有多大?从19世纪中叶侨批业产生到1979年侨批局并入国家银行告终,150年间流入潮汕地区的侨批款额究竟多少?《潮州志》这样记载:“潮人仰赖批款为生者几占全人口十之四五,而都市大企业及公益交通事业各建设多由华侨投资而成,内地乡村所有新祠厦屋更有十之八九系侨资盖建。且潮州每年入超甚大,所以能繁荣而不衰落者,无非赖侨批之挹注。”

对侨批的抢救和研究

都说“海内一个潮汕、海外一个潮汕”,有潮水的地方就有潮人,由此可以想见,原本散落在潮汕民间的侨批数量,以千百万计都不为过。然而情况并非如此,随着时间的推移及侨批业中止经营,加上政治运动的影响,大部分侨批遭到销毁,即便侥幸存留,也因保存不当而破损、烂掉。有鉴于此,对侨批的抢救迫在眉睫。

1994年4月,潮汕历史文化研究中心闻讯,澄海邮电局邹金盛手里存有近万封的侨批件。他们兴奋了,研究中心资料库中,具有浓郁潮汕特色的侨批尚是缺憾,这次如果征集成功,岂不填补了空白!于是几位有责任感的文化老人,启动了艰巨的“侨批文化工程”。

文化工程的第一步是打开征集的大门,为此,中心领导亲自拜访邹金盛,但邹是集邮爱好者,对自己的藏品当然舍不得割爱。双方协商,由中心提供一台新复印机并配套供应纸张,请邹复印一批侨批封,无偿捐赠中心收藏。就这样,第一批侨批在中心的资料库里落户了,3028页、6210件,尽管都是复印件,中心的老人们仍欣慰不已。

让“侨批文化工程”发生质变的,是2000年11月22日的那次潮学讲座。国际著名汉学家饶宗颐教授应邀授课,谈到侨批,他说:“徽州特殊的是契据、契约等经济文件,而且保存很多,历史一过就很不容易找到了。我们潮州可以和它媲美的是侨批,侨批等于徽州的契约,价值相等。价值不是用钱来衡量的,而是从经济史来看的。”

这是专家对侨批价值的明确肯定,时任中心理事长刘峰、副理事长吴勤生马上决定制定方案,迅速出击,征集侨批原件。他们一面联络侨联发出征集通告,一面派人到侨乡摸底寻访,终于得到了首批1090封侨批原件。2002年,他们还通过努力,成就了最大一笔捐赠。当时汕头的麦保尔先生手里有数量可观的侨批原件堆放在家里,中心了解到这一情况后,与麦达成协议,由中心负责派人整理这些侨批,再并由麦保尔负责扫描,将3万多封侨批刻录成32张光盘,捐赠给中心保存。

作为民间机构,开展文化活动最大的障碍就是缺乏资金。2003年3月的一个夜晚,利用潮州历史文化研究传播中心荣誉会长陈伟南先生到汕头之际,中心领导们集体拜访了陈先生,详细汇报了侨批工程进展情况,并恳请陈先生率先捐资,支持侨批工程。陈伟南慷慨认捐50万元人民币,随后泰国泰中友好协会副会长陈汉士又捐资20万元人民币,工程终于可以进入实质性的操作阶段了。他们举办了一次侨批收藏者座谈会,提出“有偿转让”“无偿捐赠”“联合出版”三种方式,没想到,短短几天,征集收购就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中心共收获侨批原件23000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