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疾控中心副主任述职报告十篇

时间:2023-04-10 15:14:57

县疾控中心副主任述职报告

县疾控中心副主任述职报告篇1

《财经》记者 宫靖 刘京京

3月,早春时节,全国30个省份(除)均现手足口病疫情,且来势凶猛。

手足口病是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的常见传染病,多发生于五岁以下儿童,可引起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疱疹。少数患儿可引起心肌炎、肺水肿、无菌性脑膜脑炎等并发症。个别重症患儿病情发展快,导致死亡。

据卫生部通报,截至3月26日12时,全国共报告手足口病例41846例,其中重症病例94例;报告病例中五岁及以下儿童占93.96%。截至3月26日24时,全国报告死亡病例18例。

去年,同在这个季节,安徽省阜阳市暴发手足口病疫情。共报告6049例,死亡22例。嗣后,2008年5月2日,此病被纳入丙类传染病。一年后,又一次大疫当前。

更令人担心的是,部分县、市在疫情蔓延之际,仍有防治疫病等方面的严重疏漏。

3月27日,卫生部新闻办公室主任邓海华针对手足口病疫情表示,河南民权县、山东菏泽市可能存在病例漏报。

菏泽市被多家媒体指瞒报或漏报手足口死亡病例至少三例。3月25日晚间,当地卫生局承认,在公开的死亡名单之外,近期还有四名患儿死亡。

在民权县,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披露,该县涉嫌隐瞒手足口病例数量,以及对十名死亡患儿未予报告。

听闻此讯,卫生部派工作组赶赴民权县调查指导;而后,又从民权县赶赴菏泽市,指导当地防疫。

截至3月26日12时,民权县报告手足口病例419例,死亡两例;截至同日24时,菏泽市报告手足口病例1303例,重症48例,死亡四例。

菏泽:被质疑的疫情

3月中旬以来,不断有菏泽本地居民在网上发贴或向媒体爆料,称当地手足口病引发死亡病例众多。未经求证的“保守数据”,高达二三十例。

根据上述线索,《新京报》等媒体于3月24日调查披露,菏泽市传染病医院患儿家属证实,该院从3月19日到22日,至少已有四名患儿“疑似手足口病”死亡;3月8日至23日,至少有两名患儿死亡。

3月25日,卫生部疾病预防控制局一行三人紧急从河南民权县赶往菏泽市。几乎与卫生部派员同步,山东省卫生厅网站于3月24日上午9时30分,对外通告菏泽市有两例死亡病例,七个月龄的患儿刘心昆,于3月22日20时23分死亡;一岁零三个月的患儿张衡于23日12时35分死亡。但这两例,均非此前媒体调查到的死亡患儿。

3月25日晚,菏泽卫生局向新华社山东分社记者公开承认,从3月8日至23日,当地有六名患儿死亡。但是,除了山东省卫生厅已公布的两例,其余四例未被确诊为手足口病。这四例死亡患儿,其中至少三例,媒体认为与手足口病有关。

四例新增的死亡病例中,两名死于患儿家属爆料的菏泽市传染病医院。死亡时间分别为3月14日和19日。菏泽卫生局将其死因描述为“手足口病(待排)”。

另有一名患儿死于菏泽市立医院,即为媒体点名报道的第一例死亡病例。菏泽卫生局表示,曹县王集镇张店村的一岁四个月的男性患儿张怡柯,因“疑似手足口病”,3月8日在菏泽市立医院死亡。

媒体点名报道的第二例名单之外的死亡患儿,是三岁崔淑月(音),菏泽卫生局认为该名患儿死亡原因为病毒性脑炎。

媒体报道的第三例死亡婴儿程梦娇,未出现在菏泽卫生局承认的名单中;巨野县章缝镇程庄的九月龄女婴程梦娇,在当地医院被诊为手足口病后,转诊济宁市传染病医院,并于3月17日死于该院。但按照中国传染病报告制度,此病例的统计口径应为菏泽市,但上报责任方为济宁市。

3月27日卫生部的新闻会上,济宁市被爆上报一例病例。但《财经》记者尚未核实此病例是否程梦娇。

菏泽市下辖八县一区,根据菏泽市现有公开疫情通告,八县一区发病率均较高。而媒体只是根据众多线索的一部分进行简单求证,即发现数个死亡病例。

对于山东菏泽是否存在瞒报或漏报,在卫生部的新闻会上,邓海华强调:“由于工作的水平问题、工作的质量问题,可能存在漏报的情况。”

邓海华还表示,至于是否存在故意瞒报,需要当地卫生行政部门综合调查,有了结果会进行公布。

民权:疑问未解

河南省民权县的疫情受到关注,也是由于当地居民提供线索和媒体报道。

3月18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播出的调查新闻称,民权县通过病历造假的方式,隐瞒手足口病实际发病人数;并且,至少有两名患儿死于“疑似手足口病”。

民权县与山东菏泽市紧邻,隶属河南商丘市,位于河南商丘、开封和山东菏泽两省三市结合部。辖18乡镇525行政村,总人口85.2万人。2002年被国家列为扶贫开发重点县。

3月18日当天,卫生部派出工作组火速赶往民权县,并于当天晚间展开调查。工作组由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及相关司局工作人员,以及北京地坛医院有关专家组成。

3月19日,卫生部对外公布初步调查结果。工作组认为,不能完全排除两名死亡患儿感染手足口病的可能;当地患儿病历普遍存在描述不细、书写质量较差问题,但通过病历造假隐瞒疫情可能性较小;当地存在救护车收费过高,县疾病控制中心借疫情向百姓推销伊康初乳胶囊保健品问题。

工作组同时称,2009年1月1日至3月18日,该县共报告手足口病患儿220例,数量为河南省第一位,当地防控形势严峻。

3月21日,河南省卫生厅网站“内部明电”,对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报道和卫生部工作组初步调查结果作出回应,宣布了问责结果:民权县分管副县长朱华光被责成向县委、县政府作深刻检查;县卫生局局长杨保军被免去领导职务,降级使用;县人民医院院长王在启、县疾控中心主任黄绍方被免职。县卫生局给予疾控中心副主任袁鸿留党查看一年处分、免去职务,其他有关人员及县人民医院两位分管副院长将后续处理。县人民医院120急诊科长苏婧被撤职,救护车司机王七龙被辞退。

3月24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对民权疫情再报,称卫生部工作组正式确认两岁半的胡文艳死于手足口病,河南省“没有手足口病死亡病例”的说法被打破。同时,其记者调查发现,民权县从1月25日至3月17日,至少有十名患儿“疑似死于手足口病”。十名患儿的名字、年龄、户籍地、死亡时间均被一一列出。其中3月死亡五例,2月死亡四例,1月一例。

同一天,卫生部第二批工作组进驻民权。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报道称,当天,北京地坛医院和北京儿童医院的三位专家组成的医疗小组来到北关镇卫生院。该镇当时确诊上报病例12例,但医疗小组翻看门诊工作日志却发现,从3月7日至当天,实际的手足口病患儿远高于12例,至少上百例。

事件显然远未结束。从卫生部到河南省、商丘市以及民权县的卫生部门,目前均未向社会回应十例死亡患儿的相关情形。

在3月27日的新闻会上,邓海华明确表示,民权县在手足口病防治工作中存在问题,例如县人民医院管理混乱,诊治不规范;对医务人员的培训工作不细、不深入,以致一些县乡级医生没有能够掌握手足口病的诊疗标准;要求病例上报需要三个专家,也不符合手足口病诊疗的实际情况。以上问题都容易造成漏报。

对此,卫生部专家已对该县的相关规定进行了纠正。

“行政审批式”确诊

手足口病是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的常见传染病,以婴幼儿发病为主。大多数患者症状轻微,以发热和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皮疹或疱疹为主要特征。

2008年5月,手足口病被正式列为丙类传染病后,中国卫生部广征国内外专家意见,形成了《医疗机构手足口病诊疗技术指南》《手足口病预防控制指南(2008年版)》等文本。上述症状描述即出自这些文本。

一位参与上述指南制定的专家对《财经》记者解释说,按照上述文件,一名县医院有资质儿科医生,即可临床诊断多数的病例。 目前,这些文本已传达至中国基层,部分乡村医生也接受过相关培训。

然而,疫情严重的民权县和菏泽市,均不同程度地存在需要“三个以上专家”在病例上报前进行共同确诊的做法。正如邓海华所言,这是容易造成漏报的主要原因之一。

北京地坛医院副院长、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副主任委员成军告诉《财经》记者,只要是传染科或儿科医师,应该都有资格做出临床诊断, 无需数位医师共同签字确认。然后,该医生就应在24小时内进行网络直报,未实行网络直报的医疗机构则应在24小时内寄出传染病报告卡。

上述标准化的科学诊断模式,在山东、河南两省的部分地区却变了样。临床确诊病例不再是一种独立的医学判断。民权县和菏泽市部分地区,均需要数位副主任医生签字确认,甚至还需医院院长或分管院长签字;再甚至还要当地卫生局长、副局长签字,然后方可以通过网络直报。

在山东菏泽鄄城县,《财经》记者发现其手足口病诊断更为复杂。鄄城县卫生局副局长崔汝冰表示,只有省级医疗部门才能确诊手足口病,县级医疗单位只能临床判断疑似手足口病。

3月18日,该县卫生局曾要求,疑似手足口病患者要有三至五人专家组进行认定,并由专家组组长、分管院长、院长、卫生局长签字才能上报菏泽市。

县疾控中心副主任述职报告篇2

最新疾控中心个人述职报告

各位领导,同志们:

近几年来,我在疾控中心的正确领导和同事们的支持下,按照疾控中心总体工作部署和目标任务要求,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执行疾控工作方针政策,围绕中心,突出重点,狠抓落实,注重实效,在自己分管工作方面认真履行职责,较好地完成自己的工作任务,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下面,根据上级领导的安排和要求,就自己近几年的工作情况向领导和同志们做如下汇报,如有不当,请批评指正:

一、学习理论,提高政治思想觉悟

近几来我认真学习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学习党章,学习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学习党风廉政建设的各项规定,用党的理论武装自己的头脑,提高政治思想觉悟,在思想上与党中央保持一致,坚定理想信念,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做到无私奉献。在工作上我养有吃苦耐劳、善于钻研的敬业精神和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我服从疾控中心领导的工作安排,紧密结合岗位实际,完成各项工作任务。在实际工作中,我坚持“精益求精,一丝不苟”的原则,认真对待每一件事,认真对待每一项工作,坚持把工作做完做好。

二、学习文化,提高业务工作水平

我在工作上除了学习党的理论知识外,重点是学习疾控工作方面的国家方针政策和业务工作知识,还学习市场经济知识、社会管理知识、科技知识、法律知识等现代科学文化知识,做到学深学透,掌握在脑海里,运用到实际工作中,为自己做好疾控工作提高科学执法、民主执法、依规执法的水平打下坚实的基础。通过学习,我熟悉和掌握了党和国家的疾控工作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和基本工作知识与技能,增强了履行岗位职责的能力和水平,做到与时俱进,增强大局观,能较好地结合实际情况加以贯彻执行,具有较强的工作能力,能完成较为复杂、繁琐的工作任务,取得一定成绩。

三、开拓创新,做好各项疾控工作

我是疾控中心副主任兼卫生检验中心主任,分管卫生检验中心、后勤科、慢病科等工作,这些工作都是疾控中心的重要工作,我以认真、细致、负责的态度去对待它,务必把各项工作做好,推动疾控中心整体工作又好又快发展。我这里主要抓好五方面工作:

一是抓好全县水质检测工作。

二是抓好学生和食品、公共场所从业人员健康体检工作。

三是抓好全县医疗机构消毒监测工作。

四是抓好艾滋病抗体监测工作。

五是抓好食盐含碘监测工作。

在这些检测和监测工作中,我精心部署,仔细安排,做到有计划、有方案,积极、稳妥、有序进行,确保完成检测和监测工作任务,提高工作质量。

除上述工作外,我加强实验室建设,通过积极争取上级经费,精心细致建设,使实验室通过省级验收,获得了资志,为我县开展新的检测打下扎实基础。我多次参加甲流防疫处突,有效防止了甲流疫情,还下乡指导地氟病防治和改炉灶等工作,为提高全县人民的身体健康做出了贡献。

四、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做到廉洁自律

我深刻认识到党风廉政建设对做好疾控工作的重要性,十分重视廉洁自律,始终把它当作一项重要工作来抓,认真贯彻落实胡锦涛在十七届中纪委三次全会讲话中提出的“六个着力、六个切实”的要求,遵守十七届中纪委三次全会提出的廉洁自律五条规定,学习《廉政准则》,努力提高自己各方面素质,在工作上,做到洁身自好,清正廉洁,决不跟腐败风气沾边。

五、存在的不足问题

1、学习有所欠缺。我虽然重视学习,但有时工作忙,放松了学习,没有学深学透,对思想和灵魂的触动不够,通过学习指导实践不够。

2、创新意识不强。我在疾控工作中还有墨守陈规的现象,工作创新意识不强,缺乏开拓精神。

3、工作不够大胆。我在疾控工作中有时候存在怕得罪人的`现象,工作不够大胆,立场坚定不够。

六、今后的努力方向

一要勤奋学习,提高思想认识。作为一名疾控中心干部,我要认真学好科学发展观理论,学好科学文化与业务知识,提高工作本领,切实做好各项疾控工作。

二要提高素质,努力工作。我要改正以前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要从理论学习、业务知识培训上探索新思路和新方法,努力提高自身各方面素质,认真努力工作,做好新时期自己分管的各项疾控工作。

三要“创先争优”,开展“岗位奉献”活动。我要切实按照上级的要求积极参加“创先争优”活动,围绕中心工作,从自身岗位特点出发,认真开展业务练兵、科技创新等活动,努力提升自己的政治思想觉悟和工作业务技能,做好新形势下的疾控工作。我要结合自身工作实际,开展“岗位奉献”活动,通过自己的辛勤努力工作,促进各项疾控工作发展。

四要落实党风廉政建设,创廉洁民主作风。我在工作中要贯彻执行上级领导部门有关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统一部署,按照“责任到位、监督到位、追究到位”的要求,认真填报廉政档案报表,签订廉政建设责任书,明确责任,加强监督。要坚持求真务实,开拓进取,推进各项工作的全面发展。要以身作则廉洁自律,不能发生任何违规现象。

我的述职报告完了,谢谢大家!

最新疾控中心个人述职报告

20xx年度在紧张匆忙中度过,回首一年来的工作,繁杂却充实,忙碌而不失条理。一年来本人全力以赴、尽职尽责地做好分管工作,并在具体工作实践中不断思考、不断探索、不断创新,取得了一些收获。现结合实际情况从工作、学习、廉政建设等方面做简要总结,如有不妥。

一、加强学习,努力提高自身素质

疾控工作与人民群众生命健康息息相关,是社会事业发展的重点所系,也是难点和热点所在。我深感任务艰巨,责任重大。作为一名领导干部就必须不断提高>政治理论水平,全面熟悉掌握各种卫生法律、法规、政策。自己始终把加强政治理论学习,提高自身政治业务素质放在首位:

一是除参加县里组织的各种学习活动、中心组织学习外。自我加压,坚持自学,认真学习了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树立>科学发展观、正确的政绩观,增强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的自觉性,切实履行职责,积极勤奋工作,努力提高疾控服务能力和水平,切实保障广大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

二是对卫生工作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和业务知识进行了系统学习。认真学习了《传染病防治法》、《艾滋病防治条例》、《职业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等法律法规,积极参加省、地、县各类卫生知识及卫生管理知识>培训班,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储备,努力提高自己的法制意识和理论水平。

三是对我县的疾控工作现状进行了深入的调研。一年来下基层调研20余次,对乡镇公共卫生事业的发展状况和疾控队伍现状有了深入了解,针对调查中存在的问题,认真分析了原因,及时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并撰写了调研报告。

二、兢兢业业,抓好本职工作

一年来,我始终坚持把增强分管各科室工作人员责任意识、大局意识、竞争意识、忧患意识,提高服务质量和工作效率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制定了岗位目标责任制和综合目标量化考核办法,通过行之有效的制度来约束人,管理人,调动人,以提高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并经常深入各科室,与各科科长、专业人员共同研究专业工作,使分管的各项工作,在这一年来都有很大程度的提高:

1、结核病控制项目

始终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全面实施现代结核病控制策略,加强结核病防治规范化管理,强化了结核病病人发现、诊断、治疗、管理,取得了显著成效。

一加大病人发现力度,提高病人发现率和规范治疗率,病人发现是结防工作的首要环节,为了尽可能的多发现病人,我们采取了多种促进方法,同时按照国家绩效考核的要求,使病人转诊率、发现率达到国家要求的水平。对发现并登记的病人全面落实国家免费检查治疗政策,做到发现一例,报告一例,登记一例,管理一例,治疗一例,治愈一例,争取做到彻底控制传染源。通过努力上级下达的各项目标任务基本完成。

二强化督导,确保病人的治疗管理质量,为进一步搞好结核病人的督导访视,确保全程督导化疗率达到100%,根据项目工作要求,制定了严格的督导制度,县结防人员定期不定期下乡督导,督导频次每月至少1——2次,重点对乡级防痨专干、村医和免费治疗的病人进行全面督导访视,并开展面对面培训工作。

三加强培训,提高了专业队伍素质,举办各类培训班6期,全年累计培训280余人次,通过业务培训,使大家接受和掌握了现代结核病控制措施、技术、政策和标准化、规范化的管理程序,更新了观念,进一步提高了防痨人员的业务水平和工作能力。

四大力开展健康教育活动,一年以来,采取形式新颖多样化的结核病防治宣传活动,发放了简单易懂的结核病防治材料和宣传画5000份,宣传单30000份,在县广播电视台开展电视宣传每月2期,宣传栏20期。使公众进一步了解结核病防治知识及国家政策,取得了良好的宣传效果。

2、艾滋病防治项目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艾滋病防治工作的通知》(国发〔2010〕48号)(以下简称《通知》)精神,扎实履行《艾滋病防治条例》(以下简称《条例》)赋予我们的艾滋病预防工作职责,保护广大人民群众健康权益。我县做为中央与自治区共建示范区,以率先落实国家各项艾滋病性病防治政策措施,探索解决艾滋病性病防治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减少新发艾滋病病毒感染,降低艾滋病病死率、提高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生存质量,减轻艾滋病和性病的危害为工作目标,认真开展了各项工作。

一普及大众艾滋病防治知识,深入开展了宣传动员工作,利用各种宣传日活动共向广大群众发放宣传单、宣传折页。对村支书、社区干部、村妇女干部进行了艾滋病防治基本知识培训工作,组织工作人员开展上街及下乡宣传活动等,收到了良好的宣传效果。

二加大了预防性传播疾病的干预工作力度,县高危人群干预工作队也按照每月深入场所开展一次干预工作的要求认真开展了干预工作。

三认真组织实施开展针减少毒品危害项目工作。针具交换严格按照相关规定规范相关工作。目前有3名同伴教育员在开展工作。并加强了对清洁针具的发放和被污染针具的回收管理,每周对发放和回收针具进行统计,并及时对污染针具进行销毁处理。

四全县四个咨询门诊和七个咨询检测点基本按要求完成咨询任务。

五加强了对监管场所新入所人员的监测力度。

六我县今年新报告的19名感染者首次随访率为95%,随访干预率85.7%,CD4细胞检测率为64.8%,即往单阳配偶检测率为81.3% ,新发单阳配偶检测率为94.1%。

七做好了艾滋病病人的抗病毒转介工作。截止目前已有19名艾滋病病人在接受抗病毒治疗,依然存活并坚持治疗的比例为50%,抗病毒治疗覆盖率达到35%。

3、学校卫生工作

学校卫生工作是关系到青少年儿童健康的一件大事,加强对传染病、常见病的预防和治疗,切实做好防病工作,使学校的各项卫生工作有序进行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根据《学校卫生工作条例》,围绕认识健康,珍惜健康,协助学校不断提高健康教育课堂教学质量,指导各学校开展晨检工作。根据不同季节特点,开展各项宣传预防工作。严防各类传染病对师生的危害,及时尽早对师生做好知识性宣传工作,要求学校每月每期宣传栏中按季节变化宣传防病知识,同时还利用集体晨会和宣传单形式发放给班级宣传。为及时了解在校学生的健康状况,开展学生体检工作,对县直各学校5000余名学校进行了健康体检工作,并将相关信息及时反馈给了各学校。

4、脊髓灰质炎防控工作

自今年8月底xx地区发现脊髓灰质炎疫情以来,本人深刻认识到做好脊髓灰质炎防控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意识到自己的责任重大,自始至终按照上级的安排,不择不扣完成上级交代的任务,全力做好做好脊髓灰质炎防控工作,确保我县脊髓灰质炎防控工作顺利进行

三、严格要求自己,始终保持勤政廉洁

我始终坚持用清廉务实的作风约束自己,严格按照党章、廉洁从政准则和有关规定要求自己,注意加强思想道德修养,培养积极向上的生活情趣。从自己做起,力求做到思想上重视,制度上建全和行动上自律。坚持群众利益无小事,把为群众服务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取不义之财,不谋一己之利,处处以身作则,树立好的榜样。让自己的言行与党员领导干部的身份相符,永葆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严格执行政治纪律、组织纪律和工作纪律,在大是大非问题面前旗帜鲜明、立场坚定,自觉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反对民族分裂。

认真贯彻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教育和引导干部职工把主要精力用在谋发展和干实事上,要求别人做到的事,自己首先做到,要求别人不做的事,自己坚决不做,自觉把自己置身于广大职员工的监督之中,扎扎实实履好职、尽好责,不断以改革的精神、探索的>勇气、创新的思路、有力的工作、良好的作风去开创新局面。

县疾控中心副主任述职报告篇3

经市级专家作快速评估调查,本次强化接种率达到了98.36%,**县疾病控制中心快速评估抽查了火德红、龙树、小寨三乡9村270人,接种265人,接种率为98.15%。现简要总结如下:

**县位于**省东北部,牛栏江北岸,是**市的西南门户,东北与昭阳区接界,东南与贵州省威宁县毗邻,南部和西部与会泽、巧家两县隔牛栏江相望。国土面积1487平方公里,辖9乡3镇84个村(居)民委员会,境内最高海拔3356米,最低海拔568米,立体气候突出,自然灾害频繁,返贫现象严重。2009年末,全县总人口414244人,出生儿童6875人,出生率为16.59‰,其中,回、彝、苗、仲等少数民族9万余人,贫困人口15.25万人,农民人均纯收入2336元,是国家新一轮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群众不利于健康的生活陋习较多,文化素质不高,卫生意识淡薄,卫生状况普遍较差,外出务工人口流动较多。

全县有县医院1所,中医院1所,保健院1所;2003年成立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核定编制60人,现有在岗职工47人,占编制数的78.33%,其中专业技术人员36人。设有免疫规划科,有专业技术人员7人;有乡镇卫生院13所,下设防保组14个,乡级专职疾病预防控制人员14人;村卫生所84个,乡村医生317人。

(一)领导重视 责任明确

麻疹疫苗强化免疫工作不仅关系到全县少年儿童的身心健康和生命安全,而且关系到我县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县委、政府将其纳入重要议事日程。

一是成立了以分管副县长任组长,卫生、教育局长任副组长,宣传、财政、食药监、妇联、团委、广电、文化等部门领导和各乡镇分管领导为成员的2010年麻疹疫苗强化免疫领导组。各单位、各乡镇相继成立了领导小组,卫生局还成立了技术指导组、疑似异常反应诊断处理组、巡回督导组和宣传报道等相关组织。

二是2010年9月8日及时召开了全县2010年麻疹疫苗强化免疫活动动员、培训会议,会议由**县卫生局李兴旭副局长主持,卫生局王燕书记作了动员讲话,李副局长对2010年麻疹疫苗强化免疫接种工作分别作了具体要求,县疾控中心就麻疹疫苗强化免疫接种进行了相关业务培训。领导组各成员单位领导、卫生院院长、防疫医生、保健医生、卫生局全体干部职工、县直医疗卫生单位领导和抽调下乡人员参加了会议,参加培训会议人员约85人。9月10日前,各乡镇、各村(居)委会、卫生院相继召开二级培训会议,层层签订了目标责任书,明确了各级各有关部门的职责。

三是制定了《**县2010年麻疹疫苗强化免疫活动工作实施方案》和《**县2010年麻疹疫苗强化免疫接种疑似异常反应处置预案》。

四是政府要求要本着对人民高度负责的态度,把麻疹疫苗强化免疫工作作为执政为民的大事来抓。

五是全卫生系统以麻疹疫苗强化免疫为中心,王燕书记、李副局长要求举全卫生系统之力开展麻疹疫苗强化免疫接种工作,所有工作人员在接种期间禁止饮酒,严肃工作纪律,启动工作问责制。

六是疫苗接种期间所有村卫生所在做好通知村民事由的前提下,停诊全力开展麻疹组份疫苗的接种工作。

(二)组织有力 宣传到位

全县县直医疗卫生单位抽调了业务骨干40人分赴各乡镇指导,并以持钩到各乡作督导的**县疾病控制中心专业工作人员为督导组长;各乡派出每村至少1名的乡级医务人员85人深入各村指导317名乡村医生工作;乡村社领导及学校校长、老师等106人参与了此次工作。县卫生局成立了3个以李副局长、纪检书记徐嘉伟、吴献副局长为组长的督导组负责全县巡回督导,各乡镇分管领导、中心校校长、卫生院院长负责辖区内的巡回督导和指导;**县人民医院被指定为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处理的定点医院。

各卫生院对全体职工、全体乡村医生进行了接种知识和疑似接种异常反应的业务培训,学校召开了“三个”会议,即领导班子和班主任会议、全体教职员工会议、学生家长座谈会,分别将各项任务分解、落实到个人。

各村根据实际情况召开了社长会议,

村委会班子成员,以村民小组为单位,分片包干、责任到人,积极参与配合强化免疫接种工作。

县卫生局督导组、技术指导组重点帮助薄弱地区和容易引发群体性事件的地区,对重点学校坚持守候在现场。做到了环环有人抓、步步有人盯、层层有落实,保证了工作的顺利实施。

为确保群体性接种的安全,**县卫生局采取了下列措施:

一是加强宣传,使疫苗接种可能会出现的反应做到家喻户晓。

二是实施告知,所有接种对象有家长签字。

三严格筛查禁忌症,首先由班主任筛查学生的慢性病如癫痫、精神病等;其次是医生再进行禁忌症把关筛查。

四是严格操作规范,确保安全注射。

为了确保此次麻疹疫苗强化免疫工作的质量,疫苗从县到乡镇,乡镇到各接种点,均保证了疫苗适宜的温度下运转,并按照要求在接种前对疫苗进行清理核查,对临时接种的人数进行摸底登记,计划疫苗需用量,疫苗进行用冷藏箱或冷藏背包、冰箱保存,确保疫苗的效价。接种人员严格按照预防接种操作规程和培训要求,开展了接种前预检,实施安全注射,观察儿童接种后的反应。在观察室准备了各项急救药品和器械。接种完成后,各乡镇卫生院均及时对放置针具的安全盒进行了集中统一焚烧深埋处理。本次接种工作由于各乡在开展接种工作中准备充分,至接种完毕后,全县只发生1例过敏性皮疹。

通过社长和乡村医生入户宣传,学校召开学生家长座谈会宣传,医院利用群众候诊之机宣传和广播宣传、标语宣传、板报宣传、传单宣传、手机短信等多种宣传方式并举,使麻疹疫苗强化免疫接种工作深入村社、深入人心,受教育人员达30余万人,做到了家喻户晓、人人皆知。

2010年9月11日—20日,我县共出动宣传车31辆次负责流动宣传,张贴宣传标语587条、张贴宣传画102张、横幅107幅,发放宣传单4776张,发放家长告知书14400张,进行出黑板报、墙报96期次,赶集天利用广播宣传96次,**有线电视每天晚间新闻播放麻疹疫苗强化免疫活动通知10天;手机短信宣传8万余户。采取了以上各种各样的宣传方式进行宣传,取得了很好的宣传效果。

(三)运作规范 成效明显

实施麻疹疫苗强化免疫接种工作前,各村民委员会、社区严格按照《2010年麻疹疫苗强化免疫活动摸底与接种情况登记表》的相关要求,认真开展了摸底调查工作。至9月4日,全县摸底调查结束。各村派驻人员和疫苗分发于9月10日全部到位,2010年9月11日上午准时开展接种,9月20日全面结束。

根据上级方案的要求并结合我县实际,通过深入细致的分析,经县领导组和技术指导组研究,本次接种工作采取固定接种和入户接种相结合,接种点的设置和接种人员的资质卫生局专门下文作了认定。共设立临时固定接种点534个,固定接种点98个,学校严格禁止设立接种点,凡涉及学校学生接种,一律由家长带到卫生院或卫生所指定的固定接种点开展接种,严格按照《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条例》、《预防接种工作规范》、《疫苗储存和运输工作规范》等法律法规的要求开展工作。启动时县乡指导组具体到现场组织实施,示范接种程序。

全县8月龄至6岁儿童(即2004年1月1日至2010年1月10日出生儿童)应种为41801人(其中本地儿童40992人,外地儿童809人),除有禁忌症的儿童未及时开展接种外,全县实际接种40839人(其中本地儿童接种40039人,外地儿童800人),接种率为97.70%,实现了上级要求的95%的目标

1、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县、乡两级麻疹疫苗强化免疫接种动员、培训会都是由党委、政府组织召开,主要领导到会作动员讲话,逐级签订责任书,负责辖区内接种对象的宣传、组织、发动工作,卫生局李兴旭副局长、王燕书记、纪检书记徐嘉伟、吴宪副局长亲临各乡进行督导检查,指导强化免疫接种工作。乡镇政府分管领导自始致终参与强化免疫接种工作,调集并保障工作所需的交通工具。

2、部门协调配合:各乡中心校校长全程参加每个学校的组织、发动工作。提供必要的交通工具,各班班主任参与接种禁忌症的筛查和接种后学生的观察。

3、卫生局组织有力:卫生局抽调了县直单位技术骨干40人、各乡卫生院医护人员85人和乡村医生317人组成接种组,并组织3个督导组巡回督导,接种期间全县84个村卫生所停诊关门,所有工作人员禁止饮酒,对98个固定接种点和534个临时接种点人员经培训后,以文件通知实行行政许可。

4、疾控中心技术指导有方:疾控中心被抽调的业务技术指导人员从业务培训、宣传、接种点的选择、组织接种、接种反应的诊断、鉴别诊断、治疗处理及资料收集汇总、报告均按《实施细则》要求有序开展。

5、各级工作人员认真负责:参加本次强化免疫接种活动的各级各类工作人员本着对人民高度负责,为民办实事,办好事的较强责任心投入强化免疫接种工作,许多工作同志白天参加紧张的接种活动,晚上打针输液,病人为健康人预防疾病,确保了本次接种不留死角。

6、规范操作,减少了疑似预防接种反应病例的出现:由于在接种前做好对接种禁忌症儿童的筛查和体检工作的培训,并做好各种反应药品的准备工作,**县在本次麻疹疫苗强化免疫接种过程中只出现1例过敏性皮疹反应。

1、我县属“老、少、边、穷”国家新一轮扶贫开发重点少数民族杂居县,财政基础薄弱,资金匮乏,无法配套工作经费,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各预防接种单位缺乏必要疫苗运输车、工作督导车、冷链设备和必要的检查督导经费。

2、人民群众文化素质不高,卫生保健意识不强,主动接受力度不够。

3、县中心接到市中心下发麻疹疫苗40000人份;县级下发各接种点麻疹及麻疹组份疫苗42000人份(含8月常规运转接种2000人份麻腮风三联疫苗),其中2009年1月—2010年1月出生儿童未接种过麻疹组份疫苗的儿童一律使用麻腮风三联疫苗接种,其余年龄组或已接种过麻疹组份疫苗的儿童一律使用麻疹疫苗接种;为保证本次疫苗接种能够充分对适龄儿童开展接种,县中心要求各乡应充分发挥宣传动员工作,调动各乡、村卫生所确保接种率达95%的目标,要求各乡调动所有乡、村库存麻疹组份疫苗,完成本次强化接种工作,全县除市级供给的40000人份麻疹疫苗外,调出麻疹组份疫苗2880人份(县、乡、村三级库存麻腮风三联疫苗),本次实际使用42661人份麻疹及麻疹组份疫苗。

本次强化免疫工作中,根据各乡报告的接种情况,翠屏、龙树两乡镇接种率未达95%以上,应加强对生病或暂缓接种的儿童的查漏补种工作,严防在今后的工作中发生麻疹发病;其次,上述两乡今后应重视摸底工作。

4、对患病儿童或发热儿童,要求各乡在儿童病愈后及时开展查漏补种工作,降低未接种疫苗而引起麻疹发病。

5、进一步加强麻疹疫苗常规免疫工作,做好适龄儿童建卡、建证工作,确保每个儿童接受到两剂次的麻疹疫苗接种,提高免疫接种率,消除免疫空白儿童。

6、严格执行入托、入学儿童的预防接种证查验制度,严格按照《传染病防治法》和《疫苗流通与预防接种管理条例》规定,加强学校与卫生机构的相互协作配合,确保预防接种证查验和未接种儿童补种工作的开展。

7、积极做好特殊人群扩大免疫规划工作的管理,加大对流动人口、计划外生育儿童和边远贫困地区、厂矿薄弱地区儿童的预防接种工作,采取多种预防接种措施相结合,提高适龄儿童扩大免疫工作的预防接种。

8、开展麻疹流行病学监测,积极开展出疹病例的血清学监测,对可疑病例进行实验室诊断,及时做好疫情的监测报告,加强疫情监测的敏感性。

9、大力开展健康教育,扩大接种麻疹疫苗预防麻疹发病的宣传,开展不同形式的科普教育,使公众积极参与,提高自我保健意识。使国家扩大免疫规划疫苗和疾病控制工作再上一个崭新的台阶!圆满实现到2012年中国消除麻疹的庄严承诺。

1、各级政府应将公共卫生均等化服务工作纳入议事日程,给予必要的财力支持,改善基础设施和工作经费,保证工作的顺利开展。

2、明确主体,财政安排专项资金,建立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基金,以保证出现疑似预防接种反应的预防接种反应赔偿机制。

3、农村外出流动儿童比例较大,流动人口管理难,到了学龄期,流动儿童都要回乡入学,建议在幼儿园、托儿所、小学学前班或一年级新生入学时开展每年一次的麻疹强化免疫或入学新生查验预防接种证的查漏补种工作,以弥补常规免疫接种的不足。

4、加大人才培养力度、不断提高专业技术人员的技术水平,制作必要的宣传品,保证免疫规划工作的可持续发展。

5、加强冷链等基础设施建设,目前**县所有的冷链设施、设备远远满足不了疫苗运转的需要,要保证疫苗效价的稳定,具备必要的冷藏设施这是先决条件。

6、加强乡村医生队伍建设,提高乡村医生待遇,稳定乡村医生队伍,建立一支长效机制的乡村预防保健医疗队伍。

县疾控中心副主任述职报告篇4

读大学还能领工资,这个匪夷所思的事件被网友以“静乐县委书记女儿五年吃空饷10万元”为题曝光,随即在网上引起围观,采访、调查接踵而至,几天时间内事件持续发酵。

调查显示,王烨之父是山西省忻州市静乐县现任县委书记杨存虎,在王烨入读大学并入职山西省疾控中心时,杨存虎任忻州代县的县长。

五年吃空饷十万余元

王烨所在的山西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是省卫生厅所属的全额财政供养事业单位,人员工资由财政拨付。据一份山西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内部的《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员登记表》显示:王烨,女,1986年8月出生,参加工作时间为2006年12月。

该疾控中心内部员工提供的两份工资表显示,2010年上半年,王烨每月在该单位领取的工资包括:基础薪113元,保留津贴98元,煤气补贴4. 5元,住房公积金153元,其他239元,生活津贴550元,地方补贴170元,生活补贴300元,职务补贴80元,应发项总计1707. 5元;扣住房公积金245元,医疗保险31. 87元,扣发项总计276. 87元;实发工资为1430. 63元。

按此标准,五年间,王烨的实发工资累计为85837. 56元,并享受基本医疗保险和住房公积金待遇。

此外,根据山西省人社厅文件,包括山西省疾控中心在内的省属公共卫生事业单位,补发了从2009年10月至2011年12月的绩效工资,王烨同样享受了这一待遇:2009年10月至2010年6月,每月增资706. 5元;2010年7月至2011年12月,每月增资446. 5元- - -总共补发14395. 5元。

而王烨大学期间的学费也全部由单位支付,大学期间学费每学年约3800元,大学5 年期间学费共计近2万元。

几项合计总额超过10万元。

事件在网络上曝光后,新华社记者立即展开调查。2011年12月14日,山西省疾控中心现任主任张杰敏接受采访时,承认了王烨参保登记表、工资表的真实性,并确认从2006年“参加工作时间”入职开始,王烨就是省疾控中心有事业编制的正式员工,每月通过银行卡领取单位工资。

2011年7月,王烨毕业后曾找到张杰敏,表示要正式到省疾控中心上班。同年10月9日,王烨第一次到省疾控中心上班。

张杰敏等人否认知道王烨的家庭背景。

学历和入职过程均存在疑点

张杰敏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对王烨以上的经历有两个界定:第一,王烨的人事关系是2006年从忻州市卫生局调入山西省疾控中心;第二,王烨五年来从未到省疾控中心上班,是“脱产学习”,合乎组织、人事程序和要求。而根据新华社记者调查,张杰敏以上说法存在疑点。

据忻州市卫生局2006年人事调动档案存根显示,其中没有王烨的姓名和相关资料。王烨在山西省中医学院时的辅导员和同学透露,王烨是2006年通过对口升学,从中专考入山西中医学院本科对口班的。而脱产学习是成人的在职学历教育的一种。

张杰敏说,王烨是中专毕业后,先成为山西省疾控中心技术员,才去山西中医学院上学。但上述参保登记表显示,王烨参加工作的时间是2006年12月,山西省中医学院开学时间是9月份,考试时间是6月,报名时间则是三四月份,都先于王烨参加工作的时间。也就是说,王烨是先入学、后入职,异于正常的“脱产学习”。

王烨进入山西省疾控中心,决定过程是怎样的?张杰敏对记者说:“一般来说,调人要上会讨论的。我没参加过(讨论会),但是我不敢说没上会。”2011年12月13日,山西省疾控中心人事科现任科长赵星光在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表示,王烨2006年就入职该单位是“胡说”。

根据记者调查,王烨是否中专毕业并具有“对口升学”资格,以及如何录取进入山西中医学院等环节也存在疑点。山西中医学院老师分析,王烨应考自忻州市卫生学校(2007年已并入忻州市职业技术学院)。记者翻阅忻州卫校2006年毕业生花名册时,在最后一页的最底端看到了王烨的名字及相关信息。但和其他毕业生信息登记不一样的是,王烨及另外三名毕业生的资料均为手写,且王烨和另外两名张姓女子都没有毕业成绩。

当年护理专业总共四个毕业班,四个班的班主任都表示班上没有一位叫“王烨”的学生。王烨在山西省中医学院中西医结合临床医学系对口班的同学陈迹(化名)讲到一个情况- - -王烨当年是扩招补录入学的。在同学眼里,王烨“她爸好像官挺大”,“而所谓补录,直白点说就是有些人分数不够,通过关系、通过钱,也能上这个学。”

2012年1月7日,山西省纪委新闻发言人向新华社记者表示,对群众反映静乐县委书记之女“吃空饷”一事,山西省纪委已与山西省委组织部、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组成调查组展开调查。

1月14日,经山西省纪委常委会研究决定,给予当事人静乐县委书记杨存虎党内严重警告处分。1月15日,山西省委常委会作出决定,免去杨存虎静乐县委书记职务。对于问题所涉及的山西省忻州市卫生局、山西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以及相关事项和相关责任人员,已责成有关部门和单位依纪依法、依照相关规定及时做出处理。

岁女孩当干部

在山西,还有一个名叫曹莉的女孩跟王烨有着类似的经历。

2011年12月20日,天涯等网络论坛上流传的一条《山西吕梁临县15岁女孩当干部》的网帖,引起网民关注。该网帖称,临县干部队伍庞大,且年轻化,给历届领导以及下面的干部们形成巨大压力,干部们为了竞争提拔纷纷开动脑筋修改简历,“一些政治嗅觉灵敏的干部早在十几年前就采取各种手段修改自己的档案年龄。”档案造假中“最著名的当属安家庄乡党委书记曹莉”。

曹莉是1978 年生人,1992年参加工作。当这位14岁的姑娘坐在临县一中的教室里上初中时,档案上已成为该县一煤矿的正式工人;当她上高中时,工作手续已调入临县交通局,且成为国家正式干部;当高考落榜的曹莉在北京一所民办大学自费完成学业后不久,就从交通局被提拔到该县车赶乡任副乡长;后来升任清凉寺乡乡长,目前任安家庄乡党委书记。

发帖人透露,山西省吕梁市纪委在2011年选拔一名女常委时,曹莉作为第一人选被推荐。但有人对曹莉的档案提出质疑,提拔一事被搁浅。发帖人说,这样离奇的档案之所以能够一路绿灯,是因为曹莉的父亲曹兴旺历任临县政府副县长、人大常委会主任,公公是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

新华社“中国网事”记者对该事件做了详细调查,核实发现该网帖内容基本属实。曹莉到底是何时参加工作?简历有没有被篡改过?改动的目的是什么?是谁动的手脚?

临县组织部副部长秦天荣表示,经临县纪委和组织部门审查核实,1993年12月,时任临县副县长的曹莉之父曹兴旺在曹莉上高一时违反组织人事纪律,为其办理了招工手续,直至1996年7月曹莉临县一中毕业后才开始上班,因此曹莉参加工作的真实时间是1996年。关于学历问题,秦天荣说曹莉先在北京一所成人在职教育学校取得大专文凭,参加工作后在山西师范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学习,后参加自学考试取得本科文凭。

曹兴旺曾任临县副县长、人大常委会主任,已在多年前病逝。可他在1993年为15岁的女儿办理招工手续明显违反法律法规。此外,曹莉上学期间就办理了招工手续也不符合组织人事纪律。“提前招工可以使工龄增长,这对往后干部考核提拔是有帮助的。”

在媒体的质疑声中,临县县委于2011年12月22日召开县委常委会,决定免去曹莉临县安家庄乡党委书记职务,并提名免去其乡人大主席职务。同时,临县县委已成立联合调查组对此事进行深入调查,严肃追究相关人员责任。

温州曝光“世袭局”

2011年5月21日,浙江温州知名论坛“703804”上出现了一个名为《曝60来位温州市交通系统干部家属被“内部招聘”,打造温州“世袭局”》的帖子。

帖子爆料称:温州市交通系统领导给子女、亲属在温州公路管理处(简称温州公管处)安排工作,且都属于事业编制,9年间共招录60多人。这个帖子还特别指出,公管处一位前任领导为使女儿进入单位,以旅游管理专业、女性、1982年5月1日后出生、有驾照等为她“量身定做”招录条件。除此之外,帖子还附上了36位领导亲属名单,其中12位备注了领导姓名以及彼此关系。

事件曝光后,温州市人事局、公管处相关负责人予以否认,称公管处自2007年7月以来的公开招聘都是逢进必考,合法合规,公管处没有参与招聘,都是由温州人事局统一组织。自2007年7月实施公开招聘以来,公管处只招收了事业编制26人,因此网帖所说的“9年,60多人”,并不完全符合实际情况,其中有些肯定是实施公开招聘前招收进来的。

但当新华社“中国网事”记者追问被明确曝光的36位人员身份时,温州公管处政工科科长林光夫不得不承认,这36人中有15人的确是温州交通系统领导直系亲属。而这15人中,有7人就确实来自从2007年起实施公开招聘招收的26人中。

县疾控中心副主任述职报告篇5

党的十六大提出:坚决反对和防止腐败,是全党一项重大的政治任务。领导干部,必须以身作则,正确行使手中的权力,始终做到清正廉洁,自觉地与各种腐败现象作斗争。现按照市纪委的有关通知精神,就本人一年来执行廉洁自律等情况,向大家报告如下:

一、加强学习,始终绷紧廉洁从政这根弦。

一年来,我注重把廉政建设理论学习同政治理论学习和业务学习有机结合起来,浓厚学习氛围,搞活学习形式,扩大学习范围,增强学习效果。相继观看反腐败电教片、收看十六届五中全会报告会,学习牛玉儒等先进事迹,参加中心组中纪委三次、四次全会、省纪委四次会议精神学习讨论、全市警示教育等活动。通过经常性、多样性的党性、党风、党纪和廉政教育,使我树立了正确的权利观、地位观、利益观,坚定了理想信念,进一步认识到了廉政建设的重要性,廉洁自律的必要性和违法违纪的危害性,增强了在新形势下拒腐防变的能力。通过学习使自己常念“紧箍咒”,早打“预防针”,浇注“防腐剂”,在思想上、工作上、生活上始终蹦紧廉洁从政这根弦。

二、求真务实,认真履行好工作职责。

全心全意为人民办实事、解难事、谋实惠,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根本要求,是各级领导干部肩负的历史责任。在分管战线工作中,坚持以人民的利益为最高准绳,切实把群众利益作为第一目标,把群众需要作为第一要务,把关心群众疾苦作为第一责任,把群众情绪作为第一信号,把群众满意作为第一追求。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办群众之所需。流通领域人员多、战线长,由于多方面原因,造成了企业经营艰难、资不抵债、职工下岗多、人心涣散。如何使企业摆脱困境,走向发展,如何使广大职工的切身利益得到保障,不仅是广大干群的愿望,更是我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职责要求。我不搞假政绩,不摆花架子,扑下身子,真抓实干,坚持一步一个脚印,稳扎稳打。采取打包处置、破产重组、改制等办法使企业得到优化,剥离了不良资产,轻装上阵。采取合作、合资、独资、租赁、出售、连锁等办法使企业走向发展之路,开始资金的再积累。外贸局工资有保障,职工干劲足,不仅企业有赢利,而且服务全县发展的外经、外贸职能也得到充分发挥,走在全市前列;物资局盘活资产,连建大市场;商业局商办企业红红火火,所产产品,漂洋过海;粮食局国企改革稳步推进,职工利益充分保障;供销社综合改革全国试点,超市、量贩遍布城乡。计划生育从重点治理转变为突出服务,强化了以人为本意识,计生小康工程建设全省推广;教育人事制度改革不断推进,教育教学质量得到提高,社会力量办学不断巩固,教学服务设施配套之全、标准之高、服务之好在全省没有;疾控大楼、县医院新病房楼、传染病区、乡镇卫生院的逐步建成,标志着我县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体系、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医疗服务救治体系进一步完善。战线工作取得的成就,有力的促进了全县经济的发展。

三、严以律己,自觉接受群众的监督。

一年来,能够严格执行《领导干部廉洁自律的暂行规定》、“四条纪律”、“八项要求”、“六不准”等要求,自觉维护自身和党的形象。一是正确对待权力,不搞。始终按照工作权限和工作程序履行职责,坚持公平正直,不徇私情,珍视和正确行使党和人民赋予的权力,勤勤恳恳为人民服务。无论是重大事项决策还是重点项目建设,始终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公开办事,不搞一言堂、家长制,不搞暗箱操作。二是在生活上注重节俭,对用车、住房、配备办公用品、通讯工具、来客接待等方面严格按照市委、县委的要求办理,不挑不捡,带头执行党风廉政建设方面的各项规定。一年中,没有利用手中权力为亲属和子女调动工作岗位,没有向基层推销任何物品,没有安排亲朋好友接包任何建设工程,没有为了个人利益行贿受贿,没有使用超标汽车,没有参与任何形式活动,没有组织或参加公费 旅游,更没有利用婚丧事宜借机敛财。三是加强对配偶子女、亲戚朋友和身边的工作人员的教育管理。教育他们懂得自尊自爱,明白自己是领导干部的亲属、工作人员,不该说的不说,不该做的不做,不该得到的不能拿,严禁杜绝打着领导的旗号办私事。一年来,由于加强教育管理,亲属、朋友、工作人员的思想观念发生了较大变化,对我的各方面工作都给予了很大支持,没有违法违纪现象发生。

县疾控中心副主任述职报告篇6

1总则

1.1编制目的

1.2编制依据

1.3适用范围

1.4工作原则

2组织指挥体系及职责

2.1组织指挥机构

2.2日常管理机构

2.3专家咨询委员会

2.4专业技术机构

2.5组织指挥体系框架图

3事件分级

3.1一般突发公共卫生事件(Ⅳ级)

3.2较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Ⅲ级)

3.3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Ⅱ级)

3.4特别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Ⅰ级)

4监测、预警与报告

4.1监测

4.2预警

4.3报告

5应急响应、降级与终止

5.1应急响应原则

5.2应急响应措施

5.3应急响应分级

5.4应急响应降级与终止

6善后处理

6.1后期评估

6.2奖励

6.3责任

6.4抚恤和补助

6.5征用物资、劳务补偿

7保障措施

7.1技术保障

7.2物资、经费保障

7.3通信和交通保障

7.4宣传教育

8附则

8.1名词术语

8.2解释部门

8.3实施时间

9附件

1总则

1.1编制目的

有效预防、及时控制和消除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危害,指导和规范各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处置工作,最大限度地减少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对公众健康造成的危害,保障公众身心健康与生命安全,维护社会稳定,促进我市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1.2编制依据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境卫生检疫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国内交通卫生检疫条例》、《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和《浙江省突发公共事件总体预案》、《浙江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以及《**市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制定本预案。

1.3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本市及周边地区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本市社会公众身心健康严重损害的重大传染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重大食物和职业中毒以及因自然灾害、事故灾害或社会安全等事件引起的严重影响公众身心健康的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处置工作。

其他突发公共事件中涉及的应急医疗救援工作,另行制定有关预案。

1.4工作原则

(1)预防为主、常备不懈。提高全社会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防范意识,落实各项防范措施,做好人员、技术、物资和设备的应急储备工作。对各类可能引发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情况要及时进行监测、分析、预警,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

(2)统一领导、分级负责。根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范围、性质和危害程度,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实行分级管理。各级政府负责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的统一领导和指挥,各有关部门按照预案规定,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做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有关工作。

(3)依法规范、措施果断。各县(区)政府和卫生行政部门要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和规章的规定,完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体系,建立健全系统、规范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工作制度,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可能发生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做好快速反应,及时、有效开展监测、报告和处置工作。

(4)依靠科学、加强合作。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工作要充分尊重和依靠科学,重视开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范和处置的科研与培训,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提供先进、完备的科技保障。对卫生、科技、教育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预防和处置,相关各行业和机构要通力合作,共享资源,有效应对。要组织、动员公众广泛参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处置。

2组织指挥体系及职责

2.1组织指挥机构

市卫生局依据职责和本预案的规定,在市政府的统一领导下,负责组织、协调全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工作,并根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工作的实际需要,向市政府提出成立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指挥部(以下简称市应急指挥部)的建议。

各县(区)政府卫生行政部门依照职责和本预案的规定,在本级政府统一领导下,负责组织、协调本行政区域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工作,并根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工作的实际需要,向本级政府提出成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指挥部的建议。

市政府和各县(区)政府根据本级卫生行政部门的建议和实际工作需要,决定是否成立市和各县(区)应急指挥部。

各县(区)政府和普陀山管理局、新城管委会要按照属地管理的原则,切实做好本行政区域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工作。

2.1.1市应急指挥部组成

特别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时,成立由市政府主要领导担任总指挥,分管副市长担任副总指挥的市应急指挥部;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时,成立由市政府分管副市长担任总指挥,市政府分管副秘书长和市卫生局局长担任副总指挥的市应急指挥部。

成员由市委宣传部、市发改委、市财政局、市经贸委、市卫生局、市教育局、市公安局、市城建委、市交通委、市民政局、市人劳社保局、市农林局、市海洋与渔业局、市水务局、市水利围垦局、市外经贸局、市文广新闻出版局、市旅游局、市物价局、市科技局、市外侨办、市台办、市工商局、市环保局、**港务局、市民航局、市食品药品监管局、**检验检疫局、**海事局、电信**分公司、市红十字会、**警备区、驻舟海军部队、武警**支队等有关部门负责人组成。

2.1.2市应急指挥部职责

(1)根据市卫生局的建议,决定启动本预案,组织力量对特别重大、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进行应急处置。

(2)向省政府和省卫生行政部门报告有关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以及应急处置情况。

(3)对各级政府、各部门、各单位制定的应急预案、应急演练、应急物资储备、经费保障等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4)对各级政府、各部门、各单位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工作中履行职责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5)负责与省有关部门和相关地市的联系和沟通,通报有关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

(6)组织召开新闻会,组织新闻媒体采访等有关事宜。

(7)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工作进行评估和总结,完善预案。

2.1.3市应急指挥部成员单位职责

(1)卫生部门:负责组织制定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控技术方案;统一组织实施应急医疗救治工作和各项预防控制措施,并进行检查、督导;根据预防控制工作的需要,依法提出隔离、封锁有关地区等建议;及时通报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有关信息;负责组织全社会开展爱国卫生运动;负责提出应急药品、疫苗、医疗器械、卫生防护用品及其它应急物资的品种目录和数量,并建立必要的应急储备。

(2)宣传、新闻部门:负责协调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新闻报道工作,正确引导舆论;组织协调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及应急处置情况的对外新闻,必要时组织新闻会,加强网上舆论的管理和引导。加强相关卫生科普知识的宣传。

(3)经贸、外经贸、工商、物价部门:负责组织协调市级应急药品、医疗器械、卫生防护用品、防疫物品等应急物资以及生活必需品的储备和调度,保证供应,维护市场秩序,保持物价稳定。负责组织做好参加外经贸活动人员的宣传、登记、观察工作,防止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跨地区传播扩散。

(4)教育部门:负责组织实施各类学校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控制措施,防止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在学校内发生,做好在校学生、教职工的宣传教育和自我防护工作。

(5)公安部门:密切注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有关的社会动态,依法、及时、妥善地处置相关突发事件,查处打击违法犯罪活动,维护社会稳定。保障应急车辆的运行畅通,依法落实各项强制隔离措施。

(6)民政部门:协调当地政府组织做好受灾群众的紧急转移、安置工作,负责对困难群众进行生活救助和医疗救助。组织、协调有关部门和社会团体开展社会捐助工作,接受、分配上级政府、市内外团体、个人捐助的资金和物资;做好救助款物管理和发放工作。组织和动员社区、村委会力量,参与群防群治。协调做好死亡人员的火化和其他善后工作。

(7)财政部门:按照公共财政的要求,根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预防控制工作的需要,制定经费保障方案及相关政策,保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的药械、医疗救治、疫情处理所需经费及日常工作运行经费。

(8)人劳和社保部门:督促有关部门落实隔离、封锁人员的各项工资待遇,制定参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队伍和人员的补贴、奖励政策和按国家有关规定落实应急处置人员的工(公)伤待遇。做好下岗职工的医疗救助及医疗保障工作。

(9)交通、民航、港务、海事部门:负责对乘坐公路、水路、空运交通工具的人员进行检疫、查验工作,防止传染病通过交通运输环节传播。确保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人员以及防治药品、器械等应急物资和有关标本的运送,做好疫区的水上交通管理工作。

(10)农林、海洋与渔业部门:负责动物疫病的防治工作,开展对与人类接触密切的动物相关传染病的监测和管理工作。组织开展野生动物相关传染病的监测、基础调查和样品采集及保存,查处违法偷猎、贩运野生动物的行为;落实出海渔民应对措施,负责提供渔政船只,用于传染病疑似病例的岛际转送。

(11)城建、水利、水务、环保部门:城建部门负责建筑工地、民工的应对措施。水利、水务部门做好城市饮用水卫生安全管理和生活污水处理工作。环保部门负责组织环境质量监测与环境保护监督执法,做好对生活饮用水水源地企业的监管,保证生活饮用水源不受污染;负责对医疗废水、医疗废物处置的监督管理工作,防止未经处理或处理未达标的医疗废水污染饮用水源,并确保医疗废物得到无害化处理。

(12)食品药品监管部门:负责依法开展对重大食品安全事故的查处,做好应急救援工作的组织协调和配合;负责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药品和医疗器械质量监管。

(13)旅游部门:切实做好重要旅游节日的卫生保障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预防控制工作;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期间,组织做好旅游团队及人员的宣传、登记、观察工作,防止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在旅游团队中发生和跨地区传播扩散;督促星级宾馆、饭店做好日常卫生保障工作。

(14)外侨办、台办部门:负责做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的涉外、涉台事务,及时向港、澳、台胞和在舟外籍人员通报有关情况,做好沟通工作。

(15)通信、电力部门:通信部门负责组织、协调相关电信运营企业为市应急指挥部做好应急指挥通信的保障工作。电力部门负责隔离、封锁地区和医疗救治单位的用电保障。

(16)检验检疫部门:组织做好出入境卫生检验检疫工作,防止传染病的传入和传出;收集和提供国外传染病检验动态和信息,负责**口岸范围内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工作。

(17)红十字会:组织群众开展自救和互救,根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具体情况,向市内外发出呼吁,依法接受国内外组织和个人的捐赠,提供急需的人道主义援助。

(18)军队、武警系统:负责协调驻舟部队参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工作,调集部队卫生资源,支援全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处置。建立必要的信息沟通机制。武警部队在当地政府统一领导下,组织指挥武警部队参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处置行动,配合公安机关做好事件现场的控制工作。

其他有关部门根据本部门职责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的需要组织做好紧急物资的进口、市场监督管理、污染扩散的控制、相关法规的制订以及市应急指挥部交办的相关工作等。

2.1.4各县(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指挥部的组成和职责

各县(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指挥部由本级政府及有关部门组成,主要领导或分管领导担任总指挥。按照属地管理的原则,负责对本行政区域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的指挥和协调,作出处置本行政区域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决策,决定要采取的措施。

2.1.5普陀山、新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指挥部的组成和职责

普陀山管理局和新城管委会主要领导担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指挥部总指挥,负责区域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的指挥和协调。

2.2日常管理机构

2.2.1日常管理机构组成

市应急指挥部在市卫生局设立公共卫生应急处理办公室,负责全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和市应急指挥部的日常管理、综合协调工作。

县(区)、普陀山、新城应急指挥部要相应设立卫生应急处理办公室或指定机构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的日常管理工作。

2.2.2日常管理机构职责

依法组织协调有关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工作;组织制定有关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的政策和措施;组建与完善公共卫生事件监测和预警系统;制订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组织预案演练;组织对公共卫生和医疗救助专业人员进行有关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知识和处置技术的培训,指导各地实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帮助和指导各地应对其他突发公共事件的伤病救治工作;承办救灾、反恐、中毒、放射事故等重大安全事件中涉及公共卫生问题的组织协调工作;对突发重大人员伤亡事件组织紧急医疗救护工作。

2.3专家咨询委员会

市卫生局负责组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专家咨询委员会。专家咨询委员会职责:

(1)对确定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级别以及采取相应的措施提出建议。

(2)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准备提出咨询建议。

(3)参与制订、修订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和技术方案。

(4)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进行技术指导。

(5)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响应的终止、后期评估提出咨询意见。

(6)承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指挥机构和日常管理机构交办的其他工作。

各县(区)卫生行政部门可根据本行政区域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工作需要,组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专家咨询委员会。

2.4专业技术机构

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是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的专业技术机构,要结合本单位职责开展专业技术人员处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能力培训,提高快速应对能力和技术水平。发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医疗卫生机构要服从卫生行政部门的统一指挥和安排,开展应急处置工作。

2.4.1疾病预防控制机构

负责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处理(包括对有关人员采取医学观察、隔离措施,采集病人和环境标本,环境和物品的卫生学处理等),开展现场快速检测和实验室检测,加强疾病和健康监测,开展健康教育。

2.4.2卫生监督机构

协助卫生行政部门对事件发生地区的食品卫生、水源、医疗废物、环境卫生以及医疗卫生机构的事件报告、调查处置、医疗救治、传染病防治等进行卫生监督和执法稽查。

2.4.3医疗机构

负责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负责病人的现场抢救、运送、诊断、治疗和隔离、消毒等院内感染控制,采集检测样本,配合进行病人流行病学调查。

2.4.4检验检疫机构

发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负责对口岸出入境人员的健康申报、体温监测、医学巡查、疾病监测、疫情报告、病人控制、消毒处理、流行病学调查和宣传教育等。

2.5组织指挥体系框架图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组织指挥体系框架图见附件1。

3事件分级

根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性质、危害程度、涉及范围,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划分为一般(Ⅳ)、较大(Ⅲ)、重大(Ⅱ)和特别重大(Ⅰ)四级,依次用蓝色、黄色、橙色和红色进行预警。

为及时、有效预警,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市卫生局结合我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实际情况、应对能力等,对较大和一般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分级标准适时进行补充和调整,修改后的分级标准报市政府和省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备案,并抄送各县(区)政府。

3.1一般突发公共卫生事件(Ⅳ级)

(1)在本市局部地区接连发生原因不明的自毙鼠现象或有来自疫区的染疫动物输入。

(2)霍乱在1个县(区)发生,5天内发病5例以下,或在饮用水源、食物中检出霍乱流行菌株。

(3)1次食物中毒人数30-39人,未出现死亡病例。

(4)1次急性职业中毒10人以下,未出现死亡病例。

(5)县级以上政府卫生行政部门认定的其他一般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3.2较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Ⅲ级)

(1)本市发生腺鼠疫临床疑似病例或在局部地区发生鼠间鼠疫疫情。

(2)霍乱在1个县(区)内发生流行,5天内发病5-19例或出现死亡病例。

(3)2周内乙、丙类传染病发病水平超过前五年平均发病水平同期一倍以上。

(4)1次食物中毒40-49例,或出现死亡病例4例以下。

(5)1次急性职业中毒10-29人,或出现死亡病例。

(6)1个县(区)内发生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

(7)预防接种或群体预防服药出现群体心因性反应或不良反应。

(8)市级以上政府卫生行政部门认定的其他较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3.3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Ⅱ级)

(1)发生肺鼠疫、非典、人禽流感疑似病例,或腺鼠疫确诊病例。

(2)霍乱疫情波及2个县(区),5天内发病20-49例,或死亡2-4例。

(3)1次食物中毒50-99例,或出现死亡病例4-9例。

(4)1次急性职业中毒30-49例,或死亡2-4例。

(5)2个县(区)内发生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

(6)预防接种或群体性预防服药出现人员死亡。

(7)省级政府卫生行政部门认定的其他危害严重的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3.4特别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Ⅰ级)

(1)发生肺鼠疫、肺炭疽病例,疫情有扩散趋势。

(2)发生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病例,疫情有扩散趋势。

(3)霍乱疫情波及3个以上县(区),5天内发病50例以上或死亡5例以上。

(4)发生新传染病,或我国尚未发现的传染病发生或传入,并有扩散趋势;或发现我国已消灭的传染病重新流行。

(5)1次食物中毒人数超过100例,或食物中毒死亡人数10例以上。

(6)1次急性职业中毒50例以上,或死亡5例以上。

(7)3个县(区)内发现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并有扩散趋势。

(8)市内发生烈性病菌株、毒株、致病因子等丢失事件。

(9)省级以上政府卫生行政部门认定的其他特别重大的突发性卫生事件。

4监测、预警与报告

4.1监测

按照国家统一规定和要求,建立我市法定传染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报告网络、症状监测网络、实验室监测网络、出入境口岸卫生检疫监测网络以及全市统一的举报电话。各级医疗、疾病预防控制、卫生监督和出入境检疫机构负责开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日常监测工作。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体系见附件2。

按照省统一要求,组织开展重点传染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主动监测,包括:呼吸道和肠道传染病疫情监测;自然疫源性疾病监测;自然灾害发生地区的重点传染病和公共卫生事件监测、传染病主要症状和重点传染病的医院哨点监测等。各级卫生行政部门负责对监测工作的管理和监督,确保监测质量。

4.2预警

各级政府卫生行政部门根据医疗机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卫生监督机构、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提供的监测信息,按照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生、发展规律和特点,及时分析其对公众身心健康的危害程度、可能的发展趋势,及时作出响应级别的预警,依次用蓝色、黄色、橙色和红色表示一般、较大、重大和特别重大四个预警级别。

4.3报告

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义务如实向各级政府及其卫生行政部门报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及其隐患,也有权利向上级政府部门举报不履行或不按照规定履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职责的部门、单位和个人。

4.3.1责任报告单位和责任报告人

(1)责任报告单位。

①县(区)以上各级政府卫生行政部门指定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机构。

②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

③各级政府卫生行政部门。

④各级人民政府。

⑤其他有关单位,主要包括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单位、与群众健康和卫生保健工作有密切关系的机构,如检验检疫机构、环境保护监测机构、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机构、教育机构等。

(2)责任报告人。

执行职务的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的专业人员、个体开业医生。

4.3.2报告时限和程序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报告机构、医疗卫生机构、有关单位发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当在2小时内尽快向所在市、县(区)政府卫生行政部门报告。

接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报告的卫生行政部门应当在2小时内尽快向本级政府报告,同时向上级政府卫生行政部门报告。并组织现场调查确认,及时采取措施,随时报告事态进展情况。

各级政府应在接到报告后2小时内尽快向上一级政府报告。

各相关县(区)卫生行政部门应视情况及时互相通报信息。

4.3.3报告内容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分为首次报告、进程报告和结案报告,根据事件严重程度、事态发展和控制情况及时报告事件进程和应急处置情况。

首次报告未经调查确认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或存在隐患的相关信息,说明信息来源、危害范围、事件性质的初步判定和拟采取的措施。

经调查确认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应包括事件性质、涉及范围、危害程度、流行病学分布、事态评估、控制措施等内容。

报告的具体要求按照卫生部有关规定执行。

4.3.4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网络直报

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可直接通过互联网上的专用系统报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提高信息报告的及时性。县(区)以上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接到报告信息后,应逐级及时审核信息、确保信息的准确性,并汇总统计、分析,按照有关规定报告本级政府卫生行政部门。

5应急响应、降级与终止

5.1应急响应原则

发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事件发生地的县(区)政府及其有关部门按照分级响应原则,作出相应级别的应急响应。同时,要根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发展的客观规律,注重分析事件发展趋势和控制效果,对事态和影响不断扩大的事件,应及时提高响应级别;对范围有限、不会进一步扩散的事件,应相应降低响应级别。

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对在学校、企业、区域性或全国、全省性等重要活动期间发生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要高度重视,可相应提高响应级别,确保迅速、有效控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维护社会稳定。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要采取边调查、边核实、边处置、边抢救的方式,以有效控制事态发展。

事发地之外的各级政府卫生行政部门接到有关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情况通报后,应及时做好应急准备,采取必要的预防控制措施,严密防范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在本行政区域内发生;同时,服从上一级政府卫生行政部门或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指挥机构的统一指挥和调度,及时支援事件发生地的应急处置工作。

5.2应急响应措施

5.2.1各级政府

(1)组织协调有关部门参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处置。

(2)根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需要,及时调集本行政区域内的各类人员、物资、交通工具和相关设施、设备参加应急处置工作。涉及危险化学品管理和运输安全的,有关部门要严格执行相关规定,防止事故发生。

(3)划定控制区域:甲类、乙类传染病暴发、流行时,县(区)政府报经市政府同意,可以宣布疫区范围;经省政府同意,可以对我市区域内甲类传染病疫区实施封锁。对重大食物和职业中毒事件,根据污染食品扩散和职业危害因素波及的范围,划定控制区域。

(4)疫情控制措施:疫情事发地政府可以在本行政区域采取限制措施或者停止集市、集会、影剧院演出,以及其他人群聚集的活动;停工、停课、停业;封闭或封存被传染病病原体污染的公共饮用水源、食品以及相关物品等紧急措施;临时征用房屋、交通工具以及相关设施和设备。

(5)流动人口管理:对流动人口采取预防工作,落实控制措施,对传染病病人、疑似病人采取就地隔离、就地观察、就地治疗的措施,对密切接触者根据情况采取集中或居家医学观察。

(6)实施交通卫生检疫:组织交通、民航、检验检疫等部门在交通站点和出入境口岸设置临时交通卫生检疫站,对出入境、进出疫区和运行中的交通工具、乘运人员及其密切接触者实施临时隔离、留验和向地方卫生行政部门指定的机构移交。

(7)信息: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后,要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由市卫生局统一有关疫情信息,信息要及时主动,准确把握,实事求是,正确引导舆论,注重社会效果。

(8)开展群防群治:乡镇(街道)以及社区、村委会协助卫生行政部门和其他部门、医疗机构,做好疫情信息收集、报告、人员分散隔离及公共卫生措施的实施工作。

(9)维护社会稳定:组织有关部门保障商品供应,平抑物价,防止哄抢;严厉打击造谣传谣、哄抬物价、囤积居奇、制假售假等违法犯罪和扰乱社会治安的行为。

5.2.2卫生行政部门

(1)组织医疗机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卫生监督机构开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调查与处置。

(2)组织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专家咨询委员会对事件进行评估,提出启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响应的级别。

(3)根据需要组织开展针对消除事件原因、控制危险区域和保护健康人群(包括应急疫苗接种、预防服药)等应急控制措施。

(4)市卫生局负责对全市或重点地区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工作进行督导、检查和技术指导。县(区)卫生行政部门负责对本行政区域内的应急处置工作进行督查和指导。

(5)市卫生局及时向各有关部门和县(区)卫生行政部门、部队、武警系统通报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的相关情况。

(6)组织市级医疗卫生单位以及县(区)卫生行政部门开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技术规范、标准、管理等内容的培训。

(7)根据事件性质,有针对性地开展卫生知识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健康意识和自我防护能力,消除公众心理障碍,开展心理危机干预工作。

(8)组织专家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处置情况进行综合评估,包括事件概况、现场调查处置情况、病人救治情况、所采取的措施、效果评估等。

5.2.3医疗机构

(1)开展病人接诊、收治和转运工作,实行重症和普通病人分开管理,对疑似病人及时排除或确诊。

(2)协助疾控机构人员做好流行病学调查和标本采集工作。

(3)做好院内现场控制、消毒隔离、个人防护、医疗废物和污水处理工作,防止院内交叉感染和污染。

(4)做好传染病和中毒病人的报告。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引起身体伤害的病人,任何医疗机构不得拒绝接诊。

(5)对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和新发传染病做好病例分析与总结,积累诊断治疗的经验。重大中毒事件,按照现场救援、病人转运、后续治疗相结合的原则进行处置。

5.2.4疾病预防控制机构

(1)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报告: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做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信息收集、报告和分析工作。

(2)开展流行病学调查:疾控机构人员到达现场后,尽快制定流行病学调查计划和方案,开展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波及人群的发病情况、分布特点进行调查分析,提出并实施有针对性的预防控制措施;对传染病病人、疑似病人、病原携带者及其密切接触者进行追踪调查,查明传播链。

(3)实验室检测:市级以及具备条件的县(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应及时按有关技术规范采集足量、足够的标本,进行实验室检测,查找致病原因。必要时送省级实验室检测。

(4)疾病防控技术培训: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负责开展全市性的疾病预防控制专业技术人员的业务培训和指导,县(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负责对县级医疗机构、乡镇卫生院疾病预防控制专业技术人员的业务培训和指导。

5.2.5卫生监督机构

(1)在卫生行政部门的领导下,开展对医疗机构、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各项措施落实情况的督导和检查。

(2)围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工作,开展食品卫生、环境卫生、职业卫生等的卫生监督和执法稽查。

(3)协助卫生行政部门依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和有关法律法规,调查处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工作中的违法行为。

5.2.6检验检疫机构

(1)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时,调动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技术力量,配合当地卫生行政部门做好口岸的应急处置工作。

(2)及时上报口岸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和情况变化。

5.2.7非事件发生地区的应急响应措施

未发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地区应根据其他地区发生事件的性质、特点、发生区域和发展趋势,分析本地区受波及的可能性和程度,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1)密切保持与事件发生地区的联系,及时获取相关信息。

(2)组织做好本行政区域应急处置所需的人员与物资准备。

(3)加强相关疾病与健康监测和报告工作,必要时,建立专门报告制度。

(4)开展重点人群、重点场所和重点环节的监测和预防控制工作,防患于未然。

(5)开展防治知识宣传和健康教育,提高公众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

(6)根据上级政府及其有关部门的规定,开展交通卫生检疫等。

5.3应急响应分级

5.3.1一般突发公共卫生事件(Ⅳ级)应急响应

发生一般(Ⅳ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县(区)政府负责组织有关部门开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工作。

县(区)政府启动本级预案,成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指挥部。县(区)政府卫生行政部门立即组织专家进行调查确认,并对事件进行评估;同时,迅速组织医疗、疾病预防控制、卫生监督等机构开展应急处置工作,并按照规定及时向县(区)政府和市级卫生行政部门报告事件处置情况。

市级卫生行政部门应及时组织专家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进行技术指导。

5.3.2较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Ⅲ级)应急响应

(1)市政府应急响应。市政府启动本级预案,成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指挥部,负责组织有关部门协助卫生行政部门做好疫情信息收集,组织人员疏散安置,依法进行疫区的确定与封锁、隔离和舆论宣传工作;保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所需的医疗救治和预防用防护设备、药品、医疗器械等物资的供应。可根据情况请求省级有关部门的支持。

(2)市卫生局应急响应。立即组织专家调查确认,并对事件进行综合评估。同时,迅速组织开展流行病学调查、致病致残人员的隔离救治,密切接触者的隔离、环境生物样品采集和消毒处理等紧急控制措施,并按照规定及时向市政府和省卫生厅报告调查和应急处置情况。

(3)县(区)政府应急响应。各县(区)政府在市应急指挥部的组织领导和指挥协调下,结合本地区实际情况,开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工作。

5.3.3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Ⅱ级)的应急响应

(1)市政府应急响应。市政府统一领导和指挥有关部门做好重大(Ⅱ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处置,并根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性质、类别和处置需要,启动本预案,成立市应急指挥部,设立由市政府有关部门组成的工作组,分别开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医疗卫生应急、信息、宣传教育、应急物资与设备的调集、后勤保障以及督导检查等工作。

(2)市卫生局应急响应。接到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后,立即组织专家调查确认,并对疫情进行综合评估。迅速组织应急救治队伍和有关人员到达事件现场,进行采样与检测、流行病学调查与分析,组织开展医疗救治、病人隔离、人员疏散等疫情控制措施。并尽快分析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发展趋势,提出应急处置工作建议,按照规定及时报告情况;及时向其他有关部门和毗邻、可能波及地区的市级卫生行政部门通报有关情况;向社会本行政区域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信息。

(3)县(区)政府应急响应。各县(区)政府在市应急指挥部的统一领导和指挥下,结合本地区实际情况,开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工作。

5.3.4特别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Ⅰ级)的应急响应

(1)市政府应急响应。市政府启动本预案,成立市应急指挥部,在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指挥部的统一领导和指挥下,结合我市实际,组织协调特别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处置;设立由市政府有关部门组成的工作组,分别开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医疗卫生应急、信息、宣传教育、应急物资与设备的调集、后勤保障以及督导检查等工作。

(2)市卫生局应急响应。接到特别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后,立即组织专家调查确认,并对疫情进行综合评估,迅速向市政府提出启动本预案、成立市应急指挥部的建议。同时,负责组织和协调专业技术机构开展现场调查和处置;指导协调落实医疗救治和预防控制措施;对不明原因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组织开展病因查找和治疗诊断的研究;依法接受和管理社会捐赠的资金、物资;及时向市政府、各县(区)政府卫生行政部门以及有关部门报告、通报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情况;向毗邻、可能波及地区的市级卫生行政部门通报有关情况;向社会及时、准确、全面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信息。

(3)县(区)政府应急响应。各县(区)政府在市应急指挥部的组织领导和指挥协调下,结合本地区实际情况,开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工作。

5.4应急响应降级与终止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响应终止需符合以下条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隐患或相关危险因素消除,或末例传染病病例发生后经过最长潜伏期无新的病例出现。

一般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由县(区)政府卫生行政部门组织专家进行分析论证,提出降级和终止应急响应的建议,报请县(区)政府或县(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指挥部批准后实施,并向市级政府卫生行政部门报告。

较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由市卫生行政部门组织专家进行分析论证,提出降级和终止应急响应的建议,报请市政府或市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指挥部批准后实施,并向省政府卫生行政部门报告。

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由市卫生局组织专家进行分析论证,提出降级和终止应急响应的建议,报市政府或市应急指挥部批准后实施,并向省政府卫生行政部门报告。

特别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响应降级和终止,由市应急指挥部报请省政府或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指挥部决定。

6善后处理

6.1后期评估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结束后,各级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应在本级政府领导下,组织有关人员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处置情况进行评估。评估内容主要包括事件概况、现场调查处置概况、病人救治情况、处置措施效果评估、应急处置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取得的经验及改进建议。评估报告上报本级政府和上一级政府卫生行政部门。

6.2奖励

县(区)以上政府人事部门和卫生行政部门对参加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作出贡献的先进集体和个人进行联合表彰;民政部门对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工作中英勇献身的人员,按有关规定追认为烈士。

6.3责任

对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预防、报告、调查、控制和处置过程中,有、失职、渎职等行为的,依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及有关法律法规追究当事人的责任。

6.4抚恤和补助

各级政府要组织有关部门对因参与应急处置工作致病、致残、死亡的人员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给予相应的补助和抚恤;对参加应急处置一线工作的专业技术人员应根据工作需要制订合理的补助标准,给予补助。

6.5征用物资、劳务补偿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工作结束后,各级政府应组织有关部门对应急处置期间紧急调集、征用有关单位、企业、个人的物资和劳务进行合理评估,给予补偿。

7保障措施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坚持预防为主、平战结合,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应加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组织建设,组织开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监测和预警工作,加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队伍建设和技术研究,建立健全统一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预防控制体系,保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工作的顺利开展。

7.1技术保障

7.1.1信息系统

建立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指挥系统的信息、技术平台,承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及相关信息收集、处置、分析、和传递等工作。在充分利用现有资源的基础上建设医疗救治信息网络,实现卫生行政部门、医疗救治机构与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信息共享。

7.1.2疾病预防控制体系

完善市、县(区)、乡镇三级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和基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组织建设,强化医疗卫生机构的公共卫生职责;建立功能完善、响应迅速、运转协调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机制;健全覆盖城乡、灵敏高效、快速畅通的疫情信息网络;改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基础设施和实验室设备条件;加强疾病控制专业队伍建设,充分承担疾病预防控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警处置、疫情信息收集报告、监测检验评价、健康教育等公共卫生职能。

7.1.3应急医疗救治体系

按照“中央指导、地方负责、统筹兼顾、平战结合、因地制宜、合理布局”的原则,根据省统一要求,建成符合我市实际、覆盖城乡、功能完善、响应灵敏、运转协调、持续发展的医疗救治体系。

(1)急救机构。在**市人民医院建立市级医疗急救指挥中心。各县(区)依托综合力量较强的医疗机构建立应急救援机构。

(2)传染病救治机构。确定**市人民医院为全市传染病救治指导医院,各县(区)应指定具备传染病防治能力的医疗机构建立传染病病区。中心乡镇卫生院设立传染病门诊和隔离留观室。

7.1.4卫生监督体系

各级卫生行政部门要明确职能,落实责任,规范执法监督行为,加强卫生执法监督队伍建设;进一步加强市、县(区)两级卫生监督体系建设,向各乡镇派出卫生监督分支机构;对卫生监督人员实行资格准入制度和在岗培训制度,全面提高卫生执法监督的能力和水平。

7.1.5卫生应急队伍

(1)组建原则。按照“平战结合、因地制宜,分类管理、分级负责,统一管理、协调运转”的原则建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救治队伍。

(2)组建方式和种类。市卫生局根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的需要组建市级卫生应急队伍。主要包括传染病、食物中毒、群体不明原因疾病、职业中毒和化学污染中毒五类应急队伍。每类队伍各5人左右。卫生应急队伍根据其应对事件类型,在全市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医疗机构、卫生监督机构、医学高等院校以及军队有关单位,选择年富力强、具有实际工作能力和发展潜力的现场流行病学、临床救治、心理干预、实验室检测、微生物学、信息网络等专业的人员组成。

(3)管理和培训。县(区)以上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建立卫生应急队伍资料库,对卫生应急队伍实行计算机管理;根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情况,对队伍及时进行调整,定期开展培训和演练,提高应急救治能力。

7.1.6演练

各级政府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指挥部要按照“统一规划、分类实施、分级负责、突出重点、适应需求”的原则,采取定期和不定期相结合的方式,组织开展模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演练,并对演练结果进行总结和评估,进一步完善应急预案。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应根据自己的职责、权限和义务经常性地开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演练。任何演练需要公众参与的,必须报本级政府同意。

7.2物资、经费保障

7.2.1物资储备

各级政府的卫生、经贸和财政部门要加强沟通、协调配合,建立处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物资和生产能力储备。卫生行政部门提出卫生应急物资储备计划,配合有关部门组织、落实物资储备,财政部门保障物资储备经费。物资储备种类包括:药品、疫苗、医疗卫生设备和器材、快速检验检测设备和试剂、传染源隔离及卫生防护的用品和应急设施。

发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卫生行政部门根据应急处置工作需要,会同经贸等有关部门调用储备物资。卫生应急储备物资使用后要及时补充。

7.2.2经费保障

各级财政部门按规定落实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专业技术机构的财政补助政策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经费。所需资金已在部门预算核定的,应按照有关快速拨款程序及时拨付;未在部门预算核定的,要通过调整部门预算内部支出结构和追加部门预算等方式,及时安排和拨付。

7.3通信和交通保障

各级应急医疗卫生救治队伍要根据实际工作需要配备通信设备和交通工具。

7.4宣传教育

各级政府要组织有关部门利用广播、影视、报刊、互联网、手册等多种形式对社会公众广泛开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知识的普及教育,宣传卫生科普知识,指导群众以科学的行为和方式对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要充分发挥有关社会团体在普及卫生应急知识和卫生科普知识方面的作用。

8附则

8.1名词术语

重大传染病疫情:指某种传染病在短时间内发生、波及范围广泛,出现大量病人或者死亡病例,其发病率远远超过常年的发病率水平的情况。

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指在短时间内,某个相对集中的区域内同时或者相继出现具有共同临床表现的病人,且病例不断增加,范围不断扩大,又暂时不能明确诊断的疾病。

重大食物和职业中毒:指由于食品污染和职业危害的原因而造成的人数众多或者死亡较重的中毒事件。

新传染病:指全球首次发现的传染病。

我国尚未发现的传染病:指埃博拉、猴痘、黄热病、人变异性克雅氏病等在其他国家和地区发现,在我国尚未发现过的传染病。

我国已消灭传染病:指天花、脊髓灰质炎等传染病。

本预案有关数量的表述中,“以上”含本数,“以下”不含本数。

8.2解释部门

本预案由市政府办公室负责解释

县疾控中心副主任述职报告篇7

[关键词] 法定传染病;疫情分析;控制对策

[中图分类号] R181[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7210(2010)04(b)-119-02

Statutory report of communicable diseases epidemic analysis in Tianzhu County in Guizhou Province in 2008

LONG Dingping

(The Center for Diseas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in Tianzhu County, Tianzhu 556600,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understand the morbidity trends and popularity, so as to provide a scientific basis for formulaing and control strategies for infectious diseases. Methods: By epidemilolgical analysis, the epidemilolgical situation of infectionus diseases in Tianzhu County in 2008 was analyzed. Results: There was no report of group A infectious diseases of Tianzhu County in 2008. A total of 11 kinds of group B and group C infectious dissease were reported in 832 cases and 7 died cases. The annual incidence was 197.62/100 000, and the mortality rate was 1.66/100 000 million as well as mortality rate was 0.84%. A total of 5 kinds of group C infectious dissease were reported in 179 cases and no died cases. The top five diseases were tuberculosis, bacillary dysentery, other infectious diarrhea, mumps and acute hemorrhagic conjunctivitis, accounting for 88.23% of the total number of cases; the total incidence of intestinal infectious diseases, respiratory diseases accounted was 62.31%, the number was 14.44%, blood and sexually transmitted diseases accounted was 5.04%, natural fociand insect-borne diseases account was 0.40%, neonatal tetanus accounts was 0.10% and group C infectious dissease was 17.71%. Conclusion: Respiratory tract diseases and group C are the main infectious disease in 2008 in Tianzhu County. Tuberculosis and bacillary dysentery are focus on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of infectious diseases, farmer group C, students and children are the focus of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the crowd.

[Key words] Statutory communicable diseases; Epidemic analysis; Control measures

为掌握天柱县法定传染病发病趋势和流行特征,为制订传染病防治对策与控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笔者对天柱县2008年法定报告传染病流行病学特征进行分析,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传染病疫情监测资料来源于天柱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传染病监测系统;人口资料来源于县统计局。

1.2 方法

采用Excel 2003软件对传染病疫情资料建立数据库,用EPi Info 2002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以P

2 结果

2.1 疫情概况

天柱县2008年无甲类传染病报告,共报告乙、丙类传染病16种、1 011例,死亡7例,年报告发病率、死亡率和病死率分别为240.14/10万、1.66/10万、0.69%。其中报告乙类传染病11种、832例,死亡7例,年发病率为197.62/10万;报告丙类传染病5种、179例,年发病率为42.52/10万,无死亡病例。

2.2 流行病学特征

2.2.1 时间分布天柱县2008年法定传染病发病以月分布情况见图1,由图1可知,7月份报告的传染病发病数最多,12月份报告的病例最少。

2.2.2 地区分布天柱县16个乡镇均有病例报告,报告病例数最多的是城关镇(140例),最少的是地湖乡(13例)。

2.2.3 性别分布天柱县2008年报告的1 011例病例中,男719例,女292例,男女之比为2.46∶1,死亡病例男女性别比为2.50∶1,男女病例病死率分别为0.70%(5/719)和0.68%(2/292),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0,P=0.99)。

2.2.4 年龄分布病例:0~10岁141例,11~20岁98例,21~30岁155例,31~40岁173例,41~50岁145例,51~60岁129例,61~70岁105例,71~80岁59例,81岁以上6例,以31~40岁年龄组病例最多(173例),其次为21~30岁年龄组(155例)。

2.2.5 职业分布以农民发病最多(784例),占发病数总数的77.55%(784/1 011);第2位为学生(95例),占9.40%(95/1 011);散居儿童居第3位(83例),占8.21%(83/1 011);此3种职业病例数占病例总数的95.15%(962/1 011)。

2.2.6 呼吸道传染病呼吸道传染病发病为肺结核和麻疹2种,共630例,占总病例数的62.31%(630/1 011),以肺结核病例为主,占呼吸道传染病的99.68%(628/630)。

2.2.7 肠道传染病肠道传染病为甲型肝炎、菌痢和伤寒+副伤寒3种,共146例,占总病例数的14.44%(146/1 011),其中甲型肝炎33例、痢疾98例、伤寒+副伤寒15例,分别占肠道传染病的22.60%(33/146)、67.12%(98/146)和10.28%(15/146)。

2.2.8 虫媒及自然疫源性传染病 虫媒及自然疫源性传染病为狂犬病1种,共4例,占总病例数的0.40%(4/1 011)。

2.2.9 血液及性传播疾病血液及性传播疾病为乙型肝炎、梅毒、淋病和未分型肝炎4种,共51例,占总病例数的5.04%(51/1 011),其中乙型肝炎12例、梅毒27例、淋病11例、未分型肝炎1例,分别占血液及性传播疾病的23.53%(12/51)、52.94%(27/51)、21.57%(11/51)和1.96%(1/51)。

2.2.10 新生儿破伤风新生儿破伤风1例,占总病例数的0.10%(1/1 011)。

2.2.11 丙类传染病丙类传染病有急性出血性结膜炎、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麻风和其他感染性腹泻5种,共179例,占总病例数的17.71%(179/1 011)。其中,急性出血性结膜炎42例、流行性感冒12例、流行性腮腺炎59例、麻风1例和其他感染性腹泻65例,分别占丙类传染病的23.46%(42/179)、6.71%(12/179)、32.96%(59/179)、0.56%(1/179)和36.31%(65/179)。

3 讨论

天柱县2008年报告的传染病病种为16种,占法定应报告传染病病种的41.03%(16/39),2008年无甲类传染病报告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报告的乙类传染病未超过前3年平均水平。

2008年传染病发病居前5位的分别是肺结核(628例)、细菌性痢疾(98例)、其他感染性腹泻(65例)、流行性腮腺炎(59例)和急性出血性结膜炎(42例),占传染病发病总数的88.23%(892/1 011)。肺结核和细菌性痢疾发病数多年来位居传染病报告数的前3位,是传染病疫情监控的重点病种,与有关报道结果一致[1-3]。

自2003年实施肺结核控制项目以来,肺结核防控工作取得了很大成绩,但疫情形势依然严峻,说明肺结核防控工作有其独特性,其传染源可以控制,但传播途径却无法截断,控制的传染源在治疗期间是边治疗边传播,给防控工作带来很大困难,这是肺结核疫情在相当长时间内控制不住的原因,防治肺结核是世界性的课题,所以要做好长期防控作战的思想准备。积极探索与创新肺结核防治策略,研发有效预防肺结核新疫苗,疫苗接种才是防治肺结核的治本之策。

2008年虽然血源及性传播疾病报告发病数不是很多,但这一数据是动态的,不是静止的,其防控工作不可掉以轻心。随着人们行为和生活方式的改变,近年来血源及性传播疾病在局部地区呈快速上升趋势[4-6]。其原因是由于人口流动频繁,已从传统模式的常住地人口变为社会人口,而相关防病宣传教育工作滞后于时展要求,使血源及性传播疾病呈快速上升趋势。血源及性传播疾病正日益严重威胁人们的生命安全和生存重量,威胁中华民族的人口素质,全体民众尤其是广大医务工作者要提高忧患意识与责任意识,认真搞好监测和防控工作。建议国家主流宣传媒体加强对血源及性传播疾病防控工作的宣传力度,国家、省、地与县电视台要常年免费宣传预防控制措施,温馨提示人们珍惜生命,促使人们在日常生活接触中自觉形成防范意识。

搞好乙型肝炎疫苗接种工作。2009~2010年国家对乙型肝炎疫苗接种已扩大至15岁年龄组人群,建议要进一步扩大乙型肝炎疫苗接种人群对象,加大控制乙型肝炎的经费投入,由国家订购更多乙型肝炎疫苗,有计划、分步骤对全人群免费接种乙型肝炎疫苗[5],乙型肝炎疫苗接种是预防控制乙型肝炎的根本措施。

[参考文献]

[1]罗涛,周文红,唐德亮,等.黔东南州2007年法定报告传染病疫情分析[J].现代预防医学,2009,36(44):68-69.

[2]申振元,陈正平,陈益洲.2005年河南省甲乙类传染病疫情分析[J].现代预防医学,2008,35(15):2985-2986.

[3]陈平,夏义万.2006年四川省达县传染病疫情分析[J].现代预防医学,2008,35(15):2580-2582.

[4]段良松,姚令辉,苏小可,等.郴洲市1990~2005年甲乙类传染病流行趋势分析[J].现代预防医学,2008,35(18):3486-3488.

[5]杨科,姜永全,罗永平,等.乙型肝炎流行状况分析与控制措施探讨[J].中华预防医学,2009,43(9):830-832.

县疾控中心副主任述职报告篇8

一、卫生监督

1、食品卫生内有小吃饭店4户,从业人员8人,已体检8人,每月对他们卫生检查一次,发现问题及时要求整改,副食商店共25家,从业人员25人,其中19家有有效卫生许可证,22人已体检办证,我们共出动16次,累计检查80户次,共查出过期食品2斤,现场销毁2斤。6月份又举办了一次食品从业人员进行食品卫生知识培训班。

2、学校卫生中小学共有12所,在校学生2794人;幼儿园2所,学生158人,中学食堂一个,因卫生设施条件未达到卫生要求,经多次督查要求整改,却依然如故,在5月份已对其给予取谛处理;在2月份又对各中小学的供水和环境卫生设施现状进行了调查,并提出了相关整改意见;而在4-5月份加强对在校学生的流行性腮腺炎防治工作,共发放腮腺炎防治宣传单500余份;6月里又对幼儿园的手足口病防治工作进行了督查3次,发放手足口病防治宣传单100份。全年在学校中没有出现疫情流行或爆发。

3、医疗机构卫生监督

辖区内共有9所卫生室,从业人员20人,其中有执业助理资格5人,具有乡村医生执业证的14人,在两项专项整治过程中,我们重点工作放在查处非法行医和超范围行医上,全年共出动11次,查处一所卫生室违规操作,打击非法开展痔瘻专科一家,游医2人。规范了行医行为,确保当地群众就医安全。

二、疾病预防控制

要求值班医生做好门诊日志等各类登记本的登记工作,并制定了《传染病报告管理奖惩制度》,做好每月的自查自纠工作,发现问题及时提出整改,全年共发现传染病23例,及时网报23例,其中2例肺结核经县疾控中心结防科确诊为肺部感染;4例乙肝病例;3例疟疾病人;9例菌痢;水痘1例;流行性腮腺炎3例;感染性腹泻1例。以上各病种传染病发病率均保持在历年发病水平。

1、结核病防治

2011年,我们按照上级的要求,始终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政策,以法律法规为准绳,全面实施现代结核病控制策略,加强结核病的归口管理,强化了肺结核的发现、诊断、治疗、管理,今年结核病控制项目所给任务是初治涂阳病12例,全年共入选初治涂阳病人8例,复治涂阳病人1例,重症病人2例人,涂阴病人4例;追踪踪随访病人5例,到位2例。对入选病人均能做到按时督导服药.

2、疟疾防治

在去年清除疟疾传染源行动的基础上,2011年5月份又进行了疟疾休止期服药,服药人数为377人。发热门诊长年开设,并做到逢热必检,到12月31日止,共镜检发热病人416例,发现疟疾病人3例,与去年同期相比发病率降低了35%,对这3个病人都进行了规范服药治疗,并做了个案调查。

3、肠道传染病防治

4月20日肠道门诊正式开设,并安排专职医生和护士负责门诊工作.5月1日对乡村医生和相关人员进行了以霍乱为主的肠道传染病防治培训班,每月对肠道门诊的开诊情况进行自查自纠.到10月31日止,肠道门诊共接诊病62例,送检7例,霍乱弧菌培养均为阴性。其中9例菌痢,发病率为3.586∕万;感染性腹泻1例,发病率为0.431∕万;55例为一般腹泻病人,发病率23.709∕万。发病情况保持在往年发病水平。

4、免疫规划工作开展

全区总人口数23198人,全年新生儿出生313人,出生率为13.49‰,建卡建证率100%。我们严格执行扩大免疫规划,按照上级要求及时对适龄儿童进行预防接,接种门诊也由原来的按月接种,改为现在的按日接种,以提高儿童的接种率。辖区内适龄儿童全年接种情况是:脊髓灰质炎疫苗应接870人,实接833人次,接种率95.74%;百白破疫苗应种858人次,实种826人次,接种率96.27%;麻疹疫苗应种265人次,实种269人次,接种率98.52%;乙肝疫苗应种709人次,实种695人次,接种率98.02%;卡介苗应种275人次,实种268人次,接种率97.45%。加强接种工作也顺利完成,全年接种率达到了97.8%。

三、健康教育

一年来我们共举办各类培训班5期,参加培训人员累达到102人次,利用各种有效形式进行多种传染病防治的宣传,主要涉及到结核病防治、人禽流感防治、疟疾防治、肠道传染病防治、手足口病防治、流行性腮腺炎防治、艾滋病防治宣传及冬春季呼吸道传染病的防治等,发放宣单3510份,专栏6期,设置咨询台2次。

四、妇幼保建

县疾控中心副主任述职报告篇9

一、编制依据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学校卫生工作条例》、《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传染病疫情监测报告管理办法》、《职业病危害事故调查处理办法》等制定本规范。

二、基本原则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管理遵循依法报告、统一规范、属地管理、准确及时、分级分类的原则。

三、组织机构及其职责

(一)各级卫生行政部门负责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工作进行监督和管理,根据《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要求,组织人员对本规范规定报告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进行核实、确认和分级。具体分级标准详见《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

(二)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应指定专门机构负责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系统的技术管理,网络系统维护,网络人员的指导、培训。

(三)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职业病预防控制机构、卫生监督机构或其他专业防治机构负责职责范围内的各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的业务管理工作、网络直报和审核工作,定期汇总、分析辖区内相关领域内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

(四)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负责报告发现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

(五)各级卫生行政部门、职业病预防控制机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卫生监督机构或其他专业防治机构接受公众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举报、咨询和监督,负责收集、核实、分析辖区内来源于其他渠道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

四、报告范围与标准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范围,包括可能构成或已发生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其报告标准不完全等同于《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的判定标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确认、分级由卫生行政部门组织实施。

(一)传染病

1、鼠疫:发现1例及以上鼠疫病例。

2、霍乱:发现1例及以上霍乱病例。

3、传染性非典型肺炎:发现1例及以上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病例病人或疑似病人。

4、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发现1例及以上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病例。

5、炭疽:发生1例及以上肺炭疽病例;或1周内,同一学校、幼儿园、自然村寨、社区、建筑工地等集体单位发生3例及以上皮肤炭疽或肠炭疽病例;或1例及以上职业性炭疽病例。

6、甲肝/戊肝:1周内,同一学校、幼儿园、自然村寨、社区、建筑工地等集体单位发生5例及以上甲肝/戊肝病例。

7、伤寒(副伤寒):1周内,同一学校、幼儿园、自然村寨、社区、建筑工地等集体单位发生5例及以上伤寒(副伤寒)病例,或出现2例及以上死亡。

8、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3天内,同一学校、幼儿园、自然村寨、社区、建筑工地等集体单位发生10例及以上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病例,或出现2例及以上死亡。

9、麻疹:1周内,同一学校、幼儿园、自然村寨、社区、建筑工地等集体单位发生10例及以上麻疹病例。

10、风疹:1周内,同一学校、幼儿园、自然村寨、社区等集体单位发生10例及以上风疹病例。

11、流行性脑脊髓膜炎:3天内,同一学校、幼儿园、自然村寨、社区、建筑工地等集体单位发生3例及以上流脑病例,或者有2例及

以上死亡。

12、登革热:1周内,一个县(市、区)发生5例及以上登革热病例;或首次发现病例。

13、流行性出血热:1周内,同一自然村寨、社区、建筑工地、学校等集体单位发生5例(高发地区10例)及以上流行性出血热病例,或者死亡1例及以上。

14、钩端螺旋体病:1周内,同一自然村寨、建筑工地等集体单位发生5例及以上钩端螺旋体病病例,或者死亡1例及以上。

15、流行性乙型脑炎:1周内,同一乡镇、街道等发生5例及以上乙脑病例,或者死亡1例及以上。

16、疟疾:以行政村为单位,1个月内,发现5例(高发地区10例)及以上当地感染的病例;或在近3年内无当地感染病例报告的乡镇,以行政村为单位,1个月内发现5例及以上当地感染的病例;在恶性疟流行地区,以乡(镇)为单位,1个月内发现2例及以上恶性疟死亡病例;在非恶性疟流行地区,出现输入性恶性疟继发感染病例。

17、血吸虫病:在未控制地区,以行政村为单位,2周内发生急性血吸虫病病例10例及以上,或在同一感染地点1周内连续发生急性血吸虫病病例5例及以上;在传播控制地区,以行政村为单位,2周内发生急性血吸虫病5例及以上,或在同一感染地点1周内连续发生急性血吸虫病病例3例及以上;在传播阻断地区或非流行区,发现当地感染的病人、病牛或感染性钉螺。

18、流感:1周内,在同一学校、幼儿园或其他集体单位发生30例及以上流感样病例,或5例及以上因流感样症状住院病例,或发生51例及以上流感样病例死亡。

19、流行性腮腺炎:1周内,同一学校、幼儿园等集体单位中发生10例及以上流行性腮腺炎病例。

20、感染性腹泻(除霍乱、痢疾、伤寒和副伤寒以外):1周内,同一学校、幼儿园、自然村寨、社区、建筑工地等集体单位中发生20例及以上感染性腹泻病例,或死亡1例及以上。

21、猩红热:1周内,同一学校、幼儿园等集体单位中,发生10例及以上猩红热病例。

22、水痘:1周内,同一学校、幼儿园等集体单位中,发生10例及以上水痘病例。

23、输血性乙肝、丙肝、HIV:医疗机构、采供血机构发生3例及以上输血性乙肝、丙肝病例或疑似病例或HIV感染。

24、新发或再发传染病:发现本县(区)从未发生过的传染病或发生本县近5年从未报告的或国家宣布已消灭的传染病。

25、不明原因肺炎:发现不明原因肺炎病例。

(二)食物中毒:

1、一次食物中毒人数30人及以上或死亡1人及以上;

2、学校、幼儿园、建筑工地等集体单位发生食物中毒,一次中毒人数5人及以上或死亡1人及以上。

3、地区性或全国性重要活动期间发生食物中毒,一次中毒人数5人及以上或死亡1人及以上。

(三)职业中毒:发生急性职业中毒10人及以上或者死亡1人及以上的。

(四)其他中毒:出现食物中毒、职业中毒以外的急性中毒病例3例及以上的事件。

(五)环境因素事件:发生环境因素改变所致的急性病例3例及以上。

(六)意外辐射照射事件:出现意外辐射照射人员1例及以上。

(七)传染病菌、毒种丢失:发生鼠疫、炭疽、非典、艾滋病、霍乱、脊灰等菌毒种丢失事件。

(八)预防接种和预防服药群体性不良反应:

1、群体性预防接种反应:一个预防接种单位一次预防接种活动中出现群体性疑似异常反应;或发生死亡。

2、群体预防性服药反应:一个预防服药点一次预防服药活动中出现不良反应(或心因性反应)10例及以上;或死亡1例及以上。

(九)医源性感染事件:医源性、实验室和医院感染暴发。

(十)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2周内,一个医疗机构或同一自然村寨、社区、建筑工地、学校等集体单位发生有相同临床症状的不明原因疾病3例及以上。

(十一)各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认定的其它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五、报告内容

(一)事件信息

信息报告主要内容包括:事件名称、事件类别、发生时间、地点、涉及的地域范围、人数、主要症状与体征、可能的原因、已经采取的措施、事件的发展趋势、下步工作计划等。具体内容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卡》。

(二)事件发生、发展、控制过程信息

事件发生、发展、控制过程信息分为初次报告、进程报告、结案报告。

1、初次报告

报告内容包括事件名称、初步判定的事件类别和性质、发生地点、发生时间、发病人数、死亡人数、主要的临床症状、可能原因、已采取的措施、报告单位、报告人员及通讯方式等。

2、进程报告

报告事件的发展与变化、处置进程、事件的诊断和原因或可能因素,势态评估、控制措施等内容。同时,对初次报告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卡》进行补充和修正。重大及特别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至少按日进行进程报告。

3、结案报告

事件结束后,应进行结案信息报告。达到《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分级标准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结束后,由相应级别卫生行政部门组织评估,在确认事件终止后2周内,对事件的发生和处理情况进行总结,分析其原因和影响因素,并提出今后对类似事件的防范和处置建议。

六、报告方式、时限和程序

获得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的责任报告单位和责任报告人,应当在2小时内以电话或传真等方式向属地卫生行政部门指定的专业机构报告,具备网络直报条件的同时进行网络直报,直报的信息由指定的专业机构审核后进入国家数据库。不具备网络直报条件的责任报告单位和责任报告人,应采用最快的通讯方式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卡》报送属地卫生行政部门指定的专业机构,接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卡》的专业机构,应对信息进行审核,确定真实性,2小时内进行网络直报,同时以电话或传真等方式报告同级卫生行政部门。

接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的卫生行政部门应当尽快组织有关专家进行现场调查,如确认为实际发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根据不同的级别,及时组织采取相应的措施,并在2小时内向本级人民政府报告,同时向上一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报告。如尚未达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标准的,由专业防治机构密切跟踪事态发展,随时报告事态变化情况。

七、信息监控、分析与反馈

(一)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分析

1、各级卫生行政部门指定的专业机构,应根据卫生行政部门要求,建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分析制度,每日对网络报告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进行动态监控,定期进行分析、汇总,并根据需要随时做出专题分析报告。

2、各级卫生行政部门指定的专业机构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分析结果要以定期简报或专题报告等形式向上级卫生行政部门指定的专业机构和同级卫生行政部门报告,并及时向下一级卫生行政部门和相同业务的专业机构反馈。

八、技术保障

国家建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管理系统,为全国提供统一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网络平台,用于收集、处理、分析和传递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信息系统覆盖中央、省、市(地)、县(市)、乡(镇、街道)。卫生行政部门指定的专业机构,负责辖区内网络密码的分配和管理。网络密码定期更换,不能泄露和转让。

九、监督管理与考核指导

(一)监督与指导

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工作进行监督管理,对辖区内各级各类医疗机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卫生监督机构以及其他专业防治机构相关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和管理情况进行经常性的监督,对违法行为依法进行调查处理。

(二)检查与考核

各级卫生行政部门指定的专业机构定期对本区域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工作按照本规范要求进行检查与考核。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卡

初步报告进程报告(次)结案报告

填报单位(盖章):_____________________填报日期:_______年___月___日

报告人:联系电话:

事件名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信息类别:1、传染病;2、食物中毒;3、职业中毒;4、其它中毒事件;5、环境卫生;6、免疫接种

7、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8、医疗机构内感染;9、放射性卫生;10、其它公共卫生

突发事件等级:1、特别重大;2、重大;3、较大;4、一般;5、未分级;6、非突发事件

初步诊断:初步诊断时间:______年___月___日

订正诊断:订正诊断时间:______年___月___日

确认分级时间:______年___月___日订正分级时间:______年___月___日

报告地区:省市县(区)

发生地区:省市县(区)乡(镇)

详细地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事件发生场所:1、学校;2、医疗卫生机构;3、家庭;4、宾馆饭店写字楼;5、餐饮服务单位;6、交

通运输工具;7、菜场、商场或超市;8、车站、码头或机场;9、党政机关办公场所;10、企

事业单位办公场所;11、大型厂矿企业生产场所;12、中小型厂矿企业生产场所13、城市住宅

小区;14、城市其它公共场所;15、农村村庄;16、农村农田野外;17、其它重要公共场所;

18、如是医疗卫生机构,则:(1)类别:①公办医疗机构;②疾病预防控制机构;③采供血机

构;④检验检疫机构;⑤其它及私立机构;(2)感染部门:①病房;②手术室;③门诊;④化

验室;⑤药房;⑥办公室;⑦治疗室;⑧特殊检查室;⑨其他场所;19、如是学校,则类别:

(1)托幼机构;(2)小学;(3)中学;(4)大、中专院校;(5)综合类学校;(6)其它

事件信息来源:1、属地医疗机构;2、外地医疗机构;3、报纸;4、电视;5、特服号电话95120;6、互

联网;7、市民电话报告;8、上门直接报告;9、本系统自动预警产生;10、广播;11、填报

单位人员目睹;12、其它

事件信息来源详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事件波及的地域范围:______________

新报告病例数:新报告死亡数:排除病例数:

累计报告病例数:累计报告死亡数:

事件发生时间:年月日时分

接到报告时间:年月日时分

首例病人发病时间:年月日时分

末例病人发病时间:年月日时分

主要症状:1、呼吸道症状;2、胃肠道症状;3、神经系统症状;4、皮肤粘膜症状;5、精神症状;6、其

它(对症状的详细描述可在附表中详填)

主要体征:(对体征的详细描述可在附表中详填)

主要措施与效果:(见附表中的选项)

附表:传染病、食物中毒、职业中毒、农药中毒、其他化学中毒、环境卫生事件、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

免疫接种事件、医疗机构内感染、放射卫生事件、其他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表

注:请在相应选项处划“〇”

11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卡》填卡说明

填报单位(盖章):填写本报告卡的单位全称

填报日期:填写本报告卡的日期

报告人:填写事件报告人的姓名,如事件由某单位上报,则填写单位

联系电话:事件报告人的联系电话

事件名称:本起事件的名称,一般不宜超过30字,名称一般应包含事件的基本特征,如发生地,事件类型

及级别等

信息类别:在作出明确的事件类型前画“〇”

突发事件等级:填写事件的级别,未经过分级的填写“未分级”,非突发事件仅适用于结案报告时填写

确认分级时间:本次报告级别的确认时间

初步诊断及时间:事件的初步诊断及时间

订正诊断及时间:事件的订正诊断及时间

报告地区:至少填写到县区,一般指报告单位所在的县区

发生地区:须详细填写到乡镇(街道),如发生地区已超出一个乡镇范围,则填写事件的源发地或最早发生

的乡镇(街道),也可直接填写发生场所所在的地区

详细地点:事件发生场所所处的详细地点,越精确越好。

事件发生场所:在作出明确的事件类型前画“〇”

如是医疗机构,其类别:选择相应类别,并选择事件发生的部门。

如是学校,其类别:选择学校类别,如发生学校既有中学,又有小学,则为综合类学校,余类似

事件信息来源:填写报告单位接收到事件信息的途径

事件信息来源详细:填写报告单位接收到事件信息的详细来源,机构需填写机构详细名称,报纸注明报纸

名称,刊号、日期、版面;电视注明哪个电视台,几月几日几时哪个节目;互联网注明哪

个URL地址;市民报告需注明来电号码等个人详细联系方式;广播需注明哪个电台、几时

几分哪个节目

事件波及的地域范围:指传染源可能污染的范围

新报告病例数:上次报告后到本次报告前新增的病例数

新报告死亡数:上次报告后到本次报告前新增的死亡数

排除病例数:上次报告后到本次报告前排除的病例数

累计报告病例数:从事件发生始到本次报告前的总病例数

累计报告死亡数:从事件发生始到本次报告前的总死亡数

事件发生时间:指此起事件可能的发生时间或第一例病例发病的时间

接到报告时间:指网络报告人接到此起事件的时间

首例病人发病时间:此起事件中第一例病人的发病时间

末例病人发病时间:此起事件中到本次报告前最后一例病例的发病时间

主要症状体征:填写症状的分类

主要措施与效果:选择采取的措施与效果

县疾控中心副主任述职报告篇10

本人作为一名记者,同时也是广西日报社出庭应诉此案的委托人之一,经历了整个案件的审理过程。我以为,回顾这起新闻官司的经过,可以帮助我们了解、把握如何区别舆论监督和新闻侵权的界限,对新闻界不无借鉴意义。

《党纪》杂志刊文,披露惊人新闻

1998年1月,广西区纪委主办的《党纪》杂志在1998年第一期刊发了该刊记者曾强、农作丰和特约记者梁洪、李春红(为当地检察院和纪委的干部)的长篇通讯《青春大控诉:谁害少女终身残疾?》。该文基本内容是:1997年5月28日,田阳县琴华乡康浮村19岁少女罗雪梅,在百色宾馆与外地来做生意的中年男友严某(后查实姓邱)见面时,被百色市公安局巡警大队以涉嫌将两人带走,两人都否认是,认为是恋爱关系。29日中午,中年男子严某在交了4000元罚款后被释放。29日晚上,冷传军在处理此事时,接到他熟悉的“火凤凰”发廊女老板林飞燕的电话。林在电话中说她那里小姐太少,想从巡警队所抓的小姐中选一两个领回去“做工”,冷表示同意。于是,罗雪梅被“领”回“火凤凰”发廊。不久,冷传军又坐摩托车来到发廊,对罗说:“听老板的话,好好干!”当晚,林即要罗为一中年男子按摩,并要罗提供“特别服务”,但遭到罗的拒绝。林即将罗反锁在发廊里。5月30日凌晨2时许,罗趁夜深人静之时,从二楼发廊的后窗往楼下跳,不料落地时摔伤。至早上6时才被人发现,送往右江民族医学院抢救。经医生诊断为尾腰椎压缩性骨折并双下肢不完全瘫痪,为重伤。《党纪》杂志发表该文时,作者还在文章边配以点评和相关材料12处。

《党纪》的文章刊发后,《百色市报》(1998年2月21日)、《当代生活报》(1998年3月5日)、《广西妇女》杂志(1998年第三期)和广东《家庭》杂志(1998年第六期)分别予以转载,引起了百色市各有关部门的重视,并抓紧了对该案的调查处理。

1998年1月24日,百色市公安局作出《关于撤销冷传军同志副大队长职务的决定》;1998年2月26日百色市纪委作出《关于给予冷传军处分的决定》;1998年2月27日百色市监察局作出《关于冷传军同志撤职处分的决定》,冷传军被撤销了百色市公安局巡警大队副大队长的职务,同时降低级别和职务工资级别,并被要求限期调离公安机关。

据此,《南国早报》1998年6月2日刊载该报见习记者罗南和《党纪》记者曾强、农作丰合写的消息《一个少女拒绝提供“特别服务”跳楼致残/百色市“110”报警台原副台长被查处》。

六家媒体成为被告,索赔300万元

1999年5月10日,已受到党纪、政纪处分的冷传军以“诽谤原告”、侵害名誉权为由状告上述6家新闻单位(其中《南国早报》和《当代生活报》不具备独立法人资格,由其主办单位广西日报社承担民事责任)和5位作者(经法院审定为本单位写稿的记者属职务行为不列为被告,而向外单位投稿者被列为被告)。

原告冷传军在状中称:(1)被告广西《党纪》杂志未经全面调查、核实,便于1998年第1期发表《青春大控诉:谁害少女终身残疾》一文,基本内容严重失实,结论性语言不能成立,严重损害了原告的人格和名誉,造成了极其恶劣的影响和后果,已构成侵害原告的名誉权。请求判令《党纪》刊登向原告赔礼道歉的文章,以恢复名誉,消除影响;被告《党纪》赔偿原告经济损失、名誉损失、精神损失共计60万元,被告曾强、农作丰、梁洪、李春红四作者分别赔偿因侵权行为给原告造成的经济损失和精神损失共计100万元,并承担案件受理费。(2)被告《南国早报》1998年6月2日发表的《少女拒绝提供“特别服务”跳楼致残―――百色市“110”报警台原副台长被查处》一文其基本内容严重失实,结论性语言不能成立,已构成侵害了原告的人格和名誉,请求判令被告《南国早报》刊登赔礼道歉文章,赔偿经济、名誉、精神损失20万元,被告作者罗南赔偿10万元,并承担案件受理费用。(3)被告《广西妇女》杂志社、《当代生活报》社、《百色市报》社、广东《家庭》杂志社不经审查核实就予以转载,扩大了不良影响,对原告的人格和名誉造成了严重的损害,已构成侵害原告的名誉权,请求判令这4家报刊刊登赔礼道歉文章,并承担案件受理费用,前3家报刊赔偿原告经济损失和精神损失20万元,《家庭》杂志社赔偿50万元。以上索赔标的共为300万元。

原告诉讼的主要理由是:(1)原告冷传军不是罗雪梅涉嫌案的主办人;(2)罗雪梅是自愿让发廊女老板林飞燕领去发廊做工的,原告并没有逼迫罗;(3)林飞燕的行为尚且没有构成强迫妇女罪,那么原告就更谈不上是“逼良为娼”。

法院作出一审、二审判决:原告败诉

1999年10月13~14日,百色地区中级人民法院开庭,公开审理此案。被告和原告均到庭参加诉讼。面对原告的,广西《党纪》杂志社答辩:该文没有侵害原告的名誉权,其理由为:(1)《党纪》是中共广西壮族自治区纪委主办的刊物,文章所反映的问题都是记者根据公安、检察、纪检等有关部门侦查、调查所取得的材料和采访所得,是真实、客观的报道,并不存在原告在诉状中所说的“捏造”与“虚拟”。(2)文章中没有使用对原告进行谩骂、诋毁的语言,也没有给问题下结论,而是向读者提出问题,让读者自己思考。(3)原告受到党纪、政纪的处分,更证明了答辩人发表该文所披露的事件是真实的,对原告行为的批评是正确的。因为办案机关对案件的处理,是经过调查核实后依法作出的,而不是根据报刊的批评就草率作出的。《党纪》杂志还请了证人罗雪梅出庭作证。作为《南国早报》、《当代生活报》的主管和法人单位,广西日报社作出如下答辩:(1)《南国早报》的新闻报道是正常的舆论监督,不构成对原告名誉的侵害。文章是在有关部门对原告处理后写出的,依据的是当地公安、检察、纪检等部门作出的正式文件所认定的事实。(2)《当代生活报》系转载《党纪》文章,其事实理由如《党纪》所述。

其他几家转载《党纪》杂志文章的报刊,基本上是以《党纪》的答辩理由来进行答辩。

百色地区中级人民法院于1999年12月17日下达一审判决书。该院认为:经查被告曾强等记者撰写的《青春大控诉:谁害少女终身残疾》,是根据百色市公安、检察、纪检等有关部门调查所取得的材料及被告曾强等记者采访有关当事人后,据所得的事实撰写的。该文有些细节虽然不够翔实,但文章反映的问题基本真实,没有使用对原告冷传军人格有侮辱性的语言,原告冷传军受到党纪、政纪的处分不是因为该文造成的,而是党政机关根据调查所得的事实对冷传军作出处分决定的。此外,《党纪》、《家庭》等报刊刊登、转载该文的行为是行使国家新闻单位职权、依法行使舆论监督的行为,不构成对原告冷传军的名誉权侵害。该院最后作出如下判决:驳回原告冷传军的诉讼请求;案件受理费25010元,由原告冷传军负担。

一审判决后,原告冷传军不服,又向广西壮族自治区高级人民法院提起上诉。其上诉理由为:一审法院认定案件事实有误,判处不当,请求二审法院撤销原判决,依法改判被上诉人承担名誉侵权责任,并赔偿因侵权行为给上诉人造成的经济损失和精神损失。其上诉理由为:(1)原审判决的认定,是不符合客观事实的,完全不能成立;(2)原审判决认定“《党纪》、《家庭》等报刊刊登转载该文的行为是行使国家新闻单位职权、依法行使新闻舆论监督的行为,不构成对原告冷传军名誉权的侵害”,有悖于法律、行政法规规定。上诉人还列举了一些具体例子和细节。

广西高级法院接到上诉状后,于2000年4月27日开庭审理,并于8月4日宣判。广西高级法院审理后认为:《党纪》所发表的文章基本内容是真实的,没有违反客观公正的原则,文章也没有对冷传军进行不恰当的评价,没有使用侮辱冷传军人格的语言,因此文章并不构成对冷传军名誉权的侵害。《当代生活报》、《百色市报》、《广西妇女》、《家庭》等报刊只是对上述文章改换标题进行转载,没有增加侵害冷传军名誉的内容,也不构成对冷传军名誉的侵害。广西高级法院最后作出终审判决:驳回上诉,维持原判;二审案件受理费25010元由上诉人冷传军负担。

胜诉后的思考

1.新闻媒体对事件真相如实披露,引起有关部门重视并查处责任人,责任人虽受到处分等“损害”,但这属于舆论监督,不属于名誉侵权。

在上述一案中,《党纪》杂志的文章发表之前,当地有关部门已经介入并对冷作了一定的处理:百色市新兴派出所事发当天接到报告后就介入案件处理,寻找“火凤凰”老板林飞燕,调查事发原因。由于医药费落实不了,罗雪梅没有治好就被迫出院,留下终身残疾。其父为向冷、林讨医药费,向检察机关控告,要求两人赔偿医药费6万元。1997年9月10日百色市委书记也亲自过问此案,召集纪检、监察、政法委、公安、检察院、法院等单位主要领导开会,决定由冷负责赔偿2万元、林赔偿4万元。过后,冷的2万元送到了罗手中,并因此仍在原岗位上班,而林的4万元却未得到。罗雪梅病情无法医治,陷入了困境。此时《党纪》记者和特约记者经过深入采访后,写出文章发表,其后各报刊纷纷转载,立即引起了百色市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应该说,舆论监督促使有关部门对冷的尽快处理。但冷传军却认为:“中共百色市纪律检查委员会、百色市监察局即根据该文所述的虚假事实,分别给原告和撤销原告百色市公安局巡警大队副大队长职务,同时降低级别和职务工资级别处分,并要求限期把原告调离公安机关,致原告至今没法工作,生活陷于困境。”其实,舆论监督的作用不能代替有关部门的处理,而只能促使其处理更公开、公平、公正或更快而已。纪检、监察和司法机关是独立调查办案的,其办案的根据并不是文章所述内容。如果文章促使有关部门办案时依法从重从快,也只能说明舆论起到了监督作用。而冷传军所受到的处分及名誉受损,正如广西区高级法院判决书所认定的那样:“冷传军受到党纪、政纪处分不是因为该报道文章造成的,而是其不履行人民警察职责的必然结果。”

2.新闻报道依据国家有关部门的调查材料和所制作的公开文书也不构成名誉侵权。

在《党纪》所刊发的文章中,作者查阅和引用了公安机关、检察机关和法院对罗雪梅被逼跳楼一案的大量调查笔录和其他材料,同时也引用了市领导和纪检、监察等机关介入的各种材料。因此,一审二审两级法院都认定文章的内容是真实的,没有违反客观公正的原则。广西区高级法院判决书认为:“文章涉及冷传军的内容,有百色市公安局新兴派出所、百色市人民检察院和百色市监察局调查林飞燕的笔录、罗雪梅的证言和罗雪梅父亲罗精球向百色市人民法院递交的请示报告以及冷传军自己的陈述所证实,也为上述有关部门对冷传军的处分决定所确认。”

而《南国早报》所发的消息,更是有关部门对冷传军作出处理之后的报道,有着这些执法机关和行政机关的公开处理文书为证,更构不成名誉侵权。依据1998年8月31日颁布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名誉权案件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七条所规定:“新闻单位根据国家机关依照职权制作的公开的文书和实施的公开职权行为所作的报道,其报道客观准确的,不应当认定为侵害他人名誉权。”因此两级法院都认定《南国早报》等新闻单位刊发的“文章内容是基本真实的,没有违反客观公正的原则……不构成对冷传军的名誉侵害。”

3.点评如是依据基本事实向读者提出问题,让读者思考,没有不当评论和侮辱性词语,不构成名誉侵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