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扣艺术论文十篇

时间:2023-03-19 12:09:04

盘扣艺术论文

盘扣艺术论文篇1

关键词:盘扣;服装设计;形式美;设计创新

盘扣用于固定衣襟或用于装饰,是中国传统服装中纽扣的一种。2009年,盘扣被列入上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盘扣作为传统元素的标志性符号,让越来越多的艺术家开始尝试探寻盘扣艺术的形式之美,走向世界也是必然趋势。盘扣历史久远,人们开始使用绳结系扣是在旧石器时期,传统的盘扣编织方法也产生于此。从清代开始,我国与其他国家往来密切,盘扣成为我国服装的主流门襟闭合件,直到民国时期,盘扣才被真正运用到服装之中,民国时期也成为盘扣的黄金时代。随着我国实力的不断增强,传统文化不断传播,盘扣以其独特的装饰功能和实用功能渐渐得到国际服装的认可,被越来越多的艺术家运用到现代设计中,并在国际舞台上大放异彩,被称为中国元素。

1盘扣的现状与发展

盘扣,或称盘纽,其起源可以追溯到远古时代的缝衣打结。我国最早的衣服式样为袍服,用绳带系结的方式用于蔽体御寒,捆系绳结正是盘扣的雏形。后因政治、文化、气候等的影响,服装式样逐渐变得紧窄,衣襟闭合方式变得多样,除打结系带外,古人们还会使用木纽扣、贝壳纽扣、金属纽扣来闭合衣襟或装饰衣物,中后期还出现了既实用又美观的布料盘结纽扣。通过查阅大量历史文献发现,盘扣早期用于秦朝至隋朝的军装甲冑,这也符合盘扣实用性的特点。唐朝时期,社会稳定、物资充裕、对外交流频繁,女子开始投入大量时间在女红上,这一时期盘扣得以发展,而且已经出现完整的盘扣形制,到了唐代中期,盘扣的形制已经健全。盘扣多用在衣领和腰部,材质以棉麻和丝绸为主。除了衣服上的长带系扣,还在床帏、腰间配饰、轿辇、香囊等物品上面运用并加以创新。如此发展下去,形形的结逐渐变成了既有实用功能又有装饰功能的盘扣。到了宋朝,上层意识形态影响服装变革,服装从宽松转为紧密,衣服需要遮蔽身体,主流服饰虽然仍以系带为主,但盘扣也作为辅助,二者配搭使用。盘扣在南宋时期广泛使用,虽不及后世盘扣制作精美,但也在商店里出现,此时人们常用布帛作为制作盘扣的材料。元代的服饰中盘扣的使用开始变得更加广泛,无论是在造型还是功能上,都变得丰富起来。直至明代,软盘花扣出现,这时盘扣开始具有装饰功能,造型逐渐多样,模样也从简单的一字扣变化成不同形态的花盘扣,如凤凰结盘扣、琵琶结盘扣、葫芦结盘扣等。明代中期服装大步变革,立领和方领引入女装,并在衣领处开始使用盘扣,衣领在很大程度上得到丰富,有些衣服上还出现了金属扣、玉扣等名贵的材料。明代官员肖像中的朝服上皆可见盘扣的身影,不同的身份等级其盘扣的装饰位置也不相同。由此可见,盘扣的装饰作用在明代得到强化,装饰目的明显。至此,盘扣的形制结构并无太大的变化,一直起着辅助作用。从清代开始,我国服装的门襟闭合方式由系带改为以盘扣为主。满州人马上得天下,汉人宽衣大袖的服装不适于骑射,骑射需要更加牢固的门襟的闭合方式,而盘扣的闭合方式正好满足了紧致、利落的要求。从造型上看,清代男子服装多用造型简单的一字直扣,戎装甲胄配上一字直扣给人一种硬朗、威严之感。女子服饰中多用造型丰富、颜色绚丽的软盘花扣,在丰富装饰性的同时,还能满足实用性等要求。从材质上看,清初人们开始用各种各样的材质制作具有不同艺术风格造型的盘扣,不仅如此,还出现了金、银、铜、玉等各式各样名贵材质所制作出来的盘扣,不同材质的盘扣代表不同的等级、地位,穿戴者的盘扣材质越名贵、优质,社会地位越高。盘扣鼎盛阶段是民国时期,在西学东渐思潮和新文化运动等思想的影响下,旗袍被大众热衷。旗袍与盘扣完美结合,成为中国风格的重要标志。民国时期盘扣造型和制作方法比清代更具巧思,相较之前增添了许多层次与韵味,使盘扣成为旗袍的明显标志之一。

2盘扣的艺术审美特征

盘扣从古时的衣带系结一步步发展为兼具使用价值和装饰价值的中国传统手工艺术。从艺术表现方面看,盘扣的表现形式非常注重变化,许多设计师突破了传统技法进行大胆尝试,将现代化的流行时尚元素、多种多样的材质及绚丽的色彩融入盘扣的艺术设计中,大大增加了盘扣的独特性与装饰性。盘扣的意、韵、神、形传递着中国的民俗文化,细节中处处体现着中华传统的魅力。盘扣作为民族的符号,其独特的寓意和价值在中国服装史上发挥着浓墨重彩的作用。(1)盘扣的造型之美与寓意之美。盘扣的形式美是变化统一的,通过造型、面积、数量、方向、色彩、强弱、明暗、肌理等变化对比最终达到美的和谐与统一,或者通过夸张、对称、极简、节奏、渐变、反复、动感、曲直变化等手段,给人以规律性和秩序感。从造型来讲,盘扣大致可分为两大类:一字盘扣和花形盘扣。一字盘扣看似简单但在工艺制作方面往往更难控制。在一字盘扣中,对称式盘扣最具代表性,如图1所示。它以扣结为中心,左右或上下对称,体现形式美感中的对称之美,这不仅符合中国传统的审美标准,还能显现大气稳重之感。在花盘扣中,除对称性盘扣外,还有不对称式盘扣,如图2所示。不对称式盘扣的造型给人一种活泼的感觉,其形式立体多变,不受约束,非常具有创意性。不对称式盘扣强调节奏变化,遵循形式美法则。花盘扣虽然也具有实用性,但更多的是展现生动的造型和美好的寓意,如祥云表示吉祥如意,乌龟代表长寿等;也利用了象征元素,如龙、凤等;更有利用文字含义的,如利用“喜”“寿”等,传达出喜庆、长寿等含义。人们将这些美好的愿望融入同音、近音的事物中传达情意,寄托祝福与希望[1]。图1对称式盘扣图2不对称式盘扣(2)盘扣的材质质感之美。盘扣的风格和材质有很大关系,材质不同,风格也不相同。盘扣的制作材料选择以天然材料棉麻、丝绸为主,棉麻制成的盘扣朴素简洁、色彩艳丽,更具民族特色;丝绸属于高档材料,外观典雅、手感舒适,与同材质面料一起使用在服装上,视觉效果奢华精致;毛呢材质的盘扣出现的时间较晚,在近现代服饰中使用较多,毛呢材料挺括、结实,与毛呢服装搭配效果厚实稳重、和谐美观。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和科技的不断发展,制作原料也变得丰富,如金属、树脂等材料也开始用于盘扣制作。这种材料的盘扣大多是用机器制作的,这样虽提高了生产效率,但缺少了手工盘扣的细腻情感。(3)盘扣的色彩搭配之美。盘扣的色彩在服装的整体协调关系中起到举足轻重的重要。中国传统盘扣最常见的颜色是红色和黄色,由于古代的封建等级制度和传统色彩观念,盘扣的颜色都遵循着服色等级制度。从民国开始,社会风气渐趋开化,人们开始追求个性,这影响了服装的变革,也影响了盘扣的发展。到现在,盘扣所运用的颜色不受限制,盘扣的颜色可以是单色或者复色,并且可根据服装的整体色彩进行设计搭配,也可选取服装的邻近色、类似色,还可以选取流行色或对比色。邻近色、类似色的灵活搭配可以让服装展现出和谐、典雅之感,而流行色或对比色的巧妙碰撞则使盘扣在服装中表现得更加时尚、前卫,既增添了值得端详的视觉中心,又给人一种清新、华丽之感。设计师别出心裁的设计使盘扣更具装饰性和观赏性,给服装重新注入生命力,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年轻人追求个性、追逐时尚的心理需求。

3服装中的盘扣艺术

近几年,中国风大热,盘扣作为中国传统的手工艺元素,被许多服装设计师用来装点各类时装。当代年轻人喜新鲜感、追求潮流,设计师利用年轻人的诉求,将新材质、新创意加入盘扣这一传统工艺,使盘扣在服装设计中有了更多的可能。将传统的盘扣文化与现代流行元素相结合,重新将盘扣的造型进行分析、重组,再结合现代新工艺、新材料,将盘扣与不同服装款式相融合,运用在现代服装设计中。这不仅在很大程度提升了服装的文化底蕴,还设计出具有东方古国风韵的服装,使盘扣元素既能得到更多的运用和传播,又能实现这一传统手工艺和设计元素的保护与传承。在盘扣的创新设计中,设计师不仅仅要考虑到装饰美感,更重要的是要表达出盘扣艺术的文化内涵,如若得其形而失其神,只会贻笑大方。要在不改变内在的同时,紧跟时代潮流,给予盘扣新面孔。(1)盘扣在服装中的形式美。盘扣设计是运用形式美法则,将点、线、面有机地结合从而形成完美造型的过程。设计师将盘扣元素与服装设计巧妙结合,使现代服装既符合美学原理又能体现传统文化,具有强烈的表现力与艺术感。盘扣在服装设计中是作为一个点来表现的,不同的盘扣数量、位置、排列方式、色彩、质地都会在现代服装设计中引起不同的视觉感受;由盘扣组成的线分为直线和曲线,直线突出挺扩、细长的特点,整体给人一种硬朗之感,而曲线会给人一种优雅、柔美之感;线的移动构成了面,不同的盘扣造型形态也会带来不同的视觉感受;体是由面与面的组合构成的,对于体盘扣的设计既要符合形体,又要符合服装的结构,由此也激发出许多创意性的盘扣造型设计。现代服装中盘扣元素的运用方式大致可分为两种:直接运用和间接运用。直接运用通常是将盘扣花纹作为装饰图案运用在服装设计中,或是将盘扣以立体化的造型运用到服装的领口、袖口、下摆、开襟等重点部位进行再设计。直接运用的设计方法看似比较简单,但对设计师的专业水准有很高的要求,在运用时需要考虑盘扣装饰部位是否合理、与服装相结合是否美观,因此不能随意使用。直观运用的优点是可以完整地体现盘扣的艺术特色与造型之美,既能让服装的装饰效果一目了然,还能让现代服装更具东方韵味。间接运用是通过对盘扣打散、重构等复杂的方式,让盘扣能够更独特地体现在现代服装设计中。间接运用的方式可以使服装在更大程度上保留时尚感,并能将传统的盘扣文化低调传达,满足人们对现代服装的审美要求。在间接运用中,设计师还会使用夸张变形或简化的手法。夸张是将盘扣的外形进行扭曲、重复以达到最佳的装饰效果,使现代服装具有更强的视觉冲击力和感染力,如图3所示。简化则需抓住传统盘扣的主要造型特征,将复杂的盘扣样式删减,用极简的方式表现出来,这样设计出来的服装既简洁时尚,又有盘扣的痕迹[2]。图3盘扣在服装中的应用(2)盘扣在服装设计中的应用。越来越多的服装品牌将盘扣作为自己品牌的设计元素,国内外许多大型活动的服装都有着盘扣的身影。例如,北京奥运开幕式的服装及亚运会的服装等都运用了盘扣这一元素。在APEC会议期间,身着具有中国风的蓝色立领盘旗袍在晚宴中亮相,旗袍的细节处体现着盘扣的精致与细腻之感。盘扣的巧妙运用打破了蓝色给人的严肃清冷之感,变得分外优雅,不仅凸显出服装高雅之美,还增加了服装的现代感和时尚感。在国外,许多国际设计大师的作品中也常出现盘扣、立领等中国元素的身影。例如,2005年,Prada摆脱传统形式,将羊毛大衣、安哥拉山羊毛衣与盘扣相配搭,如图4所示,这些听起来毫不搭调的搭配,产生了许多新花样;在GiorgioArmani2009年春夏高级成衣秀中,运用了盘扣、侧襟、中国结等中国元素,起到锦上添花的作用;Gucci2016秋冬米兰时装周秀和2017年春夏时装秀中设计师的灵感也都源于中国风,具有东方韵味的刺绣、盘扣、高开衩、锦缎与Gucci曲风完美结合,前所未见的组合产生出强烈的对比风格,有一种古灵精怪之感,让人眼前一亮,如图5所示。凭借着设计师独到的编织工艺和创意手法,这些小小的盘扣既精致又独特,并且完全融入了时尚之中,成为整个舞台的焦点[3]。

4结束语

如今,文化交流日益频繁,中国传统文化有更多的机会在世界上展示。盘扣从寓意、造型、材质、色彩等各方面都体现了中国人的审美和情感,新工艺的引入使盘扣有了全新的面貌,也让盘扣从过去的从属地位逐渐应用到现代设计的各个领域。具有形式美感的盘扣作品越来越多地出现在国际顶级T台上,更在日常生活中悄然流行,倍受人们青睐。盘扣元素与时尚元素的结合为现代服装设计创造出新的东方韵味,也吸引了更多人关注传统手工艺,传承我国传统文化。

参考文献:

[1]刘韵秋.传统服饰扣系的审美功能分析[J].化纤与纺织技术,2021,50(4):122-124.

[2]惠馨乐.中国盘扣的造型分析[J].天工,2021(3):42-43.

盘扣艺术论文篇2

画彩描金作闹蛾

——清 · 査慎行

现在生活越来越好了,平日里的美衣早已堆满衣橱,追求个性的如今,人们最好把特别穿在身上,于是越来越多的传统元素穿越时光默默渗入我们的衣饰中。

传统面料更“俏丽”

在各种面料中,天然纤维面料永远被人们喜爱,而天然纤维面料中,丝绸是最具中华民族特色的传统面料,就连历代帝皇、富豪都以穿着丝绸锦袍来显示其地位、财富。近几年清宫剧的风潮也带动了丝绸在近代服装里的运用。

丝绸之所以得到人们的厚爱,除了它是我国的民族特色面料外,还有其他纤维无可比拟的优点,它吸湿透气、手感柔软、光泽优雅,格外引人注目,许多国外的设计师们也都纷纷选用丝绸作为表现高贵典雅的面料。追求外观美的服装情况极其复杂,它与款式、颜色、图案以及上下、内外的搭配密切相关,若去除这些因素,就丝绸本身而言,它优雅的光泽、其他织物无可比拟的悬垂性是对服装外观美最具有影响力的因素。

不如想象一下,一个美人一身红绸美衣踏雪寻梅,这不就是一幅仇十洲的《艳雪图》嘛!

民族图案也“时尚”

郭沫若说得精彩:“衣裳是文化的表征,衣裳是思想的形象。”图案是服装的重要元素之一,图案的美与丑,决定着服装是不是“高端洋气上档次”,中华民族历来就有以龙凤呈祥、福禄寿喜等来表示人们对荣华富贵、健康长寿的向往的习俗,因此在服装上围绕龙、凤以及福禄寿喜四个字产生了许多的装饰图案。中华民族经常会用圆来喻意圆满、团圆,因而在衣衫上常见到圆形图案。京剧是中国的国粹,京剧脸谱也常让外国人目眩神迷,何不如将京剧脸谱穿上身呢?传统图案与现代服装设计相结合就好比“经典”与“潮流”相结合,衣服穿在身上更加时尚大气。

现代人为了适应快节奏的生活方式,着装都强调简洁,服装的图案与饰品过于繁杂,往往不能成为大众消费品,因此在选择民族图案时,同样要注重一个“简”字,使民族图案给予现代服装适度的修饰,以呈现秀丽、华贵、高雅等特色,可供在不同的场合穿着。

传统造型元素与款式结合还要考虑服装实用功能的需要,应根据消费者的年龄、性别等的不同而变化:儿童服装宜用稚气、活泼、可人的动物造型元素作装饰;青年服装宜用活泼、生动、简洁、明快的造型元素作装饰;中老年服装宜用端庄、稳重、大方的元素作装饰;男性服装宜用粗犷、有力的线、块元素作装饰;女性服装宜用精致、柔美、纤细的造型元素作装饰等。

唐装旗袍也“潮流”

唐装是中国传统服饰,现多指西式裁剪的裁制方法改良的满族服饰,特征是立领、盘扣、对襟。唐装的颜色一般是红色、黑色或者宝蓝。嵌镶金络银的织纹、如意吉祥和铜钿样的花纹以及手工制成的盘扣。现今唐装吸收了时尚元素,所以颜色五彩缤纷,应有尽有,并不局限于以前的大红大绿。

在挑选唐装时,要根据每个人的身材特点来挑选。值得注意的是,肤色较深或偏暗的人,在选择颜色的时候,要尽量选择明亮的暖色系,让自己看起来更精神一些,也喜庆一些。而年纪大的未必就要选色彩暗淡的,带有现代风格且颜色鲜亮些的反而更显年轻。大多数人都喜欢穿红色团花图样的团团圆圆、大吉大利的衣服,但挑选时,也不妨选一些柔和的中性色:如紫莲灰、雪青、秋香绿、军绿色等等,保证可以令人眼前一亮。

旗袍是中国传统服饰的极品,最能体现东方女性的个人魅力。传统服饰若是不提及旗袍,便不完美。旗袍早已不是一种衣服式样,而是一种风格。它悄然无语地紧贴在身体的表面,丝毫不张扬,如同东方女子温顺文雅的品质;旗袍紧身的裁剪,则将东方女人柔顺曲美的身体线条凸显无遗。它既有独特的民族特色,又颇符合当今女性的审美情趣。

最近十几年来,以旗袍风格设计的服装在国际时装舞台频频亮相,风姿绰约有胜当年,并被我国的一些演员和文化女性作为一种有民族代表意义的正式礼服出现在各种国际社交礼仪场合。

织锦刺绣也“随和”

织锦是用染好颜色的彩色经纬线,经提花、织造工艺织出图案的织物。中国丝织提花技术起源久远,早在殷商时代中国已有丝织物。周代丝织物中出现织锦,花纹五色灿烂,技艺臻于成熟。刺绣也是中国古老的工艺之一,对文化生活的提升有很大的贡献。早期的刺绣遗物显示:周代尚简单粗糙;战国渐趋工致;汉代开始展露艺术之美;宋代是我国刺绣发达臻至高峰的时期,无论产品质量均属空前,特别是在开创纯审美的艺术绣方面,堪称绝后。织锦刺绣在历练后仍然流传下来,它融合了绘画、书法的精髓,借着多彩、亮丽的丝线以浑熟灵巧的技术气韵,生动地展现出中华文化的特色,古朴典雅、生动清新,无论是人物还是花鸟,无不体现东方女性那细腻绵长的文化内涵。

织锦刺绣,美不胜收的手工艺术,近些年来被直接运用于服装面料上。最常见的是栩栩如生的刺绣花朵,或镂空或采用凹凸不平的刺绣方式,在面料的表面上展开花朵最妖娆的姿态,让面料充满了立体感。特别是绣花与女装、童装的结合应用,大大增强了服装艺术的品位。

绣花纹样一般是以局部装饰形式出现的。局部的应用要与服装整体相统一,如在中国传统服装旗袍等局部装饰上,适宜选花鸟鱼虫、龙凤虎豹等简洁的传统造型元素纹样。在现代主题的服装局部装饰上,宜选抽象的传统造型纹样做绣花。

传统色彩也“国际”

大红、紫罗兰以其明艳之色更显女性千娇百媚,这些颜色显然是凸显中国女性之美的必备元素。而一些对比色的混合具有无限视觉冲击力,红和绿,湖蓝及明黄,生动的对抗色令我们在挑战眼球极限时,再现出鲜活的中国味。

以往不是主流的蓝色,也因为一曲“青花瓷”而变得普遍,如今在中式服装中运用的最多。这也不仅是因为蓝色是传统服饰的代表颜色,还因为蓝色能吸收肤色中的黄,让皮肤看起来更加白皙,选一款蓝色装永远不做黄脸婆。

传统造型元素也“修身”

五千年的传统文化不单单体现在衣服面料、服装图案上,更体现在细节之中,虽然受儒家礼仪影响的中国传统服饰并不显身材却修身。传统造型元素被运用在我们如今的衣着上,不仅为我们带来了中国味,更为我们带来了更多美感。不同的利用方式与着装者相结合,表现不同的气质、风度以及着装者的审美需求,如:年青女性多以活动、富于变化的造型元素为主;年青男性则喜欢具有冲击力的造型元素;中老年人适用于小花形造型元素,以文静、素雅的风格为主。服装造型元素必须与人体相结合,胖人的造型元素不宜过大,否则有增大视觉量的感觉;反之,体形娇小者造型元素要适当加大、扩展。以人为本的个性化风格是传统造型元素的应用和服装设计风格的基本理念。

服装中一些装饰性较强的部件如领子、口袋、袖口、肩部等经常变化,并形成独立的造型元素。如衣领图案具有衬托、美化、突出脸型的作用。而领子与传统造型元素结合,针对不同的领形设计不同的图案,图案要与衣领的大小、宽窄、曲直相适应。如颈部修长的人,宜在领口作装饰;腰部秀美的人可在腰部作重点装饰。相反,颈部粗短的人及腰部肥粗的人,要避开这些部位的装饰,把装饰的重点转移到其它部位,引开别人的注意力。

传统服装的高腰设计能隐藏腰腹的赘肉,提升腰线的同时还能给人可爱的感觉,是减龄的法宝。宽大的设计是中式服装的经典代表,这种结构不仅不会显胖,还会打造飘逸大气的感觉,十分适合穿着。

小细节也“中国”

提到传统服饰的细节,很多人会想到盘扣、中国结,如今这些也被运用到了服饰中。

中国结是中国特有的民间手工编结装饰品。中国结每一个结从头到尾都是用一根丝线编结而成,每一个基本结又根据其形、意命名。把不同的结饰互相结合在一起,或用其他具有吉祥图案的饰物搭配组合,就形成了造型独特、绚丽多彩、寓意深刻、内涵丰富的中国传统吉祥装饰物品。中国结在服饰中的运用可谓历史悠久,在我国古代服饰中有着重要的实用功能和装饰功能,并且在历史的传承中丰富了人们的精神享受和视觉美感。在服装饰品中利用中国结所特有的造型和寓意特征进行服装饰品的设计,主要有头饰、首饰、面饰、胸饰、腰饰等。这些种类繁多的中国结装饰品或佩于衣缘作为腰饰,或悬于腕下作为腕饰,也有点缀于颈间作为颈饰等,与服装共同传达出古典优雅的民族特色。

盘扣艺术论文篇3

这套施工工艺逐步被应用在国内斜拉桥和刚构桥施工中,而且应用范围也从山区逐步拓展到

平原地区,特别是跨越线桥的施工。本文对转体施工方法的优点、工作原理、施工方法及关

键技术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桥梁转体施工工艺关键技术

中图分类号:K928文献标识码:A

正文:

1转体施工方法的优点

桥梁转体法施工与传统施工方法相比,具有如下优点:①结构合理、受力明确、力学性

能好。②施工所需的机具设备少、工艺简单、操作安全。③支持快速施工,成本投入少。在

同等施工条件下,拱桥应用转体施工工艺施工,无论是经济效益,还是社会效益,都优于搭

架法、悬吊拼装法以及桁架伸臂法等工艺流程。而且在实际应用中,采用转体法施工的某大

桥,其工程造价比采用其他工艺施工时节省了11.5~17.4%。④采用传统施工工艺在高山峡

谷或水深流急的河道上开展跨桥施工,工序繁琐,操作难度大,而且影响正常通航。转体施

工工艺很好的解决了这些问题,而且在城市立交桥或铁路跨线桥施工中的优势更加凸显。

2转体施工工作原理

竖转施工原理是:将桥体从跨中分成两个半跨,在桥轴方向的河床上(组合结构在梁上)

设支架、驳船等预制梁部(拱),在待转桥体的岸端设铰,在桥台或台后临时架设支撑提升

系统,通过卷扬机回收提升牵引绳,将桥体竖转至合拢位置连接合龙,封固转铰,完成竖转

施工。平转转体施工的原理是:将桥体(主要是上部构造)整孔或从跨中分成两个半跨,在

桥位外(横向)利用两岸(侧)地形搭设支架(或设胎)预制。在桥墩(或台)底部设置转

动体系,将待转桥体,通过张拉锚扣体系实现脱架和对于转轴的重力平衡,再以适当动力(卷

扬机、千斤顶等)牵引转盘,将桥体平转至合拢位置,浇筑合拢段接头混凝土,封固转盘,

完成平转施工。平转法主要使用于斜拉桥、刚构梁式桥、钢筋混凝土拱桥和钢管拱桥。竖转

法主要用于钢架拱、混凝土拱肋、钢筋混凝土拱等。

3转体施工方法

3.1平转施工

3.1.1拱式结构的转体

施工拱桥采用转体法施工,大都选择单扣点。扣索力与转体阶段拱推力大致相同,拱肋

内力状态较好,且易于控制。我们在判断结构是否符合设计要求时,通常先对扣索力和拱肋

的几何变形进行观测。扣索张拉分级进行,并分级观测结构内力和挠度,直至拱肋脱架。转

体前需要做的准备工作有三点:①检查转盘和结构各主要受力部位是否存在变形或裂缝现

象;②检查转体牵引系统所用锚具能否正常使用;③将转盘和拱架上的支撑点拆除,转体范

围内不允许有障碍物,以确保有足够转体空间。钢索牵引是常见的转体施工工艺,除此之外

也可以通过千斤顶顶推上下转盘使其转动。应严格控制转速均匀,在转体过程中,避免加速

度导致的冲击力过大。如采用钢索牵引,为避免启动时因冲击过大引发意外事故,所以安全

稳妥的操作步骤应该是先通过千斤顶顶推上下转盘启动,然后通过钢索牵引转动。转体接近

合龙位置时,由观测人员精密观测拱顶轴线,要缓慢减速,转体就置后停止。为避免转盘被

风等推动移位,必须对转盘进行固定。最后封固转盘,也就是将上下盘钢筋和剪力加强设施

联结,浇筑混凝土填封,使桥台整体化。

3.1.2其他桥型的转体施工

钢架桥、斜拉桥等结构本来就是一个完整的悬臂结构,因此没必要再加设扣索。转体施

工,先要结合结构特点配置体系的平衡重,使其形成一个以转轴为中心的转动体系。待转体

到位合龙再逐项完成其他的工序。在此类转体施工中,结构本身也充当了施工设施,在地形、

环境等条件符合施工要求的情况下采用转体施工所带来的经济效益是相当可观的。

3.2竖转施工竖转法

施工工艺流程:安装旋转支座―――搭设拼装支架、塔架,安装扣索、平衡索―――起

吊安装拱肋―――竖转对接―――调整线形―――焊接合龙。对于季节性河流或者河流水深

较浅搭设支架不困难的河流,常采用搭设简单支架组拼和现浇拱肋;而对于通航河流,可采

用工厂制造,浮船浮运至桥轴线上,在拱脚安装转动铰,利用扣索的牵引将结构竖向旋转至

设计标高,跨中合龙完成安装。

3.3竖转与平转相结合的施工

有的桥位处于高山峡谷中,可充分利用峡谷地貌搭设简单支架,运用平转法开展桥体施

工。平转法不适用于地形较平坦,河道宽阔的桥位,因此可将平转法与竖转法有机整合开展

桥体施工。这套施工方案不但丰富了转体施工理论,而且大幅提升了转体施工工艺的应用率。

运用竖转法施工,将以往必须高空拼装拱肋的工序转为在低矮支架上进行,通过平转来跨越

障碍物。该方案主要是拱桥在航道、峡谷、道路两侧预制拼装主、边拱肋,然后用若干同步

千斤顶,借助一系列辅助转体机构,先竖转再平转或先平转再竖转使拱肋在桥轴线上合龙。

4转体施工的关键技术

4.1转动支承系统是转体施工的关键设备转动支承系统分为上、下转盘两大构造。上、

下转盘相对运动促使系统转动。需要注意的是,转体支承体系应兼顾转体、承重、平衡等多

项功能。主要由上转盘、下转盘、球铰、环道等组成,承重系统的核心结构是球铰。上转盘

是承重的主要结构,其上设有防止梁体倾覆的撑脚;下转盘设有环道和助推反力座。转动系

统构造形式之一见图1。

4.2转动牵引系统是转动施工能否成功的关键技术

转动牵引系统由牵引力与摩擦阻力两个因素决定,所以提高转动力矩,减小摩擦阻力是

保证转动顺利实施的两个关键。通常将启动摩擦系数设定在0.06-0.08之间,转动力通常

设定在上转盘的外侧,以获得较大的力臂。

顶推牵引系统由千斤顶、液压站及主控台等三部分组成。其主要特点是能够实现多台千

斤顶同步不间断匀速顶进牵引结构旋转到位,以主控台保证同步加压。本系统兼具自动和手

动控制功能,手动控制主要用于各千斤顶位置调试和距离运动,自动控制作为主要功能用于

正常工作过程。一般采用2台连续千斤顶,同步牵引缠绕于转盘上直径7*15mm钢绞线,形

成水平转动的纯力偶。必要时在启动过程可设助力顶推千斤顶,保证转体启动动力。将调试

好的动力系统设备运到工地进行对位安装后,往泵站油箱内注满专用液压油,正确连接油路

和电路,重新进行系统调试,使动力系统运行的同步性和连续性达到最佳状态。

4.3平衡系统是转动施工中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

对于转体结构在轴线方向基本对称的结构,一般以桥墩中心为转动中心,为使重心降低,

通常将转盘设在墩底。对于非对称结构,分为有平衡重和无平衡重两种方法。无平衡重实际

是通过背索来实现平衡的。

平衡系统主要由桥梁本身的墩台身、上部结构和平衡荷载构成。桥梁的墩台身、上部结

构在支架上施工成整体结构。平衡重主要为压重块,以保证转体施工时相对转铰平衡。

5.桥梁转体施工中需要注意的事项

桥梁转体对施工精度的控制要求很高,包括设备安装精度、施工测量精度、转体就位精

度等多方面,同时对施工工艺、施工队伍的素质以及整体水平也有很高的要求。这些都是进

行桥梁进行顺利转体的基础。

桥梁转体中的关键部位是球铰部分,所以球铰制作和安装都有特殊的要求,一般球铰的

制作都是找专业单位进行制作加工,球铰的安装必须满足以下精度要求:①球铰安装顶口务

必水平,其顶面任两点误差≯1mm;②球铰转动中心务必位于设计位置,其误差:顺桥向±

1mm,横桥向±1.5mm。滑道顶面相对高差≯2mm,局部高差不大于≯0.5mm。

转体滑道安装精度控制是确保转体平稳进行的关键。转体过程中撑脚通过四氟滑板将T

构偏载作用于滑道上,滑道是否平整,直接关系到转体过程中T构的稳定性及转体牵引力的

平稳性。滑道钢板经检查任意点相对高差不大于2mm,顶面局部平整度不大于0.5mm。采用

3mm的不锈钢板做为滑道顶面,铺设完成后的不锈钢板任意点相对高差不大于2mm。转体过

程中的监控和量测是转体能否顺利就位的基础和关键,如加强对箱梁两端高程变化的监测、

对应力的监测、对转盘环道四氟走板的观察等。对于高墩来说,球铰及撑脚的细微变化都会

导致箱梁两端的剧烈反应,加强对转体T构转体过程中的姿态进行监控,是保证转体顺利就

位的前提和必要条件。

做好安全防范工作,虽然说桥梁转体的技术现在已经比较成熟,但是在转体前必须做好

可能出现问题的处理方案,并做好相应准备工作。

5结束语

运用转体施工法开展桥体施工,不仅结构合理、受力明确,而且能在不影响交通和工程

质量的前提下节省建材,提高作业效率,在桥梁建设中大量推广应用,今后也必将在我国桥

梁建设中取得更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在施工中,应不断总结施工经验,更好的保证转

体施工桥梁的质量。

参考文献:

[1]李平.京沪高铁大跨度钢箱拱桥转体施工控制分析[J].华南工程技术,2011(10).

盘扣艺术论文篇4

关键词:螺杆泵;工艺;原理;原因;对策

中图分类号:C9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0-8772(2012)15-0138-02

一、螺杆泵采油工艺简介

螺杆泵是一种新型的采油机械,尽管应用不过二十多年的历史,但目前在国内外各大油田已经广泛应用,螺杆泵采油作为油田的一种开采工艺技术,是一种行之有效的人工举升手段,螺杆泵对输送介质物性有着极好的适应性,尤其是对于气液混合物的输送,能很好地解决普通容积泵所面临的“气蚀”、“气锁”问题,能达到很高的泵效。螺杆泵采油作为一种新兴的人工举升方式,投资少,设备结构简单,操作方便,节能效果明显。目前在采用聚合物驱油的油田中,螺杆泵已成为常用的人工举升方法。

二、螺杆泵采油装置结构及其工作原理

螺杆泵采油装置是由井下螺杆泵和地面驱动装置两部分组成。二者由抽油杆作为绕轴,把井口驱动装置的动力通过抽油杆的旋转运动传递到井下,从而驱动螺杆泵的转子工作。其工作原理是:螺杆泵是靠空腔排油,即转子与定子间形成的一个个互不连通的封闭腔室,当转子转动时,封闭空腔沿轴线方向由吸入端向排出端方向运移。封闭腔在排出端消失,空腔内的原油也就随之由吸入端均匀地挤到排出端。同时,又在吸入端重新形成新的低压空腔将原油吸入。这样,封闭空腔不断地形成、运移和消失,原油便不断地充满、挤压和排出,从而把井中的原油不断地吸入,通过油管举升到井口。

三、螺杆泵采油系统性能特点

螺杆泵与其他机械采油设备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1)由于结构简单,价格较低,节省一次投资。

(2)地面装置结构简单,安装方便,可直接坐在井口套管四通上,占地面积小。

(3)泵效高,节能、管理费用低。由于螺杆泵是容积泵,流量无脉动,流速稳定,没有液柱和机械传动的惯性损失。泵容积效率可达90%,是机械采油设备中能量消耗最小的机种之一。

(4)使用黏度范围广,可以举升稠油。一般来说,螺杆泵适合于黏度为8000mPa·s以下的各种含原油的液体,因此多数稠油井都可应用。

(5)适合于高含砂井。在高含砂(40%)的情况下螺杆泵仍可正常工作。

(6)适合于高含气井。螺杆泵不会发生气锁,故较适合于含气高的井。

螺杆泵采油系统的主要缺点是扬程较低,螺杆的加工和装配要求较高;泵的性能对液体的黏度变化比较敏感。

四、螺杆泵采油故障原因分析

1.井下工况判断不精确

目前尚无有效的螺杆泵工况监测手段,对螺杆泵井的泵况诊断仅有两种方法。一是观察运行电流,看电流是否在正常范围之内;二是井口憋压测试压降,通过观察油、套压的变化,绘制变化曲线进行分析,对泛起的复杂情况难以正确诊断。

因为螺杆泵井一般采用φ25mm高强度抽油杆和φ38mm空心抽油杆,因为扭矩大,很轻易造成杆断和防脱器碎裂和过载停机,断脱位置在上、中、下均有。主要是停机时由于扭力卸载,抽油杆高速反转,其反转速度远远高于正常开抽时的正转速度,此时抽油杆非常轻易脱扣,甚至造成油管脱扣。

应用螺杆泵采油工艺技术,目的是通过螺杆泵采油工艺解决稠油在油井井筒中的流动问题、地层疏松引起的出砂问题,自从在大庆油田使用螺杆采油工艺以来,这一新工艺、措施的引进及应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但是在使用过程中出现了一些问题值得讨论。

一方面,井口回压高、负荷重造成烧皮带频繁、电机烧毁,主要原因是:

A.因为混合物流体的黏度过高,原油黏度、胶质和沥青质的含量较高,原油在井下泵的强烈搅拌作用下,原油和水形成乳化程度很高的油包水型乳状液,乳状液的黏度随着乳化程度的升高(水滴颗粒被搅拌得很细)而大幅度提高,远远超出了螺杆泵负荷能力。

B.驱动装置故障引起机械负荷增大,主要有中间滚轴轴承磨损造成受力不均引起负荷增大,上下两端的定位扶正滚珠轴承磨损、输入轴齿面和主锥体齿面啮合间隙过大造成受力不均引起负荷增大。

C.因为原油在举升过程黏度会升高,所以一些螺杆泵井一旦回压过高则必须洗井才能恢复生产,同时地面输油管线需要扫线。因为乳状液的黏度对于温度的敏感性低,加温对于降黏效果不明显,通常将转子提出泵筒后采用反洗井。

2.抽油杆、转子及油管脱扣

原因:目前使用的油管锚为机械式座封,在座封时主要靠给油管加压使其坐封。加压使油管在井内严峻弯曲,抽油杆在油管内工况恶化,坐封力不好控制,故易导致油管脱扣。

3.驱动装置的密封性差

现有地面驱动装置密封有两处:一是减速器油封密封,二是井口盘根盒密封。尤其井口盘根密封漏油严重,因为现在采用的盘根为“O”型聚乙烯四氟,对光杆磨损较大,造成光杆外径变细,新加盘根后,光杆与盘根之间密封由于盘根的可塑性差造成间隙过大,导致从盘根处漏油。

4.泵最佳实际排量与油井产能不匹配。

5.螺杆泵采油配套标准不完善或缺乏。

螺杆泵采油作为一项成熟的技术,其相应的配套标准也应该建立起来。如螺杆泵采油及其配套技术的产品质量标准,螺杆泵井的施工作业、生产管理和测试标准,螺杆泵井的设计标准等。

五、对策

1.采用潜油螺杆泵,减少由于抽油杆搅动引起的黏度增加,并可提高油井的流通面积,井下机组运转产生的热量还可加热原油降低井筒流体的入泵黏度。

2.对反向乳化严重的油井,采用环空加破乳剂的方式生产,降低产出液黏度,并可提高螺杆泵的吸入能力。

3.采用传递高扭矩的抽油杆,解决抽油杆本体、连接丝扣的抗扭问题,防止抽油杆断脱。

4.用旋转式油管锚替代在用的油管锚,减小因为管、杆弯曲造成的管、杆脱扣。

5.螺杆泵系统优化设计。开发螺杆泵系统设计参数调整的软件,对螺杆泵下井前的检验、组装、设计进行优化。测量光杆扭矩、转速、轴向力及电力参数进行泵况诊断,使油井、驱动设备、油管、抽油杆及相关参数合理匹配,并随着地层压力、产能、产液物性等的改变进行设备和参数的调整,最终达到供抽协调。

6.油井产层供液能力好坏、高低,决定了螺杆泵的使用效率。因此,建议在今后油井原油举升方式上应科学、合理考虑其工艺设计条件。采油工艺的选择至原油提升设备的选型,必须依据油井油藏供液能力方面的客观现实,依托油藏工程方面科学的研究、预测、分析,“因井制宜”才能发挥较好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 曲占庆.采油工程基础知识手册[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2002.

盘扣艺术论文篇5

《说文· 金部》曰:“,金饰器口。”注:“,音口,以金银缘器也。”箍金的称“金”,银的称为“银”,铜的称“铜”,还有铜鎏金的。器,始于战国,盛于汉代。汉代文献中有许多关于器的记载。《盐铁论 · 散不足》曰:“今富者银黄耳,金罍玉。”[1]所谓“银黄耳”,是说漆耳杯镶嵌有鎏金的铜耳合白银的口缘,意思是说富庶之家使用银器。由于战国时漆器开始使用夹纻胎,夹纻胎胎骨较薄,且口沿容易崩裂,为了加强器物牢固度,在楚国时期的夹纻胎漆器上,就已经开始在这些器物的沿口、底部边缘装上金银或铜箍,名为“器”。金属与器身浑成一体,既起加固防护作用,又使漆器本身更显精致珍贵。从战国晚期以来,特别是西汉中期以后,在盘、樽、盒、奁等漆器的口沿上镶有镀金或镀银的铜箍,在漆杯的双耳上镶有镀金的铜壳。这就是《盐铁论》中的所谓“银口黄耳”。据《汉官旧仪》所载:“太(大)官尚食,用黄金器,中官私官尚食,用白银。”[2]也验证了当时宫廷和贵族使用的器皿主要是漆器中的器。如现藏于扬州博物馆于1996年在扬州市邗江西湖胡场14号西汉墓出土的“银彩绘几何云兽纹漆耳杯”,该器的双耳镶有银扣,为典型的器(图1)。

从西汉中期到东汉,器的制作技术日臻成熟、器物愈加精美。汉代器还有纯金扣、银扣和铜扣。考古发现汉代器银扣、铜扣和鎏金扣比较多,而金扣较少,仅此在南越王墓发现了2件金扣漆器,十分珍贵。器不仅为有身份的王侯贵族使用,有时还被在祭祀中用作礼器。如《后汉书》所载:“桓帝即位十八年,好神仙事。延熹八年,初使中常侍之陈国苦县祠老子。九年,亲祠老子于濯龙。文罽为坛,饰淳金器,设华盖之坐,用郊天乐也。”[3]

用金属镶器口,本是出于实用功能目的对漆器器口加以处理,既保护了器口不致过早地损缺崩坏,又能起到装饰作用,还能显示使用者不凡的身份。这一工艺技术,后来被移植到瓷器中,五代中,钱氏吴越国就向中原王朝进贡一种“金越器”,如《宋史》载吴越国钱氏太平兴国三年进贡的情形:“三月三日……金藤盘二,金雕象十,银假果树十事,翠毛真珠花三丛,七宝食案十,银樽罍十,副焉,金越器百五十事,……银大盘十……”[4]这种所谓的“金越器”,考古发掘中已有出土,如苏州七子山五代钱氏贵族墓中出有一件越窑青瓷碗,釉色莹润如玉,口沿用金边,证明古籍中所载的“金越器”为真实可信之言(图2)。

建盏使用金银,史料记载极少,倒是存世实物颇多。而建盏中之“器”,往往都是建盏中的精品。日本的文化厅、德川美术馆、大阪市立东洋陶瓷美术馆、京都国立博物馆等,均藏有为数不少的宋代金银建盏[5],其釉色大多属于“油滴天目”类。这些金属与建盏口沿镶嵌紧密,工艺精湛,浑若天成。边一般外口沿略高于内扣的边,并且这些边在剖立面上,中脊略微凸起,向两边则渐趋薄,是因为镶嵌上器口之后,之边缘与器壁更趋平缓、过渡平滑,让使用者口唇的舒适度增加并避免有过强的异物感。

建盏使用边,其最初的设计,绝非是为了装饰而装饰。在诸多中国传统器具设计中,许多装饰是对其实用功能的补充和完善。从建盏胎体材料以及烧制工艺可知,建盏的胎体颇为粗糙,胎泥的颗粒较大,不够精细,拉坯后蘸釉,亦是用厚釉掩其胎体之糙。而烧制建盏采用的匣钵正烧工艺,使釉料在高温中向下缓慢流淌移动。口沿本就属于难以挂釉之处,加之釉料向下流动,胎体逐渐显露,尽管在拉坯和修坯阶段均对口沿做了一定的处理,但其粗糙的胎体仍是无法掩饰。这一点,从大量的宋代建盏实物中可见端倪,一些建盏的口沿常见露胎现象,只是口沿的胎体较之盏底的胎体要稍微细致些罢了。对于那些烧成的建盏精品,一方面由于其成器之偶然性,故弥足珍贵;另一方面,这些精品大都作为供御或宋代贵族享用,出于对身份的考虑,上贡者和使用者均会珍视这类建盏,有加以金银以别庶品的心态也就很正常。

现代生理学知识证明,唇是人身体最为敏感的部分之一,用那些口沿稍显粗糙的建盏饮茶,一般人的嘴唇虽或多或少地都会感觉不适,但也不至于到弃而不用的地步。但就那些皇室贵族而言,很可能出于挑剔而不再要建盏入贡。况且有宋一代,号称“郁郁乎文哉”,宋室朝廷对于饮食器具,仍是讲究品位。如南宋叶《坦斋笔衡》记载道:“本朝以定州白磁器有芒,不堪用,遂命汝州造青窑器,故河北、唐、邓、耀州悉有之,汝窑为魁。江南则处州龙泉县窑,质颇粗厚。政和间,京师自置窑烧造,名曰官窑。”[6]南宋陆游的《老学庵笔记》中,也有“故都时,定器不入禁中,惟用汝器,以定器有芒也”[7]的记载。撇开宋人以玉比德,故而尚青的审美且不论,究其弃定器不用的主要动因,为“定器有芒也”。定窑采用首创的覆烧工艺,器口沿均不上釉,故而胎体外露,器口有芒,在使用时,讲究之人,自然不愿意接受定器之芒口的粗糙,况且是入贡之物,更是精益求精,定器之落选,也是情理中事。试想若定器以金银缘器口,将这一工艺缺陷弥补,入贡“禁中”,也不是没有可能。不过,在南京江宁县牧龙镇出土的宋代秦桧家族墓中[8],除了有随葬的黑釉兔毫建盏等器外,还有一只定窑的白瓷碗,该器口有银边,银边有“秦待制位”[9]字样,证明确实有用银镶定窑器的做法存在,笔者在上海博物院也曾亲见有多只镶边之定器,可见,在宋代,定器镶一事,已然不是偶然现象。至于是虽“不入禁中”,但在宋代显贵中仍有镶金银的定器大量使用,仍有待更多的史料和文物进一步证实。当然,这些镶的做法,是在“定器不入禁中”之后的补救,还是定器在镶后仍旧落选,“不入禁中”,在这时间先后上,尚需更多的史料与文献进行甄别。据此看来,“定器不入禁中”,可能还有其他诸多因素。

建盏使用金银者,多为上品之选,其使用的对象,显然也是特定的阶层,否则也不会用贵重的金银镶嵌盏口。材料的价格自不必说,工艺上也要求较高,在瓷器上加镶边,没有一定的技艺水平,显然难以胜任。吴仁敬、辛安潮所著《中国陶瓷史》即云:“建窑烧于福建建安……所制之器,以茶具为最著,所谓兔毫盏(亦名鹧鸪斑)[10]是也。日本人,最喜此器,不惜重价求购,以银缘其边,既碎,则用金漆巧缀之。”[11]该段文字是说日本人非常喜爱建盏,购置后,以银缘建盏口沿。在谢明良先生《宋人的陶瓷鉴赏及建盏传世相关问题》一文中,亦考证出此说可信:“《荫凉轩日录》详细记载了建盏装饰金属边所需时间以及银建盏的价格,如明应二年(1493)八月十八日条:‘于银工五藤宅,建盏之金覆轮著付,晚来可出来云云’;延德二年(1490)十一月二十一日条:‘建盏一个,银覆轮,代二百五十疋’”[12]。金覆轮、银覆轮即为金、银。不过,建盏有者,并非全是流传至日本后镶装。韩国新安木浦打捞上岸原定由浙江宁波赴日本途中不幸失事沉没的至治三年(1323)沉船中,就发现宋代建窑黑釉盏镶有金属。[13]显然是在中国大陆装船前,就已经镶好了金属。但是,因为沉船是元代,建盏是应日本人采购而从中国收集而来(元代建盏已近绝烧)的宋代之物,镶这一环节,究竟是在宋代建盏烧成后随即完成,还是在建盏从建窑售出后的后期加工,有待学家在充分的考古资料整理、研究后解惑。并且,沉船中的有建盏胎为白胎泥(图3),与以往烧成建盏的铁黑胎有异[14],是南宋后期至元建盏逐渐绝烧过程中胎泥取制方法的改变,还是其他窑口的仿建产品,尚待进一步论证。尽管元代斗茶已是衰微,但仍不乏使用建盏的例子,而且尚有边建盏的相关文献记载。如太宗时期的中书令耶律楚材《西域从王君乞茶因其韵七首》:“萧萧暮雨云千顷,隐隐春雷玉一芽。建郡深瓯吴地远,金山江水楚地赊。”[15],又姚燧《牧庵集》:“吴侯建侔紫铁,表里兔毫铺雪”[16]。前者是使用建盏的例子,后者表明“建”口沿装有金属,据颜色推断,极可能是铜。

从汉代漆器的“器”,至五代的“金越器”,再到宋代建盏的金属边工艺,在中国由漆器到瓷器的工艺转嫁脉络清晰明了、传承有序。而且在建盏的口沿加镶金属,确实能使建盏在功能和装饰上取得令人较为满意的效果,这也是中国陶瓷史上极为少见的金属与陶瓷工艺完美结合的范例。无独有偶,将漆艺中的相关工艺方法移植到陶瓷工艺中的尝试,早在唐代就有先例,并且表现得更具胆识和创意。唐代的工匠就曾将漆艺中“金银平脱”和“器”工艺运用于陶瓷中,法门寺地宫出土的一只釉色外黑内黄的葵口瓷碗,在碗的外壁上,就有镂空的薄金属片纹饰,工匠们如何解决外壁金属片与釉料的结合、烧造加工工序如何等,尚待进一步研究,且不论该碗尚且存在美中不足之处(如金属与陶瓷口沿的结合部有崩瓷现象等),单是这种勇于探索和进取的精神,就令人敬佩,而烧制成功的碗尤显珍贵,迄今为止,在存世的瓷器中,同时运用两种漆艺技法于陶艺、并烧制成功的存世品,仅发现此一例。古代工匠融会贯通、大胆创新的能力,为中国陶艺的不断进步作出了巨大贡献。

注释:

[1] 王利器校注:《盐铁论校注》(定本),中华书局1992年版,第351页。

[2]《文渊阁四库全书》史部,政书类,仪制之属,汉官旧仪,卷上。

[3]《文渊阁四库全书》史部,正史类,后汉书,卷十八。

[4]《文渊阁四库全书》史部,正史类,宋史,卷四百八十。

[5] 矢部良明编辑:《茶道具の世界1· 唐物茶碗》,日本,株式会社,淡交社,平成11年10月29日,初版发行,第8~46页。

[6]《文渊阁四库全书》子部,类书类,稗编,卷八十六。

[7]《文渊阁四库全书》子部,杂家类,杂说之属,老学庵笔记,卷二。

[8] 南京市博物馆:《南京江宁县牧龙镇宋秦桧家族墓清理报告》,载于《东南文化》1988年第2期,第56~61页。

[9] 据“南京江宁县牧龙镇宋秦桧家族墓清理报告”中解释:待制之名首见于唐代,是轮番值日,以待皇帝顾问之意,初非官名,宋方定为官称,在各殿阁均设待制之官,以典守文物。

[10] 兔毫盏和鹧鸪斑是两个不同釉色品种的建盏,作者观点有误。——笔者注。

[11] 吴仁敬、辛安潮:《中国陶瓷史》,团结出版社2006年版,第51页。

[12] 谢明良:《宋人的陶瓷鉴赏及建盏传世相关问题》,台湾,艺术史研究所印行,《· 美术史研究集刊》第29期,民国九十九年九月,第85页。

[13] 文化财厅:《新安船》(木浦:国立海洋遗物展示馆,2006),第324页。

[14] 笔者在福建省博物馆拍摄的新安沉船上的建盏图片,两只“建盏”均为白胎,故有疑问。

[15] 元 耶律楚材:《西域从王君乞茶因其韵七首》,收录于陈彬藩主编:《中国茶文化经典》,第四卷· 辽金元茶文化经典,光明日报出版社1999年版,第300页。

盘扣艺术论文篇6

关键词:螺杆泵 原理 故障分析 对策

一、螺杆泵采油工艺简介

螺杆泵作为一种油田采输工艺技术,是一种行之有效的采输手段,广泛应用于采油生产,而且被广泛应用于油田地面油气集输系统。螺杆泵采油技术具有举升效率高、占地少,安装、管理方便、井况适应性强等一系列优点,这一切均取决于其对于输送介质物性有着优越的适应性。

二、螺杆泵采油装置结构及其工作原理

螺杆泵采油装置是由井下螺杆泵和地面驱动装置两部分组成。二者由加强级抽油杆作为绕轴,把井口驱动装置的动力通过抽油杆的旋转运动传递到井下,从而驱动螺杆泵的转子工作。螺杆泵结构组成:井下螺杆泵是由一个单头转子和一个双头定子组成,在两件之间形成一个个密闭的空腔,当转子在定子内转动时,这些空腔沿轴向由吸入端向排出端方向运动,密封腔在排出端消失,同时在吸入端形成新的密封腔,其中被吸入的液体也随着运动由吸入端被推挤到排出端。最终这些封闭腔随转子旋转,从泵入口向出口方向移动,并将液体由进口端推向出口端,排入到管线,举升到地面。

三、螺杆泵性能特点

1.螺杆泵属于容积式泵,液体沿输液元件的轴向均匀、低速流动,是螺杆泵具有独特的优点。

2.液体的种类多,粘度范围大,可抽稠油和高含蜡原油。

3.适应产量方面,从几立方米到高产的几百立方米均可顺利举升。

4.携砂能力强,衬套材料对砂粒等固体杂物有容让性,可抽含砂原油。还具备高气液比处理能力,不发生气锁。

5.运动部件少,没有阀件和复杂流道,油流扰动小,水力损失低,泵效达70%,系统效率达60%

6.流量调节容易,改变地面驱动装置的转速就可实现。

7.整套设备易损件少,井口驱动头仅有1套需的驱动头,井下设备也只有1个移动件,维护方便,运行费用低。

8.螺杆泵采油系统的主要缺点是扬程较低。目前,最大清水扬程仅为2600米,不能满足深井开采要求。

四、螺杆泵采油故障原因分析

应用螺杆泵采油工艺技术,目的是通过螺杆泵采油工艺解决稠油在油井井筒中的流动问题、地层疏松引起的出砂问题,自从在我厂使用螺杆采油工艺以来,这一新工艺、措施的引进及应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但是在使用过程中出现一些问题值得讨论。

(一)井口回压高、负荷重造成烧皮带频繁、电机烧毁原因:

1.因为混合物流体的粘度过高,原油粘度为348~7092mPa.s,胶质和沥青质的含量为21.95~44.4% ,含蜡量为7.42~15.58%.原油胶质和沥青质的含量较高。原油在井下泵的强烈搅拌作用下,原油和水形成乳化程度很高的油包水型乳状液,乳状液的粘度随着乳化程度的升高(水滴颗粒被搅拌得很细)而大幅度提高,远远超出了螺杆泵负荷能力。

2.驱动装置故障引起机械负荷增大,主要有中间滚轴轴承磨损造成受力不均引起负荷增大,上下两端的定位扶正滚珠轴承磨损、输入轴齿面和主锥体齿面啮合间隙过大造成受力不均引起负荷增大

3.因为原油在举升过程粘度会升高,所以一些螺杆泵井一旦回压过高则必须洗井才能恢复生产,同时地面输油管线需要扫线。因为乳状液的粘度对于温度的敏感性低,加温对于降粘效果不明显,通常将转子提出泵筒后采用反洗井。

(二)抽油杆、转子及油管脱扣原因:

1.由于螺杆泵井采用φ25mm高强度抽油杆和φ36mm空心抽油杆,由于扭矩大,很容易造成杆断和防脱器碎裂和过载停机,断脱位置在上、中、下均有。主要是停机时因为扭力卸载,抽油杆高速反转,其反转速度远远高于正常开抽时的正转速度,此时抽油杆非常容易脱扣,甚至造成油管脱扣。

2.目前使用的油管锚为机械式座封,在座封时主要靠给油管加压使其坐封。加压使油管在井内严重弯曲,抽油杆在油管内工况恶化,坐封力不好控制,故易导致油管脱扣。

(三)驱动装置的密封性差

现有地面驱动装置密封有两处:一是减速器油封密封,二是井口盘根盒密封。尤其井口盘根密封漏油严重,因为现在采用的盘根为“O”型聚乙烯四氟,对光杆磨损较大,造成光杆外径变细,新加盘根后,光杆与盘根之间密封由于盘根的可塑性差造成间隙过大,导致从盘根处漏油。

(四)井下工况判断不精确

目前尚无有效的螺杆泵工况监测手段,对螺杆泵井的泵况诊断仅有2 种方法。一是观察运行电流,看电流是否在正常范围之内;二是井口憋压测试压降,通过观察油、套压的变化,绘制变化曲线进行分析,对出现的复杂情况难以准确诊断。

(五)泵最佳实际排量与油井产能不匹配

五、对策

1.对反向乳化严重的油井,采用环空加破乳剂的方式生产,降低产出液粘度,并可提高螺杆泵的吸入能力。

2.采用电动潜油螺杆泵,减少由于抽油杆搅动引起的粘度增加,并可提高油井的流通面积,井下机组运转产生的热量还可加热原油降低井筒流体的入泵粘度。

3.采用传递高扭矩的抽油杆,解决抽油杆本体、连接丝扣的抗扭问题,防止抽油杆断脱。

4.用旋转式油管锚替代在用的油管锚,减小因为管、杆弯曲造成的管、杆脱扣。

5.对盘根密封的泄漏一是采用高塑性盘根,二是使用带锥度的盘根盒。

6.螺杆泵系统优化设计

盘扣艺术论文篇7

中国烹饪渊源流长,菜肴品种丰富多彩,随之应运而生的各式造型菜肴也不计其数,如“松鼠桂鱼”“琵琶虾”“八宝葫芦鸭”“鱼”雕刻精美的各式瓜盅,无不是以美形和美味,而成为经典名菜。而这一结果却又跟中国烹饪菜肴制作的灵活性分不开,它是西式菜肴所不可比拟的。手工操作、经验把握、烹调方法的复杂多样,因人而异的创作能力,不同的技术水平,不一样的审美尺度,不一样的价值取向等,造就了中国菜肴品种的万千名目、造型的无穷花色。正是这诸多的可变因素,才充分发挥了司厨者的聪明才智,极大地推动了烹饪技术水平的提高,促进了中国食文化的发展,使中国食文化充溢着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但同时,也带来了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菜肴造型的千差万别。一个厨师一个样,一地厨师一个样。但无论菜肴之形如何变化,食者总是愿意接受一些造形优美、自然,朴实大方,以食用为本,以味为先的菜肴。菜肴造型隶属于烹饪美学的范畴,而烹饪美学最大的两个特性便是“综合性”与“实用性”。综合性道出了隶属范畴之内的造型方面的广度与深度;“食用性”则说明了菜肴以食用为本、以味为先的基本原则,任何违背了食用性为主的那些过分追求精雕细琢,华而不实,或喧宾夺主,或杂乱无章,搞花架子的菜肴都将受到食用者的蔑视与反对。要创造出一道形式典雅,造型优美、食用性强的菜肴,则有必要了解菜肴造型之种类、造型的法则、规律以及手法,以便有理可依,有章可循。

菜肴造型之分类方法有诸多种。其一,从狭义上来划分,可分为动物类造型、植物类造型、几何类型、静物类型等;从广义上来划分有各式飞禽走兽、鱼虾水产类造型,各种花草树木造型,各类果实造型,长方形、圆形、椭圆形、放射形造型等,各种花瓶、篮子、龙舟等静物造型,其种类数不胜数。其二,从菜肴的冷热程度划分,可分为冷菜造型和热菜造型。热菜造型通常分为两种,一种为普通造型,一种为艺术造型。普通造型,追求刀工精细,装盘得体,造型自然,朴素大方;艺术造型则是以神似为主,追求一种神似,如徽菜中的名菜“凤炖牡丹”,以鸡喻凤,以猪肚切片拼摆成花形作牡丹,追求的是一种神似;鲁菜中的“乌龙戏珠”,以海参作龙,以冬瓜丸喻珠也同样如此。冷菜造型相对热菜造型来说则有更大的创作空间和更高的造型要求。冷菜原料一般先烹制而后切制装配,有较多的美化菜肴的时间,能够进行精切细摆,同时也减少了破坏菜肴的可能。在造型上以形似为主,它能够以非常明确的形式将宴会的主题充分表现出来,意境突出;能够抓住宴会的主题,能够引导人们进入宴会的意境,从而渲染宴会的气氛。如婚宴上以一道“鸳鸯戏水”或者“龙凤呈祥”的冷盘来烘托气氛,渲染主题;寿宴上以一道“松鹤延年”或“鹤鹿同春”来表达人们的祝贺之意;好友相聚则以一道“岁寒三友”或“梅兰竹菊”,来表达友谊之情。它能非常直观,明了地表现出人们的良好愿望,而这些是热菜所不及的。热菜多为酥烂,细嫩之物,不利于烹后切割,更不利于细刀工的再次表现。热菜中有许多菜带有一定量的汤汁,稠黏多味,而且易受串味的制约,因此它不利于拼盘。同时热菜还受温度的影响,温度的高低直接决定着菜肴的质量,因而不能长时间拼摆堆叠造型。其三,从菜肴造型的原料品种划分,可分为单一原料造型和多样原料造型。单一原料造型如东坡肉、清蒸鱼、白切鸡等;多种原料造型如五彩鱼丝、什锦虾球、梅菜扣肉、溜核桃鸡等。其四,按造型方式划分可分为单体造型和组合造型。单体造型如炸鱼排、香酥凤翅、凤尾虾排;综合造型是经两种或两种以上原料经单独加工,然后组拼成一个造型的方法,这是菜肴造型中经常使用,也是司厨者乐用的一种方法,如龙井鲍鱼、片皮鸭、明珠甲鱼、梅菜酥排等,它具有一菜多味、多料、多色之特点。

造型在菜肴中具有非常特殊的魅力。创造形象悦目、美观大方的造型菜时,更需要遵循一定的形式法则,掌握造型的一般规律,加上娴熟高超的烹调技术,才能在菜肴之形的创造过程中得心应手,胸有成竹。菜肴造型的形式法则有:第一,单纯一致,即前面所述的单一原料造型,是一种看不到对立因素的形式美,没有粗细、大小、厚薄、长短之分,给人一种纯洁明净、整齐划一、简朴自然的美。如各类冷菜中的单拼,热菜中的单一原料制作的菜肴,如醋溜土豆丝、油爆河虾、红烧肉等。第二,对称均衡。对称即以盛器的中心部位为基准或以假想为中心,使摆放于盛器中的菜肴的各个部分构成均等关系。此种菜肴造型能使人有一种整齐、平稳、宁静之感,具有圆润饱满,庄重统一的效果,但如果运用不当则会产生呆板、没有活力之感。均衡,又叫平衡,它又可分为重力平衡和运动平衡。重力平衡在造型中是指通过色彩和形状的合理分布,取得平衡安定的效果;而运动平衡是指形成平衡关系的两极有规律地交替出现,使平衡不断被打破又重新形成,如奔跑的骏马、飞翔的雄鹰、游动的鱼虾等。在进行造型时往往以瞬间的静止平衡状态来表示活动的开幕,给人一种美感,同时还富有想象的余地。在取运动平衡的瞬间静止状态时,需要选取运动平衡的一刹那,而不能采用打破平衡的形象,否则就会给人以失重的感觉,毫无美感。均衡的造型活泼自由,给人的想象力空间较大,给人发挥创作的余地较多,但若处理不当则会产生杂乱无章,失真于自然物象,所以对称和均衡两者宜结合使用,但必须以其一为主。要么对称中求均衡,要么均衡中求对称,这样才能取得良好的造型效果。第三,尺度比例,菜肴造型是在方寸之盘中进行,尤如中国的造型盆景在尺许的各式盆中要创造出造型各异的花草树木、亭台楼阁、山水人物、飞禽走兽。不掌握好尺度比例,则无法创造出美。菜肴之造型要注意器皿的种类,大小要“依器度形、依器度量”,如用腰盘或者鱼盆装鱼就不会出现抛头露尾,汤盘装烩菜就不会使汤汁溢出,炖菜宜用砂煲和瓷锅,炸炒菜则要用平盆,只有这样才能利于突出表现主料,使菜肴与器皿合二为一。尺度比例的另一种含义则是菜肴造型本身之间的比例大小,如造型菜“满载而归”中盘与拱桥、渔夫之间的比例关系,艺术拼盘“松鹤延年”中的仙鹤与松树、山石、太阳之间的比例关系等,只有处理好尺度比例,才能突出重点,有主有次。第四,调和对比,这是一种对立统一的关系,调和在于求同,对比在于求异,在盘中用两种或两种以上原料造型则会产生调和与对比关系,如颜色中的红与橙、黄与绿、绿与蓝,形中的长方形与正方形、圆形与椭圆形等;对比则是将两种相反或对立的物体并立,使之有较大的反差,如色彩中的红与绿、白与黑,形中的方与圆,体积中的大与小。对比具有活跃、跳动之感,如“鲤鱼跳龙门”中的鲤鱼与龙门的大小对比,芙蓉鱼片中圆形鱼片与用胡萝卜切制的鱼形料花的搭配。调和与对比,只用其一,或无生机,或加大刺激,唯有调和对比后,才能使造型优美。但在运用时,同样有侧重点,以调和为主,则获优雅宁静之美;以对比为主,则获得跌宕起伏,多姿多彩的效果。第五,节奏与韵律。菜肴造型时很多情况下要采用重复或渐次原理来表现节奏和韵律。重复是指一个基本单位有序地重复出现,如什锦拼盘,以一长方片作为基本单位多次重复地出现,排列成一个圆形;而渐次则相反,有逐渐变化的意思,如拼摆“南海晨曲”这个冷盘时,海面上的帆船和天空中的海鸟从近到远逐渐变小地排列,椰子树杆从粗到细地逐渐变化都采用了这种渐次变化,使整个造型富有韵味,生动活泼。第六,多样统一,又叫和谐,是菜肴造型形式法则的最高形式。所谓多样,即菜肴造型中各部位的差异;统一是指这种表面看似差异的部位其内在的联系,合乎规律性,合乎自然性。如“凤戏牡丹”、“龙凤呈祥”、“孔雀开屏”等,其造型的优美就在于多样性和变化性、统一性的完美结合,符合自然物象之形、之美。

虽然菜肴造型丰富多彩,但其在造型规律上却只有3种:首先是写实象形,即对自然物象如实描绘、刻画,又叫摹仿性造型,如鱼、玉米鱼、布袋鸡等。其次是夸张变形,用加强的方法对物象的代表性特征加以夸张,使物象更加具有典型化,如“癸花鸭”中将癸花的果实变形夸大,既抓住了物象的主要特征,又美化了物象;冷盘“孔雀开屏”中,将孔雀的尾巴加以夸张变形处理使其更美观,更突出孔雀的主要特点和部位。再次是简化添加,简化去掉一些繁琐部分,使物象更加集中、单纯、精美;添加与之相反,在一个造型中把不同形象及各种有内在联系的形象有代表性地集中在一起,以丰富形象,增添新意,从而增强整个造型的艺术效果,如拼摆飞禽类的羽毛时,采用简化的柳叶片代表复杂的羽毛原形,使之简化、单纯;拼摆蝴蝶时添加上鲜花,拼摆鸳鸯时添加上荷花,拼摆雄鹰时,添加上蓝天或广阔的草原,做鲤鱼菜肴配上龙门等,能使菜肴更富有朝气,更富有诗意。

盘扣艺术论文篇8

摘要:

基于中国传统风格休闲鞋的功能定位,通过对旗袍造型和装饰工艺的分析研究,提取典型的创新元素和形式,结合现代休闲鞋设计和工艺要求,运用类型学原理将旗袍服饰元素转化为设计要素,通过案例阐述旗袍服饰在鞋靴款式造型变化中的应用,深化鞋履产品对中国传统元素的传承与创新,满足人们对传统民族式样审美的诉求,对倡导以文化与技术创新占领市场的企业具有一定启发价值。

关键词:

旗袍;装饰纹样;中国传统风格;休闲鞋

1前言

服饰文化是人类物质与精神文明的重要载体之一,世界不同民族有着各自地域化的服饰文化与特色,承载着不同区域人们对理想生活美的追求;在现代社会世界一体化与生活节奏紧凑的背景下,“休闲”概念的提出,代表了现代人对当下生活理想生存状态的一种态度,休闲鞋的功能定位与精神内涵,恰到好处的表达了人们对使用功能与生活理想的结合,但当回首过去十几年中国“泛户外”休闲用品产业的发展模式,休闲鞋产品存在同质化、品牌特色不鲜明的问题,与国外成熟品牌相比,最大差距在于研发能力的孱弱。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是一个糅合多种民族文化结晶的共同体,尤其近现代以来满族服饰文化对我国传统风格影响更为深刻,通过具体分析满族旗袍服饰文化符号与特征,将其运用在现代休闲鞋设计中,进一步升华为引领当前生活消费的时尚符号,对丰富我国传统风格的鞋履设计体系,打造一批追赶国外成熟品牌且具有鲜明本土民族特色的鞋履品牌提供了可行性途径。

2休闲鞋功能定位分析

人是创造文明的本源,文明在外在表现为物质层面与精神层面两部分。同样,人们对休闲鞋的功能定位也是基于物质功能与精神功能出发;前者强调休闲鞋的实用功能,后者重点在于休闲鞋的审美取向。休闲鞋的设计不同于其他类型的鞋履产品,在其市场环境下的功能定位中,精神功能位于实功能之前,是消费者首要考虑的问题。因为休闲鞋除了满足人们正常的穿着功能外,其更重要的功能是作为审美与象征的修饰去彰显穿戴者的精神世界。从设计师的角度分析,则需要兼顾休闲鞋的使用性与审美性,实用性是产品质量的立足之本,也是审美性的直接载体与前提条件,而审美性是使用性在消费市场中的重要延伸,甚至是休闲鞋履产品能否占领市场的决定性因素。

2.1实用功能的定位休闲鞋的使实功能由两大部分构成,即舒适度与耐久度[1]。舒适度是考核使实功能的重中之重,符合舒适度合格要求,主要从人机工学与生产工艺两方面考虑。耐久度决定了产品在一般使用频度的情况下其寿命的长短,也从侧面反映了产品的生产工艺与材质的选择。休闲鞋的舒适度如果不合格,其他功能即便得到较好实现,也无法在市场中长久立足而变得昙花一现。舒适性主要通过合脚性、缚脚性、透气性、吸湿性、柔软性、减震性和阻隔性等要素实现。合脚性与否的关键在于楦头设计与脚型的匹配,鞋的帮面与底部构造尽量平整缓和,进深与高低比例设计适宜,帮面材质尽量选用柔韧度好的织物,鞋靴前松后紧。缚脚性作为户外运动的休闲鞋而言,亦是重要考核指标之一,通过大量实践证明,缚脚结构设计中的U型与耳式系带效果较好,其余结构抱脚度较弱,容易造成使用者浪费体能。透气性与吸湿息相关,人体生理机能决定脚部皮肤需要换气“呼吸”,这需要设计师灵活运用材料与设计技巧满足此项要求。柔软性、减震性和阻隔性,则需要设计师对休闲鞋外底材料、结构与内腔的材料选择、搭配做到胸有成竹,妥善缓解使用者的疲劳感与不适感。

2.2审美功能的定位休闲鞋的审美功能主要包括造型美和工艺美。其中工艺美最终都通过造型美来实现。由于造型美直接体现了鞋履使用者的审美与心理价值取向,所以一款具有个性与时尚美的休闲鞋履产品,直接关乎其在市场的竞争力。产品造型美属于艺术设计的范畴,但在鞋履设计领域,其更为深入的涉及设计师的个人修养、产品本身的物理结构原理、企业生产、管理与技术能力的储备,是一个典型的比拼综合实力的环节,也是展现企业研发实力的窗口;其主要由立体构成、色彩构成与材质构成三大部分。立体构成主要包括鞋帮立体构件造型、楦头造型和内部结构的造型。色彩构成则是休闲鞋各部位色相与装饰纹样的合理搭配问题,需要针对不同的客户细分市场进行再设计。材质构成则要注意鞋履所选材料、质地、肌理效果与鞋履的相应档次匹配。休闲鞋的加工工艺与装饰工艺,决定了其本身的工艺美的高度,加工工艺本身就是一种展现人类文明的美,譬如缝合工艺的走线、不同楦头造型的弧度线条走向等,装饰工艺则更为直接的反映了休闲鞋的内涵档次、形式美感与价值感,同时注意任何装饰性都不要以牺牲舒适度为代价,依据不同产品的定位,施加不同级别的装饰工艺。

3旗袍与中国传统风格休闲鞋设计

3.1研究步骤本研究以类型归纳法为主要研究方法,通过以下三个步骤对具有中国传统风格的休闲鞋进行设计:(1)依据现代休闲鞋设计的原则和要求,梳理不同历史时期旗袍造型与工艺变化,分析旗袍服饰典型文化特征,归纳整理具有代表性的满族服饰文化元素;(2)运用类型归纳法,将整理的满族服饰文化元素进行有机提纯、形态更新与置换;(3)根据休闲鞋设计原则,结合满族服饰文化元更新创新设计路径,并进行针对性案例说明。3.2旗袍元素分析3.2.1旗袍造型与装饰工艺特征分析旗袍本质是中国传统袍服的一种,是满汉文化交融的产物,从历史发展的宏观角度看,旗袍的造型变化大致分为三个时期,分别是清代旗袍、民国旗袍和现代旗袍。传统意义上最为典型的旗袍形态为民国旗袍,也是本文主要借鉴与研究的元素范本。清代旗袍发端于16世纪中期,至民国初期其造型风格一直保持未变,腰身平直、袖长至腕、衣长至踝、重镶复滚等特征,整体视觉形态以平直为主[2]。20世纪30年代后,随着“西学东渐”的盛行,外形演变为以曲线为主,腋部收缩明显,取消了袖子而用装袖,领子高度也有所降低,下摆长度缩减至膝盖,旗袍的下摆口收紧而腰身较小,呈现紧贴女性身材弧线的S形造型。如图1所示。在装饰工艺方面,旗袍有三个精髓要点,分别是盘扣、滚边内衬和绣花工艺。整体呈现出“由繁到简”的趋势,如其重要的旗袍滚边装饰工艺如图2所示,清代与民国时期相比,无论滚边宽度和条数,清代旗袍远未清代那般宽阔与繁缛装饰,但领袖、摆等边缘线上的镶、滚、嵌等主要工艺以及一字扣、蝴蝶扣或琵琶扣等盘扣元素得以保留,如图3所示;绣花工艺又分京绣和苏绣两大类,在旗袍晕染或绣上水墨画、古诗词、花鸟图等吉祥纹样如图4所示。至20世纪40年代后,随着西方文化的进一步渗透,现代旗袍设计中拉链甚至直接取代了盘扣,这些都证明旗袍造型与装饰工艺呈现由繁缛向简约转变的趋势。

3.2.2旗袍纹样内涵特征分析传统旗袍袍面装饰纹样的题材丰富,从类型可划分为为植物类、动物类、祥瑞文字类、历史与人物典故类、云水纹饰类、器物类、多重类别组合类等。通过对上述旗袍纹样的整理分析,可以发现这些装饰纹样中的动植物元素,其文化象征寓意与图案审美的形式内涵,全部以“吉祥”为主旋律;祥瑞文字类和历史与人物典故类纹样则暗喻中华民族传统儒家文化所推崇的“孝悌忠信”等核心价值观;云水纹饰类、器物类以及多重类别组合类的纹饰,通常以陪衬、辅助的形式彰显吉祥与儒家传统文化。在满汉文化融合共同丰富中华传统文化内涵的具体进程中,中原汉民族的各类传统吉祥纹样被旗袍接纳、融汇,在吉祥文字方面具体有“福禄寿喜”,寓意祥瑞的文化符号还有“吉庆有余”、“龙凤呈祥”等;此外大量中原地区戏曲、神话、书法、绘画、小说人物等也成为旗袍吉祥纹样的装饰题材,如“刘海戏蟾”、“五子登科”等。这些体量丰富的汉民族吉祥祈福纹样融入旗袍装饰工艺中,改善了清早期以来旗袍纹饰题材单一的问题[3]。

3.2.3旗袍纹样构图特征分析中国传统旗袍服饰的装饰图案普遍此采用了“镂金错采、雕缋满眼”的构图方式(图5)。旗袍纹样的装饰构图方式有两大来源,一是采用水墨画的审美形式,二是以类似现代设计中平面构成的形式展现;前者即水墨画形式的构图方式,中国古典水墨画首要考究其“气韵生动是也”,描绘事物及其意境擅长以静态事物要素为基点,凸显人心深处感悟层面的感知与触动,弱化直观的视觉写实体现,对空间形态的意境进行变形与升华,凝固成意趣。由此旗袍纹样的线条结构飘逸流畅,空间架构经营疏密得当,纹样装饰图案空间布局虚实与韵律相得益彰,在20世纪30年代以后,随着旗袍构成元素的稳定,这种纹样构图方式成为典型旗袍的特点。后者通过平面构图的方式表现中国传统装饰纹样,例如用几何形抽象表现花卉植物,或以散点透视的原理将花卉植物元素分开来以均衡、不规则的形态组织构图,这种方式在民国时期传统旗袍装饰纹样构图中也较为常见[4]。

4旗袍元素在休闲鞋设计中的应用

4.1类型学研究方法类型学是一种分组归类方法,为了论证和探索某一事物本质,试图在各种现象之间建立有限的关系;而类型学方法一般是指在同种现象中依照具体类别的不同把握事物的思维方式,通常是对具体对象、思潮和流派等按照一定原则进行分类,然后逐一加以研究。而各个具体对象(或范畴)、思潮、流派,又可按不同类型进行分析[5]。其作为一种传统的研究方法,最早可追溯至古希亚里士多德的《诗学》。具体在本文研究其旗袍与现代休闲鞋设计之间的关系,需要对旗袍元素进行相对意义上的区分,理清不同类别元素的再现和表现本质后,还可以在再现或表现的内部按类型加以细分,具有中国传统风格休闲鞋的设计流程如图6所示。分类的最终目的在于深入探究对象内部的复杂关联性,并非将问题简化处理。

4.2类型学方法在休闲鞋设计中的应用步骤类型学方法在“旗袍在中国传统风格休闲鞋设计中的应用”可分三个步骤实现:(1)归纳旗袍典型纹样类型和色彩配置的一般规律;通过对旗袍主要类别的装饰纹样和色彩构成、工艺特点、情感体验的研究,确定具有代表性特征的图案,将其作为鞋靴创新设计的基点。(2)寻找典型旗袍元素与现代休闲鞋设计相结合的一般规律;现代休闲鞋设计受市场消费文化、功能满足影响很大,为满足不同鞋靴种类功能与审美的诉求,需要通过抽象提纯、升华旗袍元素,结合考虑地域消费差异、社会流行趋势、等因素带来的动态变化,寻找两者之间结合的切入点与生成规律。(3)发现旗袍元素与的休闲鞋实践设计结合之间的制约关系。鞋楦的结构、加工工艺、面料选择、生产管理等条件是现代鞋靴外型的制约因素,应针对这些因素,避免鞋靴设计中的不利条件。(4)通过上述三个步骤的流程,综合不同类型鞋靴设计的诉求与限制因素,创新现代鞋靴外观形态与装饰特点,充分发扬地域民族文化力量,力争设计出被市场广为接收的产品。

4.3旗袍文化元素与休闲鞋设计旗袍服饰文化元素雍容典雅的风貌,端庄的风格取向,轻盈、质感且富有人文关怀魅力,其优美的艺术形态是经历史沉淀、延伸、衍变而逐步稳定固化的。其装饰纹样、构件与工艺形态是当代各行业设计师搜寻灵感的宝库,亦是学术研究学的重要对象。通过对旗袍服饰文化元素进行研究,对其元素进行分类归纳、提炼、变形,将旗袍服饰文化中蕴含的精神、风格及其形态特征应用在休闲鞋创设计活动中[6]。

4.3.1显性元素与鞋靴设计通过对旗袍服饰文化纹样元素、规律的研究,发现其精神内涵特征,对旗袍服饰文化元素基本形态进行归纳、变异与重构,将这种浓郁民族文化元素应用于现代休闲鞋设计中来。依据休闲鞋的功能定位,其使用功能不仅仅等同于运动鞋,除了追求舒适度与耐久度外,还要追求审美功能的时尚性与工艺美。图7所示休闲鞋即是基于上述要求,兼顾使用性与时尚性,尤其在其装饰工艺的鞋口滚边处,由图2的旗袍滚边装饰工艺延伸而来,鞋底与鞋帮缝合处,使用类似缝制旗袍手工滚边走针的技法,通过延长单位距离内的针脚数目,营造出一种粗犷风格的审美,同时保证了鞋体的耐久度。图8所示的休闲鞋鞋口处鞋面的盘扣元素装饰,则是采用了图3旗袍领口、衣襟处的盘扣元素,盘扣在旗袍中扮演者画龙点睛的角色,将其移植在休闲鞋设计中亦是如此,盘扣以其特殊的装饰工艺性,运用缜密、婉约的手工扦边和盘花扣,极大提升了休闲鞋的内在品质,精巧的盘扣元素蕴含了深厚的人文关怀精神。设计有中国传统风格的休闲鞋,其面料的装饰与审美功能方面,可以吸取旗袍纹样祈福避灾的寓意下的纹样造型与文化内涵,表达美好愿望的传统艺术手法,借鉴旗袍晕染或绣上水墨画、古诗词表达美好的愿望。

4.3.2隐喻元素与鞋靴设计在现代鞋靴面料的图案装饰中,可以借鉴旗袍纹样祈福寓意的纹样形态,结合满族旗袍融合汉族文化下的动植物纹样,通过抽象提炼具象的纹样与图腾元素,以移情于景手法激发人们情感共鸣,将满族旗袍文化意象,借助创新构成的文化符号与现代装饰纹样,表达出符合现代人审美与美好愿望的图案构成。图3所示的休闲鞋的修饰手法即是旗袍文化中植物纹样的直接采用,由鞋帮到漫长的鞋口边缘舒缓的借用裙下摆中常见的植物纹样,并在鞋面大面积采用花卉图案与边缘的植物配饰呼应,视觉效果态势优美且带有满汉民族融合后的传统趣味。纹样工艺采用满族后期的刺绣工艺,植物纹样造型倾向于写实风格,符合现代社会人们对于女性休闲鞋的审美与意象[7]。旗袍色彩在鞋靴设计体系中的运用方面,应恪守民俗文化与色彩隐喻的特点,如对祈福避害的三主彩“黑、白、灰”的使用。图9所示是对传统文化有较深刻理解的“花笙记”鞋履品牌的产品,其整体颜色搭配为“黑、白、灰”的设计,与造型多元、变化多样、主观创新程度较为自由的旗袍纹样相比,旗袍色彩的选配相对固定,这于旗袍文化中对颜色赋予的特殊民俗内涵息息相关,经针对具体产品迎合市场的需求,对三主色进行了纯度微调,以保障对传统满族旗袍文化特征保留的尊重。但在现代鞋靴的产品设计中,对颜色选择设计师要注重现代人与市场的接纳度,如在满人信仰萨满,原始旗袍文化中有代表巫师法力的七彩色,就不宜机械照搬进同一款产品内,以免造成色相杂乱的视觉效果,而可以通过提取其中若干几样颜色进行互补色的重构搭配,例如大面积绿色与红块对比,可以造成色彩艳丽的强烈对比,中等面积的蓝色与黄色对比,其色彩感受是柔和含蓄富有亲和感。

4.3.3元素的借鉴与鞋靴设计的思路创新鞋靴设计中,尤其是高端定位的产品,设计师的关注点仅停留在对产品功能性和外观审美的表象层面是远远不够的,而是要通过组织这些表现深刻的反映出不同于其他民族特质的文化内涵与精神。另一方面,随着现代工业文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新型材料进入鞋靴制造中来,相同色感的颜色在不同材质的面料上反映出的视觉效果是截然不同的,这就要求设计师不仅紧跟设计理念的前沿,还要对当前新材料的应用有前瞻性把握,对细微色相在不同材料上的视觉差异有足够预见,最终鞋靴产品能否得到消费者认可,也是对设计师熟练驾驭色彩与材料的关系的一大考验。此外还应通过对颜色面积与材料之间的关系,通过两者之间的比例关系,统筹面料与配饰的搭配及其鞋靴整体空间形态的把握等,不同要素之间的有机组合与搭配,可以设计出不同风格的鞋履。

5结语

在中国传统特色休闲鞋创新设计方面,打造富有市场竞争力的优秀休闲鞋品牌,需要鞋履设计师努力发掘民族文化,在诸如旗袍等等这类事物中,归纳典型的文化符号与形式语言。以旗袍文化元素为突破点,通过系统归纳其独特文化内涵纹样、色彩配置与服饰式样,经现代设计方法提炼、整合,将其富有中国传统特色的旗袍文化元素应用到现代休闲鞋设计中来,使其充满浓郁的传统文化与精神内涵,有助于树立颇具中国传统特色的鞋类品牌形象,尽快被消费市场所接纳并引导时尚潮流。

参考文献:

[1]陈念慧,刘辉.休闲鞋一般穿用功能分析[J].中国皮革,2006(14):128-131.

[2]陈研,张竞琼,李向军.近代旗袍的造型变革以及裁剪技术[J].纺织学报,2012,(09):110-115.

[3]张成义,周松林,刘昌盛.满族刺绣纹样起源考证与研究[J].美术,2010(08):110-111.

[4]张虹.花卉植物元素在旗袍与和服装饰图案中的应用比较[J].丝绸,2014(09):56-61.

[5]王向峰.文艺美学辞典[M].沈阳:辽宁大学出版社,1987:50.

[6]周怡,马丽达.羌族服饰纹样在皮革鞋类创意设计中的运用分析[J].皮革科学与工程,2014,24(6):48-53.

盘扣艺术论文篇9

“绳”字“神”谐音,中国文化在形成阶段,曾经崇拜过绳子。《风俗通义》记载;上古之时地球上没有人,天神文娲“引绳于泥中,举以为人”。又因绳像蟠曲的蛇龙,中国人是龙的传人,龙神的形象,在史前时代,是用绳结的变化呈呈现的、《易·系辞》记载“上古结绳而治,后世圣人易之以书契”.可见,在十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先民们彼此传递信息、表述思维、帮助记忆,都是用绳子打结。“事大、大结其绳,事小,小结其绳。”“结”字出是一个表示力量、和谐、充满感情的字眼.不论是群策群刀的“团结”,还是牢固、安定的“结实”,甚至甜蜜的“结发夫妻”、“永结同心”,“结”给人的都是一种团圆、亲密、温馨的美感。又“结”与“吉”谐音,在中国人的心目中、吉,有着丰富多彩的内容。福、禄、寿、喜、财、安、康…无一不属吉的范畴。“吉”既是人类千古永恒的追求主题,那么,“结艺”这种具有生命力的形式美,也就作为传统文化的精髓,流川至今。

中国结的外形美观复杂.目千变万化,应用范围极广。

在我国古代,人们穿戴衣服,最旱是不用钮扣的,通常是以带束衣,谓之“衿”.例如山西侯马市东周墓出土的陶范腰带上的蝴蝶结,具有纽扣的实用功能。河南信阳楚墓出工的彩绘木桶前胸佩玉上的结,正是一种美丽的装饰。唐代的铜镜图案中,用一只飞鸟口衔一个“结”在天空展翅飞翔,有永结“秦晋之好”的含义。山西洪洞广胜寺水神庙壁画宋代的妇女穿戴的襦裙服上,美丽的结饰飘于裙侧、留传到明清两代,“结”的装饰就更为普遍,用绳做成盘花纽襻,其名目之多,工艺之精,堪称一绝。

中国结不仅具有造型、色彩的美,而且它的命名,如:双钱结、盘长结、如意结等,都体现了我国古代的文化信仰及浓郁的宗教色彩,体现着人们追求真、善、美的良好愿望。

在新婚的帐钩上、装饰一个“盘长结,寓意一对相爱的人永远相随相依,永不分离。

在佩玉上装饰一个“如意结,引申为称心如意、万事如意。在扇子上装饰一个“吉祥结”,代表大吉大利、吉人天相、祥瑞、美好。在剑柄上装饰一个“发轮结”有如轮转行,弃恶扬善之意。在旱烟袋上装饰一个“蝴蝶结”,蝴、福谐音,寓意福在眼前,福运迭至。年三十晚上,长辈用红丝绳穿上百枚铜钱作为压岁钱,以求孩子“长命百岁”,端午节用五彩丝线编结成绳,挂于小孩脖子上,用以避邪,称为“长命缕”。本命年里为了驱病除灾,用红绳扎于腰际。云南的彝族,至今还有这样的习俗,女婴诞生以后,父母就在她头上盘绕几圈红头绳、因为他们相信,红头绳是纯洁、和平、美满的象征.带上它可以免去天灾人祸,所以岁复一岁,年年更换,一直到少女出嫁。所有这些无不都是用“结”这种无声的语言采寄寓吉祥。

中国女性含蓄、端庄,在表达情爱方面往往采用委婉、隐晦的形式。故“结”就义不容辞地充当了男友相思相恋的信物、将那缕缕丝绳编制成结,赠与对方、万千情爱、绵绵思恋也都蕴其中、梁武帝诗有“腰间双绮带,梦为同心结。宋代诗人林逮捕有“君泪盈,妾泪盈、罗带同心结未成,江头潮已平”的诗句。一为相思,一为别情。都是借“结”来表达情意。

但是,自从工业革命以来,西方文化的传入,科学技术的大量输入。许多费时的民间技艺,在机器大量制造下消失了、绳结艺术、这门我国古代基本女红,由母亲传给女儿的一种起家庭生活用品,联想起过去,具有回忆的柔情、它不仅与日常生活接近,而目是人类已有文明形式最早的载体,传达着无限久远的文化内容和对于历史的记忆、在高度发达的现代社会,人们生活在近乎自动化的社会环境中。更加需要情感的补偿,因而对柔性纤维材料的选择,无疑在意识深层与社会背景相通。

随着人们追求美的趋势,中国结又重新在人们手里流传,受到人们青睐,以至呈现出一种中国结艺复兴的趋势。

中国结艺在日本、东南亚各国广为盛行,韩国把它作为手工艺品中的精华,港合拍摄的影片中也常常能见到,北京的协和百货店开设了专营中国结饰的柜台。它的实用性和艺术性也在不断增强,被称为“软雕塑”的室内壁挂,也是用结来编织的。在日常用品如手袋,扇子等加上一结饰,更容易印发思古之幽情。将不同的结案饰做成项链、发夹。耳环、腰带等采搭配衣着,不但衬出女性端庄娴淑的气质.更具有一份典雅的高贵感。在贺卡上带一个结饰,加上长长的流苏,代表着无限的祝福与心意。

盘扣艺术论文篇10

关键词:转体桥;施工;控制

中图分类号: TU71文献标识码: A

一、转体施工方法简介

转体施工方法始于上世纪40年代,它是指在铁路两侧,河流两岸或是峡谷两侧,先通过支架拼接或是浇筑成型,然后在通过转动体系使转体结构就位,最后和两端现浇段合拢成桥的一种施工方法。转体施工将复杂的,技术性强的高空及水上作业变为岸边的陆上作业,它既能保证施工的质量安全,也减少了施工费用和机具设备,同时在施工时不影响桥下交通,不中断通航。转体的方法可以分为平面转体,竖向转体,平竖结合转体,其中以平面转体最为常见。转体施工适合于单跨和三跨桥梁,可在深水、峡谷中建桥时采用,同时也适应在平原区以及用于城市跨线桥。

二、工程概况

新建锦州-赤峰铁路ZH-01标段全长44.332km。起自锦州市新建港口站,止于凌海市境内板石沟乡银匠沟村。锦赤铁路于GK03+140.74-GK11+859.075之间设葫芦岛经济开发区特大桥。本桥为双线桥,为跨赤峰街、清浦河、高天铁路、S306省道、G102国道而设。其中线路于GK04+314.6-GK04+349.7跨越处高天铁路为单线铁路,内燃,预留复线路基施工。跨高天铁路采用2×48m转体T构,位于线路直线段上,线间距4m。

跨葫芦岛经济开发区特大桥孔跨布置为18-32简支T梁+10-32m简支T梁+(32+56+32)m连续梁+3-32m简支T梁+(2×48m)mT构+74-32m简支T梁+1-24m简支T梁+89-32m简支T梁+3-24m简支T梁+61-32m简支T梁。中心里程:GK07+500.258,桥全长8718.335m。跨高天铁路采用2×48mT构。

三、转体施工设计基本原则

1、应用摩阻系数小的滑道材料及合理的转盘结构,用简单的设备将庞大的结构物整体安装就位中小跨径的桥梁转体,选用中心支承的转盘结构,使转动牵引力及相应的设备大幅度地减少。而大跨或特大跨桥梁及转动体系重心较高的桥梁,则宜选用环道支承与中心支承相结合的转盘结构,才能确保安全。环道材料也应与工程规模,转体质量及转盘结构相适应地选用四氟,黄油四氟粉,黄油或二硫铜等材料。

2、充分利用结构本身及结构。用钢做施工设施,节约施工用钢量对于拱式结构,施工阶段拱箱作压杆,利用桥面系钢筋(或预应力钢材)作扣锁,利用主孔和边孔交界墩圬工或边孔结构作平衡重及拱座上部作上转盘,从而节约大量施工用材。T形刚构、刚架拱、斜腿刚架等,结构本身就是施工阶段的受力部分,很少外添材料,施工用材极省。

3、施工阶段结构轻型化充分利用双曲拱,箱型拱逐步形成拱圈的经验,结合设备能力以及转体过程中对结构强度、刚度及稳定的要求,合理选择拱圈施工阶段的截面形式,以达经济合理。采用带底板的劲性骨架,转体合拢后在绕筑混凝土完成箱型截面,转体质量轻、平衡重圬工及扣索用料省。高强轻质材料的应用:钢管混凝土在桥梁中的应用,为转体施工工艺修建大跨径桥梁创造了更为有利的条件。将空管结构转体合拢后,再浇筑管内混凝土,转体重量轻、强度高,又不需要另设模板,施工安全经济,这种新材料使转体施工工艺具有更加广阔的前景。

4、选择简单明确的结构体系。施工阶段的结构体系,应尽可能地利用结构的永久性杆件,少用临时杆件,使施工阶段结构简单,受力明确,内力易于调整控制,确保转动体系的安全。如拱式结构转动体系的扣索,在可能的情况下,尽可能地采用扣于拱顶端的单扣索,扣索力基本就是结构合拢时的推力,受力明确,设计、施工均易于控制,体系转换也较容易。特大桥跨的转体,也尽可能采用扣索体系,以减少张拉同步操作的困难。

5、转体施工牵引系统,尽可能利用桥梁已成基础作反力支承结构。以省去庞大的锚碇设施。

四、工程施工方案及转体结构介绍本方案施工范围为36号墩跨高天铁路2×48mT构。梁全长97.2m,跨度为(48+48)m,梁体控制截面梁高分别为:边支点现浇段梁高为7.2m,中墩墩顶处梁高5.2m,梁底下缘按圆曲线变化,圆曲线半径R=193.45m;全桥箱梁顶宽8.9m,底宽5.4m; 箱梁横截面采用单箱单室直腹板型式。箱梁两侧腹板与顶、底板相交处均采用圆弧倒角过度。

顶板厚35cm并设2%人字坡,底板厚度40-90cm靠近主墩中心处加厚至155cm;腹板厚度分为50至70、70至90cm,按折线变化;全桥共设3道横隔梁,分别设于中支点和边支点。中支点处设置厚4m的横隔梁,边支点处设置厚1.2m的端隔梁。横隔梁处设有进人洞,供检查人员通过。

钢构主墩墩身采用矩形实体墩,纵横向尺寸为4m×6m。

转体结构由下转盘、平铰、上转盘、转动牵引系统组成。转盘下盘为支撑转体结构全部重量的基础,下转盘上设置转动系统的下平铰、环形滑道及转体拽拉千斤顶反力座等。转体完成后,与上转盘共同形成基础。本桥转体采用球面转动系统,上转盘长8.0m,高0.8m;牵引盘为直径7.6m,高0.8m的圆柱;下球铰上镶嵌聚四氟乙烯滑动片,上下球铰间填充黄油聚四氟乙烯粉;销钉采用φ27cm的钢棒;下盘(承台)长14m、宽14m、高3m;桩基采用13根1.5m钻孔灌注摩擦桩,桩长为44m。交接墩采用圆端形实体墩,基础采用10根直径1.0m钻孔灌注桩。

五、转体施工方法

1、正式转体。准备工作全部就绪,气象条件符合要求,先让启动千斤顶达到预定吨位后,两幅同时启动连续牵引系统,并使其在“自动”状态下运行。设备运行过程中,时刻注意监控动力系统设备的运行情况及转体情况。转体时控制好油表压力,并进行同步观测,根据油压读数反算出启动顶推力大小以及转体牵引过程中牵引力大小,进而确定转体时及转体过程中的实际摩擦系数。内容有:起动时各油表读数、转动过程中各台油泵的油压读数、转动角度、梁端转动距离等。结构旋转到距离设计值位置约20时放慢转速,改用手动控制牵引千斤顶进行微调,直至就位。如果转体过程中,遇突况需停止转体施工,应缓慢减小牵引力,避免动、静摩擦系数差异造成梁体惯性过大,影响结构稳定。施工组织上,因本工程必须同步转体,因此要备好对讲机,作好转动角度的标识,以便互对。本工程转体过程所花时间为90分钟,过程非常顺利。转体就位。

2、锁定转盘,调整标高。转体就位后,采用经纬仪中线校正,中线偏差不大于2mm,应立即焊接部分预埋在上、下承台间的竖向钢筋锁定转盘。根据需要可采用压重等方式适当调整转体后箱梁标高。

3、封固转盘。待标高调整完成后,及时将剩余预埋在上、下承台间的竖向钢筋焊接,并浇筑封固砼,完成转体施工六、控制策略

(一)转体前的控制

转体系统是将预应力锚夹具的锚固技术与液压千斤顶技术进行融合,通过锚夹具锚固钢绞线,再利用千斤顶活塞伸、缩,带动钢绞线与构件升、降,实现转动体的转动就位。因此,转体前须对转体前的各项准备工作及转体设备要仔细检查、试验,确保整个转体平稳、顺利进行。具体如下:

1、外侧防撞护栏施工完毕,防抛网安装到位。

2、转体部分全部施工结束后,拆除转体范围内支架,拆除顺序从7#块向2#块两端对称拆除。且7#块在支架拆除后,进行预应力孔道压浆。

3、解除上、下转盘之间的临时锚固(每个转体采用20根精轧螺纹钢),以及上、下转盘之间的临时支撑(24根10号槽钢)。

4、环形滑道清理干净,检查滑道与撑脚间间隙,并将间隙内预放的黄沙清除后用高压水枪冲洗干净,再用黄油四氟粉将滑道涂抹均匀。5、对各关键部位进行检查。包括滑道平整度、脱架后上、下转盘下降高度,撑脚与滑道间的间隙高度,球铰、牵引索等部位,脱架后全面检查转体结构各关键受力部位是否有裂缝及异常情况,确认签字。

6、安装微调及控制设备,作好各种测控标志,标明桥梁轴线位置。

7、安装牵引索,将钢绞线牵引索顺着牵引方向绕上转盘后穿过千斤顶,并用千斤顶的夹紧装置夹持住,穿钢绞线时注意不能交叉和扭转,千斤顶的安装注意和钢绞线的方向一致。

8、技术准备(技术交底,记录表格,各观测点人员分工,控制信号,通讯联络等方面)

9、转体范围内障碍清除干净。脱架静置24 小时后,各种测量数据上报监控组,确认其是否处于平衡状态。

10、作业天气要求风力小于5 级,无大雨、大雾。 以上准备工作完毕, 经检查无误后, 报请监理工程师及设计代表签认。在高速公路管理部门批准的时段内进行转体。

(二)转体牵引设备控制

依据设计要求,平转千斤顶、辅助千斤顶、微调千斤顶等转体所需设备提前做好标定,现场进行试验。同时要求要准备备用设备。

平转牵引索采用2组15-Φs15.2钢绞线,牵引索固定端用P锚锚于上转盘内锚固长度不少于4m,在索道上环绕 3/4周后沿切线进入牵引反力座。每个转动体选用2台ZLD150-200型连续顶推千斤顶牵引一对15-Φs15.2牵引索形成水平旋转力偶,通过拽拉牵引索使转动体转动。转体结构启动时,在2个启动千斤顶反力座处各安放一台YD175-100型千斤顶,作为启动辅助千斤顶,以防启动时结构阻力太大而无法启动,两台千斤顶通过三通用一台ZB4-500型油泵进行控制。这样,结构转动启动时的安全系统为S启=3.9,转动过程中的安全系数S=3.0。根据厂家提供的四氟滑片转体时摩擦系数≤0.03,因此,实际的转体安全系数S≥6.0。(三)结构不平衡控制理论上,两端受竖向力是平衡的,但由于两侧砼浇筑的不完全对称及施工荷载的影响(如风荷载),会产生不平衡弯矩,因此,需严格控制施工过程中的不平衡重及采取相应措施:

1、施工过程中通过对每个节段浇筑的砼方量严格控制,尽最大可能减少两侧的结构不平衡重。

2、若转体重心位置有偏差,可以通过在7#块梁端端头顶面上放置水箱或预制砼配重块的方法,进行堆载调整。

3、下转盘上设置千斤顶,当转体时有不平衡弯矩影响,使得撑脚与滑道接触,通过千斤顶顶升,来保证转体得以顺利进行。4、转体前专业 人员 对转体主桥大悬臂根部、墩梁固结处进行应力、应变测试,以判断结构是否安全及确定“T”构两边的不平衡重,以此为依据进行不平衡配重调整。

(四)安全措施控制

1、跨线转体施工前,施工单位必须与交警、沪宁高速路政管理部门联系,充分考虑交警、路政的管理要求。

2、千斤顶张拉系统操作人员严格执行有关操作规程,服从命令,听从指挥,做到班前检查,班后保养,发现故障及时清除,确保设备处于良好状态。

3、梁体内、外均要清理干净,特别是梁顶面不得有杂物。使用工具应有防滑落措施,传递物件禁止抛掷。

4、配电箱、电线等安全完好,不得有损或带电部分,电线上不得压重物、不得拖拉硬扯以避免机械损伤;严禁非专业人员擅自操作。

5、主控台、泵站要做好防雨措施,防止电控设备受潮。密切关注天气预报,及时做好防雨、防风措施。

结语

转体施工作为的一种桥梁施工方法其技术、工艺在实际的工程操作中日益成熟,随着社会发展,以及对交通网路的高度需求,也随着新技术、新工艺的出现以及在工程中的应用,此种方法应用必加广泛,桥梁工程建造也会更加的安全可靠、简化操作、降低造价、提高施工人员的安全。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