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美诗句十篇

时间:2023-03-15 13:35:23

优美诗句

优美诗句篇1

1、世界上最远的距离不是生与死的距离而是我站在你的面前你却不知道我爱你。

2、世界上最远的距离是鱼与飞鸟的距离。

3、一个在天一个却深潜海底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苏轼《江城子》

4、一寸相思千万绪,人间没个安排处。--李冠《蝶恋花》

5、人生自是有情痴,此恨不关风与月。--欧阳修《玉楼春》

6、天不老,情难绝。心似双丝网,中有千千结。--张先《千秋岁》

7、相思树底说相思,思郎恨郎郎不知。--梁启超《台湾竹枝词》

8、多情只有春庭月,犹为离人照落花。--张泌《寄人》

9、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李商隐《锦瑟》

10、妾似胥山长在眼,郎如石佛本无心。--朱彝尊《鸳鸯湖棹歌》

11、鸿雁在云鱼在水,惆怅此情难寄。--晏殊《清平乐二首其二》

12、一场寂寞凭谁诉。算前言,总轻负。--柳永《昼夜乐》

13、忆君心似西江水,日夜东流无歇时。--鱼玄机《江陵愁望有寄》

14、唯将终夜长开眼,报答平生未展眉。--元稹《遣悲怀三首其三》

15、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16、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17、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18、恰似春风相欺得,夜来吹折数枝花。

19、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20、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

21、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22、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23、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24、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25、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26、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27、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28、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

29、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30、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31、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32、蝉鸣空桑林,八月萧关道。出塞复入塞,()处处黄芦草。从来幽并客,皆向沙场老。莫学游侠儿,矜夸紫骝好。

33、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34、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35、别鹤声声远,离愁处处同。

36、别后悠悠君莫问,无限事,不言中。

37、别情滋味浓于酒,着人瘦。此情不及东墙柳,春*年年依旧。

38、不应有恨,何时长向别时圆?

39、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元稹《离思五首其四》

40、尝试把自己放在对方的立场,当你感觉受到伤害时,很有可能他也在是被伤害。

41、茨菰叶烂别西湾,莲子花开犹未还。妾梦不离江水上,人传郎在凤凰山。

42、枫叶千枝复万枝,江桥掩映暮帆迟。忆君心似西江水,日夜东流无歇时。

43、还君明珠双泪垂,恨不相逢未嫁时。--张籍《节妇吟》

44、嫁得瞿塘贾,朝朝误妾期。早知潮有信,嫁与弄潮儿。

45、用我三生烟火,换你一世迷离。

46、我自是年少,韶华倾负。

47、长街长,烟花繁,你挑灯回看,短亭短,红尘辗,我把萧再叹。

48、终是谁使弦断,花落肩头,恍惚迷离。

49、多少红颜悴,多少相思碎,唯留血染墨香哭乱冢。

50、苍茫大地一剑尽挽破,何处繁华笙歌落。斜倚云端千壶掩寂寞,纵使他人空笑我。

51、任他凡事清浊,为你一笑间轮回甘堕。

52、寄君一曲,不问曲终人聚散。

53、谁将烟焚散,散了纵横的牵绊。

54、听弦断,断那三千痴缠。坠花湮,湮没一朝风涟。花若怜,落在谁的指尖。

55、山有木兮木有枝,心悦君兮君不知。

56、相忘谁先忘,倾国是故国。泠泠不肯弹,蹁跹影惊鸿。

57、昔有朝歌夜弦之高楼,上有倾城倾国之舞袖。

58、待浮花浪蕊俱尽,伴君幽独。

59、一朝春去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

60、静水流深,沧笙踏歌;三生阴晴圆缺,一朝悲欢离合。

61、灯火星星,人声杳杳,歌不尽乱世烽火。

62、如花美眷,似水流年,回得了过去,回不了当初。

63、乌云蔽月,人迹踪绝,说不出如斯寂寞。

64、这次我离开你,是风,是雨,是夜晚;你笑了笑,我摆一摆手,一条寂寞的路便展向两头了。

65、天不老,情难绝。心似双丝网,中有千千结。

66、似此星辰非昨夜,为谁风露立中宵。

67、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68、蝴蝶很美,优美的句子终究蝴蝶飞不过沧海。

69、终于为那一身江南烟雨覆了天下,容华谢后,不过一场,山河永寂。

70、风华是一指流砂,苍老是一段年华。

71、山河拱手,为君一笑。

72、几段唏嘘几世悲欢可笑我命由我不由天。

73、经流年梦回曲水边看烟花绽出月圆。

74、雾散,梦醒,我终于看见真实,那是千帆过尽的沉寂。

75、生生的两端,我们彼此站成了岸。

优美诗句篇2

1.陆羽摇头去,卢仝拍手来。

2.客至心常热,人走茶不凉。

3.淡中有味茶偏好,清茗一杯情更真。

4.阳羡春茶瑶草碧,兰陵美酒郁金香。

5.四大皆空,坐片时何分尔我;

6.两头是路,吃一盅各分东西。

7.来不请,去不辞,无束无拘方便地;

8.烟自抽,茶自酌,说长说短自由天。

9.兀兀醉翁情,欲借斗杓共酌杯。

10.田田诗客句,闲倾荷露试烹茶。

11.半榻梦刚回,活火初煎新涧水;

12.一帘春欲暮,茶烟细杨落花风。

13.十载许句留,与西湖有缘,乃尝此水;

14.千秋同俯仰,唯青山不老,如见故人。

15.茶敬客来茶当酒,云山云去云作车。

16.秀萃明湖游目客来过溪处,腴含古井怡情正及采茶时。

17.短僮应捧杖.稚女学擎茶. 吟罢留题处.苔阶日影斜

18.见月连宵坐.闻风尽日眠. 室香罗药气.笼暖焙茶烟

优美诗句篇3

2、春无踪迹谁知。 —— 黄庭坚《清平乐·春归何处》

3、老至居人下,春归在客先。 —— 刘长卿《新年作》

4、长安白日照春空,绿杨结烟垂袅风。 —— 李白《阳春歌》

5、去年春恨却来时。 —— 晏几道《临江仙·梦后楼台高锁》

6、一春不识西湖面。 —— 许棐《后庭花·一春不识西湖面》

7、柳梢听得黄鹂语,此是春来第一声。 —— 杨载《到京师》

8、林外鸣鸠春雨歇,屋头初日杏花繁。 —— 欧阳修《田家》

9、家住层城临汉苑,心随明月到胡天。 —— *甫冉《春思》

10、芳原绿野恣行事,春入遥山碧四围。 —— 程颢《郊行即事》

11、春涨一篙添水面。 —— 范成大《蝶恋花·春涨一篙添水面》

12、桃溪不作从容住。 —— 周邦彦《玉楼春·桃溪不作从容住》

13、柳暗花明春事深。 —— 章良能《小重山·柳暗花明春事深》

14、东风吹雨过青山,却望千门草色闲。 —— 卢纶《长安春望》

15、纵有笙歌亦断肠。 —— 冯延巳《采桑子·花前失却游春侣》

16、二月湖水清,家家春鸟鸣。 —— 孟浩然《春中喜王九相寻 》

17、那堪更被明月,隔墙送过秋千影。 —— 张先《青门引·春思》

18、湖上春来似画图,乱峰围绕水平铺。 —— 白居易《春题湖上》

19、东风吹柳日初长,雨余芳草斜阳。 —— 秦观《画堂春·春情》

20、金谷年年,乱生春*谁为主。 —— 林逋《点绛唇·金谷年年》

21、悠悠洛阳道,此会在何年。 —— 陈子昂《春夜别友人二首·其一》

22、凝恨对残晖,忆君君不知。 —— 韦庄《菩萨蛮·洛阳城里春光好》

23、莫待春回,颠倒红英间绿苔。 —— 苏轼《减字木兰花·莺初解语》

24、酒未开樽句未裁,寻春问腊到蓬莱。 —— 曹雪芹《访妙玉乞红梅》

25、春已归来,看美人头上,袅袅春幡。 —— 辛弃疾《汉宫春·立春日》

26、酒醒熏破春睡,梦远不成归。 —— 李清照《诉衷情·夜来沉醉卸妆迟》

27、东风有信无人见,露微意、柳际花边。 —— 苏轼《一丛花·今年春浅侵年》

28、鸡鸣紫陌曙光寒,莺啭皇州春*阑。 —— 岑参《奉和中书舍人贾至早朝大明宫》

优美诗句篇4

万花明曲水,车马动秦川。此日不得意,青春徒少年。晴沙下鸥鹭,幽沚生兰荃。向晚积归念,江湖心渺然。——司马扎《上巳日曲江有感》

休沐辰良不待晴,径称闲客此闲行。春衫欺雨任教冷,病眼得山元自明。抹黛浓岚围坐晚,揉蓝新渌没篙清。栖鸦未到催归去,想被东风笑薄情。——范成大《次韵韩无咎右司上巳泛湖》

三月初三寒食雨,春光黯淡似秋光。羽书未报江东捷,何日看花到洛阳。——释行海《三月三日寒食》

似惜残红未放稀,佳人怯试薄罗衣。桃花水涨冰犹凝,燕子泥融雪更飞。老去寻芳元自懒,病来吹霎不如归。常嫌禊帖书清朗,尔许奇寒可浴沂。——方回《久苦春寒三月三日戏作俳体》

寒沙日午雾犹含,萧瑟风光三月三。扑地柳花新燕子,不由人不忆江南。——王微《忆江南》

圣朝无复用舟师,戏遣艨艟插戟枝。沸浪有声黄帽动,春风无力彩旗垂。不胜杯酌宁辞醉,传语风光共此嬉。远比永和真继轨,临摹茧纸看他时。——张耒《次韵王敏仲至西池会饮》

草堂寂历自禅居,山下春光正祓除。邻犬人归纤月后,木鱼风落妙香初。萧疏远岫云林画,映带清流内史书。乘兴寻师相赏处,笔床经案独踌躇。——程嘉燧《三月三日泊虞山下步寻等慈师不遇》

上巳清明都过了,客愁惟有心知。子规昨夜忽催归。驿程那复记,魂梦已先飞。回首故园花与柳,枝枝叶叶相思。归来拚得典春衣。绿阴幽远处,不管尽情啼。——黄机《临江仙》

优美诗句篇5

2、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 陶渊明《饮酒·其五》

3、 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 —— 杜牧《九日齐山登高》

4、 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 —— 杜甫《秋兴八首·其一》

5、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 孟浩然《过故人庄》

6、 芳菊开林耀,青松冠岩列。 —— 陶渊明《和郭主簿·其二》

7、 芙蓉金菊斗馨香。 —— 晏殊《诉衷情·芙蓉金菊斗馨香》

8、 故园三径吐幽丛,一夜玄霜坠碧空。 —— 唐寅《菊花》

9、 毫端蕴秀临霜写,口齿噙香对月吟。 —— 曹雪芹《咏菊》

10、 黄菊开时伤聚散。 —— 晏几道《蝶恋花·黄菊开时伤聚散》

11、 黄菊枝头生晓寒。 —— 黄庭坚《鹧鸪天·坐中有眉山隐客史》

12、 节物岂不好,秋怀何黯然!西风酒旗市,细雨菊花天。 —— 欧阳修《秋怀》

13、 近种篱边菊,秋来未著花。 —— 皎然《寻陆鸿渐不遇》

14、 九日黄花酒,登高会昔闻。 —— 岑参《奉陪封大夫九日登高》

15、 九日龙山饮,黄花笑逐臣。 —— 李白《九日龙山饮》

16、 菊暗荷枯一夜霜。 —— 苏轼《浣溪沙·咏橘》

17、 槛菊愁烟兰泣露。 —— 晏殊《蝶恋花·槛菊愁烟兰泣露》

18、 兰有秀兮菊有芳,怀佳人兮不能忘。 —— 刘彻《秋风辞》

19、 马穿山径菊初黄,信马悠悠野兴长。 —— 王禹偁《村行·马穿山径菊初黄》

20、 满园花菊郁金黄,中有孤丛色似霜。 —— 白居易《重阳席上赋白菊》

21、 耐寒唯有东篱菊,金粟初开晓更清。 —— 白居易《咏菊》

22、 且欲近寻彭泽宰,陶然共醉菊花杯。 —— 崔曙《九日登望仙台呈刘明府容》

23、 轻肌弱骨散幽葩,更将金蕊泛流霞。 —— 苏轼《赵昌寒菊》

24、 秋菊有佳色,裛露掇其英。 —— 陶渊明《饮酒·其四》

25、 飒飒西风满院栽,蕊寒香冷蝶难来。 —— 黄巢《题菊花》

26、 虽惭老圃秋容淡,且看黄花晚节香。 —— 韩琦《九日水阁》

优美诗句篇6

关键词:清明;忠实;意境

一、 译文对比与分析

《清明》

(唐)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古诗的意思为: 清明节这天细雨纷纷,路上远行的人好像断魂一样迷乱凄凉。向人询问酒家哪里有,牧童远远地指了指杏花村。

这首小诗,用优美生动的语言,描绘了一幅生动形象的雨中问路图。小牧童的热情指引,自然会叫诗人道谢连声;杏花村里那酒店的幌子,更在诗人心头唤起许多暖意!这首诗整篇是十分通俗的语言,写得自如之极,毫无经营造作之痕,音节十分和谐圆满,景象非常清新、生动,而又境界优美、兴味隐跃。

1. 译本1

The Pure Brightness Day

It drizzles thick and fast on the Pure Brightness Day,

I travel with my heart lost in dismay.

“Is there a public house somewhere, cowboy?”

He points at Apricot Village faraway.

(吴钧陶 译)

在吴钧陶英译的《清明》中,采用的韵律格式为“aaba”,韵脚分别为“Day, dismay, cowboy, faraway”,韵律优美,奠定了全诗的感情基调。在首句中,译者将清明节翻译为“the Pure Brightness Day”,此处虽然将清明节的字面意思完全翻译过来,但是没有忠实于原文的意思,不能让读者完全明白清明节的具体用途,和这首诗的整体意境没有会很好地融合。“纷纷”是用来形容初春雨滴的“细”与“密”,在生活中,常常会用“细如牛毛”来形容春的雨滴,译者使用动词“drizzle”贴切地形容清明时节的毛毛细雨。同时,译者用“thick”和“fast”来生动形象地描绘出雨滴的“密”与“急”。

第二句中的“欲断魂”形象地描绘出诗人此时此刻愁苦又无奈的心情。清明这个节日,本来就容易勾起出门在外的人思归之念,而春雨绵绵,更增添旅途的愁苦和艰辛。译者用“heart lost in dismay”只描绘行人内心中的沮丧,而没有贴切地描绘出行人出门在外的思归之心,以及对天气糟糕的埋怨之情。并且“travelers”的定义为“a person who changes location”,指的是旅行者。而原文中的“行人”,多指“路上匆匆返回家乡,准备进行清明扫墓的人”,而不仅仅是旅行的人或者是迁移的人群。显而易见,译者将“行人”翻译为“travelers”,并没有忠实于诗句的原意。

第三句是诗人在经历了路途的艰险和天公不作美的情况下,希望能够找到一家酒馆,能够借酒消除心中的苦闷。译者将“酒家”翻译为Public house是Pub(酒馆)的意思,然而却不符合中国的文化背景,显然不能够将原诗中的“酒家”的意义表达出来。

第四句中,译者将“杏花村”翻译为“Apricot Village”,意思是那个村庄的名字是杏花村。而原诗中“杏花村”指的是“在那天满杏花的村庄”,因此,译者此处的翻译是不恰当的。并且,译文中的“he”指代并不是非常明确,无法表达出牧童在原诗中的稚嫩、可爱的样子。但是,“point”形象地描绘出牧童给诗人之路的生动画面,诗中描绘的一切景象全展现在读者面前,使读者仿佛身临其境。

译本2

The Mourning Day

A drizzling rain falls like tears on the Mourning Day;

The mourner's heart is going to break on his way.

Where can a wineshop be found to drown his sad hours?

A cowherd points to a cot 'mid apricot flowers.

(许渊冲 译)

在许渊冲英译的《清明》中,采用的韵律格式为“aabb”,韵脚分别为“Day, way, hours, flowers”,韵律优美,句型工整,使得读者朗朗上口。许渊冲将题目《清明》翻译为“The Mourning Day”,意为“哀悼日”。清明节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也是人们怀念先祖、哀悼逝者的日子,“The Mourning Day”很贴切地表达了哀悼逝者的主题,令读者一目了然。

在第一句中,译者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清明时节的毛毛细雨比喻为“tears”(泪珠),将毛毛细雨视为哀悼逝者的眼泪,非常生动形象地描绘出清明节这一天人们的日常活动,与原诗表达的意思完全吻合。

第二句中的“break”是形容在路上匆忙赶回家的行人的心将要碎了,体现出诗人以及行人心中的哀愁与路途的艰辛,使得读者体会到“断魂”的真实感受。

第三句中的“wineshop”使用确切恰当,与原诗中的“酒家”的意义和用途完全一致。同时,“drown his sad hours”意思为度过他难过的时光。也写出了诗人苦寻酒馆的意图,希望能够借酒消除内心的哀愁。

第四句中,“cowherd ”的选用非常贴切,意为放牛娃儿。在乡村的放牛娃儿给诗人指路,该意象的表达非常“接地气”,更加有助于营造清明时节乡村生活的清幽氛围。同时,诗人在译文中使用“a cot 'mid apricot flowers”描绘出在那开满满杏花的村庄里有一家酒馆的美妙景象。该译本与原诗的意思及意境都十分吻合,译者笔下的译文充分忠实于诗句原本的意义。

译本3

In the Rainy Season of Spring

It drizzles endless during the rainy season in spring,

Travelers along the road look gloomy and miserable.

When I ask a shepherd boy where I can find a tavern,

He points at a distant hamlet nestling amidst apricot blossoms.

(杨宪益、戴乃迭 译)

在杨宪益、戴乃迭英译的《清明》中,采用的无韵体诗,句子结构比较完整,句意明了,重在表达原诗的诗意。杨宪益、戴乃迭将题目翻译为“In the Rainy Season of Spring”,只注重春季的天气状况,没有将清明节的习俗表达出来,使得译文的重点完全发生改变。

第一句中,“endless”的定义为“seemingly without end”,意思是不知何时停止的,重在描述雨不知何时停止,而没有表达出清明时节的毛毛细雨,从而更无法表达作者心中的苦闷与路途的艰辛。

第二句中,“gloomy and miserable”只是描述了路上行人的沮丧与不幸,没有将原诗中的“欲断魂”的情感基调表达出来,读者将无法体会性热的沮丧和不幸与清明节有何关联。

第三句中,译者将“牧童”翻译为“a shepherd boy”,意思是一个牧羊童。原诗中的“牧童”指的是放牛娃儿。仅仅从意思上来说,译者已经改变了原文中的意象,并没有忠实于原诗中的“牧童”。

二、译文分析对比

《清明》是一首即景叙情诗,描写诗人清明春的雨中所见所感,色彩清淡,心境凄冷,历来广为传诵。整篇是十分通俗的语言,写得自如之极,毫无经营造作之痕。

在三首译文中,原诗的动词分别被译为“纷纷”(drizzles, falls, drizzles)、“问”(无, 无,ask )、“指”(points, points, points)。译文1中,吴钧陶的英译本虽然韵律优美,但是没有将原诗中的意境充分表达出来。译文2中,许渊冲的英译本不仅将原诗中的意境表达得非常完美,而且用词得体恰当,充分忠实于原诗所表达的意义。并且译文韵律优美,句式工整,在写诗风格上也与原诗高度一致。然而,译本3中,杨宪益、戴乃迭的英译本只注重春季的天气状况,没有将清明节的习俗表达出来,使得意象完全发生改变。

三、 结语

通过上述从文体学的角度对《清明》三个译本的对比与分析,译者在翻译的过程中,不仅需要对原诗意思的进行深入的理解,能够熟练运用翻译的策略与方法,使得译文在忠实于原诗的基础上,能够达到韵律优美、句型工整的“雅”境界,从而使译文达到文体得当,使得读者完全理解译文及原诗所表达的意思。译者需要从文体学的角度审视和度量译文的得体与否,更好地传播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古诗词。

[参考文献]

[1]黄懿. 唐诗省略现象与英文翻译[J].山东电力高等专科学报,2007(8).

[2]姜莉. 论唐诗英译的意境传达[J]. 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8).

[3]唐晓华. 浅论唐诗英译的方法[J]. 读与写杂志. 2009(6).

优美诗句篇7

一、通过诵读感知古诗文的美

古诗文的语言是一种凝练、贴切、含蓄、优美的艺术语言。它具有节奏鲜明、富于变化、声韵和谐的特点,需要学生悉心揣摩,反复诵读、精读方能体会其中的意蕴和美感。古人说得好:“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学习古诗文,要从诵读开始,诵读方法主要是仿读、范读、齐读、分组读。语文老师可以先播放教材录音,再给学生范读,让学生掌握字音、分清句词,然后再让学生齐读、分组读,在读的过程中要强调指导学生注意语气轻重、语调变化、节奏快慢。通过熟读甚至背诵,让他们读出作者的语气、情感,读出诗词的意境,感知诗词的内涵,感受诗词的语言美、情感美,还可以让他们积累语言,增强语感,陶冶情感,提高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吸取优秀文化的营养,增添文化积淀。例如的《沁园春・雪》:“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指导学生诵读时把重音读在“今朝”一词上,并反复朗读整句诗就能体会到诗的意境,“今朝”是一个新的时代,新的时代需要新的风流人物,表达诗人作为革命家坚定的信念和伟大抱负。

二、激发学生学习古诗文的兴趣

激发学生学习古诗文的兴趣对古诗文教学尤为重要,根据多年的经验我认为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导语引入法。精彩、新颖、扣人心弦的导语,能很快吸引学生,引人入胜。2.竞争法。根据初中生好强好胜、竞争意识强的特点,在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为学生创造一些竞争环境,鼓励学生参与竞争。如古诗文朗读比赛,古诗文成语比赛,通过各种竞赛,激发学生学习古诗文的兴趣,加深学生对教材的理解。3.想象法。课堂上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力,把单调的文字符号变成形象生动的画面映入脑海,使学生觉得新奇,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古诗文的兴趣。4.质疑法。在教学中,教师要诱发学生思维,引导学生从不同方面、各个角度去探索问题,发现问题,学生才会主动学习,有兴趣学习。

三、引导学生掌握一些基本学习方法

古诗文的学习枯燥乏味,也是初中语文最难学的部分。教师要适当引导学生掌握一些基本的学习方法。我据多年探究,总结为以下六个方法:1.加强对古诗文的理解。古诗文的理解包括由字词到语句的理解,由段落到全文的理解。理解要做到是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篇,因词解字,因字释词,因段解句,因篇解段。2.增加词汇的积累。 “词汇”的积累是学好古诗文的关键,是文言文必须跨越的门槛。古诗文的词汇包括文言实词、虚词、一词多义、词类活用、通假字、古今异义字等。在古诗文教学中,教师要加强训练,把词汇归类让学生多读多背。3.积累特殊的文言句式。了解古诗文句式特点是学习古诗文必须攻克的难题。文言文中的许多句子有固定的句式或句型,只要学生熟练掌握句式特点,句意的理解就很容易。4.学会调整倒装的成分。古诗文的句子成分与现代文有很大差别。古诗文大多是宾语前置、状语后置或是数量词后置,所以教师要让学生们学会调整语序,使之符合现代汉语的规范。5.学会补充省略成分。古诗文一些语句有时会省略主语、省略宾语或是省略量词,教师要指导学生学会联系上下文,作出恰当的补充,使句子意思完整。6.掌握一些常用的古诗文文学常识。如:古诗词的基本知识,常用的表现手法,古诗文名家的生平简历,古诗文中的一些典故。

四、利用多媒体课件加深学生对古诗文的理解

优美诗句篇8

优秀的古诗是文学宝库中瑰丽的珍宝。我国是一个诗的国度,诗不仅历史悠久作者众多,而且作品丰富题材广泛技巧高超,在世界文学史上堪称一绝。古诗在小学语文的每册课本中都有几首。这些诗内容健康、语言优美、琅琅上口,颇有美感。下面简单谈一下我在古诗教学中的一点心得。

一、简单介绍,了解古诗

目前,有些年轻的教师往往会忽略对古诗作者及创作背景的介绍,认为对学生介绍作者及创作背景没有必要。这是一种错误的认识。古诗中的人和事离学生的生活实际很远,对诗的作者及创作背景进行简单的介绍,这有利于学生理解古诗的内容和领会作者的写作意图,正确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二、正确指导,朗读古诗

古诗短小精悍,句式齐整,韵律和谐,形象鲜明,适合朗读。在教学中,我运用“三读法”来指导学生朗读。“三读”即读通诗句、读懂诗意、读出韵味。

1.读通诗句。

具体操作时要注意两点:一是扫除诗中的文字障碍。要让学生朗读好古诗,必须学好诗中的文字。学习生字,可以让学生利用字典自己学习,教师适当点拨,使学生学的扎实准确。让学生实际动手操作,手、眼、脑等各种感官并用,提高学生整体素质。二是朗读时要注意诗中字的音准。朗读时要读清字音、读准字音。遇到读不准的字时要及时查字典或请问老师。要力争字字读得准确无误。如“苏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小语第五册第4课”古诗《山行》中,“远上寒山石经斜,白云深处有人家”的“斜”字就不读“qiá”或“xiá”,它的正确读音是“xié”。再如“苏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小语第七册第10课”古诗《望洞庭》中“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的“磨”字就不读“mò”,它的正确读音是“mó”。

2.读懂诗意。

学生读通诗句以后,要指导学生读懂诗意,读懂诗意须理解古诗。理解古诗可分为四个步骤进行:

(1)逐字理解。

学生在利用字典、词典理解字意时会遇到一字(词)多义,该如何选择正确的字义呢?这要将选好的字义放到具体的语意环境中进行确认,从而选出合适的字义来。如“苏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小语第七册第10课”《峨眉山月歌》中“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的“见”,在1980年商务印书馆出版的《新华字典》第207页有7种意义,分别是:看到看得出(文字等)出现在某处,可参考会见,会面见解,对事物的看法助词用在动词“听”、“看”“闻”等字后,表效果。该选哪一个呢?通过把字义放到诗句中理解,发现合适的字义是“看到”。

(2)逐句理解。

把一句诗中分别理解出的字(词)义合理地组合起来,得出该句诗的句意。“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经合理组合理解为:连夜从清溪驿站出发进入岷江,向三峡驶去。想念友人却又见不到,只好顺江驶向渝州。逐句理解时要反复推敲,并能联系上下句进行理解。

(3)整体理解(将每句意思串起来)。

将理解好的每一句诗意有机地连接起来。理解全诗的意思。要力争做到能用自己的话表达出诗的意思来,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4)体会诗的思想感情。

理解了诗的意思后,可以发现诗人写诗的目的,体会思想感情。如“苏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小语第七册第10课”《峨眉山月歌》,这首是唐代大诗人李白年轻时初离四川时所作。诗的意境清新,语言浅近,音韵流畅,描写了月映清江的美景,抒发了作者秋夜行船时思念故乡和友人的感情。

3.读出韵味。

朗读时,要力求读出古诗的韵味来,体现诗的流畅美。要读好诗中押韵的那些字。如“苏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小语第五册第4课”古诗《枫桥夜泊》中的“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朗读为“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这样朗读显示出古诗特有的乐感和韵味。读出诗的韵味,能使人感受到和谐的美,从而对古诗爱不释“口”。

要读出古诗的韵味,必须读出诗的语感来。注意除在停顿和重音上面作一般指点外,要着重注意“拖腔”的准确运用。一般而言,句末是平声字的朗读时可适当延长;每句第四个字也可适当延长或作较大的停顿。如古诗《山行》中的“远上寒山//石经斜,白云深处//有人家”注意了停顿,读出了语感,表现出古诗的节奏美和音韵美。

让学生感知古诗语言的艺术特色,加深对诗句的理解。如“苏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小语第七册第10课”《峨眉山月歌》中的峨眉山月半轮秋“一句,”秋“字因入韵关系倒置句末,同时用”秋“字来形容月色之美,学生体会到了,朗读时就不会拗口,而且情趣很高,兴致盎然。

只有让学生反复朗读,才能让学生加深对诗句的理解,才能进行熟练的背诵。朗读后,教师可指名学生叙述诗的大意(尽量用自己的话说),以便让学生逐渐理解消化。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熟读,在熟读的基础上背诵,在背诵的基础上默写。

教师在引导学生弄懂诗意后,可以再让学生在诗中“走一个来回”,即男生读诗,女生看幻灯片或教学挂图来体会诗的意境,加深理解和领会。还可采取学生自己朗读,集体朗读,引导读,对读等多种形式以调动学生朗读、背诵的积极性,增强教学效果。

三、精读细品,欣赏古诗

让学生通过看幻灯片、观图片、听录音、听讲解等加深对古诗内容的理解,将学生引进诗境中去体会、感悟。欣赏古诗,体会古诗的和谐美、音韵美、节奏美、句式美、意境美等等,进行多侧面、多角度的欣赏、品评。

优美诗句篇9

作为语文老师,多么希望他的学生也能像自己一样对诗词爱到痴迷,爱到愿意将诗词化作自己的语言和生活的诗意。因此,在诗词的教学中,笔者竭尽所能地将学生带入或典雅幽婉,或豪放洒脱,或悲怆凄凉,或深远空阔的诗的王国,进而带领他们去学习运用美丽的诗词去美化自己语言与生活。

在高中诗词的教学中,有很多学生上了两三年高中还不懂得如何运用诗词,诗词在他们的头脑里可能永远是那个“囫囵”的整体,学习诗词的最终成效只体现在考试时那六分的默写题,其他地方,如写作及生活中很少用到。

为了改变这一现象,笔者带领学生通过品读、联想与想象去感受诗歌本身之美,整首诗或几句诗。只要学生能领略其中几个意象、几个诗句之美,他们就会因为近距离地感受到了诗歌之美,而喜欢了,或仰慕了,由此产生将诗词与自己的写作与生活联系起来的愿望,进而美化自己的语言和生活。

一、意象的运用

带有作者主观情感的物象往往是诗词外在的最直观的美,人们接触诗词往往首先关注的就是意象,所以古人在写诗时对意象的选择非常讲究。经过一代代诗人的运用创造,众多意象被赋予了特定的内涵,也越来越美。正如林庚在谈到杜甫、庾信将屈原的“落木”意象改造成“木叶”时所说:古代诗人们在前人的创造中学习,又在自己的学习中创造,使得中国诗歌语言如此丰富多彩。在我们的课本中就有这样的例子。

苏教版选修《唐诗宋词》第八专题中,范仲淹的《苏幕遮·碧云天》中用“碧云天,黄叶地”及“芳草、斜阳”等一些具有辽阔衰飒特点的意象来表达羁旅漂泊之情,元代王实甫也在《长亭送别》中使用了同样的意象,以表达崔莺莺在张生上京赴考时,因无力挽留而产生的痛苦之情。而到了清代,李叔同在《送别》中也用了“芳草”意象(“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而只是把“斜阳”换作了“夕阳”(“夕阳山外山”),也许王实甫与李叔同都是受了范仲淹的影响。同样欧阳修的《踏莎行》“迢迢不断如春水”中的“春水”意象,也同样在吴兆的《早春水阁》(“昨夜秦淮春水生”)和李煜的《虞美人》等诗词中出现。

古代的诗人词人尚且学习前人,作为正在学习语言表达的中学生,更应该撷取课本上学到的好词语尤其是诗词中的好意象来美化自己的语言。而这样做成功了的例子很多。2005年浙江高考优秀作文《一江清流》的题目“一江清流”应该来自《虞美人》中的“一江春水向东流”;笔者所教的班级的学生写下了这样的优美语句——“古木参天,离不开落红”。“落红”是来自龚自珍《已亥杂诗》中的意象。尽管只是一个意象,但用与不用语言的内涵与色彩完全不同:不用,平平淡淡;用了,马上就有了书卷气息。而要指导学生使用意象,方法又非常简单,只要刻意让学生像小学生依词造句一样。

二、诗句的运用

记得《论语》中的《楚狂接舆》篇中有“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的句子,而陶渊明的《归去来兮辞》中也有类似的句子:“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这绝对不是偶然,也许也是林庚所说的“在前人的学习中创造”吧!对待名句,古人尚且可以如此学习,何况我们。

一些学生在古诗文默写题上会得满分,但是仿句及作文的语言却往往干瘪枯燥,高中学了三年诗词,那么多好句,只“赚”到了6分,实在令人惋惜。所以作为语文老师,当我们美化自己文章的时候,应该教学生学会美化他们的文章。而素材就是课本上的诗词,方法就是让他们在老师的引领下在语言表达中刻意地使用那些诗词中的好句子。

初始阶段,先以古人引用的例句或者老师自己引用的成功文章作为范本来激发学生的引用欲望。如为了带动学生引用,笔者就以自己的文章《约定》中的句子作为模仿语段:“没有与台灯的约定,我怎么会有与张若虚一起欣赏‘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的幽静与惬意”。学生在羡慕古人及老师的时候,无意间会希望自己也写出优美生动的句子,所以一般愿意学习老师的样子,去引用精美诗词。这时我们应该鼓励学生引用,只要他们能够引用,不怕暂时性的出错,甚至“掉书袋”式的引用也不要去打击——毕竟,他们从一句不用到有用的意识了,这也是进步。只是在评讲的时候,要褒扬那些引用恰当、为文章增色的例子,委婉地帮助用得不恰当的同学明白自己的问题。只要能持之以恒地训练,高中三年下来,学生的作文语言一定会有一个质的飞跃。

“初春,正所谓‘乍暖还寒’时候,我们便会溜出家门”,这是高考优秀作文《绿色生活》中的句子;“唐诗曰‘一叶落知天下秋’,宋诗云:‘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一叶飘落而知秋,一枝勃发而见春。寻常细微之物常常成了大千世界的缩影。无限往往收藏于有限之中。正如一颗欲动的心,在春的照应下勃发一样”。这是2006年浙江卷高考满分作文中的句子。正因为有了对李清照《声声慢》的学习,对陆游《三齿堕歌》及叶绍翁《游园不值》的阅读,有了对其中好句子的引用,才有了学生这样的好句,也正是有了这样的句子才使学生的语言不显得平淡肤浅。学生在学完辛弃疾的词后,写出这样的句子:“在滚滚东流的历史长河中,曾有过无数英雄形象,被世人铭记……”班里能写出这样句子的学生很多。

在经过一段时间的引用训练之后,就可以训练学生学习化用了,将诗词名句与自己的语言相融合,以锤炼自己的语言,使其增加文采,丰富内涵。

按道理,教师的不应该教学生具有世俗的思想,但是教师教书教了几年,学生学习学了几年什么也没学到,大好的时光白白浪费,精编的课本被“坐了冷板凳”,那么教师还有什么成就感呢?所以应该让学生懂得,学不能白上,书不能白买,上了学就要学到东西,买了书就要让它发挥作用。学生学到了诗词且能用到他们写的文章里了,就没有白学,《唐诗宋词》这本书也没有白买。

优美诗句篇10

关键词:小学语文 古诗词 教学策略

作为小学语文教学内容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古诗词是影响小学生文化涵养的关键所在,且与传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密切相关。但值得注意的是,古诗词教学在部分学校中仍停留在传统教学模式上,教学出发点完全停留在应试层面,难以达到古诗词教学目标。因此,本文对小学语文教学古诗词教学策略的分析,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语文古诗词教学必要性分析

(一)传统文化的弘扬

中国五千年历史中,有极多可称之为传统文化的瑰宝,其中以古诗词为代表,将中华民族的经典文化与民族精神承载下来。特别当前国际竞争环境下,评价一国综合实力除靠经济水平外,文化软实力也极为重要,需在发展中不断发挥自身优势,进行传统文化的弘扬。由此可见,古诗词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开展,不仅可使学生对传统优秀文化产生浓厚兴趣,道德素质得到增强,文化修养提高,且在理解古典文化的基础上,对传统文化进一步弘扬。

(二)审美能力的提高

古诗词内容中,涵盖极多优美、独特意象,对帮助提升小学生审美能力可起到至关重要作用。具体剖析古诗词中涵盖的审美内容,主要体现在:第一,音韵美。大多诗歌中,都有音韵和谐、对仗工整等特征,以李白“静夜思”为例,其中的“光”、“霜”、“月”、“乡”便能表达这一特征,朗读中有朗朗上口之感。第二,意境美。古诗词中,大多诗人注重陶醉于山水田园景象中,从中获取灵感并创作美好诗句,以“鸟鸣涧”为例,王维以幽静、空灵的意境抒写“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仿佛置身于其中,可体悟到不一样的美。第三,内涵美。大多古诗词中的词句,所体现的并非局限于表面,字里行间都渗透一定内涵,如《赠汪伦》中,其中的诗句便以桃花潭水描述诗人与友人间的情义,内涵美因此得以表达出来。从这些音韵美、意境美以及内涵美中,便可发现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审美能力将会得到提升,艺术修养自然会得到提高。

(三)创新思维的培养

古诗词不仅在语言上凝练,且表达的意境极为优美,小学生学习过程中,思维想象能力以及创造能力都可得以提高,其与当前小学语文教学目标相一致。以“望庐山瀑布”为例,李白在描绘庐山瀑布之景象中,主要采用夸张手法,如“疑是银河落九天”,将瀑布无与伦比的美充分表现出来。学生在朗读过程中,会在头脑中形成具体画面,立体感与画面感都会产生。同样,古诗词中也有其他较多诗词句,学生学习中都会产生丰富的想象,对想象力、创造力的培养可起到明显作用。

二、小学语文教学中古诗词教学策略分析

(一)朗读方式的应用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明确指出小学语文教学中应做到改变教师传统角色,而学生居于课堂主体地位。这就要求课堂教学中采取的教学方式应从学生角度出发,其中教学方式以朗读方式为例,古诗词教学中,教师可选择美感较强的诗句,引导学生采用吟诵方式重点朗读,以“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为例,其出自王维的“山居秋暝”,诗词错采用的表达方式并不复杂,学生仅需有感情朗读,便能对诗句中的美进行体悟,皎洁的月光从树空隙中穿过,洒在小河上,山石中泉水淙淙流淌,秋雨后山g景象被展现的淋漓尽致。再如“小儿垂钓”,其作者为胡令能,诗句中“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描述孩童水边垂钓的景象,又因怕鱼儿被路人吓跑,不回答路人询问,所展现的为孩童天性,并通过一系列动作如遥招手、侧坐等,传递出诗词的美感。对于这些诗句,教学过程中都可通过朗读方式开展,可帮助学生了解诗词内容的同时,提升想象力、创造力。

(二)情景画面的引入

古诗词内容本身便是对情景画面的一种表达,因此教学活动中可通过构建古诗词情境方式,使学生对诗词画面美有所体会。仍以“望庐山瀑布”为例,所展现的画面便为香炉峰在阳光照射下,有紫色烟雾盘旋升起,此时庐山瀑布如同白色绸缎一般,在山川前方悬挂,顺势而下如同从银河倾泻到人间。诗中展现的画面极美,但由于部分小学生学习能力较差且生活经验不足,很可能无法想象其中的美,对此可利用图片展示或视频展示方式,在学生朗读结束后且自我想象后进行展示,学生将更深刻感受到诗词传递的美。再以“咏柳”为例,诗句中描绘的为春天的柳树,由于大多学生对柳树并不陌生,所以教师仅需适当引导学生在头脑中形成春柳图,便能感受到画面的美感。

(三)作者情感的剖析

作为作者情感寄托,大多古诗词都作者情感流露,以“七步诗”为例,曹植在传递亲兄弟情感中直接采用豆子、豆茎进行比喻,也描述出作者当时的为难出境,更不愿看到骨肉间的残杀。教师在讲授该类诗词中,应引导学生认真剖析作者传递的情感,既能加深学生对作品的理解,也更容易记住诗词。又如“咏石灰”,该诗中所表达的是慷概激昂情怀,采用借物言志方法,作者以石灰表达自身曲折的仕途生活以及遇困难不屈服的精神,教师讲解中,学生对作者爱国情怀、英雄献身精神体悟极为深刻。

(四)诗词哲理的赏析

名言警句一直为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内容,而古诗词中所涵盖的名言警句极多,都蕴含丰富哲理,如抒情、言志、咏物等。以“泊船瓜洲”为例,王安石以七言绝句诗描述自身的情感,借助景象表明自身既渴望仕途又思念家乡的心情,一语双关,暗示登上政治舞台后期望推行新政策。另外,也有其他较多诗句都会借助景象展现一定的人生哲理,教师应帮助学生挖掘其中哲理,更有助于语文教学育人目标的实现。

三、结语

古诗词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内容。实际开展教学中,应正确认识古诗词教学的必要性,采取有效的教学策略,如朗读方式、哲理分析、作者情感推敲以及情景画面的引入等。这样才能促进学生语文素养以及教学质量的共同提高。

参考文献:

[1]陈建伟.新课改背景下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策略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4,(02).

[2]刘卫成.小学语文教学中古诗词教学方式之拙见[J].新课程(小学),2016,(03).

[3]吴兰波.探究小学语文教学中古诗词教学新思路[J].作文教学研究,201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