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听汇报材料十篇

时间:2023-03-28 20:51:37

助听汇报材料

助听汇报材料篇1

一、清

“清”就是思路清晰。汇报材料不管是供书面交流还是供口头交流,上级组织或领导在看或听汇报材料的时候,也在思索材料所讲述的事实、所分析的问题,同样存在一个思维过程。如果汇报材料写得不符合思维习惯,就会让人觉得东一榔头,西一棒子,摸不着头脑。因此,汇报必须理清思路。

理清思路,首先就是要理清汇报的顺序。《周易》说:“言有序。”所谓“序”,就是思路有条理而不紊乱。在汇报材料中的表现,就是谋篇布局,安排层次段落、开头结尾、过渡呼应等合理有序。汇报顺序既有常规顺序,也有非常规顺序。英国文学家约翰·巴洛兹说:“一颗宝石跟一块普通石头的区别并不在本质,而在于分子的排列——结晶的方式。木炭和金刚钻是一样的,但在外观上和效用上,它们的差别可多远啊!珍珠所含的成分,没有一种是不能在最粗糙的蚌壳中找到的。”这就告诉我们:说同样一件事情,如果顺序安排不同,效果是不一样的。

对常规思维习惯来说,在叙述某一件事情的时候,应在时空立体上展开。汇报的顺序可以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开端——发展——结局;介绍某个空间对象的时候,常常是按照由外到里(由里到外),或者由上到下(由下到上)、由左到右(由右到左)等;介绍某个人物的时候,常常是由过去到现在,或者由现在追溯到过去;介绍某个单位事迹的时候,常常要把事迹分成几个方面,在划分事迹类型的时候,常常是先政治,后业务,论说某个道理常常是在事理的平面展开的,比如,整体与部分、属性与关系、个别与一般、现象与本质、因果与条件、必然与或然等等。

对非常规思维习惯来说,汇报材料如果要按照非常规的思维过程写,那就需要注意两点:一要了解阅读汇报材料者的思维习惯;二要注意按这种非常规思维习惯来说,是否能够取得更好的汇报效果。比如,向领导汇报某件事情的做法,既可以按通常习惯,先介绍干这件事情的经过,再介绍干这件事情的结果(效果);也可以按反常的思维习惯,先介绍结果(效果)再介绍取得这样效果的做法。两者比较,后者的效果更好——能先声夺人,吸引看材料的人认真读下去。如果拿着汇报材料向领导作口头汇报,用后一种思维习惯介绍,还会有试探作用——试探领导对其是否感兴趣。

其次,要注意材料内容之间的逻辑关系。逻辑关系包括:因果关系、并列关系、递进关系、条件关系等等。如果汇报材料能够把材料之间的逻辑关系表述清楚,那就能够帮助阅读汇报材料者扫清阅读的思路障碍,准确把握汇报材料所要传达的有关信息。

如何理清思路?最常用的办法是反复推敲,列出提纲。列提纲要由大到小,一级标题下要有二级标题,二级标题下面要有三级标题提纲列得越详细,汇报起来思路就会越清晰。列出不同级别的提纲,一定要注意它们相互之间的逻辑关系。如果上下级别的提纲是推论关系的,还要考虑它们是否具有推出的必然性。在同级标题之间,还要注意它们是否具有不相容的关系,如果出现了全同、交*、包含或被包含的关系,就表明提纲之间存在着逻辑混乱,必须修改,不然就会把思路搞乱。如果前后内容存在一定跨度,在内容转换的时候,一定要使用过渡句,使内容衔接自然,反之,则容易使听汇报的人觉得突兀,跟不上汇报者的思路。

二、重

“重”就是重点突出。一般来说,汇报材料的内容通常包括:工作开展情况、主要做法及成效、存在问题及今后的打算等几个方面,但面面俱到往往事倍功半。汇报材料要突出重点,就要做到有“点”有“面”。“点”就是重点,应当展开讲、深入讲;“面”是非重点,在汇报材料里,只是起辅说明性的作用,应该适当浓缩。

写汇报材料应当根据什么标准来确定汇报重点呢?一般情况下,以下两条可以作为确定重点的依据。

第一,凡是符合上级领导听汇报意图的,就是汇报材料的重点。任何工作均有轻重缓急,上级领导听取下级的汇报,总有一定的目的性,对汇报内容、汇报时间、汇报形式、汇报范围等,都会有明确要求。撰写者必须深刻领悟上级意图,仔细揣摩这些要求,必要时还可通过其他信息渠道,更广泛更深入地了解上级领导近来重点关注的是什么、重点抓的工作是什么。这就可以有的放矢,做到上级不关注的不汇报,上级已经了解的不汇报。

第二,凡是能够突出自我特色的,就是汇报材料的重点。如果汇报材料没有特色,丧失自我或少了自我,汇报也就没有个性,自然也就失去了本来的意义。要突出特色就要做到常规性的内容不讲,与别人相同的内容不讲。只有从本单位的实际出发,选取有特色的工作,挖掘有特色的效果,才能达到“人无我有,人有我强”的效果。“特色”不仅指工作成绩、成功经验,也包括在工作中发现或出现的新矛盾,以及对问题的新思考。这种新思考,可以通过对特定问题所选取的汇报角度或站位的高度来体现。

汇报材料如何做到重点突出?

一要围绕重点展开叙述或论证。汇报材料要有思想、有见解,才能够给人以启发,使人听了豁然开朗产生兴趣。汇报材料的思想性,体现在材料、事例和阐述的道理之中。分析问题要有理有据,要有深度,不要做肤浅的表面文章。汇报材料涉及的事例,可以量化的一定要量化,能用数字说明的问题,一定要把有关数据写清楚。数字虽然枯燥,但能增强材料的说服力,在说明问题上,具有用文字叙述所不可替代的作用。对一些较为抽象的数字,有时还必须采用折算的方法,让数字变得具体可感。比如,有人在介绍黄河时说:“黄河每年带起的泥沙16亿吨。”“16亿吨泥沙”到底是一个多大的数字,许多人心中不一定有概念。为了让听者理解这个数字,如果改成:“黄河每年带起的泥沙16亿吨。若用这些泥沙来修建一条高一米、宽一米的防护堤,那这条防护堤便可以环绕地球27圈。”这样一折算,抽象的数量“16亿吨泥沙”,刹那间就变得那样的具体可感了,汇报的亮点也就能为之一闪。

二要把握重点抓住要害和实质。抓住本质,就要少讲过程性的东西,多讲实质性的东西。要杜绝简单的材料堆砌,防止表面化,要把深层次的东西写出来。比如某人在汇报某单位思想状况时说:“有人玩名,有人玩命,有人玩狗,其实最终都是在玩自己。”这种说法一针见血地点出了问题的要害和本质,能使人为之一振。

三要详略得当。汇报材料的线索要单一,情节要简单。如果串起材料的线索太多、谈及内容的情节太复杂,听汇报的人不但不容易理出头绪,反而会越听越糊涂。因此,要把多余的线索和过细的情节统统删去。领导听汇报最关心的是工作重点以及处理的结果,汇报要遵循“事不过三”原则,每谈重点,关键事项最好只谈一件,通常不要超过三件——这是许多人的经验之谈。认知心理学的实验结果也表明,主要论点多于三到五个时,人们便不容易领会。这倒不是说讲完三个论点就坐下完事,而是把复杂的想法归纳成三到五个方面以抓住事物本质。

在语言运用上,叙述要简明,切忌冗长啰嗦,千万不要从文件、报纸上大段地抄录引用,这样容易把有用的东西淹没在废话、套话之中。用词要做到朴实无华通俗易懂,不要使用生僻的语词,要多用大众语汇,尽量口语化。这样汇报起来显得自然、流畅。在句式上,要多用短句。用短句既便于说,又便于听,而且干脆有力,节奏感强。

三、实

“实”就是实事求是。写汇报材料要做到实事求是,需要注意两点:

第一,要准确可靠。汇报要寻找那些实在的、新鲜的、有价值的东西,但必须讲真话、讲实话、讲心里话。汇报的情况要准确无误,不允许有任何虚构,也不允许夸饰拔高甚至张冠李戴移花接木,不能把道听途说的东西作为事实写入汇报材料。对汇报材料所涉及的重要数据,一定要反复核实,科学论证,不可想当然随意虚报。在评价事件或人物的时候,要恰如其分;汇报经验要避免脱离群众、脱离现实、脱离整体观念。

准确可靠,要求所举的事例,除要符合客观实际以外,还必须要具有广泛代表性,能反映事物的本质。如果是没有广泛代表性,不能反映事物本质的东西,即使它在事件的发展过程中是真实存在过的,也不能拿来作为例证,因为这样的事例只是事物发展中的非主流、小插曲而已,绝非事物的真实面目,用这样的事例作论据,不会有说服力,会犯论据不足的逻辑错误。

第二,要喜忧皆报。领导听汇报,既是了解情况,也是研究问题。无论“喜”或“忧”,领导都会认真对待。说不定你的“忧”,有时候正是领导所关注的热点问题、焦点问题。因此在汇报情况的时候,要做到喜忧皆报,不能报喜不报忧。怎样做到喜忧皆报呢?

助听汇报材料篇2

 

关键词: 英语专业学生 听力能力 主要因素 途径

1.引言 

 

听是语言交际的一个重要方面。在对外交往中,听力水平直接影响着人们相互理解的程度和交流效果。随着国际交流的日渐频繁,提高英语听的能力显得尤为重要。因此,听力能力的培养在外语教学中占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对英语专业的学生而言。笔者对影响英语专业学生听力能力的一些主要因素进行了分析,并对如何提高和培养英语专业学生听力能力从几个方面进行了一些初步的探讨,旨在探索出一条行之有效的教学途径。 

 

2.影响英语专业学生听力能力培养的主要方面 

 

2.1语音方面 

我国英语教学基本采用英国语音教学体系。近年来,随着对外开放,美音教材逐渐增多并有流行趋势,有些学生因不熟悉英美语音差异,就产生了听力障碍。语速障碍,中学生平时学习都以课文磁带为准,速度较慢,如果再遇到一些语速较快的连读、弱读、重读、爆破、停顿、重音转移、语调变化等有关语音现象的听力材料,便无所适从了。 

2.2词汇方面 

在英语听力的学习中,词汇量是制约学生听力水平提高的重要因素之一。词汇量不足,在听力过程中遇到生词或词义不熟的词的几率就高,这种情况会妨碍学生对整个句子乃至整段材料的理解。 

2.3语法方面 

在英语听力材料中,有很多句子是并列复杂句,如果分不出各分句之间的关系,即使把句子中的每个单词都听懂了,也未必能理解正确整个句子的意思。 

2.4文化背景方面 

语言是文化的一种表现形式,英语作为一门外语,承载了西方国家丰富的文化。我们在学习英语时,需要了解英语国家的一些地理历史、文化背景、风土人情及生活方式。文化背景知识的缺乏使部分学生不能直接用英语进行思维,因而影响了反应速度和听力效果。 

2.5听力技巧方面 

听力主要考查学生对所听内容的主旨和大意的理解。这就要求在听的过程中要尽量理解全文的主要内容,不要力图把每个词、每个句子都听懂,每遇到不理解的单词和句子时就停下来思索,就会跟不上语速。毫无疑问,这将中断他们的思路,就不能把听力材料整体地联系起来,常常有听了上半句听不了下半句、疲于奔命的感觉,所以一节听力训练课下来既疲倦又没有什么收获。还有学生在听的时候将每一句都译成汉语。这种习惯使得他们无法跟上所听材料的语速。久而久之,对听力会产生恐惧心理。 

 

3.如何提高和培养英语专业学生的听力能力 

 

3.1语音方面 

掌握基本的语音规则是学好听力的基础,在语音教学中,以下几个方面语音知识的讲解是必不可少的。 

第一,句子重音。通常句中的实义词(名词、实义动词、数词等)是句子的关键词,携带重要信息应重读。如在“who is reading?”一句中,“who”一般重读;而重读的词一般是句子的语调核心,即句子的强调部分。 

第二,同化。一个音受临音影响而变化的现象就是同化。如副音[d]与[j]相邻时,被同化为[dэ],辅音[t]与[j]相邻时,被同化为[t]。 

第三,语调。人们交谈时,嗓音的升或降,音调的高或低,构成语调。每一种语言有其独特的语调。语调可以表达词汇无法表达的微妙和情感。因此,从听力材料中谈话者的语音语调里可以猜想和判断其说话目的和意图。 

3.2词汇方面 

词汇对听力的影响很大,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第一,对词汇的熟练与否直接影响音与义联系的速度。研究表明,听者先接受原始话语并将其意象储入短期记忆,组成各种成分,辨识其内容及功能或目的,随之再将这些组成一体形成连贯的语言材料。然后将重构的意义而非原有形式在长期记忆中保留。言语听辨过程是图式与输入信息或声学信号相互作用、相互匹配的过程。 

第二,词汇量在听力能力中占有重要地位,这是外语界长期以来的共识。听力理解中的对话、语段、语篇都是由句子组成,而句子的基本单位正是词或词组。因此,从

理论上说,词汇量的大小决定了听力理解成绩和能力的高低。在词汇习得的过程中,学习者不仅要追求词汇的数量,而且要注意把握词汇,尤其是多义词汇的深度:在注重原型意义的同时,加强对多种意义之间深层联系的理解,学会从原型意义中推导并灵活使用边缘意义。这样,学习者在进行听力理解的时候才能克服原型意义对听力的消极影响,提高听力理解能力。

3.3语法方面 

语法是语言表达方式的小结,它揭示了连字成词、组词成句、句合成篇的基本规律。要对连续语流进行同步释义和反应,还必须具备依照语法和逻辑知识识别句中词语间逻辑关系的能力。语法和逻辑知识是正确理解和判断听力材料的必要条件。 

3.4文化背景方面 

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背景知识有助于听力能力的提高。 

第一,加强中西文化差异的比较,将中西文化在称呼、招呼语、感谢、谦虚、赞扬、隐私、节日、禁忌语、委婉语、表示关心、谈话题材和价值观念等方面的差异自觉自然地渗透到英语教学中。 

第二,利用多种渠道、多种手段,吸收和体验异国文化。可以收集一些英语国家的物品和图片了解外国艺术、历史和风土人情;运用英语电影、电视、幻灯、录像等资料直观地感受对英语的实际使用耳濡目染;阅读体现外国文化的简易读本,从而增加对英语文化的了解;邀请中外“英语通”作中外文化差异方面的专题报告:组织英语角、英语晚会等,创设形式多样的语言情境,强化对文化知识的实际运用。 

 

4.听力技巧 

 

掌握一些英语听力的技巧,有助于听力的提高。 

第一,了解语言或对话的环境,有助于对内容的预测,只不过它提供给我们的不是语言方面的信息,而是场所、人物、氛围等“软件”因素,这对我们理解材料起着非常重要的辅助作用。如果语言环境是机场、车站或码头,当从扬声器中传出播音员的声音时,我们马上就会联想到飞机的起降、列车的进出或者是播出与旅客相关的服务信息。 

第二,学会做笔记。在听力过程中为了防止遗忘一些重要信息,学生要善于在听力理解过程中用符号、图示等迅速记录要点,如人名、地名、时间、数字、年代和关键词等,以便提高听力效果。另外在听力练习的过程中如果遇到生字词,可以根据其发音记录下来,并查字典,这样不但有助于理解听力材料,而且起到了扩大词汇量的作 

用。 

 

5.结语 

 

总之,听力是人们交往中不可缺少的技能,是英语学习的重点和难点,听力能力的提高与学习者的学习状态,语音、语调是否正确,掌握词汇量的多少,对英语语法的理解掌握,对英美文化、习俗的了解和听力技巧的运用都有极大的关系。听力能力的培养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只有以正确的方式进行操练和学习,才能真正得到较快提高。 

 

参考文献: 

[1]刘思.英语词汇量与听力理解关系的研究[j].海南大学学报,1995,(2):84-89. 

[2]韩小冰.大学英语听力教学策略[j].青海师专学报,2005,(2). 

助听汇报材料篇3

关键词: 英语专业学生 听力能力 主要因素 途径

1.引言

听是语言交际的一个重要方面。在对外交往中,听力水平直接影响着人们相互理解的程度和交流效果。随着国际交流的日渐频繁,提高英语听的能力显得尤为重要。因此,听力能力的培养在外语教学中占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对英语专业的学生而言。笔者对影响英语专业学生听力能力的一些主要因素进行了分析,并对如何提高和培养英语专业学生听力能力从几个方面进行了一些初步的探讨,旨在探索出一条行之有效的教学途径。

2.影响英语专业学生听力能力培养的主要方面

2.1语音方面

我国英语教学基本采用英国语音教学体系。近年来,随着对外开放,美音教材逐渐增多并有流行趋势,有些学生因不熟悉英美语音差异,就产生了听力障碍。语速障碍,中学生平时学习都以课文磁带为准,速度较慢,如果再遇到一些语速较快的连读、弱读、重读、爆破、停顿、重音转移、语调变化等有关语音现象的听力材料,便无所适从了。

2.2词汇方面

在英语听力的学习中,词汇量是制约学生听力水平提高的重要因素之一。词汇量不足,在听力过程中遇到生词或词义不熟的词的几率就高,这种情况会妨碍学生对整个句子乃至整段材料的理解。

2.3语法方面

在英语听力材料中,有很多句子是并列复杂句,如果分不出各分句之间的关系,即使把句子中的每个单词都听懂了,也未必能理解正确整个句子的意思。

2.4文化背景方面

语言是文化的一种表现形式,英语作为一门外语,承载了西方国家丰富的文化。我们在学习英语时,需要了解英语国家的一些地理历史、文化背景、风土人情及生活方式。文化背景知识的缺乏使部分学生不能直接用英语进行思维,因而影响了反应速度和听力效果。

2.5听力技巧方面

听力主要考查学生对所听内容的主旨和大意的理解。这就要求在听的过程中要尽量理解全文的主要内容,不要力图把每个词、每个句子都听懂,每遇到不理解的单词和句子时就停下来思索,就会跟不上语速。毫无疑问,这将中断他们的思路,就不能把听力材料整体地联系起来,常常有听了上半句听不了下半句、疲于奔命的感觉,所以一节听力训练课下来既疲倦又没有什么收获。还有学生在听的时候将每一句都译成汉语。这种习惯使得他们无法跟上所听材料的语速。久而久之,对听力会产生恐惧心理。

3.如何提高和培养英语专业学生的听力能力

3.1语音方面

掌握基本的语音规则是学好听力的基础,在语音教学中,以下几个方面语音知识的讲解是必不可少的。

第一,句子重音。通常句中的实义词(名词、实义动词、数词等)是句子的关键词,携带重要信息应重读。如在“Who is reading?”一句中,“who”一般重读;而重读的词一般是句子的语调核心,即句子的强调部分。

第二,同化。一个音受临音影响而变化的现象就是同化。如副音[d]与[j]相邻时,被同化为[dэ],辅音[t]与[j]相邻时,被同化为[t]。

第三,语调。人们交谈时,嗓音的升或降,音调的高或低,构成语调。每一种语言有其独特的语调。语调可以表达词汇无法表达的微妙和情感。因此,从听力材料中谈话者的语音语调里可以猜想和判断其说话目的和意图。

3.2词汇方面

词汇对听力的影响很大,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第一,对词汇的熟练与否直接影响音与义联系的速度。研究表明,听者先接受原始话语并将其意象储入短期记忆,组成各种成分,辨识其内容及功能或目的,随之再将这些组成一体形成连贯的语言材料。然后将重构的意义而非原有形式在长期记忆中保留。言语听辨过程是图式与输入信息或声学信号相互作用、相互匹配的过程。

第二,词汇量在听力能力中占有重要地位,这是外语界长期以来的共识。听力理解中的对话、语段、语篇都是由句子组成,而句子的基本单位正是词或词组。因此,从理论上说,词汇量的大小决定了听力理解成绩和能力的高低。在词汇习得的过程中,学习者不仅要追求词汇的数量,而且要注意把握词汇,尤其是多义词汇的深度:在注重原型意义的同时,加强对多种意义之间深层联系的理解,学会从原型意义中推导并灵活使用边缘意义。这样,学习者在进行听力理解的时候才能克服原型意义对听力的消极影响,提高听力理解能力。

3.3语法方面

语法是语言表达方式的小结,它揭示了连字成词、组词成句、句合成篇的基本规律。要对连续语流进行同步释义和反应,还必须具备依照语法和逻辑知识识别句中词语间逻辑关系的能力。语法和逻辑知识是正确理解和判断听力材料的必要条件。

3.4文化背景方面

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背景知识有助于听力能力的提高。

第一,加强中西文化差异的比较,将中西文化在称呼、招呼语、感谢、谦虚、赞扬、隐私、节日、禁忌语、委婉语、表示关心、谈话题材和价值观念等方面的差异自觉自然地渗透到英语教学中。

第二,利用多种渠道、多种手段,吸收和体验异国文化。可以收集一些英语国家的物品和图片了解外国艺术、历史和风土人情;运用英语电影、电视、幻灯、录像等资料直观地感受对英语的实际使用耳濡目染;阅读体现外国文化的简易读本,从而增加对英语文化的了解;邀请中外“英语通”作中外文化差异方面的专题报告:组织英语角、英语晚会等,创设形式多样的语言情境,强化对文化知识的实际运用。

4.听力技巧

掌握一些英语听力的技巧,有助于听力的提高。

第一,了解语言或对话的环境,有助于对内容的预测,只不过它提供给我们的不是语言方面的信息,而是场所、人物、氛围等“软件”因素,这对我们理解材料起着非常重要的辅助作用。如果语言环境是机场、车站或码头,当从扬声器中传出播音员的声音时,我们马上就会联想到飞机的起降、列车的进出或者是播出与旅客相关的服务信息。

第二,学会做笔记。在听力过程中为了防止遗忘一些重要信息,学生要善于在听力理解过程中用符号、图示等迅速记录要点,如人名、地名、时间、数字、年代和关键词等,以便提高听力效果。另外在听力练习的过程中如果遇到生字词,可以根据其发音记录下来,并查字典,这样不但有助于理解听力材料,而且起到了扩大词汇量的作

用。

5.结语

总之,听力是人们交往中不可缺少的技能,是英语学习的重点和难点,听力能力的提高与学习者的学习状态,语音、语调是否正确,掌握词汇量的多少,对英语语法的理解掌握,对英美文化、习俗的了解和听力技巧的运用都有极大的关系。听力能力的培养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只有以正确的方式进行操练和学习,才能真正得到较快提高。

参考文献:

[1]刘思.英语词汇量与听力理解关系的研究[J].海南大学学报,1995,(2):84-89.

助听汇报材料篇4

一、 综合听写教学目标,保证知识学习的准确性

在初中英语教学中,听说读写这四项基本技能是相辅相成的,具有综合性,而并非孤立存在的。通过听写,既可以考查学生对英语语言的辨别能力,对词汇、语法结构等知识的把握程度,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英语听力与理解能力。同时,通过听写教学,可以使学生的语言表达更为准确与严谨,这对英语写作也有着极大的帮助。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该意识到听写的目的并非对学生的单一测试,而应将听写视为培养学生英语综合能力的重要手段。如在平时的听写训练中,老师应要求学生既要听清楚读音,能写出相应词形,还需通过朗读加以检查,看是否有错误。这样,可架起听写和学生综合能力培养的沟通桥梁。

其次,在英语学习中,单词、语句、片段与整篇文章有着紧密的联系。因而在词汇听写训练时,教师可将词汇与文章朗读有机结合,以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反之,若孤立地进行听写训练,既费时费力,学生记忆效果也不佳。如教学完8B Unit 1 Past and present时,教师可从课文中选出一段话,让学生以填空或者首字母填空的形式进行听写训练,当听写完后,让学生自主朗读,检查是否有误,同时复述语段含义。这样,既锻炼了学生的听写能力,也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帮助他们巩固所学知识。

二、 优选听写教学材料,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在进行听写训练时,教师应优选听写材料,以实现有效教学。在选材时,注意听写范围应大,内容应少而精,可包含词汇、短语、语句、片段等形式,以优化听写教学。

第一,动态变化式听写。在英语学习中,词汇需要置于一定的语境中,才有助于学生透彻理解与把握词汇的不同用法,避免出错。如在英语考试中,有些学生仅仅记住了词汇原形,未把握词汇用法,遇到特定英语语境时,却忽视了词汇的单复数形式、形容词的最高级或比较级,或未考虑动词的时态,因而没能写出单词的正确形式。因此,在平时教学过程中,当进行词汇听写时,教师可开展组合式听写,譬如“go, went, gone”, “young, younger, youngest”, “good/well, better, best”等。

第二,以一带多式听写。在英语词汇学习中,对于一些形近或义近的词汇,如invite与invent; whether与weather; success与succeed等,学生往往容易混淆,以致出错。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在听写训练中,教师可将学生错误率高的英语单词进行归类,然后利用以一带多的有效方式进行词汇听写,以增强学生对单词的辨别能力。

第三,在英语教学中,教师可以把一些经典的名言警句译成英文,组织学生进行听写训练,理解含义。这样,可让学生在语言训练中获得人文教育。亦或教师从教参书上优选材料,进行句子或语段听写训练。同时,教师还可选出学生的优秀英语作文作为课堂听写材料,为其他学生的英语写作提供示范作用。此外,教师还可收集同学们英语作业中的典型性、普遍性错误,利用幻灯片呈现,要求学生先修改,并提醒他们这些内容将是下次课的听写材料,从而强化学习。

三、 创新听写教学形式,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在传统听写训练中,通常是教师读或放录音,学生写。这一形式过于机械化,课堂缺乏生机活力,因而学生对听写兴趣不高,甚至出现反感情绪。因此,在听写教学中,教师应创新听写形式,灵活多变,以调动学生课堂参与的积极性。

第一,变换听写工具。在听写训练中,为了激发学生的听写兴趣,增强听写趣味性,教师应注意变换听写工具,使听写更为新颖有趣。如学生在本子上听写;还可以把黑板划分成若干部分,请几位学生在黑板上听写,而后师生一起批阅改正。通过这一方式的听写,教师可及时了解学生的听写速度、对词汇等知识的把握程度;另外,还可以在多媒体教室中进行听写,让学利用电脑来输入听写内容,即时检测答案,并纠错。

助听汇报材料篇5

关键词:新闻英语;分解;建构

英语学习者的听力技能在交流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重视培养学生的听说技能是改变专业教学中“重语言能力,轻交际能力”的不良现状的有效途径。在我校目前的英语听力教学实践中,存在着诸多问题。教师在听力教学中不能针对材料特点进行能力训练,学生的信息获取能力得不到有效的提升,思辨能力和分析能力得不到培养。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们以新闻类材料为突破口,通过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提出并实践了一种“自学+研讨”与“分解+建构”相结合的听力教学模式。

一、新闻英语听力教学的现状分析

我校的听力教学受到传统教学方法和有限课时的限制,并没有明确而有效的策略训练,也没有针对各类听力材料的特点进行听力教学活动和听力技能的培养。

首先,教学模式单一,训练方法落后。我校的听力教学仍然处于“听力材料主导课堂,教师以讲授和练习为主”的阶段。教师在实际教学中,更多地关注语言形式的正确性,而不是学生信息获取能力上的提高。其次,教学条件太差、教学环境不佳。普通的多媒体教室并不完全胜任英语听力教学。这阻碍了教师正常组织课堂交际型教学活动,根本谈不上“以说促听、听说结合”。再次,学生的语言能力较差。在交际教学法中,学生应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然而,由于现行的语言学习环境及测试手段等因素的制约,学生的主观愿望与客观能力之间存在较大矛盾,完成交际任务无从谈起。

二、新闻英语听力障碍分析

在新闻英语的听力中,语言、文化和心理障碍则是制约学生听力技能提升的主要障碍。首先,新闻材料往往涉及面广、词汇量大,而且专业词汇和专有名词较多,长难句居多,虚词和缩略词很多,这些都增加了新闻听力的语言难度。

其次,新闻语言的专业术语和专有名词往往涉及复杂的文化背景,学生会在缺乏相关话题的文化背景知识的情况下,盲目地去获取支离破碎的语言信息,缺乏连贯性和条理性,增加了理解难度。

再次,新闻材料往往句式紧凑、阅读语速较快。学生适应了传统课堂上由教师控制语音材料的播放形式,对语速较快的材料存在心里障碍,且在新闻听力中不能像教师播放音频一样要求播音员放慢速度或者回放,这就增加了学生的心理压力。

三、新闻英语听力教学的分解与建构

针对新闻英语的特点,将听力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进行细化和分解,通过组织课外自主听力小组,构建学生“自学+研讨”的自主学习模式和良好的学习习惯,则可实现新闻英语听力背景知识的获取和信息理解能力的建构。

1. 教学分解的必要性

新闻听力不是单纯的回答问题,而是获取信息、分解信息、理解信息并完成记忆加工的复杂的思维过程。新闻材料的呈现遵循固定的顺序,按照新闻事件内容的重要性递减的顺序安排文字内容,而且按照内容的动态发展特征或者逻辑顺序特征呈现横向或纵向的层次结构。在语速较快的情况下学生很难完成信息接收、转化和重组的任务,而适当的停顿和分解信息有助于学习者注意力的集中和获取有效信息。因此,任务分解是教学中的必要手段,也是提高教学效果的前提条件。

2. 教学分解的具体方法

成立课外自主听力小组是进行新闻英语听力任务分解和听力能力建构的准备环节。结合外语系小班特征,以宿舍为单位,将每个班分成4个听力小组,每组5-6人。每个小组选出1名成绩较为优秀的同学任组长,以便有组织地进行课外听力训练。学期初,听力教师结合分组情况进行任务分配,将报纸、广播、网络等关于热点地区和热点事件的新闻报道进行收集和整理,并且要求每个小组对分配的听力材料进行补充和扩展。补充材料除了语音材料之外,还包括视频和图片等资料或者是对教师所给定话题的扩展性讨论和相关文字信息。每个小组分配同样的教室,且每周进行相同时间段的听力活动。每周的听力课前,小组长将听力活动日志汇总上交。根据各个小组的上交材料,教师可以分析得出每个小组对于听力内容的准备程度和所存在的问题,结合问题对下一周的任务进行调整。

对课堂教学模式进行改革是任务分解和能力建构的基本环节。对于教材上的话题型材料,教师完全可以根据判断正误、信息填空或者概括大意等题型来操练。但是对于新闻材料,则更要重视所设定任务的难易度。必须结合课前学生汇报的前期准备情况而定,任务需要由易到难,循序渐进。无论什么话题的材料都会包含学生在课前准备阶段所掌握的熟悉词汇,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已知词汇设定任务,帮助学生在常见词汇的提醒下进行联想,在给定的提示基础上进行讨论,从而扩展背景知识。背景知识掌握越多,学生构建图式的能力则会越强。因此,新闻听力课堂的词汇联想和口语交际练习能够达到“以说促听”的作用,帮助学生克服畏难情绪,提高学习积极性和成就感。

新闻材料的内容分解和归纳是任务分解和能力建构的关键环节。在对学生的问卷调查中会发现,学生对于新闻听力的障碍主要是出于“不了解话题内容、不熟悉背景知识、跟不上语速而遗漏信息”等原因。因此,在日常教学中对新闻类材料进行归纳和分析,在课堂上选取那些和学生课外自主练习中相关的话题,这样可以更好地适应学生的知识水平,在内容上使他们感到熟悉又有些陌生。这样才能使材料信息与学生的经验和认知结构之间的差异最小化。

任务分解的巩固阶段是课后小组研讨和成果汇报。教师在课上进行听力操练的时候,带领学生通过“观题目猜内容,给出关键词补充背景知识,根据新闻要点进行复述”等由浅入深的课堂活动完成听力课堂教学任务,而学生在接下来的小组活动中要结合课堂内容进行研讨,就自己在课堂上的每个环节的表现进行自我分析,找到自己的薄弱环节、疑惑之处和听力技巧运用较好的环节。学生在这个环节中不仅能对自己的听力水平进行反思,而且能由被动的学习者变成学习的主人,培养独立、积极的学习态度。研讨成果的汇报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可以采用对热点新闻进行角色扮演,或者对新闻事件进行英语播报等形式。教师在这个环节要充当监控、示范和鼓励引导的角色,不是学习内容本身的传递者,而是学习策略的示范者和知识结构的补充者。

四、结语

新闻英语听力教学是听力教学的难点,但是由于新闻材料的特殊性和新闻语言的规范性,教师和学生完全可以设计和组织一些针对学生听力基本功和薄弱环节的课外练习和课堂活动。将教学内容分解成不同的环节,有助于教师采取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教学手段,更有助于学生不断地进行自主听力训练和语言知识的积累,从而更好地提升信息获取能力和语言组织能力。■

参考文献

[1] 秦霞. 大学生英语听力元认知策略的培训及巩固 [D],西南大学,2006年.

[2] 黄盛. 听力学习策略训练在普通高中英语听力教学中的运用[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3] 王守元,苗兴伟. 英语听力教学的理论与方法[J],外语电化教学,2003年.

助听汇报材料篇6

关键词:CET-4;新闻英语;教学策略

1 引言

全国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委员会于2015年底了《关于全国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听力试题调整的说明》。根据说明,自2016年6月起CET-4听力考题有了局部调整,其中听力理解的分值比重35%仍保持不变,取消了短对话和短文听写,新增了三段短篇新闻。本次调整着眼于提高听力测试的效度,旨在强调英语听力能力的重要性并体现了新形势下社会对大学生英语能力的新要求。在这一改革背景下,大学英语教师必须针对现有听力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适应性改进,积极探讨教学策略并加以实施,以契合改革后的听力考试方向,切实提高学生的英语新闻听力能力。

2 新闻英语的基本特征

一般而言,新闻是对新近发生事实的报道,其语言具有简练、准确和具体的特点。而新闻英语作为一种朗读性的书面语,其文体结构和语体词汇方面都具有自身特点。

1、篇章结构特征

英语新闻的主体结构通常由标题、导语和正文三个部分组成,具有独特的“倒金字塔结构”。所谓“倒金字塔”即新闻的内容按照其信息重要性递减的顺序依次安排。作为新闻报道最重要、最吸引人的内容,新闻导语置于新闻最前面,紧随其后的是次要内容,而后则是最不重要的内容。新闻导语被视为新闻报告的灵魂,是其核心思想的高度浓缩,一般通过六个要素来陈述新闻事实,也即五个W:Who, When, Where, What, Why,一个H:How。在听新闻报道时只有抓住了导语要素,听懂了导语的内容,才更易于全面纵深把握新闻。

2、句法词汇特征

新闻英语是一种较为正式的语体,其句法特点鲜明。为了以最少文字涵盖高浓度的信息,英语新闻报道常常在少量句子中揉和了大量信息,句子常见状语、从句等修饰性成分。新闻中较多出现实义词,而冠词和联系动词、连词和介词等虚词往往被省略以达到简洁美观的版面效果。从词汇来看,新闻英语有其重复使用的高频基础词汇。例如:VOA special English约有1500个常用词汇。由于新闻报道覆盖的领域广泛,涵盖了政治、经济、社会、科技以及军事等等诸多主题,新闻报道中常出现国家、机构组织、地名和人名等专有名词;还有最能简明传递信息的缩略词,例如:APEC指的是亚太经贸合作组织,是The Asia-Pacific Economic Cooperation的缩写;英语新闻报道中还频繁出现专业术语;此外,新闻中大量的新词也层出不穷。新闻报道包罗万象的题材特点决定了新闻英语词汇相当繁复,相对原有的四级听力短对话中的生活化或校园化的高频词汇而言,新闻词汇量的扩展以及难度的提高都成为英语新闻的难点所在。

3 大学英语听力教学的应对策略

1、增加新闻听力教学内容

目前,大学英语听力课程一般都选取规范化教材,不能完全适应最新出台的大学英语改革走向。而根据语言习得规律,只有保证一定数量和质量听音材料输入学生才能有效的掌握相应的听力技能。针对短篇新闻这一四级听力考试新题型,既有的传统教材明显不能满足听力训练的需要。因此教师不能拘泥于现有的教材和教学计划,必须将新闻听力素材与听说教材有机结合,增强听力教学内容的多样性。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中选取BBC、VOA或CRI等英语新闻素材,结合四级考试进行针对性练习。由于英语新闻听力素材并非为课堂教学编写,更宜于作为常规教材的有益补充和辅助手段,教师也可以在实际教学中利用真实的新闻报道导入教材的听说活动,这不仅仅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而且可以为他们提供相关的可理解性输入,为之后的语言输出奠定基础。

2、传授英语新闻相关知识

新增的短篇新闻作为一个陌生的新题型,对大多数非英语专业学生而言无疑已经成为了四级考试的新难点。对此教师必须在课堂传授英语新闻的相关知识,对英语新闻结构特点和相关的语音知识进行讲解。学生只有在熟悉英语新闻的结构、词汇和题材等特征的基础上,掌握新闻英语相关语音知识后才能快速领悟新闻信息,切实提高听力应试能力。四级的短篇新闻的听力考题一般分为主旨题和细节题两大类。前者需要学生充分掌握英语新闻的文体结构,能够在短时间内听懂导语,抓住内容大意;而后者则需要具备较强的辨音能力;这就需要教师在课堂上能够加强语音知识的传授,让学生熟悉英语和美式英语的基本差异和发音规则。

3、强化新闻听力技能训练

掌握正确的语音知识是有效提高听力水平的基础,如果没有掌握好英语的发音规律则无法准确理解新闻听力材料。因此,教师在n堂教学中需要加强语音基本技能训练,规范学生的语音语调。在听力训练中,对新闻中连读或是去爆破等语音现象务必要熟悉把握。新闻听力考查的其中一个重点是速记和短时记忆,教师还应该强化学生精听和泛听的基本技能,通过速记、猜测、复述等方法进行反复训练。由于新闻英语用词专业语体正式,很难全部听懂,因此需要训练预测重点,抓住关键词从而进行正确理解。当然在新闻材料以及训练难度的选择上需要符合学生的实际水平,遵循从易到难、循序渐进的原则。

4、鼓励学生利用课外时间

由于大学英语听力课时安排有限,学生无法完全依靠课堂教学来切实提高新闻英语听力水平。因此,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充分利用各种课外学习资源,借助网络开展自主学习。为了强化学生课外学习的动机,可以把自主学习纳入教学评价体系。教师可以推荐一些英语新闻的APP和英语新闻广播网站或直接提供一些新闻素材作为课外听力学习资料,还可以让学生阅读新闻听力文本以掌握更多的新闻词汇和句式结构。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在课外大量阅读,广泛涉猎社会、经济和文化等多方面知识,并加深对时事要闻的了解。只有在课内外的训练中储备了足够的相关新闻背景知识才能为听懂新闻报道的内容扫清障碍,也只有在大量的新闻听力训练中才能更为准确的把握英语词汇在特定语境下的意思,更加熟悉新闻句式结构,把握新闻的重要内容。

参考文献

[1] Carrel,P.L. Schema Theory and ESL. Reading Pedagogy [J].TESOL Quarterly,1983(17).

[2]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M]. 北京: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7.

[3]王璐.大学英语新闻听力教学探索[J].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2011(3).

[4] 冀倩. CET4听力新题型英语新闻的特点及应对策略---基于黄山学院非英语专业英语新闻听力的教与学现状[J]. 黄山学院学报,2016(08).

助听汇报材料篇7

关键词:听力教学;设置问题;词汇障碍

所谓“支架式教学模式”,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以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域为依据,搭建各种脚手架,帮助学生掌握知识点的教学模式。支架式教学模式最突出的优势在于能使学生在该支架搭建的过程中逐渐掌握自主学习的方式方法,确保他们即使离开了教师的支架式协助搭建过程,仍然能获得较高水平、较高效率的良好学习效果。以下,笔者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经验,就支架式教学模式在高中英语听力教学中的运用展开分析与探讨。

一、通过设置问题,创设与听力内容联系密切的支架

通过设置问题,创设与听力内容联系密切的支架,此举的主要出发点在于使学生借助这些问题在自身的主观意识里形成对听力语篇材料大概内容的初步判断,并搜寻自身知识结构中关于此话题的材料积累,从而为其接下来更有针对性地进行语篇材料的聆听做好充分的前提准备工作。

如,在“The Advantage Of Cell Phone ”这篇听力材料的教学过程中,笔者在学生展开具体聆听活动之前,首先为学生创设了如下几个问题:

What benefits do you think the cell phones bring to human?

S1:It makes the communication among people more convenient.

S2:It shorten the distance between person and person.

S3:Because of the mobile phone, our lives are full of pleasure.

……

如此一来,借助上述问题就使得学生很好地进行了手机好处相关信息的搜集与反馈,在此基础上,确保了他们的英语听力活动更具有针对性与有效性,从而为其切实取得高效的听力成果奠定了良好的信息结构基础。

二、扫清词汇障碍,创设与听力内容密切联系的支架

词汇是英语听力语篇材料的重要基础组成部分,其对学生最终听力效果的高低将会产生不容忽视的重要影响。笔者认为要想有效扭转上述高中英语听力教学所面临的不利困境,我们就要向学生认真分析、阐述听力语篇材料中所出现的关键性英语词汇。

例如,有一次笔者为了活跃课堂气氛特意为学生播放了一则英语笑话听力材料,可是,不少学生在听了之后,仍是一头雾水,不明白到底该笑话究竟好笑在哪儿。笔者很快就意识到可能是因为他们并不清楚“Barking dogs don’t bite”这一英语谚语的真实含义,因此致使原本趣味性较强的英语听力材料味同嚼蜡。在考虑到这一点之后,笔者及时调整了自身的教学策略:首先,向学生详细讲解“Barking dogs don’t bite”这一英语谚语的真正意义:吠狗不咬人,通常用来形容外强中干、虚张声势的人或者行为。

在对此进行了充分的铺垫之后,再带领学生进行“Does the dog know the proverb,too?”这篇材料的听力教学,学生很快就明白了该笑话的笑点所在。这表明,扫清听力材料中可能存在的词汇障碍,创设与听力内容密切联系的支架,有利于帮助学生实现对整篇听力材料的更深刻认识与理解,可确保高效听力学习成果的获取。

三、捕捉有效线索,创设与听力内容联系密切的支架

一则听力语篇材料中,很显然不会仅仅包含单方面的内容,通常会多角度“齐头并进”,如此,就给学生的听力活动带来了不小的困难与挑战。这就要求教师在展开听力教学活动时,要抓住语篇材料中的关键信息,即有效线索,同时对学生进行思维上的拓展。

如,“A Great Chinese Scientist”这则材料由于篇幅较长,涉及的细节较多,学生若是不认真进行聆听,很容易导致无法正确把握该篇材料的主旨。对此,笔者在展开具体听力教学时,首先带领学生进行了以“钱学森”为主题的情景对话演练,要求学生尝试各自扮演不同的角色,讨论我们平时生活中提到钱学森这名伟大科学家时通常会提到哪些内容。

这样一来,使得学生在明确“钱学森”这一关键线索与主题的同时,借助自身的模拟情景演练实现了对“A Great Chinese Scientist”这则英语听力材料内容的大致猜想与推断,从而为其接下来朝着各自预期中的“钱学森”听力材料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听力效果良好。

总之,鉴于支架式教学模式的科学性,高中英语教师应当积极尝试这一教育发展趋势,并将其合理、科学地运用到自身的教学实践之中。这既是“授人以渔”、促使学生养成良好听力习惯的重要措施,更是切实促进学生英语听力水平与技能得到显著提高的有效突破口。

助听汇报材料篇8

关键词:报刊阅读  真实性  必要性  操作性  策略性  四会训练

一、问题的提出

阅读是人们获取信息的一种重要途径,也是人类社会文化交流的一种重要形式。王英民老师 (北京市英语学科带头人、北京市特级教师、清华附中英语教研组组长)说“不会阅读就不会学英语,阅读是基础,没有阅读就不会有很好的听力,没有阅读就更谈不上写作,没有阅读也不可能很好地去表达……”因此,提高中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是中学英语教学的一个主要目标和要求。英语阅读理解是考查和测试学生英语能力的一种主要形式,高考阅读理解题量逐年增多,知识面逐年拓宽,难度逐年增大。这充分体现了教育界已经改变原来只侧重对语法和语言知识的教学,不注重对学生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这一违背语言教学规律的做法。这对于高中英语教学来说,是一个比较大的进步。但在现实教学中,学生的阅读能力并没有真正的提高。笔者认为引进报刊是解决此问题的好办法。

二、报刊阅读的真实性

笔者在教学中发现制约中学生阅读能力提高的一个重要因素是:课本阅读材料不够丰富,课外阅读量少。课本作为中学生学习英语的基本工具,是学生们学习英语的基本载体。通过对课本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一些英语的语言现象和语言知识。但从内容方面讲,所选课文的材料过于单一,阅读材料过于大众化,没有学生所想获得的语言信息。所以学生很难对语言本身以及语言现象有过多的兴趣。语言作为载体的功能也就被弱化了。在加上课外阅读材料语篇的文本展示形式缺乏真实感和真实性,很难能真正引起学生兴趣。笔者通过调查发现,只有5—6%的学生在课外能去读英语课外读物。而交际法和流利第一原则都要求信息输入量大,通过对获取信息的需要这一特点来激发和保持学生学习和运用外语的兴趣和动力,使他们在信息传递和交流的活动中发现和总结语言使用的规律,进而加以掌握运用,从而达到发展语用能力的目的。而语言作为载体和工具的功能也只有在学习者利用它去获得信息的时候才能真正体验出其价值。学习者只有在这个时候才最具成就感,乐于通过阅读去获得他们感兴趣的、有价值的信息。而报刊作为一种时事英语,迎和现代生活节奏,突出阅读话题,在学习真实和生活真实之间搭起了一座桥梁。

三、英语报刊辅助教学的必要性

新课程教学理念强调教学材料的真实性,强调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创造能力。因此,除了充分有效地使用教科书以外,丰富阅读材料至关重要。笔者选用了报刊阅读。《21世纪报 中学生版》是我在高二时全班统一订阅的报刊,使用该报基于以下原因:

1. 激发学习动机,培养自学能力

实践证明,动机是积极学习的源泉和原动力,兴趣是间接推动学生积极学习的内在动力,是积极学习策略中最现实、最活跃的因素。当学生对所学材料产生浓厚兴趣时,就能集中注意力,情绪高涨,充分发挥潜能,增强克服困难的意志。随着学习兴趣和主动性的明显提高,阅读不同题材的能力也随之得到了提高。《21世纪报 中学生版》文字浅显,特别适合高中学生。内容丰富,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是读者在阅读的同时准确了解当今现代社会的好途径;特别是选择了那些能吸引学生兴趣的文章,如足球、体育、电影明星等。这些阅读材料是他们经过努力便可以读懂的。

2.接触西方文化,了解风土人情

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是英语教学的目的之一,能使学生尽可能多地从不同渠道,以不同形式接触、学习和使用好英语。报刊的时效性、新颖性让我们时刻感受到世界最新政治、经济和文化动态,为英语学习者开辟了一个了解各国社会文化的窗口。背景知识、风土人情、文化习俗是提高英语阅读效率的非语言制约因素。这是单纯的课本知识远远无法满足的。

3.进行大量阅读,培养阅读技巧

近几年的阅读理解试题增加了阅读量,提高了对阅读速度的要求,并加大了阅读材料的文字难度,对词汇理解的要求有所提高。正可谓阅读技能的三要素:速度、理解、词汇在试题中得到了充分体现。一词多义、熟词生义、多种时态的混用、结构复杂的长句、省略句及插入语等语言现象也随处可见。结合高中学生已有一定词汇量的前提,进行大量阅读,培养阅读技巧,进行侧重于获取信息的泛读将是提高阅读理解的有效途径。而报刊提供了丰富鲜活的泛读材料。

4.深化阅读理解,带动听说读写

阅读的提高不仅可通过具体的阅读教学而提高,也可促使听说读写能力的提高。利用多种教学手段,从而反过来更大的提高学生阅读的兴趣。《21世纪报 中学生版》提供了很多这样的机会;此报有8个版面,分“国内外新闻”、“文化与体育”、“校园生活”、“开心驿站”等专栏。教师可充分利用报纸文章的不同题材和学生对所读材料的浓厚兴趣,进行听说读写方面的训练。因此,有效的阅读训练不仅能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也能带动听说读写能力的全面发展。

5.运用报刊阅读,扩大词汇容量

阅读理解的一个难点是词汇量的缺乏。但词汇量不是整天泡在单词堆里就可以提高的。其实阅读是扩大和巩固词汇容量的最好方法:可以利用“词不离句”“句不离文”的方法在阅读中积累词汇,并鼓励学生把这些新单词积累到单词本子上,放在身边,利用零散时间反复记忆,加强印象。另外,“Help” 栏中列出的单词为必背单词,每周一进行听写。持之以恒,又会在阅读过程中巩固记忆了旧单词,同时学习了新单词。这样滚雪球似的向前发展,不知不觉中词汇量就扩大了,成为语篇分析理解能力加强的基础。正如有些同学所说,原来拼命背单词过眼就忘,而现在没有刻意去背,反而记牢了,也会用了。这种做法正符合了在篇章中学单词,在用中学单词的学习原则。

6.采用多种方法, 培养创新思维

由于《21世纪报》是周报,每周一学生拿到报纸后,学生可根据自己的意愿进行自由阅读。根据美国哈佛大学Howard Gardner教授提出的多元智能理论,所有正常人都有8种智能,只是每个人在8种智能中所拥有的量各有不同,这就能充分发挥学生的智能优势,教师可以根据各自的兴趣结成小组,利用一节课的时间,检验学生读报和组织活动的成果;采用的方法可以是多种多样的:猜想、辩论、采访、小品、歌曲演唱、甚至配音等等。这样,学生在激烈的辩论中语言运用能力和社会文化能力均得到了很好的培养和锻炼,在精彩的演讲中学生感悟到语言学习的真谛,促进了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的发展。

四、英语报刊辅助教学的操作性

助听汇报材料篇9

关键词:听力 预测 效率

听力训练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通过训练掌握听力技巧,从而提高“听”的能力。高中英语教材中,听力材料同样是围绕单元话题展开的,旨在检查学生对听力材料的理解程度,并提高学生捕捉信息的能力。在课堂教学中,听力理解长期以来都是英语学习者及英语教学者所面临的主要难题。影响听力的因素有很多,如英语知识、心理素质、文化差异等。是否会在听力过程中进行预测也是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

一、预测的意义

预测是指在开展听力练习前,利用听力材料中的标题、插图或题后选项进行预测;或在听的过程中,根据已听到的信息对前面的预测随时进行修正、补充,并对后面的发展做出进一步推测判断的能力。掌握预测技能可以帮助学生集中注意力,抓住重点信息,准确地理解听力材料。预测在听力训练中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熟练地使用预测技能可以促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听力材料。

二、预测能力的培养

实践证明,学生的听力水平不是一成不变的,是可以提高培养的。在听力教学过程中,教师在讲解知识点的同时,应该注重对预测能力的训练。

1.听前预测

教师要设置听前活动,帮助学生进行预测。高中英语教材中的听力材料是围绕单元话题展开的,它们与前面的阅读文章联系紧密。在听力开始前,教师可以以复习检查的形式展现听力材料中的重难点词汇及句型,这不仅降低了听力难度,而且会引导学生对即将开始的听力活动进行预测。

(1)根据标题预测

文章的标题往往能体现文章的主题,对于学生理解全文很有帮助。利用标题进行预测,学生对所听的内容就会心中有数,达到未听先知的程度。这样,听力的难度也就有所下降。例如,在人教版英语新教材选修6 Unit 4 Global Warming 中, 听力材料的标题是Fossil fuels and other forms of energy,通过标题我们可以预测出文章会谈论到使用fossil fuels带来的问题及使用其他能源的可能性。这样,学生们在听力开始前就会调动相关词汇、背景知识,为听力活动做好准备。

(2)根据插图预测

高中英语教材中的听力材料有些是配有插图的,这些图画比文字更为直观地反映了听力的内容和细节。在听力开始前,可引导学生观察插图,积极讨论,预测文章内容。例如,在人教版英语新教材必修1 Unit 2 English Around the World中,听力材料配有的插图显示,听力中会涉及到几个男孩在河中游泳遭遇大鱼的情景。开展让学生预测并描述故事的活动不仅可以提高听力的效果,而且可以将听和说有机地结合起来,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3)根据习题预测

听力材料的习题含有大量的信息及词汇,它们与材料主旨紧密相连。带领学生浏览题目,对要解答的题及文章内容进行预测,找出听力的侧重点,这样学生就可以有针对性地去听。开展预测可以调动学生投入下一步听力活动的积极性,给学生亮起一盏指明灯。

2.听中预测

(1)根据主题句预测

每段的第一句话往往是该段的主题句,概括了该段的主要内容,也紧扣主题。根据主题句可以预测出整篇文章的内容。如人教版必修5 Unit 4 Making the News,根据听力材料的主题句“so he calls Liu Ming’s assistant, Lily Wong, to make an appointment”,学生可以很容易预测出材料中会出现表建议的词句,这是听中关注的重点。

(2)依据关联词预测

在说话时,人们会使用一部分词语用于表示转折、过渡、开头、因果、概括、总结等意义。在听的过程中,这些词可以帮助听者紧跟说者的思路,从而更准确地掌握听力材料。如当我们对前一句话没有听懂,但在下一句我们听到了that is / that is to say, 那么集中精力听后面的内容是解决问题的最好办法。

(3)根据非语言信息预测

除了听力材料中的语言词汇信息外,说话者的语气、语调和对话发生的环境也会影响着听者对材料的影响。说话人可以通过语调、重音等非语言信息传递他的态度、情绪。如:

A: Jean,can you lend me $5?

B: Sorry?(升调)

其意思是没有听见,要求对方再说一遍。 而在另一句中,

A: Jean,can you lend me $5?

B: Sorry.(降调)

则表明拒绝。

掌握这些非语言信息可以帮助听者正确预测谈话人的思想及态度。

3.听后预测

听后阶段的预测是指在听完材料后,对听到的信息进行梳理,并对听前、听中的预测加以合理的推理、分析和修正,从而提高听力理解的准确度。

总之,预测是听力活动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可以为听力能力的提高打下坚实的基础。教师只有在听力活动中积极地、有针对性地训练学生的预测技能,培养学生对语篇的理解能力,才能真正提高听的效率。

参考文献:

[1]应云天.外语教学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2]付东明.视听课教学中预测原理的使用.语言与翻译,2004(4).

[3]罗宁.听力的预测能力培养的“引入”模式.桂林电子工业学院学报,2004(4).

助听汇报材料篇10

关键词:英语报刊;中职英语;泛读教学;英语阅读水平

阅读是英语教学的重头戏,也是学生使用英语的重要方面。英语阅读有精读和泛读之分,泛读是一种实用性很强且接近于言语活动的阅读方式,强调在单位时间内多而准确地获取信息,提高快速感知文字材料的能力,其目的是接触大量语言材料,丰富词汇,增强语感,扩大知识面,提高阅读能力。

英语教师在泛读教学

实践中面临的挑战和困境

背景知识一个人的背景知识和个人经验等构成了“认知图式”,它影响语言信息的加工,帮助读者获得字里行间传递的思想。通常情况下,背景知识有两种:第一种指的是一般常识,即一般读者都具有的知识;第二种指的是我们对一些具体事物或事情的熟悉程度。我们在阅读时都同时利用了这两种背景知识,只是我们意识不到而已。如果阅读内容是我们所不熟悉或根本不了解的事物,那么就会给我们的阅读理解带来很大困难或导致我们根本无法理解所读内容。

词汇知识多数研究者认为,学生的词汇量对阅读理解起着关键的作用。但安德森(anderson n j)认为词汇量大的读者的阅读能力不一定就很强。他提出了涉及词汇量和词汇技能的两个问题。词汇量是指一个人掌握词汇的多少;词汇技能是指一个人运用词汇的能力,比如识别单词的意思、在说话或写作中选择合适的单词、在语境中猜测单词的意思等等。由此可见,词汇量和词汇技能对阅读理解都有重要的影响。

阅读策略课程标准明确规定了学习策略目标,在阅读教学中要重视培养学生的阅读策略。大多数英语教师对学生进行阅读策略培训,但多数还停留在向学生介绍阅读策略和示范如何应用阅读策略,而忽视阅读策略使用的实践和使用的效果。教师不清楚学生是如何理解的,也不知道学生为什么不理解。因此,这种以检测阅读理解结果为主导的阅读活动并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阅读技能和理解能力。

阅读材料在我们的教学实践中,不少教师缺乏为阅读课备课的意识,至多就是熟悉阅读材料以便课堂讲解,不认真考虑学生的实际能力、阅读活动所需的时间、如何设计活动、如何分组讨论、如何满足学生需求,更不用说对材料的真实性和原创性进行研究,从而忽视了对阅读材料的选择。

报刊阅读教学与传统

泛读课程的对比分析

首先,传统的泛读课程在阅读材料的选择上很难做到内容广泛、新颖、及时更新。中等职业学校英语专业所用的泛读教材多是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大学泛读》教程。该教材虽然在版本上多次进行了修订,但阅读材料的变化不大,只是增加了课后练习内容,且多为词汇方面的。而英语报刊的内容涉及范围广泛,包括社会、经济、政治、军事、人文、科技等众多方面,并能够紧跟时代和潮流的发展而更新,具有很强的时事性。报刊阅读能使学生从不同渠道以不同的形式学习英语,使他们感受到最新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动态,能够开拓学生的视野,丰富他们的知识面,提高他们的文化修养。

其次,传统的泛读课程注重细读、略读、寻读、猜测词义、提取中心思想等阅读技巧的训练,而报刊阅读能够在提高读者阅读兴趣的基础上更好地传授这些技巧,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再次,传统的泛读课程注重培养学生假设判断、分析归纳、推理检验等逻辑思维能力,往往忽略对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而报刊阅读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阅读技巧,也能够培养学生全面的思维能力。学生会根据自己的爱好、情感、意愿、道德观、世界观、价值观等,对阅读的材料所表达的意义进行推断、评价和鉴赏,创造性地产生自己的新观点、新思想和新结论。

除此之外,养成长期阅读英语报刊的习惯能够在无形中提高学生的英语语言文化背景知识,培养学生对文化因素的敏感性,帮助学生形成一种跨文化意识,以超越语言学习过程中的文化障碍,减少语言学习过程中的文化负迁移现象。因此,在泛读课程教学过程中,适当引入英语报刊是很有必要的。

英语报刊资源在中职

英语泛读课程中的应用

广泛而大量的阅读对提高阅读能力是非常重要的。要真正提高阅读能力,教师和学生绝不能局限于手中的教材,应充分利用广播电视、英语报刊、网络等多种资源,拓宽学习英语的渠道。那么,如何将英语报刊资源很好地应用到英语泛读教学中呢?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制定一个英语报刊阅读计划可要求每位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制定一个读报计划。中职生多来自初中学校,对英语报刊还不甚熟悉,因此教师的引导是非常必要的。可列举一些报刊供学生选择阅读,如china daily、the 21st century、english weekly、english digest、english salon、english study、crazy english、the world of english、new concept english等。此外,教师应制定一个总的报刊教学计划表,贴在墙上,并为每周、每个特别任务设定具体的计划和教案,通过这些措施提高学生的课外读报意识。

每周举办一次读报报告会这主要是为了强化以学习者为中心的自主读报,引导和督促学生的读报过程,激发学生自主读报。教师应推荐一些适宜学生选读的报刊文章,并对阅读策略和技巧、时间、任务等提出具体的建议和要求。在报告会上,建议学生用英语介绍读物的主要内容和人物。这样,一方面,可以检查学生课外阅读的情况(包括是否会结合上下文猜词义、是否会记下有用的词汇、是否正确理解了文章大意);另一方面,能在阅读的基础上训练学生口(笔)语的表达能力,而其他学生也可以得到听力训练的机会。《21世纪英文报》目前被许多学校作为阅读教辅材料,每期都介绍关于最新时事、体育、科技、文娱方面的消息,版面清新,内容新颖,贴近学生生活,深受许多学生的喜爱和欢迎。笔者曾组织学生对《21世纪英文报》上一些有趣的栏目进行大讨论,讨论完毕后,要求各小组用英语将讨论结果汇总,然后刊登在班级英语墙报上。当自己的学习成果被大家认可时,学生就会真正感受到只要参与就能享受成功的快乐,英语学习的积极性也会提高。

结合所学课程,课前让学生利用报刊资源收集与所学课题相关的资料,然后将材料归类,在课堂上讨论可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自由分组,选择不同的内容开展相关材料的阅读讨论工作,以促进学生的自主式和合作式学习。比如,泛读教程中有一课主题为washington,d.c.,该课对于华盛顿城的由来和城市特点有较为详细的介绍。但为了更深入地了解华盛顿城以及相关历史资料,笔者要求学生利用许多报刊资料和国内外英语网站,查阅美国历史,了解为什么华盛顿会被公认为“the father of america”,同时查阅一些较为熟悉的美国总统的资料,如林肯、肯尼迪、尼克松等。另外,还要求学生查阅

学习语言过程中,解决词汇难题经常阅读英语报刊为我们提供了一条学习新词、高频词的捷径。英语报刊中的词汇总会在一定时期内在多篇文章中反复出现,这正好符合英语词汇间接学习的一个规律,即:一个单词若是在不同的语境下重复出现多次,不但能巩固学习者对词汇的记忆,而且还能帮助学习者准确地掌握该词的使用方法。此外,对于词汇的检测,不要拘泥于默写这一相对枯燥的形式,学生为了应付默写,往往临时抱佛脚,过后又忘记了。我们可参考《21世纪英文报》中的quiznet 和idiom in action栏目,也可以尝试使用“美国之音新闻听力”材料给学生做听力练习,扩大学生的新闻词汇。教师在播放相关文章录音的同时,可以powerpoint的形式将相应材料以填空、问答形式投影到屏幕上,学生边听边写下单词。测试结束后,教师让学生打开报纸,或把听力原文投影在屏幕上,让学生把自己的答案与原文核对。事实证明,这样做既能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又能有效督促学生进行课外报刊阅读,同时能增强学生学习英语词汇的效果。

由此可见,学生英语阅读水平的提高需要教师教学方法和学生学习方法的共同改进。利用报刊教学可以实现英语泛读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的互动与对接,进而优化英语泛读教学。但值得注意的一点是,作为中职英语教师,一定要向学生推荐阅读适合学生难度的报刊和文章,且在学习效果的要求上要逐步提高,否则会挫伤学生阅读报刊的积极性。

参考文献:

[1]anderson n j.exploring second language reading: issues and strategies[m]. beijing: foreign language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2004.

[2]端木义万. 报刊教学与外语教改[j].外语研究,2005,(1):36-39.

[3]黄芳.合理利用报刊网络资源 提高学生英语阅读水平[j].浙江树人大学学报,2008,8(3):90-93.

[4]周鲲.英语报刊教学及其在英语泛读课程中的应用[j].青海师专学报(教育科学版),2008,(4):96-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