筹建工作思路十篇

时间:2023-04-02 10:02:16

筹建工作思路

筹建工作思路篇1

一、切实推进新建云桂铁路项目前期工作进度

责任人:*州铁路筹建处处长程世达

整改目标:争取新建云桂铁路项目尽快开工建设

完成时间:2009年内

整改措施:一是巩固学习成果,坚定推进我州铁路筹建工作的信心。州铁路筹建处将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树立“思铁路、谋铁路、建铁路,造福*人民”的理念,继续巩固深化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成果,坚定信心,创新工作思路,更好推进我州铁路筹建的各项工作。二是加强汇报衔接,全力以赴地配合推进项目前期工作。进一步加大向国家和省有关部门汇报衔接的力度,全力以赴地配合推进项目可研评审及批复、初步设计、施工图设计等前期工作。同时主动配合上级各行业主管部门和项目业主做好用地预审、林地占用、矿产压覆和环评、水保方案等相关报件的审批办理。三是做好先期开工段的各项目前期工作。积极配合云桂铁路客专(云南)公司筹备组做好我州境内先期开工段的各项目前期工作,力争新建云桂铁路项目第四季度开工建设,并形成实物工作量。

二、争取新建云桂铁路建设动员大会在我州举行并做好各项筹备工作

责任人:*州铁路筹建处处长程世达

整改目标:认真做好新建云桂铁路建设动员大会的筹备工作

完成时间:2009年内

整改措施:一是积极争取新建云桂铁路建设动员大会在我州举行。新建云桂铁路是铁道部和云南省政府确定今年新开工的重点项目,建设动员大会在*州举行,是宣传*、展示*和扩大对外影响,进一步争取国家和省对我州铁路建设更大支持的良机。州铁路筹建处将按照州委、州人民政府的部署,加强同省发改委、省铁建办和云桂铁路客专(云南)公司筹备组的沟通衔接,积极争取新建云桂铁路建设动员大会在我州普者黑火车站址举行。二认真做好筹备工作。积极主动配合云桂铁路客专(云南)公司筹备组,协调配合州县有关部门,精心组织,落实新建云桂铁路建设动员大会方案,并认真做好各项筹备工作,使建设动员大会如期在我州圆满举行。

三、抓好新建云桂铁路的征地拆迁工作

责任人:*州铁路筹建处处长程世达

整改目标:2009年底前完成征地拆迁补偿标准的测算和包干协议的签订。

完成时间:2010年内

整改措施:据初步测算,新云桂铁路项目在我州境内需征用土地1万多亩,拆迁近6万多平方米,涉及丘北、广南、富宁、砚山县19个乡镇。征地拆迁是当前铁路建设中由地方政府承担的主要工作,关系到千家万户的切身利益,出现的矛盾和问题较多,州铁路筹建处将全力抓好这一个关键环节。第一,开展征地拆迁补偿标准的测算。根据相关政策的规定,结合各县实际,参照我州在建的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征地拆迁标准,在进行摸底调查的基础上,开展新建云桂铁路征地拆迁补偿标准的测算,提出科学合理、符合实际的征地拆迁补偿标准。第二,研究制定新建云桂铁路*州境内段的征地拆迁工作方案,按照“包资金、包任务、包时限、包稳定”原则,层层签订责任书,认真组织实施,按期提供项目建设用地,特别控制性工程的建设用地,为项目的顺利实施创造良好条件。

四、加强思想建设,转变工作作风,提高服务质量

责任人:*州铁路筹建处处长程世达

整改目标:提高工作效率,转变工作作风。

完成时间:2009年内

筹建工作思路篇2

一、为什么要走统筹城乡发展之路?

之所以要走统筹城乡发展之路,是由宏观经济形势、客观发展规律和基本县情决定的,是认真总结自身发展历程、学习借鉴先进地区经验、积极谋求科学发展的结果。

首先,统筹城乡发展战略来自于对中央政策的深刻理解。党的十六大以来,党中央对“三农”工作给予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关注。从“两个趋向”到“两个阶段”,从打破二元结构到推动科学发展,中央在统筹城乡发展方面的理论指导越来越成熟、工作思路越来越清晰、推进方法越来越有力。我们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说到底就是要学会运用统筹兼顾的科学方法,着力解决影响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问题,破解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体制障碍,积极推动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让全体人民群众共同享受改革发展成果。

其次,统筹城乡发展战略来自于对客观规律的理性把握。政治经济学告诉我们: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进入新世纪以来,随着世界范围内工业化进程的不断加快,经济一体化浪潮迅速席卷全球,以欧盟为代表的无国界合作促成了欧洲经济的迅速崛起,以珠三角为代表的跨区域合作促成了珠三角地区的经济腾飞,都是经济发展逐步走向集中融合的成功例证。与此同时,我国沿海发达地区在工业化和城市化基本完成之后,不约而同地都在着手谋划统筹城乡发展,积极推进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建设。学习借鉴这些地区的先进经验,就是要遵循经济社会发展的内在规律,打破行政区划分割、突破体制机制障碍,在更大区域内优化资源配置、重组生产要素,积极推进统筹城乡发展步伐。

第三,统筹城乡发展战略来自于对科学发展的内在要求。作为全省为数不多的无煤县,市场资源两头在外,依靠自身积累发展实现超常发展是不可能的,必须坚持走外向型经济的发展道路;作为省城太原和晋中市的卫星城,距离中心城市很近,经济社会发展与中心城市的关联度和融合性较强,必须坚持走城郊型经济的发展道路。这就决定了必须把主动融入大太原经济圈、主动融入榆太同城化作为自己的发展定位,通过积极主动地推进统筹城乡发展,进一步创新工作机制、优化发展环境,尽可能地提升放大既有优势,进一步拓展发展空间、转变发展方式,尽可能地创造形成全新优势,切实增强对中心城市和外来生产要素的吸引力和集聚力,积极推动“两个主动融入”向纵深发展。

二、的统筹城乡发展之路是什么样的?

县统筹城乡发展战略的核心内容是“一城两镇三大经济区域”的功能划片和“六个一体化”的发展框架。就是要以县城、胡村镇和范村镇为核心辐射周边乡村,规划建设三大经济区域,以此为基础积极推进城乡发展总体规划一体化、城乡产业布局一体化、城乡劳动就业和社会保障一体化、城乡基础设施建设一体化、城乡社会事业发展一体化、城乡体制改革一体化“六个一体化”进程,逐步实现城乡经济互融互动、协调发展。与发达地区相比,统筹城乡城乡发展的模式有许多不同之处。主要表现在:

一是自觉性。大多数发达地区统筹城乡发展都是在生产力发展到较高阶段后进行的,基本模式是以工业化、城市化为基础,以城市带动农村、以工业反哺农业,带有较强的自发性。而我县统筹城乡发展的基本模式,是在发达地区已经迈向城乡统筹阶段的大形势下,立足于在欠发达的现实条件下,通过发挥比较优势,实现工业与农业、城市与农村共同发展,是对具有特色的科学发展道路的积极探索,带有较强的自觉性。

二是系统性。县以“一城两镇三大经济区域”为战略构架、以“六个一体化”为基本内容、以“一二三产互动、城乡经济相融”为内在机制、以“生态经济县和休闲度假区”为发展方向的统筹城乡发展战略,建立在区域发展定位基础之上,建立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党的建设“五位一体”共同发展之上,是借鉴先进经验、整合社会资源、彰显独特优势、走向科学发展的理性选择,是推动科学发展的一项系统工程。

三是开放性。统筹城乡发展战略着眼于“主动融入大太原经济圈”,力求通过优化基础环境形成“洼地效应”,通过优化发展机制促成“筑巢引凤”,最大限度地吸引外来资本、外来技术、外来人才的落地生根,最大限度地促进外来机遇、外来动力、外来理念的引进转化,积极推动全县经济发展方式由内向型向外向型转变、由分散型向集约型转变、由粗放型向科技型转变,进而推动全县经济社会转型跨越。

四是科学性。统筹城乡发展战略是县委政府学习贯彻科学发展观的全新实践,是在全省率先走向全面小康社会的积极探索。在工作理念上,更加注重运用统筹兼顾的办法,立足当前、着眼长远,通盘考虑、整体推进;在方法步骤上,更加注重遵循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抓住重点、实施突破,兼顾全面、有序推进;在评价机制上,更加注重切合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关注民生、改善民生,以人为本、惠及于民。

三、怎样积极探索统筹城乡发展之路?

统筹城乡发展既是一个发展目标,也是一种工作理念,只有细化分解为具体工作任务和年度奋斗目标才能落到实处。结合实际,必须从以下四个方面抓起:

一是必须从发展规划这个最基础的环节抓起。做好发展规划是推进一切工作的重要前提。以往我们在制定规划时,很多时候都是在做具体的产业规划,而不是战略性、区域性的发展规划。为了弥补这一欠帐,在统筹城乡发展起步之年,要把制定完善科学合理的发展规划作为首要任务来抓,尽快出台全县《统筹城乡发展的总体纲要》以及与之相配套的促进农村土地有序流转、推动农村户籍制度改革、调整城乡教育布局、加快城乡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城乡医疗体系和社会保障体系等八个方面的发展规划或工作方案。这些发展规划和工作方案既要结合省市大的发展方向、承接全县“十一五”发展规划,充分体现工作的承接性;又要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突出区域功能划分、明确产业发展定位,充分体现规划的指导性。同时,不仅县委政府要制定总体发展规划,各乡镇和有关部门也要结合自身实际,抓紧制定具有可操作性的部门详规;在总体规划制定出台以后,要一以贯之、持之以恒地抓好规划的执行落实,坚决防止制定规划与落实规划“两张皮”的问题发生。

二是必须从环境建设这个最关键的部位突破。加强环境建设是推动科学发展的重要基础。从目前来看,我县环境建设方面的欠帐较多、差距较大,还不能够承载统筹城乡发展的工作要求。为此,我们积极致力于打通到太原的一级公路,努力争取龙城高速和大西高铁途经,抓紧规划建设南山一线旅游公路,这些都是为改善发展环境而做出的努力。下一步,我们仍然要坚持把环境建设摆放到重要位置来抓。从道路交通、园林绿化、城乡环境等方面入手,下大力气改善硬环境;从政府职能、社会风尚、文明进程等方面入手,下大力气创优软环境。通过着力营造有利于吸纳生产要素、有利于凝聚发展动力、有利于推动创新发展的软硬环境,切实提升经济社会的开放度、包容度和融合度,努力增强对外来资本、外来人才、外来机遇的吸引力、集聚力和转化力。

三是必须从经济发展这个最核心的内容推进。推动经济发展永远是第一要务。没有经济发展做支撑,统筹城乡发展的各项目标任务就难以落到实处。因此,县委明确提出要“坚持把农业作为立县之本、坚持把工业作为强县之基、坚持把旅游作为活力之源”。按照“一城两镇三大经济区域”的发展格局,在水秀胡村规划建设新型工业园区并与太原开发区达成合作意向,在南山一线规划建设旅游专线,在县城区加快改造城中村,都是县委政府为推动农业生态化、工业集群化、旅游特色化而采取的有力措施。就是要把推动经济发展的根本任务,落实到统筹城乡发展的整体工作布局,具体到促进各产业各区域的科学协调发展,努力推动全县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四是必须从社会和谐这个最宽泛的领域拓展。促进社会和谐是我们执政的最终目标。在积极推动统筹城乡发展战略的实施过程中,必须坚持把“一切发展依靠人民、一切发展为了人民”作为根本理念,切实加强县委政府对公共秩序的坚强维护、对公共事务的全面管理、对公共财政的合理分配、对公共人群的广泛关注。要充分调动社会各界别、各阶层、方方面面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努力形成推动统筹城乡发展的强大合力;要积极争取国家政策支持,努力提升覆盖全体社会成员的医疗卫生、文化教育、社会保障等社会事业的发展水平,让人民群众更加充分地享受改革发展成果;要切实加强和改进事关人民群众切实利益的民主法治、精神文明、群众、安全监管等方面的工作,着力营造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良好环境。

四、怎样保证统筹城乡发展战略顺利实施?

为了扎实推进统筹城乡发展,必须切实把查找解决思想观念、体制机制、发展环境、作风效能等方面的突出问题摆放到重要位置来抓,为推进统筹城乡发展扫除障碍、创造支持、提供保证。

一是要以解放思想为动力。解放思想是个老话题,发达地区在讲,我们也在讲;过去讲,现在讲,将来还要讲,但讲法要有所不同,要从讲在口头上、写在报告中转变到落实在工作上、体现在实践中来。要通过采取“走出去”到发达地区培训取经、“请进来”举办经验交流会等形式,有针对性地诊治党员干部头脑中存在的各种影响改革发展的思想症结;通过建立健全衡量评价干部思想解放的科学机制,积极引导党员干部自觉打破落后僵化的思维定势。特别是要学习发达地区在贯彻执行上级政策时不迷失理性判断,不唯上、不盲从;在面对重大发展机遇时不满足等待观望,善于争、敢于抢的做法;学习运用科学发展观的视角和方法,活学活用上级政策要求,只要是上级政策有明确规定的事情都要态度坚决地执行,只要是上级政策没有明确禁止的事情都可以大胆去尝试,敢于办成前人没有办成的事,敢于走出前人没有走过的路,真正形成推动统筹城乡发展的强大思想动力。

二是要以改革创新求突破。改革创新是时代的主题、发展的要求,唯有改革才有创新,唯有创新才有发展。在统筹城乡发展的过程中,尤其要大力弘扬改革创新精神,针对薄弱环节、选准重点方向、谋求创新突破,努力走出一条具有特色的科学发展之路。就是要以改革创新的精神,打破一切不合时宜的陈旧体制和僵化机制,在改革创新中获得突破、求得发展。要积极推进“土地向规模集中、人口向城镇集中、工业向园区集中”三个集中,努力打破传统的行政分割、城乡界限和产业划分;要紧紧抓住市县机构改革契机,重新调整界定政府职能及部门机构,积极推进工作机制的整体创新。要积极整合行政资源,优化党委决策、提升行政效能,强化部门职责、调动社会参与,积极推进党政领导体制的整体创新。要挖掘塑造有利于统筹城乡发展的环境优势、体制优势、机制优势,努力形成推动统筹城乡发展强大合力。

三是要以对外开放谋发展。面对境内无矿产资源,产业产品级次相对较低的现状,要想实现跨越发展,必须坚持走对外开放的路子。要切实加强软硬两个方面的环境建设,加快打造“生态良好、功能齐备、政策宽松”的县域基础环境,着力营造“零障碍、低成本、高效率”的投资创业环境,努力形成“亲商富商安商”的浓厚氛围,吸引各种生产要素向内集聚转化,促进县域经济向外拓展;要扎实推进农业生态化、工业集群化、旅游特色化进程,通过三次产业向外延伸,不断赋予三次产业新的内涵,提升县域经济的整体外向度,有效拓展三次产业增效空间。要依托水秀胡村新型工业园区做好承接高新技术企业转移落户工作,以新型工业园区带动全县工业经济转型发展,以外来高新企业带动全县工业企业整体升级,努力把开放优势转化为创新优势、发展优势。

筹建工作思路篇3

一、发挥村级组织作用、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

我村党支部从调整种植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入手,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部署种植业调整工作。充分利用本村距离嫩江糖厂最近的优势和种植甜菜的有关优惠政策,进行种植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甜菜生产。

(一)、做群众的思想工作,调动积极性

为了更好地发挥我们村级组织的作用,首先从农民群众的思想工作入手,提高认识,统一思想。让农民适应农村产业化的发展进程,调动一切积极性因素,与农民群众座谈,算经济账,党员包扶等,村委会成员带头示范种植,党员按照“三个代表”责任区的要求,充分发挥先锋模范带头作用,让农民亲眼所见,相信特色产业为农民带来的实惠。

(二)、积极为农民筹措资金,统一调配生产物资

我村村委会成员与糖厂协商,为农民解决生产物资。从糖厂处赊购化肥、种子、农药以及纸册等物资,由村统一组织购进,降低了生产成本。秋后用甜菜款偿还。同时与农行、信用社等部门联系贷款,解决生产所需资金。几年来累计赊购化肥、种子、农药等农用物资100余吨,达30万元,贷款50万元。

(三)、解决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减少群众后顾之忧

村委会为解决种植甜菜用水难的问题,多方筹集资金,与有关部门联系,成功地打了三眼抗旱井,农民用水一律免费,解决了农民用水难的问题,村委员还主动承担了甜菜款结算的任务。不收任何费用,为了降低成本,村委会还组织村民自发地成立互帮互助服务队,凡是在育苗、移栽期间村民们不互相招待,减少农民群众因吃喝造成的不必要开支。

(四)、技术跟踪服务,为丰产丰收奠定基础

从春天育苗期开始我们村党支部就邀请海江镇农村经济技术服务中心和糖厂的技术员,来我村做技术指导,对甜菜生产过程中全程跟踪服务,为甜菜高产奠定了基础。增加了农民收入,人均增收1000元,农民从中得到实惠,种植甜菜的积极性空前高涨,甜菜生产逐步发展壮大,现已成为海江镇甜菜生产专业村。

二、全力抓好“一事一议”、促进农村公益事业健康发展

(一)、认清形势,知难而进,增强做好村“一事一议”筹资筹劳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要做好这项工作,关键是解决干部群众思想认识的问题。(一)是造声势,让干部群众知晓。利用年初3-4月份的农闲时间,开展“议事月”活动,进行宣传,扩大影响。二是讲政策,让干部群众明白。每年县农经总站培训班都有“一事一议”课目,书记、村长、会计等通过培训,提高了政策水平和实践工作能力。在全村召开村民代表会议,干部走家串户宣传“一事一议”筹资筹劳政策,让农民掌握政策,消除顾虑,增强了参与意识。三是搞发动,让农民群众支持。“一事一议”筹资筹劳是集体事业,涉及千家万户。但在推行过程中总有一部分农户不愿出钱出力,因此,**村的领导干部把宣传发动作为议事关键环节。每议定一个项目,都召开两委班子会、村民代表大会统一思想,逐户做思想工作,赢得支持。

(二)、坚持原则,规范运作,全面推进“一事一议”筹资筹劳工作

1、坚持三项原则。一是发扬民主,群策群力原则。近年来,**村的村屯道路及田间路均遭破坏,通过村民代表大会,调动农民群众自觉参与村集体公益建设的热情,拟定了修路项目。二是坚持顺应民意,群众受益原则。**村尊重大多数农民意愿,不论是修路、植树还是环境卫生,所议事项都是与农民生产、生活紧密相关的。充分体现了谁出资、谁受益。三是坚持减轻农民负担,以稳定促发展的原则。**村在开展“一事一议”筹资筹劳工作中,充分考虑农民和集体的承受能力,用自己的方式方法推进筹资筹劳工作。在XX年修建五公里水泥路面时,按照国家政策规定的筹资标准,全村筹资27300元,“以奖代补”资金13650元,资金总量不足。为此,他们实施了筹资与筹劳相结合,筹资与国家匹配资金相结合,有效地扩大了筹资筹劳项目总量,修建了北起红胜屯,南至黑嫩公路全长5公里水泥路,路两侧的路基也随之完成,并在路两侧栽上了垂柳和丁香,全村4个自然屯全部受益。

2、制定规则,有循推进。**村依据本村实际情况,在年初制定“一事一议”筹资筹劳的运作规则,制定的规则从议事方案的提出,村民代表大会表决,公开预决算方案,项目审请报告、施工协议的签定、竣工验收报告和“以奖代补”资金等环节入手,逐一进行细化和规范。每个环节怎么做都让干部群众清清楚楚明明

筹建工作思路篇4

【关键词】统筹城乡;解放思想;产业;民生;发展

“两化”互动、统筹城乡,是省委立足四川省情、顺应发展大势、把握现代化建设规律做出的重大战略部署,也是贫困地区实现从“原地起立”迈向“发展起跳”的主路径和主引擎。巴州区作为典型的贫困山区、后发地区和革命老区,必须要把“两化”互动、统筹城乡发展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总体战略,紧紧围绕建设全市“首善之区”的目标,不断凝聚各方力量,砥砺奋进、乘势而上,谱写加快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发展新篇章。

一、坚持解放思想,激发统筹城乡发展的源动力

推进巴州“两化”互动、统筹城乡是一项全新的事业,既没有现成的路子可遵循,也没有固定的模式可借鉴,这就决定了必须要进一步解放思想,以更加开放的思维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在探索中不断创新思路,在创新中不断破解难题。

1、树立全局性的观念

“两化”互动、统筹城乡是改变城乡面貌、转变城乡居民生产生活方式的一项根本性、全局性、综合性的系统工程。因此,要从闭关自守、安贫乐道的狭隘思维中走出来,认清城乡一体发展的必然趋势,自觉担当、主动作为,唱响推动巴州“两化”互动、统筹城乡的时代主旋律;要善于以“鸟瞰世界”的境界、“海纳百川”的胸怀和“一览众山小”的视觉,跳出巴州看巴州、着眼未来看巴州,不断完善工作思路,蓄势待发,乘势而上;要坚决摒弃“部门利益至上”、“个人利益至上”的实用价值哲学,以强烈的主体意识和责任意识,切实增强工作执行能力,雷厉风行、紧抓快办地推进各项工作,在服从和服务“两化”互动、统筹城乡发展中不断开创新的局面。

2、具备前瞻性的视野

眼界不宽,则路子不宽;思维不新,则事业不兴。因此,在推进“两化”互动、统筹城乡实践过程中,必须在眼界上高人一筹、在思想上抢先一步、在行动上快人一拍。要深入思考统筹城乡协调发展的工作思路,认真研究政策走向、市场态势和经济运行新变化,及时捕捉和用好用活政策机遇和市场机遇,在顺应形势中促进经济社会发展;要以更宽、更远的视觉,审视工作中的先进经验和差距不足,及时研究和解决新情况新问题,确保各项工作高效有序开展;要确立更高、更新的目标定位,找准市内“坐标”、省内“坐标”,乃至国内“坐标”,在学习标杆中加压奋进,在追赶标杆中争先进位,不断突破发展局限,培育区域竞争优势,切实增强要素集聚和辐射带动能力。

3、提倡创造性的实干

实干创造业绩,创新成就辉煌。由于基础差、底子薄、起步晚,在推进“两化”互动、统筹城乡发展过程中,必然存在诸多的困难和繁重的压力,这就要求必须在实干和创造干中破解难题、推动发展,着力打造亮点、彰显特色。要培育开放、宽容和自由的创新氛围,按照“非禁即入”的原则,对别人没做的事、未走过的路,鼓励先试先探,在探索中发现新思路新办法;要善于实干巧干而不蛮干,既要脚踏实地地干好每一项工作,又要讲究工作方式方法,在把握工作规律中总结提升,在提高工作效率中突出品质;要突破思维定势的禁锢,以创新创造的勇气,把工作推进中的劣势转为优势,对那些不具备条件的,要结合实际创造条件干;要善于借势造势、借力发力,用好用足他人优势资源,解决城乡协调发展中的具体问题。

二、坚持产业带动,提升统筹城乡发展的内生力

产业发展是“两化”互动、统筹城乡的核心和关键,是推动区域经济加快发展的重要载体和主导力量。当前,巴州正处于农业转型期、工业化初始期、城镇化起步期,必须要在促进产业转型发展上下功夫,为互动统筹发展提供强大动力。

1、强化引进培育

产业发展处于“两化”互动、统筹城乡的基础地位,必须要加大产业引进和培育力度。因此,要坚持“产城一体、产村相融”的指导思想,按照“工业主导、农业调优、服务业做强”的思路,建立与“四级城镇”规划体系相衔接的区域性产业发展总体规划,高起点、高品质地加快工业园区、农业产业园区、物流园区建设,完善三次产业转型发展的平台载体;要突出制造业和农产品加工业的先导地位,创新招商引资体制机制,抓紧培育和引进一批“代表未来方向、市场前景广阔、竞争优势突出”[1]的工业企业;要坚持“整体规划、成片推进、联动发展”的路径,引进和培育一批农业产业龙头企业,为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要注重发展以物流业为核心的现代服务业,培育城乡经济协调发展新的增长极。

2、夯实要素保障

产业发展离不开要素保障,必须要加强各类资源的统筹分配和供给。因此,要加大中高级管理人才的培育引进,更加重视职业教育培训,强化本地专技人才培养使用力度,为产业发展提供坚强的人力资源保障;要构建覆盖城乡、符合区情的城乡土地开发利用规划体系,加大土地整理和清理工作力度,探索推行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和耕地异地占补平衡制度,完善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机制,促进土地资源合理自由流动;要强化政府粘合协调作用、推进银企对接合作,整合现有国有资产、做大做强投融资平台,发挥社会闲散资金聚合效应、支持设立融资担保公司和小额贷款公司,多维度、多渠道解决融资难题;要加强水、电、气、路等基础设施的建设,优化行政审批和政务服务质量,为产业发展营造良好的“生态环境”。

3、要走出一条联动发展之路

推进联动发展。资源集聚整合、集群融合发展是现代产业的发展趋势,因此,要以产业园区为载体,优化空间布局,促进生产要素加快集中;要围绕园区内主导产业,挖掘和延伸产业上、下游链条,特别是要注重引导龙头企业与中小企业配套发展,逐步形成大中小企业分工协作、专业互补,促进产业集群发展;要建立协调机制,结合区内资源结构和产业导向,把准与兄弟县(区)产业互动融合的切入点,强化和扩大区域经济开放合作,推动产业对接、企业对接、项目对接,解决资源不足、产业配套不够等问题,实现产业错位互联发展;要正确处理工业、农业和现代服务业之间的经济关系,强化资源共享、互通互联,提升三次产业附加值和竞争力,打造巴州统筹城乡发展新品牌。

三、坚持民本理念,增强统筹城乡发展的核心力

“两化”互动、统筹城乡发展,其本质在于通过发展方式的转变,促进城乡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从而不断改善民生、增进人民福祉,让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生活得更加幸福而有尊严。

1、尊重群众主体意愿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推动改革发展的根本动力。可以说,党委、政府的任何一项重大决策和工作部署要得到有效执行,都离不开广大人民群众的理解支持、配合参与。因此,必须要在尊重群众意愿、保障群众合法权益的基础上,大力引导和鼓励群众参与到各项具体工作中去,充分发挥其首创精神和主体作用。在工作推进过程中,既要从体制机制的层面进一步强化群众自主决策、自我管理、民主监督,又要善于听取民意、集中民智、汇聚民力,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办群众之所需,努力把助推“两化”互动、统筹城乡发展转变为广大群众的自觉行动,从而最大限度地激发群众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凝聚起促进巴州加快发展、科学发展、又好又快发展的强大合力。

2、加大民生投入力度

民为邦本,本固则邦宁。因此,要牢固树立民生优先的理念,把城乡经济社会是否实现同发展共繁荣、人民是否共享改革发展成果、群众生活水平是否真正改善提高作为深入实施“两化”互动、统筹城乡总体战略成效的检验标准。在战略实施过程中,要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政策制定和具体工作的基本取向和价值追求;要抓住秦巴山区连片扶贫开发机遇,进一步优化财力投向,加大劳动就业、社会保障、基础建设、科教文卫等民生项目的投入力度,解决好群众最现实、最关心、最直接的问题;要立足区域资源禀赋结构和国家产业政策,整合各项政策性财政资金,集中财力加快发展民生经济,提高中低收入者收入水平,实现城乡民生事业统筹推进、协调发展。

3、提升公共服务水平

让全社会享有普惠、均等、优质的公共服务,是城乡统筹发展的价值追求。因此,必须要把提升公共服务质量水平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在实践中,要以顶层设计的理念,推进以户籍为核心的制度改革,突破城乡二元结构瓶颈,构建覆盖城乡居民、满足群众多层次多样化需求的公共服务体系;要从破除现行行政管理体制障碍入手,加快推进机关事业单位、乡镇及站所机构改革步伐,促进公共资源充分整合和优化配置,实现基层单位强权赋能、权责对等,提升公共服务供给能力;要充分发挥政务服务中心、便民服务中心(站)的综合服务功能,推行集中式办公、开放式受理、并联式审批、全程监督的服务模式;要实行公共服务项目分类管理,并根据社会需求,鼓励非营利组织和公众参与社会事业,加快公共服务社会化进程,全面提高城乡居民生活幸福指数。

【参考文献】

[1]黄新初.深入实施“两化”互动、统筹城乡总体战略[N] .成都日报,2012-08-01(01).

筹建工作思路篇5

农村公路是公路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发展农业和农村经济的重要基础设施。农村公路建设直接关系到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民致富奔小康的步伐。近年来,区政府积极探索农村公路快速稳定发展与养护之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抢抓机遇、超前发展,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提供了良好的交通环境。

1、精心组织,凝聚合力,全力加快农村公路建设。区政府把农村公路建设作为“惠民工程”、“民心工程”来积极实施。区政府成立了区农村公路建设养护工作领导小组,建立了与街道的联络工作制度,努力扩大社会参与面,形成了上下顺畅的协调管理机制,有力地加强了农村公路建设养护工作的组织、领导和协调。自年实施农村公路建设以来,全区累计投入3.06亿元,共新建农村公路730.23公里,新建改造大中桥梁、桥涵90座,形成了四级公路覆盖格局。同时,大力推行农村公路养护机制,及时整治修复破损道路,全区县道、乡村道好路率分别达到85%、75%,各项公路指标测评均走在全市前列。

2、创新思路,广开门路,千方百计筹集建设资金。加快农村公路建设与养护,资金保障是关键。区政府及相关部门在落实建设资金过程中,创新工作思路,多措并举,通过全力向上争取资金、积极融资贷款、自筹资金等渠道,切实保证了农村公路建设与养护工程的顺利推进。特别是年以来,区交通运输局积极响应群众关于农村公路提档升级的呼声,向上争取、自筹资金1300多万元,及时对栖火路、尧化地区岔龙路高庙段、神龙路等因施工或重型超载车辆行驶导致路面严重破损的公路进行了修复与养护,切实改善了周边群众的出行质量,受到了群众的一致好评。

3、强化监管,措施到位,切实保障建管工程质量。近年来,区政府和交通部门严格执行《市农村公路条例》和《区农村公路路政管理办法》,把“好字当头,质量为先”的思想和农村公路建设由速度规模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的目标贯穿于工程建设始终。充分发挥行业优势,积极采取科技培训、现场指导等形式,加强对一线技术管理人员和施工人员的指导培训,同时,联合开展公路治超工作,积极查处超限车辆,有效地保障了农村公路建设与养护质量。

二、不足之处

1、建设资金筹集较难。落实资金是农村公路建设与养护顺利实施的关键。目前看来,我区对农村公路建设养护资金的筹措渠道较为单一,一些工程量和建设资金投入相对较小的农村公路工程靠街道出资加上区内补助尚可完成,那些建设里程长、资金需求多、施工难度大的工程,没有省市的补助政策很难顺利推进。

2、养护机制不够健全。我区龙潭老街、花园街等农村城镇道路属于城市管养体系,但按照养护机制的“先城区,后近郊远郊”的养护顺序来看,这些城镇道路排上养护日程实在“遥遥无期”。部分公路建成后,由于一些重型货车的超载碾压,致使公路超负荷运行,路面破损现象较为严重。再加上街道提供公路养护的人力、资金的不足,导致对破损公路的修补工作相对滞后缓慢,给公路周边群众的出行带来较大的不便。

3、农村路网建设存在盲点。目前,靖安地区内部南北向主干道未能实现道路网络格局,涉农街道仍有部分自然村未能实现道路网络全覆盖,极大地影响了该地区群众的出行,制约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同时,在农村路网建设过程中,交管局一般只选择农村公路的主干道设置红绿灯、限速带及“黄闪”等道路安全基础设施,导致一些人流量较大的次干道路口由于缺少必要的道路安全基础设施而存在着一定的安全隐患。

三、几点建议

1、加大资金筹集管理力度。加快农村公路建设,资金是保障。在资金缺口比较大的情况下,要认真研究政策,积极向上争取资金。各街道办事处要充分调动社会各界的积极性,借助国家对新农村建设的各项优惠政策,广开筹资渠道,多方筹措资金。要强化农村公路建设资金的监管,确保资金安全高效使用。区纪检、交通、财政、审计等部门必须加强对建设资金使用的全过程监督,及时了解和掌握资金到位、使用情况,严禁任何单位和个人截留、侵占、挪用建设资金。

筹建工作思路篇6

中国的农村人数占总人数的的百分之八十,而农村的发展一直处于缓慢阶段,农村的落后就会引起的很多社会现象,例如贫富相差悬殊,社会安全等问题,而这些问题正是眼下迫在眉睫必须去解决的,我过政府在农村建设上出台过很多新政策,可是面对面积广阔的农村来说这些是远远不够的,社会经济悬殊问题始终没有得到有效的解决。

近日,中央政府又出台了一项专项政策,针对农村的公益事业的发展问题,在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促进农村社会管理创新和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婺城区财政局以发展农村公益事业,改善农村生活环境,推动新农村建设为目标,通过四年的探索,积累了一些经验,也取得了一些成效。

公益事业一事一议财政奖补政策的实施,在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筹资筹劳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但也面临或多或少的困难和问题,比如:乡(镇)村的重视度不够,筹资筹劳难度大。一事一议筹资筹劳是村级公益事业投入的基础,也是财政奖补的依据,但从四年来实施情况看,也是各乡镇和各村普遍反映工作难度最大、影响工作开展的首要问题。资金配套压力大,环节监管不够严等问题。

随着村级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试点工作的不断深入,需要建立健全一事一议筹资筹劳的相关配套制度,规范项目实施、后期管理和有关基础工作。 加大宣传力度。不断加强一事一议政策宣传,认真研究新形势下农村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提高干部群众的民主法制意识,积极转换工作思路,努力改变工作作风,尽快转变工作方法,面推广落实农村公益事业一事一议财政奖补监管系统,区、乡、村要建立一事一议项目档案,将村民一事一议筹资筹劳的会议记录、村民签字方案、验收报告等有关原始材料汇总归档,实行规范管理。

此番目的就是为了改善农村的管理机制,加强民主建设,多听民生,解决老百姓最关心的问题,也是党和政府发展群众路线,实现为人民服务的有效证明,在中国的农村经济发展的道路上,我们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发展特色社会主义新农村事业,提高人民的思想觉悟问题,是发展农村经济的关键所在,只有从思想上彻底跟上时代的步伐,才能走在世界的前端。

筹建工作思路篇7

科学发展观是立足我国国情、总结经验,立足发展而提出来的。

经过20多年的改革开放,我国的经济建设已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发生深远的重大变化,而我国仍然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同落后的社会生产矛盾没有变。所以改革开放,走科学发展道路,努力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已成为我们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

党的十七大明确:科学发展观,第一要务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1、必须坚持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发展,是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具有决定地意义,一心一意谋发展,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着力把握发展规律,创新发展思路,转变发展方式,破解发展难题。

2、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党的根本宗旨,作为我们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更要以发展的和谐的诚挚的心来搞好保障工作,确实打造好“和谐社会”的工作,充当好角色,努力创造良好的环竟,服务氛围,高效、廉洁的工作模式,心为服务对象所想,解弱势群体之难,构建好和谐工作的幸福网。

3、必须坚持统筹兼顾,要正确认识和妥善处理中国社会主主事业中的重大关系,统筹城乡发展、经济社会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通过学习,我深刻地感到,科学发展观的提出,是理论创新的一个突出成果,体现了中央新一届领导集体对发展内涵的深刻理解和科学把握,对发展思路、发展模式的不断探素和创新,对我们把握大局、做好各项工作,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坚持科学发展观已成为我们的重大国策,作为一名劳动保障人,我就学习的收获,谈几点体会:

1、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科学发展观的前提。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来统筹方方面面的人力、财力、物力、资源等的综合利用,促进社会事业更快、更好地发展。

2、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注重以人为本,人性化的管理,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维护好、实现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是我们各项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人民满意不满意,人民拥护不拥护是我们改革发展稳定工作的重要保证。只有关心群众、爱护群众,让群众有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才能凝聚人心,齐心协力,战胜和推动我们的事业全面发展。

筹建工作思路篇8

一、统筹城乡发展的内涵

统筹城乡社会经济发展,就是要把城市和农村的经济和社会发展作为一个整体来考虑,在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确定国民收入分配、制定重大经济社会决策时,把“三农”发展放在优先位置来考虑,使城市和农村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实现城乡人民的共同富裕。

二、城乡发展的现状分析

1.城乡收入差距大

城乡隔离,收入差距拉大。建国后党的工作重心由农村转向城市,在一定程度上采取了放弃农村、发展城市的指导思想,造成城市和农村日益分化。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已经严重阻碍了城乡的协调发展。由于工农产品的剪刀差以及国家发展战略偏向城市等原因,农村经济远远落后于城市经济。世界银行发表的《推动公平的经济增长》中的《中国报告》不无担忧地警告:“如果中国听任当前城乡差距与各省人均收入增长速度的差距继续不断扩大,到2002年基尼系数将会上升到0.474,而这将严重威胁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增长。”

2.城乡社会福利事业差距大

我国城乡居民享受的各种社会福利存在较大差距。目前,城市居民享受的住房补贴﹑物价补贴等各种补贴,以及各种社会保险等,绝大多数农民都不能享受,对于绝大多数农民来讲,生老病死伤残等只能由自己负担,几乎没有任何社会保障,农民只能靠农业和外出打工等收入积累来看病、养老。最近几年国家加大了城乡统筹力度,农村社会保障开始逐步在探索中建立,不少地方建立了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养老保险制度和合作医疗制度,受益农民群体不断扩大,但是总体上覆盖面还是太低。

三、统筹城乡发展的路径

1.打破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实现城乡一体化的格局

同志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五次集体学习时指出,城镇化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工业化、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坚持统筹城乡发展,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上不断推进城镇化,可以加强城乡联系,在更大范围内实现土地、劳动力、资金等生产要素的优化配置,有序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实现以工促农、以城带乡,最终达到城乡共同发展繁荣。加速农村城市化进程、发展小城镇、实现城乡一体化,是推动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一个大战略。世界经济发展的实践表明,一个国家在工业化初始阶段,农业客观上承担了为工业化、城市化提供积累的任务,但当工业化、城市化达到相当程度后,必须反哺农业,这是加快二元经济结构转变的重要路径选择,而城镇化是融合二元经济社会结构,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根本出路。

2.大力发展农村经济

为解决我国当前农业小生产与大市场之间的矛盾,我们必须对农业实行产业化经营。第一,坚持以工业理念发展农业,着重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延伸农业产业链,提高农业的整体效益。以工业化思维办农业,积极发展农副产品加工业。同时努力建设一批优质的农产品加工基地,对农、林、畜产品进行深加工、精加工和增值加工,形成比较发达的农产品加工体系。第二,大力扶持、壮大龙头企业,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积极培育具有高起点、大规模、经济实力强、科技含量高、辐射面广的龙头企业集团,实行跨行业、跨地区、跨所有制经营,发挥规模效益和示范带头作用。

3.加强对农业和农村的补贴

(1)加大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

农村基础设施落后是制约我国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统筹城乡基础设施是统筹城乡发展的首要条件,在具体工作中,要统一规划,统一布局,加快建设覆盖城乡的基础设施网络体系,促进城镇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对城镇规划,应重点考虑农村人口向城镇集中的大趋势,重点建设好中心镇、中心村。要进一步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重点是完善农田灌溉体系,加大对中低产田的改造力度,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抓好骨干道路沿线的路、沟、渠、田、林、塘、湖、村的综合治理,塑造新的田园风貌。加快农村公路建设,建立有效的养护管理机制。

筹建工作思路篇9

关键词:城乡统筹;达州;对策

        城乡统筹发展是在承认城乡差别的基础上,以实行“城”、“乡”发展双赢为目的的发展格局,主要包括城乡经济统筹、城乡社会统筹、城乡生活统筹和城乡环境统筹四个方面。自党的十六大提出统筹城乡发展战略思想以来,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再次强调统筹城乡发展,2010年中央1号文件进一步提出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统筹城乡发展,不仅是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破除“城乡二元结构”的客观要求,还是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实现新时期新跨越的客观要求,更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小康社会的客观要求。

一、达州市城乡统筹主要做法及取得的成效

(一)农民收入显著提高,城乡经济统筹发展取得明显成效

达州市采取各种措施,增加农民收入,推进城乡经济统筹。首先,在完全尊重农民群众意愿的基础上,积极探索土地流转机制,通过“转”“合”并举,推进土地向规模经营集中,使土地成为农民获得财产性收入的重要来源。其次,通过大力发展乡村旅游行业,把一部分城市消费资金转移到农村,增加农村经济实力,提高农民收入。再次,通过补贴政策(粮食直补、农机具购置补贴等)、最低收购价政策(水稻、小麦)、新农合政策、退耕还林等强农惠农政策增加农民收入。2011年,达州市农民人均纯收入为6148元,同比增长20.9%。

(二)教育资源、医疗卫生、社会保障不断延伸,户籍制度改革不断深化,城乡社会统筹发展有序推进

达州市通过改善农村学校办学条件、城乡学校结对帮扶、标准化改造乡镇卫生院、城区二级医院托管乡卫生院等措施使教育资源、医疗卫生等不断向农村延伸。通过推行“广覆盖、低门槛、高标准、可衔接”的已征地人员参加基本养老保险暂行办法,使社会保障不断延伸。在不断探索完善教育、卫生、城乡社会保障等配套政策的基础上,加大破解城乡二元结构的工作力度,积极吸纳有条件的农民工特别是新生代农民工转为城镇居民,逐步实现农民变居民的户籍身份转变,使农村居民享受城镇居民的相关待遇。

(三)便民服务、基础设施不断延伸,城乡生活统筹全面提升

为促进城乡生活统筹发展,让农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达州市不断延伸便民服务。达州市通川区50%的乡镇、村,90%的社区建立了便民服务大厅。同时,不断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基础设施不断延伸。2011年,达州市通川区实现了村村通水泥路,完成农村集中供水点135处,建设场镇集中供水站3座;渠县投入农田水利基本建设资金6.5亿元,整治病险水库7座,修复各类水毁工程4360处。

二、达州市城乡统筹存在的问题

总的来看,达州市城乡统筹发展取得了较大的成绩,但是作为一个西部经济欠发达地区,与发达地区相比仍有很大的差距,城乡统筹发展还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

(一)工业化和城镇化水平低

达州,是四川省的人口大市、农业大市,工业基础薄弱,工业发展缓慢,工业科技含量低、环境污染大,除天然气产业之外的其他工业发展举步维艰。2011年,达州市GDP虽然越过一千亿元,居全省第6位,但人均GDP仅为18504元,居全省17位(倒数第5位),远远低于四川26147元平均水平。2011年,达州市城镇化率为34.31%,低于四川省平均城镇化水平7.52个百分点,低于全国城镇化水平16.99个百分点。

(二)基础设施差距仍然较大

近年来,达州市不断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但城乡差距仍然很大。除了通川区实现了村村通水泥路之外,其余几个区县道路通行能力都不够,路面也较差,区县之间直接联系条件也较差。在水、燃气等方面城乡也存在很大的差距,虽然达州市天然气能源资源丰富,但达州市大部分农村都没通天然气。达州市旱涝并发现象十分严重,急需实施控制性水利工程建设。

三、达州市城乡统筹发展对策研究

(一)从思想上充分认识城乡统筹发展的重要性

统筹城乡发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进行到一定阶段、一定时期的必然需要,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选择。要实现城乡统筹发展,就必须从思想上真正认识城乡统筹发展的重要性与紧迫性,把统筹城乡发展提高到关乎国计民生、关系社会主义事业成败的高度认识,为城乡统筹发展提供力所能及的机制和体制保障。

(二)组建专门决策机构全面负责城乡统筹发展工作

城乡统筹发展工作,涉及面十分广泛、涉及的部门众多,如果没有专门决策机构全面负责,城乡统筹发展工作就很难顺利开展下去,因此,为进一步做好城乡统筹发展工作,加快达州市城乡统筹发展步伐,提高城乡统筹发展水平,达州市委、市政府应该组建专门决策机构,全面负责指导和组织城乡统筹发展工作。

(三)结合达州市情开展城乡统筹发展工作

达州市农业人口众多,人才力量和科技水平与兄弟地市州相比相对较弱,具有的优势是天然气能源资源丰富,对外交通便利,在开展城乡统筹工作时应该根据这些实际情况,因地制宜探索“两化”互动、“三化”联动的路径和办法,加大对农村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基础设施等的投入,重视生态环境保护,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参考文献:

.资源开发与市场, 2008(8):731- 733.

筹建工作思路篇10

总书记6月25日在中央党校的重要讲话中指出:解放思想,是党的思想路线的本质要求,是我们应对前进道路上各种新情况新问题、不断开创事业新局面的一大法宝,必须坚定不移地加以坚持。市第三次党代会把构建城乡统筹的基层党建新格局,作为全市党的建设工作五项重点任务之一。如何破解这一新的课题,促进城乡“组织共建、党员共管、资源共享”,提高全县基层党建工作的城乡统筹水平,迫切要求我们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积极探索、大胆创新。

(一)要在创新党建工作理念上进一步解放思想。进一步解放思想,核心在于转变观念、更新思路,用创新的思维和办法应对、解决前进路上的新情况、新问题。构建城乡统筹的基层党建新格局,使党建工作与建设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这一新目标和新任务相适应,必须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努力推进工作理念创新,构建科学、开放、高效、和谐的工作新格局。要拓宽视野,树立开放的理念,突破党建工作和组织工作的神秘感,在不涉及党内机密的前提下,做到政策公开、标准公开、过程公开、结果公开,扩大群众的民主参与程度,把党建工作纳入全市统筹城乡发展的时代大潮中去审视,融进社会变革的大局中去思考,使开放的党建工作和组织工作成为一项“凝聚力工程”,更好地推动城乡统筹发展。要树立效益的理念,注重在改革发展的实践中发现识别干部,通过选准干部、配好班子、建强组织、用活人才,着力打造城乡统筹发展能力强的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队伍,为服务城乡统筹发展创造出最大效益。要树立和谐的理念,统筹城乡发展本身就是为了实现社会和谐,党建工作和组织工作的各个方面,包括选人用人、制度设计、人力资源开发和组织资源配置等,都必须自觉地坚持以人为主体、以人为动力、以人为目的,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努力激活每一个干部的潜能、规范每一个干部的行为,让每一个干部舒畅地工作、健康地成长、不断地发展,通过和谐奋进的党建工作和组织工作,把各级干部的心思和注意力引导到加快建设城乡统筹发展的直辖市上来。

(二)要在创新组织设置上进一步解放思想。党的组织是开展党建工作的主体,党组织的设置要根据党建工作目标、内容和方式的变化而调整。构建城乡统筹的基层党建新格局,是市第三次党代会对全市党的建设和组织工作提出的新目标、新任务、新要求。适应这一变化了的形势和任务,必然要求在党的组织设置上进一步解放思想,以科学整合党建资源、有效发挥组织优势为着力点,按照城乡互动、区域联动的要求,打破城乡和区域界限,探索建立统筹城乡的基层党组织体系,推动城乡党建优势互补,把党的组织和工作延伸到统筹城乡发展的各个领域和环节,为实现统筹城乡发展目标提供坚强的政治保证和组织保证。要按照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的原则,积极推进村村联建、村企联建、村居联建、村与园区联建等设置模式,促进城乡生产要素和资源的优化配置,推进农村向社区、城镇逐步过渡。要加大在产业、行业和专业协会中建立党组织的力度,适应支部加协会、龙头带基地、公司联农户等经营模式,打破乡村行政区划界限,积极探索跨区域党组织设置模式,依托优势产业建立相应的产业党组织,使农村党组织兼具社区党组织和企业党组织功能,使组织格局与经济规模、结构调整、党员流向相适应,设置方式向产业型、功能型、多元化转变,推动农业产业化发展。要科学整合党建资源,探索机关、企事业单位、社区党组织与农村党组织结对联建,产业链、行业链党组织与农村党组织分设合建,流动党员流入地党组织与流出地党组织双边共建等模式,加快推进村级组织配套建设,促进人力资源、经济资源、社会资源和党建资源优化组合,积极构建城乡一体、区域互动的党组织建设体系。

(三)要在创新制度机制上进一步解放思想。十六大以来党建工作和组织工作所取得的一系列发展成果,都得益于体制机制创新,当前党建工作中存在的一些问题,相当程度上还是因为体制机制不活、落实不到位。构建城乡统筹的基层党建新格局,必然要求在加大体制机制改革和创新力度上进一步解放思想,积极推进领导体制、工作机制和组织制度创新,为促进科学发展、和谐发展提供保障。要健全党建工作领导机制,认真落实市委关于党建工作是党委部门“主业”的要求,树立城乡党建“一盘棋”的观念,统筹农村和城镇党建工作,做到统一规划,同步投入、同步推进、同步考核,并重点向农村倾斜。要建立健全领导干部党建工作联系点制度,开展“统筹城乡基层党建工作示范点”创建活动,努力把领导联系点建成统筹城乡基层党建工作示范点。要建立健全党建工作运行机制,围绕推进统筹城乡发展,充分发挥纪检、组织、宣传、农业、教育、卫生等相关部门职能职责,落实目标任务,定期交流情况、分析问题、联合会诊,着力构建党委统一领导、组织部门牵头抓总、相关部门密切

配合、全社会广泛参与的联动格局,形成协调推进统筹城乡党建工作的强大合力。要建立督查指导制度,定期对工作进行督促检查,解决存在的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要进一步创新和改革干部人事制度,探索建立符合城乡统筹发展的干部选任、考核、激励、监督机制,把那些政治上靠得住、工作上有本事、作风上过得硬的优秀干部选进领导班子,在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中形成“想干是德、会干是能、多干是勤、干好是绩、干净是廉”的良好风气,充分调动各要素推动统筹城乡发展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要创新党建工作经费保障机制,一方面要严格落实基层党建工作经费财政保障机制,确保基层党组织工作和活动的基本经费、农村基层干部的福利待遇得到有效保障,另一方面建立基层党组织自身的“造血”机制,坚持条件许可前提下的创收资源调拨和政策倾斜,增强基层党组织为民办事的经济实力。要积极完善党内关爱机制,管好用活困难党员帮扶资金,帮助党员群众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困难,增强党员的荣誉感和对党组织的归属感,形成心齐气顺、同心同德的发展环境。要探索建立农村干部养老保险、离任生活补助等办法,逐步推进城乡基层党员干部同工同酬,充分发挥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推动统筹城乡发展。(四)要在创新组织活动方式上进一步解放思想。着眼于推进党建工作的城乡互动和区域联动,探索建立城乡共建联动的组织活动方式,充分发挥各类基层党组织在统筹城乡发展中的战斗堡垒作用。要创新党组织活动载体,启动“支部联线”计划,采取机关、学校、社区、企业党组织与各村党组织挂钩帮扶的方式,实施“共建”、“帮建”活动,帮助村级组织建设班子,选好致富门路,培育致富典型,解决实际问题,促进农村与城区的和谐对接、协调发展。要改进农村党组织活动方式,把城市社区党建工作理念引入农村,组建党员志愿者服务队伍,构建农村社区党组织运行新模式,进一步加强居住环境、文化娱乐、医疗卫生、人居安全等方面的规范和建设,大力推进农村社区保障体系和社会化服务网络建设,不断转变村级组织的执政方式和工作作风。要创新党员发挥作用平台,深化党员设岗定责、党员先锋岗、党员责任区、党员联系户、党员示范户、“双培双带”工程等活动,支持和鼓励农村党员带头致富,教育城镇党员带动农村党员共谋发展,引导外出务工经商党员返乡创业,充分展示城乡党员的先进性。继续深化“三级联创”活动,积极构建以县级机关党组织为龙头、镇乡街道党组织为主体、村级党组织为基础的三级服务网络,畅通城镇服务乡村、机关服务基层、党员服务群众的绿色通道。要适应信息化、网络化的发展趋势,改变传统的、落后的管理模式,借助互联网、电化教育、远程教育等现代技术手段,改进党建工作和组织工作的方式,把党员教育管理、信息传播、政策宣传、知识讲解和实用技术培训、产品销售、劳务输出、维权服务等结合起来,组织从业分散的党员在网上参加党的活动,提升城乡基层党建信息化程度和工作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