倒叙作文十篇

时间:2023-03-26 10:21:40

倒叙作文

倒叙作文篇1

“首先,请我们敬爱的校长讲话~”

“啪啪啪啪啪啪啪啪啪啪啪”

“咳咳,我这个学期主要强调的就是大家要好好学习,把心思都放在学习上,要知道,这高中可是非常的重要,它关系到你的一生,我希望同学们城区在考试时考好,让我们学校多几个像白寒夜这样聪明的学生……”

“谢谢我们校长的讲话!”

“啪啪啪啪啪啪啪啪”

“下面,有请我们上学期的成绩霸主,白寒月同学上来发言一下,大家掌声欢迎!”

顿时,台下响起了一阵声音

“白寒月,你是最棒的~啪啪啪啪啪”

“白寒月,我们爱你”

原来是我们班的那些我的死党啊,真不愧是我白寒月的亲卫团,不错啊。

“各位老师,各位同学,大家早上好!”

没等我说完一句话,下面传来了N多的掌声,吓得我魂都快上天了…~~(>_<)…~

“谢谢大家一直那么支持寒月,寒月这个学期也不会令大家失望的,寒月今年也会取得最好的成绩送给大家的!谢谢!”没等我说完,下面传来了一把熟悉的声音“还第一?不知道已经是本大爷的了吗,真是一个不知天高地后的家伙,切~”

“最后,让我们欢迎今年考入本校的前4名同学做一下自我介绍。有请我们的第一名!”

“楚思夜”他只是冷冷的说了一句话……

“哇,他好帅哦~!”花痴一群-_-#

“哇~他好酷哦,要是能做他的女朋友就好咯~”没办法,十足十的花痴-_-|||,够经典。

“下面有请第2名”

“啪啪啪啪啪”

“大家好,我叫楚思宇,今年17岁,我的爱好是打篮球,是楚思夜的弟弟,请大家多多指教”

“纤纤,你快快捏捏,看看是不是再做梦,快啦!”

“啊,好痛,我没做梦啊,没做梦怎么会见到这么多帅哥啊?”

又是一阵花痴的尖叫……⊙?⊙b

“下面有请第3名~!”

“大家好,我叫江正浩,我的爱好是篮球,唱歌,长跑,跳高,羽毛球……”没等他说完主持人就抢着说了。

“由于时间的关系,开学典礼到此结束,谢谢各位来宾、老师、同学!”

寒死,怎么会有这样的主持人啊……

当我回到教室的时候,老师已经开始编排座位

“香馨,你有没有听说啊,楚少爷,会空手道诶。我还听说过他用空手道打伤过一个女生诶……”

“不可能把,夜少爷看起来那么温柔、文静、简直就是帅呆了~就算楚少爷真的是那样的人,我也喜欢他~被他打伤也好啊,有条件困住他诶~”

“你这个大花痴,别做白日梦了好不好。据说啊,被他打伤的那女孩也这样要求过。你知道吗?楚少爷不但没陪人家损失,还要别人陪他损失呢!你就甭想这样做了~” ?(???)?

“要你管哦,你还是想想你自己吧,口水都一地了,还这样说别人。没资格啦,大花痴!!!!!!”这女孩的声音真大……传遍全校都绰绰有余了。-。-!

真是的,这些花痴难道不知道本小姐很烦吗?OMG!上课了……老师迈着他那流行步,以最快的速度走进教室,清清嗓子

“咳咳,今天我们班转来了两名男同学和一名美女哦。”

什么?千万不要是那个家伙啊~

“我们欢迎他们进来!!掌声!!”

完蛋了,千万别是开学典礼的那家伙啊。耶稣啊,上帝啊,玉帝啊,保佑我白寒月平安无事啊!!!阿门……

“第一位就是今天开学典礼上的楚思夜同学,有请!~”啪啪啪啪啪啪啪

下面又开始混乱了……

“香馨,你骗人。夜少爷横看竖看都是那么温柔,哪有你讲得那么可怕!”

“啊~夜少爷~我们爱你…”有没有搞错啊……老师还在呢,一群花痴……

“我想我不用介绍了吧?老师,我坐在哪里?”

“你呀……”老师的眼神突然从我旁边的两个空位置里定住了。千万别跟我离那么近啊,不然我就死翘翘了……

“好,你就坐在班长白寒月后面的位置吧。可以吗?思夜同学?”完了,怎么会……

“谢谢老师!”咦?还蛮有礼貌的嘛。

“下面,欢迎楚思宇同学,大家鼓掌!!”

“大家好,我是楚思宇,是楚思夜的弟弟,以后大家要多多关照我哦~”

“啊~难怪都那么帅呢,原来是兄弟啊…”又是哪个花痴出的声音……

“老师,请问我又坐在哪里呢?”好好听的声音哦~

“你呀……你就坐在寒月同学前面的位置吧。有什么不懂的你还可以问一下白寒月同学。可以嘛?”

“额?是个蛮可爱的女生……。谢谢老师”+_+人家本来就天生丽质,还用你说么?

“多多指教哦,月”耶稣啊,救救我……

“额,多多指教” 这样直呼别人小名,会害羞的嘛……讨厌……

“今年我们班还有一个插班生,她的名字叫做倪乐雪,欢迎她进来”

“大家好,我叫倪乐雪。以后大家就叫我雪儿吧”

倒叙作文篇2

关键词 记叙文 问题 叙事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1把握住记叙文的六要素

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是记叙文的六要素。

众所周知,六要素是叙事完整的基础。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是六要素的重点,而写清楚“经过”是其中的关键。在完整地叙述事情时,特别要注意叙事的顺序。

2明确记叙文的写作顺序

记叙文的写作顺序有四种,即:顺叙、倒叙、插叙、补叙

关于“顺叙”也称正叙,是叙述的手法之一。所谓顺叙就是按照事件发生、发展的时间先后顺序来进行叙述的方法。课文《王几何》这篇文章就是按时间顺序写的:先写王老师出场;接着写王老师反手画图形;跟着写王老师写名字;又写到王老师说明自己的绰号;最后写王老师请同学上讲台画圆。这样写使叙述的事件由头到尾,次序井然,文气自然贯通,文章显得条理清楚。但也有其弊端:文章缺少波澜,显得平淡,无趣味。

倒叙是把事件的结局或事件中最突出的片段提到文章的开头来叙述,然后再按事件的发展顺序进行叙述。倒叙并不是把整个事件都倒过来叙述,而是除了把某个部分提前外,其他仍是顺叙的方法。采用倒叙的情况一般有三种:一是为了表现文章中心思想的需要,把最能表现中心思想的部分提到前面,加以突出;二是为了使文章结构富于变化,避免平铺直叙;三是为了表现效果的需要,使文章曲折有致,造成悬念,引人入胜。倒叙时要交代清楚起点。倒叙与顺叙的转换处,要有明显的界限,还要有必要的文字过渡,做到自然衔接。特别要注意,不要无目的地颠来倒去,反反复复,使文章的眉目不清。这在小学、初中中或者自己作文中,运用倒叙的范例比比皆是。课文《羚羊木雕》开篇妈妈查问羚羊木雕,运用的是倒叙,这样的开篇能增强文章的生动性,使文章产生悬念,更能引人入胜,同时也可以避免叙述的平铺直叙和结构的单调。

关于“插叙”,是在叙述中心事件的过程中,为了帮助展开情节或刻画人物,暂时中断叙述的线索,插入一段与主要情节相关的内容的叙述方法。课文《爸爸的花儿落了》写的是毕业典礼的一天,在中间穿插了许多片段回忆,运用的写作方法就是插叙。如:典礼前(插入开会前爸爸的叮嘱――六年前赖床受罚――爸爸爱花的情形)――典礼中(插入爸爸训导闯练“汇钱”)――典礼后。

课文《羚羊木雕》先写妈妈的盘问木雕去向,接着应是写取回木雕,但是作者打乱了顺序,插入了赠送木雕的情节,运用的也是插叙。插叙的作用:就是对主要情节或中心事件作必要的铺垫、照应、补充,使情节更完整,结构更严密,内容更充实。衬托中心人物,丰富情节、深化文章主题。

关于“补叙”,是在叙事之后再补充叙述事件的结果等内容。补叙只对情节中的人、事件作必要的补充说明,内容单一,有时候加上括号说明。

还应该清楚:插叙写的是相关的两件事,而倒叙和补叙都是同一件事。

3叙述完整,有心撰文

要做到“叙述完整”,还要安排好文章的开头部分,中间的主体部分和结尾部分。

(1)开头部分:引人入胜。不可议论,多用描写、设悬以及一些修辞开头。例如,写人可以用外貌、语言、行为描写开篇,写事件可以采用环境描写开篇、特写镜头开篇、各种修辞开篇。朱自清的《背影》开头是“……最不能忘记是他的背影”,运用的是开篇设疑,留下悬念。总之,开篇要做到吸引读者,使读者感兴趣。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首句是:“人家是说了再做,我是做了再说。”开篇是引用语言开头,也可以说是语言描写开头。

(2)中间部分,文章主体:内容要充实。首先是“事不过三”选择材料,就是选材要注意到“三”。即:写人,要选他所做的“三件事”一般情况下,一件事少了,两件事不够,三件事正好,四件事多了,五件事、六件事累赘了;写一件事文章,事件中注意写出三个人或者三方面人参与。这样,可以进一步把这件事的发生、发展、过程写实、写具体。其次是详略得当,组织材料。写人,写事所选的三方面,要有详写和略写体现,从而做到主次分明,重点突出。其三,要增加文章的趣味性,选材还要选择“出入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的材料。古有“猪肚”之称。

倒叙作文篇3

众所周知,倒叙是语文中的修辞手法,倒叙并不是把整个事件都倒过来叙述,倒叙特点是根据表达的需要,把事件的结局或某个最重要、最突出的片段提到文章的前边,然后再从事件的开头按事情原来的发展顺序进行叙述的方法。采用倒叙的方法,能增强文章的生动性,使文章产生悬念,更能引人入胜,同时也可以避免叙述的平板和结构的单调。在教学中应用倒叙能打开学生的深层记忆,让学生把知识记牢固。对于应用型课程来说就是符合“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认识规律。基于问题解决来建构知识,通过问题解决来学习是建构主义者提出的许多教学改革设想当中被广泛采用的基本思路。

二、“倒叙案例式”教学法在教学改革中如何实施

传统类课程一般从教授理论内容出发而引出实例,对于理论内容以案例支持,属于传统的由“理论—实践”的教学过程,但是设计类课程中大多数理论知识并不像理工文史专业那样内容复杂,设计类专业课程通过实践总结出的内容占多数。因此,对设计类课程实行课堂教学改革,应在教学中尝试“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课堂授课模式。“倒叙案例式”教学法打破传统先讲述理论知识的授课方式,以倒叙的案例出现在课堂上。这种课堂教学改革思路基本如下:1.教师展示优秀的设计案例(实践感知)。2.师生共同提出完成该作品设计需要解决的问题(提出问题、有的放矢)。3.讲解、提炼、归纳设计作品所需要的基本理论(理性认知)。4.根据章节设计相应作业,启发学生运用理论知识完成设计(理论联系实际,启发学生对抽象知识的掌握)。5.总结通过案例使学生自主理解的理论知识(学生已经具备相当的理论知识和基本的实践能力,使理性知识在指导实践的过程中得到发展)。6.教师针对学生实践当中出现的共性问题和疑惑进行系统的分析讲解(再认知)。7.学生再实践(巩固认识)。以《3dsMax》课程为例,下表是3dsMax的授课安排。可以看出3dsMax是一门很典型的应用型课程,讲授课时与实训课时基本相同,目的就是让学生有充足的时间练习教师所讲授的知识,从而掌握技能,怎样运用“倒叙案例式”教学法是成功教学的关键。我认为,应该把每个章节的知识点设计成与实际生活密切相关的经典案例,在授课前展现给学生看,告诉学生要想完成这样的案例需要学习哪些知识点,再开始讲授相对应的知识,学生就会带着问题去学习,印象会很深刻,紧接着的实训课时就让学生亲自操作,遇到问题时教师及时帮助解决,以学生为主体主动学习、主动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在各章节知识点都学会后,教师再引入一个综合案例,巩固所学知识,掌握系统流程,最终可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三、“倒叙案例式”教学法给我们的启示

倒叙作文篇4

【关键词】《追凶者也》;限知视角;时间畸变

中图分类号:J90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7)10-0123-01

一、错综复杂:限知视角产生的迷宫游戏

在电影叙事中,叙述视角往往占据着非常重要的位置。限知视角可以用叙述者=人物来表示,即叙述者和某个人物知道的一样多。《追凶者也》采用的是多视角的叙事手法,全片分为五个段落,前面三个采用限知视角进行叙事,分别为“憨包”(宋老二的角)、“小烂屎”(王友全的视角)和“土贼”(董小凤的视角),后面两个段落――“乱屁麻麻”和“鸡枞”又回到了全知视角。从宋老二的视角中,我们得知宋老二因猫哥被害而被误认为是嫌疑犯,为洗刷冤情决定亲自抓凶,根据猫哥的摩托车找到了他认为的真正的杀人凶手――王友全;在王友全看来,因偷窃摩托车使得自己陷入困境,在女友的帮助下无奈走上逃亡之路;从董小凤的视角来看,自己为能与女友小萍有个温馨的住所不惜走上杀手之路,并展现了猫哥被杀害的全过程。在这三个视角的讲述中观众与每个视角的主人公所掌握的信息量一样多,让观众在看不透事实真相的情况下,跟着主人公经历了一次次追逐与被追逐的游戏。限知视角的使用隐藏了观众理解影片所必需的信息,模糊了主观世界和客观现实之间的界限,让观众在限知视角所产生的叙事迷宫之中看不到事情的全貌,穿行于错综复杂的迷宫之中找不到出口。

二、挪用杂糅:影像风格的拼贴混置

影片《追凶者也》打破了传统类型电影的鲜明分野,将犯罪片、爱情片和喜剧片这三种不同的电影类型相杂糅。影片中由宋老二的视角讲述的第一个段落主要体现的是犯罪与追凶,悬疑色彩浓厚;由王友全的视角讲述的第二个段落主要是表现一个小偷的爱情故事,以董小凤的视角讲述的第三个段落则具有十足的黑色幽默色彩,无厘头喜剧风格表现得较为突出。创作者在这种多类型的混置中注入了深厚的人文关怀,无论是修车工、小混混还是五星杀手,这些底层人物都有着种种生活的苦涩与艰辛,都无奈地被社会现实推着前行。这种多种电影类型的嫁接与多种电影风格的杂糅使观众得到了多重观影体验,但我们同时也要看到,黑色元素、喜剧元素、悬疑色彩、荒诞风格等多种元素被导演糅杂进一部电影之中,彼此之间并不融合,呈现出较为牵强之感,这种混乱搭配的结果就是影片在叙事上出现了断裂。

三、飙时挪移:电影叙事的时间畸变

飙时是指运用闪回、闪前、倒退、重复等的叙事手法或是高科技手段,使影像时间发生省略、扩展、颠倒和删减,生活中的日常时间在这里发生了变形。作为一种叙事手法,由时空挪移产生的时间畸变,颠覆了传统的线性叙事,追求时间顺序的颠倒。影片《追凶者也》并不按照故事自然的时间顺序来讲述,而是采用了重复的手法重新组合叙事时间,通过三个限知视角重复讲述一件事情,使正常的时序出现了错位,进而以时间的错乱令观众主动思考同一事件给不同人物带来的不同感受。从叙事结构上来看,影片运用环形叙事结构颠倒时间顺序,在时间方向上呈现出一种回环往复的特点,每一个段落都是从各个叙述者被牵扯到这起凶案的开始部分进行讲述,并且在影片的第三段落也就是董小凤的叙述段落中运用倒叙的手法,回到整个事件的起点,交代出整个凶案的起因,使影像时间发生了颠倒。时间畸变的叙事手法打乱了时间的逻辑顺序,故事本身的自然时间被颠倒重组,这就需要观众认真理清时间线索、主动把握事件进程,从而重新梳理出影片的发展脉络。通过多种叙事手法造成了时间畸变,形成了一种立体化的结构模式,呈现出鲜明的艺术风格。

四、结语

曹保平导演具有鲜明的个人标签,其作品已经形成了一种品牌。极端的故事情节、黑暗中压抑的人性以及个体的混乱与无奈都成为了曹保平作品中的鲜明特色。影片《追凶者也》一方面延续了导演在以往创作中呈现出来的多种电影类型的杂糅和多种风格的拼贴,具有一种后现代创作倾向;另一方面突破了以往创作中采用的全知视角和线性叙事结构,运用限知视角诱导观众走入叙事迷宫之中,跟随主人公迂回穿行在迷宫之中,并且通过时间畸变颠倒了时间顺序,强调观众的主动性、参与性。影片《追凶者也》尽管在叙事方面还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但是仍无法掩盖它作为当前国产犯罪片佳作所散发的光辉。

参考文献:

[1]李简瑷.后现代电影:后现代消费社会的文化奇观[M].四川人民出版社,2009:381.

[2]蓝凡.后现代的后式风格[J].艺术百家,2014(04).

[3]罗琳.《追凶者也》:风格杂糅与叙事断裂[J].电影艺术,2016(06).

倒叙作文篇5

[关键词] 《杀生》 叙事结构 倒叙

上半年,国产电影中比较另类的代表我感觉非管虎的《杀生》莫属,虽然其票房不尽如人意,可想而知这么一部抽象、隐喻和象征等手法运用较多的电影,在这个充斥着爆米花式快餐文化的时代背景下,确实不怎么讨喜。但它在业内却好评如潮,从这个意义上讲,它更像一部文艺片,而非商业片。特别是其叙事风格与其它国产电影相比,带有鲜明的个性化风格和创新意识,已经突破了传统的单一线性逻辑,呈现出多元化、多层次、多维度的特点,将一个空间单一、格局小的简单故事讲得悬念叠起、扣人心弦,极大丰富了观众的观影体验。

缺失的故事开头

影片一开场就是一群人爆打一个装人的麻袋,并从山坡上扔了下去,被载着医生的三轮车撞了一下,反而救了失控的三轮车,然后故事主角牛结实上场,说了一句:欠老子条命晓得不?这一无头无尾、无因无果的场景显然不是故事的开头,开头的缺失这一开放性的叙事结构正丰富了影片的想像空间,一方面强烈刺激了观众的探知欲,一方面也是对接下来的情节的预演。

J·希利斯·米勒在《解读叙事》中谈到:“任何叙事的开头都巧妙地遮盖了源头的缺失所造成的空白。这一空白一方面作为基础的缺失而处于文本的线条之外,另一方面又作为不完整的信息所组成的松散的线股而处于文本的线条之内。这些松散的线股将我们引向尚未叙述的过去。”[1]开场事件的存在本身需要后续故事的发展引发,由此,在分析影片的叙事结构时,就会发现存在一个“时间裂缝”。这个裂缝正是打开时空之门的钥匙,带我们进入了故事主线。

开头的缺失,导演并没有马上给予解释,而是将镜头转向了13个月后,医生因为传染病来到长寿镇的情景。这似乎像个故事的开头,但是又错了,这还是中间,中间叙述一步步顺着叙事线索回到片头位置,还原了事件的全貌。同时由于开头的缺失,观众就无法给予开头场景一个合适的时间定位,也就始终处于被动观看的状态,随着故事的推进,一幕幕展开,才发现电影是从故事的中间开始叙述的,继以解释性的回顾,这种结构会使观众始终保持探寻故事的动力。

除此之外,开场的安排是否还有更深的意义,我们纵观整个影片结构,会发现导演这么安排是有用意的,这个开头是个引子,那句:欠老子条命晓得不?是接下来医生发现牛结实被害后,探寻事件真相的动因,就像医生自己说的:我是医生,我欠你条人命。

迥异的双线结构

从整部作品来看,这部影片的叙事结构完全是一种双线叙事的模式,但两条线却是完全相反的叙述结构。主线是“顺叙”结构,从开场一幕牛结实意外救了医生一命,13个月后,医生因传染病来到长寿镇,却发现在山崖奄奄一息的牛结实,用尽办法也没有救活已经“心死”的牛,为还那一命,他踏上了寻找事件真相之路,经历各种困难与阻挠,最终将全镇“杀生”的事实还原,而施害者得到应有的报应,淹没在惊天动地的大地震中。

复线则为“倒叙”结构,从牛结实之死开始,随着医生的探访,事情的来龙去脉一幕幕浮现,牛结实作为外来的“野种”,对长寿镇来说是个“异类”,经常“为非作歹”,可以说是“过街老鼠,人人喊打”,偷盗、赖账、调戏妇女、与寡妇厮混,把给马配种用的倒在全镇人喝的水里,搞出个群P事件,最终彻底突破了人们的容忍底线,引来了重重杀机。在另一个牛姓医生的精心设计下,全镇人展开了一场通过心理暗示来“杀死”牛结实的计划。而在计划顺利实施的过程中,与牛结实有染的马寡妇意外怀孕,又引发一系列新的问题,这个新诞生的“野种”要不要杀死,成了全镇人两难的决择,最终在牛姓医生鼓动下,两者择其一而除之。牛结实知道真相后,最终选择救下了马寡妇和孩子,以自我放逐的自杀收场。

两种叙述方式的交错使用,即成功将观众代入了故事,与医生同一视角观察和发现事件的真相,又利用“倒叙”增添了故事的悬念和惊悚特质,提升了影片本身的吸引力和可观性。

另类的倒叙模式

大家可以看出,复线才是故事的主体,导演使用“倒叙”的结构似乎并不过瘾,而是在总的倒叙模式下,穿插着其它叙事模式。倒叙中插入追叙,关于牛结实得病的铺垫,其父也因得癌而终,就追叙到牛小时候给父亲送终时的场景,显示“癌”这个绝症从小就在牛心里埋下阴影。倒叙中嵌入预叙,开头一幕牛被扔下山后回到村子,被镇里的年青人围攻,此时天崩地裂,镇子淹没在大地震中。这一幕按照故事发展脉络来看,不应该是此时发生的,而最后的结局,影片通过预叙的方式最终揭示了全镇人的命运,并与结尾遥相呼应,形成一个“回环”,显示了不可抗拒的命运法则,终将埋葬所有不公与黑暗。倒叙中频繁使用闪回,故事中对牛结实为害乡亲的场景处理,包括后面医生对牛结实“做怪”的正面猜想,都是通过闪回的方式实现,这种闪回不是按时间顺序来的,而是随着故事的发展、剧情的需要,根据每个当事人不同的记忆碎片进行拼接,没有前后,只有因果,将观众慢慢代入到故事中去,与医生一道拨开迷雾,慢慢还原了整个事件的真相。

可以说,《杀生》在艺术表现上是成功的,导演将小说文本所具有的存在主义式的荒诞与黑色喜感的基调成功地转化成了影像语言,从意境、技法上实现了无缝对接,并且进行了艺术再加工,成功将自己的个性化叙事风格灌入其中。利用多机位,快速衔接的剪辑以及特写镜头来描写人物内心的变化,通过跳脱的叙述方式,从容有度地将一幕幕碎片化的故事线索拼接起来,化简为繁,使一部格局小、空间单一的故事立体和丰满起来,深化和拓展了其思想性和喻意空间。这种对非线性叙事的成功把控力,可以说是《杀生》在艺术上成功的重要因素。

参考文献

[1]《解读叙事》 (美)J·希利斯·米勒/申丹 译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5.5

倒叙作文篇6

[关键词]雪山飞狐;罗生门;模仿,巧合;创新

金庸早年在接受采访时曾对自己的小说创作评价说:“我并不以为我写得很成功……如果问哪一部小说是我自己最喜欢的,这真的很难答复。其中也许只有《雪山飞狐》一部,是在结构上比较花了点心思的。大概因为短的关系,还有点一气呵成的味道。其他的,都拉得太长了。”金庸回答得很谦虚,不过在谦虚之中,对《雪山飞狐》还是颇为自诩的,至少在叙事结构上,自认比较满意。

《雪山飞狐》创作于1959年,是金庸的第3部小说。与金庸此前及之后创作的一些小说相比,它算不上鸿篇巨制。对于这篇小说,不仅金庸自己颇为看重它的叙事结构,而且一些作家、研究者对它也比较关注,并认为它的叙事结构是模仿了日本电影导演黑泽明1950年拍摄的电影《罗生门》。但是,金庸对此并不承认。严家炎曾讲,“有人说这是金庸学日本电影《罗生门》,因为那个电影里三个人讲故事,讲同一件事,不过讲法不同。我曾就此请教过金庸,金庸说他不是从《罗生门》学的,而是从《天方夜谭》那种讲故事的方法中受到启发,加上了一些戏剧的成分。”若真如金庸所说,《雪山飞狐》与《罗生门》在叙事结构上的相似,可能完全出于巧合。那么,究竟是模仿还是巧合?说是模仿,这样的判断不能说没有道理。因为《罗生门》以简洁凝练的叙述、鲜明生动的视觉形像、明快的节奏、大量特写镜头以及光效的运用为其赢得了广泛的赞誉,日本的电影艺术水平从此开始为世界影坛所关注,可见其影响之大。

《新晚报》副刊编辑时就开始写影评文章,“由于工作上的需要,每天如痴如狂地阅读电影与艺术的理论书,终于在相当短的时期内成为这方面的‘半专家’,没有实践的经验,但理论方面的知识和对重要戏剧、电影的了解与认识,已超过了普通的电影或戏剧工作者。”从时间和金庸的兴趣与经历看,他应当看过《罗生门》,所以《雪山飞狐》有可能模仿于《罗生门》。更重要的是,《雪山飞狐》的倒装叙述以及多角度的限制叙事的方式的确与《罗生门》极为相似。说是巧合,亦说得通,因为金庸在否认模仿《罗生门》的同时又承认是来自另外的一种启发,以此推知,金庸应无掩饰的必要,否则,何必否认于此承认于彼?而且对自己早期小说中的模仿情况,金庸也从来不避讳,如“在写《书剑恩仇录》之前,我的确从未写过任何小说,短篇的也没有写过。那时不但会受《水浒传》的影响,事实上也必然受到了许多外国小说、中国小说的影响。有时不知怎样写好,不知不觉,就会模仿人家。模仿《红楼梦》的地方也有,模仿《水浒传》的地方也有。”何况,艺术创作中的巧合现象并不鲜见。看来,是模仿还是巧合一时倒也不好分辨。其实,辨析究竟是模仿还是巧合本身并无意义。更为关键的问题是,模仿也好,巧合也好,要看其中到底体现了作者多大的创造性。即如很多人所论,《雪山飞狐》是模仿了《罗生门》,但是这并不能说明金庸创造性的缺失。

《罗生门》完全采用倒装叙述和多角度限制叙事。它由在罗生门躲雨的卖柴的疑惑不解的自言自语引起同样来罗生门躲雨的打杂的好奇而展开对往事的回忆。当往事回忆结束,虽然事件本身由于各人的表述不同因而没有明确的结论,但三个人很快离开罗生门,影片也就到此结束。《雪山飞狐》却并非如此。《雪山飞狐》的叙事线索有二,一是铁盒之密,一是胡斐上玉笔山庄复仇。所以,在倒装叙述和多角度限制叙事之前,金庸用了相当大的篇幅,采取连贯叙述和全知叙事。由于在整个过程中,众人始终在围绕铁盒产生纷争,这才运用倒装叙述和多角度限制叙事展开对往事的回忆。而在回忆往事的过程中,胡斐上山复仇的线索并没有中断。所以当平阿四叙述完,并不是陶百岁接着叙述,而是胡斐上山与众人的正面接触。虽然其余众人逃遁,胡斐与苗若兰却是一见钟情,两心相系,也为后文埋下伏笔。胡斐走后,苗若兰向陶百岁旧事重提,才又接着叙述。而当回忆全部结束,一切真相大白,不仅继续以全知叙事连贯叙述众人开始按图索宝、争宝的过程,而且接着回忆前安排的线索和回忆中的有关交待,叙述胡斐再次上山,苗人凤来玉笔山庄并中计,以及胡斐出手相救、苗人凤误会胡斐而与之相斗,包括胡斐与苗若兰的互诉衷情,直至苗人凤与胡斐二人相斗而不知生死如何的开放性也是悲剧性的结局。所以,《雪山飞狐》采用了倒装叙述和多角度限制叙事,但不完全如此,而是连贯叙述与倒装叙述的有机结合,全知叙事和多角度限制叙事的高度统一。而且是连贯叙述和全知叙事为主,倒装叙述和多角度限制叙事为辅,倒装叙述和多角度限制叙事的目的是为了说明当前的人物关系,揭示各种事件的起因,推动情节的进一步发展。

而在多角度限制叙事过程中,《罗生门》所叙述的事件虽然本来很简单,但事件的真相究竟怎样,最终也没有一个清晰的结论。这是因为,除行脚僧叙述的是枝节问题因而可能比较客观以外,其他人都是从利己的立场和角度进行叙述的,凡不利之处就少说、不说或变化着说,无利害关系之处就客观、真实地说,有利于证明自己之处就夸大地说。因此,同一个事件在众人的叙述中能够吻合的部分很少,而无法相互印证、相互补充的部分则很多。所以,事件的叙述指向于混乱而非清晰,指向于模糊而非明确。《雪山飞狐》的多角度限制叙事,宝树带有明显的利己倾向,他隐瞒了很多不利于自己的过程和细节;苗若兰指出了他的叙述和自己所知道的情况的不同,但是由于她是从父亲那儿间接听说的,所以只能提供所听到的事实,而不能证明宝树叙述之假;平阿四通过提供自己所知道的事实,证明了苗若兰的叙述之真和宝树的叙述之假,并澄清了宝树所隐瞒或不知的诸多细节,如给刀剑涂抹毒药、偷听铁盒之密、抢夺珠宝和刀谱,以及婴儿的失踪与去向等。但是,平阿四只能叙述自己所知道的,对于胡一刀让阎基(宝树)转告苗人凤三件事,阎基是否转告了苗人凤,而苗人凤得知后何以仍要找胡一刀比武,就不得而知了;陶百岁的叙述回答了这一问题。他不仅说明了阎基来时苗人凤的不在场,因而无从得知这三件事,而且补充了本来是田归农让自己给刀剑上涂毒药,是自己不敢做,所以就将毒药交给了阎基的事实。同时,他的叙述又引向天龙门北宗向南宗移交宝刀一事。之后,这~事件的当事人殷吉、阮士中、陶子安、刘元鹤等人又依次叙述,相互补充,将南北宗之争、北宗内部之争、田归农的阴谋及与朝廷的勾结、田归农的死因、田归农与苗人凤的恩怨、宝刀的去向、藏宝图的所在等问题一一叙述出来。至此,隐藏在 宝刀背后的故事基本真相大白。所以说,基本是因为在众人叙述中提到的几件事尚未完全清楚,如苗人凤和田归农之父是怎么死的,苗人凤和田归农之间究竟发生了什么以至于二人有那样的对话,朝廷欲加害苗人凤,苗人凤的命运将如何等等,而这些在后文中才有交待。可见,《雪山飞狐》多角度限制叙事所叙述的事件虽然复杂,却层层推进、丝丝入扣,它指向于清晰而非混乱,指向于明确而非模糊。

同时,在多角度限制叙事过程中,无论是所叙述事件本身,还是叙事的技巧,《罗生门》与《雪山飞狐》也不相同。相对于原作《筱竹丛中》,《罗生门》在情节安排和人物设置上虽然进行了一定的调整,因而更加丰富,但事件本身仍然不复杂。如果说复杂,主要是因为杀人者、被杀者、被杀者之妻、目击者等人对事件的表述各有不同,使原本简单的事件复杂化。《雪山飞狐》的往事则要复杂得多。它由闯王李白成兵败九宫山说起,引出胡、苗、范、田四大卫士及其后人的百年恩仇,尤其是胡一刀、苗人凤和田归农这一代人的恩仇,一直说到铁盒宝刀为何会出现在天龙门以及陶百岁的手中。在这一过程中,既有李白成的生死归宿,又有忠诚卫士的铮铮铁骨;既有疯狂而执著的复仇,又有英雄间的惺惺相惜、肝胆相照;既有夺宝的不择手段,又有弃宝的豪情正气;既有江湖门派的明争暗斗,又有无可奈何的儿女私情;既有民间的仇怨与追杀,又有朝廷的觊觎与介入。可谓头绪繁多,情节曲折跌宕。而在具体叙述中,比之《罗生门》,《雪山飞狐》更加注意通过意外和叙述节奏的调度增加变化性和波澜感。例如,在所有叙述人中,除了宝树,从苗若兰到刘元鹤,出现都非常意外。在他们出来叙述前,谁也不知他们竟然是知情者或当事人。这明显使用了西方推理小说的叙事技巧。而胡斐的首次上山,包括平阿四的擅自炸索毁粮之举给众人带来的恐慌,不仅事关当前连贯叙述的线索,而且也使这一段多角度限制叙事出现暂时的中断,从而有效调度了叙述的节奏。所有这一切,使多角度限制叙事一波三折,变化多端,避免了单纯一个一个叙述的平铺直叙。

总之,作为小说的《雪山飞狐》与作为电影的《罗生门》确有很大不同。如果说是《雪山飞狐》模仿了《罗生门》,那也是创造性的模仿,而非机械的、简单的模仿,体现了金庸的创新精神。或者,按照金庸本人的说法,是受了《天方夜谭》的启发,但《雪山飞狐》与《天方夜谭》的区别也是显而易见,同样显示了金庸的创造性。

倒叙作文篇7

顺叙是指按照事件发展的时间先后次序来叙述。

倒叙,是根据表达的需要,把事件的结局或某个最突出的片断提在前边叙述,然后再从事件的开头按原来的发展顺序进行叙述。

插叙,是在叙述中心事件的过程中,为了帮助展开情节或刻画人物,暂时中断叙述的线索,插入一段与主要情节相关的内容,然后再接着叙述原来的内容。

补叙,也叫追叙,是行文中用两三句话或一小段话对前边说的人或事作一些简单的补充交代。

倒叙作文篇8

语文一般有三种写作顺序,分别是:顺序、倒叙、插叙,顺叙即按事件发生的时间先后顺序记事;倒叙即先写事情的结果,然后在按事情的先后顺序写原因;插叙即在记叙的过程中插入与事件有关的事,然后在接着记叙事情脉络。

(来源:文章屋网 http://www.wzu.com)

倒叙作文篇9

[关键词] 《记忆碎片》 叙事结构 叙事矛盾 叙事视点

doi:10.3969/j.issn.1002-6916.2012.06.023

《记忆碎片》讲述的是只有短时记忆的蓝尼,为找寻继续活下去的动力,而蒙蔽记忆,选择记忆,逃避自己亲手“杀”妻的真相,活在自己为自己编造的谎言中,进行着一次又一次的复仇计划的故事。

《记忆碎片》精彩的叙事在给观众带来心理满足和享受的同时,又是对观众思维的考验。下文中将从叙事结构、叙事推动力以及叙事视点几方面,由《记忆碎片》浅析电影相对于戏剧、小说的叙事优势。

一、叙事结构

叙事结构,即编剧、导演以何种框架和构造安排、组织故事中的每一个小的情节,从而将整个故事展现在观众的眼前。电影可以用线性结构表现平常的生活流,但比之于小说,它更是梦幻的艺术――电影的蒙太奇使其在表现回忆、幻觉、梦境等方面具有先天的优势,能够将一种梦幻的结构发挥得更好。《记忆碎片》正是抓住了电影这一特征,用后现代解构式的错乱剪辑表现记忆的凌乱和不完整,将这一场惊心动魄却又发人深省的故事用影视语言呈现给观众。

《记忆碎片》的叙事结构是极其巧妙的。主人公蓝尼只有短时的记忆,他甚至会记不清楚自己十几分钟前是在干什么。记忆,对他而言,就是支离破碎的。影片正是从这一点入手,采取了完全散碎的叙事,是对主人公碎片生活的追逐与展现。

影片用一条正叙线,一条倒叙线,二者分段穿插剪辑交代情节。正叙线是由黑白影像进行叙述的,而倒叙线则是彩色影像的部分。在正叙线中,叙事空间是旅店的房间,蓝尼一直呆在房间里面打电话,向电话中的人讲述关于萨米的事,其叙事的时间是正的,观众只要把每个黑白段落连接起来就可理解在房间中发生的事。而在倒叙线中,叙事空间较为开阔,在旅店房间、娜塔丽家里、荒屋等等场景中进行,时间则是倒着的。也就是说,虽然叙事时间在每一个片段中是顺时的,但是,在整个线索上,片段和片段间则是以“时光逆转”的方式进行连接。在片尾蓝尼杀了吉米之后,在甩照片的动作当中,黑白影像逐渐有了色彩,此时两条线归于统一,故事在这里悄然接到了一起。

影片的导演和编剧拥有着高超的剪辑技巧和独到的构思,用“剪辑”打乱了记忆,建构影片的主要叙事框架。另一方面,颠倒的顺序,错综的叙事,给观众设置了一个大大的悬念。这样在影片一开始就能够吊足观众的胃口,使其形成在叙事上的期待,对影片的叙事推动产生了重大的作用。

二、叙事的推动力――矛盾

不管是小说也好,戏剧也好,还是电影也好,只要是完成叙事,就必须要有推动剧情发展的力量。“通常推动叙事的重要特征是:欲望。由欲望形成目标,叙事的发展过程涵括目的达成的过程”。[1]蓝尼内心强烈的复仇欲望和他混乱的、碎片般的记忆对其复仇形成的阻力是本片的内在矛盾。

这个矛盾是浅层次上的,推动着叙事中具体每一个波澜上的情节发展。每个现在时段落的开始总是带有模糊性的,蓝尼驱车开往一地,或者在一个陌生的地方醒来,正是因为记不清楚,才要调查,才要判断每个人和他的交谈是否可信,信则怎么做,不信则又怎么做,一环扣一环,推动叙事发展。

另外,在深层次上,促成整个影片的核心矛盾和关键点,是在片尾两线接合时,他知道泰迪利用自己杀了吉米,而吉米并不是他要找寻的复仇对象,却依然匆匆地在泰迪的照片上写下“千万不要相信这个人”时,存在在他内心的矛盾和挣扎就变得相当关键。在他如碎片般的记忆里,复仇是他最重要的事情,而当这一事件完结,只有短时记忆的他该如何面对他为什么要活着,他活着要干什么的问题。影片结束的时候,画外音说道,“闭上眼睛,原来世界还是存在的。”是面对支离破碎的记忆、毫无意义的生活,还是逃避真相,不睁眼看始终存在的世界,继续在杀人复仇中轮回。在这一刻,蓝尼对其心理矛盾的选择就决定了之后整个叙事的发展,也决定了倒叙线的存在和发展方向。

同时这一心理矛盾的选择,还是影片的主旨所在。专门撕去罪犯档案中的十几页,烧毁复仇完成的照片,选择不相信泰迪并将泰迪作为下一个“目标”,这些都是蓝尼有意而为之的。他选择不停地寻找“杀人凶手”,是为了弥补自己亲手“杀妻”的过错,减轻自己的负罪感,是为了今后的生活有目标。

正如片尾蓝尼的画外音所讲,记忆让我们“相信世界不是我们想象出来的,相信我们所做的事是有意义的。我们每个人都需要记忆去确定自己的身份”。影片将主旨落在了自我价值认同的意义上。每个人的存在是为了什么?生活是为了什么?怎样的行为才是有意义而不是无价值的?这是影片能带给观众哲学上的思考。

将蓝尼的内心矛盾这个关键点放到结尾,一方面是叙事策略上的需要――将悬念保持到最后,待观众解开谜底时便会有满足感,从结构上来说,是完成了叙事链条的接合和回环;另一方面也点明影片创作主旨,引发观众深思,给观众带来“余音绕梁”之感,从表意上来说,则是意蕴无穷的“开放式”结尾。

三、叙事视点

不同于戏剧用舞台上的对比吸引观众,电影叙事是用摄影机、用镜头引导观众的。在戏剧中,观众能够在一个固定视点看到舞台上的一切。而在电影中,镜头给观众呈现什么,观众就接受什么。

在《记忆碎片》里,就有一个叙述视点的问题。首先,观众是带有“剧中人”视点的。这种视点下,观众的视角是被限制的。观众接受影片是顺时接受的,偶尔的闪回和倒叙观众能够接受。但是将整个情节完全倒放,穿插在顺时的情节中,片段、局部的事件让观众在影片的一开始很难看清楚故事全貌,而只能保持镜头为观众设定的、与蓝尼统一的视点。在影片中,观众所掌握的信息,其实并不比主人公多多少。观众站在蓝尼这个失忆者的角度上去观察世界,观察闯入他世界的人――泰迪、娜塔丽、陶德等等。由于影片的叙述顺序问题,观众只能跟着蓝尼的视点走。

“电影认同机制的基本建构是观众对其视点的确认与位移。此时的观众不再是叙事正文事实的被告知者,他们成为叙事文本的一部分,在这种叙事的结构中,观众被建构为叙事主体并开始生成影片的意义。”[2]是蓝尼在找寻他是谁,他要做什么,其实也是观众在找寻,观众同主人公蓝尼一样,不知道后面将要发生什么,不知道凶手是谁,体验着同蓝尼一样的混乱和无奈。无形中观众就将自己放入角色,体验着蓝尼对妻子的深情,体验着蓝尼现实的窘境,这样观众更容易进入紧张的叙事,作为叙事主体完成叙事。

此外,观众还是是影片的客观欣赏者,是整个故事的“目击者”,他们会从影片中间离出来,用自己的眼光审视这个被命运,被他人操控的蓝尼,审视这个纷繁复杂、扑朔迷离的局面,矛盾重重的人物关系,通过他们在影片中捕捉到的信息判断真实与谎言。

“深入角色的心理主观可以增加观众对角色的认同,而且可以激发观众对角色将要有的言行的期待。”[3]于是观众会做出基于自己心理的判断,比如在什么时候谁是可以被信任的。在一定程度上对蓝尼的行为有着自己的期望。但是被限制的视角又会使观众担心,担心蓝尼向自己期望的方向发展行动对他来说到底是否有利。这样在观众心中就又形成了一层矛盾。

如果在戏剧中,观众只能是具有单一视点的“旁观者”,不管观众如何地进入剧情,在心理上如何体会主人公的感情,他也只能在固定的客观的视点对舞台上的故事做出理解。而电影却能直接带给观众剧中人物的视点,更逼真,也更容易引起观众的情绪和情感波动,使叙事具有更大的张力。编剧正是有对电影中观众视点和观众心理的把握,才能够在叙事的每一刻都让剧情内的矛盾化作观众心理的矛盾,引发观众极大的兴趣,进而从剧情-观众双方面完成叙事。

《记忆碎片》这部影片,极大地发挥了影视叙事的灵活性,用影像为观众带来一场视觉和思维的盛宴,可谓是影视叙事的经典之作。从叙事结构上看,导演用正叙线和倒叙线相互穿插的剪辑帮助编剧完成了一次关于零散碎片记忆的叙事。从叙事推动力来看,每个事件中失忆和找寻的矛盾使剧情丝丝入扣,而片尾有关主人公在关键时刻的心理挣扎更是影响叙事关键性因素,编剧对于浅层次和深层次矛盾的设置是推动叙事前进的重要因素。从叙事视点上看,影片的编剧和导演合理地赋予观众“剧中人视点”和“旁观者视点”,通过观众的情感参与和间离欣赏,完成影片叙事的二度创作。

参考文献

[1]大卫.波德维尔. 电影艺术---形式与风格.第五版.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01:97

[2]贾磊磊.影像的传播: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05:129-130

[3]大卫.波德维尔. 电影艺术---形式与风格.第五版.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01:94

倒叙作文篇10

一、记叙文时间表达的技巧

时间的记叙,不要呆板,要灵活,有同学写“有一天”或“有一个星期天”来交代时间,显得老套,可以换种说法。“那是绿意盎然的三月”或者“火红火红的暑期来了”,带有景色描写的时间显得很有灵气。再如:“饱含露珠的树叶格外精神”,读者一看,写清晨的;“袅袅的炊烟从农家的屋顶升起”,写傍晚的。景物,色彩,时间,结合起来写,这样交代时间会让人记忆深刻。

二、记叙文地点表达的技巧

地点的交代也要有适当的描写,即环境描写,“在家里”可以加以描写,“我的家里很干净,窗明几净,碗筷放得很有条理,每天它们劳动后都被勤劳的妈妈安排在自己的地方休息,不会坐错地方”。“在学校”也不能就几个字打发了,“我们的校园像是花园,有高大的绿荫树,有四季常绿的冬青树,操场是橡胶跑道,教学大楼就坐落在花园中央。整个学校看不到一张废纸,垃圾筒坚守岗位”。因为下面要发生的人和事都要在这样的环境中出现,那么地点有必要写详细,读者会有身临其境之感。

三、记叙文人物描写的技巧

人物描写一般有肖像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

肖像描写包括人的服饰、容貌、神情等,可以写静态的,也可以写动态的。有这样一些技巧:简笔勾勒特征,“年轻的英语老师很爱笑,一笑两个酒窝,笑起来马尾辫还两边晃动”。修辞手法的运用,“英语老师的脸圆圆的,像微红的苹果”。肖像描写不是要把人的所有部位都写到,要抓住人物特征来写,写出人物最传神的地方,即“画眼睛”,“画眼睛”是人物肖像的关键。

语言描写要注意个性化,要人如其言,一听就知道是某人,切忌空泛化。鲁迅写小学时的私塾老师,看到学生调皮就大声道“读书!”简单两个字就写出了私塾老师的语言特征。孔乙己的“之乎者也”,写出读书人的破落像,写农民你就不能这样写,写老师你也不能这样写。“‘知识改变命运。’语文老师常在班上讲。”

动作描写要抓住典型动作,写出人物为什么这样做,而不那样做。“鲁提辖拳打郑关西”,写出了种种打法,生动传神。我们写作文,也要注意典型,“语文老师上课讲到精彩处,声音陡然高了,拿粉笔的右手在空中一挥,仿佛书中的事就在这一刻发生了。”“数学老师不同,讲到重点处,故意拖长声音,好像往我们脑袋里装东西。”“英语老师讲到重点处,叫我们连续读五遍。”

心理描写要写出人物内心的波澜和矛盾之处。人的情绪有喜怒哀惧,人在不同情境下会产生不同的情绪。可以有直接描写,“今天,试卷发下来了,我傻眼了,我感觉这次卷子难,考得不好,可是红色的‘47’让我怎么也无法相信,我还答应爸爸说要考八十分以上的。我的眼前又出现爸爸叹气的神情,我该怎么办呢?”可以通过景物描写加以展示,同样是夏天,当学生被老师批评后,“烦躁的知了不停地叫,仿佛嘲笑我为什么考这么少”;如果学生考好了,“在放学的路上,知了在不停地歌唱,我轻声哼着周杰伦的《双节棍》‘快使用双截棍哼哼哈兮……’”。还可以内心独白,就是把人物在特定情境下的心理状态直接写出来。如:“上帝啊,保佑我吧,千万要及格啊,我再也不偷偷玩游戏了,我再也不抄作业了,也不长时间看电视了。不及格的话,同桌瞧不起我,老师会找我,爸妈还会教训我。”

四、记叙文记事表达的技巧

记事要有条理,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都要记叙清楚,读者才会感同身受。在写事情之前要把整个事情在头脑中梳理一遍,分几段来写,先写什么,再写什么,可以有顺叙、插叙、倒叙。

先说顺叙,事情怎么开始的,经过是什么,结果怎么样,富有条理。通常是以时间的发展来写的,要写的有文采,不然就会平淡无奇。写事离不开人,这时就要运用描写来记叙。如:有一学生写《钱包》,“我”的钱包被“我”透支了,恰好在汽车上捡到钱包,纠结后最后归还钱包,结局受到老师、妈妈表扬。学生写得很生动,这样的材料本身就感人,用顺叙比较好。

再说插叙,插叙是在叙事的过程中插入以前的事情片段。《逃学》,考试考砸了,所以逃学了,逃学过程中插入片段,以前考砸被老师批评,被爸妈教训;在逃学中,经历苦难,再插入片段,以前病了,爸妈疼爱,老师关心,几经考虑,回校回家承认错误。最后得到老师和爸妈的谅解。由于插叙了几个片段,使文章波澜迭起,扣人心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