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弦定理教案十篇

时间:2023-03-27 12:30:02

正弦定理教案

正弦定理教案篇1

如图,在任意ABC中,过A作单位向量垂直于,

由+=,

两边都求与单位向量的数量积,

得・(+)=・,

则・+・=・,

||・||cos90°+||・||cos(90°-C)=||・||cos(90°-A),

asinC=csinA,=。

同理,过C作垂直于,得:=,==。得到正弦定理。

接着讲解例题:在ABC中,已知边b=11,∠A=,∠B=,求:∠C,a,c(边保留四位有效数字)。

构建主义认为,学生不是被动、消极地接受知识的,而是主动、积极地接受知识的,是知识的探究者。教师的作用是创设问题探究情境,引导学生主动思考,积极动手,去获取知识。

因此,我在开设《正弦定理》的市级公开课时,采用创设数学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根据已有知识,依靠自己的认知能力,加以分析得出新的知识。于是我采用下面的教法:(设置问题)

师:直角三角形的边角关系有哪些?

学生以已有知识回答问题,答案中有下面两个等式。

师:观察=sinA,=sinB,你能得到什么结论?

生:都有c,且c=,c=,进而有==c。

师:再观察:上式能否化为==?

生:能。因为c===。

师:在任意三角形中,==都成立吗?

学生思考,师提示:分直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来回答。

以锐角三角形为例来讨论:如图,任意三角形ABC。

学生不知如何推导,我给予提醒:构造直角三角形。

过点C作CD垂直边AB,垂足为D。(设置问题,引导学生)

则:在RtBDC中,有:=sinB,

即:CD=a・sinB,

在RtADC中,有:=sinA,

即:CD=b・sinA

所以有a・sinB=b・sinA,

即:=

同理可得:=

综上有:==

同学们通过自己的努力,发现并证明了正弦定理。下面再呈现判断题,帮助学生识记正弦定理,并指出定理的实质:正弦定理揭示的是三角形中对边和对角的关系。请大家考虑一下,正弦定理能解决哪些问题?

知三求一,即已知三角形的两角及其中一角所对的边,可求另一角所对的边;已知三角形的两角及夹边,可求角和边;已知三角形的两边和其中一边所对的角,可求另一边所对的角,最后再讲解应用题。

两种不同的教法,取得了不同的效果:①课堂表象:前种教法中向量等式两边同时求与单位向量的数量积,就是难点,数量积定义式也是难点,学生听课时大眼瞪小眼,少数干脆睡觉。后种教法中应用解直角三角形知识,是学生已有知识,通过引导,学生能自主学习和探究,再者教师帮助学生识记定理,课堂气氛活跃,学生积极发言和思考。②作业效果:前种解法作业错误率高,有抄袭现象。后种教法正确率高,而且学生作业字迹工整,课后学生学习热情高涨,并将这种热情带到了今后的学习中。

在课后的点评中,听课老师给出了很高的评价。

通过这节公开课,我的反思是:本课中,我以问题为基础,通过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亲身经历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识记和应用的全过程,使学生成为正弦定理的“发现者”,感受发现的乐趣,充分落实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情感目标,立足于培养学生的能力。

从教学实际出发,结合职业学校学生的认知规律,设置已有知识问题,是设置问题的首要方法之一。“正弦定理”的推导方法众多,故本课中从教学实际需要采用由特殊到一般的教学方法,摒弃课本中向量的推导方法,应用三角函数和标量的平面几何知识来推导,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我只在备课环节中对教学内容进行深入、细致、全面的研究即可。

教学中以“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反思应用”为主线组织教学活动,以学生作为提出问题的主体,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是教学成功的关键。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注重创设合适的数学问题情境,并转变对学生提问的态度,提高引导水平,鼓励学生大胆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在教学中,我不仅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而且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不仅关注学生学习的水平,而且关注学生在学习中的情感;不仅关注学生学习的经历,而且关注学生学习的能力和兴趣,把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能力作为目的和终点。

总之,数学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教师是学生成长的引领者,教师是学生潜能的唤醒者,教师是学生知识建构的促进者,教师更是自己幸福生活的创造者;学生在教师的发展中成长,教师在学生的成长中发展,师生在共同的生活世界中教学相长。

正弦定理教案篇2

一、注重沟通,消除思想包袱

对中职生的心理特征、认知水平和学习环论文联盟境等因素进行深入细致了解是做好数学教学工作的基础。中职生长期背负分数的压力,对数学学习失去信心。我们要让他们卸下包袱,愉快的进行思维和学习。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们对自己感兴趣的事物会特别关注,进而产生敏锐的感知、活跃的思维和丰富的想象,乃至执着的追求。而数学成绩差的学生往往与数学教师缺乏交流,对数学教师没有没有好感甚至有抵触情绪。教师要想学生不惧怕数学,喜欢数学,就要使出浑身解数吸引学生眼球,激发他们的兴趣。

多渠道加强交流。教师应以平等的观念,主动了解学生关心的话题,经常与学生交流,适当地与学生谈心、聊天,既是课堂里的德育渗透,也能营造氛围。课后谈心要注意因地制宜、因人而异。逐渐就会拉近教师和学生心理上的距离,掌握与学生交流的主动权。

二、巧妙安排教学过程,提高学生思维能力。

目前中学生中多数是独生子女,自尊心和个性比较强,结合学生的这一特点,需要教师帮助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和正确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帮助学生打好基础,更要把学习的方法教给学生。

1、增加互动,引导学生积极思维

为了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思维能力,在教学中,通过巧妙安培生动活泼的教学过程,既适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又符合学生的认识水平,使课堂教学始终处于兴奋之中。通过教师提问,促进思维;学生质疑,发展思维来帮出学生从课本中的无疑——有疑,又从有疑——解疑——新疑,养成学生善于思维的习惯。例:在垂径定理的推论教学中,教学过程作下安排:问1、垂径定理的内容是什吗?答:垂直于弦的直径平分弦,并且平分弦所对的弧。问2、让学生找出定理中的关键的字词。答:垂直于弦、直径过圆心、平分弦、平分弧 (优弧、劣弧)。

由此可见,定理中包含了五个条件:①过圆心;②垂直弦;③平分弦;④平分弦所对的劣弧;⑤平分线所对的优弧。

在上述五个条件中,若知道其中两个条件,能否得出其他三个条件?同学们经过画图思考,互相讨论的除了“能”的结论。再经过补充完善,得到了垂径定理的三个常用推论:

1、平分弦(不是直径)的直径垂直于弦,并且平分弦所对的两条弧。2、垂直平分弦的直线经过圆心,并且平分这条弦所对的两条弧。3、平分弦所对的一条弧的直径垂直平分弦,并且平分弦所对的另一条弧。

2、掘材生活,活跃学生思维

要想学生喜欢上数学课必然要改变新知识的呈现方式。模拟生活情境的教学方法对中职生是最适宜的,具有形象、生动、感性、直接、趣味等特点。强调教学内容与学生日常生活的联系,把问题置于现实场景中,赋予教学内容一定的实际意义。

例:在美国广为流传的一道数学题目是:“老板给你两个加工资的方案。一是每年年末加一千;二是每半年结束时加300元。请每个学生选一种。一般不擅数学的,很容易选择前者:因为一年加一千元总比两个半年共加600元要多。其实,由于加工资是累计的,时间稍长,往往第二种方案更有利。例如,在第

转贴于论文联盟

二年的年末,依第一种方案可以加得1000+2000=3000元。而第二种方案在第一年加得300+600元,第二年加得900+1200=2100元,总数也是3000元。但到第三年,第一方案可得1000+2000+3000=6000元,而第二方案则为300+600+900+1200+1500+1800=6300元,比第一方案多了300元。到第四年、第五年会更多。因此,你若会在该公司干三年以上,则应选择第二方案。那么,第二方案中的每半年加300元改成200元如何?对不起,那就永远赶不上第一种方案得到的加薪数了。仔细分析,这是一道等差级数的好题目。这一问题还可以做更细致的分析和推广。其实学数学,就是要使人聪明,使人的思维更加缜密。论文联盟

3、巧用史实,激发学生思维情绪

正弦定理教案篇3

从学生的认知过程和思维过程来看,对于一个问题的彻底解决,一般要经历三个阶段:第一,对问题的理解,产生解决问题的假设;第二,对问题的解决,针对假设进行论证或验证;第三,对问题的反思,将具体问题形式化。要成功地解决问题,这三个阶段缺一不可,将“问题”渗透到数学的教学过程之中,学生的思维能力就会在问题解决中不断提高。鉴于此,教师在日常的教学中,需要从三个层面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一、依托学生实情,精心设计问题

数学教学需要揭示数学的本质,教学中要讲道理,更要讲推理,努力把数学的学术形态适当地转化为学生易于接受的教育形态。“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生的思维参与往往是从理解问题开始的,故此教学问题的设计在符合知识本位要求的同时,还要考虑到学生学习的“最近发展区”,只有这样,问题的提出与解决才会对课堂教学的推进起到关键作用。问题的设计不仅需要从角度、难度、跨度和广度等方面启迪学生思维,使学生的思维活动逐渐由已知引入未知,达到释疑、解惑的目的,还要随着教学过程的展开成为一个连续的过程,并形成几个高潮,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使学生处于“愤悱”的状态。要尽可能提供给学生思考、探究的时间和空间,因势利导,适时进行学法指导,积极主动、勇于探索的学习方式才可能落到实处,实现知识的迁移和能力的飞跃。

案例1:在人民教育出版社新课改数学教材必修4“正弦、余弦函数的图像”一节的教学中,考虑到学生课前知识储备和数学思维基础的实情,为达到本课时的三维教学目标,整节课在借用“装满细沙的漏斗做单摆运动时,沙子落在与单摆运动方向垂直运动的木板上的轨迹”形成正弦、余弦函数图像的感知后,仅仅设计两个教学问题就可以完成整个教学过程。问题1:如何做出正弦函数的图像?发散性问题的提出,自然给学生提供了较为宽广的思维空间。学生间的相互启发,教师的点拨评价,很快就出现了“对话式”的教学场景。学生在问题的探讨中,先后提出了计算机作图,特点是快捷、准确、欠缺过程;描点法作图,特点是费时、粗略、难于计算数值;几何法作图,依据是建立单位圆中的正弦线与函数图像间点的关系。当然,本问题的提出重点在师生探讨如何利用正弦线做出正弦函数的图像。问题2,如何做出余弦函数的图像?在上面三种做法的基础上,学生通过对前面所学习的三角函数诱导公式的回忆,提出了第四种得到余弦函数图像的方法,依据诱导公式:,将正弦函数图像向左平移个单位得到。正是上面两个教学问题的依次提出,学生在合作探究、质疑展示中才很好地完成了一节课的教学任务。

二、倾听学生反馈,细心捕捉问题

传统教学中,教学以我为中心,以教参为中心,以标准答案为中心,在“自己设立的问题”模式中,认为学生的回答完全落入教师设计的轨道,这样的教学过程便是成功。新课程改革带给课堂一缕清风,教师要秉承“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努力成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与合作者。课堂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关注学生对自己提出的问题回答得正确与否,重要的是能否善于分析出学生问题反馈中错误的归因。哪怕是学生给出问题的答案超出预想,教师也大可不必立刻表明否定态度,俯下身子挖掘到学生问题构想的障碍更是难能可贵。因此,课堂中不仅要注意预设问题的解决,同时要关注课堂生成性问题的处理。教师对课堂富于价值性问题的捕捉与延伸,信手拈来,为我所用,这正是教学的科学性和艺术性所在。

案例2:在上面的教学案例中,本节课的教学难点是引导学生借用单位圆中的正弦线做出正弦函数图像。这个教学环节一定是由师生共同完成的。在教学的实施中,我预设的教学课件是将单位圆等分12等份,分别做出各个角度的正弦线,通过线段的平移得到一些特殊角的正弦值。而学生王某扬言要将单位圆等分10份,这与我的课前准备显然不一致。从教多年的睿智让我继续追问学生如何运用尺规平分圆周得到360°角的问题。假若不能顺利将圆周角10等分,就无法通过度量得到相应角的正弦值。学生既而认识到了这样等分显然不是很合理。虽是简单的一句追问,这里既体现出对学生话语的尊重,还达到了学生自己修正问题答案的效果。通过师生间的平等对话,很快就确定了通过正弦线做出函数图像的基本步骤。(1)建立直角坐标系,在直角坐标系中y轴左侧画单位圆。(2)把单位圆分成12等份,过单位圆上的各点作x轴的垂线可以得到对应于角的正弦线。(3)确定横坐标:把x轴上从0到2π这一段分成12等份。(4)确定纵坐标:将正弦线对应平移,指出相应的12个点。(5)连线:用平滑的曲线将12个点依次从左到右连接起来,可得图像。借的图像,通过正弦线“周而复始”(依据是诱导公式,其中)的变化规律得到正弦曲线。在教学反思中我写到,正确面对课堂教学中发生的“意外”,只要引导得当,将课堂还给学生,便可以较好地培养学生探究数学的兴趣和能力。教师思维的机智灵活,往往换来的是学生的惊人发现。

三、激活学生思维,匠心善待问题

著名教育家布鲁巴克指出:最精湛的教学艺术,遵循的最高准则就是学生自己提问题。有些教师总爱以讲为主,教学“一言堂”的出现顶替了学术探讨中的“百家争鸣”。如何善待提问,早在《学记》中就有论述:善待问者如撞钟,叩之以小者则小鸣,叩之以大者则大鸣,待其从容,然后尽其声。不善答问者反此。“善待问”,是教师对学生的最大鼓励,也是对学生的希望与信任。只有把课堂当做思想交流的对撞场所,学生才能“肆无忌惮”地提出质疑,甚至否定,教师也才能善待学生在教学上的挑战。依建构主义的观点来看,知识必须通过学生的主动建构才能获得。所以,课堂应成为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思维碰撞”的场所,只有把认知因素与非认知因素有机结合起来,充分调动学生认知的、心理的、生理的、情感的、行为等方面的因素,让学生进入一种全新的境界,学生“问题”的意识才能自觉。

案例3:在人民教育出版社新课程数学教材必修1“函数的单调性”的教学中,我设计的问题是:以函数y=x+1为例,如何量化说明“y随x的增大而增大”?问题的提出,便给出学生较为开放的探索空间,随着学生的深入探究,提出了渐为完备的解决方案。学生为表述y随x的增大而增大,借了图像上多个孤立变量x值的增大:x值依次取1,2,3,4……相应y值的增大,y值依次得到2,3,4,5……来体现。此时,个别学生提出了图像上一些离散点的变化规律,不能反映图像连续的变化趋势,产生了“举全做不到,举不全不可信”的认知冲突。于是学生的争议过后,提出的问题是:如何借用数量体现自变量选取的任意性及相应函数值变化的一致性?促使学生继续探索,需用“任意、都有”两词来实现。通过学生的积极参与、问题的提出与解决,逐步突破抽象定义的难点――用离散的变化特征表述连续的变化趋势。后继的教学中,学生针对函数f(x)在区间(a,b)上是增函数的定义:且x1

正弦定理教案篇4

高职高专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培养大批应用能力强的技能型人才,这就决定了高职高专教育必须实行产教结合、校企合作的办学模式,为了提高职业教育质量,同样要求实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在教学模式上,要求进行相应的变革。教学模式的改变要求“教学资源”随之变化。

二、“任务驱动”教学的研究意义

目前,国内外许多课程教学改革都已开始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改革,而国内对这方面的研究多运用于信息技术课程[1]中,在电工课程教学中运用较少。电工课程是电气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目前这门课程在教学中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1)教学方法不适应教学目标。电工是一门实践技术课程,教学要充分与实践结合,学以致用,可当前教学单纯强调知识传授,忽视学生主体地位,忽视学生实践运用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以致教学效果不佳。(2)学生方面,学生一味接受理论灌输式学习,缺少相关实际经验和实际技术知识,学习难度大,从而影响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3)办学条件不足。近年来由于扩招,学生人数骤增,再加上课程内容增加,教学目标提高,课时不仅不增加反而减少,以致课时紧张,造成主观上重视电工基础教学,客观上却忽视课程教学的现状。基于以上问题,受现代教育理论建构主义思想启发,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2]进行教学研究,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带着任务寻找相关学习资源解决问题,学习目标明确,从而提高教学效率,逐步形成一个感知心智活动的良性循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敢于实践及解决问题的能力。针对这钟新的教学方式———基于任务驱动的情景教学法,在教材编写方案中打破传统教学方式下理论知识与实践分开的模式,对教材内容进行重构,突出学生的职业能力培养,将工作任务训练与理论知识有机结合,每个任务的能力训练部分再设置相应的问题以促进学生思考和课堂讨论,从而培养学生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真正实现“教、学、做”一体化。并通过一系列实践验证及师生共同讨论、分析,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增强教学改革效果。

三、《电工技术》教材的开发项目实施方案

(一)具体改革内容1.编写教材内容充分体现任务驱动特征,适合我校发电厂及电力系统教改专业的教学使用。2.传统教学中,理论教学的教材与实践教学的教材是独立的,打破原有模式,以理论教学教材内容为基础,将实践教学教材内容与其进行有机整合,科学、合理地设计教学任务。教学任务的设计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规律,由浅到深、由简单到综合,循序渐进。通过实践提高动手能力,在做的过程中深入领会理论知识,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有机融合。3.教材中应明确学习目标,对任务准备、实施步骤描述清晰,为实施任务做铺垫的相关理论知识准备充分。

(二)具体案例本文以教材中的“交流正弦量的认识”为例。我校普通电气专业使用的教材是全国高职高专电气类精品规划教材《电工基础》,该节内容在第四章,按照传统教学方法,分别给学生讲解正弦量的三要素,正弦量的相量表示方法,正弦量中的电阻元件、电容元件、电感元件中电流和电压的关系,学生对这些相位关系看不到、摸不到,只能单纯靠想象死记硬背,学习起来感觉内容枯燥,没有目标,从而学习积极性、主动性不高,学习效果一知半解。可是,当讲到第五章正弦交流电路的分析时,需要使用前面学到的知识,但是由于前面学习时一知半解,这样就给正弦交流电路的分析学习带来困难。基于任务驱动教学法[3]的《电工技术》教材中,根据对教材和学生的分析,实施以“任务”为线索,以“学生”为主题,以“老师”为导向的任务驱动法:1.提出任务。情景一:示波器、信号发生器的认识:在教师的指导下,认知示波器各种按钮的作用及操作,认识信号发生器的结构及操作。情景二:正弦波的认知: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信号发生器和示波器观察正弦波形,了解正弦量的特点及基本要素。情景三:相位差的认知: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信号发生器和示波器观察正弦波的相位差。2.教学流程。情景一:(1)布置学习任务,引导学生观察示波器和信号发生器的结构;(2)学生分组,认识示波器各种按钮的作用,了解其原理,将示波器校准;(3)检查校准结果,师生讨论、小结。情景二:(1)布置学习任务,先将信号发生器和示波器正确连线;(2)将信号发生器作为源信号,调节输出信号为正弦波。通过示波器识读正弦波的参数,了解正弦波特性。(3)查看显示情况,师生讨论、总结。情景三:(1)布置学习任务,按图9-1正确连线;(2)将信号发生器作为源信号,调节输出信号为正弦波。通过示波器同时显示两个同频正弦量的波形,了解同频正弦量的相位差。(3)画出两个正弦波形,计算其相位差;(4)师生讨论、总结。3.情景讨论。正弦量的三个要素是什么?每个要素的含义是什么?超前、滞后的概念?相位及相位差的范围?4.教学效果与反思。本次课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的,通过课后作业的批改,全体学生都能正确完成作业,取得圆满的成功。本次课的成功在于能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示波器学生看到交流电的实际工作波形,不再是纸上谈兵,充分抓住学生的好奇心和兴奋点,以此为线索,将重点知识隐含其中,内容紧凑,环环相扣,一气呵成。趁热打铁进行课堂练习、讨论与答疑,进一步巩固教学效果。

四、结语

正弦定理教案篇5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2)07B-

0060-02

众所周知,一节好课的教案是需要反复修改的。因为课堂上的学生毕竟是有思维的主体,教师在上课之前即使把课堂设计得再好,学生也有可能不按照老师所想的那样去想去做,而且课堂教学情境不是固定不变的,每一次课都是唯一、不可重复的,是丰富而具体的活动。那么对于这样“瞬息万变”的课堂,教师该如何处理,才能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呢?现结合笔者在学校的教学研讨课上上的一节“正弦函数、余弦函数的性质”的公开课,谈谈自己的一点体会。

在正式上公开课之前,先在备课组和教研组各上了一次试教课,得到了大家的帮助。教案经过修改,可以说这节课会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整个教学框架设置得也很不错,教学流程应该比较顺利,时间的安排也很合理。自己比较有信心能够上好这堂课。

公开课正式开始了,前15分钟是第一块内容:正弦函数、余弦函数性质的形成。学生通过对正弦函数、余弦函数图像的研究和思考,讨论得出正弦函数、余弦函数的性质,整个过程都很顺利。第二块内容是利用该性质解决与三角函数有关的最值和值域的问题,首先我给出了下面的例题:

[例]函数y=sinx+cosx的最大值和最小值分别是 。

分析:强调学生容易出错的地方——认为最大值是2,最小值是-2。要求学生分析不能这样取最值的原因,从而引入辅助角的一角一函数y=sin(x+)求其最值,得出答案y∈[-,]。

在本题的讲解过程中,学生回答问题很顺利,都在老师的预计范围之内,但在接下来的变式训练请学生上台演算时,新的情况发生了,学生给出了非常规的解法,耽误了很多时间。具体情况如下:

[变式训练1]求函数y=(1+tanx)cosx,x∈[0,)的最值。

(学生给出的方法)

解:y=()cosx=

=2cos(60°-x)

x∈[0,),ymin=1,ymax=2。

[变式训练2]已知函数f(x)=1+2sinxcosx+2cos2x,x∈R,求函数f(x)的最大值及取得最大值时自变量x的取值。

(学生给出的方法)

解:

f(x)=sin2x+cos2x+2sinxcosx+1+cos2x

=(sinx+cosx)2+cos2x+1。

=[sin(x+)]2+cos2x+1。

所以当sin(x+)=±1,cos2x=1时,fmax(x)=3;

当sin(x+)=0,cos2x=-1时,fmin(x)=0。

学生在黑板上做题,当看到他们的做法时,我脑袋“闷”了。怎么回事?怎么不按照前面例题的方法去做?

本来很明显,变式训练的题型是和例题的题型做法是一样的,化成一角一函数y=2sin(x+),很容易解决。现在怎么办?试教时学生写的都是对的,而且后一题是考查二倍角和半角公式的应用,化简后再构造辅助角的一角一函数就行了,但现在学生的做法却……给我出了个难题。

我脑子里想的是:怎么这么直接的题目学生都写错,而且两题都不对,怎么办?我的思维一下子乱了。这下该怎么处理?

学生在黑板上写题时,我在下面巡视,强迫自己保持冷静。这时必须换个角度思考问题,学生本来就是来学习的,学习难免会犯错误。现在关键是要想想学生为什么会这样做,对这种情况该怎样处理和补救,怎样分析引导。等学生走下讲台时,我也想通了。首先分析了学生的做法,给予了肯定,同时指出其不足。

对变式训练1学生做法的评价:学生的切化弦、通分、一角一函数的应用等知识巩固得很好,但是做题时把简单问题复杂化了,忽视了本题与例题的区别和联系。其一,没有通过观察知道可将cosx乘到括号里面去,直接化成一角一函数y=2sin(x+);其二,忽视自变量x∈[0,)的范围决定sin(x+)的范围,答案虽然对了,但是缺少(60°-x)的范围,是要扣分的。同时由此问题说明细节的重要性,联系到高考,差一分就会输给很多人。

对变式训练2学生做法的评价:指出学生对“1的妙用”掌握得很到位,二倍角和一角一函数也用到了,但是用得不恰当,并且没看清题目到底是求什么,后面的最值求法不对。评价后给出了正确解法。

解:f(x)=1+sin2x+(1+cos2x)=sin2x+cos2x+2=sin(2x+)+2,所以当2x+=2k?仔+,即x=k?仔+时,fmax(x)=2+。

虽然这节课的内容还有一些没讲到,但是在解决上面的突况时,通过我的鼓励和启发,学生非常配合,回答问题积极,声音响亮。经过课堂的临时调整,整节课上得还很完整,顺利结束,自认为做得还可以。当然,还有遗憾之处,有待改正:一是面对课堂的紧急变化,自己表现得还不够成熟,不能做到游刃有余地应对;二是问题虽然指出,但在更正时自己包办过多,应该让其他学生找出错因。

通过这节课,我对“学生是主体”这句话体会更深了。面对突如其来的课堂变化我们该怎么应对?经过课后反思,我觉得:首先教师的专业知识要过关,知识面要广;要保持冷静清醒的头脑,对自己要有信心;要善于分析导致课堂变化的原因;要因利就势,恰当引导学生;要给予学生肯定,同时找出其不足;要及时调整自己的思维,合理调控课堂的节奏与教学的走向。

正弦定理教案篇6

关键词:高中数学;教学理念;积极程度;“同课异构”;“优质课堂”

一、问题提出

在东胜区教育局举办的2016年高中青年教师基本功竞赛上,笔者有幸聆听了来自不同类型学校的三位教师的参赛课,采用的是“同课异构”的形式,赛课内容为正弦型函数y=Asin(wx+j)的图象和性质第一节课.教师甲来自普通高中,授课风格是重知识轻学生的传统课堂教学;教师乙和丙来自职业高中,展示的是关注学生学习兴趣的探究教学。面对同一层次的学生,本着不同教学理念和方法的教师,在打造优质课堂的同时,呈现的课堂效果既有精彩又有遗憾.

下面笔者借助这三节课的部分教学片段,从课题的理解和定位、新课的导入设计、现代信息技术的使用、重难点的突破、学生参与的量及思考的度五个方面,赏析课堂的精彩.

二、案例片段赏析

1.课题设计的目的是突出重点知识还是整合知识碎片

常言道:看书先看皮,看报先看题.讲课亦如此.一节课的标题是课的精髓,教师对课题的理解和定位至关重要.

教学片段1:教师甲对课题的定位:正弦型函数y=Asin(wx+j)(第一课时)

教学片段2:教师丙对课题的定位:正弦型函数y=Asin(wx+j)的图象

[赏析]教师甲的课题指向不明,第一课时的内容是指正弦型函数的图象还是图象和性质?学生的理解很被动;教师乙的课题一针见血,只探讨正弦型函数的图象问题.

2.新课导入的目的是激发学生探索新知的欲望,还是承上启下,引出新知

新课导入犹如一台戏的序幕,安排得当就能收到先声夺人的奇效.

教学片段3:教师乙的导入.

教师先复习正弦函数y=sinx的图象画法:“五点法。”接着提出问题:你会画y=sin(2x+p/3)的图象吗?引出课题.

教学片段4:教师丙的引入.

教师PPT动画演示单摆运动轨迹呈现的图象.说明单摆的位移与时间关系可表示为s=Asin(wx+j)(A>0,w>0),引出正弦型函数的定义.

师:你会画y=Asin(wx+j)(A>0,w>0)的图象吗?它与y=sinx的图象有何关系?引出课题.

[赏析]为什么要研究正弦型函数y=Asin(wx+j)(A>0,w>0)的图象?教师丙在新课导入以生活实例的需要给出答案.

3.现代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作用是探究数学问题的本质还是验证推理是否正确

教学片段5:教师甲现代信息技术的使用.

探究A对正弦型函数的影响时,学生画y=2sinx图象,并与y=sinx的图象对比,总结规律,类比得出函数y=sinx到y=2sinx的图象变化规律;几何画板验证猜想的正确性.

教学片段6:教师丙现代信息技术的使用.

教师丙让学生画图后,PPT动画演示变化规律,学生总结;教师利用几何画板,让学生给赋值,观察,学生认识到y=sinx到y=Asinx图象变换的本质.并激起一个小花絮,学生问A

[赏析]恰当地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学生亲历数学探索的过程,更易于触碰到数学问题的本质.

4.教学难点的突破是“化险为夷”还是“临阵脱逃”

教学片段7:教师甲采取难点分解,迎刃而解.

在探究φ对函数的影响时,让学生以习题变式形式探究y=sin(2x)到y=sin(2x+)的图象变换,既挖掘到相位变换的实质,又为探究y=sinx到y=Asin(ωx+φ)的图象变换提供新思路,使难点突破,“化险为夷”.

教学片段8:教师丙采取问题搁置,“临阵脱逃”.

教师丙没有探究函数y=sinx到y=Asin(ωx+φ)函数的图象变换,而是将问题搁置,学生疑云满满.

[赏析]难点的突破,需要教师精心设计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为学生搭建台阶,以便学生顺利登上踏峰,而不是令学生可望而不可即.

5.教学中,学生是积极参与还是被动学习,是思维碰撞还是表面“热闹”

教学片段9:教师乙让学生画了6个不同参数的函数图象,占用教学时间太长,留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很少,收效甚微.

[赏析]教学中,知识信息量的传授固然重要,但学生的接受能力不可忽视,否则教学效果适得其反.

三、优质课堂感悟

1.课题设计的理解和定位要精准,突出重点.如本节课题应是:正弦型函数y=Asin(ωx+φ)的图象,学生看到标题有所期待.

2.新课导入尽量生活化,激发学生求知欲是重点.教师丙引入生活实例恰到好处.

3.现代化信息技术使用要恰当合理,发挥其最大功效.教师丙注重知识生成的过程,学生亲力亲为,体会更深,应用更灵活.

4.教学难点的突破要精心设计,设计梯度,化难为易.教师甲在处理难点时,精心设计每一环节,通过分解降低难度,学生易于突破.

5.学生参与的量和思考的度,是一节优质课成败的关键.“优质课堂”的落脚点是“以生为本”.只有学生“会”了,教师才“好”了!

正弦定理教案篇7

一、初中数学导学案应用的功能分析

1.激发兴趣,提高学习效率

导学案在初中数学中的有效应用,其一个积极的影响就是做到了有效组织学生提前预习知识的作用。这样就让学生不自觉的承担了一定的学习任务,从而自主参与到学习中,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获得知识的途径一方面由自主探究获得,利于激发学生自身的成就感和自信心,另一方面对自主学习时没有弄懂的问题,由教师指导掌握,这样利于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提高课堂效率,同时也增强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再者,合理利用导学案如利用当堂检测的方式,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通过自主预习完成不同层次的练习,并在课堂上创设竞争氛围,从而让学生在好胜心理的驱动下对学习数学产生浓厚兴趣,从而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2.积极思考,实现互动

导学案的的使用,是的相关数学知识的了解和掌握大多都是由学生自主完成的,或者说是由学生之间,师生之间合作探讨、相互交流完成的。在其实施过程中,学生自主参与,积极思考。通过检测,教师就可以针对普遍存在的问题进行讲解,实现师生互动,同时敬爱那个接的过程中又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点的记忆和掌握。同时,由于教师设计导学案时会考虑到学生学习的各个阶段,这样就促使学生在每一个阶段都得按照一定的学习思路进行学习、探讨,重视每一个阶段,从而有利于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为学生自主学习打下基础。再者,导学案的运用主要目的在于指导学生学会自主学习、积极参与,加之其课前预习,课上巩固,课后复习的方法对于帮组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创新,掌握一定学习方法,进而影响到其他学科的良好进行,也是有诸多益处的。

二、初中数学教学中使用导学案应该注意的问题

1.强化预习,循序渐进

虽然导学案的实施主要依靠学生自主学习,其中最主要的就是自主预习。但是,很多学生会出现不知道预习方法,或者是不预习的情况。所以,教师在组织学生运用导学案学习的过程中,应当对学生加以适当的辅导,让学生能够带着问题进行探究,从而帮助学生理解并掌握相关的数学知识和基本技能,传授给学生一定得数学方法,增强学生对数学的感受力。在此过程中,要循序渐进,缓缓引入。如在学习圆的相关知识时,可以预设此题:在0中,AB为直径,CD为弦,ABCD,P为圆周上与C、D不重合的任意一点,判断∠COB与∠CPD的数量关系,并证明你的结论。

对于这道题目老师可以先让学生进行自我思考,思考题目可能会出现的答案和结果。然后引导学生进行分析,由于点P可能在优弧CPD上,也可能在劣CD上,有如图(1)、(2)两种情况,答案:AB为0的直径,CD为弦,ABCD,这样符合垂径定理的条件。

(1)当点P在优弧CPD上时,如图(1)∠COB=∠CPD。

2.强化基础,突出知识练习

由于导学案的设计主要是为了落实基础知识,培养学生一定的学习习惯和思维能力,但就数学学科而言对学生的辅导确不能仅仅局限于这一点上,而还应该注重学生的认知水平的提高。因此,在导学案上除了基础知识的设计外,教师还应该设计一些紧扣本节知识的相关案例,帮引导学生由此及彼、深入浅出的掌握知识,并在课后设计一些围绕学生容易出现错误的地方,和一些涉及重难点的练习题,从而起到巩固学生知识的作用。如在讲到圆时,可以注重基础知识的练习,如:1.圆的弦长确好等于该圆的半径,则这条弦所对的圆周角是 度。2.ABC内接于0,∠AOB=10,则∠ACB=______度。3.圆的半径等于2,圆内一条弦长 cm,则弦的中点与弦所弧的中点的距离为______ 。

正弦定理教案篇8

励精图治心存荣辱树正义威严

报国为民除暴安良创和谐新风

扬正气勤勉不怠为民服务

耀警徽忠贞不渝圆梦中国

立警为公执法为民保万家平安

说话和气办事公道树文明新风

为人民锐意创新践行三个代表

当警察扬清激浊确保一方平安

铁肩担道义法制结出安定果一心为民

热血朗乾坤规章绽放清廉花天下为公

公安机关新春对联大全

上联:立警为公执法为民,下联:依法行政除暴安良。横批:法治为根

公安春节春联集锦

立警为公 执法为民 保道路畅通;

说话和气 办事公道 树文明新风。

人车路幸福安全畅通;党政警满意快乐高兴。

春香春暖春运好,民权民情民意安

齐奔小康路畅天阔;共图大业政通人和。

立警为公 执法为民 保道路畅通;

说话和气 办事公道 树文明新风。

人车路幸福安全畅通;党政警满意快乐高兴。

你安他安百姓安才算公安;党兴国兴人民兴方称高兴

春风化雨雨洗警徽千古秀,马舞东风风展红旗万年青。

铁骑雄风护万家幸福;披肝沥胆保百姓平安

满意望采纳

说出警察心里话对联

见贼就跑好人就审都明白

遇事便拿逢人索贿装糊涂

赞美老师的诗句对联,赞美警察的对联诗句

赞美老师的对联桃李满天下。 赞美警察的诗句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赞美警察的对联英姿飒爽 践行立警为民 鞠躬尽瘁不后悔, 忠魂铸造 构建和谐社会 忍辱负重无怨言。

刑警对联 对联 春联

文心品性情,从容贴切凝神验

字眼禅形质,印象清澄检赝工

刑事警察对联:

刑侦破案,修成火眼金睛霹雳手

警探擒凶,练就天罗地网工程师

刑事检验警察:

流光异彩观生息

幽谷偏峰剔鬼神

相貌图象刑警:

访前身髑影,钩玄写照,去还原本相

追表象心痕,猎秘传神,来激活灵元

扬正气勤勉不怠为民服务

耀警辉忠贞不渝圆梦中国

预审刑警对联:

嫌、疑,预审端详,解惑明刑,因明义理掏心话

案、犯,相寻演绎,抽丝剥茧,法礼言行鉴实情

修辞排律审形,礼义威灵,法眼追踪查实证

逻缉控弦推理,缘情体物,公心究底验真凭

诊案由,反切脉攻心,勾元斗法盘根系

审苗窍,调和弦掠穴,索隐穷形克底牌

刑事法医对联:

法眼鬼工,解剖刀、解剖孳息,让死魂灵说话

佛心神验,裁鉴笔、裁鉴果因,为幽狱气伸冤

刑技文检警察:

清扬字眼神情,交锋折射波光潜影激活文心步韵,检点空灵社鼓乡音

警视凡尘字眼形神,舒演墨痕三昧

清澄赝本文心品性,昭彰弦影八邪

警察教官对联

警察教官:

育桃李,文心警策;

扬剑箫,法雨安澜。

福州高秋霖撰句

警察战术教官:

兵锋淬火,凝战痕三昧;

警策传神,舒弦影一弘。

福州高秋霖撰句

犯罪学教官:

先生野性缘情,听《聊斋志异》,胡言规矩真邪恶;

后学文明礼法,看《拍案惊奇》,悖论方圆假善良。

福州高秋霖撰句

侦查学教官:

匠心毓秀,修行警探之神验;

法眼锺灵,透辟侦查的景深。

福州高秋霖撰句

警体教官:

育林点翠,科学荫封之六合;

淬火传神,自然生动了三元。

福州高秋霖撰句

柔道教官:

挥汗披星,修文韬韧性;

宣威掼日,逞霸道柔情。

福州高秋霖撰句

公安司法文书教官:

警务文书真实录,

公安案品清明茶。

福州高秋霖撰句

警事外语教官

怡神译语启灵犀,相容解读邻邦法制;

授课通言传警策,和易冲融异族文明。

福州高秋霖撰句

法学教官:

警坛快语衷言研国策,

法苑推心置腹论医方。

福州高秋霖撰句

心理学教官:

触景生情禅易理,

处心积虑琢磨人。

福州高秋霖撰句

公安警察外语教官:

译语开窗,参阅邻邦法制;

翻言揭幕,交融异族文明。

福州高秋霖撰句

公安图书情报馆员:

翼翼为何?采甄编目靖文澜,标引公安信息;

兢兢求实!收发传神舒海眼,导游法制乾坤。

福州高秋霖撰句

太极拳法教官:

观世缘抟心太极,流熵兮、负熵兮,非容易已而容易;

舒天韵跣步丹田,有法焉、无法焉,不正常之也正常。

福州高秋霖撰句

公安管理学教官:

法政文韬论剑,

公安武略禅弦。

福州高秋霖撰句

警训教官:

为警务兵锋淬火;

给公安法剑开光。

福州高秋霖撰句

人民警察爱人民长长对联

上联:街坊英雄护街坊久久,

下联:人民警察爱人民长长。

横批:天长地久。

法制文化 政法对联集萃

举例如下:

1.公安警察

警,察风云色,出手校场摩霹雳;

公,安天地心,抱拳和气化霓虹。

2.刑事警察:

刑侦破案,修成火眼金睛霹雳手;

警探擒凶,练就天罗地网工程师。

3.相貌图象刑警:

访前身髑影,钩玄写照,去还原本相;

追表象心痕,猎秘传神,来激活灵元。

4.预审刑警:

诊案由,反切脉攻心,勾元斗法盘根系;

审苗窍,调和弦掠穴,索隐穷形克底牌。

5.预审刑警:

修辞排律审形,礼义威灵,法眼追踪查实证;

逻缉控弦推理,缘情体物,公心究底验真凭。

6.预审刑警:

嫌、疑,预审端详,解惑明刑,因明义理掏心话;

案、犯,相寻演绎,抽丝剥茧,法礼言行鉴实情。

7.刑事法医:

法眼鬼工,解剖刀、解剖孳息,让死魂灵说话;

佛心神验,裁鉴笔、裁鉴果因,为幽狱气伸冤。

8.刑事检验警察:

流光异彩观生息,

幽谷偏峰剔鬼神。

9.刑技文检警察:

警视凡尘字眼形神,舒演墨痕三昧;

清澄赝本文心品性,昭彰弦影八邪。

10.刑技文检警察:

文心品性情,从容贴切凝神验;

字眼禅形质,印象清澄检赝工。

11.刑技文检警察李华教授:

清扬字眼神情,交锋折射波光潜影;

激活文心步韵,检点空灵社鼓乡音。

12.治安警察:

抚社区公安脉息,情缘融地骨;

舒天网末梢神经,礼法润人心。

13.治安警察:

领平安,走进村头巷尾;

宣律法,威灵世道人心。

14.治安警察:

法眼金刚藏,

公心石敢当。

15.治安警察:

将民众喜、悲、忧、乐,奠基音,通韵和弦,激扬起治安旋律;

对社区衣、食、住、行,淘底蕴,秉公执法,涵养成文化细胞,

16.治安警察:

情融百姓,

法润千家。

17.治安警察:

秋霜动宪,

春雨陈情。

18.治安警察:

春风化雨,

秋典凝霜。

19.公安特种警察:

特警凌波护法,霆锋乘霹雳;

公安审势和弦,剑气化霓虹。

20.巡警110:

警世观音,律令雷锋消劫难;

巡风护法,仁和剑气贯长虹。

21.交通警察:

红绿灯前,轮流协奏曲;

指挥棒下,盘查安全弦

22.交通事故痕检警察:

创痕探赜凝神验,活现道行弦影;

晦迹勾玄绎鬼工,揭开车驾魇谜。

23.网络警察:

察玄关密钥,警视神魔信使;

靖网络终端,缉拿蛊毒幽灵。

24.网络警察

警视窗前,因特网墙清剿蛊虫,律度传媒网页;

虚玄界上,镇流程序缉拿扒手,文衡软硬玄机。

25.网络警察

正弦定理教案篇9

关键词:情境创设 教学方法 高中数学

DOI:

10.16657/ki.issn1673-9132.2016.04.081

随着课程的逐步深入,可能导致学生对高中数学课程的难以理解和教师对高中数学课程的难以教学的问题出现。为了有更好的教学效果,我们用情境创设来提高我们的教学质量,让学生在情境中不知不觉地理解和记住某些知识,在情境中学习,在快乐中学习。

一、情境创设的对象和意义

我们针对教学中出现的一系列问题,比如说学生对于比较难的知识点听不懂;对长久以来的机械教学感到厌倦,不想听,这时我们需要对教学方法进行调整,给学生创造一个不一样的课堂,吸引学生的眼球,丰富多彩的情境不仅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而且对于课堂的效率也有非常显著的提高。

二、情境创设的原则

情境创设的根本目的是对学生的自身发展具有良好的促进意义,我们不但注重情景的模拟,还要在情境创设中对学生的未来有影响,教会他们面对问题的分析方法,其中最重要的是指导学生对于世界观的认知,找出普遍的规律,积极思考,情境创设在无形中对于学生有深远的影响。在情境创设中,我们最基本的是要保证教学内容的准确性,保证与教材相一致,假如创设的教学的内容都有问题,那么无论如何创设情景都是一个失败的案例,只能为你带来麻烦,给学生带来负担。其次,教学是合理的教学,是在现有基础上的教学,是有侧重点的教学,情境创设出一个能被大家所理解的所看到的浅显的内容才是好的教学案例。我们在情境创设中忌讳华而不实的教学方法。最后,我们要根据学生现有的认知水平进行情境创设,过高过低的估计都不利于教学的进行。情境创设要量身定做,争取达到最完美的教学效果。另外,情境创设更要注重创新,与时俱进。作为国家未来栋梁的二十一世纪的学生,正在努力接受着新知识的滋养,我们不能把过去的例子一遍一遍的重复,创新的案例使教学事半功倍。与此同时,教师与学生的关系也正在微妙变化着,我们根据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变更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对数学的正确思考方式,让学生真正爱上数学。

三、情境创设的方法

(一)抛实际问题,给学生对求解的渴望

在情境创设方法中,最基本的就是向学生抛问题,把我们常见的生活中的问题提出来,引起学生的共鸣,推进学生对问题求解的热情。我们知道,数学虽然是一门理学学科,但是也是来源于生活,都是从生活中抽出的模型,我们只需将数学模型回归到生活中,就可以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这种方法简单易行,是多数教师教学的首选方法。例1:在我们学习“余弦定理”中,教师做课程导入便可这样: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正弦定理,知道了通过两条边及两条边的对角的计算,便可得到三角形边长和角度的所有数据,那我们想想如果只知道两边和这两边所夹的角,能不能求出第三边呢?由此引出余弦定理,进而得出余弦定理的适用范围。这便是一个成功的案例,我们通过对问题的抛出引出了本节课讲授的知识点,避免了直接讲授余弦定理的使用条件造成和正弦定理相混的情况。不但使课堂更有效率,对于学生的记忆也很有帮助。

(二)实际性的计算,给学生验证定理

对于错综复杂的定理,教师自己当初学的时候都有困难,更不用说是小我们十几岁的学生了,那么此时,我们如果将这些定理实际地让学生算一算,最后再告诉他们规律,那么对于学生的印象就会深刻许多。例2:同样是学三角函数,教师可以在课程导入时从直角三角形出发,分别计算各边与对角正弦值的比值,接着算锐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学生惊奇地发现比值都是一样的,这就代表这是个普遍适用的规律,我们最后在引入正弦定理,相信通过这种方法,学生会比较容易接受。我们通过让学生自己动手计算,不但让他们自己发现规律,而且验证了正弦定理的普适性,所以在教学中,应自己探索有效的方法,让学生真正喜欢上教师的授课。

(三)发散性的思维,让学生自主探究

我们在情境创设中,发散思维也是很常见的方法,这提高了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对创新性有很大的帮助。例3:我们在学习“数列”的时候,学习了等差数列。在学习等差数列中,最重要的就是通项公式,我们在教学中,先拿出几个等差数列的例子,让学生自主讨论他们的通项公式,共同检验公式正确与否,而后,教师给出写等差数列的方法,回头再次与学生给出的相比较,最后在反复探究中,得到写通项公式最快速的方式。这旨在引导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在数学中,发散性思维极其重要,毕竟数学不仅仅是一门死记硬背的科目,我们在情境创设中,多多少少给他们一些开发,对于他们以后的学习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四)用自身的体验,给学生难忘的经历

当讲述的内容不容易理解时,教师可以选择将它娱乐化。这样学生会在游戏中不知不觉体会到知识的价值。例4:当我们学习“排列组合”的时候,教师就可以进行课堂互动,让学生上前边来,演示各种排法,比如说红绿灯有多少种排列方式的问题,学生通过自己的体验回答是6种,那么我们就可以进一步引导,与3*2*1结果相同,这时我们便可以引导出求排列问题的方法。新课标下的数学课程,最重要的就是让学生有探索能力,有独自思考的能力,这些都是一个学生在人生中需要逐渐培养起来的意识,我想我们从现在开始加以引导,通过情境创设让他们多在这方面思考思考,争取为培养出一个全方面发展的人才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于萍.浅析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情境创设的策略[J].数理化学习:高中版,2012(12):90-91.

[2]陆晓芳.新课程理念下高中数学课堂设问情境创设的策略[J].新课程・中旬,2014(7):

36-36.

[3]寇蕾.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情境创设策略研究[J].知识经济,2013(23):133.

正弦定理教案篇10

职业教育的根本任务是是培养面向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第一线需要的“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实践能力强、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这就决定了高职高专教育必须实行产教结合、校企合作的办学模式,为了提高职业教育质量,同样要求实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在教学模式上,要求进行相应的变革。教学模式的改变要求“教学资源”随之变化。

二、“任务驱动”教学的研究意义

目前,国内外许多课程教学改革都已开始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改革,而国内在电工课程教学中运用较少。电工课程是电气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目前这门课程在教学中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1.教师教学观念落后学校和教师受传统教育的影响,普遍存在着重理论、轻实验的思想。教学方法普遍采用讲授法,强调电工理论体系和知识的内在联系,习惯于运用繁琐的数学知识(包括学生没有学的知识,如向量、三角函数甚至微积分)进行推导。2.教学方法不适应教学目标。电工是一门实践技术课程,教学要充分与实践结合,学以致用,可当前教学单纯强调知识传授,忽视学生主体地位,忽视学生实践运用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以致教学效果不佳。2.办学条件不足。近年来由于扩招,学生人数骤增,再加上课程内容增加,教学目标提高,课时不仅不增加反而减少,以致课时紧张,造成主观上重视电工基础教学,客观上却忽视课程教学的现状。3.学生方面,学生一味接受理论灌输式学习,缺少相关实际经验和实际技术知识,学习难度大,从而影响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基于以上问题,受现代教育理论建构主义思想启发,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进行教学研究,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带着任务寻找相关学习资源解决问题,学习目标明确,从而提高教学效率,逐步形成一个感知心智活动的良性循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敢于实践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任务驱动”教学的现状

由于教育理念的不同,在应用过程中,教师对任务驱动教学模式的理解和运用存在以下几个误区:

1、对“任务驱动”教学模式的认识不足

许多教师认为“任务驱动”教学模式中的“任务驱动”就是让学生完成任务,其实,这种理解是不全面的,在“任务驱动”教学模式中,任务设计的质量直接关系到教学效果,因此,在任务设计与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不但要根据教学的需要,而且也要根据学生技能培养的需要,还要使任务具有探究性、创造性和生活性。

2、对自己在任务驱动教学模式中的地位认识不到位

有些教师认为,在“任务驱动”教学模式中,学生应尽可能独立地去完成任务,教师应尽可能少地去干预学生,这样才能体现自主学习的特点,但是由于学生的个体学习能力的差异,所有的学生未必都能很好地完成任务,所以,在学生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教师应该是活动的参与者,指导者与帮助者。

3、任务跨度过大

任务驱动教学模式要求在教学过程中,以完成一个个具体的任务为线索,把教学内容巧妙地隐含在每个任务之中,注重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以及自主学习的能力。有很多教师贪多求快,企图让学生在瞬间掌握课本知识,因此,在任务中加大课本知识点的量,造成学生难以消化的现象。

4、对任务驱动教学模式中学生之间的关系理解过于模糊

“任务驱动”的对象可以是学生个体,也可以是几个学生组合成的一个小组,学生不仅通过协作解决问题,还可通过小组讨论、交流意见等形式来共同完成任务,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需要学会表达自己的见解,学会聆听他人的意见,理解他人的想法,从而共同提高。

5、任务只局限于课本实例。

电工类课程中的任务,不仅要以学生为中心开展课外活动,而且要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相融合。例如:下节课要学习“单相异步电动机”,教师可在学生身边的小家电的获得实例,由于实例采用的是学生生活中常见到的实物,学生对此有着丰富的感性体验,所以能更好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电工学》教材的开发项目实施方案

(一)具体改革内容1.编写教材内容充分体现任务驱动特征,适合我校电气自动化设备安装与维修专业的教学使用。2.传统教学中,理论教学的教材与实践教学的教材是独立的,打破原有模式,以理论教学教材内容为基础,将实践教学教材内容与其进行有机整合,科学、合理地设计教学任务。教学任务的设计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规律,由浅到深、由简单到综合,循序渐进。3.教材中应明确学习目标,对任务准备、实施步骤描述清晰,为实施任务做铺垫的相关理论知识准备充分。

(二)具体案例本文以教材中的“交流正弦量的认识”为例。我校普通电气专业使用的教材是劳动出版社出版的《电工基础》,该节内容在第五章,按照传统教学方法,分别给学生讲解正弦量的三要素,正弦量的相量表示方法,正弦量中的电阻元件、电容元件、电感元件中电流和电压的关系,学生对这些相位关系看不到、摸不到,只能单纯靠想象死记硬背,学习起来感觉内容枯燥,没有目标,从而学习积极性、主动性不高,学习效果一知半解。可是,当讲到第五章正弦交流电路的分析时,需要使用前面学到的知识,但是由于前面学习时一知半解,这样就给正弦交流电路的分析学习带来困难。基于任务驱动教学法的《电工学》教材中,根据对教材和学生的分析,实施以“任务”为线索,以“学生”为主题,以“老师”为导向的任务驱动法:1.提出任务。情景一:示波器、信号发生器的认识:在教师的指导下,认知示波器各种按钮的作用及操作,认识信号发生器的结构及操作。情景二:正弦波的认知: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信号发生器和示波器观察正弦波形,了解正弦量的特点及基本要素。情景三:相位差的认知: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信号发生器和示波器观察正弦波的相位差。2.教学流程。情景一:(1)布置学习任务,引导学生观察示波器和信号发生器的结构;(2)学生分组,认识示波器各种按钮的作用,了解其原理,将示波器校准;(3)检查校准结果,师生讨论、小结。情景二:(1)布置学习任务,先将信号发生器和示波器正确连线;(2)将信号发生器作为源信号,调节输出信号为正弦波。通过示波器识读正弦波的参数,了解正弦波特性。(3)查看显示情况,师生讨论、总结。情景三:(1)布置学习任务,按图9-1正确连线;(2)将信号发生器作为源信号,调节输出信号为正弦波。通过示波器同时显示两个同频正弦量的波形,了解同频正弦量的相位差。(3)画出两个正弦波形,计算其相位差;(4)师生讨论、总结。3.情景讨论。正弦量的三个要素是什么?每个要素的含义是什么?超前、滞后的概念?相位及相位差的范围?4.教学效果与反思。本次课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的,通过课后作业的批改,全体学生都能正确完成作业,取得圆满的成功。本次课的成功在于能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示波器学生看到交流电的实际工作波形,不再是纸上谈兵,充分抓住学生的好奇心和兴奋点,以此为线索,将重点知识隐含其中,内容紧凑,环环相扣,一气呵成。趁热打铁进行课堂练习、讨论与答疑,进一步巩固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