雾凇教案十篇

时间:2023-04-12 13:50:40

雾凇教案

雾凇教案篇1

29、雾 凇 阿怪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吉林雾凇奇观形成的原因以及雾凇的奇异景象。 【教学时间】 第二课时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初步了解了闻名全国的吉林雾凇。这晶莹夺目的雾凇一定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1990年1月9日爷爷到吉林视察,在观赏了美丽动人的雾凇奇观后吟诵了一首诗,大家想不想知道? 出示多媒体(1):“寒江雪柳,玉树琼花,吉林树挂,名不虚传。” 1、齐 读 2、(过渡)读了江爷爷的诗大家现在最想看什么? 二、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 1、出示多媒体(2):雾凇影片(配以解说) 它,像盎然怒放银花,晶莹闪烁。 它,像高山上的雪莲,韵味浓郁。 它,似梨花攀枝,洁白高雅,壮丽多娇。 它,像气势磅礴的落雪,把神州点缀得繁花似锦。 2、多美的雾凇啊!大家想不想再看,(想)这次看老师可要有任务了,大家边看边想,你能不能用一个词语来形容雾凇? (千姿百态、美丽动人、晶莹夺目……) 3、大家说的都很好,那书上是怎么说的呢?请大家自由读第一节。 (1)指名读。(2)齐读。 吉林雾凇正是以这独特的景象深深地吸引了大家,你能用书上的一个词语来概括地说一下吉林雾凇吗?(奇观) 三、学习课文第二自然段 过渡:吉林雾凇争奇斗艳,独具魅力的风姿,是神州大地北国风光的景中之绝,令五洲四海慕名而来的无数中外宾朋匪夷所思:这闻名遐迩的自然奇观——吉林雾凇是怎样形成的呢? 多媒体出示(3):思考题[a、雾凇是怎样形成的?b、吉林的雾凇形成的原因是什么?] 1、学生自己选择感兴趣的问题,小组讨论。 2、汇报讨论结果。 (画图演示雾凇的形成) 2、指导朗读。(自由读、齐读) ①抓住“渐渐地”、“慢慢地”、“轻轻地”这3个词指导朗读; ②抓住“最初……逐渐……最后……”指导,在脑海中浮现出由银线银条银松雪柳的画面。 四、学习课文第三自然段 过渡:你能读出雾凇的美吗? 1、多媒体出示(4)第三自然段 2、自由试读,指名。(读出赞叹的语气) 3、讨论:你觉得岑参这句诗形容的恰当吗? 4、小结:吉林雾凇真是一这独具魅力的风姿与长江三峡、云南石林、桂林山水一起享有中国四大自然奇观美名。 五、作业 1、拓展阅读:背诵楹联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雾凇教案篇2

关键词:新课程标准;小学语文;高效课堂;教学策略

新课程标准提倡课堂教学效率的进一步提高,要求教师在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应在现代教学理念的指导下,采取行之有效的教学策略,积极打造高效课堂,从而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笔者在小学语文教学实践过程中,大胆探索与实践,获得了一定的教学成效,取得了一些教学心得,现简述如下,与同行共分享。

一、树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开展有效教学

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把课堂还给学生,树立学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的“主人翁”地位,让学生在课堂上能够充分地展示自我,张扬个性,从而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为构建高效语文课堂提供前提。例如,教师在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可以将全班学生组建成若干学习小组,引导各个小组开展合作学习。在组建学习小组时,教师应对全班学生有一个全面地了解,按每一个同学不同的语文成绩、不同的能力倾向与个性特点等进行分组,要求小组成员进行“合理分工”。例如,由谁“牵头”,由谁作记录,由谁代表小组发言等,并鼓励小组成员间适当轮换“角色”,从而为同学们创造不同的尝试机会。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始终保持“新鲜感”,促使同学们积极主动参与小组活动,积极提升自我,并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积极发挥其主体作用。例如,教师在带领学生学习《变色龙》这篇课文之前,可以先为学生留下“课外作业”,要求学生从课本、网络、电视、书籍等各种渠道查询和搜集变色龙的有关资料。上课时,教师引导同学们分组讨论和汇总,让同学们联系课文内容与课外资料了解变色龙的特点与生活习性等,从而通过同学们的自主学习与交流讨论,顺利完成教学任务。实践证明,教师在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树立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在课堂上自主思考,互相交流,从而促进学生以高涨的学习热情积极参与学习过程,为高效课堂的打造奠定了基础。

二、促进师生之间的互动,开展有效教学

语文课堂是否优质高效,与学生的参与度密切相关,因此,教师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应促进师生之间的积极互动,促进学生的积极参与,确保语文课堂的优质高效。例如,教师在带领学生学习“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5”中的 “认真写好钢笔字”时,可以先在课堂上展示预先准备的钢笔书法作品,让学生在欣赏钢笔书法的同时,对于学写钢笔字产生浓厚的兴趣。然后,教师趁热打铁,对同学们说:“现在我们进入三年级,也可以学写钢笔字了,大家有没有信心学好?”当教师得到同学们“能写好”的积极回应后,向学生出示一支钢笔。让几个学生走上台来,各自选一个不同的钢笔,站在讲台前举起笔,让同学们一起认识各种钢笔:“同学们,这是粗头钢笔,这是细头钢笔而我们现在要使用的,则是中等的普通钢笔。现在,老师把这支钢笔拆卸开来,让同学们认识一下钢笔的结构……”教师介绍钢笔的结构后,再出示几瓶墨水:“同学们,墨水有多种色彩,但我们一般使用的纯蓝墨水(向学生出示样品),就是这一瓶。同学们看老师是如何用钢笔吸墨水的,哪位同学来尝试一下?……在吸完墨水后,要把钢笔擦干净,拧上钢笔笔套和墨水瓶盖。哪位同学大胆走上台来,为同学们示范一下?”教师让讲台上的学生各就各位后,让学生打开教材,看第一页上部和第二页上部图示,仔细观察其握笔姿势,进行讲解:“同学们,钢笔的执笔方法基本与铅笔相同,握点与笔尖距离约一寸;坐姿端正,两臂平放桌上,眼睛与桌面距离约一尺,胸部与桌边离一拳,现在,请同学们摆一下姿势,让老师看一看谁的姿势最标准!”教师通过巡视纠正部分同学的错误后,发给每个学生一张纸,让学生模仿字帖认真写字。让同学们互相交换,看看临摹得像不像,并提出要求。要求学生一要专心,二要恒心,确保写好钢笔字。教师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促进师生之间的积极互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有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质疑导学,开展有效教学

实践证明,质疑导学,可以引导学生顺着教师的教学思路认真思考,积极参与教学活动,从而达到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目的。例如,教师在带领学生学习《雾凇》这一课之前,可以先向学生提出问题:“什么是雾凇,雾凇是什么样的,雾凇是怎么形成的?……”在学习课文过程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快速默读课文,并继续发问:“同学们从课文中找一找,雾淞有什么特点?雾淞的美表现在哪些方面?有哪些词汇是描写雾淞之美的?……这么美的雾淞是如何形成的呢?课文中的哪句话概括了雾淞的形成?……”教师在带领学生学完课文后,还可以进一步提问:“同学们,松花江畔的人们是怎样赞叹雾凇的呢?假如你们看了雾凇的奇景,会发出怎样的赞叹?”教师在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积极钻研教材,精心设计教案,通过质疑导学,引导学生一边解决问题,一边进行学习,从而活跃了课堂气氛,拓宽了学生思维,不仅提升了学生的综合能力,还有效提高了语文课堂教学效率。

综上所述,教师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以新课程标准为指导,改进教学策略,树立学生的主体地位,促进师生之间的互动,并通过质疑导学,开展有效教学,从而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陈先云.语文教学改革:不容忽视的四个问题[J].课程·教材·

教法,2006(26).

[2]江平.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雾凇教案篇3

关键词:善言善导;静听花开;顺水推舟;将错就错

著名特级教师王崧舟说:“语文教师的功底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个是课前的文本细读,还有一个就是课堂上的师生对话。语言理答就是师生对话的关键环节,这是最见功力的。”理,就是理会、理解、梳理。没有理,就没有答。因此,教师的理答行为应该丰富而灵动,以“真情”打动学生,以“语言”感染学生,在“过程”中引领,在“平等”中商榷。

一、善言善导――“灵性超常语”的理答应对

童言无忌,它流露着自然和稚气,充满着灵性和智慧。面对学生“答非所问”的超常灵动言语,我们教师该如何接这一精美的“彩球”呢?

孙建锋老师执教《雾凇》片段:

师:“为什么雾凇只在吉林出现?”

生:“因为它的根就在吉林!”

师:“你说得真有诗意,朦胧而又真实。这一回答虽没有道出真正原因,但一个“根”字把雾凇说‘活’了,有情调了,有生命了。”

于是老师将“根”写在黑板上。

生:“雾凇是雾气在冷空气中生长的!”

师:“或许将来的你就是作家!”

一老师执教《元日》教学片段:

师:“对诗中‘千门万户瞳瞳日’这个句子你怎么理解?”

生1:“千门万户打开家门,迎接明亮的阳光。”

师:“读着这句诗,你的眼前出现了一幅怎样美好的情景?”

生2:“家家户户打开家门,拥抱明媚的春光。”

生3:“灿烂的阳光洒进千门万户的房顶,还从窗户泼进去。”

师:“好一个‘洒’,好一个‘泼’!春日的阳光在你眼里是那么得有情有义。”

生4:“千家万户一打开窗户,就邂逅了满地的阳光。”

师:“好一个‘邂逅’!春光是个可爱的不速之客。”

生5:“千家万户欣欣然打开门,啊,春光一下子涌了进来,和我们撞了个满怀。”

师:“你们是天生的诗人!”

美国心理学家威谱・詹姆斯说:“人性最深刻的原则就是希望别人对自己加以赏识。”案例中的老师正是很好地运用了一这“原则”,用富有针对性的赏识性理答给予了学生一次又一次的引导,从而培养了学生的自信心,激起了学生思维的积极性。智慧的理答行为不是不着边际的“戴高帽”,也不是机械的动作,“嘿!嘿!你真棒。”而应结合真实的教学情境,给学生一种真实的感受和真切的体验。

二、静听花开――“悖向反常语”的理答应对

在课堂教学中,突然冒出一种与众不同的言语,就像平地一声炸雷,矛头直指众生和教师,那该如何应对这一棘手的“刺球”呢?

特级教师吴琳执教《去年的树》:

师:“接着,她就唱起去年唱过的歌给灯火听。唱完了歌,鸟儿又对着灯火看了一会儿,就飞走了。这里又用另外一个看字,透过这个看字,你仿佛听到鸟儿在说?”

生(站起来大声说):“树,我走了,我还要去找火柴呢!”

(话音未落,听课的老师发出一阵哄笑,课堂氛围立即陷入了尴尬)

师(不慌不忙地):“你说得太好了,你读出了平庸的眼光根本读不出的东西。想想看,一棵树会被切成多少根细条条儿,做成多少根火柴,在多少盏煤油灯里被点亮呢?每一盏灯火里面,都有她朋友的影子。所以,鸟儿要去寻找,鸟儿要为他们唱歌。”

学生是有思想的,他们不是在唱反调,而是进行难得的纵深思考。这种具有前瞻性的超前思维,总被人赋以“悖论”的特性,但这有助于克服思维定式。对于这样的反常言语,无动于衷是肯定不行的,应以审慎的态度去对待。首先要学会倾听,捕捉“非常”言语的积极信号,然后分析判断,把握其与文本相通的结合点,因势利导地进行价值引领。

三、顺水推舟――“质疑问难语”的理答应对

在课堂上,学生常常有出乎意料的质疑问难,令老师难以定夺。他们踢出这偏离轨道的“歪球”,老师该怎样“招架”呢?

教师做得很巧妙,让学生自主发现,交流辩争,从而探明不明之处,发掘可掘之物。在课堂中,教师要改变自己“裁判者”“控制者”的形象,成为一个交换意见的参加者、合作者与指导者。在学生表现与教学要求有距离时,且慢武断评价,要给学生自我表现的机会,倾听学生内心的声音,学生的思想往往能暴露出一些内隐的有价值的信息。当然,对于这样的质疑问难,教师首先要快速地进行价值评估,然后进行适度的“放”与“收”,使理答动态地呈现,持续地发展,从而促进学生语文能力的建构。

参考文献:

[1]杨永.“非常”言语,机智应对巧引领[J].小学教学参考,2010(4):26.

雾凇教案篇4

一、词语教学要注重“实”

维果斯基说:“词语只有在获得了感性的个人涵义而不是单纯作为概念存在的时候,它才能成为个体生命中一个生气勃勃的细胞”。在词语教学过程中,我们要避免“浮光掠影”“蜻蜓点水”的现象,应将教的过程、学的过程展开,从读到理解到体味到运用,“锤锤敲实”,使得词语教学有效扎实,充满生命力。

1.朗读

常言说:“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朗读注于目,出于口,闻于耳,记于心,是一种复杂的心智过程。它有助于帮助学生掌握每个汉字的音、形、义,加深对词语和文意的理解和感悟,并且在情感体验上得到一个升华,对语言的形成和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如我执教版教材《语言的魅力》时,出示了三组词语:一是与盲老人有关的:衣衫褴褛 头发斑白;一是与路人有关的:无动于衷 姗姗离去;另一是诗人的名字:让・彼浩勒。我首先指导学生读准这些词语,再出示图片让学生看什么是衣衫褴褛,然后渲染道:盲老人穿着那么破烂,在寒风中瑟瑟发抖,他是多么可怜啊!学生再读这个词时就带进了自己的体会。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朗读,使学生不但真正记住这个词语的意思,而且懂得这个词语的感彩,知道这个词应该在什么样的语境中运用。

2.理解

理解词语的方法很多,可以借助工具书,可以依据生活经验,而我比较推崇的是从文本中理解。如孙双金老师执教《三顾茅庐》一课,教学“恭恭敬敬”这个词语,孙老师使用三种教学手段取得了理想的教学效果。第一,发挥汉语言“形象性”强的优势,利用汉字构成来形象地理解“恭恭敬敬”。第二,借助插图,让学生用肢体语言来理解“恭恭敬敬”。第三,结合语境,从时间长短理解“恭恭敬敬”。刘备站了半晌又两个时辰,一个是47岁的首领,一个是27岁的毛小伙子,一个站一个躺。三个环节的教学,学生脑海中的“恭恭敬敬”应该是形象的、鲜活的、灵动的、有温度的。这样的词语教学不是就词教词,游离于文本之外,而是与内容的理解浑然一体。

3.涵咏

课文中的词语,有的“牵一发而动全身”,有的意味深长,让人回味无穷,有的极其准确、生动,这些词语就要细细品味,感受作者遣词的精妙。如王崧舟老师对《荷花》一文中“冒”字的处理:他首先问学生“冒”还可以换成什么字?再让学生用心读读前后几句话,体会体会怎样长出来才可以叫做冒出来?然后让学生表演体会荷花是怎样冒出水面的?接着激发想象,这些白荷花冒出来以后,它们想干些什么呢?最后教师小结:多么可爱的白荷花呀!大家看,一个“冒”字,不但把白荷花写活了,而且使白荷花变得更美了。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再次诵读这段内容。王老师紧紧抓住这一个“冒”字,一连问了五个很有层次性的问题,且每次提问与读有机穿插起来。我们可以明显感到,学生脑海中的“冒”是有着很形象的生活画面的,是很丰满的。“冒”字牵一发而动全身,抓住了它,就把握了全文的精神所在,就能使景语背后的情味跃然纸上。

4.运用

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是教会学生用语文,同样,词语教学的最终目的亦是教会学生用词语。要运用所学的词语,理解是前提,内化是关键。只有将所学的词语运用自如了,才能说是真正掌握该词语了。如学习了《徐悲鸿励志学画》一课,学生理解了“功夫不负有心人”在词典和文中的含义,在写《快乐的一件事》时,有位学生写经过努力学会了骑车,运用上了这个词,我不失时机地表扬了他,这就是课内到课外学习的一种延伸。有了这种意识,学生才会逐渐地活学活用,学以致用。

二、词语教学要讲求“蕴”

词语在文本中的内涵是丰富的,词语教学应该“触摸词语的温度,开掘词语的深度”。词语的字面解释后面有着丰富的意蕴、感彩。教学中教师如果仅仅让学生通过查字典来理解词语的意思,而词语的意义、意味、意蕴等都没有得到应有的开掘,这种情况下学生对词语的理解是僵化、抽象、单薄的,很难与学生的精神领域建立广泛而紧密的联系,是缺少灵动,缺少生命力的。阅读教学中的词语学习,既要理解其意思,又要体会其表情达意的作用,才能使文本的语言在学生的头脑中得到立体的积累和内化。

1.一个词语就是一幅画

我们的汉语非常神奇,有时候一个字、一个词,就是一幅画。像“雪”“天高云淡”,仅仅凝练的几个字,就有无穷的画面铺展开来。在一些写景的文章当中,这样的词语更是比比皆是。那么执教这一类课文的阅读教学时,我们就可以紧紧抓住一个个生动的词语,引导孩子在反复品词读句的过程中想象画面。如《雾凇》这课有不少描写雾凇美景的词语,如:洁白晶莹、银光闪烁等。在教学时,我首先让学生读句子整体感受雾凇的特点,然后结合具体的词语谈体会,一学生说:我感受到雾凇很美,从“洁白晶莹”这个词我看到雾凇白得像雪一样,在阳光的照耀下闪烁着银光。学生张开了想象的翅膀,眼前出现了一幅幅画面,词语的丰富内涵生动地投射在了学生的心湖上。学生读到的不仅仅是一个词,而是一幅优美的画,一首婉转的诗,在如诗似画的品读中,只可意会不能言传的语言的魅力泼泼洒洒地散发着。

2.一个词语就是一份情感

《语文新课程标准》在第三学段有这样的要求:“能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意思,辨别词语的感彩,体会其表达效果。”如一个老师引导学生体会《虎门销烟》中焚毁鸦片时的几个动词“撒(盐巴)、抛(鸦片)、倒(生石灰)”,一个“抛”字激起了千尺浪,学生与“扔”进行了比较,体会到用“抛”一方面是因为需要“扔”到一个高度;另一方面代表着人们对鸦片憎恨的情感。词语本是无情物,教学时有了情的融入,便“道似无情却有情”了。一草一木造就了一个自然的世界,一字一词则造就了一个情感的世界。

3.一个词语就是一段故事

中国的文字承载着悠久历史、厚重文化、深邃智慧及和谐美感。汉字最初都是以象形来表意的,经过漫长的演变,发展到如今的简化字,使之抽象化、复杂化了。我们可以在词语教学中引领学生探究渊源,领略文化。如教学《九色鹿》一课中“郑重起誓”一词,我给学生讲述了古人起誓的方法:手拿枝条高举头上,发誓后把枝条折断,意味着如果违背誓言,定会像枝条一样断裂。学生不但记住了“誓”的结构,而且对古人言出必行的作风有了了解,对调达最终见利忘义、恩将仇报的行为做了很好的铺垫。

三、词语教学要强调“整”

现代教学论认为:教学既要重视知识的传授,更要重视智能的发展,传授知识与发展智能是教学过程必须同时完成的任务,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而发展学生智能,必须重视学习过程。

1.用词语训练概括能力

《新课程标准》要求中年级的学生能用比较概括的语言来说文章的主要内容,这对中年级的学生来说是一个难点。在教《李时珍夜宿古寺》一文时,我在词语教学中层层铺设,为概括课文内容降低了难度。首先我有意识地在词串教学中设置了“机关”,在黑板左上角写了“饥餐渴饮、晓行夜宿”,在下面写上了“断垣残壁、青苔、满是蜘蛛网、灰尘、破败”,在黑板的右上角写上了“舀泉水、啃干粮”,在右下角写了“忍冬草、金银花、刀豆子、胭脂草、鸡肠草、鹅肠草”,并在旁边写上了:“端详、若有所悟”。这样有意识的安排除了将词语归类以外,最重要的是为了学生能很自然地说出这四类词语与主人公相关联的小标题。例如:第一组学生能感受到:查访药材时候的辛苦。就可以用小标题:查访药材,第二组就是写他们:夜宿古寺,第三组是:寺中谈苦,第四组是:夜记药材。有了这样的小标题,还愁学生不会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吗?

2.用词语训练思辨能力

斯霞老师教学《我们爱老师》一课中“祖国”一词的教学至今仍值得我们学习、借鉴。教师问什么叫“祖国”,学生说祖国就是南京,教师告诉学生,南京是我们祖国的一个城市,像北京、上海一样。学生又说祖国就是一个国家的意思。教师说,美国是一个国家,日本也是一个国家,我们能说美国、日本是我们的祖国吗?学生明白了,祖国就是我们自己的国家。教师说,祖国就是我们自己的国家,我们的祖祖辈辈生活的这个国家叫祖国,那么,我们的祖国叫什么名字呢?学生回答,我们的祖国叫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回应,对了,我们的祖国叫中华人民共和国。我们大家都热爱我们的祖国。斯老师在教语文(建立词的准确概念),在教做人(渗透爱国的情感),也是在教思维(层层深入,十分严密),真正做到了知识传授、能力培养、思维训练、情感熏陶的融合,实现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和谐统一。这样,既有助于学生对字词知识的理解、掌握和强化,还促进了学生其他能力与素养的形成,开拓了思维,培养了语感,激发了兴趣,感受到祖国语言文化的灿烂,从而让字词教学显得情趣盎然。

雾凇教案篇5

【关键词】小学语文;自主学习能力;培养

小学语文教学受应试教育影响颇深,一直延续着传统的教师一言堂的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对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是极为不利的。我们经常会看到这样的一幕,教师在讲台上滔滔不绝地传授知识,学生在讲台下或者奋笔疾书,或者昏昏欲睡,整个课堂只是教师一个人的讲堂,学生如同一个记录的机器,将知识强行记忆在脑海里,这样的教学模式不仅不利于学生学习知识,也不利于学生日后的发展。长此以往,不仅磨灭了学生对语文学习的热情,使学生对学习语文失去了兴趣,同时,也让学生失去了自主探索的能力,成为了考试的机器,无法成为社会所需的具备综合素质和能力的人才。因此,本文先对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方法进行简单探讨。

一、多媒体教学激发兴趣

兴趣,是一个人努力的原动力,有了兴趣学生才能积极主动地投入到知识的学习当中,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必须采取有效的方法来提高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多媒体是一种新型现代化教学方法,利用多媒体把知识通过图片、声音、影像等方式,直观、具体、形象地展现在小学生的面前,让原本晦涩难懂、枯燥乏味的知识,变得生动活泼起来,这样的教学方法更加符合小学生的生理及心理特点,让学生注意力都集中在课堂,通过直接的感官刺激,让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让学生主动地去对知识进行探索、学习。例如,在学习《开天辟地》这一课的内容时,老师就可以事先准备好多媒体课件,查找关于开天辟地的图片以及视频资料,在上课的时候,就可以为学生播放准备好的课件,通过视频直观地将如何在一片混沌中开辟出天地的景象展现在学生的面前,小学生的注意力完全被吸引了,学习兴趣非常高,所有的学生都想知道后来到底发生了什么,都主动地开始进行课文的学习。通过多媒体教学改变以往沉闷枯燥的课堂氛围,激发了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

二、问题式教学引发思考

传统的语文教学过程中,是以教师为主体,学生完全处于被动状态,不能随意提问或者接话,课堂中只有老师一人不断的讲解,教师与学生的沟通交流仅限于讲解之后老师会问学生:“听懂了吗?”学生不管是否听懂、学会了都会一起回答:“听懂了!”在这种完全处于零交流的教学模式中,不仅教师教得累,学生的学习效率也并不理想。这是因为学生所学到的知识都是教师根据自身经验和学识提炼出来的精华,学生直接获得成果而没有思考获取的过程,整个学习过程下来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这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是极为不利的。而问题式教学的应用,就很好地解决了这一问题,问题式教学是通过教师有效提问来引导学生思考,给予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去对知识进行探究。除此之外,还可以让学生提出问题,因为提问远远比解答更重要,提问就是思考的过程。例如,在学习《雾凇》这一课的时候,教师就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自主地学习课文,问同学们雾凇是怎样形成的呢?吉林雾凇的形成过程是怎样的?提出问题后,让学生自行去寻找答案,给予学生足够思考时间后,让学生来回答问题,但此时教师不要因为学生的回答不正确,就急于给出正确答案,可以让其他学生来补充回答,教师在旁进行引导。因为学生通过自己思考回答出来的问题记忆才能更加深刻,而且自己努力获得知识的过程能够让学生获得一种满足感,进而更加主动地进行自主学习。

三、合作式教学提高能力

每一个小学生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在自主学习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难题,而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所以,我们要利用合作学习的方式让学生在集体当中获取知识,获得力量。例如,在学习《烟台的海》一课时,教师就可以让学生分组进行学习,每一个小组对春、夏、秋中的一个季节进行学习,然后相互补充,互相讨论。学生在分小组学习的过程中会遇到难题和不理解的地方,此时就可以与小组内的成员共同讨论,一个人的思维是有限的,但是集体的力量是无限的。通过分小组学习的方式能够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同时,也能够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总之,要想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就要采取有效的方法,可以通过多媒体教学法来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活动当中;通过问题式教学法来引发学生思考,让学生在问题的引导下对知识进行更深入的探索;利用合作式教学提高学生的能力,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在进行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不断探索,持之以恒,要秉着一切为了学生的原则,从学生的利益出发,给学生足够的学习时间和空间,让学生自主地进行学习、思考、探究,进而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参考文献】

[1]王定银.《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引导学生自主学习》[J].中学生优秀作文(教学),2011(04).

[2]翁周一.《语文教学中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1(05).

雾凇教案篇6

一、声现象

1.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物体的振动停止,声音一定消失

B. 物体振动时,我们一定能听到声音

C. 物体的振动停止,发声一定停止,但声音不一定马上消失

D. 用手敲击墙壁发声时,墙并没有振动

典型错误A或B。

错因分析混淆声音的产生与声音的传播,认为只要物体振动,人就能听见声音。

正确答案C。物体振动停止,说明没有再产生声音,而以前产生的声音可能还在传播,“余音绕梁,三日不绝”就是这个意思。声波包括可闻声波、次声波、超声波。

归纳拓展发声的物体一定在振动,有的振动不明显,可以将振动转换、放大。如将发声的音叉放入水中溅起水花、将乒乓球弹开等,这些都可以使我们能够“看到”物体发声。

2. 音调与响度

例在鼓面上撒一些细砂,敲鼓时会发现越用力敲鼓,听到的声音与看到的细砂的情况是()

A. 声音越响,细砂振动得越快

B. 声音越响,细砂振动得越高

C. 声音越响,细砂振动得越慢

D. 声音越响,细砂振动得越低

典型错误A。

错因分析不能准确区分音调、响度的内涵,认为声音越响就是音调越高,而音调由发声体振动的快慢决定。

正确答案B。响度是指声音的大小,由发声体振动的振幅决定,振幅越大,响度越大;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由发声体振动的快慢决定,振动越快,音调越高。响度与振动快慢无关。

归纳拓展找准发声体,分析是振幅发生改变,还是振动快慢发生改变,再与定义相对照就可以得出答案。此题中,发声体是鼓面,细砂的作用是为了将鼓面的振动情况放大,跳得越高,说明鼓面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3. 利用回声进行计算

例某汽车以10 m/s的速度匀速驶向一座陡峭的高山。司机按了一下喇叭,经4 s后听到回声,则鸣笛处距高山多少米?听到回声时车距高山多少米?(空气温度为25 ℃)

典型错误错解一:设鸣笛处距高山距离为s,听到回声处距高山距离为s2。

s=s=vt

=×340×4 m

=680 m

错解二:鸣笛处距高山距离:

s=s+s=vt+vt

=(×340×4+10×4) m

=720 m

听到回声处距高山距离:

s=s-s=vt-vt

=(×340×4-10×4) m

=640 m

错因分析没有找准路程、速度与时间的对应关系,列出错误方程。

正确答案如图1,设鸣笛处距高山距离为s,听到回声处距高山距离为s。由图可知:

s=(s+s)=(vt+vt)

=(340×4+10×4) m

=700 m

s=(s-s)=(vt-vt)

=(340×4-10×4) m

=660 m

归纳拓展这是很多同学都容易做错的题型。利用回声测距离、测峡谷宽度等实际问题时,要明确声音的传播包含“往返”过程,声音的路程不等于距离,还要看清发声体是处于静止还是运动状态。做这类题时,同学们要养成画图的习惯,从图上看,路程、时间等关系一目了然,将会大大减少失误。

二、光现象

1.光的反射与折射

例在研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中,在竖起的玻璃板前后各放一支蜡烛,对着玻璃既可看到前面蜡烛在玻璃板后面所成的像,同时又可看到放在玻璃板后的“蜡烛”。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两者都是光的反射形成的像

B. 两者都是光的折射形成的像

C. 前者是光的折射形成的像,后者是光的反射形成的像

D. 前者是光的反射形成的像,后者是光的折射形成的像

典型错误B或C。

错因分析对前者是反射形成的虚像,后者是折射形成的像,不能准确区分。

正确答案D。本题以平面镜成像探究实验为平台,考查对反射与折射的理解。前者是玻璃板前面的蜡烛发出的光经玻璃板反射后,反射光进入眼睛,眼睛逆着反射光所看到的虚像;把玻璃板看成是焦距很大的凸透镜,就可以理解“看到后面的物体”是折射成像。

归纳拓展两束光线都在光学器件的同侧是反射,两束光线分别在光学器件的两侧是折射。

2. 凸透镜成像与不等式

例一物体沿凸透镜的主光轴移动,当物体距凸透镜20 cm时,能在凸透镜的另一侧光屏上得到一个放大、倒立的像,当物体离凸透镜9 cm时,则()

A. 一定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B. 一定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C. 可能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D. 可能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典型错误D。

错因分析受思维定式影响,对于拿不定主意的选项,同学们很容易排除“一定”,只喜欢在“可能”中寻找答案,故排除A、B。而物距越小成的像应该越大,错选D。

正确答案A。本题考查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和不等式的解法。根据成像条件和成像性质,正确列式求解是一项很细致的工作,各种成像情况不能混淆。当u=20 cm时,能在凸透镜的另一侧光屏上得到一个放大、倒立的像,则f<20 cm<2f,即10 cm<f<20 cm。当u=9 cm时,即u<f,则“一定”成正立、放大的虚像,而不是“可能”。

归纳拓展理解并记住凸透镜成像规律是解答这类问题的前提,根据成像情况正确列出不等式是基本功,依据不等式、方程组正确取值并结合条件进行分析是关键。

三、热现象

1. 自然界中的物态变化

例针对大自然中云、雾、露、霜的形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云是高空中的空气凝华成的小冰晶

B. 雾是漂浮在空气中的大量水蒸气

C. 露是大量的小冰晶吸热熔化成的小水珠

D. 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直接凝华成的小冰晶

典型错误A或B。

错因分析生活经验缺乏,对自然界中的物态及其变化容易记混,把水蒸气和空气混淆。

正确答案D。自然界的云、雾、露、霜、雪、冰花、雾凇等都是来源于水蒸气,形成时都要放热。云、雾、露是水蒸气的液化现象,霜、雪、冰花、雾凇是水蒸气的凝华现象。

归纳拓展水循环中的物态变化是主要考点,要掌握物态变化的特征和条件,水的气态形式是水蒸气而不是空气。通过本题要对“白气”系列题(哈气、烧水、冰棒、火箭)、“玻璃”系列题(教室内、空调房、汽车内)、“升华与凝华”系列题(灯丝、樟脑丸、干冰、冰花)等有一个对比复习,逐步积累知识并加深记忆。有几种物态特别要记住:干冰不是冰、雾凇不是雾、霜不同于露。

2. 液体沸腾的条件

例如图2所示,在密闭的烧杯内盛有水,盖中插有盛水的开口试管,试管插入杯中的水内。若不断对烧杯加热,则试管中的水()

A. 能达到沸点,会沸腾

B. 能达到沸点,但不会沸腾

C. 不能达到沸点,不会沸腾

D. 能超过沸点,会沸腾

典型错误B。

错因分析没有看清“密闭”两个字,与敞口容器相混淆。

正确答案A。烧杯加盖密闭后,杯内水面蒸汽不断增加,气压会大于一个标准大气压,而使烧杯内水的沸点高于100 ℃,试管里的水能够继续吸热而沸腾。

归纳拓展注意题设条件的变化,不要落入“圈套”。与敞口容器比较,对比记忆,印象会更深刻。

3. 热量的计算

例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用酒精灯给质量为2 kg,温度为12 ℃的水加热,则完全燃烧25.2 g酒精可以使水的温度升高多少?(不计热量损失,酒精的热值为3×107 J/kg)( )

A. 升高90 ℃ B. 升高到100 ℃

C. 升高到102 ℃ D. 升高88 ℃

典型错误A、C。

错因分析忽视了题目中的条件,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是100 ℃,如果是单选,极易错选A。

正确答案B、D。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最高温度是100 ℃。当达到沸点后,水虽然继续吸热但温度却保持不变。

归纳拓展解题时要注意审题,碰到熟悉的题目,要看清条件有没有变化,特别是要把隐含条件变成显性条件,不能落入“陷阱”。做完后要回头看看,对结果的合理性进行思考。

1. (2008•安阳)通过对“声现象”的学习,你认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只要物体振动就一定能听到声音

B. “震耳欲聋”说明声音的音调高

C. 在校园内植树可减弱校外传来的噪声

D. 超声波的频率很低,所以人听不到

2. (2008•眉山)下列现象中,与分子运动有关的是()

A. 阳光照射下,河边的沙子很热而河水却是凉的

B. 炒菜时,温度越高油的香味越浓

C. 搓手时手会发热

D. 两块被水浸湿的玻璃片合在一起不容易分开

3. (2008•哈尔滨)暑假去植物园游玩,同学们的感受与物理知识的联系不正确的是()

A. 在园内散步时闻到花香,是升华现象

B. 中午坐公园的椅子感到很热,是热传递改变了物体的内能

雾凇教案篇7

春节文艺活动策划方案一

一、前言

为丰富员工们的生活,为答谢全司员工一年以来付出的辛勤努力,我司将在2017年2月4日举行春节文艺晚会。

二、节目形式

节目设置上总体迎合各年龄层次观众的口味,以年轻化为主,并要求节目形式以及总体设计上的新颖,这是本次晚会筹备的首要任务。同时要采用一些传统的节目,丰富本次晚会的节目形式,使本次晚会定位与流行与传统的结合处,这将是本次晚会的出彩点。

同时,本次晚会将采用大量的多媒体技术,全方位提高春节晚会的技术含量以及品质,也能提升现场热度。

节目环节中穿插游戏,提高晚会的互动性和参与性,真正达到全员联欢的效果,更有助于同事关系的进一步融洽。

三、会场

会场四周用气球、灯笼、彩带等进行布置,舞美设计也要体现融洽祥和而喜庆的气氛,同时舞台设计上考虑到互动环节的观众进入场的方便。

多媒体设备:投影仪1、投影布1、电脑若干。

在场观众依靠投影观看会场比赛游戏,大厅投影在中途对每台电脑屏幕游戏进行切换,使其达到互动。

四、观众群体

XX公司:IT事业部、软硬件销售事业部、财务部、综合发展部

XX软件研发基地

五、工作人员

筹备组工作人员若干:负责晚会的总体策划方面工作,分为舞台设计及会场布置小组、节目审查小组,均由综合发展部具体负责。

工程组工程人员若干:负责晚会的电脑、组网以及大厅投影切换,由技术总监等人负责。

服务组工作人员若干:负责晚会礼仪、后勤方面的工作,本工作由行政主管具体负责。

文案小组工作人员若干:负责晚会主持人串词的撰稿以及相关的通讯报导,该小组由客户服务部经理主要负责。

主持人:主持人由4名员工组成,男生2名,女生2名。

六、筹备进程

1月18日前

确定演出准确地点和时间

1月22日前

确定方案涉及到的费用的准确预算

1月31日前

作各部门的筹备动员

1月31日前

确定晚会主题以及各项筹备事宜

2月01日

进行节目初选

2月02日

通知节目审查通过名单、各演出单位上报服装道具经费预算、筹备组作节目安排,主持人串词确定。

2月03日

晚会彩排,同时对节目进行复查

2月04日

晚会正式演出

七、待选节目

1)待选游戏

游戏:CS、找碴、草裙舞、踩汽球、跳舞(跳舞毯、的士高、交际舞)

:麻将、、跳棋、五子棋

2)各系部节目正在排练中,尚未上报。

七、晚宴

时间:18点以后

春节文艺活动策划方案二

20xx年春节将至,为了营造浓厚的节日氛围,让全县人民渡过一个欢乐、祥和、喜庆、文明的新春佳节,根据县委、县政府的统一安排,制定本活动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八大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思想道德建设六项引领行动,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的中心工作,以建设实力林口、文明林口、活力林口、幸福林口为主题;以彰显林口历史文化底蕴、弘扬书法之乡艺术、体现特色民俗文化为主基调;坚持贴近中心、贴近实际、贴近群众、贴近生活的原则;组织开展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群众文化活动。营造健康、文明、和谐的人文环境,充分展示全县经济社会发展成果,繁荣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用文明健康、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占领城乡文化主阵地,营造积极向上、欢乐祥和的节日氛围。

二、活动内容

(一)欢歌唱春群众文化活动。

从元旦开始,全县各党委结合本单位实际情况集中组织开展系列文化活动,除按要求参加全县统一组织的各项活动外,还要立足本地实际,把春节文体活动与本单位、本部门的地域文化特色和人文环境结合起来,举办内容健康、形式多样、群众参与面广的文体娱乐活动。各乡(镇)要让广大农民群众在两节期间娱乐有去处,活动有组织。用积极向上、健康活泼的文化活动占领农村文化阵地,真正达到振奋人心、激发干劲的目的。各单位要开放职工之家,组织职工开展形式多样的文化活动,丰富职工的精神文化生活。

时 间:2017年12月20至2017年3月20日

地 点:各党委自行安排

承办单位: 全县各党委

(二)歌舞迎春军警民联欢晚会。

时 间: 20xx年2月12日(腊月二十四) 晚:18:30

参加人员:县领导、武警、森警、公安、消防、武装部代表、社会各界人士代表、县直单位领导、中省直单位领导、各乡镇领导

地 点:青少年活动中心

承办单位: 县文广新局、教体党委

(三)笔韵绘春书法交流活动。

林口县城区街道工委与七台河市书法家协会举办书法交流活动,参观林口县书画院、林口县盛德新材料贸易有限公司,在琴林轩、百惠酒店举办笔会。

时间:20xx年12月20日~21日

地点:琴林轩

承办单位: 城区街道工委

(四)雾凇映春走进中国雾凇谷活动。

时 间:20xx年12月28日

内 容:以赏梦幻雾凇 享冰雪运动为活动主题,开展赏梦幻雾凇、冬季户外运动会、摄影作品展等活动。

承办单位: 旅游局

(五)彩灯扮春城市亮化活动。

各乡镇、各部门要于春节前组织职工和群众开展环境卫生整治,清除卫生死角,创建清洁环境,并倡导机关单位和广大群众制作新颖美观、富有特色的灯笼,于节日期间摆放或悬挂在单位、楼院门前。各临街单位、门店保持楼体整洁,在楼顶适当安插国旗、彩旗,夜晚适时开启楼前彩灯。住建局负责完成城区内站前大街、文政大街、邮政路、迎宾路及迎宾桥主要街路亮化装饰工程。同时,对兴林广场、文化广场、人民广场加以亮化装饰,烘托节日气氛,提升城市品位。通过各层面共同努力,为广大群众营造一个喜庆、祥和的节日环境。

时 间:从即日起开始筹备,于20xX年2月11日安装调试完毕。

承办单位: 城建局、各党委、中省直、县直各单位

(六)锣鼓闹春秧歌表演活动。

各乡(镇)、社区、企事业单位结合本单位的实际情况,自行组织不同规模的秧歌表演队,开展慰问表演活动,丰富职工群众的春节文化生活。

时 间:20xx年2月20至2017年3月5日

承办单位: 各乡(镇)党委、城区街道工委

(七)翰墨咏春书画作品展活动。

为了弘扬祖国优秀传统文化,扩大中国书法之乡影响力和认知度,培养书法新人,展现书法精品,丰富百姓的文化生活,增加春节喜庆气氛,促进林口经济社会文明发展,以讴歌新时代,助推新跨越,建设文明和谐新林口为主题,在春节期间举办格调高雅、内容丰富的翰墨咏春书法作品展。

时 间:20xx年12月20至2017年3月20日

地 点:各党委自行安排

承办单位: 文广新局、书画院、琴林轩、盛德新材料贸易有限公司

(八)礼花赞春焰火燃放活动。

各党委、企事业各单位,根据本单位的实际情况自行安排,要确保燃放规范安全。

时 间:20xx年春节及元宵节

承办单位: 各党委、企事业单位

(九)科技惠春文化、科技、卫生下乡活动。

时 间:20xx年1月5日~3月31日

内 容:送戏、送图书、送春联、送农业科技、送医疗等

承办单位: 文广新局、农委、科协、卫生局、计生局

(十)爱心暖春志愿服务活动。

时 间:2xx年12月20日~20xx年3月31日

内 容:各志愿者服务队深入到社区、敬老院、困难家庭、孤寡老人家庭、留守儿童家庭等开展志愿服务活动。

承办单位: 各志愿者服务队

三、具体要求

(一)高度重视,确保活动顺利开展。各部门、各单位要高度重视春节群众文化活动,主要领导要亲自安排部署,亲自参与活动,要在人、财、物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切实把工作落到实处。各有关部门要从大局出发,各司其职,各负其责,互相支持,加强协作,保证各项工作顺利开展。

(二)结合实际、丰富文化活动内函。各地各部门要结合本部门本单位实际情况,充分发挥社区文化中心、农村文化中心等文化阵地作用,延长书画院、琴林轩等书画展馆及图书馆、乡(镇)文化站的开放时间。以弘扬传统民俗文化为重点,积极组织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文化活动,丰富群众节日期间文化生活。

(三)团结协作,确保活动安全有序。各有关单位要切实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要制定具体应急措施,认真落实安全工作责任制,做到计划周密,工作细致,防患于未然,确保活动安全。

(四)加强宣传,营造浓厚节日氛围。加大宣传力度,充分利用报纸、电视、互联网、手机信息平台等媒介,广泛宣传活动内容,对活动开展情况及时报道,做好各类文字图片、视频等资料的收集和整理工作,及时报送活动信息。对全县上下关心、支持、参与活动的情况进行深入报导,扩大社会影响。在全县营造出喜庆、欢乐、祥和、幸福、团圆、红火的节日氛围。

春节文艺活动策划方案三

为欢庆20xx年新春佳节,营造热烈喜庆的节日气氛,展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丰硕成果,展现千年茶乡的和谐新貌,相邀社会各界人士一起共庆佳节,向全县各族人民致以春天的问候和良好的祝愿,我县拟举办2017年春节联欢晚会.为把晚会举办得隆重、祥和,具有较好的代表性和广泛的参与面,确保演出圆满成功,特制定本方案。

一、晚会创意

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和谐之春为主题,春节警民联欢晚会为载体,突出反映新农村建设取得丰硕成果,以不同的表现形式歌颂党、歌颂祖国、赞美家乡。颂扬全县人民在县委、政府的领导下励精图治、创业兴乡所取得的新成果。充分展示全县上下政通人和、团结向上的精神风貌。通过晚会让全县人民过上一个欢乐、祥和、喜庆的新春佳节。

二、主题

《和谐之春》

三、主办

中共县委、县人民政府

四、晚会名称

县2017年春节联欢晚会暨三万三讲活动表彰大会(横额)。

五、演出形式及人员构成

晚会以舞蹈、声乐、器乐、小品等形式来进行组台。由县直各相关单位和部门的部分人员组成的300人演出阵容。包含几个本县参加省市比赛获奖节目。

六、晚会时间

共110分钟(含颁奖30分钟左右),演出时间拟定于2017年2月3日。

七、节目构成

整台晚会初定节目12个,具体节目如下:

(一)开场:歌舞《福娃闹春》。

表演单位:县示范小学40人(学生)、田园镇50人(龙狮队)

责任人:

编导:杨建赋 景湘 婷婷。

(涉及龙狮、条幅等相关费用由田园镇负责解决)

(二)音舞诗画:《回家》

表演单位:县公安局20人。

责任人:

编导:杨春兰。

萨克斯演奏:杨中才。

(涉及经费由各节目生产单位负责解决)

(三)舞蹈:《新彝山情歌》

表演单位:县老体协、老年大学共20人

责任人:

编导:杨春兰

(涉及经费由各节目生产单位负责解决)

第1次颁奖(十佳老人)

(四)说唱:《姐妹喜迎十七大》

表演单位:县幼儿园8人(女)

县文工队

8人(女)

责任人:张翠英、马宏

编导:吴国安

(五)舞蹈:《跳茶》

表演单位:县幼儿园16人(教师)

责任人:张翠英

编导:

(涉及经费由各节目生产单位负责解决)

(六)歌伴舞:《感恩的心》

表演单位:县人民医院20人

责任人:

编导:杨春兰

(涉及经费由各节目生产单位

负责解决)

第2次颁奖(十佳礼仪标兵)

(七)节目:《》

表演单位:县人民法院20人

责任人:

编导:

相关文章推荐:

1.

以春节为主题活动方案

2.

2017春节户外活动方案

3.

春节慰问活动方案2017

4.

公司春节活动策划方案

5.

春节走访慰问活动方案

6.

2017春节慰问方案

7.

淘宝春节大促销方案

8.

2017春节期间安全生产方案

9.

店铺春节促销方案三篇

雾凇教案篇8

关键词: 小学语文 课堂评价 自我评价 评价策略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都避免不了要对学生进行评价,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也都想及时听到老师对关于他参与学习表现的评价。因此,如果课堂评价运用得好,则对于营造学习氛围、激发学习兴趣、调动积极思维、增强克服困难的决心起到不可低估的作用。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我采用了如下策略。

一、落实学生自我评价

传统的评价观认为,只有老师、长辈、尊者才有资格评价别人,他们才是评价的主体;学生只能作为评价的客体,承受师长的“谆谆教导”。现在看来,这种观点显然已经不合时宜。在学习过程中,孩子接受的评价是多方面的,因为他们是在交流与合作中完成学习,在整个学习的进程中受到众多关注(当然也包括他自己),因而,学生、家长、教师及学习伙伴都应是评价主体中的一部分。学生自评、生生互评和教师评价及他人的关注都是评价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自我评价是自我意识的组成部分,是个人能力结构中的一种非常重要的能力。自我评价能够消除被评者本身的对立情绪和疑虑,调动他们参与评价的积极性。自我评价应该是一个内化的教育过程。

如一个学生读完《黄山奇松》中一个片段后,我引导说:“你自己觉得读得怎么样?”他腼腆地笑了一下,说:“读得比较流利,只是声音较小。”“能不能再试一次?”他又试读了一遍,我又问:“你觉得这次读得好吗?”“比前一次要好,只是没有感情。老师,我能再试一次吗?”这次,他读得声情并茂,教室里响起了热烈的掌声。学会自评有利于学生形成正确认识,这也是最难以培养的一种能力。但是我们要花大力气培养学生的这种能力,因为这种能力将伴学生终生,这也是我们对学生的终极关怀。

二、尊重学生个体差异

新课堂应是充满人文关怀的课堂,因此评价时不能缺少人文关怀。人文性的课堂是民主的课堂,民主的课堂中师生是互相尊重的关系,“蹲下来和学生交流”不在蹲下来的形式,而在教师尊重学生的实质。教师要尊重学生人格,尊重学生见解,更应该切实尊重学生差异,会欣赏差异,鼓励差异,因材施教,区别对待,发展个性。在课堂上,教师应该热心地关心每一位学生,耐心指导每一位学生,仔细发现每一位学生的潜能,善意赞美每一位学生的闪光点,创设充满人文关怀的课堂评价。尤其是对学困生,我们更应该给予他们热切的激励,为他们设置失败时的台阶。

三、恰当把握评价时机

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常常会出现一些出乎意料的情况。教师如果能及时捕捉这些片断,通过巧妙的评价处理课堂上的意外,则往往会有意外收获。一位学生正在朗读《桂林山水》中最后一段描写桂林山水结合之美的那段话。读得情真意切,很有感情。出人意料,教室里突然飞进了一只燕子。学生骚动起来。老师灵机一动说:“你把《桂林山水》中的文字都读活了,读得真美,你看,把小燕子都招到了你描绘的景色中来了。”接着说:“看谁的朗读不但能让我们陶醉,而且能让教室外的燕子陶醉?”全班沉浸其中,另一位学生又一次充满感情地朗读起来。由于教师用“大语文”的智慧,巧妙地开发了生成性资源,竟把课内发生的意外“枝叶”,通过富有诗心的评价语,巧妙地嫁接到学生学习的“主干”上,保护了活泼又不失秩序的课堂。这种充满个性魅力、随机应变的课堂评价,创造的是和谐融洽的真情空间,激活的是学生无限可能的创新思维。这种即兴评价,植根于科学的教育理念、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扎实的日常教学功底。

四、有效利用评价资源

送教下乡活动中,许莲老师在上《雾凇》一课提问“雾凇是怎么形成”时,一个孩子说了很多相关知识,老师及时表扬他在课外阅读中学到了很多知识,当即就有一孩子说“我也要多读课外书”,还有一个孩子说“我也学到了很多知识”。老师的一个评价很快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让很多人享受到成功的喜悦并由此产生自豪感,产生继续学习的动力。

我校范丽老师上了一堂迷人的《九寨沟》课,这一课老师做了充分准备,整个课堂精彩纷呈。美女老师,可爱的学生,巧妙的应对都让听者充分感觉到了小学语文课堂的迷人。更难能可贵的是教师激发了孩子智慧的火花,孩子的发言非常精彩。甚至有一个孩子还说到了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教师毕竟年轻,忙着完成教案上的环节,而学生的这些火花转瞬即逝。后来我们在评课时说到如果巧妙利用则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且会让这一堂课锦上添花。

五、巧妙运用肢体语言

对学生的发言,对学生的课堂学习情况,教师多用语言评价的方式,其实教师的评价方式还有很多,如地摸摸头,亲切地握握手,深情地抱一抱,由衷地鼓鼓掌,有力的大拇指,加上真诚的赞语,如此声情并茂,更能传播一种情绪,一种感情。张玉波老师在教学《掌声》这一课引导学生通过朗读体现英子前后变化时,请一男生自评,那位男生很快认识到自己朗读中的不足,愿意再试一次,而且很明显比前面读得好多了,老师此时露出了赞许的微笑,然后喜悦地坐下,顺利进入下一个教学环节。陈晓秀老师在执教《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时,引导学生体会“平易近人”这个词,她是这么做的。先让孩子们想象叶老会亲切地对肖复兴说些什么?要求学生先调整自己的情绪,像老师这样面带微笑、态度亲切地说,学生很快按要求做了,想象很到位:“你好好努力一定会成为像我一样的大作家的。”教师含笑点头示意其坐下。在这一过程中,教师的指导以评价形式取得了成功,将一个平易近人的叶老活生生地展示在听课者的面前。

总之,教师在课堂上应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态势,用科学的评价引导学生健康发展,用智慧的评价唤醒学生沉睡的潜力,用艺术的评价激发学生创造热情。我想,评价有了爱的支持和智慧的滋补,一定会成为教育这门艺术中更绚丽的花朵。

参考文献:

雾凇教案篇9

数码相机是近几年才出现的一种全新的数字影像设备,其功能强大、使用便捷,加上我校前几年电视机已经进入各个教室,我们就利用现有的电视、再配以数码相机进行有限度的现代技术教育教学,同样也收到较为理想的教学效果。很快这种教学手段就成了我们学校教师,特别是物理教师的“最爱”。

一、引入物理模型、增添学习兴趣

物理是一门自然学科,在课堂的教与学中需要有很多物理模型、物理情境和物理现象,如初中在学习“物态变化”时,需要深秋山腰间的大雾,房屋上的白霜,天上下的雪,树枝上的冰挂(雾凇),春天冰雪融化成水,夏天自来水管“出汗”,等等。又如在高中物理学习中需要传送带模型、物体运动模型、振动模型、曲线运动模型,等等。这些都很难实物进入课堂,我们可以利用数码相机的“拍”和“摄”的功能,再配以班级上的电视机,把这些物理模型引入课堂,现场创设出“雾、露、霜、雪、冰是怎样形成的”“水为何会变成白气”“白气又为何会变成水滴”“物体在传送带上是如何运动的”等一系列物理问题情境。甚至还可用慢动作,直观,清晰,形象,易懂,降低教学难度,增添学习兴趣。又如在讲平抛模型时,我们用相机翻拍了一段战斗机投弹击中地面设施的动画。飞机的轰鸣声、炮弹的爆炸声,飞机和炮弹的运动轨迹将学生的注意力牢牢锁住;再引导学生思考:飞机的运动和炮弹的运动形式有什么不同,它们都做什么运动?在学生激烈的讨论声中,很自然地导入新课。又如在学习曲线运动模型时,学生,特别是城市学生,由于平时少有看过飞轮摩擦金属时有火星飞溅且火星沿切线方向飞出的模型,普遍对此模型较陌生,因此我就带数码相机到工厂拍摄了一段此种录像并将它在课堂上播放,教学效果很好,学生也很感兴趣。

二、放大演示实验,增强观察效果

很多演示实验,教师在讲台上做,真正看得清的只是前几排的一些学生。例如,演示摩擦后的带电棒吸引轻小物体时,后几排的学生由于距离远和轻小物体(纸屑)太小,都不可能看演示现象。又如,演示装有蓖麻油的玻璃器皿里撒一些小铁屑,再加上通电螺线管时这个实验,也由于距离和铁屑太小,后排的学生也同样不可能看清演示现象。我在上课时就利用数码相机的摄像功能,直接将图像传输到电视里,放大了实验现象,学生就都能从电视中清晰地看到,而且对整个实验过程也有一个感性的认识。这样有助于学生的理解与记忆,教学效果也相当好。

三、翻拍问题、习题,压缩上课时间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往往会预先设计一些问题及课内练习;在习题课教学中也会选用一些典型例题。若仅凭口头讲述,学生很难记清题目;若用板书则费时费力。这是教师在非多媒体教室中教学普遍感到头痛的事。而若利用“数码相机的多媒体”,在课前,我们只要把这些“问题和题目”(设计好,一题一个板面)翻拍到相机里,上课时只需调取,并在电视上投放即可。既省时,又省力。

四、投放讲评内容,答案直观可比

数码相机用于课堂教学的反馈讲评也是非常有效的。在课内练习和学生作业的讲评中,可以通过数码照相机把学生的答案投放在电视屏幕上,进行现场讲评。这样讲评不仅及时,而且可以方便地对任何一个学生的答案进行直观地修改处理。学生可以亲眼看到自己(同学)的答案被修改的过程;还可以将两个学生的答案进行对比。这样学生会有非常直观的感受和深刻的印象。

五、 记录演示过程,提高成功概率

在新课改中,增加了许多演示实验,而有些演示实验,在课堂上演示时成功率较低,且操作不方便。因而我就在课前与同事一起配合着做了实验,并利用数码相机的摄像功能记录实验过程,这样既可保证实验的成功,又可节省教学时间。如在《电场》一章中,有一个迷你实验《电场中的乒乓球》。该实验的成功率较低,我们也一样在课前摄录整个过程,然后在课堂上通过电视播放,提高了成功概率。

六、 现场频闪照相,凸显实验效果

物理教材介绍了研究物体运动的一种很重要的实验方法――频闪照相法,这种实验方法为我们提供了一种非常精确的研究物体运动过程的手段。

但是,这种方法在中学物理实验中却很难具体地加以实施,这是因为该方法需要较高的实验条件,操作过程不容易呈现在全体学生面前,而且频闪照片的冲洗处理过程都极为繁琐,学生的可参与性不强。因此大部分教师在上自由落体或抛体运动一课时,不是借助图片,就是借助多媒体课件。

我在教学中,利用数码相机具有的连拍功能及短片摄影功能,将拍摄的影像通过计算机处理后,导入到数码相机内,并连接到电视屏幕上,就可根据影像墙面背景上的刻度分析出落体运动的性质和规律并求出小球下落时相应的加速度。当然,教师也可以将合成的图片用打印机打印出来分发给学生分析。

这种利用数码相机代替传统的频闪相机处理落体运动或抛体运动有很多优点:首先,它的可操作性强,操作过程直观形象,因为数码相机都配有液晶显示屏,可以直接监控小球的整个过程。如果发现实验失败,马上可以重新进行,直到成功为止。其次,学生的可参与性强,该实验我们完全可以引导学生自己独立完成,消除学生对频闪照相法的神秘感,切实让学生掌握频闪照相法的实验原理,既提高学生的动手实验能力,又让学生牢固地掌握知识。这样的教学也同样可以收到非常好的效果。

七、 现场实录,增强课堂实效

在物理课堂教学特别是在实验课中,既探究原理、操作步骤、注意事项等,又要求学生动手操作。学生在操作时难免出现这样那样的错误,此时若用数码相机现场拍摄下学生在操作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在最后通过班级的电视机播放出来给学生观看,既可起到及时纠正、巩固的作用,又可活跃课堂气氛。我在上《理想气体状态方程》一节的探究课时,就采用了这种方法,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另外现场实录也起到了监督作用,学生也会更认真。

在新课程模式的高中物理教学中,我们除了尽量地多利用现有的技术设备进行教学外,还不断更新教学手断,以期能为学生带来全新的学习体验。

在新课改实施过程之中,现代教育技术的普及和创新,蔚然成风。我们应当顺应教育改革之历史潮流,乘风破浪,勇往直前。数码相机在高中物理新课改教学中的应用,仅是我们实施新课改过程中的一朵浪花,我们将继续增强创新意识,知难而进,不断创新,将新课改和素质教育推向深入。

参考文献:

[1]高艳.运用多媒体优化数学教学.

[2]数码相机在教学中的应用.人民出版社北京发行部.

雾凇教案篇10

关键词:个性化阅读;选择型;体验型;探究型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2)16-0041-02

正像世界上找不到两片完全一样的树叶一样,学生因为先天的素质与后天所处的环境不同,也存在差异性与多样性,这是我们研究教育的重要基础。阅读是一种高度个性化的心智活动,在阅读过程中学生由于认知、能力、兴趣、需求的不同,对于材料的理解、感悟与评价会带有个性化色彩,存在一定差异。为此,《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仅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而且“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教师应善于实施有差异的教学,选择不同的教学方式,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引导学生富有个性的学习,让他们在主动积极的思考和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充分发展。

一、选择型学习方式

选择型学习方式,是指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选择适合自身发展要求的学习目标、内容、方法等自觉自主的学习方式。它是学生主体意识、主体行为、主体能力的体现。学生在阅读中通过选择性学习,不仅可以体会到学习是自己有兴趣、有能力、有目标的自我行为,而且可以培养选择意识,选择能力,使学生渐渐学会今后在这个价值多元化的社会中如何选择正确的价值观念、政治立场和自己的发展道路。

教师要善于研究不同学生的特点,在教学中给于他们一定的指导,使学生在不偏离主要目标的情况下,自主选择不同的学习内容与方式。同时教师还要善于研究教材,往往一些说明性的文章中从不同的侧面进行事物介绍或是一些探究性的问题,可以采取不同的方式进行解读等均可以采取选择型学习方式。

如在《海底世界》的教学中,要了解海底动物活动时各有各的特点,要渗透说明方法指导。笔者设计了这样一个环节:播放海底如梦如幻般的奇景,接着提问:海底世界的景色奇异,在这里有不计其数的海底居民,你可知道这海底的动物是怎样活动的吗?以此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并出示以下阅读要求:认真读第三段,读懂每种动物的活动特点,选择自己认为最恰当或最擅长的方式,准备向同学们介绍你喜欢的一种动物的活动。

此教学设计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更拓展了学生个性化学习的空间,让学生的个性、特长得以张扬。为了完成学习任务,学生要认真读课文,了解课文中是怎样说明的,再来选择一种动物,选择合适的方式进行介绍。教师给学生提示:①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用自己的语言进行介绍;②可以合作表演或动作演示;③也可以用图画演示等。课堂里,学生认真地自学课好汇报准备。学生用自己的语言介绍生动有趣,并注意运用了列数字、作比较等方式,说明海参的行动之慢与梭子鱼的游动之快,教师顺势指点深化训练目标;擅长表演的同学合作演示乌贼和章鱼利用水的反推力前进;对于贝类一个学生直接把小手放在黑板上演示了“巴”字;还有一位学生则让其他同学闭上眼睛伴随他的朗读展开想象,想象深水鱼游动恍若满天繁星的情景。

选择型学习中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得以真正调动。正像罗杰斯曾说过的:“自由程度愈高的学习,身心投入的程度就愈高。”

二、体验型学习方式

体验型学习方式即在是阅读课上,学生以教材为载体,在教师的引导、点拨下,自主参与的一种阅读实践活动。要求学生一定要通过参加各种教学活动,用眼、耳、鼻、手、脑多感官去体验,从中获得种种发现,继而进行各种思维活动,最后用语言表达出来。因此,体验型学习方式具有鲜明的个性特征。

在阅读教学课堂中,教师应创设各种活动,引导学生参与体验。例如,可以创设教学情境或是联想以往的生活经历,引导学生在身临其境中体验;也可以组织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在实践中体验;还可以组织学生参与各种方式的朗读,在声情并茂中体验……

在教学《普罗米修斯盗火》一课时,为了让学生体验到普罗米修斯因盗火而受到酷刑忍受着巨大的痛苦,笔者引导学生读课文,透过语言文字边读边想象普罗米修斯的痛苦,在学生初步交流的基础上,通过投影出示:炎炎烈日下,普罗米修斯饥渴无力的画面,并让学生说说看到了什么?图片增强了学生的直观感受,有的说:在悬崖峭壁之上普罗米修斯正在忍受烈日炙烤的折磨;有的说:普罗米修斯神态憔悴,已被折磨的有气无力。学生的情绪被调动,再进一步创设情境,播放暴风骤雨中鹫鹰的狞叫声,并以语言渲染:“即使这样宙斯还不解恨,你听到了什么?又想到了什么?”提问始终关注学生的个性体验,学生的情感被激发,思维随之活跃,有的说:狂风暴雨中,普罗米修斯无法躲避,全身都湿透了,他在狂风中瑟瑟发抖;有的说:我听到暴风雨的怒吼,鹫鹰啄食普罗米修斯的心脏,他发出了痛苦的;还有的说:普罗米修斯为了整个人类,失去了自由,忍受着巨大的痛苦,他是一个伟大的人。在交流中学生深化了对文本的理解,情感与思想逐步升华,此时再来读这段文字,学生读得入情入境。

学生的发言融入他们对阅读材料与生活经历的真切体验,从不同的角度展示了个体不同的看法,也进一步说明:“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往往是多元的”,对生活的体验也是千差万别的。

三、探究型学习方式

探究型学习方式是相对于讲授式教学而言的一种学习方式,是学生在教师的引导、点拨下,遵循科学家探究未知领域的途径,采用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所进行的一种学习活动。探究型学习方式具有很强的问题性、实践性、参与性和开放性。它要求学生自主、合作地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由于学生的知识储备、能力高低、兴趣爱好等存在很大差异,因此,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个性色彩更加鲜明,个人专长更加得以发挥。如教学《只有一个地球》一课时,引导学生探究:离开地球我们人类是否别无去处?学生要结合课文内容和自己的知识储备,或者再去查阅资料,进行总结、推测、猜想。如果老师再来组织一个辩论会,学生的学习能力将得到更大的释放。

阅读教学中的探究性学习,不能偏离语言文字的训练目标,把语文课上成科学课。有些教学内容可以鼓励学生进行大胆的猜想,进行方法研究、原因分析,如:《埃及的金字塔》去研究金字塔的建造方法,用语言或图画进行展示;《雾凇》一课深入地读懂研究文本,弄清雾凇的形成过程。但更多的探究过程,是进行语言文字理解感悟的过程,“探”的是写了什么、怎么写的,并要“究”问为什么这样写。探究的过程中,教师可有意识激发学生产生“矛盾”,激起不同意见的争辩,引导学生深入文本进行探究,培养阅读创造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