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一考试总结十篇

时间:2023-04-08 05:10:53

科一考试总结

科一考试总结篇1

(二)语言知识运用存在问题。常用短语记得不牢固,选择题几乎是平时都练习过的、而且很贴近书本知识,但出错还是很严重 ,这些基础知识还需巩固。

(三)完形填空、阅读理解仍需多加练习,平时这样的题我都讲解的比较详细、也很注重做题的方法,但学生常常说看不懂短文,遇到生单词就想放弃了,在这方面要多做学生的思想工作,比如通读全文,猜词等方法,让他们克服心理障碍,不要求词词,句句都看懂等等。

(四)综合知识不够全面。有五个小题是根据所掌握的文化或背景知识选择正确答案,大多数学生都只做对了2到3道题。

(五)看图写句子、补全对话在平时都练习过,这两类题做的比较好。

(六)书面表达:要求写一封委婉的拒绝信.因课文上学习了相关内容,学生比较熟悉,但用词还不够准确生动,句与句之间的过渡还不够好,以后要多加练习。

1 2通过以上情况分析可以看出,学生对基础知识掌握仍不扎实,如单词的拼写,句子的结构等等,卷面上仍有很多不该出现的错误。语音、选择填空和阅读的答题情况则反映出学生的实际运用语言的能力特别差,没有灵活性,训练太少,没有掌握答题的技巧。

根据期中考试所反映和存在的问题,我在下阶段的教学工作中将采取以下的改进措施:

1、利用好早读课,增强学生听、说读能力。

2、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基础上,尽可能多地为学生提供练习的机会,特别是加强听力训练和阅读理解的训练。对学习不好的学生尽可能的多创造一些机会。并且坚持每周为学生补充一些相关的习题。

3、针对学生基础知识掌握不扎实的情况,加强单词默写,并每周将前面的单词拿出来复习复习。进行默写。坚持每天一小练,练习做一些基本的语法题。

4、对后进学生采取老师面批、当面辅导的方式,同时在班里寻找成绩优秀并且认真负责的学生和他们结成“一帮一”的对子,每天帮助他们解决学习中出现的问题,督促他们学习。

5、帮助成绩特别差的学生寻找落后的根源,帮助他们设立适当的目标,争取不要让更多的同学掉队。

6、后一阶段中要更加注意对英语复习课的内容的准备,加强对学生的基础知识的整理和归纳,让学生反复操练,提高复习效率。

科一考试总结篇2

关键词 普通高考 生物学试题 科学探究能力

中图分类号 G633.91 文献标识码 A

科学探究能力不仅是生物科学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生物学探究性学习的基本要求。因此,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作为生物学课程的重要目标被列入《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实验稿)》。高考作为一种重要的评价手段,研究普通高考生物学试题中科学探究能力的考查情况,可以为评价如何可更好地对生物学教学中加强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起导向作用提供有益的参考。下面对照《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实验稿)》中提出的11项科学探究能力要求,对2008~2013年江西省普通高考生物学试题中考查的科学探究能力进行了统计分析。

1 研究目的

统计分析江西省2008~2013年普通高考生物学试题对科学探究能力的考查频次及分值,为普通高中生物学教学提供参考。

2 研究对象

江西省2008~2013年普通高考生物学试卷的情况:2008~2010年采用的是全国Ⅰ卷,总分值均为72分;2011~2013年采用的是全国新课标卷,总分值均为90分;2008年的试题题型为5道客观题和2道主观题;2009年和2010年均为5道客观题和4道主观题,较2008年增加了2道主观题;2011~2013年均为6道客观题和6道主观题,较2008年增加了1道客观题和4道主观题,较2009年和2010年增加了1道客观题和2道主观题,但考生在6道主观题中,只需解答5道即可,因为新设置了2选1的主观题,只需选做其中的一道即可。各年的试题组成见表1。

3 研究方法

将2008~2013年江西省普通高考生物学试题每道客观题作为一个考点,每道主观题的每个小问作为一个考点,首先逐个分析各考点是否考查到科学探究能力;如有考查,则对照《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实验稿)》所列11项科学探究能力表,继续分析所考查的探究能力为哪项或哪几项,并进行记录,统计各项能力的考查频次及分值。

4 研究结果与讨论

按照科学探究过程中运用能力的顺序,《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实验)》将生物学中的科学探究能力细分为11种,见表2。

下面按照上述科学探究能力的顺序,依次统计在江西省普通高考生物学试题中的考查频次及分值如下。

4.1 对“客观的观察和描述生物现象”能力的考查统计

2008~2013年江西省普通高考生物学试题对客观地观察和描述生物现象的探究能力的考查频次、分值以及考题的统计见表3。从表中可以看出:江西省近年普通高考生物学试题对该项探究能力都有考查,考查题型涉及到客观题和主观题,且常结合图表进行考查。

4.2 对“确认变量”能力的考查的统计

2008~2013年江西省普通高考生物学试题对确认变量这项探究能力的考查频次、分值以及考查题型的统计见表4。从表中可以看出:江西省近6年普通高考中2009、2011和2012年的生物学试题对该项探究能力进行了考查,考查题型只涉及主观题,主要考查自变量、因变量和无关变量的选择。

4.3 对“作出假设和预期”能力的考查的统计

2008~2013年江西省普通高考生物学试题对作出假设和预期的探究能力的考查频次、分值以及考查题型的统计见表5。从表中可以看出:江西省2009、2010、2012以及2013年的生物学试题对该项探究能力进行了考查,客观题和主观题均有考查。试题对该项能力的考查主要是对“在某种假设下,如果这么做实验,那么会出现怎样的预期(实验结果)”关系的考查。

4.4 对“设计可行的实验方案”能力的考查的统计

2008~2013年江西省普通高考生物学试题对设计可行的实验方案的探究能力的考查频次、分值以及考查题型的统计见表6。从表中可以看出:江西省近6年普通高考生物学试题中对该项探究能力考查得较少。

4.5 对“利用数学方法处理、解释数据”能力的考查的统计

2008~2013年江西省普通高考生物学试题对利用数学方法处理、解释数据的探究能力的考查频次、分值以及考查题型的统计见表7。从表中可以看出:江西省最近4年普通高考生物学试题中主客观题均有对该项探究能力进行考查,但考查得较少,且一般只考查基本运算方法,统计学方法。

4.6 对“用准确的术语、图表介绍研究方法和结果,阐明观点”能力的考查的统计

2008~2013年江西省普通高考生物学试题对用准确的术语、图表介绍研究方法和结果,阐明观点的探究能力的考查频次、分值以及考查题型的统计见表8。从表中可以看出:江西省近6年普通高考生物学试题对该项探究能力考查得较少,只有2009年的一小问和2012年的一小问对其进行了考查,并且分值均为1分。

4.7 对“听取他人的意见,利用证据和逻辑对自己的结论进行辩护以及做必要的反思和修改”能力的考查的统计

2008~2013年江西省普通高考生物学试题对利用证据和逻辑为自己的结论进行辩护以及作必要的反思和修改探究能力的考查频次、分值以及考查题型的统计见表9。从表中可以看出:江西省近6年普通高考生物学试题对该项探究能力考查得很少,只有2010年的一小问对其进行了考查,并且分值仅为1分。

5 科学探究能力考查的总体趋势

5.1 6年高考试卷考查的各项能力总分布

2008~2013年江西省6年普通高考生物学试题对每项探究能力的考查总频次和总分值的统计见表10,从表中可以看出:江西省近6年普通高考生物学试题对各项科学探究能力的考查以第1、5项探究能力为主,其次为第4、6、8项探究能力,而对第10、11项能力考查得较少,对2、3、7、9项探究能力没有考查。根据分析出现以上现象的原因可能是:纸笔测验对第1、4、5、6、8项探究能力的考查更加可行,对第2、3、7、9项探究能力无法进行有效的考查;第10和第11项探究能力对学生的要求较高,不适合在高考中考查较多。

5.2 各项能力在6年高考中的总分布

2008~2013年中江西省每年普通高考生物学试题对探究能力的考查总频次和总分值统计见表11,从表中可以看出:发现虽然每年各项能力考查总频次时高时低,但每年各项能力考查的总分值基本呈逐年增长趋势,且绝大部分都超过卷面总分的1/3,从一定程度上表明新课程改革以来生物课程越来越注重对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

6 结语

科学探究能力不仅是生物科学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生物学探究性学习的基本要求,因而也成为普通高考的重要内容。统计分析江西省2008年至2013年普通高考生物学试题对科学探究能力的考察频次及分值,结果表明,按频次依次为第1、5、4、8、6、10、11项科学探究能力,按分值依次为第1、5、8、6、4、10、11项科学探究能力。这一结果对普通高中生物学教学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科一考试总结篇3

(一)基本条件

1.符合我市中考报名条件、在我市参加中考的应届初中毕业生;

2.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达到普通高中招生最低录取控制线;

3.全面发展,综合素质评价结果达到普通高中录取要求。

(二)原则和依据

普通高中录取坚持全面衡量、综合评价、尊重志愿、择优录取的原则。

录取依据包括四个方面:一是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总分(省统考各科目成绩+理科实验操作考试成绩+体育考试成绩+政策性加分);二是省统考各科目成绩等级总值(将省统考各科目成绩等级按照A、B、C、D分别为4、3、2、1赋值,各等级值之和即为等级总值);三是综合素质评价各维度等级总值(将各维度评价等级按照A、B、C、D分别为4、3、2、1赋值,各等级值之和即为等级总值);四是考生志愿。

各批次学校录取,当最后一名考生学业考试总分并列时,先比较省统考各科目成绩等级总值,再比较综合素质评价等级总值,如仍不能区分则一并录取。

(三)考试成绩呈现方式

1.省统考各科目成绩

省统考科目语文、数学、外语、思想品德与历史、物理与化学成绩仍按原始分和等级相结合的方式呈现。每一科目均按照考生成绩排序,前30%(含30%,下同)考生成绩为A等级;31-60%的考生成绩为B等级;61-80%的考生成绩为C等级;80%以后的考生成绩为D等级。

2.理科实验操作考试成绩

理科(物理、化学)实验操作考试满分10分,以考生实际得分计入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总分,并作为综合素质评价“实践与创新”维度的实证材料。

3.体育考试成绩

体育考试满分55分,以考生实际得分计入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总分,并作为综合素质评价“运动与健康”维度的实证材料。

(四)综合素质评价结果呈现方式

综合素质评价内容包括公民道德素养、学习态度与能力、实践与创新、运动与健康、审美与表现等学生基础性发展目标五个维度。综合素质评价结果,由“综合评语”和“评价等级”两部分组成。综合评语主要对学生的综合素质予以整体描述,评语要突出学生的特点和发展潜能。综合素质五个维度的评价结果,除公民道德素养以“合格”、“不合格”呈现外,其他维度以等级方式呈现,分为A、B、C、D四等。

(五)考生志愿填报

科一考试总结篇4

关键词:初中科学;高效性复习;紧扣课本;学法指导;综合训练;模拟测试

初中科学考试复习是在有限的时间内,对科学知识进行系统化、网络化、规律化和能力化。作为初中科学教师,我们要充分认识到中考考试对于学生日后学习和成长的重要意义,并且采取科学有效的复习指导策略,使学生在面对中考时能够得心应手、游刃有余,进而取得理想的科学成绩。下面,笔者就结合自身实践,对初中科学高效性复习策略谈几点个人观点和做法。

一、紧扣课本,巩固基础知识,构建知识网络

对中考考试试题进行观察,我们会发现,无论哪一学科,试题中的很大一部分都是来源于课本。而且,正所谓:“万变不离其宗”,即使考试试题中出现了一些新颖、开放的题目,它所涉及的知识点也是教材中的某些概念和规律。所以,鉴于这一点,作为初中科学教师的我们,在引导学生进行复习时不能将课本抛在一边,而是紧扣课本,即引导学生从课本中的基本概念、基本定义、基本规律等出发,对课本知识进行回忆和整理,这样,帮助学生巩固了教材中的基础知识,学生的脑海中就会逐步构建出一张知识网络,有利于提高学生科学课程复习的高效化。

比如,2015年浙江丽水市初中科学中考考试试题中,第32题第二问:放在窗台上的整盆水培植物及周围环境是一个生态系统,为什么?主要考查的就是课本上与生态系统成分有关的内容,只要学生能围绕这一知识点进行作答就能得分,如结合该水培植物正确分析生态系统的各成分,分析有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等等。所以,我们应该做到以课本为依据,在复习时紧扣课本,帮助学生巩固基础知识,构建知识网络,进而在面对各种考试试题时,可以做到从课本内容出发,对其进行正确解答。

二、注重学习方法的指导,并帮助学生总结解题方法

正确的学习方法对于学生学习效果的提高具有重要的影响。复习课亦如此,如果学生没有掌握正确的解题方法,而一味、盲目地去做题,既会浪费学生的时间,学生对知识还会是一知半解,无法对学科知识达到真正理解的目的。所以,这就要求身为初中科学教师的我们,对学生的学习方法加以及时指导,并且帮助学生总结各种题型的解题方法,从而促使学生的科学复习效果得到

提高。

比如,在每年的中考考试试题中,开放性题型占有一定比例,身为初中科学教师的我们,首先要总结出开放性试题的类别,然后根据它所考查的目标,对学生进行不同能力的培养。如在科学中,非文字(图片、表格)出现较多,这时我们就应该重点对学生读图、用图的能力进行培养,使学生在面对图片和表格时能够准确挖掘出其中所隐藏的信息。另外,我们在总结出不同的题型之后,还要总结出各种题型的解题方法,使学生不管面对哪种题目,都有应付和解决的办法。

三、综合训练和模拟测试,使学生适应中考要求

作为初中科学教师,我们需要注意的一点是,在使学生对科学教材中的基础知识和基本规律有了深入理解和把握后,我们还要对学生进行综合训练和模拟测试,使学生提前经历中考的考试模式。如此,学生在真正面对中考时,才能做到能够适应中考要求,进而轻松应对。

比如,在对学生进行综合训练时,我们可以把关注点放在对科学重点、难点的讲评上,即面对一张试卷,不要采取从头讲到尾的做法,而是针对学生出错较多和不易理解的问题进行重点讲解,否则只会浪费学生宝贵的复习时间。另外,复习备考时,我们要引导学生利用自己所掌握的化学知识去自行发现和解决一些问题,以此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同时,对于学生科学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的综合应用等也要进行有效培养,使学生在面对不同的科学考试试题时,可以做到对知识的灵活运用。

另外,模拟测试的重要性也是我们应该充分认识到的。我们要以中考常考考点和考试大纲为依据,来创编试卷,然后让学生在与中考相同的时间内,完成这份试卷。这样,就能使学生对中考模式有初步感知,同时也能锻炼学生的应考心态,使学生能够以正确的态度来面对中考。

总之,作为初中科学教师的我们,一定要积极探索和研究科学的复习指导策略,做到高效性的科学复习,使学生在中考考试中可以做到轻松应对,并且取得优异的科学成绩。

参考文献:

科一考试总结篇5

【关键词】  中医外科学; 教学改革; 临床思维

《中医外科学》作为中医学本科、中西医临床医学本科的临床专业课,属中医学一级学科下的二级学科,其教学质量的好坏关系着人才的培养质量,直接影响学生将来就业与工作。纵观国内多年的教学实际,《中医外科学》的教学存在诸多问题,突出表现在培养的学生对《中医外科学》中规定的疾病的诊治能力与水平不高,甚至很差。这一方面与《中医外科学》在多数院校不受重视,被边缘化,学生不认真学有关,但主要还是与《中医外科学》的整体教学水平不高有关。解决这一问题,关键在于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而提高兴趣在于改变我们的教学理念,将教学的目的落实到如何提高学生的中医外科临床思维与技能上来。考试是指挥棒,改革考评体系是教学改革的中心环节。从2007年起,我校中医外科学不再以期末考试一试定终身,而只占总成绩的70%,平时成绩占30%。平时成绩由临床见习作业(4%~6%),平时作业、考勤(6%~4%)及期中测试(20%)构成。期中测试成为测试学生临床思维与技能的有效平台,试后的点评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理论知识是如何应用于临床的。现将我校2004级中医学本科的期中测试及问卷调查介绍如下。

1 测试目的

应用临床图片、病例分析考查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于临床诊治的能力,引导教师重视学生临床思维与技能的培养,进行教学方法的改革,如督促教师大量收集使用临床真实病例的照片、资料用于课堂教学,同时帮助学生将理论知识物化为影像,不断再现临床,构建知识与临床的桥梁。

2 测试内容

包括《中医外科学》总论、第七章疮疡、第八章乳房疾病、第九章瘿、第十章瘤岩和第十一章皮肤及性传播疾病等在期中测试前已完成的授课内容。

3 题型与方式

全部采用客观题的形式(单选题、多选题、判断题)。教师将图片、病例资料用PPT进行组卷,根据不同考查目的进行提问、资料展示,学生在一定的文字提示下选择正确的答案,模拟临床诊疗过程。试题举例如下。

看图片3回答问题4~8:(投影播放PPT第2张,参见图1,时间2 min)

4)图片中有那些继发性皮损?多选( D,E )A.红斑 B.丘疹 C.水疱 D.结痂 E.糜烂

5)患者诉剧烈瘙痒,最可能的诊断是?( C )A.慢性湿疹 B.蛇串疮 C.急性湿疹 D.黄水疮 E、疥疮

6)患者舌苔黄腻,脉弦滑,该病辨证属于那种证型最为恰当?( A )A.湿热浸淫 B.湿热毒聚 C.血虚风燥 D.热毒蕴结

7)结合证型,其治则应为:( C )A.健脾利湿 B.养血润肤,祛风止痒 C.清热利湿 D.清热解毒

8)最适宜的内服方剂应是( B )A.当归饮子 B.龙胆泻肝汤 C.黄连解毒汤合五味消毒饮 D.消风散

图1 图片病例分析测试PPT第2张

4 调查分析

为了了解学生对目前考评体系的评价,对开展期中图片病例分析测试的看法及收集学生的建议和意见,我们进行了同步调查。

5 结果

5.1 图片病例分析测试结果图片病例分析测试成绩与期终考试存在正相关。图片病例分析测试主要考核学生灵活运用知识于临床诊断与治疗的能力,而期终考试综合考察学生对《中医外科学》知识的记忆、对疾病的理解,从122位学生图片测试成绩与期终考试成绩间存在正相关(R=0.485,P=0.0001),但相关系数并不是很高,一方面可能与图片测试是新的测试方法,反映出学生应用所学理论知识的能力的差异,另一方面可能反映学生学习的侧重点有区别,同时也提示仅用期终考试一次的成绩来评价学生不尽合理。

5.2 问卷调查结果

5.2.1 对中医外科学教学的总体评价满意。通过改革教学方法与考核方法,122位学生对我校中医外科学教学总体评价较满意(参见图1),提示我们的教学改革得到了绝大部分同学的认可。

5.2.2 学生对中医专业已考科目的考核模式评价一般本次调查对象为大四本科学生,即将进入临床学习,已经参加了中医专业多个科目的考试,从他们的回答可以看出,学生对已往的考核方法不满意(参见图2)。

5.2.3 学生对目前常用的三种考核模式对促进学习的反映不同我们的调查发现,近一半的同学认为形成性考核最能促进学生学习,还有26%的同学认为期中测试+期末考试结合的方式最能促进学生学习(参见图3)。提示目前多数课程只用期末1次考试作为学生本门课程的最终成绩不合理,这也是学生对已往考核的科目的考核模式不满意的主要原因之一,需要进行考核模式的改革,以促进学生学习。形成性考核更有利于促进学生学习,值得推广与深入研究。

5.2.4 绝大部分同学认同将平时成绩计入总评参见图4。

图3 哪一种考核模式最能促进学生学生?

图4 你对平时成绩计入总评有何看法?

5.2.5 对学习的全过程进行考核很有必要调查发现,28.5%的同学认为对学习的全过程进行考核非常重要,65.1%的同学认为重要,只有5.7%的同学认为不重要(图5)。

5.2.6 你对本次图片分析测试有何看法只有4.1%的同学认为本次图片测试不好,图片测试得到了同学们的认可(图6)。

图5 对学习的全过程进行考核重要吗?

图6 你对本次图片分析测试有何看法?

5.2.7 学生对本次图片分析测试临床思维能力、知识应用能力有较好的认同见图7。

图7 本次图片分析测试能考核哪些能力?

5.2.8 90%的同学支持采用人机对话软件组织临床图片、病例进行中医外科学考试参见图8。

图8 你对采用人机对话软件组织临床图片、

病例进行中医外科学考试有何看法?

科一考试总结篇6

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是义务教育阶段的终结性考试,目的是全面、准确地反映初中毕业生在学科学习目标方面所达到的水平。考试结果既是衡量学生是否达到毕业标准的主要依据,也是高中阶段学校招生的重要依据之一。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由毕业考试、升学考试两部分组成,分开举行。

(一)毕业考试科目设置及考试组织

毕业考试科目包括语文、数学、外语(会话测试占40%,笔试部分占60%)、物理(含实验操作)、化学(含实验操作)、生物(含实验操作)、思想品德(含民族团结教育)、历史、地理、体育。物理、化学、生物的实验操作成绩应占到总分的30%左右;生物、地理学科的毕业考试成绩按本课程内容全部结束时的考试成绩计算。

毕业考试的命题、考试由学校组织实施。各科考试成绩的呈现可以采用百分制,也可以采用等级制。毕业考试在2017年5月15日以后进行。

(二)升学考试科目设置及考试组织

考试科目为6科,包括语文、数学、外语、理科综合(包括物理、化学两门学科)、文科综合(包括思想品德、历史两门学科)、体育,总分630分。

1、文化课考试总分600分。

(1)考试科目及分值。语文120分,数学120分,外语120分(听力测试30分,笔试部分90分),理科综合120分(物理55分、化学35分,综合题30分),文科综合120分〔思想品德45分(其中民族团结教育占7分)、历史45分,综合题30分〕。在文科综合科目中,思想品德学科的命题范围是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规定的法律、国情教育两个模块教学内容和2016年4月至2017年3月间的国内外重大时事政治,以及全国统编民族团结教育教材《民族常识(试行)》(初中版,人民出版社出版)中的教学内容。

(2)考试形式。初中毕业生升学考试要多样化,可根据各学科课程特点,既有闭卷形式,也有开卷形式;除纸笔测试外,还安排外语听力考试。具体安排意见是:语文、数学、外语、理科综合为全闭卷形式;文科综合为全开卷考试。除语文外,其余四科试卷均采用分卷形式印制,即每科试卷分卷Ⅰ和卷Ⅱ两部分,其中,卷Ⅰ为选择题,要求考生用2B铅笔将答案填涂在答题卡上,采用机器阅卷;卷Ⅱ为非选择题,要求考生将答案直接书写在试卷上,由人工阅卷。

在文科综合开卷考试中,考生可携带相关课程的教科书进入考场,其他资料不得带入考场。答卷时可以查阅准许携带的教科书,独立答题,不得相互讨论、相互抄袭和互相借阅教科书。

(3)考试时间。河北省2017年初中毕业生升学文化课考试时间安排为:

6月21日6月22日上午9:00—11:00语 文9:00—11:00数 学下午14:00—16:00理科综合14:00—16:00外 语

科一考试总结篇7

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是义务教育阶段的终结性考试,目的是全面、准确地反映初中毕业生在学科学习目标方面所达到的水平。考试结果既是衡量学生是否达到毕业标准的主要依据,也是高中阶段学校招生的重要依据之一。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由毕业考试、升学考试两部分组成,分开举行。

(一)毕业考试科目设置及考试组织

毕业考试科目包括语文、数学、外语(会话测试占40%,笔试部分占60%)、物理(含实验操作)、化学(含实验操作)、生物(含实验操作)、思想品德(含民族团结教育)、历史、地理、体育。物理、化学、生物的实验操作成绩应占到总分的30%左右;生物、地理学科的毕业考试成绩按本课程内容全部结束时的考试成绩计算。

毕业考试的命题、考试由学校组织实施。各科考试成绩的呈现可以采用百分制,也可以采用等级制。毕业考试在2017年5月15日以后进行。

(二)升学考试科目设置及考试组织

考试科目为6科,包括语文、数学、外语、理科综合(包括物理、化学两门学科)、文科综合(包括思想品德、历史两门学科)、体育,总分630分。

1、文化课考试总分600分。

(1)考试科目及分值。语文120分,数学120分,外语120分(听力测试30分,笔试部分90分),理科综合120分(物理55分、化学35分,综合题30分),文科综合120分〔思想品德45分(其中民族团结教育占7分)、历史45分,综合题30分〕。在文科综合科目中,思想品德学科的命题范围是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规定的法律、国情教育两个模块教学内容和2016年4月至2017年3月间的国内外重大时事政治,以及全国统编民族团结教育教材《民族常识(试行)》(初中版,人民出版社出版)中的教学内容。

(2)考试形式。初中毕业生升学考试要多样化,可根据各学科课程特点,既有闭卷形式,也有开卷形式;除纸笔测试外,还安排外语听力考试。具体安排意见是:语文、数学、外语、理科综合为全闭卷形式;文科综合为全开卷考试。除语文外,其余四科试卷均采用分卷形式印制,即每科试卷分卷Ⅰ和卷Ⅱ两部分,其中,卷Ⅰ为选择题,要求考生用2B铅笔将答案填涂在答题卡上,采用机器阅卷;卷Ⅱ为非选择题,要求考生将答案直接书写在试卷上,由人工阅卷。

在文科综合开卷考试中,考生可携带相关课程的教科书进入考场,其他资料不得带入考场。答卷时可以查阅准许携带的教科书,独立答题,不得相互讨论、相互抄袭和互相借阅教科书。

(3)考试时间。河北省2017年初中毕业生升学文化课考试时间安排为:

6月21日6月22日上午9:00—11:00语 文9:00—11:00数 学下午14:00—16:00理科综合14:00—16:00外 语

科一考试总结篇8

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是义务教育阶段的终结性考试,目的是全面、准确地反映初中毕业生在学科学习目标方面所达到的水平。考试结果既是衡量学生是否达到毕业标准的主要依据,也是高中阶段学校招生的重要依据之一。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由毕业考试、升学考试两部分组成,分开举行。

(一)毕业考试科目设置及考试组织

毕业考试科目包括语文、数学、外语(会话测试占40%,笔试部分占60%)、物理(含实验操作)、化学(含实验操作)、生物(含实验操作)、思想品德(含民族团结教育)、历史、地理、体育。物理、化学、生物的实验操作成绩应占到总分的30%左右;生物、地理学科的毕业考试成绩按本课程内容全部结束时的考试成绩计算。

毕业考试的命题、考试由学校组织实施。各科考试成绩的呈现可以采用百分制,也可以采用等级制。毕业考试在2017年5月15日以后进行。

(二)升学考试科目设置及考试组织

考试科目为6科,包括语文、数学、外语、理科综合(包括物理、化学两门学科)、文科综合(包括思想品德、历史两门学科)、体育,总分630分。

1、文化课考试总分600分。

(1)考试科目及分值。语文120分,数学120分,外语120分(听力测试30分,笔试部分90分),理科综合120分(物理55分、化学35分,综合题30分),文科综合120分〔思想品德45分(其中民族团结教育占7分)、历史45分,综合题30分〕。在文科综合科目中,思想品德学科的命题范围是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规定的法律、国情教育两个模块教学内容和2016年4月至2017年3月间的国内外重大时事政治,以及全国统编民族团结教育教材《民族常识(试行)》(初中版,人民出版社出版)中的教学内容。

(2)考试形式。初中毕业生升学考试要多样化,可根据各学科课程特点,既有闭卷形式,也有开卷形式;除纸笔测试外,还安排外语听力考试。具体安排意见是:语文、数学、外语、理科综合为全闭卷形式;文科综合为全开卷考试。除语文外,其余四科试卷均采用分卷形式印制,即每科试卷分卷Ⅰ和卷Ⅱ两部分,其中,卷Ⅰ为选择题,要求考生用2B铅笔将答案填涂在答题卡上,采用机器阅卷;卷Ⅱ为非选择题,要求考生将答案直接书写在试卷上,由人工阅卷。

在文科综合开卷考试中,考生可携带相关课程的教科书进入考场,其他资料不得带入考场。答卷时可以查阅准许携带的教科书,独立答题,不得相互讨论、相互抄袭和互相借阅教科书。

(3)考试时间。河北省2017年初中毕业生升学文化课考试时间安排为:

6月21日6月22日上午9:00—11:00语 文9:00—11:00数 学下午14:00—16:00理科综合14:00—16:00外 语

科一考试总结篇9

据悉,小学全科教师培养院校、中专、中技、普通高中和职业高中招生仍使用同一套试卷。初中毕业生升学考试可根据各学科课程特点,既有闭卷形式,也有开卷形式。

据了解,毕业考试科目包括语文、数学、外语(会话测试占40%,笔试部分占60%)、物理(含实验操作)、化学(含实验操作)、生物(含实验操作)、思想品德(含民族团结教育)、历史、地理、体育。物理、化学、生物的实验操作成绩应占到总分的30%左右;生物、地理学科的毕业考试成绩按本课程内容全部结束时的考试成绩计算。毕业考试的命题、考试由学校组织实施。各科考试成绩的呈现可以采用百分制,也可以采用等级制。毕业考试在2019年5月15日以后进行。

升学考试科目为6科,包括语文、数学、外语、理科综合(包括物理、化学两门学科)、文科综合(包括思想品德、历史两门学科)、体育,总分630分。

体育考试满分30分,考试办法按照《河北省教育厅关于印发河北省2014年初中毕业与升学考试和普通高中招生制度改革意见的通知》中的附件10进行。全省初中毕业生升学体育考试于2019年5月底前进行。

升学考试文化课考试总分600分:

(1)考试科目及分值。语文120分,数学120分,外语120分(听力测试30分,笔试部分90分),理科综合120分(物理55分、化学35分,综合题30分),文科综合120分〔思想品德45分(其中民族团结教育占7分)、历史45分,综合题30分〕。在文科综合科目中,思想品德学科的命题范围是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规定的法律、国情教育两个模块教学内容和2018年4月至2019年3月间的国内外重大时事政治,以及全国统编民族团结教育教材《民族常识(试行)》(初中版,人民出版社出版)中的教学内容。

(2)考试形式。初中毕业生升学考试要多样化,可根据各学科课程特点,既有闭卷形式,也有开卷形式;除纸笔测试外,还安排外语听力考试。具体安排意见是:语文、数学、外语、理科综合为全闭卷形式;文科综合为全开卷考试。除语文外,其余四科试卷均采用分卷形式印制,即每科试卷分卷Ⅰ和卷Ⅱ两部分,其中,卷Ⅰ为选择题,要求考生用2B铅笔将答案填涂在答题卡上,采用机器阅卷;卷Ⅱ为非选择题,要求考生将答案直接书写在试卷上,由人工阅卷。

河北省2019年初中毕业生升学文化课考试时间安排为:

高中公助生招生指标适当向薄弱、农村初中倾斜

据了解,2019年,河北继续推行将公办省级示范性高中公助生招生指标按照不低于80%的比例合理分配到区域内初中学校的招生改革,并适当向薄弱初中、农村初中倾斜。

为每个学生建立成长档案。

在实施综合素质评价过程中,各地基础教育行政部门和初中学校要为每个学生建立成长档案,并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及时做好相关资料整理、数据分析、案例收集和经验总结工作,严禁任何部门和学校借综合素质评价为名向学生收取评价费用或向学生推销评价手册(图书)等。

保障进城务工人随迁子女平等考试升学

进城务工人员及其他非本地户籍就业人员随迁子女在我省参加升学考试享受与当地常住户籍人口子女同等待遇,具体报名、审核、录取办法及条件由各市根据本地实际制定。

科一考试总结篇10

浙江“新高考”解读

浙江“新高考”将“会考”改为“学考”,顾名思义,是进行学业水平考试,学生通过这项考试,可以取得高中毕业证书;“高考”改称为“选考”,意思是给学生更多选择机会。考试科目除语文、数学、外语3科为必考外,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技术7科为选考,每名学生需要从这7门功课中选出自己擅长的3门课,和语数外一起组合成自己的高考科目。所以,在理论上,以前的文科、理科将变成数量多达35种的高考组合。每年的4月和10月是选考科目的考试时间,6月是必考科目语文、数学、外语的考试时间,这3科采用全国试卷,每科满分为150分,总分450分。其中,外语科目提供2次考试机会,也就是说除了语文、数学依然是“一考定终身”之外,其他的科目都可以参加2次考试,取其中的最高分作为最终的高考成绩。

在每年的4月和10月的考试中,同一科目提供学考和选考两种试卷,学考满分70分,考“必考题”,选考在学考“必考题”基础上增加“加试题”(满分30分),满分为100分。同科目的学考和选考同时在不同考场进行,学考时间是1小时,选考时间是1.5小时。以2016年10月考试为例,它是学考和选考相结合考试。对选考科目的考生来说,他既能通过70分必考题的考试获得高中学考等级,作为高中毕业的依据之一,同时也能通过100分的考试获得高考选考科目等级和赋分。因此这次考试被简称为“新学考选考”。学考科目,每科最多可以考2次,成绩2年有效。有效期是以考生参加6月份全国统一高考首日为基准日期,倒退2年来计算的。

高中学考和高考选考,都以当次、当科考试考生的卷面得分(学考按70分试卷的得分,选考按100分试卷的得分)为依据,根据事先公布的等级比例见表一,按最接近的累计比例划定等级。高中学考划A、B、C、D、E共5级;高考选考划21级并报告给学生,并按下表二的对应关系赋分,在招生录取时计入高考总分。

浙江高考改革的初衷是减轻学生负担,将考试压力分散到整个高中阶段,贯彻选择性教育理念,目的是以选考呼应高中新课改倡导的选课,引导学生在共同基础上个性化发展。对学生来讲,有利于学其所好,考其所长。然而,在“新高考”的实行中却出现与初衷相违背现象。

考生面对“新高考”

“新高考”与初衷相违背的现象一:学考、选考同台竞技,增加考试变数。李辉是一名高二学生,他的高考科目并不包括v史,所以他准备参加4月份的历史学考。如果这次考试通过了,那么他之后的高中生涯就再也不用接触历史这门学科了。姜怡然是一名高三学生,历史是她的选考科目。于是在4月的时候,李辉被安排在A考场,拿到了一张卷面满分为70分的学考卷;姜怡然被安排在B考场,她拿到了一张与李辉的一样的学考卷,同时还拿到了一张30分的选考卷,两张试卷的满分是100分。开考60分钟后,李辉交卷了;又过了30分钟,姜怡然也交卷了。考试的结果:李辉的卷面分是45分。因为这次历史卷实在是太简单了,又加上选考的人很多,导致只有不到5%的人分数比李辉低,所以他的学考成绩被判为不合格。姜怡然在学考部分的卷面分是70分满分,选考卷的卷面分是20分,总分为90,但因为选考卷实在是太难了,所有学考卷成绩被判为合格同时写了选考卷的人中,只有1%的人总分超过了她,所以她得到了一个赋值分97分。拿到结果后,李辉抱怨道,要不是因为有高三的选考生,他这次肯定可以通过学考的。

高二、高三一起考,学考部分是同一张试卷,用同一标准划分A、B、C、D。这对高二学生来说,是一次严重的不合理竞争。道理很简单,高二怎么能考得过高三?再说高二学考的学生大部分是这门课比较薄弱的学生,而高三选考得学生大部分是这门课最强的学生,把这两类学生放在一起考评,考题应该如何出?

“新高考”与初衷相违背的现象二:不同科目的横向比较,导致文理科失调。张佳佳和杨阳是同一所高中的高三学生,张佳佳的选考科目是物理、生物、地理,杨阳的选考科目是化学、历史、技术。6月份的高考结束后,张佳佳的总分为560分,杨阳的总分为520分,他们都报考了某重点大学的物理专业。该物理专业对浙江招生的选考要求是物理和化学,由于张佳佳的总分高于杨阳,该专业最终录取了张佳佳。由于采取了赋值分的缘故,不同的科目的最终得分之间直接进行横向比较。选了不同科目的考生,将会放在一起进行排名,按总分从高到低进行录取。

这种情况带来的后果是文理科比例严重失调,理科的地位迅速下降,大部分学生选择了文科。很多学校都有这样的心理:普通高中的学生在物理方面的劣势太大,和重点中学学生没有可比性,选择生物、政治等科目反而可以不落下风,所以不会选考物理;重点中学的学生考虑普通高中的学生都不选物理了,选择物理的都是重点高中的尖子生,自己也不一定能够考到好成绩,因此也不选物理。

学业水平测试的安排、高考的专业平行志愿、按“3+3”总分进行录取,后一个“3”把等级折合为分数,这一系列政策组合在一起,得到的可能结果是:浙江高一学生就要确定自己的科目组合,否则,难以应对接下来的合格考和等级考――这与防止学生过早选科,造成知识结构单一的改革初衷背离;在高一选科时,就必须确定今后上大学、专业的选择,否则,有可能影响志愿填报和今后的学业发展――这又与在高中培养学生的兴趣背离;高校分为精英教育(通识教育)和职业教育:通识教育重视学生能力培养,不强调专业,可专业平行志愿的录取,要求学生重点关注专业选择――这与培养学生的基础能力、素质的教育要求背离。

“新高考”与初衷相违背的现象三:教学秩序乱、排课困难。一个学校选考科目共7门,不同的学生选择不同,再加上学校要根据学生整体成绩水平将班级分为几个层次,这样就增加了教务处的排课难度。不仅如此,每次考完试后,有的学生余下的大半年只需要学习2门课,有的学生要学6门,同是一个班级的学生,如何排课?

各个学校在摸索中,总结出两套方案:一个是走班,同班不同课,按照语数外组织行政班,但行政班内部允许出现不同的高考方案。比如:同样是一个班的学生,有的选考史地生,有的选考物化生,当上语数外的时候,大家坐在一个教室里,要上专业课的时候就分散到自己所选学科的教室里学习。如此一来,在师资、硬件有限的情况下,可以支持更多的选课方案,节约师资力量。但是这种方案也有缺点,选考科目教师无法换课,因为教师一旦错过这个上课的时间点,学生就会分流进入其他教室。

另一种方案是按选考科目组织行政班,于是产生出物化生班、化生技班等,全年级所有课都是一起上的。这种方案缺点是教师比较辛苦,因为套餐更加集中之后,同一科的选课人数增加,教学负担加重,经常出现人手不足的情况。在推广了这种排班法后,有的学校甚至还出现了一个教师教整个年级8个班的怪现象。

学校、学生和家长对高考政策的功利理解,也导致制度弊端更加严重的显现出来。有的学生、家长对高考政策的理解以及进行学业规划,完全按照功利的高考目标来规划选科、选考,导致学生更加焦虑。

“新高考”除了催生出一些怪现象,同时还把学生的选择权提前了。取消文理分科以后,“7选3”科目导致有35种组合方案。台州一所高中教师说:在高二年级选课时,很多孩子不知道该如何选择;家长也是一头雾水。“更为关键的一点是,高一年级学习结束后,学生必须对新高二课程作出选择,选择组合方案;而且一旦上报不可更改。即使将来可能允许个别学生修改,也将极大浪费高二年级的时间成本,改过来后的学生也很可能失去了高考的竞争力。”

台州市路桥区陈先生的女儿今年读高一,他说:“以前,社会上一直批判高考‘一考定K身’。但是,现在浙江“新高考”方案下,高一学生在16岁至17岁的年龄段就要对自己进行全面的职业规划,因为两年后高考报考的‘专业+大学’密切相关。这简直是‘一选定终身’呀!”

专家:理性看待浙江“新高考”

浙江省宁波市镇海中学校长吴国平表示:原高考中,逢考必选、追逐满分高分这样的“老心态”一定要调整了。浙江“新高考”两次选考机会的理想状态,是让不同水平的考生自主选择合适的考试时间,如果考砸了,第二次考试也不乏补救机会,但惯例来说,两次考试的成绩并不会差太多,花费过分的精力在上面并不值得。

上海市星河湾双语学校校长唐盛昌指出:“学生、家长、老师对浙江“新高考”改革方案需要一个适应的过程。几次选考过后,大家对难度如何把握有了相应的概念后,焦虑就会好很多。“新高考”还处于探索过程中,有问题存在是正常的。改革是不可能一步到位的。给了学生选择权,本身就是一种进步。在大方向正确的前提下,操作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也很正常,需要逐步地解决和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