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测自我总结十篇

时间:2023-03-14 05:40:5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周测自我总结,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周测自我总结

周测自我总结篇1

小学数学不仅要求小学生“学会”,而且要求“会学”。下面结合《圆的周长》一课时中“圆周长与直径之间的关系”这一环节,就如何培养孩子会学数学谈谈我的一些见解。

一、过度引导,束缚了学生的数学思维

在第一次试教时我是这样设计的:

师:下面请同学们测量一下圆形纸片的周长和直径,并计算出周长和直径的比值。

学生开始测量、计算。学生汇报,教师填表。

通过测量和计算,你发现圆的周长和直径之间有什么关系?小组讨论、交流,得出结论:圆的周长总是直径的3倍多一些。

在这一教学环节中,先让学生测量圆的周长和直径,并计算出它们的比值,再观察表格,得出结论。试教后同组的老师指出,看上去结论是通过学生测量、计算、讨论交流得出的,但从学生“学”的角度去思考,难免会产生这样的疑问:为什么要测量圆的周长和直径?圆的周长和直径有关吗?为什么要求周长和直径的比值?……显然在这一环节的设计中,我帮学生进行了“挑选”,学生在我的过度引导下直奔主题,自主探究的空间大大缩小了,是被动学习。这个环节基本上就是复习了“测量”和“除法计算”,学生始终被老师牵着鼻子走,没有参与到对数学知识的再发现和再创造的过程。

如何让学生有效地经历探究活动?结合同组的老师给我提出的修改意见,加上我自己的反思,我对教学设计进行了调整。

二、经历猜想,留给学生自主探究的空间

1. 观察思考,提出猜想

用课件出示学生喜爱的独轮车图片,然后利用白板的拖拉功能,拖出三个车轮,通过课件介绍车轮的规格,然后提问:如果各滚动一周,哪一种车轮行驶的路程比较长呢?带着这个的问题,把学生引入活动一。

活动一:观察图形,猜测圆周长可能与什么有关。

(1)( )号车轮直径最长,( )号车轮直径最短;

(2)如果把三个车轮沿直线滚一圈,( )号车轮滚动的距离最长,( )号车轮滚动的距离最短;车轮沿直线滚动一圈的距离就是车轮的( )。

想一想:圆的周长可能与它的( )有关。

学生汇报完活动一后,课件演示三个车轮滚动一周,然后再次利用白板的拖拉功能,展示学生的猜想:圆的周长可能与它的直径有关。

以上教学设计我从学生熟悉又感兴趣的独轮车入手,无论是对图片的观察,还是合理的猜想,都立足于学生的自主表达,有效地唤起学生的探索欲望,引发学生对本课探索主题的猜想。

2.操作探究,验证猜想

(1)测量圆的周长

让学生先试着说一说如何测量圆的周长的方法,再动手测量圆形纸片的周长。学生测量以后利用视频交互系统,展示各组的测量方法。接着让学生看课件演示,再次熟悉操作步骤。

最后我利用白板的拖拉功能,出示一幅摩天轮图片,让学生说说怎么知道它的周长。面对这个不能滚动、无法绕线的圆,学生体会到直接测量圆的周长具有一定的局限性,这时可引导学生思考:圆的周长是否能用计算的方法得出?

这里我从单纯的通过测量得到圆的周长,到无法直接测量圆的周长的不同层次的探究活动,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和强烈的探索欲望。

(2)小组合作探究

在让学生先进行测量和计算,再填表,然后在视频交互系统上交每组填写的表格,再利用白板的即时生成功能将学生探究的数据进行汇总,对照汇总的表格讨论交流。在得出圆周长与直径的关系的过程中,测量的目的是让学生体会周长与直径之间的正向关系;计算的目的是让学生发现周长与直径之间的倍数关系;利用视频交互系统和白板的即时生成功能,让学生体验成功,提高学习数学的信心。

这样,学生从熟悉的实物入手,提出猜想,然后小组独立操作与合作探究,最终得出结论:圆的周长总是直径的3倍多一些。这种学习方式是新课标所提倡的自主、探究、合作式学习。让学生猜想,给学生创造了“敢想”的机会。学生对自己的猜想进行研究,他们被推到了“主人”的位置,在猜想、操作、思考、交流等数学活动中逐步体会数学知识产生、形成的过程。

周测自我总结篇2

古老而简洁的《周易》是中华文化的瑰宝之一,它蕴藏着深刻的东方智慧。通过对《周易》的科学解读,将其中宝贵的智慧运用于现代企业管理之中,从而帮助企业和企业家建立起本土化的管理理念和方法,不失为古为今用的妙法。

中国传统文化经典《周易》并非鸿篇巨著,仅由《易经》和《易传》两部份组成,但其内容博大精深,对后世的影响无以伦比,时至今日,仍然光芒四射。

数千年来,学易治易者穷经皓首,显微阐幽,探赜索引,留下了浩如烟海的著述,但真正握其精微要义者却寥若寒星。当人类文明进入二十一世纪的今天,《周易》的历史花朵在诸多科学领域绽放异彩。《周易》思想及思维方式在管理学中的应用,导致了东方管理学的产生就是一个最好的例证。

《周易》的最基本思维模式就是象、数、理,象断事体,数定吉凶,理推源由。《系辞传下》指出:“古者包羲氏之王天下也,仰则现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通过观天法地,以达到通天下之志,定天下之业,断天下之疑的目的。

远古的伏羲氏“始作八卦”,起源于观察,普遍观察天、地、人、物之后,通过进一步的总结归纳与升华,形而上为之学,创作了八卦的符号系统。从其产生与发展看,符合科学产生的基本程序,由自然界的各种现象出发,经观察、综合、比较、分析得出世间万物的一般性特征,然后归纳创制出象、数、理的逻辑体系。

一、《周易》象、数、理概述

《周易》象、数、理思维模式的“象”,就是观察各种自然、社会现象;“数”就是在“象”的基础上研究事物的内在逻辑关系;“理”则是把握事物发展变化的规律,以达到形而上的道。

1、象

《周易》“象”思维,其实质就是观察法,通过观象、类比和模拟,形成卦象、爻象、位象等符号系统,然后再辐射到万物类象,完成了从实践到理论,再到实践,这一循环往复的过程。

《易・系辞》:“见乃谓之象。又,象也者,像此者也”。《易・略例》中说“象者,各辨一及之义者也”。《左传・僖公十五年》中说:“物生而后有象”。《老子・德道经》曰:“执大象,天下注”。在用象析的方法中,包括万事万物的本象和拟比类象。万象、形象、景象、现象、象征、象兆、象声、象形、图象、气象、病象、脉象、脏象、卦象、爻象等等。能够知象而解象、破象,才能进入象、数、理的易学世界。

象还分为静态的象与动态的象两类。一方面,静态的象为阴,动态的象为阳;另一方面,静态的象为不易,动态的象为变易。乾、坎、艮、震、巽、离、坤、兑八卦只是八个静态的符号,其动变关系是通过每一卦中的爻的阴阳变化反映出来的。在八卦中,乾、坤、艮、兑是相对静止的,而震、巽、离、坎则是动态变化的。

2、数

“数”即事物的内在逻辑关系。万事万物在时空中发生的变化通过五行生克制化、旺相休囚等的现象反映出来。在《周易》看来,即体现为数的变化。世间万物都可归为数,所以,数是最好把握,最接近现代科学思维方式的部分,也是让很多现代学易者最容易接受的部分。

《说文》说:“数,计也”;《老子》曰:“善数者不用筹策”;《祖冲之》:“专攻数术,搜炼古今”。这里讲的数术是指易理、天文、历法、算法等学问。《周礼・地官・大司徒》云:“三曰六艺:礼、乐、射、御、书、数”;汉・王充《论衡》中说:“以计求便,以数取利”,内含策略与权术之意。古人以数论事物间的相关性、规律性、结构性和必然性等。人世间充满了数,如数目、数量、数据、数值、数制、数学、数字等,所有与数有关的问题构成了数学,所以,数学是研究数量、结构、变化以及空间模型的科学。数学是一套完整的符号系统,也是一种语言和思维工具,用数学符号、公式、模型、图表、曲线等来反映事物的规律、特征、变化、联系等,是最直观、简洁、准确的方法。《易经》的逻辑就是用数来表述、解析事物和现象的变化趋势、特性和规律。

3、理

“理”就是事物运动变化的规律、次序,是非得失的标准,科学体系,应对事物变化的策略等。如:理论、理由、理性、理智、理念、理喻、理解、理想、理科、理财、理疗、理睬、道理、管理、治理、修理、明理、事理等。

《说文》:“理,治玉也。顺玉之文而剖析之”;《韩非子・解老》:“理者,成物之文也。长短大小、方圆坚脆、轻重白黑之谓理”;《吕氏春秋・劝学》:“圣人之所在,则天下理焉”;《庄子・秋水》:“是未明天地之理,万物之情者也”。

理也是逻辑和思维的方式。按照《周易》的思维模式,无论是观物取象,还是推演数理变化,或者是事物的未来存在状态等都必须符合逻辑,合乎情理,类似于经济学上所讲的路径依赖。在对未来的推演与预测上,一般都是沿着时空变化的轨迹彰往察来,并与人类自身已建立起来的情理关系及价值观相衔接,否则,无论多么精细的观物或取象,以及缜密的旺衰生克推算,都很难得出准确的结论,也无法真正体现《周易》卦爻辞所蕴含的启发性与预测性。

《周易》象、数、理逻辑思维模式是中国先贤圣哲总结归纳出的具有普适性的方法论。其基本特点是抽象性、演绎性、统一性、全息性、和谐性,以及可实证性等。其大无外,其小无内,是可以在无限高度、无限广度、无限深度、无限细微的领域之中自由地发挥运用的方法。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中在介绍《周易》时说:“易道广大,无所不包,旁及天文、地理、乐律、兵法、韵学、算术,以逮方外之炉火,皆可援易以为说。”如果理解了象、数、理的内涵,这一评述是公证客观的。古代中国的辉煌科技、文化成就正是在这一基本方法论的滋养中,运用象、数、理的思维模式取得的。

根据《周易》的逻辑,象、数、理不仅是和谐统一的整体,而且任何事物、现象都是象、数、理的统一体。象是事物发展变化的外部表现,数是事物变化的内在机理,象与数是统一的整体,没有脱离了数的孤立之象,也没有脱离象而存在的数。象是事物变化“数”的空间特征和存在形式,数是事物变化“象”的时间特征与演化轨迹。理是对象与数的时空变化的认识描述。一方面,无论任何数都有与之对应的象和理;另一方面,任何象也一定有其对应的数和理。象的存在与变化,体现着事物的时空特征与变化过程。大象之变是事物存在形式及结构的整体变化,小象之变是事物存在形式的局部变化。同时,其变化的方向与强度,体现为阴阳五行属性之间相互作用力的大小,并呈现出周期性的特征。在应用象、数、理预测事物的发展趋势及存在状态时,如果时空因素不确定,则变化仅具有概率性,而不具备确定性特征;一旦时空定格,其变化的结果则具有可测定性。

二、管理中的“象”

管理中的“象”,就是各种存在、各种现象,以及管理的过程等。应用《周易》中的“象”思维管理,首先要观察管理活动中的各种现象,如生产管理、人事管理、组织管理、财务管理、经营管理、市场管理、营销管理、库存管理、技术管理、质量管理等各种现场管理。所有可见的事物、现象、活动等都属于“象”管理的范畴,属于管理活动中的低层管理。

1、“象”管理的基础是观象,即调查研究

管理者要善于观察各种自然现象、社会现象、人们工作与生活中的活动现象,正所谓仰观天文,俯察地理,中窥人事。在观察中寻找发展的内在逻辑和运行规律,然后决定应采取什么样的管理方法。管理科学是经验科学,管理理论与管理方法都是来自于管理实践,所以,善于观象,重视调查研究,就能发现什么样的管理方法更有效、更实用。

2、“象”管理的重点在于总结与归纳

从事物发展变化的现象入手,观察管理活动的规律,总结出管理工作的一般原理,是“象”管理的重点。现象是纷繁复杂而多变的,透过各种现象,总结其内在的规律性,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以达到形而上的道。

3、“象”管理的方法是实践

在观象中总结归纳出的管理方法能否解决管理中的问题,检验的唯一方法就是管理实践。经过多次的观象,总结出管理的一般方法,把管理的方法应用于管理实践,解决管理问题,并进一步观察其效果,然后再进行总结、凝炼与升华,最终成为管理的一般原理。

三、管理中的“数”

管理中的“数”是从观象中总结管理活动的内在逻辑,并洞悉事物发展变化的规律,实际上“数”管理就是预测。主要方法有六爻预测法、梅花易数预测法等,类似于现代预测学中的定量预测。

如果说观象管理重视的是过去与现在,那么“数”管理着眼的是未来。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所以,预测在现代管理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应用《周易》原理不仅能进行宏观预测,也能进行微观预测。宏观预测主要是预测未来发展变化的趋势,微观预测主要是预测未来的存在状态。管理者既要重视宏观预测,也要重视微观预测。《周易》“数”管理的基本程序与方法有如下五个方面:

1、观象中发现事物运动变化的征兆

《周易》预测的基本原则有三条,一是无事不测;二是无疑不测;三是不动不测。

所谓无事不测是指预测是一件神圣、严肃的事,不能把预测当作游戏。只有当你有明确的预测目标,有强烈的动机,需要做出决策时方可进行预测。

无疑不测原则是指当你在工作生活中遇到疑难问题,茫然不知所措,面临多种选择而又无所适从时才能进行预测。

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运动变化的,物质世界的发展变化是有先兆的,当出现了变化的端倪和征兆时,就要敏锐地把握其“几微”,并及时进行预测,这就是不动不测的道理。

2、确立预测对象与预测方法

预测要有明确的目标与具体的对象,不能说测一下我要做什么,也不能说你测一下我在想什么?这都是没有目标与对象的预测,即使进行预测也不可能准确。无论是宏观预测还是微观预测、组织预测还是个人预测、以及自然、社会、经济、人事等预测,都要有明确具体的预测目标和对象,要有强烈的预知动机与愿望,才能调动各方面的信息运动,为预测提供信息基础和前提。任何预测都依赖充分的信息资料,没有信息资料绝不可能先知先觉。

《周易》预测所需信息资源包括两个方面,一是预测主体的信息,二是预测客体即预测对象的信息。具体包含五类信息:第一,时间信息。过去、现在与将来的时间信息是《周易》预测的基础资源。中国传统纪时方法是用十天干与十二地支,每一组干支时间中都蕴含着阴阳五行生克制化的信息。第二,空间信息。空间信息是指我们生存的空间方位信息,即东西南北中等五行数理信息。第三,事物发展变化的动态信息。事物发展变化的端倪与征兆透露出的信息。第四,预测目标本身的信息。如股市预测中,股票本身的代码、名称、所属行业、所在的地理空间方位等信息。第五,关联信息。即与预测目标相关的事物在运动变化中显现出来的信息,如梅花易数预测中应用的外应信息等。

《周易》的预测方法很多,主要有六爻预测法、梅花易数预测法,以及根据《周易》原理演化出来的奇门遁甲、太乙、六壬等。

3、建立预测模型

从预测学的角度看,《易经》六十四卦实际上就是六十四个预测模型。预测模型是根据预测对象的时空信息、以及预测目标的信息资料建立的。面对不同的预测目标,同一模型反映出不同的信息。这是由预测对象在时空中的存在方式与运行规律决定的,因此,六十四个预测模型实际上千变万化,包含了自然、社会、人类的所有变化信息和存在状态。

4、分析预测并得出结论

对预测模型的分析是根据八卦数理、万物类象、五行动变等在时空坐标中的生旺、休囚、病败、墓绝等进行的。其中时空因素分析最重要,物象动变的五行生克制化是基础。通过诸多相关因素的综合分析判断,最终得出事物发展变化的趋势及存在状态。

5、提出对策措施

预测是为决策服务的,所以根据预测的结论,管理者应采取应变、适变的对策措施。应对的措施一般有两类,一类是面对好的、理想的预测结果要顺势而为,以促使其尽快实现,以达到锦上添花的效果;另一类是面对不利的结论要采取逆势或规避的方法,以减少和降低决策行为导致的不利后果,使风险或损失降到最小。比如,我们预测某种行为将会导致环境破坏与生态失衡,决策者就应该停止或改变其行为,以阻止不利后果的出现。

四、管理中的“理”

《周易》象、数、理管理的最高境界是“理”,“理”就是管理之道、管理哲学,由一系列的管理理念、管理规律与管理法则构成。

1、太极--对立统一的均衡管理原理

今天我们所见到的《周易》体系是由符号与文字构成的,最初的易经是没有文字只有符号,文字是在演易的过程中添加进去的。《周易》最基本的符号是阳爻与阴爻。阴和阳是对立统一的,阴阳对立统一构成了《周易》均衡性原理。阴中有阳、阳中有阴,万物负阴而抱阳,阴阳交感、阴阳和谐,万物化生。这一思想对现代管理学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如组织结构的均衡协调、市场供求的均衡一致、生产过程中的工序流程和进度协调、权力的制衡、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等等方面均有体现。

2、物极必反,否极泰来的渐进性与周期性管理原理

事物发展变化的规律总是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从量变到质变。人类的生命周期也是从出生到成长、成熟,再到衰弱直至死亡的变化过程。企业的发展、产品的生命周期也一样,没有长盛不衰的企业与产品。世间万物总是物壮则老,月满则亏,这就是物极必反,否极泰来的渐进性原理。

自然、社会、人类的发展变化不仅是渐进的,还具有周期性的特征。《周易》乾卦从初九的潜龙勿用到上九亢龙有悔,一方面反映了渐进性原理,另一方面也说明了事物发展的周期性循环原理。从旧事物的消亡到新事物的产生,自然世界、人类社会的发展无不是这样周期性、螺旋式的上升。比如从老产品的退市到新产品的上市,从老技术的淘汰到新技术的诞生,反映了企业、产品、技术的生命周期。

3、天地人和谐统一的系统性原理

天地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时空,人居于承天接地的重要位置,天地人三才的和谐统一是自然、社会、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基础。天地人三才的运行规律一方面各循其道,另一方面又协调一致。即立天之道阴与阳,立地之道柔与刚,立人之道仁与义。无论做任何事,都必须顺势而为,遵循自然、社会发展变化的规律,确保天地人三才的和谐与统一,否则将受到规律的罚处。在管理中,天地人三才的和谐一致,是指一个组织中,上层、中层、下层的统一与团结。

4、积善成德的人本原理

《周易・坤・文言》指出:“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意思是说,积累善行的人家必定会有很多吉庆,累积恶行的人家必然会遗留很多后患。《周易・系辞传下》也指出:“善不积不足以成名,恶不积不足以灭身。小人以小善为无益而弗为也,以小恶为无伤而弗去也,故恶积而不可掩,罪大而不可解。”这段话是说,不积累善行,是不可能成就美名的;自身的毁灭是因为累积了罪恶的结果。品质低下的人认为积累小善没有益处而不去做,以为小恶没有伤害而不革除。所以,当恶行累积起来后就掩盖不了,罪行太大也无法开脱。

《周易》的思想强调的是以人为善、以人为本。在管理工作中,要理解人、尊重人,不能一味的只追求效益或效率而忽视人的需要。易经还指出,以人为本的管理要讲诚信,守礼仪,知法度,循法则。所谓立天之道阴与阳,立地之道柔与刚,立人之道仁与义,道就是法则、法度。《周易・系辞传上》说:“天之所助者顺也,人之所助者信也。”

5、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人文精神

自强不息,追求卓越;厚德载物,兼容并包,是中华民族的人文精神。天地间万事万物都依靠着自强不息的意志力,不断地繁衍生息,日新其德,追求卓越。管理者要效法天道刚健的品性,不为物役,不随境迁,不畏时艰,始终坚守正道,发奋图强,永不停息。

管理者还要效法大地的美德,宽厚载物,兼容并包,容得下不同的意见,以仁慈的胸怀对待员工,才会有追随者、拥护者。

6、革故鼎新的创新原理

创新始终是进步的阶梯,发展的动力。管理者要勇于创新、善于创新,组织才有生命力,员工才有积极性,事业才能发展壮大。兴利除弊,革故鼎新,不断地超越自我,常变常新,才能适应环境,才能有新的希望与发展前景。所谓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周易・系辞传上》指出:“富有之谓大业,日新之谓盛德,生生之谓易。”只有不断的求新求变,才能实现盛德大业。

7、彰往察来的预测学原理

未来发展总是具有不确定性,但未来变化趋势是有规律可循的,这就是征兆。《周易》是研究象、数、理的学问,强调观象知变,如履霜,坚冰至,脚下踏到霜,就知道不久坚冰将要到来。古代圣贤之所以建立《易经》六十四卦体系,目的就是为了彰往察来,显微阐幽。《周易・系辞传上》指出:“圣人设卦观象,系辞焉而明吉凶,刚柔相推而生变化。是故吉凶者,失得之象也;悔吝者,忧虞之象也;变化者,进退之象也;刚柔者,昼夜之象也。六爻之动,三极之道也。”通过观察事物变化的征兆,从而预知未来的发展趋势,这是《周易》的重要功能。

五、象、数、理管理法则

通过对《周易》管理智慧的剖析,我们总结归纳出其象、数、理管理的五条基本法则。

1、太极阴阳管理法则

太极管理是管理的最高境界,即阴阳、刚柔、仁义的对立统一,是均衡和谐式管理。《周易・系辞传上》指出:“是故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定吉凶,吉凶生大业。”应用太极管理,最根本的要求是高层的均衡和谐,权力的约束与制衡。

2、天地人三才管理法则

天地人三才管理的实质是系统管理,天时、地利、人和的协调一致,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上中下齐心协力,管理者、被管理者相互理解、尊重与支持,才能形成群体合力与动力。

3、简易、变易、不易管理法则

简易、变易、不易法则也是管理的基本方法,任何复杂的事物都有简单的道理,关键是要能透过现象看到本质,化繁入简,分工合作,管理效率才能得到提高。变易法则是指没有万能的、放之四海皆准的管理方法,管理者要因地制宜,权宜应变,一把钥匙开一把锁。不易法则认为,任何事物万变不离其宗,天下大道殊途而同归,因此,要抓住本质,发现规律,顺势循道。

4、阴阳五行管理法则

事物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的,既相生又相克,管理工作也不例外。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之间同样存在相互影响、制约和监督。组织的机构设置、管理的控制过程、内外环境等因素互相作用与影响。因此,要从制度上建立制衡与约束的机制与方法,一方面能有效调动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与创造性,另一方面又要有行之有效的规范和约束机制。

周测自我总结篇3

教学方法及教学思路:本节课采用实践感悟,协同探究,抽象概括等教法与学法。本节课的教学设计把探究作为学生学习的重要方式,让学生通过观察、动手操作、合作交流、经历圆的周长概念的形成过程,探索圆的周长与直径的关系,理解圆周率,进而掌握和运用圆周长的计算方法。

教学内容:人教版课标教材六年级上册62页―64页的内容及“做一做”、“练习十五”的部分练习题。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一是理解圆周长和圆周率的意义;二是理解、掌握和应用圆周长的计算公式。2.能力目标:引导学生体验科学的探索过程,初步学会用科学的方法探究问题,培养学生抽象概括能力。3.情感目标:通过介绍我国古代数学家祖冲之在圆周率方面的伟大成就,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激发民族自豪感。通过对圆的周长测量方法的探究,渗透化归思想。

教学重点:推导并总结出圆周长的计算公式,理解和掌握圆的周长的计算公式。

教学难点:较为精确地测量圆的周长,深入理解圆周率的意义。

教学准备:学具准备:硬纸圆、绳子、尺子。圆面的物体各一个、计算器。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小组测量记录表8张。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师:怎样才能知道这个正方形的周长呢?有办法吗?

生:测量出一条边的长度,再乘4就可以了。因为正方形的周长是边长的4倍,

师:因为每一个正方形的周长总是它一条边长的4倍。

板书:边长――周长

师:圆的周长怎么求?用直尺直接测量行吗?拿出课前准备好的学具,小组商量一下怎么测量?

生:我们测的是薯片桶上的圆,用一条线紧贴着圆绕一圈,这部分线的长度就是圆周长。

板书:绕

生:我们拿一个硬币在边上做一个标记,然后在纸上滚动一周,这条线段的长度就是它的周长。

板书:滚

师:对于这个方法大家有什么建议?

生:可以用硬币贴着直尺来滚动,就更好测量了。

课件演示:硬币在直尺上滚动一周

师:其实这两种方法都是把围成圆的这条曲线转化成了一条可以直接测量的线段,这也充分体现了数学学习中重要的方法――转化

板书:化曲为直

师:想不想再测量一次黑板上的这个圆?这个圆的周长可以用什么方法来测量?

生:用绕线的方法来测量

师:我这里准备了足够长的绸带,谁愿意到前面来试一试?

生:这段绸带的长就是这个圆的周长。

生:在测量过程中,你最突出的感受是什么?

生:不好测量,因为曲线与直线总是有区别的

\板书课题:圆的周长

2.探究计算的方法,渗透分析推理归纳的思想。

(1)探索圆周率的意义

师:观察表格中的几组数据,小组交流,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生:一个圆的周长总是直径的三倍多一点。

板书:圆的周长总是它的直径的3倍多一些。

师:(课件出示已知直径和周长的4个圆)是不是任何圆的周长都是它直径的3倍多一些?我们再来看看,这几个圆是不是也有这样的规律?

小结:实验证明,圆无论大小,周长总是它直径的3倍多一些,这个固定不变的倍数,在数学上叫做圆周率,用字母π表示,圆周率是一个无限不循环小数。

它的值是:π=3.1415926535……,在实际的应用中,我们一般保留两位小数取它的近似数π≈3.14。

(2)圆的周长计算公式。

两个数相除又可以说成是两个数的比,我们把圆的周长和直径的比值叫做圆周率。

板书:圆周长÷直径=圆周率

师:你能根据圆周率的概念,得出求圆周长的计算公式吗?

生:周长和直径的比值与直径相乘可以得到圆的周长。

生:圆的周长=圆周率×直径

师:如果用c表示圆的周长,用d表示直径,字母公式怎样写?

板书:c=πd

师:如果知道圆的半径r,求圆周长的字母公式又该怎么写?

板书:C=2πr

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

(1)圆形花坛的直径是20m,它的周长是多少m?

(2)一个圆形喷水池的半径是5m,它的周长是多少米?

四、拓展延伸,反思提升

1.判断题。

(1)圆的周长是它的直径的3.14倍。( )

(2)圆的直径越大,圆周率越大。( )

2.小红量一个古代建筑中的大红圆柱的周长是2.826m。这个圆柱的直径是多少m?

五、新知梳理,质疑问难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你还有什么困惑?

板书设计:

圆的周长

围成圆的曲线的一周的长度

测量方式:滚绕 化曲为直

计算方式:圆周长÷直径=圆周率c÷d=?仔 ?仔=3.1415……≈3.14

周测自我总结篇4

针对这个目标,我设计了下面的教学过程:

一、以旧引新,导入新课

师:这个图形你们认识吗?(正方形)你能指出它的周长吗?(一位学生指一指)想要求出它的周长,你需要知道什么?

生:要知道正方形的边长。

师:怎么知道边长呢?(量一量)

师:由于时间关系,老师已经量过了,边长是20厘米,算出它的周长了吗?(80厘米)你是怎么算的?(20×4=80厘米),正方形的边长与周长有什么关系?(周长是边长的4倍)

(课件出示圆)

师:这个图形你们认识吗?你能指出这个圆的周长吗?(学生指后课件演示)

师(出示):围成圆的曲线的长是圆的周长,我们今天就来学习圆的周长(板书)。

二、探究新知

现在我手中有一个圆,我们有什么办法可以用尺子测量出圆的周长呢?(如果学生有困难可小组讨论)

(一)测量圆的周长

要求:合理分工,仔细测量,如实填写。

(学生开始测量填表……3分钟口头反馈)

你们都得到圆的周长了吗?

(二)为什么要学习圆的周长公式

师:同学们刚才完成得非常出色,接下来,我们来轻松一下。老师这里有一根绳子,你能变出一个圆来吗?(一学生完成)老师问一下,你能比划出这个圆的周长吗?(学生比划)你还能用绳测和滚侧的方法量出这个圆的周长吗?(不能)

师:量不出来没关系,现在老师也想来玩玩(不时变化圆的大小),你发现了什么?

生:圆越来越小。

师:圆的周长呢?

生:也越来越小。

师:为什么圆的周长越来越小呢?

生:因为圆的半径越来越小。

师:圆的直径呢?(也越来越小)看来圆的直径越长周长就越长,直径越短周长就越短。那么圆的周长与直径之间到底有什么关系呢?我们能否从中找到求圆周长的好办法呢?让我们来研究一下。

(三)探索圆的周长公式

师:请同学们继续四人小组合作,先测量出圆的直径,再算出圆的周长与直径的比值,最后完成表格。

要求:仔细测量,认真计算,如实填写。

(学生测量并计算3分钟)

师:通过同学们的实验和老师的实验,我们都能得到周长/直径=3倍多一些,这个3倍多一些是一个固定的数,我们称为圆周率,用希腊字母π来表示,如果用字母C表示周长,d表示直径,就可以写成C/d=π。

关于圆周率的研究我们中国是最值得骄傲的,早在2000年前就在《周髀算经》中记载了“周三径一”,你能理解它的意思吗?后来我国又出现了一位伟大的数学家祖冲之(简单介绍下……)

(学生列式计算并反馈)

小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圆的周长,你有什么收获?(学生谈收获)

三、知识应用

师:看来同学们都收获不少,下面让我们来看一些练习:实际问题的解决。

【分析】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圆的认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学中,注意从学生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索、积极参与,主动获取圆的周长的有关知识。圆的周长这节课的重点是理解圆的周长的意义及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难点是理解掌握圆的周长公式及圆周率。教学前为了使学生能利用知识迁移规律总结出圆的周长的概念,探究新知前,设计复习问题,最后归纳、总结出圆的周长的意义:即围成圆的曲线的长度叫做圆的周长。在新课探究中我设计了这样的问题:怎样测量圆的周长?有几种方法?我打破了教材有什么教什么的传统做法,放手让学生探索创造,学生带着老师提出的问题,一边思考,一边动手。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这样学生有充裕的思考时间,有自由的活动空间,有自我表现的机会,更有了一份创造的信心。同学们个个情绪高涨,跃跃欲试。通过动手操作,大胆实践探索出“绳测”“滚测”“软尺测”三种方法测量圆的周长,促进其创造性思维的发展,我肯定了他们的方法。感悟、理解新知十分重要,让学生的学习过程,成为一个再创造、再发现的过程。由于新知识是学生自己感悟出来的,自己又亲自动手实验了,由此学生对新知理解得很好,在运用过程中收到了良好的效果。我体会了教师教是为了不教,学会是为了会学的真正含义。

周测自我总结篇5

【关键词】慢性酒精中毒;周围神经病;神经电生理

慢性酒精中毒性周围神经病(chronic alcoholism peripheral neuropathy, CAPN)是由于长期大量饮酒导致神经系统严重损害从而引发的一系列疾病。但本病没有特别的临床表现,所以误诊或漏诊的现象也是屡见不鲜。我院与2006~2010对26例慢性酒精中毒患者进行了神经电生理检查,本文基于对其临床表现的观察分析来提高对此病的认识。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26例患者中男性24例,女性2例,年龄为35~74岁,平均年龄52.8岁。本组患者均长期大量饮用烈性酒(38~60度)。饮酒年限5~40年,平均21.8年;每日饮酒量4两~1斤3两,每天平均5.1两。我们选用26名年龄与慢性酒精中毒患者组匹配且无饮酒史以及无神经系统疾病史的正常组作为我们的对照组,也是24例男性、2例女性,年龄32~73岁,平均年龄50.3岁。

1.2入选标准(1)引用烈性酒年限5年以上;(2)每日饮酒量3两以上;(3)具有周围神经受累症状;(4)排除了其它原因引起的周围神经病。(5)肌电图检查为神经源性损害;

1.3方法在常温下,将皮温控制在30℃以上,利用肌电诱发电位仪来测量全体患者的主要的电生理指标。测定病患组EMG、MCV和SCV指标。

利用同心针电极EMG来检查拇短展肌、小指展肌、胫前肌的静息电位,并测定轻收缩和重收缩两种不同情况下的运动单位的电位。在不同的肌肉块中各提取20个运动单位作为样本,得出电位均值,少于或者超过正常值的20%都诊断为异常。

正中神经、尺神经、腓肠神经、胫神经、腓浅神经都做MCV和SCV测定。MCV测定:刺激腕部、肘部的正中神经,在拇短展肌肌腹记录,测量肘―腕MCV;刺激尺侧腕部、肘部的尺神经,在小指展肌肌腹记录,测量肘―腕MCV;刺激中踝、腓骨小头下2cm处腓神经,伸趾短肌记录。SCV测定:运用指环式刺激电极,刺激食指、小指的正中神经、尺神经,在腕部近神经处记录;刺激胫骨旁腓浅神,在中踝记录。

1.4数据分析用求出计量;用百分比计数,相关性利用得出。

2结果

2.1EMG测定一共测定病患组的肌肉164块,其中除24块腓肠肌之外,拇短展肌、小指展肌、胫前肌、伸趾短肌各有35快。有23例自发电位,约占总数的88.5%,包括93块上肢以及58块下肢,分别占总数的56.0%和34.5%;运动单位的电位均值在轻收缩时诊断为异常的共20例,约占总数的76.9%,包括57块上肢以及80块下肢,分别占总数的34.3%和48.2%;有14例多相电位,约占总数的53.8%,包括57块上肢以及53块下肢,分别占总数的34.3%和31.9%;有15例出现波幅增高现象,约占总数的57.7%,包括47块上肢以及50块下肢,分别占总数的28.3%和30.1%。

根据患者EMG的观察结果,可知其为神经源性损害,四肢EMG异常差异不大(P>0.05), EMG异常同年龄大小没有显著的相关性。

2.2 NCV(包括MCV和SCV)测定

2.2.1 MCV和SCV测定结果对比测定表明在四肢周围神经末端患者组均存NCV减缓和动作电位减小的现象,平均要比正常传导速度小2.5s。NCV测定: 38条正中神经传导速度减缓、约占总数70条的54.3%,40条尺神经传导速度减缓、约占总数70条的57.4%,46条胫神经传导速度减缓、约占总数70条的65.7%,56条腓肠神经传导速度减缓、约占总数70条的80.0%;

SCV测定:58条正中神经传导速度减缓、约占总数70条的82.9%,54条尺神经传导速度减缓、约占总数70条的77.1%,57条胫神经传导速度减缓、约占总数70条的81.4%,64条腓肠神经传导速度减缓、约占总数70条的91.4%。同正常组对比得出显著性差异(P

表1:两组MCV及SCV检测结果的比较( m/sn=71)

2.2.2 研究SCV、MCV和饮酒年限的相关性按饮酒年限将患者分成2组,分别是10年以下和10年以上(包括10年), 两组比较的结果可参见表2。

表2:慢性酒中毒患者SCV和MCV异常率与饮酒年限的关系(例,% )

从上表我们不难发现,SCV的异常率和饮酒年限由明显的相关性(P

3讨论

慢性酒精中毒性周围神经病主要病理改变为以轴突为主的实质性、节段性脱髓鞘改变[1]。慢性酒精中毒期限主要损害周围神经系统,使其受累,相对而言,中枢神经的损害不明显,而且出现在后期,所以此病症的早期诊断治疗就显得非常有必要。

在病初,全体26例患者肢体都出现轻微的麻木感,从下肢远端慢慢延伸到近端进而触及上肢;3例行走时有踩棉花感,1例下肢位置觉、震动觉减退。临床上起病较缓,主要是感觉障碍,起初运动神经受累不明显,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重上轻症状和体征,同理论文献[2]吻合。

我们从肌电图测定结果得出,改组全体患者的四肢均有一定程度的神经原性损害, 从SCV测定四肢周围神经末端结果可知患者神经传导速度减缓和动作电位波幅降低的现象明显(P0.05),可以推断在周围神经末端有存在脱髓鞘及轴索损害的可能。本病最为明显的特征莫过神经传导速度,因而其成为诊断最为重要的指标,对于了解病情和推断病情发展情况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患者组中在10例上肢无明显症状的患者中有6(60%)例尺神经SCV具不同程度的变化,这说明周围神经受累现象也可能存在于无明显症状的酒精中毒患者中,同理论文献[3]吻合。

慢性酒精中毒性周围神经病起始不易发现,临床表现有无特征,呈现多样性,所以误诊误治现象频发。本组资料研究结果表明:慢性酒精中毒性周围神经病的神经电生理学观察诊断结果能够为诊断治疗提供正确可靠的数据;本组资料研究结果还表明:神经电生理改变同饮酒年限的明显关系(r=0.54,P

参考文献

[1]陈灏珠.实用内科学[M].1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2652-2653.

周测自我总结篇6

一、释放自由,体验学习经历

自由是创新的灵魂. “活动、体验、建构”是一次次再创造的学习过程. 教师有必要为学生创设让学生感到心理安全、心理自由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在这样的环境中自主活动、自由表达、体验过程、主动建构. 课伊始,我就创设了米老鼠沿着正方形路线跑,唐老鸭沿着圆形路线跑的情境,让学生在兴趣高涨中复习了正方形的周长知识,接着引导学生动手摸一摸、找一找身边圆形物体的周长,再揭示圆的周长概念,然后引导学生发现圆的周长与它的直径有关,在这基础上提出问题:圆的周长与它的直径有什么关系呢?(教师没有发出指令性的操作任务,而是让学生小组合作,用各种方法测量圆的周长. 通过计算发现圆的周长总是它的直径的3倍多一些. )再让学生总结出测量圆的周长方法,学生想出了很多办法:绳测法、滚动法、软皮测法和化曲为直等. 交流之后,使学生发现这些方法并不能适用任何圆的周长测量,从而激起学生学习的欲望,明白只有通过实践操作,亲身体验,才能找出更简便的方法. 在整个过程中,学生的思维是开放的、自由的,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体验学习过程,而教师只起到了组织、引导的作用.

二、带着问题,学生主动探究

美国数学家哈尔莫斯有句名言: 问题是数学的心脏. 我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运用“问题解决”思想,以问题导学,引导学生不断寻求策略,不断解决问题,让学生创造性地学习,将新课标真正落到实处.

怎样测量圆的周长?有几种方法?我打破了教材有什么教什么的传统做法,放手让学生探索创造,学生带着老师提出的问题,一边思考,一边动手,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 这样,学生有充裕的思考时间,有自由的活动空间,有自我表现的机会,更有了一份创造的信心. 同学们个个情绪高涨,跃跃欲试,课堂气氛异常活跃. 通过动手操作,大胆实践,探索出用“绕”、“滚”、“截”等多种方法测量圆的周长,并归纳出它们的共同点:用“化曲为直”的测量方法. 这一过程改变了过去那种先告诉学生怎样做,然后让学生按要求做的被动测量方法,而是采用先给学生“材料”,放手让学生在操作和观察中发现规律,得出结论,使学生自觉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促进了其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当学生品尝到成功的喜悦时,我又引出了甩小球游戏,让学生观察形成的“虚圆”,“虚圆”的周长还能用刚才的这些方法测量吗?这个问题,打破了学生的认知平衡,使学生陷入冥思苦想之中,日常生活中以各种形式存在的圆,用“化曲为直”的测量方法不但麻烦,不精确,有的根本无法测量. 就在学生苦苦思索而不得其法时,教师引导学生由联想到猜想,并再次观察甩小球游戏,最终使学生悟出:圆的周长与它的半径或直径有关. 为什么圆的周长仅与其半径或直径有关? 这个问题教材未呈现有关内容,许多教师教学时都不做解释,学生往往也就不知其所以然. 而我则深挖教材内涵,采用“诱生深入,步步紧逼”的方法,通过联想、猜想、观察甩小球游戏等逻辑严密的教学活动,让学生的学习过程成为一个再创造、再发现的过程. 这种过程突出学生自己如何探究知识、如何生成“结论”,突出思维方式和思维习惯的训练与培养,突出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的获得,体现了“教是为了不教,学会是为了会学”的素质教育思想.

三、人文交融,感染学习过程

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给予我们这样一个启示:课堂教学应走出“唯科学”的迷途,实现“学科知识教学”与”人文素养熏陶”的完美结合. 就数学学科而言,“人文素养熏陶”不是孤立于课堂教学中的,它是伴随数学知识的探索过程而逐步渗透的. 课堂上,生动有趣的探索内容,可以给予学生愉悦的人文体验:开放宽松的课堂环境,可以给予学生充分的人文自由;恰到好处的鼓舞激励,可以给予学生强烈的人文尊严;各抒己见的思想交锋,可以培养学生民主的人文作风;标准严密的知识表达,可以培养学生严谨的人文精神;课堂生活的亲身经历,可以培养学生初步的人文道德. 我的课堂教学中如:“究竟什么是圆的周长呢?谁能试着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请你大胆猜想,圆的周长与什么有关呢?”“究竟圆周长与直径存在着怎样的关系呢?”“要求圆周长,只要知道什么就可以了?请举例证明你的想法. ”都是探索过程中人文交融的真实体现.

周测自我总结篇7

一、xx商场FGM预测模型研究

近年来我国学者开始将物流配送商品销量预测的目光转向模糊灰色预测模型(FGM预测模型)。本文为此提出了针对xx商场商品的销售需求FGM预测模型,结合定性分析,对xx商场的物流配送商品需求进行有效预测,以期符合xx商场xx物流配送商品需求预测的实际需要,同时为其它物流配送商品的需求预测提供具有参考价值的预测体系和结论。

二、基于FGM预测模型的商场物流配送商品销量预测方法研究

(一)数据获取及筛选

众所周知,在商场的物流配送商品销售中,各销售终端一般配备有具有各种功能键的专用自动收银与记录机,用以实现自动结算和记录大量的商品销售资料,我们知道,这些商品销售资料的内容一般都包含销售商品日期、销售商品名称、商品数量、商品金额、销售人员资料、机器资料等信息。为此商场可从各自动收银与记录机获得电子版销售流水账表。不过要对一些商品进行销售的需求预测,找寻其中的规律,还必须根据原始日(yn)流水账数据对该商品进行适当的汇总与统计。因此我们在本系统中增加了周、旬、月份度汇总与统计的功能,详细记录了其中的数据。比如我们对某商品按照销售周进行了汇总,生成的记录能研究商品各周销售情况的流水账数据,然后再按销售旬、月份进行汇总与统计,那么就可生成记录所研究商品各旬、月份销售情况的流水账表。

(二)FGM预测单项模型选择与建立

在物流配送商品FGM预测单项模型选择与建立中,常用的FGM预测模型有移动平均法和指数平滑法,本文采用指数平滑法。在本模型中,FGM预测模型使用了以前各周、旬、月份的预测值和实际观测值,确定了平滑系数α。其考虑了过去所掌握的相关信息,利用预测值再借助得到的实际商品销量统计值,加入最新商品销量信息适当更新,就可得到对未来商品销量的准确预测。本系统又对使用FGM预测模型的指数平滑法进行改进,对时间作一阶和二阶差分,构造了一个新的平稳序列模型,从而消除了一些理论偏差。本系统模型描述现如下。我们可运用公式:yn+1=Δyn+1+yn (n=1,2,…,n) 来求得。

其中yn为第n期的物流商品需求实际值(n=1,2,3,4,5…,n);时间序列:y1,y2,y3,y4,y5,…yn。Δyn为第n期的物流商品需求实际值与第n=1期的需求实际值之差,称一阶差分值; Δ2yn为n时期的二阶差分估计值;α为平滑系数,它的大小规定了重新预测值中新数据和预测值所占的比重。y n+1就为所求需求序列的估计,不过随着时间的推移,y n+1具有随机性,它的值应该自适应数据结构的变化,这样的预测模型就可以迅速地自动修正上一期的预测误差,从而对商品在瞬息万变的市场中进行需求预测带来极大的方便。同时其中的平滑系数α值能使整个模型动态化,其可以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改变,并对物流配送商品销量变化做出及时的响应。

(三)实证分析

本文任意截取xx商场数据文件中某物流配送商品任一段时间序列数据为原始数据,利用FGM预测法对某物流配送商品销售量分别进行预测,结果见表。其中表中的最优P值及α初始值分别利用实验法以0.1为步长进行搜索预测获得。一阶差分-指数平滑模型中最佳初始值:α=0.88、p=0.09;二阶差分-指数平滑模型中最佳初始值:α=0.94、p=0.88。(如表所示)

周测自我总结篇8

关键词:氯碱化工;财务风险;财务预警

中图分类号:F23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7年3月29日

一、研究回顾

目前,国内对于财务预警的研究主要有以下几种模型:多元线型判别法以Z-score模型为例,该模型仅适合应用于短期预测的结论。Altman的Z-score模型尽管还存在一定的不足和片面性,例如样本材料数据的选取要符合正态分布,而且通常对公司前一年的预测精确度较高,对前两年前三年的预测精度有所下降。不可否认的是他的综合分析思想却对后来的研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F分数模型相比Z-score模型,新加入了现金流量这一自变量指标,同时考虑了公司财务状况的发展和变化,决策者可以较容易地建立财务危机预警机制。Logistic模型的研究对于我国来说主要分为两种,一种是研究者采取的样本或者均为中小企业的上市公司,不能代表大部分我国的上市公司;另一种是配对抽样相当于默认风险公司与无风险公司的比例是相等的,与事实显然不符,可能会产生过度抽样或样本自我选择问题,由此也会高估模型的有效性。功效系数法作为一种反映多指标、综合分析的定量评价的方法,它运用简单明了的计算公式,根据各项指标的重要性来确定指标的权重,但是蜗畹梅值钠兰郾曜既范难度较大,不易操作。

二、研究设计

(一)样本选取。本文选择化工行业2013~2015年财务数据构建模型。根据统计学原理,选取2015年化工行业上市公司为ST公司的10家公司,再选取与之相配对的非ST公司100家,总共110家上市公司作为样本,用这110家公司2013~2015年财务数据构建模型,并与真实算出的比率作对比,进而算出其准确率。

(二)指标选取。因为笔者主要研究化工行业上市公司财务预警模型的构建,所以上市公司的财务绩效(ST或非ST)即为被解释变量。上市公司财务绩效的影响因素即为解释变量。但是,目前还没有对上市公司财务绩效进行测度的权威指标,所以在参考其他学者的著作前提下,笔者将选取以下财务指标作为上市公司财务绩效的影响因素:流动比率、速动比率、资产负债率、产权比率、总资产增长率、净利润增长率、应收账款周转率、存货周转率、总资产周转率、全部现金回收率、营运指数、总资产净利润率、净资产收益率、营业毛利率、成本费用率共15个财务指标。根据上节对变量设计及解释的描述,笔者构建影响因素模型所涉及到的变量如表1所示。(表1)

(三)模型的构建。根据前文的理论分析,笔者将上市公司财务绩效预警的影响因素模型构建为:

Y=a0+a1×X1+a2×X2+a3×X3+a4×X4+a5×X5+a6×X6+a7×X7+a8×X8+a9×X9+a10×X10+a11×X11+a12×X12+a13×X13+a14×X14+a15×X15+ε

其中,Logit(Y)=ln ,我们可以算出?籽值,当?籽>0.5时,即判定为财务困境公司,反之则判定为经营状况正常的公司。另外,ε为模型中的残差项。由于该模型中的自变量个数较多,所以在后文的实际结算中,笔者将采用“向后:条件”法筛选自变量,并设置为进入概率为0.05,删除概率为0.10。

由表2可知,在关于各个变量的单样本k-s检验结果中,“流动比率、速动比率、资产负债率、产权比率、总资产增长率”变量k-s检验对应的概率P值均小于显著性水平0.05,应拒绝检验的零假设,即可认为“流动比率、速动比率、资产负债率、产权比率、总资产增长率”的样本数据均不符合正态分布。(表2)

由表3可知,在关于各个变量的单样本k-s检验结果中,“净利润增长率、应收账款周转率、存货周转率、总资产周转率、全部现金回收率”变量k-s检验对应的概率P值均小于显著性水平0.05,应拒绝检验的零假设,即我们可认为“净利润增长率、应收账款周转率、存货周转率、总资产周转率、全部现金回收率”的样本数据均不符合正态分布。(表3)

由表4可知,在关于各个变量的单样本k-s检验结果中,“营运指数、总资产净利润率、净资产收益率、营业毛利率、成本费用利润率”变量k-s检验对应的概率P值均小于显著性水平0.05,应拒绝检验的零假设,即我们可认为“营运指数、总资产净利润率、净资产收益率、营业毛利率、成本费用利润率”的样本数据均不符合正态分布。(表4)

综上所述,由于所选15个指标数据均不符合正态分布,而Logistic模型不需要严格的假设条件,预警准确率也相对较高,所以本文选用此方法来预测上市公司的经营状况。

在本节中,笔者以2013~2015年化工行业上市公司为样本进行Logistic模型建立,如表5所示。(表5)

由表5可知,在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中,“非财务困境”在模型中的编码为0;而“财务困境”在模型中的编码为1。

由表6可知,设置向后步进的进入概率为0.05,删除概率为0.10,经“向后:条件”法筛选自变量后,模型1中的自变量只剩下了:资产负债率(X3)、总资产增长率(X5)、净利润增长率(X6)、存货周转率(X8)、营业毛利率(X14)、成本费用利润率(X15)。(表6)

表6中的B值代表的是各个变量的回归系数,我们在构建模拟方程时就是将每个B值代入到15个财务指标前作为系数,构建Logistic财务预警模型的模拟方程,如下:

Y=-2.174+2.749×X3-2.425×X5+0.014×X6-0.026×X8-7.816×X14-1.542×X15

而通过Logit(Y)=ln 公式,我们可以算出?籽值,当?籽>0.5时,即判定为财务困境公司,反之则判定为经营状况正常的公司。

(四)模型的检验。先对选取的110家制造业公司2013~2015年的上述6项指标代入模型进行预测模拟,计算结果并比较值。如果>0.5,则说明该公司极有可能陷入财务危机,反之则说明公司状况良好,处于正常经营状态。计算结果如表7所示。(表7)

由表7可知,笔者所建立的Logistic模型对2013~2015年的样本数据检验出来的结果:30家ST公司中有7家被误判,300家非ST公司中有2家被误判,ST与非ST公司的判别准确率分别为:76.7%和99.3%,准确率总体上为97.3%。上述分析结果表明笔者所建立的Logistic模型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预测出我国制造业上市公司的经营状况,能够较准确地预测出化工行业上市公司是否会被ST。

三、研究总结

本文通过对上文中选取的研究变量进行统计筛选,并应用于模型的建立,得出适用于我国氯碱化工上市企业的财务危机预警模型。通过对模型的检验,结果表明预警模型的预测准确率是可以满足该类企业的财务预警需要的。但是,本文选取在证券交易所上市的110家氯碱化工行业的上市公司作为研究对象,而未上市的氯碱化工公司也在经济活动中发挥重要作用,需要未来拓展研究。本文以氯碱化工类上市公司对外公布的财务指标进行预警模型构建和分析,未纳入非财务性因素变量,在未来研究中应扩大指标范围,使研究更加准确。

主要参考文献:

周测自我总结篇9

【摘要】 目的 探讨高频超声诊断兔模型动脉粥样硬化的价值。方法 将实验兔随机分为两组,每组10只,对照组喂以标准兔饲料,造模组喂以含1%蛋氨酸饲料,并于造模前及造模后8周测定血清中Hcy 和血脂,应用高频超声检测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兔模型腹主动脉全程的内-中膜厚度(internal-media thickness, IMT)、斑块大小等,并与病理结果相对照。结果 造模组8周后血清中Hcy明显高于对照组,而血脂水平无明显差异,高频超声检测造模组血管内-中膜明显增厚,粗糙不光整,但未见明显粥样斑块形成。病理亦可见内-中膜增厚、粗糙,内膜中断,肌层平滑肌细胞空泡变性等早期动脉粥样硬化表现。结论 高频超声可以在粥样硬化斑块形成之前检测到血管内膜的改变,具有早期诊断动脉粥样硬化的价值。

【关键词】 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动脉粥样硬化;超声;病理

动脉粥样硬化(AS)一直以来都是医学领域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同型半胱氨酸(Hcy)是体内的一种含巯基氨基酸,近年来的大量研究显示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1-2]。本研究应用高频超声检测高同型半胱胺酸血症兔模型的血管内-中膜厚度等改变,并与相应主动脉病理诊断结果比对,以探讨高频超声诊断早期动脉粥样硬化的价值。

1 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分组及动物模型的建立 雄性新西兰大白兔20只,购自四川省成都市医学动物中心,动物证号SCXK(川)2008-15, 雌雄兼有,3个月龄,体重 2.0~2.5 kg,均单笼单只饲养,自由饮水。适应性喂养15d后开始实验,将实验动物随机分为2组:正常对照组10只,喂以标准兔饲料;造模组10只,喂以含1%蛋氨酸饲料,饲养8周。

1.2 实验方法

1.2.1 血清总Hcy、TG、TC检测 分别于实验开始及8周空腹耳缘静脉采血5mL,离心 3000 转·分-1,10min, 及时分离血清并冷冻保存,成批测定血清中总Hcy、总胆固醇(TG)、甘油三酯(TC)。血清TG、TC的测定采用酶光度比色法,试剂盒为Olympus diaghostica GmbH Lismeehan,测定采用Au640奥林巴斯全自动生化仪。血清Hcy的测定采用循环酶法,试剂盒购自北京九强生物公司,测定采用Au640奥林巴斯全自动生化仪。

1.2.2 高频超声检测 采用GE Vivid7彩色多普勒超声仪,10MHz线阵探头。将兔仰卧位固定于兔台上,并将腹部备皮,为避免肠道内容物及气体干扰,于清晨空腹状态下由剑突下连续探测腹主动脉长轴及短轴切面至髂血管分支处。超声所定义的血管内-中膜的厚度为从内皮细胞的血管腔面至内弹力膜的最外层,即血管“双线征”之间低回声之间的距离。于检查所见血管内-中膜最厚处测量其厚度,如发现斑块则记录斑块大小及形成的部位,如未发现明显斑块则记录局部增厚处内-中膜测量值,未见明显局部增厚者则于三个不同部位测量血管内-中膜的厚度,记录其平均值。并将取样容积置于测量处血管中1/3,测量收缩期及舒张期峰值血流速度并计算阻力指数(RI)及S/D(收缩舒张比)值等参数。

1.2.3 组织病理学检测 于造模8周超声发现血管内-中膜有增厚、粗糙等阳性所见后用空气栓塞的方法处死家兔,沿腹正中线剪开腹部皮肤,分离主动脉,截取弓部至髂血管分叉处主动脉,纵行剖开动脉管壁,仔细检查管腔内壁有无粥样斑块形成,并记录斑块的大小及形成的部位并与超声所见做对照。然后以4%甲醛固定,石蜡包埋,5μm切片,HE染色,光镜观察。采用日本产bx50型奥林巴斯计算机图像分析系统测量血管内-中膜厚度。

1.3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均以(±s)表示,采用SPSS 11.5统计软件进行分析。同期两组之间的比较采用独立样本的t检验,同组不同期间两组的比较采用配对方差分析。P

2 结果

2.1 兔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模型的判定

如表1所示,在实验开始时,正常对照组与造模组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总甘油三脂、胆固醇等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造模前兔Hcy浓度符合正态分布,其95%可信区间为17.48~29.80μmol·L-1。造模8周后,造模组血清Hcy的水平明显高于造模前,其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亦显著超过此上限值,因此,可以认为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兔模型造模成功。造模组8周后血清总甘油三脂、胆固醇等指标虽较造模前略升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1 高Hcy血症兔模型血清Hcy(μmol·L-1)和血脂(mmol·L-1)水平的变化

2.2 腹主动脉的超声表现及血流动力学参数

造模组与对照组间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S)、舒张期峰值血流速度(D)、RI、S/D值等参数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所示。

2D超声示正常的兔主动脉内-中膜呈“双线征”,即两条平行的强回声之间为低回声所分隔,两条强回声之间的距离即为血管内-中膜的厚度。正常兔血管内-中膜纤细、光整,造模8周后造模组血管内中膜明显增厚、粗糙,血管内-中膜厚度(IMT)为(0.59±0.01)mm,和对照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如表3所示。但造模组10只兔的主动脉均未探及明显斑块,管腔亦未见狭窄。表2 造模组与对照组血流动力学参数的比较(造模8周后)

2.3 高Hcy血症兔超声检测及病理诊断结果的对比 病理取材时先观察标本的大体组织形态,仔细查找未见肉眼可见的斑块后,于感官认为内膜最厚处取材、包埋、切片,并与超声结果做比较。对照组在8周后血管内膜仍纤细、完整,造模组在特殊饲料造模8周后主动脉肉眼未见明显变化,超声及病理切片亦均未见明显的粥样斑块形成,但超声可见造模组血管内膜增厚、粗糙、连续性中断等早期动脉粥样硬化的表现,病理结果也显示血管内-中膜增厚、粗糙,部分血管内膜中断等表现,肌层平滑肌细胞可见空泡变性,与超声所见相一致,见表3所示。表3 造模组与对照组超声和病理IMT值

3 讨论

Hcy是体内蛋氨酸经脱甲基等一系列反应生成,它是蛋氨酸和半胱氨酸代谢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的中间产物。当在遗传及环境作用下,血液中Hcy浓度超过正常范围称为高Hcy血症。高Hcy血症致动脉粥样硬化的病生理机制复杂,目前认为可能有[3-4]①Hcy对血管内皮细胞具有毒性作用。Hcy巯基内脂可与低密度脂蛋白结合形成集合体,经内皮吞噬形成泡沫细胞后,构成新的动脉粥样硬化斑块。②NO介导的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明显受损。Hcy可诱导平滑肌内某些基因的表达,使平滑肌细胞中mRNA合成增加,促使平滑肌细胞增殖。③破坏机体凝血与纤溶之间的平衡,通过形成同型半胱氨酸巯基内酯后与反式视黄醇引起血小板凝集。

国外多选用小型猪、狒狒和猴等大型哺乳动物来复制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和动脉粥样硬化模型,效果好,但经费昂贵[5-6]。国内目前多选用新西兰大白兔来制作模型,但在给药方法、药物浓度、造模时间等方面文献报道的结论不一。李丽帆等[7]研究采用15mg·kg-1·d-1Hcy皮下注射的方法,认为4周可形成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且可造成髂总动脉狭窄,11周时可在主动脉形成粥样硬化。徐叔云等[8]采用皮下注射同型半胱氨酸硫代内脂15mg·kg-1·d-1)的方法,认为3周左右可形成动脉粥样硬化。王兴华等[9]采用饲喂1%蛋氨酸饲料的方法。本研究采用喂以含1%蛋氨酸饲料的方法来复制高Hcy血症模型,方法简便易操作,其间无1例实验动物死亡。参考上述作者置备动物模型的时间,我们于试验开始后5周每周随机抽取造模组实验兔1只,在超声下检测腹主动脉IMT,8周后观察到较明显的内中膜改变后开始检测。8周后血浆Hcy浓度为(56.91±18.26)μmol·L-1,明显高于对照组,达到了兔高Hcy血症的诊断标准,造模效果满意,为本研究提供了可靠的动物模型。

多数学者认为IMT 增厚是AS的早期表现。高频超声的出现大大提高了组织的显现力和分辨力,10MHz线阵探头的分辨力可以达到0.1mm ,因此可以清晰显示血管壁的三层结构,测量血管内-中膜的微细变化。本研究采用高频超声来观察高Hcy血症兔模型主动脉血管内膜的改变。国内有研究采用观察髂血管及颈部血管的方法来观察兔高Hcy血症形成粥样硬化病变的情况,且证实了粥样病变首先在中小动脉形成的理论。但我们在研究中体会到兔与小型猪、狒狒和猴等大型哺乳动物相比本身形体较小,其血管内径相应亦较小,呼吸频率较快且对腹主动脉声像图影响较大,即使高频超声也难以探查到兔髂血管及颈部血管并清晰显示内-中膜。因此我们选择采用观察主动脉的方法来评价高Hcy血症的血管改变。造模8周后,造模组未见明显的粥样斑块形成,是否在髂血管、颈动脉等中小血管形成粥样斑块还有待于后续的病理检查来证实。但我们观察到造模组8周后血管内-中膜较对照组明显增厚,且呈粗糙、不完整等AS形成的早期改变。病理结果也显示血管内-中膜增厚、粗糙,部分血管内膜中断,肌层平滑肌细胞可见空泡变性等,病理IMT测值较超声偏小,与文献报道的结论一致,考虑与以下因素有关[10]:① 病理通过细胞对IMT的界定与超声通过组织界面回声反射的不同对IMT的界定不完全相同;②病理在组织固定后轻度缩水;③ 病理为高倍镜下测量,对组织结构的分辨力更高、测量误差较超声更小等因素有关,但超声可以良好的反应IMT增厚、粗糙等改变,与病理结论相一致。8周后造模组TG和TC虽较对照组略有升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因此可以认为高Hcy血症是致兔动脉粥样硬化的一个相对独立的危险因素。

综上所述,高频超声可以在粥样硬化斑块形成之前检测到早期动脉粥样硬化出现的血管内膜改变,有助于动脉粥样硬化的早期诊断。我们在超声检测时还体会到兔为哺乳动物,清晨空腹检查可以避免肠道内容物及气体的干扰,提高图像的质量,同时主动脉后壁双线征较前壁更清楚,内-中膜厚度的测量在后壁更容易。

参考文献

[1] 鲁洋,李淑梅,张小昊,等. 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对冠心病的影响[J].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0, 30(1):101-102.

[2] 汤勇,杜安全,沈英,等. 同型半胱氨酸与血脂水平及在冠心病中的相关性研究[J]. 实验与检验医学, 2009,27(4):413-435.

[3] 左慧敏, 刘贵京, 魏红, 等. 高同型半胱胺酸与心血管疾病的相关研究述要[J]. 中医药学刊, 2003,21(4): 600-602.

[4] 黄荣宁,周祖文.同型半胱胺酸与心脑血管疾病关系的研究进展[J]. 右江医学,2005,33(5):527-528.

[5] Lentz SR, Malinow MR, Piegors DJ, et al. Consequences of hyperhomocysteinemia in vascular function in atherosclerotic monkeys[J]. Arterioscler Thromb Vac Biol,1997,17(2):930-934.

[6] Young PB, Kennedy S , Molloy AM, et al. Lipid peroxidation induced in vivo by hyperhomocysteinaemin in pigs[J]. Atherosclerosis, 1997,129:67-71.

[7] 李丽帆, 顾国龙, 吴芳, 等. 同型半胱胺酸致兔动脉粥样硬化的实验研究[J].广西医学, 2007,29(5):625-626.

[8] 徐叔云, 卞如濂, 陈修. 药理学实验方法[M]. 3版.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202.

周测自我总结篇10

关键词:航材;航材分类;需求预测方法

引言

民用航空业是目前全球发展速度最快的行业之一,同时也是竞争压力最大的行业之一,占据航空公司约2/3的库存资产和1/4的流动资金的航材储备成本必然是我们的客户航空公司的“必争之地”,其和我们制造商同样对降低航材成本有着迫切的需求。因此为了有效地降低我方和客户的航材储备成本,必须依赖于准确的航材计划,而航材计划依托于对航材需求的准确估计,因此航材需求预测方法就成为解决这一问题的基础。

航材种类繁多,每一种航材需求都呈现出不同的特点,需要不同的航材需求预测方法。故文章研究的目的在于了解国内外航材需求预测方法研究现状,从而为航材管理提供理论支持。首先研究和总结目前国内外对航材普遍认同的几种分类方法;然后基于以上不同的航材分类,结合国内外相关文献,分析和总结适用于不同类型的航材各种需求预测方法;最后根据分析结论和总结前人经验,为我们后续的飞机交付后的航材需求预测方法研究指明思路和方向。

1 普遍认同的航材分类原则和方法

李保华[1]的备件需求预测模型研究中提到对于慢速流动备件和新装备件,需求量小,属于无历史数据可查的一类航材;还有一类是流动速度快、历史数据记录齐全的备件;另外对于新设备没有历史使用数据,但设备的发展具有同源性和继承性,因此可以利用相似设备备件的需求数据进行分析和推断。Allen[2]提出必须考虑备件的可维修特性,将备件分成可维修和不可维修两类。张瑞[3]发现一类航材具有使用频次低、间隔期长且需求不确定等特征,将其定义为不常用航材,并将不常用备件需求定量分为间歇性需求、随机性需求、块状需求三类。因此文章将航材分类总结如下,共四种不同的分类原则:有无运行历史数据的;有无相似机型;可维修与不可维修;常用与不常用。

针对机型的航材需求按如下的过程图判断,归结为两种航材分类方法:

2 基于ABCD航材分类的需求预测方法

经过这样的分类之后,改变了传统把除高价周转件之外的其他航材都归为消耗件的笼统粗放的分类方法,更有益于航材管理人员有计划、有重点地进行管理。

2.1 A类航材需求预测方法

根据对各大航空公司的调研结果,此类航材的消耗基本上遵从泊松分布。在稳定状态下,设某A类航材的故障分布密度服从参数为?姿的指数分布,则其故障率为常数?姿,其发生故障的概率可由泊松分布的有关公式确定。若单架飞机对某项航材在时间(0,t)的需求遵从参数为?姿t的泊松分布,即在时间(0,t),单架飞机对该项航材的需求数为K的概率为:

参数意义同前。

3 基于连续型需求和间歇型需求、随机型需求、块状型需求分类的需求预测方法

航材拆换是否发生具有2个特征,发生时间随机性和发生次数随机性。根据这2个指标的值可把部件拆换次数分为4类,即平缓型需求、间歇型需求、块状型需求、随机型需求。

3.1 平缓型需求

平缓型需求中航材需求数量变化不大,可以根据航材拆换次数的散点图来确定航材需求是否有季节性周期影响,若无影响,可采用移动平均法、趋势外推法、指数平滑法来预测。

3.2 间歇型需求

间歇性是航材需求中较普遍的特征,对于间歇型需求,主要的预测方法[4]有加权移动平均方法、指数加权移动平均方法、Croston 方法、Bootstrap方法、灰色预测方法和贝叶斯方法。

3.3 块状型需求

块状需求是这几种需求中最难预测的。目前对于块状型需求适用的预测方法有季节回归方法、加权移动平均方法、Croston方法、指数加权移动平均方法、趋势调整指数平滑方法、人工神经网络等。

3.4 随机型需求

随机型需求数量变化大,具有很高的不确定性。目前的预测方法有ARIMA方法、支持向量机方法、人工神经网络方法和修正后的Croston 方法。

4 结束语

基于连续型需求和间歇型需求、随机型需求、块状型需求分类的航材需求预测方法主要是应用统计学方法,借助一些统计学软件和数学模型来实现分析和计算。虽然这一方法是目前最科学和精准的数学模拟方法,但在实际工程应用中存在不能快速便捷的应用,和不便于工程师的人工控制。而基于周转件和消耗件分类的(ABCD分类方法)航材需求预测方法在国际制造商和国内航空公司中被广泛的应用。虽然应用的具体模型略有差异,但主要关注的参数及应用泊松分布函数的思想是不变的。因此,我们的飞机交付后的航材保障工作的思路也要着眼以下几个方面,为我们的需求预测提供更好用、更精确的预测方法,同时为后续数学模型的建立打好理论基础。

第一,没有自己的历史数据,可以借助相似机型的历史数据,评估相似的航材项目和其消耗数据,关注其送修周期和订货周期等关键参数;从而修正和完善基于周转件和消耗件分类的(ABCD分类方法)航材需求预测方法。

第二,基于第一点,我们的预测模型可能永远滞后于实际需求情况。因为我们总是在用过去的历史数据(过去一年的数据或过去五年的平均数据)预测未来的需求,但随着飞机的飞行年限越久,其故障率会越高,维护更换的频率会越高,需要更换的航材项目会增多。因此,我们还是要同时做好历史数据的统计分析工作,从近期的数据(例如两年内)和飞机刚交付时的一两年内的数据对比分析,从中发掘信息来为我们的预测模型添加修正系数或修正模型。

第三,针对基于连续型需求和间歇型需求、随机型需求、块状型需求分类的需求预测方法的预测结果进行偏差分析,同时和周转件和消耗件分类的(ABCD分类方法)航材需求预测方法的预测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相互验证和修正。

参考文献

[1]李保华.备件需求预测研究[J].航空维修与工程,2008,5:59-60.

[2]Allen S G,D A D'esopo. An ordering policy for repairable stock items [J].OperationsResearch,1968,16(3):482-4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