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读活动总结十篇

时间:2023-04-09 10:17:21

晨读活动总结

晨读活动总结篇1

1995年4月28日,重庆晨报正式创刊。李鸿仁、冯泽田、毛峰组成重庆晨报首届领导班子。

1996年4月25日,重庆晨报编辑出版的《重庆十八怪》面向全国公开发行,销售火爆。

1997年1月,重庆晨报,从四开8版扩为四开16版。

2007年5月5日,首届“重庆晨报文学奖”揭晓,黄济人等重庆名作家获奖。

1997年7月1日,重庆晨报用全部16个整版版面报道《香港回归》,在重庆晨报首次试水特刊巨制。

1997年11月28日,重庆晨报开始刊登连续文章《来自下半城的报道》,促成1998年重庆市政府将下半城综合整治列为当年的为民办实事工程。

1998年9月15日,唐林任重庆晨报常务副总编辑,全面主持晨报工作。

1999年1月1日,重庆晨报扩版至四开24版。

2000年1月1日,重庆晨报推出100版千禧年珍藏版。

2000年9月15日,重庆晨报实施“9.15”改版:重庆晨报从“微观经济报道”定位转为“都市新闻早报”定位;重庆晨报改版,在重庆报业率先推出头版“橱窗版”版式;中干竞争上岗,8位普通记者编辑走上中干岗位。同年,重庆晨报广告收入近8000万元,利润2000万元。

2001年,重庆晨报网站正式开通,并命名为“重庆晨网”,网站域名为。

2001年8月4日,重庆晨报主办的“首届重庆楼市百花奖”颁奖。

2001年9月4日,重庆晨报推出《桥隧呼唤年票制》及后续报道,一年多以后,重庆桥隧年票制开始实施。

2001年10月18日,重庆日报报业集团成立。

2002年1月22日,重庆晨报全面改版,提出打造主流正经大报,推出符合国际潮流的加长瘦身版式,推出新闻评论专版,再度书写重庆报业第一。

2003年8月,重庆晨报推出“北上广推介会”,先后在广州、上海、北京举办大型推介活动,使重庆晨报在全国的形象更加鲜明。

2004年9月15日,重庆晨报又一次“9.15”改版,新闻版面增值48版。同年广告收入1.3亿元,利润3400万元。

2005年10月11日,重庆晨报举办首届“九九重阳节,晨报百寿宴”,为百名老人设宴过节。

2006年3月22日重庆晨报966966新闻热线室因为表现优秀,服务市民好,被授予“全国青年文明号”。

2006年10月20日 首届媒体高峰论坛在沈阳召开,重庆晨报总编辑唐林受邀出席会议并发言,《重庆晨报》荣获“中国晚报都市报30强”称号。

2007年1月18日重庆晨报主办的首届“2006十大渝商”评选隆重举行颁奖仪式,这一评选被誉为重庆的“商界奥斯卡”。重庆市委常委、宣传部长何事忠、市政府副市长余远牧、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程贻举等领导为获奖者颁奖。

2007年3月6日,重庆晨报与华龙网结成了战略合作伙伴关系。随即双方共同推出 “重庆晨报数字报网络版”。

2007年5月16日重庆晨报邀请了全国都市报30强来渝采访重庆房交会,采访团对重庆地产给予了高度的评价,这次本报策划的大型采访活动在重庆地产界引起了强烈的反响。

2007年7月28日“重庆晨报快乐社区行”活动的第一站――鲁能行在江北鲁能社区举行,晨报966966新闻直通车、966977发行热线咨询台、晨报网站及众多社会爱心单位来到鲁能星城社区,为居民提供多方面的服务。

2007年9月16日 本报时政新闻部记者赵君辉《加快发展重庆文化创意产业》一文荣获2007年度重庆市人民建议一等奖。

2007年10月27日,晨报党总支组织晨报党员50多人,到历史革命圣地遵义,过了一次具有纪念意义的党组织生活。

2007年11月26日,晨报首场"理财大讲堂"开讲,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周波,市金融办副主任林军为本报揭牌,金融行业近百嘉宾出席。

2007年12月7日,重庆市新闻出版局举办的对全市报纸编校质量考评结束,《重庆晨报》位列都市报第一名。

2007年12月15日,“重庆晨报高校行”首站活动走进重庆工商大学,该校文学与新闻学院、旅游学院、管理学院的300多名学子参加。

2007年12月15日,重庆晨报举办的“直辖10周年 影响重庆十大品牌评选”活动收到市民短信投票达到了2180168票,创下了投票新纪录。

2008年1月16日,重庆晨报召开职工大会,总编辑唐林在会上宣布:2007已经基本实现 “决胜2007”计划,新年开始了,编委会已定下了“超越2008”的目标。

2008年1月18日第七届全国早报、都市报体育记者协会年会在重庆开幕,重庆晨报承办了这次年会。本次年会共有《南方都市报》、《华商报》30多家主流媒体参会。

2008年3月14日下午,重庆晨报与百事可乐联合举办的“加油中国,加油重庆――08重庆城市品牌推广季”系列活动在解放碑广场正式启动,面向全球营销重庆。

2008年4月3日,重庆晨报牵头组建的“1+3大重庆置业媒体联盟“成立,晨报总编辑唐林和三峡都市报,巴渝都市报、武陵都市报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

2008年5月12日 四川汶川发生8级大地震,晨报在办公楼下召开编委会,立即派出两组人员奔赴灾区采访。

2008年5月12日 四川汶川大地震5小时后,晨报推出了第一期《号外》,广受市民欢迎。

2008年5月12日 晨报发起抗震救灾渝商联盟,当晚获得捐款2000多万。

2008年5月13日 晨报推出第二期号外《汶川6万人杳无音讯》

2008年5月16日 晨报举办《全国殇――汶川大地震》图片展

2008年5月26日,重庆晨报用了7天时间推出了《汶川大地震7日志》,全面真实的记载和反应了汶川大地震的情况。

2008年6月12日,2008第二届企业品牌传播力中国峰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召开,晨报获得2007年度中国品牌传播力强势媒体30强,获“重庆第一都市报”称号。

2008年6月16日晨报与市善总会成立阳光基金,用于帮助震后重建的弱势群体,当天得到乡村基餐饮公司捐款67万余元,用于灾后重新建希望小学。

2008年6月27日 由重庆晨报、思源经纪、《地产》联合主办的“2008第四届中国地产金融年会”在世纪金源大饭店召开,重庆常务副市长黄奇帆出席了大会并做了精彩发言。

2008年7月28日,记者从市政府人民建议征集办获悉,2007年度重庆市人民建议奖揭晓。晨报记者赵君辉提出的《关于加快发展重庆现代咨询服务业的建议》获得一等奖。

2008年8月18日,在重庆晨报在13年的发展史上,在这天职工大会上再次实现领导班子的新老交替,张永才同志出任重庆晨报总编辑。

2008年9月19日,晨报举办“2008首届爱心渝商答谢会”,并宣布与重庆市慈善总会联合推出“护苗行动-贫困先心病儿童拯救计划”。

2008年10月24日 2008中国都市报研究会总编辑年会在重庆开幕,重庆晨报承办本次年会,全国39家媒体负责人云集重庆。

2008年12月12日 中国期刊协会、中国广告主协会、中国报业协会共同联办的“2008广告商青睐的中国报刊评选”活动中,晨报获得“广告主、广告商最青睐的都市类报刊”奖。

2009年7月23日,重庆晨报与新女报签约结成战略联盟,双方达成协议,在品牌活动、发行渠道、客户市场、经营策略上开展全方位合作。

晨报・评说

强势媒体就是要成为一个城市发声的标志性渠道

朱春阳复旦大学新闻学院副教授

当我们从一个广告主的眼光来看重庆晨报时,我们发现它上面刊登的房地产和汽车广告特别多,其比例甚至比全国其他地方的强势都市报还要高。这表明这份报纸覆盖了重庆的主流消费人群,所以它才会成为这些广告主的首选,也使重庆晨报成为重庆主流阶层生活工作不可或缺的信息来源。是2000年以来重庆媒体市场整合、汇流的结果,给了晨报这样的发展空间。

当我们从一个读者的眼光来看重庆晨报时,我们发现晨报已成为“重庆声音”的重要来源。强势媒体就是要成为一个城市发声的标志性渠道。

重庆晨报的读者规模和机构在重庆报媒中优势巨大

张洪忠北师大艺术与传媒学院博士

读者规模与读者的结构,决定着报纸影响力的高低,并直接体现在报纸广告经营活动中。这是衡量一份报纸市场价值大小的最重要指标。从我们对重庆居民最近4年的读报调查来看,重庆晨报的读者覆盖率一直居于重庆第一的位置。

特别是在网络等新媒介的冲击下,重庆晨报的读者覆盖率仍保持增长势头,这在全国报纸中也是很难得的。同时,我们调查发现,重庆晨报读者结构日益优化,在中青年群体、工商界、白领圈等群体中,消费带动力和引导力走在前列,覆盖率越来越高。

重庆晨报帮助索尼在重庆市场上站稳脚跟

姜京源索尼(中国)有限公司传媒公关部高级经理

《重庆晨报》已经成为了山城人民每日辛勤耕耘的的写照。2008年索尼与《重庆晨报》在消费类电子产品方面进行紧密合作,与晨报旗下的媒体俱乐部进行了多次地面、版面的上的合作配合,和媒体俱乐部配合的这一独创形式让索尼获得了相对较大的回报,同时丰富了区域性市场的热度。

对于《重庆晨报》的促销能力,所以也是比较认可的。晨报庞大的信息量,及重庆发行量第一,能够充分体现其广告效果。晨报的读者结构以及年龄段与索尼的目标客户相吻合,而在节气及促销点上的投放效果非常明显,能够帮助地方提升索尼品牌,带动产品销售。

《重庆晨报》是当地市场宣传推广优质的平台

江峰上海通用市场营销部高级经理

北京世纪华文国际传媒、北京慧聪媒体研究中心、新生代市场检测机构等第三方机构最新数据显示,以及经销商在当地的调查研究,多方数据证明,《重庆晨报》是当地市场宣传推广非常优质的平台。

几年以来,上海通用其下的几个品牌都与《重庆晨报》有着不同程度的合作,形式多样。其中有特刊、新闻策划、活动策划,还包括个性方案,都取得了不错的宣传效果。对每个品牌的把握,宣传的节奏,如何最大化吸引目标消费者,《重庆晨报》有独特的一套方法。与《重庆晨报》的合作,对上海通用在重庆市场上的推广起着重要作用,该报已成为上海通用区域推广不可或缺的平台之一。

在2009年乃至以后的日子,上海通用将和重庆晨报继续加强合作。

主流媒体有效提升企业品牌

黄叔平中国建设银行股份有限公司重庆市分行党委书记、行长

作为重庆主流媒体之一,《重庆晨报》长期以来坚持价值媒体和责任媒体的理念,在向山城市民宣传普及金融知识方面发挥了重要积极的作用。

在这个过程中,建行与《重庆晨报》建立了良好密切的合作关系,通过晨报,建行的金融产品和服务为山城的千家万户熟知,创造了良好的金融品牌。同时,在晨报主办的金融行业评选活动中,建行业连续三年获得“最具竞争力银行奖”,这是对我们过去取得成绩的肯定,更是对我们未来工作的鼓励和鞭策。

我们愿与《重庆晨报》更紧密的合作

张炳忠重庆商社集团副董事长

《重庆晨报》是一家公认的主流媒体,其影响力正在增强。《重庆晨报》不仅为读者提供了丰富的信息,更重要的是在“思想参考”的提供上先走了一步。2008年重庆商社集团和《重庆晨报》合作圆满,《重庆晨报》刊发了大量关乎国计民生的消费类文章,在舆论导向的正确引导上发挥了重要作用。双方在百货、电器、汽车等行业协同策划、举办了一系列的活动,都获得了圆满成功,达到了预期的宣传效果。

2009年,我们愿与《重庆晨报》更紧密的合作。希望《重庆晨报》更有针对性,更有高度、精度、更有品度,能更好的将报纸的特色与行业特色结合,不断创新并始终保持报纸的优势。

重庆晨报搭建了品牌与消费者的沟通桥梁

杨建明上海金考拉服饰有限公司总经理

早在2003年前后,晨报认真严谨的新闻态度和为消费者着想的思路,就让金考拉与《重庆晨报》开展了紧密的联系;经过多年的合作,一路走来,《重庆晨报》不但在金考拉公益活动方面、品牌推荐策略上给于了专业的支持,而且在准确真实的报道、消费喜好、市场反馈等多方面,给金考拉内衣和广大的消费者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平台。

《重庆晨报》搭建了品牌与消费者之间的沟通桥梁,是品牌选择推广的优势媒介;更是消费者选择、了解品牌的有效报纸。

重庆晨报形成了被称作“社会中间力量”的读者群

罗政龙虎地产策划总监

《重庆晨报》独特的报道方式不仅影响了新闻当事人,而且对阅读者也提供了独特的价值。可以说它既影响了社会,也影响了读者群。这么毒年来,《重庆晨报》对重庆经济发展、城市进化程度的关注,也是非常出色的。

正是由于《重庆晨报》鲜明、独有的特色,它形成了一个稳定的读者群,一个被称做社会中坚力量的读者群,而他们对于广告商来说,无疑就是一座金矿。因为这一群读者的存在,《重庆晨报》也就具有更高的广告价值。

以特色理念推进品牌策划,以品牌策划彰显报纸个性

刘炯重庆大方报业传媒有限公司总经理

8年来,《重庆晨报》超强的品牌影响力,促使《重庆晨报》在房地产行业持续领先,并策划、组织、承办了一系列在重庆乃至全国业界有着强大震撼力的大型活动,如:户型评选、地产风云榜、地产人节等。专业的服务,来自于对市场的精准判断;优秀的策划,能够直接满足客户的需求,以特色理念推进品牌策划,以品牌策划彰显报纸个性。《重庆晨报》在房地产行业蝉联桂冠,成为重庆报媒最具竞争力和影响力的领袖传媒,以最强的权威性,最强的辐射力来影响这个地产行业,影响重庆这座城市。

我们深切感受到了报纸品牌的力量

重庆唐码传媒有限公司总经理

2008年,对《重庆晨报》来说绝对刻意说是辉煌可喜的一年,广告经营继续大幅度领跑同城媒体。作为《重庆晨报》金融行业的广告商,唐码传媒的业绩也获得了大幅增长。

通过与重庆晨报的合作,我们深切感受到了报纸品牌的力量,为此我们愿意继续和晨报在一起有所作为!

与晨报联手 必然双赢

李真建重庆春房广告公司总经理

通过与晨报一年的合作,结果表明:强强联手,必然是一个双赢的结果。春房广告公司提前两个月完成了全年任务,报社文教广告收入,比上年增长50%左右。

和晨报合作,大家不需费心专营,只需努力做事。良好的开端,预示着美好的未来。相信各公司都能在晨报这棵大树的周围,随着它的成长而成长!

数据・晨报

2008年重庆晨报在山城报业中一骑绝尘,尤其在新富人群的占有率中独占鳌头。

或许数据是枯燥的,但还是让我们从数据中去探寻重庆晨报成功的秘诀吧。

《重庆晨报》三大优势:

11.4%――2008年重庆晨报成为重庆新富读者规模增长率最高的都市类日报,年到达读者规模2008年增长11.4%,增长率居当地四大日报之首。

17.6万――重庆晨报新富读者规模稳居第一,是对重庆地区高端人群影响最为广泛的报媒,年覆盖新富读者37万,年到达率84.4%,单期覆盖新富读者17.6万,平均每期阅读率40.1%

高媒体影响力。

30%――重庆晨报在当地四大日报新富读者中独占受众占30%,独占规模远高于同城其他报媒;读者忠诚水平优势明显,单位订阅优势显著;对当地高端人群实现了强度覆盖,拥有独特的品牌价值和极大的广告价值。

《重庆晨报》新富读者:

32.3岁――《重庆晨报》读者正处于生活与事业的成熟期:平均年龄32.3岁,多数已婚(71.1%),属于社会精英、掌握单位决策话语权。

55.1%――《重庆晨报》读者正题受教育水平高,超过55.1%的读者具有本科及以上学历;拥有足以支撑其高额消费的雄厚收入:个人年均收入8.1万,家庭平均收入14.5万元。

《重庆晨报》平均每期读者规模第一

40.1%――重庆晨报以平均每期阅读率40.1%的绝对优势领先于其他报纸,凸显了该报对当地高端人群的覆盖力和影响力,成为当地高端产品/品牌广告投放的最佳报媒。

《重庆晨报》读者忠诚优势

95.3%――在重庆新富市场,《重庆晨报》读者中忠实读者(包括“经常阅读”和“比较经常阅读”)所占比例高达95.3%,其中“经常阅读”的核心读者占74.3%,可见人群高度稳定,从而报媒对读者的影响力也极为强势。

晨读活动总结篇2

外语晨读活动倡议本系学生坚持每天早读。本学期结束我们将进行总结,对坚持下来并表现突出的学生进行表彰。欢迎加入到我们的晨读行列中来!让我们一起努力,互相监督,克服惰性,让口语水平来个质的提升!

本活动由应用外语系倡议,本系学生会组织与实施,希望得到全系教师的协助及学生的响应,得到全校师生的支持和响应。

亲爱的同学们:

清晨,空气清新,记忆力好,是学习记忆的绝佳时机。一日之计在于晨,一生之计在于勤。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光阴似箭,难道我们忍心明丽怡人的早晨在一片沉默声中悄然溜走吗?

清晨是一个增长知识、探索知识奥秘的大好时光。清晨的宝贵亦如生命,我们不应该让它付诸东流。行动起来吧!这一切都将得到极大的改变!生活会因你的这次改变而美丽!你将因此而变得更加自信!

让晨读成为工贸校园文化一道亮丽的风景线,营造积极健康向上、勤奋学习、活泼多样的校园文化氛围,促进学风建设,进一步使同学们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晨读活动总结篇3

关键词: 初中英语 晨读 丰富表达

学生对英语的敏锐感知需要通过多种语言学习感官影响和刺激,从而形成一定的语感和灵感。传统英语教学更多注重学生的语法、句式运用,重视解题能力培养,忽视了英语应有的表达交际教学,特别是学生缺少一定的自我阅读和主动思考探究的时空,致使出现“哑巴英语”现象。利用好晨读,引导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主动质疑思考,尝试运用多元化的语言表达形式呈现阅读学习内容,更能激发他们晨读的激情和兴趣,提高英语表达的地道性和灵活性。

一、鼓励集体朗读,增强集体学习气势

“哑巴英语”的根本原因是学生缺少主动表达的勇气和机会,长期被动应付,使得他们对朗读形成一种无言的恐惧,害怕读错和不愿朗读成为他们学习英语的绊脚石。激发学生朗读学习的内驱动力,运用团队协作的方式优化朗读,更能够使得学生对学习认知形成深刻的感知印象,提高综合运用能力。

按照学生的朗读学习发展需要,引导他们运用集体朗读的方式进行理解感知,不仅利于增强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和激情,还能使得他们在集体朗读过程中增强团结协作精神。在晨读指导中,一方面,让学生有齐读的内容,针对英语教学内容要求,适当安排相关阅读素材,鼓励学生在运用小组、男女生分组、全体学生齐声朗读的基础上,帮助他们了解学习内容。另一方面,教师多注重参与指导,主动融入学生的集体朗读过程中,仔细体味他们在朗读中存在的问题,侧重语音、语速、语调等方面的指导,帮助他们积累丰富的认知思维情感,提高语音辨别和理解识记能力。运用集体朗读丰富晨读,能使得晨读具有一定的目标性,让学生主动融入课程学习过程中,调整自己的思维感知。

通过集体朗读增强晨读的气势,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动力。例如,在《牛津初中英语》9AUnit 2“Colour”的Reading A“Colours and your mood”教学中,可建议学生在自主朗读的基础上,针对“What does the author want to tell us?”,建议他们运用小组齐读的方式分段朗读,帮助他们了解每个语段的表达主题大意;鼓励学生针对文章表达内容,运用男女分组朗读的形式,围绕“What do you read from the article?”进行起身朗读。教师则在参与学生朗读过程中,引导他们针对各自的朗读疑难问题,鼓励他们运用朗读竞赛形式,从朗读的声音洪亮、语速语音把握等方面进行竞赛,激发他们主动朗读的激情和兴趣。

二、引导激情互读,鼓励合作探究交流

朗读让学生在学习中了解文章表达主旨意图,更能够帮助他们调动多种语言学习感官。鼓励学生运用激情互动形式丰富晨读形式,能使得他们在相互朗读学习过程中更好地发现问题,便于他们主动探究,提高英语表达运用能力。

激情互读模式运用,进一步调动学生的阅读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在指导学生激情互读中,一方面,活化互动形式,建议学生运通同桌互读、角色对话互读及男女对读等形式,深化对文本素材的理解感知,帮助学生形成整体认知感悟。另一方面,设计一定的互读探究任务,要求学生带着学习问题任务主动互读,鼓励他们从中筛选出有效的信息内容,帮助他们有的放矢互读和积极主动探究交流。通过互读的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尝试,能更好地激发学生脑思口言激情,帮助他们在激情互读的过程中主动发现和探究问题,提高朗读质量。

激情互读模式运用,要求学生能够真正体味文本素材中的情境,形成“於我心有戚戚焉”的共鸣之感。例如,在9A Unit 3“Teenage problems”的Reading“What should I do?”教学中,一方面,可要求学生通过同桌互读的形式,围绕“Do you meet the same thing?”进行思考,帮助他们形成一定的认知感悟印象。另一方面,建议学生运用男女分段互读的形式加深理解感知,帮助他们形成全面深刻的感知印象。在此基础上,要求学生围绕“How do you settle the teenage problems?”进行相互讨论,帮助学生延伸互读的思维,提高主动探究运用能力。

三、运用欣赏默读,提高灵活表达技能

学启于思,思源于疑。给学生更多自主默读的形式,让他们在自我默读过程中调整思维方法,能帮助他们将欣赏默读主动转化为自我主动实践运用,提高表达运用的灵活性。

在指导学生欣赏默读的过程中,结合课程学习知识要点和学生理解差异,引导他们主动思考,结合各自的疑难点和课文知识生成点,让学生主动默读。通过这样的方式指导学生学习理解,一方面,多给他们自我质疑思考的时间,让他们在充分感受的过程中了解表达主题,另一方面,多让学生尝试运用多样化的语言主动表达自己的思想观点,帮助他们在议论的过程中感受英语学习快乐,让晨读不再成为他们的负担。

总之,发挥晨读的导读引思作用,能使得学生在充分激活自身学习思维感知的基础上,主动带着问题深思,带着激情朗读,在主动朗读过程中总结反思,提高英语表达运用灵活性。多为学生创设和谐朗读学习情境,鼓励他们在朗读、默读、互读中加深认知感悟,能帮助他们更好地开阔知识视野,提高表达综合运用能力。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3年版)[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7(第3版).

晨读活动总结篇4

早读,这个已经延续很久的学习方式,就随着一声清脆而急切的电铃声开始了。一时间,整个校园都沉浸在朗朗的读书声中,楼道中、教室内、花坛边一声声或整齐、或高亢、或蜂嗡般的读书声不绝于耳,能让人真切地感受到学生高涨的学习热情和让人感叹生命的宝贵,应珍惜时间、热爱生活。

现在全国上下都在讲新课程改革,说来就来了,显得有些迫不及待。细想一下,确实是因为一些传统的、陈旧的教育教学方法亟待革新,而催生了它。

如何让学生甩开包袱,脱掉旧帽,弃去四平八稳的学习方法,而代之以健康、欢乐、挑战、协作、探究的方式去学习,是教育专家和我们广大的一线教师应该努力实践,争取早日达到的境界。也就是我们一直以来提倡的快乐学习。

晨读,作为学生学习活动中最为常见、文科类科目学习中最重要的学习方式,如何让它在新课程改革的理念下转变它的方式、方法。从而让学生从晨读中找到乐趣,使学生想读、乐读、会读。笔者认为应该采取以下方法进行尝试:

一、内容多样,开阔视野,使学生乐读。

记得有一位外国的教育学家曾经说过:一切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于兴趣。晨读的内容往往不外乎是语文的课文、名句、诗词朗读等,英语的单词记忆,政治课、历史课、地理课等一些需要记忆和背诵的内容。

时间一长,不管你采取多么灵活多样的朗读技巧和方式,学生也会感到索然无味,这感觉就像一个人嚼口香糖,嚼的时间长了,已经没有味道了。

笔者也经常遇到这样的情况,早读课的前半段,学生读书的劲头很足,声音很响亮,慢慢地班级中读书的声音就会越来越小、读出声来的人就会越来越少,直至后来班级一片安静。面对这样的困惑,我尝试着改变晨读的内容,以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

首先,在教室墙壁空着的地方,找一些古今中外名人读书的格言警句贴起来,再配上一些名人的画像以及他们读过的书名,尽量给教室营造出一个“书香”气氛;晨读的内容也可以从课内延伸到课外,二者交互进行,给学生新鲜感。童话、寓言、故事、诗词、格言、警句等等都可以作为晨读课的内容,每天早上让学生体会到新鲜的内容,让学生早晨新鲜的空气,在充满书香气氛围的教室里阅读着不同的内容,或是寻找古人的奋斗足迹,或是中体味着中国语言文字的的深厚绵长,或是想象童话故事中美好的世界、美好的事物。让学生体会到快乐、体会到趣味。这些书籍可以让学生在图书室借阅,也可以拿出自己的收藏图书,这样的阅读体现的是更为自主、更为丰富,日积月累,可以增加学生的阅读量。从阅读的内容和过程中,学生接受了新鲜事物,开阔了视野,启迪了智慧,满足了新奇和求知欲。正如教育家孔子所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样的晨读内容,学生真正成了“乐之者”。

二、形式灵活,全员参与,使学生好读。

美国人卡莱尔说:要迎着晨光实干,不要面对晚霞幻想。晨读,在内容上仅凭丰富多彩是远远不够的,我们还要讲究晨读的形式,讲究全员参与。不能对以前较为陈旧的阅读方式(齐读、领读等)全部摒弃,只是要有所改变。这些改变要利于学生的自主抒发情感,自主体验独特感受这样的原则。笔者认为:

1、分组读

这样的方式利于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的精神,体验同伴互助互学的快乐。

2、比赛读(要有足够的准备工作)、表演读

比赛毕竟具备它的竞技性,所以这样的朗读方法更便于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让学生在循序渐进的提高中,慢慢悟出语句的情感,同时知道“只要我参与,我就可以赢”这样的道理,启发他们做人要有奋斗竞争的精神。

3、指导读

学生参与了,老师是主导,是远航的总舵手,要引领好学生朗读、思考的方向,以免学生进入思考的误区,走了弯路。这样的引领,老师、学生共同提高,共同进步,共同体验师生互为一体的快乐。

曾有一位名人这样说过:也许欢乐是路人偶然扔下的种子,开出的花,散发的香味,而让更多的路人体验到的。也许这样的晨读方式就体现了这样的一个道理吧。实干不是蛮干方法是很重要的。否则,只有对着落日叹息了。

三、确定目标,检查效果,自我发展

我们不能奢望一次晨读,就可以使学生得到真正的提高。因为毕竟学生作为主体,他们的学习程度、能力都是有差异的,所以学习效果肯定是良莠不齐的。每次晨读,不管何种内容,采用何种方法,老师都应该给学生确立明确的目标,或者让学生自我确定目标,让他们有目的地去读、去品味,不管怎样都要朝着目标走下去,“哪怕是一小步,也有新的高度”。但是目标又不能太高,否则就会失去晨读“目标”的真正含义。在学生们读完了以后老师可以提出适当的问题对学生进行检测,做到心中有数,便于下次晨读计划的制定。

晨读活动总结篇5

十年前北京晨报的创刊,填补了北京早报市场的空白,也创下了京城报业市场的多项第一:第一份每天出版的彩色日报,在黑灰一片的报摊中让人眼前一亮;第一张所有8个版面全为“昨日新闻”的报纸,远远超越了当时其它报纸同类新闻的规模,为读者提供了大量的第一手新鲜资讯;第一份实现无纸化办公的报社,将最新的科技手段用于媒体产品的生产和传播。

经过多次改版,目前的晨报形成了新闻、财经、早茶副刊三叠并进的格局。贴近时代,贴近生活,贴近市民是晨报的报道特色;做鲜活易读的新闻,做有见解的评论,做有深度的解读,是晨报的新闻追求。

北京晨报2008年平均期阅读规模超过100万读者,报纸发行覆盖全北京,辐射全国;目前是中国国际航空公司商务舱、肯德基早餐、京城百家写字楼的必选阅读物。

晨报在发展过程中,虽然开启早报先河,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也面临诸多挑战,近些年来发行量、广告量和社会影响力都有不同程度下降,但是晨报一直坚持高品质的报道质量,赢得了一批忠实的读者队伍,在京城报刊界坚守住自己的阵地。

在困难和挑战面前,晨报选择了不断创新和发展。在集团领导的支持下,晨报正在振奋精神,制定新的发展目标和规划,踏上改革的新的征程,提出“十年晨报再出发”的响亮口号。在2008年这不平凡的一年,晨报经受了多次重大报道的考验,在南方雨雪灾害、汶川大地震、火炬全球行和迎奥运等报道中产生了大量优秀的报道和创意,交出了一份令人满意的答卷,社会影响力在显著提升。

晨报认真总结历史,研究报业市场和都市读者生活方式的新变化,进一步明确了发展的目标和工作的方向,提出了“形成特色、巩固订阅、开拓特零、提升品牌、借船出海”二十字方针,围绕如何提高报纸的内容影响力,如何确定广告重点行业,如何开展有针对性的营销活动开展了一系列工作,通过改版、创新渠道、开展活动、促进营销等方式,今年以来晨报的各项指标有明显的改善。晨报的发行量显著增长,广告止住连续5年的下滑出现了两位数的回升增长,活动营销和渠道拓展在带来广告收入的同时提升了报纸的品牌形象,奥组委最近将官方海报的生产和销售权利独家授予晨报,这是对晨报社会影响力的充分肯定。

十年的晨报对未来充满信心和憧憬。晨报编委会提出了五个“更”字来迎接未来的挑战:“更广阔的胸怀、更鲜活的内容、更专精的水准、更互动的方式、更时尚的风格”。

“更广阔的胸怀”就是要求晨报人面向蓬勃发展的华文媒体世界,立志做一份思想领先、眼光锐利、见解独到、报道鲜活、服务贴身的新型报媒,要打破条条框框,摒弃门户偏见,更充分地学习和吸收一切好的东西,借助新的传播手段,增强晨报竞争力和战斗力。

“更鲜活的内容”就是要求晨报人继续保持创刊时葆有的那种关注民生,同时善于在报道中体现正确导向的光荣传统,记者和编辑的眼光多投向火热的生活,增强新闻报道的亲和力、吸引力、感染力,在选题、写作和形式上为广大读者喜闻乐见。

“更专精的水准”就是要求晨报人要跟上信息时代人们阅读需要提高的步伐,努力学习,做各个领域的专家,为读者提供更为专业的报道,同时,要不断提高自身新闻传播素养,注重职业操守,成为受人尊敬的媒体工作者。

“更互动的方式”就是要求晨报人不满足于简单地报道新闻,而是想读者之所想,急读者之所急,与读者进行紧密的互动,在同群众交流互动中形成社会共识,传播先进的社会价值和美好的情感,让报纸和报社成为引导各方面群众共同前进的舆论机关。

“更时尚的风格”就是要求晨报人不断关注新鲜话题和社会风尚的演进,关注技术进步带给传媒的变革,要永葆年轻进取的心态,在内容、形式以及传播手段上更加时尚和富有活力。要借助新媒体等手段使晨报具有更广泛的影响力,借助手机报、网上社区频道、数字报刊亭等多途径拓宽晨报的影响力。

晨读活动总结篇6

论文关键词:)(学生汇报交流,教师随之板书:安静、热闹、忙碌)

 

二、观图学文,品词析句

1、观图学文, 品味“安静

A、播放“第二自然段”课文朗读。(按课件“第二自然段”按钮)

B、思考:这段话是围绕哪句话来写的,用“______”画出来;这段话具体描写了哪些景物,用“”圈出来,并标注出关键词。

C、师生互动交流。

答案预设:霞光:“淡淡”、“银鳞”、

小河:“静静”

小船:“停满”、“悄悄”、“轻轻”

拱形石桥:“遥遥相对”

(学生每说出一个词,让他再把相应的句子找出来读一读)(教师随机出示相关图片)

(有个别词语,学生没找到,教师应范读它所处的句子,并把相应的词语重读)

D、分析结构:(教师系统分析“总——分’关系图)

E、朗读指导。师:作者把具体的景物变成了优美的文字,呈现给了我们,假如现在让我们用动听的声音,把语言文字还原为生动形象的画面,我们该怎样去读呢?

(学生可能的答案:轻声读或小声读)

(教师引导:同学们,这段文字主要是描写小镇早晨的“安静“,既然是“安静”,该怎样去读?)

2、合作交流,探究“热闹”

师:在第二自然段的学习中,我们先画出本段中的重点句,接着圈出具体的景物和关键词,最后思考应该怎样读)(学生汇报交流,那么在第三自然段的学习中,我们依然按照这个方法去学习。

A、播放“第三自然段”的课文朗读。(按“第三自然段”按钮)

B、出示“合作提纲”(课件)。

C、小组合作交流(教师适时作一点拨)

D、汇报结果。

答案预设:人多:“路不宽,但人很多”(教师出示反映“人多”的图片)

物丰:“摆满了各种蔬菜、水果、土特产”。(出示图片)

E、分析结构:总——分。(教师利用课件系统分析)

F、朗读实践(读这段文字,应大声朗读。如果学生朗读不到位,教师应从“热闹”一词入手加以引导)。

3、自主学习,诠释“忙碌”

A、播放“第四自然段”课文朗读(教师按“第四自然段”按钮)。

B、出示“自学提纲”(课件)。

C、学生自主学习。

D、成果展示

答案预设:学生:“学生……上学”(出示图片)

妇女:“妇女……从集市上回来” (出示图片)

店铺:“两旁的店铺不停地招呼着过往行人”(出示图片)

农家姑娘:“农家姑娘……去上班”怎么写论文。(出示图片)

E、分析结构:总——分(教师依据课件分析)

F、朗读拼比。(读本段应读紧凑些,体现出“忙碌”,如果学生表现不理想,教师应从“忙碌”入手去解释。)

4、总结全文,感悟意境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跟随作者的足迹浏览了江南水乡,感受到了小镇的安静、热闹和忙碌,欣赏完这番景象后,如果让你用一句话来赞美小镇的早晨,你会怎么说?

齐读最后一自然段。(教师出示最后一自然段的文字幻灯)。

三、诵读释情,拓展延伸。

1、诵读释情。

师:是的,小镇的早晨是安静的,热闹的,同时也是忙碌的。安静的美让人回味无穷,热闹的美让人流连忘返,忙碌的美更让人追逐向往,现在请同学们有感情地把课文再朗读一遍,可以自己读,也可以同桌同读,在朗读中感受江南小镇的美吧!

2、拓展延伸。

师:课文二、三、四自然段都采用同一种方法,即“总—分”的方法,现在也请同学们仿照这种方法,观看图片,以“课外活动时,校园真热闹啊!”为重点句,写几句话,尽量写具体,写完整。(出示课外活动图片)。

【板书设计】:

安静:霞光、小河、小船、拱形石桥

小镇的早晨 热闹:人多、物丰美

忙碌:学生、妇女、店铺、农家姑娘

【教后点评】:

1、迁移运用,恰到好处。“教是为了不教”。本节课,在教学“安静”这一特点教学内容时,教师做了适当引导;在教学“热闹”时,教师出示了“合作提纲”,让学生互助合作,探究新知;而在教学“忙碌”时,教师则完全放手让学生自学,自己诠释知识)(学生汇报交流,这种“帮”、“扶”、“放”教学策略的结合,层层深入,最大限度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2、注重朗读,以读代讲。通过朗读,学生感受到了小镇早晨的美景;通过朗读,学生能把语言文字还原为生动形象的画面;通过朗读,学生感悟到了作者对小镇以及对祖国的情怀……可以说,朗读贯穿了这节课的始终,传递着知识的脉络,引燃了学生的激情 。

3、学以致用,突出工具性。课堂结尾,教师提供了四幅校园活动场景的画面,让学生通过看图,完成“写话”任务。这一小小设计,既落实了训练重点,又拓宽了学生视野,学生心中有话可说,有言可写,消除了刚习作孩子胆怯的心态,更为以后习作增添了信心,此乃一举多得也!

晨读活动总结篇7

9年来,晨报人坚持以报业为主体,积极拉长产业链,先后创办了鲁中晨报印务有限公司、鲁中晨报发行有限公司、鲁中晨报广告有限公司等7家参控股企业,年营业收入过两亿元,员工1000余人,一个新型的传媒集团雏形已经形成。然而,管理学认为当一个组织膨胀到一定规模时,自然会产生离心倾向,凝聚力、向心力减弱,腐朽文化增多,竞争力下降。因此,加强管理控制,塑造积极向上的组织文化(鲁中晨报为事业法人,但实际上它是一个自负盈亏的经营实体,因此具有企业性质。故本文鲁中晨报组织文化与鲁中晨报企业文化的概念并用),成为晨报人的首选文化工程。

鲁中晨报企业文化的含义

尽管企业文化热已经在全球范围内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但究竟什么是企业文化,目前,学术界、企业界还没有形成一致的看法。综合国内外的研究,对企业文化大致有两种看法。

第一种是狭义的,认为企业文化是意识范畴的,仅仅包括企业的思想、意识、习惯、感情领域。第二种是广义的,认为企业文化是指企业在创业和发展的过程中所形成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总和,即企业文化既包括非物质文化,又包括物质文化。

我们认为鲁中晨报企业文化的内涵可以用简单的语言来表述,即鲁中晨报全体员工在长期的创业和发展过程中培育形成并共同遵守的最高目标、价值标准、基本信念及行为规范。它是鲁中晨报理念形态文化、物质形态文化和制度形态文化的复合体。

鲁中晨报企业文化建设的任务

鲁中晨报企业文化的内涵决定了其文化建设主要有三大任务:

(一)在精神层次上,形成鲁中晨报经营哲学、经营理念和企业精神,其核心是培育核心价值观。

精神层次是报社文化的核心和灵魂,应重点从以下两个方向入手。

1.确立最高目标

最高目标是全体员工凝聚力的焦点,是晨报人共同价值观的集中表现,也是对员工进行考核和实施奖惩的主要依据。因此,最高目标有导向作用、凝聚作用、激励作用,同时也是检验工作成效的尺度。

对于总体发展目标,办报之初曾经这样表述:“以鲁中第一、全国一流为总目标,不断提高宣传报道、广告策划整体水平,把鲁中晨报办成鲁中地区舆论影响力最强的第一媒体和全国省级地域性生活类日报中有较强影响的一流媒体。”为便于记忆,最高目标(同总体发展目标有所不同,最高目标统率其他一切目标)可表述为:鲁中第一、全国一流,最大限度地满足鲁中读者的需求,让党和人民都满意,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双丰收。

对于报社的最高目标,应广泛宣传,使员工人人皆知,让广大员工将自己的岗位工作与实现鲁中晨报奋斗目标联系起来,把最高目标的实现转化为每一位员工具体责任。

2.培育共同(核心)价值观

报社共同(核心)价值观,是对鲁中晨报员工现有的观念意识、传统习惯、行为方式中的积极因素进行总结、提炼及倡导的结果,是全体员工有意识地实践所体现出来的,是今后共同信守的群体行为准则。

根据上述原则,笔者初步提炼出报社共同(核心)价值观为:求实、奉献、团结、创新。

所谓求实:指追求实际、真实、实在。包括三层含义:(1)作风扎实:说了算、定了干、干就干出水平;工作精心,决不应付,不能降低工作标准。(2)为人厚道朴实;说心里话,对上下左右不说违心话;让看风使舵的人没有生存土壤;对人真心实意,与人为善,帮人不坑人,治病不治人。(3)领导方法要善于求是:善于总结工作把握规律。员工要努力成为所从事工作领域的专家。不能满足于吃老本,说老话,要不断学习提高自我。

所谓奉献:原意指恭敬地交付、呈献,这里主要指不讲回报的付出,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不计时间、不计报酬。鲁中晨报之所以有今天,正是晨报人无私奉献的结果。

面对时代的挑战,鲁中晨报能否巩固龙头地位,再次跃上新台阶,同样离不开全体员工的“奉献”精神,因为金钱最终买不来员工的心,买不来为事业而奉献的责任感。每一位员工无私奉献的过程同时也是实现自身价值的过程,报社要为满足员工实现最高需要创造最好的条件。

所谓团结:指和睦、友好,为了集中力量实现共同理想或完成共同任务而联合或结合。团结说到底是指员工队伍的结构,结构合理的队伍才能形成合力,才能有战斗力。我们常说团结就是力量,团结出生产力,团结起来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鲁中晨报有精诚团结的传统,员工间和睦相处,精诚合作。强调团结,就是希望员工为了实现共同理想,识大体、顾大局,不计较个人间的恩怨;强调团结,就是希望全体员工面对困难,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众志成城,克服困难,勇渡难关;强调团结,就是希望员工之间拾遗补缺,以诚相待,取长补短,共同提高;强调团结,就是希望全体员工克服盲目乐观情绪,自我加压,勇立潮头。

所谓创新:意指抛开旧的,创造新的。创新是一个民族不竭的动力。《鲁中晨报》本身就是创新的产物,采用“嫁接”方式创办《鲁中晨报》的前期办报模式开国内先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报社要生存、发展,更要发扬开拓创新的应变精神。创新是《鲁中晨报》发展的内在需要,也是读者的期望和要求。

创新,主要有以下几层含义:(1)要不断进行观念的变革,彻底破除“因循守旧”、“求稳怕乱”的消极保守思想,使开拓创新成为全体员工的共识。(2)要勇于实践,在实践中不断发现新情况,解决新问题,一切工作立足于创新,立足于满足读者的最新需求,立足于效益的不断提高。(3)尊重员工的首创精神,不断总结、推广创新的经验,使全员、全过程创新成为报社工作的突出特色。

(二)在制度和行为层次上,建立完善科学的管理制度,形成积极向上的风气、风格,完善员工的行为规范,形成独具特色的管理模式。

制度层规定了员工在工作中应当遵守的行为准则,它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1.一般制度:指带普遍意义的工作制度和管理制度,以及各种责任制度。如我们已经制定的《员工日常行为规范》、《劳动人事管理制度》、《财务管理制度》、《物资供应管理制度》、《编采广告人员上岗守则》、《采编人员业务考核办法》、《广告经营管理制度》、《报纸发行制度》等。

2.特殊制度:主要是指报社非程序化的制度。如已有的总结表彰会制度、员工评议制度、晨报创刊周年庆典制度等等。同一般制度比,特殊制度更能反映一个企业的管理特点和文化特色。

3.报社风俗:指报社长期相沿、约定俗成的典礼、仪式、行为习惯、节日、活动等。如定期举行文体比赛、周年庆典等。因鲁中晨报社成立时间短,报社风俗还不明显,还有待于进一步开发。报社将于适当的时候组建自己的演出团体、运动队,组织各类比赛、演出,冠名扶持各种义演。

综上所述,在这一层次的文化建设上,鲁中晨报社已做了大量工作,我们已经将有关制度集结印制了《员工手册》。需要说明的是,这些制度应随时间推移、事业发展,不断进行修订和完善。同时,随着报社事业领域的拓展,还将制订更多的管理制度。

(三)在物质层次上,设计报社标识,报社标准字、标准色,以及设立纪念建筑、纪念塑像等等,使之成为报社理念的物质载体,形成报社特有的视觉识别系统。

物质层次的企业文化建设,也就是人们常说的企业形象策划,从企业形象中往往能折射出企业的管理理念、工作作风和审美意识等。在这方面报社有大量工作要做。

1.确定“名称”:目前,鲁中晨报社、大众日报社淄博分社、鲁中传媒公司三个名称同时使用,社会上许多人经常问我们三个单位之间是什么关系,我们的员工也往往说不清楚,这对于企业形象宣传极为不利。确定统一明确的对外宣传名称成为当务之急。

2.确定标志:标志是企业整体形象的浓缩和集中表现,是企业的代号。企业标志的基本形式有三类,即表音形式、表形形式和音形形式。音形形式由于把图形与企业名称结合使用,既体现了企业特征,又可传递信息,正在被越来越多的企业采用。晨报金鸡报晓的标志就属于音形形式,但需进一步美化。

3.确定标准字、标准色:标准字是指将企业名称经过特殊设计后确定下来的规范化的平面(乃至立体)表达形式。而标准色是指经过设计后被指定的代表企业形象的特定色彩。报社的标准字、标准色确定后,对外广告宣传、各通联站的门面装饰、报箱、报袋等都应统一使用,不得随意更改。

4.设立纪念建筑:纪念建筑指企业外貌,包括建筑布局、建筑风格、内部装修布置等。报社已经有两处纪念建筑――欧亚花园、晨报大厦和员工公寓建筑群,但是其标志性还不够突出,仍需不断完善。

5.进一步明确产品特色、式样、外观等。产品是公众了解企业的主要渠道。产品形象在很大程度上代表着整个企业形象。报社的产品主要是报纸――鲁中晨报,作为精神文化产品,其外在形象比一般产品更为重要。

产品按功能分为三个层次:实质产品、形式产品和产品附加。实质产品指产品的最基本功能,是顾客购买的主要动机。读者购买晨报的首要动机是满足自己的新闻欲,因此,晨报应强化“新闻纸”功能,各版应主要以做新闻为主,也就是说在“文化早餐”拼盘中,新闻应占主要份额;形式产品指产品在市场上存在的形式,主要指外观,是顾客购买产品的主要依据。面对激烈的报业竞争,报纸必须有鲜明的个性特色,醒目、美观、便于辨认、携带、阅读,是对其外观的基本要求。晨报从报头、报眉、版式到用色、用字等都应努力体现上述要求;产品附加指售前售后服务以及赠品等,是顾客购买该产品的利益的总和。要使读者感到一旦订阅《晨报》,实际上拥有了一张综合服务卡,“订阅晨报,超值享受”。

6.确定社徽、社旗、社歌、社服等。这些因素中包含了很强烈的物质文化内容,是企业文化较为形象的反映。

综上所述,企业文化的三个层次是紧密联系的,物质层是企业文化的外在表现和载体;制度层则约束和规范着物质层和精神层的建设;精神层是形成物质层和制度层的思想基础,也是企业文化的核心和灵魂。

报社企业文化建设的组织实施

晨读活动总结篇8

1、班级总目标:激发全班同学对诵读和持续默读的兴趣,能够坚持参与班级阅读活动,养成初步的阅读习惯,具备基本的朗读、诵读和阅读能力,努力实现创建“书香班级”的目标。

2、教师个人目标:每天坚持对班级的晨诵、持续默读等活动进行指导,每天坚持利用语文课的时间为全班同学朗读儿童小说或其它儿童文学作品等,每周拿出一节语文课作为阅读指导课。此外,定期向全班同学推荐优秀的读物,并根据同学的要求为他们作个性化推荐或指导。

3、同学个人目标:跟全班同学一起,每天坚持晨诵和中午的持续默读,坚持认真倾听老师每天课内朗读的内容,坚持每天在家大声读课文并挤出一些时间读课外书,坚持每天记录自己的阅读情况,认真书写《阅读记录》。如果有条件,尽量每周去书店读一次书。

二、活动口号

我们是快乐的读书人!

三、主要活动措施

1、晨诵。

时间:周一到周五早上7:45—8:00。

内容:童谣、名言名句、名家诗歌经典、儿童诗、韵文等。(每周学习四至五个内容。)

要求及注意事项:

按时参加。尽量不迟到,遇到特殊情况应提前向老师请假。值日的同学要注意提前到校打扫卫生,尽量在打预备之前回教室参加晨诵。

认真参与。按照老师的要求,认真诵读每天的新内容,注意学会生字、读准字音,掌握好节奏,读出一定的感情。诵读过程中要专心,要多练读,争取能够背诵当天学习的内容,即使不能背诵也要达到熟读的程度。

及时复习。每学完一个新内容,一定要利用课间、课外活动和放学后在家的闲暇时间,进行复习巩固。

检查与评价:

老师根据全班同学的情况,每周至少安排一次晨诵效果检查。对检查中表现优异的同学予以表扬,并授予“晨诵之星”称号;对表现不好的同学,则告知其改进的办法,力争早日达到班级平均水平。

2、午读

时间:周一至周五14:05—14:20。

内容:自己喜欢的适合儿童阅读的书籍、期刊、报纸均可。鼓励读儿童文学、儿童小说、科普读物、经典名著以及优秀的漫画书,反对读内容不健康、印刷质量低劣的书。

要求及注意事项:

按时参加。(要求与晨诵相同)

提前准备。每天午读开始前,要把当天要读的书准备好,老师宣布开始后,应立即进入阅读状态。

管好自己。阅读期间,应尽量避免发出任何响动,以免影响别人。要管好自己的手和嘴,不做小动作、不随意跟别人说话,有事可以举手示意老师。午读过程中,不允许随意走动,不可以和同学交换书籍。

学会阅读。注意学习阅读的方法,掌握正确的读书姿势和科学的读书方法,练习默读的技巧,不断提高阅读速度、理解水平。鼓励在阅读的同时,画出好词好句,标出不理解的地方,阅读结束后同学之间可以相互交流各自读书的感受,并对不理解的问题进行讨论。

做好记录。坚持每天把自己的阅读情况记在统一的记录本上,以便老师和家长检查监督。

评价办法:

定期评选“班级阅读天使”,采取一定形式予以奖励。

3、课内朗读:

利用每天的语文课朗读优秀童书,本学期准备读三本书:《亲爱的汉修先生》《小飞侠彼得潘》《吹小号的天鹅》。如果还有时间,可根据情况再选择其他书籍。

4、读书课:

每周上一节读书课。本学期读书课内容以“绘本导读”为主,主要目的是培养全班同学的阅读兴趣,同时也通过绘本阅读陶冶性情、领悟做人做事的道理。

5、好书漂流:

晨读活动总结篇9

2009年7月1日,大众报业集团(大众日报社)子报鲁中晨报迎来十周岁生日。

1999年7月1日,在嫁接办报的模式下,鲁中生活日报正式创刊。2000年更名为鲁中晨报,山东省第一张晨报由此诞生。

十年晨报,一纸风行鲁中。

目前,鲁中晨报已初步形成以报纸为主体,相关产业比翼齐飞的多元化发展格局,成为鲁中地区(淄博、东营、滨州、潍坊、莱芜)新闻影响力最强、发行量最大、广告效果最好的区域主流媒体。

在鲁中晨报创刊十周年之际,大众日报社淄博分社党总支书记、鲁中晨报总编辑张天卫接受了本刊记者专访。

在有序竞争中实现共赢发展

《青年记者》:张总,您好!自1999年7月1日创刊那天起,十年风雨,十年拼搏,晨报人打造出鲁中地区发行量、新闻影响力都首屈一指的鲁中晨报。在此,向您和您的团队表示祝贺!

作为跨地域办报的区域性媒体,发展环境较一般报纸要复杂得多。如何与区域内的媒体既竞争又合作、如何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舆论支持,这些大概都是您经常考虑的问题。对此,您是怎么考虑和应对的?

张天卫:十年,是发展的十年,也是变化的十年。但是,有一点我们始终没变,那就是承载和坚守这份报纸独特的气质和灵魂,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严谨的新闻作风。

现在,回到你刚才所问的问题――

首先,在与区域内媒体的关系上,“和谐竞争、合作共赢”一直是我们晨报人所秉承的理念。为在竞争中取得优势地位,晨报也一直坚持“人无我有、人有我新、人新我精”的理念,无论在新闻采编、还是广告经营上都坚持创新求突破。这中间,我们不断向集团兄弟媒体和同城媒体学习、相互借鉴、取长补短,在有序竞争中实现共赢发展,进而为淄博乃至全省的文化产业发展做出新的贡献。

鲁中晨报的十年,可以说是紧紧围绕大局,努力服务当地经济文化和社会建设,服务广大读者的十年。对于当地政府出台的政策,我们晨报均有详细的解读。对于发展中出现的积极信号,我们晨报也及时捕捉,提升民众信心。

比如说,今年6月,晨报推出的“淄博经济回暖”系列报道,就准确捕捉了淄博经济中的积极信号,并用深入浅出的语言记录了淄博经济回暖的历程,受到了淄博市委主要领导的高度评价。

不仅如此,同时,我们还坚持舆论监督的公信力,及时揭露社会不公正现象,促进社会和谐,也使晨报更加贴近民众。

创新不止,新闻“源于淄博,高于淄博”

《青年记者》:创新是事业发展的不竭动力。报业作为信息产业、内容产业,新闻创新应该算是报业所有创新中最核心的环节。影响力的竞争就是新闻创新的竞争。近年来,鲁中晨报是怎样不断创新办报理念,提升新闻竞争力的?

张天卫:你这个问题很好。对于晨报来说,创新,一直是不休不止。

首先,我们把握大局,增强了新闻的舆论影响力和引导力。

具体讲,在报纸新闻宣传方面,晨报紧紧把握大局,不断创新报道形式和报道内容,而且做到了“源于淄博,高于淄博”的报道高度。

“源于淄博”就是新闻宣传报道工作一方面要配合好当地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一方面要服务好读者,增加贴近性和服务性。

“高于淄博”,就是要致力于找准全国大局与地方实际的结合点,以更高的站位、更宽阔的视野突破区域局限,抓好新闻的第二落点,增强舆论引导能力。

其次,重点包装好重大新闻报道,体现晨报的权威性和不可替代性。

大事大做,向来就是晨报的办报传统。在重大新闻报道方面,我们都下大力气,不惜版面,无论是奥运会还是汶川大地震,不管是曾经的丝绸之路还是即将到来的新中国成立60年庆典,我们都坚持派出最得力的记者采访,喊出自己的独家声音,让读者养成每逢大事必看晨报的习惯。这种坚持独家特色的报道,不但影响普通读者,更影响主流读者,还影响到了我们的竞争对手乃至业界。

第三,重点关注民生,打造本地新闻、社区新闻和服务新闻看点。

晨报不仅是一张新闻纸,更是一张服务纸,好的服务能让读者切实感觉到我们就在身边,就像他们的贴心朋友。本地新闻,是采编工作的重点之一。对于重点新闻和独家报道,上个问题,我实际已经谈了,在这里,就不再重复了。

我觉得做好本地新闻,对于时政新闻而言,关键是做好政策的解读,这要求我们不仅要让时政新闻像党报一样具有权威性,更要像邻居拉家常那样贴心。

对于热线新闻来说,关键要让热线热起来。我们都知道,热线平台,是联系读者的一条纽带,一定要呵护好,经营好。

而社区新闻,关键是要做出贴近性和实用性,让晨报成为每一位读者的知心人、好朋友。

对于国内国际新闻,我们不仅要拉近与读者的距离,更要做好整合、落地,让新闻与读者产生关联、产生影响。

第四,重点营造“看点+观点”的报道模式,让评论更犀利,让新闻更厚重,让读者更有认同感。

“小报卖新闻,大报卖观点。”在办报方面,我们晨报也形成了“看点+观点”的新闻报道模式。在新闻报道中,我们不仅坚持内容要鲜活厚重,充分营造看点,而且充分挖掘新闻背后的深层次的内涵,体现晨报的观点,达到引导舆论的目的。

晨报的新闻版配评论已成常态,如今年5・12周年纪念特刊配发的《多难中,我们如何兴邦》,为“公交卡换卡风波”配发的《公益的公交 霸道的经营》,都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最后一点,我想说的是,重点加强新闻策划,创新策划形式。

当今媒体之间的竞争,更加凸显新闻策划的重要性,特别是在重大主题宣传、同一新闻事件的宣传中,策划能力的高低决定着报道效果的好与差。怎样抢到独家新闻,需要策划;如何推出精品佳作,更需要策划。没有精心周密的策划,我们的报道就难以取得良好的传播效果,难以在激烈的媒体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

几年来,晨报围绕国内外发生的重大事件,提前谋划、锐意创新,建立了“全员策划”机制,形成了大、中、小策划相互补充的格局,在激烈的媒体竞争中占据了有利地位。

如去年4月27日,奥运火炬将在首尔传递时,不少反华团体也蠢蠢欲动,企图阻碍火炬传递,上万名留学生准备赶到现场护卫火炬,但国旗太少,淄博籍留学生紧急向家乡人民求助。我们策划了“捐赠国旗 护卫圣火”的报道,短短3天时间,募集6000面国旗,通过邮政部门紧急免费邮递到韩国,彰显了晨报的影响力。

此外,值得一提的是,晨报相亲会、爱心送考等活动连续举办多届,都成为晨报通向品牌媒体的重要途径。

探索不止,“媒介融合”新模式初步形成

《青年记者》:现在,“媒介融合”已从理念变成现实。报业与网络媒体、手机媒体等新媒体的融合越来越深。在这方面,鲁中晨报有哪些思考和探索?

张天卫:这个问题不仅是鲁中晨报面临的问题,更是我们业界共同面临的现实。互联网的迅猛发展,毫无疑问给传统纸媒带来冲击,我们必须正视这个现实并适应网络时代的这个新特点,注重发展新媒体,占领舆论新阵地。报网互动、报纸和手机报互补,成为鲁中晨报“媒介融合”、新闻纵深延展报道探索的新模式。

在报业与网络媒体、手机媒体等新媒体的融合上,鲁中晨报一直在探索有效途径。自2004年7月1日中国妇女报开通国内第一家手机报起,晨报人就敏锐地捕捉到这一先机。经过一年的准备,在2005年12月12日,晨报就开通了鲁中手机报,成为山东省的第一份手机报。

为适应新形势,2008年底晨报新媒体部和信息中心合并成立了网络运营中心,在内部运作机制上大胆创新,正在逐渐形成“报网一体、报网互动”的良性发展模式。

同时,我们还高度重视跟踪研究现代信息技术、传播手段,不断加大鲁中手机报的市场覆盖率,争取在新闻宣传和经营上实现新突破,成为报社新的经济增长点。

打造全国区域主流媒体的“报业样板”

《青年记者》:作为大众报业集团跨地域的一张子报,鲁中晨报担负着集团“建设鲁中发展高地”的战略责任。请您介绍一下,报社正在从哪些方面入手来实施这个战略?

张天卫: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首先我要向集团领导当初决策在异地办报的远见表示敬意。

新一届大众报业集团党委高瞻远瞩,提出了建设济南、青岛、鲁中、鲁南四个发展高地的区域发展战略。作为集团建设鲁中发展高地的主体,我们鲁中晨报将紧紧抓住这一难得的发展机遇,进一步增强使命感、责任感和大局意识,努力提高办报质量,不断增强舆论引导力,不断提升品牌影响力。

我们将依托现有的报社资源,适时利用社会资源,增强造血功能,调整产业结构,形成多元化的产业发展格局,实现二次创业,打造区域主流媒体,向“品牌媒体,报业样板”的目标不断迈进。

办好报纸,做强主业是晨报立足的基础。在采编工作中,我们坚持做好每一天的新闻,做好每一个版面、每一个栏目、每一个策划,多做有影响、有深度、贴近性强、实用价值高的鲜活新闻、纵深新闻、观点新闻、服务新闻,为读者提供高品质的内容产品。同时,坚持创新,持续不断地改进报纸结构,持续不断地提升报纸质量,不断加强舆论引导力,让鲁中晨报更加深入人心,更具内涵价值。

做好经营是晨报事业发展的有力保证。在经营上,晨报坚持实施品牌战略,不断拓展经营渠道,创新经营模式,探索新的赢利模式,探索跨媒体业务,寻求新的利润增长点。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谋求经营工作新突破。

同时,我们还在不断强化内部管理,通过实施内部流程再造,严控各种费用支出,降低运营成本,提高经济效益。为确保集团“建设鲁中发展高地”战略的顺利实施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青年记者》:您在晨报2009年度工作部署会上提出,要以“三类城市一流媒体”为奋斗目标。

最近在鲁中晨报创刊10周年纪念大会上,您提出把鲁中晨报打造成全国区域主流媒体的“报业样板”。这里面寄托了您和全体晨报人的理想和追求。在您看来,朝着这个目标迈进,最需要哪些不可缺少的“支撑”?或者说,在今后的发展中,鲁中晨报将坚持并实践怎样的发展理念?

张天卫:是的,我年初提出了以“三类城市一流媒体”为奋斗目标,在最近创刊10周年纪念大会上,又提出把鲁中晨报打造成全国区域主流媒体的“报业样板”,这里面确实寄托了我们全体晨报人的理想和追求。

作为集团在鲁中办的一份都市类报纸,鲁中晨报立足淄博,面向鲁中。正在积极谋求和实施转型的淄博体现出很大的城市活力和发展空间,也给鲁中晨报的快速发展带来了机遇。尤其是最近几年来,晨报发展得到了淄博市各级党委政府的关心支持,晨报也已深深融入到当地经济社会文化的发展潮流中。

在这个时候,我们提出在 “三类城市”办“一流媒体”,将鲁中晨报打造成全国区域主流媒体的“报业样板”的目标,不是盲目的,相反,我们有足够的信心和实力。因为,我们有一个团结干事的领导班子和一支具有强大战斗力的采编、经营和管理团队。这一切都得益于晨报灵活的用人机制。这也是我们朝着“三类城市一流媒体”、“报业样板”目标迈进,最不可缺少的“支撑”。

干事创业,人最关键。早在前年,我在报社就明确提出了“用机制激励人,用事业成就人,用感情留住人”的用人理念。这几年来,晨报已经培养出了一批年轻、充满事业激情的复合型人才和一批专业技术人才。目前,报社中层干部平均年龄在30岁左右。

为了提高中层干部的综合能力,去年编辑部出台“值班总编制度”,除值班编委外,所有的部门正职主任都轮流值大夜班,签报纸大样,享有版面最高裁决权。恐怕这在国内媒体中都应该是绝无仅有的。通过“值班总编制度“的实施,中层干部的视界宽阔了,想问题,搞管理,都会考虑大局,而且策划、协调、指挥等能力都得到了有力的提升。

晨读活动总结篇10

1.设计应时的导语,在诗化的情境中开始诵读。

仪式总是和应时的导语相连的。所谓应时的导语,实际上是通过让时境“言说”,为所有在场的教师和学生创设一种和童诗诵读相匹配的情境,也就是说在诵读童诗之前,要让学生的身心共同在场,投入地进入朗诵的情境。有了应时的导语的暗示、铺垫与渲染,童诗诵读就能成为一种饱含意义、贴近生活、融入生命的儿童文学仪式。有了诗化的情境,师生共同诵读童诗就成为富有诗意的生活与仪式。例如,师生在晨曦中相遇,共同迎来新的一天,我们可以从诗化时间、让时间现身的角度来设计童诗晨诵的导语:“每一天的太阳都是新的/一缕缕新鲜的阳光又透过了窗棂/亲爱的孩子们啊/用你们天使般的声音开启崭新的一天吧!”在美丽如金的夕阳中即将结束一天的学习的时候,我们可以为学生设计一段童诗暮诵的导语:“此刻的夕阳/为西山披上风衣/为我们的校园涂上了金晖/夕阳正在侧耳倾听我们心中的童诗/让童诗从我们的心中飞出来吧!”当然,要让导语的渲染与铺陈取得最佳的效果,还需要我们秉持马丁·布伯“我与你”相遇的哲学,用师生面对面的语气来设计、朗诵导语。为此,导语中需要用上“我”“我们”“你们”这些体现“我—你”关系的词语,以增强导语对于学生的关涉度。

2.设计固定的栏目,在固定的时段里开始诵读。

所谓积极的仪式感,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还指到了每一天的同一时刻,学生就不约而同地想到要诵读童诗,以积极的心理、盼望的心情、投入的心态提前做好相关的准备工作。也就是说,学生会自动激发起一种沉浸于童诗诵读栏目的积极心理,以更主动的姿态来参与童诗诵读活动。例如,我们为每一天的开始、每一天的晨读,而设置“与黎明共舞——用美好的词语把每一天擦亮”“清晨的诗意问候”等固定的栏目,童诗晨诵就会成为迎接阳光、迎接崭新一天的文化仪式。我们还可以为每一天的黄昏、每一天的学习结束,来设置“美丽的夕阳”“晚风里的童诗”等栏目,这样就可以让童诗在夕阳中飘荡,在儿童的生命里飞舞。另外,我们还可以让童诗诵读和季节链接起来,让童诗诵读飞行在农历的天空下。

3.播放匹配的音乐,在优美的音乐里开始诵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