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望孤寡老人活动总结十篇

时间:2023-03-27 22:36:08

看望孤寡老人活动总结

看望孤寡老人活动总结篇1

中秋佳节将至,每逢佳节倍思亲!在万家团圆的日子里,有许多孤寡老人期望得到人们关爱。为了给孤寡老人一份节日的关怀,南宁爱心QQ群在中秋节前组织了两次爱心慰问活动,取得了较好的成效。现将爱心慰问活动的有关情况总结如下:

一、活动准备:

9月18日,南宁爱心QQ群管理员发出《中秋慰问孤寡老人》的倡议,立即得到广大群友的支持,积极响应。管理员制订了详细的活动方案,请群友们提出意见和建议,并提供慰问对象的信息。群友们还在南宁时空网上转发了活动方案,争取得到更多人支持。为了把活动搞好,管理员峻豪、风格、扬帆等人提前到慰问点摸底,了解慰问对象的情况,以便做好慰问准备。9月27日和10月4日,峻豪、芳芳、扬帆、冰天雪地、落霞、502、等群友分头购买了慰问品,并落实了车辆运送慰问品。

二、活动情况:

(一)9月28日慰问活动

9月28日上午,10位群友带着月饼、水果等慰问品来了鲁班路南宁市肉联厂宿舍,看望80多岁的孤寡老人朱阿婆,给朱阿婆送去了月饼、水果、麦片等慰问品,叮嘱阿婆怎样食用。群友们牵着朱阿婆的手来到院子,边晒太阳边聊天,仔细询问了阿婆的生活情况。有那么多的热心人来看望自己,朱阿婆十分高兴。

看望朱阿婆后,一行人来到了亭洪路上,看望了以修自行车为生的黄大爷。黄大爷无儿无女,多年来孤身一人租住在亭洪路上的一间小屋。我们走进屋里,只见房屋狭小、凌乱不堪,屋内没有一件象样的物品,看得出老人生活的艰辛。群友们给黄大爷送去了月饼、水果、鞋子等慰问品,认真了解黄大爷的生活情况和身体状况,并表示愿意力所能及地为老人提供帮助。看到有好心人前来关心自己,黄大爷不禁热泪盈眶。随后,群友们还到广西医科大一附院看望了重病患者,到华光女中了解贫困学生的情况。

(二)10月5日慰问活动

10月5日上午10时,爱心QQ群的30多位群友提着月饼、水果以及老人生活用品走进了南宁市社会福利院的老人院区,慰问那里的70多名孤寡老人和五保老人。当我们走进院子,老人们得知有爱心人士前来看望,顿感欢喜。活动共分五组,每组5—6人,由老群友担当组长,带新群友慰问老人。群友走进老人的房间,给他(她)们每人送去一份月饼、水果,陪老人谈心聊天,询问他们在福利院的生活情况,了解他们的身体状况。有的群友了解到老人的喜好,还和老人玩起了游戏,大家都很开心。

为了让福利院的孤寡老人感受到过节的气氛,我们还专门为老人带去了汤圆。芳芳、了了、泥潭中的鱼来到福利院的厨房,亲手为老人们煮汤圆。中午时分,群友们把煮好的汤圆送到老人的房间,给老人分吃汤圆,老人们连连夸我们想得周到,这个中秋过得很好。吃过汤圆,群友们与老人依依话别,结束了福利院的慰问活动。祝愿老人节日愉快、身体健康。

走出福利院,爱心群友不顾劳累,又来到了南宁市明天学校看望留校的孤儿学生,给他们送去了月饼、水果,带去了爱心QQ群对他们节日的关怀。芳芳、冷太阳、清荷、冰天雪地、、易飞一行六人还带着慰问品到南宁造船厂看望了89岁高龄的吴秀英阿婆。看到我们的到来,老人十分高兴,谈了很多她的情况。经南宁电视台的报道,吴阿婆得到了很多热心人的关心,希望她的生活过得越来越好!

三、结束语

本次中秋爱心活动由于准备充分、组织到位、同时得到广大群友积极支持,取得了完满成功。感谢广大群友积极参与,为爱心活动慷慨解囊,捐款捐物。本次活动还得到了媒体的大力支持,《南国早报》和南宁电视台派出记者跟踪采访,《南国早报》分别于9月30日和10月6日对活动进行了报道,让更多人了解到爱心活动的意义。希望大家一如既往地支持爱心公益事业。

四、参加中秋爱心慰问活动的人员名单(38人)

峻豪、扬帆、芳芳、烟雨平生、、风筝、了了、冰天雪地、依然、雷震子、瑷琴海、清荷—臻子、随风而去(小蜜蜂)、燕子、易飞、相忘江湖、小船流水、花间浪子、冰山雪绿、糖糖、冷太阳、泥潭中的鱼、小星星(小群友)、夜太阳、夜步秋爽、感悟精彩、快乐的猪、盐蛇漫步、跳跃的夕阳、况兰、易红玉、哈哈、落霞、太湖雨、502、风格、凶巴巴、李柳明(群外人士)。

五、中秋爱心慰问活动捐助情况

烟雨平生100元、哈哈50元、避风的港湾30元、伶伶50元、小船流水50元,海海50元、扬帆20元、随风而去(小蜜蜂)50元、障重福轻60元、太湖雨30元、林子30元、芳芳20元、曲曲20元、燕子100元、被你征服20元、昨日采薇10元、馋痣不馋5元、彦清风20元、吴静20元、风筝30元、荧火虫40元、冰天雪地100元、平安保险杜小姐20元、502网名30元、蓝柯100元、梵唱50元、鱼跃龙门40元、萧十一郎40元、一位不愿意透露网名的群友50元、依然(女)50元、秋露滴40元、裸奔的蚂蚁50元、瑷琴海50元、、爱过才痛100元、李柳明(群外朋友)40元、欧若拉20。合计1570元。

物品:

1、随风而去(小蜜蜂)捐二盒月饼及三箱葡萄。

2、扬帆捐一盒月饼。

3、曲曲捐二盒月饼。

4、峻豪捐老人保健药品一批。

5、芳芳捐了一双鞋和三对袜子。

6、“一起努力”捐一盒月饼。

7、松花雪悦捐一盒月饼。

8、烟雨平生捐三盒月饼。

9、相忘江湖捐水果一箱。

10、风筝捐一盒月饼及一个哈密瓜。

11、雷震子捐一盒月饼。

12、花间浪子捐一箱葡萄。

13、小星星(小群友)捐一盒月饼及一袋苹果。

14、夜步秋爽捐一盒月饼。

15、跳跃的夕阳捐水果一箱、蛋糕若干、老人衬衣三件。

16、捐桂元肉(龙眼干)一袋。

中秋爱心活动捐款收支情况:

一、爱心群友捐款(36人)1570元。

二、两次活动开支1394元。

1、为华光女中贫困学生购买鞋子(含鞋样)630元。

2、购买月饼175元。

3、购水果看望社会救助站流浪儿20元。

4、看望百货大楼门前乞讨老人(芳芳)10元。

5、9月28日慰问孤寡老人购买水果、麦片等79元。

6、10月5日慰问福利院孤寡老人购买水果229元。

7、10月5日慰问福利院孤寡老人购买汤圆及用具108元。

8、10月16日向华光女中贫困学生捐鞋活动开支135元(购小吃、水果、用具等)。

看望孤寡老人活动总结篇2

【关键词】社会老龄化;后事处理;政策建议

目前,我中国己渐进式迈入老年化时代,随着社会老龄化的日益加剧,特别是近年来,国有企业内鳏寡孤独老人比例大有上升之趋势,对于这部分人的病老后事处理,却是一件非常棘手的事情。特别是这些鳏寡孤独老人逝世后所引发的巨额医疗费用,如果不能妥善处理,不仅会给企业带来较大经济损失,而且还会造成社会不良影响。前段时间在我集团就曾发生过此类事情,虽属个案,但笔者认为它极具代表性,很值得我们总结剖析,举一反三,认真思考。以对今后妥善处理类似问题,亦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1 事情发生经过

广州某国企退休职工、孤寡老人李女士因病(2010年6月29日)在广州市脑科医院医治无效死亡,欠下该院巨额医药费,总额80余万元中,个人应付部分达27万多元。因为欠费,医院拒绝出具《死亡医学证明书》。为此,死者家属多次上访,要求企业解决欠付医药费的问题,同时表明,李女士长期疾病缠身,积蓄耗尽,没有留下任何遗产,无力支付因长期积累而应付于医院的欠款,并流露出将办理后事与清费绑处理的意图,一时间给企业和领导带来很大压力。

部门受理此事后,感到事态严峻,立即向分管领导作了报告。集团公司领导高度重视,紧急指示由办牵头,会同工会、企业实施调查,抓紧处理。主管领导还亲自主持召开了由所在企业退管办和集团公司办、工会、人力资源部共同参与的专题会议。对死者住院治疗期间费用和企业所做工作进行了梳理,按照现阶段国有企业对孤寡退休职工管理的相关规定进行分析。明确指出:第一,解决死者的善后工作重点始终在企业,绝对不能回避,先要积极会同死者亲属将相关事实费用摸查清楚,有理有据妥善处理;第二,监护人和医院的责任不可推卸,费用责任首先要界定清楚,企业应迅速派人到医院调查。

据了解,李女士享年77岁,终身未嫁,退休后长期与姐姐及外甥共同生活,晚年多病。2008年开始病情加重,先后到多家医院治疗。2009年2月,转广州市某脑科医院,直至离世。期间,无论是决定转院,还是住院期间的整个治疗过程,都是由其姨甥等亲属作为监护人,办理用医、用药的相关手续。李女士患病或住院期间,企业也曾在不同阶段,特别是重大节日,均依规多次探望。

初始,企业希望了解医疗费用产生的详细内容,但医院先不是很配合,后经律师书面函告,据理相争之下,院方不得不提供医疗原始记录,根据这些存档资料显示,李女士住院期间产生的所有费用,均经亲属签名确认。但按照规定,哪些是必须的医疗用药,哪些不是,短时间却无法区分。为此,领导再次召开专题研究会,确定处理李女士火化与解决拖欠医药费问题分开办理的原则。火化必须马上办理,医药费问题建议可通过法律途径后续解决。具体由企业致函,施压要求医院出具《医学死亡证明书》,尽快为死者办理后事。经交涉后,医院表示同意,事情有了转机。

当企业工作人员与亲属人共同前往医院,办理领取《死亡医学证明书》时,人因担心领取死亡证后,医疗费问题企业不理,临时改变主意,决定不领取死亡证,事情再次陷入僵局。

上级主管部门在分析事态的发展趋势后,认为可偿试主动与医院沟通,掌握解决事件后续处理的主动权。指示企业函告给代表人,明确表达企业的立场、态度,敦促其亲属尽快办理死者后事。又当面反复沟通,讲清现行政策、分析发展后果。终于说服了亲属,接受了从速处理遗体,减轻经济负担的意见。至于个人应付的医药费,均由亲属签字确认,理应承担相关经济责任,如有现实困难,企业可将协助家属通过合理途径争取救助。很快,李女士的追悼会在殡仪馆顺利举行。

2 主要经验教训

以上整个事件在上级主管部门的具体指导下,各部门与企业紧密配合、沉着应对、冷静处理,孤寡退休职工遗体处理事件问题暂告一段落。之后,医药费的问题在各方协调之下亦得到解决,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总结其经验教训至少有三。

2.1 领导重视,上下通力合作,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发挥工作的诉求主渠道作用,冷静应对错综复杂的突发性事件。按照中国的传统习俗,人老辞世,入土为安。就本案而言,尽快火化才是当务之急。集团公司领导给予了具体的指导,再由集团工会、人力资源部、办、企业间的紧密配合,分头督办,鼎力协调,解决问题才有了转机。

2.2 理清关系、科学决策,分步处置是解决矛盾的重要一环

通过本案不难看出,当事人的主观意愿就是欲将处理后事与清欠医药费捆绑处理,企业不付欠费,就将停尸下去,并以后事应由单位负责相威胁。采取葬、费分开处理的办法,不得不说是这次事件成功处理的最大亮点。一经实施,就掌握了主动权,问题迎刃而解,并且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

2.3 刚柔并济,坚持底线不放松

一开始,家属以各种不合理的要求妨碍遗体火化。专案工作组迅速作出分析研判事态,主动与家属接触,摆明立场,亮出我们处置工的底线,那就是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条文规定为“红线”,会客观、公正地确定费用归属支付问题,彻底打消了家属的不合理要求。在后来的遗体运送殡仪馆,至火化等过程中,均未发生过激行为。

2.4 企业自查,关心孤寡老人工作仍有不到位的地方

纵观社会,对鳏寡孤独老人的光照仍显欠缺。逢年过节,虽然有关部门上门送粮油、衣物、金钱等进行慰问,但对于孤寡“空巢老人”来说,这种关心仍然不到位,措施不得力,企业同样存在类似情况。特别是当这些老人因病住院,医疗费用情况的服务与监管尤其欠缺,更没有提供一个便捷的服务平台和有效的监管制度。

3 几点建议和思考

李女士走了,企业与她的亲属代表人之间的医疗费矛盾业已平息和顺利化解,但同时也给人们留下许多思考。特别是事件的激发和整个处理的过程,也突显出国营企业,在特殊人员管理工作上、新的动态跟踪方面暴露一定的缺陷。为此,归纳本案例各参与人的意见和工作,提出企业对特殊人员管理的如下建议:

3.1 鳏寡孤独老人的生老病死问题应引起全社会的深思与重视

从这位老人离世可以看出,我们的社会保障机制还存在着不少缺陷。关爱鳏寡孤独老人的后事,实质上又是体现一个时代的人文关怀问题。生老病死是人生的一个历程,按照中国人传统的观念有养儿防老一说,这并非是一种封建残余思想。天下没有不死之人,生命有开始,也就势必有结束,亦属不争的历史事实。对其死亡之后的丧葬情结是人所共知的。扩展说去,现在有儿有女的“空巢老人”己在社会上大量出现,鳏寡孤独疾病终生已成人生历程难以避免的遭遇。他们的后事不能得到妥善处置,这也不能不说是个社会问题。因此,关爱老人,从容处理好他们的后事,应是我们整个国家、我们这个社会一种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尤其是要让那些无儿无女、本身就缺少了爱的鳏寡孤独老人要感受到社会主义大家庭的温暖,这的确不是一件容易之事,话说起来很轻松,但做起来就颇为艰难。更需政府民政、保险、社会养老机构等,统筹兼顾,相互协调。从现在起,着手完善必要的社会保障机制。

3.2 企业应参照政策、量力而行、谨慎从善、统筹从早,做好特殊人员(孤寡退休人员、患1―4级精神病退休人员)(下同)的管理工作。

3.2.1 根据现有政策(《广州市关于关闭、破产企业特殊人员安置费用有关问题的通知》),非计划内关闭、破产企业的特殊人员移交社区管理时,企业(或投资主体)应一次性向退管机构支付12万元安置费。司属企业因为没有能力而未移交社区管理的特殊人员约100人。而现行政策对已纳入社会保险一体化的区街社会化管理的退休人员有救助的专项政策(《广州市社会化管理退休人员特殊困难救助的实施意见》,对未纳入区街社会化管理的仍由企业管理的特殊人员未有救助的政策。企业只能参照政策、量力而行、谨慎从善。

3.2.2 鉴于现阶段对未纳入区街社会化管理的特殊人员仍由企业负责管理,企业有必要结合实际,针对特殊人员的管理制定相关的制度,并对每一个特殊人员建立专项档案,掌握每一个特殊人员详细的基本情况,包括亲属情况、联系方式、资产状况、法定监护人等,为控制管理风险,防范企业承担不合理费用做好基础性工作。

3.2.3 考虑到当事人(特殊人员本人或其法定监护人)因为习俗和心理的原因,往往忌讳提及、安排后事;现阶段对余年生活以及后事安排一般尊重当事人的意愿。为使管理工作可控、可行、有据可依,在当事人清醒状态下办妥相关手续是工作关键。如机床工具公司现在采取的《入住托老院申请》―用于职工本人自愿申请入住托老院(含家属意见);《承诺书》―用于法定监护人委托企业全权处理特殊人员一应事宜;《委托书》―用于法定监护人委托企业全权办理入住托老院事宜等。

3.2.4 实际操作的经验教训显示,特殊人员的余年生活以及后事安排除了上述的申请、委托,让特殊人员本人或其合法监护人了解相关规定,并明确各方在特殊人员余年生活以及后事安排上的权利和义务,也是防范纠纷的有效手段。实际操作中可试行让特殊人员本人或其合法监护人签收《告知函》,并声明懂得和承担告知的权利和义务。

3.3 依靠政府,运用社会福利资源,做好特殊人员的管理工作

3.3.1 我国逐渐进入老年化社会,各级政府已对社会特殊人员的安置有规范的工作要求,国企也在经济改革中加快淡出社会管理功能。因此,企业要紧随社会改革的进程,将特殊人员移交社区管理。这是企业要创造条件完成的利国利企利民首选。暂时还不具备条件将特殊人员移交社区管理的企业,在现阶段双线管理退管工作的架构下,应主动与社区退管办加强密切联系,在社区的支持下运用社区的公共资源,解决企业的特殊人员余年生活以及后事安排,在目前不失为是一种较好、较省的权宜之计。

3.3.2 特殊人员较多的企业,有必要建立单位与社会福利机构(养老院、精神病院)间的有偿服务合作关系,如广州某机床工具公司等就主动联系了广东省第二工人医院(托老)和广州白云精神康复中心(精神病),签订了合作协议,充分运用社会资源、基础设施,速成和构建本单位特殊人员的安置保障工作。

4 总结

看望孤寡老人活动总结篇3

【学院3月学雷锋活动月活动总结范文一】

为了纪念毛泽东同志题词“向雷锋同志学习”XX周年,我校少先大队为了在全社会弘扬雷锋精神和“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服务精神,在3月5日掀起了“学雷锋,献爱心”活动。

在3月5日,我们少先大队发出倡议,向周围身边的孤寡老人、贫困户献爱心活动。倡议发出后,我校学生纷纷解囊,献出自己的一份爱心。共捐现金79多元,鸡蛋120多个,挂面100多把,以及牛奶、面包、方便面等其他物品。虽然礼物很轻,但是也可看出我们学生懂得“孝敬老人,关心他人”。

3月5日下午,我们少先大队组织了部分老师和学生,怀着一颗真诚的心,慰问了两位孤寡老人、低保户。虽然天气很冷,但我们还是走进贫困户陈奶奶的家时,我们看到的已经不是以前低矮,破旧的房屋,而是国家给他们盖得新住房。

当陈奶奶听到我们的来意时,老人的眼里噙满了泪水。流露出的是感激,是高兴。嘴里不停地说:“谢谢谢谢!!!!”虽然话不多,但我们很高兴。

我们又去了其他两位的家里。送去了我们的慰问品,他们拿着我们的东西时,是多么的高兴,残疾人陈叔叔虽然不会说话,但他的嘴一个劲的说着,不过我们能听懂他在说什么。

在最后我们有帮助他们清扫了院子,看到低保户老人的微笑,又看到干干净净的院子,我们师生从内心感到高兴。三联阅读

我们还组织了两个中队的少先队员,打扫乡村道路,整治周边环境,受到社会的好评,把这项活动做到实处。

【学院3月学雷锋活动月活动总结范文二】

3月份是每年一度的学雷锋活动月。我院为了迎接这次活动,早计划、早安排,把这一活动延伸、扩展,使学雷锋活动更有特色、更有吸引力。根据上级团组织的号召和我院的实际情况,我们安排了一系列的活动。具体情况如下第一阶段:宣传发动。

为了引导学生了解雷锋事迹,把握新时期雷锋精神的时代特征,进一步加强学习和弘扬雷锋精神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充分利用学雷锋活动月对广大学生开展 “学雷锋,树新风”的教育。通过各班主题班会,使全体学生在思想上提高了认识。学习雷锋的光辉事迹,学习雷锋在学习上的“钉子”精神,学习雷锋遇到困难,不认输,勇往直前的精神,通过学习使雷锋精神在学生们心中重新焕发光彩。围绕学习雷锋,明确提出了活动要求:寻找身边的一个榜样,学习一种精神,争做一件好事。出一期有关学雷锋的板报 , 在此活动中大 174 班、大 191 班、大 194 班等班级表现的由为突出。

通过宣传发动,同学们情绪高涨,有的到图书馆借书,了解雷锋生平;有的上网搜索,掌握学雷锋活动动态;有的找来报刊杂志,学习老一辈的题词……同学们在活动过程中得到了锻炼,在锻炼中学会了成长。雷锋精神像春风一样拂过了同学们的心灵,播下乐于奉献 , 乐于助人的种子。

第二阶段:“学雷锋,做雷锋”,各团支部积极开展“学雷锋 ” 活动。

在院团委的组织和带领下,以班级为单位认真落实“学雷锋”活动。全院师生立足学院,开展了“学雷锋、树新风、献爱心”活动,各团支部围绕此主题轰轰烈烈地组织开展班级学雷锋活动,在校内外开展各种活动如 : 打扫善德塔、为老师清扫公寓、整理阅览室以及开展“做人为先,以雷锋为榜样”,“增强团员意识”等主题班会,自发募捐到福利院,孤儿院看望孤寡老人和孤儿,给他们送去温暖等一系列活动。大家本着向雷锋同志学习的精神,积极投入到这些活动中去,同学们以自身的行动实践了向雷锋同志学习的诺言,真正做到“人人学雷锋,个个像雷锋,处处有雷锋”。

第三阶段:激励与推广,弘扬雷锋精神。

三月份以来,我院各团支部紧紧围绕学院的中心工作,积极响应团组织的号召,积极开展“学雷锋”活动,为了使活动真正落到实处,彻底克服形式主义,各团支部都对活动进行了详细的记载和总结,并及时上交了这些材料。在此期间涌现了不少的优秀集体,他们以实际行动弘扬了雷锋精神,走进了雷锋那伟大的精神世界,真正懂得了“为人民服务”的真谛。

看望孤寡老人活动总结篇4

——记SS县HH乡敬老院院长XXX

中共SS县委组织部

“共产党员XXX,平凡人生了不起。

新安江边一好汉,中年别离桑梓地。

六旬来到敬老院,八年努力现端倪。

普通岗位勤奉献,锻炼党性铸丰碑。”

这是当地群众对XXX光辉历程的朴实评价。 党性指引航向

XXX出生在浙江省临安县的一个雇农家庭,在他73年的人生历程中,当过军人、民警、社员、乡村干部、乡镇企业负责人和敬老院院长。在每一次的人生抉择、升降去留面前,他都泰然自若、满怀信心,因为有党的信念为他指明前进的方向。 1969年,国家建设新安江水库,XXX所在的村庄正处于库区。38岁的XXX,面对幸福的家庭,兴旺的事业,看到自己半辈子挣来的幸福将要推倒重来,心里真的不是滋味。可是,一边是国家建设的需要,一边是百姓群众背井离乡的困苦,XXX又一次站了出来。积极深入群众,动员群众积极响应党的号召,支援国家建设,尽快迁出库区。“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当年秋天,XXX带领180多名新安江移民,辗转千里,来到他们的第二故乡——SS县。从此,他们在江西这块红土地上扎根、发芽、开花、结果,进行了艰苦的创业。在HH乡,XXX先后担任过村干部、乡干部、承包过菜场、茶场,经营过企业。无论在哪条战线上,他处处严格要求自己,发挥着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勤奋创造业绩

HH敬老院建于1985年。在XXX当院长之前的几年里,“寄存”于此的老人,每月只能领到5元零花钱,衣服脏烂不堪,生活就是马尾拎豆腐——提不起来。1994年6月,XXX走马上任,被任命成为敬老院“第二任”院长。当时的敬老院,杂草过膝,一片狼藉,房子破旧,屋顶“天窗”星罗棋布。推开房门,听到的是老人们痛苦的呻吟,看到是的老人无望的眼神。但他没有退缩,没有逃避,他在心里暗暗下定决心:我XXX,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共产党员,就让我来改造一个敬老院这个孤寡老人的小世界吧!

XXX上任后的“第一把火”就是开荒种地,变废为宝。 经济状况有所好转,老人们的生活有了“底气”,但XXX并没有就此罢休。他又开始养猪、养鸡、养鸽、养鱼。如今,敬老院的孤寡老人不仅没有成为社会的包袱,而且能为乡村建设作贡献。

XXX上任后的第二件事就是改变敬老院老人家的精神面貌。

俗话说:“老人家,孩儿相”。到了敬老院后,XXX对这句俗话有了更加深切体会。11位孤寡老人,已经习惯于无所事事,坐吃山空。有时,还会相互吵嘴斗架,偶尔说点牢骚话。XXX听在耳里,急在心里。他苦口婆心地做老人家的思想工作,告诉他们:党和政府养活他们很不容易,要学会知足常乐,多锻炼,多劳动,相互体谅,相互帮助。并带领老人家一起打扫庭院卫生,教他们养鸡养猪学会自食其力。工夫不负有心人,在XXX的精心经营料理下,敬老院的面貌发生了很大变化,老人家的精神状态也逐步好转。

如今,HH敬老院早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2003年专门蔬菜一项就增加收入7000多元,老人家的零花钱已由过去每月每人5元提高到了40-55元,年终奖还有80—120元,公家存款年底结余11000多元,每位老人都有800—1300元的个人存款。

爱心换得人心

老人们都说,XXX是一个很有爱心的人。

8年来,敬老院老人的生活得到了彻底的改善。以前,老人们一个月只能吃上一回肉,生活完全靠政府补贴和社会救济。现在,老人们每个星期都吃两次荤,鸡蛋、豆腐几乎餐餐有,衣服暖和了,床褥整洁了,精神生活也丰富了。干活累了,可以坐下来看上闭路彩电,到单位订菜嫌累,可以打上程控电话。难怪当地群众都说HH敬老院成了HH乡孤寡老人的疗养院。

当地群众说,XXX是一个“医师”,又是一个“护士”, 还是一个“理发师”。老人们年龄大了,体质差了,难免有个头痛脑热的。XXX充分利用当年在部队当兵时学到的医疗知识,经常买些常用药,根据医师的指导,为老人提供无微不至的呵护。遇病重不能下床的,他带领其他老人家帮助擦洗照顾。9年来,他还锻炼成了一名技术娴熟的“护发师”。

看望孤寡老人活动总结篇5

各位老师、同学,你们好

我的名字叫**,是**班的学生。平时我在班里,是一个责任心强,做事一丝不苟,能团结同学、助人为乐。

经过一年的学生会工作,我认为学生会是一个“神圣”的工作。能有机会为学校的老师和同学们服务,还经常开展一些有意义的活动。特别是看望孤寡老人时,总是忙上忙下地为他们打扫房子,虽然很累,但是看见他们脸上露出满意的笑容时,心里总有甜滋滋的感觉。因为在活动中,我们让孤苦伶丁的老奶奶们得到了像亲人一样的关怀和帮助。一想到这些,就让我们觉得我们的辛苦是值得的。所以,今天我在这儿要感谢老师又给了我这次竞选学生会干部的机会。

请大家支持我,我会让你们都满意我的工作和表现的。请大家投我一票。谢谢!

看望孤寡老人活动总结篇6

地区义务工作发展中心成立二周年以来,在各级党政领导的关心支持下,在社区服务中心的领导下,本着“服务社会传播文明”为宗旨,围绕帮老、助残、辅助青少年、环保、居委援支、社会调研、热线和义务工作宣传等八个工作目标,在地区义工的共同努力下,积极开展了以帮助孤老,辅导青少年为重点的“帮老助少”和社会公益慈善各项活动。2005年义工参加各项活动有350多人,参与服务时间有5500多小时,2006年义工参加各项活动有700多人,参与服务时间有6500多小时。二年来,义工参加多项活动人数累计达1000多人,义工参与率达83%,义工参与服务时间累计达12000多小时,人均服务时间约12小时,受益的孤寡独居长者有73人,辅导青少年有563人,使需要帮助的弱势群体得到了一定的帮助,从而取得了一定的社会成效。现在,将2006年工作主要情况汇报如下:

 

一、领导重视努力开拓义工工作新局面

 

街党工委、办事处、社区服务中心等各级领导对义工工作予以高度重视和给予大力支持,使义工工作能行之有效地开展起来。以义工中心为平台,把社会有爱心的各阶层人士组织行动起来,使有需要的社群得到帮助,充分发挥了义工队伍能为社区提供无偿服务的社会资源力量,这支队伍为社区服务做出了一定的贡献,并深受社区群众欢迎。目前,义工中心已接受来自社会各阶层爱心人士报名登记达1188人,义工队伍经历二年的锻炼在不断成长壮大。义工无私奉献精神已得到了**日报、**晚报和**电视台、**电视台等新闻媒体的宣传报道,并荣获**市“雷锋号”志愿服务先进集体。

 

二、探索发展,采用形式多样的活动

 

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加强义工队伍建设。随着义工队伍的成长和实践的需要。如何提高义工助人技巧,我们一方面继续加强对义工的培训,着重对义工的心理沟通技能、活动策划、口才训练等的知识掌握的辅导,全年举办了5次讲座、辅导学习班,参加学习的义工共263人。特别是负责个案的义工,邀请了著名的***工作室的***总经理来主讲;心理辅导和沟通技巧。通过学习有的放矢地训练义工如何开展个案工作。另一方面实现义工自我成长过程,通过义工参与策划活动,或担任活动核心领导、小组长等,锻炼组织才干,发挥口才等实现助人自助,提高升华。

 

(二)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社会公益活动

 

去年年内,我们以“情牵**”为主题开展了慈善系列活动,首先,对辖内124户特困家庭和低收入家庭进行了上门了解调查,掌握基本情况,并根据孤老和特困学生的实际困难制定了活动计划,为了帮助他们缓解所面对的困难,义工决心以中心成立周年之日开始为期一年内,发动了慈善募捐助困义卖活动。义工们积极参与,积极出谋划策,出钱出力,资助扶贫,通过义卖和努力,筹集到善款12000多元,鸿运扇八把、学习笔记簿一批、云香楼月饼45盒,物资一批,以及共组成了30个关爱孤寡老人和辅导特困学生的爱心小组,使需要帮助的人士得到了一定的帮助和关心,义工的无私奉献的精神向社会传递了爱心、传播了文明。

 

1、关爱孤寡长者。我们开展了有“长者、义工迎新联欢会”“鹤首童颜”“**地区公益活动”“**地区月圆人寿迎中秋”和各关爱小组等敬老系列活动,通过组织敬老系列活动,使义工利用节假日或娱乐聚会,上门或到敬老院等方式去关心孤寡长者,为孤寡长者送去温暖和欢乐,让他们感受到节日的慰问和来自社会的关心和关怀。义工不但经常上门探望老人,有一些学生义工还用自己平时不舍得用的利是钱或零花钱为老人买食品礼物,有一些义工而且出钱带老人上医院看病照顾,不少老人被义工的关心所深深感动。

 

2、关心辅导青少年,我们开展了有“沟通从我做起”“友谊万岁”“开开心心同乐日”“团队精神”“暑期兴趣班”“育苗爱心”“缤纷夏日的系列的:少儿手工大比拼、Shou  Sha .La .La”和帮助特困学生的辅导小组活动等等。同时,在“育苗爱心”活动中我们对33户特困家庭每户发放了150元的助学金,鼓励特困学生努力学习。我们特别注重结合青少年的特点,从心理辅导入手,以娱乐及交朋友的形式开展沟通,达到了不少青少年与义工结为朋友。在此过程,义工还很关心特困学生的健康成长,对一些有心理问题的学习或爱好特长的,不但从生活上关心,而且还有所倾重地鼓励他们,随着义工的付出、帮助,不少特困学生进步很快。例如:单亲家庭的**同学,已辍学在家一年多了,期间经常与社会上的青年混在一起至深夜归家,他妈妈非常担心和无奈,求助义工中心,我们义工与他交朋友,使他对自己的所为很后悔说:以前都没有人这样对他,表示一定要重返学校,现在,他就读一汽交通技校,并很认真学习,他妈妈看到他的改变,表示非常感谢义工。还有在36中初一(三)班的***同学,今年在班内学习成绩很优秀。另外,小学的***同学,虽然很调皮但很爱画画,父亲年纪很大了,根本无法辅导他学习,义工就经常带他去美术馆参观学习,现在他一见到义工都亲切地叫:哥哥、姐姐。

 

3、扶助残障人士。我们开展了有“手拉手情牵大塘”:能力;辅导、生活知识、游戏娱乐等助残活动。义工一方面以关心辅导工疗站学员这些残障人士的生活自理为主,鼓励自尊自强,另一方面对残疾人士的子女进行帮助学习。例如一级聋哑人***的儿子***,比较顽皮,但义工“爱心组”20个义工轮流上门辅导他,使他学习进步很快,老师和家长都反映他现在听话多了,学习也进步了。

 

看望孤寡老人活动总结篇7

印度有个城镇,名为维伦达文,它有个别称,叫做“寡妇城”。在这个与浪漫爱情紧密联系的朝圣圣地,居住着上千名寡妇。她们或是被家庭抛弃,或是一直孤单生活在这个世界上,其中还有人不惜千里跋涉来到这里。但是没有人知道为什么会这样。

42年前,由于印度孟加拉地区与孟加拉国边境一带局势紧张,年轻的吉奥莉·达斯跟着丈夫背井离乡,来到印度北部的维伦达文镇一起生活,并生了3个女儿。此后不久,吉奥莉的丈夫抛妻弃女而去,为了生计,3个女儿刚满10岁就出嫁了。

过去的15年,吉奥莉就独自生活在维伦达文镇,在寺庙中吟唱虔诚的歌曲,赚取几个硬币的报酬。和成千上万的印度寡妇一样,吉奥莉与现实世界隔绝了一切联系,将余生都奉献给了神,虽然这并非她心甘情愿。

赛义夫·阿里-达斯只有60岁,但她看上去比实际年龄要苍老得多,就连走路都已经蹒跚不已。她在12年前去世的丈夫是个酒鬼,女儿病死在医院中,儿子也因为土地纠纷而死于一场谋杀。

最后一个亲人离开后,赛义夫只剩下自己,孤零零生活的她倍感孤独,于是慕名来到这个听说很“安全”的地方——维伦达文。

桑蒂也住在维伦达文镇,她比赛义夫大20岁,丈夫很早就去世了。她独自一人把4个孩子拉扯大,吃了不少苦头。然而,儿子结婚后,她被自己的儿媳赶出了家门,理由是养活整个家庭的人是丈夫。“既然你没有丈夫,那就必须得自己养活自己。”儿媳这样说。

年过60的戈文达·达斯已记不清自己在这里居住了多少个年头,但年轻时的生活经历,却依然历历在目。

她出身在加尔各答市附近的一个小村庄里,结婚后第二年,丈夫就因为肺结核离开了人世。随后的近30年里,戈文达每天都在夫家不停地辛苦劳作,却受尽虐待。终于有一天,身无分文的她决定踏上开往维伦达文的火车,成为这里万千寡妇中的一员。

像所有来到这里的寡妇一样,她将自己的姓氏改为“达斯”,印地语中意为“奴仆”。以此来表示自己愿意终身虔诚侍奉神灵,与夫家断绝一切联系。

跟她们一样,数千名寡妇正在艰难地向着这个小镇进发,像一场声势浩大的逃亡。其中多数人,来自印度西部孟加拉地区。她们远离朋友和孙辈,徒步跋涉逾1000英里(约合1600公里),只为迁往这个被称为“寡妇之城”的小镇。

据英国广播公司(BBC)报道,仅在维伦达文镇,就有超过6000名寡妇聚集,而周围的乡村里,还有更多,总人数可达万人。

维伦达文成为寡妇聚集地,可以追溯到500多年前,但没有人能够解释清楚,为什么这里会对全印度的寡妇产生如此大的吸引力。只有黑暗和冷酷

即使是在遍布圣地和朝圣之所的印度,坐落于亚穆纳河畔的维伦达文,依然可以被称之为当之无愧的神圣之地。很少有哪个地方,能像这个距德里只有几小时车程的小镇一般,与神灵产生如此深刻的联系。

在印度史诗《摩诃婆罗多》中,创造之神毗湿奴的第八个化身黑天,就出生在维伦达文附近的树林里。在这里,这位诸神之首、世界之王化身成为吹笛子的魔术师,并与美丽神圣的牧女罗陀坠入爱河。

黑天和他青梅竹马的恋人的名字,被维伦达文的每个人挂在嘴边反复念诵。当每一位朝圣者来到这个庙宇鳞次栉比的小镇上,在古庙四周匍匐参拜,踏上石阶,沐浴圣水之时,都将他们的名字铭刻在心。

然而,展现在成千上万逃亡到此的寡妇面前的,却是这个城市最黑暗、冷酷的一面。

黑天与罗陀的爱情故事,如今被印度人视为伤风败俗。这个充斥着罗曼蒂克色彩的小镇里,神灵的“奴仆”们却在街道上过着悲惨的生活。

花一点时间观察庙宇前进进出出的朝拜者,不必费太大功夫,就会发现,寡妇们就藏身其中。

来到这里的寡妇,固然不乏虔诚的朝圣者,只想把生命中余下的岁月都奉献给黑天和罗陀。但更多人到这里,仅仅是为了逃离野蛮残暴的家庭。许多寡妇不仅失去了收入来源,还遭到整个村庄的排斥驱逐,孤身一人倍感寂寥。有人被夫家赶走,以掠夺本该属于她们的遗产;也有人像桑蒂那样,被自己的儿子、儿媳像丢包袱一样,狠狠甩出了家门。

但在这里生活,没有想象中那么容易。许多来自孟加拉地区的寡妇发现,周围到处都是说印地语的人,就好像来到外国一样。有的人心怀怨愤,另一些则恐惧崩溃。

每天一大早,吉奥莉、戈文达们会和自己的同伴一道,从住处走1公里远,到庙里和着乐器唱诵印度教的祈祷经文,晚上睡觉前,再重复一遍早上的路,每天一共要唱6个小时。

通过这份“工作”,每个月,寡妇们可以从当地庙宇那里获得125卢比(约合2.7美元)的生活补贴。

因为是寡妇,她们只能穿白色素服,不能佩戴任何首饰,时常可见历经岁月风霜的老妇人向路人乞讨。在印度这个“乞丐都有鼻钉”的国家,她们的社会地位连乞丐都不如。

正如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所说,维伦达文的寡妇们“生活在耻辱之中”。

看一眼都极为不祥

一座小庙里,青年志愿者们搅动着成堆的米饭和达尔(用香料、小扁豆煮成的印度菜),寡妇们则盘腿坐在院子里的地上等待。她们三三两两地聚作一团,彼此诉说着各自的故事。

这些年轻人,是来自德里的非政府组织Maitri的成员,专门为一些寡妇提供食物和栖身之所,但他们的力量有限,仍有许多寡妇需要靠乞讨才能租得起一个栖身之地。

政府也修建了4处供朝圣者们交流的修行处所,一些寡妇栖居于此。为了帮助那些年仅二三十岁的年轻寡妇,政府采取一些措施,将她们安排到服装厂等地工作,帮助她们重新回到社会。

印度社会不同寻常的一面在于,政府尽管为解决这一问题做出了很多努力,但他们更希望外界对此不闻不问。政府和朝圣者们可以使这些从家庭中逃难出来的女人们免受饥饿,却难以消除孟加拉地区存在的不公现象和长久以来的迷信。

在印度的家族文化中,女人在家里扮演相夫教子的角色,几乎相当于是丈夫的附属品。丈夫死后,她们的生活也与死亡相差无几。如今,寡妇们已经不会在丈夫的火葬柴堆前迷失自我,但她们的生活依然充满艰辛。

在周围人眼中,寡妇就是不祥的动物,不能再婚,不能穿鲜艳的莎丽,每天祈祷几个小时,才能吃到别人施舍的剩饭剩菜。很多人甚至认为,连看一眼寡妇都是极为不祥的。

一些寡妇声称,即使是在维伦达文,当地人对待她们也十分粗暴,只有朝圣者才愿意为积攒功德而施合她们。

看望孤寡老人活动总结篇8

他们的想法很单纯――希望社会能给予弱势群体更多的关注。

他们笑着寒暄,却又因救灾物资运输问题而愁眉不展,这是一群简单真诚的人。

“能力有限,爱心无限。能帮多少帮多少。”

伊秋铭: 24岁 中国关爱孤儿专项基金会成员

“做义工已经有4年了,从一开始在温州为孩子们建希望小学,到后来回北京去各个敬老院、孤儿院做义工,发展到直接在基金会工作。这个过程中,见过太多伤感的场面,心情是很平静的。社会对义工的关注度不是很高,因此每次进行活动都要亲自拿着资料去找赞助商,我过去攒的钱都已经花光了,现在我们每月的工资是1300元,只是刚够维持生活的。最近我们要去四川凉山,那里震后受到的关注很少,因为都是深山,一般人进不去。孩子们别说新衣服,旧衣服都没有。冬天快到了,我希望孩子们冬天起码不至于再赤脚。”

“我没想过自己是救世主,只是平平常常地做点事。”

高步云:27岁 IT行业个体经营主业

“我做义工一年多以来,家里人都很支持。平时工作忙,一有空我就和大家一起出去活动,这让我觉得生活变得充实、有意义了。第一次参加活动是去太阳村,那里食堂的照片都是黑白的,里面有一句话:‘希望用义工们的爱让孩子的生活充满色彩’。这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孤儿院里有个女婴,3个多月,父母是外地来京打工的,被判了刑,孩子没着落就在孤儿院,非常可爱。这样的孤儿很多,都很需要人去疼爱他们。每一次活动结束,都更坚定了我继续做下去的决心,因为需要帮助的人太多了。”

“老人见我和她聊了很久,硬是要把手上的金戒指摘下来送给我。”

王建英:27岁 某杂志营动总监

“一天早上,我看见一个老奶奶提着两篮子菜,她走的很吃力。于是我问她,您需要帮忙么?她就拉着我聊天。后来我知道,她是没儿没女的空巢老人,平时非常孤单寂寞。她见我和她聊了很久,硬是要把手上的金戒指摘下来送给我。我当时觉得很心酸。老人们需要的可能就是陪他们聊聊天,这么简单的事情如果能坚持做下去,其实也就很好了。后来我参加了义工联,在这个过程中,我意识到每周1~2次的活动其实算不了什么。”

“我没钱,没女朋友,但觉得起码我比那些孤儿和老人要幸福得多。”

看望孤寡老人活动总结篇9

萧山爱心车队,爱心温暖萧山

2009年7月8日,7个爱心人士为提升出租车司机在老百姓心中的形象,给出租车司机提供一个交流的平台,成立了“诚信车队”,直到2015年4月30日,正式改名为萧山区红十字传林志愿服务车队。车队从最初的7人发展到现有的28人,其中星级司机23名,五星级有4名,四星级有4名,三星级3名,一、二星级为12名。在行业主管部门和区红十字会的领导和大力支持下,在队长赵益华的带领下,大家长年坚持献爱心、做好事,用实际行动践行着“人道、博爱、奉献”的红十字精神,把爱心播洒到萧山的每一个角落。

爱洒萧山,温暖送给弱势群体

2015年3月18日车队发起了在全行业中为出租车同行董永良身患白血病女儿董颖洁进行爱心募捐,两天时间共募捐人民币30260元,把募捐款项全部送到董永良手中,虽然数目不算大,但是都凝聚着每一个驾驶员的一份爱心。而且,从董永良处了解到,目前其女儿身体恢复状况良好。最让人欣慰的是,董永良被车队的爱心之举所感动,他已报名申请加入车队,希望通过自己的力量来服务社会,回报社会。车队也被董永良的行为温暖、激励着,相信车队的明天会更壮大。

爱在夕阳,关怀献给孤寡老人

敬老爱老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车队从成立至今开展多种形式的敬老爱老活动,做好事、做善事,向孤寡老人们敬献一份爱心。2015年9月,车队慰问了6名抗战老兵,为他们送去了免费接送牌,提供免费接送活动。在重阳节,车队去看望了结对老兵,让他们感到温暖和亲情。

2015年10月1日,车队8名队员与萧山新希望公益义工一起,冒雨为新塘敬老院乔迁新址奉献着自己的一份力量。接送敬老院老人,布置敬老院会议室。

同时,车队还多次参与萧山爱心互助中心组织的看望、慰问百岁孤寡老人、残疾人家庭、社会福利院五保老人活动,为仁爱家园残疾人参观美德档案馆和博物馆,走进蜀山街道蒋宏仁家和宁围街道盈一村王志军家,进行助残帮困服务。

爱心送考,温暖送给莘莘学子

每年高考期间,为方便全区考生赴考,红十字传林志愿服务车队坚持为广大考生及家长提供“爱心送考”,采取定点接送、特困帮扶接送、无限时接送等方式,在烈日炎炎的高考期间,7年来,车队共免费接送考生及学生家长万余人次。

2015年6月,车队还积极报名参加了在FM107.9和道路运输管理处共同组织的一年一度的爱心送考活动。为方便考生,车队成员放弃赚钱的大好时节,在高温下坚守。每年高考期间,他们总是冲在爱心送考第一线,许多考生在考试结束后特地去鲜花店买来鲜花和锦旗送给爱心车队,并深情地说“谢谢叔叔阿姨,你们辛苦了!”

这群靠开出租车谋生的的哥、的姐,家庭并不富裕。车队搞爱心活动,他们每人每年志愿服务超过100小时以上。虽然少挣很多钱,他们却说:“为社会多奉献一点爱心,我们会收获更多的快乐。”

一幅幅感人的画面,一句句感谢的话语,不仅服务了考生,更感动了萧山。

车队一直秉承着“三无、三心、三免”的服务准则,即:安全行车无事故、规范行车无投诉、文明行车无违章;规范服务讲诚心、优质服务有恒心、志愿服务献爱心;80岁以上免起步价、特殊学生免起步价、残疾人孕妇免起步价。

看望孤寡老人活动总结篇10

美丽的XX旁,有一个环境整治、秩序井然、人际关系和谐的邓府山村社区。在这个社区大家庭里,有一位年过半百、朴实无华、默默奉献的当家人,她就是邓府山村社区调委会主任、党支部书记吴美云。从最初的社保员到居委会主任,又到现在的调委会主任、党支部书记,吴美云在邓府山社区已是几易其岗了。一步步兢兢业业,脚踏实地地走来,她无论在哪个岗位上都忘我地工作着,奋斗着。几年来经她调解的各类纠纷203件,调解成功201件,成功率达99。她还多次被评为先进工作者,并于20__年被司法部授予优秀人民调解员的称号。其所在社区三次被南京市人民政府授予文明住宅区、社区治安综合治理先进单位。成绩和荣誉的光环背后是许多常人无法想象的执著和艰辛。社区稳定的守护神民调工作是社区稳定的第一道防线,这是吴美云讲的最多的一句话。她牢记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在每周的居委会干部工作例会上,分析社区的矛盾,排查各类纠纷是一项必不可少的内容,几年来她调解的12起纠纷中,没有一起把矛盾上交。她善于走家窜户,了解情况。居民搬家、学生开学、青年参军、生儿育女、红白喜事都能看到吴主任的身影,她走遍了每家每户,对容易发生矛盾纠纷的重点户,她一年要去10多次,并主动将办公室的电话及自己家的电话号码告诉居民,让居民有事随时联系,整个邓府山,从老到少,从单位户到临时户,人人认识吴主任,有事愿请她帮忙;她乐于婆婆妈妈,问长问短。平时吴美云最注意的是老弱病残家庭,刑释解教人员家庭,每家每户、各人各样都在她心里装着,24幢的孤寡老人靖保华因患重病无钱医治,吴主任在看望她时得知老人的外孙女借她2万元赖债不还,吴主任十分气愤,她费尽周折找到了债务人,向其晓之以理,其不但不同意还钱,还散泼哭跪在地,吴主任不为所动,告诉债务人,如不还,将送其外婆到法院诉诸法律,在众位主任的责备之下,债务人电话招其夫送钱,当天一次性还清了所欠债款。她肯于帮贫困,解决问题。在邓府山,她去的最多的不是富裕户,而是困难户家,多年的民调实践她总结出,现在的家庭矛盾相当一部分是由贫困引起的,解决他们的矛盾要设法解决贫困,她列出贫困家庭成员的文化程度,工作特长,通过各种途径推荐他们就业,五年来,她先后推荐了37人重新就业,使这些困难户家庭矛盾少了,欢乐多了;她勤于学习法律,依法调解。邓府山是个小社区,可吴主任办的是大调解,她将楼栋长、居民小组长、驻社区的民调干部每月集中半天,分析纠纷情况,交流调解经验,并安排两个小时请专人上法制课,让大家充分了解民调工作的地位,掌握民调工作所涉及的法律知识,保证民调工作依法进行。居民群众的贴心人吴美云常说:“做社区工作,要能吃苦,不要怕麻烦,要心里装着居民群众”。她事实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吴美云同志待孤寡老人如亲人。她组织支部党员和部分居民骨干,组织成“送温暖”小分队,定期轮流为孤寡老人服务。李华老人无儿女一个人单独生活。一次不幸跌断了腿,吴美云得知后立即跑到老人家背起老人,快步下楼,拦了一辆车就往医院送。由于医治及时,老人的腿很快接上了。为了方便老人生活,吴美云专门为老人找了一名户工,负责老人的饮食起居。逢年过节,吴美云都要买礼品看望老人,组织党员、居民骨干定期为老人清扫居室。老人常说的一句话是:共产党好、吴主任的人员好是咱群众的贴心人。照顾老人这项工作一直不间断地开展了长达两年之久。去年年底老人提出要去淮安妹妹家生活,吴美云同志仍不放心,对日后老人的生活作乐精心的安排,还要求老人的姨侄善待她。今年,老人为感谢吴主任还特地托人送来锦旗一面,上面写着“不是亲人,胜似亲人”八个大字。吴美云同志以她的真诚和热情团结群众,她有一颗火热的心,但火热之中不失原则。在一次楼长会上,一位儿子、媳妇都下岗的老楼长借题发挥,发牢骚,讲怪话。作为一名老党员,吴美云同志当即严肃地批评了她。第二天,这个楼长主动到社委会承认了错误,吴美云同志又心平气和地和她交换了意见,使她心服口服。吴美云同志一心扑在社区工作上,头脑里整天想的就是工作。在家里,她开口闭口就是“我们社委会”,谁怪丈夫和儿子戏称她为“工作狂”。20__年11月,吴美云生病住院手术,医生嘱咐她要修养3个月。吴美云牵挂社委会,心里放不下工作,出院后在家休息没几天又回到社委会,投入到工作中去了。吴美云同志自从到了社区,几乎没有休息日。居民们只要有事找到她,不管是中午吃饭时,还是夜里,她总是及时帮助解决。她从不嫌麻烦,从不喊苦叫累。拿她自己的话来说:“我是社区支部书记、主任,我要在每一天里的每一个小时努力工作,要干好今天,想着明天和后天,要有奉献的精神。”平凡中折射出伟大,朴实中蕴含着崇高。这就是吴美云,一个产党员,一个普通社区调解员的本色。她把党和人民给予的关怀和荣誉当成激励,化作前进的动力,更加牢记党的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一如既往,义无返顾地谱写为人民服务的新篇章,为社区的安全稳定、繁荣昌盛贡献全部的才和智、光和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