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戏下乡活动总结十篇

时间:2023-03-17 17:29:27

送戏下乡活动总结

送戏下乡活动总结篇1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开展以送戏、送电影下乡和群众自办综合性文体活动为中心内容的系列文化活动,努力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弘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活跃农村文化生活,促进农村文化事业的发展,从而切实解决广大农民看戏、看电影难和农村文化活动匮乏的问题,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需求,进一步促进和谐农村建设。

二、总体要求

按照“搞好延伸、讲求实效、提高水平、体现特色”的原则,加强县、乡(镇)协调配合,精心策划、部署,着力抓好落实。通过抓三项活动,组织和建设好一支稳定的为民服务的公共文化服务队伍,创作、编排一批具有本县特色的文艺节目,使农民欣赏到优质文化产品,使我县农村基层文化建设更上一层楼。

三、目标任务

(一)送电影下乡活动:由县文化体育广播电视局制定放映计划,组织放映队伍,确保放映质量,做到安全放映。全县每个行政村每年放映不少于12场。每所农村义务教育中小学校放映不少于4场。全县基本任务数为1261场,其中农村义务教育中小学校为385场。

(二)送戏下乡活动:由县文化体育广播电视局确定演出内容和安排时间,各乡镇(场)安排演出地点,全县10个乡(镇),每个乡镇每年不少于6场,全县基本任务数为60场。参加演出的文艺团体必须具备相关机构认证的文艺演出资质,节目由县文化体育广播电视局负责审查,确保节目质量,未经审查的节目不得参与送戏下乡演出。

(三)各乡(镇)组织举办群众性文体活动。各乡(镇)都要结合本地实际情况因陋就简,因地制宜组织举办具有地方特色的系列群众文体活动。全县10个乡(镇),每个乡(镇)每年不少于6场,全县基本任务数为60场,其中为保护和传承好《西河戏》部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各乡(镇)必须安排由县西河戏协会组织的《西河戏》2场。

四、工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县成立活动领导小组,由县政府副县长吴伟清任组长,县文体局局长夏茂臣任副组长,文体局分管副局长及各乡(镇)分管副乡(镇)长为成员。各乡(镇)相应地成立领导小组,各乡(镇)要将该项工作纳入党委、政府的工作议程,进行研究、部署,制定好实施方案,编制好活动经费预算。

送戏下乡活动总结篇2

根据要求,结合文旅局工作职责,现将文旅局2021年工作计划汇报如下:

一、推进公共文化服务能力提升

推进文化馆、图书馆总分馆制建设,对具备条件的乡镇(街道)建设文化馆分馆、图书馆分馆。

在提升乡镇(街道)、村(社区)文化设施服务效能上做文章,推动乡镇(街道)文化站免费开放,指导村(社区)文化设施进行免费开放。

督促基层文化设施提升改造,督促各乡镇街道对文化广场缺少、过小,器材短缺等问题进行建设、补充,继续提升公共文化服务能力。

强化文化配套设施,为部分农家书屋配备图书,为乡镇街道配备部分文化活动器材。

二、大力开展文化惠民工作

做好文化惠民工作,通过向上争取、政府采购、送戏下乡、自编自演等方式,四措并举,实现行政村文艺演出全覆盖,着重在提升覆盖质量、提升群众参与度、提升农村文艺队伍方面下功夫。

做好送电影送戏进村工作,全年送电影下乡8800场,剧团送戏下乡225场;开办舞蹈、剪纸、中堂画等各类培训班及活动20期,培训文艺骨干1000人。

三、积极推进工作创新,实现文艺文物工作新发展

推进文艺繁荣发展,进一步提升完善扶贫大戏《承诺》质量,力争取得新的荣誉。创作一批反映我区特点和时代特征的文化作品,创作XX剪纸产业化产品《XX剪纸-历史人物》。帮助剪纸等创新性作品争创省级荣誉。实现文物事业新突破,积极布陈,力争2021年上半年完成博物馆3、4楼布展工作。

送戏下乡活动总结篇3

一、工作推进机制

1.加强领导,保障到位。一是组织协调到位。针对今年文化惠民工程中的新变化,我局及时开会研究部署,决定成立文化惠民工程项目实施领导小组,形成组长统一领导、部门密切配合联动工作机制。二是文件落实到位。先后制定下发了《市2020年文化惠民工程实施方案》、《市文化惠民活动工作方案》、《2020年中央补助地方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重点项目)专项资金使用方案》等相关文件,为2020年文化惠民工程的有序推进、具体实施和资金筹措等方面提供了制度保障。三是资金落实到位。中央、省、市文化民生工程资金下发后,配套文化场馆免费开放资金和农村文化建设专项补助资金全部及时配套到位。

2.强化管理,提升效率。一是建立群众需求征集机制。对送戏进万村、文化场馆免费开放等通过召开座谈会、发放意见征求表、开通信息化互动平台等方式,实现供给与需求的有效对接,使工作开展更有针对性和有效性。二是实现乡镇文化站考核管理全覆盖。制定乡镇综合文广站公共文化服务考核方案,部署组织考核工作。到年底,完成对全市16个乡镇文广站实现考核全覆盖,有效提高了乡镇文广站服务能力。

3.狠抓督查,落实要求。一是定期通报,强化调度。制定全市群众性文化活动、馆站服务人次、村级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建设进度等月报制度,按月调度通报督查,有力推进各站比学赶超。二是检查验收,确保实效。召开全市文化惠民工程工作推进会,具体部署文化民生绩效考评工作任务。与政府签订目标责任书,将文化惠民工程实施完成情况,纳入2020年度目标管理绩效考核;强化文化惠民工程跟踪问效,年中、年末两次督查,对各站文化惠民工程进展和完成情况进行督查和验收,确保高质量高标准完成。

二、项目完成情况

市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和16个乡镇文广站均已实现免费开放,公共空间设施场地免费开放,所提供的基本服务项目免费;164个行政村文化信息共享工程32.8万元已完成拨付;开展农村文化活动送戏110场,完成率67%;开展农村体育活动105场,完成率64%;农村应急广播一期工程已建成一个市级平台、16个乡镇应急广播平台、183个村(居)平台、436个应急广播终端(每个村居和灾害易发区域布局2个点)、872只大喇叭。实现了所有行政村(居)全覆盖,并与省局控制平台互联互通,完成率100%。

三、特色活动开展

1.线上活动精彩不断

疫情期间,我局积极利用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官方网站、微信公众号、抖音等网络平台,创新文化惠民服务形式,实现了闭馆期间线上公共文化服务不打烊,丰富广大人民群众在疫情防控期间的精神文化生活。

市文化馆开展特色农民春晚20余场,每场乡村春晚通过网络、微信、公众号、云平台,据不完全统计线上观众达到了45万人次。开展、两市“抗疫”主题美术作品网络联展、2020市少儿书画大赛优秀作品网络展、非遗文化请你“餐”观、“皖美”——余摄影作品展等线上展览活动。

市图书馆开放线上数字资源,24小时服务不打烊,市民在微信公众号、图书馆网站上可以读书、看报甚至听书。同时,举办线上活动与读者进行互动交流,3月联合博看网,面向读者用户推出“书香悦读智赢战疫”红包答题活动;5月举办线上诗词竞赛活动;6月组织举办“最美书香潜阳”少年儿童征文大赛。

市博物馆通过官方网站开辟网上藏品展示栏,让观众从美轮美奂的文物图片中慢品它们折射的历史。在微信公众号开设了“文物自介书”系列文章,采用通俗的语言和时下流行的网络词语,对经典藏品进行故事般的诠释,让观众在诙谐有趣的文字中领略藏品所带反映的优秀传统文化。

市剧团积极引导青年演员在抖音平台开设线上直播活动,直播内容涉及戏曲歌曲教唱、戏曲化妆摄影等。几个月来,社会好评如潮,群众反响强烈,包括徐超、刘磊、戢东等在内的6位青年演员粉丝数累计超过10万人次,点赞量更是达77万之多。除了演员们积极直推,剧团也建立了单位抖音公众号,定期剧团演出视频、后台花絮等精彩活动。

2.线下活动魅力纷呈

疫情形势好转以来,我局积极号召全市公共文化场馆在做好疫情防护的前提下,逐步恢复免费开放工作,开展品牌文化活动。

市文化馆倾力打造“乡村春晚+”品牌群文活动,春节期间共举办21场“省乡村春晚”和非遗过大年活动;举办少儿书画大赛品牌活动,推荐优秀作品参加省少儿书画大赛;“我们的节日·端午”包粽子比赛吸引了众多居民踊跃参与,传承了民俗文化;开展“非遗进景区”系列活动,让群众在游览的过程中共同参与非遗保护、共享非遗保护成果;举办“颂党恩”2020年市抗疫书画作品展,旨在用艺术的形式呈现我市深厚的文化底蕴以及疫情期间涌现的好人好事。

市图书馆持续开展流动服务。疫情期间创新送书下乡方式,推出“百姓点单,政府送餐”活动,送书上门,将精神食粮送到村民家门口;联合龙潭乡萤萤书屋,给万涧村逢上花屋的小朋友们赠送书籍和桑皮纸,并向孩子们介绍桑皮纸相关知识;联合逸夫小学开展“你选书我买单”荐书公益活动,学生读者现场推荐书目,由市图书馆负责购买;联合野寨中学成功举办第七届“读书达人”征文比赛活动,并针对写作技法开展座谈。

市博物馆积极参与举办了“齐心抗疫•笔墨传情”——两地美术作品联展”站的启动仪式和展览;将“瑞鼠吐宝——庚子鼠年生肖文物图片联展”送进镇中心小学、社区和文化站,通俗易懂的图片临展,增强了群众的文化自信。

截止到6月底,市文旅体局通过线上线下立体联动,开展各类精彩纷呈的群众性文化活动200余场,让群众在线上线下都能享受丰富的文化大餐。

四、下半年工作计划

1.完成164个行政村的“送戏进万村”演出和“戏曲进乡村”演出活动,做好演出视频和宣传稿件的上传工作。

2.完成37个村级综合文化服务中心的建设工作,按照“七个一”“八个有”的标准进行审查验收。

3.商讨贫困村村文化活动室文体器材设备购置清单,有序推进设备购置工作,及时为贫困村文化活动室配送到位并安装调试。

4.继续开展公共文化系列活动。抓住时间节点着手准备国庆文艺演出、乡村春晚等文化惠民演出和农村体育活动。

5.加强对文化信息共享工程村级服务点的管理,提高文化信息共享工程村级服务点设备使用率,要求各村开展教育、培训、文化娱乐等活动。

6.继续加强月报制度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文化馆(站)服务人次、文化惠民工程项目进展、公共文化场馆免费开放进展等月报制度并及时进行公示。

7.成立中期调研组,由局领导带队到各乡镇对文化惠民工程实施情况和进度进行督查调研。

8.联合民生办开展文化惠民工程宣传月活动,对文化惠民工程进行集中宣传,提高文化惠民工程的群众知晓度和满意度。

送戏下乡活动总结篇4

一、领导关心重视,文化发展政策项目更加落实

设立文化事业发展基金。根据县人民政府政办字【2011】192号《关于印发<县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建设规划(2011-2012)>的通知》,县里设立了文化事业发展基金基础200万元,专项用于支持公共文化建设。县财政每年预算5万元文艺创作扶持专项资金,对全县文艺创作进行奖励补助。

进一步加大了财政投入。县财政对文化建设投入增长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增长幅度,仅2013年度,县级财政对文化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达到3200多万元。

推动了苏区文化振兴发展项目。启动市印刷产业园县分园前期工作;上报了茅店关税处文化园项目;完成了夏浒红色影视基地项目规划;申报24处革命旧址旧居保护项目,实施了5个点的维修规划设计;省级保护单位维修经费投入50万元维修;田村镇、大埠大坑村为省级历史文化名镇(村)。

加大了争资争项的力度。争取村维修经费500万元;争取农村文化“三项”活动经费、三馆及文化站免费开放经费、农家书屋更新经费、文物维修资金、“三馆”场所维修资金等达到650多万元。

着力实施文化民生工程。2013年,更新了33个农家书屋的图书;实现送戏下乡演出97场,送电影下乡4452场,乡镇自办文体活动124场。建设村级文化信息共享点60个。

推动出台了一批文化发展的优惠政策。出台了《县十二五文化发展规划》、《县现代服务业发展扶持政策》、《县关于加快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若干具体办法》、《中共县县委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意见》,一系列政策的制定和落实,彰显县县委县政府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高度自觉和自信,有力推动了文化的大发展和繁荣。

二、夯实强化基础,公共文化服务功能更加完善

切实加强图书馆新馆建设。县图书馆为国家二级图书馆,新馆建成并完成了室内装饰工程,正在进行旧馆搬迁。市图书馆与县图书馆建立了总分馆制。县图书馆作为市图书馆分馆,借阅管理由YLS系统办理借阅。做好全国公共图书馆第五次评估定级工作,坚持以“评估促建,评建结合、重在建设”的原则,力争县图书馆为国家一级馆评估定级成功。

着力完善文化馆功能。县文化馆是国家一级文化馆。整合了场馆面积,重新规划了各个功能厅室,设置小剧场、书画馆、非遗馆、东河戏陈列馆,都实行免费开放接待观众。

高档次建设县影剧院。县里投入1600多万在城南新区建设了新的县影剧院,设施先进,功能完善,可以承接大型演出、放映电影、会议等活动。

创新农家书屋管理模式。一是布点到位。全县276个行政村都建立了农家书屋,县城6个社区建立了农家书屋;二是管理到位。县里给每个点每个月补助100元作为管理员工资,同时,招聘残疾人管理员,为残疾人提供就业岗位,全县71名残疾人农家书屋管理员工作认真,管理规范,深得群众欢迎;三是建设农家书屋示范点,遴选36个点每个点配置了价值2万元的视频设备;四是在农村偏远地区,把农家书屋设置到学校,满足农村学生的阅读需要;据统计2013年,全县农家书屋接待读者超过12万人次。

提升博物院的品味。2013年5月客家博物院经国家文物局评定为国家二级博物馆。收集征集客家文物1万件,规划了精品馆;对文化城进行了美化亮化,游客人数明显增多,满意度显著提高。

规范乡镇综合文化站管理。17个乡镇都建成了符合标准的乡镇综合文化站,总面积达21701.48㎡,每个文化站都配置了价值10万元的电脑电视、投影仪、课桌设备。

试点建设村级文化服务活动中心。2013年“三送”工作中,为丰富村社区居民文化生活,在农村土坯房改造25个集中建设点配套文化活动室;在12个村社区试点建设集党员教育、宣传文化、民政保障等服务中心。

建设公路沿线文化长廊。在国道建设和谐秀美乡村示范文化长廊,主题墙16块,指示牌120块,文化墙3200平方米。

三、多彩文化活动,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更加丰富

加强文化工作人员培训。一是文化站长和农家书屋管理员培训,举办了乡镇综合文化站站长、农家书屋管理员培训班,聘请专业人员授课,重点阐述了乡镇综合文化站开展群众文化活动、农村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农村文物的保护、农村文化资源共享点和农家书屋的管理,以及开展全国第一次可移动文物普查,全省乡镇综合文化站评估定级等工作进行了讲授与解析。选送了一批文化站长参加全省文化站长培训班。二是对专业人才和文化骨干培训。近几年农民文艺人才培训工作已完成1800人次;县文化馆采取业务人员包片的形式不定期进社区进行文艺培训,同时做好了馆办老年大学免费开放的文艺培训工作。2013年,馆内业务人员下社区进行文艺辅导80次,受辅导人数2600人/次,举办艺术培训10期,培训人数600人/次。

开展丰富的群众文化活动。一是大型文化活动有统筹。每年年初县“两办”下文对全年的文化活动作出安排,每年固定的活动有:元旦、春节期间系列群众文化活动,书画摄影展、免费写春联、“欢欢喜喜过大年”“迎春民俗展演”等群众文化活动;四月客家生态文化旅游节“樱花浪漫时”民俗展演活动和县赏樱花系列文艺演出;五月在县人民广场举行“县客家民族乐团公演,农民艺术节;八月在客家博物院举行“客家祭祖大典仪式”及县民俗展演;十月人民广场举行“迎国庆”文艺展演等。

推进全民阅读活动。每年“世界读书日”开展“让我们在阅读中一起成长”图书服务宣传周活动;开展了“送书进社区”、“送书进校园”等现场读书活动。开展送书进校园、送书进社区、送书进军营、进敬老院、送书进企业巡回服务活动达78次,服务接待读者达7800人次,并对全县企业的图书室管理员进行图书管理业务知识培训。

加强文化知识宣传普及。县“三馆”及文化站实行免费开放,2013年开展了教育培训、民俗传统讲座、三送图片展览、摄影、文化咨询等活动86场,参与活动达3600多人次,社会反响良好。

送戏下乡活动总结篇5

结合当前工作需要,的会员“靓靓仔”为你整理了这篇十三五期间文化扶贫工作总结范文,希望能给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参考借鉴作用。

【正文】

一、取得实效

(一)村级综合文化服务中心

十三五期间,东至文旅局严格按照“八个有”标准,即有广场、有活动室、有宣传栏、有图书、有文体器材、有数字文化服务、有文艺团队、有特色活动开展,建成234个村级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其中22贫困已全部完成制度上墙、悬挂标牌,统一标识、规范管理,如:统一制作“两块牌子”(村级综合文化服务中心、文化活动室标识牌)、“四个制度”(《村级文化活动室管理制度》《农家书屋管理制度》《农家书屋借阅制度》《农家书屋管理员岗位职责》)、“一本日志”(农家书屋工作日志)。县文旅局组成检查组先后多次深入贫困村开展村级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建设情况检查,切实把村级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建好、管好、用好。

(二)文化信息共享工程

以文化信息共享工程村级服务点(与农村党员远程教育服务点共建)网络设施为基础,做好宽带接入、运行维护及开展文化宣传讲座等有关活动,因地制宜购置歌曲、影视节目、地方戏曲等文化娱乐类正版光盘,为每个贫困村各配备电脑1台、多功能一体打印机1台、拉杆音箱2台、喜庆锣鼓2套,及时更换、配置机顶盒,保障网络畅通, 组织开展视频节目播放、科技培训以及农村文化娱乐等活动。

(三)农村文化活动“送戏进万村”

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方式,严格把好招标关、质量关、服务关和效益关,推进“送戏进万村”文化扶贫工作高质量实施。通过招标采购确定东至县心连心文化传播有限公司等多家优秀专业剧团为演出单位,签订演出合同,通过线下督查和线上监管等形式强化对“送戏进万村”演出内容和演出质量的督查,推动文化惠民工程政策落实落细。全县每年每个行政村送正规演出不少于1场,每年目标任务234场,已累计送戏1638场,完成率140%,其中22个贫困村累计送戏144场。2017年东至县文化和旅游局被评为“送戏进万村”工作优秀单位。

(四)农家书屋更新出版物

十三五期间,我县234个农家书屋持续开展图书借阅活动,更新出版物纳入文化扶贫工作,在更新出版物期间统一部署安排召开图书采购协调会,同时广泛征求乡镇、村文化服务中心对图书采购的意见建议,及时提交采购书目,充分提高图书采购实用性,累计更新出版物70200册,其中22个贫苦村配发图书6600册。建成了234个数字化农家书屋,其中每个贫困村都完成建设任务。

(五)农村电影放映

十三五期间每年为每村开展12场公益电影放映,累计播放电影14640场,其中22个贫困村开展1620场。我局积极探索途径,创新工作方式,推动我县农村电影放映由流动向固定、由室外逐渐向室内转变,不断提高农民群众的观影条件,确保农村电影放映质量和效果。

文体活动

依托村级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充分利用乡村农家书屋、文化室等阵地作用开展群体性文体活动1190余场,其中贫困村累计开展文体活动120余场。一是发挥“五老”余热,为留守儿童开办不同形式的“暑期快乐班”,义务指导暑假作业,带领他们开展丰富多彩的快乐活动,陪留守学生度过安全、快乐的暑假。二是积极开展各类特色活动,如泥溪镇朱村开展“五马跑朝”农民文艺汇演、特色民俗表演;民歌之乡官港镇秧畈村举办了系列特色民俗文化活动;龙泉依托村级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开展“划旱龙舟”传统民俗活动;东流开展“端午粽飘香·温暖社区情”包粽子送温暖活动。官港横岭开展舞龙灯、黄梅戏、旗袍秀等表演。三是结合各地特色文化资源开展红色文化、非遗传承等多种形式文化活动,如:安徽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福主庙会”文化传承活动、部级非遗“东至花灯——六兽灯”文艺汇演、安徽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平安草龙灯”演出等,全面发动乡镇文化站积极投入到村级文化服务中心的建设指导工作中,真正让乡村文化“活”起来。

二、主要做法

(一)加强领导,落实责任,推进项目建设

为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我局高度重视,严格按照省市部署,成立了以局长为组长的文化扶贫工作领导小组,设立了文化扶贫工作办公室,确立了文化扶贫工作联络员。做到主要领导负总责、分管领导亲自抓、业务科室具体抓。印发东至县文旅局脱贫攻坚工作方案和实施办法,对我县文化脱贫工作进行全面部署,做到任务明确、责任落实,扎实推进项目建设。

(二)规范操作,严格程序,推动项目落实

我县严格按照省厅、市局文件要求,积极筹划“送戏进万村”招标工作,认真制做标书,严格按照招标程序进行招标采购,在各级行政管理部门注册的国有、民营艺术表演团体积极参与招标,中标团体认真编排节目,把高质量的节目送到基层,满足群众看戏需求。与此同时,我局就农家书屋图书更新工作广泛征求乡镇、村对图书采购的意见建议,及时提交采购书目,充分提高图书采购实用性,持续通过创新活动形式、丰富活动内容,组织开展一系列的丰富多彩的阅读+主题活动,促使人们阅读习惯养成、爱上阅读,更加坚定人们知识改变命运、文化能脱贫致富的信心。

(三)加强督查,强化调度,确保按时建成

结合脱贫攻坚工作组织开展检查督查工作,对各乡镇综合文化站进行了绩效评价考核,重点督查村级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建设情况、文化设施使用情况等。同时,按照要求定期向扶贫办报送文化扶贫工作进展,按时按质完成了工作目标。按年度建立项目档案,档案资料完整,并向上级报送文化扶贫月度、季度、半年工作情况材料。

(四)广泛宣传,多措并举,营造良好氛围

为进一步提高广大农村群众对脱贫攻坚的知晓率和满意度,我们利用报纸、广播、电视、微信公众号、微博和抖音等媒体开展宣传报道,各站也根据实际需要,通过幻灯片、横幅、宣传栏、移动大喇叭和问卷调查等方式开展文化扶贫宣传工作,取得很好的舆论宣传效果,增加了广大农村群众对文化扶贫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三、存在的问题

(一)资金投入上比例偏低。近年来,财政收入显著增长,但总量还是偏低,严重制约了对文化事业的投入。如村级综合文化服务中心缺少必需的文化大舞台、文化体育设施设备等,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业务工作的开展;同时,各乡镇、村部普遍存在财力支持不够、文化经费不足的现象,致使一些大型文化活动无法开展,一定程度上打击了群众的积极性。

(二)专业人才紧缺。基层文化人才队伍不健全,年龄结构老化,文化水平不是很高,众多村级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工作人员缺额且多为兼职,致使村级综合文化服务中心效能得不到充分发挥。

四、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创新机制,服务群众。不断创新服务模式,指导演艺团体创作编排一批符合群众口味、贴近群众需求的文艺节目。活动开展前,充分征求群众意见,由其选择自己想看的戏曲、图书等,变政府“端菜”为群众“点菜”,切实提高群众满意度。

(二)加强宣传,提高成效。一是在人口集中区域悬挂文化扶贫宣传标语,展出宣传图片。二是利用送戏进万村、送电影下乡等活动,宣传文化扶贫知识、播放文化扶贫宣传幻灯片。三是组织电视台、报社和网络媒体系列报道文化扶贫建设成果,切实做好文化扶贫信息网上公示工作,向百姓全面宣传展示文化扶贫工作亮点和成效。

送戏下乡活动总结篇6

一、社会文化工作。

我市社会文化工作主要是以构建和谐社会创建全中国文明城市为契机,以文化下基层和文化下乡为载体,积极推进基层文化建设,不断丰富和活跃基层群众的文化生活。

⒈继续开展文化下乡活动。今年文化下乡活动安排早,准备充分,在往年的基础上创新形式,由重点放在节庆之时,变为时限扩展至全年,由以前主要靠“送”,改为重点在“种”,将“文化下乡”的工作重点放在农村文化骨干的培养和促进上,使文化在农村真正生根、成长,真正融入农民的生活之中。据不完全统计,全市上半年共组织送戏下乡场,送科技和爱国主义教育影片下乡场,送图书资料余册,培训农村文化骨干人,新组织成立流动电影放映队个,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发挥了积极作用。

⒉打造群众文化品牌,成立新星少儿艺术团。为整合我市少儿艺术资源,提升少儿艺术教育档次,打造社会文化品牌。促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我们成立了新星少儿艺术团,共招收名小队员,分合唱、舞蹈、民乐三个队。年初挂牌后,克服经费和排练时间上的困难,在六一前夕赶排了一台充满童真稚趣的文艺节目,真正反映了我市少儿艺术的最高水平,展示了我市少年儿童的时代风采,为全市少年儿童奉献了一台精美的节日文化大餐,得到了市领导的充分肯定。

⒊文化活动异彩纷呈。()两节期间,共协助编排了“元旦戏曲晚会”、“春节联欢晚会”、“春节团拜会”、“我为党旗增辉”专场文艺晚会和“共建和谐”专场晚会等大型演出十余次,丰富了人民群众节日期间的文化生活;()组织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丰碑永恒”专题文艺演出;()组织、选拔参加全省“六一”少儿文艺调演,推荐个节目,取得个一等奖,个二等奖、个三等奖和优秀组织工作奖的好成绩;()组织开展全市文化馆站情况调查和农村电影“”工程实施情况初验,并完成上报工作;()协助市总工会组织我市首届职工文化艺术节活动的开展()协助市纪委、市妇联等单位组织文艺演出。()组织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党性教育片集中放映活动。 二、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行教育活动

自月日以来,我局认真按照中央和省委、市委的统一部署和要求,结合文化工作实际,精心组织,周密安排,认真开展了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在此次先进性教育活动中,参加学习的有局党委下属个党支部,名党员,其中在职党员名(县级党员干部名),离退休党员名,局属各支部集中学习次,上党课次,开展党员下基层活动,联系群众户,发放征求意见表分,回收份,收集反馈意见余条,经认真梳理,归纳整理出对局党委条意见和建议,认真召开两个专题生活会,切实制定了六条整改措施,并在文化系统满意度测评会上予以通报。在局领导班子的高度重视和市委督导组的有力指导下,经过全局党员的共同努力,现已基本完成了学习动员、分析评议、整改提高三个阶段的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达到了“提高党员素质、加强基层组织、服务人民群众、促进各项工作”的目的。在我局组织的先进性教育活动群众满意度测评中,满意率达。

三、艺术生产工作

⒈以“文艺创作年”为契机,大力实施精品战略。今年初,组织召开全局艺术创作会议,在总结去年成绩经验的基础上,研究制定了全年艺术创作计划,并将艺术生产目标任务纳.入岗位目标责任制考核。为激发艺术创作人员的创作热情,鼓励他们深入生活,深入基层,多出精品力作,出台了《获得省级以上专业(群众)艺术创作奖项的的奖励办法(试行)》及相关配套措施。据不完全统计,上半年共创作了戏剧、歌舞、音乐等文艺作品余件,为今后参加省级以上的各项赛事打下坚实的基础。在刚刚结束的全省第二届小戏、小品大赛中,一举获得了一等奖个,二等奖个,三等奖个的好成绩,为我市争得了荣誉。其中我市推荐的三个小戏将代表安徽省赴京演出。

⒉开展大练兵活动,促进工作水平进一步提升。按照省委宣传部的统一要求和市委宣传部的统一部署下,开展了文艺战线大练兵活动。紧紧围绕“三学”、“三练”和干什么、练什么,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在局大练兵活动领导小组的指导下,举办艺术讲座期,听众达人次,先后两次组织全局干部职工参加大练兵测试,以多种方式提高文化队伍的整体素质和业务技能。各下属单位也充分调动起来,战练结合,以基层农村作为自己的大练兵场。两团和艺校积极配合我市重大节庆活动,组织开展文化下乡、下基层演出,到目前为止,已送戏下乡、下基层多场,观众人数达余万人,深受人民群众的欢迎。!!!

⒊淮北市艺校在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成功接收了淮矿集团职业高中的人员和资产,解决了艺校长期发展的瓶颈,为市艺校的进一步扩大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市群艺馆充分发挥业余艺术辅导的龙头作用,举办了期类培训班,共培训业余艺术人员余名,充分活跃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

四、社会文化工作。

我市社会文化工作主要是以构建和谐社会创建全中国文明城市为契机,以文化下基层和文化下乡为载体,积极推进基层文化建设,不断丰富和活跃基层群众的文化生活。

⒈继续开展文化下乡活动。今年文化下乡活动安排早,准备充分,在往年的基础上创新形式,由重点放在节庆之时,变为时限扩展至全年,由以前主要靠“送”,改为重点在“种”,将“文化下乡”的工作重点放在农村文化骨干的培养和促进上,使文化在农村真正生根、成长,真正融入农民的生活之中。据不完全统计,全市上半年共组织送戏下乡场,送科技和爱国主义教育影片下乡场,送图书资料余册,培训农村文化骨干人,新组织成立流动电影放映队个,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发挥了积极作用。

⒉打造群众文化品牌,成立新星少儿艺术团。为整合我市少儿艺术资源,提升少儿艺术教育档次,打造社会文化品牌。促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我们成立了新星少儿艺术团,共招收名小队员,分合唱、舞蹈、民乐三个队。年初挂牌后,克服经费和排练时间上的困难,在六一前夕赶排了一台充满童真稚趣的文艺节目,真正反映了我市少儿艺术的最高水平,展示了我市少年儿童的时代风采,为全市少年儿童奉献了一台精美的节日文化大餐,得到了市领导的充分肯定。

送戏下乡活动总结篇7

关键词:文化惠民:作用

一、强化服务,发挥文化部门的职能作用

1.在免费培训上优服务

市文化馆公益课堂免费培训项目自2012年推出以来,经过几年的发展已逐步成熟,在培训计划制定、师资组织、学员管理、培训质量检验、信息公开、档案收集等方面形成完整体系,在群众中形成良好口碑。目前,文化馆公益培训课堂已经针对文化礼堂专门制定了免费辅导菜单,内容包括文学、摄影、排舞、声乐等各艺术门类,这些菜单将由各文化礼堂的负责人或者文化站长们主动认领,通过菜单化的服务,打破文化大使专业局限带来的服务局限,进一步实现供需的对接。

2.在送文化进礼堂上求实效

向农村文化礼堂送文化、送戏、送书等惠民行动,开展书画名家进礼堂等一批现场创作活动。如在百姓舞台的整体安排中,总场次适当向农村文化礼堂倾斜,通过在百姓舞台的演出中,文艺骨干进礼堂,开展有针对性的、具体的文艺辅导,为农村文化礼堂文艺团队开展演出指导。

3.在创作文艺精品上下功夫

结合开展“深人生活,扎根人民”文化礼堂专项活动,落实一批活动、创作一批作品,扶持一批精品。以2015年乐清市第五届文化艺术节、第三届市民文化节、第九届音乐舞蹈节为基础,采取定点驻点创作、演出体验创作、专题采风创作的方式,组织文艺工作者边演出、边体验、边创作等方式,挖掘农村文化礼堂的文化亮点,推出一批反映农村题材的,积极向上的文艺作品。

二、发掘资源,发挥农民群众的主体作用

1.群众自发筹资

通过政策鼓励和媒体宣传,引人民间资本参与文化礼堂建设,在乐清已形成共识,成为能人志士、企业家的一种文化自觉,社会各界捐资投入超过2000万元。如虹桥镇南岳社区杏湾二村等9个村筹资300多万元建成杏湾大会堂,雁荡镇松蝉村筹资200多万元建成松蝉文化礼堂。

2.群众自办文化

乐清市已建成的36个文化礼堂,村村都有宣传文化员和各种文化能人,他们依托各自的地域文化,演绎出不同类型的文化大餐。以2015年春节期间数量众多的“村晚”为例,整个策划过程注重群众参与性。在活动策划之初,文化礼堂村各个社团负责人、社会文艺骨干一起出谋划策:活动开展过程中,始终强调群众的主角特征和交流作用,文化管理及业务服务机构退居二线,做好活动组织、宣传、辅导工作,一切前台交给群众,让百姓导、百姓演、百姓看、百姓乐。

3.群众自觉参与

建好文化礼堂离不开群众的自觉行动、踊跃参与。因为农民是农村文化礼堂的建设者、受惠者和参与者,只有把农民群众的潜能真正激发出来,文化礼堂才会有不竭的动力。如清江镇鲤鱼山文化礼堂的民俗展览馆,陈列的87件传统生活用品、工具、服装等,大都是村民自愿捐出来的。

三、规范运转,发挥文化团队的引领作用

1.在创建管理中当好参谋

在文化礼堂创建初期,全市邀请31位各类专家学者成立市农村文化礼堂建设工作专家指导团,下村听村史、看家谱、观民风,全程指导文化礼堂设施建设、展览展示和礼仪活动的开展,将文化礼堂的场馆建设和所在地的民俗文化、特色文化、非遗文化紧密融合,打造具有一村一品的特色文化礼堂,从而使文化礼堂朝建设标准化、管理规范化、活动系列化的方向发展。

2.在文化活动中唱好主角

文化礼堂能否持续发展,业余文艺团队能否发挥作用至关重要,这是由民间文艺团队的群众性、自发性和广泛性决定的。全市依托农村文化礼堂这个大舞台,开展农村社团组织建设活动,目前已建立门球、广场舞、武术、戏曲、书法等活动团体326个,比如北白象镇的磐石社区文化礼堂拥有民间社团组织23个,常年在文化礼堂中开展知识培训、文化表演、技能比拼等活动,进一步凝聚文化礼堂的人气;又是虹桥镇南岳社区文化礼堂的戏曲协会达到准专业水准,经常性地在文化礼堂开展戏曲表演和“票友擂台赛”,不仅吸引了周边村的群众参与,还把全市的票友给吸引过来,真正实现了“文化走亲”,央视媒体曾予以专门报道。

3.在志愿服务中作好表率

送戏下乡活动总结篇8

论文摘要:相对于城镇社区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农村依然是文化贫瘠之地近年来,通过规范、鼓励基层文艺团体的发展,活跃了农村文化市场,丰富了农民文化生活,受到了广大农民群众的欢迎。引导基层文艺团体成为“文化下乡”主力军,是建设农村文化主阵地的一条有效途径。

一、县级剧团在农村文化建设中的作用

县级剧团在中国是一个庞大而又有着特殊地位和作用的基层文艺团体。县级剧团更是以贴近生活,贴近群众,了解群众,了解农村,了解农民的独特优势发挥积极作用。它既是我们民族传统戏剧艺术的普及性载体,也是满足广大农民观众的娱乐生活需求,向农民传播先进思想文化的有效工具。为促进农村文化建设起着正确的引导和推进作用。

二、农村对文化生活的需求越来越强烈

随着农村经济的不断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在对物质文明满足的同时,对精神文明的需求越来越强烈,标准也越来越高。根据浙江省百村农民文化生活调查:共选取了全省134个行政村,每个村随机调查了30位村民。在“最迫切的文化生活需求”一题中,设计了看戏看演出,健身锻炼,参加演出,上网等多个选项,结果提及率最高的就是看戏看演出。不论是文化基础薄弱的地区,还是文化生活较为丰富的地区,农民都传达出希望各级各部门多送戏下乡的心声。由此可见,县级剧团在社会主义农村文化建设中是一支不可缺少的团队力量。一年一次白勺‘‘三下乡”往往安排在元旦春节期间,也只是象征性的到农村转一转,个别地区由于文化阵地的退化,电视还是农民的主要‘‘学习工具”,麻将扑克还是生活主要娱乐项目,甚至封建迷信活动,脱衣舞等社会不良现象时有发生。相对广阔的农村天地“三下乡”惠及的只是小部分农村,很难满足广大农村农民的文化需求。为此,基层农民要求“三下乡”变为“常下乡”的愿望愈发强烈。

三、基层文艺团体是丰富农村文化生活的主力军

为最大限度的满足农民群众多层次,多方面的精神文化需求,宁波鄞州越剧团以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不局限于经典传统剧为目的演出,更注重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结合不同阶段开展形势任务教育。通过越剧表演,越剧小戏,音乐快板及综艺节目等形式,使人们在娱乐的同时得到教育。

1、基层文艺团体要准备好农民喜爱的、有教育意义的文艺节目

宁波鄞州区委宣传部主办的鄞州区和美家园“幸福快车,欢乐新村’文艺巡演中,剧团精心组织以文化直通车形式为农村人民送去旨在宣传党的十七大精神的丰盛粮食。剧团先后排演了宣传社会主义荣辱观的音乐快板荣八耻记心上》;针对社会不良风气的现代剧《碧玉簪,劝赌;纪念越剧百年诞辰,以越剧百年发展史为内容的戏曲流派练场《百年越剧颂》;通过梁山伯回家路上的所见所闻反映鄞州农村巨变新风貌的越剧表演《新十八相i勘;以借古讽今的方式,通过剧中人物浪荡公子几经坎坷,终于改邪归正的古典越剧(望亡儿坡》;反映了鄞州文化名人爱国爱乡的赤子情怀和挚爱艺术,热爱和平的心路历程的越剧《藜斋残梦》;讴歌鄞江它山堰治水英雄王元玮清正廉洁形象的《洪涛奇情》,在诙谐幽默中阐释“肃贪”为主题的《富贵荣华》;又以亲情为主题,好人有好报的悲喜交加的《一缕麻》等剧目。这些借古讽今,寓教于乐,以情晓理,情感交融,紧扣时代脉搏,弘扬主旋律的剧目,演出所到之处,盛况空前,场面十分感人。所谓“炮炮打响”。

2、基层文艺团体需要广泛加强文艺巡演

宁波鄞州越剧团紧紧围绕农村文化建设,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把培养扶持乡镇,农村业余文艺团体作为重要工作来抓。在2007年国庆节鄞州首届群众文化艺术节期问,越剧团还选派艺术骨干帮助指导钟公庙镇,姜山镇,张家潭村等业余文艺团体的演出工作。2008年鄞州区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主办“新光大舞台”演出活动。越剧团计划给邱隘镇文艺小分队,咸祥民乐队,下应甬剧团,横街文宣队等二十几个文艺团队派出一位联络员,为他们提供优质艺术指导服务。这些文艺团队届时将陆续在每月月底的鄞州区文化艺术中心举办的“星光大舞台”演示活动中亮相,繁荣农村文化事业。

送戏下乡活动总结篇9

关键词:契机;深入基层;以点带面;亮点

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积极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各类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都要贯彻发展先进文化的要求,始终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国家支持和保障文化公益事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加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发展各类群众文化。”而后,党的十七大报告中又言:

“加强文化建设,明显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覆盖全社会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基本建立,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使人民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更好保障。建设和谐文化,培育文明新风尚。重视城乡、区域文化协调发展,着力丰富农村、偏远地区、进城务工人员的精神文化生活。重视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完善扶持公益性文化事业,鼓励文化创新政策。坚持把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作为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的主要途径,加大投入力度,加强社区和乡村文化设施建设。”

从两个“报告”可以看出,我们党对基层群众文化工作的方向和重要性的准确诠释。这种自上而下关注发展公益性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的举措说明,中央已经意识到基层群众文化作为我党在落实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思想理念具有着“喉舌”般的效用。因此,开展健康、积极、充满朝气的基层文化活动,势之所趋,势在必行。

一、以社区文化为契机,撒播文化活动的种子

社区文化是指在一定的区域范围内,在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社区成员在社区社会实践中共同创造的具有本社区特色的精神财富及其物质形态。社区文化本质上是一种家园文化,具有社会性、开放性和群众性的特点。发展社区文化,可以强化社区群众的主人翁意识,倡导特有的健康的民风民俗,增强社区居民的归属感,维系社区良好的人际关系,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

社区居民是社区文化的参与者和受益者,没有社区居民自觉和共同参与,不可能发展社区文化活动,为此,城镇社区居民要自发、主动参与文化活动,重点要推动完善日常议事和决策的参与制度,积极参与讨论决定社区文化建设的重要事项,社区居委会等组织可通过问卷调查、座谈、访谈等形式,对社区成员的闲暇时间、兴趣爱好作广泛了解分析,以此来决定社区文化的组织方式、时间、活动形式。在参与形式上,社区居民应通过自己的代表参与到社区文化建设中来,将社区文化、企业文化等融为一体,多组织如“五好家庭、文明户的创建活动”、“文明小区建设活动”、“群体性康乐活动”、“群众志愿活动”等。总之,要精心设计活动载体,鼓励社区群众积极参与到社区活动中来。在参与面上,中年特别是在职工作人员要更多地参与社区文化建设,通过“以小带大”和以家庭为主体的活动,让更多的城镇社区居民共享社区文化建设的成果。通过精心设计活动载体,通过一系列的公益性、福利性的志愿活动,通过各种形式的思想道德和文化活动,促进社区成员之间文明高尚的交往方式和亲切友爱的人际关系的形成,培育社区成员对社区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因此,各基层组织要以社区文化为契机,按照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正视群众的需求,满足群众的愿望,切实把开展群众文化活动作为一项为民办实事、办好事的“民心工程”和满足群众需求的一件大事,将文化活动的种子切实播撒到基层,把基层群众的各类文化活动引导好、组织好、开展好,力促群众真正得到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

二、重视文化下乡活动,持之以恒,使“文化活动”之花真正绽放

要坚持以广场文化、社区文化为重点,大力开展丰富多彩的群众文化活动,坚持不懈地开展文化下乡活动,不断在基层文化活动的内容、方式和手段等方面大胆创新,满足城乡基层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五华县按照“二为”方向、“双百”方针,弘扬主旋律,提倡多样化,以广场文化、社区文化为重点,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群众文化活动。该县根据季节,制定了广场文化活动计划,在气候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基本实现“周周有活动,月月有安排”。如在县府文化广场举行的“每月一台戏”活动,它由全县16个镇以本土传统特色为主而编排文艺节目,轮流组团演出,使得民间艺术演出形式更加活跃,更为多姿多彩,更能吸引群众眼球。值得一提的是,在地处华城镇新桥(原新桥镇),曾经被省文化厅命名为“竹马艺术之乡”,由9个村和机关、学校共同组建了11支竹马舞业余演出队,每逢重大节日都在本地和毗邻地区演出,把群众文化活动开展地有声有色,受到广大群众的好评。另外,五华县致力于解决基层农民群众的精神需求,大力开展多种形式的送书下乡、送戏下乡、送电影下乡等文化下乡活动。较好地解决了基层农民群众看书难、看戏难、看电影难的问题。该县这种贴切基层民众文化活动的创新模式值得大家借鉴。

但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文化下乡是一项长期的任务,切忌“忽冷忽热”。文化下乡要从农村实际和农民的需要出发,讲求实效,持之以恒,形成制度。这就要求文化部门和广大文化艺术工作者要经常下乡,为农民送戏、送书、送电影、送文化科技知识,满足广大农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需要。男外,文化部门可以联合教育、科技、卫生等部门在农村开展综合性的文化活动,从而使“基层文化活动”这朵花真正绽放开来。

三、发掘、培养、引进人才,以过硬的文化队伍为动力,以点带面,促文化活动获硕果

培养和建设一支有素质的基层群众文化队伍是一个长期且具有可持续性的发展方向。要从根本上解决人员的素质问题和文化修养,端正道德风尚与社会情操。基层群众文化干部骨干必须具备良好的素质,要加强继续再教育培训和观摩学习,这是一种无形的感染力和感召力,将有力地指导群众和影响群众。这样,才不会被人说:“搞文化的人没文化”。因此,我们可以从基层组织的人员结构、数量、素质方面入手,不断优化人员结构,增加人员数量,扩大队伍,提高人员素质。2009年五华县招录了6名文化馆(站)干部,是在坚持“凡进必考”和“公开、公平、竞争、择优”的原则上,面向社会,公开招聘,竞争上岗,这就是提高文化队伍自身建设的举措。也许这样的举措短时间内还见不到明显的成效,但是从战略角度来看,这是一个长期的目标任务。通过不断引进有素质的基层文化人才,相信在不久的将来,这个县的群众文化生活在数量和质量上都将会有一个飞跃式的发展。

另外,五华县的文化广场内,每天有上百人的群众在广场活动,有棋盘对弈、集体舞、交谊舞、山歌对唱、电影放映等,场面非常热闹。了解其的先进经验是:文化馆先期培养一批热衷群众文化积极分子,引导他们尝试组织其他群众开展业余活动,

通过信息以点带面,短时间就能组织大量群众参与活动。久而久之,文化广场成了人们茶余饭后交流文化的必去之地。基层文化生活的开展需要依靠于群众的参与和支持,虽然群文工作者的力量是有限的,但是要深入人心、由群众来组织活动、使全民都动起来,这种无形的号召力是无限的。

文化队伍只有具备这种核心竞争力才能在未来的多元化、多平台的社会文化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才能引领基层群众喜获文化活动的硕果。

四、创品牌,打造地方“亮点”文化,融文化于活动,寓活动于文化

在极少受到外来文化和“速食”文化影响的农村保留了很多原汁原昧的民俗文化,这些具有浓厚乡土气息和民族特色的文化遗产没,在我国文化宝库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那么,在这些具有特色文化资源的地方,引导群众挖掘、保护和合理利用本地的文化资源,开发具有地方特色的活动项目,不断注入活力,赋予新时展的内容,把现代先进技术与传统文化形式有机结合,在不改变传统、民族特色和韵味的基础上。对传统民族文化进行重新包装、打造和展示,使之成为具有地方性、民间性和独创性的特色文化活动。这些活动既可寓教于乐,又可引导人们特,别是新生一代的人了解家乡、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爱惜和维护家乡形象,进而有利于提高群众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化解基层社会矛盾、净化社会风气、维护社会稳定,起到以文化凝聚人心、用“亮点”塑造地方形象的良好作用。

送戏下乡活动总结篇10

一、三项活动开展情况

1、县专业剧团积极配合县中心工作编排新戏,深入乡村演出。县客家灯彩艺术团根据我县新农村建设的需要,精心创作了《新农村建设好》、《和谐平安建设新村》、《新村、新人、新风貌》三台文艺节目,整理了二台传统古装戏,在乡、村巡回演出,它不仅活跃了农村文化生活,为农民群众奉献了精神食粮,起到良好宣传作用,尤其是“新农村建设好”的文艺节目演出后,许多农民群众拍手称快,一位农民群众说:“县艺术团的演出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寓教于乐,象这样的的剧团多来乡下演出”。2006年,县艺术团全年演出50场次,观众达5.9万多人次。已拨专款10万元。

2、县电影公司认真结合我县农村生产、生活特点组织电影放映。(1)组织科教片教农民致富技术如《优质烤烟》、《花卉栽培》、《怎样养鸡》为农民群众进行“科技充电”,丰山乡有一农民观看了优质烤烟的科技片后,很感兴趣,又赶路到其他村再观看了一场,回家后就扩大了烟草种10亩。(2)配合我县新农村建设,购进一批适应新农村建设的科技影片,如《农村建设与环境保护》、《农村改水》、《农村改厕》等,为推动我县新农村建设起到积极的作用。(3)为确保农民群众能及时看到、看好电影、县电影公司在原有乡村电影放映队当中,挑选10个技术强,放映质量好的放映队员组成十个放映队,从事农村电影放映工作。2006年度指标共放映526场,观众达15.8人次,已拨10.52万元。

3、各乡镇因地制宜积极开展各类文化活动。各乡镇在县文化部门的指导下,积极组织文化活动队伍,,利用节假日、纪念日农闲时间开展各类文体活动,如琴江镇、珠坑、大由、木兰、高田等乡镇举办全乡性文艺活动,屏山镇、小松镇充分利用本乡书画美术人才多的优势,举办全镇农民群众书画美术展。拨付2007年度活动经费7.2万元。

4、我县林场、学校文艺演出、电影放映正在进行。

二、资金管理情况

1、我县三项资金安排情况如下:文艺演出全年安排96场。(1)其中县专业剧团全年演出场次60场;其他演出团体36场,含林场场次27场,活动金额为19.2万元。(2)电影放映全年安排1266场,其中:,农村学校448场,放映金额25.32万元。(3)各类活动资金安排31.88万元,合计金额:76.4万元

2、县财政已下拨省级专项资金76.4万元,县财政还安排组织管理经费2万元。

3、在资金管理上,我县一律实行报帐制,实行专户专管,县文化局按照文件规定,做到了“三统一”即:统一下拨程序、统一核定开支、统一使用专用票据,进一步规范了操作程序,提高了资金的使用效率。杜绝了截留、挪用、挤占和虚报冒领专项资金的情况。

三、活动管理情况

1、我县财政、文化部门能按时按规定报送农村文化活动统计情况月报表。

2、我县演出单位、放映单位能要求及时向乡、镇、场公布演出、放映时间、演出内容、乡镇举办文化活动都能向县文化部门申报实施方案,上报活动内容、时间安排、资金预算等材料。

3、县文化部门能按照有关规定程序和要求对各类活动方案进行审核、批复、审批,做到了有关凭证和档案资料完整、齐全。

四、宣传总结情况

1、我县能及时向市财政、文化部门报送年度总结材料。

2、我县能及时向省、市级宣传单位、新闻媒体、省财政厅、文化厅报送有关开展活动情况。以新闻、专题等各种形式宣传农村文化三项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