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手课程总结十篇

时间:2023-03-28 16:28:54

买手课程总结

买手课程总结篇1

关键词:理实一体;模拟操作;实践

课程改革的目的是为了课堂教学质量,我校中职财务会计这

门课程结合会计岗位工作的实际情况,运用“理实一体”的教学模式,通过“网中网教学平台”模拟真实的会计流程,着力培养学生对一般工业企业基本经济业务的会计核算能力,突出专业技能训练与会计工作的实际相融合。

一、“理实一体”教学模式的特点

“理实一体”教学模式不仅是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内容的一体化,也是教师在知识、技能、教学能力上的一体化。在会计专业课程的教学中,教师通过设定教学任务和教学目标,让师生双方边教、边学、边做,从学生技能、技巧形成的认知规律出发,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

二、教学设计与实施

(一)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设计

根据财务会计课程标准,本次课的目标为:理解视同买断和收取手续费的概念、特点;熟练视同买断和收取手续费的账务处理,并区分委托方和受托方在账务处理上的不同,培养学生严谨、细致、规范的职业习惯,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教学重难点设计

面对市场对专业型人才的需求,我将教学重点定位为视同买断和收取手续费两种方式的账务处理。将教学难点定位区分不同方式下委托方、受托方的账务处理的异同。

(二)教学实施

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采用情境教学法的方式展开整个项目。指导学生以角色体验法模拟企业销售部商讨如何拓展企业销售的业务会议。

2.讲授学习,掌握新知

(1)视同买断和收取手续费

采用设疑诱导法来引导学生以读书法展开小组讨论,去发现视同买断与收取手续费的特点,完成对比表。

(2)教学案例

中源公司以“视同买断”的方式委托大地公司代销商品。

教师作为中源公司的会计进入“网中网”教学平台,做模拟操作的示范,完成记账凭证的填制。学生作为受托方大地公司的会计,尝试独立完成模拟操作。

(3)改变代销方式

以收取手续费的方式进行委托代销,学生作为委托方会计,先来尝试委托方的模拟操作。教师作为受托方进行操作的讲解、演示:重点讲解受托方在销售的时候不确认收入。教师演示结束后,要求学生模仿操作。

3.学做合一,综合实训

学生进行综合实训,以手工操作的形式完成教师布置的实训任务。

4.成果展示,归纳总结

有针对性地展示部分学生的作品,通过展示,能反映出学生的阶段操作成果,也会暴露出操作中的共性不足,教师再进行点评。

5.布置作业、及时巩固

(1)理论作业:视同买断和收取手续费的特点分别是什么?

(2)实践作业:视同买断和收取手续费的实训作业。

(3)拓展作业:谈谈在实践操作中你如何来区分视同买断和收取手续费两种方式下委托方和受托方的账务处理。

“理实一体”的教学模式,改善了课堂的教学环境,改变目前职业学校学生普遍厌学的现象。它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专业课的教学质量,从而大大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拓宽学生的就业面,促进学校的建设和发展。如何更好地融入到专业课程的教学中去,还需要在实际教学中不断探索、总结和提高。

参考文献:

[1]陈怀俊.探索专业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培养高素质复合型技术人才[A].交通职业教育[J],2004(03).

买手课程总结篇2

一、开放教学思想,营造和谐氛围

教学思想主导教学活动,一切教学活动的归宿终将回到学生身上。学生需要发展的人,教师要以人为本,正视学生的知识基础、情感个性的特点与差异,尊重学生、信任学生,努力营造民主、平等、和谐、宽容的教学氛围。把学生的人文性充分体现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无论是教学目标的定位、教材处理的方式,还是教学过程的运作等,要强调人的主体作用,既让学生各抒已见,又要收得拢,顺势诱导,从而拓宽教学进程中的人本空间,重视挖掘师生的集体智慧和力量。学生成为课堂上学习的主体,问题让他们提,疑点让他们辩,结论让他们得,教师充分放手激l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达到教学活动的开放搞活,学生素质的发展提高之目的。教学环境与学生学习有着必然的关系。在课堂教学中,若以满堂灌,学生将对学习毫无热情,若以谈话为特征,学生学习也不活跃。只有在民主、平等、和谐、宽松的课堂气氛下,学生的学习才会热情高涨,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也会高。可见,创设民主和谐的心理环境和自主参与的教学情境,是学生主动创新的前提。所以,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及时鼓励学生提出的不同观点、不同解法、简捷算法、不同思路等,教师要以欣赏者的角色,以满腔热情,赞扬的语气予以鼓励。鼓励学生的敢问、敢想、敢说。经常鼓励他们,谁提出好的意见,就是我们的好老师;提出不同的想法和做法,就是我们的好老师;谁帮同学指出缺点、错误就是我们的老师。如在教乘法分配时,教师说:"今天谁能发现学习规律,就以他的名字命这一规律。"这大大激发学生求知好胜的欲望,其积极主动的学习情感和创造意识由此产生。

二、开放教学内容,注重生活实践

开放教学内容,就是要创造性地应用教材,使教材走近学生,真正成为学生学习和创新的有力凭借。教师要善于把教材知识与学生的生活实践联系起来,挖掘学生身边蕴藏的许多熟悉、新奇有趣的数学问题、数学教学的“活”教材,为教学所用,寓数学知识于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之中,让学生能用数学思维方法去审视、去分析、去解答实际问题。数学与生活紧密联系,数学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引导学生把课堂所学的知识和方法运用到生活实践中,鼓励学生把生活中碰到的实际问题带进课堂,尝试着用数学方法来解决。这样结合教学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不仅能帮助学生巩固新学知识,而且让学生深切感受到数学来自生活,应该说生活到处存在着数学问题。如教学“元、角、分的认识”时,创设了以下的教学方法:1.活动前:为每个学生准备学生各种面值的人民币共5元。2.活动开始:让学生认识这些人民币。结果,全班学生都能认识所发给的人民币。3.活动中:组织学生到附近的超市去购买商品。要求:(1)每个人购买的商品中必须有文具、食品、小玩具。(2)用所发给的钱,看谁买的东西多,买的东西好,买后要进行评比(并在活动中适时进行爱护人民币的教育)。4.活动后:集体讨论,让每个学生都能说出自己买了几样商品,每样商品多少钱(分别用分、角来表示),余、缺多少钱。

三、开放教学过程,鼓励合作学习

教学过程是一个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多向互动的过程。小组合作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协作精神、集体观念、交往能力,有利于创新意识的培养。许多发明创造都是多人合共同搞出来的,是集体智慧的结晶,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学生面对学生,可以无拘无束地发表自己的见解,同学之间可以讨论、争辩、交流,给学生极大的思维空间,让学生尽情地展现自我,发挥潜能,在有限的时间内,增强思维的检索频率,使思维异常活跃,启迪学生的创新灵感,有效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在小组合作学习中,优等生可以得到发展,中等生可得到锻炼,学困生得到帮助和提高。同学之间互助互动互补,使学生思维更加活跃,思维更加开阔,创新意识、实践能力进一步得到发展,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如:教学“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时,让学生分组合作学习,通过仔细观察,触摸手中的长方形,对其周长的意义有了准确的理解,经过讨论,学生总结出了三种计算长方形周长的方法。即是(1)长+宽+长+宽 (2)长×2+宽×2 (3)(长+宽)×2。最后让学生讨论得出:第三种方法计算最简便,整个过程,教师没有按部就班,固守全班一律的教学步骤。也没有局限于书本内容的讲解,而是把数学知识规律的习得,溶于切合学生实际的探求活动,使他们在开放的时间与空间里解放头脑和手脚,自动探索,发现、总结数学规律,又培养了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动手操作,动脑分析,计算等数学素质。

四、开放教学情景,激发学生解题兴趣。

买手课程总结篇3

所谓的体系,只是个名称,只是个屋顶,下面是有项目做为柱子支撑的。你光建了体系,下面没有支撑,有意义吗?要象盖房子,先搭建一些柱子起来,最后给个房顶,上面写着几个打字:培训体系!房子很大,也很漂亮,就叫企业大学了。项目做完以后,培训经理还要宣传项目,并宣传那些讲课好的讲师,为他们在内部建立品牌形象,为他们在企业“升官发财”铺路。就象宝洁一样,先建设产品品牌,什么飘柔、海飞丝、潘婷之类,最后宝洁的品牌,也跟着树立起来了。在推广的过程中,要不断地利用网站、报刊、会议来给员工洗脑,号召人人成为岗位上的专家,强调知识沉淀是每个人的责任,分享是美德也是乐趣等。如果能提炼一个口号,并把这个口号天天讲,月月讲,年年讲,那就太好了,记住:成功的秘诀之一是重复。

我以前在天音(中国最大手机分销商,上市公司,天音控股)时,我们不是先上一些管理类的课程,因为当时最迫切的是提高一线销售人员的能力。于是我们这些有销售经验的讲师,开发了系列的销售课程,什么渠道管理、终端管理、顾问销售之类的。当时是我和白军详、王丽春讲师、雷力华讲师搭档,作为内部讲师队伍,到上海给华东地区的销售代表上课,到北京给华北的,到成都给西西南的,到深圳给华南的。在扫荡了两轮以后,下面的分公司老总们都说,我们培训部干了一件前所未有的大好事。年底进行部门考评时,我们部门被评为最优秀部门。现在我还保留着黄董事长和我们的合影。等我们扬刀立威后,才谈什么课程体系。

当然在项目推动过程中,要控制项目风险,也要保证内部讲师得到锻炼,要内外结合才好。在操作项目时,在外部讲师授课后,附带内部讲师授课,理论联系实际,这样的效果最好。或在内部讲师听课后,在部门内部讲课,做好知识传递,总之要在风险可控制的情况下,尽量给内部讲师机会,记住:课是讲出来的,不是开发出来的。还要给这些内部讲师工具,比如有的课程是版权课程,非常标准,非常成熟,也非常实用,可以买来或被授权,来加快内部讲师的成长。还可以请外部机构,或象郝老师这样的“全国著名”职业讲师,辅导内部讲师开发课程。最少也要给内部讲师一些标准模板,减少讲师开发课程的难度,给他们上一些讲师训练课程,让他们上台可以授课。

买手课程总结篇4

学,帮助学生动手、动脑学数学,从而使学生会学数学、喜欢数学。

一、联系实际,激发学习动机

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学习数学,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原本就是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的道理。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强化学生学习数学的愿望。

例如,在教学“正比例的意义”时,为了学生正确认识“单价一定时,总价与数量的关系”,我带领学生走进小卖部,先调查几种商品的单价,然后进行虚拟购物,不必讲解学生就能正确理解单价、数量、总价之间的相互关系。学生身临其境,学用结合,兴致特别高,既学到了知识,又增长了本领。

二、创设生活情境,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传统教学法造成了一种数学远离生活、远离大众的现象。如,在计算数学,学生在反复类比中,学习枯燥的、机械的解题技能,但难以将这些知识技能迁移到生活情境中,去解决生活中现实的数学问题。因此,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利用现实的情境学数学,将学生的数学学习置于真实的生活情境中,充分挖掘教学内容在生活中的原型。

例如,教学“求平均数”的时候,组织一次学生十分喜欢的体育活动——跳绳子。让他们如实记录每个同学跳的次数,再让他们从数学角度提出问题,培养学生将生活问题数学化的能力,体会数学知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数学的价值。

五年级部分学生1分钟跳绳数统计表

请观察上表,回答问题:

(1)从上表中你发现了什么?根据这些数据,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2)从提出的问题中任选两种,编两道应用题。

(3)小组交流所选问题的计算步骤。

从生活中来的数学才是“活”的数学、有意义的数学。这里提供生活化的情境,一是让学生对数学有种亲切感,二是想借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一种轻松的学习氛围。另外,学生的积极思维往往是由问题开始的,又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得到发展的。这里让学生任选两个问题去编应用题,学生做题时信心十足。在此过程中,让学生先根据已有知识主动探索,领悟算法,再在小组交流中完成对知识的构建。

在教学中,只有为学生提供更多的体验机会,才能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这个过程不只是对学生数学能力的培养,而且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自己身边,并运用数学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三、巧设数学活动,激励学生积极参与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既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和发展。”因此,课堂上教师应注意引导学生经历有关活动,积极参与学习的全过程,获得对有关知识的体验,使学生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欲望。

例如,在教学“比例尺”时,让学生亲自丈量校园的长和宽、五年级教室的长和宽,然后选择1∶100的比例尺,画在本子上。

丈量结果如下表:

在这次活动中,体现了学生的自主性,教师只是活动的组织者,通过这次活动,既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把生活与书本知识联系了起来,也使学生消除了对应用题的害怕、畏惧心理。

四、重视练习设计,发展学生思维

练习是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智力的重要手段,是数学学习的重要环节。数学知识掌握、技能的形成、能力的培养以及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都要通过适当的练习来实现。结合所学内容与学生生活实际设计练习,使练习更能贴近生活、贴近实际。

例如,学习“正反比例应用题’时,组织一次购物活动:让两组学生都拿10元钱到商店分别买每包0.40元和每包0.50元的方便面,钱买完为止;另一组学生买0.10元的橡皮擦,买10个、买20个、买30个各需多少元?活动结束后,让学生提出一些数学问题并计算,如:(1)买每包0.40元的方便面只买25包,买每包0.50元的能买多少包?0.50x=0.40×25;

(2)买每包0.50元的方便面只买20包,买每包0.40元的能买多少包?0.40x=0.50×20;

(3)10个橡皮擦1元,5个橡皮擦多少元?1∶10=x∶5;

(4)20个橡皮擦2元,8个橡皮擦多少元?2:20=8:x;

(5)30个橡皮擦3元,11个橡皮擦多少元?3∶30=x∶11。

买手课程总结篇5

【关键词】高职院校;个人理财规划;课程;实践教学

个人理财规划课程是高职院校财经类的主干课程,主要针对金融专业或投资理财专业的学生,该课程的学习可以使使学生形成良好的个人理财服务理念和投资风险意识,掌握个人理财基本原理,树立科学的理财理念,灵活运用个人投资理财工具,培养扎实的专业技能,具备个人投资理财产品的理财能力,同时使学生具备从事个人理财规划岗位的职业素质和职业能力。通过完成银行产品理财、证券产品理财、保险产品理财、房地产投资理财项目的学习,学生能运用银行产品理财、证券产品理财、保险产品理财、房地产投资理财,根据客户的需要进行相应的理财规划。

1.个人理财与资金的时间价值的实践教学

1.1 认识和感受资金的时间价值

在能力目标方面能对资金的时间价值进行计算;知识目标能进行复利的计算,年金的计算,贴现率的计算。训练方式、手段及步骤是:①演示:复利现值和终值的计算;②演示:年金计算:普通年金,预付年金,递延年金,永续年金;③演示:贴现率的计算。可展示的结果是各小组计算的资金时间价值。

1.2 个人主要理财产品分析

在能力目标方面能对银行理财产品进行分析、保险产品进行分析;知识目标层面要知道常见的理财产品,如:金融理财产品:银行理财产品、股票、债券、基金、保险、外汇等;实物理财产品:创办经营实体、黄金、房产、邮币卡、艺术品等。训练方式、手段及步骤是:①比较:风险;②比较:收益;③比较:流动性。可展示的结果是各种理财产品的风险、收益与流动性。

2.银行产品理财

2.1 认识银行理财产品

在能力目标方面能认识储蓄存款、银行卡、外汇产品、纸黄金等理财产品;知识目标层面了解银行产品种类:储蓄存款、银行卡、外汇产品、纸黄金。训练方式、手段及步骤是:①分析:储蓄存款的收益;②分析:纸黄金的收益。可展示的结果各小组银行理财产品的收益。

2.2 银行产品投资效益分析

在能力目标方面能对银行产品的收益进行计算、分析哪些银行产品值得投资;知识目标层面知道银行产品的收益如何计算、了解哪些银行产品值得投资。训练方式、手段及步骤是:①演示:活期储蓄存款利息计算;②演示:定活两便储蓄存款利息计算;③演示:通知储蓄存款利息计算;④演示:定期储蓄存款利息计算;⑤演示:教育储蓄存款利息计算;⑥演示:凭证式国库券利息计算;⑦演示:储蓄存款利息所得税计算。可展示的结果是各种银行理财产品的收益。

2.3 银行产品理财的动机与信用管理

在能力目标方面能阐释储蓄动机,实施合理的投资行为;知识目标层面知道信用体系的重要性和应对策略,避免信用问题带来的损失。训练方式、手段及步骤是:①讨论:分组讨论银行产品理财的动机;②讨论:银行信用的利弊。可展示的结果是总结银行理财产品的动机与信用利弊。

3.证券产品理财

3.1 认识证券产品

在能力目标方面能认识股票、债券、证券投资基金的概念和种类;知识目标层面知道当前股票、债券、证券投资基金的概念和种类。训练方式、手段及步骤是:①认识:股票;②认识:证券;③认识:基金。可展示的结果是能展示不同的证券产品。

3.2 证券投资基本分析

在能力目标方面能进行宏观经济分析、行业分析、公司分析;知识目标层面知道证券投资基本分析方法及变量体系。训练方式、手段及步骤是:①宏观经济分析;②企业所处行业分析;③小组作业:选取一家上市公司进行分析。可展示的结果是能对某一上市公司进行投资的基本分析。

3.3 证券投资技术分析

在能力目标方面能够进行K线分析、趋势分析、均线分析;知识目标层面掌握K线分析、趋势分析、均线分析。训练方式、手段及步骤是:①演示:K线分析;②演示:趋势分析;③演示: 均线分析(利用证券交易软件进行演示)。可展示的结果是能对某一上市公司进行K线分析。

4.保险产品理财

4.1 认识保险理财产品

在能力目标方面能够认识保险的重要性和产品的种类;知识目标层面把握风险与风险管理手段。训练方式、手段及步骤是:①全班同学分组进行讨论:保险理财产品的重要性;②各小组进行发言。可展示的结果是各小组能总结保险理财产品的重要性。

4.2 商业保险投资品种

在能力目标方面能能掌握人身保险、财产保险的品种,商业保险用来进行哪些风险防范;知道人身保险、财产保险的品种以及商业保险用来进行哪些风险防范。训练方式、手段及步骤是:①分析人寿保险;②分析财产保险。可展示的结果是展示人寿保险与财产保险的差异。

4.3 投资型寿险分析

在能力目标方面能够进行分红险、万能险、投连险、不同寿险产品比较分析;掌握、万能险、投连险、不同寿险产品比较分析。训练方式、手段及步骤是:①分析分红险;②分析万能险;③分析投连险。可展示的结果是展示不同投资寿险的差异。

4.4 商业保险实务操作

在能力目标方面能够进行购买保险的实际操作?知晓购买保险应注意的问题?出险后如何理赔?知道如何购买保险?购买保险应注意的问题?出险后如何理赔?训练方式、手段及步骤是:①演示如何购买保险;②演示如何理赔。可展示的结果是展示保险的购买流程与理赔流程图。

5.房地产投资理财

5.1 房地产投资收益与风险分析

在能力目标方面能够对房地产投资收益进行计算和风险分析,对房地产投资进行有效控制;掌握房地产投资收益的计算和风险,理解房地产投资的有效控制。训练方式、手段及步骤是:①演示:房地产投资收益的计算;②分析房地产投资的风险。可展示的结果是:展示房地产投资的收。

5.2 房地产投资策略

在能力目标方面能够掌握如何对住宅投资、对商铺投资;掌握房地产投资的种类,特点和投资策略。掌握房地产投资的种类,特点和投资策略训练方式、手段及步骤是:①讨论房地产投资策略;②认识房地产投资的种类。可展示的结果是:能针对具体的房地产,提出投资策略。

5.3 房地产投资操作实务

在能力目标方面,能够掌握房地产投资操作流程,熟悉房屋买卖合同,房屋租赁合同设计的事项;在知识层面掌握房地产投资操作过程中的流程,交易税费,筹资方式。训练方式、手段及步骤是:①演示房地产投资操作流程;②演示房屋买卖合同;③演示房屋租赁合同;④小组作业:撰写一份房屋租赁合同。可展示的结果是:展示房屋买卖与租赁合同,小组作业汇报等。

参考文献:

[1]张旺军.投资理财——个人理财规划指南[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8,07.

[2]张旺军.投资理财——个人理财规划实训教程[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8,07.

买手课程总结篇6

一、善于倾听动态资源,及时调整教学方向

教学过程是一个师生及多种因素间互动的过程. 教学过程也不可能一定按预设顺利进行,常会出现一些出乎我们想象的意外回答. 因此课堂上教师需认真倾听,成为学生的忠实“听众”,并在倾听过程中发现他们理解的偏差、观点的创意等,去改变预设的教学方法,把学生顺应教师的教变为教师顺应学生的学,使课堂更显动态性与生成性.

例如,教学“平行四边形面积”时.

教师一番铺垫后:“大家想知道平行四边形面积如何计算吗?”

突然,一名学生站起来说:老师,我知道,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 底 × 高.

师:你怎么知道的?

生:我从书上看到的.

师:那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是怎样推导出来的呢?

生:我知道,把平行四边形沿着高剪开拼成长方形.

师:那么为什么沿着高剪,不沿着高剪行吗?(该生摇头)

师:不要紧,下面我们就一起动手试一试.

在上述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倒行逆施”,打乱了教师的设想,打乱了预设的教学程序. 面对这种现象这位教师认真倾听后没有选择回避,而是选择面对,并充分利用这一宝贵的教学资源,随机调整教学方向,使原本让学生探究结论的教学变成了现在学生验证结论的教学,去重新组织学生活动. 二、善于捕捉动态资源,去突破教学难点

在课堂上需要开启教师的慧眼,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注意力、神情、动作等. 例如,在教学这样一道应用题时:“每件上衣90元,每条裤子50元,每套(上衣和裤子合买)120元. 买3件上衣和3条裤子花多少元?如果买3件上衣和4条裤子花多少元?”这是一道灵活解答的实际问题,多数孩子都是这样计算的:90 × 3 + 50 × 3 = 420(元),却忽视了买3件上衣和3条裤子,按套买会比较便宜. 于是,老师让孩子们停了下来,准备提醒他们一下. 学生读了一遍题目,老师左右手各伸出三个手指,再次加以强调:“3件上衣、3条裤子花多少元?”本想从问题入手,推出3套的概念. 这时,老师发现有一名学生用6根圆乎乎的小手指正用力地两两配对,而自己刚才讲课时左右手是分开比划的,这是多么形象的3套!老师马上叫这名学生站起来向大家展示,并让他说说为什么这样配对,学生一语道出了问题解决的关键处,其他学生都纷纷伸出手指仿效,并很快理解了买3套更为便宜,到了第二问求买3件上衣和4条裤子花多少元时,孩子们手指配对,3套余1条裤子立即呈现在眼前,教学难点在学生玩弄手指间不攻自破. 这一教学中教师抓住了这个意外生成的资源,及时的捕捉“生成性资源”,为课堂增添了勃勃生机.

三、正确处理学生错误,去把握教学的重点

课堂上经常会遇到学生错误的理解和错误的回答. 对此,教师既不能急于求成,也不能轻易地判断对与错,更不能以一个“错”字堵住学生的嘴巴,或亲自把正确答案双手捧上,而应在选择生成性材料时分清主次,以敏感的思路着手组织能突破重点的反馈材料,进行既有确定性的,又有弹性的反馈.

例如,教学“质数与合数”的概念时,我首先引导学生复习因数的概念,找出1,2,3,4,5,6,18的因数 ,并根据学生的回答整理归纳成下表:

请同学们观察这一组自然数的因数的个数,提问:“按照因数的个数把自然数分成几类?”让学生自由讨论,发表不同的意见. 于是,有的学生说分成两类:有1个或2个因数;有三个或三个以上的因数. 有1个、3个、5个……奇数个因数;2个、4个、6个……偶数个因数. 也有的学生说分成三类. 出现了“错误”的生成性资源,在学生争论不休时,教师选择了让学生看书的办法,去看看书上是怎样分的?然后请学生说出,同时老师板书: 1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只有1和它本身两个因数的自然数叫质数(2、3、5 ); 除了1和它本身外还有其他因数的自然数叫合数(4、6、18). 确定应分成三类,抽象概括出质数与合数的本质特征. 掌握了质数与合数的概念. 这样的反馈既突出了教学重点,又培养了学生认真看书的好习惯.

四、巧用老师的失误,去体现教学亮点

在教学过程中偶尔也会遇到教师的失误,教师若能借助自己的灵感恰到好处地随机应变,注重课堂中的动态生成,不仅能使教学过程得以顺利进行,还会成为课堂教学的亮点. 例如,一位教师在教学计算三角形面积时(如图),板演为:8 × 5 ÷ 2.

买手课程总结篇7

关键词:情境教学;会计综合实训;生活展现

中图分类号:G718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4)13-0020-01

《会计综合实训》是会计专业必修课程,其涉及到的相关基础专业课较多,即使作为专业收尾课程,《会计综合实训》对于学生来讲难度也相当大,指导教师对课堂的驾驭能力,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效果。因此将情境教学法引入《会计综合实训》课程,在课堂展现接近于真实经济业务的场景,对提升课堂的教学质量是完全必要的,而且也是切实可行的。

1.生活展现情境教学

生活展现情境教学是在教学中遇到的是作为一名在校学生日常生活、学习中就可以亲身接触到的原始单据的话,对此学生会倍感亲切,这样教师就可以在课堂中让学生本人充当成该笔经济业务的经手人,以此来引导学生参与经济业务的发生,使其达到身临其境的效果。情境教学过程如下:

原始单据:××市商业零售剪贴发票(报销凭证);××服务、娱乐业、文化体育业专用发票(发票联);××医院门诊(住院)医疗费收据;××地方税务统一发票(报销凭证)。

情境导入:人们平时去药房购买医药用品时,去快餐店、酒店吃饭时、去娱乐场所消费时、患病的时候去医院看病时,是否向对方索要发票?是否细看观察每次发票的相同和不同之处?如果不是机打的或是定额的发票,是否思考过手写的发票可能存在书写或拆剪不规范的情况,导致回到单位后不能报销?倘若发票完全规范可以顺利进行报销的话,单位财务部门是将花费计入相关费用还是相应成本,或者是冲减对应负债?

学生反应:平时细心的学生对生活展现情境的导入内容感触颇深,十分认同,也会自行识别发票的规范与否,但针对拿到手的发票如何进行账务处理还不是十分熟练。

教师总结:面对这种看似简单的报销问题,请同学们不要掉以轻心,虽然我们是站在报销方的角度实施账务处理的,但大家要从开票方和报销方两方面掌握。对于前者,我们要把自己当成是负责开出发票的经手人,即开票人,在涉及××市商业零售剪贴发票时要求熟练掌握填写各项信息的技能,同时准确无误地快速剪下对应金额的剪切口,并加盖条形章和财务专用章。对于后者,当报销单位拿到各种类型的发票时,要熟练地识别这种花费如购买办公用品、差旅费、餐饮费等是要增加当期的"管理费用"的,如给职工报销医药、住院费等是要冲减当期的负债项目"应付职工薪酬"的。

2.图表展示情境教学

图表展示情境教学是教学中遇到一些纯粹的自制原始凭证,并且需要学生自行填制数据的经济业务,一些简单的业务只需要简单的汇总或者根据期初资料就可以填列,但有一些业务比较复杂,需要联系前面业务的数据或是表格资料进行综合分析才可以填列,这个时候指导教师要将所涉及到的相关图表全部以幻灯放映的形式展示给学生,并采用来回切换、重点数据位置采用不同颜色的字体或作以标记来充分讲解,这样可以大大加强对图标用途以及内容填列的理解。情境教学过程如下:

原始单据:领料单、发料汇总表、收料单、收料汇总表、材料成本差异计算表、工资汇总表、社会保险汇总表等。

情境导入:一张空空的自制原始凭证摆在面前,如何入手呢?这一直是困扰学生的一大难题,尤其对刚刚步入成本会计学习的学生来讲比较陌生,不知道这种表格编制完成之后要做什么,也就是说不理解表格的作用,这样的话,很难再往下进行,更谈不上如何联系前述相关的资料和数据了,所以要想准确无误地将这类自制原始凭证填制完成,首要解决的问题就是识别和索取表格中重要的、关键的信息点。

学生反应:面对这些空荡荡的图标,有些学生觉得无从下手,有些学生虽然能理解表格的用途,但填制起来还是显得有些模棱两可、不敢落笔,只有少数学生可以准确快速完成。

教师总结:填制前,如遇到的是简单的表格,则在理解后就可以通过查找相关数据进行迅速填制;如遇的是复杂一些的表格,则需要进行简单的运算;如遇的是更复杂的表格,则需要运用相关公式进行数据套算。填制之后,综观整个表格后反思,横向合计数据实质上就是账务处理中借方的数据,而纵向合计数据实质上就是账务处理中贷方的数据,这些规律对于表格的理解、灵活运用以及后期账务处理都是很有必要的。

3.拓宽思路情境教学

拓宽思路情境教学是有些经济业务在实际工作岗位上是很简单的一项工作,但受到教学环节中课堂、书本的限制,显得此类业务难度较大,对于学生来讲单纯地观察几张外来的原始单据甚至会产生错误的判断,这就要求指导教师及时带领学生走出误区、大胆拓宽思路揭开这层面纱。情境教学过程如下:

原始单据:增值税记账联、增值税发票联、××银行电汇凭证、××银行银行汇票、××手续费凭证、款项的托收凭证等。

情境导入:以一张经典的机打增值税发票为核心,附带一些相关款项、手续费、运费等票据的出现,如果款项的处理是通过电汇结算的,要仔细观察付款人是否是买方,收款人是否是卖方,若吻合,则属于正常买卖结算交易;如果付款人、收款人与之相反,则要考虑是否有前期预支或预收,甚至采用其他货币资金形态将多余款项退回的情况。此外运费由哪方负担?涉及手续费的话需由哪方负担?这些都是与前面款项问题息息相关的,注意理顺好这些关系。

学生反应:大多数学生能确认是购买业务还是销售业务,但对其中运费的处理问题有时显得模糊,即使明确由哪一方承担运费后也还是对运费的分配问题处理得不够准确。此外,款项问题的确定显得比较混乱,他们只会想到库存现金、银行存款这些常见的结算方式,而不知道通过查阅相关往来账来确定这个问题,更不会过多地思考其他货币资金这种形式了。

教师总结:需要教师将复杂的看起来零散的不易识别的单据放在一起综合分析出业务的来龙去脉,但仅仅前面介绍的那种导入式方法可能达不到预想的效果,甚至需要指导教师尽可能用详细的语言来描述整个业务过程。关键性问题的解决需要教师将这类款项问题一语道破,实务工作中款项问题是很好解决的,有预付账款的本次就冲减,有应收账款的本次就收回,有其他货币资金的本次就冲减。

参考文献:

[1] 虞花荣:情景教学法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的运用,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13(2).

买手课程总结篇8

【关键词】数学课堂 大问题 小问题

前不久,学校某年轻教师参加市赛课,学校组织老教师帮其磨课,笔者也参与其中。教案设计得滴水不漏,每一个课堂提问都预先设计好学生会作何回答,并且想出了n种应对策略。然而每一次试教时,该教师总是在课堂提问时乱了阵脚,“磨”课者“焦”:“问题都给你设计好了,怎么……”该教师“急”:“这么多问题,我哪记得清啊!”一句话道出了症结所在,更惊醒了“磨”课者。即便有着丰富课堂教学经验的老教师,把预设的问题一个不漏地问完了,估计“课堂”也就成了“问堂”,学生只能“疲于应答”。而像这样经过精心设计的问题也就罢了,至少学生还能在“被问”的过程中经历思考、发展思维;若课堂中“问”得无重点,“问”得铺天盖地,则“以其昏昏,使人昭昭”,课堂教学必将失去它应有的张力和丰富的活力。试想,学生在这样的“问堂”上,40分钟后能“带走”什么呢?如何才能让教师和学生“不为问题所累”呢?下面笔者结合自己的数学教学实践,谈谈一些做法和思考。

一、“大问题”和“小问题”

每一节课都会有明确的教学目标、既定的教学内容和特定的学生群体,这三方面构成了问题所需的磁场。所谓“大问题”,是指或涵盖教学重难点、或直指教学本质、或起画龙点睛之笔的重要问题,这些重要的问题可以以“问题云”“问题链”“问题串”的方式在不同的课堂、课型中交织呈现。所谓“小问题”,主要是基于学生的已有知识储备、新知生长点或疑惑所在,于课堂推进中动态生成的生本问题。正所谓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一连串的“小问题”如果能在教师的启发之下由学生自发地生成,不仅能搅动学生的思维,更有利于培养他们的问题意识。

二、教师如何抛出“大问题”

1.围绕教学内容,抛出“问题云”。

一节课在教学目标和内容统领之下,会派生一些覆盖教学全局的大问题,这些大问题能够统领一节课的内容,组成课堂教学的“问题云”。例如,针对“折扣问题”,笔者设计了《促销活动中的数学问题》一课,课中设计了如下的“问题云”:(1)商家为什么要促销?(2)你见过哪些不同形式的促销活动?(3)你能举例说明这些不同的促销活动吗?(4)如何做到合理消费?在这由4个“大问题”构成的“问题云”中,问题(1)紧密联系生活,将学生的思绪从数学拉回生活;问题(2)和(3)让学生用学过的知识来解释生活中的促销活动,并通过举例来加以说明,自然巧妙地将书本中相关的折扣知识加以巩固。在问题(3)中,教者再锁定“直接打折”和“买几送几”,让学生自然生成一连串的“小问题”,就着“小问题”再做足文章,让学生通过比较辨别,加深对不同促销方式的理解,从而为解决问题(4)作好铺垫。这样的“问题云”,使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以充分地发挥。

2.循着教学思路,设计“问题链”。

数学知识具有很强的逻辑性。在某些知识点的教学中,可以循着教学思路,设计直指教学本质的“问题链”,这些具有递进关系的系列问题,能帮助学生建立教学支架,让学生在“链”的摸索中,思维不断深入。例如,在《圆柱的体积》一课中,笔者设计了如下的“问题链”:(1)你认为圆柱可以转化为我们学过的哪种立体图形?怎么转化?(2)转化后的立体图形和圆柱有何关系?(3)你能推导出圆柱体积的计算方法吗?(4)从圆柱的体积你又联想到了哪种立体图形的体积?“问题链”的有序推进,使课堂少了教师喋喋不休的发问,学生能静下心来慢慢体悟与思考,在环环相扣的“问题链”之下,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小组交流自主探究出了圆柱的体积计算方法。而如此有张力的课堂才能有助于学生思维力的培养。

3.结合重难点,推出“问题串”。

在数学课堂中为了使学生思维不断深化,可以结合某个教学重点或难点,推出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的“问题串”,为学生思维提升搭建一个个必要的阶梯,培养学生深入思考的习惯。这些“问题串”既可为并列关系上的横向支撑,也可为递进关系上的纵向推进。如《认识比》一课的教学中,“比的后项不能为0”是本节课的教学难点,如果教师通过反复强调让学生机械记忆,则不能有效地帮助学生加以突破。鉴于此,笔者设计了如下的“问题串”:(1)比和分数、除法是否有联系?有怎样的联系?(2)分数中分母不能为0,除法中除数不能为0,由此你想到了什么?(3)某次足球比赛中,红队和蓝队的比分为2∶0,是否意味着比的后项可以是0?这样的“问题串”,基于教学难点,层层推进,不断地把球传给学生,让学生在思索争辩的同时综合运用所学知识从不同角度来证明自己的观点,使他们在对比辨析中,深刻理解了体育比赛中的比与数学中的比的本质区别,更加明晰了“比的后项不为0”这一教学难点。由此可见,涵盖重难点的“问题串”,能有效帮助学生把握知识的本质。

三、如何让学生带出“小问题”

1.“问题云”整体布局,“小问题”自然链接。

有些课堂,适宜在课首一下子抛出“大问题”,让学生全面了解所要解决的问题,在“问题云”的整体布局之下,一些原本由教师提出的“小问题”则可由学生在探讨“大问题”的过程中自然链接。如在《促销活动中的数学问题》一课中,“问题云”中的问题(3)是整片云的中心,若干个“小问题”将会在此模块中自然链接,螺旋展开。学生首先会举例“直接打折”的现象:“打八折”,相当于现价占原价的80%,如果原价400元,打八折后现价就是320元;如果打八折后现价是400元,原价就是500元……还会举例“间接打折”的现象:满200送100,是指满了200就送100,如果正好是200,就相当于五折,如果不是正好200,折扣就不是五折……诸如此类,一系列的“小问题”在学生自由列举的过程中轻松地呈现,并无痕地解决,省却了教师繁琐细碎的发问,学生变被动为主动。实践证明,在“大问题”的引领下,学生自然链接的“小问题”不仅不会偏离大方向,反而更能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有效改善课堂教学的生态。

2.“问题链”制造冲突,“小问题”卷入其中。

平静如水的课堂激不起学生思维的浪花。在教学中,可结合特定的教学内容,人为地设置一些包含思维冲突的“问题链”,让学生不由自主地置身于矛盾中,而“小问题”也往往容易在平息“冲突”的过程中应运而生。还以《促销活动中的数学问题》一课为例,为了让学生对比“买四送一”和“打八折”两种促销方式的异同,笔者巧妙设置了“问题链”,学生应时应景地带出了众多“小问题”。

甲、乙两个商店,出售同样的茶杯,每个茶杯10元,甲店“买四送一”,乙店“打八折”,买10个茶杯,去哪家购买划算?

学生通过计算,得出结论:买10个茶杯,两家都一样。

师:我买13个,随便去哪一家可以吗?

对于数感好的学生来说,一眼便能看出其中的奥秘,但对于中等后进生来说,还得通过计算来比较,最后得出结论:去乙店买划算。

师故意:买10个两家都一样,买13个就去乙店,看来买得越多还是去乙店划算!

此时,看出门道的学生再也按捺不住:不是买得越多就去乙店划算,当买的个数是5的倍数时,两家都一样。

师:我不明白,谁来举个例子,让大伙儿都听明白?

生1:买15个,甲店买四送一,只要花12个的钱再送3个,正好得到15个;而乙店打八折,买15个也只要花12个的钱。所以买15个,两家都一样。

生2:从折扣的角度看,“买四送一”只有满了5的倍数,才相当于花4个的钱得到5个,此时每个茶杯都是八折;而当个数不是5的倍数时,比如13个,其中的10个杯子每个都是八折,而另外3个,因为不满4个所以只能按原价购买,所以总体上折扣就高于八折……

师:由此可见——

生3:打八折不受个数限制,无论买几个都是八折;而买四送一却受个数限制,当个数不是5的倍数时,就高于八折。

在“问题链”所创设的矛盾冲突中,教师俨然成了一个煽风者,只需适时牵动“问题链”就能将“小问题”卷入其中,原本由教师费力提出的问题在学生主动跟进、积极“澄清”的过程中自然涉及并加以解决,课堂真正成了学生自主探究的场所。

3.“问题串”推波助澜,“小问题”画龙点睛。

为了增强学生对知识本质的理解与把握,课堂中可以创设强劲有力的“问题串”,让学生的思维不断地螺旋上升,在对比中辨析,在辨析中领悟,从而使带出的“小问题”起到画龙点睛之效。如在“买几送几”“直接打折”对比的“问题串”中,当学生基本厘清了“买四送一”“打八折”的区别后,笔者又推出了一个特例——买14个,看似无意却有意,这个问题的抛出,让刚刚恢复平静的湖面再次泛起涟漪……

算折扣:在甲店,先花8个的钱得到10个,再接着买4个合起来就是14个,而这再买的4个又可以送一个,这一个应该送,买四送一嘛,所以实际上还是花12个的钱得到15个,算折扣,每个杯子也相当于八折,和乙店一样!

算总价:在甲店花12个的钱得到15个杯子,12×10=120(元);在乙店,每个都是八折,14×10×80%=112(元),从总价上看,还是乙店花的钱少。

看来买14个,选甲店还是乙店,就得根据实际需要而定了。如果想多拿一个备用,那甲店可以;如果只要14个,不想多花钱,那就去乙店。真是小问题,大学问!

生活中经常会遇到促销问题,他们背后隐藏着有趣的数学奥秘,如果教师生硬地将问题抛给学生,让其对比异同,学生只会消极被动地应对,而以“问题串”的方式呈现,效果就大不一样!在这样的课堂上,学生思维的火花被点燃,在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的高潮中,教师只需适时介入,借学生之口将精彩呈现。

“大问题”和“小问题”,并无形式上的大小之分,更无内容上的从属关系,二者之间可能因着不同的课堂、教学主客体、教学内容而发生角色上的转换。教师“抛”与学生“带”也并不意味着课堂中的主动权完全属于教师,而是在教师与学生平等的对话中实现自然承接。无论是“大问题”还是“小问题”,只要教师“抛”得到位,“抛”得适切,学生定会“带”得顺手,“带”得给力!此时也就无所谓谁“抛”谁“带”了。唯有这样,课堂中师生双方才能充分交融,课堂教学才会充满真实感;唯有这样,学生在课堂中的主线才会越发明晰。

买手课程总结篇9

前几天我在商场看中了一个汽车模型,因为价钱的原因纠结了很久。心里波动的曲线大概是这样的:

“要不然还是买了吧反正都要买的。”

“可是买了就要吃土了。”

“过两天才发工资不如发工资那天买好了。”

最后还是选择了没有买,打算过几天领了贫困补助粮再回来买。结果昨天再去看,发现模型已经被买走了!

心情一下子一落千丈,本来不是特别想要的模型,在知道得不到的时候,瞬间心里就痒痒了。于是我立马又查了好几家分店,当天就跑去买,结果花了接近两个小时的车程跑到一家分店,终于买到。

后来我把这个模型视作宝贝一样,每天都不忘拿出来擦擦它上面的灰。

哎,人就是这样,总是趋向自己得不到的东西,就像追女孩子一样,太容易得到的总是会吊儿郎当地对待,花了很多成本得到的才会视如珍宝。为什么人就喜欢犯贱?只会重视那些难以得到的东西呢?

有个心理学男神――艾略特・阿伦森做了个试验,叫重度入门实验。大意是让三组人通过不同难度的考验加入课题组,然后让他们听一段相同的内容枯燥的录音。结果,经过重难度考验加入课题组的,觉得录音很有趣,没怎么经过考验就加入的听得昏昏欲睡,甚至要求立刻退出课题组。

这是怎么回事呢?这说明人们更加珍惜来之不易的东西,轻视容易获得的东西。这种贱性,人人有。因为人具有一种保持心理平衡的需要,而认知矛盾往往会打破这种平衡,使得心理出现不愉快,这种不愉快会促使个体做出一定的行为,以重新恢复心理上的平衡。

怎么恢复平衡呢?

一种是歪曲客观事实。比如每个女生的衣柜里都有至少一件穿着嫌丑扔掉可惜的衣服,可是她们偶尔也会穿一下。因为当时为了买这样一件衣服,也是看了许多家比了很多款忍痛割爱把其他几件都放弃了的,现在不穿一下对不起其他牺牲。因此每次都会进行自我催眠,其实这衣服长得还是蛮有个性的,难看到一定程度之后也能自成一种风格了。这样思考之后,就不会再那么纠结了,心情也舒畅了很多。

另一种是改变已有认知。像开端提到的我想购买模型那样,原本是件可有可无的东西,因为难以得到,它突然就变得对我很重要了。这就是无形中,改变了自我的认知。

所以看到生活里那些一本正经胡说八道的人,不用太当真,可能他们只是为了寻求自我心理上的平衡。比如,如果喜欢一个人,就总是会发现对方身上的优点,来证明自己的选择是没有错误的。如果想要分手,就会用对方身上的缺点不停地说服自己“不值得自己这么付出”,也就不会觉得那么难受了。

买手课程总结篇10

一、教学内容与教学目的

(1)教学内容:营销4P组合理论。

20世纪50年代,美国的尼尔·鲍勃在美国市场营销学会的就职演说中提出了“市场营销组合”这一概念,在这一概念中他认为市场需求在某种程度上受到“营销变量”的影响。1960年,美国营销学家杰罗姆·麦卡锡提出了4P组合理论。他将营销变量分为产品(Product)、价格(Price)、地点(Place)和促销(Promotion)的组合。4P组合认为,产品是一切营销行为的基础,是最基本的工具;而价格即产品的定价应该与其实际的价值和顾客的购买能力相对称,否则购买者将会购买竞争者的产品;地点又被称为分销或渠道,它要求企业必须识别、联系和利用各种渠道和手段,最终将产品和服务有效地提供到目标市场,让顾客进行购买行为;促销则是企业为了将其产品告知目标市场并说服顾客进行购买而进行的各种活动。

(2)教学目的:① 了解市场营销和市场营销组合4P的内容;② 了解和锻炼市场营销能力。

(3)教学难点:4P概念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影响。

二、教学过程

教学形式是校庆纪念日封在校园的。其次序为:

① 拍卖定价。

由于首日封是一种有意义的纪念品,因此其市场接受的价格并不能仅按照面值计算。为了了解其在校园里可能的市场价格,在课程刚开始的时候在班级里对校庆首日封进行介绍和拍卖。通过拍卖的过程,使同学们对首日封的价格进行大致的评估,形成初始的价格基准。这个基准,有助于后续营销活动的开展,并为事后的总结确立了一个清晰的参照。

② 明确任务。

将全班同学按照自愿组合的方式分成10个小组,每组根据自己的情况制定自己的销售策略和预计销售数量。同时,为了满足“利润”这个约束条件,以前面形成的价格基准减20%作为成本价格,也就是每个小组销售的价格不能低于这个成本价格。

③ 销售过程。

在限定的时间内,学生走出教室,在校园内自由选择自己认为合适的地点和对象,采用合适的方法在校园里销售首日封。限定时间结束以后,无论销售情况如何,所有的小组必须返回教室进行讨论和总结。

(7)情况汇总。

① 各组参与和销售情况见表1。

由表1可知,10个小组中,有7个小组都销售了一定数量的产品。有三个小组的销售数量为零,其中有两个小组没有参与销售活动,原因是这两个小组的同学坚持认为校庆首日封在校园内没有市场;另外一个小组参与了销售活动,但是没能成功

[收稿日期] 2014-06-16;[修回日期] 2014-06-26

[作者简介] 周上玖(1969-),男,江苏常州人,同济大学学生就业指导中心教师,主要研究方向:创业教育研究;胡静(1983-),女,新疆乌鲁木齐人,同济大学学生就业指导中心教师,主要研究方向:职业发展教育.

销售出去。

表1 各组参与和销售情况表

组别 1 2 3 4 5 6 7 8 9 10

销售情况 0 0 5 5 3 3 3 0 2 1

② 销售价格、地点、对象、手段等情况见表2。

表2 销售价格、地点、对象、手段

项目 销售价格 销售地点 销售对象 销售手段

内容 平均价格是成本价格的2倍,最高价格是成本价格的5倍 校园主干道、教室、宿舍、留学生食堂、音乐广场等 同班同学、同校同学、留学生、校园参观者等 充分挖掘纪念价值、通过变魔术、玩游戏等手段推销、寻找校园情侣推销等

由表2可知,学生在销售过程中努力发掘校内市场资源,利用校内各种可能的交易地点和交易对象,结合自己的特长采用了一定的销售手段。

三、教学小结

(1)体验式教学将理论和实践结合在一起,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创业意识和创业精神。

由于学生亲身的实践与思考,已经对市场营销概念的各要素有了深切的体会。因此在课后的总结中,学生很容易就掌握了市场营销4P的概念,并对相关概念之间的联系有了相当程度的理解。除此之外,学生还恰如其分地总结出了诸如“计划及市场调查很重要”、“针对不同的人群采取不同的营销手段”、“团队、人际关系和沟通能力能促进销售”、“要了解客户的心理”等实践感受,丰富了课程原本设计的教学内容,也为今后学生进一步探索和深究提供了线索。和传统的授课方式相比,体验式教学提高了学生在课程学习过程中的参与程度,调动了学习的积极性,给了学生足够的施展自己想法和才能的空间,激发了学生的创业意识和创业精神。

(2)体验式教学促使学生从理论走向实践,能够有效锻炼学生的创业能力。

从案例可以看出,有两个小组的同学由于事先认定校庆首日封在本校学生中销售没有市场,因此没有参与销售活动,并抱着看热闹的心态在教室中等待其他小组的成员铩羽而归。当他们看到大多数小组都完成了销售行为时,受到了很大的震动,明白了事情的“行与不行”,必须要在实践中检验,仅仅停留在理论上是远远不够的。销售业绩相对较好的小组,并不单单是靠对商品不遗余力的宣传介绍,而是结合了“人脉和人际交往能力”、“发掘商品的纪念价值”、“利用校园情侣间相互表现的心理”等方法和技巧。

(3)体验式教学在朋辈间建立了多元的评定标杆,能够有效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力。

教师不宜对各个小组的选择和表现进行特别的贬低或褒扬,因为体验式学习过程中暂时的成功或失败说明不了什么根本性的问题,这也体现了创业教育本身应该对各种形式的尝试都要持合理的宽容态度。但这并不意味着学生对自己的表现失去了评定的标准,相反,各组同学取长补短的回顾和交流,倒是建立了多元的评定标杆,使大家的注意力并不仅仅是局限在个别因素上,更关注的是如果还有下一次机会,怎样才能做得更好。聚焦于问题解决,能更好地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