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调查报告范文10篇

时间:2023-03-23 18:31:36

村调查报告

村调查报告范文篇1

村位于圩镇北面,全村共有16个村民小组,571户农户,2300口人。其中党员33人,35岁以下党员5人,60岁以上党员13人,女性党员3人,有“双带”能力的党员3人,高中以上学历10人。现辖区面积4719亩,其中:耕地面积1719亩,山地面积3000亩。村内有“黄氏宗祠”一座,村里的主导产业是种植水稻、烟叶、脐橙和生猪养殖,农民年人均纯收入2200元,村集体收入100%来源于乡镇财务“转移支付”。

一、基本情况

(一)党建(“三送”)工作情况

该村设立村党支部1个,党小组1个,平均每年发展新党员2人。自“三送”工作开展以来,该支部高度重视,积极派人与县派“三送”工作队员及镇包村干部一道走村串户开展民情家访,收集群众诉求;对村级层面能处理的问题(诉求)及时予以处理,对村级层面处理不了的问题(诉求)及时上报镇“三送”办。但由于老村部仅有一间办公室且已破旧不堪、新村部尚在建设中,目前暂无村级党员活动场所。

(二)经济发展情况

该村地理位置相对较偏远,村民主要依靠外出务工和种植水稻、花生等农作物为业,人均年纯收入在2200元左右,全村经济相对欠发达。

(三)新农村建设进展情况

近年来,根据县委、县政府的统一安排,该村下、锦背田及坝上三个村民小组列入了全县新农村建设布点,并完成了房屋建设整体规划、路面硬化及改水改厕工作。村民生活环境得到了较大改善。

(四)社会治安情况

近年来,在上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村“两委”干部的共同努力下,该村社会治安稳定,未发生一起群体上访事件。

二、村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一)产业的示范带动作用不大。该村虽有烟叶、脐橙和生猪养殖产业,但整体规模不大、影响不大,未起到示范带动作用。

(二)交通不便影响了部分村小组的经济发展。如竹捞小组和向阳坑小组,至今未修建村级公路、车辆无法到达,村民往返仍依靠步行或骑车,给村民生活带来了诸多不便。同时,严重影响了该村民小组的经济发展。

(三)电压不稳定,严重影响了村民的生产生活。该村16个村民小组,有等多个村小组电压低,经常出现日光灯、电饭煲等日用电器带不动的现象。

(四)水利失修导致农作物减产。如:等村民小组,水陂和水渠年久失修,水田灌溉困难,水稻减产明显。

三、推进村建设和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一)以县、乡(镇)为单位,出台支持产业发展的扶持政策,鼓励现有的村级产业做大做强,带动辖区村民致富。

(二)加大村级公路和建设力度。一是对全县未修建村级公路的村小组进行调查摸底并建立台帐,并上报县委、县政府;二是以县为统筹,明确时限,有计划地实施村级公路修建工程,确保各村民小组尽快通路通车。

(三)加大农村电网改造力度,对现有未改造农村电网进行全面彻底的改造。同时,安排技术人员定期对各乡镇、村的电路进行检查和维修,确保村民生产生活用电需要。

(四)加大水利建设力度。运用打歼灭战的战略战术,集中有限的财力,一个一个灌区进行维修、改造、清理。全面开花,势必分散财力,小打小闹,成效甚微。

第二篇

村位于镇东部,全村共12个村民小组,315户农户,1060口人。其中党员16人,35岁以下的党员5人,60岁以上的党员5人,女性党员1人,有“双带”能力的党员5人,高中以上学历1人。现辖区面积36700多亩,其中耕地面积770亩、山地面积35930亩。村里的主导产业是农业种植、林业,全村农民年人均纯收入3000元,村集体年收入2万元。

一、基本情况

(一)党建(“三送”)工作情况

村有村干部三名,村书记主任1人,治保主任和妇女主任,村部设在村小学内。村党组织规范化建设情况好,村充分发挥村干部、党员带头示范作用,全村各项工作抓好落实,尤其是今年开展“三送”工作以来,走村串户,与农户聊家常,了解民情,调解矛盾纠纷,为民办实事做好事。为村315户农户分别发放了连心卡、连心册、政策法规宣传册,张贴联系牌、宣传画。在各村小组分别召开村民户主会,宣传“三送”工作政策,听取民众诉求。新屋下小组钟先发双脚因病不能行走,“三送”工作队为其办理了二代残疾人证,为方便其出门,赠送轮椅一辆,新屋下小组何曲秀,高背潭小组吴福荣、刘善春、石老寨下小组温过房诉求需拐杖,“三送”工作队一一为他们免费赠送拐杖一副,新屋下小组何庆荣一级聋哑,将其列入县残联家庭无障碍建设对象。下山小组尧小生,右手缺失,左手剩无名指和小指,本人诉求需装假肢,现已将其列入安装假肢对象,为村生活贫困户纳入低保,解决他们生活困难问题。经走访调查,三个小组的连片良田60多亩,因春季涨水,春季不能种植水稻,一年只种一季,村民们都觉得可惜。“三送”工作队了解这一情况后,与村党支部都协商,一致同意将其作为小型公益项目建设。樟树湾防护梯项目,总长100米,工程造价1.4万元,农户自筹资金0.45万元,县残联为该项目解决15吨水泥。该项目近期将动工建设。村“三送”工作队在村部和各村小组醒目处都张贴公开承诺,将在走访中了解的农户诉求一一公示,并将诉求解决情况全部公示,得到了村村民的好评。

村党支部现有党员16人,35岁以下的党员5人,大部分党员偏老龄化。所以近年来,村党支部为增添新力量,根据本村实际,严格选拨思想觉悟高,综合素养好的同志,使其成为优秀后备力量和入党积极分子,今年准备吸收4名年轻优秀的同志,加入党组织,做到成熟一个发展一个,不断增加新鲜血液,确定做好后备干部的教育工作,确保党的事业后继有人。

村“两委”三年任期目标:以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五、六中全会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切实加强支、村“两委”班子的自身建设和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以村庄规划为根本,农民增收为目标,提高农民素质为根本,农业产业化为动力,全面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搞好以党支部为核心的村级班子建设,充分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于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不断提高党支部的凝聚力、向心力、战争力。对村干部实施管理考核,实行责任分工,管理到人,既分工合作。建立完善的党务公开、村务公开、财务公开为重点的各项规章制度。加快农民致富,今后三年,加快农业产业化调查步伐,大力发展烟叶种植面积,加强烟叶技术培训指导,提高农民收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三年内准备新建一个村部。村的主道加宽路肩,以方便会车,加固主道的防护堤。为三个村小组建筑水田防护堤,确保农民增产增收。全力以赴搞好计划生育工作。切实提高计划生育的工作力度,摸清家底,搞好源头,实行村干部包片,确保责任到人,奖惩到人。

(二)经济发展情况

村山多地少,但山上的树木前几年都砍伐了,现正处于造林阶段,山林无收益。种田是属于传统型的农业种植,无高效益种植业,村党支部带头鼓励农民大面积种植烟叶生产,提高农业收入。村经济收入主要靠外出务工。全村共有外出务工人员300多人,年轻人几乎全部外出务工。村集体经济原来靠村集体山林金鸡林场联合造林分成款,现林场不砍伐树木,村集体也没有收入,主要靠财政拨款。

(三)新农村建设进展情况

村农户居住分散,村庄小,新农村建设以道路硬化,规划新村为主。2009年开始,规划建设了高背潭小组新村,按照新农村建设推荐的户型统一建设,硬化了道路,完成了改水改厕,有17户农户建设了小康楼,村道整齐划一,村庄功能齐全,环境优美。

(四)社会治安情况

村社会治安状况良好。刑事案件多年来没有发生过,青年人外出务工,外来人员较少,偷盗案件也很少发生,邻里间的矛盾纠纷,由党员干部负责调解,群众安全感较高,没有较大的土地、林权、经济纠纷和突出的家庭、姓氏矛盾。坪江脑小组宋乃醒曾越级上访,宋乃醒,66岁,1964年先后在小学、新明小学、下江小学任民办教师,1992年离职,曾赴省、市上访,要求落实民办教师待遇,瑶前,石老寨下村民小组有15户农户未领取到林权证。

二、村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一)产业结构单一,农民增收比较缓慢。地处偏僻,是典型的林业山区,拥有林地面积35930亩,人均占有量33亩,森林覆盖率达85%以以上,近几年,林业农户积极造林,林业产业得到快速发展。但林业产业生产周期长,目前还没有成为商品林,也没有开发种植高效林业,农业产业存在结构单一、生产规划不大、农田分散、组织化程度不高等问题,全村耕地面积770亩,除种植水稻外,只种植了烟叶70亩,西瓜10亩多经济作物,高效经济作物面积较小,市场竞争力不强,农产品经济价值不高。

(二)农业水利设施落后,农资涨价幅度高。村大部分水利工程均修建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建设标准低,配套设施不全,大部分土渠年久失修,崩塌渗漏严重,有的还损毁农田,没有中型水库。而农资涨价过快,农民负担加重,以尿素合肥为例,近年上涨幅度分别为17%、14%,亩均化肥支出比上年增长11.5元,由于农资价格上涨,平均每亩增加投入19.87元,种粮、种烟投入的增加主要是因为农资价格上涨,其中化肥价格的上涨对农民种粮收益影响最大。农民由于农资价格上涨负担加重,在一定程度上使中央的优惠政策打了折扣。

(三)基础设施建设滞后,资金投入不足。村地广人稀,人口居住分散,12个村民小组,进村无道路硬化的有6个小组,还有6个小组比较偏远,村庄农户少,筹资硬化道路困难。农户土坯房还有191户,占全村总户数的60%,按照新农村建设的要求,小康新村建设的任务还十分艰巨。

三、推进村建议和发展的对策出建设

(一)加强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农民持续增收。村要在加强生态保护的基础上,因地制宜地调整产业结构,在原产业结构上调优,品种上改良,规模上做大。林业方面可发展生态公益和高效楠竹等开发,促进林业可持续发展。农业方面在积极抓好粮食生产的同时,继续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大力发展特色农业、绿色农业和生态农业,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可在烟叶、西瓜种植的基础上,以农户依法、有偿、自愿为原则,规范包土地转包、租赁、入股,加快土地流转,发展壮大烟叶、西瓜等经济作物种植规模,发展高效农业和特色农业,把优势农产品做大做强,增强市场竞争力,促进种植结构优化。农产品加工上,可在现有腐竹生产的基础上,多发展一些农户,形成拳头产品、特色产品,带动更多的农户脱贫致富。

(二)加大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农业基础保障能力。加大项目立项和争取工作,积极争取镇政府、财政、水利等部门的支持,加大对农田水利等基础设施的投入力度。鼓励群众和社会资本投入水利建设,按照“村民自治、一事一议”的原则,完善村民“一事一议”筹资筹劳办法,健全农田水利设施建设机制。成立“用水协会”等民间组织,加强对农田水利基础设施的管理。

(三)加大资金投入,改善基础设施条件。村进村庄道路没有硬化的6个村民小组都比较偏远,居住农户较少,要建设道路交通、水利电力等基础设施需投入较大的资金,而偏远山村要筹措建设资金是十分有限的,从根本上不能解决问题。建议上级有关部门整治基础建设专项资金,实行捆绑使用,提高使用效率最大化。同时积极推进新农村建设,加大新村规划力度,几个偏远村庄集中规划建设,改善道路、电力、广电、教育等基础设施条件。

第三篇

一、基本情况

(一)党建(“三送”)工作情况

村支委1个,村委5人。村部基础设施于2006年建设完成达400平米,建筑面积400多平米,具体包括“两服务双落实”工作站、农家书屋、值班室、计划生育服务室、综治室、民兵资料室及厨房等;设立“三送”信息与服务室,与便民服务站合署办公,配齐办公桌椅、电话、服务吧台、农家书屋等硬件设施,制作张贴联系牌、连心卡、连心册、承诺公示栏、宣传牌等。

(二)经济发展情况

努力壮大烟叶种植、脐橙果园等优势特色产业,带动农村劳动力,使更多的群众早日脱贫致富,着力提高产品附加值和产业竞争力,不断拓宽村民增收渠道。现今大部分村民还是靠种植烟叶和水稻等传统产业的收入来源。

(三)新农村建设进展情况

着力加快以通组公路、水利等为主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水利设施完善,新农村建设基本完善。

(四)社会治安情况

山林面积多,林改工作量大造成存在山林纠纷;村属于圩镇,综合管理能力需要加大。

二、村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困难和问题

近几年来村经济发展较快,但由于底子薄、基础弱、包袱重,在发展中仍遇到许多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农村基础设施还不够完善。水库沟渠等水利设施投入不足,年久失修,抗旱、排涝设施老化,渠道淤塞,农业抗灾能力弱,农村的资源优势很难转变为经济优势;农民生产生活仍然十分困难,农业基础薄弱严重制约了农村经济发展。

(二)资金问题。发展现代农业,要以高投入,高产出的设施农业为基础的,而目前大部分新建项目都存在项目资金缺乏,启动资金短缺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村经济的发展速度和规模。

三、推进村建设和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一)解决发展资金制约政府要加大融资支持力度。一是要在贷款支持总量上要进一步增加,扩大农民发展农业产业的贷款额度。二是要在贷款利率上给予政策倾斜,政府对农业贷款给予适当的补贴。三是积极争取国家项目建设资金,注重引导民间资本、市场资本投入。

(二)加大投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把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放在重要位置上,调整支出结构,更多地承担起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重点做好农田水利设施、电力、公路建设,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同时,加大对这些设施的后续管理工作力度,每一项投入都应做好可行性研究和合理的勘察设计工作,使之发挥出最大的效益。

(三)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主要途径通过教育培训力度,提高政治素质和执政能力,提高基层党支部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一是培养鱼水情深的政治感情;二是树立与时俱进的发展理念;三是增强广大农村干部的发展能力。

第四篇

一、基本情况

(一)党建(“三送”)情况

村“两委”班子团结,村部建设基本完善,每年发展1—3名党员,农村优秀青年吸纳为入党积极分子、后备干部培养。三年任职目标:1、正常开展日常工作,三年内发展党员9名以上,每年3—5名,吸收入党积极分子4—6名,完成村级场所各项配套设施和制度建设,抓好农村党员现代远程教育终端点建设。2、按照党建示范村要求抓好各项党建工作的落实。3、三年内发展树苗抚养700亩以上,烟叶300亩以上,造林1万亩;红薯种植新增100亩,建立好村杉苗专业合作社1个以上,不断加大生猪和鱼业养殖力度,拓宽产业渠道,实现村集体经济5万元以上。4、三年内完成石背湖、罗架、、老耕坑、社官前5个村民小组3.5公里的水圳建设,修好至百石和至罗丰头两条水泥路的建设,年内抓好上江社区和社区建设点建设,改造好电力设施,彻底解决好部分村小组电压问题。5、维护社会稳定,抓好计划生育、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农村低保、留守孩和贫困孤寡老人帮扶关爱工作,加大对教育事业投入,营造尊师重教氛围。

(二)经济发展情况

我村主要产业发展是烟叶、粮食、杉苗、脐橙,村集体收入靠上级转移支付。

(三)新农村建设进展情况

在上级政府支持下,现有两个点分布在村上江社区和社区,基础设施完善,水电基本到位,,饮水情况基本用上井水和山泉水,无有线电视。

(四)社会治安情况

我村社会治安存在问题是林权纠纷多,其他相关情况比较稳定。

二、村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多年来村级组织无经济来源,仅靠上级政府转移支付维持运转;原村集体山林在1966年已划国有林,至今没有收入。

三、推进村建设和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存在的主要困难是村集体经济无来源,在支委提议和村委商议后,提出村要转化,多种植烟叶、杉苗、脐橙和农产品等,做到一村一品要求来提升村发展。同时根据上级政策和要求调整产业结构,带动农户做好各种产业的发展,发动群众成立合作社,或许能在政策上提高农户的生活水平,使全村治安稳定,社会和谐。

第五篇

一、基本情况

(一)“三送”工作情况

长期以来当地村民主要以传统农业种植为主,而基础设施落后,给发展带来极大不便。“三送”工作队入驻村后,深入了解村民生产生活现状,听取了大量有价值的意见和建议,随后根据村民反映的情况筛选出有用的信息进行分门别类,统一交由对口单位给予解决。对于村民所反映的每一项纠纷、好人好事都在村务公开栏公示承办进度。当得知创业青年袁井生打算发展鸭子养殖时,第一时间结合岗位优势,给予了资金支持。现在,袁井生不但饲养了4000多只鸭子,还养了20多头生猪,据他介绍,光这两项产业一年就可以给他带来20多万元的收入,今年冬天他还将利用鸭粪发展大棚蔬菜,从而真正实现绿色可持续发展。

为进一步加快村里经济发展,在充分征求村民意见的基础之上“三送”工作组和村委会确定了店下至坪坑公路修建、山下水圳建设等几项小型公益事业项目建设。

(二)经济发展情况

村产业以林业为主,主要种植的树种为彬木。近年来,在政府的引导下,农民种植烟叶的热情越来越高,今年全村种了100亩烟叶,估计市场价格为平均10元/斤,单这一项可为村民带来20万元的收入。

(三)新农村建设进展情况

由于村地处偏远山区,基础设施建设比较落后,但村民依靠自己的勤奋,使自己的生活水平不断迈上新的台阶。目前该村已基本上实现了电视、电话村村通,用上了洁净的自来水。

(四)社会治安情况

由于村具有丰富的山林资源,加之随着社会林木资源的不断减少,山林越来越值钱,所以村的主要矛盾也就是山林纠纷。

二、村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由于这里的村民习惯了祖祖辈辈靠山吃山的观念,近年来木材市场的火爆,村民的造林积极性也有普遍提高。但是相对于其他产业来说,造林周期过长,一般需要15年以上才可以砍伐。除此之外,该村无其他发展得较好的产业。

三、推进村建设和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正如上所说,村经济产业项目较为单一是目前制约其快速发展的原因之一。因此,要改变这一现状就要充分利用当地资源,在发展林业的同时大力发展养殖业这一周期短、见效快的产业,从而可与林业投资周期长见效慢的特性相弥补,快速而有效地发展当地经济。

第六篇

一、基本情况

(一)党建(“三送”)工作情况

将扶贫开发和基层组织建设有机结合起来,深入推进创先争优和“送温暖、送政策、送服务”工作全覆盖、常态化,不断增强村党组织在群众中的凝聚力和吸引力,努力把村打造成省、市、县基层组织建设优秀村。村部基础设施于2004年建设完成,具体包括“两服务双落实”工作站、农家书屋、值班室、计划生育服务室、综治室、民兵资料室及厨房等;设立“三送”信息与服务室,与便民服务站合署办公,配齐办公桌椅、电话、服务吧台、农家书屋等硬件设施,制作张贴联系牌、连心卡、连心册、承诺公示栏、宣传牌等。

(二)经济发展情况

大力实施“一村一品”发展战略,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进一步壮大烟叶种植、大棚蔬菜等优势特色产业,着力提高产品附加值和产业竞争力,不断拓宽村民增收渠道,使更多群众早日脱贫致富。

(三)新农村建设进展情况

着力加快以通组公路、水利等为主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实现通组公路硬化,水利设施更加完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雷上小组新农村建设、“三清三改”全面完成,其余小组连续进行中。

(四)社会治安情况

该村山林面积较大,由于林改时山林林权存在争议,山林纠纷存在;该村属于圩镇,村民居住集中,综合管理难度较大。

二、村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困难和问题

近几年来村经济发展较快,但由于底子薄、基础弱、包袱重,在发展中仍遇到许多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农村基础设施还不够完善。水利设施抗灾能力弱,大量的水库沟渠等水利设施投入不足,年久失修,抗旱、排涝设施老化,渠道淤塞,农业抗灾能力弱,农村的资源优势很难转变为经济优势;农民生产生活仍然十分困难,农业基础薄弱严重制约了农村经济发展。

(二)资金短缺问题。发展现代农业,要以高投入,高产出的设施农业为基础,而目前大部分新建项目都存在项目资金缺乏,启动资金短缺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村经济的发展速度和规模。

三、推进村建设和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一)加大投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应把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放在重要位置上,调整支出结构,更多地承担起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重点做好农田水利设施、电力、公路建设,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同时,加大对这些设施的后续管理工作力度,每一项投入都应做好可行性研究和合理的勘察设计工作,把有限资金用在刀刃上,并使之发挥出最大的效益。

(二)解决发展资金制约政府要加大融资支持力度。省市县要出台相关金融政策,协调金融部门加大农业贷款支持力度。一是要在贷款支持总量上要进一步增加,扩大农民发展农业产业的贷款额度。二是要在贷款利率上给予政策倾斜,政府对农业贷款给予适当的补贴。三是积极争取国家项目建设资金,注重引导民间资本、市场资本和国外资本投入。

(三)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发挥党员干部先锋模范作用。通过教育培训力度,提高政治素质和执政能力,提高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一是培养鱼水情深的政治感情。要求广大干部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带着富民、爱民、亲民的深厚感情开展工作。二是树立与时俱进的发展理念。动员广大干部真正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科学发展观上来,树立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创新发展观念。三是增强广大干部的发展能力。干部是带领群众前进的火车头,提高干部素质是解放思想的关键。要通过加强培训、开展活动、完善制度等多种有效形式,不断提高推进科学发展的能力、开拓创新的能力、服务人民群众的能力和处理利益关系的能力。

第七篇

一、基本情况

(一)党建(“三送”)工作情况

村于2011年底进行换届选举,选出新的村领导班子。现有村干部3人,村部在村小学边上,村部楼房于上世纪80年代中期兴建,占地面积约有400平方米,现有农家书屋、会议室、计生服务室等。村部建筑经历20多年,有不少房间逢雨天会漏雨。该村现有党员22人,其中2名预备党员,3人提交了入党申请。

村里的三年任期目标定位:

1、关于产业发展:扩大烟叶种植规模,争取烟叶规模达到100亩;2、民生工程:争取完成坑和排下的通组公路硬化工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现有部分村民没有上交费用,争取100%村民上交费用,完成任务。居民养老保险方面:70%以上的村民已参保,争取应保尽保;3、党建方面:今后三年计划发展党员3人。

小型公益项目建设情况:

1、半圩、樟梨树下、坑上下组农户的田需要修建水渠,工程量:樟梨树下小组820米,半圩小组850米,位于半圩小组的水渠现已铺下24根涵管,每根涵管花费74元,余下的水渠将分步完成。

2、电力农网改造:现在全村共有2台变压器,其中下黄屋1台,村部附近1台,不能满足全村的用电需求,坑和排下小组等的电压不稳定,计划还需要增加3台变压器。

(二)经济发展情况

村民主要收入来源主要有林业、水稻、烟叶种植和打工收入,主要打工地是广东。林业资源丰富,大部分种的是杉树,成长周期长,一般要十二三年才可以砍伐。养猪专业户现有一家,养殖规模有100多头。烟叶种植规模目前是90亩,其中,3人承包50亩,袁永森承包40亩。此外,还有锯板厂一家、竹签加工厂一家。

(三)新农村建设进展情况

1、农村居民钦用水情况:大部分村民使用山泉水。山泉水引用资金由村民集资。半圩、川坑口小组为了储蓄更多的山泉水,今年准备做一个引用山泉水工程,现在已成立了理事会,理事会成员共7人,计划需要资金8万多元,每户筹资100元,筹资工作还在继续进行中。

2、通有线电视情况:前几年已开通有线电视,但由于部分村民不交有线电视费用,现在没有有线电视信号了。

(四)社会治安情况

该村社会治安良好,没有家族、姓氏矛盾及越级上访等情况。现在主要存在土地与林权纠纷,村2户农户与坪地山村1户农户有近30亩的林地纠纷,时间历经五六年,该情况以前县里曾经派人来调查过。

二、村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一)村集体暂无经济发展项目,主要收入来源是林业的分成,但现在树木刚种下去两三年,还未到砍伐时期,村里资金短缺,影响全村经济社会发展。

(二)目前党员年龄偏大,不能充分发挥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亟需补充新鲜血液。

(三)土地流转困难。由于要种烟的田地所用的水渠还未完全疏通好,村民不愿意将田交给烟农种烟,每年烟农要做大量工作才能使村民同意将田租给烟农种烟。

(四)农民缺乏科学技术,就业创业难。农民文化程度普遍较低,缺乏专业技术,工作难找,创业艰难,增收致富渠道单一。

三、推进村建设和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一)加强村党组织建设,提高党员素质。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提高党员的“双带”能力,完善“”制度,建议每位党员帮助一户群众致富。要通过多种形式发挥广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不断提高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

(二)加强培训,提高技能。很多村民由于没有专业技术,想致富比较困难。有关部门要通过各种培训会、技术指导等形式,让农民能从中尽快吸收和掌握农村致富技术,把掌握的实用技术有效地运用在生产和经营方面,提高劳动生产率和利润率,使农民户户得实惠。

(三)调整产业结构,增加致富渠道。目前,村里主要是种植水稻,已有一两户村民养猪、种脐橙,但没有带动其它村民发展规模养殖业,有条件的村民应该学习相关技术,积极投资,在养鸡、养猪、果业方面有所发展,使种养业结构化,收入渠道多元化。

(四)积极谋划,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各方的沟通与协调,争取水泥路组组通工程建设取得新进展。争取政府和村民的支持,尽快疏通好水渠,解决土地流转难问题。

第八篇

一、基本情况

(一)党建工作情况

现有村“两委”干部二名(书记、主任各一名)缺编一名,党员11名,(其中女党员2名),预备党员一名,入党积极分子3名,党员年龄结构:60岁以上的老党员6名,40-59岁党员4名,30岁以下年轻党员1名。党员学历结构:60%为小学文化程度,30%为为初中文化程度,10%为高中文化程度。支部计划在今后每年至少发展一名党员,培养一名年轻的后备干部,以充实村“两委”干部力量。

(二)“三送”工作情况

今年3月起,县气象局挂点村开展“三送”工作,按照县委部署,安排一名副科级干部和一名股级干部为常驻队员,在“三送”工作的各个重要阶段,按照“三送”工作全覆盖、常态化的要求,在对全村农户进行了定期和不定期走访调查的基础上,确定60户重点户。其中优抚对象3户,困难党员2户,低保对象12户,计生困难对象5户,贫困对象38户。帮村民做好事、实事方面:一是向村小学赠送了书包、学习用品、文体用品等共计1560元,二是对通往学校河边小桥存在安全隐患,工作队及时反映,气象局领导极为重视,安排2200元的资金完善安全扶栏,使学生和村民过往安全得到保障,得到全村干部群众的一致好评。

(三)经济发展情况

村集体经济收入主要来源为上级的转移支付,没有其他任何收入,村民的主要收入来源外出务工。全村外出务工人员有410人,大多分布在广州、深圳一带。年老体弱者在家主要产业为脐橙1000余亩,烟叶近100亩,苗圃约60亩。综合分析,该村经济相当薄弱,人均收入很低。

(四)新农村建设进展情况

近几年有2个新农村建设点,点内都实施了改水、该路、改电,2007年完成了大部分村级公路建设,浇捣水泥路约5公里,通组公路1公里,因经济和多种原因还有2.5公里的村级公路至今未完善。生活用水基本上源于山泉水。全村均通电,但部分组由于偏远,线路负荷重,造成电压低,一些常用的家电也不能正常使用。全村没有“有线电视”线路,全部使用小型卫星接收器收看电视。

(五)社会治安情况

近年来没有明显突出的土地纠纷和经济纠纷。少量的林权纠纷已得到上级政府的调节和处理。村民大部分属广东籍人,近年来,家族和姓氏问题有点抬头,对村里的治安和维稳形势造成一定影响,但没有发生越级和群体“上访”事件。如“民办教师、参战人员”等上访事件都得到了相应的平息和解决。

二、村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

(一)村级经济薄弱,没有规模产业,人均占有耕地和山林面积有限,基础设施相对落后。村民主要劳力外出,村里有限的山地没有得到充分利用,如闲散土地没有得到集中利用。

(二)尽快配齐村“两委”年轻干部,增加新鲜血液,职责相对明确,确保工作正常运转。

(三)村部办公楼多年无资金维护,存在一定安全隐患,现已停用,因尽早统筹建设资金或争取上级专项建设维护资金,改善或重建办公楼,以解决无办公场所带来的工作不便。

三、推进村建设和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针对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村“两委”班子要加强学习,精诚团结,把握好相关政策,引导村民发展产业,壮大村集体经济收入,努力向上级争取对口资金,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应进一步解放思想,调整思路,因地制宜,引进适应村经济发展的项目,解决在家剩余劳力的就业和创收问题,以提高整体村民的经济收入,达到共同富裕的目的。

第九篇

一、基本情况

(一)党建“三送”情况

党支部拥有党员26名,35岁以下8人。60岁以上老党员15名,具有“双带”能力8人。党支部极具影响力和号召力,每年都可以发展2—3名的新党员,为组织提供源源不断的活力。

村“两委”班子成员共4人,书记1名,村主任1名,会计1名,妇女主任1名,村级活动场所位于小学校内。村积极完成农村危旧土坯房改造工作各项任务,认真做好“三送”工作全覆盖、常态化,协助“三送”工作队做好本村小型公益项目,搜集群众诉求并解决群众实际困难,老百姓对党支部和村“两委”一直予以好评。

(二)经济发展情况

该村以林果业为支柱产业,主要产业有脐橙、烟叶、林业等,形成以种植、运输、销售全方位服务体系。经过坚持不懈的努力,积极引进富民产业,组织引进烟叶种植技术。农民人均年收入4189元,村里年轻人大多外出务工,收入为家庭经济收入的重要来源。

(三)新农村建设进展情况

村交通便利,基本实现了“路通、电通、水通”,但大部分村组公路差。到目前,已完成村庄整治的自然村落3个,未完成村庄整治的自然村落有11个,已部分完成村组中心道、主要街道的硬化、绿化工作。

(四)社会治安情况

在党和政府带领下,镇村领导积极化解民事纠纷,引导村民抓紧经济建设,目前村里社会治安良好,无不稳定因素。

二、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一)基础设施薄弱,制约村经济的发展。村通组道路遇阴雨天气就泥泞不堪,严重影响村民出行,也影响农业生产,水渠、水圳等水利设施陈旧,年久失修,影响农田灌溉。

(二)农民素质低、适应性差,难以承担起发展现代农业的重任。村民教育年限低,大部分不足初中文化水平。农村劳动力非农化流动过程中,出现的农民人力资本的“逆向选择”现象:流出就业非农行业的基本是年富力强、受过较多教育的农村“精英”,留下从事农业生产的主要是人力资本含量和劳动技能较低的儿童、妇女和老人,从总体上降低了从事农业生产的留守农民素质,难以承担起发展现代农业的重任。

(三)产业结构传统单一,落后的思想观念仍是农户走入市场的最大障碍。该村的农民仍然沿续过去计划经济体制下的习惯,思想观念保守,在寻求项目和资金投入上多希望政府给以扶助,“等、靠、要”思想严重。相当一部分村民固守以农为本的生存观念和温饱型目标,小富即安,脱贫致富的心理预期不高。受固有观念的制约,资源开发利用和经营模式停留在初级水平。

三、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一)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划拨专项资金改善村组公路建设,确保村民出行方便。

(二)加强基层党建、充分发挥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作用。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使之成为农村建设的坚强组织者、实施者、推动者。

(三)要进一步调动村民参与热情。不急功近利,越俎代庖,正确引导,积极宣传,最大限度地调动广大农民群众积极参与的内在动力,为“三送”活动开展提供最可靠的力量保证。

(四)大力加强职业技能培训,为村民就业创造条件。充分利用现代远程教育平台,指导村民观看种植、养殖等科教视频,或者衔接职业技能培训学校以及有关专家,定期不定期在村里举办各类培训班,配发相关烟叶等种植技术资料,帮助村民科学种植。

(五)根据该村的实际,因地制宜,发展特色的农业,实现农业的现代化,科技兴农,这样才能强村富民。在做大做强果业产业的同时,发展烟叶富民产业,扩大生产规模。

第十篇

根据市、县委的统一安排和部署,县公路分局下派至村开展“三送”工作,在镇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工作队队员牢记使命,坚守工作岗位,吃住在村里,积极深入村组,联系群众,走访群众,服务群众,与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体验农村生产生活,通过耐心细致的走访调查,对村的村情有了深入了解,现就村村情调查报告如下:

一、村的基本情况

村位于镇北部,距县城55公里,离镇政府9公里,全村区域面积25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2046亩,山地面积17000亩。有23个小组,636户农户,总人口2791人,其中,农业人口2760人,城镇人口31人,外出务工人员670人。全村共有26名党员,4个村“两委”干部,有五保户5人,低保户61人,计生困难户8人,优抚对象4人,贫困学生23人,新农合参保率97%。拥有村组公路15公里,1所村小,2个卫生医疗点,农网改造全面结束。以水稻、花生、蔬菜、红薯、大豆等为经济作物,产业有烟叶、脐橙、生猪、香菇、渔业,主要收入来源靠务工和务农,农民年均收入3600元,区域经济发展较慢。

二、制约该村经济发展的几个问题

(一)基础设施建设滞后。交通、水利设施较为薄弱,表现在:村组公路有一半未硬化,通户路少,用于农田灌溉的水圳、水渠大部分漏水未硬化,小水陂全系土木结构,破烂不堪,年久失修,改水改厕不到位,只3个小组完成改水改厕任务,节能设施也少,全村只有5个沼气池。

(二)产业不具规模。全村仅有10户养猪户,规模小,特色产业香菇只有30万斤左右,烟叶才50-60亩,脐橙也才80-90亩,产业示范带动作用小,经济效益不明显。

(三)村企建设空白。全村没有一家外部或内部企业,农民就业难。

(四)开发资源贫乏。只有少量木材资源,无其他可开发利用资源。

(五)专业技术人才少。全村木匠、泥匠和个体司机共计50—60人,个体经营户才3—4户。大部分青壮年无专业技能,全靠劳力在外务工挣钱,在家均为年老体弱和妇女儿童,只能种植传统农业。

(六)村民小农意识较强。大部分村民满足于现状,依赖思想严重,缺乏开拓精神。

三、搞好村社会经济发展的几点建议

(一)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改善村民生产生活条件。一是争取资金修通和硬化全村通村路、通组路以及通户路,解决群众出行难和运输难问题;二是改建全村小水陂,硬化全村水圳和水渠,改善农田灌溉条件,解决村民农田灌溉用水困难问题。三是推进生态能源建设,大力推广沼气池、太阳能热水器等清洁能源,解决村民的燃料问题。四是抓好村庄环境卫生整治,全面完成改水改厕任务,实现村庄人居环境明显改善。

(二)扩大产业规模,实现创收增效。巩固提升原有的香菇、烟叶、脐橙、生猪、渔业产业,进一步发展扩大产业规模,做好土地留转、政策扶持和产业产前、产中和产后服务,发挥产业示范带动作用,调动村民发展产业的积极性,以产业发展促进脱贫致富,实现创收增效。

村调查报告范文篇2

原来,**村先前有一座“超期服役”的旧桥,建成于30年前,桥墩、桥面都已严重受损,群众要求造新桥的呼声一年比一年高。为了这事,村支部、村委会一班人整整酝酿、筹备了3年。特别是钱的问题,走了好几步棋:“村财政”省吃俭用挤出15万元,到县财政局争取专项资金拿到30万元,到各地找**籍老板拉赞助攒到10万元,最后15万元的缺口还是村民们拉了一把——村民代表大会一致同意每人捐20元造新**大桥!今年初大桥通车的那一天,村民们都像自家办喜事似的,自发地到现场放鞭炮、燃斗香,夸村干部为全村老百姓立了一功!

其实,**村支部今年除了造大桥,还有两件大喜事最得民心,那就是“大泵”、“大圩”的事。“大泵”是指今年春天在东大圩、南大圩新建的一座80泵和60泵,为了让它们赶在汛期派上用场,村支部经过集体商量,硬是用借款、分期付款的办法保证了工期。7月初,两座泵站一开动,圩内的涝水不到两天就全部排出了,村民们没有哪个不夸村里决策早、动作快的。“大圩”说的是大西南防洪圩,由于防洪标准不高,防洪压力逐渐增大,每到汛期,**人都怕它出事。今年3月,村支部征得镇党委政府的支持后,投资20多万,动用一批大型机械,历时3个月、用3万多个土方对圩堤进行了加固。防汛期间,大西南防洪圩固若金汤!

200多万搞建设没要群众一分钱

**村过去是个穷村,村集体经济好转也就是近几年的事。“原因很简单,就是村里把可用的水面、圩堤、土地等资源通过公开招标,实现了效益的最大化。”杨支书一语中的。手头上有了钱,村里立下规矩:谁也不许大手大脚,乱花公家的钱,要用就要用在为民办实事上!村主办会计徐启元算了一笔账,从**年到**年,村里每年都要投资几十万元搞建设,加起来有200多万,没有向群众伸手要过一分钱,这是过得硬的。

中心街拓宽改造曾是村支部也是**人最满意的一件实事。那是**年,经过多年的碾压、冲刷,本来就只有2米宽的中心街几乎成了山路,村民们苦不堪言,听说村里要修路都开心坏了。更让村民们喜出望外的是,村里要造一条长900米、最宽6米的真正意义上的中心街。要知道,这样规格的路一般只有在集镇上才有呢!有了村民们的支持,中心街很快在人们的热切期待中建成了,大伙儿都觉得村里的面貌彻底变了,变得气派了、漂亮了,更变得让邻村人羡慕了。中心街的建成只是一个开端,此后的几年里,**村每年都有计划地进行村组道路改造,至今年已基本完成。

**的亮化工程是望直港镇独一无二的,怕是在全县也屈指可数。**是个大村庄,人口多,街巷也多,一到晚上黑灯瞎火的总让人觉得不方便、不放心,跌跌撞撞、小偷小摸的事历史上从没断过。自打村里有了钱,村支部、村委会的干部们便把装路灯这件事摆上了议事日程。经过一番线路排查、设计,方案很快就定了下来,全村一口气装了300多盏路灯,基本照亮了村庄的角角落落。

农田基础设施的改造也是近几年**村支部的大手笔,其中30多华里机耕路以及沿路31座大小生产桥的建成最有代表性。有了这些,**人的农业生产方式跨越了几十年,各种大型农业机械直接开到田边地头,各种收获庄稼直接拉到自家门口,永远告别了水荡地区一直延续的“水上运输”时代。

“大户经济”、“特色经济”富了**人

“光是村集体富还不算,让**人都富起来才是我们村干部最要拿得出的实绩。”近几年来,**村支部和全体村干部始终把这句话当作座右铭。

村调查报告范文篇3

一、基本情况

╳╳村位于╳╳县╳╳镇东北部,距镇政府约3公里,属山地地形,是╳╳镇的东大门。

全村耕地面积527亩(其中水田面积500亩、旱地面积27亩),林地面积1037亩,水果林面积65亩。

该村辖有8个村民小组,2个自然村,总户数522户,总人口1778人,劳动力998人,低保人员17名。

全村现有党员33人,其中女党员6人,初中以上文化程度党员19人。

该村2003年工农业总产值700万元,村集体经济26000元,人均收入3536元。

该村目前村情稳定,民心向上,不存在其他不安定因素,社会治安状况良好,创安级别为安全村。

二、基层组织建设情况

╳╳村系╳╳县“先锋工程”创建村,村党支部书记为╳╳县富民支部书记。

村两委班子健全,成员共9人,其中村支部书记姓名╳╳,文化程度高中,年龄44岁;村委会主任姓名╳╳,文化程度初中,年龄51岁。

村两委班子制度较完善,建立了学习、工作、政务公开等一系列制度,在对待重大问题上能进行集中讨论。

村两委班子较为团结,干部作风正派,有一定事业心、责任感和为民服务的意思,有一定的凝聚力和感召力,多数群众感到满意。

三、经济发展状况

该村经济发展状况比较好,效益农业初具规模,全村大棚蔬菜基地76亩,茶叶基地40亩。

村民的主要收入来源以外出经商打工为主,每家平均有1—2人外出。

村集体经济有稳定的来源,年收入2万多元,以沙滩开发、╳╳水电站股份和土地政策处理经费等收入为主。

四、存在的主要问题

1、经济发展缓慢。由于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力度不够,造成农民收入增长缓慢。一是农民“小农意识”的思想比较重,对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观念保守。二是党支部在下力气引导规范,开拓群众视野的工作方面存在着不足。

2、居住环境欠佳。由于垃圾乱堆乱放,卫生环境差,下水道不通等问题,造成村民生活居住环境欠佳。一是村民自身卫生环境意识淡薄。二是村里改善村民生活居住环境缺乏资金。

3、文体活动单调。村里没有文化娱乐活动室、图书馆,老百姓平时最大的娱乐就是打扑克、搓麻将、看电视。

4、贫困人口不少。全村特困难人口不少,但目前只有其中的17人享受低保,17人中五保户有3人。

五、具有的基本优势

在清醒地看到问题的同时,我也发现该村具有发展的优势。一是有一个干事创业、健全团结的村两委班子,有一支务实为民的党员队伍。二是有丰富的农保田地资源,土地肥沃,具有发展蔬菜种植业的巨大潜力。

今后工作思路

一、进一步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建设一支为农民谋利益、深得群众信任的干部队伍

1、加强教育培训,提高村干部的整体素质。定期组织村两委班子成员集中学习、培训。计划组织村干部和村里有经济头脑的能人到经济发达地区进行参观学习。

2、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帮助村两委查找问题,完善领导班子建设、党员教育和村务公开和村物管理等各项制度。

3、抓好党员队伍建设。按照党章要求,帮助村支部培养入党积极分子。发挥党员在脱贫致富中的带头作用,动员党员掌握致富技术,同时对贫困户进行帮带。

二、努力调整农业产业结构,积极发展效益农业,增加农民收入

1、努力调整种植业结构,积极引导农民群众大力发展大棚蔬菜产业。争取合理调整地块实行蔬菜连片规模种植,筹建一个高标准、规范化的蔬菜大棚基地。

2、为农民提供科技服务,信息服务和技术服务。组织村民外出参观学习,聘请专家和农业技术员传授种植技术。适时组织科技人员下乡,为村民讲授有关种植业、林果业等方面的科技知识,实施科技扶贫,提高现有劳动者的致富能力。争取给村里配备一台电脑并负责技术培训,为村民提供技术、市场信息。

三、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普及科技、法律知识,创造一个良好的发展环境

1、在全村开展创建文明农户活动,举办科普知识展览,逐步提高群众的文明意识和科技素质。

2、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普及法律知识,认真排查热点难点问题,把不安定因素化解在萌芽状态。

3、争取资金,购置书籍,添置设施,将村部大楼改建为集办公、娱乐、文化活动为一体的公建项目,丰富农民业余文化生活。

四、量力而行,为群众办一些力所能及的实事

1、多方联系,计划争取一定资金,为村公路沿线大棚蔬菜示范基地的进一步发展尽一份力。

2、争取单位支持,在村部大楼建个卫生间,切实改善村老人们空闲娱乐活动时及村两委办公商讨事情时的卫生环境条件。

3、争取有关部门和领导支持,对村困难户、贫穷户、特困党员进行慰问,让他们能切实感受党的关怀和温暖。

4、帮助村里落实环境卫生长效管理机制,确保村容村貌的整洁、美化。

村调查报告范文篇4

一、开展“村企共建”的动因

一是解决农民青年劳动力就业问题的迫切需要。我镇青年劳动力资源丰富,部分青年劳动力处于半打工半失业状态,农闲的时候,出去打工几个月,农忙的时候就回来,白天干点农活,晚上无所事事。这种状态对农村青年来说是一种极大的资源浪费。开展“村企共建”,可以有效解决这种资源浪费,让农村青年到企业工作,参加镇团委与企业共同举办的有针对性的培训班,实现农村富余劳动力向企业技术工人的转变,既可以解决农村青年的就业问题,让他们有工作、有职业,不再在街上、村里闲逛,减少社会不安定因素,又可以增加农村青年的经济收入,改善农村生活水平,还可以为企业解决“用工难”问题,一举三得。

二是提升企业团建水平的迫切需要。我镇民营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工业总产值连年保持高速增长,但大多数企业不注重加强团组织建设,企业内部团组织不健全,团的配备和建设得不到重视,重经济、轻团建在民营企业中是普遍现象,导致企业团组织的覆盖面不广,团员数量偏少,团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示范带头作用还没有充分发挥。

三是促进企业快速发展的迫切需要。由于新发展起来的规模企业都是私营企业,农村团组织与私营企业之间交流较少。企业的发展虽然带动了农村劳动力的转移,但在引领农民创业的积极性上不强。另一方面,企业所需生产要素大部分来自农村,为了保证生产要素的持续供应,企业需要建立稳定的农产品供应渠道,因此,需要与农户进行合作,这就需要企业建立相应的农产品生产基地,这为“村企共建”创造了客观条件。

二、开展“村企共建”的主要做法

在实施“村企共建”过程中,镇团委积极引导企业团组织和村团组织开展“村企共建”,实现发展同谋划、学习同组织、活动同开展,形成了“以企带村,村企共赢”的良好局面。

一是精心选配结对子。成立了“村企共建”工作领导小组,抽调人员成立了专门办公室,组织人员进村入企开展调查摸底工作,重点摸清企业经营状况、企业团建开展情况、发展规划和工作需求,摸透村级人口、土地、资源、经济发展情况。按照“优势互补、互利共赢”的原则,合理选配结成帮扶对子,同步推进工作。经过调查研究,筛选了山源硅砂公司、山琦矿业公司、千荟工艺品公司、有机小米种植专业合作社等8家民营企业,分别与村、黄庄村、村、代庄村等结成帮扶共建对子,开展“村企共建”工作。

二是共学共创促提高。在村企结对帮扶的基础上,鼓励农村团员和企业团员结成对子,定期互访,实现同学习、共进步。

三是合作发展谋双赢。村企依托各自优势,共同谋划、合作开发、加快发展。企业为村级提供资金支持,帮助青年上致富项目。农村为企业提供土地、原材料、人员支持,增强了企业发展后劲。

三、开展“村企共建”取得的实效

通过“村企共建”活动这个载体,实现了村企的互利双赢。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培育了农村主导产业。有机小米种植专业合作社、有机板栗种植专业合作社分别采取“公司+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形成了以黄庄村、邢家庄子村、刘家坪村、书堂村为中心的生态农业种植示范基地,有机小米种植面积达到1500亩,有机板栗种植面积达到4200亩,带动了3600余农户发家致富;在石英砂运输专业合作社的带动下,初步形成了村、代庄村为代表的石英砂运输专业户,全镇仅石英砂运输专业户就发展到220家。有机小米已获得绿色有机农产品认证和国家地理标志性产品,成为乃至特色农业品牌的代表。

村调查报告范文篇5

村按人口算在镇来说也属于大村,可耕土地面积总量大但是人均土地少,但是,由于大量人员在外务工,增加了人均可耕土地面积,促进经济的发展首先要转人口劣势为人口优势。

一、要致富先修路

现村道路交通存在的问题:

1.很到小组未通水泥路(如小组到下车小组路段)若遇到下雨天,地面湿滑,车辆根本无法正常通行。

2.由小组通往大圳口小组桥梁过于狭窄且老旧,主要的是桥面上没有任何的护栏等保护措施,桥梁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

二、解决当地适龄儿童顺利入学问题

据调查,现小学有一至三年级,共有三个班,而三年级以上就的要涉途到远在十五公里意外的龙舌小学就读,这本身就人民带来了很大的不便,然,今年暑假过后,有关部门要将三年级也撤掉,而小学目前也符合法定学生人数和拥有教学设备。教育问题是村民最为切实的民生问题。

三、加大农业生产的产业化

发挥当地土壤优势,加大农业生产的规模化和专业化,结合市场需要种植如烟叶和甜玉米等优势农产品,在党的引导下,开辟一条专业化的种植模式,同时有机会对农户进行农业种植技术的技能培训,科学种植,提高农产品产量。

第二篇

一、基本情况

村地处与县交界,离县城20公里,全村辖区12个村民小组,16个自然村小组,总人口1247人,劳动力总资源730人,总户数290户,山林面积9730亩,耕地面积1205亩,耕地面积人均0.9亩,人均纯收入3800元,五保户2户3人,贫困户68户340人。全村土坯房住房188户760人,人均纯收入2300元以下的户数68户。村至组主干线5条,已硬化2条,3条主干线未硬化。

(一)农业生产情况

村现有耕地面积1205亩,人均耕地面积0.9亩,全村主要以发展第一产业为主,今年烟叶面积180亩,杂交优质稻面积600亩,是典型的山区农业村。

(二)农业基础设施情况

全村山塘水库四座,已完成11个村小组的通组公路,村委会办公大楼总建筑面积410平方米,办公设备齐全,有远程教育网。

(三)农村基层建设情况

村“两委班子”共四人,近几年来,班子团结战斗、齐心合作,多次被授予县“基层先进单位”,全村共有党员22名,每月不少于2次党员大会,村重大事务均由党员大会讨论决定,做到“党务公开、村务公开、财务公开”加深党群、干群关系,充分调动村民的参政、议政积极性。

(四)社会稳定情况

农村相关惠农政策、措施逐步得到落实,百姓安居乐业,社会稳定,近几年无一上访户,社会治安情况良好。

二、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一)农业产业结构单一

村在农业生产上主要以水稻、烟叶生产为主,经济收入来源主要以外出打工为主,这种单一、低层次的农业产业结构从根本上制约了农民的经济收入。

(二)农业现代化程度不高

土地较为分散,土地的分散,致使难以开展大规模的农业开发,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尚未全面展开。

(三)烟农种烟积极性不高

由于缺少有利地奖励机制,村烟农种烟积极性不高,烟叶面积在逐年递减。

三、几点建议

(一)大力发展生猪养殖业,这是当前致富的好路子,通过发展生猪生产,增加农民收入,提高物质文明水平,从而有效地促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

(二)加大对农村公益事业建设的政策性资金扶持力度,使村文化、卫生、体育、社保等事业全面发展。

(三)加强村党组织建设,村两套班子应团结做好农民致富的领头人,坚持以人为本,充分依靠群众。

第三篇

镇社区辖区面积约2平方千米,无耕地面积,山地面积约150亩。东靠花园路社区、游洲村,南靠游洲村,以京九铁路为界,西至迎宾大道以西,北靠南山社区、建设路社区。居民总户数4500户,辖区人口18000人,常住户数1100户,常住人口4200人,其中农业人口541人,城镇人口3659人,流动人口户数3400户,流动人口13800人,2个村民小组,5个业主委员会,40名党员。

一、基本情况

(一)党建工作情况

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及“两会”精神,充分发扬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解放思想,与时惧进,以社区党建为龙头,以社区服务为抓手,稳定为大局,社区共建为纽带,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创新形式、创新内容、创新手段,努力提升社区各项工作的服务水平,搞好我村党组织建设工作:

1、抓班子,强队伍,在争创活动中,让广大党员在社区建设中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着力建设一支朝气蓬勃、奋发有为、团结有力的街道社区领导班子和党员干部队伍,增强了党组织的内聚力和向心力。

2、抓服务,上水平,我们始终坚持把服务群众作为社区党建工作的基本立足点,大力发展社区服务,切实解决居民实际问题,让居民群众成为社区建设的最大受益者,增强了党组织的亲和力和吸引力。

3、抓协调、聚合力,为了有效地把党的工作和党的活动渗透到社会各个层面,我们不断创新领导方法和工作方式,努力拓展工作领域,积极协调各方利益,有效凝聚各方力量,增强了党组织的影响力和渗透力。

(二)经济发展情况

1、工作队进驻社区后采取多种措施加强宣传,通过召开党员会、村民小组会、业主委员会议,张贴宣传标语、黑板报、入户宣传“三送”政策,向群众宣传“三送”工作的主要内容,引导群众积极参与支持“三送”工作,发放“三送”宣传材料10000余份。

2、积极筹措资金,支持驻点社区做好“三送”工作。

3、走访慰问了社区留守儿童,其中有孤儿、残疾儿、贫困儿,为他们送去书包、文具盒、书籍等学习用品。

4、严格按照上级相关要求,确保干部到岗到位,严格请销假制度,做好承诺公示、工作台账等工作。工作队深入走访群众,发放连心卡、连心册,让“三送”活动走进百姓家庭。

(三)新农村建设进展情况

社区无新农村建设点。

(四)社会治安情况

社区总体治安环境良好,面积大,人口多,属城乡结合体,既有农村户口,又有城镇户口。辖区内现有商店20家;酒店2家;微型企业40家;学校3所;菜市场1个。随着城市拓展,农村户进城买房的人员较多,外来租房人员也较多,居住情况较为复杂,所以房屋界址小纠纷时有发生。

二、社区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1、社区自成立以来,办公场所一直借用在信雄路铁路边(属游洲辖区内),离管辖范围较远,居民反映办事不方便。

2、社区居民年纯收入0.4万元,主要收入靠劳务,大部分人员外出打工或就近务工赚钱,没有其他增收渠道,没有产业支撑,制约了居民收入的增加。

3、基础设施建设较差,过去靠群众筹资筹劳建起来的低标准道路,由于居民沿巷自建房时没有统筹规划,未设立地下排污管网,致使生活污水横流,群众出行难,既给群众生活带来极大不方便又造成邻里之间矛盾纠纷不断。

三、推进社区建设和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1、申请县政府能出面与房产开发商协商提供办公地点。

2、要积极争取国家和政府的项目资金扶持,改善村组道路硬化畅通工程。

3、工作人员必须以强烈的政治责任感和现实紧迫感,认真做好社区建设的各项工作,要加强社区成员政治素质教育工作,逐步提高社区干部的基本待遇,建立健全社区工作者激励机制,强化社区工作目标考核不断提升管理社区、服务居民的能力。

4、面向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服务,通过多渠道、多方式使更多的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就业和再就业;面向困难群众的社会救助和福利服务,做好低保工作,切实做到应保尽保。争资争项谋求发展为民办实事好事。

第四篇

村有13个村民小组,386户,1456人,党支部一人,党员32人,田土1305余亩,主要收入来源为种养殖业和外出务工。

一、基本情况

(一)村级经济发展情况。经济结构比较单一,主要是水稻,以农为主。生猪、畜禽以家庭养殖为主:劳务输出成为农民收入的重要渠道,每年该村在外打工人员达80%。收入的主要构成:一是劳务收入,二是粮食和经济作物销售收入。劳务输出人员主要分布在本地工业园,广东等地,主要从事劳力缝纫、建筑等。

(二)村级组织运转情况。村支部和村委员会运转基本正常,“两委会”班子成员团结协作,具有一定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对村干部作风满意的占85%以上,党组织活动基本正常,党员能按时交纳党费。党的方针政策能够得到较好的贯彻落实。对落实农村政策满意的占80%,基本满意的农户为10%。农村人民来信和上访现象不多,农村基本稳定。

(三)社会事业发展情况。适龄儿童入学率和九年义务教育普及率达99.9%,电话使用率达90%,近年来,该村社会治安良好,没有大的不安定因素。大部分农户都建起了楼房。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目标与现实相脱节。“没有农民的小康,就没有全国人民的小康”。但农民在迈向小康社会的进程中仍面临着许多自身难以解决的问题:一是全面小康,心中无谱。据初步调查,还有近五分之一的农民还没有找到一条真正自己力所能及的致富之路。他们对全面小康一没恰当规划,二没自己主见,三没足够信心。二是发家致富,力不从心。当然,他们都希望自己早富、快富,过上更加幸福、美满的生活,但由于缺乏资金和没有任何技术特长,只能是望富兴叹。

(二)小农经济意识制约。在与部分农户谈话中,他们都对目前所处的现状感到比较满意,认为现在有饭吃,有衣穿,有房住就很满足了,至于在此基础上有什么更高更好的追求,对早一点过上小康生活则是茫然和无所作为的。由于他们在思想观念上把自己首先定位在一个较低层次的需求水平上,因此,生产上就永远停留在满足于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模式上,年复一年地在这个模式中循环运行。这从根本上不能挣脱小农经济对他们的约束,不能使他们大胆地勇敢地冲破这个制约去搏击市场经济的大潮。

(三)农业生产结构单一。通过调查了解到村在农业生产上主要以水稻生产为主,在经济收入来源上主要以养鸭、养猪为主。这种单一、低层次的农业生产产业结构从根本上制约了农民在经济收入方面的增长点,使农民无法在其他经济作物生产和经济收入项目方面拓展,取得更多更好的经济收入。

三、思路及措施

(一)解放思想,转变观念。通过各种培训会、座谈会、典型事例说明会等多种方式逐步引导和转变农民改变原有的小农经济意识观念,尽快地树立起市场经济的观念,用市场经济的观念指导生产和经营,摆脱横卧在村人民经济发展道路上的“拦路虎”。

(二)加强培训,提高技能。通过普及和提高农村致富实用技术,让更多的农民能掌握致富本领。在走访调查中,部分农民反映出一个现象就是:“想致富、无门路”、“想致富、无技术”。因此,实用技术的普及和提高在农村尤其重要和必要。由于当前农村农民文化素质和偏低状况从根本上决定了农民在自身方面掌握实用技术的难度很大。因此,要通过各种现场培训会、示范会形式,让农民能从中尽快吸收和掌握农村致富技术,把掌握的实用技术有效地运用在生产和经营方面,提高劳动生产率和利润率,使农民能更多地得到实惠,尽快在经济收入上有一个较大提高。

(三)调整结构,增加收入。大力调整农村产业结构,不断挖掘农村经济收入增长带,形成多层次、多产业的产业结构布局。从现有的单一产业结构分布来看,我认为应在立足于搞好适度规模的粮食作物生产基础上,根据环境和土壤等自然资源情况,因地制宜,挖掘优势,引进开发出一系列适宜生产的经济作物和果树,以此提高土地资源的综合利用率和投入产出比率。在现有的传统养鸭、猪项目上,要进一步倡导和推行规模化科学养鸭、猪,不断扩大饲养规模,提高产出量,提高经济效益,使每家每户农民都能从中得到更多实惠,提高经济收入水平。在扩大养鸭、猪项目规模基础上,还要在养鸡、鹅及其他畜牧业方面延伸拓展,使村的种养殖业和生产结构多样化,经营方式规模化,收入渠道多种化。

第五篇

一、基本情况

(一)党建(“三送”)工作情况

该班子“两委”在政治上同党中央保持一致,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坚持实事求是,从本地实际出发,认真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创造性地开展各项工作。一是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切实执行集体领导和个人分工负责相结合的工作制度。对重大问题,能坚持由党支部委员会集体讨论决定,不存在个人独断专行,搞家长制和一言堂的行为;二是坚持执行党的各项规章制度,按时召开支部委员会、支部党员大会、领导班子民主生活会,开展正常的组织生活。

“三送”工作情况:截止目前,已做好人好事12件;公开承诺事项10项;民情家访联系对象已先后走访三次以上。

(二)经济发展情况

上村村民收入主要来源为种植业和外出务工,经济发展相对滞后。该村山地为原始山地,未开发。耕地能够连成片,但主要是以种植水稻为主,去年因村收入少,被县里定为贫困村。无工业,加工业。

近年来,在镇党委、政府和村“两委”的带动下,村民经过自己的辛勤劳动和努力,逐步走上脱贫致富的道路。2011年,全村农民年人均纯收入为2340元,与前几年比呈现增长趋势。

(三)新农村建设进展情况

近年来,上村按照上级的部署和要求,积极开展新农村建设工作,取得了较明显的成效。

2011年,上村“三清三改”已完成,电网已改造,饮用水改造已完成。但因水质问题,部分村小组农民靠至其他小组挑水维持。

(四)社会治安情况

据调查,上村存在土地山林纠纷、邻里纠纷等情况,但这些问题经过村委会的协调、处理,都能在村矛盾纠纷调处中心得到有效控制和解决,确保了问题在基层发现、在基层解决,把矛盾消除在萌芽状态。

据调查,村民反映较强烈的困难和问题:

一是电力问题。部分较偏远的村小组,电压较低,无法保证正常的生活用电。在夏天、冬天用电高峰期,这部分村民的照明及生活用电很难保障。

二是农村水利问题村有些良田一下雨就涨水。

二、推进代屋村建设和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1、加强村民惠农宣传教育。

一要通过宣传使党的惠农政策人人明白。让人民群众理解村委会的工作;二要加强对村民的政治思想教育。国家扶持、补贴是为了提高农民发展的积极性,解决在发展中的困难和问题。;三要增强村民自力更生、加快发展的意识。给村民输入新的理念,唤起村民建设新农村的信心,要在用好用足党在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基础上,通过充分运用典型宣传和村组党员干部带头,带动村民脱贫、致富,增强村民想致富、靠勤劳致富的自主能动性。

2、加强项目协调争取工作。

重点完善村级道路拓宽硬化、电力整网增容、安全饮水、水利灌溉、生态工程建设等基础设施。要争取政策、调整思路、制定规划、统筹全村,抓住扶贫、对接、惠农政策等机遇,采取村级主动与上级支持相结合,国家扶持与群众投工投劳相结合等措施。

3、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

要认真宣传、贯彻、落实好农村社保、新农合医保、农业保险、农村高龄补助、农村低保、大病救助等社会保障政策。做好这些民心工程,要创新工作方法,宣传到位,落实到每家每户,做到公示公开公平,把政策享受对象姓名、收入状况、困难程度、保障类别、补助金额等广泛向村民公示。

第六篇

镇村位于县城西郊,距县城约8公里。村委会驻村民小组。全村共17个村民小组,567户农户,2243人口。其中党员35人,35岁以下的党员2人,60岁以上的党员20人,女性党员3人。总党员中有“双带”能力的党员15人,高中以上学历5人。现辖区面积4.5k㎡,其中,耕地面积1542.14亩,山地面积7300亩,村里的主导产业是水稻,全村民农民年人均纯收入3685元,村集体收入1.2万元。

一、基本情况

村目前任命的村干部有3名:村书记康迂贵、村长、村副书记兼民兵营长、村会计李福金,妇女主任胡金姣;在村挂村包片的镇干部有3名:镇副镇长、镇民政所、镇计生专干;县派“三送”干部有7名:县交通运输局工作队员。

(一)党建工作情况

村党建工作的总体思路:1、在县、镇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热忱开展各项为民服务,积极完成上级党委政府赋予的各项工作任务,努力争取上级专项资金,在本届任期内改建好。2、创造条件建好村综合服务大楼,消除无任何经济来源的贫困村,为村集体经济创造坚实的资金来源后盾;四是继续向上级争取“小农水”改建资金,完善村林场水库及猪脑石至官路上莲塘万方山塘灌区水渠改拓建设,为农业生产创造良好条件。4、将村部公路至岭仔脑0.8公里公路改造成水泥路面。5、解决岭仔脑自来水工程。

党建工作的主要内容有:一是开展基层组织建设“三有”活动。按照“创先争优”活动“五好”、“五带头”的要求,抓好以支部书记为核心的村级组织建设,开展“支部有活力、支书有作为、党员有形象”基层组织建设活动(支部有活力表现为思想建设好、组织建设好、工作机制好、工作业绩好、廉洁自律好“五好”村支部;支书有作为则要求支部书记在推动科学发展、“双带”致富、为民办好事实事、维护社会稳定、抓班子带队伍上有作为;党员有形象就是号召广大党员在支持镇村工作、创业致富、服务群众、弘扬正气、促进和谐上做表率)。二是开展“双承诺双评议”活动,以村“两委”任期目标、年度工作目标及村干部的工作目标为承诺内容,支部书记向党委和党员群众做出承诺,党员向支部承诺;党员对支部进行进评议,群众对党员进行评议,通过支书、党员践诺,群众评议推动工作。三是党员示范共同致富。开展争创党员标兵、争当党员示范户等创先争优活动。四是开展“弘扬革命精神,争当时代先锋”活动,以革命精神教育党员干部,将红色文化融入党建中,按照“三培两带两服务”工作要求,培养入党积极分子8名,发展党员不少于5名,培育后备村干部2名。

(二)“三送”工作情况

一是七个百分之百助推全覆盖常态化。以基层组织建设年活动为契机,扎实推动“三送”工作,将任务分解到每个干部,落实到每户农户,要求干部联系和帮扶农户做到七个百分之百,即百分之百的干部与农户结对全覆盖;百分百上门拜访入户听诉;百分之百的下村同吃同住同劳动;百分之百的发“连心卡”、钉联系牌、建民情台帐;百分之百村组座谈宣讲政策;百分之百扶贫济困送温暖;百分之百尽力办实事、多服务,实现老有所养、少有所学、病有所医、住有所居、困有所帮。

二是开展“五帮五比”活动,推动“三送”工作出实效。为确保“三送”工作取得实效,村开展了“五帮五比”活动。“五帮”即:进一步帮助村组理清工作思路、帮助群众创业致富、帮助创新社会管理促和谐、帮助群众解忧济困办好事、帮助改善民生办实事;“五比”即比谁深入农户最多、比谁结交农民朋友最多、比谁了解群众诉求最多、比谁解决群众问题多、比谁办好事实事最多。通过“五帮五比”活动,热忱为本村困难户力争低保及其家电线老化解决重装电线保障正常用电,台区农户用电偏低,向电力部门争取电网升级改造,组织人员将高速沿线和谐秀美乡村房屋改造提升工作做好做实,确保改造任务。经常深入农户、认真听取群众诉求,及时做好矛盾纠纷的排查和调处,将越级上访、集体上访等不稳定因素处理在萌芽之中。

(三)村经济发展情况

从光明山生态旅游开发为契机,充分利用当地资源优势,开展优质服务活动,拉动村民第三产业经济收入,主要以粮食为主体发展其他经济作物和开发低产田养鱼为主的养殖业。村集体经济主要以建设村集体综合服务大楼来壮大村集体收入。

(四)社会治安情况

村自从第七届村支两委换届选举以来,全体村民安居乐业,心想经济发展,近十年来无重大刑事案件和民事纠纷,村调解委员会从点滴做起,把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既无土地、林权、经济、家族、姓氏等重大民事矛盾,也无上访事件发生。在和谐社会发展中迈出了可喜一步。

二、村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1、村民的总体文化素质不高,掌握的科学种养的技术很少,尤其是在种草养鱼上,还是靠传统的饲养方法,新的技术和思想一时之间他们还不能接受,极个别农户的鱼塘管理不规范,发展缓慢。

2、制约全村经济发展的另一个重要因素是交通,这也是全村老百姓最盼望解决的重点问题,猪婆石组至岭仔脑组公路狭窄且坑凹不平,全是泥巴路,沿路有很多果园,影响了生产资料和果品的运输。涂屋组至围里组的公路也破烂不堪,严重影响村民的出行。

3、村民们对自己享有的各种政治权利缺乏认识,民主意识不强。表面上他们都觉得作为农民不需要什么权利,只要吃饱就行了。这是农民本质的弱点,“小富即安”的求稳心理,“等、靠、要”的思想,浓厚的乡土观念,狭隘自私软弱愚昧的小农思想的集中表现。

4、村容不够整洁。虽然我们要求村民应保持村容整洁,但积习难改,大家对家居卫生不是很注意。

三、推进村建设和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一)加强对村支部的建设、提高村民素质,调整产业结构

以建设五个好支部为目标,党员、领导干部作为新农村建设的带头人、决策者,必须不断加强自身的学习,以适应社会发展新形式下的新要求,作风严谨,严格要求自己,廉洁奉公,为民服务培养党员带头致富。加大对种养鱼农户的培训,可以通过培训班,会议,远程教育,派人出去考察等方式来提高广大农民朋友的素质。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现代农业,按照产业化发展的方向和要求,对有资源优势和市场需求的农产品,实行连片规划建设,形成有特色的区域性主导产业,为农户提供产前、产中、产后系列化服务。不断扩大养殖规模。做大做强生态鱼业产业,力争在3年之内发展养鱼农户100户,培养养殖大户30户以上,在全村培养示范大户,带动其他养鱼户的发展。

(二)加强农村各项基础设施的建设,为经济的发展夯实基础

基础设施是经济发展的先导性要素,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过程中,要想实现农村生产发展、经济繁荣和农民收入的持续增加,必须重视和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要不断加强农田水利工程设施建设,改善道路交通条件,提高农村信息化水平和农业科技装备水平,以充分发挥当地农村资源优势,提高农业综合竞争力。积极争取协调各种资金,争取年内解决村部食堂危房改造,将猪婆石组至岭仔脑组0.8公里和涂屋组至围里组0.6公里公路改造成水泥路面。

(三)加强农村民主建设

用民主权利来诱导那些消极参与的农民,进行各项能力的学习,提高他们的素质,努力推进农村的民主建设。

1、重大事项由民主张。抓住落实和完善村民代表会议和村民会议制度这个关键,依法充分发挥村民代表会议和村民会议作用,完善村民会议和村民代表会议议事规则,对村经济社会发展规划、村集体经济项目的立项、承包方案等与村民切身利益相关的重大事项,让村民作主,落实多数人决定的原则,进一步增强重大事务决策透明性、民主性和科学性,调动广大群众自觉参与村务管理的积极性,让村民得到更多的实惠,进一步密切党群、干群关系。

2、重要事务由民管理。充分发挥党组织的领导核心和战斗堡垒作用,发动群众讨论制订《村规民约》,建立决策事项预告征询、民主议事协商等制度,开展“民主听证会”、“民情分析会”、“村民议事日”活动,积极发挥党员、村民代表的作用,对村集体资产经营、集体举债、集体资产处理等与群众利益相关的村级事务和公共利益交给群众管,

3、主要建设由民支撑。我们要珍惜民力,最大程度地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对兴修学校、道路、电力、自来水等涉及群众利益的重大设施建设,人财物的投入主要依靠群众,引导鼓励广大群众克服“怨天尤人”和等、靠、要的单纯依赖思想,以及无所作为、小进即满、小富即安、不思进取的小农意识,主动出资、出物、出力,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步伐,进一步减轻当地党委政府的财政负担,使党委政府能一心一意谋发展、聚精会神搞建设。

4、村务活动由民监督。建立村民监督委员会,进一步完善落实村务公开制度,推行村级党务公开,计划生育政策的落实方案、村级财务使用管理等群众关注的事项,让群众享有知情权、参与权,并有效履行监督权,这既增强了党员群众发挥作用的主动性,既促进干部办事的公正性和有效性,又能使村级组织借助外部力量的监督,克服“暗箱操作”、“随意操作”、“无时限操作”等弊端,更好地推进党务、村务、财务公开工作的深入开展。

5、工作成效由民评定。建立健全村干部民主评议和责任追究制度,每年组织一次村干部向全体党员、村民代表述职,党员和村民代表据此对村干部进行民主测评。这样可以改变以往村干部考核档次由上级定的做法,扭转村干部“对上负责不对下负责”,工作效果不理想的状况,使村干部对自己要求更高,为村里想得更多,为村民办事也更多了。

6、加强精神文明建设,争取更加和谐的农村社会环境。建设农村和谐社会首先要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在农村,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应当是农村及农业经济系统与自然生态系统相和谐,农村及农业经济活动的需求增长与自然生态系统供给能力相适应,形成人与自然共同生息与协调发展关系。村应该注重农户经济增长与自然环境的协调的、可持续的发展关系。其次要实现人与人和谐。在人与自然的矛盾日趋尖锐的基础上必然伴随着人与人之间的矛盾日趋尖锐,这就使当代人之间、当代人与后代人之间的矛盾加剧,成为农村与农业发展的重大矛盾。因此,人与人应该和谐发展,不仅要代内相和谐,而且要代际相和谐;可持续发展的目标,是要一代更比一代和谐。抓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使村容、村貌有较大改观,力争早日实现脱贫致富奔小康的奋斗目标。

第七篇

镇村位于县城南面,距县城8公里,全村共10个村民小组,503户农户,2088人。其中党员39人,35岁以下的党员8人,60岁以上的党员11人,女性党员3人,有“双带”能力的党员3人,高中以上学历10人。现辖区面积2825km2,其中,耕地面积1967亩,山地面积368亩。村里的主导产业是萝卜、西瓜,全村农民年人均纯收入0.413万元,村集体年收入5万元。

一、基本情况

(一)党建工作情况

村“两委”现有5名干部,其中村支委员3人,村委委员5人,全村共有党员39人,近几年来,发展党员6人,入党积极分子7人,预备党员1名,发展后备干部2名,村支部每一季度召开一次党员大会,实现村务公开、财务公开、政务公开,坚持民主政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加强党群干群关系,努力调动党员,村民的参与政务、事务的积极性。

在“两委”干部的共同努力下,多方筹资30多万元,在老村部的位置新建了一幢300多平方米的办公大楼,新村部的落成,极大地改善了我们为民服务的办公环境,提高了村级组织的战斗力、凝聚力、号召力,提升了村对外形象,我们还要添置新的办公用品,设立农民科技书屋、远程教育学习室、党员活动室。

在“三送”强入轨以来,我们工作组已走访80多农户,撰写民情日记80余篇,做好人好事5件,化解民事纠纷2期起,公开承诺建设1件水型公益项目建设,为“两委”完成近期目标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二)经济发展情况

近年来随着中央省、市、县、镇各级党委,政府支农惠农政策的出台和贯彻落实,我村在经济结构调整、基础设施建设、农民增收等确有了较大的改善,在特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建设等方面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促进了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的发展。

(1)农业生产情况。我村现有耕地面积1967亩,人均耕地面积0.94亩,全村人均收入为0.41万元,除部分青年在沿海城市打工外,全村主要以发展第一产业为主。

(2)产业结构情况,在农业产业结构中主要以“粮食、蔬菜、畜牧、渔业”四个产业为主,大多以种植粮食为主,少数农户兼种萝卜、西瓜、蔬菜,多数村民靠天吃饭。

(3)新农村建设进展情况

在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下,结合本村实际,我村重点抓了几个新农村建设点,大力整治建房秩序,整治未批先建,少批多建现象,大力推广新户型,整体推进通组公路和农村。

全村水泥路硬化约4公里,解决饮用水农户100多户,新增“U”型槽水利建设1个多公里,去年全村500多农户实现了电线路改造,保证了农民用地的需求和用电质量,基本上实现了全村通公路、通电、通水、通电视、通电讯。

(四)社会治安情况

结合“三送”及公安机关的农户大走访活动,我村实现防控并举,在构建和谐社会大局上抓落实,一是抓好社会治安信访维稳工作,按照“属地管理、分级负责、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强化责任主体以责任落实推动工作落实,加大各类矛盾纠纷的排查力度,从源头上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努力实现“一保持,两提高,三下降,四杜绝”,坚决防止初信犯变成重信重访,简单问题变复杂问题,把矛盾化解在基层,解决在萌芽状态。

二、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

1、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落后,资金投入不足。主要体现在下几方面:一是水利设施落后,水库修建数量较少,不能满足村民的农业生产、生活用水;二是村容、村貌等基础建设,缺乏统一规划,多数村组建设杂乱无章,比较凌乱,路面硬化、绿化、美化、净化设施建设不到位,环境卫生条件差,全村的各小组基本上均列垃圾处理池等;三是农村科技、文化和医疗卫生条件差,设备设施落后。对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建投入资金不足、投入困难,均制约着我村经济建设的进程;

2、全村农业生产自然条件差,生产水平不高,劳动力素质低。全村的田地比较零星、分散,多数是梯田和坡地,不利于机械化耕作,基本上还处于“牛耕马驮”的手工状态,增加了劳动成本,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受到制约和影响,使农业增效、增收困难。劳动力素质低,村民还有相当数量的文盲、半文盲,其思想观念还比较落后,普遍存在“小富即安、小进则满”心理,农民素质不高的现状严重制约着农村经济社会发展进程。

3、农民收入低,产业化水平不高,增收渠道窄。当前,全村仍面临着缺乏新产业支撑,农业产业结构、农村经济结构矛盾突出,产品市场化程度低,农产品价格偏低,农民增收项目不多,农民增收难等诸多困难和问题。

4、村委会基层组织建设仍然薄弱。一是全村组干部科技文化素质偏低,村“两委”班子成员中,初中程度化还占50%的比重,这对新时期农业发展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束手无策,发展农村经济的能力和后劲不强,在带领群众致富的路上力不从心;二是基层组织建设还有待完善、加强。

三、对策及建议

(一)加大新农村建设和各项涉农政策的宣传力度。宣传党在农村的各项路线、方针和政策,宣传涉及“三农”问题的法律法规,宣传党委、政府关于“三农”工作的有关决议、决定和重要举措,引导群众转变思想观念,增强发展意识、民主意识、法制意识。充分利用标语、黑板报、村组会议等进行多渠宣传。

(二)科学规划,分类指导,逐步落实。村级“两委”班子要认真研究,立足本村实际,突出本地特色,提出符合本村实际的经济建设发展规划,要按照科学发展的要求,统一布局,协调发展,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突出生态环境。加强2个水库的巡查、维护工作保障部分村组的生产、生活用水,对存在安全隐患的水库要力争列入除险加固工程项目。

(三)抓好农业科技文化的培训、推广。一方面加大利用科技文化知识的宣传和培训力度,要积极推广运用各种集约、高效、节约型农业技术,提高农业资源和投入品的使用效率,降低资源消耗。如积极推广配方施肥等农业技实用技术。另一方面要积极推进农村劳务开发,全面实施农民工培训工程,提高农民的综合素质和自我发展能力,积极鼓励农村剩余劳力外出务工增加农民的收入。

(四)要抓特色产业的发展和培育,着力调整农业结构,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农民增收是新农村建设的核心内容,要搞好规划,保护耕地。应坚持“围绕增收调整结构”的思路,正确引导农民按照市场需求,对当地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进行扶持、培育,并发展好现有的优势产业。

(五)推进民主法制进程,完善各种制度。坚持和完善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制度,规范和完善村级事务决策管理机制和各项村规民约,增强村干部、村民对公共基础设施的保护意识,确保公共基础设施安全完整,增强群众依法维护合法权益的能力和履行义务的自觉性,为我村创造良好的法治环境。加强维护社会稳定工作,确保农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提供稳定的社会环境。

总之,“三送”工作涉及千家万户,是一项统一工程,绝不可能一蹴而蹴,需要我们长期努力,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因地制宜,实事求是,从解决农民最关注、要求最迫切、受益最直接的实际问题入手,以增加农民收入、发展产业支撑和改善人居环境为突破口,充分调动农民群众广泛参与的积极性,调动全社会共同参与支持的积极性。用3至5年,或更长时间,使我村的基础设设施更加完整,农民生活更加宽裕,村容村貌更加整洁,农民的居住和生活环境更加优美,社会更加和谐。

第八篇

镇村位于县城东部,毗临县城,全村共有19个村民小组,962户农户,2671口人。其中党员52人,35岁以下的党员4人,60岁以上的党员16人,女性党员5人,有“双带”能力的党员4人,高中以上学历3人。现辖区面积1835亩,其中耕地面积450亩,山地面积1200亩。村里的主导产业是疏菜、全村农民年人均纯收入2600元,村集体基本上没有收入。

村的村民淳朴善良,热情好客。村经济结构比较单一,主要是水稻、蔬菜为主。地势平坦;养殖业有一定规模,生猪、畜禽以家庭养殖为主;劳务输出成为农民收入的重要渠道,每年在外打工人员达80%。收入的主要构成:一是劳务收入,二是粮食和经济作物销售收入。劳务输出人员主要分布在广东、县城,主要从事制造、缝纫、建筑等行业。

一、基本情况

(一)党建(“三送”)工作情况

村支部和村委员会运转基本正常,“两委会”班子成员团结协作,具有一定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村支两委团结合作,办事情积极认真,谋发展思发展的愿望强烈,村的村民淳朴善良,热情好客,思发展盼发展的愿望心切。对村干部作风满意的占96%以上,党组织活动基本正常,党员能按时交纳党费。党的方针政策能够得到较好的贯彻落实。对落实农村政策满意的占90%,基本满意的农户为10%。

村“三送”工作队积极开展小型公益事业调查,通过调查发现的问题认真地进行梳理,并提出解决措施。

(二)经济发展情况

全村共拥有耕地面积450亩,山地面积1200亩,村民收入主要来源于种植业、养殖业和打工收入。通过培训班,会议,远程教育。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现代农业,按照产业化发展的方向和要求,对有资源优势和市场需求的农产品,实行连片规划建设,形成有特色的区域性主导产业,为农户提供产前、产中、产后系列化服务。

随着国家和省、市、县政府对“三农”问题的日益重视和强农惠农政策扶持力度的不断加大,农村经济稳步发展,村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生活条件逐步改善,上年人均纯收入达到2600元。

二、村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一)目标与现实相脱节。

“没有农民的小康,就没有全国人民的小康”。但农民在迈向小康社会的进程中仍面临着许多自身难以解决的问题:一是全面小康,心中无谱。据初步调查,还有近五分之一的村民还没有找到一条真正自己力所能及的致富之路。他们对全面小康,一没恰当规划;二没自己主见;三没足够信心。二是发家致富,力不从心。当然,他们都希望自己早富、快富,过上更加幸福、美满的生活,但由于缺乏资金和没有任何技术特长,只能是望富兴叹。

(二)小农经济意识制约。

在与部分村民谈话中,他们都对目前所处的现状感到比较满意,认为现在有饭吃,有衣穿,有房住就很满足了,至于在此基础上有什么更高更好的追求,对早一点过上小康生活则是茫然的和无所作为的。从根本上不能挣脱小农经济对他们的约束,不能使他们大胆地勇敢地冲破这个制约去搏击市场经济的大潮。

(三)农业生产结构单一。

通过调查了解到村在农业生产上主要以水稻、蔬菜生产为主,在经济收入来源上主要以养鱼、养猪为主。这种单一、低层次的农业生产产业结构从根本上制约了农民在经济收入方面的增长点,使农民无法在其他经济作物生产和经济收入项目方面拓展,取得更多更好的经济收入。

三、推进村建设和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一)解放思想,转变观念。

通过各种培训会、座谈会、典型事例说明会等多种方式逐步引导和转变村民改变原有的小农经济意识观念,尽快地树立起市场经济的观念,用市场经济的观念指导生产和经营。

(二)加强培训,提高技能。

通过普及和提高农村致富实用技术,让更多的村民能掌握致富本领。在走访调查中,部分村民反映出一个现象就是:“想致富、无门路”、“想致富、无技术”。因此,实用技术的普及和提高在农村尤其重要和必要。要通过各种现场培训会、示范会形式,让村民能从中尽快吸收和掌握农村致富技术,把掌握的实用技术有效地运用在生产和经营方面,提高劳动生产率和利润率,使村民能更多地得到实惠,尽快在经济收入上有一个较大提高。

(三)调整结构,增加收入。

大力调整农村产业结构,不断挖掘农村经济收入增长带,形成多层次、多产业的产业结构布局。根据村的环境和土壤等自然资源情况,因地制宜,挖掘优势,引进开发出一系列适宜生产的经济作物,以此提高土地资源的综合利用率和投入产出比率。在现有的传统养鱼、养猪项目上,要进一步倡导和推行规模化科学养鱼、养猪,不断扩大饲养规模,提高产出量,提高经济效益,使每家每户都能从中得到更多实惠,提高经济收入水平。在扩大养鱼、养猪项目规模基础上,还要在养鸡、鹅、鸭及其他畜牧业方面延伸拓展,使村的种养殖业和生产结构多样化,经营方式规模化,收入渠道多种化。

第九篇

镇村位于镇北面,村委会驻村。全村共20个村民小组,720户农户,2730人口。其中党员41人,35岁以下的党员1人,60岁以上的党员19人,女性党员3人,有“双带”能力的党员8人,高中以上学历10人。现辖区面积6km2,其中,耕地面积87亩,山地面积1200亩,村里的主导产业是第二、三产业,全村民农民年人均纯收入4400元,村集体收入190000元。

一、基本情况

村目前任命的村干部有,9名:村书记:。预备党员转正两名:,入党积极分子两名:,发展对象:。包片领导干部、镇党委政法委员:,驻村干部:,县派“三送”干部有2名:县规划建设局。

(一)党建工作情况

党建工作的主要内容有:

1、开展基层组织建设“三有”活动。按照“创先争优”活动“五好”、“五带头”的要求,抓好以支部书记为核心的村级组织建设,开展了“支部有活力、支书有作为、党员有形象”基层组织建设活动(支部有活力表现为思想建设好、组织建设好、工作机制好、工作业绩好、廉洁自律好“五好”村支部;支书有作为则要求支部书记在推动科学发展、“双带”致富、为民办好事实事、维护社会稳定、抓班子带队伍上有作为;党员有形象就是号召广大党员在支持镇村工作、创业致富、服务群众、弘扬正气、促进和谐上做表率)。

2、开展“双承诺双评议”活动,以村“两委”任期目标、年度工作目标及村干部的工作目标为承诺内容,支部书记向党委和党员群众做出承诺,党员向支部承诺;党员对支部进行进评议,群众对党员进行评议,通过支书、党员践诺,群众评议推动工作。三是党员示范共致富。开展争创党员标兵、争当党员示范户等创先争优活动。以党员示范户,带动其他700多户群众创业致富。按照“三培两带两服务”工作要求,培养入党积极分子2名以上,发展党员不少于1名。

(二)“三送”工作情况

1、七个百分之百助推全覆盖常态化。以基层组织建设年活动为契机,扎实推动“三送”工作,将任务分解到每个干部,落实到每户农户,要求干部联系和帮扶农户做到七个百分之百,即百分之百的干部与农户结对全覆盖;百分百上门拜访入户听诉;百分之百的下村同吃同住同劳动;百分之百的发“连心卡”、钉联系牌、建民情台帐;百分之百村组座谈宣讲政策;百分之百扶贫济困送温暖;百分之百尽力办实事、多服务,实现老有所养、少有所学、病有所医、住有所居、困有所帮。

2、“六个一”打造物技96333,创新社会服务。为创新“送政策、送温暖、送服务”工作的形式,搭建产业服务平台,在园艺场党员创业科技示范基地建立物技96333,按照一个场所、一部电话、一支队伍、一个物资信息超市、一个基金、一套机制“六个一”的标准进行打造。一个场所,即建立一个物技96333办公服务室,按有牌子、有办公设备、有相关制度牌等布置;一部电话,即开通物技96333服务热线,解决服务诉求不畅的问题;一支队伍,开展各项服务;一个物资信息超市,即收集农资材料、新技术信息、厂商服务信息,为果农免费提供信息,帮助解决信息不畅的问题;一个基金,即通过政府拨一点、厂商赞助一点、社会捐助一点的办法,筹集一笔资金,为困难户解决资金不足的问题;一套机制,就是建立物技96333的管理、运行、保障等机制,确保物技96333正常运转。

3、开展“五帮五比”活动,推动“三送”工作出实效。为确保“三送”工作取得实效,村开展了“五帮五比”活动。“五帮”即:进一步帮助村组理清工作思路、帮助群众创业致富、帮助创新社会管理促和谐、帮助群众解忧济困办好事、帮助改善民生办实事;“五比”即比谁深入农户最多、比谁结交农民朋友最多、比谁了解群众诉求最多、比谁解决群众问题多、比谁办好事实事最多。经常深入农户,认真听取群众诉求,及时做好矛盾纠纷的排查和调处,将越级上访,集体上访等不稳定因素处理在萌芽之中。

(三)村经济发展情况

村原有两栋大楼。现信安公路已建成投资500万大楼现正对外招租。村民的收入主要来源为第二、三产业。三年计划多种产业全面发展,进一步提高农民收入。

(四)新农村建设的进展情况

村的新农村建设点紧紧围绕党建示范村建设这个主题,根据实际情况,编制了村庄规划,然后邀请土管、规划部门实地勘察,结合村的人口、土地、产业等方面的情况编制出长远规划和近期规划。

(五)社会治安情况

村群众基础较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全面推行“一岗三员”综治维稳模式,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治安网络健全,作用发挥较好,不发生刑事案件,公众安全感增强,对社会治安满意率和对平安创建知晓率有所提高。做好矛盾纠纷的排查和调处,上访人员大幅度减少,不出现越级上访、集体上访。但近期来,也出现了一些纠纷、矛盾。主要有:村民刘充国反映富华公司开挖基础造成其围墙裂开,需富华公司维修的问题等。以上纠纷通过镇、村、三送干部的共同努力,耐心调解,于将这些不稳定因素消灭于萌芽之中。

二、村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1.村有700户,基本上没有农田都是靠第二、三产业获得经济来源,所以就业比较困难。

2、集体经济相当落后,集体收入只有村原有两栋大楼招租。

三、推进村建设和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1.大力第二、三产业,解决农户就业难的问题。

2.加大集体经济扶持力度,以集体投资的模式发展第二、三产业,以提高集体经济收入。

第十篇

镇村位于县城区以南5公里处,全村共有7个自然村,15个村民小组,总户数420户,总人口1676人,其中五保户3户,低保户29户,共计83人,计生困难户15户,优抚对象6人,贫困学生18人。现有党员39人,35岁以下党员3人,60岁以上党员8人,女党员3人,高中以上学历7人,困难党员6人。全村土坯房87户,其中2012年改建完成9户,13户不符合危旧土坯房改建政策。

现辖区面积8055.5亩,其中耕地面积1299亩,山地面积5566亩。村里的主导产业是半夏、蔬菜,全村农民年人均纯收入4300元,村集体基本上没有收入。

村的村民淳朴善良,热情好客。村经济结构比较单一,主要是半夏、水稻、以农为主。地势低洼,怕涝;养殖业有一定规模,生猪、畜禽以家庭养殖为主;劳务输出成为农民收入的重要渠道,每年在外打工人员达70%。收入的主要构成:一是劳务收入,二是粮食和经济作物销售收入。劳务输出人员主要分布在城,主要从事制造、缝纫、建筑行业。

一、基本情况

(一)党建工作情况

1.班子建设:按照基层组织建设的总体要求,紧紧围绕“强组织,增活力”这一主题,全面落实基层党建工作各项任务,着力解决我村党组织建设中的突出问题,着力增强我村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着力完善加强我村党组织建设的体制机制,充分发挥我村党组织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作用。

按照“抓落实、全覆盖、求实效、受欢迎”的工作要求,搞好我村党组织建设工作:

一是抓落实,就是把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关于加强基层组织建设的一系列部署要求落到实处。向搞得较好的基层组织学习;

二是全覆盖,就是坚持一抓到底,让支部的每名党员都行动起来,并自觉参与进来;

三是求实效,就是在本村扎扎实实抓几件实事,解决几个突出问题,不做表面文章,不搞形式主义;

四是受欢迎,就是贴近基层要求,回应党员关切,顺应群众期盼,把基层组织建设年办成群众满意工程;

2.村建设:村经济薄弱,基础较差,但我们将敢于破解困难,广泛动员社会力量筹资争项,力争年内改变办公基础设施建设。

3.党员发展,我支部将按《党章》的相关规定,吸收高学历,高素质的仁人志士加入党组织,力争在年内完吸收入党积极分子2名,转入预备党员1名。

4.民情家访,我们按照市委“三送”工作的总体布署,全覆盖、常态化开展大走访,了解民情,体查民意,倾听民众诉讼,并做好记录,分类解决相关事宜。

(二)经济发展情况

1、工作队进驻村后采取多项措施加强宣传力度,通过召开党员会、村民组长会,张贴宣传标语、黑板报,入户宣传“三送”政策等多种形式,积极向村民宣传“三送”工作的目的和意义,引导村民积极参与支持“三送”工作,发放“三送”宣传材料。

2、严格按照上级相关要求,强化工作纪律,确保干部到岗到位,严格请销假制度,做好承诺公示,工作台账等工作,工作队员深入走访村民,了解包扶对象家庭情况,钉好联系牌,写好连心册、发放连心卡,基本上做了全覆盖,让“三送”活动走入百姓家庭,三送干共撰写民情日志100多篇,上传日志30余篇。协助村调解矛盾纠纷4起,答复信访案件两起。

3、实实在地对村进行帮扶。一是单位干部自发捐资600元帮助困难学生;二是利用“七一”时机,单位出资1200元,走访慰问困难党员;三是结合村特点,出资3000元搞好“三送”宣传工作。四是建设小型公益项目,我办出资3.2万元,扶持村进行通过公路的拓宽和农田灌溉水渠的维修疏通。

(四)社会综合治理情况

村为治安情况较好的村之一,面积大,人口多,民风纯朴,人与人之间关系融洽,多年未出现重大案件和事故。但村庄卫生环境保持较一般。

二、村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一)水涝灾害严重。由于该村地势低洼,每年七至九月份汛期,西江河水上涨,淹没村里60%的耕地,造成村民生活减收;水位较高时还会淹没通往村里唯一的水泥路,给村民出行、孩子们上学带来危险。

(二)森林防火形势严峻。山地面积广阔,森林茂密,秋季气候炎热,空气干燥,非常容易发生森林火灾,同时村民房屋大多依山而建,火灾隐患较大。

(三)进出道路狭窄。现有唯一的一条通村公路路面宽3.5米,大部分路段没有路肩,随着村民生活水平提高,私家车逐渐增多,通摩托车的路已明显难以满足交通运输需求,会车困难,也没有可以迂回的道路。

(四)危旧土坯房数量大。经过2012年一年的改造,村里仍然还有65户需要改造,另外还有相当数量的临高速路的村庄房屋需美化,工作量非常大。

(五)卫生环境难以保持。经过几年的新农村建设、“三送”活动,村庄环境有很大改观,村民卫生意识较强。但由于村级保洁的资金缺乏,致使垃圾不能得到及时的处理,影响整体村貌。

三、推进村建设和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1.提高能力素质。加强对村班子成员政治素质教育工作、提高政治修养和在村工作的认知度。

村调查报告范文篇6

村帐乡管,简言之就是村级会计帐目通过村民代表大会表决同意,由村委会委托乡镇经管站代记帐目、代管财务、代管档案资料。今年初,县委、县政府决定在罗家坪乡、牛潭河乡进行村帐乡管的试点。为掌握这两个乡试点的运作情况,根据领导的安排,县委督查室、县纪委、县经管局组成联合调查组,于6月17日至18日深入这两个乡镇,通过走访乡村干部和农民群众、查看财务资料、组织座谈等方式,对这两个乡的试点情况进行了比较全面的调查了解。调查认为,罗家坪乡由于领导重视、宣传到位、措施得力,村帐乡管已取得了初步成功。6月2日,该乡19个村的报帐员在乡村帐乡管办第一次集体办公,标志着该乡的村帐乡管工作已步入正轨。牛潭河乡对村帐乡管工作作了积极的探索,做了大量基础工作,但由于该乡历年村级财务混乱,村会计人员业务素质较低,目前乡里还没有接管村上财务,工作任务仍然较大。现将罗家坪乡实施村帐乡管的具体情况报告如下:

一、该乡的主要作法

罗家坪乡共19个村,171个村民小组,农业人口1.6万多人,耕地面积1.09万亩,是个典型的农业乡。跟许多乡镇一样,该乡有相当一部分村会计业务水平低,财务比较混乱,帐目不清、资产不清、村干部卸任不交帐等现象比较普遍,群众意见大。为改变这一现状,年初,该乡在县里的支持下,决定把村帐乡管作为加强村级财务管理的突破口来抓,把其列入了政府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扎扎实实抓了这项工作。

1、统一思想认识。一开始,乡里对村帐乡管还存在不少疑虑。部分乡干部认为,村级财务复杂难管,“虱婆子在地上爬,不要捡到身上来咬”,多一事不如少一事;部分村干部怕乡里知道了自己的家底,丧失了自主权,限制了自己的手脚;个别群众认为,乡村两级是一个鼻孔出气,乡里村里都是一样。针对这些疑虑,乡党委政府始终认为,村级财务是农民群众关心的焦点问题,过来村上工作难开展,主要是群众对村干部的财务问题反映大,实行村帐乡管是“捡开石头走路”,从源头上解决村级财务混乱的问题,是抓农村工作的“牛鼻子”工程。为了统一全乡上下的认识,党委政府认真召开多层次会议,广泛宣传村帐乡管的主要做法和目的意义,班子成员和机关干部下到各村进行调查走访,扎实做村干部和群众的思想工作。4月12日,乡政府还组织村干部和部分群众代表到南县学习了村帐乡管的经验。通过这些宣传发动,使村干部和农民群众对村帐乡管由不了解到了解、由怀疑到支持,认识得到了高度统一,各方面的积极性已调动起来。

2、成立工作班子。思想统一后,为了推动工作的落实,该乡成立了高规格的村帐乡管领导小组,由乡长任组长,纪委书记任副组长,成立了乡村帐乡管办公室,由经管站全体成员组成。乡政府在办公场所十分拥挤和财力紧张的情况下,安排了三间办公用房,投入1万元装修了办公室和购置了必要的办公用品(目前尚未购买微机),为村帐乡管创造了舒适的工作环境。

3、做实基础工作。理顺村级财务是接管村帐的基础。为逐村摸清底子,落实资产,乡村帐乡管办组织各村的村干部和民主理财小组,历时一个多月,逐村开展了“四清三落实”活动,即清帐目、清往来、清资产、清上交,落实集体资产、落实往来帐目、落实三收尾欠。对于历史遗留问题和老大难问题,充分尊重民意,放手发动群众参与协商处理。通过清查,全乡共落实村级往来款52万余元,收回村干部占用款5万多元。全乡19个村已有18个村的帐目已全部理顺清楚,成功实行了交接。只有豆腐坝村由于历史麻纱太多,现正在加紧清查,可望在6月底实行交接。

4、严格依法办事。村帐乡管是一项政策性很强的工作。该乡在实际运作过程中,始终按照《会计法》、省政府办公厅〔2002〕19号文件的要求和县经管局提供的实施办法按章操作,依法办事。严格执行一项委托、二级审核、三权不变、四层监督、五个统一。“一项委托”,即全乡19个村在充分尊重民意的基础上,由村委会向乡经管站写出书面委托书,双方签字盖章生效,村上设一名报帐员兼村帐乡管办助理会计,协助乡经管站管理本村帐务。“二级审核”,就是乡和村两级对村级财务共同进行审核。“三权不变”,即乡实行村帐乡管,是在村级集体资产所有权不变、财务审批权不变、会计核算方法不变的前提下进行的,三级不变消除了村干部的疑虑,确保了村集体资产不被乡平调、挪用和侵占。“四层监督”,即村级财务必须接受群众监督、业务监督、审计监督、检查监督。“五个统一”,即统一制度,统一审核,统一记帐,统一财务公开,统一建档。由于严格按照这些政策法规办事,该乡在实际运作过程中,没有出现一起群众上访事件,村干部和村民主理财小组也积极配合。

5、强化制度约束。为了使村帐乡管更具有连续性和规范性,该乡根据本乡实际,制定了一套完善的财务制度,对村帐乡管的内容、方式、财务规定、村帐乡管办职责、村报帐员职责、报帐程序、档案管理作出了具体的规定。编制了详细的村级报销凭证审核流程图,明确每月的2日定为“报帐日”。村帐乡管办刻制了“拒报章”,对不符合要求的报销凭证一律予以退回或拒报。如有一个村报刊定阅费达900余元,超过了村级报刊定阅费限定500元的标准,村帐乡管办按制度规定只报销了500元,其余部分由村干部自行负责,这一措施有效抵制了部门向村级摊派报刊杂志的行为。

6、加强队伍建设。为了使乡镇经管站人员安心工作,从今年起,该乡把经管编干部全部纳入了政府工资统发,待遇和行政干部一样,解决了他们的后顾之忧。为了提高经管干部业务素质,乡里组织村帐乡管办人员参加了县经管局组织的专题培训班,并4次邀请县经管局的业务骨干来乡进行业务指导。针对村报帐员业务水平不高的现状,乡村帐乡管办采取举办培训班、重点辅导、个别帮助和报帐员集体办公等办法,对19个村的报帐员进行了系统的业务培训,较快地提高了他们的工作水平,为村帐乡管的顺利实施打下了可靠的队伍基础。

二、经验和启示

从罗家坪乡调查的情况看,该乡广大乡村干部和农民群众都积极拥护政府推行村帐乡管,并且也产生了良好的效果,得到了许多有益的启示。

1、村帐乡管是加强村级财务监督,规范财务管理的好路子。实行村帐乡管后,村级财务必须接受群众、村民理财小组、上级业务部门的多层监督,杜绝了暗箱操作和违规操作,控制了乱报销、乱开支行为。如该乡有个村在村帐乡管前总是叫穷,拖欠乡政府往来款4万多元,接管该村帐务后,发现该村有近4万元存款,作为私设的小金库。实行村帐乡管可以避免这类情况的发生。同时,实行定期报帐制,村级财务管理做到了制度化和经常化,杜绝了过来村上长年不记帐、卸任村干部不交帐、每个村干部各自一把帐的现象,村级财务管理真正做到了有章可循。

2、村帐乡管是防止农民负担反弹的有力措施。以前村上和部门可自立名目向农民搭车收费,加重农民负担的事件屡禁不止。实行村帐乡管后,村上的每一笔财务包括收费行为都必须经过乡村帐乡管办审核和监督,各村再也不可能擅自向农民乱收各种费用,斩断了伸向农民的黑手。村“一事一议”也必须严格按程序逐级报批,不能擅自提高标准加重农民负担。

3、村帐乡管是减少村级管理成本的有效途径。由于乡设置了专职会计,村报帐员的工作量大大减轻,报帐员可由村主任或妇女主任兼任。今年实行村帐乡管以来,该乡减少了村干部8名,预计到明年全乡可精简村干部18人左右。村干部减少,一方面可以降低村级管理成本,另一方面可切实提高村干部待遇。

4、村帐乡管是促进村务真正公开的有效保证。过去,有些村村务公开流于形式,对公开内容往往是避重就轻,避实就虚,对一些群众关心的热点、焦点问题遮遮掩掩,不敢亮家底,导致群众意见大。村帐乡管后,村务公开每年必须公布三次,且其公开内容必须由乡村帐乡管办提供,对村上的每一笔帐目都详细具体,一目了然,不再有任何隐瞒,真正做到了阳光操作。

5、村帐乡管是融洽干群关系、搞好农村工作的好作法。实行村帐乡管真正实现了还干部一个清白,给群众一个明白,群众对乡村干部的工作更加支持了,乡村干部的工作劲头也更足了。瞿丰村支书曹震球认为:“村帐乡管使人民群众吃了定心丸,我们也可以放开手脚大胆工作了。”乡党委书记周卫星认为:“村帐乡管看似是捡麻纱,但能很好地融洽干群关系,我们找到了一条搞好农村工作的捷径。”村帐乡管的推广,促进了村上各项工作的开展。如该乡的农业税征收目前已按季度完成任务,全年任务可望提前完成。

三、主要问题和困难

就我们调查了解的罗家坪乡、牛潭河乡和掌握的其他几个乡镇的情况来看,实行村帐乡管还存在如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乡镇经管站业务力量参差不齐。实施村帐乡管,主要工作靠乡镇经管站人员来做,经管站人员的业务水平是搞好村帐乡管的关键。既需有统揽全乡财务的行政人才,又要有精通业务的会计人才,而目前我县有50%以上的乡镇经管站人才很难齐全,多数乡镇经管人员长期以来缺乏培训,业务素质低下。如武潭镇有60个村,从事经管工作的经管站人员只有1人,其他人员或下海经商,或参与政府其他工作,经管工作长期放松。

2、乡镇的财政压力加大。实行村帐乡管,仅办公室的整修、微机配置、办公用品添置等硬件投入就需2万元以上。并且乡镇经管站人员必须专职从事这项工作,而经管站人员大都是差额拨款,其工资缺口、办公经费都必须由乡镇来承担,每个乡镇的经管站人员一般是4—10人,一年乡镇需负担的人头经费至少在2—5万元左右。实施村帐乡管不可能向村收取费用,这笔费用无疑只能由乡镇财政来承担。

3、村级财务基础薄弱。目前推广村帐乡管最难的是烂村、麻纱村的帐务清理问题。有些乡镇个别村多年来未记帐,财务长期混乱。如牛潭河乡14个村,由于历年来形成的铁路补偿麻纱、防洪堤补偿麻纱、企业集资、“两会”遗留问题等等,导致县与乡、乡与村、村与农户、农户与企业、企业与“两会”之间锁成了千千结、债务链,全乡有8个村的财务出现了“断头帐”,虽然该乡从2000年开始加大力度扯麻纱,但目前只有5个村帐务已理顺,要实行村帐乡管还有大量工作要做。

4、个别乡镇的主要领导存在认识误区。有些乡镇领导对村帐乡管还缺乏了解,对其概念不清,目的不明,单纯认为接管村级财务是接管麻纱,没有认识到其深远的意义和作用,有些领导甚至认为这是违法行为,这些模糊认识必将阻碍村帐乡管工作的正常发展。

四、几点建议

1、要积极引导,稳步实施,逐步推开村帐乡管。罗家坪的成功,充分证明村帐乡管是当前搞好农村工作,加强村级财务管理的好路子。各乡镇可根据实际情况积极推广,稳妥实施。对于乡镇行政村不多,经管站人员充足,经济不很发达的乡镇,可按先易后难的顺序,清理好一个村就接管一个村,进而在全乡推广。但条件不成熟或情况复杂的乡镇村不宜冒进或搞一刀切。如向阳花、万功塘等企业较多、经济较发达的村,我们认为目前还不宜实行村帐乡管。乡镇经管站人员不齐或业务水平低的,也不宜马上大面积推广村帐乡管。

2、实施村帐乡管要明确乡村两级的职责。乡镇不能越俎代疱,统揽村级一切财务权,必须始终坚持“三权不变”,确保各村的自主权利。要认真落实村帐乡管办公室职责,坚持公开、公正、公平的办事原则,真心实意为村上服务。村组织必须严格按照村帐乡管操作程序,自觉接受群众和理财小组的监督,不错帐,不漏帐,不设帐外帐。乡村两级要共同加强财务监督,不得相互推卸责任,互踢皮球,要进一步明确财经纪律,对违规操作行为要从重从严处罚。

3、要实行村级预算。实行村级收支预算制度是村增收节支、消赤减债的有效途径。我县桃花江镇长茅仑村已有成功的经验。实行村帐乡管必须配合实行村级预决算制度。由村帐乡管办组织,村民委员会主持,每年年初召集村民代表和民主理财小组根据上年的财务决算和本年的生产计划,做一次全面的收支预算,对全年所有的收入和支出落实到具体项目上,严格按预算组织各项收入和控制费用开支。

村调查报告范文篇7

一、运行步骤

1、合理设岗。镇党委成立了无职党员设岗定责领导小组,组织力量调查摸底,根据党员思想动态、办事能力、现实表现、群众反映等情况进行综合分析,坚持因地制宜、因事设岗、因长设岗、因人设岗的原则,设置了思想教育岗、经济发展岗、事务管理岗、文明创建岗和民主监督岗五个岗位,基本涵盖了农村的所有工作内容,符合该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实际。

2、职责定岗。为保证无职党员有职有责,赋予在岗党员的重大事务参与权、干部工作评定权、后备干部推荐权、村组工作监督权、岗内活动自主权、群众意见收集权、选人用人建议权和民事纠纷调解权八项职责,将岗位职责细化为方针政策学一学,党员素质提一提,致富经验谈一谈,科学技术带一带,文明新风树一树,公民道德讲一讲,公益事业抓一抓,治安计生管一管,干部作风评一评,村组财务亮一亮的十个一具体要求。

3、挂牌上岗。将全村104名党员中的年老体弱,长期生病或外出的党员除外,剩下的45名党员列为上岗对象。采取自愿申报、民主推荐、组织指定三种上岗方式,由无职党员结合自身年龄、文化、体能、资历、特长等实际,自选申报1至2个岗位。村党支部本着尊重个人意见,总体平衡的原则,对党员认岗进行讨论审定,每个岗位由1名负责人和8名党员组成。镇党委召开设岗定责动员大会,民主推荐党性强,经验丰富,有号召能力的老村干或能人党员担任岗位负责人,并作任职承诺。镇党委还制作了上岗牌,悬挂在无职党员家的门楣上,使他们既有光荣感,又有约束力。

4、公示明岗。通过党务公开栏、召开村民代表会议向群众公布无职党员认岗定岗、岗位职责和履行岗位职责等情况,接受群众监督,规范无职党员行为,增强无职党员的紧迫感和责任感。

5、引导履岗。村党支部组织党员重温入党誓词,牢记服务宗旨,立足实际,制定了履岗计划,由村党支部成员分岗联系指导,积极开展上岗培训和岗位竞赛,提高他们履行岗位职责的能力和素质,积极引导无职党员发挥作用。

6、考核评岗。村党支部围绕一月一汇报,一季一调度,半年一小结,年终一总评的程序,对设岗定责推行目标化、制度化管理。一月一汇报主要是每月岗位成员向岗位负责人汇报一次,岗位负责人向支委联系人汇报一次,支委联系人向党支部书记汇报一次,党支部书记向镇党委汇报一次。一季一调度主要是每季度按划分的片区集中调度一次,党支部组织岗位负责人调度一次。半年一小结主要是党支部召开无职党员大会,回顾总结无职党员履行岗位职责情况,通报当前的工作任务,并对下步工作进行具体安排。年终一总评主要是在年终召开全体党员、积极分子、群众代表、知名人士参加的总评会,结合党员双评,以岗位职责为主要评议考核内容,采取个人述岗自评、群众民意测评、党员互评、村党支部综合评定相结合的方式,对无职党员履行岗位职责的情况进行评议和考核,对作出突出成绩的按党员人数15%左右的比例给予表彰激励,对优秀的中青年党员列入村级后备干部进行培养,对群众意见大的责令限期整改。

二、取得效果

1、组织满意。设岗定责使党员真正成为村党支部的得力助手,他们主动协助解决一些繁杂琐碎的问题,使村干部有了更加充裕的时间抓好全村经济发展等大事,实现了村级工作重心下移,打造了一支不要报酬的永久牌农村工作队,无职党员真正成为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主力军,增强了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思想教育岗组织党员结对帮扶贫困户90户,举办培训班3期,培训农民300余人次,引导35名年轻能人向党支部递交了入党申请书,比去年多23人。文明创建岗围绕抓时间,抢速度,创特色的思路,协助创建安全文明村寨4个,农村基层组织示范点4个,覆盖1200余人,在全村掀起了比学赶超的创建热潮。沙湾村民组无职党员陈科贤组织群众外出参观,发动群众筹资投劳,激发群众的创建主体作用,在短短的时间内就创建了一个风景旅游型示范点,被列为全县农村基层组织示范带巩固与提升专题例会和全市东片区农村基层组织示范带建设工作会的参观现场。

2、党员满意。通过组织搭台,党员唱戏,使在岗党员真切地感受到组织的温暖,找到了人生坐标,无职变有责,无位变有为,心有想处,话有说处,力有使处,叫响了党员称号,塑造了党员形象,消除了各种各家田,各管各家人,各用各的钱,各干各的事的现象,激发了无职党员的潜在能量。经济发展岗积极为地方经济发展出谋划策,带头实施致富项目,调整产业结构,引导群众实施退耕还林1500亩,种植苦丁茶100亩,发展无公害蔬菜30亩,协助兴办各类种植示范点13个。无职党员刘代元瞄准构皮滩电站建设带来的巨大餐桌市场,带领12户农民新修鱼塘12口,积极发展餐桌经济,户均增收620元。

3、群众满意。撤区并村后,由于村域面积扩大,村干部人少事多,一些群众反映的问题难以得到及时解决。设岗定责后,上岗党员积极发挥与群众联系紧密,思想接近,便于沟通的优势,积极履行岗位职责,及时就近帮助群众解决实际困难。同时,农民群众的`真实想法通过在岗党员这个二传手得以及时向支部反映,从而在群众与党支部之间架起了一座连心桥。针对群众对村级帐务问题反映强烈的情况,村党支部明确由民主监督岗进行核查,已追收集体遗留款3800元,用于维修沟渠、公路等公益事业建设。事务管理岗协助调解纠纷53起,对3个村民组进行综合治理。发动群众投资23万余元,投劳2万余个,新修公路6公里,维修沟渠2公里,农网改造600余户。无职党员田维成积极协助化解回龙场组多年遗留的占地纠纷,确保了投资250万元的农贸市场首期拆现迁工作顺利推进。

三、需要解决的几个问题

设岗定责顺应了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满足了广大农村党员不当村组干部照样能为党工作的精神需求,初步解决了分散生产经营条件上党员教育管理方式相对滞后、党员发挥作用渠道不畅的紧迫问题,加之,设岗定责不涉及利益调整和分割,党员响应,群众支持,组织满意。因此,对农村无职党员推行设岗定责管理已是势在必行。要确保该项改革平稳推进,取得预期效果,笔者认为需要解决好以下问题:

1、解决思想认识的问题。无职党员作为农村党员队伍的主体,其作用发挥得如何,直接关系到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力与活力,关系到能否保持党的先进性。随着形势的发展,一些农村党员难以适应新旧体制的转换变化,自我要求不高,荣誉感淡化,先锋模范作用弱化,利益驱动性增强,对集体事务漠不关心,普遍存在着思想乱、纪律散、形象差的问题。有些农村党员甚至设置障碍,与基层党组织唱对台戏,成为农村工作推进的绊脚石。如何加强对农村党员的教育管理,提高他们的素质,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发挥他们的作用,是当前农村基层组织建设迫切需要解决的严肃课题。基层党组织要站在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巩固党的执政基础,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高度,扎实推进设岗定责工作,切实整合组织资源,挖掘潜在能源,使每个无职党员都成为活性因子,进而激活全局,形成细胞活则组织活,组织活则经济活的格局。

2、解决组织领导的问题。探索无职党员发挥作用的新途径,既是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也是发展农村经济、保持农村社会稳定的必然要求。开展设岗定责工作,合理设岗是基础,引导履岗是关键,发挥作用是目的。基层党组织必须高度重视该项工作,要成立领导小组,明确专人办公,制定工作方案,构建责任体系,推行目标管理,做到调查摸底准确,岗位设置科学,思想动员深入,监督措施可行,评议考核合理。领导干部要亲自出思路,亲自作动员部署,亲自抓联系户,亲自督查指导,亲自解决突出问题,保证设岗定责活动有序推进。比如,在上岗范围的确定上,除具备上岗的党员外,也可以考虑将年纪轻,素质高,有特长的入党积极分子作为上岗对象,用履行职责的实践对他们进行实实在在的培养教育,促使其加速成长,尽快成熟。在提高的素质上,要积极创新培训方式,既培养无职党员的政策头脑和法律头脑,又培养科技头脑和经济头脑,使无职党员成为懂政策的明白人,脱贫致富的带头人,为群众办实事的热心人,不断提高履行岗位职责的整体素质。在引导履岗上,可以考虑采取履岗日记簿、履岗纪实簿、无职党员履岗考评一览表的两簿一表等形式开展定期督导,推行目标管理。

3、解决工作结合的问题。设岗定责涉及党的组织资源的重新优化和配置,因此,不能孤立、静止地看待该项活动,必须将设岗定责与三个培养、贫困党员帮扶活动有机地结合起来,与党员先进性教育有机结合起来,与学习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有机结合起来,与调整和优化党组织设置方式有机地结合起来,与农村基层组织示范带创建活动有机结合起来,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有机结合起来,使无职党员带头学习党的方针政策,带头维护群众利益,带头维护社会稳定,带头遵纪守法,带头科技致富,带头遵守社会公德,带头实行计划生育,带头交纳税费,带头移风易谷,带头执行党组织的决定。同时,坚持把党员岗履行职责作为村级工作的有益补充和依托,既不能让上岗党员行使村干部的职权,也不能代替村委会的工作,更不能把村组干部的责任全部推给上岗党员,切实区分职责,防止出现行政化倾向。坚持从给权利、给关心、给荣誉的角度激发无职党员的主观能动性和工作积极性,明确规定开展活动不给报酬,以防止出现利益驱动,增加群众负担。

村调查报告范文篇8

一、基本做法

县40万人,其中31万是农业人口。全县共有农村党组织266个,党员7604人,其中一、二类村党组织16个,三、四类村党组织250个。市委安排“升级晋档、科学发展”活动后,我们高度重视,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认真做好各项工作,使“围绕增收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的总体要求落在了实处。

1、摸清民情、理情,明晰加强农村党建工作思路。一是与省农业厅联合开展了全县村域经济发展调研,在全县266个行政村抽样调查3298户,全面掌握了村域资源、集体经济、产业结构和农民收入构成等情况,为推进村域经济发展、拓展农民增收提供了有力指导。二是建立健全村情、组情和户情档案。在全县乡村开展“三深入三查看”活动,深入农户,查看群众生活状况;深入产业一线,查看群众经济来源;深入市场实际,查看群众收入前景。目前,全县266个行政村全部建立村情档案,39650户农户建立户情档案,占到总农户的42%。三是对全县农村党组织的现状进行摸底调查,严格按照“升级晋档、科学发展”的要求,坚持突出农民增收、兼顾新农村建设各个方面的原则,从生产发展、生活宽裕、村容整洁、乡风文明、管理民主五个方面,具体设置主导产业、农民人均纯收入、党员队伍建设等15项考核评价指标,对村级党组织实行百分制考核,依次评为一、二、三、四类村级党组织。通过对全县农村党情、民情全面深刻的认识,进一步明晰了村级组织带动、主题活动促动、主导产业拉动、干部驻村联动、乡镇领导干部兼职推动的农村党建工作思路。

2、加强整建、培训提高,提升农村党组织建设水平。一方面,我们抓好后进班子整建工作,对三、四类村后30名村级班子集中时间、集中精力进行集中整建,对班子不健全的,严格选拔、配齐配强;对班子软弱涣散的,进行思想教育,不换思想就换人;对村上遗留问题较多的,集中予以解决,消除误会,恢复班子活力。特别是对村情比较复杂的重点区域,县委成立专门的整建领导小组,具体指导整建工作。另一方面,抓好村级干部的培训提高工作,以培养“谋划思路会想、组织群众会讲、实际工作会创”“三会”型干部为目标,以科学发展观、果猪产业、土地流转、正确处理村两委会关系等为主要内容,集中一周时间,分两期对全县485名村“两委会”主要负责人进行了轮训。同时,将基层党建工作的先进典型制成专题片,下发全县所有乡村组织观看。

3、因村制宜、量才选派,加快帮扶村科学发展步伐。坚持干部特长和所驻村实际相结合的原则,从乡镇机关抽调150名优秀干部派驻全县150个后进村,对生猪养殖示范村,抽调相关技术人员驻村;对村级班子问题突出和社会治安较差村,抽调组织、宣传、纪检、民政等方面干部驻村;对经济发展滞后村,抽调熟悉经济工作的干部驻村;对基层组织后进村,抽调经验丰富、业务能力较强的乡镇干部驻村,增强驻村帮扶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并扎实开展“三帮三促”活动,通过记写民情日记、开展座谈讨论、制定发展规划、协调解决问题等形式,帮学促思想解放,帮扶促百姓创业,帮富促升级晋档,在帮扶中掌握民情民意,了解所需所盼,理清发展思路,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460余件。抽调119名乡镇党员领导兼任三、四类村党组织书记或第一书记,并实行“双岗双责”,要求这些党员领导干部必须每周抽出两天时间驻村工作,处理日常事宜、解决实际困难、调解邻里纠纷、培养入党积极分子,以实际行动树立起党支部的威信。

4、制度推动、机制保障,确保升级晋档活动顺利开展。一是出台了《县“驻基层、促创业、帮民富”活动乡镇驻村干部管理办法(试行)》,明确驻村工作的制度与纪律、责任与义务、考核与奖惩。二是推行周例会、月汇报、季小结、半年初评、年终总评制度,采取电话查岗、进村抽查、集中检查等方式,全方位加强驻村干部日常管理。三是在经济和政治待遇上给予倾斜,保持原工资福利待遇不变,根据实际出勤天数按每人每天6元发放生活补助,每人每月40元发放交通及通讯补助。对圆满完成任务、成绩显著的驻村干部,区别享受副科级待遇。特别优秀的,优先提拔为副科级领导干部。

二、主要成效

以“升级晋档、科学发展”为统领,扎实推进乡镇党员领导干部兼任三、四类村书记或第一书记以及乡镇干部驻村帮扶工作,有效地提升了农村党建水平。活动开展以来,全县农村新发展党员230名,其中35岁以下党员178名,致富带头人占到新发展党员总数的90%以上。预计到今年年底,我县将有8个二类村晋升为一类村,37个三类村晋升为二类村,3个四类村直接晋升为二类村,一类村党组织达到10个,占全县总数的4%;二类村党组织达到46个,占全县总数的17%。

1、增添了农村党建活力。以驻村、兼职工作为主要内容的“升级晋档、科学发展”活动,设置出涵盖了经济社会发展各个方面的考核指标,将党建工作与农村发展紧密相连,使党组织的工作有目标、有抓手、有动力,深化了我县“双带双创三培养”农村主题党建活动。活动中,全县党员干部带头创业致富1856人,党组织带领创业共富领办企业或专业合作社(协会)386个;把农村党员培养成创业致富能手638人,把创业致富能手中的先进分子培养成党员237人,把政治素质强、带领群众创业致富能力强的“双强”党员培养成村级后备干部592人。有效地发挥了农村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增添了农村党建工作活力。

2、提升了农村党组织推动发展能力。在驻村和兼职工作中,我们将加快果猪产业的发展作为帮扶的主要内容,细化量化驻村工作责任,从资金、技术、领导力量等方面加大帮扶力度,有力推进了省级百万头生猪养殖示范县建设和省级财政资金整合支持现代果业项目。今年以来,投资2.2亿元建设商品代种猪场26个,改扩建场24个,标准化圈舍1300棚,养殖小区85个,全县生猪存栏46.8万头,出栏60.8万头。苹果面积发展到37.5万亩,其中挂果28万亩,总产25万吨,产值5.5亿元。同时,围绕生猪、苹果两大主导产业,全县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社86个,发展各类中介组织54个。预计到年底,果猪产业两项可使农民人均增收1825元,充分显现了升级晋档对于提升农村党组织发展能力的巨大作用,也为加强农村党组织建设创造了鲜活经验。

3、转变了乡镇干部作风。乡镇干部在驻村和兼职中,变指导为领导,变安排为落实,变倡导为实施,全县总计投入资金万元,紧紧围绕群众关切的水、电、路、讯等基础设施,医疗、文化、卫生等社会事业,资金、技术、管理等产业发展问题,订规划、出主意、跑资金、搞协调,办了一批群众期盼的事、长远管用的事情,一方面在为群众办实事中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另一方面也彰显了乡镇的服务职能。

4、实现了乡村干部的优势互补。乡村工作任务重、难点多、事务杂,无论是乡干部还是村干部单靠一方力量都难以胜任。驻村和兼职工作,将乡镇干部政策熟、信息广、思路宽的优势和村级干部底子清、情况明、办法稠的优势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得一些比较难办的事情迎刃而解。我们在大力推进15个生猪养殖重点示范村养殖小区建设过程中,乡村干部密切配合,解决了建设场地、道路、水电、资金等关键问题,使重点示范村建设得以顺利推进。充分说明了只要实现乡村干部的优势互补,就会收到“1+1”大于2的效果。

三、存在问题

开展“升级晋档、科学发展”活动,推进乡镇领导干部兼职和乡镇干部驻村工作,牵扯到乡镇工作内容的扩充、角色的转变、方法的调整、目标的提升,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就目前而言,还有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一是沉与浮的问题。大多数驻村干部和兼职领导都能够按要求、按时限驻村工作,实实在在沉下身子为群众办实事。但还有一些兼职领导和驻村干部依然以“包联”的心态看问题,驻村时间不符合组织要求,驻村工作不能全面展开,还没有真正沉在村中,投身到抓党建促增收的实践上来。

二是进与退的问题。驻村和兼职,是一个变“客”为“主”的过程,但在实际工作中,个别党员领导干部担心自己在村级事务中大包大揽,挫伤了村干部的工作积极性,不利于班子团结,总是退后一步,让村干部具体负责,有的甚至害怕麻烦事缠身,遇事不能出主意、想办法,亲自解决。还有一些乡镇干部有工作热情,但却不能找到工作突破口,不能尽快进入角色。

三是多与少的问题。在实际工作中,一些党员领导干部抓经济思路多,抓党建工作少。在搞活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上办法多、点子稠,效果明显,但在农村党组织建设方面投入精力相对较少,不注意在促增收工作中培养和提高党员的能力,也对党员了解不深、关心不够、指导不多,没能充分发挥这些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

四是奖与罚的问题。大多数驻村干部都有扎根基层促增收、干事业的热情,但工作任务量大面宽,条件也比较艰苦。虽然我们规定每月每人给予40元的通讯交通补助,但仅摩托车加油一项就需百元左右,成为驻村帮扶的一道难题。同时,乡镇干部及乡镇领导驻村或任职,日常的考核还不尽完善,奖惩方案还不具体,还不能有效提升驻村乡镇领导干部的工作积极性。

四、建议对策

“升级晋档、科学发展”活动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需要我们进一步深入研究,创新举措,克服薄弱环节,推动持续深入。

1、加强交流,集思广益。由县委、各乡镇党委分层次组织召开座谈会,交流驻村和兼职工作中的好做法、好形式,研究解决推进过程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相互取长补短,学习提高。在县党建网、政府网站开办驻村和兼职工作交流专栏,由县委组织部编发“升级晋档、科学发展”简报,进一步灵活交流形式,加强相互借鉴。适时邀请上级主管部门和专家学者,就驻村帮扶和兼职工作召开研讨会,从理论和制度层面为这两项工作提供支撑。

2、教育培训,提高能力。以县委党校为阵地,分期分批对驻村和兼职乡镇干部进行专项培训,不断提高乡镇干部推动发展能力、处理复杂问题能力以及与群众打交道的能力。进一步加强对村级干部的培训教育,在坚持每年对村级干部进行轮训的基础上,重点抓三、四类村村级干部的培训工作,全面提升他们党的基本理论、市场经济知识、法律法规常识、科学管理村务等方面的素养,进一步提升农村干部工作能力。

3、树立典型,以点带面。开展“升级晋档、科学发展”活动,最大的目的就是要促进农业增收。因此,要根据不同区域产业特点,确定一批产业结构合理、有一定规模的产业基地为活动示范点,组织三、四类村村组干部和群众代表取经学习。在三、四类村中也要确定示范户,由兼职乡镇党员领导和驻村干部重点帮扶,在发展规划、资金协调、技术指导等方面支持培养,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同时,要在三、四类村中开展争当先进党支部活动,在理论水平、致富能力、发展产业等方面展开全面竞赛,不断提升农村党支部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加快本村党组织升级晋档步伐。

村调查报告范文篇9

一、运行基本情况

一市镇原有43个行政村,行政村规模调整后,现辖21个行政村,调减幅度达到了51%。21个村中有7个村是由两个以上的原村合并而成,合并村最多的一市总村为六村合一。调整后,行政村平均人口由503人增加到1030人,行政村平均区域面积由2.49平方公里扩大到5.09平方公里。由于当时的政策允许原经济合作社资产在调整过程中保持原状,所以调整后的经济独立核算单位增加到了51个(其中包括仍有独立资产的部分原自然村)。同时,因村级财务管理权利的关系,实际上原43个行政村仍保留着一部分的管理决策权力。

通过实际工作和调研情况来看,现阶段,某些方面在行政村规模调整后产生了一定的成效,主要集中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是村庄规划整合,布局更加合理。在行政村规模调整前,大部分村小而散,在进行村庄规划和基础设施建设时,往往各自为战,无法形成村与村之间的统筹规划和集中建设。通过行政村规模调整,统筹考虑了整合村的地理位置、资源配置等实际,调整后的行政村布局更有利于生产要素的集聚和资源的合理配置,在更大范围内进行科学的规划和布局,有利于增强中心村的集聚辐射功能,统筹推进新农村建设。如一市总村,由原6个行政村合并而成,而这些村都是在镇区发展规划范畴之内,合并后,从镇政府行政手段来讲,更加有利于统一调控,可以充分调动总村干部对各自然村进行自上而下管理,协调处理好有关矛盾纠纷;从镇区、村庄规划来讲,把原小而散的村合并起来,既有利于村庄科学规划和布局,又利于推动镇区的发展。相比其他村,东岙村是并村后产生成效较为明显的一个村,其原5个行政村是紧贴式的连在一起,非常有利于资源合理利用和规划,同时,村与村之间非常邻近,对于总村干部做工作也极为方便,从实际工作成效来看,现在东岙总村的自来水工程、村内道路、生态公墓、办公场所等公益事业,都是并村后总村出面争取资金办起来的。

二是选人范围扩大,干部队伍优化。行政村规模调整前,由于村小人少,一些村人才匮乏,往往难以选拔出素质好、能力强的村干部。行政村规模调整后,村庄规模更大、人口更多,相对可供选择的人才也更多,在去年的村级组织换届中,一大批经商办厂搞经营的农村能人加入了竞选村干部行列,村委班子中农村实用人才比往届有了一定比例的提高,农村干部队伍结构更加优化。

三是干部职数减少,运行成本降低。行政村规模调后,全镇村干部数量明显减少,行政村领固定报酬和误工补贴的干部人数比原先有大幅减少,干部人数的减少使村集体负担的村干部工资报酬、误工补贴等非生产性支出有了较大幅度缩减。同时,新村实现集中办公后,办公场所进行了整合,水、电、电话费等办公费用支出有所缩减,有效降低了村级组织的运行成本。

二、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从短期上来看,行政村规模调整后矛盾问题居多,成效居少,名义上的并村,仅仅是行政区域上的改变,要真正实现并村、并账又并心,还有很长的路要探索。

一是党员干部群众对于新村的认同感、归属感不强。大部分党员干部群众由于受长期的地域、血缘、宗族关系的影响,原村的观念还未真正消除,考虑处理问题仍局限于原村的角度,对新村缺乏归属感和认同感,一些村干部的思想中原村的村落观念还根深蒂固,在村务议事决策中往往过多地考虑原村的利益,缺乏全局观念。特别是在目前的运行体制下,各原村实行独立核算和管理,新村主职干部相对过问较少,其他班子成员更是极少过问,易误导部分干部群众产生“并不并村一个样”的片面认识。

二是新村班子调控力较弱。村级换届后组建了较为完备的新村班子,组织机构也比较健全,但行政村规模调整后,各村未实行“资金、资产、资源”的三合并,仍实行独立核算,同时为了便于管理,各原村均明确了行政负责人(资产管理小组组长),因此在实际运行中存在着原村“高度自治”的情况,这样就导致负责原村的干部权力大,新村班子被架空,原村的各项运作仅由原村负责人或少数几人说了算,且原村没有相应的管理和监督机构,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难以落实到位,容易出现专断独行的情况。

三是新村缺少运作经费保障。各行政村实行的是行政合并、经济不并的形式,这就导致“资金、资源在原村,管理、服务在新村”的跛脚现象,新村“空壳化”情况普遍存在,新村没有正常的经济来源渠道,连日常办公经费都无法承担,一般都由中心村或主职干部所在村所负担,而这只是权益之计,长此以往易产生更多矛盾。如我镇东岙村,是由原5个村合并的,本身没有“造血”功能,而下面5个村又各顾各的,导致东岙总村经济上的“空壳”,要搞一些事业,只能向上级部门争取一些资金。

四是村级民主议事决策监督制度已不完全适用。由于各村暂时不具备资产整合条件,各原村仍独立核算和管理,原来的民主决策管理监督制度不能完全适用。如在村务决策中,按照原有制度规定重大事项决策均须通过村民代表会议表决,但在目前只涉及某一原村的重大事项决策如都通过新村村民代表会议决策,因会议规模和成本大,组织难度增加,实际操作性不强,且其它原村的村民代表对该原村的情况不了解、利益不相关,决策极易发生偏差,缺乏科学性;如果只通过原村的村民代表决策原村重大事务,缺少决策法理依据和代表性;在村务管理中,各原村仅有少数几名村干部,日常事务管理仅由少数几人决定,难以充分体现科学和民主;在村务监督中,原村没有监督机构,在村务决策和管理中往往存在无人监管或监管不力的情况。以上问题均需要有相配套的制度加以规范,确保村级组织运行有章可依。

三、对策措施

针对我镇行政村规模调整后村级运行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为了进一步加快推进新村融合,不断理顺村级组织运作关系,健全规范村级运作机制,加快推进农村改革发展,扩大行政村规模调整的成果,建议重点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改进和完善:

一是坚持党的领导的原则,切实加强村级组织班子建设。工作要落实、关键看班子,加强村级组织班子建设,努力构建团结协作、务实创新的村级班子,是提升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水平,促进农村基层组织规范化运作的基础。因此,必须加强村级班子建设,从人的角度解决规范化运作的问题。一是要加强引导、明确职责。积极引导村级组织按照有关规定,建立健全统一领导、分工负责、相互协作的工作关系。村党组织要发挥领导核心作用,要注意领导方式和工作方法,积极支持村民委员会和各配套组织开展工作,坚决杜绝出现党组织“事无巨细、包揽一切”的情况,要改“管百事”为“抓大事”。针对个别村存在“派性”或工作复杂现象,可以考虑选派有能力的镇干部或其他村党员干部来担任书记,提升党组织的领导力和调控力。村民委员会及各配套组织要牢固树立党的领导观念,维护和服从党组织的领导,依法依章积极开展工作。二是要建章立制、规范运作。要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建立健全村级班子工作例会、工作协调和议事决策、财务联章联签等工作制度,以制度来规范村级组织运作。三是要加强教育、提高觉悟。要通过党校、成校、远程教育等阵地,采取课堂教育、网络教学、实践锻炼的形式,切实加强对村干部的教育培养,努力提高村干部的思想政治觉悟和科学文化素质。四是要加强考核、竞争激励。要健全完善村级班子考核激励机制,并实行考核实绩与干部报酬、评优评先相挂钩,以激发调动村干部的工作积极性,同时要进一步健全村级班子创业承诺和民主评议制度,切实加强对村级班子的监督。

二是坚持平稳过度的原则,因村制宜地逐步推进新村融合

行政村规模调整的目的是为了整合资源、扩大规模、优化布局、提升实力,但目前由于种种原因各村资产和经济还无法完全融合,制约了行政村的整体统一发展,在管理上造成了许多问题。因此,必须从各村实际出发,按照平稳过度的原则,逐步推进新村融合。一是要加强宣传引导。通过各类宣传媒体,加大宣传力度,深入宣传行政村规模调整的优势和作用,营造舆论氛围;要加强沟通协调,村干部之间、干部与党员之间、干部与群众之间要加强沟通,统一思想、增进了解、形成合力;同时,要引导新村班子树立新村全局一盘棋的工作理念,多从新村角度谋划思路、搞好规划、做好工作,增强新村的凝聚力。二是要逐步解决村级经济负债问题。县里要对现有村级债权债务情况进行全面清理,采取积极措施依法清收历年来的债权尾欠款,针对债务情况通过政府拨款、联系部门帮扶、企业支助以及内部挖潜的方式,逐步加以解决,为新村资产财务合并奠定基础。三是要稳步推进村级资产合并。要针对各村实际,采取分步走的办法,逐步推进行政村资产合并。建议县委、县政府要对行政村资产合并作出总体规划,制订相应的工作目标,落实工作措施,同时要有政策导向,对于实行资产合并的村通过以奖代补等形式加以补助,引导和鼓励各村加快资产融合步伐。在资产合并中,各原村资产规模相近的村可在搞好清产核资后,实现完全意义的合并;对资产规模有差距的,可设定标准实行“均化融合”;也可实行农村股份制改革的做法,对集体资产进行评估并按照一定比例把股份量化到村民,再进行融合。

村调查报告范文篇10

1基本情况

该村位于镇西北城乡结合部,现有191户、387人,拥有耕地228.9亩(其中镇区耕地3户、11.9亩)。2012年以前该村是巴彦浩特镇典型的经济落后和组织软弱涣散区域。

2采取的措施

2.1强化基层组织建设,建章立制,明确“责、权、利”村级治理体系。镇党委为该村选配党支部书记,坚持以党建引领发展,始终把发展集体经济摆在重要位置。贯彻《镇人民政府关于加强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管理工作的通知》和《镇人民政府关于加强村集体财务、村务管理工作的通知》等文件精神,制定村党务、财务、村务管理制度,在资金使用方面层层把关,充分发挥民主管理的作用。重大事项按照532工作法,充分发扬民主,尊重群众意见。不断修改方案,直到形成可行的决议。财务公开是一项百姓比较关注的工作,凡是涉及财务的事情,利用微信公众号进行定期公开和不定期的公开。尤其在享受低保等惠民政策时,两委班子召开村民代表大会集体讨论,严格按照政策执行,不偏向任何人。根据实际情况,制定适合本村的村规民约,建立村民信用的考评制度。2.2盘活有限的资源及资金,成立合作社。把原来的租赁耕地落实到户,明确产权,然后成立合作社,流转土地,把收益直接分配给农户。该村全面完成了集体经济产权制度改革,成立了村股份经济合作社。2.3以开展嘎查文化活动为载体,凝心聚力。物质生活相对富裕后,还需要进行精神文明建设。村两委班子,联结各类群团组织,尤其是妇联组织,充分发挥他们的积极作用,组织阿左旗百日消夏晚会、三八文艺演出及庆七一活动等各类文艺活动,让百姓在闲暇之余享受健康的文化生活。2.4立足长远,谋划未来,建设新村。村两委班子统一思想,趁此次集体经济产权改革的契机,决定充分发挥股份经济合作社的作用,继续与企业合作开发房地产业务,规划进军旅游市场,多元发展。谋划成立物业公司,解决村民的就业问题。在置换的土地上建设物流园,开辟新的经济增长点。规划建设巴彦浩特镇西城区最大的多功能农贸市场,解决村民的后续发展问题。

3取得的效果

在村两委班子的带领下,截止2018年12月31日,该村集体经济积累由2012年初的461.26万元增长到1328.52万元。该村在集体经济实力不断壮大的情况下,采取多项措施让村民充分享受经济发展带来的红利。3.12014年该村为每户村民以成本价分配住宅楼房一套,考虑到村民经济困难的情况,同时给予每户一万元装修补贴。3.2结合村民普遍存在年龄偏大转产就业困难的情况,制定了每人每年分红一万元的政策,使村民的基本生活有了保障。3.360岁以上的村民由于各种疾病增多导致劳动能力减弱,仅靠每月300余元的城乡居民社会养老金远远不能满足生活需要,因此,村两委制定了每人每月给予500元生活补贴政策。3.4用集体资金每年为全村387人交纳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3.5为45周岁以上的村民每人每年缴纳1000元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做到村民养老保险全覆盖。3.6为每年考入大中专院校的村民子女发放1000~2000元的助学奖励,并使其成为常态化和制度化。3.7每逢元旦、春节,利用社会捐助资金为60岁以上村民发放米、面、油等生活慰问品,此制度已连续进行了6年。

4对该村改革后发展经济的几点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