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检申报材料范文10篇

时间:2023-03-28 15:13:33

产检申报材料

产检申报材料范文篇1

为了认真贯彻中央一号文件精神,进一步加快基层农业科技服务体系建设,为现代农业发展和新农村建设提供强力支撑,根据《自治区党委政府关于加快基层农业科技服务体系改革与建设的意见》(宁党发[20*]9号)和《基层农业科技服务体系建设项目申报指南》(宁农经发[20*]457号)要求,现就20*年基层农业科技服务体系建设项目申报工作通知如下:

一、项目总体规模及范围

20*年基层农业科技服务体系建设项目继续按照提升服务功能、完善服务设施、增强素质建设、推进科技示范、落实各项保障措施的要求实施,具体围绕服务功能提升工程、科技示范场建设工程、农技人员继续教育工程进行申报。今年计划为120个乡镇农业、畜牧、林业、水利站配置办公、信息、技术服务设施和科技服务车,对1000名县乡两级农业、畜牧、林业、水利科技人员进行继续教育培训,在去年的基础上再扶持建立10—15个科技示范场,落实20*年度科技入户津贴。

二、项目类别及申报

(一)服务功能提升工程。主要是充实基层各类农技中心(站)办公设备、增添“三电(电脑、电视、电话)合一”的信息化及培训设备、配置专业技术服务设施,配置科技服务车,努力提升基层农业科技推广机构的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原则上一个乡镇站(中心)办公、培训、信息及技术设施配置标准在3—4万元,科技服务车为“五陵之光”微型面包车或微型客货车(林业)。科技服务车可与办公、信息、技术设施配置同站,也可以在去年已配置过设施的站(中心)选择申报。

(二)科技示范场建设工程。科技示范场以设施农业为主,兼顾畜牧、水产业;原则上一县(市、区)可申报1个,每个资金10——20万元,具体补助数额将根据建设规模和示范内容确定。补助资金主要用于土地整治、基础设施完善、必要的仪器设备购置、新技术新品种引进及对农民开展培训等,补助资金不得用于发放劳务费和各种咨询费,并按照以下目标原则申报:

1.坚持与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发展节水型农业结合。要适应当地农业结构调整的需要,结合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围绕合理开发和利用水资源,做大做强五大战略性主导产业、六大区域性优势产业,确定示范方向,积极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项目须引进推广新品种新技术,进一步增强产业或产品竞争力。要做好新品种的引进和示范、新技术的组装和示范以及耕作方式的示范,突出优质、高产、高效、生态、安全,突出节约型农业技术项目的引进、试验、示范和推广。

2.坚持服务于农民增收和农业增效。要充分发挥新技术试验示范基地、优良种苗繁育基地和实用技术培训基地的作用,做给农民看,引导农民干,为农民增收、农业增效服务。要根据当地比较优势,瞄准市场需求,引进特色种养品种,开发种植、养殖配套技术,培育新的产业增长点,帮助农民拓宽增收渠道。

3.坚持创新机制、市场引导和能人带动,强化示范效应。以基层农技推广机构为主体,依托有关科研院校,创新机制,发挥专家、能人的作用,努力把科技示范场建设成为农业新技术、新品种、新成果的“孵化器”和农技人员创业、创新、创优的“创业园”,带动农民增收和农业增效。

4.用现代企业管理理念建立健全科技示范场的管理制度,建立良好的运行机制。一方面,示范场通过引进试验示范新技术新品种、开展对农民的培训等,最大限度地促进农技推广机构公益性职能的发挥,实现社会效益的最大化;另一方面,示范场又是一个产权明晰、独立核算、自负盈亏的科技型服务实体,必须做好与市场对接,提高经济效益,确保科技示范场持续健康发展。

三、申报条件与要求

(一)申报条件。服务体系功能提升工程实行项目管理制,申报项目需具备以下条件:

1.全面完成基层农业科技服务体系改革任务,严格按照自治区编办核定的机构和人员编制数设置机构、配置人员,并将乡级人员编制上划县(市、区)农牧、水利、林业部门管理的。

2.按照《*回族自治区基层农业科技人员竞争上岗和分流安置的实施意见》宁人发[20*]和《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做好基层农业科技人员竞聘上岗和分流安置工作的通知》要求,完成竞聘上岗和制定人员分流安置方案。

3.基层农业科技推广机构上划县(市、区)主管部门管理后,与乡镇政府协调解决了适应各站(中心)履行服务职能所需的办公场所,明确产权和使用权,制定管理办法的,且去年发放的设备全部到位的。

4.县级已建立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和支付人员分流安置补偿费、健康体检费及基层农业科技人员进村入户津贴。

(二)具体要求

1.申报控制指标:办公、培训、信息及技术服务设施和科技服务车配置120个乡(镇)中心(站),其中农业37个、畜牧39个、林业21个、水利23个;银川市三区可申报农业、畜牧各1个站,其余各县(市、区)可申报农业、畜牧站2-3个;科技服务车可以与设施同步配置,也可以在去年已配置设施的站选择,银川市各县(区)可申报农业和畜牧站各1-2辆,其他县(市、区)可申报农业和畜牧站各3辆,大武口区可申报农业站1辆。林业、水利乡镇站设备与科技服务车配置,原则上一县申报一个,分别报自治区林业局和水利厅初审后,统一报自治区基层农业科技服务体系改革办公室进行综审。

2.项目申报需填写《基层农业科技服务体系建设项目标准文本》和《科技示范场建设项目标准文本》,畜牧(畜牧局分设的县)、林业、水利站需由相应主管部门加盖印章。

3.对申报的基层农业科技服务体系建设项目,由自治区基层农业科技服务体系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自治区农牧厅农经处)审核后,由自治区农牧厅、财政厅、林业局、水利厅联合下达项目计划。

4.办公、培训、信息、技术服务设备和科技服务车,由自治区基层农业科技服务体系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组织进行政府采购后统一发放。

产检申报材料范文篇2

第一条根据《化妆品卫生监督条例》(以下简称《条例》)第三十四条的规定,制定本实施细则。

第二条各级地方人民政府要加强对化妆品卫生监督工作的领导。县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要认真履行化妆品卫生监督职责,加强与有关部门的协作,健全化妆品卫生监督检验机构,增强监督检验技术能力,提高化妆品卫生监督人员素质,保证《条例》的贯彻实施。

第二章审查批准《化妆品生产企业卫生许可证》

第三条《化妆品生产企业卫生许可证》的审核批准程序是:

(一)化妆品生产企业到地市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领取并填写《化妆品生产企业卫生许可证申请表》(附件1)一式3份,经省级企业主管部门同意后,向地市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提出申请。申请《化妆品生产企业卫生许可证》的具体办法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行政部门制定,报卫生部备案。

(二)经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行政部门审查合格的企业,发给《化妆品生产企业卫生许可证》。卫生行政部门应在接到申请表次日起3个月内作出是否批准的函复,对未批准的,应当说明不批准的理由。

(三)《化妆品生产企业卫生许可证》采用统一编号,有效期四年。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行政部门应依据原申报材料每2年对企业复核1次。

第四条《化妆品生产企业卫生许可证》有效期满前3个月应当按本《实施细则》第三条规定重新申请。

申请获批准的,换发新证,可继续使用原《化妆品生产企业卫生许可证》编号。

第五条已获《化妆品生产企业卫生许可证》的企业增加生产新类别的化妆品,须报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行政部门备案。

第六条跨省、自治区、直辖市联营的化妆品生产企业,分别在所在地申请办理《化妆品生产企业卫生许可证》。

化妆品生产企业迁移厂址、另设分厂或者在厂区外另设车间,应按规定向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行政部门申请办理《化妆品生产企业卫生许可证》。《化妆品生产企业卫生许可证》应注明分厂(车间)。

第七条《化妆品生产企业卫生许可证》不得涂改、转让,严禁伪造、倒卖。

化妆品生产企业变更企业名称,必须到发证机关申请更换新证。

遗失《化妆品生产企业卫生许可证》,应及时向发证机关报失,并申请补领新证。

自行歇业的化妆品生产企业,应及时到发证机关注销《化妆品生产企业卫生许可证》。

第八条《化妆品生产企业卫生许可证》依据《条例》第六条规定颁发。其中不具备《条例》第六条第一款第五项条件的,在规定的期限内可以委托有条件的非化妆品卫生监督检验机构代检。具体期限由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行政部门根据具体情况规定。

第九条新建、改建、扩建化妆品生产场地的选址、建筑设计应符合化妆品卫生标准和要求。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行政部门应对其选址、建筑设计进行审查,并参加竣工验收。

第十条直接从事化妆品生产人员(包括临时工)必须依照《条例》规定实施健康检查:

(一)化妆品生产企业负责本单位人员体检的组织工作。每年向所在地的县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提交应体检的人员名单,并组织应体检人员到县级以上医疗卫生机构体检。

(二)健康体检按统一要求、统一标准实施检查。体检机构应认真填写体检表,于体检结束后15日内报出体检结果。

(三)卫生行政部门应认真审查受检人员的健康状况,符合要求者发给“健康证”;不符合要求者,通知受检单位将其调离直接从事化妆品生产的岗位。卫生行政部门应在接到体检结果次日起15日内发出“健康证”或调离通知。

(四)对患有痢疾、伤寒、病毒性肝炎、活动性肺结核患者的管理,按国家《传染病防治法》有关规定执行;患有手癣、指甲癣、手部湿疹、发生于手部的银屑病或者鳞屑、渗出性皮肤病者,必须在治疗后经原体检单位检查证明痊愈,方可恢复原工作。

健康检查的管理办法按照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有关规定执行。

第三章化妆品卫生质量和使用安全监督

第十一条特殊用途化妆品投放市场前必须进行产品卫生安全性评价。

产品卫生安全性评价单位由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实施认证。

第十二条特殊用途化妆品的人体试用或斑贴试验,应当在产品通过初审后,在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批准的单位进行。

上款所指单位接受企业委托进行人体试用或斑贴试验结束后1个月内写出总结报告报卫生部,并抄送委托企业。

第十三条特殊用途化妆品审查批准程序是:

(一)生产企业到所在地地、市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领取并填写《特殊用途化妆品卫生审查申请表》(附件2)一式3份,经企业主管部门同意后,向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行政部门提出申请。申请时提供下列资料和样品:

1.产品名称;

2.产品成份、限用物质含量;

3.制备工艺简述和简图;

4.育发、健美、美乳产品主要成份使用依据及文献资料;

5.产品卫生安全性评价资料;

6.产品样品(5至10个小包装)及其检验报告书;

7.产品使用说明书(或其草案)、标签及包装设计、包装材料。

(二)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行政部门进行初审。经初审同意的产品,报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

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行政部门应在接到全部申报材料次日起3个月以内完成初审,并作出是否上报卫生部进行复审的函复。

(三)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在收到初审材料和人体试用或斑贴试验报告后,应于6个月以内组织化妆品安全性评审组复审。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应于复审后2个月以内作出是否批准的决定。对批准的产品,发给特殊用途化妆品批准文号和特殊用途化妆品证书;对未批准的产品,给予函复。

第十四条特殊用途化妆品批准文号为该产品的生产凭证;特殊用途化妆品证书为研制凭证,可用于该产品的技术转让。

第十五条特殊用途化妆品批准文号每四年重新审查1次。期满前4至6个月由企业执原批件和下列资料重新向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行政部门申请,并填写申请表(附件3)一式3份。

1.产品成份是否有改变的说明;

2.生产工艺是否有改变的说明;

3.产品投放市场销售后使用者不良反应调查总结报告;

4.如产品使用说明书、标签、包装、包装材料有改变的,提供改变后式样。

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行政部门同意后,报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审查批准。获批准的产品,可以继续使用原批准文号。超过期限未申请者,原批准文号作废。

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行政部门应在接到全部申报材料次日起1个月以内提出意见。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应在接到全部申报材料次日起3个月以内作出是否批准的决定。

第十六条接受已获批准的特殊用途化妆品的技术转让的企业应另行向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行政部门申请特殊用途化妆品批准文号。申请时提供该产品特殊用途化妆品证书和产品样品(5至10个小包装)及其检验报告书。

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行政部门同意后,报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审查批准并发给批准文号。

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行政部门应在接到全部申报材料次日起1个月以内提出意见。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应在接到全部申报材料次日起3个月以内作出是否批准的决定。

第十七条企业在其联营厂生产已获批准的特殊用途化妆品,应报联营厂所在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行政部门备案,产品批准文号不变。

第十八条特殊用途化妆品批准文号不得涂改、转让,严禁伪造、倒卖。

第十九条企业生产非特殊用途化妆品应提供下列资料和样品,并于产品投放市场后2个月以内报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行政部门备案。

1.产品名称、类别;

2.产品成份、限用物质含量;

3.产品卫生质量检验报告;

4.产品样品(5个小包装);

5.产品使用说明书(或其草案)、标签及包装(或其设计)、包装材料。

本《实施细则》前已投放市场的非特殊用途化妆品,于本《实施细则》后3个月以内到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行政部门备案。

第二十条按《条例》第十二条的要求,卫生质量在3年内可能发生变化的化妆品,应当注明有效使用期限(或使用期限)。

第二十一条《条例》第十二条规定的化妆品标签、说明书、小包装上应当注明的内容,必须有中文记载。其中,标签上所注“厂名”也可以为产品质量责任者名称。

跨省联营企业生产的产品,标签上应注明生产企业所在地《化妆品生产企业卫生许可证》编号。

第四章审查批准进口化妆品

第二十二条进口化妆品卫生审查批准程序是:

(一)我国首次进口的化妆品,国外厂商或其商必须在进口地地、市以上卫生行政部门领取并填写《进口化妆品卫生许可申请表》(附件4)一式3份,直接向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申请。申请时,提供下列资料和样品:

1.产品名称、种类;

2.产品成份、限用物质含量;

3.产品质量标准及检验方法,并附中文译本(各3份);

4.产品在生产国(地区)批准生产和销售的证明文件(复印件3份);

5.产品在其他国家(地区)注册和批准销售的证明文件(复印件3份);

6.产品在生产国(地区)和其他国家(地区)通过生产、注册、销售批准审查的评价报告,并附中文译本(各5份);

7.产品卫生安全性评价资料或产品卫生质量检验报告(5份);

8.产品标签、使用说明书,并附中文译本(各3份);

9.完整包装的产品样品(3个小包装)。

(二)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在收到全部申报资料后,组织化妆品安全性评审组对申报产品进行审查。审查通过的产品,经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批准后,发给“进口化妆品卫生许可批件”和批准文号。

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接到全部申报材料后,应于六个月以内组织化妆品安全性评审组评审,并在评审后2个月以内作出是否批准的决定。

审批情况同时通知进口地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行政部门。

第二十三条本《实施细则》第二十二条第一款条(一)项中“产品卫生安全性评价或产品卫生质量检验”必须由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认证的单位进行。

免除卫生安全性评价或卫生质量检验的产品由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核定。

第二十四条“进口化妆品卫生许可批件”有效期四年。期满前4至6个月可以向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申请换发,申请时可不附资料。

超过有效期未申请者,按无批件处理。

第二十五条“进口化妆品卫生许可批件”和批准文号不得涂改、转让,严禁伪造、倒卖。

第二十六条“进口化妆品卫生许可批件”只对该批件载明的品种和生产国家、厂商有效。国外厂商或其商凭“进口化妆品卫生许可批件”按国家有关规定办理进口手续。

第二十七条已获批准进口的化妆品在口岸由国家商品检验部门按照《中华人

民共和国商品检验法》的规定进行检验。

第五章经常性卫生监督

第二十八条地市以上卫生行政部门对已取得《化妆品生产企业卫生许可证》

的企业,组织定期和不定期检查。定期检查每年第一、第三季度各1次;审查发放

《化妆品生产企业卫生许可证》当年和复核年度各减少1次。具体办法由各省、自

治区、直辖市卫生行政部门制定,报卫生部备案。

定期检查和不定期检查结果逐级上报上一级卫生行政部门及化妆品卫生监督检

验机构,并抄送企业主管部门。

第二十九条对化妆品生产企业的定期和不定期检查主要内容是:

(一)监督检查生产过程中的卫生状况;

(二)监督检查是否使用了禁用物质和超量使用了限用物质生产化妆品;

(三)每批产品出厂前的卫生质量检验记录;

(四)产品卫生质量;

(五)产品标签、小包装、说明书是否符合《条例》第十二条规定;

(六)生产环境的卫生情况;

(七)直接从事化妆品生产的人员中患有《条例》第七条规定的疾病者调离情

况;

第三十条本《实施细则》第二十九条第四项产品卫生质量检查办法是:

(一)检查数量(定期检查量加不定期检查量):

全年生产产品种类数为1至9种的,抽查百分之百;

全年生产产品种类数为10至100种的,抽查1/2,但年抽查产品数不应

少于10种;

全年生产产品种类数超过一百种的,抽查1/3,但年抽查产品数不应少于5

0种。

(二)检点:

重点检查未报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行政部门备案的产品、企业新投放市场

的产品、卫生质量不稳定的产品、可能引起人体不良反应的产品、以及有消费者投

诉的产品等。

(三)检查项目:

1.对未报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行政部门备案的产品,审查产品成份、产

品卫生质量检验报告,同时进行微生物、卫生化学方面的产品卫生质量监督检验。

如企业不能提供产品卫生质量检验报告,或提供的产品卫生质量检验报告不能

证明产品使用安全的,由化妆品卫生监督检验机构进行强制鉴定。

2.其它产品进行微生物、卫生化学方面的产品卫生质量监督检验。必要时,

经同级卫生行政部门批准,可以对批准产品进行卫生安全性鉴定。

(四)抽查的产品按国家《化妆品卫生标准》及其标准方法检验。

(五)企业对卫生监督检验机构作出的产品卫生质量评价有异议的,由上一级

卫生监督检验机构复核。

第三十一条经营化妆品的卫生监督要求是:

(一)化妆品经营者(含批发、零售)必须遵守《条例》第十三条规定。

(二)生产企业向经营单位推销化妆品,应出示《化妆品生产企业卫生许可证

》(复印件),经营单位应检查其产品标签上的《化妆品生产企业卫生许可证》编

号和厂名是否与所持的《化妆品生产企业卫生许可证》(复印件)相符。

(三)化妆品经营者在进货时应检查所进化妆品是否具有下列标记或证件。不

具备下述标记或证件的化妆品不得进货并销售。

1.国产化妆品标签或小包装上应有《化妆品生产企业卫生许可证》编号,并

具有企业产品出厂检验合格证,特殊用途化妆品还应具有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颁发

的批准文号。

2.进口化妆品应具有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批准文件(复印件)。

(四)出售散装化妆品应注意清洁卫生,防止污染。

第三十二条对化妆品经营者实行不定期检查,重点检查经营单位执行《条例

》和本《实施细则》第三十一条规定的情况。

每年对辖区内化妆品批发部门巡回监督每户至少1次;每2年对辖区内化妆品

零售者巡回监督每户至少1次。

检查结果定期逐级上报上一级卫生行政部门及化妆品卫生监督检验机构,并抄

送经营单位主管部门。

对化妆品批发部门及零售者的巡回监督一般不采样检测。当经营者销售的化妆

品引起人体不良反应或其他特殊原因,县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可以组织对经营者销

售的化妆品的卫生质量进行采样检测。县级、地市级卫生行政部门组织采样检测的

,应将计划报上一级卫生行政部门批准后执行。

对化妆品经营者不定期检查的具体分级管理办法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行政部门制定,报卫生部备案。

第三十三条进行化妆品广告宣传应符合《条例》第十四条规定并按国家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规定办理有关手续。

第六章化妆品卫生监督机构与职责

第三十四条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的化妆品卫生监督主要职责是:

(一)制定全国化妆品卫生监督工作的方针、政策,检查、指导全国化妆品卫生监督工作,组织经验交流;

(二)组织研究、制定化妆品卫生标准;

(三)审查化妆品新原料、特殊用途化妆品、进口化妆品的卫生质量和使用安全,批准化妆品新原料的使用、特殊用途化妆品的生产、化妆品的首次进口;

(四)组织对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认为的化妆品卫生重大案件的调查处理;

(五)依照《条例》和本《实施细则》决定行政处罚。

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行政部门的化妆品卫生监督主要职责是:

(一)主管辖区内化妆品卫生监督工作,负责检查、指导地、市级卫生行政部门的化妆品卫生监督工作,组织经验交流;

(二)对辖区内化妆品生产企业实施预防性卫生监督和发放《化妆品生产企业卫生许可证》;

(三)初审特殊用途化妆品的卫生质量,负责非特殊用途化妆品的备案;

(四)组织对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行政部门认为的辖区内化妆品卫生较大案件的调查处理。

县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依照本《实施细则》第三条第一款第(一)项、第十条第二款、第二十八条第一款、第三十二条第五款的规定主管辖区内的化妆品卫生监督工作。

第三十五条各级卫生行政部门指定县级以上具备检验条件的卫生防疫机构为化妆品卫生监督检验机构,承担化妆品卫生监督检验任务。

第三十六条上级卫生行政部门有责任对下级卫生行政部门及其化妆品卫生监督检验机构承担的工作进行监督、检查、指导。

上级化妆品卫生监督检验机构有责任对下级化妆品卫生监督检验机构进行技术、业务指导。

化妆品卫生监督检验实验室须获得资格认证,具体办法由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制定。

第三十七条化妆品卫生监督检验机构的实验室不具备检验能力和条件,未获取资格认证的,其检验任务由上一级卫生行政部门指定的获认证的实验室承担。

第三十八条卫生行政部门及其化妆品卫生监督检验机构应有专人保管生产企业提供的生产技术资料。

第三十九条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化妆品卫生监督员由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行政部门从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及其化妆品卫生监督检验机构中聘任,经考核合格发给“中国卫生监督”证件及证章。

国家化妆品卫生监督员由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聘任并发给证件及证章。

第四十条化妆品卫生监督员条件是:

(一)政治思想好,遵纪守法,工作认真,秉公办事。

(二)具有中专以上专业学历或具有医士以上技术职称,掌握化妆品卫生监督的有关法规和化妆品生产、经营和使用的卫生知识,有独立工作能力。

(三)未患《条例》第七条规定疾病者。

第四十一条化妆品卫生监督员守则为:

(一)学习、掌握《化妆品卫生监督条例》及有关法规,掌握《化妆品卫生标准》及生产、经营和使用的卫生知识,不断提高政策水平和业务能力;

(二)依法办事,忠于职守,礼貌待人,不得以权谋私、滥用职权、弄虚作假、出具伪证、索贿受贿;

(三)执行任务时应着装整齐,佩戴“中国卫生监督”证章,出示监督证件。按照有关规定抽取样品和索取有关资料,并开具清单,认真如实填写记录;

(四)严格执行请示报告制度;

(五)对化妆品生产企业提供的保密的技术资料,应当承担保密责任。

(六)不准在化妆品生产、经营单位兼职或任顾问,不准与化妆品生产、经营单位发生有碍公务的经济关系。

第四十二条化妆品卫生监督员受同级卫生行政部门委托,行使下列职责:

(一)参加新建、扩建、改建化妆品生产企业的选址和设计卫生审查及竣工验收;

(二)对化妆品生产企业和经营单位进行卫生监督检查,索取有关资料,调查处理化妆品引起的危害健康事故;

(三)对违反《条例》的单位和个人提出行政处罚建议。

第四十三条化妆品卫生监督管理实行“化妆品卫生监督、监测年报表”制度。各级卫生行政部门须定期逐级上报“化妆品卫生监督、监测年报表”。

各级医疗机构发现化妆品不良反应病例,应及时向当地区、县化妆品卫生监督检验机构报告。各级化妆品卫生监督检验机构定期报同级卫生行政部门,同时抄送上一级化妆品卫生监督检验机构。

第七章罚则

第四十四条本《条例》和本《实施细则》规定的处罚可以合并使用。

第四十五条有下列行为之一者,处以警告的处罚,并可同时责令其限期改进:

(一)具有违反《条例》第六条规定之一项的行为者;

(二)直接从事化妆品生产的人员患有《条例》第七条所列疾病之一,未调离者;

(三)具有违反《条例》第十三条第一款第(二)项、第(三)项规定之一的行为者;

(四)涂改《化妆品生产企业卫生许可证》者;

(五)涂改特殊用途化妆品批准文号者;

(六)涂改进口化妆品卫生审查批件或批准文号者;

(七)拒绝卫生监督者。

第四十六条有下列行为之一者,处以停产或停止经营化妆品30天以内的处罚,对经营者并可以处没收违法所得及违法所得2到3倍的罚款的处罚:

(一)经警告处罚,责令限期改进后仍无改进者;

(二)具有违反《条例》第六条规定之两项以上行为者;

(三)具有违反《条例》第十三条第一款第(一)项、第(四)项、第(五)项规定之一的行为者;

(四)经营单位转让、伪造、倒卖特殊用途化妆品批准文号者。

违反《条例》第六条规定者的停产处罚,可以是不合格部分的停产。

第四十七条具有下列行为之一者,处以吊销《化妆品生产企业卫生许可证》的处罚:

(一)经停产处罚后,仍无改进,确不具备化妆品生产卫生条件者;

(二)转让、伪造、倒卖《化妆品生产企业卫生许可证》者。

第四十八条有下列行为之一者,处以没收违法所得及违法所得2到3倍的罚款的处罚,并可以撤消特殊用途化妆品批准文号或进口化妆品批准文号:

(一)生产企业转让、伪造、倒卖特殊用途化妆品批准文号者。

(二)转让、伪造、倒卖进口化妆品卫生审查批件或批准文号者。

第四十九条没收产品按下列规定分别处理:

(一)没收的产品具有下列情况之一,并经检验合格的,待按《条例》有关规定办理批准手续后,准予销售:

1.未取得《化妆品生产企业卫生许可证》企业生产的产品;

2.未取得批准文号的特殊用途化妆品;

3.使用未经批准的化妆品新原料生产的产品;

4.未经批准或检验的进口化妆品。

(二)没收的使用禁用原料生产的产品,由卫生行政部门监督销毁。

(三)没收的不符合国家《化妆品卫生标准》的产品,由生产企业进行技术处理后,经检验合格的,企业报所在地或销售地地、市卫生行政部门审查备案后,可投放市场;仍不合格的,由卫生行政部门监督销毁。

第五十条《条例》中规定的“责令企业停产”、“停止经营”、“没收产品及违法所得”价值5000元以上、“罚款”5000元以上的行政处罚,报上一级卫生行政部门批准。吊销《化妆品生产企业卫生许可证》、撤销批准文号由原批准机关批准。

第五十一条当事人对卫生行政部门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不服,可以依照《条例》第三十条规定申请复议和提起诉讼。

产检申报材料范文篇3

一、基础工作稳步推进

1、标准化工作:

备案企标218家,国、行标登记286项,标准覆盖率保持在99%以上;新培育采标产品40只;完成省农业地方标准立项2项,苏州市农业地方标准6项,16项农业企标复审工作。

2、计量工作:

检修各类计量器具5万多件,其中强制检定15000多件;全市社会公用计量标准器具受检率98%、企事业单位最高计量标准器具受检率96%、强制检定工作计量器具受检率均达到92%以上;抽查商品定量包装265批次,合格率83%;25家企业通过了计量保证确认,45家企业通过了计量合格确认,47家加油站计量合格。

3、质量监督工作:

完成上级下达的定检任务209批次,完成各类产品质量检验3400批次;进行农产品农残检测6325批次;处理上级交办的不合格产品企业41家;申报国家免检产品28只(含4只复审)。

4、食品质量安全监管:

组织完成46家食品生产企业生产许可证申领和到期复审工作,对17家食品添加剂使用企业进行了备案登记。

5、质量管理与认证工作:

积极做好企业ISO9000质量管理和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认证的技术咨询服务和认证工作,企业完成贯标50家。

全市共有8只产品申报中国名牌,申报省名牌和苏州市名牌150只。完成许可证年检98家,新申办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20家;为110家企业办理了电子监管网入网注册手续,9大类69种产品涉及企业已有52家入网,其中赋码上市21家。

6、特种设备安全监察工作:

接受锅炉安装开工告知190台,锅炉发证220台。接受起重机械安装开工告知420台,接受电梯安装开工告知190台,接受压力管道开工告知110项,压力容器发证600台,数据库外新纳入管理的压力容器350台。

对各类特种设备管理、操作人员培训考核、发证5392人次。

7、两码一卡工作:

办理代码证书3696张,办理IC卡2135张;条码新发展成员单位21家,续展60家。

8、执法、打假工作:

出动执法人员1479人次,检查生产经销企业1086家,立案107件,结案93件(其中08立案中结案的58件),案值10万元以上大案要案18件;查获假冒伪劣产品标值813.34万元,取缔制假售假窝点5个。提出稽查建议、责令企业整改250家。

二、围绕一条主线,推进三大战略

围绕“把常熟打造成名牌产品和优质产品制造基地”这一主线:

一是加快实施名牌战略。根据中国名牌评价目录,举办企业申报材料说明会和走访动员,对符合条件列入申报计划的企业实施专人跟踪指导服务;同时,抓好名牌梯队培育,积极动员企业申报省名牌、苏州市名牌以及国家免检产品。

二是稳步推进技术标准战略。对全市企业实施技术标准战略情况进行摸底调查,建立了标准化管理数据库,5家主导和参与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制修订的企业受到了市政府的奖励;推荐东南塑料有限公司申报酚醛模塑料标准化技术工作组,指导开展高新技术标准化试点项目3个、自主创新标准化项目1个并申报省级立项,循环经济标准化项目1个并被列入省级试点;指导2家企业申请标准化良好行为试点,完成了三家企业3A级标准化良好行为的确认工作。加快服务业标准化推进力度,启动了滨湖风景区标准化试点工作。

三是坚持以质取胜战略。深入开展质量兴市回头看,编写了“常熟市质量兴市活动持续改进报告”,提出了更新的工作目标和工作要求。加快推进产品质量电子监管网入网工作,不断加强企业质量管理工作,2家企业积极争创江苏质量奖、4家企业列入复评,12家企业争创苏州市质量奖。

三、确保两大安全,促进社会和谐

一是全力保障食品质量安全。加强对食品生产企业的日常监管,制订了《常熟市食品生产企业质量主管责任制度》,强化食品生产企业质量责任的落实。高度重视涉奥食品质量安全,制定《供应奥运城市食品生产加工企业质量安全监管办法》,抽调食品生产监管科、稽查大队以及质检所的食品监管人员对21家涉奥食品生产企业进行驻厂监管。继续严格实施市场准入制,完成55家食品生产企业的年度报告的审核,现场核查7家;组织开展了茶叶、食品包装材料专项执法检查以及28类食品安全大检查。

二是加强特种设备安全监察。全面开展小锅炉专项整治,制定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小锅炉安全管理的有关意见》,并由市政府转发,对服装城和虞山镇莫城、方塔等小锅炉集中使用地区开展了重点整治,目前已进入全市各镇的全面整治。全面落实排查出的有隐患的129台吊运熔融金属的起重机整改;切实做好了内河码头吊起重机械专项整治回头看工作。加强对使用环节特种设备的安全监察工作,出动监察员、专业技术人员262人次、对开展节日和部分特种设备使用单位的安全检查,抽查企业140家,查出事故隐患82起,发出监察通知书17份,落实整改70起,有效防止了事故的发生。

四、坚持依法行政,规范市场秩序

一是开展重点产品专项整治。重点抓好了地方特色产品红木家具的专项整治,对企业在执行标准、质量监控、出厂检验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开展整治。在加强法律法规宣传的基础上,督促企业做好产品标准制修订备案工作并严格按标准组织生产,指导企业建立质量保证体系、严把原料进货关,实施产品诚信自律承诺,并对以假充真、以次充好等违法行为进行严肃查处,以此促进全市红木家具的健康发展。在全市开展了家具、玩具、服装、油漆涂料、仿真饰品5类重点产品专项整治,目前已完成前期的普查摸底工作。上半年,我局还相继开展了一镇一品的扶持和治理,对超市货架、缝纫机台板等一些区域性产品生产企业进行基础工作的指导和产品质量的监管,不断提升区域产品的整体质量水平。

二是实施重点产品重点监管。开展了食品、特种设备、建材等与人民群众身体健康生命安全相关产品的专项检查。查处了艾迪科食品(常熟)有限公司在生产过程中使用过期的原辅材料案、海福钢金属贸易有限公司经销以不合格品冒充合格品的钢筋混凝土用热轧带肋钢筋案等案件,有效的规范了企业生产经营行为。

三是严厉打击制售假冒伪劣产商品。我局狠抓源头、抓大案,重点打击严重危及人身安全与健康及假冒国内外名牌商品的违法犯罪活动。先后查获常熟支塘食品城销售假冒“大白兔”奶糖等名牌食品案、辛庄镇张桥违法印刷“今世缘”等名酒包装案等一批大案要案,从速从重给予了严厉惩处,使违法犯罪活动得到了有效的遏制,保护了广大消费者和生产企业的利益。并对近年查获的约25吨货值60万元的假冒伪劣产品进行了集中销毁。

五、落实惠民措施,促进民生改善

一是推进农业标准化惠农。加快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建设和品牌农产品培育,开展咨询服务,落实推广措施,开展了省级有机茶标准化示范区的建设;积极配合绿色食品、无公害农产品基地及产品的申报工作,推动品牌农业向纵深发展;推荐上报了市常客隆公司承担农村连锁超市的服务标准化试点工作。

二是加强民生计量惠民。在全市范围内,开展医疗卫生领域在用计量器具、民用“三表”(电表、水表和煤气表)首检和周期检定监督管理;对市民关注的集贸市场计量器具、加油机、出租计价器等加强监管;继续做好了米、面粉、食用油等定量商品生产企业的计量抽查,从源头上把好质量关。其次是净化农资和粮食收购市场。重点监督检查农药、化肥、种子、农膜四类农资以及粮食收购市场计量器具的配备、强检和预包装商品计量情况,切实维护了农民利益。

三是认真处理投诉举报维权。全力推行“首问负责”制度,以政务网、局长信箱、12365等途径接受投诉举报,查处了夏粮收购计量、超市食品质量等投诉举报129起,帮助消费者挽回了经济损失,维护了群众利益,为社会和谐贡献了力量。

六、加强自身建设,提升服务能力

一是加强学习,提高干部职工的思想和业务水平。集中开展了学习十七大、市委工作会议、省、苏州市质监工作会议等精神,组织新职工进行上岗业务培训,开展法律法规教育和执法岗位知识更新等培训,各科室、所还根据事业发展需要共外派20余人次参加各种业务培训学习。

二是加强党风廉政和行风效能建设。首先是完善制度建设。组织召开党风廉政建设大会和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会议,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关于进一步加强机关作风和效能建设的意见》精神,制定了《常熟质监局党风廉政与政风行风和效能建设责任考核细则》,全面落实党风廉政建设工作目标。其次是加强内部管理。严格执行服务承诺制、一次性告知、限时办结、责任追究等制度,加大对制度执行的督察,积极导入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第三是创新执法举措。实行首查不罚制、公告整改制、处罚下限制,从今年5月开始全面推广“说理式”行政处罚文书。

三是提高技术机构检测能力。质检所根据本市产业特点,扩项认定了安全检测项目,取得乙级安全实验室资质,开展了企业标准制修订的咨询服务、验证工作。计量所加大投入,实现了部分设备的升级换代,完成新建标项目和实验室项目检定员考核取证,加快四个新建标项目的落实;组织开展了医疗器具、拉力试验机和酸度计能力比对工作。

上半年,围绕年初既定工作目标,通过全体干部职工的共同努力,各项工作取得了较好成效。下半年,我们将在上级局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落实市委十一届六次全体(扩大)会议精神,围绕把我市打造成名优产品制造基地这一工作主线,加快实施三大战略,全力服务三大重点,进一步解放思想,不断强化忧患意识、创新意识、服务意识、依法行政意识,恪尽职守,增强质监工作服务地方经济的有效性。公务员之家

加快实施三大战略名牌战略我们将对申报三级名牌和国家免检企业在基础管理工作、生产现场管理、申报材料组织等方面加强指导服务,确保申报工作的顺利进行。技术标准战略。切实做好东南塑料有限公司酚醛模塑料标准化技术工作组和常熟市汽车饰件有限公司循环经济标准化省级试点申报工作的指导;做好强制性标准执行情况监督检查和省执行标准优秀乡镇验收、复查工作。以质取胜战略。加强企业的基础管理工作,将货架、红木家具、钢结构、建材烧结制品专项整治引向深入,建立和完善长效监管机制,确保我市国家、省、市三级质量监督抽查合格率位于苏州市前茅。

确保5类重点产品专项整治圆满完成深入推进家具、玩具、服装、油漆涂料、仿真饰品5类重点产品的专项整治工作,对备案的企业标准100%进行复审;完成企业质量建档工作,确保重点产品生产企业100%建立质量档案;稳步推进“属于生产许可证和强制性产品认证”管理的产品100%取证、对新获证产品100%监督抽查一次;边检查边督促存在问题的企业制定整改措施落实整改,确保10月底完成第一批5类重点产品专项整治4个100%目标任务完成。

确保两大安全食品质量安全。进一步健全食品安全监管体系,形成市场准入、质量监督、执法打假环环相扣的监管链条,主要是抓好三个管理制度和三本台帐,出台《食品召回管理规定》,实现食品生产企业安全信息的可溯性管理;规范化、制度化推进小作坊监管,建立区域限售标志、承诺书年审以及定期公告制度;组织业务培训,提高乡镇质监员监管能力;进一步落实奥运期间食品安全监管工作方案和供应奥运城市食品生产企业质量安全监管办法,全力保障奥运食品安全。特设安全。抓住“迎奥运、保安全”和安全生产月这两个契机,加大宣传,积极引导企业争创标杆单位,确保“三落实、两有证、一检验”的落实;进一步健全特种设备监管网络,加大特种设备监督检验的覆盖面,巩固小锅炉专项整治成效。

产检申报材料范文篇4

一、基础工作稳步推进

1、标准化工作:

备案企标218家,国、行标登记286项,标准覆盖率保持在99%以上;新培育采标产品40只;完成省农业地方标准立项2项,苏州市农业地方标准6项,16项农业企标复审工作。

2、计量工作:

检修各类计量器具5万多件,其中强制检定15000多件;全市社会公用计量标准器具受检率98%、企事业单位最高计量标准器具受检率96%、强制检定工作计量器具受检率均达到92%以上;抽查商品定量包装265批次,合格率83%;25家企业通过了计量保证确认,45家企业通过了计量合格确认,47家加油站计量合格。

3、质量监督工作:

完成上级下达的定检任务209批次,完成各类产品质量检验3400批次;进行农产品农残检测6325批次;处理上级交办的不合格产品企业41家;申报国家免检产品28只(含4只复审)。

4、食品质量安全监管:

组织完成46家食品生产企业生产许可证申领和到期复审工作,对17家食品添加剂使用企业进行了备案登记。

5、质量管理与认证工作:

积极做好企业ISO9000质量管理和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认证的技术咨询服务和认证工作,企业完成贯标50家。

全市共有8只产品申报中国名牌,申报省名牌和苏州市名牌150只。完成许可证年检98家,新申办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20家;为110家企业办理了电子监管网入网注册手续,9大类69种产品涉及企业已有52家入网,其中赋码上市21家。

6、特种设备安全监察工作:

接受锅炉安装开工告知190台,锅炉发证220台。接受起重机械安装开工告知420台,接受电梯安装开工告知190台,接受压力管道开工告知110项,压力容器发证600台,数据库外新纳入管理的压力容器350台。

对各类特种设备管理、操作人员培训考核、发证5392人次。

7、两码一卡工作:

办理代码证书3696张,办理IC卡2135张;条码新发展成员单位21家,续展60家。

8、执法、打假工作:

出动执法人员1479人次,检查生产经销企业1086家,立案107件,结案93件(其中08立案中结案的58件),案值10万元以上大案要案18件;查获假冒伪劣产品标值813.34万元,取缔制假售假窝点5个。提出稽查建议、责令企业整改250家。

二、围绕一条主线,推进三大战略

围绕“把*打造成名牌产品和优质产品制造基地”这一主线:

一是加快实施名牌战略。根据中国名牌评价目录,举办企业申报材料说明会和走访动员,对符合条件列入申报计划的企业实施专人跟踪指导服务;同时,抓好名牌梯队培育,积极动员企业申报省名牌、苏州市名牌以及国家免检产品。

二是稳步推进技术标准战略。对全市企业实施技术标准战略情况进行摸底调查,建立了标准化管理数据库,5家主导和参与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制修订的企业受到了市政府的奖励;推荐东南塑料有限公司申报酚醛模塑料标准化技术工作组,指导开展高新技术标准化试点项目3个、自主创新标准化项目1个并申报省级立项,循环经济标准化项目1个并被列入省级试点;指导2家企业申请标准化良好行为试点,完成了三家企业3A级标准化良好行为的确认工作。加快服务业标准化推进力度,启动了滨湖风景区标准化试点工作。

三是坚持以质取胜战略。深入开展质量兴市回头看,编写了“*市质量兴市活动持续改进报告”,提出了更新的工作目标和工作要求。加快推进产品质量电子监管网入网工作,不断加强企业质量管理工作,2家企业积极争创江苏质量奖、4家企业列入复评,12家企业争创苏州市质量奖。

三、确保两大安全,促进社会和谐

一是全力保障食品质量安全。加强对食品生产企业的日常监管,制订了《*市食品生产企业质量主管责任制度》,强化食品生产企业质量责任的落实。高度重视涉奥食品质量安全,制定《供应奥运城市食品生产加工企业质量安全监管办法》,抽调食品生产监管科、稽查大队以及质检所的食品监管人员对21家涉奥食品生产企业进行驻厂监管。继续严格实施市场准入制,完成55家食品生产企业的年度报告的审核,现场核查7家;组织开展了茶叶、食品包装材料专项执法检查以及28类食品安全大检查。

二是加强特种设备安全监察。全面开展小锅炉专项整治,制定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小锅炉安全管理的有关意见》,并由市政府转发,对服装城和虞山镇莫城、方塔等小锅炉集中使用地区开展了重点整治,目前已进入全市各镇的全面整治。全面落实排查出的有隐患的129台吊运熔融金属的起重机整改;切实做好了内河码头吊起重机械专项整治回头看工作。加强对使用环节特种设备的安全监察工作,出动监察员、专业技术人员262人次、对开展节日和部分特种设备使用单位的安全检查,抽查企业140家,查出事故隐患82起,发出监察通知书17份,落实整改70起,有效防止了事故的发生。

四、坚持依法行政,规范市场秩序

一是开展重点产品专项整治。重点抓好了地方特色产品红木家具的专项整治,对企业在执行标准、质量监控、出厂检验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开展整治。在加强法律法规宣传的基础上,督促企业做好产品标准制修订备案工作并严格按标准组织生产,指导企业建立质量保证体系、严把原料进货关,实施产品诚信自律承诺,并对以假充真、以次充好等违法行为进行严肃查处,以此促进全市红木家具的健康发展。在全市开展了家具、玩具、服装、油漆涂料、仿真饰品5类重点产品专项整治,目前已完成前期的普查摸底工作。上半年,我局还相继开展了一镇一品的扶持和治理,对超市货架、缝纫机台板等一些区域性产品生产企业进行基础工作的指导和产品质量的监管,不断提升区域产品的整体质量水平。

二是实施重点产品重点监管。开展了食品、特种设备、建材等与人民群众身体健康生命安全相关产品的专项检查。查处了艾迪科食品(*)有限公司在生产过程中使用过期的原辅材料案、海福钢金属贸易有限公司经销以不合格品冒充合格品的钢筋混凝土用热轧带肋钢筋案等案件,有效的规范了企业生产经营行为。

三是严厉打击制售假冒伪劣产商品。我局狠抓源头、抓大案,重点打击严重危及人身安全与健康及假冒国内外名牌商品的违法犯罪活动。先后查获*支塘食品城销售假冒“大白兔”奶糖等名牌食品案、辛庄镇张桥违法印刷“今世缘”等名酒包装案等一批大案要案,从速从重给予了严厉惩处,使违法犯罪活动得到了有效的遏制,保护了广大消费者和生产企业的利益。并对近年查获的约25吨货值60万元的假冒伪劣产品进行了集中销毁。

五、落实惠民措施,促进民生改善

一是推进农业标准化惠农。加快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建设和品牌农产品培育,开展咨询服务,落实推广措施,开展了省级有机茶标准化示范区的建设;积极配合绿色食品、无公害农产品基地及产品的申报工作,推动品牌农业向纵深发展;推荐上报了市常客隆公司承担农村连锁超市的服务标准化试点工作。

二是加强民生计量惠民。在全市范围内,开展医疗卫生领域在用计量器具、民用“三表”(电表、水表和煤气表)首检和周期检定监督管理;对市民关注的集贸市场计量器具、加油机、出租计价器等加强监管;继续做好了米、面粉、食用油等定量商品生产企业的计量抽查,从源头上把好质量关。其次是净化农资和粮食收购市场。重点监督检查农药、化肥、种子、农膜四类农资以及粮食收购市场计量器具的配备、强检和预包装商品计量情况,切实维护了农民利益。

三是认真处理投诉举报维权。全力推行“首问负责”制度,以政务网、局长信箱、12365等途径接受投诉举报,查处了夏粮收购计量、超市食品质量等投诉举报129起,帮助消费者挽回了经济损失,维护了群众利益,为社会和谐贡献了力量。

六、加强自身建设,提升服务能力

一是加强学习,提高干部职工的思想和业务水平。集中开展了学习十七大、市委工作会议、省、苏州市质监工作会议等精神,组织新职工进行上岗业务培训,开展法律法规教育和执法岗位知识更新等培训,各科室、所还根据事业发展需要共外派20余人次参加各种业务培训学习。

二是加强党风廉政和行风效能建设。首先是完善制度建设。组织召开党风廉政建设大会和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会议,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关于进一步加强机关作风和效能建设的意见》精神,制定了《*质监局党风廉政与政风行风和效能建设责任考核细则》,全面落实党风廉政建设工作目标。其次是加强内部管理。严格执行服务承诺制、一次性告知、限时办结、责任追究等制度,加大对制度执行的督察,积极导入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第三是创新执法举措。实行首查不罚制、公告整改制、处罚下限制,从今年5月开始全面推广“说理式”行政处罚文书。

三是提高技术机构检测能力。质检所根据本市产业特点,扩项认定了安全检测项目,取得乙级安全实验室资质,开展了企业标准制修订的咨询服务、验证工作。计量所加大投入,实现了部分设备的升级换代,完成新建标项目和实验室项目检定员考核取证,加快四个新建标项目的落实;组织开展了医疗器具、拉力试验机和酸度计能力比对工作。

上半年,围绕年初既定工作目标,通过全体干部职工的共同努力,各项工作取得了较好成效。下半年,我们将在上级局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落实市委十一届六次全体(扩大)会议精神,围绕把我市打造成名优产品制造基地这一工作主线,加快实施三大战略,全力服务三大重点,进一步解放思想,不断强化忧患意识、创新意识、服务意识、依法行政意识,恪尽职守,增强质监工作服务地方经济的有效性。

加快实施三大战略名牌战略我们将对申报三级名牌和国家免检企业在基础管理工作、生产现场管理、申报材料组织等方面加强指导服务,确保申报工作的顺利进行。技术标准战略。切实做好东南塑料有限公司酚醛模塑料标准化技术工作组和*市汽车饰件有限公司循环经济标准化省级试点申报工作的指导;做好强制性标准执行情况监督检查和省执行标准优秀乡镇验收、复查工作。以质取胜战略。加强企业的基础管理工作,将货架、红木家具、钢结构、建材烧结制品专项整治引向深入,建立和完善长效监管机制,确保我市国家、省、市三级质量监督抽查合格率位于苏州市前茅。

确保5类重点产品专项整治圆满完成深入推进家具、玩具、服装、油漆涂料、仿真饰品5类重点产品的专项整治工作,对备案的企业标准100%进行复审;完成企业质量建档工作,确保重点产品生产企业100%建立质量档案;稳步推进“属于生产许可证和强制性产品认证”管理的产品100%取证、对新获证产品100%监督抽查一次;边检查边督促存在问题的企业制定整改措施落实整改,确保10月底完成第一批5类重点产品专项整治4个100%目标任务完成。

确保两大安全食品质量安全。进一步健全食品安全监管体系,形成市场准入、质量监督、执法打假环环相扣的监管链条,主要是抓好三个管理制度和三本台帐,出台《食品召回管理规定》,实现食品生产企业安全信息的可溯性管理;规范化、制度化推进小作坊监管,建立区域限售标志、承诺书年审以及定期公告制度;组织业务培训,提高乡镇质监员监管能力;进一步落实奥运期间食品安全监管工作方案和供应奥运城市食品生产企业质量安全监管办法,全力保障奥运食品安全。特设安全。抓住“迎奥运、保安全”和安全生产月这两个契机,加大宣传,积极引导企业争创标杆单位,确保“三落实、两有证、一检验”的落实;进一步健全特种设备监管网络,加大特种设备监督检验的覆盖面,巩固小锅炉专项整治成效。

产检申报材料范文篇5

20*年上半年,*工商局在市委、市政府和上级局的正确领导和关心指导下,紧紧围绕“全面达小康,建设新*”总体目标,积极开展践行科学发展观主题活动,深入推进服务型、监管型、法治型工商建设,各项工作有序、有效开展,初步显现了*工商局立足市情谋发展、立志创新促进位、立新图治树形象的工作特色。现将上半年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立足市情,以科学发展的先进理念把握服务经济发展的大局。一是深入开展了“践行科学发展观,建设美好新*”主题教育活动,局党组成员带头深入基层开展调研,局机关先后3次组织“走出里下河,融入长三角”解放思想大讨论集中交流发言,在全系统形成了以科学发展观引领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大局意识。我局主题教育活动得到了挂钩领导吉天鹏副市长的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二是进一步解放思想,充分发挥登记准入职能,积极促进*优势产业、产业集群等具有地方特点的企业快生优生。在我局的多次努力下,*市政府专门行文,将民营经济发展目标列入乡镇年终综合考评,上半年新发展私营企业338户、个体工商户3049户、新增注册资本15.3亿元。三是大力推进市场标准化建设,提升专业市场档次和管理水平。为认真落实加快服务业发展的政策意见,*市政府每年拿出500万元作为扶持发展第三产业发展基金,其中对集贸市场改造给予一定的奖励。上半年,市场成交额达48亿元,对城区和乡镇所在地市场开展了标准化管理推进活动,从市场主办者准入、经营户持照亮照、进货登记索票索证制度等方面进行规范,在泰州工商局召开的市场标准化推进现场会上,我局和金三角市场作了交流发言。四是强化对重热点行业的监管,加大化工企业、违法排污企业、废旧橡塑企业、网吧游戏室等专项整治的工作力度。由*市政府牵头组织开展了社会文化环境百日整治,对“黑网吧”和非法经营游戏室进行集中取缔。在废品市场环境整治工作中,我局投入了大量的精力和人力,取缔违法经营户近千家,拆除各类设备设施1393台,彻底解决了废品市场长期存在的环境污染和安全隐患等突出问题,在刚刚召开的废品市场综合整治总结表彰大会上,我局被市委、市政府表彰为先进部门。

二、立志创优,以主动进取的开拓精神推进市场执法监管职能。一是深入开展“百名工商干部挂钩帮扶百家民营企业”活动中,共走访联系企业220家,梳理意见建议七大类270条,帮助企业组建集团4家,办理各项变更登记91个;帮助7家企业办理动产抵押贷款680万元;帮助办理注册商标申请47个,指导帮助1家企业完善中国驰名商标申报材料,9家企业完善省著名商标申报材料,24家企业市知名商标申报材料;帮助22家企业开展打假维权活动,挽回企业经济损失454.9万元。二是使商标品牌创建成为企业创新管理的共识。我局注重通过多种途径宣传商标品牌创建工作,增强政府的行政推动力。上半年,在全市工业企业管理现场会和全市企业创新管理工作会议上,我局主管局长都做了加强商标品牌工作的专题发言,得到了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的的赞许。市政府专题下发了《关于推进名牌战略的实施意见》,首次设立了对新认定驰名、著名、知名商标以及地理标志各奖励30万、10万、5000和20万元的奖励措施。在推进农产品地理标志注册工作中,分管市长定期召开协调会议,市政府办公室每月向分管市长、各职能单位印发《申报工作计划表》,6件地理标志已进入实质审查阶段。三是加大经纪人教育培训和组织活动的频次,增强组织的活力。注重依托乡镇政府、农业龙头企业,加快经纪人培育进程。上半年,我局主动与沙沟镇政府、江苏红膏大闸蟹有限公司、戴窑粮食市场联系,对600多名水产、粮食经纪人进行集中培训,把培育发展农村经纪人与合同管理、订单农业等工作紧密结合起来,传授《合同法》的相关知识,推广使用农产品购销合同示范文本。我局经纪人培育管理工作得到了省工商局领导的重视,省局市场处来我局进行了专题调研,泰州工商局在*召开了全市经纪人发展推进会。四是建立信用数据库督查制度,保证数据录入的准确性。注重从组织领导、技能培训、建立制度入手,加强对信用数据库的管理,采取了每周有提示、半月有督查、每月有通报,增加监督检查的密度,不断提高数据质量。重点做好营业执照换号、年检验照、重热点行业标注数据的管理,企业换号率达76.17%,个体工商户换号率93.2%;内资企业年检率79.8%,私营企业年检率61%,个体验照率98.47%;确认重热点行业企业1531户。五是放大放心消费创建效应,显现创建工作特色。在食品、食用农产品、粮油制品、豆制品、药品、建材家具、农资、房地产、餐饮、建筑装饰等与群众消费密切相关的10个重点行业开展放心消费创建,积极推进和深化“百城万店无假货示范街(店)”、“星级流通企业”、“星级文明市场”等创建活动。10大行业创建工作得到了市政府主要领导的重视,各创建牵头部门相继成立了本行业创建领导小组和工作班子,市政府从财政预算中拨付专款10万元。在食品安全监管工作中,我局先后两次组织食品安全“两个100%”集中检查“回头看”活动,检查经营主体3256户。针对豆制品行业存在的安全隐患,与相关部门开展了联合调研和论证,建立了市百康豆制品生产基地,拟定了城区豆制品上市准入制度和措施,从源头上保障豆制品消费安全。召开了电动车行业创建动员大会,建立了全市电动车行业基本台帐、创建活动方案和行业创建标准,积极促成市工商联筹建电动车行业商会,并已进入筹备实质性阶段。我市农机行业自去年创建试点以来,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效。创建经验在全省农机经验交流会和农业部、省农机局网站上作了交流,得到省农机局的充分肯定。市放心办联合市农机局、旅游局分别在农机经营单位和水上森林公园旅游风景区新设6家“12315”工作联络站。六是坚持依法行政,抓住执法重点、克服执法弱点、解决执法难点、捕捉执法亮点,取得了较好的工作成效,上半年全局共立案查处各类经济违法案件642起,结案423起,罚没款309.69万元,其中万元以上案件56起,其中适用《反法》的28起,适用《产法》的29起,适用《消法》的27起,适用《公司法》的23起,查处无照经营案件171件,查扣假冒侵权卷烟474条,假冒“五粮液”10箱、侵权包装物200只。认真贯彻国务院《禁止传销条例》,采取扎实有效的措施,严厉打击非法传销行为,共组织专项执法行动4次,出动执法人员130多人次,捣毁传销窝点3个,遣送来自湖南、江西等贫困地区受骗的传销人员190多人,有力地打击了非法传销行为。加强案件录入数据管理,通过定期检查、及时通报、跟踪督查等措施,网上案件流程得到了有效运行。建立了严格的案件审核把关制度,案件质量得到进一步提高,实现了复议无撤销、诉讼无败诉、复查无改处、信访无错案“四无”目标。

三、立新图治,以积极有为的工作态势树立工商部门的崭新形象。上半年,*工商局取得了良好的工作局面,局机关顺利迁至新区,办公环境焕然一新。下半年,我局将紧扣年度工作目标,立新图治,开拓进取,努力以积极有为的工作态势,树立工商部门的崭新形象。一是加强机关管理,严格考勤考绩制度,规范岗位职责和公务流程,提高机关科室业务指导、组织协调的工作水平。二是重视基层建设,局领导班子将深入基层一线开展调研,与分局干部面对面交流,一对一谈心,了解基层干部的心理状况,想方设法调动基层干部的积极性,提高分局班子组织和执行工作目标的落实能力。三是强化职能业务工作效能,按照“服务创新优化形象、监管创效优化环境、素质创升优化效能”的总体目标,进一步发挥工商监管职能,细化主攻项目、硬化实绩考核,努力使条线工作上名次、特色工作上水平、全局工作上台阶。四是狠抓作风建设和党风廉政建设,按照市局的部署要求,加大重点、热点岗位的干部交流力度,进一步加强对干部职工八小时以外的管理,坚持以制度管事、管人,强化执行各项“禁令”、规定的教育和监督,坚决杜绝违规、违纪、违法行为的发生,努力以良好的工作成效,向市委、市政府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

产检申报材料范文篇6

20*年上半年,*工商局在市委、市政府和上级局的正确领导和关心指导下,紧紧围绕“全面达小康,建设新*”总体目标,积极开展践行科学发展观主题活动,深入推进服务型、监管型、法治型工商建设,各项工作有序、有效开展,初步显现了*工商局立足市情谋发展、立志创新促进位、立新图治树形象的工作特色。现将上半年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立足市情,以科学发展的先进理念把握服务经济发展的大局。一是深入开展了“践行科学发展观,建设美好新*”主题教育活动,局党组成员带头深入基层开展调研,局机关先后3次组织“走出里下河,融入长三角”解放思想大讨论集中交流发言,在全系统形成了以科学发展观引领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大局意识。我局主题教育活动得到了挂钩领导吉天鹏副市长的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二是进一步解放思想,充分发挥登记准入职能,积极促进*优势产业、产业集群等具有地方特点的企业快生优生。在我局的多次努力下,*市政府专门行文,将民营经济发展目标列入乡镇年终综合考评,上半年新发展私营企业338户、个体工商户3049户、新增注册资本15.3亿元。三是大力推进市场标准化建设,提升专业市场档次和管理水平。为认真落实加快服务业发展的政策意见,*市政府每年拿出500万元作为扶持发展第三产业发展基金,其中对集贸市场改造给予一定的奖励。上半年,市场成交额达48亿元,对城区和乡镇所在地市场开展了标准化管理推进活动,从市场主办者准入、经营户持照亮照、进货登记索票索证制度等方面进行规范,在泰州工商局召开的市场标准化推进现场会上,我局和金三角市场作了交流发言。四是强化对重热点行业的监管,加大化工企业、违法排污企业、废旧橡塑企业、网吧游戏室等专项整治的工作力度。由*市政府牵头组织开展了社会文化环境百日整治,对“黑网吧”和非法经营游戏室进行集中取缔。在废品市场环境整治工作中,我局投入了大量的精力和人力,取缔违法经营户近千家,拆除各类设备设施1393台,彻底解决了废品市场长期存在的环境污染和安全隐患等突出问题,在刚刚召开的废品市场综合整治总结表彰大会上,我局被市委、市政府表彰为先进部门。

二、立志创优,以主动进取的开拓精神推进市场执法监管职能。一是深入开展“百名工商干部挂钩帮扶百家民营企业”活动中,共走访联系企业220家,梳理意见建议七大类270条,帮助企业组建集团4家,办理各项变更登记91个;帮助7家企业办理动产抵押贷款680万元;帮助办理注册商标申请47个,指导帮助1家企业完善中国驰名商标申报材料,9家企业完善省著名商标申报材料,24家企业市知名商标申报材料;帮助22家企业开展打假维权活动,挽回企业经济损失454.9万元。二是使商标品牌创建成为企业创新管理的共识。我局注重通过多种途径宣传商标品牌创建工作,增强政府的行政推动力。上半年,在全市工业企业管理现场会和全市企业创新管理工作会议上,我局主管局长都做了加强商标品牌工作的专题发言,得到了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的的赞许。市政府专题下发了《关于推进名牌战略的实施意见》,首次设立了对新认定驰名、著名、知名商标以及地理标志各奖励30万、10万、5000和20万元的奖励措施。在推进农产品地理标志注册工作中,分管市长定期召开协调会议,市政府办公室每月向分管市长、各职能单位印发《申报工作计划表》,6件地理标志已进入实质审查阶段。三是加大经纪人教育培训和组织活动的频次,增强组织的活力。注重依托乡镇政府、农业龙头企业,加快经纪人培育进程。上半年,我局主动与沙沟镇政府、江苏红膏大闸蟹有限公司、戴窑粮食市场联系,对600多名水产、粮食经纪人进行集中培训,把培育发展农村经纪人与合同管理、订单农业等工作紧密结合起来,传授《合同法》的相关知识,推广使用农产品购销合同示范文本。我局经纪人培育管理工作得到了省工商局领导的重视,省局市场处来我局进行了专题调研,泰州工商局在*召开了全市经纪人发展推进会。四是建立信用数据库督查制度,保证数据录入的准确性。注重从组织领导、技能培训、建立制度入手,加强对信用数据库的管理,采取了每周有提示、半月有督查、每月有通报,增加监督检查的密度,不断提高数据质量。重点做好营业执照换号、年检验照、重热点行业标注数据的管理,企业换号率达76.17%,个体工商户换号率93.2%;内资企业年检率79.8%,私营企业年检率61%,个体验照率98.47%;确认重热点行业企业1531户。五是放大放心消费创建效应,显现创建工作特色。在食品、食用农产品、粮油制品、豆制品、药品、建材家具、农资、房地产、餐饮、建筑装饰等与群众消费密切相关的10个重点行业开展放心消费创建,积极推进和深化“百城万店无假货示范街(店)”、“星级流通企业”、“星级文明市场”等创建活动。10大行业创建工作得到了市政府主要领导的重视,各创建牵头部门相继成立了本行业创建领导小组和工作班子,市政府从财政预算中拨付专款10万元。在食品安全监管工作中,我局先后两次组织食品安全“两个100%”集中检查“回头看”活动,检查经营主体3256户。针对豆制品行业存在的安全隐患,与相关部门开展了联合调研和论证,建立了市百康豆制品生产基地,拟定了城区豆制品上市准入制度和措施,从源头上保障豆制品消费安全。召开了电动车行业创建动员大会,建立了全市电动车行业基本台帐、创建活动方案和行业创建标准,积极促成市工商联筹建电动车行业商会,并已进入筹备实质性阶段。我市农机行业自去年创建试点以来,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效。创建经验在全省农机经验交流会和农业部、省农机局网站上作了交流,得到省农机局的充分肯定。市放心办联合市农机局、旅游局分别在农机经营单位和水上森林公园旅游风景区新设6家“12315”工作联络站。六是坚持依法行政,抓住执法重点、克服执法弱点、解决执法难点、捕捉执法亮点,取得了较好的工作成效,上半年全局共立案查处各类经济违法案件642起,结案423起,罚没款309.69万元,其中万元以上案件56起,其中适用《反法》的28起,适用《产法》的29起,适用《消法》的27起,适用《公司法》的23起,查处无照经营案件171件,查扣假冒侵权卷烟474条,假冒“五粮液”10箱、侵权包装物200只。认真贯彻国务院《禁止传销条例》,采取扎实有效的措施,严厉打击非法传销行为,共组织专项执法行动4次,出动执法人员130多人次,捣毁传销窝点3个,遣送来自湖南、江西等贫困地区受骗的传销人员190多人,有力地打击了非法传销行为。加强案件录入数据管理,通过定期检查、及时通报、跟踪督查等措施,网上案件流程得到了有效运行。建立了严格的案件审核把关制度,案件质量得到进一步提高,实现了复议无撤销、诉讼无败诉、复查无改处、信访无错案“四无”目标。

三、立新图治,以积极有为的工作态势树立工商部门的崭新形象。上半年,*工商局取得了良好的工作局面,局机关顺利迁至新区,办公环境焕然一新。下半年,我局将紧扣年度工作目标,立新图治,开拓进取,努力以积极有为的工作态势,树立工商部门的崭新形象。一是加强机关管理,严格考勤考绩制度,规范岗位职责和公务流程,提高机关科室业务指导、组织协调的工作水平。二是重视基层建设,局领导班子将深入基层一线开展调研,与分局干部面对面交流,一对一谈心,了解基层干部的心理状况,想方设法调动基层干部的积极性,提高分局班子组织和执行工作目标的落实能力。三是强化职能业务工作效能,按照“服务创新优化形象、监管创效优化环境、素质创升优化效能”的总体目标,进一步发挥工商监管职能,细化主攻项目、硬化实绩考核,努力使条线工作上名次、特色工作上水平、全局工作上台阶。四是狠抓作风建设和党风廉政建设,按照市局的部署要求,加大重点、热点岗位的干部交流力度,进一步加强对干部职工八小时以外的管理,坚持以制度管事、管人,强化执行各项“禁令”、规定的教育和监督,坚决杜绝违规、违纪、违法行为的发生,努力以良好的工作成效,向市委、市政府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

产检申报材料范文篇7

一、基础工作稳步推进

1、标准化工作:

备案企标218家,国、行标登记286项,标准覆盖率保持在99%以上;新培育采标产品40只;完成省农业地方标准立项2项,苏州市农业地方标准6项,16项农业企标复审工作。

2、计量工作:

检修各类计量器具5万多件,其中强制检定15000多件;全市社会公用计量标准器具受检率98%、企事业单位最高计量标准器具受检率96%、强制检定工作计量器具受检率均达到92%以上;抽查商品定量包装265批次,合格率83%;25家企业通过了计量保证确认,45家企业通过了计量合格确认,47家加油站计量合格。

3、质量监督工作:

完成上级下达的定检任务209批次,完成各类产品质量检验3400批次;进行农产品农残检测6325批次;处理上级交办的不合格产品企业41家;申报国家免检产品28只(含4只复审)。

4、食品质量安全监管:

组织完成46家食品生产企业生产许可证申领和到期复审工作,对17家食品添加剂使用企业进行了备案登记。

5、质量管理与认证工作:

积极做好企业ISO9000质量管理和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认证的技术咨询服务和认证工作,企业完成贯标50家。

全市共有8只产品申报中国名牌,申报省名牌和苏州市名牌150只。完成许可证年检98家,新申办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20家;为110家企业办理了电子监管网入网注册手续,9大类69种产品涉及企业已有52家入网,其中赋码上市21家。

6、特种设备安全监察工作:

接受锅炉安装开工告知190台,锅炉发证220台。接受起重机械安装开工告知420台,接受电梯安装开工告知190台,接受压力管道开工告知110项,压力容器发证600台,数据库外新纳入管理的压力容器350台。

对各类特种设备管理、操作人员培训考核、发证5392人次。

7、两码一卡工作:

办理代码证书3696张,办理IC卡2135张;条码新发展成员单位21家,续展60家。

8、执法、打假工作:

出动执法人员1479人次,检查生产经销企业1086家,立案107件,结案93件(其中08立案中结案的58件),案值10万元以上大案要案18件;查获假冒伪劣产品标值813.34万元,取缔制假售假窝点5个。提出稽查建议、责令企业整改250家。

二、围绕一条主线,推进三大战略

围绕“把*打造成名牌产品和优质产品制造基地”这一主线:

一是加快实施名牌战略。根据中国名牌评价目录,举办企业申报材料说明会和走访动员,对符合条件列入申报计划的企业实施专人跟踪指导服务;同时,抓好名牌梯队培育,积极动员企业申报省名牌、苏州市名牌以及国家免检产品。

二是稳步推进技术标准战略。对全市企业实施技术标准战略情况进行摸底调查,建立了标准化管理数据库,5家主导和参与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制修订的企业受到了市政府的奖励;推荐东南塑料有限公司申报酚醛模塑料标准化技术工作组,指导开展高新技术标准化试点项目3个、自主创新标准化项目1个并申报省级立项,循环经济标准化项目1个并被列入省级试点;指导2家企业申请标准化良好行为试点,完成了三家企业3A级标准化良好行为的确认工作。加快服务业标准化推进力度,启动了滨湖风景区标准化试点工作。

三是坚持以质取胜战略。深入开展质量兴市回头看,编写了“*市质量兴市活动持续改进报告”,提出了更新的工作目标和工作要求。加快推进产品质量电子监管网入网工作,不断加强企业质量管理工作,2家企业积极争创江苏质量奖、4家企业列入复评,12家企业争创苏州市质量奖。

三、确保两大安全,促进社会和谐

一是全力保障食品质量安全。加强对食品生产企业的日常监管,制订了《*市食品生产企业质量主管责任制度》,强化食品生产企业质量责任的落实。高度重视涉奥食品质量安全,制定《供应奥运城市食品生产加工企业质量安全监管办法》,抽调食品生产监管科、稽查大队以及质检所的食品监管人员对21家涉奥食品生产企业进行驻厂监管。继续严格实施市场准入制,完成55家食品生产企业的年度报告的审核,现场核查7家;组织开展了茶叶、食品包装材料专项执法检查以及28类食品安全大检查。

二是加强特种设备安全监察。全面开展小锅炉专项整治,制定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小锅炉安全管理的有关意见》,并由市政府转发,对服装城和虞山镇莫城、方塔等小锅炉集中使用地区开展了重点整治,目前已进入全市各镇的全面整治。全面落实排查出的有隐患的129台吊运熔融金属的起重机整改;切实做好了内河码头吊起重机械专项整治回头看工作。加强对使用环节特种设备的安全监察工作,出动监察员、专业技术人员262人次、对开展节日和部分特种设备使用单位的安全检查,抽查企业140家,查出事故隐患82起,发出监察通知书17份,落实整改70起,有效防止了事故的发生。

四、坚持依法行政,规范市场秩序

一是开展重点产品专项整治。重点抓好了地方特色产品红木家具的专项整治,对企业在执行标准、质量监控、出厂检验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开展整治。在加强法律法规宣传的基础上,督促企业做好产品标准制修订备案工作并严格按标准组织生产,指导企业建立质量保证体系、严把原料进货关,实施产品诚信自律承诺,并对以假充真、以次充好等违法行为进行严肃查处,以此促进全市红木家具的健康发展。在全市开展了家具、玩具、服装、油漆涂料、仿真饰品5类重点产品专项整治,目前已完成前期的普查摸底工作。上半年,我局还相继开展了一镇一品的扶持和治理,对超市货架、缝纫机台板等一些区域性产品生产企业进行基础工作的指导和产品质量的监管,不断提升区域产品的整体质量水平。

二是实施重点产品重点监管。开展了食品、特种设备、建材等与人民群众身体健康生命安全相关产品的专项检查。查处了艾迪科食品(*)有限公司在生产过程中使用过期的原辅材料案、海福钢金属贸易有限公司经销以不合格品冒充合格品的钢筋混凝土用热轧带肋钢筋案等案件,有效的规范了企业生产经营行为。

三是严厉打击制售假冒伪劣产商品。我局狠抓源头、抓大案,重点打击严重危及人身安全与健康及假冒国内外名牌商品的违法犯罪活动。先后查获*支塘食品城销售假冒“大白兔”奶糖等名牌食品案、辛庄镇张桥违法印刷“今世缘”等名酒包装案等一批大案要案,从速从重给予了严厉惩处,使违法犯罪活动得到了有效的遏制,保护了广大消费者和生产企业的利益。并对近年查获的约25吨货值60万元的假冒伪劣产品进行了集中销毁。

五、落实惠民措施,促进民生改善

一是推进农业标准化惠农。加快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建设和品牌农产品培育,开展咨询服务,落实推广措施,开展了省级有机茶标准化示范区的建设;积极配合绿色食品、无公害农产品基地及产品的申报工作,推动品牌农业向纵深发展;推荐上报了市常客隆公司承担农村连锁超市的服务标准化试点工作。

二是加强民生计量惠民。在全市范围内,开展医疗卫生领域在用计量器具、民用“三表”(电表、水表和煤气表)首检和周期检定监督管理;对市民关注的集贸市场计量器具、加油机、出租计价器等加强监管;继续做好了米、面粉、食用油等定量商品生产企业的计量抽查,从源头上把好质量关。其次是净化农资和粮食收购市场。重点监督检查农药、化肥、种子、农膜四类农资以及粮食收购市场计量器具的配备、强检和预包装商品计量情况,切实维护了农民利益。

三是认真处理投诉举报维权。全力推行“首问负责”制度,以政务网、局长信箱、12365等途径接受投诉举报,查处了夏粮收购计量、超市食品质量等投诉举报129起,帮助消费者挽回了经济损失,维护了群众利益,为社会和谐贡献了力量。

六、加强自身建设,提升服务能力

一是加强学习,提高干部职工的思想和业务水平。集中开展了学习十七大、市委工作会议、省、苏州市质监工作会议等精神,组织新职工进行上岗业务培训,开展法律法规教育和执法岗位知识更新等培训,各科室、所还根据事业发展需要共外派20余人次参加各种业务培训学习。

二是加强党风廉政和行风效能建设。首先是完善制度建设。组织召开党风廉政建设大会和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会议,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关于进一步加强机关作风和效能建设的意见》精神,制定了《*质监局党风廉政与政风行风和效能建设责任考核细则》,全面落实党风廉政建设工作目标。其次是加强内部管理。严格执行服务承诺制、一次性告知、限时办结、责任追究等制度,加大对制度执行的督察,积极导入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第三是创新执法举措。实行首查不罚制、公告整改制、处罚下限制,从今年5月开始全面推广“说理式”行政处罚文书。

三是提高技术机构检测能力。质检所根据本市产业特点,扩项认定了安全检测项目,取得乙级安全实验室资质,开展了企业标准制修订的咨询服务、验证工作。计量所加大投入,实现了部分设备的升级换代,完成新建标项目和实验室项目检定员考核取证,加快四个新建标项目的落实;组织开展了医疗器具、拉力试验机和酸度计能力比对工作。

上半年,围绕年初既定工作目标,通过全体干部职工的共同努力,各项工作取得了较好成效。下半年,我们将在上级局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落实市委十一届六次全体(扩大)会议精神,围绕把我市打造成名优产品制造基地这一工作主线,加快实施三大战略,全力服务三大重点,进一步解放思想,不断强化忧患意识、创新意识、服务意识、依法行政意识,恪尽职守,增强质监工作服务地方经济的有效性。

加快实施三大战略名牌战略我们将对申报三级名牌和国家免检企业在基础管理工作、生产现场管理、申报材料组织等方面加强指导服务,确保申报工作的顺利进行。技术标准战略。切实做好东南塑料有限公司酚醛模塑料标准化技术工作组和*市汽车饰件有限公司循环经济标准化省级试点申报工作的指导;做好强制性标准执行情况监督检查和省执行标准优秀乡镇验收、复查工作。以质取胜战略。加强企业的基础管理工作,将货架、红木家具、钢结构、建材烧结制品专项整治引向深入,建立和完善长效监管机制,确保我市国家、省、市三级质量监督抽查合格率位于苏州市前茅。

确保5类重点产品专项整治圆满完成深入推进家具、玩具、服装、油漆涂料、仿真饰品5类重点产品的专项整治工作,对备案的企业标准100%进行复审;完成企业质量建档工作,确保重点产品生产企业100%建立质量档案;稳步推进“属于生产许可证和强制性产品认证”管理的产品100%取证、对新获证产品100%监督抽查一次;边检查边督促存在问题的企业制定整改措施落实整改,确保10月底完成第一批5类重点产品专项整治4个100%目标任务完成。

确保两大安全食品质量安全。进一步健全食品安全监管体系,形成市场准入、质量监督、执法打假环环相扣的监管链条,主要是抓好三个管理制度和三本台帐,出台《食品召回管理规定》,实现食品生产企业安全信息的可溯性管理;规范化、制度化推进小作坊监管,建立区域限售标志、承诺书年审以及定期公告制度;组织业务培训,提高乡镇质监员监管能力;进一步落实奥运期间食品安全监管工作方案和供应奥运城市食品生产企业质量安全监管办法,全力保障奥运食品安全。特设安全。抓住“迎奥运、保安全”和安全生产月这两个契机,加大宣传,积极引导企业争创标杆单位,确保“三落实、两有证、一检验”的落实;进一步健全特种设备监管网络,加大特种设备监督检验的覆盖面,巩固小锅炉专项整治成效。

产检申报材料范文篇8

县科技局,为县政府组成部门,同时增挂了县知识产权局的牌子,内设“三股一室”:工业科技股、农村科技股、知识产权股和办公室,现有编制16人,其中局长1名,副局长2名,纪检组长1名。“十一五”以来,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和上级科技部门指导下,按照“整合科技资源、提升创新能力、加速成果转化”的科技工作思路,大力实施“科技兴县”战略,狠抓产学研合作,强化技术创新,科技工作硕果累累:先后蝉联第五届、第六届、第七届“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县”称号,荣获国家科技进步示范县、国家知识产权强县工程试点县、全国科普示范县、国家科技富民强县专项行动试点县,全省丘区现代循环农业科技集成与示范试点县等荣誉。创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8家、省级创新型企业16家、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1个,全国知识产权试点企业1家、省级知识产权优势培育企业4家、部级星火龙头企业技术中心1个,省级企业技术中心3个。承担了国、省各类科技项目96个,争取无偿科技资金支持2500余万元;评定县级以上科技成果114项。引进推广运用科技成果384项;创国家重点新产品4个、省自主创新产品4个、省政府高新技术重点产品3个,省战略性新兴产品4个。专利申请总量845件,授权专利584件。全县共建立市级以上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基地)13个,农业科技专家大院4个,组建粮油、畜禽、林木药材、水产5支科技特派员团队和农业科技110指挥中心。

二、1-5月主要科技工作

(一)狠抓落实,科技项目工作成绩斐然

1、抓好组织申报。通过及时传达本年度项目申报信息,认真研读申报指南,精心筛选可报类型,慎重确定申报企业,积极指导企业编制申报材料,细致修改申报材料,半年来,共组织企业申报省级科技项目17个。目前,大部分项目正在评审之中。

2、抓好跟踪服务。通过努力,已有锂业公司的“矿石提锂法制备高端锂产品技术研究及应用”、蜀兴种业公司的“越南杂交水稻新品种‘蜀兴6号’成果转移产业化”、宏扬公司的“废旧聚酯回收利用新技术一醇解酯交换缩聚一步法制备水溶性聚酯浆料的研发与产业化”、星达包装公司的“立式倒梯形双工作区节能烘箱”等7个项目被省科技厅立项,获得345万元无偿资金支持,其中战略性新兴产品项目2个,创新基金项目2个,科技成果转化项目2个,专利实施项目1个。今年已争取国省项目资金345万元,超县委、县府下达目标任务85万元。

3、抓好组织实施。多次到企业出谋划策、亲自指导。督促承担单位做好项目实施工作,确保项目按要求、按方案、按进度实施并做好结题、中期监理项目迎验工作,按照市局要求,对十一五期间立项的52个国省市项目进行了认真梳理,做好了迎检工作。

4、抓好资金监管。出台《关于加强科技项目资金监督管理的意见》,进一步规范了企业使用项目资金的行为,加大了对资金使用全过程的监督力度。转拨项目资金15批次,指导项目承担单位做好了资金的管理和使用。

(二)服务企业,大力推进技术创新和成果转化

1、抓好省级科技成果和科技进步奖推荐工作。通过我局的精心编制和积极推荐,今年上半年全县已有1项科技成果通过了省级鉴定,还有3项成果也将于近期通过省级鉴定,同时我局还筛选并推荐舍得公司的“原粮汽爆熟化技术”、美丰股份的“浸没式无管板火管转化气废热锅炉技术开发应用”、隆鑫包装的“采用pet注塑白酒整体式瓶嘴关键技术研究及应用”等7个项目申报了2012年度省科技进步奖,占全市申报总数的一半,创历年申报数之最。

2、抓好“大走访”服务企业行动。今年5月,我们深入到美丰、银华工业园区调研高新技术企业发展情况,听取了企业对科技部门的服务意见和建议。通过听、查、看、问等方式,调研组详细了解了晶源电气、美青氰胺、华纺银华等企业开展国家高新技术、省级重大科技项目申报情况,征求了企业对机关业务部门、科技中介服务机构的服务态度、服务效率等情况。对科技项目资金使用、管理提出了指导性建议,并组织、指导晶源电气积极申报2012年省创新型企业,目前,已通过省厅初审。通过开展这一活动,实现了科技服务与企业真实需求的无缝对接,密切了局企关系,促进了企业技术创新工作的良性发展。

3、抓好高新技术企业复审、申报工作。督促蜀兴种业、天成生化积极准备高新技术企业复审材料,加强与省厅的沟通衔接,蜀兴种业复审已顺利通过。同时指导晶源电气积极申报2012年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家,目前凯越光电已申请实用新型专利15件。

(三)实施国省农业科技专项,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推广应用效果明显

1、国家科技富民强县专项行动计划“川中丘陵地区优质玉米产业化开发与示范”后续项目。①开展酒糟生物(多肽)饲料养殖基地建设工作。按照项目年度方案要求,先后深入到公司、公司、公司、养猪专业合作社、镇村养猪场开展酒糟生物(多肽)饲料养殖基地建设工作调研后,组织召开了酒糟生物饲料养殖基地建设工作会,全面安排布置了“发展4个酒糟生物(多肽)饲料生猪和肉牛规模养殖场(基地),力争带动养殖专业大户、生态猪业家园农户利用酒糟生物(多肽)饲料,养殖出栏生猪12万头、肉牛2万头。②组织召开项目工作推进会。先后组织召开了项目工作推进会和玉米播栽现场会,全县农技站农技专家,项目区实施乡镇分管农业领导、农业服务中心主任参加会议,对2012年优质玉米产业化开发与示范项目推进工作作了全面动员安排,落实在瞿河、青岗、金鹤、官升、金家、风来6个乡镇建设酿酒专用优质玉米核心区500亩,亩产520公斤以上;核心示范区6万亩,亩产500公斤以上,辐射带动等20个乡镇20万亩玉米实现亩产450公斤以上高产稳产的目标。

2、国家粮食丰产科技工程-水稻示范区项目。按照项目实施方案要求,在项目首席专家——川农大任万军教授指导下,具体落实在瞿河、官升、大榆等14个乡镇组织实施,建设示范面积11万亩,亩产588公斤以上,其中高产示范核心区100亩,亩产650公斤以上,通过会上培训、现场播栽动员、邀请专家教授指导集成示范推广了水稻“针对性培育壮秧、精准化栽培、扩行壮株、薄膜覆盖”等6项标准化优质高产栽培技术。

3、国家粮食丰产科技工程-玉米示范区项目。今年,我县被列入十二五“国家粮食丰产科技工程玉米示范区”,为做好玉米示范区建设工作,我们邀请项目首席专家——农业大学袁继超教授先后到瞿河乡、青岗镇等乡镇进行了专题调研,并会同县农业局研究确定了2012年国家粮食丰产科技工程玉米示范区项目实施方案,落实了1100亩核心示范区、2万亩高产示范区,力争带动全县20万亩辐射区,夺取玉米优质高产,促进农民增收。目前,项目区玉米长势良好,示范面积落实到位,均衡增产技术集成示范和技术培训指导到位,受到了国省领导的充分肯定。

(四)强化农业科技服务体系建设,农业科技支撑能力不断提高

1、深化科技特派员基层创新创业行动,农业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示范推广能力全面提高

调整优化了粮油、畜禽、果蔬、林木药材、水产5支科技特派员团队,分别对口科技联系帮扶农业科技园区(基地)28个。上半年,科技特派员分类分层次共举办科技培训30余场次,培训4多万人次,发放技术资料2万余份,引进、推广、应用新品种3个、先进成熟技术6项。科技特派员创办科技型企业2个,新建科技示范基地8个。其中水产团队特派员郭正勇投资1100万元创办的县金泉渔业有限公司在太和镇磨嘴村投资建设水产养殖基地150亩,在取得省无公害水产品生产基地和农业部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称号后,又获得了国家农业部50万元项目经费支持。

2、积极开拓现代农业科技信息服务新体系建设,农业科技信息服务水平全面提升

①着力构建“531”模式信息科技服务体系。去年末,我们针对当前农业技术推广手段难以满足广大农民对农业科技信息日益增长的迫切需求,按照国、省科技部门“要建立健全以农业科技推广、农村科技成果转化、农村信息服务、农民技术培训等为主要内容的新型农村科技服务体系”要求,向市局、省厅编制申报了《县农业科技信息化服务体系建设示范工程》项目。今年年初,项目通过审批,并获得立项,现正加紧相关设备采购和网络建设工作,待设备网络调试完成后,我县将形成五个中心平台(农业科技声讯咨询平台、农业专家共享平台、农业科技信息群发平台、远程视频诊治平台、农业科普教育平台),乡镇、村、龙头企业科技专家大院三级科技信息服务站,一支农业科技特派员专家服务队伍的“531”模式的农业科技信息服务体系。②全力做好农业科技110“三三”科技信息服务和“新农通”信息工作。大力开展“电话专家咨询答疑、电脑专家视频语音解答、电视(电台)专家客座讲解的‘三电’全方位;科技特派员、农业技术人员、科技110工作人员‘三员’全员;产前、产中、产后的‘三环’全过程”“三三”农业科技信息服务,2012年上半年,接受接待粮油果蔬栽培、畜禽养殖、植保、政策信息等方面来电咨询和来人来访1000余人次,专家视频语音解答500余人次,组织专家到现场技术指导6次,群众满意度达到95%以上,与县广播(电台)联合举办5期“农业科技110专栏”宣传节目(包括专家客座讲解),收集整理编制入库最新技术信息300多条,促进了产业发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二是借助省、市、县三级“新农通”信息服务平台,安排了1名专门信息工作人员,结合每月农时农情通过手机涉及国家政策法规、农业科技信息、农产品和农资市场行情等大量针对性的涉农信息,帮助农民解决病虫害防治等农业生产中的实际困难,在田间地头实现为农作物“问诊把脉”、给病虫害“对症下药”。上半年共相关信息50余条,其中被省级平台采用2条。

3、充分整合国省农业科技项目与新农村建设项目,特色农业产业科技示范园区、基地、示范村户建设全面推进

围绕全县发展果蔬、中药材、畜禽养殖加工等特色农产业,在深入调研、多方考察基础上,结合区域优势和现实需要,坚持按照因地制宜、逐步推进,特色鲜明、高科技含量、典型示范带动的原则,将科技富民强县、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星火计划等科技专项与村镇改造、农村环境建设、旅游资源开发等新农村建设项目进行整合,全面推进以“瞿河省级新农村示范片农业科技园区“、“清见现代农业科技园区”、“现代农牧业科技园区”、“连翘规范化种植科技示范区”等省、市级农业科技园区、基地建设为重点的区域性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基地建设,现有各类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基地28个,示范乡镇10个,示范村100个,示范户1000户,组织实施农业科技示范种植、养殖、农产品加工等科技增收项目10余个。

4、搭建产学研合作平台,创新农业科技专家大院建设

坚持以县校(院所)科技合作为平台,以成果项目为纽带与大学、川农大、中科院成都生物所、省农科院、省畜牧科学研究院等高校院所通过项目、技术合作研发,专家技术指导培训,加强清见水果、现代农牧业、五斗米食品、循环经济生态农业等4个科技专家大院建设,结合民生工程实施,全面推动农业科技专家大院在生猪、肉牛、肉鸡、肉鸭、林木、果蔬、食用菌、中药材等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业产业园区、现代农业示范基地、示范乡镇内“遍地开花”、“处处结果”,全面促进了农业科技成果的迅速转化,有效解决了我县林木、果蔬、食用菌、中药材、优质干果规范种植、产品深加工问题和猪、牛、鸡、鸭等畜禽养殖以及废弃物循环利用等技术问题。

(五)全面开展农业科技科普培训活动,全民科技素质进一步提升

①大力开展三月科技之春科普活动月宣传活动。今年3月,县科技局联合相关部门开展了2012年科技文化卫生法律“四下乡”活动,组建了8个科技专家宣传服务队,先后到镇、曹碑镇、镇、香山镇、瞿河乡等10余个乡镇,采取科普宣传车、科普挂图、科技产品展示、播放科教普法宣传光碟、发放科技法律卫生实用资料、有奖知识问答,对口技术帮扶等形式向当地群众普及科技法律知识、宣传农村先进实用技术、传播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活动共组织表演文艺节目2场,节目35个;开展各种技术培训讲座共5期,发放单页资料40余种,共计35万余份;发放书籍、手册30余种,共计1万5千余册,其中在瞿河金龟寺村“村民科技科普阅览室”,县科技局赠送价值3000余元涉及农村特色种植、特种养殖、卫生保健等方面实用技术、健康生活科技科普书籍和光碟;发放科普挂图10种,共计2500余份,发放科技、科普图片8种,共计3500余张;开展有奖问答400题,奖品价值1.6万余元;展出多功能微耕机等新型农机器械15台;接待群众种养、加工技术、法律法规政策、卫生保健等咨询7000余人次。

②隆重举办5月全国科技活动周科普宣传活动。5月19-25日全国科技活动周期间,以“增强科技支撑,建设创新”为主题,以“节约能源资源、保护生态环境、保障安全健康、防治地质灾害、倡导低碳生活、促进创新创造”为重点,开展了“城区集中科技科普宣传展、企业科技创新宣传培训、‘三农’科技科普宣传服务、青少年科技创新与实践、新闻媒体科技创新宣传报道”五项活动。在城区集中科技科普宣传展活动中相关部门和企业采取展板、挂图、咨询、发资料、有奖知识问答等形式,宣传展示我县科技进步与创新成果,普及人口与健康、生态与环保、安全与节能、科学健身、创新与创造等科学知识,县人民医院、县疾控中心医生进行了现场义诊,县科技局组织园丁艺术剧团举行了科技科普文艺汇演,倡导了科学、文明、健康的生产生活方式。活动中共展出科技科普展板56块,科普挂图300余份,发放各类科普资料6万余份,开展有奖知识问答200余题,发放奖品价值5000余元,接待群众咨询2000人次。

③组织科技特派员到农业科技企业、园区、基地开展技术指导服务。组织县食用菌专家科技特派员在瞿河省级新农村示范片农业科技园区,对中力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杏鲍菇工厂化生产模式-杏鲍菇制种区、养菌区、冷藏库、栽培区温湿度环境调控、杏鲍菇的高产栽培技术、包装与销售等方面进行了技术培训指导。在国省农业科技项目实施中,我局请国家科技富民强县、丰粮工程项目首席专家教授到我县青岗、瞿河等项目区乡镇举办种养殖实用技术培训讲座。

(六)以“创造、运用、保护、转化”为抓手,国家知识产权强县工程深入推进

1、开展宣传活动,注重创造运用保护

一是结合3月“科普宣传月”活动,在太和镇团结社区利用社区科普画廊、宣传橱窗张贴知识产权宣传画8张(幅);并在《日报》版,以“知识产权常识”为题开辟专版,对知识产权进行了广泛和有深度的报道,提高全社会的知识产权意识。二是在4月“知识产权宣传周”期间,设立了专利、商标、版权、食品药品安全、质监等投诉咨询台。展出宣传展板20余块,发放宣传资料3000余份,接待群众咨询40余起;联合县文广局等部门公开收缴侵权违法物品,销毁8000余盘(册)的非法(盗版)出版物及音像制品。三是利用5月“科技活动周”科普宣传中,印制知识产权有奖问答题100余道,发放《知识产权》常识问答手册2000余份,重点宣传了《专利法》、《商标法》、《专利实施细则》、《省专利保护条例》以及知识产权在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申报专利的方法、如何保护知识产权等。四是在科技“四下乡”活动和“科技活动周”中,组织开展了知识产权进党校、社区、进乡(镇)、进学校、进企业宣传活动。活动中组织宣传人员70余人(次)、出动宣传车10辆、悬挂大幅标语8幅、展出挂图32张(幅)、发送宣传资料1万余份、接受群众专利及知识产权有关问题咨询500人(次),发放宣传资料5000余份,现场咨询200余人次。五是鼓励青少年将科技创新成果申请专利保护。今年4月,我县青少年5项发明创造获得了第27届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奖,为引导他们保护创新成果,我局及时联系2所学校的辅导教师,建议将5件实用新型成果申请专利保护,目前专利申报资料正在准备之中,该5项专利若申报成功将彻底改写我县无中学生申报专利的历史,并极大提高我县广大青少年参与科技创新发明的积极性。

2、开展专项执法,维护市场公平竞争秩序

在今年4月20—26日“知识产权宣传活动周”期间,我局围绕“培育知识产权文化,促进社会创新发展”的主题,组织了县文广局、县工商局、县公安局、县质监局、县药监局、县商务局等部门,对县商业流通领域美好家园、家乐福、恒通药业、华通药房、友谊书城等大中型商场涉及专利、商标、版权物品开展了联合执法专项行动。共抽查商品200余件,查处广告违法案件6件,虚假宣传案件2件,未经登记擅自户外广告4件。清查出版物和音像制品经营单位6家,取缔无牌无证非法经营音像制品的流动摊档5个、非法经营出版物的流动摊档4个,查获涉嫌盗版的音像制品5000余张、出版物3000余册。

3、加强引导转化,专利成效显著

全县1—4月共申请专利56件;授权专利56件。组织天齐锂业、、美丰股份申报了第十四届中国专利奖,其中:美丰公司的“大颗粒尿素造粒方法”成功通过国家知识产权局初评。公司顺利通过国家知识产权试点企业验收考评,组织企业申报省专利专项资金项目5个,1项获得2012第一批专利资助资金5万元支持。目前全县有效注册商标1485个,中国驰名商标3个,省著名商标7个,市知名商标24个,其中:新申报中国驰名商标2件,新申报省著名商标4件,复审省著名商标1件,新申报市知名商标6件;中国名牌产品1个,名牌产品19个。

(七)加强机关党的建设和廉政建设工作,对口帮扶和计生“三结合”工作取得新进展

1、认真做好基层组织建设年“三分类三升级”活动

今年是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年,按照县委、县政府基层党组织开展“三分类三升级”活动要求,局党组及时召开了职工大会,制定了《县科技局党支部“三分类三升级”活动实施方案》,成立了“三分类三升级”工作领导小组,通过召开座谈会、走访群众、问卷调查、个别访谈、案例剖析、群众测评等方式形成了党建工作专题调研报告,采取群众初评、党员评议、组织自评、党员群众审议方式制定了局基层党组织分类定级评定标准、分类定级争创先进党组织目标、基层党组织管理台账并上报县委组织部,力争今年内将局党组创建成为先进(示范)党组织。

2、切实加强反腐倡廉建设

按照县委要求,全面反思,深刻总结了党的十七大以来局党组系统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工作情况,形成了专题工作报告,编制了局惩防体系基本框架图,整理汇集历年惩防体系建设制度文件形成了局惩防体系建设基本框架制度目录。

3、开展对口帮扶和计生“三结合”工作

按照“领导挂点、部门包村、干部帮户”和全县计生“三结合”工作要求,今年县科技局对口联系帮扶金家镇老鹤村,局中层以上干部结对帮扶12户贫困户、12户计生“三结合”帮扶户。为扎实做好今年定点联系帮扶和计生“三结合”工作,促进帮扶联系村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让计划生育家庭得到实惠。我们不仅签订了2012年度计生“三结合”帮扶协议书,落实了帮扶项目、建设了帮扶基地。局领导班子还经常深入联系点金家镇老鹤村,与金家镇党委政府一道,走访了解了生产发展情况,并会同镇、村干部召开座谈会,认真搞好项目规划,齐心协力帮助老鹤村发展经济,引领老鹤村村民走上小康致富之路,六一前夕,我们还特地为12户计生“三结合”帮扶户赠送了价值4000余元复合肥和种养殖宣传资料,并到金家一小看望了帮扶户中的留守儿童,并发放了书包、学习用品等。

三、存在的问题

一是科技创新力度还需加大,全县规模以上企业中创新型企业、高新技术企业所占比例较小,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产品不多。二是政府科技投入明显低于国内发达地区,企业科技研发投入不足,社会资本对科技创新投入缺乏足够的热情,银行贷款支持科技创新缺乏成熟的运作机制。三是科技创新体制机制建设还需积极探索并加强,特别是应加大科技成果奖励、科技创新鼓励、科技人才激励政策力度。

四、下一步工作打算

全县科技工作要围绕县委、县政府的总体部署,全面推进“国家科技进步示范县”建设,努力争创“国家知识产权强县工程示范县”,为“打造科学发展新高地、建设宜居宜业新、共建和谐幸福新家园”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一)加大工作力度,全面推进“国家科技进步示范县”建设

一是加强领导,狠抓落实。2012年是完成《县国家科技进步示范县建设发展规划(2010-2012)》(以下简称《规划》)任务的最后一年,要进一步加大《规划》提出的32个优先科技工程项目实施力度,圆满完成《规划》明确的各项目标,以高标准、高质量的建设成效迎接国家验收。

二是提高认识,整体推进。进一步树立和强化依靠科技创新驱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思想,提高对科技工作重要性的认识,按照“强化管理、加强队伍、转变职能、提高能力”的要求,把科技工作贯穿于全局工作部署中。围绕国家科技进步示范县建设,认真落实鼓励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的各项政策措施,不断优化科技进步政策环境,大力营造科技创新的良好氛围。

(二)深入实施知识产权战略,积极争创“国家知识产权强县工程示范县”

一是主动有为,务实推进知识产权工作。以推动《2012年省知识产权战略纲要实施推进计划》实施为主线,着力提高我县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和管理能力,积极营造良好的知识产权法制环境、市场环境、文化环境,充分运用专利制度和专利资源,提升我县产品、企业、产业核心竞争力,做强做大具有自主知识产权、成长性好、市场空间大的产品、企业、产业。2012年全县力争实现专利申请180件,专利申请量增长10%以上。

二是紧锣密鼓,抓好迎检和争创两个重点。高标准、高质量,深入细致的做好“国家知识产权强县工程试点县”验收的各项准备工作,确保评审验收的顺利通过。努力争创国家知识产权强县工程示范县。

(三)加速成果转化,推进项目实施,促进科技与经济紧密结合

一是努力做好项目的申报和对接。重点围绕重大科技成果转化、重大应用项目推进和新产品研发,以、银华、美青氰胺等一批高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天齐锂业、丝丽仑、宏扬等一批新材料、电子、机械制造和生物技术,、金川和水果等农产品加工技术为重点,进行产学研结合,做好项目的储备、培育、申报工作。全年要储备培育省科技支撑计划7项,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基金3项,科技型中小企业创业投资补助资金3项,科技成果转化2项,专利实施计划2项。

二是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科技项目。以天齐锂业股份有限公司的“液相法制备纳米级磷酸铁锂新工艺技术及产业化”及“矿石提锂法制备高端锂产品技术研究及应用”、天成生化科技有限公司的“注射级肝素钠生物酶解制备新工艺及产业化”为重点,培育一批新兴产业科技项目。

三是加快推进国省科技项目的实施。以科技成果转化为中心任务,加强组织协调,狠抓跟踪服务,落实项目推进措施,继续推进“国家粮食丰产科技工程”、“川中丘陵地区优质玉米产业化开发与示范”、“年产5000吨电池级碳酸锂和1500吨无水氯化锂高技术产业化”等一批国、省科技项目的实施。通过技术、人才、项目、资金、基地的有机结合,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应用。

(四)狠抓科技创新,促进产学研合作,提升企业产品竞争力

一是深入开展企业技术创新,加快构建产学研体系。全面启动创新型企业梯队建设工作,在全县主导行业和优势产业中,选择10家大中型企业和20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开展创新型企业活动。通过政府扶持培育,鼓励和引导企业走“专、精、特、新”的发展路子,用2到3年时间,使全县拥有部级创新企业2家,省级25家。

二是深入推进县校科技合作,积极搭建产学研平台。引导企业走产学研结合道路,鼓励企业走出去,寻求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密切合作,逐步形成以政府搭台引导,企业为主体,高校和科研院所广泛参与的产学研创新机制。2012年,力争完成企校(院所)产学研合作研发新技术、新产品10个以上,参与实施科技攻关项目5个以上。

三是加强企业研发机构建设,加快科技成果转化速度。扶持培育一批掌握自主知识产权和自主品牌的行业骨干科技型企业研发机构,增强企业技术研发实力。用1—2年时间,在全县1/2以上大中型企业建立企业技术研发中心。其中建成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个,省级重点实验室1个,省级技术创新联盟3个。

(五)加速农业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着力建立多元化、社会化的新型农村科技服务体系。

一是创新工作机制,充分发挥科技特派员队伍的作用。深入开展科技特派员农村科技创业行动,大力实施科技特派员创业工程,扩大基层创业服务团队,不断探索科技特派员工作新机制,推进科技进村入户。今年着力在创新创业、示范推广和提升服务水平上下功夫,使科技智力和科技要素大量向农村聚集,为当地特色产业的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二是加强农业科技服务平台建设,推进科技信息在广大农村高效传播。整合资源,加强县农业科技110指挥中心“五大平台”建设,以基层科技信息服务站(试点)“五个一标准”建设为重点,尽快将农业科技110网络覆盖到全县乡镇、村社及基地、大户,推进科技信息在广大农村的高效传播,让科技惠及千家万农户。

三是实施农业科技示范工程,加强农业科技园区建设。以实施农业科技示范工程为抓手,在全县启动生猪、蔬菜、柑橘、食用菌、中药材等优势特色产业链关键技术研究与集成示范。构建技术链,支撑产业链,形成统筹链,促进农民增收,带动城乡经济协调发展。要继续加强3个省级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建设,不断提升园区的科技创新、科技示范和科技带动功能,做强做大主导产业,大幅度的带动农业增效,促进农民增收。

产检申报材料范文篇9

县作为中国木制玩具生产规模最大的“木制玩具城”,在产品种类、质量、市场占有率等各方面都有一定的优势,尤其是在产业链配套方面,更具有其它地区无法比拟的优势。然而,从近年的发展来看,的木制玩具产业正面临着各种困境。

1、粗放型增长方式,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弱。目前,木制玩具产业增长方式仍以粗放型为主,整体发展水平偏弱,主要集中于加工制造环节,大多依赖劳动力等低成本要素来形成比较优势,缺乏自主创新和提升区域名牌质量品牌的意识和能力。相应地,企业自主创新落后,必然带来了产品技术含量低、产品开发能力弱、升级换代慢等问题,很难在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维持优势地位。以表一为例:

2、家族式管理模式,生产技术和管理水平低。木制玩具企业以私营家族式企业为主体,企业规模小,企业管理者综合素质不高,存在着“小富即安”的思想,全县共有600多家木制玩具企业,可14家规上企业占近一半的产值;从业人数3万多人,从事玩具设计的只有65人,且近三分之一人数本科以下学历,人才缺乏。企业生产方式落后,标准化生产程度低,尤其是内销企业,面对复杂多变的外部环境,抗风险能力弱,缺少话语权。

3、分散性服务方式,产业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不足。木制玩具产业的公共服务平台数量不多,实力较弱。行业技术创新和检测平台建设有待进一步完善。木制玩具企业发展压力甚至生存压力日益加剧,亟需通过各级政府、行业协会联动引导,完善公共服务体系,帮助企业提升研发设计水平、深化品牌建设、提高科技应用水平、开展资本运作、优化产能,从而实现产业整体转型升级。

4、自主性生产方式,产品质量问题突出。木制玩具企业以小企业居多,还存在众多的家庭作坊,产品质量管理以自主性为主,政府监管困难,产品质量难以全控,问题频多,去年,义乌市场木制玩具全国抽检时,我县4个企业的6个产品均不合格,长期以往,将影响我县区域名牌的建设与发展,进而影响整个产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二、行动思路

(1)通过政府加强宣传引导,提升企业自律,构建和谐产业生产氛围。做好宣传引导,巩固工作成果,正确把握舆论导向,重点宣传企业的工作进展、实施效果、存在问题,并提出改进工作的具体建议。做好与相关部门的信息沟通和共享。及时总结工作成效,分析问题,布置阶段任务。巩固工作成果

(2)通过建立木制玩具联席会议制度,实现部门共同监管,彻底克服监管困难的现状。充分发挥协会的作用,加强与相关部门、乡镇的联系,牵头定期召开联席会议,积极与统计、工商、税务、经贸等相关部门协调沟通,建立企业争创省市名牌产品的绿色通道,夯实企业品牌创建的前期基础。分析我县木制玩具质量状况和发展趋势,提出质量提升对策,探讨生产过程中的监管问题,共同监管产业发展,会同各部门加大生产、流通环节的质量失信行为的打击力度,形成企业自律、市场倒逼、行业约束、政府部门监督的“四位一体”监管体系。

(3)通过党员干部一对一帮扶机制,送服务进企业,促进内销企业发展。在调查摸底,充分掌握企业质量状况的基础上,制订内销企业质量提升帮扶指导具体工作方针,明确内销企业每年质量提升要求、提升措施、提升目标和责任人员,实施分类帮扶指导。落实企业质量提升主体责任,确定企业质量提升工作联络员,形成工作对接,主动为其联系服务。帮助、指导企业理解名牌申报评价指南的要求,深入企业与企业共同编写名牌产品申报材料,做好申报材料的收集和整理,确保上报材料的正确和完整;对申报条件有差距的企业,组织相关部门人员为企业采取补救措施,特事特办,在最短时间内为企业办理好必备的证件。以县域内优势产业、重点企业为对象,制定产业提升方案,一企一策,为我县争创更多的、名牌提供优质的服务。

(4)通过联盟标准落实机制,提高玩具企业标准化生产程度,推进企业名牌、标准化战略的实施。修订《木制玩具》联盟标准,在企业中落实产品质量、诚信制度或售后服务等联盟标准,提升产业整体质量水平,并在规模上企业中推广实施。

(5)通过质量强县建设,全面提升产业品质,共同建设区域名牌。通过“质量强镇、质量强业、质量强企”创建方案,泛深入地开展“三强“创建活动,提升产品质量、工程质量、服务质量、环境质量水平,营造良好的经济发展环境,推动木制玩具企业、产业经济发展。

三、行动目标

走新型工业化发展道路,实现产品质量从监督为主向质量强业建设为主转变,强化企业质量管理,发挥标准引领作用,增强技术创新能力,提升产品质量竞争力,创建产业集群区域名牌,促进全县木制玩具产业向现代产业集群转型升级。

行业内采用先进的产品标准,推广实施行业联盟标准。通过质量管理体系认证的企业占规模以上企业总数80%以上;产品质量整体水平处于全省前列,不出现区域性的质量问题和重大质量安全事件具体量化指标如下:

1.行业质量水平省内领先,形成一批品牌龙头企业,力争累计有3个省级名牌产品,6个市级名牌产品,提升省、市级以上名牌的产值占同产业总产值比例;积极创建省区域名牌。

2.行业内产品没有国家标准、行业标准或地方标准的,应及时制定;推进联盟标准实施企业覆盖率,100%以上的规上企业实现采标;其中30%以上的规上企业实施行业联盟标准。

3.推行先进的质量管理方法,开展先进质量管理方法培训600人次以上,引导企业导入卓越绩效模式、全面质量管理、5S管理、精细化生产等先进质量管理模式,40%以上的规上企业导入卓越绩效模式,3家以上企业获各级政府质量奖;70%以上规上企业采用先进质量管理方法。80%以上的规上企业设立总经理质量奖。

4.倡导建立诚实守信、安全为本、精益求精、追求卓越的产业质量文化;制定行业质量诚信守则和规范联盟标准。

四、提升方案

1、实施名牌战略

(1)注重产业品牌化。一是加强单体企业名牌培育,增强企业品牌意识,认真开展质量诚信制度等名牌申报基础性工作,选择一批已具备一定条件、有发展前景、有创名牌潜力的企业,作为实施名牌带动战略的重点对象,有计划、有步骤地给予辅导和培育。从规章制度、计量、标准化和质量体系的健全完善等方面开展贴身指导和服务,鼓励企业采用科学、先进、适用的管理办法和技术手段,切实提升产品质量、服务质量和企业管理水平。二是加强区域名牌培育。联合行业协会及相关部门,共同参与区域名牌创建工作。

(2)引导品牌产业化。一是充分发挥品牌集聚带动效应,逐步衍生或吸引更多相关企业集聚,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降低综合成本,增强竞争优势。二是充分发挥品牌的效益功能,带动整个产业产品实现系列化、通用化、标准化,按照严格的技术标准进行生产,提升产业产品品质,保证产业产品质量的稳定性和一致性,提高品牌对产业的贡献率。

2、实施标准化战略

(1)推进标准创新。以标准为抓手,提高高端产品在行业产品中的比例。与经贸、科技、协会等部门合作,及时帮助企业把专利、技术创新成果、先进成熟技术转化为标准,形成现实生产力;引导企业把国外先进标准转化为企业标准,缩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

(2)实施项目带动。引导企业以市场为导向,不断提高标准技术指标,鼓励指导企业参与国家、行业标准的制(修)订,推动行业可持续、健康发展。

3、积极推行先进质量管理方法

(1)增强质量意识。在行业内组织开展全面质量管理培训,帮助企业树立大质量管理理念,加强各环节质量管理;在龙头企业组织开展卓越绩效管理培训,通过政府质量奖评选机制,推行卓越绩效管理模式。每年推出1-2个质量管理先进示范企业,树立行业质量管理标杆;以现场经验交流会、结对帮扶等形式,充分发挥标杆企业对中小型企业的示范作用和带动效应。

(2)推广先进方法。在规模以上企业中,引导企业导入卓越绩效管理模式,不断改进管理,增强竞争力。引导中小企业通过“5S”管理,加强工序现场管理。

(3)强化人才支撑。破解技术难题。引导企业建立质量攻关小组(QC小组),针对企业实际有效开展技术创新、工艺革新、质量攻关、质量改进活动。

(4)实施精准计量。强化企业计量工作,加强计量器具检定,保证企业在用检验、检测器具的精准度,在龙头企业中开展计量数据分析应用,帮助企业做好节能降耗工作。

4、加强服务平台建设,为产业发展提供技术保障

(1)加强公共技术服务检测平台建设。整合企业内控实验室,筹建县域木玩行业内控实验室,增强检验能力;同时加强与相关科研、院校的合作,形成集产、学、研、检为一体的公共技术服务平台。

(2)加强标准化信息平台建设。收集行业标准信息,及时掌握木制玩具行业最新技术动态,指导企业改进生产工艺,保持产品的领先水平。

(3)加强技术开发中心平台建设。整合各企业人才、技术优势,利用龙头企业和县木制玩具协会资源,开展区域共性技术和关键技术研究,指导企业研发高科技含量且具有自主知识产权新产品,指导企业实现转型升级。

5、推进行业质量诚信建设,加强行业自律

(1)执行行业联盟自律标准。引导行业内企业将行业联盟标准转化为企业标准,做好备案工作,形成企业强制执行的规范性技术文件,花大力气组织联盟标准的实施工作。

(2)建立质量诚信工作机制。计划制定《质量诚信制度》明确质量诚信自律的内容、要求和奖惩措施,督促指导企业完善质量诚信体系;并开展质量诚信公开承诺。指导行业协会与各企业签定执行联盟标准和《质量诚信制度》承诺书,督促企业恪守“质量强业,诚信为本”的理念,切实落实企业质量主体责任,促使行业形成整体优势,参与市场竞争。

产检申报材料范文篇10

第一条为加强我省农药生产管理,促进农药行业健康发展,根据国务院《农药管理条例》以及国家发展改革委《农药生产管理办法》、《农药企业核准、延续核准考核要点(试行)》,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农药,是指用于预防、消灭或控制危害农业、林业的病、虫、草和其他有害生物以及有目的地调节植物、昆虫生长的化学合成或者来源于生物、其他天然物质的一种物质或者物质的混合物及其制剂。

第三条在**省境内生产(包括加工、复配、分装,以下统

称生产)农药,应当遵守本办法。

第四条**省经济贸易委员会(以下简称省经贸委)负责开办农药生产企业和农药产品生产的审核,对全省农药生产实施监督管理。

市、县经贸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农药生产的监督管理工作。

第五条农药生产应当符合国家农药工业的产业政策。

第六条省内开办农药生产企业(包括联营、设立分厂和非农药企业设立农药生产车间),应向省经贸委提出申请,经省经贸委审核后向国家发展改革委申报核准。

第七条开办农药生产企业,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一)有与其生产的农药相适应的技术人员和技术工人;

(二)有与其生产的农药相适应的厂房、生产设施和卫生环境;

(三)有符合国家劳动安全、卫生标准的设施和相应的劳动安全、卫生管理制度;

(四)有产品质量标准和产品质量保证体系;

(五)所生产的农药是依法取得过农药登记的农药;

(六)有符合国家环境保护要求的污染防治设施和措施,并且污染物排放不超过国家和地方规定的排放标准;

(七)国家发展改革委规定的其他条件(以国家发展改革委公告为准)。

第八条开办农药生产企业,应当提交以下材料(一式两份):

(一)农药企业核准申请表(见附件一);

(二)营业执照或者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核发的《企业名称预先核准通知书》复印件;

(三)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原药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报告需乙级以上石油和化工专业资质的单位编制;

(四)企业所在地(地级以上市)环境保护部门的审核意见,原药项目还需提供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和环评批复意见;

(五)符合第七条规定条件的视听材料;

(六)国家发展改革委规定的其他材料(以国家发展改革委公告为准)。

第九条开办农药生产企业的审核程序:

(一)申请企业应当按照本办法规定,备齐所需材料向省经贸委提出申请;

(二)省经贸委负责组织现场审查、专家审核工作;

(三)省经贸委负责对企业申报材料进行审核,并将经过审核的企业申报材料报送国家发展改革委。

第十条农药生产企业核准的有效期为5年。企业需要延续依法取得的农药生产企业资格的,应当在有效期届满三个月前向省经贸委提出申请,经省经贸审核后报国家发展改革委核准。

逾期不申请延续的企业,农药生产企业资格自行失效。

第十一条申请农药生产企业资格延续的企业,应当提交以下材料(一式两份):

(一)农药企业生产资格延续申请表(见附件二);

(二)营业执照复印件;

(三)五年来企业生产、销售和财务状况;

(四)企业所在地(地级以上市)环境保护部门的审核意见;

(五)符合《农药企业核准、延续核准考核要点(试行)》规定的人员、生产条件、劳动安全卫生、环境保护、质量保证体系、农药登记的相关材料及其视听材料;

(六)国家发展改革委规定的其他材料(以国家发展改革委公告为准)。

第十二条申请人可以在法定工作日内向省经贸委提出开办农药生产企业、农药生产企业资格延续申请。申请人在每周一提出申请的,省经贸委应当场决定是否受理或一次告知需补正的材料。省经贸委自受理申请之日起20个工作日内完成审核上报工作。现场审查和专家审核所需的时间不计算在20个工作日内。

第十三条未通过国家发展改革委核准的企业申请材料,不再作为下一次申请的依据。

第十四条农药生产企业省内迁址,应向省经贸委提出申请,经省经贸委审核同意后报国家发展改革委备案。

第十五条省内生产尚未制定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的农药产品及其制剂的企业,应向省经贸委提出申请,经省经贸委审核后向国家发展改革委申报农药生产批准证书。

企业获得农药生产批准证书后,方可生产所批准的产品。

第十六条申请农药生产批准证书,应当具备以下条件:

(一)具有已核准的农药生产企业资格;

(二)产品有效成份确切,依法取得过农药登记;

(三)具有一支足以保证该产品质量和进行正常生产的专业技术人员、熟练技术工人及计量、检验人员队伍;

(四)具备保证该产品质量的相应工艺技术、生产设备、厂房、辅助设施及计量和质量检验手段;

(五)具有与该产品相适应的安全生产、劳动卫生设施和相应的管理制度;

(六)具有与该产品相适应的“三废”治理设施和措施,污染物处理后达到国家和地方规定的排放标准;

(七)国家发展改革委规定的其他条件(以国家发展改革委公告为准)。

第十七条申请农药生产批准证书的企业,应当提交以下材料(一式两份):

(一)农药生产批准证书申请表(见附件三);

(二)营业执照复印件;

(三)产品标准及编制说明;

(四)具备相应资质的省级质量检验机构出具的距离申请日一年以内的产品质量检测报告;

(五)新增原药生产装置由具有乙级以上石油和化工专业资质的单位编制的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及有关部门的审批意见;

(六)生产装置所在地(地级以上市)环境保护部门同意项目建设的审批意见;

(七)加工、复配产品距离申请日两年以内的原药来源证明(见附件八);

(八)分装产品距离申请日两年以内的分装授权协议书;

(九)农药登记证;

(十)国家发展改革委规定的其他材料(以国家发展改革委公告为准)。

申请新增原药产品的,应当提交第一款(一)、(二)、(三)、(四)、(五)、(六)项规定的材料。

申请新增加工、复配产品的,应当提交第一款(一)、(二)、(三)、(四)、(六)、(七)项规定的材料。

申请新增分装产品的,应当提交第一款(一)、(二)、(三)、(四)、(八)项规定的材料。

申请换发农药生产批准证书的,应当提交第一款(一)、(二)、(三)、(四)、(七)、(九)项规定的材料及原农药生产批准证书。

申请换发分装产品农药生产批准证书的,应当提交第一款(一)、(二)、(三)、(四)、(八)、(九)项规定的材料及原农药生产批准证书。

第十八条企业申请生产国内首次投产的农药产品,应当先办理农药登记。申请生产其他企业已经登记的农药产品,应在申请表上注明登记企业名称和登记证号、本企业该产品的登记状况,并可在办理农药登记的同时办理生产批准证书。

第十九条农药生产批准证书的审核程序:

(一)申请企业应当按照本办法规定,备齐所需材料向省经贸委提出申请;

(二)省经贸委负责组织现场审查和产品质量抽样检测工作,如实填写农药生产批准证书生产条件审查表(见附件四);

(三)省经贸委负责对企业申报材料进行审核,并将经过审核的企业申报材料及农药生产批准证书生产条件审查表报送国家发展改革委。

第二十条申请本企业现有相同剂型产品的,两年内可以不再进行现场审查。但出现以下情况的可以进行现场审查:

(一)企业生产条件发生重大变化的;

(二)省经贸委认为有必要进行现场审查的。

第二十一条现场审查应当由两名以上工作人员及具有生产、质量、安全等方面经验的行业内专家组成的审查小组进行。现场审查分合格、基本合格、不合格三类。对现场审查结果为基本合格、不合格的,审查小组应当场告知原因及整顿、改造的措施建议并如实记录于农药生产批准证书生产条件审查表中。

第二十二条申请颁发农药生产批准证书的,可由企业提供有资质单位出具的产品质量检测报告;申请换发农药生产批准证书的,应当进行产品质量抽检或提供一年内有效的抽检报告。产品质量抽检应按有关规定抽样、封样,由具备相应资质的省级以上质量检测机构检测并出具检测报告。

第二十三条申请换发农药生产批准证书的,应当在证书有效期届满三个月前向省经贸委提出换证申请。

第二十四条申请变更农药生产批准证书的企业名称,应向省经贸委提出申请,省经贸委对申报材料进行审核后,报国家发展改革委备案,核发新证书。

变更企业名称应当提交以下材料(一式两份):

(一)农药生产批准证书更改企业名称申请表(见附件五);

(二)新、旧营业执照或者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核发的《企业

名称预先核准通知书》复印件;

(三)经省级企业标准管理部门备案的新企业标准及编制说明;

(四)原农药生产批准证书。

第二十五条企业农药生产批准证书遗失或者因毁坏等原因造成无法辨认的,可向省经贸委申请补办。省经贸委对申报材料进行审核后,上报国家发展改革委补发农药生产批准证书。

申请补办农药生产批准证书应当提交以下材料(一式两份):

(一)农药生产批准证书遗失补办申请表(见附件六);

(二)工商营业执照复印件;

(三)省级以上刊物刊发的作废声明。

第二十六条申请人可以在法定工作日内向省经贸委提出农药生产批准证书、换发及变更农药生产批准证书申请。申请人在每周一提出申请的,省经贸委应当场决定是否受理或一次告知需补正的材料。省经贸委自受理申请之日起20个工作日内完成审核上报工作。

第二十七条省经贸委在受理申请时,应当书面告知申请人是否需要现场审查和产品质量抽样检测及其所需要的时间。现场审查和产品质量检测所需的时间不计算在20个工作日内。

第二十八条农药产品出厂必须标明农药生产批准证书编号。

第二十九条农药生产企业应当按照农药产品质量标准、技术规程进行生产,生产记录必须完整、准确。每年的二月一日前,企业应当将其上年农药生产经营情况如实填报农药生产年报表(见附件七),报送省经贸委,省经贸委汇总后上报国家发展改革委。

第三十条申请企业应当如实向行政机关提交有关材料和反映真实情况,并对其申请材料实质内容的真实性负责。

第三十一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省经贸委提请国家发展改革委撤销其农药生产资格:

(一)己取得农药生产资格的企业的实际情况与上报材料严重不符的;

(二)擅自变更核准内容的。

第三十二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省经贸委提请国家发展改革委撤销、注销或吊销其农药生产批准证书:

(一)经复查不符合发证条件的;

(二)连续两次经省级以上监督管理部门抽查,产品质量不合格的;

(三)将农药生产批准证书转让其他企业使用或者用于其他产品的;

(四)在农药生产批准证书有效期内,国家决定停止生产该产品的;

(五)制售假冒伪劣农药的。

第三十三条承担农药产品质量检测工作的机构违反有关规定、弄虚作假的,由省经贸委提请国家发展改革委取消其承担农药生产批准证书的产品质量检测工作资格。

第三十四条本办法自2007年5月1日起施行。

附件:一、农药企业核准申请表

二、农药企业生产资格延续申请表

三、农药生产批准证书申请表

四、农药生产批准证书生产条件审查表

五、农药生产批准证书更改企业名称申请表

六、农药生产批准证书遗失补办申请表

七、农药生产年报表

八、原药来源证明

附件一:

农药企业核准申请表

拟申请的生产类型

原药□加工(复配)□分装□

企业基本情况

企业名称法人代表

企业地址注册地

生产地

注册资金(万元)企业性质

拟建项目情况

产品名称

项目总投资

(万元)年设计生产能力(年/吨)

占地面积(m2)建筑面积(m2)

批量投产时间产品登记情况

工艺流程(原药:化学反应式,流程图;加工、复配:方块图)

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情况

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单位及资质等级

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情况

原药环境影响报告书编制单位及资质等级

加工(复配)环境影响报告表有□无□

分装环境影响登记表有□无□

企业法人意见:

(单位公章)

年月日

省(自治区、直辖市)农药生产主管部门意见:

(单位公章)

经办人:年月日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审批意见:

(单位公章)

经办人:年月日

注:“□”上请打上√或不打

附件二:

农药企业生产资格延续申请表

生产类型

上次核准公告号

原药□加工(复配)□分装□

企业基本情况

企业名称法人代表

企业地址注册地

生产地1

生产地2

生产地3

注册资金企业性质

企业总资产企业固定资产

占地面积建筑面积

企业总人数工程技术人员数

主要经济指标完成情况

指标上年完成(万元)前年完成(万元)

年度农药销售收入

年度上缴税额

年度利润

主要产品及生产能力

主要产品名称生产能力(吨/年)

企业法人意见

(单位公章)

年月日

省(自治区、直辖市)农药生产主管部门意见

(单位公章)

经办人:年月日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审批意见

(单位公章)

经办人:年月日

注:“□”上请打上√或不打

附件三:

农药生产批准证书申请表

产品名称:

生产方式:原药加工复配分装

发证类型:发证换证

考核:是免

企业名称:

企业地址:

邮政编码:

联系人:

电话:

传真:

申请日期:年月日(单位公章)

一、企业基本情况

企业名称企业

性质法人代表

企业地址注册地

生产地

企业代码营业执照编号

企业开办时间注册资金

企业总资产固定资产

占地面积建筑面积

企业总人数工程技术人员数

主要经济指标完成情况

指标上年完成(万元)当年1-月完成(万元)

上年度农药销售收入

上年度上缴税额

上年度利润

主要产品及生产能力

主要产品名称生产能力(吨/年)

企业主要负责人及技术骨干情况

姓名性别年龄文化程度从事农药工作年限职务及职称

二、申证产品基本情况

产品名称

规格型号注册商标

项目总投资年设计生产能力

批量投产时间

换证产品还需填写以下四项:

上年产量上年销售收入

原生产批准文件编号农药登记

情况说明

工艺流程:(原药:化学反应式;加工、复配、分装:方块图)

三、主要生产设备(设施)和化验仪器情况

主要生产设备

序号名称规格型号台数备注

说明:

主要化验仪器

序号名称规格型号台数备注

说明:

附件四(含附表1、附表2):

农药生产批准证书生产条件审查表

序号审查项目审查方法评定实事

记录此项

不适应备注

1企业基本情况

1.1企业负责人应了解与农药相关的法律、法规与企业负责人交淡,了解相关法律、法规的为A,否则为B

1.2企业应具有一定的农药生产专业技术人员查看人员档案、学历证书,并与企业生产批准文件申请表对照。相符为A,否则为B

1.3企业应具有相应的资产规模,应处于良好的生产经营状态查看企业财务报表(总表),并与企业生产批准文件申请表对照。相符为A,否则为B。不符的应在备注栏填写实际资产、销售收入、利润等情况

1.4★企业应有独立农药生产管理机构,独立的农药生产界区和成品仓库,生产和生活区域应严格分开。现场勘察(或目测),并与企业生产批准文件申请表对照。占地、建筑面积等与申请表基本相符,生产界区面积不少于600平方米。符合要求为A,否则为C。

2生产工艺及技术管理

2.1技术来源合法,无知识产权纠纷向企业技术负责人了解技术来源。来源清楚、合法为A,对其知识产权状况有疑问的可打B。应在事实记录栏写明:自主开发或合作开发、技术转让单位名称。

序号审查项目审查方法评定实事

记录此项

不适应备注

2.2有与申报产品相关的工艺文件明细表,并与实际工艺文件相符查看工艺文件与明细表对照,完整、相符为A,否则为B。

2.3有带工艺控制点的流程图查看流程图,有且正确的为A,否则为B。

2.4有完善可行的工艺管理制度及考核办法并严格执行查看有关制度和考核办法,查考核记录。有完善可行的工艺管理制度,并有考核记录的为A,否则为B。

2.5主要工序应有工艺指标台帐随机抽查台帐记录,清晰、完整、准确的为A、否则为B。

2.6各工序有操作规程,并能正确执行现场查看,随机抽查岗位人员,看其是否掌握相关的操作规程并执行。符合要求为A,否则为B。

2.7企业应对操作工人进行培训并持证上岗查人员档案、培训教材、培训记录及现场工人的证件情况。符合要求为A,否则为B。

2.8有主要生产工艺中控指标及控制、考核办法,并严格执行。查看有关指标及控制、考核办法,查考核记录。有指标、控制、考核办法,并有考核记录的为A,否则为B。

3(生产、计量、检测)设备管理

3.1★生产设备应达到工业化批量生产的要求(具体要求见附表1)。不得有手工包(罐)装设备。现场查看主要设备,符合要求为A,否则为C。

3.2应制订设备管理制度,并执行。查看文件、现场设施及执行记录。符合要求为A,否则为B。

3.3主要设备档案完整、齐全,在用主要设备完好率100%。现场查看档案及台帐。符合要求为A,否则为B。

3.4有设备泄漏率台帐,生产过程的动、静态泄漏点应记录完整。现场查看台帐、可能的泄漏点。符合要求为A,否则为B。

序号审查项目审查方法评定实事

记录此项

不适应备注

3.5在用压力容器需在当地管理部门办理注册登记,应在检验有效期内使用。现场查看注册登记。符合要求为A,否则为B。

3.6计控器具应按工艺流程要求配置齐全。现场查看,符合要求为A,否则为B。

3.7★企业应配置按其产品标准进行全项检验的仪器设备和试剂及相关的技术文件。现场查看并与标准对照,符合要求为A,否则为C。

3.8实验室应布局合理、环境整洁,并符合有关部门对生产企业质检机构的相关管理规定。现场查看,主要的分析室要分开,分开为A,否则为B;环境整洁卫生为A,否则为B;实验室符合有关规定并通过认证为A,否则为B;两项同时为B判定为C。

3.9★计控、分析器具应按有关规定检定、校准,并有效期内使用。查管理制度、台帐、检定证书及记录等,符合要求为A,有2台以上在用计量、分析仪器超过规定的检定周期即为C,其余为B。

4质量管理

4.1企业应设置相应的质量管理机构及人员,且职权明确。查看有关文件,与相关人员座谈,了解是否有机构及人员、是否称职。是为A,否则为B。

4.2企业应有质量管理制度,包括:质量责任制,不合格产品处理制度,留样制度,检验室信息和文件管理制度,售后服务制度等等,有相应的考核办法并执行。查看文件;查看相关人员是否可随时拿出相应的制度文本,掌握相关内容;查看执行情况记录(或奖罚记录等)。是为A,否则为B。

序号审查项目审查方法评定实事

记录此项

不适应备注

4.3★加工、复配产品使用的原药和分装的产品应从有农药生产批准文件(或生产许可证)的企业进货。查看是否有进货单位农药生产批准文件(或生产许可证)复印件及进货合同,有为A,无为C。并在备注栏填具供货商名称。

4.4企业必须对检验人员进行培训并持证上岗;或有2名以上检验分析专业大专或大专以上毕业生在岗。查看培训档案、资格证书;检查检验人员数量(填在备注栏);检查检验人员基本技能。符合要求为A,否则为B。

4.5有检验仪器操作规程。查看文件;查看相关人员是否可随时拿出相应的规程文本,掌握相关内容。符合要求为A,否则为B。

4.6应建立质量管理台帐。原料、中间体和成品按规定标准进行检验、记录。原始记录、报告单、台帐之间数据一致、记录完整。按申证产品抽查一个月的记录、报告单、台帐,主要原料、中间体、成品检验记录完整,数据一致为A,否则为B。

4.7产品包装重量符合要求。库房随机抽取20瓶(袋)合格品,其平均净重不得低于标示量标志;包装等应符合产品包装要求。符合要求为A,否则为B。

4.8产品标签符合要求。产品标签内容齐全为A,否则为B。

4.9每箱必须具有使用说明和质量证明书(内容包括:产品名称、生产厂名、厂址、电话、批号、等级、检验员代号和检验合格标志)。随机抽查2-3箱,符合要求为A,否则为B。

序号审查项目审查方法评定实事

记录此项

不适应备注

5安全与环境保护

5.1企业的主要负责人应具有一定的安全管理知识,并对本单位危险化学品的安全负责。

与企业领导进行交谈,分析其对相关知识的了解情况,了解企业在安全管理上的职责分工。了解为A,否则为B。

5.2★企业安全管理分工,职责明确,管理制度健全。查看文件;了解企业在安全管理上的职责分工是否明确,查看相关人员是否可随时拿出相应的制度文本,掌握相关内容。符合要求为A,否则为C。

5.3企业从事危险化学品生产、经营、储存、运输、使用、外置废弃物工作的人员,必须接受有关部门关于法规、安全知识、专业技术、防护和应急救援知识的培训,并持证上岗。查人员档案、培训记录,随机抽查相关人员,了解其对相关知识的了解情况。符合要求为A,否则为B。

5.4★企业生产设施、设备的危险部位应有安全防护措施,如:易燃易爆部位应有隔离及防护措施,电器、仪表应是防爆型,车间、库房应配备消防器材,应有可靠的监测、报警、通讯设施,毒性气体作业岗们应有防毒面具,并具备急救条件,各处危险标志明显,等等。

现场查看。符合要求为A,否则为C。

序号审查项目审查方法评定实事

记录此项

不适应备注

5.5★涉及安全的特殊岗位必须有安全操作规程,并认真执行。现场查看,操作规程应置于明显处;现场随机抽查岗位人员,看其是否掌握操作规程并执行。符合要求为A,否则为C。

5.6★有符合国家环境保护要求的污染防治设施和措施,污染物排放符合国家和地方排放要求。查看当地环保部门的验收或检查检测报告(意见),现场查看有关设施并有效运行为A,无污染防范措施为C。

5.7企业应重视文明生产,厂房、车间整洁、明亮,杜绝跑、冒、滴漏。物品露天堆放整齐,道路平坦通畅。

现场查看。符合要求为A,否则为B。

5.8工业卫生符合要求,劳动保护措施健全。查看文件、现场设施、管理记录。操作人员是否穿必要防护服及用品。符合要求为A,否则为B。

说明:

1、现场审查以A、B、C三级进行判定,其中A为合格,B为轻微不合格,C为严重不合格。

2、《审查表》中带★标志的条款为否决项。

3、《审查表》中“此项不适用”一栏用以标明对生产某种产品的企业审查时可删减的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