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风险评估范文10篇

时间:2023-10-11 17:05:04

财务风险评估

财务风险评估范文篇1

当前,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我国企业所有制结构趋向多元化,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市场快速变化与不可准确预见性,企业风险无处不在,而财务风险更是企业经营中所不可避免的问题,财务风险决定企业的成败,而且企业面临的财务风险也越来越复杂和多变。本文针对不同财务风险分析其涵义,如何衡量,并结合不同财务风险的特点提出相应的防范措施,服务于实际工作。

一、对财务风险的认识

财务风险是指由于多种因素的作用使企业不能实现预期的财务效果,从而产生的经济损失的可能性。财务风险客观存在于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各个环节,财务风险的存在,无疑会对企业生产经营产生重大影响。以财务决策为例,企业的财务决策几乎都是在风险和不确定性的情况下作出的,离开了风险评估,就无法正确评价企业报酬的高低。因此,对财务风险的成因及防范进行研究、控制,从而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财务风险的分类

结合理论界对企业财务风险认识,为财务风险可作如下三种不同的分类:

第一种分类:财务风险仅指筹资风险,是指由于举债而给企业目标带来的可能影响。企业举债经营,全部资金中除自有资金外还有一部分借入资金,这会对自有资金的获利能力造成影响;同时,借入资金需还本付息,一旦企业无力偿还到期债务,企业便会陷入财务困境,甚至破产。如果一个企业没有借入资金,这个企业就不会发生财务风险,而只有经营风险;如果企业有借入资金,这个企业就存在着财务风险和经营风险。企业借入资金必须按期还本付息,在未来偿还债务能力不确定的情况下,就会相应增加企业的压力和负担,使企业面临着资不抵债的潜在风险,这也就形成了企业的财务风险。但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中,为达到规模经济,实现企业经营目标,又不得不想方设法筹借经营性资金,进行负债经营。因此现代企业中财务风险是企业必须面对的客观现象。

第二种分类:财务风险按企业经营活动可分为筹资风险、投资风险、资金回收风险和收益分配风险。企业财务活动中由于各种不确定因素的影响,使企业财务收益与预期收益发生偏离,因而造成蒙受损失的机会和可能。企业财务活动的组织和管理过程中的某一个方面和某个环节中出现问题,都可能促使这种风险转变为损失,导致企业盈利能力和偿债能力的降低。企业财务活动一般分为筹资活动、投资活动、资金回收和收益分配活动四个方面,相应的也就会产生各种不同的财务风险需要企业去面对。筹资风险即借入资金而增加丧失偿债能力的可能;投资风险即由于不确定性因素导致的使投资报酬率达不到预期的目标而发生的风险;资金回收风险即产品销售出去,其货币资金收回的时间和金额的不确定性;收益分配风险即由于收益分配可能给企业今后生产经营活动产生不利影响而带来的风险。财务风险与企业经营活动的各个环节密切相关,一个正常进行生产经营的企业,财务风险必然是企业所不可避免的。

第三种分类:按资本运动的结果不同可将财务风险分为财务状况风险和经营成果风险。财务风险是资本流通过程中的产物。从资本运动的角度看,在G—W……P……W’—G’的资本运动过程中,资本流通的始极是货币本金的垫支,终极是得到价值量增加的货币本金收回,财务是为了重新获得货币而垫支货币所进行的运动。所以财务的风险萌芽于本金垫支之时,只要筹集货币并把货币作为资本来使用,资本就具有无法得到价值增值的风险。资本的流通过程,既是财务风险的转移过程又是财务风险的积聚过程,某一资本形态的风险不仅接纳了上一资本形态的风险,同时又吸收了本形态新的风险。这样的过程使财务风险不断形成和积累,最终对企业的生产经营带来影响。企业经营活动状况和财务活动的组织与管理业绩如何,必然会体现在企业资金运动的状况和结果上,表现为企业财务状况的好坏和财务成果的大小。因此,企业的财务风险包括财务状况的风险和财务成果的风险。财务成果即财务收益(或现金净流入)及获利能力等;财务状况即企业的资产结构、资本结构及偿债能力等。从财务状况和财务成果偏离的趋势看,出现偏差的结果只有两种,即财务状况的变好或者变坏,财务成果的增加或减少。企业的财务风险既是财务结构不合理而可能面临的偿债压力,也是企业利润的不确定性。于是财务结构作为财务运动的起点和终点,是财务的静态表现;财务成果则是财务运动的过程表现,这两者要共同构成了财务风险。在管理企业财务风险时,这两者同时要纳入到财务风险的监测体系中。

通过对风险分类的认识,我们可以看出它们之间的共同点主要有:1、对风险的描述是一致的即认为风险是当一项活动会产生几种不同的可能结果,且这些结果的概率和可能性可以推算时,则认为这种活动是有风险的。2、都包括筹资活动所带来的风险,即认为筹资所带来的风险是财务风险的基本组成部分。上述三种分类也存在差异:1、对财务风险的内涵认识不同。第一种分类只是强调了风险产生的根本原因是企业负债经营带来的筹资风险,认为筹资风险是企业财务风险的全部而忽视了企业其他方面所带来的财务风险,将财务风险的本质等同于财务风险;第二种分类从企业资金运动的整个过程来认识企业财务风险,较全面的涵盖了企业财务风险,对企业的实践工作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第三种分类是从财务管理者的角度认识财务风险的,认为财务风险从企业资本垫支开始就产生了,随着企业生产程序更替而产生和积累了其他方面的风险,最后从影响财务风险产生的原因习性划分为财务状况风险和财务成果风险。2、上述分类对财务风险认识的外延不同。第一种分类仅认为企业货币资金无法偿还企业到期债务时而产生的风险,第二种分类则是从财务活动的各种不确定性影响因素来全面认识财务风险的,将财务风险产生的各种可能因素都包括进去。第三种分类同样也是从企业资本流通的各个环节全面认识财务风险,将影响企业财务运作的各种财务风险因素都予以考虑。

本文认为第一种分类对企业财务风险的认识带有片面性,只是注重了财务风险的本质,而忽视导致本质产生的其他方面的原因。第二和第三种分类虽然对财务风险的内涵和外延认识不同,但是它们都能够从总体上全面把握财务风险,对于企业的生产经营实践具有指导意义。

2、企业财务风险的基本特征。

在企业财务管理工作中,只有充分了解财务风险的基本特征,才能采取针对性措施防范和化解财务风险。归纳起来,企业财务风险主要具有以下特征:

(1)客观性。即财务风险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而客观存在的。也就是说,风险处处存在,时时存在,人们无法回避它、消除它,只能通过各种技术手段来应对风险,从而避免费用、损失的发生。企业财务活动存在着两种可能结果,即实现预期目标和无法实现预期目标,这就意味着无法实现预期目标的风险是客观存在的。

(2)全面性。即财务风险存在于企业经营活动的全过程,并体现在多种财务关系上。资金筹集、资金投资、资金回收、资金分配等财务活动,均会产生财务风险。

(3)不确定性。财务风险具有一定的可变性,即在一定条件下、一定时期内有可能发生,也有可能不发生。这就意味着企业的财务状况具有不确定性,从而使企业时时都具有蒙受损失的可能性。

(4)收益性或损失性。风险与收益是成正比的,即风险越大收益越高,风险越小收益越低。财务风险的存在促使企业改善管理,提高资金利用效率。因而可以说,收益性与损失性是共存的。在我国企业里,由于种种因素的作用和条件限制,财务风险也会影响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连续性、经济效益的稳定性和生存的安全性,最终可能会威胁企业的收益,也就会影响企业收益。

(5)激励性。即财务风险的客观存在会促使企业采取措施防范财务风险,加强财务管理,提高经济效益。

3、企业财务风险的成因分析。

影响企业财务风险的因素佷多,既有企业外部的原因,也有企业内部的原因。而且不同的财务风险形成的原因也不尽相同。它的内部原因主要包括筹资规模策略不当、资金来源结构不当、筹资方式以及时间选择不当、信用交易策略不当和筹资顺序安排不当。外部原因主要有市场风险、利率变动、物价风险。具体来说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财务管理环境复杂多变,财务管理系统不能适应复杂多变的宏观环境。财务管理的宏观环境复杂多变是产生财务风险的外部原因。财务管理环境是指对企业财务活动和财务管理产生影响作用的企业内外各种条件的统称,如经济环境、法律环境、金融环境等。而企业财务活动在相当大程度上受内外界环境制约,如生产、技术、供销、市场、物价、金融、税收等因素,对企业财务活动都有重大的影响。如持续的通货膨胀,将使企业资金供给持续发生短缺,货币性资金持续贬值,实物性资金

升值,资金成本持续升高。例如,世界原油价格上涨导致成品油价格上涨,使企业增加了运营成本,减少了利润,无法实现预期的收益。而利率的变动必然会产生利率风险,包括支付利息过多的风险、产生利息的投资发生亏损的风险和不能履行偿债义务的风险。市场风险因素也会对财务风险有很大的影响。财务管理的环境具有复杂性和多变性,外部环境变化可能为企业带来某种机会,也可能使企业面临某种威胁。财务管理系统如果不能适应复杂而多变的外部环境,必然会给企业带来困难。

(2)企业管理人员对财务风险的客观性认识不足。企业只要有财务活动,就必然存在着财务风险。在现实工作中,我国许多企业财务管理人员风险意识淡薄,是财务风险产生的重要原因之一。由于我国市场已成为买方市场,企业普遍存在产品滞销现象。一些企业为了增加销量,扩大市场占有率,大量采用赊销方式销售产品,企业应收账款大量增加。同时,由于企业在赊销过程中,对客户的信用等级了解欠缺,缺乏控制,盲目赊销,造成应收账款失控。大量比例的应收账款长期无法收回,直至成为坏账。资产长期被债务人无偿占用,严重影响企业资产的流动性及安全性,给企业带来巨大的财务风险。

(3)财务决策缺乏科学性导致决策失误。财务决策失误是产生财务风险的又一重要原因。避免财务决策失误的前提是财务决策的科学化。目前,我国企业的财务决策普遍存在着经验决策和主观决策现象,由此导致决策失误经常发生,从而产生财务风险。例如,在固定资产投资决策过程中,由于对投资项目的可行性缺乏周密系统的分析和研究,加之决策所依据的经济信息不全面、不真实,以及决策者决策能力低下等原因,导致投资决策失误频繁发生。决策失误使投资项目不能获得预期的收益,投资无法按期收回,给企业带来巨大的财务风险。由于投资决策者对投资风险的认识不足,决策失误及盲目投资导致一些企业产生巨额投资损失,也必然影响企业的投资效益,影响了企业的长期偿债能力,从而给企业带来较大的财务风险。

(4)企业内部关系混乱。企业内部财务关系混乱是我国企业产生财务风险的又一重要原因。企业内部各部门之间及企业与上级企业之间,在资金管理及使用、利益分配等方面存在权责不明,管理混乱的现象,造成资金使用效率低下,资金流失严重,资金的安全性、完整性无法得到保障。例如,企业资金结构不合理,负债资金比例过高等。在我国,资金结构主要是指企业全部资金来源于权益资金与负债资金的比例关系。由于筹资决策失误等原因,企业资金结构不合理的现象普遍存在。具体表现在负债在资金结构中比例过高,很多企业资产负债率达到30%以上,导致企业财务负担沉重,偿付能力不足,由此产生财务风险。

二、财务风险的衡量

企业财务风险存在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对财务风险的衡量也不是仅依据某一两个指就能识别的,本文从企业偿债能力、盈利能力和现阶段金流量等方面来分折如何对财务风险进行衡量,也就是说什么情况下财务风险大,什么情况下财务风险小。对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进行综合评价。一般来说,可以选用以下几类指标来分析、衡量财务风险:

1、资产变现能力

资产变现能力是指企业的流动资产在一定时期内转化为现金的能力。现金是企业经济活动的“血液”.如果企业的流动资产在一定时期内不能转化为现金,或变现能力低,企业不仅无法支付工资、购买原材料和生产设备,更无法偿还到期的流动负债。企业资产变现能力主要通过流动比率和速动比率来反映。其中,流动比率反映了企业有多少流动资产可在一年内转化为现金,以便用来偿还流动负债。该指标越大,说明企业资产变现能力越高,短期偿债能力越大。但由于流动资产包括了存货,存货的积压会使流动比率增大,而实际上存货的积压降低了资产的变现能力,因此,可用速动比率来衡量企业偿还流动债务的能力。计算公式如下:

流动比率=(流动资产/流动负债)×100%

速动比率=(速动资产/流动负债)×100%

速动资产=流动资产-存货

2、负债状况

企业的总资产是由债务、投资人投入、企业经营积累等形成的。企业的债务如何,直接反映了企业的财务风险程度。一般可用资产负债率和已获利息倍数来衡量。其中:资产负债率表明了企业的负债状况和债权的保障程度,该指标值越小,说明用资产保障债权的程度越高;已获利息倍数反映了企业当期获得的收益能在多大程度上满足当期利息费用的开支需要。该指标值越大,表明企业有较大的支付利息能力,反之,则说明其负债过度或盈利能力太低,企业可能面临着财务危机。两个指标的计算公式如下:

资产负债率=(负债总额/资产总额)×100%

已获利息倍数=(净收益+所得税+利息费用)/利息费用

3、资产使用状况

一般来说,企业的资产使用状况越好,企业的财务状况就越好。资产使用状况可主要考核存货周转率。存货周转率一方面反映了企业存货的管理效率,另一方面也反映了企业存货的变现能力,综合反映了企业产品滞销问题。该指标值越大,存货变现能力越强,企业产品的销售状况越好。计算公式:

存货周转率=(产品销售成本/平均存货成本)×100%

4、盈利能力

如果一个企业长年亏损,那么不但无法向国家缴纳利税,而且终究会耗竭国家资金和企业自有资金,丧失偿债能力。企业的偿债能力最终取决于企业的盈利能力。反映企业盈利能力的常见指标是总资产报酬率。它反映了企业总资产的获利能力。该指标越高,企业偿债能力越大。计算公式如下:

总资产报酬率=[(利润总额+利息支出)/平均资产总额]×100%

利用以上几类财务指标,能够反映出企业的财务状况,从而识别和衡量企业财务风险的大小。但是仅就上述指标就能衡量企业财务风险的大小了吗?答案是否定的。由于企业财务风险的复杂性和多变性,仅用某一两个指标就能衡量财务风险的大小是不可能的。即偿债能力高并不能说就没有财务风险,盈利能力强也不代表就没有财务风险。什么最重要?我认为现金流量最重要,一个企业只要有较好的现金流量就可以避免财务风险,因此衡量财务风险不必须运用下列指标来识别。

5、现金流量指数

现金流量指数=现金流入量/现金流出量

该指标主要用于分析或估测企业现金流入对现金流出的总体保障能力。在这里,现金流入既包括经营活动的现金流入,也包括投资活动、筹资活动的现金流入,此外,还有其他来源的现金流入;同样,现金流出也是一个整体的概念,即包括经营、投资、筹资等活动的现金流出需要量以及其他方面的现金流出需要量。一般而言,如果现金流量指数大于1,即现金流入量大于现金流出量,表明从整体上讲,企业对各种现金支付的需要是有保障的。

6、经营现金流量指数

营业现金流量指数=经营现金流入量/经营现金流出量

经营活动的现金流量是企业整体现金流量的构成主体,经营现金流入对相关流出的保障程度,是整个现金流量结构稳健的前提基础。因此,在从整体上对企业现金流量状况分析的同时,还必须进一步对其中的营业现金流量状况做出更加深入的分析评价。如果该指数大于1,表明企业有着良好的现金支付保障能力基础;反之,当该指数小于1时,就意味着企业收益质量低下,营业现金流入匮乏,甚至处于过度经营的危险状态。倘若企业营业现金流量长期性地处于短缺状态,必然会陷入严重的财务危机甚至破产倒闭境地。

三、企业财务风险的防范

防范企业财务风险的措施。财务风险存在于财务管理工作的各个环节,不同的财务风险产生的具体原因不尽相同。因而,如何防范企业财务风险,化解财务风险,以实现财务管理目标,是企业财务管理的工作重点。因此,防范企业财务风险,主要应做好以下工作:

(1)控制负债比例

即通过合理安排资本结构,适度负债使财务杠杆利益抵销风险增大所带来的不利影响。财务风险又称筹资风险,是指由于举债而给企业目标带来的可能影响。企业举债经营,全部资金中除自有资金外还有一部分借入资金,这会对自有资金铁获利能力造成影响;对借入资金需要还本付息,一旦无力偿还到期债务,企业便会陷入财务困境基至企业破产。因此企业不但应该设计合理的资金结构,保持适当的负债、降低资金成本,而且还要控制负债的规模,保证谨慎的负债比率,避免到期无力偿债或资不抵债,从而来有效防范财务风险。

(2)研究理财环境,制定理财策略。

企业财务活动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受理财环境制约,如生产、技术、供销、市场、物价、金融、税收等因素,对企业财务活动都有重大的影响。只有在理财环境的各因素作用下实现财务活动的协调平衡,企业才能生存和发展。研究理财环境,有助于正确制定理财策略。只有认真分析财务管理的宏观环境及其变化,提高企业对财务管理环境的适应能力和应变能力。建立和完善财务管理系统,以适应不断变化的财务管理环境。即是说,应制定财务管理战略。面对不断变化的财务管理环境,企业应设置高效的财务管理机构,配备高素质的财务管理人员,健全财务管理规章制度,强化财务管理的各项基础工作,使企业财务管理系统有效运行,以防范因财务管理系统不适应环境变化而产生的财务风险。

(3)努力提高财务管理人员对财务风险的认识

财务管理是企业组织财务活动、处理财务关系的一项综合性的管理工作。企业的财务活动包括投资、资金运用、筹资和资金分配等一系列行为。而财务风险存在于财务管理工作的各个环节,任何环节的工作失误都会给企业带来财务风险,财务管理人员必须将风险防范贯穿于财务管理工作的各阶段。

(4)对财务风险作出恰当的处理

财务风险的处理是风险的事后控制,具体方法主要有:①坚持谨慎性原则,建立风险基金。即在损失发生以前以预提方式或其他形式建立一项专门用于防范风险损失的基金。如工业企业按一定规定和标准提取坏账准备金、存货跌价准备等。商业企业可提取商品削价准备金,这是弥补风险损失的一种有效方法。②在损失发生后,或从已经建立了风险基金的项目中列支,或分批进入经营成本,尽量减少财务风险对企业正常活动的干扰。③建立企业资金使用效益监督制度。有关部门应定期对资产管理比率进行考核。同时,加强流动资金的投放和管理,提高流动资产的周转率,进而提高企业的变现能力,增加企业的短期偿债能力。另外,还要盘活存量资产,加快闲置设备的处理,将收回的资金偿还债务。④注重投资决策问题。投资决策是企业重大经营决策的主要内容之一,直接影响企业的资金结构。企业决策者必须作好投资项目的可行性分析。

(5)提高财务决策的科学化水平,防止因决策失误而产生的财务风险

财务决策的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到财务管理工作的成败,经验决策和主观决策会使决策失误的可能性大大增加。为防范财务风险,企业必须采用科学的决策方法。在决策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影响决策的各种因素,尽量采用定量计算及分析方法,并运用科学的决策模型进行决策。对各种可行方案决策,切忌主观臆断。如在筹资决策过程中,企业首先应根据生产经营情况合理预测资金需要量,然后通过对资金成本的计算分析及各筹资方式的风险分析,选择正确的筹资方式,确定合理的资金结构,在此基础上作出正确的筹资决策。再如,企业资金流动是周而复始地进行的。确切地说流动性是企业的生命,企业必须加速存货和应收账款的周转率,以保持良好资产流动性。按照以上方法作出的决策,产生失误的可能性大大降低,从而可以避免财务决策失误所带来的财务风险。

(6)理顺企业内部财务关系,做到责、权、利相统一

为防范财务风险,企业必须理顺内部的关系。要明确各部门在企业财务管理中的地位、作用及职责,并赋予相应的权力,真正做到权责分明,各负其责。而在利益分配方面,应兼顾企业各方利益,以调动各部门参与企业财务管理的积极性,从而真正做到责、权、利相统一,使企业内部财务关系清晰明了。

(7)建立财务“预防”机制,正确把握企业负债经营的“度”

企业进行负债经营决策时,首先应该考虑企业举债的规模和偿债能力。一般而言,确定负债规模应该考虑以下因素,如警惕财务杠杆效应的负面影响、防范财务风险和关注财务成本。建立企业财务预警的“诊断”机制,要对企业的负债进行分析,从三个方面来看:①负债经营有利于提高经营者业绩,使企业获得负债资金效应,降低资金成本,提高权益资本收益水平。②负债经营可以迅速筹集资金,弥补企业内部资金不足,增强经济实力。③负债经营给企业带来更大的风险和破产的危机。首先,在资金结构中,若负债的比例过大,即过度负债经营,那么依赖于外界的因素过多,也就加大了企业的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生产经营环节稍有脱节,资金回收不及时,资金成本大幅度增加,降低了企业经营利润削弱了企业活力。其次,因负债率升高,财务风险加大,在财务杠杆作用下自有资金收益率下降,企业承受能力降低,偿还能力减弱。一旦企业出现坏账,产品积压,那么必然会给企业带来危机。因而,在建立企业财务预警制度时,应把握好负债经营的“度”。

财务风险评估范文篇2

影响企业财务风险的因素有很多,但无论是从企业外部环境因素的变化引起的财务风险,还是公司内部治理不善引起的财务风险,这两者最终均可以在公司的各项财务状况中体现出来。[3]本研究根据制造型企业财务活动自身的特点和规律,结合现有学者对这类企业财务风险评估指标的相关研究,[4][5]从制造型企业的偿债能力、盈利能力、现金流量、运营能力以及成长能力等这五大方面进行财务风险评估指标的构建。其中,偿债能力用流动比例和资产负债率来计算;运营能力用应收账款周转率和存货周转率来计算;现金流量用净利润现金比例和销售现金比率来计算;盈利能力用资产净利率和销售净利率来计算;成长能力用总资产增长率和营业收入增长率来计算。为了避免人为主观因素的影响以及得到较为可靠的计算结果,本研究在借鉴已有相关文献基础上,将AHP以及TOPSIS法结合起来对制造型企业财务风险评价指标进行赋权,以使得评价结果更为客观可信。

2基于AHP和TOPSIS法的财务风险评价原理及步骤

2.1采用AHP法确定权重系数

首先需要构建比较矩阵。在制造型企业财务风险影响因素中,对影响企业财务风险的各个因素采用1-9标度法两两比较进行评分,可以构建一个评分矩阵。然后根据评分矩阵,采用方根法计算出特征根值。接着计算一致性指标值,检验评分矩阵的一致性。当一致性指标小于0.1时,评分矩阵才满足一致性检验,否则需要对矩阵做调整后再进行一致性检验。

2.2AHP—TOPSIS评价模型构建

首先对影响财务风险指标数据构建初始决策矩阵。然后对其进行无量纲化处理,得到标准化决策矩阵。再将该矩阵各个元素按列与AHP所确定的权重向量相乘,得到加权标准化决策矩阵。再计算正、负理想解,根据这个解再计算贴近度,最后,计算各参与方的综合评价结果向量,根据向量即可确定满足最靠近最优解的三家企业所面临的财务风险大小。

3算例分析

各指标权重的确定。本文以江西赣州的A、B、C三家制造型企业为例进行分析,邀请五位财务方面的专家对这三家企业这五大方面对应的二级量化指标两两进行评分。经过计算,A、B、C这三家企业财务风险的偿债能力、盈利能力、现金流量、运营能力以及成长能力对应的权重比例分别为30.814%、23.736%、18.337%、9.748%和17.365。然后计算二级指标对应的权重,计算结果表明,流动比例和资产负债率分别为61.37%和38.63%,应收账款周转率和存货周转率分别为55.83%和44.17%,净利润现金比例和销售现金比率分别为53.69%和46.31%,资产净利率和销售净利率分别为58.37%和41.63%,总资产增长率和营业收入增长率分别为56.42%和43.58%。基于以上数据,可得到正、负理想解集合分别为:C+={0.378,0.289,0.326},C-=﹛0.021,0.046,0.033﹜。在贴近度方面,以偿债能力为例,A、B、C三家公司分别为0.690、0.573和0.341。最后,计算出A、B、C三家公司的财务风险的综合评判结果向量为:F=(0.283,0.317,0.406),表明,C公司的财务风险在三家中最大,B公司次之,A公司相对最小。事实上,这一计算结果符合三家企业真实的财务风险评估结论。

4结论

对企业财务风险的研究近些年来一直是学术界和企业界共同关注的热点,同时也是制约企业尤其是制造型企业可持续健康发展的难点。[6]影响企业财务风险的因素较多,本研究通过文献分析从制造型企业的偿债能力、盈利能力、现金流量、运营能力以及成长能力这五大方面进行分析和评价。为此,构建了基于AHP和TOPSIS相结合的方法对制造型企业财务风险评估指标体系模型。并在此基础上选取了三家制造型企业财务数据进行了实际案例检验,展示了本文所构建的企业财务风险评估模型的过程,结算结果客观表明了本研究模型能反映企业的财务风险,为制造型企业财务风险评估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本文的这一研究能够为企业管理者或财务人员及时发现企业目前总体财务状况及可能面临的财务风险提供了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作者:朱经湖 单位:中国建设银行

参考文献:

[1]PanI,KorreA,DurucanS.ASystemsbasedApproachforFi-nancialRiskModellingandOptimisationoftheMineralProcessingandMetalProductionIndustry[J].Computers&ChemicalEngineering,2016(89):84-105.

[2]王冬梅,王旭.企业财务风险评价:误区与框架重构[J].财会月刊,2016(31):22-27.

[3]徐伟,陈丹萍.财务风险预警建模原则及几种预警新模型[J].统计与决策,2016(8):150-153.

[4]王庆华,杨杏.基于多分类Logistic回归模型的企业财务风险影响因素探析[J].财会月刊,2015(6):64-68.

财务风险评估范文篇3

关键词:经济新常态;中小企业;财务风险;评估;管控

2013年12月10日,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讲话上,“新常态”首次由提出,此后在多个场合对“新常态”进行了阐述。作为近几年来被频繁提到的经济术语,“新常态”概念的提出对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与西方对“新常态”概念的定义不同,我国经济新常态具有其特性。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经济和各项事业都取得了高速发展,成就令世界瞩目,迅速成长为世界一大经济体。但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过去几十年快速发展的风险和负担也逐渐体现出来,这也给我国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在提出的经济新常态中,就明确指出中国经济面对新的形势要稳步放缓,中国经济开始迈入一个新时期。曾经带动经济增长的产业也要逐步开始转型,对一些落后的、高消耗的产能逐步进行淘汰,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技术密集型产业,并大力振兴实体经济,这就给我国中小企业带来了发展机遇。近年来,中小企业数量迅速增长,到2015年我国中小企业数量达到7000万家,占我国企业总数的九成以上,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然而,由于中小企业自身的一些局限性和外部环境的限制,中小企业在资本运行和企业管理中都面临着非常高的风险。其中,对中小企业影响最大、最直接的就是企业财务风险。因此,在经济新常态下,中小企业必须适应新的经济环境要求,提高企业的抗风险能力,做好财务风险管控。

1中小企业财务风险形成的原因分析

1.1企业自身因素

首先,中小企业在发展中存在因企业自身管理不完善以及领导者专业素质欠缺引发财务风险的问题。首先,企业的发展离不开资金的支持,由于我国银行信贷体系的不完善以及中小企业自身硬件不足,使得中小企业从银行获得资金支持的力度较低,这就导致很多中小企业转向民间借贷或者采取企业内部筹集资金的方式。但这种融资方式风险高、成本高,一旦企业出现决策方面的偏差或者遭遇经营困难,会立即导致财务风险甚至威胁企业的生存。其次,很多中小企业在管理方面存在欠缺。管理制度不完善,财务制度混乱,无法合理的规避财务风险。尤其在早期中小企业发展中,员工人数少,企业规模小,成立时间短,很难像大企业一样建立起完善的管理制度和财务体系。一些部门经常出现分工不明、身兼数职的现象,这种模式导致财务风险的提升。最后,中小企业在发展中缺乏风险防范意识,财务管理落后,通常企业的所有人也是企业的管理者,很多甚至是家庭作坊式的管理方式,没有做到管理权与所有权的分离。这种落后的财务管理思想也导致企业在发展中缺乏长期财务规划,忽视了风险规避和防范的重要性。

1.2企业外部因素

在当今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大环境中,企业的发展与外部环境息息相关。特别是中小企业,因其技术水平、经营规模、管理水平都处在较低水平,对外部环境以及经济政策的变动十分敏感,各方面的经济政治因素和法律事项的变动都会影响到中小企业的经营决策和发展战略。而且,外部环境因素的改变是中小企业无法预测和左右的,所以当出现一些足以影响企业运营的变化时,企业会承担较大的风险。通常情况下,主要有四种外部因素变动会引发企业财务风险。一是市场的季节性调整,是指企业的销售情况会有季节性差异,淡旺季的劳动力成本会发生该变,其现金流也不同;二是经济的周期性波动,指的是市场会因为各种因素出现经济不景气的现象,导致企业出现产品滞销,或是经济快速发展后引发了银行贷款利率不断攀升的问题;三是市场中的行业竞争带来的风险;四是通货膨胀造成的压力,通货膨胀对企业的资金情况影响较大,会导致企业劳动力成本和生产原料成本不断增加,从而引发企业财务风险。

2中小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现状

中小企业是我国重要的经济组成部分,其对社会经济的发展、就业压力的缓解和社会资源配置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中小企业当前存在着十分严重的财务管理风险,给中小企业的发展带来了严重阻碍。

2.1缺少流动资金,周转不畅

中小企业的经济体量较小是现实存在的问题,因为经济实力的问题,再加上中小企业的盈利水平也和大企业有着较大差距,这也导致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当前,企业融资中的股票和债券融资并不适合中小企业,中小企业也无法达到股票和债券融资的标准。再加上从银行贷款的门槛较高,目前,我国中小企业在生存发展中经常面临资金短缺,无流动资金可供周转的现状。

2.2资金利用率低下

当前,我国中小企业发展还面临着资金利用率低下的问题。由于我国目前对中小企业的约束机制和引导机制尚不完善,造成一些中小企业在资金使用中存在短视问题。企业眼光不长远,过分追求短期利益,缺少科学合理的理财决策。同时,一些企业在取得利润后没有合理规划,平衡发展和投入的关系,过多投入到设备更新中,降低了企业回报率。

2.3盲目投资

在经济新常态下,随着国家对中小企业发展的重视和政策的倾斜,部分中小企业出现了不顾自身实力,盲目扩大经营生产和投资项目,使企业出现财务风险,陷入经营困境。面对经济新常态下的种种机遇,中小企业在投资时还是要大量进行调研分析,切忌盲目投资。

3对中小企业进行财务风险评估的重要性

3.1财务风险评估是企业规避风险的必要途径中小企业进行财务风险评估是在查漏补缺,发现自己经营中存在的问题,并予以改正和规避,实现企业长期健康的发展。企业在实际经营中,是无法完全避开经营风险的,风险是存在于企业生产经营中的每一个环节的。因此,必须进行企业财务风险评估,为企业经营提供科学合理的决策支持,正面财务风险,尽可能的回避和控制好财务风险,这对企业的长远发展十分有益。3.2财务风险评估有助于管理体制改革财务风险评估有助于实现中小企业管理体制的改革。在传统的中小企业管理模式中,存在分工不明确,员工效率不高,缺乏长远规划等问题,这些问题使财务风险预估变得困难,随着企业的发展其财务风险也会在这些问题中爆发。构建科学合理的财务风险预警体系,能够在有效帮助企业预警财务风险、控制财务风险的同时,帮助企业进行管理体制的改革,帮助企业建立健全完善的、制度化、规范化的管理体制,最终实现企业的现代化管理。

4中小企业财务风险的管控措施

4.1提升企业管理人员的财务风险意识

降低中小企业发展中的财务风险,首先就要提升企业管理人员的财务风险意识。在中小企业发展中,只有管理人员的财务风险意识得到提高,才能保证其财务评估防控顺利进行。中小企业的财务风险管控很大一部分是依靠财务管理来实现的,因此,必须提高中小企业财务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和业务水平。当前,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对企业财务管理人员的防范工作和财务风险控制能力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企业必须定期组织培训,强化财务管理人员的财务风险意识,提升其财务风险管控的业务能力水平,并制定相关的考核制度,定期对财务管理人员的工作展开考核评价。就企业财务管理人员自身来讲,也要加强财务风险意识,自觉自发的提升自身业务水平,及时更新财务管理知识。在日常工作中,始终保持财务风险管理意识,为企业管理人员做出经营决策提供数据和理论支持,尽量避免企业财务风险的发生。

4.2建立完善的财务风险预警机制

中小企业在进行财务风险管理时,要注意建立一个完善的财务风险预警系统。企业财务风险预警机制使企业进行财务风险防范的关键性保障,因此,中小企业必须着手建立完善的预警系统。按照我国中小企业当前的发展状况来看,首先,企业应建立一个长期的财务预警系统,这一预警系统主要通过分析企业的资产管理状况、偿还债务能力和企业盈利状况,提前进行长期风险预警。其次,也要建立一个短期财务风险预警系统,在这一系统中通过观察企业现金流预算的变化,对企业分财务风险状况作出判断分析,并及时采取防控措施。

4.3强化中小企业应收账款的回收风险管控

中小企业由于自身和外部环境的影响,抗风险能力相对大企业较差,同时现金流也较为紧张。加强中小企业应收账款的回收风险管控,可以有效防范企业发生财务风险。要做到这一点,首先要求财务管理人员对企业客户展开信用评价,根据客户具备的能够按约付款的概率来选择针对其最佳的销售方式,以保证客户账款的回收。其次,财务管理人员必须财务科学合理的资金结算方式和客户结算资金。针对不同类型的客户要采用不同的资金结算方式,对于一些和企业有长期合作关系并且盈利能力强的大客户,可以适当采用较为宽松的结算方式。对于一些短期合作客户和偿债能力较低的客户,企业必须及时进行账款回收,避免企业经营资金被长期占用。

4.4中小企业必须重视外部环境的变化

在当前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大环境下,中小企业的经营发展再也不是关起门来“过家家”式的经营方式可以应对的了,外部经济环境的变化直接影响着企业的发展经营。在这种情况下,企业只有顺应环境的变化,对经济环境的变动保持一定的敏感性,及时根据大环境的改变调整自身经营发展策略。

5结语

综上所述,在经济新常态下,中小企业迎来了新的挑战和机遇。在企业发展过程中,财务风险的管控依旧是影响企业发展的一项重要议题。因此,研究企业如何有效的进行各类财务风险控制,提高企业抗风险能力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中小企业在保持经济稳定增长、增加就业率、扩大内需、稳定社会发展方面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必须看到的是,近年来受国际金融危机的持续影响,中小企业也遭遇了经营困难,中国人口红利的消失、原材料价格上涨、劳动力成本上升都加重了企业的经营困境。但于此同时,经济新常态的提出和国家对中小企业发展的重视,也为中小企业发展释放出了利好消息。所以,中小企业必须直面挑战,做好财务风险的管控,争取在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

作者:王楚萌 闵雪 单位:大连财经学院

参考文献

[1]刘海娟.试论我国中小企业财务风险的控制与防范[J].中国商贸,2014(26).

财务风险评估范文篇4

[关键词]上市公司;内部优化管理;财务风险评估;风控策略

上市公司所进行的内部优化管理,实际上是将管理控制作为基础核心,将经营风险与财务风险构成多层次的控制方案,用以对上市公司存在的不合理投资行为进行调控。结合上市公司的管理方案和管理策略可以看出,上市公司的内部优化管理实际上在于通过内控机制来实现财务信息与战略目标之间的完整性,从而推进企业的发展。因此上市公司的财务风险控制,往往需要以内部优化管理机制为基础。

1上市公司的内部优化管理机制

上市公司所进行的内部优化管理,一般需要与市场发展和市场需求相结合,进行内部机制的调整。目前上市公司所开展的内部优化管理主要依据内控机制当中的五要素来进行优化控制策略的实施,其中环境、风险评估以及控制活动几方面的要素与上市公司的财务风险管理密切相关,因此成为上市公司内部优化管理当中,主要需要应对的内容。其中,环境要素主要是指在优化管理过程中,企业内部所形成的、有益于管理优化策略实施的客观环境。作为企业内控机制的组成部分,上市公司的优化环境往往是优化策略实施的基础,通常以企业内部文化、发展规划和组织架构为基本形态。上市公司的财务风险管理工作引导之下,企业内部优化管理需要将审计部门与其他部门之间进行权责分配,从而使企业文化和企业战略可以在可控的范围内与政策措施、管理机制高度整合,实现责任明确、行政执行落实彻底的企业风格。风险评估是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的核心环节,同时也是企业内控机制当中内部管理优化所必须开展的工作项目。上市公司的风险评估一般由企业内部管理层依据企业发展战略进行方案制定,而在实际的执行当中,则需要通过目标编制、权重划分等手段,对可能存在的预期风险及风险产生的影响进行全面衡量,其中风险识别和风险评估工作需要直接对应上市公司自身的承受范围,避免风险不可控。控制活动则是内部管理优化当中所进行的风险管理执行机制。上市公司管理层应当根据风险的识别方案、风险可能产生的影响以及风险问题的出现提出可行的控制策略。在内控机制当中,企业所进行的控制活动需要具备计量、审核、校对等多个环节,方可形成可被贯彻执行的政策程序[1]。管理层需要结合行业特征、市场环境以及企业活动来保证控制管理活动的程序合理性。

2内部优化管理机制中上市公司的财务风险识别

2.1模糊分层模型的运用。上市公司所处的外部市场竞争环境,导致其财务风险的表现和直接影响与传统企业有着本质的区别。企业所进行的内控机制建设要求企业能够在管理各个环节当中运用优化策略,进行彼此间的紧密联系。上市公司所面临的财务风险因素,在识别策略和控制策略方面,要求以各项因素指标为基本的识别方法,再借助权重设置的方式,对财务风险的影响进行衡量。以往上市公司由于财务风险所面临的市场环境相对复杂,导致其涉及的指标内容众多,且无法形成系统体系,导致企业识别能力的混乱。例如上市公司所面临的资产负债率过高情况即可以被视为企业融资风险,同时又可以被视为企业遭遇的市场环境波动风险。为了能够清楚地进行指标识别和风险影响判断,上市公司在内控机制影响下需要结合部门特征进行风险指标的模糊分层。所谓模糊分层,就是通过归因法,将上市公司所面临的各种风险进行因素的划分,并通过逐层分解的方式,对其进行指标的梳理。一般情况下,上市公司会选用专家打分法,对分层因素进行识别和归纳,同时统计出各个分层指标的权重,权重越高,表明该风险因子对于企业影响越大。笔者结合上市公司的经营特点和市场环境,统计了几个方面的风险因子。例如股权结构变化、关联交易、对外担保等,都是上市公司时常发生并产生深远影响的。其中股权结构的变化在众多上市公司当中频繁出现,同时对于财务风险的影响也十分广泛,因此在各类指标当中,这一因素的权重最高。2.2上市公司模糊层次的风险衡量。在内控体制和内部优化管理的引导之下,上市公司需要加强部门之间的统筹协调工作,而模糊分层下的风险因素指标也需要结合具体的部门运作特征和财务报表信息,进行细致的衡量和计算。根据以往的衡量计算经验,模糊分层的风险指标计量当中,一般需要将上市公司可能面临的各种类型风险因素分为多个层级,其中不同层级所对应的不同部门工作,需要具有内容一致性和目标一致性[2]。例如某公司将财务风险的评价内容分为目标层、准则层以及方法层。其中目标层为风险控制的整体目标,计量方法要求财务部门通过多次统计数值和财务报表,完成上市公司接下来一段时间内的风险程度评估;准则层的计量方法为常规指标和新增指标两个方向,通过对指标制定方法和权重的统计,完成对上市公司的指标衡量;方法层的计量方法为具体指标项目内部的影响因素及其可能发生的情况。在专家法中,这部分影响因素根据完全不可能和必然发生进行多个等级划分,不同等级代表不同的风险发生概率。为了能够将各个层级的风险内容进行更为精准的量化,上市公司在专家法之外,还需要通过建立矩阵的方式,对各个层级、各项指标和指标内部的影响因素之间进行关联,同时结合模型进行实际的标准化处理,使计算方法能够与上市公司的财务数据相结合,方便财务数据进行计算。2.3风险评估指标体系有效性检验。上市公司所进行的指标评价体系构建在实际应用中还需要进行有效性检验。结合企业的内部优化管理机制,检验工作主要由企业内部财务部门和审计部门共同开展。具体的检验方式首先要选取财务报表和指标数据信息,对指标体系当中所完成的权重分配和计算方式进行总结,从而获取具体的权重信息、分值信息,形成风险评价值。以某上市公司为例,公司内部设定了资产负债、速动比率、总资产报酬率、成本费用利润率以及营业利润率和总资产周转率等财务风险指标的确立。在有效性检验当中,通过对各项指标的标准系数、实际值的统计,获取到单项评分值,最终获取综合指数。综合指数通过百分比换算,对照风险识别区间,了解某一指标的风险情况。在各项指标当中,资产负债率的单项评分值最高,约为13.51,而该项风险因素在矩阵当中从属筹资风险指数范畴,而该指标范畴中的评级指数为0.73,经过综合计算,得出筹资风险与其他类型如营运风险、投资风险等的综合指数为0.6384,换算百分比约为64%。这一综合指数处于财务风险当中的中等风险状态之中,表明企业一旦出现财务管理以及运营问题,就可能爆发这一风险。

3上市公司内部优化管理体制下财务风险的控制策略

3.1创建优良的内部环境。上市公司内部环境的优化管理是企业风险控制的基础。结合目前上市公司的风险情况和市场状况,笔者提出内控机制下内部环境优化的策略。首先,需要进一步完善企业的规章制度。前文中笔者提出股权结构和投融资管理在企业财务风险当中指标占比较重,因此企业的内部环境优化应当以此入手。其中权责分明、产权结构清晰的管理机制是优化内部环境的重要措施,企业管理层需要明确每一名管理人员的权利范围,严肃避免一人多任的现象;同时要加强董事会在公司管理当中的地位,例如可以成立专门的董事委员会职能机构,加强内控管理当中的机构程序合理性,充分发挥机构职能,避免因管理层犯错导致公司财务风险加剧。其次,上市公司可以尝试进行传统决策机构和决策方式的优化,传统董事会决策机构缺乏对不良决策、不良管理人员的约束能力,而在财务风险识别要求和内控管理机制要求下,企业可以采取选聘专家董事的方式,增强决策的专业性,同时强化监事会职权,对董事会决策失误进行责任追究,从根本上避免随意决策。3.2创新经营能力。超强的市场化发展和强劲的经营能力是上市公司稳定运行的保证,同时也是有效降低风险影响的核心实力[3]。前文提到的开展内部环境优化主要目的在于提高企业决策水平,控制财务风险的形成;而提高经营水平和盈利能力,则是保障企业能够在风险爆发时拥有较强的应对能力。笔者提出,上市公司所进行的盈利创造,在于综合性体系的建立,因此在内部优化管理机制下,企业可以从规划条件和竞争能力等方面进行积极谋划。例如企业可以打造核心项目与其他类型项目相结合的方式,拓展企业空间和项目优势,实现企业增值业务的优化配置,打造良性的循环模式,从而规避市场当中的恶性竞争,使企业能够凭借坚实的资本基础和盈利水平,应对市场当中可能面临的层出不穷的风险,有效降低并控制风险爆发对企业所产生的诸多影响。

4结论

综上所述,现代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体系管理工作的开展,财务工作风险评估和风险控制成为市场化发展当中重要的环节。上市公司需要以指标权重方案形成对于风险内容的识别,并通过加强内部环境优化和企业经营能力的提升,来保障企业拥有财务风险的控制能力。对于上市企业来说,如何进行内部优化管理的实施和开展,成为企业自身发展创新的关键。

参考文献

[1]李云鹤,葛林楠,唐梦涵.我国民营公司海外并购创造市场价值了吗?———来自短期市场价值效应的证据[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50(5):142-151.

[2]吴育辉,翟玲玲,陈偲.股价崩盘风险与公司债融资———基于中国A股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J].财务研究,2018(3):20-31.

财务风险评估范文篇5

关键词:内部优化管理;上市公司;财务风险

一、引言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稳步发展,及进一步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对上市公司财务风险控制提出了新要求。一方面,国家关于宏观经济政策制定和经济增长,需要企业建立科学合理化的企业内部财务管理优化办法;另一方面,2013年,我国投资类人群数量呈现大幅度增长趋势,作为投资者,更加需要依据企业财务稳健化管理和信息公布,进行自身投资策略选择。可见,上市公司内部优化的财务风险控制,已关系到我国社会经济生活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上市公司财务管理容易受到来自多方面不确定因素的影响,且财务管理风险始终贯穿企业可持续发展的任一环节。不断优化上市公司企业内部财务管理机制,为企业发展提供真实可靠的信息数据,实现企业高效率盈利,确保企业和投资者的资产成本利益,构建上市公司科学发展观下的财务风险评估和控制策略,已成为学术界研究的热点问题。陈雪浅指出,2008年由美国引发的全球经济危机,加大我国上市公司融资、投资和汇率等金融不稳定因素发生概率值,这种金融不稳定将会直接增加企业财务风险,对企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造成巨大不利影响。王团现指出,企业有序稳定的内部控制是财务管理重要基础性保障措施,企业的优化内部管理机制,可以对于财务风险控制提供完善指导和管理,从而实现管理和控制有机结合。上市公司内部优化管理和财务风险融合,将会构建出企业发展可持续平台和体系结构性完善,从而有效降低财务风险发生概率值。袁晓波选用回归模型上市公司中的ST为研究对象,选择公司连续5年的财务数据和指标,分析结构表明公司的盈利利润额度和公司股东持股比例,直接影响上司公司的ST概率值。上述研究成果,对进一步分析上市公司企业财务风险和控制策略,具有一定的指导性意义,但也有需要进一步分析的内容和问题,即在财务风险控制的预测性方面,应更加强调定性指标和非个人主观影响。经济和金融全球化趋势不断加深,我国上市公司企业发展外部生存和竞争环境,更加复杂化和激烈化,企业必须要强调公司财务风险控制水平值,制定更加合理的内部优化控制机制,确保企业可持续发展。本文运用模糊分层方法,结合企业的内部管理机制,以C上市公司为例,进行上市公司财务管理风险预测和控制策略研究。

二、基于模糊分层方法的财务风险评价

经济全球一体化趋势不断加深的主要表现形式就是企业竞争外部环境激烈程度值增加,上市公司财务风险直接影响企业生存现状和发展概率,企业内部控制和财务管理同时涉及到企业发展各个环境和步骤,两者之间产生更为紧密协同发展的关系。可见,只有构建出科学合理的财务风险评价机制,评价上市公司企业财务风险因素指标值,才能更好地进行财务风险判断,并及时进行上市公司财务管理预防和控制。影响上市公司财务风险指标因素较多,这些因素将会直接通过企业的财务变量进行体现,即财务风险必然引起财务指标上异动,如企业资产负责率可以表示为企业的融资风险。

1.模型构建

模糊分层方法是将复杂化多指标问题转化为单一化问题,以多专家打分为权重标准,完成复杂问题的分层逐步分解,最后加权计算出各个指标对于某一事件影响状况。模糊分层法判断的相关步骤如下,一是依据所要评价的问题,构建出统一化独立分层体系结构模型;二是选择行业内多名专家,进行指标评价打分,建立模糊判定模型;三是计算出局部分层模糊权重向量矩阵,循环该方法,从底层指标逐层分解向上结算,计算出综合性权重向量矩阵;四是通过标准化处理公司表1中所包括的财务指标值,乘以模糊分层的权重指标值,即可获得对应的上市公司财务风险评价值。

2.财务风险评价计算

本文以C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进行模糊分层方法财务风险评价性研究。C公司依据国家相关政策,通过募集方式建立交通运输设备公司,控股股东为某汽车企业,占总股本的65%,公司现有上海、湖北和广东三个研发基础,45家全资或控股子公司。通过该公司公布的相关财务数据,获取表1中各项指标的实际值。本文对于C公司进行财务风险评价共分为三个层次,即目标层、准则层和方法层。目标层即主要目标是通过下两次数值计算出公司财务风险程度;准则层即对上市公司进行的传统和新增指标两项;方法层即是对企业财务风险影响的具体指标值。

3.财务风险评价分析

由上市公司企业内部财务管理的模糊分层权重指标计算可知,股权结构、盈利能力及对于企业财务风险控制权重值较大,C上市公司连续三年的股权结构得分较低,说明企业股权结构不合理,增加了企业财务风险发生概率值。分析可知主要原因在于高管持股比例较低,得分的缓慢增长也说明股权结构变化幅度较慢和成果不明显。由上市公司盈利能力可知,2011年,公司盈利规模性收入较高,但接下来两年出现明显下滑拐点趋势直接表明公司的业务增长和盈利实力不足,需要获得公司组织管理者高度重视,并选择合适的企业内部管理措施。综上所示,通过构建基于模糊分层方法的财务风险评价模型,可以有效获取企业内部结构财务管理影响因素对于企业财务风险影响程度。

三、上市公司财务风险控制策略

依据模糊分层方法的财务风险研究,可知财务各项因素指标对于财务风险具有差异性影响效应,同时财务风险发生存在于企业经营生产的各个环节,如何有效预防和降低财务风险发生概率值,是上市公司内部优化财务管理的长期坚持的工作,应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上市公司财务风险控制策略建设。

1.科学合理构建股权框架

通过模糊分层方法的财务风险性评价机制可知,股权结构框架不合理将对公司财务状况起到严重影响。通常情况下,上市公司股权结构直接影响公司的实际控制权配置,也是公司内部优化管理的核心内容,可见科学合理构建上市公司股权框架,是降低企业财务风险的重要策略和手段。一是合理设置高管股权指标,上市公司管理属于产权和执行权的分离式管理,假设企业高管配置较少股权,将会增长企业的执行管理成本,公司管理层将不会为公司长期可持续发展,提供尽心尽力核心竞争力提升,而是转而为自身短期利益最大化的企业经营运行模式。合理配置高管股权指标也就是对于上市公司管理层实施必要股权激励,将自身利益价值增值与企业可持续发展建立协同关系,形成一种博弈多赢关系,同时加大董事会成员的持股性比例,更好地实现企业发展监督和管理权,一旦发现企业管理层经营性行为严重偏离公司财务战略,将会导致财务风险发生概率值时,起到及时纠正性作用。二是上市企业大股东合理化持股,如所选C上市公司的控股股东持股比例为54%,这种持股比例在上市公司企业很多,其他大股东持股比例不足10%,这也就直接说明公司的其他股东对于公司发展,不能起到均衡式控制作用,并且实际控股股东公司管理权行为不会受到某些限制。而构建上市企业大股东合理化持股,将会有效的抑制和监督,大股东对小股民利益性侵蚀,对公司战略性决策需要各个股东之间,达成协同性平衡建议,能够实现一种大股东之间的利益博弈均衡。这里也就产生一个问题,假设大股东数量较多,将会产生利益持续性讨论,对于公司发展将会不利,因此上市公司大股东数量应控制在3~5个为准,将会更加有利益上市公司企业可持续发展和投资决策不确定因素,减少企业经营性风险,提高上市公司企业核心竞争力,保护中小股民投资权益。

2.有效提升上市公司盈利能力

上市公司企业盈利能力将会对于企业财务风险产业必然性影响,降低盈利能力,增加企业财务会计风险发生概率值,对应判定指标是主营业务增长率。上市公司盈利增长能力提升是企业内部优化管理和外部竞争一个综合性体系建设成果,建议选择以下两点控制策略。一是上市公司应规划出盈利能力战略性结构,即盈利能力配置设计要充分考虑到近期和长远利益协调,企业对于外部市场环境变化,应具有较强预测和敏感性探测能力,集合企业内部管理优势力量,确保核心业务所获取的企业市场有利空间和项目,减少企业市场被动性恶意竞争,以核心业务盈利增长带动潜力增值业务配置,构建科学合理的上市公司良性循环模式。同时,在核心业务和潜在业务设置过程中,要通过多元化信息获取手段,强调以信息流和责任流主导下的企业内部优化管理,提高企业管理组织者财务风险管理控制和企业战略发展预判能力,能有效及时处理上市公司企业发展建设的外部竞争,以及应对环境变化所产生的盈利能力下降问题。二是科技产品创新是上市公司盈利能力提升关键保障,上市公司企业在产业中竞争关键点就是产品、成本和优质服务协调控制管理,而产品技术创新是企业持续发展的坚实基础和动力源泉,面对日益激烈的国内外产业竞争,这就需要优化企业内部管理机制,建立创新产品技术新理念,通过现代信息获取多元化渠道,上市公司应积极对于国外先进技术和成功经验,进行借鉴融合式创新技术产品模式,不断形成新产品和技术的市场与时俱进效应,有效避免地价格竞争,满足市场多元化消费群体需求,扩展市场占有率,同时产品创新的主要推进力就是科技人才,上市公司应加大高素质创新能力人才引进机制,优化企业内部管理优秀人员管理机制,为科技创新人才团队搭建良性发展平台,从而更好地促进和提升企业科技产品创新能力,服务于上市公司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陈雪浅.谈创业板上市公司的财务风险管理[J].经济研究导刊,2014(20).

[2]王团现.基于财务风险的内部控制框架探究[J].经济研究导刊,2013(3).

[3]袁晓波.内部控制与财务风险———来自中国沪市制造业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J].经济与管理研究,2013(5).

[4]董育军.内部控制与公司财务风险的实证研究[J].财政监督,2013(14).

财务风险评估范文篇6

关键词:工程企业;财务风险;评估与预警;风险管理

随着我国基础建设与城市发展的逐步推进,建筑工程企业的经营发展成为了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在工程企业发展过程中,利用有效的财务管理手段,提高企业发展效率是我们财务工作的主要内容。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发现,工程企业经营中财务风险的出现,对于企业经营管理质量有着严重的负面影响,所以当前的工程企业,在新型风险管理技术视角的支持下利用新型的技术手段与管理理念,做好企业财务风险评估预警及管理显得尤为重要。

一、当前工程企业财务风险管理主要问题分析

(一)财务情况复杂影响了风险预警效率

在企业风险管理中,风险预警工作的开展需要对企业经营、财务状况、市场情况等多种因素进行综合性的评估才能完成。而在工程企业的财务过程中,财务工作内容较之一般企业更为复杂。这种复杂的财务管理实际状况,影响了风险预警开展的效率。首先是财务数据汇总较为困难。在工程企业财务管理过程中,财务数据汇总工作受到工程进度的影响,所以较为困难。如跨年度的工程建设中,其工程结算的财务数据难以进行有效汇总或汇总到的数据不完善的情况经常出现。这种数据汇总问题的出现,使得财务风险评估难以得到数据支持,进而影响了评估预警的整体质量。其次是市场变化影响了风险评估的开展。在工程建设过程中其施工建设周期较长,因此容易受到市场变化影响,加大了风险评估预警工作难度。这里所指的市场变化除了工程企业经营市场外,还包括了原材料市场、工程人力资源市场、金融市场等与工程企业有关的市场环境。如随着原材料市场价格的变化,企业成本的提升容易造成企业财务风险的出现。由于这种风险因素的提升,必然会加重企业风险评估预警工作的责任,进而使评估预警工作效率降低。

(二)突发问题较多造成财务风险的提高

在工程企业发展过程中,突发问题的出现是风险产生的主要原因。一是安全性突发问题。在当前的工程建设过程中,虽然企业加强了安全建设意识,但是安全问题依然难以避免。在安全问题发生后,可能会出现企业财务管理中现金支出增加、财务信誉度降低等问题,造成企业财务风险的出现。二是金融市场突发问题的出现。因为工程建设中需要大量资金支持,所以工程企业财务管理中必须与银行、担保公司等金融行业进行合作,吸纳贷款与投资。特别是在金融危机等突发性问题出现时,就会使企业资金链断裂,造成财务风险的出现。

(三)风险评估与预警体系不完善

在工程企业财务风险评估与预警工作过程中,其评估与预警体系的运行发挥着重要作用。良好的风险评估与预警体系,对于风险管理的开展起到了重要作用。但是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发现,部分企业中风险评估与预警体系依然存在着以下问题。一是缺乏风险管理核心。在以前的企业风险管理过程中,财务管理部门负责风险的管理工作,但是因其缺乏企业管理的决策权,所以难以起到风险管理的核心作用。这就会在企业日常风险管理工作中影响了风险评估与预警工作的全面开展。二是监控体系不完善。企业财务风险管理属于企业整体性的财务工作,良好的风险监控是评估与预警工作完成的重要保障。但是在工程企业中,企业总部对各工程项目间的风险管理监控质量较差,进而影响了风险评估与预警的工作质量。

(四)风险管理中缺乏整体的抵御策略

在企业风险管理过程中,评估与预警工作的目的就是针对财务风险因素采取有效的应对抵御措施,降低风险因素对企业财务体系的影响。但是在财务工作中,风险策略的不足造成了企业风险管理工作难以顺利开展。这种策略性的缺失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策略实用性差。在当前的工程企业风险应对抵御策略中,大部分内容集中在领导的管理层面,缺乏对实践工作内容的指导意义。如具体工作管理责任人员、实际工作程序等内容的缺乏,使应对策略缺乏了实用性。二是缺乏联合性工作策略。在当前的工程企业风险应对策略中,其应对措施主要由企业内部人员完成。这种应对策略的应用会使企业财务压力加大,影响了风险抵御工作的效果。如果我们采用行业和市场联合工作的应对策略,将会提高企业风险抵御的质量。

二、工程企业财务风险评估预警工作实践措施研究

(一)结合企业实际工作,建立网格化风险预警机制

为了提高风险评估与预警的工作效率,针对工程企业财务与风险管理工作较为复杂的情况,结合企业实际,利用新的网格化风险预警技术,开展风险管理工作。所谓的网格化技术既是利用计算机技术,将管理内容划分为若干网格来进行管理的新型管理方式。一是以工程项目为网格开展工作。在工程企业的财务管理中,工程项目管理工作的开展是非常重要的内容。这种工作模式可以保证在工程遇到突发性安全问题,或财务风险问题时,管理者可以及时开展风险评估与预警工作,提高企业风险管理质量。二是以工程项目时间节点为网格开展工作。我们可以根据企业经营与工程项目施工时间节点,制定风险管理网格,开展风险评估与预警工作。这种工作模式可以根据企业与工程项目在不同时间阶段的经营与财务特点,进行具有针对性的风险管理工作,提高其管理质量。如在工程开始、施工、收尾、验收等不同工程阶段,我们针对其不同的风险内容,开展具有针对性的风险管理工作,利用新技术促进风险管理的开展。

(二)建立全面的风险管理预案,减少突发风险影响

在工程企业财务管理过程中,为了解决风险管理中遇到的突发性问题影响,在实践工作中,我们采用新的技术观念设计风险管理预案,指导风险管理工作。一是对突发性问题进行全面的考虑与研究。在风险管理预案中,我们需要根据财务风险发生的原因、概率、危害、应对方法等因素利用综合模型进行全面的考虑,特别是对于突发问题中的风险因素进行考虑和研究,结合工作中曾经出现的经验教训,为预案的制定提供实践参考,提高预案中应对突发问题风险的作用。二是在预案中规范工作方法。突发性问题风险的管理过程中,我们需要利用严格有效的工作方法进行应对。所以在风险管理预案中,我们需要利用预案制度模式规范风险应对工作方法,利用规范化模式,保证突发问题风险评估与预警质量的提高。同时在风险管理预案应用中,我们还可以将预案管理与监督管理进行结合,为风险监控工作提供参考性保障。

(三)以法人管理为核心,完善风险预警与评估体系

为了更好地完善工程企业风险预警与评估体系,我们在企业内建立了金字塔式风险管理体系,开展风险管理工作。一是以企业法人为风险管理核心开展工作。我们应发挥法人在企业管理中的决策、监督等工作权利,提高企业风险管理的效率与质量。二是发挥财务部门的专业作用。这对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的开展有着重要实践指导作用。如在企业内,财务部门组织专业的风险管理培训,提高企业内整体的风险管理意识,对于风险管理开展有着重要促进作用。三是落实风险管理责任制。在企业各部门、工程项目中设立专人开展风险评估与预警管理工作,落实风险管理的专人责任制,在基层实现风险管理的开展,层层负责,将风险管理的理念根植于企业文化中。四是聘请专业的外部机构。为了多方位的完善企业风险管理体系,可以聘请专业的审计机构对企业的风险管理体系进行审计测试,从不同的视角检测风险管理体系的设计是否存在缺陷,运行是否有效,从而发现内部人员没有关注到的风险点,强化风险管理的效率和质量。

(四)以合作模式,建立全面的企业风险抵御策略

为了更好地应对企业财务风险,我们需要以新型的合作性管理工作模式建立风险抵御策略,提高企业风险抵御的质量。一是内部合作模式的开展。在企业风险的应对与抵御过程中,我们需要在风险应对策略中整合企业内的各部门,促进企业内部合作的开展,做好企业风险应对与抵御工作。在这种模式下,财务风险的应对与抵御不再由财务管理部门单独完成,而是由企业内的各个部门与工程项目进行合作应对。这种工作模式对于财务风险管理的开展,有着重要的实践作用。二是外部合作模式的开展。在企业风险管理中,可以在市场和经营过程中与金融、保险等第三方企业进行联合性的风险应对与抵御工作,转移一部分风险。如在风险应对过程中,企业与金融企业合作获取资金进行风险应对,对于企业风险应对与抵御的开展可以提供很好的资金支持。

三、结束语

为了确实做好工程企业的财务风险管理工作,提高其在风险评估与预警管理工作中的质量,我们根据工程企业特点与风险因素产生原因,围绕着工程企业财务风险管理内容,利用新型技术与风险管理理念开展了风险评估、预警与管理实践研究。就当前的研究结果而言,其对企业风险管理工作而言,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1]王阳.大中型施工企业财务风险控制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3.

财务风险评估范文篇7

关键词:海外工程;财务风险;评估

工程项目建设的国家数量较多,不同国家的项目参与人员具有不同的文化背景、政治背景等等,项目参与人员之间的差异性较大,各具特色的项目参与人员融合到一起可以带来不同的灵感碰撞。但是需要注意的是海外项目的风险也比较大,尤其是财务风险。本文以海外工程项目的财务风险为研究对象,分析了海外工程项目财务风险的影响因素,提出了控制海外项目财务风险的具体措施。

一、海外工程项目财务风险的影响因素

1.管理因素

当我国企业和国外企业合作完成项目时,企业之间的沟通和交流是十分关键的,一般来讲,国内企业和国外企业之间的沟通工具是计算机和互联网等等。远程控制是企业之间经常使用的工具,但是远程控制毕竟不是当面交谈,具有一定的延时性和不确定性。项目财务管理对整个项目是非常重要的,在项目开展过程中,国内外企业不太容易做到同步处理财务问题,这提高了海外工程项目的财务风险。此外,总的说来,海外工程项目在管理中使用的是国际通用的管理方式,和国内的管理方式不太一样。现阶段,好多工程项目在建设中都引入了国外企业,因此国内企业应该顺应时代潮流,积极学习和引入国际通用的财务管理方式,保证海外工程项目财务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影响海外工程项目财务管理的因素主要有四个,分别是资金管理、资产管理、成本管理和税收管理。下面分别具体介绍一下:(1)资金管理风险。海外工程项目的参与者既包括国内企业,也包括国外企业,总的说来海外工程项目属于融资项目,所以资金管理风险是最主要的财务风险。海外工程项目的资金风险主要包括两部分:第一,在海外项目中,企业需要为业主提供一定的保函,但是我国银行能够提供保函的条件是十分严格的。第二,一般来讲,海外项目的资金投入比较多,企业需要依靠贷款完成筹资工作,但是现阶段我国银行对大额贷款的基准率逐渐提高,无形中加大了企业的负担,提高了企业的资金管理风险。(2)资产管理风险。现阶段,我国企业在海外项目的资产管理中还存在一定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第一方面,忽视资产管理工作,浪费企业资源。我国企业在管理海外项目时,还没能摸索出一套专门的资产管理体系和管理制度。另一方面,资产损失风险。海外项目的资产在一定程度上会受到汇率的影响,施工工具在使用过程中也在不断贬值。(3)成本管理风险。影响海外工程项目成本的因素主要有:项目所用的材料的市场价格、工程施工时间、施工工具、天气状况等等。对海外工程项目的成本管理是十分重要的,有效的成本管理工作可以降低项目的财务风险。(4)税收管理风险。海外工程项目的施工地点不在国内,因此企业需要承担一定的税收风险。总的说来,各个国家的税收制度和政策是不一样的,我国企业应该关注海外项目的税收风险。

2.外汇因素

外汇因素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方面,近几年人民币处于不断升值的状态,这在一定程度上使得我国企业逐渐丧失了成本优势,我国企业在海外市场的竞争力逐渐减弱;另一方面,国外企业的一些外汇制度提高了外汇风险。现阶段,好多国家都制定了一系列的外汇制度,与拥有外汇制度的国家合作时需要承担一定的税收风险。

3.人才因素

企业在开展海外项目的财务管理时离不开专业的财务管理人员,财务管理人员的管理水平直接影响着海外项目财务管理的效果。合格的财务管理人员能够及时发现项目财务管理中的问题,并及时解决问题,在一定程度上降低项目的财务风险。

二、海外工程项目财务控制与防范的建议

1.加强风险识别,从源头控制风险

要想做到有效控制海外项目的财务风险,企业首先需要做的工作就是正确认识财务风险,从源头控制风险。第一,明确企业的战略目标,在投标时关注项目建设地的经济市场变化情况。企业在开展投标工作之前,应该首先了解项目建设地的市场,然后对该地的发展情况进行透彻的分析,从长远发展的角度来判断该项目是否值得投标。第二,中标之后,在正式确定合作关系之前,企业需要了解一下项目建设地区的相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还需要和合作方开展进一步的沟通,对项目的成本投入进行初步评估。第三,签订合同时,邀请专业人员对合同进行审核,保证合同的有效性。

2.完善财务管理制度,避免财务管理风险

为了避免财务管理风险,企业需要做好海外项目的财务管理工作:首先,确保资金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企业需要及时了解银行的各种优惠信息,尽可能的减少贷款的成本投入;完善现有的资金使用政策,科学合理的使用资金;做好对资金使用的监督工作。其次,确保资产管理和成本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制定科学合理的资产管理和成本管理规划;确定专门人员来负责资产管理和成本管理工作;做好对资产管理和成本管理的监督工作。最后。加强对财务管理人员的管理工作。企业需要定期对财务管理人员进行培训,不断提高财务管理人员的专业技能。

3.避免外汇风险

为了避免外汇风险,需要注意的是,企业在结算时应该尽量不选择当地货币,企业可以选择合适的货币作为最终的结算货币。此外,企业还可以选择一些金融衍生工具,这样就可以有效的降低汇率损失风险。

三、结语

总的说来,影响海外项目财务风险的因素有管理因素、外汇因素和人才因素。本文首先分析了上述因素对海外工程项目财务风险的影响,接下来提出了控制海外项目财务风险的具体措施,为控制海外项目的财务风险提供了参考。

作者:李娜 单位:许继集团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陈海亮.海外工程项目财务风险与防范策略研究[J].商,2015(8):252-253

[2]邓建.浅析海外施工项目财务风险及控制措施[J].会计师,2015(6):24-25

[3]陆飞莺,沈莉.海外工程项目的财务风险防范探讨[J].经营管理者,2013(20):213

财务风险评估范文篇8

关键词:财务风险;识别;预警机制

一、引言

在市场化竞争中,企业面临的风险随处可见,在财务方面,财务风险对企业的发展影响非常大,这类风险虽然复杂但是有一定的可预见性,能够建立完善的风险预警机制进行风险监控,所以财务风险导致的企业经营能力的降低,盈利能力降低,资金周转速度降低,偿债能力减弱等严重的问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得到缓解,因此,企业对财务风险的识别以及风险预警机制的建立健全对企业长期健康发展意义重大,需要决策层给予重视,提升企业的风险识别能力和预警机制建设。

二、企业财务风险识别

(一)现金流量风险。企业的现金流量是企业生存发展重要的资源,现金流不畅导致的风险在中外企业中数不胜数,所以,企业要重视现金流量的风险出现。现金流量风险原因主要是现金周转的速度缓慢,企业不断进行经营规模扩大。首先,现金周转速度降低、营运资金被占用就会造成企业缺少充足的现金流,对现金的需求量增加,其次,当企业的规模不断扩张时,自然对资金的需求就会增加,这时很容易导致现金流量减少。当现金流量减少时,企业的风险就出现了,为了筹集资金企业就会增加负债,负债增加又会造成偿债能力的降低,导致筹资风险增加,此外,现金流还会对企业的投资决策、影响企业的信用等方面,加强对现金流量的风险识别对企业的风险预警机制建立和企业更健康的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二)筹资风险。企业在进行资金筹集过程中很容易遇到风险,筹资风险的原因较为广泛,如果企业的经营过程中出现过多的负债,或者债务的期限结构等方面出现问题,投资人会失去对该企业的信心,这样就很容易引起筹资风险。企业的偿债能力可以从长期和短期两个维度来考察,长期用资产负债率指标来衡量,该指标越高就意味着企业的负债越高,那么对于投资人来说该企业的偿债能力越弱;短期用现金流量负债比指标来衡量,该指标越低,就意味着该企业在短期偿债方面能力很弱,所以企业缺乏偿债能力投资人对其投资就越谨慎,企业的筹资风险就越高。企业的债务结构失衡也会使企业面临偿债危机,筹资风险高导致筹资难,严重影响企业的正常运行,进一步造成盈利能力减弱,这样利润降低导致偿债能力持续恶化,最终导致经营危机。(三)投资风险。企业的投资风险包括市场、利率、能力、变现等方面的风险,这些风险主要是由于我国企业普遍上投资决策并不科学,缺乏完善健全的决策制度,更多的来自领导层的主管决策,企业的风险意识不强就造成盲目追求热门的投资项目,将资金大量投资于当前市场热门的领域,而没有经过科学专业的风险评估。外界政策的变化以及竞争对手的战略布局、内部管理决策的失误、金融机构利率的大幅上升、供应商价格上涨这些因素都会导致投资风险的增加,投资活动本身就伴随着风险,这是不可避免的,但是通过完善的风险评估和科学专业的决策会大大降低这些风险,识别投资风险需要管理人员进行全面准确的项目研究和分析,对各个环节的把控以及市场的预测,这是一个系统性、专业性极强的工作,投资风险的识别将会为领导层进行投资决策提供重要依据。

三、企业财务风险预警分析

(一)财务信息监控传递机制。财务风险预警机制首先从信息监控和传递开始,信息的积累是风险预警后续工作的基础,只有准确的足够多的财务信息积累才能支持进行风险分析评估,评估的结果才能够科学准确,所以企业应该加快建立财务信息监控与传递机制,保证该项机制能够非常准确灵敏的对财务信息进行监控,减少信息在传递过程中的失真,使得得到的信息能够准确及时的被信息系统接受,这样才能供下一步的分析评估使用。财务信息监控传递机制对于财务风险预警机制在企业的第一个环节非常重要,它决定了后续工作使用的信息的准确性,同样,当决策制定出来后信息也要进行反向传递,传递到执行层,着同样需要完善的财务信息监控机制来保证。(二)财务风险评估机制。企业财务风险评估机制是风险防范的中枢系统,准确科学的评估能够将识别到的各类财务风险分类评估,得到的评估结果为后续的决策提供依据,判断制定的措施能否将风险有效的遏制。从企业的财务风险评估机制定来看,当前大多数企业并没有做到建立完善一套完整的财务风险评估机制,也更没有对风险的分析方法,这样最直接的就是识别的风险没有办法得到及时的评估和分析,一方面风险识别的工作得不到后续支持,另一方面风险处理也缺少了依据,这些就造成企业在后续的建立财务风险预警机制方面得不到有效的处理依据,无法有效进行财务风险防控工作。企业风险评估机制的建立需要从变化的市场环境中找到正确的方法制定应对风险的策略,市场中的不确定因素非常多,企业风险管理的能力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企业的发展方向,企业应该从三个方面建立并完善风险评估机制,首先,从评估程序方面应该加快专业的程序设计,只有建立了科学的程序才能奠定有效的机制制定步骤,其次,将财务风险评估过程中出现的不合理的问题进行分析,加快相关问题解决,不断优化评估方法,做到准确科学,促进各项环节的优化,同时根据市场中财务风险的变化制定灵活多样的应对模式,提升对风险的应对能力,最后,还要根据识别到的财务风险种类选择合适的风险评估方法,有针对性的方法能够更加准确有效的评估风险,这一系列措施能够有效加快企业财务风险评估机制的建立和完善,将财务风险分析的结果交由下一步处理,能够有效的控制企业遇到的财务风险,提升企业的风险防控能力。(三)风险处理机制。通过财务风险的识别和评估,企业得到系统的评估报告,能够对潜在的财务风险有一个较为清晰的认识,为风险处理机制的建立奠定基础。风险处理机制包括两个步骤,第一步是分析识别到的各类风险,第二步是处理分析出的具体风险。首先,企业要对财务风险进行科学的分析,这是在风险评估的基础上对风险的更深层的剖析,目的是为了对识别到的风险进行更加准确的衡量和估算,这样得到的结果才能够为风险防控措施的制定提供准确的依据。其次,企业的财务风险处理机制是风险预警机制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直接关系着风险能否得到有效控制,所以风险处理需要企业建立严密的处理机制,不仅要在相应的业务过程中进行风险处理,还要建立严密的预防机制,全面的财务风险内部控制机制,形成成体系的财务风险处理机制,保证处理措施能够得到有效执行,企业要及时根据风险处理结果调整经营策略,改善优化经营模式,进一步降低此类财务风险的出现概率,减少后续损失,同时根据处理结果反馈处理的有效性,进一步优化企业的财务风险预警机制,提升该机制的预警水平。

四、结论

风险体系的完善能够帮助企业更好的应对市场变化中的风险,这需要企业强化相应方法的运用,注重定性和定量方法结合,同时做好风险防范,保证财务管理的科学性和准确性,规范财务操作,将风险控制在较小的范围,不断强化审计监督,通过监控及时发现风险隐患,运用科学系统的风险预警机制来解决风险,共同提高企业的风险预警能力。

参考文献:

[1]黄朝阳.浅析企业财务风险的识别方法与控制对策[J].中外企业家,2016(03):42.

[2]彭艳露.企业财务风险管理框架及预警指标体系的构建[J].企业研究,2014(06):108-110.

财务风险评估范文篇9

关键词:离岸外包服务外包企业财务风险风险控制

作为现代高端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服务外包一直是我国重点支持和发展的产业。服务外包业既是一个高新技术产业,又是高端现代服务业,同时也是国际服务贸易的一个重要领域。大力承接国际(离岸)服务外包业务,有利于转变对外贸易增长方式,扩大知识密集型服务产品出口;有利于优化外商投资结构,提高利用外资质量和水平。近几年来,我国大量服务外包企业的建立就顺应了这~转变的要求。服务外包业对中国经济的贡献是来料加工制造业的20倍,而且服务外包业的能耗却只有制造业的20%。承接服务外包业务的企业要根据其与服务外包发包商签订的中长期服务合同,向客户提供外包项目服务。其所承接的业务包括两大类型:一是信息技术外包(1TO),包括应用管理外包、应用软件开发外包、信息管理外包等;二是业务流程外包(BPO),包括远程财务管理服务、远程采购、存货管理服务、远程人力资源管理服务、呼叫中心等。虽然我国的服务外包企业起步较晚,但已取得了较好的成绩,2008年我国承接国际服务外包合同执行金额近47亿美元,截止到目前全国承接国际服务外包业务的企业超过4100家,从业人员近67万。在服务外包企业的成长过程中,我们也应清醒地看到。目前仍存在着一些制约服务外包企业进发展的问题,其中,企业的财务风险防范是每一个服务外包企业必须给予高度关注的问题。

一、服务外包企业财务风险的成因

在我国承接的离岸外包业务中,由于服务的客户分布在世界各地,各国的法律法规明显区别于我国,客户的业务类型及发包项目各不相同,使得服务外包企业完全参与到国际竞争中。同时,由于服务外包企业自身的原因,财务风险始终影响着企业的发展。

(一)服务外包企业外部因素的影响

1、服务对象变化的影响

服务外包企业的服务对象广义上是发包的客户,狭义上讲是指客户发包的项目,即具体的服务内容。无论哪些对象发生变化,都会影响到外包的承接方。首先,如果服务的客户发生变化,随之而来的就是增加新的客户评估费用、新项目的培训费用。同时,由于服务外包企业往往会花巨资建立服务于客户的灾备中心(灾备中心投资巨大,并且主要服务于特定的客户),所以一旦客户发生变化,服务外包企业要承受较大的经济损失。其次。客户服务内容的变化使得外包企业要调整已制定的营运方案。在项目服务过程中,任何服务项目的调整或变更都会额外增加企业的营运成本支出。

2、发包方国家政策的影响

发包方所在国的政治、经济环境明显区别于我国,任何一点国情和政策的变化都会给我国的服务外包企业带来各种影响和冲击。如美国的次贷危机爆发后,美国政府出台了大量的保护性条款,以减少本国的损失,包括劳工政策、税收政策、外汇政策等,这些政策的出台均是出于保护本国利益的考虑。另外,服务外包企业为了适应发包方所在国税法的变更而对服务软件的调整和人员的培训均会增加营运成本。更为严重的是,如果发包企业由于所在国政治、经济政策的影响而取消了已决定发包的业务项目,将对业务承接方带来不利的影响,使接包方蒙受严重的经济损失。

3、国际市场变化的影响

服务外包企业从事的是国际市场环境下的经营活动,国际市场的任何变化都会给外包企业带来致命的影响,如汇率的变化、服务外包市场的变化及地区的贸易保护等等。对承接离岸外包业务的企业来说,由于其承接的经济业务来自世界各地,其业务活动的具体对象发生在境外,自然会使用各种外币进行款项的收付结算,使得企业时刻处在外汇风险中。当外币作为业务活动中的计量货币时,汇率的任何变动都会给企业带来直接的影响。目前。部分服务外包企业对外汇风险没有足够的认识,使企业发生了较大的汇兑损失。

4、资金供给渠道的影响

我国服务外包企业在一定时期内面临规模小、缺乏品牌、缺少资金、创业环境不足等问题。其中,由于部分服务外包企业规模小,业务开始阶段运营效益不好,并且由于高新技术产业自然会伴随着高风险,从而导致企业资金筹集渠道不畅通,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企业的发展。同时,国家给予服务外包企业的资金扶持政策有一定的门槛限制,对规模较小的服务外包企业来说也难于享受到资金上的优惠。

(二)服务外包企业内部因素的影响

1、经营活动带来的财务风险

在离岸外包业务中,服务外包企业承接的具体业务具有项目规模大、服务周期长、科技含量高、交付时间快、业务虚拟化、环境差异大及营运成本高等特点,并且都是发生在境外的经济业务,使得服务外包企业财务管理的外部环境发生了较大的变化。这些经济业务本身在服务外包企业的服务中时刻潜藏着不可知的风险。当服务外包企业的经营活动实现国际化后,财务管理活动也自然变得复杂起来,其中自然会带来较大的财务风险。

2、企业财务风险意识差

由于我国开展服务外包业务的时间较短,服务外包企业也在经历着成长的过程,在企业的经营活动中,企业的管理者对财务风险认识不足。应对风险的措施不利。在离岸外包业务中,企业缺乏财务风险意识,较多地注重业务流程的科学管理与维护,在财务管理中缺乏系统的财务风险防范制度建设,不注重对财务风险规避策略的研究,对企业的风险承受能力没有科学的评估,一旦发生影响企业正常经营的非常事件,企业将陷入财务风险中。

同时,由于企业财务风险意识较差,在资金使用中也蕴藏着各种财务风险。在离岸外包业务中,企业为满足客户的要求而对灾备中心的大规模投资也使得企业的资金被长期占用,影响了企业资金的循环;由于承接的外包项目服务周期长及部分发包企业的财务状况等因素而产生的应收账款问题也影响了企业的现金流入。

二、防范企业财务风险的措施

(一)增强企业风险意识,提高企业风险防范能力

企业应增强财务风险的防范意识,不断提高企业财务风险的防范能力。在承接离岸外包业务的过程中,企业必须加强对可能发生的财务风险的防范。离岸外包业务的项目实施具有周期长的特点,这一特点决定了企业必须加强对客户的信誉评估及应收账款的管理,对信誉水平不同的企业制定不同的信用额度和期间。在组织实施项目的过程中,应注重拓宽企业资金的筹集渠道,以保证企业资金的正常供应,从而保证项目进行的资金需要。服务外包企业应加强对外汇资金的管理,遵守国家的外汇管理规定,时刻关注外汇市场的变化,对可能发生的外汇风险要根据汇率的变化情况进行科学的风险评估。同时注意发挥汇率的杠杆作用,平衡企业的外汇收支,对远期的外汇收支必须进行科学的预测,以避免发生外汇损失。

应在进行科学评估的基础上建立企业财务风险预警系统,以辩识、评价和分析财务风险,提出合理的风险规避策略,从而最大程度地减少财务风险所带来的损失。

(二)科学评估外包项目,实行业务全程风险控制服务外包

企业要将财务风险的控制体现在外包项目运营的全过程,包括项目的洽谈、初期的评估、承接后的运营及运营中的维护等过程。在离岸外包业务中,服务外包企业承接的具体业务具有项目规模大、服务周期长、科技含量高、交付时间快、业务虚拟化、环境差异大及营运成本高等特点。针对这些特点,必须加强对外包项目的风险评估,并实行项目实施过程的全面风险控制。

对发包方的风险评估包括发包方的信誉风险评估、发包方的经营风险评估、发包方的环境风险评估等内容。对发包方的信誉风险评估中,发包方的资信情况直接影响服务外包企业未来收益的实现是否顺利,是否可以保证接包企业的现金及时流入;对发包方的经营风险评估中,发包方的经营活动顺利与否将直接影响接包方的未来经济效益情况,因为一旦发包方产生经营风险,如其市场萎缩就会终止项目的外包;对发包方的环境风险评估中,发包方的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政治、经济环境,发包方的环境因素会对其经营活动带来巨大的影响,进而影响到接包方的经济利益。

企业自身的风险评估包括业务承接风险评估、灾备投资风险评估、营运成本风险评估、收益实现风险评估等内容。对业务承接风险评估主要是预测项目承接的可行性,承接项目后的效益情况;对灾备投资风险评估应给予足够的重视,灾备投资是指服务外包企业应客户的要求所进行的灾备中心或设施的建设投资,因其往往投资较大、回收周期较长,必须注意加强管理;对营运成本风险的评估是指应对项目实施过程中的营运成本支出进行科学的预测、分析;对收益实现风险评估是指对影响未来收益实现的各种因素进行科学的分析,力求实现收益最大化。

(三)实行谨慎处理原则。制定外包风险准备制度

由于服务外包企业从事的是国际市场环境下的经营活动,国际市场的任何变化都会给外包企业带来致命的影响,并且其承接的业务具有项目规模大、服务周期长、环境差异大及营运成本高等特点,对可能发生的财务风险必须予以高度重视。要实行谨慎的处理原则,并建立外包业务风险的处理机制,制定外包风险准备制度。

外包风险准备制度具体可包括:离岸外包风险基金、灾备系统的快速折旧制度及坏账准备金制度。

1建立离岸外包风险基金。服务外包企业从承接离岸外包业务项目开始,在其业务活动进行过程中始终是收益与风险共存的。企业应坚持谨慎性原则,建立离岸外包风险基金,即在外包项目实施过程中对可能发生的损失以预提方式预存出来,建立用于防范外包风险损失的专项准备金。外包风险基金的设立、提取及使用要严格按照国家的有关规定执行。

2制定灾备系统的快速折旧制度。服务外包企业可按照国家的规定,对用于灾备系统的投资采取加速折旧的办法,以尽快收回投资,应对可能产生的损失。企业应加强对灾备投资的管理和核算,所采用的折旧办法和对纳税的影响应严格按照国家规定处理。

3建立坏账准备金制度。企业应按照国家的规定,对可能发生的坏账计提准备金,以应对应收账款形成坏账的风险。企业必须加强对客户的信誉评估及应收账款的管理,对信誉水平不同的企业制定不同的信用额度和期间,加强对应收账款和坏账准备的会计核算。

(四)拓宽资金筹集渠道,充分发挥资金使用效益

服务外包企业必须加强对各种财务信息的整合利用,多渠道筹集资金,充分发挥资金使用效益。拓宽资金筹集渠道、加强资金管理对任何企业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对服务外包企业也不例外。

企业应认真学习国家的有关政策,争取取得国家的政策支持。商务部已出台政策支持服务外包企业做强做大,强调服务外包示范城市要创新金融服务,鼓励服务外包企业通过兼并、收购、重组、上市引进风险投资等方式做强做大。企业要抢抓机遇,通过海外并购争取国际市场。拓展外资市场。各地方政府应将支持服务外包企业的发展纳入外贸发展基金、中小企业国际市场开拓资金、金融发展资金、科技研发资金、知识产权专项资金、现代物流发展资金和文化产业资金的使用范围,为服务外包企业广开资金筹集渠道,促进企业的快速发展。

企业应根据业务发展的需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取得银行的资金支持。同时,企业应加强对资金的合理调度和安排,使企业的资金发挥出最大的经济效益。

综上所述,服务外包企业必须不断增强财务风险意识,科学评估接包项目,并对承接的外包项目实行业务全程风险控制。面对复杂的经营环境,积极拓宽资金筹集渠道,制定外包风险准备制度,增强应对财务风险的能力。

参考文献:

[1]江燕红我国一些企业集团财务失败的原因分析[J]财务与会计导刊,2007(9):16-18

[2]郭强企业财务风险探讨[J]全国商情(经济理论研究),2009(04):79-83

[3]陈华论企业财务风险防范[J]合作经济与科技,2009(06)116-117

财务风险评估范文篇10

关键词:离岸外包;服务外包企业;财务风险;风险控制

作为现代高端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服务外包一直是我国重点支持和发展的产业。服务外包业既是一个高新技术产业,又是高端现代服务业,同时也是国际服务贸易的一个重要领域。大力承接国际(离岸)服务外包业务,有利于转变对外贸易增长方式,扩大知识密集型服务产品出口;有利于优化外商投资结构,提高利用外资质量和水平。近几年来,我国大量服务外包企业的建立就顺应了这~转变的要求。服务外包业对中国经济的贡献是来料加工制造业的20倍,而且服务外包业的能耗却只有制造业的20%。承接服务外包业务的企业要根据其与服务外包发包商签订的中长期服务合同,向客户提供外包项目服务。其所承接的业务包括两大类型:一是信息技术外包(1TO),包括应用管理外包、应用软件开发外包、信息管理外包等;二是业务流程外包(BPO),包括远程财务管理服务、远程采购、存货管理服务、远程人力资源管理服务、呼叫中心等。虽然我国的服务外包企业起步较晚,但已取得了较好的成绩,2008年我国承接国际服务外包合同执行金额近47亿美元,截止到目前全国承接国际服务外包业务的企业超过4100家,从业人员近67万。在服务外包企业的成长过程中,我们也应清醒地看到。目前仍存在着一些制约服务外包企业进发展的问题,其中,企业的财务风险防范是每一个服务外包企业必须给予高度关注的问题。

一、服务外包企业财务风险的成因

在我国承接的离岸外包业务中,由于服务的客户分布在世界各地,各国的法律法规明显区别于我国,客户的业务类型及发包项目各不相同,使得服务外包企业完全参与到国际竞争中。同时,由于服务外包企业自身的原因,财务风险始终影响着企业的发展。

(一)服务外包企业外部因素的影响

1服务对象变化的影响

服务外包企业的服务对象广义上是发包的客户,狭义上讲是指客户发包的项目,即具体的服务内容。无论哪些对象发生变化,都会影响到外包的承接方。首先,如果服务的客户发生变化,随之而来的就是增加新的客户评估费用、新项目的培训费用。同时,由于服务外包企业往往会花巨资建立服务于客户的灾备中心(灾备中心投资巨大,并且主要服务于特定的客户),所以一旦客户发生变化,服务外包企业要承受较大的经济损失。其次。客户服务内容的变化使得外包企业要调整已制定的营运方案。在项目服务过程中,任何服务项目的调整或变更都会额外增加企业的营运成本支出。

2发包方国家政策的影响

发包方所在国的政治、经济环境明显区别于我国,任何一点国情和政策的变化都会给我国的服务外包企业带来各种影响和冲击。如美国的次贷危机爆发后,美国政府出台了大量的保护性条款,以减少本国的损失,包括劳工政策、税收政策、外汇政策等,这些政策的出台均是出于保护本国利益的考虑。另外,服务外包企业为了适应发包方所在国税法的变更而对服务软件的调整和人员的培训均会增加营运成本。更为严重的是,如果发包企业由于所在国政治、经济政策的影响而取消了已决定发包的业务项目,将对业务承接方带来不利的影响,使接包方蒙受严重的经济损失。

3国际市场变化的影响

服务外包企业从事的是国际市场环境下的经营活动,国际市场的任何变化都会给外包企业带来致命的影响,如汇率的变化、服务外包市场的变化及地区的贸易保护等等。对承接离岸外包业务的企业来说,由于其承接的经济业务来自世界各地,其业务活动的具体对象发生在境外,自然会使用各种外币进行款项的收付结算,使得企业时刻处在外汇风险中。当外币作为业务活动中的计量货币时,汇率的任何变动都会给企业带来直接的影响。目前。部分服务外包企业对外汇风险没有足够的认识,使企业发生了较大的汇兑损失。

4资金供给渠道的影响

我国服务外包企业在一定时期内面临规模小、缺乏品牌、缺少资金、创业环境不足等问题。其中,由于部分服务外包企业规模小,业务开始阶段运营效益不好,并且由于高新技术产业自然会伴随着高风险,从而导致企业资金筹集渠道不畅通,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企业的发展。同时,国家给予服务外包企业的资金扶持政策有一定的门槛限制,对规模较小的服务外包企业来说也难于享受到资金上的优惠。

(二)服务外包企业内部因素的影响

1经营活动带来的财务风险

在离岸外包业务中,服务外包企业承接的具体业务具有项目规模大、服务周期长、科技含量高、交付时间快、业务虚拟化、环境差异大及营运成本高等特点,并且都是发生在境外的经济业务,使得服务外包企业财务管理的外部环境发生了较大的变化。这些经济业务本身在服务外包企业的服务中时刻潜藏着不可知的风险。当服务外包企业的经营活动实现国际化后,财务管理活动也自然变得复杂起来,其中自然会带来较大的财务风险。

2企业财务风险意识差

由于我国开展服务外包业务的时间较短,服务外包企业也在经历着成长的过程,在企业的经营活动中,企业的管理者对财务风险认识不足。应对风险的措施不利。在离岸外包业务中,企业缺乏财务风险意识,较多地注重业务流程的科学管理与维护,在财务管理中缺乏系统的财务风险防范制度建设,不注重对财务风险规避策略的研究,对企业的风险承受能力没有科学的评估,一旦发生影响企业正常经营的非常事件,企业将陷入财务风险中。

同时,由于企业财务风险意识较差,在资金使用中也蕴藏着各种财务风险。在离岸外包业务中,企业为满足客户的要求而对灾备中心的大规模投资也使得企业的资金被长期占用,影响了企业资金的循环;由于承接的外包项目服务周期长及部分发包企业的财务状况等因素而产生的应收账款问题也影响了企业的现金流入。

二、防范企业财务风险的措施

(一)增强企业风险意识,提高企业风险防范能力

企业应增强财务风险的防范意识,不断提高企业财务风险的防范能力。在承接离岸外包业务的过程中,企业必须加强对可能发生的财务风险的防范。离岸外包业务的项目实施具有周期长的特点,这一特点决定了企业必须加强对客户的信誉评估及应收账款的管理,对信誉水平不同的企业制定不同的信用额度和期间。在组织实施项目的过程中,应注重拓宽企业资金的筹集渠道,以保证企业资金的正常供应,从而保证项目进行的资金需要。服务外包企业应加强对外汇资金的管理,遵守国家的外汇管理规定,时刻关注外汇市场的变化,对可能发生的外汇风险要根据汇率的变化情况进行科学的风险评估。同时注意发挥汇率的杠杆作用,平衡企业的外汇收支,对远期的外汇收支必须进行科学的预测,以避免发生外汇损失。

应在进行科学评估的基础上建立企业财务风险预警系统,以辩识、评价和分析财务风险,提出合理的风险规避策略,从而最大程度地减少财务风险所带来的损失。

(二)科学评估外包项目,实行业务全程风险控制

服务外包企业要将财务风险的控制体现在外包项目运营的全过程,包括项目的洽谈、初期的评估、承接后的运营及运营中的维护等过程。在离岸外包业务中,服务外包企业承接的具体业务具有项目规模大、服务周期长、科技含量高、交付时间快、业务虚拟化、环境差异大及营运成本高等特点。针对这些特点,必须加强对外包项目的风险评估,并实行项目实施过程的全面风险控制。

对发包方的风险评估包括发包方的信誉风险评估、发包方的经营风险评估、发包方的环境风险评估等内容。对发包方的信誉风险评估中,发包方的资信情况直接影响服务外包企业未来收益的实现是否顺利,是否可以保证接包企业的现金及时流入;对发包方的经营风险评估中,发包方的经营活动顺利与否将直接影响接包方的未来经济效益情况,因为一旦发包方产生经营风险,如其市场萎缩就会终止项目的外包;对发包方的环境风险评估中,发包方的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政治、经济环境,发包方的环境因素会对其经营活动带来巨大的影响,进而影响到接包方的经济利益。

企业自身的风险评估包括业务承接风险评估、灾备投资风险评估、营运成本风险评估、收益实现风险评估等内容。对业务承接风险评估主要是预测项目承接的可行性,承接项目后的效益情况;对灾备投资风险评估应给予足够的重视,灾备投资是指服务外包企业应客户的要求所进行的灾备中心或设施的建设投资,因其往往投资较大、回收周期较长,必须注意加强管理;对营运成本风险的评估是指应对项目实施过程中的营运成本支出进行科学的预测、分析;对收益实现风险评估是指对影响未来收益实现的各种因素进行科学的分析,力求实现收益最大化。

(三)实行谨慎处理原则。制定外包风险准备制度

由于服务外包企业从事的是国际市场环境下的经营活动,国际市场的任何变化都会给外包企业带来致命的影响,并且其承接的业务具有项目规模大、服务周期长、环境差异大及营运成本高等特点,对可能发生的财务风险必须予以高度重视。要实行谨慎的处理原则,并建立外包业务风险的处理机制,制定外包风险准备制度。

外包风险准备制度具体可包括:离岸外包风险基金、灾备系统的快速折旧制度及坏账准备金制度。

1建立离岸外包风险基金。服务外包企业从承接离岸外包业务项目开始,在其业务活动进行过程中始终是收益与风险共存的。企业应坚持谨慎性原则,建立离岸外包风险基金,即在外包项目实施过程中对可能发生的损失以预提方式预存出来,建立用于防范外包风险损失的专项准备金。外包风险基金的设立、提取及使用要严格按照国家的有关规定执行。

2制定灾备系统的快速折旧制度。服务外包企业可按照国家的规定,对用于灾备系统的投资采取加速折旧的办法,以尽快收回投资,应对可能产生的损失。企业应加强对灾备投资的管理和核算,所采用的折旧办法和对纳税的影响应严格按照国家规定处理。

3建立坏账准备金制度。企业应按照国家的规定,对可能发生的坏账计提准备金,以应对应收账款形成坏账的风险。企业必须加强对客户的信誉评估及应收账款的管理,对信誉水平不同的企业制定不同的信用额度和期间,加强对应收账款和坏账准备的会计核算。

(四)拓宽资金筹集渠道,充分发挥资金使用效益

服务外包企业必须加强对各种财务信息的整合利用,多渠道筹集资金,充分发挥资金使用效益。拓宽资金筹集渠道、加强资金管理对任何企业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对服务外包企业也不例外。

企业应认真学习国家的有关政策,争取取得国家的政策支持。商务部已出台政策支持服务外包企业做强做大,强调服务外包示范城市要创新金融服务,鼓励服务外包企业通过兼并、收购、重组、上市引进风险投资等方式做强做大。企业要抢抓机遇,通过海外并购争取国际市场。拓展外资市场。各地方政府应将支持服务外包企业的发展纳入外贸发展基金、中小企业国际市场开拓资金、金融发展资金、科技研发资金、知识产权专项资金、现代物流发展资金和文化产业资金的使用范围,为服务外包企业广开资金筹集渠道,促进企业的快速发展。

企业应根据业务发展的需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取得银行的资金支持。同时,企业应加强对资金的合理调度和安排,使企业的资金发挥出最大的经济效益。

综上所述,服务外包企业必须不断增强财务风险意识,科学评估接包项目,并对承接的外包项目实行业务全程风险控制。面对复杂的经营环境,积极拓宽资金筹集渠道,制定外包风险准备制度,增强应对财务风险的能力。

主要参考文献

[1]江燕红我国一些企业集团财务失败的原因分析[J]财务与会计导刊,2007(9):16-18

[2]郭强企业财务风险探讨[J]全国商情(经济理论研究),2009(04):79-83

[3]陈华论企业财务风险防范[J]合作经济与科技,2009(06)116-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