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成本论文范文10篇

时间:2023-03-20 17:18:28

财务成本论文

财务成本论文范文篇1

(一)财务困境的界定

财务困境又称财务危机或财务问题,严重的财务困境是财务失败或破产。关于财务困境的定义,许多学者给出了不同的解释:

Gordon认为当企业赢利能力下降到某一水平,使企业无法支付利息和本金(即违约)的可能性并非微不足道时,企业即处于财务困境。

Brealey和Myers将财务困境定义为:当企业对债权人的承诺无法实现或难以遵守时,就意味着财务困境的发生,有时候财务困境会导致破产,有时候则只是有惊无险。这个定义明确了财务困境和破产的区别,换句话说,即使没有违约,但违约的概率很高的话,也同样应视为财务困境。

Carmichael则认为财务困境就是企业履行义务时受阻,具体有如下四种表现形式:(1)流动性不足:流动负债大于流动资产,履行短期义务时遭遇困难;(2)权益不足:公司的长期偿债能力不足,由于留存收益呈现赤字,或者,总负债大于总资产(即负权益);(3)债务拖欠:公司不能偿付应付负债,或者违背了贷款协议条款;(4)资金不足:公司受限于或者无能获得各种额外资金。

而Ross等人则认为“财务困境是指一个企业处于经营性现金流量不足以抵偿现有到期债务(例如商业信用或利息)而被迫采取改正行动的境况”,他们认为一旦企业发生如下的一些事情时,可以表明企业陷入了财务困境:股利的减少、工厂的关闭、亏损、解雇员工、高级主管的辞职以及股票价格的暴跌等。

Beaver认为当企业出现破产、无力偿还债务和支付优先股股利、银行存款透支等情况就属于发生财务危机。Beaver为此提出了一个关于“现金流”或“流动资产”模型的理论框架,即企业犹如一个由现金流组成的水库,由现金流入和现金流出组成,一个企业发生财务危机可被定义为水库的水被抽干,即企业不能按期偿还债务。

Doumpos和Zopounidis根据以往关于财务危机的研究结果,给出了关于财务危机的定义:从财务角度看,财务危机包括资产净值为负、无力偿还债权人债务、银行存款透支、无力支付优先股股利、延期支付货款、延期支付到期利息和本金等情况。

Altman认为财务危机是一个广泛的概念,它包括企业发生财务困难时的多种情况,主要为:破产、失败、无力偿还债务和违约等。同时,Altman对上述存在细微差别的概念给出了一个完整的描述:破产主要是财务危机在法律上的定义;失败是考虑风险条件下,投入资本的回报率低于行业同样投入资本的平均回报率。其实这一定义很具有经济学的色彩,并未说明企业无持续经营的能力。无力偿还债务可从破产角度可认为资产净值为负。违约则企业违背了与债权人签定的和约并可能导致法律诉讼。

总结前述可以看出,财务困境就是企业的盈利能力显著下降或丧失,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之一——“可持续经营”可能难以持续,导致企业发生“违约”的可能性显著升高的状况。

(二)财务困境成本的定义

无论采取何种模式来处理财务困境,都会产生相应的成本,对财务困境成本的估计是资本结构理论的重要研究领域,财务学界许多研究努力实际上都消耗在解决负债成本到底是什么方面了,并且产生了大量的研究成果。

财务困境成本是破产成本、清偿成本等概念的延伸,从破产到财务困境、从破产成本到财务困境成本,反映了资本结构理论的发展和演变。对财务困境成本的定义有两个不同的角度,一是按事后成本来定义,例如“资产重组或债务重组成本即为财务困境成本”;一是按事前成本来定义,Kose认为:财务困境成本是“使资产流动化的成本,包括营业收入和永续经营价值的减少,以及其他非直接成本如研发费用等”。

实际上,这是同一事物的两面,根据Warner等人的观点,财务困境的影响大部分都在违约之前发生。因此,由于财务困境的发生是一个逐渐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必然影响或制约了企业的日常经营、投资和融资等活动,从而产生了成本;但这种成本只有在真正进入财务困境以后,企业为了解决财务困境采取重组或清算的过程中才能真正显现出来。

财务困境成本与破产成本联系紧密,传统定义的破产成本是财务困境成本的一部分,因为如果财务困境不能得到有效解决的话,企业将不得不进入破产清算,并表现为破产成本。所以,Ross根据破产成本的划分方法,将财务困境成本分为直接财务困境成本和间接财务困境成本,前者包括与清偿或重组相关的法律、会计和管理费用,间接成本则指财务困境对企业经营能力的伤害,包括对企业产品需求的减少,债权人介入导致的管理决策权部分丧失,管理层为解决财务困境所花费的时间和精力等。

综合Warner、Ross等人的观点,我认为:首先,当财务困境甚至破产发生时,企业会支出相应的成本;其次,将时间向回看,在没有发生财务困境时,这个成本仍然是存在的,只不过以一定概率的方式存在。作为资本结构管理的需要,在企业健康运营的时候这个成本也应当恰当的估计,即以实际支出和发生财务困境的概率相乘的结果作为估计量,从而帮助决策人进行融资决策。我将这个估计量定义为财务困境成本。这类似于会计核算中的“或有负债”,将一个具有现实义务而在未来发生的负债的恰当估计量作为或有负债列入会计报表,从而帮助投资人对企业的分析。

(三)财务困境成本的构成

企业陷入财务困境时承担的成本体现为企业股权价值的损失,主要包括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两个大的方面:

1、直接成本

(1)清算或重组的法律成本

企业在陷入财务困境后,无论是进行资产重组、破产清算或债务重组时,都需要从外面聘用大量的专家,例如律师、会计师、投资银行家、评估师等等,对企业来说,雇佣这些专家的高昂费用就是直接成本。

最早进行这方面定量研究的是Warner,他以1933~1955年间破产清算的11家铁路企业为例,计算出直接成本约为破产前的债务账面价值和股权市场价值之和的1%;Altman对11家零售企业和7家工业企业的估计结果是4.3%(1984);Weiss对1979~1986年间的37家申请破产的在美国和纽约股票交易所上市公司的数据,估计结果是3.1%。

如果进行债务重组的话,直接成本相对要小一些。Betker在1997年对75家正式重组和48家预包装重组企业的直接成本估算结果为,正式重组3.93%,预包装2.85%,加权结果为3.51%。Tashjian在2000的研究成果分别为1.659%和2.31%,并认为“通过预包装解决财务困境的平均直接成本要比正式重组小”。

综合以上结论,与正式重组相比,私下重组成本较低(包括直接法律成本、税赋、信息披露成本等),尤其是对无形资产较多和债权人较少的企业更为有利。根据处理模式的不同,企业解决财务困境所付出的直接成本在1.65%~3.93%之间。

(2)公司管理成本

为了保证重组的进行,公司相关人员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以及财务等职能部门的配合,这是一种额外的管理成本。这些工作包括为专家整理提供资料和信息、相应的法律事务、对资产的评估、对商业活动的调整等等。这些工作是公司重组计划重要的组成部分。而且,公司的一切经营或商业活动都处于破产的威胁之中,这可能对所有员工的心态和工作效率有不小的消极影响。

但这方面成本的估计很困难,相关的案例有:1991年,NewEnglandCorporation银行进行破产清算所支付的专家总费用为1770万美元,而内部管理费用为300万美元,是前者的17%;1990~1991年;TheFirstRepubilic银行申请破产保护在法院主持下进行重组,到全部分公司被变卖结束时,支付的内部管理费用为350万美元,是专家费用的35%。因此,与破产清算相比,企业在重组时的法律费用会低一些,但内部管理成本则要高很多。

2、间接成本

(1)经营受影响

企业更大的损失可能还是来自于财务困境对公司价值的侵蚀,包括股价下降、投资机会丧失、市场竞争力降低、人才流失、廉价处理资产等。

Whitaker发现公司在进入财务困境的第一年,公司价值平均下降了20.29%。不同的重组方式会向市场传递不同的信息,并引起不同的反应,宣布正式重组即破产保护的企业,在宣布后股价明显下降,平均下降12.19%;而其他重组方式股价变化幅度较小,预包装破产为-2.05%,秘密的私下重组为-2.76%,公开的私下重组为-1.83%,债券价值亦有类似趋势的变化,这说明市场认可私下重组企业潜力优于正式重组的企业。

Gordon认为,如果破产可能性的增加会削弱公司价值的话,当企业处于财务困境时,部分负担将转嫁到债权人身上;在债务再融资时,新债不可能以优于旧债的方式发行,从而提高了公司的融资成本。这是显而易见的,因为财务困境企业的信用等级必然下降,债权人面临更大的风险。

(2)其他利益相关者的利益损失

债权人在接管企业或参与企业的决策后,往往倾向于资产出售、裁员特别是大量管理人员的调整,所以对于困境公司部分员工来说,债务重组和资产重组往往意味着随之而来的失业。另一方面,现有的雇员特别是高级经理人员会利用自身影响力和工会组织对重组计划施加压力,以尽可能保住自己的工作。但不管博弈的结果如何,正常情况下总会有部分员工被解雇,对他们来说,这是经济和精神上的双重损失,也是一种成本。

对于商业债权人和商业客户(业务合作伙伴、供货商、经销商等等)来说,相对于使自己与困境公司之间的商业利益得到保护(如应收账款的回收)的短期利益,可能更倾向于继续拥有一个良好客户的长期利益。

因为根据市场营销理论,开发一个新客户的成本是维护一个老客户的四倍,所以,即使商业债权人的利益能得以完全收回,为了开发替代的客户,也必须承担相应的转换成本。另一方面,原来给予困境公司的商业信用被迫延长,考虑到资金的时间价值,对商业债权人或供货商来说,这也是一种成本额外的成本。

虽然到目前为止,还没有这方面的定量研究结果,但可以肯定的是,当公司陷入财务困境时,债权人以外的与企业利益相关的当事人也可能被迫承担部分成本,包括商业债权人、政府税务部门、退休人员、雇员等等。

(四)本文的研究对象及方法

本文着眼于财务困境成本中的间接成本中由于经营风险引起的部分,即由于未来经营结果的不确定性导致的债券违约的可能,从而带来的财务困境成本。

本文从两个方向出发,通过税盾和财务困境成本的权衡理论以及二叉树模型分别推导公司价值的表达式,再从中解出财务困境成本。从财务困境成本的表达式中,我们可以看到它与负债、公司的清算价值、平均增长率、经营风险的关系。进而,我们可以通过它解释哪些类型的行业具有较低的财务困境成本,因而适合采用高负债率。

本文的结构如下:第二章文献综述介绍本文两个理论基石——税盾和财务困境成本的权衡理论和二叉树模型;第三章进行公式推演;第四章对影响财务困境成本的负债、公司清算价值、平均增长率、经营风险逐个分析;最后在第五章给出结论。

二、文献综述

本章介绍本文的两个理论基石——税盾和财务困境成本的权衡理论和二叉树模型。

(一)税盾和财务困境成本的权衡理论

税盾和财务困境成本的权衡理论(以下简称权衡理论)由MM理论发展而来,实际上是修正的MM理论。这里依次阐述MM理论和权衡理论。

MM理论有五个假设条件:(1)企业的经营风险是可以衡量的,有相同的经营风险的企业处于同类风险级;(2)现在和将来的投资者对企业未来的EBIT估计完全相同,即投资者对企业未来收益和这些收益风险的预期是相同的;(3)股票和债券在完善市场上进行交易,没有交易成本,投资者可同企业一样以同等利率借款;(4)不论举债多少,企业和个人的负债均无风险;(5)所有现金流量都是年金,即企业的增长率为零,预期EBIT固定不变。

最初的MM理论讨论的是无公司税的情况:

命题一:企业价值模型。其公式为:VL=VU=EBIT*K=EBIT*KU。

VL为有负债企业的价值,VU为无负债企业的价值。K=KU为适合于该企业风险等级的资本化比率,即贴现率。根据无税的MM理论,企业的价值独立于其负债比率,即不论企业是否有负债,企业的加权平均资本成本是不变的。

命题二:企业的股本成本模型。负债企业的股本成本(即自有资金成本)等于同一风险等级中某一无负债企业的股本成本加上根据无负债企业的股本成本和负债成本之差以及负债比率确定的风险报酬。其公式为:KS=KU+RP=KU+(KU-KB)(B/S)。

KS为负债企业的股本成本,KB为负债企业的债务成本,KU为无负债企业的股本成本,RP为风险报酬。从命题二可以看出,随着企业负债的增加,其股本成本也增加。低成本的举债利益正好会被股本成本的上升所抵消,所以,更多的负债将不增加企业的价值。因而,在无税的情况下,企业的资本结构不会影响企业的价值和资金成本。

接着,MM理论发展了有公司税的情况:

命题一:企业价值模型。负债企业的价值等于同一风险等级中某一无负债企业的价值加上赋税节余的价值。其公式为:VL=VU+TB。

从这里看出,当引入公司所得税后,负债企业的价值会超过无负债企业的价值,负债越多,差异越大,所以当负债最后达100%时企业价值最大。

命题二:企业股本成本模型。在考虑所得税情况下,负债企业的股本成本等于相同风险等级的无负债企业的股本成本加上根据无负债企业的股本成本和负债成本之差以及公司税率所决定的风险报酬。其公式为:KS=KU+(KU-KB)*(1-T)*(B/S)。

所以,企业的股本成本会随财务杠杆扩大而增加。这是因为股东面临更大的财务风险,但由于(1-T)总是小于1,税赋使股本成本上升的幅度低于无税时上升的幅度所以负债的增加提高了企业价值。

MM理论中,税盾被看作是影响公司资本结构的主要因素,研究者也只看到负债带来的税盾利益,忽视了其相应的风险和成本。20世纪70年代产生的权衡理论指出,负债的增加给公司带来的财务困境成本和财务风险是制约公司无限提高负债比例的关键因素。

随着债务增加,公司面临财务困境的可能性增大,财务困境成本上升。财务困境成本包括公司因财务困境导致破产产生的破产成本和债权成本。债权成本是指负债上升计划投资者与经营者之间矛盾而导致的公司价值的损失。在破产可能性增大的压力下,代表股东利益的公司经理人员会选择次优决策,扩大股东利益,牺牲债权人利益;为保护自己的权益,债权人将会再贷款契约中增加监督方式。这些都会导致债权成本上升,公司价值下降。权衡理论认为,债权成本比破产成本能够更加有力的抑制公司无限制的提高负债率。税盾价值和财务困境成本此消彼长的过程中将存在一个最佳的负债率使综合资本成本最低。

VU——无负债时的企业价值

VL’——同时存在负债税盾、财务困境成本的企业价值

TB——负债的税盾价值

FA——财务困境成本

D1——财务困境成本变得重要时的负债水平

D2——最佳资本结构

图3中,当负债未超过D1点时,财务困境成本不明显;当负债达到D1点时,财务困境成本开始变得重要,税盾价值开始被财务困境成本所抵消;当负债达到D2点时,边际税盾价值恰好与边际财务困境成本相等,企业价值最大,达到最佳资本结构;负债比率超过D2点后,财务困境成本大于税盾价值,导致企业价值下降。

(二)二叉树模型

提到二叉树,我们首先说树这种结构。

树形结构是一类重要的非线性结构。树形结构是结点之间有分支,并具有层次关系的结构。它非常类似于自然界中的树。

树形结构在客观世界中是大量存在的,例如家谱、行政组织机构都可用树形象地表示。以下是一个家族树的例子:

张源有三个孩子张明、张亮和张丽;

张明有两个孩子张林和张维;

张亮有三个孩子张平、张华和张群;

张平有两个孩子张晶和张磊。

以上表示很像一棵倒画的树。其中“树根”是张源,树的“分支点”是张明、张亮和张平,该家族的其余成员均是“树叶”,而树枝(即图中的线段)则描述了家族成员之间的关系。显然,以张源为根的树是一个大家庭。它可以分成张明、张亮和张丽为根的三个小家庭;每个小家庭又都是一个树形结构。

二叉树是树形结构中的一种,它在每个分支点都只有两个分支,从而大大减少了树形结构的多样性,规范了每个分支点的后续结构,使它的计算特别是通过计算机进行运算非常简便。

许多实际问题抽象出来往往是二叉树的形式,即使是一般的树也能简单地转换为二叉树,而且二叉树的理解计算较为简单。著名的布莱克-斯科尔斯模型虽然简便,但是晦涩难懂。它的一种近似即是通过二叉树模型进行演算。如果二叉树的层次不断增加,“数学上可以证明其结果将和布莱克-斯科尔斯模型一样”。

由于采用布莱克-斯科尔斯模型分析超出了本人的数学能力,为简化数学分析上的复杂度,本文采用只有一个分支点的二叉树模型进行分析。

运用二叉树模型分析公司未来的经营状况,我们假设其两条分支存在不同的经营结果,赋予不同的概率,则利用二叉树模型进行计算的结果实际上反映了公司在考虑经营风险下的价值。联合由权衡理论推演而来的包含财务困境成本的公司价值表达式,即可解出财务困境成本的表达式。

三、公式推导

本章详细介绍我们用以分析财务困境成本的公式从何而来。

(一)从权衡理论出发

财务成本论文范文篇2

第一部分会计论文的种类,基本格式与要求

会计论文是经济论文的一种,属于议论文的范畴.就议论文而言,存在多种形式,如报刊的社论,评论,短评,有关机构的各种分析报告等,我们这里所指的是学术论文.需要说明的是,这里的会计是一个大概念,包括财务会计,管理会计,成本会计,电算化会计,审计,财务管理等诸方面.

会计论文的种类

按不同的标志,可将会计论文划分出一定的类别.

按研究对象的范围种类

按研究对象的范围划分,会计论文可分为宏观会计论文,微观会计论文.

宏观会计论文,是指研究和论及会计在整个国民经济中带有普遍性,全局性问题的论文,如论及国民经济核算会计,社会责任会计,环境会计,会计与经济运行关系,等等.

微观会计论文,是指研究和论及企业,事业单位及社会团体的经济行为和经济关系的论文,如研究企业内部控制制度,企业长期投资权益法与成本法的比较,历史成本法下存货计价的比较,等等.

按会计论文的功能分类

按会计论文的功能划分,可分为基础理论型,应用研究型,学术争鸣型和调研报告型.

基础理论型会计论文,是指采用科学方法论对会计的基本概念,基本原则等进行研究的论文,比如现代会计的目标,建立中国特色的会计基础理论体系,知识经济对传统会计假设理论的冲击,会计的稳健性原则,论会计理论体系的逻辑起点,等等.

应用研究型会计论文,是指运用会计学的基本理论对经济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进行分析并指出问题产生的原因及解决思路的论文.比如高校财务管理问题的思考,企业集团的内部财务控制研究,坏账损失会计处理问题及其改进,等等.

学术争鸣型会计论文,是指对某些会计问题的不同见解和不同观点进行商榷的论文.这类论文往往是就某篇文章中的全部或部分所提观点有不同的看法,提出自己的意见,进行商榷,其对象可以确指,也可以泛指;或许是基础理论问题,或许是应用研究问题.比如对商誉会计的商榷,对会计委派制问题的几个不同观点,会计国际化含义的辩析,等等.

调研报告型会计论文,是指通过对现实经济生活中某一现象或某一问题进行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后,就其发生发展的过程,产生的根源,变化的趋势和规律以及应用对策略向上级部门或社会公众进行报告的论文.这类论文针对性强,导向明确,比如全面预算管理在某某企业的应用,ABC方法在某某医院的实施,等等.

按论文的体式分类

按论文的体式不同,会计论文可分为纯理论探讨性论文,历史考证性论文,方法研究性论文,调查报告性论文,案例分析性论文和争鸣性论文.

纯理论探讨性论文,是借助抽象,归纳及推理等手段,对财务会计领域某些概念或原则等进行系统的理性分析的论文.这类论文一般是以公理,定理(包括相关学科)或会计,财务的基本原理为根据,对涉及问题进行推理,目的是得出新结论或对原有理论进行修正.比如责任会计的结构,EVA财务管理系统的理论分析,等等.

历史考证性论文,是对事物的本来面貌或事物的本质的特征采用引经据典的方法进行考据和分析的论文.如"账"与"账"关系的历史考证,四柱清册的起源,等等.

经济实证性论文,实证经济学的特点是回答"是什么"的方法,因而,经济实证性论文是需要运用大量翔实资料去谁说明某一观点或问题的论文.比如股权结构与上市公司业绩的关系,中国上市公司是否存在利盈余管理,中国上市公司财务困境模型的研究,等等.

方法研究性论文,是指对会计研究中某些定量分析或定性分析的方法提出有独到见解的论文.比如以现金流量表的综合分析,等等.

调查报告性论文,是指对现实经济活动中会计某一方面的问题经过深入调查后,就其现状及发生发展的情况进行分析,并做出结论的论文.如会计委派制在某某地区实施情况的调研,某某企业会计住处失真的原因调查,等等.

案例分析性论文,是指选定一个或多个具有代表性的典型事件来说明某些会计问题的论文.如标准成本法在某某企业的使用,责任会计在某某企业的实施,等等.

争鸣性论文,是针对一些会计问题的观点和见解,提出自己看法和意见的论文.如对会计委派制的新认识,会计的本质是一种管理活动而不是信息系统,等等.

会计论文的基本格式与要求

论文的结构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谋篇部局,是有规律可循的,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科学技术期刊编排格式》的有关规定.规范的会计论文结构一般应有论文的前置部分(多数要求中英文对照),论文的主体部分,论文的文尾三大部分构成.前置部分主要包括标题,内容摘要(或称内容提要),关键词,主体部分包括结论(或引言),本论,结论,文尾部分包括致谢,附注说明,参考文献.简单阐述如下:

标题

标题又称题目,题名.它是以最确切,最简单的词语反映文中重要的特定内容的逻辑组合.

会计论文的标题,一般以一行式标题为主.也可采用双行式标题,即正题和副题结合.正题提示论文的主旨,是对副题的提炼和概括,而副题标题则是正题的说明,以表明该论文论述范围,是正题的基础.

论文标题一般要满足:一是准确概括论文内容,力求题文相符;二是标题要有创新,引人入胜,力求给读者以深刻印象;三是昼简明扼要,使读者一目了然,容易记住.

内容摘要

内容摘要是对会计论文内容以第三者的独立角度不加注释和评论的简短陈述.内容摘要应与正文有等量信息.一般应有陈述的对象,方法,结论等,但侧重于结论.内容摘要自身要能够独立成篇,是一篇可独立使用的完整短文,以不超大过300字为宜.若还有英文摘要,则中英文摘要必须完全对应.

关键词

摘录关键词是为了便于文献标引与检索,揭示出论文将围绕啊些方面展开论述.一般应选取3-8个词作关键词.如《论中国会计的国际化》的关键词是:会计准则,会计实务,国际化.这三个词就揭示出标题及论文的核心.

正文

1.绪论或引言

绪论是会计论文的开头.这一部分主要涉及两项内容;其一是确立中思议题,其二是阐明所研究议题的背景,目的,价值和意义等.若会计论文篇幅较长,则在绪论部分还可以把本论的部分内容作一简明扼要的介绍,或将所论述问题的结论作一个提示.但必须简洁明了,不要拖泥带水.

2.本论

本论是会计论文的主体,作者在这部分提出问题,分析问题,提出解决方案,或是详细地阐述作者的研究成果,特别是提出新的创造性的见解.这一部分必须依据议题的性质来确定相应的写作方式,或正面立论,或驳斥不同看法,从而达到论证论文观点的目的.

3.结论

结论是论文全部内容的总结.结论是从全部材料出发,经过分析,综合提炼而得来的具有创新的论文的总观点,应表明作者发现了什么规律,原理,解决了什么重要课题,对传统的看法有哪些修正,补充,发展,证实或否定;还可以指出论文研究的不足之处,以及解决这一不足之处的研究方向,以引起同行的注意.这样就实现了文章的首尾呼应,形成一个逻辑结构严谨,表述完整的有机整体.

致谢

可在论文或文章末尾标注出给完成论文提供帮助的单位或个人,并表达感谢之情.

参考文献

会计论文在文章末尾应列出参考文献,注明此论文写作时所参考或引用的其他成果.这一方面表明作者严肃的写作态度,指出哪些是自己的观点和研究的成果,哪些是他人的成果或观点;同时也表明尊重前人的观点或研究成果;指明引用资料的出处也便于检索.参考文献注明著者,书(题或篇)名,刊名,卷(期),页次,出版年,出版地等.

第二部分会计论文写作的方法与要领

会计论文是结合现实经济活动中出现的会计问题加以研究并将研究成果描述出来的过程.由于现实经济活动可能涉及到范围较广,需考虑的因素较多,这必然对作者自身的知识结构有较高的要求,若避而求其次,则可能使论文落入俗套,没有新意,因而,从立题写会计论文直到论文的完成,要有一个科学的规划.下面阐述会计论文写作的一些方法和要领,以供大家写作时参考.

选择题目

选题是论文写作的第一步,正确的选题在很大程度决定着会计论文的成败与否,因而有很多原则要领,如必须"为时而著,为事而作"(白居易)等.作为会计论文的选题,除了需遵循一般原则外,还需要注意它的特殊性.这是因为会计学术论文对专业理论基础及实践经验都有一定的要求.有些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理论基础和专业知识,但无实践经验,阅历浅;有些学生有着较旨的实践经验,但专业理论基础不是很扎实;有些可能在这两方面都稍显不足.因此,必须慎重对待题目的选择.

题目选择的一般原则

社会需要与学术价值兼顾的原则.会计工作具有较强的技术特征,不同的经济业务处在不同的环境其处理方法,会计政策选择等方面存在差异,这就要求会计的技术处理方法具有较强的适用性.现阶段,我国的会计活动就遇到了诸多挑战,急需解决.如:资产重组中新增固定资产的计价方法问题;管理会计在商业银行经营中的运用;企业合并中商誉的有关会计问题;衍生金融工具的会计确认基础与计量原则;证券市场会计信息披露方式;等等.另一方面,由于论文是对学生会计相关知识和综合运用能力的一种检验,是一定阶段学习效果的总结,论文的选择要具备一定的学术价值.学术价值是会计理论研究和会计论文的生命.学术价值就是要求论文从理论框架,分析方法等方面能够写出新意,以揭示会计发展规律,促进会计事业发展.因此,凡是具有学术价值的会计问题,都是可考虑的选题范围.当然,学术价值有高低不同层次,但不管怎样,学术价值都是选题的着眼点.

量力而行原则.选题一定要充分考虑主观条件与客观条件,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量力而行.主观条件主要是指个人的兴趣与爱好,知识水平和科研能力等.如果论文选题连自己都不感兴趣,是不可能写好论文的.如果超出了自己现有的知识水平与科研能力,则最后不可能出成果的.客观条件是指占有资料的条件和指导老师的条件.该原则的基本精神是:(1)选题宜专不宜全,宜小不宜大,应扬己所长,避己所短.选题过大,会面面俱到,不着边际,什么问题都谈到,什么问题也说不清楚,难以将论题说深说透.选题过窄过小,发挥的空间很小,取得突破性成果十分困难.要根据自己的科研能力选择大小适中,难易适中的题目.(2)所选题目要有一定数量与质量水平的文献资料作为研究基础,借助这些文献资料可以了解所选题目应涉及的内容,历史和现状.拥有大量翔实,丰富的文献资料有利于高质量会计论文的写作.

通常将论文题目初拟印发,供学生选用,但这一般是参考题目,即使是确定的选题范围,具体题目是靠学生本人思考选择了.若选一个会计学科中关键问题的小题目,而且是自己有较容易取得所需材料的题目,只要抓住其要害,深入本质,科学地给予剖析,从各个角度对其精确论述,形成自己一定的独到见解,就可望成为一篇很有分量的论文.

确定选题的途径

每个人从事会计研究的基本条件都有所不同,但必须在坚持上述选题的基础上,寻求适合自己的基本条件的选题,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确定选题主要有以下几种思路.

出于满足个个兴趣目的.即从自己的专长和兴趣入手确定选题.如果自己对会计信息的真实性问题比较有兴趣,或在实际工作中自己就从事假账甄别工作,就可以针对会计信息真实性问题,从会计信息真实性的标准,现实经济中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解决对策等全方位或就某一方面展开论述.

热点问题追踪法.不同的经济发展阶段对会计工作提出的要求是不尽相同的,也就是说,每一阶段都有该阶段的热点话题.如前一阶段的会计委派制问题,2001年上半年的会计准则制订权问题,现阶段的会计诚信问题,等等.选择热点问题的最大好处是比较容易取得相关的参考资料,而且选择途径较广,既可以是新闻媒介体,也可以是报刊杂志,还可以是专家研讨等.

边缘学科交叉法.即将其他学科的研究成果与会计学科相结合,利用会计学科自身专门方式方法,为其他学科和会计学科自身发展提供一个更广阔的视角.比如环境会计是将环境问题现代财务会计理论方法有机结合,以货币单位,实物单位计量或用文字说明等方式反映,记录,报告,考核资源和环境成本与价值,评价企业环境经济活动以及取得的环境效益对企业财务成果和社会价值形态的近期,长远影响的一门新兴会计学科.在这样的一门新兴会计学科中有许多问题是值得探讨的.

对比分析法.通过对几种事物或同一事物的几个方面的比较研究来认识事物.如我国借款费用准则与美国相关准则的比较研究,股份合作企业会计核算的差异,中美注册会计师管理制度的研究,企业合并的基本会计方法及其比较分析,等等.

延伸法.进一步加深对某个课题的研究,该方法要较全面了解已有的相关论文,并在那些论文所阐述观点的基础上能够进一步深化,避免泛泛空谈.如预算会计体系进一步改革探索对会计委派制新认识,等等.

补差法.对所研究的领域中尚未研究或研究不充分的问题进行研究.这些问题难度较大但学术价值也较大.

新角度法.即对同一问题从不同的角度加以论述或改变大家都采用的方法而寻求新的切入点.如模糊财务评价问题,财务工程学初探,从财政和契约关系的特征看审计的产生和发展,论经济可持续发展与环境审计,信息不对称与审计,等等.

搜集与整理

一般来说,主题确立之后,就会自然地进入考察或搜集,整理资料的阶段.也可以说,这是论文写作的"初级阶段".这个阶段的工作成效如何,直接影响论文的质量.有一位经济学诺贝尔奖金获得者说过这样一句话:"作为一位演化的学科,经济学的进展方式是:考察资料,形成假说,检验假说,就经济运行情况取得有时是勉强一致的意见."这句话同样适用于会计论文的撰写程序.由此可见,在论文写作的过程中,考察或搜集资料的重要性.

有了资料,论文才可"言之有物".其实,大家平时就要注意搜集,积累和占有材料:凡是你觉得特有利用价值的,就应反它搜集起来;积累材料要下大力气,花苦功夫,日积月累;占有材料应务求其多,力求其详.当我们选定一个题目后,再进行目的性,针对性更明确的搜集,紧紧围绕着自己选定的主攻任务,时时联系自己所研究的问题,去搜集那些有典型意义的与自己确定的中心论点关系最密切的材料.资料搜集与整理的主要工作是:

要围绕自己的论题,到各种会计期刊,经济期刊,相关论文集,会计报表,会计年鉴,政府文件以及其他文献资料中搜集资料,并结合自己的论文进行必要的调查研究.在这一过程中,要坚持"要全方位"的原则,即考察资料时,不仅要考察国外资料而且要考察国内资料;不仅要考察当代资料而且要考察历史资料;不仅要考察外国学者的有关资料,而且应该和必须同时考察中国学者写的有关资料.也就是说,必须围绕着论文主题要尽可能的考察和搜集相关的资料.

同时,尽量"要上机"即搜集资料时动用现代计算机设备来处理信息,如通过互联网寻找所需资料并下载.目的是最大可能地节省时间,节约成本.

对搜集到的材料认真加以鉴别,区别出直伪,主次,轻重,表面和实质,典型和一般,本义和旁义等,真正做到理解材料和吃透材料,以便有重点,有计划,有目的地加以利用.经过筛选,有的资料可用于总论点,有的用于分论点;有的用于叙述,有的用于论证;有的加以详细阐述,有的用于旁证补充,以使论文充实丰满.

消化搜集来的材料,即做到认真刻苦研究,实现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去伪存真,去粗取精.特别是对于他人的研究成果和见解,要采取严肃科学态度,合理借鉴或以此为起点开展新的研究.通过这一过程就可以对掌握的材料进行取舍,取舍的标准是能否为中心论点服务.

数据处理.数据是会计论文写作的重要资料,对数据的处理主要包括:详细列出有关数据;对某些数据根据需要进行整理和运算;保留科学的有代表性的数据;运用图表显示变化的规律和在不同变化条件下的数据状态;对数据进行必要的分析,得出正确的结论.

提炼观点,精心撰写

提炼观点或中心议题

论文观点或中心议题就是作者在文章中立起的"靶子",是文章论述的对象,是文章的中心.中心确立起来后,作者是就应围绕中心展开论述,并由中心近一定的逻辑向外扩散思路,最终又要向中心聚集并总结出中心思想.文章的论说阐述不可脱离中心.

一般来说,在论文中提出观点或议题,不管采取什么样的形式:是直截了当,或是间接揭示;是反问,还是设问;是引证,还是归纳事实,这部分内容在文章中基本上一个相对独立的部分.

精心撰写,独运匠心

在把握素材后,就应探索形式,选准论文的表现角度.通常有几种不同的表现角度可选择:(1)领悟精神,深刻剖析.即对一论题作前后左右的"面面观",多方位地而又深入论证.如建筑施工企业流动资金紧张原因探析之类论题就可以采用这种形式.(2)抓住一点,重点阐发.即抓住某一薄弱环节,着重讨论,阐述己见,如论会计交接工作的不规范性问题,政府委派会计制不可取之类论题,可选择这种.(3)针对论争,解疑诘辩.选择有争论的论题,比较各种不同论点的优劣,树立自己的观点,如不要反会计职能无限扩大之类.(4)选准"靶子",批驳陈说.即将某文或某书中的错误论点作为"对立面",指出其不足之处,在批驳中表明自己的观点,如写"与谈税务筹划——与某某同志商榷"之类.

拟定提纲

论文的表现角度选准之后,就要拟定提纲.提纲是论文的骨架,它起着疏通思路,安排材料,形成材料的作用.提纲有详略之分.我们一般要求尽量撰写详细的提纲,目的是:其一,通过拟定详细提纲,可以把自己的所思所想展现出来,同时也检验了所掌握材料是否充分;其二,通过详尽的大纲,指导教师更容易指导;其三,详尽的大纲通过后,成文就相对容易,只需反大纲在内容上按照一定逻辑结构添加内容就可以了.

拟提纲一般应先粗后细,先大后小,由略到详.即先把大的部分定下来,确定大段标题,再斟酌,明确每个大部分的小层次(即小标题),再依次深入,经过周密思考,反复修改完成,论文的提纲拟就以后,就应以纲统目,以说理为主,必须有虚有实,把抽象的道理与具体的形象的比喻以及典型事例有机地结合起来,即结合实际实例去作有步骤的层层逼近的科学论证.同时,大纲一定要实现:(1)明确论文的具体部局,要以总论点,分论点搭起框架结构,否则论文可能会显得三乱.(2)内容的表现上,要选择如并列式结构,递进式结构,分总(总分)式结构,综合式结构,散论式结构等.

精心撰写

提纲编写就绪后,文章的撰写就进入了写作阶段,即对研究成果进行具体描述阶段.会计论文的定作应达到如下要求:

容易理解.会计论文是表明作才观点的,要想把论文所包含的信息无障碍地传递出去,必须做到观点明确,结构得当,叙述准确.对于中心论点,是文章要刻意用力的地方,给出结论的地方,一定要讲得很详细,要讲透.转述的,人所共知的地方可简明扼要地讲.论文质量高低取决于作者对所论述的问题有无真知灼见,有无新意,道理是否说得中肯深透,而不在地篇幅的长短,在基本达到对论文的字数要求的情况下,以行文简洁为标准.

引用要得当,注释要清楚.为此,要讲究引用与注释的方法.引文与注释可以在页尾注明,也可以在文尾注明,并且尽量提供大的信息量,以便读者查找与核对.

表与图的运用.由于表与图具有较强的直观性,借助它们常常可以使语言文字很难表达清楚的多种子要素间的定量或定性关系一目了然,而且可避免文章表述呆板,因此,要合理采用.

改稿与成文

高质量的会计论文是改出来的.当初稿写成后,往往有一种如释重负的感觉,这时如果时间允许,可以采用一种效果比较好的方法修改文章:冷处理.先把初稿搁一搁,待脑子冷下来后,再去修改.

改稿的基本内容与要求

中心观点论证的是否充分

看论文所采用的例证材料是否充足,是否都能用来为论文的中心论点服务,不充足的要进一步充实,是观点问题还是所选材料问题,是否达到论文字数的要求,对于高中心论点较远的内容应该删去.

论文结构和段落是否有利于中心观点充分表述

检查论述的先后顺序是否得当,是否便于推理;各大段下的小段落是否需要小标题,有的是否应归属其他大段等.通过调整,使之合理,严密.

句子和标题是否符合语法要求

要字句斟酌,捡查用诩是否准确恰当,是否合乎语言习惯;句子与句子之间的联系是否协调,合乎逻辑;语言要鲜明生动.

改稿的基本要求是:一要确切;题文一致,标题和内容吻合;二要简洁:概括得当,简练明快;三要生动:新鲜活泼,引入注目;四要适度:明确的科学态度.

财务成本论文范文篇3

按研究对象的范围种类

按研究对象的范围划分,会计论文可分为宏观会计论文,微观会计论文.

宏观会计论文,是指研究和论及会计在整个国民经济中带有普遍性,全局性问题的论文,如论及国民经济核算会计,社会责任会计,环境会计,会计与经济运行关系,等等.

微观会计论文,是指研究和论及企业,事业单位及社会团体的经济行为和经济关系的论文,如研究企业内部控制制度,企业长期投资权益法与成本法的比较,历史成本法下存货计价的比较,等等.

按会计论文的功能分类

按会计论文的功能划分,可分为基础理论型,应用研究型,学术争鸣型和调研报告型.

基础理论型会计论文,是指采用科学方法论对会计的基本概念,基本原则等进行研究的论文,比如现代会计的目标,建立中国特色的会计基础理论体系,知识经济对传统会计假设理论的冲击,会计的稳健性原则,论会计理论体系的逻辑起点,等等.

应用研究型会计论文,是指运用会计学的基本理论对经济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进行分析并指出问题产生的原因及解决思路的论文.比如高校财务管理问题的思考,企业集团的内部财务控制研究,坏账损失会计处理问题及其改进,等等.

学术争鸣型会计论文,是指对某些会计问题的不同见解和不同观点进行商榷的论文.这类论文往往是就某篇文章中的全部或部分所提观点有不同的看法,提出自己的意见,进行商榷,其对象可以确指,也可以泛指;或许是基础理论问题,或许是应用研究问题.比如对商誉会计的商榷,对会计委派制问题的几个不同观点,会计国际化含义的辩析,等等.

调研报告型会计论文,是指通过对现实经济生活中某一现象或某一问题进行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后,就其发生发展的过程,产生的根源,变化的趋势和规律以及应用对策略向上级部门或社会公众进行报告的论文.这类论文针对性强,导向明确,比如全面预算管理在某某企业的应用,ABC方法在某某医院的实施,等等.

按论文的体式分类

按论文的体式不同,会计论文可分为纯理论探讨性论文,历史考证性论文,方法研究性论文,调查报告性论文,案例分析性论文和争鸣性论文.

纯理论探讨性论文,是借助抽象,归纳及推理等手段,对财务会计领域某些概念或原则等进行系统的理性分析的论文.这类论文一般是以公理,定理(包括相关学科)或会计,财务的基本原理为根据,对涉及问题进行推理,目的是得出新结论或对原有理论进行修正.比如责任会计的结构,EVA财务管理系统的理论分析,等等.

历史考证性论文,是对事物的本来面貌或事物的本质的特征采用引经据典的方法进行考据和分析的论文.如"账"与"账"关系的历史考证,四柱清册的起源,等等.

经济实证性论文,实证经济学的特点是回答"是什么"的方法,因而,经济实证性论文是需要运用大量翔实资料去谁说明某一观点或问题的论文.比如股权结构与上市公司业绩的关系,中国上市公司是否存在利盈余管理,中国上市公司财务困境模型的研究,等等.

方法研究性论文,是指对会计研究中某些定量分析或定性分析的方法提出有独到见解的论文.比如以现金流量表的综合分析,等等.

调查报告性论文,是指对现实经济活动中会计某一方面的问题经过深入调查后,就其现状及发生发展的情况进行分析,并做出结论的论文.如会计委派制在某某地区实施情况的调研,某某企业会计住处失真的原因调查,等等.

案例分析性论文,是指选定一个或多个具有代表性的典型事件来说明某些会计问题的论文.如标准成本法在某某企业的使用,责任会计在某某企业的实施,等等.

争鸣性论文,是针对一些会计问题的观点和见解,提出自己看法和意见的论文.如对会计委派制的新认识,会计的本质是一种管理活动而不是信息系统,等等.

会计论文的基本格式与要求

论文的结构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谋篇部局,是有规律可循的,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科学技术期刊编排格式》的有关规定.规范的会计论文结构一般应有论文的前置部分(多数要求中英文对照),论文的主体部分,论文的文尾三大部分构成.前置部分主要包括标题,内容摘要(或称内容提要),关键词,主体部分包括结论(或引言),本论,结论,文尾部分包括致谢,附注说明,参考文献.简单阐述如下:

标题

标题又称题目,题名.它是以最确切,最简单的词语反映文中重要的特定内容的逻辑组合.

会计论文的标题,一般以一行式标题为主.也可采用双行式标题,即正题和副题结合.正题提示论文的主旨,是对副题的提炼和概括,而副题标题则是正题的说明,以表明该论文论述范围,是正题的基础.

论文标题一般要满足:一是准确概括论文内容,力求题文相符;二是标题要有创新,引人入胜,力求给读者以深刻印象;三是昼简明扼要,使读者一目了然,容易记住.

内容摘要

内容摘要是对会计论文内容以第三者的独立角度不加注释和评论的简短陈述.内容摘要应与正文有等量信息.一般应有陈述的对象,方法,结论等,但侧重于结论.内容摘要自身要能够独立成篇,是一篇可独立使用的完整短文,以不超大过300字为宜.若还有英文摘要,则中英文摘要必须完全对应.

关键词

摘录关键词是为了便于文献标引与检索,揭示出论文将围绕啊些方面展开论述.一般应选取3-8个词作关键词.如《论中国会计的国际化》的关键词是:会计准则,会计实务,国际化.这三个词就揭示出标题及论文的核心.

正文

1.绪论或引言

绪论是会计论文的开头.这一部分主要涉及两项内容;其一是确立中思议题,其二是阐明所研究议题的背景,目的,价值和意义等.若会计论文篇幅较长,则在绪论部分还可以把本论的部分内容作一简明扼要的介绍,或将所论述问题的结论作一个提示.但必须简洁明了,不要拖泥带水.

2.本论

本论是会计论文的主体,作者在这部分提出问题,分析问题,提出解决方案,或是详细地阐述作者的研究成果,特别是提出新的创造性的见解.这一部分必须依据议题的性质来确定相应的写作方式,或正面立论,或驳斥不同看法,从而达到论证论文观点的目的.

3.结论

结论是论文全部内容的总结.结论是从全部材料出发,经过分析,综合提炼而得来的具有创新的论文的总观点,应表明作者发现了什么规律,原理,解决了什么重要课题,对传统的看法有哪些修正,补充,发展,证实或否定;还可以指出论文研究的不足之处,以及解决这一不足之处的研究方向,以引起同行的注意.这样就实现了文章的首尾呼应,形成一个逻辑结构严谨,表述完整的有机整体.

致谢

可在论文或文章末尾标注出给完成论文提供帮助的单位或个人,并表达感谢之情.

参考文献

会计论文在文章末尾应列出参考文献,注明此论文写作时所参考或引用的其他成果.这一方面表明作者严肃的写作态度,指出哪些是自己的观点和研究的成果,哪些是他人的成果或观点;同时也表明尊重前人的观点或研究成果;指明引用资料的出处也便于检索.参考文献注明著者,书(题或篇)名,刊名,卷(期),页次,出版年,出版地等.

第二部分会计论文写作的方法与要领

会计论文是结合现实经济活动中出现的会计问题加以研究并将研究成果描述出来的过程.由于现实经济活动可能涉及到范围较广,需考虑的因素较多,这必然对作者自身的知识结构有较高的要求,若避而求其次,则可能使论文落入俗套,没有新意,因而,从立题写会计论文直到论文的完成,要有一个科学的规划.下面阐述会计论文写作的一些方法和要领,以供大家写作时参考.

选择题目

选题是论文写作的第一步,正确的选题在很大程度决定着会计论文的成败与否,因而有很多原则要领,如必须"为时而著,为事而作"(白居易)等.作为会计论文的选题,除了需遵循一般原则外,还需要注意它的特殊性.这是因为会计学术论文对专业理论基础及实践经验都有一定的要求.有些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理论基础和专业知识,但无实践经验,阅历浅;有些学生有着较旨的实践经验,但专业理论基础不是很扎实;有些可能在这两方面都稍显不足.因此,必须慎重对待题目的选择.

题目选择的一般原则

社会需要与学术价值兼顾的原则.会计工作具有较强的技术特征,不同的经济业务处在不同的环境其处理方法,会计政策选择等方面存在差异,这就要求会计的技术处理方法具有较强的适用性.现阶段,我国的会计活动就遇到了诸多挑战,急需解决.如:资产重组中新增固定资产的计价方法问题;管理会计在商业银行经营中的运用;企业合并中商誉的有关会计问题;衍生金融工具的会计确认基础与计量原则;证券市场会计信息披露方式;等等.另一方面,由于论文是对学生会计相关知识和综合运用能力的一种检验,是一定阶段学习效果的总结,论文的选择要具备一定的学术价值.学术价值是会计理论研究和会计论文的生命.学术价值就是要求论文从理论框架,分析方法等方面能够写出新意,以揭示会计发展规律,促进会计事业发展.因此,凡是具有学术价值的会计问题,都是可考虑的选题范围.当然,学术价值有高低不同层次,但不管怎样,学术价值都是选题的着眼点.

量力而行原则.选题一定要充分考虑主观条件与客观条件,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量力而行.主观条件主要是指个人的兴趣与爱好,知识水平和科研能力等.如果论文选题连自己都不感兴趣,是不可能写好论文的.如果超出了自己现有的知识水平与科研能力,则最后不可能出成果的.客观条件是指占有资料的条件和指导老师的条件.该原则的基本精神是:(1)选题宜专不宜全,宜小不宜大,应扬己所长,避己所短.选题过大,会面面俱到,不着边际,什么问题都谈到,什么问题也说不清楚,难以将论题说深说透.选题过窄过小,发挥的空间很小,取得突破性成果十分困难.要根据自己的科研能力选择大小适中,难易适中的题目.(2)所选题目要有一定数量与质量水平的文献资料作为研究基础,借助这些文献资料可以了解所选题目应涉及的内容,历史和现状.拥有大量翔实,丰富的文献资料有利于高质量会计论文的写作.

通常将论文题目初拟印发,供学生选用,但这一般是参考题目,即使是确定的选题范围,具体题目是靠学生本人思考选择了.若选一个会计学科中关键问题的小题目,而且是自己有较容易取得所需材料的题目,只要抓住其要害,深入本质,科学地给予剖析,从各个角度对其精确论述,形成自己一定的独到见解,就可望成为一篇很有分量的论文.

确定选题的途径

每个人从事会计研究的基本条件都有所不同,但必须在坚持上述选题的基础上,寻求适合自己的基本条件的选题,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确定选题主要有以下几种思路.

出于满足个个兴趣目的.即从自己的专长和兴趣入手确定选题.如果自己对会计信息的真实性问题比较有兴趣,或在实际工作中自己就从事假账甄别工作,就可以针对会计信息真实性问题,从会计信息真实性的标准,现实经济中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解决对策等全方位或就某一方面展开论述.

热点问题追踪法.不同的经济发展阶段对会计工作提出的要求是不尽相同的,也就是说,每一阶段都有该阶段的热点话题.如前一阶段的会计委派制问题,2001年上半年的会计准则制订权问题,现阶段的会计诚信问题,等等.选择热点问题的最大好处是比较容易取得相关的参考资料,而且选择途径较广,既可以是新闻媒介体,也可以是报刊杂志,还可以是专家研讨等.

边缘学科交叉法.即将其他学科的研究成果与会计学科相结合,利用会计学科自身专门方式方法,为其他学科和会计学科自身发展提供一个更广阔的视角.比如环境会计是将环境问题现代财务会计理论方法有机结合,以货币单位,实物单位计量或用文字说明等方式反映,记录,报告,考核资源和环境成本与价值,评价企业环境经济活动以及取得的环境效益对企业财务成果和社会价值形态的近期,长远影响的一门新兴会计学科.在这样的一门新兴会计学科中有许多问题是值得探讨的.

对比分析法.通过对几种事物或同一事物的几个方面的比较研究来认识事物.如我国借款费用准则与美国相关准则的比较研究,股份合作企业会计核算的差异,中美注册会计师管理制度的研究,企业合并的基本会计方法及其比较分析,等等.

延伸法.进一步加深对某个课题的研究,该方法要较全面了解已有的相关论文,并在那些论文所阐述观点的基础上能够进一步深化,避免泛泛空谈.如预算会计体系进一步改革探索对会计委派制新认识,等等.

补差法.对所研究的领域中尚未研究或研究不充分的问题进行研究.这些问题难度较大但学术价值也较大.

新角度法.即对同一问题从不同的角度加以论述或改变大家都采用的方法而寻求新的切入点.如模糊财务评价问题,财务工程学初探,从财政和契约关系的特征看审计的产生和发展,论经济可持续发展与环境审计,信息不对称与审计,等等.

搜集与整理

一般来说,主题确立之后,就会自然地进入考察或搜集,整理资料的阶段.也可以说,这是论文写作的"初级阶段".这个阶段的工作成效如何,直接影响论文的质量.有一位经济学诺贝尔奖金获得者说过这样一句话:"作为一位演化的学科,经济学的进展方式是:考察资料,形成假说,检验假说,就经济运行情况取得有时是勉强一致的意见."这句话同样适用于会计论文的撰写程序.由此可见,在论文写作的过程中,考察或搜集资料的重要性.

有了资料,论文才可"言之有物".其实,大家平时就要注意搜集,积累和占有材料:凡是你觉得特有利用价值的,就应反它搜集起来;积累材料要下大力气,花苦功夫,日积月累;占有材料应务求其多,力求其详.当我们选定一个题目后,再进行目的性,针对性更明确的搜集,紧紧围绕着自己选定的主攻任务,时时联系自己所研究的问题,去搜集那些有典型意义的与自己确定的中心论点关系最密切的材料.资料搜集与整理的主要工作是:

要围绕自己的论题,到各种会计期刊,经济期刊,相关论文集,会计报表,会计年鉴,政府文件以及其他文献资料中搜集资料,并结合自己的论文进行必要的调查研究.在这一过程中,要坚持"要全方位"的原则,即考察资料时,不仅要考察国外资料而且要考察国内资料;不仅要考察当代资料而且要考察历史资料;不仅要考察外国学者的有关资料,而且应该和必须同时考察中国学者写的有关资料.也就是说,必须围绕着论文主题要尽可能的考察和搜集相关的资料.

同时,尽量"要上机"即搜集资料时动用现代计算机设备来处理信息,如通过互联网寻找所需资料并下载.目的是最大可能地节省时间,节约成本.

对搜集到的材料认真加以鉴别,区别出直伪,主次,轻重,表面和实质,典型和一般,本义和旁义等,真正做到理解材料和吃透材料,以便有重点,有计划,有目的地加以利用.经过筛选,有的资料可用于总论点,有的用于分论点;有的用于叙述,有的用于论证;有的加以详细阐述,有的用于旁证补充,以使论文充实丰满.

消化搜集来的材料,即做到认真刻苦研究,实现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去伪存真,去粗取精.特别是对于他人的研究成果和见解,要采取严肃科学态度,合理借鉴或以此为起点开展新的研究.通过这一过程就可以对掌握的材料进行取舍,取舍的标准是能否为中心论点服务.

数据处理.数据是会计论文写作的重要资料,对数据的处理主要包括:详细列出有关数据;对某些数据根据需要进行整理和运算;保留科学的有代表性的数据;运用图表显示变化的规律和在不同变化条件下的数据状态;对数据进行必要的分析,得出正确的结论.

提炼观点,精心撰写

提炼观点或中心议题

论文观点或中心议题就是作者在文章中立起的"靶子",是文章论述的对象,是文章的中心.中心确立起来后,作者是就应围绕中心展开论述,并由中心近一定的逻辑向外扩散思路,最终又要向中心聚集并总结出中心思想.文章的论说阐述不可脱离中心.

一般来说,在论文中提出观点或议题,不管采取什么样的形式:是直截了当,或是间接揭示;是反问,还是设问;是引证,还是归纳事实,这部分内容在文章中基本上一个相对独立的部分.

精心撰写,独运匠心

在把握素材后,就应探索形式,选准论文的表现角度.通常有几种不同的表现角度可选择:(1)领悟精神,深刻剖析.即对一论题作前后左右的"面面观",多方位地而又深入论证.如建筑施工企业流动资金紧张原因探析之类论题就可以采用这种形式.(2)抓住一点,重点阐发.即抓住某一薄弱环节,着重讨论,阐述己见,如论会计交接工作的不规范性问题,政府委派会计制不可取之类论题,可选择这种.(3)针对论争,解疑诘辩.选择有争论的论题,比较各种不同论点的优劣,树立自己的观点,如不要反会计职能无限扩大之类.(4)选准"靶子",批驳陈说.即将某文或某书中的错误论点作为"对立面",指出其不足之处,在批驳中表明自己的观点,如写"与谈税务筹划——与某某同志商榷"之类.

拟定提纲

论文的表现角度选准之后,就要拟定提纲.提纲是论文的骨架,它起着疏通思路,安排材料,形成材料的作用.提纲有详略之分.我们一般要求尽量撰写详细的提纲,目的是:其一,通过拟定详细提纲,可以把自己的所思所想展现出来,同时也检验了所掌握材料是否充分;其二,通过详尽的大纲,指导教师更容易指导;其三,详尽的大纲通过后,成文就相对容易,只需反大纲在内容上按照一定逻辑结构添加内容就可以了.

拟提纲一般应先粗后细,先大后小,由略到详.即先把大的部分定下来,确定大段标题,再斟酌,明确每个大部分的小层次(即小标题),再依次深入,经过周密思考,反复修改完成,论文的提纲拟就以后,就应以纲统目,以说理为主,必须有虚有实,把抽象的道理与具体的形象的比喻以及典型事例有机地结合起来,即结合实际实例去作有步骤的层层逼近的科学论证.同时,大纲一定要实现:(1)明确论文的具体部局,要以总论点,分论点搭起框架结构,否则论文可能会显得三乱.(2)内容的表现上,要选择如并列式结构,递进式结构,分总(总分)式结构,综合式结构,散论式结构等.

精心撰写

提纲编写就绪后,文章的撰写就进入了写作阶段,即对研究成果进行具体描述阶段.会计论文的定作应达到如下要求:

容易理解.会计论文是表明作才观点的,要想把论文所包含的信息无障碍地传递出去,必须做到观点明确,结构得当,叙述准确.对于中心论点,是文章要刻意用力的地方,给出结论的地方,一定要讲得很详细,要讲透.转述的,人所共知的地方可简明扼要地讲.论文质量高低取决于作者对所论述的问题有无真知灼见,有无新意,道理是否说得中肯深透,而不在地篇幅的长短,在基本达到对论文的字数要求的情况下,以行文简洁为标准.

引用要得当,注释要清楚.为此,要讲究引用与注释的方法.引文与注释可以在页尾注明,也可以在文尾注明,并且尽量提供大的信息量,以便读者查找与核对.

表与图的运用.由于表与图具有较强的直观性,借助它们常常可以使语言文字很难表达清楚的多种子要素间的定量或定性关系一目了然,而且可避免文章表述呆板,因此,要合理采用.

改稿与成文

高质量的会计论文是改出来的.当初稿写成后,往往有一种如释重负的感觉,这时如果时间允许,可以采用一种效果比较好的方法修改文章:冷处理.先把初稿搁一搁,待脑子冷下来后,再去修改.

改稿的基本内容与要求

中心观点论证的是否充分

看论文所采用的例证材料是否充足,是否都能用来为论文的中心论点服务,不充足的要进一步充实,是观点问题还是所选材料问题,是否达到论文字数的要求,对于高中心论点较远的内容应该删去.

论文结构和段落是否有利于中心观点充分表述

检查论述的先后顺序是否得当,是否便于推理;各大段下的小段落是否需要小标题,有的是否应归属其他大段等.通过调整,使之合理,严密.

句子和标题是否符合语法要求

要字句斟酌,捡查用诩是否准确恰当,是否合乎语言习惯;句子与句子之间的联系是否协调,合乎逻辑;语言要鲜明生动.

改稿的基本要求是:一要确切;题文一致,标题和内容吻合;二要简洁:概括得当,简练明快;三要生动:新鲜活泼,引入注目;四要适度:明确的科学态度.

财务成本论文范文篇4

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和完善是改善企业内部管理、提高企业竞争能力的重要内容。本论文在总结内部控制理论的基础上,对内部控制的存在的问题、原因等方面作了一些探讨,找出企业面临的各种风险,结合COSO关于内部控制五要素,针对各种风险提出了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防范对策,为企业完善内部控制提供了一定的理论指导。

关键词:内部控制风险管理

1国内内部控制概述

1.1内部控制概念的演变

1)内部控制论理论是随着企业内部控制实践经验的丰富而逐渐发展起来的,大致经历了内部牵制、内部控制系统、内部控制结构和内部控制整体框架四个理论阶段。1992年COSO委员会提出并于1994年修改的《内部控制——整体框架》报告,标志着内部控制理论与事件进入了整体框架阶段,整体框架对内部控制做了如下的描述:内部控制是由企业董事会、经理阶层和其他员工实施的,为营运的效率效果、财务报告的可靠性、相关法令的遵循性等目标的达成而提供合理保证的过程。这一定义明确了四个要点:是一个过程;受人为影响;为了达到三个目标;合理保证。它由相互关联的五项要素构成,分别是: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和沟通;监督。

2)控制环境:任何企业的核心是企业中的人以及这些人的个别属性和所处的工作环境,个人的诚信正直、道德价值观与所具备的完成组织承诺的能力、董事会与稽核委员会、管理阶层的经营理念与营运风格、组织结构、职责划分和人力资源政策与程序。

3)风险评估:在瞬息万变的市场环境和异常激烈的竞争中,企业的经营风险越来越大,企业要生存和发展,必须清楚并应付其面对的各种风险。同时,企业也必须设立可辨认、分析和管理相关风险的机制,以了解自身所面临的风险,并适时加以处理。

4)控制活动:企业必须制定控制的政策和程序,刁一有助于确保既定目标及必要改善措施的有效实施。

5)信息和沟通:围绕着这些控制活动的是信息与沟通系统,这些系统使得企业内部的员工能够获取和交换他们所需要的信息,以指挥、管理和控制企业的经营。

6)监督:企业整个内部控制的过程必须受到监督,并在必要时得以修订,这样,系统及制度才能反应自如,并能视情况而随时调整。

1.2我国内部控制概况

我国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理论起源于20世纪80年代,但到目前为止,尚未正式提出权威性的内部控制标准体系,对内部控制的完整性、合理性及有效性缺乏一个公认的标准体系。我国有关内部控制制度的指导原则、指引、规范则出自不同的政府部门,这是由于企业的管理体制造成的。国资委管国有大中型企业;证监会管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财政部管全国所有企业的财务与会计工作,并负责会计准则与制度的制定。然而,内控指导原则、指引或规范由各政府部门分别制定,有许多弊病:

1)各部门各自研究与颁布内部控制的相关指导原则或指引,不利于内控制度的统一与协调。财政部正在陆续制定并的是内部会计控制规范,截至目前已经了十多个。而其他政府部门则仅制定了内部控制的指导原则、指引或对企业各项业务内部控制流程的设计与制定缺乏具体的指导。

2)关于内部控制的定义、范围、目标等不相一致,内控要素、内控内容,以及内控方法的解释也不一致。

3)缺乏统一的推进机构,不利于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贯彻与实施。各部门颁布的内控指导原则、指导意见或指引在实务中并未得到有效的贯彻执行。上市公司、银行、证券公司、未上市国有企业的频繁出事便是佐证。

客观地讲,我国近几年对内部控制的研究主要是以会计控制和审计评价为主线的,我们可将之简称为“会计导向”和“审计导向”。会计导向的典型代表是我国目前已的内部控制法律法规,它们是以内部会计控制为核心的,基本上没有涉及管理控制等非会计控制领域,甚至没有包括审计方面的内容。审计导向下的内部控制研究则主要集中于审计程序与方法的应用、审计成本的节约、审计效率的提高和审计风险的控制等。

2我国企业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

2.1内部审计不具备真正意义上的独立性

内部审计是企业自我独立评价的一种活动,内部审计可通过协助管理当局监督其他控制政策和程序的有效性,来促成好的控制环境的建立。内部审计的有效性与其权限、人员的资格以及可使用的资源紧密相关。内部审计人员必须相对独立并且直接向董事会或审计委员会报告。我国一些上市公司内部审计即使存在,但却不具备真正的独立性,有的也流于形式。

2.2缺少风险评估和风险防范意识

各企业缺少对自身固有风险的评估以及制定相应有效的管理措施。此外,管理者还应在对固有风险采取有效管理措施的基础上,对企业的残存风险进行评估和预防。

2.3人力资源管理发展滞后

近年来,我国企业改革力度大,与之配套的人力资源管理却跟不上业务的需要。许多企业在员工的岗位培训方面,没有形成完善的制度,不利于员工的素质提高。

2.4有效的价格风险评价机制尚未建立

由于当前市场不完善,竞争激烈、恶意竞争以及“低价中标”的招投标游戏规则,都不能使企业按企业定额客观报价,为了争取中标,不惜压低报价,承担更大的价格风险。

3完善我国企业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的途径

3.1完整风险管理体系

全面风险管理是对整个机构内各个层次,各个种类风险的通盘管理。全面风险管理可使组织中各业务单位分散的决策者之间协调合作,使数据的收集、测量与处理更加一致,有利于审计和监督。企业要从全局、总体层面权衡利弊,使部门安排有关的业务流程都有所遵循。同时要制定严密的业务操作规程及信息传输报告制度,建立一个有效的全面风险管理框架,全面控制各方面的风险。

在机构内部广泛开展“深化内控理念,落实内控措施”的创建活动,结合自身情况及上级单位的要求,通过确定风险控制环节,分解、落实机构内各部门、各岗位管理职责,并对控制状况进行检查、评价和考核,强化风险管理责任,提高全员风险防范的意识和能力,从而全面有效地控制经营风险。

3.2健全内部审计控制

内部控制具有的限制因素具体如下:

1)内部控制受企业的成本效益原则的限制。

2)内部控制仅针对管理中的常规业务来设计。

3)内部控制可能会因执行人员的差池而失败。

4)内部控制可能会因不同政治气候、地方差异等环境影响而失去作用。

这些内部控制的限制因素,可以通过建立独立的内部审计机构来加以克服。内部审计人员定期检查项目的建设情况和建设成果,及时纠正各种错误和弊端,能促进内部控制的有效实施。

3.3营造企业风险管理的文化氛围

企业风险管理框架是建立在内部环境的基础之上,内部环境直接影响和制约企业风险管理的成败。内部环境的要素包括员工的诚信,职业道德和工作胜任能力,管理层的经营理念和经营风格,董事会或审计委员会的监管和指导力度,企业的权责力分配方法和人力资源政策。要不断提高企业风险管理能力,需要一套企业层面的方法。这种企业层面的方法是由企业的组织结构,文化理念和经营管理哲学共同决定的。随着企业文化中风险敏感程度的提高,企业管理者会进一步掌握有效的风险管理能力。通过他们的推进、提供报告、贯彻相应的方法、构建适当的体系,以实施既定的风险战略和政策,企业风险管理水平将不断提高。

3.4设计一套科学的内部控制行动指南

设立一套科学的内部控制行动指南,为管理者进行内部控制有效性评价提供指引也是当前急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国家相关部门可统一制定各行业通用的行动指南,也可由公司聘请会计师事务所设计适合各公司实际情况的行动指南。在内部控制评价方面,被评价单位可以聘请年报评价的注册会计师以外的中介机构或有关专业人员协助对该单位的内部控制的建立健全及有效性进行评价,并对评价过程中发现的重大控制缺陷或重要控制弱点进行必要的改进,保证财务报告的编报质量,降低财务风险。国内的会计师事务所也应当借鉴一些国际会计师事务所报告中的做法,在事务所内部组建由高级和资深的评价人员组成的专门小组,专门从事内部控制评价和咨询业务。

致谢

本论文设计在﹍﹍老师的悉心指导和严格要求下业已完成,从课题选择到具体的写作过程,无不凝聚着﹍﹍老师的心血和汗水,在我的毕业论文写作期间,﹍﹍老师为我提供了种种专业知识上的指导和一些富于创造性的建议,没有这样的帮助和关怀,我不会这么顺利的完成毕业论文。在此向﹍﹍老师表示深深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在临近毕业之际,我还要借此机会向在这四年中给予了我帮助和指导的所有老师表示由衷的谢意,感谢他们四年来的辛勤栽培。不积跬步何以至千里,各位任课老师认真负责,在他们的悉心帮助和支持下,我能够很好的掌握和运用专业知识,并在设计中得以体现,顺利完成毕业论文。

同时,在论文写作过程中,我还参考了有关的书籍和论文,在这里一并向有关的作者表示谢意。

我还要感谢同组的各位同学,在毕业设计的这段时间里,你们给了我很多的启发,提出了很多宝贵的意见,对于你们帮助和支持,在此我表示深深地感谢。

参考文献

[]王东叶我国建筑施工企业生存环境分析[D]天津大学管理学院硕士学位论文2007年5月:9

[2]林光华内部控制在实践中的应用研究[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6年4月:17

[3]王振英马丽萍,王泽.我国企业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商业经济[J]

2006年5期:48

[4]丁翠芝企业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框架构建[J].产业与科技论坛

财务成本论文范文篇5

选题是论文写作的首要环节。选题的好坏直接关系到论文的学术价值和使用价值,新颖

性、先进性、开创性、适用性以及写作的难易程度等。下面重点谈谈选题的原则:

1.要客观需要,颇有价值。选题要根据我国经济建设的需要,具有重大的理论和实用价值。例如“企业联盟问题研究”,就是这样。正如一汽集团李启祥副总经理说,我国汽车与国外的汽车竞争,无论是技术、质量、品牌、功能、成本和规模经济等都比不过人家,只能靠一体化,战略联盟,与“大众”合资进入世界大汽车集团,靠国外发展自己。因此,关于战略联盟的研究,既满足了我国经济建设的需要,又具有重大的理论和实用价值。

2.要捕捉灵感,注重创新。论文的生命在于创新。创新的含义非常广泛,是指一种新的观点,创立新说,新的论据(新材料),新的补充,新的方法,新的角度。也有人说创新指研究的内容是新的,方法是新的,内容与方法都是新的。还有人认为创新指独特见解,提出前人未曾提出过的问题,纠正前人的错误观点,对前人成果进一步深化、细化、量化和简化等。由上可见,一篇论文总要有一点创新,否则就算不上真正的论文。

创新靠灵感,灵感靠积累。只有在长期的艰苦砥砺中才能偶然产生一点思想的火花,而

这稍纵即逝的思想火花就可能变成学术创新的起点。

当然,创新也不能完全脱离前人的研究成果,不能离开管理学的主流思想,不能没有创

新平台,而是建立一个独立的体系,否则不会成功。(创新思维方法后述)

3.要联系实际,关注热点。管理学的理论和实践问题都很多,特别是当前中国经济剧变,世界经济一体化,各种新事物,新问题层出不穷,可以研究的对象,可以作为论文选题的问题,俯拾皆是。对于学习管理学的学生来说,无疑是一个空前的机遇。根据中国的实际国情,现阶段还是研究实际问题较易出成果和被社会接受。从研究经济管理现实问题,得出可以操作的政策性结论,这对中国经济的改革与发展会产生立竽见影的效果,意义是深远的。但是,千万不要赶“时髦”,凑“热闹”。因为“热点”问题是大家都关注的问题,不易创新。一定要根据自身的业务专长等来选择热点题目。

联系实际,问题要抓准,抓准问题的题目,一看题目就会吸引人。

4.要题目大小适宜,发掘的深。题目太大不好把握,往往流于空洞肤浅,人云亦云,最后成为平庸之作。一般来说题目大小要适宜,或小点好驾驭,容易写得丰满。但也不要小到象本单位的工作总结,或意见建议书。论文要求深刻和严谨。所谓深刻就是对某一问题进行深层次、多角度、全方位的探讨。所谓严谨就是观点鲜明,论证有力,层次清晰,语言规范。有的学员怕题目小了,难以展开分析,几句话就说完,甚至连要求的字数也不够。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就是“小题大做”,即从各种不同角度,不同层面展开分析某一“小问题”,要多用些具体材料,图表、公式来证明表达自己的观点。这样,既可以使论文充实、丰满、具有说服力,又可以解决字数不足问题。题目大小适当,才能在短时间内经过努力,可以圆满完成写作任务。

5.要逆向思维,搜寻盲点。热点问题是被普遍关注的问题,写的人多,创新难度加大。

如果逆向思维,寻找那些人们忽视的问题和领域,或者换一个角度看问题,则可能更容易出

成果。这就要求选题时,要有逆向思维的意识,不随大流,不人云亦云。在一些边界地区,

交叉领地可能有更重要的问题需要研究。当然盲点问题也是一个相对的概念,是现实生活中

已经发生,但还没引起人们普遍关注的问题。这不但要求我们具有逆向思维的意识,而且还

要具有思维的敏锐性和超前性,可以明察秋毫,每天都有新事物、新问题出现,就看我们是

否善于发现和捕捉。

6.要适应自己的主客观条件。选题要适应自己的主观条件,包括自己的专业特长,对所选题目的兴趣,已占有的资料,原有的理论基础,现有的学术平台;以及适应客观上能够为自己提供的资料和时间保证等。最好是选择自己比较熟悉的题目。这样,才能做到材料充实,有感而发。也就是说应该选择主客观都有可能,来完成这一写作任务的题目。

7.要在申请人所学专业范围之内。选题要在管理学范围之内。根据管理学科新的分类标准,工商管理类包括:工商管理(工商行政、企业管理、房地产、旅游等)、市场营销、人力资源管理、会计学、财务管理。我们书上P16-54,管理学、市场营销、人力资源管理三个方面的题目,做为备选范围。超出这一范围的作为不及格。

8.要参考选题,自定与导师同意。(1)三个方面选题任选其一。书中P16-54,列出三个

方面的备选题。三个方向选题界限有交叉、重复,例如企业核心能力问题,企业文化等。原

因是三个教学部分别提供的选题,没有整理和归纳。学员可从这三个方向的题目公务员之家,全国公务员共同天地中任选其一。

(2)学员也可以在三个方向选题范围之内,自己确定,经导师同意。在选题范围内,具体题

目可调整。

二、论文写作

(一)毕业论文写作的内容结构

毕业论文写作的内容包括:P6内容摘要与关键词(中、外文)、目录、正文、注释、附

录、参考文献、封面、封底。

(二)毕业论文写作步骤

毕业论文写作步骤:确定选题,收集材料,确定主要参考书目,写开题报告和写作提纲,

初稿,二稿和定稿。定稿后答辩准备和答辩。下面强调收集材料,开题报告和写作提纲,初

稿,二稿和定稿。

1.收集材料。题目确定之后,要在题目所涉及的领域广泛收集材料。材料一般分为两类,即理论材料和事实材料。理论材料可以到图书馆、资料室、理论性刊物、互联网上按分类目录查找。事实材料,可从图书、报刊资料中,自己亲身接触到的,他人工作经验,工作中的统计资料、案例等查找。有条件的可以亲自调查研究。收集材料要多积精选。选择材料的标准,最大限度的选择资料,应为必要的;最小限度选择资料,应为充分的。收集材料时应注意,真实性(出处;二手资料要与原始材料核对),具体性(数据、比例、比率要确切,不能含混),新颖性(新颖的材料才有新结论)。对资料要“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认真研究。有人把它概括为:“捕捉信息、鉴别、浓缩、存储信息”。

总之,收集材料的过程也是分类整理和研究的过程,对材料的比较、思考和筛选,是论

文立论和论证的前提和基础。

2.开题报告。详见书P14-。

3.拟定写作提纲。提纲的好处,帮助树立全局观点,疏通思路,安排材料及组成合理的

笋印等。拟定提纲过程中,为了把准备使用的材料组成一个层次清楚,有严密逻辑关系的理

论体系,不仅会有大量的材料需要取舍、增删、调整,而且还要考虑论文的布局、观点与材

提纲的写法有两种:一是标题的写法,二是句子写法。无论哪种写法,都首先要拟定标

题,论文的标题有两种类型,一是指示论点的标题,即把论点概括而形成的标题。另一是指

示课题的标题,即揭示研究的是什么问题。

,4.写作初稿。这里主要强调论文提要和正文的写作。

(1)论文提要。论文提要是学位论文的缩影,是一篇完整的短文。它主要包括:说明作

者对论文写作课题的研究目的、方法、成果,特别是要说明本文的新见解和创造性成果。文

字要简练,并译成相应的外文。注明3—5个具有代表意义和提纲契领的“关键词”。,

(2)写作正文。正文是论文的主体部分,通常由绪论(引论)、本论、结论三部分组成。

①绪论。绪论主要应说明研究这一课题的理由、意义,提出问题,有时简单地写一点历

史的回顾,本文的基本思路,以及对这一课题研究所使用的方法等。

②本论。本论是学位论文的主体核心部分,应包括理论分析、论点、论述、创新等。这里着重谈谈确立论点和对论点的论述;开拓创新性思考。确立论点和对论点的论述。论点是文章的灵魂和文章的价值之所在。论点在纠正前说的文章中;指前言错在何处,正确的观点是什么,根据是什么。再如主张什么,反对什么。论点要准确、明白、突出。论点是对资料的分析研究中产生的,不要先定论点,然后找材料印证。论点的形成实际上就是对资料进行整理、分析、概括的过程。作者要从资料中理出头绪宋,并从中发现问题。发现问题是解决问题的第一步。确立论点的能力主要是抽象的能力,就是在浩繁的资料中抽出带有规律性的东西。

论述是指用论据阐明论点的过程。论点确立后,就是对论点进行论述了。论述要严密。在论述过程中一定要处理好论点与论据的关系。论点是由论据来说明的,论据又是由论点来统帅的。论点和论据是辩证的统一。在论述过程中,必须使论点和论据形成统一的有机整体使论据很好地为阐述论点服务。材料与观点要统一,把材料组织起来去说明自己的论点。论述层次要清楚,例如把问题分成三个论点,即三个层次进行论述。论述还要以可靠的例证,

翔实的材料,优美的形式来表达自己的思想观点,论述的语言要生动、鲜明等。论述的能力

主要是指逻辑思维、推理、判断的能力。

开拓创新性思考。开拓创新性思考的目的,是为了使自己对所研究的对象早日有所发现,或早日突破前人已有的成果,达到新的发明创造。李景隆先生对开拓创造性思考问题,归纳了三个基本条件:丰富的贮存;加大信息间作用的概率;加大解决问题的势能。没有这三个条件创造思维不可能形成。这是指读的书越多,收集的资料越丰富,专业水平越高,形成创造性思考的可能性才·越大。而人在大脑中贮存的大量信息,又会互相作用,其结果就会形成新的思考。加大信息间作用概率,就会使创造性思考形成的可能性增大。

开拓创造性思考,除了这三个基本条件外,一些研究者还认为它与作者应具有的品格有极大的关系。这就是丰富的想象、强烈的好奇心和对问题的浓厚的兴趣。

创造性思维能给我们以新的志向、新的境界、新的思想、新的创造力量。有了创造性思维,才能从一般的见解中看到别人难以发现的闪光处,具备高人一筹的远见卓识,从而攀登别人无法达到的高度。

国外管理学家提出10种可以启迪创新思维的方法,可供参考:a.求异法,b.发现法,c.尝试法,d.实际法(直接动手),e.求证法,f设计法,S.幻想法,h.反思法,i.导思法(逆向思维),l观察法。10种方法可单独也可结合运用。(见企业家新观念P454)

③结论。结论是整篇论文的总结。结论的写法可以对全文总结,提出有待进一步研究的

问题、展望等。总结应该鲜明、精炼、完整和准确。

撰写正文必须注意按照写作提纲用心起草。提纲体现论文的层次、段落、过渡和照应等细密连贯的合理性。写正文要防止出提纲的大格。观点要准确,行文要流畅。行文公务员之家,全国公务员共同天地方式可采用一气呵成和“十步九回头”的写法。

财务成本论文范文篇6

关键词:杠杆原理实务应用

杠杆本是物理学中的一个术语,在企业经营管理中“杠杆”现象存在于两个方面:经营杠杆,即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假定产品销售价格,单位变动成本和固定成本不变),由于固定成本(F)的存在,当销售量(Q)变化时,会带来息税前利润(EBIT)更大的变化;财务杠杆,即如果企业有负债资本存在(利息大于0),当息税前利润变化时,则会带来企业净利润或每股盈余(EPS)更大的变化。

课堂上在讲授这些理论知识时,学员们总感到就是理论而已,没有实际的操作性。但实际上不是这样。

一、杠杆系数的计算公式

1.定义公式

(1)经营杠杆系数(DOL)。所谓经营杠杆系数是指息税前利润的变化是销售量变化的倍数。即可以表示为DOL=(△EBIT/EBIT)/(△Q/Q)

其中,EBIT——基期是息税前利润

△EBIT——息税前利润的变化(即报告期的息税前利润-基期的息税前利润)

Q——基期的销售量

△Q——销售量的变化

(2)财务杠杆系数(DFL)。财务杠杆系数是指每股盈余的变化是息税前利润的变化的倍数。可以表示为DFL=(△EPS/EPS)/(△EBIT/EBIT)

其中,EBIT——基期是息税前利润

△EBIT——息税前利润的变化(即报告期的息税前利润-基期的息税前利润)

EPS——基期的每股盈余

△EPS——每股盈余的变化

2.预测公式

(1)经营杠杆系数DOL=M/EBIT=(EBIT+F)/EBIT

其中,M——基期的边际贡献(销售收入-变动成本)

EBIT——基期的息税前利润

F——固定成本

推导过程如下:基期EBIT=Q*(p-v)-F(1)

报告期(EBIT+△EBIT)=(Q+△Q)*(p-v)-F(2)

(2)-(1)△EBIT=△Q*(p-v)(3)

把(3)代入定义公式DOL=EBIT/EBIT/△Q/Q

DOL=(△Q*(p-v)/EBIT)/(△Q/Q)=M/EBIT=(EBIT+F)/EBIT

(2)财务杠杆系数DFL-=EBIT/(EBIT-I)

其中:EBIT——基期的息税前利润

推导过程如下:

基期EPS=[(EBIT-I)*(1-T)-PD]/N(1)

报告期EPS‘=[(EBIT’-I)*(1-T)-PD]/N(2)

△EPS=(2)-(1)=△EBIT*(1-T)/N(3)

DFL=△EPS/EPS/△EBIT/EBIT(4)

把(1)(3)代入(4).

DFL=EBIT/[EBIT-I-PD/(1-T)]

DFL=EBIT/EBIT-I

其中,N——股数

EBIT——基期是息税前利润

二、杠杆系数计算公式的实务应用

杠杆原理在实务应用的操作步骤如下:(1)采用预测公式,预测下年度销售量(或息税前利润)的变化会引起息税前利润(或每股盈余)多大的变化,即求解下年度的经营杠杆系数(或财务杠杆系数);(2)采用定义公式,根据预测的下年度的销售量的变化率(或息税前利润的变化率)求解下年度息税前利润的变化率。(3)根据上年度的息税前利润(或每股盈余)求解下年度增加(或减少)的息税前利润(或每股盈余)的金额。

如,小王大学毕业后,自办产业(卖鞋),用300000购厂房一幢,分10年折旧,招聘会计2名,每人每月4000元,营销人员10名,无底薪,按销售额的12%提成,上年小王赚取息税前利润70000元,小王预测下年市场看好,销售量将上升10%。问小王下年的息税前利润是多少?若小王有银行借款10万元,利率为5%,所得税税率为25%,请问小王下年的净利润会是多少?

求解过程如下:

(1)F=300000/10+4000*12*2=126000

DOL=70000+126000/70000=2.8

(△EBIT/EBIT)/(△Q/Q)=2.8

△EBIT/EBIT=2.8*10%=28%

△EBIT=70000*28%=19600

小王下年的息税前利润70000+19600=89600

(2)上年小王净利润为:(7万-10*5%)*(1-25%)=6.5*75%=48750

DFL=EBIT/(EBIT-I)=70000/(70000-5000)=1.077(△EPS/EPS)/(△EBIT/EBIT)=1.077

△EBIT/EBIT=28%

△EPS/EPS=28%*1.077=30.156%

△EPS=30.156%*48750=14701.05

小王下年的净利润会是63451.05

参考文献:

[1]马元兴:《财务管理》(第二版)[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财务成本论文范文篇7

2.项目全过程工程造价控制管理

2.1设计阶段的造价控制

工程设计是全面规划和具体描述工程项目实施意图的过程,是工程建设的灵魂。设计阶段造价控制的效益显著,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设计阶段对投资的影响程度大,控制效果显著。二是设计阶段造价控制的效率高,投入产出比大。因此,此阶段需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①协助建设单位和设计单位进行方案优选,通过应用价值工程对设计方案进行竞选比较、技术经济分析,可以从中选出技术上先进、经济上合理、既能满足功能和工艺要求,又能降低工程造价的技术方案;

②严把设计投资审核关,在设计会审时对合理的质量目标下超出投资的设计问题提出造价审核意见;

③充分调查分析市场上主要材料、设备的用途、功能及价格,了解建设单位的实际需求,使主要材料、设备的选用及采购更趋经济实惠。

2.2招投标阶段的造价控制

建设工程招标投标阶段是建筑产品的需求者经过招标活动确定产品的生产者,并签订承包合同的过程,此阶段需要确定项目的招标文件、评标原则与方法、承发包模式、合同计价方式、合同价格以及合同条款等内容。

(1)评标办法的选择

根据每个项目的不同特点,选择最适合本项目的评标办法。深圳市目前施工招标中有5种常用评标方法,每种评标方法都有各自不同的特点,因此,招标人根据项目的不同,认真选取评标方法,这样,有利于工程造价的有效控制。

(2)深化、细化设计图的审核,重视招标文件的编制

①设计图纸作为拟建工程的技术条件和工程量清单的编制依据,是工程技术质量的保证,是工程量清单准确率的保证。勘察与设计的深度和正确度,会直接影响工程造价正确性,影响建设项目工程造价的全过程控制。

②招标文件编制需要十分细致全面,它是后续签订合同的依据,也是保证项目顺利实施的必要条件。

2.3施工阶段的造价控制

施工阶段是工程建设的重要阶段,在这一阶段中,要将工程设计图纸变为物质形态的工程实体,需要集中投入大量的资金和各种资源。虽然在这个阶段节约造价的可能性较小,但浪费的可能性却很大。因此,施工阶段的造价控制仍然十分重要。

施工阶段的造价控制需要从组织、经济、技术、合同等方面采取措施。

①组织措施:是指从投资控制的组织管理方面采取的措施。例如,落实投资控制的组织机构和人员,明确各级投资控制人员的任务、职能分工、权利和责任,改善投资控制工作流程。

②经济措施:从全局考虑,如检查投资目标分解的合理性,资金使用计划的保障性,施工进度计划的协调性。另外,通过偏差分析和未完工程的预测还可以发现潜在问题,及时采取预防措施,从而取得造价控制的主动权。

③技术措施:不同的技术措施往往会有不同的经济效果,因此,运用技术措施纠偏时,要对不同的技术方案进行技术经济分析综合评价后加以选择。

④合同措施:合同措施在纠偏方面主要指索赔管理。在施工过程中,造价工程师在发生索赔事件后,要认真审查有关索赔依据是否符合合同规定,索赔计算是否合理等,从主动控制的角度出发,加强日常的合同管理,落实合同规定的责任。

2.4结算阶段造价控制

结算阶段造价控制属于事后控制,对于已经成为事实的项目的审核更需要造价人员认真细致的对待,为了能准确、合理地确定工程造价,使结算工作顺利进行,在结算审查中应注意使用以下几种方法:

①审查承包人是否按照招标文件、施工图纸及招标人要求的承包范围完成工程建设,承包人完成的项目是否竣工验收合格,是否存在甩项工作。

②核定施工工程量,核定施工工程量是工程竣工结算审查的关键。由于工程量的计算多并且繁琐,容易造成高估冒算。因此,一是要重点审核投资比例较大的分项工程;二是要重点审核容易混淆或有漏洞的项目。

③审查设计变更签证。设计变更应由原设计单位出具设计变更通知单和修改图纸,设计、校审人员签字并加盖公章,并经建设单位、监理工程师审查同意。在审查设计变更时,除了有完整的变更手续外,还要注意工程量的计算,对计算有误的工程量进行调整,对不符合变更手续要求的不能列入结算。

④审查项目单价套用。主要审查工程所套用单价是否与工程应执行的合同及定额标准相符,工程结算所列各分项工程清单与设计文件是否相符,计算单位是否一致。正确把握定额套用,避免高套、错套等问题。

2.5积极推进全过程造价控制管理

全过程造价管理是一种必然的趋势。根据科学的依据,结合投资理论和实际情况灵活运用专业、综合、科学的方法,在达到工程最佳使用功能的前提下,取得最佳投资效益,把控制工程造价观念渗透到各项设计和施工技术措施之中,提高工程造价效益,即在技术先进条件下的经济合理,在经济合理基础上的技术先进,最终使项目实际结算总造价控制在批复的概算内。

3.结语

建设项目的全过程造价管理是一项技术性、专业性很强的工作,它贯穿于项目设计、招投标和建设施工、竣工结算各阶段。建设项目全过程造价管理的关键是在项目的每一阶段都对造价进行严格的管理和控制,把控制建设项目成本的观念渗透到工程的各阶段之中。工程造价咨询机构应努力参与建设项目全过程造价管理,从而合理确定和有效控制建设工程造价,最大限度地发挥投资效益,发挥专业人员应有的作用。

论文关键词:全过程服务造价控制造价管理

论文摘要:针对当前工程项目全过程中造价成本控制不力的现状,本论文重点分析讨论了在全过程中实施全过程造价控制与管理的措施,对于提高工程全过程造价管理控制水平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财务成本论文范文篇8

文章写作是创造精神产品的过程,根据认识论理论,先有认识,再有表述,先有材料,再有写作。所以只有认真研究写作的全过程,才能提高写作能力和水平。论文准备阶段,是写作的初始阶段,也是十分重要的阶段,该阶段能够博采信息、聚集资料、分析资料、提高认识。会计论文的写作准备工作一般包括搜集论文资料(包括调查),整理分析、筛选使用资料等内容。即搜集、整理、加工资料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没有一定的材料,闭门造车,难于撰写出有价值的文章。搜集与占有资料、整理资料,是研究工作的起点,同时也贯穿于撰写财务会计论文的始终。

(一)资料搜集的范围。搜集资料时,首先要明确哪些资料是有用的,不可或缺的;哪些资料是必需首先了解的、急需的等。只有这样,才能有目的地进行资料搜集。写作论文一般应收集以下几类材料:

1.论题的核心资料。它是指所研究对象本身的资料。例如:《知识经济对财务会计的冲击与挑战》这一选题,其核心资料是围绕知识经济和财务会计学的相关知识,如《21世纪社会的新趋势:知识经济》、《会计理论》、《会计计量理论研究》、《财务会计基本理论研究》、《国际会计准则》、《论财务会计概念》等书籍。核心资料,往往是“参考文献”所列的书目、篇目。

2.背景资料。它是对核心材料起参照、比较、深化作用的资料,包括已有研究成果资料和与论题相关的参照材料。学术发展是一个长期渐进积累的过程,后人通常在前人已有成果的基础上继续前进,因此,要重视已有成果资料的收集。可以编制已有成果目录,从标题上掌握论题研究的线索,收集具有代表性的各派观点的资料,以便寻找新的角度,提出新的见解;有些资料还能用于行文中的理论探讨,以增强文章的理论性。

3.具有方法论意义的理论资料。专业论文不能停留在就事议事的层面,而要用科学的思想方法和学科理论来分析和阐述问题。因此,必须注意这方面的理论资料收集。

此外,还要熟悉国家有关方面的政策。

(二)搜集资料的途径。面对如山似海的资料,怎样才能迅捷地获得我们所需的资料呢?这需要了解搜集资料的途径。

1.社会调查。这是获取第一手资料(包括亲身体验)的主要方式。大量实用的富有价值的第一手材料存在于人们的社会实践中,有的尚未被人们用书面的形式记录下来,这就需要我们通过实地调查去获得。业务部门和企业的规章制度、经验总结、分析报告、凭证账簿及报表内容格式等等,都是重要的实际业务资料。虽然这些资料比较零散,但它是论文写作的第一手资料,能给人们深刻的感性认识。写作论文时可重点进行深入的调查研究。

社会调查具体方式有:

(1)普遍调查。它是对论题所涉及的一定范围内的有关情况,作出全面性的调查。例如,探讨我国国有企业财会人员的整体素质水平等问题,就要对各地区、各单位作全面的了解,对其人员管理体系和管理机制、队伍建设的状况,作系统的调查分析,了解其全面情况,掌握各种有关数据和事例,在此基础上提出如何提高财会人员的素质的管理方案。这样普遍的调查,难度会大一点,需要花费较多的物力和人力。

(2)专题调查。它是针对某个问题作专门的调查。例如,对证券市场上纺织类股票进行比较研究,就要对沪深两市的所有纺织类的股票的股本结构、财务指标、市场价格、政策倾向等资料进行横向、纵向的比较;对各股票市场价格高或低的原因作重点的剖析,预测各股票的未来走势,并进行技术分析。

(3)典型调查。这是根据调查目的,在对被研究对象进行全面分析的基础上,有意识地选择若干具有代表性的单位,进行深入细致的调查,探索其内在规律性,然后以调查结果推论全面情况。“麻雀虽小,五脏俱全。”从典型可以看到共性,即一般面上的情况。因此,典型一定要注意有代表性,可以选取上下两头,也可以选取上中下三类。例如,要研究如何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的问题,可以选取非常成功的邯郸钢铁制造厂的“模拟市场,成本否决”的典型调查,分析其降低成本的方法、原因、经验,然后总结出降低成本的一些切实可行的方案和设想。典型调查单位数目少则一两个,多则三五个,属小型调查,能节约时间、人力、物力。

(4)抽样调查。它是按照科学的原理和计算方法从所要研究的现象的全部个体单位中,按随机原则抽取部分个体单位作为样本进行调查,取得资料,然后推算出全体数量特征的一种方法。它一般是在总体数量庞大时运用。例如,对证券市场上纺织类股票进行比较研究,由于纺织类股票家数较多,要想对所有股票的情况一一进行调查,实际上工作量很大,有时也并不需要这样做,这时就可以运用抽样调查法,将其进行分类,每一类选择一两家有代表性的股票进行分析比较。

(5)重点调查。它是在被调查对象的全部单位中选择一部分重点单位进行调查,以求对总体状况有一个大致的了解。所谓重点,单位是指在所研究的内容方面数量比较大,占有较大的比重,而不一定要求有典型性的单位。

(6)个案调查。它是对某一具体社会单位进行全面深入的调查研究的方法。它与典型调查有许多共同特征,是一种定性研究方法而不是定量研究方法。其缺点是主观随意性较大,优点是耗费的人力、财力相对较少,可全面深入细致,方法多样,得到的资料十分丰富、生动、细致,是其他方法不能比拟的。

进行上述调查,可以通过观察、开会、问卷等调查方式,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进行。其中,观察是获取信息的最基本的方法,它是根据研究课题,有目的、有计划地利用自己的感觉器官和其他科学手段(如照相机、录音机、录像机等),对所研究的对象进行考察、搜集资料。开会,是指调查主体(调查者)通过召集一定数量的有关调查对象(被调查者)举行会议,或直接参加有关部门举行的一些相关会议、报告会,利用开会这种形式来搜集资料、分析和研究某一社会现象(调查内容)的一种调查方法。此种调查方法比较方便,与会者彼此可以相互交谈,相互启发,相互修正,从而获得比较完整的资料信息;问卷,是指采用邮寄,直接询问等方式,依据调查设计的问题(亦称调查问卷),经调查对象作答而进行分析从而得出结论的一种调查研究、获取资料的方法。问卷的设计要鲜明、准确、易于填答人理解,才能提高回收率。

2.文献资料搜集。文献,通常是指具有历史价值的图书文物资料。但我们写财会论文,所指的文献,是广义的文献,即与论题研究对象信息有关的一切书面文字材料。财务会计方面的文献资料有许多,如,《财务与会计》杂志,侧重于介绍会计法规、会计实务工作经验;《会计研究》杂志,则侧重于对财务会计中理论问题的研究与探索;中国会计学会每年编制的《会计学论文集》,则选择了当年有代表性的财会论文。各省、市、自治区有关学会的刊物、文集亦可选读。

有关财务会计书刊资料名称,可以参考本书第三部分的“参考文献索引”。

总之,搜集资料既要丰富又要适度,要有重点地阅读与选题有关的内容,而不要漫无边际地阅读。文章要根据自己的需要,有的可精选,有的可精读,有的只需大致浏览一下即可。

(三)搜集资料的方法。检索资料的方法主要有:充分利用论文撰写者自己的藏书,善于利用图书馆、档案馆、书店、书展等。每一个研究者都应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研究方向,建立自己的藏书系统。可以直接在资料上做阅读记号,或者插上若干纸条,随时备用,这可节省大量抄录时间。此外,图书馆、档案馆收藏有大量专著、报刊、统计报表、历史资料和技术档案,而且经过整理开发,以其资料齐全、检索方便的优势,吸引着研究工作者。到图书馆查阅是获取文献资料的基本途径。当然,经常逛书店、看书展,往往也可以获得最新的图书资料信息。

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利用图书馆、档案馆、单位的资料室、侧重于平时积累,经常做卡片、记笔记、剪贴(复印)报刊。是书,注明作者或编者(译者)、书名、出版单位、发行年月;是报纸,注明作者、篇名、报名、第几版、年月日;是杂志,注明作者、篇名、杂志名、年月(期号),以便附录在论文的后面“参考资料”项,也便于文中注释引文的出处(是书最好还要加上页码)。

怎样才能快速地查检到所需的资料呢?

①要熟悉图书分类法。一般来说,图书馆都是把所藏图书资料按内容的科学性或其他特征,以一定的标准划分类型,有规律地排列出来。开架图书,我们可以自己查找;对于闭架图书,我们可以查看图书馆编制的目录。目前使用得较为普遍的是中国图书馆图书分类法,此法把资料分为五大部类二十二大类,一级大类目下,根据图书属性又划分为若干二级类目,其下再分为三四级类目,并采用“八分法”和“双位制”编码。比如,要查找财政、金融方面的资料,就要先找经济大类,它属于社会科学大部类的F项目,然后找到政治经济学项,再下找至“8财政、金融”,在此项目下就可查找到你要找的相关论著,用专门纸条写上编码、书名交给管理员就可以了。

此外,有些图书馆还同时使用书名目录、著者目录、主题目录,读者可以按其中的一项进行查找。总之,如果不熟悉图书分类法,可以选一本简明的“图书分类”浏览一下,掌握这方面的知识。我们在翻检图书分类目录时,可编制参考书目。每本书名用一个单独的卡片,既便于借阅,又便于保存,还可以从书的标题中估计与本论题的关系,然后“按单索骥”,借阅图书。

财务成本论文范文篇9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没有一定的材料,闭门造车,难于撰写出有价值的文章。搜集与占有资料、整理资料,是研究工作的起点,同时也贯穿于撰写财务会计论文的始终。

(一)资料搜集的范围。搜集资料时,首先要明确哪些资料是有用的,不可或缺的;哪些资料是必需首先了解的、急需的等。只有这样,才能有目的地进行资料搜集。写作论文一般应收集以下几类材料:

1.论题的核心资料。它是指所研究对象本身的资料。例如:《知识经济对财务会计的冲击与挑战》这一选题,其核心资料是围绕知识经济和财务会计学的相关知识,如《21世纪社会的新趋势:知识经济》、《会计理论》、《会计计量理论研究》、《财务会计基本理论研究》、《国际会计准则》、《论财务会计概念》等书籍。核心资料,往往是“参考文献”所列的书目、篇目。

2.背景资料。它是对核心材料起参照、比较、深化作用的资料,包括已有研究成果资料和与论题相关的参照材料。学术发展是一个长期渐进积累的过程,后人通常在前人已有成果的基础上继续前进,因此,要重视已有成果资料的收集。可以编制已有成果目录,从标题上掌握论题研究的线索,收集具有代表性的各派观点的资料,以便寻找新的角度,提出新的见解;有些资料还能用于行文中的理论探讨,以增强文章的理论性。

3.具有方法论意义的理论资料。专业论文不能停留在就事议事的层面,而要用科学的思想方法和学科理论来分析和阐述问题。因此,必须注意这方面的理论资料收集。

此外,还要熟悉国家有关方面的政策。

(二)搜集资料的途径。面对如山似海的资料,怎样才能迅捷地获得我们所需的资料呢?这需要了解搜集资料的途径。

1.社会调查。这是获取第一手资料(包括亲身体验)的主要方式。大量实用的富有价值的第一手材料存在于人们的社会实践中,有的尚未被人们用书面的形式记录下来,这就需要我们通过实地调查去获得。业务部门和企业的规章制度、经验总结、分析报告、凭证账簿及报表内容格式等等,都是重要的实际业务资料。虽然这些资料比较零散,但它是论文写作的第一手资料,能给人们深刻的感性认识。写作论文时可重点进行深入的调查研究。

社会调查具体方式有:

(1)普遍调查。它是对论题所涉及的一定范围内的有关情况,作出全面性的调查。例如,探讨我国国有企业财会人员的整体素质水平等问题,就要对各地区、各单位作全面的了解,对其人员管理体系和管理机制、队伍建设的状况,作系统的调查分析,了解其全面情况,掌握各种有关数据和事例,在此基础上提出如何提高财会人员的素质的管理方案。这样普遍的调查,难度会大一点,需要花费较多的物力和人力。

(2)专题调查。它是针对某个问题作专门的调查。例如,对证券市场上纺织类股票进行比较研究,就要对沪深两市的所有纺织类的股票的股本结构、财务指标、市场价格、政策倾向等资料进行横向、纵向的比较;对各股票市场价格高或低的原因作重点的剖析,预测各股票的未来走势,并进行技术分析。

(3)典型调查。这是根据调查目的,在对被研究对象进行全面分析的基础上,有意识地选择若干具有代表性的单位,进行深入细致的调查,探索其内在规律性,然后以调查结果推论全面情况。“麻雀虽小,五脏俱全。”从典型可以看到共性,即一般面上的情况。因此,典型一定要注意有代表性,可以选取上下两头,也可以选取上中下三类。例如,要研究如何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的问题,可以选取非常成功的邯郸钢铁制造厂的“模拟市场,成本否决”的典型调查,分析其降低成本的方法、原因、经验,然后总结出降低成本的一些切实可行的方案和设想。典型调查单位数目少则一两个,多则三五个,属小型调查,能节约时间、人力、物力。

(4)抽样调查。它是按照科学的原理和计算方法从所要研究的现象的全部个体单位中,按随机原则抽取部分个体单位作为样本进行调查,取得资料,然后推算出全体数量特征的一种方法。它一般是在总体数量庞大时运用。例如,对证券市场上纺织类股票进行比较研究,由于纺织类股票家数较多,要想对所有股票的情况一一进行调查,实际上工作量很大,有时也并不需要这样做,这时就可以运用抽样调查法,将其进行分类,每一类选择一两家有代表性的股票进行分析比较。

(5)重点调查。它是在被调查对象的全部单位中选择一部分重点单位进行调查,以求对总体状况有一个大致的了解。所谓重点,单位是指在所研究的内容方面数量比较大,占有较大的比重,而不一定要求有典型性的单位。

(6)个案调查。它是对某一具体社会单位进行全面深入的调查研究的方法。它与典型调查有许多共同特征,是一种定性研究方法而不是定量研究方法。其缺点是主观随意性较大,优点是耗费的人力、财力相对较少,可全面深入细致,方法多样,得到的资料十分丰富、生动、细致,是其他方法不能比拟的。

进行上述调查,可以通过观察、开会、问卷等调查方式,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进行。其中,观察是获取信息的最基本的方法,它是根据研究课题,有目的、有计划地利用自己的感觉器官和其他科学手段(如照相机、录音机、录像机等),对所研究的对象进行考察、搜集资料。开会,是指调查主体(调查者)通过召集一定数量的有关调查对象(被调查者)举行会议,或直接参加有关部门举行的一些相关会议、报告会,利用开会这种形式来搜集资料、分析和研究某一社会现象(调查内容)的一种调查方法。此种调查方法比较方便,与会者彼此可以相互交谈,相互启发,相互修正,从而获得比较完整的资料信息;问卷,是指采用邮寄,直接询问等方式,依据调查设计的问题(亦称调查问卷),经调查对象作答而进行分析从而得出结论的一种调查研究、获取资料的方法。问卷的设计要鲜明、准确、易于填答人理解,才能提高回收率。

2.文献资料搜集。文献,通常是指具有历史价值的图书文物资料。但我们写财会论文,所指的文献,是广义的文献,即与论题研究对象信息有关的一切书面文字材料。财务会计方面的文献资料有许多,如,《财务与会计》杂志,侧重于介绍会计法规、会计实务工作经验;《会计研究》杂志,则侧重于对财务会计中理论问题的研究与探索;中国会计学会每年编制的《会计学论文集》,则选择了当年有代表性的财会论文。各省、市、自治区有关学会的刊物、文集亦可选读。

有关财务会计书刊资料名称,可以参考本书第三部分的“参考文献索引”。

总之,搜集资料既要丰富又要适度,要有重点地阅读与选题有关的内容,而不要漫无边际地阅读。文章要根据自己的需要,有的可精选,有的可精读,有的只需大致浏览一下即可。

(三)搜集资料的方法。检索资料的方法主要有:充分利用论文撰写者自己的藏书,善于利用图书馆、档案馆、书店、书展等。每一个研究者都应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研究方向,建立自己的藏书系统。可以直接在资料上做阅读记号,或者插上若干纸条,随时备用,这可节省大量抄录时间。此外,图书馆、档案馆收藏有大量专著、报刊、统计报表、历史资料和技术档案,而且经过整理开发,以其资料齐全、检索方便的优势,吸引着研究工作者。到图书馆查阅是获取文献资料的基本途径。当然,经常逛书店、看书展,往往也可以获得最新的图书资料信息。公务员之家版权所有

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利用图书馆、档案馆、单位的资料室、侧重于平时积累,经常做卡片、记笔记、剪贴(复印)报刊。是书,注明作者或编者(译者)、书名、出版单位、发行年月;是报纸,注明作者、篇名、报名、第几版、年月日;是杂志,注明作者、篇名、杂志名、年月(期号),以便附录在论文的后面“参考资料”项,也便于文中注释引文的出处(是书最好还要加上页码)。

怎样才能快速地查检到所需的资料呢?

①要熟悉图书分类法。一般来说,图书馆都是把所藏图书资料按内容的科学性或其他特征,以一定的标准划分类型,有规律地排列出来。开架图书,我们可以自己查找;对于闭架图书,我们可以查看图书馆编制的目录。目前使用得较为普遍的是中国图书馆图书分类法,此法把资料分为五大部类二十二大类,一级大类目下,根据图书属性又划分为若干二级类目,其下再分为三四级类目,并采用“八分法”和“双位制”编码。比如,要查找财政、金融方面的资料,就要先找经济大类,它属于社会科学大部类的F项目,然后找到政治经济学项,再下找至“8财政、金融”,在此项目下就可查找到你要找的相关论著,用专门纸条写上编码、书名交给管理员就可以了。

此外,有些图书馆还同时使用书名目录、著者目录、主题目录,读者可以按其中的一项进行查找。总之,如果不熟悉图书分类法,可以选一本简明的“图书分类”浏览一下,掌握这方面的知识。我们在翻检图书分类目录时,可编制参考书目。每本书名用一个单独的卡片,既便于借阅,又便于保存,还可以从书的标题中估计与本论题的关系,然后“按单索骥”,借阅图书。

财务成本论文范文篇10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没有一定的材料,闭门造车,难于撰写出有价值的文章。搜集与占有资料、整理资料,是研究工作的起点,同时也贯穿于撰写财务会计论文的始终。

(一)资料搜集的范围。搜集资料时,首先要明确哪些资料是有用的,不可或缺的;哪些资料是必需首先了解的、急需的等。只有这样,才能有目的地进行资料搜集。写作论文一般应收集以下几类材料:

1.论题的核心资料。它是指所研究对象本身的资料。例如:《知识经济对财务会计的冲击与挑战》这一选题,其核心资料是围绕知识经济和财务会计学的相关知识,如《21世纪社会的新趋势:知识经济》、《会计理论》、《会计计量理论研究》、《财务会计基本理论研究》、《国际会计准则》、《论财务会计概念》等书籍。核心资料,往往是“参考文献”所列的书目、篇目。

2.背景资料。它是对核心材料起参照、比较、深化作用的资料,包括已有研究成果资料和与论题相关的参照材料。学术发展是一个长期渐进积累的过程,后人通常在前人已有成果的基础上继续前进,因此,要重视已有成果资料的收集。可以编制已有成果目录,从标题上掌握论题研究的线索,收集具有代表性的各派观点的资料,以便寻找新的角度,提出新的见解;有些资料还能用于行文中的理论探讨,以增强文章的理论性。

3.具有方法论意义的理论资料。专业论文不能停留在就事议事的层面,而要用科学的思想方法和学科理论来分析和阐述问题。因此,必须注意这方面的理论资料收集。

此外,还要熟悉国家有关方面的政策。

(二)搜集资料的途径。面对如山似海的资料,怎样才能迅捷地获得我们所需的资料呢?这需要了解搜集资料的途径。

1.社会调查。这是获取第一手资料(包括亲身体验)的主要方式。大量实用的富有价值的第一手材料存在于人们的社会实践中,有的尚未被人们用书面的形式记录下来,这就需要我们通过实地调查去获得。业务部门和企业的规章制度、经验总结、分析报告、凭证账簿及报表内容格式等等,都是重要的实际业务资料。虽然这些资料比较零散,但它是论文写作的第一手资料,能给人们深刻的感性认识。写作论文时可重点进行深入的调查研究。

社会调查具体方式有:

(1)普遍调查。它是对论题所涉及的一定范围内的有关情况,作出全面性的调查。例如,探讨我国国有企业财会人员的整体素质水平等问题,就要对各地区、各单位作全面的了解,对其人员管理体系和管理机制、队伍建设的状况,作系统的调查分析,了解其全面情况,掌握各种有关数据和事例,在此基础上提出如何提高财会人员的素质的管理方案。这样普遍的调查,难度会大一点,需要花费较多的物力和人力。

(2)专题调查。它是针对某个问题作专门的调查。例如,对证券市场上纺织类股票进行比较研究,就要对沪深两市的所有纺织类的股票的股本结构、财务指标、市场价格、政策倾向等资料进行横向、纵向的比较;对各股票市场价格高或低的原因作重点的剖析,预测各股票的未来走势,并进行技术分析。

(3)典型调查。这是根据调查目的,在对被研究对象进行全面分析的基础上,有意识地选择若干具有代表性的单位,进行深入细致的调查,探索其内在规律性,然后以调查结果推论全面情况。“麻雀虽小,五脏俱全。”从典型可以看到共性,即一般面上的情况。因此,典型一定要注意有代表性,可以选取上下两头,也可以选取上中下三类。例如,要研究如何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的问题,可以选取非常成功的邯郸钢铁制造厂的“模拟市场,成本否决”的典型调查,分析其降低成本的方法、原因、经验,然后总结出降低成本的一些切实可行的方案和设想。典型调查单位数目少则一两个,多则三五个,属小型调查,能节约时间、人力、物力。

(4)抽样调查。它是按照科学的原理和计算方法从所要研究的现象的全部个体单位中,按随机原则抽取部分个体单位作为样本进行调查,取得资料,然后推算出全体数量特征的一种方法。它一般是在总体数量庞大时运用。例如,对证券市场上纺织类股票进行比较研究,由于纺织类股票家数较多,要想对所有股票的情况一一进行调查,实际上工作量很大,有时也并不需要这样做,这时就可以运用抽样调查法,将其进行分类,每一类选择一两家有代表性的股票进行分析比较。5)重点调查。它是在被调查对象的全部单位中选择一部分重点单位进行调查,以求对总体状况有一个大致的了解。所谓重点,单位是指在所研究的内容方面数量比较大,占有较大的比重,而不一定要求有典型性的单位。

(6)个案调查。它是对某一具体社会单位进行全面深入的调查研究的方法。它与典型调查有许多共同特征,是一种定性研究方法而不是定量研究方法。其缺点是主观随意性较大,优点是耗费的人力、财力相对较少,可全面深入细致,方法多样,得到的资料十分丰富、生动、细致,是其他方法不能比拟的。

进行上述调查,可以通过观察、开会、问卷等调查方式,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进行。其中,观察是获取信息的最基本的方法,它是根据研究课题,有目的、有计划地利用自己的感觉器官和其他科学手段(如照相机、录音机、录像机等),对所研究的对象进行考察、搜集资料。开会,是指调查主体(调查者)通过召集一定数量的有关调查对象(被调查者)举行会议,或直接参加有关部门举行的一些相关会议、报告会,利用开会这种形式来搜集资料、分析和研究某一社会现象(调查内容)的一种调查方法。此种调查方法比较方便,与会者彼此可以相互交谈,相互启发,相互修正,从而获得比较完整的资料信息;问卷,是指采用邮寄,直接询问等方式,依据调查设计的问题(亦称调查问卷),经调查对象作答而进行分析从而得出结论的一种调查研究、获取资料的方法。问卷的设计要鲜明、准确、易于填答人理解,才能提高回收率。

2.文献资料搜集。文献,通常是指具有历史价值的图书文物资料。但我们写财会论文,所指的文献,是广义的文献,即与论题研究对象信息有关的一切书面文字材料。财务会计方面的文献资料有许多,如,《财务与会计》杂志,侧重于介绍会计法规、会计实务工作经验;《会计研究》杂志,则侧重于对财务会计中理论问题的研究与探索;中国会计学会每年编制的《会计学论文集》,则选择了当年有代表性的财会论文。各省、市、自治区有关学会的刊物、文集亦可选读。

有关财务会计书刊资料名称,可以参考本书第三部分的“参考文献索引”。

总之,搜集资料既要丰富又要适度,要有重点地阅读与选题有关的内容,而不要漫无边际地阅读。文章要根据自己的需要,有的可精选,有的可精读,有的只需大致浏览一下即可。

(三)搜集资料的方法。检索资料的方法主要有:充分利用论文撰写者自己的藏书,善于利用图书馆、档案馆、书店、书展等。每一个研究者都应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研究方向,建立自己的藏书系统。可以直接在资料上做阅读记号,或者插上若干纸条,随时备用,这可节省大量抄录时间。此外,图书馆、档案馆收藏有大量专著、报刊、统计报表、历史资料和技术档案,而且经过整理开发,以其资料齐全、检索方便的优势,吸引着研究工作者。到图书馆查阅是获取文献资料的基本途径。当然,经常逛书店、看书展,往往也可以获得最新的图书资料信息。

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利用图书馆、档案馆、单位的资料室、侧重于平时积累,经常做卡片、记笔记、剪贴(复印)报刊。是书,注明作者或编者(译者)、书名、出版单位、发行年月;是报纸,注明作者、篇名、报名、第几版、年月日;是杂志,注明作者、篇名、杂志名、年月(期号),以便附录在论文的后面“参考资料”项,也便于文中注释引文的出处(是书最好还要加上页码)。

怎样才能快速地查检到所需的资料呢?

①要熟悉图书分类法。一般来说,图书馆都是把所藏图书资料按内容的科学性或其他特征,以一定的标准划分类型,有规律地排列出来。开架图书,我们可以自己查找;对于闭架图书,我们可以查看图书馆编制的目录。目前使用得较为普遍的是中国图书馆图书分类法,此法把资料分为五大部类二十二大类,一级大类目下,根据图书属性又划分为若干二级类目,其下再分为三四级类目,并采用“八分法”和“双位制”编码。比如,要查找财政、金融方面的资料,就要先找经济大类,它属于社会科学大部类的F项目,然后找到政治经济学项,再下找至“8财政、金融”,在此项目下就可查找到你要找的相关论著,用专门纸条写上编码、书名交给管理员就可以了。此外,有些图书馆还同时使用书名目录、著者目录、主题目录,读者可以按其中的一项进行查找。总之,如果不熟悉图书分类法,可以选一本简明的“图书分类”浏览一下,掌握这方面的知识。我们在翻检图书分类目录时,可编制参考书目。每本书名用一个单独的卡片,既便于借阅,又便于保存,还可以从书的标题中估计与本论题的关系,然后“按单索骥”,借阅图书。